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烃分布

仪器信息网全烃分布专题为您整合全烃分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烃分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烃分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烃分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烃分布话题讨论。

全烃分布相关的论坛

  • 不同进样方式(分流与无分流)对饱和烃的气相色谱分布特征及相关地球化学指标的影响

    不同进样方式(分流与无分流)对饱和烃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及相关地球化学指标的影响 原文:邹宇峥 蔡元明  岩石抽提物和原油中饱和烃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特征是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者最为基础的研究依据。但是,无论是提供这些研究依据的实验人员还是应用这些研究依据的地球化学工作者或石油地质工作人员普遍地会忽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不同进样方式(分流与无分流,以及分流时的不同分流比)对饱和烃[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及相关地化指标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饱和烃系列标样(nC9、nC11、nC13、nC15、nC17、nC19、nC21、nC23、nC25、nC28、nC30)和典型的实际饱和烃样品在不同进样方式下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及相关地化指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 不同进样方式对饱和烃[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主要表现在分流方式下饱和烃中低碳数正构烷烃轻组分不同程度的丧失,即所谓的“歧视现象”,使色谱分布形态完全改变,甚至包括主峰碳的改变;② 正构烷烃标样的结果:如果假定无分流方式下,所有样品全部进入到毛细色谱柱中。并以它为标准,以碳数作为横坐标,分流方式下各种不同分流比实验所得到的不同碳数饱和烃的含量都与无分流方式实验的对应碳数的含量相比所得到的比值作为纵坐标(图1),可以看到:分流比越大,所得到的轻组分相对含量越低,从而导致重组分含量的相对增加;如果均以最大碳数为标准,对数据进一步归一化处理,其差别将会更显著地表现出来(图2):分流比越大的曲线越远离无分流方式的直线;③ 实际样品的结果:与正构烷烃标样的结果几乎一样,只是低碳数区域有反常现象(图3、图4)。可能的原因:在实际样品中,低碳数正构烷烃的含量很低,瞬间汽化所造成的“歧视现象”不仅与宽沸程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有关,还与各组分的实际含量有关。即,高含量轻组分将优先被“歧视” ,低含量轻组分的“歧视现象”不如高含量轻组分的“歧视现象”明显;④ 相关地化指标的影响:Pr/Ph值在各种进样方式下的变化不大,相对标准偏差为4.54%。解释:对于沸点相近的组分,“歧视作用”的影响程度也相近。另外,无分流方式下的(ΣnC21-) / (ΣnC21+) 值为4.824, 而分流比为50:1时的(ΣnC21-) / (ΣnC21+) 值为2.287,相差了两倍多,这一影响是决对不能忽视的;⑤ 本文同时也做了特大分流比(100:1、200:1)的实验,在如此大的分流下,其实验数据与无分流方式相比,无上述规律可寻,有很大的随机性。解释:在进样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特大分流比时,进入到色谱柱中的样品只有原来的一百分之一和二百分之一,瞬间汽化所造成的样品不均一性的可能性极大,进入到色谱柱中的样品已经完全和实际样品的真实组成大相径廷;因此,数据提供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特大分流比做色谱实验,最好使用无分流进样方式。研究者在利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数据时,首先必须注意到色谱所采用的分流方式。不同进样方式下,色谱数据的某些地化指标,如(ΣnC21-) / (Σn C21+),是没有可比性的,绝对不可以混用。而对于另外一些地化指标,由于与指标相关的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由不同进样方式导致的“歧视作用”程度接近,进样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同时建议新的饱和烃[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国标方法应该对分流比进行统一规定,最好统一规定使用无分流进样方式,以便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数据具有广泛的可比性。图1 系列正构烷烃标样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的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图2 系列正构烷烃标样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归一化后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 图3 某实际饱和烃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 图4 某实际饱和烃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归一化后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   摘录:四海男儿(发表时间:2002-2-5 23:28:13)

  • 问题: 残留物在烧杯中的分布是怎么样的? 颜色呢?

    原来用“表面皿”做全迁测试(模拟液快干时倒入表面皿), 如果模拟液中有残渣时,在“表面皿”内壁上会一圈一圈的显示,一般都是白色的。 现在为了省时间,用“烧杯”直接蒸干。请问如果有残渣时,会怎么分布? 有时会发现烧杯内壁上残留 黄色的斑点,一直认为是上面通风柜上面滴下来的(因为很像是从上面滴下来的)。问题: 残留物在烧杯中的分布是怎么样的? 颜色呢?

  • 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关系怎样?

    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关系怎样?

    一级注册计量师教材第252页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182131_430889_1626275_3.jpg这里说到了正态分布,又说t分布。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关系怎样呢?

