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鲜牛乳

仪器信息网生鲜牛乳专题为您整合生鲜牛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鲜牛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鲜牛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鲜牛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鲜牛乳话题讨论。

生鲜牛乳相关的资讯

  • 生鲜牛乳的检测方法和收购管理标准
    进一步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秩序,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从事生鲜乳收购、贮存、运输的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牛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执行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制定要求。第一章第六条,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的生鲜乳,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第三章 生鲜乳收购 ,第十八条 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生鲜乳收购站,第四条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清单。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促进奶业稳步健康发展,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放心奶”。 许多乳品收购单位还规定下述情况之一不得收购:①产犊前15d内的末乳和产后7d内的初乳;②牛乳颜色有变化,呈红色、绿色或显著黄色者;③牛乳中有肉眼可见杂质者;④牛乳中有凝块或絮状沉淀者;⑤牛乳中有畜舍味、苦味、霉味、臭味、涩味、煮沸味及其他异味者;⑥用抗菌素或其他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母牛所产的乳和停药后3d内的乳;⑦添加有防腐剂、抗菌素和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乳;⑧酸度超过20oT,个别特殊者,可使用不高于22oT的鲜乳。 新鲜牛乳的滴定酸度为16~18oT。不同酸度的原料乳可合理利用:——淡炼乳的原料乳,要用75%酒精试验;——甜炼乳的原料乳,用72%酒精试验;——乳粉的原料乳,用68%酒精试验(酸度不超过20oT)。——奶油的原料乳尚可用22oT的乳制造,但其风味较差。——酸度超过22oT的原料乳只能供制造工业用的干酪素、乳糖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GB5413.34-2010因发酵而产生的,是酸奶中的乳酸,乳制品中最重要的酸则是乳酸,乳制品的酸度滴定常用于检测奶酪和酸乳生产中的乳酸发酵过程,并且可以制造出不同味道的出品,生鲜牛乳糖酸一体机PAL-BX/ACID91可迅速进行生鲜牛乳进行糖度和酸度测量,无需要任何测量试剂,方便现场收购生鲜牛奶使用。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生乳、发酵乳、炼乳、奶油及干酪素酸度的测定均可使用牛乳糖酸一体机PAL-BX/ACID91进行测量,作为生产质量指标。乳酸%:牛奶的酸度除滴定酸度外,也可用乳酸的百分数来表示,与总酸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可由滴定酸度直接换算成乳酸% (10T=0.09%乳酸)。习惯上把酸度小于0.2%以下的牛奶称为新鲜牛奶;把大于0.2%的牛奶称为不新鲜牛奶。 测试方法:a .此仪器测试糖度(Brix)时使用样品原溶液,测试酸度时需要使用去离子水(蒸馏水)或者纯水稀释50 倍(1:50),但是酸度测试值还是指原溶液的酸度。b. 便捷的稀释(1:50)可以使用配备的胶头滴管和计量附件进行。暨使用胶头滴管吸取0.2ml 样品,添加去离子水或纯水到计量附件标注的刻度线(10ml)位置。C. 精确的稀释(1:50)使用国内配套的200ul 移液器吸取样品,5000ul 移液器添加9.8ml 去离子水或纯水。 使用OFFSET, 与滴定法的差异对于特定的样品,由于测量原理的差异,仪器的测试值可能无法与滴定法测试值完全一致。 使用修正(offset)创建两种方法之间的转换表(系数)。Y = ax + bY:滴定值x: 仪器测试值a: 系数(倍数)b: 加/减的数值转换 此款牛乳糖酸一体机PAL-BX/ACID91 均有样机可以免费样品测试,欢迎租借试用,欲了解更多产品资讯,或有样品需要测试请联系ATAGO中国分公司。
  • 中国有望推行牛乳掺假快速检测方法
    中国科协在27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一种快速检测牛乳掺假的方法已经研发出来,广泛推行后将对保障我国乳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据中国科协介绍,针对牛乳掺假、掺杂不易检测的难题,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韩剑众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最近研究出一种运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的新检测方法。   中国科协认为,该检测技术成本低廉、简便易行,为乳品企业及有关监管部门监测、评价和控制乳制品的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牛乳质量问题,对保障我国乳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乳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三聚氰胺”事件的出现,对中国奶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生鲜乳及乳制品的掺假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乳制品安全成为公众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判定生鲜乳及乳制品是否掺假、掺杂,保证乳品的安全、树立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已成为中国奶业发展的关键。   据韩剑众教授介绍,牛乳常见的掺假掺杂有掺水、掺食盐、掺尿素、掺豆浆、掺复原乳等,对它们的检测通常采用理化方法,但理化检测有针对性,在添加物未知的情况下,需要逐一进行检测,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如果被添加的物质不清楚或没有现成的检测方法,则很难进行检测,况且这些方法并不适合实际生产中大批量的抽样检测 进口的多指标乳成分快速检测仪,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也局限于已知的添加物,大多数企业和牧场无法承受并实际应用。   韩剑众介绍,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很多与水分密切相关的食品性质上都具有特殊的优势,作为一种无损、无辐射、安全高效的检测方法在现代食品的研究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食品相关研究的高度重视。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是国内较早开展低场核磁共振进行食品研究的实验室,已经在生鲜肉品的持水性、面包的老化、蒸煮大米的回生研究方面取得成效。   韩剑众告诉记者,为了寻找一种适合企业和牧场用于监控牛乳品质的快速、价廉、简便、无损的方法,该研究小组利用低场核磁共振仪研究了纯牛乳和各种形式(掺水,掺食盐、掺尿素、掺豆浆、掺复原乳)的掺假乳的弛豫特性(差别),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样品的检测数据。   结果表明,纯牛乳与各种形式的掺假乳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均能有效的区分开来,且同一掺假物质的不同掺假量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呈规律性分布。   “这一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取样量极少且不破坏样本,价格低廉,可应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抽检。”韩剑众说。   中国科协表示,在掺假手段日趋高明,掺假物质日趋复杂的今天,该方法有望从本质上解决牛乳的掺假问题。也为现代乳品企业及有关监管部门监测、评价和控制乳制品的品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有效手段。
  • 突破进口大型流式牛乳检测垄断,微流控融合单细胞成像技术大显身手——访朱良漪奖获奖企业中科苏净生物邵高祥总经理
    2023年初,备受业界关注的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评选出“创新成果奖”3项,“青年创新奖”5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联合采访了“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的获奖感受、研发过程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创新成果奖”获奖证书苏州中科苏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创新成果奖”,获奖成果是“基于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与纳米荧光单细胞成像技术的细胞现场快速分析系统”。基于此,仪器信息网邀请苏州中科苏净生物总经理邵高祥向大家介绍其研制成果及对养殖乳品行业的重要应用等方面的看法。该项目针对养殖企业、乳品企业、消费者对牛奶体细胞数检测的需求,从科技创新、工程转化及应用推广三方面需求出发,研制出牛奶体细胞现场检测系统,具有“现场条件下、3min内、成本低于10元、单细胞成像与绝对计数”的特点优势。目前该技术成果主要面向的用户包括:奶牛养殖企业、普通奶牛养殖户、大中小型乳品厂、乳品加工企业、乳品检测中心实验室、兽医实验室等。 奶牛健康&奶质量关键指标——牛奶体细胞数SCC牛奶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 SCC),是指每毫升的牛奶中所含有的牛体细胞的数量,该项数值对养殖企业、乳品企业、消费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SCC的高低代表牛只乳腺是否受细菌感染的健康程度,同时也标志奶品的质量,因此作为奶牛健康和原料奶质量的关键指标,被纳入原料奶收购的计价体系进一步指导奶牛养殖。2004年农业部颁布《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行业标准、2016年中国农垦乳业联盟颁布《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将SCC限定为国际最严格的欧盟标准(400k/mL),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增强我国乳品的国际竞争力,SCC现场检测技术则成为标准制定以及实施的重要支撑。 突破大型流式细胞仪对牛乳体细胞检测垄断现有金标准检测方法(显微人工计数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前者检测时步骤多、费时费力且对专业水平要求高,后者则需进口的流式细胞仪,不仅价格昂贵、且需专业操作与维护。二者虽能对SCC实现精准检测,但均无法满足养殖企业、乳品企业的行业需求。现有的牛奶体细胞总数检测仪以进口大型流式细胞仪为主,性能优异,但存在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操作复杂、专业性强的痛点。现场快速的检测方法手段有限,严重制约了牧场管理、乳品厂质检的工作效率。本项目以值得信赖的精准检测性能,打破市场底价的仪器价格,低廉的单样本检测成本,实现现场条件下、3min 内,牛奶原奶中体细胞的精准计数,突破了大型流式细胞仪对牛乳体细胞检测的垄断。遵循需求牵引并依托科技创新研制满足需求的新技术产品,从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托高性能荧光染料实现快速染色,基于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单细胞成像与绝对计数,实现了在现场条件下、高灵敏度与低成本的牛体细胞数检测,为SCC检测以及国标完善实施提供新技术手段。 微流控技术&单细胞成像技术强强联合一体化浇筑基于狭缝流体结构的微流控芯片是实现单细胞成像检测的核心,以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为核心,将其与纳米超速荧光染料和牛体细胞计数仪有机整合,形成了基于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与荧光单细胞成像技术的牛奶中体细胞现场检测系统。整个项目成果构成基于对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纳米超速荧光染料以及智能传感的牛体细胞计数仪的创新设计与工程量产。实现了整个微流控芯片的结构、操作鲁棒性与结果精密性的提升;而纳米超速荧光染料则是通过微波加热合成聚集态不淬灭的量子点,该项技术更是实现了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抗酸染色等细菌的超速普染,从而为针对细胞更为快速、有效、均匀的染色奠定了基础;牛体细胞计数仪通过硬件结构与软件算法两方面的优化与联用,实现了单细胞精准成像基础上的单细胞信号自动识别、自动采集、自动计数。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技术相比于其他微流控芯片技术具备两方面优势,创新设计方面依托狭缝结构使得微量液体中的细胞实现单层铺展并减小高浓度蛋白的遮盖;芯片核心区由进样口、分析区及引流槽区构成,引流槽区与排气孔配合,防止检测过程中的气泡干扰,与分析区配合可以减少检测中乳样品的堵塞。此外,整个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有双测量复核芯片,进一步提升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工程量产方面,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通过多模具优化,实现了成本可控、高量产与高成品率的大批量产。微流控技术联合单细胞成像技术的优势:(1)使用场景:非专业人员现场便携检测;(2)检测成本:仪器成本低、单次检测成本低;(3)操作简便、反馈快速、结果立等可取。 市场需求与技术能力倒挂亟需缓解获奖项目成果相关的仪器与配套试剂(milkCELL100 牛体细胞计数仪及配套微流控芯片/染色剂)已于 2019年12月12日与哈罗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代理商协议与100台仪器(含10000片试剂)订购合同。并被三元乳业、君乐宝乳业、奶牛养殖等畜牧企业应用于原奶、过程奶质量监测检测等环节,被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用于奶牛健康管理、牛奶品质检测的行业监管。伴随《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等行业/企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现有需求与技术能力倒挂的现象(奶牛养殖场/养殖户数量居多、需求巨大,但没有技术手段;乳品企业数量较少、没有旺盛需求,但技术手段先进充裕。)迫切需要缓解,最小的市场需求量也会超过十万台,试剂每日消耗更是巨大,这是以自有知识产权产品支撑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机遇。 展望由微流控芯片、纳米荧光染料、智能传感有机融合所构建的“单细胞铺展技术及单细胞成像/绝对计数”技术平台,具有针对细胞分析拓展其它应用领域的潜力,未来可将其拓展至临床即时检测领域(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分别进行指尖血的人白细胞总数检测、免疫+细胞联合检测。附:关于“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五届,先后有15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8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 生鲜奶原来也不是那么的“鲜”
    面对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花金钱和精力去寻求那一丝的健康。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原生态、纯天然、XX制造工艺”特点的产品是越来越多。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是大家没有想过这类原生态的产品反而不适合我们呢?就像近期,很多消费者在牛乳方面的品味是越来越高,愿意选择“生鲜奶”顾客更是在增长。在这里,什么是“生鲜奶”,在跟与普通牛奶的选择中,又有什么区别呢? 1.在营养成分和人体健康功能方面,“生鲜奶”与纯牛奶没有太大差别 其实“生鲜奶”也就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一般消费者购买后需要煮沸饮方可用。然而市面上的纯牛奶,则是将“生鲜奶”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过后,例如原料奶检验、除杂、均质、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这种奶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相比之下,“生鲜奶”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反而存在有致病微生物的风险影响健康。 2.“生鲜奶”由于灭菌不彻底等存在安全隐患,不宜直接饮用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2015年第11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中解读“生鲜奶”。引起“生鲜奶”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这种情况下,“生鲜奶”杀菌不充分,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人群中,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鲜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 3.乳制品的致病菌检测 我国对生鲜乳的监管一直有严格的要求,制定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一系列相关法规标准,明确要求乳品企业在收购“生鲜奶”时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合格性检验,致病菌指标作为检测重点,不合格原奶不允许进入生产环节。传统的奶源检测工序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检测项目多、操作繁琐、耗时长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使得整个乳制品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像是迪澳生物(Deaou)等生物公司就有提供这种检测致病微生物的产品。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工序,简单的一台小的精密仪器就能在简单的操作下进行准确、高效的乳制品致病菌检测,能全面满足乳制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管要求。
  • 珀金埃尔默专业检测,“乳”此简单 | 奶牛乳房炎的检测
    珀金埃尔默专业检测,“乳”此简单 | 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一背景奶牛乳房炎是困扰奶牛养殖业三大疾病(乳房炎、子宫炎、肢蹄病)之首。奶牛乳房炎是由于奶牛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反应。根据导致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面的资料显示,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占到引起乳房炎病院的90%左右。奶牛乳房炎至今发病率仍相当高,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不仅降低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奶牛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乳品食用者的健康。及时准确地对奶牛乳房炎做出早期诊断,不仅可以保证奶牛的健康,也降低了牛奶的生产成本,避免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的乳制品安全问题。如何对奶牛的乳房炎进行检测和诊断呢?二牛奶体细胞体细胞数简称为SCC,通常以每毫升牛奶千个细胞来计数。近年来很多国家将体细胞数( SCC ) 作为原料奶收购的标准之一 。影响牛奶体细胞数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传染性乳房炎是微生物引起体细胞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当乳房外伤或发生疾病产生炎症时,机体将大量的白细胞分泌进入乳房以清除感染。牛奶体细胞数不可能为零,但多数牛群可以将牛奶体细胞数控制在15万以下,这就表明牛群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很低,乳腺组织损伤小,产奶量高,牛奶质量好。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乳汁中体细胞的多少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尤其对隐性乳房炎的检测非常实用有效。绝大多数专家、兽医认为,体细胞数在20万个/mL以内为正常。而且随着牛奶中体细胞数增加,牛奶中不受欢迎的脂肪酶及血纤维蛋白酶含量增加。脂肪酶分解脂肪,产生酸败气味,阻止酸奶乳酸菌繁殖,并且减少奶制品存储时间。血纤维蛋白酶减少牛奶中酪蛋白含量,并且减少干酪产量。即使在冷藏条件下,这些酶仍然发挥作用。体细胞数增加还会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如乳脂、蛋白质、乳糖明显下降。牛奶体细胞数的检测(1)基于流式细胞原理的牛奶体细胞快速测定仪(如PerkinElmer公司的CombiScope型体细胞分析仪):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流式细胞计数(Flowcytometry)技术将被测定的细胞染色并置于悬浮液体之中,然后强迫细胞逐一通过一个非常窄小的缝隙管道。同时,向其发出特殊光束,使得每一个染色后的细胞在通过测定点时也发出回应光束脉冲信号,采用电子技术,再将其脉冲信号记录下来。利用电脑将所记录的脉冲信号处理,从而达到对牛奶中细胞自动计数。Combiscope型体细胞分析仪(2)CMT试验:将被检牛的4个乳区的乳,分别挤在诊断盘的4个小室内,倾斜诊断盘,倒出多余乳,使每个小室内保留乳汁2毫升,分别加入2毫升试剂于小室内,呈同心圆摇动诊断盘,最后判定结果。流式细胞技术(如PerkinElmer公司的CombiScope型体细胞分析仪)和CMT试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牛奶体细胞测定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的一般是奶牛四个乳头的混合奶样,因而不能决定哪一个乳头感染;CMT试验操作简单,价格便宜,能够快速判断那个乳头感染。三奶牛乳房炎致病因子检测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很多种,当知道奶牛患乳房炎后,为了更好的治疗,需要及时准确地对奶牛乳房炎致病因子进行检测。传统的细菌生化实验操作复杂、耗时耗力。因此研发出一种操作简单、快速省力方法,成为奶牛养殖业的需求,符合当前发展形势。良润生物提供奶牛乳房炎鉴定平板和核酸检测试剂盒两种检测手段。1奶牛乳房炎鉴定平板原理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检测某些菌种的特异性酶底物,该底物为人工合成,由发色基团和微生物可代谢物质组成,通常为无色,但在特异性酶作用下游离出发色基团并显示一定颜色,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即可对菌种做出鉴定。操作步骤• 样本采集• 平板划线• 培养判读优势奶牛乳房炎鉴定平板结果显示2核酸检测试剂盒原理实时荧光PCR技术,针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特性基因设计引物探针,实现核酸水平上的定性检测。操作步骤• 样本采集• 核酸提取• 上机检测优势产品列表了解更多应用资料和产品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珀金埃尔默奶牛乳房炎的检测相关资料。
  • 蒙牛乳业原子荧光精英培训班圆满落幕
    日前,由蒙牛乳业携手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蒙牛乳业原子荧光精英培训班圆满结束。培训班为期4天,参会的蒙牛乳业操作精英共计20余人。 在此次培训中,北京吉天的多名资深技术工程师针对原子荧光理论、故障、维修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以及技术答疑,还重点讲解了原子荧光形态分析、固体进样技术在牛奶中的应用。 培训班以详细讲解和互动讨论相结合,切实解决了用户操作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通过此次培训,大大增强了广大用户对使用我公司产品的信心。同时,在培训当中更是收集到了众多用户们对我公司产品及方法的意见和建议,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吉天公司的产品、技术与服务将更具市场竞争力!越做越好! 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为乳制品安全检测保驾护航,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和广大用户一道,捍卫乳制品产品安全!
