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载体细胞计数

仪器信息网微载体细胞计数专题为您整合微载体细胞计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微载体细胞计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微载体细胞计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微载体细胞计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微载体细胞计数话题讨论。

微载体细胞计数相关的资讯

  • 清华大学杜亚楠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进展:3D微载体细胞规模化智造技术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日内瓦国际发明展(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of Geneva)于1973年创办,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瑞士联邦政府等权威组织机构联合举办,是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也是全球最新发明产品的重要展示舞台。所有参展项目均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专业评审。本次荣获的奖项,是世界对华龛生物科技成果认可的有力证明。【3D微载体细胞规模化智造技术】该技术由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杜亚楠教授及转化团队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自主研发,可为细胞药物研发企业提供定制化扩增工艺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在再生医学、类器官与食品科技(细胞培养肉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核心产品3D TableTrix® 微载片(微载体)是一种多孔微球,具有化学、物理性质精准可控的特点,可以根据细胞种类进行细胞微环境的定制化设计;通过特异性裂解技术,能够实现细胞100%收获;具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相关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已获得美国FDA DMF及中国国家药监局药用辅料资质;是全球创新型、国内首款可用于细胞药物开发的药用辅料级微载体。基于3D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开发的3D FloTrix® 细胞大规模全自动化制备工艺系统,实现了细胞药物、细胞衍生品、病毒以及蛋白的全封闭式规模化、智能化的生产制备。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细胞外囊泡、疫苗及蛋白产品等生产的上游工艺开发。同时,在再生医学、类器官与食品科技(细胞培养肉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关于作者】杜亚楠,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医学院和清华-北大生命联合科学中心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工程系 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微组织工程”这一特色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理论探究和技术转化。研究内容为整合微纳加工技术、生物材料、基因编辑和生物力学构建精确可控、具有仿生结构和功能的各类生理和病理3D微尺度组织,为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以及药物筛选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团队开发的3D微组织技术,可作为新一代干细胞药物的扩增制备平台和药剂学递送系统革新再生医学 并通过构建体外仿生病理微组织模型首次报道了肝窦毛细血管化可通过胶原纤维介导的“旁张力信号”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全新病理机制,为肝病治疗提供了精准用药方案。为再生医学、药物开发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理论模型和解决方案。共发表高影响力SCI论文80余篇 (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Science Advances 等杂志),发表图书章节8篇。批准授权专利14项,其中两项微组织工程技术专利已商品化。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并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称号。同时为Tissue Engineering和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的编委。
  • “中中”和“华华”来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记
    p   拔根汗毛,吹口气,就能变出一大堆小猴子。如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这项绝活,真的成为了现实。 /p p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出生的两个猕猴宝宝“萌”化了所有人,它们时而一起嬉笑打闹,时而依偎着自己心爱的“Hello Kitty”毛绒玩具,时而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7696dbb3-c7ab-4fc7-bc3d-a18b33961f3c.jpg" title=" 中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中”和“华华” /span /p p   这两个小猴子的“父母”,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研究团队。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1月25日在线出版的《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这项成果。 /p p   这两只名叫“中中”和“华华”的小家伙,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对小猕猴。 /p p   strong  克隆猴为何这么难? /strong /p p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人类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p p   20年间,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获得成功,不仅诞生出马、牛、羊、猪和骆驼等大型家畜,还诞生了小鼠、大鼠、兔、猫等多种实验动物。 /p p   然而,与人类最为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在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但始终未能成功。 /p p   “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供体细胞核在受体卵母细胞中的不完全重编程,导致胚胎发育率低。”文章通讯作者、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说,“另外,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的操作技术不完善,这些都影响了实验的成功。” /p p   胚胎操作的一个必要步骤是给卵母细胞去核。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猴子的卵母细胞不透明,因此去核操作非常困难。 /p p   科研人员想出了使用偏振光的方式来给细胞“打光”,但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影响,操作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p p   为此,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博士后刘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训练这项技术,最终实现了在10秒内精准完成体细胞核移植的显微操作。 /p p   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各种实验方法,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促进体细胞核重编程,显著提高了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质量和代孕猴的怀孕率。 /p p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 12月5日,“中中”的妹妹“华华”也顺利诞生。 /p p    strong 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strong /p p   体细胞克隆猴是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的支持下,完全由中科院团队独立完成的国际重大突破。 /p p   “这个成果真正实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弯道超车,意义重大。”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评价称,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p p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为动物模型家族再添“新成员”。 /p p   当前,药物研发通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但小鼠与人类相差甚远,药物研发人员在小鼠模型上花费了巨大资源,但筛选到的候选药物用在病人身上,却大都无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使得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p p   这让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研究的急需。 /p p   因此,除了基础研究上的重大意义外,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制作脑疾病模型猴,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p p   “这项成果使猕猴有望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脑智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说。 /p p   白春礼也相信,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以及未来基于体细胞克隆猴的疾病模型的创建,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有力推动我国新药创制与研发,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p p    strong 伦理问题?不存在的! /strong /p p   两只小猴子目前正在实验室里健康活泼地生活着,但人们的疑问也随之而来:克隆猴出来了,克隆人还会远吗? /p p   对于这个公众高度关切的问题,蒲慕明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基本问题服务的。 /p p   相反,这项工作还可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 /p p   目前,中国每年出口数万只猕猴,主要用于药物筛选。在蒲慕明看来,这么大批量的动物实验,在伦理方面是有问题的。“我们做这项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一伦理问题。” /p p   有了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人们就能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 /p p   也就是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这项技术,让人们在一年内就能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减少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只要使用很少数量的克隆猴,就能够完成很有效的筛选。 /p p   “任何科学发现都是双刃剑,既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进步,也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危机,核能、基因编辑都是典型的例子。”在蒲慕明看来,生命科学的伦理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家需要注意的,更需要政府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大众共同参与,通过立规、立法等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 /p p   “对新技术,我们要重视,但不要害怕。”他最后补充说。 /p
  • 福斯体细胞计数法斩获欧洲和美国双认证
    福斯的 FossomaticTM FC分析仪是目前唯一同时通过美国 NCIMS/FDA 认证及欧洲 Microval 认证的快速检测原料奶中体细胞数的仪器。Microval 是欧洲的一家认证组织,专业验证和审批食品与饮料中微生物分析法的替代方法。Fossomatic FC 的审批是在全面比照了参考标准:ISO 13366-1:2008 – 体细胞计数 –第1部分 显微镜检验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检验报告的摘要可在 Microval 的官方网站上查询。网址:www.microval.org.在取得欧洲 Microval 审批之前,Fossomatic FC已作为一种快速电子计数方法获得美国的 FDA/NCIMS 认证。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已斩获欧美两大权威机构双重认证的原料奶体细胞计数法。Fossomatic 的测量原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采用该技术,悬浮细胞经染色处理,在压力下通过流通池,并在传感器前被照射发光。每个通过的细胞由光电转换器记录。Fossomatic 分析仪可在一小时内对600个样品进行测试。降低乳腺炎产生的成本体细胞是白细胞(白血球)和来自乳腺分泌组织的细胞(上皮细胞或分泌细胞)。它们大量出现可消除感染并修复由细菌造成的组织损伤。细胞计数有助于发现牛群中罹患乳腺炎的奶牛。提供体细胞计数检测是原奶检测中心的重大使命,它可以帮助奶农避免奶牛疾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中包括兽医诊治费用、抗生素、牛奶滞留损失、奶牛产量下降、质量下降以及牛奶交易量减少和屠宰。为 Fossomatic 7 解决方案获得认证铺平了道路福斯是第一家开发 Fossomatic 体细胞计数方法的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将此法作为奶牛群体改良方案的一部分引入常规检测,从而大大降低了牛奶的损失率。然而,加强奶牛的乳腺炎管控,任重而道远。为此,福斯近日又宣布推出新一代分析仪 Fossomatic 7 和 Fossomatic 7 DC (link),其中包括一种全新的更先进的体细胞计数检测形式,可以更详细地显示乳腺炎的实际状态。这样就有可能开发新的工具以帮助奶农加强乳腺炎管理。新一代的 Fossomatic 分析仪采用与 Fossomatic FC 分析仪完全相同的测量原理,目前也正在接受欧洲 Microval 和美国 NCIMS/FDA 的双重认证检测。
