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基质

仪器信息网食品基质专题为您整合食品基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基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基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基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基质话题讨论。

食品基质相关的资讯

  • 食品监管“大部制”长效机制仍需多方配套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是最受民生关切的领域。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是什么,新的监管体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政府监管之外如何更大地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监管作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政协委员认为,要真正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此次机构改革或许仅是开始。   多头管理存弊端大部制浮出水面   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新的格局将有望形成: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   事实上,此前食品安全监管格局被认为是“九龙治水”,往往陷入“都管又都不管”的制度困局。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海南省委主委施耀忠认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一个主要原因是职能交叉,监管漏洞多。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有13个,具有行政执法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有5个,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监管的交叉或者空白,难于做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邵明立10日下午在分组讨论会上说,2008年的机构改革中,药监局还只是卫生部下面的副部级单位,综合协调的难度非常大。这次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整合在一起,跟国际惯例接近了一大步,相比之前的“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部门的相关监管职能此次并没有并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方案中提出,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   上述方案还提出,卫生部和国家计生委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后,其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主要是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单独拿出来放在卫生委,把立法和执法分开,这是目前很多国家的做法。另外,将标准制定、风险评估和监管全部放在一个部门里面,实现更为集中的监管效果,这种做法曾经也被考虑过,同样是可行的。   技术、法律、标准支撑一个都不能少   “多个部门管不好一个餐桌”一直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之一,通过此次“大部制”改革的推进,能否真正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各方对此寄予了较高期望。   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到的委员以及学者普遍认为,食品安全不会一劳永逸,机构调整之外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套,将来随着新问题的出现,还需要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机构调整和提高效率,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严卫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次的改革不能和上一轮一样仅对职能进行简单的划分,要有一个整体的眼光,当前最重要的是提高监管的效率,不能绝对地说部门“少就是好”,关键是要明确谁来决策、谁来执行、谁来监管。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如果没有很好的配套,监管很难做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焦红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着重提到了技术支撑的问题。焦红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后,在协调任务和落实监管责任的情况下,下一步要加强相关技术队伍的建设和整合检测机构,从而加强技术支撑,真正做到对食品安全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各大民主党派对于食品安全体制的提案中,不少也提到了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配套。   九三学社中央提案称,基础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配套法律规章不完善,衔接不顺畅,惩处力度不足,违法违规成本低。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仍存在缺失、滞后、重复以及相互矛盾等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影响了监管执法效率。   农工党中央提案建议,要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修订,将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农产品、行业标准清理整合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食品标准体系接轨、满足保障人民健康和贸易需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市场和社会监管形成“热炉效应”   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机构改革的同时,上述方案还提出要与市场和社会监管机制进行对接。根据该方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因此被认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然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很多企业却参与造假或者推卸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在日美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要像“热炉”一样,企业一碰就会烫到,再也不敢碰了。但中国企业在食品安全上的违法成本很低,还没有形成“热炉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说“如何落实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机制,不是机构调整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不断加强认识和管理。”   民革中央提案建议,在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同时,要加强行业内龙头企业、大型企业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是要加强产品的监控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抽检政策 二是惩罚措施更加严格,要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对于龙头企业违法,实行严厉的惩罚制度,提高发 生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企 业 的 赔 偿 金额,防止部分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不正当保护。三是大力推动龙头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中国有2亿多家小农户和几十万家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只依靠政府监督并不现实。像美国的食品安全主要不是靠政府监管,而是依靠各种消费者组织的第三方监管。一旦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组织就发起各种抵制活动,对企业有很大的威慑力。   民建中央提案建议,引入食品工业食品安全的第三部门监督机制。建立第三部门体系结构,包括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机构、食品安全的检测机构、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机构、食品安全信用评估机构、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披露机构等,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完备的组织架构体系。
  • 快速测定农残复杂基质,沃特世农药筛查平台助阵食品安全保卫战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将由现行的2293项增加到3650项,新增1357项。其中扩大了食品农产品种类,且首次制定了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级加工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值,基本覆盖百姓经常消费的食品种类;覆盖了农业生产常用农药品种;重点增加了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的限量标准;新标准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新标准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制定限量标准的有1999项。其中,1811项国家标准等同于或严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占90.6% 。目前农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面对越来越高的标准,对于农残的分析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沃特世(Waters)公司基于UNIFI农残筛查应用解决方案、大气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农药残留检测中的挑战,其先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分离度、分析速度,且能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农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农药使用方面,法规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值(MRL),这需要依赖高灵敏、高选择性且可靠的分析技术进行检测。由于检测限较低、农药种类众多且化学类别各异,导致多残留农药分析十分困难。越来越多的残留物亟待被检测。因此,有效的分析手段成了重中之重。基于UNIFI的沃特世农残筛查应用解决方案是为最大限度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而量身定制的,非常适合当前的分析挑战,该方案通过使用内容丰富的农药科学库功能和灵活的报告模板,可准确报告是否存在农药残留物,精简工作流程并提高复杂基质样品的分析速度,具有易用性、灵敏性、稳定性、可重现性和通量能力。不仅仅是遵从法规限量,而且低于法规限量。另外,在农残分析中气相色谱法因其具有高分离度、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而成为比较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之一。利用沃特世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与串联四级杆质谱仪联用可对多种水果和蔬菜基质中的142种农药残留进行常规检测,实现了通过单次分析可从样品中筛选出多种农药。近年来,随着液相色谱的迅速发展,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因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对于气相色谱难以分析的不稳定和非挥发性的农药,沃特世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提供比高效液相色谱更加快速、高效的分离结果。沃特世一些列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可满足苛刻的标准要求,为保卫食品安全和守护公众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相关参考资料:UNIFI农残筛查应用解决方案http://www.waters.com/waters/zh_CN/Pesticide-Screening-Application-Solution-with-UNIFI/nav.htm?cid=134682906使用大气压气相色谱(APGC)结合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分析142种农药残留的认证方法http://www.waters.com/waters/library.htm?lid=134788107&cid=511436利用沃特世农药筛查平台检测橙汁中的农药残留http://www.waters.com/waters/library.htm?lid=134737684&cid=511436使用ionKey/MS系统对食品样品进行农药筛查http://www.waters.com/waters/library.htm?lid=134787026&cid=511436
  • SunFire色谱柱:沃特世最优硅胶基质通用色谱柱,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更佳工具
    沃特世公司推出的SunFire C 18和C8 色谱柱为行业内的硅胶基质反相C 18 和C8 柱建立了性能新标杆,沃特世公司多年来在填料颗粒合成和键合封尾技术的研究及在柱产品开发方面的努力,造就了SunFire色谱柱的卓越性能。而这些性能,完美符合今天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特点与需求。 普遍优异的峰形 中 -低pH条件下对各种化合物普遍具有极佳峰形,适用于多组分残留检测 高容量设计 特别适用于痕量组分分析,耐受高进样量而不容易出现过载问题 优异柱效与分辨率 特别有利于样品基质相对复杂的食品安全检测,包括多组分残留检测 多种粒径与柱规格 粒径2.5,3.5,5µ m,柱内径范围1.0-4.6mm,柱长度20-250mm,适用于各种分析需要。窄内径可直接适配MS 检测器而无需分流。小粒径与短柱长,可帮助色谱工作者获得更高的灵敏度与更高的分析通量。不同柱规格之间,方法转移轻松自如。 优异的质谱兼容性 因其出色的颗粒合成技术与键合/封端技术,即使使用低离子强度条件(如0.1%甲酸条件),仍能获得对碱性分析物的良好峰形,而不容易出现鲨鱼鳍似的过载峰,确保了分离度与灵敏度,这尤其适用于以LCMS检测平台为主的食品安全检测。 其出色的低pH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了使用LCMS技术时不受键合相流失的背景噪音困扰,以及更稳定耐用的色谱柱使用寿命。 对杀真菌剂多组分残留的检测 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如涕必灵(Thiabendazole),是常规用于保护水果以及蔬菜的杀真菌剂。但是对这些物质进行液相分析通常比较麻烦。例如,涕必灵,在大多数反相硅胶色谱柱上,会显示出明显的拖尾,特别是当分析在酸性pH条件下进行时。涕必灵和多菌灵(Carbendazim)用pH 10条件在沃特世杂化颗粒技术色谱柱如XTerra ® MS C 18柱上会得到很好的保留和峰形;但是高pH条件不适合于其他种类的杀真菌剂组分的同时检测,例如,硫菌灵(Thiophanate)和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 Methylate),它们是氨基甲酸酯类杀真菌剂,在高pH流动相中不稳定,如使用高pH条件进行检测时将被漏检或检测浓度不准确。 使用SunFire TM C 18色谱柱,在低pH条件如pH 3.7,可以对所有这些杀真菌剂分析物都得到极好的保留与峰形。可以看到,使用pH3.7条件对涕必灵和多菌灵进行等梯度分时,10%峰高处的拖尾因子仅为1.2,可以与XTerra ® 色谱柱在高pH条件下所得到的峰形相媲美。而这一结果,是其他硅胶C 18柱在相似条件(低pH)下很难匹及的。 测试条件 SunFire™ C18: 2.1x100mm,3.5um,PN 186002534 流动相A: 水 流动相B: 乙腈 流动相C: 500mM甲酸铵缓冲液(pH 3.7)梯度或等度条件如谱图说明所示 柱温:30℃ 仪器:Alliance 2695,Waters ZQ MS 质谱条件: 锥孔电压25V,ESI+模式(源温度120℃,去溶剂化温度350℃) 分析物 母离子[M+1]+ 多菌灵(Carbendazim) 192 涕必灵(Thiabendazole) 202 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 Methylate) 343 硫菌灵(Thiophanate) 371 腈菌唑(Myclobutanil) 289 丙环唑(Propiconazole) 342 SPE条件 3cc Oasis MCX小柱 活化与平衡: 1mL甲醇润洗,1mL水平衡 上样: 样品溶液用甲酸调节至PH3,以5mL/min速度上样 清洗:1mL 20:89:1 甲醇/水/浓氨水 洗脱:2mL 2%氨水甲醇 因氨基酸酯类在碱溶液中不稳定,将洗脱液挥干,用流动相溶解
  • 迪马科技多种食品基质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案