  • 论坛线上活动第七期:教您检测牛乳掺假物质
    三鹿事件爆发后,三鹿集团倒闭、各奶制品纷纷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各政府要员下台、食品的免检制度被取消、人们谈奶色变……一起又一起的食品事件引起了人们对整个食品行业的恐慌。哪个厂家的奶制品才是放心产品?奶制品中含三聚氰胺的最低含量为多少?奶制品中有哪些掺假物质?这些物质该如何检测?征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开展了论坛线上第七期――教您检测牛乳掺假物质。   本期线上活动我们邀请了从事奶制品检测的zhouyuhu(九点虎),他会教大家如何检测牛奶中的掺假物质。另外zhouyuhu还就酸奶中的乳酸菌检测做了详细的分析。   如果您关心身边的乳制品,如果您对乳制品检测感兴趣,请于2008年10月27日——11月3日在专题讨论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版与zhouyuhu版主一起交流。参与有奖喔!   本期活动的地址:【线上活动第七期】教您检测牛乳掺假物质    图: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关活动连接:   第一期线上活动: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407/1214319/(气路系统 主讲:水中月)   第二期线上活动: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513/1260791/(华山论剑之能谱篇主讲人:德国工兵)   第三期线上活动: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612/1306411/(原子吸收之塞曼吸收原理、参数设置主讲:anping)   第四期线上活动: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806/1397976/(带您了解检出限 主讲:calfstone)   第五期线上活动: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904/1462590/(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主讲人:冬季)   第六期线上活动: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1014/1530815/(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核磁共振 主讲人:sslin)
  • 卫生部废止《酸牛乳》等86项国家标准
    2010年3月26日,卫生部发布了《生乳》(GB 19301-2010)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依据《食品安全法》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上述标准所代替的《酸牛乳》等86项国家标准自相关替代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关于废止《酸牛乳》等86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 迪马科技成功举办蒙牛乳业技术交流会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增进与用户的沟通,增强企业在乳品分析检测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1年5月12日,迪马科技联合内蒙古呼和浩特蒙牛乳业,在蒙牛六期研发中心举办了迪马科技技术交流会。中心30多名技术骨干到场,北京、保定、焦作、包头等地的技术人员通过电话会议同步参加了本次技术交流。   迪马科技技术工程师首先针对HPLC色谱柱技术,尤其是如何选择液相色谱柱及钻石系列色谱柱在乳品分析中的实际应用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另外,从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方法建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解了Dikma ProElut固相萃取技术以及在乳品检测前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受到蒙牛乳业技术人员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肯定,会上还不时就重点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初步确定了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会议,不仅让用户更进一步了解到产品的技术特点和最新的热点解决方案,同时面对面交流也增进了合作友谊,并为今后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交流会现场 讨论重点技术问题 参观蒙牛生产车间 厂区全景模型图   关于迪马   迪马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科学、高效的化学分析产品,提供完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知名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色谱填料研发,色谱柱制造和相关分离产品等多个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包括: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固相萃取柱、色谱溶剂和化学标准品。
  • Dynamica Asia一举中标蒙牛乳业56台TOMY高压灭菌锅
    生命动力亚洲有限公司在2012年蒙牛乳业集团的仪器招标采购中一举得魁,公司合作代理商中标56台TOMY SX-700型全自动灭菌锅。据悉,本次招标采购单位更看重的是TOMY产品的品质,操作性能,客户口碑,以及Dyanmica的售后服务等突出优势。此次中标的灭菌锅将在蒙牛全国各分厂进行使用。 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事件频发,社会对检测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食品行业的质控和安全监察工作也大幅度提升,对于企业以及研发部门,如何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注重操作的安全性,仪器的使用性,耐用度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生命动力除了负责日本TOMY产品线的中国区业务之外,最近还特别推出超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DNAMASTER,以及KURABO的核酸提取业务。今后的日子里,生命动力将一如既往的同各地代理商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服务的同时创造更好的业绩! http://www.dynamica-asia.com/
  • 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近年来,农业部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持续开展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执法,规范生产,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3.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100%。”7月1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作上述表示。   高鸿宾说,近两年来,各级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2008年饲料整治和奶站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着力强化责任抓落实、完善法规打基础、规范主体促发展、创新机制促执法、强化应急保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目前,奶站清理整顿全面完成,全国现有奶站13503个,比清理整顿前减少6890个,减幅达34%,现有奶站全部获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奶站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比清理整顿前提高36个百分点。2009年4月份以来,全国奶牛存栏稳步回升,年底达到1219万头,全年牛奶产量3554万吨,乳制品企业利润总额是2008年的两倍多,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23.1%,比2008年底提高3.3个百分点,奶业基本恢复到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前的水平。饲料企业整合淘汰步伐明显加快,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数量减少近2000家,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和企业集团达30家,其饲料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达43%。2009年,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0.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99.3%,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高鸿宾指出,目前,饲料工业和畜牧业都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各级畜牧饲料部门既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也要着眼长远、攻坚克难,全面加强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严格准入门槛,卡住不达标企业 强化日常监管,淘汰不合格企业 加强示范引导,提升一批企业。进一步强化奶站日常监管。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防不法收购站点反弹 督促已获证收购站继续改善条件,改进管理,提高水平 加强生鲜乳购销合同备案管理,规范生鲜乳收购行为 做好《生乳》国家标准的宣贯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禁添加行为。对“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要继续严查狠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尤其是大案要案,要一查到底,充分发挥警戒威慑作用。   高鸿宾强调,各级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充分总结近两年专项整治工作的经验,采取更扎实、更具体、更有力的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加强能力提升和条件保障,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处置,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把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他特别强调,广州亚运会将于11月召开,供粤生猪主产地湖南、江西、河南、湖北、广西等省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生猪质量安全,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措施,努力实现“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   各省(区、市)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农垦畜牧局分管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厅(局)长和处长参加了会议。公安部、监察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6个部委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主持,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出席会议并致辞。
  • 瑞士万通5台850离子色谱仪中标蒙牛乳业集团
    2012年3月22日,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设备招标项中瑞士万通5台850离子色谱仪一举夺魁。据悉,本次招标采购单位更看重瑞士万通离子色谱仪的模块化设计、抑制器10年免费保用、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仪器的运营成本低等方面突出优势。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测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食品生产企业检测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检测成本迅速攀升。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品控之间平衡也成了近年来食品生产企业的一个热点议题。 面对企业用户的各种检测需求和问题,如何为企业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如何为国内食品企业提供高质量检测服务和低运营成本的分析仪器?瑞士万通一直以来也是密切关注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离子色谱的模块化设计到高自动化仪器配置,从英兰样品前处理技术到紫外/可见检测器的在IC应用,从多思无死体积加液到化学抑制器10年免费保用…无不让用户看到了瑞士万通产品所带来的更多客用价值。这也是用户长期信赖瑞士万通、选择瑞士万通的理由。 850谱峰思维™ 离子色谱仪万通离子色谱在乳制品检测中应用报告: 离子色谱法测定鲜奶中的硫氰酸根 离子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胆碱 离子色谱法测定乳粉中高氯酸盐 离子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微量碘 离子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 更多应用。。。 关于瑞士万通:1950年,瑞士万通发明了第一支复合pH电极。1954年,瑞士万通设计出第一台用于痕量分析的实用自动极谱仪。1956年,瑞士万通开发出第一支活塞型滴定管。1968年,在瑞士万通诞生世界首台数字化滴定仪,第一台数字化电子滴定管。……2007年,瑞士万通研发出首台智能型离子色谱仪。2010年,瑞士万通研制出世界首台紫外离子色谱。 Metrohm - 瑞士万通,是当今世界唯一全方位涵盖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国际化分析仪器公司
  • 珀金埃尔默专业检测,“乳”此简单 | 全新生鲜乳分析仪,营养和掺假,从源头把关
    营养物质检测优质的生鲜乳是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生鲜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是衡量优质乳的核心指标,这些指标既关系到质量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又决定着牛奶的经济价值与核心竞争力。PerkinElmer推出的最新的IndiScope™ FT-IR(傅里叶中红外)生鲜乳分析仪,采用了成熟的Spectrum Two™ FT-IR技术和先进的光谱仪设计,具有灵活、易用等特点,可以快速地对主要营养物质基础脂肪、蛋白和非脂乳固体进行检测,30秒得到结果,满足牧场、奶站以及乳企严苛的生鲜乳收购检测需求。IndiScope™ FT-IR生鲜乳分析仪掺假物质检测2008年9月,中国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2012年《食品科学杂志》刊登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该研究通过对美国1305份食品掺假案例进行总结,披露了6种最常见的掺假食物,他们分别是橄榄油、牛奶、蜂蜜、咖啡、橙汁、苹果汁。从这里可以看出牛奶的安全备受关注。为了防止牛奶的掺假,这款生鲜乳分析仪除了可以检测营养物质,还具备牛奶掺假物质的快速检测功能,比如牛奶中的尿素、蔗糖、麦芽糊精、硫酸铵、水等,检测限如下表:目标掺假物检测限(LOD)尿素<0.1%硫酸铵<0.1%麦芽糊精<0.6%蔗糖<0.3%水<20%更多产品和应用信息,请扫码下载
  • 《牛乳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乳铁蛋白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批准立项,青岛海关技术中心等单位已完成《牛乳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乳铁蛋白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牛乳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乳铁蛋白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等有关材料可从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网站下载,网址信息如下:http://www.ccaa.org.cn/images/jsbz/stbzgl/2023/03/24/1679628059381007576.rar二、请填写《意见反馈表》(见附件),并于2023年4月2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标准起草组。联系人:张鸿伟联系电话:18562789917 电子邮箱:light04@126.com附件:意见反馈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3年3月24日
  • 内蒙古生鲜乳第三方检测中心正式挂牌
    5月31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编办批准,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举行挂牌仪式,正式宣告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成立,这是我区奶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和政策调动,全区奶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特别是2002年以来,自治区奶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全区牛奶产量93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6%,全区人均占有奶类388.7公斤,超过全国人均占有水平360.5公斤。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区奶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冲击,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刻。这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来势凶猛,始料不及,加之我区又是全国乳业生产加工大区,事件对我区的影响特别巨大。特别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公布我区主要乳品企业被检出三聚氰胺后,我区乳业质量安全形势变得非常复杂和严峻,出现奶农倒奶、加工企业销售急剧下滑,乳品企业、奶农和地方政府都面临着巨大考验。   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内蒙古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保发展、保质量、保安全、保效益为目标,扎实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切实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监管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但现在各盟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倒奶问题,由于乳品加工企业不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加之没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奶农对企业做法意见很大,企业与奶农矛盾不断加,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成立的生鲜乳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保障奶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自治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提出的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区生鲜乳监管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我区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生鲜乳监管体制关键一步。中心的建立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通过检验检测进行公正的仲裁,保护奶农利益,保证乳制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奶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是独立于乳制品加工企业和生鲜乳生产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执业准则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科学、公正、诚信地开展检测检验工作,提供及时、优质、安全的服务,保证检测检验结果真实、准确、客观。为生鲜乳交易双方搭建公平交易平台,用客观的检测结果统一质量标准,保障各方利益。
  • 农业部下达2010年生鲜乳抗生素残留检测计划通知