  • 【求助】什么是窄分布,宽分布,

    各位老师好,学生是菜鸟一个,请教:什么是窄分布,宽分布以及什么是窄分布进样,宽分布进样.GPC系统启动后,有一个"平衡30分钟/清洗20分钟/测试60分钟"是什么意思.谢谢赐教

  • 请教这钟土哪里有的分布

    请教这钟土哪里有的分布

    在网上看到这种土壤,觉得挺有研究价值的,想问下哪里有的分布,想弄点样品做下有机质含量测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061707_592511_306153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061707_592514_3061536_3.jpg

  • 普伐他汀钠原料药激光粒度分布

    普伐他丁钠原料药的激光粒度分布有人做过吗?想问下那什么作为分散介质,因为这种原料药溶于水、乙醇、甲醇、磷酸盐、醋酸盐等,都不知道拿什么来当分散介质好,请各位大神指教下。谢谢

  • 等离子炬温度分布,你了解吗?

    等离子炬温度分布,你了解吗?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171735_600835_2140715_3.png(1)焰心区 感应线圈区域内,白色不透明的焰心,高频电流形成的涡流区,温度最高达10000K,电子密度高。它发射很强的连续光谱,光谱分析应避开这个区域。试样气溶胶在此区域被预热、蒸发,又叫预热区。 (2)内焰区 在感应圈上10 ~20mm左右处,淡蓝色半透明的炬焰,温度约为6000 ~8000K。试样在此原子化、激发,然后发射很强的原子线和离子线。这是光谱分析所利用的区域,称为测光区。测光时在感应线圈上的高度称为观测高度。(3)尾焰区 在内焰区上方,无色透明,温度低于6000K,只能发射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不同温度分布,你了解吗?

  • 【讨论】何谓两点分布和投影分布?

    JJF1059.1第5.3.3.4.5 实际工作中,可依据同行专家的研究结果和经验来假设概率分布。其注4)按级使用量块时,中心长度偏差的概率分布可假设为两点分布。所谓两点分布是指只可能分布在区间的两个端点的分布吗? 5)安装或调整测量仪器的水平或垂直状态导致的不确定度常假设为投影分布。何谓投影分布?能用表达式表示吗?

  • [求助]宽、窄分布标准样有何区别,宽分布未知样与窄分布未知样又有何不同?

    我现在使用的是waters Enpower操作程序,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使用GPC时,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宽分布标准样与窄分布标准样有何区别,宽分布未知样与窄分布未知样又有何不同? 我做右旋糖苷时,标准品(分子量已知,从2500到200000不等)我都选窄分布标准样,样品我选宽分布未知样,就这样进行GPC计算,结果还都可以。以前有人就这么教我,但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有那位可以不吝赐教?

