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深海虾

仪器信息网深海虾专题为您整合深海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深海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深海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深海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深海虾话题讨论。

深海虾相关的资讯

  • 两千米下深海照样看得透 厉害了中国科技
    p   犹如对浩瀚星空的痴迷,人类对于海洋深处的探索也从未止步。静水流深,在广袤神秘的深海,海水的运动有着怎样的规律?海温变化如何影响气候?如何更加清晰地观测海洋的动态并进行准确的预报? /p p   近日召开的“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让“透明海洋”的概念走近公众。“透明海洋”就是通过建立海洋立体观测系统,获取海洋环境综合信息,建立预测系统,掌握海洋环境变化,实现目标海域“看得清、查得明、报得准”。透明海洋工程实施4年了,目前进展如何? /p p   构建了全球首个马里亚纳海沟观测网,成功回收万米综合潜标 /p p   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深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洋底,最深处深度约为1.1万米,堪称地球第四极。 /p p   这里历来是世界深海研究的焦点,更是难点。海沟的特殊性质使其海洋动力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生物种群分布及起源、地球深部碳循环与开阔大洋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马里亚纳海沟是探索海洋动力过程、物质与能量输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壳幔结构及极端环境下物种起源的最佳天然窗口,同时是研究深海科学与技术的最佳场所。 /p p   作为“透明海洋”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科学家们正是在这里,实现了首次将“人类的眼睛”放入万米深海——他们构建起全球第一个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还成功回收了世界首套万米综合潜标,使深海状态变化不再神秘。 /p p   山东省科技厅巡视员徐茂波在会上宣布了包括这一成果在内的一系列成绩:已经成功研发三项世界首创性技术,研制出两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并有两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p p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由中国海洋大学等5家驻山东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发起筹建,也是目前“透明海洋”工程的实施者。据中科院院士、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介绍,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遗憾的是,人类对2000米以下的海洋的了解多局限于“点和线”,不够全面和立体。吴立新希望通过“透明海洋”工程,可以把2000米以下海洋看通看透。 /p p   徐茂波介绍,目前,“透明海洋”工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一是技术突破。着重加强深海观测系统关键设备与技术研发,特别是水下浮力平台观测技术,形成核心自主产品,提升观测能力,突破国外封锁。二是观测网拓展。着力提高观测网的时空分辨率,从单一观测拓展为多要素综合观测,形成立体、实时、多学科的观测网。三是理论创新。深入开展西太平洋—中国海—印度洋与极地环境、气候、资源的协同研究,力争在海洋环境多尺度变化机理及气候资源效应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始创新。四是预测系统构建。逐步有序构建起西太平洋—中国海—印度洋气候预测系统以及针对国家具体要求的区域预测系统,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目标的预测体系。 /p p   想把海洋看通透,需要稳定的全球观测系统。为此,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测观测浮标,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持续观测能力。项目组还成功完成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这些研发加速了观测装备国产化,有的子项目甚至可以做到所用设备均为自主研发。 /p p   降低海洋灾害强度,带动工程装备等产业转型升级 /p p   据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不完全统计,“透明海洋”工程相关课题目前已获得了超过6亿元科技资金支持。除了加深对海洋的认识,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开展海洋科技基础性、公益性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突破,影响和改善民生。 /p p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教授陈显尧介绍,近年来,由大型绿藻浒苔形成的绿潮在南黄海连年暴发,长达10年之久,对山东、江苏沿岸的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危害。每年夏季,受绿潮影响的地区,政府部门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沿海一线绿藻进行收集、打捞和处理。“透明海洋”工程构建了渤黄东海高分辨率精细化短期预报系统,根据卫星遥感反演的浒苔生物量和其他观测数据,建立了浒苔漂移的短期预报,可以实现对一周内浒苔的漂移路径及覆盖范围的定量预报。2017年系统进一步应用到黄海浒苔的预警预测中,基于系统预报的浒苔漂移路径及覆盖范围影响,有关单位向青岛市政府提出在浒苔漂移过程中对关键区域进行先期打捞拦截,减缓了浒苔大范围侵入青岛沿海,从而降低了灾害强度。 /p p   徐茂波表示,近几年,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制订并实施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计划,因此建设中国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不仅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保护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对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同样具有推动作用。 /p p   山东省科技厅海洋科技处处长孙高祚认为,“透明海洋”工程可以及时反映近海以及远洋海洋资源开发状况和开发潜力信息,为实现海水养殖、远洋渔业等合理有序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及时提供海洋的环境和气候信息,为港口运输、海上捕捞、海上油气开发等作业活动提供安全生产保障。还可以通过对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的综合运用,对海洋经济发展前景作出预测。对于山东来说,“透明海洋”工程产生新技术、形成新动能,将会带动山东省海洋观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产业转型升级。 /p p   多学科协同创新,将建立准确的海洋模拟系统 /p p   根据吴立新的构想,“透明海洋”工程共分为海洋星簇、海气表面、深海星空、海底透视、海洋模拟器5个子计划,分别通过卫星遥感、水下机器人、超算等技术,实现对海洋表层、海洋深处、海底等的立体观测,建立可靠准确的模拟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透视。 /p p   “这是一项复杂的大科学工程,需要诸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吴立新说,这绝不是一个省份、一所科技机构所能支撑的。 /p p   以深海星空计划为例,吴立新希望能制造出综合多种传感器、智能可控的几千个水下机器人,可以实现水下组网与导航。这项工作不仅难度大、花费高,更需要材料、能源、自动控制、通信等多个学科的协同研发。在海洋深处,如何完成大数据高速传输、如何实现超长续航、智能观测等技术,都是吴立新团队目前正在攻关的难题。 /p p   2017年底,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公布了“海基物联网”构想,根据该构想,美国海军可以通过部署数量众多的小型低成本浮标传感器来形成分布式网络,从而在广阔的海洋上实现持久的态势感知。这一构想与我国“透明海洋”工程大致相似,“我们提出时间更早,并已经成功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吴立新说。 /p p   吴立新这样描述“透明海洋”工程的未来:“科学家在实验室就能知道全球海洋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海洋的温度变化、水声通道的变化、鱼群的变化等,并能做出预测,国家海洋利益拓展到哪里,‘透明海洋’工程就建设到哪里。” /p
  • 第七届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会议
    8月29日—31日,第七届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会议在台湾花莲县召开。两岸学者积极参与,大陆方面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大学和国家科研院所的37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代表了大陆在此领域的主要学术实力和水平。我校固体所张泽院士作为大陆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组织并出席会议,固体所四位教授在会上做邀请报告。   会议期间,海峡两岸近90位学者就显微学及其在材料、生命医学等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做了学术报告,材料方面涉及到球差校正电子显微学、扫描隧道显微学、分析电子显微学、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能原位研究、现代轻质合金、功能薄膜、三维成像等等。   此次是大陆学者第三次赴台参加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会议,也是来台人数最多的一次,前六届会议分别在厦门、北京、台北、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地举办。会议不仅加深了两岸学者的学术交流与了解,更加深了两岸同胞的友谊。明年的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会议将在大陆召开。
  • 2010年海峡两岸标准合作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深化两岸标准交流 服务两岸贸易发展--2010年海峡两岸标准合作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为落实两岸两会领导人第四次会谈签署的《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深化两岸标准交流,服务两岸贸易发展,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福建省标准化协会协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标准合作研讨会”,3月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来自两岸近二百名相关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作为两岸标准领域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共同探讨两岸进一步加强标准合作的形式及内容,实质性推动两岸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签署《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后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两岸标准领域的首次大型交流。研讨会采取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的形式,交流了两岸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情况、标准化重点领域等情况,围绕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名词术语对照、节能与新能源、中文信息等进行研讨和交流。   这次研讨会的举行,对进一步建立两岸标准交流合作的机制,促进两岸产业对接与融合,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海峡两岸签署2份质检领域的合作协议
