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胎盘催乳素

仪器信息网人胎盘催乳素专题为您整合人胎盘催乳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人胎盘催乳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人胎盘催乳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人胎盘催乳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人胎盘催乳素话题讨论。

人胎盘催乳素相关的资讯

  • 最新研究:微塑料在人胎盘中的发现率高达100%,这一种含量尤其高!心脏、大脑等多器官均存在
    随着塑料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塑料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威胁之一。而这些塑料制品释放出的塑料碎片,又会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进一步降解后分解成为“更微小但更严重”的威胁,即「微塑料」或「纳米塑料」。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在1μm至5mm之间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塑料聚合物的碎裂并未止步于“微米级”,而是进一步形成了纳米塑料,数量上更是比预期高出了好几个量级。 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更易进入人体,其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 胎盘中微塑料检出率高达100% 微/纳米塑料可能会遍布全身并产生损害? 这并非空穴来风,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测量了人类胎盘中存在的微塑料,得到的结果令人震惊!在接受测量的62个胎盘样本中100%地检测出了微塑料,浓度为每克组织中6.5-790微克。 微克,听起来不多?但正如毒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剂量决定毒性”所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如果剂量不断增加,很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危害。“如果连胎盘中都存在微塑料,那么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的生命均可能受到影响,说明事态很严峻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Matthew Campen博士强调。 图源:https://hsc.unm.edu/news/2024/02/hsc-newsroom-post-microplastics.html 人类胎盘由贝勒医学院数据库提供,收集时间为2011-2015年,最终有62个符合条件的胎盘被用于Py-GC-MS分析。 为了能更精准地确定和量化纳米和微塑料(NMPs)在人体组织中的累积程度,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通过皂化反应和超速离心从人体组织样本中提取出固体材料,从而可以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来对塑料进行高度特异性和定量分析。 具体来说,研究者首先对样本进行化学处理,使得脂肪、蛋白质进一步水解和皂化成小分子。接着,将样品放入超速离心机中,最终在试管底部观察到一小块塑料。 再然后,研究者采用Py-GC-MS对收集到的塑料块儿进行处理,将其加热到600℃后,从而捕捉不同类型的塑料在特定温度下燃烧时释放出的气体。“很酷的是,气体进入质谱仪后,会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Campen解释道。 实验流程 Py-GC-MS分析显示,纳入分析的62个胎盘样本中均存在微塑料,每克胎盘组织中的NMPs浓度从6.5µg到685µg不等,均值为126.8±147.5µg/g。 其中,胎盘组织中最常见的聚合物是聚乙烯(PE),几乎所有样本中都存在。按重量计算,PE占NMPs总量的54%,平均浓度为68.8±93.2µg/g。事实上,生活中聚乙烯的使用率非常高,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和塑料瓶,比如水果、蔬菜、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都是用PE保鲜膜。 聚氯乙烯(PVC)和尼龙紧随其后,各占总量的10%左右。而剩余的26%,由其他9种聚合物组成。 胎盘中的NMPs含量 研究者表示,在胎盘中发现如此高浓度的微塑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儿!胎盘是孕期母体和胎儿循环系统之间的接口,约在怀孕后一个月开始形成。时间跨度上来说,胎盘组织仅有8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就能囤积如此之高浓度的NMPs;那么,这些微塑料也会在人体内其他器官进行更长期的积累。 警惕!微塑料已入侵人类心脏及全身 而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去年,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学者们竟然在与外部环境没有接触的器官——心脏及其周围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研究者从心脏收集来的5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包括心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心包脂肪组织(PAT)、心肌和左心耳(LAA),检测到直径20-469μm不等的微塑料颗粒。 doi: 10.1021/acs.est.2c07179. 为了获得人体内器官存在微塑料的“直接证据”,研究者招募了15名正在经历心脏手术的参与者,最终收集到6个心包样本、6个EAT样本、11个PAT样本、3个心肌样本和5个LAA样本。最终,在所有的5类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直径从20到469μm不等。 其中,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约占总数的77%,在心包、EAT、PAT和心肌中的具体占比分别高达96%、83%、49%和43%;其次为占12%的聚氨酯(PU),主要存在于LAA样本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E只占到微塑料颗粒总数的1%,但在所有的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同时,在9号患者的心肌样本中也能找到PE,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达到了人体最深的解剖结构!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 由于此次样本是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研究者还发现了另一个微塑料的来源途径——没错,就是心脏手术本身。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接触到各种带有塑料成分的医疗器械,这也使得手术前后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微塑料类型以及直径分布出现了改变。举例来说,手术前血液中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为PET,占67%;而聚酰胺(PA)则是手术后血液样本的含量最高的微塑料颗粒类型。 因此,研究者强调,侵入性医疗程序很有可能成为被忽视的微塑料暴露途径,值得重视! 心脏中的各种微塑料类型分布 先前,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 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还真是活到老,吃微塑料到老呢。 微/纳米塑料的“温水煮青蛙”式健康危害 不夸张地说,NMPs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或是积年累月的。 去年,维也纳医科大学等多院校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仅摄入后2小时,纳米塑料便会穿过血脑屏障(BBB)抵达大脑,而这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本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聚苯乙烯(PS)来模拟塑料微粒通过血脑屏障后的转移。PS属于热塑性塑料,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塑料杯、一次性泡沫饭盒;因其使用广泛,污染环境的程度较高,而被纳入了本次的重点研究对象。 令研究学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灌胃的仅仅2小时后,小鼠脑组织中便出现了特定的纳米级绿色荧光信号。这表明,0.293µm的PS微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胃肠道吸收,并穿透BBB进入脑组织中。 有意思的是,脑组织中只检测到了绿色荧光颗粒(即0.293µm的纳米塑料),而没有更大颗粒的信号。也就是说,塑料微粒的大小或是影响其穿透BBB能力的关键因素。 给药的2小时后,小鼠脑内检测到纳米级PS塑料微粒 此外,Science Adva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揭露了微塑料的另一大新罪证——纳米塑料能够进入大脑,与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发生作用,从而加剧帕金森病的风险。 这些“狡猾”的塑料微粒不仅仅是进入大脑这么简单,还诱导了严重的神经毒性,成为某些疾病的“铺路石”。 DOI: 10.1126/sciadv.adi8716 帕金森病(PD)的病理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在脆弱的脑神经元中病理性积聚,可以说α-突触核蛋白是PD发病中的中心环节。 为了探明塑料微粒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第一步,研究者先在体外将高浓度的野生型人类α-突触核蛋白单体蛋白(~1 mg/ml)与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平均直径~39.5±0.7nm的1nM)进行混合。 结果显示,在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的催化下,α-突触核蛋白发生了聚集。具体来说,在α-突触核蛋白与纳米塑料污染物持续混合的6天后,产生了浑浊的白色泡沫界面,整体也出现了浑浊。使用负染色透射电镜(TEM)观察溶液中的产物发现,早在第3天就有多条α-突触核蛋白纤维从单个微塑料中发出。纳米塑料污染物与α-突触核蛋白的混合过程 第二步便是探究“how”——具体来说,阴离子纳米塑料是如何加速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的呢? 分子动力学(MD)模拟表明,α-突触核蛋白与阴离子纳米塑料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复合物,其特点是在两亲结构域和邻接非淀粉样成分(NAC)结构域中具有很强的静电吸引和压实作用。然而,如果使用中性或阳离子纳米塑料来取代阴离子纳米塑料时,则未能形成类似的复合物。 仔细观察发现,阴离子纳米塑料能够置换水,插入α-突触核蛋白的两亲结构域和NAC结构域,并与之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正是两亲结构域和NAC结构域的存在,促成了阴离子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α-突触核蛋白成核。 与此同时,阴离子纳米塑料还会导致神经元的轻度溶酶体损伤,减缓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的降解。生成的增多,降解的减少,自然会导致“不平衡”的发生。 阴离子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共同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 第三步便是追踪真实的脑内链路,研究者构建了小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人类α-突触核蛋白纤维滴定在小鼠的初级神经元上。光片显微镜和共聚焦分析表明,α-突触核蛋白纤维很容易扩散开来,在大脑皮层、丘脑和杏仁核的神经元以及黑质紧密区(SNpc)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积聚。 当共同注射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纤维时则出现了更令人惊讶的情况——注射3天后,SNpc中大约2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α-突触核蛋白纤维和纳米塑料均呈阳性,且有75%的α-突触核蛋白纤维信号与纳米塑料共定位。 事实上,当给小鼠同时注射纳米塑料和α-突触核蛋白纤维时,会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观察到成熟的胞质磷酸化Ser129-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同时在整个皮质幔、杏仁核和SNpc中均出现了pS129-α-突触核蛋白病理变化的大幅增加。 总结而言,在较高的纳米塑料浓度下,这些大脑中的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会与α-突触核蛋白纤维发生协同作用,上调pS129-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在相互连通的大脑区域中的传播,进而增加了小鼠大脑皮层、杏仁核和SNpc中的病理沉积。 纳米塑料在小鼠脑内聚集并形成包涵体 最后一步,也是与人类关联性最强的一步——研究者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人脑中检测到清晰的苯乙烯纳米塑料。 聚苯乙烯并非止步于血液中,其纳米塑料颗粒可穿透哺乳动物的血脑屏障。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在路易体痴呆症患者的额叶皮层脑组织中观察到很强的α-突触核蛋白种子活性,同时也发现了强烈的苯乙烯离子痕迹。 这些数据首次测量了纳米塑料可能作为污染物进入人脑组织中,但其浓度与作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人体试验进行探究。 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和纳米塑料污染物之间的病理相互作用 综上,纳米塑料污染能够促进帕金森病以及痴呆症相关的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具体来说,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能够进入大脑组织,通过与α-突触核蛋白的两亲和NAC结合域的高亲和相互作用,导致α-突触核蛋白病理学的传播和积聚,进而诱导帕金森等神经性疾病的发生。 众所周知,塑料降解速度很慢,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这也增加了微塑料被摄入并累积在许多生物体和组织中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 孕妇胎盘中首次发现微塑料
    p   据最新一期《环境国际》杂志报道,意大利科学家首次在孕妇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研究小组在妇女生完孩子后捐赠的6个胎盘中的4个发现了12个微塑料碎片。有3种被确定为被污染的热塑性聚合物聚丙烯,而其他9种被鉴别出的颜料,则来自于人造涂料、油漆、粘合剂、手指画颜料、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 /p p   据报道,国外科学家们尚不清楚人体中的微塑料对健康有何具体影响。但是,微塑料中可能含有某些化学物质,这对胎儿可能造成长期的身体损害,甚至使胎儿的免疫系统崩溃。 /p p   据称,胎儿体内的微塑料颗粒很可能是母亲吸入,或通过饮食带入体内的。 /p p   据报道,研究者们对四名怀孕和分娩过程都正常的健康妇女进行了检查。结果,科学家们在胎盘的胎儿和母体两侧,以及胎儿发育的薄膜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据悉,十几个微塑料颗粒被检测出来。然而事实上,科学家们仅分析了每个胎盘约4%的部分,这表明微塑料的总数要多得多。 /p p   微塑料颗粒大多为10微米(0.01毫米)左右,这意味着它们足够小,可以进入血液中。这些微塑料颗粒可能已经进入了婴儿的体内,但研究人员目前无法进行分析。 br/ /p p   罗马圣乔瓦尼· 卡利比塔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安东尼奥· 拉古萨(Antonio Ragusa)表示:“他们就像半机械婴儿似的,不再单纯由人类细胞组成,而是掺杂着无机物。” /p p   研究人员称:“我们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以评估微塑料的存在是否会触发胎儿的免疫反应,或导致有毒污染物在体内的释放,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br/ /p p   不过,参与该研究的另外两名女性的胎盘中并未查出微塑料颗粒,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生理状况、饮食或生活方式造成的。 /p p   从珠穆朗玛峰的山顶到漆黑无边的深海,微塑料污染已遍及地球的每个角落。 /p p   本网相关报道: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824/557449.shtml" target=" _blank" 警惕!人体47处被检出微塑料,或成健康研究下一个热点 /a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522/539229.shtml" target=" _blank" 除了海洋里,空气中也有浮游微塑料 你呼吸了吗? /a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9/492232.shtml" target=" _blank" 洗涤衣物可能是未被充分认识的微塑料污染源 /a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0/491533.shtml" target=" _blank" 北极微塑料从哪儿来?科学家又发现新证据 /a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904/470662.shtml" target=" _blank" 美研究:13国水管及食盐和啤酒中存在“微塑料” /a /p p   今年十月,科学家们发现婴儿使用塑料瓶饮用配方奶粉时,每天要吞咽数百万个微塑料颗粒。2019年,研究人员在胎盘一侧发现空气颗粒污染物,这表明未出生的婴儿也暴露于交通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中。 /p p   显然,如何避免这些微型颗粒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将在未来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p
  • 新思路:迷你胎盘+大脑类器官将如何揭开精神疾病的根源
    它们漂浮在普通的实验室培养皿中,不会比普通的米色小扁豆更引人注目;它们往往如此脆弱,如果温度或“食物”或周围的空气偏离“完美理想区”就会萎缩死亡。科学家们之所以要精心伺候着这样的“类器官”——微型版本的肾、心脏、肠道,甚至大脑—— 是因为这可都是由人类干细胞构建产生的,它们的脆弱可能会耗费数月的工作。Lieber脑发育研究所的生物学家Jennifer Erwin却无意“娇惯”她培养出来的类器官: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干细胞生成的人类胎盘。尽管构建这样类器官颇具挑战性,她打算让它们接受缺氧、应激激素、以及其他条件的攻击——用于模拟妊娠并发症。妊娠并发症会增加胎儿大脑发育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后期出现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智力残疾等疾病。如果这些实验能行得通,Erwin下一步计划将胎盘类器官与大脑类器官共同培养!弄啥咧?这样,当迷你胎盘遭受生理困扰时,她将能够检测迷你大脑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收集有关这些疾病如何出现的线索 —— 比如基因是否过度活跃?还是不活跃?神经元是否形成了太少的突触?或是太多?—— 理想情况下,甚至找出阻止它们的方法。实验结果可以填补科学对大脑发育理解的巨大空白。多年的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压力,则会增加孩子患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机会。“在某些情况下,风险是两到四倍,”神经科学家,Lieber研究所所长Daniel Weinberger博士说。相比之下,遗传变异只会增加一小部分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但“复杂的怀孕”和“精神分裂症”之间是大脑的“黑匣子”。通过测定胎盘窘迫如何影响大脑类器官,Erwin希望她能够了解真实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人体类器官被用于了解疾病如何发展,筛选药物等等。迷你肾脏和肠道几乎没有受到生物伦理学家什么异议。但大脑类器官,如大脑本身,具有不同的伦理地位,这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比如到底应该允许大脑类器官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哪些道德考虑,以及它们是否会变得有意识......可能没有任何人明确。波士顿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的生物伦理学家Jeantine Lunshof说:“我认为建立和研究这种[胎盘/大脑]类器官模型存在着很强的科学和伦理原因。”他曾为George Church的哈佛医学院实验室提供建议。“据我所知,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测试胎盘功能障碍对发育中大脑的影响。这是一个如此巨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你找到可以导致预防或治疗的线索,那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医学和道德贡献。”这并没有消除这项研究计划所具有的“推动研究极限边界的性质”。Lieber研究所隶属于但独立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并不缺乏全尺寸的人类大脑。通过与四名体检医师达成的协议,研究所每年收到大约500个大脑,现在大约有3,000个。它位于巴尔的摩北部霍普金斯科技园区一座11年历史的玻璃钢建筑中,看起来就像无数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基因组测序仪和蔡司显微镜在初创公司中无处不在。但该研究所与其他实验室有一处显著区别。在这里,由工作人员推着、穿梭于走廊中的灰色膝盖高的小车的盖子上用魔术记号笔标记的潦草字迹中警告说,里面的干冰“不供公众使用。”干冰是为了保持运输中的大脑冷却。平时这些大脑保存在28个冰柜里,在一个裸露的,混凝土地板的房间里。设置在门上的数字温度计显示负80摄氏度以下的读数。这些大脑让Weinberger和他的同事们在了解妊娠问题如何导致精神分裂症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医疗记录表明哪些脑供体有精神分裂症,有时还有哪些母亲有怀孕问题 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诸如糖尿病,缺氧,营养不良和感染等产科并发症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但是这对于妊娠问题何以迫使大脑发育偏离如此之彻底以至于最后导致严重的精神障碍,却无法回答。这就是Erwin的胎盘+大脑类器官切入的地方。像其他类器官研究人员一样,Erwin从成人细胞开始——在她的研究中,包括脑健康的捐赠者和精神分裂症死亡的人。轻轻地剥离一小块硬脑膜(这是覆盖大脑的坚韧膜),并解离硬脑膜的细胞,她和她的同事进行遗传重编程,使他们不再是硬脑膜细胞,而是恢复到类似胚胎的状态——当它们是干细胞、能够发育成任何身体的特化细胞时的状态。然后,科学家将这些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暴露于生物化学物质中,从而将它们推向新的发育途径:成为胎盘细胞。就像宏观版本一样,细胞自发组织起来。“类器官有分层的三维结构,”Erwin说。“而不是一大坨。”胎盘类器官的基因组与其细胞来源的成年人相同。因此,它也与其胎盘相同。Erwin在一个“摇床”中培养类器官,这是一个在培养箱内来回轻轻摇动的小培养皿,摇动以保持良好的营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需要大约10天才能发育成类似于真实器官的胎盘类器官,用以模拟对外界攻击的响应。一旦发育成类器官,Erwin会施于压力条件。例如在一项测试中,她通过在含有5%氧气而不是标准20%的空气中生长类器官来模拟怀孕缺氧。根据初步结果,类器官会形成微小的绒毛,突出的手指样结构伸出来寻找维持生命的氧气——就像真正的胎盘一样,缺氧会使绒毛长入子宫壁。其他计划的攻击包括大量的应激激素,流感病毒和其他已知会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因素。很快,Erwin计划构建大脑类器官,并在与胎盘类器官相同的培养皿中让它们生长,两种类型的类器官用一层仅允许生物化学物质通过的膜分隔开。如果一切顺利,实验应该会展示对胎盘类器官的攻击如何影响大脑的类器官。因为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细胞产生的类器官,具有与细胞来源人相同的引起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变异,所以类器官是测试基因和环境(这里指经过胎盘过滤的环境)如何相互作用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理想方式。“只有很少的疾病异常是单纯由基因作为唯一的风险因素的,”Weinberger说。恰恰相反:正确的环境可以使本来可能导致疾病的基因沉默,而错误的环境不仅会释放,而且实际上会加剧基因的致病效应。在2018年对2,03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中,Weinberger及其同事发现了一些之前被认为会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基因的奇怪现象。“当你查看这些基因时,它们不一定是关于大脑的,相反,它们在胎盘中高度表达。妊娠中的并发症越多,在350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中的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越高。”与人们预期不同的是,这些高度表达的基因中几乎没有一个与神经元的经典功能相关。相反,它们会影响总体的细胞功能,如运行产生能量的线粒体和输出蛋白质。Weinberger称这个模型为第一个“连接生命早期相关并发症,遗传风险和精神疾病”的机制。这种连接就是胎盘。如果Erwin的胎盘/脑器官配对成功,它将有望解释胎盘中数百个基因的活性升高如何影响大脑发育,有时强烈到足以导致20年后的精神分裂症。 Weinberger说,这种方法“开辟了胎盘医学的新篇章。”
