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体血清

仪器信息网人体血清专题为您整合人体血清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人体血清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人体血清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人体血清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人体血清话题讨论。

人体血清相关的资讯

  • 复旦学者:PM2.5暴露可引起人体应激激素分泌增加
    p   复旦大学16日披露,该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课题组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健康危害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PM2.5暴露可引起人体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上升,并促进机体的脂类氧化以及糖类和氨基酸的代谢。 /p p   本研究首次将代谢组学和随机双盲交叉实验设计结合用于PM2.5人体健康研究,结果显示PM2.5可以激活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引起神经内分泌活动和基础代谢发生改变,进而产生血压升高、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变化。 /p center img alt=" 点击进入下一页" src=" 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17/08/16/23ce89cf50fb4892a1d9f810c65a9fca.jpg" width=" 500" height=" 332" / /center center & nbsp /center p    据悉,这一发现为防治PM2.5相关的健康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复旦大学方面披露,相关成果发表于《循环》杂志(Circulation)。 /p p   目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证实PM2.5能够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对此,阚海东团队采用随机交叉的实验设计,观察志愿者暴露于不同PM2.5水平后的代谢组学差异。 /p p   研究发现,不同PM2.5暴露水平下,志愿者小分子血清代谢物出现显著差异,并最终筛选出了97种差异代谢物。受试者暴露于PM2.5后,血清中应激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升高,且伴有糖类、蛋白质代谢和脂类氧化增强等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PM2.5暴露对居民心血管系统产生健康危害的途径之一。 /p p   据悉,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联合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 /p
  • 中国CDC否认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中国疾控中心5日晚发表声明回应“黄金大米”事件,否认了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传闻,称相关研究员表示对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不知情,此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国际环境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发布消息称,美国塔夫茨大学选取中国湖南衡阳某小学学生做转基因“黄金大米”的人体试验。该项研究结果形成的论文《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文中提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在该试验中组织研究和收集样品。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5日晚刊出回应文章说,该论文的第三作者荫士安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营养食品所调查所获的情况如下:   一、发表的文章是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申请到的美国NIH项目“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该研究项目是美国塔夫茨大学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于2004年9月签署的,研究内容是研究菠菜、黄金大米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中的胡萝卜素在儿童中的吸收和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文章发表前,荫士安研究员收到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论文发表通知,他签字同意发表。   该项目通过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汤光文博士,中方负责人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王茵研究员,荫士安研究员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的身份作为协助研究者参与,具体负责现场工作。营养食品所没有与该课题合作各方签订合作协议。   二、荫士安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执行日期2006年1月-2008年12月,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仅涉及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没有转基因大米的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增加了现场协作人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研究员。另外,参加的单位还包括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中所用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并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于2008年5月从美国携带到湖南衡阳现场。   此项研究设计通过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课题组与参加试验学生的家长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该课题现场工作于2008年5月在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进行,挑选了该校80名6至8岁儿童,按血清维生素A含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半数分别给予氘标记菠菜或氘标记纯品β-胡萝卜素。现场工作完成后,按照样品出国的审批手续,血液样品被送往美国塔夫茨大学进行检测。   三、据荫士安研究员介绍,考虑其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2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营养食品所在调查中经过比对,荫士安研究员提供的受试者名单与《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一致。   四、关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研究中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荫士安研究员表示不知情。   据介绍,为尽快弄清事实,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展开进一步调查。由于涉及多家单位,营养食品所正积极和有关方面协调、沟通,进一步查对、核实有关情况,并将及时公布调查进展。
  • 证实了!人体免疫系统能“记住”新冠病毒一年以上
    抵御新冠病毒的攻击后,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能不能“记住”?如果能,感染一次新冠是不是有机会终身免疫。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在多久后加强免疫… … 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记忆问题,始终是应对疫情的焦点。10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刘军研究员联合高福院士、武桂珍研究员团队在权威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研究显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记忆能够维持一年以上,感染后一年仍具有新冠特异性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记忆的康复者比例分别为95%和92%。“我们对101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进行了半年和一年的回访,通过血清样本的多项检测,包括对活病毒的中和反应,以及免疫记忆T细胞的病毒特异性检测,来探测免疫抗体和免疫记忆T细胞是否还存在。”10月7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追寻”免疫记忆免疫记忆究竟如何追寻?如果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记忆,只需问:记住了吗?“想知道免疫系统在新冠感染有没有记忆,是要找到有没有相关的T细胞和B细胞。”刘军介绍, T细胞及B细胞等获得性免疫因素是免疫记忆的关键。新冠康复者免疫记忆随访研究流程图因此,研究工作要“钓”出免疫记忆相关的细胞,就得先制造特别的、能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记忆细胞匹配的“记忆片段”作为“饵”。这个“记忆片段”就是新冠病毒蛋白质的“小片段”多肽,它们将引起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细胞中的T细胞的“记忆回闪”,再次激发免疫反应,最终通过显色反应发现。因此,“饵”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即要有特异性,又要有灵敏性。这就好比在一部影视库里寻找《长津湖》最打动你的片段,抗美援朝的相同题材很多,如何用最特异、又不超过1分钟的影视片段作为检索词,就能锁定想找到的剧情呢?针对新冠病毒颗粒上的S蛋白、M蛋白和N蛋白,团队分别设计了针对S1、S2、M和N蛋白的特异性肽池,“围猎”免疫记忆细胞的“猎捕”。为了提高特异性,研究团队还专门合成了针对新冠特异性肽的四聚体复合物,对免疫记忆T细胞进行“立体”搜索。一年内,免疫记忆竟没有“消退”迹象在对101名康复者的血细胞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记忆细胞搜寻后,研究团队发现,93%的康复者在发病后6个月存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记忆,这种特异性T细胞免疫记忆在92%的康复者中可持续至发病后12个月。“我们发现,发病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康复者的病毒特异性记忆T细胞百分比并没有显著下降。”刘军说,这意味着,免疫记忆仍将持续。免疫记忆细胞有不同的种类,团队还对中枢记忆性T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细胞做了分类寻找,结果表明后者占多数。“这意味着针对病毒特异的T细胞免疫记忆依然存在,可用于抵御再次感染。”刘军说。而更有意思的是,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康复者在感染时症状越严重,免疫记忆“越深刻”。与此同时,针对S蛋白的T细胞记忆水平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即抗体水平越高,T细胞免疫记忆越显著。说明人体针对新冠的两道记忆“防线”是相辅相成的。一年后,特异性抗体持续存在研究者同时对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规律分析。研究显示,95%以上的康复者中,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可在发病后6个月至12个月持续存在,其滴度与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在发病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中和抗体也没有明显消退迹象。新冠康复者抗体和T细胞免疫水平统计分析示意图“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记忆和抗体能持续至少一年以上,这对个体避免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刘军表示,免疫记忆特征的研究和相关机理的完善也会为疫苗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还发现至少有26%康复者在发病后12个月仍能检测到IgM抗体,推测IgM在部分康复者中的长期持续存在可能是COVID-19的感染免疫特征之一,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清有机磷快速液-质谱检测方法被验证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死亡率很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诊断不及时。日本学者Inoue等人研究验证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新方法——液相色谱法-大气压电离子化-质谱测定法(LC-APCI-MS法),结果证实此方法可以有效测定进入人体血清中的10种有机磷酸盐浓度(J Phar Biomedl Anal 2007, 44: 258)。   “液液提取”或“固体萃取”方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有机磷酸盐提取方法,但是对某些特殊成分的化合物如乙酰甲胺磷则无效。   Inoue等人采用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LC-MS)研究出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用来测定急性中毒患者血清中的10种有机磷农药浓度[乙酰甲胺磷、杀扑磷、敌敌畏、倍硫磷、苯硫磷、敌匹硫磷、甲基乙酯磷(稻丰散)、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杀螟腈]。这10种有机磷农药在日本使用广泛。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使用乙腈脱蛋白后,将每种需检测的生物标本注入一个XTerra MS C18不锈钢试剂盒中,采用10 mmol/L的甲酸铵-甲醇组成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   结果显示,回收提取率令人满意,绝对回收率为血清标本的82.2%~107.2%,相对回收率为60.0%~108.1%。血清的测定范围(LODs)为0.125~1.000 μg/ml,检测上限为0.25~1.25 μg/ml。从这种检测上限浓度逐渐增加到8 μg/ml时,可以观察到很好的直线相关性。在所有实验标本中,均值在期望浓度的20%范围内,而且相关系数(r2)0.9838。   大部分有机磷农药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内部和批间分析的精确度、准确度都是令人满意的。从对温度的稳定性角度,对所有有机磷酸盐分析可以发现,敌敌畏和马拉硫磷在室温下就可以最快溶解。杀扑磷和敌匹硫磷在整个为期4周的测定期内对所有温度都相对稳定。   该研究证实,将沉淀蛋白法作为样本的提纯程序,这种LC-MS方法快速可行,可以测定人体血清中的有机磷农药,并且在测定血清标本中有机磷农药时具备较高的选择性、敏感性、精确度、准确度、直线性、回归性和稳定性。因此这种简单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中。    用于血清有机磷检测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
  • 血清学检测助力疾病防治/疫苗研发, 全新流式微球免疫分析试剂盒主攻抗体同型特异性分析
    仪器信息网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伤。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致其假阴性率较高。为提高诊断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中就提出将SARS-CoV-2特异性抗体列为疑似病例确诊的病原学证据之一。近日,路明克斯(Luminex)公司宣布推出全新Guava® SARS-CoV-2多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流式细胞仪,助力全面免疫分析。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发核酸检测方法作为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的关键技术,在疫情期间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核酸检测多采用咽拭子,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上呼吸道(咽部)的病毒含量低,在感染过程中,随着人体机能的增强,病毒载量会有一个相对降低的过程,再加上采样不规范、运输和存储等过程中可能导致病毒RNA的降解,都导致了核酸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相反,血清学检测方式中使用的样本是血清,血清中一般不含有冠状病毒或含病毒量较低,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血清学检测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感染的诊断,也可以检测感染者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人群的易感状况等,有助于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发。血清学检测有利于研究人员通过测量血液(血清或血浆)中 SARS-CoV-2 抗体的存在来确定受试者是否已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也就是导致 COVID-19 的病毒。抗SARS-CoV-2 抗体检测依赖于免疫反应,并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毒暴露量、症状发作后评估阶段、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因此,血清学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准确可靠检测抗SARS-CoV-2 抗体来说非常重要。科普:实验室检测新冠病毒判断人体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有两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种是核酸检测,一种是血清学抗体检测。1、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标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通过核酸检测筛查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实现“早发现”和“早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有助于后续尽早给予治疗和干预,减少重症和死亡。人群核酸检测能协助判定疫情规模和流行阶段,同时可用于判断传染性的大小和作为解除隔离的依据。2、血清学抗体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主要检测血清中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即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在感染的不同时期,出现的抗体类型不同,所以血清学抗体检测主要用于判断既往感染、恢复期诊断、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以及疫苗效果评估等。抗体检测阳性提示被检查者处在恢复期,或者曾经感染过,或者接种过疫苗,需要结合核酸检测结果作出综合分析。助力免疫反应全面评估,路明克斯全新试剂盒该试剂盒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微球的免疫分析试剂盒,用于流式细胞仪,可同时分析血清和血浆样本中针对三种SARS-CoV-2抗原(核衣壳蛋白(N)、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以及刺突蛋白S1亚基(S1))的IgG、IgM和IgA抗体表达。通过对荧光强度和数据结果简单直观地解读,可轻松分析体内相关抗体的水平,为免疫反应提供更全面的评估。Guava® 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盒针对Guava® Muse® 细胞分析仪和Guava® easyCyte™ 系统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亦可兼容任何配置有488nm或532nm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Guava easyCyte流式细胞仪(点击查看)Guava Muse细胞分析仪(点击查看)据悉,针对血清样本中SARS-CoV-2抗体同型特异性分析,其工作流程十分简易:仅需三步即可完成从样本到数据的过程:从抗体孵育,上机检测到数据输出,整体流程不超过75分钟。将50μL人血浆和血清样品以1:400稀释、孵育,然后在Guava® Muse® 细胞分析仪上进行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在样本中清晰地检测到SARS-CoV-2特异性的IgG、IgM和 IgA抗体。综上,该试剂盒主要具有:同时进行分析三种SARS-CoV-2特异性抗原;更加完整的抗体图谱;更加全面的免疫反应评估;简单、快速获取结果;检测通量灵活等特点。
  • 新方法实现血清中1210种农、兽药等高覆盖筛查
    数以万计的外源性暴露物在人体中蓄积和代谢,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化学性质各异,难以实现人体中暴露物的高覆盖筛查。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团队,在血清中外源暴露物的高覆盖筛查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二维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质谱信息非依赖采集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血清中1210种农药、兽药(部分人畜共用药物)、其他化学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的高覆盖筛查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上。目前,一维色谱—质谱是暴露组学分析的主流方法,但是面临着单根色谱柱的分离性能有限、单次分析只能局限于某几类暴露物等挑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多次分析才能实现人体中上千种暴露物的筛查。因此,需要发展高覆盖筛查的新技术。针对上述难题,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质谱信息非依赖采集的非靶向筛查策略。研究人员通过预分离色谱柱,将目标分析物切割为具有不同极性的两组馏分,每组馏分再通过相应的定制极性的色谱系统进行分离检测,该方法将暴露物中的油水分配系数范围扩大到了-8至12。并且,结合自建数据库中的一级母离子、二级特征碎片离子和保留时间,实现了对血清中1210种农、兽药(部分人畜共用药物)、其他化学污染物及代谢物的高覆盖筛查。研究证实,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大规模血液样本的暴露组筛查。