    为加强生鲜乳抗生素残留监控工作,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根据各地奶畜养殖情况和生鲜乳质量状况,现下达《2010年生鲜乳抗生素残留检测计划》(附件1,以下简称《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农医发[2010]32号   为加强生鲜乳抗生素残留监控工作,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根据各地奶畜养殖情况和生鲜乳质量状况,现下达《2010年生鲜乳抗生素残留检测计划》(附件1,以下简称《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计划》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北京市等32个省(区、市)兽药监察所承担。自发文之日起至年底,各任务承担单位要组织开展4次集中抽样检测。   二、本《计划》检测样品应从奶畜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抽取。各地应根据当地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站布局情况制定抽样工作方案。抽样范围、抽样比例要最大限度反映当地生鲜乳质量真实状况。要掌握均衡抽样、提高样品覆盖面原则,不得集中抽样、集中检测或同一地点重复抽样。   三、样品抽取、检验工作所涉及的抽样要求、技术操作要点及检测数据报表格式,参照《2010年残留监控计划》相应要求执行。其中检测方法和残留限量按《生鲜乳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及残留限量》(附件2)执行。   四、经确证方法检测出的超标结果,检测机构应于5个工作日内通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由其依法组织追溯、调查处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查处。超标结果要同时上报我部兽医局和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残留办),调查和查处结果应及时反馈我部兽医局和畜牧业司。   五、本《计划》是《农业部关于下达2010年度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的通知》(农医发[2010]8号,以下简称《2010年残留监控计划》)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各地要认真做好两个计划的衔接和组织实施。   六、各任务承担单位每两个月向残留办上报一次检测数据。检测数据报送应与《2010年残留监控计划》检测结果分开报送。   七、残留办负责检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和生鲜乳兽药残留工作报告的编写,并于12月20日前将工作报告报我部兽医局。   八、为从源头控制生鲜乳安全隐患,切实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鲜乳抗生素残留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农办医[2010]17号),切实加强生鲜乳抗生素残留检测工作的监督、指导,依法规范奶牛养殖安全用药活动,遏制滥用抗生素违规行为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奶牛用兽药违法行为,保证奶牛用药安全 加强生鲜乳收购监管和抗生素残留检测,防止抗生素残留超标生鲜乳流入市场。   九、实施本《计划》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兽医局和畜牧业司反映。涉及的检测标准、检测技术及检测数据报送等方面的问题请与残留办联系。
  • 农业部发布2011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开展201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有关要求,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2011年我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现将《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各地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职能,按照《计划》的规定和要求,统一部署,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切实做好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的监管,强化监测工作监督和考核,确保监测工作取得实效。   二、规范运行,提高监测效率。各承担任务的质检机构要规范监测行为,严格遵守《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科学、公正、高效地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抽样、检测、异议复检等程序合法,按时完成各项监测任务。   三、强化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各承担任务的质检机构要增强监测与执法联动意识,及时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反馈监测结果,全力配合做好相关执法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研究制定生鲜乳质量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完善工作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处罚,及时消除各类质量安全隐患。   四、密切协作,加强协调配合。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卫生、质监、公安、工信、工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依据相关规定和程序将监测、查处信息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或在媒体上公开。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工作力度。   五、保障经费,加大资金投入。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落实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环节监督、抽样和检测经费,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要根据质量安全形势的需要,逐步增加监督抽检经费,扩大抽检覆盖面和频次。同时,加大对奶畜标准化规模养殖、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检验检测设备及技术培训、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   附件1: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为贯彻《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要求,依法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一、监测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监测对象   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   三、监测内容   (一)全国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全年共监测6450批次样品,分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进行。检查、抽检地区为全国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象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两者抽样比例原则为3:1。每个抽样对象每次限抽1批次。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其中所有样品检测三聚氰胺,30%的样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   (二)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全年共抽检925批次样品,分2次进行。在不预先告知被抽查单位、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采取异地突击抽检的方式进行抽检。检查、抽检地区为全国20个省(区、市),对象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两者抽样比例原则为1:2。每个抽样对象每次限抽1批次。检测项目主要为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相关违禁添加物。   (三)《生乳》国标安全指标监测。全年共监测600批次样品,按不同季节在3月、6月、9月和12月分4次进行。检查、抽检选取南方和北方具有代表性的省(区、市)开展,对象为生鲜乳收购站。检测项目为黄曲霉毒素M1和铅。   四、监测方式   (一)现场检查   按照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辆标准化管理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进行现场检查(见附录1和附录2)。   (二)抽样   按照《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和《生鲜乳抽样方法》(附录3)执行,每批次样品采集3份平行样。其中1份留给被检单位并告知贮存条件,1份用于检测,1份用于留样异议复检。生鲜乳抽样单格式见附录4。   (三)检测   1.三聚氰胺:可采用快速法进行初步筛选,快速方法的检出限不高于0.05mg/kg。检测结果高于0.05mg/kg的样品采用《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T 22388-2008)第二法或第三法进行确证。上报的检测结果为具体检测值。依据《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8年第25号)进行判定。   2.皮革水解蛋白:依据《乳与乳制品中皮革水解蛋白鉴定-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卫生部指定方法)。超出方法检出限即判定为不合格。   3.碱类物质:依据《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6-2003)进行检测,检出即判定为不合格。   4.黄曲霉毒素M1:可采用快速法进行初步筛选,快速方法的检出限不高于0.1µ g/kg。检测结果高于0.1µ g/kg的样品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 5413.37-2010)第一法或第二法进行确证。上报的检测结果为具体检测值。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进行判定。   5.铅: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2-2010)进行检测。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进行判定。   五、监测任务分工   各省(区、市)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省(区、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有关质检机构负责协助省级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负责生鲜乳样品的抽样和检测。全国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任务分配见附表1,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任务分配见附表2,《生乳》国标安全指标监测任务分配见附表3,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负责组织专家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和撰写报告。   六、时间安排   (一)各省(区、市)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分别于2011年5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将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总结报告报送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同时抄送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报告内容包括:当地奶业生产及发展现状、监测工作组织情况、检查和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有关质检机构应分别在5月10日和10月10日前完成抽检任务,将样品检测结果报告报送所在省(区、市)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并通过《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系统》(网址:http://202.127.42.186/rawmilk,以下简称《监测系统》)完成网上上报。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应分别于2011年5月30日和10月30日前组织专家完成数据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报送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二)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分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进行。有关质检机构应及时将异地抽检总结报告报送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报告内容包括:当地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抽检工作情况、检查和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建议。样品检测结果同时通过《监测系统》上报。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负责异地抽检结果分析汇总,并及时将汇总分析报告报送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有关省(区、市)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分别于2011年3月10日、6月10日、9月10日和12月10日前将《生乳》国标安全指标监测总结报告报送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同时抄送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报告内容包括:当地《生乳》国标执行情况、监测工作组织情况、检查和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建议。有关质检机构应在分别在3月1日、6月1日、9月1日和12月1日前完成抽检任务,并将样品检测结果报告报送所在省(区、市)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并通过《监测系统》完成网上上报。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应分别于2011年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前组织专家完成数据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报送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七、有关要求   (一)各省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认真履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各质检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做好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环节的检查和抽样工作,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按时顺利完成。要组织质检机构做好生鲜乳抽样和检测工作,要依据检查及检测结果,及时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和违禁添加行为。   各地在监测中一旦发现生鲜乳检出三聚氰胺,要立即进行追踪溯源,查原因、找源头、堵漏洞,彻底清查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贮存和运输等各环节。   (二)各省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在监测工作中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完成农业部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制订并实施本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力争每个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量每年至少抽检1次。请各省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于2011年2月底前将本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报送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三)各质检机构要按照省级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和抽样安排,保质保量完成抽样和检测任务。要严格遵守《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确保抽检、检测、异议处理等程序合法,配合做好执法工作。在完成异议处理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不合格样品信息通报相关省级畜牧兽医(奶业)主管部门,并上报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和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四)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经费由我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财政专项经费安排。监测数据信息由我部统一管理,未经许可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对外泄露和公开发布。   (五)我部委托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和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任务承担单位进行实验室能力比对考核,具体方案报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同意后实施。   (六)监测过程中有关抽检技术问题请与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联系,有关《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软件使用问题请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联系。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郭利亚   电话:010-59191546,传真:010-59191533   电子邮件:nzzd@agri.gov.cn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李长皓   电话:010-62818802,传真:010-62897587   电子邮件:nnzc2005@126.com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李 俊   电话:010-82106058,传真:010-82106069   电子邮件:liajun@mail.caas.net.cn   附录:1. 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2. 生鲜乳运输车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3. 生鲜乳抽样方法   4. 生鲜乳抽样单   附表:1. 2011年全国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任务分配表(略)   2. 201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任务分配表(略)   3.《生乳》国标安全指标监测任务分配表(略)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日   附录1:   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检查地点: 检查时间: 收购站名称: 序号 检查内容 判定标准 类别 单项结论 1 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验证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及有效期。 A 2 生鲜乳收购站开办主体 验证开办主体的证件(开办主体必须为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或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 A 3 建设位置 应建在养殖场(小区)的上风处或中部侧面,距离牛舍50~100米,有专用的运输通道,不可与污道交叉。 B 4 功能区划分 应设有挤贮奶厅、待挤区、设备室、储奶厅、休息室、更衣室、化验室、办公室等设施。 B 5 收奶量配套的收购能力 有与收奶量相适应的冷却、冷藏、保鲜设施设备。 B 6 化验检测能力 有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 B 7 公示挤奶制度 挤奶厅应公示挤奶卫生操作制度与责任制。 B 8 挤奶厅环境 应干净、无积粪,挤奶区、贮奶间墙面与地面应进行了防水防滑处理。 B 9 挤前3把奶的容器 应有挤前3把奶的容器,挤奶时专门使用。 B 10 问题牛奶的处理 问题奶牛应安排单独挤奶,生产出的非正常乳应单独存放与处理。 B 11 挤奶、输奶器具的清洗 挤奶、输奶器具管状物应清洁,无污垢。 B 12 挤奶机的维护 挤奶机应进行定期检测及维护,并有相关记录。 B 13 生鲜乳的制冷与储存 挤贮奶后2小时,贮存生鲜乳的容器温度应降至0-4℃,并有相关记录。 A 14 贮奶罐管理 应有带制冷设备的贮奶罐,保持封闭状态,其辅助设备装置应清洁。 B 15 贮奶间(室)的管理 应有防昆虫、防飞禽、防鼠猫、防蝙蝠、防化学品、防投毒等防范措施,无饲养的畜禽等动物,不能堆放其它杂物。 B 16 贮奶间(室)周边环境控制 贮奶间(室)周边应硬化、无积水,干净整洁 B 17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 站内许可使用的化学物质和产品应专人加锁保管,单独存放,挤奶厅、贮奶间不得堆放任何化学物品。 