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神经生长因子

仪器信息网神经生长因子专题为您整合神经生长因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神经生长因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神经生长因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神经生长因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神经生长因子话题讨论。

神经生长因子相关的论坛

  • 新型温敏型肝素-泊洛沙姆水凝胶包载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序号】:2【作者】:李锐1,2李多慧2全大萍【题名】:新型温敏型肝素-泊洛沙姆水凝胶包载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期刊】:中国药学杂志. 【年、卷、期、起止页码】:2019,54(12)【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18Spvz_s8rHEiC_3mtm0aAE94PmAG9VQYLoPN3GQIp7WO5dqHLgpB_dRvf7yB_uJjHbPGxuAz9tDrp9qM3lW26E4RfMolCiifidgxBF8BnVYMobCW1Xg4icr07JR9oFUvOmj28dhEcgRsfrxVW-jD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分享】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的含量。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水平。用纯化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再与HRP标记的羊抗人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浓度。试剂盒组成: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封板膜2片(48)2片(96)密封袋1个1个酶标包被板1×481×962-8℃保存标准品:1350ng/L0.5ml×1瓶0.5ml×1瓶2-8℃保存标准品稀释液1.5ml×1瓶1.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3 ml×1瓶6 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3 ml×1瓶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3 ml×1瓶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3 ml×1瓶6 ml×1瓶2-8℃保存终止液[align=cente

  • 组织工程肌腱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序号】:4【作者】:孙银凤1张国荣【题名】:组织工程肌腱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期刊】: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起止页码】:2018,15(04)【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ibYlV5Vjs7i0-kJR0HYBJ80QN9L51zrPzkailMgzjgNTQgeWpo-Fz_26SEHjmZmMDCcUPLJxDxT&uniplatform=NZKPT

  • 【求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人体表皮生长因子,最低配置多少钱?哪个牌子性价比高?

    测定方法色谱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A相(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氟乙酸)、B相(三氟乙酸-乙腈溶液:1ml三氟乙酸溶于1000ml乙腈)为流动相,在室温下进行梯度洗脱(0~70%B相)上样量不低于10ug,于波长280nm处检测,以人表皮生长因子色谱峰计算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2000。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人表皮生长因子主峰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95.0%。

  • 缓释生长因子羧甲基壳聚糖支架抑菌功能的研究

    【序号】:4【作者】:李蕾1,2林放2施琳颖【题名】:缓释生长因子羧甲基壳聚糖支架抑菌功能的研究【期刊】:重庆医学.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49(08)【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6xaVI2TORM0Hu_vbfCnMkBhvVDyD9oixmply0ws95pn8Ru0AtdBpbLxxwrbyokavf_sTbHMQazHAJ3j8Ugj-kONWOW5F9y6NCxpAHVRx68rmyFb6CIzVZS6MUwT77CKkBtrJEHU36OTu-2Ves-NGmlremusOokhN&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美皮康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序号】:3【作者】: 梁小玲张慧君梁霞【题名】:美皮康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期刊】:当代护士(下旬刊).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27(12)【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1&filename=DDHZ202012029&uniplatform=NZKPT&v=yD-jZSvU2n1yct1UL_60CAj9k9CiVuUUAEfc0uMITVxvaWEip_VJVoP2QJ_zqpIA

  • 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的影响

    【序号】:3【作者】:刘建香1冯星星2王淑霞【题名】: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的影响【期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起止页码】:2024-05-06【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yVvMdIOuYBGBW2aBN8XNcIK_YWKvwLu6n1ba4jg90sDTWdsAwr5PF-kvlYgn3ukoVbtxx9YU9rLXwd8-E9mTxe4kksxVN0JZPNWHRZfNmXVHx1CqE2w9f6uDQw0Sr8dcYasGIuZ_uZoL50wLNgEW5X7ndB_REuQbf32QVH87NDCxWrKng5sM6hM42RBaQC7CLR6sgKbDuN-1Z6c7kNsY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泡沫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Ⅱ期和Ⅲ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序号】:10【作者】: 杨蕾【题名】:泡沫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Ⅱ期和Ⅲ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期刊】: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起止页码】:2016,9(36)【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7&filename=PLHY201636041&uniplatform=NZKPT&v=AZ8UYR_r6kWwF-aad8-BRulvrc9il1CjeT5_8F3gQoFVu1s0M6g2bpPXHJ8QoMgy[/url]

  • 可缓释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的新型自组装多肽水凝胶制备及性能表征

    【序号】:3【作者】:祁凤英1,2王蕾2李东东【题名】:可缓释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的新型自组装多肽水凝胶制备及性能表征【期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4,28(15)【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6xaVI2TORM1swCWGB30yfUSs7gagqZ8OuIiWkV2_s1SHFu-K1KszuTVN3jiF4Ab9hQrTPCOoiwTAoBUscEZgIGyLDzwVbBMulNObHUFG5Ayp20EWIPttGstjxBJ37fe743uLcw4DVrM=&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富血小板血浆与血小板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的效果研究

    【序号】:6【作者】: 李倩【题名】:富血小板血浆与血小板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的效果研究【期刊】:健康之路. 【年、卷、期、起止页码】:2017,16(12)【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url]?dbcode=CJFD&dbname=CJFDLASN2018&filename=JKZL201712058&uniplatform=NZKPT&v=GTNGCrg792R9ZJLq44J2SxlWNWHjcr84A3qMzpihK09GULZjA9W5CA2Y47NkdXjK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中生长因子含量及释放周期的实验研究

    【序号】:1【作者】:林盘玉许放赵良军【题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中生长因子含量及释放周期的实验研究【期刊】: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起止页码】: 2023 ,13 (05) 【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yVvMdIOuYCU93asKDUUPiR9qRG_z7WT_lu7l4e38LtC4jxsYxWiAM5cXX2Hb0DU9J4n6mGOhksP5Xvj_setYtWxmRVp2DOWxdDBWDIK8rCxqH2THxobpqaMgDshKIASc8ZBZBZDhQf781_S_U151QAmdfxAdVmFhYFGWYHg5fO8aVbcv6sH9-XvhLXp7lFC6-IBOWHr4d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序号】:7【作者】: 倪娇娇李勇张莉【题名】: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期刊】: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45(05)【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BANG202005019&uniplatform=NZKPT&v=jV_KPO1BfFhl-7LT-DSuWYp1U1aAtRhBSnzbgJsbno23FI_wXAq-cDeULWueZ-p6[/url]

