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上转换材料

仪器信息网上转换材料专题为您整合上转换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上转换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上转换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上转换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上转换材料话题讨论。

上转换材料相关的论坛

  • 基于上转换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研究

    [align=center][size=18px]基于上转换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研究[/size][/align][size=16px]以研究适用于应急组织伤口处理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为目标,以设计[/size][size=16px]基于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为研究重点,以制备合[/size][size=16px]成多色可调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光导平台和设计功能化光交联凝胶修复剂为突破[/size][size=16px]口。采用纳米技术、表面化学修饰、生物技术、光化学技术、细胞实验和统计分[/size][size=16px]析等手段相结合,深化上转换纳米材料和功能化凝胶的设计开发,探究复合材料[/size][size=16px]的修复作用机理和抗菌性能,实现创面组织缺损光诱导原位修复,提高表面和深层损伤组织修复效率,减少疤痕形成和继发性炎症,开发出可替代传统缝合术的[/size][size=16px]新型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组织粘合剂,为突发事件中受损组织的快速整合和创面修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size][size=16px]。[/size][size=16px]主要研究内容[/size][font='宋体'][size=16px](1)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上转换纳米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能够使生物光子在深层组织中的应用。光引发组织粘接是创面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修复的新型无创技术,依赖于光敏剂的光激活释放活性物质在组织表面和基质材料之间产[/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生有效的交联。以凝胶材料壳聚糖作为基质,光敏基团邻硝基苯作为光敏剂并引入胍基抗[/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菌基团,通过化学修饰改性方法制备功能化凝胶。光反应性材料在创伤组织缝合时诱导受[/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损皮肤组织中的胶原基质交联,以上转换纳米材料为载体结合功能化凝胶通过表面修饰制[/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备合成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光引发组织粘合剂,近红外光照将光传输到深部组织中,激活光敏剂诱导组织黏结修复。(2)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优化筛选:优化筛[/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选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光引发组织粘合剂,考察荧光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相互匹配度以及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损伤修复能力。考察所选复合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的荧光、紫外性能以及元素组成、形貌特征、晶型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基团及电荷分布情况等以及复合材料的粘附机理、抗菌性能、抗拉强度及使用条件等参数。(3)光引发[/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组织粘合剂的应用潜力评价。考察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凝血效果、整合凝[/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胶与组织粘连能力。进一步考察复合材料对各种动物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皮肤、肌肉、肝脏、胃和心脏等)损伤修复能力。[/size][/font][align=right][/align][font='宋体'][size=16px]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图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1.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总体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如下:[/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1)[/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采用热共沉淀法以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β[/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NaYF4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作为基质,调节镧系元素掺杂剂量比例,制备具有不同发射光谱的上转换纳米材料;采用[/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酸处理法除去上转换纳米材料表面的油酸配体得到白色固体颗粒,聚丙烯酰胺配体交换修[/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饰后备用;以凝胶材料壳聚糖为基质,采用碳二亚胺盐酸盐化学法将邻硝基苯和抗菌基团修饰到基质上制备出功能化凝胶。[/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2)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优化筛选。检测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及相应组[/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成单体的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筛选能够相互匹配的复合材料;以猪的皮肤或肌肉为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基质制作组织切口,注入复合材料并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检测切口均粘接情况测试组织粘合强度以及组织基质的粘合后的最大拉伸力。[/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3)[/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表征及机理性能考察。通过电镜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Zeta[/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电位分析等表征合成复合材料性能;利用光电子能谱仪进行[/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粘附机理分析;考察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作用;比对商品化纤维蛋白胶和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粘接的抗拉强度试验;考察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4)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应用潜力评价。对所合成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全血凝血试验、体内透皮给药试验以及胶原纤维形成试验等评价方法。[/size][/font]

  • 【原创大赛】如何成为验钞老司机?学会测上转换荧光量子产率就好了!

    【原创大赛】如何成为验钞老司机?学会测上转换荧光量子产率就好了!

