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突扩管

仪器信息网突扩管专题为您整合突扩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突扩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突扩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突扩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突扩管话题讨论。

突扩管相关的资讯

  • 食药总局初定食品安全监管设三司 行政编制扩容
    在国务院公布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总局”)后,3月31日,食药总局印发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下称“三定方案”)。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三定方案中,食药总局将设17个内设机构,与2008年的三定方案所定的10个内设机构相比,新定职能有所变化。新的食药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345名,与2008年的197名人员编制相比,近成倍增加。   “此次改革,我个人的理解是一种化学整合,而不仅仅是物理整合。”国家行政学院胡颖廉博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简政放权   根据既定的机构职能转变方案,三定方案在悄然实现着其理念,用“取消、下放、整合、加强”来描述职能转变。   在三定方案中,将药品生产行政许可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两项行政许可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将药品经营行政许可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两项行政许可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将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取消其对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管理职责,工作由中国执业药师协会承担。   同时将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以及药品再注册、不改变药品内在质量的补充申请行政许可、国产第三类医疗器械不改变产品内在质量的变更申请行政许可、药品委托生产许可、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等职责下放省级食药监管部门。   “这其实是简政放权,这"两个许可",业内已经炒了很多年,认为有很多重复,系统内部也认为有重复,所以把这两个合到了一起,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同时把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放到省级,调动了省级的积极性。”胡颖廉表示。   在17个内设机构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第三类、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并承担相应责任,而医疗器械监管司将掌握分析医疗器械安全形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亮点出现在医疗器械管理领域,过去是一个司,现在是两个司。胡颖廉表示:“过去药品要分好几个司来管理,但是医疗器械只有一个司来监管,权力太过集中,所以这次分开了。”   顶层设计   食药总局的存在,不仅仅意味着对药品安全的监管加强,更重要的是对食品安全的整合监管。在三定方案中,体现在内设的三个食品安全监管司。   “这次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整合或者叠加,而是一种化学整合,起了化学反应,过去质监管生产,工商管流通,食药监管餐饮,这种分段监管虽然分得很清楚,但是边界又不清楚,总是出现你推我让的职责推诿问题,这次调整试图把分段监管打破,不是按照生产、流通、餐饮来划分,而是按照一司、二司、三司来划分。”胡颖廉说。   胡颖廉认为,另外一个亮点是此次调整提升了食药总局的宏观设计能力,包括规划、标准、政策的职能。原来国家药监局有个政策法规司,这次一分为三,一个是法制司,专门做法律、法规 另外一个是政策研究室(综合司),加强研究职能 第三个是新闻宣传司。   “我们经常说要靠国家监管,每一种食品都管住,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加强中央部门的顶层设计和正确指导,所以这次从这几个方面来转变职能,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一种表现。”胡颖廉表示。   虽然三定方案中不乏亮点,从学术角度来说,胡颖廉觉得还存在一些疑问。“这些疑问还需要继续关注,因为现在还是一个多头管理的机制,农业部、食药总局、卫计委,它们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在将来还是需要合并到一起的。”胡颖廉说。
  • 华测检测: 战略扩张夯实基础 医疗领域有望突破
    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34.9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69亿元,折合EPS0.56元,同比增长19%。略低于之前预期的0.59元。主要是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上升对公司短期利润造成了影响。   战略性扩张为公司长期持续增长夯实基础。公司2010年在业务、人员上扩张较快,增加的实验室和人力资源等投入需要市场拓展、培训等方面配合,实现收益有一定滞后性。未来公司仍将不断拓展新领域,介入高端检测市场,随着新的检测项目的增加,实验室的研发投入和检测设备投入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产品线较为成熟时,毛利率将伴随公司的业绩扩张而有所提高。   相较于追求短期利润,我们更看重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与回报   未来医疗领域有望成为新的盈利主力。公司2010年生命科学检测的营业收入为7,876.23万元,较09年增长75.13%,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22.14%,较09年上升了5.08%。生命科学业绩的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政府管控政策趋于严格及市场趋于放开。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生命科学板块将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主要来源于医疗,去年公司投资CRO项目向医疗领域中迈出了第一步,预计公司未来仍有望在医疗领域拓展新分支,随着政府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管控要求的愈加严格,公司在医疗检测领域将面临更多机会。   皮革奶、双汇瘦肉精等事件再次挑战政府公信力,第三方检测将迎来春天   长期来看,近期事件将推动政府在食品安全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对行业构成利好。从民众需求上讲,政府不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市场开放大势所趋。从政府意愿上来讲也愿意将公信力这个包袱向第三方转移。短期来看,曾经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公司奶制品检测业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此次双汇事件或将引起资源性市场生产企业及下游企业警惕,间接带动公司业务量提升。   下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11、2012EPS为0.80和1.03元。考虑到去年公司扩张速度较快,业绩释放具有滞后性。因此只考虑公司主营业务的自然增长,我们预计2011、2012EPS为0.80和1.03元。建议逢低增持。
  • 我国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图 元素增多污染扩大
    清除&ldquo 镉米&rdquo 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正在绘制土壤重金属&ldquo 人类污染图&rdquo 。   正在绘制人类污染图   据悉,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各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 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ldquo 人类污染图&rdquo 。   据介绍,从1994年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种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起对东部农田区54种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起建立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数据显示,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矿业和农业区上升较快。   重金属污染显著扩大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土壤危险元素在增多   地质学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ldquo 排毒&rdquo 。   ■链接   湖南&ldquo 镉米&rdquo 背后2/3耕地酸化   加剧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近期,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ldquo 鱼米之乡&rdquo 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事实上,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ldquo 公害&rdquo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湖南的&ldquo 镉米&rdquo 危机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全国1/5耕地重金属污染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童潜明认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既有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也有农业投入品滥用造成的面源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工业&ldquo 三废&rdquo 。湖南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采选开发已有数百年,历史包袱沉重。在衡阳常宁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属企业密集地区,许多耕地早已不适合继续耕种。来自农业的污染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全球每年进入土壤的镉总量为66万公斤左右,其中经施用化肥进入的比例高达55%左右。   30年酸化相当于300年   对土地的&ldquo 掠夺式&rdquo 开发更加剧了重金属进入土壤的步伐。近年来,出于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农民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飙升。湖南省权威部门统计显示,由于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与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比较,目前湖南省耕地土壤pH值已由6.5降至6.0,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300年的酸化程度。&ldquo 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值,土壤中重金属流活性值就会增加10倍。&rdquo   湖南省一位农业专家说,湖南是目前全国土壤酸化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全省耕地中有2/3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土壤酸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湖南将严控污染增量   &ldquo 在经历了镉米危机之后,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更加凸显。&rdquo 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说,针对全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目前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已在联合开展抽样调查。对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湖南省的治理思路是严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
  • 江苏省扩大应用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助力食用农产品精准监管
    关于印发《扩大应用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工作方案》的通知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 为完善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落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探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精准监管”新模式,在前期开展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省扩大应用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现将《扩大应用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扩大应用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工作方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1年10月22日附件扩大应用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工作方案目前基层大多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酶抑制法,适用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的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呋喃丹等。随着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以及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的逐步实施,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少,快速检测手段与技术亟待完善和改进升级。结合我省农业生产的实际,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省扩大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快检技术,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 一、基本原则始终把“发现风险、排除风险”作为监测工作的出发点,按照全省“一盘棋”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应用;统一检测参数,统一应用品类,统一监督管理;初期以掌握精准快检技术、摸清风险隐患、服务生产主体为主;突出重点,边应用、边改进,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逐步完善,探索有效、可行、可靠的速测技术和监管办法。二、应用范围(一)应用主体:各设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牵头,省市县农产品检测机构密切配合,各地四星级以上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为主要应用单元。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全年不少于500批次样品,五星级乡镇监管站同时选择一个村级服务站作为胶体金快检示范点,不少于100批次样品。鼓励其他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以及食用农产品规模生产企业、重点保供企业、收储运环节及农产品市场供给率高、商品化程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应用。(二)应用品类:以蔬菜中的“三棵菜”(韭菜、豇豆、芹菜)为重点,以地标农产品、大宗保供农产品、区域特色农产品为主要监测品种,各地可依据地域特色、不同农产品上市季节特征,选取5种以上重点蔬菜瓜果产品开展应用。(三)检测农药品种:本次应用以克百威、戊唑醇、吡虫啉、涕灭威、嘧霉胺、氟虫腈、百菌清、腐霉利、啶虫脒、哒螨灵、毒死蜱、烯酰吗啉、三唑磷、多菌灵、甲氰菊酯、苯醚甲环唑十六种农药为主(其中克百威、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涕灭威为蔬菜瓜果禁止使用农药)。各地依据本地区用药习惯,每个产品实际选取3种以上农药开展检测。省里根据全省风险监测数据和筛查验证情况,适时调整检测农药品种和供货厂家。三、时间安排及任务(一)2021年11-12月,省市县三级开展农药残留胶体金使用技术培训。(二)2021年12月,各设区市明确应用乡镇和产品,合理布局胶体金重点监测对象,制定提交试行方案。(三)2022年1月,各应用乡镇摸清掌握区域投入品实际使用情况,做好检测技术和物质储备。(四)2022年2-9月,各应用乡镇根据检测作业指导书(另发)开展胶体金精准检测。根据当地农时生产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对上市前的农产品开展胶体金快速检测。指导生产主体利用好胶体金的靶向性功能,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自检自控,更好地为产地准出服务。省里将成立专家支持团队,分片联络指导。(五)2022年10-11月,以设区市为单位阶段性总结。四、工作要求(一)制定应用方案。以县为单位,梳理并确定各区域农产品中高风险、高检出率农药残留种类及重点农产品类型,明确应用单位;以乡镇监管站为单元制定计划与任务,明确具体应用蔬果品种、主要生产主体及用药情况。各设区市方案12月15日前报技术支持单位(省农业科学院)审核,同时报送本市应用联络员名单。(二)统一组织采购。依据产品验证结果,省厅拟统一组织询价,确定产品定价与供货厂家,各市县根据各自计划与需求,自行联系生产企业,确定购买产品种类、数量与供货时间。2021年度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资金中已安排胶体金快检资金,各地要确保资金到位,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对入网规模经营主体,各地监管机构可根据主体需求,提供、配套适量的胶体金免疫快检产品试用,结合技术依托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促使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上市前或外销采摘前进行自检、自控。(三)提高靶向性。推广胶体金速测技术应用是基层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的一次更新,技术要求高、试行任务艰巨。各地要把“发现风险、排除风险”作为当前监测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加强风险研判,强化使用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胶体金快速检测,切实提高速测的靶向性、精准性。(四)快检结果运用。快检数据实行信息化管理,各地及时将快检信息录入全省追溯平台数据库。快检结果疑似阳性时,各市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及时做好确证。对于上市前快检阳性的农产品,及时告知受检单位暂缓上市,涉及禁限用农药确证阳性的应及时通知县级相关监管执法机构。省里将对发现风险并排除风险的乡镇监管机构在乡镇监管能力星级评价中予以加分;在省级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对速测技术应用给予支持;胶体金免疫速测工作情况纳入农安县建设指标。要严肃工作纪律,对主观原因隐瞒监测结果不报或者故意修改监测结果的,一经查实,将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快检技术升级作为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作为提高基层监管能力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要求开展胶体金免疫速测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完善本辖区种植名录数据库,确保试行范围规定的主体全面覆盖。要推动县乡两级抓好胶体金应用的发动、培训、指导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协管员作用,做好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的使用指导。