  • 南京铭奥代理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为了满足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检测牛奶品质,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控病牛的治疗情况,提高牛奶的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代理新产品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计数速度快,每个样品测定只需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 南京铭奥成为进口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中国总代
    为了迎合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测控制病牛的治疗情况,进而提高牛奶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成为新产品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的中国总代理。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速测仪计数速度快,牛奶混合物单次分析检测时间不超过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相对误差范围小,仅为±3%,要求功率不超过20伏安,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 IVIS视角 | 穿上 “细胞膜吉利服”的纳米载体在体内必将威力大增
    众所周知,多功能纳米载体可以有效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是目光转向体内,这些纳米载体往往在免疫系统的攻击下集体失灵。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将会感知纳米载体的入侵,并且非常努力的把我们精心设计的载体清除掉。一旦纳米载体被清除掉,药物就很难到达目标肿瘤区域,很难实现杀伤肿瘤的效果。因此,纳米医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在不破坏免疫系统的前提下,让纳米载体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传统的解决方案我们都是通过在纳米载体表面携带各种伪装工具,尽量和免疫细胞捉迷藏,能躲则躲,绝不露面。但是这些载体也很容易迷路, 到达深层肿瘤部位的很少,并且在和免疫系统的斗智斗勇中,还会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新的抗体从而加速纳米载体的清除,因此很难达到治疗的效果。而随着仿生纳米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让纳米载体穿上“吉利服”,不但可以在免疫系统中潜伏下来,还可以大摇大摆的从免疫细胞的眼皮底下蒙混过关,发挥极大功效。这种“吉利服”就是细胞膜提取物,不同种类细胞提取的细胞膜包覆在纳米载体表面还可以表现出特殊的功效,像红细胞膜或者一些免疫细胞膜可以提高纳米载体的体内循环时间,肿瘤细胞膜可以特异识别同源肿瘤等。穿上“细胞膜吉利服”之后,纳米载体将显现各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从而成为近年来多功能纳米载体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T细胞膜包裹下仿生纳米药物的免疫识别增强通过糖代谢技术,获取嵌入叠氮基团(N3)的功能化T细胞,并提取功能化T细胞膜包裹在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载体表面,构建仿生纳米光敏剂。功能化T细胞膜上不但原本的抗原受体可以赋予纳米光敏剂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并且N3基团可以识别肿瘤细胞糖代谢靶点,从而实现纳米载体在肿瘤内部的富集,通过小动物光学成像可以清楚的看到T细胞膜包裹下仿生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靶向作用,从而进一步实现肿瘤的精准可视化治疗。功能化T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实现特异性的肿瘤靶向和精准光热治疗参考文献:T Cell Membrane Mimicking Nanoparticles with Bioorthogonal Targeting and Immune Recognition for Enhanced Photothermal Therapy. Advanced Science. 2019: 1900251.2、生物学重编程全抗原细胞膜助力纳米疫苗的研发将肿瘤细胞和树突细胞融合细胞的生物学重编程细胞膜包覆在金属有机化合物表面,构建肿瘤疫苗可以在融合细胞膜表面表达大量免疫刺激分子,从而使得包裹融合细胞膜的纳米载体像抗原呈递细胞一样直接作用T细胞从而激活免疫反应。通过小动物光学成像,可以看到重编程细胞膜包覆的纳米载体在体内长循环到达肿瘤部位的过程。到达肿瘤部位的纳米载体还可以被树突细胞识别,从而诱导树突细胞成熟,增强免疫效果,最终消除肿瘤,从而拓展肿瘤治疗平台。生物学重编程细胞膜包裹纳米载体的过程以及肿瘤免疫的激活参考文献: Cytomembrane nanovaccines show therapeutic effects by mimicking tumor cells and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3199.3、肿瘤细胞膜包裹的黑磷纳米载体拓宽光热肿瘤免疫治疗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含有对患者特异性的新抗原,是成为制备个体化肿瘤疫苗最好的材料来源。作者利用细胞膜封装的方式在二维光热黑磷量子点(BPQDs)表面包裹肿瘤组织的细胞膜,从而制备具有光热效应的纳米肿瘤疫苗(BPQD-CCNVs),并且把纳米肿瘤疫苗和集落刺激因子(GM-CSF)装入热敏水凝胶中。皮下注射水凝胶后可以在红外光的作用下持续释放纳米疫苗以及集落刺激因子,招募并激活DC细胞,从而捕获肿瘤抗原并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同时,尾静脉注射PD-1抑制剂,阻断PD-1/PD-L1免疫检查点通路,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效应。通过活体光学成像我们可以对肿瘤进行生物发光标记,从而长期连续监测肿瘤在体内的发展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光热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清除实体肿瘤同时抑制术后转移的复发。(A)光热肿瘤免疫实验设计思路;(B)FITC标记的水凝胶在体内的降解情况;(C)个性化光热肿瘤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术后实体肿瘤的复发;(D)个性化光热肿瘤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术后肿瘤的转移。参考文献:Surgical Tumor-Derived Personalized Photothermal Vaccine Formulation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ACS nano. 2019, 13(3): 2956-2968.珀金埃尔默拥有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其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为生物医学的各种研究领域(包括肿瘤、干细胞、传染病、炎症、免疫性疾病、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基因治疗、纳米材料、新药研发、植物学等)提供了完整的成像解决方案。点击链接,获取相关产品及应用资料:https://account.custouch.com/perkinelmer/site/#/list/15?_wxr_1564535099232&refresh=true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Webinar:“小贝开讲” 之细胞治疗中基因编辑载体的纯化和验证
    时间:2017年7月27日 19:30 - 20:30内容简介:国家对细胞治疗领域管理政策的收紧和规范化,对CAR-T及干细胞治疗等前沿研究领域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机遇。无论您选择病毒载体、质粒表达系统还是游离核酸片段进行基因编辑,如何高质量高通量地完成以上载体的分离纯化,并使之达到药品级的要求,都是一个普通实验室向GMP/GLP实验室转变的关键步骤。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工艺,作为最经典的纯化工艺流程,经过全球几十年的实践验证,广泛应用于病毒颗粒疫苗等生物制品行业,是工业药品级病毒、核酸纯化的首选方法。与此同时,超速离心不仅可用于制备,还可用于检测。贝克曼库尔特独有的分析型超速离心技术,还可用于病毒载体中聚合体、空壳病毒、错误组装病毒等颗粒的检测和验证。本次线上讲座,我们邀请了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部离心机产品经理霍德华与大家共同探讨,贝克曼超速离心技术如何协助您拿到最纯的基因编辑载体。主讲人简介:霍德华产品经理 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部从事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研及相关产品的应用支持和市场推广工作近15年,对各种细胞、核酸、蛋白的常用和前沿技术及仪器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曾参与了多个实验室多种技术平台的构建与优化。目前在贝克曼公司负责离心机产品线的全国市场及应用推广业务,可为客户提供离心机及周边相关的实验完整解决方案支持。近年来,已协助国内外多家客户成功搭建病毒载体纯化相关的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技术平台,积累了丰富的病毒载体纯化的经验,为各地贝克曼离心机的新老用户提供了多场专题培训及疑难解答。点击此处轻松报名。
  • 安捷伦参与研究分析诱导成体细胞为胚胎干细胞的机制
    免疫共沉淀芯片和基因表达谱芯片 用于研究Yamanaka因子如何启动细胞多能干性 2009年3月9日,中国上海&mdash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NYSE: A)近日宣布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发现诱导成熟细胞成为具备&ldquo 多能干性&rdquo 的胚胎干样细胞过程中的新机制。 作为文章的合著人之一,安捷伦公司的李坚表示:&ldquo 有关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新发现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关诱导成体细胞为胚胎干样细胞的研究是2006年重大科学发现。我们的研究对这个诱导过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rdquo 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标题为《小鼠胚胎干细胞发育信号通路网络中Yamanaka因子的重要调控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了发育调控网络中的16个信号传导通路,其中的9个通路以往从未被报道参与维持或诱导细胞的多能干性。 该项研究使用了安捷伦公司的免疫共沉淀芯片技术(ChIP-on-chip)结合基因表达芯片数据研究了已知的Yamanaka因子在诱导小鼠细胞多能干性中的作用。 安捷伦通过2008年科研基金项目资助了基因芯片用于该项研究。基因芯片是指在玻璃基片上布放大量DNA探针用于研究基因组的技术。免疫共沉淀芯片技术专门用于研究基因组中&ldquo 启动子区域&rdquo 的特性,该区域控制着各种基因的活性从而决定了细胞的功能。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 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9,000名员工在110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2008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58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 http://agilent.instrument.com.cn/
  • 世界首台可观察活体细胞的超高分辨率生物显微镜问世
    近日,德国IBIDI公司成功开发出一款超高分辨率生物显微镜。该公司宣称基于新型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d)STORM”,利用该公司独创的特殊塑料底板“μ-Slides”可实现超高分辨率观察活体细胞。   STED,SIM,(F)PALM 和(d)STORM等新型光学显微技术可有效避免衍射极限,获得纳米级水平的超高分辨率成像。这些超高分辨率显示技术可应用到生物实验研究,观察了解组织细胞分子结构。IBIDI公司采用了创新性的含有亲水性膜涂层的塑料材质底板“μ-Slides”替代传统玻璃底板,首次实现了“活体细胞”超高分辨率观察。这种被成为“ibi-Treat”的亲水性膜涂层性能可以与标准的细胞培养瓶和培养皿相媲美。   IBIDI公司相关研发工作受到了德国联邦教研部《生命科学领域光学技术—基本细胞功能》项目的资助。
  • 看散射型近场纳米红外光谱与成像系统如何助力胶原纤维、生物催化、活体细胞等生物领域研究