    话说某天,某工程师同事报销拿到热乎乎的软妹币后,由于过于兴奋,一时间感天地召唤,灵感涓涓。于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0_668360_2194_3.jpg就地进行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你见所未见的,华丽丽的验钞实验!左图是使用便携式980nm激光器照射某种“神秘”的材料。右图是使用980nm激光器照射人民币防伪部分(绿色亮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201130_601247_2194_3.jpg我的天呐,这么神奇吗?这包看上去辣么普通的小东西,居然和软妹币发出了同样的炫目光芒!然后呢,同事眼镜一推,开始讲了:其实,秘密在于这个“神秘”材料就是软妹币中所掺杂稀土的上转换荧光材料。什么是上转换发光?上转换发光是指吸收两个或两个以上低能光子而辐射一个高能光子的发光现象,通常是指将近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信号,其发光机理是基于双光子或多光子过程。由于上转换发光所吸收的光子能量低于所发射的光子能量,这种现象违背了Stokes定律,因而又称为反Stokes发光。上转换这一概念是Auzel、Ovsyankin和Feofilov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建立的。目前,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几乎覆盖了可见光的各个波段,其在近红外量子计数器、激光器、三维立体显示、荧光粉、医学成像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己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上转换材料的前世今生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机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对上转换发光机理已有了深入的了解。其机制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激发态吸收(ESA,Excited State Absorption)、能量转移(ET,Energy Transfer)和“光子雪崩”过程(PA,Photon Avalanche)。对于稀土上转换发光而言,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上转换发光方式,即使同一离子在不同的泵浦方式下也有不同的发光机制。上转换材料一般包括激活剂、敏化剂和基质。稀土元素Ho3+、Nd3+、Er3+、Tm3+具有丰富的能级,由于4f 能级的电子屏蔽作用,能级寿命较长,因此有很高的上转换效率,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上转换材料的激活剂。Er3+、Tm3+、Ho3+在单个的纳米晶中,影响上转换效率的因素有两个:激活离子的吸收截面和相邻激活离子间的距离。相邻激活离子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掺杂量来控制,当掺杂量过高时,相邻激活离子间发生有害的交叉驰豫而导致浓度淬灭效应。而激活离子的吸收截面可以通过掺入共激活剂,即敏化剂来增强上转换发光效率。稀土元素Yb3+的激发光谱为980 nm,与Er3+第一激发态的吸收能量相一致,而且吸收截面远远大于Er3+,能量吸收后可传递给Er3+,因而是一种很有效的上转换材料敏化剂,加入Yb3+后Er3+的上转换效率可提高1~3个数量级。基质材料需要声子能量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高、稳定性好的特性。纳米上转换发光的基质材料主要有氟化物和氧化物基质。其中,以氟化物为基质的上转换材料效率最高。氟化物具有很多优点:(1)透光范围很宽;(2)稀土离子能很容易地掺杂到氟化物材料中;(3)声子能量低(~500 cm-1),荧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材料。目前,研究较多的激活剂是发绿光的铒,发蓝光的铥和发红光的钬,为提高其发光效率,经常使用Yb3+进行共掺杂。基质材料主要采用钇的各种化合物,NaYF4和LaF3已经被发现是一类较好的基质材料。为了解上转换发光机制,以NaYF4:Yb3+/Er3+ 为例进行测试,在980nm连续激光激发下,发现了样品中Er3+离子覆盖近红外到可见波段的上转换发光, 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证明了共掺杂体系中Yb3+到Er3+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Yb3+到Er3+离子的持续的能量传递是布居高能态Er3+离子的关键。在能量密度为4.6W/cm2时,测得上转换量子产率为0.04;下转换量子产率为0.0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201132_601248_2194_3.jpg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如化学稳定性高、发光强度高而稳定(无闪烁)、Stokes位移大等,不仅能够克服有机类发光标记物质稳定性差的缺点,还能有效解决量子点的细胞毒性和光闪烁问题。此外,它还具有独特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因此在生物标记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UCNPs的激发光源通常为近红外连续激光器(典型的是980 nm,808nm),当它们应用在生物标记领域时,会出现许多优点,例如较深的光穿透深度,对生物组织无损伤、生物组织无背景荧光等,这些优点使UCNPs拥有很好的生物应用前景。因为上转换材料和器件较为稀少,除了如上文所说的,应用在人民币防伪以外,在激光、通信、能源、医疗和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利用稀土离子具有的丰富能级,理论上人们可以通过上转换的方式将不同低能频域的光转换为所需要的高能量光子,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要。目前红外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主要集中在以NaYF4和LaF3为基质的材料上,其他上转换发光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上转换材料量子产率过低,严重地限制了它在很多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因为上转换材料的以上特性,它的测试一般的量子效率系统也比较难满足,覆盖近红外波段的测量系统才能达到要求。1)WangF,BanerjeeD,LiuYS,ChenXY,LiuXG.Analyst,2010,135:1839—18542)W. Wang, M. Wu, G. Liu. Analysis of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Dynamics in NaYF4codoped with Er3+ and Yb3+ . Spect.Lett., 2007, 40(2):259-2693)F. Auzel. Upconversion and Anti-Stockes Processes with f and d Ions inSoild. Chem.Rev, 2004,104(1):139-173.

  • 【分享】纳米新材料可软硬转换 如终结者般迅速修复损伤

    好莱坞电影中的终结者,能将坚硬的身体变成液态而迅速修复损伤,而事实上,材料的机械性质由电子结构来决定,要从根本上改变很难。但来自德国和中国一个联合研究小组现已为人们带来了这种材料的雏形。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日报道,德国汉堡大学、赫尔姆霍茨联合会盖斯特赫斯勒中心和中国沈阳的金属研究院共同开发出一种神奇的纳米材料,只需按一下按钮,几秒钟内就能改变自身的强度,从坚硬易碎到柔软而有韧性,整个质变过程由电信号来控制。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煮蛋的软硬可以由加热时间来决定,但某些事情一旦确定就不可改变,比如煮硬的蛋无法变软。在制造金属与合金的时候也要面临相似的问题,材料的属性一经设定,整个生产中就无法改变。因此工程师在设计机械属性时,常常面临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硬度越大,脆性也就越大,抗损伤的能力也就越差。

