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温室大棚种植

仪器信息网温室大棚种植专题为您整合温室大棚种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温室大棚种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温室大棚种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温室大棚种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温室大棚种植话题讨论。

温室大棚种植相关的资讯

  • 什么是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
    温室大棚不但阳光通透,还具有保温的作用,它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培育植物,也可增加其产量。在现代化的温室大棚中,可使用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实现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环境条件。什么是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山东仁科测控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融合了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采用信息化、自动化等技术,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co2等环境信息,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到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可实时实时查看大棚内的环境状况;当监控数值高于或低于限制时,系统会自动调控大棚内的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等设备,智能的对大棚进行加水、补光、排风等操作。1、在大棚内部署多种要素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状况。气象多要素百叶盒传感此传感器采用高灵敏度的探头,它将多种传感器探头安装在百叶盒内,可同时采集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气压等因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测量范围宽,传输距离远等特点,盒体美观,防水性能好,安装方便。土壤水分传感器通过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使用国际标准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即可直接稳定地反映出各种土壤的真实水分含量,是观测和研究盐渍土的发生、演变、改良以及水盐动态的重要工具,具有性能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 。2、数据处理端将采集到的数据整合处理,发送到监控后台。环境监控主机在系统中起到传输数据的作用,它支持RS485有线、GPRS、以太网等传输方式,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至用户的电脑或云平台,设备具有超限报警的功能,当数值超限,其会以屏幕轮显的方式播放超限信息或声光报警的方式告知管理者。M88工控模块起到智能化调整的作用,如检测到土壤的湿度过低,它就可以调控喷淋滴灌设备进行灌溉补水,目的是把环境维持在一定的数值内,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若棚内安装了摄像头,可以使用网络视频字符叠加器,它能将监测数据和视频叠加在一个画面显示,还可设置画面中显示数据的数量,并且叠加后也不影响原来的视频质量。3、通过多种方式查看,都了解大棚内的实时环境状况,帮助用户更好的管理大棚。在大棚内安装LED显示大屏,把数据调整上屏上显示,在棚内工作的人员可实时了解棚内情况。平台界面用户通过电脑登录云平台查看数据很方便,数据显示有数字和曲线2种方式,也可查阅历史数据为科学种植提供依据;平台具有报警功能,若数值超限,会给管理者发送告警信息或拨打告警电话。手机端管理就更方便了,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登录微信公众号山东仁科设备平台查看棚内实时环境状况,在植物不同的生长周期设置不同的上下限数值,为植物的良好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并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实现温室大棚的精细化管理,为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提供了帮助。
  • 不靠谱?里约奥运会运动员蔬菜大棚内就餐
    北京时间8月6日早上7:00,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就要开幕了。对于这届奥运会网友调侃说: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从这个口号就可以看出大家对这届奥运会多么不放心。 史冬鹏被盗,男乒队员自己动手修浴室,运动健儿穿越大半个地球带蚊帐前去比赛(要知道现在南美洲寨卡病毒正在肆虐),记者大巴在里约遭遇枪战̷̷ 见了以上这些报道,网友调侃“安全第一”实不为过。近日,又有媒体透露里约奥运会奥运村的餐厅外形酷似蔬菜大棚。 从图片看餐厅外观真的和“美观”二字不搭,内部也是密密麻麻的椅子,视觉冲击感跟大学食堂相差无几。 图左为里约奥运会餐厅内部,图右为08年北京奥运会亚洲餐厅 再看看菜品卖相一般,口感不知如何,遥想08年的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内咖啡厅,餐厅,超市分门别类一应俱全。 就连提供水果,厨师师傅也要秀秀刀工̷̷ 图左为里约奥约会打菜区图右为北京奥运会打菜区 看过上面的对比,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大家对此届奥运会不抱期望,连奥运村餐厅外形也要被揶揄像“蔬菜大棚” ! 但,这个锅大棚不背。要知道这年头上档次的“大棚”都可以办婚礼了!早在一年前江西凤凰沟绿膳坊就开始承接婚宴事宜,乍一看这个餐厅同普通餐厅无异,仔细看会发现它多了很其他餐厅没有的设备:各种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设施农业自动监控系统控制柜̷̷各种高科技设备装在餐厅的角角落落。 其实这个餐厅是江西省内首家以热带植物为主题的现代生态农业馆,不懂?说白了就是一家人可以在里面舒舒服服吃吃喝喝的农业大棚! 2015年初,馆内开始着手嫁接托普农业物联网温室种植监控系统,偌大的主题餐馆,工作人员只需要坐在电脑前通过系统后台操作就可以管理馆内的大小设备。不仅如此,即使工作人员因工作安排不在管理室内,只要带着装有物联网系统终端的手机,也可随时随地查看馆内的一切动向。使得馆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始终在最舒适的范围内。餐厅还配有农残检测仪器检测果蔬上的农药残留情况,确保观光者的饮食安全。 在这样的大棚内,植物生长环境佳,人吃的安全健康,这个档次的大棚恐怕里约奥运村餐厅还达不到。 所以吐槽里约奥运会的同时不要带上农业大棚,至少中国的智能控制大棚不约! 最后祝中国健儿在此届奥运会可以取得好成绩,当然还是安全第一!
  • 寿光筹建“山东省蔬菜大棚用品质检中心”
    近日,山东省质监局正式批复同意,在寿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基础上,筹建“山东省蔬菜大棚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省大棚用品中心”),筹建期为2年。  山东省大棚用品中心成立后将对山东全省大棚卷帘机、保温被、大棚用农业机械、农膜等冬暖式蔬菜大棚用品,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这是寿光市质监局继“省建筑防水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后建设的第三个省级质检中心,寿光市成为山东省内唯一一个拥有三个省级质检中心的县级市。
  • 农业农村部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关于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的通知/strong/span/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农村部直属有关单位:/pp  为做好种植业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推进种植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种植业标准化水平,现就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通知如下:/pp  一、立项原则/pp  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部署,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强化科技创新,优化标准结构,提高标准质量,加快构建适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  二、内容范围/pp  (一)产地类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要求、水源及水质、耕地质量、农田建设标准等。/pp  (二)生产管理技术类标准。包括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风险分析和检疫管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农作物抗病虫性监测利用和病虫害防治及绿色防控,水肥管理、减肥增效及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技术规范,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设施生产自动化控制,农机农艺结合操作规程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等。/pp  (三)投入品管理类标准。包括农药、肥料、农膜、防治器械、天敌昆虫等农业投入品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安全使用准则等。/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四)检验测试类标准。包括使用相关科学仪器和设备对肥料和肥料溶液的养份含量、农药质量、农药残留、灌溉水质量、土壤溶液、植株样品等进行自动化和快速测试的方法、仪器使用和操作规程等。/span/pp  (五)流通类标准。包括农产品等级规格、包装标识、贮藏运输、检验检测和评价方法等。/pp  (六)其他。包括温室大棚设计与建造,水肥一体化设施与设备,专用农机器械、病虫情田间观测场建设及其设备设施,农情、灾情、墒情以及其他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pp  三、有关要求/pp  (一)征集原则。协调配套,所提出的立项建议不得与在制和已发布标准相重叠、交叉、矛盾,要与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相协调、相衔接;加快更新,要积极推进“高龄”标准的修订和清理工作,适应消费和生产需求,加速标准体系更新;广泛动员,积极组织相关标准研究机构和标准应用部门参与立项建议工作;科学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立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pp  (二)上报要求。填写立项建议书及一览表(见附件),于2018年5月18日前,将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一并报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pp  联系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与体系处 周阳/pp  地 址:北京市麦子店街20号楼710室/pp  邮 编:100125/pp  电 话:010-59194545,18601034269/pp  传 真:010-59194352/pp  电子邮箱:zhouyang@agri.gov.cn/pp  附件:1.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立项建议书/pp  2.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一览表/p
  • 调查称蔬菜种植农药使用随意 检测难全面
    一颗芸豆,在经历了从产地水土检测到加工包装,从大小尺寸筛选到农残化肥的全程检测之后,才能最终登上外贸货轮,出口海外。  同样是一颗芸豆,当它成为国内内销蔬菜的时候,道路就远没有它的兄弟那样“曲折”,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任何检测便已上市销售。  不仅仅是蔬菜,对同样一个苹果的质量检测亦内外有别,那些漂洋过海的苹果际遇更复杂和严格。  近日有消息曝出,一次性饭盒、废电池、药物、药瓶等有害垃圾,竟充斥在广州番禺区金山大道两侧蔬菜的肥料中。“垃圾肥”重金属检测成了漏网之鱼。  这些故事屡见报端,蔬菜质量检测令公众担心。那么,各地蔬菜检测究竟有无统一标准,出口、内销蔬菜检测是否“内外有别”?  农药使用随意  记者在北京顺义某菜地采访,菜农的说法让人惶恐。对适用农药的标准、种类、剂量,受访的菜农们并不在乎,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蔬菜的产量。  一些菜农直言,“菜叶上看不到虫子”“不耽误卖”就行,至于农药的毒性高低不大去关心,农药品种也是“村头小店卖什么农药就打什么”,打多少药也全凭“估计”,没有准确标准用量。  事实上,一些菜农对农药使用标准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菜农李大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不用农药,蔬菜就会减产一半左右。夏天是最容易长虫子的季节,黄瓜、茄子、豇豆、辣椒都是必须打农药的。国家一直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但买来的究竟是不是高毒性的农药,菜农们也不太清楚。而且每种蔬菜、每个季节使用的农药都不一样。一般反季节蔬菜都是在大棚里种植。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都很高,很不利于农药的降解,容易使农药残留在蔬菜上。一般反季节蔬菜瓜果病虫害严重,使用农药量大。另外,草莓生长季节短、经济效益快,用药量也很大 豆角是最难长的,虫害病害多,不使用农药几乎很难有收获,所以这类蔬菜瓜果的农药使用量也比较大。  如此使用农药,质量检测显得更为关键。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商品交易所中原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蔬菜质量检测主要检测的内容是农药残留,这也是市场销售环节、公众最关心、反映出问题最多的一块。就单个的地区运营中心而言,它们是没有检测能力的,收购上来的蔬菜是由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统一集中检测之后配发到各个交易中心进入交易环节的。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的认证体系中,蔬菜的级别呈现出金字塔形态。  最底层的是普通蔬菜,也就是菜市场里最常见的蔬菜,什么认证都没有。  上面一层的是无公害蔬菜,需要经过本国、本省或者本市的有关认证,在种植条件上有一定要求,比如农药的残留量、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含量要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再上面一层是绿色蔬菜,这个概念由日本提出,农药的残留量、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含量比无公害蔬菜更低一些,并且规定在上市前一周内不可施加农药和化肥,也需经过国内相关机构认证。  最高级别的是有机蔬菜,概念由欧洲提出,生产过程中要求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必须经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并在国内设有委托机构进行监督和审查。  检测无法全覆盖  目前人们对蔬菜安全关心最多的为农药残留问题。业内专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国的农残检测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农残速测法即酶抑制法 二是酶联免疫法,应用并不广泛 三是色谱检测法。  只有有机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属此类)或氨基甲酸酯类(克百威属此类)农药残留量达到1毫克/千克左右,速测法才能查出。  蔬菜农残检测一般操作是先用速测仪检测,若发现农药超标,再用色谱检测法检出具体种类和残留量。农残速测法只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像早些年大量使用的六六六、DDT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及当前大量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都不在蔬菜例行农残检测范围。  