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溶剂残留物

仪器信息网溶剂残留物专题为您整合溶剂残留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溶剂残留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溶剂残留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溶剂残留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溶剂残留物话题讨论。

溶剂残留物相关的论坛

  • 药品包装溶剂残留物质种类

    最近在申请实验室认可,对于药品包装溶剂残留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请问做药品包装的大神,药品包装溶剂残留物质种类,大家都有哪些?

  • 【求助】残留溶剂测定方法

    我们用岛津GC-2014作药品的残留溶剂,直接分流进样,样品的浓度为0.1g/mL,进完样后衬管有白色的残留物出现,有时会黏住衬管,高温老化柱头也会出现白色残留物,请问各位有什么好的样品处理办法没有?样品的浓度应在多大为合适?怎么确定?

  • 测定溶剂残留检测不出峰

    有网友问:测定溶剂残留(甲醇、乙醇、苯、甲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醋酸),混合对照品、单个对照品、样品均有两个巨型矩形平头峰、残留物的锋型只有一个,保留时间一致,并且很小,1000多点。看不出对照品和样品之间的差异。 按照药典标准 第二法 ECD检测 顶空进样(加热箱温度100 定量环110 传输线115度) 检测残留物:甲醇、乙醇、苯、甲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醋酸 如果可以的话 做以上几种残留物 按照什么方法和条件做 比较可行 谢谢

  • 【资料】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指导原则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70797]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指导原则[/url]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指导原则内容简介:(一)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1、确定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2、确定残留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3、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1、研究方法的建立2、方法学验证(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制定1、残留溶剂表示方法2、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原则及阶段性要求(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附录中无限度规定和未收载的有机溶剂2、未知有机挥发物3、多种有机溶剂综合影响4、中间体的残留溶剂5、制剂工艺对制剂残留溶剂的影响6、辅料残留溶剂的研究及对制剂的影响

