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油原料

仪器信息网石油原料专题为您整合石油原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石油原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石油原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石油原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石油原料话题讨论。

石油原料相关的资讯

  • 齐探讨石油化工分析新方向——第三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8月11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在山东烟台圆满闭幕。本届会议围绕“加快分析技术的提升和突破,助力双碳背景下能源和化工领域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题,设置多个专题报告,内容涵盖色谱、质谱、光谱、元素分析、物性表征以及催化剂表征等多品类技术,就当前石油化工的热点、难点应用展开探讨。同时会议还举行了围绕国VIB汽油标准执行的分析方法标准宣贯会以及“石油化工分析仪器发展”专题论坛等同期活动,多角度探讨当下石化分析领域在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成果和挑战。分会场掠影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高枝荣、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张欣、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陶志平、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黄长荣、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章群丹等专家做大会报告。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报告题目:《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进展》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特别是空间蛋白质组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报告中,张玉奎院士回顾了人类蛋白质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其团队在空间蛋白质组分析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研制了一种可进行蛋白质超快高效分离纳米晶体色谱柱、具有通孔结构和通孔-大介孔结构的乙烯基桥联杂化整体柱,以及可透膜多功能化学交联剂等,实现了蛋白质变体和蛋白质复合体的深度覆盖分析和空间异质性解析。张玉奎院士最后表示,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依然是目前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报告题目:《分析技术在新污染物筛查中的应用》近年来,新污染物因其在环境赋存可引起显著的生物毒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报告中,江桂斌院士回顾了我国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发展历程,在《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生态环境部编制《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切实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江桂斌院士介绍到,化学品快速增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日常生活使用的化学品已有百万种;已知结构的新污染物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污染物是未知结构、未知含量、未知毒性的,如何识别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并评估其毒性,需要解决多项科学难题。报告分享了江桂斌院士及团队多年来在新污染物筛查方面的成果,同时也与大家分享了新污染物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思考。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在线事业部及大化工项目 技术总监报告题目《气相液相齐眉,在线离线并进—福立高端色谱之石化创新技术》福立色谱是目前国产色谱的领军企业之一,主营气相色谱、前处理装置、液相色谱、在线色谱和工业色谱等产品。报告主要介绍了福立在研发团队、科学管理体系、多年的研发沉淀和持续的应用开发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王川报告题目:《合纤单体技术标准研究进展》合成纤维单体是指以原油、煤炭为原料,通过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工艺加工得到的有机化工产品,主要用作生产涤纶、锦纶、睛纶、维纶等化学纤维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随着原料、工艺多元化、生产连续化和下游聚合工艺对高品质原料的强烈要求,对合纤单体的质量控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对工艺控制、分析技术研发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上述形势,报告主要介绍了报告人及相关团队在多项重要合纤单体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究起草中所有的工作及相关标准进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欣报告题目:《油品质量升级对机动车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油品参数变化所带来的减排效益与车辆行驶工况密切相关。报告主要介绍了报告人团队引入机动车比功率(VSP)概念,并基于I型常温试验数据获得了不同 VSP bin 下的排放因子,并根据北京市油品升级前后的车辆的实际行驶数据获得了 VSP bin 分布,进而对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燃料产品研究室主任陶志平报告题目:《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发展趋势》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一般指由各种可持续重复获得的原料(生物原料或合成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航空煤油替代品。不过其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借助原料生产得以中和,在其他技术路线成熟应用之前对于航空业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一短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可持续远程飞行最可行的选择。报告主要介绍了目前SAF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如何发展我国的可持续生物航空煤油(SAF)的建议。万化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总工程师黄长荣报告题目:《万华化学技术创新、分析测试中心介绍及分析技术应用分享》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其分析测试中心拥有近 100 人的经验丰富的专业分析团队 配备了包含色谱、质谱、光谱、波谱、表面分析、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等各类大中型仪器百余台,报告主要介绍了万华分析测试中心的分析平台建设情况。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分析研究室主任章群丹报告题目:《智能炼厂原油资源优化系列分析技术》原油资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炼厂每年进口大量海外原油,如何选择原油资源并使原料稳定是每个炼厂面临的巨大挑战。石科院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能为现代化智能炼厂提供原油资源优化全套分析解决方案,包括原油评价数据库系统近红外原油快评和配方原油技术,能为炼厂快速便捷获取完整准确的原油评价数据,保持炼厂质优价廉的选油配油策略并保持原料长期稳定提供数据支撑和成套解决方案。李长秀主持闭幕式大会报告之后的闭幕式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长秀主持。同时为鼓励石油化工分析领域的年轻人科技人员,大会还从分组报告中评选了15篇优秀论文,涵盖了色谱、质谱、光谱、物化分析等领域。最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大会主席徐广通教授致闭幕辞,他对参会的科技人员及石化分析厂商对大会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表示期待下次会议再相聚。大家依依惜别本次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与会代表合影
  • 石油和化学工业2011年运行分析及2012年展望
    2011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平稳快速增长,效益进一步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品技术向高端领域延伸,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投资稳中加快,市场供需基本平稳,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的目标。   一、2011年运行总体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1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总产值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下同)31.5% 利润总额8070.1亿元,增长18.83% 主营业务收入10.8万亿元,增长30.44% 资产总计7.74万亿元,增长18.73% 从业人员669.53万人,增长8.59%。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43万亿元,增长23.4%。其中油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2720.35亿元,增长12.2%,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19% 石油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14.7%,占行业的10.29% 化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601.26亿元,增长28.1%,高于全行业平均增幅4.7个百分点,占比67.13%。   行业进出口总额6071.46亿美元,增长32.3%,贸易逆差2624.6亿美元,扩大38%。其中,油气开采业进出口总额2085.47亿美元,增长47.2%,占行业进出口总额的34.35% 石油加工业进出口总额623.45亿美元,增长32%,占行业的10.3% 化学工业进出口总额3239.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占行业的53.4%。   (二)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11年,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烧碱、电石、甲醇、纯苯、农用化学品、石油钻井设备、化学试剂、轮胎等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全国原油产量2.04亿吨,增长0.3% 天然气产量1025.3亿立方米,增长6.9%,原油加工量4.48亿吨,增长4.9% 成品油产量2.67亿吨,增长5.9% 化肥总产量(折纯,下同)6027.2万吨,增长12.1% 农药原药产量(折100%)264.8万吨,增长21.4% 乙烯产量1527.5万吨,增长7.4% 甲醇产量2226.9万吨,增长36.3% 硫酸产量7416.8万吨,增长12.2% 烧碱产量2466.2万吨,增长15.2% 纯碱产量2303.2万吨,增长13.4% 合成树脂4798.3万吨,增长9.3% 轮胎外胎产量8.32亿条,增长8.5%。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占据化学工业大半壁江山(产值占比56.3%),而且在行业效益的增长中举足轻重。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专用化学产品、合成材料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化学工业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成为提高行业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动力。2011年,专用化学品利润占化学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约达31.5%,较上年上升约1.5个百分点 合成材料占比16%,较上年同期上升约1个百分点 有机化学原料占比13.5%,较上年上升约0.7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三大领域在化学工业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9%。   (四)中西部地区石化化工产业发展提速   2011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同比分别达34%和24.1%,快于东部地区增速17.2和7.3个百分点,比2010年分别加快26.7个和16.3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投资占行业比重达51.8%,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在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增长也相对较快,增长5.13%,产业转移有所加快。   (五)科技成果显著   2011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实现国产化并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千吨级芳纶产业化项目成功投产、并稳定运行 饲料级DL-蛋氨酸、高端聚氨酯原料(HDI)实现国产化。   (六)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大约2.5亿吨标煤,同比增长6% 化学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约1.4亿吨标煤,增长7%。全行业万元产值耗标煤0.48吨,同比下降17.1% 化学工业万元产值耗标煤0.50吨,同比下降1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产业运行总体平稳,进入四季度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减缓、市场需求不旺,下行压力骤增。   一是10月份,全行业产值增幅首次回落至30%以下,为27.3%,11、12月份再创新低,只有22.4%,增幅比10月下滑近5个百分点。   二是效益下降更为明显。10月份,全行业利润总额出现罕见的下降,且降幅达10.8% 前期增长较快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化学工业均大幅放缓,其中化学工业利润增幅仅为4.9%。1~11月,全行业利润增幅回落至17.91%,比1~9月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利润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波动加剧,价格大幅下挫,总水平涨幅回落至年初水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1月份化工行业价格全线大挫,总体涨幅只有5.7%,回落至2010年初涨幅水平。其中,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基础化学原料三大板块领跌化工行业,专用化学品当月价格涨幅甚至为-2.3%。此外,行业也存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炼油效益大幅下降、对外贸易形势复杂等问题。   三、2012年形势与任务展望   2012年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世界经济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复苏势头可能继续放缓。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矛盾比较突出,上游原油、煤炭、电力价格上涨明显,行业生产成本增加。但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依然没有改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庞大,深具开发潜力,多年来打下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为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强大动力。   2012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工业信息化会议要求,以及《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把稳定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 Proton 大流量制氢机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
    7月11-13日,催化加氢技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完美落幕,镤镦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带着氢气供气方案参加了此次会议。 催化加氢是在氢气存在下对石油馏分进行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催化加氢技术包括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两类。其中加氢处理是指:在加氢反应中,只有≤10%的原料油分子变小的加氢技术,包括对原料处理和产品精制,如催化重整、催化裂化、渣油加氢等原料的加氢处理;石脑油、汽油、喷气燃料、柴油、润滑油、石蜡和凡士林加氢精制等。Proton 专注制氢20多年,其成熟的制氢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行业中。Proton 大流量制氢机S10/S20/S40和G4800主要用于对石脑油、粗柴油、燃料油等的加氢精制以提高油品品质。 Proton 大流量制氢机Proton S系和G4800大流量制氢机均采用质子交换膜技术产生氢气,输出压力1-200psi可调。Proton 大流量制氢机除了用于石油加氢精制外,还为石化行业大型实验室提供集中供气,为实验室安全用气提供保障,例如:上海赛科石化一台G4800可为赛科石化70多台气相色谱、100多台FID检测器供气,露点可达-79.5度!-END-爱心送福利时间到啦!联系我们领取我们的专属小礼物—可爱公仔,还有更多镤镦专属礼物等着你~快来联系我们吧!
  • 安东帕即将精彩亮相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
    第十四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简称“CPHI China 2014”)将于2014年6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安东帕展位号:W5C32 作为国际分析测试仪器的领导者,安东帕十分高度重视本次与同行交流的契机,将集中展出新一代M系列密度计、微波消解仪、旋光仪、折光仪、落球黏度计等诸多在业内享有盛誉的产品,并为您展示并提供应用于医药原料、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专业实验室仪器,并提供适用于制药领域质管理的一系列过程测量/检测解决方案。届时我们的产品专家将在现场为您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安东帕诚邀您届时光临我们的展台! 展会期间,安东帕将推出两款新产品——体积最小的台式旋光仪MCP100和全球第一台定向多模腔(DMC)微波消解仪Multiwave GO。 新款 MCP 100 旋光仪,可满足目前所有相关国际国内药典标准,不但保持了其一贯的强大功能和免维护、操作简单、测量迅速等优点,其外观更加简洁紧凑,仅有A3纸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台式旋光仪。更多产品信息,请查看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11/news_126967.htm Multiwave GO微波消解仪是一款在样品制备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产品。作为首台采用定向多模腔技术(DMC)的微波消解仪,其全新设计和革命性的定向多模腔,在单模和多模微波方面都提供了最佳性能。在单模系统中,微波定向到样品,提供高效率加热,将时间缩短到最低。在多模系统中时,可同时消解多个不同类型的样品。更多产品信息,请查看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11/news_127623.htm 这两款产品的问世,进一步细分了安东帕光学和微波产品线在应用领域的目标市场,并为满足客户未来不同诉求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还将展出的安东帕新一代密度计是市场上精度最高的密度计,是各种应用的理想选择,可在实验室中完美地连续运行。DMA Generation M 密度计提供第一流的数字密度测量技术,性能绝对可靠,其在制药质量控制、科研、各类机关和标准组织中均已获得广泛的应用。该系列密度计可确保样品装填和测量过程完全透明且完全可跟踪。更多产品信息,请查看链接:http://www.anton-paar.com/cn-cn/products/details/density-meters-dma-generation-m/ 关于安东帕(中国)奥地利安东帕有限公司(ANTON PAAR GMBH)是工业及科研专用高品质测量和分析仪器的全球领导厂商。公司成立于1922年,总部设在奥地利格拉茨,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直接提供销售和售后服务,并在其它主要地区设有代理销售、服务机构。作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密度计的发明者,安东帕公司的产品占全球浓度、密度测量仪器仪表行业市场份额的70%。 安东帕公司的密度仪、黏度测量仪、流变仪、旋光仪、折光仪、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 SAXSess 小角X光散射仪、闪点与燃点测定仪、微波消解与合成设备等产品作为分析与质量检测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啤酒饮料,石油,化工,商检,质检,药检等诸多领域和研究机构,并且已作为许多国家行业标准及计量校正仪器。我们的用户包括了一级方程式赛车队,炼油厂,和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饮料制造商。
  • 我国石化技术首获2021年度最佳石油化工技术奖