色谱检测设备一般需四五十万元至上百万元,检测一个样品成本在2000元左右,而且技术要求高,样本提取和净化步骤等前处理比较费时。市场上,一台速测仪加配套设备不到1万元,从取样到检测只需30分钟左右,成本在2元左右,技术水平要求也不高,因此在政府相关部门、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等领域广泛使用。基于农户分散种植现状,目前我国例行检测不可能采用农残定量检测。  北京市朝阳区植物保护检疫站一位检测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每个工作日,他们都要通过农药残留速测仪,对朝阳区比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食用蔬菜瓜果进行农残指标抽检。这种检测方式结果较为精确,能快速检出蔬菜、水果、粮食、茶叶、水及土壤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现在北京市各级农业检测中心、工商部门、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卫生、环保、学校等,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这种仪器。  用速测仪检测一个蔬菜样品需要30分钟至40分钟左右。但限于条件,只能是抽检,想要全部覆盖检查是不现实的。比如叶菜,每个抽取1公斤样品(记者注:1公斤油菜大概有一二十棵的样子),全部切成小碎丁,用试剂浸泡之后提取并加入检测酶。放入仪器,指标就会显示出来。使用的是通用的“酶抑制率检测法”,低于70%的为合格,该检测员解释。  抽检是按照蔬菜的品种进行,用筛查式检测。首先是定性,先用快速检测仪器,没问题就通过。如果有问题或出现超标的情况,再用定量检测仪器,对含有农药的品种、含量进行具体检测。  因为蔬菜的来源地不同,所使用的农药也不同。就目前朝阳区蔬菜市场的情况来看,本地生产的蔬菜只占蔬菜市场的百分之十几,其他都是外埠进来的菜。  “哪个省的都有,用的农药也不一样。”上述检测员说,“大洋路批发市场占整个北京市蔬菜批发总量的36%,全国各地的菜都有。往往是外埠进来的菜问题比较多。”  “同时,蔬菜种类不同,检测内容也不尽相同。水生植物藕、茭白就需要检测重金属含量,与其他蔬菜不一样。重金属的检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仪器、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由于仪器价格昂贵,很多普通小检测站是没有配备的。”该检测员告诉记者。  标准一样 执行不一  而据记者了解,果品与蔬菜所属主管部门又不相同,属林业部门监管,检测的内容也不一样。一个苹果除了涉及农药残留,可能还会有糖分含量等检测内容。而由于农药挥发,温度、时间、空气、湿度、仪器误差可能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至于植物检疫标准,果实、种子的检测与叶菜又不一样。全国不同地区的蔬菜调配也包含检疫环节,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些病虫害物种没有天敌,能在不同地区快速繁殖。而对这些物种的检疫内容,各地又不尽相同。  这位检测员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就农药残留而言,全国范围来看,检测标准是统一的,但监管力度可能参差不齐。农药残留主要有两个选择性标准,即国标和行标(农业行业标准)。全国各地执行的应该都是统一的。所谓选择性标准,就是蔬菜检测达到了其中一个就是质量合格的,因为两个标准原理相同。  但检测中的实际主要问题是,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原因,只能做到抽检,无法做到完全覆盖。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蔬菜的安全检测有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前者只能检测农药总量是否超标,无法查出农药种类 而后者可以精确到农药的种类和含量,但每个瓜菜品种每次检测费用高达2000元。  标准长期不更新  某品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检测室的小刘从事“蔬菜安检”工作近5年了。每天早晨7时30分开始,小刘和助手就要抽检芹菜、小白菜、西红柿等20多种蔬菜。  小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检测主要采用酶抑制率方法。对蔬菜抽选结束后,在检测室使用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蔬菜里是否含有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整个检测过程模仿人体对农药的反应,通过加入专用酶、底物、显色剂及提取试剂的过程,得出酶抑制率的数值。如果蔬菜的农药残留标准达到酶抑制率70%以下,就说明蔬菜农残标准合格 如果达到酶抑制率70%以上,检测员们至少会再做两次以上的重复检查。如果经过检查依然超标,他们就会将超标蔬菜实行销毁处理,以确保上市蔬菜的安全。  除了检测设备,该基地还有一套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安全生产标签可以追查农产品的种植号、地块号、投入品使用、采收时间等安全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短信、电话及网络等查询方式追溯农产品信息。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异地上市蔬菜必须经过包括基地自检、市场速检、上机检测、检验检疫局监督、当地检测至少5道安全关。其实蔬菜还在采摘阶段就已经有监管部门介入检测了。  但毕竟,合格的蔬菜是种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  有媒体报道,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欧盟和美国高出数倍,而这都源于标准滞后。“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说,往往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而标准一高,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而我们的某些标准恰恰是迁就了一些落后企业,质量不高。  记者在国家标准网上查询,现在使用的蔬菜农药检测标准是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规范。也就是说,现在使用的还是8年前的标准。  此前曝出的蔬菜重金属检测缺失、出口、内销蔬菜检测“内外有别”等事件,突出反映了标准滞后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的标准化法1989年开始实施,形势早已发生变化,标准化法修订工作开展近十年,目前新法仍未出台。《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也明确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遗憾的是,有些标准长期“原地踏步”。  邱宝昌解释说,制定一个标准,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及论证,费用较高,而国家对此补助有限,不少花费往往是企业赞助,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是“更新”慢 二是掺杂了企业的“意志”,有些企业就成了低标准的受益者。
  • “便捷 实用”托普云农发布农业信息化标准化产品
    2017年3月24日,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携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杭州隆重举办“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与此同时,托普云农召开2017智慧农业产业战略发布会,为进一步提高务农效率,展示现代农业的创新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标准化,托普云农在此次发布会上发布现代农业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智能大棚控制柜。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计民生所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具备较为广泛的市场空间。传统温室大棚存在以下四大问题,亟待解决:1、人力资源浪费;2、产量过低;3、环境调控仅凭经验;4、水肥浪费严重。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土地集中化耕种的推行,农产品在大棚中培育的品种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控制已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标准化、智能化种植需求。 托普云农在战略发布会上带来的标准化智能大棚控制柜,可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各类传感器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柜,通过无线传输至云平台,农民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大棚内的各项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如定时控制:设定灌溉的开启时间和结束时间,设备便会根据设定的指标自动完成灌溉;阈值设置:设定好阈值温度不高于30℃,如果空气到达30℃以上,卷膜会自动卷起;远程控制:如需卷被,用户只需通过APP点击需要控制的大棚,点击打开,保温被会自动卷起。只需一台智能手机就可管理远在千里之外的温室大棚。 标准化智能大棚控制柜——这一大棚种植管理的中间载体,一方面让农民能够更加轻松便捷的管理大棚,让以往的半智能的大棚管理更全面地向着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手机对大棚进行智能化调温、精细化施肥,可提高产量、改善品种、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实现温室大棚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农业生产标准化、数字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托普云农将继续深耕农业,不断创新,让农民切实感受运用先进技术带来的效益,主动选择适合自己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收益,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步伐,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 托普云农数字助农,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随着大地回暖,广袤田野颜色日渐丰富,农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在贵州的威宁自治县也不例外,新一轮的蔬菜种植提上日程。“现在种菜啊,可方便了,不用一天跑好几趟地,手机上点一点就能看到地里的情况,菜虫、菜苗都能看。”种植户老李说道。 产业发展,惠农兴农。一直以来,威宁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利用当地高海拔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全力以赴做强蔬菜产业,让蔬菜产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更是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蔬菜产业的融合发展,围绕种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健全基地生产过程档案管理,实现对关键节点的实时监管,提高基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力争建成全省县级蔬菜产业大数据示范基地,为其他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搭建了一个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从政府监管和基地生产两端入手实现蔬菜种植科学化、产销服务精jing准化、市场管理透明高效化。 1部智能机,基地生产全掌握 在基地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托普云农应用大田智能监控系统、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以及基地绿色防控系统,对威宁县蔬菜产业的虫情、病情、墒情、苗情/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你们看,现在在家里我就可以看到我那些大棚里的土壤、环境、光照这些数据,连菜长得怎么样都能看到呢,还可以自主调控大棚温湿度、遮阳、卷被… … ”老李笑着向我们展示。 通过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农事生产过程控制、仓储销售、溯源查询等产销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控,实现对产品追溯编码和准成确认,有力规范种植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1块数字屏,产销对接更统一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利用大数据服务农业生产,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打造。托普云农在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上建立了电子化的质量检测档案,对将要上市销售的蔬菜进行质量检测,避免问题蔬菜上市销售。同时,为公众提供追溯统一查询入口,快捷实时查询农产品的追溯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查询到蔬菜产地信息、生长档案、质量检测等信息。 通过对主体、生产、质检、仓储基础数据的集中管理,搭建统一的内外追溯平台,实现政府监管的智能化、可视化,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警能力。 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成为助力威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绿色引擎”。2021年,威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其中以县城周围9个乡镇打造高标准的7万亩核心基地,品种以‘三白’蔬菜为主,还有西蓝花、辣椒、香葱、菜心等40余个品种,年产量在250万吨左右,年产值40亿元左右。”威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洪说。转眼间,又是一年初夏农忙时节,当地蔬菜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新的期盼。
  • 智慧农业普及 土壤参数速测仪为土壤定制施肥“配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气温不断回暖,春耕春播在即。农民朋友纷纷走进农资店选购种子、化肥等农资,抢抓晴好天气,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农田施肥、大棚管护、冬小麦浇水等农事活动,开启了“春忙”模式......“春忙”中,农田施肥和麦田浇水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农田施肥及麦田浇水全凭农户们的经验,往往会有过度施肥灌溉的情况发生,造成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及土壤板结等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的不断普及,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来改善这一现象,对土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所谓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对耕地土壤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块地的有机质、酸碱性和各种养分状况,为农作物提供每一个生长期不同的“营养餐”。农户种植按照“配方”施肥,做到个性化科学施肥、经济施肥、生态施肥,确保肥料不浪费。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对土壤进行全面分析的呢?是把土壤带到实验室一点一点进行化学实验吗?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适用于农户操作。现在对土壤的分析,一般是使用建大仁科土壤速测仪,建大仁科土壤速测仪是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土壤成分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精确检测显示土壤中的多种成分,例如: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以及土壤氮磷钾等成分;这些成分指标对作物的生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土壤参数速测仪检测土壤中的成分,通过检测的数据合理施肥灌溉,有效改善土壤,达到监控植物养料供给的目的,让农作物处于较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产量。设备特点:1、土壤速测仪外形采用手握式设计,方便用户携带,探头采用四针探头设计,材质为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强韧性;2、实时监测土壤成分(可检测土壤中多种有机成分),数据通过采用电池供电液晶数字显示屏显示,界面参数功能显示明确;3、探针插入式设计保证测量精确,性能可靠,门槛低,步骤少,测量快速,无需试剂,不限检测次数。使用方法:在需要测量的地方,将传感器不锈钢探针垂直插入土壤,按一下按键即可开始测量。如图所示: 按下按键后,1 秒开机,然后检测两秒,多要素款检测结果每种要素显示 3 秒,循环显示3次后息屏;若为单要素款,检测结果显示 10 秒后息屏。若在显示过程中,再次按下按键,则重新检测两秒,再次循环显示。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探头要确保和土壤充分接触。此土壤速测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农田生产、土壤研究、大棚种植、果园苗圃、园艺种植、树木种植、盆栽种植等领域,为农作物科学施肥、改善土壤、合理灌溉提供数据支持。有效的数据支持,使农作物施肥更合理,农作物营养全了,农产品的产量也有所提高,土壤也变得更清洁、健康,一举多得。
