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吸附研究

仪器信息网水吸附研究专题为您整合水吸附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水吸附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水吸附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水吸附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水吸附研究话题讨论。

水吸附研究相关的论坛

  • 美国研究发现香菜可吸附重金属

    食品伙伴网讯 据台视新闻网消息,据美国时代杂志报导,一项研究显示,香菜能够去除水中的汞、铅等重金属,有效净化水质。 一直以来,香菜在餐饮上用来提味,然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香菜竟然还能够吸附水中重金属。 研究人员把两三株香菜,放入重金属过锰化钾水溶液,两分钟后,原本紫色的水溶液竟然变成绿色的水。有医学案例发现,有人连续吃一个月的香菜后,体内血液的汞浓度,从30微克降到12微克。医师解释,因为香菜能结合重金属螯合物,让它顺利吸附水中有毒物质,但香菜吃多了是否会有副作用,目前还不能确定,建议民众吃食物,适量加入香菜,有助排毒。 来源:食品伙伴网

  • 【资料】脱硫用煤基吸附剂的试验研究

    摘要 进行了以煤为原料制备脱硫用吸附剂的实验研究.其中应用炭化与活化的方法,以对SO2吸附能力为衡量标准,系统地考察了样品在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不同温升速率及时间对SO2吸附分离能力的影响,力求找出相应的最佳处理过程,并对机理进行探讨.实验表明以对SO2吸附能力为标准所得的结果同其它方法相比,除炭化过程中部分结论外,总体相似.即炭化温度在400—600℃之间,炭化时间为2.8h左右,温升速率较低的条件下无氧炭化后所得的样品,再经过870℃环境下在CO2中活化3.0h,可得内孔发达、对SO2吸附能力很强的吸附剂.[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3013]脱硫用煤基吸附剂的试验研究[/url]

  • 【分享】重量分析技术在吸附研究中的应用

    英国Hiden公司设计的智能重量法吸附分析仪IGA是目前重量分析仪中功能最全的商业化仪器。在全世界的吸附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用户。他们利用IGA对自己的研究实验进行分析表征,取得了辉煌成绩。在Nature和Science上均有多偏文章发表.ps :重量分析技术是新东西吗?什么时候出来的,期待回答!!

  • 【求助】3A分子筛 真空氮气吸附 静态水吸附测试

    [size=4]各位好!有没有3A分子筛方面的专家啊?本人在做3A分子筛的静态水吸附时,平行一直做不好,而且连续几次的检测结果越来越低,能不能帮忙分析原因啊?此外在真空氮气吸附时结果也不好,我使用的方法是08版的3A分子筛国标,装置基本与国标一致。希望行业内专家能帮忙分析原因。谢谢![/size]

  • 变色硅胶除了吸附水还吸附其他气体嘛

    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前装了一个干燥器,里面是变色硅胶,然后反应出来的气体有CO,CO2,CH4,CH3OH,水蒸气,想知道变色硅胶除了吸附水还会吸附其他的气体嘛。

  • 【求助】关于热解吸的吸附剂耐水的问题

    我想要用顶空连用热解析的办法来分析一水样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实验的计划是反复取顶空气吹扫热解析管,吸附之后再用阀切换干燥氮气做载气解吸进样。但是考虑到以往做热解吸都是绝水环境,现在在含水环境tanex会不会遇水变性呢?求教各位啦,要是谁有类似的经验,能推荐几种耐水吸附剂那就更好啦!谢谢大家