    随着塑化剂污染影响面愈来愈广,目前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截至6月16日,受台湾塑化剂污染影响暂停进口产品名单新增至1002种,问题企业增至302家。塑化剂影响力不仅在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均被波及,也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有效管控食品产业链,才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俗话说:&ldquo 民以食为天&rdquo ,如何保证吃到我们口中的食品是安全的目前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迪马科技针对塑化剂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先后开发出多种生活常用食品基质(食用油、方便面、方便面酱包、薯片、饮料、牛奶、可乐等)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方法。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品树立一道安全的屏障。该方法使用有机溶剂提取食品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经ProElut PSA玻璃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分别采用了HPLC、GC-MS分析测定。本方法适用各种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 详细检测方法链接: GC-MS法检测:http://www.dikma.com.cn/Application/show/id/519 HPLC法检测: http://www.dikma.com.cn/Application/show/id/520 应用方法中涉及的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以及相关产品信息: 货号 名称 品牌 规格 63206G ProElut PSA玻璃SPE柱 Dikma ProElut 1000mg / 6ml,30/pkg 更多规格和填料,请来电咨询 8221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DM-5MS Dikma 30mm*0.25mm*0.25um 99603 Diamonsil C18(2) Dikma 250× 4.6mm,5&mu m 5323 样品瓶(棕色/螺纹) Dikma 2 mL, 100/pk5325 样品瓶盖/含垫(已组装) Dikma 100/pk 37177 针头式过滤器 Nylon Dikma 13mm,0.22&mu m 100/pk 50123 甲基叔丁基醚 HPLC级 DikmaPure 4L 50115 正己烷 HPLC级 DikmaPure 4L 50106 丙酮 HPLC级 DikmaPure 4L 50102 甲醇 HPLC级 DikmaPure 4L 50101 乙腈 HPLC级 DikmaPure 4L 关于ProElut玻璃SPE柱 ProElut玻璃SPE柱是专用于高纯萃取的。惰性的玻璃管体完全消除了来自增塑剂,包括苯二甲酸盐的污染。玻璃萃取小柱作为标准系列的ProElut系列小柱,使用了高质量的ProElut吸附剂以及特别的净化处理的筛板,更加保证了稳定型和重复性。 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 邻苯二甲酸酯混标 货号 名称 品牌 规格 12-SP-DC04Z 邻苯二甲酸酯混标(17种组份),包括GB/T 21911-2008中1-16组份以及DINP Chemservice 1ml,1,000ug/mL在正己烷中 12-SP-DC05Z 邻苯二甲酸酯混标(17种组份),包括GB/T 21911-2008中1-16组份以及DINP Chemservice 1ml, 1,000ug/mL在乙腈中 12-PT8061-1JM 邻苯二甲酸酯混标(16种组份),包括GB/T 21911-2008中1-10,12、13、15、16组份 Chemservice 1ml, 1,000ug/mL在异辛烷中 12-PT8061-1M 邻苯二甲酸酯混标(16种组份),包括GB/T 21911-2008中1-10,12、13、15、16组份 Chemservice 5ml, 1,000ug/mL在异辛烷中 12-PT8061-1RPM 邻苯二甲酸酯混标(16种组份),包括GB/T 21911-2008中1-10,12、13、15、16组份 Chemservice 5x1mL, 1,000ug/mL在异辛烷中 GB/T 21911-2008邻苯二甲酸酯16种组份单标 货号 名称 品牌 规格 12-F71 /46595 1.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CAS:131-11-3 Chemservice /xStandard 1g /500mg 12-F70 /46594 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CAS:84-66-2 Chemservice /xStandard 1g /500mg 12-F2264 /46588 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CAS:84-69-5 Chemservice /xStandard 5g /500mg 12-F68 /46597 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CAS:84-74-2 Chemservice /xStandard 1g /500mg 12-F2268 /46589 5.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基)酯(DMEP), CAS:117-82-8 Chemservice /xStandard 500mg /500mg 12-F2309 /46600 6.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 CAS:146-50-9 Chemservice /xStandard 5g /500mg 12-F2312 /46601 7.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 CAS:605-54-9 Chemservice /xStandard 500mg /500mg 12-F2263 /46593 8.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 CAS:131-18-0 Chemservice /xStandard 500mg /500mg 12-F2314 /46596 9.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 CAS:84-75-3 Chemservice /xStandard 5g /500mg 12-F67 /46598 10.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 CAS:85-68-7 Chemservice /xStandard 1g /500mg 12-F2315 /46590 11.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 CAS:117-83-9 Chemservice /xStandard 1g /500mg 12-F2262 /46602 12.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 CAS:84-61-7 Chemservice /xStandard 5g /500mg 12-F66 /46592 13.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CAS:117-81-7 Chemservice /xStandard 1g /500mg 12-F1091 /46591 14.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CAS:84-62-8 Chemservice /xStandard 5g /500mg 12-F69 /46603 15.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NOP), CAS:117-84-0 Chemservice /xStandard 1g /500mg 12-F2317 /46599 16.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 CAS:84-76-4 Chemservice /xStandard 5g /500mg 更多邻苯二甲酸酯单标,请来电咨询 GB/T 21911-2008方法中相关的耗材: 货号 名称 品牌 规格 65584 无水硫酸钠 Dikma ProElut 500g 8221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DM-5MS Dikma 30mm*0.25mm*0.25um 37177 针头式过滤器Nylon Dikma 13mm,0.22&mu m 100/pk 5323 样品瓶(棕色,螺纹) Dikma 2 mL, 100/pk 5325 样品瓶盖/含垫(已经组装) Dikma 100/pk 50115 正己烷HPLC级 Dikma Pure 4L 50104 乙酸乙酯HPLC级 Dikma Pure 4L 50103 环己烷HPLC级 Dikma Pure 4L 50106 丙酮HPLC级 Dikma Pure 4L 关于迪马 迪马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科学、高效的化学分析产品,提供完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知名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色谱填料研发,色谱柱制造和相关分离产品等多个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包括: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固相萃取柱、色谱溶剂和化学标准品。
  • 政协委员关注食品安全 建言改变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至今,一年多过去了,但现实情况却依旧让人揪心。"全国政协委员汤燕雯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提案中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她认为,首先出在中国食品安全"多头分段"监管的体制上。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9日在此间举行第二次提案办理协商会,主题为"创新管理,健全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13位委员,代表提出相关提案的民主党派中央和个人发言。   多数发言认为,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得主因之一是"监管不力".   民建中央相关提案指出,目前中国有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多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既存在工作交叉也存在工作盲区。   全国政协委员沈雯介绍,由分散监管转为集中监管已成为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丹麦与英国都把食品安全监管移到一个政府部门监管,美国也主要由两大部门来管。   他认为,2009年2月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并没有改变分段监管的模式,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置不明确,影响监管力度。他强调,"分段管理,综合治理"的方式已不适应现在的食品安全需求,监管食品安全部门应作"减法",提高效率,应该找准食品安全监督的切入点,从监管入手,形成"倒逼"机制。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在协商会总结发言时提出四点建议:进一步加强协调,特别是各部门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协调组,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前沿性研究 前移标准,坚持按"国标"展开工作的同时,把标准前移 扩大队伍,充分利用研究院所、大学,让其兼职承担一些前瞻性研究和检测 动员社会,做好消费者的动员、解释和引导工作。   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协商会,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交流。   据悉,截至8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共收到相关提案200余件。
  • 人大代表:政府需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新华网海南频道3月9日电 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王守初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国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单位和个人。   王守初说,最近几年,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五花八门。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把食品安全作为今年最重要的民心工程之一,抓紧抓好,杜绝三聚氰胺奶粉、海南毒豇豆等类似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   王守初认为,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利益,政府一定要确保食品安全。为此,王守初建议,政府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要求所有的产品都要有“出生证”,如果食品安全出了问题,依法严加惩处直接、间接责任人。同时,她还建议,国家对食品监督体系要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食品质量追踪机制,追溯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监管部门也必须从严把关。
  • 博纳艾杰尔不同基质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的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为了增加食品的风味、改善色泽和延长货架期等,采用了多种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但是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危害人们健康的物质,比如最近出现的食品中添加&ldquo 塑化剂&rdquo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以往,由于人们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多种食品都涉嫌&ldquo 被添加&rdquo 。博纳艾杰尔科技根据不同食品基质的具体情况,开发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相关产品或技术咨询请拨打400-606-8099或E-mail至service@agela.com.cn 博纳艾杰尔网站www.agela.com.cn 1.水性样品 此类样品包括瓶装纯净水、矿泉水,茶、果汁和功能饮料等;某些可水溶解的固体样品。可以先制成水溶液,然后全部作为待处理液,如无脂糖果。推荐前处理柱为Cleanert DEHP (500mg/6mL)。 样品处理:取10mL样品,进行固相萃取富集处理 固相萃取方法: 活化:5mL甲醇、5mL水 上样:10mL水性样品 淋洗:5mL5%甲醇水,真空抽干20min。 洗脱:5mL甲醇 检测:将洗脱液用氮气吹干后,以1mL甲醇定容,然后用液相色谱法检测。 说明:此法多适用于配套液相色谱检测,当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含量较低时,需要采用固相萃取富集才能检测的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此类样品,可以采用正己烷液液萃取的办法,用GC/MS(灵敏度较高)直接检测。 2.低脂液体样品 此类样品包含液态奶制品、果酱、糖浆等。推荐前处理产品为Cleanert MAS-PAE管。 样品处理:向玻璃离心管中加入2mL样品,然后加入4mL乙腈:甲基叔丁基谜(9:1,V/V),将离心管涡旋2min,最后加入Cleanert MAS-PAE填料,再将离心管涡旋振荡2min后,以4000rpm的转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以邻苯二甲酸酯检测专用针式过滤器过滤后,待检。 检测:GC/MS检测。 3.低脂固体食品 此类样品包括奶粉、饼干、糕点、果冻、奶糖等,推荐产品为Cleanert MAS-PAE管。 样品处理:取1g已制成粉末状的样品,2mL水,加入到Cleanert MAS-PAE离心管中,然后加入4mL乙腈:甲基叔丁基谜(9:1,V/V),将离心管涡旋2min,最后加入Cleanert MAS-PAE填料,再将离心管涡旋振荡2min后,以4000rpm的转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以邻苯二甲酸酯检测专用针式过滤器过滤后,待检。 检测:GC/MS检测。 4.高脂样品 此类样品包括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奶酪、动物组织性食品等,推荐前处理柱为Cleanert PAE。 4.1 动植物油脂样品的处理 取0.2g样品,用1mL正己烷溶解,作为待净化液。 固相萃取方法: 活化:5mL正己烷 上样:全部待净化液 淋洗:7mL正己烷 洗脱:3mL乙酸乙酯:正己烷(50:50,v/v),洗脱2次,合并洗脱液。 40℃氮吹至近干(目视只剩少许粘稠油状物体),加入1mL乙腈反萃取,涡旋振荡 3min,以4000rpm转速,离心5min,轻轻地将上清液倒入2mL玻璃样品瓶中,作为待 检液。 检测:GC/MS检测。 4.2其他样品的处理 取样品0.5g,以5mL正己烷于密封玻璃瓶中超声提取,然后以4000rpm转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作为待净化液。若样品中含有水,视情况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固相萃取方法: 活化:5mL正己烷 上样:全部待净化液 淋洗:3mL正己烷 洗脱:3mL乙酸乙酯:正己烷(50:50,v/v),洗脱2次,合并洗脱液。 40℃氮吹至近干(目视只剩少许粘稠油状物体),加入1mL乙腈反萃取,涡旋振荡 3min,以4000rpm转速,离心5min,轻轻地将上清液倒入2mL样品瓶中,作为待检液。 检测:GC/MS检测。 5.复杂样品 此类样品多为油水混合态,同时添加有多种风味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包括方便面调味包,酱油、醋、用来调味的其它酱汁等。根据样品中的脂肪含量,对于高脂样品推荐前处理柱为Cleanert PAE-C柱,对于低脂样品推荐使用Cleanert MAS-PAEc管。 5.1 以Cleanert PAE-C柱进行样品处理,以方便面调味包为例: 取0.5g样品,加入5mL正己烷,涡旋振荡3min后,再加入500mg无水硫酸钠,涡旋振荡3min后,以4000rpm转速,离心5min,取全部上清液作为待净化液。 固相萃取方法: 活化:5mL正己烷 上样:全部待净化液 淋洗:3mL正己烷 洗脱:3mL乙酸乙酯:正己烷:甲苯(50:40:10,v/v),洗脱2次,合并洗脱液。 40℃氮吹至近干(目视只剩少许粘稠油状物体),加入1mL乙腈反萃取,涡旋振荡 3min,以4000rpm转速,离心5min,轻轻地将上清液倒入2mL样品瓶中,作为待检液。 检测:GC/MS检测。 5.2 以Cleanert MAS-PAEc管进行样品前处理,以酱油为例 样品处理:向Cleanert MAS-PAE离心管中加入2mL样品,然后加入4mL乙腈:甲苯(9:1,V/V),将离心管涡旋2min,最后加入Cleanert MAS-PAEc填料,再将离心管涡旋振荡2min后,以4000rpm的转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以邻苯二甲酸酯检测专用针式过滤器过滤后,待检。 检测:GC/MS检测。 附件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 色谱柱:Agela Venusil XBP C18-L ,4.6× 250mm,5µ m,150Å (订货号:VX952505-L) 流动相:A:水,B:甲醇:乙腈=50:50 Time/min A/% B/% 0 60 40 2 50 50 10 40 6012 30 70 20 30 70 31 0 100 40 0 100 40.01 60 40 流 速:1.0 mL/min 波 长:242 nm 进样量:5 µ L(100ppm),50µ L(10ppm) 样 品:15种邻苯二甲酸酯 浓 度:100 ppm(正己烷),10 ppm(40%流动相A) 溶 剂:正己烷 /40%流动相A 柱 温:30℃ 图1 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HPLC色谱图(样品浓度:10ppm)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乙氧基乙基酯DEE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N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INP) 结论:Agela Venusil XBP C18-L色谱柱能够较好的分离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分离度较好,完全满足LC检测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由于条件所限,笔者手头上只有15种邻苯二甲酸酯物质,所做实验,供大家参考。 