  • Nature子刊:胎盘能够保护胎儿不受来自母体的新冠病毒感染
    虽然感染新冠病毒的大部分孕妇都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但有研究显示,孕妇出现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然而,我们尚不清楚无症状或轻症感染会如何影响母胎交叉区域和胎儿健康。2022年1月18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题为:Maternal-fetal immune responses in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with SARS-CoV-2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研究分析了孕期新冠病毒(SARS-CoV-2)检测呈阳性的12名女性,分析显示,孕期的新冠病毒暴露会导致一种母体和胎儿细胞共同参与的胎盘炎症反应,但不会感染胎盘组织。为了充分了解孕期感染新冠病毒的影响,研究团队入组了12名怀孕且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女性以及11名健康的对照。在检测呈阳性的女性中,8人为无症状感染,1人轻症,3人为需要吸氧的重症。研究团队在母体病毒暴露后的胎盘以及母亲和胎儿的血液中均观察到一种很特别的促炎性免疫应答。他们发现,虽然针对新冠病毒的母源抗体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但胎盘中既没发现胎儿抗体也没发现新冠病毒。作者认为,这说明胎盘能保护胎儿不受感染。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增进了我们对感染新冠病毒后母胎免疫应答的理解,并提示从母体到胎儿的垂直传播可能极为罕见。不过,他们也提醒该结论应当谨慎解读,因为研究中感染新冠重症的孕妇人数很有限。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7745-z
  • 世界首例胎盘干细胞移植成功
    日前,解放军307医院宣布,经过16个月的术后观察,由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所长、该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陈虎教授领衔的团队,率先开展的世界首例胎盘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成功。据主治医生扈江伟介绍,2013年12月30日,河北迁安一位9岁女童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患者为重型再障,如果不采取移植治疗,将因反复出血、感染而导致死亡,结局和白血病患者一样。2014年3月14日,在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后,307医院从女童新诞生的妹妹胎盘中提取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治疗,患儿康复出院。目前造血功能恢复正常,情况稳定。陈虎表示,脐带血干细胞具有免疫原性较弱、配型要求不高的优势,且移植抗宿主病发率较低,但缺点是是造血干细胞数量太少,不容易植活,难以满足移植要求。胎盘组织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通过分离胎盘中造血干细胞,从而弥补干细胞数量不足,两者联合移植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公开报道。陈虎还强调,胎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为治疗白血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但还需要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才能不断验证这种移植方式的科学性和稳定性xy-8326R Hi95缺氧诱导基因95抗体xy-8379R HIP2泛素蛋白连接酶E2抗体xy-7982R HOXC9同源盒蛋白HOXC9抗体xy-11630R HCN2 + HCN4环化核苷酸调控阳离子通道蛋白亚型2/4抗体xy-11851R HELT转录因子HELT蛋白抗体xy-11852R HES6转录因子HES6抗体xy-11853R HMX2同源盒蛋白H6亚型2抗体xy-11854R HS6ST1硫酸乙酰肝素6脑苷脂转硫酸酶1抗体xy-11646R Humanin神经保护肽HN抗体xy-4646R Capsid protein VP1大鼠细小病毒H-1株(H-1)抗体(N端)xy-2946R HAS1透明质酸合成酶1抗体xy-5898R HIF3 alpha缺氧诱导因子3α/HIF-3α抗体xy-5899R HIFPH4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4羟化酶抗体xy-5888R Hyaluronidase2透明质酸酶2/玻璃酸酶2抗体xy-5822R H Cadherin心脏钙粘蛋白抗体xy-6592R HSD17B617-β-羟脱氢酶6抗体xy-4813R H5N1-H5禽流感H5亚型全病毒抗体xy-2942R ORF K14(HHV8)人类疱疹病毒8 ORF14抗体xy-5889R Hyaluronidase3透明质酸酶2/玻璃酸酶2抗体xy-6538R HOXB2同源盒蛋白B2抗体xy-6539R HOXB8同源盒蛋白B8抗体xy-6540R HSPA6热休克蛋白70家族蛋白6抗体xy-9913R HGFA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蛋白抗体xy-6537R HDGF肝癌衍生生长因子抗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样蛋白2抗体)xy-5386R Phospho-Histone H3(Thr3)磷酸化组蛋白H3抗体xy-9026R HPRT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1抗体xy-3776R Histone H3 (acetyl K9)乙酰化组蛋白H3抗体xy-3748R Acetyl and phospho-Histone H3 (Ac-K9/p-Ser10)乙酰化和磷酸化组蛋白H3抗体xy-3779R Histone H2A组蛋白H2A抗体xy-3781R Acetyl-Histone H2A(K5)乙酰化组蛋白H2A抗体xy-3782R Acetyl-Histone H2B(K5)乙酰化组蛋白H2B抗体xy-3783R Acetyl-Histone H2B(K20)乙酰化组蛋白H2B抗体xy-5360R Phospho-Histone H2A.X (Tyr143)磷酸化组蛋白H2AX抗体xy-5361R Phospho-HSP27 (Ser254)磷酸化热休克蛋白27抗体xy-5362R phospho-HSP70(Tyr41)磷酸化热休克蛋白70抗体xy-5363R phospho-HSF1(Ser303)磷酸化热休克因子1抗体xy-5364R phospho-HSF1(Ser307)磷酸化热休克因子1抗体xy-5365R phospho-HSP70 (Tyr525) 磷酸化热休克蛋白70抗体xy-6011R HACE1E3泛素蛋白连接酶HACE1抗体xy-3837R Hamartin结节性硬化症蛋白1抗体xy-3828R HNF4A肝细胞核因子4α抗体xy-4001R phospho-HNF4 (Ser313)磷酸化肝细胞核因子4α抗体xy-6014R HELLS淋巴特异性解旋酶抗体xy-6013R HRASLS2HRAS样抑制因子2抗体xy-6002R HSP40 homolog热休克蛋白家族40抗体xy-6121R RBMX糖蛋白P43抗体xy-2366R HSD3B7滋养层细胞抗原3β7抗体xy-3672R HSP22热休克蛋白-22抗体xy-3606R HRH4组织胺H4受体抗体xy-3618R HSD11B2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2抗体xy-3635R HRH3组织胺H3受体抗体
  • Peprotech推出新品IGF-I LR3,更有效促进细胞生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促有丝分裂的生长因子多肽,能刺激各种细胞,包括肌肉、骨和软骨组织在体外的增殖和存活。虽然多种组织可在不同时间产生IGFs,但是IGFs主要由肝脏产生。IGFs属于胰岛素基因家族,其中还包含胰岛素和松弛素(relaxin)。IGFs与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相似,但其促生长活性远高于胰岛素。IGF-II的表达受胎盘催乳素的影响,而IGF-I的表达受生长激素的调节。IGF-I和IGF-II都可以通过酪氨酸激酶I型受体(IGF-IR)传递信号,但IGF-II也可以通过IGF-II受体/甘露糖-6磷酸受体传递信号。成熟的IGFs由无活性的前体蛋白(含有N-末端和C-末端前肽区)经蛋白水解而得。重组人IGF-I和IGF-II为球状蛋白质,分别含有70和67个氨基酸,并均含及3个分子内二硫键。IGF-I LR3是人IGF-I的类似物,包含完整的IGF-I序列,但用精氨酸替代IGF-I第三位的谷氨酸,并在N末端加上13个氨基酸的延伸肽。 由于体外设计的高生物活性,IGF-I LR3在体内的半衰期比IGF-I长,而且更易与天然蛋白结合,使其非常适用于研究和大规模的培养。重组人IGF-I LR3是分子量为9.1 kDa,含有83个氨基酸残基的非糖基化单链多肽。可用于科研和大规模培养特异性地工程改造,较胰岛素有更高的促进生长活性半衰期长,更易与天然蛋白结合适合于多种类型细胞,如HEK293、CHO、成纤维细胞等提高重组蛋白产量产品名称 货号 规格 目录价(¥) Human IGF-I LR3 100-11R3-200 200 μg 960 Human IGF-I LR3 100-11R3-1000 1000 μg 2340 阅读原文:http://www.liankebio.com/ProductCenterShow/articleID/2014070013.html
  • “激素门”背后:激素催奶大量存在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产品质检机构一般不受理个人申请,医院也没有检测能力与资质,质监部门则声称“无此抽检项目”。记者查阅最新的我国婴幼儿奶粉检测标准中,确实没有“激素检测”这一项。这意味着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目前我国奶粉业的一个监控盲区。   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儿童性早熟的成因非常复杂,至今并无定论。医学界也普遍同意这一“成因难定”的说法。   但也有医学、乳业专家、学者将矛头指向了奶牛催奶挤奶生产环节。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场的工人经常帮奶牛按摩乳房,别以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为了缓解奶牛乳房胀大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人类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样的。”李涛博士介绍道。   事实上,激素催奶最早曝光于国外。国际第四大出版商——布拉克威尔出版社的特约作者克伦道恩指出,人们在喝牛奶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为奶牛多产奶采取的措施,一年一次的人工授精、流产、注射催乳素……除此之外,美国加州一些奶牛场还给奶牛注射“控孕催乳剂”,使奶牛不怀孕就大量产奶,其产量竟然能够达到自然产奶量的10倍之多。人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是,牛奶中所含大量雌性激素对妇女健康产生的危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男性性功能障碍,及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   昨日,记者在某网站上找到一则“供应兽药奶牛专用催奶药不孕奶牛催奶注射液”信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显示为“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等”,用途则是“促进奶牛泌乳器官发育,诱导不孕奶牛泌乳等”。
  • 研究表面微塑料可在摄入两小时后进入大脑
    奥地利科学家发表在《纳米材料》杂志上的一项对小鼠的新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在被摄体内后,仅2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这说明几乎无处不在的微小塑料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令人担忧。血脑屏障是一个由血管和组织组成的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屏障,只允许水、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全身麻醉剂进入大脑,同时有助于阻止毒素和有害物质进入大脑。研究人员在6只小鼠身上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了3种尺寸的聚苯乙烯制成的微塑料,分别是9.5微米、1.14微米和293纳米,并根据大小对微小的颗粒进行了不同的荧光标记,在模拟消化液中对其进行了短时间的预处理。其中3只小鼠口服了这些微塑料颗粒,并在摄入后2—4个小时被实施安乐死。结果,摄入仅2小时后,研究小组就检测小鼠大脑中塑料的存在。这表明,一些微塑料颗粒能在较短时间内穿透肠道和血脑屏障。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卢卡斯肯纳表示,在大脑中,塑料颗粒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紊乱,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使用计算机模拟,该团队绘制了一种微塑料颗粒转运机制,即在膜表面胆固醇分子的帮助下进入大脑。他们希望新模型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微塑料颗粒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并用于未来的研究。此前,科学家在全球多地动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甚至在人类胎盘中也发现了它们。这种颗粒可通过装在塑料瓶和食品包装中的饮用水进入人体。新研究为微塑料颗粒几乎无处不在添加了新证据。
  • Science|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
    8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荣斌、江维教授团队与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团队合作,在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Pituitary hormone α-MSH promotes tumor-induced myelopoiesis and immunosuppression”的“Research Article”研究论文,报道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在介导肿瘤诱导的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中的关键作用。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是其逃避免疫监视和攻击的重要原因。靶向PD-1和CTLA-4等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治疗(ICT)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响应性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抑制机制并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策略。肿瘤患者经常遭受抑郁、恐惧、焦虑等精神或情感应激,且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抑郁、压力会加速肿瘤的发展并削弱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表明神经系统及其介导的应激反应在肿瘤生长和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丘脑-垂体(HP)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体感应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中枢。过去的研究发现HP可通过产生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催乳素调节免疫反应。此外,在肿瘤患者中HP产生的雌激素、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一些下游激素或效应物显著升高,提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HP轴可能调节肿瘤免疫,但是HP轴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免疫系统感应肿瘤诱导的神经应激的机制尚不清楚。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不同的肿瘤模型(ICT抵抗的LLC和B16F10-GMCSF肿瘤以及敏感的MC38和MCA205肿瘤)来研究下丘脑-垂体轴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发现荷瘤小鼠血清中α-MSH浓度显著升高,但垂体产生的其他激素如内啡肽、促甲状腺激素、催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无显著差异。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荷瘤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H)神经元被激活,并且垂体中叶负责编码α-MSH合成的蛋白POMC的表达也显著增强,表明肿瘤可促进下丘脑活化和垂体α-MSH产生。为了进一步研究POMC及其产物α-MSH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立体定位注射腺病毒载体的的方式敲低垂体Pomc基因的表达,随后进行荷瘤实验。结果显示敲低垂体Pomc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不同皮下肿瘤的生长。同时,在B16F10肺转移模型和LLC原位肿瘤模型中,敲低垂体Pomc的表达也能够显著抑制肺部转移灶数目和肺部结节数量。进一步研究人员发现敲低垂体Pomc表达能够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同时抑制髓系造血和肿瘤相关髓系细胞(MDSCs和TAMs等)的聚集。这些结果表明垂体来源的α-MSH通过诱导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促进肿瘤生长。为了探究α-MSH通过何种受体参与调控肿瘤诱导的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研究人员检测了α-MSH的受体的表达情况,发现MC5R在骨髓造血前体细胞高表达。通过构建Mc5r全身或条件型缺陷小鼠进行荷瘤实验,研究人员发现Mc5r缺陷可以显著地增强抗肿瘤免疫并抑制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Mc5r缺陷可以抑制肿瘤诱导的髓系造血。更为重要的是,不管是ICT敏感还是抵抗的肿瘤模型中,利用多肽抑制剂阻断MC5R均可抑制肿瘤生长,且MC5R多肽抑制剂与抗PD-1抗体联合使用可提高ICT的效率。最后,研究人员探讨了上述研究的临床相关性,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恶性头颈癌(HNC)患者血清中α-MSH浓度显著升高并与外周血中的MDSCs比例呈正相关。论文链接:10.1126/science.abj2674
  • Neuro Oncol . | 汤富酬教授/文路副研究员与合作者揭示垂体瘤转录组特征
    垂体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之一,主要由五种激素细胞组成,包括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促甲状腺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性腺激素细胞,在生长发育、代谢调节、生殖以及应激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每种激素细胞都有可能异常增殖形成肿瘤,即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又称垂体腺瘤或垂体瘤,是第二大常见的颅内肿瘤,大约占颅内肿瘤的10%~16%。基因组学研究发现40~60%的生长激素瘤有GNAS基因突变,40~6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有USP8突变,但60%垂体瘤未发现基因突变,病因不明。垂体瘤细胞中哪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异常变化?传统转录组学未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由于正常垂体组织中,五种类型的激素细胞互相混杂,传统的群体细胞转录组学所检测到的实际是“平均激素细胞”。由于缺乏正常对照信息,群体细胞转录组学难以准确鉴定垂体瘤细胞中发生的基因表达变化。另外,多激素垂体瘤和侵袭性垂体瘤是否存在瘤内细胞异质性,也是尚未研究清楚的问题。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汤富酬教授和文路副研究员,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周大彪主任合作,于2021年4月28日在Neuro-Onc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d genome analyses of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21个病人的23例垂体瘤组织样本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2679个细胞),并对其中5例组织进行了单细胞多组学测序(238个细胞),为深入理解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图1)。该研究论文的主要发现包括:图1 垂体瘤病人临床信息1)通过单细胞转录组的无监督式聚类可区分所有垂体瘤亚型,与临床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分类结果一致(图2)。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还提供了一些新的有趣信息。例如,一例垂体瘤(P11)同时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关键转录因子T-PIT(TBX19)与促性腺激素细胞关键转录因子SF-1(NR5A1),其细胞在线性降维空间中位于两个谱系之间,显示其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另一例垂体瘤(P14)被临床诊断为零细胞垂体瘤,与促性腺激素瘤聚类,提示其细胞来源可能是促性腺激素细胞。图2 所有肿瘤细胞及重要转录因子的表达在PCA图中的映射2)我们分离鉴定出了三种正常垂体内分泌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和促性腺激素细胞,首次获得这些成体垂体激素细胞类型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与相应肿瘤细胞类型比较,我们全面鉴定了生长激素垂体瘤、促性腺激素垂体瘤和催乳素垂体瘤的肿瘤差异表达基因谱(图3A-3D)。生长激素瘤的差异表达基因以上调为主(76.1%, 283/372),而促性腺激素瘤的以下调为主(84.3%, 542/643)。生长激素瘤上调的基因中富集分泌相关基因如SCG3,可能与该肿瘤类型的功能亢进特征有关。促性腺激素瘤下调基因中包括LHB和GNRHR等激素相关基因,与该肿瘤类型往往功能沉默有关;下调基因中还富集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基因如CDKN2A,表明该肿瘤类型发生了细胞增殖失调。值得指出,研究鉴定出了新的垂体瘤相关基因,如AMIGO2,在生长激素瘤与促性腺激素瘤中表达显著增高(图3E)。图3 A-D,垂体瘤肿瘤细胞和相对应的正常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A-C)和GO分析(D)。E,垂体瘤肿瘤相关基因在所有细胞中的表达水平3)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证实多激素垂体瘤中,多种激素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在单个细胞中共表达,未发现瘤内异质性(图4)。在侵袭性瘤中,也未发现明显的瘤内异质性。图4 PIT-1谱系垂体瘤和多激素垂体瘤中单细胞水平的激素相关基因表达4)单细胞多组学分析表明,即使是基因组拷贝数紊乱的垂体瘤,单细胞层次也具有基本一致的拷贝数变异模式,表明其为单克隆起源(图5A)。但我们也鉴定到了少量的瘤内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异质性(图5B)。图5 P20(A)和P21(B)垂体瘤患者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总之,本研究首次从单细胞水平上对垂体瘤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了较全面分析,解析了瘤间与瘤内异质性,鉴定了新的垂体瘤相关基因,为阐释垂体瘤发病机理与发现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崔月利博士、博士生蒋振寰、博士后张书博士和北京天坛医院博士生李超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汤富酬教授和文路副研究员,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周大彪主任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euro-oncology/advance-article/doi/10.1093/neuonc/noab102/6256973