  • 一串葡萄的“数字秘密”生长记-浦江超级农场的数字秘密
    春花烂漫,又到了浦江乡村最美的季节。从空中俯瞰,浦阳江两岸分布着成片的钢架大棚,大棚里葡萄的藤蔓刚抽出嫩芽。3个月后,这些嫩芽上结出的一串串甜蜜果实,将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  葡萄是浦江农业第一大产业,已有500多年种植历史。目前,浦江有超过1.2万户葡农,葡萄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12.7万吨,年产值超11.4亿元。如何让葡农更轻松地种出优质葡萄,浦江建设了“超级农场”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服务产、供、销全环节,并在岩头镇十里阳光葡萄园展开试点。  据农场负责人何志刚介绍,超级农场由托普云农参与建设分为一期和二期,现已建成以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实现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数字管理模式,探索打造智能生产、智能修剪/采摘、智能分拣、智能冷藏等智慧场景,为葡萄从生长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加持,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全过程监控一屏管理  作为智慧农业的升级版本,“超级农场”项目对生产经营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监管,数据采集,实时监测。通过无人机的航拍,实现了对整个农场的3D建模,把整个农场分成A—K,差不多11个区块,然后进行区块的数字化监控。一块电子显示屏就可看到农场的所有状况,葡萄园11个钢架大棚所有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值、光照等情况都呈现在屏幕上。另外,葡萄园里各处分布了多少摄像头,有多少在职人员,多少外来人员,也都能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超级农场”里设有一个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农事AI专家”,基于物联网设施与智能检测装备,可实时监测葡萄园中的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等植物生长要素,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大棚中的环境信息如果临近系统设定数值,屏幕上就会有橙色、红色、绿色的分级预警,绿色的表示区块的数据是正常范围,红色代表着已经超出了预警,橙色表示已经濒临预警,这位AI专家还会根据综合分析给出农事建议。通过智能管理措施,目前已实现通风、保温、补光、消毒杀菌、灌溉施肥等智能化控制,节约了综合人工90%以上。除此之外,这个辅助决策系统还有学习功能,可以根据日常农事操作进行校准优化管理。  品质数字化一码溯源  传统农业只有溯源到生产基地、联系电话等文字信息的溯源码,数字化农业提供的是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数字管理模式,溯源码有了更多可能性。“超级农场”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对所有葡萄进行了一串一码的赋码,做到数据一次都不落的区块链全程溯源,保护葡萄的品质安全。  大棚里所有装置的操作,还有员工进行的所有农事行为,甚至有几个人摸过这串葡萄,都会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实时上传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云端服务器,不可篡改。等到葡萄成熟的时候,每串葡萄标准化生长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会形成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专属二维码,智能分级,用于品质追溯。  十里阳光葡萄园的负责人何志刚说,正是因为“超级农场”,葡萄园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好,价格也可以卖得更高,消费者还抢着买。  AR测产一体化助收  在葡萄大棚里安装相应数量的轨道车,车上设置传感设备对葡萄串进行自动检测,包括果粒重、数量、单穗重等数据。轨道车的另一个重要用处就是配合大棚里的摄像头实现AR测产。以前人工采摘葡萄,每个大棚的葡萄产量只能估算。有了轨道车以后,葡萄放到轨道车上可以自动称重,葡萄园的产量一目了然。每个大棚确定产量后,再配合摄像头确定的葡萄串数和串型,经过AR学习,系统就可以实现AR测产。以后,葡萄园内的葡萄一旦结果,“超级农场”就可以测算出本季葡萄会有多少产量,对葡萄的后期销售起到指导作用。  当然,超级农场里的葡萄不仅要产质高,还要销量好!浦江正积极推动葡萄产业农业供给侧改革,从产量品质、冷链保鲜、数字营销等环节优化,提升葡萄销量。对于销往远处的葡萄会先进入智能冷库进行降温处理,从而保障葡萄在长途运输之后依旧能保持新鲜品质,另外,浦江还积极推动线上直播、线下葡萄节等新型销售方式,促进葡萄的产销一体化转化,从而为种植主体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悉,“超级农场”试点成熟后,将应用于浦江所有葡萄园。“AR测产三年内会在全县50亩以上规模葡萄园进行全面推广应用。”浦江农业局信息中心主任潘青仙说,以后浦江全县葡萄产量如何,他们可以更快更精准地掌握数据,为销售环节提供参考,助力葡农增收。  十里阳光葡萄园的负责人何志刚表示,超级农场通过数字化改造完成以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托普云农技术负责人向我们透露,作为超级农场的技术支持者,托普云农将打造更多创新应用模式,持续推动农业单品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化出一份力。
  • 托普云农数字技术,破解马来西亚农业生产难题
    长期以来,农业产值在马来西亚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业也被国家视为基础性产业。但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低迷、劳动力短缺、糖业自由化等等带来的结构性挑战以及不可预测的天气条件,都给马来西亚的农业发展带来困境。 因此,早在2018年,马来西亚政府就计划打造一个现代农业州,首选地就是砂拉越州。砂拉越州有着天然地理优势,过去的这里曾是一片荒地,地广人稀且资源丰富。近年来,开始发展智慧农业,运用科技打造一个资源集约、生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州。2019年,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政府在砂拉越州启动了“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的合作项目,应用中国数字农业,大幅度缓解了后疫情时代下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助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砂拉越州的智慧农业示范区里,约40亩地里布局着40个大棚,这些大棚从外观上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但内里却大有乾坤。仔细去看,大棚里,每一个种植地块上都链接着托普云农智能传感器,传感器实时在线采集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光照强度等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又在托普的物联网系统上得以展示,为砂拉越州的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也为水肥施用、科学种养提供数据支撑。托普云农物联网系统 目前,托普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在砂拉越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内成功应用。整个系统根据监测到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自动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重要参数,从而定时、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充分提高了砂拉越州的水肥利用率,节水、节肥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作物品质。托普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除了节水节肥,绿色植保也必不可少。在挂满番茄的种植大棚外,布局着一些托普远程拍照虫情测报灯和智能气象监测设备,通过对大棚外部虫情和气象的监测,以及联动分析,可以预判区域虫情发生趋势,做好防控准备。大棚内部还分布着一些杀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原理,采用不同波长,诱杀趋光性害虫,从而达到农药的减量化施用,保障绿色高质量农产品的产出。托普云农物联网系统监测虫情 智能化农业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的格局,破解农业生产用工紧缺问题,让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马来西亚智慧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是托普云农因地制宜促进全球农业转型的成功案例,更是中国农业科技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体现。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工业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产品在现代的应用非常广泛,机房、工业、农业、仓储等都离不开温湿度管理,特别是在实时记录温湿度变化的工作中较为广泛,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对各个不同的领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管理。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日渐成熟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工业、农业等行业对智能化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提升这些行业使用过程中的智能化,工业级温湿度传感器也越来越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各行各业对于工业温湿度传感器的使用也越来越规模化。工业温湿度传感器通常使用在对温湿度有高要求的场合,这也就奠定了工业温湿度传感器使用行业的广泛性。工业级温湿度传感器到底好在哪里呢?1 、工业级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温湿度更准确的测量及控制,从而起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等作用。2 、工业温湿度传感器可自动报警,当被测量值超过上限报警值时温湿度监控设备会自动报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手机远程实时查询温湿度值,轻松实现无人值守。3、工业传感器外壳防水、防凝露性能好,能在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不受影响。4 、普通温湿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温湿度,而温湿度监控系统可安装多个工业温湿度传感器并可与各种环境监控系统集成,实现越限短信 /报警等远程控制功能。5 、温湿度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的知道温湿度的变化,可以让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企业的利益。温湿度传感器,产品可广泛应用在各个环境下进行温湿度测量。为了搭配不同环境的温湿度监测,温湿度传感器在配置上提供了不同壳体、功能,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性好,低漂移性;测量准确度高,互换性强;多种探头组合,方便实用;适应领域广阔,抗腐蚀度高等特点。下面介绍几款工业温湿度传感器:RS-WS-*-2-*壁挂王字壳温湿度传感器为壁挂高防护等级外壳,防护等级 IP65,防雨雪且透气性好。电路采用美国进口工业级微处理器芯片、进口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确保产品优异的可靠性、高精度和互换性。本产品采用颗粒烧结探头护套,探头与壳体直接相连外观美观大方。输出信号类型分为RS485和模拟量型,标准的 modbus 协议,支持二次开发。多种类型探头可选,安全可靠, 外观美观, 安装方便;广泛运用在农业大棚、机房仓库、工厂车间、地下管廊等等。RS-WS-N01-9TH管道式温湿度传感器专业应用于管道温湿度测量。采用专门的EMC抗干扰的器件,可经受住强电磁干扰,工业级处理芯片,使用范围宽,采用进口温湿度测量单元,漂移小、准确度高。管道式安装方式,现场安装方便,采用抗干扰电路设计;采用 RS485 信号输出,标准 ModBus-RTU 协议,通信地址、波特率可设置,通信线最长可达 2000 米;设备采用防水外壳设计,探头过滤网采用 25um 高强度不锈钢材料,既能保证气体分子进入又防止粉尘颗粒及水滴进入,可应用于潮湿、高粉尘场合,经久耐用。RS-WS-N01-6 系列温湿度变送记录仪采用大屏液晶显示,具有自动温湿度记录,温湿度上下限双控,限值自由设置,温度湿度凭密码校准,RS485 数据传输等功能。产品采用瑞士进口原装高品质温湿度测量单元,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保证了产品的优异测量性能。实时显示温湿度数值;监控设备内部实时记录存储,方便随时调取监控数据,也可与我司的监控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同步;内部集成报警功能模块(蜂鸣器或继电器),可实现高、低温报警和高、低湿报警。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特殊仓储、电子化工、卫生医疗系统、服务器机房和科研实验室等行业的生产车间、实验室、机房、仓库、洁净室等环境,24 小时监测温湿度的数据。如果用在室外那就要考虑设备的防水性,需要防水的话可以考虑壁挂王字壳温湿度传感器。未来的温湿度传感器市场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及物联网等领域拥有广阔前景。体积小、功耗小、成本低、集成度高的温湿度传感器的产品,会是温湿度传感器行业中一直追求的。
  • 托普物联网在农林“四情”监测的中应用