  •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百欧博伟生物:人类肠道中定居着许多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们在肠道内能与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它们的基因组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有关。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中病毒、真核生物、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和克罗恩病等,以及微生物环境在人体内的成熟过程,期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失衡相关的疾病。一、人体肠道微生物人体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体表、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构成是不同的。其中,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约为机体自身细胞(1013)的10倍,在自然界中,结肠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密度最高,人体粪便干重的 60%为细菌。已有文献表明,婴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趋于近似,拟杆菌属占肠道菌群的30%,而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含量少于1%。肠道中的专性厌氧菌本身对于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性厌氧菌在肠道中形成菌膜屏障,主要通过2条途径阻止肠道潜在致病菌(通常为兼性厌氧或需氧菌)及毒素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及侵袭:其一,通过与肠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占据空间;其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中的pH值。为进一步了解人体生理状况与自身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2007年12月19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人类路线图计划(road map plan)正式启动一项新的基因工程——人体微生物群系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旨在确定不同个体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核心微生物群系,研究人体微生物群系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开发新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关注HMP项目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500多个细菌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些参考细菌基因组主要来源于人体胃肠道(29%),其次为口腔(26%)和皮肤(21%),最终这个数据库将包含900多种人体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人体内的微生物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即使是孪生姐妹,其微生物群中细菌的相似程度也低于50%,而病毒的相似度更低。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和蛋白质,其中有些对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有些与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研究,人们正逐渐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人体的微生物群,其中宿主的遗传基因对微生物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特定的基因位点对细菌群落的构成有影响,而对病毒的影响有待考证。2010年,欧盟资助的“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开始进行迄今最大的肠道细菌基因研究,旨在探索人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进而了解肠道细菌的物种分布,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肝硬化、肥胖、肠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前的研究通常着眼于真核生物、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其实,健康人体也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真核生物。人们低估了健康人体中病毒的丰富度,近期从人体提取出的大量全新的病毒片段证明了人体病毒构成方式与细菌一样,也很多样化。因此,人们亟须将视野从个体研究转移到群体研究上去。通过微生物预测个体未来的健康情况,人们首先需要测定人体微生物环境随时间产生的变化。结果显示,健康人体的细菌、真核生物含量及组成相对而言更加平稳,一些外界变量,包括饮食习惯改变、疾病和环境等则可能导致人体微生物内环境的变化。其中,饮食习惯改变对人体微生物环境有巨大影响。在一年内,健康的成人体内 95%以上的病毒序列只有极小的变化,这意味着病毒环境基本不变。Minot 等的实验则证明,节食可以使不同的成年人的病毒环境趋于一致。另外,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将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改变为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天内改变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节食也会影响到真核生物的生长分布,以动物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人,其微生物内环境含较多的拟杆菌属,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个体则含有较多的普氏菌。人体的微生物环境是在出生时决定的,婴儿的出生方式对其未来的人体微生物环境建立有着巨大的影响。母体的羊水中有少量的微生物,其种类、数量都很少,这是人体接触的第一类微生物。通过检测胎便中的 DNA 片段,可以证明羊水中有少量细菌。接下来,婴儿的微生物环境会受到其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环境影响,如果是正常顺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阴道;如果是剖宫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皮肤环境。事实证明,顺产婴儿的体内微生物环境与母体的阴道微生物种类相似。相对的,剖宫产的婴儿微生物群与体表分布相似,多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等。另外,剖宫产的婴儿排泄物中细菌种类少,且体内含有更多的免疫细胞。婴儿体内的细菌和病毒丰富度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其种类也会有所变化。最初的人体微生物多为好氧微生物,因为肠道内最初有氧,随后逐渐被成人体内常见的厌氧微生物取代。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环境构成变化很快,大部分第一周检测出的微生物在第二周之后就消失了,在前三个月内,婴儿的肠道微生物一直以这样的速率变化着。这与成年人一年内95%微生物种类不变的现象不同。母乳、配方奶粉中并未检测到病毒片段,这说明在喂养婴儿之前,婴儿就已经通过环境、母体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对单独的婴儿个体的跟踪研究证实,婴儿出生后其体内的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增加,而其微生物环境在使用抗生素、食用固体食物等几个时间点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宏基因组学方法揭示了婴幼儿的微生物环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最初,婴儿的食物是母乳及奶粉,这使得其微生物环境变得适宜消化、利用乳酸。在进食固体食物前,婴儿已具有消化植物性多糖的能力,这说明在更改食谱前,婴儿已做好了从母乳转向固体食物的准备,而并非由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第一年内,婴儿的微生物环境开始向成年人的方向靠拢,在2.5年时,几乎与成年人并无不同。一旦微生物环境成熟,就会长期保持稳定,直到老年。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体内的微生物环境与年轻人不同,尤其是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2类。另外,老年人的微生物环境构成种类远比年轻人要多,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各种疾病,药物的使用会对微生物构成造成影响。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环境的平衡有着巨大的影响,使用抗生素后,平衡的人体微生物环境被打破,所有微生物类群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类群在治疗后数月都不能恢复。这种失衡导致外界的微生物入侵人体,取代了原本平衡健康的微生物环境,导致疾病。另外,长期、重复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整个微生物环境对抗生素的抗性。二、免疫系统与微生物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首先,免疫系统的成熟完善过程离不开微生物。利用无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无菌小鼠肠道中IgA的分泌量减少,肠道淋巴组织减少,Peyer 斑和肠系膜淋巴结变小。这说明由于肠道内有共生菌,肠黏膜表面分泌 IgA,而一旦肠道内菌量减少,IgA 的分泌量也会减少。因此,肠道菌群促进了淋巴组织成熟并分泌IgA的过程。在先天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通过微生物群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MAMP),如细菌的细胞壁内容物(脂多糖、肽聚糖)、鞭毛等,识别不同的微生物。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类用于识别相关微生物抗原的宿主蛋白。如果人体内没有TLR,肠道、肠系膜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共生菌通过 TLR 可以增强抗炎症作用,提高免疫系统的耐受力。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是另一类典型的微生物组织结构识别蛋白,可以形成炎性体,应答外界损伤类型的免疫。例如,NLRP6的缺失会导致 IL-18 量减少,从而影响一些肠道微生物的增生。后天免疫系统也会受共生菌群的影响。微生物会影响 T 细胞的分化过程,这说明 T 细胞的成熟不仅取决于细胞个体差异,也取决于外界的微生物环境。同时,共生菌反过来也会影响机体的周围环境,例如,多形拟杆菌会减少其他肠道细菌在生理过程中产生的多肽。另外,一些细菌能够通过减少自身组成蛋白质的免疫系统相关受体,减少IgA 的量,从而在人体肠道内更好地生存。因此,可以推测,如果没有微生物菌群对人体的影响,人体或许会更容易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三、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可以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肥胖、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糖尿病等。肥胖与微生物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硬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细菌的含量是衡量肥胖的一个重要微生物指标。在节食的个体中可以观测到硬壁菌门的微生物量减少、拟杆菌门的微生物量增加。另外,通过对孪生姐妹的观察发现,硬壁菌门微生物的减少对应着放线菌的增加。通过对人体菌类数量的调整,个体可以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减少炎症反应。使用动物模型模拟宿主基因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导致肥胖的过程,发现通过改变微生物环境,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转接入健康、苗条的个体体内,能够改变能量利用的表现型,使之呈现出肥胖个体的表现型。肥胖会导致一种与普通炎症完全不同的低量炎症反应,诱导产生温和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1b、CCL2等,诱导产生肥大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双歧杆菌的增加会导致胰高血糖素肽2增加,减少大肠的通透性,从而使病原菌的脂多糖难以异位。再如TLR5可以识别细菌鞭毛,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受体之一。TLR5 缺陷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代谢综合征。仅仅通过将肥胖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转移至正常野生型小鼠体内,也能够导致这种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肥胖。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黏膜炎症反应,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了解到,基因组、病毒组、微生物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克罗恩病。研究人员以 Atg16L1基因缺陷型小鼠为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个体基因与克罗恩病的关系。使用鼠诺沃克病毒感染Atg16L1缺陷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缺陷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正常生长,而野生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变,这说明病毒和致病基因共同导致潘氏细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微生物环境有关。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微生物环境对先天免疫系统作用,导致糖尿病。与没有自身免疫的个体相比,高风险患糖尿病的儿童基因中有着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构成,其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减少,而卵形拟杆菌、硬壁菌含量则相对较高。肠道微生物对多发性肝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也有影响,而无菌小鼠中不会产生这些疾病。在多发性肝硬化小鼠模型中,将某些微生物引入无菌小鼠会使之变成疾病型,这是一个肠道微生物作用于后天免疫系统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例子。因此,利用共生菌的鞭毛多糖,可以防止自身免疫疾病。此外,还有一类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其机理较为复杂,由于不是由单独的微生物导致,研究其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就非常重要。例如,潜伏的疱疹病毒可以保护小鼠,使宿主不被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鼠疫耶尔森菌侵染,这是因为疱疹病毒诱发生成了 IFN-γ和细胞坏死因子。由此可以猜测,通过互益共生,疱疹病毒增强了宿主的健康,其终生潜伏也有益于这类病毒的生存。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和胃溃疡,但大部分人群都是该菌的携带者而并无病理反应。通常,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都伴随着呼吸道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有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这类呼吸道疾病的患病几率增大,而近期也有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论,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减少胃溃疡患病率,携带有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猴体内含有更高的结核抗原诱导的 IFN-γ水平,从而增强了Th1反应,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胃溃疡患病率。早期的细菌感染会导致分化的T细胞减少,而增强Th1反应,其机理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环境通常在人出生的前10年开始成熟,并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状态。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成年个体体内都携带幽门螺杆菌,而由于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发达国家的成年个体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小很多,这将导致在该人群中居高不下的各种过敏性紊乱疾病。所以,使儿童适当暴露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可以有效预防过敏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微生物菌群已与过去不同,由于缺少了部分必需的微生物菌群信号,人体的免疫系统常常不能正常运作,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过敏为主的患病率大大增长,过敏原的种类也增加了许多。“卫生假说”认为,幼年接触的致病源稀少,免疫系统无法正常成熟,从而引发哮喘。在发展中国家,过敏人群远小于发达国家,这很可能是由于其庞大的家庭结构,使得每一个家庭成员有更多接触致病菌的机会,而糟糕的卫生环境、少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也增加了个体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卫生假说”的一种可能的机理是与IL-10的反调节作用有关。IL-10 是一种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会导致IL-10分泌量增加,减缓炎症反应,同时使人体暴露在过敏原中。另外,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会影响人体过敏反应。例如,血清 IgE水平与CD14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SNP位点有关。拥有该基因的儿童,若与宠物狗接触更多,则有较高的IgE水平。寄生虫也会导致人体分泌IgE,有人认为,由于西方国家人们接触寄生虫较少,导致西方国家人群易产生过敏症状。四、结语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与人体微生物间的关系,亟须设定一种通用评判标准,用以衡量人体微生物环境的构成和丰富度,并依此判断人体的健康程度。另外,如何完整地衡量微生物、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可能产生的疾病进行预判,也是一个未来研究的方向。总之,虽然已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但缺少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这是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在一些案例中,从一个健康的个体环境引入新的微生物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使患病个体环境恢复稳态,如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群转移至健康野生型个体中,会将野生型个体转变为肥胖个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这种转移微生物菌群的方式治疗相关疾病呢?这是因为,首先,人们尚未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体外转移条件;其次,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健康个体”并没有一个相同的衡量标准;第三,人们尚不清楚不同的患病个体需要对应怎样的健康个体。因此可以看出,在微生物治疗上,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新污染物前沿合作系列(二)| 新型卤代多环芳烃(HPAHs)人体内暴露与健康效应关联性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庆华研究员课题组李英明研究员等人,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合作开发人体血清中卤代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母体(PAHs)及卤代多环芳烃的人体内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并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相关暴露人群血清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水平、性别差异、累积趋势和健康风险。研究成果以“Parent and 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Serum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 Workers: Levels, Sex Differences, Accumulation Trends, and Risks”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JCR 1区,影响因子11.4)(DOI: 10.1021/acs.est.2c03099)。背景介绍多环芳烃 (PAHs)是一类众所周知且普遍存在的致癌物。伴随着燃料的燃烧过程,会产生一类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卤代多环芳烃 (HPAHs)。HPAHs是PAHs母环上一个或者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的化合物,包括氯代多环芳烃和溴代多环芳烃。相较于母体PAHs, HPAHs具有更强的持久性、毒性和生物累积性,而目前其在人体的内暴露水平和潜在的健康风险间的关联尚不清晰。燃煤电厂相关人员对于PAHs和HPAHs具有较高的暴露风险,其内暴露水平以及与健康指标的关联亟待研究(图1)。图1 燃煤电厂相关人员血清中HPAHs内暴露水平和体内累积及其与健康指标的关联研究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岛津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MS-TQ8050 NX),建立了血清中16种多环芳烃和23种卤代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结果发现超过80%的血清样本中均可检测到12种PAHs和8种氯代PAHs,以三环PAHs和一氯代HPAHs为主。燃煤电厂相关人员的血清HPAH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图2),PAHs和HPAHs血清浓度随年龄和职业暴露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其在人体内的持续累积(图3)。图2 对照组和暴露组中男性与女性PAHs及HPAHs的血清浓度对比(a)和BaPeq(b)对比(C:对照组,E:暴露组;*: p 3 全部参与者(a, d)、男性(b, e)和女性(c, f)的∑12PAHs和∑8HPAHs血清浓度与年龄和职业暴露时间(年)的相关性此外,尽管男性和女性受试者的HPAHs血清浓度差异不显著,但HPAHs各单体与各项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呈现出性别差异。男性的HPAHs各单体血清水平虽与肝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3-氯菲(3-ClPhe)、9-氯菲(9-ClPhe)和7-氯苯并[a]蒽(7-ClBaA)与高血压和肺功能减退呈正相关(p 参考文献:[1] Zhao, C, et al. Ultra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39 parent and emerging 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human serum. Analytical Methods. 2022, 14, (14), 1430-1438.[2] Zhao, C, et al.Parent and 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Serum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 Workers: Levels, Sex Differences, Accumulation Trends, and Risk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 56, (17), 12431–12439.
  • 大连化物所提出血清中外源暴露物的高覆盖筛查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1808组)许国旺研究员团队在血清中外源暴露物的高覆盖筛查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二维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质谱信息非依赖采集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血清中1210种农药、兽药(部分人畜共用药物)、其他化学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的高覆盖筛查的方法。   数以万计的外源性暴露物在人体中蓄积和代谢,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化学性质各异,难以实现人体中暴露物的高覆盖筛查。一维色谱—质谱是目前暴露组学分析的主流方法,但是仍面临单根色谱柱的分离性能有限,单次分析只能局限于分析极性范围较窄的某几类暴露物等挑战。常常需要多种方法、多次分析才能实现人体中上千种暴露物的筛查。因此,需要发展高覆盖的筛查新技术。针对上述难题,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质谱信息非依赖采集的非靶向筛查策略。团队通过预分离色谱柱将目标分析物切割为具有不同极性的两组馏分,每组馏分再通过相应的定制极性的色谱系统进行分离检测。该方法将可筛查暴露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范围扩大到-8至12,结合自建数据库中的一级母离子、二级特征碎片离子和保留时间,实现对血清中1210种农、兽药(部分人畜共用药物)、其他化学污染物及代谢物的高覆盖筛查。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大规模血液样本的暴露组筛查。作为应用示例,团队在各由6人血清混合的24个样品中检测到58种外源性残留物。   相关工作以“Screening strategy for 1210 exogenous chemicals in serum by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为题,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第一作者是该组的博士生王宇婷。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和安捷伦科技的技术支持。
  • 人源血清学检测二抗怎么选?