A 18 从业人员要求应经相关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B 19 生鲜乳收购站制度 应有卫生保障、质量安全保障、人员管理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B 20 生鲜乳收购站记录情况 应存留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 B 21 收购站设备清洗记录 应存留挤奶、储存等设施设备清洗消毒记录。 B 22 生鲜乳交接单 收购站应保留每天的生鲜乳交接单。 A 23 生鲜乳留样及管理 每批次生鲜乳应留样,留样要低温保存。留样柜能满足样品的存放,样品保留时间应至少10天。 B 24 检测操作规程 应有规范的检验设备操作规程。 B 25 防火措施 收购站内有相关灭火的设施设备,并张贴“禁止吸烟”的警示。 B 总 体 判 定   受检单位负责人(签名) 检查人员(签名):   注:关键项(A)全部符合,且重要项(B)少于4项(含4项)不符合,则判定为达标。关键项(A)一项不符合或重要项(B)四项以上不符合,则判定为不达标。对于无挤奶设备的收购站,7-12项不做判定,关键项(A)全部符合,且重要项(B)少于3项(含3项)不符合,则判定为达标 关键项(A)一项不符合或重要项(B)三项以上不符合,则判定为不达标。   附录2:   生鲜乳运输车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检查地点: 检查时间: 序号 检查内容 判定标准 类别 单项结论 1 验证生鲜乳准运证明 验证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准运证明。 A 2 验证生鲜乳交接单 验证当日生鲜乳交接单。 A 3 生鲜乳运输罐内壁 应有防腐蚀材料制造,对生鲜乳质量安全没有影响。 B 4 生鲜乳运输罐外壁 应选用坚硬光滑、防腐、可冲洗的防水材料制造。 B 5 生鲜乳运输罐密封情况 密封材料应无毒、耐脂肪,采用食品级材料制成,密封效果良好。 B 6 生鲜乳运输罐通风、防尘设施 应能够保证生鲜乳不受到污染。 B 7 相关人员健康证明 从事生鲜乳运输的驾驶员、押运员应携带有效的健康证明。 B 总 体 判 定   受检单位负责人(签名) 检查人员(签名):   注:关键项(A)全部符合, 且重要项(B)少于2项(含2项)不符合,则判定为达标 关键项(A)一项不符合或重要项(B)二项以上不符合,则判定为不达标。   附录3:   生鲜乳抽样方法   1. 抽样设备   采样工具应使用洁净的不锈钢液态乳铲斗(见图1)。对于没有机械搅拌设备的储奶罐,采用人工搅拌器(见图2)进行搅拌。   图1 液态乳铲斗(略)   图2 人工搅拌器   2. 样品容器   应使用清洁干燥、不透水、不透油、密封性良好的容器作为样品采集容器。   3. 样品的采集   对生鲜乳收购站的储奶罐,采样前首先开动机械式搅拌装置搅拌至少5分钟。对于没有机械搅拌设备的储奶罐,采样前先用人工搅拌器(图2)探入罐底,采取从下至上的方式搅拌30次以上。样品充分混匀后,用液态乳铲斗从表面、中部、底部三点采样,每个点采集1升。将三点采集到的样品混合至4升塑料容器中,充分混合均匀后,用采样瓶分装3份,每份不少于250毫升。   4.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生鲜乳样品采集后采用保温箱,内加冷媒运输。运输过程中保持保温箱内温度不高于4℃,24小时送抵检测单位,应尽快进行检测。如果不能保证24小时抵达,应利用当地制冷设备保存,确保样品不变质。留给被检单位的样品应要求其在冰柜、冰箱等设备中-20℃冷冻保存。   附件2: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   为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行为,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科学、客观、公正,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是指农业部依法组织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生产和销售的生鲜乳进行抽样、检验,并对抽检结果进行处理的活动。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一、抽样工作   (一)抽样工作原则   1、承担单位应对被检省(区、市)奶牛养殖、牛奶收购情况,包括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养殖结构(奶牛场、奶牛小区和散户的比例)、生鲜乳收购站数量与构成、生鲜乳运输车辆数量与构成、主要乳品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监测方案要求,确定监测地区和监测对象。抽取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真实性。   2、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样。   3、承担单位应与当地畜牧部门共同完成抽样,抽样人员不得接受被检单位取样后送检。   (二)抽样程序及要求   1、抽样组织   (1)承担单位应根据监测计划研究制定抽样方案,并在每次抽样前组织参加抽样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抽样方案、抽样技术、工作纪律等的学习。   (2)承担单位应根据抽样方案准备所需物品,并由专人负责检查和发放抽样单、抽样工具等。   2、抽样过程   (1)抽样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承担单位应指定一名抽样负责人,负责抽样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协调。   (2)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工作证件和有关文件。   (3)抽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抽样程序进行抽样、分样、封样、编号及留样。应将包装好的样品完全密封,用于密封的封条上必须包含抽样日期、两名抽样员及受检人签字,并且保证如果不破坏封条则无法打开被封样品,特别注意防止样品在运输及交接过程中交叉污染和包装破损。抽样人员应妥善保存所抽取的样品,保证抽取样品全程冷链运输,防止样品变质。   (4)抽样人员在现场应认真填写抽样单。填写的抽样信息要完整、准确、字迹工整、清晰。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抽样单上共同签章(名),其中抽样人签字必须为两名抽样员签字。抽样单为三联单,第一联由抽样单位保存,第二联连同抽取的样品交被检单位保存,第三联随抽取的样品交检测单位。   (5)抽样人员将抽取的样品平均分成三份,一份连同抽样单第二联交被检单位保存,并应告之保存条件、保存时间等相关事宜。其余两份样品用于检测。   (6)抽样人员应在抽样过程中全面了解被检单位的生产、经营等情况,以便进行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3、拒检的处理   对于拒绝抽检的单位,抽样人员应当耐心宣讲有关规定,并阐明拒检后果,同时要通知当地畜牧部门予以协调。如果被检单位仍然不接受抽检,抽样人员应书面记录当时的情况,内容包括:被检单位名称、拒检理由、经过、时间、地点、现场人员等。抽样人员和当地畜牧部门人员在书面材料上签字,并及时向省级畜牧部门报告有关情况。该被检单位按不合格处理,拒检的情况材料随同其他监测结果一同上报汇总单位。   二、检测工作   (一)检测工作原则   1、统一检测方法。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监测计划中指定的检测标准
  • 生乳标准争论:低标牛奶不如白开水
    5月24日,广西全州,一奶牛饲养户牵着奶牛在街头现挤现卖牛奶。   乳业新国标反对者、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   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6月15日,生乳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一年后,素有“中国奶业第一炮筒”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业内会议上炮轰该标准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并称“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   这场业内讨论,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中国乳品新国标是否真的过低?依据在哪里?修改前的标准是否真的难以达到?昨天,本报再次就此事对话王丁棉。   ■人物   王丁棉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   曾屡曝行业内幕,包括质疑企业往牛奶中添加香精、增稠剂,要求明确鲜奶标识等。   【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那还不如喝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京华时报:6月15日,你在奶业发展研讨会上炮轰乳业新国标。这是什么性质的会议?你为什么要说这番话?   王丁棉:当时是在福建福州召开“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这是福建省奶业协会主办的,旨在讨论如何把巴氏奶的市场做得更好、更大,给消费者提供更高营养、更新鲜的牛奶。   我的发言内容涉及到了低标准奶源的问题,因为低标准的奶源是做不了巴氏奶的,做成了也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这就把刚实施一年的乳业新标准带出来了。   京华时报:你说中国乳业新标准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理由是什么?   王丁棉: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 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京华时报:旧标准规定生乳中细菌总数分为每毫升低于50万、100万、200万和400万四个等级。新标准的200万相当于原来的三级,为什么您认为标准是降低了?   王丁棉:旧标准实施期间,南方乳制品企业对生乳细菌总数的要求基本都低于每毫升50万,广州的企业能达到10万以下。据我了解,北方的企业要求生乳细菌总数低于50万的应该在三分之一以上,高于200万接近400万的占少数。所以我说现在的标准和原来以及实际情况比,都降低了。   京华时报:新标准下的牛奶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吗?   王丁棉:标准高与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先说蛋白质,不要看到它比原来标准只少了1.5%这么一点小数,但营养其实少了很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再说细菌总数,200万个细菌里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还有致病菌。细菌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虽然细菌高一点不会立即生病或者死人,但当中可能存在着你看不到的潜在的、慢性自杀型的东西。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京华时报:会议有哪些人参加,有人当场反驳吗?   王丁棉:很多人参加了那个会议,有当地政府官员、中国奶协领导、部分生产巴氏鲜奶的企业、教授、营养专家,还有近30家媒体。我发言时没有人回应,散会后也没有遇到反击和质疑。媒体随后就此采访其他专家时,有人提出了反驳,进而引发了这场争论。   【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修改前的标准很难达到。是这样吗?   王丁棉:不是很难的事。比如说提高蛋白质,不需要多难的技术,只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优质的饲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质指标立即就会上去。细菌总数也一样。即使小规模的散养户,做得好的话,也跟大规模的奶牛场一样可以把细菌总数控制在50万以下。   很多人认为,现在是以散养为主的格局,而散养的卫生条件差,保障不了菌落总数达到高标准。但事实上,细菌群落与农民的养殖技术根本没关系,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牛奶在刚离开牛的乳房的一瞬间,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最多也不过一两万个。菌落总数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牛奶进入加工环节前的时间太长。另外,牛奶刚挤出来的1小时内没有迅速将其降到4摄氏度(没用低温抑制细菌繁殖)。再有就是装牛奶的桶、运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彻底。这都不涉及什么高级的技术。   京华时报:既然之前的标准不难达到,为什么还要修改?   王丁棉: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   有些消费者可能不太清楚,市场上销售的液态牛奶主要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两种。在牛奶加工过程中,135℃-152℃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称为“常温奶”,保质期半年左右,可常温存放 75℃到85℃缓慢加热杀菌的称为“巴氏奶”,以酸奶为代表,需低温储藏,保质期多在一周左右。理论上来说,巴氏奶的营养比常温奶要高。因为杀菌温度过高时,菌类被杀死,营养成分也随之流失。   新国标将菌落总数提至每毫升200万个,用这样的牛奶做巴氏奶,不但风味、营养受到影响,还会引发一些不确定的食品安全因素,但这对于超高温加工的常温奶倒是影响不大。新国标过于偏向常温奶,大企业也希望降低标准,因为低标准的奶源不能做巴氏奶,就由做常温奶的大企业收购。这种市场竞争根本不用价格战来打你,从奶源就把你断了。这也导致巴氏奶在我国液态奶中所占的份额不到20%。在发达国家,常温奶被称为罐头牛奶,很少有人喝。   京华时报:除上述分析外,你还有别的依据证明大企业绑架了乳业标准吗?   王丁棉:标准讨论期间,我们一直反对降低标准,只是反对无效。地方奶协和专家提的20条意见,基本没有被采纳。你想想,制定乳业标准,行业内引发争议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一边倒的声音和结果,那就不正常了。很显然,有大企业在背后控制这个标准的出台。   京华时报: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提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内在的原因在于,我们将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农户因不能达标,才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含量。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王丁棉:我觉得他是不了解情况,冤枉奶农。三聚氰胺的使用,是因为部分收奶站和个别奶农人为造假,在牛奶里加了水使指标都降低了,这才去使用三聚氰胺,并不是农民本身养的奶牛产奶达不到标准。还有一个原因是抢奶源,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去造假。   京华时报:该协会的秘书长提出,中国奶业发展现状由国情决定,执行更高标准将导致奶农倒奶,甚至杀牛。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王丁棉: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原来执行了25年的那个标准并不是很高,属于中间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并不过分。   以前的25年里,奶农从没有因为标准问题倒奶、杀牛。目前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粉卖不出去,鲜奶收购价压低到了奶农无力支付饲养成本。当然,这里面还有行业整顿的因素,小规模企业被停产,周边奶农卖牛奶受影响,因此杀牛、倒奶,这和指标高没关系。我认为,降低乳业标准的结果才是奶贱伤农,低标准只能卖低价钱,没有办法让奶农用优质奶源赚到更多的钱,也没有办法提高奶农的养殖水平。   【我批评新国标,是对整个中国奶业负责任,是对“奶农因标准低拿不到好处、永远走不出困境”负责任】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乳业新国标的争论,其实是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因为南方的巴氏奶企业打不过北方的常温奶企业。是这样吗?   王丁棉:两大阵营的斗争确实存在,巴氏奶处于弱势地位,常温奶则占上风,且步步紧逼、气势凌人。   你刚才说的质疑,我了解到蒙牛、伊利的高层也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南方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巴氏奶,斗不过北方的常温奶,不服气。   京华时报:这次炮轰新国标,是给巴氏奶阵营代言么?   王丁棉:不是。但我赞同巴氏奶的阵营,因为他们的观点、利益与我的相符合。我做巴氏奶的研究有13年,写过四五十篇关于巴氏奶的论文。但我不在他们的阵营,不是他们的代言人,更不是某个企业的代言人,也没有从他们身上获得一分钱。   我批评新国标,是对整个中国奶业负责任,是对“奶农因标准低拿不到好处、永远走不出困境”负责任,也是对中国实现低碳环保负责任。同时,我也在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利益的取得权,本身我就是一个消费者。   京华时报:你觉得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通过争论,有可能达成共识么?中国奶制品行业怎样才能形成一种消费者、奶农、奶制品企业共赢的局面?   王丁棉:达成共识会很难很难,除非蒙牛、伊利两个大企业主动放弃常温奶,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把常温奶作为占有市场的主要手段,会轻易放弃么?不可能。除非由国家出面,用政策限制他们,用很高的税收来限制他们,并奖励巴氏奶企业发展。但目前来看,巴氏奶和常温奶,在中国会永远存在,会永远斗下去。   京华时报: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重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王丁棉:第一,乳业标准要恢复到原来 第二,消费者应将消费选择放在巴氏奶 第三,企业要真正遵守行业规则,包括奶农生产者、乳品加工者,不能突破道德底线。   ■关键词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演变   1986年颁布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规定,生乳中细菌总数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每毫升低于50万个,二级每毫升低于100万个,三级每毫升低于200万个,四级每毫升低于4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95克。   2010年6月公布的新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将生乳中细菌总数规定为每毫升低于2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8克,比原来标准降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3.0克以上。菌落总数普遍为每毫升20万个以下,标准最高的为美国,每毫升10万个以下。   近日,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高工孟瑾透露,农业部正制订生乳分级标准。   乳业新国标支持者、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   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   在乳业新国标的论战中,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观点与王丁棉针锋相对。   作为支持者,该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及常务理事金海随后均反驳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   这一说法公开后,有人认为体现了中国奶业的现实,也有人质疑称“这是以国情为借口掩盖行业利益”。   他们的观点有无依据?中国的奶牛饲养业有着怎样的现状?昨天,本报对话金海。   ■人物   金海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助理、生物中心主任。   2004年度国家引进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基金奶业专项首席专家。   【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华时报:在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批评乳业新国标“全球最差”的那次会议上,你在场吗?   金海:那次会议没参加,我们秘书长参加了。但王丁棉的观点我非常清楚。事后媒体找我采访,我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京华时报:你为什么支持现行乳业标准?   金海:我认为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才有十几年。十几年时间里,大部分中国人从无奶喝变得人人都能喝上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一头奶牛从培育到产奶,需要三年时间。培育一个奶牛品种,用现在最先进的手段去努力,也要20年,以前则是40年。   现在有人就盯着国外的标准,我就很奇怪。西方国家奶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现在的标准是高,但怎么不去看看美国80年代、70年代的标准。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华时报:之前的那个生乳标准真的很难达到吗?   金海: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受限于牧草质量、品种改良等因素,并不稳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质标准,绝大多数达不到。   我认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内在原因就在于我们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导致农户为达标而千方百计提高蛋白质含量,由此导致了三聚氰胺等物品的添加。我国有13亿人要喝奶,也不可能都进口——就算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牛全都买回来,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为防止国产奶中被添入各种物质,那就得降低标准。   京华时报: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只要舍得给奶牛喂充足的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提高。细菌总数也不难控制。   金海:我觉得王丁棉对国外了解的太多了,但对我们国家的奶农一点儿不懂,一点儿都不实事求是。