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肿瘤坏死因子

仪器信息网人肿瘤坏死因子专题为您整合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人肿瘤坏死因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人肿瘤坏死因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人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人肿瘤坏死因子话题讨论。

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论坛

  • 【资料】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抑制机理 治疗炎症创新路

    韩国学者日前宣布,一项大学间的共同研究阐明了抑制TNF因子活性的一种机理,从而为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过敏性皮炎、哮喘乃至肝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炎症或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全新方向。 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的TNF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炎性或组织损伤介质,参与了多种复杂疾病的发病过程和病情进展过程。此前医学界已经知道,降低组织内的TNF因子水平将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降低TNF水平的研究均围绕着TNF抗体和TNF免疫拮抗剂进行。 此次韩国学者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细胞组织内一种称为Smad7的蛋白质能够抑制或阻断TNF因子的受体传导信号,从而影响TNF的活性。“Smad7”蛋白质增加,将与组成TNF因子信号传导路径的蛋白质TAB2以及TAB3结合,并通过这一结合体阻断TNF因子传导信号,从而减低其活性。在相反的情况下,Smad7蛋白质减少,则TNF受体传导信号受到较少的阻断。 有关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为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指出了全新方向。Smad7可以中和TNF活性,抑制TNF在组织内的超表达,能够诱导Smad7蛋白质的物质将成为下一步的开发重点。 韩国加川医科大学和成均馆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做出了上述发现。这一成果同时将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网络版上。 TNF被认为是一种致炎性介质,有TNF—α以及TNF—β两种类型,分别来自单核巨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TNF—α具有致炎性、引发细胞坏死和新血管形成等作用。此外,一些研究认为,由于TNF—α可促进内皮素的产生并引起血管壁损伤,表现出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所以TNF—α还参与了冠心病的诱发过程并影响病程。

  • 化学试剂——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 是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充次体)、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毒素)以及动物和人血浆等制成的制品,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用于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可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制品(如疫苗和类毒素等)和人工被动免疫制品(如丙种球蛋白、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机毒素等)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其主要特点为: 1、生物活性功能多,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 2、作用范围广,在体外这些生物制剂几乎对所有肿瘤细胞都有抑制效应。 3、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

  • 重组细胞因子分类及应用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具有 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 等。二、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按其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 (lymphokine)等。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 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也可以依据结构或者其受体结构分类,我们的 趋化因子目前没有受体产品。三、细胞因子的特征1、低分子量;一般为<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为二聚体,三聚体。2、天然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方式在局部发挥短暂作用。3、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同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4、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5、具有高效性、多效性、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网络性。四、细胞因子的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2、干扰素(interferon,IFN)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分α、β和g三种类型。3、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包括G-CSF(粒细胞)、M-CSF(巨噬细胞)、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Multi-CSF(多重)(IL-3)、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 (TPO)等。5、趋化因子(chemokine)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特定的淋巴器官和组织以及感染发生的部位。根据趋化因子近N端半胱氨酸(Cys)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可分为CC、CXC、C、CX3C四个亚家族。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生长因子(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五、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介导自然免疫、参与抗肿瘤和抗感染2.调节T、B细胞活化、生长和分化,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刺激造血生成、刺激骨髓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4.在炎症、感染和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5.在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6.细胞因子通过激活其相应受体(CKR),导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或分泌某种蛋白质。六、四种蛋白表达体系比较表达细胞优点缺点原核E. coli繁殖快、成本低、产量高遗传背景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清楚易于大规模培养,成本低廉蛋白常为包涵体,纯化困难无糖基化(分泌蛋白,细胞膜上蛋白不可用),生物活性不定无翻译后修饰,内毒素含量高酵母Pichia使用简单,表达量高,His-tag便于纯化,一定的翻译后加工可进行糖基化修饰,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可诱导表达,也可分泌表达,产物便于纯化有时会出现蛋白切割问题糖基化不能满足要求昆虫High-5产量高 ,翻译后加工与哺乳动物相似对于部分有毒性或较难表达蛋白有优势无内毒素污染蛋白活性不如哺乳动物适合表达激酶等定位于细胞内的真核蛋白哺乳CHO HEK293完善的翻译后加工,活性接近天然蛋白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表达产量低

  • 请问这几种检测盒哪里有卖啊?

    1.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盒。2. 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检测 包括: IL-1 IL-2 IL-6 IL-10 IL-12 TNF(肿瘤坏死因子)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2(磷脂酶A2) 补体C3

  • 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产生的一类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分子,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一般生理性的细胞产物。细胞因子通常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相关细胞产生,按其功能及与免疫学的关系可分为:⑴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nterferon,IFN);⑵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类的IL 2、IL 4、IL 5、IL 7、IL 9、IL 10和IL 12,以及β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⑶具有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以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IL 1、IL 6和IL 8为代表的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趋化因子;⑷具有造血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IL 3、IL 11、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等。 重组细胞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细胞因子产品,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可收到良好的疗效。近十多年来,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的研制有较快发展,相关的新药陆续上市。本文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不同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基因来源情况,以及各类重组细胞因子的基本特点和适应症。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国产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乙肝疫苗、IFN、IL 2、G-CSF、重组链激酶(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rSK)、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GF)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组织溶纤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IL 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物正处于临床Ⅱ期试验阶段,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已从实验阶段进入临床阶段。正在开发研究中的项目包括采用新的高效表达系统生产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新药。 在欧美市场上,对现有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而开发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上市,如重组新钠素、胞内多肽等。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反义核酸,以及基因治疗、新的抗原制备技术、转基因动物生产等,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国外生物医药的目前发展动向,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与血管发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s,TAF)包括研究较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它们促进肿瘤新生微血管的生长。临床研究表明,阻断VEGF受体2(VEGFR 2)和PDGF受体β(PDGFR β)等,可达到通过抗血管生成来治疗肿瘤的目的。1998年,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两种用于治疗癌症的血管发生抑制因子(即抗血管生长因子)和内皮抑制素,以及一种抗血管生长蛋白,即血管抑制素(vasculostatin),都有较好的疗效。另外,VEGF、FGF和血管生长素(angiopoietin)等能够通过刺激动脉内壁的内皮细胞生长来促进形成新的血管,从而对冠状动脉疾病和局部缺血产生治疗作用。

  • 【已应助】求助万方期刊3篇,谢谢先!

    篇号: 1作者:马丽,等文章题目:依那西普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髋关节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杂志名全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年份,卷(期),起止页码:2009年11期全文链接: http://f.wanfangdata.com.cn/download/Periodical_zhfsbx98200911007.aspx篇号: 2作者:盘晓燕,等文章题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评价杂志名全称:中华医学杂志年份,卷(期),起止页码:2008年20期全文链接: http://f.wanfangdata.com.cn/download/Periodical_zhyx200820011.aspx篇号: 3作者:管剑龙,等文章题目:依那西普治疗白塞病的疗效评价杂志名全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年份,卷(期),起止页码:2009 13(1) 全文链接: http://f.wanfangdata.com.cn/download/Periodical_zhfsbx98200901009.aspx

  • 我错了,从此不再嫌弃有黑斑的香蕉了...

    你是不是在买香蕉时也只偏爱黄灿灿的大香蕉?已有文献报道,香蕉皮表面的肿瘤坏死因子具有消除异常细胞的能力。且在黄色表皮上出现黑斑的香蕉,其增加白血球的能力要比表皮发青绿的香蕉高8倍。所以,不要再嫌弃一根带有黑斑的香蕉了,他们才是香蕉中的战斗”蕉”!香蕉皮上有黑斑,那是香蕉成熟的表现。成熟度越高,黑斑越多,它的免疫活性也就愈强。虽然香蕉具有的免疫激活作用比较温和,在人体状态健康时并不会使免疫力异常升高。但对病人、老人和抵抗力差的体弱者则很有效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每天吃1-2根香蕉,透过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来预防感染,特别是预防感冒和流感等病毒的侵袭。 而且,已有研究证实,香蕉的确可以治疗许多疾病。跟苹果比较,香蕉多四倍蛋白质、两倍碳水化合物、三倍磷质、五倍维生素A和铁质、两倍其它维生素和矿物质。香蕉也含丰富的钾,是最有益的食物。所以,那句老话可以改为:"一日一香蕉,医生远离我。"

  • 【分享】近日英国NICE建议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银屑病

    [center]近日英国NICE建议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银屑病[/center]近日,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评价机构(NICE)公布一份指南草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严重银屑病成人患者,可以用阿达木单抗 (adalimumab )作为一种选择治疗方法。 该指南草案限制对标准全身治疗无应答或对这类治疗不耐受或有禁忌证的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标准治疗包括环孢素(ciclosporin)、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及补骨脂素(psoralen)加紫外线照射。NICE的指南草案建议,第16周仍对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应停止阿达木单抗的治疗。 在以往的相关指南中,NICE向同类人群推荐依那西普(etanercept)。在最近的评价中,该机构委员们称,不做出依那西普优于阿达木单抗的推荐建议,医生可根据临床情况在这两种产品中进行选择。 阿达木单抗治疗患者应是适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的治疗人群,此类患者病情严重,NICE定义为银屑病区严重指数(PASI)达到10或超过10,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超过10; 对阿达木单抗有明显应答的银屑病定义为,治疗期间PASI数值降低75%,或PASI值降低50%且DLQI减少5个点。卫生专业人员采用DLQI数值制定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的身体残疾情况或者语言或沟通困难程度。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123网

  • 求助5篇中文全文-谢谢!!!!!!!!

    【序号】:1【作者】:李娜 武荣 周海燕 【题名】::地塞米松对重症胎粪吸人幼兔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水平的影响【期刊】: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年、卷、期、起止页码】: 2012年第27卷第1期 57-59页【全文链接】:http://cqvip.jsinfo.gov.cn/qk/98402A/201201/40569162.html【序号】:2【作者】:武荣 李娜 周海燕 刘石 【题名】::地塞米松对重症胎粪吸入新生兔环氧化酶水平的影响【期刊】:中国医药【年、卷、期、起止页码】:2011年第6卷第3期 349-350页【全文链接】:http://cqvip.jsinfo.gov.cn/qk/88539X/201103/36892858.html【序号】:3【作者】:李娜 周海燕 武荣 【题名】: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兔胎粪吸入的肺组织病理观察【期刊】: 安徽医学年、卷、期、起止页码】: 2010年第31卷第10期 1211-1213页【全文链接】:http://cqvip.jsinfo.gov.cn/qk/91545X/201010/35569200.html【序号】:4【作者】:詹峰 武荣 金桂红 周海燕 李娜 胡波【题名】:氨茶碱对重症胎粪吸入新生兔的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期刊】: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起止页码】:2011年第8卷第9期 20-22页【全文链接】:http://cqvip.jsinfo.gov.cn/qk/61014A/201109/37166430.html【序号】:5【作者】:詹峰武荣周海燕李娜【题名】:氨茶碱治疗新生兔重度胎粪吸入时的病理改变【期刊】: 医学综述年、卷、期、起止页码】:2010年第16卷第23期 3654-3656页【全文链接】:http://cqvip.jsinfo.gov.cn/qk/98202X/201023/36211330.html

  • 【转帖】2008年全球十大生物技术药品

    【转帖】2008年全球十大生物技术药品

    生物技术的价值也许在部分投资者眼里依然有待确定,但部分生物技术产品事实上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商品。整体而言,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在逐步攀升,2008年的生物技术药品市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121441_175320_1619176_3.jpg[/img] 排名2008年销售额榜首的是安进(Amgen)公司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Enbrel,用于治疗关节炎和其他四种感染性疾病。Enbrel 的2008 年全球销售额接近62亿美元(表5)。  Genentech公司的Avastin为单克隆抗体,结合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上。Avastin的销售额从2007年的34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8亿美元。继该药于2008年被批准用于乳腺癌后,今年5月又被批准用于治疗脑癌。但是,由于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临床试验中的失败,Avastin也痛失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产品是Abbott公司的Humira,2008年全球销售额为45亿美元,与2007年相比,增幅达47.6%。这个2002年批准上市的药品起初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但Abbott公司不断扩展该药的适应症范围。到目前,该药已经有6种适应症,包括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银屑病。  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还包括Genentech公司的Rituxan,Amgen公司的Neulasta、Aranesp,强生公司的Remicade、诺华公司的Gleevec,赛诺菲安万特的Lantus和惠氏公司的Prevnar脑膜炎7价佐剂疫苗。  正是由于以上重磅炸弹式药品的存在,Genentech公司2008年收入才可以达到134.18亿美元,纯收入达到16.94亿美元,继续以领头羊的姿态领跑生物医药产业。

  • 流式细胞术详解 21.22章节 &参考文献

    95%。目前细胞分选主要用于研究,临床应用较少。血液学应用最多的是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最近随着造血理论的深入研究关于造血干细胞究竟是否都是CD34+细胞出现一些争论,实验研究证明, CD34-造血干细胞较CD34+造血干细胞更具造血潜能,这些实验研究所用的CD34- 和CD34+细胞就是通过细胞分选获得的。小鼠造血干细胞分选一般按lin-c-Kit+CD34+/ lin-c-Kit+CD34-分选,人造血干细胞分选一般按lin-CD34+/ lin-CD34-分选。 为避免某些遗传性血液病如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的纯合子出生,产前诊断非常重要,这些疾病的主要靶细胞是红细胞,而孕妇血循环中存在着胎儿有核红细胞,只是数量非常少,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从孕妇血液中分选出胎儿有核红细胞(分选条件:CD45-GPA+)进行基因分析,作出产前诊断。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免疫担当细胞进行细胞免疫学研究也是目前的热门课题。总之,流式细胞仪能够分选出你想得到的任何一亚群细胞,只要你想得到的某一亚群细胞有合适的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的分选功能将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二十二.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其他流式细胞仪可能在两方面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有用,一是测定CD34阳性细胞数,以监测病情,二是测定核蛋白增殖因子(PCNA),有报告PCNA再在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三种疾病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可辅助鉴别诊断。 此外流式细胞仪也可检耐药蛋白,如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蛋白(MRP)、 P170等。 流式细胞仪也可检测细胞因子,细胞内细胞因子如白介素系列(IL-1—IL-14),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color

  • 【转帖】天然疫苗和人工疫苗!