    血清学检测是许多健康问题诊断过程中的关键检测方法,包括器官移植筛查,交叉匹配,疾病诊断,监测等。这些检测在临床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分析是目前可用的最强大,最灵敏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之一,它基于抗原抗体之间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能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有多种免疫测定方法,以下是其中最常见两种检测方法示意图,分别是夹心法(图1A)和直接法(图1B),当选择用于夹心法检测的抗人二抗时(图1A),需要考虑一抗的种属,并使用与该物种有最小交叉反应的二抗。图1:测定方式:A.夹心法,B.直接法免疫分析在多种疾病诊断起重要作用各类免疫测定技术各有优缺点,例如,快速测定法(如胶体金侧向流动法)可在数min 内提供定性结果,可进行即时检测,而ELISA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完成,但可提供定量数据。而当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大流行更加凸显了侧向流动分析的优势,由于该疾病具有快速传播和较高的死亡率等特征,美国FDA已采取相关措施,允许各州未经FDA批准就可开展新的SARS-CoV-2检测。该修订允许使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定性检测患者针对SARS-CoV-2产生的IgG和IgM抗体,从而显著加大了SARS-CoV-2的检测能力,尽可能地减少病毒的传播。尽管侧向流动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这种分析方法无法提供定量的数据。表1.几种类型的免疫测定法的优缺点,检测过程,检测的Ig类型免疫测定方法检测过程可检测免疫球蛋白亚型快速测试/横向流动(胶体金)胶体金层析试纸条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在样品区滴加样品后,借助毛细作用,样品泳动至玻璃纤维膜,金标复合物溶解,并与样品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继续泳动至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区,带有金标记的复合物被检测区抗原或抗体捕获,呈现条带。而质控线不管有无目的样本,都会与金标抗体进行结合并显色,相当于我们的阳性对照,证明金标抗体是正常的。IgG,IgM流式细胞将血清样品添加到带有抗原的细胞或磁珠中,样本中的人源抗体会捕获抗原,再加入荧光探针偶联的二抗(图1B),然后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荧光以给出定量数据。IgG,IgM,IgA流动注射分析(FIA)与流式细胞术相似,将样品注射到含有固定抗原的柱子中,样品中的人源抗体会与抗原结合(图1B),再加入荧光探针或酶偶联抗人的二抗进行检测,用比色或荧光法进行检测。IgG,IgM,IgAELISA法将一抗固定在固体介质表面上,通常是微孔板,随后会捕获抗原(图1A)或将抗原直接包被在板上(图1B),与来自血清的人源抗体结合,加入酶标记的抗人二抗,最后,添加酶底物,从而得到与分析物浓度成正比的比色读数。IgG,IgM,IgA聚合酶链反应(PCR)该过程类似于ELISA,但是第二抗体是与寡核苷酸缀合。然后通过实时PCR进行DNA扩增和检测。IgG,IgM,IgA抗人二抗是各类免疫分析中的关键试剂尽管免疫测定的功能和目的有所不同,但为了在临床上获得准确,可靠数据,开发血清学试剂盒时,高质量试剂至关重要。抗人二抗的质量是开发免疫测定试剂盒时的关键考虑因素,二抗需要谨慎选择,因为它们会结合一种一抗的多个表位上,从而增强了信号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表2总结了在进行免疫测定选择合适的二抗时需要考虑的多个方面。表2.在免疫分析中选择合适的二抗时的考虑因素以及我们抗体的特征考虑因素Jackson 二抗抗体来源人体样品的血清学检测应使用抗人二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以最大程度降低背景信号和假阳性。我们可以提供多种来源的抗人二抗,包括羊驼,驴,山羊,小鼠和兔子。产品类别(完整的IgG还是片段)二抗可以是完整的免疫球蛋白(Ig)G,也可以是F(ab' )2和Fab片段,完整的IgG分子可适用于大多数检测,而F(ab' )2和Fab片段可用于避免与具有Fc受体的活细胞的非特异性结合。我们可以提供完整IgG形式的二抗以及F(ab' )2和Fab片段特异性根据所需免疫测定的特异性,可以制备针对整个Ig分子的二抗,以及针对于Fc或F(ab' )2结构域特异性的二抗。我们可以提供针对于对整个人源Ig分子的二抗,以及针对于Fc和F(ab' )2结构域特异性的二抗。亚型大多数免疫测定均只检测IgG型抗体,这种类型抗体占总血清Ig的?75%,是次级免疫反应的一部分。但是,血清中同时也存在IgM和IgA,而且二抗只对同亚型一抗的具有特异性。我们可以提供对IgG,IgM,IgA,IgG+IgM和IgG+IgM+IgA一种或几种亚型有特异性的二抗。亲和纯化和交叉吸附由于在Ig结构域具有高度的结构保守性,建议对抗体进行亲和纯化并进行交叉血清吸附的,以减少交叉反应的可能性。免疫亲和层析可用于分离亲和纯化的抗体。我们可以选择已进行物种交叉吸附的抗体,交叉吸附相关信息会在对应产品说明括号中提供,表示为“ min X”,“X”为相关物种的缩写。偶联标记二抗通常与分子偶联,例如酶,荧光探针或有色颗粒。免疫测定的检测系统将确定标记物的种类。抗人二抗可以与多种标记物偶联,包括生物素,AP,HRP,荧光基团和胶体金纳米颗粒。
  • 高分辨非变性质谱绘制人血清蛋白全貌图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Charting the Proteoform Landscape of Serum Proteins in Individual Donors by High-Resolution Native Mass Spectrometry1,文章通讯作者是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Albert J. R. Heck教授。  血清中大多数蛋白都是糖基化蛋白,这些糖蛋白对疾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质谱的糖链释放后分析和糖肽分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糖蛋白分析方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可能遗漏同时发生的翻译后修饰、缺乏对O-糖的研究、遗漏某些糖肽覆盖不到的糖基化位点等。高分辨非变性质谱为完整糖蛋白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纯化方法,能够从150μL血清中分离和分析20多种血清(糖)蛋白,质量范围在30-190 kDa之间。  图1为血清糖蛋白的分离和分析方法。150μL血清首先经过亲和柱以快速去除大量的白蛋白、IgG和血清转铁蛋白等,这一步骤使用的是作者内部制造的机器人,可以加快过柱子的速度。接着血清被送入离子交换(IEX)色谱,使用40分钟的梯度时,大多数蛋白在14-27分钟内洗脱,故作者在13-30分钟内每隔0.5分钟收集一次级分,并将每个级分缓冲液换为乙酸铵溶液,最后进行Thermo Exploris Orbitrap质谱仪分析。    图1.血清糖蛋白非变性质谱分析方法  作者使用该方法分离了大约24种血清蛋白,并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其中4种蛋白的分析过程:α-1抗胰蛋白酶、补体C3、血红素结合蛋白、铜蓝蛋白。  (1)α-1抗胰蛋白酶(A1AT)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呼吸系统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使用唾液酸酶和PNGase F确认了蛋白上的糖型,又通过TCEP的还原处理发现大部分血清样品的A1AT都是半胱氨酸化的,也确认了A1AT存在N端截短的特征,综上,作者共统计出了13个A1AT异质体。针对捐献者提供的血清,作者区分出了携带V237A和E400D突变的A1AT蛋白的供体。  (2)补体C3蛋白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血清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子量为187kDa。与该蛋白共流出的还有两种约137kDa和80kDa的蛋白,在唾液酸酶处理后,只有80kDa的蛋白质量减少很多,证明其存在唾液酸,而C3和137kDa蛋白的糖型上无唾液酸。通过对级分的糖肽分析确定N糖位点在Asn 63和Asn 917。137kDa蛋白鉴定为C3缺失α链后降解而成。  (3)血红素结合蛋白(HPX)在血清中的主要功能是结合和运输游离的血红素,进行血红素和铁的再循环。非变性质谱显示HPX质量范围在58-63 kDa,而蛋白质主链质量仅50 kDa。本文首次解析了血清HPX的蛋白型谱,证明了4-5个N-糖和1个O-聚糖的存在,共17种独特的糖型。  (4)铜蓝蛋白(CER)负责在人体内转运大部分的铜,分子量132kDa,每个CER分子可以携带6-7个铜离子。CER在非变性质谱检测后的分子量比理论质量多409±5Da,作者将其归为6个铜离子和1个钙离子的结合所致,并发现了CER完全去糖后失去结合金属离子的能力。    图2.绘制血清糖蛋白组的全貌图。观察到的血清蛋白质量范围为30-190 kDa,浓度范围为0.2-50g/L  总结:本文开发了一种从少量人血清中分离多种糖蛋白的方法,并通过高分辨非变性质谱表征了蛋白型谱,为蛋白全貌提供完整视图。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非变性质谱需要的样品处理步骤少,最大程度的还原了蛋白的生理状态,劣势在于目前通过完整质量只解析了20余种蛋白中的8种,后续需要结合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方法进行辨别。在未来的研究中,作者建议联用分子排阻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实现高通量在线血清蛋白分离分析。  撰稿:英语佳 编辑:李惠琳  原文:Charting the Proteoform Landscape of Serum Proteins in Individual Donors by High-Resolution Native Mass Spectrometry
  • 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检测,让血清无所遁形
    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检测血清中多溴联苯醚背景介绍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根据苯环上溴原子的取代个数和位置的不同,共有10类209种同系物。由于其阻燃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玩具、建筑材料和电子设备等产品中。PBDEs的化学结构稳定,亲脂性强,容易释放到环境中,并通过食物链对生物体产生生物蓄积与生物放大作用,产生甲状腺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肝脏毒性、细胞毒性、致癌性等。  PBDE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针对多溴联苯醚人群暴露情况的研究,分析样本主要为血液、母乳和各种组织(脂肪、胎盘等)。由于多溴联苯醚是脂溶性化合物,在尿液中含量较低且多以羟基化代谢物的形式存在,脂肪组织的采样具有侵害性,且母乳和胎盘的采样仅限于一部分特殊人群,而血液样本相对较易获得,所以血液样本的测定是研究多溴联苯醚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途径。  人体血清基质复杂,PBDEs含量较低,因此需提高富集效率并尽可能降低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法是样品提取时较常使用的方法,样品净化主要使用凝胶色谱法和固相萃取柱净化法,检测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GC-NCI/MS)和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GC-HRMS)。  LC-MS前处理步骤相对简便,但对PBDEs分辨能力较弱、灵敏度较低,更适合易热降解的高溴代多溴联苯醚的测定;GC-MS/MS、GC-NCI/MS选择性、灵敏度较高,对复杂基质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痕量PBDEs的测定,但样本需求量较大,需采集2~5 mL血清样本;GC-HRMS同时备有静电场离子分析器和磁场质量分析器,因而使仪器同时具有能量聚焦和方向聚焦的双聚焦功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小体积样本中痕量和超痕量PBDEs的测定。  目前常用的GC-HRMS样品前处理步骤中主要采用凝胶色谱和酸性硅胶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其中凝胶色谱法样本需求量较大(2 mL),酸性硅胶柱对实验人员填装操作要求较高,且无法同时测定多种PBDEs组分(如BDE-209等),批量样品检测时效率较低。  本方法探索使用少量血清(0.5 mL),采用GC-HRMS结合液液萃取和硅胶柱净化的方法,建立了人血清中14种PBDEs的测定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某地区15份青少年人群血样进行了检测,以期了解该地区青少年人群PBDEs的暴露水平。  样品前处理  血清样品解冻后移取0.5 mL于12 mL玻璃离心管中,分别加入200 μL硫酸、0.5 mL甲醇和20 μL内标使用溶液后混匀。先加入6 mL正己烷充分摇振后,以35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层有机相;再加入6 mL甲基叔丁基醚,重复萃取,合并两次萃取液,于40 ℃、5 Pa氮吹25 min至0.5 mL。依次用2 mL甲醇和2 mL正己烷活化硅胶固相萃取柱,将浓缩液转移到硅胶柱上,先收集流出液,再用10 mL二氯甲烷-正己烷(1:1, v/v)溶液洗脱,合并流出液与洗脱液,40 ℃氮吹30 min至近干。向试管中加入10 μL正己烷复溶,振荡混匀,转移至棕色进样小瓶中,待测。  色谱条件  色谱柱:Rtx-1614毛细管柱(30 m×0.25 mm×0.1 μm);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90 ℃;传输线温度:32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50 ℃,保持2 min,以15 ℃/min升温至250 ℃,保持1 min,再以25 ℃/min升温至290 ℃,保持3 min,然后以25 ℃/min升温至320 ℃,保持12.5 min;载气:氦气,恒定流量1.0 mL/min;进样量为1 μL。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EI)离子源,源温:280 ℃;电子能量:35 eV;电压选择离子检测(VSIR);分辨率:10000。14种PBDEs及其同位素内标的质谱参数见原文表1。  质量控制  样品前处理环境应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清理,避免有目标物残留。实验过程中所用玻璃离心管、试剂、进样小瓶、固相萃取柱、枪头均做空白对照实验,未检出14种待测PBDEs。  文章信息  色谱, 2022, 40(4): 354-363  DOI: 10.3724/SP.J.1123.2021.10017  王梦梦, 谢琳娜, 朱英*, 陆一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北京 100021
  • 暨南大学胡斌副研究员:面向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的人体呼气质谱分析
    近日,暨南大学胡斌副研究员团队在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2021年第4期发表综述论文“Mass Spectrometry‑Based Human Breath Analysis: Towards COVID‑19 Diagnosis and Research”。该文总结了新冠肺炎呼气质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有机代谢物、蛋白质、微生物和无机元素等多个维度讨论了质谱技术在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面向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的人体呼气质谱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传染病,已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与经济损失并且仍在继续发展。研究证实新冠肺炎可通过人体呼气及飞沫传播。人体呼气是一种生物气溶胶,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水汽以及融合在水汽小液滴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有机代谢物、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等等。这些人体呼气成分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可通过简单便捷和活体无创的方式采集。因此,人体呼气分析在疾病诊断、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药物研究、环境健康和刑侦法医等涉及人体健康与分子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特别地,受新冠肺炎这一与呼吸系统及呼气传播密切相关的疾病挑战,基于人体呼气分析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是新兴的前沿热点和难点。表1 新冠肺炎的诊断技术质谱是同时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信号响应快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研究新冠肺炎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的强大分析工具,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与其他新冠肺炎的诊断技术相比,基于质谱技术的人体呼气分析具有无创、活体、操作简单、分析性能好、适用性强等优点(表1)。质谱技术结合不同的采样方法、分离技术、或电离技术可在不同维度对人体呼气进行分析(图1),为新冠肺炎在快速诊断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图1 基于质谱技术新冠肺炎呼气的多维分析直接质谱技术直接质谱(DI-MS)技术包括原位电离质谱(AI-MS),是指无需样品前处理条件下直接分析样品的质谱技术,已成功地发展应用于人体呼气成分的实时在线监测,例如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SIFT-MS),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以及二次电喷雾电离质谱(SESI-MS)等。这些直接质谱技术可以连续、无创、实时地直接引入人体呼气,实现呼气的在线质谱监测,为快速获取呼气信息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在直接质谱技术监测呼气的同时,结合质谱数据的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图2),为筛查新冠肺炎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手段。直接质谱技术是新冠肺炎快速诊断有力的诊断工具,将有望在呼吸疾病诊断和筛查取得新的突破。图2 新冠肺炎呼气质谱数据处理方法:a. PCA, b. OPLS-DA, c. 使用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完整模式, d. 