    12月22日,第四次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会谈在台中举行。双方就两岸在农产品检疫检验领域、标准计量检验认证领域合作进行了协商,并于12月22日在台中签署了《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两份质检领域的合作协议。海协会理事、质检总局港澳台办戚秀芹主任和质检总局动植司卢厚林副司长出席了两会会谈、签字仪式、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经贸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大陆与台湾的双边贸易达到了1300亿美元,目前大陆是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台湾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台资企业在大陆已达到了8万家,台湾也放开了陆资入岛的政策。经贸往来的深入发展,使得两岸在农产品贸易检疫检验、工业品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和消费品安全检查领域的合作越来越显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会签署的两份质检协议意义重大。根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两岸将开展在农产品检验检疫领域的合作,建立业务会商、研讨、互访、考察及技术合作机制,建立检疫检验证明文件核查及确认机制,建立重大检疫检验突发事件协处机制,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两岸同胞的生命健康,防范动植物有害生物传播扩散,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 根据《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两岸将积极推动在重点领域制定共通标准以作为提升两岸产业标准领域竞争力和便利两岸贸易投资的重要途径。两岸还将开展标准领域信息交换,推动两岸标准信息平台建设 双方将进行法制计量合作、计量技术和管理信息交流、基标准的比对、测量仪器溯源校准的技术合作,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产业合作打下重要基础 双方通过建立两岸贸易中商品检验合作与磋商机制,开展商品安全检测技术合作,避免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商品流入两岸消费市场 两岸通过推动认证认可结果互信,减少因标准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简化两岸贸易中的认证检测程序,将有利于两岸的产品互通 两岸通过建立消费品安全信息通报联系机制和贸易消费品安全协处机制以及加强对不合格消费品处理的沟通与协调,以确保两岸民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   两份协议的签署,使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计量、检验和认证认可工作走向了制度化、机制化的轨道,有利于两岸加强相关信息交流,协调相关措施、标准,开展证书核查、违规通报、紧急处理等实务合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繁荣、贸易发展,同时保证两岸贸易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两岸产业界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增进两岸民生福祉。
  • 质检科技成果亮相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检验检疫科技成果首次亮相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峡交易会”)即传来捷报,由厦门检验检疫局自主研发的“踏步机耐久性测试装置”在展会上顺利实现技术转让。这是该局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成功范例。   本届海峡交易会,厦门检验检疫局首次组团亮相,并为盛会带来了24项具有较强市场推广运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参与对接,项目涵盖卫生和动植物检疫、商品检测、信息技术研究等领域,包括仪器设备、检测试剂盒、检测方法、管理软件开发等产品,引起较大反响。其中,“踏步机耐久性测试装置”是厦门检验检疫局国家健身器材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人员唐军等根据厦门健身器材安全检测需求研发的。   随着台湾健身器材产业大规模西进,厦门及周边地区已经超过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大陆最大的健身器材出口基地,这些健身器材生产企业大部分两头在外,95%以上产品外销,踏步机又是其中的出口大项。为了更好地完善踏步机等健身器材的检测手段,同时为厦门成为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做好检测配套服务,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依据输往欧、美需符合的EN957和ASTM健身器材系列标准的检测要求,成功开发出了“踏步机耐久性测试装置”。据悉,这一成果可助力企业突破检测手段等技术瓶颈,实现完整的型式试验检测,提升产品质量安全,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   该项目在海峡交易会亮相后,备受业界关注。厦门西文机械工贸有限公司与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洽谈之后,当场签署了技术转让合同。根据协议,该局技术中心将把“踏步机耐久性测试装置”的结构、原理和性能技术内容转让给厦门西文机械工贸有限公司,并提供技术成果的技术培训、辅导等相关服务,直至该公司能够独立、正确地使用该技术成果。而西文机械工贸有限公司受让该成果后,将投入百万元资金用于生产“踏步机耐久性测试装置”。
  • 海峡两岸签署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22日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中签署《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全文如下:   为便利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两岸贸易产品质量(品质)及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及消费品安全合作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合作范围   双方同意共同采取措施,开展下列领域的交流合作:   (一)标准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动重点领域共通标准的制定 开展标准信息(资讯)交换,并推动两岸标准信息(资讯)平台建设 加强标准培训资源共享。   (二)计量领域:促进两岸法制(法定)计量合作、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信息(资讯)交流 合作研究最高量值准确可靠的装置,并开展相关装置的比对 推动测量仪器溯源校准(校正)的技术合作。   (三)检验领域:沟通两岸检验标准和程序 建立两岸贸易中商品检验合作与磋商机制 开展商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合作。   (四)认证认可(验证认证)领域:沟通两岸认证认可(验证认证)标准和程序 共同推动两岸新领域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推动两岸认证认可(验证认证)结果的互信,就双方同意的项目作出具体安排。   (五)消费品安全领域:建立两岸消费品安全信息(讯息)通报联系机制 建立两岸贸易消费品安全协处机制 加强对不合格消费品处理的沟通与协调。   (六)加强上述合作领域内相关制度规范的信息(资讯)交换。   (七)双方同意的其他合作事项。   二、合作形式   双方同意就前述合作领域采取如下措施:   (一)分别成立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及消费品安全合作工作组,共同商定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活动范围等,并可根据需要形成相关领域的合作文件。   (二)以技术合作、专家会议、信息(资讯)交流、人员互访及业务培训等方式开展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及消费品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双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工作,并指定联络人负责各领域业务的日常联络及工作方案的实施。   三、相互协助   双方同意对执行本协议的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   四、保密义务   双方同意对于在执行本协议相关活动中所获信息(资讯),遵守约定的保密要求。   五、文书格式   双方同意信息(资讯)交换、通报、查询及业务联系,使用商定的文书格式。   六、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业务主管部门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   (二)本协议其他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七、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八、争议解决   因适用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九、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九十日。   本协议于十二月二十二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会长 陈云林 董事长 江丙坤
  • 大陆首家海峡两岸农检中心配备1.2亿仪器
    1月1日,大陆首家海峡两岸农检中心&mdash &mdash 海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厦门中心正式启动运行,首日共受理检验检疫业务60批。   据悉,该中心检测手段先进,拥有检测设备和大型分析仪器1300多台套,价值1.2亿元。主要从事食品、农产品、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测业务,以及科研制标、检测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今后,从厦门输往台湾等境外地区的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等的理化检测,食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和化妆品等的微生物、生物毒素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进出口化妆品的重金属、防腐剂、微生物等都能在厦门完成。
  • 第四届海峡两岸食品安全专家会议在台北召开
    在海峡两岸海协会、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框架下,海峡两岸食品安全主管部门于2010年9月6日-8日在台北召开了第四届海峡两岸食品安全业务主管部门专家会议,就两岸食品安全信息通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管理体系、食品标准制定、保健食品管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会议在食品中毒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农药残留标准与监测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同意于今年11月底或12月初,在台北召开“海峡两岸保健食品及原料研讨会”。   台湾食品工业研究所在两岸专家会议前,还主持召开了“海峡两岸残留农药监测及管理研讨会”,两岸来自农业部门的专家学者就农药最大残留现量标准的作物分类、常用食品使用的中草药农药残留允许量、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验方法、小作物农药登记管理等作了相应的报告。本次公开研讨会邀请了台湾食品研究机构、民间学术团体及专业人士约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卫生部港澳台办、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农业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卫生监督中心的专家共12人赴台参加了会议。
  • 2010年海峡两岸标准合作研讨会在福建召开
    2010年海峡两岸标准合作研讨会在福建召开 深化标准交流 促进产业融合 纪正昆李川梁国新出席并致辞   本报讯 (谭倩倩 记者江 东)3月4日,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福建省标准化协会协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标准合作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国家标准委主任、中国标准化协会名誉理事长纪正昆、福建省副省长李川、台湾计量工程学会顾问梁国新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与会代表表示,两岸标准合作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更是恰逢其时,有助于建立两岸标准交流合作机制,深化两岸标准交流,促进两岸产业对接与融合,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纪正昆指出,近两年来,两岸标准、计量、检验检疫、认证合作等交流合作不断,经济关系呈现了互利共好的和谐局面。两岸相继实施了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的政策,两岸生产要素的交融更加便捷,经济合作的条件更加优越,互利合作的前景更加明朗。标准交流合作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坚实基础,大陆方面高度重视两岸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将积极为两岸标准化领域信息交流与沟通搭建平台,增强两岸了解融合,共同为两岸标准化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   李川认为,两岸标准化合作为两岸企业互利共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一步双方将探索重点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岸标准信息化合作,持续优化两岸企业投资环境,加快两岸经贸合作。   梁国新在致辞中指出,2009年,台湾积极践行并推进两岸搭桥计划,在半导体、照明、绿色能源、LED等相关产业进行了交流合作,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合作经验和成果。此次研讨会仅是两岸标准化合作的第一步,双方将积极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环境,加强优势互补,提高标准制定的水平,促进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两岸企业和人民。   据了解,本次会议为期3天,共有来自海峡两岸标准合作工作组、台湾及台资企业、国家及各省质检系统及负责标准化工作的官员、部分高校及福建知名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研讨会采取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围绕两岸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情况、标准化重点领域及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名词术语对照、节能与新能源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在大会交流中,大陆代表就大陆标准化工作情况、两岸标准合作进展情况、大陆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大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情况作了介绍。台湾代表就台湾标准化工作、信息通信及相关应用标准化、节能与新能源标准化情况作了介绍。3月5日,双方将就两岸标准合作工作、名词术语对照、节能与新能源工作、中文信息工作等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 第七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在台北召开