  • 突破!我国科学家用小分子诱导出人干细胞
    4月13日,《自然》杂志刊发干细胞领域重大突破——运用化学小分子实现细胞命运的重编程,即将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干细胞。  该成果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团队完成,只需在人皮肤细胞的培养液中滴上几种化学小分子制剂,一个月后皮肤细胞就能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具有重新发育成所有已知的人体细胞类型的能力。  201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颁给了“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当时用于重编程的转录因子是一种基因物质,其重编程效率较低且有致癌风险,而且该技术缺少可控性,成为通往临床的阻碍。  为了让干细胞诱导更安全、更有效率,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团队十几年来持续开展小分子的寻找工作,通过化学小分子将已经分化的人体细胞逆向转变为干细胞。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成功诱导分四步  多潜能干细胞,是可以从早期胚胎里面获得的一种干细胞,它具有无限发育的潜能。在生物技术用于干细胞诱导之前,从胎盘、脐带中获得干细胞是较为原始的方法,且获得的干细胞发育能力有限。  人们希望随时获得干细胞,必须掌握适宜的制备技术,让已经分化的人类成体细胞“走回头路”回转为干细胞。  “人类成体细胞的特性和稳态调控非常复杂,远超过其他试验用物种。”邓宏魁表示,它不太响应化学小分子外源的刺激。  犹如面对一位武装到牙齿的将军,想让他放下武器、卸下盔甲,单纯的小孩子几乎是做不到的。  因此,业内也普遍认为:人类成体细胞的表观遗传限制是极其严格的,通过化学重编程激发人类成体细胞获得多潜能性几乎无可能。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研究团队必须从原创思路出发。  “我们受到低等动物再生过程的启发,发现蝾螈等低等动物在受到外界损伤后实现肢体再生,中间多了一步可塑的中间状态。”邓宏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启发我们干细胞的形成可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步进行的。”  研发团队转变思路,开始中间态的研究,创造出一种特定的“可塑性中间态”,作为细胞逆分化的“跳板”。  沿着这一思路,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化学小分子的筛选和组合,最终发现高度分化的人成体细胞在特定的化学小分子组合的作用下,同样可以发生类似低等动物组织再生中的去细胞分化现象,获得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中间状态。  “我们尝试了20多种不同的策略,也进行了上百万种化学小分子组合的筛选。”邓宏魁回忆,找到6个小分子的组合,完成将人的成体细胞重编成为可塑性强的中间态细胞这一半的转变,就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  论文中的示意图显示,从成纤维细胞经两步变化转变为“塑性中间态”细胞,随后干细胞开始次第萌发,最终成果实现人多潜能干细胞的化学小分子诱导。  小分子诱导,更简单而且高可控  “有了这项技术,可控、高效地制备人体干细胞就像吃一片阿司匹林一样。”美国萨尔克研究所教授胡安巴尔蒙蒂用贴切的比喻表明了小分子诱导的极大优势,“没有涉及基因的变化,而是用化学小分子实现,这将大大加快干细胞用于重大疾病的治疗,大大加快其进入临床应用的进程。”  与传统的技术体系相比,化学小分子诱导干细胞更加安全和简单、易于标准化、易于调控,而这些都是原有诱导技术难以进入临床应用无法克服的限制。  在安全性方面,之前在小鼠试验已经证明,化学诱导干细胞携带的遗传突变显著少于传统方法诱导的干细胞,而且产生的嵌合体小鼠在长达6个月的观察期内不产生肿瘤、全部健康存活。同时,制备干细胞分化出来的胰岛细胞移植入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体内,经过长期观察未发现肿瘤。  此外,在个体化制备、细胞标准化制备方面,化学小分子诱导均有优势,且操作简单,时空调控性强,作用可逆,合成储存方便,易于标准化生产。  据介绍,团队用化学诱导干细胞已进一步培养出人体胰岛细胞,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上实验成功,未来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图片来源于网络
  • 拉曼和傅里叶光谱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两种微塑料鉴别方法
    目前微塑料定性定量探测技术主要有拉曼光谱技术(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rolysis-GC/MS)等,其中Raman和FTIR已成为最常用的两种鉴别方法,这与其技术特点是分不开的。1.拉曼光谱技术(Raman)是基于拉曼散射效应,光照射在微塑料样品上后,大部分光子被样品分子直接散射出来,散射光频率不变,小部分光子和样品分子发生碰撞和能量转移,改变了分子的振动方式,导致样品散射出了其他频率的光,它与原入射光的频率差值又称“拉曼位移”。“拉曼位移”的程度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因而可以起到类似“指纹”的作用,通过光栅光谱仪等设备可以提取出样品拉曼特征谱峰的位置和强度,然后与标准物质的光谱数据库进行比对,就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在微塑料分析时,经常将拉曼光谱技术与光学显微镜组合,构成显微拉曼测量系统(Micro-Raman),这样不仅可以获取样品的拉曼光谱,还可以绘制整个样品区域图像,从而快速确定微塑料的种类、形貌、尺寸及数目。图4是显微拉曼系统结构示意图,它主要由激光器、显微镜和光探测器等组成。用于微塑料测定时,常用的激光波长有785nm,532nm或1064nm;因为样品的拉曼光谱信号往往很弱,光探测器需使用带制冷功能的高灵敏度光谱仪。测量时,激光器出射光经过调制或过滤,进入显微镜后,被物镜聚焦到样品上,样品散射出的拉曼光谱信号被显微镜头收集,再经过分束器和二向色镜过滤进入光谱仪的探测器中,变成电信号后由电脑记录和分析。样品的形貌、尺寸等信息可由显微镜上自带的CCD(或CMOS等)图像传感器获取。图4:拉曼系统测量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Raman Spectroscopy, ScienceFacts在微塑料分析方面,Raman光谱技术优势很多,对样品无破坏性或微损,抗水分子干扰能力强,对样品预处理要求简单,并且可以分析深色或不透明的塑料样品。此外拉曼光谱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在鉴定粒径小于20um的微塑料颗粒碎片方面优势明显。该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拉曼光谱属于弱信号,信噪比较低。另外样品中杂质的荧光会产生干扰,严重时会彻底淹没待检特征光谱信号,影响了测量速度和检测限。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是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分子吸收光谱原理。红外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被干涉仪内的分束器分为两束,一束到达动镜,另一束经反射到达定镜。两束光分别经过定镜和动镜反射后再回到分束器上汇合后射出。动镜以恒定速度前后移动,导致两束光之间存在光程差而发生干涉。射出的干涉光穿过样品池,照射在样品上,样品分子或其官能团会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吸收与其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光能量,使得几个特定波段的红外光能量被削弱,出射光束携带了样品的特征吸收信息,并被光电检测器转为电信号传输到电脑上,然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算法对信号进行解析,最终提取出样品的吸收光谱信息。因为不同种类的微塑料会有不同的光谱吸收峰结构,可以起到类似“指纹”的作用,故可以像拉曼光谱分析一样,将其与标准物质的光谱数据库进行比对,就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其测量系统如图5所示。如若样品比较透明、轻薄,可以采用简便的透射模式测量,不过需要红外滤片配合;如若样品比较厚或不透明,则可采用反射或衰减全反射(ATR)模式来获取样品特征光谱信息[5]。此外FTIR也可以与光学显微镜联用,进一步获取样品的图像特征。图5:FTIR测量系统示意图。图片来源:In: Park, T. (eds) Bioelectronic Nose. Springer, Dordrecht.在微塑料分析方面,FTIR技术有和Raman技术相同的优点,比如对样品无破坏性,样品预处理要求简单,测量准确等。但不同于Raman技术,FTIR技术无需衰减严重的色散分光,光能量利用率高,光通量大,信号强度高,测量速度快,这是FTIR技术的独特优势。FTIR技术也有一些缺点,样品测试极易受水分子干扰,样品必须保持严格干燥;同时对于形状不规则或厚度过大样品,FTIR技术会因折射误差等原因造成红外光谱图解析困难。对于粒径小于20µm的小塑料颗粒,FTIR技术也易受周围粒子或者环境的干扰,测定效果一般。微塑料在人体内的检测与发现近年来,Raman和FTIR技术在帮助人们鉴定人体内塑料方面进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下面是几个案例。2021年,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从北京体育大学的青年学生志愿者中,采集了24份粪便样品,使用光学FTIR技术对样品开展检测,结果有23份检测出了8种微塑料,其中聚丙烯(PP)的相对质量丰度比占到61.0%,检出的微塑料尺寸在20-800um之间。相关研究论文标题引用了一条西方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也是一个形象的提醒,检出的微塑料与大家饮用的瓶装水和饮料有关。2022年,南京大学和南京医大的研究团队从50名健康人和52名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获取了粪便样品,然后使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开展了检测,发现健康者与肠炎患者的粪便中都有微塑料,其中PET和PA的拉曼特征峰出现次数最多[7]。图6是测试结果,测出的微塑料颗粒形状多为薄片、纤维、碎块和球状,其中薄片和纤维状微塑料占比超过80%,成分以PET(多用于瓶子和食品容器)和PA(多用于食品包装和纺织品)塑料为主。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常喝瓶装水、常吃外卖食品、或经常暴露在灰尘中的患者,其粪便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肠炎患者的粪便中的微塑料含量是健康者的1.5倍,意味着微塑料在肠炎患者肠道内有更多的堆积,可能加重了炎症。更进一步的,202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团队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首次在人类活体血液中检测出微塑料颗粒,平均浓度为1.6ug/ml。图6:受试者粪便内微塑料。图片来源: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6.1 (2021): 414-421.不仅是血液,最近人们在人类胎盘和母乳中也检出了微塑料。2020年来自意大利Marche大学团队联合当地医院妇产科采集了6位正常怀孕并分娩的健康女性的胎盘样品[9],并选择了其中4%的区域,进行染色加工等预处理,然后该团队使用785nm激光器为光源,结合显微镜,测量了样品的微区拉曼光谱,结果首次在胎盘的胎儿侧、母亲侧以及胎盘膜中检测到了12个微塑料颗粒的存在,其尺寸小于10um,鉴定出塑料的成分为常见的乙烯和聚丙烯等。为避免胎盘受到污染,样品采集与分析过程中,该团队全程采取了零塑料措施。2022年,该团队再接再厉,继续发挥拉曼光谱技术的威力,以母乳为研究对象,结果首次在健康人体母乳样本中也发现了微塑料,其成分特征光谱和显微图片如图7所示,光谱图中横坐标代表波数(cm-1),纵坐标代表相对强度值(Counts)。研究人员将测量得到的波峰的位置与标准数据库中的波峰对比,确认出这些塑料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PE等塑料一样。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与母体皮肤和呼吸接触的油漆、染料、塑料粘合剂、灰泥、化妆品以及个人护理等产品密切相关。图7:微塑料颗粒特征拉曼光谱。图片来源:Polymers 14.13 (2022): 2700.上述研究让我们清晰地感觉到,微塑料可以滞留在人体内,并进一步突破屏障,进入血液并被输运到全身各处,甚至可以进入人体胎盘和乳汁! 同时,上述研究也展示了Raman和FTIR技术在研究微塑料方面的价值。两种光谱技术各有千秋。在未来,如将两种技术进行有机组合,互补其优势,将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威力,对探索人体内的微塑料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帮助。
  • 吃顿外卖=千亿个塑料颗粒下肚!每人每周摄入的5g「微塑料」
    每人每周吃下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细胞膜。虽然不会有人直接吃塑料,但食物的包装——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等,则会将大量的微塑料直接送入人们的口中。微塑料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却是积年累月的。 去年4月20日,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化学家Christopher Zangmeister团队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以食品级尼龙袋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成分的产品作为样本,探究微塑料的来源及释放情况。事实上,以这两种成分为主的塑料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比如烘焙衬垫和一次性外带咖啡杯的内衬塑料薄膜。 结果显示,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放一杯100℃的水,静置20min后,研究者在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也就是说,当你享用喝一杯500ml的热咖啡或热奶茶时,将有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进入你的身体内! DOI: 10.1021/acs.est.1c06768 不仅如此,其实早在婴儿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摄入微塑料。据Nature Food上刊登的研究Microplastic release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feeding bottles during infant formula preparation估计,在使用聚丙烯塑料瓶制备的每升婴儿配方奶粉中,婴儿可能摄入多达1600万个微塑料颗粒。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备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将聚丙烯婴儿奶瓶消毒、风干,然后倒入加热到70℃的水。在摇晃瓶子一分钟后,他们过滤了液体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发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微塑料颗粒。仅装瓶1分钟就能检测到,证实了微塑料产生的即时性。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冲奶粉使用的水温会极大地影响释放的污染颗粒的数量。当水温从25℃上升到95℃,每升释放的微塑料颗粒从60万增加到5500万个。也就是说,水温越高,释放的量就会越多。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0-00171-y 由于人们不断地吃外卖、喝咖啡、吨瓶装饮料,微塑料自然也不停地被摄入进人体内。 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还真是活到老,吃塑料到老呢。以每周5g塑料颗粒计算,人这一辈子估计要吃下一个乐高玩具,想想还有点小刺激(bushi)。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 2019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粪便样本都检测出微塑料呈阳性,每10克人类粪便中平均有20个微塑料颗粒。 如果光是“吃下去,拉出来”的简单关系,微塑料倒不值得担心。然而,实际并非如此。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 更令人担忧的是,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表明微塑料可能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造成影响! DOI: 10.1016/j.envint.2022.107199 研究者在22名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中检测到了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分别是PET、PS、PE、PMMA和PP。 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及其来源 在严格控制了采样、样品准备及分析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塑料污染后,研究者在近8成志愿者的血液里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77%,17/22),平均下来,每个志愿者每毫升血样里有1.6ug的微塑料。 测出比例最高的为PET,在50%的志愿者血液中都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血液浓度最高为2.4ug/ml,提示大部分人体内都含有瓶装水释放的微塑料。 其次为:PS(36%)、PE(23%),最高血液浓度分别为4.8ug/ml及7.1ug/ml,这两类塑料主要应用在保鲜膜、一次性泡沫饭盒、塑料杯等,表明来自食物包装的微塑料也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并且进入的量不容小觑。 最后是PMMA,仅在5%的志愿者血液中发现,在所有志愿者血液中均未检测到PP的存在。 这项研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考虑到血液循环在体内四通八达,为各器官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不难想象微塑料也随着血流流经全身。“在血液样本中发现微塑料存在”的事实,也说明了人体清除微塑料的速度是低于从外界摄入的速度。 进入血液的微塑料可能通过肾脏过滤或胆汁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也可能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沉积在肝脏、脾脏等器官。换句话说,微塑料早已无孔不入,甚至遍布全身。 肠道疾病患者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的1.5倍 微塑料究竟会对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这才是人们更为关心的话题。 此前,已有动物实验证明,微塑料可以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出生缺陷,减少精子的产生,引发胰岛素抵抗,并损害学习和记忆。此外,科学家们还观察到了由于微粒刺破和摩擦器官壁而引起的物理损伤迹象,例如炎症。 DOI: 10.1098/rstb.2008.0281 为了进一步探究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们还构建了模拟消化道的体外系统,探究微塑料颗粒是否会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结果显示,微塑料的存在会对脂肪吸收带来健康上的负面影响,即当脂肪与微塑料颗粒一起摄入时,脂肪的生物利用度会随之增加,导致更多的脂肪进入血液(这可能就是外卖越吃越胖的原因之一)。此外,该研究中还显示微塑料会影响微量营养素吸收、增加小肠渗透性,以及促进某些细菌繁殖等。 现阶段,有关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试验有限,但已初见端倪。2021年12月,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上的一项学术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的微塑料比健康对照组多,表明这些微塑料可能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存在相关性。 研究团队从不同地区的50名健康人和52名IBD患者中获取了粪便样本。分析结果表明,IBD 患者的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受试者粪便的1.5倍。患者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越高,疾病相关的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症状就越明显。 具体结果为: ①IBD患者和健康人粪便中微塑料的浓度分别为41.8和28.0个/g dm,IBD患者的粪便中每克的微塑料颗粒比健康人的多1.5倍左右。 ②该研究共检测到15种微塑料,以PET(用于瓶子和食品容器)和PA(聚酰胺;用于食品包装和纺织品)为主,主要形态分别为片状和纤维状。 ③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并且经常暴露在灰尘中的患者,其粪便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该研究首次表明 IBD 患者粪便中微塑料(MPs)的浓度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且IBD患者粪便中微塑料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这一结果提醒人们,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能不容小觑。 然而,“微塑料”是否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仍存在巨大未知,亟需更多相关学术领域的探究,以应对其未知风险。 众所周知,塑料降解速度很慢,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这也增加了微塑料被摄入并累积在许多生物体和组织中的可能性。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 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检测,让血清无所遁形