给奶牛喂优质牧草能提高蛋白质,他说的没错,可我们哪有那么多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   另外,提高蛋白质还需要改良我们的奶牛。我们奶牛的产奶量和美国相比差一半,这是品种的差异,这是不管拿多少钱都不能在一天一夜之间就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漫长的改良过程。   就细菌总数来说,我们有70%多的奶牛散养户,他们养牛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不能做到全封闭下挤奶、挤完马上冷却,并用冷藏装置送到厂里马上加工。这是一个现实国情,需要通过一个过程来解决。   【我们应该把准确的知识提供给消费者,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   京华时报:降低了标准的牛奶,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喝了之后对身体还有用吗?   金海:现在牛奶的蛋白质从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降到2.8克,标准稍低了一点,但总比没奶喝要强吧。事实上,我们需要的营养不是光靠牛奶获得的,我们每天还要吃很多种食物。   另外,200万的细菌总数也不全都是致病的病原菌,很多是乳酸菌、酵母菌等,对人体没什么害处。病原菌通过高温消毒后,也不会存在活菌,不会直接致病。只是病原菌的有些代谢物会对人体有点危害,但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也没有具体的数据。细菌是什么?这是无处不在的东西,我们平时张口呼吸,嘴里也要进去很多细菌。细菌和人类是共存的,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还有,牛奶里最大的营养物质实际上是钙,这里的钙是最容易被人吸收的。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喝的牛奶,只是蛋白质稍微低了一点、稍微稀了一点,这有那么重要吗?   京华时报:你认为降低乳业标准,对谁有好处?   金海:我觉得对消费者、对奶农都有好处。标准定得高了,奶农达不到,又不舍得把牛奶倒掉,就得想办法往里面添加东西,这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而标准低了,奶农能达到这个标准,起码能让消费者喝上没有添加剂的真正的牛奶。   京华时报:王丁棉提出,中国现有生乳标准的出台是大企业捆绑私利的结果,你怎么看他这个观点?   金海:我认为这种说法太不负责任。蒙牛、伊利等大企业肯定也希望有好的奶源,只是他们现在不愿意说这些话,不愿意参与这些事情。   现在我们说的细菌200万个和蛋白质2.95克,其实都是最低标准。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很多标准都比这高,分为好几个等级。像蒙牛的特伦苏,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每百克含3.3克。对企业来说,利润最大的其实是高端奶,而不是低端奶。   我认为,说大企业绑架了标准制定是不对的,真正导致标准降低的,是我们的奶牛品种不行,牧场赶不上,奶农的知识水平也不行。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你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的发言,都是在为乳业巨头们“代言”。   金海:作为一个专家,我是从我的良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说话。   蒙牛的牛根生,这个人我听说过,但没见过 伊利现在的老板我也不认识。我不赚企业一分钱,和这些企业任何关系都没有。   我不太理解,大家现在为什么这么关注奶业。我们的大米质量、小麦(2670,-15.00,-0.56%)质量,也达不到人家美国的标准,大家为什么就这么执着地非要谈谈生乳这一个标准呢。我真的不太理解。   京华时报: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暴露出的问题太多了,导致公众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   金海:这几年,中国奶业确实出了很多不该发生的问题,有些企业做的行为,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所以大家情绪上来了,就想这牛奶怎么老是出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表面上看是不法分子为了获得利益,但根本上还是之前的乳业标准太高了。现在新标准定下来,降了一点点,我觉得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保证了我们的牛奶现在是安全的。   还有,我觉得消费者不是专家,对科学技术的知识水平不够。有时候专家一说,他们就跟着起哄。比如这次,他们弄不清楚专家到底说的是什么,一听那么多细菌就害怕了,想到自己花钱喝上这个奶,接着就要去医院,这是太极端的想法。   我们应该把准确的知识提供给消费者,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营养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我认为,肯定是后者。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特殊国家,不能通过标准一下子把所有的奶牛散养户都消灭。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民族奶业要完蛋,有钱人可以喝国外的牛奶,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   京华时报:你认为,巴氏奶和常温奶这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通过争论,有可能达成共识么?中国奶制品行业怎样才能形成一种消费者、奶农、企业共赢的局面?   金海:我觉得现在最核心的问题不应该是争论标准,炒作下去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应该探讨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牛奶。   常温奶和巴氏奶相比,营养成分有差距,但我看也不是很大。常温奶瞬间高温消毒把细菌杀了,肯定有一部分营养物质损失,但实际上,高温对牛奶里面的钙没有大的影响。   将来,低温的巴氏奶肯定是个发展趋势,这是包括很多企业都认同的。但巴氏奶的保质期短,需要冷藏运输,成本较高。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否有能力消费巴氏奶,也是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让巴氏奶和常温奶并存,然后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不能说只搞巴氏奶,也不能只搞常温奶,这样才能让人人都有牛奶喝。   京华时报:你认为,如何能有效地重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金海: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经过整顿,本来占行业80%的散养户在三四年间已经减少了10%。随着企业对奶制品质量的提高,散养户生产的标准比较低的奶源,因为收购价格低,慢慢地就被自然淘汰了。   目前,只有转成规模的散养户才能生存。随着规模化奶牛场的投入、标准化奶站的建立、牧场的扩大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的提高,以5年为一个单位回头来看,我国的奶业会飞快地发展。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特殊国家,国外奶粉进来是给有钱人喝的,我们大部分人还得自己养活自己。但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通过标准一下子把所有的奶牛散养户都消灭,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民族奶业要完蛋,有钱人可以喝国外的牛奶,普通老百姓就会喝不上牛奶。   ■关键词   中国奶业发展史   在中国历史上,喝牛奶一度是小范围的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只能凭“奶票”领取限量供应的牛奶。1976年到1983年,牛奶供应日趋紧张,全国各大城市实行过限制制度,例如只对新生婴儿、癌症患者等照顾供应。   大约在1996年,中国乳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998年,全国奶牛存栏为426万头,牛奶总产量为745.4万吨,年人均牛奶占有量只有5.3公斤。至2010年末,全国奶牛存栏约为1260万头,全年牛奶产量3570万吨,年人均牛奶占有量约为30公斤。
  • 硫氰酸钠与牛奶安全
    p   近来,一桩牛奶被检出硫氰酸钠超过“最高限量值”的乌龙事件,成为社会、乳品企业、消费者、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关注的热点,被称是“第二个三聚氰胺事件”。因为,硫氰酸钠这个化学名词不像氯化钠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又有一个“氰”字,一些人把它误认为是剧毒氰化物,立即引起社会的震动,“毒奶”再次被提起,极大地影响了乳品消费市场。 /p p   硫氰酸钠到底是一种什么化学物质,在自然界是如何存在的,它的毒性有多大,如何跑到了牛奶里去,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有,有多大?这些问题,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都急于想知道。本文以作者工作中所了解的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以期消除公众的疑虑。 /p p    strong 硫氰酸钠及其毒性 /strong /p p   硫氰酸钠是一种用于医药、印染等多种行业的化工原料,为白色结晶或粉末状,易溶于水。 /p p   硫氰酸钠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摄入有急性致毒作用。硫氰酸钠的急性毒性,主要是由于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离子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血压波动,心率减慢,重度中毒可致肾功能明显损害。 /p p   在医疗临床中,硝普钠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和严重心率衰竭。硝普钠可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氰化物,进一步代谢为硫氰酸盐,血浆中硫氰酸盐的浓度可达100mg/L,急性毒性常常发生在120mg/L浓度以上。在报道的死亡事件中,血浆浓度约在200mg/L。对小白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为764mg/kg.b.w。 /p p   硫氰酸盐的慢性毒性,主要是抑制碘的运转和甲状腺激素合成,恶化碘缺乏症。因此,硫氰酸盐是影响甲状腺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化合物。 /p p    strong 自然界中的硫氰酸钠 /strong /p p   硫氰酸钠作为硫代糖苷和生氰糖苷的代谢物,而天然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包括乳),并在人类的肝脏中合成,是氰化物的解毒代谢产物。 /p p   许多植物,尤其是十字花科类植物富含硫代糖苷和生氰糖苷。其中:芸苔属植物(油菜花)可达100mg/kg,甘蓝属(包括油菜、卷心菜、花椰菜)的植物可达250mg/kg,生扁豆100~3100mg/kg,生木薯块10~462mg/kg,生木薯叶68~468mg/kg,干木薯根皮2450mg/kg,杏仁62mg/kg,竹笋尖8000mg/kg,高粱2500mg/kg。 /p p   硫氰酸盐被认为是哺乳动物血液中一种常见的电解质,在动物、人类组织和分泌物中都能检测到,它属于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例如在初乳和患乳房炎奶牛的乳中浓度高,是对硫代糖苷(葡糖异硫氰酸盐)和生氰糖苷脱毒处理的一种产物。正常人体血浆中硫氰酸钠的浓度在2~3mg/L,吸烟与不吸烟浓度不一样,吸烟者为9~12mg/L。研究表明,乳腺不浓缩硫氰酸盐,但人体的其他分泌液可浓缩硫氰酸盐,特别是唾液和胃液,含量一般高达10~300mg/L。 /p p    strong 乳中的硫氰酸钠 /strong /p p   动物乳腺可以分泌硫氰酸钠,所以牛乳本底含有硫氰酸钠。 /p p   奶牛饲养中,十字花科类植物作为青饲料是必不可少的,芸苔属的油菜花籽实榨油后的菜籽饼也常用作奶牛的蛋白补充饲料。十字花科类的植物,因为富含硫代糖苷而成为非人为添加的生鲜乳中硫氰酸钠的主要来源之一。 乳中的硫氰酸钠含量主要取决于饲料中硫氰酸盐及其前体的含量,包括硫代糖苷(葡糖异硫氰酸钠)和生氰糖苷。然而,实验还表明,当十字花科类植物饲喂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提高饲喂量对生鲜乳中的硫氰酸钠含量的提高帮助不大,推测可能是奶牛本身对硫代糖苷和生氰糖苷的吸收转化率有一定的极限。 /p p   国际乳联(IDF)公报234号指出,牛乳中的硫氰酸钠含量是不稳定的,可以达到10~15mg/kg,但通常的浓度范围是2~7mg/kg。国内外科学界做的一些研究,认为硫氰酸钠在原料乳的正常浓度:牛乳为6~12mg/L,平均值8.5mg/L 山羊乳为6.6~8mg/L,平均值7mg/L 个体牛之间,乳中的硫氰酸钠浓度在2.3~35mg/L。有的研究则是,牛奶中平均含硫氰酸根离子范围0.4~22mg/kg之间。 /p p   strong  硫氰酸钠与牛乳保鲜 /strong /p p   硫氰酸盐可以激活生鲜乳中过氧化物酶体系,而过氧化物酶体系可以对生鲜乳起到保鲜作用。因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用做没有冷却条件的生鲜乳保鲜。1991年,WHO和FA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公布了CAC/GL13—1991《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用于原料乳的保鲜指南》,利用天然存在于牛乳中的过氧化物酶、硫氰酸盐、过氧化氢抗菌体系,再添加一定量的硫氰酸钠和过氧化氢,阻断细菌代谢繁殖,从而对生鲜乳起到保鲜作用。该指南严格规定了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规定在原料乳收集和运输至加工厂期间,仅在缺乏必要的冷却设施时才可以应用。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奶牛场缺乏冷却设施,为防止生鲜乳腐败,此方法提供了一种费用低廉而实用的方法。因而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普遍使用。按照CAC使用指南的要求,使用过氧化物酶体系处理原料乳时,补充的硫氰酸钠的浓度为10~15mg/L,因此在散装活化乳中硫氰酸钠总含量约为20mg/L左右,比报道中对碘代谢有影响的浓度低10~20倍。同时,食品法典委员会一致强调,预期用于国际贸易的产品,不使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进行处理。 /p p   1995年,我国发布了GB/T 15550—1995《活化乳中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生鲜乳实施规范》,添加15mg/kg硫氰酸钠,利用乳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生鲜乳,防止牛奶腐败变质。1996年,颁布的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使用0.3%的过氧化氢2.0ml/L和15.0mg/L硫氰酸钠,用于原料乳保鲜。GB/T 15550——1995《活化乳中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生鲜乳实施规范》属于推荐性标准,规定适用范围仅限于交通不便,没有冷却设施的边远地区生鲜乳保鲜。这种方法一开始就受到了乳品行业的普遍抵制,因为对添加物的浓度、数量要求很严,而偏远地可能无法满足这样精准的要求,容易滥用。当时行业统一实施的有效方法是,定时挤奶,限时将奶送到收奶站,奶站配备降温冷却设施,有效保持原奶的新鲜。后来,由于担心硫氰酸钠被滥用,以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2005年GB/T 15550—1995废止,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也取消了硫氰酸钠的使用。2008年12月12日,卫生部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明确规定乳及乳制品中硫氰酸钠属于违法添加物质。 /p p   我国乳制品行业对生鲜乳保鲜一直是采取低温冷链保鲜技术。在上个世纪,硫氰酸钠被允许当做保鲜剂使用的时候,乳品行业没有一家企业允许奶户使用此法。在今天,现代化的规模奶牛场已超过45%,全部实现机械挤奶,冷却设备、保温储罐齐全 全国基本上没有了散户饲养,饲养小区全部实现机械挤奶,冷却储奶。全国没有企业会使用硫氰酸钠来保鲜原奶。特别是辉山乳业集团,是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所有原料乳均来自本公司办的现代化牛场,牛奶挤下来后马上冷却进入冷藏储罐,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到达工厂进行加工,整个过程都在冷链控制之下,加工的产品又属于灭菌乳,根本就用不着加防腐剂来保鲜。 /p p strong   乳中的硫氰酸钠对人类 /strong /p p strong   健康的风险评估 /strong /p p   早在1990年,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第35次会议的评估得出结论,认为按照CAC指南使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不存在毒理风险。且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活化乳的消费人群中,十多年来未发现有不良影响的证据。 /p p   国外对乳中硫氰酸钠的临床研究中,仅在200~400mg/L浓度时发现碘代谢的副作用。而且,在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个体研究中,每天摄入含硫氰酸钠8mg/L的牛奶连续12周,虽然血清和尿中硫氰酸钠浓度提高了,但对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素)无明显影响。 /p p   硫氰酸钠乌龙事件,把本底含有硫氰酸钠的牛奶认为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以乌龙事件中超最高限量值含硫氰酸钠15.2mg/kg的牛奶为例,1人1天喝500g计算,每天摄入的硫氰酸钠为7.6mg,仅相当于30g卷心菜、3g扁豆、20g生木薯块的含量。 /p p   综上所述,硫氰酸钠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的牛奶是安全的,不存在任何风险。 /p p /p
  •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抽查将启动
    日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开展202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严格落实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地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生鲜乳质量安全负总责,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监管责任,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站开办者和运输车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的要求,抓好责任落实;各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本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确保辖区内收购站和运输车年度监测全覆盖,不留监管空白。  严查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各地要结合监测计划实施,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的监管。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对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开展巡查,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坚决予以取缔、公开相关信息;跨省营运的生鲜乳运输车,受发证地和营运地“双重属地”管理。各承检单位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采取现场抽样,不接受留样、送样。各地对抽样检测中发现的违法添加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跟踪查处结果。  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效率。各地要推进《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明》在线出证,全面运行农业农村部“奶业监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信息核查和上报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准确掌握辖区内奶站、运输车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变化情况。河南、宁夏两省(区)将开展“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电子交接单”应用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切实保障生鲜乳监测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根据计划,全年将共抽样监测9603批次生鲜乳样品,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进行。监测对象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监测任务需覆盖监测地区全部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收购站实地抽样和运输车追溯抽样比例为1∶1。样品检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碱类物质、硫氰酸钠、β-内酰胺酶、黄曲霉毒素M1、铅、铬、汞和砷。  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质量安全监测,全年将共监测249批次生鲜乳样品,在10月前进行。监测对象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样品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碱类物质、硫氰酸钠、β-内酰胺酶、黄曲霉毒素M1、铅、铬、汞、砷和体细胞。  全国生鲜乳例行监测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的监测方式,均包括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抽样将按照《农业农村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执行,有关生鲜乳抽样、监测和判定工作,按照《生鲜乳抽样方法、监测方法和判定要求》执行。  按照计划,202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在8—10月进行。监督抽查对象与全国生鲜乳收购运输管理系统对接,抽查对象由畜牧兽医局在系统中随机抽取。有关抽样、检测、复检、异议处理等工作的程序与要求,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生鲜乳抽样方法、检测方法及判定要求》执行。