    2012年9月4-7日,第七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在台湾大学化学系松柏讲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余名分析化学家两年一度聚首,旨在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分析化学领域研究人员的深层了解与合作,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心得,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与提高。第七届会议由台湾大学化学系承办,化学系陈俊贤教授及其研究组负责会议的会务安排。汪尔康院士、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等19位大陆学者与22名台湾学者分别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   率团赴台交流的汪尔康院士在开幕词中介绍到,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迄今已是第七次成功举办,10余年来,两岸的分析化学研究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两岸学者相互了解更加深入,互动往来更加密切。希望今后两岸能够进一步深化实质性合作,建立如仪器共享、学生交换互访等领域的合作框架,共同提升两岸分析化学学术研究水平。   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由汪尔康、黄本立等两岸分析化学家共同倡议发起联合举办,每两年一届在两地轮流举行。首届会议于2000年在新竹清华大学召开,之后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北京)、中兴大学(台中)、武汉大学、高雄医学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举办。
  • POPs 2014分论坛:海峡两岸新兴污染物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5月17日下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4暨第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POPs 2014)”的分论坛——“海峡两岸新兴污染物研讨会”在昆明云安会都酒店云安会堂2楼4号厅隆重召开。 “海峡两岸新兴污染物研讨会”现场   举办“海峡两岸新兴污染物研讨会”是POPs 2014的特点之一,也是新兴污染物领域首次举办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海峡两岸众多一流研究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新兴污染物”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分析,交流与分享新兴污染物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内容包括:台湾大学蒋本基教授、台北医学大学张怡怡教授合作建立了台湾饮用水中新兴污染物背景资料库、活性炭与薄膜处理程序评估以及新兴污染物生物毒性监测技术开发等,其报告题目为《饮用水中新兴污染物监测与处理技术》。台湾成功大学林财富教授作了题为《台湾离岛自来水系统中有害藻类及代谢物监测与评估》的报告,林财富教授以金门与马祖为对象,用自己搭建的车载监测装置开展了有害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的监测与评估。清华大学(台湾)王竹方教授作了题为《台湾地区悬浮颗粒物中高科技产业排放之毒性金属研究》的报告,王竹方教授利用激光烧蚀与ICP-MS联用技术对台湾新竹县科学工业园区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尤其是有毒有害金属元素的分析。   来自大陆的专家学者报告则有:上海市检测中心殷浩文教授的《中国化学品管理中环境风险评价的瓶颈和解决方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亚韡研究员的《短链氯化石蜡的分析方法和环境行为研究》、清华大学(北京)的卜庆伟博士的《水环境中潜在风险PPCPs筛选及排放清单构建》、天津医科大学汤乃军教授的《POPs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同济大学林志芬教授作了题为《抗生素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此次“海峡两岸新兴污染物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的关注,大家相互交流借鉴,达到了举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
  • 海峡两岸纳米专家齐聚丹东,交流纳米科技最新研究成果
    由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主办,丹东百特仪器公司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8日在丹东中联大酒店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五十多位从事纳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台湾十几位纳米专家齐聚风景秀美的丹东,交流在纳米技术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展望纳米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上午8时许大会开幕。专委会主任、著名纳米学家张立德教授首先致开幕词,他详细回顾了十一年来海峡两岸纳米科学家密切交流的经历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了本次学术交流会的主要研讨方向,并对丹东百特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丹东市副市长徐春光、市台办主任李秀环、市科技局局长于波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徐副市长和李主任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详细介绍了丹东美丽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交流成果,对来自海峡两岸的纳米科学家来到丹东进行学术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在大会报告中,两岸纳米学家在纳米电池材料、中药纳米化、纳米技术在太阳能的应用以及在核能方面的应用等十几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其中张立德教授所作的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清华大学程虎民教授所作的中药纳米化、台湾大同大学吴溪煌教授用纳米技术对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徐安武教授的纳米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及应用等报告,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此外,一批年轻的博士、硕士和青年教师也做了精彩的报告,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维、观点和研究方法,表明纳米科技后继有人。台湾学者的报告语言生动精炼,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为大会增添了许多亮点。历时两天的大会及报告,海峡两岸的纳米专家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和成果,大家都受益匪浅。8月9日下午大会举行了闭幕式,张立德教授对本次大会的报告一一做了点评,他认为本次大会的报告“基础研究有深度,应用研究有突破”。通过海峡两岸的长期密切交流,将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两岸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会议期间,海峡两岸的纳米专家还参观考察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他们对百特优美的厂区环境,规范的仪器制造流程,优良的仪器性能和公司多年来为中国颗粒测试技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大家希望百特公司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创新技术研究,强化质量控制,早日把百特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粒度仪品牌!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和两岸学者的祝福声中闭幕。
  • 厦门将建设海峡药品检测中心平台
    导报记者昨天从厦门市药监局获悉,为贯彻落实“综改方案”,提升输台药材检测服务能力,助推两岸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厦门市将建设“海峡(厦门)药品检测中心平台”。   该平台将依托厦门市药品检验所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厦门市生物与新医药 (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能力,为两岸医药产业链的产品研发、标准制定、数据互认搭建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对推动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政府对相关产业的监管和服务能力、对促进厦门在相关领域对台的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在大连召开
    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化物所色谱学会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 于2010年9月9-10日在大连召开。   此次会议内容涉及分析化学多个研究领域。主要议题为:电解分析/传感器 微流控技术 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环境分析 质谱 分析化学研究其它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   来自海峡两岸的50多位分析化学界著名学者,包括陈洪渊院士、汪尔康院士、董绍俊院士、江桂斌院士、卢佩章院士、张玉奎院士、谢建台教授、陈俊显教授、李茂荣教授、张煥宗教授等一批著名分析科学家,共同研讨目前分析化学领域前沿的重大课题。   此次会议旨在为海峡两岸学术界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重要机会,以了解目前两岸分析化学的研究现状、前沿方向,奠定两岸未来在分析化学领域合作的基础,并促进两岸在其他方面的合作。
  • 海峡两岸环境分析,赛默飞助行一日千里
    12月17-1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于香港盛大召开,海峡两岸20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新思路、新举措与新起点。赛默飞倾情赞助专家晚宴,共话环境美好未来。一段既具民族传统,又含地方亮点、惟妙惟肖的舞狮表演拉开了「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的帷幕。大会汇聚海峡两岸200余名专家,共同展望在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助力下,环境分析化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宗苇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江桂斌院士以“饮水思源”、”温故而知新”,共话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提出海峡两岸要共同维护环境安全的艰巨任务;台湾大学陈尊贤教授突出了当今环境分析化学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环境领域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环境分析化学领域涉及的新思路、新技术,赛默飞市场经理胡忠阳在大会作了题为《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IC-MS)在环境极性离子污染物分析中的优势》和《高灵敏度离子源AEI在二噁英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赛默飞市场经理胡忠阳进行现场报告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IC-MS)在环境极性离子污染物分析中的优势针对环境污染物中一类特殊的离子型和极性化合物分析挑战,赛默飞推出离子色谱-质谱联用(IC-MS)解决方案。离子色谱(IC)专用于离子类检测,对于环境、食品饮料、制药、生命科学、石化/化工、能源和电子行业中主要分析物的检测具有卓越性能。赛默飞是离子色谱的革新者,在过去40里,一直是科学服务领域的前列,对于IC分析工作者的需求熟谙于心。离子色谱(IC)和质谱(MS)的结合能够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未知共洗脱组分,同时借助质谱的分析置信度,确认痕量组分。质谱法在显著提高 IC 系统能力的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精确的定量◆峰确认和峰纯度评估功能◆改善复杂样本分离度◆MS 数据与 IC 工作流程无缝集成 高灵敏度离子源AEI在二噁英分析中的应用一直以来,灵敏度是限制GC-MS/MS 用于二噁英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赛默飞全新TSQ 9000 GC-MS/MS 的发布,AEI 高灵敏度离子源为痕量浓度水平的二噁英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传统用于GC-MS 的EI(电子电离)源,如Thermo Scientific ExtractaBrite 源,其灯丝与离子束垂直,而AEI 源的设计中,灯丝与离子束在同一直线上,加上使用磁场更强且与灯丝方向一致的回旋磁体(与灯丝方向一致),以提高离子化效率,实现超高的离子聚焦,并最终显著提高仪器检测灵敏度。 