    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检测血清中多溴联苯醚背景介绍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根据苯环上溴原子的取代个数和位置的不同,共有10类209种同系物。由于其阻燃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玩具、建筑材料和电子设备等产品中。PBDEs的化学结构稳定,亲脂性强,容易释放到环境中,并通过食物链对生物体产生生物蓄积与生物放大作用,产生甲状腺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肝脏毒性、细胞毒性、致癌性等。  PBDE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针对多溴联苯醚人群暴露情况的研究,分析样本主要为血液、母乳和各种组织(脂肪、胎盘等)。由于多溴联苯醚是脂溶性化合物,在尿液中含量较低且多以羟基化代谢物的形式存在,脂肪组织的采样具有侵害性,且母乳和胎盘的采样仅限于一部分特殊人群,而血液样本相对较易获得,所以血液样本的测定是研究多溴联苯醚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途径。  人体血清基质复杂,PBDEs含量较低,因此需提高富集效率并尽可能降低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法是样品提取时较常使用的方法,样品净化主要使用凝胶色谱法和固相萃取柱净化法,检测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GC-NCI/MS)和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GC-HRMS)。  LC-MS前处理步骤相对简便,但对PBDEs分辨能力较弱、灵敏度较低,更适合易热降解的高溴代多溴联苯醚的测定;GC-MS/MS、GC-NCI/MS选择性、灵敏度较高,对复杂基质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痕量PBDEs的测定,但样本需求量较大,需采集2~5 mL血清样本;GC-HRMS同时备有静电场离子分析器和磁场质量分析器,因而使仪器同时具有能量聚焦和方向聚焦的双聚焦功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小体积样本中痕量和超痕量PBDEs的测定。  目前常用的GC-HRMS样品前处理步骤中主要采用凝胶色谱和酸性硅胶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其中凝胶色谱法样本需求量较大(2 mL),酸性硅胶柱对实验人员填装操作要求较高,且无法同时测定多种PBDEs组分(如BDE-209等),批量样品检测时效率较低。  本方法探索使用少量血清(0.5 mL),采用GC-HRMS结合液液萃取和硅胶柱净化的方法,建立了人血清中14种PBDEs的测定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某地区15份青少年人群血样进行了检测,以期了解该地区青少年人群PBDEs的暴露水平。  样品前处理  血清样品解冻后移取0.5 mL于12 mL玻璃离心管中,分别加入200 μL硫酸、0.5 mL甲醇和20 μL内标使用溶液后混匀。先加入6 mL正己烷充分摇振后,以35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层有机相;再加入6 mL甲基叔丁基醚,重复萃取,合并两次萃取液,于40 ℃、5 Pa氮吹25 min至0.5 mL。依次用2 mL甲醇和2 mL正己烷活化硅胶固相萃取柱,将浓缩液转移到硅胶柱上,先收集流出液,再用10 mL二氯甲烷-正己烷(1:1, v/v)溶液洗脱,合并流出液与洗脱液,40 ℃氮吹30 min至近干。向试管中加入10 μL正己烷复溶,振荡混匀,转移至棕色进样小瓶中,待测。  色谱条件  色谱柱:Rtx-1614毛细管柱(30 m×0.25 mm×0.1 μm);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90 ℃;传输线温度:32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50 ℃,保持2 min,以15 ℃/min升温至250 ℃,保持1 min,再以25 ℃/min升温至290 ℃,保持3 min,然后以25 ℃/min升温至320 ℃,保持12.5 min;载气:氦气,恒定流量1.0 mL/min;进样量为1 μL。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EI)离子源,源温:280 ℃;电子能量:35 eV;电压选择离子检测(VSIR);分辨率:10000。14种PBDEs及其同位素内标的质谱参数见原文表1。  质量控制  样品前处理环境应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清理,避免有目标物残留。实验过程中所用玻璃离心管、试剂、进样小瓶、固相萃取柱、枪头均做空白对照实验,未检出14种待测PBDEs。  文章信息  色谱, 2022, 40(4): 354-363  DOI: 10.3724/SP.J.1123.2021.10017  王梦梦, 谢琳娜, 朱英*, 陆一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北京 100021
  • 三思泰捷20台持久蠕变试验机交付仪式在四川攀长特钢举行
    2011年12月19日下午,在四川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理化楼,三思泰捷20台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完成了现场验收,双方举行了简短的交付仪式,标志着这一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完成。 参加交付仪式的双方领导合影   攀长特钢灾后重建项目拟投资66.8亿元,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新建或重建特殊钢炼钢连铸、高合金钢锻造、特殊钢初轧、电渣钢、钛材、核电管、高合金钢挤压管等生产线,主体工程预计2011年6月底前竣工。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钢70万吨,钢材79万吨,钛材1万吨,销售收入134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的经营规模,工业总产值将增长3倍以上,劳动生产率将提高6倍以上,对提升我国国防军工实力,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特钢产品深加工产业群,增强攀钢集团综合竞争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合作三思泰捷一次性为攀长特钢研制12台高温持久试验机及8台高温蠕变试验机。这些设备的技术要求代表了目前国内同类型试验机最新的发展水平。 机械式高温持久试验机现场 机械式高温持久试验机现场 电子式高温蠕变试验机现场   参加19日下午交付活动的双方领导有攀长特钢质量计量中心王主任、特种合金事业部罗主任等攀长特钢方面有关领导。三思泰捷方面由总经理焦东军带领,包括销售总监曾德友、技术总监简华龙、客服部经理左兴等一行5人。双方共约15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交付活动现场   在交付活动现场,双方回顾了项目合作的时间进程,对实现设备圆满交付纷纷表示满意。首先发言的是攀长特钢质量计量中心主任王军,他对与三思泰捷的本次合作表示愉快,对三思泰捷顺利高效地完成本次设备交付表示了充分肯定。其后发言的攀长特钢合金事业部罗东明主任对三思泰捷的专业素质表示赞许,并就三思泰捷工作人员的综合表现提出了表扬。   随后,三思泰捷总经理焦东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回顾了本次项目合作的历程。从设备的生产,到珠海预验收,再到设备发货、现场调试,整个历时半年多。期间,双方一直保持着融洽的合作气氛,三思泰捷也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来保障这一灾后重建项目的优先进行。项目得以顺利完成,成为双方合作的又一典范,为双方的长期深入合作再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焦东军总经理还向客户介绍了三思泰捷的最新情况。他表示,三思泰捷作为三思品牌的继承者,正在进行二次创业。我们将力争打造一个不一样的三思品牌,一个更加关注用户满意度,更加注重工业精神的三思品牌,为三思续写辉煌。他感谢所有支持三思泰捷的用户朋友,并预祝攀长特钢在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国内一流特钢企业”的征途上再创伟业,永续辉煌。   简短的交付仪式之后,双方共同参观了设备现场,并进行合影留念。交付活动在双方的相互祝福声中圆满结束。   背景资料:   三思泰捷( http://www.sstjtest.com),是国内拉力机领先制造厂商,其背景渊源自新三思、珠海三思,超过20年的试验机领域专业经验。三思泰捷的产品被应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材料及构件的力学性能测试。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生产拉力机、拉力试验机、高温持久试验机、高温蠕变试验机等试验机产品。
  • 探究“婴幼儿食品禁添牛初乳”
    专家表示,牛初乳中的免疫因子无法满足婴儿的需求,很难说长期服用牛初乳提高了孩子的免疫力。   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一项新规定将一向被鼓吹得神乎其神的含牛初乳的产品推向了尴尬境地,也让众多妈妈迷惑不已。卫生部明确提出"婴幼儿配方食品(指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三类)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人初乳是婴儿建立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灵丹妙药",牛初乳作为初生牛犊的"灵丹妙药"自然完美,可是对人类来说,也许并非那么完美。   婴儿为什么不适合牛初乳?   蛋白质高易引过敏并增加肾负担   "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来说,盲目给婴儿额外添加牛初乳,一方面由于牛初乳中蛋白质比例偏高,会增加婴儿肾脏负担 另一方面,婴儿吃了牛初乳,自然会相应减少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摄入,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而且,相对于普通牛奶,牛初乳中含有的一些激素也更多,是否会对婴儿的发育造成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科学松鼠会成员朱鹏在果壳网上发表的《牛初乳,为何禁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对于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最好也不要过早给予牛初乳。因为牛初乳中含有和牛奶一样的蛋白质,过早添加恐会增加发生过敏的风险。至于吃牛初乳可能带来的那些益处和风险,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   "当我介绍的结论称'没有可靠的证据证实牛初乳对孩子的好处'的时候,其实是指做过的可靠检测并不多,虽然有一些实验似乎显示了'有效',但尚不足以做出'有效'的结论。"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家云无心撰文表示。   为何要禁止添加牛初乳?   非必需品,长期食用风险未评估   "牛初乳非常稀少,价格昂贵。并没有法律或者制度上的保障使得商人们卖的'牛初乳'就是真正的牛初乳。任何高额的利润都足以让人们铤而走险,把孩子的健康,寄托在对商人的信任之上,实在是一种很美好的愿望。"云无心写道。   这点与卫生部有关专家此次关于禁令作出的解释不谋而合:牛初乳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较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   制定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牛初乳对婴幼儿不是传统食品,也不是必需食品。长期食用牛初乳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国内外科学研究较少,缺乏牛初乳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资料。目前,牛初乳未列入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及相关标准中,国际上也未允许牛初乳添加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   儿研所保健科专家王贺茹说,牛初乳是非常稀少的,现在工业生产中所号称的牛初乳,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牛初乳 即便是牛初乳,奶牛本身是否吃了抗生素或激素等饲料 所有严格无限接近母乳的营养元素的配方奶中都无法模拟人类母乳中的免疫因子,牛初乳中的免疫因子也无法满足人类婴儿的需求 很难说长期服用牛初乳提高了孩子免疫力,即便在热量等营养元素上可以保证人类婴儿的成长发育需求。"在美国,让1岁以下孩子喝鲜牛奶,是违法行为。"   "这次卫生部发布的这几条规定,可能主要是为了规范国内混乱的牛初乳市场,普通消费者吃合格的牛初乳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要给婴幼儿吃,还需慎重。"朱鹏最后写道。   ■ 热点问答   补充牛初乳无助婴幼儿健康   Q 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孩子来说,配方奶和特殊婴儿食品中不添加牛初乳,是为了保证不出错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研究员赖建强:牛初乳只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而不能当作盲目崇拜的保健品。   朱鹏:牛初乳作为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在现阶段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的情况下,直接添加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普通配方奶粉对婴儿来说,营养已经足够了。   云无心: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母乳或者配方奶足以给他们充分的营养成分。如果孩子依然生病或者发育不好,那是其他的原因而跟吃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补充牛初乳或者任何"婴儿保健品"无助于他的健康,反倒可能带来其他不确定的风险。   如果孩子已经大了,可以吃常规食物,那么牛初乳中的那些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活性多肽等等,能否经过消化系统保持活性都很难说。一般而言,这样的物质都难以抗拒消化,吃下去以后跟普通蛋白质并没有大的差别。在这些成分中,理论上确实也可能有一些结构特殊的能够经过消化仍然保持活性,但是在有直接的证据证实这种"可能性"之前,把它当作"事实"是很不靠谱的事情。   长期吃纯牛乳易有消化问题   Q 有人说,我们是纯牛初乳的产品,所以只有对免疫体系的好处,没有害处。您怎么评价?一直在吃这类添加有牛初乳食品的婴幼儿是否会有存在不良反应的可能?   王贺茹:我们在门诊中碰到一些长期吃纯牛乳的孩子,往往会有一些消化问题。一是因为现在牛吃饲料,饲料中往往添加了抗生素、激素等,对孩子不健康 第二,因为配方奶的热量已经足够,添加牛初乳的蛋白以后反而破坏了膳食平衡,孩子吸收不了,并不能起到补充优质蛋白质的作用,反而会对孩子的肾脏等造成负担。牛初乳对牛犊有好处,但人和牛不一样。   Q 有销售商表示,禁令指的是婴幼儿配方食品,我们销售的是"婴儿食品"和"配方食品",不在"婴幼儿配方食品"范畴。您怎么看?   王贺茹:国家对相关产品有三个相关标准,药品是准字号,要求对身体有治疗益处 健字号是保健食品的要求标准,是保证对身体有益 还有就是食品标准,保证对身体无害即可。得具体看这个"婴儿食品"和"配方食品"属于这三个不同的标准体系中的哪个体系。   ■ 现状   "口服牛初乳提高免疫力"仍需试验证实   朱鹏在其文中写道,"的确有一部分研究发现,口服牛初乳制品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胃肠道功能,降低胆固醇等健康功效,但是这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尚需要更多的试验来证实。当然,由于相关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研究明确表明牛初乳会对人有害。"   赖建强博士也表示,有研究显示,牛初乳中的多种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都能起到调节胃肠道菌群,维持机体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加强蛋白质合成和组织成长,提高矿物质生物利用率,并且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相关新闻:当心牛初乳激素风险 九月起三类食品告别牛初乳   近日,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牛初乳禁令",使得牛初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9月1日起,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三类食品禁止添加牛初乳。目前,距离正式实施的日期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大限将至",牛初乳市场将走向何方?牛初乳是否安全、可靠?   "大限将至"牛初乳转战保健品市场   连日来,本报记者调查市场后发现,目前实体商超内已很难找到婴幼儿牛初乳配方食品,而在网络商城,牛初乳配方食品则在疯狂促销中。另外,一些婴幼儿牛初乳配方粉正在转变身份,以辅食或保健食品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   网络商城大打促销牌   牛初乳禁令并非"事出突然".事实上,早在2010年6月卫生部实施的颇受争议的生乳新国标(GB19301-2010)里早已就埋下此禁令的伏笔。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看来,此次的禁令只是对牛初乳禁用范围的再次明确。   根据《生乳》(GB19301-2010)的规定,生乳应该是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而《乳粉》(GB19644-2010)则规定,标准适用于全脂、脱脂、部分脱脂乳粉和调制乳粉,其中原料应符合《生乳》的规定。   朱毅表示,这一矛盾就意味着,牛初乳是无法作为原料添加在符合奶粉中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的。   在今年四月份卫生部回复质检总局办公厅的《关于牛初乳产品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中也表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这一新规将于今年9月1日起执行,而此前按照相关规定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尽管明确的过程有些曲折,但这一禁令显然已经影响到了牛初乳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销售。8月15日至17日,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商场超市,发现含牛初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几乎绝迹。在福连家母婴用品连锁店酒仙桥分店、乐天玛特超市、京客隆超市,记者在奶粉专柜中已经寻找不到含有牛初乳的配方奶粉。福连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前有一些品牌的牛初乳奶粉在出售,但是"已经下架挺久了".   不过,在网上商城,牛初乳配方食品似乎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8月17日,记者在淘宝网输入"牛初乳"进行搜索,在"婴儿牛奶粉"品类下找到正在售卖的相关宝贝有684件,其中大部分产品都在强调产品的最近生产日期,并在大做促销活动。   记者看到,一款名为"2012年迈高金装牛初乳奶粉"正在做买2送1的买赠活动,而另一款名为"贝智康尊贵牛初乳3段900克幼儿奶粉"则在做买大送小的买赠活动。   在一家名为亲亲宝贝的购物网站,以牛初乳为主要食物的纽瑞滋品牌则在做全场满200立减80的活动。另外,在京东商城等网上商城,牛初乳奶粉也在做满额减免的促销活动。   婴幼儿辅食市场仍见牛初乳   伴随着禁令的出台,牛初乳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出现概率大大降低。不过由于禁令并未涉及婴幼儿辅食,记者调查市场后发现,不少牛初乳产品仍在打着"婴幼儿食品"的旗号销售。不过,在专家看来,牛初乳对于0-3岁的正常婴幼儿来说,其实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而禁令的出台更是让不少家长对牛初乳产品从"追捧"变为"质疑".   8月16日,记者在福连家看到,尽管已经没有婴幼儿牛初乳奶粉在销售,但仍有一些品牌的牛初乳粉在销售,店内销售人员称这些牛初乳粉适合0-3岁的宝宝,可以增强抵抗力。   生命阳光爱婴热线一位何(音)姓客服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则表示,生命阳光(广州)营养品有限公司旗下的针对0-12个月以及1-3岁的婴幼儿的牛初乳配方粉并不在此次的禁令范围之内,"属于辅食",而且适合宝宝食用,甚至可以添加到奶粉中一起服用。   不过,商家的说法因禁令遭到家长质疑。记者在乐天玛特超市随机采访了几位妈妈,她们表示已经听闻牛初乳禁令,而此前一直在给孩子吃的牛初乳已经准备停掉,"既然有禁令,就说明是不安全的".   对此,朱毅表示,牛初乳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禁止使用,的确主要与技术和健康风险有关。此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称,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较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   因此,尽管禁令并未将范围扩大至婴幼儿辅食中,但是朱毅表示,由于存在健康风险,并不建议婴幼儿服用牛初乳产品,而且对于0-6个月的婴儿来说,尚未到添加辅食的阶段,更不应该服用含牛初乳的食物。   北京市营养学会妇幼与学生营养分会秘书长李永进也强调,牛初乳奶粉也就是普通奶粉中添加牛初乳,目的是增加奶粉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但由于牛初乳成分复杂,成分不太适合婴幼儿营养需求特点,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的情况下,直接添加在婴幼儿食品中可能有一定的风险。0-3岁的婴幼儿各器官不够成熟,最好不食用牛初乳食品。   事实上,关于牛初乳在婴幼儿食品中的禁令,在国外也属常例。朱毅介绍,在新西兰即有明确规定,6个月以内的婴儿绝对不能吃牛初乳。   生产技术水平影响牛初乳效用   从曾经的无限膨胀,到如今的明令禁止,一度是很多人眼中"免疫力金牌"的牛初乳似乎从高峰跌至谷底。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市场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在保健食品市场,牛初乳产品依旧风生水起,然而这样的"火热"背后依旧充满了质疑。   其实,国人最早开始熟知牛初乳大概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算起,彼时被誉为"21世纪免疫之王"的牛初乳在很多人眼里看来简直就是"充满神奇".牛初乳市场真正的"膨胀"则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牛初乳的市场保守估计60亿元,加上延伸产品大概100亿元。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到,除了乳制品以外,国产牛初乳保健食品共60多个批号,其中不乏哈药、汤臣倍健、中脉等品牌。   国内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对于仅涉足牛初乳产品的企业来说,由于该部分产品份额不大,所以影响不大。但对于将婴幼儿牛初乳产品作为重点产品经营的企业来说,将不得不面临转型。   在朱毅看来,牛初乳行业如果不解决生产技术和健康风险的问题,那么依旧是充满质疑和谎言的。   