只使用最重要特征的模型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内源性代谢物(由呼吸道和内脏系统及其微生物产生)和外源性物质(由食物、药物、环境及其代谢物产生),而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产生特殊的挥发性代谢标志物。监测人体呼出代谢物产物可以深入理解新冠病毒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并配备有强大的数据库,是一种呼出代谢物分析的有力手段。此外,耦合新型呼气采集技术,如口罩微萃取技术(图3),气相色谱质谱还有望实现超痕量代谢物的精准分析。特别地,随着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的发展,可以根据需求将便携式质谱转移到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进行现场诊断,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的诊断能力。图3 新型质谱呼气分析新方法:a. SPME探针, b. 口罩微萃取呼气采样, c. SPME-DART-MS分析, d. 台式SPME-GC-MS分析, e. 便携式SPME-GC-MS分析液相色谱质谱技术人体呼气中还包括多种非挥发性有机物和生物基质,为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生物化学信息。液相色谱质谱(LC-MS)通常用于分析呼出气溶胶中的有机代谢物和蛋白质。由于呼气中的有机代谢物和蛋白质含量低,通常需要对呼气进行预处理,例如呼气冷凝浓缩。研究表明,呼气冷凝物的收集是呼气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呼气冷凝物结合LC-MS分析可能成为研究新冠肺炎呼气中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有力工具,从而发现呼气中的生物标志物,为新冠肺炎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新认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由于新冠肺炎可以通过呼出气溶胶和飞沫传播,从呼气样本中直接鉴别新冠肺炎病毒是迫切的需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质量范围广的特点,可以分析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鼻咽拭子样品、血浆或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蛋白/核酸也可通过MALDI-MS分析。MALDI-MS在新冠肺炎临床诊断和冠状病毒研究中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在MALDI-MS分析过程中,通过将微生物的肽质量指纹图谱、蛋白质、核酸序列等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匹配鉴定。MALDI-MS可以用于准确筛选已知的冠状病毒,为出现未知的人类冠状病毒提供病理和生理学依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离质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离质谱(ICP-MS)是一种强大的元素分析技术,可以检测人体组织、体液和呼气中的无机元素。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会出现矿物质状态失衡,可能受到一种尚未发现的无机生物学机制的影响。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呼气中无机元素的变化机制尚不清楚,ICP-MS有望成为筛查新冠肺炎呼气样本中无机元素变化的有力工具,并且发现新型无机生物标志物。ICP-MS有望成为新冠肺炎呼气诊断与研究的新手段,并为更好地理解新冠肺炎的潜在无机生物学过程提供新的视角。小结自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质谱技术在新冠肺炎的诊断应用与基础研究方面飞速地发展。本文从有机代谢物、蛋白质、微生物、无机元素等多个维度评述了人体呼气质谱分析在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的进展。在诊断方面,呼气质谱技术已经在临床检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现场的诊断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验证。在研究方面,呼气质谱分析为更好地理解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无机生物学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如何深入地揭示新冠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样品采集、质谱分析、数据处理方面仍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新冠肺炎的呼气质谱分析在未来仍然充满机遇,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化学、仪器研制、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有望更好地诊断和理解新冠肺炎。本文引文信息Yuan, ZC., Hu, B. Mass Spectrometry-Based Human Breath Analysis: Towards COVID-19 Diagnosis and Research. J. Anal. Test. 5, 287–297 (2021).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1-00194-9作者简介胡斌,博士,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质谱分析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样品采集与制备新方法、离子化技术、生命健康与公共安全质谱分析研究等。相关工作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Nature Protoco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多篇;论文总引用2500多次,个人H指数25。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等奖项。担任香港研究资助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等评审专家,以及Advanced 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Food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20余国际SCI期刊审稿专家。
  • 3-5月或是第二轮感染高峰,北京将开展血清抗体调查
    第2轮感染高峰为何预测在3到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1月31日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从病毒学的角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阳康”后体内抗体水平会维持3到6个月比较高的峰值,短时间内再感染的人只有2%的概率。但是我们国人口基数非常大,从去年12月开始,再过3到6个月,我们的抗体水平慢慢下降以后,这时候如果有新的病毒变异株,我们再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非常大,仍有可能出现高峰。邢铭友教授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由于大家感染的时间先后有差异,再加上我们第二次感染以后,由于有一个基础抗体水平的存在,第二轮感染的人数、感染症状的轻重,以及时间集中的幅度都会比第一次要弱得多。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也在2月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五六月份时,疫情变化会非常明显,到时候可能会面临第二波的冲击。但第二波疫情会出现在三月份还是五六月份,取决于是否会出现一种冲击力非常大的新毒株。两类人群未来或受影响大1.还在恢复身体的老人陆蒙吉教授谈到,现在很多感染过的老人正处于身体恢复期,很多体质差的人再感染一次,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这个阶段,没发生感染的部分有免疫缺陷的高危人群,也可能面临下一波疫情的冲击。2.尚未感染的人群目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尚未感染人群,估计在15%到20%。这和此前整体人群都易感的情况相比,影响程度已有所减少,但鉴于我国人口基数,涉及的人群规模还是很大的。我们能做什么?做好两点每个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社交距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预防感染和二次感染。1.保持戴口罩的习惯邢铭友教授提醒,特别是在人群较密集的公共场合,必须规范佩戴口罩。普通民众常规出行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足够。从事一些高风险岗位和环境下,感染概率增加需要佩戴N95口罩。2.三类人群优先接种疫苗由于“阳康”后6个月,我们第一次感染以后产生的抗体已经消失殆尽,这时候补种加强疫苗非常有必要。接种后可以推迟感染的时间,或者说减少感染的概率。三类人群建议优先接种:一、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如医生、快递员等;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有肿瘤或者是透析做过移植的这些患者;三、在第一次感染中出现了肺炎的表现,症状较重住院治疗过的人群,在第一次“阳康”以后6个月一定要接种加强疫苗。北京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专家详解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北京市目前已建立临时人群免疫,近期发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风险较小。为全面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北京市即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何为血清抗体调查?据王全意介绍,北京市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计划于今年2月至3月完成。该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他表示,该研究将为未来优化资源配置和新冠防控提供参考。早在2020年,中国疾控中心就已组织完成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该调查涵盖三类地区,包括武汉市、湖北武汉之外市州、以及湖北之外六个省份(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采用抽样调查设计选取社区人群3.4万余人,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血清新冠病毒抗体,估计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中国疾控中心在2020年发布的《科学认识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流行率——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问答》中解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采用血清学方法和技术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阐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评价预防接种的效果等。为何要开展血清抗体调查?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王一民向中新网介绍,新冠血清抗体检测包括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发病1周内阳性率较低,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可作为新冠病毒感染回顾性诊断依据。王一民还表示,抗体检测可能存在假阳性,如疫苗接种者,既往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患者等,因此临床一般不单独以血清学抗体作为诊断依据,仍要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抗原或核酸检测综合判断。王一民指出,目前监测的血清IgG和IgM抗体不完全等同于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保护性中和抗体,因此不能认为抗体滴度高度就与“保护力”有关,如果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开展中和抗体检测,这一指标的高低对于指导疫苗接种,评判全体免疫保护水平及反复感染风险有一定作用。对于北京此次开展的人群血清抗体调查,王全意也表示,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也会自然下降,将来根据需要,可能开展动态评估。
  • 血清(浆)类固醇激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质量保证专家共识发布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人体血清(浆)类固醇激素检测中展现出优于传统免疫学方法的特异性高、分析测量范围宽、多标志物同时检测等特点,已成为国际内分泌学领域相关疾病实验室诊断的首选方法。目前,国内医学实验室开展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多参考已发表学术论文和仪器厂家说明书提供的通用操作和检测程序。然而,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的技术难度大,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大多数缺少质谱领域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而通用程序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尤其我国尚无针对该检测程序和质量保证的系统性文件,导致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阻碍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规范我国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共识从检验前、中、后程序及其质量保证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实验室开展该检测项目提供参考,以推动我国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的临床应用和结果一致性。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脂肪烃化合物,根据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及维生素D [ 1 ] ,在人体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免疫调节、生育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血清(浆)类固醇激素异常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儿童发育延迟或性早熟等多种内分泌疾病密切相关 [ 2 ] ,因此其检测广泛应用于多种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诊断以及健康评估。传统免疫学方法尽管自动化程度高,但特异性相对不足,且线性范围窄,难以实现精准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具备特异性高、分析测量范围宽等性能优势,且能在短时间内同时准确测定多种类固醇激素及中间代谢产物,是目前精准、全面定量分析血清(浆)类固醇激素的首选方法 [ 3 , 4 ] 。  尽管已有众多研究报道多种类固醇激素的LC-MS/MS检测,包括方法开发和优化 [ 5 , 6 ] 、生物参考区间建立 [ 7 ] 等,国外已有针对血清(浆)雄激素、雌激素LC-MS/MS检测程序的指南 [ 8 ] ,国内有LC-MS/MS临床应用通用建议共识及25羟-维生素D和雄激素LC-MS/MS检测的共识 [ 9 , 10 , 11 ] ,但依然缺乏涵盖检验前、中、后阶段的LC-MS/MS检测操作程序和质量保证的指南和共识。基于此,为规范我国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中国质谱学会临床质谱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面向医学实验室临床质谱检验人员,针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LC-MS/MS分析全流程的质量保证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建议,为实验室开展血清(浆)类固醇激素检测项目提供参考,以推动我国血清(浆)类固醇激素检测的临床应用和结果一致性,提升我国类固醇激素异常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能力。  01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验前质量保证  (一)标本采集  人体类固醇激素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昼夜节律、生理周期、采血体位和药物等,应根据临床具体需求和激素水平影响因素,制定合理采样流程,并推荐给标本采集人员和患者。例如:皮质醇分泌通常在清晨6:00—8:00达到峰值浓度,因此峰值监测推荐清晨采集患者血液标本 连续监测则采样时间点应相对固定 [ 12 ] 醛固酮仰卧位采血比直立位采血检测结果低50% [ 13 ] 女性患者进行血清(浆)雌激素检测时需明确卵泡期、黄体期等信息,对于无规律月经周期女性,需明确绝经(特别是早绝经)原因,如自然绝经、外科手术、辐射、药物作用等 [ 14 , 15 ] 。  含有分离胶的促凝管中存在睾酮干扰峰,且分离胶可吸收类固醇激素,标本体积和储存时间也可不同程度影响检测结果 [ 16 ] 。新生儿CAH二级筛查中,EDTA采血管可导致17α-羟孕酮、雄烯二酮及11-脱氧皮质醇的LC-MS/MS检测结果偏高,造成假阳性 [ 17 ] 。另外,更换采血管品牌或批号也可能影响待测物色谱峰分离度,应制定包括峰分离度、保留时间漂移范围等色谱参数的可接受标准,以监测潜在干扰峰的影响强弱及变化。  建议1 针对有昼夜和/或周期节律的类固醇激素,实验室应根据其临床预期用途,指导患者和采血人员选择合适的采血时机,例如清晨采血检测皮质醇、睾酮水平,卵泡期采血检测雌激素水平。推荐采用不含分离胶的血清(浆)采血管采集标本,新生儿二级CAH筛查推荐采用肝素抗凝剂采血管。  (二)标本保存和运输  实验室应根据类固醇激素质谱检测的标本保存条件及检测频率进行标本的稳定性验证 [ 18 ] 。标本稳定性验证实验应至少包括环境温度、冷藏和/或冷冻条件下的稳定性,如果标本存在冻存后复查的可能,还需考察反复冻融对标本稳定性的影响。另外,标本采集、运输及前处理阶段的稳定性也需进行评估。标本稳定性实验均需使用新鲜血清(浆),通过比较新鲜采集和保存后的血清(浆)标本检测结果评估其稳定性。  如果实验室根据参考文献报道或试剂说明书设置标本保存条件,需包含明确的稳定性、标本类型、类固醇激素浓度、保存温度范围、保存时间以及保存后标本浓度较新鲜标本的变化百分比。