  • 检测器–光电转换件

    检测器——光电转换器件光电转换器件是光电光谱仪接收系统的核心部 分,主要是利用光电效应将不同波长的辐射能转化成光电流的信号。光电转换器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光电发射器件,例如光电管与光电倍 增管,当辐射作用于器件中的光敏材料上,使发射的电子进入真空或气体中,并产生电流,这种效应称光电效应;另一类是半导体光电器件, 包括固体成像器件,当辐射能作用于器件中光敏材料时,所产生的电子通常不脱离光敏材料,而是依靠吸收光子后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半 导体材料中自由运动的光电导(即吸收光子后半导体的电阻减小,而电导增加)产生电流的,这种效应称内光电效应。光电转换元件种类很多,但在光电光谱仪中的 光电转换元件要求在紫外至可见光谱区域(160-800nm)很宽的波长范围内有很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很宽的线性响应范围,以及快的响应时间。目前可应用于光电光谱仪的光电转换元件有以 下两类:即光电倍增管及固体成像器件。

  • 材料试验仪器保养最实用技巧分享

    材料试验仪器属于高精度的检测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测量精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材料试验仪器的保养主要以主机、油源、控制系统为主。  一、材料试验仪器主机保养及技巧  1、机器所配的夹具应涂上防锈油保管。  2、由于材料试验仪器的钳口经常使用,容易磨损,氧化皮太多时,容易导致小活塞损伤漏油,所以钳口处应经常打扫,保持清洁(最好每次做完试验后进行清扫)。  3、镶钢板与衬板接触的滑动面、衬板上的燕尾槽面应保持清洁,定期涂一层薄的MoS2(二硫化钼)润滑脂。  4、定期检查钳口部位的螺钉,如发现松动,及时拧紧。  5、定期检查链轮的传动情况,如发现有松动,请将张紧轮重新张紧。  二、材料试验仪器油源保养  1、定期检查主机和油源处是否有漏油的地方,如发现有漏油,应及时更换密封圈或组合垫。  2、根据机器的使用情况及油的使用期限,定期更换吸油过滤器和滤芯,更换液压油。  3、长时间不做试验时,注意关断主机电源。如果机器在待机状态,转换开关应打到“加载”档,因为如果转换开关打在“快退”档,电磁换向阀一直在通电状态,会影响该器件的使用寿命。  三、材料试验仪器控制系统保养  1、定期检查控制器后面板的连接线是否接触良好,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  2、试验后若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不用机器时,关闭控制器和电脑。  3、控制器上的接口为一一对应,插错接口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4、插拔控制器上的接口必须关闭控制器电源。

  • 新型超材料可避免电磁波逆向反射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电脑芯片利用光来移动数据将更加节能,甚至可比现今使用的芯片速度更快。而实现这点的困难之一就是光穿过电磁波导时不发生逆向反射以干扰之后的传输,甚至中断激光的工作。 现今的光纤网络通常使用光电隔离器来阻止光的逆向反射。这种装置一般由钇铟柘榴石等特殊材料制成,同时只能在磁场的作用下开展工作,这使得它的体积十分庞大。另外,由于隔离器会吸收光子以避免它们发生反向散射,其同样会削弱向前移动的光学信号。 而麻省理工学院等校的科研人员描述了一种新型超材料,能够保持光子只沿一个方向移动,使游荡的光子改道,而不仅仅是吸收它们。研究人员表示,这十分重要,因为光子的损失会限制他们所能集成的设备数量,因而制约大规模集成光学器件的发展。虽然实验所用的原型很大,但却不需要另外施加磁场,因此其原则上能够生产出比当前的光电隔离器更小的光学元件。此外,构建芯片级别的超材料不需要比生成微处理器更特殊的金属,从而能够降低制造的成本。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赋予新材料光聚集特性的正是成排嵌入的金属天线,它们看起来很像垂直和水平交错的小型螺旋桨。每根天线由电路与位于材料底部表面的反方向的天线相连,通过电路的电流方向则决定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虽然科学家正尝试以诸多不同的途径获取芯片级别的波导,但新型超材料提供的光学波导对于制造能够控制光学信号的芯片上设备十分有用。在芯片生产中,这些天线能被轻易地嵌入硅中。但天线的小型化并非支持超材料在可见光甚至近红外频率中工作的主要障碍,工作频率同样会受到电流中晶体管转换速度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哪个晶体管的设计能够迎合可见光较高的转换速度,而这正是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的方向。(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08-21 二版)

