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室温磷光技术

仪器信息网室温磷光技术专题为您整合室温磷光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室温磷光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室温磷光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室温磷光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室温磷光技术话题讨论。

室温磷光技术相关的论坛

  • 【原创】有关磷光分析法一本好书

    书 名:室温磷光分析法原理与应用-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丛书作 者:朱若华 出版日期:2006年3月1日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发行部ISBN号: 7-03-016469-5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室温磷光分析法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分章节讨论室温磷光分析技术(包括流体室温磷光法和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等)的原理、发生机理、实验方法和应用范围;讨论各种分析技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本书共分9章:首先阐述了室温磷光的光物理基础;然后介绍了室温磷光仪器和测量技术,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分析法,流体室温磷光技术,包括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胶束增敏室温磷光、敏化/猝灭室温磷光和无保护及不除氧室温磷光法,最后着重介绍了室温磷光传感器的原理和发展,并系统地讨论了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室温磷光和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室温磷光探针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发光分析或分子光谱分析专业研究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从事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医学等工作的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序言第1章 磷光光物理基础 1.1 磷光发展简史1.2 光致发光的物理基础1.3 磷光特征1.4 结构效应和环境影响1.5 磷光猝灭 1.6 三线态的研究方法及相关过程的应用参考文献第2章 室温磷光测量仪器、装置与技术2.1 磷光仪器的基本组成 2.2 磷光测量技术2.3 除氧技术参考文献 第3章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 3.1 因体基质3.2 重原子微扰剂3.3 刚性化机理3.4 氧气和温度对SS-RTP的影响3.5 固体表面发光量子产率的测定3.6 SS-RTP实验技术3.7 应用参考文献第4章 表面活性剂有序介质增稳室温磷光4.1 表面活性剂胶束有序介质及胶束动力学4.2 胶束增稳室温磷光法(MS-RTP)4.3 其他有序介质体系的应用4.4 MS-RTP的应用参考文献第5章 环湖精诱导室温磷光5.1 大环化合物简介5.2 主-客体包配平衡5.3 CD-RTP中的重原子微扰剂和第三、第四组分5.4 除氧方法5.6 非除氧CD-RTP的机理5.6 应用与展望参考文献第6章 敏化和猝灭流体室温磷光6.1 溶液中的能量转移6.2 敏化和猝灭室温磷光原理和条件6.3 敏化和猝灭RTP的实验技术及应用参考文献第7章 流体介质中的无保护和胶态纳/微晶体自保护室温磷光7.1 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7.2 胶态纳/微悬浮晶体自保护室温磷光参考文献第8章 室温磷光光化学传感器8.1 传感器的基本特征8.2 室温磷光传感器8.3 RTP传感器的应用8.4 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第9章 生物分子的室温磷光研究与应用9.1 蛋白质的室温磷光研究9.2 核酸的室温磷光研究9.3 外源性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参考文献主题索引

  • 【求助】有关磷光测定入门

    我准备测室温磷光,由于没有基础,请高手多多指教。测定时须注意些什么?激发与发射波长的确定与荧光相同吗?磷光出现象容易吗?流体磷光是否在荧光模式就可以测定,而不必用磷光模式?磷光峰与荧光峰如何确认?还有诸多关于仪器使用的问题,望高手们及做过的志士仁人们不吝赐教啊!提前拜谢了!坐等!我的QQ:583842521

  • 带磷光的光度计

    那位大虾知道又便宜又好用的带磷光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我公司想买一台,可又不知道选什么的。只要可以打荧光、磷光的谱就可以了。谁要有什么资料请和我联系。email:shanghai.macbet@gmail.com

  • 怎么通过磷光光谱来计算三重态能量

    请教各位老师。最近看文献,有些列出一些有机物的三重态能量。我想知道该能量值怎么通过实验得到?是通过测定低温磷光光谱吗?那么由光谱数据怎么计算得到三重态能量呢?另外,磷光是不是一定要在低温下才能测定,常温为什么不行呢,仅仅是考虑到荧光的干扰吗?还是有其他原因?谢谢!

  • 磷光模式能否完全区分荧光和延迟荧光

    请问F-4600 FL Spectrophotometer 在用磷光模式测试光谱的时候,能否将长寿命荧光成分和短寿命荧光成分完全区分出来。在使用磷光模式40Hz下测试时发现存在峰与荧光峰位置一样,现在不清楚到底是荧光还是TADF。

  • 荧光磷光光谱

    仪器可以测稳态光谱和瞬态光谱,那如果想测磷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应该是测瞬态还是测稳态?