附件二 气质联用法检测15种邻苯二甲酸酯 仪器:Agilent 7890/5975 GC/MS 色谱条件: 色谱柱:DA-5MS 30m*0.25mm*0.25&mu m 进样口:250℃,不分流进样 程序升温:50℃(1min)20℃/min 220℃(1min)5℃/min 280℃(4min) 进样量:1&mu L 流速:1 mL/min 质谱条件: 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EI 电离能量:70eV 溶剂延迟:7min 监测方式:SIM模式,监测离子见下表 序号 保留时间/min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SIM离子 1 8.265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163、77 2 9.135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EP 149、177 3 10.888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 149、223 4 11.637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149、223 5 11.979 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 DMEP 59、149、193 612.72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 BMPP 149、251 7 13.044 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 DEEP 45、72 8 13.41 邻苯二甲酸二戊酯 DPP 149、237 9 15.552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 DHXP 104、149、76 10 15.694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BBP149、91 11 17.153 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 DBEP 149、223 12 17.81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 DCHP 149、167 13 18.056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DEHP 149、167 14 20.444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DNOP 149、279 15 22.98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DNP 57、149、71 结论:Agela DA-5ms气相色谱柱能够很好的分离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完全满足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几十ppb级含量的定量测定。由于条件所限,笔者手头上只有15种邻苯二甲酸酯物质,所做实验,供大家参考。 附件三 牛奶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添加回收率 按正文第2项方法进行某种牛奶的添加回收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表1、某种牛奶中添加15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样品中的浓度为50&mu g/L)的回收率结果列表 序号 保留时间/min
  • 国务院:用5年时间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北京7月3日电 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负责人就《决定》出台的重大意义和《决定》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决定》的出台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保持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仍然十分薄弱,食品产业量大面广,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故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现行监管体制、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还不尽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不高,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薄弱,存在着监管漏洞。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决定》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明确指出,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任务出发,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决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违法成本低、行业诚信缺失等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决定》有的放矢、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从整体上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努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决定》的出台也适应了当前加快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实际需要,顺应了社会各方的呼声。   《决定》把破解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与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即通过不懈努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决定》明确指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决定》紧紧围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建设、加大整治力度、提高监管能力、提升产业素质、动员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的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是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各方的智慧,对当前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总之,《决定》的出台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决定》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又一个重大举措,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   三、《决定》从实际出发,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入持久地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   2011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陆续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和“地沟油”专项整治,以及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综合治理。在国务院确定的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要求在深化现有重点品种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调味品等专项治理行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部署,集中统一行动,深入排查隐患,严打非法违法,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实践证明,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矛盾复杂叠加的阶段,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动出击,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是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决定》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开展治理整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集中治理整顿机制化、长期化,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只有将食品安全治理整顿机制化,并长期坚持深入开展下去,才能切实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向人民群众昭示政府坚定不移地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决定》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更加持久地推进集中治理整顿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排查隐患,通过集中力量、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整治反复出现、易发多发、容易反弹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治理整顿攻坚战。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推进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前移监管关口,就能更好地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稳步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 【江苏】九三学社江苏省委:要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中石油、中海油相继表示将调高成品油价格,中地沟油表示暂不跟进。”这则流行于网络的笑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食品安全的种种问题。据一份调查显示,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没有安全感”。食品安全已成为全民关注焦点。今年省两会上,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提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其中提到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建议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过程的三个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全省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要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 食品添加剂兑水=鸡汁上汤 八成火锅是化学锅?
    -记者调查:食品添加剂兑水,就是一锅鸡汁上汤   -火锅名店:用添加剂,能大量降低锅底成本   -食品专家:滥用添加剂可恨,但不应对其“谈虎色变”   红彤彤的油汤是用辣椒精调出来的,香喷喷的味道是用飘香剂添出来的……昨日,一则“八成火锅底料含化学添加剂”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而进入深冬,寒冷的天气让不少市民喜爱去火锅店“撮一顿”,于是有关火锅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众多食客的关注。   网络盛传:八成火锅是“化学锅”   记者从网上盛传的这则消息中看到,一位王先生曾经是一家火锅店的大厨,现在转行当起了商人。他向媒体称,他之前工作过的火锅店,老板为了节省成本,大量使用飘香剂等化学添加剂来制锅底。比如,目前市场上的红汤火锅,辣味、红色都是一种叫“辣椒精”的添加剂调出来的 而火锅闻起来很香,都是因为添加了飘香剂。   王先生称,用化学添加剂制成的火锅锅底,比用纯种火锅材料制成的锅底成本上要低很多。“现在市场上80%多的火锅,都包含这样的化学底料。”   记者调查:调味料比味精要鲜几倍   其实,王先生所称的化学底料实际上是各种火锅调味料。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浙江食品市场,发现市场里有不少商铺出售各种火锅调味料。除了四川、重庆产的火锅底料外,骨髓浸膏、骨头汤粉、浓缩鸡汁……各种增鲜调味料随处可见,价格在2元到百元不等。   在一家专门销售调味料的店铺,记者发现了一种叫“特鲜1号”的增鲜调味料。包装袋背面写着“本品与鸡肉、牛肉、猪肉、香菇中所含鲜味成分相似,能够消除肉制品的不良气味,产生巨大的鲜香气味。”上面还标注适合火锅、煲汤、烧烤。一包40克,售价2元。   “1公斤等于2公斤味精的2倍”,这是一款名叫“鲜味王”调味料包装上的广告词。还有一款浓缩鸡汁,称25克该产品加一公斤沸水,就可做成好味道的上汤。销售员告诉记者,这类鲜味很重的调料一般是做餐饮生意的商家买得多。   “电视上说‘一滴香’对身体不好,市场里早就没有卖了。”当记者询问“一滴香”时,一位卖调料的店员好言相劝,叫记者不要买太“厉害”的调味品。   专家释疑:对添加剂不应谈虎色变   记者发现,市场里销售的这些调味料都标注有QS质量安全标志。而市民对火锅调味料的担忧其实来自这些调味料中标注化学名称的东西,比如肌苷酸钠、谷氨酸钠等,而这些化学名称其实是各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   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协会专家组委员唐家寰认为,我们的食品行业之所以能这么丰富,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食品添加剂,市民对食品添加剂不应谈虎色变,只要按照相应标准食用就是安全的。他建议消费者在选择调味品时注意   看是否有QS质量安全标志,有这个食品市场准入标识的食品,其含有的添加剂对身体不会产生危害。   而对于一些火锅店用浓缩鸡汁代替鸡肉熬成的浓汤,用辣椒精代替用辣椒炸出来的红油,唐家寰认为商家这样的行为则属于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   以使用一次性火锅底料著称的四川海底捞火锅店经理朱银花告诉记者,该店的火锅底料是用花椒、辣椒、八角、桂皮等食材经油炒出来的,这样的制作相比调味料来说成本要贵得多。正因为成本的原因,火锅行业才会出现一些使用浓缩汁忽悠消费者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则是违反食品行业道德的。   链接 学会辨认调味火锅   首先,别去那些一进门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店。火锅熬制的香味都是自然散发的,应该是越煮越香,而一端上来就香气四溢的火锅,很可能就已经被加了增香剂。   其次,可以观察火锅店内端上来的麻辣锅底。在正常情况下熬制的麻辣锅底,应该是略有浑浊的,非常透亮的麻辣锅可能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锅红。
  • 双汇将引入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制
    3月31日上午,双汇集团在漯河市体育馆召开“双汇万人职工大会”,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公布了集团因“瘦肉精”事件的受损情况。并宣布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六个决定,其中包括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的第三方检测机制。   双汇“万人大会”开始前现场   3月31日的“万人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这是“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双汇召开的规模最大的公开会议,寄望通过这次会议重获消费者信任。   可计算损失超过121亿元   大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坦承“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影响巨大: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 3月15日至今,影响销售15个亿 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 由于瘦肉精改头头检查,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个多亿 预计3月减少税收8500多万 品牌美誉度受到巨大伤害。   按照万隆公布的数字,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已经超过121亿元。而品牌形象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双汇没有给出具体的估算。   对于全年预计增加的的3亿余元检测费,万隆表示将全部由集团内部消化,不会转嫁给消费者。并表示,今后随着技术改进,检测成本也会逐渐下降。   宣布引入第三方检测等六个决定   为了消除影响,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万隆宣读了双汇集团的几个决定:1、强化源头控制。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环节。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5、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做为独立监督机构做为第三方监测。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肉制品产量恢复近一半 今年产量计划暂不改   而双汇总经理游牧也公布了生产经营阶段性恢复计划,并强调这一计划要在确保“百分之百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双汇屠宰业计划4月15日达到1400吨以上/天,4月底达到1500吨以上/天。肉制品业4月15日达到3500吨以上/天,4月底要达到5000吨以上/天。   游牧进一步解释称,“瘦肉精”事件之前,集团原本定的3月至4月肉制品生产计划,是5000-6000吨/天。但事件发生后,肉制品产量大降,但截至3月30日,已经恢复到2500吨/天,接近原计划的50%。   游牧没有提及“瘦肉精”当事工厂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恢复生产时间表,此前双汇宣布该工厂被无限期停产整顿。   万隆表示,双汇集团今年肉制品生产计划为200万吨,目前集团没有修改计划的想法,但有可能会微调,“整改后双汇的发展不会减速。”   经销商和投资者现场表达支持   大会上,万隆再次代表管理层向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瘦肉精”事件的央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并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   腾讯财经在现场观察到,众多经销商对万隆和游牧发言给予了掌声,并以集体口号的形式表达对双汇整顿的支持。   