  • 【分享】材料屈服点的含义及求取时常见问题的分析

    [color=#00008B]——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国胜 摘要:本文通过对材料屈服点含义的分析,说明正确求取材料屈服点的重要性。分析了屈服点求取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对试验机的选型、设计、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屈服 频带任何的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产生变形。在受力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这种变形与受到的外力基本成线性的比例关系,这时若外力消失,材料的变形也将消失,恢复原状,这一阶段通常称为弹性阶段,物理学中的虎克定律,就是描述这一特性的基本定律。但当外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变形与受到的外力将不再成线性比例关系,这时当外力消失后,材料的变形将不能完全消失,外型尺寸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状,这一阶段称为塑性变形阶段。一切的产品与设备都是由各种不同性能的材料构成,它们在使用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力作用,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这种变形必须被限制在弹性范围之内,否则产品的形状将会发生永久变化,影响继续使用,设备的形状也将发生变化,轻则造成加工零部件精度等级下降,重则造成零部件报废,产生重大的质量事故。那么如何确保变形是在弹性范围内呢?从上面的分析已知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两个阶段,只要找出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工程设计人员就可确保产品与设备的可靠运行。由于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很大,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过渡情况很复杂,通过对已知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与理论分析,人们总结出了采用屈服点、非比例应力和残余应力等指标作为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转折点的指标来反应材料的过渡过程的性能,其中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是最常用的指标。虽然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同是反应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转折点”的指标,但它们反应了不同过渡阶段特性的材料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定义不同,求取方法不同,所需设备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笔者将分别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分析屈服点的情况: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准确求取屈服点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的时候,它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材料的极限强度值(极限强度是所有材料力学性能必需求取的指标之一),然而非常准确的求取它,在许多的时候又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有:Ø 夹具的影响;Ø 试验机测控环节的影响;Ø 结果处理软件的影响;Ø 试验人员理论水平的影响等。这其中的每一种影响都包含了不同的方面。下面逐一进行分析一、 夹具的影响:这类影响在试验中发生的机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试样夹持部分打滑或试验机某些力值传递环节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等因素,它在旧机器上出现的概率较大。由于机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各相对运动部件间会产生磨损现象,使得摩擦系数明显降低,最直观的表现为夹块的鳞状尖峰被磨平,摩擦力大幅度的减小。当试样受力逐渐增大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试样就会打滑,从而产生虚假屈服现象。如果以前使用该试验机所作试验屈服值正常,而现在所作试验屈服值明显偏低,且在某些较硬或者较脆的材料试验时现象尤为明显,则一般应首先考虑是这一原因。这时需及时进行设备的大修,消除间隙,更换夹块。二、试验机测控环节的影响    试验机测控环节是整个试验机的核心,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这一环节基本上采用了各种电子电路实现自动测控。由于自动测控知识的深奥,结构的复杂,原理的不透明,一旦在产品的设计中考虑不周,就会对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难以分析其原因。针对材料屈服点的求取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点:1、传感器放大器频带太窄由于目前试验机上所采用的力值检测元件基本上为载荷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而这两类传感器都为模拟小信号输出类型,在使用中必须进行信号放大。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信号会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偶合到测量信号中一起被放大,结果使得有用信号被干扰信号淹没。为了从干扰信号中提取出有用信号,针对材料试验机的特点,一般在放大器中设置有低通滤波器。合理的设置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将放大器的频带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就能使试验机的测量控制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将数据的稳定显示看的非常重要,而忽略了数据的真实性,将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设置的非常低。这样在充分滤掉干扰信号的同时,往往把有用信号也一起滤掉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电子秤,数据很稳定,其原因之一就是它的频带很窄,干扰信号基本不能通过。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电子秤称量的是稳态信号,对称量的过渡过程是不关心的,而材料试验机测量的是动态信号,它的频谱是非常宽的,若频带太窄,较高频率的信号就会被衰减或滤除,从而引起失真。对于屈服表现为力值多次上下波动的情况,这种失真是不允许的。就万能材料试验机而言,笔者认为这一频带最小也应大于10HZ,最好达到30HZ。在实际中,有时放大器的频带虽然达到了这一范围,但人们往往忽略了A/D转换器的频带宽度,以至于造成了实际的频带宽度小于设置频宽。以众多的试验机数据采集系统选用的AD7705、AD7703、AD7701等为例。当A/D转换器以“最高输出数据速率4KHZ”运行时,它的模拟输入处理电路达到最大的频带宽度10HZ。当以试验机最常用的100HZ的输出数据速率工作时,其模拟输入处理电路的实际带宽只有0.25HZ,这会把很多的有用信号给丢失,如屈服点的力值波动等。用这样的电路当然不能得到正确的试验结果。2、 数据采集速率太低   目前模拟信号的数据采集是通过A/D转换器来实现的。A/D转换器的种类很多,但在试验机上采用最多的是∑-△型A/D转换器。这类转换器使用灵活,转换速率可动态调整,既可实现高速低精度的转换,又可实现低速高精度的转换。在试验机上由于对数据的采集速率要求不是太高,一般达每秒几十次到几百次就可满足需求,因而一般多采用较低的转换速率,以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在某些厂家生产的试验机上,为了追求较高的采样分辨率,以及极高的数据显示稳定性,而将采样速度降的很低,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当采样速度很低时,对高速变化的信号就无法实时准确采集。例如金属材料性能试验中,当材料发生屈服而力值上下波动时信号变化就是如此,以至于不能准确的求出上下屈服点,导致试验失败,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系统的频带宽窄以及采样速率的高低呢?严格来说这需要许多的专用测试仪器及专业人员来完成。但通过下面介绍的简单方法,可做出一个定性的认识。当一个系统的采样分辨率达到几万分之一以上,而显示数据依然没有波动或显示数据具有明显的滞后感觉时,基本可以确定它的通频带很窄或采样速率很低。除非特殊场合(如:校验试验机力值精度的高精度标定仪),否则在试验机上是不可使用的。3、控制方法使用不当   针对材料发生屈服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发生屈服时,应力不变或产生上下波动,而应变则继续增大)国标推荐的控制模式为恒应变控制,而在屈服发生前的弹性阶段控制模式为恒应力控制,这在绝大多数试验机及某次试验中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它要求在刚出现屈服现象时改变控制模式,而试验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要求取屈服点,怎么可能以未知的结果作为条件进行控制切换呢?所以在现实中,一般都是用同一种控制模式来完成整个的试验的(即使使用不同的控制模式也很难在上屈服点切换,一般会选择超前一点)。对于使用恒位移控制(速度控制)的试验机,由于材料在弹性阶段的应力速率与应变速率成正比关系,只要选择合适的试验速度,全程采用速度控制就可兼容两个阶段的控制特性要求。但对于只有力控制一种模式的试验机,如果试验机的响应特别快(这是自动控制努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则屈服发生的过程时间就会非常短,如果数据采集的速度不够高,则就会丢失屈服值(原因第2点已说明),优异的控制性能反而变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所以在选择试验机及控制方法时最好不要选择单一的载荷控制模式。