  •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 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 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基本内容 (一)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1、确定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有利于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残留溶剂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 2、确定残留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其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 2.1 原料药制备工艺 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残留溶剂主要有三种来源: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反应副产物、由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引入。其中作为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是最常见的残留溶剂来源,本部分主要对此进行讨论。 影响终产物中残留溶剂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机溶剂在其中使用的步骤,后续步骤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之前使用的溶剂的影响,中间体的纯化方法、干燥条件,终产品精制方法和条件等等。 2.1.1 合成路线 由于有机化学反应及后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对于在得到终产物之前的第几步工艺中使用的溶剂可能在终产物中残留不可能有准确定论。但是,一般来说,后面几步中使用的溶剂的残留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较长路线的工艺,尤其需要关注后几步所使用的各类溶剂。 2.1.2 后续溶剂的影响 后续使用的溶剂对此前使用溶剂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取决于各溶剂的性质、后续反应中物料状态以及后续步骤除去溶剂的方法等。 2.1.3 中间体的影响 中间体的处理方法、纯化方法和干燥条件等影响中间体的残留溶剂情况,从而影响终产品的溶剂残留情况。 2.2 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 控制原料药的残留溶剂,最终目的是控制制剂的残留溶剂,使之符合规定。有时候根据制剂的一些特点,可能对原料药残留溶剂的研究和限度要求进行特殊性的考虑。需要注意,以下所列的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考虑下列因素时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2.2.1 剂型、给药途径 不同制剂发挥疗效的机理不同,对其残留溶剂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注射剂与某些局部使用局部发挥药效的皮肤用制剂相比,残留溶剂的要求就可能相对比较严格。 2.2.2 处方 辅料的残留溶剂也是制剂残留溶剂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处方中所使用辅料的残留溶剂水平的了解,可以估算原料药中所能允许存在的残留溶剂水平。 2.2.3 工艺 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能引入新的溶剂,也可能使原料药和辅料中的残留溶剂水平降低。例如素片包衣可能引入新的残留溶剂,干燥工艺可能降低残留溶剂水平等。 2.2.4 适应症 出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的考虑,有时候较高水平甚至超出安全值水平的残留溶剂也可能被允许,但需要进行充分的利弊分析。 2.2.5 剂量、用药周期 高剂量、长期用药的制剂,与低剂量、短期用药的制剂相比,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可能相对严格一些。 3、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 根据有机溶剂对人体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的程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进行研究: 3.1 第一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一类溶剂是指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的有机溶剂。因其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对环境造成公害,在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应该避免使用。当根据文献或其他相关资料确定合成路线,涉及到第一类溶剂的使用时,建议重新设计不使用第一类溶剂的合成路线,或者进行替代研究。 由于有机溶剂的选用是合成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建议替代研究在工艺研究初期即开始进行,这样,有利于将由于溶剂替换对后续的结构确证、质量研究、稳定性考察的影响降至最低。但替代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耗时的工作,有时候由于条件、时间等的限制,替代研究工作在临床研究前可能无法充分进行。在严格控制残留溶剂量的前提下,可使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期间、注册标准试行期间、注册标准转正后,仍可进一步进行替代溶剂的研究工作。 因为溶剂的改变可能导致产品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质量的改变,因此如发生溶剂的替代,则需要进行溶剂改变前后的产品物理化学性质、质量的对比研究,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结构对比确证,以说明产品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第一类溶剂,则需要严格控制残留量,无论任何步骤使用,均需进行残留量检测。 3.2 第二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二类溶剂是指有非遗传毒性致癌(动物实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如神经毒性或致畸性)、或可能具有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有机溶剂。此类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和第一类溶剂相比毒性较小,建议限制使用,以防止对病人潜在的不良影响。 考虑到第二类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所使用的溶剂在终产品中残留的可能性,建议对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第二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以使药物研发者全面掌握产品质量情况,为最终制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3.3 第三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三类溶剂是GMP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对人体低毒的溶剂。第三类溶剂属于低毒性溶剂,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较小,人体可接受的粗略浓度限度为0.5%,因此建议可仅对在终产品精制过程中使用的第三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 3.4 尚无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及研究原则 这类溶剂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但目前尚无足够的毒理学研究资料。建议药物研发者根据生产工艺和溶剂的特点,必要时进行残留量研究。 随着对这类溶剂毒理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根据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归类。 (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 在确定了需要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溶剂后,需要通过方法学研究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也有其他一些检测方法。 1、研究方法的建立 1.1 气相色谱法(GC法) GC法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特点,采用此法所需的样品用量较少,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采用GC法时,需要结合药物和所要检测的溶剂的性质,通过方法学研究确定合适的检测条件。由于通常要同时检测多种溶剂,为操作的可行性和简便性,建议尽量采用同样的检测条件控制尽量多种类的残留溶剂。 1.1.1 进样方法 GC法包括溶液直接进样和顶空进样两种进样方法。通常情况下,沸点低的溶剂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沸点高的溶剂可以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当样品本身对测定有影响时,也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 1.1.2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对于固体原料药,如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需先用水或合适的溶剂使原料药溶解,以使其中的有机溶剂释放于溶液中,才能被准确测定。如采用顶空进样法,通常以水作溶剂;当药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不挥发的酸或碱液为溶剂,但不能使用盐酸溶液或氨水;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合适的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为溶剂。 不管采用何种进样法,所选择的溶剂应能够尽量同时溶解样品和待检残留溶剂,所

  • 【资料】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摘 要 本文综合介绍各种药物中残留溶剂测定的多种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剂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等。关键词 药物 残留溶剂 测定方法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合成原料、辅料或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未能被全部清除,服用后对人体有毒性和致癌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药研究中要求越来越严格。从1994 年起, ICH(人用药物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 着手编撰关于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1997 年美国FDA 根据此原则发布题为“杂质:残留溶剂(Q3C) 的指导原则(草案) ”。ICH程序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后通过此原则,欧盟、美、日三方签字后正式生效1 。我国在1995 年药典也规定7种限制溶剂残留项2 ,在2000 年药典中3 ,根据ICH 的限度要求对这7 种溶剂残留限量进行调整。ICH 要求检测的溶剂就有69 种,虽然我国药典并未要求按ICH的规定实施,但在新药研究中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事实上是参照ICH 的规定执行的。这是SDA 对新药研究从严从高要求的体现,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WTO规则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药品的合成、制剂、消毒工作涉及到的有机溶剂有上百种,气相色谱法是中国药典对有机残留溶剂测定的法定检测方法,也是检测有机溶剂的最常用、最适用的方法之一,但其他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比如比色法、HPLC 法、核磁共振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是对气相色谱法的补充,也是残留溶剂测定新方法有益尝试。最近十多年,残留溶剂测定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为加强学习,也为使初学者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者查阅各种文献,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稍做总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示。