    一、胶原纤维研究 胶原纤维是人体各种器官(如骨、肌肉)中关键的组成成分之一。胶原纤维拥有复杂的微纳生物结构,这种结构的有序排列使胶原纤维能够表现出优异的生理性能,同时,这种结构的改变会导致其生理特征的急剧变化。劳损、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就与胶原微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如何观测并理解胶原纤维微纳尺度的结构变化是治疗相关胶原类疾病的关键所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佳宁课题组利用散射式近场扫描显微镜(IR-neaSCOPE)对胶原纤维进行纳米分辨率红外扫描成像。该研究通过在组织切片表面近场测量紧凑排布的胶原纤维簇,对胶原纤维的纳米周期性横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并观察到胶原纤维发生的横纹倾斜现象。该研究借助胶原晶格模型解释其现象的产生机理,揭示了胶原纤维内部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滑移位错形变。 该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胶原结构失序时胶原纤维可能发生的纳米结构变化,为解读胶原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工作展示了s-SNOM在生命科学中对于生物微纳尺度结构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Nano Research》上。该工作得到了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的资助。 二、生物催化(MOF体系)研究 生物催化转化在生物体中,如多酶催化联,在不同的细胞膜区隔的细胞器中高效率地进行。然而,在自然系统中模拟生物催化联过程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李丽老师课题组报道了多壳金属有机骨架(MOF)可以作为一种层次化的支架,在纳米尺度上对酶进行空间组织,以提高联催化效率。 研究人员通过外延逐壳过生长的方法将多壳MOF包裹在多酶上,其催化效率是溶液中游离酶的5.8~13.5倍。重要的是,多壳MOF可以作为一个多空间隔室的纳米反应器,允许在一个MOF纳米颗粒中物理分隔多个酶,以便在一个锅中进行不相容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研究人员使用纳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Nano-FTIR)来解决与多壳MOF中的酶相关的纳米振动活性的不均一性。多壳MOF能够根据特定的串联反应路线方便地控制多酶的位置,其中载酶1和载酶2的壳沿内到外壳的紧密定位可以有效地促进质量传递,从而促进高效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 这项工作有望为设计高效的多酶催化联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以鼓励其在许多化工和制药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三、原位液相活体细胞研究 近日,德国attocube systems AG的工程师Korbinian联合德国慕尼黑大学Fritz Keilmann课题组报道了基于散射型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技术在液相环境关于纳米颗粒和活体细胞的定量研究。纳米红外光谱与成像的液相探测基于一个由10 nm厚度的SiN薄膜和金属液相池组成,通过扫描探针在针形成有效的红外探测近场对吸附(浸润)在SiN另一侧的纳米颗粒或活体细胞进行原位液相扫描。 液相原位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下的A 549癌细胞 这项工作是基于反射式光路的散射型扫描近场显微镜(s-SNOM)和nano-FTIR建立的原位液相样品池,通过搭配波长可调谐的红外激光器,有希望拓展从近红外(特别是近红外II区)到中红外(全指纹区覆盖)乃至远红外的全红外波段的液相环境下材料和细胞的纳米尺度探测。
  • 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人体细胞克隆胚胎
    中广网济南2月2日消息 (记者 柴安东)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月2日宣布,由这个中心李建远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攻克人类胚胎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这一研究成果于2009年1月27日在这一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ONING AND STEM CELLS》杂志网络版发表。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介绍会”上,李建元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详细介绍了这一科研成果。据介绍,此次研究者选择了健康卵细胞志愿捐献者12人,经促排卵获得135枚卵细胞,经试验最终成功获取囊胚5枚,其中,4枚囊胚的供体细胞来源于正常人皮肤纤维细胞,1枚来源于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据介绍,李建元教授的研究团队主要采用先进的三维立体偏震光纺锤体成像系统(对细胞无损伤),对卵母细胞纺锤体(核DNA)精确定位后,再用微激光对卵子的透明带打孔,精确剔除卵子细胞核。通过核移植后所获得的囊胚进行DNA遗传多态性位点鉴定,不同细胞阶段克隆胚胎的供体与受体细胞浆中线粒体定量动态学分析和囊胚线粒体遗传多态性位点SNP鉴定。   李教授介绍说,他们掌握的这一先进技术不是为了制造克隆人,而是进行人类治疗性克隆研究,造福人类。   介绍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我国著名动物克隆专家、中国首例克隆牛专家陈大元教授对这一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该成果不只是应用人类纤维体细胞获得克隆胚胎,更重要的是应用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也成功获得囊胚,这使治疗性克隆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目前各种无法治疗的疑难性疾病都有可能通过克隆胚胎提取到与病人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用其衍生而来的全新的功能细胞、组织或器官,来取代病变的细胞、组织、器官,从而避免免疫排异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移植中配型困难与供体不足等瓶颈问题。
  • 诺奖得主埃里克团队研发可看清活体细胞显微镜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里克· 贝齐格的团队23日宣布,研发出一种新型光学显微镜,能以近乎实时的速度对活体细胞的活动进行超高精度三维成像,同时把对细胞本身的伤害减至最小。   这项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任职于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的贝齐格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ldquo 晶格层光显微镜&rdquo 拥有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高分辨率,已被成功用来跟踪个体蛋白质的运动、观察受精卵的发育以及研究细胞分裂时细胞骨架成分的快速生长和收缩,而这些都曾被认为不可能做到。   论文第一作者陈壁彰对新华社记者说,市面上看到的光学显微镜通常用同一个镜头做放大和观察,而他们新研发出的光学显微镜使用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把光聚焦产生一条细细的笔状光束,照射有萤光分子的生物样品以产生萤光 另一个镜头则收集这些萤光。为了保证获得数据的速度,并降低对生物样本的光伤害,这一显微镜会同时产生100多条笔状光束,组合成一个片状的大光束扫描样本。   &ldquo 想象我们的样品是一个西瓜,而照射光源是一把菜刀,扫描西瓜的三维影像就好像是用菜刀将西瓜切成好几百等分一样。切得愈薄,所得到纵向分辨率愈高。这和坊间的显微镜最大的不同是,它们是用点扫描的方式,所以速度慢,而且对活体的伤害大。&rdquo   该显微镜能力到底有多强大?陈壁彰在电子邮件中说,对一个正在做细胞分裂的细胞来说,它可以用不到一秒的时间获取其体积数据和图像,而且可以研究整个细胞分裂的过程,其空间分辨率也极高。&ldquo 这样快速、高分辨率又对样品低伤害的显微镜,不仅可用在观察细胞上,连线虫和果蝇的卵,我们都可以做观察&rdquo 。   陈壁彰的导师贝齐格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3位得主之一,他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在2006年证实单分子显微镜成像方法可用于实践。
  • 利用AP-MS技术 发现人体细胞中的抗埃博拉病毒蛋白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烈性病毒。这种病毒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迄今已40多年。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肆虐令人胆颤心惊,2018年非洲再次报告出现埃博拉疫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一种蛋白可以帮助对抗埃博拉病毒,模仿该蛋白功能的药物有朝一日或能有效治疗这种致命疾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与其他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会入侵宿主细胞并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复制,但对于感染期间病毒侵入的具体途径和细节,目前科学家还知之甚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新研究中,美国西北大学芬博格医学院的赫尔特奎斯特与佐治亚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伙伴合作,使用亲和标记纯化质谱(AP-MS)技术,探查人类蛋白和埃博拉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不仅发现了 strong 埃博拉病毒蛋白VP30和人类蛋白RBBP6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力证据,还确定了RBBP6与VP30结合的23个氨基酸区域 /strong 。而进一步研究表明, strong 抑制RBBP6会刺激病毒转录,加速埃博拉病毒的复制 而刺激RBBP6更充分表达则会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感染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赫尔特奎斯特指出,病毒会进化发展以绕过人体的免疫防御,而人类细胞反过来同样会发展出针对病毒的防御机制,这种进化竞争持续已久。人类发展出的特殊防御机制为开发针对性治疗手段指明了方向。他们的新研究表明,靶向性生物制剂在对抗埃博拉病毒方面具有极大潜力,RBBP6衍生肽或能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而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模仿RBBP6蛋白,开发出能够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的小分子药物,以应对埃博拉病毒的暴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p p & nbsp /p
  • Cytiva 携手拜耳,合作开发异体细胞治疗生产平台
    Cytiva 在提供端对端的企业解决方案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拜耳在复杂疗法的技术和工艺开发方面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此次强强联合可使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得益彰。双方以实际行动推进和加速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新型疗法的可及性。近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者 Cytiva(思拓凡)宣布与拜耳携手,正在合作开发第一个用于异体细胞治疗的端到端模块化生产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胞治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两家公司已决定签署为期多年的开发协议,以加速提供生产解决方案,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 拜耳制药产品供应高级副总裁兼生物技术全球总监 Jens Vogel 表示:“通过与 Cytiva 的合作,我们计划打造一个独特、灵活、模块化的细胞治疗生产平台,它可以快速推进各种细胞疗法的‘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率、标准化和规模效益。””“ Cytiva 细胞和基因治疗副总裁 Catarina Flyborg 表示:“合作是推进和加速新型疗法开发,并最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的关键。身为新型疗法生产技术领域的引领者,Cytiva 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本次合作,我们可以借助拜耳在细胞治疗开发方面积累的深厚专业知识,共同打造新一代的生产解决方案,以满足异体细胞治疗的开发需求。””在开发自动化和模块化异体细胞治疗生产平台方面,Cytiva 和拜耳拥有相同的愿景。双方都坚信平台将有助于行业建立新的生产标准,并很早就计划为异体细胞治疗设计创新设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为本次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计划同时开发设备和软件,并重点关注生产的速度、灵活性,以及 “即插即用”的稳健操作环境;最终目标是通过设备和工艺的模块化设计,在提高生产设施的效率的同时,加速新型疗法的上市。本次合作中,双方将会共享人才、资源和设施,充分利用拜耳的异体细胞治疗生产技术路径,其开发的产品也将纳入支持技术概念验证测试的候选之一;Cytiva 将利用其在设备和耗材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路径,来设计全新的生产平台,并在设计完成后推动平台的商业化发展。
  • 基因编辑人体细胞临床试验将在美国启动
    p   美国一家基因编辑公司近日宣布,将启动一项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某种遗传性眼疾的临床试验,相关申请已被美国监管部门接受。 /p p   据悉,在这一临床试验中,基因编辑的对象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里的感光细胞,这是一种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体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p p   这一名为EDIT-101的疗法由美国埃迪塔斯医药公司与艾尔建公司共同研发。埃迪塔斯医药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该疗法“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在人体内使用CRISPR技术的疗法”。 /p p   声明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接受该公司为这一疗法递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允许其使用CRISPR技术治疗利伯先天性黑朦10型患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94cb813-7f47-4eef-875a-4c00c2d3ed56.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利伯先天性黑朦是一种由多个基因突变造成的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是儿童先天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全球每10万名儿童中有2至3人罹患该病。其中,10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该遗传病患者总数的20%至30%。目前,利伯先天性黑朦尚无有效疗法。 /p p   按计划,此项临床试验将招募10至20名患者,检验EDIT-101疗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p
