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湿地碳通量与根系

仪器信息网湿地碳通量与根系专题为您整合湿地碳通量与根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湿地碳通量与根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湿地碳通量与根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湿地碳通量与根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湿地碳通量与根系话题讨论。

湿地碳通量与根系相关的资讯

  • ABBLGR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亮相直播节目湿地“碳”究
    文章来源:观沧海9月16日,作为全国科普日联合主办单位,自然资源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场活动,其中直播节目《湿地“碳”究》格外引人注目。滨海湿地对于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滨海湿地的碳主要分布在植物、土壤和水域中,但这些碳也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俗称为碳在“水-土-气-生”多圈层中的循环过程。那么,这些过程是如何观测?又有哪些因素控制着碳在各圈层分布?气候变暖是如何影响碳汇过程的?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重点攻关的科学问题。直播节目中,自然资源部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滨海湿地野外站)站长叶思源带领观众走进滨海湿地野外站位于江苏盐城的观测站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介绍了该团队野外作业相关情况,展示了在滨海湿地碳汇调查和研究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深化了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理解,推广了关爱湿地、保护湿地的理念。滨海湿地野外站一角科研人员野外调查现场地上植物能固碳研究滨海湿地碳汇奥秘,离不开调查装备的“硬件”支撑。 “芦苇是盐沼湿地的典型植物,植物体中45%的成分是碳。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仪器观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植物的固碳过程。”在江苏盐城湿地的芦苇地,叶思源首先向观众展示了调查常用仪器——新一代光合仪。“显示屏上的这条曲线反映了测量时间段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如果曲线下降,表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植物正在吸收二氧化碳。” 那么,科研人员是如何得知这些地上植物的碳储量的呢?“最直接的办法是将其割了、晒干、再称重,从而估算出它的碳储量。”叶思源介绍,由于湿地调查范围较大,科研人员通常采用样方调查方法,了解湿地植物的种群、数量和生长状况,并进行生物量的测算,从而对湿地的固碳能力作出评估。 目前,滨海湿地野外站根据芦苇的生长特征,设置了50厘米×50厘米样方。科研人员对样方范围内每一株植物进行体检,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等,计算每个样方的生物量,并根据区域植被分布面积,评估湿地的生物量,再根据碳转换系数,得出区域内植被圈层的碳储量。地下的巨大碳库除了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湿地的地下也存在一个巨大的碳库,而且地下碳的库存量远大于植被圈层的库存量。直播节目中,叶思源拿起一个刚从芦苇湿地取出的土壤柱状样品说:“由于湿地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水水淹状态,缺氧的环境使得土壤中微生物分解碳的能力变得非常弱,再加上滨海地区河流较多,带来的泥沙快速埋藏植物残骸,形成长期稳定的碳库。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土壤里面包含湿地植物的根茎,把土壤洗掉,称量植物的根,就能获得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叶思源表示,在盐沼湿地中,土壤中的碳储量可占总碳储量的50%~98%。地上的芦苇,相当于一个加工厂,把碳生产出来,最后储存到土壤中。土壤的碳年复一年保存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碳库。水域固碳不容忽视此外,湿地中的水域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叶思源介绍,湿地水域中生长的各类浮游植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将水中游离的碳转化为有机碳,这样水里的碳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进入水体中进行补充,从而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水域光合固碳作用。直播节目中,叶思源向观众展示了一套可以测定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的实验装置。“我们通过监测发现,水质清澈的辽东湾水域比江苏近海浑浊水域初级生产力高出48倍,因此证明水的悬沙量对水域光合固碳效率影响很大。这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河流的漫游路径来减少浑浊度,进而增加近海水域的光合固碳能力。”叶思源说。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速率调查发现,湿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于植物、土壤和水这3个圈层的碳并不是完全稳定储存的,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和土壤矿化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或甲烷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那么,科研人员又是如何监测二氧化碳或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呢?叶思源向观众介绍了一个形似黑箱的测量装置。“我们通过该封闭箱采集气体,用布罩住形成一个黑箱,连接仪器,可以看到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从而测量湿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叶思源介绍,总体来说,滨海湿地吸收的碳量远大于排放的碳量,是典型的负排放系统。滨海湿地野外站开展碳循环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碳在不同圈层中的循环过程和控制因素,试图找到好的方法,能使生态系统多储存碳。研究发现,滨海湿地温度小于18摄氏度、盐度大于18‰时,二氧化碳和甲烷基本不排放。当盐度达到15‰时,湿地系统固碳能力可达到最佳状态。因此,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调控湿地水的盐度增强其固碳能力。研究碳循环模式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碳循环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叶思源介绍了一个用于研究湿地碳汇资源对全球变暖影响的增温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形似玻璃房,“房中”安装了很多传感器,可实时监测46个环境因子。叶思源表示,类似这种装置,滨海湿地野外站已布设于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盐城3个湿地,覆盖了2种植被、3个纬度带,并与欧美国家同等的增温站联网,全球科学家共享数据,合作研究预测不同纬度、不同生境、不同地质演化阶段的滨海湿地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固碳能力的变化,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科学建议。“我们初步研究发现,增温会破坏本土植物的固碳器官,但是会增强互花米草等入侵植物的固碳能力。”叶思源说,“当前该结论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主要是增温的响应存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区别。为了更科学地认识湿地碳汇功能对增温响应的规律,我们必须在观测站进行长期监测,这也是建设该观测站点的目的。”直播节目尾声,叶思源向观众发出呼吁:“希望大家多多了解滨海湿地,保护湿地,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生活,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链接:盐沼湿地如何固碳释氧地球上有四大碳库:岩石圈碳库、大气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海洋碳库。其中,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海洋每年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下大力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除了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高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增加生态系统碳汇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比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固碳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5倍和海洋生态系统的50倍。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滨海湿地位于陆海交互带,是海岸带的一部分。天然的滨海湿地主要分为盐沼湿地、红树林湿地、珊瑚礁湿地、水草床湿地等类型。滨海湿地物种丰富,有很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水土保持、岸线稳定、污染物质净化、碳埋藏与温室气体吸收以及为人类提供休息娱乐场所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作为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沼湿地基本特性是地表水呈碱性且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表层积累有可溶性盐,其上生长着盐生植物,如芦苇、互花米草、柽柳和赤碱蓬等。滨海盐沼湿地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其土壤除了表层数厘米或数毫米的氧化层外,下部还储有巨大的碳库。该生态系统碳库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包括地上活生物量(灌木、禾本和草本等),地下活生物量(根系和根状茎)以及土壤碳库。盐沼湿地碳库主要由内源碳和外源碳组成。其中,外源碳是通过水系输入至盐沼系统,而内源碳主要来自盐沼湿地系统中的大型植物或藻类的光合作用,但内源碳大部分却以二氧化碳或甲烷的形式又返回到大气中了。植物是盐沼碳汇功能实现的关键所在。盐沼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又称初级生产过程。该过程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为反应物,以光能为能源,以自身为反应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于体内,完成碳元素从无机态向有机态的转化。盐沼中的植物与藻类生长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快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潮下带盐沼中,主要初级生产者是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这些藻类在空间上来源于海水水体、底部沉积物2个部分,海水水体固定的碳元素在潮汐水流的搬运作用下进行空间上的再分配,而底部沉积物固定的碳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稳定。在潮间带和潮上带盐沼中,大型植物类型是确定滨海湿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大型植物固碳量普遍占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固碳量的90%以上。 UGGA 采用紧凑型设计,将所有组件集成于一只小巧的野外便携箱中。大大减少了体积,降低了重量,并提高了便携性。适合于各种测量载体,诸如汽车、飞机、舰船、无人机载,甚至单人人力携带。UGGA 可使用直流供电,且能耗低至 60W,内置 Wifi,可以通过多种电子终端进行遥控操作。UGGA 可以快速同时测量 CH4,CO2 和 H2O 浓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是一款进行野外研究,泄漏检测,空气质量研究和土壤通量研究的理想设备。特点:● 便携式箱体设计● 体积小,重量轻 ● 可直流供电,且能耗低至 60W● 三种气体(CH4, CO2, H2O)同时测量● 内置 Wifi,可通过多种终端设备遥控操作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 CH4:0~100 ppm● CH4:0~1%(需增加扩展量程选项)● CO2:0~20000 ppm● H2O:0~30000 ppm三种气体(CH4, CO2, H2O)同时测量内置 Wifi,可通过多种终端设备遥控操作◆ 可选测量范围:● CH4:0~1000 ppm● CH4:0-1%(需增加扩展量程选项)● CO2:0~3%● H2O:< 99%RH,无冷凝◆ 重复性 / 精度(1σ,1 秒 /10 秒 /100 秒)● CH4:1.4 ppb / 0.5 ppb / 0.2 ppb● CO2:300 ppb / 100 ppb / 30 ppb● H2O:50 ppm / 20 ppm / 10 ppm◆ 测量速度:0.01-1 Hz(用户可选)◆ 环境条件:● 操作温度:5~45 ℃● 环境湿度:0~100% RH,无冷凝◆ 输出:数字(RS 232)、模拟、以太网、USB◆ 电力需求:60 W (11–30 VDC) 66 W (100–240 VAC, 50/60 Hz)◆ 尺寸与重量:18cm(H)x 47 cm(W)x 36 cm(D),16.9 kg
  • 翠湖湿地水质实时监测纪实
    2005年10月4日,安恒公司总经理万众华随同有关领导同志一同参观考察了北京翠湖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并对翠湖湿地规划原则自然为本、以水为本、原生为本中的水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专项考察,回答了有关领导同志关于水质监测方面的问题,并就安恒公司致力于以水质监测分析为核心的水环境监测评价和供水水质安全的公司业务,向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湿地公约》是历时8年之久的酝酿和多边谈判,终于在1971年2月2日于伊朗拉姆萨尔签署的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简称《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中对湿地是这样定义的: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蓄洪抗旱的功能;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水体的热量调节和蒸发作用可以使设置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使植物根系及堆积的植物体稳固基地、海浪和水流的冲力削弱、沉积物沉降,促淤造陆速度是裸地的3-5倍;在地热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层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即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所以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另外,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湿地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全球湿地面积达5.73亿公顷。中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湿地面积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将在2010年以前投资3。36亿元建设12个湿地保护区,总面积5万公顷,到时将增加约百亿立方米雨洪的调蓄和地下水源的补给来源,约占北京降水的总量的1/4,大大缓解北京地区的缺水状况。依据世界湿地公约、1992年里约环保公约、21世纪议程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通过对湿地的标本采集的科学调查研究手段,对湿地中生态多样性和环境质量指示性动物群落完好性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湿地修复工程和保护性开发。 翠湖湿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的上庄镇,因南口的冲积、洪积成为海淀翠湖扇,使北京温榆河的上游,是首都的后花园,是北京的江南水乡,是北京近郊仅有的一片湿地,翠湖万亩湿地修复工程是保护和开发湿地,合理调控水资源的必然要求。在翠湖湿地修复工程中应用了美国HACH公司的Hydrolab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对湿地修复工程的水质常年实时监测,以一个树立在湿地旁边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公示给社会公众,通过对水质的监测和生态系统修复,建立城市湖泊湿地对郊区生活污水自然净化模型,为解决郊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样板;建立水利、生物、生态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水模型,构成养水、用水、循环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通过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经济多样性的循环,形成都市农业经济、生态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模型,实现城乡在环境互衬、经济互补、资源净化循环的互动,实现十六大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统筹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和谐社会。 万亩翠湖湿地正在逐步成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北京都市型绿色生态现代农业产业带和休闲光旅游产业带,成为上风上水上海淀的核心区域南沙河风景休闲旅游服务区的中心 HACH的hydrolab水质多参数探头和野鸭嬉戏,与环境和谐相处,奇妙无比!