  • 【资料】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 压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源自哪里?

    大家都知道浸出工艺生产的植物油,是需要溶剂提取的,难免会有溶剂残留在其中。可是根据压榨工艺的描述应该不会有溶剂残留的存在,可是试剂情况却是有些压榨工艺的产品有溶剂残留甚至还出现含量较高的情况。并且在一些标准中对低等级的压榨工艺的产品的规定了一定的限量,却不是不得检出。不知道压榨工艺的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来源都有哪些呢?敬请各位版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谢谢!

  • 馏程中残留物测定的疑问?

    有没有做过石油产品的馏程的同仁,国标上上做完馏程后,讲蒸馏烧瓶中的残留物到入量筒来测体积。可是蒸馏烧瓶里有沸石,很难倒干净。我一般都是直接在馏程仪上读数,100ml减去蒸馏出来的液体,剩下的视为残留物。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事(药物残留溶剂)

    大家好,本人现在大四,正在药厂实习中,做气相qc,接触最多的就是样品含量测定以及残留溶剂测定。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我暂时定在残留溶剂,但对于怎样去选题,设计实验,不才真是毫无头绪。所以,借宝地,还望各位不啬赐教,谢谢!

  • 【讨论】需不需要做药物有机溶剂残留?

    我准备做一个小肽原料药物的质量标准,该药物欧洲药典有收载,但是其标准中不需要进行残留溶剂的检查,而上头要求我们做残留溶剂分析,即使不写入标准,也要写入研究资料。 现在的我疑问一是:我到底需不需做这一部分工作?因为该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复杂,GC做起来很难做。如果不要做的话,理由似乎又不够充分。 疑问二是:同样的一个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溶剂,而欧洲药典标准中没有残留溶剂检查这一项,其不进行残留溶剂检查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为我解疑,谢谢!

  • 宠物食品包装的溶剂残留检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宠物产业迅速兴起。在宠物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对宠物食品的各项质量控制要求也愈加的规范。除了宠物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外,宠物食品包装的溶剂残留检测也越来越引起各宠物食品生产企业的关注。Labthink兰光接下来结合GC7800气相色谱仪对宠物食品包装的溶剂残留检测进行简要的介绍。宠物食品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的印刷、复合、涂布工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乙醇、异丙醇等。这些溶剂或多或少地残余在包装材料中,若含有较高溶剂残留的包装材料用来包装宠物食品,将会危害宠物的身体健康;另外,宠物的嗅觉往往比较的发达,而溶剂残留导致的主要问题就是造成食品怪味、异味,会影响宠物食品的消费。因此必须对宠物食品包装的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Labthink兰光GC7800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多组份混合物的分离、分析工具,它是以气体为流动相,采用冲洗法的柱色谱技术。当自动制样进样装置将多组份的分析物质推入到色谱柱时,由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经检测后转换为电信号送至数据处理工作站,从而完成了对被测物质全自动的定性定量分析。其自动制样进样的功能排除了人工进样所不可避免的操作误差,以超高的精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气体、气味、残留、烟包等相关指标的检测;是检测机构、研究院所、包装企业、食品药品等行业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控制的最佳选择。当然确保了宠物食品包装的溶剂残留指标合格后,还需要对其他的一些指标进行控制,以确保货架期内产品的质量。以上资料由济南Ulab优班检测提供