    天然疫苗和人工疫苗 本综述概述了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保护及免疫记忆的基本机制,以此为基础,用抗原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来评估疫苗研究的成功和困难,人类在出生后12~48个月期间,来自母乳和血清的获得性抗体可避免儿童期常见病和其它感染性疾病.基于此事实,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获得性抗体骤减了婴幼儿的各种感染,所以使它们变成了有效的疫苗.如果没有这种被动保护条件下的"天然疫苗",除非婴幼儿在早期有效接种了各种疫苗且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否则会感染很严重的急性儿科疾病。尽管接种疫苗有可能在预防常见儿科急症上有效,但对于一些看来轻症的儿科感染象胃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接种的疫苗好像无效,这种看似轻症的感染最终可能激发免疫病理性疾病,哺乳习惯的改变可导致机体和感染之间稳态的破坏,而且从保健水平看,可导致疾病模式的改变,包括不断频发的某种自身免疫病和恶性病. 介绍: 在过去的100年间,对免疫记忆的特性已进行广泛研究,不仅有免疫学家还有临床大夫及大众健康视角。免疫记忆的功能是研究保护性疫苗的基础,有些疫苗对抵御儿童疾病和天花已证明很成功,世界范围内接种了预防天花的病毒疫苗,使天花已经绝迹,然而,仍无有效的疫苗来防御结核、麻疹和寄生虫病(如疟疾、利什曼病和血吸虫病),而且还无疫苗可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登革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乳头状瘤病毒等的感染及御防各种肿瘤。另外,一些抗病毒疫苗,象抗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疫苗,一旦病毒入侵,远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这些成功和失败证明我们对免疫记忆的本质还没完全理解,这篇综述提出了以下问题:人工疫苗是通过天然疫苗预测的吗?疫苗的生理平衡是什么?对于免疫性和疫苗的哪些方面是我们未知的? 免疫保护的机制 抗感染的主要机制是非特异性机制(干扰素、补体、天然抗体、自然杀伤细胞、活化的吞噬细胞),还有一些其它的机制,这些非特异防御机制在宿主防御中起重要作用(95%),例如,干扰素受体缺失会使小鼠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提高好几倍,特异性免疫从系统发生上看是一个相当新的防御系统,是宿主和感染源共同进化的结果。 `抗体和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两部分,它们担负着以下重要任务,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和分泌的抗体直接识别复合折叠蛋白或糖抗原,保护性抗体通过与毒素结合或促进病原体的溶解使之失去活性,IgM和IgG对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的抗原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IgA在粘膜防御中起保护作用,IgE激活皮肤和粘膜表面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而T细胞识别的是由MHC分子递呈在细胞表面的小肽,细胞毒性CD8+T细胞特异性识别细胞自身合成的和MHCⅠ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此路经不仅包括自身肽,还有病毒、胞内寄生菌和肿瘤抗原。吞噬性抗原是在吞噬溶酶体中加工处理后由MHCⅡ类分子递呈,滤泡树突状细胞(DC)将抗原(自身感染的或含有感染的外源抗原或衰变的自身抗原)运送到器官的淋巴组织,因而DC通常在诱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中直接发挥作用。T细胞主动迁移至外周固有组织,T细胞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特异性免疫介质(如干扰素或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来发挥作用,也可通过募集和活化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发挥作用。导致急性致死性感染的细胞毒性病毒或细菌一般可由可溶性扩散因子包括T细胞依赖性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和特异性中和抗体,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非细胞毒性病原体通常不直接引起细胞或组织的损害。因而即使它们持续存在,也不会致病,,这种情况下免疫防御是由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穿孔素、细胞毒素和释放细胞因子的T细胞介导的。既然免疫系统不能尽早地区分感染是否致细胞病变,那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预见它对宿主有益的最终结果,它只是对抗原产生的应答反应。 因而,免疫保护是适度防止各种致细胞损伤的感染和避免过度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之间的一个平衡状态。在抗无或弱细胞病变的感染时免疫失衡,出现病理损伤而致疾病的临床例子有:TB,HBV,HCV,或HIV导致的AIDS。以下几项说明T,B淋巴细胞反应是先天的,即:抗原结构,抗原定位,抗原剂量和抗原有效期(其作用在表1中已简略归纳)。1、 通常T,B淋巴细胞应答仅在次级淋巴器官被诱导(如淋巴结,peyer's 片,脾脏) 2、 T细胞对有效剂量,并维持至少3~5天的定居在次级淋巴器官的细胞相关抗原发生应答,停留在次级淋巴器官外的抗原常被免疫忽略,另外,那些定居在初级或次级淋巴器官的抗原(如血清蛋白)可使所有有潜在激活活性的T细胞诱导调亡,这一过程称为阴性选择

  • 近十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相关实验

    2002-2011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情况及相关实验1、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相关实验:(1)细胞凋亡诱导模型staurosporine诱导的细胞凋亡 双氧水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耐药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2)细胞凋亡的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荧光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实验 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3)细胞凋亡相关指标检测细胞凋亡中Caspase-3活性的检测 细胞凋亡中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2、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相关实验: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体液的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肿瘤 细胞的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肿瘤 组织的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肿瘤 活体组织的定域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肿瘤3、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相关实验:(1)气味受体发现气体受体基因定位研究 气味受体(G2蛋白偶联受体)功能测定(2)气味受体表达总RNA的提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4、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相关实验:(1)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直接检查 尿毒酶检查幽门螺旋杆菌 免疫学检测幽门螺杆菌 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2)幽门螺杆菌性质药物敏感性实验 血凝抑制试验5、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相关实验:(1)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siRNA的构建方法 细胞转染实验(2)RNA干扰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操作规程 RNA干扰实验(RNAi)

  • 【转帖】研究证实中草药可降低化疗毒性

    科学家证实中草药可降低化疗毒性。抗癌药物的毒性副作用是限制这种药物有效使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严重的副作用影响了生活质量。伊立替康(Irinotecan)是一种DNA异构酶抑制剂,是用于治疗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二线药物,现在,Lam和同事报告了一种名为PHY906的混合草药在降低伊立替康所造成的胃肠毒性方面的效果。腹泻和恶心是伊立替康所造成的常见副作用,服用这种药还会出现溃疡和内肠出血,因为它会引发肠内细胞死亡和炎症。然而,目前控制这些毒性副作用的途径却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PHY906源自于一种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古老中药配方,由4种草药组成,其质量受到稳定控制。如今,当将PHY906用于服用伊立替康的患者时,它能减少患者出现的腹泻和呕吐。为了研究PHY906缓解伊立替康所导致肠内损害的原因,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Wing Lam和同事使用了一种结肠直肠癌模式小鼠。他们用伊立替康加PHY906对这种有肿瘤的小鼠进行了4天的治疗,结果发现,PHY906不能单独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却能激发伊立替康抗肿瘤的活性,并能缓解与这种药物治疗相关的体重减少。此外,PHY906促进了受到伊立替康伤害的肠内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尽管PHY906不能预防伊立替康在肠内细胞中所导致的DNA损伤,但它能减少细胞凋亡的数量、增加伊立替康治疗后肠内细胞的增生。在伊立替康的治疗后,PHY906还能促进肠内祖源细胞或干细胞标志的表达,如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CD44, 富含白胺酸重复之G蛋白偶合受体(LGRs)5和同源染色体2 (ASCL2)。在被观察到的再生肠细胞中,Wnt信号通道也受到了刺激,因为服用伊立替康后,PHY906增加了关键Wnt组分的表达,如Wnt3、选择FZD5(frizzled 5) 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质5等。对人类胚胎肝脏细胞的研究也显示,PHY906的治疗增加了Wnt3A的活性。最后,Lam和同事还指出,PHY906抑制了伊立替康激发炎症的几个步骤。PHY906的治疗阻断了肠内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透,减少了炎症前体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表达。因此,尽管PHY906并不能直接保护肠道系统免受化学治疗引发的损伤,但它确实能通过促进祖源细胞的重生和炎症的抑制,以刺激肠内细胞的康复。这项研究强调了传统草药的治疗价值、阐释了可能的治疗机制,即通过草药的多配方成分来调节多种生物学活性,也许能提供目前常规药物不能实现的疗效。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 【转帖】英国揭开2000年前木乃伊死因 肺结核为罪魁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1825年,科学家格兰维尔向英国皇家学会宣布,他通过尸检发现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的死因:恶性肿瘤。当时格兰维尔的这一发现引起科学界巨大的轰动。不过在格兰维尔宣布这具木乃伊的死因为肿瘤大约200年后,英国科学家推翻了其结论,称真正的死因是肺结核。  据悉,格兰维尔(Augustus Bozzi Granville)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木乃伊尸检,该木乃伊故称“格兰维尔木乃伊”。该具木乃伊的女子生活在大约公元前600年的底比斯,死时大约在50岁左右。底比斯位于尼罗河中游,是古埃及新王国的都城,被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在底比斯的大墓地被发现后,“格兰维尔木乃伊”被送到大英博物馆。格兰维尔经过尸检后,宣称这名女子死于恶性卵巢肿瘤。  然而,在格兰维尔宣布这名古埃及女子的死因是肿瘤约两个世纪之后,研究发现尽管这具木乃伊卵巢上有肿瘤,但却是良性的,因此不可能是导致其死亡的原因。英国科学家找到了更可能的死因:肺结核。  肺结核当年在古埃及肆虐。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海伦-多诺霍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格兰维尔木乃伊”体内发现了肺结核遗留下的痕迹。在“格兰维尔木乃伊”的肺部样本发现了由肺结核所导致的炎症和损害,在其肺部和胆囊也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DNA。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肺结核发生的病菌。研究人员还在“格兰维尔木乃伊”肺部组织和大腿骨发现了酸,这也证实了这名古埃及女子确实患上了肺结核,因为这种酸只能来自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  研究人员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文章称,“这名女子患上了肺结核,而且结核向其他部位扩散。”

  • 【分享】PET/CT在肿瘤中的应用

    [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 [/font][font=幼圆][size=3]肿瘤临床分期和再分期;[/size][/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size=3] [/size] [/font][font=幼圆][size=3]肿瘤良、恶性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size][/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size=3] [/size] [/font][font=幼圆][size=3]早期预测和评估放、化疗疗效;[/size][/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size=3][/size] [/font][font=幼圆][size=3]肿瘤残余和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或坏死的鉴别;[/size][/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size=3][/size] [/font][font=幼圆][size=3]寻找肿瘤原发灶;[/size][/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size=3][/size] [/font][font=幼圆][size=3]辅助放疗计划的制定;[/size][/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size=3][/size] [/font][font=幼圆][size=3]指导临床活检定位;[/size][/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ymbol][size=3][/size] [/font][font=幼圆][size=3]评估恶性病变的分化程度及预后。[/size][/font][/font]

