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医学组织样品

仪器信息网生物医学组织样品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医学组织样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医学组织样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医学组织样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医学组织样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医学组织样品话题讨论。

生物医学组织样品相关的资讯

  • iCEM 2017特邀报告:生物医学特殊电镜样品的制作方法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三届电镜网络会议(iCEM 2017)特邀报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物医学特殊电镜样品的制作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width=" 400" height=" 342" title=" 陈明霞-处理.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34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9f4b7901-2b87-4644-b621-3ad25498e17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strong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陈明霞 高级工程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电镜室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生物医学电镜样品种类繁多,除了常规电镜样品的制作外,有些样品需要特殊处理,例如:如何在组织中分辨细小的弹性纤维,石蜡标本转换成电镜标本如何能保存好细胞的微细结构,皮肤组织表皮角质层如何解决切片时分离、分散等问题,通过实验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p p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p p   陈明霞,高级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电镜室负责人,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电子显微镜工作,主要承担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熟练生物医学电镜样品技术。 /p p   中国电镜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第九届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教育(实验技术与培训)委员会生物医学委员,陕西省电镜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 /p p    strong 报告时间:2017年6月23日上午 /strong /p p   strong  立即免费报名: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target=" _blank"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a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target=" _self" img title=" 点击免费报名参会.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9793b9d-a3ec-4cb2-a453-330b3d0cbf03.jpg" / /a /p
  • 雷尼绍:助力生物医学发展“加速度”
    赶在18年的尾巴,雷尼绍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这是一场汇集了学术、医学界和仪器厂家等各行业的年度跨界盛典,也是引领未来生物医学拉曼光谱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在会议上,我们被“聚众围观”的是作为首次在中国展出的全新雷尼绍RA816生物分析仪。 作为一款操作简单的紧凑型台式拉曼成像系统,RA816生物分析仪将拉曼光谱的化学分析能力和先进的光学及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在一起,专为生物研究领域设计。RA816能够快速揭示生物样品的详细生化信息,包括组织活检、组织切片及生物流体等,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发现和验证早期疾病,目的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推向临床研究。目前我们的解决方案已应用在众多客户的实验室中,为研究工作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帮助用户发现更多信息,加速研究工作的进展。各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跨界交流、增强合作,在现场处处得到完美展现。展位的圆桌交流会上各位专家讲解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老师的浓厚兴趣,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积极地交流和讨论,碰撞出的智慧火花闪烁在会场之中。远道而来的英国雷尼绍Martin Isabelle博士在会议中讲到,拉曼光谱及成像可以分析特定的生物分子结构,区分不同的组织或细胞器,同时结合空间信息,得到生化物种的分布及大小。报告中通过对具体的组织或细胞的案例分析,包括结肠组织、皮肤组织、脑胶质瘤细胞等,揭示了拉曼光谱快速鉴别/区分癌变、异变及正常组织/细胞的能力,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开始、进展及治疗响应,揭示了拉曼光谱分析走向临床研究的巨大潜力。会议顺应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现状,旨在推动国内拉曼光谱学界同仁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纳米科学等相关领域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拉曼分析小福利 衬底选择中的大学问对组织或者细胞做拉曼分析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衬底会对样品信号有较强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在测试前选择合适的制样衬底。生物样品拉曼分析常用的衬底材料:CaF2和MgF2是最理想选择,对生物拉曼信号的干扰最小,但成本相对较高;熔融石英也可以接受,但确实存在一定的拉曼背景;高度抛光的金属载玻片非常适用于组织切片成像和部分细胞成像。
  • 微观世界显真容:质谱成像助力生物医学研究
    质谱成像(MSI)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成像工具,凭借其高灵敏度、特异性及无需标记等优势,已经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其可以直接获取分子轮廓,并直观地显示每种离子化化合物在样品(尤其是生物组织)中的空间分布。作为探索空间多组学最有前途和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MSI 不仅能定位药物和代谢物的分布,还能深入了解疾病进展和药物干预背后的表型变化。本文将结合多种质谱成像技术,包括常压透射式激光解吸/后光电离质谱成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飞秒激光电离成像质谱、离子迁移率分离、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成像质谱显微镜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其在肿瘤研究、药物代谢分析和单细胞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 常压透射式激光解吸/后光电离质谱成像技术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等的研究团队,共同发展的常压透射式激光解吸/后光电离质谱成像技术(t-AP-LDI/PI-MSI)新方法,能够在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的情况下,实现对生物组织中多种内源性化合物的原位可视化分析。该技术结合了透射式激光解吸电离和紧凑型后紫外光电离装置,显著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在复杂临床样本分析中,t-AP-LDI/PI-MSI被用来分析肿瘤组织的代谢物分布,揭示了黑素瘤微环境的代谢异质性,这为深入了解肿瘤发生的复杂分子机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是一种经典的技术,通过在样品表面添加基质,使得样品在激光照射下能够能够高效地解吸和电离组织样品中小分子代谢物、脂质和蛋白质。MALDI-MSI在肿瘤标志物发现、药物分布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为生物内源性化合物的直接鉴定和定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已有研究使用不同的纳米材料作为衬底,从而显著提高分析物的解吸电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此外,MALDI-MSI还被成功应用于单细胞分析,通过优化样品制备和基质选择,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代谢物和脂质,这对于细胞异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杭纬等相继研发出的质谱仪器能够实现单细胞内药物分子的3D成像分析,揭示了抗癌药物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动态过程。蔡宗苇等研发出冰冻3D细胞微球方法用于MSI分析,并结合代谢组学揭示了环境污染物对细胞球增殖的影响。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 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DESI-MSI)是一种无需样品前处理的即时质谱成像技术,可在大气压下进行快速、直接的化学成分分析。近年来,DESI-MS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识别癌组织边界,为外科医生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此外,DESI-MSI在环境科学中也展现出潜力,尤其是在分析复杂环境基质中的污染物时,DESI-MSI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位多种化学物质。贺玖明团队还开发出基于AFADESI-MSI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新方法,揭示肿瘤转移机制,建立了以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技术为特色的代谢研究平台。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飞秒激光电离成像质谱技术 飞秒激光电离成像质谱(fs-Laser Ionization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技术凭借其超快激光脉冲和精确的电离能力,在质谱成像领域独树一帜。该项技术可高效分析热敏性和易碎性样品,超越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通过微米级分辨率进行激光烧蚀和质谱仪的软电离源,其能够鉴别和分析生物分子和其他微观物质,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推进了多个研究领域的进展。其已经能够在亚细胞水平上进行高分辨率质谱成像,为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 离子迁移率分离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离子迁移率分离技术(IMS)的引入,为质谱成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IMS通过分离气相中的离子,根据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来实现分离,这取决于离子的碰撞截面积和电荷状态。离子迁移率质谱成像(IM-MSI)利用IMS的优势,提高了分子特异性和空间分辨率,尤其是在分析小分子异构体方面表现出色。这项技术在药物开发、疾病诊断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李灵军团队利用离子迁移率分离和双极性电离质谱成像(MSI)技术实现了单细胞脂质组高通量、原位和双极性成像,揭示了小鼠小脑皮质细胞层特异性脂质分布。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技术是一种仍然处于高速发展中的高分辨率表面分析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化学专一性、高灵敏度的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和单细胞成像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TOF-SIMS是迄今为止,能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生物分子进行无标记2D和3D成像的、为数不多的分析技术之一,为研究细胞膜组成、药物分布和疾病标志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汪福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TOF-SIMS方法与应用研究,发展了基于TOF-SIMS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联用的成像分析方法,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开展了金属抗肿瘤化合物、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研究。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通过激光剥蚀样品并结合ICP-MS的高灵敏度检测,实现了对生物组织中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分析。该技术在金属组学和元素生物化学研究中,特别是对揭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LA-ICP-MS技术能够以高空间分辨率对生物样本进行元素成像,对于研究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代谢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丰伟悦研究团队对LA-ICP-MS在单细胞分析和生物成像方面的研究,为理解生物样本中的元素分布和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也为生物医学研究和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成像质谱显微镜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成像质谱显微镜结合了光学显微镜和质谱成像技术的优势,能够在单细胞甚至亚细胞水平上提供高分辨率的化学信息,并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该技术为研究细胞内的分子动态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成像质谱显微镜为揭示细胞内复杂的分子网络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点击了解最新进展~质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极大提升了生物样本化学信息的解析能力,并在细胞、组织及器官层面揭示了样品的复杂化学组成及空间分布。随着技术的发展,质谱成像将在未来生物医学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以及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与希望。更多精彩内容↓↓↓上述内容综合了当前质谱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有关更多信息和研究讨论,欢迎大家报名参加2024年9月19日由仪器信息网召开的“第四届质谱成像技术与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分享他们在质谱成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见解,赶紧点击下方的图片报名吧。
  • 行业应用 |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纳米压痕仪应用
    力学性能表征对生物医学和生物材料的研发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许多生物材料,有时不得不在非常局部或相对较小的区域内研究其力学性能。此外,临床前研究通常在小动物模型(如大鼠或小鼠)上进行。因此,测试方法必须适用于局部区域测试,以便在如此小的样本上也可以进行检测。最近几年引入生物医学的纳米压痕技术尤其适用于这类表征。本应用报告展示了纳米压痕在骨骼、牙齿和隐形眼镜性能测试中的一些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已成为其重要的发展需求。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有兴趣了解生物材料(软组织和硬组织、骨骼、肌腱、软骨、牙齿等)和人工(人造)生物材料(植入物、可溶解缝合线、永久或临时性的支架等)的力学性能。了解组织和器官等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开发人体内的新材料和组织以及评估不同医疗方法的效果是必要的。在以上许多应用中,需要去研究相对较小的局部区域内的表面力学性能,此外,临床前研究通常在小动物模型(如大鼠或小鼠)上进行。测试方法必须适用于局部区域测试,以便在如此小的样本上也可以轻松进行检测。纳米压痕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应用了大约二十年。若干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方法研究骨关节炎或不同营养方案对骨骼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压痕技术非常有用,主要是因为与表征骨骼整体结构性能的宏观拉伸或压缩测试相比,它提供了骨骼中不同组织的微观力学性能。压痕表征材料的局部特性在研究药物治疗或病变的效果时极其重要,因为这些处理方式通常会导致生物材料局部刚度的变化。只有对健康骨骼结构的特性有很好的了解,才能在相应的药物治疗中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除了对治疗过的骨骼进行测试外,还必须对健康骨骼进行类似的测试。此外,测试参数应该满足对应压痕测试的材料体积总是相同的(或至少非常相似)且代表可以观察到处理结果的相关的结构单元。牙釉质是另一种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进行研究的材料。纳米压痕技术确实是对这种小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的最适合的方法之一。尽管硬质生物材料或生物体材料的纳米压痕测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局部力学测试,但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需要测量更软的(生物)材料。这些软材料可以具有远低于 100MPa 的弹性模量,并且经常必须保持在流体中。此外,它们的表面可能不平整,无法通过标准方法(如切割或抛光)进行制备。这种软材料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关节软骨。最近针对各种类型的支架对软骨再生的影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柔性隐形眼镜因其使用简单、成本低廉而被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同隐形眼镜的刚度(以弹性模量表示)和最终蠕变可能会因所用材料的类型不同而显著变化。材料的选择受到光学性能、佩戴舒适性或镜片使用时间的影响。隐形眼镜的刚度可以使用生物压痕仪进行局部测量,该生物压痕仪能兼容在液体中进行测试。仪器压痕是一种表征生物医学和生物体材料局部力学性能的新技术。安东帕仪器化压痕测试的优势是可以测试硬质和软质生物材料和生物体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纳米压痕测试仪适用于许多类型材料的局部力学分析,比如干燥的或浸泡在液体中的,硬的或软的材料都可以被测试。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三十站: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1994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在药物毒物分析、新药研发、蛋白质组分析、代谢组学分析、细胞分析、环境和食品分析等领域拥有雄厚实力,是我国在上述领域科学研究、新药研发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托基地。与此同时,中心也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全军环境保护研究监测中心和北京市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   中心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可提供权威的分析数据和检测报告。中心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展生物医学分析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可承担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核酸、蛋白质分析,有机药物,有机毒物分析,基因工程重组药物分析,微生物分析,致癌致畸致突变物分析,免疫分析,生物自由基分析,细胞分析,微区元素分析,放射计量分析等科研任务。2004年,国家科技部和北京科委决定在中心共建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北京质谱开放技术平台”,为我国在上述领域的科学研究、新药产品开发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2009年,中心加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服务项目包括:新药报批服务、科研技术平台、测试服务以及专项服务。     资质证书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要由以下技术服务平台组成:代谢组学技术平台、蛋白质组技术平台、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结构生物学技术平台、环境和食品安全技术平台、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平台、药物与毒物分析技术平台以及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分析技术平台。   中心分为7大专业实验室:质谱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电镜实验室、色谱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光谱和元素分析实验室,这些专业实验室拥有大量高尖端分析仪器支撑科研工作的进行:   质谱实验室主要核心仪器为9.4T超高性能混合型四极杆串联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Q-FT-ICR-MS) ,配套仪器有:高性能多肽测序质谱、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磁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串联质谱、离子阱质谱、高分辨气质联用以及无机质谱等,已建立完善的一、二、三代生物质谱系统。     Bruker高性能混合型串联傅立叶质谱(Q-FT-MS):9.4T Apex Qe 仪器说明:全球最新版双离子源(DualSource),分辨率超过140万,准确度优于1.0ppm,主要进行小分子物质结构快速解析、蛋白质与核酸序列测定及翻译后修饰分析以及疾病多肽组学研究。   Waters Micromass 高解析离子淌度质谱Synapt HDMS 仪器说明:该仪器为亚洲第一台引进的,主要进行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复合物研究以及复杂体系离子淌度分离分析。     Bruker 高速高灵敏多功能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Ultraflex III TOF/TOF 仪器说明:该仪器为全球第一台,主要进行蛋白质组学、多肽组学、质谱成像、物药报批、修饰分析以及寡核苷酸分析。   电镜实验室配备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等,为研究组织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测试手段和技术方法。 Bio-Rad Radiance2100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仪器说明:可对细胞内各种荧光标记物及其组分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细胞、细胞器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与定量分析。  Hitachi H7650投射电子显微镜 仪器说明:主要对组织、细胞等进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对比度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Varian 600MHz NMR核磁共振 仪器说明:主要进行核磁共振方法学、天然及合成小分子结构、毒物分析、活体核磁共振、代谢组学以及生物大分子空间构象等领域的研究。 国家医学生物分析中心充分发挥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在保证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可靠、准确的检测数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攻关和国际合作,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成为集研究、培训、咨询、仲裁、成果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中心作为国家生物安全应急分析基地,多次出色完成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样品分析。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承担的课题: 课题来源 项目名称 “863”项目 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在肿瘤泛素通路研究中应用 “973”项目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定位图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973”项目 定位整合、原位修复技术及机理的研究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人胎肝蛋白质组学及重要细胞调控因子的发掘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蛋白质定位技术平台建立及应用 北京市肝脏及重大肝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科技计划项目 肝再生中系列蛋白质复合体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阻断泛素通路中Bcl-2蛋白形成复合体的生物质谱分析 “863”项目 蛋白质组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肿瘤细胞泛素通路与凋亡调控研究中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阻断泛素通路对正常和肿瘤细胞影响的巨大差异机制研究 “863”项目 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高通量鉴定 国家科技部 生物质谱技术对蛋白复合体的鉴定 “863”计划青年基金 基于Bcl-2蛋白结构的创新药物发现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微丝相关新蛋白Lca295的空间结构及其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寡糖溶液构象的核磁共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型分子成像技术——质谱扫描成像及其应用 国家科技部 一维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结合生物质谱直接鉴定混合蛋白质的方法初探 国家科技部 质谱(MALDI-TOF-MS)扫描成像技术初探 国家科技部 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分析肿瘤组织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原   附录: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http://www.ncba.cn/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蛋白质组学网   http://www.proteomics.com.cn/