  • 【原创】用LS-45/55/荧光/磷光/分子发光光度计测粉末样品时出现问题啊

    用LS-45/55/荧光/磷光/分子发光光度计测粉末样品时出现问题啊! 我在测试ZnO粉末样品时,是将粉末装入一小试管中,结果测量时,发现装样品和不装样品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样也就说明我测量的纯粹的小试管的发光性质。或许是不是我测的粉末样品的发光非常的差还是我的技术问题? 请问如果用LS-45/55/荧光/磷光/分子发光光度计测粉末样品? 请各位指导![em63]

  • 【分享】化学发光中的荧光与磷光

    当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即分子获得了能量,其价电子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从基态跃迁到激发单重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并很快以振动驰豫的方式放出小部分能量达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发射光子跃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这时发射的光子称为荧光。   如果受激发分子的电子在激发态发生自旋反转,当它所处单重态的较低振动能级与激发三重态的较高能级重叠时,就会发生系间窜跃,到达激发激发三重态,经过振动驰豫达到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发射光子跃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这时发射的光子称为磷光。   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通常具有和基态不同的自旋多重度),然后缓慢地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与荧光过程不同,当入射光停止后,发光现象持续存在。发出磷光的退激发过程是被量子力学的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因此这个过程很缓慢。所谓的"在黑暗中发光"的材料通常都是磷光性材料,如夜明珠。 荧光与磷光产生机理:电子依照泡利不相容排布在分子轨道上,当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后,其中的电子从基态S0(通常为自旋单重态)跃迁至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释放其能量回到基态。比如电子可以从经由非常快的(短于10 秒)内转换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稍低并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然后从经由系间跨越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较低且具有不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通常为自旋三重态),再经由内转换过程无辐射跃迁至激发态,然后以发光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态S0。由于激发态和基态S0具有不同的自旋多重度,虽然这一跃迁过程在热力学上有利,可是它是被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从而需要很长的时间(从10 秒到数分钟乃至数小时不等)来完成这个过程;当停止入射光后,物质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电子继续保持在亚稳态上并持续发光直到所有的电子回到基态。

  • 疑似石墨室温超导性发现:或颠覆现有超导技术

    2012年10月02日 08:59 新浪科技 http://i2.sinaimg.cn/IT/2012/1002/U5385P2DT20121002084835.jpg  悬浮中的超导体:物理学家们对于超低温超导,即所谓“标准超导”背后的原理已经基本搞清,但是对于“高温超导”领域,比如室温环境下如何实现超导的原理仍然知之甚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日消息,最近科学家们在室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一项发现,这一结果如果得到证实,将大大加快无损远距离输电和磁悬浮列车的研制的进程。  尽管物理学家们已经搞清楚了在超低温超导,即所谓“标准超导”,比如零下275摄氏度低温环境下实现超导背后的原理,在“高温超导”领域,比如在高出绝对零度140度的环境下如何实现超导的原理仍然知之甚少。研究人员们仍然不清楚为何这些“温暖”的物质可以实现零电阻导电,科学家们也无法知道在相对高温的环境下,如室温环境下物质是否可以实现超导。而这正是此次的这项发现所要解答的。  根据一份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的文章,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取的石墨粉似乎显示出超导特性的信号。并且这一切并不需要价格昂贵的低温冷却设备——让石墨粉显示超导性所需的材料仅仅是一盆水即可。  