  • 动态水分吸附仪在晶体潮解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近期读到一篇关于晶体潮解动力学的研究论文,采用动态水分吸附仪对于潮解点的判定和潮解动力学的研究分析非常深入。最近对这一课题很感兴趣,希望做类似研究的各位多多讨论。文章摘要如下:晶体材料及其混合物的潮解动力学传热模型Heat transport model for the deliquescence kinetics of crystalline ingredients and mixturesNa Li a, Lynne S. Taylor b, Lisa J. Mauer a, *a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Purdue University, 745 Agriculture Mall Drive, West Lafayette, IN 47907, United Statesb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Physical Pharmacy, Purdue University, 575 Stadium Mall Drive, West Lafayette, IN 47907, United States关键词:吸附速率,晶体材料,潮解,传热Key words: Sorption rate, crystalline ingredients, deliquescence, heat transport 摘要:当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潮解点RH0时,易潮解的晶体发生一级溶解过程。对于压片易潮解材料,潮解的速率随着RH超出RH0差值的增加而加速;但是,迄今还没有关于晶体食物材料粉末的潮解动力学模型被发表。本文采用一种多样品重量法水分吸附仪SPSx测定了常见的粉末食品材料(如柠檬酸、氯化钠、蔗糖、果糖、山梨糖醇和木糖醇)及其混合物的水分吸附速率。水蒸气的吸附速率与样品的直径、温度和组成有关。实验证明样品压片的潮解传热模型能够成功的应用于粉末材料和其混合物,其实验结果进一步的论证了潮解的理论基础,为在可控的恒湿箱内预测潮解过程中的水分吸附速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Abstract:Deliquescent crystalline solids undergo the first order dissolution process of deliquescence when the environmental relative humidity (RH) exceeds the deliquescence point (RH0). The rate at which deliquescence occurs increases as the RH increases above the RH0 in compressed disks of select deliquescent ingredients; however, a kinetic model for the deliquescence of powdered crystalline food ingredients and blends thereof has not been published. The water vapor sorption rates of commonly used powder food ingredients (citric acid, sodium chloride, sucrose, fructose, sorbitol, and xylitol) and blend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multi-sample gravimetric moisture sorption analyzer. The water vapor sorption rate was dependent on sample radius, temperature, and sample composition. The heat transport model for the deliquescence of compressed disks was successfully extended to the powder ingredients and blends. Such results enabl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deliquescence and provide a useful tool in the prediction of water vapor uptake rate during deliquescence in controlled RH chambers.

  • 【分享】聚酰胺/硅胶吸附茶多酚的红外光谱研究

    茶多酚是天然无毒食品添加剂。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报道。借鉴前人的研究,我们制备了一种负载型聚酰胺/硅胶吸咐剂(PA/SiO2)。该吸附剂用于提取茶多酚,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效率高、无污染,具有应用前景。本文用IR谱方法表征该吸附剂分别对茶叶中主要组份—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以谷氨酸和胱氨酸为例)吸附作用的红外光谱变化规律,从理论上解释该吸附剂吸附提取茶多酚的原理。1 实验部分1.1 仪器和试剂 SORP-1990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仪,Nicolet 74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扩孔硅胶(30~40目, http://lib.ecit.edu.cn/web/chemistry/2000/chemistrymag.org/col/2000/images/c0002105.gif=12nm)系青岛化工厂生产的硅胶经扩孔处理制成。聚酰胺(尼龙-66,颗粒状,上海树脂厂)、茶多酚为自制品,纯度90.2%(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儿茶素、咖啡因、胱氨酸、谷氨酸均为生化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1.2 PA/SiO2的制备见文献1.3 红外样品的制作 室温下,把1~2g PA/SiO2分别置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氨基酸饱和溶液中,搅拌30min, 过滤,将吸附上述各种组份的PA/SiO2在80°C下真空干燥4h,得到吸附样品。分别取上述样品约100mg, 加KBr研磨,压片成型。2 结果与讨论2.1 聚酰胺和硅胶吸附作用的红外光谱 http://lib.ecit.edu.cn/web/chemistry/2000/chemistrymag.org/col/2000/images/c0002101.gif 图1 吸附剂的IR谱, a. SiO2; b. PA; c. PA/SiO2 图1是扩孔硅胶(便于茶多酚分离中的传质及反复使用)、聚酰胺和PA/SiO2的红外光谱。在硅胶表面有一个强而宽的O-H吸附峰(3446cm-1)(图1a);图1b显示了聚酰胺分子中的N-H(3299 cm-1)及C=O(1641 cm-1)吸收峰。图1c表明,当聚酰胺负载于硅胶后,IR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font=Time

  • 5a柱对于水和co2的吸附

    请问下,各位老师,5a柱对于水和co2的吸附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啊??还有要是吸收了大量的水和co2会不会导致co和ch4分离度变差或者两者的出峰允许颠倒!!