  • LI-2100 | 干旱区河岸湿地优势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模式
    近日,强冷空气在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凶猛登陆,带来了降温降雪的天气。没有冤情的四月飞雪,大自然再一次向人类展现了它的深邃。除了突如其来的降雪,大自然赋予的特殊天气,还有极端而持续的干旱。在干旱区,由于水资源缺乏,植物的生存和生长受到严重胁迫,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应对干旱气候,治理生态环境,相关的研究数不胜数。基于干旱区河岸湿地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篇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模式的论文。干旱区河岸湿地优势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模式植物水分循环是研究陆地生态水文学的关键环节。在干旱区,由于有限降水和强烈蒸发,水资源是影响植物生存、生长和植被恢复可持续性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来,由于高温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土地退化加剧,使河岸湿地生态系统面临降水减少、不同程度水位下降等干旱问题。极端干旱会降低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植被生产力,并给植物带来不可逆转的死亡风险。因此,了解植物水分利用模式可以揭示植物的生存策略和对不断变化的水文气候条件的反应,这是良好的生态管理和植被恢复的先决条件。湿地是连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渡区,其生态功能非常突出。因此,定量研究河岸湿地水分来源、补给途径及其植物水分利用模式,是了解湿地生态水文循环的前提条件,将为干旱区湿地环境治理和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干旱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岸湿地具有水源供给、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研究人员选取干旱区典型河岸湿地的优势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降水、土壤水、木质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利用LI-2100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土壤和木质部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拟解决以下问题:(1)阐明优势种植物水分利用模式的季节变化;(2)明确两种优势种植物水分利用模式的差异。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河岸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水关系的机制,旨在为干旱区河岸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撑。图1 (a)和(b)代表研究区域及采样点空间分布。(c)为东滩湿地,(d)为旱柳,(e)为紫翅猪毛菜。【结果】图2 紫翅猪毛菜(a)和旱柳(b)0-100 cm土壤水中δD和δ18O值的季节变化。垂直虚线表示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组成。误差条表示标准误差。图3 潜在水源对猪毛菜(a)和旱柳(b)贡献百分比的月变化。图4 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图中还显示了全球大气水线(GMWL,红色虚线)、局地大气水线(LMWL,黑色虚线)和土壤水线(SWL,黑色虚线)。(a)、(b)为紫翅猪毛菜,(c)、(d)为旱柳。图5 潜在水源对紫翅猪毛菜和旱柳水分来源贡献。【结论】水分来源及其植物水分利用模式是决定湿地植物区系组成、种群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已成为干旱区受损湿地植被保护与恢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降水、土壤水、植物水和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探究不同水分来源对河岸湿地植物水分利用的贡献率。土壤水、植物水和地下水都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降水对各水源均有补给作用,但并不显著。在该研究区,草地土壤蒸发强度大于林地。地表蒸发影响0-60cm土壤水,大于80cm的土壤水与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Iso-Source结果表明,紫翅猪毛菜主要利用0-60 cm土壤水,对地下水利用率较低,平均值仅为7.14%。降水对紫翅猪毛菜的贡献比例存在显著差异(10.3%-46.5%)。9月份降水对紫翅猪毛菜吸水贡献率最大,这与9月份的降水高峰有关。持续从浅层土壤获取水分的紫翅猪毛菜可能难以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生存。旱柳表现出明显的吸水模式,主要利用20-100cm土壤水和地下水。随着季节的推移,其水源逐渐从浅层转变为深层,表明旱柳对于水分利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然而,由于旱柳能够持续从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中获取水分,因此可能减弱湿地水土保持能力,造成生态负面影响。建议减少种植密度,进行适量灌溉,有利于旱柳在干旱环境中的最佳生长。今后在干旱地区进行人工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中,应选择根系分布不一致的树种进行混交栽植,以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被恢复计划(人工林地和天然草地)对干旱区河岸湿地水文过程的影响,并为植物物种选择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NASA碳监测系统BlueFlux行动——Picarro助力红树林蓝碳通量的多尺度观测
    NASA碳监测系统BlueFlux行动——Picarro助力红树林蓝碳通量的多尺度观测江苏海兰达尔 2023-06-09 12:24 发表于江苏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1/2022.09.27.50975301蓝碳和红树林蓝碳是气候缓解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该战略旨在通过沿海和开放海洋碳封存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全球范围内,蓝碳有助于《巴黎协定》目标的达成,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远低于2℃以内,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从蓝碳的角度来看,红树林生态系统非常有意义,因为它们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净初级生产力(NPP)在1000~2000gCm-2yr-1。虽然它们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但为全球NPP贡献了约210TgCyr-1。这些碳中的大部分储存在生物中或封存在土壤沉积物中,根据最近的激光雷达和雷达测量估计,红树林的总碳储量约为5.03PgC。这些碳储量只集中在几个关键的生物地理区域,例如,有10个国家占总碳储量的7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国家范围内,红树林碳管理可以在国家层面制定的缓解气候变化策略上发挥重要作用。02BlueFlux行动202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碳监测系统(NASA CMS)为建立BlueFlux行动提供了支持,目的是开发原型CO2和CH4产品以了解红树林的修复和保护情况。BlueFlux野外观测行动旨在提供横跨佛罗里达南部和加勒比地区的CO2和CH4通量的综合测量,重点是红树林系统,它们的季节性动态,以及邻近的生态系统,比如广阔的锯草沼泽以及其中的树木“岛屿”。这些通量测量覆盖了从“健康”的红树林到近期受到干扰和濒死的红树林“鬼森林”,来帮助了解在损失和恢复过程中碳通量的任何方向性变化。BlueFlux将有助于量化蓝碳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并帮助减少红树林碳循环时空成分的不确定性。BlueFlux行动的目标示意图现场地面和飞机测量的目标区域在美国境内,在佛罗里达南部的核心地区,对碳储量和通量进行测量,以了解物种、干扰、水文和气候梯度如何解释通量变化。该行动计划在2022~2024年间进行6次现场观测,测量手段包括:1)对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以及腔室通量的地面测量,2)高塔通量测量,3)飞机测量,4)卫星遥感。墨西哥湾研究区域03地面测量:土壤和植被通量的腔室测量2022年3月,BlueFlux的第一次现场行动在大沼泽地国家公园进行,分别对两个高度退化和两个完整/再生的森林场地的树木,根系和土壤CO2和CH4通量进行了测量。根据植物的形态以及土壤沉积物成分的不同使用了不同的气室,CO2和CH4浓度的测量使用Picarro G4301 GasScouter 移动气体分析仪,测量频率为1Hz。静态气室法测量生态系统成分通量的示意图以及相应气室设计的照片04地面测量:水化学为了捕捉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红树林水域的水-空气温室气体交换及其变化,于2022年3月进行了一项为期3天的空间调查,方法为驾驶一艘游艇从库特湾出发,沿乔河到鲨鱼河再到塔彭湾,然后返回,同时测量pH值,水温,盐度,CO2、CH4和N2O浓度以及CO2和CH4稳定同位素。地表水样从约0.5米深处连续泵送到由“淋浴头”平衡器组成的船载装置,该平衡器通过闭合空气回路连接到两台气体分析仪,Picarro G2201-i和Picarro G2308。使用校准的多参数探测器每分钟测量一次地表水电导率(EC)、溶解氧(DO)、温度、pH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同时定期收集过滤的无菌离散样品,并在耶鲁大学实验室内用于分光光度计pH、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lk)的测量。05机载涡流协方差通量测量:CARAFE机载涡流协方差(AEC)是一种公认的用于量化痕量气体和能量的地表-大气交换的技术。当与小波变换相结合时,AEC可以表征模型相关尺度(1-100km)下通量的空间梯度,是对地面观测数据很好的一种补充。Blueflux AEC观测采用了动态航空公司驾驶的配备气象和微量气体传感器的Beechcraft King Air A90飞机,并进行了CArbon大气通量实验(CARAFE)。由Aventech公司的AIMMS-20测量系统提供10 Hz的3D风速、空气温度、飞机位置和飞机方位(俯仰/翻转/偏航)观测。该系统包括一个用于气象测量的探测器(安装在左翼下方),该探测器与高分辨率差分GPS和惯性导航系统相结合。环境空气通过安装在右翼下方的进气口进行采样,并通过(机翼中的)聚四氟乙烯管传输到机舱中的两台气体分析仪。其中Picarro G2401-m机载专用气体浓度分析仪提供0.5Hz的CO2、CH4、H2O和CO测量值,而Picarro G2311-f双模式高精度气体分析仪提供10Hz的CO2和CH4测量值。G2401-m包含用于机载操作的专用压力控制系统,因此可对气体摩尔分数进行精准测量,而G2311-f可提供AEC所需的快速时间响应。CO2和CH4的干空气摩尔分数在实验室中使用NOAA WMO的压缩标准气体进行两点校准。下图为2022年4月进行的航测飞行轨迹,这些飞行测量重点关注佛罗里达南部和东部的沿海红树林植被,同时也包括一些内陆森林和湿地。每次飞行时间在2.5~4.5小时,典型的海拔高度为地平面以上100m,偶尔会进入到混合层(200-800m),以确定垂直通量散度和修正。在100米的高度,预计通量足迹大约为5000米宽,对于5~10m s-1的典型表面风速,50%的通量在1000米内,90%在5000米内。CO2的通量范围在0~-40μmol m-2 s-1,CH4的通量范围在0~200μmol m-2 s-1。总的来说,在4月的野外航测中,锯草的甲烷通量似乎更高,红树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更大,接下来的飞行测量将继续探索季节和年际变化。BlueFlux AEC航测的飞行路线06预期结果目前“蓝碳”评估的不足之一是,人们考虑了碳存储量,但往往忽略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可能会极大地影响(积极或消极)这些生态系统的总体净辐射强迫效应。红树林是潮间带生态系统,虽然这些生态系统是净自养的,但小海湾和沉积物通常是大气中CO2和CH4的来源,也可以作为N2O的源或汇。沿着潮汐高度梯度(从小海湾到森林盆地),红树林覆盖率、物种多样性和沉积物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温室气体通量的空间变异性很大。红树林温室气体通量的站点间变化会进一步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驱动,包括区域气候、水文、地貌、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和人为因素等。BlueFlux行动旨在收集红树林结构和温室气体通量多尺度测量的详细信息,利用激光雷达或雷达等手段,掌握森林结构和地形信息,捕捉土壤、水文和扰动梯度。网格化碳通量产品将为评估过去二十年温室气体通量的趋势及其空间模式提供基础,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以及极端气候的出现。编辑人:陆文涛审核人:史恒霖
  • 同位素 | 湿地土壤CO2和CH4排放及其碳同位素特征
    CO2和CH4排放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IPCC,2013),人类活动导致大约44%和60%的CO2和CH4排放到大气中。人类活动如拦河筑坝干扰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大量土壤CO2和CH4排放。然而,目前对湿地水库CO2和CH4排放及其碳同位素特征的影响机制知之甚少。基于此,为了填补研究空白,在本研究中,来自云南大学和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研究团队在三峡消落区原位条件下调查了4个海拔梯度(即不同淹水状态)(175 m,160–175 m,145–160 m和<147 m)饱和和排干状态下CO2和CH4排放模式及其碳同位素特征,以及相关的控制因子。他们作出了如下假设:1)由于淹水下优势植物种的转变,土壤条件(例如土壤基质质量,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将会改变CO2排放以及CO2的δ13C值;2)CH4排放模式及其同位素特征对淹水更敏感,反映了土壤厌氧环境的增加;3)不同淹水状态下(例如饱和和排干状态下)将会导致酶表达和微生物属性的改变,进而极大影响CO2和CH4排放。图1 重庆忠县研究区位置(a);三峡消落区采样地卫星图像及沿海拔梯度详细的静态通量室放置图(b)。作者于2017年6-8月测量了土壤/水大气界面CO2和CH4的交换率。利用ABB LGR CO2同位素分析仪分析CO2的浓度及δ13C,并利用ABB LGR甲烷碳同位素分析仪分析CH4的浓度及δ13C。【结果】高海拔地区CO2排放明显较高,饱和状态和排干状态之间差异显著。相比之下,在整个观测期,高海拔地区(41.97 μg CH4 m-2 h-1)平均CH4排放量高于低海拔地区(22.73 μg CH4 m-2 h-1)。从饱和状态到排干状态,低海拔CH4排放降低了90%,在高海拔增加了153%。与低海拔和高地相比,高海拔CH4的δ13C更富集,饱和状态比排干状态更贫化。作者发现土壤CO2和CH4排放与土壤基质质量(例如,C:N)和酶活性密切相关,而CO2和CH4的δ13C值分别主要与根呼吸和产甲烷细菌活性有关。具体而言,饱和和排干状态对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影响强于水库海拔的影响,从而为评估人类活动对碳中和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不同海拔下土壤CO2排放的周平均值以及整个非淹水期土壤CO2排放量。不同海拔下CH4排放的周平均值以及整个非淹水期土壤CH4排放量。非淹水期不同海拔土壤呼吸CO2的δ13C(a)和CH4的δ13C(b)。土壤饱和和排干状态下不同海拔CO2(a)和CH4平均排放量(b)。土壤饱和和排干状态下不同海拔土壤呼吸CO2的δ13C(a)和CH4的δ13C(b)平均值。【结论】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CO2和CH4排放及其碳同位素特征的变化受周期性淹水的强烈影响,可以确定其CO2和CH4的源/汇强度。与高地相比,消落区土壤环境适宜,酶活性较高,土壤基质质量较低,因此CO2排放量较高。土壤呼吸CO2的δ13C值进一步证实了,基质质量和酶活性变化是CO2排放的主要贡献者。随着高地CH4吸收,消落区CH4累积排放量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增加。基于CH4的δ13C值,作者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饱和状态下较高的CH4排放以较强的厌氧环境中乙酸盐裂解过程为特征。因此,结果强调了拦河筑坝引发了周期性淹水,导致土壤质量、酶表达和微生物利用C的策略,以及甲烷氧化过程的转变,潜在的改变了CO2和CH4排放及其碳同位素特征。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E1ODg2NA==&mid=2650309820&idx=2&sn=7f8a55c7547af8ca81cda8c57cc85feb&chksm=bee1a84389962155c285bd7b4ed3a8b80b75fc345cd33b8ef85851689eb50545bada7101169f&token=1524960455&lang=zh_CN#rd
  • 研究表明:全球增温会使自然湿地的温室气体“汇”功能减弱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包韬与合作导师贾根锁研究员及徐希燕研究员,以1990年到2022年间在167个独立自然湿地站点开展的人为增温模拟实验数据为基础,对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对增温的响应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湿地是温室气体的“汇”。如果全球升温幅度在1.5℃到2℃,湿地的温室气体“汇”功能减弱将超过一半(减弱约57%)。也就是说,即使《巴黎协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的目标能够实现,湿地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仍然会大幅减弱。这项研究成果北京时间3月21日0时发表于学术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的“汇”是指温室气体从大气中清除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一种温室气体移出大气,到达地面或逃逸到外部空间(如大气二氧化碳被地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或者是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经化学过程转化,成为其他物质成分。统计显示,全球湿地覆盖地表面积约6%,但储存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有机碳。湿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在湿地土壤中积累。此外,湿地的厌氧环境使得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较慢,所以湿地是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正在显著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湿地优势植物功能群的差异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升温模拟实验中,湿地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不确定性。增温后,在灌木类、禾草类等维管植物占优势的湿地,二氧化碳净吸收增加;苔藓、地衣等隐花植物占优势的湿地,二氧化碳净排放显著增加。不管湿地优势植物功能群如何,增温都促进了湿地甲烷的净排放,因为与低亲和力的甲烷氧化菌相比,产甲烷菌对土壤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此外,本研究还量化了湿地氧化亚氮排放对增温的响应。虽然湿地氧化亚氮排放通量较低,但气候变暖显著增强了禾草类植物占优势的湿地氧化亚氮的净排放。考虑到百年尺度上氧化亚氮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即使少量的氧化亚氮排放增加也可能对全球升温产生不可忽视的贡献。本研究还发现,在维管植物占优势的多年冻土湿地,气候变暖会更加显著地促进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净排放,从而对气候变暖产生正反馈作用。政府间的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6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特别指出,《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未来碳排放空间估算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湿地等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不确定。本研究揭示了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增温响应的特征以及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也为湿地-气候反馈机制的模拟研究提供了新启示。