    托普农林“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系统以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由墒情传感器、苗情灾情摄像机、虫情测报灯、网络数字摄像机、作物生理生态监测仪,以及预警预报系统、专家系统、信息管理平台组成。各级用户通过Web、PC与移动客户端可以访问数据与系统管理功能,对每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农林“四情监测”系统架构图 //云平台:1、随时随地查看园区数据园区三维图综合管理,所有监控点直观显示,监测数据一目了然。土壤数据: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pH值等;气象数据: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风速、风向、二氧化碳浓度等;虫情数据:虫情照片、统计计数等。植物本体数据:果实膨大、茎秆微变化、叶片温度等;设备状态:施肥机、水泵压力、阀门状态,水表流量,灯光状态,卷帘状态等。 可选择种植地块、作物、传感器、图表展示、数字列表展示,还可选择时间段(最近一天、一周、一个月);2、随时随地查看园区病虫害情况 系统通过搭建在田间的智能虫情监测设备,可以无公害诱捕杀虫,绿色环保,同时利用GPRS/3G移动无线网路,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了解田间虫情情况与变化,制定防治措施。通过系统设置或远程设置后自动拍照将现场拍摄的图片无线发送至监测平台,平台自动记录每天采集数据,形成虫害数据库,可以各种图表、列表形式展现给农业专家进行远程诊断。 可远程随时发布拍照指令,获取虫情照片,也可设置时间自动拍照上传,通过手机、电脑即可查看,无需再下田查看。 昆虫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昆虫种类,实现自动分类计数。 历史数据可按曲线、报表形式展现,清晰直观查看所有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 千倍光学放大显微镜可定时清晰拍摄孢子图片,自动对焦,自动上传,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监测孢子情况。3、墒情监测 各省包含众多市县级乡镇地区,如此庞大的种植面积,用报表很难将全省的墒情形象展示出来。图形预警与灾情渲染模块,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置。 平台将灾情按严重程度分为不同颜色,并在省级行政图中以点的形式表示,只要一打开平台的行政区域图,即可直观显示省内各区域的墒情情况如何。4、专家系统 该系统可将病虫害防治专家信息及联系方式全部集中到一起,用户可联线专家咨询四情危害防治难题。5、视频监控 管理区域内放置360°全方位红外球形摄像机,可清晰直观的实时查看种植区域作物生长情况、设备远程控制执行情况等。 增加定点预设功能,可有选择性设置监控点,点击即可快速转换呈现视频图像。6、任务设置,远程自动控制 远程自动控制水肥作业,大棚内风机、遮阳、侧窗、湿帘、植物生长灯等。用户设定监控条件后,可完全自动化运行,远程控制生产现场的各种农用设施和农机设备,快速实现温室大棚、大田种植自动化灌溉作业。 同时也可实现对病虫情监测设备的远程监管与控制,设备工作情况可远程管理。二、移动管理方便快捷 系统已实现与手机端、平板电脑端、PC电脑端无缝对接。方便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系统信息,远程操作相关设备。三、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实现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的基础。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传感器不仅布控于室内,还会因为生产需要布控于田间、野外,深入土壤或者水中,接受风雨的洗礼和土壤水质的腐蚀,对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准确性要求较高。1、远程可拍照式虫情测报灯改变了测报工作的方式,简化了测报工作流程,保障了测报工作者的健康。 2、远程可拍照式孢子捕捉仪 专为收集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而研制,主要用于检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染提供可靠数据。收集各种花粉,以满足应用单位的研究需要。设备可固定在测报区域内,定点收集特定区域孢子种类及数量通过在线分析并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3、无线田间气象站特点:① 可远程设置数据存储和发送时间间隔,无需现场操作;② 带摄像头,可实时拍照并上传至平台,实时了解田间及作物情况;③ 太阳能供电,可在野外长期工作;④  可配置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等17种气象参数。4、传感器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对水份监测的需求,研发出多种传感器。不锈钢:有线连接气象站或者温室小管家,防水等级高,野外随时测量;片 状:用于精细农业,室内外长期测量,不会腐蚀;条带式:可测量切面3-10m的土壤水份,求平均值,数据准确;管 式:可一次性测量四层土壤水份2、植物本体传感器 环境传感器目前以空气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风速风向、降雨、土壤温湿度等传感器为主,是了解作物生长环境的传感器。 植物本体传感器,能实时或阶段性地监测植物茎秆粗细的变化、叶面的温度、茎流速率、果实增重与膨大速率、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植物本身的一些参数,能直观地反应植物的生长状态。通过对作物参数的测量可直观反映土壤或空气环境参数对作物的影响,从而指导用户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控生产环境,以达到作物高产优质。四、绿色防控设备成功应用案例萧山农科所临浦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 托普云农打造莫高现代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系统天府之土的农业智慧化历程剪影——记汶川农业与托普云农物联网的完美嫁接托普云农打造春秋农庄脐橙产业链农业物联网平台......其他相关解决方案托普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农林“四情”监测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农林有害生物预警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公共场所卫生在线监管中的应用托普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托普农企ERP
  • 云南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近日,依托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建设的“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建设的“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分别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在培育期间,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改造1000平方米、新建组培保存中心1590平方米,完善种质资源圃130亩和育种与展示基地设施90亩。选育新品种59个,其中获新品种权5个,申报品种权34个,省级登记注册20个。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通过成果转化累计实现新增经济效益5.8亿多元,为解决花卉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整体质量与效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培育期间,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完成了实验室、杂交温室、亲本圃、育苗大棚、试验基地、脱毒车间等硬件设施的改造。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科人才。设立了12个开放基金,与国内外甘蔗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格局。实验室承担国家、省各类研究项目37项,通过国家甘蔗新品种鉴定3个,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新品种转化应用4.2万亩,新增甘蔗3.39万吨,蔗农增收830万元,企业增效2380万元。
  • 全国农业信息化领导与专家齐聚杭州,实地探访萧山基地智能化管理
    为深入贯彻党的19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wu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决策部署。3月27日,2018年信息化引领驱动乡村振兴战略部省协同培训班暨农业大数据培训班在浙江杭州盛大开班。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全国各省级信息中心主任、行业大数据专家等出席会议,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作为会议代表受邀参会。会议现场 3月28日下午,培训班先后到阿里巴巴及萧山区农业新技术研究所临浦基地进行参观。临浦基地是萧山区农业新技术研究所联合浙江省农科院、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供销社种子种苗公司等单位共同打造的集新品种试验、新模式推广、新技术研发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慧农业园区。 王小兵主任一行听取萧山智慧农业云平台汇报 王主任一行重点参观了托普云农为萧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临浦基地搭建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基地每年试验示范和展示推广的品种有100多个,建有种子置床生产流水线、智能催芽室、育苗温室大棚的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墒情监测与自动灌溉系统、虫情监测与绿色防控系统、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全程追溯可视化系统等,基本实现对基地苗情、墒情、虫情等生产要素的集中监测和设施设备的智能控制,为科研和系统性的农技推广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王主任表示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中,需要有一个智慧农业云平台对基地的情况进行宏观查看和管理。 在基地里,托普云农搭建植保病虫害监测预警点引起了参会代表们的重点关注。“我们这个植保病虫害监测预警点主要是能全方位采集区域的虫情、病情、墒情、苗情信息。尤其是我们智能虫情测报灯,主要针对我们的水稻虫害,远程在线采集虫情数据,平台还可以自动识别计数。现在我们通过手机拍虫子照片,就能自动识别农业害虫,目前已能识别69种。近期我们监测到大螟比较多,上报到相关植保站后,与实际发生情况和趋势相符,大大提高了我们虫害的预测预报能力”,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介绍到。各参会代表表示,虫情测报、病情预警、农情监测是全方位监测田间四情数据的重要手段。 王主任详细了解智能虫情测报灯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 王主任通过手机端查看智能虫情测报灯虫情监测图像及预警数据 王主任一行参观托普云农设施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 在参观过程中,王主任及各省信息中心主任一行对基地的棚联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托普云农棚联网主要针对种植大户推广的标准化产品,秉承一棚一柜的原则,每个控制柜标配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控制卷膜、灌溉、卷被。王主任表示,这个设备是农户简单实用的设备,重点解决北方卷被困难,以租代建的收费方式也是极大减少了农民的前期投入,是一款有特色、值得全民推广的好产品。 王主任一行关注托普云农智能标准化产品:棚联网 在萧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临浦基地参观中,托普云农对农业信息化平台也进行了全面展示。托普云农已为浙江省农业厅以“1+1+n”的模式打造了一个智慧农业云平台,一个大数据中心,n个涉农业务系统,具体包括智慧畜牧、智慧植保、智慧农机、农资管理、生态循环、应急指挥等业务系统。 现如今浙江省信息化平台已形成“农业一张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省跨部门、跨区域涉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省、市、县、生产主体四级农业产业管理和为农公共服务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的智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浙江省农业一张图 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 托普云农希望在浙江省先行先试,在浙江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中贡献力量,同时把我们对农业的理解,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经验和能力输出到各省市,助推各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至今,托普云农已在四川、内蒙、江苏等省份参与了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托普云农将努力运用自身技术优势与落地建设能力,助推全国农业信息化、农业大数据建设。
  • 内蒙古全区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现场观摩会召开,『托普技术』惊艳塞北
    7月26日,内蒙古全区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报处姜玉英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江幸福研究员、自治区植保植检站白音站长、全区12个盟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测报人员以及前旗农牧业和科学技术局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 "四情"监测物系统展板、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以及远程实时监测平台设备运行室。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支持方受邀参加。 观摩会上,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汪丽军副站长详细的讲解了"四情"监测物联网系统在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现草地螟越冬代成虫蛾峰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实现了精准测报,精准指导虫害防治,控药减害,虫口夺粮,助力了种植业质量提升。 汪站长还介绍了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该设备是新一代图像识别式虫情测报工具,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虫体分散、拍照、运输、收集、识别等系统作业,并实时将环境数据和病虫害数据远程上传至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在平台上实现自动识别计数,对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满足虫情测报及标本采集的需求。 最后,与会领导还观摩了远程实时监测平台设备运行室,在大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农林气象数据、虫情监测数据、苗情状况、虫情状况、病害状况以及全方位视频监控信息。 据了解,本次观摩会现场涉及到的设备以及系统均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托普云农做为业内资深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服务商,不仅在病虫疫情监测方面有着过硬的技术与服务,在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大棚系统等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均有国内领先的实力。本次观摩会,托普云农副总经理陈曦出席会议并做了“关于植保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的报告,令现场人员获得不小的启发。 观摩会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姜处长,自治区植保植检站白音站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科右前旗标准化生产—智能虫情监测示范区借助托普云农出品的解决方案及配套系统,成功解决了该区域内的病虫害监测问题,为周边辐射地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响应“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做了有效保障,对推动科右前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深远影响!