  • 【金秋计划】中药活性成分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于1991年被Heitman等研究啤酒酵母细胞突变体抵抗雷帕霉素毒性作用中发现并提出[1]。雷帕霉素是一种由大量蛋白质组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属于磷酸肌醇3-激酶相关蛋白激酶(PIKK)家族。mTOR与癌症有密切关系[2-3],mTOR信号转导通常参与调节细胞的存活、生长、代谢、蛋白质合成和自噬、稳态[4]。mTOR有两种不同的多蛋白复合物mTORC1、mTORC2。mTORC1对雷帕霉素敏感,激活参与mRNA翻译的p70S6激酶(p70S6K)和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4E-BP1)。mTORC2被认为对雷帕霉素有耐药性,通常对营养和能量信号不敏感[5]。mTORC1受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Ras/Raf/MEK/ERK通路和其他细胞内因子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4, 6]。目前对mTORC2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mTORC2通过磷酸化AGC激酶,包括Akt、蛋白激酶C(PKC)和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来发挥作用[7]。mTOR上游信号传导通路主要由PI3K/Akt等介导。mTOR下游信号通路为p70S6K、4E-BP1等,通过促进其翻译和蛋白质合成的磷酸化来介导[8]。目前许多mTOR抑制剂被开发用于癌症的治疗[9]。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和自噬性死亡、抑制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10-11]。目前关于中药活性成分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多,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蒽醌类、生物碱类、萜类、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成分。本文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抑制mTOR通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明确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蒽醌类成分 蒽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抗癌作用的三环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其中2个酮基位于中心环,这种三环双酮核心结构具有特定靶向作用。如通过不同的上游途径靶向自噬,包括Akt/mTOR轴等从而达到抑癌结果[12]。Zhang等[13]研究发现大黄酸诱导口腔癌细胞中的活性氧(ROS)积聚以抑制Akt/ mTOR信号传导通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和ROS在体内外发挥抗癌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大黄酸联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作用胃癌细胞MGC-803,可抑制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Akt和p-mTOR的表达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14]。此外,大黄酚与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合时,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TO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显著阻断细胞增殖[15]。研究发现紫九牛总蒽醌通过下调p-Akt、p-mTOR蛋白的表达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迁移和侵袭的能力[16]。 2 生物碱类成分 生物碱含有环状结构,其中至少1个碱性氮原子被并入其中,广泛分布于豆科、防己科、毛茛科等植物中[17]。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种类众多,具有相似环结构,经不同代谢途径合成的生物碱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郝艳梅等[18]观察到苦参碱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造成细胞萎缩、碎裂显著增加,可以观察到自噬液泡,在加入PI3K特异性抑制剂后发现可以减少p-Akt和p-mTOR的表达,诱导A549细胞自噬和凋亡增加,说明苦参碱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实现。Zhang等[19]发现小檗碱可以通过PI3K/Akt通路逆转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起到参与治疗黑色素瘤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小檗碱通过PI3K/Akt/ mTOR途径调节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的自噬和凋亡[20]。Li等[21]发现小檗碱抑制Notch 1通路导致PTEN表达增加,进而下调PI3K/Akt/mTOR通路,导致直肠癌细胞SW480细胞周期停滞和自噬发生,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另外的研究中发现小檗碱可通过诱导结直肠癌细胞Ht-29、Sw-480和Hct-116凋亡和坏死来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通过上调PTEN、下调PI3K、Akt和p-Akt的表达和抑制其下游靶点mTOR、p-mTOR来调节PI3K/Akt通路的活性[22]。苦参碱和小檗碱已经发挥出了抑制肺癌、甲状腺癌等的抑制作用,更多的生物碱类成分在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亟待被发现。 3 萜类成分 萜类化合物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单元以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并具有不同类型的闭环、不饱和度和官能团,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多样的结构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性[23]。Jang等[24]研究发现从泽泻分离的三萜类成分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如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B 23-乙酸酯等。在1项研究中,乳腺癌MDA-MB-231细胞p-Akt、p-mTOR和p70 S6K的表达水平在泽泻醇A处理后显著下调,表明泽泻醇A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传导[25]。同样在乳腺癌细胞MCF-7、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MCF-7细胞中,穿心莲内酯通过下调雌激素受体α(ERα)、PI3K和mTOR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增殖[26]。除以上萜类成分外,其他如白桦脂醇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27]、柴胡皂苷A联合化疗药物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死亡和缓解耐药[28]、银杏内酯抑制肝细胞癌[29]、土贝母皂苷甲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激活Akt活性化合物[30]、土贝母总皂苷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31]均与各种mTOR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有关。以上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Akt/mTOR抑制剂。 4 多糖类成分 中药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活性,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化[32]。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其一级结构、高级结构有关,其中每种因素对多糖的抗肿瘤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Yao等[33]从枸杞多糖进一步提取和分离具有短肽骨架和复杂的分支聚糖部分的肽聚糖(LbGP),研究发现其能抑制癌细胞生长,还可以通过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KA-CREB)通路促进PER2的表达,而PER2抑制PI3K/Akt/mTOR通路负性调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脂质合成,从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研究者发现黄芪多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细胞和小鼠肿瘤组织中PI3K/Akt/ 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的表达诱导自噬,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生长[34]。通过对宫颈癌U14荷瘤小鼠的实验研究提示半枝莲多糖可能通过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使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少,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抑瘤作用[35]。另有研究发现山慈菇多糖抑制肝癌腹水荷瘤小鼠肿瘤生长[36],黄芪多糖导致肿瘤细胞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降低以增强化疗效果[37],这些也是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免疫等达到的治疗目的。可见枸杞多糖、黄芪多糖、山慈菇多糖等中药多糖均可通过调控mTOR通路对肝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细胞有着体内、体外的抑制作用。 5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体是由2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C6-C3-C6单元[38]。抗肿瘤活性程度与各类黄酮母核结构差异、C-2,3位是否存在双键等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39]。异槲皮苷是存在于杨梅等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Shui等[40]发现使用异槲皮苷处理的人肝癌细胞HepG 2、Huh 7通过激活AMPK/mTOR/p70S6K途径触发自噬诱导细胞死亡,而异槲皮苷触发失调的自噬促进caspase依赖的凋亡性细胞死亡。小豆蔻素是从草豆蔻中分离得到的查耳酮,Jin等[41]研究发现小豆蔻素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生长,是通过抑制mTOR/p70S6K通路从而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进而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诱导ROS的积累达到抑癌作用的。更多研究如荔枝核总黄酮通过抑制Akt/mTOR等信号通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a)凋亡,抑制PCa细胞的体内生长和体外增殖、转移[42]。异甘草素在体内和体外通过诱导自噬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可能通过PI3K/Akt/mTOR通路[43]。桑根醇L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抑制PI3K/Akt/mTOR信号传导诱导其凋亡[44]。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抑制肝癌细胞PI3K/Akt/mTOR通路触发自噬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生长[45]。研究中发现异鼠李素可降低MAPK14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HGC-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显示异鼠李素通过调节MA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46]。另有研究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的抗癌作用中有着积极的表现[47]。以上结果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对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应用于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潜力。 6 多酚类成分 多酚类是一类由1个或多个直接连接到芳族烃基的有机化合物。外界因素的诱导使多酚在原有的结构上经羟基化、甲氧基化、脱糖基化、单体聚合等结构修饰,从而发挥各种药效作用。经结构修饰后的多酚类成分往往具有更高生物活性、更好临床疗效[48-49]。在1项实验中发现芦荟素的使用抑制了肝细胞癌HepG2、Bel-740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进一步研究发现其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途径诱导肝细胞癌的凋亡和自噬[50]。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芦荟素可抑制胃癌细胞HGC-27、BGC-823 GC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通过抑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的激活来抑制ROS的产生,从而抑制Akt/mTOR等信号通路的磷酸化[51]。Zhang等[52]发现毛兰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 Akt/mTOR通路实现诱导肺癌细胞凋亡、G2/M期阻滞,抑制其迁移和侵袭,在体内实验中减少肿瘤组织的血管比率、增加凋亡肿瘤细胞的数量、上调白细胞介素(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对肿瘤细胞的积极抑制作用。此外,红景天苷通过PI3K/Akt/mTOR通路抑制胃癌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和保护性自噬[53]。姜黄素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抑制肾癌细胞ACHN细胞活力,诱导凋亡和自噬[54],通过修饰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PI3K/ 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头颈肿瘤细胞的增殖[55],以及对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抑制作用[56]。白藜芦醇调节NGFR/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肺癌细胞A549细胞自噬和凋亡[57]。仙鹤草素显著破坏线粒体功能,降低mTOR/HIF-1α通路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内能量代谢,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58]。其他酚类如石斛酚[59]、6-姜烯酚[60]均可调节mTOR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学者对于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多,这为其尽早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 7 结语 mTOR是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癌细胞中被过度激活,使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该通路可以起到一定抗肿瘤作用。蒽醌类、生物碱类、萜类等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抑制mTOR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自噬、阻断细胞周期,逆转上皮间质转化等一系列抑癌作用对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细胞起到治疗作用。中药活性成分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国内外研究展现了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耐药、减少患者复发率等方面良好的前景。中药活性成分具有不良反应较小、抗肿瘤作用明显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中药靶向性差、生物利用度不足、消除速度快等。目前靶向mTOR信号通路作为先导化合物研发出高效、安全的中药抗肿瘤新药的研究还很欠缺,对此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过随着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相信不久会将精准靶向mTOR信号通路的中药活性成分选出,并明确其作用机制,将基础实验结果推向临床应用。

  • 研究解析雷公藤分子作用机制

    文章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2.05.21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从传统中草药雷公藤分离出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并在体内外实验中证实其可以调控tRXRα介导的癌细胞存活信号通路。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Plos ONE》杂志上。  厦门大学的曾锦章教授和张晓坤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陆娜和刘金星两位硕士研究生是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是发展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策略之一,雷公藤是我国一种资源比较丰富的传统中草药,其结构多样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肿瘤等作用,是开发治疗药物的一个宝藏,但雷公藤具有很大的毒性,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不清楚,是迄今制约雷公藤发展成真正治疗药物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从中药雷公藤中分离出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并证实其调控了tRXRα介导的癌细胞存活信号通路。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依赖于细胞内的tRXRα表达水平强有力地诱导了癌细胞凋亡,证实了tRXRα是雷公藤甲素一个重要的细胞内靶点。  tRXRα是核受体视黄醇X受体-α(RXRα)的一种在其N-端截短的突变体,普遍存在于各种肿瘤组织中,与其全长RXRα?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不同,tRXRα?通常转位于细胞质,通过与p85相互作用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是肿瘤微环境中大量表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所依赖的生存通道,tRXRα的高度表达对于肿瘤的生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究人员证实雷公藤甲素选择性地诱导了tRXRα降解,并抑制了tRXRα依赖的AKT活性,但却没有影响全长的RXRα。研究人员还证实雷公藤甲素靶向tRXRα强有力地激活了TNFα死亡信号,并促进了其他化疗的抗癌活性。  新研究确定了雷公藤甲素是tRXRα依赖的存活信号通路的一个新的调控物质,从而提供了关于雷公藤甲素作用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的新见解。雷公藤甲素代表了具有不良副效应的传统中草药天然产物最有希望的一个治疗先导物。新研究发现为开发出用于癌症治疗的改良雷公藤甲素类似物提供了分子基础和新方向。