  • 《自然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导则》标准第二次讨论会圆满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256464cc-0b75-4286-bd3d-151f1b294df5.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9月25日,《自然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导则》标准第二次讨论会在河北雄安成功召开。此项标准由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与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合立项,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雄安分院、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联合技术支持。来自协会、江南大学、中科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业内相关科研单位领导、专家以及企业的技术骨干三十余人参与了本次讨论会。 /p p   上午的会议由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建筑研究所所长朱永涛主持。首先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邓瑞德发表讲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23.634px height: 2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c51a311-743b-48d7-8b9f-023b0cc07854.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width=" 323" height=" 23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邓瑞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45px height: 2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8add0ba-d97a-4ccd-8d7f-0f2ce11ec43a.jpg" title=" image005.jpg" alt=" image005.jpg" width=" 345" height=" 26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建筑研究所所长朱永涛 /p p   邓瑞德理事长指出,保护湿地,是在座每位水行业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千秋大计。国家从水资源调配等各方面对白洋淀的修复与治理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技术支持,雄安作为湿地治理实践的最前沿,此次来到雄安,是一次对于湿地治理前沿技术难得的学习观摩机会。希望参会代表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为湿地治理工作提出技术指导,提出管理意见,提出实施方法,将实践经验代入标准编制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标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在建的及已完工的湿地修复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制定出合用、好用的标准,有效地对湿地资源进行科学保护。 /p p   之后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崔晓宇作报告,题目为《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水统筹实现路径及实践案例初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0px height: 25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78210d8-d4e0-41e8-b5c3-73fb4d192c35.jpg" title=" image007.jpg" alt=" image007.jpg" width=" 350" height=" 25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崔晓宇作报告 /p p   随后由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建筑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雄安分院院长朱永涛作报告,题目为《千年古淀,水润雄安——白洋淀湿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71px height: 26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c32fb09a-43b6-4805-b137-51fccface041.jpg" title=" image009.jpg" alt=" image009.jpg" width=" 371" height=" 26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建筑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雄安分院院长朱永涛作报告 /p p   随后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魏俊作报告,题目为《尾水人工湿地景观化设计与实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5px height: 32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cb683cc1-5d2e-432a-94d2-d32443e95965.jpg" title=" image011.jpg" alt=" image011.jpg" width=" 405" height=" 32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魏俊作报告 /p p   之后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苑萍作标准组织工作汇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15px height: 30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0789909-4232-4e6c-8d2a-38599706430c.jpg" title=" image013.jpg" alt=" image013.jpg" width=" 415" height=" 304" / /p p   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苑萍 /p p   之后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文翔宣布标准编制单位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3px height: 29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1fe5b337-d491-4b9a-af09-b66cbaf7cd45.jpg" title=" image015.jpg" alt=" image015.jpg" width=" 403" height=" 29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文翔 /p p   《自然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导则》标准讨论环节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工崔晓宇主持。崔晓宇高工首先代表标准主笔团队对标准的编制工作及标准修改意见进行了汇报,并对标准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安排和确认。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由场景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对标准的格式、条款的设置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及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85px height: 31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dca9d6f9-9697-4498-a22d-b0c2c4af65ec.jpg" title=" image017.jpg" alt=" image017.jpg" width=" 385" height=" 31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工崔晓宇 /p p   最后,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邓瑞德进行总结。邓瑞德理事长对本次讨论会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任务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希望编制组多多听取专家的指导意见,积极沟通交流,提高标准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二是加快工作进度。参会专家及时提交修改意见,编制组抓紧修改完善,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希望各编制单位积极配合,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齐心协力打造高质量、受欢迎、管用又好用的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30px height: 33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4dfc1bb4-1ae8-4cb4-9a0a-6884eaee4e62.jpg" title=" image019.jpg" alt=" image019.jpg" width=" 430" height=" 331" / /p p   图:讨论会现场 /p p   下午,与会代表集体前往白洋淀湿地在建项目府河河口湿地参观。与会代表听取了建设单位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双方就湿地的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参观了项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31px height: 33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ea48d5e2-a3d9-4687-a771-608f05b487bd.jpg" title=" image021.jpg" width=" 431" height=" 33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35px height: 32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c30c3b4-5e2d-43a3-84bd-f6302b97ff40.jpg" title=" image023.jpg" width=" 435" height=" 32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40px height: 35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d7e2fd8-440f-4bb7-94fd-e10f3dfdcc0a.jpg" title=" image025.jpg" width=" 440" height=" 356" / /p p   与会代表实地参观湿地项目建设 /p p   标准制定工作联系人: /p p   苑萍 18366226266 lyndayuan@vip.163.com /p p   刘庆彬、许汉平 010-63203549/3604 /p p   文翔 13661041954 /p p br/ /p
  • 环境监测的下一个风口?湿地环境领域各地投入资金知多少
    11月6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透露:中国近十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数量居世界第一。湿地生态可调节气候,维护物种多样性,于整个地球的生态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湿地同时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实时的环境监测,是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战略与手段之一。湿地监测离不开环境监测技术,对湿地生态系统,尤其是人工干预(如新建、修复、运营中)的湿地公园进行前后监测指标的对比、长期连续动态监测,以实时掌握现状,分析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调控至关重要。《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年)》明确指出,要结合年度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构建湿地动态监测体系。重点开展国家重要湿地动态监测,并对其生态状况进行评估,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开展省级重要湿地动态监测,加强一般湿地的监测。此外,局级重点实验室、局级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林业和草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均有新增目标。(来源:《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年)》)依靠先进的科学设施、观测和分析仪器,建设完备的湿地生态站,有关仪器的需求更是在《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708)》中被完善。该要求中明确提出,分析实验室涉及离子色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多项仪器均有配备需求。(来源:《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708)》部分节选)11月10日,《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包括我国的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山东济宁、重庆梁平、江西南昌、辽宁盘锦、江苏盐城在内的13个城市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证书,这是城市湿地在生态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2018年,我国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宁夏银川、湖南常德、江苏常熟、山东东营等首次获此殊荣,再加上此次通过认证的7个城市,我国已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各地对于湿地保护投入资金情况如何?这是否会成为环境监测下一个市场机遇?仪器信息网同步盘点,我国各地湿地资金投入情况及环境监测仪器分布——武汉:累计投入修复资金9.65亿元,湿地智慧监测系统持续升级据新华社报道,从2017到2021年,武汉市累计投入湿地保护修复资金9.65亿元,共计退渔还湿9.5万亩、退耕还湿1万亩。沉湖湿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长江北岸,有“鸟类天堂”和“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之称,是武汉市目前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庞大的物种数据库离不开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的“加持”。2021年7月,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声纹识别、图像识别、多模态计算、数字孪生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全天候、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这是武汉市首个“智慧湿地”建设项目,智能监管领跑全国。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具备环境指标监测、物种实时监测和精准调度预警等功能。其中,物种实时监测可立体感知保护区内栖息生存的鸟类物种,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手数据。江西:争取到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3000万余元南昌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湖畔唯一的省会城市,而且南昌坐拥的还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抚河及赣江入湖水系形成了南昌湿地的“核心”和“骨架”,全市天然水域及湿地总面积12.6万公顷,湿地率17.5%。去年以来,南昌共争取到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3000万余元,在沿湖县区候鸟栖息区域开展了湿地生态修复和受损农作物生态补偿工作,补偿农田面积达3.4万余亩,补偿农户3000余户。此外,南昌于2021年,争取到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与修复补助资金750万元、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国家资金5000万余元,用于加强小微湿地建设。南昌高度重视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相继出台《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南昌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形成“一河一策、一湖一法”的保护管理模式。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岚湖等鄱阳湖重要湿地区域,南昌市设立监测监控站点,提升重要湿地全天候监测能力,以“人工巡护+智能监测”全力保护湿地生态。浙江:聚焦西溪湿地生态质量,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浙江省、杭州市近年不断提升西溪湿地数字化保护管理能力,推动湿地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杭州市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生态补水、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治理等三大项目,目前西溪湿地水质总体已达Ⅲ类、核心区域Ⅱ类的标准。另一方面,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开展朱鹮回归试验研究,带动全省珍稀濒危鸟类野外种群重建工作,每年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与2005年相比,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此外,水是湿地的灵魂。杭州市近两年开展了珊瑚沙引水清水入城和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等工程,监测显示,西溪水质从2012年在三类、四类水之间徘徊,到如今常年总体达到三类,核心区域稳定在二类。西溪湿地今年投资525万元启动数字化建设,依托物联网传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湿地大脑”,整合分析各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资源,构建生态“驾驶舱”。另外,整合分散在省、市两级林业、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中的监测设施、数据,优化提升西溪湿地生态信息展示平台,形成气象、环境空气质量、水质等实时展示和科普研学系统,进一步丰富了西溪湿地数字化保护管理方式。广东:曾经一次性投入45.85亿元征地资金,修复面积3800公顷广东广州河流水系发达,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近年来,广州推进红树林、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修复面积3800公顷。根据近期的调查,广州市湿地总面积约7万公顷,湿地范围内维管束植物由2012年的294种提升至835种,动物由334种提升至1208种,其中鸟类由76种提升至187种。南沙湿地位于广州最南端,总面积约1万亩,是珠三角地区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2012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海珠湿地,争取到国家“只征不转”征地政策,一次性投入45.85亿元征地资金,将这块地作为永久性生态用地保护起来,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任何商业开发。截至去年底,北大港湿地观测到的鸟类共281种,比2017年增加了32种,每年过境候鸟超100万只。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比2017年增加了25种,总规模达70种。