    近日,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高收率烯烃催化裂解技术获2021年度美国《烃加工》杂志最佳石油化工技术奖。这是我国石化技术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奖项,标志着这项技术受到全球石油化工领域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对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最佳石油化工技术奖是由全球石油炼制与化工领域最重要的专业核心期刊《烃加工》杂志设置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是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此次获奖的高收率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是一种生产乙烯、丙烯等高价值化学品的新工艺,可将石油炼制、煤化工等过程中副产的低价值烯烃高效转化,从而大幅增加乙烯、丙烯等高价值化学品产量,同时显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据了解,该技术每加工100万吨副产低价值烯烃,可产出乙烯、丙烯等高价值化学品81.3万吨,整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价值巨大。乙烯是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乙烯、丙烯的需求量也相应持续增长。2009年,高收率烯烃催化裂解技术在中国石化所属中原石化实现了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目前,该技术已许可中天合创、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内外企业7家,其中4家已经工业化应用。此外,该技术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82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相关技术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度国家专利金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表示,下一步,该技术将为油品升级、提升乙烯装置烯烃收率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对缓解行业供需矛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 石油石化行业对仪器仪表的需求情况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 煤化工作为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 必将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规划投资逾1万亿元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计划在全国打造七大煤化工产业区‚ 分别是黄河中下、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与此同时化工企业向煤化工转型已成趋势‚ 相继有双环科技、泸天化、云天化、柳化股份、湖北宜化纷纷涉足煤炭企业‚ 向煤化工转移做准备。   在工业路线中无论是炼焦工业、煤气化-合成氨、煤基甲醇、煤制合成油、煤化工联产都对气体报产品有广泛的需求‚ 尤其是对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等气体传感器需求量非常大‚ 初步计算‚ 平均每万吨焦炭生产需用气体传感器约22台(套)‚ 其中可燃气体10台(套)、毒性气体12台(套) 以目前焦炭2.6亿吨的年产量计算‚ 需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器26万台(套)‚ 毒性气体检测仪器超过31.2万台(套)‚ 合计年需求量约在57.2万台(套)左右‚ 按每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2000元计算‚ 目前在整个煤化工行业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市场容量将达11.44亿元。   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专用化工、农用化工等大型化学制造工业园区对气体检测器也有广泛需求。在最新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明确规定须安装“压力、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设施‚ 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设施。”目前我国已在建的化工园区达60多家。依托长江水系的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形成了四川西部化工城、苏州工业园、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化工园 依托珠江水系的珠江经济带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形成了茂名、惠州、珠海等化学工业园区。仅上述化学工业园区内‚ 进驻的化工企业总计就超过7300家‚ 生产领域覆盖了基础化学原料及合成材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农药、专用化学品和橡胶制品等门类‚ 对气体检测产品的需求是全方位的‚ 几乎涵盖了所有气体种类‚ 其中以有机蒸汽、可燃其它、含硫含氮毒气检测产品最多。随着国家安检总局对化工、危化品加工安全要求的不断严格‚ 化工、危化品加工领域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用量也逐年增加‚ 现在年市场容量约30万台(套)‚ 其中可燃气体约22.7万台(套)‚ 有机蒸汽和毒性气体约7.3万台(套)。按每套产品2000元计算将有6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从我国产业发展看‚ “十一五”期间‚ 我国石油、化工业将遵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的方向‚ 优化发展基础化工原料‚ 积极发展精细化工‚ 淘汰高污染化工企业。据了解国家将在资源丰富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建设若干个千万吨级炼油企业和百万吨级乙烯的炼化一体化基地‚ 形成环渤海湾、环杭州湾、珠江三角洲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企业群。首批将建设四个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宁波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 四个石油储备基地的总容量将达到1600万立方米。3年内‚ 还将逐步形成20个左右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   在2008中国将会先期开始建设三大炼油工程‚ 即:中国石油广西大炼油‚ 总投资超百亿元‚ 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 中国石化青岛大炼油‚ 总投资约125亿元‚ 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 中国海油惠州大炼油 基建投资约人币193亿元‚ 年加工能力为1200万吨。国家还将采取园区化模式发展乙烯工业。近期即将上马七大乙烯工程‚ 2010年乙烯产能预计达到583万吨。这些近期开建或者规划的大型石油石化项目会大量使用相关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 尤其是高性能的、更具优势的红外光学类气体检测仪器。   国内石油石化产品需求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 对石油石化产品的质量、品种等也将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并且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需尽量除去。这就使生产加工过程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性气体和苯、醛、酮等有机蒸气大量产生‚ 对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造成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气体检测分析的方法予以控制‚ 在石油生产中对可燃气体的泄漏检测、对氢、氧等环境气体的监控也需要使用气体检测仪表。据估计平均每万吨成品油生产去需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及压力校验仪约40台(套)‚ 其中可燃气体20台(套)‚ 以目前成品油2.2亿吨的年产量计算‚ 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年需求量约在88万台(套)左右‚ 其中可燃气体检测仪器约44万台(套)、毒性气体检测仪器约22万台(套)、其它有机蒸汽及气体分析设备等22万台(套)。而各类油气站‚ 对可燃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性气体和苯、醛、酮等有机蒸气检测的气体检测器需求量也很大‚ 主要用于安全防护‚ 防止中毒与事故‚ 平均每各油气站需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约7.2台(套)。2007年国内加油站总数量已超过10万座‚ 则此方面对可燃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年需求量约在72万台(套)左右。综合以上数据按每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按2500元计算分析目前在整个石油石化行业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市场容量约为40亿左右。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p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方法(化学计量学)、新材料(光纤等)、新器件(检测器等)和新技术(计算机)的发展和出现,近红外光谱技术从光谱分析队列中吊车尾的位置迎头赶上,崭露头角。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结合现代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成为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农产品、食品、医药、石化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炼油原料(原油)及石油化工产品为例,介绍近红外光谱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何为石化产业 /strong /span /p p   石化是石油化学工业的简称,具体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其中也包含了原料开采的过程,即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业三大块。 /p p   石油化工加工工业主要包含炼油和化工品生产两大板块。炼油主要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各类燃料油、化工原料等产品,主要包括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焦炭、润滑油、液化石油气等等 化工品生产主要指以部分炼油产品为原料,首先通过化学加工来生产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和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进而以这些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的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1ce16f0-ea11-4737-a4fb-0ff64b82f410.jpg" title=" 01.jpg" alt=" 01.jpg" width=" 500" height=" 39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石油炼制示意图(图片源于网络)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 近红外光谱在石油分析化学中的角色 /strong /span /p p   石油和天然气主体为碳氢化合物,各类石化产品的主体组成物质也均为碳氢化合物,外加少量含氧、含氮、含硫等元素的化合物,然而石化产品种类繁多且分子结构千变万化,因此石油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获得石油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石油分析测试是炼油科技与生产的眼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炼油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纵观石油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大致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主线是在原有的油品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分析基础上,通过当代更为先进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对油品的化学组成进行更为详细的表征,即油品的分子水平表征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开发分子炼油新技术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以求索研发变革性的炼油新技术 另一条主线则是采用新的分析手段,快速甚至实时在线测定炼油工业过程各种物料的关键物化性质,即现代工业过程分析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先进过程控制和优化技术提供更快、更全面的分析数据,从而实现炼油装置的平稳、优化运行。 /p p   分子光谱分析方法对于石化产品有机物结构非常敏感,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油品分析中均有较多的应用,但综合仪器稳定性、信号抗干扰能力、进样技术、工业应用成熟度等方面来看,对油品(包括原油、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及化工品的快速和在线分析,近红外光谱是最实用、最适合工业过程控制的手段。在线近红外光谱已广泛应用于炼油领域,从原油调合、原油加工(原油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到成品油(汽油、柴油)调合等整个生产环节,可为实时控制和优化系统提供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的物化性质,为装置的平稳操作和优化生产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在化工品生产领域同样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已成为衡量现代炼化企业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47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4f819e5-89f0-4ce7-a327-5714e36c7c91.jpg" title=" 02.jpg" alt=" 02.jpg" width=" 500" height=" 47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近红外在炼油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环节(黑点表示)及部分可分析的性质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 化学计量学与石油分析 /strong /span /p p   化学计量学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上世纪80、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和应用。化学计量学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方法和手段对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以最大限度获取有关物质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石油组成极其复杂,需要多种近现代分析方法的量测数据进行表征,而将这些仪器的量测数据高效快速地转化为有用的特征信息,就得依靠各种化学计量学方法。 /p p   化学计量学内涵丰富,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化学量测的整个过程,在石油分析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多元分辨、多元校正和模式识别。其中多元分辨算法主要用于处理色质联用、全二维色谱等方法得出的多维数据,近红外光谱是二维分析方法,利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多元校正和模式识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4fd2736-185f-4150-98c9-54831f8b5e5c.jpg" title=" 03.jpg" alt=" 03.jpg" width=" 500" height=" 27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用于石油分析的常见化学计量学方法 /strong /p p   尽管用于石油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很多,但绝大多数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实际应用其实不多。对于模式识别,不同类型样品,其最佳识别算法可能会不同,以汽油为例,有研究用九种算法对不同炼厂汽油近红外光谱进行分类,结果发现K-邻近算法(KNN)、概率神经网络(PNN)、支持向量机(SVM)三个算法分类效率最高,其他如线性判别分析(LDA)、SIMCA等算法则效果一般。 /p p   对于多元校正,偏最小二乘(PLS)是使用得最广泛的算法,某些非线性严重的性质也会用到人工神经网络(ANN)建模。以汽油性质预测为例,很多文献研究比对了包括PLS、ANN、多元线性回归(MCR)、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在内的多种算法,最后综合模型准确性、稳健性来看,PLS往往是最优选择。当然也有例外,原油分析由于其特殊性,传统建模方法无法适用,因此国内外都针对原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开发了独特算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4. 近红外对原油及石油产品的分析应用 /span /strong /p p strong   4.1 原油 /strong /p p   原油性质差异巨大,从开采、贸易、流通到最后的加工,各环节均需要对相关的原油性质进行评价,而现存的ASTM原油评价方法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及较大的工作量,在很多场合不能满足分析时效性,原油快评技术便应运而生,而近红外光谱技术由于测量方便、成本低、可用于现场或在线分析等优势成为首选。 /p p   目前通过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直接建立原油基本性质模型,主要包含密度、残炭、酸值、硫含量、氮含量、蜡含量、胶质含量、沥青质含量、实沸点蒸馏曲线(TBP)等性质。但原油评价不仅需要测定原油的基本性质,还需要测定原油各馏分油的物化性质,分析项目近百种,采用传统的多元校正方法逐个建立校正模型非常困难。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拓扑学原理建立的基于模式识别的近红外光谱油品分析技术,后来发展到利用该技术结合原油详细评价数据库,关联出原油评价所需的详评数据。该近红外光谱原油快速详评技术于近10年引进到国内,目前包括大连石化和金陵石化等多家炼厂都购买了该技术,用于原油调合及蒸馏工艺中。 /p p   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基于国内外有代表性的500余种原油,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基于库光谱识别和拟合专利技术,开发了原油快评系统,近年来该系统不断完善,申请专利20余件,同样实现了原油各馏分详评数据的关联,形成了国产化的全套原油快速详评技术,预测准确性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再现性要求之内,可在原油贸易、原油调合以及原油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82e4ad4-60c0-48cd-b060-828f0c51fc0e.jpg" title=" 04.jpg" alt=" 04.jpg" width=" 5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RIPP原油快速评价技术流程示意图 /strong /p p   鉴于原油色深、粘稠等特性,近红外原油快评技术绝大部分为离线分析技术,法国TOPNIR公司的原油快评成套技术在国外有在线应用案例,国内石科院和南京富岛公司合作也具备原油在线快评的实施能力。目前国内还没有在线原油快评的实际应用,近期为配合智能炼厂建设,某些炼厂正进行常减压装置的实时优化(RTO)改造,RTO需要实时掌握进料性质,可能会引进原油在线快评技术。 /p p strong   4.2 石脑油 /strong /p p   石脑油由原油蒸馏或石油二次加工切取相应馏分而得,其主要成分是含5到11个碳原子的链烷烃、环烷烃或芳烃。石脑油是管式炉裂解制取乙烯、丙烯,催化重整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以及制取苯、甲苯和二甲苯的重要原料 也可以用于生产溶剂油或直接作为汽油产品的调合组分。 /p p   炼厂对石脑油采取“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利用原则,而每种利用方式对石脑油有不同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其中石脑油的PIONA族组成(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烯烃和芳烃)无论对哪种利用方式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石脑油PIONA族组成的在线快速分析,可为先进控制及优化系统提供物料的实时组成数据,且数据准确性和传统色谱分析方法基本相当。除PIONA族组成数据外,近红外还可分析石脑油密度、馏程、碳数分布、芳烃潜收率等性质,准确性满足工艺需求。理论上近红外光谱也可以测定更详细的基于碳数分布的PIONA组成,如C8直链烷烃、C9芳烃等等,但石脑油组成复杂,各碳数下不同类型化合物含量分布很不均匀,某些组分含量较低,需要采用一些专用的方法才能得到满意的预测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报道利用近红外光谱和PLS建模预测石脑油详细烃族组成(部分)信息的精度,RMSEP和r2为模型验证集平均偏差及决定系数,Repro和r2max为实验室标准方法(色谱)重复性及决定系数 /span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080fb76-a551-426d-8dd9-27f631113239.jpg" title=" 05.jpg" alt=" 05.jpg" width=" 600" height=" 39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英国石油公司(BP)最早将近红外光谱用于乙烯裂解装置原料石脑油的PIONA组成在线分析,燕山石化乙烯裂解装置于2007年首次采用了国产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如今国内多家炼厂乙烯或重整装置上都拥有近红外在线监测系统,用来实时监测石脑油原料或对应产品的物性参数。