  • 【分享】神经细胞培养

    体外神经细胞的培养已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有用的技术手段。神经细胞培养的主要优点是:(1)分散培养的神经细胞在体外生长成熟后,能保持结构和功能上的某些特点, 而且长期培养能形成髓鞘和建立突触联系,这就提供了体内生长过程在体外重现的机会。(2)能在较长时间内直接观察活细胞的生长、分化、形态和功能变化,便于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如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同位素标记、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电生理等手段进行研究。(3)易于施行物理(如缺血、缺氧)、化学和生物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等实验条件, 观察条件变更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4)便于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某些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或各种因素对胚胎或新生动物神经细胞在生长、发育和分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从80年代始开展了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培养细胞分类及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鸡胚背根神经节组织块培养 主要用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在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神经突起的生长长度和密度为指标半定量评估NGF的活性。1. 材料和方法 (1)选正常受精的鸡蛋,置于37℃生化培养箱内孵化,每日翻动鸡蛋一次。 (2)取孵化8-12 d 的鸡蛋, 用70% 酒精消毒蛋壳,从气室端敲开蛋壳,用消毒镊剥除气室部蛋壳。(3)用弯镊钩住鸡胚颈部,无菌条件下取出鸡胚置小平皿内,除去头部后,腹侧向上置 灭菌毛玻璃片上,用眼科弯镊子打开胸腹腔,除去内脏器官。(4)在解剖显微镜下,小心除去腹膜,暴露脊柱及其两侧,在椎间孔旁可见到沿脊柱两侧 排列的背根节(图1),用一对5号微解剖镊小心取出。(5)置背根节于解剖溶液内,用微解剖镊去除附带组织,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玻璃或塑料 培养瓶中,在DMEM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 结果鸡胚背根神经节在含神经生长因子(NGF, 2.5S,20ng/ml)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4 h,神经节长出密集的神经突起。而未加NGF的神经节培养24 h, 未见神经突起生长。二.新生大鼠、新生小鼠及鸡胚背根神经节分散细胞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细胞起源于神经嵴,NGF研究先驱Levi-Montalcini的实验表明,外原性NGF能刺激DRG细胞生长发育并形成广泛的神经网络。在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节在NGF存在的情况下,神经突起的生长在一天之内可长达数毫米,因此,利用培养的DRG细胞,进行轴突生长发育的研究,是最为经典而常用的方法之一。

  •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温敏凝胶及Rg3水凝胶促进SD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序号】:5【作者】: 陆超1沈思远1刘拓2【题名】: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温敏凝胶及Rg3水凝胶促进SD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33(11)【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SWZP202011005&uniplatform=NZKPT&v=sjhDx7x0M02Y445DsyUdZp1CcCzVbXsyiU0uFGfghWgBK__RfJ643pH1IoO[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iq

  •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充足的营养、合适的PH、适宜的温度和()。 A、酶 B、氧气 C、水分 D、生长因子

  • 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产生的一类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分子,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一般生理性的细胞产物。细胞因子通常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相关细胞产生,按其功能及与免疫学的关系可分为:⑴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nterferon,IFN);⑵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类的IL 2、IL 4、IL 5、IL 7、IL 9、IL 10和IL 12,以及β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⑶具有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以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IL 1、IL 6和IL 8为代表的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趋化因子;⑷具有造血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IL 3、IL 11、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等。 重组细胞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细胞因子产品,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可收到良好的疗效。近十多年来,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的研制有较快发展,相关的新药陆续上市。本文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不同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基因来源情况,以及各类重组细胞因子的基本特点和适应症。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国产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乙肝疫苗、IFN、IL 2、G-CSF、重组链激酶(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rSK)、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GF)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组织溶纤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IL 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物正处于临床Ⅱ期试验阶段,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已从实验阶段进入临床阶段。正在开发研究中的项目包括采用新的高效表达系统生产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新药。 在欧美市场上,对现有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而开发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上市,如重组新钠素、胞内多肽等。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反义核酸,以及基因治疗、新的抗原制备技术、转基因动物生产等,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国外生物医药的目前发展动向,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与血管发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s,TAF)包括研究较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它们促进肿瘤新生微血管的生长。临床研究表明,阻断VEGF受体2(VEGFR 2)和PDGF受体β(PDGFR β)等,可达到通过抗血管生成来治疗肿瘤的目的。1998年,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两种用于治疗癌症的血管发生抑制因子(即抗血管生长因子)和内皮抑制素,以及一种抗血管生长蛋白,即血管抑制素(vasculostatin),都有较好的疗效。另外,VEGF、FGF和血管生长素(angiopoietin)等能够通过刺激动脉内壁的内皮细胞生长来促进形成新的血管,从而对冠状动脉疾病和局部缺血产生治疗作用。

  • 重组细胞因子分类及应用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具有 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 等。二、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按其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 (lymphokine)等。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 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也可以依据结构或者其受体结构分类,我们的 趋化因子目前没有受体产品。三、细胞因子的特征1、低分子量;一般为<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为二聚体,三聚体。2、天然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方式在局部发挥短暂作用。3、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同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4、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5、具有高效性、多效性、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网络性。四、细胞因子的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2、干扰素(interferon,IFN)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分α、β和g三种类型。3、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包括G-CSF(粒细胞)、M-CSF(巨噬细胞)、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Multi-CSF(多重)(IL-3)、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 (TPO)等。5、趋化因子(chemokine)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特定的淋巴器官和组织以及感染发生的部位。根据趋化因子近N端半胱氨酸(Cys)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可分为CC、CXC、C、CX3C四个亚家族。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生长因子(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五、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介导自然免疫、参与抗肿瘤和抗感染2.调节T、B细胞活化、生长和分化,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刺激造血生成、刺激骨髓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4.在炎症、感染和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5.在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6.细胞因子通过激活其相应受体(CKR),导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或分泌某种蛋白质。六、四种蛋白表达体系比较表达细胞优点缺点原核E. coli繁殖快、成本低、产量高遗传背景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清楚易于大规模培养,成本低廉蛋白常为包涵体,纯化困难无糖基化(分泌蛋白,细胞膜上蛋白不可用),生物活性不定无翻译后修饰,内毒素含量高酵母Pichia使用简单,表达量高,His-tag便于纯化,一定的翻译后加工可进行糖基化修饰,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可诱导表达,也可分泌表达,产物便于纯化有时会出现蛋白切割问题糖基化不能满足要求昆虫High-5产量高 ,翻译后加工与哺乳动物相似对于部分有毒性或较难表达蛋白有优势无内毒素污染蛋白活性不如哺乳动物适合表达激酶等定位于细胞内的真核蛋白哺乳CHO HEK293完善的翻译后加工,活性接近天然蛋白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表达产量低