  • 加入《湿地公约》30年,中国表现如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介绍我国湿地保护情况湿地大会执委会供图《湿地公约》秘书处秘书长穆松达蒙巴视频回答记者提问。湿地大会执委会供图11月6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透露:中国近十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数量居世界第一。当下,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数量世界第一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此间中国成绩如何?谭光明表示,目前中国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以占全球4%的湿地,承载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的主要需求。他透露: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已达到2200多个,同时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中国近十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居世界第一。中国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在瑞士日内瓦通过视频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湿地公约》秘书处秘书长穆松达蒙巴表示,中国履约30年取得很多历史成就,世界已经目睹了中国湿地保护方面的智慧和展现出的领导力。中国有64个国际重要湿地,其数量无疑是惊人的。我们还看到,超过55%的中国湿地都以不同形式受到了很好的法律保护,这是非常喜人的成就。未来,将把湿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谭光明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将湿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将根据《湿地公约》和《武汉宣言》,以新部署新举措,在推动全球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他列出五条具体措施。其一科学有序推进湿地类型的国家公园建设。按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的规划部署有序推进三江源、黄河口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积极建设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有效保护途经中国的4条候鸟迁飞路线,为候鸟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园。其二科学绘就湿地保护发展新蓝图。实施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改善。其三科学实施湿地保护重大工程。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优先布局,组织实施30个左右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实现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实施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将治理任务分解到省,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其四科学构建湿地保护法律和制度体系。完善以《湿地保护法》为核心的法规制度体系,制修订省级湿地保护法规,为湿地保护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总量管控、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修复、科学利用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发挥河湖长制、林长制的重要作用,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国际重要湿地管理办法》《国家重要湿地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其五科学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指导深圳市打造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交流合作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全面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为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中国制定了非常宏大的目标,其他的缔约方也可以学习和分享中国的方案,这也是很重要的。”穆松达蒙巴呼吁其他缔约方学习中国的做法,共同促进全球湿地保护合作形成合力。
  • 理加参加第一届中国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培训班
    2013年10月28日-29日,第一届中国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培训班在北京新兴宾馆举办,培训班由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共同主办,北京湿地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各省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代表和湿地学校成绩突出的单位代表及专家学者总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培训班,围绕&ldquo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rdquo 的主题,以努力搭建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服务的&ldquo 政、产、学、研、用&rdquo 合作发展平台为目标。理加联合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展出了美国ASD公司的FieldSpec4野外地物光谱仪、美国LGR公司的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以及理加联合自主研发的土壤呼吸仪,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青睐,纷纷驻足理加联合展台。 10月28日上午,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授予理加联合为&ldquo 北京湿地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rdquo ,并聘请理加联合总经理李晓波先生为中心&ldquo 专家委员会副主任&ldquo 、市场总监朱湘宁先生为中心&rdquo 理事&ldquo 。这代表着北京湿地研究中心对理加联合工作的肯定,标志着理加联合为科学工作者的服务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10月29日,理加联合销售工程师赵晓军先生针对&ldquo 科研监测中的新型仪器与新技术的应用成果&rdquo ,和与会代表做了深入的培训与交流。 本次培训班不但为湿地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保护区、湿地公园一线干部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而且为理加联合与湿地研究用户的交流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与会的专家学者也对理加联合表示了肯定,理加联合会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 根系分析系统高质量根系图像进行分析
    对于植物来说,根扎得牢不牢靠,直接决定着今后的发育好不好。根系对植物的固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它还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矿物质营养、储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供给了植物生长。不仅如此,根系还在合成内源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以及氨基酸等有机物上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根系周边所存在着大量的根际微生物,通过它们的活跃度以及根系的成长状况能够判断出土壤当下的营养是否充足,像是酸盐、硝酸盐等矿质营养以及氮钾钙、水分等营养成分是否缺乏,对于土壤检测也有不小的作用。 根系分析系统产品参数详情→https://www.instrument.com.cn/show/C551491.html  但根系深埋于土壤之中,我们仅凭植物外观是难以辨别其根系现状的。植物根系分析仪是一套应用于洗根后的根系分析系统,它可以系统的分析植物根系的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记数等数值,进而对根系的形态,色彩、分级进行伸展分析。  该仪器通过检测数据还可以了解到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便于掌握植物根的形态特征变化,从而对根系所处的土壤环境质量作出测定。对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保护土壤,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完成二者的相互作用,也让植物生长获得了能量来源。加快了土壤生物化学的过程,让有机质得以分解,土壤的活性得以增强。  植物根系分析系统作为检测植物根系生长状态的仪器设备,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既能获取植物内的信息,又能检测植物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还能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土壤的性质,不仅对植物的形态和生理活动起着调控作用,也对植物物候有不小的影响。  不仅如此,该仪器通过对根系的分析,能很好地认识到其根、茎、叶的形态特征,了解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经由其高精度的检测、分析和处理后,就可以构造出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指标,以反映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实现对作物长势的连续监测。可以应用于现代土壤研究、植物研究等方面,对农林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
  • 同位素 | 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沙地沙蒿根系在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吸水策略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既优美壮丽又独具特色。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开垦畜牧等因素的影响下,青海湖的环境逐渐恶化,生态遭到破坏,沙漠化面积也日益扩大。据统计,青海湖周边地区现有沙化土地170.7万亩、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1.7%。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青海湖地区的典型固沙植物沙蒿、沙棘和乌柳等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中自然植被沙蒿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明显。沙蒿 (学名:Artemisia desertorum)是菊科蒿属多年生半灌木状植物,天然生长在沙漠地区,分布甚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多生长于草原、草甸、森林草原、高山草原、荒坡、砾质坡地、干河谷、河岸边、林缘及路旁等。沙蒿枝条匍匐生长,有利于防风阻沙,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早、抗风蚀、喜沙埋、生长快、固沙作用强等特点,为固沙先锋植物。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篇关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沙地沙蒿根系在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吸水策略的论文。沙漠化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主要土地退化问题之一。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影响下的生态脆弱区和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青海湖周边土地沙漠化严重。以前针对本区固沙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防风固沙机理与生态功能上,对植物与水分关系的关注较少,尤其是本土物种在不同微地貌导致的不同供水条件下。基于此,青海大学的研究团队以青海湖的自然固沙植物沙蒿作为研究对象,评估高寒半干旱沙地乡土树种的水土利用来源。本研究聚焦于三个关键科学问题:1)本土植物的季节性水源是什么?2) 控制不同沙漠地貌部位用水差异的关键是什么?3)根系分布及立地条件对植物的用水模式有什么影响?基于以上科学问题,本研究的假设如下:1)不同沙丘地貌部位的植物在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水源,2)植物会倾向于在水有限的情况下使用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高寒沙地植物种的筛选,以确保生态适应和结构优化。本研究中作者收集了0-120 cm土层样品,利用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LI-2100,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土壤中的水分,并利用ABB LGR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Model DLT-100)测定水样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2H和δ18O)。同时,于生长季节在采样点测定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根系分布及土壤机械组成。【结果】沙丘不同地貌部位沙蒿下方的土壤含水量(SWC, %)的季节变化。同一字母表示不同地貌部位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地貌部位差异显著(p 不同沙丘地貌部位沙蒿的(A)生长高度、(B)冠幅、(C)盖度和(D)密度。同一字母表示不同地貌部位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地貌部位差异显著(p 沙蒿根系在不同沙丘地貌部位的分布特征。(A)迎风坡,(B)丘顶,(C)背风坡。不同地貌部位沙蒿的吸水层次贡献率。(A)迎风坡,(B)丘顶,(C)背风坡。【结论】本研究以高寒沙地天然分布的沙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其在生长季节的水分利用来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尽管该物种具有较高的耐寒性和耐旱性,以及能吸收利用不同深度水源的能力。本区沙蒿在生长季初期主要依赖于表层土壤水分,迎风坡利用地下水。进入生长旺盛季,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都最高,沙蒿利用中层土壤水分。在生长期末期,浅层土壤水再次成为植物可利用的最多水源。总的来说,高寒沙地沙蒿使用的浅层土壤水最多,其吸水模式与分布在不同沙丘地貌的根系分布一致。沙丘微地貌不仅通过风力作用和土壤特性影响植被生长,也影响了植物的用水深度。
  • 《多功能自然型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导则》标准讨论会即将召开
    p   由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与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合立项的《多功能自然型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导则》标准,定于2020年8月18日召开第一次讨论会。 /p p   标准由中国水科院、 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水科院雄安分院、珠江委珠江水科院主编,涵盖了湿地调查、工程选址、湿地设计、控制指标、监测评估、管理维护等多个方向,结合多功能自然型湿地的不同建设类型、规模、运行情况开展研究,将为多功能自然型湿地的运行维护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方法。 /p p   据悉,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载体之一,多功能自然型湿地能够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已成为城乡污水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p p   发文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65px height: 78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a583c0d-e881-4f89-b4cd-ea2463d04dc3.jpg" title=" 1.jpg" width=" 565" height=" 78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15px height: 8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dcd5c89a-7b3e-4e49-9a72-e01af0ff2ce6.jpg" title=" 2.jpg" width=" 615" height=" 85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6px height: 83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348b6515-a613-46ab-960d-b0b54d2249e1.jpg" title=" 3.jpg" width=" 606" height=" 839" / /p p br/ /p
