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物包装卡纸

仪器信息网食物包装卡纸专题为您整合食物包装卡纸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物包装卡纸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物包装卡纸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物包装卡纸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物包装卡纸话题讨论。

食物包装卡纸相关的论坛

  • 【求助】关于包装材料无卤化的标准与要求

    想请教各位专家,有关包装材料中无卤化的要求,最近我收到一份包装材料卡纸的无卤化测试报告,其中CL元素的含量高达825ppm,我想知道这个测试的标准限值得是怎样的,包装材料出口到欧美一定要做无卤化的测试吗?

  • 过保质期的食物能吃吗?

    很多过期的食品,包装完好,没有明显的质变和异味。比如说巧克力,饼干,食用油,还有不少腌制食品和罐头食品。中国人一直舍不得扔,想吃又不敢吃。 大家认为哪些食物可以过保后还能食用?哪些过期后坚决不能食用?

  • 14种食物容易导致中毒千万别吃!哪些食物可以解毒

    14种食物容易导致中毒千万别吃!哪些食物可以解毒

    导读: 很多食物不新鲜或不正常生长就容易导致人体中毒,吃了发霉的食物会导致中毒,伤害身体健康。哪些食物千万不能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4种千万不能的吃的食物及能解毒的食物。……导致中毒的食物1.青西红柿青西红柿含有毒性物质、叫龙葵素,食用这种还未成熟的青色西红柿,口腔有苦涩感,吃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生吃危险性更大。2.烂白菜食用腐烂的大白菜后,会使人缺氧而引起头痛、头晕、恶心、腹胀等,严重时会抽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0838_573614_2290250_3.png3.无根豆芽在生产过程中,多施用除草剂使生长出来的豆芽没有根。而除草剂中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害物质。4.鲜黄花菜鲜黄花极有毒,干品无毒。因为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这种毒素可引起嗓子发干、胃部烧灼感、血尿等中毒症状。若先将黄花菜在开水中冲烫一下,然后用凉水浸泡2小时以上,中间换一次水,鲜黄花菜就无毒了。5.发芽的土豆发芽土豆(马铃薯)的嫩芽和变成绿色的皮中龙葵碱含量很高,食用易中毒。因此,发芽和表皮发绿的马铃薯不宜食用。6.腐烂的生姜腐烂后的生姜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黄樟素。人吃了这种毒素,即使量很少,也能引起肝细胞中毒和变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0839_573615_2290250_3.png7.长霉的茶叶茶叶发霉是受了青霉、曲霉污染的结果,倘若喝了发霉的茶叶水,轻则引起头晕、腹泻、重则可以引起重要器官坏死。8.长斑的红薯是由于感染黑斑菌所致,吃后易中毒。9.发黄的银耳变质发黄的银耳是受黄杆菌污染所造成,吃了可引起头晕、肚痛和腹泻等中毒现象。10.未腌透的咸菜腌菜时如果放盐量不足,腌制时间不满8天,可能造成亚硝酸盐中毒。11.变色的紫菜若凉水浸泡后的紫菜呈蓝紫色,说明紫菜在干燥、包装前已被有毒物所污染,这种紫菜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0839_573616_2290250_3.png12.新鲜的蚕豆有的食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病症,出现全身乏力、贫血等症状。13.棕色芯的甘蔗变质的甘蔗里面呈黑、棕褐色,吃起来有酒精味。这是甘蔗受了串珠镰刀菌感染并产生了毒素所致。14.胖大的豆芽用化肥发的豆芽都是又白又胖,其中残留大量的氨,在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亚硝铵,大量食用会引起头昏、恶心、呕吐。解毒的食物:1.绿豆祖国医学认为,绿豆性味甘寒,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对重金属、农药中毒以及其它各种食物中毒均有防治作用。加速有毒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向外排泄,绿豆汤是最好的解毒水剂。因此,经常接触铅、砷、镉、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者,在日常饮食中尤其应多吃些绿豆汤、绿豆粥、绿豆芽。2.猪血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猪血有利肠通便、清除肠垢之功效。现代医学证实,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能产生一种解毒、清肠的分解物,这种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生化反应,然后从消化道排出体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0839_573617_2290250_3.png3.海带中医认为海带性寒、味咸,功能软坚散结、清热利水、去脂降压。现代医学认为海带中的褐藻酸能减馒放射性元素锶被肠道吸收,并能排出体外,因而海带有预防白血病(血癌)的作用,对进入体内的镉也有排泄作用。4.茶叶茶叶的解毒作用,早在《神能农本草》中就有记载。现代医学认为,茶叶具有加快体内有毒物质排泄的作用,这与其所含茶多酚、多糖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是分不开的。

  • 舍不得扔的这些食物吃了竟会致癌

    舍不得扔的这些食物吃了竟会致癌

    编者按:老一辈的人都比较勤俭节约,即便是食物放置很久发霉了,他们也常常把发霉的地方去掉后,继续吃!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食物发霉之后,微生物代谢会产生一种毒性非常大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对人的肝脏组织进行破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90815_585426_2290250_3.jpg  闻到大米有了霉味儿,  牛奶变酸了,  食用油被霉菌污染了,  赶紧把它们  扔掉!扔掉!扔掉!  肝脏组织作为人体的排毒器官,负责将人体的有毒物质分解转化,当毒素多到肝脏无法分解的时候,就会留在肝脏中。肝脏中堆积太多的有毒物质势必会伤害肝细胞,时间久了,肝细胞就会死亡。为了我们的肝脏健康,坚决杜绝家里的发霉食物!  偶尔食用了也没关系吧,毕竟是微量的,为什么一定要杜绝?原因在于——黄曲霉毒素可在人体内积蓄。  对于发霉的食物也要却别对待,明显发霉的食物绝对不要食用,特别是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即使是不经意吃到一个有霉变味儿的坚果,也要马上吐掉并认真漱口,因为黄曲霉毒素在人体内是会蓄积的,所以千万不要吞下去!对于轻度发霉的食物,可以采取一些去毒措施。  为了避免食物放置太久而发霉,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购买坚果、花生、粮食等食品时,尽量选择小包装或是散装的,除非家里人数多的情况下。吃的时候最好先闻一闻味道,一旦发现味道不对就立刻扔掉!  今天,我们就了解下能让你致癌的发霉食物有哪些?  发霉的苹果  不只是老年人的观念,在我们很多人观念里认为发霉的苹果只有烂掉的部分被霉菌感染了,只要切掉这部分,剩下的部分照样可以吃,但其实并非如此。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90816_585427_2290250_3.jpg  一旦食物开始霉变,还没有完全变质的那部分也已经进入到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毒素。  如果吃下去,有可能会出现急性中毒、发烧、腹痛、呕吐、厌食等身体上的不适,至少得折磨我们三五天,严重的甚至会在几个月后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症状。  放久了的油不要生吃  放久了的植物油可能会产生少量的黄曲霉毒素,因此,不要看着超市特价就买个三五桶囤着。放久了的油不要生吃,可以等油热后加点儿盐,因为盐中的碘化物可以去除黄曲霉毒素的部分毒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90816_585428_2290250_3.jpg  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不要用塑料袋装食品。  如何处理有霉味的大米?  在蒸煮前要充分揉搓,淘洗干净,因为黄曲霉毒素多存在籽粒的表面,搓洗可以去除粮食表面的大量毒素,用高压锅煮饭也比较适合去除大米的毒素。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90816_585429_2290250_3.jpg  绿叶蔬菜可有效降低  致癌物质毒素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青菜中的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员指出,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90817_585430_2290250_3.jpg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食物的保鲜度和保质期,不要食用放置时间过长或变质的食物,跟勤俭相比,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家里老人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也都是这么勤俭过来的,不听你的劝告也没关系。在今后选购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勤买适量”的原则,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因放置久而令食物发霉的问题发生!发霉的食物一定要及时丢掉,不要等聚积在体内的黄曲霉素“发飙”了,才知道重视,那时候就为时已晚啦~赶紧分享给更多的人知道吧!