  • 江苏海门:打造数字化高标准农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由此可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为建设更高标准和质量的高标准农田,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做到数量和质量并重,要聚焦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生产主产区等重点区域,一步步优化布局,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高标准农田,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在此政策基础上,托普云农深入发挥了自身数字农业建设优势,提出“1+1+N”的高标农田建设方案,打造了集“土壤健康、高效节水、绿色农田、环境生态”于一体的高标农田数字化决策综合平台,提高了高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抗自然能力。 江苏海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近年来,海门区坚持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四化并重”的方针,推动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农耕神话和海门特色。对于粮食产业发展而言,海门区政府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为此,托普云农将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广使用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在海门正余镇打造了首个“无人农场”高标准农田项目。 在海门正余镇的高标准农田里,农田作物的生长状况监控预警主要是依靠智能设备来实现的。智能设备检测土壤状况;智能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设施改善土壤生态;智能气象站、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等对农田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用数字化手段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的绿色、安全、优质的管护。此外,智能农机监管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库等手段可以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的高标准农田。 而这些所有的应用都是围绕着唯一的农业大数据中心进行运作,为其提供精确详细的数据支撑。通过数字化决策平台,就可以直观展示农田的灌溉情况、耕地面积、设备分布情况及环境监测等数据信息。 海门的“无人农场”高标建设通过整合现代农艺和信息技术,多设备协同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分析、决策、预警以及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可视化。目前,新岸村1000亩稻麦种植基地和正基村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已经建成,且农业生产成效显著。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推进,正余镇已经具备了农机从传统人工操作向无人操作转变的基础,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对海门地区的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推广有着重要意义,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蓄势赋能。
  •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征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色谱分析方法验证规范》等26项辽宁省地方标准意见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色谱分析方法验证规范》等26项辽宁省地方标准已经通过技术审查并形成报批稿,拟对外正式发布,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10月27日前,将意见反馈至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联系人:高洪涛联系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55号邮 编:110031电子邮件:lnzjbzhc@163.com电话:(024)96315-1-3512传真:(024)96315-1-3512附件:1.26项地方标准目录2.地方标准报批稿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10月20日附件126项地方标准目录1.宠物临床诊疗职业技能等级2.宠物美容职业技能等级3.犬训导职业技能等级4.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丙烯酸盐灌浆材料渗漏治理应用技术规程7.中华小长臂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8.中华小长臂虾种质鉴定规范9.农村户厕使用维护规范10.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规范11.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色谱分析方法验证规范12.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第1部分:总则13.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总则14.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大棚豇豆15.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温室西芹16.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编写规范17.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技术规范18.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装技术规范19.经营者反垄断合规导则20.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21.柞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22.茜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23.河岸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24.气象旅游资源等级划分2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气象调查技术规范2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监督检查技术规范
  • 数字化改革下的浦江超级农场,让葡萄种植更高效
    入选“2021年数字赋能典型企业和平台案例” 葡萄产业是浦江县的第(di)一大产业,为进一步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响浦江葡萄的全国知名度,浦江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共同打造了“超级农场”项目。 项目以大数据、区块链、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为核心,构建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的数字管理模式。建成后,全县实现葡萄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12.7万吨,年产值11.4亿元,种植主体达1.2万余户,种植设施化实现100%覆盖。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来看看小小葡萄到底蕴含了多少科技的力量?实时监测 科学提供生产决策 在“超级农场”,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这些重要的植物生长要素,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实时进行监测与掌握。农场主体还可以使用“农事AI专家”功能,一键轻松实现通风、保温、补光、消毒杀菌、灌溉施肥等智能控制,由此预计可降低90%农事失误率,节约综合人工90%以上。作物估产 让收益提前“看得见” 科技赋能葡萄产业,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户增产增收。传统葡萄估产要靠人工采摘并一串串进行粗略计算,费时费力的同时,还同意对脆弱的葡萄造成外型破坏。而在“超级农场”,AR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松采集葡萄果粒重、数量、单穗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就能预测葡萄产量、产值情况,以及历史产值产量趋势情况,为后期营销决策奠定重要的决策基础。追溯管理 精心保障品质安全 在品质把控环节,对所有葡萄施行“一串一码”管理工作。从生产过程的“透明档案”,到生产结束后的“唯(wei)一溯源码”,环环相扣的“身份证明”不仅方便了监管者和消费者查询回溯生产过程,更进一步保障了葡萄的品质安全。聚焦服务 走好”最(zui)后一公里” 除了产供销方面的科技赋能,我们围绕农户关心的问题,还全新打造了“智慧葡农一键通”应用。应用以服务葡农“种好果、卖好价”为切入口,对葡农贷款、补贴申请、项目申报流程再造。 应用已经在“浙里办”、“浙政钉”上线。截至目前,注册用户10307人,累计服务6470人次,提供涉农咨询服务1132次、社会化服务1910次。这个全国首创的葡萄产品线上品牌管理,已经辅助100家农户获得优质品牌授权,优质葡萄追溯码赋码2万余次,助力优质浦江葡萄销售5万余斤,实现均价提高2元以上。普惠于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科技动力 在浙江大力推动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浦江县乘着改革的”春风”,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深度探索数字化字数在浦江葡萄生产端的驱动能力。通过数字赋能,以提升葡萄品质,降低废品率,提升葡萄价值,让农业主体不再只赚“辛苦钱”。 “超级农场”项目试点成功后,将在2至3年内全县50亩以上规模的葡萄园进行全面推广应用,持续提升浦江葡萄的产业生产经营水平,做到用“一串葡萄”富一方百姓,推进县域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 推进国际化:托普云农向FAO与多国官员推介中国数字农业技术
    ——南南合作框架下数字农业能力建设研讨培训活动在杭召开 7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以下简称“FAO”)在杭举行南南合作框架下数字农业能力建设研讨培训活动,由FAO投资中心亚太处处长Takayuki Hagiwara、FAO投资中心亚太处项目官员熊哲、FAO中国办公室项目官员周利瑾与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摩洛哥、肯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农业部门领导与专家组成的研讨培训班班来到托普云农萧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实地考察。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陪同调研。朱旭华副总经理介绍物联网监测系统 去年11月份,FAO合作部投资中心的Carlo Bravi先生来托普调研时提到:“在过去,是粮农组织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找寻资源扶持中国农业的发展,如今,数字经济时代,是向中国寻找解决方案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从五月份前往罗马FAO总部汇报数字农业到现在FAO带队来托普云农考察,朱旭华表示非常荣幸。面对这种厚爱,他感慨道,托普云农是在中国数字农业发展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到了目前阶段,引用新任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的一句话:“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去支撑世界粮农的工作。 在基地现场,朱旭华副总经理为考察团一行人介绍了公司的使命愿景、发展历程与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以及在托普云农智慧农业基地内的产业化应用情况。其中,温室大棚自动管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等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得到了他们的强烈关注。朱旭华表示,托普云农一直致力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探索数字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农业大数据的价值的挖掘,一方面加深对数据的采集获取,一方面精进技术,加强对数据应用的落地实践,针对农业端的不同需求,探索创新式产业化应用模式。 在介绍完应用案例之后,各国代表们围绕技术推广、产品效益、落地难度等方面提出了多个问题,得到了朱旭华的一一答复。通过深入交流,他们对托普云农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探索与应用成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托普技术与产品表达了充分认可和深厚的兴趣。朱旭华副总经理与代表们围绕虫情测报深入交流 FAO亚太投资处处长Takayuki Hagiwara表示,“FAO致力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我们从托普这里看到了不少亮点:提供了数字农业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水肥一体灌溉技术有利于粮食增收,病虫害监测有利于守护粮食安全,托普云农的产业化应用探索与成功经验,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引导价值与推广意义。”FAO亚太投资处处长Takayuki Hagiwara发言 另外,考察团一行人还详细了解了不同规模和种植方式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和具体应用成效,多个国家农业领导与专家在观摩后表示它在本国具有不小的实用价值与推广意义,后续会与托普云农加强联系,探讨进一步的合作方式。 观摩活动之后,研讨班还围绕“南南合作框架下数字农业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度探讨与交流。
  • 托普云农入选“2022数字农业新基建服务平台TOP50”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等权威机构联合评选的2022数字农业新基建服务平台TOP50榜单重磅发布,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智能装备、软件平台、大数据应用的综合优势,位列第9名。一同入选榜单的企业有阿里云、拼多多、华为、京东、大疆等。新一轮科技革ge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加快向农业农村各领域渗透,乡村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入。作为一家服务于农的国g家高新技术企业,托普云农顺应时代发展浪潮,将前沿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相融合,精炼智能装备、软件平台、大数据应用三大业务体系,打造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精准执行与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农业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在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和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深度实践应用。智能装备,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从种子类精密仪器起步,托普云农不断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技术,不断加强精准感知、图像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创新,研发涵盖种子、土壤、气象、植保、生理、品质等八大类200+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智能装备与小型机器人,通过开展数据采集、输入、汇总、应用、管理技术的研究,逐渐构建起农业生产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种类齐全、涵盖全面、稳定可靠、使用便捷的农业智能装备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科研工具的转型升级,有力拓展了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助推农业走向现代化。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智能装备,就可以及时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信息,远程判断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实现智能预警;在大棚种植环境下,部署的传感器可以实时反馈棚内的土壤、空气温湿度情况,随时进行控制和调整;灌溉、施肥、打药,都可以借助灌溉系统、无人机、机器人等实现。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农业生产可以做到以更精确的信息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以及智能控制大幅减少人力投入,且实现科学种植,提质增效。软件平台,推进农业农村新业态数据采集之后是应用,托普云农通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农学知识与模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研发植物生产监测、虫害识别诊断、植物表型研究、种植模拟与调控的专有模型和算法,打造真正“懂生产、会决策、能高产、保优质”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应用于农业环境及资源监测、农机作业监测、动植物生长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农业植保、农事综合服务等方面。加速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按需服务、数据共享等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借助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收集与智能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对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调控,实现从 “靠天吃饭”到 “知天而作”,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在供应链环节收集加工、物流、仓储等数据,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互联互通,让农业更精准、高效、稳定。大数据应用,提升三农管理决策效能当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大数据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托普云农着手构建数字农政、数字农管、数字科研、数字农服等综合化业务模式,依托前沿科技+专业服务能力,打造农业大脑,省市县级乡村大脑、链接多跨应用场景,目前注册用户28万个,日访问量60万次以上,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民提供综合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同时进一步拓宽服务效能,开始打造葡萄、杨梅、柑橘等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以及“亲农在线”、“田保姆”等社会化便民服务应用,输出“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新型模式,助推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实现数字经济的最大化。
  • 菜地虚设检测仪和追溯码 管理及认证混乱