  • 新品首发|根系扫描仪大批量的全自动根系分析
    根系扫描仪是一种先进的仪器,可以对植物根系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根系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根系扫描仪的检测,可以获取植物根系的形态、数量、长度、直径等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点击了解更多→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10092.htm 根系扫描仪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和适应机制。通过对根系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营养不足或环境压力等问题。同时,根系扫描仪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 总之,根系扫描仪对植物检测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通过对植物根系的快速、准确检测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农业生产、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江西省新余市湿地公园水质污染严重 盼治理
    2月24日,新余市民李先生向本报反映湿地公园有些内河的水遭到严重污染,里面的水呈黑色并发出浓烈臭味,希望得到治理。随后记者来到现场,对湿地公园内河水污染情况进行采访。 24日下午,尽管天下着雨,但记者走到孔目江湿地公园的一个内河旁,仍闻到刺鼻的臭味迎面扑来,走近一看,只见河里的水已经发黑,还长出了大量的青苔及褐色的泥状物体。在乌黑浑浊的水面,还漂浮着一些死鱼及大量的漂浮物,由此看来,这些内河水污染已非常严重。  据新余市园林局的管理人员介绍,湿地公园内河里的水污染源头主要原因是上游污水的不断排入。记者在内河水源头处看到一条引水渠,一股肮脏浑浊的污水正在引水渠内缓缓流动。据悉,这些污水最终注入湿地公园的内河里。  据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新余市建设第四水厂之前,引水渠内有新鲜干净的水源流过并注入内河里。但后来水厂建成后,拦坝将此水源切断了,因此导致湿地公园人内河没有活水注入,河内全部为死水,久而久之便出现水质变差现象。  记者在水渠的上游还看到,里面的水更加浑浊,不仅发黑发臭,还漂浮着大量的垃圾和粪便,令人不忍目视。  这些污水和垃圾又是哪里来的?记者看到,在水渠西南面角上有一个排污箱涵,在此之前,园林部门与住建委的技术人员曾沿水涵向上巡查过,发现有一些养猪生产企业及一些公厕的污水直接排泄后,再通过这个箱涵排下来,最后排入通向公园内河中的引水渠内。  据悉,每天源源不断有污水排到湿地公园的引水渠当中,每当下大雨时,污水排入量就更大。记者在现场看到,污水不断从箱涵中流出,并带出大量的垃圾和粪便等漂浮物,污染着引水渠的水源。来源:中国江西网
  • 根系扫描仪-一款对植物根系生长状况分析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
    型号推荐:根系扫描仪-一款对植物根系生长状况分析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根系扫描仪作为现代农业科技与植物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为植物根系生长状况的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便利性。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根系扫描仪对植物根系生长状况分析的帮助。 一、精准测量根系参数 根系扫描仪能够精准测量根系的长度、直径、面积、体积以及根尖数量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的获取,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详尽的根系生长数据,还使得定量分析根系生长状况成为可能,有助于揭示根系的生长规律和发育机制。 二、三维重建根系结构 根系分析系统利用高质量图形扫描仪获取高分辨率植物根系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该扫描仪在扫描面板下方和上盖中安装有专门的双光源照明系统,并且在扫面板上预留了双光源校准区域。此外,还配备有不同尺寸的专用、高透明度根系放置盘。扫描时,扫面板下的光源和上盖板中的光源同时扫过高透明度根盘中的根系样品,这样可以避免根系扫描时容易产生的阴影和不均匀等现象的影响,有效地保证了获取的图像质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根系的生长状况,为优化植物种植结构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升研究效率与准确性 根系扫描仪的操作简单,软件界面友好,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轻松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此外,根系扫描仪还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存储,大大提升了研究效率。同时,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减少了对植物根系的破坏,保证了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与农业生产 根系扫描仪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营养状况、植物逆境耐受性等领域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根系扫描仪可用于实时检测作物根系的生长情况,为作物提供适宜的养分和水分管理方案;同时,通过根系结构分析,可以筛选具有优良根系特征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五、仪器用途 根系分析系统用于洗根后专业根系分析,还可以用于根盒培养植物的根系表型分析,可以分析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记数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软件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广泛运用于根系形态和构造研究。 综上所述,根系扫描仪以其精准测量、三维重建、提升研究效率与准确性以及广泛应用的优势,为植物根系生长状况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根系扫描仪有望在植物研究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揭幕 首次公开湿地资源分布图
    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部级高级别会议上,《武汉宣言》正式通过!同日,作为《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会场的重要活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在武汉开幕。展览通过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形式,对中国履约30周年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首次公开展示了中国5635万公顷湿地资源分布图。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说,中国将把加强湿地保护和履约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推动中国湿地保护沿着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轨道,实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湖北省省长王忠林说,湖北湿地资源禀赋天成、生态楚楚动人、发展生机蓬勃,是中国湿地保护的生动缩影。湖北将乘势而上、聚势而进,扛起环境治理之责,聚力保护湿地作出湖北贡献,奋力谱写中国履约故事湖北新篇章,加强与缔约方和兄弟省市交流合作,为全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前,大会执委办在全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中,选择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云南大山包、西藏玛旁雍错、辽宁辽河口、青海扎陵湖、湖北大九湖、四川若尔盖、浙江西溪、黑龙江南瓮河、上海长江口中华鲟、山东黄河三角洲等12处有地域代表性的国际重要湿地采集来了水样。开幕式上,12位武汉青少年作为“湿地小卫士”,与自然资源部、外交部、国家林草局、湖北省、武汉市有关负责人,阿联酋、毛里塔尼亚、刚果(金)、委内瑞拉等国驻华大使等,共同将取来的水汇入武汉东湖,表达汇聚全球湿地保护力量、凝聚生态保护共识的寓意。展馆总面积860平方米,是由废旧水厂改造而成。展览通过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形式,对中国履约30周年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展现中国湿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彰显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展览揭幕当日,国家林草局和武汉市政府联合发布《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纪录片,讲述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深度参与公约事务和规则制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历程。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坚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立法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国际合作等力度,积极履行公约宗旨和义务,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据了解,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
  • 根系分析仪可大批量全自动根系分析
    植物根系分析仪是一款用于洗根后的根系系统分析。它的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易学,可以通过对植物根系的颜色分析,得出根系的存活数量,并得到根系的长度、直径、表面积、体积等参数。同时,该仪器还能自动剔除杂质,实时监测、统计、分析结果,避免了因杂质干扰和分析不精造成的误差,保障了结果的高精度。 根系分析仪报价参考→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395/C363158.htm  植物根系分析仪一方面,它可以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色彩、分级伸展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便于运用在根系形态和构造研究等领域。另一方面,该仪器的检测过程和操作都很人性化,不会对植物本体造成破坏,保护了生物生态平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植物根系分析系统利用高质量图形扫描仪获取高分辨率植物根系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该扫描仪在扫描面板下方和上盖中安装有专门的双光源照明系统,并且在扫面板上预留了双光源校准区域。此外,还配备有不同尺寸的专用、高透明度根系放置盘。扫描时,扫面板下的光源和上盖板中的光源同时扫过高透明度根盘中的根系样品,这样可以避免根系扫描时容易产生的阴影和不均匀等现象的影响,有效地保证了获取的图像质量。  本软根系分析软件可以读取TIFF,JPEG标准格式的图像。针对获取的图像,利用插入加密狗解密的软件,对扫描获得的高质量根系图像进行分析。采用非统计学方法测量计算出交叉重叠部分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等基本的形态学参数。从而满足研究者针对植物根系不同类别和层次的研究。  植物根系分析仪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也指导了根系形态和构造的研究,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贡献了力量。以现代科技的力量搭建了人与自然生物间的沟通桥梁,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根系分析仪标准配置:  1、植物根系分析系统软件U盘及软件锁1套。  2、光学分辨率4800×9600、A4加长的双光源彩色扫描仪1台。  3、根系成像盘3个。
  • 中美科研合作发现全球湿地甲烷排放加剧,或威胁全球减排目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3月22日发布消息说,该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张臻研究员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宇航局及北京大学等科研人员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正在加剧,并可能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威胁全球碳排放控制目标。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团队领衔完成的这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利用陆面过程模型结合多个模拟实验,定量分析了2000-2021年全球湿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论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张臻介绍说,湿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是地球上最大的甲烷天然来源之一。甲烷是全球气候变化中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强效温室气体。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甲烷微生物活动增加,释放出更多甲烷,这种现象被称为“湿地甲烷反馈效应”,是地球系统科学中重要的自然反馈过程,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联合团队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过去20年中,湿地甲烷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30万-140万吨。自2007年以来,大气中甲烷浓度开始快速增加,在2020和2021年连续两年创下历史新高,分别增加了1400万-2600万吨和1300万-2300万吨。张臻指出,此次研究表明,湿地甲烷排放的增加趋势,大大高于此前在未来严峻气候变化情景下平均每年增加90万吨的估算。已有观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中的甲烷碳13稳定同位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大气甲烷来源的成分中,湿地等自然排放源可能是主导因素。结合陆面过程模型模拟实验,研究团队认为,在20年尺度上,甲烷排放这种高增长仅有不足5%的概率发生,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在一些地区,如非洲南部一些湿地,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甲烷排放量异常增高。张臻表示,为更深入了解全球湿地甲烷上升的原因,联合研究团队这次还通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再分析数据,估算出全球各大洲的湿地甲烷排放量。实地调查数据显示,南美洲是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最大贡献者,而卫星数据表明,南亚和东南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团队研究认为,热带非洲湿地、亚马逊流域及周围湿地、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湿地及泥炭地可能成为贡献大气甲烷上升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尚缺乏足够的观测资料,未来应利用卫星观测和多种观测方法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监测。针对这一全球湿地甲烷排放定量分析成果,《自然-气候变化》同期发表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尤恩尼斯比特(Euan Nisbet)教授的评论文章称,该研究中模型模拟结果与卫星遥感观测结果一致,表明湿地甲烷加剧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 新品力荐|植物根系分析仪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植物根系分析仪是一套用于洗根后专业根系分析系统,还可以用于根盒培养植物的根系表型分析,可以分析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记数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软件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广泛运用于根系形态和构造研究。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10092.htm 这种植物根系分析仪还有助于发现根系的问题。当植物遭遇病害、营养不良或其他生长障碍时,其根系往往会出现异常。植物根系分析仪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帮助科研人员找出问题的根源,为植物的治疗和复苏提供指导。 植物根系分析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对不同种类或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根系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建议,如合适的灌溉量、最佳的施肥方案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根系分析仪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索植物的生长奥秘。它深化了我们对植物生理学的理解,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植物根系分析仪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益处。
  • 未来10年拟投1.38亿元 建设32个湿地生态监测站点