  •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嫁给科研的女子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5/16/773274745_small.jpg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09年的4月22号在意大利都灵的一个犹太夫妇家降生了一对孪生姐妹。其中一位取名保罗,一位取名丽塔·列维,而后者也是后来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得主。两个小家伙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大她们5岁的姐姐安娜。身为电子工程师和数学家的父亲颇具维多利亚风格,作为一家之主的该老爸认为女儿若从事与科研相关的工作,就会对她们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他决定不准他的三个女儿从事科学研究,也不准她们读大学。姐姐安娜从小就对诺贝尔奖得主塞尔马·拉格乐夫(Selma Lagerl?f)非常崇拜,这种热情也深深的感染了丽塔·列维。让小丽塔萌生了做第二个塞尔马·拉格乐夫的念头,并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像这位诺奖得主一样,成为意大利的传奇。可能受父亲的影响,丽塔的经历显得比较拧巴。成年之后,她将母亲娘家的姓氏“蒙塔尔奇尼”加在父亲之后,于是开始叫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这也似乎预示着这位犹太血统的女性将干出一番与其家人完全不同的非凡事业。20岁时,她意识到自己不可能适应父亲为自己规划的那样一种全职太太的女性角色,于是向父亲恳求应允自己开始职业研究生涯。加上最疼爱她的一位女老师死于胃癌,促发了她学医的愿望。她用8个月时间填补了自己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方面的空白,顺利地高中毕业并考入了都灵学医院校——一个人才辈出的学院①。1936年,蒙塔尔奇尼从医学院毕业,一如当今的大学生毕业季的迷茫期,顺利拿到了医学学位的她,即便在医学院已经经过了3年的神经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训练,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应完全投身医学行业还是该进一步跟进自己在神经学基础领域的研究。颇有主见的她其实并没有犹豫太久,毕业之后她当上了意大利著名的组织学家G·莱维(Giuseppe Levi)教授的助手,专攻神经生物学。好景不长,1938年墨索里尼发表宣言并颁布法令,禁止非雅利安人的意大利公民从事学术研究。于是,身为犹太人的蒙塔尔奇尼被迫在1939年离开意大利去布鲁塞尔的一个神经研究所待了一小段时间。1940年春,当比利时被德国占领时,她又重返意大利。而此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移民美国,二是留下来继续“享受”这种既得不到援助又被排斥在雅利安人世界之外的刺激。然而,她还是选择了后者,在她的闺房中,自己搭建了一个小实验室!她发现小鸡胚胎是理想的研究材料,因为受精的鸡蛋价格低,又很容易买到,而且小鸡胚胎的神经系统比人脑的神经系统要简单的多。一次旅途中她读到了被称为当代“顶尖生物学家”的维克多·汉堡(Viktor Hamburger)的一篇论文。汉堡认为,当小鸡胚胎中的一个肢体被切除后,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就会消失,不能再生长、扩散。当时蒙塔尔奇尼的研究还没怎么开展,碰巧她过去的老师G·莱维也从被纳粹入侵的比利时逃脱过来协助她,成为了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助手。他们师徒二人重复汉堡实验时却发现,将小鸡胚胎中的一个肢体切除,髓内神经元会先扩散并生长,然后才凋亡,而并不是汉堡所描述的“不能再生长、扩散”。这让他们兴奋不已。1943年是个多难之秋,德军对意大利的入侵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当时在皮埃蒙特的避难所,转逃到佛罗伦萨,并在乡间重建了一个实验室。在佛罗伦萨的日子,她每天都能和许多好朋友和勇敢的游击队员接触。在英美的总部,她被聘为医生并且分管一个阵营的战争难民的救治。流行性疾病和致命的伤寒在难民中传播开来,她则挑起了既当护士又当医生的重任,与这些难民共同承担随时可能到来死亡之苦。然而也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每几天一次的停电和实验室鸡蛋的供应短缺让他们不得不在一年之后远涉重洋去美国佛罗里达州,住在那里的地下室里直到战争结束。那段时间,她一直被当做持有假身份证的危险分子看待,所幸的是,她重复汉堡小鸡胚胎的试验的论文被比利时杂志《生物学文献》收载,然而同时寄回祖国意大利的几家杂志的论文,则由于她没有用雅利安语署名而被退了稿件。意大利的这场战争于1945年终于结束了,她回到了故乡都灵和家人团聚,并且重拾了她在大学的学术职务。二战结束后,远在大洋彼岸的汉堡看到了《生物学文献》刊登的蒙塔尔奇尼的这篇论文,并邀请她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他特别想知道“谁是正确的”。1947年秋天,蒙塔尔奇尼就受维克多·汉堡之邀,加入了后者所在的世界上最卓越的神经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并且重复很多年前自己做过的小鸡胚胎实验,当时她只是计划在圣路易斯待10-12个月,但是优秀的研究成果让她必须为之一再推迟回意大利的行程。她反复思考着记录着在摘除肢体和不摘除肢体两种情况下神经元分别形成的数目。终于有一天她让汉堡看到了那些切片,从而证明:在神经元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细胞死亡的过程。如果摘除一个肢体就会使这个过程更加明显。这表明一个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元细胞的命运,取决于某种来自肢体的反馈信号或激素。没有这种信号或激素,神经元细胞就会死亡。接着,蒙塔尔奇尼又从汉堡的助手所做的实验(即“将老鼠的肿瘤移植到鸡胚去除肢芽的部位后,神经纤维长入该肿瘤组织”)中获得启示:这是肿瘤释放某种生长因子的结果。这种生长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汉堡与青年生物化学家科恩进行合作试验,他们在老鼠肿瘤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和核酸的混合物,注入鸡胚后,同样出现了促进神经发育的情况。两人在用蛇毒(只破坏核酸而不影响蛋白质)鉴别过程中,意外地发现蛇毒形成的神经纤维“晕圈”比老鼠肿瘤产生的神经纤维“晕圈”要大的多。计算表明,蛇毒所含的生长因子比老鼠肿瘤药多3000倍。蛇毒来自蛇毒腺,而蛇毒腺对应哺乳动物的同源物就是唾液腺。后来他们果然在雄鼠的唾液腺里找到了丰富的生长因子。1954年,这种物质正式被命名为神经生长因子(NGF)。而蒙塔尔奇尼也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获诺贝尔奖时已届77 岁高龄, 距离她1954 年发表关于第一个生长因子的论文有30 余年的时间。她的科学发现之所以经过了如此漫长的历程才为诺贝尔基金会所承认, 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这项发现的基础性质, 这类成果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科学家长时间的集体研究, 才能显示出重大的科学价值NGF对神经损伤具有促进修复与再生等作用,这一系列特性,为许多病人带来了福音。例如,把NGF敷于伤口上,能提高愈合速递4-5倍。NGF与另一种表皮生长因子的结合,更可促进植皮的生长,成为治疗烧伤的良药。进入本世纪后,国内科学家们进一步通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运用一种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小儿脑性瘫痪、颅脑外伤等都有明显的疗效。NGF还为征服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癌症等“不治之症”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医院针灸康复病房实习阶段,每天给那些脑梗死、偏瘫的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的同时,基本上每个病人都还会配合上鼠神经生长因子来治疗,而此药也因安全没有副作用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这也让我这个实习阶段的小医生,深深体会了科研成果对人类的造福。而这位经历了战乱、辗转奔波于各地终发现神经生长因子的伟大女性,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科研事业,终身未婚。①在1986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已经出了两位诺奖得主,既是她的同事也是好伙伴:1969年获得生理或医学奖的萨尔瓦多·罗利亚(SalvadorLuria)和1975年的杜尔培科(RenatoDulbecco)。他们三个都是意大利著名的组织学家G·莱维(Giuseppe Levi)教授的弟子。②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2012年12月31日报道,当地时间2012年12月30日,意大利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在其罗马住所去世,享年103岁。罗马市长吉安尼·阿莱曼诺(Gianni Alemanno)随后宣布了她去世的消息,然后表示,蒙塔尔奇尼的去世是人类的一大损失。

  •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柱推荐

    我想要测定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子量在13-14KD,用哪种柱子比较好,请详细列一下柱子的各种性能和价钱、厂家等。谢谢!