而鼎晖投资的代表也在现场表示,不担心双汇由于整改食品安全造成成本上升的问题,鼎晖对双汇的管理团队“非常认可,非常有信心”。   鼎晖投资在双汇项目上已经公开的投资额约为23.9亿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25.36%股权。   双汇发展自3月16日停牌后,至今仍未正式对二级市场发布相关事情的进展公告,复牌也还没有时间表。原定于3月31日发布的年报也延迟1个月至4月29日才披露。   万隆称由股东决定其是否退休   现场有媒体提问董事长万隆,称他在“十二五”之后就76岁了,是否还会管理双汇?万隆笑称自己其实早就想退休了,如果股东要求他退休,他愿意立刻退休,而如果股东希望他继续做,身体条件允许的话,他会继续。   去年12月,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实现了“曲线MBO”,双汇集团职工持股的兴泰集团取代外资机构高盛和鼎辉,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 日渐深入的机制解析研究——代谢组学在生物医学与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 我们知道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由众多基因、蛋白质、以及小分子代谢产物来共同承担,而上游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功能性变化最终会体现于代谢层面,如神经递质的变化、激素调控、受体作用效应、细胞信号释放、能量传递和细胞间通讯等,所以代谢组处于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质作用的网络的下游,所提供的是生物学的终端信息。因此科学家们常说,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关于生物体被扰动后(如基因的改变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代谢组学着重研究的是生物整体、器官或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代谢组学通过揭示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代谢整体的变化轨迹来反映某种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8月12日,仪器信息网举办了“2021年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聚焦代谢组学的前沿应用,包括其在生物医学以及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点击了解会议的回放视频)  在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开发高覆盖率的组学方法的同时,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整合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机制研究方法。代谢组和脂质组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代谢图谱,使全面的网络分析能够识别疾病病理中的关键代谢驱动因素,有助于研究脂质和其它代谢产物在疾病进展中的相互联系。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唐惠儒教授团队的主要研究是代谢表型组,也就是小分子代谢物的定量组成及变化规律。通过结合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量子化学计算等多种技术,实现准确测量人类血液、尿液和唾液等样品中代谢物的绝对结构,定量它们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  本次会上唐教授作了题为《脂蛋白代谢组定量揭示病理生理内涵》的报告。  脂蛋白是脂质成分在血液中存在、转运及代谢的形式。脂蛋白代谢更是通过肝脏、肠道等大量器官参与的活动,如果代谢出现紊乱可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脂蛋白组分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质谱法等。报告介绍了唐教授团队在脂蛋白代谢组定量揭示病理生理研究的最新工作进展,其团队当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通过分析10余个独立队列5万余人血浆/血清健康人群各脂蛋白亚类及组分的参比浓度范围,希望能够进一步定义什么是健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心昱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代谢组学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的报告。  肝癌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展快且易转移。报告介绍了刘心昱团队针对肝癌的早期筛查缺乏可靠标志物的问题,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全景解析了肝癌代谢紊乱,揭示了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代谢重编程过程,发现并验证了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针对肝癌术后易复发转移,建立基于代谢小分子的风险预测模型,有效的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贺玖明研究员作了题为《质谱成像空间代谢组学与脑科学研究》的报告。  大脑是结构最复杂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与其微区的分子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大脑的小分子调节机制对理解中枢神经功能、精神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有很大的帮助。动物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控制均依赖于脑部强大的中枢神经网络——神经连接体。目前,科学家对脑部小分子网络的研究仍有不足。  分子成像技术是研究大脑中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强大工具。质谱成像技术(MSI)是一种检测大脑中蛋白质、代谢物和脂质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分子成像技术,在肿瘤边缘诊断、肿瘤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分布和机理阐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报告介绍了贺玖明团队开发的一种空间分辨代谢网络作图方法、高通量AFADESI-MSI方法和代谢组学策略,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张九凯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及其相关衍生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的报告。  随着食品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的加快和食品供应链不断延长和复杂化,经济利益驱动的食品掺假现象日益凸显。以代谢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技术能够针对食品中的尽可能多的代谢产物,从整体角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食品真实属性鉴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兴的研究工具。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产生了很多衍生技术,包括脂质组学、挥发组学和风味组学等。  报告介绍了代谢组学及其相关衍生组学技术在食品物种及品种鉴别、产地溯源、品质分级和掺假掺杂识别等真实属性鉴别研究,为进一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利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 特殊婴儿食品能否引入特批机制
    婴幼儿食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食品。许多国家法律为此明文规定,把制贩假冒伪劣婴幼儿奶粉列为刑事犯罪行为。我国现行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因为一些数据标准没有细化,为制假、制劣留下了漏洞。      近日,卫生部网站公布了针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25596-2010)(简称《通则》)的问题和解答,对2010年12月21日发布、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通则》进行了解读。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指针对患有特殊紊乱、疾病或医疗状况等特殊医学状况婴儿的营养需求而设计制成的粉状或液态配方食品。人们在超市中常见的“早产儿配方奶粉”即属于此类。   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出生婴儿约1500万,其中部分婴儿由于各种疾病影响不能喂养母乳或普通婴儿配方食品,必须依赖特殊配方食品。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标准突出了特殊医学状况婴儿健康的安全性要求,并兼顾了这一特殊群体的营养需求。媒体对此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然而,在近年来国内奶业丑闻频出并引发消费者信任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新标准实施后能对我国相关产品与产业产生积极影响,仍然有待观察。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通则》的出台无疑是生产与监管的进步,是标准化与国际化的表现,但相对于国际婴幼儿食品标准而言,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作为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成员,丁宗一同时担心,由于一些数据标准没有细化,仍可能为制假、制劣留下漏洞。   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严格   “只有了解了国际婴幼儿食品标准的制定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此次颁布的《通则》与国际标准的不同。”这是丁宗一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目前全球公认的国际婴幼儿食品标准,是指于2004年与200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世界粮农组织(FAO)下属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先后颁布的《婴幼儿配方粉成分的全球标准》与《早产儿配方奶的营养要求》两部标准组成。   丁宗一则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下设的婴幼儿配方粉委员会国际专家组九名成员中唯一一位中国专家。   据介绍,这两部国际标准的问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论证过程。在开始制定标准的前一个月,婴幼儿配方粉委员会秘书处会给国际专家组成员发送500篇左右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大都是从Science、Nature等国际一级学术刊物中筛选出来。   因为所制定的标准“面对的是全人类”,所以被选论文涉及的数据和论证过程要求“相对而言要最为合理、安全”。   两周后,委员会要求每位专家提供一份详细的comment(评论),汇报其对将要制定标准的初步思考。再过两周,将正式开始进行为期5天的标准制定会议。   在这5天中,小组专家从每天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夜间12点,用餐也必须在工作地点进行。专家们对即将颁布的标准中的每句话、每项数据都进行论证。   “这是一个‘论证’而非‘讨论’的过程。”丁宗一强调,即不是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要求任何观点都要经得起质疑,最终结果也不要求统一。   假设有专家对某项标准存疑,必须在该标准后加括号注明。例如,在《婴幼儿配方粉成分的全球标准》中,就注明了对标准中制定的铁含量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名字。   对于标准涉及的某项最终结果,如果源于目前已经成熟的研究成果,则会冠以“我们推荐XXX”的表述文字 如果来源于相对前沿的研究,则采用“我们注意到XXX的使用,但尚未取得更多显示安全性的数据”的表述,目的是希望学术界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标准制定的严格性,除了体现在论证过程的烦琐与严谨,对国际专家组成员的筛选也颇为苛刻。   据了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在选择专家时,有一项看似简单的要求:具备儿科营养研究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解决儿科营养问题,并且为国际性儿科科学学会作出过贡献。   而现实情况是,既精通营养学,又要具备儿科临床、基础研究、现场研究的能力,还要拥有包括统计学、科研方法学、科研设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能够符合条件的专家在世界范围内也并不多。   “我没有参与《通则》的制定,但据我所知,目前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在数据论证和专家筛选上还达不到国际上的严格程度。”丁宗一说。   而一位曾参加某项医学标准制定、不愿具名的专家也对《中国科学报》抱怨,标准制定方在选择专家时,往往更看重专家的单位而不是专业能力。   “他们往往按地域、按医院分配指标。比如协和医院找几个专家,北大医院找几个专家,东部地区找几个专家,西部地区找几个专家,进行指标平均。”该专家说,如果你是一个县城医院的大夫,即使专业能力再强,也很难入选。   新标准仍存漏洞   国际上对于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制定过程如此严格,自然有其道理。   “婴幼儿食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食品,而是粮食。”丁宗一解释说。人可以不选择某些食品,但是不能不吃粮食。   对于婴幼儿来说,在长出牙齿之前,配方食品(主要指奶粉)是其唯一的能量来源。因此,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质量直接关乎孩子的生命。许多国家法律为此明文规定,把制贩假冒伪劣婴幼儿奶粉列为刑事犯罪行为。   “我国现在施行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标准,包括此次出台的《通则》,却为制假、制劣留下了漏洞。”丁宗一认为,主要原因即在于一些数据标准没有细化。   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当时出了问题的奶粉从指标上看都符合国家标准。但细查之下会发现,当时的国家标准只规定非蛋白氮在产品中的含量,但是没有规定非蛋白氮的来源。这为一些不法厂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它们利用三聚氰胺来“凑”指标。   对于处于特殊医学状态下的婴儿,由于不能喂养母乳或普通婴儿配方食品,只能采用特定的方法,喂养专门研制的配方食品,因此其生产与使用标准还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   例如,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内部营养代谢过程与足月儿不同,其配方食品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住院时食用,另一种为出院后食用。这两种配方食品不能混用,也不能替代,否则有可能导致早产儿因磷元素缺乏,而极易骨折。但此次《通则》并没有对这些特殊性作出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多为营养学背景,缺少儿科方面的系统知识不无关系。   应建立企业特批制度   卫生部对此表示,《通则》可参照国内外相关法规,国内外权威的医学、营养学指南、专家共识、专业文献或著作进行调整。   这无疑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因为以往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国内一些专家多以“国情论”为依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强调建立自己的独立标准。但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往往“出力不讨好”。   “这种表述可以看出一些专家的思想在逐渐开放。”一位从事小儿遗传代谢病研究与临床治疗的医生告诉《中国科学报》。   《通则》规定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相关标准,意味着允许企业可以按照国外标准生产更高质量的奶粉。而此前,因为国内标准较低,许多企业为了“达标”不得不降低标准,生产销售符合中国标准的婴儿奶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洋奶粉通过灰色渠道进入国内市场。   以“婴儿早产奶粉”为例,目前很多消费者往往通过网络代购、海外直邮这种方式获得国外的奶粉。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国外奶粉中的一些指标不符合国内现有标准的要求,商家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进口销售。   对此,丁宗一建议,不妨建立一种企业特批制度,对于按照高标准生产的企业,经过专家严格鉴定后,对某些具体指标放宽。这些指标或许不在国家的标准范围内,但产品质量却可能高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产品质量,这样才能使“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标准”的规定落到实处。   常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适用于乳糖不耐受婴儿,要求配方中以其他碳水化合物完全或部分代替乳糖 配方中蛋白质由乳蛋白提供。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适用于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婴儿,要求乳蛋白经加工分解成小分子乳蛋白、肽段和氨基酸 配方中可用其他碳水化合物完全或部分代替乳糖。   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婴儿,要求配方中不含食物蛋白 所使用的氨基酸来源应符合标准规定 可适当调整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要求能量、蛋白质及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应高于本规定 应采用容易消化吸收的中链脂肪作为脂肪的部分来源,但中链脂肪不应超过总脂肪的40%。   母乳营养补充剂: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可选择性地添加规定的必需成分和可选择性成分,与母乳配合使用可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适用于氨基酸代谢障碍婴儿,要求不含或仅含有少量与代谢障碍有关的氨基酸 所使用的氨基酸来源应符合标准规定 可适当调整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 食品组学:食品分析现在和未来的挑战(4)