  • 【转贴】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研究吸附催化反应

    物理吸收电磁被附加分子以范德华力与吸附剂相结合。化学吸附则因被吸附分子和吸附剂间形成了离子键或共价键。这两种吸附情况,在红外光谱上的反映是不同的。物理吸附只看得谱带的位移、化学吸附由于形成了新的化学键,故出现新谱带。  (1)氮在低温多孔玻璃上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在未吸附氮分子的干燥多孔玻璃上,它的表面结构中羟基的倍频7326cm-1,引入氮分子后,它的倍频移到7257cm-1。并随时间的增加而加强。7326cm-1带则减弱,二十分钟后,7326cm-1源谱带完全消失。如加热到20℃ ,则7326cm-1带又出现了。这是因为加热使物理吸附的氮分子解吸了的缘故。     (2)乙烯催化加氢反应机理长久未能解决。最终还是用红外光谱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①先打开双键CH2-CH2的缔合吸附再加氢。②先发生C-H断裂再加氢CH=CH+HM。      │  │              │ │      M  M              M M  由乙烯在镍上化学吸附后的红外光谱研究指出,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而取决于实验条件——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表面是否有一层预吸附层。如有预吸附层则为缔合吸附。这时在红外光谱上有2950-2880cm-1的饱和碳氢伸缩带及1465cm-1的亚甲基弯曲振动。  如催化剂表面无吸附层,则乙烯催化加氢的反应是离解型。红外光谱上有3030cm-1谱带出现,说明有v=CH伸缩振动带出现。

  • 重量法蒸汽吸附仪 简介

    重量法蒸汽吸附仪 产品简介重量法动态蒸汽吸附仪DVS系列在测量水和有机蒸汽在粉体表面吸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通过在一定相对湿度下气体通过样品后重量的变化来测定蒸汽吸附,比传统的干燥法测量更快,更节省时间。由于其独特的优势,DVS系列产品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研发部门以及质控部门确定产品结构、产品稳定性、吸湿性、包装和产品开发中固体材料存在的问题。结合了微天平、气体流动和蒸汽的测量技术的优势使用干燥的载气,通常为氮气,可以选择任何两个蒸汽源中的一个质量流量控制和独特的水和有机蒸汽浓度实时监控结合可以精确控制饱和干燥载气流量的比例整个体系的温度可以由选择,并且在闭合环条件下可以精确控制,以保证吸附质的蒸汽压恒定具有极其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仅需少量的样品(通常1-30mg),因而可快速达到平衡全自动惰气吹扫装置和有机泄露检测器可在发生有机蒸气泄漏时关闭联锁装置,保证安全 DVS Advantage软件可程序控制仪器,用户界面友好,满足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最高标准待测样品置于微量天平上,已知浓度的蒸汽通过样品,记录式微天平可以测量由蒸汽吸附或脱附引起的质量变化。这种动态流动环境易于快速研究吸附/脱附过程。如果进一步实验选择需要,样品可以首先预热,这样可以加速体相吸附或者无机氧化物干燥过程的分析循环时间。加热过程可独立进行或通过软件来控制升温速率。

  • PE & PET材料的吸附研究

    PE & PET材料的吸附研究

    [align=left] 气固吸附:当气体或者水蒸汽分子接触到一种固体时,固体会吸收或者吸附一部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气固吸附。这种固体被叫做吸附剂,气体或者水蒸汽被称之为被吸附物。[/align][align=left] 当气体分子接近固体表面的时候,这种分子由于物理力而被固体表面吸附,这就是范德瓦尔斯表面张力。气固吸附的主要作用也是范德华力的作用。[/align][align=left] 吸附剂是一种有很多细小微孔的固体,细小的微孔有着很强的吸附能力,主要原因是因为如下:[/align][align=left] (1) 细小的微孔提供了大的表面积;[/align][align=left] (2) 细小的微孔提供了很强的吸附力。[/align][align=left] 活性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吸附材料,特别是对有机物的吸附。[/align][align=left] 最近客户提出活性产品对乙醇的吸附能力的质疑:认为乙醇是极性物质,活性炭是非极性物质,活性炭对乙醇的吸附能力较差,如果外层材料使用PET材料包裹活性炭的产品吸附乙醇的会效果好于使用PE材料,因为PET材料是极性,而PE是非极性。[/align][align=left] 那真的是这样吗?为了验证客户的猜测,我们买来100ppm的乙醇混合气体,进行对PET包裹活性炭和PE包裹活性炭的效果验证,另外也测试了单独的PET和PE材料对乙醇的吸附测试.经过验证(Fig-1),发现PET材料包裹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超微优于PE材料包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但是单独的PET材料和PE 材料对乙醇的吸附没有差别。[/align][align=center][img=,690,33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311626418215_4501_2942222_3.jpg!w690x333.jpg[/img][/align][align=left] 这说明了PET材料对乙醇的吸附并没有什么效果,可能PET材料包裹活性炭时,裸漏活性炭的面积更多,会导致PET材料包裹活性炭的吸附效果略好点。[/align]