为确保标本保存后类固醇激素检测结果“稳定”或“无明显变化”,需明确测量程序、含量计算程序及含量变化的可接受范围。如果这些信息缺失,实验室应自行建立标本稳定性的可接受条件。  建议2 实验室应根据标本保存的实际需求,使用新鲜标本对来自文献报道或试剂说明书的标本稳定性进行验证,或自建稳定性可接受的标本保存条件。建议血清(浆)标本中类固醇激素稳定保存的条件及时间见 表1 。  02 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验质量保证  (一)标本前处理  标本前处理方法取决于待测物的理化性质、灵敏度要求和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将待测物从血清(浆)及其他潜在干扰物质中分离、提取、纯化,并实现对待测物的浓缩。大多数糖皮质激素(如17α-羟孕烯醇酮、17α-羟孕酮、11-脱氧皮质醇、皮质醇、可的松)和盐皮质激素(如孕烯醇酮、孕酮、脱氧皮质酮、皮质酮)为疏水结构,均可与相应转运蛋白结合存在于血液中,游离形式约占1%。但血液中,约50%醛固酮以游离形式存在。睾酮和雌二醇与白蛋白结合力弱,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结合力强,2%~4%睾酮呈游离形式,60%~75%睾酮与SHBG结合,20%~40%睾酮与白蛋白结合 [ 1 ] 。平衡透析可去除血中结合型类固醇激素进而检测游离型激素水平,但测量程序要求更高的灵敏度。如果结合型类固醇在水解前无法被直接检测,则需水解后进行检测,并明确结合型类固醇是否完全水解,且水解步骤不会导致类固醇降解,如硫酸雌酮在提取之前需通过水解酶获得游离型雌酮。亲脂性性激素(雄烯二酮、睾酮、双氢睾酮、雌酮、雌二醇、雌三醇)较亲水性性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硫酸雌酮)在血液中浓度低,因此亲脂性性激素的LC-MS/MS测量程序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标本前处理以消除基质干扰并浓缩待测物以达到理想的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  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的标本前处理流程通常包括:(1)取等量临床标本、标准品、质控品和基质空白 (2)加入内标物 (3)提取 (4)纯化 [ 19 ] 。对易氧化的类固醇激素,前处理时需尽可能避免发生氧化以防待测物降解及产生干扰物。例如,在样品浓缩时使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而非加热真空离心浓缩。去除可能干扰检测或影响前处理的物质后,宜将分析物转移到液相色谱流动相洗脱溶剂中,保持初始浓度比例,以备后续分析。推荐使用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结构和离子化性质的同位素标记物(或结构类似物)作为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内标物,例如氘代或 13C标记的类固醇。通过比较已知浓度内标物与待测物的信号,校正样本前处理、色谱分离、离子化过程及基质效应所产生的误差。类固醇激素的同位素内标物大多为商品化试剂,如无商品化试剂,应优先选择使用非内源性但与待测物结构类似的合成类固醇作为内标物,并确保内标物与待测物具有相同或相近保留时间。内标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至少比相应待测物大3,氘代或 13C标记数量控制在7,化学纯度应≥98%,同位素内标物纯度≥97%。  内标物需加入到所有校准品、质控品和待测标本中,且应在提取或纯化步骤之前或同时加入。加入内标物后需静置足够长的时间(通常15~30 min)以平衡内标物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抵消因蛋白结合导致的检测浓度偏低,如睾酮和睾酮-d 3需30 min完成平衡(22 ℃)。内标物的质谱信号强度应在不同分析批次中保持稳定,平衡时间不足可能会导致内标物信号强度不稳定。  建议3 使用与待测物有相同理化性质的商品化同位素标记物作为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内标物( 表2 ),浓度设置在校准曲线的中浓度或医学决定水平附近,实验室应制定内标物信号强度波动的批间可接受范围。  血液中存在的大量蛋白质、多肽、小分子化合物等可引起LC-MS/MS的离子源和检测器饱和,导致离子抑制或分辨率不足,干扰检测结果。因此,LC-MS/MS分析前应提取待检测物,去除无机化合物(如盐)、蛋白质、脂质(如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物质的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  LC-MS/MS分析标本的提取方法包括蛋白沉淀(protein precipitation,PPT)、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等。PPT利用蛋白沉淀剂使蛋白变性沉淀,离心后直接取上清液进行检测,不适用于含量较低或有蛋白结合特性的类固醇激素。LLE利用溶剂的相似相溶原理,将目标化合物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因操作繁琐且需要消耗大量有机溶剂,故临床常用固相支撑液液萃取(supported liquid extraction,SLE)替代传统LLE,降低有机溶剂消耗。而SPE采用固体颗粒色谱填料(通常填充于小柱型装置中)对样品不同组分进行化学分离,较SLE具有更优的去磷脂干扰能力,是类固醇激素标本提取的首选方法,但也具有操作步骤多、成本高等缺点。针对类固醇激素的不同极性,脂溶性激素通常选择亲脂基团填料的SPE方法萃取待测物,非脂溶性激素选择亲水基团或阴阳离子交换填料的SPE方法萃取待测物。为进一步去除与待测物共同洗脱的干扰物,可联合LLE和SPE,或吹干提取物后用不同溶剂重新提取。其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可在线进行SPE,以减少手工操作,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但目前尚无多种类固醇激素在线SPE提取解决方案。也有通过使用单个或多个提取柱串联色谱柱,如提取/上样柱、一次性SPE柱、二维色谱,提高色谱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使血清(浆)标本无需或只需经简单蛋白沉淀处理即可进行分析。  建议4 根据待测类固醇激素理化性质及测量灵敏度要求推荐使用SLE或SPE标本提取方法。  (二)类固醇激素LC-MS/MS定量分析  LC-MS/MS通过结合HPLC的高效分离浓缩能力与三重四极杆质谱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定量性能,准确测量标本中浓度极低、理化性质相似的类固醇激素,其特异性较免疫学分析明显提高。  1. HPLC分离:HPLC是一种基于待测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分配系数的分离技术。通常使用对非极性分子具有高亲和力的非极性固定相(如 18C、五氟苯基等)色谱柱分离类固醇激素 [ 20 ] ,通过流动相极性变化将吸附于色谱柱上的类固醇激素重新溶于流动相,从而实现逐步洗脱分离。通过开发精密的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和使用适合的色谱柱可以分离结构非常相似的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物,包括一些同分异构体(如21-脱氧皮质醇、11-脱氧皮质醇)。通过依次洗脱标本中所有待测物,降低检测信号的复杂度,分离组分信号随时间出现一组近似高斯分布的色谱峰群,生成检测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色谱图。另外,流动相中通常加入挥发性添加剂(如0.01 mol/L甲酸铵、0.1%甲酸),其浓度不应超过0.5%,以增强化合物离子化,而不应含非挥发性流动相添加剂。色谱柱可选择粒径较小的分离柱,实现短时间内更好的分离效果,也可根据文献综合选择。色谱柱应在寿命期限内使用,并根据检测量、峰型、保留时间、分离度、柱压等参数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实验室应做好色谱柱的日常维护,在每日检测结束后进行日常冲洗程序,并最终将色谱柱保持在95%及以上的甲醇或乙腈中,尽可能地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及使用质量。  建议5 为有效分离结构相似的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推荐实验室使用 18C或五氟苯基填料,色谱柱粒径≤3 μm,有机相梯度洗脱程序:0.5~4.0 min,40%~55% 4.0~6.5 min,55%~75% 6.5~7.5 min,75%~99%。  2. 串联质谱检测:类固醇激素LC-MS/MS测量程序使用的离子源主要包括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在常规临床检测中,醛固酮、皮质醇、11-脱氧皮质醇、21-脱氧皮质醇、可的松、睾酮、孕酮、17α-羟孕酮、皮质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可采用ESI或APCI离子源。与ESI相比,APCI离子源温度更高,脱溶剂更充分,因此基质效应更小。然而,APCI更适用极性较小的类固醇激素,如3β-羟基-5-烯类固醇 [ 21 ] ,在需同时检测多个类固醇激素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局限性。  类固醇激素分子经离子源电离后进入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根据质荷比进行分离,并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或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SRM)模式采集数据。最终借助质量分析器选择特定母离子和子离子,通过母离子/子离子对和各分析物及内标物的色谱图及峰面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不同仪器,其离子对信息及检测参数并不完全相同,每个化合物通常选择2个离子通道分别作为定性离子和定量离子通道( 表3 )。基于定性离子、化合物极性及内标物分离峰综合判断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峰。  建议6 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选择ESI或APCI离子源,采用MRM或SRM模式,应在性能验证时优化质谱参数。  3. LC-MS/MS测量程序性能验证和/或确认:测量程序的性能要求取决于其预期临床用途、待测类固醇激素生物学变异及仪器灵敏度水平。如检测女性、儿童血清睾酮,测量程序的灵敏度需要达到0.02 ng/ml 同时检测浓度差异大的多个分析物,如雌二醇、雌酮、雄烯二酮,需验证测量程序对每个分析物的分析性能是否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测量程序包含的人工操作步骤多,各实验室环境条件、仪器设备配置、人员水平相差大,因此即使实验室使用商品化试剂盒(Ⅰ、Ⅱ类),也应进行性能确认或验证。LC-MS/MS测量程序性能验证和/或确认程序可参考共识 [ 22 ] 或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C62-A [ 23 ] ,并根据生物变异、临床指南、政策法规等设定性能验证中每项参数的可接受标准。  (三)类固醇激素LC-MS/MS测量程序的分析性能指标  类固醇激素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对检测指标及灵敏度有不同需求,实验室应综合临床需求及仪器灵敏度确定LC-MS/MS测量程序分析性能。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是最主要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约占75%~95%),血液中总皮质醇、游离皮质醇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常用于辅助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库欣综合征、艾迪生病。正常成人清晨血清总皮质醇浓度通常在20~50 ng/ml,经平衡透析后的游离皮质醇浓度约占总皮质醇5%,可更准确反应皮质醇水平及节律,推荐检测血清(浆)游离皮质醇(LOQ≤1 ng/ml)。皮质醇联合17α-羟孕酮、雄烯二酮常用于筛查11-羟化酶或21-羟化酶缺乏型CAH。大多数(约90%)CAH由21-羟化酶基因变异导致,患者血清雄烯二酮水平通常升高5~10倍,17α-羟孕酮水平升高幅度更大,而皮质醇水平较低或无法检测。不同年龄、性别人群17α-羟孕酮及雄烯二酮水平差异较大,推荐实验室检测17α-羟孕酮(LOQ≤0.1 ng/ml),检测区间上限设定在参考区间上限10倍以上 [ 24 ] 。  硫酸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孕酮、17α-羟孕烯醇酮、11-脱氧皮质酮和18-羟皮质酮常用于已排除11-羟化酶、21-羟化酶缺乏型CAH,及确认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缺乏和17α-羟化酶缺乏型CAH。在非常罕见的17α-羟化酶缺乏症中,雄烯二酮、所有雄激素前体(17α-羟孕烯醇酮、17α-羟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雌酮、雌二醇和皮质醇水平降低,而盐皮质激素(孕酮、11-脱氧皮质酮和18-羟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醛固酮是典型的盐皮质激素,常用于辅助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血管疾病、盐耗竭、钾负荷、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妊娠、Bartter综合征),以上情况醛固酮水平通常可升高10~100倍。因此,建议醛固酮LOQ≤0.02 ng/ml,检测区间上限设定在参考区间上限100倍( 表4 )。  2.雄激素:LC-MS/MS较易检测正常成年男性雄激素水平,但对低雄激素水平人群,如女性、儿童以及性腺功能减退的男性,则要求测量程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成年女性,睾酮水平通常用于评估由肾上腺合成异常和PCOS导致的高雄激素血症及相关的女性多毛症、月经紊乱、不孕等疾病。对儿童,睾酮水平通常用于评估外生殖器性别模糊、性早熟或发育延迟,以及用于CAH的诊断。建议女性或儿童的睾酮测量程序LOQ≤0.02 ng/ml,并需配置高灵敏度LC-MS/MS系统,并对样品进行离线或在线前处理,如LLE、SPE或多个提取步骤结合(如PPT结合SPE) [ 8 ] 。  双氢睾酮以及双氢睾酮/睾酮比值可用于诊断雄激素缺乏症、监测雄激素替代治疗或5α-还原酶抑制剂疗效,建议采用双氢睾酮非衍生化法LC-MS/MS检测(LOQ≤0.05 ng/ml)。雄烯二酮还可用于诊断和评估女性高雄激素血症、多毛症、不孕症,儿童性早熟、发育延迟、CAH,以及肾上腺、性腺肿瘤。在CAH、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等疾病中,雄烯二酮水平明显升高,但在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17α-羟化酶缺乏症及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缺乏症等罕见病及2岁以下儿童中,其水平较正常成人明显降低,建议其LOQ≤0.02 ng/ml。雄烯二酮检测的子离子与睾酮子离子具有相同的质荷比,因此实验室需验证睾酮和雄烯二酮的色谱分离度。  脱氢表雄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除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CAH辅助诊断以外,还可用于鉴别诊断肾上腺功能不全或亢进。与性激素联合可用于区分肾上腺功能初现与性早熟,诊断儿童CAH和女性PCOS。儿童脱氢表雄酮水平较低(通常1~8岁儿童2 ng/ml),为了准确诊断儿童肾上腺功能初现、性早熟,建议脱氢表雄酮LOQ≤0.02 ng/ml,硫酸脱氢表雄酮LOQ≤30 ng/ml。  3.雌激素:对低浓度雌激素的准确检测可用于儿童性发育延迟或性早熟的评估,以及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或芳香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评估。非衍生化前处理,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雌二醇、雌酮及雌三醇建议LOQ≤0.01 ng/ml [ 25 ] 。硫酸雌酮在体内的浓度是雌二醇和雌酮的10~50倍,且半衰期较长,因此可用于雌激素水平状况评估。  建议7 实验室应根据临床需求、待测类固醇激素生物学变异及仪器灵敏度水平,建立分析性能满足要求的类固醇激素LC-
  • 血清专题:你的实验有必要做血清热灭活吗?
    血清专题:你的实验有必要做血清热灭活吗?细胞培养是很多下游实验的基础,细胞培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后续实验的成功和稳定,而血清作为细胞培养的主要试剂对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血清的热灭活是很多培养者感兴趣的话题,价格不菲的血清中含有诸如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等珍贵物质,而将它们置于56℃的温度长达30分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尽管如此,在大多数实验室之中血清的热灭活还是作为常规来执行,多数实验者并没有考虑热处理对血清中的生长因子、氨基酸等成分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对血清的热灭活来探讨探讨。血清灭活的目的是什么? 1 血清热灭活目的主要是为了去除血清中补体等对热敏感的物质,但是在胎牛血清中对补体的灭活则明显没有必要。 2 研究人员曾对商业胎牛血清中的补体成分进行测定,他们发现胎牛血清中含有的C1、C6仅达成年动物血清的1-3%,而其它补体成分仅有成年动物的5-50%,至于补体的主要成分C3在胎牛血清中则几乎不能检出。通过补体固定实验,也未发现有明显的溶血现象。多数实验室在培养前将培养液进行预热的过程,也对热敏的补体有灭活的作用。 3 热灭活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使支原体失活。 血清使用前是否都必须热灭活? 1 在免疫学研究、培养ES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时,推荐使用热灭活血清。而对于其他大多数的细胞来说是不需要热灭活血清的。 2 很多情况下,热灭活并不会改善细胞的生长,却降低了支持细胞生长的能力。即使在少数有促进的情况下,其促进的比率也是微不足道。另外,血清的热灭活导致的沉淀常常被认为是微生物污染,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建议,对血清进行灭活的用户,需要通过试验来证实其必要性。 血清热灭活对细胞生长有帮助吗?细胞生物学家比较了正常热灭活胎牛血清对各种细胞株的生长能力影响,发现11株细胞中,热灭活对6 株细胞有负面影响(红)、3株无影响(绿)、2株有微弱正面改善(黄) 血清热灭活应该怎么操作? 1 融化血清,并充分混匀其内容物。 2 对照瓶装等量水,插入温度计。 3 将血清瓶和对照瓶放入56℃水浴箱。 4 当温度达到56℃,立即开始计时。 5 每5分钟,旋转血清瓶一次,轻微规则摇晃,以使瓶中血清受热均匀一致。 6 56℃,30分钟后,立刻去除血清。注意事项:血清灭活时,避免接触到加热管,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灭活失败,血清灭活后,冷水浴冷却。 为什么血清灭活后产生大量沉淀? 1 血清灭活后出现的沉淀大多数是纤维蛋白析出,属正常现象。灭活过程多次摇晃使血清受热均匀可以降低蛋白的析出。 2 当血清在未完全化冻状态时直接置56℃水浴、灭活过程中局部受热过高、加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胶状沉淀,这样的血清质量严重受损,是无法继续正常使用的。
  • 细胞培养,血清VS无血清!