  • 食物的保质期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什么是食物的保质期?】【保质期又是怎样确定的?】 2011年5月13日,卫生部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对保质期的最新定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食品的保质期是由《药典》的规定和实验室数据双重确定的。在制定一种食品的保质期前,需要对食品进行微生物试验、理化试验及感官检查等客观的质量变化分析。在进行微生物试验时,常要检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由于食品不洁引起的肠胃疾病或食物中毒等,罪魁祸首通常都是相关微生物超标。 理化试验一般检查浑浊度、黏稠度、酸碱度以及维生素成分有无变化等。感官检查是专业检查人员通过感官对食品的色、味、形等进行质量评估,以判断食品是否变质。一般情况下,根据食品开始变得不好吃的天数,乘上0.7-0.8的系数,就是该食品的保质期。可以说,我国对食品保质期的评定还是非常严格的,只要在销售流通环节没有明显的环境改变或是存放方式不当,理论上,在食物保质期内对食物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有些超市喜欢把一些快过期的食品拿出来打折促销,或者和新鲜的捆绑销售,不少人(尤其老人)因为便宜就会买很多,买时不注意保质期,一不小心还吃到过期。那么,过期食品究竟还能不能吃?吃了又会怎样呢?▍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根据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厂家会承诺食品的外观、口感、风味等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也不会发生腐败变质,安全性方面是有保证的。如果过了保质期,厂家就不敢保证了,但不代表食品就变得不安全了。▍吃了过期食品会怎样?  食品过期后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化学反应以及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而发生变质,食品变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类是对人体相对无害的变质,例如外观、结构和香味的变化,某些营养素的消耗等;  另一类则是对人体有害的变质,如某些微生物、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或某些食物中的油脂氧化而酸败,或某些食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成分等,这一类变质常常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如果吃了第一类食物,一般不至于引起中毒,或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如果吃了第二类食物,则容易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轻的多发生如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重的可以在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出现症状。有些过期食品因为有毒物质比较少,并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如果长期吃,很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等。▍保质期内就一定安全吗?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  如果不按照厂家标注的贮存条件,食品同样可能提前变质,而变得不安全。比如巴氏杀毒奶低温冷藏可以保持3-10天,但如果打开了包装,放在常温下,很可能比保质期提前变质。此外有些厂家因为加工时杀菌消毒不彻底,或是食品在运输中因为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以及储藏过程中因为虫咬等,也可能导致食品提前变质。▍过了保质期就一定不能吃吗?  食品过了保质期,不代表就不安全了,也不一定就不能吃了。在已作废的2004年版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的说法,到了2011年版的食品标签通则不再有这种建议。  一般情况下,对于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我们如果能按照厂家标注的贮存条件,在包装完好、色香味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下,有些时候仍然是安全的,还是可以吃的。比如有些蜂蜜在低温冷藏下味道和口感正常,还是可以吃的。▍哪些食品过期了就不能吃?  一些鱼、禽、蛋、乳类等动物性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滋生细菌而发生腐败,粮油米面开封后也容易导致保质期缩短。这类食物过期后一般都不能再吃了,如果继续食用容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鱼类:变质鱼通常表现为体表发暗无光泽;鳞片不完整,易脱落;鱼鳃颜色暗红,有腥臭,鳃丝黏连;眼球浑浊或凹陷,角膜混浊;肌肉松弛,弹性差,这类鱼不能购买来吃。  畜禽肉类:过期的畜禽肉类一旦出现肉色发暗,脂肪缺乏光泽;外表干燥或粘手,指压后的凹陷恢复慢或不能完全恢复;有氨味或酸味,甚至有臭味时都不能再吃了。  蛋类:蛋类过期后如果变成贴壳蛋、散黄蛋、浑汤蛋、臭鸡蛋、黑斑蛋时都不能吃了。  乳类:过期的乳类不管变不变质都不建议吃,尤其当发现有异味、沉淀或凝块出现,或乳中混杂粘稠物时,应当丢弃;酸奶表面生霉、有气泡和大量乳清析出时也不能再喝了。  粮油米面:粮油米面开封后容易导致保质期缩短,如果出现发霉、酸败等情况时都不能再吃了。▍选购食品时在保质期方面应注意什么?  选购食品尽量到大型商场或连锁超市,选择那些有信誉的商家和知名品牌的食品,并注意食品包装上的标示,如是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对于那些打折促销、或捆绑销售的食品,注意看清是否临近保质期,避免盲目消费而导致不必要的囤货。  尽量买接近生产日期的食品。对于一些速冻食品,因为没法保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都严格低温冻藏,而且超市的冷柜常处于开放状态或食品经常被翻动,更加容易变质,买速冻食品最好不要买临近保质期的;同样道理,一些需要冷藏的酸奶如果放在常温下销售,也可能导致保质期提前。  因为食品开封后容易变坏,尽量选择小包装,而不是大包装。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警惕非法添加物。按国家标准合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重要意义,而且食品的保质期越长,不一定添加的防腐剂就越多,有些食品不需要防腐剂也可以实现保鲜;此外在采购食品时还要注意色香味的鉴别,例如看起来特别白净鲜亮的鱼虾、鱿鱼等可能用甲醛浸泡过。  总而言之,食品过期并不代表不安全和一定不能吃了,只是出问题的可能性增大了,厂家也不再担保了。一方面,我们要理性消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我们仍然提倡吃新鲜卫生的食品,尽量选择接近生产日期的食品,这样健康才更有保障。

  • 哪些食物,会“破坏”身体免疫力?