除了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蒸汽裂解和催化重整装置进料的在线外,为合理利用石脑油资源,一些石化公司如韩国SK还建有石脑油优化自动调合装置,该装置将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调合组分和产品的PIONA组成、密度和馏程的分析,为优化石脑油调合实时提供数据,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p p strong   4.3 汽油、喷气燃料、柴油 /strong /p p   汽油、喷气燃料(航空煤油)、柴油是使用最广泛的三种石油燃料产品,三者主要依靠馏程(碳数)区分,从轻到重依次为汽煤柴油,有部分重叠。 /p p strong   4.3.1 汽油 /strong /p p   汽油是最常见的用量最大的轻质石油产品,主要成分为C4至C12的复杂烃类混合物。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焦化等炼油过程都产生汽油组分,但从这些装置直接生产的汽油组分,不单独作为发动机燃料,而是将其按一定比例调配,辅以添加剂,如以前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如今普遍添加的乙醇组分等,调合成满足一定质量规格要求的商品汽油。 /p p   辛烷值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用于表征汽油的抗爆性,其分为研究法辛烷值(RON)和马达法辛烷值(MON),车用汽油牌号是按研究法辛烷值等级划分的,主要有92、95、98号,标号越高,抗爆性越好。传统辛烷值测定方法速度慢、成本高、所需试样量大(约400mL),而且不适合在线分析。辛烷值与化合物结构密切相关,早在1989年美国就有人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汽油辛烷值快速测定方法,从而掀起了近红外光谱在油品分析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热潮,至今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辛烷值仍旧是石化领域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测试项目之一,目前成品汽油辛烷值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SEP在0.35辛烷值单位左右。 /p p   除辛烷值外,近红外光谱还可分析汽油密度、馏程、烯烃含量、芳烃含量、苯含量、氧含量、雷氏蒸气压等性质,其分析准确性满足各项汽油生产工艺以及调合工艺的需求。如今新建炼厂基本都使用管道自动调合工艺来进行汽油调合,原来使用罐调合方式的炼厂也慢慢在升级改造为管道调合方式,该方式对调合物料和产品的实时性质监测有较高的需求,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可实时、准确地为调合优化控制系统提供各种汽油组分和产品的多种关键物性。调合优化控制系统利用各种汽油组分之间的调合效应,实时优化计算出调合组分之间的相对比例,保证调合后的汽油产品满足质量规格要求,并使调合成本和质量过剩降低到最小。以在线近红外为主要特征的汽油优化调合系统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同时期我国兰炼、大连石化等炼厂对该技术进行了引进。至2005年,完全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含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的汽油优化调合系统在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正式投产运行,当年就带来了上千万人民币的效益。目前新建炼厂如中科炼化、盛虹石化等均含有汽油管道调合建设项目,荆门石化、天津石化、山东汇丰石化等企业也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对原有汽油调合系统的升级改造,以上项目全部采用了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该系统运行方式一般是将调合前的各路组分汽油和调合后的成品汽油引入快速回路,经预处理后进入流通池进行光谱分析,最后返回原管线或进入回收罐,也有直接将探头插入管线无预处理直接测量的方式,目前主流还是引出式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9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7440863-26c1-4a20-aa5a-b92b08875055.jpg" title=" 06.jpg" alt=" 06.jpg" width=" 500" height=" 29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汽油调合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示意图 /strong /p p   在汽油调合过程中,近红外光谱不仅可用来实时分析组分油和成品油性质,还可用于调合配方的快速设计。研究表明,利用各组分油近红外光谱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的成品油近红外光谱,和用光谱仪采集的由同种组分油按相同比例调合出的实际成品油的近红外光谱,二者相似度很高,经同一模型预测出的辛烷值也很接近,证明利用组分油近红外光谱和辛烷值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调合比例,指导生产目标辛烷值成品汽油是可行的。该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一旦用于实际,可帮助炼厂生产调度人员方便快捷的设计调合配方,最大化提高调合效益,该技术对原油、石脑油等物料的调合同样适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2b7b119-6dc7-4c9c-a9b2-583dbe41b7a4.jpg" title=" 07.jpg" alt=" 07.jpg" width=" 600" height=" 26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报道的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汽油辛烷值模拟器,可通过组分油近红外光谱计算出调合配方及成品油近红外光谱,计算得到的光谱和根据该配方调合的成品油实际近红外光谱一致性较好,两幅光谱预测出的辛烷值也相近 /span /p p strong   4.3.2 喷气燃料 /strong /p p   喷气发动机燃料,又称航空涡轮燃料,是一种轻质石油产品,为透明液体,由直馏馏分、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等组分及必要的添加剂调合而成。喷气燃料分宽馏分型(沸点范围约60~280℃)和煤油型(沸点范围约150~315℃)两大类,广泛用于各种喷气式飞机。我国喷气燃料分为5个牌号,其中3号喷气燃料是现行最常用的航空燃料。 /p p   冰点和芳烃含量是3号喷气燃料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近红外光谱可对其快速测定,预测冰点SEP约为1.5℃,预测芳烃含量SEP约为1.5%,此外近红外光谱还可快速测定喷气燃料烯烃含量、密度、馏程、闪点、粘度等性质 。为实现战场环境下对军用燃料的快速质量鉴定,美国从9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包括喷气燃料在内的军用油品进行快速分析。几年后我国石科院、总后油料所等多家单位也陆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针对我国的军用喷气燃料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 /p p strong   4.3.3 柴油 /strong /p p   柴油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我们常说的车用柴油为轻柴油,按凝点分级,有5号、0号、—10号、—20号、—35号和—50号六个牌号,主要由直馏柴油、催化柴油及焦化柴油等调合组分经必要的加氢处理后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主要包含10到24个碳原子的各族烃类化合物。 /p p   和辛烷值类似,十六烷值是表征柴油性能的重要指标,用来衡量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中的发火性能,其传统测定方法也存在和传统辛烷值测定方法同样的问题,而十六烷值也和化合物结构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就出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的应用,随后几年我国也开始了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行质量规范对柴油组成尤其是芳烃成分含量作了严格要求,近红外光谱也可用于柴油详细族组成的快速分析,可预测链烷烃、一环烷烃、二环烷烃、三环烷烃、总环烷烃、烷基苯、茚满、茚类、总单环芳烃、萘、萘类、苊烯类、总双环芳烃、总多环芳烃和总芳烃的含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84d4eee-581a-4209-8d4a-31bd99422cf4.jpg" title=" 08.jpg" alt=" 08.jpg" width=" 600" height=" 45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石科院开发的柴油族组成近红外分析模型 /strong /p p   除了十六烷值和组成分析外,近红外光谱还可较为准确地分析柴油密度、折光指数、碳含量、氢含量、馏程、闪点、凝点和冷滤点等性质。随着烃类分子碳数及烃链长度的增加,近红外光谱对于结构变化的敏感度逐渐降低,因此分子量更大的柴油在某些和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性质分析准确性上要略逊于汽油,如馏程和十六烷值(相对于辛烷值)。柴油的闪点、凝点、冷滤点等物理性质与近红外光谱呈非线性响应,利用非线性校正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ANN)得到的模型效果往往要优于常用的偏最小二乘(PLS)方法。柴油生产过程中一些性质如十六烷值、倾点、凝点等,会通过添加改进剂来改善,且添加量较低,往往在近红外光谱中无响应,因此,近红外光谱只能预测添加改进剂前的性质结果。在线近红外光谱同样可用于柴油调合中,由于柴油调合组分相对简单,且装置普及程度不如汽油调合,因此国内外柴油在线分析应用案例远少于汽油调合。 /p p strong   4.4 替代燃料 /strong /p p   为缓解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我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发展内燃机替代清洁燃料以部分取代石油基燃料即汽油和柴油。替代燃料主要分为三大类,其中醇、醚、酯类等含氧燃料(主要包括甲醇、乙醇、二甲醚以及由植物油制取的生物柴油、生物航煤)为第一大类,但因热值相对低等原因往往和石油基燃料混兑,形成乙醇汽油、混合柴油等燃料。大量试验研究和成功实践都证明,乙醇作为汽车的代用燃料是完全可行的。目前,乙醇作为燃料应用在汽油机上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我国也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乙醇汽油,乙醇添加比例一般为10%。生物混合柴油在世界范围内使用量正逐步增加,在美国、法国、巴西等国家应用较广泛,添加比例为5%-20%,国内目前应用不多。 /p p   近红外光谱可用于发酵生产燃料乙醇、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的工艺过程。以生物柴油为例,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种类很多,包括植物油(草本植物油、木本植物油、水生植物油)、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和工业、餐饮废油(动植物油或脂肪酸)等。不同油脂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在理化性质方面差异很大,决定生物柴油产品使用性能的指标有化学组成含量(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甘油酯等)、运动粘度、酸值、碘值、闪点、冷滤点、十六烷值等等,近红外光谱可快速测定这些指标,有利于生物柴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p p   乙醇、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各方面性能均和石油基燃料有差异,其渗入含量对于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能如热值、发动机腐蚀性、辛烷值、十六烷值等有显著影响,必须保持适当比例。因此,对于混合油品中替代燃料含量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色谱和光谱技术都可满足分析需求,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乙醇汽油中乙醇及甲醇含量或混合柴油中生物柴油含量的研究及应用有很多,研究报道乙醇和甲醇含量预测SEP能到0.3%,生物柴油含量预测SEP能到0.15%左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6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382843e-7cd2-4f1f-ba33-d40718be105e.jpg" title=" 09.png" alt=" 09.png" width=" 600" height=" 26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适应现场快速检测,某研究利用改装的便携近红外光谱仪和多元线性回归-连续投影算法(MLR-SPA)测定混合柴油中生物柴油含量,a.通过反射挡板改为透反射模式,b.通过USB光源改为透射模式,c.按b图模式改装后采集的混合柴油光谱(此类光谱建模SEP=0.22%),d.台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的混合柴油光谱(此类光谱建模SEP=0.13%) /span /p p strong   4.5 重油 /strong /p p   重油通常是指原油经蒸馏提取柴油段以上馏分后剩下的残余物,碳数更高,分子量更大,具有颜色深,粘度大等特点,具体包括润滑油基础油、渣油、沥青等。 /p p   如今国家对润滑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导致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需求增加,高品质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需要及时获取VGO、加氢尾油和加氢基础油的组成、倾点和黏度指数分析数据,以指导工艺参数的调整,保证生产合格率。石科院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基础油原料与产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优化近红外光谱的谱图采集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并优化分析模型,开发了基于近红外光谱预测VGO、加氢尾油和基础油性质和组成的成套分析技术,准确性满足标准方法规定的再现性要求 特别针对粘度指数和倾点这类和本身化学组成存在严重非线性关系的性质,开发了全新的数据校正方法,显著提高了预测准确性,目前粘度指数和倾点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2个黏度指数单位和2℃,该技术已应用于茂名石化润滑油调合项目近红外在线分析系统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预测结果(石科院近红外模型) /strong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3c055ba-3eb6-41e7-81f2-297b48821b13.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四组分含量(饱和烃、芳烃、胶质、沥青质)是评价重油化学组成的重要指标,近红外光谱结合PLS可准确分析渣油四组分,采用高温进样附件,分析速度快,SEP在1.5%左右,相比传统色谱柱分离方法分析效率提高很多。此外还可分析渣油密度、馏程、粘度、残炭、碳含量、氢含量、硫含量、碱性氮含量、苯胺点等性质 分析沥青蜡含量、粘度、针入度、软化点、脆点等性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报道利用多块偏最小二乘(MB-PLS)和连续偏最小二乘(S-PLS)两种数据融合算法,将渣油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结合起来建立四组分含量模型,预测结果整体优于只用一种光谱建模。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293be9e-55f2-4313-953b-bcd492aa249e.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width=" 600" height=" 32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5. 近红外对化工品的分析 /span /strong /p p   以三烯三苯等基本化工原料,可生产约200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塑料、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生产过程属于石油化工范畴,虽然这些化工品种类繁多,但相比于油品,其化学组成相对简单,且主体为含氢有机化合物,因此近红外光谱在该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p p   近红外光谱测定多元醇类化合物羟值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其中测定聚醚多元醇的羟值已形成ASTM标准方法,我国也有对应国标,羟基在近红外光谱区有丰富的信息,通过多元校正方法可以针对每一类多元醇产品建立优秀的分析模型,商品化的近红外羟值分析仪已出现多年。近红外光谱还可用来测定聚丙烯熔融指数、等规指数、乙烯基含量这三个重要的工艺控制指标,多年前我国就研制出了用于聚丙烯粉料和粒料快速分析的实验室型聚丙烯专用近红外分析仪,以及用于聚丙烯粉料的在线近红外分析仪。近红外光谱也可用于聚氯乙烯(PVC)树脂生产过程中水含量的监控,商品化的近红外在线挥发分分析仪适用于PVC粉、糊树脂等所含挥发分中水含量的在线监测和过程控制。在醋酸工业中,近红外光谱可用来测定醋酸、碘甲烷、碘离子、水及醋酸甲酯浓度,国内外均有较多的在线检测应用,保证了醋酸生产工艺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ffa25b9-2176-459a-8da2-51da4513db86.jpg" title=" 12.jpg" alt=" 12.jpg" width=" 500" height=" 37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多元醇在近红外光谱区的特征吸收谱图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3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5395583-bc07-4c9e-a82a-8cc727831a0b.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width=" 500" height=" 33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近红外光谱与化学滴定法测定多元醇羟值的相关图 /strong /p p   近红外光谱还可以测定多种聚合物中的叔胺值、酸值、水分含量等参数 实时监控高聚物合成反应过程中单体浓度、聚合物浓度、分子量和转化率,高聚物挤出前后样品化学组成等性质 结合可见光成像技术可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废旧塑料进行现场快速或实时在线识别。此外近红外光谱还被用于丙烯氰用微生物法水合生成丙烯酰胺、甘油通过微生物法生成1,3-丙二醇、甲醇与碳四馏分合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工艺过程。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6. 结语 /strong /span /p p   石油化工领域的分析对象和项目繁多,传统分析方法大多耗时长、不环保、不利于在线分析,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石化企业也逐步向“智能工厂”转型,力推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控制技术,特别需要在线分析技术及时可靠的提供原料和成品质量信息,基于此,近红外光谱因其自身特点和技术优势在石化行业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在国内外炼油化工企业应用广泛,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p p   但是,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红外光谱在我国石化行业的普及性和投用率都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p p   首先是我国炼油行业原料和工艺变动较为频繁,导致各线产品化学组成变化频繁,进而导致近红外模型需要频繁维护,企业人员很少具备近红外维护技能,只能依靠售后服务,然而销售商往往不具备较强的模型维护能力,导致近红外分析系统停用。目前国内炼厂大都遇到此类问题,已经影响到行业整体对近红外光谱的认识,且这种情况不仅近红外技术存在,基于模型技术的低场核磁等技术同样存在。 /p p   其次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目前在石化特别是炼油行业还没有相关标准(可能和炼油产品组成变化复杂导致近红外方法稳健性不够有关),导致炼厂质检和化验部门无规可循,不敢使用近红外光谱出具的数据,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近红外光谱在行业的推广。值得关注的是,近红外光谱在纺织品、烟草、粮食、饲料等领域已制定了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有关汽、柴油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的地方标准也已陆续发布。 /p p   要解决以上问题,除相关部门要加快标准制定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石化行业对近红外的理解和认识,促使炼厂培养专业化人员,或者规范化维保程序,将近红外系统维保委托给专业公司,保证近红外分析系统投用率,现有系统用好了,产生效益了,普及率自然会增加。总之,近红外光谱在国内石化行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要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需依靠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参考文献: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徐春明, 杨朝合. 《石油炼制工程》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褚小立. 《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分子光谱分析技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陈瀑) /span /strong /p
  • 助力碳中和,岛津石油化工应用解决方案!