  • 等温扩增,下一个新冠检测“金标准”?获证仪器大盘点
    2022年,新冠病毒“卷土重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侵袭国内多地,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尤为严重。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快、隐匿性强的特点,因而近期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为控制疫情,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居家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自检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今年,国家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新冠核酸快速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明确推出了“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目前, 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金标准”,最主要用到的技术为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的优势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但是由于PCR方法核酸检测集中采样接触易感染,需配套洁净实验室,工作繁琐且获取结果时间长,难以实现对病原的现场快速检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通过抗原和抗体结合反应在试纸条上检测,方便快检,通常30分钟内可出结果,能够实现现场快速检测。但抗原检测灵敏度低,易出现假阳性,无法代替核酸检测作为诊断标准。因此,在“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现行新冠检测方案之外,是否能找到一种既可靠、又快速的技术方法,以适配除“集采”和“居家自测”以外更多的现场检测场景,如社区门诊、发热门诊、海关等?等温扩增可能是最佳答案。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是指在某一恒定温度、由特定酶作用完成靶标核酸扩增和相关信号检测的技术。相比于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无需热循环,能快速达到实验所需的温度,基于该技术开发的分子诊断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高效、仪器易小型化和易普及等多重优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等温扩增技术用于分子诊断领域,包括同时扩增和检测(SAT)、重组酶辅助扩增(RAA)、交叉引物放大(CPA)和LAMP离心盘微流控芯片(LAMP-chip)等。基于等温扩增技术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测,将大大提升新冠核酸现场快速检测效率,是对现行新冠检测方案很好的补充。本文对我国用于新冠病毒检测的恒温扩增快检技术和产品进行梳理盘点,以飨读者。目前,已经有多款基于恒温扩增技术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上市。1、 上海速创全自动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全自动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MA3000(国械注准20213220473)上海速创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全自动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MA3000,该产品是一款基于微流控生物芯片技术打造的集核酸提取、纯化、扩增、分析、报告于一体的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与公司的微流控生物芯片试剂相结合,可以实现多样本、多靶点的微生物病原体DNA/RNA检测。检测通量可达96样本/小时,检测时间在30-45分钟之间,强阳性样本最快可以15分钟出结果(5分钟核酸提取纯化,10分钟扩增出结果)。2、成都博奥晶芯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晶芯® RTisochip™ -A 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国械注准 20173401354) 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型号:RTisochipTM-A)及配套碟式芯片是博奥研发的快速检测微生物核酸的新平台,博奥将微流控技术与恒温扩增技术结合,可提供 1×24、2×11、3×8三种不同型号的碟式芯片。 博奥同时自主研发和生产了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与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一起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创新审批,并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性能指标3、上海仁度AutoSAT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AutoSAT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国械注准20193220245)原理:采用SAT—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技术,靶标RNA在RT酶作用下逆转录合成一条带T7启动子的双链DNA,T7 RNA聚合酶以这条双链DNA为模板进行转录,每个cDNA分子可以转录出100~1000个拷贝的RNA,合成出的RNA与分子信标结合,发出荧光,可以被荧光检测仪检测到。与此同时,新合成的RNA继续在RT酶和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循环逆转录和转录的过程。如此往复,以达到高效扩增的目的。检测通量:90分钟报告第一个样本结果,之后平均2分钟报告一个结果,8小时可检测200样本,24小时可检测500-700个样本;样本容量:可一次性放置80个样本并实现连续上样。4、上海伯杰一体化核酸快速检测系统BG-NOVA-X8一体化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国械注准20213220715)伯杰医疗自主研发的BG-Nova-X8,集成CRISPR技术、磁珠提取、高精度机械臂,42℃恒温扩增检测,快速完成扩增反应,40分钟即可全自动出结果,2021年公司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CRISPR法)获批上市,国械注准20213400714。5、长光辰英Home Lab便携式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Home Lab便携式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长光辰英自主研发的Home Lab便携式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基于光信号即时判读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结合,自动判读核酸检测结果。根据产品介绍,Home Lab分析仪搭配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组成系统化快速检测方案,通过鼻拭子取样,12-30分钟内可完成4个样品的核酸检测,在感染早期即可进行病毒检测。目前,Home Lab分析仪已实现量产化生产,并于2021年末顺利通过了欧盟CE医疗许可认证。6、江苏奇天RAA快检平台系列仪器F1628 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原理: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是一种全球领先的分子检测技术,简称RAA技术,该技术利用重组酶、单链结合蛋白、DNA聚合酶在等温(37℃)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结合荧光探针实现即时检测,是一种精准、方便、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实现5-15分钟完成检测输出结果,灵敏度高达到1 拷贝/测试。2020年1月,奇天基因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试剂盒, 实现了8-15分钟快速检测出结果。2021年,江苏奇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RT-RAA法)获批上市,国械注准20213400656。7、杭州尤思达即时分子诊断系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即时分子诊断系统系统基于交叉引物放大(CPA)原理,检测全流程时长约80分钟,通量为2个样本。今年以来,有更多等温扩增核酸检测仪研发成果被报道。据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官方网站报道,苏州医工所医学检验室尹焕才研究员联合马富强研究员及相关科研力量,在苏州医工所自主部署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基于LAMP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系统研制。从特异性引物筛选设计、LAMP反应核心酶研发、高灵敏反应体系构建、到配套便携式荧光检测仪器,进行了全链条部署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半小时内完成测试,试剂可常温运输,无需冷链,便于居家、床旁及现场快速检测使用,已初步具备转产条件。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构成4月,据有关媒体报道,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便携式新冠病毒检测仪,利用反转录恒温环状扩增法(RT-LAMP)及金纳米粒子(作为核酸扩增显示剂),已成功进行精准的新冠病毒检测。临床样本测试结果与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RT-PCR)标准完全吻合。检测仪在25分钟内可以确认新冠病毒阳性样本,整个检测约40分钟内完成,结果亦可凭肉眼辨识。据介绍,检测仪可同时放置六个样本,撇除两个阳性及阴性对照样本之外,可同时检测最多四个样本。采集样本后,即可使用检测仪在现场进行检测,无需将样本送回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便携式新冠病毒检测仪”
  • 最新尸检报告出炉,新冠感染后病毒会全身扩散!
    新冠感染最显著的病理改变是破坏肺及呼吸道的正常组织结构。但临床上,新冠感染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一些幸存者也经历了感染后的急性后遗症,常伴有心血管、肺和神经症状。但是,肺外器官在新冠感染后究竟如何变化一直是个谜团,科学家推测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攻击人体的多个脏器,但始终缺乏有信服力的证据。如果证实新冠病毒会全身扩散,那将说明新冠病毒的危害远大于我们的认知。 www.163.com近期,一项针对44名新冠感染死亡患者的尸检报告引起关注。在这项报告中,研究人员系统地检测了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多器官病毒载量,对病毒感染后的扩散特征和对各个器官的不同损害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其中有38例患者出现了新冠病毒抗体,3例属于早期感染尚未出现特异性抗体,还有3例因样本原因无法判断是否产生抗体。44例样本中,有11例完成了大脑组织的取样,另外还包括胃肠道、肝、心肺、肾脏、眼睛、肌肉、内分泌腺体、生殖器官等全身主要脏器的取样。所有样本的男女比约7:3,绝大多数患者至少有一个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54.5%)最为常见。 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1139035/v1这些患者在症状出现后平均9.4天入院,住院26.4天,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35.2天,而死后到尸检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6.2小时。有81.8%的患者生前接受了插管等有创机械通气,22.7%的患者接受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另外还有40.9%的患者接受了肾替代(透析)治疗。在所有44例样本中,共涉及85个解剖位置和79种体液样本,所有这些部位均有新冠病毒RNA检出,直接证明新冠病毒会扩散至全身各处。 www.16pic.com在3例早期病例样本中,呼吸道检测到的病毒RNA含量最高,但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早期患者的全身其他样本中也都发现高水平病毒RNA的存在,除了生殖器官。这说明病毒的全身扩散在感染后不久就已经发生。有趣的是,在感染的中后期,全身组织中的病毒RNA呈现下降趋势,但低水平的RNA会持续存在。 www.yedatech.cn总体来看,97.7%的呼吸道组织中检测到新冠病毒RNA,位居所有解剖部位之首。90.9%的脑组织,79.5%的心血管组织,86.4%的淋巴组织,72.7%的胃肠道组织,63.6%的肾及内分泌组织,42.5%的生殖组织和57.9%的眼部组织中有病毒RNA检出。为了进一步证实检测的可信度,研究人员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直接在标本切片上观察病毒RNA的分布。他们发现病毒RNA在早期病例的整个呼吸道以及晚期病例的鼻甲窦、气管和肺内均存在。 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1139035/v1另外,早期和晚期病例的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内均含有病毒RNA。主动脉内膜细胞中也发现了RNA的足迹。早期病例的淋巴结、脾脏和阑尾内的单核细胞和结肠上皮细胞内也含有病毒RNA。而在其他组织中,原位杂交也检出了不同程度的病毒RNA。接下来,研究人员对各个脏器的病理改变逐一观察。他们发现94.5%的病例在死亡时出现急性肺炎或弥漫性肺泡损伤的病理特征。23%的病例出现了肺血栓栓塞症,4例出现心肌浸润,1例有明显的心肌炎。在淋巴结和脾脏内观察到明显的淋巴细胞耗损。 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1139035/v1这项研究首次直接证实,在感染早期新冠病毒就在人体多器官和大脑中扩散,并在出现症状后的第1周就存留多个肺外复制位点。这表明这些肺外组织很可能会延长病毒的复制时间,导致治愈的困难,甚至为以后的复发埋下隐患。
  • 北大杨林团队等人在Nature发文:首次揭示非均匀应变下声子谱扩展对导热的反常抑制现象
    纳米材料具备优异的力学特性,能够承受远超块体材料的应变,从而调节其物理/化学性能(如电子、光学、磁性、声子和催化活性)。基于力学应变工程,过去的研究优化设计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先进功能材料和器件,包括高迁移率芯片、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高温超导体、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以及电催化剂等等。尽管对基于应变调控电子输运性能和能带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由于单一施加应变梯度而不引入其他混淆因素(例如界面和缺陷)的困难,以及将纳米尺度热输运测量与原子尺度局域声子谱表征相结合的挑战,非均匀应变下的导热机制仍未被系统研究。这尤其令人沮丧,因为精确热管理被视为制约先进芯片和高端设备效率和寿命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些挑战,北京大学工学院杨林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鹏教授、杜进隆高级工程师及西安交通大学岳圣瀛教授等人提出了实验探究非均匀应力对导热调控的新策略,他们揭示了均匀应力下不存在的,由应变梯度导致的独特声子谱扩展效应及其对导热的反常抑制现象。通过在自制的悬空微器件上弯曲单个硅纳米带(SiNRs)来诱发非均匀应变场,并利用具有亚纳米分辨率的基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STEM-EELS)技术表征局域晶格振动谱,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0.112%/nm应变梯度将导致热导率(κ)显著降低34±5%,这是先前文献中均匀应变下热导率调制结果的3倍以上(图1)。相关工作以“Suppressed thermal transport in silicon nanoribbons by inhomogeneous strain”为题发表于Nature。图1. 非均匀应力对硅纳米带导热的显著抑制现象。(a)实验测得的(实心符号)和理论模拟的(空心符号)结果表明,在均匀应变下,块体硅和硅纳米线的热导率基本保持不变,而弯曲硅纳米带的测量结果随着应变的增加急剧上升(半填充)。(b)基于悬空热桥微器件的热导率测试原理示意图。(c)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弯曲硅纳米带的单晶特性。(d)实验测得的弯曲硅纳米带相较于无应力样品的热导率降低百分比为了揭示应变对声子传输的影响,直接测量弯曲硅纳米带的局域声子谱,并表征沿应变梯度声子模式的演变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与先前文献中观察到的在异质界面或缺陷周围的EELS峰移不同,运用同时具备亚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和毫电子伏特(meV)能量分辨率的STEM-EELS技术,该工作首次表征了完全受非均匀应变调控的声子模式,揭示了应变梯度下奇特的声子谱扩展效应(图2)。图2. 表征受应变调控的局域声子谱。(a)基于STEM-EELS的局域声子谱表征技术示意图。带有弯折的弯曲硅纳米带HAADF图像(b)和EELS测量区域的放大视图(c)。(d)在不同位置(P1至P5)沿应变梯度测得的TA和TO声子模式的EELS谱。(e)弯曲硅纳米带的HAADF图像。(f)沿电子束移方向TA和TO声子模式的振动谱图。(g)在e中标记的区域沿应变梯度测得的EELS谱线与均匀应变下每个声子支具有的特定单一线条色散关系不同,不均匀应变的存在导致了在给定波矢处的声子频率分布区间(图3)。这种奇特的声子谱扩展效应增加了声子频率的多样性,以满足声子-声子散射的能量守恒约束,因此加速了声子-声子散射率并缩短了声子寿命,引发了一种均匀应变不存在的全新声子散射机制。图3. 声子谱扩展增强声子散射率。(a)受应变梯度调制的声子色散示意图。(b)左侧,硅在不同弹性应变下的声子色散。右侧,应变梯度为0.118% /nm下声子谱扩展引发的声子散射率,τsg−1通过开发跨微米-原子尺度的实验表征技术,并结合第一性原理的理论模拟,该工作为长期以来有关非均匀应变对声子传输影响的难题提供了关键线索。因此,这项研究不仅清楚地揭示了非均匀应变对固体导热的调制机理,而且为基于应变工程的功能性器件的创新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例如,基于应变梯度引起的晶格热导率降低,与此前已证明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强之间的协同作用,为开发高性能的热电转换器件提供一种新颖策略。此外,基于非均匀应变调制热导率可实现功能性热开关器件,用于动态控制热通量。杨林和岳圣瀛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杨林、高鹏、杜进隆是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东南大学陈云飞课题组、北京大学戴兆贺课题组、北京大学宋柏课题组和美国范德堡大学Deyu Li课题组。北京大学杨林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热材料和器件,包括先进微纳结构设计制造,极端尺度导热微观机理表征与调控,超高温储热技术研发,高性能热功能器件制备。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国际顶级期刊。杨林曾入选2021年国家高层次海外青年人才计划,获得2019Nanoscale 年度精选热门文章、2020PCCP年度 精选热门文章等奖项。
  • 半导体情报,科学家在WSe₂场效应晶体管取得突破性成果!