赛默飞现场展位火爆 赛默飞专家晚宴为期两天的专家报告结束后,赛默飞邀请海峡两岸专家参加“赛默飞之夜”专家晚宴。宴会上,高朋满座,胜友云集!近两百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展望美好未来。赛默飞专家晚宴现场 赛默飞中国区质谱业务华南区高级区域销售经理代羽晚宴致辞 赛默飞环境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提升实验室生产力透析未知污染风险赛默飞产品组合背后的理念即:仪器、软件、色谱柱、耗材和应用——从样品前处理到数据分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我们的环境分析技术组合不仅设计用于满足当前要求,也同样适用于未来的需求,能够提供可靠而精准的结果,更易于满足合规性并有助于将法规风险降至最低。 01高效样品前处理平台样品制备和耗材简化环境分析提高样品通量, 我们为在线和离线固相萃取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为全自动溶剂萃取提供各种系统,结合高效浓缩蒸发系统以从容应对挑战性的分析。您会发现,结合定制的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整个样品分析工作流的运行比想象中的更加简单。Dionex™ ASE™ 350 加速溶剂萃取仪Rocket™ 蒸发器系统AutoTrace™ 280 固相萃取 (SPE)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产品 02最完整的环境样品色谱分离成功的污染物检测、识别和定量始于成功的分离。有些组分可通过气相色谱法轻松分离,而有些组分则需要其他技术如液相或离子色谱法才能分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的环境专家均可提供支持和指导,帮您确定符合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解决方案。TRACE™ 1310 气相色谱仪Vanquish™ UHPLC 系统Dionex™ Integrion™ HPIC™ 系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产品 03靶向痕量污染物分析Thermo Scienti?c 三重四极杆 GC、LC 和 IC-MS/MS 系统集卓越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及杰出的生产率和可靠性于一身,设定了靶向化合物的灵敏、特定定量和识别的标准。为您提供全面的实验室设备,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保护地球空气、土壤和水。TSQ Altis™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SQ™ 9000 系统iCAP™ RQ ICP-MS Dionex™ IC-MS/MS 系统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产品 04环境未知污染物的筛查与鉴定Thermo Scientific™ Q Exactive™ GC Orbitrap™ GC-MS/MS 高分辨率精确质量 (HRAM) 质谱仪性能卓越,生成的数据可用于高灵敏度、选择性定量以及深度非靶向未知分析。内置数据库专为环境分析设计,完全无缝实现单一数据采集的定量、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此外,您无需重新进样,便可回顾性地重新分析数据。赛默飞环境未知污染物监测解决方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全国质检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侧记
    科技是事业发展的立身之本   ——全国质检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侧记   “这辆外形看起来像是一辆商务型面包车的检测车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车” “这些车载检测仪器都是最新的,比如,检测奶制品是否含有超标三聚氰胺,15分钟左右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走进快检车,就像走进一间小小的实验室,便携式兽药残留速测箱、农残检测仪、乳品药残快速检测仪”……全国质检科技成果展一经亮相,即成为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一大亮点。“食品安全检测专用车”、“快速口岸卫生处理专用车”等一批质检科技成果,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成为媒体争相采访报道的焦点,被誉为惠及民众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参观者、洽谈者络绎不绝。   6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参与主办这一以“项目成果交易”为主题的盛会,并首次组织全国质检系统参与交易会各项活动,主办了此次展示“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项目成果的“质检科技成果展”。   此次成果展由福建检验检疫局具体承办,是国家质检总局在2010年成功举办“质检科技成果展”的基础上进行的,面向全国质检范围、广泛开展科技成果项目征集工作,得到全国质检系统各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收集到全国52个直属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四大院”的文字资料、图片、电子影像资料以及实物等参展项目260余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翔实、典型反映了近年来质检科技成果的特色和实绩,展示了质检科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此次成果展立足于“质检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在本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综合展区和专题展区,分别设立了“图片展示馆”和“大型实物馆”两大专题展区。其中,“图片展示馆”主要以LED电视墙、等离子电视、触摸屏、图片灯箱、小型实物展示、电视投影仪以及标准展板等方式,全景展示质检科技成果。为突出展现国家质检总局系统直属科研院所的风采,专门设立了四个专题展区用于展示中国检科院、中国计量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特设院的成果项目和科研概况。“大型检测设备馆”则以中国检科院“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及安徽检验检疫局“快速口岸卫生处理专用车”为主体组成大型检测设备展示区,并设立技术交流参观互动区开展现场检测演示活动,通过构建质检科技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力求充分展示质检科技成果项目水平,使更多更好的质检科技成果得到社会关注,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   “食品安全检测专用车”曾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展版,细说着全国质检人忠于职守、保国安民的点点滴滴。技术执法、科技质检,在这里得到尽情展示。即使展厅的设计,也可谓是独具匠心,“国门”、“厂门”设计尽显质检把关服务职能作用,“质检”元素随处可见。   同时,结合此次科技成果展示,国家质检总局还开展了质检科技科研工作和检测技术交流学术活动,包括质检科技项目成果交流座谈会、院士(专家)座谈会等。中国检科院院士庞国芳与福建省神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将合作开展“叠压高能保鲜蜂产品浓缩干燥技术与蜂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研究”,以蜂产品高效能保鲜加工为起点,展开对其他农产品生物品质检测检疫、新产品开发技术合作研究,促进现代蜂业与大农业发展。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指出,科技是质检事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全系统要狠下工夫、多出实招、真做实功,大力推进科技质检建设。作为一种成果转化的新尝试、科技发展的新思路和实力展示的新平台,此次成果展较好地展现了质检科技取得的成绩,推进了质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质检科技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质检科技在国家科技进步中的地位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 海峡两岸完成首次表面粗糙度测量能力验证
    记者12月25日从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历时2个月的两岸首次表面粗糙度能力验证在福州结束,结果为“满意”。   本次验证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主导实验室,与台湾工研院量测中心按照“ISO 3274”、“ISO 4288”、“ISO 11562”和“ISO 4287”要求进行量值比对,结果表明双方测量结果吻合程度较好,能力实验数据结果为“满意”。   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工业、制造业中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接触刚度、测量精度等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随着两岸制造业、加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面临新的挑战。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官员称,通过比较两岸表面粗糙度值测量是否准确、可靠和一致,考察两岸表面粗糙度检定装置仪器设备水平、检定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可为促进两岸标准和产品技术规范的统一提供科学的计量保障。   2009年12月2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共同签署《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闽台先行先试,由台湾计量工程学会和福建省计量测试学会今年2月26日签署《计量交流与合作意向书》,搭建起计量机构、人员、学术、技术与信息交流的平台。
  • 岛津积极参与首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
    日前,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台湾环境分析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第一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该会议旨在为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推进环境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来自台湾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新竹)、成功大学、正修科技大学、医事科技大学、台湾电力公司等的24名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广州地化所、兰州化物所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100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在大会报告环节,江桂斌先生做了题为&ldquo The way to discover new POPs in Chinese Environment&rdquo 的报告,阐述了发现新型POPs的方法途径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何国荣先生介绍了其研究组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线上监测和气相层析电喷雾质谱应用方面的工作。 张玉奎先生就定量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和新平台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 中央大学的王家麟教授就挥发性有机物的层析技术运用于空气品质检测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此外,会议还安排了57个口头报告,30个墙报,内容涉及样品前处理、样品分离、污染物采样技术、新型污染物分析检测、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价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岛津公司积极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在会场以展板方式向与会者介绍了岛津最新色谱质谱联用装置GCMS-TQ8030、LCMS-8040 /8080以及全二维GC等仪器。岛津公司陈志凌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岛津全二维技术在空气中PM2.5分析中相关应用的检测报告。这一新应用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在报告后,仍然纷纷与陈志凌先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不仅详尽地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专题讨论。本次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的学术合作,对于今后海峡两岸环境状态的改善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0万元采购发酵罐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发酵罐 开标时间: 2021-10-13 09:30 采购金额: 200.00万元 采购单位: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采购联系人: 黄工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小林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1-09-22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1年09月22日 15:04 公告概要: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品目 服务/其他服务 采购单位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区域 福州市 公告时间 2021年09月22日 15:04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1年09月22日至2021年09月27日每日上午:8:00 至 12:00 下午:14:30 至 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2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开标时间 2021年10月13日 09:30 开标地点 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预算金额 ¥200.