    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当下,所谓的“有机食品”让惶惶不安的消费者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但这根稻草并不那么可靠  “臭,就是个臭。”  1月19日,走进位于北京大兴区的留民营村,空气中弥漫着奇臭无比的鸡粪味道,很浓很浓。一年四季都是这个味儿,村子里的居民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  但奇臭的留民营村却被赋予了众多美誉:“全球环保五百佳”“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中国绿色村庄”,等等。  一眼看去,留民营村与京郊其他的村子并没有多大区别。但道路两旁每隔几百米便出现的各种企业和气势恢宏的村委会大楼却向外来人显示闻名京城的留民营村子的富庶:800多人的村子,2008年全村工农业产值却达2.05亿,人均收入15000元。  如今的留民营生态农场,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串联农、林、牧、富、鱼的生态系统,以及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可谓独霸一方。农场成立的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圃园)发展有机蔬菜基地500亩,产品销往京津两地24家大型超市及机关团体。据其介绍,几十个大棚每年能生产4000吨左右的有机蔬菜,占据着整个北京有机蔬菜市场50%左右的市场份额。每天都会有3吨左右的蔬菜从这里运往家乐福、沃尔玛等市区超市。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号称北京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可能并未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体系进行种植加工。  随处可见的农药与化肥  厂房外整齐分布的大棚便是青圃园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大棚门内墙上都贴有生产活动记录:蔬菜品种、生长期、施肥、灌溉、灭虫状况、负责人、采收等详细信息。根据记录,大棚主要是以村里养鸡场发酵后的鸡粪作为有机肥料,而除虫则使用天然药物苦参碱和灭虫灯、人工灭虫等方式。  进入冬季,温度的限制使普通菜地只能处于“农闲”状态,工作的只能是一些钢架大棚。尽管鸡粪的漫天弥散为蔬菜的种植增添了些许“有机理念”,但看似严格管理的过程并非滴水不漏。在青圃园大约40多栋大棚内,随处可见的是多菌灵、吡虫啉、啶虫脒等各种农药,有的包装袋还没有开封。  而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  在被问及这里是否会有菜农使用农药或者化肥时,青圃园总经理助理刘梦贤对公司管理十分自信:“从公司来说,如果农民要买化学农药,他就得自己掏钱。基地所有的投入品都由公司统一购买,统一管理,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并且公司会定期检查大棚生产情况,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在基地工作的一位菜农介绍,公司以承包的方式将大棚交给他们管理,蔬菜的种植都由自己负责,种出的蔬菜由公司统一收购,收购价格由蔬菜公司制定,经过包装后供应市区超市。  但是青圃园一办公人员却透露,虫子多的时候,他们会用一些农药。同时,留民营村一位农民说:“只要看不见,他们一样用化肥,都是价格不菲的好复合肥,200多元一袋。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期还用尿素。”  对此刘梦贤感到很愤怒:“这简直无中生有,你不要拿这个来敲诈我们,我们公司做事很放心,是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来做的。”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现农药,并非只有留民营村这一处。  在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百年绿源有机种植园(以下简称百年绿源)和金六环农业园(以简称下金六环)基地大棚内,也发现了一些农药和化肥。  百年绿源市场部经理王鹏飞就此问题3次拒绝回答。然而,百年绿源一种植工人却给出了答案:“蔬菜起虫子很普遍,夏天长了虫子,有时就用手拿,但也会用低毒农药。”  金六环虽然曾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农产品供应基地,但在其蔬菜大棚中也发现了尿素和硫酸钾复合肥。  “这些农药和化肥基本都不能使用。这是严重违背有机规则的。”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一负责人告诉《科学新闻》,“不能持续符合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企业,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认证机构应当对这样的企业及时作出暂停、撤销认证证书的决定。”  虚设的检测仪和追溯码  菜农负责蔬菜种植,公司提供生产资料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蔬菜收获后由公司统一收购,检测合格后包装运往超市。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似乎完全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但是,在青圃园记者发现,蔬菜加工过程同样存在问题。虽然刘梦贤一再强调公司对蔬菜都会进行抽查,检测农药残留,以确保蔬菜达标。但菜农的说法却截然相反:“公司对收购的菜基本没有检查,几乎所有的蔬菜都能通过。”  “我们有单独的检测。我们检测了,但是菜农们不知道。”刘梦贤说。但是,青圃园的对外宣传栏上却清清楚楚地定格着“农药残留检测仪一台”——也就是说,检测、筛查程序应该在本处完成。  在公司加工车间可以直接看到待装的蔬菜堆放在公司办公室后的仓库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仓库旁边就是生产车间,工人甚至没有统一的工作服。形形色色的蔬菜按照一定重量放入一次性塑料盒内包装,并贴上有机食品标志和质量追溯码。“我们就是这样的流程,拿来标志和追溯码,直接粘在上面,就可以发往城里了。”  进一步调查可以发现,追溯码也形同虚设,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查询电话12316,随机输入几个有机蔬菜的追溯码,得到的却是“无法查询到产品,追溯码错误”的语音回复。而另一个查询方法,登陆北京农业局质量追溯系统也只显示生产基地名称,并无其他信息。  “由于消费者层次不齐,给出产地信息即可。只有管理部门(后台)才能看到详细的种植、采收、加工、生产批次甚至哪个大棚生产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外)都被屏蔽掉了。”北京农业局质量安全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机食品生产时虽然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但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果这些信息公布的话,就更容易引起误导。消费者只要知道是哪里生产的,我认为就够了。”  “买回来就直接吃了,谁还会去追踪啊,甚至有的都不知道这码事。”消费者给出了自己的声音。食品追溯体系虽然可以监督和保障食品的合格安全、提高和促进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现状遇冷如此。  混乱的认证标志  百年绿源的情况更是不妙。对于2007年刚刚成立的百年绿源来讲,目前只是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正处于“有机转换期”,还没有走到“有机产品认证”这一关——其转换期要延续到2010年9月16日。  然而在该公司网站上却可以看到“本企业生产蔬菜、水果通过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的关于有机食品的宣传和出售口号。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完全没有权利的,而且我们也不会给他们发放有机标志。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对他进行惩治,不可能任其发展。”  一个农场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后,要有1~3年的转换期才能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转换期内农场要完全按照有机认证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但其产品不能叫有机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  按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规定:在有机产品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应当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处于转换期的食品是不能按照有机食品进行出售的,并且只能粘贴“有机转换标志”。“有机转换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有着颜色上的本质区别:前者为棕色,后者为绿色。  “企业认证的产品在转换期间,必须使用转换标志。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是严格遵守这一标准的。但是,个别企业无视规定,有可能是他们自己印制的。”前述农业部官员说。  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第四十二条:对伪造、冒用、买卖、转让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等其他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所以认证机构和监管部门如国家认监委和农业部都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此类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甚至做出撤销的决定。”前述农业部官员说。  但是一位百年绿源工作人员却认为,虽然“只是有机转换产品,但是也可以当作有机食品,因为我们有‘有机食品标志’。‘转换’可以说是有机的,也可以说是绿色的。”当《科学新闻》记者问到是怎么拿到“中国有机食品”标志的,该工作人员闭口不谈。  利益分割  家乐福、沃尔玛等经过包装的有机蔬菜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有机专用货架上,不时有顾客被这包装精美的蔬菜所吸引,而其中大部分顾客看到不菲的价格后转身走开去挑选相对便宜的普通蔬菜。有机蔬菜价格是同类普通蔬菜的3~10倍甚至更高。  “这是什么辣椒,两个竟然要20多块?”一位顾客显然被有机蔬菜昂贵的价格吓到了。而旁边一位阿姨正在将选定的有机蔬菜放进自己的篮子,“贵是贵了点,但主要是花钱买放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购买蔬菜的顾客,没有人知道有机蔬菜的具体标准。“有机食品没有污染、十分安全。”专门负责有机蔬菜销售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虽然售货员尽力向顾客推荐高价有机蔬菜,但她对有机蔬菜了解也明显不足。  高价背后隐藏着的庞大利益空间,被层层分割。  集体管理、个人承包是大部分有机种植基地的管理模式,“一人两个中棚、半个大棚蔬菜统一送到加工厂,然后走超市。加工厂定好价格,种植户只负责将菜送到加工厂即可。到时候有奖金,有提成。”  利益的驱使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生厂商从普通种植户那里进货,“要是他们缺菜了,也要到普通村民那里收购,价格稍高些。”留民营一村民告诉《科学新闻》。这种进货的结果是贴着有机标签出卖普通蔬菜,吃亏的只能是不知真相的消费者。  “供货价格根据成本来定,成本包括人工、有机生物农药、有机肥、水电费以及其他损耗。与普通蔬菜价格差别大主要是因为这些成本比较高。”刘梦贤给出了价格的基本出炉参考。  但是《科学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青圃园从种植户手里的进货价格,每公斤的蔬菜价格在0.44~4.32元之间变化,而其给超市的供货价格则要翻上数倍到数十倍,每公斤都在十几元,然后经销商再以每公斤20甚至30多元的价格卖给普通消费者。这其中巨大的利益空间,基本被生产商和经销商所赚取。  管理漏洞  “个别企业偷偷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不按规定乱贴有机食品标志这种行为在市场和生产上是存在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直至企业做出整改措施。如果还继续坚持,将会做出撤销决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认证机构负责人说。  “认证机构对企业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自己认证的企业每年抽查10%。从国家层面来讲,作为有机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认监委——也要对认证机构的检测活动、市场上的有机产品的抽查,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对于有机标志的使用,“伪造也好,冒用也好,企业首先一定要树立诚信,认证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有机标志的使用监管。”前述认证机构负责人认为。  化肥农药的随意使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企业不讲诚信,不按有机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只能依法处理,我们也很无奈。但是作为认证、监督机构,在工作中也有疏忽的时候,管理上肯定有漏洞。”那么多企业,不可能每天24小时盯着去检查,“不管哪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只能做到不定期对其生产、加工、产品等整个过程进行抽查。”
  • 五洲东方参加“南药种植与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会”携手共促南药发展
    为了更好的促进南药行业技术和学术交流,在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和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校的共同支持下,“南药种植与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11月3日-5日,在广东召开,来自于中山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一百多为老师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南药种植技术,育种育苗技术、南药质量标准及临床学、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探讨,令人受益匪浅。五洲东方作为本次会议的独家赞助商,参与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亮相的Percival系列的植物培养解决方案、vilber植物活体成像系统等受到与会老师的热切关注。产品推介 Percival植物培养箱,五洲东方有过多次介绍,欢迎咨询。 产品推介 Vilber的NEWTON 7.0系列2017年全面问世,倾情为您奉献
  • 萧山农科所临浦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
    萧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萧山区农科所”)临浦基地,创建于2012年,占地16156.8平方米,含基地灌溉系统、7000平方米的玻璃大棚、单体大棚,智能化育苗温室等。为实现智能育苗,对种苗进行精细化管理,基地引进了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物联网设备,打造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囊括了设施农业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大田四情监测系统、自动喷灌系统、立体栽培系统、作物生长补光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农事档案管理追溯体系等,智能化管控临浦基地。其水肥一体化系统涵盖玻璃大棚智能灌溉区、薄膜大棚滴管区,涵盖了智能控制器,冲洗设备、智能施肥机、自走式喷灌机、比率施肥机等水肥装置,实现分区域、分层次的因地制宜的水肥灌溉区域设置,并可通过云平台和手机APP设置水肥程序,远程查看田间数据和灌溉视频。进一步实现了节水节肥,省时省力,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事管理。 临浦基地建立了“稻-鱼共养”、“稻-鳅共养”、“稻-鳖共养”生态循环种养的新型农作制度。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及托普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精准控制了农药施用量,恢复生物多样性,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和经济效益。 托普云农物联网系统的实施,为加快萧山农科所打造集现代化、生态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的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系统软件界面临浦基地托普云农物联网系统监控中心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基地大棚数据显示托普云农作物生长补光灯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托普云农物联网控制的自走式喷灌机在工作中托普云农远程可拍照式虫情测报灯托普云农物联网设施农业自动监控系统控制柜托普云农智能人工气候室
  • 食安科技快检设备为蔬菜质量保驾护航
    山东兰陵,是与寿光齐名的蔬菜大县。 这里的年蔬菜产量达500万吨,足够4500万人吃一年。在温室大棚里,蔬菜冷了有供暖,光照弱了开天窗,渴了饿了,水肥直达根部;物联网、机器人等智慧手段,不断为种菜赋能。 此外,兰陵把温室大棚变国家景区,每年约接待130万游客;当地还发展起预制菜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融合发展路! 兰陵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兴说,“兰陵蔬菜"这个金字招牌,兰陵人丝毫不敢松懈,蔬菜的质量,作为我们一个蔬菜产业的生命线,县委县政府把省级检验检测中心整建制放在我们的市场。每车都要检测,做到车车检测。食安科技先进的食品安全快检仪器,为蔬菜质量保驾护航 有了“高产"和“好品"的保障,兰陵蔬菜开始弯道超车。努力让自己从种菜升级为“做菜",从“菜篮子"成为“菜盘子"。
  • 专家称我国大部分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说法不实