  • 玩具法规:从单个玩具上取样 VS 原材料测试

    玩具可迁移重金属测试,GB/ISO/ASTM/EN 都有提到只能从单个玩具上取样,但不排除有代表性的原材料测试作为参考。请教下各位,当单个玩具涂层只有10mg~100mg,明显测试原材料数值会偏大。此时原材料测试结果是否只能参考,实际以单个玩具涂层测试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 【求助】跪求版主帮助:非晶合金(软磁材料)高分辨TEM如何进行FFT变换???

    非晶合金(软磁材料)高分辨TEM如何进行FFT变换???尊敬的各位大侠与版主: 本人在JEM2010F上做非晶合金(软磁材料)高分辨TEM,观察目的是看非晶的原子构象。在进行FFT转换时,由于像散作用明显,很难形成明显的中心环,无法进行FFT和IFFT。不知如何操作,什么原因造成,十分着急!可能是材料本身具有磁性造成的吗??如何调整呢??操作更不清楚。。。着急中 请各位大侠指点迷津。万分感谢。。。 跪谢各位看帖的人,谢谢![em09511]

  • 【求助】如何区分下转换荧光&斯托克斯线;上转换荧光&反斯托克斯

    我是光谱方面的新手,请教下面三个问题。下转换荧光,波长要大于激发光,斯托克斯线也是波长大于激发光,如何区分?上转换荧光,波长要小于激发光,而反斯托克斯线也是波长小于激发光,如何区分这两者?700纳米激发光测上转换荧光的时候,总是在350纳米出一个尖峰,350-600纳米有一宽峰。350-600我认为是上转换荧光,但是350纳米的半频峰是怎么形成的,也是上转换荧光吗?

  • 【讨论】悬赏贴的转换

    能将版面分悬赏的贴子转换成个人出分的悬赏贴吗?或反过来操作。我试了下,可以将悬赏贴改成普通贴,再改悬赏贴时,就没有个人出分和版面出分的选择了。能不能技术上改进一下。或是有此功能我还不知道,请知情者告知一下,不胜感激!

  • 检测器——光电转换器件

    光电转换器件是光电光谱仪接收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利用光电效应将不同波长的辐射能转化成光电流的信号。光电转换器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光电发射器件,例如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当辐射作用于器件中的光敏材料上,使发射的电子进入真空或气体中,并产生电流,这种效应称光电效应;另一类是半导体光电器件,包括固体成像器件,当辐射能作用于器件中光敏材料时,所产生的电子通常不脱离光敏材料,而是依靠吸收光子后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材料中自由运动的光电导(即吸收光子后半导体的电阻减小,而电导增加)产生电流的,这种效应称内光电效应。光电转换元件种类很多,但在光电光谱仪中的光电转换元件要求在紫外至可见光谱区域(160-800nm)很宽的波长范围内有很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很宽的线性响应范围,以及快的响应时间。目前可应用于光电光谱仪的光电转换元件有以下两类:即光电倍增管及固体成像器件。[b]光电倍增管[/b] 外光电效应所释放的电子打在物体上能释放出更多的电子的现象称为二次电子倍增。光电倍增管就是根据二次电子倍增现象制造的。它由一个光阴极、多个打拿极和一个阳极所组成(见下图),每一个电极保持比前一个电极高得多的电压(如100V)。当入射光照射到光阴极而释放出电子时,电子在高真空中被电场加速,打到第一打拿极上。一个入射电子的能量给予打拿极中的多个电子,从而每一个入射电子平均使打拿极表面发射几个电子。二次发射的电子又被加速打到第二打拿极上,电子数目再度被二次发射过程倍增,如此逐级进一步倍增,直到电子聚集到管子阳极为止。通常光电倍增管约有十二个打拿极,电子放大系数(或称增益)可达10[sup]8[/sup],特别适合于对微弱光强的测量,普遍为光电直读光谱仪所采用。光电倍增管的窗口可分为侧窗式和端窗式两种[b]1.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b]1.1 灵敏度和工作光谱区 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和工作光谱区主要取决于光电倍增管阴极和打拿极的光电发射材料。当入射到阴极表面的光子能量足以使电子脱离该表面时才发生电子的光电发射,即1/2mv[sup]2[/sup]=hn-ф,( hn为光子能量,ф为电子的表面功函数,1/2mv[sup]2[/sup]为电子动能)。当hnф时,不会有表面光电发射,而当hn=ф时,才有可能发生光电发射,这时所对应的光的波长λ=C/n称为这种材料表面的阈波长。随着入射光子波长的减小,产生光电子发射的效率将增大,但光电倍增管窗材料对光的吸收也随之增大。显然,光电倍增管的短波响应的极限主要取决于窗材料,而长波响应的极限主要取决于阴极和打拿极材料的性能。一般用于可见-红外光谱区的光电倍增管用玻璃窗,而用于紫外光谱区的用石英窗。光阴极一般选用表面功函数低的碱金属材料,如红外谱区选用银-氧-铯阴极,可见光谱区用锑-铯阴极或铋-银-氧-铯阴极,而紫外谱区则采用多碱光电阴极或锑-碲阴极。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S是指在1lm的光通量照射下所输出的光电流强度,即S=i/F,单位为µ A/lm。显然,灵敏度随入射光的波长而变化,这种灵敏度称为光谱灵敏度,而描述光谱灵敏度随波长而变化的曲线称为光谱响应曲线(见右图),由此可确定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光谱区和最灵敏波长。例如我们常用的R427光电倍增管,其曲线偏码为250S,光谱响应范围为160-320nm,峰值波长200nm,光阴极材料Cs-Te,窗口材料为熔炼石英,典型电流放大率3.3×10[sup]6[/sup]。1.2 暗电流与线性响应范围光电倍增管在全暗条件下工作时,阳极所收集到的电流称为暗电流。对某种波长的入射光,光电倍增管输出的光电流为: i= KI[sub]i[/sub]+i[sub]0 [/sub],式中,I[sub]i[/sub]对应于产生光电流i的入射光强度,k为比例系数,i[sub]0[/sub]为暗电流。由此可见,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即为光电倍增管的线性响应范围。当入射光强度过大时,输出的光电流随光强的增大而趋向于饱和(见上图)。线性响应范围的大小与光阴极的材料有关。暗电流的来源主要是由于极间的欧姆漏阻、阴极或其他部件的热电子发射以及残余气体的离子发射、场致发射和玻璃闪烁等引起。当光电倍增管在很低电压下工作时,玻璃芯柱和管座绝缘不良引起的欧姆漏阻是暗电流的主要成分,暗电流随工作电压的升高成正比增加;当工作电压较高时,暗电流主要来源于热电子发射,由于光电阴极和倍增极材料的电子溢出功很低,甚至在室温也可能有热电子发射,这种热电子发射随电压升高暗电流成指数倍增;当工作电压较高时,光电倍增管内的残余气体可被光电离,产生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当与阴极或打拿极碰撞时可产生二次电子,引起很大的输出噪声脉冲,另外高压时在强电场作用下也可产生场致发射电子引起噪声,另外当电子偏离正常轨迹打到玻壳上会出现闪烁现象引起暗电流脉冲,这一些暗电流均随工作电压升高而急剧增加,使光电倍增管工作不稳定,因此为了减少暗电流,对光电倍增管的最高工作电压均加以限制。