  • 【分享】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运移双点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

    《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运移双点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摘要: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常数k和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f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参数k对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又与非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1-f)有关;污染后期土壤吸附相的存在,也会起到增加土壤水溶质浓度的作用,且k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1 引言2 数学模型的建立2.1 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控制方程2.2 定解条件3 数学模型的有限差分解4 模型分析4.1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4.2 对模型参数k 的分析4.3 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比例f 对参数k 的灵敏度的影响5 结论本文建立了双点平衡/动力学吸附溶质运移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了离散,通过编制的相应程序对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土壤中各点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总是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某一时刻形成一个峰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这个峰值会逐渐减小;远离输入端的峰值要比靠近输入端的峰值出现的晚一些。(2)靠近输入端的土壤前期浓度要比远离输入端的土壤前期浓度大很多,而靠近输入端的土壤后期浓度要比远离输入端的土壤后期浓度略小些。(3)停止污染物输入之前,对应于每一时刻的土壤水相浓度沿深度均呈递减趋势,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中各点的浓度也不断地增加。停止污染物输入之后,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浓度的峰值逐渐降低且峰值点沿深度逐渐下移。(4)在污染后期土壤吸附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土壤水的溶质浓度。(5)参数k 对于土壤中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k 的敏感性与非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有关,比例越大, k 的敏感性越强。

  • 【求助】关于石英砂吸附实验吸附率为负数的原因~

    我用涂铁(三氯化铁)石英砂处理废水实验中,为什么测出的铅的吸附率为负数? 我配的原水的铅的浓度为8mg/l,吸附24小时后再去测铅变为10mg/l,我是用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测的,我同时测定了原样和处理样后的铅浓度,原样测出来为8.05mg/l 而处理样却有10mg/l 测了好几次都是一样~并且我做Cd的吸附实验也存在吸附率为负数的情况,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啊?就算一点不吸附也不可能比原水多吧?还有在做吸附时间影响时,做了从1到24小时的吸附实验,为什么在吸附时间4-6小时的时候吸附率明显下降 而后又开始上升呢?我看到有文献中也出现过这种现象,但这篇文章没有给出解释,请问各位前辈这该如何解释呢?

  • 【原创大赛】Cd,Pb在稻田土中的竞争吸附研究

    【原创大赛】Cd,Pb在稻田土中的竞争吸附研究

    S2。对于两种重金属离子,土壤对Pb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对Cd的吸附能力。当初始浓度较低时,3个土壤对Cd、Pb的吸附量都随溶液中平衡浓度的增加而急速增加。但当浓度再加大时,Cd、Pb吸附等温线的斜率随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种吸附行为可能是因为Cd和Pb在实验土壤样品上有多个吸附位点造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311455_313311_1601823_3.jpg2.3 Cd、Pb 1:1浓度时的竞争吸附Cd、Pb 1:1浓度时竞争吸附的等温吸附曲线见图2。从图中可看出,Cd、Pb 1:1浓度竞争吸附时的曲线和Cd、Pb单一离子吸附时的曲线相似,都随Cd、Pb离子加入浓度的增加,土壤对其吸附量也增大。但当Cd、Pb离子共存时,由于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吸附位点的竞争作用,三个土壤对Cd、Pb的吸附性能明显不同于Cd、Pb单一离子存在时的吸附情况。随着竞争离子的加入,[font='Times New Ro