  • 专家揭晓!iCEM 2024之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专场预告
    2024年6月25-28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会议结合目前电子显微学主要仪器技术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电子显微学仪器技术专家、电子显微学应用专家等,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iCEM 2024恰逢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创立十周年,会议专场将增设“十周年”主题内容,围绕过去十年我国电子显微学重要进展、未来展望等进行分享。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将设置八个分会场:1) 原位/环境电子显微学与应用;2)先进电子显微学与应用;3)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与应用;4)电子能量损失谱/电镜光谱分析技术;5)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6)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7)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8)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诚邀业界人士线上报名参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4/或扫描二维码报名“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专场预告(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专场六: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6月27日下午)专场主持暨召集人:李英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工程师报告题目演讲嘉宾【十周年主题报告】: 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技术陈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徕卡在SEM/FIB SEM的制样方案介绍包沈源(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区应用主管)特殊亚结构形成性肾小球病的电镜诊断任雅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植物多模态跨尺度技术及其应用张曦(北京林业大学 讲师)光电关联及冷冻电子断层成像对沙门氏菌引发的宿主异源自噬的原位结构研究李美静(深圳医学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专场主持暨召集人:李英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工程师【个人简介】2017年参加了第一届超薄切片大赛,获得第二名。参与了201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大亮等老师主编的《医学组织学图谱与实习指导》一书中第一章内容的编写,该书被评为2020年“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参与了202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明孝等老师主编的《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该书中收录了植物扫描电镜制样、基于单层细胞原位包埋的APEX2标记方法以及光电光联制样方法。参与了清华大学俞立教授课题组关于迁移体的发现及机制与功能研究工作,该成果荣获202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9/13)陈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陈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SCIENCE、CELL REP、IJCAI等期刊和会议中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6项。长期从事生物序列切片电镜图像体重建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中体重建的通量瓶颈,为国家脑计划提供突触水平神经环路重建所必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报告题目: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技术【摘要】随着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技术的发展,如何获得更大体量的生物样品三维电镜数据成为该领域的下一个技术制高点。基于连续切片的三维体电镜技术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也随之引入一系列的计算难题。本报告首先介绍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国际进展,其次是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工作开展情况。包沈源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区应用主管【个人简介】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专业。博士后工作于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现任职于徕卡显微系统电镜制样技术主管。主讲人长期从事材料、生物样品电镜制备和分析工作,精通常温机械处理、离子束加工、冷冻处理、真空转移等路线,涵盖新能源、半导体、高分子、蛋白质、细胞、组织等领域,从理论基础到分析表征均具有丰富经验。报告题目:徕卡在SEM/FIB SEM的制样方案介绍【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类电镜表征技术的发展,生物领域的SEM/FIB的制样要求日益增加,特别针对含水冷冻生物样品进行定位加工需求不断增加。对于这类样品,我们需要在极低温的环境下,完成样品固定、定位观察等处理工作,并安全地将其转移至电镜中,同时还需要实现各设备测试数据相匹配,这对于各设备性能和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Leica提供了一整条完整的样品低温制备、共聚焦定位、低温镀膜路线,并借助真空冷冻传输系统连接各样品加工、观察设备,保证样品结构的真实性,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同时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难度,为生物样品研究提供一条完整可行的SEM/FIB的制样制样路线。任雅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个人简介】任雅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副主任医师;从事病理和超微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与肾脏的组织计量学;擅长非肿瘤性肾脏病的病理和超微病理诊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若干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 SCI收录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现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生物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报告题目:特殊亚结构形成性肾小球病的电镜诊断【摘要】电镜在非肿瘤性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伴有亚结构形成性肾病的诊断优势更为突出,本报告将就此类肾小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和思路进行解读,内容从单克隆和非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到非免疫球蛋白相关疾病,疾病谱从相对常见的淀粉样变性病到非常罕见的冷纤维蛋白原血症肾损伤。张曦 北京林业大学 讲师【个人简介】张曦,从事树木细胞分子生物学、树木生命活动多模态跨尺度成像与分析和树木规模化繁育研究等,担任J of Plant Physiol顾问编辑,Trees-Struct Funct、Plant Methods和电子显微学报等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面上项目和博士后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大项目等。发表3篇教教改论文,主持1项校级教改项目,参编《植物细胞壁与木材形成》著作1部。近年来,以第一、共一或通讯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Genome Biology》、《Trends in Plant Science》、《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Plant Method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带领团队开展良种树木规模化繁育项目,创制“三元三步”促生根技术,入选国家林草局2021年重要推荐成果,获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百万经费资助,在中林种子集团及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市几十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报告题目:植物多模态跨尺度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植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从微观的蛋白质分子到宏观的完整生物体,跨越了多个空间尺度。这些多层次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赋予了植物器官更高级的功能,为其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维成像技术,从单细胞到整个生物体,已成为揭示细胞复杂结构和系统功能的强大工具。我们运用单分子技术、Micro-CT、LSFM和Auto-CUTs等多模态跨尺度成像技术,对植物的种子、茎、花粉等结构进行精细的三维重构与深入分析,揭示植物细胞活动规律,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模式。李美静 深圳医学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个人简介】李美静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至2019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李雪明教授。2019至2023年在马克斯普朗克生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cryoET领域先驱Wolfgang Baumeister教授。2023年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担任特聘研究员,组建病原与宿主互作的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课题组。目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文章2篇,PNAS,3篇,elife,1篇;其中以共通讯作者在PNAS发表文章1篇。李美静课题组以原位结构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分子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免疫等方法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复杂相互作用。课题组网站https://www.meijingli-cryolab.net。报告题目:光电关联及冷冻电子断层成像对沙门氏菌引发的宿主异源自噬的原位结构研究【摘要】原位结构生物学(in situ structural biology)联合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冷冻聚焦离子束切割(cryo-focused-ion beam (FIB) milling)及冷冻光电关联成像技术(Correlative light electron microscopy, CLEM),研究复杂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在细胞内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结构。原位结构生物学不仅能提供纳米级分辨率的结构信息,更能提供不同分子间的时空相互作用。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复杂相互作用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基础。宿主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涉及多种复杂生物大分子的协同作用。我们利用基于冷冻光电关联和聚焦离子束切割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系统地观察了沙门氏菌在宿主细胞内引发的异源自噬反应过程。同时,我们在细胞原位研究了异源自噬的关键载体自噬小体的发生、生长及排布的特征,为自噬和病原微生物感染带来新的思考。会议联系1. 会议内容仪器信息网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汪老师:13637966635,cems_djw @163.com2. 会议赞助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ldquo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暨生物电镜前沿技术培训班&rdquo 日前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生物医学电镜专业委员会和农林电镜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与德国徕卡公司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电镜工作者讲授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交流生物样品制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并安排部分学员参加实验操作及演示。 报告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贺新强教授   冷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是从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将冷冻断裂和复型相结合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样品经冷冻断裂蚀刻后,能够观察到不同劈裂面的微细结构,进而可研究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及内含物结构。北京大学贺新强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利用冷冻蚀刻技术在植物细胞壁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利用该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的空间立体结构。 报告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素霞教授   电镜诊断学或超微病理学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王素霞教授从超微病理学的特点、超微病理诊断的局限性及其诊断的临床应用,结合诊断电镜样本的处理、电镜超微病理图像研判等方面介绍了医学电镜病理诊断的技术要点与诊断原则。 报告人:云南农科院植物病毒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张仲凯教授   张仲凯教授在报告中从负染色观察的优势、负染色制样方法、与其他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Tospovirus不同电镜制样方法的超微结构比较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病毒样品负染色制样及电镜观察分析。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 倪兵教授   倪兵教授从样品的收集、制样工具的准备、样品制备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原生动物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技术。据介绍,由于传统的制样过程时间长,而且样品经化学固定-脱水-干燥等步骤,会产生许多假象,如坍塌、细胞收缩等,而冷冻制样技术则能避免这些问题。在报告中,倪兵详细介绍了冷冻扫描电镜技术在原生动物形态观察中的应用。 报告人: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胡东维教授   胡东维教授通过包埋剂的选择、探针的选择、低温包埋的程序、标记方法、免疫金标记的对照方法、标记结果的判断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超薄切片包埋后免疫金标记技术的具体制样步骤和注意要点。 报告人:第二军医大学 杨勇骥教授   杨勇骥教授从成功进行胶体金标记的重要关键点、如何设计包埋前免疫标记程序、包埋前免疫标记技术的优缺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样品包埋前免疫金标记技术。 报告人:福建中医药大学 陈文列教授   透射电镜常规制样周期长,是影响电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微波可用含水试剂和有极性试剂的作用,缩短样品制备的周期。陈文列教授从微波固定仪器的原理、微波炉的选择,在制样过程中影响微波作用的因素、实验注意事项,以及电镜样品微波聚合方法、微波电子染色、微波快速脱钙等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微波技术在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面的应用。   另外,在本次研讨会上关于电镜技术具体应用实例的报告有:中科院遗传所的梁晶晶介绍的《秀丽线虫的透射电镜制样与观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单春燕博士介绍的《泛素化修饰调节APP在体内-溶酶体系统的膜泡分选》 清华大学李英博士介绍的《生物样品光镜-电镜联用技术应用》等报告。   关于电镜制样技术的相关报告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仪器中心王国鹏博士的《高压冷冻制样技术探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仪器中心胡迎春博士的《基于超薄连续切片的TEM三维重构技术》等报告。
  • 搭载全新CMOS传感器,FLIR机器视觉相机满足生物医学成像的严苛要求
    众所周知,现代生物医学成像的进步帮助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越来越大的突破,X光、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computer aided tomographic,CT)、磁共振成像、核与超声波成像,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越来越精细。因此,研究和诊断生物医学应用通常需要成像仪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准确的色彩还原度以及弱光条件下较高的灵敏度,而且许多情况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因素,才能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选择医学成像相机要考虑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显微镜学相机、组织学相机、细胞学/细胞遗传学相机、落射荧光相机,对于临床应用进行正确诊断或在研究工作过程中提供可靠数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要如何判断机器视觉相机是否适合您的应用呢?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01分辨率与色彩精度现代生物医学成像相机所需的分辨率取决于样品中目标结构相对于相机像素大小的放大率,也就是说,显微镜应用的高分辨率可以通过2MP、25MP或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相机来实现。它取决于光学元件对样品中目标结构进行的相对于相机像素大小的放大率,为了选出能实现所需分辨率的相机,首先要确定待解析样本中最小结构的尺寸,然后将其乘以光学系统中的镜头放大率,从而得出投射到相机传感器上的结构尺寸。如果结构的尺寸至少是相机传感器上像素的2.33(Nyquist)倍,那么相机可以解析此机构。例如,如果这些投射的结构尺寸是~8um,那么3.45um像素的相机可以解析这些结构。测量分辨率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如线对数),但上述方法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找到用于测试的相机的选项。组织学、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成像应用使用较大范围的白光(~400nm至700nm),或使用此范围内的选定波长(例如565nm)。如果这批样品中的样本不是活动的(即固定的),则可以暴露于亮光下,不会有污渍褪色或样品被杀死的风险。这种情况下,相机的主要要求是高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反过来说,弱光灵敏度不是一个重要因素。02灵敏度、量子效率及动态范围对于活体样本的成像应用,面临的挑战是避免样本在太强光线下过度曝光,否则会使荧光分子褪色或杀死样本。这些应用通常使用一种称为落射荧光技术,落射荧光技术可用于固定样本和活体样本。有的标本很难获得或价格昂贵,而且制作样本的材料和人工费用很高。因此,能保护样品质量的系统有助于降低这些成像应用的持续成本。落射荧光使用经过过滤的高能量波长,以刺激样品发出低能量波长。低能量波长再经过过滤返回相机。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样品使用强度较小的破坏性光,因此其要求是灵敏度。即便发射光能量较低,具有出色灵敏度的相机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如需查找具备出色灵敏度、在弱光条件下性能良好的型号,您可以侧重于以下三种技术规格:灵敏度、量子效率以及动态范围。灵敏度是得到与传感器所观测噪声等效的信号所需的光子数,数值越小越好。量子效率是指给定波长下转化为电子的光子——值越高越好。动态范围是信号与噪声(包括颞暗噪声)的比值,颞暗噪声是指无信号时传感器内的噪声,动态范围值越高越好。通常单色型号的弱光性能优于彩色型号。03因素综合对于同时使用白光和落射荧光的应用,可以选择FLIR配备Sony全新转换增益功能的相机型号,此功能可以优化传感器,实现高灵敏度或高饱和容量。弱光环境较高的转换增益,因为在此条件下,读取噪声被更大程度地弱化,从而产生较低的灵敏度阈值,非常适合在短时曝光下检测弱信号。强光条件下饱和容量得到了Maximun,获得的动态范围得以增强,因此稍低的转换增益是这种情况的理想选择,Maximun动态范围将受限于12位 ADC。挑选合适的机器视觉相机在选择相机时,较新的CMOS传感器是个很好的出发点。较新的传感器通常性能更好(价格可能还更低)另外,如果针对的应用程序需要在几年内购买多个相机(如持续生产诊断仪器),那么就要选择生命周期不会很快结束的相机,否则您可能要承受提前设计替换相机的成本费用。FLIR生产的机器视觉相机型号有200多种,广泛应用于采用新CMOS传感器的三大系列:Blackfly S、Oryx 和 Firefly。01FLIR Blackfly SFLIR Blackfly S系列相机的传感器、外形尺寸及接口最为广泛。这些相机提供USB3和GigE两种型号,功能广泛,设计初期易于整合。板级Blackfly S型号是全功能盒装产品的微型版本,特别适合空间受限和嵌入式的应用,其功能广泛,性价比高,分辨率可达24MP,是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应用的选择。FLIR Blackfly S USB3FLIR Blackfly S 板级02FLIR Oryx10 GigEFLIR Oryx相机系列拥有适配最快10GigE接口的高分辨率传感器,能够以60FPS的速度捕捉4K分辨率、12位的图像。Oryx的10GBASE-T接口是经过验证且广泛部署的标准,能够在线缆长度超过50米的经济实惠的CAT6A上或者长度超过30米的CAT5e上提供可靠的图像传输。03FLIR Firefly DLFLIR Firefly相机系列的外壳尺寸娇小、重量轻、功耗低且价格实惠。Firefly DL型号还能够运行已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可用于物体检测或分类。所有FLIR机器视觉彩色相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白平衡选项的形式自定义色彩还原,并使用特殊色彩校正矩阵,这对于生物医学成像非常重要,医学成像中,色彩准确度的涵义不同,这取决于人类对诊断的视觉分析以及实现数据准确性的机器可读格式之间的对比。另外,FLIR 机器视觉Blackfly S、Oryx 和Firefly相机系列可通过GenICam3及 Spinnaker SDK进行控制和编程,它们自一开始设计时就以轻松开发与部署为理念时,确保我们能更快进行应用开发和测试。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于现代生物医学成像的需求也将更加严格对于如何选择医学成像相机
  • 生物芯片、生物医学仪器等项目取得进展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试剂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2009年5月13日,生物中心在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863计划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试剂重点项目管理工作研讨会。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生物医学关键试剂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863领域专家、特邀专家和863计划管理相关人员近50人参加了会议。生物中心王宏广主任、863联办有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总结交流了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生物医学关键试剂三个重点项目的主要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探讨了当前生物芯片、医学仪器和试剂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初步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生物芯片、医学仪器和试剂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会上,王宏广主任指出,课题实施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尤其是面对科技进步支撑经济发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的实施应该更多地关注既符合民生需求、又具有市场空间的高技术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试剂的开发,在“十一五”末期,要以拉动需求、促进GDP增长作为一项重要的验收考核指标。同时,王主任对各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要求,严格按照合同完成既定的任务和指标,并依据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的市场需求,着手为“十二五”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好战略研究和前期铺垫。863联办有关同志介绍了863计划近期相关的工作部署,指出做好“十一五”项目的评估和“十二五”战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生物芯片、生物医学仪器和试剂三个重点项目“十一五”立项突出以研究开发国内急需的产品为主要目标。截止到目前,三个重点项目已获得上市产品13个,销售17252万元,申请专利206项,获得专利59项,发表论文232篇,预计能按立项要求完成“十一五”预定的目标任务。
  • 二次离子质谱仪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用途是什么?