  • 【资源整理】-残留溶剂

    对化学药分析版面关于残留溶剂的帖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大家学习阅读,大家有好的资料欢迎分享补充:一、指导原则1、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62161二、培训资料1、原料药残留溶剂试验的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2011年)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622432、药物中常见残留溶剂及其限度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621793、药品的残留溶剂分析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094454、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41200585、新法规下化药仿制药研究和评价中的关键问题”研讨班问题解答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58116三、方法建立及验证1、【第三届原创作品】 天美征文 酮咯酸氨丁三醇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FID)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9870562、请教:药品,残留溶剂问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5175673、关于残留溶剂测定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516836四、标准建立1、中国药典与地标升级国标中同时存在,该执行哪种标准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5530744五、具体实例1、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氮卓斯汀中残留溶剂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8095482、浅议制剂的残留溶剂研究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4723033、残留溶剂测定法的对照品溶液配制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7218044、关于原料药含量计算的问题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248454六、其他1、检验那回事1-6(转帖已更新到四)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45865302、【线上讲座206期】药品中无机杂质限度的制定及分析方法验证(一)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41114813、化药仿制药研究和评价(2009)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235831整理时间:2017年01月29日;整理人:云雀

  • 氟虫腈残留物如何折算?

    氟虫腈有残留物:氟虫腈、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假如每个残留都是0.10mg/kg,那么如何上报这些残留物的总和呢?有折算的公式最好。

  • 【求助】请教:药物,残留溶剂问题?

    残留溶剂检查指导原则中,第四类残留溶剂没有明确的规定限度,要求我们根据毒理学资料制定其限度,我现在遇到两个第四类残留溶剂,必须进行检查,不知道限度如何制定更合理,希望各位大虾、前辈,有遇到这种情况的,不吝赐教:1、异丙醚:非洛地平原料:2005版药典二部P330页,异丙醚检查项:限度:0.3%。2010版药典二部P454页中异丙醚检查项被删除。头孢克污原料:2010版药典二部P184页,残留溶剂检查中有异丙醚,限度:0.5%。其它药典:Bp2009;Ep5.4;Jp15中均没有收载。有文献报道(非官方):异丙醚属微毒类/低毒类,其毒性为乙醚的1.5-2.0倍。我的想法:①根据日最大使用量和头孢克污的限度,折算制定限度:头孢克污日最大使用量:400mg;我需要制定产品的日最大使用量:约50mg,均为普通的口服制剂,限度:400mg/50mg*0.5%=4.0%。②根据制剂类型制定:头孢克污制剂为普通口服制剂,我的制剂也是普通口服制剂,日最大使用量头孢克污400mg,我的制剂约50mg,远小于头孢克污的日使用量,故参照头孢克污的限度,制定为0.5%。③根据毒性资料制定:乙醚的限度为0.5%,推算异丙醚的限度0.25%,这个限度明显小于①、②中的限度,故按最严格的限度制定异丙醚的限度为0.25%。问题:请教各位大虾和前辈,上述三种想法,那种比较合理,或那种通过审评的机会比较大?或者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想法?2、叔丁醇:药典(Bp2009;Ep5.4;Jp15、USP30-NF25和2010版中国药典)中均没有收载;查阅FDA、EMEA均无相关报道。前列腺素E1—专利摘要:希望终产品中所得残余的TBA(叔丁醇)约为块状物重量的0.5至2%。对TBA和其杂质的安全评估推断出,200mg冷冻干燥的块状物中不多于3%的TBA水平是可接受的。(另,备注:国外药典有收载前列腺素E1,未收载叔丁醇。)有文献报道(非官方):叔丁醇:和其它醇相比有较高的毒性和麻醉性。问题:毒性资料太广泛,不好制定限度,是否可以直接按照“前列腺素E1—专利摘要”中制定限度2.0%,或者参考其毒性资料,制定限度0.5%。 另外:不是很会查找残留溶剂计算中的NOEL或LOEL,若能告知异丙醚、叔丁醇的NOEL或LOEL,或告知NOEL或LOEL查找的有效方法,在下感激不尽!!