  • 农业部将整治生鲜乳 防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近日将依法深入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全面实施生鲜乳监督抽检、进货查验、违法查处制度,突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严防三聚氰胺等问题死灰复燃。   根据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部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监管,在巩固已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深化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将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经过认真摸底排查,严格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条件,对从事生鲜乳收购的奶站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2万人次,全面核查生鲜乳收购证和准运证核发情况、卫生设施达标情况、购销和检测记录以及相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目前,全国生鲜乳收购站总数较整顿前下降了34%,减少了6890个,经登记注册的13503个奶站全部实行持证收购。2010年,全国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100%,全国7980辆生鲜乳运输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 蒙牛又陷致癌门 质检总局令其处理问题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   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素M1超标140%。   对此,12月24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   12月25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表示,已经勒令蒙牛相关企业对问题产品进行处理。对于质检部门是否会对蒙牛所有乳制品进行全部检查,质检总局未做出回应。   法晚记者探访北京部分大型超市发现,蒙牛相关产品仍在销售。   事件   蒙牛一款纯牛奶致癌物超标140%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今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个项目。   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批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   被检测出黄曲霉素M1实测值为1.2μg/kg(微克/千克),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素M1不合格,较标准超标80%。   回应   蒙牛“郑重致歉”称问题产品未出厂   对于这一检测结果,12月24日蒙牛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记者发现,在蒙牛的声明中,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检出的问题产品是否已经销售到市场?销售出去的产品将如何处理?这一批次的产品具体有多少?以及是否涉及给消费者的赔偿这些问题解释得并不明晰。   昨晚9时29分,蒙牛集团再次发表声明。   在第二份声明中,蒙牛集团特别强调了在此次全国性抽检中,蒙牛全国各生产基地共计25个批次抽检产品中有24个批次、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蒙牛集团表示,蒙牛眉山工厂的某一批次产品在抽检中被发现黄曲霉素M1超标,而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因此确保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   上午,蒙牛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法晚记者表示,目前正在对奶牛饲料进行抽检,还未发现是哪个批次的草出现了问题。   超市追访   目前问题商品京城并无销售   昨晚,记者来到了位于大望路附近的沃尔玛超市,超市里的牛奶货架上,小盒装的蒙牛纯牛奶已经售罄,利乐枕包装的则还有许多。   工作人员说,最近靠近年根,买牛奶的人特别多,所以总是缺货,小盒装的更受欢迎,卖得也快,他们将立刻补货。工作人员介绍,北京销售的蒙牛奶,多数产自通州或者河北。   记者随机问了几名消费者,消费者均表示并不知道蒙牛纯牛奶致癌物超标的事儿。记者又询问了正在上货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对此事不知情,也没有收到下架通知。   记者走访了多家沃尔玛和家乐福超市,现象基本一致。   记者上午从京城部分大型超市了解到,目前蒙牛奶销售一切正常,各超市均未发现有问题的产品。   据一位蒙牛内部人士透露,该批次产品为福州质检机构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厂里检测出来的,所以产品或还没有销售出去。   “目前检测机构都是交叉检测,比如说内蒙古的检测机构也会到四川来检测。”但该人士同时表示,如果已经销售出去,蒙牛将一定会启动召回程序。   而对于蒙牛相关产品销售的影响,目前各大超市蒙牛奶受到的影响还不明显。记者上午在物美、家乐福等超市看到,购买牛奶的多以中老年人和家长为主,主要还是用作早餐食用。   蒙牛“质量门”不完全记录   2008年9月,蒙牛被爆“三聚氰胺”事件   2009年2月,特仑苏被爆其中并未含有OMP物质事件   2011年4月3日,陕西榆林251名小学生饮用蒙牛纯牛奶集体中毒   2011年12月25日,蒙牛被爆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分析   营养师:问题很可能出在饲料上   记者了解到,在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中,黄曲霉素M1是必检项目。   对于此事件,知名营养师顾中一上午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蒙牛的牛奶出现黄曲霉素超标,原因可能是来自于饲料。   顾中一介绍,黄曲霉素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之所以广受重视是因为它是人类癌症的一个重要的致癌源,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类致癌物。   顾中一介绍,谷物很容易出现黄曲霉素污染,尤其是玉米和花生。黄曲霉素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外一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   我国《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中的黄曲霉素限量有着严格要求,但是在实地调查中,科学家发现其超标现象相当严重。由此可见,此次蒙牛牛奶中黄曲霉素超标很可能是由于饲料不合格。   “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其中的黄曲霉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顾中一表示,蒙牛黄曲霉素跟双汇瘦肉精很相似:即问题出在原料,但企业明显没有保证原料合格。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对于奶制品而言,中国和美国的标准都是0.5微克/千克,而蒙牛被曝光的产品超标了140%。“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蒙牛居然没有自检出来,说明其生产和质控存在重大缺陷。”   对人体影响大于三聚氰胺   顾中一表示,就黄曲霉素来说,超标所带来的危害要比三聚氰胺严重。不过,就这次事件来说,影响不会很大。   “毕竟黄曲霉素是常规检测项目,乳业行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都比较重视。”顾中一表示,从这次质检部门公布的结果看,大量样品中也就仅有2个样品超标,范围不大。“这次事件主要是提醒企业管理和监管部门以后更加重视,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必引起恐慌。”他说。   ●观点评说   记者注意到,《人民日报》以及包括北京媒体在内的全国各地媒体都对蒙牛某批次牛奶被检测出黄曲霉素超标一事给予报道并配发了相关的评论。   有媒体刊发评论表示,蒙牛公司的“郑重致歉”显然不够,仅仅表态“把好质量关”,也有事后诸葛之嫌,并不能打消消费者的焦虑与疑惧。   也有媒体刊发评论认为,公众和消费者恐怕难以感受到乳企道歉的“郑重”——如果真的有心道歉,真的把质量、安全问题看得“郑重”,三聚氰胺和特仑苏事发后,就不会再轻易出现黄曲霉素超标这样重大的质量问题。   该事件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最毒舌”发帖表示,蒙牛声明中说的“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是合格产品”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这些产品都经过检测了吗?企业如何保证类似的情况不再出现?
  • 开展202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査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有关质检单位:为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2021年我局将继续组织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01严格落实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地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生鲜乳质量安全负总责,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监管责任,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站开办者和运输车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的要求,抓好责任落实。各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本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确保辖区内收购站和运输车年度监测全覆盖,不留监管空白。02严查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各地要结合监测计划实施,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的监管。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对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开展巡查,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坚决予以取缔、公开相关信息;跨省营运的生鲜乳运输车,受发证地和营运地“双重属地”管理。各承检单位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采取现场抽样,不接受留样、送样。各地对抽样检测中发现的违法添加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跟踪查处结果,并及时报送我局。03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效率各地要推进《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明》在线出证,全面运行我部“奶业监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信息核查和上报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准确掌握辖区内奶站、运输车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变化情况。我局将在河南、宁夏两省(区)开展“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电子交接单”应用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和信息化水平。04切实保障生鲜乳监测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本通知下达的生鲜乳监测任务所需经费由我部202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财政专项经费安排。我部委托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承担监测任务单位的检测能力验证比对考核。各任务承担单位要根据监测工作需要,参加检测技术培训,完善仪器设备配置提高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请各省于2021年3月25日前将本省202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报我局备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1.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 叶丰 刘温电话:010―59193262/1407 传真:010―59191533电子邮件:nzzd@agri.gov.cn2.“奶业监管平台”技术支持 梁海军 电话:010―62160212 传真:010―62160213电子邮件:67513193 @qq.com3.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刘慧敏 郑楠电话:010―62818802 传真:010―62897587电子邮件:mrt62818802@126.com畜牧兽医局2021年3月5日附件1. 202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一、全国生鲜乳例行监测(一)监测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监测内容全年共抽样监测9603批次生鲜乳样品,分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进行(监测计划分配见附表1)。监测对象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监测任务需覆盖监测地区全部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收购站实地抽样和运输车追溯抽样比例为1∶1。样品检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碱类物质、硫氰酸钠、β-内酰胺酶、黄曲霉毒素M1、铅、铬、汞和砷。(三)时间安排任务承担单位应于8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将抽检工作总结报送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并通过“奶业监管平台”完成网上结果报送。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应分别于9月10日和11月10日前组织专家完成数据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报送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监测(一)监测地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13个省(区)。(二)监测内容全年共监测249批次生鲜乳样品,在10月前进行(监测计划分配见附表2)。监测对象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样品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碱类物质、硫氰酸钠、β-内酰胺酶、黄曲霉毒素M1、铅、铬、汞、砷和体细胞。(三)时间安排任务承担单位应于10月20日前将抽检工作总结报送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并通过“奶业监管平台”完成网上结果报送。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应于11月10日前组织专家完成数据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报送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三、监测方式全国生鲜乳例行监测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的监测方式,均包括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一)抽样检测按照《农业农村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执行,每批次样品采集3份平行样,其中1份留给受检单位并告知贮存条件,1份用于检测,1份用于异议复检。在此基础上多采集1份平行样品,用于结果复核。有关生鲜乳抽样、监测和判定工作,按照《生鲜乳抽样方法、监测方法和判定要求》执行。任务承担单位与属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共同完成抽样,抽样人员不得接受受检单位留样和送样。(二)现场检查各任务承担单位按照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标准化管理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由任务承担单位和属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共同完成。附件2. 202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一、监督抽查地区和内容抽查黑龙江、上海、广东、广西和云南5省。全年共抽检100批次生鲜乳样品,每省各20批次。样品检测项目为黄曲霉毒素M1、铅、铬、汞和砷。二、监督抽查方式监督抽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监督抽查对象与全国生鲜乳收购运输管理系统对接,抽查对象由我部畜牧兽医局在系统中随机抽取,名单发送至各相关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抽查人员由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双随机要求选派。生鲜乳监督抽查目的、方式、内容、结果等监督抽查事项信息予以公开。有关抽样、检测、复检、异议处理等工作的程序与要求,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生鲜乳抽样方法、检测方法及判定要求》执行,生鲜乳监督抽查的样品不得采用被抽查单位留样和送样。三、执法查处对于抽查结果确认为不合格的样品,抽查对象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执法程序,及时固定证据,查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查处。四、时间安排监督抽查在8—10月进行。各检测承担单位于10月1日前完成检测工作,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于10月20日前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结果汇总表,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情况表,盖章后报送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 黑龙江省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全面启动
    为解决黑龙江省乳品企业、生鲜乳收购站和奶农之间在生鲜乳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纠纷,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按质论价交易体系,规范生鲜乳收购市场秩序,确保黑龙江省生鲜乳质量安全,推动全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黑龙江省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工作全面启动。   记者日前从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为实施生鲜乳第三方检测,近期,省财政已安排近千万元的设备仪器采购和平台建设资金。省畜牧兽医局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了600多台套乳成分快速检测仪、冰箱、保温箱等,5200多个电子采样瓶,并与有关科研单位共同研发了第三方检测数据汇总平台软、硬件。目前,黑龙江省已经确定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工作的技术依托单位,承担生鲜乳第三方检测省级平台建设数据采集汇总、争议数据仲裁检验和县市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今后将在全省每个乳制品生产企业设立一个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机构,由各地畜牧管理部门派驻工作人员开展第三方检测。   奶业是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第三方检测将完善对生鲜乳生产及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源头管理,理顺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保障养殖与加工利益均衡,构建公开、公正、公平交易体系,为奶农和乳品企业提供公正的交易平台,逐步实行生鲜乳收购优质优价,有效解决农企双方有关质量判定方面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双方利益,促进奶农主动提高生鲜乳质量,提升乳品企业自身质量控制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 农业部抽检重点地区生鲜乳 三聚氰胺量全部合格