    【科学背景】在过去六十年中,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得益于诸如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ET)技术的创新、高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集成、改进的互连技术以及极紫外光刻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不断推动了集成电路(IC)组件密度的提升。然而,尽管器件级的缩放取得了显著进展,封装级的进展却相对滞后,这突显了三维(3D)集成作为一种“正交缩放”方法的重要性。3D集成通过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功耗、提高带宽、缩短连接布线以及降低寄生损耗等优点,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能有效突破传统二维尺寸缩放的限制。工业界目前主要采用铜微凸点和通过硅通孔(TSVs)来堆叠分别制造的芯片,但TSVs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导致显著的寄生电容和热/机械应力。因此,单片3D(M3D)集成被认为是未来3D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其通过在单个晶圆上顺序制造层间通孔,解决了TSVs带来的局限性。M3D集成实现了更高的垂直互连密度、更短的连线长度,从而提高了速度并降低了功耗,同时也允许在一个或多个层中集成非硅材料,以提升性能或丰富功能。然而,M3D集成在采用相同(非硅)半导体材料的互补FET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主要由于n型碳纳米管FET和p型二维FET的开发进展有限。本研究针对这一现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ahul Pendurthi,Saptarshi Das教授团队展示了基于n型和p型FET的两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芯片的M3D集成。这些FET采用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合成的大面积WSe₂ 制成。作者成功实现了晶体管级分区,将340个n型FET和340个p型FET分别放置在第1层和第2层。此外,作者展示了宽度为300 nm、间距为1 µ m的密集层间通孔,这在封装技术中达到了先进水平。同时,作者成功实现了包括27个反相器、12个NAND门和12个NOR门在内的3D CMOS电路。通过在不超过200°C的温度下制造M3D CMOS堆叠,本研究为2D/Si混合技术的后端集成提供了兼容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不仅突破了传统封装技术的限制,还展示了二维材料在推动M3D集成方面的巨大潜力。【表征解读】本文通过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PL)测试,揭示了多层WSe2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光学特性。这些表征手段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WSe2的电子性质及其在CMOS电路中的应用潜力。针对WSe2薄膜中观察到的光致发光现象,作者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得到了层间耦合效应及其对电子迁移率的影响,进而挖掘了WSe2在高效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聚焦离子束(FIB)技术,本文获得了二维材料的详细形貌和结构特征。这些表征结果表明,WSe2在微米尺度下展现出良好的均匀性和层间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其在集成电路中作为半导体材料的可靠性。特别是在对比不同厚度的WSe2样品时,作者发现其电学性能和光学响应显著依赖于层数,这为设计新型器件提供了重要指导。总之,经过综合的拉曼、PL、TEM和SEM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了WSe2的结构特性和电子特性,进而制备出新型二维材料。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对WSe2在集成电路中应用的理解,也为发展更高效的电子器件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二维材料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通过这些手段的结合,我们能够系统地解析材料的性能,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科学图文】图1: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硒化钨WSe2 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单片三维集成M3D。图2:大面积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 WSe2合成和3D叠层制造。图3:单片三维集成M3D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WSe2 场效应晶体管FET。图4:单片三维集成M3D逻辑门。【科学结论】本文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n型和p型WSe₂ 场效应晶体管的两层CMOS芯片的M3D集成,展示了二维材料在推动M3D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这种集成方式突破了传统二维缩放的限制,为器件集成密度的提升和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其次,通过采用300 nm宽、间距为1 µ m的密集层间通孔,本研究实现了在两层芯片中连接超过340个n型FET和340个p型FET,标志着在高密度集成领域的显著进展。这种高密度的垂直互连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互连线的长度,还降低了功耗和寄生损耗,提高了整体电路的性能。此外,本研究在200°C以下的温度下成功制造了3D CMOS电路,包括27个反相器、12个NAND门和12个NOR门,展示了M3D CMO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这一成果表明,M3D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二维缩放中的热处理和性能问题,还为2D/Si混合技术的后端集成提供了兼容的解决方案。这些发现不仅扩展了M3D技术在高性能电子器件中的应用范围,还为未来在二维材料和3D集成技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原文详情:Pendurthi, R., Sakib, N.U., Sadaf, M.U.K. et al. Monolithic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complementary two-dimension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Nat. Nanotechn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4-01705-2
  • 安捷伦科技与SomaLogic公司就扩大其尖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获取途径达成协议
    安捷伦科技与SomaLogic公司就扩大其尖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获取途径达成协议 基于微阵列的 SOMAscan 检测技术将引入指定的学术和合同研发中心 2013 年 8 月 12 日,北京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和 SomaLogic 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私人的生物科技公司)今日共同宣布,双方已就扩大 SomaLogic 的无偏蛋白生物标记物发现平台的获取途径达成协议。 两家公司初期会在指定的学术和合同研究中心引入 SomaLogic 公司的 SOMAscan 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该技术已在工作流中采用定制的安捷伦微阵列。 尽管研究人员可以直接从 SomaLogic 公司获取 SOMAscan 检测技术,但该计划旨在满足迅速增长的对 SomaLogic 多重复合、经济适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的需求。 安捷伦基因组学解决方案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Jacob Thaysen 说道:&ldquo 本协议能将我们的微阵列产品扩展到增长迅速的蛋白质组学市场,显著提高我们目前微阵列产品的销售量。 SomaLogic 拥有世界一流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因此我们首选与他们进行合作以期在这个增长迅猛的市场中提高市场份额。&rdquo SomaLogic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Larry Gold 博士谈道:&ldquo 安捷伦定制的微阵列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 SOMAscan 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预见,我们的合作将使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更容易获得这项技术,这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rdquo 协议的具体条款尚未披露。 关于SomaLogic SomaLogic 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科罗拉多州波尔得的一家生物标记物发现和临床诊断的私人企业。公司目标是利用蛋白质组学专利技术,为生命科学领域开发各种增强型蛋白质分析工具和试剂;促进用于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确定;开发并商业化临床诊断产品,这些产品能为医师及其患者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诊断信息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如欲了解关于 SomaLogic 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somalogic.com。 关于SOMAscan/SOMAmers SOMAscan 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使用 SomaLogic 专利的慢速率修饰的适体 (SOMAmer) 亲和试剂,只需 50 µ L 生物样品就能在宽动态范围内经济有效的检测和测量 1129 种蛋白质分析物,一周可检测近一千个样品,并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数百万个数据。 关于此突破性的蛋白质组技术的应用信息,请访问 www.somalogic.com/technology。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NYSE 代码: 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 在 2012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9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编者注: 有关更多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站点 www.agilent.com.cn/go/news。
  • 广州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CNAS认可项目扩展实现“双领域突破”
    日前,广州市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定期监督评审,认可领域由2009年的校准单一领域拓展到质检、校准双领域突破,认可项目由2009年的23个扩展到255个(质量检验196项,计量校准59项),认可项目增长10倍。   日前,广州市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定期监督评审,认可领域由2009年的校准单一领域拓展到质检、校准双领域突破,认可项目由2009年的23个扩展到255个(质量检验196项,计量校准59项),认可项目增长10倍。   2010年10月30-31日,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专家组一行到广州市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进行了认可周期内的首次现场监督评审。对该所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仪器设备、技术记录、检验报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实验室申请检测校准领域扩项等方面进行了考核,肯定该所运行体系、仪器设备和检测校准能力符合CNAS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 确认该所新申请的196项质量检验项目、36个计量校准扩项项目。至此,该所CNAS认可项目已涵盖食品、化妆品、电学、力学、化学、长度等6大专业领域,涉及255个项目 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在欧美及亚太地区60多个国家、地区得到互认。   CNAS认可项目的扩展,是广州市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多年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政策的体现。近年来,该所累计添置总价值约700万元的检测技术设备,包括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CT机X射线辐射源检定装置等高新技术设备 聚集了8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硕士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生31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17人。下一步,该所将充分发挥CNAS认可项目优势,打造区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检测、咨询服务,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
  • 我国化学品突发环境事故频发 监管环节滞后
    刚刚过去的2010年,以紫金矿业尾矿溃坝和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为代表的化学品突发环境事故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危险的化学品   由于气候因素,夏天往往是化学品事故高发期。2010年,3起最重大的化学品事故都发生在7月份。先是7月3日,一场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冲垮了福建紫金矿业公司位于汀江流域的一座尾矿库。将近1万立方米的含铜重金属废水泄漏,造成22人死亡,近400万斤鱼死亡,汀江流域大面积污染。   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不久,北方城市大连又发生了输油管道爆炸,导致10万立方原油泄漏,50平方公里海面被严重污染。7月底,南京又有一座废弃多年的塑料厂在拆迁施工中,丙烯管道被挖断,大量丙烯泄漏并引发爆炸,造成13人死亡,120人受伤。   作为环保部应急专家,多年来,李政禹参与了多次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理。在他看来,2010年发生的这几起事故正好代表了今后中国化学品管理危机的几个类型:紫金矿业事故主要是因为尾矿库建设中违规进行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监理和安全验收单位都不负责任,不按规定验收。“这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是最致命的隐患。”李政禹说。   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失误引发。“技术人员随便抄了一个配方,不经过试验和科学论证,就直接投入工业化使用,是此次事故最直接的诱因。”   南京的丙烯泄漏则是另外一种情境。“那是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工厂,废弃多年,工厂的地下管线和图纸早就没有了。”李政禹说,危化品废弃场地拆迁本应由专业人员完成,可是施工方违规转包给个体户,施工人员无视各种规范,直接将管道拆爆,引发重大事故。   不过,在李政禹看来,南京丙烯事件更严重的警示在于,这个废弃的化工厂周围两公里范围内遍布了10多个小区、幼儿园、超市等居民聚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与居民集聚区混杂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建设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不仅那些废弃的工厂已经被居民区包围,更有许多新建的化工厂同样与居民区混杂。   滞后的监管   从设计、施工、生产过程到最后的运输、拆装,每个环节都存在诸多漏洞,2010年的几起重大化学品事故已经将这样严峻的现实暴露无遗,这样的疏漏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些发生事故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化学品带来的污染不仅是烈性的,更是不可逆转的,一次性的伤害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而言,都极可能是永久性的。   事实上,对于化学品危害的防范,世界上早已有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仅联合国有专门的《国家化学品管理和安全计划的核心内容指南》等文件,更有《关于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等10多项化学品领域的公约和协定。   “简单而言,主要有五项核心制度。”李政禹介绍说,第一是新物质申报登记制度,国家当局藉此可掌握本国生产和进口的新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和防范措施 第二是优先化学物质测试评价制度,主要是国家对那些已经在使用的化学物质筛选出最具危险性的进行测评和监管 第三是化学品危害性分类及公示制度 第四是重大环境危险源报告和预案 第五是有毒化学物质泄漏排放和转移报告制度。   发达国家经过了30多年的完善,这些制度基本都已经可以配套运作,从而有效管理这些危险的化学品。   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管理主要是由国家安监总局来执行,但是,安监机构仅仅是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主导政策制订和执行,侧重于事故管理,而不管这些数量巨大的化学品在日常生产、运输和使用是不是对环境、健康产生了危害,更重要的是,安监部门只管列入规定的品种。   在法律法规层面,我国仅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多是侧重于化学污染物的末端污染控制,因此也就收效甚微,多年来,中国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越治理越严重,根源就在于此。   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案涵盖了商业领域超过8.2万种化学物质,但中国对化学物质的认知和管理都才刚刚起步,对于商业领域中的工业化学品,国家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   适度发展   “2010年7月的连续3起重大化学品事故,让有关领导人非常着急,连续开了几次会,总理和副总理也都多次批示。”李政禹说,在这种情势下,化学品管理工作才得到了一次大步前进的机遇,环保部通过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的意见》,今年上半年应该会颁布,安监总局也扩大了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可能会由现在的3700多种增加到8000种。   相较于化学品管理的缓慢起步,中国的化学工业则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随之而来的各类化学品排放,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每年申报的新化学物质都超过100种。   “过去有个化工部,实行计划经济,有明确的计划指令,没有人超产,现在市场经济了,只要有人买,就有人生产,国内卖不动了,还可以卖到国外去。”李政禹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环保标准严苛,对各类化学物质的控制和管理非常严格,化工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都转移到了中国,不仅是大型化工企业,各类乡镇、私有化工企业遍地开花。最近几年,国家不断从产能上限制中小化工企业发展,可是,限制标准定在5万吨,大量小企业马上就将产能升到5.1万吨,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全球重化工业东移的大趋势下,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2007年,厦门PX事件是公众环境意识对抗重化工业东移的一次胜利,但在全球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那次胜利也只是厦门市民的胜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化学物质的管理,应该被纳入更高的层面来考虑。以现在化学物质管理体系的现状,显然无法适应化工业的大发展,“今后几年,中国肯定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危险事故。”李政禹说,化工行业的适度发展,是对整个国家的保护。