  • 搅拌棒吸附萃取

    介绍 环境、生物药物、食品和香料中的有机物的分析通常需要将待测物从基质(饮用水、废水、体液、饮料等)中提取和富集。目前大多数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液-气萃取或平衡法(冲洗和收集,顶空分析),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 过去几年里,微型化已成为分析化学的一个主要趋势。样品前处理方法微型化的典型事例包括微量液-液萃取(瓶内萃取),室温静态顶空和盘式固相萃取。通过与先进的分析仪器联用,在保证或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前提下,这项技术实现了更快的分析速度,更高的样品通量、较低的溶剂消耗、较低的劳动力花费。几十年前,Arthur和Pawliszyn 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萃取的方法,即固相微萃取(SPME)。80年代中期,不同研究小组分别报道了采用涂有PDMS薄膜的开管柱收集阱,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萃取介质对含水样品或气相中有机物进行萃取的实例。以PDMS作为介质的萃取是基于物理吸着而不是化学吸附作用。如Baltussen等所述,吸着性浓集与吸附过程相比具有多种优点。这些优点包括浓集效果可以预测,不存在转移效应,吸附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快速解吸。但是,实际应用中的局限(低载样量,低上样体积……)限制了PDMS涂层开管柱收集阱的应用。另一方面,SPME是一种使用十分简便、快捷的技术。在针的外层涂有一薄层PDMS膜(7-100μm)作为萃取介质。吸附完成后,化合物在GC进样器中热解吸或在LC进样器中进行液体解吸。与PDMS涂层的开管柱收集阱不同的是,SPME本质上是一种相平衡技术,该技术基于溶质在硅氧烷相及水相分配行为的差异进行提取。近来研究发现,这一平衡与溶质在辛醇/水中的分配系数(KO/W)有关。这些研究表明,当溶质的KO/W较低(KO/W10000)时,其回收率也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水相和PDMS相两相间的相比较大产生的。SPME中PDMS的用量常常只有0.5μl或更少,因此限制了样品在PDMS纤维上的富集量。基于上述研究,近年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使用PDMS涂层搅拌棒进行萃取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PDMS的用量为50-300μl,因此,检测灵敏度增加了100到1000倍。当溶质的KO/W大于500时,可获得100%的回收率。当溶质的KO/W在10到500之间时,可采用SPME相同的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这项技术称为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