    云南省林业厅消息,目前已出台《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mdash 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未来10年,将拟投资13806.84 万元,建设32个湿地生态建设站(点)覆盖六大湿地生态区辐射16个州市,掌握全省湿地资源消长变化、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演变过程,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今后,想知道湿地里有多少鱼问问监测站(点)就知道了。   &emsp &emsp 湿地生态监测数据缺失 影响湿地资源有效管理   &emsp &emsp Why   &emsp &emsp 规划:掌握全省湿地资源消长变化、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演变过程,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emsp &emsp 云南湿地地处六大国际国内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具有巨大的储水功能,是&ldquo 中华水塔&rdquo 和&ldquo 亚洲水塔&rdquo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生物基因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云南的湿地的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倍受国内外的关注。   &emsp &emsp 通过湿地生态监测,客观掌握人为干扰下湿地资源消长特征,科学评估湿地生态承载力及其演变途径、规律,能为湿地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模式。   &emsp &emsp 云南省湿地类型多样,湿地分布地域性突出,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导致当前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对湿地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难度大。当前制约湿地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全省湿地资源动态掌握不足,多数关键湿地区域生态监测数据缺失,缺乏关键性的基础数据,直接影响湿地资源有效管理与保护决策。   &emsp &emsp 目前,已建成能基本满足湿地生态监测需求的监测站仅有大山包、拉市海、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3处 滇池生态定位站、洱源西湖和丘北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站正在建设中。对于地处生态敏感区的众多重要湿地,特别是沼泽、沼泽化草甸、湖泊等生态监测尚空缺,监测站、点布局不合理, 监测结果不能反映全省情况。   &emsp &emsp 另外,已建成的监测站、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相对滞后&mdash &mdash 除4个国际重要湿地、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一定的监测基础设施、设备外,其他相关湿地生态区未建立湿地生态监测基础设施,未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适应不了监测工作要求。   &emsp &emsp 六大湿地生态区 辐射16个州市   &emsp &emsp How   &emsp &emsp 规划:科学布局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建成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 1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2个、湿地生态监测点20个。   &emsp &emsp 《规划》提出,科学布局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建成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1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2个、湿地生态监测点20个。其中,2015&mdash 2020 年,依托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基础,完成滇池、丘北普者黑等12个湿地生态监测站建设,以及纳帕海、泸沽湖、会泽黑颈鹤栖息区湿地等3个湿地生态监测点的建设。   &emsp &emsp 2021&mdash 2025年,完成17个新建湿地生态监测点建设。通过科学布局,形成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监测站为主,监测点为辅的湿地生态监测网络。   &emsp &emsp 《规划》提出,将构建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区域监测站点的全省湿地监测网络,优先布局滇西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和滇东区域。建立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1个,负责全省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各监测站点数据汇总与评估、指导和规范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等。   &emsp &emsp 此外,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建设,监测站则依托碧塔海、拉市海、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沾益海峰、腾冲北海自然保护区,洱源西湖、普者黑、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滇池、抚仙湖、洱海区域范围内,普洱市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建设 12个湿地生态监测站。   &emsp &emsp 监测点则是依托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白马雪山、高黎贡山(保山和怒江)、哀牢山(楚雄)、云龙天池、会泽黑颈鹤、剑湖、泸沽湖、巧家马树、勐梭龙潭、寻甸黑颈鹤等各级自然保护区,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长桥海、鹤庆草海、异龙湖、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在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建设监测点。   &emsp &emsp 《规划》指出,监测站、点首先需覆盖全省六大湿地生态区,各区应选取具有区域特点的代表性湿地开展建设。监测站、点辐射全省16个州市,基本满足对全省不同空间区域和不同海拔、经济社会条件下湿地生态状况的监测,了解掌握全省湿地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   &emsp &emsp 以六大湿地生态区   &emsp &emsp 特色为监测重点   &emsp &emsp What   &emsp &emsp 规划:滇西滇西北湿地生态监测站点辐射行政区域包括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和迪庆州,是国际重要湿地集中分布区,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保护的热点区域。   &emsp &emsp 《规划》明确,滇西滇西北湿地生态监测站点辐射行政区域包括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和迪庆州,是国际重要湿地集中分布区,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保护的热点区域。该区湿地水禽种类和数量居全省之首,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斑头雁、紫水鸡等水禽备受社会关注。   &emsp &emsp 此外,特有种集中,高寒水韭、茈碧莲等野生植物分布于该区域,海菜花分布集中。因此,在滇西滇西北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站4个、监测点8个,重点监测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和特有物种(优先区域)。   &emsp &emsp 云南湿地概貌   &emsp &emsp 1.47%   &emsp &emsp 目前,云南8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总和约56.35 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1.47%。   &emsp &emsp 6   &emsp &emsp 由于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地貌、气候等综合影响,全省形成了滇西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和滇东、滇东南、滇南、滇西南等六大湿地生态区。   &emsp &emsp 20个   &emsp &emsp 《规划》提出,科学布局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建成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1个,湿地生态监测站 12个、湿地生态监测点20个。   &emsp &emsp 云南省   &emsp &emsp 湿地监测   &emsp &emsp 网络体系布局   &emsp &emsp 滇东北   &emsp &emsp 辐射:昭通市、曲靖市   &emsp &emsp 检测站:大山包、沾益海峰   &emsp &emsp 检测点:会泽黑颈鹤栖息区、巧家马树   &emsp &emsp 滇中和滇东   &emsp &emsp 辐射:昆明市、楚雄市、玉溪市   &emsp &emsp 检测站:滇池、抚仙湖   &emsp &emsp 监测点:哀牢山、杞麓湖、寻甸黑颈鹤栖息区   &emsp &emsp 滇东南   &emsp &emsp 辐射:红河州、文山州   &emsp &emsp 监测站:丘北普者黑、哈尼梯田   &emsp &emsp 监测点:长桥海、异龙湖   &emsp &emsp 滇南   &emsp &emsp 辐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   &emsp &emsp 监测站:普洱市   &emsp &emsp 监测点:勐梭龙潭、西双版纳州、临沧市   &emsp &emsp 滇西南   &emsp &emsp 辐射:德宏州、保山市   &emsp &emsp 监测站:腾冲北海   &emsp &emsp 监测点:高黎贡山、德宏州   &emsp &emsp 滇西滇西北   &emsp &emsp 辐射: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   &emsp &emsp 检测站:碧塔海、拉市海、洱海、洱源西湖  &emsp &emsp 检测点:纳帕海、白马雪山、高黎贡山、泸沽湖、云龙天池、剑湖、丽江老君山、鹤庆草海
  • 来因科技新品|根系分析仪参数介绍
    一、 根系分析仪用途:IN-GX02根系分析系统是一套用于洗根后专业根系分析系统,还可以用于根盒培养植物的根系表型分析,可以分析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记数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软件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广泛运用于根系形态和构造研究。来因科技根系分析仪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show/C363158.html二、 根系分析仪原理:IN-GX02根系分析系统利用高质量图形扫描仪获取高分辨率植物根系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该扫描仪在扫描面板下方和上盖中安装有专门的双光源照明系统,并且在扫面板上预留了双光源校准区域。此外,还配备有不同尺寸的专用、高透明度根系放置盘。扫描时,扫面板下的光源和上盖板中的光源同时扫过高透明度根盘中的根系样品,这样可以避免根系扫描时容易产生的阴影和不均匀等现象的影响,有效地保证了获取的图像质量。本软根系分析软件可以读取TIFF,JPEG标准格式的图像。针对获取的图像,利用插入加密狗解密的软件,对扫描获得的高质量根系图像进行分析。采用非统计学方法测量计算出交叉重叠部分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等基本的形态学参数。从而满足研究者针对植物根系不同类别和层次的研究。三、根系分析仪技术指标:1、配光学分辨率4800×9600、A4加长的双光源彩色扫描仪。根系反射稿幅面为355.6mm×215.9mm,透扫幅面为320.0mm×203.2mm,最小像素尺寸0.005mm×0.0026 mm。2、可分析测量:(1)根总长;(2)分支频率;(3)根平均直径;(4)根直径中值;(5)最大直径;(6)根总面积;(7)总投影面积;(8)根总体积;(9)根尖计数;(10)分叉计数;(11)交叠计数;(12)根直径等级分布参数;(13)可不等间距地自定义分段直径,自动测量各直径段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体积 等,及其分布参数。(14)能进行根系的颜色分析,确定出根系存活数量,输出不同颜色根系的直径、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体积。(15)能进行根系的拓扑分析,自动确定根的连接数、关系角等,还能单独地自动分析主根或任意一支侧根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可单独显示标记根系的任意直径段相应各参数(可不等间距地自定义)。(16)能用盒维数法自动测根系分形维数。可分析根瘤菌体积在根系中的占比,以客观确定根瘤菌体贡献量。(17)大批量的全自动根系分析,对各分析结果图可编辑修正。(18)能做根系生物量分布的大批量自动化估算。(19)向地角分析、水平角分析、主根提取分析特性。(20)各分析图像、分布图、结果数据可保存,并输出至Excel表,可输出分析标记图。(21)仪器有云平台支持,可将分析数据保存到云端随时随地查看。四、根系分析仪图像扑捉系统参数扫描元件: 6线交替微透镜CCD最大幅面: A4接口类型: USB2.0光学分辨率(dpi): 6400x9600dpi最大分辨率12800×12800dpi最小像素尺寸≥0.005mm×0.0026 mm扫描光源白色冷阴极荧光灯CCFL、色彩位数48位扫描范围216×297mm扫描速度反射稿、A4、300dpi:单色11秒,彩色14秒胶片扫描、35mm,2400dpi:正片:47秒,负片:44秒五、根系分析仪标准配置1、植物根系分析系统软件U盘及软件锁1套2、光学分辨率4800×9600、A4加长的双光源彩色扫描仪1台3、根系成像盘3个六、根系分析仪其他1、本产品需使用电脑,推荐选配:品牌电脑(酷睿i5九代以上CPU / 16G内存/ 21.5”彩显/无线网卡,4个以上USB2.0口,运行环境Windows 10完整专业版或旗舰版)。2、可选配A3幅面双光源彩色扫描仪。反射稿扫描幅面305mm × 431.8mm,根系透扫幅面304.8mm × 406.4 mm。
  • 聚光科技牵头14亿元生态湿地PPP项目
    p   淄博市政府采购网于 2017 年 8 月 17 日发布“高青县艾李湖生态湿地及美丽乡村道路建设 PPP 项目社会资本方采购中标公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该项目的中标社会资本方联合体牵头公司。 /p p   strong  项目建设内容 /strong /p p   项目一建设内容包括:艾李湖生态湿地、慢城公路和慢城相关区域内其他工程。 /p p   (1)、艾李湖生态湿地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分为湿地景观保护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湿地科普教育工程和夜景照明工程。 /p p   (2)、高青县慢城公路工程位于高青县慢城规划区,北起黄河大堤堤防路,南至广青路,依次经过刘春家村、骆家村、前胡村、说约李村,全长约 4.087km。建设内容包含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交叉工程、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土地拆迁工程。 /p p   (3)政府指定建设慢城相关区域的其他项目。 /p p   项目二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沟等。道路总面积 1055799 平方米。其中,田镇街道办道路面积 91134 平方米 芦湖街道办道路面积 121000 平方米 青城镇道路面积 110629 平方米 高城镇道路面积 77016 平方米 常家镇道路面积 117712 平方米 唐坊镇道路面积 126602平方米 花沟镇道路面积 119887 平方米 木李镇道路面积 123060 平方米 黑里寨道路面积 168759 平方米。 /p p   上述项目一、二具体建设内容以高青县人民政府最终审定的设计文件为准。 /p p    strong 合同主体 /strong /p p   (1)政府方(甲方):高青县天鹅湖温泉湿地管理委员会 /p p   (2)政府方出资代表(乙 1方):高青元润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p p   (3)中标的社会资本方(乙 2 方):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为联合体牵头方 联合体成员包括:江苏华麒建设有限公司、北京鑫地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p p   经高青县人民政府授权高青县天鹅湖温泉湿地管理委员会(下称“甲方”)作为高青县艾李湖生态湿地及美丽乡村道路建设 PPP 项目(下称“本项目”)的实施机构,并授权高青元润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乙 1 方”)作为本项目的政府方出资代表。 /p p   甲方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方(下称“乙 2方”,含联合体,)作为中标人,并通过与乙方签署本合同的方式授予其在本项目项下的经营权。待乙方按照中国法律和公司章程的约定在高青县设立项目公司后,由项目公司与甲方重新签署 PPP 合同(合同内容不变)或签署关于承继 PPP 合同的补充合同,全面承继乙方在本合同下的权利和义务。 /p p    strong 合同总价 /strong /p p   本项目合同总价暂定为:人民币(大写)壹拾肆亿零伍拾万捌仟玖佰肆拾陆元整(小写¥ 1,400,508,946.00 元)。 /p p   其中,可用性服务费总额暂定为:人民币(大写)壹拾贰亿肆仟玖佰玖拾陆万叁仟肆佰元整(小写¥ 1,249,963,400.00 元) /p p   运营绩效服务费总额暂定为:人民币(大写)壹亿伍仟零伍拾肆万伍仟伍佰肆拾陆元整(小写¥ 150,545,546.00 元)。 /p p   以上均为暂定价,以政府最终审定的建设内容和决算价格等进行调整。 /p