    二次离子质谱(简称:SIMS)分化为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SIMS)、动态二次离子质谱(D-SIMS)两种,通过扫描,可以得到化学成像、成分定性鉴定。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以及灵敏度,可对有机物进行元素的面分布,深度分布分析,所以被广泛地运用在生物医学的领域当中。SIMS是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初级离子束轰击固体材料表面,再通过质谱分析检测被初级离子束溅射出的二次离子的质荷比,从而得到样品信息。如今应用在SIMS中最广泛的质谱检测器是飞行时间质谱仪(TOF),TOF-SIMS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10nm,微区分辨率达到100nm2,深度分辨率达到0.1-1nm,二次离子浓度灵敏度达到ppm级别。TOF-SIMS以其各种优异的性能和特点被广泛地用于半导体行业,随着半导体硅晶片制程越来越小,SIMS逐渐成为分析半导体器件表面污染缺陷、研究元素掺杂等不可替代的手段。除此之外,SIMS的应用近年来也不断发展到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等领域。 其中在生物医药领域,利用TOF-SIMS技术对生物细胞进行化学成像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例如使用TOF-SIMS研究生物组织或生物薄膜上蛋白质等分子行为、细胞界面特性、药物作用、疾病诊断等。和MALDI-TOF-MS、ESI-MS等质谱相比,TOF-SIMS的灵敏度更高且可以进行二维或三维化学成像。 下图为分别使用SSIMS和DSIMS对冠状动脉支架中的药物进行分析的案例。其中的质谱图就是通过SSIMS得到样品表面化学信息,下方的化学成像则是通过DSIMS层层剥离,得到的不同深度下的药物分布图。
  • 香山科学会议呼吁加快太赫兹技术生物医学研究
    很多患者在医院检查病情时,需要做X光、CT、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太赫兹(THz)波,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电磁波段,或许将会改变这种状况。   4月8日&mdash 9日,在以&ldquo 太赫兹波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rdquo 为主题的第488 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指出,由于太赫兹波具有反应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指纹特性,并且光子能量低,远远小于X射线能量,不会对生物大分子、生物细胞和组织产生有害电离,特别适合于对生物组织进行活体检查。因此,相较于现有医学成像技术,太赫兹波光谱成像技术具有更独特、更适用的物理特征。   太赫兹波是频率在0.1&mdash 10THz的电磁波,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过渡的波段。国际上,太赫兹生物医学研究随着欧盟2000年设立的国际联合项目&ldquo THz-Bridge&rdquo 正式启动。美国政府将太赫兹技术评为&ldquo 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rdquo 之一,日本将其列为&ldquo 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rdquo 之首,并将生物医学应用列为主要方向之一,欧洲也连续10年将生物医学应用作为首要研究方向。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之一姚建铨院士介绍说,围绕太赫兹技术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很多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国内外在太赫兹技术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监测及生物效应研究方面,已取得部分代表性成果。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之一杜祥琬院士指出,在所有物理技术中,电磁波技术对医学的促进作用尤其突出。从1901年X线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始,已有5项与生物医学相关的诺贝尔奖授予了X光谱技术领域。&ldquo 这次会议就是研讨太赫兹技术和生物医学前沿的交叉,推动这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合作。&rdquo   针对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吉林大学教授崔洪亮介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是重大生命现象与病变产生的关键动因,而太赫兹光子能量覆盖了生物大分子空间构象的能级范围。该频段包含了其他电磁波段无法探测到的直接代表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空间构象等重要信息。因此,可以发展一种利用太赫兹探测和干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过程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为当前重大疾病诊断、有效干预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太赫兹技术最终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医疗设备上,在产业化上形成一定规模。   &ldquo 我国检验医学现有的核心技术和临床设备主要都被国外垄断,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极低。&rdquo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府伟灵教授对此忧心忡忡。他指出:&ldquo 目前,太赫兹波侦检分子与细胞的检测理论和关键技术是我国第一个与全球同步开展的研究,将从新的视角为检验医学领域提供分子和细胞侦检的革命性科学手段,有望阐明和提供全新的检验医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太赫兹波&mdash 检验医学优势新学科和产业基础。&rdquo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李泽仁研究员也表示,目前通过国家对太赫兹源、探测器及成像系统等关键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大力支持,我国已基本具备开展太赫兹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   &ldquo 可以说,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微观领域,将为揭示生物大分子之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规律,呈现这些作用和活动的物性特征,最终解释各种生命现象提供革命性科学方法 在生物医学宏观层面,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监测和预警及后续药物设计、研发、生产和评价带来革命性改变。&rdquo 对太赫兹技术的未来,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院士充满信心。   然而,国内太赫兹波生物医学研究刚刚起步,缺乏学科间深入有效的交叉融合,缺乏全国性的学术战略发展规划,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在相关科研支持方面,目前我国只有6项与太赫兹波生物医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ldquo 国内目前有多个团队正在开展太赫兹波生物医学研究,但还缺乏交叉融合、联合攻关、体系研究的平台、团队和技术支撑,实现实质性突破任重道远。&rdquo 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刘仓理研究员呼吁,这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奋起直追,也需要在国家层面上给予规划、支持和协调。
  • 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p   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验收会在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验收会由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组织。中科院前沿局、东南大学、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等负责人和专家参加了本次验收会。 /p p   会上,苏州医工所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唐玉国致欢迎辞。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董文飞就实验室建设情况作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现场考察了实验室。 /p p   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认为实验室自筹建以来,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和手段,重点开展生化与免疫分析、分子诊断、微生物与细胞分析以及生物医学检验仪器等四大方向核心技术、仪器与配套试剂的开发。实验室定位准确,研究方向与目标清晰,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中科院学科布局。建设期内,实验室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已通过多种方式成功转化多项科研成果,孵化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p p   实验室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和学科结构合理、协作精神好、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科研团队。实验室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先后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验室已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并发挥作用,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良好运行机制。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在人员编制、科研用房、设备仪器以及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p p   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建设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同时,专家组建议重点实验室在新的形势下,聚焦主要方向集中精力干大事,进一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科技影响力,为我国生物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87px " title=" W020160129502367301028.pn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insimg/64f3e3cd-a6ef-495d-af9c-d90277f11650.jpg" width=" 450" height=" 28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p
  • 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研讨会通知
    近年太赫兹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如生化检测、医学成像诊断、生物组织检测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为交流研讨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最新进展,推动太赫兹仪器技术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召开学科前沿沙龙系列活动——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研讨会,邀请太赫兹领域的科学家、技术研发专家、应用领域专家就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演讲和交流对话。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办单位: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分会会议日期:2023年9月19日报到,20-21日会议会议地点: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香江路98号)会议日程:9月19日 14:00—20:00 会议报到(世贸海悦大酒店)9月20日 09:00—17:00 会议召开9月21日 09:00—12:00 参观思仪科技大会报告嘉宾会议报名:会议费1000元/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缴费。报名截至日期:9月17日。对公转账信息开户名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开 户 行:工行北京北新桥支行汇款账号:0200004309014464348备注:太赫兹研讨会+姓名联系人:齐琳(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706306289,邮箱:qilin@ceyear.com张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13811973718,邮箱:zhangzhen@cis.org.cn
  • 学术界的福利:《拉曼光谱的生物医学应用》教材即将面世
    第三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刚刚在上海圆满落幕。会议期间,一场小型的研讨会也如期悄然进行——这场研讨会围绕着《拉曼光谱的生物医学应用》教材而展开。《拉曼光谱的生物医学应用》教材编写研讨会现场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举措对培养创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教材创新。当前,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处于临门一脚的关键时间点,若干相关技术在快速发展和产业化阶段。但是,我国拉曼光谱的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较广泛开展,相关的中文教材仍较少,主要的教材包括1998年出版的《拉曼光谱在化学中的应用》、2005年的《拉曼光谱及其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和2008年的《拉曼光谱的分析与应用》等,出版年代都比较久远,内容无法涵盖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应用。目前,国内尤其缺乏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教材。因此,自2022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叶坚教授开始倡导并提议编写一本《拉曼光谱的生物医学应用》教材,联合厦门大学任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杨海峰教授共同组建教材编写核心团队。截止目前,教材编委会有34名来自各大院校的拉曼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加入。在2023年光散射会议期间,编委会已组织召开第一次线下会议,会议确定了各章节编写规范和大纲。此次召开的教材编写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协调各章节内容,推进教材整体有序发展。3月28日晚8点,教材编写研讨会如期召开。此次会议议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叶坚教授介绍教材的基本情况。据叶老师介绍,本教材旨在传递最基础、最翔实、最前沿的拉曼光谱学知识,有利于研究生在理解其技术基础应用的同时、了解目前的最新国际学术前沿进展,从而拓宽基础、开阔思维、发挥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优化知识结构。教材全书共13章,将系统阐述拉曼光谱的基础理论、仪器和检测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介绍生物医学各领域的拉曼光谱应用。这本教材面世之后,将适合从事于生物医学工程、纳米光子学、生物光子学、分析化学、应用光学等专业的相关学者、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叶坚教授介绍教材的基本情况教材编委会成员林俐老师介绍教材编写规范和进度。她提到,教材撰写应该以介绍原理和方法学为主,不涉及太多应用,尤其避免写成文献综述的形式。此外,本教材已获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指委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并获交大出版社的基金支持,计划于今年完成统稿和提交出版社。随后,各章节的负责老师依次发言、介绍本章节的推进情况。教材将首先阐述“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随后,全面介绍拉曼光谱的仪器和检测方法、非线性拉曼光谱及多种增强光谱技术、数据挖掘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教材将全面介绍拉曼光谱在体液、病原体和微生物、细胞、组织、活体、药物分析等各个领域的检测应用,并着重介绍获取高质量样本拉曼光谱的方法学;最后,教材还将介绍拉曼光谱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并对拉曼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和发展提出展望。刘玉龙教授介绍”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章节刘国坤教授介绍“拉曼光谱中的数据挖掘”章节王平教授介绍“非线性拉曼光谱技术”章节韩晓霞教授介绍“生物分子的拉曼光谱“章节叶坚教授介绍“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以及“拉曼光谱在体液检测中的应用”章节崔丽教授介绍“拉曼光谱在微生物和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章节徐抒平教授介绍“拉曼光谱在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章节季敏标教授介绍“拉曼光谱在组织检测中的应用”章节林俐助理教授介绍“拉曼光谱在活体检测中的应用”章节陆峰教授介绍“拉曼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章节会议最后,各章节的其他参与专家也纷纷发表看法。厦门大学吴德印教授提出可以将生物分子的光谱指认与数据挖掘相结合,提高指认的准确性;中南大学张志敏教授虽未亲临现场,他撰写的化学计量学分析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光谱预处理、谱库检索、化学模式识别和模型评价等内容,为数据挖掘奠定了良好基础;厦门大学王翔教授表示已完成表面等离激元纳米材料模拟仿真的内容撰写,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形式出发引导读者一步步推演;中科院的宋一之教授和付钰教授分别完成了拉曼光谱用于“抗生素药敏快速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的内容,是细菌拉曼检测方面的重要补充;中科院杨勇教授也将参与拉曼光谱在临床病原体和微生物检测应用的内容撰写;武汉纺织大学沈爱国教授将补充沉默区拉曼信号分子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相结合的最新进展;暨南大学周海波教授参与撰写“拉曼光谱药物分析”的章节,补充药物代谢分析等相关内容;徐蔚青教授提出将推动教材仪器章节的实验设计,将其与多功能拉曼光谱教学仪器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实验与教学的联动。本次研讨会气氛热烈,讨论踊跃,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教材基本概念的理解,也为各章节之间的内容协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材讨论环节当晚10点,教材编写研讨会在众人的热烈讨论声中落下帷幕,教材编委会专家合影留念。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展现了拉曼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而且影响深远,将推动该领域教材的飞速发展和创新!教材编委会专家合影留念