  • 珀金埃尔默收购Tulip Diagnostics 扩大诊断业务
    2017年1月10日,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宣布,公司已经签订了收购郁金香诊断(Tulip Diagnostics)私人有限公司的最终协议。  总部位于印度果阿的Tulip Diagnostics是该国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工具和仪器供应商之一,它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包括诊断实验室、以及政府和私人医疗机构的客户。Tulip Diagnostics的解决方案包括疟疾、艾滋病毒和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筛查和诊断产品。  “我们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我们诊断业务,这次收购进一步明确了珀金埃尔默在新兴诊断市场、有吸引力的终端市场和对我们来说关键的重点领域的长期增长战略,”珀金埃尔默高级副总裁兼诊断业务总裁 Prahlad Singh说。“我们致力于扩大传染病筛查菜单和功能,Tulip Diagnostics的独特产品技术等将成为我们在这一重要市场加速成长的关键驱动力。”  该交易预期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
  • 芯片上的突破!清华制成世界上栅极长度最小晶体管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首次制备出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在线版上。亚1纳米栅长晶体管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能让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提升性能。过去几十年,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不断微缩。但近年来,随着晶体管的物理尺寸进入纳米尺度,造成电子迁移率降低、漏电流增大、静态功耗增大等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因此,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12纳米以上。为进一步突破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任天令团队巧妙利用石墨烯薄膜超薄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将其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的二硫化钼(MoS2)沟道的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的物理栅长为0.34纳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打破这一纪录是非常困难的。”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纳米电子学科学家李华民评价道,这项新工作将栅极的尺寸极限进一步缩小到“仅一层碳原子的厚度”。那么,对于小尺寸晶体管的研究,当初如何想到采用石墨烯材料来突破瓶颈?“单层石墨烯厚度仅0.34纳米,因此采用石墨烯作为栅极,能够实现极短的栅极尺寸。石墨烯本身是平面结构,这就要求沟道是垂直结构,要实现垂直的沟道结构是其中一个难题。另外石墨烯除了侧壁能够栅控,其表面也能栅控,因此屏蔽石墨烯表面电场也是难点,我们开发出了自氧化铝层来对石墨烯表面电场进行屏蔽。”3月20日,任天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晶体管栅长逐步微缩,本工作实现了亚1纳米栅长的晶体管。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如何让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从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任天令答道:“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只是一个维度的尺寸微缩,未来还需要配合沟道的微缩,而这需要借助光刻机,比如把沟道尺寸通过极紫外(EUV)光刻进一步微缩到5纳米,并进一步实现超大规模的芯片。”如果说这项研究实现世界上栅长最小晶体管,推动摩尔定律进一步发展到亚1纳米级别,是否意味着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将会有新的探索——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是的,这确实是新的开始,还将会有新的探索——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面对记者的提问,任天令肯定地回答道,“前提是能够研发出更小原子尺寸的单层材料。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上比碳原子小的材料是潜在的候选者,但需要注意,比碳原子小的这些材料目前还不存在单原子层结构,因此未来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难度很大。比如利用氢原子来进行栅极控制很可能是晶体管栅极长度的终极尺寸,但是制备金属氢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虽然《科学》2017年报道了金属氢,但是金属氢极不稳定,且不存在单原子层结构,因此难度很大。”那么,在未来集成电路的应用中,这种二维薄膜将赋予相关产品怎样与众不同的性能?任天令介绍说:“二维薄膜的未来集成电路将会带来柔性、更高密度、透明的电子产品,比如目前很热点的柔性电子屏幕,但目前的CPU不是柔性的,如果采用了二维材料,就有机会实现一个全柔性的手机,包括CPU、存储器也可以是柔软的。对于本工作而言,我们团队在实现世界上栅长最小晶体管基础上,还实现了更低功耗的晶体管,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芯片可以更加节能。”“这次的科研工作,属于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积累获得的一个成果,中间的过程充满挑战。这一工作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沟道微缩及大规模芯片集成等工作,为中国芯作出一份贡献。”任天令强调。
  • 市场监管总局全面排查检验检测领域行风突出问题
    根据群众反映以及前期调研情况,此次排查重点聚焦三方面:一是市场监管部门在检验检测相关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政务服务等工作中存在的行风问题;二是检验检测机构在提供检验检测相关服务中存在的行风问题;三是检验检测领域其他相关从业机构,如认可机构、能力验证提供者及相关中介、咨询、教育培训服务机构等在提供服务中存在的行风问题。为使行风问题排查更加反映民意、汇聚民智,提高整改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次排查将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包括座谈走访、信访渠道、舆情监测等,在全面广泛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形成问题清单,分析问题原因,明确解决措施,制定行动方案,切实推动检验检测领域行风建设走深走实,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安捷伦PD-L1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扩展伴随诊断适应症获NMPA批准
    2020年1月15日,北京——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其PD-L1(22C3)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PD-L1 IHC 22C3 pharmDx)已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用于识别可接受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KEYTRUDA是一种PD-1免疫疗法,由默克公司(中国称为默沙东)制造。KEYTRUDA已获准用于治疗经验证的检测体系评估、其肿瘤组织中PD-L1 表达水平为阳性(联合阳性评分(CPS)≥10),并且既往经一线全身治疗后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PD-L1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是唯一经NMPA批准的伴随诊断产品,用于帮助识别可接受KEYTRUDA治疗的ESCC患者。安捷伦副总裁兼CDx事业部总经理Nina Green表示:“PD-L1是PD-L1/PD-1检查点抑制剂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有资格接受这些抑制剂的治疗,病理学家对其PD-L1检测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们PD-L1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的扩展用途获批,安捷伦能够帮助识别可接受KEYTRUDA治疗的ESCC患者,同时为病理学家提供诊断所需的高质量、可靠性和准确度,提高诊断信心。”诊断与基因组学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Freeman Zheng评论道:“PD-L1检测是伴随诊断领域最复杂的检测之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或地区,PD-L1检测适应症的扩展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PD-L1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伴随诊断产品获准用于ESCC适应症,是该检测方法获NMPA批准的首次成功扩展,此前该检测方法于2019年8月获准用于非小细胞型肺癌适应症。此次获得批准不仅表明安捷伦了解中国伴随诊断市场的法规和管理要求,也表明了安捷伦致力于在中国继续实施伴随诊断解决方案的承诺。”PD-L1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获批为过去治疗选择不足且疗效差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无法切除的ESC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使这些患者能够获得靶向免疫疗法KEYTRUDA的治疗。KEYTRUDA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来发现和对抗肿瘤细胞。KEYTRUDA可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与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可同时影响肿瘤细胞和健康细胞的T淋巴细胞。KEYTRUDA和其他靶向免疫疗法是癌症治疗方法的革命性突破,其治疗价值在越来越多的癌症类型中得到了验证。安捷伦在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癌症治疗诊断产品领域堪称全球领导者。安捷伦与默克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PD-L1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关于安捷伦科技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0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53.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6400 人。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3日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全文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六个部分。要点如下↓↓↓重要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重点工作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加大糖料蔗种苗和机收补贴力度。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规模。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统筹县域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d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按规定开展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hang“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 阿克苏诺贝尔投千万欧元扩建英涂料实验室
    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正在计划投资1,000万欧元,在英国进行高性能涂料的技术创新,以满足当地多个世界性地标建筑以及船舶等大型项目的维护和保养。   据悉,阿克苏诺贝尔正在增强其在英格兰东北部Felling地区的研发机构,一座防火测试实验室和一座针对粉末涂料的聚合物实验室都在建设中。阿克苏诺贝尔的高性能涂料在全球多个顶级建筑和船舶项目中大展身手,这其中就包括悉尼海湾大桥、北京奥运水立方、玛丽女王二号游轮以及英国皇家方舟航空母舰。   阿克苏诺贝尔此项投资将帮助英国研发中心向技术创新放心转型,并进一步加强高性能涂料的研发实力。   阿克苏诺贝尔投资建设的防火涂料实验室将有望在明年早些时候全部完成,届时测试实验室将可以为船舶和防护涂料业务部门提供防火涂料的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根据阿克苏诺贝尔的市场预测,在2018年左右,高性能防火涂料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将是当今水平的两倍。   新建设的聚合物实验室则可以帮助研发部门结合阿克苏诺贝尔在粉末涂料领域20多年的研发经验,研发并商业化高科技的聚合物产品。该项目有望在今年年末投入运营。目前阿克苏诺贝尔在Felling地区约有260名研发职员,这也将是未来阿克苏诺贝尔创新中心的核心组成部门。
  • 我国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研制的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前景广阔   最新一期的美国《应用物理杂志》刊登了一项来自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制造成本较低、发光效率高的叠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薄膜发光二极管(LED),它的发射层是一种有机复合物。这些器件的加工相比传统的LED成本低很多,它既可以用作电视屏幕、计算机显示屏、便携式系统的显示屏,也可以用于照明设备等。相比传统的LCD显示,OLED显示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需要背光,这意味着它需要的电流较小,用同样的电池它能够工作的时间更久,可以广泛地用于小的便携式设备,这些设备大多都采用单色的、低分辨率的显示屏以降低功耗。   有机发光二极管被认为是未来最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在背景光源和照明领域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成为当今热门研究领域。通过自身的努力,中国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应用。与白炽灯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工作电压和电流小、抗冲击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但发光二极管一般由无机半导体材料如镓、砷、磷等制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普通无机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较难应用于大面积并需要高分辨率的组件,并且不可能做得很薄。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马东阁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塑料的碳基有机材料制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加工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光源面积较大的面光源。   实验结果还表明,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只需要单发光层就能实现高效率,而不需要多个复杂的发光层 把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串联起来,就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简单的单发光层,通过叠层结构实现了高效率,110 cd/A(电流效率)效率应该是目前白光器件较高的效率。”