  • 【讨论】【转帖】中国一类新药汇总

    [b][color=#000000]【转帖】中国一类新药汇总[/color][/b][color=#000000]以下网址为出处[/color][color=#000000]http://www.qianyuan.net/ArticleShow_ns.asp?ArticleID=355[/color][color=#000000]★百赛诺  抛砖引玉, 介绍部分国内研究开发的一类新药, 还有20多种正在临床试验的新药,( nce 或中药), 希望各位添加补充其他新药信息。  ★双环醇片Sample Text(bicyclol)  商品名“百赛诺”,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所开发的产品,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抗肝炎合成创新药物。1996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进入临床试验,2001年9月获得原sda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批准文,由北京协和药厂生产上市。目前已在世界16个国家地区获得20年发明专利保护,国内享有12年的行政保护期。  本品是在降酶药物联苯双酯和五味子基础上,经过化学合成筛选的药物,其良好的双重机制,能清除自由基作用以保护细胞膜,并且能保护肝细胞核dna免疫受损,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临床显示对乙肝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安全性好,毒性小,无致突变性不良反应,适用于轻、中度慢性肝炎。临床显示远期疗效优于联苯双酯,已成为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爱普列特  爱普列特是一种新型的5α-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1993年7月由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扬州制药厂共同协作开发,1996年被国家列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爱普列特已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999年8月获得原sda颁发的原料药及片剂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2001年获得转正,现已成为联环药业主导产品,享受12年的独家生产保护期。  该药可抑制睾酮的转化过程,使前列腺体内双氢睾酮含量下降,导致增生的前列腺体萎缩,从而达到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排尿困难等症状,具有安全可靠性。根据国家一类新药的要求,该药在开放性ⅳ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药已被列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爱普列特产品上市后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市场占有率将逐步升高。  爱普列特能选择性抑制5α-还原酶,其抑制作用的选择性优于非那雄胺,不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也是竞争性较强的治疗药品。  ★恩必普  “恩必普”的主要成分为丁苯酞,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是我国心脑血管领域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恩必普”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治疗,其主要成分丁苯酞,与从芹菜籽中提取的芹菜甲素结构相同。该产品的上市将成为石药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  ★血卟啉注射液  血卟啉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光敏剂,属于一类新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药,被誉为“光化导弹”。重庆华鼎现代生物制药于2003年获得原sda颁发的生产批文,独家生产上市,商品名“喜泊分”。  药物通过静脉滴注进入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恶性肿瘤组织,并聚集和潴留在里面。随后,再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这些肿瘤时,其药物发生光化反应,产生一种单价氧,直接杀死恶性肿瘤组织,全过程对正常人体组织没有损伤。无论对原发癌症或复发癌症,可达到治愈或好转的目的,同时减少患者致残的等痛苦,同时,该药也用于癌症的定位诊断和治疗,具有选择性强,对正常组织基本无损伤,副反应小的特点,临床用于癌症的定位诊断率达91%。  ★甘氨双唑钠  一类新药抗癌增敏剂甘氨双唑钠(cmna)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2002年广州莱泰制药获得原sda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独家生产上市,商品名“希美纳”。  甘氨双唑钠是创新化学合成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上市的低毒高效化疗增敏剂。该药1983年由第二军医大学放射研究室立项研究,1993年9月获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权;2000年初该专利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金奖。  临床研究表明,甘氨双唑钠在抗癌治疗中发挥出较好的治疗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纳科思(rmhtnf)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是上海赛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商品名“纳科思”,于2003年4月24日获得一类新药证书,为世界上首家获准上市的全身应用的肿瘤坏死因子变构体。  纳科思被专家称为目前发现的最鼓舞人心的抗肿瘤药品,该品对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有显著的疗效,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组织血液供应;介导机体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放/化疗敏感性。该品投放市场后可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指人体胰岛素效应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或敏感性降低,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根本病因。而盐酸吡格列酮是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机理为增强外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是美国fda批准的惟一能与胰岛素和磺酰脲合并治疗的列酮类药物。  目前,吡格列酮在国内有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和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盐酸吡格列酮原料药及片剂(商品名:艾汀);大连远大制药、江苏帝益药业、丽宝生物制药、北京星昊现代、上海复星朝晖、上海医工院、江苏恒瑞医药、河南省新乡联谊制药的原料药及片剂;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丽宝生物制药、北京星昊现代、沈阳金龙的胶囊;江苏恒瑞医药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片剂(商品名:瑞彤)均先后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并全面进入临床使用。  ★萘哌地尔片  萘哌地尔片是最先由贵州益康医药集团历时8年时间独立研制开发成功的、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高血压化学合成一类新药(商品名:博帝),2001年5月上市。据称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合成类的一类新药,从而结束了国产抗高血压化学合成药无一类新药的历史。  萘哌地尔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该药是超高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兼有5-ht1a受体激动剂和ca2+通道拮抗剂的作用;具有多重降压机理,在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同时,能避免“首剂效应”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对血脂、血糖代谢有良性作用,能改善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是长期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  目前,国内在萘哌地尔片的研发方面,南京第二制药厂、南京美瑞制药(商品名:那妥)、海南海富制药业也先后获得了原料或片剂的一类新药批文。  ★青蒿素  研究成果是发扬我国中医药宝库的成功典范,也是中科院研究人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敢于创新的成功范例。目前药物所有关科研人员已向科技部申报青蒿素类抗血虫, 抗癌药物研究项目,正在抓紧对青蒿素作进一步研究。  ★博安霉素(boanmycin)  抗肿瘤抗生素一类新药——博安霉素 为我国首创性开发的抗肿瘤抗生素一类新药。博安霉素原称争光霉素a6,是轮枝链霉菌平阳新变种(streptomyces verticilus var. pingyangensis n.sp.)所产生,属于博莱霉素(b1eomycin)族,博安霉素(boanmycin)除了具有与博莱霉素(b1eomycin)相同的抗瘤谱外,还对肝癌、胃癌、肺癌、结肠癌有很高的抑制能力,而且肺毒性显著低于其它同类产品。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中心及专家评审并取得一类新药证书。  ★维甲酸治疗白血病 (apl)  ★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 (apl, mds, mm)  ★恩经复(nobex)  成分是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曾经得到"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曾被列为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还曾是国家2002年火炬计划项目,它是是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生物药品)。开发的适应症是环己烷中毒性神经损伤。用于治疗各类神经损伤。[/color]

  • 介绍常见的ELISA试剂盒种类有哪些

    elisa试剂盒种类繁多,有检测食品残留物的食品安全检测elisa试剂盒,也有检测动植物的人elisa试剂盒,猪elisa试剂盒,小鼠elisa试剂盒,植物elisa试剂盒;还有检测细胞因子试剂盒,传染病检测ELISA试剂盒,肿瘤标志物检测ELISA试剂盒等等,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一些elisa试剂盒种类有哪些。一、食品安全检验ELISA试剂盒是指食品中的激素、药物、霉菌毒素、过敏原残留、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试剂盒,以及微生物、维生素等的检测产品。包括植物病毒、细菌、真菌、植物激素和转基因作物的农业诊断试剂盒,以及动植物疾病诊断类如猪、牛、羊、马等家畜和禽类以及宠物类检测试剂盒。二、生物原装ELISA试剂盒以及各类国产ELISA试剂盒1、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如白介素、选择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粘附分子,生长因子,凋亡因子等等2、心肌梗塞检测ELISA试剂盒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等3、内分泌检测ELISA试剂盒如甲状腺,胰腺,性激素,孕酮,睾酮,生长激素,生长抑素,内皮素,皮质醇,骨钙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素,雌二醇,雌三醇,5-羟色胺,17-羟孕酮等等4、肝纤维化检测ELISA试剂盒如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层粘蛋白等等5、自身免疫检测ELISA试剂盒如甲状腺,盐水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抗核抗体,DNA,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抗胰岛细胞抗体,胰蛋白酶原,Sm,大疱性类疱疮,蛋白酶,短膜虫法,肝-肾,肝-肾-胃,肌内膜抗体,角蛋白抗体,抗核抗体,抗核糖体蛋白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抗链O,抗卵巢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等7、优生优育检测ELISA试剂盒如早早孕,新生儿TSH,胎膜早破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卵细胞透明带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分娩预测,单核白细胞增多症,单纯疱疹病毒,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便隐血试纸,HCG等等8、传染病检测ELISA试剂盒如幽门螺杆菌,乙脑,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衣原体,性病,腺病毒,微小病毒B19,天疱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生殖支原体,伤寒,沙眼,腮腺炎,人型支原体,麻疹,轮状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淋球菌,莱姆病,柯萨奇,抗解尿支原体,军团菌,结核,胶原,尖锐湿疣,甲肝,脊髓灰质炎,急性胰腺炎尿胰蛋白酶,霍乱,呼吸道合胞病毒,肝吸虫,副流感,肺炎,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层粘蛋白,布鲁氏杆菌,百日咳,白喉,艾柯病毒,EB 病毒,A族链球菌等等9、特种蛋白检测ELISA试剂盒如免疫球蛋白,抗链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human,铁蛋白,转铁蛋白transferrin等等

  • 我科学家发现高效安全抗肿瘤转移新型抑制剂

    中国科技网讯 最近出版的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发表了题为《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抑制剂高效安全抑制乳腺癌转移》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明耀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研发,发现了新型抗肿瘤体内生长和转移抑制剂。 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大国。预计到2030年,世界上将有132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1/4在中国。针对这一严峻现状,近年来,学者一直在致力于战胜这个“恶魔”。分子靶向治疗,特别是寻找肿瘤转移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就像子弹一样,可以直接命中癌细胞,而尽可能不损伤正常细胞,因其高效安全而备受瞩目。 课题组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活性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虚拟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从40万个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确定了100个左右的小分子。这些虚拟筛选出来的小分子在实际中是否真的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这就需要再通过细胞抗癌功能筛选,从中找到1—2个抗癌效果最好的小分子。结合药物化学结构改造,这些小分子就改造成了能强烈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抑制剂。 课题组把实验小鼠分为乳腺癌原位转移组、乳腺癌肺转移组和骨转移组3种转移模型,利用治疗和预防两种给药方案,把这种抑制剂用于3种不同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抑制剂几乎能完全抑制乳腺癌的体内转移,并且对实验动物没有毒性。 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发现了一类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抑制剂,从多个角度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转移效果,尤其在多种肿瘤转移动物模型中得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张惠虹 记者王春) 《科技日报》(2013-02-18 一版)