    1、甜食甜品中含有非常高的糖分,如果过量的摄入糖分会导致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下降。2、罐装食品罐装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色素,防腐剂等其他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且这种罐装食品类包装中经常会涂抹一些对人体不利的化学物质破坏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经常吃这种罐装食品会导致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紊乱。它对神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破坏性非常强,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适量的摄入这类食品。3、酒精如果过量的饮酒就会破坏身体的健康,打破身体平衡。而且酒精在体内消化和吸收会损伤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也会造成体内营养物质的流失。经常饮酒还会加速我们患肠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几率增加,而且对肝功能也有非常大的影响。4、腌制食物现在很多腌制类食物经常受大家欢迎,而且市面上也有很多常见的腌制的食物。它不仅可以在食用中节省时间,味道也非常的可口。这种腌制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放入大量的盐,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如果经常食用也会增加身体患病几率,破坏我们身体各项指标的稳定。

  • 【分享】澳新食品标准局完成对食物过敏原管理的审查

    近日,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开展了一项针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食物过敏原的法规管理的审查,并对外公布了审查结果。据悉,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食物过敏问题影响了大约4%至6%的儿童以及1%至2%的成人,食物过敏现象较为严重。少量的过敏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因此,严格要求在食品包装上标注过敏原成分是食物过敏原风险管理最有效的方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2002年引入在食品及其产品上标注强制性声明的法规。欧盟、美国、加拿大也于近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此次食物过敏原审查文件中包括了六大发现,其中包括:•标识信息•新的过敏原•未包装食品同时,FSANZ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建立科学委员会对FSANZ关于食物过敏原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拟议对食品标准法典做出修改,包括是否添加羽扇豆(lupin)为过敏原;•建立一项标签监测项目,跟踪并改进过敏原标签,同时重点关注“来源”和警示标签;•在澳新食品标准局协助下,法规标准实施分委员会(ISC)负责就法规义务与食品行业开展交流。ISC为澳新食品管理常务委员会下设的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食品法规标准实施的一致性,并制定实施指南。

  • 实验证实:方便面碗包装安全 荧光物不会迁移

    近日,有关方便面碗外层包装荧光物或超标,可能迁至内层污染食物的消息引起消费者的担忧。那么,方便面碗荧光物真的超标了吗?这些荧光物会渗到内层危害健康吗?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给出了科学的实验证实:目前,一些市售方便面碗外层包装确实含有荧光物,但冲泡不会导致荧光物迁移至食品中去,所以方便面碗是安全的,这种吃法也是安全的。 某些方便面碗外包装含荧光物 方便面碗包装实际上分为内外两层,中间相隔开。按照国家规定,内层纸碗因直接接触食品,必须采用原浆纸材料,以确保食品安全。而外层纸碗并未直接接触食品,不存在安全隐患。那么,方便面外层纸碗是否含有荧光物呢? 针对消费者的疑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进行了此次实验。首先,实验员选取了市面上销售最多的几款方便面,利用荧光性物质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在紫光灯照射下会明显发亮的性质,对几款方便面进行了紫光灯照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多数品牌的方便面碗外层包装不含荧光物,但也有一些品牌确实含有荧光物,在紫光灯照射下呈现发亮现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教授沈群解释说,方便面碗内外包装的功能并不相同,外包装需具备抗压、防水、美观等功能,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而内层包装使用食品级纸,足以保证食品安全。 荧光物不会迁至内层污染食物 消费者的疑惑集中在,外层纸碗上的荧光物是否会迁移内层污染食物?在食用时,人嘴接触到外碗是否会接触到荧光物? 对此,实验员模拟方便面冲泡环境,将蒸馏水、乙酸、正己烷分别倒入几种方便面碗中。侵泡一小时后,对浸在溶液中的纱布进行紫光灯照射实验。 结果显示,不论纸碗外包装是否含有荧光物,这些荧光物都不会随冲泡进入纸碗内部污染食品,也就是说,方便面碗是安全的。 沈群认为,如果外层包装都使用原浆纸的话,会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从环保节约的角度讲,使用再生纸是可以的。” 据了解,中国方便面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在方便面五十多年的发展中,从未因此发生过任何食品安全事故,具有全世界的安全实践经验。 专家建议信任大品牌 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形形色色的食品不安全信息充斥社会。对于这些信息,消费者却难以分辨真假,束手无策。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认为,公众对食品安全迷茫的主要原因是恐惧度过高,建议监管部门在发布食品安全检测报告时,告知公众是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不是只发布产品合格率,从而减少恐慌情绪的出现。 沈群表示,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有严格监管的,消费者应该相信这些产品是安全的。“对于食品安全,消费者要相信绝大多数食品、大企业的品牌是可以相信的,不要恐慌过度,要相信政府是有监管的。”沈群说。

  • 【原创大赛】病从口入,关于食物中毒那些事

    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吃了被细菌污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疾病的总称。  食物中毒大致分为细菌性中毒与非细菌性中毒两大类。其中又分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嗜盐菌食物中毒、葡萄链球菌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中毒等。  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如人们吃了含有大量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中毒,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物没有烧熟煮透或放置时间过久,在操作中不注意卫生,使病毒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误食或处理有毒的植物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误食河豚鱼、毒蕈等,处理不当的发芽土豆、鲜黄花菜、白菜、苦杏仁等;食用病畜、病禽;使用含有铅、锌、砷、铜等金属化合物的炊具,滥用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和食品添加剂等,都会引起食物中毒。  生活中发生食物中毒怎么办?  催吐,如果吃下有毒食物的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有的患者还可用手指、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时间已超过2-3小时,而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以促使食物尽快排除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仍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要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餐饮关,搞好饮食卫生。  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采购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摄氏度,经储存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饭前、便后要洗手。  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清洗干净。  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不要随便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 【分享】你知道哪些食物不能裹保鲜膜吗