  • 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第八期郭可信暑期培训班(生命科学部分) 暨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2015年5月29日~6月2日)   第八期郭可信暑期电镜专题讲习班(生命科学部分)暨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定于2015年5月29日-6月2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与德国徕卡公司联合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电镜工作者讲授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交流生物样品制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并安排部分学员参加实验操作及演示。现将会议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5年5月29日~6月2日,29日下午14:00以后报到。   二、报到地点:杭州市西湖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电话0571-81069226。   三、会议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四、会议组织机构:   主 席:张 泽院士   副主席: 杨勇骥,丁明孝,洪健   委 员(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周晓军,马洪骏,王素霞,陈文列,崔 丽,李伯勤、俞 彰,祝 健,张仲凯,王学东,贺新强,林金星,周卫东,陈明霞,黄晓峰,徐信兰,贾君镇,杨秉耀,贺子义   秘书长:洪 健,王 华   会务组成员:郑晓敏, 胡 萍, 李云琴,黎军英,戎念杭,徐颖   四、会议主题:   1.常规电镜制样技术(包括连续切片、顶扣包埋、钻石刀应用等)   2. 低温电镜制样技术(高压冷冻-冷冻置换,超低温快速冷冻)   3.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包埋前标记,包埋后标记)   4. 光镜-电镜关联技术(徕卡冷冻光镜演示)   五、实验分组:   会后的实验操作分为4个组,①常规制样,②高压冷冻,③免疫标记,④光镜-电镜关联,请代表在回执中选择想参加的实验组,每人限选两组 由于参加实验操作的人数有限,原则上每个单位限制1人参加,并以报名先后排序,名额报满为止 当各实验组参加人数不平衡时,会务组根据代表报名的情况进行调节。   五、会议日程   5月29日 下午 14:00以后报到,代表入住酒店   5月30日 全天大会 开幕式--大会主席致辞,主办方代表发言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大会邀请报告,厂商邀请报告,代表发言讨论   5月31日 上午 专家讲课,会议讨论 参观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   5月31日 下午 实验操作和演示,学员分四组轮转   不参加实验操作者离会。   6月1日 上午 实验操作和演示,学员分四组轮转   6月1日 下午 实验操作和演示,学员分四组轮转 总结。   6月2日 会议结束,学员离会。   会议地点: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三楼求是厅1   实验地点: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高压冷冻组(C座-103房间),免疫标记组(C座-105房间),常规制样组(B座-128电镜室),光镜-电镜关联(B座-128电镜室)   六、会议交通:杭州萧山机场--圆正启真酒店约47公里,出租车约1小时,160元左右 也可坐机场大巴到武林门民航售票处下车,再转出租车(40元左右)到圆正启真酒店 杭州火车东站、杭州火车城站到圆正启真酒店出租车约40分钟,50元左右   七、 会议收费标准:会议和实验操作全程参加者1200元,只参加会议者600元(学生收费相同)   A、会议费通过邮局提前寄款或报到时交纳现金,现场不能刷商务卡。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 邮编:100190   收款姓名: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收   B、会议费不能缴纳现金的请在如下账号银行汇款,收到汇款周期较长,大约半个月。   【说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无独立账户,财务委托北京工业大学代管,此会议请必须加附言生物电镜会 】 户名:北京工业大学 帐号:0200003709089028526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广渠路支行 (工商银行行号:1021 0000 0370) 重要说明!!!! 贵单位汇款后必须发送电镜学会信息,汇款单电子扫描邮件E-mail:cemshp@163.com(告知:1、汇款单位;2、汇款金额;3、汇款日期)姓名手机号码或邮箱;以便电镜学会查询贵单位汇款!没有告知以上3项内容,财务无法确认,不能开出发票。   八、会议住宿标准:   5月29日~6月2日圆正启真酒店标间358元/间/天,大床间378元/间/天(含早餐)   5月29日~6月1日紫金港大酒店(校东门口):普通标间308元/间/天,豪华标间348元/间/天,大床间348元/间/天(含早餐)。   由于校内圆正启真酒店的房间比较紧张,单人间有限,请代表在回执中尽可能选择与人合住,可提出合住者姓名,以便会务组安排。此外,选择的合住者应与您所住的夜数相同,否则出现自然单间的费用将由您个人全部承担。6月1日前离会的代表建议选择校东门口的紫金港大酒店。为确保预订到您的房间,请于4月30日之前将会议回执发回,无回执者不能保证住房。   会议期间用餐由会议统一安排,早到或晚走的代表自理会期以外的用餐。与会代表将在报到时领取餐券,凭券用餐。   九、会议联系人:   李云琴,电 话:0571-88982409, 13735465530,Email:liyunqin@zju.edu.cn   郑晓敏,电 话:15924153536,Email:xmzheng1212@sina.com   中国电镜学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李宁春,电 话:010-82671519,13910743390,Email:dzxwxb@blem.ac.cn   胡 萍,电 话:010-82673560,13552527930,Email:cemshp@163.com   第八期郭可信暑期电镜专题讲习班   暨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组委会   2015年3月20日 回 执 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电镜工作年限 单位 职称 熟悉何种技术 切片/标记/冷冻/透射/扫描 报告题目 参加实验组 1组:常规制样 2组:高压冷冻 3组: 免疫标记 4组:光镜--电镜关联 电子邮件 手机号码 抵达日期 月 日 车次 离开日期 月 日 车次 酒店选择 校内:圆正启真酒店 □ 校外:紫金港大酒店 □ 房型选择 1、合住标间 ■;2、单住标间;3、大床房 合住者姓名: 发票抬头 会务费 备注 1、 请拟参会代表务必将回执于4月30日前通过email回传至议会务组:李云琴liyunqin@zju.edu.cn郑晓敏xmzheng1212@sina.com; 2、 请选择参加的实验组,每人限选两组;由于参加实验操作的人数有限,原则上每个单位限制1人参加,并以报名先后排序,名额报满为止;当各实验组参加人数不平衡时,会务组根据代表的情况进行调节; 3、 请确认住宿房型,会务组默认安排标准间两人合住,若需安排单间请在回执中注明; 4、 圆正启真酒店标间:358元/间/天,单人间:378元/间/天; 紫金港大酒店普通标间:308元/间/天,豪华标间348元/间/天,单人间:348元/间/天。
  • 倒计时9天|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
    一.基本情况会议旨在给国内外拉曼光谱领域以及相关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纳米医学界同仁和学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挖掘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需求,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和问题,展望该领域的美好前景。会议时间:2024年3月28-30日上海国际汽车城瑞立酒店(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博园路6966号)大会官网:http://www.htcis.net/MeetingMain/Index/NCRBA 二.整体日程三.大会报告3月29日 9:00-9:30 主讲嘉宾:Jürgen Popp (耶拿大学) 报告题目:Biophoton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 perfect match for an improved med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3月29日 9:30-10:00 主讲嘉宾:黄巍 (牛津大学)报告题目:Application of single cell Raman technology to biomedicine3月30日 16:50-17:20 主讲嘉宾:闵玮 (哥伦比亚大学)报告题目: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imaging: the next frontier of light microscopy四.报告详细日程五.组织架构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顾问:田中群、李灿、徐红星、谭蔚泓主任:姚建林委员:陈昌、陈建、崔丽、范峰滔、方吉祥、韩鹤友、胡家文、胡万彪、雷力、李剑锋、林妙玲、刘冰冰、刘照军、龙亿涛、毛艳丽、倪振华、仇巍、任斌、沈爱国、宋薇、谭平恒、童廉明、王俊俏、王培杰、席广成、谢微、杨海峰、杨良保、杨腾、叶坚、尤静林、张洁、张正龙、赵继民(按照姓氏拼音排序)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胡继明主席:叶坚副主席:杨海峰、韩鹤友 委员:林俐、陈舟六.酒店住宿上海国际汽车城瑞立酒店(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博园路6966号)房间价格:大床房450元/间/晚(含单早);双床房450元/间/晚(含双早);经济型单间240元/间/晚(含单早)预定电话:刘璐,15850669899,预定请报第三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会议七.会议联系人上海交通大学:陈舟(投稿和注册咨询),18916153586,chenzhou96@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林俐(赞助及厂商对接),15216708228,linli92@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张兰(缴费/发票/财务咨询),13661950683附件:第三届拉曼学术会议通知
  • 10亿美元打底,美建大型生物医学机构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实现了设立一个大型生物医学研究机构的愿望。该国国会宣布成立卫生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H),并提供10亿美元的启动经费。  这只是拜登提议的65亿美元预算的一小部分,但支持者表示,推出ARPA-H就已足够。  不过,这并未平息相关争议,即让ARPA-H成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内的一个独立机构,还是作为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部分。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哈维尔贝塞拉需要在未来30天内作出决定。  2021年,拜登提出,将ARPA-H作为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生物医学样本”。  ARPA-H将从组织模式、项目资助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为创新性想法提供理想的平台,对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突破性技术及广泛适用的平台、资源和解决方案提供关键性资助。  美国白宫科学顾问弗朗西斯柯林斯3月1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赞成将ARPA-H置于NIH内运作。  他称这样安排将使新机构利用后者的“智囊团”,迅速建立起自身所需的专业知识团队。  不过,也有人认为,ARPA-H应成为一个独立机构,改变NIH规避风险的“资助文化”,吸引创新领导者。  美国国会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3月15日,参议院健康委员会讨论了一项将ARPA-H纳入NIH的法案,但要求其远离后者所在的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地区。  在众议院,由一位众议员发起的法案则意在使ARPA-H独立。考虑到这种“意见分歧”,柯林斯说,让贝塞拉做决定“是有道理的”。  ARPA-H将在3年时间使用10亿美元启动经费。在柯林斯看来,“人们的期望是,这是向更多资金进阶的开端”。  他说,目前该机构需要一位临时负责人,其使命期可能只有几个月,负责制定招聘、合同流程,确定办公地等事宜。  ARPA-H观察人士表示,理想的候选人应在学术界、工业界和慈善事业方面拥有广泛的经验,并熟悉将科学发现转化为治疗方法的操作。  哈佛大学化学生物学家、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咨询委员会前主席大卫沃尔特强调,需要“一个真正视野开阔的思考者,不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且愿意放弃可能造成冲突的资助”。
  • 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第二轮通知)
    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将于2012年5月26 - 3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国际医学物理与医学工程联合会(IUPESM)、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中国生物医学工程(CSBME)以及医学物理分会(CSMP)共同主办。大会主席由刘德培院士担任,会议主题为“Promoting Health Through Technology”,学术交流将围绕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20个专题展开,详情请见www.wc2012.org。   本次大会将围绕相关领域邀请世界著名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目前已确定的特邀报告详见:http://www.wc2012.org/program.html   现为大会征集学术论文阶段,大会征文要求及格式详见大会网站Call for Abstract & Paper和Abstract & Paper Submission。凡参加大会学术交流的代表须通过在线系统提交半页论文摘要(300词内),经审稿录用者可参加大会交流(口头或壁报形式),大会将制作摘要CD 同时参会代表可另外选择提交2-4页的paper(模版详见网站),经审稿录用后,paper将收录于IFMBE Proceedings,由Springer制作正式出版物(CD形式),会后进入ISTP检索。   会议重要日期:   Deadline for Final Abstract Submission (half-page) & Paper Submission (optional) - November 11, 2011   Deadline for Author Registration -February 15, 2012   Deadline for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March 15, 2012   Deadline for Hotel Booking -April 20, 2012   现征文截止日期已临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注册费收取标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可享受学会团体注册优惠,参照执行Special Rate Registration (SRR)。(详情请参见大会网站Registration)   大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E-mail: info@wc2012.org   Tel: +86-10-62174061   Fax: +86-10-62180142   联系人:颜鹤青   学会办公室联系人:   翁晓红   Tel: +86-10-65136537   E-mail: wengxh@cast.org.cn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2011-10-13
  • 首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将在武汉召开
    随着生物医学及相关研究领域持续向前发展,快速、高灵敏并具有分子指纹识别特性的拉曼光谱技术受到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和分析科学等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1st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man-based Biomedical Application)”将于2016年11月4-7日在武汉召开。  本届会议顺应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现状,旨在推动国内拉曼光谱学界同仁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纳米科学等相关领域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  会议已邀请到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李灿院士和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以及德国耶拿大学的Jürgen Popp教授和荷兰鹿特丹大学的Gerwin J. Puppels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大会报告 同时邀请到30余位本领域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此外,会议将设立“研究生论坛”和“墙报展讲”以吸引广大青年学子参会进行交流。  一、会议主题  1)拉曼光谱与疾病(早期)诊断   2)拉曼光谱与单细胞分析   3)等离激元纳米结构与新型实用SERS基底   4)SERS用于生物分子的免标记、直接检测   5)SERS与生化传感分析   6)拉曼(RS, SERS, CARS, SRS和TERS)显微镜与生物成像。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学术委员会  顾问:田中群、李灿、谭蔚泓  主任:任斌  委员:王玉芳、毛艳丽、王培杰、尤静林、龙亿涛、叶勇、左健、刘玉龙、刘冰冰、李源、刘照军、陆云、沈文忠、杨良保、陈建、沈爱国、杨海峰、张锦、张韫宏、郑海荣、范峰滔、郝少康、赵冰、姚建林、赵艳、胡继明、逯乐慧、徐红星、倪振华、梁二军、黄岩谊、龚敏、普小云、蒋健晖、韩鹤友、谭平恒  组织委员会  主任:胡继明  副主任:杨海峰、韩鹤友  委员:牛菲、冯钰錡、刘志洪、张志凌、何治柯、庞代文、周平、周晓东、胡斌、黄卫华、童华  秘书:李娟、沈爱国  三、征文要求  1)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或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词和摘要,具体参见会议网站的论文摘要模板。  2)会议同时欢迎论文全文投稿,经审稿录用后将在中文核心期刊《光散射学报》和《分析科学学报》上正式发表。论文全文的字数为3000-6000字(含图表在内),包括中英文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词和摘要及中文正文。具体要求参见会议网站的全文论文要求。  3)会议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两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安排,参会者投稿时请注意选择稿件类型:“口头报告”或“墙报”。  4)会议投稿一律采用在线注册投稿的方式进行。  四、会议注册  1)全部参会代表(包括无稿件参会人员)务必在会议网站注册,并填写提交参会回执。  2)会议注册费:2016年10月5日前,正式代表1200元,学生代表800元 2016年10月5日后,正式代表1500元,学生代表1000元。  3)收款信息(电汇底单扫描后与回执一并提交):收款人全称:武汉大学 收款人账号:5768 5752 8447 武汉市转账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武汉水大支行 武汉市转账清算行号:846022 异地电汇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武汉东湖开发区支行 电汇全国联行行号:1045 2100 3300  五、会议赞助  本次会议由拉曼光谱仪的知名品牌供应商之一“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独家赞助。  六、会议时间  论文截稿日期:2016年8月31日 第二轮会议通知:2016年8月 开放注册投稿日期:2016年6月15日 会议截止投稿日期:2016年8月31日 注册优惠截止日期:2016年10月5日  七、联系方式  有关本次会议的其他相关事宜请访问会议网页(http://bio-Raman.isigu.com/),会议邮箱biomedical_raman@qq.com 或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沈爱国副教授联系。组委会电话027-68752439-8063,Email: agshen@whu.edu.cn。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  首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组委会  2016年6月8日
  • 盘点2015年生物医学大事件
    p   每年年底,一定会有许多总结。科学研究也一样,过去《自然》和《科学》已经许多研究机构都会有这类总结。能准确把握学术热点,本身就是科学鉴赏力的表现。我自认为鉴赏力有限,但毕竟是这个圈子内的,这里先尝试一下,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批评补充。 /p p   strong  一、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strong /p p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本土研究获得的诺贝尔科学类奖,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次以后,中国彻底摘掉诺贝尔科学家零的帽子。当然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这种国际级的科学奖应该成为常规和日常新闻,但那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但是我们有信心。因为历史反复证明,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聪明就从来不是个事。只是科学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没有发掘出我们的潜力。 /p p   strong  二、中国学者发现磁感受分子。 /strong /p p   这个所以成为第二,不仅是因为这个重要发现比较引人注目,更在是背后有一些故事,到现在仍然没有弄清楚。 /p p   strong  三、美国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 /strong /p p   关于转基因的话题,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热门话题。在大家纠结于转基因危害的时候,国际上对食品药品安全性要求最高级别的美国FDA,竟然给一家公司批准转基因鱼可以销售。为什么可以销售,主要的依据是没有证据说明这种鱼对人会产生危害,没有证据说明这种鱼能引起环境危害。虽然如此,考虑到许多人的各种角度的担心,仍然限制这种鱼只能这个公司饲养,避免流失到野外造成无法确定的环境危害。 /p p strong   四、维生素C抗癌 /strong /p p   维生素C简直就是一个传说,发现这个维生素有许多故事。对这个物质的崇拜也成为上世纪受争议的话题,上世纪这个传说的最重要推动者就是双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当时一直没有获得比较确定的证据,特别是后来进行的临床研究否定了这一说法。不过一直有学者坚持维生素C抗癌症的看法,这次似乎是一场漂亮的翻身战。因为这个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而且从分子机制角度对这一表型进行了比较符合逻辑的分析。但是使用剂量非常大才有效果的问题仍然是这一研究存在的尴尬。 /p p   strong  五、人类基因组编辑 /strong /p p   生物技术突飞猛进,一个重点体现就是能简单地对物种基因组进行编辑。这一工作过去是依靠自然突变和长期的自然环境选择缓慢进行的,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就是这样进化过来的。如今人类掌握了这一技术,意味着能加快基因甚至物种的进化。尤其是对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是编辑还是不编辑,十分让人纠结。2015年12月1-3日,华盛顿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伦理学问题。 /p p   strong  六、癌症免疫治疗方法突飞猛进 /strong /p p   安进溶癌病毒在美上市,其他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先后上市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这一领域也迅速成为医药公司重点投入和竞争的热点。 /p p   strong  七、火腿、香肠、肉干被列为致癌物 /strong /p p   被列为致癌物的东西有许多,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所的份内工作。但是这次被列入的成员比较特殊,因为这是许多人的日常饮食。 /p p   strong  八、Springer公司大批撤回中国学者伪评审论文 /strong /p p   几乎都是来自生物医学领域,几乎全部都是中国学者。这个事已经被大家和国际多个大媒体广泛讨论,丢人丢到全世界。不是热点也是热点的黑色话题。 /p p strong   九、埃博拉疫苗成功 /strong /p p   埃博拉是一个让人恐惧的疾病,人类使用疫苗能有效预防这一疾病给控制这一疾病带来了关键条件。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其重要性。 /p p   strong  十、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 /strong /p p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生物医学项目——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这是奥巴马总统继大脑研究计划后,再次利用年度国情咨文演讲的机会,发布生物医学研究的纲领性倡议。 /p p   总起来看,2015年不是一个有重大成果的年度,也许在最后这一个月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东。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作者:孙学军 /p