  • 【转帖】多肽物质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多肽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肽的研究,一直是药物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生物体内已知的活性多肽主要是从内分泌腺组织器官、分泌细胞和体液中产生或获得的,生命活动中的细胞分化、神经激素递质调节、肿瘤病变、免疫调节等均与活性多肽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从天然产物中获得肽类物质的手段也不断得到提高。一些新方法、新思路的应用。不断有新的肽类物质被发现应用于防病治病之中。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肽类物质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研究进展。 1 分离方法   采取何种分离纯化方法要由所提取的组织材料、所要提取物质的性质决定。对蛋白质、多肽提取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盐析法、超滤法、凝胶过滤法、等电点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吸附层析、逆流分溶、酶解法等。这些方法常常组合到一起对特定的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同时上述这些方法也是蛋白、多肽类物质分析中常用的手段,如层析、叫泳等。   1.1 高效液相色谱(HPLC)   HPLC的出现为肽类物质的分离提供了有利的方法手段,因为蛋白质、多肽的HPLC应用与其它化合物相比,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分离目的,更重要的是HPLC能在制备规模上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因此在寻找多肽类物质分离制备的最佳条件上,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何保持多肽活性、如何选择固定相材料、洗脱液种类、如何分析测定都是目前研究的内容。   1.1.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结果与保留值之间的关系:利用RP-HPLC分离多肽首先得确定不同结构的多肽在柱上的保留情况。为了获得一系列的保留系数,Wilce等利用多线性回归方法对2106种肽的保留性质与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氨基酸组成对保留系数影响的关系,其中极性氨基酸残基在2~20氨基酸组成的肽中,可减少在柱上的保留时间;在10~60氨基酸组成的肽中,非极性氨基酸较多也可减少在柱上的保留时间,而含5~25个氨基酸的小肽中,非极性氨基酸增加可延长在柱上的保留时间。同时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肽链长度、氨基酸组成、温度等条件对保留情况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得到每种多肽的分离提取的最佳条件。   肽图分析(Peptide Mapping):肽图分析是根据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大小以及氨基酸组成特点,使用专一性较强的蛋白水解酶[一般未肽链内切酶(endopeptidase)]作用于特殊的肽链位点将多肽裂解成小片断,通过一定的分离检测手段形成特征性指纹图谱,肽图分析对多肽结构研究合特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胰蛋白酶能特意性作用于Arg和Lys羧基端的肽链的性质,通过RP-HPLC法采用C18柱检测了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征性胰肽图谱。同时胰岛素的肽图经V8酶专一裂解也制得,并可鉴别仅相差一个氨基酸残疾的不同种属来源的胰岛素。人类肿瘤坏死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结构也应用酶解法及在线分析技术确定了肽图,便于鉴定分析。此项技术已经在新药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1.1.2 疏水作用色谱(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phy,HIC)   HIC是利用多肽中含有疏水基因,可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疏水作用而达到分离分析的目的,其比RP-GPLC具有较少使多肽变性的特点。利用GIC分离生产激素(GH)产品的结构与活性比EP-GPLC分离的要稳定,活性较稳定。Geng等利用HIC柱的低变性特点,将大肠杆菌表达出的经盐酸胍乙啶变性得到人重组干扰素-γ。通过HIC柱纯化、折叠出高生物活性的产品。不同人尿表皮生长因子(EGF)也利用HIC纯化到了,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HIC可将未经离子交换柱的样品纯化。而RP-HPLC则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 【金秋计划】苍术中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是指体内细胞的异常增生,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良性肿瘤(例如息肉)生长缓慢且通常局限在一个区域,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即癌症)具有侵袭性,可以快速生长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身体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2020年全球有1 93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1 000万癌症死亡病例,且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1]。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阐明抗肿瘤药物的分子机制,是解决当前临床肿瘤治疗难点的有效策略。中药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因其不良反应低、多靶点、多通路等优点,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和研究热点[2]。目前,常规的肿瘤症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往往伴随着较大的不良反应和毒性,而且对某些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效果不佳[3]。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苍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分为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和北苍术A. chinensis (DC.) Koidz.,分别来源于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4]。近年来,苍术在抗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调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苍术中含有挥发油、多糖、倍半萜类、聚乙炔类等[5]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已经被证实具有抑制或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能力,其作用机制涉及诱导凋亡、抑制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以及调控免疫功能等方面[6]。然而,苍术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验证。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苍术活性成分、苍术与其他药物联合抗肿瘤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总结,探讨苍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规律和思路,为苍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抗肿瘤临床疗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苍术主要化学成分 茅苍术与北苍术化学成分相似,药理作用也较为相似,目前已从苍术中分离出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包括萜类、聚乙烯炔类、有机酸类、糖苷类化合物等[7-8]。苍术主要抗肿瘤化学成分,见图1。茅苍术与北苍术中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图片 图片 2 苍术的抗肿瘤机制 苍术中含有苍术内酯Ⅰ、Ⅱ、Ⅲ、苍术酮、β-桉叶醇和苍术素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不仅可以抗炎、抗氧化、抗菌、保肝、降血糖,还可以抗肿瘤[14-15]。近年来,苍术及其有效成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苍术有效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系统。 2.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是由于细胞增殖失控而形成的一种疾病[16]。细胞周期是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CC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复合物共同调控[17]。干预细胞周期是抑制肿瘤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18]。Kotawong等[19]发现,苍术中的苍术素、苍术内酯I和β-桉叶醇等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来诱导肿瘤细胞在G1期停滞;Yu等[20]发现苍术内酯I通过上调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和下调cyclinB1、CDK1和细胞分裂周期25C蛋白(cell division cyclin25,Cdc25c)等关键分子来抑制肿瘤细胞在G2/M期的进入,在动物模型中,苍术内酯I可以显著抑制膀胱癌的生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Zhang等[21]实验发现苍术内酯Ⅱ可以通过改变结直肠癌细胞内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并且还显著增强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Pongsakorn等[22]发现,苍术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级联(ERK-signaling cascade,ERK)信号通路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ERK信号通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苍术提取物可以下调ERK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同类型的胆管癌细胞对苍术提取物的敏感度不同,其中人胆管HuCCT-1癌细胞最为敏感。 2.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它通过限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维持组织稳态或去除潜在的有害细胞[23]。目前已知的细胞凋亡途径主要有3种,即外源性途径(死亡受体介导)、内源性途径(线粒体介导)和内质网途径。其中,线粒体途径是最重要的一种,它涉及线粒体外膜透化(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MOMP)、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cysteine aspartic acid protease,Caspase)激活[24]。多项研究发现,苍术酮可以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活性氧水平、抑制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促进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裂解和Caspase-3表达[25],以及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6]。Narahara等[27]研究表明,β-桉叶醇和苍术内酯Ⅲ[27]可以通过增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表达、释放细胞色素C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来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此外,Li等[28]使用β-桉叶醇处理的白血病HL60细胞,发现β-桉叶醇可以通过激活c-JunN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来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Li等[29]研究发现,苍术素可以通过降低Bcl-2表达、激活p53肿瘤蛋白(p53 tumor protein,p53)、Bax和Caspase-3、-8、-9等凋亡因子来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并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毒性效应。Li等[30]研究表明,苍术内酯I和苍术内酯Ⅱ[31]可以通过与对两面针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直接相互作用而负调节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从而抑制其活化,进而导致糖酵解的抑制和结肠、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 2.3 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细胞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从原发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这是癌症治疗的难点,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32]。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与癌症发生相关的细胞程序,它使癌细胞具有移动性、侵袭性和抗凋亡能力,从而促进转移。苍术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潜在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对EMT的调控[33]。Acharya等[34]研究发现,β-桉叶醇可以改变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它还可以影响PI3K、AKT、p38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以及肺癌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从而降低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35]。麦静愔等[36]发现苍术酮可以通过抑制EMT过程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苍术酮还可以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MP是一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锌依赖性内肽酶,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与它们参与ECM降解以及黏附和细胞骨架蛋白、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的调节和加工有关[37]。且有动物实验表明,苍术酮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生长,没有明显的毒性。Zhong等[38]在观察了苍术多糖在U-2 OS人骨肉瘤细胞中对内皮细胞选择素(endothelial cell selectin,E-Selectin)和路易斯X三糖(Lewis-X Trisaccharide,LacCer Lex)的影响,发现苍术多糖可通过降低U-2 OS细胞上的E-Selectin抑制U-2 OS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促进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Zhang等[39]发现苍术内酯II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极化,从而抑制肺癌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的转移。铁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模式,其特征是铁过载导致脂质过氧化而导致膜损伤,过度的铁死亡会影响肿瘤的转移,从而抑制肿瘤的进展[40]。He等[41]发现,苍术素可通过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 chain,FTL)的表达,以及上调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1)的表达来诱导肝癌HCCM细胞的铁死亡。 2.4 诱导肿瘤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是一种分解代谢通路,能清除不必要的或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并回收代谢底物[42]。目前已知有3种主要的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Ⅰ型)、自噬性细胞死亡(Ⅱ型)和坏死(Ⅲ型)。自噬性细胞死亡是指自噬过程中产生的自噬体过多或过大,导致细胞质溶解和细胞死亡。自噬体是由双层膜包裹的囊泡,内含被降解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是自噬体形成的关键标志物,它以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脂化形式(lipidated form of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2种形式存在,LC3-Ⅰ转化为LC3-Ⅱ是自噬体形成的必要步骤[43-44]。Li等[29]使用苍术素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时发现,苍术素可以增加了LC3Ⅰ向其脂化形式的LC3Ⅱ的转化,并增加了苄氯素1(beclin-1,BECN1)的表达,下调了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p62蛋白(p62 protein,p62)表达,改变凋亡和自噬相关生物标志物。Acharya等[45]研究发现,苍术素通过调节PI3K、AKT、mTOR、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可以诱导胆管癌HuCCT-1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其生长、迁移和侵袭,SB202190(p38MAPK诱导剂)和3-MA(p38MAPK抑制剂)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苍术素诱导的自噬速率。 2.5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本身不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但可以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条件。肿瘤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依赖新生血管来满足其对氧气和营养的增加的需求,以及排除代谢废物,因此,抑制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46]。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是一种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酶,它可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抗氧化应激,为肿瘤细胞提供生存优势。因此,抑制HO-1的表达或活性是治疗肿瘤的另一种有效策略之一。Mathema等[47]研究发现,苍术素可以抑制胆管癌CL6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和伤口愈合能力,其机制与抑制HO-1的表达、下调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3,STAT1/3)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信号通路有关。β-桉叶醇也具有抑制胆管癌细胞中HO-1的表达的能力,其机制与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TAT1/3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48]。β-桉叶醇还可以通过抑制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激活来阻断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49]。Tsuneki等[50]有动物实验表明,β-桉叶醇可以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来刺激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中的神经突生长,且β-桉叶醇还表现出了体外和体内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其阻断了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中CREB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bFGF刺激的HUVEC迁移和HUVEC在基质胶中的管形成。同时,它还能显著降低小鼠皮下植入的Matrigel栓塞和小鼠佐剂诱导的肉芽肿中的血管生成[51]。 2.6 免疫调节作用 随着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或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的过程中,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显著下降。因此,调节或刺激机体免疫能力,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抗癌策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手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52]。巨噬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3]。Qin等[54]从苍术中分离得到两种多糖成分: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研究表明,酸性多糖能够显著地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增殖、吞噬能力、NO产生和细胞因子分泌,并且呈现出剂量相关性,而中性多糖则相对较弱。此外,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均能够激活淋巴结Peyers patch细胞中的T细胞,并促进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而酸性多糖也表现出比中性多糖更好的肠道免疫调节活性。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一种通过犬嘌呤途径氧化分解色氨酸的限速酶,是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小分子药物开发的潜在目标。IDO可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与许多肿瘤相关的自发炎症和T细胞激活而被诱导。Liu等[55]研究发现,苍术内酯Ⅰ可以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复合物(toll-like receptor 4/myeloid differentiation 2 complex,TLR4/MD-2)的表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EOCSKOV3)中髓样分化主要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NF-κB、Akt和IDO1的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少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VEGF和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等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因子的分泌。同时,还可以降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比例,改善T淋巴细胞受到EOCSKOV3细胞上清液抑制而导致的增殖反应降低和抗肿瘤细胞毒性减弱。Liu等[56]研究发现,苍术内酯Ⅲ可以通过直接结合JAK3蛋白,从而抑制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触发的JAK3/STAT3通路,从而达到抑制IDO激活的目的。 苍术抗肿瘤成分的潜在分子机制见图2。对苍术抗肿瘤有效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归纳总结,见表2。 图片 图片 3 联合用药 西医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有手术切除、药物化疗和高能射线放疗等,这些手段去除肿瘤西医的治疗方式更为直接,适合前期控制病情,化疗药物虽然能够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伴有严重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因此中药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被广泛关注和探索[57]。 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单药。Zhou等[58] 分析了不同苍术多糖提取方法的影响。比较了热水浸提法、超声浸提法和酶浸提法提取苍术多糖的得率、总糖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并测定苍术多糖与阿帕替尼的协同活性。结果发现其中超声浸提法表现出最强的协同作用。这也与超声浸提的苍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小、β-构型高、半乳糖含量高的事实相一致。Srijiwangsa等[59]发现,β-桉叶醇可以通过抑制胆管癌细胞和细胞裂解物中的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dehydrogenase 1,NQO1]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增强氟尿嘧啶和多柔比星对细胞迁移的细胞毒性活性和抑制活性。Mai等[60]将不同浓度的苍术内酯I、硼替佐米以及硼替佐米+苍术内酯I作用于U266细胞结果研究发现,苍术内酯可以调节JAK2/STAT3通路上的IL-6、JAK2、STAT3等基因表达抑制U266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并能与硼替佐米产生协同作用,当苍术内酯I与硼替佐米联合使用时,可显著增强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紫杉醇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草药衍生化疗药物[61]。并且作为一种已知的Toll受体4配体(toll-like receptor 4 ligand,TLR4),可激活TLR4/MyD88依赖性途径,该通路介导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化学耐药性和肿瘤进展。苍术内酯I是一种新型TLR4拮抗剂,通过干扰紫杉醇与人白细胞膜TLR4的结合,来抑制TLR4信号传导。Huang等[62]研究发现苍术内酯-I可以减弱紫杉醇诱导的IL-6、VEGF和存活蛋白的蛋白表达,并增强MyD88(+)EOC人卵巢癌细胞的早期凋亡和生长抑制;苍术内酯I被发现更加亲和人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2,MD-2)的疏水囊,并通过对接模拟与紫杉醇的结合位点部分重叠,这表明苍术内酯-I可能阻断MyD88(+)EOC细胞中MD-2介导的TLR4/MyD88依赖性紫杉醇信号传导。因此,苍术内酯-I可以通过阻断MD-2介导的TLR4/MyD88信号传导,显著提高MyD88(+)EOC细胞对紫杉醇的反应。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多功能信号调节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耐药性和EMT来促进癌症的发生、进展和转移。CTGF还参与大多数节点的肿瘤微环境,包括血管生成、炎症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激活[63]。Wang等[64]研究发现,苍术内酯-I可以下调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CTGF的表达和分泌。除了通过CTGF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外,苍术内酯-I还下调了成纤维细胞中CTGF的表达,降低了乳腺癌细胞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CAFs的能力,从而增加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在小鼠肿瘤模型中,发现苍术内酯-I治疗可以增强紫杉醇对肿瘤的化疗作用,减少肿瘤向肺和肝的转移。在用苍术内酯-I与紫杉醇联合治疗的小鼠中,源自接种肿瘤的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达相对较低水平的CAFs标志物。 研究表明了苍术内酯-I可以通过阻断CTGF表达和成纤维细胞活化来使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敏感,还可以通过阻断MD-2介导的TLR4/MyD88信号传导,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反应并。这些机制有助于未来研究以确定苍术内酯I在临床环境中的价值。对苍术化学成分联合治疗归纳总结,见表3。 图片 4 结语与展望 苍术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成分,其中多为倍半萜类成分,如苍术酮、苍术素和苍术内酯等,这些成分多是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但作用靶点与方式却各不相同。例如苍术内酯主要通过降低Akt的磷酸化水平、上调Bax和Bad蛋白表达、增加脂质磷酸酶(PTEN)活性来抑制该通路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0];β-桉叶醇能通过激活p27抑制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19]。这些成分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存、运动、代谢和迁移进而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正因为其作用机制的不同,使其各有效成分对不同肿瘤的作用具有一定特异性。因此苍术抗肿瘤活性成分联合化疗药物减副增效在科学研究及临床用药时可根据其作用机制进行选择。目前关于苍术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对不同肿瘤细胞类型和不同剂量的系统比较、缺乏对苍术化合物与其他药物或放化疗的协同作用的评价,以及缺乏对苍术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和药效学的深入分析等。 因此,今后还需要加强对苍术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后续可以根据苍术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筛选出具有最强抗肿瘤活性和最低毒性的化合物,作为候选药物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造,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分析苍术中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确定其最佳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方案,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根据苍术中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特征,研究其对不同类型、分期和分子标志物的肿瘤细胞的作用差异,确定其最适合的治疗对象和指标,提高其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效果;根据苍术有效成分的协同增效或拮抗作用,探索其与其他抗癌药物或放化疗的联合应用,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多靶点、多途径和多机制的综合干预,增强其抗肿瘤效能和克服肿瘤耐药性,以期为开发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苍术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被广泛关注和探索。作为苍术的主要成分,现有研究已表明倍半萜类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临床用药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疏水基团,导致它们的极性较低,难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或静电相互作用,在水中的溶解度小、生物利用度低。随着现代药物研究技术的现代化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引入基团、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载体、采用共晶技术制备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共晶体等方式来提高其水溶性,进而增强其生物利用度。这些技术在药物化学领域已比较成熟,也已逐步应用于临床药物的开发。例如,抗疟活性药物青蒿素同样具有水溶性差应用困难的问题,通过引入羧酸基团,显著提高了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65-66]; 此外,共晶体可以改变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晶型和晶格参数,从而降低其结晶度和熔点,增加其自由能和溶解度[67]。苍术内酯也可通过与尼可替尼(一种具有较高水溶性的抗肿瘤药物)制备共晶体,可以显著提高其水溶性。因此,苍术抗肿瘤有效成分和化疗药物的联合用药在临床环境中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苍术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化湿药。其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其苦温燥湿,可以去湿浊、辛温健脾以和脾胃,多用于湿