    》接上期   尽管我们看到有许多的食品分析手段和应用方法,但在这一热门分析领域依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目前世界上每年依然有上百件食源性感染事件发生,高达1/3的工业国家人口每年都遭受食源性疾病带来的痛苦。对于食品当中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微生物学家已经研究出了可靠的基于培养的技术。尽管这些方法被称作&ldquo 黄金标准&rdquo ,但是十分耗时,并且所用的仪器也比较笨重,很难携带。   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使得致病微生物敏感性和特异性筛查成为可能。微阵列芯片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核酸检测方法,其主要特点包括小型化、并行处理样品的能力、及易于自动化。   此外,现有的大量遗传信息已经可实现比物种更低一级的分辨,可区分微生物菌株,这主要归功于精心挑选的可变基因组区域。尽管这些基于分子技术(或免疫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出现,但是要寻求真正的实时检测方法,减少乃至于取消培养富集可能才是关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样品前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从样品基质中进行细菌浓缩和纯化。在这方面,食品安全依然面临的另一个分析挑战是,在不影响回收率、精确度、灵敏度、选择性和专属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得到与官方指令相关的可靠的分析结果。   消费者保护及食品中过敏源的检测执法,仍然需要更合适的分析技术。食物过敏是食品分析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微量的过敏原对于敏感人群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食品生产企业有非常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法律法规限制。免疫学方法应首先被考虑,紧跟其后的是确认方法。利用液相色谱和质谱检测过敏性蛋白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现在常被用于食品过敏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我们依然需要可替代的确认方法来应对额外问题源,例如,食品基体干扰或食品加工,虽然它们可能不影响食品的致敏性,但却影响过敏原的检测。   分析系统的小型化将继续发展,相较于传统的生物键合鉴定,新出现的技术可提供自动化程度更高和功能更多的分析平台。这些复合型的生物分析技术预计将为监管机构、食品企业,提供更有效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监测手段。在这方面,平面阵列芯片和悬浮阵列芯片已经展示出了它们在检测病原体、食物过敏原和掺杂物质、毒素、抗生素和环境污染物方面的潜力。在这种情况下,微流体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也有一些有趣的应用,不过更多的精力需要放在研发用于真正的食物样品分析,集成多个操作单元的多功能的微流体平台。微型系统及其应用在食品分析中将继续保持增长。   至于多维色谱,从技术角度来看,两个系统之间固有的接口问题依然存在,因为这一问题,GC × GC的操作成本相当昂贵,LC × LC的灵敏度也有所降低。未来几年,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改进这些接口问题,以及进一步增加系统的正交性,从而增强它们的分离能力,因而增加它们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在设计有效的新型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的调制器时,保证分析成本尽可能低应当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多维系统当中的在线样品制备步骤的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而且,随着功能强大的质谱检测器的扩展应用,将进一步增强这些技术在食品分析当中的应用和鉴别能力。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点是,在它们能够提供更简单更快速的分析之前,当下的这些多维技术的应用仍需要专用的实验室、设备和训练有素的操做人员。   胃肠道疾病和肝炎的病原体是食品分析中刚出现的十分重要的食品相关病毒。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使得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相关病毒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检测成为可能。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方法都需要加以改进,因为根据不同的方法、食品基质、以及病毒的类型,分析效率有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建立标准的测试流程对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由于工业的发展、新型农业的实践、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食物中有毒残留物的种类不断增加。这种增加促使了日常功能更强大、更灵敏和更快速的分析方法的发展,使之能够检测到食品中新出现的污染物,如工业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残留药剂、抗生素和抗球虫药、或海洋生物毒素等。   通过新的应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具有显著加强食品供应的潜力,包括对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吸收及传输系统的影响 对微生物,过敏原和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 改进食品包装性能和使用性能 改进食品的颜色和味道。由于这些应用,人类暴露于整个食物链中的纳米材料可能来自于纳米材料在食品生产中的故意使用,也可能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以及其他行业使用的纳米材料转移到食品当中。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分析方法对掺入食品或其他媒介中的纳米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表征。此外,还要对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的毒理学进行研究,了解它们如何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最后,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绿色分析化学在食品分析实验室的应用。绿色分析化学是指&ldquo 使用较少或不用溶剂、试剂、防腐剂,以及其他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化学物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它也可以实现更快和更节能的分析,但不会影响分析质量。&rdquo 根据定义,很明显分析当中的有害物质减少了,但是分析性能依然保持甚至有所提高。一些方法,如那些涉及样品制备的绿色技术(使用新型绿色溶剂,微型化,或采用无溶剂技术),和新型分离技术、化学计量学的结合将有助于达到新的绿色时代所提出的目标。   注:文章译自美国分析化学杂志。 》接下期
  • 食品组学:食品分析现在和未来的挑战(3)
    》接上期   由于多种分析技术进展的结合,食品分析当中一些比较特别的应用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其对于食品的品质和认可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食品或饮料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需要分析方法和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评估它的组分,也能够监控它的组分分布,以及检测其中的痕量组分。   在过去的15-20年当中,由于新的方法的引入,分析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1)少溶剂样品制备技术 (2)快速GC及相关技术 (3)新的分析方法,如全二维GC (4)新的操作策略,这些策略基于为其他领域所开发的方法,这些方法现在也用在食品分析上 (5)细致的数据处理获得更高水平的信息。因为手性方法可用于研究及表征食品或饮料,通过将不同食品化合物的对映体进行分离,如:氨基酸、农药、多酚等,所以手性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增长。另外一个例子是,通过感官感知的物理特性对食物口感进行究。为了研究食物的破裂,咬或咀嚼时发出的声音、它的微观结构、咀嚼和吞咽时的肌肉运动、可接受性等内容,这一领域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研究手段是基于多学科的方法,包括化学、物理、生理学、心理学。   为了确保人体通过食物接触的有害物质残余物在人体健康所能接受的范围内,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是必须的。因此,为了提高分析的回收率、降低检出限、减少分析时间或基质效应,强有力的分析方法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有趣的是,如今无论是开展研究还是监测项目,以及由此界定法规的检测限和执法,方法验证都是必须的。食品工业当中和食品分析相关的其他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包括:监控食品生产/操作链中的关键点,食品工业中加工过程的分析控制、快速在线筛选方法的开发、将研究方法转化为常规实验室可用的方法的验证计划等。   在过去几年中,质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过去十年,质谱常常和其他分离技术,如LC、CE联用,广泛的用于食品化合物的直接定性和定量分析。由于无法满足欧盟的最新标准,尤其是那些涉及鉴定分数要求的判断标准,因此单四极杆质谱仪在筛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串联质谱成了食品分析当中,用于鉴别分析物(主要是有害物质),及对分析物进行定量分析的通用工具。如果注意避免离子抑制现象,串联质谱的高选择性将对简化萃取过程很有帮助。目前,关于三重四极杆、离子阱以及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和一维或二维分离技术联用的应用,在食品分析科技文章中有大量的报道。此外,预计新型离子化技术的发展会比质量分析器技术的发展,为质谱在食品分析,包括新的组学应用中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强有力的分析平台,可获取食物组分更多的细节和更完整的信息,甚至超越了传统的食品成分分析方法。对于食品生物化学组成的全面了解,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代谢网络,从而对重要的食品特征如风味、颜色、质地、香味、营养价值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代谢组学研究(通过GC/MS、LC&minus MS、CE&minus MS或NMR)拥有显著增加作物学和食品学、食品原料质量和安全、食品贮存、保质期及后处理等价值的潜力。   在食品生产各个阶段进行的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中,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方法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体现。它们也是区分相似食品,检测造假(掺假、产地造假、真实性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有毒物种、食物过敏原等的重要工具。例如,在食品安全的需求下,一些DNA微阵列芯片已经被开发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有毒微生物,及转基因(GM)生物等。   在不同的阶段,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也会发生改变,如作物生长阶段,食品加工/制作(发酵,烤,煮等)、食品保存/存储(冷冻、烟熏、干燥等)等阶段。组学方法已经被证明对于深入了解食品及食品相关的基质分子非常有用,包括转基因食品。利用组学方法可得到转基因食品的有用指纹信息(可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成分监测、溯源、无意改性研究、标记问题等),相关方法已经推荐给欧洲食品安全局。   注:文章译自美国分析化学杂志。   》接下期
  • 《GB 5009.3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标准解读!
    “食品5009”标准作为中国的一套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标准涵盖了多种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包括食品中各种成分的测定方法,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的环保测试等。5009系列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互配套使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仅今年实施的5009系列标准就已超过30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主题约稿,以增强业界专家和技术人员、疾控中心相关机构工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向仪器用户提供食品检测领域更丰富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本文邀请到广州莱奥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分享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测定新国标GB 5009.35-2023相关的技术及解决方案。食品着色剂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丰富的色彩感官能刺激我们的味蕾、增加我们的食欲;正因如此,商家经常会在食品中添加各种各样的食品着色剂,但着色剂问题不容忽视,今年4月3日,上海市场监管局公布万豪酒店分公司有5批次青团添加了禁用着色剂,有柠檬黄、亮蓝等着色剂;今年4月25日,四川凯佳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麻辣牛肉片(2023/11/17、1.0kg/袋),胭脂红检测值为0.0097g/kg,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今年国家颁布了GB 5009.35-202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代替了以下三大标准:1、GB 5009.1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2、GB/T 9695.6-2008《肉制品 胭脂红着色剂测定》3、GB/T 21916-2008《水果罐头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把不同基质的规整到新标,原理统一为固相萃取法,说明固相萃取针对不同基质,具有广泛的适配性;固相萃取技术中,正压固相萃取是较为先进技术,压力高达100psi,不合格事件中青团粘稠基质,需要用到正压固相萃取,才能充分的提取,保证结果准确性。本文对于新标着色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方法解读,以及提供该方法的配套解决方案。一、 GB 5009.35-2016 与GB 5009.35-2023 对比需要注意的地方项目旧标准(5009.35-2016)新标准(5009.35-2023)原理变化聚酰胺粉吸附法/液-液分配法乙醇氨水提取-固相萃取净化仪器条件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检测波长:415 nm(柠檬黄、喹啉黄),520 nm(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酸性红和赤藓红),610 nm(靛蓝、亮蓝)。分析时间21min42min检出限和定量限方法检出限: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均为0.5mg/kg,亮蓝、赤藓红均为0.2 mg/kg(检测波长254 nm时亮蓝检出限为1.0 mg/kg, 赤藓红检出限为0.5mg/kg)。样品取样量为2g,定容体积为2mL时,柠檬黄、新红、胭脂红、日落黄、喹啉黄、赤藓红的检出限均为0.5 mg/kg,定量限均为1.5 mg/kg,苋菜红、诱惑红、亮蓝、酸性红、靛蓝的检出限均为(0.3mg/kg,定量限为1.0 mg/kg。二、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称取样品称取样品时,需要注意均匀取样,以果酱为例,如果是盒装的,需要上中下层均匀取样,保证样品颜色均匀;硬质糖果,可加5ml水,40℃恒温震荡溶解后,再进行提取步骤。2、样品提取1) 乙醇氨水属于易挥发溶剂,需要现用现配;2) 乳制品提取液遇到混浊,可采取高速冷冻离心或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再离心。3) 固体样品,如粉丝,样品干硬,若水浴后,溶胀效果不佳,可以适当延长水浴时间,让样品充分溶解。4) 准确移取(乙醇氨水)提取液10ml,50℃氮吹浓缩至3ml左右,目的是为了保证过柱之前,充分去除氨水,保证上样pH=6左右,满足WAX混合型弱阴离子对上样也要求,保证小柱对合成着色剂有很好的吸附作用。(WAX混合型弱阴离子小柱对强酸性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选择性)3、过柱1) WAX阴离子固相萃取小柱,不同批次之间有误差,同一批次需要进行验收测试,合格后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2) 淋洗过程,如茶叶为例,天然色素较多,可适当加多点甲酸水和甲醇的量,去除水溶性和脂溶性天然色素杂质。3) 洗脱,若基质着色剂含量较多,可适当增加洗脱溶剂含量,直至洗脱至溶液无色为止;洗脱液氨化甲醇现配现用。4) 氮吹过程,氮吹至近干,不要完全吹干,对于粘稠基质,吹干,不易复溶。复溶液需要pH=9的乙酸铵缓冲溶液复溶,确保赤藓红的回收率。5) 若洗脱后,填料上还有残留颜色,并且回收率偏低,则考虑含氨水的提取液和洗脱液是否现配现用,氨水含量不足,导致ph值偏低,洗脱不完全。4、实验结果1) 靛蓝合成着色剂性质不稳定,实验结果回收率偏低的话,很大原因是降解了,所以,建议靛蓝标准品现配现用。2) 实验结果11中合成着色剂回收率,除了赤藓红偏低,其余的回收率都满足90%-110%。最后一步的复溶液可试试pH=9的乙酸铵:甲醇=9:1,提高回收率。3) 过膜时候需要选择亲水的PTFE滤膜,才不会吸附色素。合成着色剂是食品安全中尤为重要的检测项目,针对蜜饯等等粘稠基质过柱,莱奥公司推出了正压固相萃取仪、氮吹浓缩仪和氮气发生器整套解决方案,粘稠基质轻松过柱,过柱后直接氮吹,无需转移样品;48位正压固相萃取仪48位氮吹浓缩仪氮吹用氮气发生器广州莱奥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莱奥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州,是一家专注于色谱质谱前处理仪器及氮气发生器开发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团队人员拥有十几年的质谱仪、前处理仪器、氮气发生器从业经历。公司自主开发生产氮气发生器、固相萃取仪、氮吹仪等,并代理国内知名品牌的色谱质谱仪器,服务于全国食品、制药、临床检验、环境、司法鉴定、科研院所等行业。莱奥将继续潜心研发,推出更多行业需要的产品和方案,努力成为您身边的质谱方案专家!