  • 高效液相色谱

    请问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分子量约13000,用什么柱子好?我目前有Kromasil 100-5-C18 4.6*200mm,可以吗?

  • 【原创】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抑制因子酶联免疫分析

    预期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兔血清,血浆,细胞培养物上清或其它相关液体中bFGF含量。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bFGF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bFGF、生物素化的抗bFGF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bFG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一块(96孔) 2.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20 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20 ng/mL,10 ng/Ml, 5 ng/mL ,2.5 ng/mL,1.25 ng/mL,0.62 ng/mL,0.31 ng/mL,,其原液直接作为最高标准浓度,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 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如配制10 ng/mL标准品:取0.5ml 20 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3.样品稀释液:1×20ml/瓶。4.检测稀释液A:1×10ml/瓶。5.检测稀释液B:1×10ml/瓶。6.检测溶液A: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 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u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如1ul检测溶液A加99ul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7.检测溶液B: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B1:100稀释。稀释方法同检测溶液A。8.底物溶液:1×10ml/瓶。 9.浓洗涤液:1×3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10.终止液:1×10ml/瓶(2N H2SO4)。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细胞培养物上清:请离心后收集上清,并将标本保存于-20℃,且应避免反复冻融。2.血清: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 x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3.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2 - 8° C 1000 x g离心15分钟,或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操作步骤各试剂在使用前平衡至室温。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除空白孔外,余孔分别加标准溶液或待测样品100ul,注意不要有气泡,轻轻混匀,酶标板加上盖,37℃反应120分钟。2.弃去液体,甩干,不用洗涤。3.每孔加检测溶液A工作液 100ul,37℃,60分钟。洗板3次,350ul/每孔,甩干。 4.每孔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 100ul,37℃,60分钟,洗板5次,甩干。5.依序每孔加底物溶液90ul,37℃避光显色30分钟(此时肉眼可见标准品的前3-4孔有明显的梯度兰色,后3-4孔梯度不明显)。6.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ul,终止反应(此时兰色立转黄色)。用酶联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注:1. 每次实验留一孔作为空白调零孔,该孔不加任何试剂,只是最后加底物溶液及2NH2SO4。测量时先用此孔调OD值至零。 2.为防止样品蒸发,试验时将反应板放于铺有湿布的密闭盒内。洗板方法手工洗板方法:吸去(不可触及板壁)或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推荐的洗涤缓冲液至少0.4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特异性 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兔bFGF,且与其它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对数坐标),OD值为纵坐标(普通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1.洗涤过程非常重要,不充分的洗涤易造成假阳性。2.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3.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4.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稀释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稀释倍数。5.在配制标准品、检测溶液工作液时,请以相应的稀释液配制,不能混淆。6.底物请避光保存。检测范围:0.31 ng/mL -20 ng/mL

  • 聚己内酯/几丁糖—神经营养因子-3多通道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序号】:2【作者】:鲁正宇【题名】:聚己内酯/几丁糖—神经营养因子-3多通道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qt_j-uEELFPBonMmeY4CXYJt15MzEqPbIZwAi9KGr_K6lWlPFCF9RmB2DZHadt2qxH9QmcxSj2vMIjNa2QqdxgXfxaq9JgKOuSefNflQVv2sgoh8XiaDx5eem1E-4TAmnYLx4yLiOJUvTXgbvh0k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加发现人体蛋白质新技术 为膜蛋白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新技术可揭示蛋白间相互作用 为膜蛋白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科技日报多伦多3月28日电 (记者冯卫东)据最新一期《自然·方法学》杂志网络版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研究人体蛋白质的新技术。该技术可追踪膜蛋白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膜蛋白占人体所有蛋白的约三分之一,有500多种疾病与其失能相关。膜蛋白的研究难点在于,要了解其作用,必须基于对其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观察。 多伦多大学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教授伊戈尔·斯坦戈利亚称,新技术为检视人体细胞自然环境中的膜蛋白提供了新工具。其灵敏度足以检测到引入药物的微量变化,因此对癌症及神经疾病治疗方法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被称为MaMTH(哺乳动物膜双杂交法)的新技术,来确定CRKII蛋白在最常见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CRKII蛋白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相互作用,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癌细胞的增殖。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茱莉亚·佩斯奇尼格称,CRKII最有可能调控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稳定性,并通过促进癌细胞间的信令传递或通信来推动肿瘤生长。研究发现,可抑制这些突变受体和CRKII的一种组合化疗法或对肺癌治疗大有助益。 此项研究汇聚了多伦多和波士顿地区的5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及癌症临床医师、生物信息学家。佩斯奇尼格及其实验室历时4年对适用于酵母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类似技术进行了改进,从而开发出新的MaMTH技术。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对其他人体疾病中的突变蛋白进行研究。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4年03月31日

  • 【求助】(已应助)求助两篇文献

    1.作者: 高兴华, 杨国成, 夏腊菊, 孟祥平, 刘莉, 汤贝贝题名:神经生长因子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期刊:核心期刊 ISSN 年 卷 期:2006年 第27卷 第02期2.作者:顾明 周慧芳 薛冰 牛东滨 何其华 王晓民题名:雷公腾单体对Abe顾明 周慧芳 薛冰 牛东滨 何其华 王晓民期刊:生理学报年 卷 期:2006 56(1)

  •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有哪些?