    记者日前从农业部近期组织开展的全国重点地区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检工作中获悉,抽检中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抽检合格率100%。   这次排查检测采取异地抽检的方式进行,对北京、河北、山西、上海、广东等地123个生鲜乳收购站和237辆生鲜乳运输车共抽取360批次生鲜乳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抽检合格率100%。   近两年来,各级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2008年饲料整治和奶站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奶站清理整顿已全面完成,全国现有奶站13503个,全部获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工作的通知
    各市农业农村局:为保障我省生鲜乳质量安全,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2023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农牧便函〔2023〕116号)文件要求,2023年将继续组织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查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各市要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的监管,核查证照信息,确保依法合规运营。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要坚决予以取缔,并公开相关信息;对不合格、不达标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要督促限期整改。要加大风险隐患排查,认真落实生鲜乳运输车既受发证地的监管也受运营地的监管,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刑事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并跟踪查处结果,及时报送省厅。二、推进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信息化。各市农业畜牧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信息核查上报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准确掌握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变动情况,及时备案跨省运营的生鲜乳运输车。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2023年将全面推广应用“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电子交接单”,各市要统一安排部署做好相关衔接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三、保障监管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各市农业畜牧部门认真组织辖区内相关单位及早安排部署,统一协调生鲜乳检测任务承担单位开展抽检工作。要安排专人负责,密切配合,保质保量完成我省的监测任务。联系人及联系方式1.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联 系 人:荆  彪  袁  瑞     联系电话:13934147238邮    箱:sxxmsyj@126.com     传  真:0351-82356002.“饲料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技术支持联 系 人:王佳楠             联系电话:13426029495邮   箱:54986545@qq.com3.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畜牧与水产品检验技术研究所联 系 人:赵平伟  武晋孝      联系电话:0351-8395315传   真:0351-8395312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胜利西街5号附件: 1.2023年部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doc 2.2023年省级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监测计划.doc 3.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抽样单及现场检查单.doc 4.生鲜乳检测及判定方法.doc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3年3月24日
  • 牛奶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汇总
    一、 牛奶中抗生素的种类β-内酰胺类属于此类的抗生素的有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常用于奶牛等家畜的个体临床治疗,残留在牛乳中。四环素类常见种类有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是一类广谱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常见种类有庆大霉素、链霉素、二氢链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等,是常用于家畜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类包括以下三种化合物: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这类药物都是严格限制使用的兽药,有些国家禁止使用。大环内酯类常见种类有红霉素、秦乐霉素、林可霉素、螺旋霉素和盐霉素等。磺胺类常见种类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嘧啶等,甲氧苄啶是磺胺增效剂,不单独使用。二、抗生素残留的危害抗生素的残留对人体的健康、生态平衡、奶制品价格及奶制品的国际贸易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三、牛奶中抗生素检测方法1.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出现较早,从出现至今,大大改善了我国抗生素检测手段的发展,其测定原理是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的生理机能、代谢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与临床应用保持一致,相对而言,其耗费的时间久,且存在着较大的误差,目前最常应用的是TTC法、戴尔沃检测(Delvotest SP)法、BY法等。2.国际通用的检测法相对而言,其是国际上应用较早的通用测定方法,也是我国制定的监测方法,其原理是:如果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则加入菌种(嗜热链球菌)经培育2.5-3h后,加入TTC指示剂(三苯基四氮唑)不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样品呈无色状态。如果牛奶中不含抗生素,则样品呈红色。相对而言,这一方法费用较低,但是耗时,因此应用不算太广,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3.蓝黄检测法该方法是一种广谱的微生物抑制法,相对而言,耗时短,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查出抗生素的残留情况,只要通过颜色对比既可以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容易造成误检,但是耗时短,费用低。4.现代仪器分析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借助现代仪器进行检测,测定其残留的抗生素种类,最常用的是色谱法、荧光法、毛细管电泳、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运用不同的理论,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标准,加强检测的质量。相对而言,该方法分离速度快,高效,实现自动化控制,可以检测出抗生素的具体含量,其结果更加准确,但待检样品需经一系列的预处理,繁琐费时,还必须有相应的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一般在大型实验室使用,适合于精确测定。5.生化免疫法这是近年来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与可逆性进行结合,是一种分析就技术。基本原理家就是抗原体的竞争性结合,可分为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荧光免疫测定法(FIA)、免疫分析技术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联用的方法等。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必须注重其综合使用,提高检测的质量与准确度。从其实践的结果来看,其对抗生素的残留现状检测效果良好,灵敏度极高,达到ng级水平 检测快速、专一性强。相对而言,此法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每检测一种抗生素就要制备或购买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导致检测费用较高。因此生化免疫检测法不可能取代色谱或光谱等常规分析方法,只能作为其重要的补充。6.专一试剂盒法所谓的专一试剂盒法就是根据含有芽孢杆菌的琼脂培养基和PH指示剂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培养,一般维持在65℃左右,孢子发育生长,降低培养基pH值,在pH指示剂的作用下,蓝(紫)色变为绿-黄色。生鲜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使微生物生长和酸的产生受到抑制,由于没有酸生成,颜色将不会改变。天津兰博现 诚征省市分销商招商电话:022-23592982  24小时服务热线:13920418181、400-616-1607
  • 乳业三大国标引发的行业争论
    “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标准的修改和制定工作一直备受关注。等待了大半年之久,《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三个乳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终于出炉,但是在刚刚结束的重庆奶业高峰论坛上,一些专家和乳品企业的代表针对仅仅由伊利、蒙牛两企业制定的三大国标意见稿提出了质疑。 国家标准如何产生?   重庆奶业高峰论坛上传出来质疑:参与起草制定的企业代表只有蒙牛和伊利两家,而光明、三元却没有资格进行巴氏杀菌乳的标准制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标准制定背后的东西关于生鲜乳安全标准,最起码前期也应听取奶农的声音。此质疑一时之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记者就此采访了伊利和蒙牛相关负责人。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国家近两年一直在规范食品行业标准,尤其是乳业标准,并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多方配合下,不断推进行业标准的完善和落实。此次新标准的制定首先旨在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同时,新标准的出台,也会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有章可循,并将最终推动乳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他说,目前有多家企业都在参与标准的制定,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参与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企业参与标准起草,是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性工作,这既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伊利的信任,同时也是伊利作为乳业领军者应尽的义务。”张剑秋说。   张剑秋说,在参与起草标准的过程中,伊利始终坚持以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方针为导向,以“平衡为主,责任为先”的一贯原则约束企业的每一个行为,在按照规定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标准起草后,提交国家相关部门。他说:“这之后的工作,类似下发前征求相关方意见会由国家机关部门而非企业组织实施。”   蒙牛乳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姚海涛介绍说,蒙牛接受国家委托起草标准,是一份关乎消费者利益、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国家宏观控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命题作文”。“这不是为我们一个企业,或者是几个企业制定的。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承担的行业责任。有关部门的信任意味着压力和责任。”   姚海涛说:“我们尽管是起草者,一旦国家通过标准,蒙牛也必须和其他数千家企业一样,是这些强制标准的执行者。”   委托大企业起草行业标准,进而讨论修改和最后颁布实施,为国际惯例和国家惯例。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说:“这没有什么可争议,更不应该成为个别企业炒作的由头。任何相关的企业和个人都有权申请制定草案。我也有资格去申请,当得到主管的部门同意后,我拟的草案再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修订,最后再交由国家相关部门最后制定发布。” 修订主导权备受争议的背后   记者了解到,三个标准草案之所以引起其他乳品企业抗议,主要是在这份尚在讨论中的《杀菌乳安全标准》草案中把复原乳列入“杀菌乳”的范畴,而此前业内通称“杀菌乳”的是巴氏奶,这引起了一些主攻巴氏消毒奶市场乳企对草案内容不满,认为“个别企业左右国家标准,并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   这实质上是常温奶阵营与巴氏奶阵营的再次争吵。早在2004年两大阵营就围绕着“鲜与不鲜”开始争论不休。   “乳企长时间来的争吵不外乎是划分市场份额,有的企业更是下大力气在概念上做文章,说到底炒的是卖点,争的是利益。”呼和浩特市奶业协会秘书长巴根那一语道破天机。   他说,现在有一些人在媒体上不负责任地解释乳品概念混淆视听。他希望消费者进一步明确乳品常识并介绍说,按照产品的来源牛奶可以分为纯牛奶、调味奶和复原奶。按照灭菌方式的不同分为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所谓常温奶,采用的是高温灭菌法生产出来的牛奶,在常温下也可以保存。而巴氏灭菌奶,则是采用低温杀菌方法加工而成的牛奶。   而常温奶和复原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复原乳是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其加工方式主要在鲜牛奶中掺入比例不等的奶粉和以奶粉为原料生产的调味乳两种。复原乳最早是70年代初国家农业部门的一个由欧盟支持的“营养帮助”项目,由欧盟向中国提供奶粉并在中国复原成牛奶帮助中国人增强营养。“现在多数乳品企业都不生产复原乳了,比如蒙牛和伊利由于所在地奶源丰富更不会生产复原乳,因为成本太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如果产品复原乳必须标识出来,比如旺仔牛奶标识出来的就是复原乳。   由于常温奶易于保存,并且价格便宜、运输方便等优点,几年来在全国的销售呈直线上升趋势,并进一步压迫以生鲜乳和巴氏奶生产为主的企业市场。因此,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总有对峙。   巴根那说,两种牛奶的区别主要是灭菌方式不同,影响成分差不到哪里去。“人们喝奶主要吸收奶中的蛋白质,而不指望获取各种营养。喝了牛奶我们照样也得去吃青菜和其他食品吧。” 巴根那认为,乳企还在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去争吵实在是无趣,不过他同时认为无论是以什么原料和工艺生产出来的牛奶,都要在包装上说明,让人们明白消费。   一位参与这次乳业标准制定的专家说:“复原乳也可以通过超高温生产,当然也所以也可以列入杀菌乳的范畴。如果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应该列入,可以继续探讨,现在就是探讨阶段。” 只希望喝一杯“放心奶”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认为,三个乳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乳业健康发展,而这种关于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的概念的争吵则没有实际意义,只希望这三个标准在征求意见时,要多参考国际上的成熟做法,要更多征求专家的意见,如果新标准与原有国家标准相比没什么进步也就失去了意义。   郭军认为,消费者关心乳品安全,希望乳业健康发展,而不是无序竞争或者恶意争吵。比如,前不久卫生部重拳整顿“无抗奶”就是因为无休止的“有抗无抗”之争混淆视听。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就有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在此情况下,“无抗”标识确实显得没有必要,可事实上存在的“有抗奶”让“无抗奶”只是为了增加卖点。“不要云里雾里地炒作概念,消费者只是希望喝上一杯放心奶。当然,乳品企业都要在开拓新产品上做宣传,但不能制造概念或者夸大产品功效而迷惑消费者。”   在内蒙古民航做财物工作的刘涛说:“我应该不会太关心乳业标准的内容,因为有可能看了也不懂,只是希望喝的牛奶是安全的,是对身体有益的。”他无奈地说,这么多年,人们喝的牛奶有的清淡有的香浓,有的号称新鲜有的主打纯正,厂家也是各说各的好,消费者也是通过媒体了解到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但最后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就那么糊里糊涂喝着吧。   “我和老公买牛奶时经常会争论一番,他非得要这个菌那个因子的,我要选择口感纯正浓厚的。”呼和好特市一家广告公司经理赵菲说,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增多以及消费心理成熟之后才发现,其实,无论是浓的也好,淡的也好,添加了什么也好,或者什么都没加也好,只要生产工艺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安全可靠,都是好东西,也都有自己的市场。   比如,无论是复原乳还是为了保存的巴氏杀菌乳,应该都是很好的营养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和饮食习惯选择,如果是居家、宾馆、医院等具备冷藏条件的,就可以选择巴氏杀菌奶。而携带外出,如野外作业和旅游,或在其他缺少冷藏条件的消费场合,选择保存期较长纯牛奶当然更好。
  • 复原乳检测标准修订并实施:亮明身份有多难?
    在国家支持民企“从4月1日起,由农业部发布、用于检测判断复原乳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简称《标准》)开始正式实施。该鉴定标准的实施,能否让过去羞羞答答的复原乳从此在市场上大大方方地亮明身份?  事件  复原乳检测标准修订并实施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新鲜牛奶经过高温杀菌干燥制成奶粉后,再兑入一定比例的水或者牛奶还原成液态奶的乳制品。通俗地讲,复原乳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但是我国规定,低温巴氏奶是绝不允许使用奶粉还原。  据农业部官方消息,前述《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修订,增加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糠氨酸的方法、修改了原有乳果糖的测定方法,这样做可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经多家检测机构验证,该《标准》能够确保检出结果的准确性。  专家组介绍,《标准》选取的标示物——糠氨酸和乳果糖,均为生乳中含量极低的物质。作为乳品工业的一种乳原料,奶粉在复原之后至少还得再经过一次热杀菌,因此复原乳制品所经受的热伤害程度强于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乳产品。《标准》的检测原理是根据生鲜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和奶粉在生产过程中糠氨酸和乳果糖变化的规律显著不同,通过测定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并结合其比值建立模型,来判定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是否添加了复原乳,因此修订后的标准可以准确鉴定复原乳。  修订后的《标准》替代了之前的农业行业标准NY/T939-2005,这个标准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  早在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自当年10月15日起,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上醒目标注“复原乳”。  然而,尽管有了新规出台,但当时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还没有复原乳检测方法标准。后来,农业部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制定了《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标准提出了根据糠氨酸和乳果糖两种物质在液态乳中的含量,判定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是否含复原乳成分的技术路线。  农业部当时表示,经多家乳品检测机构验证,该方法具有准确、稳定和可重复的特点,符合检测技术标准的要求。这项标准的颁布,填补了中国复原乳检测方面的空白,突破了监管违禁添加复原乳和不正确标识复原乳的技术瓶颈,维护了消费者知情权。  背景  复原乳横行摧残国内养殖业  10多年前国家出台复原乳标识政策绝非无的放矢。那么,10年前的复原乳检测标准以及相关标识政策在市场中执行得又如何呢?  据业内透露,我国很多企业使用浓缩全脂乳或全脂乳粉与水按比例勾兑成复原乳。