  • 2015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举行
    2015年11月2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5年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共有100多名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前来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周辉致辞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18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精彩的报告。  上午的会议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卓彦主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唐世明介绍了其团队发展和利用双光子成像技术在清醒猴脑皮层研究视觉神经回路方面的情况。因为猴视觉与人比较接近,所以可以获得更加接近人类视觉神经回路的结果。目前其团队已经实现700-800μ m的活猴脑成像深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左西年主要介绍了国际人脑神经影像“重测信度”与可重复同盟(CoRR),他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就计算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鑫介绍了他们开发的围绕脑网络研究的多尺度、多模态的成像设备。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欣介绍了肺部气体MRI仪器和方法以及肺部重大疾病MRI成像。浙江大学教授牛田野、田梅分别介绍了定量低剂量锥束CT、PET成像技术取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刘绍飞老师讲述了活体小动物分子影像监控下的肿瘤精准治疗的探针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坤介绍了肿瘤光学成像的前沿技术和其研究所在该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  会议休息期间,多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海报展示,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的报告由北京大学教授陈良怡和研究员孙育杰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魏勋斌以“in vivo counting of circulating cells”为题,开启了下午的精彩环节。清华大学教授廖洪恩介绍了医学三维成像和精准诊疗的研究意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复旦大学教授季敏标介绍了其小组在受激拉曼散射成像技术用于脑肿瘤的无标记探测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号介绍了其利用光刺激显微系统对细胞信号的调控研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凯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斑马鱼、果蝇、小鼠深层神经组织成像中的应用。来自台湾的陈壁彰教授介绍了一种“lattice light sheet microscopy”实现超快超高成像的进展。吉林大学的吴长峰教授介绍了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的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引起了参会者的极大兴趣。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光激活和光转化荧光蛋白用于多种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的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孙飞研究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各种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现状和他们在电镜成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贺永教授以他们在脑成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结束了下午的报告。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程和平院士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各位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给予了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未来中国生物医学成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得到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脉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锐驰恒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 iCMS2017第八届质谱网络会议——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仪器信息网与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合作举办的第八届质谱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ss Spectrometry,iCMS2017) 于2017年11月21日正式开幕。本届质谱网络会议为期四天(11月21日-24日),共设质谱新技术、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食品分析、环境分析、药物分析共五个专场。 /p p   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专场在11月22日举行,普渡大学教授陶纬国、安捷伦资深应用工程师 宋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助理张佳玲、沃特世高级应用工程师陈熙、复旦大学副教授申华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高级实验师杨明坤、SCIEX高级市场发展专员刘宏伟、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溱、中南大学教授詹显全在线上给大家分享了精彩的报告。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 (上)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pan & nbsp img title=" Andy Tao.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0e9ef8b-ba00-4a01-bb1b-57715ea120c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普渡大学教授 陶纬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血液中囊泡内磷酸化蛋白分析在癌症检测中的应用 /strong /p p   目前肿瘤诊断的主要方式是组织活检,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替代诊断方式,是否可以用液体活检替代组织活检?陶纬国跟大家分享了他进行的研究成果。生物体内,蛋白的磷酸化与癌症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而肝脏分泌的磷酸酶,会将血液中的这些蛋白去磷酸化,同时还存在其他蛋白的干扰,想从血液中找到这些磷酸化蛋白极为困难。陶纬国发现胞外囊泡的存在却使这一想法成为了可能,微囊泡和外泌体中有稳定存在的磷酸蛋白。通过质谱技术对乳腺癌患者血浆内的磷酸蛋白进行鉴定研究,他发现用胞外囊泡中的磷酸蛋白进行疾病诊断是可行的,可以替代组织活检,这是一种识别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新方法。接下来,他还会就相关方向进行更加精准的乳腺癌研究、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研究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Song Yue.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d1f2c94-eb42-484a-a054-c775c4eafdc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安捷伦资深应用工程师 宋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定性代谢流分析 /strong /p p   宋越介绍了安捷伦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以及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定性代谢流分析的完整解决方案。代谢流机理研究的方法为稳定同位素标记法,即通过监测同位素异数体的变化来研究机理。代谢流研究已经从低分辨走向高分辨率质谱,数据采集完之后进行处理,因为 sup span style=" font-size: 12px " 13 /span /sup C天然同位素的存在会干扰计算,所以耗费较长时间,而安捷伦的Profinder软件可以直接扣除本底背景干扰,节省分析时间。另外,VistaFlux是安捷伦的独家解决方案,在创建目标代谢物列表采集数据后,可快速提取特征,同时通路可视化,可以将整个数据分析过程降低至数分钟。宋越以治疗白血病药物的代谢流分析、天冬氨酸代谢通路研究为案列,说到安捷伦可以为代谢组学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软硬件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Zhang Jialing.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52abcc1-46cd-457b-a41d-30f1cbe41c3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助理 张佳玲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新型手持式质谱笔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strong /p p   传统的组织学检测方法通常耗时耗力,并且癌症组织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使得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张佳玲的报告讲的是新型手持式质谱笔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即一种自动化并且生物兼容的手持式质谱装置用于对人体癌症的快速且无损的分析。该装置称为质谱笔,通过对水滴的自动控制在所要分析的组织表面进行萃取,以获得生物分子信息来进行分析和诊断。张佳玲研究团队分析了20张人体的组织切片以及253个人体组织样品,包括甲状腺,肺,乳腺,以及卵巢的正常和癌症样品。在不同的人体样品中,研究人员可以检测到丰富的分子信息包括低分子量的代谢物分子,脂类以及蛋白分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所获得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正常组组织和癌症组织的区分,灵敏度和专一性分别可达到96.4%和96.2,准确率为96.3%。最后,他们还对活体小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分析过程不会对小鼠造成任何明显的损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Chen Xi.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49b061e-f84a-4c67-93b1-0a4295df080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沃特世高级应用工程师 陈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使用新型质谱技术(离子淌度、非变性质谱、氢氘交换质谱)进行蛋白高级结构表征 /strong /p p   针对蛋白质高级结构表征研究,陈熙介绍了多种新型质谱技术,包括离子淌度高分辨质谱、非变性质谱、氢氘交换质谱技术。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她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在生物药分析上的最新应用进展,非变性质谱通过搭配不同选择范围的四级杆可以实现大分子量蛋白的测定,使复杂糖基化蛋白的完整分子量测定成为可能 离子淌度分离技术根据化合物漂移的时间差异为常规高分辨质谱增加了更多一个维度的分离能力,有助于蛋白质药物常规结构表征如二硫键错配 氢-氘交换质谱技术在蛋白质药物高级结构、动态变化、小分子结合位点研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Shen Huali.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7407340-322c-4c4c-b957-3617f697b21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复旦大学副教授 申华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N-糖蛋白质组富集,鉴定和定量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strong /p p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机体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蛋白不同修饰,但糖修饰蛋白的特异识别/富集、位点/糖链结构、糖肽/糖链定量的分析方法一直滞后,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申华莉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N-糖基化位点的富集,鉴定和定量新方法:包括N-糖基化修饰的富集新方法,N-糖基化肽段富集方法的整体优化,实现了高灵敏的N-糖基化肽段富集 发展了完整糖肽鉴定的质谱流程和搜库软件pGlyco 2.0,实现了大规模,自动化和高准确度的one-step N糖肽质谱鉴定,并获得迄今为止最大的N-糖肽数据集。她以凝集素芯片揭示阿尔兹海默病鼠脑蛋白糖链模式变化的实际案例介绍了这一流程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 (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img title=" Ge Feng.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3c1bd4af-a9aa-45e4-ba30-bc12f328d163.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葛峰( /strong strong 杨明坤代讲 /strong stro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蛋白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及其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strong /p p   蛋白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 是基于高精度的串联质谱数据对基因组进行注释,不仅能在蛋白质水平上验证基因表达和模式,还能提供蛋白质组层面特有的信息,如翻译后修饰、信号肽等,目前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对海量质谱数据实现全面和精准的解读仍是当前蛋白基因组学研究的瓶颈,目前仍缺乏专业、高效的蛋白基因组学分析方法与软件,限制了其在生命和健康领域的应用。 /p p & nbsp & nbsp & nbsp 杨明坤讲到,课题组在前期完成的模式蓝藻的蛋白基因组学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基于水生所的超级计算平台,开发了开源的针对原核生物的蛋白基因组学专业分析软件GAPP。该软件整合了多组学数据库搜索、类别错误率评估以及非限制性翻译后修饰鉴定等多种方法,可实现针对海量质谱数据的快速、精准分析。利用该软件对已发表的幽门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了测试,重新注释了幽门杆菌的基因组,鉴定到84.9%的已注释编码基因并发现了20个新基因,同时,利用该软件还实现了幽门杆菌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全局系统发现,为幽门杆菌基因组的深入解读及其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入研究幽门杆菌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软件实现了“一键式”的原核生物蛋白质基因组学快速、精准分析,使用者只需具备简单的生物信息学知识,按照软件的指令,可在24小时内完成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基因组的精准鉴定和功能分析,该软件有望成为解读原核生物基因组及其功能分析的有力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Liu Hongwei.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360ad919-ebd9-4006-a9a4-99d59a90f6f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SCIEX高级市场发展专员 刘宏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SCIEX在精准医学中的全面解决方案 /strong /p p   刘宏伟给大家带来了SCIEX在精准医学中的全面解决方案的报告。关于精准医学,她讲到,精准应该是对正确的病人,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治疗。相对于无差别治疗,更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从科研到临床,SCIEX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用于蛋白、代谢、脂质水平的分析,从高分辨质谱到三重四极杆质谱,从生物标志物发现到验证,SCIEX提供了完整的癌症标志物研究路线。接着,她重点介绍了SWATH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差异表达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大规模临床样品定量分析。然后,刘宏伟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儿茶酚胺检测两个实际案列介绍了SCIEX质谱在临床方面应用。最后,她就下一代代谢组学做了展望,并就工业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等做了相关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Li Zhen.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fc9cc4c-48d8-442a-b3fa-b81e4c7e6ee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李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高分辨质谱的植物代谢组学研究 /strong /p p   植物代谢组学研究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对植物代谢的影响以及植物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不同基因型、不同生长时期的植株或植物不同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全面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发掘和鉴定未知代谢物,构建代谢途径和代谢调控网络。 /p p   李溱的报告以拟南芥为模式植物,使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研究了植物在内源茉莉酸缺失和外源茉莉酸处理下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拟南芥野生型,茉莉酸合成功能缺失突变体(opr3)和经过外源茉莉酸处理不同时间的opr3的代谢组。他对检测到的超过一万个特征离子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到109个差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参与硫代葡萄糖苷代谢,色氨酸/吲哚乙酸代谢,氨基酸和多肽代谢,脂质代谢等代谢通路,揭示了内源茉莉酸在植物中的重要调控功能,实验结果进一步通过定量PCR等技术进行了验证。代谢组学还可以与基因组学研究相结合,开展基于代谢组学的数量性状位点(mQTL)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报告使用mQTL技术研究玉米的驯化过程,分析了玉米和玉米的祖先大刍草的代谢物差异,及其在驯化过程中的变化。对调控丁布类代谢物的性状位点进行了定位和功能分析。研究为筛选作物优良形状,作物育种提供指导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Zhan Xianquan.