    我国正将“碳达峰”、“碳中和”气候承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绿色低碳与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也是碳排放重要来源之一,而分析仪器检测技术又是石油化工行业重要质量安全保障。气相色谱仪广泛应用到绿色石化分析检测中。岛津气相色谱走过了60多年的历史长河,从最早的GC-1A到最新型号Nexis GC-2030,岛津的气相始终秉持聆听客户的声音,不断改进、优化产品的设计理念,匠心打造,实现FID、TCD等通用检测器的世界最高灵敏度和良好的分析再现性,Click-Tek技术,使得进样口维护和色谱柱连接进入全新智能时代。智能规、智能灯从细微之处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石油化工分析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上,岛津资深应用工程师讲解了《岛津系统气相在石化行业的应用》,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积极响应,纷纷留言互动,代表性提问有:• 问1:岛津BID的应用解决方案;• 问2:气体中杂质分析方案;• 问3:Ne能达到ppb的检测,具体是什么检测器;• 问4:不同样品,对应不同载气吗?解决方案、应对之策,请往下看!▍石油化工整体解决方案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对于石油化工各个环节的检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的ASTM, UOP应用解决方法如图1所示。岛津公司作为著名的测试仪器、医疗器械及工业设备的制造厂商,成立于1875年,以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望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创业宗旨,不断钻研领先时代、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为客户提供石油化工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了让更多用户了解和使用已有解决方案,推出了《岛津石油化工分析解决方案》,助力石化行业,提升分析、检测能力。图1 岛津GC应对ASTM、UOP标准方法此次网络研讨会上,与会者对岛津BID通用性检测器很关注,相应的应用方案很感兴趣,结合报告内容,岛津特色方案和典型方案整理如下。表1 岛津特色方案和典型应用方案序号分类分析方案1特色方案岛津利器BID检测器方案2高纯气体分析方案3典型方案炼厂气分析方案4液化石油气分析方案5微量硫化物分析方案6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分析方案▍特色方案-岛津利器BID检测器岛津公司开发了一款新型的通用型检测器BID(Barrier Discharge Ionization Detector),即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其原理是在氦气中,通过在石英玻璃管(绝缘介质)上加高电压,产生氦等离子体。色谱柱流出的组分在氦等离子体的能量轰击下离子化,收集极收集产生的离子,形成电流,输出色谱峰。岛津推出《岛津高灵敏度气相色谱系统Tracera应用文集》:• 灵敏度高,BID检测器的灵敏度是TCD的100倍以上,完美应用到化工溶剂中微量水分析,检测限0.5ppm; • 应用广,BID检测器的灵敏度是FID的2倍以上,对甲酸、甲醛、甲胺等在FID上响应不高的物质,能很好地进行分析;• 扩展灵活,BID检测器与阀组合结合,应用到天然气、炼厂气超快速分析,6min内完成分析,硫化氢的检测限图3 BID检测器分析水和甲酸图4 BID和FID检测器结合分析炼厂气▍特色方案-岛津高纯气体分析方案高纯气是研究气体纯度分析与其中痕量杂质测定的专业学科,气体纯度分析采用扣除杂质的差减法计算,气体纯度分析实际是对气体中微量或者痕量的气体检测。高纯气包括:高纯H2, O2, N2, CO, CO2等永久性气体;高纯He, Ne,Ar, Kr, Xe,等稀有气体;高纯Cl2, H2S, NH3, PH3, SiH4等特种气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化工生产,半导体工业,环境分析和科学研究等对高纯气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种类上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气体纯度越来越高。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其能放出高能光子能量(17.7eV),为通用型检测器,是检测分析痕量气体的利器。岛津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积极应对石化、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等行业的需要,及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应用需求,《岛津高纯气体分析解决方案》。图5 PDHID检测器分析高纯氩气中微量杂质图6 PDHID检测器分析高纯氦气中微量杂质5ppm(Ne 检测限0.02ppb)▍岛津典型方案-炼厂气方案石油炼厂副产的气态烃,主要来源于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石油焦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等过程。炼厂气加工是石油炼厂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工流程的选择取决于炼厂气的产量、组成和产品要求。炼厂气分析解决方案涵盖了从C1-C5, C6+的反吹,由氦气作载气,TCD分析永久性气体的浓度下限是:O2, N2, CO, CO2为50ppm, H2S为500ppm,用氩气或氮气作载气,TCD分析氢气的下限是50ppm,烃类分析使用FID最低检测限是10ppm。岛津提供多种配置用于炼厂气和扩展炼厂气分。表1列举已有的应对方案。对于炼厂气中微量CO,CO2,采用5阀9柱,MTN(甲烷转化炉), TCD检测器, dual FID检测器,一次进样,满足分析要求。图7 岛津超快速炼厂气典型色谱图▍岛津典型方案-液化石油气方案液化石油气作为化工原料或工业和民用燃料,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NB/SH/T 0230-2019 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用于含有含氧化物的液化石油气中烃类和含氧化合物(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丙酮和甲醇等)组成的测定,一次进样,检测分析所有组分。图8 岛津液化气分析流路图图9 液化气色谱图▍岛津典型方案-微量硫化物分析方案原油和天然气中存在硫化物,在炼制和石化产品中普遍存在的硫化物通常是小分子、极性和活泼的化合物。微量硫化物容易导致高效催化剂中毒、失活,导致聚合反应速度减慢,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下降。图10 微量硫化物色谱图▍岛津典型方案-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分析方案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必须着手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3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两个阶段奋斗目标。二氧化碳过渡排放引发全球变暖,危机全人类生存。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摸清碳排放家底,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岛津作为国际知名企业,致力于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望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推出了《温室气体解决方案》、《二氧化碳催化还原方案》,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图11 典型温室气体分析色谱图图12 典型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分析色谱图▍文末福利如需要《岛津石油化工分析解决方案》、《岛津高纯气体分析解决方案》及典型应用报告,请与我们联系。更多专业应用资讯、行业领域解决方案,请关注岛津应用云。撰稿人:彭树红
  • 大化所“煤取代石油”制烯烃技术机理研究再升级
    p   现代化学工业原料主要依赖于石油裂解产生的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我国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的现实限制了石化产品的发展。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忠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的团队,在甲醇制烯烃的生成机理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技术进步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实现“石油替代”战略,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一团队又创造了新的功勋。 /p p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低碳烯烃的需求日渐攀升,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目前,乙烯、丙烯主要依赖于石化路线生产,但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石化路线生产乙烯和丙烯产品的发展。 /p p   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MTO)是重要的C1化工新工艺,是指以煤合成的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化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形式,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技术。由于我国特殊的能源结构特点——煤炭资源相对富裕,这种以煤炭资源为原料的,非石油路线制取低碳烯烃的技术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p p   什么是DMTO? /p p   DMTO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专利专有技术,MTO代表甲醇制烯烃技术,D代表二甲醚/大连/double的意思,最初的研究是基于二甲醚制烯烃,后来技术改进从甲醇开始,而从甲醇开始的过程也包含甲醇转化为二甲醚,二甲醚转化烯烃的过程,故引用double的意思 由于大连化物所地处大连,大部分人认为这个D也是大连的意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93dc63c8-3fe4-45b0-9038-bd1079fd8af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MTO技术荣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strong /p p   DMTO工业化技术解决了煤制烯烃的技术瓶颈,是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为煤化工行业和煤制烯烃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DMTO工业化技术可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的不足,使低碳烯烃生产原料多元化。在当今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的背景下,该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石油替代”战略,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p p   DMTO技术目前的发展 /p p   DMTO工业化技术研发成功,对于减少我国石油进口、开辟我国烯烃产业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甲醇加工能力将由万吨级装置一举跨越到百万吨级大型装置。DMTO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战略上对我国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实现“石油替代”的能源战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0年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合作单位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技术成功应用于世界首套煤制烯烃工业项目、国家示范工程神华包头年产180万吨甲醇制取年产60万吨烯烃装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DMTO技术已实现技术实施许可1313万吨烯烃/年,已投产646万吨烯烃/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f46d15fd-c2b3-41bd-a8ba-9e51c85c645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5年底第九套神华榆林年产180万吨甲醇制取年产60万吨烯烃DMTO装置投产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16d0361f-b74f-4b59-9bb3-28ce81cbe63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至2015年底已经投产的九套DMTO装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f0058c83-9e05-42ce-b6ad-11485cd9fd7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下属部分研究组 /strong /p p   DMTO机理研究再升级 /p p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直坚持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不但在MTO过程工业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而且长期致力于该化学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虽然MTO过程稳态反应阶段的间接机理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但MTO反应中从C1物种甲醇或者二甲醚生成第一个C-C键的反应一直是C1化学中极具挑战性和争议性的课题。由于转化发生在反应的最初始阶段,难以捕获中间物种,一直以来所提出的反应机理缺乏直接证据。 /p p   最近,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团队在甲醇制烯烃初始C-C键生成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热点文章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doi: 10.1002/anie.201703902),并被推荐为内封面文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2fc60744-3054-46ac-8e25-b01bfc64fb6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中民院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6.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bd29ddc7-114e-4d33-9913-0e12d73649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魏迎旭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151b78ee-4a38-4db9-a765-e6708247d5a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研究成果论文文章 /strong /p p   本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在线监测最初始反应阶段,推测初始烯烃来源于催化剂表面C1吸附物种的直接转化 随后通过催化剂液氮淬冷和固体核磁表征,确定了催化剂上最初始反应阶段存在的表面C1吸附物种(甲醇和二甲醚)和C1活性物种(表面甲氧基和三甲基氧鎓离子) 进一步通过原位固体核磁研究,在真实甲醇转化反应条件下,成功捕捉到二甲醚C-H键活化后生成的类亚甲氧基(methyleneoxy analogue)物种,由此获取了C1物种活化生成第一个C-C键的直接证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始烯烃生成的反应路径—表面甲氧基/三甲基氧鎓离子协助甲醇/二甲醚活化转化的协同反应机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9041f9be-cf2f-4f62-8d8b-748c8a90871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反应机理示意图 /strong /p p   这是首次在MTO反应过程中原位观测到C1物种的初始活化和转化,这一发现将关联甲醇初始转化的直接机理和高效转化阶段的间接机理,建立甲醇转化反应完整的反应历程。此前在MTO反应稳定阶段烃池(Hydrocarbon Pool)机理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曾直接捕捉到最为重要的反应中间物种—苯基和环戊烯基碳正离子中间体,并确定了分子筛催化甲醇制烯烃的催化循环途径(J. Am. Chem. Soc. 2012,134(2),836—839 Angew. Chem. Int. Ed. 2013,52(44),11564-11568)。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9.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7439a642-45a7-4f32-88e1-0ba6fe8afeb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分子筛催化甲醇制烯烃的催化循环途径 /strong /p p   这些基础机理研究的工作,不但丰富了C1催化化学的基本理论,也对DMTO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p
  • 中国石油燃料乙醇研发中心成立
    12月1日,从吉林石化研究院获悉,中国石油燃料乙醇研发中心在吉林石化研究院成立。此举为适应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建设需要,形成科研、生产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乙醇汽油的推广和应用,国内市场对燃料乙醇的需求大幅提升。然而,为避免消耗过多粮食,国家限制以粮食或糖作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措施陆续出台,非粮物质生产燃料乙醇技术成为国内各企业发展的重点。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仅农林废弃物每年就有15亿吨左右,具有生产乙醇近4亿吨的潜力。   吉林石化研究院院长王勋章介绍,为在非粮生产燃料乙醇技术上取得大的突破,新成立的研发中心正在对国内外非粮乙醇生产技术开展调研,选择主攻方向。   目前,吉林石化乙醇燃料有限公司以陈化粮为原料,拥有年6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吉林石化将在此基础上,加快非粮乙醇基地建设速度,在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性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做大非粮乙醇产业。   中国石油十分重视非粮乙醇技术的开发,要求吉林石化在“十二五”期间以现有生产装置为依托,在非粮乙醇生产上形成规模。   燃料乙醇研究院研发中心负责人刘海军博士介绍说,吉林石化研究院从1974年就开始从事环保与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此次燃料乙醇研发中心的组建,将综合国内外非粮乙醇技术特点,在引进、消化、吸收中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 三为科学流体技术 助力医用口罩原料熔喷聚丙烯专用料产能提升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关键阶段,口罩需求量与日俱增,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牵动人心。关键时刻,使命担当,各大炼化企业正全力跟进高熔纤维无纺布的排产问题,将继续稳定产品质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相关化工企业正多措并举增产扩能,快速转变生产计划,确保口罩原材料全力保供,最大努力保障口罩布聚丙烯熔喷专用料供应。 为了抗击疫情,不少企业纷纷考虑生产医用口罩,供应链上下游纷纷跟进。目前限制一次性医用口罩产能的瓶颈是口罩中间层熔喷聚丙烯(PP)无纺布,目前不少口罩设备厂商已经就位,就差原料。熔喷级聚丙烯(PP)专用料的性能特点是超高熔指(一般有1200,1600,1800)、流动性稳定、分子量分布窄、灰分低、无其他产物残留、纺丝性能优良等特点。 熔喷无纺布主要材质是熔喷聚丙烯,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可以捕捉粉尘。含有肺炎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无纺布后,会被静电吸附在无纺布表面,无法透过。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是由三层无纺布制成。材料是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口罩里面最重要的是阻隔层或则熔喷层M(Meltblown),熔喷层的纤维直径比较细,在2微米(μm)左右,所以只有纺粘层直径的十分之一,这个对防止细菌、血液、飞沫、酸雾、病毒渗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熔喷级聚丙烯(PP)医用口罩专用料是在普通聚丙烯(PP)原料的基础上采用过氧化物降解,可控流变的方法来改性制得聚丙烯熔喷专用料。GB/T 30923-2014 塑料聚丙烯(PP)熔喷专用料国家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伊士通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起草制定。目前国内的熔喷级聚丙烯(PP)专用料供应商主要有道恩股份、湖南盛锦新材料、伊士通新材料、上海华合、杭州宸达新材料等,国外的有埃克森美孚、北欧化工、韩国大林、LG化学、SABIC等。国内熔喷聚丙烯(PP)专用料主要供应商1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湖南盛锦新材料有限公司3上海伊士通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4北京燕山合成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5上海华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6杭州宸达新材料有限公司7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8上海金昌工程塑料有限公司9九江市石化塑业有限公司国外熔喷聚丙烯(PP)专用料主要供应商1埃克森美孚2北欧化工3韩国大林4LG化学5SABIC Sanotac/三为科学致力于高压计量泵/高压输液泵等流体技术的研发和生产,sanotac流体技术解决方案配合熔喷聚丙烯螺杆挤出专用设备,有效解决超高熔指聚丙烯的研发和生产。春节过后,三为科学全体员工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全力以赴保障口罩布聚丙烯熔喷专用料生产商的流体仪器供应和售后维护,为口罩原料熔喷聚丙烯专用料生产厂家的短时间产能升级做最大贡献,满足疫情防控需求。 三为,寓意三生万物,奋发有为。 助力口罩原料生产,用于化工助剂的精确输送,三为科学平流泵责无旁贷。泵发激情,义无反顾,使命必达。 2020感动中国最美团队,属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背后有着无数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原料以及产品的化工人。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相信全国人民一定会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等到春暖花开的那天。 不忘初心,记得来时路,继续向远方,我们化工人,一起努力,共同发展绿色化学,推进可持续发展。
  • 中石油炼化青年论坛 石化院六项成果全部上榜
    11月8日,集团公司以视频形式召开炼油化工科技创新青年论坛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推进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段良伟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为集团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青春力量。本次论坛,共收到37家炼化企业160篇技术创新成果论文。经过三级评选,表彰了最佳创新奖8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0项,其中10项优秀成果在论坛上发布展示。会议还宣布了首批10家炼化企业青年创新工作室试点建设单位。石化院在此次论坛上收获颇丰:6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最佳创新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石化院王力搏工作室被授予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殊荣。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总工程师,石化院党委书记、院长何盛宝代表青年创新工作室试点建设单位表态发言。何盛宝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于石化院如何建好用好青年创新工作室,提出“坚持一条主线、完善一套制度、培育一批人才、形成一批成果”的工作思路及具体举措。何盛宝指出,青年创新工作室的组建及运行要坚持“把青年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专家”的原则,以“建平台-育人才-出成果”为工作主线,配套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激发青年科研人员主动担当作为的内生活力,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努力造就一批面向未来、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梯队,在关键核心领域形成一批支撑炼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何盛宝要求,要以青年创新工作室试点建设为契机,紧密围绕“技术立企、人才强企”要求,认真践行“生聚理用”人才发展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块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高端化管理人才”等一批急需短缺人才,储备人才后备力量,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更大贡献。分析检测与标准化研究室修远代表优秀项目在会上汇报,展示了石化院青年科研人员的良好形象。获奖情况“最佳创新奖”:《多产优质化工原料的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技术开发及应用》“一等奖”:《“纯手工”到“全自动”的飞跃——重油四组分快速分析技术》《基于MOF材料的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技术开发》《超重力液化气深度脱硫PriLDS® 技术在千万吨炼厂的工业实践》“二等奖”:《聚烯烃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调控与新产品开发》“三等奖”:《微反应器在液体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制备中的应用研究》“青年创新工作室”: 王力搏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奖成果具体介绍01、多产优质化工原料的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技术开发及应用多产化工原料的柴油加氢裂化技术,突破了低压条件下、高芳烃劣质柴油向优质化工原料高效转化的关键技术,通过构建具有高结晶度、丰富介孔结构和适宜酸分布的DHCY分子筛,提高了裂化酸中心与加氢金属中心的协同作用,让芳烃分子的加氢裂化过程按理想反应路径进行,提高化工原料选择性。装置标定结果表明,石脑油及尾油化工原料收率70%以上。入选2019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为中国石油炼化转型升级提供自主技术支撑。02、“纯手工”到“全自动”——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技术重油四组分是石油化工领域一项重要的分析项目。长期以来,该分析项目因耗时长、有毒有害试剂接触大、溶剂消耗多、占地面积大、需要的操作技巧高等原因,难以满足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需求。石化院技术团队瞄准此技术需求,创新性的开发了一套全自动四组分分析的设备和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各项缺陷。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并即将在超过十家炼化生产企业开展应用。03、基于MOF材料的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技术开发烯烃和烷烃的低能耗分离被Nature评为影响世界的7大分离过程之一。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技术有望以低能耗方式获得高纯乙烯,为炼厂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助力。乙烯乙烷分子极为相近、分离难度大,当前尚无商业化吸附剂。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廉价、稳定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从等摩尔乙烯/乙烷混合气中获得 95%的乙烯,在150 ml吸附柱上验证材料穿透选择性,制备了公斤级MOF样品,并对材料的成型方法和吸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为MOF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04、超重力液化气深度脱硫PriLDS® 技术在千万吨炼厂的工业实践石化院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PriLDS® 技术,是对传统UOP-Merox工艺技术的新突破,采用了超重力及系列创新技术,应用于液化气脱硫醇生产过程,在满足液化气深度脱硫(精制液化气硫醇硫≯2mg/kg)的同时可以实现废碱(碱渣)零排放,目前已在7套装置成功实现工业应用,累计减排废碱1.5万吨+,企业综合创效1亿元+,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05、聚烯烃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调控与新产品开发随着高流动性聚烯烃和双峰聚乙烯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氢调敏感性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提高氢调敏感性已经成为Ziegler-Natta催化剂改进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技术通过内给电子体结构设计,制备出具有不同氢调敏感性的催化剂,实现对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有效调控。结合DFT模拟计算,对氢调敏感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可为催化剂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06、微反应器在液体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制备中的应用研究液体丁苯橡胶在高性能轮胎、塑料改性、粘合剂行业,尤其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自主开发液体丁苯橡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采用连续流反应方法进行阴离子溶液聚合制备液体丁苯橡胶,改变传统的釜式阴离子溶液聚合工艺,解决高浓度单体-高浓度引发体系下液体丁苯橡胶制备问题,开发液体丁苯橡胶连续流合成工业化技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石化院团委按照集团公司团委要求,牵头组织论坛策划、方案制定、项目评审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从项目征集、评审到成果发布历时7个多月,付出了辛劳与汗水,整体工作得到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肯定。石化院收获满满!