    [font=宋体]盖上保鲜膜,就能锁住美味。如今,人们对保鲜膜的依赖越来越强,蔬菜、水果、剩菜剩饭,只要盖上它,心里就会踏实很多。但近日,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用保鲜膜。[/font][font=宋体]  水分较大的水果和蔬菜比较适合用保鲜膜,比如苹果、梨、西红柿、油菜、韭黄等,不但能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一些营养素。实验表明,[/font]100[font=宋体]克[/font][font=宋体]裹上保鲜膜的韭黄,[/font]24[font=宋体]小时后其维生素[/font]C[font=宋体]含量比不裹时要多[/font]1.33[font=宋体]毫克,油菜、莴苣叶多[/font]1.92[font=宋体]毫克。但有些蔬菜的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font]100[font=宋体]克[/font][font=宋体]裹上保鲜膜的萝卜存放一天后,其维生素[/font]C[font=宋体]含量减少了[/font]3.4[font=宋体]毫克,豆角减少[/font]3.8[font=宋体]毫克,黄瓜存放一天一夜后,其维生素[/font]C[font=宋体]的损失量相当于[/font]5[font=宋体]个苹果。[/font] [font=宋体]  熟食、热食、含油脂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最好不要用保鲜膜包装贮藏。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食物和保鲜膜接触后,很容易使其材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挥发,溶解到食物中,对健康不利。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绝大部分保鲜膜和常用的塑料袋一样,都是以乙烯母料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有的保鲜膜材料是聚乙烯[/font]([font=宋体]简称[/font]PE)[font=宋体],这种材料不含增塑剂,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一些;有的材料是聚氯乙烯[/font]([font=宋体]简称[/font]PVC)[font=宋体],这种材料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等原料,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因此,在选择上一定要慎重。[/font] [font=宋体]  如今,市面上食品包装产品有很多,比如保鲜膜、保鲜袋、保鲜盒等。董金狮指出:[/font]"[font=宋体]保鲜主要是[/font]'[font=宋体]保水[/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保质[/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宋体]保护营养[/font]'[font=宋体],在这方面,保鲜膜的功效最好。合格的保鲜膜透气性强,内外氧气可以交流,有效阻止厌氧菌的繁殖,在一定时间内,能保证食物新鲜。[/font]"[font=宋体]但对于馒头点心这样的食物,用保鲜膜显然很不方便,相比来看,保鲜袋比较厚,透气性不是很好,相对适合一些,但使用时尽量不要把口封死。保鲜盒的作用主要是密封,可以有效地将生熟食品隔离储存,使冰箱空间利用率加大。[/font]

  • 【分享】FDA再次批准以微波技术为基础的食物保存方法

    微波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获得了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的第二次批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学家唐居明(音译, Juming Tang)领导的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以微波技术为基础的食物保存方法。最近,这个技术获得了FDA的第二次批准,而它商业化进程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动力。这个技术主要用来保存所谓“非均质”食物,在这里具体是指用酱汁浸泡的鲑鱼肉片。第二次批准通过的时间是去年12月份。主要参照的是FDA 2009年10月对”均质食品”保存技术的批准,当时针对的是土豆泥产品。唐居明说:“第一次的批准使我们研究工作的科学和工程学的前提得以合法化。而第二次批准则使处理更复杂的食物形态的技术得以进行。而这个技术是整个项目商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唐居明和他的小组从事的研究能够使目前的食物保存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延长产品的货架保存期限(保质期)以及提升事物的品质和营养。该小组的微波杀菌技术将包装好的食物浸润在加压的热水中。当对其使用915MHz的微波时,食物能够一同被加热。这个频率比通常家用微波炉使用的2450MHz微波能够更好的穿透食物。这个技术能够在5到8分钟内消灭食物中的细菌和使食物腐败的微生物。和传统的预处理的即食食品相比起来,这种技术能够提供即安全又有极高品质的食品。

  • 【分享】千万不要吃发霉的食物

    今年66岁的刘大妈自从退休后,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虽然每天要做很多家务,但刘大妈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还不错。谁知近日刘大妈却明显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检查,结果令家人大吃一惊,原来刘大妈竟患了致命的肝癌。令人不解的是,刘大妈平日的生活非常规律,不吸烟不饮酒,无任何不良的饮食嗜好,怎么还会得肝癌呢,医生仔细询问了她的饮食起居,发现刘大妈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爱吃剩菜剩饭。每天家里总有些没吃完的饭菜,一向节俭的刘大妈舍不得扔掉,依旧放冰箱里留到下一顿时自己吃,一时吃不完的,可能要吃好几天。家里存放过久的过了保质期的包装食物,有些已经变质了,她也舍不得丢掉,按刘大妈的话说,除去发霉的部分,其它看起来还较完好的部分热一热可以继续吃嘛。 这些听起来并不陌生,很多家庭可能都会有这种现象,尤其是勤俭节约的中老年人,把剩饭剩菜热一热当正餐吃,似乎是司空见惯的做法。殊不知,这不起眼的生活习惯中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隐患。长期食入发霉变质的食物,如同慢慢在身体里蓄积毒素,可引起人体的慢性中毒,甚至可导致癌症。 那么,食物发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对人体真的有这么大的危害吗,让我们剥开发霉的面包皮,来探一探究竟。 食物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是一类菌丝体比较发达且无较大子实体的真菌,它的繁殖通过孢子进行,以缠结的形式生长,呈丝状,可迅速蔓延,我们平时看到的物品发霉长毛,包括食物发霉,就是霉菌生长繁殖的现象。霉菌的种类很多,其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也有很多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最常见的侵染食物的霉菌为黄曲霉菌、构巢曲霉菌、岛青霉菌及串珠镰刀菌等。这些霉菌侵染食物和繁殖产毒与食物中的水分及外界的温度、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喜欢在湿热的环境下生长,25-30℃的温度,80%-90%的相对湿度,是霉菌繁殖产毒的适宜条件,而水分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更是霉菌喜欢的繁殖温床。不同的霉菌侵染的食物也有所不同,如玉米与花生中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检出率高,小麦和玉米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青霉菌及其毒素则主要侵染大米。当食物被霉菌侵染后,由于霉菌大量繁殖,分泌霉菌毒素,即可使食物发生霉变。 食物发霉后,不仅改变了色、香、昧,降低了食物质量,使主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而且一旦被人或动物误食,霉菌毒素直接侵入,即可导致病变。在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霉菌毒素中,以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对人体危害也最大,它极易污染稻谷、玉米、花生等粮油食物,毒性可达氰化物的80倍,敌敌畏的100倍。因此,黄曲霉毒素也是人们研究得最多的真菌毒素,对它的了解可追溯到1960年。当时英国有10万多只火鸡幼禽在食用了从非洲和南美洲进口的花生粉之后全部死亡,人们从有毒的饲料中分离出了黄曲霉和这种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定名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污染粮食及油料作物危害人的报道也有很多。最典型事例为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200个村庄爆发了黄曲霉毒素中毒性肝炎,该次中毒中发病人数近400人,症状为发热、呕吐、厌食、黄疸,以后出现腹水、水肿,甚至死亡,在尸检中可见到明显的肝脏急性病变。可见黄曲霉毒素有着很强的急性毒性,同时它还具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它致癌能力极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小剂量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可出现肝脏亚急性或慢性损伤或癌变。它不仅可诱发肝癌,亦可诱发其他部分肿瘤,如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 原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长毛”现象,其中竟隐藏着如此可怕的凶手!经常吃发霉的东西就会患癌症,也并非危言耸听。因此,生活中应时时保持警惕,注意采取有效的防霉措施。 食物应选择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不给霉菌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 包装食品开包后应及时吃完,如一下子吃不完,应将袋口扎紧,密封保存,过了保质期或开始变质的食物应弃之不食。 不要把冰箱当成万无一失的“保险箱”,随时注意检查冰箱里的冷藏食物,一旦发现有变色变味的现象,应及时取出处理。 有人认为,把刚发霉的食物加加热就能吃了。其实不然,研究证实,黄曲霉毒素以及其它几种霉菌毒素都有很强的耐热本领,黄曲霉毒素要在270摄氏度以上才开始分解破坏,一般家庭所使用的蒸、煮甚至油炸的加热方式都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因此对于怀疑或明显发了霉的食物,最好还是“浪费”一点,及时丢掉的好。 在此要提醒主妇们,好好检查一下自家的冰箱、厨房和食品储藏柜吧,是不是还留着前天吃剩的炒菜、发酸的米饭、长毛的糕点、发臭的鸡蛋、变色的黄豆花生、有霉味的面粉和存放过久的食用油呢,如果确实发现了它们,赶紧处理掉吧,发霉食物不能吃,为了一点小小的“节约”却给自己身体埋下健康定时炸弹,实在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