德国来比锡大学的帕布罗·艾斯奎纳兹(Pablo Esquinazi)和其它物理学家最先于2012年发表在arXiv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探讨了石墨的超导性。这些石墨材料中的一部分表现出约瑟夫逊效应,也就是在隔绝两块超导体之间的障碍中形成电子隧道的现象。这一效应说明这些石墨样本中包含具有超导特性的区域。  艾斯奎纳兹表示:“基于这项工作,以及在过去3年间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坚信这其中蕴藏着超导区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了验证这种想法,研究人员用水处理石墨粉:他们将其与水混合23小时,将其取出过滤,并在100摄氏度环境中干燥。随后他们将这一经过水处理的石墨粉样本在改变的磁场环境中进行实验,观察其反应。  石墨和其它一些材料在此之前便代表着室温超导研究的希望。在过去也曾有一些文章报告在经过硫或氧处理后的石墨粉中检测到微弱的,间接的超导信号。但是没有任何人,包括报告这些现象的科学家们,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制造出一个室温环境下的超导体——一种符合教科书定义的真正的超导体——可以实现零电阻导电的特性。  然而超导体还有其它一些特征:一种材料。当其温度低于某一阈值,并经历某种相变时一般就会显示出超导性。而约瑟夫逊效应也是超导性的另一种信号,除此之外还有麦士纳效应,一般也被称为“反磁性”。当暴露于外部磁场中时,超导体会会推开这一磁场,从而阻止该磁场通过材料体内部。而超导体内部的磁场会比外部磁场更弱一些。这一特性让超导体得以悬浮半空,同时在外部磁场中形成可探测到的变化,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对于超导性的可探测性信号。  物理学家们此次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他们将经过处理的石墨粉置于变化中的外部磁场,并测量其反磁性特征。结果显示样本的一小部分确实显示出超导性特征,但是这样的比例非常小,大约仅占0.01%。  这样的比例可是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振奋。艾斯奎纳兹表示:“这样的量实在太少了,这让我们很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然而这一实验中给出了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任何材料都可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尤其是那些便宜而又容易获取的材料,如石墨和水。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学家伊凡·舒尔(Ivan Schuller)表示:“如果你能制造出一种零电阻材料,而且这种材料的原料非常容易获取,制造出来之后也不需要将其用液氮冷却。超导材料可以改变能量的传导量,将列车悬浮半空,还有其它很多很多事情。”它们迅速且高效的导电能力将让远距离无损输电甚至手持式电子设备从中受益。但是很难想象超导体被应用于电网结构之中,因为当下的超导技术还需要在低温下进行,而电网或是你的电脑是不太可能经常浸泡在液氮之中的。而如果石墨粉这样一种便宜而容易获得的材料果真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那么这将彻底革新我们的现有技术。  舒尔表示:“可以说,这一发现一旦证实,就将是一项重大发现。但问题就在于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这一点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判定。”舒尔认为由于这项发现意义重大,因此它更加需要更多的证据。研究人员目前还尚未能展示出这些样本具备了零电阻的特性,转变温度,甚至是约瑟夫逊效应。这些石墨粉样本所展示出的目前还仅仅是轻微的反磁性而已。  舒尔表示:“这一现象必须在同样的样本中被重现,然后是从实验室的不同样本之间进行验证,再然后是在不同的实验室中进行验证。科学家们必须相互讨论和争论,以便最终确认这究竟是否真实。这就是科学运作的方式。如此一来,或许会有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著名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特雷多·加布雷尔(Theodore Geballe)同意这样的说法,即:当涉及室温超导问题时,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尽管此次石墨粉材料表现出了初步的超导特性,他的意见是“在它们被证实之前,需要进行确认工作。我希望在本次报告之后就会有所突破,但是我对此一点都不感到乐观。”  事实上,研究人员自己也认为石墨粉室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得出结论。艾斯奎纳兹表示:“其它人必须进行相类似的实验并最终证明这一超导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这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实验,信号非常微弱。”在此之后,他本人的研究小组将致力于增加石墨材料中具有超导属性的部分所占比重,并以此实现对其属性性质的分析。他说:“这样一来,如果这些超导材料的性质在室温下表现的足够好,足够稳定,这将是一场革命。我们真的只是刚刚起步。”(晨风)