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2a8f876-1bf5-47f2-92d0-a5fb49f3e5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中南大学教授 詹显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质谱技术在肿瘤酪氨酸硝基化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strong /p p   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损害的标志物,该修饰主要由体内亚硝酸盐途径产生。硝基化产生于生理条件下、富集于病理条件下、参与氧化还原系统,并且该修饰可通过酶和非酶机制而逆转。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的硝基化就是在苯环上加了一个硝基基团,使酪氨酸残基苯环上的电子密度降低,影响酪氨酸残基的化学特性。 /p p & nbsp & nbsp & nbsp 詹显全通过研究发现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可发生在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域或基序部位,如发生在受体-配体及酶-底物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则影响其相互作用强度,如发生在二聚化区域则影响蛋白质的二聚化,如发生在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基序则与磷酸化竞争同一个酪氨酸位点来影响蛋白质的磷酸化调节;而且,在组织和细胞内存在脱硝基化酶来逆转硝基化过程。这样,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不仅是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而且也通过调节和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参与多种疾病如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质谱是探测、鉴定和定量酪氨酸硝基化蛋白质及其修饰位点的关键技术,是阐明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在肿瘤中作用的必须环节。此演讲将讨论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与肿瘤的关系,酪氨酸硝基化蛋白质组学的策略、特点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肿瘤硝基化蛋白质组学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质谱在其中扮演的关键作用。 /p p iCMS2017第八届质谱网络会议开幕 质谱新技术专场强势首发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21/233975.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21/233975.shtml /span /a /p p iCMS2017第八届质谱网络会议——食品、环境、药物分析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24/234313.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24/234313.shtml /span /a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 生物医学遭遇大数据
    目前获取海量数据变得越来越方便,但一家机构与另一家产生的资料有很多差别,把这些信息集中分析时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   标准化虽然艰难,但与会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兼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困境。   大数据时代正在深刻影响生物医学研究:海量数据需要在不同系统和机构间共享和分析,但因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研究者无从下手 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两者兼通的复合型人才也明显缺乏。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海量数据,如何更好地利用,成为了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来临   2012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旨在利用大量复杂数据集合获取知识和提升洞见能力,投入金额高达2亿美元。   所谓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2月18日至20日,由李嘉诚基金会出资举办的以“信息技术与未来医学”为主题的第二届“与大师同行”学术交流活动上,来自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劳德研究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工程院等研究机构的国际知名学者,对大数据对生物医学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研究标准化困境和复合型人才缺乏难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生物医学正进入大数据时代,很多研究都是大数据研究、大数据存储,从大数据里面挖掘新信息。”   她举例说,比如现在诊断某种疾病,医生可能需要调用患者的基因数据、从小到大的病历等大量数据。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近日曾表示,大数据与大科学是未来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点。“要解决当前生命科学的问题,需要从时空状态对生老病死进行解读,这就需要大数据。这种大数据揭示的就是大科学,从而衍生出大产业。”   仅以深圳国家基因库为例,其中的样本量已达130万份,其中人类样本115万份,动植物、微生物等其他样本15万份。至2013年底,预计实现1000万份可溯源生物样本的存储,2015年底实现3000万份生物样本的存储。   而这仅仅是不断膨胀的大数据的冰山一角。   标准化困境   不同系统和科研机构之间难以实现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和分析,这令很多科学家无所适从。   美国特拉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生物学中心主任吴慧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上述问题是生物医学与信息科学结合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难题。目前获取海量数据变得越来越方便,但一家机构与另一家产生的资料有很多差别,把这些信息集中分析时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   以对大数据需求最为迫切的医院为例。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基因组科学部主任鲁宾(Rubin)表示,理想状态下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这些信息应该有统一的标准,但现实并非如此,各个医院存储的数据标准不同,而且不同系统存储的信息也不一样。   据吴慧华观察,目前在美国等国家,不同机构和资料库产生和存储的数据都是遵从不同的标准,标准化问题在业内尚未达成共识。   对于标准化之难,鲁宾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道,数据量大并非关键,而是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难以统一标准。   他说,比如基因测序,虽然数据量很大,但属于同一类型,就比较容易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分析,而生物医学方面的数据就困难得多,涉及血压、心跳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临床和数字化信息,有些数据之间难以关联,这便造成了标准化的挑战。目前各个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信息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学者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   在吴慧华看来,中国科学家应该积极加入国际标准的讨论、设计和制定中,更多参与国际上的生物医学信息共享。   复合型人才缺乏   标准化虽然艰难,但与会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兼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困境。因为两者结合过程中的标准化及一系列问题的化解,需要研究者对两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据与会专家介绍,目前鲜有高校主动设置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和院系,横跨这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源自学者自发或在导师引导下的选修。   耶鲁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林海帆对自己的一位学生印象深刻。这位学生曾经主动提出关注生物信息方面的研究,当年很多老师以为他不务正业。最后他选择了兼修信息科学,现在已经是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兼备的稀缺人才。   “我发现有的学生虽然选择生物专业,但其实很有数学天分,我们研究所信息部的主任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林海帆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吴慧华也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典型。她同时具备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教育背景,曾获台湾大学理科学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得克萨斯大学泰勒分校第二硕士学位(计算机学)。   为促进多学科研究和教育,她2009年在特拉华大学创立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中心(CBCB),由来自5个学院的60多名教师组成,并创立或负责多个生物信息学教育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劳德研究所副主任、首席信息官梅西罗夫(Mesirov)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美国政府正在推动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教育,从国家级科学中心的层面促进高中阶段的学生就开始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   这也许对中国会有所借鉴。
  •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研讨会之厂商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ldquo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暨生物电镜前沿技术培训班&rdquo 日前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生物医学电镜专业委员会和农林电镜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与德国徕卡公司联合承办。   在本次会议上,徕卡、天美、布鲁克、超微动力、科扬、戴通等仪器公司介绍了生物电镜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情况。 报告人:徕卡显微系统总部产品及市场经理 Ruwin Pandithage   Ruwin Pandithage介绍了徕卡最新推出的冷冻光镜电镜联用系统(Leica EM Cryo CLEM System)。该产品采用了徕卡特别设计的冷冻物镜,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冷冻CLEM物镜,因而能够获得比直接用普通物镜观察冷冻样品更高的分辨率,其最大冷冻图像分辨率可达364nm。而配套设计的冷冻传输系统、冷冻物镜接口的冷冻样品台则确保了样品能够从冷冻制样设备中快速、安全、无污染的装载进冷冻荧光显微镜。 报告人: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周海鑫   周海鑫在报告中介绍了日立SU801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HT7700透射电镜的技术特点。据介绍,SU801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的低加速电压有利于减轻样品的荷电,对样品的损伤小,能够获得样品最表面的对比对信息,是生物样品观察的理想选择。HT7700透射电能将全数字化的高反差与高分辨相结合,标配清洁的涡轮分子泵,配置有实时荧光屏CCD,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 报告人:布鲁克公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周鸥   周鸥介绍了布鲁克新近推出的能够用于在极低束流下进行不导电/束流敏感样品无损分析、高分子粗糙表面成分分析等的平插式能谱仪XFlash FlatQUAD 可检测更深层次样品信息,检测限低至10ppm的Micro XRF 能够非破坏性的获取样品内部微观结构信息,并以2D或3D图像的形式形象化地显示和测量样品内部结构的微区Micro-CT。 报告人:超微动力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尚振华   尚振华介绍了德国爱希思(EMSIS GmbH)公司推出的具备CMOS速度和CCD图像质量的280万像素的MegaViewG3透射电镜CCD相机,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侧装CCD相机&mdash &mdash 1600万像素的MORADAG3。 报告人:科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衡潘   衡潘介绍了Gatan能够提供的生物电镜附件产品:透射电镜能量过滤系统、电镜三维重构、透射电镜生物成像系统、冷冻电镜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适用性极广泛的3D成像技术3 VIEW&trade 。3 VIEW&trade 可以在低真空或环境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实现对样品的原位观察,自动获取超精细3D结构。 报告人:戴通公司 石洪波   瑞士戴通公司有着几十年的钻石刀生产经验。该公司自创建以来,一直专心致力于钻石刀的超精密加工和研磨,生产出的钻石刀以精致、精密、耐用和锋利而深受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喜爱。石洪波在报告中从钻石刀的选材、刀刃定向、清洁维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钻石刀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 约稿|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人体组织器官由具有不同细胞类型的异质细胞群组成。传统批量测序(Bulk Sequencing)方法仅能捕获器官与组织群体细胞成分的平均水平,或者只代表其中占优势数量的细胞信息,单个细胞独有的特性常常被忽略。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sequencing)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单个细胞水平上DNA或RNA的测序,从而能够特异和精准地探索单个细胞的基因变异水平,弥补了传统批量测序的不足[1]。图1. 单细胞测序与传统批量测序比较[1]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对全基因组进行扩增与测序的一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研究、胚胎发育、辅助生殖、细胞分化、免疫机制、微生物等生物医学方向的研究。本期主要对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技术原理、技术流程、技术平台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做简单介绍。技术原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原理是将分离的单个细胞的微量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高覆盖率的完整的基因组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揭示细胞间异质性的基因信息。技术流程单细胞基因组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单细胞分离→全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目前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两方面的技术挑战:一是易于分离和操作的单细胞分离工具(即第一步);二是能够稳定复制单个细胞中微小核酸的方法(即第二步)[2]。2.1 单细胞分离从组织中将单个细胞分离出来是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第一步。目前常用的单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有限稀释法、显微操作法、流式细胞分选术、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微流控芯片技术等,表1总结了上述提到的单细胞分离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科研需求及样品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3,4]。表1. 单细胞分离技术分离方法原理优点缺点有限稀释法对细胞进行一系列的倍比稀释,最终使细胞处于单个状态,理论上每μL约1个细胞,然后用移液器吸取相应容积的细胞悬液进行单细胞分离。操作简便;成本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分离效率低;需要研究人员排除大量空白孔和多细胞孔,费时费力;细胞分离过程依赖梯度计算,容易出现错误。显微操作法在高倍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镜操作器(手动或自动)实现单细胞分离。能够准确地控制单细胞的吸取与释放;可以从不同的发育阶段或多样化的群体分离单个细胞。通量低,需要大量的起始量;细胞特异性由显微镜决定,并利用微量移液管分离,可能不够准确。流式细胞分选术通过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或细胞光散射特性,分选出单个细胞或特殊细胞群,实现单细胞分离。通量高;基于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标记,能够确保特定细胞的分离;利用荧光标记可分离亚群。无法扩展到大规模项目;且需要流式细胞仪,设备昂贵。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在显微镜下,从冰冻/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或细胞固定在装配有可以激光脉冲激活的热塑膜的涂片)中分离某一类型细胞群或单个细胞,实现单细胞分离。无需解离组织,制备细胞悬液;能够直观准确、快速地获取单个细胞或单一细胞亚群;能够保留所分离细胞的完整性。需要适当的组织处理(冷冻保存或固定);显微切割可能存在挑战;小的细胞可能难以分离;可能存在污染。微流控芯片技术通过微流控芯片隔离流动通道中的单个细胞从而达到单细胞分离的目的。通量高;上样体积小;周期短;可根据细胞表面标志物分离特定细胞。细胞大小必须均匀;消耗品昂贵。2.2 全基因组扩增(Whole-Genome Amplification , WGA)全基因组扩增是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第二步。由于单个哺乳动物细胞中DNA的含量一般少于10pg,达不到测序仪的检测要求,因此在测序之前必须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以获得足够的材料用于后续的文库制备。目前常用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按原理可分为三类(见表2)[5-7]: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WGA方法{主要是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OP-PCR)}、多重链置换扩增法(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 MDA)和多重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MALBAC)等。表2.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DOP-PCRMDAMALBAC原理基于PCR技术,通过加入部分简并的寡核苷酸引物与模板结合来实现扩增整个基因组的目的。基于恒温核酸扩增技术,恒温条件下,使用一条由6个随机碱基构成的随机引物与模板随机退火;紧接着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链置换反应,并最终完成扩增。结合了MDA法和PCR扩增法的特点,即由一组随机引物启动扩增(每个引物具有通用引物序列和随机碱基),随机引物与模板均匀杂交,随后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链置换反应,最终完成扩增示意图特点该方法实现了高度均匀的扩增,产物产量较高,操作较为简单;但仅产生基因组的稀疏覆盖,实验的条件需要较多优化。 MDA可以实现更好的基因组覆盖,产物片段长;但对模板质量要求高,可能产生非特异性产物。一种实现基因组广泛覆盖和均匀扩增的技术,灵敏度高,产物产量高。技术平台: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使用的大规模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主要有五种:Illumina® Bio-Rad® Single-Cell Sequencing Solution、BD Rhapsody™ Single-Cell Analysis System、10x Chromium Single Cell Gene Expression Solution、ICELL8 Single-Cell System和C1™ 单细胞全自动制备系统。国内也有多家企业进军单细胞测序领域,产品包括新格元自动化单细胞处理系统、万乘基因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达普生物星海单细胞测序建库系统、墨卓生物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德运康瑞痕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和原位测序平台等。各个平台各有特点,这里主要简单介绍一下两种应用较多的技术,即10X Genomics 公司的Chromium( 液滴法) 及 BD 公司的Rhapsody( 微孔法)。