    [font=宋体]细胞因子一般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会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的变化。[/font][font=宋体]已知的细胞因子受体绝大多数是[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transmembrane-proteins][b]跨膜蛋白[/b][/url],由胞外、跨膜和胞质区组成。胞外膜区是识别结合细胞因子的部位,胞质区在受体激活后启动信号转导。下面为大家介绍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有哪些?[/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一、细胞因子的分类[/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一[/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根据细胞种类不同分类[/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淋巴因子[/font][font=Calibri](lymphokine) [/font][font=宋体]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淋巴细胞、[/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淋巴细胞和[/font][font=Calibri]NK[/font][font=宋体]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font][font=Calibri]IL-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5[/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6[/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9[/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γ、[/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GM-CSF[/font][font=宋体]和神经白细胞素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单核因子[/font][font=Calibri](monokine) [/font][font=宋体]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font][font=Calibri]IL-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6[/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8[/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G-CSF[/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M-CSF[/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非淋巴细胞、非单核[/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font][font=Calibri]EPO[/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7[/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SCF[/font][font=宋体]、内皮细胞源性[/font][font=Calibri]IL-8[/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β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二[/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分类[/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白细胞介素[/font][font=Calibri](interleukin, IL) 1979[/font][font=宋体]年开始命名。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font][font=Calibri]cDNA[/font][font=宋体]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已报道有三十余种[/font][font=Calibri](IL-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38)[/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集落刺激因子[/font][font=Calibri](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font][font=宋体]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粒细胞[/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GM([/font][font=宋体]粒细胞、巨噬细胞[/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ulti([/font][font=宋体]多重[/font][font=Calibri])-CSF(IL-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SC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EPO[/font][font=宋体]等。不同[/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干扰素[/font][font=Calibri](interferon, IFN) 1957[/font][font=宋体]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β和[/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γ,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肿瘤坏死因子[/font][font=Calibri](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font][font=宋体]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根据其产生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和[/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β两类,前者由单核[/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font][font=Calibri](lymphotoxin, LT)[/font][font=宋体]。两类[/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大剂量[/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可引起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因而[/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又称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素[/font][font=Calibri](cachectin)[/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转化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β家族[/font][font=Calibr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font][font=宋体]β [/font][font=Calibri]family, TGF-[/font][font=宋体]β [/font][font=Calibri]family) [/font][font=宋体]由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包括[/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以及骨形成蛋白[/font][font=Calibri](BMP)[/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6[/font][font=宋体])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growth factor,GF)[/font][font=宋体]如表皮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EGF)[/font][font=宋体]、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PDGF)[/font][font=宋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FGF)[/font][font=宋体]、肝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HGF)[/font][font=宋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I(IGF-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F-[/font][font=宋体]Ⅱ、白血病抑制因子[/font][font=Calibri](LIF)[/font][font=宋体]、神经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NGF)[/font][font=宋体]、抑瘤素[/font][font=Calibri]M(OSM)[/font][font=宋体]、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PDECGF)[/font][font=宋体]、转化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VEGF)[/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趋化因子家族[/font][font=Calibri](chemokinefamily) [/font][font=宋体]包括四个亚族[/font][font=Calibri]:(1)C-X-C/[/font][font=宋体]α亚族,主要趋化中性粒细胞,主要的成员有[/font][font=Calibri]IL-8[/font][font=宋体]、黑素瘤细胞生长刺激活性[/font][font=Calibri](GRO/MGSA)[/font][font=宋体]、血小板因子[/font][font=Calibri]-4(PF-4)[/font][font=宋体]、血小板碱性蛋白、蛋白水解来源的产物[/font][font=Calibri]CTAP-[/font][font=宋体]Ⅲ和β[/font][font=Calibri]-thromboglobulin[/font][font=宋体]、炎症蛋白[/font][font=Calibri]10(IP-1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ENA-78 (2)C-C/[/font][font=宋体]β亚族,主要趋化单核细胞,这个亚族的成员包括巨噬细胞炎症蛋白[/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MIP-1[/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IP-1[/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RANTES[/font][font=宋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font][font=Calibri]-1(MCP-1/MCA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CP-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CP-3[/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I-309[/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C[/font][font=宋体]型亚家族的代表有淋巴细胞趋化蛋白。[/font][font=Calibri](4)CX3C[/font][font=宋体]亚家族,[/font][font=Calibri]Fractalkine[/font][font=宋体]是[/font][font=Calibri]CX3C[/font][font=宋体]型趋化因子,对单核[/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细胞及[/font][font=Calibri]NK[/font][font=宋体]细胞有趋化作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细胞因子检测是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已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等。[/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二、[/font][b][font=宋体]细胞因子受体分类[/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根据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家族或超家族,包括免疫球蛋白([/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超家族、[/font][font=Calibr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font][font=Calibri]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超家族和趋化因子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免疫球蛋白([/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超家族[/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font][font=Calibri]IgSF[/font][font=宋体])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相似域的分子超家族。[/font][font=Calibri]IgSF[/font][font=宋体]的所有成员都含有[/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个[/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样结构域,每个[/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样结构域含有约[/font][font=Calibri]7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1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它的二级结构是由两条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折叠状链形成的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片状平面,每条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片状链含有[/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个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折叠。每条反平行β片链由[/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组成。β片内侧的疏水氨基酸可稳定[/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的折叠。[/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大多数[/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域有一个二硫键垂直连接两个β片,构成二硫键的两个半胱氨酸约含[/font][font=Calibri]55[/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75[/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少数[/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域,如[/font][font=Calibri]CD2[/font][font=宋体]的第一域、[/font][font=Calibri]LFA-3[/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PDGFR[/font][font=宋体]的第四域、[/font][font=Calibri]CD4[/font][font=宋体]的第三域等,均缺乏二硫键。这种多肽链的球形结构的折叠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font][font=Calibri]Ig fold[/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font][font=Calibr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又称造血素受体,是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能识别细胞因子并对其作出反应,具有[/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条α[/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螺旋链。这些受体具有某些保守的胞外域,缺乏内在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保守的胞外域有大约[/font][font=Calibri]20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的长度,其中在氨基末端区域含有四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位于跨膜域近端的保守氨基酸基团([/font][font=Calibri]WSXWS[/font][font=宋体])。这四个半胱氨酸是维持受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关键。[/font][font=Calibri]WSXWS[/font][font=宋体]共识序列是细胞因子受体功能性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③[/font][font=Calibri]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又称[/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受体,是表达在某些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它与一组选定的细胞因子结合并作出反应。通常Ⅱ型细胞因子受体是具有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成分的异二聚体或多聚体。这些受体一般由两条肽链组成,胞外区由[/font][font=Calibri]20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含有[/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④[/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超级家族[/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超家族成员是细胞因子受体的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共享一个半胱氨酸丰富域([/font][font=Calibri]CRD[/font][font=宋体]),由三个二硫键围绕[/font][font=Calibri]CXXCXXC[/font][font=宋体]的核心基团形成一个拉长的分子。目前[/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家族有[/font][font=Calibri]12[/font][font=宋体]个成员,包括[/font][font=Calibri]55kDa[/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75kDa[/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低亲和力的[/font][font=Calibri]NGFR[/font][font=宋体],人[/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抗原([/font][font=Calibri]CD40[/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Fas[/font][font=宋体]抗原。该家族的共同特点是其胞外区有[/font][font=Calibri]Cys[/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4-6[/font][font=宋体])丰富的假重复基团,每个基团含有[/font][font=Calibri]4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细胞内域较短,由[/font][font=Calibri]4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221[/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无同源序列。[/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⑤趋化因子受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趋化因子受体是在某些细胞表面发现并与趋化因子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受体。人类已发现[/font][font=Calibri]20[/font][font=宋体]种不同趋化因子受体,为[/font][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次跨膜的[/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蛋白偶联受体,并在细胞内与[/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蛋白偶联进行信号转导,是[/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趋化因子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引发细胞内钙([/font][font=Calibri]Ca2+[/font][font=宋体])离子通量(钙信号传导)。既而引起细胞反应,包括趋化作用过程开始,将细胞运送到生物体内的理想位置。[/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更多细胞因子详情可以查看义翘神州[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category/cytokine-protein][b]细胞因子蛋白[/b][/url]:[/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category/cytokine-protein[/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font=宋体] [/font]