马东阁说,他们开发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成本、发光模式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照明、显示器背光源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据悉,自从1987年世界上第一个高效率OLED在美国成功问世以后,OLED的发展引起世界工业界和科技界的广泛重视,开始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我们从1996年开始OLED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在该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开发出了高效率、长寿命的红、绿、蓝OLED,也开发了高效率的白光OLED,并正在推动其产业化。”马东阁说。   据了解,从OLED的结构、制备工艺、驱动电路和发光性能等方面考虑,它具有许多的优点:厚度薄、质量轻,其核心厚度可小于1毫米,约为LCD的1/3 全固态结构,抗震性好,可以适应巨大加速度、振动等恶劣环境 响应速度快,约为数微秒至数十微秒,比LCD快1000倍,可显示活动图像 材料消耗少,制备工艺简单(一般只需要86道工序,而LCD需要200道工序),成本至少比LCD低20%,易于大规模生产 低直流电压驱动(最低电压仅为3伏特)、功耗低(2.4英寸多晶硅OLED模块的功耗为605微瓦) 无需背光照明,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作成可以弯曲的柔软显示器等。   众多优点决定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在OLED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基本还处于实验阶段,市场占有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技术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稳定性差、寿命低、彩色序列组合方面工艺不成熟等。“尽管目前全球还没有OLED产品诞生,但国外预计2010年和2011年后将有产品问世,我们也在跟踪世界前沿,加速产业化进程。”马东阁表示,“白光OLED要得到应用,现在必须解决效率、寿命和成本问题,除了材料成本的降低,简化结构应该是降低成本的最主要的工艺。另外,叠层是实现OLED高效率、长寿命的最主要器件结构,具有重要的应用开发价值”。   业内人士指出,OLED产业之所以吸引了全世界,特别是国内“眼球”的关注,首先是因为OLED是未来极具潜力的平板显示产品,符合超薄、节能、低成本、环保等硬件要求。另外OLED产品处于开发初期,新的应用领域有待开拓,中国有机会在OLED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另外就是国家以大力发展平板显示行业为政策导向,众多的投资可以支持OLED事业的发展。   马东阁认为,我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产品如果想从技术、质量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很好地实现产业化,需要继续改善器件在高亮度下的效率问题,开发新的工艺,降低成本,满足产业化要求,改善大面积化的均匀性问题,继续改善器件稳定性和解决好产业化工艺与技术问题,做好市场开发工作。《中国质量报》
  • “药妆”监管突然加强 业界猜测国标出台
    国家“突然”加强“药妆”监管 业界猜测“药妆”标准正酝酿出台   “药妆无标准”是化妆品行业的老问题,多年来,标准缺失一直困扰着业界。不过,日前国家有关部门的举措似乎让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是发文要求从明年4月1日起,国产及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都需要换新的编号 而后又突然发布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药妆”、“医学护肤品”进行严查。不少企业也透露,明年4月1日后有关“特殊用途化妆品证”都很难批。业界对如此迹象不禁猜测,一直没有标准的“药妆”即将有新动向?   严查通知发布“突然”   业内资深技术专家林土(化名)告诉记者,12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标识和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夸大宣传、使用医疗术语的违规行为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之一。“这通知发得挺突然的,很多业内专家和企业事先毫不知情,甚至发布后也不清楚。”他指出,该通知虽然“突然”但态度非常“坚定”:对在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违规标识化妆品的以及违法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的都要查处,该下架的下架,该曝光的曝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撤销批准文号。   据了解,目前国家只有“特殊用途化妆品”定义但无“药妆”定义,而“国家队”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管同样加强了。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发文公布《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从明年4月1日起,祛斑、防晒等特殊用途化妆品要重新换编号。一化妆品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一规定公布后,明年4月1日后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号就很难拿到了,估计是国家通过换编号大大加强对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管。”   “药妆”标准呼之欲出   国家为何突然加强对特殊用途化妆品及现时流行的“药妆”监管?这是否意味着“药妆”标准即将出台?知情人士就称,“药妆”目前依然无标准,而以上两个文件的背景,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近期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化妆品违规标识和宣称为“药妆”的现象严重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参与国家化妆品法规的相关人士也透露,国家有关部门确实已经对药妆定义进行起草,但何时能出台暂时仍未定。   业界对于国家的举措均称,这与“药妆”市场的迅速发展有关。虽然“药妆”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此现象却有逐渐升温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70多家制药企业涉足日化领域 而日化企业也没闲着,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家化和资生堂都在今年年初正式推出新品牌以进入药妆市场。业界分析指出,未来5年到10年,主导化妆品市场的将是天然植物及中草药,本土企业将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数据也显示,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而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总额将达480亿元。   对于这个热闹的市场,业界对于出台“药妆”标准的呼声极高。林土认为,“既然市场如此利好,药妆在日本、美国等也有相关定义的,国家肯定会对这个领域进行标准化的定义。而最近的两个文件也表明了国家在这领域的决心。不过至今仍无具体出台的日程表。”
  • 质谱突围企业的下一步:大而全还是单项冠军?(下)
    近两年质谱国产替代的浪潮刺激着大量玩家蜂拥而入,从质谱前处理分离萃取材料、设备一路蔓延到核心零部件、质谱仪器设备,都回响着产业转型的号角,前景一片大好。据仪器信息网统计,自2018年以来,以质谱仪器研发、试剂产品或基于质谱技术开发蛋白质组学及多组学辅助临床研究及诊断方法的初创企业就有数十家,也有一些更早布局质谱技术的企业乘势而为,踏上了国产质谱发展的快车道。从技术、产业以及历史的角度,我们该如何明晰这一次质谱产业浪潮的意义,又该如何把握前行的方向?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国产质谱狂飙”系列对话节目,节目分为“创业篇”“突围篇”以及“国产替代篇”。在突围篇中我们对话了质谱赛道中“黑马企业”的企业家,分别是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闻路红博士 、安益谱(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华博士 ,本文我们将“突围篇”中两位嘉宾就国产质谱的突围之道、护城河的构筑以及接下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借助资本等等内容进行整理摘录,以飨读者。未来目标:大而全Or单项冠军?仪器信息网:两家企业作为国产质谱企业的突围代表,已经度过了中小型的阶段,那么接下来,请问您想打造什么样的公司?闻路红:我想眼下我们国家鼓励提倡的做企业,尤其做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企业,鼓励的应该是“专精特新”企业,所以我们也是会按这个思路发展。华仪宁创从事质谱仪,我们也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以后,我们有两个明确的定位,第一个定位,专注研制快速筛查质谱仪。我们公司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我们基于直接电离离子源专注从事快速筛查质谱仪,把质谱仪变成一种可以快速筛查的工具,满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国土安全,也包括未来可能临床检验等用户的需求。我们的第二个定位是研制有原创技术的中国质谱仪。经过8年的创新突破,在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和单细胞代谢物分析质谱技术两个方面实现了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部件和整机都是自主研制的,从而让我们获得了差异化的优势和领先优势。因此华仪宁创会先争做“单品类冠军”企业,希望做好直接电离质谱仪和单细胞质谱仪,保持技术领先,争取市场也领先。张小华:安益谱的定位也很明确,我们始终坚持“国产替代”,那么我们瞄准“量大面广”的,这我们当下也好,未来的三五年也好,都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至于说将来的发展肯定是要分阶段,当你有一个平台,这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有了资本、资源和平台之后,企业肯定也要往更高端的质谱去发展。但这个发展不仅仅是说要”自主研发“,他也可能通过资本的方式去合并一些合适的企业,当然也有可能说被别人合并,去成就一个更好的更大的平台,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比如说,未来五年我们落地做的更好了,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后,我们也是要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按照今天中国的体量和美国的体量的比较,中国是一定会出现”中国的安捷伦“和”中国的赛默飞“。所以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谁,大家都是生态里的一份子,如何成为”中国的安捷伦“和”中国的赛默飞“可能是个问号,但你是在为了成为这个过程中作为了生态里的一份子在努力。仪器信息网:针对上个问题,公司产品、技术以及公司架构将如何适配公司的发展战略?闻路红:对华仪宁创来讲,关键还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我用三个关键词来说,第一个还是聚焦,第二个是创新,第三个是坚持。聚焦就是说我们聚焦做好自己的擅长的或者说主打的产品。第二个还是通过创新不断的创新,把自己的产品不断的做好,做了保持领先或者说有差异化的竞争力。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做好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行业,市场都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不断的坚持,坚持以后在这个过程里面,最后我们说让大家认可,最后成为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好产品,一家好企业。张小华: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原先我们聚焦在技术层面研发层面,我们现在会有一部分的精力会去关注到市场队伍这一块,我们今年有8位市场的销售人员,之前的话我们公司实际上是没有销售的,完全是只做技术不做市场的。那么现在开始我们会更关注在市场端,我们会建立自己的一支销售队伍,然后我们也会在各个省份会有相关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我们都会更在属地化会更强。我们也会在核心零部件做一些工作,再包括前处理方面,就会围绕这个产品做一些这种应用的解决方案,让质谱的使用成本更低,我想这个是我们会持续不断努力的方向。”国产质谱【狂飙】——突围篇“的对话文字版如下:  产业迎机遇期,国产质谱如何突围?(上)  国产质谱突围后,如何筑牢护城河?(中)
  • 岛津.中国参与全省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培训会
    岛津.中国参与全省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培训会 岛津.中国参与全省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培训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张履平处长通报了全省农产品安全监管形势 2017年8月8日至8月9日,省农业厅召开了全省屠宰监管执法培训暨2017年“扫雷行动”培训动员会。会议对2017年生猪屠宰“扫雷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和培训动员。会议由兽医兽药处处长富刚主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张履平处长通报了全省农产品安全监管形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石谦所长培训讲解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杨朝波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动员讲话。岛津集团作为参会代表,积极学习省农厅会议精神。成都岛津参加屠宰扫雷会议现场  会议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增强促进屠宰行业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压力感。要借中央环保督查这次东风,再加压力,再鼓干劲,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升级改造、整合搬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要敢于担当,强力整治行业乱象。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制度,强力规范屠宰企业生产管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破除县域“零案率”。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工作督导。要求压紧压实压细属地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高标准、最严举措,敢于担当,逗真碰硬,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行业发展,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全面、系统、深入做好屠宰监管方方面面的工作,促进屠宰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屠宰环节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成都岛津参加屠宰扫雷会议现场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肉制品作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肉制品安全却层出不穷。违规屠宰可能引发肉制品各种质量问题: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等,进而诱发各种疾病,包括禽流感等,危害人身安全。 近两三个月内,除了高温,热度高的还有香港特区越来越让人恐怖的流感。多方报道港流感疫情严重,并持续出现一定数量的流感相关严重病例和死亡个案。6月下旬开始,A(H3N2)亚型流感为主要流行毒株。岛津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医院采图--流感岛津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采图--流感 岛津集团旗下有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因而长期密切关注境外禽流感、非洲猪瘟、疯牛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动物疫情动态,加强与质检、林业、海关、边防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防范境外疫情传入风险;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行为。成都岛津西马诸酶标仪成都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岛津.中国参与全省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培训会