她表示,无论是对于婴幼儿还是成人来说,目前市场上的牛初乳产品在宣传时最热衷的便是宣传其中所含的IgG(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然而,IgG又是极不稳定的,挤出后2小时内必须冷藏,在加工过程中也不能接触到60℃以上的高温,否则活性便会消失。这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朱毅表示,单就不能接触高温而言,目前市场上的牛初乳粉等如何避免高温干燥便是一个难题,因此市场上的牛初乳即便是真正的牛初乳,其中的IgG到底能保留多少,是否如商业宣传那样真实或只是一个谎言就存在很大的争议。   另外,牛初乳作为复杂的、不稳定的食品,其产量也并不是太高,然而目前市场上各类打着牛初乳旗号在销售的产品并不少见。   记者看到,很多打着牛初乳片、牛初乳粉在销售的产品,其标签中并未标注牛初乳含量。朱毅表示,由于目前国内没有针对牛初乳的统一标准,因此对其中蛋白质等指标也无人检测,"如果牛初乳含量很少的产品也以部分代替整体,以牛初乳名义高价售出的话,显然就是真真正正的商业谎言".   增强免疫力牛初乳并非唯一法宝   "如果解决了技术难题,使得复杂的不稳定的牛初乳变得简单稳定,那么牛初乳无疑是有利于婴幼儿成长发育的".朱毅表示,然而,目前的条件显然还不成熟。   因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专家强调都不应在尚未能去弊留利的情况下盲目追逐牛初乳。对于婴幼儿来说,母乳才是最好的食物。   牛初乳存在诸多健康风险   所谓牛初乳,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中解释,为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分娩后7天内产出的牛乳。牛初乳遭受的健康质疑并不少,其中较多的一项便是其中含激素风险。   朱毅介绍,一般来说,牛初乳中的激素水平很高,0-2天的牛初乳是普通牛奶中雌激素的10倍以上,即便是第7天的牛初乳其中的雌激素含量也高于普通牛奶好几倍。   因此,如果正常婴幼儿乃至成人长期服用牛初乳,牛初乳会作为一种外源性雌激素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从而影响人的生长发育,甚至会诱发很多疾病。   另外,朱毅还强调,很多商家在销售牛初乳时会强调其中的IgG对于婴幼儿来说极其需要。其实胎儿在母亲腹中时,妈妈可以通过胎盘将IgG传递给孩子,而牛则无法通过胎盘将IgG传递给小牛,因此牛初乳中IgG的含量极高,这也是人们一直以来视牛初乳为增强免疫力法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由于IgG水平在采集后会迅速下降,并在牛初乳中越来越少,通常在奶牛场,为了保证小牛的存活,农场主会将前几天的牛初乳给小牛吃,过后几天便将小牛带走,这一行为会使得母牛受到刺激,产生哀嚎等反应,此时分泌出的乳汁叫做"异常乳",这一牛初乳对于孩子甚至成人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朱毅强调,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牛初乳的确可以起到增强抵抗力的作用,然而对于正常人和正常的婴幼儿来说,牛初乳中的激素等风险还是需要人们理性认识。   人初乳更适宜婴幼儿   很多家长认为IgG含量高的牛初乳对孩子健康更有利,然而李永进则表示,人初乳才是最合适孩子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更利于健康。   他介绍,人初乳是婴幼儿出生后7天内妈妈分泌的母乳。与人初乳相比,牛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却以酪蛋白为主,而过高的蛋白含量可能会影响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就免疫球蛋白而言,牛初乳的免疫球蛋白也比人初乳高,以IgG为主,而人初乳的则以IgA为主。   对于婴幼儿而言,人初乳相较于牛初乳更为优异还在于其中的乳铁蛋白含量更高,是牛初乳的5倍。   牛初乳的激素含量也更高,李永进表示,牛初乳的成分与婴幼儿需求有很大差距,激素含量高可能给婴幼儿发育带来风险。   对于母乳喂养不足的孩子来说,含牛初乳的配方奶粉也并不是好的选择。李永进表示,此时应该选择普通的配方奶粉喂养婴幼儿,因为配方奶粉是根据婴儿的营养需要,在普通奶粉的基础上加以调配的奶制品。调整牛奶中不符合婴儿营养特点的成分,减少部分酪蛋白,增加乳清蛋白 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DHA 有的配方奶粉中还加入了乳糖,含糖量接近人乳,使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比例更接近人乳,是适合婴幼儿较为理想的食品。   选购吃法皆有讲究   记者看到,目前市场上很多牛初乳产品的适用人群都写着所有阶段人群适用,或是没有标明具体的适宜人群。   对此,专家指出,牛初乳并非人人皆宜。朱毅表示,由于免疫球蛋白进入肠胃能否抵抗胃酸仍存在疑问,因此在服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适宜人群在服用牛初乳时,可以空腹服用,这样的话肠道负担小,吸收也会更好。另外,不同的牛初乳产品其成分含量不同,有的可以直接服用,有的需要配合奶粉服用,因此要服多少量、如何服用最好能仔细阅读说明。   专家强调,牛初乳中的活性成分不能遇热,因此在服用时最好用低于50℃的温开水冲调服用,不要和碳酸饮料一起服用,以免破坏其中的活性物质。   李永进还强调,对待诸如牛初乳等营养产品来讲,很多成分的确是机体的重要成分,然而正常均衡的饮食即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而且,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对智力都有重要作用,如果撇开营养均衡,只看重单一某种成分对智力的作用而进行额外补充,显然是不可取的。对于正常个体而言,在健康饮食外如果过量补充某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会造成新的不均衡。
  • 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在猪场上中,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各种呼吸道疾病和种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极高。虽然免疫程序一步不缺、常规消毒按规定进行,用药也很到位,但是猪的各种疾病依然是层出不穷。其原因主要是猪场上存在着隐形杀手——霉菌毒素。不管过去对霉菌污染下过多大功夫及防患措施,霉菌毒素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养猪业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协,给饲养者*大的危害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各种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影响及预防措施作一一的阐述。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畜禽食入这些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症状会因饲料中毒素的含量、饲喂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的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一、黄***素黄***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其他曲菌、青霉菌、镰孢霉菌和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也能产生黄***素。所有的动物对黄***素敏感,然而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禽中以雏鸭尤其敏感,在家畜中以仔猪*为敏感。依污染的严重程度,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效率下降、生长延迟、屠体品质不佳、死亡。在20~200ppb的低浓度时,黄***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500ppb以上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素而造成仔猪迟缓和死亡。即使离乳后不再饲喂含黄***素饲粮,但是仔猪生长受阻,饲养效果下降的情况一直至上市。而且低浓度的黄***素还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饲喂含有黄***素的动物,其肝脏、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素通过干扰肝脏中脂肪向其它组织的输送,使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脏而产生斑点,同时还会干扰肝脏的合成维生素和解毒的其他功能。 而黄***素对免疫系统所造成的伤害比肝脏要严重,即使是在较低剂量下的黄***素也会伤及免疫系统。黄***素通过与DNA和RNA结合并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补体(C4)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及其他淋巴因子。黄***素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组织的发育。而且黄***素还能危害通过接种疫苗的获得性免疫,如黄***素B1会干扰猪丹毒免疫所获得的免疫力。 二、呕吐毒素直到最近,呕吐毒素已被作为梭霉菌属的霉菌毒素污染的“标记”,故即使在饲料中发现含量很低的呕吐毒素,但仍会有梭霉菌属霉菌毒素中毒症的出现。对生长肥育猪而言,含有14ppm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后10~20分钟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呕吐现象仅发生*一天(Williams et al.,1988)。持续低剂量饲喂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胃食管部增生和血浆中α-球蛋白含量降低(Rotter et al.,1994)。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的含量在0~14ppm的试验中,Williams et al(1998)发现饲粮中每增加1ppm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在含毒量10ppm以上即完全拒食。而且呕吐毒素是潜在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主要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粘膜)和免疫器官产生影响,导致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三、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也称为F2毒素,是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在所有的圈养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为敏感,而受影响最大的部位主要是其生殖系统。较低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后备母猪*为敏感,0.5~1.0ppm低含量下即可造成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Blaney和 Williams,1991)。玉米赤霉烯酮会增加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及死产的几率、初生仔猪的存活率较差、出现八字腿及外阴*肿胀(Vanyi,1994)。Golhl(1990)指出饲粮中10ppm的F-2毒素会延长母猪自离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降低窝仔数和增加畸形猪的数量。F-2毒素使年轻公猪*欲下降、睾丸变小、睾丸生精细胞上皮细胞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和不孕、生精细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 四、T-2毒素T-2毒素是由念珠球菌属产生的新月毒素中的一种,新月毒素已超过100种,饲粮中的含量超过0.4ppm的毒素就会对动物产生中毒症状。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粘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T-2毒素通过影响DNA和RNA的合成及其通过阻断翻译的启动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且T-2毒素还会引起胸腺萎缩,肠道淋巴腺坏死;破坏皮肤粘膜的完整性。抑制白细胞和补体C3的生成,从而影响机体免疫机能。 五、麦角毒素麦角毒素是麦角霉产生的一种毒素,它对所有的猪都会产生危害。其中毒的症状在数天内或数周内出现,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脉搏和呼吸加快,全身状况不佳,后腿常发生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及腐肉脱落,寒冷气候可使病情加重。麦角毒素还会通过引发无乳症而间接影响猪的繁殖。在妊娠期给怀孕青年母猪饲喂含0.3%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导致新生仔猪出生体重下降,存活率降低和增重缓慢。日粮中含有0.1%的麦角毒素会使肥育猪生长缓慢。 六、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Asp.ochraceus)及鲜绿青霉(P.viridicatum)等所产生的一种霉菌肾毒素,它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且在自然污染的饲料中常见。猪摄入1ppm的赭曲霉毒素A可在5~6天致死。饲喂养含1ppm浓度的赭曲霉毒素的日粮,3个月后可引起烦渴、尿频、生长迟缓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对于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预防很重要,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对以上多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筛查,如果发现饲料中含量超标,及时处理预防后续引发的相应疾病的产生,给养猪户少一分危险多一份保障。 深芬仪器生产的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仪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 1355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用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WXZB(2024)-005项目名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用试剂耗材项目预算金额:1355.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355.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段号采购类别采购内容说明、用途及要求采购预算(万元/年)备注标段一尿碘项目碘元素测定试剂盒用来检测尿液中的碘元素含量,要求随机尿液15本项目接受进口产品标段二肾素+睾酮项目醛固酮ALD测定试剂盒用来检测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诊断40血管紧张素AII测定试剂盒肾素测定试剂盒游离睾酮测定试剂盒标段三甲功+性激素项目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A-TSHR)检测(甲亢,甲减),甲状腺功能疾病1000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素(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A-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esto)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o)标段四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检测试剂盒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检测试剂盒用于对血液中肿瘤相关异常蛋白的检测300备注:各供应商可选择参投一个或多个标段,但必须对所投标段内全部项目内容进行投标报价,不得缺项、漏项。项目用途:医用。合同履行期限:3年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4月09日 至 2024年04月15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风景御园20号楼6楼东户方式:现场获取招标文件,获取文件时请携带单位介绍信原件和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售价:¥12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157号        联系方式:冯老师 029-8767980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河南省伟信招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风景御园20号楼6楼东户            联系方式:董工、郑工,029-86211987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董工、郑工电 话:  029-86211987
  • 闵恩泽:催化剂之恩 泽被苍生——2007年度获奖人
    人物介绍:   闵恩泽,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先后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题目组长、研究室主任、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院长、首席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半个世纪前,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以下简称石科院)办公室只有几间小平房,实验设备只有从大连石油研究所搬来的几件旧设备,试验装置要靠自己制备,没有现成可循的技术资料,放眼周围是一片麦田。   如今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1000多名科研人员,多项石油炼制技术国际领先,被称为“中国石化的重点科技支撑机构”。   这里,就是闵恩泽半个多世纪科学人生的主战场。   结缘石油化工   闵恩泽生于四川成都,自幼受“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熏陶,喜爱读书。1942年抗战时期,因高中会考成绩优异,闵恩泽被保送到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土木建筑 后来又在大二转到化工化学工程系。   1946年,闵恩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印染厂学习、工作两年。1948年3月,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学位。   1948年暑假,闵恩泽刚去美国没多久,学校组织学生暑假去参观工厂,其中就有肯塔基州阿希兰德炼油厂。当看到用流态化原理建设起来的催化裂化装置,见到那黑褐色的原油馏分在这套装置中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时,闵恩泽惊奇且激动不已。在返程的路上,闵恩泽思绪万千:中国不知哪一天能建成这样的装置?   1951年7月闵恩泽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副化学工程师,生活宽松、富裕。然而闵恩泽一心想要回国,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为了回到祖国,闵恩泽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公私关系。   经过不懈的努力,1955年10月,闵恩泽夫妻历经辗转,绕道香港,最终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首都北京。   当时,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还没发表,这些从美国回来的知识分子多数单位不敢要。闵恩泽联系了三四个地方,没人敢要。中央大学化工系的师兄武宝琛将闵恩泽引荐给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徐今强,他拍板要了。徐今强安排闵恩泽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闵恩泽在借来的几间旧平房里开始了后来延续半个世纪的催化剂研究。   强调“集体智慧”   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和绿色化学的开拓,是闵恩泽的三大贡献领域。闵恩泽配合着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前进的步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造诣精深,成就非凡,并在每一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贡献。但闵恩泽从不自傲,而是将成绩归于“集体智慧。”   “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总是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很看重团队精神,“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唐僧,即要有信心和决心,指导大家去完成任务 我有时候是孙悟空,要去攻关,但是孙悟空本事再大,也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需要找土地神来了解当地情况,还要向玉皇大帝、如来佛、观世音求救。我碰到不懂的东西,给同事、朋友打个电话请教 有时候还是沙和尚,要搞后勤,去筹备资金设备器材,遇到困难,还要向中国石化总部求救”。言谈中不无四川人幽默的特质。   “看完了电视剧《长征》,他跟我们说,做成一件事要不光有信念、有方法,还要有人。”他的博士生兼秘书姚志龙说。   闵恩泽前后带了50多位学生。龙军这样概括闵恩泽的教师角色:“他的贡献,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是我国炼油催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著书传经验   从事石油化工研究50多年,闵恩泽从技术革新,到局部有所创新,到原始自主创新,走过了艰辛、成果丰硕的漫长历程。闵恩泽觉得,应该把自己从1984年以来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归纳总结出来,以促进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少走弯路,在创新道路上走得快一些。2008年,闵恩泽撰写了创新中国丛书之一《石油化工——从案例探寻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为这本书作序,他写道:“此书在形式上很新颖,旁征博引,通俗易懂,不仅有生动的讲述,也有形象的比喻,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亲切、自然、宛若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总之,不管你是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还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相信这本书都会给你教益和启发。”这本书发行后,不久就又再版了一次。   闵恩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他认为我国自主创新要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为此,80多岁的闵恩泽多次到高等院校给学生们讲课,一讲就是一个小时以上,非常劳累。但他却时时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虽然闵恩泽的讲座、报告总是不变的“创新”主题,但针对不同的听众,他都采用不同的内容和讲法,尽量使其能感染、激励听众。   年迈不停步,志在未来   2008年2月,中国石化总工程师曹湘洪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商讨开展合作项目,邀请闵恩泽院士参加,大家从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高度出发,确定在新能源领域开发“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决定请闵恩泽负责筹备组织。   这是个全新的领域,年迈的闵恩泽又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科研历程。   