  •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但是这种自噬“信号”如何传递给细胞从而使其“执行”自噬过程,则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近期,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课题组成功找到高等动物细胞在生长因子缺失条件下,启动自噬的部分“密码”,从而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4月27日,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以研究文章的形式刊发了这项研究成果,并配发专门评述。这也是近三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第二篇发表在这一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2009年6月,该院韩家淮教授的一篇有关细胞选择死亡方式机制的研究文章曾“登上”该杂志。  所谓自噬,是指细胞消化自身蛋白质或细胞内的结构(细胞器)的一种自食现象。通过这种现象,细胞可以降解、消除和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器和变性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生存和修复提供必须的能量。  科学家们认为,自噬与细胞凋亡、细胞衰老一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有关实验表明,包括肥胖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失调及癌症在内的人类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都与该过程的异常有关。为此,自噬也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据林圣彩介绍,对自噬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以单细胞生物酿酒酵母为模型的研究,目前,一系列构成单细胞生物自噬核心机器的基因已被发现并命名。  然而,对自噬在多细胞生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科学界至今仍在不断探索中。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是:在多细胞生物中,诱导自噬的各种信号是如何被传递到细胞内自噬“核心机器”从而启动自噬过程的?  研究表明,与单细胞生物不同,在多细胞生物内,外界营养元素要依赖于生长因子的调控才能被转运到细胞内。一旦细胞外的生长因子匮乏,细胞便能启动自噬以维持能量平衡。那么,生长因子缺失这一信号又是如何“传达”的呢?  这也成为长期致力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林圣彩教授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研究,课题组终于成功“**”这一自噬启动“密码”——即通过一种名为GSK3的激酶活性增高后磷酸化并随之激活乙酰转移酶TIP60,进而导致自噬核心机器中的蛋白激酶ULK1的乙酰化水平增强而启动细胞自噬。简言之,这一发现揭示了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因子缺失条件下的细胞自噬过程的新的介导分子及其通路。  林圣彩认为,弄清楚了细胞内到底有哪些蛋白分子“参与”了自噬和它们如何串联在一起,将有益于科学界从“源头”上认识相关疾病,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金秋计划】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5.366亿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10.5%),预计到2045年患病人数将达到7.832亿(患病率12.2%)[1]。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2]。DPN是一种以感觉神经病变为主,并累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远端肢体对疼痛、温度、振动和本体感觉的丧失[3],是下肢截肢和致残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原因[4]。高血糖、血脂异常、微血管损伤、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神经营养因子缺失等在DPN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治疗DPN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和疼痛管理[5],针对DPN的疼痛管理,主要应用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和阿片类镇痛药物,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纠正代谢紊乱、营养神经、缓解疼痛等机制减轻DPN症状。临床上大多数被批准用于治疗DPN的药物如硫辛酸、依帕司他、阿米替林、丙米嗪、加巴喷丁等,虽能有效减轻疼痛,但存在作用途径单一、耐药性差,容易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失眠、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此外,目前没有新的治疗疼痛性DPN的疗法被批准,临床最有效的一线药物或联合用药尚不清楚[6]。因此,寻找新的治疗DPN的药物刻不容缓。黄芪桂枝五物汤(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HGD)作为经典名方之一,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和营通脉的疗效[7],对缓解DPN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疗效显著,被广泛用于DPN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就DPN的发病机制、HGD治疗DPN的药效基础、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HGD治疗DPN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1 DPN的发病机制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是由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高血糖参与的异常代谢通路为基础,包括多元醇通路、AGEs堆积、己糖胺通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通路、内质网应激等[8],这些异常的代谢通路可引起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增生、神经纤维损伤、破坏线粒体稳态,产生大量活性氧和活性氮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此外活性氧的增加还会激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信号通路,导致神经血管损伤,诱发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又会对通路形成正反馈,造成恶性循环。除了高血糖引起的异常代谢通路外,脂代谢异常、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神经营养不足、胰岛素抵抗等[9]也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浆游离饱和脂肪酸的浓度通常会升高,而长链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酯和硬脂酸酯,会阻碍线粒体的功能及其运输,导致感觉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凋亡[10]。脂代谢异常会生成二酰甘油,刺激多元醇通路和PKC通路,细胞内的游离脂肪酸还能够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诱发炎症反应,刺激产生活性氧,破坏线粒体,加剧氧化应激反应[11]。NGF能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成熟,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加快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12]。有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动物皮肤中,NGF的产生受到抑制[13]。胰岛素信号传导也可能是引起DPN的原因之一,胰岛素不仅是一种激素,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神经保护因子[14]。炎症反应主要通过释放炎症因子参与DPN的发生和发展,细胞间黏附因子促进白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在趋化因子的影响下,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到达DPN受损组织并激活,然后分泌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内的多种炎性因子,如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15]。这3种炎症因子可以影响DPN神经损伤,破坏雪旺细胞与轴突之间的沟通[16-17],DPN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TNF-α在内的炎症因子相关联,炎症因子参与疼痛和痛觉过敏的产生,并增加血神经屏障的渗透性,将TNF-α注射到坐骨神经可诱导炎症性脱髓鞘或轴索变性[18]。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DPN多种代谢途径受损的共同引发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高血糖可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并对周围神经中的神经元和雪旺细胞产生损伤[19]。引发氧化应激的原因是活性氧的过量产生,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导致抗氧化系统失调[20],最终造成组织损伤。高血糖引起的异常代谢通路:多元醇通路、AGEs通路、PARP通路等最终都会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多元醇通路和PARP通路中消耗了大量的还原性辅酶,导致胞内活性氧清除能力不足,AGEs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综上,DPN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病理生理学的核心是神经代谢受损和生物能衰竭[9],高血糖及异常代谢通路、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NGF缺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机制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损伤周围神经组织,最终导致DPN的发生。 2 HGD治疗DPN的方证基础和药效基础2.1 方证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并未记载DPN病名,但根据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痹证”“痛证”“痿痹”等范畴[21]。《素问奇病论》中提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患者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燥热内盛,煎熬阴液,气血滞而不行。《黄帝内经素问痹论》[22]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体如冰。DPN病机多因消渴日久,气阴损耗,阴虚邪热内生,精华内涸,导致血气凝滞,络脉不通,不能外输四肢而发病,属本虚标实,瘀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倪青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病机可总结为虚、瘀,虚即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相兼,虚为本,瘀为标,贯穿DPN的始终[23]。仝小林院士认为DPN属于糖尿病“郁、热、虚、损”4大阶段中的虚、损阶段,脏腑热、经络寒,总以脾虚为本,通补兼施、寒热并用是仝院士辨治DPN的治疗大法[24]。