  • 【讨论】在食物历史中10个灾难时刻

    【讨论】在食物历史中10个灾难时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维特罗斯食品画报》邀请多位名厨、美食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在食物历史中评选出10个灾难时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212144_268876_1641058_3.jpg  人造黄油  1869 年,化学家穆列斯发明了比黄油更容易保存的替代品―――人造黄油,拿破仑三世曾亲自为他颁奖以示奖励。  灾难标签:反式脂肪酸。虽然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称“反式脂肪酸”。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却极可能为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  专家支招:据调查,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咖啡伴侣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要尽量少吃。购买包装食品,要留意食品营养标签,列出有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等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建议谨慎购买。

  • 【转帖】冰箱保存年货有讲究 使用不慎可致食物中毒

    [size=2] 春节和元宵节已经过去,过节期间,不管是自家吃还是招待亲戚朋友,家家都会备足食品欢庆佳节。但节日过后,剩余的食物让人头疼。不少人认为只要冷藏在冰箱里便可,其实不然。[/size] [size=2]  专家介绍,保存食品的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温度,因为仅仅几度的温差就会使细菌的繁殖速度出现巨大差异。即使是密封包装,所有有细菌繁殖可能性的食品在开封后,在不同条件下保存也会出现差异。[/size][size=2]  一般家庭的冰箱使用率较高,就是说开关门的次数比较频繁,这就直接导致经常开关门的冰箱温度比一直关着不开的冰箱温度下降1°—2°。不要小看了这几度,有的食物往往会因为2°之差腐败变质。[/size][size=2]  大家普遍知道冷冻可以长时间保存食物,但一般家庭的冰箱的冷冻条件并不能达到标准。在专业的冷冻库内,也就是-80°的条件下,食物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家庭用冰箱最多不过-18°,而且普遍还无法达到这个温度,于是蛋白质等成分逐渐变性,食品也会变味。另外,不论什么冷冻食品,在冷冻室内的保存期限不要超过1个月。冷冻可以使细菌的数量减少或使细菌的繁殖速度降低,却不可能彻底杀菌。所以必须注意在解冻期间细菌会繁殖,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size][size=2]  食品标示保质期或消费期已有法律规定,但也有些食品不必标示,比如冰棍、冰淇淋和冰,规定“可以不必标示期限及保存方法”。虽然冰淇淋不是完全无菌,但只要是冷冻保存,活菌总数就不会增加,化学变化也极微小,所以没必要标示期限。白糖、食盐、酒类等也很难有微生标示期限,但是,这类食品如果保存在高温或潮湿条件下会加速变质,所以要遵守标明的保存方法。[/size]

  • 法国全面禁止双酚A用于食品包装

    随着新法律的实施,未来几个月,一切含双酚A(BPA)成分且与食品有直接接触的食品包装,将逐渐退出法国消费者的视线。根据2012年12月颁布的一项法律,法国从今年1月起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出口或销售任何含有双酚A的食品包装,以避免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法国从2013年起已禁止在婴幼儿食品包装和容器中使用双酚A。双酚A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学物质。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硬质、透明塑料瓶等用于盛放食品和饮料的塑料包装物中,大多含有这一物质。同时,由于能够防止酸性食物对金属容器的侵蚀,双酚A也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罐头、易拉罐等容器的内部涂层中。

  • 大家现在购买食物有留意食品标签吗?

    自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规定对饮料、速冻食品、饼干等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明核心营养素的含量,但有消费者抱怨:食品营养标签太专业,看不懂。 大家现在购买食物有留意食品标签吗?觉得上面的信息对你选择购物有没有帮助?

  • 【分享】澳大利亚公布食物过敏原法规管理审查文件

    据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官方网站消息,FSANZ已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境内食物过敏原的法规管理进行了审查。食物过敏问题影响着大约4%-6%的儿童以及1%-2%的成人,有时它甚至会表现的非常严重。由于即使少量的过敏原也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因此严格要求在食品包装上标注过敏原是进行过敏原风险管理最有力的方法。早在2002年澳大利亚便强制要求含过敏原的食品需将其中的过敏原成分标出,并且欧盟、美国以及加拿大也纷纷做出了类似的决定。此次公布的食物过敏原审查文件包括六大发现,它包括:l 标识信息l 新过敏原l 未包装的食品据悉,下一步澳大利亚还会考虑是否将羽扇豆过敏原纳入食品标准法典。该审查内容文件请见:http://www.foodstandards.gov.au/scienceandeducation/publications/allergenreview.cfm。

  • 没有QS标志的食物是否是问题食物?