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工业奶粉勾兑复原乳成为惯用手法,这也成为“倒奶”、“杀牛”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给本土奶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多数企业采用复原乳却未明确标注,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了解,2014年底2015年初,“用牛奶浇地”、“奶农杀牛倒奶”等事件在河北、河南、山东、青海、江苏、广东、内蒙古等地频频发生,一时间“倒奶杀牛”现象迅速蔓延并达到一个高潮。  “究其原因,除了国际供应量增加外,国内乳品企业大量使用进口奶粉还原复原乳是一个重要因素。”王丁棉表示,产品结构出了问题,从而影响下游的原奶收购价格,最终演变成“倒奶”事件。  “国际大包粉目前到国内的价格是每吨1.7万元,最低时每吨1.4万元,按照每吨奶粉可还原8.5吨液态奶推算,用进口奶粉还原奶的成本每公斤仅为2元,而目前国内鲜奶价格每公斤约为3.4元”,一家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250毫升牛奶为例,使用复原乳加工的成本要比采用鲜奶加工的成本要低0.35元以上。“而在出售时价格相差无几,用复原乳加工利润很客观。”该负责人感慨地表示,液态奶如此,奶粉行业也是如此。  其实,几年前,行业协会就曾表示,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价格趋高已经成为制约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王丁棉表示,国内人工成本高、饲料成本高都是原因。“另外,国内的奶牛养殖业,由于环境土地原因,采用的是集约化牧场模式,包括污水处理及粪便处理等配套项目很多,成本较高”,一家大型乳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澳洲等国外市场,其土地资源丰富,基本都是农户散养模式,成本较低。  探访  市场上复原乳不少标注的不多  早在2013年,乳业专家魏荣禄就爆料称,市场上可能60%以上打着纯牛奶旗号的液态奶都是用奶粉冲兑的。该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广发泛关注。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彼时我国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确实存在60%复原乳的可能,现在复原乳量有所下滑,但是比例仍然不小。  王丁棉告诉记者,乳粉在我国的用途除了用于婴幼儿奶粉原料外,还用于加工雪糕、冰淇淋、饼干、糖果等快消食品 另外就是作为调味乳、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的辅料 其次就是作为液态奶还原原料。  王丁棉表示,去年我国进口大包粉65万吨,再加上我国自己生产的142万吨奶粉,二者相加207万吨。  “去年我国生鲜乳产量为3755万吨,按1:8.5比例推算,去年国内自己生产的142万吨奶粉大约消耗1200万吨生鲜乳,再加上农民散卖等各种消耗,这样还剩下大约2350万吨生鲜乳,主要用来加工巴氏奶、常温奶、酸奶等”,王丁棉表示,但是去年我国乳企生产出来的液态奶(不包括乳酸菌等饮料产品)总量却有2850万吨,这就说明,最起码有500万吨液态奶是用奶粉还原而成,折合使用奶粉量将近60万吨,占去年207万吨奶粉总量的30%左右。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真正标注“复原乳”的产品非常少,记者仅发现旺旺牛奶标注了醒目的“复原乳”字样,味全风味发酵乳外包装上也标注“复原乳”字样。除此之外,其他品牌无论是常温纯牛奶还是低温巴氏奶、酸奶配料表中基本都标注“生牛乳”。  企业不标注缘于担心卖不动  既然数字说明复原乳在市场中仍然有不少的占比,但为何在售的产品中却很难觅到标注了“复原乳”字样的液态奶产品?  对此,王丁棉表示,尽管10年前农业部出台复原乳鉴定标准并号称突破技术瓶颈,但实际上业内都知道,当年那个检测标准并非特别有效,这让企业有胆量不标注“复原乳”。  “反正很难鉴定出来”,王丁棉表示,另外复原乳经过两次超高温加工,先从原奶生产成奶粉,然后又从奶粉还原成奶,其营养成分损失较大,尽管是安全的,但如果直接标注“复原乳”,产品恐怕就不好卖了。  据悉,早在2015年10月15日复原乳标识政策正式实施以前,市场上有不少企业酸奶都是采用奶粉还原,并在配料中注明“奶粉”,然而政策正式实施后,当时味全成为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在产品上明示“复原乳”标识的企业。然而企业诚信的标注举动,却引起了消费者对“复原乳”概念的一些误解,一段时间内味全销售下滑。  专家观点  逼复原乳现身还需调整政策  那么此次新的标准出来后,市场上的复原乳是否就能彻底现身了?王丁棉对此表示不乐观。他说,且不说鉴定方法是否确实有效,就说这标准也不过是行业标准,而且是农业部出台的,而市场监管职能并不在农业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否协同管理也是个问题。  “还原乳问题解决不好,纯粹靠市场调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奶农的养殖问题”,王丁棉表示,这个课题尽管很大,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王丁棉表示,建议对乳制品企业实施两种政策,一方面,对企业收购使用本土的生鲜奶数量实行备案公告制度,如此,企业若使用了80吨鲜奶,却产出了100吨液态奶,其有多少还原奶数量就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对企业使用本土奶源生产的产品,在税收上给予减免优惠。这样一方面倒逼国内企业主动使用国产奶源,另外也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内外价差,从而解决国内奶源的出路问题。  “假如再发生乳企拒收奶农合格牛奶的问题,政府可立即注销其生产资格”,王丁棉认为,既然政府给企业颁发了生产许可证,那么企业就有权利和义务收购奶农的牛奶,因为奶农根本没有生产加工能力 而乳企一定坚持使用进口奶源的话,那么政府可为其颁发另一种生产许可证,用有别于使用国内奶源的一种政策法规来规范企业。  消费建议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牛奶产品“目前消费者对于复原乳的抵触情绪远不像10年前了”,王丁棉表示,从国家政策规定看,复原乳是允许存在的,当然也有存在的必要。这主要是中国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八大产区,全国20多个省市还是缺新鲜奶源,只能靠复原乳弥补。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王丁棉表示,如果追求营养成分更高、口感更新鲜的,建议使用当地的区域低温奶品牌 如果对这些没有特别的追求,复原乳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必须明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 乳品新国标尴尬出台 业内人士斥其不如没有
    由国务院责成卫生部牵头五个部门、三个以上协会和70多位专家制订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却成众矢之的。旨在加强监管的国家标准出台过程,暴露出监管者的超能与无能。   66项乳制品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一落地就面临舆论炮火。特别是乳品新标中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菌群总数这两项理化指标,自从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和国内最大巴氏奶生产企业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炮轰其“倒退25年”“全球最差”“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后,“谈乳色变”的国人施以更为激烈的讨伐。   愤怒当然是因为乳品安全关乎亿万民众切身利益,但吊诡的是,被舆论批评为“垃圾”的乳品新标,本身就是应“全面加强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尽快恢复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而进行的“高标准严要求”回炉再造。   集十余部委机构、70多位专家耗时两年拿出的强制性新国标,6月1日起实施。但不仅没能如三聚氰胺事件后背负信任危机的政府所愿,为奶业的全面整顿和重新振兴保驾护航,反而让监管者陷入更大的监管混乱和民众质疑。这个为加强监管而出台的国家标准,它的难产与先天不足本身,就暴露出了监管者的超能与无能。   不如没有的国家标准   事实上,很多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成员,在确定“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目录”之时,并不认为后来引起轩然大波的《生乳》标准(GB19301-2010)有制定的必要。   所谓生乳,指的是从奶农那里收购或由企业养殖基地生产的原奶。“生乳仅仅涉及收购环节,是原料商与生产商之间的乳品原料买卖,并非供给消费者直接饮用。”国家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陈君实院士对财新《新世纪》表示。在他看来,无论是生乳中蛋白质的含量,还是微生物菌群的总数限制,都应由乳品行业来自行制定相应的原料收购标准,而国家标准只需对最终消费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进行规范就够了。   此前一直使用的生乳卫生标准,是1986年原国家农牧渔业部颁布的一项农产品收购标准。本次生乳标准的修订初稿,由卫生系统的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承担起草,伊利集团的一位专家也参与了起草工作,主要沿袭的是卫生部2003年发布的《生鲜乳卫生标准》。   无论是初稿,还是2009年8月底专家组递交给标准制定主持单位卫生部的送审稿中,蛋白质含量最低线均沿袭了原标准2.95%(即100克生乳含2.95克蛋白质)的规定,最高容许的菌落总数50万 CFU/毫升比农业部《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原有的50万、100万、200万、400万分级规定要高。   应该说,初稿如此规定,尽管经历了反复妥协,还是在最初修订新国标的目标轨道之中:既将原来由不同部门颁布的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农产品标准以及行业里的强制条款全部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国家级的安全性强制标准,又符合2008年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原则,“把提高原奶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   然而,卫生部2009年10月20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里,蛋白质指标2.95%之外,被附加上了每年5月至9月为2.8%的“尾巴”。到2010年4月22日《生乳》新国标网上公布时,蛋白质最低线已下调至2.8%,菌落总数则悄然提升为200万CFU/毫升——这正是王丁棉、郭本恒等批评“一夜退回25年前”的主要例证。   黑龙江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认为,这样的国家标准不如没有。“在其他国家,生乳标准都是由行业和企业来制定,一旦出了问题,该承担民事责任还是法律责任都由他们自行承担,而我们政府管的实在太宽了,标准制定的行政干预太多。” 他强调,现在人们都知道了标准的重要价值,各种力量因此更有动力影响和左右标准的制定,但这种介入和干预不仅会造成标准的利益部门化,更可能导致真正的责任者失位,“说是专家组制定的,但专家送审稿交上去又被改了。一到谈责任的时候,大家全都跑了”。   在最终正式颁布的66项乳品质量安全国标中,人们发现,每一项标准的末尾并没有针对立项部门、起草部门以及主要起草人的说明。   “这说明他们心里没底,不敢承担责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专家评价到。   几乎所有程序环节都被批评   既想左右标准,又不愿承担责任,作为“加强监管”的制度起点,乳业新标以倒逼始,以倒退终,期间的拉扯与冲突自然而然。一个标准制订的所有重要环节,牵头部委、起草组中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组成、论证基础和调研数据支撑、最终定稿程序等等,几乎都存在着让那些参与者至今愤愤摇头的争议。   “我感觉就是在不断‘拉抽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组成员向财新《新世纪》记者描述说,因为参与者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反复讨论同一个问题”在整个国标修订过程中成为家常便饭:任何一项指标,就算在此前讨论中已经获得了一个倾向性的意见,但日后只要又出现新的不同声音,已有的定论便宣布作废,相关议题仍要被拉出来从头来过。   如果说“拉抽屉”还是一个让专家充分发表意见的过程,莫名其妙的是,即使是这样反复“拉抽屉”达成的最后意见,也会遭遇类似于像蛋白质和菌落指标这样的大幅度更改,而参与专家们大多不知其详。   做了50多年乳业研究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参与了专家组终审,他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专家组中的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生乳》标准中相关指标从送审稿到最后定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最终确立的标准居然是专家组此前已经明确给予否定意见的数值。   尽管专家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对媒体表示,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与修订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但来自专家的反馈却非如此——“现在左右这个事情的,是权力而不是专家。参与制订标准的专家组,不仅没有拍板权,连知情权都欠奉”。王竹天的同事和前辈陈君实,也直截了当地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标准制订,专家只能给出意见。标准的组织牵头是卫生部,而最后数字的变化,则是农业部要求的。这个标准,是部门之间妥协的结果。”   多年来在中国一直实施分段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来就涉及多个部门。“源头种植养殖是农业部管,生产加工是质监总局管,市场销售是工商总局管,到了消费场合(食堂饭店)又归卫生部管,另外还有一个药监局是负责‘综合管理’。”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各监管者基于自己的监管范畴定立法规,但之间权力交叉不可避免,扯皮打架的事常有,“自《食品安全法》的制定过程中,关于‘谁牵头’的问题各部委就争得很厉害”。   具体到标准问题,按照中央国家机关的三定方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统一负责组织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查、批准、编号和发布的行政管理机构。但标准委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的副部级事业单位,在一些涉及利益面广的国家标准制定上常常处于弱势。   2008年9月,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10月9日,紧急出台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职权交给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决定改变“九龙治水”的乱局,实施统一归口管理,正式赋予了卫生部组织制定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职责,要求用一年左右时间整合现行乳品标准,抓紧组织修订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标准执行。   2009年2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食品安全法》,第21条再次明确写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 第22条则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在此之前,行将获得法定赋权的卫生部即已开始会同农业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委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部委协会,于2008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乳品安全标准工作协调小组和乳品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晓康等担任副组长,专家组的70多名专家成员来自相关部委、大专院校及乳品企业。   2009年3月27日,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二次协调小组会议召开,初步确定清理后的标准共94项,包括15项产品标准、4项生产规范、63项理化检测方法和14项微生物检验方法,随后各项标准进入起草阶段。   营养添加、检验检测这是卫生部的老本行,作为轻工行业的乳品生产规范也早已成熟,唯独乳品产品标准是卫生部陌生的领域,尤其是作为生产原料的生乳,一向只有管理畜牧养殖的农业部握有话语权。   因此由各部委机构推荐的专家组成员尽管个个资历不凡,却多被指为几乎没有调研过生乳或没有真正学术研究成果的“圈外人士”。   据慧聪食品工业网登载的一份报告介绍,《生乳》标准参考借鉴了新西兰原料乳接收标准、欧盟有关原料奶、热处理奶与奶类制品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卫生法规等国外文献 卫生部的材料也透露,《生乳》标准的修订主要参照了1986年农业部《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6914-1986)和2003年卫生部《鲜乳卫生标准》(GB19301-2003),但专家组成员、原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认为,交到专家组讨论的《生乳》初稿几乎就是照搬旧版卫生部《鲜乳卫生标准》中的项目设立,对其理化指标也不曾有多大改动。   “他们只改了我们提的一条意见,‘本标准不包含即食生乳”,这是生乳标准第一条。”顾佳升说,“一开始还叫鲜乳呢。我们说,鲜乳在行业里指的是卖给消费者的新鲜牛奶,你怎么能把生乳叫成鲜乳呢。”   而最终颁布的《生乳》标准与2003年卫生部《鲜乳卫生标准》的两个主要区别,就是蛋白质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根据卫生部的解释,这来自于农业部的调查结果和修改意见。“牛奶蛋白含量与季节及牛的品种等因素有关,夏季大约有51%的牛产的奶达不到2.95克/100g的蛋白质要求……农业部的代表指出,如果蛋白质设定为2.95克/100g,则我国约有5%-10%养殖场达不到要求。   目前我国养殖业并不发达,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仅占20%,5-10头左右的个人养殖户占40%左右。因此,综合我国养殖规模、饲料成本、牛品种以及季节性等因素,农业部建议将蛋白质设定为2.8克/100克。对于最高容许菌落总数由50万提升到200万,卫生部同样解释为已经比原农业部《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最多400万CFU/毫升的微生物指标有所进步。   “这正说明卫生部没底气。”顾佳升说,“制订国家标准应该有一个完整的采样计划,有一个相当代表量的采样数据支撑,他们有吗?”   有采样数据支撑的是农业部。财新《新世纪》记者从一家大型乳企的内部人士获知,农业部下属拥有一只“人数众多”的农调队,常年负责数据采样工作。他透露,农业部每年的采样数据大约在1万个,2010年采样提升到12000个。此外,针对乳业新国标的制定,农业部还向各大乳企征集了阶段性的生乳数据。   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王世平认为,农业部的采样科学性有很大不足。“奶牛的养殖环境千差万别,个体养殖和集体养殖、牛的品种、产奶的初期后期以及季节等都会影响奶的品质,因此数据采样理应是一件非常复杂而严谨的工程。”20世纪90年代,王世平为了完成冰点检测法的一项国家标准,曾自己花一年多时间组织完成了全国范围的数据采样,采样数超过10万个。这一数字显然远远高于农业部的常规采样量。   还是两套标准   批评、指责甚至撤销乳品新国标的呼吁此起彼伏,卫生部最近在几次回应中强调,《生乳》国家标准定位于质量安全,是生乳生产和收购的准入门槛。根据陈君实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的解读,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25年前由农业部牵头制定的原《生鲜乳收购标准》,并未被《生乳》标准所取代。   “农业部的生乳分等级质量标准目前依然有效。”他说,“只不过每个等级的具体标准需要参照《生乳》规定的底线做相应调整。”   尽管这种妥协可以避免乳品新国标“被夭折”的尴尬,却也意味着它并未完成当初所定立的重要任务:之所以要制定新一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原本是要解决此前与乳品相关的多个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进行统一归口监管,但如今乳企至少在生乳收购环节仍需同时遵守两个部门制定的两套国家标准。这同样意味着,不同部门权力、不同利益之间的交锋还将继续。   “我们政府层面的法治建设和规范化有一个根源上的问题:虽然法律是人大通过的,但起草多是部门做的。”已经退休的李忠海说,“这主要表现在立法体制上,后来大家对标准也逐渐认识了,这过程中,由于职权的问题,争论有时候非常多、非常大。”   曾参与《食品安全法》等多项法律立法建议的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同时还担任全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他注意到,尽管《食品安全法》第23条明确规定,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但本次乳品新国标没有消费者代表参加。   “这样的法规标准本是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不能成为维护部门利益或争权夺利的武器。”他说,“法是国家的法,是天下公器,不是部门的法。立法过程部门化的结果是部门利益法律化,巩固和强化部门的监管权力。”   每一次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加强监管都会成为朝野共同的呼吁。而当监管权在这些扩权欲望强烈的部门间争夺之时,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协调机构的无能为力。刘俊海指出,无论是国家法制局还是标准委,最可能的选择就是“和稀泥”,所谓的协调不过是采取简单的“一字否决”原则:有任何一个权力部门对某条内容提出反对意见,该内容肯定不会被写入最后的定稿之中。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和谐,这种以牺牲公众利益成就的部门利益和谐,只会导致更大的不和谐。”刘俊海说,“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出来了,如果还是没人能回答老百姓究竟能不能喝上放心奶的疑问,“这样的和谐有存在的意义吗?”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