  • 【转帖】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保养

    万能材料试验机属于高精度的检测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测量精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主机保养: 1、机器所配的夹具应涂上防锈油保管; 2、由于液压万能试验机的钳口经常使用,容易磨损,氧化皮太多时,容易导致小活塞损伤漏油,所以钳口处应经常打扫,保持清洁(最好每次做完试验后进行清扫); 3、镶钢板与衬板接触的滑动面、衬板上的燕尾槽面应保持清洁,定期涂一层薄的MoS2 (二硫化钼)润滑脂; 4、定期检查钳口部位的螺钉,如发现松动,及时拧紧; 5、定期检查链轮的传动情况,如发现有松动,请将张紧轮重新张紧; 油源的保养: 1、定期检查主机和油源处是否有漏油的地方,如发现有漏油,应及时更换密封圈或组合垫; 2、根据机器的使用情况及油的使用期限,定期更换吸油过滤器和滤芯,更换液压油。 3、长时间不做试验时,注意关断主机电源。如果机器在待机状态,转换开关应打到“加载”档,因为如果转换开关打在“快退”档,电磁换向阀一直在通电状态,会影响该器件的使用寿命。 控制系统保养: 1、定期检查控制器后面板的连接线是否接触良好,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 2、试验后若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不用机器时,关闭控制器和电脑; 3、控制器上的接口为一一对应,插错接口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4、插拔控制器上的接口必须关闭控制器电源。

  • 【原创】发贴投票分析cnas章盖在那些材料上?

    对于企业的检测中心来说,对外出具的材料主要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请问大家是不是在这两份材料上都可以盖cnas章?cnas章还盖在哪些材料上了?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在这里,让我们都长一点见识。