  • 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二OO四年三月一日目录概述一、有机残留溶剂的确定(一)、通则(二)、确定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有机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1、原料药制备工艺2、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三)、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1、第一类溶剂2、第二类溶剂3、第三类溶剂4、第四类溶剂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一)、研究方法的建立1.GC法2.其他检测方法8(二)方法学验证1.专属性2. 检测限3. 定量限4. 线性5. 准确度6. 耐用性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制定(一)、有机溶剂残留量表示方法1、允许日接触量2、浓度限制3.两种表示方法的比较(二)、制定质量标准的一般原则及阶段性要求1、第一类溶剂2、第二类溶剂3、第三类溶剂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附录中无限度规定和未收载的有机溶(二)、未知有机挥发物(三)、多种有机溶剂综合影响(四)、中间体的有机溶剂残留量(五)、制剂工艺对制剂有机溶剂残留的影响(六)、辅料有机溶剂残留的研究及对制剂的影响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用药安全,控制产品质量,需要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研究和控制。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25版、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2002年版、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2003年版、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P)2000年版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以药物研究开发本身的规律为出发点,同时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有机溶剂残留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形成的对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的一般认识,希望可以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有机溶剂残留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一些指导。本指导原则主要讨论原料药的有机溶剂残留问题,通过对原料药的讨论,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的一般性原则;同时建议药物研发者关注制剂和辅料的有机溶剂残留问题。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一、有机残留溶剂的确定(一)、通则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质量标准,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有利于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是可行的。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是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二)、确定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有机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1、原料药制备工艺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溶剂主要有三种来源: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反应副产物、合成原料或其它溶剂引入。其中作为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是最常见的残留溶剂来源,本部分主要对此进行讨论。影响终产物中残留溶剂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机溶剂在其中使用的步骤,后续步骤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之前使用的溶剂的影响,中间体的纯化方法、干燥条件,粗品精制方法和条件等等。1.1 合成路线由于有机化学反应及后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对于在得到终产物之前的第几步工艺中使用的溶剂可能在终产物中残留是不可能有一般性的定论的。但是,一般来说,后面几步中使用的溶剂的残留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较长路线的工艺,尤其需要关注后几步所使用的各类溶剂。1.2 后续溶剂的影响后续使用的溶剂对此前使用溶剂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取决于各溶剂的性质、后续反应中物料状态以及后续步骤除去溶剂的方法等。1.3 中间体的影响中间体的处理方法、纯化方法和干燥条件等影响中间体的有机溶剂残留情况,从而对终产品的溶剂残留量产生影响。2、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控制原料药和/或辅料中残留溶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制剂的残留溶剂,使之符合规定。原料药作为制剂的活性成分,其有机溶剂残留量是制剂有机溶剂残留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根据制剂的一些特点,可能对原料药有机溶剂残留的研究和限度要求进行特殊性的考虑。需要注意,以下所列的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考虑下列因素时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2.1 剂型、给药途径不同制剂发挥疗效的机理不同,对其有机溶剂残留量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注射剂,与某些局部使用局部发挥药效的皮肤用制剂相比,需要更加关注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研究。2.2 处方辅料的残留溶剂也是制剂残留溶剂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处方中所使用辅料的残留溶剂水平的了解,有利于合理估算原料药中所能允许存在的溶剂残留水平。2.3 工艺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能引入新的溶剂,也可能使原料药和辅料中的残留溶剂水平降低。例如素片包衣可能引入新的残留溶剂,干燥工艺可能降低残留溶剂水平等。2.4 适应症出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的考虑,有时候较高水平甚至超出安全值水平的溶剂残留量也可能被允许,但需要进行充分的利弊分析。2.5 剂量、用药周期对于高剂量、长

  • 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测定

    各位老师,GB5009.262-2016测定植物油中溶剂残留,基体植物油怎么选,找个压榨油超声高温可以吗?这个标准曲线是怎么建的,需要峰面积加和,但是有截距,未检出样品计算得到负值