  • “4+7”正式扩围!(附采购流程图)或对医药行业产业链有影响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4+7”正式扩围!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019年9月1日,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正式下发(文末可下载附件),“4+7”正式扩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8ac7b0cf-b1c6-4788-9757-a43699d30e08.jpg" title=" image002.png" alt=" image00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4+7”的目标任务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4+7”是 strong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 /strong 的简称,该方案的目标任务是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strong 11 /strong 个城市,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上市,简称一致性评价,下同)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 strong 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strong 。下图为官方图解版本供大家学习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171d4aa-f7ef-4ed1-a7df-3fb5b2451d71.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新华社发 张玉薇 李栋 制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此次的4+7扩围,无论对老百姓(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还是制药相关企业(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都无疑是一件利好消息。 /strong 仪器信息网编辑带大家了解一下本次扩围的文件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联盟地区有这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据了解,此次联盟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盟地区4+7 城市除外。本次由 strong 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 /strong 承担日常工作并具体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文件具体目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b76582f-1422-45ee-8bd6-81f808d1cc7f.jpg" title=" image003.png" alt=" image00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采购品种有哪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据文件表明,本次采购品种为阿托伐他汀口服常释剂型等25个品种。具体品种列表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0b49e0e-54d4-417a-a31e-ab36950c71a7.jpg" title=" image00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540px height: 6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045593e8-534b-4add-a8e2-c4e30e455bd1.jpg" title=" image005.png" width=" 540" height=" 664"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约定采购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本次集中采购药品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由各联盟地区确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首年约定采购量按以下规则确定: /span 实际中选企业为1 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实际中选企业为2 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60%;实际中选企业为3 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70%。次年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该中选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次年约定采购量: /span 按该采购品种(指定规格)首年实际采购量一定比例确定:实际中选企业为1 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实际采购量的50%;实际中选企业为2 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实际采购量的60%;实际中选企业为3 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实际采购量的70%。次年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该中选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文件还规定了企业以及药物品种的申报资格(更多信息,见附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8px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8px " strong 影响部分产业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据了解,本次“4+7”扩围,带量采购全面铺开,仿制药有望加速整合,仿制药行业变革过程中具备产品梯队和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其中必然给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医药行业带来一定影响:创新药及其产业链;稳健增长的医疗器械行业;不受医保控费影响的医药大消费领域行业。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8px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8px " strong 后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6px " 据相关评论: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显然保证产能供应是第一位的。一旦无法保证产能,那么即便是独家中标,企业也无法按照上述约定获得足额的用量需求。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0, 112, 192) text-indent: 2em "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未来全国药品集采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降药价仍然会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且与什么价格联动成为了各省药品集采的关键。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附:采购流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4d4f0ba-1d0e-45d4-ab38-f85deea1d16b.jpg" title=" 采购流程图 green.png" alt=" 采购流程图 green.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spa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e908c11-19c4-4356-a59c-3896fe1d9775.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0613181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635px height: 44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de5e431-5acd-4790-85dd-281441b18fb4.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828172054.png" width=" 635" height=" 443"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附件下载: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fc9e2b04-be0c-4906-8fdb-f2948946497a.pdf" title=" 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PDF版).pdf" 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PDF版).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ab8bead2-3acd-4444-a7c5-f4862c4322eb.pdf" title=" 联盟地区首年约定采购量.pdf" 联盟地区首年约定采购量.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2e0642ae-826d-470e-8b34-196b540f9304.pdf" title=" 采购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pdf" 采购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pdf /a /p
  • 将新冠“一网打尽”!重磅突破:新材料可捕获冠状病毒颗粒
    据报道,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材料,可以捕获冠状病毒颗粒,并可能改变口罩的“过滤效率”,以阻止新冠和其他病毒的传播。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通讯》杂志上。研究小组表示,在使用新材料后,传统口罩在捕获蛋白质(包括冠状病毒蛋白质)方面的效率提高了约93%,而且对透气性几乎没有影响。据悉,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蛋白质“粘”在色谱支撑材料的表面。在大流行期间,研究人员们意识到,这一过程将提供一种吸收蛋白质的方法,特别是覆盖在SARS-CoV-2病毒外脂膜上的突出S1刺突蛋白。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重新调整”了他们用于色谱的球形二氧化硅颗粒的表面,使其表面对S1刺突蛋白非常有“粘性”。与此同时,他们增加了二氧化硅颗粒的孔隙率,使其具有每克300平方米的表面积,这与网球场的面积大致相同。此外,他们增加了二氧化硅球的内部体积,以提供更大的容量来“捕获”病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新材料正处于概念验证阶段,该团队已经证明,除了飞机、汽车和空调中使用的空气过滤器外,它还可以用于口罩。“这项概念验证研究只是触及了表面,虽然COVID-19不再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全球性威胁,但这种材料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我们正在研究开发更先进的“粘性”表面,用于各种生物气溶胶,包括新的新冠变体以及流感和尼帕等其他致命病毒。”他们说。
  • 新冠病毒P.1和B.1.351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截止到11月30日,全球感染人数超2.6亿,死亡人数超500万。我国疫情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当前防控工作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此外,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导致其传染性更强。主要的突变株包括:B.1.617.2(Delta)、B.1.1.7(Alpha)、B.1.351(Beta)、P.1(Gamma)、B.1.1.529(Omicron)等。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突变尚未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显著的影响,但针对突变株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绝不能放松。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继今年8月开发的B.1.617.2(Delta)突变株基础上,又针对新冠病毒P.1(Gamma)和B.1.351(Beta)突变株开发了全基因组RNA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以新冠病毒P.1和B.1.351突变株为候选物,对其灭活后进行基因组RNA纯化、序列表征和量值确定。该标准物质可以作为测量标准用于新冠病毒P.1和B.1.351突变株检测方法的方法开发、方法确认和质量控制。该标准物质涵盖新冠病毒P.1和B.1.351突变株的全部序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存在其他病毒序列。采用经过国际比对验证的数字PCR方法,对开放阅读框(ORF1ab)基因、核衣壳蛋白N基因、包膜蛋白E基因和刺突蛋白S基因进行了准确定值。特性量值为每管溶液中含有的新冠病毒P.1或B.1.351突变株的ORF1ab、N、E和S基因的拷贝数浓度。具体量值见表1。新冠病毒P.1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的基因组序列中S基因具体的变异位点包括:L18F、T20N、P26S、D138Y、R190S、K417T、E484K、N501Y、D614G、H655Y、T1027I、V1176F,具体见图1。图1. 新冠病毒P.1突变株S基因突变位点新冠病毒B.1.351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的基因组序列中S基因具体的变异位点包括:L18F、D80A、D215G、K417N、E484K、N501Y、D614G、H655Y、A701V、F1121V,以及L241、L242和A243缺失,具体见图2。图2. 新冠病毒B.1.351突变株S基因突变位点
  • 重磅!WHO宣布新冠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1月30日,世卫组织在其官网上宣布,尽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目前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世卫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于27日召开了新冠疫情例行季度评估会议。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说,委员会已向总干事就当前疫情形势及未来防控提出一系列建议,总干事采纳建议并于当天宣布,新冠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委员会呼吁采取长期公共卫生行动,优先降低新冠发病率和死亡率。委员会成员对新冠带来的持续风险表示关切,因为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比,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仍然很高,且中低收入国家以及全球高风险群体的疫苗覆盖率仍显不足,在是否会出现新变种病毒方面仍有不确定性。委员会表示,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新冠仍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能对人类健康和各国卫生系统造成重大损害。尽管感染新冠或接种疫苗可能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高的群体免疫水平并限制发病率和死亡率带来的影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新冠病毒仍将是一种在人类和动物中长久存在的病原体2023年距离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三年整。据新京报,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此拉开了全球协同抗疫的大幕。三年后,全球新冠感染病例已超过6.7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70万例。前情回要:2020年1月30日WHO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点击查看)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主要基于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两个事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谭德塞强调,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世卫组织不推荐限制旅行的措施。  谭德塞说,虽然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中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榜样。此次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是对中国没有信心,相反,世界卫生组织相信中国的疫情一定能得到遏制。由于病毒的传播仍然还有很多未知数,世卫组织担忧中国之外的疫情会有恶化,这无关感染数量,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什么是PHEIC?  PHEIC是世卫对个别流行病或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所作的公告。  在2003年非典肺炎SARS疫情和甲型H5N1流感(即“禽流感”)疫情爆发和得到控制之后,世卫各成员国意识到全球化下的人口流动速度前所未有,公共卫生安全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自己的事情,已经成为需要全球协作解决的问题。  世卫根据2005年修订(在2007年再次进行了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IHR),当有个别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符合以下两个情况,就可以被正式宣布为PHEIC:  第一,该事件会因为疾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健康风险   第二,该事件因为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或是方向不寻常、预料之外的方向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才能够解决。  影响疫情是否构成PHEIC的因素包括:疾病感染病例、死亡病例、传染性、治疗效果、疫区人口密集程度 病情发展速度 是否传出国境 是否需要限制国际旅行及贸易等。发布有效期三个月,之后或者自动失效,或者继续构成PHEIC。  确定PHEIC后,世界卫生组织会发布一个临时建议,包括各国对人员、物品及交通工具应采取的卫生措施。并协调全球人力物力,必要时给予发生PHEIC地区指导与帮助。世卫共宣布过6次PHEIC  1. 2009年3月底,甲型H1N1流感(既“猪流感”)开始在墨西哥、美国加州和德州大流行。  不同统计显示一年内的确诊病例超过130万,死亡病例约在1.5万左右,死亡率约为1%,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4月25日,世卫将之宣布为PHEIC。2010年8月10日世卫宣布疫情结束   2. 2014年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即“小儿麻痹病毒”)疫情。  这种存在千年的疾病本来已经基本消失,但2014年在叙利亚、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日利亚爆发。  2014年5月4日世卫宣布该疫情为PHEIC,2019年12月11日这一疫情仍然构成PHEIC。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疫情的后果并不严重,大约有90%到95%的感染并没有任何症状。剩下5%到10%有发烧、头痛、呕吐、腹泻、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轻微症状。这些有症状的患者往往在一到两周内就会完全复原。只有约0.5%的患者会发生肌力变弱而导致行动困难   3.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此病毒在1976年被发现,2013-2016年病情最严重时期感染了28,637人,夺取了11,315人的性命。  世卫在2014年8月8日宣布该疫情为PHEIC   4. 