  • 石油和天然气中汞的分析技术 | 石脑油
    石油和天然气中汞的分析技术 | 石脑油 液态烃具有高度易燃特性,粘度、闪点、沸点、比重等变化很大。至于汞,其性质不同于其他重金属,汞的蒸汽压相对较高。因此,它是高度挥发性的。分析不同液态烃产品中的汞始终是一个分析难题。石脑油的性质与汞污染的影响 石脑油是从原油蒸馏中提炼出的最轻的液体馏分,主要由具有 5~12 个碳原子的混合物组成。轻馏分的沸点为 35~130°C 重馏分和芳香族馏分的沸点为130~220℃。作为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无汞石脑油具有很高的价值。石脑油原料在转移到催化重整装置前,首先要进行氢化处理。催化剂是由贵金属制成,对汞很敏感,非常容易中毒。因此,石化工艺需要对原料中 的汞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在十亿分之几(ppb)的范围内,防止对其过程造成任何可预料到的不利影响:石脑油中实现准确汞分析的关键是保证准确的样品量转移,这对于所有分析测量都很重要,因为结果浓度与体积直接相关。此外,样品的完整性极为关键。必须做到的一点是阻止分析物(包括汞)的挥发性损失、快速准确地分析样品,以确保误差最小。
  • 第八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主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色谱分会协办的第八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会,自会议第一轮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广大色谱工作者的热烈响应,会议筹备组征稿、审稿、邀请大会报告等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会议定于2008年10月21日-24日在北京市京东宾馆召开。   大会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和田松柏教授主持。会议将宣讲十余篇大会报告,向您介绍近年来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相关分离技术等国内外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交流数十篇论文,并将推荐部分优秀论文在国内正式刊物《分析仪器》上发表。大会将邀请多家国内外色谱仪器与相关设备、部件生产厂商在会议组织的展览厅中展示并讲座,使您对仪器进展与选购有广泛的了解。   一、论文交流   会议论文交流形式分为: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大会报告时间25~30分钟,分组报告时间15分钟。请制作PPT格式的交流文件,会场备有多媒体设备。   贵单位提交的论文 已为会议录用, 作为:   (1) 大会报告   (2) 分会报告   ( 3 ) 在会上交流。   ( 4 ) 特邀请论文作者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莅临会议进行交流。   二、会议注册   1 会议注册费:800元/人。   2 注册费交纳方式:   可通过银行汇款,   汇款户名: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汇款银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   帐 号:80191154 行号:430   也可在会议期间办理。   3 会议期间食宿费自理   三、交 通   会议不安排接送站,请谅解。代表可自行前往,乘车路线如下:   1 北京站:可坐地铁到东四十条站下车。从A口出来,看见路口右转,北京青年报社对面。   2 北京西站:坐特2到东四十条桥南下车,或者坐823到东四十条桥西下车。   3 北京南站:坐106电车在前门站换乘地铁2号线到东四十条站下车从A口出来,看见路口右转,北京青年报社对面 坐692在东直门站换乘地铁2号线到东四十条站下车从A口出来,看见路口右转,北京青年报社对面   4 首都机场:坐机场快轨到东直门转乘2号线地铁东四十条站下车从A口出来,看见路口右转,北京青年报社对面   四、会议报到:   时间:2008年10月21日。   报到报到地点:京东宾馆(解放军总参第一招待所),   联系电话: 010-84024523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1号   住  宿:双人标准间: 280元   五、其它   因时间问题,可能未能及时投稿的同志应征论文可延至10月10日,论文摘要请按以下地址及联系人投寄: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一室 杨永坛收(邮政编码100083)。同时将论文E-mail 至杨永坛信箱:yangyt@ripp-sinopec.com。   欢迎广大石化色谱工作者(包括未提交论文的同志)参加此次学术会议。   附件1: 回执 姓 名 单 位 电 话 是否期望发表论文 是否定票   回执请于10月10日前 e-mail至:vip001@21cn.com或yangyt@ripp-sinopec.com   也可以电话告知辛小玲:电话 010-68436471-4   附件2:初步确定的大会报告(暂定,排名不分先后)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 位 色谱进展 张玉奎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石化相关的标准现状与展望 待 定 国家标准委员会 样品处理新技术 刘虎威 北京大学 小分子分离多维液相色谱新进展 许国旺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微型色谱新进展 关亚风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油田分析新技术 蒋生祥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 气相色谱技术在石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标准化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王 川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色谱-质谱技术在化工分析中的应用 张 颖 北京化工研究院 石油加工过程中的硫形态分析 冷志光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中的醛分析 刘殿丽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 GC-MS和GC-IR技术在石化分析中的应用 薛慧峰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双等离子SCD分析天然气中硫化物 刘文民 Agilent公司 MDGCMS多维气质联用仪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胡家祥 岛津公司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石化分析应用 张志杰 Leco公司 燃料标准测试方法最新进展 Spaans AC公司 多维色谱在轻质油及石油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徐广通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色谱-质谱技术在石油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刘泽龙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气相色谱在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分析中的应用 金 珂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石油馏分中硫、氮化合物分析探讨 杨永坛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附件3:京东宾馆所处的地理位置
  • 岛津石油化工应用解决方案献力“碳达峰”、“碳中和”
    ☆ 导读 ☆我国承诺203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两个阶段奋斗目标。我国正将“碳达峰”、“碳中和”气候承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何为“碳达峰”、“碳中和”呢?碳达峰2030年之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碳中和2060年之前,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我国的碳排放中,石油化工行业约占6-8%。炼化作为石油化工耗能和碳排放大户之一,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碳达峰之前基本完成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为碳达峰后向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做好准备。气相色谱仪作为石化“碳达峰”常用分析检测仪器,被广泛应用到中控、产品质量检测分析中。岛津公司不断完善、丰富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出了《岛津石油化工应用解决方案》、《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应用解决方案》等解决方案,提升石油化工行业重要质量保障,变废为宝,促进低碳化工。 ☆ 石油化工整体解决方案☆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对于石油化工各个环节的检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60多年的应用解决方案积累,积极应对石化ASTM, UOP标准方法。 图1 岛津GC应对ASTM、UOP标准方法 岛津公司献力“碳达峰”、“碳中和”,推出了《岛津石油化工分析解决方案》,助力石化行业。 表1 岛津典型应用方案图2 GC-2030主机及BID检测原理 图3 BID检测器分析水和甲酸 图4 BID和FID检测器结合分析炼厂气 ☆ 特色方案-岛津高纯气体分析方案 ☆高纯气是研究气体纯度分析与其中痕量杂质测定的专业学科,气体纯度分析采用扣除杂质的差减法计算,气体纯度分析实际是对气体中微量或者痕量的气体检测。高纯气包括:高纯H2, O2, N2, CO, CO2等永久性气体;高纯He, Ne, Ar, Kr, Xe,等稀有气体;高纯Cl2, H2S, NH3, PH3, SiH4等特种气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化工生产,半导体工业,环境分析和科学研究等对高纯气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种类上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气体纯度越来越高。 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其能放出高能光子能量(17.7eV),为通用型检测器,是检测分析痕量气体的利器。岛津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积极应对石化、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等行业的需要,及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应用需求。 图5 PDHID检测器分析高纯氩气中微量杂质 图6 PDHID检测器分析高纯氦气中微量杂质5ppm(Ne 检测限0.02ppm) ☆ 岛津典型方案-炼厂气方案 ☆石油炼厂副产的气态烃,主要来源于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石油焦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等过程。炼厂气加工是石油炼厂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工流程的选择取决于炼厂气的产量、组成和产品要求。炼厂气分析解决方案涵盖了从C1-C5, C6+的反吹,由氦气作载气,TCD分析永久性气体的浓度下限是:O2, N2, CO, CO2为50ppm, H2S为500ppm,用氩气或氮气作载气,TCD分析氢气的下限是50ppm,烃类分析使用FID最低检测限是10ppm。岛津提供多种配置用于炼厂气和扩展炼厂气分。表1列举已有的应对方案。对于炼厂气中微量CO,CO2,采用5阀9柱,MTN(甲烷转化炉), TCD检测器, dual FID检测器,一次进样,满足分析要求。图7 岛津超快速炼厂气典型色谱图 ☆ 岛津典型方案-液化石油气方案☆液化石油气作为化工原料或工业和民用燃料,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NB/SH/T 0230-2019 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用于含有含氧化物的液化石油气中烃类和含氧化合物(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丙酮和甲醇等)组成的测定,一次进样,检测分析所有组分。 图8 岛津液化气分析流路图图9 液化气色谱图 ☆ 岛津典型方案-微量硫化分析方案 ☆原油和天然气中存在硫化物,在炼制和石化产品中普遍存在的硫化物通常是小分子、极性和活泼的化合物。微量硫化物容易导致高效催化剂中毒、失活,导致聚合反应速度减慢,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下降。 图10 微量硫化物色谱图 ☆ 岛津典型方案-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分析方案 ☆二氧化碳过渡排放引发全球变暖,危及全人类生存。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摸清碳排放家底,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碳中和包括全经济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只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氢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岛津作为国际知名企业,致力于“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望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推出了《温室气体解决方案》、《二氧化碳催化还原方案》,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 图11 典型温室气体分析色谱图 图12 典型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分析色谱图
  • 石化行业任重道远,分析技术大有可为——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1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正式拉开了序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主办,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共同承办,汇集了中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以及仪器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等。会议现场会议举行了简洁的开幕式,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秘书长张宝吉,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汪燮卿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以及大会主席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徐广通分别致辞,欢迎与会专家的到来,祝愿大会成功召开。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秘书长 张宝吉致辞中,张宝吉表示,当前,石化产业发展的动力由过去的资源和投资拉动为主转为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炼化领域相应呈现了清洁油品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炼厂开始从燃料型炼厂转向化工型炼厂、原料多元化技术不断涌现等七大发展趋势。并且,张宝吉还特别指出,石油化工自主的基础数据不足,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呼吁与会代表们都投入到建立我们自己的石油化工基础数据库工作中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汪燮卿院士汪燮卿院士录制了致辞视频,他指出:在双碳政策下,石油化工行业,如炼油技术、分析技术等必须向着“节能减排”目标努力;同时,产品要精雕细刻、工艺要精耕细作;炼厂智能化转型,在这些过程中,分析技术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汪燮卿院士说:“炼油技术任重道远,分析技术任重道远”。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致辞中,张玉奎院士表示,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大会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厂商也逐年增加,仪器国产化也受到了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 徐广通徐广通首先回顾了会议的发展历程,介绍到,为了给同行们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共同研讨石油炼制与化工分析技术的发展、创新及应用中的诸多问题,以更好的支撑行业的发展,2018年,在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指导下,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下,将会议内容从过去主要探讨石化色谱技术及其应用扩展到整个石化分析领域,“第一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一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在山东潍坊成果召开,并将会期从过去4年一届缩短为2年一届。此外,在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和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的分析技术平台应如何建设及发展,徐广通表示,应重点关注建立分子层级原油评价支撑体系、循环经济体系中油品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八个方向。会议开幕式由北京色谱学会理事武杰主持,大会报告环节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徐广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汇彤主持。北京色谱学会理事 武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王汇彤报告专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报告题目:临床蛋白质组学进展张玉奎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在肾病、透析病、抑郁症、胰腺癌以及健康评估的一些研究进展,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标志物进而对重大疾病进行治疗。实际上蛋白组学和石油组学或炼油技术的检测手段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通过质谱技术能够发现蛋白质标志物。报告专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国旺报告题目:高分辨质谱用于重柴油、蜡油、重质油组成表征的研究石油组成表征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的难题,尤其是其中的杂原子化合物,对石油炼制影响很大,从分子水平上表征原油中的杂原子化合物十分必要。许国旺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1.分别构建了适合于重柴油、蜡油、重质油馏分中杂原子化合物的LC-ESI-HRMS方法;2.研发了新型石油组学数据处理系统;3.发展了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ESI-MS/MS)的石油馏分中N1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新方法。报告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刘虎威报告题目:色谱质谱的时合时分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都是热门的分析检测技术,色谱-质谱联用可谓是当今最强大的分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刘虎威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不是任何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分析问题都要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而是要根据分析对象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达到高校分离、高灵敏检测和高通量分析的目的。报告专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王维民报告题目:成品油零售行业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王维民从当下热门的碳排放形势与政策,引申到成品油行业面临的形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新能源技术应用方向以及成品油销售企业转型发展,深入剖析了当前政策下,石油化工行业必须转型以及如何转型。报告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张建荣报告题目:车用燃料发展趋势探讨张建荣从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生物柴油等燃料标准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同时分析了市场上油品的质量和供需情况。