《素问逆调论》[22]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肌肉筋骨失于濡养,故见手足麻木、感觉减退,犹如风痹之状;气阴两虚迁延不愈,阴损及阳,阳虚失煦,故四肢厥冷;气血阴阳俱虚,血行缓滞因热成瘀,痹阻脉络,不通则痛,故见皮肤肌肉刺痛,入夜尤甚;久病肝肾脾胃虚弱,聚湿成痰,痰瘀互结,肢体脉络失荣,故见肌肉日渐萎缩、软弱无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血痹虚劳进行了论述,认为血痹、虚劳都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慢性虚损性疾病,因此,DPN与血痹虚劳具有相关性[25]。HGD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是治疗素体营卫不足,外受风邪所致血痹的常用方。方中黄芪补气,为君药。桂枝既能扶助卫阳以祛风邪,又能温通血脉以行血滞,与黄芪相伍,共奏益气扶阳,和血通痹之效。芍药养血,与桂枝相伍,共奏调和营卫,和血通痹之效,2药共为臣药。生姜、大枣养血益气,助芪、芍之力,又能调和营卫,扶阳祛风,共为佐使。诸药相伍,共奏补气温阳,和血通痹之功。2.2 药效基础现代药理实验证明,HGD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苷类,如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刺芒柄花素,可促进胰岛素释放而发挥降糖作用[26]。网络药理学预测HGD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阻止胆碱能神经信号传递、降低内质网应激水平等[27],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保护神经纤维、减轻疼痛、促进能量代谢及神经修复的作用。黄芪性甘,微温,有敛疮生肌、益卫固表、补气升阳的作用[28]。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黄芪在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降血糖、增强免疫等方面疗效显著[29-31]。黄芪皂苷IV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中国药典》2020年版将黄芪皂苷IV确定为黄芪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黄芪皂苷IV 24 mg/kg可有效提高DPN大鼠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降低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水平,减少神经细胞中AGEs的积累,从而有效抑制DPN大鼠有髓纤维面积的减少和节段性脱髓鞘的增加[32]。Yin等[33]通过构建DPN大鼠模型和DPN雪旺细胞损伤模型发现,黄芪皂苷IV 80 mg/kg能够通过增强自噬,减轻雪旺细胞凋亡引起的DPN髓鞘损伤,改善神经功能。Ben等[34]应用黄芪皂苷IV 60 mg/kg连续12周干预DPN大鼠模型,发现黄芪皂苷IV能够改善DPN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线粒体的损伤,显著减少DPN大鼠的机械性异常疼痛,提示黄芪皂苷IV在治疗DPN中有着巨大潜力。桂枝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镇痛、抑菌、抗过敏及促进血管舒张、抗血小板聚集等[35-36]。目前DPN的发病机制被认为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有关[6],桂枝提取物不仅具有降血糖的作用[37-38],还可以减少肠道对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吸收[39]。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桂枝主要含有挥发油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成分[40],其中挥发油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肉桂醛。Chun等[41]通过构建肉桂醛调控的编码基因对周围神经变性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肉桂醛能够通过影响雪旺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而抑制周围神经变性。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对高葡萄糖浓度应激的易感性与DPN的发生发展有关,是DPN损伤的靶细胞[42]。Shi等[43]通过构建高糖诱导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模型发现,肉桂醛100 nmol/L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从而起到保护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作用,减少细胞凋亡。另有研究发现,肉桂醛20、40 mg/kg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逆转糖尿病大鼠的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提示肉桂醛在防治DPN方面具有巨大潜力[44]。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及其苷类、三萜类、黄酮类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45-46]。Huang等[47]通过大鼠坐骨神经受损实验发现,白芍提取物能显著增强神经突起的生长及其生长相关蛋白和突触素的表达,有助于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提示白芍提取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神经生长促进因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将芍药苷定量控制作为对白芍的含量测定项,表明芍药苷是白芍的重要质量标志物。研究发现,芍药苷100 μmol/L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可以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保护雪旺细胞免受高糖诱导的氧化损伤[48]。朱晏伯等[49]通过观察芍药苷对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发现芍药苷100 μmol/L能促进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线粒体融合,降低分裂,维持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改善线粒体形态与功能,降低雪旺细胞凋亡。邢琪昌等[50]构建了芍药苷-疾病-靶点网络分析,结果得出芍药苷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减轻神经炎症和疼痛等功效,在治疗DPN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生姜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具有辛温解表、温里散寒的功效[5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抗炎镇痛、抗糖尿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52]。生姜可通过促进外周血葡萄糖的利用,纠正受损的肝肾糖酵解,限制糖异生物质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控制组织糖原含量[53]。此外,炎症反应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4],生姜提取物还能够显著抑制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减轻白细胞浸润或水肿的形成,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55]。Shen等[56]通过构建DPN大鼠模型,并用生姜提取物进行治疗,发现生姜提取物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调节DPN大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的组成,表明生姜提取物靶向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治疗DPN的一种新治疗策略。6-姜烯酚是生姜中的重要生物活性化合物之一[57],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Nurrochmad等[58]研究发现,6-姜烯酚15 mg/kg和生姜提取物400 mg/kg能够降低血糖,减轻糖尿病神经疼痛小鼠模型的热痛和机械疼痛,减轻坐骨神经微结构受损程度,提示6-姜烯酚和生姜提取物对糖尿病神经疼痛小鼠具有抗痛觉过敏和神经保护作用。大枣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的功效[59]。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的神经炎症在DPN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60]。大枣提取物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有抑制作用,可减轻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释放的增加,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改善神经性疼痛[61]。另有研究证实,大枣提取物还能促进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刺激胰腺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62]。Kaeidi等[63]将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作为DPN体外模型,研究大枣提取物对PC12细胞中葡萄糖诱导的神经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发现大枣提取物300 μg/mL可降低高葡萄糖诱导的细胞毒性,并阻止活性氧的生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表明大枣提取物具有减轻DPN的治疗潜力。上述研究为阐明HGD是治疗DPN的标准方剂提供了有力证据。药效基础研究发现,5味中药能够通过降血糖、抗炎、抗氧化、修复受损神经、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改善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等多种途径防治DPN的发生发展。然而关于HGD全方治疗DPN的研究尚缺乏相关模型的入血成分、药动学分析,因此利用现有中药分析技术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特别是HGD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及量效关系研究,在治疗DPN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 HGD治疗DPN的临床研究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使用HGD可有效治疗DPN,通过增减药味,或联合化学药、其他方剂及外用疗法,达到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3.1 原方应用在临床治疗治疗中,因为患者年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等不同,所以直接采用原方剂量治疗的案例比较少。胡宗华[64]将90例DP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HGD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雷琳丽[65]应用HGD治疗DPN患者发现,HGD组空腹血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肢振动感觉阈值均优于甲钴胺组,总有效率达93.33%。这2项临床研究表明HGD对于缓解DPN患者的血糖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3.2 复方加减联合化学药HGD加减和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四肢麻木、烧灼、疼痛、针刺感等临床症状[66],降低血清TNF-α炎性因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67]。HGD加减与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合可以降低DPN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总胆固醇等指标,显著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68]。