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小林 项目联系电话 0591-85735171 87580399 采购单位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采购单位地址 福州市鼓山镇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黄工0591-63506738 代理机构名称 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 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小林 0591-85735171 87580399 项目概况 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FJJF20210033-1 项目名称: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预算金额:2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合同包 品目号 项目名称 招标内容及要求 数量 服务期 最高限价(万元) 1 1 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具体详见第三章招标内容及要求 1项 20个月 200(含税价,税点:6%) 服务地点:招标人指定地点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凡有能力提供本次服务的国内企业(或事业单位)均可能成为合格的投标人。投标人须提供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若为三证合一的,可只提供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原件备查)。2、投标人须提供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2.1提供上一年度的财务报告或其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2.2提供近六个月中任意一个月的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材料;3、投标人须提供参加本次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4、投标人须提供参加招标活动前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书面声明。提供本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日期之后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和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查询上述信用记录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网页打印件(或截图);5、投标人须提供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无行贿犯罪记录的书面承诺。若投标人提供有效的《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告知函》,视同提供了承诺。6、其他6.1投标人应遵守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6.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投标。投标人须提供是否符合本6.2条款要求的明确书面声明,并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 6.3、投标代表人在同一个项目中只能接受一个投标人的委托参加投标。7、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注:投标人所提供的所有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应是最新、清晰、有效,并加盖单位公章,原件备查。未达到以上资格标准要求的按无效投标处理。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所提供的资格类文件仅负审核责任。即使投标人所提交的资格类文件通过了审核,在评标过程中乃至确定中标人后,如发现投标人所提供的资格类文件不合法或不真实,仍可废除中标人中标资格并追究中标人的法律责任。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09月22日 至 2021年09月27日,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4:3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方式:现场购买或通过电子邮件购买 售价:¥2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质疑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招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2、发布公告的媒介 有关本次招标的相关信息(包括招标文件若有修改)都将在指定的采购信息发布媒体发布,请潜在投标人随时关注相关网站,以免错漏重要信息。 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 3、投标保证金、服务费及购买标书账号 电子信箱:fjjf10@163.com 购买标书及服务费汇入账户: 投标保证金汇入账户 开户名称: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开户名称: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兴业银行福州北尚支行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鼓楼支行 账 号:117090100100030790 账 号 :12253000000268683 注:1.投标人认真审查清楚相应账号,投标保证金缴错账号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转账单或电汇单上需注明 招标编号:FJJF20210033-1投标保证金 。 3.若投标人前期参与FJJF20210033招标项目,已提交的投标保证金可直接转为本项目投标保证金。 4、将本公告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调整为: 1. 投标人应遵守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本项目招标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山镇 联系方式:黄工0591-63506738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 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小林 0591-85735171 8758039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小林 电 话: 0591-85735171 87580399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发酵罐 开标时间:2021-10-13 09:30 预算金额:200.00万元 采购单位: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1-09-22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1年09月22日 15:04 公告概要: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品目 服务/其他服务 采购单位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区域 福州市 公告时间 2021年09月22日 15:04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1年09月22日至2021年09月27日每日上午:8:00 至 12:00 下午:14:30 至 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2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开标时间 2021年10月13日 09:30 开标地点 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预算金额 ¥200.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小林 项目联系电话 0591-85735171 87580399 采购单位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采购单位地址 福州市鼓山镇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黄工0591-63506738代理机构名称 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 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小林 0591-85735171 87580399 项目概况 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FJJF20210033-1 项目名称: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预算金额:2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合同包 品目号 项目名称 招标内容及要求 数量 服务期 最高限价(万元) 1 1 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具体详见第三章招标内容及要求 1项 20个月 200(含税价,税点:6%) 服务地点:招标人指定地点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凡有能力提供本次服务的国内企业(或事业单位)均可能成为合格的投标人。投标人须提供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若为三证合一的,可只提供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原件备查)。2、投标人须提供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2.1提供上一年度的财务报告或其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2.2提供近六个月中任意一个月的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材料;3、投标人须提供参加本次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4、投标人须提供参加招标活动前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书面声明。提供本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日期之后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和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查询上述信用记录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网页打印件(或截图);5、投标人须提供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无行贿犯罪记录的书面承诺。若投标人提供有效的《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告知函》,视同提供了承诺。6、其他6.1投标人应遵守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6.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投标。投标人须提供是否符合本6.2条款要求的明确书面声明,并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 6.3、投标代表人在同一个项目中只能接受一个投标人的委托参加投标。7、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注:投标人所提供的所有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应是最新、清晰、有效,并加盖单位公章,原件备查。未达到以上资格标准要求的按无效投标处理。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所提供的资格类文件仅负审核责任。即使投标人所提交的资格类文件通过了审核,在评标过程中乃至确定中标人后,如发现投标人所提供的资格类文件不合法或不真实,仍可废除中标人中标资格并追究中标人的法律责任。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09月22日 至 2021年09月27日,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4:3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方式:现场购买或通过电子邮件购买 售价:¥2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质疑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招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2、发布公告的媒介 有关本次招标的相关信息(包括招标文件若有修改)都将在指定的采购信息发布媒体发布,请潜在投标人随时关注相关网站,以免错漏重要信息。 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 3、投标保证金、服务费及购买标书账号 电子信箱:fjjf10@163.com 购买标书及服务费汇入账户: 投标保证金汇入账户 开户名称: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开户名称: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兴业银行福州北尚支行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鼓楼支行 账 号:117090100100030790账 号 :12253000000268683 注:1.投标人认真审查清楚相应账号,投标保证金缴错账号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转账单或电汇单上需注明 招标编号:FJJF20210033-1投标保证金 。 3.若投标人前期参与FJJF20210033招标项目,已提交的投标保证金可直接转为本项目投标保证金。 4、将本公告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调整为: 1. 投标人应遵守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本项目招标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山镇 联系方式:黄工0591-63506738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92号实发大厦18楼 福建省金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小林 0591-85735171 8758039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小林 电 话: 0591-85735171 87580399