他又从大气排放控制、碳中和、国家能源安全、汽车发动机性能、市场需求角度,探讨了未来车用燃料的构成、质量升级等趋势。报告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 徐广通报告题目: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国家未来能源结构中将占有重要地位,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氢能发展也已驶入快车道。徐广通介绍了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用氢气的质量要求,以及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燃料电池用氢气分析体系的扩建工作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一些典型应用。报告专家: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李言报告题目: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整体解决方案及新技术李言介绍了八种岛津公司提供的化工领域特色解决方案:1.EDX快速元素分析;2.氢能领域解决方案;3.全新SCD检测器 硫化物分析利器;4.润滑油分析全解决方案;5.SFC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6.XPS在材料化学研究中的应用;7.Nexera GPC系列对GPC分析通量提升的碳索;8.橡胶产业分析全解决方案。报告专家:安捷伦大中华区气相色谱应用支持经理 管振喜报告题目:安捷伦GC及应用方案助力石化行业分析发展管振喜介绍了安捷伦公司智能气相色谱仪与智能实验室、安捷伦“双碳”分析方案(包括甲烷非甲烷总烃方案及温室气体分析方案)、安捷伦氢能分析方案以及样品前处理装置。后记当前,石化产业发展的动力由过去的资源和投资拉动为主转为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炼化领域相应呈现了七大发展趋势:一是清洁油品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汽油质量发展趋势是更高辛烷值、更低芳烃和烯烃含量,柴油质量发展趋势是更高的十六烷值和更低稠环芳烃含量。二是许多炼厂开始从燃料型炼厂转向化工型炼厂,“减油增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三是原料多元化技术不断涌现,将逐步形成以石油为主,辅以天然气、煤炭、生物质、废旧高分子材料为原料的系列有机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四是生物基化学品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五是高端和功能化石化产品技术蓬勃发展,满足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六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为了绿色低碳、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能源资源技术将引领石化产业发展。七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通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将进一步强化“两化”深度融合。为了促进和支撑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和转型发展,分析技术平台建设及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油评价及油品分析领域,围绕原油及馏分深度催化裂解生产化工原料等新技术,建立围绕多产化学品的分子层级原油评价支撑体系,将油品的分子水平表征技术推向纵深,同时关注循环经济体系中油品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再生资源的高价值利用提供指导。二是围绕炼油化工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通过分析信息深度认知提升新工艺、新反应过程的认识,构建稳健的反应模型,通过在线分析技术的应用,提升装置的实时在线优化能力和智能化管控能力。三是针对后国VI阶段车用燃料质量升级的技术需求,进一步开展针对硫形态、氮形态、汽油C9+芳烃、柴油多环芳烃等新分析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四是围绕车用燃料质量监控,油品快检分析技术与方法,仪器设备的研发将更加得到重视,油品快检的技术标准体系急需建立。五是围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特别是电子级高端化学品生产,进一步提升痕量、超痕量杂质的分析能力。六是围绕炼油与化工催化剂表征技术,进一步提升原子层级表征、原位表征和新催化材料结构表征能力,为新催化剂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支撑。七是在环保分析技术上,围绕炼化企业的清洁生产,有针对性的开展污染物溯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为污染物定向控制与治理提供支撑。八是在新能源领域,石化企业具有比较丰富的氢气资源,灰氢、蓝氢以其成本优势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支撑氢能产业的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实施氢能战略的主要技术途径,影响燃料电磁性能的氢气痕量杂质系列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开发及标准化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就像张宝吉秘书长说到的,“应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石化工业的发展浩浩汤汤,我们的分析测试技术大有可为。”
  • IKA前处理技术与石油化学应用研讨会成功召开
    德国IKA前处理技术与石油化学应用研讨会在克拉玛依成功召开 2011年9月15日德国IKA在克拉玛依博达银都酒店举行了&ldquo IKA前处理技术与石油化学应用研讨会&rdquo ,来自新疆地区石化系统各实验室主任,研发及技术主管以及仪器操作维护等相关人员近6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石油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材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品是燃料油、润滑油、乙烯类化工原料、农药、化肥、塑料、纤维、橡胶等高分子合成材料,因此,石油化学具有其行业特殊性,IKA产品在石化项目和油品检测方法中有哪些应用?IKA产品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科研当中的相关优势在哪里?在对润滑油的改良研发中又能带来哪些帮助?以上均是本次研讨会所探讨的内容。 本次会议由IKA中国公司资深产品专家黄山先生主讲,他从石油产品的化验项目及样品处理方法标准入手进行分析,针对IKA产品在石化领域的混匀、滴定、萃取、破乳、馏程等环节的大量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对客户的众多疑问作了一一解答;在会议现场,我们也针对性地展示了相关仪器,诸如RV10旋转蒸发仪,RCT加热磁力搅拌器,A11研磨机,magic Lab在线分散乳化系统,以及欧洲之星搅拌器等等,这些样机,一方面给客户一种直观感受,另一方面也为专门携带样品前来的用户提供了便利,可即刻了解样品处理的实际效果。 同时,为配合从其它地区专程赶来的量热仪用户,会议也对IKA氧弹燃烧式量热仪作了专门介绍,并针对用户特殊样品的处理疑问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会后,不少用户感叹说,以前对前处理这块没怎么重视,现在发现其中还真有不少学问和窍门,IKA品牌的产品特色、可选性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憾,收获很大!与此同时,IKA也收到很多用户的交流与反馈,这些也为IKA产品针对石化行业的特殊应用带来宝贵启示。 关于IKA® ( www.ika.com, www.ikaasia.com) 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 量热分析, 混合分散工业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磁力搅拌器, 顶置式搅拌器, 分散均质机, 混匀器, 恒温摇床, 研磨机, 旋转蒸发仪, 加热板, 量热仪, 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实验室分析的产品线, 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 分散乳化设备, 捏合设备, 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 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 在美国,中国, 印度, 马来西亚, 日本, 巴西等国家都设有分公司. IKA成立于1910年,IKA集团现在可以自豪地回顾过去100年的历史。
  • 石油和天然气中汞 的分析技术 | 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中汞的分析技术|天然气汞存在于不同的天然气田中,根据其地理位置或油井的年龄,汞浓度会有所不同。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放到环境中,例如气体燃烧,废弃管道或在维护期间所进行的工厂清洁。汞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是有据可查的。汞一旦通过气体燃烧或意外泄漏释放到大气中,它就会进一步沉积到土壤和水中,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健康和环境问题外,汞还被所有加工厂所关注,因为汞将导致像液态金属脆化(LME)等有害影响,如果不够重视,危害可能是致命的。(LME是汞与其他金属(如铝)之间的融合,这会损害工厂的结构,最终导致毁灭性的事故。)当汞接触到其他金属(如铝制热交换器)时,它可能会侵蚀和损害工厂的结构和工人的安全,从而导致灾难性事件。汞也可以积聚在管道的内部表面。即使是少量低于10ppb的汞,也可以逐渐累积并最终达到数百ppb或ppm。因此,保证和限制原料中的汞浓度对于控制原料在进入加工厂之前满足汞的浓度要求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工作危害的风险,还有助于加工厂提前准备除汞用的吸附剂,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得到更好的累积评估。WA-5 – 凭借精确和更好的灵敏度测量天然气中的汞WA-5气态汞分析仪专门设计用于应对天然气中痕量汞的分析难题,可提供准确和精确的测量结果。在天然气中,汞的主要形式是元素汞。因此,双金汞齐技术是从碳氢化合物气体中收集和纯化汞的非常有效的技术。WA-5如何测量天然气中的汞?NIC WA-5 系列包括 WA-5A 和 WA-5F。WA-5系列采用双金汞齐技术收集和纯化分析物中的汞,可提供准确和精确的高灵敏度汞检测。想了解 WA-5 系列如何成为更好的选择?请点击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984/C483093.htm
  • “双碳”目标促石油公司转型,“三桶油”如何行动?
    习近平总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石油可是碳排放 “大户”,石油行业的碳排放贯穿于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从开采、运输、储存到终端应用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比如上游油田开采过程中需要加压、加热、注水、注剂,这些措施本身就是碳排放的过程;炼化行业也同样如此,从燃烧供能、供热,到油气产品的终端使用,如发电、交通领域,也都会产生碳排放。石油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脱碳压力,十四五期间,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都提出了各自的碳减排目标和具体实现措施,除了节能减排等技术手段之外,发展新能源是另外一条最佳的路线。双碳目标加速石油行业转型,在发展原有的石油化工业务的同时,公司也将逐步往光伏、氢能、风电等方向发展,争取形成有油、氢、电综合的能源新业态,由传统石油公司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壳牌、BP、道达尔,这些名字一直是欧洲石油公司的代名词,这些公司在去年都发布了转型战略,一年的时间,他们在可再生能源及电力行业的投资已经颇具规模。壳牌制定出清晰的转型投资计划,道达尔加快了去石油化的步伐,BP公布了对低碳环保产业的更大雄心。能源转型趋势愈加明显,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虽面临诸多掣肘,但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低碳和电力产业。“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经过了一年的犹豫和摸索之后,如今都已确定了较为明确的转型方向。从2020年各公司年报来看,油气业务仍然是“三桶油”的绝对主力,他们必须要处理好的实际上有两重挑战:既要完成中央的油气保供战略要求,又要做好碳减排避免被未来的零碳时代抛弃。《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中明确了石化行业近五年的七项主要任务,包括增强油气保障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集团和石化园区,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是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编制,以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石油化工体系,推动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让部分行业率先进入强国行列。《指南》还特别强调,石化行业在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时,要尤其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突破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氟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及可降解材料以及己二腈、高碳α-烯烃共聚单体、茂金属催化剂等关键原料;重点优化提升聚碳酸酯、聚甲醛等工程塑料,特种树脂及可降解材料,碳纤维、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全氟离子交换膜、高通量纳滤膜、锂电池用隔膜等膜材料产品性能。化工新材料的研究必然少不了科学仪器的加持!“三桶油”在行动油气产业链上游资产占比越重,石油公司转型的负担越重。在“三桶油”里,上游资产最多是就是中石油,其低碳转型的战略规划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年报发布会上显露端倪。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中石油将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油气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将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第一步,推动天然气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天然气产量占公司油气产量的比重提高到55%;第二步,利用公司现有的油气矿权资源,开发风光、地热资源,推动风光电融合发展,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公司转型;第三步,推进绿色企业的行动计划,大力推动CCUS(碳捕集和利用)等碳移除技术发展,向社会贡献清洁、零碳能源。戴厚良承诺,中石油将努力建设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在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下降3.8%的基础上,有序、有力安排今后的年度降碳目标任务,积极布局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的商业模式。为此,中石油启动了公司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首次将新能源业务提升为第一大业务板块,与油气业务并列,中石油从过去完全以油气为主业,终于开始真正将新能源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重点突出业务协同、专业化发展和产业链国内外一体化统筹,优化调整业务板块划分,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中石油一直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组织专项工作组跟踪太阳能发电、风能、地热、氢能等技术的进展情况。中石油立足改革全局,加强统筹谋划,构建新四大业务板块,并成立对应子集团,建立一整套紧密协同、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制度机制。改革中最明显的是:强化天然气业务,提高新能源地位,作为四大业务板块之首;炼化销售合并,增加新材料;将资本和金融独立为业务板块,强调其重要性;增加支持和服务板块,包括中油工程、规划总院、共享运营公司、老干部局、石油企业、石油协会等,中油油服设置2-3年过渡期,自主经营,向上市发展,过渡期后并入支持和服务子集团。下游业务最具优势的中石化也在统筹转型升级,计划形成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的业务格局,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在产业升级上,中国石化的新业务图谱是从原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升级为“油气氢电非” (油品、天然气、氢燃料、充换电、非油品)综合能源服务商,锻造强韧高效的产业链,过程中将加快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成果快速转化、产品快速迭代竞争利器。中石化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早在2018年7月,中石化集团就投资100亿元成立了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大力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中石化正在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规划五年内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广西、贵州、重庆等地打造“氢走廊”、布局加氢站点、甚至是建造半山环道综合能源站,全面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建设,现已在加氢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目前,中石化氢气年产能力超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其旗下石化公司建有高纯氢生产装置和供氢中心,并为北京冬奥会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提供保障。除大力发展氢能业务外,中石化持续开展碳减排技术研发,在旗下油气田企业实施CCUS项目,取得增油和减排双重效益。CCUS技术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其作为重要的减排技术,是碳达峰后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支撑。 “十四五”期间,中石化将进一步巩固氢能领域产业领先优势,锻造强韧高效的产业链。加速发展氢能源,在推动商业示范上走在行业前列。同时大力发展绿氢炼化,不断提高原料低碳化比例,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积极参与全球甲烷减排行动,到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降低50%,建成百万吨级碳捕集封存利用(CCUS)示范项目,开发碳中和林、碳中和加油站等各具特色的碳中和模式。“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新能源方向探索”,中海油早在15年前就进军新能源领域,在10年前就开始筹建综合能源补给系统,探索加油、加气、充电、加氢等各种能源服务。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说:“我们有能力逐步进行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投入。为顺应能源转型大趋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中海油公司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施转型:一是立足当前,加大减排措施与提升低碳能源供给相结合,提高天然气产量的占比;另一方面,着眼长远,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能源的转型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新的业务。公司已成立了新能源发展机构,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业务推进。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天然气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过渡能源”。近年来中海油深耕天然气产业,已经形成“海上天然气+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稳定清洁能源供应模式,进口LNG更是排名国内第一,“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积极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和加快推动LNG全产业链建设等,预计天然气产量占比将提升至35%左右,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以此为重点,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同时,中国海油将全面加强碳排放源头管控,例如改变原有海上平台用能模式,探索利用陆地大电网为海上油田生产供电,以减少海上油气田能源消耗,削减海上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未来几年也将不断地加大海上风电的投资力度。此外,还将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渤海湾岸电工程等,助力绿色低碳生产。石油怎么办?日前,国际再生能源总署(IRENA)发布的年度报告表示,石油需求已经触顶,到2050年时将几乎不再有人使用。实际上,尽管能源转型大势初定,但是路径和节奏依然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难以一蹴而就。即便到2050年,交通、国防、航空、航海及货运领域,石油需求仍难以替代。石油上下游产业链相当长,石油工业及衍生品为衣食住行等各个民生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新能源多用于发电,对支撑衣食的能力不足,非化石能源短时间内无法独立承担人类对能源的全部需求,石油在能源结构中仍发挥关键作用,它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也是无可替代的。石化行业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必将重构全球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