    QS标志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逐渐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会仔细核对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以及是否具有QS标志等。但是,没有QS标志的食品有没有问题呢? 近日,江苏镇江12315接到消费者章先生的投诉。章先生称,自己在镇江火车站对面的沃尔玛超市购买了300元钱的桂皮、朝天椒、核桃和核桃仁等食品,事后发现商品包装上均没有QS认证标志。“现在食品一般都有QS标志吧,没有QS标志的我觉得都是‘三无’产品。”章先生说。为此,章先生找商家投诉,而商家却认为自己的商品没有任何问题,不予处理。 后经工商工作人员了解确认,章先生所购买的商品均在法律规定的“初级农产品”范围之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三条明确规定:本细则所称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因此未经过加工处理的鲜活农副产品,不在相应管理类别内,无须进行QS认证。也就是说,没有QS标志的食品并非是问题食品。 无须QS标志的食品还有哪些呢? 镇江检验检疫局卫食科负责人介绍了以下几种: 边缘性食品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新资源、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传统食品的挖掘和开发出现了许多新型边缘性食品,这类食品QS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往往比较滞后,企业暂时无法申请QS认证。 保健食品 所有获得“健”字号的食品都不需要进行QS认证。 无须在国内分装的进口食品 如果在国内进行分装销售的进口食品,仍需要通过QS认证。 限区域销售的食品 限区域销售的食品包括两类,一是指宾馆、酒家、西餐厅以及超市、大卖场等自制的食品,二是指小作坊食品,其产品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直接销售给本村或者本乡消费者的食品。该类食品的销售区域限制在生产场所所在地的乡镇级行政区域,且不得进入商场、超市销售。 鲜活农副产品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三条规定:本细则所称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因此,未经过加工处理的鲜活农副产品,无须进行QS认证。

  • 妥善处理这10种存在危险因素的食物

    有10种食物存在危险因素,在大口享用前一定要妥善处理。  1.豆芽  “如果豆芽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大问题,所以它应该排在危险食物榜的第一位。”美国佐治亚大学食品安全中心主管迈克尔·道尔博士说,“豆芽生长的环境也最适合有害菌滋生。”培育豆芽的土壤被水浸泡,而且一直保持湿润——这恰恰是细菌繁殖的最佳环境(沙门氏菌就是豆芽最常携带的病菌)。  解决办法:虽然道尔称,一些研究者已经试图通过检测土壤中的水分,来判断豆芽是否被污染,但这并不是一种完全可靠的方法。人们食用豆芽后生病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即使你在自己家里种豆芽,也不能高枕无忧——不管你有多小心,大面积种植环境下滋生的有害菌同样会在你种的豆芽上出现。冲洗豆芽是不能清除有害菌的,惟一的办法就是用火煮或者炒它们。  2.鸡蛋  我们可以稍稍松一口气,因为只有生的,或是半生不熟的鸡蛋才会让人生病。大约每1万枚鸡蛋里会有1枚携带沙门氏菌。虽然这个概率看上去很低,但谁能保证你家的鸡蛋都是安全的呢?沙门氏菌会在鸡蛋间传播,所以最好还是等鸡蛋完全煮熟后再吃吧。  解决办法:避免食用生的或是欠火候的鸡蛋。有些沙拉中会有半生的鸡蛋,要特别注意。曲奇没烤好之前也不要吃,因为面里的鸡蛋还没熟。鸡蛋中那些过于柔软甚至还未凝固的部分隐藏着危险。  为了安全,要等鸡蛋液全都凝成固体后再食用,那时鸡蛋就熟透了。如果你就喜欢吃半生蛋,那就选择经过巴氏灭菌(一种高温灭菌过程)处理过的鸡蛋吧,那些无菌鸡蛋通常会在外壳或包装上贴有标志。  3.半生牛肉馅  吃生的或五分熟的牛肉通常都得冒点儿风险,因为它们可能携带了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就算牛肉的生产过程没有一丝漏洞,还是存在带菌的可能。最保险的方法是选择经灭菌消毒的牛肉制品。绞好的牛肉馅比整块牛肉更不安全,因为它的加工程序更多,更容易被细菌污染。  解决办法:14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通常只能让肉馅达到五分熟。而让肉馅熟透需要160摄氏度的高温,这样才能杀死细菌。熟透的肉馅里面呈褐色而不是粉色。  4.包装好的绿叶蔬菜  包括莴苣和菠菜在内的绿叶菜,一直是近年来几种疾病肆虐的“罪魁祸首”。最近一次严重的案例是在2006年,美国市场上的袋装菠菜携带大肠杆菌,致使199人患病,3人死亡。像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这样的有害菌,会通过多种途径污染蔬菜,比如带菌动物的粪便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或是采摘和包装过程中接触到病菌。  解决办法:“包装过的蔬菜反倒更容易受污染,如果你想降低风险,那就选择整棵的新鲜蔬菜,而不是包装过的那种。”道尔说。如果买卷心菜,最好将外面的叶子剥掉,因为那里更容易被污染。去掉外层叶子后,要洗洗手再去处理其他部分。但如果是菠菜这样的散叶蔬菜,里外叶子被污染的几率是一样的。惟一的办法还是加热杀菌。  5.寿司  寿司的最大问题是寄生虫——绦虫、扁形虫和蛔虫,像生鱼中就很可能含有这些寄生虫(寿司中往往会有生鱼)。要想吃得放心,最好去正规的日式餐厅,那里的厨师不但懂得如何挑选最好的鱼,还知道什么样的鱼肉可能有寄生虫,并在制作寿司的过程中把它们去掉。虽然不能保证生鱼百分百安全,但是,吃时蘸酱汁或者青芥可能起到一些杀菌作用。  解决办法:鱼至少在145摄氏度的高温下烹调1分钟,这样可杀寄生虫。但是,那就不是寿司了。惟一可生吃鱼又保证不携带寄生虫的方法,是吃用冷冻鱼做成的寿司。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推荐,生鱼在零下31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至少15小时可杀死寄生虫。  6.生鸡肉  生鸡肉是“声名狼藉”的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携带者。最大的风险因素不是吃鸡肉(只要把鸡做熟,在切开它时不会有粉色的部分就行),而是在做鸡肉时,其他食物交叉感染。  解决办法:处理生鸡肉时要特别小心。切过鸡肉后要立即洗干净刀、菜板、灶台和你的手,避免鸡肉中的细菌传播到其他食品上。你将鸡肉放到烤架上后,要把用过的盘子洗净,或是换个新盘子盛烤好的鸡肉。  7.沙拉酱  沙拉酱总的来说没有什么危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市面上出售的沙拉酱Ph值和酸度有明文规定,而由于沙拉酱是酸性的,所以它有一定的杀菌功效。但鉴于很多人吃过有沙拉酱的蔬菜拼盘和三明治后患病,所以还是把沙拉酱列入了存在风险的食物榜。因为即使沙拉酱能杀菌,它在存放不当的情况下还是会变质的。只是由于沙拉酱的独特气味和微酸的口感,很多人都无法察觉到它已经坏了。  解决办法:密封并将沙拉酱放在冰箱里冷藏,不要吃过了保质期的沙拉酱。如果自己在家做沙拉酱,一定要确保所有原料新鲜且没被污染,制作器皿也要干净。  8.哈密瓜  2006年3月,美国从洪都拉斯进口的哈密瓜因携带沙门氏菌而被召回,这个案例让人们开始关注这种水果存在的安全问题。由于哈密瓜表皮上有很多裂缝,易沾上染污物而滋生细菌。一旦将瓜切开,这些细菌就会跑到瓜瓤内。  解决办法:购买新鲜完整的哈密瓜,在吃前先仔细清洗瓜皮,降低瓜瓤被细菌污染的几率,但这还不够。你必须小心储存切开的哈密瓜,因为在室温下会有大量细菌滋生。因此要将切开的哈密瓜放在冰箱内。  9.未经高温消毒的奶酪  除非你喝的是刚从奶牛体内挤出的新鲜牛奶,市面上大部分牛奶都经过了巴氏灭菌处理。大多数人都知道,应该喝经过高温灭菌的牛奶。但你想过吗,也许你吃的奶酪并没有经过这样的处理。很多软奶酪——包括法国布里白奶酪和羊乳酪,都是未经高温杀菌的。虽然美国要求国内生产和进口的未经高温杀菌的奶酪至少能保存60天,但它们还是存在致病的危险。因此,建议孕妇、儿童、老人和免疫力较差的人不要食用这类奶酪。  解决办法:在购买前看清奶酪包装上的说明,一般在成分表里都会注明奶酪使用的是经巴氏杀菌处理的牛奶,还是未经处理的牛奶。虽然软奶酪味道更好,但在食用时还得给你提个醒:你是在拿健康冒险。  10.沙拉  在西餐厅或自助餐厅里常能见到沙拉吧,这里摆满了各种水果蔬菜和酱汁等你挑选,也有的沙拉吧摆的都是厨师做好的沙拉。也许你觉得这样很方便,只要挑挑选选就能吃到现成的沙拉。不过偷懒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你不知道这些食材是否新鲜,有没有洗干净,一些需要烹调的原料火侯是否到位,餐厅工作人员是否健康,有没有传染病……沙拉不像其他食物是经高温杀菌的,它几乎都是生的,安全隐患也最多。  解决办法:你要确定自己去的沙拉吧是否让食物保持了恰当的温度(该冷的得冷,该热的要够火候)。餐厅卫生条件是否合格,厨师和服务员有没有感冒或是有其他传染病。放置食物的地方是否有遮盖,防止人们打喷嚏或咳嗽时污染食物。如果你没法一一确定,那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回家自己做着吃吧。