  • LIBS技术在深海探测方面获重要进展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元素分析技术,在多元素分析、实时快速原位检测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并且在痕量物质定性定量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在深空深海探测、地质勘探、生物医药,以及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深海矿产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探测开发是世界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的热点。在深海资源探测方面,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实时原位、可应用于液体中等优点。然而,在深海高压水环境下,光谱信号较难被激发,LIBS探测的灵敏度受到影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LIBS团队提出在深海高压水环境下营造气体环境的方法,增强深海高压水体中固体样品的光谱信号,提升LIBS深海探测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Study o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n high-pressure helium gas environment for deep ocean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Talanta上。在高压水环境下,该研究利用探针将氦气传输至固体样品表面;进而气体将样品表面的水体排出,形成高压气体环境。研究分别在不同压力下开展了LIBS特性研究。实验证明,通入氦气营造气体环境的方法可有效增强LIBS信号,并在60MPa(对应深海6000m水体压力)下获得了有效的光谱数据。实验结果显示,提高激光能量和缩短激光在高压气体中的传输距离可以有效提高光谱信号强度,且与高压水体环境中的结论不同。上述研究表明将水体环境变换为气体环境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高压水体对LIBS探测的影响,为深海矿物原位探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深海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实验设备结构(图片来源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国内最大马力“深海机器人”下线 可提起4吨重物
    p   7月17日,国内最大马力的无人遥控潜水器下线。据介绍,这款由中车制造的潜水器马力相当于一台宝马X6,最深能下潜3000米,可提起4吨重物,是名副其实的深海“大力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noimg/6b0a99af-6083-4165-a875-dabbe8e1e3cc.jpg" title=" 深海机器人.jpg" / /p p   记者了解到,其主要用于对沉船沉物等进行应急救险、搜寻和打捞等作业。 /p p   对于为何进军海洋装备领域,相关负责人陈剑说,“海洋蕴藏了丰富的石油、矿产、渔业资源。此前,由于开采装备不成熟,开采成本比较高。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洋成为我们开采资源的主要领域。” /p p   陈剑介绍,今后,“深海机器人”将用于海底油气田施工,海底电缆和光缆铺设等。未来逐步把深海机器人装备扩展到核电、潮汐发电及其他应用领域,建立中国机器人装备产业化基地。 /p p   揭秘1 /p p   如何保证深海下潜平稳? /p p   记者在厂房见到了两台无人遥控潜水器。它们3米见方,看起来并不太大,自重也只有5吨。 /p p   无人遥控潜水器一般通过一根脐带缆下放至海下3000米。这根脐带缆不仅负责升降潜水器,还要进行信号传输和供电。 /p p   深海下浪涌和湍流较强,如何保证脐带缆不打结?如何保证潜水器下潜时的平衡? /p p   技术人员严允指出了其中的秘诀。记者看到,潜水器的8个角各有一个电扇状涡轮,也就是推进器,既可提供动力,又可进行360度姿态调整。“下放时是带电操作,推进器会动态调整平衡。”严允说。 /p p   揭秘2 /p p   3000米水压下如何工作? /p p   陈剑说,深海装备制造对材料的要求很严格。3000米的深海水压巨大,海水对设备的腐蚀性也很大。 /p p   那么,如何保证潜水器在3000米海深中,抵消压力正常工作呢? /p p   严允说,他们使用的是压力补偿器。 /p p   “我们都知道,随着下沉,水压也越来越大,设备在下降过程中,一些装置内外的压差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压力补偿器。这些仪表装置都是玻璃面板,为什么不会破碎,就是因为在下降或者上升过程中,压力补偿器自动进行动态调整,向仪表设备中充油,补偿压差。”严允解释。 /p p   据他介绍,水下终端装置的压力值会始终维持在0.7到1个大气压。 /p p   揭秘3 /p p   机械臂能进行哪些操作? /p p   记者看到,这台深海机器人有两个机械手臂,但是装备的工具不太相同。左手像一把钳子,可以用来夹持,右手自由度大一些,可以进行一些旋转操作,如拧螺丝。 /p p   在“手臂”周围,还有一些“眼睛”——探照灯。“根据海水浑浊度的不同,大概能照清楚3米范围,如果比较浑浊能看清1米,保证作业。再浑浊一些的话,就会启用声呐装置。”严允介绍。 /p p   “工作人员在船上的显示屏前进行同步操作。这么长距离输电和信号传输,会有压降和信号损失,这些我们都已经考虑在内。”严允说。 /p p   据严允介绍,他们生产的“深海机器人”灵敏度很高,甚至能够在海底捡起一根针。 /p p   ■ 追访 /p p   开发海底资源,深海机器人能做什么? /p p   海洋不仅是生命起源的摇篮,还蕴藏着无尽的矿藏。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深海。那么,深海中有哪些资源可供开发呢?深海机器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p p   矿产资源 /p p   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处长李向阳介绍,海底多金属结核分布面积很广,我国已在太平洋调查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有30多万平方公里为有开采价值的远景矿区,联合国已批准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给我国作为开辟区。此外,海底还有很多金属硫化物。 /p p   李向阳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据他介绍,2001年5月,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矿区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为期15年。“去年已经续期5年。”李向阳说,2011年和2014年,获得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 /p p   开矿正是深海无人潜水器的应用之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助理刁新源说,这些深海潜水器,还可帮助科学家绘制海底地形图。 /p p   “此前受高度限制,地形分辨率只有十米级,有了深海潜水器以后,几乎可以完全贴近地形滑翔,测绘出地形分布图,目前可以做到厘米级。”刁新源说。 /p p   电力资源 /p p   海上风电今后也将向深海方向发展,华东海上风电研发中心主任赵生校介绍,我国海上风电目前主要在近海区域,从初步规划来看,水深5到25米范围开发潜力是2亿千瓦 水深5米到50米开发潜力是5亿千瓦。 /p p   “这跟我国水电差不多在同一量级上,开发前景广阔。海上风电今后会往深海方向发展,我国大部分风电规划在50公里离岸距离范围内,江苏规划接近100公里。而欧洲一些海上风电先进国家,已经建设到接近150公里。”赵生校说。   /p p   在海上建风电设备,铺设电缆是个问题。陈剑介绍,深海机器人有一项功能就是铺设海底电缆。“近海电缆铺设要求高,铺设深度要求2米,航道穿越锚地要求更深,在3米以上。”赵生校说。 /p p   生物资源 /p p   近来,一些深海新物种的发现,令很多人认识到深海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 /p p   “海底高温、黑暗、高盐的环境,使深海生物有着特殊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表达,这对工业酶的开发是一种新的资源。”李向阳说。 /p p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助理刁新源则表示,深海有很多未知生物有待发现。 /p p   作为“科学号”考察船运管中心主任,刁新源在科考中与同事发现了很多新的生物。“通过一些深海无人潜水器,我们获得了大量深海生物样品。在深海冷泉区、热液区和海山区等不同海底环境中,发现了9个大型深海生物新物种。在马努斯热液化能生态系统中,发现了1个新属,5个新种。”刁新源说。 /p
  • 天瑞仪器携粮食快检仪亮相第16届中国• 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第16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18—21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天瑞仪器携EDX 3200S PLUS粮食重金属快速检测仪亮相,设展台于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馆。本届交易会主题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共有1500多家企业参展,为企业搭建了展示项目成果,交流科学技术的平台。 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馆 展会现场,天瑞仪器EDX 3200S PLUS 粮食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受到了新闻媒体、福建省粮食局相关领导及众多参展者的关注。该仪器可用于稻米、小麦、谷物、烟草等作物中的重金属元素镉(Cd)、铅(Pb)、汞(Hg)、砷(As)、硒(Se)的快速无损检测,其检出限低于0.04ppm,可在2-3分钟对样品进行快速筛查,10-15分钟准确定量。 天瑞仪器XRF事业部总经理 吴敏(左一)接受媒体采访 天瑞员工向福建省粮食局领导介绍我司仪器 参展者围观我司仪器 该仪器是天瑞仪器自主研发产品,设备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技术实现食品中微量重金属有害元素的快速检测,是一款高效快速的粮食重金属检测仪。目前,该快速检测仪系列已为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储粮集团公司)、湖南省粮食局、浙江省粮食局、湖北省粮油质量监测站、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以及众多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产品服务。 工程师现场测样,演示仪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关乎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天瑞仪器深谙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粮食安全系列产品的研发,用科学技术助力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 海洋科技“划重点”:未来五年可燃冰开采、深海探测“大有可为”