    专家称&ldquo 我国大部分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rdquo 说法不实  &ldquo 检出&rdquo 与&ldquo 超标&rdquo 有本质区别  最近,关于&ldquo 我国大部分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rdquo 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广为传播。按照该消息的说法,我国土壤质量问题十分严重,导致种植的农产品,特别是大米也普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去年沸沸扬扬的&ldquo 镉大米&rdquo 事件。  我国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否真如网上说的那么严重?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土壤重金属残留?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主任、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纪华研究员。  去年的&ldquo 镉大米&rdquo 事件让大众开始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而国内外科学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土壤污染问题的研究。王纪华表示,通常情况下,一些重金属,例如铜、锌等是人类健康的必需元素 但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外源化学物质影响,有可能造成土壤&mdash 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含量升高,超过一定的负载容量时,才可称为重金属污染。  通常,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随意排放 二是生活垃圾,特别是节能灯、电池的随意扔弃 三是汽车尾气大量聚集。&ldquo 从客观上说,土壤污染问题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问题。有色金属之乡当前显现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属于旧账新还。不光是中国,发达国家在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也不同程度存在同类问题。&rdquo   王纪华认为,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形势严峻,但他直言,情况没有网上传得那么严重,而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以北京为例,他们曾做过一次涉及7000多个样本的检测,大田(普通农田)的重金属超标率为1.8%,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的重金属超标率为7.5%。&ldquo 设施农业超标率偏高与肥料高投入有关,一方面有的劣质化肥中含有重金属,另一方面是因为劣质有机肥如鸡粪中的重金属含量偏高,而这又与鸡饲料中违规添加重金属密切相关。&rdquo   2012年,农业部印发了《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普查及监测预警、治理修复和禁产区划分工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虽然湖南等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比较严重,但总体来说,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土壤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远未达到&ldquo 大部分&rdquo 的比例。  王纪华告诉记者,无论谈论农药残留还是重金属含量问题,都应明确&ldquo 检出&rdquo 与&ldquo 超标&rdquo 的本质区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为了保障农产品总量需求,投入一定的化肥农药是必需的,而且随着仪器分析水平的提高,在土壤中&ldquo 检出&rdquo 重金属不足为怪,关键是要关注重金属含量累积的趋势,分析来源,加强肥料质量管理,严控&ldquo 超标&rdquo 。目前我国对于土壤重金属的限量标准完全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说,虽然我国的农业品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尚处在发展中国家,但相关标准是向发达国家看齐的。他透露,目前我国的土壤重金属限量标准预留了很大的空间,这也为农产品质量再加了一道&ldquo 安全锁&rdquo 。  那么,对于确实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我们该怎么做呢?是全面禁产还是抓紧治理?王纪华认为,仅仅以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来机械评价土壤质量是不准确的。应该根据土壤综合指标,因地制宜地采取结构调整、修复治理等不同应对措施。  例如,在实际检测中经常发现,重金属超标的土壤种出来的农作物重金属不超标,而土壤重金属不超标而种出的农作物反倒重金属超标。这主要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以及土壤的酸碱性有关。实验证明,南方酸性土壤加之种植的籼稻,远比北方种植的粳稻更容易吸收土壤中重金属。这也提示我们,根据土壤现状科学地改善土壤条件和调整作物结构的必要性。以日本为例,该国许多火山灰土壤本身重金属含量就偏高,因此该国已开始重视重金属吸收率低的新品种筛选。  与此同时,王纪华建议,治理工作也应考虑成本因素等分级分类进行。&ldquo 虽然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治理办法和经验,但成本很高、花费的时间也很长,应把治理的重点放在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区域。因此,应当根据污染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调整作物结构、休耕和修复治理,比如尽量种植对重金属吸收率较低的农产品或改种其他非食用农产品。&rdquo   王纪华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比起治理手段来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政府是否作为更为关键。&ldquo 无论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是其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都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可怕。关键是科学家要做好风险评估,政府部门要做好风险管理,媒体和大众要做好风险交流,大家各司其职,把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就一定能把问题解决好。&rdquo
  • 托普云农亮相第八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
    5月18日,2016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在杭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种子企业、蔬菜种植大户等1500多家单位参会交流。图为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 除了展示1500多个瓜菜新优品种,很多企业带来的最新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特别吸引眼球,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的物联网系统,引得前来采访的记者驻足。图为工作人员为记者讲解物联网系统 记者询问了托普云农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出的智能云平台管理系统的功能作用。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该系统可以帮大棚种植户,实施调控大棚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对植物本体的生长变化进行精确记录。图为展会现场的参观人员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大力推广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内的各种新型蔬菜瓜果种植模式,每年帮助农民增收40多亿元。托普云农也将继续致力于中国农业物联网建设,“智”造农业新未来。
  • 科技引领,托普云农助力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旨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多省相继出台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强调支持新型农业机械换新、设施农业建设及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家服务于农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深刻认识到这一举措的全局性战略意义,将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响应,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推出一系列以旧换新产品和方案,助力新型农业机械换新、设施农业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01推动新型农业机械换新推广应用新型农业机械,要推进大数据、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卫星遥感定位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多年来,托普云农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行业洞察,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研发出智能人工环境设备、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台、植物表型仪器、种子仪器、植物生长室、植物生长箱、植保仪器、农业环境仪器、土壤仪器、农产品品质仪器、农产品安全仪器等200+覆盖农业科学研究全过程的农“智”仪器。通过开展农业数据采集、输入、汇总、应用、管理技术的研究,逐渐构建起一个农业生产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为农业科研单位、农政管理部门、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国产化的技术装备和服务支撑,助力传统农业生产/科研工具的转型升级,助推农业走向现代化。托普云农全要素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在植物保护方面,托普云农自主研发了智能虫情测报灯、稻飞虱、叶蝉等细分虫情智能测报系统、智能孢子捕捉系统等智能测报装备;在智能测报、分析预警的基础上,托普云农持续打造绿色防控装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联合行业科研单位,打造风吸式杀虫灯、巡检机器人等绿色防控装备,覆盖茶园、果园、大田、大棚等应用场景,真正做到减药控害,保障粮食及农作物的绿色生产。实现从智能测报→分析预警→绿色防控的数字化联动响应模式,形成闭环。植物保护仪器在农业环境仪器方面,托普云农围绕气象、土壤和水质监测,研发了一系列传感器产品。这些传感器具备精度高、反应快、低功耗、防水防潮、耐腐蚀等特点,可以自由组合成固定式或便携式设备,功能涵盖数据采集、无线传输和云平台管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的全面监控,推动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仪器02助力设施农业智能化升级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托普云农设施农业(智能温室)综合解决方案集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深耕种植业领域,集成现代化的温室物联网控制系统、作物生长模型、温室智能托管系统、农业机器人等数字化工具,打造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设施农业应用场景,实现设施农业园区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园区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形成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助力。03打造一站式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指以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服务为重点,集成式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科技推广应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等综合农事服务解决方案。为响应农业“双强”行动号召,支持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托普云农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设备数据采集,一套订单流程,服务智能育秧、农资配送、农机作业、农技服务、烘干加工、惠农政策、品牌营销等多个业务场景。打造集政府监管、农事服务中心运营、农户受益于一体的农事新型“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通过数智赋能,实现共享农机作业、共享农技服务、共享农资配送、共享农事托管、共享农事研学等服务,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江山市浙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龙泉市浙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托普云农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继续深耕农业领域,致力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液质联用仪检测数据还原草莓农残超标真相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两份样品并打成水状被净化好的草莓出现了分层将18种常见农药加入    开栏语  你有没有被每天网上热传的养生信息和食品警示困扰?  扬子晚报联合部分江苏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真正有说服力的实验,让谣言不攻自破。  在人类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比如&ldquo 张三坏&rdquo &ldquo 李四好&rdquo 。难的是为什么,而这个恰恰是我们想告诉你的,通过科学实验为您揭示真相。扬子晚报&ldquo 求真实验室&rdquo 来了。  近日,一则题为&ldquo 蜂农的忠告&rdquo 的网帖热传。帖子写道,草莓种植户隔一两天就要打药,蜜蜂大量死亡。前天,央视又报道了&ldquo 草莓检出致癌农药&rdquo 的消息。一时间,不少网友都在感慨&ldquo 草莓也不安全了&rdquo 。  事实真是如此吗?扬子晚报记者从超市和菜场各买了两份草莓,带到江苏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用数据来还原现在市面上的草莓到底有没有农药残留的真相。  央视曝光  草莓检出除草剂 美国已列为致癌物  近日,央视记者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美廉美超市、昌平采摘园以及路边的草莓摊,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送到北京农学院进行检测。  实验人员检测出了农药乙草胺,8份样品中全部都有。  专家表示,美国已经把乙草胺列为致癌物,如果长期食用,可能会导致亚胺类代谢物的中毒。如果参照0.05毫克每公斤的欧盟标准,这些检出的样本里边,1号草莓样品乙草胺的最高残留量是0.367毫克每公斤,超标了7倍多,就连残留最低的3号样品,也超标了大约1倍。  马上就访  省农科院专家:只能说不可思议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农科院草莓专家赵密珍研究员。&ldquo 我觉得整个事情都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不可思议。&rdquo 赵密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赵密珍说,现在我国草莓种植已经使用大棚覆膜技术。&ldquo 草莓在每年8月底9月初种苗,种苗前为了封闭杂草生长,种植户会用一次&lsquo 乙草胺&rsquo ,然后把地膜安放到位。&rdquo   &ldquo 因为了有了地膜,所以不可能再长杂草了,&lsquo 乙草胺&rsquo 的作用就是除草,所以种植户也不会再打这个药。&rdquo 赵密珍说,乙草胺&rsquo 的残效期只有45天。草莓从苗到结果要好几个月时间,&lsquo 乙草胺&rsquo 的药效早就过了。所以我实在不知道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怎么得来的。&rdquo   走进实验室  江苏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于2013年底成立,我们这次实验,用到了最昂贵的&ldquo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rdquo 。  此外,&ldquo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rdquo 可以快速检测土壤、水、空气和食品里的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ldquo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仪&rdquo ,只要是环境中挥发的气体都能检测分析。  1 改头换面  粉碎机登场,3分钟打成草莓泥  扬子晚报记者分别从连锁超市和菜场水果摊处买了两份草莓,来到省农科院的中心实验室,草莓到底&ldquo 毒不毒&rdquo ,我们用实验来说话。  &ldquo 做这种实验,第一步就是做前处理。&rdquo 负责我们这次试验的,是汪佳蕾实验员,她介绍说,&ldquo 前处理&rdquo 也就是将草莓&ldquo 改头换面&rdquo 。她拿出一台我们常见的&ldquo 料理机&rdquo ,&ldquo 第一步就是将草莓打成泥。&rdquo   汪佳蕾说,这台&ldquo 料理机&rdquo 名叫&ldquo 高速万能粉碎机&rdquo ,它的转速比家用料理机大多了。2到3分钟后,草莓已经变成了泥状。  2 彻底净化  0.2微米的杂质,都要清除出去  经过一系列搅拌、过滤等工作之后,两份草莓已经变成了红色液体。  &ldquo 接下来,我们就要加入氯化钠&rdquo 。只见汪佳蕾将装着5到7克氯化钠的烧杯上,放置一个滤纸做的&ldquo 喷嘴&rdquo ,将草莓溶液倒入&ldquo 喷嘴&rdquo 上。混合完成后再晃动几下,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两瓶溶液都出现了&ldquo 层次&rdquo 。分层的原因,是为了在溶液中提取有机成分。  &ldquo 我们在分层好的草莓溶液中提取一下,滴入乙腈溶液中,这是为了达到净化的效果。&rdquo 汪佳蕾说,虽然肉眼看上去,分层好的草莓溶液已经很干净了,其实里面还有一些杂质。&ldquo 这些杂质的直径可能只有0.2微米,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不完全净化,就会影响实验结果。&rdquo   3 主角登场  昂贵仪器检测,没有农药残留  实验的&ldquo 前处理&rdquo 全部结束后,就要把农残药剂进行混合。  &ldquo 这次我选用的农残药剂共有18种,都是比较常用的农药。比如克百威、多菌灵等。&rdquo 汪佳蕾说着,将这18个小瓶子,放进了一台&ldquo 大家伙&rdquo 里。这台&ldquo 大家伙&rdquo ,就是本次实验的&ldquo 主角&rdquo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ldquo 它的价格400万,是我们实验室里最贵的。&rdquo   &ldquo 这台机器可是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全国一共也只有两台。&rdquo 汪佳蕾告诉记者,不光能检测农药残留,就连瘦肉精都可以检测。&ldquo 瘦肉精有很多种,用这台仪器可以测定到底是哪一种。准确率很高。&rdquo   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实验室拿到结果,&ldquo 18种常见的农药残留,两份样本里都没有发现。&rdquo 汪佳蕾说。  草莓的真相  买来蜜蜂授粉 莓农很少用农药  江苏省农科院草莓专家赵密珍研究员说,有很多草莓种植户都会花钱购买蜜蜂为棚内草莓授粉,提高草莓品质和产量,这是一种自然的生产措施。  每个大棚都需要放置蜂箱,一箱蜜蜂需要花费200-300块钱,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为此,莓农对于所用授粉的蜜蜂都非常爱护,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  草莓长得&ldquo 丑&rdquo 很可能是最甜的  扬子晚报记者在菜场探访时,不少市民说长得&ldquo 歪瓜裂枣&rdquo 的不能吃。  赵密珍表示,草莓畸形可能是在生长中没有发育好导致的。比如有些草莓长得扁扁的,这种草莓一般是植株的第一批果实,由于吸收了足够多的营养所以个头较大且形状扁扁的,&ldquo 其实这样的草莓有时候反而是最甜的。&rdquo   洗草莓的时候 顶部绿叶不要摘  草莓应该如何选购?  据专家介绍,选购的时候,最好挑全果鲜红均匀的果实,不宜选择半红半青的果实,另外草莓都有浓厚的香气,如果草莓没香气或有青涩味,另外草莓上的籽如果也是鲜红色而不是白色,那么这样的草莓多是染色草莓。而草莓清洗的时候,不要摘掉顶上的绿叶,否则表面的农药物质可以从顶部的结蒂部分渗入到草莓的内部。
  • "双碳"产业的成都样本:为我国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