2008年5月,闵恩泽组织召开了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研讨会。会后,又考察了中科院各相关院所和中国石化生物柴油中试基地,编制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研发方案。   闵恩泽虽然积极投入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的开发,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现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产业链长,投资大、成本高、不经济 几万吨/年规模的生产尚未实现 发展微藻生物柴油同时需要二氧化碳、阳光、土地三个资源,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区有限。   在闵恩泽主持下,到2011年12月中期检查时,该项目已取得了下列进展:建成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微藻资源库 掌握了一种新的转基因方法来改造微藻 开发了多种光反应器 研究了稀微藻的回收方法 简化了微藻饼的加工流程。为规划建立万吨/年的户外装置奠定了基础。   2011年4月,在中国石化第三期青年骨干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研修班上,闵恩泽作了“从原始创新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路的探索”的讲话,重点介绍了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鼓励青年一代要努力创新,为承担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   生活中的闵恩泽   少小离家的闵恩泽,至今故乡情结深厚。哪怕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还是一口纯正的四川话。2004年,闵恩泽个人出资10万元捐赠给母校——北京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建立“闵恩泽奖学金”,资助优秀的在读学生。“只要回了成都,老先生都要抽出休息时间回母校,和小校友们交流。”姚志龙说。   而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严师,又是关心自己的好老师。   “有一次我女儿钢琴比赛得了奖,老先生知道了还给她订了一个蛋糕。”姚志龙说,“去年12月31日,我带女儿去拜访老先生,老先生还给我女儿唱了3个版本的《上海滩》,9岁的小孩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老头,很高兴,结下了忘年交。他还给我女儿题字,‘震岚小友:诚信宽容、勤奋学习、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我女儿回去就把这幅字和与闵先生夫妇的合影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激励自己。”   闵恩泽唯一的女儿闵之琴在美国。在她看来,爸爸闵恩泽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快乐、颇具幽默感的老小孩。她常听爸爸说要“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心态平和”,但闵恩泽又常说自己既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但能做到心态平和!闵之琴认为这是他能经几次病魔折磨,在80多岁仍能保持这样健康状态的关键。   闵之琴曾这样描写自己的父亲:   “爸爸不是那类工作时工作、休息时就休息的人。他是工作与休息不分,他的头脑很单纯,满脑想的都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对他不仅是工作,也带来快乐,对他也是一种休息。同时,他也成天在想如何去原始创新,有了新想法,他也高兴!   “他有自己的休闲方式。他喜欢听京剧,特别是京剧大师言菊朋唱的“卧龙吊孝”,唱腔的宽窄高低、抑扬顿挫,他听得津津有味。   “他还喜欢看网球,特别是瑞士天王费德勒的比赛,成为他的忠实粉丝。只要有大师赛,如奥网、美网、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他一定坐在电视机旁,从第一轮、第二轮,直到最后决赛。   “爸爸还是一位‘歌唱家’。在石科院的春节联欢会上,他唱《上海滩》,还有自己的特点,广东话与四川话、新老上海滩歌词混唱。他在作报告时,讲到科技上要有成就,就需要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就像《西游记》主题歌中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他会在讲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唱《西游记》主题歌。   “爸爸由于‘管不住嘴’也成了一位美食家,北京的川菜、粤菜、鲁菜、湘菜,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餐馆等等的招牌菜,特别是每家好吃价廉的菜是什么,他都清楚!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每一份乐趣的热爱,对工作的每一点进展的兴奋,爸爸永远像一个年轻人”。   2010年,闵恩泽86岁生日时,闵之琴连续写了两张贺卡,祝老爸爸生日快乐。一封贺卡上这样写:   “时间在快乐地流淌,年纪在轻轻地增长……   “老爸爸的创新本领继续向高峰挺进——生姜还是老的辣!   “老爸爸的粉丝团队犹如雨后春笋般扩大——中石化竟有了个吸引青年学子的老头!   “老爸爸的演唱才华证明了“大器晚成”的道理——怎么还没有制碟的给川音《西游记》主题歌出CD?   “老爸爸的美食体验在日新月异——牙口好还能跟得上繁荣富强的餐饮业!  “任随世上事万变,老爸爸本色不变……   “虽然名利堆在面前,老爸爸还是夜里起来读原始期刊——奠基者的看家本事!   “86岁老爸其实还是那个成都小康家庭走出的孩子:忠厚、善良、勤奋、天真,没新花样啰!   “祝我的老爸爸在无忧无虑中欢度生日,您是我才气的源泉”。   闵恩泽读了这些贺卡后,感叹道:“知我者,女儿也!”   揭秘闵恩泽爱情故事:伉俪院士佳偶天成——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陆婉珍夫妇    闵恩泽夫人陆婉珍为丈夫庆祝生日   2008年元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鲜花吐艳,灯火辉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召开。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84岁高龄的闵恩泽稳健地走上主席台,庄重地从面带微笑的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大红证书。   此时,北京西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宿舍区一幢普通的住宅楼里,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闵恩泽的夫人陆婉珍正全神贯注地收看中央电视台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实况,老人的眼里噙着泪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闵恩泽、陆婉珍这对鹤发童颜的伉俪院士,用他俩辉煌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科坛佳偶的爱情乐章。   (一)求学成才 一路相伴   1942年,正是中华民族蒙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奴役的苦难岁月,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这一年秋天,闵恩泽和陆婉珍这两个年方18、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怀着科学救国的共同理想,从不同的地方不约而同地来到位于陪都重庆的中央大学求学。闵恩泽来自素有“天府”之称的成都,而陆家大小姐婉珍则从母亲河长江的入海口上海迢迢千里而来。两人是同一个专业又在同一个班级。   也许是一见钟情,秀丽的江南女子陆婉珍第一眼看到十分英俊的四川小伙子闵恩泽便怦然心动。   闵恩泽的课堂笔记既工整又详细,陆婉珍常以对照笔记为借口与闵恩泽亲密接触。天长日久,闵恩泽也喜欢上这个上海姑娘。每次上完课,便主动把笔记递给陆婉珍,引起同班几位女生对陆婉珍的“妒忌”。   毕业的那天晚上,陆婉珍约闵恩泽一块去上海找工作,这让闵恩泽犯了难。他的父亲要求他回家乡支撑门户,父命难违,一对刚刚开始交往的男女青年只好各奔前程。   两人依依惜别。陆婉珍在家乡上海一家印染厂谋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闵恩泽则回到家乡成都,在一家自来水厂做分析化验工。   没多久,闵恩泽听说当时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要招收一批印染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有出国的机会,这让闵恩泽眼前一亮,他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通过考试,闵恩泽得了第一名。于是在1946年10月,闵恩泽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印染厂——上海第一印染厂当上了漂染车间的技术员。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这家印染厂正是陆婉珍工作的工厂。两人在上海不期而遇,旧情复炽,不到一个月,闵恩泽和陆婉珍已经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如影随形,黄埔江边、上海滩头,时常徜徉着他俩甜蜜相偎的身影。   可追求幸福的冲动并没有让他俩沉湎于爱情的缠绵之中。1947年初,陆婉珍作出了一个让家人十分震惊的抉择,这位大家闺秀只身一人带着外婆给她的一枚金戒指作为盘缠赴美求学。一年后,闵恩泽循着陆婉珍的足迹,也赴美留学。   他俩第三次相聚,再度成为同窗。1948年春,闵恩泽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当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又继续攻读博士 这时陆婉珍也拿到硕士学位,考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   1950年6月,闵恩泽和陆婉珍双双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一个良辰吉日,在神圣悠扬的婚礼进行曲中,英俊儒雅的闵恩泽挽着身披洁白婚纱的新娘陆婉珍款款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报效祖国 共赴国难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举,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留美学者不顾个人安危纷纷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   闵恩泽、陆婉珍夫妇也打点行装,准备启程回国,他们的恩师和朋友都来挽留他们。是啊,论生活条件,在美国,他们什么都有了,可金钱、地位、洋房、汽车对他们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他们更执着于报国的情结。虽说祖国还是一穷二白,可那是他们的根。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去意已定。   1955年底,闵恩泽和陆婉珍绕道香港,辗转回到祖国,当他们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可迎接他们的并没有鲜花和掌声,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回国之初,很多单位都不敢接收从美国回来的人,他们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   后来闵恩泽、陆婉珍来到刚刚组建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待遇微薄,条件简陋。还没等他们大显身手,接踵而至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莫须有的帽子让他们寒心,凭空飞来的棍子打得他们晕头转向,痛苦万分。   1957年反右斗争,无休止的会议,检举与被检举,攻讦与被攻讦……心直口快的陆婉珍看不下去了,“人家国外在搞研究,你们在这里整天开会,怎么会赶得上人家?”领导正愁从哪里开刀呢,这女博士胆子够大,自己撞到枪口上来了。更何况,还是留过美的,有海外背景,父亲又是旧上海的资本家。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当然第一个被揪了出来。但她不是党员,够不上“右派”的条件,单位只好教育一番了事。亲友们都为她捏着一把汗:“婉珍哪,典型的幼稚病!”时年,陆婉珍33岁。   “文革”伊始,陆婉珍带着7岁的女儿被下放到湖北潜江干校。种棉花、玉米,还要挑煤和修厕所,女儿偏又营养不良得了肝炎。挑煤不只是力气活,挑着百十斤沉的担子从一条窄窄的舷板上稳稳当当地走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别说女同志,就是很多男人也干不来。可陆婉珍挺了过来。   一向循规蹈矩、老实本分的闵恩泽在“文革”中也没有逃脱噩运。1969年,姚文元发表了题为《上海机床厂道路——从工人中间培养知识分子》的文章。第二天,闵恩泽就被拉出来批斗了,因为他说过“搞科研还得靠专家学者”的话。   此后,打扫厕所、运煤渣、烧煤、关禁闭、写揭发材料、老实交代“罪行”成了闵恩泽数年中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是那个年代科学家们共同的遭遇。   然而,这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对于闵恩泽和陆婉珍来说,都无怨无悔。“祖国”二字在他们心目中依然是神圣的、沉甸甸的。他们说,做父母的一时错怪了儿女,而儿女爱父母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共赴国难,义无反顾,这就是当年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的心路。   折腾了一阵子,造反派把闵恩泽当成“死老虎”扔在一旁。无人过问,闵恩泽难得“清闲”,利用“闭门思过”的机会,偷偷地回忆石油催化剂的实验过程。   而在干校劳动的陆婉珍则忙里偷闲地复习她的石油分析专业,蛰伏一隅,等待时机,期望有朝一日重新开始她的科研项目。   于是,当他俩被宣布审查结束获得“解放”后,揩干委屈的泪水,又双双扎到实验室中,就像回到久别的情人怀抱里一样幸福。   (三)科研攻关 比翼双飞   早在“文革”前的10年中,闵恩泽和陆婉珍就分别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与世界水平接近。   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背信弃义,在撤走专家的同时,还带走全套炼油催化剂技术资料。没有催化剂,石油就等于废料,无法提炼出航空汽油。闵恩泽临危受命,几十天吃住都在现场,关键时刻与工人们一起钻进高温炙烤的干燥室里查找原因,有时接连二十几个小时不合眼。经过数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我国一向依赖别国的、生产航空汽油所必须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而且质量还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接着,他又研制出我国炼油工业急需的磷酸迭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和微球硅铝催化剂。   而陆婉珍也有不菲的成果。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色谱技术刚一露头,陆婉珍便拿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色谱仪。接着,根据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分析科技领域里她继续开拓,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逐步建立了光谱、质谱、电子显微镜、差热、发射光谱、电化学、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色-质联用、电子能谱、激光拉曼等各种化学、物理分析技术和手段,全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并且,由于她的努力,科研成果很快在大企业孵化,在石油化工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10年浩劫,惚若隔世,中国石油化工科技与西方列强相比,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闵恩泽获得了“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陆婉珍的科研成果也获得了大会的奖励。年逾花甲的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倍受鼓舞。   1980年以后,闵恩泽指导开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学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其中新催化材料有层柱黏土、非晶态合金、负载杂多酸、纳米分子筛等,新化学反应工程有磁稳定床、悬浮催化蒸馏。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已开发成功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烯烃与苯烷基化的悬浮催化蒸馏等新工艺。近年来,他又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的主持人。他还扩展至开发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的制造技术,正开发新的工艺,并取得长足进展。   这期间,闵思泽先是担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后又被任命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总工程师。他曾两次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年,他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还是这一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党组做出《广泛开展向闵恩泽同志学习的决定》。于是,在全国石化系统掀起了学习闵恩泽的热潮。1995年,他又荣获了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陆婉珍的科研也是硕果累累。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分析测试的要求在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国际上相关实验室已开始朝网络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陆婉珍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积极呼吁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陆婉珍是我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学术界公认的领袖人物,LIMS引发了实验室的一场革命,带动了一批产业,也带出了一批人。目前国内几家产品基本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很火的ERP管理,也是这一管理思想的延续。   1995年,陆婉珍将工作重心转向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该技术省时、省钱又省人力。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场分析化学的革命。引导这场革命的,正是陆婉珍。   这期间,陆婉珍一直担任着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曾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妇联执行委员。1991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闵恩泽当之无愧地被中外科技界公认为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陆婉珍也被公认为我国分析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夫妻俩在石油化工科技领域比翼齐飞,美誉共播。   (四)恩爱体贴 相濡以沫   54个春秋,54个年轮,闵恩泽陆婉珍夫妇走过了银婚,又走过了金婚,如今都是耄耋之年,满头银发见证了二位老人的沧桑人生,也演绎着他俩恩爱的婚姻,他们相濡以沫,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两位院士看起来精神矍铄,没想到,他们都是曾与病魔做过搏斗的人。闵恩泽数年来动过3次大手术。1964年他患肺癌,被切除部分肺叶,同时摘除了一根肋骨。1989年又患胆囊结石,把胆切除了。最厉害的是1999年春节期间,因胆管堵塞,引起了胰腺炎,生命垂危,又做了一次手术。而陆婉珍多年前曾患肾癌,一侧肾被摘除。   夫妇俩患难与共,相依为命。闵恩泽手术住院期间,陆婉珍日夜守候在病榻前,忙前忙后。陆婉珍病了,闵恩泽也是汤药伺候,无微不至。   两位院士唯一的女儿目前在美国工作,彼此照顾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一次两位老人一同在石油化工科学院机关二楼开完会后,陆婉珍去洗手间,闵恩泽一直站在楼梯口,等老伴到跟前后,才和她一起相互搀扶着走下楼。那情景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而平时两位老人在科研之余也沉醉于中西文化交融之中。每当闲暇时,一段京剧余派的须生唱腔,一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都会使闵恩泽深深陶醉 而中国女革命家秋瑾的诗篇和法国居里夫人的传记,是陆婉珍自幼至今都痴迷的书。   有时候,他俩会合唱一首美国19世纪的乡间小曲,也会共同朗诵一段《古文观止》中的名篇,陶冶情操,愉悦生活。   他们的家里时常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他们特别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从世界杯到奥运会,从亚洲金融危机到伊拉克战争,从当代影视明星到于丹、易中天等百家讲坛学术明星,无所不谈。每到这时,老人和大家你争我辩,笑声朗朗,其乐融融。
  • 2022年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之质谱篇
    近期,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发布了2022年室间质评(EQA)活动计划。众所周知,参加EQA计划对第三方检测中心、疾控中心和医院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特整理了质谱相关的检测计划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书(盖章原件)》目录及通知:  可应用质谱法检测的项目  生化类项目—14项4.1.3 NCCL-C-03 心肌标志物 (CARDIAC MARKERS)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肌酸激酶-MB (CK-MB质量)、肌酸激酶-MB(CK-MB活性)、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钙蛋白I (Troponin I)(包括超敏肌钙蛋白I (hsTNI))、肌钙蛋白T(Troponin T)(包括超敏肌钙蛋白T(hsTNT))、超敏CRP(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4.1.7 NCCL-C-07 内分泌 (ENDOCRINOLOGY)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总T3(T3)、游离T3(FT3)、总T4(T4)、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皮质醇(Cortisol)、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催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C-肽(C-P)、总叶酸(FA)、胰岛素(INS)、维生素B12 (VB12) 、25-羟维生素D3(25-OH-VD3,质谱法)、总维生素D(T-VD)、甲状腺球蛋白(TG)、生长激素(GH)、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17-ɑ-羟孕酮(17OHP)、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NCCL-C-09 全血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WHOLE BLOOD)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环孢霉素(Cyclosporine (CsA))、他克莫司(Tarcrolimus (FK506))、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Sirolimus))。  4.1.19 NCCL-C-19 电解质正确度验证 (ELECTROLYTES TRUENESS VERIFICATION)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钠(Na)、钾(K)、总钙(Ca)、镁(Mg)。  新生儿筛查类项目—3项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临床质谱项目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 清代翡翠被误判“假货”:国内珠宝鉴定检测令人担忧