    细胞在体外能够成功生长,培养基的选择及培养方法的优化十分关键。细胞在单纯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各种类型的细胞培养中必须提供某些生长因子、黏附和伸展因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传统培养基中一般会添加动物血清如牛血清等。胎牛血清应取自剖腹产的胎牛;新牛血清取自出生24小时之内的新生牛;小牛血清取自出生10-30天的小牛。其中胎牛血清是品质最高的,因为胎牛还未接触外界,血清中所含的抗体、补体等对细胞有害的成分最少。 血清培养的优势与局限采用天然来源的血清作为细胞培养添加物,优势在于提供丰富全面的细胞生长必需的营养,并且提供结合蛋白,能识别维生素、脂类、金属和其他激素等,调节其活性。结合蛋白还能与有毒金属和热原质结合,起到解毒作用。血清还是细胞贴壁、铺展在塑料培养基质上所需因子来源。但血清的使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1)血清可能含有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和毒性因子,存在潜在毒性;(2)血清的获取成本高,价格较为昂贵;(3)血清由于成分不完全明确,给细胞培养的标准化带来困难,同时也给细胞表达目的产物纯化等下游操作带来困难。 无血清培养优势由于常规血清培养基存在上述问题,近年来无血清培养基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开发和应用渐成趋势。无血清培养基不含动物血清或其他生物提取液,仍可使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生长、增殖或维持。无血清培养基可以针对特定的细胞类型配制专用的培养基,如爱必信生物研发推出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可以帮助精确地控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等。无血清培养基尤其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工业培养。同时,它也是研究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有力工具。无血清培养基具有以下优点:(1)其组成明确,可避免血清不同批次带来的质量变动,提高可重复性。(2)避免血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血清源性污染风险。(3)避免血清不明组分对实验研究的影响。(4)有利于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化。(5)可提高细胞产物的表达水平并易于纯化。 所以,说了这么多,您是在进行细胞的常规有血清培养还是无血清培养呢?您更看好哪一方呢?爱必信生物提供优质、高性价比的血清产品,降低您的常规细胞培养成本! 货号 品名 规格 价格 abs972 胎牛血清(优级) 500ml 3465 abs973 胎牛血清(优级),辐照 500ml 3675 abs974 胎牛血清(标准级) 500ml 2541 abs975 胎牛血清(标准级),辐照 500ml 2751 abs993 无外泌体胎牛血清 50ml 2478 abs976 新生牛血清(超级) 500ml 2268 abs980 澳洲新生牛血清 500ml 1155 abs981 BHK细胞专用新生牛血清(特级) 500ml 1685 abs983 Vero细胞专用新生牛血清(特级) 500ml 1685 abs985 二倍体细胞专用新生牛血清(特级) 500ml 1685 abs987 CHO细胞专用新生牛血清(特级) 500ml 1685针对现今越来越旺盛的无血清培养需求,爱必信生物特研发推出无血清干细胞培养的全面解决方案:! 产品用途 货号 品名培养基 abs9401 Xeno-Free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无酚红) abs9402 Xeno-Free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 abs9403 人多能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abs9404 人多能干细胞完全培养基 abs9405 人多能干细胞分化培养基 abs9419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无酚红) abs9420 人脂肪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无酚红)基质胶 abs9410 即用型基质胶潜能分化 abs9406 人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试剂盒 abs9407 人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试剂盒 abs9408 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试剂盒分化鉴定 abs9414 成脂检测染液 abs9415 成骨检测染液 abs9416 成软骨检测染液消化液 abs9409 人多能干细胞消化液 abs9411 Xeno-Free细胞消化液冻存液 abs9417 无血清细胞冻存液(科研级) abs9412 ES/iPS细胞冻存液 abs9413 无血清细胞冻存液(治疗级)添加物 abs9120 B27 NeuroMix (50x) abs44077956 Recombinant Human Transferrin重组人转铁蛋白更多细胞培养产品: 产品用途 货号 品名血清 abs972 胎牛血清(优级) abs973 胎牛血清(优级),辐照 abs974 胎牛血清(标准级) abs975 胎牛血清(标准级),辐照 abs976 新生牛血清(超级) abs980 澳洲新生牛血清 abs993 无外泌体胎牛血清抗生素 abs9245 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混合溶液(100×三抗) abs9246 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混合溶液(100×三抗) abs9244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100×双抗) abs47014828 Hygromycin B(潮霉素B)消化液 abs47047375 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0.25%) 不含酚红 abs47014935 Accutase Cell Detachment Solution abs47014937 Trypsin (0.25%), Phenol Red abs47014938 Trypsin-EDTA (0.25%), Phenol RedDMSO abs9187 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培养级)添加物 abs9156 BSA(细胞培养级) abs42019847 Insulin重组人胰岛素 abs9169 Insulin, from Bovine Pancreas abs9119 Bovine Pituitary Extract (BPE) abs80002 鸡胚提取物Absin特色产品线(全部现货):WB相关:ECL发光液、预染marker、预制胶;IHC相关:二抗试剂盒、组化笔;IP/CoIP试剂盒;激动剂/抑制剂;血清、BSA、蛋白酶K、CTB、TTX、CEE;凋亡试剂盒;呼吸爆发试剂盒;ELISA试剂盒;重组蛋白;抗体: 二抗、标签抗体、对照抗体;定制服务(抗体/多肽/蛋白/标记/检测)... 爱必信(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系邮箱:info@absin.cn公众平台:爱必信生物
  • 为什么胎牛血清比新生牛血清价格要高
    购买过牛血清的生产实验人员都知道,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价格有很大不同。胎牛血清价格很贵,新生牛血清相对便宜。同样是牛血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差异呢?先来看看牛血清大体的分类: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和小牛血清,而划分三者之间的是根据对不同年龄段的牛采血所得到的不同的血清产品。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是在母牛怀孕5-8个月时,通过胎牛心脏穿刺采血获取的血清。新生牛血清(Newborn Calf Serum)是来自刚出生~出生后2周内的新生牛静脉取血。小牛血清(Calf Serum)采自出生后2周至1年内的小牛静脉取血。牛血清作为实验室广泛推崇的天然培养被应用于细胞培养。但这三种牛血清由于取血时间不同,其成分存在着一些差异。胎牛血清含有胚胎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而一些生长因子到胎牛10个月时就消失了。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相比,两者所含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促贴附因子、激素及其他活性物质等组份与比例不同。胎牛血清因富含丰富的营养还有细胞生成必须的成分所以大多时候用来培养干细胞等一些珍贵难养的细胞,而新生牛血清和小牛血清由于其性价比高价格低廉等因素更适合大量采购使用,在生物工业和疫苗生产等领域应用更多。某些细胞必需胎牛血清才能生长,而有些细胞只需新生牛血清即可。使用浓度一般在5%-10%,有特殊要求的浓度在20%。另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牛血清除了来源不同,处理工艺和检测指标也有区别,因此也导致了成本和价格的不同。
  • 【质谱文献】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微量血清中6种脂溶性维生素
    本文来源: 柯瑞斯质谱平台摘 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快速检测微量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D(25-OH-VD2、25-OH-VD3)、维生素E(α-、β-和γ-生育酚)的方法。 方法  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经甲醇-乙腈(50:50, v/v)沉淀蛋白、正己烷萃取,以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为分离柱,2.5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血清中6种脂溶性维生素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5;6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限为0.20~1.25ng/mL,定量限为0.39~3.88ng/mL;加标回收率为86.6%~107.7%,日内精密度9.6%,日间精密度9.3%。NIST标准参照品SRM 968f验证方法准确度,结果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用血量少,适于婴幼儿等采血困难者微量血样中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同时快速检测。正 文维生素在人体生长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体必须的微量营养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维生素A、D、E是脂溶性维生素,研究表明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增加患夜盲症、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及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风险[1],婴幼儿及未成年人缺乏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则更为明显[2-4]。目前维生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5-7]、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8-14]等,其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因其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维生素已成为很多临床实验室的首选方法。但是目前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血液需求量较大[10,13],检测项目单一[8-9,14]或检测时间较长[11],不能满足临床同时快速检测多个项目的需求,特别是婴幼儿采血困难采血量很难满足需求。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建立微量检测方法用于维生素检测,但是这些方法需要衍生化过程,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8-9,14]。因此,建立能够用微量血液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维生素的方法满足临床不同年龄段的检测需求显得尤为必要。此外,视黄醇,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25-OH-VD2、25-OH-VD3,α-生育酚是脂溶性维生素A、D、E在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常作为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的首选指标[15-18]。γ-生育酚是维生素E主要的饮食摄入形式,但其与α-生育酚转移蛋白(α-TTP)的亲和力较低,在体内含量较α-生育酚低,但是,近年来文献报道其在人体健康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9]。本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快速检测微量血清中视黄醇,维生素D(25-OH-VD2、25-OH-VD3)和α-、β-、γ-生育酚的方法,满足临床各年龄段尤其是对婴幼儿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维生素的需求。1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 液质联用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仪;超声波振荡器;氮吹仪(Agela);紫外分光光度计。视黄醇、25-OH-VD2、25-OH-VD3、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均购自美国Sigma-Aldrich;视黄醇-d6标准品购自上海谱芬生物;25-OH-VD2-d3购自美国IsoSciences、25-OH-VD3-d6、α-生育酚-d6标准品购自加拿大TRC 血清质控样品购自美国NIST 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近期健康体检正常儿童血液样本17份,避光保存。LC-MS级甲醇,色谱级乙腈、正已烷及甲酸均购自美国Fisher;甲酸铵、牛血清白蛋白(BSA)购自美国Sigma-Aldrich;色谱级乙醇购自国药集团。实验用水由Milipore纯水仪(美国密理博)提供。1.2  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配制  用无水乙醇配制视黄醇标准品储备液100μg/mL;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标准品储备液各1000μg/mL,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浓度进行校正[18,20]。用甲醇配制25-OH-VD2标准品储备液25μg/mL和25-OH-VD3标准品储备液100μg/mL,视黄醇-d6标准品储备液100μg/mL,25-OH-VD2-d3标准品储备液50μg/mL,25-OH-VD3-d6标准品储备液50μg/mL,α-生育酚-d6标准品储备液1000μg/mL。将各目标化合物标准储备液用复溶液(初始流动相)稀释混匀,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视黄醇2.50μg/mL、25-OH-VD2 0.20μg/mL、25-OH-VD3 0.40μg/mL、α-生育酚50.00μg/mL、β-生育酚5.00μg/mL、γ-生育酚 5.00μg/mL);将各同位素标品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混匀,配制成混合内标工作液(视黄醇-d6 2.00μg/mL、25-OH-VD2-d3 0.10μg/mL、25-OH-VD3 0.20μg/mL、α-生育酚-d6 20.0μg/mL)。取4g BSA溶解于100mL水中配成4% BSA溶液。1.3  样本前处理  取血清样品20μL至2mL离心管中,加入10μL同位素内标工作液,80μL水,2000r/min涡旋振荡30s后加入200μL甲醇-乙腈(50∶50,v/v),2000r/min混匀60s;加入800μL正己烷,2000r/min,混匀5min,然后4℃,12000r/min离心5min;吸取600μL上清液至1.5mL离心管中,室温下氮气吹干;加100μL初始流动相复溶,涡旋振荡60s,4℃,12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至进样瓶中待分析。1.4  色谱 - 质谱条件  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F5(100mm × 2.1mm, 2.6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A含2.5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含2.5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2.0min,70%B,2.0~2.5min,70%~88% B,2.5~3.5min,88% B,3.5~3.51min,88%~81%B,3.51~11.0min,81% B,11.0~12.0min,81%~70%B,流速0.5mL/min。进样量:20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离子源温度 150℃,脱溶剂温度500℃,毛细管电压3kV,脱溶剂气流速1000L/h;6种脂溶性维生素的MRM 离子参数见表1。2  结果与讨论2.1  前处理条件优化  对血清前处理过程中蛋白沉淀剂(甲醇、乙腈、乙醇)的选择及萃取溶剂正己烷的用量(400μL、600μL、800μL)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甲醇-乙腈(50∶50,v/v),沉淀效果最好,色谱图杂峰明显减少;正己烷用量较大时萃取更完全,信号值更高。另外,考察了不同复溶液体系:甲醇-水(50∶50,v/v)、甲醇-水(70∶30,v/v)、甲醇均含2.5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使用b组复溶液即初始流动相时视黄醇响应值较a组增加1倍以上,c组视黄醇峰宽变大且峰形不对称。同时b组中25-OH-VD3和25-OH-VD2响应值是a组的2倍、c组的4倍以上,且峰形明显改善有利于25-OH-VD3和 25-OH-VD2的分离检测。最终,采用血清样加水混匀后用200μL沉淀剂(甲醇:乙腈(50∶50,v/v)沉淀蛋白,800μL正已烷液液萃取,取600μL上清液氮吹,初始流动相复溶进样。2.2   液 相 色 谱 条 件 优 化   Kinetex F5色谱柱可以实现所有组分包括β、γ-生育酚的分离。此外,25-OH-VD3同分异构体3-epi-25-OH-VD3在婴幼儿体内含量较高,对维生素D含量测定影响较大[21],该色谱柱可以实现25-OH-VD3和3-epi-25-OH-VD3的分离,减少3-epi-25-OH-VD3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故采用Kinetex F5色谱柱进行所有组分的分离(见图2)。研究发现在流动相中加入甲酸铵后其促进目标化合物离子化的效果较加入乙酸铵好,响应值增加明显,故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均加入2.5mmol/L甲酸铵。2.3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  将混合标准溶液用复溶液逐级稀释,得到一系列标准工作液,各取20μL,分别加入10μL内标工作液和80μL 4% BSA溶液,其余操作同样本前处理。由于人血中存在内源性脂溶性维生素,故在标曲制作中加入4% BSA。以各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与其相对应的同位素内标色谱峰的峰面积比值-浓度比值作图,得到各目标化合物的标准系列工作溶液的直线拟合方程,并计算相应的线性相关系数。6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见表2。结果表明,6种脂溶性维生素在对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5,标准溶液色谱图如图3所示。每个浓度重复检测6次,满足相对标准偏差20%且信噪比S/N≥3的最低浓度值定为检测限,满足相对标准偏差20%且信噪比S/N≥10的最低浓度值定为定量限。6种脂溶性维生素检测限为0.20~1.25ng/mL,定量限为0.39~3.88ng/mL(见表2)。2.4  方法精密度 将低、中、高三个浓度标准品溶液加入4% BSA混合血清样本经本法处理后进行检测,每个浓度重复6次,连续检测三天,计算日内精密度为0.9%~9.6%,日间精密度为3.0%~9.3%(见表3)。该方法同时测定6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在15%以内,方法精密度满足检测需求。2.5  方法准确度  将低、中、高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加入混合血清样本中按本法进行前处理后进行检测,每个浓度重复6次,计算加标回收率,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6.6%~10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6%~9.39%(见表4)。该方法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以内,方法准确度高满足检测需求。2.6  方法验证  采用建立的UPLC-MS/MS方法对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制定的标准参照品SRM 968f进行检测,每个水平重复2次取平均值,验证方法准确度。结果表明,除25-OH-VD2含量较低未能检出外,其它检测结果与靶值偏差均在5%以内,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表5)。2.7  实际样品测定  使用本方法对17份健康儿童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其中视黄醇含量为0.22~0.43μg/mL,25-OH-VD2含量为未检出~5.19ng/mL,25-OH-VD3含量为6.83~49.21ng/mL,α-生育酚含量为5.63~12.73μg/mL,β-生育酚含量为0.03~1.37μg/mL,γ-生育酚含量为0.11~1.68μg/mL。本法适用于微量临床血液样本6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同时快速检测。3结  论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微量血清样本中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方法,并对前处理过程中的蛋白沉淀试剂、萃取液用量,复溶液等进行了优化,以减少色谱图中噪音干扰,改善色谱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并比较了不同色谱柱对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不同类型维生素E的分离效果,最终选择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该色谱柱可以实现β-生育酚和γ-生育酚的有效分离。本研究中只需20μL血清就能够快速完成6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该方法测定样本需求量少、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快速可实现大量临床样本的同时检测,尤其对采血较为困难的婴幼儿可以实现少量血液样本检测多数项目的需求。参考文献(略)本文引用来源: 李雪梅,吴慧慧,陈竞,赵盼,唐玉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微量血清中6种脂溶性维生素[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07):1297-1302.