    当前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加剧,不断威胁着全人类发展,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长期研究,四川成都为世界提供了“全球首创、改写历史、世界领先”的“双碳”解决方案。  “直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变废为宝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之一。”业内专家表示,这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分别在2019年和2022年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及相关技术列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的原因。在其他国家仍困于科研瓶颈之时,2022年,中国成都青年科学家成功在全球率先研发出从空气中高效循环捕获二氧化碳技术,并率先实现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业化再利用,填补了世界空白。由此诞生出一个新的百万亿级超级绿色生态产业,形成新经济产业赛道。  当前,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十四五”时期是关键期、窗口期,同时也是机遇期。“双碳产业的成都样本”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双碳”战略和“双碳”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较大贡献。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2022年10月16日,我们来到该科研团队位于成都双流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的项目实验室,独家揭密这项世界壮举背后的故事。  全球首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应用于绿色生态灭蚊  公共卫生工作一直是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人民大众健康的重大公共事业,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从体制机制上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显示出重大改革的超强力度。  目前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约35亿人,处于蚊媒疾病的威胁中。据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蚊媒传播疾病,蚊子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致病致死最多的生物。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或病毒主要有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等,每年世界各地都有多个地方暴发大规模的蚊虫传播疾病疫情,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2014年,WHO更是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远离虫媒传播疾病”。蚊子叮咬以及导致的蚊媒疾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  为解决公共卫生和民生问题,成都首次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应用于生态灭蚊领域,开发出了世界上首台“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通过仿生技术和新材料的融合,模拟人体呼吸,循环捕获并释放自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分子诱杀蚊子,此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只利用自然空气来引诱并捕杀蚊子,实现健康、高效的革命性捕蚊。从源头上减少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疫情传播,改写了世界灭蚊历史。  2022年7月,成都活水公园率先引进了先进的“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推出了全球首个无蚊公园,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  2022年10月17日,我们走进成都活水公园,看到一个个绿色的“方盒子”伫立于草坪中,单个盒子面积仅20平方厘米,有半人高,“方盒子”名为“猎蚊者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几乎听不到机器声音,侧面装有收集蚊虫的收集器,蚊子飞近设备周围会从底部被吸入,人的体感完全感受不到蚊虫叮咬。  据了解,成都活水公园共安装了捕蚊机50台,目前应用3个月,共捕获成蚊超过5万只,公园区域蚊虫密度由最初的3.46只/台小时下降到0.18只/台小时,基本实现园区无蚊环境。  这项先进的“猎蚊者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正是采用了世界领先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它由我国青年科学家、绿碳未来(四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碳科技”)董事长唐成康博士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也是“十四五”规划“碳达峰”核心基础技术。唐成康曾师从麻省理工学院资深学者并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国际先进的科研项目创新理念和研发经历,其团队是一支汇集了一批博士、硕士的高科技人才队伍,包含海外知名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学者、国内顶尖学府博士后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研团队带头人唐成康博士介绍,“蚊子之所以会咬人,是因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吸引蚊子最主要的引诱源。‘猎蚊者’是通过模仿人体呼吸,循环捕获、富集并释放自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强诱蚊分子,引诱并捕杀蚊子,颠覆了传统灭蚊方法,实现了高效灭蚊和健康灭蚊的革命性捕蚊新方式。”  “猎蚊者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不仅让成都市市民惊喜,同时也震惊了业界。该系统将二氧化碳释放浓度量提升到30000PPM,从而真正达到高效地仿生诱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只利用自然空气来引诱并捕杀蚊子。实现在公共区域24小时全时段捕蚊、吸血蚊子种类全覆盖捕捉的特殊优势,有望改变全球数千年以来低效、有毒的传统灭蚊方式,打造城市无蚊区域,比如无蚊公园、无蚊学校等。  “猎蚊者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与人民大众健康、民生改善息息相关,该技术的出现对于打造“健康中国”,有效、健康、可持续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减少世界蚊媒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改写历史 率先实现产业化落地应用  “取于自然、还于自然”是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及再利用的深刻诠释。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19.8亿吨,其中,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98.935亿吨,排名世界第一,占比30.93%。“双碳”战略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如何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我国科学家的责任和使命。  此前世界已有的碳捕获技术缺陷明显,化学固碳成本高、耗费资源大、材料不稳定、不容易普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多但浓度低,很难直接捕获、应用和落地推广,这也是过去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而唐成康科研团队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率先实现了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及再利用的产业化落地。  为揭示其中奥秘,我们跟随唐成康博士来到位于成都双流区的项目实验室。不大的楼层分布着材料研发室、蚊虫培育室、产品试验室、会议室等,每个房间虽然干净但堆满了试验材料、迭代产品、科研资料等,办公环境极度紧凑。科研人员正认真、严谨地进行研发、试验和收集数据等工作。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凭着一股对科研的热情和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唐成康博士带领10多名研发人员坚守了7年,经过一次次地失败,自主研发出新型纳米级二氧化碳捕获材料,终于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从空气中高效循环捕获并利用二氧化碳,且能产业化落地应用,填补了世界空白。这是我国科研人员不畏艰辛、刻苦钻研的真实写照。  “猎蚊者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仅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试点的应用产品之一。  据了解,“猎蚊者仿生呼吸式捕蚊机系统”能做到使用24小时不超过1度电,拥有11项专利(8项实用新型、1项外观、2项发明专利)。全球首款“猎蚊者”呼吸式捕蚊机等项目获得多个大奖,包括2016成都创意设计周金熊猫文创设计奖商用及日常用品类金奖、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金慧奖、2017“虫洞计划—全球找寻未来的独角兽”成都潜在独角兽、2018创交会中以创客大赛中国创业团队冠军、2018“创客中国”大健康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唐成康博士也被评为2018“四川企业技术创新突出贡献人物100强”。  目前,该系统已在成都的公园、酒店、住宅区、赛马场、景区等区域投放,在整个四川地区,还进入了绵阳、青白江、雅安、新津等地,仅成渝地区的需求量就超过100万台。除了基本的防蚊灭蚊功能,该系统还能提供路灯照明、二氧化碳检测站点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社区、景区、家庭等场景。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公共卫生领域的绿色健康灭蚊将形成千亿级的市场。  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从空气中直接捕获并去除二氧化碳,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可行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阻止灾难性气候变化的方案。同时加以二次利用,不仅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还有效解决了公共卫生问题、民生问题,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世界领先 推动双碳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必须增强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双碳”经济是我国国家战略,也是大国崛起的战略机遇。  唐成康博士表示,除公共卫生领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双碳”产业的其他方面,如富碳农业、工业碳减排、粮食仓储、新能源等领域,每个领域都将形成至少千亿级的市场。  针对富碳农业,唐成康博士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可安装到农作物温室大棚外,直接捕获并富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根据各农作物丰产的二氧化碳浓度需要,将调节后的二氧化碳泵入大棚内,能够显著促进农作物增收增产。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固化和再利用,实现了标准意义上的碳减排。例如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至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3-4倍,草莓的亩产可提高40%-50%,黄瓜的亩产可提高60%-70%,葡萄的亩产可提高40%-50%,等等。  针对工业碳减排领域,唐成康博士科研团队正致力于研发“新型工业二氧化碳捕获装置”,有望大幅度降低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根据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数据分析,在细分行业中,2020年碳排放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其中,燃煤电厂排放量高达35.39亿吨,占总量的34.11%,是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其次是钢铁、水泥行业,这两个行业分别排放了15.98亿和11.12亿吨二氧化碳。实现以上工厂的二氧化碳减排对降低中国碳排放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及装置,唐成康博士团队开发的新型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及装置具有高吸附-脱附速率、良好循环稳定性,运行成本低于目前常规的胺吸附技术捕获成本,所捕获的二氧化碳还可直接再利用,有望真正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低成本捕获——二氧化碳生态再利用的碳生态循环。  在粮食储存领域,唐成康博士科研团队正致力于研发“新型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系统”。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目前全国共有粮食仓储企业1.9万家,容量超过3.9亿吨。传统粮仓主要通过自然通风储存。两到三年后,储存的粮食变成陈粮,不能再食用,只能用于工业。现今粮食仓储采用的传统“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会加剧温室效应,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将新型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运用于粮食仓储,通过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替代传统的“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中添加的二氧化碳,最终将实现绿色、环保、高效、安全的粮食零碳储存目的。  在“十四五”发展关键时期,“绿碳科技”计划通过点、线、面结合,率先建立国家级碳中和先导示范区、打造“双碳”经济产业园、建设“双碳”经济新产业链、构建“双碳”经济生态圈等,让企业成为“双碳”经济先锋,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方式,打造绿碳循环生态体系,在世界独创一条“二氧化碳再利用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为地方政府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我国落实“双碳”战略,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双碳”事业提供了“成都样本”和“中国方案”。
  • 国内首个以单个病原物为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揭牌
    div id="printContent" class="pages_content"form id="form1" name="form1" method="post" target="_blank" action="http://www.stdaily.com/search/JhPageSearch"input type="hidden" name="pageNum" value="0"/input type="hidden" name="kw" value=""/input type="hidden" name="webcode" value="index,cxzg,47,cis2016,cxsx,ruidongyuan,wyts,cxyq,cxzg90,cxzg80,kjxx,zhibo,zhuanti01,kwtwpai"/input type="hidden" name="searchAllWebsite" value="0"/input type="hidden" name="channelcode" value="null"/div class="tag"/div/formdiv class="content"div class="videoBox"p id="video" class="" style="text-align:center right: 198.5px "script src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div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10月29日,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在陕西省大荔县揭牌,这是国内首个以单个病原物为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pp style="text-align:center margin-bottom: 0.5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0px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52a7f9bc-a66f-4e0f-a7ff-b203106b7908.jpg" title="fd20f5b30f9e432e93101498b95906c7.jpg" alt="fd20f5b30f9e432e93101498b95906c7.jp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植物有害线虫由于其种类繁多、寄主广泛、发病隐蔽、防治困难等特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不少区域/span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原物,甚至有专家指出植物线虫病害未来将成为中国农业的第一大病害。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众多检疫性植物线虫传入国内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pp style="text-align:center margin-bottom: 0.5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0px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fd3aa06-54ee-47a3-93a7-574ca2b34283.jpg" title="505939631f814e0d979171c092cad675.jpg" alt="505939631f814e0d979171c092cad675.jp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依托生物农业研究所而建设,是陕西省科学院所属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成员单位还包括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金鹏种业有限公司。拥有陕西省科学院渭南科技示范基地,建有自动化控制完备的700 mspan style="vertical-align: super "2/span米智能日光温室2栋,1000 mspan style="vertical-align: super "2/span塑料大棚5栋,以及20000 mspan style="vertical-align: super "2/span可变田间试验场,能够满足不同种植模式下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田间试验,亦可开展植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创制的田间验证以及抗性资源的筛选等田间定位实验。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拥有种质资源研发中心,占地面积98亩,拥有50栋标准化试验温室,300 mspan style="vertical-align: super "2/span生物技术实验室,300 mspan style="vertical-align: super "2/span种子加工车间和种子储藏库,可用于常规育种、分子育种、植物病理鉴定以及封闭式制种等种质资源研发工作。可开展新农药研究开发工作,创制天然产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化学合成农药,进行农药制剂加工技术、高毒农药低毒化、低毒农药微毒化、培育生物源农药等研究工作。/pp style="text-align:center margin-bottom: 0.5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0px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fa6a371-bcd7-40d5-80d9-10aef2274328.jpg" title="6555e94e29cb4439a737aba972f214bb.jpg" alt="6555e94e29cb4439a737aba972f214bb.jp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本实验室将围绕线虫生物学与适应性、线虫与植物互作机理、线虫防控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展开深入研究,为防控植物线虫病害发生做出理论指导,并提出相应防治技术策略。以植物有害线虫如根结线虫、茎线虫和孢囊线虫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植物有害线虫的基础理论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探讨不同致病线虫对环境适应的生态学和生理学遗传变异机理、构建有效预警模型,监测植物线虫在适生性区域内的发生情况,挖掘抗线虫种质资源,开展植物源、微生物源等生物杀线剂的研发与中试,遏制植物线虫在陕西乃至国内的蔓延危害。/p/div/div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