  • 【金秋计划】苍术中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是指体内细胞的异常增生,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良性肿瘤(例如息肉)生长缓慢且通常局限在一个区域,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即癌症)具有侵袭性,可以快速生长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身体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2020年全球有1 93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1 000万癌症死亡病例,且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1]。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阐明抗肿瘤药物的分子机制,是解决当前临床肿瘤治疗难点的有效策略。中药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因其不良反应低、多靶点、多通路等优点,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和研究热点[2]。目前,常规的肿瘤症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往往伴随着较大的不良反应和毒性,而且对某些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效果不佳[3]。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苍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分为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和北苍术A. chinensis (DC.) Koidz.,分别来源于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4]。近年来,苍术在抗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调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苍术中含有挥发油、多糖、倍半萜类、聚乙炔类等[5]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已经被证实具有抑制或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能力,其作用机制涉及诱导凋亡、抑制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以及调控免疫功能等方面[6]。然而,苍术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验证。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苍术活性成分、苍术与其他药物联合抗肿瘤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总结,探讨苍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规律和思路,为苍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抗肿瘤临床疗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苍术主要化学成分 茅苍术与北苍术化学成分相似,药理作用也较为相似,目前已从苍术中分离出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包括萜类、聚乙烯炔类、有机酸类、糖苷类化合物等[7-8]。苍术主要抗肿瘤化学成分,见图1。茅苍术与北苍术中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图片 图片 2 苍术的抗肿瘤机制 苍术中含有苍术内酯Ⅰ、Ⅱ、Ⅲ、苍术酮、β-桉叶醇和苍术素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不仅可以抗炎、抗氧化、抗菌、保肝、降血糖,还可以抗肿瘤[14-15]。近年来,苍术及其有效成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苍术有效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系统。 2.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是由于细胞增殖失控而形成的一种疾病[16]。细胞周期是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CC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复合物共同调控[17]。干预细胞周期是抑制肿瘤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18]。Kotawong等[19]发现,苍术中的苍术素、苍术内酯I和β-桉叶醇等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来诱导肿瘤细胞在G1期停滞;Yu等[20]发现苍术内酯I通过上调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和下调cyclinB1、CDK1和细胞分裂周期25C蛋白(cell division cyclin25,Cdc25c)等关键分子来抑制肿瘤细胞在G2/M期的进入,在动物模型中,苍术内酯I可以显著抑制膀胱癌的生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Zhang等[21]实验发现苍术内酯Ⅱ可以通过改变结直肠癌细胞内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并且还显著增强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Pongsakorn等[22]发现,苍术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级联(ERK-signaling cascade,ERK)信号通路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ERK信号通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苍术提取物可以下调ERK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同类型的胆管癌细胞对苍术提取物的敏感度不同,其中人胆管HuCCT-1癌细胞最为敏感。 2.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它通过限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维持组织稳态或去除潜在的有害细胞[23]。目前已知的细胞凋亡途径主要有3种,即外源性途径(死亡受体介导)、内源性途径(线粒体介导)和内质网途径。其中,线粒体途径是最重要的一种,它涉及线粒体外膜透化(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MOMP)、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cysteine aspartic acid protease,Caspase)激活[24]。多项研究发现,苍术酮可以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活性氧水平、抑制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促进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裂解和Caspase-3表达[25],以及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6]。Narahara等[27]研究表明,β-桉叶醇和苍术内酯Ⅲ[27]可以通过增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表达、释放细胞色素C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来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此外,Li等[28]使用β-桉叶醇处理的白血病HL60细胞,发现β-桉叶醇可以通过激活c-JunN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来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Li等[29]研究发现,苍术素可以通过降低Bcl-2表达、激活p53肿瘤蛋白(p53 tumor protein,p53)、Bax和Caspase-3、-8、-9等凋亡因子来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并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毒性效应。Li等[30]研究表明,苍术内酯I和苍术内酯Ⅱ[31]可以通过与对两面针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直接相互作用而负调节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从而抑制其活化,进而导致糖酵解的抑制和结肠、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 2.3 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细胞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从原发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这是癌症治疗的难点,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32]。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与癌症发生相关的细胞程序,它使癌细胞具有移动性、侵袭性和抗凋亡能力,从而促进转移。苍术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潜在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对EMT的调控[33]。Acharya等[34]研究发现,β-桉叶醇可以改变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它还可以影响PI3K、AKT、p38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以及肺癌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从而降低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35]。麦静愔等[36]发现苍术酮可以通过抑制EMT过程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苍术酮还可以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MP是一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锌依赖性内肽酶,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与它们参与ECM降解以及黏附和细胞骨架蛋白、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的调节和加工有关[37]。且有动物实验表明,苍术酮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生长,没有明显的毒性。Zhong等[38]在观察了苍术多糖在U-2 OS人骨肉瘤细胞中对内皮细胞选择素(endothelial cell selectin,E-Selectin)和路易斯X三糖(Lewis-X Trisaccharide,LacCer Lex)的影响,发现苍术多糖可通过降低U-2 OS细胞上的E-Selectin抑制U-2 OS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促进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Zhang等[39]发现苍术内酯II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极化,从而抑制肺癌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的转移。铁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模式,其特征是铁过载导致脂质过氧化而导致膜损伤,过度的铁死亡会影响肿瘤的转移,从而抑制肿瘤的进展[40]。He等[41]发现,苍术素可通过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 chain,FTL)的表达,以及上调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1)的表达来诱导肝癌HCCM细胞的铁死亡。 2.4 诱导肿瘤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是一种分解代谢通路,能清除不必要的或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并回收代谢底物[42]。目前已知有3种主要的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Ⅰ型)、自噬性细胞死亡(Ⅱ型)和坏死(Ⅲ型)。自噬性细胞死亡是指自噬过程中产生的自噬体过多或过大,导致细胞质溶解和细胞死亡。自噬体是由双层膜包裹的囊泡,内含被降解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是自噬体形成的关键标志物,它以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脂化形式(lipidated form of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2种形式存在,LC3-Ⅰ转化为LC3-Ⅱ是自噬体形成的必要步骤[43-44]。Li等[29]使用苍术素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时发现,苍术素可以增加了LC3Ⅰ向其脂化形式的LC3Ⅱ的转化,并增加了苄氯素1(beclin-1,BECN1)的表达,下调了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p62蛋白(p62 protein,p62)表达,改变凋亡和自噬相关生物标志物。Acharya等[45]研究发现,苍术素通过调节PI3K、AKT、mTOR、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可以诱导胆管癌HuCCT-1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其生长、迁移和侵袭,SB202190(p38MAPK诱导剂)和3-MA(p38MAPK抑制剂)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苍术素诱导的自噬速率。 2.5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本身不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但可以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条件。肿瘤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依赖新生血管来满足其对氧气和营养的增加的需求,以及排除代谢废物,因此,抑制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46]。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是一种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酶,它可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抗氧化应激,为肿瘤细胞提供生存优势。因此,抑制HO-1的表达或活性是治疗肿瘤的另一种有效策略之一。Mathema等[47]研究发现,苍术素可以抑制胆管癌CL6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和伤口愈合能力,其机制与抑制HO-1的表达、下调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3,STAT1/3)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信号通路有关。β-桉叶醇也具有抑制胆管癌细胞中HO-1的表达的能力,其机制与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TAT1/3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48]。β-桉叶醇还可以通过抑制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激活来阻断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49]。Tsuneki等[50]有动物实验表明,β-桉叶醇可以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来刺激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中的神经突生长,且β-桉叶醇还表现出了体外和体内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其阻断了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中CREB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bFGF刺激的HUVEC迁移和HUVEC在基质胶中的管形成。同时,它还能显著降低小鼠皮下植入的Matrigel栓塞和小鼠佐剂诱导的肉芽肿中的血管生成[51]。 2.6 免疫调节作用 随着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或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的过程中,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显著下降。因此,调节或刺激机体免疫能力,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抗癌策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手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52]。巨噬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3]。Qin等[54]从苍术中分离得到两种多糖成分: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研究表明,酸性多糖能够显著地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增殖、吞噬能力、NO产生和细胞因子分泌,并且呈现出剂量相关性,而中性多糖则相对较弱。此外,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均能够激活淋巴结Peyers patch细胞中的T细胞,并促进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而酸性多糖也表现出比中性多糖更好的肠道免疫调节活性。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一种通过犬嘌呤途径氧化分解色氨酸的限速酶,是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小分子药物开发的潜在目标。IDO可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与许多肿瘤相关的自发炎症和T细胞激活而被诱导。Liu等[55]研究发现,苍术内酯Ⅰ可以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复合物(toll-like receptor 4/myeloid differentiation 2 complex,TLR4/MD-2)的表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EOCSKOV3)中髓样分化主要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NF-κB、Akt和IDO1的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少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VEGF和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等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因子的分泌。同时,还可以降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比例,改善T淋巴细胞受到EOCSKOV3细胞上清液抑制而导致的增殖反应降低和抗肿瘤细胞毒性减弱。Liu等[56]研究发现,苍术内酯Ⅲ可以通过直接结合JAK3蛋白,从而抑制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触发的JAK3/STAT3通路,从而达到抑制IDO激活的目的。 苍术抗肿瘤成分的潜在分子机制见图2。对苍术抗肿瘤有效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归纳总结,见表2。 图片 图片 3 联合用药 西医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有手术切除、药物化疗和高能射线放疗等,这些手段去除肿瘤西医的治疗方式更为直接,适合前期控制病情,化疗药物虽然能够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伴有严重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因此中药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被广泛关注和探索[57]。 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单药。Zhou等[58] 分析了不同苍术多糖提取方法的影响。比较了热水浸提法、超声浸提法和酶浸提法提取苍术多糖的得率、总糖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并测定苍术多糖与阿帕替尼的协同活性。结果发现其中超声浸提法表现出最强的协同作用。这也与超声浸提的苍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小、β-构型高、半乳糖含量高的事实相一致。Srijiwangsa等[59]发现,β-桉叶醇可以通过抑制胆管癌细胞和细胞裂解物中的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dehydrogenase 1,NQO1]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增强氟尿嘧啶和多柔比星对细胞迁移的细胞毒性活性和抑制活性。Mai等[60]将不同浓度的苍术内酯I、硼替佐米以及硼替佐米+苍术内酯I作用于U266细胞结果研究发现,苍术内酯可以调节JAK2/STAT3通路上的IL-6、JAK2、STAT3等基因表达抑制U266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并能与硼替佐米产生协同作用,当苍术内酯I与硼替佐米联合使用时,可显著增强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紫杉醇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草药衍生化疗药物[61]。并且作为一种已知的Toll受体4配体(toll-like receptor 4 ligand,TLR4),可激活TLR4/MyD88依赖性途径,该通路介导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化学耐药性和肿瘤进展。苍术内酯I是一种新型TLR4拮抗剂,通过干扰紫杉醇与人白细胞膜TLR4的结合,来抑制TLR4信号传导。Huang等[62]研究发现苍术内酯-I可以减弱紫杉醇诱导的IL-6、VEGF和存活蛋白的蛋白表达,并增强MyD88(+)EOC人卵巢癌细胞的早期凋亡和生长抑制;苍术内酯I被发现更加亲和人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2,MD-2)的疏水囊,并通过对接模拟与紫杉醇的结合位点部分重叠,这表明苍术内酯-I可能阻断MyD88(+)EOC细胞中MD-2介导的TLR4/MyD88依赖性紫杉醇信号传导。因此,苍术内酯-I可以通过阻断MD-2介导的TLR4/MyD88信号传导,显著提高MyD88(+)EOC细胞对紫杉醇的反应。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多功能信号调节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耐药性和EMT来促进癌症的发生、进展和转移。CTGF还参与大多数节点的肿瘤微环境,包括血管生成、炎症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激活[63]。Wang等[64]研究发现,苍术内酯-I可以下调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CTGF的表达和分泌。除了通过CTGF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外,苍术内酯-I还下调了成纤维细胞中CTGF的表达,降低了乳腺癌细胞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CAFs的能力,从而增加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在小鼠肿瘤模型中,发现苍术内酯-I治疗可以增强紫杉醇对肿瘤的化疗作用,减少肿瘤向肺和肝的转移。在用苍术内酯-I与紫杉醇联合治疗的小鼠中,源自接种肿瘤的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达相对较低水平的CAFs标志物。 研究表明了苍术内酯-I可以通过阻断CTGF表达和成纤维细胞活化来使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敏感,还可以通过阻断MD-2介导的TLR4/MyD88信号传导,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反应并。这些机制有助于未来研究以确定苍术内酯I在临床环境中的价值。对苍术化学成分联合治疗归纳总结,见表3。 图片 4 结语与展望 苍术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成分,其中多为倍半萜类成分,如苍术酮、苍术素和苍术内酯等,这些成分多是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但作用靶点与方式却各不相同。例如苍术内酯主要通过降低Akt的磷酸化水平、上调Bax和Bad蛋白表达、增加脂质磷酸酶(PTEN)活性来抑制该通路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0];β-桉叶醇能通过激活p27抑制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19]。这些成分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存、运动、代谢和迁移进而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正因为其作用机制的不同,使其各有效成分对不同肿瘤的作用具有一定特异性。因此苍术抗肿瘤活性成分联合化疗药物减副增效在科学研究及临床用药时可根据其作用机制进行选择。目前关于苍术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对不同肿瘤细胞类型和不同剂量的系统比较、缺乏对苍术化合物与其他药物或放化疗的协同作用的评价,以及缺乏对苍术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和药效学的深入分析等。 因此,今后还需要加强对苍术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后续可以根据苍术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筛选出具有最强抗肿瘤活性和最低毒性的化合物,作为候选药物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造,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分析苍术中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确定其最佳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方案,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根据苍术中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特征,研究其对不同类型、分期和分子标志物的肿瘤细胞的作用差异,确定其最适合的治疗对象和指标,提高其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效果;根据苍术有效成分的协同增效或拮抗作用,探索其与其他抗癌药物或放化疗的联合应用,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多靶点、多途径和多机制的综合干预,增强其抗肿瘤效能和克服肿瘤耐药性,以期为开发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苍术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被广泛关注和探索。作为苍术的主要成分,现有研究已表明倍半萜类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临床用药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疏水基团,导致它们的极性较低,难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或静电相互作用,在水中的溶解度小、生物利用度低。随着现代药物研究技术的现代化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引入基团、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载体、采用共晶技术制备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共晶体等方式来提高其水溶性,进而增强其生物利用度。这些技术在药物化学领域已比较成熟,也已逐步应用于临床药物的开发。例如,抗疟活性药物青蒿素同样具有水溶性差应用困难的问题,通过引入羧酸基团,显著提高了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65-66]; 此外,共晶体可以改变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晶型和晶格参数,从而降低其结晶度和熔点,增加其自由能和溶解度[67]。苍术内酯也可通过与尼可替尼(一种具有较高水溶性的抗肿瘤药物)制备共晶体,可以显著提高其水溶性。因此,苍术抗肿瘤有效成分和化疗药物的联合用药在临床环境中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苍术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化湿药。其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其苦温燥湿,可以去湿浊、辛温健脾以和脾胃,多用