  • 华测检测通过全国实体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室间质评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公布了2022年全国实体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统计结果。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华测艾普医学实验室再次满分通过此次NGS室间质评,持续体现着华测艾普医学在NGS检测方面扎实的实验能力、强大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营。   全国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是保证各临床实验室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旨在确定各个参评实验室实体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的能力,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实验室存在的特殊问题,促进各实验室提高检测水平。   本次测评上报的检测范围包括:点突变、短片段插入/缺失突变等,涉及的所有基因突变类型均被华测艾普医学检出,无任何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与公布的结果一致,满分通过!   华测艾普医学作为“CTI华测检测”的一份子,将继续保持检测的钻石品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为广大客户提供医疗检测服务,守护大众健康,为品质生活传递信任。
  • 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荣获金鬲创新项目
    p   11月29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进行解读,与会专家就奶源管理与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乳品制造与检验技术、食品营养健康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会议首次推出20个有行业推广价值的中国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金鬲项目”。 /p p   鬲,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盛奶用的器具,以此命名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寓意着中国乳业的发展和进步。 /p p   “标准传递信心、标准提高品质”,本次金鬲项目经三轮严格筛选最终遴选出20个优秀项目,旨在为筛选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国家级创新基地平台展示,同时也为乳业行业新技术落地应用、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提供更大空间及发展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e5e02225-e2ae-40fd-bce4-a3219e7fe20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BacSomatic& #8482 )荣获金鬲创新项目 /strong /p p   BacSomatic& #8482 福斯首款体细胞和细菌快速检测的一体机,9分钟内出结果(单独进行体细胞计数,仅需2.5分钟),为乳制品生产商在原奶交付环节及牧场原奶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检测工具,取代人工手动化检测或需要试剂处理的半自动化检测。 /p p   BacSomatic& #8482 使用封闭的即用型试剂,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化学试剂。自动化过程确保每次准确及相同的试剂用量,降低其他方法中可能出现的人为操作误差,同时也保证BacSomatic& #8482 提供一致准确、可靠的结果。 /p p br/ /p
  • 国内首家:IPHASE SLC家族OAT1转运体细胞研发成功
    PART.01 OAT转运体 肾脏在代谢产物的排泄、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系统稳态中起关键作用,其中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主要由转运体介导,这也是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吸收及清除内源性废物和外源性生物制剂的有效机制。这些转运体主要分布于肾近端小管细胞基底膜和顶端膜,其中OATs主要负责阴离子和两性离子有机分子(包括内源性物质和许多药物)的跨膜运输,属于两亲性溶质转运蛋白家族(SLC)。 目前已报道的OAT家族成员有10余种,包括OAT1-OAT10以及尿酸转运体,大多分布于肾脏之中。OATs可以将由血液进入管周液中的多种外源性及内源性有机阴离子毒素逆电化学梯度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而疾病、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或其他因素等均可能引起OATs表达或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药物的肾脏分布改变,诱导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最终引发肾脏毒性。因此,OATs在药物的肾脏毒性中具有关键作用。 图片出自文献“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介导的中药肾毒性研究进展” PART.02 OAT1转运体 OAT1是肾脏的主要药物转运体之一,同时也是肾脏OATs家族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被FDA列为与临床药物治疗密切相关的7个重要转运体之一,主要分布于肾近曲小管。OAT1底物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叶酸等内源性物质以及对氨基马尿酸(PAH)、抗病毒药物、甲氨蝶呤、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底物可能彼此竞争结合转运蛋白,使药物清除率降低,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导致潜在的不良反应。研究显示,丙磺舒可竞争性抑制OAT1对头孢类的摄取,使得头孢类药物的肾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和血药浓度明显增加;吲哚美辛、酮洛芬可降低甲氨蝶呤的肾脏清除率,引起急性肾衰竭;马兜铃酸可抑制OAT介导的丙磺舒的摄取,马兜铃酸在肾脏蓄积,产生毒性。 药物肾毒性的传统评价方法多采用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2D肾细胞系模型,但是肾脏OATs在转运多种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没有OATs晶体蛋白,主要借助特异性的人源OATs转染细胞,对OATs的配体识别结合域结构及配体结构特点进行考察,阐明OATs与药物间相互作用,以此评价药物肾毒性。基于此,IPHASE研发出了国内首家瞬时转染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 PART.03 IPHASE 转运体相关产品 IPHASE作为创新药体外研究生物试剂引领者,凭借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多年研发经验,通过HEK293细胞系成功构建国内首家瞬时转染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推出SLC转运体家族新产品! IPHASE技术人员以PAH为底物验证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的代谢能力。结果发现,IPHASE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转运PAH的能力是指导原则的9倍,表明IPHASE瞬时转染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满足药物研发要求。 1 批量生产采用批量生产方式,库存充足,可保证同一批次产品的供应。 2 货期短国内现货,保障客户使用需求。 3 售后服务机制健全有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除瞬时转染重组SLC OAT1转运体细胞外,IPHASE同时推出了就ABC转运体囊泡和SLC转运体细胞相关产品,供客户自行选择,以满足客户对于不同药物的研究。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OATP1B1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1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3 转运体 8-10 million OCT2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P1B3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P2B1 转运体 8-10 million OCT1 转运体 8-10 million NTCP 转运体 8-10 million MATE1 转运体 8-10 million MATE2K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P1A2 转运体8-10 million BCRP 转运体 0.5 mg/mL*0.5mL BSEP 转运体 0.5 mg/mL*0.5mL MDR1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1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1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3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4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8 转运体 0.5 mg/mL*0.5mL IPHASE/汇智和源凭借多年的研发经验,推出了多领域、多种类的高端科研试剂,为药物早期研发提供筛选工具,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提供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手段,为遗传毒性研究提供便捷产品。此外,IPHASE/汇智和源可提供特殊产品的定制服务,望广大科研工作者来电咨询,咨询热线400-127-6686。 发 文 章 得 奖 励 凡使用本公司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日起一年内),并注明产品属于汇智和源/IPHASE所有,即可申请奖励。根据发表刊物影响因子不同,给予不同金额奖品: 非SCI论文及IF≤5分,500元礼品; 5分<IF≤8分 800元; 8分<IF≤10分 1000元; IF≥10分 2000元; 注:礼品卡也可兑换同等金额产品购买抵用券; 活动多多,礼品丰厚,快来参与吧! 关 于 我 们 汇智和源,致力于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及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品质的生物试剂,IPHASE为公司核心品牌,品牌宗旨“Innovative Reagents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 GE Healthcare和G-CON Manufacturing宣布合作推进早期细胞治疗和病毒载体制造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1e5f1e21-ba04-4348-8ebb-fd97526a7df1.jpg" title=" u=3039589369,1013941557& amp fm=26& amp gp=0.png" alt=" u=3039589369,1013941557& amp fm=26& amp gp=0.png" width=" 369" height=" 197" style=" width: 369px height: 197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预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制灵活洁净室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解决方案(“PODs”)的领导者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G-CON Manufacturing和GE医疗集团为改进细胞疗法和病毒载体制造,计划合作通过为药物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用于早期临床和商业生产的,灵活且易于部署的制造平台。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be682b75-5763-4f9b-8ed9-c03b454874b0.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125101844.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12510184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两家公司打算将GE Healthcare的模块化端到端细胞疗法和病毒载体技术以及工艺设计融入G-CON专有的洁净室技术。这意味着药物开发商和制造商可以购买功能齐全的生产线和环境,这些生产线和环境可以安装在仓库式结构中。 /p p   该合作还将包括制造慢病毒(LV)和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所需的洁净室技术,这是一种用于新兴基因疗法治疗的递送载体。基因治疗领域发展迅速,虽然只有少数治疗被批准使用,但仍有200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p p   G-CON Manufacturing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ik Jornitz表示:“众所周知,细胞治疗行业的商业化需要制造业的范式转变,因为生产过程具有高度个性化和复杂性。G-CON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预制洁净室和密封环境,与GE Healthcare的细胞疗法和载体工艺设计和设备完美契合。这种组合将为制造商提供交钥匙处理能力,速度和可靠性。这种方法将消除制造瓶颈,这些瓶颈目前推迟了这一关键新疗法的生产。“ /p p   去年,GE医疗集团推出了FlexFactory& #8482 ,用于细胞治疗,这是一种半自动化,模块化的端到端制造平台,可帮助扩大规模,数字化和加速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和商业活动的制造流程。由于细胞疗法FlexFactory可以安装在G-CON提供的洁净室中,因此合作可以加强这项服务。矢量G-CON POD进一步支持该产品。 /p p   GE医疗集团细胞与基因治疗总经理Catarina Flyborg表示:“G-CON基础设施与GE Healthcare的细胞疗法和载体平台相结合,将有助于缩短需要载体制造的细胞疗法的上市时间。在现场并与整体治疗工作流程相关联。它的设计考虑了早期的制造工艺,这是未来大规模制造和投资决策验证的必要基石。” /p p   立即生效,药物开发人员可以寻求G-CON和GE Healthcare的综合解决方案,用于他们的细胞治疗和载体开发和生产需求。 GE Healthcare和G-CON将继续为喜欢非组合解决方案的客户独立销售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p