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  此病毒在1947年被发现,2015年初就开始在23个中南美洲国家扩散,巴西出现超过4,1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有270人确诊。  2016年2月1日,世卫宣布该疫情为PHEIC,到2016年11月18日取消。  5. 2018-2019年刚果(金)埃博拉疫情。  尽管从2018年8月开始,确诊和死亡病例就不断上升,疫情扩散到邻国乌干达。但是,2018年10、2019年4月和6月,世卫三次会议都未将之宣布为PHEIC。  到7月17日将疫情宣布为PHEIC时,总病例2576(确认2484,疑似94),死亡1737人,729例治愈。目前这一疫情仍然延续PHEIC状态。截至2020年01月20日,总病例已达3416,死亡2237人。6.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 又到了装修旺季,涂料行业VOCs监管风暴来了!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几十项政策及污染排放标准,国家“十三五”规划将 VOCs 排放纳入总量控制指标,并提出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 VOCs 控排和减排,确保到 2020 年全国 VOCs 排放总量下降 10% 以上。随着规划节点的临近及监管的趋严,VOCs的污染治理正逐步成为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的工作重点。VOCs主要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石油烃化合物等,目前已鉴别出3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而VOCs排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涂料。据之前统计,全世界每年从油性涂料中挥发出来排放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高达1800万吨,中国达到700万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涂料中含有甲醛、苯等多种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周期长达3-15年,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是持续巨大的。如今又到了装修旺季,家装火热,涂料生产企业爆单, 这些都导致空气中的VOC含量剧增,于是,许多区域发布全新的监管政策,明确涂料生产或使用标准。》4月23日,郑州正式发布《郑州市2019年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自2019年起,郑州市内生产的汽车原厂涂料、木器涂料、工程机械涂料、工业防腐涂料即用状态下的VOCs含量限值分别不高于580克/升、600克/升、550克/升、550克/升;汽车修补漆全部使用即用状态下VOCs含量不高于540克/升的涂料,其中,底色漆和面漆不高于420克/升。2019年9月起,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采购项目中,必须采购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生产的办公家具。定点印刷企业必须使用水性油墨、大豆油墨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油墨和胶粘剂 定点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必须完成水性漆喷涂工艺改造。》佛山市近期发布《佛山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方案》,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采用水性(低挥发性)原辅材料进行汽车维修的喷涂及补漆等工序。要求深化治理,并安装VOCs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宁夏最近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工业涂装VOCs治理力度。全面推进木质家具、工程机械、钢结构、卷材等制造行业工业涂装VOCs排放控制,加强其他交通设备、电子、家用电器制造等行业工业涂装VOCs排放控制。涂料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溶剂挥发至大气中时,无法被环境所分解,故其对环境的危害不仅止于居住于使用涂料的人们。有机挥发化合物(VOC)在刚完工时可以挥发约百分之95-97%,但后面的2-5%要在后续几年才会释出。这些挥发性有机物质含有芳烃(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乙酸乙酯、丙酮......等化学物质,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眼、鼻、喉等呼吸系统。如何降低溶剂型涂料对环境的污染?严格的立法监管是必须的,同时还需依靠企业的自觉意识及自我监管、定期排查及高科技的VOCs监测技术。冷杉作为环境监测行业的新起之秀,在气体污染物监测方面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完全自主研发了气相色谱仪,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高效、精确的监测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甲苯、异丙苯、苯乙烯等;硫化氢、羰基硫、甲硫醇、甲硫醚、乙硫醇、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冷杉在线气相色谱仪一款更精准、稳定的明星产品》拥有超强检出限及优异的定性定量重复性好FID 检测器检出限 1.8×10-12 gC/s采用高精度EPC,精度达到 0.001 psi 实时温度和压力补偿,适应多种环境条件 高稳定性温度控制系统,控温精度达到 0.1 ℃》可最大程度减少运维成本 自我保护功能:气源不足时,火焰自动熄灭,主动关闭氢气和空气流量自动恢复运行:开机、气源供应恢复或意外断电恢复后,自动点火支持远程报警、远程诊断功能》极简洁的软件操作界面 人性化设计软件操作界面,无需专业人员操作 维护量低,使用寿命长进口零部件达 40%以上冷杉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小身材,多用途——让监管更能随时随地》用途广泛厂区、室内等场景监测 ? 环境突发事故的应急检测固定汚染源VOC的现场比对验收 VOC排污企业自查 ? 环境调查 》数据保真全程高温伴热,无冷点,不损失》便携性强轻量化、模块化设计,气源与设备分开可选配电池、气源、标准气体》人性化设计,体验更佳类似APP设计,无需专门培训可拆卸显示屏,日光下可清晰读数
  • 肿瘤早筛领域新突破,太仓这家企业首创检测试剂一管血可测28种常见肿瘤
    只要抽一管约5ml的外周血就可检测28种常见肿瘤。昨天,由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泛基因检测试剂正式上市,其检测灵敏度达93.76%,特异性达84.79%,阴性预测值达98.07%,实现了国内泛肿瘤早筛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当天举行的研发新产品发布会上,海苗生物展示了其产品的创新技术与性能特点。该款泛癌基因检测试剂,基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实现了对血浆样本中目标基因甲基化的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矩阵化、多维度的异常甲基化水平评估,从而为胰腺癌、肝癌、胃癌等28种常见和高发癌症提供有效的辅助诊断依据。其采用独创的 ECS纳米磁珠提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低浓度小片段游离核酸提取效率,MOLOCK纳米抗体分子锁技术、UMSA超多重PCR扩增技术等大幅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独创的AI算法显著提高数据分析的专业性、科学性,大大提升了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图说:由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泛基因检测试剂正式上市。主办方 供图(下同)在全球泛肿瘤早筛赛道,美国Grail公司是公认的领军企业,目前仅有其泛肿瘤早筛产品Galleri实现了“一管血检验几十种癌症”。“与Grail公司采用NGS技术不同,海苗生物采用的是QPCR技术,不仅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海苗生物创始人谭淼博士表示,在国际市场上,Grail公司的同类型泛癌检测产品市场客单价在1万美元左右,一周左右才出结果;海苗生物公司产品的客单价可以降至300美元左右,且一天内就能出具报告。公司也因其在泛肿瘤早筛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优势,在2024第三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上荣获“金筛奖最具投资价值潜力企业”。发布会上,来自美国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领军企业和国内知名医疗集团分别与海苗生物签署了项目合作与新品合作协议。一直以来,海苗生物专注于基因表达调控与癌症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诊断试剂的开发。其研发团队在美国诺贝尔化学奖技术平台上进行了自主技术研发创新,将技术平台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倍,通过了该诺奖发明公司实验室的验证和认可,并获得其独家A轮投资。图说:新品签约仪式。以公司获得美国FDA证书的产品为例,“IVD行业要拿到美国FDA证书很难。当初海苗生物研发出了产品,但对出口的具体流程并不熟悉,在政府领导调研时反馈了这一需求,立刻就得到了指导,是政府相关部门手把手牵着海苗生物出海。”发布会上,谭淼回忆这款产品出海的经历,对“苏州速度”赞不绝口。如今她把企业落户在太仓,把家也搬过来,成为一名新苏州人。图说:泛癌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目前,海苗生物公司已申请专利48项,获得授权专利18项, 11个产品取得中国医疗器械证书,59个产品获得欧盟CE证书,通过了ISO13485体系认证。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级研发型企业、江苏省“双创计划”扶持企业、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企业等殊荣。
  • 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权威专家解读
    新华社日内瓦5月5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新华社记者采访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第一时间作出解读。世卫组织决定表明目前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危害问: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梁万年:我认为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ICU住院人数、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第二,新冠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变异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第三,全球来看,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经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第四,3年多来,各国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护设备、药品等多方面能力都在加强。综合这些要素来看,人类抵抗力与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一个较平衡的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当然,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等限制将进一步减少问:世卫组织这一决定,将在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国意味着什么?梁万年: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都有望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我们就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施国庆: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问:下一步,我国将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梁万年:有几个方面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有效地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对一些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继续加强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的救治能力。四是呼吁大家保持已经养成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施国庆: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城市社区、哨点医院、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进行监测,不断观察疫情变化,及时做好风险研判。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刻启动现场调查。我们要继续做好监测预警,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科学看待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公告!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但不是正常人吃的普通食品。该类食品必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普通食品或其他特殊膳食食品共同使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注册指南》《特殊医学用途碳水化合物组件配方食品注册指南》和《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注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根据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碳水化合物组件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配方研发、生产实际、临床应用和注册实践等情况,为优化上述三类产品注册申请材料、现场核查等要求,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注册指南》《特殊医学用途碳水化合物组件配方食品注册指南》和《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注册指南》,现予公告。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7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注册指南》等文件的公告.pdf一、《指南》的制定背景是什么?2023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进一步落实《办法》关于优化注册流程、满足特殊人群临床营养使用的要求,基于对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碳水化合物组件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以下简称“三类产品”)的科学认知、注册实践、产品研发及生产实际的情况,在充分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特医食品安全营养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对三类产品的注册管理要求进行了优化。二、《指南》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申请三类产品注册的,应严格根据《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开展相关研发工作,并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等有关规定提交申请,对于符合《指南》中所列情形的,可优化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一般不再进行注册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三、《指南》优化了哪些注册申请材料?一是优化了产品配方设计依据相关材料。《指南》明确了三类产品的使用目的、适用人群、配方设计参考依据、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等内容,对于符合《指南》相应情形的产品,申请注册时仅需提交产品配方的符合性说明,可不提交产品配方设计依据。二是优化了生产工艺设计材料。对于符合《指南》相应情形的,申请注册时仅需提交关于工艺设计、形态选择、工艺过程等情况的一致性说明,可不提交生产工艺设计依据、文献资料等,根据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相关规定提交工艺验证等材料即可。三是优化了稳定性研究材料。申请三类产品注册的,应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要求》组织开展稳定性研究,并保留记录备查,申请注册时仅需提交稳定性研究的开展时间及相关情况说明,可不提交研究报告。四是优化了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材料。对于符合《指南》相应情形的,申请注册时仅需提交关于研发机构、生产场所主要设施设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等情况的一致性说明,可不提交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材料的原始文件及证明材料。五是明确了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中产品名称、配方特点/营养学特征、警示说明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标示要求和规范表述。四、《指南》明确哪些情形需要进行生产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审评机构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组织对申请人进行生产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指南》根据上述规定明确了需要进行生产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的具体情形,包括:申请人首次申请注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线首次用于申请注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他需要进行生产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的情况,包括既往注册申请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相关举报问题或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进行核查的、技术审评过程中认为需要进行现场确认的等。除上述情形外,对三类产品的注册审评一般不再进行生产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五、《指南》与《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关系是什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特医食品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注册。申请人应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提交注册申请材料、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要求》组织开展稳定性研究、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签、说明书样稿要求》规范标示内容等。申请人应严格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开展研发注册相关工作,对于符合《指南》所列情形的,可优化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六、其他类别特医食品将来是否会有注册指南?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碳水化合物组件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配方组成共识度较高,临床应用比较成熟。基于对三类产品的科学认知、注册实践、配方研发及生产实际情况等,先行优化注册管理要求,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注册时间、提升审评审批效能,进一步激发特医食品市场活力、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对于其他类别的特医食品,市场监管总局将结合产品特点、针对研发共性问题、参考业界需求等继续研究特医食品分类注册指南,成熟一个、发布一个,为特医食品的研发、生产及审评提供更加明确和规范的指导,保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