  • 【求助】顶空气相色谱如何测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

    看有些文献讲,顶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可以检测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我想请教各位这个过程是如何操作的?聚合物必须先配成溶液变成液体才能放入顶空瓶中吗?还是只把聚合物的固体粉末放入即可?顶空温度是怎么设置的?是在聚合物的分解温度以下,残留溶剂的沸点以上吗?我特别想知道顶空的原理,请高手指教

  • 残留溶剂限度

    我做药物残留溶剂分析方法时,经常遇到在合成工艺中用到一些溶剂不在药典附录第一、二、三、四类溶剂里面,不知道限度该怎么定,定多大!有没有什么指导原则或者依据啊。比如2,3-二氢呋喃(我定的限度和四氢呋喃一样)、乙二醇单甲醚(毒性较低,定为0.5%)等。

  • 【求助】溶剂残留的问题

    我做的一个样品,乙酸溶剂残留超标,但是很可能是样品热降解所致.按照药典的要求现在还是有两个问题:1.干扰峰的判断: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合成品基本上买不到要求的对照品.2.即使买到了对照品,也确定了的确是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那该怎样判断残留溶剂是否超标呢?可以把进样口温度降到醋酸沸点117.9(样品在110度左右有分解)以下吗?

  • 【转帖】浅议制剂的残留溶剂研究。

    摘要] 本文以审评工作中遇到的固体分散体制剂、透皮贴剂等为例,讨论了制剂的残留溶剂对其质量、安全性的影响,希望引起药物研发者对制剂的残留溶剂研究的关注。 [关键词] 制剂 残留溶剂

  • 【原创】火灾爆炸现场助燃剂残留物分析

    近日在某省公安厅做火灾爆炸现场助燃剂残留物分析(常见的助燃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油漆稀释剂等),主要分析里面的支链烷烃、苯系物(主要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甲苯、四甲苯等);与其分析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经验交流得知,老的方法都是从现场取一些物证如布料、土壤后拿回来采用溶剂洗脱提取,但是往往由于含量较低反而在这个洗脱提取的过程中带入了新的干扰影响分析,一直找不到比较好的处理方法,也试着用传统顶空做但效果不是很好,因在燃烧过程中低沸点的如苯、甲苯、乙苯等都已燃烧完全,残留量很小很小,相反里面的高沸点的物质如三甲苯、四甲苯等而不易燃烧充分,残留量较大,传统顶空做高沸点组分不是很理想。 该用户有一套大体积顶空,加热温度能达到300度左右,于是我们就想着用该套设备来试试,把样品直接放入到大体积顶空,然后温度设定到200度用氦气不断吹过,另一端接入到装有三合一填料的捕集阱进行富集,富集一段时间后然后解析这根捕集阱进样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这套装置后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但是在分析过程中还是有新的问题发生,就是大体积顶空还是容易残留小部分样品,但是后来在共同努力下解决了这些小问题,因为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参与其中,故想把这些东西记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下,我觉得把整个流程记录下来最终总结应该是一个好的论文题材。 接下来的时间我来介绍下什么是大体积顶空以及其工作原理,有机会我会发一些图片上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大体积顶空是介于静态顶空与吹扫捕集间的一种样品前处理设备(个人见解),所谓大体积,就是容纳样品的罐子较大,我这次使用过的大约有电饭煲那么大小,所有内壁及管线均是采用惰性脱活的硅烷化处理的,这个罐子的加热温度能到400度左右,这些特点决定了可以处理的样品量大,可处理的样品沸点较高,燃烧后样品残留较小。样品导入捕集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常见的吹扫模式即通入一路吹扫气将燃烧后的气体带入,另外一种方法则是采用泵反抽的模式,采用泵抽的模式可以降低吹扫气带入干扰的风险,吸附阱的填料tenax TA & GR,活性炭三合一的,增加对各物质的吸附效果。(出差中,先记下这些,未完待续)

  • 关于溶剂残留

    LOD测试中,经常会用到样品的熔点低于所残留溶剂的沸点,请问能否可以在不超过样品沸点的情况下,选用一个略高于所残留溶剂的温度作为测试温度。此时,样品自身已经熔化,这样操作是否可行?对结果又有什么影响?谢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