  • 奶牛的“脂肪肝”

    [size=24px] 奶牛的“肥胖症”[/size]牛奶是大家每天的生活必需品,其中含丰富的营养成本,比如脂肪、蛋白、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等。牛奶当然是伟大的“牛妈妈”产出的,常看的荷斯坦母牛一次挤奶能挤出38公斤,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不是很伟大哇 !但“牛妈妈”这么伟大能干,与咱们人类一样,也会有不舒服的时候,比如得了“脂肪肝”这类营养病。脂肪肝是泌乳初期奶牛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肥胖奶牛综合症。奶牛患脂肪肝后,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系统、胸腺受到影响,从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体内如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病因子的水平明显提高,从而增加机体发生病的机率,同时,由于肝脏中大量的脂肪,会导致肝脏合成能力减弱,从而使肝脏免疫应答有关的复合物能力降低,造成肝脏代谢化合物、代谢产物以及代谢激素发生改变,也会导致免疫功能减弱。另外,奶牛患病后会导致血液中脂蛋白水平降低,从而使机体抵抗内毒素的能力减弱。此外,奶牛患病后,会增加子宫免疫应答所需的时间,且会降低强度,导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且加重病情,从而推迟子宫复位,使其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另外,患病能够导致机体延缓或者减少分泌如促黄体生成激素、孕酮等固醇激素,从而导致卵巢开始活动时间推迟,减缓卵泡发育速度,阻碍卵细胞生成,使其生育时间明显延后。奶牛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包括营养因素、管理因素和遗传因素。营养因素是导致奶牛脂肪肝发生的 最 常 见 病 因,大部分是由于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的。 轻度脂肪肝对奶牛的影响不明显。但中度和重度脂肪肝会对奶牛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病牛的肝功能异常,胆汁分泌受到阻碍,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引起泌乳量的降低。 其次,奶牛换上脂肪肝之后子宫免疫应答强度降低,应答时间会延迟,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发生。 另外,脂肪肝 会降低奶牛的固醇激素分泌,影响卵泡发育,导致奶牛生育时间推迟。肝脏穿刺组织活检可作出确切诊是否有脂肪肝,但该法对奶牛损害极大。那有没有其他好办法尼 ? 推荐大家可以测一下 “血脂” 含 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作为诊断及早期预警奶牛脂肪肝的辅助指标。

  • 生物“电脑”摧毁肿瘤细胞:人类细胞导入诊断网络

    作者:丁香园网友Docofsoul《每日科学》2011年9月1日报道——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Yaakov Benenson教授与麻省理工Ron Weiss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将生物“计算机”诊断网络导入人类细胞。该网络有识别某些肿瘤细胞的能力,利用五种肿瘤特异性分子因子的逻辑组合,进而触发肿瘤细胞毁灭过程。http://img1.jiansuo.net/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1/09/04/1315042501_small.jpg细胞微机布线图:所有五种因子必须处于相应的正确状态,由此触发细胞死亡(图片来源:y Benenson Y. 教授 R. Weis教授)开发活体细胞内运作的生物电脑,是ETH苏黎世分院合成生物学教授Yaakov (Kobi) Benenson孜孜以求的目标,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倾注于此。他想建立既能侦测细胞生存状况、又能在细胞异常时对相应信息进行处理以提供合适的治疗响应的生物微机。目前,通过与麻省理工教授Ron Weiss以及团队成员(包括博士后学者Zhen Xie 与 Liliana Wroblewska、博士生Laura Prochazka)合作,他向这一目标迈出了重大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cience》(见本文所附参考文献),论文介绍了一种多基因合成“电路”;此电路负责鉴别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继而进一步摧毁肿瘤细胞。其工作方式是:对细胞内五种肿瘤特异性分子因子及其出现频率进行抽样与综合;只有当所有这些因子在细胞内同时出现时,该电路才会作出正识别响应。这种方式使得侦测肿瘤的准确率非常高。研究者希望这一成果能够为高特异性抗癌治疗奠定基础。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本研究对实验室培养的两种类型人类细胞进行了基因网络测试:海拉细胞(子宫颈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当基因生物微机被导入这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时,只有海拉细胞被摧毁,而正常细胞则安然无恙。当然,取得这一结果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首先必须找出海拉细胞特有的分子组合。Benenson及其他小组成员在属于小RNA分子(MicroRNA或miRNA)这一类化合物的分子中找,终于确认其中一个miRNA组合(或者说“可识别属性”)只有海拉细胞才有,其它健康细胞类型内则不存在。发现这种可识别属性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人体内既存在250种不同的健康细胞类型,此外也存在为数众多的肿瘤细胞的变异型(其中数百种可作实验室培养)。但miRNA多样性则更是不让须眉花样繁多,人类细胞中已得以描述的即达500到1000不同种类。Benenson指出:“每种健康或病损细胞类型都有其不同的miRNA分子处于开放或关闭状态。”可识别肿瘤属性中的五种因子确立一种miRNA“可识别属性”与发现一组症状以可靠诊断一种疾病有所不同。教授说:“一种症状,比如说发热吧,不可能由此概括出一种疾病。医生获得的信息越多,其诊断才越可靠。” 一年半前他从哈佛大学到ETH后,研究小组找到了几种因子,可由此可靠地将海拉细胞从所有其它健康细胞中鉴别出;结果表明,仅仅五种特定miRNA的组合(其中某些以高水平出现,某些则以极低水平出现)就足以将海拉细胞从其混迹的健康细胞中揪出来。与微机运作相似的网络Benenson介绍说:“这些miRNA因子在细胞内进行逻辑代数运算;该生物微机运用诸如‘与’与‘非’等逻辑操作将这些因子进行组合,并且,当全部因子的整体运算结果为逻辑‘真’值时,只产生所需要的结果——那就是细胞死亡。” 确实,研究者已经能够显示该网络在活体细胞内可以非常稳定地运作,可正确组合所有细胞内因子并给出正确的诊断。Benenson认为,这一成果代表该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动物模型与基因疗法该研究小组想在下一步在合适的动物模型上测试该细胞计算方法,以期在未来创建诊断与治疗工具。这听起来可能象科幻小说,但Benenson相信其可行性;不过,仍有不少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有效、安全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这种DNA递送在目前情况下颇具挑战性。尤其是,该方法需要将外源基因暂时而不是永久导入细胞。现有的病毒导入法或化学导入法均未充分开发,需要进一步完善。Benenson说:“为人类提供一种功能完善的治疗方法还非常遥远。不过这一工作是重要的第一步,显示了单一细胞水平上这样一种选择性诊断方法具有可行性。”参考文献:1. Z. Xie, L. Wroblewska, L. Prochazka, R. Weiss, Y. Benenson. Multi-Input RNAi-Based Logic Circuit for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Cancer Cells. Science, 2011; 333 (6047): 1307 DOI: 10.1126/science.1205527

  • MSI1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MSI1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1.1 胶质母细胞瘤脑癌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而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破坏性的脑癌之一, 其中位生存期仅有 16 个月[7]。MSI1 在神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MSI1 的高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呈正相关且预示着不良预后。研究发现,MSI1 通过增强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在修复同源重组、逃避凋亡和上调 DNA 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来调节辐射抗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8,9]。Aliaksandr[10]等人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中MSI1 直接调控 YTH-N6 甲基腺苷 RNA 结合蛋白-1(YTHDF1),而 YTHDF1 能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化疗耐药以及癌细胞样特性,MSI1 与 YTHDF1 呈正相关,且MSI1 与 YTHDF1 表达上调预示了患者的不良预后。另有研究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 MSI1 过度表达时,会增加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1(MIF1)的表达和分泌,由此导致巨噬细胞分化为 M2 表型,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11]。因此胶质母细胞瘤中对 MSI1 功能的进一步探索,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2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有研究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 20 个乳腺癌细胞系和 140 个原发性乳腺肿瘤中 MSI1 的表达中发现,MSI1 正常人乳腺组织中表达极低,但在 68% 的原发肿瘤和 100% 的淋巴结转移中表达,MSI1 成为了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负预后指标[13]。Yun[14]等人发现 MSI1 在侵袭性乳腺肿瘤中表达增高,证实了 MSI1 是乳腺癌转移的关键调节因子,MSI1 表达上调直接抑制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 Timp3 的表达,导致 MMP9 的表达和活力增强,从而增强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同时促进了乳腺肿瘤细胞的肺转移。Wang[15]等人还发现 MSI1 通过触发 Notch 和 Wnt 信号通路促进乳腺干细胞的增殖。研究者发现调节多种类型乳腺癌进展的潜在因子 miR-125b 能与 MSI1 的 3'UTR 结合,上调 miR-125b 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中 MSI1 的表达。但 MSI1 作为 miR-125b 的潜在靶点,其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16]。如今 MSI1 在乳腺癌进展中的致癌作用已被证实,我们可以通过对乳腺癌中 MSI1 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为乳腺癌转移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1.3 宫颈癌宫颈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17],尽管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已经突飞猛进,但是宫颈癌的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癌细胞的永生化是宫颈癌进展的关键因素,早期有研究发现 MSI1 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SI1 可以与周期调节因子 P21、P27 和 P53 的 mRNA 3’UTR 结合并抑制其翻译过程,加速宫颈癌细胞的G0/G1-S 细胞周期转化,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18]。最新研究发现,宫颈癌细胞中 MSI1 过表达导致 AKT 信号的负调节因子 PTEN 以及 AKT 信号下游的凋亡因子 BAK 的表达均下调,从而使宫颈癌细胞凋亡受到抑制[19]。MSI1 参与肿瘤的进展,MSI1 通过激活宫颈癌中的 Wnt 信号通路促进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进展,且 MSI1 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20,2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SI1 可以作为宫颈癌的候选治疗靶点。1.4 结肠癌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2],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结肠癌的高精度早期筛查和治疗。有研究表明,MSI1 通过靶向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 p21cip1 的负调节而改变细胞周期, 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增殖、集落形成以及体内的肿瘤形成[23]。有报道称,癌基因Circ_KIAA1199 通过竞争性靶向 miR-34c-5p 激活 MSI1,驱动了结肠癌的恶性发展[24,25]。另有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中 miR-137 作为肿瘤抑制性 miRNA 发挥作用,并对致癌基因 MSI1 产生负性调节,MSI1 表达下调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生长和化疗耐药性[26]。Li[27]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外泌体 circ_IFT80 能通过调节 miR-296-5p/MSI1 轴促进结肠癌细胞发生并降低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化疗耐药仍然是癌症治疗中不可忽略的问题,研究指出 Circ0032833/miR-125-5p/MSI1 在FOLFOX 治疗中能调节 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敏感性[40],对结肠癌治疗难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1.5 肺癌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 85% 左右[28]。研究发现 NSCLC 中 MSI1 呈高表达状态,MSI1 参与了 NSCLC 细胞的发生发展[29]。Guo[30]等人研究了 MSI1 在 NSCLC 恶性肿瘤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发现 miR-181a-5p能够抑制 MSI1 基因的 3'-UTR 活性,从而在 NSCLC 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同时MSI1 的表达水平与 Akt 信号通路的活性呈正相关,MSI1 通过激活 Akt 信号通路促进 NSCLC 的恶性增殖和耐药。晚期癌症患者 MSI1 表达水平较高的结果表明,MSI1 不仅在 NSCLC 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癌症的进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MSI1 除了作为癌症的生物标志物,还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 发酵中药成为肿瘤治疗新突破