    北京的艾勤女士多年来对玉石收藏一直情有独钟,但却因为年初新入藏的一块清代翡翠佩件的鉴定问题,被迫去国外讨个说法。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16年新年,艾女士在北京某古玩城买了一块高冰种清代翡翠佩件。凭着经验,她认为这次捡漏了,这是一块罕见的老翠种。它在阳光照射下,会发出不同的幻彩光泽。为此,她请教了京城几位资深的翡翠藏家,都认为这是一块老翡件。不过,众人对这种能够变换不同色彩的翡翠,都表示没见过。  随后,艾女士专程来到北京一家专业珠宝检测中心进行仪器检测,结论却是“B+C货”,即是染色与注胶的翡翠。这个检测结论大大出乎艾女士的预料。依据她的判断,这块翡翠的质地、手感、光泽都符合天然翡翠的特征。如果是染色和注胶的翡翠,它的物理属性就一定会变化,起码“硬度”会改变。  为了查明真相,艾女士带上这块清代翡翠佩件来到德国,找到柏林一家珠宝专业检测机构——安德烈亚斯施特拉特曼实验室,采用德国制造的费希尔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这块清代翡翠进行了检测。她与德国珠宝检测专家施特拉特曼先生进行了交流,并观看了仪器检测系列数据的全过程。专家首先是眼观,然后通过一系列物理指标的仪器测试,结论是“天然无染色翡翠”。  检测专家施特拉特曼先生介绍,费希尔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翡翠特有的矿物学成分“钠铝辉石”可以做出准确、无损的检测,不仅可以检测出翡翠材质的真伪,区分出外貌与翡翠极为相似的绿色玉石,也可以检测出翡翠中加入填充物的元素波峰数据。这对于老翡翠鉴定的目鉴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艾女士拿着这家实验室检测的证书联系了柏林一家著名的拍卖公司,提出将这块老翠件送拍的愿望。该拍卖公司非常认可安德烈亚斯施特拉特曼实验室的检测证书,同意接收这件老翡翠,参加秋季拍卖会。  艾女士亲历了半年来中德两国不同珠宝专业检测的全过程,内心感慨万分。她认为,中德在珠宝行业的检测理念、检测技术水平、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国内的珠宝专业鉴定机构的检测过程是全程封闭的,检测证书只出具检测结论,而没有提供具体的论证参数 将老翡翠制作工艺中出现的炖蜡技术,偏颇地定性为染色与注胶,而并没有说明翡翠的物理属性是否已经被改变,把老翡翠混淆为假翡翠。德国珠宝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过程是全程开放的,其检测结论是依据充分的检测数据。相比较而言,艾女士认为德国的珠宝专业检测结论更真实、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最令艾女士担忧的是,目前国内古玩市场和藏家手里保存的老翡翠,基本都过不了中国珠宝检测机构的翡翠国检标准,大多数被简单地定性为染色和注胶的“B+C 货”,使得大量中国历代遗存的老翡翠被误判为“假货”,被珠宝检测行业“技术性”地“屏蔽”掉,而不能客观地体现出它们的文物价值和市场价值,阻碍了正常流通。也正因为中外检测标准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大量的老翡翠被迫流失海外。
  • 检测证实人体骨髓中存在微塑料!或是血液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河南省肿瘤医院7月30日消息,医院肿瘤防办张韶凯研究团队在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人体骨髓中存在微塑料。成果以“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Bone Marrow(人体骨髓中微塑料的发现与分析)”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有害材料杂志》。研究成果于《有害材料杂志》发表“近年来,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而环境污染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诱发肿瘤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对于做好肿瘤的早期预防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8月1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该论文通讯作者张韶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研究团队发现,微纳米塑料存在于人体的骨髓中,而这可能是血液肿瘤发生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废弃到环境中的塑料制品经过长时间的裂解形成小于5mm的颗粒,被称为‘微纳米塑料’。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在环境中通常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不可小觑。”张韶凯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动物研究发现微塑料暴露会抑制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重建能力,导致造血系统损伤。并且研究发现微塑料可在人体血液和多种器官,包括肺、胎盘和睾丸等中蓄积。但尚缺乏人体骨髓中微塑料的暴露和蓄积水平证据。为打破研究的局限性,张韶凯团队率先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y-GC/MS)仪器对骨髓样本中微塑料(MPs)的浓度进行测定,并通过激光红外成像光谱(LD-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评估MPs的尺寸范围以及形态特征。研究发现所有骨髓样本中均存在MPs,平均浓度为51.29 µ g/g。5种塑料类型包括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己二胺66)PA 66被检出。“目前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其实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谈到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张韶凯告诉记者,微塑料检测技术受限于操作流程易受污染的影响,他们的团队郭肖利博士等主要研究者们需全程进行无塑操作并使用净化试剂。在分析时则需要借助标准品及质谱、红外光谱和电镜等手段进行多维度评估。“骨髓中微塑料的存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确切关系至今还不清楚,还需要更多的专家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后续也会进一步扩大研究,加深对研究结果的理解。”张韶凯说。“做公共卫生领域科研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引导公众重视环境因素或者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从源头进行预防。”张韶凯表示,研究也提示在国家持续推行 “限塑令”的政策导引下,后期可能还需要制定更严格的塑料管理政策和措施,以减少塑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塑料颗粒无法被轻易降解,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长期影响也很难被严格评估。”张韶凯提醒,这一发现提示塑料污染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日常生活应尽量避免接触微塑料,比如尽量避免使用外卖盒,少喝一些瓶装水等,避免自身微塑料的摄入;另外也应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
  • Supelco 固相萃取全线产品特价促销
    时间:2012年 4月20 日至 2012 年 7 月 31 日 活动介绍一:活动期间,购买Supelco固相萃取小柱任意一盒,可享受8折优惠,同一产品满10盒以上,可以享受75折优惠。 Supelclean和Supelclean Envi系列SPE小柱Sigma-Aldrich/Supelco提供的Supelclean和Supelclean Envi系列SPE小柱已广泛使用于食品/农业、环境领域中,拥有LC-18、Envi-18、LC-Florisil、LC-Alumina、LC-NH2、LC-Si、LC-SCX、LC-WCX、LC-SAX、PSA等多款广受欢迎的SPE小柱,特别是Envi-Carb/LC-NH2、Envi-Carb/PSA等双层柱已成为食品/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指定产品。 Discovery系列SPE小柱和96孔板Discovery SPE产品是专门为制药和临床应用而开发,产品经严格的测试及质量控制。在快速,有效地提取、分离和浓缩来自生物体液和复杂基质的药物时,能提供更高的回收率和更好的重复性。Discovery DPA-6S SPE小柱为聚酰胺树脂填料,用于提取植物中的叶绿酸、腐植酸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儿茶酚-A-原儿茶酚酸等,也可用于提取芳香类羧酸、硝基芳香化合物和不可逆保留的醌。Discovery混合模式SPE产品Discovery DSC-MCAX在提取来自生物基质如血浆和尿中的碱性药物化合物时,可更好地去除杂质干扰和提高选择性。Discovery SPE 96孔板满足了高通量药物筛选和分析的要求,该孔板技术具有的一致的流速动力学使其在具有极好的重现性和流通量的同时,还能拥有较高的的回收率和灵敏度。 Supel-Select系列SPE小柱(聚合物基质)Supel-Select SPE产品,是以亲水基团改性的苯乙烯聚合物为基质的固相萃取产品,专为水性样品中提取范围广泛的化合物而开发。Supel-Select系列有HLB(亲水亲脂平衡)、SCX(阳离子交换)、SAX(阴离子交换)等产品,可对应于大多数应用中建议使用的HLB、MCX和MAX小柱,使用Supel-Select 聚合物基质SPE产品可取得高回收率,高选择性和重现性。 SupelMIP分子印记SPE小柱SupelMIP SPE系列是由高度交联的聚合物组成,特定的固定相对提取单个目标分析物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分析物具有极高的选择性。SupelMIP分子印记小柱的固定相和分析物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因此不仅可以使用于较为苛刻的SPE冲洗条件下,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背景值。SupelMIP分子印记小柱可以用于提取食品、生物样品和环境样品中的克仑特罗、氯霉素、β-受体、β-激动剂、β-阻断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 Hybrid SPE产品Hybrid SPE-蛋白沉淀技术,结合了蛋白沉淀的操作简单性和SPE的特异选择性,有效地去除生物样本中如血清、血浆中的蛋白和磷脂。该技术采用了专利的氧化锆涂层颗粒,只对磷脂有亲和吸附,对小分子化合物(如酸性、中性和碱性离子)均没有吸附。 Supel-Tips SPE产品Supel-Tips SPE产品系列用于微量样品中的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萃取和浓缩。这些10µ l的吸头在吸头的最尖端填有固定相填料,它是用一种专利保护的高纯粘合剂粘合上去的。该种吸头型SPE能从微量样品中吸附目标化合物,经过浓缩和脱盐的目标化合物即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活动介绍二:活动期间,购买Supelco Dispersive(分散)系列SPE产品任意一包,可享受7折优惠,同一产品满10盒以上,可享受6折优惠。 Supelco Dispersive(分散)系列SPE产品(dSPE)Supelco提供产品齐全的适用于“QuEChERS”方法的分散SPE提取管和净化管,应用于食品/农产品中的农药多残留分析,同时还可以为您度身订制适合您特定方法需要的分散SPE提取管和净化管。Supelco最新推出的产品Supel Que Z-Sep+/C18分散SPE是专门开发用于去除复杂样品如亚麻仁油、牛奶、肾脏等中的脂质成分,特别适合用于MS分析。在用GC-MS分析鳄梨中农残和用LC-MS-MS分析肾脏和牛奶中兽药残留物时,样品通过 Z-Sep+ 处理后比通过C18处理更干净且具有更低的背景值。 活动介绍三:活动期间,购买Supelco固相萃取装置及配件任意一套,可享受85折优惠。 Supelco SPE 固相萃取装置及配件Sigma-Aldrich/Supelco提供的Visiprep DL 12及24位防交叉污染固相萃取装置,具有独特的防交叉污染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样品处理时的交叉污染。独有的旋钮式流量控制阀使得流速控制简单准确,另外整个装置外型美观实用,选配件齐全,是固相萃取的理想选择。 Visiprep大体积上样器Visiprep大体积上样器是由内径1/8英寸的聚四氟乙烯管线,其中一端带有不锈钢沉子悬重物,另一端是一个分级式的SPE小柱连接头组成,将有沉子的一端放在样品贮存器中,连接头一端插入活化后的SPE小柱中,无需用手即可将大体积低粘度的液体样品转移到SPE小柱中。 Plateprep 96孔真空萃取装置Plateprep 96孔真空萃取装置的上部是一种清晰可见的丙烯酸树脂材料,很容易观察流速,其底座是聚丙烯材质,具有极好的抗化学腐蚀能力,同时还有一个可拆卸的真空表/减压阀能控制所有孔的流速。这个组合紧密的装置连接一个SPE96孔提取板后,就可以同时处理96个样品,单阀控制,平行处理和一致的动态流速更便于方法开发,获得较大的重复性。 Supelco Envi-Disk圆盘式固相萃取装置Envi-Disk 圆盘式固相萃取系统包含Envi-Disk圆盘式SPE六位上样装置,圆盘式固相萃取装置,47mm Envi-Disk SPE膜片(圆盘),可以同时处理6个1L的样品。每个萃取装置都有独立的流速控制阀来控制流速,分析速度快,有机溶剂使用量少,适合用于大量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如需了解促销详情,请点击这里。或者拨打以下联系方式.上海:021-61415566-8209 北京:010-65688088-6812 广州:020-38840730-5001关于Sigma-Aldrich: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与化学领域的高科技跨国公司,产品涵盖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色谱分析等多个领域,产品数量超过120,000种,是全球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实验伙伴。Sigma-Aldrich公司旗下的两大著名分析品牌Supelco和Fluka/RdH ,致力于分析化学领域的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主要产品包括色谱柱、色谱耗材、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 及品种十分齐全的高品质分析试剂和标准品,能为广大分析领域用户提供集色谱耗材、分析试剂和标准品于一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Sigma-Aldrich在36个国家与地区设有营运机构,雇员超过7900人,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Sigma-Aldrich承诺通过在生命科学、高科技与服务上的领先优势帮助用户在其领域更快地取得成功。如需进一步了解Sigma-Aldrich,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www.sigma-aldrich.com
  • 专访|莱伯泰科质谱事业部副总经理崔剑锋:质谱追梦人,归国投身国产质谱事业
    国产质谱发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踩下了“油门”。近两年质谱仪器的国产替代浪潮刺激着大量玩家蜂拥而入,从质谱前处理分离萃取材料、设备一路蔓延到核心零部件、质谱仪器设备,都回响着国产替代的号角,前景一片大好。然而在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产业浪潮背后,是每一家企业关乎生死的抉择。新常态下,作为国内科学仪器企业领头羊的莱伯泰科也在经历一场自内而外的巨大变革。自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后,莱伯泰科便进一步实施了专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研发布局,2021年成功推出单四极杆ICP-MS,新增ICP-MS/MS和ICP-Q-TOF-MS的研发项目,2023年推出深度进军半导体行业的三重四极杆ICP-MS/MS,......莱伯泰科乘势而为,踏上了国产质谱发展的快车道。自成立质谱事业部以来,莱伯泰科董事长胡克博士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左膀右臂”;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国内质谱业内并不算熟悉的崔剑锋博士走马上任。但其实在他的履历中,有多个角色的关键词:“用户”、“研发设计”、“市场专家”,一个最初从质谱用户起步,到技术研发人员、产品专家,再到质谱项目负责人,经历了多角色转变,最终成功转型的质谱“追梦人”。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莱伯泰科质谱事业部副总经理崔剑锋博士,请他分享其归国投身国产质谱事业背后的故事,并探讨国产质谱的“破局”之路。莱伯泰科质谱事业部副总经理 崔剑锋博士十年磨一剑,质谱“追梦人”的归国之路“如果算上作为质谱用户的时间,我与ICP-MS产品的渊源甚至将近20年。从接触产品,学习质谱技术,到加入赛默飞设计研发ICP-MS,再到市场推广质谱设备,几乎把一款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经历了一遍。”采访伊始,崔剑锋向笔者介绍着他的职业经历。经历了多个职业角色的转变,这其中的高光时刻有哪些?笔者追问道。“如果说印象最深刻的高光时刻,第一次是2012年底到2013年初,从幕后走向台前,我从研发岗转为市场岗,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职位的转变,更是思维方式与工作模式的转变,我很成功也很顺利地实现了这个转变;第二次高光时刻是从2017到2018年,经过大半年艰苦的学习和准备,最终通过美国PMP项目管理专业认证考试的那一刻;第三次,也就是最近的一次,运用学到的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团队一起紧密协作,推出了最新一代的质谱产品。”任职在科学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并在十年间完美实现了多个职业角色的转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崔剑锋在这个时候决定回国,投身国产质谱事业呢?“十年磨一剑,归国做贡献”。作为一名在德国生活了20多年的华人,有朝一日回到祖国,把自己所学、所懂、所用带回国内,是崔剑锋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想法。中国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从老百姓普普通通的衣食住行,到高精尖的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大上“的产业,都在齐头并进。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对高端科学仪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精密、最灵敏的分析仪器之一,质谱被称为科学仪器皇冠上的明珠。它既能解决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普通日常需求,也能参与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高端研发,自然而然也吸引了科技人员的高度关注。“最近这些年国内质谱行业发展迅速,无论从人才引进政策还是资金投入力度,都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提升,可以说迎来了国产质谱发展的黄金期,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时代有一番作为。“崔剑锋表示。从”仰望传奇“到“并肩作战”随着“十四五”规划牵引、地方政策支持、国产采购倾斜等一系列政策东风频吹,仅2022年中国质谱市场就发生了近30起融资,其中亿元级的融资数量占比甚至超过50%。可以说,质谱行业环境与十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这样的产业浪潮下,玩家更是蜂拥而入,对于崔剑锋来说,为什么是莱伯泰科?他坚定地说道:”有朝一日回国效力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是真正迈出这一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因素。至于为什么选择加入莱伯泰科,其实在我2011年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质谱部的时候,就听过胡克博士的传奇故事。他在90年代就在热电公司领导美国团队,成功开发出了美国第一款商业化的ICP-MS仪器和全球首台商用ICP-MS/OES仪器。说他是把ICP-MS技术推向实用和普及的举足轻重的领军者和推动者,当之无愧。不过我入职时胡博士已经离开赛默飞开创自己的事业,并没有交集。后来我决定回国发展并做出加入莱伯泰科这个决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出于对胡克博士的一种“偶像情结”吧。当然,莱伯泰科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迈出这一步也就自然而然了。“不仅如此,崔剑锋还分享了一个他与胡克博士认识过程的小故事:“胡博士是通过我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与我建立了联系。作为一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平时肯定日理万机,尽管如此,胡博士还是会经常关注科研文献,这种对前沿技术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学习。”崔剑锋毕业后就一直在德国工作,就外企和国产仪器在研发氛围、经营管理方面的差异,他也表示,确实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无论是从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日常沟通等各方面都很不一样。这其中最核心的不同点就在于思维的模式,德国人思维的缜密性、严谨性,非常适合仪器研发行业,这也是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一点;在经营管理上,德国人以及德国企业对细节的把控也做到了极致,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繁琐,这方面也需要吸纳和借鉴。“成功转型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最关键是调整心态,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取长补短,同时调整思维模式和心理预期,只要心态捋顺了,一切都会事半功倍。对我来说,当下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把部门里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在研项目梳理好进度流程,然后结合我的管理经验,顺利地向前继续推进。“崔剑锋坦言到。以热爱为舟,以技术为刃,崔剑锋正在北京这片筑梦之地,开启一阕慷慨又从容的创新乐章。国产质谱:学习、融合、赶超,缺一不可近些年,从质谱前处理分离萃取材料、设备一路蔓延到核心零部件、质谱仪器设备,都回响着国产替代的号角。不可否认,当下经受着行业大洗牌的国产质谱,正在走向高峰。崔剑锋客观地评价到,进口质谱产品凭借多年的布局和投入,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质谱产品因为起步较晚,不同厂家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缺少行业统一标准。不仅如此,质谱仪的生产研发,涉及到精密电子、精密机械、高真空、软件工程、自动化控制、电子离子光学等多项技术,学科跨度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极高。而这些都是国产质谱仪器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所以,未来不仅仅是分析仪器厂商要加大投入,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步提高,也非常关键。具体谈到ICP-MS的研发,国产与进口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莱伯泰科又将如何改善提升?如果只谈ICP-MS的研发,进口与国产产品的研发思路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例如,进口产品的研发团队里,往往涵盖多个基础学科,其中不乏物理博士、化学博士等等,他们可以从最基础的理论出发,从根本上对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工作氛围也比较宽松,有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可以支配,用来验证种种设想,哪怕结果是失败的也无所谓。他们的研发理念是:“我想做什么”。而目前国内研发团队的目标,往往聚焦在如何实现和追赶进口仪器已有功能的阶段上,研发理念是:“我该怎么做”。当然这个研发理念差异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对于一项技术,学习、融合、赶超的过程,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莱伯泰科质谱,在胡博士的技术积累下,学习,融合的过程可以事半功倍。接下来,在赶超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甚至引领质谱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ICP-MS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包括国家近年来推出很多新的环境检测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已经将ICP-MS作为标准检测方式涵盖进去了。不过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比如样品前处理、分离提纯方式等。莱伯泰科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公司已经深耕样品前处理20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所以可以做到强强联合,把专业的样品前处理与专业的ICP-MS结合在一起,为相关应用提供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未来,ICP-MS的潜力市场将会聚焦在新能源领域,这也是大势所趋。在全球都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新能源及其带动的相关新材料,都对检测仪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需求,而ICP-MS仪器绝对可以胜任这一挑战。而在国内市场,像环境、食品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依然还会是ICP-MS大展拳脚的舞台,这也与国家提倡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大方向是非常吻合的。除此以外,因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而引发全球关注的核素检测,也会是一个重要的质谱应用领域。莱伯泰科已经为这些潜力行业和应用提前做了布局,一定会全力以赴面对市场的需求。采访合影