  • 【分享】怎样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吃的食物中,有些食物是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的,但这些致癌物质只要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合理的食物搭配,也能加以改善的。下面我来介绍几种常见食物的处理方法:  (1)咸肉、香肠等肉制品,在过去是用来贮藏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在城市更多的将其看了一种风味食品,一般含少量亚硝基化合物。因含量不高,在食用时弃去汤脂即可。但千万不要油煎烹调。因为在高温下可促进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使其中的亚硝基吡咯烷和二甲基亚硫胺等致癌物含量增高,因此,日常生活避免食用油煎的香肠和咸肉是十分关键的。同时在食用中搭配一些生的新鲜蔬菜水果为佳。  (2)咸鱼中含亚硝基化合物较多,因此食用前最好用水煮一下,或者蒸一下也可,汤汁要去掉不要食用。 但有人采用日光照射方法,认为可除去鱼体表面的亚硝基化合物,但对鱼体深部的致癌物破坏不大。为此讲究烹调的前期处理,及配合一些生鲜蔬菜水果为宜。  (3)盐腌菜在加工前期没有处理过,那么盐腌菜可含有一定量的亚硝基化合物,一般人们常用水煮、日照、热水洗涤等方法可达消除致癌的目的。其中尚佳的方法还是用水煮,但对腌菜的味道有所影响。如腌制前适量加入维生素C,也可明显降低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更值得注意的是:腌菜用的陈汤切不可反复使用。  (4)虾皮、虾米,都含有二甲基亚硝胺等挥发性亚硝基化合物,因此,食用前最好用水煮后再烹调,或在日光下直接暴晒3~6小时,也可达到消除降低致癌物的目的。  总之,要从选择这些特殊风味食物的同时,搭配些高维生素含量的生鲜蔬菜水果是很必要的;另外从荤素搭配角度也需要勿忘生鲜蔬菜水果。

  • 癌从口入!如何避开致癌食物?

    2014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针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调查数据,公布的十大可致癌食物的黑名单,包括腌制熏制食品、烧烤食品、霉变食品、隔夜菜、反复烧开的水等。  “癌从口入”,这是很多肿瘤专家都会提到的字眼,因为有很多肿瘤患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疾病,如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直肠癌等。有些人喜欢吃高脂肪食物、喜喝热烫汤水、嗜烟酒,等等,这些虽不能直接致癌,但均为致癌因素。有人喜食腌菜和肉制品,这些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较高,在人体内外均可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人们应该了解并掌握其规律,设法避开致癌食物。 一、食品的种类  一种食物是不是适合人们食用,是经过食用后才知道的。含毒的、不宜直接食用的如巴豆、黄连等;有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食用,如生四季豆、生苦杏仁等有毒,但在烹调加工的情况下可以食用;有的是被禁止食用的,如毒蘑菇、发霉的馒头等。  二、食品的质量  普通食物在采用通常的生产、加工及保存方式的情况下,人们凭感官就可以判断这些食品是否可以食用,但因近年来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食品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有些食物在种殖、养殖过程中可能已经被污染。加工过程中也有可能因非法添加化学物质和操作不当等造成污染,不适合人们食用。  三、食品的烹调加工方法  即便是好的可食用的食物,采用不同的烹调加工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居民的饮食以谷物为主,烹调方式以蒸、煮、熬为主,那时癌症的发病率相对也较低。而现今,人们在烹调时大多采用很少用油炸、煎炒的方法,给健康带来危害。下面的加工方法所制作的食品就应尽量少吃:  1. 腌制食物含致癌物二甲基亚硝酸胺。  动植物在腌制过程中都可产生亚硝胺类物质,如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咸蛋、腌菜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2. 烧烤食物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  烧烤食物如烤牛肉、烤鸭、烤乳猪等,特别是明火烤制并且烤过了头、烤焦了的食品中苯并芘类致癌物含量较多,不宜多吃。  3. 常吃熏制食物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熏制食物如熏肉、熏鱼、熏豆腐干等含有致癌物苯并芘,经常食用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4. 油炸食物含致癌物多环芳烃。  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食物煎炸过焦后,也会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  5. 霉变食物含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 霉变的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物,易产生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  6. 隔夜菜以及反复烧开的水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隔夜的菜、反复烧开的水,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的亚硝酸胺。