  • 征集|化妆品原料禁用化学成分和动植物品种的意见
    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化妆品的研制和开发越来越多的融入高科技的含量,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种功能性化妆品应运而生,为保证化妆品的使用安全,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原料安全监管,1月22日,中检院向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征集关于化妆品原料禁用目录的意见和建议。要求于2021年2月18日前,填写《征求意见反馈表》(见附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hzpbwh@nifdc.org.cn。目前,中检院对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等文件进行了修订,包括1309项化学成分目录(附件1)、112项植(动)物品种目录(附件2)、化学成分修订前后对比(附件3)、植(动)物品种修订前后对比(附件4)。《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制修订说明为贯彻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原料管理,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安全,规范和促进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启动了对《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以下简称《禁用目录》)的制修订工作,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必要性(一)满足化妆品行业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化妆品生产和消费均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化妆品原料的使用与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提高,根据我国对一些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结果,同时参考近几年欧盟、美国等化妆品行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一些化妆品评估和法规调整情况,发现部分原料急需调整管理使用要求。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安全,按照从严管理原则,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禁用原料管理规定亟待调整。(二)满足化妆品安全监管的需要《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安全评估方法的出现,逐步发现部分原料可能存在潜在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为了贯彻落实《条例》关于禁用原料的管理规定,结合化妆品行业发展和监管工作需要,急需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禁用组分的基础上制修订《禁用目录》,用于指导和规范化妆品行业和化妆品禁用原料的管理工作。二、制定目标和原则(一)制定目标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为基础,制修订化妆品禁用原料要求,提高《禁用目录》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化妆品监管工作的需要。(二)制定原则一是继承发展的原则。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第二章化妆品禁用组分的内容为基础,对适用的部分予以充分保留,并根据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将具有潜在安全风险的原料纳入《禁用目录》,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二是科学规范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当前化妆品相关学科领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对原料的命名原则要求,对部分原料名称进行修改完善,力求科学规范。三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化妆品技术研究进展和化妆品监管工作需要,对《禁用目录》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三、制定要点《禁用目录》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第二章化妆品禁限用组分的内容和体例为基础,结合评估结果、近期国际和国内化妆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及变化,参考相关规范性文件编写而成。一是参考最新的评估结果,按从严原则,《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的限用、准用组分表或《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的评估结论认为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物质,纳入至《禁用目录》。二是针对近几年化妆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严厉打击不法企业添加禁用目录中具体药物名称外的药物,对易发生非法添加进而凸显化妆品功效的抗感染药物、激素和抗组胺药,不仅限于原目录中的具体名称,进行类别管理。三是规范部分禁用原料名称及内容。四是规范部分禁用植物原料名称。四、主要内容(一)新增17种化妆品禁用原料一是参考国际法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限用、准用组分列表和《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部分已收录原料的评估结果,将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原料纳入《禁用目录》。例如,3-亚苄基樟脑、新铃兰醛、万寿菊花(TAGETES ERECTA)提取物、万寿菊花(TAGETES ERECTA)油、2-氯对苯二胺、2-氯对苯二胺硫酸盐、硼酸、硼酸盐、四硼酸盐和其他硼酸盐类和酯类、过硼酸钠、甲醛、多聚甲醛、二氯甲烷等。二是根据我国安全评估结论,将在化妆品中使用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原料纳入《禁用目录》,如非那西丁等。三是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调整,结合我国的评估情况,考虑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新增纳入《禁用目录》,例如苔黑醛、氯化苔黑醛、苄氯酚、环己胺、咪唑等。(二)修订13种化妆品禁用原料一是对部分原料名称进行规范,如“抗生素类”修改为“抗感染类药物”等。二是补充部分禁用原料的CAS号,如右丙氧芬、地芬诺酯、石棉、氢醌、羟苯异丙酯及其盐、羟苯异丁酯及其盐、羟苯苯酯、羟苯苄酯、羟苯戊酯、短杆菌素等。三是补充部分禁用原料的EC号,如联邻甲苯胺基染料等。四是对部分原料的CAS号勘误,如常压塔处理的残液(石油)等。(三)按照技术法规文件要求对文字内容进行调整规范考虑到下一步《禁用目录》将作为单独的技术法规文件或者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发布,有必要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载明的禁用组分表1和表2的内容和体例进行调整规范,将原禁用组分中引用的部分在新《禁用目录》里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将“表1”改为“本表”, “表2”改为“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表3”改为“化妆品限用组分”,“表4”改为“化妆品准用防腐剂”,“表6”改为“化妆品准用着色剂”,“组分”改为“原料”。(四)将禁用药物成分进行分类合并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马丁代尔氏大药典》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禁用组分表收录的药物成分进行分类合并,将三溴沙仑、抗生素、二氢速甾醇、乙硫异烟胺、呋喃唑酮、酮康唑、甲硝唑、呋喃妥因、磺胺类药物(磺胺和其氨基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取代的衍生物)及其盐类、甲巯咪唑等合并为抗感染类药物;将溴苯那敏及其盐类、氯苯沙明、苯海拉明及其盐类、多西拉敏及其盐类、羟嗪、曲吡那敏等合并为抗组胺药;将甾族结构的抗雄激素物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类(皮质类固醇)、雌激素类、孕激素类、具有雄激素效应的物质等合并为激素类。(五)修订27种禁用植(动)物原料一是规范原料名称。将禁用植(动)物组分表2中名称不规范的原料名称进行统一调整规范,如将“八角科八角属植物(八角茴香除外)”调整为“五味子科八角属植物(八角除外)”。二是规范原料命名格式。调整植物组分(属)的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的格式为“属(科)拉丁名”,如“羊角拗类”调整为“夹竹桃科羊角拗属植物”。 调整植物组分(种)的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的格式为“拉丁名(部位/描述/英文名)”,如土木香根油、无花果叶净油、月桂树籽油。三是统一原料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若植物原料(种)有多个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将其学名(正名)放首位,异名后置,异名格式对属名+种加词,并用synonym标记,如魔芋、威灵仙、铃兰、藤黄等。参考中国植物志,若植物原料(种)的中文名称对应多个拉丁文学名的,各拉丁文学名所述并非同一种植物原料,则将其拆分,如魔芋、威灵仙、大风子、牵牛、商陆;若一个条目包括2种原料,也将其拆分,如芥、白芥。四是规范正名和异名。参考中国植物志,将植物原料(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文学名均以学名(正名)表述,原名称为异名/俗名的原料,保留原名称并增加其学名(正名)。学名(正名)置于首位,异名/俗名后置,异名格式对属名+种加词,并用synonym标记。包括海芋、吐根及其近缘种、木香根油、野百合(农吉利)、茅膏菜、莨菪、夹竹桃、北五加皮(香加皮)、牵牛、补骨脂、除虫菊、一叶萩、(白)海葱、马鞭草油、白附子。五、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一)药物成分分类管理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马丁代尔氏大药典》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禁用组分表收录的部分种类药物成分按种类进行合并,合并类别为抗感染类药物、抗组胺药和激素类,并将原分散于禁用组分表中的药物成分作为具体实例体现在合并后药物类别中。但类别药物的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举例的药物成分,凡是属于该类别的药物成分,均属于该类药物的涵盖范围。(二)序号调整本次制修订工作涉及多个条目合并为一条(如类别药物,抗感染类药物、抗组胺药、激素类),也涉及一个条目拆分为多条(如魔芋、芥、白芥、威灵仙、牵牛、商陆)。为保证《禁用目录》的延续性,在原有的编号顺序基础上进行调整。将因合并而空出的序号删除;将因拆分而变多的原料赋予新序号,原序号删除。附件下载:附件1.xlsx附件2.xlsx附件3.xlsx附件4.xlsx征求意见反馈表.xlsx
  • “石油产品检测技术及标准解读”网络研讨会圆满落幕
    为积极推动石油产品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解读石油产品检测方法的相关标准,强调标准中更新的内容,对标准中提到的方法进行深入地剖析。仪器信息网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同举办"石油产品检测技术及标准解读”网络研讨会已于昨日圆满落幕。此次网络会议共计报名人数878人,会议过程中收到来自网友的有效提问50余条,专家与用户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的平台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学习。(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视频观看回放)报告嘉宾: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 闻环 报告题目:车用汽油硅含量测定相关标准解析报告嘉宾: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何沛 报告题目:紫外荧光法测定油品中总硫含量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嘉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杨孟智报告题目:石油和石油产品酸值的测定 催化温度滴定法标准解析报告嘉宾: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冯真真报告题目:石油产品酸度、酸值测定及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报告嘉宾: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梁迎春报告题目:GB/T 261-2021 闪点的测定 标准解读报告嘉宾: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 贾苒报告题目:石油产品残炭的测定 微量法报告嘉宾: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张会成报告题目: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GB/T 4985-2021)标准解读部分网友提问及专家回复汇总Q:测“原料油”中硫含量时,硫含量较高的话我们是要做宽范围的曲线还是稀释?稀释的话用什么溶剂比较好呢?A:如果是原油,建议用XRF方法。如果是加氢汽油、柴油、催花汽柴油这类高的硫含量样品,可以采用稀释法,但是XRF更快速、操作更简单。如果采用紫外荧光法,需要有标准样品,目前石科院的标样最高是2000mg/L。稀释一般采用硫含量低的二甲苯,但是考虑到毒性,炼厂我们一般建议可以使用重整进料,但是要考察溶解性。Q:移动检测车用的车载测硫设备一般是哪种?A:早期硫含量测定是采用XRF方法,比如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SH/T 0842。但是紫外荧光法是仲裁标准,所以也有需求紫外荧光法作为车载需求。Q:渣油样品怎样可以使其溶解的很好?渣油对温度电极有影响吗?A:渣油类样品不要直接使用混合溶剂,可以先用二甲苯溶解,再加入异丙醇。 测试完成后需要确认始终处于完全溶解状态。完全溶解对电极不会有影响。Q:航煤标准可以增加NB/SH/T 6011-2020中酸值测定的分析方法——催化温度滴定法吗?A:航煤酸值要求精度高,可用用温度滴定,但是精密度可能不足。Q:闭口闪点法的标准物质,为什么用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阿贝闭口杯法和泰格闭口杯法以及微量闭口方法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A:不同方法纯烃的标准值就是不一样的。用不同方法测得的同一产品结果也有可能不一样,闪点越高,差距越大。不同方法就要使用不同的CRM样品,不可以混用。Q:测定正十一烷闪点值时老是偏高,在70以上,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找原因?A:那应该选择和十一烷闪点大小相近的CRM样品去校准你的仪器。如果没有问题,那就要多方面分析了。
  • 邀请函 | 2021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测试与仪器仪表技术交流会(河南站)
    迄今为止,石油依然是重要的内燃机燃料。除了作为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之外,石油也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包括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以及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大体上,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石化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其经提炼生成的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石油、化工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石化测控技术服务平台”联合河南仪器仪表学会现定于2021年10月19日-20日在河南洛阳举办“2021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测试与仪器仪表技术交流会(河南站)”。本次举办的“2021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测试与仪器仪表技术交流会(河南站)”将邀请石油、化工、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等相关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高校等仪器仪表测量控制、分析检测、质量控制、计量等管理、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制造、使用等相关技术人员等共赴盛会。10月19日,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与业界同仁齐聚会展,共襄盛会!展会信息:时间:2021年10月19日到20日地点:河南洛阳 - 牡丹大酒店
  • 【展会预告】共享行业盛宴,上海汉尧与您相约第二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
    上海汉尧展位N5馆A402023年6月19-21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欢迎各行业伙伴莅临参观交流!2023年”第二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暨第十六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 (CPHI & PMEC China 2023) 将于6月19-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再启新征程。会议紧跟国内外行业政策,把握业内创新趋势,利用丰厚的行业资源,为专业人士提供从医药原料、合同定制、生物制药、制药机械、包装材料到实验室仪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国内药企拓展全球人脉网络提供有力支撑。此次展会,上海汉尧作为行业内专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消耗品综合服务商将携知名品牌PST旗下Rotronic监测系统、分析实验室通用耗材(如YMC色谱产品,贺利氏特种光源,DWK玻璃制品等)、interchim专为有机纯化制备实验室设计的小型台式质谱仪expression CMS & puriFlash、PESCHL光化学反应系统及废气处理设备亮相现场,欢迎各行业伙伴莅临N5馆A40展位交流指导、共谋发展!展位 产 品 介 绍 为您的纯化、鉴定工作提供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 适用于有机小分子、天然产物、杂质鉴别、多肽,寡核昔酸、蛋白质,生物制品、代谢物分离、痕量物质富集等分析方法。 Rotronic监测系统 Rotronic的RMS监测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超高交联树脂吸附脱附技术与一体化装置 该装置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精细化工 、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和回收。 光化学反应系统 PeschlUltraviolet GmbH提供高效光反应系统,可用于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工业生产等应用场景。 分析实验室通用耗材自2009年成立以来,上海汉尧一直专注于为中国生物制药/食品/化工实验室等相关领域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
  • 电化学合成,能否开辟出一条绿色清洁的石油化工产业链?