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起源自Drop-Seq技术,应用液滴微流体技术分选单细胞,将单个细胞与含有条形码(Barcode)和引物的凝胶珠一起包裹于油滴中;然后每个油滴中的凝胶珠溶解, 细胞裂解释放mRNA,通过反逆转录产生用于测序的带条形码的cDNA,cDNA在液体油层破坏后进行文库构建,使用测序平台对文库进行测序检测,即可一次性获得大量单细胞的基因表达数据。该平台具有“三高(high)两低(low)”的特点:即通量高,细胞捕获效率高,细胞活性要求高(大于90%),分析时长低,成本低。 图2. 10X Genomics Chromium Controller技术原理示意图3.2 BD Rhapsody单细胞测序技术:BD公司推出的这款Rhapsod™单细胞分析系统采用了Cytoseq分子标签技术,能为单细胞中每个转录本标记特异性分子标签,实现单细胞水平上基因表达谱的绝对定量。同时,将每个细胞标记上特异性细胞标签,实现了高通量平行建库。该技术在基因扩增和后续的测序部分等整体流程与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相近,主要区别在于起始的单细胞分离和捕获技术。该技术并非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而是基于蜂巢板技术,基于微孔来保证单细胞的捕获,避免了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中存在的概率碰撞对捕获效率从影响。细胞悬液经注入孔注入后,自然沉降到反应孔中,随后, 将磁珠同样由注入孔注入,即可在单个反应孔中捕获其中的细胞。微孔和纳米孔方法允许稀释的细胞悬浮液在每孔一个珠子和一个细胞的条件下与寡聚结合珠一起沉降到皮升大小的孔中,从而保证了单孔中是单细胞捕获。 图3. BD Rhapsody技术原理示意图4、应用实例:目前,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应用于人类细胞图谱研究和非细胞图谱研究。单细胞基因组学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自2017年“人类细胞图谱计划”提出以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已陆续揭示了多个组织器官的单细胞图谱,如通过对肾脏肿瘤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肾肿瘤细胞之间的突变频率和位置不尽相同,每个细胞的突变状态和转录情况也均不相同,表明肾肿瘤更加具有异质性,需要开发更加有效的细胞靶向疗法。2022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对人脑血管系统的单细胞图谱进行了分析,描绘出海马和皮质的脑血管细胞组成:内皮细胞、相邻的壁平滑肌细胞 (SMC) 和周细胞、血管周围的免疫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这些细胞在大脑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并沿动静脉轴变化,沿动静脉轴的细胞组成异质性产生了大脑健康所必需的功能分段的循环、代谢和渗透特性。揭示了人类大脑血管系统的细胞组成和分子特征,提示了阿尔茨海默病(AD)风险因素在人类中的进化转变,有助于对人类大脑健康基础的了解、疾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的发现[8]。随着单细胞基因组覆盖范围扩大、通量提升以及多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将为丰富发育谱系树、生殖细胞突变模式、癌症进化、基因组功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分辨研究等提供策略[9]。参考文献:[1] Xia Y, Gawad C. Bringing precision oncology to cellular resolution with single-cell genomics[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astasis, 2022(1):39.[2] Liang J, Cai W, Sun Z. Single-cell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current and future. J Genet Genomics. 2014 Oct 20 41(10):513-28. doi: 10.1016/j.jgg.2014.09.005. Epub 2014 Oct 18. PMID: 25438696.[3] Wang Y, Navin N.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Single-Cell Sequencing Technologies[J]. Molecular Cell, 2015, 58(4):598-609.[4] Gross A, Schoendube J, Zimmermann S, Steeb M, Zengerle R, Koltay P. Technologies for Single-Cell Isolation. Int J Mol Sci. 2015 Jul 24 16(8):16897-919. [5] Gawad C, Koh W , Quake S R. Single-cell genome sequencing: current state of the science[J].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016.[6] Grün D, van Oudenaarden A.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ingle-Cell Sequencing Experiments. Cell. 2015 Nov 5 163(4):799-810.[7] 徐晓丽 吴凌娟.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与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9.46(4)[8] Yang A C , Vest R T , Kern F , et al. A human brain vascular atlas reveals diverse mediators of Alzheimer's risk[J]. Nature, 2022, 603.[9] Evrony G D, Hinch A G, Luo C. Applications of Single-Cell DNA Sequencing[J]. Annual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 2021, 22(1).相关会议推荐: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会议来袭!六大会场,含单细胞和空间组学会场,点击下图免费报名!点击链接进入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3/
  • 液态金属靶光源—安东帕SAXSpoint进入欧洲生物医学技术中心
    这期谈到生物医学,利用安东帕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或原子力显微镜 (AFM) 可获得复合结构表征,也可用于药物释放控制体系的聚合物薄膜结构和形貌特性等。近期,捷克查尔斯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医学科学中心近期购买了一台安东帕的SAXSpoint 2.0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仪,配备液态金属靶,Eiger 1M探测器及自动进样器;同时,安东帕根据BIOCEV需求研发原位SAXS-UV/VIS测试模块,可实现原位测试小角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器已安装并通过验收。BIOCEV是捷克六所科研院所的联合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卓越中心,SAXSpoint 2.0将在核心的项目上使用。From Website:http://www.biocev.eu液态金属靶光源具有独有的液态金属射流,以镓合金的液态束为阳极材料产生高亮度光束,具有高稳定性,是目前通量最高的实验室光源。此外,针对生物医学领域安东帕研发的自动进样器可实现192位样品自动测试,该自动进样器可实现4°C控温,可用于测试生物大分子等液体样品。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中,精密度和可追溯性最为重要。安东帕高端分析设备可用来进行材料特性分析、样品制备、合成等应用。
  • 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生物医学篇
    俄罗斯 Russia研发第四款通用新冠疫苗 推进新冠药物临床试验俄罗斯研发出一种近乎通用的新冠疫苗Convasel,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俄研发的第四款疫苗。该疫苗是基于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N蛋白)的重组亚单位疫苗,用于肌肉注射,由俄联邦生物医学署下属的彼得堡疫苗与血清研究所研制。该疫苗可启动不同的免疫防御机制,阻止新冠感染的发展,无论病毒表面蛋白如何突变,该疫苗总是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几乎是一种通用疫苗,可用于18—60岁的成年人。2022年9月,该疫苗已经开始用于全俄接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22年4月,由俄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发的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抗新冠病毒(包括抗奥密克戎的其他变异毒株)药物开始临床试验,该药物此前在临床试验前的动物身上的研究表明可提供100%的保护。二期临床试验结束后将在俄卫生部申请药物注册。俄新冠疫苗“卫星-V”被证明对HIV阳性人群有效,成为全球首款对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人群有效的新冠疫苗。俄科学院托木斯克国家研究医学中心药理学和再生医学研究所发现,氙气吸入可有效治疗新冠感染呼吸衰竭。日本 Japan首次对昆虫进行基因编辑 获得RNA分子进化经验证据在生物技术领域,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可对蟑螂进行基因编辑。山梨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冻干体细胞的方法,可兼容整只动物的克隆。这一成果是遗传物质存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东京理科大学开发了一种新改进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结合了遗传检测灵敏度、反应效率的稳健性和细胞组成的准确性等优点,使研究人员能够捕获重要的细胞信息。日本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一种基于抗体的新方法,用于快速可靠地检测新冠病毒,且不需要血液样本。三重大学、东京大学及理化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对新冠病毒具有高防护效果的鼻喷疫苗。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东京大学研究人员首次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创造出一种可复制、具有多样化和发展复杂性的RNA分子,这提供了首个经验证据,证明简单的生物分子可导致复杂且逼真系统的出现。该校团队还提出了一种塑造着丝粒分布的两步调节机制。研究表明,细胞核中的着丝粒结构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作用。东京大学、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中国武汉大学与德国波恩大学合作,首次见证了在真菌中不使用角鲨烯就形成三萜类化合物,发现在活有机体中实现由简单化合物到复杂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或为制药科学开辟新途径。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发现,在人类每个细胞的基因组中,重复数百万次的特定基因组序列重组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疾病状态的细胞中。确定这种曾被认为是“垃圾”的DNA序列的重组机制,对于了解人体细胞如何发育以及是什么导致它们“生病”至关重要。神户大学和广岛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生物标记物——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只需30毫升血清样本,就能快速、廉价地诊断是否患帕金森病,有助厘清导致该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催生帕金森病新疗法。英国 The UK致力研究“多功能”疫苗 开发光免疫疗法清除癌细胞剑桥大学科学家发现,以前感染普通冠状病毒不太可能对抗或加重新冠病毒感染。卡迪夫大学科学家首次详细说明了新冠病毒脂质包膜的分子组成,并指出它可能成为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新靶点。谢菲尔德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确定了1000多个与新冠危重症状发展相关的基因,还识别出这些基因在其中起作用的特定类型的细胞。在疫苗研发领域,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马赛克-8”疫苗,可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未来变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冠状病毒新毒株的影响。“马赛克-8”疫苗。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学院、Wellcome Leap等网站在癌症研究领域,包括英国科学家在内的一个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光免疫疗法,可“点亮”并清除癌细胞。伦敦癌症研究院科学家发现,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疱疹病毒可“变身”癌症克星,而GREM1蛋白是调节胰腺癌细胞类型的关键。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则借助基因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人们未来罹患白血病的风险。伦敦大学学院开展的全球首例新型CRISPR疗法效果显著,实验性碱基编辑技术“治愈”了一名白血病女童。在人脑研究领域,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描述了覆盖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大脑发育标准参考图,未来可用于全年龄段的脑健康数字化评估和疾病诊断。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则开发了一种成像技术,可在亚细胞水平捕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有助科学家构建出大脑中神经网络的完整图景。剑桥医学研究理事会科学家发现,人脑深层区域经常超过40℃,特别是白天时女性的大脑,这些发现可提高对脑损伤的认识、预后和治疗。在长寿研究领域,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可影响人类寿命和健康的血液蛋白——载脂蛋白a(LP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巴布拉汉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的新方法,可逆转“衰老时钟”,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30年。牛津大学研究发现,在荷兰发现的一种新艾滋病病毒(HIV)毒株——HIV-1亚型病毒(VB),与HIV-1原始毒株相比,其毒力更强,能使感染者以两倍的速度发展成艾滋病。此外,牛津大学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制造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人工神经细胞,将来有望用于合成组织,以修复心脏或眼睛等器官。桑格研究所、瑞士苏黎世大学科学家及其合作者绘制了第一张组成人类免疫系统的连接网络的完整图谱,展示了人体内免疫细胞是如何连接和交流的。巴西 Brazil实施“巴西生物技术计划” 刺激多领域研发与创新2022年,巴西科技与创新部推进实施“巴西生物技术计划”,旨在促进本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进步,刺激新技术转让,同时推动该领域的国家研究、发展和创新政策。该计划通过动员、协调和资助行动,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在知识和技术的联合开发与转让方面开展合作,以期创造财富、提高就业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主要目标是:使公共和私营部门及科学界普遍获得先进的生物技术基础设施;促进增强人力资源能力,改善巴西生物技术现状,克服限制该领域充分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项目以及产品、工艺和服务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生物群落(包括亚马孙、卡廷加、塞拉多、大西洋雨林、潘塔纳尔、潘帕)、沿海和海洋地区的区域机会和潜力,促进生物技术的科学发展和产业发展;促进和保持专门的人力资源培训进程;加强和构建生物技术研究网络;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在巴西全境部署推广调度平台和生物资源中心;加强生物技术国际合作。法国 France新冠疫苗加强针获批 复活最古老史前病毒2022年11月,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与葛兰素史克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加强针VidPrevtyn Beta被欧盟批准,可用于已经通过其他获批疫苗进行基础接种的人群。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其声明中表示,根据对参与者血液分析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在恢复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方面,加强针至少与辉瑞的第一代疫苗一样有效。赛诺菲在2021年9月宣布放弃mRNA候选新冠疫苗研发,转而与葛兰素史克合作研发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含佐剂),赛诺菲负责开发疫苗,葛兰素史克负责提供一种可提高其功效的佐剂。赛诺菲2022年6月表示,其加强针将可能防止多个变种,包括奥密克戎的不同变种。11月,法国科学家复活了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冷冻了数万年的7种病毒,其中最年轻的病毒已经被冷冻27000年,最古老的病毒被冷冻约48500年,是迄今复活的最古老病毒。德国 Germany疫苗红利激励生物医药发展 高精成像用于癌症手术2022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先后批准了德国生物新技术/辉瑞和莫德纳公司针对奥米克戎变种BA.1、BA.4和BA.5的改良疫苗。新冠病毒研究方面,汉堡大学发布了高度精准的新冠病毒模型,约25个刺突漂浮在病毒包膜中。萨尔大学研究发现,针对抑制炎症分子而形成的特殊自身抗体是新冠mRNA疫苗诱发心肌炎的原因。乌尔姆大学通过化学方法优化聚苯乙烯磺酸聚合物,有望开发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广谱药物。癌症研究方面,德累斯顿大学开发出用于癌症手术的高精度成像方法,借助短波红外光、荧光染料和先进的相机,未来有可能在手术期间识别肿瘤边缘的单个癌细胞。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发现,线粒体RNA中的某些化学标记会增加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性扩散;一种癌细胞信使导致了手术切除原始癌症病灶后会出现危及生命的转移;蛋白质GFAP有可能作为阿尔茨海默症的一种潜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脑研究方面,欧洲人脑计划团队开发的多层次于利希人脑图谱可将大脑网络与其基础解剖结构相关联,帮助研究精神疾病和衰老障碍。图宾根大学和波恩大学研究发现,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在某些数学运算中受到特别激发,一些神经元仅在加法期间活跃,而其他神经元在减法期间活跃。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发现,从视网膜深入到大脑的特殊神经通路使斑马鱼能够识别和接近同伴鱼;人类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网络比此前已知的要多;果蝇神经细胞的生物物理基础,为单个神经细胞的计算能力提供了新见解。欧洲人脑计划团队开发多层次于利希人脑图谱。图片来源:《科学》以色列 Israel新冠药物效果积极 四针疫苗获证安全2022年,尽管以色列对新冠疫情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但作为生物医学技术强国,以色列仍然在新冠药物、检测和疗法研究上取得较多成果。3月,以色列Ziv医疗中心开始向所有新冠中度和重症患者提供Amorphical公司研制的本土新冠药物AMOR-18,其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了明确且积极的效果。5月,以色列Virusight诊疗公司宣布,其基于人工智能和光谱检测技术的新冠检测设备可在20秒内检测出唾液样本中的新冠抗原和病毒颗粒。在意大利针对550样本的检测实验显示,其总体灵敏度高达92.7%。7月,特拉维夫大学发表论文称,使用先进的高压氧疗法可有效改善长期新冠症状,特别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脑雾、健忘等认知问题。11月,特拉维夫大学和健康服务组织“马卡比”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通过跟踪近1.8万名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者的健康情况,结果显示接种第四针疫苗与25种不良反应没有关联,接种第四针疫苗后的反应与第三针疫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美国 The US加强新冠相关研究 生物医学技术进展不小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冠药物研发新靶点Nsp13蛋白。另有团队发现ACE2受体蛋白“纳米气泡”可防治新冠。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团队确定新冠病毒构建RNA“帽子结构”的机制,这对病毒的成功复制至关重要。在新冠感染诊断方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种新冠病毒传感器,可同时提高检测准确性和速度;研究人员还发现,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有望成为对付新冠病毒的有效武器;美科学家还发现,新冠嗅觉丧失症由炎症而非病毒本身所致;研究人员还利用CRISPR技术,成功预防并治疗了实验鼠的新冠感染,这是首次借助该技术来治疗新冠感染。在艾滋病研究方面,科学家通过一种脐带血移植的突破性疗法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HIV)女性感染者。威斯塔研究所研究人员首次证明,一种独特的类天然三聚体能在小鼠体内形成Tier-2中和抗体,为开发艾滋病疫苗带来了希望。2022年7月,全球出现第四位被宣布“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在癌症研究方面,莱斯大学科学家使用针头大小的可植入“药物工厂”持续提供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在6天内根除了小鼠体内的晚期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科学家还开发出一种可根据CT扫描图像预测癌症的AI工具,能提前几年预测哪些人会罹患胰腺癌,准确率约为86%。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发现,14名接受实验性免疫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全部康复,这是癌症治疗史上首次取得这样的成果。在再生医学领域,哈佛大学与埃默里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类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制造出一种完全自主的“人造鱼”。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将转基因猪的两个肾脏移植到了脑死亡的人体内,这意味着有望增加可移植器官的数量。一名来自墨西哥的20岁女性成为世界第一个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进行耳朵移植的人,标志着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自主游泳的人造鱼示意图。图片来源:哈佛大学与埃默里大学研究团队此外,美国科学家首次在不使用精子或卵子的情况下创造了合成小鼠胚胎,使其在子宫外生长。这些胚胎在一个特别设计的生物反应器中发育,完全来自培养皿中培养的干细胞。这项实验标志着人类首次在子宫外培育出完全合成的小鼠胚胎。