  • 1种食物吃了必得肝癌 一定要扔掉

    1种食物吃了必得肝癌 一定要扔掉

    似乎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冰箱塞得满满的,然后蜗在自己的小窝里淘宝,看大片儿。可是,夏天来了,冰箱似乎也不大好用了,前两天才买的一大桶酸奶都窜味儿了。倒掉太可惜,闭着眼睛,捏着鼻子硬喝掉会不会出事啊?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220859_574641_2290250_3.jpg食物放置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发生霉变。食物霉变也就是食物霉烂变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致命的伤害。近几年,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一般情况下,肝癌的发生跟日常饮食脱不了关系,比如,长期食用保存时间过长或者发霉变质的食物就容易诱发肝癌,因此一定不要吃发生霉变的食物。如果闻到大米有了霉味儿,或者发现牛奶变酸了,又或者觉得食用油被霉菌污染了,那么,赶紧把它们扔掉。因为食物发霉之后,微生物代谢会产生一种毒性非常大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对人的肝脏组织进行破坏。作为人体的排毒器官,肝脏负责将人体的有毒物质分解转化,当毒素多到肝脏无法分解的时候,就会留在肝脏中。肝脏中堆积太多的有毒物质势必会伤害肝细胞,时间久了,肝细胞就会死亡。很多人以为发霉的苹果只有烂掉的部分被霉菌感染了,只要把这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是好的,也可以继续吃。其实并非如此。一旦食物开始霉变,还没有完全变质的那部分也已经进入到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毒素。如果我们吃下去,很可能会出现急性中毒。发烧、腹痛、呕吐、厌食等身体上的不适至少得折磨我们三五天,严重的甚至会在几个月后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死后会有直肠大出血现象。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食物的保鲜,不要食用保存时间过长或者变质的食物,虽然“勤俭”是一种美德,但它带给我们身体的却是致命的伤害。对于已经发霉的食物,我们也要区别对待。明显发霉的食物绝对不要食用, 尤其是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即使是偶尔吃到一个有霉变味道的坚果,也要马上吐掉并认真漱口,因为黄曲霉毒素在人体内是可以蓄积的,千万不要嫌麻烦继续食用。对于轻度发霉的食物,可以采取一些去毒措施。放久了的植物油可能会产生少量的黄曲霉毒素,因此,不要看着油价涨了就买个三五桶囤着,也不要生吃,可以等油热后加点儿盐,因为盐中的碘化物可以去除黄曲霉毒素的部分毒性。购买坚果、花生、粮食等的时候,尽量选择小包装的,除非家里有很多人。尽量不要放太久,吃的时候要先闻一闻味道,一旦发现味道不对就马上扔掉。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装食品。如果发现家中的大米有了轻微的霉味儿,那么在蒸煮前一定要充分揉搓,淘洗干净,因为黄曲霉毒素多存在籽粒的表面,搓洗可以去除粮食表面的大量毒素。用高压锅煮饭也比较适合去除大米的毒素。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青菜中的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员指出,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不吃发霉的食物,这样才能避免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伤害,才能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 你吃过几种最糟糕的人造食物?

    你吃过几种最糟糕的人造食物?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维特罗斯食品画报》邀请多位名厨、美食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在食物历史中评选出10个时刻诞生的灾难食物。  一、人造黄油   1869年,化学家穆列斯发明了比黄油更容易保存的替代品——人造黄油,拿破仑三世曾亲自为他颁奖以示奖励。  灾难标签:反式脂肪酸。虽然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称“反式脂肪酸”。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却极可能为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  专家支招:据调查,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咖啡伴侣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要尽量少吃。购买包装食品,要留意食品营养标签,列出有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等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建议谨慎购买。  二、味精   1908年,一位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味精,从此食物变得更美味。  灾难标签:谷氨酸钠。味精是一种化学调味料,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分解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味精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专家支招:味精发明的初衷无可厚非,但目前的使用状况过于随意,确实令人忧心忡忡。有研究建议,每道菜中添加的味精不应超过0.5毫克。但市场上的不少调味酱、汁,如蚝油、咖喱、酱油等都含有谷氨酸钠。因此,做菜时添加了调味料,就不必再放味精,盐也要少放。此外,餐馆为保证菜品的口味,添加的味精通常较多,建议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三、罐头肉制品   1937年,“斯班姆”(Spam)午餐肉问世,仅英国一地的年销售量就达60亿罐,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灾难标签:亚硝酸盐。它常被作为染色剂和防腐剂应用于加工熟肉,尤其是罐装肉制品含量更高。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专家支招:其实,除了亚硝酸盐的问题外,盐分、脂肪含量过高,维生素B1等营养的损失,都是熟肉制品的弊端。因此建议尽量不买罐头肉制品,少买熟肉,多吃新鲜的、自家烹饪的肉类。  四、炸鸡   1952年,山德士上校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美国犹他州开业。  灾难标签:饱和脂肪酸。餐厅的煎炸食品,为保证口味,常会选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饱和脂肪是心血管的大敌,因为它能使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炸鸡时,通常会裹上一层面糊,这会使人摄入更多油脂。煎炸食物的油,通常会使用5—7天,反复煎炸会产生有害物质。此外,经过高温煎炸的食物,维生素的流失也很严重。  专家支招:吃油炸食品,最好搭配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蔬果,如:藕、油菜、豇豆、芋头、山楂、冬枣、猕猴桃和柑橘类水果等。肉类本身就含有饱和脂肪酸,因此最好采用蒸、炖等方式烹饪,减少其油脂含量。

  • 食物致癌排行榜

    食物致癌排行榜 腌制食品: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 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的亚硝酸胺。 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 反复烧开的水: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 常见致癌的食物

    常见致癌的食物:[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021651444595_2705_1241901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021651445095_4831_1241901_3.pn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