  • 美研究人员:每升瓶装水约含24万个塑料微粒
    据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气候学院研究人员首次对瓶装水中的微小塑料颗粒进行了计数和识别。结果发现,平均每升水中含有约24万个可检测到的塑料微粒,比之前主要基于较大尺寸塑料微粒的计数高出10倍到100倍。这项研究8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微塑料被定义为尺寸从5毫米到1微米的碎片。作为参考,人类的头发直径约为70微米。纳米塑料是指小于1微米的颗粒,以十亿分之一米为单位测量。纳米塑料可以通过肠道和肺直接进入血液,并从那里到达包括心脏和大脑等在内的器官。它们可以侵入单个细胞,并通过胎盘进入未出生的婴儿体内。全球每年塑料产量接近4亿吨,有超过3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倾倒在水中或陆地上。许多由塑料制成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微小颗粒。与天然有机物不同,大多数塑料不会分解成相对无害的物质。它们只是简单地分解成化学成分相同的、越来越小的颗粒。除单分子外,理论上它们可以变得多小是没有限制的。这项新研究使用了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技术。针对7种常见的塑料,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算法来解释结果。他们测试了在美国销售的3个受欢迎的瓶装水品牌,分析了尺寸仅为100纳米的塑料微粒。他们在每升水中发现了11万到37万个微粒,其中90%是纳米塑料,其余是微塑料。许多水瓶都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当瓶子被挤压或暴露在高温下时,这种材料可能会随着塑料碎片脱落而进入水中。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当反复打开或关闭瓶盖时,许多塑料微粒会随之进入水中。研究人员指出,纳米塑料与微塑料相比,它们尺寸更小,更容易进入人体内。
  • 助力光催化研究,磐诺仪器用一流技术守护绿水青山
    近日,有媒体消息称,谷歌的X实验室正在为人类的能源存储问题出谋划策。X实验室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用于存储可再生能源的系统——Malta,它可以设立在任何地方,有望比锂离子电池更耐用,在价格上比现有的清洁能源储能方法更有竞争力。从苹果集团的太阳能数据中心,到特斯拉的节能环保汽车,“能源”在生活中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人口和工业的迅速增长,能源短缺以及与之共存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了大家目前最大的挑战,开发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型能源已成为当前科学界最紧迫的任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光催化技术由于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上的巨大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燃料或化学品,不仅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还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此前,武汉理工大学的课题研究小组对此做出实验研究,选择CO2光触媒,利用光催化技术分解、转换二氧化碳 ,并对转换后的物质含量进行检测。武汉理工大学在光催化领域跋涉求索甚广,十余年以来,其团队在光催化材料、环境与能源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的众多专业论文对学术界影响颇大,获得了国家科研项目及行业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为了保证项目研究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稳定、高性能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就必不可少。相比传统检测仪器,磐诺GC克服了以往检测仪器可能存在的灵敏度不高、分析效果差等问题,凭借先进的分析技术,为研究小组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检测二氧化碳经过光催化之后所转化得到的具体物质及含量,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项目组此次采用的是磐诺PGC-80非标设计气相色谱分析仪,配备在线除烃装置,检测优势显著:● 灵敏度高,对于CO/CH4/CH3OH等可以测试至0.1ppm● 专用性强,能有效检测出气体中的甲烷、甲醇、乙醇、一氧化碳等物质,保证了分析 结果的可靠性● 体积小,轻便易携带,可灵活放置在反应装置旁边,实现在线实时取样分析● 专配软件,可实时获得检测数据并至项目组,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现场实验谱图 PGC-80在线监测GC 实验室现场操作磐诺GC的稳定表现也得到了研究小组的一致好评;国家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磐诺仪器作为国产仪器中的新起之秀,也始终秉持“相信中国,尊重科技”这一理念,从方案设计到设备制造,再到仪器调试,磐诺用优良的仪器和优质的服务说话,力图给各行业提供最完美的用户体验。助力科研之路还在继续,相信中国,相信磐诺!
  • 我国科学家研发癌胚硫酸软骨素修饰的蛋白多糖检测技术用于泛癌检测
    癌症的早期检测是癌症患者提高长期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目前,可用的癌症筛查生物标志物主要用于检测特定癌症类型(单一器官筛查),难以实现不同种癌症的早期诊断。因此,需要开发通用或多器官癌症(泛癌)的筛查工具。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上发表题为“Establish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lasma oncofetal chondroitin sulfated proteoglycan for pan-cancer det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癌胚硫酸软骨素 (ofCS)修饰的蛋白多糖 (PGs),建立可用于泛癌检测的筛查方法。  ofCS通常仅存在于胎盘的滋养层细胞中,但是却在癌症患者中被大量发现。该研究团队针对ofCS及其修饰的CD44、CSPG4和SDC1蛋白建立了ELISA检测体系。该研究首先对302例健康人和165例6种不同癌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患者血浆中的ofCS和ofCSPGs显著高于正常人(P值为1.2×10-2至4.4×10-10)。随后在验证队列中共纳入了11854例健康人和2681例癌症患者,其中涵盖了11种恶性肿瘤。研究发现ofCS-CD44可有效区分其中9种癌症,且血浆中ofCS-CD44 最高十分位数的个体相比最低的20%,有超过27倍的癌症风险(OR = 27.8,95%CI = 18.8–41.4,P =2.72×10−62)。此外,在泛癌的早期阶段可以检测到血浆CS-CD44 的升高,具有很强的剂量依赖性优势风险预测。  该研究建立针对ofCSPs的泛癌检测方法,能有效鉴别健康人和癌症患者,无需特异的癌症生物标志物进行逐个筛查,且该方法在多种癌症的早期筛查及预后中也具有良好效果,可为现今癌症的早期快速筛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Cell Research|邓宏魁/李程等课题组合作利用小鼠二细胞胚胎建立具有形成类囊胚能力的新型全能性干细胞
    2022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联合中心邓宏魁课题组与李程课题组、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徐君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rivation of totipotent-like stem cells with blastocyst-like structure forming potent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化学小分子筛选组合,建立了一个新的全能性干细胞培养条件,可以支持从小鼠二细胞胚胎及扩展型多能干细胞(EPS细胞)建立全能性干细胞系。这种新型全能性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在分子特征和发育潜能上与小鼠二细胞胚胎高度相似,并且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形成在转录组水平上类似于体内囊胚的类囊胚结构。从左到右分别是李程、邓宏魁和徐君(来源:北京大学官网)如何在体外制备全能性干细胞,长期以来一直是干细胞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在小鼠中,只有受精卵及二细胞胚胎具有全能性:单个细胞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生命个体。随后发育形成的囊胚细胞可以被用于建立多潜能干细胞,滋养层干细胞及原始内胚层干细胞。然而,这些干细胞的发育潜能是受限的,无法同时发育到胚内和胚外组织。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小鼠多能干细胞群中存在极少量的表达小鼠二细胞胚胎分子标记MERVL的细胞,被称为二细胞样细胞(2-cell like cells),具有二细胞胚胎的部分分子特征(1)。然而,这种细胞无法在体外进行稳定的培养。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二细胞样细胞与体内二细胞胚胎仍存在较大差异,作为体外研究全能性的模型仍存在较大局限性(2)。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采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的手段来建立调控干细胞的发育潜能的新方法(3-6)。2017年邓宏魁团队报道了一个新的小分子组合(LCDM),可以在人和小鼠中建立扩展型多能干细胞(EPS细胞)(4)。EPS细胞具有胚内胚外发育潜能,并且可以被诱导形成类囊胚(Blastoid)结构(7)。然而,与小鼠二细胞胚胎相比,这种细胞的分子特征与二细胞胚胎还有较大差异,细胞的胚外分化潜能也存在局限性,诱导获得的类囊胚结构中存在较高比例的中间态和中胚层样细胞(8)。最近北京大学杜鹏团队、中山大学王继厂团队等报道了全能性干细胞的诱导条件(9-10)。当前,如何直接自小鼠全能性胚胎建立全能性干细胞,仍是全能性干细胞研究的“金标准”。在本研究中,团队通过化学小分子高通量筛选,鉴定了能够在EPS细胞中诱导提高MERVL及Zscan4阳性细胞比例的化学小分子。通过进一步的组合优化,发现了一个可以将EPS细胞诱导为全能性干细胞的小分子组合CD1530,VPA,EPZ004777,CHIR 99021 (CPEC组合),诱导获得的全能性干细胞能长期稳定地在体外培养。更为重要的是,CPEC组合可以在体外支持从小鼠二细胞胚胎直接建立全能性干细胞系。研究者将由CPEC组合支持建立的全能性干细胞命名为全能潜能干细胞(totipotent potential stem cells, TPS细胞)。研究者进一步从转录组、表观特征、嵌合能力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TPS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发育潜能。他们发现TPS细胞在单细胞水平上表达大量的全能性特征基因,并且下调了多能性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发现,TPS细胞群中存在一个在转录组水平与中期二细胞胚胎高度相似的细胞亚群(约10%)。他们定量分析了TPS细胞、杜鹏团队报道的TBLC中的全能干细胞亚群、二细胞样细胞与二细胞胚胎的转录组相似度,发现TPS细胞中的全能干细胞亚群与二细胞胚胎的相似程度是最高的。ATAC-seq和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也表明:TPS细胞具备了二细胞胚胎的表观修饰特征。在发育潜能分析方面,他们通过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单细胞嵌合实验证明了:单个TPS细胞具备了同时向胚内和胚外发育的能力。为了严格证明TPS细胞在体内的胚外发育潜能,他们对E17.5的嵌合胎盘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TPS来源的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多种胚外滋养层细胞类型。并且,他们发现tdTomato标记的TPS细胞与有GFP标记的受体胚胎形成的嵌合胎盘中,存在大量的tdTomato单阳性嵌合细胞,高表达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标记,排除了由细胞融合导致的假阳性可能。这些结果表明了TPS细胞具备了与二细胞胚胎相似的分子特征和发育潜能。自组装形成类囊胚结构的能力是评估细胞全能性最为关键的功能性标准之一。研究者证明了通过调控早期胚胎发育的信号通路,可诱导TPS细胞高效形成类囊胚结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表明,TPS诱导的类囊胚结构中存在与小鼠E4.5囊胚中类似的上胚层、滋养外胚层、原始内胚层细胞,并且在转录组水平上高度相似。通过转录组数据的定量分析,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TPS-类囊胚结构中的滋养层细胞、小鼠滋养层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组合诱导类囊胚中的滋养层细胞,发现TPS-类囊胚结构中的滋养层细胞更类似于着床前囊胚中的小鼠滋养外胚层细胞。并且,不同于EPS细胞诱导的类囊胚结构,TPS-类囊胚结构中并不存在大量的中间态细胞及中胚层样细胞。将TPS来源的类囊胚结构植入体内后,可以诱导蜕膜化反应,但是仍无法像正常囊胚那样发育成个体,提示诱导类囊胚的方案仍需优化。最后,研究者分析了CPEC组合在TPS细胞中诱导和调控全能性的分子机制。他们发现抑制HDAC1/2和Dot1L的活性、以及特异激活RARγ通路,对TPS细胞的诱导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有趣的是,当用CPEC组合的小分子联合处理小鼠二细胞胚胎时,他们发现这些小分子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持小鼠胚胎中的全能性分子标记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HDAC1/2、Dot1L、RARγ通路的协同调控对于小鼠全能性调控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利用化学调控的方法从小鼠二细胞胚胎中建立了新型的全能性干细胞,该细胞具有与二细胞胚胎相似的分子特征及双向发育潜能,能够形成与体内着床前囊胚更相似的类囊胚结构。这一工作不仅为体外研究全能性提供了更为合适和可靠的模型,而且朝着在不同哺乳动物物种中利用全能性胚胎捕捉、维持全能性干细胞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邓宏魁教授,李程研究员,徐君研究员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徐亚星,赵晶薷,任奕璇,王旭阳和吕钰麟为该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本工作获得了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 吴王锁小组发现PM2.5中碳纳米颗粒可致流产
    4月10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发现,碳纳米颗粒能够通过胎盘屏障并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盘损伤,致使胎儿心脏和脑组织产生病变,进而延迟胎儿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胎流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mdash 科学报告》。   论文第一作者,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齐伟博士说,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碳纳米颗粒通过胎盘屏障及其对妊娠小鼠的影响为模型,研究了碳纳米颗粒对孕体的影响后发现,碳纳米颗粒能够通过胎盘屏障并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盘损伤,具体表现为孕酮激素分泌量下降,雌二醇分泌量上升。同时,致使胎盘内血管数目减少,血管管径变窄,进而造成胎盘对胎儿供养能力下降。由此导致胎儿心脏和脑组织产生病变,进而延迟胎儿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胎流产。   论文通讯作者,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教授吴王锁表示,该成果证实了碳纳米颗粒对孕体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弄清了碳纳米颗粒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机制,直接证实了大气中颗粒污染物(如PM2.5等)能够造成孕体妊娠障碍,对长期生活在重度颗粒污染地区的孕妇提出安全警告,并且对该污染所致使孕妇妊娠疾病的治疗给予指导与建议。
  • 突破!原位电镜揭示双金属催化剂反应状态下的真实活性表面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电镜技术研究组副研究员刘伟、杨冰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髙嶷团队及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谷猛团队合作,在观察和确认NiAu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中的真实表面方面取得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催化研究中,常规静态显微分析只能提供催化剂反应前或反应后的非工况结构信息。然而在热振动、气体分子吸/脱附等作用下,催化剂的表面原子难免发生迁移导致表面重构,变化后的表面才是与催化反应活性相关的真实表面,要看清这一表面状态需要借助原位表征技术。尤其对于容易发生表面重构的多元金属催化体系而言,无法原位观测反应气氛下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就不能确认贡献催化活性的真实表面,更无法建立可信的催化构效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具有宏观统计特性的原位谱学手段已经从精细的能量维度对动态催化过程做出了先驱性探索,例如原位FTIR、原位XPS(AP-XPS)以及原位XAS。在此基础上,实空间下直接观测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原子排布是研究人员长期追寻的目标。针对此问题诞生了环境透射电子显微技术(ETEM),ETEM是主要基于TEM成像的原位手段,适用于原子分辨下追踪气固相反应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化过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69a53f56-f8b2-4cb7-adbb-cf19e4397bed.jpg" title=" 原位电镜揭示双金属催化剂反应状态下的真实活性表面.jpg" alt=" 原位电镜揭示双金属催化剂反应状态下的真实活性表面.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基于环境透射电镜以及特殊设计的mbar级负压定量混气系统,研究了NiAu/SiO2体系催化CO2加氢反应过程。初期静态显微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以Ni为核心,表面包裹2至3层Au原子壳层,为一种典型的Ni@Au核壳构型。而考虑到Ni具有强大的加氢活性,会导致反应的CH4选择性,因此,该核壳构型可合理地解释本工作中CO2加氢高达95%以上的CO选择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但是,环境透射电镜原位观测发现,该催化剂在反应气氛和温度下,内核Ni原子会逐渐偏析至表面与Au合金化;在降温停止反应时,会退合金化返回Ni@Au核壳型结构。原位谱学手段(包括原位FTIR和原位XAS)的结果很好地证实了上述显微观测结果。理论计算和原位FTIR结果表明,反应中原位生成的CO与NiAu表面合金化起到了关键而微妙的相互促进作用,这是该催化剂构型演变及高CO选择性的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工作为研究核壳型双金属催化过程提供了启发,例如反应条件下核壳表面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贡献催化活性?又如催化剂制备中追求构建核壳表面是否有必要?该工作是一套原位环境下微观结构表征与宏观状态统计的综合应用案例,突出局域原子结构显微观测的同时,借助原位谱学手段,尤其是原位XAS技术,确保了电子显微发现与材料宏观工况性能的关联置信度。从而为发展原位、动态、高时空分辨的催化表征新方法和新技术提供了范例,也为设计构筑特定结构和功能催化新材料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期刊特别邀请审稿人撰写并独立刊发了题为The dynamic of the peel& nbsp 的工作评述(news & amp views),以表明本工作对于催化研究的独特启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相关成果发表在《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自然-催化 /span 》(Nature Catalysis)上。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连市人才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资助,尤其得到了研究员苏党生的大力支持。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