  • 第三届(2024)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随着生物医学及相关研究领域持续向前发展,快速、高灵敏并具有分子指纹识别特性的拉曼光谱技术受到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和分析科学等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2016年底,在胡继明老师的倡导和组织下,由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在武汉联合承办了首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大学在上海联合承办了第二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两届会议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经大会组委会讨论决定“第三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3r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man-based Biomedical Application,NCRBA)将于2024年3月28-30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承办。大会的宗旨是按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要求,给国内外拉曼光谱在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纳米医学界同仁、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拉曼仪器制造商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挖掘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需求,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和问题,展望该领域的美好前景。会议拟邀请德国耶拿大学的Jurgen Popp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闵玮教授、牛津大学的黄巍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大会报告。同时将邀请拉曼学术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医学界专家和仪器技术人员作特邀报告;此外,会议将设立“跨界论坛”、“人工智能论坛”和“墙报展示”以吸引广大青年学子参会进行交流。会议组委会热忱地欢迎各位同行在美丽的初春3月来到上海参会!一、会议主题1)拉曼光谱与疾病(早期)诊断2)拉曼光谱与单细胞分析3)等离激元纳米结构与新型实用SERS基底4)SERS用于生物分子的免标记、直接检测5)SERS与生化传感分析6)拉曼光谱与人工智能7)拉曼(RS, SERS, CARS, SRS和TERS)生物显微成像技术和应用8)拉曼与生物医学其他相关二、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田中群、李灿、徐红星、谭蔚泓主任:姚建林委员:陈昌、陈建、崔丽、范峰滔、方吉祥、韩鹤友、胡家文、胡万彪、雷力、李剑锋、林妙玲、刘冰冰、刘照军、龙亿涛、毛艳丽、倪振华、仇巍、任斌、沈爱国、宋薇、谭平恒、童廉明、王俊俏、王培杰、席广成、谢微、杨海峰、杨良保、杨腾、叶坚、尤静林、张洁、张正龙、赵继民(按照姓氏拼音排序)组织委员会名誉主任:胡继明主任: 叶坚副主任: 杨海峰、韩鹤友 委员:林俐、陈舟三,征文要求1)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或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词和摘要,具体参见会议网站的论文摘要模板。2)会议同时欢迎论文全文投稿,经审稿录用后将在中文核心期刊《光散射学报》和《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上正式发表。论文全文的字数为3000-6000字(含图表在内),包括中英文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词和摘要及中文正文。具体要求参见会议网站的全文论文要求。3)会议采用“邀请报告”和“墙报”两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安排,参会者投稿时请注意选择稿件类型:“邀请报告”或“墙报”。4)会议投稿一律采用在线注册投稿的方式进行。四,会议注册1)会议注册费:代表类型预注册优惠价格(2月20日前完成缴费)现场注册正式代表2400元2800元学生代表1200元1400元2)全部参会代表(包括无稿件参会人员)在会议网站注册会议网站: http://www.htcis.net/MeetingMain/Index/NCRBA。3)收款信息户名:上海汇光会务服务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银行上海市菊园新区支行账号:4481 7817 3875附言备注项:NCRBA+参会人姓名五,会议赞助本次会议分皇冠级、钻石级、铂金级、黄金级、白银级赞助商。大会诚邀国内外优秀企业加入,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支持和合作。六,会议时间会议举办时间:2024年3月28-30日第一轮会议通知:2023年10月10日第二轮会议通知:2023年12月10日会议投稿截止日期:2024年1月20日线上注册日期:2023年10月10日~2024年3月28日注册优惠截止日期:2024年2月20日七、会议联系方式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叶坚、林俐、陈舟电话:021-62934760联系方式:15216708228、18916153586会议邮箱:ncrba2024@126.com有关本次会议的其他相关事宜请访问会议网页(http://www.htcis.net/MeetingMain/Index/NCRBA)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组委会 2023年10月16日
  • 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第二轮通知
    组织单位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免疫学会协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医学会检验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国科学院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联盟苏州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合体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检验医学研究所苏州市临床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前沿》(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ntiers)期刊编辑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中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赞助单位:征集中,意向单位请联系组委会成员媒体支持:仪器信息网持续更新中……组织架构大会名誉主席 王传新唐玉国徐 博大会主席周连群 杜 鸿学术委员会主 任:王 平崔 巍委 员:王晨辉关 明陈 鸣李 敏周 洲杜鲁涛组织委员会(按姓氏笔划排序)主 任:张 威张海方委 员:王佳谊王 策尹焕才孙中文孙敏轩吴 健何春燕何帮顺宋一之宋明轩张长松陆仁飞陈 相陈 洁邵雪君茅凌翔段生宝胥 萍顾 锋徐国新曹季军唱 凯韩 坤程文播大会秘书处谢小芳秦立海温会燕赵莎莎会议信息会议主题: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会议地点:苏州市科技城源宿酒店(苏州市虎丘区武夷山路77号)会议日期:2023年11月3-5日11月3日10:00-21:00 注册报到 13:30-17:30 青年学术报告会、闭门会11月4日08:30-17:00大会报告、分会报告11月5日08:30-15:00 分会报告、闭幕式简要日程:报到信息:11月3日10:00-21:00,在会场主会厅接待报到。3日未报到的参会代表,可于4日在会场签到处完成报到。论坛信息论坛会议名称论坛主席会厅&时间大会特邀报告周连群杜 鸿主会厅 11/408:30-12:30微生物检验新技术论坛余方友宋一之主会厅11/413:30-17:00智能生物医学传感论坛关 明张 威亚太厅11/413:30-17:00医用质谱技术检验论坛程文播张海方姑苏厅11/413:30-17:00医研产创新发展论坛王 昇宋明轩太湖厅 11/413:30-17:00分子检验论坛杜鲁涛韩 坤亚太厅 11/508:30-12:00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论坛孙敏轩韩 锟姑苏厅 11/508:30-12:00临床检验前沿技术论坛汪俊军段生宝太湖厅 11/508:30-12:00大会闭幕式周连群杜 鸿亚太厅 11/513:30-15:00青年学术报告会李金泽杨 欢亚太厅 11/313:30-17:30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闭门会议)周连群姑苏厅 11/315:30-17:30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AMS)专家共识研讨会(闭门会议)杜 鸿太湖厅 11/314:30-17:30报告专家主会报告专家(持续更新中…)分论坛出席嘉宾(按论坛报告顺序,持续更新中…)会议注册报名报名通道:扫描二维码,【活动报名】提交报名信息。因为程序版本原因,提交报名时会显示“免费”字样,请忽略,并按要求支付费用。会议费:普通参会代表800元/人,食宿费用自理。会议费缴纳、发票开具:扫描下方二维码,根据引导缴费、开具发票。住宿交通信息温馨提示:由于参会人数众多、酒店房源有限且正值旅游旺季,请参会嘉宾及时联系酒店订房。酒店协议价格(费用自理):苏州科技城源宿酒店(大会会场酒店)地 址:虎丘区武夷山路77号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380元/天(含单早)430元/天(含双早)联系方式:18551578885 彭经理苏州科技城万达美华酒店(距会场步行约700米)地 址:虎丘区漓江路8号20幢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380元/天(含双早)豪华大床房:430元/天(含双早)联系方式:0512-66369666(报苏州医工所协议价)苏州清山会议中心(距会场车程约3.5千米)地 址:虎丘区科技城稼先路35号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460元/天(含单早)联系方式:0512-66890999(报苏州医工所协议价)交通信息:• 苏南硕放机场出发:打车:约25公里,车程约45分钟,网约车费约100元。公交:可乘苏锡公交1号线至苏华新村站后打车前往目的地。• 苏州火车站、苏州北广场汽车客运站出发:打车:约22公里,车程约30分钟,网约车费约60元。公交:可乘快线3号在科技大厦站转353路至时尚水岸商业广场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1.5小时。• 苏州北站出发:打车:约35公里,车程约40分钟,网约车费约90元。公交:可乘轨道交通2号线在龟蠡路站转轨道交通3号线至铜墩站, 在鹿山路珠江路西站转353路至时尚水岸商业广场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2.5小时。• 苏州园区站出发:打车:约32公里,车程约35分钟,网约车费约80元。公交:可乘轨道交通3号线至铜墩站, 在鹿山路珠江路西站转353路至时尚水岸商业广场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2小时。• 苏州新区站出发:打车:约15公里,车程约25分钟,网约车费约40元。公交:可乘轨道交通3号线至狮子山站,换乘有轨电车1号线至嘉陵江路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1.5小时。征文要求《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比赛通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定于2023年11月3日-11月5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科技城源宿酒店,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召开“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并于2023年11月3日下午举办“第七届姑苏临床微生物论坛暨智慧医学检验学术研讨会青年学者分论坛”。现开展征文活动,并将于会议期间举办优秀论文比赛,欢迎全国生物医学检验青年学者踊跃投稿参会。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论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学传感、转化医学、临床医学检验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基础研究、临床检验和创新成果转化等研究方向。二、征文要求1. 内容要求:应征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恰当;文字力求准确、精炼、通顺;稿件文责自负。2. 稿件格式:提交800-1000字摘要一份,包括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不要附图表),并按“论文题目、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编、正文”的顺序书写。文稿一律用word格式小四号字排版。3. 论文命名:一作姓名+单位+手机号码。4. 投稿方式:邮箱投稿18895664823@163.com5. 截稿日期:2023年10月27日6. 为了保证投稿后的通讯效率和方便参会,请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尽可能直接投稿,不要请他人代为投递,避免一个单位或科室的稿件通过一个用户名投递。三、比赛流程1. 初赛 在所有投稿中择优选取优秀论文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名单将于10月底回复决赛通知。2. 决赛 进入决赛的选手参加11月3日下午的现场比赛,10分钟PPT演讲,专家打分、点评。3. 颁奖 比赛设置江苏省免疫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于11月5日下午进行集体颁奖。四、联系方式联系人:杨老师,18962113372;李老师,15506183985江苏省免疫学会2023年10月13日联系方式联络专员:刘雨鑫 电话:0512-69588108/13596026345邮箱:lmoffice@sibet.ac.cn赵莎莎 电话:0512-69588061/15152261879邮箱:zhaoss@sibet.ac.cn秘 书 处:谢老师 电话:13862005367 邮箱:xiexiaofang134@126.com秦老师 电话:18943189001 邮箱:qinlh@sibet.ac.cn温老师 电话:18013556495 邮箱:wenhuiyan2012@163.com赵老师 电话:15152261879 邮箱:zhaoss@sibet.ac.cn通讯地址: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科灵路88号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A3楼407室,刘雨鑫收, 13596026345, 邮编:215163江苏省免疫学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七日
  • “全国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联盟”成立预备会在北京怀柔召开
    9月18日下午,“全国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联盟”成立预备会在北京怀柔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指挥部隆重举行,有近70家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的科研单位、医疗机构、企业等的代表参加。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创新服务处处长杨昊天,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副总工程师孙育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席教授、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装置一负责人高家红,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科技开发部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会议由孙育杰主持。程和平在致辞中向莅临预备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成立联盟的构想等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成像设施作为国家平台,为充分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北京大学等单位倡议发起全国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联盟,构建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生态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对于提升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促进行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他表示,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成像设施要托举怀柔科学城成为中国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科技重镇,要产生引领未来十年、二十年生命科学发展的生物医学成像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程和平致辞杨昊天代表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对科学城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怀柔科学城定位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至2050年,怀柔科学城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并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目前,怀柔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教平台集群已初步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配套保障体系也在同步建设中,“科学+城”的新型城市形态正在日趋完善,期待成像设施早日建成、创新联盟早日成立并显现成效。杨昊天介绍怀柔科学城规划等情况孙育杰介绍了成像设施及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的建设情况。成像设施通过建设四大科学装置及辅助平台设施,构建“从分子到人”的全景式结构和功能成像系统。科学中心是成像设施建设及运行的主体单位,大力发展基于大科学设施的科研,培养大科学创新人才,推动成像组学建设,组织实施大科学计划,致力于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孙育杰介绍成像设施和科学中心情况高家红介绍了联盟的设想等相关情况。联盟以“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推动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成为生物医学成像装备的领航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为目标,积极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公司、科技支撑及服务等单位参加,共同协力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类任务。高家红介绍联盟相关情况参会代表就成立联盟的相关事项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热切期盼,并就联盟的发展形式、合作内容、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等具体事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联盟章程(草案)也进行了交流讨论。此次预备会取得了显著成效,达成了联盟建设与发展共识,为11月3-4日计划在第二届“怀柔论坛”上举行的联盟成立大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参会代表讨论发言参会代表讨论发言最后,程和平总结强调,成像设施是国家设施,共建共享,开放包容。以成像设施为核心,构建生命科技的良好创新生态圈,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成像设施建设好,把联盟设计好,共同为生物医学影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此次联盟成立预备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线下参会代表还参观了怀柔科学城创新展示中心,实地考察调研了怀柔科学城整体布局以及成像设施的建设情况。与会代表参观怀柔科学城创新展示中心参会代表考察怀柔科学城建设布局参会代表考察成像设施建设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