  • Resonon | WinRoots:用于土壤胁迫下植物表型研究的高通量栽培和表型分析系统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地球上95%的食物来源于土壤,土壤保存了至少四分之一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粮食安全、水安全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更是为人类提供多种服务、帮助抵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由土壤组成造成的胁迫,例如盐、重金属和养分亏缺是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作物土壤耐逆性是一种复杂性状,涉及植物形态、代谢和基因调控网络等多种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调控。传统的作物表型研究通常在田间进行,费事费力、劳动密集、低通量、且受研究人员无法控制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此情形下,难以获得高精度的表型数据以满足表型组学的研究需求。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开发了几种HTP(高通量表型)平台在现场或可控条件下使用,但其运维成本极高。此外,作物表型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植物地上部分,而对根系形态数据的获取有限。然而,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途径,也是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器官和土壤胁迫的直接感知器官。因此,根系表型是土壤胁迫条件下植物表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通量、环境可控性和根系表型获取而言,现有的植物表型平台无法完全满足植物对土壤胁迫响应的表型组学研究的特定需求。基于此,在本文中,来自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潍坊农科院的一组研究团队描述了其最近开发的高通量植物栽培和表型系统—WinRoots平台。以大豆植物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在盐胁迫中,证明了土壤盐胁迫条件的一致性和可控性以及WinRoots系统的高通量。他们开发了优化的盐胁迫条件,以及适用于大豆耐盐性的高通量表型指数。此外,高通量多表型分析表明,子叶特征可作为大豆全苗耐盐性的非破坏性指标。在本研究中,Canon EOS 700D数码相机和Resonon Pika L高光谱成像仪分别用于获取RGB和高光谱图像。相机位于植物材料上方1.5 m的可滑动水平导轨上。每天收集大豆冠层和整株幼苗的图像。栽培第九天,获取离体叶片图像,每个品种重复3次。WinRoots系统:高通量根系和整株植物表型平台。系统使用示意图。【结果】盐胁迫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A)盐胁迫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矩阵。(B)预测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回归曲线。大豆盐胁迫相关性状的合成聚类。(A)大豆盐胁迫相关性状的合成聚类剖面图。(B)聚类1和聚类2代表性栽培品种表型。(C)聚类1和聚类2指标比较。【结论】WinRoots系统为幼苗生长提供了均一可控的土壤胁迫条件,可用于土壤胁迫下高通量栽培和表型分析,有助于提供准确多样的土壤胁迫相关的表型数据。因此,WinRoots提供了一种分析诸如土壤胁迫之类的复杂性状的改进方法。HPPA(Hyperimager Plant Phenomics Analysis)高光谱植物表型成像系统由北京依锐思遥感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RESONON公司联合研制生产,整合了高光谱成像测量分析、RGB真彩色图像、无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线性均匀光源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最优化方式实现大量植物样品的数据采集工作,可用于高通量植物表型成像分析测量、植物胁迫响应成像分析测量、植物生长分析测量、遗传组学与表型组学、遗传育种、生态毒理学研究、性状识别及植物生理生态分析研究等。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E1ODg2NA==&mid=2650311205&idx=3&sn=ffe393bdf01d664cab05b92572691916&chksm=bee1a6da89962fccef8eae610681ac22d2239e59d016db96cd911d103186c3459c4061ca30bf&token=1489736406&lang=zh_CN#rd
  • PM-Tech发布RTC-200X-EFI根系显微生长监测系统(荧光成像版)新品
    一、荧光版根系显微生长监测系统应用简介: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植物根系原位的局部显微高清图片信息,紫外光源系统区分活死根,激发荧光成像(Excitation Fluorescence Imaging)系统研究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种群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群落空间分布等状况,辅助以根系生态分析软件获取植物根系重要参数,提供给植物根系生态、抗逆性、胁迫等研究者地下根系生长的研究资料。 二、荧光系统的优势:高灵敏度:灵敏度远超比色法,在大部分应用中其灵敏度近乎放射性同素。多组样品一次成像:将不同样品(如:对照、处理)通过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素标记可以同时检测多样品荧光信号。稳定性高: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杂交探针、PCR引物等的信号稳定性优势明显。可稳定存在数月以上,这使需要大规模标记并多阵列之间的标准化比较成为了可能。低毒性成本低:多数情况下,荧光标记和检测的全过程试验用手套即可对实验者提供足够的保护。易于运输和实验后处理,多数情况下实验成本低于放射性同位素 三、荧光系统工作原理:荧光物质被特定外界能量激发(如激光等高能射线),引起其电子轨道向高能轨道跃迁,并最终释放能量回归基态的过程中会产生可被检测的荧光信号。当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被激发产生荧光,只有当该物质与激发光具有相同的频率并在吸收该能量后具有高的荧光效率而非将能量消耗于分子间碰撞过程中,其荧光信号才可被光学设备所检测。(如图1、图2) 图1 图2注:具体荧光系统模块配置数量以报价和参数为准,此图仅作为原理参考。四、荧光版根系显微生长监测系统的功能特性: 1. 摄像头: 200万星光级超宽动态数字彩色摄像头,超高解析度,可调节强度白光系统;2. 荧光激发光源:独立可调光源强度,波长定制,可实现GFP荧光蛋白的激发;在有无滤片加入光路中进行切换,以观察白光反射图像、紫外明场图像和滤光后荧光图像,发射峰可以定制,以实现GFP激发荧光蛋白的成像;3. 配套根系专业分析软件RootAnalysis,可进行Pregizer\Topology、宽度、颜色分级分析,有根系生物量快速测量,12种单根系参数、30种活根死根统计学参数、30种拓扑统计学参数、5种根系节点趋势,快捷键功能,可粘贴复制根系,多节点框选,整体拖拽平移,尤其适合根系时空对比分析,支持中英文界面;4. 软件程控调光:软件实现调光,无手动旋钮,精度不低于1%,自动记忆档位,确保实验重复一致性;5. 透明观察管尺寸:外径90mm,内径84mm长度可定制;6. 光源系统:在白光和荧光两大大光源之间切换,以辨别活体和死体的组成部分,以研究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种群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群落空间分布等状况;7. 工作环境:0℃~60℃,相对湿度0~100%RH(没有水汽凝结);8. 充电电压:笔记本电压;9. 软件放大分辨率:19200*19200像素;10. 供电电源:笔记本USB端口供电或外接蓄电池或交流电源适配器;11. 拍照角度:360度无死角;12. 图像色彩模式:彩色;13. 数据传输:USB;14. 标定手柄:2米套筒式,带刻度,通过控制摄像头深度和转动以准确定位图片;15. 数据存储:笔记本;16. 工作方式:连接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工作;17. 测量方式:可定点、定位连续监测;18. 画面尺寸:360°高分辨率图像(18*24mm),非拼接图像;19. 数据浏览载体:掌上笔记本、台式机等有USB接口的设备;创新点:高灵敏度:灵敏度远超比色法,在大部分应用中其灵敏度近乎放射性同素。 多组样品一次成像:将不同样品(如:对照、处理)通过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素标记可以同 时检测多样品荧光信号。 稳定性高: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杂交探针、PCR引物等的信号稳定性优势明显。可稳定存在 数月以上,这使需要大规模标记并多阵列之间的标准化比较成为了可能。 低毒性成本低:多数情况下,荧光标记和检测的全过程试验用手套即可对实验者提供足够的保护。易于运输和实验后处理,多数情况下实验成本低于放射性同位素。 RTC-200X-EFI根系显微生长监测系统(荧光成像版)
  • GEODERMA丨肖春旺教授团队在草地土壤碳激发效应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18年,由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在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Q10及其调控机制方面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的解决方案,为科研人员提供室内变温培养模拟野外环境的条件,让科研可以更广、更深层次地开展。目前以PRI-8800为关键设备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23篇。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肖春旺教授团队在草地土壤碳激发效应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在该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PRI-8800对来自外源碳和土壤有机质的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快速、连续、高频观测,为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来自植物根际和凋落物层淋溶的易分解外源碳(LOC)输入土壤是生态系统常见的自然现象,其在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植物根系密集的草原生态系统。然而,外源碳的输入并不总是意味着土壤碳的净增加,因其能为异养微生物群落提供可用的碳和能量,进一步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产生影响,即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PE)。长期以来,尽管许多研究已经探讨了由外源碳添加诱导的激发效应,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其短期效应。其次,输入土壤的外源碳是高度动态变化的,会迅速融入微生物、土壤有机质,或分解为CO2,但由于土壤微生物对外源碳输入的反应很快,来自外源碳的呼吸作用对微生物呼吸作用的相对贡献及其影响因素仍不确定。此外,围栏禁牧被认为是实现草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重要途径,其对土壤碳氮特性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而围栏禁牧所导致的土壤碳氮特征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微生物对外源碳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但目前仍然缺乏对此的全面了解。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肖春旺教授团队在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站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采集了3个不同围封禁牧时间(42年、22年和0年[自由放牧])和4个不同土层深度(0–10、10–30、30–50、50–100 cm)的土壤。通过向土壤中添加δ13C标记的葡萄糖以模拟自然界的碳输入,并使用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在105-h内实现了分钟尺度上对来自外源碳和土壤有机质的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快速、连续、高频观测,主要探究了土壤碳氮特征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响应外源碳输入的短期过程以及对外源碳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及机制。 研究结果发现,土壤微生物对外源碳的输入反应迅速,由土壤有机碳和碳氮比控制的微生物生物量是直接影响微生物对外源碳输入反应强度的最重要因素。放牧和较深的土壤层减少了来自外源碳的呼吸作用及其对总呼吸作用的相对贡献(图1),主要归因于土壤碳氮比和真菌/细菌的变化。此外,外源碳添加促进了所有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使土壤有机质的呼吸作用增加了11.3–92.4 mg C g-1 SOC,相当于18.7–266.1%的激发效应。放牧和土壤深度增加导致了更大的激发效应和土壤碳损失,其中土壤碳氮比和有机碳含量是最重要的调节因素。图1 不同土壤中来自外源碳和土壤有机质的累积碳矿化量及其比值注:GE42(10)、GE22(10)和GE0(10)分别代表围栏禁牧42年、22年和0年样点的0–10 cm土壤;GE42(10)、GE42(30)、GE42(50)和GE42(50)分别代表围栏42年样点的0–10、10–30、30–50、50–100 cm的土壤。 禁牧被认为是实现草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重要途径,了解放牧对外源碳输入下草原碳循环的影响可能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未来草原土壤碳动态的预测。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概念框架,阐明了禁牧年限和土壤深度变化对外源碳输入下草原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图2)。禁牧对植被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土壤有机质的质和量,进而通过影响微生物特性导致更多的外源碳被微生物呼吸代谢,并增大其对总微生物呼吸的贡献,但是却会减小其诱导的激发效应和土壤碳损失。然而,对于不同深度的土壤而言,增加土层深度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质和量,导致来自外源碳的呼吸及其对总微生物呼吸的贡献均减小,但是却会减小其诱导的激发效应和土壤碳损失。目前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原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困境,而禁牧可能是实现表层土壤碳固持的有效措施。图2 禁牧和土壤深度变化对外源碳输入下草原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碳动态影响的概念图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OM determines the mineralization of recently added labile C and priming of native SOM in grazed grassland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土壤学领域主流期刊《Geoderma》(中科院一区Top,IF5 = 7.444)上。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超为本论文第一作者,肖春旺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念鹏研究员为本研究的重要合作作者,另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徐丽副研究员和李明旭博士也参与了本研究。来源丨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官网相关论文信息:Li C, Xiao C, Li M, et al.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OM determines the mineralization of recently added labile C and priming of native SOM in grazed grasslands[J]. Geoderma, 2023, 432: 116385.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eoderma.2023.116385. 自2018年上市以来,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在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Q10及其调控机制方面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的解决方案,为科研人员提供室内变温培养模拟野外环境的条件,让科研可以更广、更深层次地开展。目前以PRI-8800为关键设备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23篇。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针对国内“双碳”行动有效性评估,普瑞亿科全新升级了PRI-8800 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结合了连续变温培养和高频土壤呼吸在线测量的优势,模式的培养与测试过程非常简单高效,这极大方便了大量样品的测试或大尺度联网的研究,可以有效服务科学研究和生态观测。PRI-8800的成功推出,为“双碳”目标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R)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温度敏感性参数(Q10)可以刻画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Q10是指温度每升高10℃,R所增加的倍数;Q10值越大,表明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就越敏感。Q10不仅取决于有机质分子的固有动力学属性,也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Q10能抽象地描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类型系统、不同研究间架起了一个规范的和可比较的参数,因此其研究意义重大。 以往Q10研究通过选取较少的温度梯度(3-5个点)进行测量,从而导致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无法被克服。Robinson最近的研究(2017)指出,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PRI-8800全自动变温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为Q10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能用于测量Q10对环境变量主控温度因子的响应,也能用于测量其对土壤含水量、酶促反应、有机底物、土壤生物及时空变异等的响应。PRI-8800为Q10对关联影响因子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准确的整体解决方案。可设定恒温或变温培养模式;温度控制波动优于±0.05℃;平均升降温速率不小于1°C/min;150ml样品瓶,25位样品盘;大气本底缓冲气或钢瓶气清洗气路;一体化设计,内置CO2 H2O模块;可外接高精度浓度或同位素分析仪。 为了更好地助力科学研究,拓展设备应用场景,普瑞亿科重磅推出「加强版」PRI-8800——PRI-8800 Plus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 1)原状土冻融过程模拟:气候变化改变了土壤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波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关键驱动力,即土壤水分利用率。虽然这些波动使土壤微生物结构有少许改变,但一种气候波动的影响(例如干湿交替)是否影响了对另一种气候(例如冻融交替)的反应,其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何响应的?通过PRI-8800 Plus 的冻融模拟,我们可以找出清晰答案。 2)湿地淹水深度模拟:在全球尺度上湿地甲烷(CH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化,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不受水位影响。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和调控着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该如何量化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下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借助PRI-8800 Plus,通过淹水深度和温度变化的组合测试,可以查出真相。 3)温度依赖性的研究:既然温度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土壤呼吸,基于温度变化的Q10研究成为科学家研究中重中之重。2017年Robinson提出的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曲线的建议,将纠正以往研究人员只设置3-5个温度点(大约相隔5-10℃)进行呼吸测量的做法,该建议能解决传统方法因温度梯度少而导致的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更能提升不同的理论模型或随后模型推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上述至少20个温度点的设置和对应的土壤呼吸测量,仅仅需要在PRI-8800 Plus程序中预设几个温度梯度即可完成多个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自动测量,这将极大提高科学家的工作效率。 