    石油炼化石油炼化可得到日常使用的煤油、汽油、柴油等燃料,抑或是烯烃、芳烃类的化工原料。乙烯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乙烯产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乙烯衍生物乙烯的重要衍生物又会有哪些呢?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是广谱、高效的气体杀菌消毒剂,且是生产乙二醇及表面活性剂、乙胺醇溶剂和乙二醇醚溶剂等,被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建筑和农药等领域。环氧丙烷下游的主要产品有聚醚多元醇,丙二醇甲醚及碳酸二甲酯、丙二醇醚等,聚醚多元醇是合成聚氨酯的核心原料[1]。电化学合成法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院士课题组采用电化学合成法,借助氧化还原介质氯离子,在常温常压下达成电极和乙烯之间的电子交换,将乙烯成功转化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图B)。相对于传统热合成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严苛条件,如高温高压(200-300°C,1~3Mpa),Ag催化乙烯完成环氧乙烷的合成(图A),且生产1吨的环氧乙烷就会同时排放0.9吨的CO2, 文中采用绿色电化学方法实现了零碳排、更温和和更具选择性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合成,有望代替苛刻的热合成法,实现工业化,文章发表在Science上[2]。*图示来自Science原文,侵删一 起 探 索在整个石油化工产业链上,还有哪些中间产物抑或是塑料制品可以通过绿色低碳的电化学方法合成呢?!这值得我们一起来探索。无需自行搭建的反应体系:IKA 已为您备好了专业的电化学合成设备:恒流、恒压;直流、交流分隔反应管(可安置AEM,文中提及的阴离子交换膜)惰性气体保护/引入气体21种电极可选 循环伏安分析方法,探索机理,快速筛选最佳反应体系,如文中的氧化还原介质氯离子CV 图示分隔管丰富电极标准化设备,精准执行您的指令并完美重现,更是为了还您宝贵时间去做深入的知识探索。关于 IKA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分析技术、 工业混合分散技术的市场专家。电化学合成仪、磁力搅拌器、顶置式搅拌器、分散均质机、混匀器、恒温摇床、恒温混匀器、移液器、研磨机、旋转蒸发仪、真空泵、加热板、加热锅、恒温循环器、粘度计、量热仪、实验室反应釜、生物反应器,发酵罐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 实验室前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产品线;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分散乳化设备、捏合设备、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IKA 还与著名大学和科学家进行着密切的合作, 支持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 帮助客户获得成功。IKA 成立于1910年,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在美国、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巴西、韩国、英国、波兰等国家都设有分公司。
  •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7月17日下午,在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正式落下了帷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主办,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共同承办,汇集了中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以及仪器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等。会议现场17日下午,首先进行的是大会报告环节,该环节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刘泽龙、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王川主持。报告专家: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王川报告题目:石化有机原料分析方法标准研究进展王川就近5年石化有机原料分析方法标准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包括引入先进分析设备,开展在线分析技术的标准化转化,推广绿色分析技术方案,拓展气相色谱分析,开展工业类芳烃类产品纯度杂质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研究,提升国家标准引领作用助力煤化工,推动高水平国标向国际标准转化,不断提升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报告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汇彤报告题目:全二维气相色谱在未知化合物发现和鉴定中的应用随着全二维气相色谱在石油地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与普及,人们基本掌握了石油地质样品的全二维分析谱图特征及其规律。王汇彤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对未知化合物发现与鉴定的优势,主要是除干扰能力强,以及具有族分离特性和“瓦片效应”。另外,他还简要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在未知化合物发现和鉴定中的应用情况。报告专家: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 尹彤华报告题目:油品实验室管理与发展探讨油品实验室除了需满足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等通用规则外,还需满足油品领域的一些特殊要求。尹彤华梳理了国内检测实验室管理构架与要求,油品实验室检测管理要素及注意事项,同时针对油品实验室在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提出信息化在油品实验室的应用以及未来油品实验室的主要发展趋势。报告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史权报告题目:基于电喷雾质谱的重馏分油分子组成分析方法与应用基于分子工程理论和方法,开发分子管理技术,实现炼油过程的分子层次优化,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共识。面向分子管理技术的石油分子组成分析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需求。史权介绍了基于电喷雾高分辨质谱开发的不同类型化合物分子组成分析方法,通过组合不同分析方法,仅使用ESI电离源,实现覆盖重馏分油组分分子组成的全面表征。报告专家: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冯帅报告题目:福立气相色谱快速炼厂气分析解决方案炼厂气是炼油厂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气体总称,其组分测定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中间控制及炼厂气的有效利用是重要环节,快速、准确、实效检测出各组分的含量尤为重要。福立仪器新一代气相色谱仪GC9720 Plus主机,配备五阀七柱气路系统,制订出的五阀七柱快速炼厂气解决方案是目前检测炼厂气组分多、分析组分含量范围广、结构复杂的方案。报告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陶志平报告题目:通用航空发展对未来油品需求当前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对油料的需求是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通用航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无人机(包括军用无人机与民用无人机),为航空油料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机遇。陶志平主要介绍了航空汽油的发展现状以及航空煤油(航煤馏分)的需求及其质量要求。报告专家: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齐邦峰报告题目:油液检测技术机械设备油液检测技术是实施设备状态监控维修的有效技术,是维修决策的重要依据。齐邦峰详细讲述了油液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采样技术,油液物性检测技术,污染度检测技术,以及磨损磨粒分析技术。采用上述技术对在用油进行表征,并结合设备使用环境、状况及使用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正确评估在用油液的品质与设备的运行状态。报告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钱钦报告题目:炼化企业污染物分析及溯源技术进展作为环境管理的重点管控行业,石油炼制三废的排放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钱钦针对近年来炼厂气液固三废的分析技术及溯源技术进行了概述,主要讲解了炼化企业污染物溯源技术进展,炼化企业循环水漏油溯源分析技术,其他相应分析技术如含油污泥分析技术等。报告专家:宁波海关 王群威报告题目:出口成品油现状及质量分析重点问题王群威介绍了我国目前出口成品油的现状,出口成品油的种类主要是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具有量大点多的特点,并且不同国家对成品油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差异较大,这提高了我国海关检验工作的困难。结合工作经验,他强调了出口成品油检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实施出口成品油检验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报告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陈瀑报告题目:智能化炼厂在线分析技术过程分析的核心是利用在线分析仪监测所有影响最终产品的关键过程参数和质量属性。陈瀑概述了炼油行业的成油品质量性质分析仪、安全环保相关在线分析仪和其他在线仪器技术与应用的现状,其中特别介绍了在线色谱,在线近红外以及在线核磁技术。他指出,在线仪器与实验室仪器分析重点完全不同,在线仪器功能单一、注重自动化、集成度和持续稳定性,对分析速度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此外,他认为原位分析会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大会报告环节结束后,本次会议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长秀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徐广通做总结发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长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徐广通本次大会有近300人参加,会议报告涉及领域广泛,参展仪器厂商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及技术,引发了激烈的学术碰撞。徐广通认为,本次会议以石油化工分析技术为主导,进而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各单位专家都有这样一个基本共同的研究目标,从彼此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中相互借鉴。对于双碳政策下石化行业的转型,每个人都持不同的意见,新能源领域的探讨也产生了不小的争议,他倡议石化分析工作者们“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做好当下的研究工作,也要对未来政策的转变有所准备!后记近年来,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70%。受疫情影响,外部环境复杂且原油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了威胁。氢能作为清洁能源,是国家实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石油化工领域,氢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多位专家分享了氢能研究的内容。特别是徐广通教授指出当前氢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已出现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二是在液态储氢等核心技术、高端材料、装备制造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三是氢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四是当前“绿氢”(风光水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制氢)成本高,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当前,我国氢能源大多处于“灰氢”阶段,“蓝氢”的相关工作也正在不断地开展,希望技术人员能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蓝氢”到“绿氢”的真正转变。
  • GB 11174-2011液化石油气(LPG)蒸气压测试方法解读
    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是由天然气或者石油进行加压降温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的低碳清洁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生产、工业燃料、交通燃料、城市燃气等多个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国和消费国。现行国标标准 国内现行的液化石油气产品规范GB 11174-2011《液化石油气》,为2011年发布,2012年7月1日实施的。本标准修改采用了ASTM D1835-2005《液化石油气规范》(英文版)制定。本标准规定了液化石油气产品的分类和标记、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交货期验收和安全。同时,本标准也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的液化石油气。 LPG蒸气压的意义 为了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海关根据GB 11174-2011 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对每批进口的液化石油气进行品质检测。其中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即为蒸气压。蒸气压是液化石油气在容器中气液平衡状态时所产生的压力。它是衡量液化气挥发性指标之一,对安全放置、设计贮存容器、运输及使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LPG现行蒸气压测试方法 目前,实验室使用的蒸气压检测方法也是根据GB 11174-2011《液化石油气》标准中规定了液化石油气的蒸气压的试验方法为GB/T 12576-1997《液化石油气蒸气压和相对密度及辛烷值计算法》,该标准为1997年颁布实施。该方法是通过气相色谱方法获得液化石油气的组成,然后根据各组成的气体体积韩玲和对应的37.8℃时的压力计算液化石油气的蒸气压值。而且用于液化石油气蒸气压计算的液化石油气组分蒸气压为经验值。且参与计算的成分众多,需要用到气相色谱仪确定组分,然后根据组分计算得到,整个过程较复杂。而非通过仪器实测真实状态下在37.8℃时液化石油气的蒸气压值。ASTM标准更新 其实,从ASTM D1835-2011标准中(即GB 11174-2011所采标准的更新标准),已经将Grabner 编写的ASTM D6897《液化石油气(LPG)蒸气压标准试验方法(膨胀法)》标准放在了液化石油气产品规范的饱和蒸汽压的试验方法中,这也说明该方法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并广泛使用。液化石油气蒸气压测试解决方案1987年,奥地利格拉布纳仪器公司Grabner Instrument成立;1989年设计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微量蒸气压测定仪MINIVAP;1991年 Grabner主导的ASTM D5191(微量法)发布(已编译成SH/T0794),1995年,Grabner设计和发布了液化石油气蒸气压测定仪MINIVAP LPG;1999年,由Grabner根据MINIVAP编写和提交的ASTM D6378(三级膨胀法)(已编译成NB/SH/T0769)和ASTMD6377(原油膨胀法)标准发布(已编译成GB/T 11059);2001年,由Grabner根据MINIVAP编写和提交的ASTM D6897(液化石油气膨胀法)标准发布。MINIVAP VP VISION作为Grabner最新的工业4.0智能化的全自动微量蒸气压测定仪,具有一流的测试精度和最宽的压力范围。一台设备可以测试液化石油气(LPG),原油,汽油,煤油、化学品、溶剂等。压力范围:0-2000KPa测试时间:5min样品量:1mL温度范围:0-120℃温度精度:±0.01℃气液比:0.02/1 到 100/1无需样品准备,无需真空泵10英寸全彩触摸屏全自动、一键式操作过程单点/多点/曲线/外延测试模式便携式设计,可现场测试
  • 美国主要使用以玉米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逐渐过渡到第二代纤维素乙醇燃料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能源科学研究所主任肯尼斯卡斯曼认为,美国对进口蔗糖乙醇燃料征收高额关税是正确的,可以保障美国纤维素乙醇燃料发展。他认为,市场一旦放开,美国很可能从依赖进口石油转为依赖进口乙醇燃料。巴西方面则认为,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牺牲了环保利益。虽然要求降低或取消进口蔗糖乙醇燃料关税的呼声已引起奥巴马的注意,但观察人士认为,关税调整落实较难,那些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美国某些州,将以政治手段阻挠降低蔗糖乙醇燃料的进口关税。ELISA试剂盒在这场新能源热潮中,如何发展更环保、效益高的能源成为讨论的焦点,也由此激起无数热议。近日,巴西蔗糖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埃德瓦多莱奥公开表态,抗议美国对进口巴西产蔗糖乙醇燃料征收54%的高额关税。他表示,蔗糖乙醇燃料比美国广泛使用的玉米乙醇燃料环保,负面影响较低,社会效益更佳。ELISA试剂盒由于外汇匮乏,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经济濒临崩溃。于是该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乙醇燃料,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如今,巴西乙醇燃料的使用比例达55%,数千条管道输送乙醇燃料,几乎所有加油站都供应乙醇燃料。不仅如此,近年来巴西生产的汽车几乎都配装弹性燃料发动机,可使用汽油或车用乙醇。今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在一次地区峰会上,ELISA试剂盒曾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表达对美限制进口蔗糖乙醇燃料的不满。他指出,美国的再生能源政策影响巴西对美国出口蔗糖乙醇燃料。卢拉认为,美国选择玉米为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料是错误的,会造成玉米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等问题,还会使那些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家陷入粮食危机。密歇根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安娜斯坦菲诺保罗持相同观点:“美国中西部地区种植的玉米被广泛用于制造乙醇燃料,造成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 聚光科技再谱新章-牵头起草石油天然气行业新标准
    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天然气 水含量的测定 激光吸收光谱法(SY/T 7379-2017)》(以下简称“标准”),由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于2018年起正式实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标准规定了使用激光吸收光谱(缩写为TDLAS)分析仪,现场测量天然气中水含量的方法。标准适用于经处理的管输天然气,水含量的范围为1μL/L~5000μL/L。在特殊环境下,天然气水含量的范围也可能更宽。  聚光科技作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龙头企业,频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等多级标准的制定。聚光科技成立至今,始终在工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天然气过程分析整体解决方案。方案概述  天然气的处理主要包括采气、净化、管输、压缩、液化等几个过程。通过对处理过程中的气体进行分析,可以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净化效果,保障燃气品质,确保运输安全。由聚光科技自主研发的Herriott激光分析技术不仅可以测量痕量级的气体含量,而且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充分满足天然气行业测量微量气体的需求。 为适应天然气行业高压、多烷烃类物质的测量环境, 聚光科技开发了相应的取样预处理系统,以保证气体分析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方案构成 方案构成  采气集输应用:在天然气地面站场,来自各天然气气井的粗天然气通常会传输到脱水站进行集中脱水处理,需要安装在线水露点分析仪监测脱水效果。  天然气净化应用:经过初步处理的原料天然气在天然气净化厂或处理站进行脱硫/脱碳、脱水、脱烃等净化处理,产品天然气进入长输管道销售给下游。通常需要在脱硫/脱碳装置后配备在线硫化氢分析仪,在脱水装置后配备在线水露点分析仪,有时还需要对进厂的原料天然气中硫化氢进行实时监控,使出厂的天然气符合GB/T 17820-2012标准。  长输站场:从净化厂外输的商品天然气作为燃料和工业原料,通过天然气管道传输分配到沿线工业用户和城市,通常在长途管输首站、末站、压气站,以及重要的输配气站、城市门站,需要实时监控管输天然气的水露点和硫化氢。产品构成  LGA-4000系列激光过程气体分析仪(露点分析、硫化氢分析)  LGA-6000系列激光气体分析仪  OMA-3510硫磺比值仪  CEMS-2000系列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  GT系列气体检测报警仪
  •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发布
    近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前,编制单位已完成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3年8月30日前将意见书面反馈至生态环境部,意见的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联系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 江梅电话:(010)84913998传真:(010)84919396电子邮箱:jiangmei@craes.or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邮编:100012)联系人: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 张益荣电话:(010)65645574传真:(010)65645580电子邮箱:dqsgdy@mee.gov.cn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邮编:100006)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pdf 2.《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修改单(征求意见稿).pdf 3.《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修改单编制说明.pdf 4.《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修改单(征求意见稿).pdf 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修改单编制说明.pdf 6.《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修改单(征求意见稿).pdf 7.《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修改单编制说明.pdf行业基本情况:1、石油化学工业是对原料油(如石脑油、轻柴油)和气(如乙烷、丙烷)进行裂解, 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以基本化工原料经聚合、氧化、氧氯化、氨氧化、羰基合成、卤代、水解、醇解等等反应过程生产多种有机化学品(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乙烯裂解装置为石化生产提供了基本原料,乙烯生产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乙烯生产国。自2015年标准实施至2020年,中国乙烯产能从2200万吨增长至351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0%。依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1年度 《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累计新增乙烯产能将达到3832万吨,到2025年底国内乙烯产能将达到7350万吨。 2022年乙烯产能达到4675万吨,产量为2897万吨。2、我国是炼油大国,炼油产业向规模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建设不断推进,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三个大型区域 性炼化企业集群。近些年,我国炼油能力持续增长,至2022年底,达到9.37亿吨。2022年全国原油加工量达6.8亿吨,排名前十省市分别为山东省、辽宁省、浙江省、 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河北省、上海市、新疆和陕西省。其中,山东原油加工量为13429.3万吨,排名第一;排名前三的省市产量占总产量的46.02%,前五省市原油加工量产量占总产量的59.9%,前十省市原油加工量产量占总产量的75.7%。3、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标准实施时,合成树脂产量为7808万吨, 2016年以后,我国合成树脂生产整体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阶段,2020年合成树脂产量突破1亿吨。2020-2022合成树脂产量分别为10355万吨、10765万吨、11366.9万吨, 同比增长分别为6%、4%、5.6%。
  • 恩泽生物精细化工实验室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成立
    10月12日,由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合作组建的恩泽生物精细化工实验室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挂牌,这也是该校校庆30周年活动的项目之一。   闵恩泽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也是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今年年初,闵恩泽荣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闵恩泽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渊源颇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研究工作的闵恩泽,即受聘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名誉教授。多年来,他坚持给该校师生作学术讲座和报告,并给教师提供科研指导,此次组建的恩泽生物精细化工实验室也是他与高校联手组建的第一座实验室。   此次新建成的恩泽生物精细化工实验室,主要目的便是开发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的专用燃料、精细化学品和医药化学品等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平台,而这也将填补北京市在生物精细化工研究领域的空白。闵恩泽还希望通过在北京市属高校筹建实验室,开展生物精细化工项目的研究和探索,能更好地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   闵恩泽在实验室挂牌仪式上表示,希望通过该实验室的建立,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精细化工方面的人才,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为实验室科研总指导的闵恩泽表示,他将和科研人员一起,用三五年时间把实验室建设好,争取使之成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