    p   时隔两年,参与《“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的上海交通大学任平研究员终于盼来了“十三五”海洋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正式面世。日前,《规划》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 /p p   “海洋科技创新是提高海洋实力的战略支撑,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任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十三五”是落实建设海洋强国重大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规划》在深入分析世界海洋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查找制约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在若干领域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p p    strong “十三五”有望实现万米下潜 /strong /p p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依赖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能力的提升,而由于高压、低温、高温等极端环境条件的限制,深海技术与装备一直是国际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难点和最前沿,也是制约我国实施深海战略的关键技术瓶颈。 /p p   任平告诉记者,深海潜水器是发展深海技术的引擎和集成平台,也是开展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相关技术的进步将促进深海装备配套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 /p p   开展潜水器谱系化工程,这是《规划》提出的重要目标。“十三五”,我国将通过《深海技术与装备》专项的实施,形成3—5个国际前沿优势技术方向、10个以上核心装备系列产品,满足我国在深海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形成我国自主的深海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p p   具体来说,包括开展深海空间站研制 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在“十三五”实现万米下潜 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 深远海核动力平台关键技术研发。 /p p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我国将形成深海运载、探测装备谱系化和配套能力,提升深海作业支持能力以及深水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自主技术能力,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技术装备研发,带动整个国家装备制造能力的进步。 /p p    strong 形成可燃冰开采试验能力 /strong /p p   “海洋高技术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任平说,本世纪以来,在国家连续3个五年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的海洋科学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日趋激烈的海洋资源的争夺中,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深海资源开发能力。 /p p   比如,在海洋油气开发方面,我国仍以300米以浅的海洋油气开发为主,尚未系统掌握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大量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与设备不得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不足已成为我国进军海外深水油气的重要瓶颈。在南极磷虾资源调查、捕捞、深度加工等诸多技术方面,我国与挪威、日本等国仍有至少20—30年的差距。目前国际海底矿产资源活动重点逐步由资源勘探向开发过渡,而我国尚不具备海底资源规模化开采技术。此外,生物基因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海保护区建设等与资源有关的热点问题都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 /p p   为此,《规划》提出实施深水能源、矿产资源精细勘探与试采技术工程示范,实现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全面提升海洋资源自主开发能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p p   比如,开展海洋油气工程新概念、新技术研究,开发深水油气勘探核心技术和工程装备,结合“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形成1500米到3000米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开发能力 开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成矿机理以及安全开采等基础问题研究,开发精确勘探和钻采试验技术与装备,形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开采试验能力 开展大洋矿产成矿机理与分布规律等科学问题研究,开发高效勘探核心技术研究及深海采矿系统设计,研制集矿与输送装备,完成1000米海深集矿、输送等技术海上试验。 /p p    strong 实现大型深海探测装备共享 /strong /p p   该人士认为,《规划》一大亮点是,提出重点建设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技术创新平台,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布局。 /p p   如今我国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实现重大进展,在深海耐压舱、深海浮力材料、深海推进器、深海液压控制、深海通信与定位技术、深海机械手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取得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潜水器、“海燕”号深海滑翔机等一批重大成果。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将是国际上拥有最多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 /p p   在上述人士看来,这给管理者提出的新命题是如何通过共享机制实现资源最优化及高效应用,实现大型深海探测装备共享。 /p p   《规划》同时提出,要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建立海洋科学观测数据、海洋微生物菌种/基因等资源的共享制度,推动科学观测、技术研发、产业培育、海洋管理等环节的相互融合,建立强有力海洋科技任务的一体化实施体系,建立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相适应、与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工程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科研产出效率。 /p p   该人士表示,与陆地相比,海洋相关数据获取更难、成本更高,正因为如此,共享才显得更为必要。“比如美国的海洋科技创新之所以领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了有效的共享机制。” /p
  • 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在西太平洋建成
    p   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7日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p p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介绍,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经过4年建设,深海连续和实时观测能力取得了显著进展。20套深海潜标800余件观测设备多数已经稳定获取连续3至4年的大洋水文和动力数据,并且实现了大洋上层和中深层代表性深度的全覆盖。 /p p   “在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方面,我们在2016年突破了潜标系统实时传输难题并实现深海潜标长周期稳定实时传输。在此基础上,本航次实现了从单套到组网,从水下1000米到3000米的深海数据实时化传输的功能拓展。”王凡说,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的自主构建完成,将有力推动我国和国际大洋观测能力的持续提升。 /p p   截至目前,深海数据已成功实时回传3万余组。科研人员只要打开手机上的“西太观测网”客户端,就能看到西太平洋深海事实传回来的现场数据,点击其中一个站点,深海环境参数动态变化图就会自动绘制出来。 /p p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建设已实现从观测网科学规划、深海潜标设计、大洋海上作业、水下和卫星实时传输、数据智能分析挖掘、电脑手机终端图形接收的全流程一体化作业,建设与维护步入了批量化、标准化和常态化时代。观测网获取的连续和实时数据将为我国科学家研究西太平洋环流的三维结构、暖池变异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宝贵资料,为我国的气候预报和环境保障业务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p
  • 海峡两岸第二届计量检验认证认可及消费品安全研讨会召开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孙大伟才利民出席海峡两岸第二届计量检验认证认可及消费品安全研讨会   为有效推进两岸经贸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月25日,海峡两岸第二届计量检验认证认可及消费品安全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这是在2009年签署的《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下,两岸在质检领域举行的第二次综合性研讨会。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徐莽、台湾检测验证协会顾问梁国新等出席了开幕式。   孙大伟在致词中回顾了两岸签署《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质检领域开展的合作内容。他说,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等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依据,是维护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两岸质检合作的重要内容。虽然两岸在质检领域同宗同源,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尤其是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日益深入,迫切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质检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双向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政策对接,为有效推进两岸经贸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孙大伟希望两岸质检工作者抓住机遇,坚持相知互信,加强质检交流,进一步深化双方对两岸质检法律法规、质检职能、工作领域、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了解与理解 坚持循序渐进,深化实质合作,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重点热点,确定优先合作领域、优先合作项目,尽早把合作协议内容落到实处 坚持开拓创新,拓展合作领域,紧密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结合两岸经济发展实际和社会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实质化合作进程 坚持完善机制,共促两岸发展,加强两岸在事关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度安排、程序实施上的协商。   才利民肯定了山东省与台湾日益深化的交流合作。他说,山东省与台湾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这次研讨会在山东召开将对山东的认证认可、消费品安全等工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才利民还介绍了山东省在“十二五”时期即将开展的重要工作,并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   梁国新在致词中表示,近年来海峡两岸贸易量突飞猛进,质检合作功不可没,为促进两岸经贸发展、增进两岸民众福祉作了大量工作。两岸在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海峡两岸合作之桥中不可或缺的一座。他希望,两岸质检同仁坚持互信互助、求同存异的信念,不断开创双方合作的新局面。   此次研讨会分为低碳认证认可、检验及消费品安全、计量与认证认可体系3个专题展开。来自海峡两岸的300多位专家和业界代表,就两岸建立的与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相关的认证认可制度、商品检验制度与案例、消费品安全监管、计量以及实验室监管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
  • 安恒水联网应邀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与管理研讨会
    9月13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暨2016供水高峰论坛在南通文峰大饭店圆满闭幕。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智慧水务”,来自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从事水科学研究、水质分析、管网运行、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及相关设备材料生产企业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家等近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台湾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志彬、台湾自来水公司处长李嘉荣等为本次研讨会作了精彩的开幕致辞,在上午的特邀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和杨敏副所长等两岸供水行业专家做了6场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反映了两岸供水安全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两岸供水事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安恒水联网与加拿大新歌阀门公司以联合展台的形式出现在主会场的展示区,代表领先的产销差及漏损解决方案和产品与智慧水务其他领域的参展商一道为海峡两岸的参会嘉宾们呈现一场精彩的盛会。 13日上午,安恒水联网公司周晨总经理在与海峡两岸管网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代表一起就如何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产销差及漏损控制体系,周晨先生表示供水管网产销差及漏损管理是一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的长期综合实践体系,没有一项技术能单独解决问题的。只有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平台,像 LeakView® 供水管网产销差及漏损控制管理平台与以实际控制手段为基础的现场应用,如GIS、压力控制技术等手段结合才一起才能构建完整有效的产销差及漏损管控体系。而水联网公司正是以产销差及漏损管理为切入,为供水企业提升核心运营能力提高供水企业的服务水平。 从2004年在高雄举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供水交流会议到2016年在南通召开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供水交流会议,每一届的会议都是在不停的发展和创新。水联网公司今后将会积极参与海峡两岸供水交流会议,通过供水管网产销差及漏损控制手段,为两岸人民的供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 长春光机所与深海所共建深海光学探测联合实验室成立