    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一直主宰着肿瘤治疗的统治地位。一方面,由于三大疗法本身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肿瘤治疗较过去有了可喜的进步,手术联合放化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是过度治疗事与愿违,对于晚期病人而言,其复发和转移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五年生存率普遍较低。  六步自然疗法抗肿瘤新突破  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微生态学以及免疫学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方法“六步综合疗法”应运而生,所谓“六步综合疗法”是将中药治疗、营养、体能锻炼等多种方法科学地运用到患者的综合治疗中,调整病人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以期达到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使肿瘤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发酵中药为六步自然疗法第一步  发酵中药是国内首例通过仿生学手法和微生物发酵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微生态制剂,圆了无痛苦消瘤的千年梦想。众所周知,中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药生产工艺落后,不能在临床上起到作用。发酵中药它创造性地采用了人体仿生学手法,在体外模拟健康人的消化系统,中药成分经过生物转化,使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从而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使药效提高4至28倍。  国际自然抗癌学会副会长史宗山教授认为:中药中的有效成份是其中的次生代谢物,是在随中药进入人体后,经过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而发挥治病作用。这些有效成分通过对致癌基因的抑制、抑癌基因的激活和生长调控基因的修复,来实现多靶点作用。发酵中药正是通过高科技生物转化后的有效成分,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调节了这些对肿瘤有影响的机制而发挥抗肿瘤、抗复发、抗转移功能。  发酵中药五大革命性突破  发酵中药抗肿瘤成功实现五大突破:1)首次把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从大分子转变成小分子,有效成分可迅速穿透毛细血管壁直达肿瘤病灶;2)首次激活传统中药未被开发的抗肿瘤活性物质-CSD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3)首次实现中药多靶点靶向识别、抑杀肿瘤细胞,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防止复发转移。4)中药无毒化,通过益生菌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多次仿生分解及转化,彻底去除中药有毒成分,并大幅提高中药药效及吸收效果。5)口感良好,真正改变了中药良药苦口世界形象。

  •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有哪些?

    [font=宋体]细胞因子一般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会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的变化。[/font][font=宋体]已知的细胞因子受体绝大多数是[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transmembrane-proteins][b]跨膜蛋白[/b][/url],由胞外、跨膜和胞质区组成。胞外膜区是识别结合细胞因子的部位,胞质区在受体激活后启动信号转导。下面为大家介绍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有哪些?[/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一、细胞因子的分类[/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一[/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根据细胞种类不同分类[/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淋巴因子[/font][font=Calibri](lymphokine) [/font][font=宋体]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淋巴细胞、[/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淋巴细胞和[/font][font=Calibri]NK[/font][font=宋体]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font][font=Calibri]IL-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5[/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6[/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9[/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γ、[/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GM-CSF[/font][font=宋体]和神经白细胞素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单核因子[/font][font=Calibri](monokine) [/font][font=宋体]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font][font=Calibri]IL-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6[/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8[/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G-CSF[/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M-CSF[/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非淋巴细胞、非单核[/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font][font=Calibri]EPO[/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7[/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1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SCF[/font][font=宋体]、内皮细胞源性[/font][font=Calibri]IL-8[/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β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二[/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分类[/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白细胞介素[/font][font=Calibri](interleukin, IL) 1979[/font][font=宋体]年开始命名。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font][font=Calibri]cDNA[/font][font=宋体]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已报道有三十余种[/font][font=Calibri](IL-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L-38)[/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集落刺激因子[/font][font=Calibri](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font][font=宋体]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粒细胞[/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GM([/font][font=宋体]粒细胞、巨噬细胞[/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ulti([/font][font=宋体]多重[/font][font=Calibri])-CSF(IL-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SC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EPO[/font][font=宋体]等。不同[/font][font=Calibri]CSF[/font][font=宋体]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干扰素[/font][font=Calibri](interferon, IFN) 1957[/font][font=宋体]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β和[/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γ,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肿瘤坏死因子[/font][font=Calibri](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font][font=宋体]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根据其产生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和[/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β两类,前者由单核[/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font][font=Calibri](lymphotoxin, LT)[/font][font=宋体]。两类[/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大剂量[/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可引起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因而[/font][font=Calibri]TNF-[/font][font=宋体]α又称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素[/font][font=Calibri](cachectin)[/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转化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β家族[/font][font=Calibr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font][font=宋体]β [/font][font=Calibri]family, TGF-[/font][font=宋体]β [/font][font=Calibri]family) [/font][font=宋体]由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包括[/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以及骨形成蛋白[/font][font=Calibri](BMP)[/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6[/font][font=宋体])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growth factor,GF)[/font][font=宋体]如表皮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EGF)[/font][font=宋体]、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PDGF)[/font][font=宋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FGF)[/font][font=宋体]、肝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HGF)[/font][font=宋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I(IGF-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F-[/font][font=宋体]Ⅱ、白血病抑制因子[/font][font=Calibri](LIF)[/font][font=宋体]、神经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NGF)[/font][font=宋体]、抑瘤素[/font][font=Calibri]M(OSM)[/font][font=宋体]、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PDECGF)[/font][font=宋体]、转化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TGF-[/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ont][font=Calibri](VEGF)[/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趋化因子家族[/font][font=Calibri](chemokinefamily) [/font][font=宋体]包括四个亚族[/font][font=Calibri]:(1)C-X-C/[/font][font=宋体]α亚族,主要趋化中性粒细胞,主要的成员有[/font][font=Calibri]IL-8[/font][font=宋体]、黑素瘤细胞生长刺激活性[/font][font=Calibri](GRO/MGSA)[/font][font=宋体]、血小板因子[/font][font=Calibri]-4(PF-4)[/font][font=宋体]、血小板碱性蛋白、蛋白水解来源的产物[/font][font=Calibri]CTAP-[/font][font=宋体]Ⅲ和β[/font][font=Calibri]-thromboglobulin[/font][font=宋体]、炎症蛋白[/font][font=Calibri]10(IP-1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ENA-78 (2)C-C/[/font][font=宋体]β亚族,主要趋化单核细胞,这个亚族的成员包括巨噬细胞炎症蛋白[/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MIP-1[/font][font=宋体]α[/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IP-1[/font][font=宋体]β、[/font][font=Calibri]RANTES[/font][font=宋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font][font=Calibri]-1(MCP-1/MCA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CP-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MCP-3[/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I-309[/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C[/font][font=宋体]型亚家族的代表有淋巴细胞趋化蛋白。[/font][font=Calibri](4)CX3C[/font][font=宋体]亚家族,[/font][font=Calibri]Fractalkine[/font][font=宋体]是[/font][font=Calibri]CX3C[/font][font=宋体]型趋化因子,对单核[/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巨噬细胞、[/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细胞及[/font][font=Calibri]NK[/font][font=宋体]细胞有趋化作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细胞因子检测是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已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等。[/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二、[/font][b][font=宋体]细胞因子受体分类[/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根据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家族或超家族,包括免疫球蛋白([/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超家族、[/font][font=Calibr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font][font=Calibri]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超家族和趋化因子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免疫球蛋白([/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超家族[/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font][font=Calibri]IgSF[/font][font=宋体])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相似域的分子超家族。[/font][font=Calibri]IgSF[/font][font=宋体]的所有成员都含有[/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个[/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样结构域,每个[/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样结构域含有约[/font][font=Calibri]7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1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它的二级结构是由两条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折叠状链形成的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片状平面,每条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片状链含有[/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个反平行β[/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折叠。每条反平行β片链由[/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组成。β片内侧的疏水氨基酸可稳定[/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的折叠。[/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大多数[/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域有一个二硫键垂直连接两个β片,构成二硫键的两个半胱氨酸约含[/font][font=Calibri]55[/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75[/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少数[/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域,如[/font][font=Calibri]CD2[/font][font=宋体]的第一域、[/font][font=Calibri]LFA-3[/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PDGFR[/font][font=宋体]的第四域、[/font][font=Calibri]CD4[/font][font=宋体]的第三域等,均缺乏二硫键。这种多肽链的球形结构的折叠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font][font=Calibri]Ig fold[/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font][font=Calibr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又称造血素受体,是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能识别细胞因子并对其作出反应,具有[/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条α[/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螺旋链。这些受体具有某些保守的胞外域,缺乏内在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保守的胞外域有大约[/font][font=Calibri]20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的长度,其中在氨基末端区域含有四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位于跨膜域近端的保守氨基酸基团([/font][font=Calibri]WSXWS[/font][font=宋体])。这四个半胱氨酸是维持受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关键。[/font][font=Calibri]WSXWS[/font][font=宋体]共识序列是细胞因子受体功能性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③[/font][font=Calibri]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I[/font][font=宋体]型细胞因子受体又称[/font][font=Calibri]IFN[/font][font=宋体]受体,是表达在某些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它与一组选定的细胞因子结合并作出反应。通常Ⅱ型细胞因子受体是具有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成分的异二聚体或多聚体。这些受体一般由两条肽链组成,胞外区由[/font][font=Calibri]20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含有[/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④[/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超级家族[/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超家族成员是细胞因子受体的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共享一个半胱氨酸丰富域([/font][font=Calibri]CRD[/font][font=宋体]),由三个二硫键围绕[/font][font=Calibri]CXXCXXC[/font][font=宋体]的核心基团形成一个拉长的分子。目前[/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家族有[/font][font=Calibri]12[/font][font=宋体]个成员,包括[/font][font=Calibri]55kDa[/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75kDa[/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Calibri]TNFR[/font][font=宋体],低亲和力的[/font][font=Calibri]NGFR[/font][font=宋体],人[/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抗原([/font][font=Calibri]CD40[/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Fas[/font][font=宋体]抗原。该家族的共同特点是其胞外区有[/font][font=Calibri]Cys[/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4-6[/font][font=宋体])丰富的假重复基团,每个基团含有[/font][font=Calibri]40[/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细胞内域较短,由[/font][font=Calibri]4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221[/font][font=宋体]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无同源序列。[/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⑤趋化因子受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趋化因子受体是在某些细胞表面发现并与趋化因子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受体。人类已发现[/font][font=Calibri]20[/font][font=宋体]种不同趋化因子受体,为[/font][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次跨膜的[/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蛋白偶联受体,并在细胞内与[/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蛋白偶联进行信号转导,是[/font][font=Calibri]G[/font][font=宋体]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趋化因子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引发细胞内钙([/font][font=Calibri]Ca2+[/font][font=宋体])离子通量(钙信号传导)。既而引起细胞反应,包括趋化作用过程开始,将细胞运送到生物体内的理想位置。[/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更多细胞因子详情可以查看义翘神州[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category/cytokine-protein][b]细胞因子蛋白[/b][/url]:[/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category/cytokine-protein[/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font=宋体] [/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