  • 【分享】美发明新材料可将核燃料放射线变电能

    美国科学家说,将放射线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材料可以开创宇宙飞船的新纪元,甚至还可以开辟以高功率核电池驱动的地面交通工具的新纪元。 新华网3月31日消息,美国科学家说,将放射线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材料可以开创宇宙飞船的新纪元,甚至还可以开辟以高功率核电池驱动的地面交通工具的新纪元。 电力通常是利用核能加热蒸气,从而驱动发电涡轮机而产生的。 自2 0世纪6 0年代起,美国和苏联开始使用利用核裂变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从而为宇宙飞船提供动力的热电材料,或是放射性衰变材料。"先锋"号太空探测行动使用的就是后者,即"核电池"。 弃用蒸气和涡轮机使得那些系统型号变小,也不再那么复杂。但热电材料的功率很低。美国研究人员说,他们开发出了高功率材料,可以将核燃料及核反应产生的放射线直接转换成电能,而不需通过热能。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前核工程师利维乌波帕-西米尔说,将放射粒子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效率更高。 据研究人员计算,比起热电材料的功率,他们正在试验的材料从放射性衰变中提取的能量最多可高出19倍。 研究人员正在对多层碳纳米管进行测试。这种纳米管与黄金一起被氢化锂包裹起来。猛烈撞入黄金的放射性粒子撞击出大量高能电子。这些电子通过碳纳米管进入氢化锂形成电极,使得电流通过。 波帕-西米尔说,这种多层碳纳米管最好是用来利用放射性材料产生电能,因为它们可以在放射性最大时被直接嵌入。但是它们也可以从核裂变反应堆的放射线中直接获得能量。 用这种材料建成的设备可以为宇宙飞船、飞机、地面交通工具等提供动力。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戴维帕斯顿说:"我认为,这项工作具有创新性,可能会对核动力的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 病毒能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中国科技网讯 想象一下,将轻薄如纸的发电机嵌入鞋底,当你走路时身上的手机即会充电,那该多好。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一种对人类无害的病毒开发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该研究成果5月13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在线版上。 该新型发电技术是利用生物材料的压电性能来产生电力。研究人员将经过特别设计的病毒涂在电极上,用手指轻敲邮票大小的电极,病毒即会将敲击的力量转换成电流。由于病毒自身可进入一个有序的薄膜中以驱动发电机工作,该新型发电机为制造微电子器件指出了一个简单思路。研究人员称,新技术首次向个人发电机、在纳米器件中使用驱动器及基于滤过性毒菌的电子设备迈出了很有前景的一步。 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采用了只攻击细菌而对人友好的病毒M13噬菌体,其在几个小时内可复制数百万,所以在供应上是稳定的。这些杆状病毒可在薄膜中自然地确定方向,在盒子里像筷子一样对齐,这是科学家在纳米构件中寻找的特质。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增加了病毒的压电强度,利用基因工程添加了4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到螺旋蛋白质并覆盖在病毒上。这些残留物可增加蛋白质两端之间的电荷差异,从而提高了病毒的电压。研究还发现,厚度约20堆层具有最强的压电效应。 他们还组装出基于病毒的压电能量发电机样机。他们设法让经遗传工程处理过的病毒自发组织成约一平方厘米的多层膜,然后将膜夹在两个镀金的电极间,通过电线连接到液晶显示器上。当向病毒施压时,发电机能产生高达6毫微安培电流和400毫伏电压,足够的电流使屏幕上闪烁出数字“1”,相当于约一个3A电池1/4的电压。 研究人员说,他们将对样机中的原理进行改进。由于生物技术的工具可大规模生产转基因病毒,而在未来基于病毒的压电材料可为新型微电子科技提供一条简单路径。(记者 华凌) 总编辑圈点 利用压电效应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此举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世界能源危机尚无法估计。但从科学家们以往的研究成果看,这种基于纳米尺度材料的转换设备体积大大缩小,使随身携带、乃至植入人体的个人发电机成为可能。而利用病毒的自组装特点来制造转换设备,则一举破解了在纳米尺度组装设备的技术难题,使其离实际应用更进一步。这可是天生好动者们的福音。也许有一天,忍不住抖动腿部的你在面对旁人“多动症”的指责时,可以坦然作答:“我在发电呢!” 《科技日报》(2012-05-15 一版)

  • 材料屈服强度在求取上一般会有什么问题?

    1、将金属材料的屈服点与塑料类的屈服点混淆 由于金属材料与塑料的性能相差很大,其屈服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如金属材料定义有屈服、上屈服、下屈服的概念。而塑料只定义有屈服的概念。另外,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一定小于极限强度,而塑料的屈服可能小于极限强度,也可能等于极限强度(两者在曲线上为同一点)。由于对标准的不熟悉,往往在试验结果的输出方面产生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如将塑料的屈服概念(上屈服)作为金属材料的屈服概念(一般为下屈服)输出,或将无屈服的金属材料的最大强度按塑料的屈服强度定义类推作为金属材料屈服值输出,产生金属材料屈服值与最大值一致的 笑话。 综上所述,屈服值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求取时又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无论是国标的制定部门,还是试验机的研发生产厂商、试验机的使用部门,都应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努力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屈服点的准确、快速、方便的求取,为材料的安全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 【原创大赛】【聊聊合金检测】压力容器制造安装中材料的检验

    【原创大赛】【聊聊合金检测】压力容器制造安装中材料的检验

    压力容器制造安装中材料的检验Lylsg5555石油化工生产的产品是通过化工设备将物料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转换的工艺过程来实现的。这些设备都是含有压力介质的容器,如各类换热设备、反应设备、塔器、球形储罐等,统称压力容器。压力容器设备的材料是多样化的,包含着国内外不同牌号的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在容器的制造,安装使用上对材料的选取、检验有着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安全可靠,又要做到经济合理。压力容器材料的检验主要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疲劳、硬度等和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如材料中所含C、Mn、Si、S、P、Cr、Ni、Cu、Mo等各项元素的分析。在对容器材料的化学分析中, 我们用到了“化学分析法、直读光谱分析法和XRF法”三种方法,三种方法对材料的检验使用广泛,三者相辅相成,为合格产品保驾护航(见图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290008_320052_162244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290009_320053_1622447_3.jpg 图1为化学分析法和直读光谱分析法在试验中。。。我们主要在容器制造和现场设备安装施工上用到这三种分析方法,以此来检验材料的正确性,下面分别简述之。一、 压力容器的制造的材料检验容器制造用的各类材质的原材料板、成品锻件、焊接材料、一般配件等根据技术标准要求要进行理化检验,以确保材料的正确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应为全定量分析,(如低合金钢14Cr1Mo中的C、Mn、Si、S、P、Cr、Ni、Cu、Mo)同时技术协议对容器制造的一些材料给予某些元素特定的含量范围(如14Cr1Mo材料的S≤0.010、P≤0.015)也要有准确的分析结论,因此,在容器制造中,材料化学成分的分析主要以“化学分析法”和“直读光谱(全谱)法”为主,以“XRF法”分析为辅,而“XRF