在一项为期12周治疗DPN的研究中[69],HGD、依帕司他、长春西汀注射液三者联合治疗,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血糖得到明显改善。根据以上临床研究,发现HGD加减联合化学药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发生及发展,改善氧化应激,减轻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进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总结以下用药加减规律:若舌脉以血瘀为主,临床症状以刺痛为主,则加用当归、川芎、桃仁、三七等活血类药物;若患者肢体疼痛以刺痛且有定处为主,则加用鸡血藤、红花、牛膝、丹参等活血祛瘀止痛类药物;若患者肢体疼痛加重,出现入夜痛甚,则加用全蝎、地龙、没药、乳香等以痛经活络消痹止痛;若患者肢体出现水肿,则加用苍术、薏苡仁、木瓜等利水除湿、通络除痹。目前常用的化学药有甲钴胺、依帕司他、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法舒地尔等药物。见表1。图片3.3 复方加减联合其他方剂相比于单独应用和联合化学药应用,HGD联合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等方剂治疗DPN,也取得良好的疗效。HGD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DPN患者后,患者肢体冰冷、疼痛和麻木等临床症状大幅减轻,神经系统反射基本恢复正常[79],患者肢体血流速度得到改善[80]。HGD和补阳还五汤组合治疗总有效率达92%,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神经传导速度增幅较高,密歇根糖尿病审计病变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连珍珍等[82]应用HGD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DPN研究显示,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中医证候积分、密歇根糖尿病审计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均有好转。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助阳、通络化瘀的功效,主治气虚血瘀之证。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HGD联合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桃红四物汤等方剂治疗DPN,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肢体冰冷、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糖。DPN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但以虚为本、瘀为标,肌肉筋骨失于濡养,致使手足麻木、厥冷、痹阻脉络、不通则痛。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补气补血补阳、活血化瘀通络。3.4 复方加减联合针灸在临床中,HGD还可以联合针灸治疗DPN。在孟凡冰等[83]的临床研究中,服用HGD,同时联合针灸治疗,血液黏度、多伦多临床评分均下降,神经传导速度也显著提升。赵荣等[84]研究发现,经HGD联合针灸治疗DPN后,患者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的症状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较治疗前下降,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HGD联合针灸治疗DPN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相较于单用HGD加减治疗,联用针灸后,临床症状缓解方面疗效更佳。部分穴位如三阴交、太溪和内关穴下有神经走行,针灸针对神经直接刺激后,可明显提高对神经功能的良性调节作用。四肢关节以下的腧穴,如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内关等,能够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的作用。针对DPN的关键病机,辅以关元穴、肾俞穴、胰俞穴、脾俞穴等,能达到补虚培元、调和脏腑的功效。见表2。图片3.5 复方加减联合其他疗法此外,HGD还可以联合中药足浴、穴位敷贴、高压氧等疗法共同治疗DPN。一项临床实验显示[91],口服HGD联合中药足浴(丹参、艾叶、红花、凤仙透骨草、皂角刺各20 g,肉桂、川椒各10 g),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GD配合涌泉穴穴位贴敷治疗DPN后,患者全血高切比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明显下降,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92]。以上临床实验表明,HGD治疗DPN效果显著,有单独应用、联合化学药、针灸、中药足浴和穴位贴敷等用法,有效改善DPN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DPN患者疼痛、麻木、四肢厥冷等临床症状。4 HGD治疗DPN的机制研究4.1 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高血糖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神经病变、DPN的主要危险因素[93],不仅会直接损伤神经,其介导的多种异常代谢途径,如多元醇通路、AGEs通路、己糖胺通路,会通过激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等造成神经屏障破坏、周围微血管损伤,最终累及神经。除高血糖激活的异常代谢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也在DPN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1]。刘曼曼等[94]研究发现HGD可有效降低DPN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麻、凉、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林云梅等[95]采用HGD治疗DPN患者,检测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发现,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下降。这2项研究表明HGD能够有效调节DPN患者机体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受损神经组织。4.2 抑制异常代谢通路4.2.1 抑制AGEs通路 在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组织被过度糖化,导致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与还原糖类发生非酶促反应生成AGEs[96]。糖尿病患者皮肤和周围神经存在大量AGEs,特别是神经元、雪旺细胞、神经内膜和神经外膜微血管中[97]。AGEs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RAGE)结合后引起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促炎信号的传导[98]。方颖等[99]通过高脂饲养联合ip链脲佐菌素建立DPN大鼠模型,经HGD干预后,发现DPN大鼠血清IL-1β、TNF-α炎症因子的含量显著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AGEs蓄积,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有关。4.2.2 调节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 高血糖能够扰乱蛋白质稳态并上调未折叠的坐骨神经蛋白[100],而内质网腔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的积累会诱导内质网应激[101],最终激活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导致细胞凋亡[102]。张岩等[103-104]通过构建DPN大鼠模型发现,经HGD组干预后,DPN大鼠Cho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HGD可以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途径抑制细胞凋亡。此外,HGD还能够显著降低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蛋白的表达,抑制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并改善和修复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Chop凋亡蛋白的同时,也激活了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105],JNK可以抑制髓鞘蛋白的产生,诱导雪旺细胞去分化,从而导致脱髓鞘和神经损伤的发生[106]。肖凡等[107]研究发现,HGD给药组DPN小鼠神经纤维和髓鞘出现再生,空腹血糖、鼠尾热痛觉敏感程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组织病理状态均显著优于模型组,JNK蛋白表达也显著减少,推测HGD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水平来改善DPN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减轻坐骨神经组织损伤。4.3 抗炎镇痛DPN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可以预测DPN的发生和发展[108]。多项临床研究证明,HGD可以有效降低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109-110]。miR-146a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分子,miR-146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间存在独立的负相关关系[111],在长期高血糖的情况下,miR-146a的表达下降,NF-κB的抑制减弱,导致IL-1β和TNF-α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升高[112]。郭咏梅等[113]研究发现,HGD可以上调DPN大鼠模型miR-146a基因表达,降低DPN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机械痛阈值,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推断HGD治疗DPN的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周雯等[114]研究发现,HGD能够呈剂量相关性降低DPN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减轻周围神经组织炎症损伤。4.4 抗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DPN多种代谢途径受损的共同引发因素,过多的活性氧除造成轴突变性外,还会导致神经纤维的功能减退,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15]。经HGD干预后DPN大鼠血糖、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血清谷胱甘肽水平升高,提示HGD具有抗氧化作用[116]。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不仅可以通过清除活性氧来抵抗细胞内的氧化应激,还可以作为一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的生长[117],而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是Trx的生理抑制剂,能下调Trx表达。张文娓等[118]通过研究HGD对DPN大鼠周围神经组织Trx及TXNIP表达的影响,发现HGD可明显提高Trx的表达,降低TXNIP的表达,进一步表明HGD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来治疗DPN。4.5 营养神经修复NGF在外周神经纤维重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119],有研究发现NGF可明显缩短神经再生长和髓鞘再生时间[120]。多项实验研究表明HGD可有效改善DPN大鼠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