除了上述变温应用案例外,科学家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诸如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甚至年度温度变化的模拟培养,通过PRI-8800 Plus的“傻瓜式”操作测量,将极大减少科学家实验实施的周期和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PRI-8800 Plus除了具有上述变温培养的特色,还可以进行恒温培养,抑或是恒温/变温交替培养,这些组合无疑拓展了系统在不同温度组合条件下的应用场景。 4)水分依赖性的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Q10很容易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水分依赖特性。PRI-8800 Plus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土壤含水量的做法,并在PRI-8800 Plus快速连续测量模式下,实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土壤呼吸的精准测量,而PRI-8800 Plus的逻辑设计,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湿度控制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的连续、高品质测量提供了可能。 5)底物依赖性的研究:底物物质量与Q10密切相关,这里的底物包含不限于自然态的土壤,如含碳量,含氮量,易分解/难分解的碳比例、土壤粘粒含量、酸碱盐度等;也可能包含了某些外源底物,如外源的生物质碳、微生物种群、各种肥料、呼吸促进/抑制剂、同位素试剂等。通过PRI-8800快速在线变温培养测量,能加速某些研究进程并获得可靠结果,如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过程中的土壤呼吸研究、缓释肥缓释不同阶段对土壤呼吸的持续影响、盐碱土壤不同改良措施下的土壤呼吸的变化响应等等。 6)生物依赖性的研究:土壤呼吸包含土壤微生物呼吸(90%)和土壤动物呼吸(1-10%),土壤微生物群落对Q10影响重大。通过温度响应了解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外源微生物种群的添加,或许帮助科学家找出更好的Q10对土壤生物依赖性的响应解析。1.Li C, Xiao C, Li M, et al.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OM determines the mineralization of recently added labile C and priming of native SOM in grazed grasslands[J]. Geoderma, 2023, 432: 116385.2.Ma X, Jiang S, Zhang Z, et al. Long‐term collar deployment leads to bias in soil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J].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3, 14(3): 981-990.3.He Y, Zhou X, Jia Z, et al. Apparent thermal acclimation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inly mediated by substrate availability[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3, 29(4): 1178-1187.4.Mao X,Zheng J, Yu W, et al. Climate-induced shifts in composition and protection regulat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decomposition through soil profile[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2, 172: 108743.5.Pan J, He N, Liu Y, et al. Growing season average temperature range is the optimal choice for Q10 incubation experiments of SOM decompositio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45: 109749.6.Li C, Xiao C, Guenet B,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labile organic C addition on soil microbial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in a temperate steppe[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2, 167: 108589.7.Jiang ZX, Bian HF, Xu L, He NP. 2021. Puls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spatial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soil carbon emission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9: 673310.8.Liu Y, Xu L, Zheng S, Chen Z, Cao YQ, Wen XF, He NP. 2021.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soils with lower substrate availability is enhanced more by labile carbon input.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54: 108148.9.Bian HF, Zheng S, Liu Y, Xu L, Chen Z, He NP. 2020.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rate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long water table gradients in cold-temperate forest swamps. Catena, 194: 104684.10.Xu M, Wu SS, Jiang ZX, Xu L, Li MX, Bian HF, He NP. 2020. Effect of pulse precipitation on soil CO2 release in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101: 103250.11.Liu Y, He NP, Xu L, Tian J, Gao Y, Zheng S, Wang Q, Wen XF, Xu XL, Yakov K. 2019. A new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38, 107596.12.Yingqiu C, Zhen Z, Li X, et al. Temperature Affects new Carbon Input Utilization By Soil Microbes: Evidence Based on a Rapid δ13C Measurement Technology[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 10(2): 202-212.13.Cao Y, Xu L, Zhang Z, et al. Soil 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Patterns and influence factors[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 29: 1001-1010.14.Liu Y, He NP, Wen XF, Xu L, Sun XM, Yu GR, Liang LY, Schipper LA. 2018.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Patterns and control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21: 35-42.15.Liu Y, Wen XF, Zhang YH, Tian J, Gao Y, Ostle NJ, Niu SL, Chen SP, Sun XM, He NP. 2018.Widespread asymmetric response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o warming and cooling.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635: 423-431.16.Wang Q, HeNP, Xu L, Zhou XH. 2018. Important interaction of chemicals, microbial biomass and dissolved substrates in the diel hysteresis loop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Plant and Soil, 428: 279-290.17.Wang Q, He NP, Xu L, Zhou XH. 2018. Microbial properties regulat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differences in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rests from tropical to cold-temperate zones. 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62, 81-88.18.He N P, Liu Y, Xu L, Wen X F, Yu G R, Sun X M.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New insights into models of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8, 38(11): 4045-4051.19.Li J, He NP, Xu L, Chai H, Liu Y, Wang DL, Wang L, Wei XH, Xue JY, Wen XF, Sun XM. 2017. Asymmetric responses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o rising and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Soil Biology & Biochesion: Implications for soil C sequestration. Ecology and Evolution, 3: 5045-5054.
  •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理论与技术交流研讨会暨SERVIRST第十期通量技术交流活动
    01背景通量观测是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基础。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测量植被冠层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通量观测标准方法。随着涡度相关技术在全球碳水循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长期连续的通量观测正在为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水分和能量平衡状况、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区域和全球尺度模型的优化与验证、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机制理解途径。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立足第三极,联动南北极,研究三极极端环境多圈层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耦合机制,揭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涡动相关是陆地生态系统下垫面碳水通量研究的主要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理想数据获取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不断提升野外通量观测和研究的能力,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联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定于2023年3月10日在兰州举办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理论与技术交流研讨会。02交流目的面向广大通量观测研究人员,开展以涡动相关、大孔径闪烁仪等方法为代表的通量观测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仪器组成、设备安装运维、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交流,提升野外台站的观测技术水平。03交流内容1.熟悉涡动相关的气象学基础理论与仪器测量原理;2.掌握涡动相关数据的处理、质量评价及分析应用;3.交流不同尺度和方法的通量观测研究新进展;4.讲解涡动相关仪、大孔径闪烁仪等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方法;5.多站点观测网络的数据综汇与站点运维;04交流方式1.基础理论讲述2.专题形式讲解3.数据处理实践4.设备现场操作5.问题讨论答疑05交流时间及地点1.交流时间:2023年3月10日2.交流地点:兰州萃英大酒店(兰州大学会议中心)802会议室3.交流方式:现场与线上相结合06其他注意事项本次交流不收取费用,并提供材料和交流期间的午餐券,其它餐食和住宿请自理;07日程安排奖品一览08组织单位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09联系人刘军志:liujunzhi@lzu.edu.cn阚颖欣:kanyingxin@li-ca.com;1391012401210报名方式此次交流培训为线下+线上同时进行,可在报名表中进行选择报名方式微信搜索关注“理加联合”公众号,回复“报名”,填写报名表单即可
  • “十二五”滨海湿地工程启动 拟建立滨海监测网络
    日前&ldquo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lsquo 十二五&rsquo 实施规划》海洋实施工作会议&rdquo 在大连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全国11个沿海省、计划单列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ldquo 十二五&rdquo 全国滨海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相关工作对切实加强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lsquo 十二五&rsquo 实施规划》中确定将建立国家湿地中心及滨海湿地监测网络体系。   相关阅读   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位于全球候鸟迁徙的东亚&mdash 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重要的鱼类洄游廊道,同时还是我国经济活动最强、受人类干扰和威胁最大的区域。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lsquo 十二五&rsquo 实施规划》确定了包括滨海湿地区在内的8个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以及湿地保护体系、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湿地可持续利用和能力建设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规划期内,将选取我国最为典型的黄河三角洲,辽河三角洲,长江口,闽江口湿地以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红树林集中分布区,共5个区域开展面积达28130公顷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恢复和综合治理工程。其中,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面积20630公顷,关键物种栖息地重建面积6300公顷,外来入侵物种防治面积1200公顷。
  • 恒美新品|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自动杂质剔除
    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植物根系图像的仪器。它通过高清晰度相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实现对植物根系图像的自动识别、测量和分析。 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10092.htm 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自动识别和测量根系参数:仪器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自动识别和测量根系的长度、直径、分支等参数,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2.分析根系生长状况:仪器可以根据测量的根系参数,分析根系的生长状况,如生长速度、生长趋势等,为植物生长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3.研究根系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仪器可以用于研究根系与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如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土壤质地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等。 4.评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仪器可以通过分析根系的结构和生长状况,评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植物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 总之,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对于研究植物生长和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 中科院研发水稻全根系磁共振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记者24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所和强磁场科学中心共同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造影剂加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水稻全根系无损检测,为植物根系全生长周期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新方法。   根系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根系生长在不透明的土壤中,缺乏快速、准确、无损的原位观测方法,影响了对植物根系的深入研究。传统的根系研究方法采样破坏性大、工作量大、准确性较低。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成像技术,其具有无损检测和分辨率较高等优点。中科院研究人员利用强磁场科学中心高场强成像装置为植物根系全生育期成像找到了一个更加优越的研究平台。   此外,水稻根系的磁共振成像也面临着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较低等技术问题与挑战。研究人员利用磁共振造影剂来提高根系成像品质,并通过反复试验,得出不影响植物生长、真实反映根系状况的造影剂使用剂量和浓度。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