  • 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解读
    一、目的和依据奥克巴胺也叫章鱼胺,因首次于章鱼唾液中发现而得名,是一种天然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对-羟苯-β-羟乙胺的化学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同类物。世界反兴奋剂组织《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国际标准禁用清单》(WADA清单)中明确将其列为赛内禁用物质。研究表明奥克巴胺在水果、蔬菜、肉、奶和鱼等食品中被检出,然而,目前关于食品中奥克巴胺的研究和监测多关注动物源食品,对植物源食品关注较少。研究发现,奥克巴胺在柑橘类植物源性食品及相关制品中被广泛检出。此外,在某些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可能非法添加奥克巴胺用于减肥。适量的奥克巴胺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但过量摄入会引起人体的内分泌紊乱和新陈代谢失衡,引起诸如头痛、恶心、心悸、血压变化、血糖不稳、呼吸紊乱等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关于奥克巴胺的检测标准仅有GB 5009.20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其仅适用于酒类、调味品、水产品以及肉类,不包含柑橘类水果及其制品等植物源性食品,我国尚无适用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检测的国家标准,无法满足大型赛事食源性兴奋剂防控及日常监管需求。为避免食用含奥克巴胺浓度较高的柑橘类水果及制品、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给运动员带来兴奋剂检出风险,降低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制定了BJS202211《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方法。二、在食品监管实际中的应用BJS202211《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适用于柑橘类(柑橘、橙子、柚子)及其制品(橘子汁、橙子汁、柚子汁)中奥克巴胺含量的测定,可用于柑橘等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分布情况、本底含量等情况的系统调研活动,用以在大型赛事过程中加强柑橘类及果汁制品中奥克巴胺的内部控制。该检测方法的制定可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对减少运动员兴奋剂检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三、先进性和创新性本次是对《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首次制定。试样中的奥克巴胺经1%甲酸50%乙腈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分离和测定,内标法定量。由于食品基质中组分复杂,本方法引用了内标,可使基质效应得以矫正,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从而极大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方法的可靠性。使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检测技术,由于其准确、高效和高灵敏度,符合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所追求的快速高效的要求。该方法填补了奥克巴胺在植物源食品中无检测方法标准的空白,对柑橘及其制品中奥克巴胺含量的检测,可以建立奥克巴胺的防控规范,避免运动员的误食风险,为供赛食品供应渠道把关筛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大型体育赛事供应食品食源性兴奋剂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手段。四、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下:1.称取样品后加入内标,再进行提取净化操作,在前处理步骤之前加入内标可以更好地校正前处理带来的目标物损失;2.由于内标离子(139.193.1)对附近存在较强的基质干扰,在选择色谱柱及流动相条件时,应着重考察此内容;3.试样中奥克巴胺的测定值超曲线范围时,须重新进行测定,建议适量减少称样量,并通过增加提取液、复溶液体积等方式,对样品进行重新测定。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稀释倍数进行准确的计算,使最终溶液中内标含量与标准溶液上样浓度保持一致,使其上机浓度在线性范围内再进行定量。
  • 从新食品安全法解析包装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质控手段
    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公众无法回避的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长期问题,2015年政府重磅出击,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执行。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设立了最为严格的管理流程、追溯机制和惩处制度,强化了包括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在内的企业主体的安全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力度。  纵观食品生产环节,包装是食品与外界的唯一屏障,也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若其质量存在问题,食品安全更沦为一纸空谈,可见,包装对食品安全的作用不可小觑。细读食品安全法,其中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第四十六条“从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保证生产的食品复合食品安全标准”皆从食品包装的角度提出了质控要求。现就其影响及其质量控制手段进行详细解析。  食品品种日益丰富,相应的食品包装材质不一,如塑料薄膜、塑料复合薄膜、纸塑复合膜、共挤膜、镀铝膜、铝箔、铝箔复合膜等膜等,以及形态各异的包装容器,其中塑料包装材料占所有食品包装材质的90%以上,其材质、性能和工艺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基本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塑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要求,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应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实施生产许可。安全法把规范重点集中在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方面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塑料、橡胶、纸、金属、涂料等食品接触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塑剂、稀释剂等助剂,以适应各种包装需求。这些助剂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尤其是油脂类或酸性食物,分子通过材料迁移进入食品,影响食品的安全,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对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对塑料包装向食品中迁移物的量以及检测方法做了规定,如我国的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3-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4805-1994《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等。标准中,采用蒸发残渣这一指标来衡量包装材料浸出物的情况。  蒸发残渣是检测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接触水、酸性物质、酒精类、油脂类等食品时可能析出的化学物质量的指标,即蒸发残渣指标用来考核一定时间内包装中各类物质向食品迁移的总量,用mg/L表示。模拟物一般采用蒸馏水、4%乙酸、20%或65%乙醇和正己烷。相较于人工测试易出现的随机误差,建议采用仪器自动测试法,如ERT-01蒸发残渣恒重仪,能减少了烘干、干燥、称重等试验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干预,且确保了试样重量测试过程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环境中,避免了试验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塑料复合包装材料使用的粘合剂和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方面,包材复合使用的粘合剂在高温时会发生裂解,生成有毒有害物质,另一方面,某些不良供应商会在胶黏剂中的溶剂中添加甲苯或二甲苯类类有害物质,增大了所包装食品的致癌危险。此外,当前国内包装印刷业采用的油墨以聚酯类树脂为主体结构,甲苯、丁酮为主溶剂,以溶剂挥发为干燥方式。由于胶黏剂和油墨中所含不等量的甲苯、丁酮、乙酯等溶剂挥发速度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各种溶剂残留量数值不一。于此同时,若溶剂对树脂分子溶解性较好,树脂分子对溶剂的释放性较差,同样会导致大量的溶剂残留。在此基础上,随着胶黏剂和墨层涂覆的厚度增加,溶剂残留量也会随之增加。当溶剂残留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同时向内和向外迁移,若进入包装内容物中就会对其造成污染,进而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国家对食品用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指标已经做出了严格要求:(1)残留总量,包括乙醇、丙酮、异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丁醇、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二甲苯等共11种。(2)苯类溶剂残留量,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3种。GB/T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式复合、挤出复合》要求残留总量≤5.0mg/m2,苯类溶剂不得检出,检出限为0.01 mg/m2。由于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一般产生于油墨、溶剂、粘合剂,与薄膜自身、生产工艺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很难全面的进行把控,因此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检测显得格外重要。相关企业可以利用包材检测专用的气象色谱仪进行日常检测,根据测试数据,相应调整生产原料和工艺,以减少溶剂超标的发生几率。  包装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及包装密封问题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包装材料是包装容器的基质,这些材料应用在食品类包装中需要在厚度、阻隔性、力学性能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特性。厚度,是所有性能中最基本的一项。保持包装材料的厚度均匀,除了可以帮助乳品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宜于控制包材各部分性能均匀。厚度的测试方法有多种,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多项标准规定,面接触式测厚为指定测厚方法。另外,包材的力学性能也是关系到食品包装承重和耐冲击重要性能的基本因素,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剥离力、撕裂性能等,其测试方法已有标准可依且相对成熟,将以将其纳入食品包材质控体系中进行日常监测。  阻隔性是指包装材料阻隔水汽、气体渗透的性能。众所周知,水和氧气是导致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包装材料作为食品与外界环境的隔离材料,其阻隔性要求非常高。由于此项检测需要极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日常检验多依靠实验室检测仪器进行测试,而后实验人员根据材料的阻隔差异指导不同类型的食品包材选购。水汽和氧气除了通过包装材料渗透进入外,包装泄露处也是其渗入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项内容,首先需要确认包装泄露部位的分布情况,建议采用负压法做密封试验,测试步骤可参照GB/15171《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其次,根据测试结果找出泄露多发部位,一般来说封口泄露较为常见。现代企业大多采用热封技术封口,热封时间、温度、压力是决定热封效果的三大技术指标。通过借助热封试验仪等相关检测仪器,在模拟生产线的环境下试验不同的技术参数,从而找到最优热封工艺,改进封口质量。  综上所述,包装材料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虽是潜在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新版食品安全法的诞生,一方面预示了我国食品安全机制走向了新阶段,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包材质量管控逐渐步入一个更加严格的时代,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食品安全关系重大|食品企业如何避免“上新闻”?
    近期,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发表消息称:韩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未来综合食品(株)生产、销售的牛板筋产品中检出大小为3×2.5mm的金属性异物(切割机破损碎片),命令其停止销售并召回该产品。 来源:食品伙伴网作者: 王海梦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声誉,更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那么食品企业如何才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减少负面新闻的影响?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安全质量如何守护? 控制异物来源异物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生产过程的任一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食品中异物污染物的来源。既然异物风险无处不在,如何才能避免风险并清除异物,保护食品安全呢?首先,企业应当从自身做起,在生产的任一环节都要做好防范措施,加大管控力度。其次,企业可以建立完整有效的异物检测机制,并将金属检测机与X射线检测系统引入整个机制中,可以更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金属、玻璃、石头、骨头等异物,从而降低食品异物风险,确保食品安全,防止对顾客造成物理伤害,减少投诉,保护企业良好的声誉,满足合规要求。金属异物检测Eagle H系列金属检测机拥有可定制化的检测开口尺寸并提供三种不同的工作频率(25/100/300/800KHZ),可以满足不同生产线的开口尺寸和工作频率要求来达到更高的检测精度。Eagle H系列金属检测机具有内置的监控系统,提供健康/早期预警/故障等三种监控模式。当设备出现不稳定状况但可以继续正常使用时,监控系统会出现黄色预警并提示相关预警信息,使用者可以按照提示尽快排除隐患,提前进行设备维护,消除停机等严重故障,从而缩短停机时间,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保证检测精度和设备稳定性的同时,Eagle H系列金属检测机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生产环境设计符合要求的配套输送机。定制化的设计模式可以解决产线新增设备问题以及上下游生产线的衔接。想要了解更多Eagle鹰光™ 的产品,请进入网站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16/Search.htm?sType=0&Keywords=Eagle,留下您的信息,我们的专业工程师将竭诚为您服务。
  • 食品安全高峰论坛: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15-16日,以“加强技术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为主题的“2010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高峰论坛主要内容由论坛主题演讲、专题研讨、新技术推介、产品展览、技术论文交流等系列活动组成。2010年16号下午,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技术研讨会如期召开,主要内容有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等,详细内容如下:   2010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食品专场研讨会(一)之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报告人: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石河子)助理研究员邢丽杰女士 报告题目:免疫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邢丽杰女士以4月9号青岛检出1930公斤韭菜农药超标的事件开题,以此指出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并总结道食品安全隐患来源于多因素、多环节。多因素是指化学性危害因素、微生物危害因素和其他不确定因素 多环节是指种植养殖环节、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免疫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应用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致病菌等检测。她为大家讲解了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所谓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比如说酶、抗原、抗体、细胞和组织,或者分子应急聚合物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原件,识别原件与样品中的带色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后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变为可以输出的检测信号。它的特点主要有1.)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好 2.)响应快,能实时检测到表面抗原抗体反应。   报告人: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HPLC应用工程师王正帅先生 报告题目:新型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MAS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王正帅先生主要报告内容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综述、MAS技术介绍及应用两大部分。多重基质的杂质萃取技术称为MAS,应用范围比较广,包括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方面。它的特点主要是1.)不同于常规的SPE,MAS只吸附杂质;2.)针对样品可以有不同填料进行选择;3.)去除生物基质大分子干扰比较好。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同时保证实验的回收率。最后,他指出MAS方法无论是从实验操作步骤、样品分析时间还是从除噪效果来看,都占有很明显的优势。   报告人: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博士刘静女士 报告题目:食品营养标签制作及检测技术   刘静女士为大家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样品类型、制作标签的类型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二是样品的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 三是制作营养成分表。她指出检测数据是测量数据,是在标准方法和同一条件下,测定多次,获得多次检测结果,一般取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为检测报告报出数值。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测定两次,检测报告为两次检测结果平均值。在报告中提到制作营养标签的实例是首先获得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理、修约、计算,最后是制成营养标签。
  • 食品安全高峰论坛:食品安全分析测试技术专题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15-16日,以“加强技术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为主题的“2010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高峰论坛主要内容由论坛主题演讲、专题研讨、新技术推介、产品展览、技术论文交流等系列活动组成。其中,“食品安全分析测试技术专题技术研讨会”邀请到9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内容如下:   专题技术研讨会(二):食品安全分析测试技术   报告人:中南大学中药和食品现代化研究中心教学系主任教授张泰铭先生 报告题目: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及其在食品鉴别评价中的应用   张教授报告中先讲述了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原理,谈到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时,他说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离不开相应检测仪器的商品化。为此,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立项的支持下,中南大学和湖南湘潭市仪器仪表成套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出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该仪器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由精密化学系统、非线性化学反应系统、搅拌系统、精密恒温电极电位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是集信息检测、数据处理、相似度计算、样本鉴别及质量评价于一体的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   报告人:弗尔德莱驰(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区经理董亮先生 报告题目:食品行业理化分析中的取制样技术   检测仪器的灵敏度越高,越要求具有重现可靠的前处理技术,董亮先生侧重的讲解了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可靠的前处理技术可以使分析样品具有代表性,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使得分析结果更准确,从而实验过程具有重现性。   报告人:日立高新技术公司高级工程师伊藤正人先生 报告题目:运用日立超高速液相色谱仪进行食品成分分析   伊藤先生跟我们分享了一些用日立超高速液相色谱仪进行食品成分分析的一些例子,主要介绍了两大部分:一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二是日立公司推出的配合柱前衍生法的超高速液相分析仪做氨基酸分析。   报告人:斯百全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技术支持经理卢静女士 报告题目:重金属形态分析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食品吸收,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砷、锌和硒。食品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一是环境的污染,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重金属污染。我国重金属的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我国食品中铅和镉的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卢静女士在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之后,以检测有机汞为例,与听众分享了检测重金属的方案,介绍了三个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一是衍生法,用GC检测;二是利用固相微萃取,GC-ICP检测;三是通过样品前处理后用GCMS进行检测。   报告人:莱伯泰科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孙秀娟女士 报告题目:快速响应,保证检测准确性—GPC净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食品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孙经理用这句话为引子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主要讲述了凝胶色谱的原理,以及凝胶净化系统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关于为何用GPC作为净化手段,她讲到一是GPC可以有效去除干扰基质,尤其是脂肪、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因此可以保护分析仪器,尤其是色谱柱;二是可以实现全自动试验样品净化过程;三是根据凝胶渗透色谱原理,保证较高的回收率;四是适合未知样品的探索。