  • 【资料】仪器分析及实验技术讲义

    ppt、word格式。仪器分析及实验技术讲义内容包括“[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讲义(弓)、元素分析和总有机碳测定、荧光光度法、磷光和发光光度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仪器分析讲义提纲等,适合高校教师作为电子教案参考使用。[color=#DC143C][size=4]有需要的朋友,请下载附件![/size][/color]谢谢! [~94141~]

  • 对于参加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能力验证的技术建议

    能力验证的目的是对实验室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实验室管理水平、试验机的测试能力、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对标准试验方法的正确理解。本人在组织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能力验证中发现有些实验室对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理解不够,缺乏经验,建议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并正确掌握检测方法,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试验机传统的校准方法只是校准试验机的力值和引伸计的准确度,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各实验室应对试验机按照JJF1103-2003《万能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评定》进行综合评定,以评定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速率、分辨力、传感器通道频率宽度等参数和试验机示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检测机构应明确试验机参数是试验结果准确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淘汰明显不满足标准要求和可能引起较大测量误差的试验机。GB/T228.1-2010标准中,对于屈服强度的测定可以从力-延伸曲线上测得(上屈服强度也可以从峰值力显示器上测得)。目前检测机构中,还普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老式试验机,如指针式试验机,无法给出力-延伸曲线,只能在拉伸过程中人工盯住表盘,一方面瞬时读数误差较大。另一方面,下屈服强度定义为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应力,在屈服平台阶段很难精确判断最小力值。这种误差虽然绝对值不大,但如果试验机本身给出的力值已经处于临界值,再叠加表盘读数的误差,很有可能导致最终结果可疑甚至离群。从能力验证实施过程中检测机构的反馈发现,目前还存在着少量没有位移传感器,只用油阀控制拉伸速度的试验机。GB/T228.1-2010中,关于试验速率控制给定了两种试验方法:方法A为应变速率(包括横梁位移速率),方法B为应力速率控制。在屈服之前,可能选用应力或应变(位移)速率控制拉伸,一旦屈服发生,位移增加而力值基本恒定,则无法继续采用应力速率控制,只能采用应变速率或用横梁位移速率控制,如果没有位移传感器根本无法控制拉伸速度。而且,这种试验机无法绘制力-延伸曲线图,只能给出力-时间曲线。最终屈服力值只能由设备给出,实验员无法人工甄别数据是否可靠。另外还存在一种屏显示试验机,基本配置和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但未配置电脑,最后系统给出各特征值后,只能打印一个拉伸过程示意图,没有坐标。无法使用图解法测定相关参数,实验员也无法判断电脑给出数据是否正确。对于上述三种不满足标准要求或可能造成较大测量误差的试验机,请各检测机构考虑予以更换或淘汰或不用于检测工作,以确保拉伸试验的控制过程和试验结果的测定均符合GB/T228.1-2010的要求。 对于断后伸长率项目,建议在试验和测量过程中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原始标距的标记,标准要求是“应用小标记、细划线或细墨线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做标记”。针对热轧带肋钢筋产品,目前普遍使用打点或划线方法标记。采用打点标记要注意所打点的深度和直径要小,满足试验后可识别即可,过深可能影响力值,直径过大会导致测量时基准点难以确定,增加误差。因此,打点装备的尖锐程度需要定期检测。采用划线机做原始记录标记时,要适度增大下压力度,尤其是对表面有锈蚀和氧化皮的样品,确保拉伸后铁锈和氧化皮脱落后仍有清晰可辨的原始标距标记;二是原始标距的测量,标记后应用计量合格的量具进行复核,其误差应不高于±1%,以避免因打点机或划线机磨损或损坏导致标记错误;三是断后伸长率测量时,需要将断裂的两段紧密配接后,按照标准要求,在一系列套叠的标距中选择合适的标记进行测量。 关于试样夹持,一是要注意试样的对中性和垂直度,试样夹持应选择合适的夹持力,避免夹持力过大损伤样品导致断于钳口或者夹持力过小导致打滑。 对于游标卡尺,标距划线/打点机等小型设备和辅助设备,实验室不应掉以轻心,应严格按照计量规程、标准要求和实验室相关程序文件进行计量、比对验证和期间核查。

  • 【原创大赛】国产ICP铜对磷光谱干扰的校正测试

    国产ICP铜对磷光谱干扰的校正测试一、实验目的针对硅业工业硅产品中铜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测试磷元素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通过本方法的研究消除铜元素对磷元素的光谱干扰,使磷元素的测试结果更加准确。二、实验原理 采用基体匹配法通过单道扫描型ICP2000测试磷元素的含量,可大大消除铜元素对磷元素的光谱干扰,通过优化仪器条件,使测试结果更加稳定、准确。三、实验部分3.1 仪器与试剂3.1.1 仪器ICP2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3.1.2 试剂硝酸(优级纯)、氢氟酸(优级纯)3.1.3 溶液配备分取0、0.1ml、0.2ml、1ml 1000ug/ml的磷标准溶液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分取0、0.1ml、0.2ml、1ml 1000ug/ml的磷标准溶液至100ml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0.5ml 1000ug/ml的铜标准溶液至容量瓶中,配制基体匹配标准溶液。3.2 仪器条件仪器功率:1200W,等离子气流量10L/min,载气流量:0.5L/min,辅气流量:0.5L/min,负高压:800V,寻峰步距:0.001nm,积分时间0.3s,磷元素的波长选择213.620nm、214.911nm。3.3样品前处理因无客户的实际样品及详细的样品含量,故本方法采用标准溶液配置模拟样品,模拟样品中磷和铜的浓度基本与客户实际样品定容后的浓度一致。模拟样品的配制:配置0.5ppm的磷标液加入5ppm的铜基体,定容后待测。四、实验数据针对实际样品的信息,确定铜元素对磷元素有一定的光谱干扰,会对结果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故采用磷元素的单标绘制工作曲线,用ICP2000分别测试只含磷元素的溶液及铜磷混合溶液,如下图1、2、3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22118_332226_1766615_3.gif 图1 只含磷元素的测试效果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22119_332227_1766615_3.gif 图2 213.620nm处测试磷铜混合溶液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22119_332228_1766615_3.gif 图3 214.911nm处测试磷铜混合溶液对比美国铂金埃尔默ICP-OES7300测试结果如下图4、5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22120_332229_1766615_3.gif 图4 PE ICP213.615处测试磷铜混合溶液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22121_332230_1766615_3.gif

  • 求文献一篇

    《一种奇特的流体室温磷光现象———无保护性介质水溶液中丹磺酞氯的RTP发射》作者:李隆弟,陈永丽,童爱军《化学通报》1996年第06期 46-47页 共2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