  • 我国拟立法规范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相关研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去年11月底,“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爆网络,各专家与普通群众舆论出现一边倒,认为基因编辑婴儿人类胚胎对人类的伦理和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巨大隐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开展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学研究,可能带来人体生命健康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b439206-f5a2-4575-801d-d19d4e071f3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3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作出规定。草案在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中增加一条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 strong 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立法中作出基础性规定规范此类问题。 /strong /p
  • 首台(套)用于血清多肽及蛋白指纹图谱检测的飞行时间质谱仪ClinMS-Plat® I获得NMPA二类
    质谱技术在体外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基于LC-MS/MS的三重四级杆质谱主要用于药物、维生素D、新生儿遗传代谢物、氨基酸等小分子的定量生化检测,国内外多款型号的LC-MS/MS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另一方面,用于大分子检测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多款用于微生物蛋白指纹图谱检测的MALDI-TOF质谱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临床微生物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用于核酸分析的MALDI-TOF系统也逐渐进入体外诊断领域。人体血清多肽和蛋白指纹图谱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国际上大量的研究机构一直在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近日,汇健科技首台(套)用于血清多肽和蛋白指纹图谱检测的ClinMS-Plat® I飞行时间质谱仪正式获得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浙械注准20242221307)。此次获批的ClinMS-Plat® I飞行时间质谱仪由质谱仪主机(离子源模块、检测器模块、飞行管、机架模块、外壳、真空泵)和软件组成,产品基于MALDI-TOF方法,结合配套试剂可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多肽或蛋白指纹图谱的采集,是国内首台(套)用于血清多肽或蛋白指纹图谱分析的临床质谱仪。仪器针对性地根据血清多肽分子量进行了检测区域内(m/z680~18600Da) 信噪比、分辨率、出峰谱型的调校,严格控制仪器台间变异系数。该质谱仪在注册审评前经过了严格的临床研究。临床试验采用随机、盲法、配对的临床试验设计。收集受试者促凝全血分离的血清样本并进行编盲,受试者血清样本经配套试剂预处理后用ClinMS-Plat® I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多肽及蛋白指纹图谱检测,输出分析结果。三家临床试验机构对受试者样本在待考核仪器上的检测结果与金标准相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灵敏度为91.94%(P=0.95,置信区间87.48%-94.91%),特异度91.14%(P=0.95, 置信区间 86.83%~94.13%),诊断符合率91.52%(P=0.95, 置信区间 88.57%~93.76%);Kappa值为0.8300。由于多肽与蛋白组学信息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ClinMS-Plat® I的获批在体外诊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ClinMS-Plat® I质谱仪与配套试剂盒(Bio-pSi® 系列)使用,单次检测可获得包含数百个血清多肽分子的指纹图谱。汇健科技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包含数万例肿瘤人群队列样本、数十万例次检测数据的人工智能判别模型(汇健智云® )。未来,该款型号的质谱仪将与诊断试剂、AI分析软件三者共同组成一整套体外诊断分析系统(下图),可用于各种肿瘤、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筛查、辅助诊断和复发转移评估等领域。ClinMS-Plat® I 是一款具有卓越性能和创新功能的高端医用质谱,具有如下优势:快速:独特的多肽富集技术,自动化批量检测,96个样本全流程仅需2小时;精准:多肽及蛋白指纹谱检测多个标志物,相比单一或少量标志物组合,结果更可靠;稳定:通过质控技术有效控制多肽及蛋白质谱峰强度变异系数,结果稳定性、重复性高;灵敏:相关多肽检测限可达fmol/μL级别。ClinMS-Plat® I曾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方向)创新任务榜单,是2022年质谱领域唯一进入榜单的项目;同年入选了浙江省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重点项目的高端医疗装备;2023 年入选“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重点领域(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指标清单”。汇健科技也与省内多家知名临床医院合作研究多肽组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获得了多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浙江省“尖兵领雁”计划的支持。我们相信,ClinMS-Plat® I的推出将推动多肽和蛋白组学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应用。我们将竭诚为临床机构、研究机构和IVD企业提供优质的创新质谱产品和服务,并期待与行业友商携手合作,在ClinMS-Plat® I平台上开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诊断试剂,共同开创组学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延伸阅读1. 血液循环多肽(BCP)是目前液体活检最理想的标志物之一多肽是分子量为0.2~20KD的蛋白,主要由RNA上短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翻译或者组织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切割产生,处于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作用网络下游。其种类以及包含的生物学信息更加丰富,能迅速反应生物体内“正在发生的变化”。大量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及肿瘤细胞的迁移过程中,肿瘤微环境的多肽会发生片段长度、片段种类、糖基化修饰、磷酸化修饰等变化,通过质谱仪的检测可敏感地指示多肽指纹图谱的变化。此外,肿瘤组织高压和血管的高通透性,促使产生的低分子量肿瘤相关特异性多肽可快速、高效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得血液循环多肽(Blood circulating peptides, BCP)包含了组织癌变信息,通过检测分析BCP指纹图谱可早期发现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此外,BCP检测技术在阿兹海默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中也将发挥重要的应用。血液样本中,多肽含量极其微量,在质谱检测中容易受到高丰度蛋白的干扰,此前SELDI® 芯片,ClinProt® 磁珠等产品也曾用于血液多肽的提取和捕获。汇健科技创始团队从2012年开始发明了Bio-pSi® 微纳颗粒,实现了血清多肽的高效捕获,并在MALDI-TOF上呈现高稳定高灵敏的血清多肽指纹谱信号。2.飞行时间质谱工作原理飞行时间质谱(TOFMS)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质分析领域。TOFMS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子化、加速和飞行三个步骤。具体来说,它基于不同化合物的质量-电荷比(m/z)的差异,通过高电压脉冲使其形成离子,然后引入到一个带有电场的追加管道中。在追加管道内,各种离子被加速并飞行到检测器处,到达时间取决于其质量和速度。检测器收集到的信号产生一个质谱图,其中离子信号的强度与m/z值呈正比。此外TOFMS还需要配合数据处理软件来分析和解读得到的质谱图。这些软件将质谱图转化为离子的m/z值和相对强度,从而识别不同的化合物。质谱图中每一个峰都对应着一个化合物的离子,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质谱图,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参考文献Julia Tait, Lathrop,Douglas A, Jeffery,Yvonne R, Shea et al.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erspectives on Clinical Mass Spectrometry.[J] .Clin Chem, 2016, 62: 141-147.
  • 西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通过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检测能力验证
    3月17日讯,近日,西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收到国家认监委颁发《能力验证合格实验室证书》。根据该证书,西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参加的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开展的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ELISA试验(CNCA-09-A01-26)能力验证项目,结果为满意。这是西藏检验检疫局在重大动物疫病检测方面首次通过国家认监委组织的能力验证,标志着西藏检验检疫局已具备了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的能力和水平。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对其危害大。 往往是分娩高峰的母猪会首先发病,窝发病率可达100%。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 血清沉淀的正确处理方法
    明明是一瓶优质的血清偏偏出现沉淀和血清质量有关吗?会影响细胞培养吗?如何避免沉淀?出现沉淀如何处理? “血清沉淀,其实属于常见现象,并不会影响血清的品质,大家不必惊慌!但很多人对这一现象还不是很了解。”为此,我们对“血清沉淀”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供广大科研青年参考。 血清沉淀是什么?血清中经常会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其成分有多种类型,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纤维蛋白、磷酸钙还有一些其它成分。1. 纤维蛋白(Fibrin)血清中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大多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血清采集、过滤(3 次 0.1 μm过滤)和灌装处理都是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完成, 此时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处于溶解状态。但在解冻之后, 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往往会发生凝集,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下图是血清因反复冻融而造成纤维蛋白原的凝集2. 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这是一种常见的沉淀成分,通常会造成血清出现云雾状浑浊。当产品在 37℃保存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小黑点的存在。这些小黑点在布朗运动的作用下四处游动,常被误认为是微生物污染。3. 其他成分(Other) 血清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形成沉淀,例如胆固醇形成的油脂滴和其他蛋白沉淀等血清沉淀会影响细胞培养吗?1. 细胞生长我们在出厂前都会对血清进行一系列质检测试,确保血清质量达到严格标准。血清测试和细胞培养经验也表明,其沉淀成分不会影响血清作为细胞培养添加物的表现。这一点得到了众多客户和其他血清供应商的肯定。解冻之后, 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往往会发生凝集,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2. 怀疑污染磷酸钙颗粒经常会被当成微生物污染而引发不必要的担忧。一般情况下,当操作人员融化血清后注意到有雾状浑浊时,常将其存放在 4℃冰箱中观察,并考虑接下来是否继续使用。但这样会使沉淀进一步增多,反而会使血清更加浑浊,进而误以为存在血清污染。并且,在倒置显微镜下,可在血清中观察到四处游动的小黑点(磷酸钙颗粒的布朗运动),更容易使人误以为存在微生物污染。为防止这类误解的产生,我们不建议客户培养血清来验证是否存在污染,而是将血清直接接种在细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观察是否有细菌的增殖。并且,进行革兰氏染色,并在油镜(100 X 10 倍)下观察可直接确认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怎样操作可以尽量避免沉淀出现?1. 正确解冻首先,应按照逐步解冻的方式正确解冻血清:从-20℃取出后,置于 4℃冰箱缓慢解冻,最后置于室温完成解冻。如果直接从-20℃拿到室温或 37 ℃水浴解冻,则非常容易产生沉淀。在解冻过程中,请注意时不时缓慢摇晃瓶子,减少沉淀的产生。为避免反复冻融,建议您将血清分装使用。2. 使用和保存注意事项血清沉淀很难预测和避免,出现沉淀后也无需担忧,这并不会影响血清的品质。已知血清沉淀在以下条件下会有增多的可能:1) 热灭活;2) 37℃培养;3) 反复冻融;4) 伽马射线照射; 5) 2-8℃长期保存; 6) 长期保存于可自动化霜的冰箱中(温度不稳定)。血清沉淀的形成机理多种多样,具体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我们尚不能准确预测和控制血清沉淀的产生。目前市面上所有品牌的血清产品都存在沉淀现象,这一点可以在各品牌官方网站上关于沉淀问题的声明上得到证实。出现血清沉淀该如何处理?我们建议您采用2000 rpm 离心5分钟,取上清使用就好,比过滤方便,不需要另外准备滤心和针筒,又不容易污染。总 结:血清产品中出现沉淀属于常见现象,但不会影响血清的品质,对细胞培养而言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 Analytical Chemistry封面成果:基于MALDI-TOF血清多肽指纹图谱的新冠肺炎快速检测方法
    仪器信息网讯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继续,严重威胁着全球公众健康。截至2021年4月,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1.282亿例。故迅速检测该疾病、及时隔离受感染个体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免疫分析的检测方法存在假阴性和诊断延迟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高准确度、快速高通量的新冠肺炎检测方法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重庆市人民医院、复旦大学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血清多肽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以高效检测新冠肺炎。该方法准确、成本低、通量高、样品消耗少(一次检测仅需5 μL血清),不需要苛刻、洁净的检测环境,且操作简便,对于非专业人员非常友好。此外,血清样本的采集很大程度降低了采样人员的暴露风险。因此,该方法在大规模人群筛查、常规检测和诊断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有望在疫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 Analytical Chemistry 期刊上。点击图片阅读论文  研究团队首先采用MALDI-TOF MS分析了146例新冠肺炎患者和152例对照病例(包括73例临床症状相似的非新冠肺炎患者、33例结核病患者和46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交叉验证递归特征消除(REFCV)共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测试集(198个样本)中的血清多肽谱图进行特征峰筛选,筛选出25个峰作为新冠肺炎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特征峰。  图1. 基于血清多肽指纹图谱的新冠肺炎快速筛查诊断模型的建立流程  随后,利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朴素贝叶斯(NB)、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K-最近邻(KNN)、决策树(DT)和自适应增强(Adaboost)共8种机器学习方法,以这25个特征峰构建用于新冠肺炎筛查诊断的分类模型。并绘制了已构建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接收器工作特性(ROC)曲线,使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分类器的性能。由结果可知,所有模型的AUC均高于0.99。其中,LR、SVM、RF、GBDT、DT和Adaboost模型的AUC为1。  图2. 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新冠患者血清多肽指纹图谱差异特征峰筛选  紧接着,在独立于特征峰筛选和模型生成的测试集(100个样本)中测试了25个特征峰的分类效果,获得了最佳的分类模型—LR模型,该模型在识别新冠肺炎患者方面显示出98%的敏感度、100%的特异度和99%的准确率。  图3. 在100例测试集中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模型鉴定新冠肺炎患者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血清样本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对25个特征峰进行注释,25个特征峰中有15个被鉴定为完整蛋白质或蛋白质片段。经分析,这15个蛋白涉及淀粉样纤维形成、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体液免疫反应、受体介导的内吞、急性炎性反应和MAP激酶活性调节等过程。其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及急性炎性反应相关蛋白的富集变化已在其它新冠肺炎的组学研究中被报道。  在这项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血清的取样时间从症状出现起3至28天不等,涵盖了相对较长的疾病进展期。所研究的对照组由近一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非新冠肺炎患者(共73例)、33例结核病患者和46例健康人组成。从非新冠肺炎个体中,尤其是具有相似症状的非新冠肺炎患者中筛查新冠肺炎患者一直以来都是新冠诊断的难题,意义重大。本项研究中样本的长期疾病进程覆盖、对照组样本组成的多样化均显示本方法在新冠肺炎患者快速筛查中有巨大应用前景。  论文并列第一作者为颜令硕士、易佳博士、黄长武主任技师和张剑博士,乔亮研究员、孙薇副研究员及廖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和北京市科委(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ission)的支持。
  • 血清瓶洗瓶机的实验方法
    血清瓶洗瓶机主要用于清洗实验室中使用的各种血清瓶和其他玻璃器皿,如试管、离心管、培养皿等。使用血清瓶洗瓶机可以减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实验工作中,提高整个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血清瓶洗瓶机的实验方法:准备清洗液: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可以是酸、碱、有机溶剂等,并按照清洗剂的说明进行配制。预处理:将需要清洗的血清瓶放入预处理区域,进行初步的清洁处理,如去除标签、松脱粘附物等。清洗:将准备好的清洗液加入血清瓶洗瓶机中,根据设备操作说明设定相应的清洗程序,如温度、时间、清洗方式等。漂洗:在清洗完成后,使用清水进行漂洗,以去除残留的清洗剂和污渍。干燥:漂洗完成后,使用干燥设备或自然风干的方式将血清瓶烘干,以确保无水分残留。检测与评估:对清洗后的血清瓶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清洁度符合要求。可以使用显微镜、化学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测。存储与使用:将清洗合格的血清瓶存储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按照需要使用。
  • 镉污染对人体的毒害有多大?