  • 成果速递|李咏生教授团队阐述线粒体丙酮酸载体作为代谢-表观遗传检查点调控T细胞分化的机制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影响因子:38.104)发表了题为《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调控T细胞分化的代谢-表观遗传学检查点》的研究亮点,阐述线粒体丙酮酸载体作为代谢-表观遗传检查点调控T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影响肿瘤免疫的临床意义。细胞毒性CD8+ T细胞是抗癌免疫反应中最强大的效应细胞。在抗原刺激下,CD8+ T细胞可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Teff),其中大部分是终末分化的短寿命效应细胞 (SLEC),具有强大的细胞毒性潜力;而其余的部分则是记忆前体效应细胞 (MPEC),可进一步分化为长寿的、可自我更新的记忆CD8+ T细胞(Tmem)。代谢重编程对CD8+ 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中糖酵解,包括乳酸发酵和丙酮酸氧化,均可促进CD8+ T细胞向Teff的分化。然而,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控制的线粒体丙酮酸摄取和代谢如何影响T细胞功能和命运仍不清楚。今年五月,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Mathias Wenes团队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 The 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regulates memory 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ntitumor function的论著,他们发现,MPC缺陷的CD8+ T细胞具有向记忆型分化的倾向,机制研究表明,MPC受抑制的CD8+ T细胞可利用环境中的谷胱甘肽和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进而促进组蛋白H3K27位点乙酰化,并导致转录因子RUNX1下游的Tmem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如IL-2,CD40)的表达上调。 此外,该团队还发现,在营养缺乏的肿瘤微环境(TME)中,乳酸来源的丙酮酸是维持CD8+ 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重要能源物质。由于谷胱甘肽和脂肪酸含量较少,在肿瘤微环境(TME)浸润CD8+ T细胞中敲除MPC并不会导致其向Tmem分化,但CD8+ T细胞内mTOR信号受到了显著抑制,进而引起H3K27位点甲基化水平上调,最终导致其抗肿瘤免疫活性降低。近年来,过继细胞转移(ACT)疗法成为了临床上最主要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之一,其通过生成大量的带有基因修饰受体(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也就是CAR-T 细胞)来增强抗肿瘤效应。然而,由于CAR- T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存活率、增殖能力和活力持续性较低,对部分患者的抗癌效果不佳。研究表明,低分化的CD8+ Tmem细胞在ACT疗法中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同样,在ACT疗法中,使用MPC抑制剂预处理的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李咏生教授团队指出,在临床转化应用中,对MPC调控CD8+ T细胞分化和肿瘤免疫抑制的研究表明了靶向MPC可成为激活肿瘤浸润T细胞乳酸利用和抗肿瘤疗效的新途径。并且抑制MPC增强了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记忆表型和持久性,可能是未来临床试验中改善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潜在策略。据悉,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助理研究员陈瑜和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生王景纯为共同第一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李咏生教授为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2-01101-z陈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肿瘤微环境中MDSC免疫抑制功能及其脂质代谢的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与脂质代谢。近年来共参与发表SCI文章9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Theranostics杂志共发表SCI论文3篇;参编Elsevier出版社的英文著作1部;主持重庆市科技局课题1项,参与重庆市科技局课题2项。王景纯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生,从事肿瘤治疗耐药及肿瘤干细胞领域研究。近年来共参与发表SCI文章11篇,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Theranostics杂志共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重庆市科技局课题1项;2019年获得“世界医学生论坛”冠军;获评陆军军医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毕业生”。李咏生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I期病房主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结直肠癌和恶性肿瘤临床试验首席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合、优青、海外优青项目评审委员,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免疫代谢学组组长,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免疫学会代谢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罕见病疑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化疗学组组长,重庆市医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免疫学会、重庆抗癌协会、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副主编,STTT等杂志编委,Cell Metabolism、Advanced Science、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人。专注于“肿瘤免疫代谢”研究,主持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影响因子大于500,被引用大于4000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mmunity、STTT、Ann Rheum Dis、Sci Adv、Nat Commun、Cancer R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4篇,大于10的论文12篇,截止2022年7月的H指数36。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Springer Nature、Elsevier等出版社英文专著4部。以PI身份参研临床试验共计48项,其中I期36项,II期5项,III期7项,以组长单位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7项,其中注册类6项。当选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首批35岁以下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获树兰医学青年奖提名,获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入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 新品应用 | 新型3D多孔可降解微载体在【疫苗领域】的应用
    传统培养工艺下,贴壁细胞通常使用细胞培养瓶、滚瓶、或细胞工厂等进行培养,培养规模相对有限,培养过程难以控制,且难以在保障质量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工艺放大。使用微载体结合生物反应器进行贴壁细胞的悬浮式培养,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传统微载体多采用合成聚合物制备的刚性实心微球,贴壁细胞在微载体表面呈2D曲面生长。在高投料密度下,反应器搅拌容易造成细胞死亡、并产生微载体碎片,对病毒产量及后续纯化造成成本增加、安全风险、回收率低等不可忽略的影响。[1]华龛生物面向病毒类生物制品行业推出首款3D多孔可降解微载体——3D TableTrix® 微载体V01,不仅可用于贴壁细胞的育种与收获传代,还可用于病毒生产。3D TableTrix® 微载体V01与传统微载体相比,在细胞扩增、产毒方面优势明显。用于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细胞密度均可达到1× 107cells/mL以上,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可稳定逐级放大,最终实现分泌型病毒和胞内病毒高滴度生产。图1:3D FloTrix® 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用于病毒生产(点击查看大图)产品特点Product Features1. 呈蜂巢状多孔结构, 孔径范围30~50μm,孔隙率>90%;2. 比表面积高达9000cm2/g以上,约等同于传统微载体表面积2~3倍,可在同等投料密度下提供更多有效生长空间,承载更多贴壁细胞;3. 微载体可完全降解,可提供由中检院核验的微载体降解残留检测方法(试剂盒)。实现无损收获细胞,可代替细胞工厂用于细胞育种和建立种子库;4. 具有仿生的生物力学特性,可有效缓冲搅拌式反应器中的流体剪切力与微载体间的碰撞作用,更充分地保障细胞活率,从而提高病毒产量;5. 放大工艺简单,细胞可实现罐转罐放大,全封闭工艺有效避免染菌风险;6. 支持湿热在线灭菌,可用于不锈钢反应器的大规模生产使用。Part.1微载体用于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的建立细胞育种:使用10层工厂进行细胞育种,培养72h后用于反应器接种。培养液接种培养基为含10%NBS的SFM培养基,换液培养基为含1%NBS的SFM培养基。微载体3D TableTrix® 微载体V01,密度:2g/L。细胞密度微载体2g/L条件下,推荐细胞接种密度为25万-40万/mL。接种条件40rpm 5min,0rpm 25min循环8-16h后,调节为恒速45rpm。细胞培养细胞培养过程中每天取样计数并检测葡萄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低于1g/L时使用换液培养基进行换液,换液体积为总培养体积的80%。放大比例1 :5原位传代细胞增殖4-5天,增殖倍数达8-10倍时,可以进行原位传代。传代前先对微载体进行计数,计数方法为胰酶降解载体计数。计数后沉降微载体,PBS清洗3次,用细胞消化酶消化约30min,细胞从微载体脱落,使用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根据下一级接种所需细胞将合适体积的细胞载体悬液转移至下一级反应器。三级增殖效果Vero细胞可实现三级放大,且细胞增殖稳定。&bull 细胞生长8天最高可实现1.37×108cells/mL密度(图2)。图2.Vero大规模扩增细胞增殖曲线&bull 第一次转罐回收率93.8%;&bull 第二次转罐回收率100%,且细胞维持较高活性(图3)。图3.Vero大规模扩增细胞增殖和消化荧光图Part.2微载体用于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的优化为了进一步降低经济成本和操作复杂性,在原接种工艺上对接种培养基及换液培养基进行优化,将接种培养液血清浓度降低至3%,换液培养基不使用血清,并进一步放大培养比例至1:8。由于换液时不使用血清,传代消化时也可将清洗次数由3次降低到1次,有效的节省试剂耗材成本和操作时间。工艺优化后扩增结果:不添加血清不影响细胞的增殖效率,细胞生长5天可实现5.42×106cells/mL密度(图4)。传代时PBS清洗一次不影响消化效率转罐回收率为93.3%,且细胞维持较高活性。图4.工艺优化后细胞增殖曲线Part.3微载体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生产使用3D TableTrix® 微载体V01培养Vero细胞72h(Day 3)后,密度增殖到2.5×106cells/mL左右接种PEDV, 接种后每天收取上清检测滴度,获得病毒滴度峰值,并做二维产毒对比。用于生产PEDV结果:病毒接种后微载体上的细胞逐渐病变脱落,接毒后160h微载体上的细胞几乎完全脱落(图5)。图5. 接种PEDV前后细胞状态病毒滴度最高可达108.57 TCID50/mL,比二维平面工艺最高提高100倍以上(图6)。图6. 两种培养方式PEDV滴度对比Part.3微载体用于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的优势1.细胞增殖迅速,5天可以实现10倍增殖。2.90%以上的细胞回收率保证较高的放大比例。3.转罐操作简便,1-2人即可操作,节省人力成本。4.血清用量少,有效降低成本。5.用于病毒生产可以显著提高病毒滴度,进而提高病毒生产效率。基于华龛微载体的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在微载体密度2g/L,细胞接种密度30万/ml条件下,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5天细胞即可增殖10倍,通过罐内消化的方式传代,细胞回收率均在90%以上。在通过此工艺培养Vero细胞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生产时病毒滴度显著优于二维平面培养的细胞。本工艺载体用量少,操作简单,同时可降解载体收获细胞,满足不同疫苗生产工艺需求。总结3D TableTrix® 微载体V01在Vero细胞的培养中表现出了较好的优势,相对于现有的的培养方式,使用相对低密度的V01微载体即可实现细胞的大规模扩增,且微载体可降解,实现细胞的无损收获,工艺简单,易于放大。凭借3D TableTrix® 微载体V01配合3D FloTrix® 自动化生物反应器的独特优势,在满足疫苗产业对于细胞数量和质量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工、时间及仪器耗材等成本。这为疫苗企业提供了新选择,带来了新动力。产品资质Product Qualification华龛生物的核心产品3D TableTrix® 微载体,源于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可作为细胞生长的微环境(Microniche) 实现细胞体外高质量扩增。该产品已获得:&bull 2项国家药监局药用辅料资质:CDE审批登记号为【F20200000496、F20210000003】;&bull 1项美国FDA-DMF药用辅料资质:备案号为【DMF-35481】。药用辅料资质(点击查看大图)参考文献[1] Kurokawa M, Sato S. Growth and poliovirus production of Vero cells on a novel microcarrier with artificial cell adhesive protein under serum-free conditions. J Biosci Bioeng. 2011 May 111(5):600-4. doi: 10.1016/j.jbiosc.2010.12.018. Epub 2011 Jan 23. PMID: 21262586.