  • Nature/Cell: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在新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适应性增强的 SARS-CoV-2 Omicron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但是其潜在的致病机制,不是很清楚。2022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北京大学曹云龙,谢晓亮等团队合作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s of infectivity and immune evasion of SARS-CoV-2 Omicr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来自 Omicron 的 Spike (S) 的冷冻 EM 结构的分析揭示了氨基酸取代形成的相互作用,从而稳定地保持受体识别的活性构象。相对更紧凑的结构域组织提高了稳定性并增强了附着,但损害了病毒融合步骤的效率。局部构象、电荷和疏水性微环境的改变支撑了表位的调节,使得它们不被大多数 NTD 和 RBD 抗体识别,从而促进病毒免疫逃逸。与人类 ACE2 结合的 Omicron S 的结构,以及 25 个 sarbecovirus 成员的 ACE2 结合区域的序列保守性分析以及免疫原性位点的热图及其相应的突变频率,揭示了可以使用的保守和结构受限区域用于开发广谱疫苗和治疗方法。另外,2021年12月23日,北京大学谢晓亮,曹云龙,肖俊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Omicron escapes the majority of existing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tibo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高通量酵母展示筛选来确定 247 个人类抗 RBD NAb 的 RBD 逃逸突变谱,并表明 NAb 可以无监督地聚集成六个表位组 (AF)。引人注目的是,Omicron 的各种单突变可能会损害不同表位组的 NAb。具体而言,A-D 组中的 NAb,其表位与 ACE2 结合基序重叠,在很大程度上被 K417N、G446S、E484A 和 Q493R 逃脱。E 组(S309 位点)和 F(CR3022 位点)NAb 通常表现出广泛的 sarbecovirus 中和活性,受 Omicron 的影响较小,但仍有一部分 NAb 被 G339D、N440K 和 S371L 逃逸。此外,Omicron 假病毒中和表明,由于其表位上的多个协同突变,耐受 NAb 的单个突变也可以逃逸。总的来说,超过 85% 的测试 NAb 被 Omicron 逃逸。对于 NAb 药物,Omicron 大大降低了 LY-CoV016/LY-CoV555、REGN10933/REGN10987、AZD1061/AZD8895 和 BRII-196 的中和效力,而 VIR-7831 和 DXP-604 的中和效力仍然降低。总之,数据表明 Omicron 会导致显著的体液免疫逃避,而针对 sarbecovirus 保守区域的 NAb 仍然最有效。该研究结果为开发针对 Omicron 和未来变体的 NAb 药物和疫苗提供了指导。另外,2021年12月3日,北京大学谢晓亮,曹云龙,首都医科大学金荣华及复旦大学余宏杰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Humoral 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CoronaVac or ZF2001 booster after two doses of inactivated vaccin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了评估异源第三剂 ZF2001 或同源第三剂 CoronaVac 对疫苗诱导的 VOC 抗体的影响,在北京地坛医院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中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参与的试验人员在 4-8 个月前以 28 天的间隔接受了两剂 CoronaVac。符合条件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一剂 CoronaVac 或 ZF2001 疫苗或不进行干预 (1:2:1)。该研究发现CoronaVac 或 ZF2001 疫苗的第三剂迅速诱导了体液免疫原性;ZF2001 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高于 CoronaVac。所有组中的 GMT 针对原型菌株都高于针对 Gamma、Beta 和 Delta 变体。针对四种 SARS-CoV-2 毒株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差异不因年龄组(40 岁以上或 40 岁以下)而异。无论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的间隔是 4-5 个月还是 6-8 个月,疫苗类型的抗体水平增加没有差异。 重要的是,这两种三剂量方案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注射部位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为 1 级。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的参与者是年轻人,因此该结果不一定扩展到不同的风险群体,例如免疫抑制个体或老年人群。需要在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中评估这些高危人群的加强剂量有效性。 2021年8月25日,北京大学肖俊宇,谢晓亮及曹云龙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s of SARS-CoV-2 B.1.351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cocktail design against concerning vari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冷冻电镜表征了八种 SARS-CoV-2 B.1.351 中和抗体。结构分析表明,其中五个直接拮抗 ACE2 的结合,而其他三个的中和机制不依赖于 ACE2 阻断。连同之前描述的 BD-515 和 BD-623,收集了十种中和抗体,这些抗体可能用作 SARS-CoV-2 B.1.351 的预防剂和治疗剂。许多这些抗体具有不重叠的表位,并且可以根据它们的结构信息设计多种组合策略。特别是 BD-812 和 BD-836 对 B.1.617.1 和 B.1.617.2 变体仍然完全有效,因此 BD-812/BD-836 对可以作为抗 SARS -CoV-2 VOC 的理想抗体混合物。2021年5月21日,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及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单位合作,谢晓亮,曹云龙,秦成峰,王佑春,冯英梅及肖俊宇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Humoral immune responseto circulating SARS-CoV-2 variants elicited by inactivated and RBD-subunit vacci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对循环SARS-CoV-2变体(例如501Y.V2(B.1.351))的血浆和由CoronaVac(灭活疫苗),ZF2001(RBD亚单位疫苗)和自然感染引起的中和抗体(NAb)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表明,通过第三次剂量加强接种RBD疫苗对于在必要时对抗SARS-CoV-2变体可能是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携带突变破坏NTD超级位点的突变者。2021年1月22日,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与Karl Deisseroth(张锋导师)团队合作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Changes in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transcriptional dynamics progress independently of sensory experience during post-natal brain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数字转录组学(MALBAC-DT)和二倍体染色质使用高分辨率的基于多重退火和循环的扩增循环,生成了发育中的小鼠皮质和海马体的转录组(3,517个细胞)和3D基因组(3,646个细胞)。在成年人中,3D基因组“结构类型”描绘了所有主要细胞类型,染色质A / B区室与基因表达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发育过程中,转录组和3D基因组均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被广泛转化。在神经元中,3D基因组跨尺度重新连接,与基因表达模块相关,并且与感觉体验无关。最后,该研究检查了印迹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结构,揭示了局部和染色体(chr)范围的差异。这些发现揭示了神经发育的未知维度。2020年9月14日,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多单位合作,秦川,谢晓亮,肖俊宇及苏晓东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ly resolved SARS-CoV-2 antibody shows high efficacy in severely infected hamsters and provides a potent cocktail pairing strateg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BD-368-2 /三聚体突突复合物的3.5-Å冷冻EM结构,揭示了BD-368-2通过同时占据所有三个受体结合域(RBD)来完全阻断ACE2识别,无论它们“向上”或“向下”构象。而且,与表现出严重的间质性肺炎的安慰剂仓鼠相反,BD-368-2以低剂量和各种给药窗口来治疗感染的成年仓鼠。此外,BD-368-2的表位完全避免了VH3-53 / VH3-66复发性NAb的共同结合位点。将BD-368-2与有效的复发性NAb配对可在pM水平中和SARS-CoV-2假病毒,并挽救突变诱导的中和逃逸。在一起,该研究结果合理化了一种新的RBD表位,该表位具有很高的中和效力,并证明了BD-368-2在治疗COVID-19中的治疗潜力。2020年5月17日,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及协和医学院联手合作,谢晓亮,秦成峰,秦川及金荣华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通过高通量单细胞RNA和来自60名康复期患者的抗原富集B细胞的VDJ测序对SARS-CoV-2中和抗体的快速鉴定。总之,该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高通量单B细胞测序有效地发现人中和抗体,以应对大流行性传染病。世界各国正在开展 COVID-19 疫苗接种浪潮,世界上 47.4% 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 COVID-19 疫苗。尽管疫苗接种塑造了 COVID-19 流行曲线、抗体水平下降和相对较短的已观察到当前 COVID-19 疫苗提供的持续时间保护,特别是针对 SARS-CoV-2 关注变种 (VOC) 和老年人。近 50 个国家/地区已启动加强剂量计划,初步评估表明,额外的剂量减少了突破性感染和有症状病例的数量。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建议,对于科兴和国药灭活疫苗,免疫规划应为 60 岁及以上的人群提供额外的(第三剂)同源疫苗,作为扩展的主要系列,并且也可以根据疫苗供应和获取情况,考虑用于额外剂量的异源疫苗。异源初免-加强研究的中期结果表明,用异源疫苗加强可以显著提高中和抗体的滴度和更好的细胞免疫,为有计划地考虑替代同源加强疫苗提供证据。先前的研究表明,与灭活疫苗和自然感染相比,ZF2001 是一种 RBD 亚单位疫苗,可以诱导体液免疫,对当前 VOC 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表明 ZF2001 是异源加强剂的理想候选者。为了评估异源第三剂 ZF2001 或同源第三剂 CoronaVac 对疫苗诱导的 VOC 抗体的影响,该研究在北京地坛医院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中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参与的试验人员在 4-8 个月前以 28 天的间隔接受了两剂 CoronaVac。符合条件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一剂 CoronaVac 或 ZF2001 疫苗或不进行干预 (1:2:1)。具体而言,164 名参与者被纳入并随机分配接受 CoronaVac(n = 41)、ZF2001(n = 81)或不接种疫苗(n = 42)。163 名参与者被纳入免疫原性分析(CoronaVac 41、ZF2001 81、对照 41),122 名参与者被纳入安全性分析(CoronaVac 41、ZF2001 81)。三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8.1(标准差(SD) = 10.90)、40.7(SD = 8.70)、37.1(SD = 8.05)岁。各组之间的基线特征相似。该研究在第 0 天和第 14 天评估了针对真实原型 SARS-CoV-2 和 Beta、Gamma 和 Delta 变体的 SARS-CoV-2 抗刺突 IgG 抗体水平和几何平均滴度 (GMT)。在使用 CoronaVac 初次免疫后 4-8 个月,针对三种变体的中和抗体水平接近检测下限。CoronaVac 或 ZF2001 疫苗的第三剂迅速诱导了体液免疫原性;ZF2001 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高于 CoronaVac。所有组中的 GMT 针对原型菌株都高于针对 Gamma、Beta 和 Delta 变体。在 CoronaVac 组中,通过成对比较评估的 GMT 与原型相比从 34 增加到 794(23.3 倍),与 Beta 相比从 7 增加到 123(18.6 倍),与 Gamma 相比从 7 增加到 162(23.8 倍),以及Delta 从 5 增加到 86(18.4 倍)。在 ZF2001 组中,GMT 从 39 增加到 1306(33.9 倍),Beta 从 7 增加到 301a(44.5 倍),Gamma从 8 到 274(32.7 倍),Delta从 5 到 205(39.1 倍)。至于对照组,在 14 天的随访期间,中和效价对所有四种 SARS-CoV-2 病毒株均未显示出显著变化。ZF2001 RBD 亚单位疫苗可诱导和富集 RBD 导向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由于 RBD 结合的不同模式而对 SARS-CoV-2 突变更具抵抗力。事实上,ZF2001 和 CoronaVac 加强剂量之间的 GMT 倍数变化差异针对 Delta 和 Beta 菌株高于原型和 Gamma 菌株。此外,用 ZF2001 增强的参与者的 SARS-CoV-2 抗刺突 IgG 抗体滴度显著高于用 CoronaVac 增强的参与者。总之,该研究证明了 ZF2001 第三次剂量增强在针对 SARS-CoV-2 变体的体液免疫方面应该更有效,尤其是那些携带 NTD 抗原超位点突变的变体,例如 Delta 菌株。此外,该研究在干预组中进行了亚组分析。在施用 CoronaVac 加强剂后 14 天,按性别对四种病毒株的体液反应没有差异,但有趣的是,在 ZF2001 后 14 天,女性接受者的反应更大。针对四种 SARS-CoV-2 毒株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差异不因年龄组(40 岁以上或 40 岁以下)而异。无论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的间隔是 4-5 个月还是 6-8 个月,疫苗类型的抗体水平增加没有差异。 重要的是,这两种三剂量方案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注射部位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为 1 级。第三次给药后 14 天内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在 CoronaVac 组中为 39.0%(41 名参与者中的 16 名)和在 ZF2001 组中23.5%(19 81) ;大多数发生在疫苗注射后 24 h 内。不同疫苗类型的任何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异源ZF2001加强剂组的不良事件比例与ZF2001二期临床试验结果相似(40/148,27.0%,P = 0.67),表明ZF2001加强剂的副作用比例没有增加。同源 CoronaVac 加强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两剂 CoronaVac 临床试验;然而,所有不良反应均为 1 级,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在短期随访期间,成年参与者对加强剂量的耐受性良好。需要进行长期的人群水平监测,以进一步提高加强剂量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的参与者是年轻人,因此该结果不一定扩展到不同的风险群体,例如免疫抑制个体或老年人群。需要在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中评估这些高危人群的加强剂量有效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