  • 【求购】清华“质谱”教材及转换成word文件

    附件为清华教材-质谱。解压缩后即能打开,可复制转换成word文件,用截图软件可将图转换到word文档中。[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18173]清华教材-质谱[/url]

  • 分析老化试验箱对半导体材料测试的方案

    分析老化试验箱对半导体材料测试的方案

    为什么要检测半导体材料呢?因为在大部分电器的电路板上都存在半导体材料,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老化,为了解其使用周期,厂家会使用[url=http://www.linpin.com/][b]老化试验箱[/b][/url]进行检测,以延缓老化的周期。  首先,我们要明确测试半导体材料的真正含义:在一般情况下,半导体电导率随温度的提升而提升,恰好与金属导体相反。通常测试半导体材料时,需要使用到昂贵的高速自动设备,然后使其在电性能条件下可调的测试台上进行测试。若是大于标称性能范围,可以进行功能(逻辑)和参数(速度)测试,此时,信号升降、时间等参数能够达到皮秒级。当可控测试环境中只有一个设备作为电负载时,信号转换很快,能够测量到设备的真实参数。[align=center][img=,348,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091615019967_7392_1037_3.jpg!w348x348.jpg[/img][/align]  但在进行老化测试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产量和同时测试多个设备。我们可以在大型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多个设备,这种大型印刷电路板称为老化板,这些设备在老化板上并联在一起。由于老化板上安装的设备较多,进行老化测试时,容性和感性负载会给速度测试带来阻碍。所以我们通常不能用老化来测试所有的功能。只能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老化试验箱特殊的系统设计技术来测试老化环境下的速度性能。  老化试验箱进行的老化试验可以指的任意一方面,无论是每一件器件还是所有的器件都可以进行,但使用这一方法需要减少老化板的密度,当密度降低就会减少产量。  对于使用老化试验箱对半导体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不仅能测试其性能参数,更重要的是它能检验其产品质量,保障设备质量,为设备的出厂报价护航。

  • 【分享】清华“气相色谱”教材及转换成word文件

    附件为清华教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解压缩后即能打开,可复制转换成word文件,用截图软件可将图转换到word文档中。[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18148]清华教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url]

  • 【分享】《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

    【分享】《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

    《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061619_148549_1644912_3.jpg[/img]光线照射到“斗篷”时,改变方向。这样,在我们看来,这个地方原本就没有东西——放置在这里的物品隐身了。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成功让置于“隐身斗篷”中的物品“消失”。 张翔(Xiang Zhang)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和该校纳米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斗篷”,普通的光学检测,将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尽管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个“斗篷”,但“斗篷”下的物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当照射到一个平面的光线被“改变方向”,折射出去,就意味着这个物品在我们的视觉中隐身了。 “我们通过使用新的纳米材料,找到了制造隐身衣的新思路”,张翔表示。“我们的‘斗篷’在光学检测下的表现,不仅表明隐身衣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也是光学视觉转换的重要一步,它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之门,让我们能够操纵光线,制造出功能更加强大的显微镜和运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 张翔团队的隐身装置,包括复合材料-复合金属材料、电介质,它非凡的“隐身”本领,更多是来自于独特的结构,而不是物质组成。张翔等人发明了两种新的纳米级材料:用银和镁的氟化物交替分成构成一种渔网状的新材料和从多孔氧化铝中生成的纳米银线。这两种材料都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这是自然存在物所不可能具备的特性。 尽管之前复合金属材料已经成功让“斗篷”从微波频率中隐身,但迄今为止,研究者还没有完成隐身衣的关键步骤——实现光学意义上的隐形。因为金属材料吸收了太多的光线。 张翔和他的团队研制的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纳米。这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些孔:每个孔直径为110纳米,这就使得斗篷周围的光波发生完全弯曲,就好象喝水流过岩石一样。在《自然—材料学》上发表的实验报告中,这个隐身斗篷覆盖的区域为3.8微米左右。它表明,当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物品的隐身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隐身斗篷可以在波长1400~1800纳米之间操作,这几乎是近红外部分的电磁频谱,略长于光线,人类的肉眼可见。张翔表示,由于介质组成和设计,隐身斗篷比以前容易制造,且具有(覆盖区域)向上的拓展性。他还乐观地断言,研究者可以制造出新的材料,以更精确地制造这种隐身装置——换句话说,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隐身。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了光线折射导致隐身的原理在二维物体中是适用的,”张翔表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制造在三维空间中适用的‘斗篷’,并使这种装置能尽快投入实际运用。” 这项研究的经费,由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和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资助。 张翔及其研究小组的这份研究报告,将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