  • TILL活体细胞成像系统亮相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学术会议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1年7月29日&mdash 8月1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全国学术会议是我国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盛会,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将包括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的神经科学家及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神经外科等学科的临床医生,会议规模超过1000人。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家代理的TILL活体细胞成像系统在成功亮相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二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后再次在国内科研领域亮相。 会议流程 大会现场   德国TILL Photonics GmbH公司的活细胞实时成像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意味着不止一个荧光显微镜,而是应用最快速,精准的科学控制平台,以模块化的设计和微秒级实时控制TILL成像系统的ICU.独家开发的应用软件能完美控制荧光成像和光源切换的系统。这个复杂的方法需要一系列的周边仪器:高敏感度相机,快速切换的光源,甚至需要一些激光光源和其他设备。系统的灵活性允许每个组件的升级,只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配备额外的模块。 展台
  • 《Bioactive Materials》重磅研究成果发表: 基于【3D微载体】的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
    题目:《Bioactive Materials》重磅研究成果发表:基于【3D微载体】的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器官,用于骨软骨再生作者:北大人民医院杨振 摘要:以3D TableTrix® 微载体为基础,体外设计个性化明胶微载体,于体内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用于诱导软骨和骨一体化再生。前言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林剑浩、邢丹教授和清华大学杜亚楠教授共同在Bioactive Materials 【IF:16.874】联合发表研究型文章: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器官,用于骨软骨再生。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1005859(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Part 1 研究背景骨软骨复合体由关节软骨、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组成,具有复杂的软骨-骨界面和不同的组织层特性。在骨软骨损伤中,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愈合能力和组织整合性能存在差异,同时实现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结构和功能修复仍然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的难题。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研发了具有双相、三相、多层和梯度渐变的支架,并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① 双相支架通常无法再生钙化软骨和梯度组织结构;② 三相和多层支架常常在层之间存在突变,在机械刺激下容易发生层剥离和组织分离。自组装类器官被用于药物筛选、机制研究,以及探究多种器官系统的发育或组织再生。类器官自组装过程包括一系列细胞分化过程和自我模式化,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形态发生剂的高度调节,例如通过具有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的3D支架(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胃泌素)。但目前的方法缺乏通过定向分化诱导单个类器官的空间模式和发育方面的能力,一个主要的限制是:单一的支架和特定的培养基不足以培养出具有异质性结构的类器官。该研究聚焦于骨软骨损伤一体化修复的难题,分别使用透明质酸(HA)和羟基磷灰石(HYP)修饰华龛生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研发的3D TableTrix® 微载体(简称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通过体内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用于诱导软骨和骨一体化再生。Part 2 研究发现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负载MSC的3D TableTrix® 微载体可在体外自组装,形成功能化3D组织块,增加了MSC的干性和旁分泌活性,同时减少了MSC的衰老。因此,为了实现骨软骨一体化再生修复,课题组构建了个性化微载体,负载MSC后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分化7天,注射到比格犬的骨软骨缺损中,实现了骨软骨类器官的原位自组装和组织修复,这表明类器官技术可作为复杂界面组织的一种再生治疗策略。Part 3 研究设计图1:整体研究设计示意图本研究的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3D TableTrix® 微载体基础上,使用透明质酸(HA)和羟基磷灰石(HYP)进行改性,制备个性化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将MSC接种到微载体上,然后分别在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培养基中预分化培养7天,在3D模具中可通过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将预分化的成骨和软骨微载体依次注射到比格犬滑车沟的骨软骨缺损中,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集所有膝关节分析再生修复效果。Part 4 研究内容① 个性化微载体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良好从图2可以看出,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平均直径为217.10±68.35μm和98.16±29.94μm,吸水率分别为14.85倍和 6.82倍。死活染色结果提示所有微载体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值得注意的是CH-微载体可以漂浮在PBS中,而OS-微载体则沉入底部。图2:个性化微载体的制备和表征&bull 个性化微载体制备示意图(A) ,&bull 不同微载体的大体观和SEM图像(B),&bull 直径分布(C),&bull 吸水率(D),&bull 圆度分析(E),&bull 活/死染色(F),&bull 细胞活力的定量分析(G),&bull 负载MSC培养14天后的SEM图像(H)。② 个性化微载体体外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在本文的体内模型研究中,构建了大鼠胸10节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图3A)。结合行为学评估、核磁共振扫描以及组织学分析(图3B-D),经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我们发现负载MSC的明胶微载体支架能够有效地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组织学分析的图片请参看原文)。图3:骨软骨类器官体外自组装&bull 自组装流程(A),&bull 骨软骨类器官大体观(B,C),&bull SEM结果(D),&bull 诱导14天后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的细胞示踪,红色表示CH-微载体中,绿色表示OS-微载体,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的软骨和骨部分的活/死染色(F),&bull CH-微载体和CH-类器官(骨软骨类器官的软骨层)的软骨基因表达(G)和OS-微载体和OS类器官(骨软骨类器官的骨层)的相对成骨基因表达(H),&bull 裸大鼠皮下植入后1周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的大体观和H&E染色(黄色箭头表示新血管)(I),&bull 骨软骨类器官以及CH-类器官和OS-类器官成分的应力-应变曲线(J)和杨氏模量(K)。Part 5 研究结论骨软骨类器官对大动物骨软骨损伤模型的治疗在体内研究模型中,构建了比格犬股骨髁滑车沟骨软骨缺损模型(图4)。治疗3和6个月后,结合影像学、大体观和病理学评价,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发现骨软骨自组装类器官组能够实现更好的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再生、重建和整合。图4: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修复比格犬滑车沟缺损的实验分组Part 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杨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软骨、半月板损伤修复研究以及干细胞的力学调控机制研究等。共同第一作者 王斌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临床百人计划研究员,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骨科学博士。通讯作者邢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专委会骨与软骨再生学组副主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第四届编委等。▷ 长期从事骨科领域基础研究,重点关注干细胞的理化调控机制及类器官构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局级、校级及院级课题3项。▷ 参与编译书籍8部。获国家专利10项。▷ 在the BMJ、JAMA network、Bioactive Materials、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Biomaterial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文章50余篇。通讯作者 林剑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任国家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系教授、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亚洲工作组主席 (Chair of OARSI Asian Task,2019-2021)、《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脊柱和关节病领域领衔专家(2016-2020)、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理事(OARSI,2014-2018)。▷ 在骨关节炎的细胞治疗、运动治疗、手术治疗及软骨损伤诊疗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复杂成人关节畸形矫形领域成绩卓越。在基础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干细胞功能调控在关节外科的研究,尤其关注于干细胞微组织治疗、干细胞力学及免疫调控、干细胞组织工程及人造细胞研究。▷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立大学圣乔治医院骨科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研修。▷ 曾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基金资助,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发表SCI论文6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通讯作者 杜亚楠▷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8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2015年)。▷ 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在“微组织工程”这一特色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理论探究和技术转化。开发的3D微组织技术可作为新一代细胞药物的扩增制备平台和药剂学递送系统革新体外细胞培养和再生医学;同时可辅助建立仿生生理/病理模型,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病理机制研究。▷ 相关微组织工程产品已经商品化,并获得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相关资质,为再生医学、药物开发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理论模型和解决方案。Part 7 研究技术支持华龛生物核心产品3D TableTrix® 微载体:①更仿生:由数万颗弹性三维多孔微载体组成,孔隙率90%,粒径大小可控于50-500μm区间, 均一度≤100μm,形成真正的3D仿生培养。3D TableTrix® 微载体②资质全:该产品已获得2项CDE药用辅料资质,登记号为【F20200000496;F20210000003】,1项FDA-DMF药用辅料资质,登记号为【DMF:35481】药用辅料资质(点击查看大图)③易收获:特异性降解技术裂解微载体,收获相较于传统方式更高效更温和。3D FloTrix® Digest裂解液④更安全:拥有权威机构出具的裂解残留检测、细胞毒性、热原反应、遗传毒性、体内免疫毒理学相关质量评价报告以及溶血性、皮下注射局部刺激性、主动全身过敏性、腹腔注射给药毒性等安全性评价报告。权威检测报告(点击查看大图)⑤易放大:通过3D培养方式,结合华龛生物3D细胞智造平台全线产品可以实现全自动封闭式大规模细胞培养,实现百亿量级细胞收获。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数据处理业务拓展至分子病理学 Cartagenia Bench 有力解决了体细胞变异评估的固有挑战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数据处理业务拓展至分子病理学Cartagenia Bench 有力解决了体细胞变异评估的固有挑战 2016 年 11 月 10 日,北京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今日发布了一款新版实验室软件 Cartagenia Bench Lab 5.0,具有用于体细胞变异分类和报告的新功能。 Cartagenia Bench Lab 旨在帮助那些进行临床遗传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实验室对基因组变异进行高效地解读和报告。 此临床级软件平台在美国获得了 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成为高通量诊断实验室的首选平台,帮助科研人员验证变异评估和报告流程,并使这二者实现自动化。 此软件使临床遗传学家和分子病理学家通过一次分析就能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小的重复和缺失 (INDEL) 以及拷贝数变异的相关信息。 变异精选工具使他们能够检查变体、协作建立证据并安全地与同行和其他组员分享信息。 Cartagenia Bench Lab 5.0 具有体细胞变异分类、检查和精选等一系列新功能检查和处理等一系列新功能,它的发布代表了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在数据处理能力上的重大飞跃。 通过 Bench 软件平台可直接访问 100 多种专业数据库和公开数据库,囊括了可用药变异、试验、药物和治疗选择的信息,例如 CIViC、COSMIC、N-of-One、OncoMD 以及 CollabRx。 该软件的变异精选工具有助于实验室建立一个内部知识库,收录之前被精选的变异的预前、预后、诊断性以及功能性的证据。 通过访问精选数据库和公开数据库中有关肿瘤类型本体和变异的信息,实验室能够有效地执行其变异评估标准操作程序,从而更有效地过滤变异,了解肿瘤组织类型的相关信息。 安捷伦基因组学解决方案部和临床应用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Herman Verrelst 谈道:“我们始终与客户保持密切合作,准确了解他们的需求,继而开发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新型软件。 将基因组学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极具挑战性。 今天发布的这款产品能够表明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临床诊断提供顶尖的解决方案。 5.0 版软件的发布为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提供了获取临床级分析工具和知识的途径,成功解决了常规肿瘤学检测中实施新一代测序的其中一个关键难点,帮助实验室有效地解读肿瘤样本的测序数据,此外,通过访问含有同行对于诊断性、预后以及治疗性变体评审证据的公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为实验室提供有用信息。”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癌症研究所分子诊断学科负责人 Petra Nederlof 讲道:“自从我们在安捷伦 Bench 软件平台上执行常规诊断流程以来,安捷伦公司的团队与我们密切合作,并且将我们的需求及时准确地加入到新版本中,我们十分满意。” 来自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McDonnell 基因研究所的 Malachi Griffith 博士谈道:“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安捷伦合作,我们的视野被带到了全球分子病理学界。 如今,通过安捷伦 Bench 软件平台中现有的 CIViC 知识库,所有用户都可以直接获取由 CIViC 领域专家整理的预前、预后以及诊断性证据。” 安捷伦将于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2 日在荷兰癌症研究所的 NGS 分子病理学研讨会上展示 Cartagenia Bench Lab 5.0 和其他解决方案。 荷兰癌症研究所分子诊断学科负责人 Nederlof 讲道:“我们很高兴与安捷伦共同组织这次活动。我们计划了含金量非常高的国际专家议程,他们将会分享临床诊断实践中的专业知识。” 研讨会的讨论内容将包括临床变异评估和实验室报告、自动化、体细胞变异分类、NGS 试剂盒组成以及数据共享计划。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 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 在 2015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 人。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
  • 珀金埃尔默宣布将收购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传递技术领导者SIRION Biotech
    SIRION Biotech的解决方案将巩固珀金埃尔默在细胞和基因治疗研发领域不断增长的地位珀金埃尔默宣布,其已达成协议,将收购SIRION Biotech GmbH公司。SIRION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传递技术提供商。其技术可有效提升细胞和基因疗法研发中涉及到的基因传递效率。此次收购预计将在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SIRION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强大的授权产品组合,为十多家大型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产品和技术,用于超过25种疾病和病症研究。SIRION的加入将在生物制药和碱基编辑技术领域,与珀金埃尔默此前收购的Horizon Discovery形成有力互补。Horizon提供基于CRISPR、CRISPRi和RNAi等技术的基因编辑和调控解决方案,以及定制细胞株。此外,此次收购还将进一步拓宽珀金埃尔默现有的细胞和基因研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行业领先的高内涵、小动物活体影像和细胞全景绘制筛选技术;新兴的免疫检测;多模式细胞检测平台以及先进的自动化、微流控、信息学及分析平台。珀金埃尔默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rahlad Singh在评论该项收购协议时说:“目前70%的基因治疗试验都基于病毒载体。鉴于像癌症这样的疾病治疗中对靶向性、高效传递工具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预计它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通过将SIRION创新的‘高效传递技术’与Horizon基因编辑工具和表型研究解决方案相结合,我们将能更好地支持、简化并加速细胞和基因治疗工作流程。”SIRION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Thirion博士补充说:“我们很高兴与珀金埃尔默合作,继续扩大我们在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珀金埃尔默强大的产品组合,将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基因组分析、基因编辑和碱基编辑技术等领域,我们也将从其强大的全球布局和覆盖中获益。”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约14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90个国家和地区,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20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3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关于SIRION Biotech GmbH SIRION Biotech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推进用于基因和细胞治疗以及疫苗开发的新一代病毒载体技术。SIRION发展了新型的用于治疗的病毒载体,并利用基于慢病毒、腺病毒和类腺病毒的专利技术平台,加速了合作伙伴的药物研发进程。更多信息,请浏览www.sirion-biotech.com.