该套系统依靠凝胶渗透色谱原理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大分子基质,及小分子干扰物质,收集目标馏分,从而提高后续分析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延长分析仪器的使用寿命。广泛的应用于环境检测,农产品检测,食品检测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科技部关于加强和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p p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2017〕42号),在深化改革中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工作,以创新引领监管水平提升,进而促进食品药品行业的创新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p p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食品药品科技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重要内容,加强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有机衔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药品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 /p p   (二)工作原则 /p p   ——坚持需求导向,聚焦重点。瞄准食品药品科技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健康需要,聚焦食品安全保障、临床急需药品、创新药、先进医疗器械等方面,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让百姓充分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福利。 /p p   ——坚持立足监管科技创新,保障食品药品创新发展。通过食品药品监管科学系统研究,推动监管技术和手段创新,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科学监管的水平,使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p p   ——坚持协同发展,形成创新合力。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自我检测和评价能力。利用大学、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优势,建立多学科创新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升监管水平和效率。 /p p   ——坚持人才至上,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在创新创业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和凝聚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和审评领军人才,积极吸纳全球优秀人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满足实际需求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 /p p   二、优化科技创新布局 /p p   (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创新。围绕提升创新引领科学监管能力,加强监管科学学科建设发展,并以此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国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围绕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特殊食品技术审评、食品药品快检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在标准规范、检验检测、评价评估、监督检查、过程控制、监测预警和风险交流、应急处置、智慧监管、上市后监测和再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强化监管制度和手段创新,解决指导原则、技术规范等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为监管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p p   (二)着力提升食品药品领域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以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为依托,加大对群众急需的重点药品、创新药、先进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等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食品安全保障,创新药、儿童专用药、临床急需以及罕见病治疗药物医疗器械研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和上市后药品医疗器械监测和再评价,中药创新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传统中成药的研发及其临床评价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统筹推进食品药品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临床应用、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 /p p   (三)建立完善科研支撑网络。加强食品药品创新领域社会资源优势集成,建立多部门、多学科联合创新网络。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科研积极性高的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机构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加强国家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等支撑技术研究,提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跟踪服务,建立沟通机制,助其提高科研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强化在检验检测、毒理学、临床试验、真实世界证据、不良反应监测、监管绩效评价、伦理审查、拓展性临床试验研究以及监管科学发展理论等方面合作,促进监管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监管技术研发水平。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要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人员交流互访及创新创业,加强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 /p p   (四)引领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监管法规政策和相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为依托,引领食品药品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已上市产品再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指导和帮助企业提高自我检测和评价能力,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推进食品药品标准基础研究,充分发挥标准对企业研发的引领作用。涉及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通过奖励和报酬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p p   三、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p p   (五)积极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创新链及监管需求,组织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相关单位参与食品药品等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引领性原创研究、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和联合攻关,解决食品药品创新重大科技问题。加速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在食品药品监管新方法、检验检测新技术、标准制修订、风险分析、预警和交流、安全性评价、应急处置等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解决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基地,为进一步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技术和管理储备。 /p p   (六)加强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采取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选择在人才、学科和资源等方面优势单位,聚焦健康中国建设、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需求,建设和培育一批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食品安全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在毒理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生物安全、药品医疗器械评价等监管科学领域打造具有行业、国家和全球有影响力的食品药品科技研发高地,促进我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p p   (七)协同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和产业化需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要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等工作。把临床研究中心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的情况纳入考核评估和管理重点,包括临床试验条件、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研究人员、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要聚焦国家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重点任务,率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健全临床试验管理平台和统一的伦理审查平台,做到在临床试验数据、伦理委员会审查互认等方面数据的统一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实现可追溯和痕迹化管理,发挥更大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促进作用。 /p p   (八)加强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本省食品药品产业特色和新兴门类,共同加强顶层设计,优先考虑建设一批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创新基地,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应用性技术研发,推进区域创新以及食品药品产业和监管科学创新,提升整体食品药品监管科技水平。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资源整合,将各类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信息资料等纳入地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着力解决科技资源缺乏整体布局、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等问题。 /p p   (九)支撑服务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等产业集群区,加强政策指导,按照分布推进、有序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有条件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在产业集群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和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一批特色突出、专业优势明显的实验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生产等为一体的开发中心,并提供检验检测、审评审批等便利服务,促进产业集群区内企业技术创新升级和产品上市,加速食品药品产业发展。 /p p   四、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p p   (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有关对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的政策扶持,各审评机构要加强早期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及早开展与注册申请人“研审联动”,加速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和成果转化。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系统内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管理制度,完善科技成果登记、评价、共享、收益等相关规定,建立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引导拥有科技成果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创新创业。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试点工作,推动更多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p p   (十一)建立人才激励和奖励机制。全面落实科技人员流动、创新创业等激励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与服务保障制度,调动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技术支撑机构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各有关直属单位要建立健全人事聘用、绩效考评、收入分配、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教育培训等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推进中国药学会等社会力量完善科技评奖体制和机制,开展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 /p p   (十二)加强科技和科普宣传。制定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教育计划,提高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安全用药月”等活动,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科技创新典型事迹、重大政策精神的宣传和解读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食品药品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形成人人关注创新、参与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鼓励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设科普宣传基地。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生态。 /p p   (十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借鉴吸收先进的监管技术及经验,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科技人文交流、共建实验室等合作。充分发挥作为ICH、IMDRF等有关国际组织成员国的作用,深入参与并主导国际食品药品政策法规、技术指导原则、标准等制修订以及监管科学相关国际活动,推动和引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与国际接轨,提升话语权。推动并逐步实现审评、检查、检验结果和标准的国际互认。鼓励技术专家在国际组织中任职,提升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影响力。 /p p   五、加强组织保障 /p p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切实把科技创新放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突出科技创新在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将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创新作为落实地方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食品药品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抓好任务落实。完善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将把对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地方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p p   (十五)营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按照工作要求,抓紧修改不符合创新导向的规范性文件和制约创新的制度规定,构建综合配套精细化的法治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专利强制许可、药品医疗器械优先审评审批以及其他国家科研管理和监管制度,探索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开展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试点,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建立健全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体系,营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法治环境,让致力于科技创新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体现科研创新价值。 /p p   (十六)建立科技创新资助和管理机制。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和加强食品药品领域科学研究,在相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中统筹部署。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拓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加强食品药品科技创新研究。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机构按照单位职能建立健全内部科技管理体系,确保有制度、有岗位、有人员,夯实科技创新主体职能基础。鼓励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机构在完成监管工作前提下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和能力。 /p p   (十七)强化资源统筹合作。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科技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部际协同机制,凝练食品药品科技需求,系统布局食品药品科技创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在科研立项、科技奖励、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并支持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机构纳入科研单位管理序列。 /p p   (十八)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全面落实国家有关人才专项规划要求,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未来15年,培养和造就数十名能进入世界相关科技前沿并享有盛誉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造就数百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培养数千名相关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打造高端智库。加强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组织能力强的科技管理人才。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科技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月25日 /p
  • 食品药品监管局: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秩序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大力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经营秩序 开展六个“严厉打击”   新华社海口2月22日电记者从22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1年将大力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经营秩序,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全力营造高压态势,重点查处和及时曝光涉及面广、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例,开展六个“严厉打击”。   “2010年,各地加大了对违法添加药物、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了专项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还远远不够。目前,市场混乱形势依然严峻,市场秩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在会议上指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2011年开展六个“严厉打击”,即严厉打击虚假夸大宣传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假劣原料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套用冒用批准文号行为,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   边振甲要求,各地要以有力的措施和行动,充分展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有干劲、负责任、抓实效的良好形象。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惩不贷,实施五个“必须”,即凡存在标签说明书虚假夸大宣传的,必须责令召回并整改 凡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必须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从重处罚 凡产品涉嫌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下架并暂停生产经营 凡存在违法添加行为的,必须撤销产品批准文件,吊销生产许可证 凡触犯刑律的,必须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督查督办力度,对跨地区的重大问题挂牌督办 支持配合省级局,对违法违规企业一查到底,坚决予以打击 建立地区之间的协查机制,使问题产品和违法违规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切实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争取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秩序有所好转。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将继续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规范的建立健全   新华社海口2月22日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22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说,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规范是实现严格准入、提高门槛的最有效手段。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   边振甲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非常重视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规范相关建设工作,近两年加大了有关原料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技术规范以及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等制修订的力度,国家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有关省级局和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所以及协会、院校等先后承担了部分工作。目前,有的已经发布,有的已在公开征求意见。   据介绍,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制定有关技术要求等编制和管理规范,科学推动和指导工作进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相互协调配套并符合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需要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体系,全面提高产品准入、生产准入门槛,科学有效降低申报数量。   同时,加快推进《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做好有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新华社海口2月22日电记者从22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的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司长童敏介绍,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有序地推进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相应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据介绍,我国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包括,完善原料标准。针对胆碱类及其酯类物质的使用问题,修改化妆品卫生规范。组织拟订24种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完善产品标准。制定发布保健食品、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改变了化妆品没有产品注册标准规范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了保健食品产品质量标准的规范和要求,提高了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水平。   此外,还包括完善检测方法 完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 完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等。