    p   9月3日,长春光机所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在北京签署深海光学探测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并同期举行揭牌仪式,联合实验室成立。该实验室针对深海科学研究中对光学探测技术的前沿需求,重点开展深海原位气体检测、生物识别与基因测序等深海工程技术研究,共同推进光学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 /p p   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的71%,深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深海观测技术的发展,可以加速我国的海洋研究从三百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扩展到全球的公海中去。而深海中的光学信息比声、电、磁等信息获取方式都要直观,是深海探测中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由于海水中含有可溶有机物、悬移质、浮游生物等对光有较强的吸收和散射,通过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或光在海中的传播规律和海洋光学参数的测量可以获取各类海洋学参数。从而为其他深海科研项目提供直观的光学信息,带动海洋矿产、能源、生物、以及地质等各个学科的同时进步。 /p p   目前测量海洋光学性质的仪器可分成两类:一种是测量海水固有光学性质的仪器。因为固有光学性质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采样在实验室中测量,也可在现场测量,故这类仪器又分为实验室仪器和现场测量仪器两种。另一种是测量海水表观光学性质的仪器。因为表观性质都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故必须在现场观测。测定固有光学性质的仪器主要包括线性衰减系数测定仪(和准直光透射率仪)、测定体积散射函数的β仪、测定总散射系数的b仪等。测定表观光学性质的仪器主要包括辐照仪、辐亮度仪和辐亮度偏振仪等。 /p p br/ /p
  • 看“潜龙二号”如何勘探深海矿产资源
    日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研制的“潜龙二号”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圆满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0航次试验性应用任务。  在本次海上作业中,“潜龙二号”团队实现了多个重要突破。如实现了深海近海底高精细地形地貌快速成图,发现多处热液异常点,获得洋中脊进海底高分辨率照片300多张,取得我国大洋热液探测的重大突破。可以说,“潜龙二号”西南印度洋试验性应用的成功,填补了我国深海硫化物热液区自主探测技术装备的空白。  那么,“潜龙二号”圆满返航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在为期三个多月的海上科研中,发生了哪些故事?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对“潜龙二号”团队成员进行了采访。  从淡水到深海  “潜龙二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的代称。它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装备与技术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水下机器人研究室总工刘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课题总体目标为自主研制一套4500米级AUV系统,并以此为平台,集成热液异常探测、微地形地貌探测、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测等技术,形成一套实用化的深海探测系统,并培养一支装备操作维护队伍,进行多金属硫化物等深海矿产资源勘探作业。  “这项工作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作为用户单位组织实施,我们所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刘健介绍,2012年初科研人员开始进行研制。2014年10月,“潜龙二号”完成了总装联调和检测工作。“之前‘潜龙一号’也是由我们来完成。多年技术的积淀,使我们的研发任务能够迅速推进。”  2014年11月,“潜龙二号”在浙江千岛湖先后开展了两次湖上试验,累计下水147潜次。  2015年夏季,“潜龙二号”从淡水试验走向南海海试,国家“863”组织6名专家全程跟随,对其性能、指标进行全面考核,最终以高分过关。  2015年12月中旬,“潜龙二号”团队从三亚起航前往西南印度洋,参加中国大洋第40航次试验性应用任务。在这项为期近3个月的航程中,“潜龙二号”团队完成了两个阶段的作业。  “一个是验收试验,另外一个是试验性应用。在第一航段的验收试验中,潜水器共8次下潜,完成了验收试验规定的所有考核项目,高分过关。”刘健说,“一般而言,科研人员的任务就到此为止了,但我们马上又让水下机器人直接进入应用阶段,这在众多‘863’任务中还是首次。”  多项突破性进展  验收试验阶段和试验性应用阶段有什么区别呢?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赵宏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第一阶段的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大洋探测中,“潜龙二号”获得的断桥、龙旂热液区的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地貌数据等,和以往数据相对比都很吻合,这证明了“潜龙二号”的可靠性。  而在第二阶段的8次下潜中,“探索的完全是未知海域,人类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涉足过,地形复杂,难度极大”。尽管如此,“潜龙二号”团队依然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在第一阶段,“潜龙二号”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UV进行洋中脊热液区大洋探测任务,发现断桥、龙旂热液区多处热液异常点,获得300多张洋中脊近海底高分辨率照片,取得我国大洋热液探测的重大突破。  在第二阶段,“潜龙二号”完成了7个长航程探测任务,累计航程近700公里,探测面积达218平方公里,同时发现多处热液异常点。其中,单次下潜最大探测时间达到32小时13分钟,最大航行深度超过3200米。本航段“潜龙二号”连续4个长航程成功探测成绩也创下了我国深海AUV之最。  “这次海上应用中,我们实现了很多技术上的首次。”刘健介绍。如“潜龙二号”首次采用全新非回转体立扁形设计和推进器布局,增强了潜水器的机动性能 首次采用基于前视声呐的避碰控制方法,大大提高了障碍物的有效识别能力,实现了复杂海底地形条件下的有效避碰控制 国内首次在AUV上安装了磁力探测传感器,实现了近海底高精度磁力探测等等。  “‘潜龙二号’为我国开展深海资源大范围精细探测提供了重要技术装备,标志着我国深海资源勘查装备已达到实用化水平,使我国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及产品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刘健说。  难忘的深海之旅  “潜龙二号”西南印度洋试验队共有17人,核心研发人员约10人,其他以应用人员为主。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10日,“潜龙二号”团队在茫茫大海上度过了近三个月难忘的时光。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除了刘健在多年以前有过类似的深海航行,其他队员在此次航行之前并没有在大洋上待过这么久。  科研人员的海上之旅,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忙碌状态。在“潜龙二号”没有下水作业的时候,大家要负责进行设备维护和数据分析工作 “潜龙二号”在水中作业期间,大家轮流值班,通过显示屏监测水下机器人的举动 “潜龙二号”上船后,大家下载其获得的数据并及时分析,同时进行机器人的电池更换等工作。  三个月的时光,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最难的是通讯不畅。“这些‘80后’的小伙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一走这么长时间,家里很多事情都没法管,其实挺不容易的。”赵宏宇说,为了完成“潜龙二号”的海试,大家都牺牲了很多。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海洋权益的关注度不够,开发也落后于他国。”刘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权益、海底矿藏对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重要,这也需要我国有与之配套的科研研发实力与深海装备。在向深海进军的道路上,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将会继续努力。
  • 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系统海试成功
    “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系统”首次海试成功   在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支持下,由中国海洋大学研制的“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系统”(课题编号2006AA09Z243)于3月15日-4月1日期间搭载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号”调查船承担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化海上试验”重大项目课题,进行了首次海上试验。本次海上试验主要是针对研制的深海拉曼光谱仪(Deep Ocean Compact Automatic Raman Spectrometer, DOCARS-532)实验样机,对照设计与验收指标,测试其在深海环境下的结构性能、工作性能及其稳定性,并通过自带部分样品,进行深海环境的现场测试。   此次海试工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甲板调试(甲板统调、入水调试)、浅海试验和深海试验。共成功进行浅海试验2次(20米,200米),深海试验2次(1260米,3512米) 系统累计水下工作时间251分钟,获取光谱数据文件528个,图像文件9个。   经海试验证,深海拉曼光谱仪(Docars-532)该实验样机完全能够满足深海环境工作要求,系统密封和耐压性能良好,各部分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多次定时上电模式试验成功。课题组还成功进行了深海环境自带样品的模拟测试,捕捉到了自带样品在深海环境中的拉曼信号,达到了海试大纲设定的预期目的。   试验中,课题组严格按照国家863计划“质量控制及规范化海上试验”课题拟定的《规范化海上试验质量控制规程》进行规范化作业,各项试验指标全部满足大纲规定要求。来自课题组的7位骨干研究成员参加了此次海试工作。
  • 宁波材料所在深海工程材料原位损伤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深海资源丰富,战略价值巨大,深海开发对先进海洋装备需求巨大,然而在深海极高压力、低溶解氧、强电解质、复杂微生物等强耦合作用下,金属结构长期服役时面临腐蚀缺陷带来的力学结构失稳等致命性风险。目前国内针对深海极端环境关键材料超长期服役过程表界面环境、结构演替等的原位监测技术薄弱、数据匮乏,难以对深海工程材料数年以上的力学-电化学-微生物等强耦合损伤开展快速评价及寿命预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员和毛飞雄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在成功研发海洋工程材料原位立体监测装置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探测团队紧密合作,在深海工程材料原位腐蚀损伤监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联合团队突破了传感器高精度、低能耗技术及深海耐高压设计,开发出国内首套6000米级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该实验舱可实现深海环境因子及材料损伤状态数据多维实时采集、高效融合处理,并可结合深度神经网络与电化学模型最优化拟合,快速分析材料损伤演变过程,为深海材料服役状态监测及损伤快速评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深海长驻型装备选材设计、安全服役、运维保障提供重要依据。实验舱于近日搭载于深海基站成功完成功能验证实海试验,未来将进一步开展长周期深海原位试验工作。   研究团队长期针对我国海洋新材料跨海域环境适应性考核数据匮乏、新材料服役性能与实验模拟数据严重不匹配等关键技术难题,率先建成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工程材料服役评估评价平台”,先后布局了东海、南海等跨海域海洋材料试验台站,累积了超过8年的环境考核数据。本次实海试验意味着团队在针对深海领域的海洋材料试验台站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完善我国在东海、南海以及深海等苛刻海洋环境下材料强耦合损伤失效数据体系,借助物联监测和AI辅助大数据技术支撑深海材料与装备服役寿命的可靠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舱搭载于深海基站深海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成功海试海洋工程材料原位立体监测装置与跨海域服役大数据平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