  • 珀金埃尔默宣布将收购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传递技术领导者SIRION Biotech
    近日,珀金埃尔默宣布,其已达成协议,将收购SIRION Biotech GmbH公司。SIRION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传递技术提供商。其技术可有效提升细胞和基因疗法研发中涉及到的基因传递效率。此次收购预计将在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SIRION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强大的授权产品组合,为十多家大型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产品和技术,用于超过25种疾病和病症研究。SIRION的加入将在生物制药和碱基编辑技术领域,与珀金埃尔默此前收购的Horizon Discovery形成有力互补。Horizon提供基于CRISPR、CRISPRi和RNAi等技术的基因编辑和调控解决方案,以及定制细胞株。此外,此次收购还将进一步拓宽珀金埃尔默现有的细胞和基因研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行业领先的高内涵、小动物活体影像和细胞全景绘制筛选技术;新兴的免疫检测;多模式细胞检测平台以及先进的自动化、微流控、信息学及分析平台。珀金埃尔默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rahlad Singh在评论该项收购协议时说:“目前70%的基因治疗试验都基于病毒载体。鉴于像癌症这样的疾病治疗中对靶向性、高效传递工具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预计它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通过将SIRION创新的‘高效传递技术’与Horizon基因编辑工具和表型研究解决方案相结合,我们将能更好地支持、简化并加速细胞和基因治疗工作流程。”SIRION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Thirion博士补充说:“我们很高兴与珀金埃尔默合作,继续扩大我们在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珀金埃尔默强大的产品组合,将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基因组分析、基因编辑和碱基编辑技术等领域,我们也将从其强大的全球布局和覆盖中获益。”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约14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90个国家和地区,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20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3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关于SIRION Biotech GmbHSIRION Biotech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推进用于基因和细胞治疗以及疫苗开发的新一代病毒载体技术。SIRION发展了新型的用于治疗的病毒载体,并利用基于慢病毒、腺病毒和类腺病毒的专利技术平台,加速了合作伙伴的药物研发进程。
  • 文献速递ㅣ多模式活体成像系统在肝癌药物载体研究中的应用
    肝癌是最常见的致命癌症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癌变肝组织,同时以化疗、放疗等方式阻止正常肝细胞被感染恶化来治疗肝癌;但是,化疗会滥杀滥伤各组织的正常细胞,并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而且在肝癌细胞发生转移或再生后也难以治愈。因此,设计与制造出更好的用于肝癌治疗的药物,是医药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提高药物疗效,不仅可以从药物结构本身出发,而且可以从药物载体入手。选择新型药物载体或靶向基团,可以使有效药物分子直接作用于癌症患处,提高药物靶向性,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减轻患者的疼痛。近日,辽宁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李丽教授课题组成功构建并制备了两种甘草次酸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药物载体,并通过组织分布和活体成像实验,验证载体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该成果已发表在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期刊《Nanotechnology》。1. 甘草次酸(GA)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nc Acid,GA)是从中草药甘草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溃疡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甘草酸苷元。近期研究发现,在肝细胞膜上镶嵌着许多GA特异性受体,可与GA特异性结合,因此,GA作为药物靶向分子进行修饰的药物载体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和一种新的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2. 金属有机框架(MOF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通过组装无机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形成的具有多孔隙、高比表面积的新型材料。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会在体内特定环境中自行分解,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降低耐药性,提高药物治疗效率。通过在MOFs表面修饰GA,可以实现MOFs的肝靶向性,并且MOFs的孔隙率高,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可以有效装载药物,提高载药能力。两种MOFs载体:Uio-66-COOH-1,4-丁二胺-GA与UiO-66-NH2-GA。3. 小鼠体内靶向性研究DiR荧光染料,DiR@Uio-66-COOH-1,4-丁二胺-GA和DiR@Uio-66-NH2-GA 在小鼠体内不同时间段的荧光成像图DiR荧光染料,DiR@Uio-66-COOH-1,4-丁二胺-GA和DiR@Uio-66-NH2-GA 在心、肝、脾、肺、肾的荧光成像图关于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是广州博鹭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新推出的高灵敏度、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其采用一级背部薄化、背部感光超低温CCD相机,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大功率全波长卤素灯激发光源配合精密复杂的全局光源和万向鹅颈管点状光源光路系统,再加上顶级的光谱转换能力和多组滤光片组合,极大的提高了荧光信号的特异性,并大大缩短曝光时间。
  • 国家纳米中心开发出一种新型光控多功能癌症诊疗载体
    在纳米材料应用于癌症诊疗的研究中,金纳米材料因其可调控的光学响应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获得了广泛关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和吴晓春两个课题组近几年密切合作,致力于开展金纳米棒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并推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金纳米棒在近红外区可调控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赋予了其一系列优异的光学响应,展示了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及肿瘤热疗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但金纳米棒自身表面积较小,不利于药物的携带。针对金纳米棒的不足,研究人员设计了金纳米棒核/介孔二氧化硅壳的杂化纳米结构Au@SiO2,利用后者的高比表面积成功实现了化疗药物的高效载带。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工作在肿瘤细胞实验中实现了光控释药,向个性化治疗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该研究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的包被解决了金纳米棒不易携载药物的难题,是首例关于Au@SiO2用作药物载体的报道。Au@SiO2在细胞内的定位可以通过双光子成像技术方便地实现。在包载了典型的抗癌药物-阿霉素之后,通过激光照射,Au@SiO2实现了两种癌症治疗模式:低功率激光诱导阿霉素释放而产生的化疗模式,高功率激光通过光热转化效应而直接实现的化疗和热疗双重模式。而且,这两种治疗模式可以通过改变激光的功率而进行精确的远程调控。也就是说,新型Au@SiO2载体不仅保留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棒各自的独特性能,而且还创生出了激光控制药物释放这个新功能(图2)。   由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棒各自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兼具两种成分的Au@SiO2载体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且各项功能可以协调增效作用的复合型纳米载体是纳米药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其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将获得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发现。发展这种多功能集成的纳米载体,也会为未来的按需给药和个性化药物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并被选为2012年第24卷第11期的封面文章。《先进材料》杂志审稿人认为:“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结构载药特性和金纳米棒独特的光热响应有效结合,为发展新一代的多模式的治疗技术提供了新契机”。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 Advanced Materials 2012年第24卷第11期杂志封面。一束激光通过Au@SiO2纳米载体可实现成像、化疗和热疗等三种功能。  图2 (A) Au@SiO2多功能癌症诊疗载体示意图,激光照射细胞中的Au@SiO2载体实现了成像、化疗和热疗等三项功能。(B) 金纳米棒与 (C) Au@SiO2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D) 激光控制的药物释放。(E,F) Au@SiO2–DOX在细胞内的定位。
  • 直播 | 深入外泌体: 冷冻电镜下的新一代药物递送载体
    细胞排出废物的“垃圾桶”,到如今科研界热度居高不下的宠儿,外泌体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质的飞跃。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到胞外的一种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其大小为30-150nm,具有双层磷脂膜结构,含有丰富的内含物(包含蛋白质、核酸等多种活性生物分子)。外泌体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装载及做为治疗药物等方面,它穿透性极强、吸收更佳、低免疫原性,使得它成为了非常优质的“活性物质递送系统”。外泌体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组成,含有较高水平的胆固醇、鞘磷脂及饱和脂肪酸。相比其他载体,外泌体在递送药物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①外泌体的安全性非常高;②外泌体有非常好的靶向性潜力;③外泌体具备工程改造潜力;④外泌体有优秀的多分子装载能力。药物递送系统(DDS)的表征是新药研发致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反应DDS 的特性。冷冻电镜是外泌体直观表征的不二利器,通过将外泌体样本快速冷冻,可以获得外泌体近生理状态下形貌信息细节,直接表征多项指标;还可以通过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获得外泌体近生理状态下的3D结构,为新药开发打开纳米世界的大门。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突破分辨率极限,达到原子级别。冷冻电镜技术对外泌体的探究越来越细致,为了更深入的走进外泌体,了解冷冻电镜下的新一代药物递送载体,药融圈联合赛默飞共同邀请到苏州唯思尔康科技有限公司SVP何新军以及赛默飞世尔科技材料与结构分析业务拓展经理刘靖怡2位行业专家,于2023年5月18日做客线上直播间,揭开外泌体的神秘面纱。