    打破砂锅   连日来,发生在广西龙江河段的镉超标污染事件,严重威胁当地及下游沿岸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那么,重金属镉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究竟有多大?不慎受到镉污染又如何采取急救措施?请关注——   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广西迅速行动,一方面采取加大下泄流量、投放中和物、调水稀释等方式努力降低镉浓度 一方面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障物资供应,缓解市民恐慌情绪,打响了一场针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阻击战”。   据新华社1月30日电,目前在柳州市区上游57公里的柳城县糯米滩水电站以上的龙江河段,有镉浓度超标5倍以上的水体长达100公里,目前柳州水源地的情况尚在控制范围内。   专家称,这些污染水体经洛东电站、三岔电站、糯米滩电站三次削峰后,镉浓度可控制在超标10倍以内。河池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已通过专家的意见计算出污染团的总量、位置和流速,优化完善絮凝剂和烧碱等投放、控制龙江上游水电站的出水量等方法,尽量将污染团滞留在河池境内龙江河段处置,尽最大可能保障下游市民饮水安全。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人对镉这种重金属还不了解,对其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不甚清楚。那么,重金属镉的真实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   镉污染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镉(Cd)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镉常与锌、铅等共生。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镉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资料显示,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也有一定的蓄积。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柳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 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可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征死亡。   从动物实验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镉还可使温血动物和人的染色体发生畸变。镉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也经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尚未得到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的证实。   据在河池市现场指挥处置镉超标的专家刘旭辉介绍,镉比砷、铬等毒性要小,但如果人体内聚集过量的镉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刘旭辉说,当地已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的聚合氯化铝和石灰粉,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聚合氯化铝可将离子状态的镉固化,避免被人体吸收。   急性镉中毒如何急救?   1931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镉环境污染进而导致人体慢性镉中毒的典型案例。针对镉污染会引发痛痛病的担忧,有专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卫生基准镉分册中指出,“痛痛病”主要发生在镉污染区居住三十年以上,多胎生育的四十岁以上妇女,其主要特征为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多发性骨折、骨剧痛和肾小管功能障碍。   那么,发生急性镉中毒又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据介绍,发生急性镉中毒时,要分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吸入中毒者,要迅速移离现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保持中毒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早期给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给予1%二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为预防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可酌情延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可给予依地酸二钠钙或巯基类络合剂进行驱镉治疗。严重者要重视全身支持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对于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温水洗胃,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如腹痛时可用阿托品,呕吐频繁时适当补液,既要积极防治休克,又要避免补液过多引起肺水肿。
  • 无形“探针”,“洞见”人体
    更精准地实现人体器官和病灶部位无损害可视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5月10日,在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中,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上海市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中心主任张凡以《透视人体健康的新技术——近红外光化学探针用于生物医学诊断》为题,分享了自己深耕多年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研究,结合近红外光学成像仪器,该技术可隔着皮肤和肌肉监测体内活动,有望为疾病诊断提供新路径。  发光“探针”为手术精准导航  人们很早就有“洞见”自己的需求,梦想能发明一种无创技术,实现对人体健康的可视化监控。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医学影像技术的先河,目前我们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就与此有关。然而,如何实现无辐射、实时动态的活体成像技术一直存在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逐渐发现,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相较于已有的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具有无辐射、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特异性等检测优势,能够为精准手术导航技术领域提供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对医学检测方法的优化探索中,张凡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就像打开一扇观察人体内部的窗口——只需静脉注射会发光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即可自动定位到某个器官、肿瘤或是血管,再通过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光学成像仪器,就能隔着皮肤和肌肉组织直观清晰观察到肠道的蠕动、肿瘤的边缘、细胞的游走等  “而且,我们看到的不是静态‘照片’,是动态的‘视频’。”张凡说。  从自然中寻找答案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张凡说,“荧光虽然没有辐射,可以很快实施动态监测,但是其组织穿透深度较浅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  此前,光学成像多使用可见光区(400纳米至700纳米)和近红外一区(700纳米至900 纳米)的荧光,但由于这一波段在生物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吸收和散射,其在活体深组织检测中的应用大大受限。张凡团队专注于在近红外二区窗口(1000纳米至1700 纳米)内探索活体深组织成像窗口,并且根据获得的最优窗口开发对应的长波荧光探针和成像仪器。  到目前为止,张凡团队累计开发了30余种系列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探针,相关荧光成像设备和探针试剂已实现应用转化,在多家科研机构和医院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已经成功获取了生物体内部多个待测物的动态监测。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荧光成像往往是利用外部激发光源实时激发荧光探针来获取信号,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生物组织背景荧光,从而影响成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如何寻找优化之法?在张凡看来,最好的答案就在自然里。自然界能自主发光的生物很多,比如鱿鱼、水母、萤火虫等。  “与其受背景荧光干扰,不如尝试将其本身的荧光运用起来。前面提到的‘探针’对人体来说都是‘外来的’,注射到体内后容易被代谢,而如果可以实现近红外生物发光成像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无激发的高信噪比原位成像追踪。”张凡说。  创新在学科交叉处  思路的转变拓展了张凡的研究视野。他发现除生物医学,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还能做很多事儿,比如监测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张凡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人类大大低估了微塑料暴露的影响,并且对于微塑料在人体内体液和组织的影响的研究仍然非常粗浅。事实上,直径小于2微米的小尺寸微塑料,就可以穿越细胞膜,并在脏器和脑部富集,极有可能引起氧化应激、炎症以及DNA损伤,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人们认为微塑料的影响只是通过由海洋到人类的食物链传播,其实不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微塑料会随着大气远程传播,并在淡水环境及陆地上沉积,比如美国西部地区每年就会有120吨微塑料会由大气沉积到陆地。  “微塑料比人们想象中更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甚至存在于婴儿的奶瓶里。”张凡希望,未来能运用好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微塑料进行活体实时动态追踪,为保卫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张凡一直鼓励学生勇于跨界、主动交叉、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积累,他带领的团队已成长为一个典型的学科交叉团队,一批批优秀学子毕业后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创新的机会,就在学科交叉之处。”谈及科研的心得,张凡总结说。
  • 赛默飞世尔在华投产加强型小牛血清
    2009年1月15日,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北京国航万丽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其合资企业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加强型小牛血清。 出席嘉宾有: Ken Berger 赛默飞世尔科技生命科学部 全球总裁 Cory Stevenson 赛默飞世尔科技生物工程产品部 全球总裁 Shiraz Ladiwala 赛默飞世尔科技生命科学部 亚太区总裁 张伟 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马忠仁 中美合资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仪器信息网做为特邀媒体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加强型小牛血清是赛默飞世尔科技的专有技术。该产品在补铁小牛血清的基础上添加促进细胞生长的纯天然特殊成分,促进细胞生长的能力远优于普通小牛血清和补铁小牛血清,在某些细胞系上的表现甚至胜过胎牛血清,尤其是对于CHO-K1及其它CHO衍生细胞。 研究人员正在使用赛默飞世尔加强型小牛血清进行细胞培养该技术产品在欧美市场上已经有近二十年历史,以高性价比赢得众多生物制药企业的信赖。1998年,美产加强型小牛血清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得到中国用户的青睐,尤其是大规模培养CHO细胞的疫苗生产企业。自美国发生疯牛病疫情后,赛默飞世尔科技开始向中国供应新西兰来源的加强型小牛血清,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公司决定在旗下合资公司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生产此项高尖端技术。该合资公司由赛默飞世尔科技和西北民族大学于2001年合资成立,是中国第一家生产细胞培养用动物血清的合资企业。 “我们相信在中国生产加强型小牛血清将大大推动中国血清生产行业的发展,将把中国的血清生产技术提高到世界先进的水平,”Ken Berger先生表示,“对于公司而言,更加稳定的货源和更加快捷的供应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国内的客户。另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相信我们还有望将中国的优质小牛血清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使中国的丰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创造更高的价值。” 赛默飞世尔科技生命科学部 全球总裁Ken Berger先生 关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原热电公司)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0,000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0,000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从常规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的网站:www.thermofisher.com或www.thermo.com.cn
  • 独创!单管数字PCR可取代血清学唐筛
    2022年06月15日,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5.531)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 dPCR-NIPT Assay for Detections of Trisomies 21, 18 and 13 in a Single-tube Reaction-Could It Replace Serum Biochemical Tests as a Primary Maternal Plasma Screening Tool?”(单管反应一次性检测21、18和13-三体的数字PCR无创检测技术(dPCR-NIPT),能否取代血清学筛查作为母体血浆筛查工具?)的文章,第一作者为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代鹏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孔祥东教授。本研究由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与上海塔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同时得到河南新柏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管反应一次性检测T21、T18和T13的dPCR-NIPT筛查技术。该技术具备血清学筛查的便利及低成本和基于NGS(高通量测序)的NIPT的高阳性检出率的优点,可替代血清学检测方法,成为NIPT筛查之前的新筛查技术,填补了dPCR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临床应用上的技术空白,为实现降低出生缺陷和临床筛查费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近年来,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在遗传病无创性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领域坚持对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理念,本研究的成功标志着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在居安思危、不断超越自我的道路上又进一步。本研究简介:目前,T21、T18和T13产前筛查方法有:血清学筛查和基于NGS的NIPT。血清学筛查具有检测便利和成本低的优点,但阳性检出率低(60%-80%)和假阳性率较高。基于NGS的NIPT具有阳性检出率高(97%-99%)的优点,但检测周期长、技术门槛高、检测费用昂贵等缺点。针对上述不足,本研究采用灵敏度和绝对定量能力高的数字PCR(dPCR)技术,首次建立一管反应一次性检测T21、T18和T13的数字PCR无创产前筛查技术(dPCR-NIPT)。研究结果显示:1)本研究团队自配的样品处理试剂可使游离胎儿DNA(cffDNA)比例富集约2倍。2)检测灵敏度表明,dPCR能够检测到浓度低至0.2ng/μL的血浆游离DNA(cfDNA)以及cffDNA比例低至5%的cffDNA。3)本研究中,以21、18和13号染色体(Chr21、Chr18和Chr13)作为目标检测染色体以及互为参考染色体(图5)。通过本研究使用的dPCR系统以及满足检测条件的液滴数量(20000个),确定95%检测置信度的Z值切割值为1.65以及非整倍性判定法则(表4)。4)通过检测283份临床样本,统计分析显示dPCR-NIPT检测的检测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5.12%(表5),比血清学筛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好的特异性。5)评估dPCR-NIPT与现有的序贯筛查(血清学筛查初筛+NGS-NIPT复筛)和直接NGS-NIPT筛查的成本效益,按照10000例样本来算,dPCR-NIPT分别可节省107,980元(7.8%)和4,422,980元(77.6%)(表7)。图5 21、18和13号染色体(Chr21、Chr18和Chr13)作为目标染色体和互为参考染色体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967-022-03455-y代鹏博士简介: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就职于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主要从事NIPT和无创单基因遗传病的检测与诊断。入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11篇论著,主持省级和厅级科研课题3项。
  • 和血清学诊断假阳/阴性say no,首都师范大学周晶、马占芳最新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
    section data-role=" outer" label=" Powered by 135editor.com" section data-role=" paragraph" class=" _135editor" section class=" _135editor" data-tools=" 135编辑器" data-id=" 97610" section style=" margin:10px auto text-align: center " section style=" display:inline-block " section style=" background-image: url(" d3hfzm10pwdpzg=" =& quot ) " background-attachment:=" " background-origin:=" " background-clip:=" " background-repeat:=" " background-size:=" " background-position:=" " center=" " section style=" background-image: url(" background-attachment:=" " background-origin:=" " background-clip:=" " background-repeat:=" " background-size:=" " background-position:=" " center=" " padding:=" " 6px=" " section class=" 135brush" data-brushtype=" text" style=" background-image: -webkit-linear-gradient(left, rgb(56, 89, 254), rgb(118, 140, 249)) color: rgb(255, 255, 255) letter-spacing: 2px font-size: 18px padding: 8px 1em font-weight: bold box-sizing: border-box " 和血清学诊断假阳/阴性say no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血清学诊断是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血清学疾病诊断基于血清中疾病标志物的单一信号传感。受到方法学和人为操作误差等影响,这一类基于单一信号传感的血清学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假阳/阴性,因此诊断精准度较低,不利于疾病的高效筛查和诊断。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0f62d95-fa96-48aa-8b0f-0c51f9452dc9.jpg" title=" 图1.jpg" alt=" 图1.jpg" style=" width:auto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data-ratio=" 0.47555555555555556" data-w=" 900"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图1 /p section class=" _135editor" data-tools=" 135编辑器" data-id=" 97590" section style=" margin:10px auto " section class=" assistant" style=" width:100% " data-width=" 100%" img class=" assistant" style=" width:100% display:block " src=" http://image2.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naWYvN1FSVHZrSzJxQzZEMk9oaWJIVU16MVhpYUM3djBSY1VBMXRoS0VYY2s0QXpjRW5Lbk9YRUhKaWJ3MU9FcHpyTDBuMk80Rk5yZmdOYUFaUmNEeXpEa0txaWF3LzA/d3hfZm10PWdpZg==" data-ratio=" 0.006666666666666667" data-w=" 600" data-width=" 100%" / /section section data-autoskip=" 1" class=" 135brush" style=" background:#fefef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1.75em letter-spacing: 1.5px font-size:14px color:#333 padding:1em 2px "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周晶教授、马占芳教授团队合作在综合科学领域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年,IF:11.878)上发表文章(图1),题为“Simultaneous Multi-signal Quantification for Highly Precise Serodiagnosis Utilizing a Rationally Constructed Platform”,报道了基于多信号通道传感提升血清学诊断精准度的方法。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刘瑜鑫和魏征。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研究者们通过使用负载稀土纳米荧光材料的海藻酸钠-铜水凝胶修饰电极,获得了能够用于溶液中H sub 2 /sub S传感的三信号通道传感器(图2)。基于海藻酸钠-铜水凝胶对H sub 2 /sub S的识别作用,这一传感器具有电化学、荧光和光热三个传感信号通道,并且信号相互正交。为了能够同时读取三个通道产生的信号,研究者们还设计构建了用于三信号读取的仪器平台,实现了在一次传感测试中三种信号的同时读取。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73618e3-0b82-4585-8338-22f3def8e9b0.jpg" title=" 图2.jpg" alt=" 图2.jpg" style=" width:auto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data-ratio=" 1.2244444444444444" data-w=" 900"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图2 /p p style=" text-align: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以具有高血清H2S水平的急性胰腺炎小鼠为疾病模型,这一多信号通道方法对疾病诊断效率的提升得到了有效验证(图3)。三种信号检测模式均能够有效地区分患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血清H sub 2 /sub S水平差异。通过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者们对诊断精准度的提升水平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在使用最优阈值时,基于三信号通道传感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精准度(~99%),远高于基于传统单一信号通道传感和双信号通道传感让诊断(79.5%-94.1%)。此外,研究者们还进一步确定了阈值对精准度的影响。当使用非最优阈值时,基于三信号通道传感的诊断精准度显著降低(75.0%-87.9%)。因此,在使用多信号通道传感提升诊断精准度时,其阈值需进行合理优化以减小单一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增高对精准度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bf74754-01ab-464d-bde0-26c013997d88.jpg" title=" 图3.jpg" alt=" 图3.jpg" style=" width:auto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data-ratio=" 1.1622222222222223" data-w=" 900" / /p p style=" text-align: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项研究提出了利用多信号通道检测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降低诊断假阳/阴性率 /strong /span 的概念,采用类似于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三局两胜制” /strong /span 的思路突破了传统疾病诊断中使用单一信号检测诊断效率低的困境。通过构建不同种类的多信号探针,这一方法还有望应用于其他生物分子的检测当中。 /p section class=" _135editor" data-tools=" 135编辑器" data-id=" 97617" section style=" margin:10px auto text-align: center " section style=" display:inline-block " section style=" background-image: url("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nawyvn1fsvhzrszjxqzzemk9oawjivu16mvhpyum3djbsy1vbmupiwtdysm1bshjiz2lhbtznb2tqskq2tgf1ywfdwmpjbzz1awnqvwnvq0djvdzrbmlhyzh3vwvlus8wp3d4x2ztdd1nawy=" )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size: 4px background-position: left center padding-left: 4px " section class=" 135brush" data-brushtype=" text"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44, 246, 255) color: rgb(51, 51, 51) letter-spacing: 1.5px padding: 5px 1em font-weight: bold box-sizing: border-box " 关于周晶教授课题组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zhouchemgroup.icoc.cc/" target=" _blank"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6fa72db-e26e-4d7f-975a-99db1186b550.jpg" title=" 周晶课题组 首都师范大学 仪器信息网.png" alt=" 周晶课题组 首都师范大学 仪器信息网.png" width=" 360" height=" 317"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60px height: 317px " data-ratio=" 0.8557142857142858" data-w=" 700" / /a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zhouchemgroup.icoc.cc/" target=" _blank" 点击进入LBIT课题组官方网址 /a /p /section /sectio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