  • 【分享】絮凝-二氧化氯-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

    时间:2008年3月6日 北方某纺织有限公司以生产彩色丝、绵袜为主,废水主要来自染色、漂白两个工段,还包括少许设备、地面冲洗水和软水站排放的少量污水,废水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织物的油脂、染料、助剂以及酸碱等其他药剂。企业所排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色度处理要求严格。可以采用生化-物化的工艺加以处理,但生化法因为北方冬天天冷,温度低,效果不好,因此,在提出了生化-物化(氧化、吸附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又利用絮凝--ClO2氧化--吸附法对此废水进行了处理,效果良好。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   梅宇牌全自动絮凝仪(湖北潜江);高效聚合铝絮凝剂;二氧化氯(自制)等。1.2 实验步骤 1.2.1 絮凝实验   利用梅宇牌全自动絮凝仪,进行絮凝实验,其目的主要是去除废水的浊度,但同时也能去除一定的CODCr和色度,在这步实验中,影响因素主要是絮凝剂的用量、溶液pH值、絮凝实验加药程序等。 1.2.2 ClO2氧化实验    利用化学法制备500mg/L的ClO2溶液500mL,进行氧化实验,该步主要是将染料分子中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去除废水的一部分CODCr和色度,同时利用后步的吸附处理。这步实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ClO2的用量和氧化时间。 1.2.3 吸附实验   利用粉煤灰为吸附材料,在静态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进一步去除废水的CODCr和色度。这步实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粉煤灰的用量和吸附时间。 2 结果与讨论2.1 废水水质   现场不定期采样分析,废水水质如表1 所示。表1 废水水质 指标 CODCr/(mgL-1) pH SS/(mgL-1) 色度(倍) 废水水质 800 10.5 450 500 2.2 絮凝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   在同一进水条件下,相同膜材料和组件结构形式的膜对同一有机物去除率的不同是由于膜孔径的差别。膜孔径越小,其截留分子量就越小,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越强。这里,截留分子量是指去除率为90%~95%的溶质分子量。RO膜的孔径(<1nm)比NF膜的(1~2nm)小,因此对有机溶质的去除率比NF膜的大。一般来说,RO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0Da左右,NF膜的截留分子量在200Da以上。 2.2.1 絮凝剂的最佳用量   该废水的pH为10.5,正适合絮凝实验所需的pH条件,所以原废水不用调pH,直接进行絮凝实验。取6个烧杯,分别加入1000mL的混均废水水样,改变絮凝剂的用量,在最佳的絮凝实验程序下进行实验,絮凝实验结束后,静置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测定实验结果,计算其去除率,见表2所示。表2 絮凝剂的最佳用量 絮凝剂的用量/g 0.3 0.5 0.8 1.0 1.2 CODCr去除率/% 20 20 50 55.3 55.8 56.0色度去除率/% 18 37 40 40 40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絮凝剂用量的增加,二者的去除率逐渐增大,但絮凝剂用量增加到0.8g后,再增加其用量 ,二者的去除率增加的不明显,因此,在此实验中絮凝剂的用量以0.8 g/L废水较为适宜。 2.2.2 絮凝实验程序   本实验利用的是梅宇牌全自动絮凝仪,该设备利用单片机自动控制,程序编制设定后,自动运行,本实验采用的实验程序如表3所示。絮凝实验中,每步的搅拌速度和时间对结果影响很大,在哪一步开始加药也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此,实验程序应反复修正,表3 只是给出了本实验所用的最佳程序,修正过程这里从略。2.3 ClO2氧化实验条件选择 2.3.1 ClO2用量的选择    取6个烧杯, 分别加入1000mL2.2最佳实验处理后的水,加入不同量的ClO2纯水溶液,反应1h后,测定水样的各项指标,和2.2最佳实验处理后的水的水质比较,结果见表4.ClO2对某些有机物的氧化是有限的,所以,即使增加其用量,不能被其氧化的也不能够被有效地氧化,从表4可以看出, ClO2的用量应该选择为150mg/L。  2.3.2 ClO2氧化时间的选择    取6个烧杯, 分别加入1000mL2.2实验处理后的水,均加入30mg/LClO2溶液,在不同的反应时间下测定其各项指标,和2.2最佳实验处理后的水的水质。表3 絮凝实验程序 步骤 t/min t/s 搅拌速度/(rmin-1) 加药1 不加药2 1 1 0 750 1 2 1 0 700 1 3 0 30 250 0 4 10 0 0 0 表4 ClO2用量的选表 ClO2的用量(mg/L) 30 50 150 200 250 300 ClO2的用量(mg/L) 15 35 55 56.5 57.1 58.2 色度去除率/% 18 36 54 54.6 54.9 55.2 表5 ClO2氧化时间的选择 氧化时间/min 20 40 60 80 CODCr去除率/% 36 47 55 56.2 色度去除率/% 40 58 54 55.2 比较,结果见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ClO2的氧化时间应为1.0h。能够被ClO2氧化的物质在1.0h之内就被氧化了,再增加时间也是无谓的。2.4 吸附实验结果   本实验主要是静态实验,即取100mL2.3最佳实验处理后的水样于碘量瓶中,加入粉煤灰,在同一个摇床中振摇,考察不同的用量和振摇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mL水样,加入100 mg吸附剂,振摇20min,稍加静置,测定处理后的水样的各项指标平均为:CODCr 60mg/L、色度:20倍、SS 40 mg/L,均达到了国家染整工业废水排放1级标准。2.5 处理成本 综合以上分析,处理1吨这样的印染废水其消耗定额为: 原料名称 原料成本/(元吨-1)  消耗量 费用/元 絮凝剂 1000 0.8kg 0.8 二氧化氯 13000 150g 1.95 水、电等 0.3 合计 3.05 3 结论   利用絮凝--ClO2氧化--吸附法成功地对该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染整工业废水排放1级标准,虽然处理成本较生化-物化法高,但可以作为寒冷地方寒冷季节生化法的补充,保证废水达标排放,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