  • 【解决方案】如何高效表征基因治疗中腺相关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是通过将修饰的基因传递至靶细胞中,从而把患者体内的突变基因替换为相对应的健康基因拷贝来实现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目的。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基因治疗是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控制,所以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医药行业的关注和投入。 将正常基因(外源)导入生物细胞内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或载体,基因转移的方法分为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病毒越来越多的用作载体,用于传递基因治疗的遗传物质和疫苗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es, rAAV)是基因治疗最为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 一、如何开发高效安全的 rAAV 疗法?为了开发通过受控和经济的制造工艺生产的高效的 rAAV 疗法,需要解决从病毒衣壳设计到确定最佳工艺和配方条件,再到全面质量控制的多重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针对 rAAV 样品下列属性进行量身定制的分析表征: Ø 测定衣壳蛋白或者颗粒滴度(capsidor particle titer)Ø 完整 rAAV 颗粒的百分比Ø 空-载比(Full-empty ratio)Ø 颗粒的粒径Ø 聚集体形成(aggregate formation)Ø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Ø 基因组释放(genome release)Ø 衣壳电荷(capsid charge)等 而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QA)。 通常,rAAV 滴度和病毒载量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分析超速离心(AUC)和电子显微镜(EM)的技术组合测定的。这些方法通常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其准确性和精确性也值得怀疑[1]。因此,业内越来越需求一种不依赖于使用专用试剂和昂贵的参考标准品的快速分析解决方案。 动态光散射(DLS)、多角度动态光散射(MADLS)、电泳光散射(ELS)、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光散射(SEC-MALS)、纳米颗粒跟踪技术(NTA)、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可以提供有关病毒载体的关键分析和质量属性的重要信息,从而能够对多种参数进行表征、比较和优化。 样品关键参数马尔文帕纳科的技术方案衣壳蛋白尺寸DLS、NTA衣壳蛋白及转基因的绝对分子量SEC-MALS (OMNISEC)衣壳滴度或颗粒计数MADLS, SEC-MALS(OMNISEC), NTA含基因病毒颗粒百分比分析SEC-MALS (OMNISEC)聚集形成分析DLS, MADLS, SEC-MALS (OMNISEC), NTA碎片化分析SEC-MALS (OMNISEC)热稳定性分析DLS, DSC高级结构分析DSC血清型鉴定DSC衣壳解聚及基因组注入DLS, DSC衣壳蛋白尺寸ITC电荷分析ELS表1 总结了病毒载体研究中各种重要的关键属性(CQA),以及马尔文帕纳科可以对应提供表征此类信息的各项技术。 DLS、MADLS、SEC-MALS、NTA、ITC和DSC属于无标记的生物物理技术,需要最少程度的方法开发,并且可以很容易的应用于各个阶段,强化了基因治疗开发的分析工作流程。 二、高效的表征技术概念解读动态光散射(DLS)动态光散射(DLS)是一种非侵入式技术,可以测量由颗粒分散体系或分子溶液引起的散射光强度随时间的波动。由于进行布朗运动的颗粒或者分子的随机运动,散射光的强度会随之发生波动。使用自相关算法分析这些强度波动可以确定平移扩散系数,随后根据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确定流体力学尺寸。多角度动态光散射(MADLS)多角度动态光散射(MADLS)通过使用三个不同的检测角度(背面、侧面和正面)并将获取的光散射信息组合成一个与角度无关(Angular-Independent)的粒径分布,从而可以对多模态的样品进行更高分辨率的尺寸测定。应用MADLS技术的扩展还可以测量出颗粒浓度(Concentration)。电泳光散射(ELS)电泳光散射(ELS)测定来自在电场中进行电泳的颗粒或者分子的散射光的频移(Frequency Shift),并能够计算出Zeta电位。颗粒的Zeta电位是颗粒在特定介质中获得的总电荷,可用于预测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并深入了解所研究的颗粒的表面化学。尺寸排阻色谱(SEC)尺寸排阻色谱(SEC)是一种分离技术,可根据分子进出柱中多孔凝胶基质的流体力学半径来分离分子。搭配一系列先进的检测器,如光散射(LS)、UV、RI和粘度,可以测量绝对分子量、分子大小、特征粘度、支化和其他参数。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直接分析天然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热稳定性的技术,无需外在荧光素或者内源荧光,它通过测定在恒定的升温速率下使生物分子发生热变性过程中的热容变化来实现。 案例研究 | 综合使用多种技术表征 rAAV性状:衣壳分子量、聚集状态、滴度、稳定性… … 1,空 rAAV5 衣壳分析SEC-MALS (OMNI-SEC)测量产生的关键数据是绝对分子量,与柱保留时间或用于校准系统的任何标准无关。在空rAAV的情况下(Fig.1 和表2),主要单体的Mw为3.84 x 106 g/mol。空衣壳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3.8 x 106 g/mol,证实该分析结果符合预期。 图1 rAAV5 空壳三重色谱图表2 rAAV5空壳的定量参数 Mw/Mn 描述样品的分散性,接近1的值表示峰中有单个群体,远高于1的值表示峰内有多个群体。在空 rAAV 的情况下,单体和二聚体的 Mw/Mn 值接近1,表明是单一群体。聚集体和碎片 Mw/Mn 值显著高于1,表明单个峰内具有不同分子量的多个群体(表2)。 样品的分数(Fraction of Sample)描述了样本在群体之间的分布情况,在这种情况下,84.7% 的样品是单体。蛋白质分数(Fraction of Protein)表示样品中衣壳的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单体是99.8%的衣壳。这证实样品是空的 rAAV5 。从这种单一分析方法中获得的另一个关键信息是样品滴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空的 rAAV5,测得的滴度为 5.91x1013 vp/mL。 2,完整 rAAV5 衣壳分析完整 rAAV5衣壳的SEC-MALS (OMNISEC) 分析如图2和表3所示。对于主要的单体峰,计算出的符合Mw为4.49 x 106 g/mol,其中86%为衣壳。这样,完整的rAAV5的蛋白质组分的Mw为3.86 x 106 g/mol,与表2中的空rAAV5衣壳生成的数据一致。单体部分占比93%,样品具有总滴度7.48 x 1013 vp/mL。 图2 完整 rAAV5 的三重色谱图表3 完整 rAAV5 的定量参数 3,rAAV5 稳定性研究病毒衣壳的稳定性和功能是一种平衡行为。病毒衣壳必须足够稳定以包含和保护其中的基因组,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它们必须提供足够的构象稳定性以在复制位点释放基因货物。 AAV载体脱壳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衣壳脱壳和基因组释放似乎需要结构变化。基于差示扫描荧光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收集的AAV热稳定性已发表数据,AAV热转变的Tm值与衣壳解聚过程有关,可作为AAV血清型的鉴定指标;一种血清型的空AAV衣壳和完整AAV衣壳的Tm值通常非常相似,并且它们与衣壳动力学、衣壳脱壳和基因组释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图3 空rAAV5 和完整 rAAV5的DSC数据比较,扣除空白和基线的DSC数据。垂直方向标记的区域具有明显不同的热转变过程。表4 从DSC获得的空 rAAV5 和完整 rAAV5 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 文章中记录的完整和空 rAAV5 样品的DSC曲线叠加(图3),根据空 rAAV5 和完整rAAV5 样品的整体 DSC 图谱差异以及热稳定性参数(如 Tonset 和 Tm2,表 4),可以在图 3 中 DSC 曲线上识别出四个不同的区域,它们可以暂且归因于以下几点:#1■ 仅在完整的 rAAV5 中出现的区域,从50℃一直延展至 75℃,这个过程大约 30 分钟。这可能归因于热应激下衣壳蛋白结构和稳定性变化导致的 ssDNA 的动力学控制下的注射;#2■在空 rAAV5 中出现的最明显的预转变过程;#3■ 主要转变过程,即协同的 rAAV5 衣壳蛋白发生解组装,这由具有血清型特异性的 Tm 值所决定;#4■ 仅在完整 rAAV5 中出现的另外的转变过程,很可能归因于 ssDNA 的解链。结论:以上几例是综合应用马尔文帕纳科多种互补技术对基因治疗常用的AAV载体一些关键属性的表征,这些无标记生物物理技术需要最少的方法开发,可以从衣壳设计阶段到开发、配方开发和药物原料和产品进行深入表征,加强体内基因治疗开发的分析工作流程。 详细内容可参文献 (Pharmaceutics 2021, 13(4), 586 https://doi.org/10.3390/pharmaceutics13040586)[1] Burnham, B. Nass, S. Kong, E. Mattingly, M. Woodcock, D. Song, A. Wadsworth, S. Cheng, S.H. Scaria, A. O’Riordan, C.R. 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 as an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Hum. Gene Ther. Methods 2015, 26, 228–242 三、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DLS/ ELS/ MADLS 马尔文帕纳科 Zetasizer Ultra 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具有真正的多角度动态光散射技术(MADLS® ),提供更高的粒度测量分辨率,及与角度无关的粒度结果,并能够测量颗粒浓度。图4 Zetasizer Ultra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 四、OMNISEC 凝胶渗透色谱仪:GPC/SEC马尔文帕纳科OMNISEC凝胶渗透色谱仪是一套完整的凝胶渗透/尺寸排阻色谱(GPC)/(SEC),有前端色谱分离系统、检测器和软件组成,是灵敏准确的多检测器GPC/SEC 系统,可以准确测定:Ø 绝对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Ø 特性粘度和分子结构Ø 样品浓度Ø 以及其他多种关键参数图5 OMNISEC凝胶渗透色谱仪 五、PEAQ-DSC 微量热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马尔文帕纳科 MICROCLA PEAQ-DSC 微量热差示扫描量热仪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确认维持高级结构稳定性的最佳条件,提供简洁、无缝的工作流程和自动化批量数据分析,其所提供的热稳定性信息被业内视为“金标准”技术,是一种非标记、全局性的数据。图6 MicroCal PEAQ-DSC 微量热差示扫描量热仪 关于马尔文帕纳科马尔文帕纳科的使命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化学、物性和结构分析,打造出更胜一筹的客户导向型创新解决方案和服务,从而提高效率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在内的技术发展,我们能够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这将让各个行业和组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解决一系列难题,如提高生产率、开发更高质量的产品,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联系我们:马尔文帕纳科销售热线: +86 400 630 6902售后热线: +86 400 820 6902联系邮箱:info@malvern.com.cn官方网址:www.malvernpanalytical.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