  •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效虚高”
    ●全国政协委员胡树华   “有单位为完成指标弄虚作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效虚高”。昨日,提起百姓关注的食品安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导、省经信委副主任胡树华直言不讳提出批评。   胡树华认为,国家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但问题和隐患仍不少。如食品检验机构不够规范、责任不够明确;食品标准不统一,有些指标不够科学;一些企业完全无视社会责任,而对他们的制裁力度又不够,导致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监测评估机制缺乏,信息公布不规范;部门多头监管,职责交叉等。   “食品药品安全必须确保‘零风险’”。胡树华认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能“搞运动”,必须长效机制。首先就需要地方政府理顺管理部门权限责任,建立定期沟通渠道或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做到监管工作的无缝衔接。   还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督管理;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产品溯源和不合格品的召回制度、责任追究机制等;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控制点,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重点投入到这些关键控制环节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标准不仅可以对企业的最终产品提出严格的市场准入要求,而且能够对企业的中间产品进行层层把关。这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剔除不具备条件的企业。
  • 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统一管理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更高要求。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既有重复监管,又有监管“盲点”,不利于责任落实。药品监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为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有必要推进有关机构和职责整合,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方案提出,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承担。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同时,不再保留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单设的食品安全办。   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衔接,明确责任,方案提出,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   方案的说明指出,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   相关新闻:   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导致问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诟病。近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就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理顺监管体制就是解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九龙治水”问题的重要措施。现在是多个部门、分段管理。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谁都负责,也就意味着谁都可以不负责,这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体制性问题。   常晓村说,通过改革,今后有可能会整合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能,理清职责,才不会发生推诿扯皮,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管理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此外,商务部将加强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等重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黑名单”失信惩戒机制。   多个部门职能将划归新部门   昨天,在河北团全团会议结束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在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示,机构改革将会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改革,将分段管理统一起来。   付双建称,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分散在农业、质检、工商、药监、卫生等系统中,存在分段衔接的问题。衔接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问题,所以监管效果不是特别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其中就包含有这个意思。   付双建表示,在具体做法上,是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目的是将食品药品监管统一到一个部门。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原卫生部下属的食品药品监督局,把工商总局的食品安全监督职能和质检总局的食品药品监督职能拿出来,划给新部门。   从田头到餐桌管理还需适应   付双建表示,统一以后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因为此前存在监管习惯的问题。“如工商局的流通领域怎么管,转给新机构以后又怎么来管?质监局在生产领域的监管新机构怎么管?”付双建表示,这样的改革,从设计上来说是很好的,从田头到桌面统一监管。但是肯定有一个适应过程,将分段改成一个,这里有一个完善法律,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以及整个市场监管的行为到位的问题。在执行中这些方面能否到位,是将来的一个重点。   付双建表示,实际上,中国一些地方已有类似尝试。比如,深圳市便在食品安全集中监管方面做出探索,将分散于原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进行整合,划归给新设立的机构,深圳称为市场监督管理局。   药品管理也将划归统一管理   前天下午,在政协小组讨论会后,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一个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新机构即将诞生。   黄洁夫表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只有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制度化、常态化,全程监管,高效运行,才有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   黄洁夫表示,食品和药品领域的诸多亟待改革后更加有效、有力的新机制加以规范和鼓励发展。(来源于京华时报)
  • 如海光电┠与您相约重庆食品安全论坛——食品快检解决方案
    CBIFS2019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于即将举办,本次论坛将围绕快速检测、农兽药残留、掺伪鉴别、乳制品等热门话题展开技术交流。如海光电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现场展示食品快速检测,前处理仅需10秒,自主建库,您不容错过。如海光电方案剧透 手持拉曼光谱仪(EVA3000plus)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滥用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实时显示。方案构成1、前处理试剂2、增强纳米试剂:金属溶胶和辅助增强试剂3、检测设备: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或者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技术优势1、 应用范围广泛:检测范围涉及农残、兽残、食品添加剂等诸多食品安全方向;检测谱图2、方法适用性广:能够满足大部分常见基质;3、方法灵敏度高:大部分方案检出限均可以满足国家、行业及相关标准;4、操作时间短:大部分方案可在10min内完成。诚邀观展关于我们 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学仪器、光电类模组、部件设计、研发与生产的企业。 公司拥有专业的半导体激光器制造技术,光学探头研发和光谱检测技术,是专业仪器零部件、设计方案、仪器及理化整体方案的供应商,已和国内多家主流科研、研究机构达成高度合作。
  • 食品农残新标实施 | 谱育科技“三重四极杆质谱”双剑合璧,助力食品农残检测分析
    日前,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中农药残留标准达到1万项的目标任务。新版标准涵盖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大幅增加,其中一个特点是农药残留限量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进一步完善,本次三部门还同步发布了GB 23200.121-2021《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4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有效解决了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有限量、无方法“的问题。标准解读GB 23200.121标准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一次进样正负源切换同时测定331种农药及44种农药代谢物,解决了现行液质标准适用农产品基质种类少、农药及代谢物品种不全、前处理操作复杂、部分农药方法定量限高于最大残留限量等诸多问题。同时,将GB 23200.121与GB 23200.113标准配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共可覆盖GB 2763-2021农药品种的60%、2021版国抽农药品种的89%、例行监测农药品种的96%,适用范围广。标准特点解决方案新农残标准对农药残留限量规定严格、品种剧增,为准确定性定量分析带来巨大挑战。谱育科技针对新国标GB 23200.121 和2018版的GB 23200.113两大农药残留方法标准建立了从前处理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匹配全套解决方案,对该两种标准涉及的多种农药及其代谢物进行合理分段,正负离子同时采集,对国标规定不同基质前处理方法进行实验,满足国标灵敏度及准确度要求,助力食品农残的检测分析。检测仪器方案谱育科技EXPEC 5210 LC-MS/MS和EXPEC 5230 GC-MS/MS三重四极杆质谱性能优异,具有出色的灵敏度、较佳的抗污染离子源设计、优异的稳定性以及全中文的Mass Expert质谱工作站,“双剑合璧”轻松应对复杂的植物源性食品基质样品。谱育科技质谱应用服务团队第一时间根据新标准方法验证,解决实验中各种问题,为食品用户提供农残解决方案。部分代表性农药在基质中的图谱举例(浓度为5ng/ml)部分代表性农药的基质标准曲线(浓度范围为10ug/kg-200 ug/kg)
  • 2021两会食品领域提案:加大传统食品营养基础研究 促进全民健康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食品领域的代表委员关注哪些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今年带来了“关于加快提升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食品是人体获得所需能量和营养素的最主要来源,在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孙宝国委员介绍说,食品与健康关系紧密,通过改良膳食可有效预防绝大部分非遗传性的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并延缓相关遗传性疾病的发展。对健康型、营养型饮食的追求已逐步成为现代人的主流饮食观念。  与国外相比,中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模式,有中医养生的健康理念和实践。但我国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孙宝国委员认为,首先食品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待突破。我国食品营养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营养与健康因子作用机制不明确,特别是缺少针对中国传统食品和中餐的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符合中国人群的膳食营养健康大数据资源匮乏,膳食营养干预基础研究薄弱,食品产业向营养健康型发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关键核心技术。  其次,国家布局的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高水平创新平台缺乏,不能有力支撑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面对国家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重大需求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持续研究,提升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高品质生活特别是生命健康的需要。  为加快提升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孙宝国委员提出3点建议:一是加强统筹部署,加大科技投入强度。明确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目标需求和重大任务,优化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国家科技研发计划,加大对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要持续支持。  二是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汇聚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优势力量,组建集中研究国人营养需求和代谢机制的科技创新实验室,打造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科学知识科普。广泛开展食品营养与健康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的科学水平,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 超市食品农药超标凸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漏洞
    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的2010年3• 15调查报告,在包括华南地区超市取样的83个蔬果样品中,大多数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或非法转基因等问题。且通过其近期的调查走访深圳发现,深圳各大超市检测标准不一,受访的深圳消费者对大超市极度信任,食品安全维权意识不强。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大头婴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及“毒豇豆事件”,一次次给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而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漏洞。 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此前“毒奶粉”再次流入市场等问题时,他表示,可能是一些技术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恐怕不能令人信服,毒奶粉再次流入市场恰恰说明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到位以及缺乏一个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黎雪荣指出,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以及滥用农药等。其次,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导致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这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因素。另外,食品安全监测量多面广,但技术检测工作滞后,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以及检测机构检测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得食品安全难以做到事前把关。此外,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对于超市而言,目前各个超市采用的检测方式和标准不尽相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没有相关强制规定,全凭超市自行决定。超市使用的检测仪器及所用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些是国家标准,有些是地方标准。据悉,目前深圳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消费维权的立法工作,在国际大趋势之下,食品检测的标准和措施将向电子科技日用品质检先进的欧美、食品质检先进的日本看齐,甚至会直接参照国外先进经验。 黎雪荣同时指出,除了硬件方面的改进,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安全方面的软环境的建设。例如,我国还需要加强食品市场准入管制,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应真正做到严格执法,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透明度,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
  • 2021年食品所首席专家团队在食品安全可视化、高灵敏、实时、高效检测方向取得新突破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由于食品基质复杂、有害成分含量低、风险因素多变,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面对新挑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所张峰首席专家团队在食品安全可视化、高灵敏、实时、高效检测方向取得新突破。   在食品安全可视化检测方向,团队在质谱成像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液相色谱等传统检测技术可获得食品中有害物的平均含量,却无法获得其空间分布信息,无法实现可视化。光学成像和显微成像等传统成像技术空间分辨率低、灵敏度低、干扰高,难以准确定量。团队应用显微成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获得食品组织高分辨率空间分布及原位含量信息,创建新型“暴露曲线”模型,揭示了食品内源性有害物的代谢变化规律,实现了食品外源性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评价。图1 显微成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图及“暴露曲线”模型 在食品安全高灵敏检测方向,团队在检测新材料研发领域取得新突破。由于食品基质复杂,有害物含量低,需要高效的富集净化材料实现高灵敏检测,但传统吸附材料制备条件苛刻、吸附容量低,难以实现有效富集与净化。团队在70 ℃温和条件下研制出新型磁性多孔有机材料Fe3O4@COF (BAPTPDA-Dt)、Fe3O4@TAPB-Tp和Fe3O4@PDA@UPOPs,键合了脲类等多种官能团,赋予其丰富的疏水性及亲水性,使其吸附能力大大提升。其中,新材料Fe3O4@TAPB-Tp用于牛奶中玉米赤霉烯酮富集净化,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定量限可达0.012 μg/kg,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 5009.209-2016)规定的方法定量限4 μg/kg相比,灵敏度提高了数百倍。这些新材料实现了制备条件温和、吸附容量高等技术突破,检测灵敏度从ppb向ppt级跨越,实现食品中多种痕量有害物的高灵敏检测。图2 Fe3O4@TAPB-Tp材料合成路线(A)和检测流程(B)图 在食品安全实时检测方向,团队在质谱关键元件研发领域取得新突破。目前对食品安全检测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光谱技术能满足实时检测需求,但结构信息少,难以满足准确定性定量要求。传统敞开式电喷雾离子源质谱可直接进样并定量分析,满足实时检测需求,但其选择性不足、灵敏度低,难以应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的分析。团队将高选择性吸附材料与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相结合,研发出一系列分离、电离一体化高选择性敞开式质谱离子源,明显提高了其选择性。其中将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材料集成于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用于蜜蜂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检测速度≤1分钟,方法定量限可达0.3 μg/kg,与《蜂蜜中16种磺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18932.17-2003)制定的方法定量限2.0 μg/kg相比,灵敏度提高近10倍,检测速度由几十分钟缩短至几十秒,检测灵敏度从ppb向sub-ppb级跨越,实现了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实时、灵敏检测。图3 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材料制备流程图图4 所研发的新型敞开式质谱离子源 在食品安全高效检测方向,团队将食品组学拓展到未知风险判定新领域。食品安全的未知风险因子判定非常困难,几乎没有成熟技术。团队将智能质谱手术刀与组学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新型全息鉴别技术,获得反复冻融肉和过度加热肉的特征标志物,检测速度由几十分钟缩短至几秒钟,实现了过度加工食品中风险因子的高效判别。图5 新型全息鉴别技术流程图综上,2021年团队在食品安全可视化、高灵敏、实时、高效检测方向取得系列突破。研发了新型富集材料3种;申请发明专利24件,其中授权6件;制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3项,食品快速检测方法5项;获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2 个;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1篇,其中SCI/EI期刊收录论文24篇,包括SCI Ⅰ区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IF = 6.986)、《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 = 8.071)、《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IF = 5.279)等。

厂商最新资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