  • 四电极电磁流量计磁场分布特性数值模拟

    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采用注聚合物驱油技术是非常重要手段之一,注聚合物驱油原理是提高注入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流体粘度,增大聚合物流体平面及纵向波及面积,减少注入流体在高渗透率地层中的窜流,提高岩芯微观驱油效率,最终达到减少残余油饱和度与提高原油采收率目的。为使聚合物溶液进入预先设定油层并能得到一个较为均匀的聚合物驱前缘,需要准确确定从注聚井中进入各油层聚合物的注入量,所以,注聚井中流量测量是注聚三次采油技术中一项重要测试内容。由于电磁流量计无转动部件,实际测试时不破坏聚合物分子结构,对测试环境无放射性污染且不受聚合物溶液粘度和密度影响,所以,大庆油田在注聚井中推广使用了外流式四电极电磁流量计测井方法。自早期电磁流量计基本理论建立以来,虽然电磁流量计在理论及技术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影响电磁流量计测量精度因素很多,从流场及磁场分布角度综合分析电磁流量计响应特性仍然是值得研究领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及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技术迅速发展,为解决复杂流动及磁场分布条件下的电磁流量计响应预测问题提供了良好机遇。由于仪器倾斜与偏心、流体电磁特性变化等因素都会给电磁流量计响应带来影响,这些测井环境因素对电磁流量计响应影响需要从数值模拟角度给予理论分析,从而为注聚井中电磁流量计流量测井提供理论分析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四电极电磁流量计磁场分布特性,考察了四电极电磁流量计权重函数分布,并分析了仪器偏心及流体磁导率变化因素对磁场分布特性影响,为正确理解四电极电磁流量计测量特性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1、注聚井中四电极电磁流量计  图1为外流式四电极电磁流量计测井仪器示意图。仪器由上下扶正器、传感器、电路筒及电池仓等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流量计的核心部分,上下扶正器用于在测量时使流量计居于套管中央位置。四电极电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1.gif磁流量计采用四个均匀相隔分布排列的励磁线圈及四个测量电极,相对于单对电极的电磁流量计而言,这种励磁结构的磁场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有利于减小由于磁场分布不均匀所带来的测量误差。传感器部分主要由磁路系统、测量导管、电极、外壳、干扰调整装置及若干引线组成。仪器采用外流式结构。仪器结构尺寸为:仪器外径为35mm,其中测量电极段外径为33.8mm,传感器长度为44.5mm。仪器总长度为1200mm。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2.png图1 外流式四电极电磁流量计测井仪器图  2 四电极电磁流量计测量区域内磁场分布  为获得测量区域内磁场分布,采用ANSYS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电磁流量计磁场分布特性进行仿真。由麦克斯韦方程导出的3分量矢量泊松方程如下:  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3.png  对于本文所使用的二维平面场(X-Y平面),矢量磁势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4.png和电流密度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5.png相互平行且只有z方向分量,即:Ax=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6.png则由(3)式可得:  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7.png  (4)  所用模型中介质为线性介质,磁导率μ为一常数,故上式可简化为:  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8.png  (5)  在使用ANSYS有限元计算时,自由度为磁势,施加载荷时只要在各线圈上施加电流密度值即可。模型有两种边界条件:(1)Dirichlet条件(AZ约束):磁通量平行于模型边界;(2)Neumann条件(自然边界条件):磁通量垂直于模型边界。第二种条件为默认的边界条件。对于电磁流量计在管道中的模型,只需满足自然边界条件。故施加了电流密度后,即可进行计算。在施加电流密度时,可用下式计算:  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9.png (6)式中: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10.png为电流密度;n为线圈的匝数;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11.png为通入线圈的电流;a为线圈的横截面积。  在ANSYS环境下用有限元法求解的关键是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图2(a)为用于磁场计算建立的分区介质模型,图2(b)为磁场计算网格剖分模型,可以看出:在靠近线圈和电极的部分网格剖分较密,而在其它部分则较稀疏,划分后网格划分单元数为3577。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需要给每种材料施加磁导率属性,图2(a)中将六种不同属性材料用不同颜色显示出。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12.png图2 仪器在油管中磁场分析模型及网格剖分图  模型中有六种不同的材料:填料、线圈、电极、1Cr18Ni9Ti、聚四氯乙烯衬里、流体(可假定为水)。将六种不同属性的材料用不同颜色显示设置好各种材料的磁导率,施加电流密度后,即可计算磁场分布。由于仪器结构尺寸非常对称,仪器位于管道中心,通电后四个线圈相当于交替放置的N极与S极,故产生的磁场也是对称分布的。流体从仪器与油管环形空间流过,切割磁力线产生感生电势,通过四个对称分布的电极即可进行测量。  磁场仿真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13.png图3 仪器与油管环形测量区域磁场分布图  在仪器与油管环形空间内磁场几乎是均匀分布的,尤其是在靠近仪器探头表面区域磁力线分布更加密集均匀,所以,该部分应有较高测量灵敏度。整体上说四电极电磁流量计具有较均匀的磁场分布特点,这有利于四电极电磁流量计聚合物流量测量。  3 仪器偏心对磁场分布影响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仪器并不一定处于管道中心位置,而会偏离中心一定的距离,此时激励线圈产生的磁场在管道内分布情况也发生变化。图4为仪器在管道中向右偏心1mm、2mm、3mm、4mm时磁通线分布,可以看出:当仪器偏离中心位置时,仪器与油管环形空间内磁通线呈非对称分布;随着仪器向右继续偏移,右边磁通线分布明显密集,而左边则分布明显稀疏。http://www.kfll.cn/up_files/image/Article/2011/10/17/340188114.png图4 仪器偏心时磁通线分布图  因此,井下四电极电磁流量计用于测量时,仪器应尽量在井内保持居中位置,只要仪器发生偏心,在管道中激励磁场分布就会发生变化,随之电磁流量计权重函数分布也就会发生变化,进而流体切割磁力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势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仪器测量结果因偏心产生较大误差。  4 流体磁导率对磁场分布影响  磁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属性,物质的磁性与原子、

  • 5890测蜡碳分布,没有冷柱头进样口

    大家好,我是新手,劳烦大家多多帮助。 我公司要测试高熔点蜡碳分布,购置了一台二手HP5890气相色谱仪,安由于没有接触过气相色谱,装的是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发现测试高熔点蜡碳分布需要用冷柱头进样,哪位高手如有5890的冷柱头进样口,请与我联系,十分感谢。 最近用不分流进样方式测试蜡碳分布,进样口设置为380℃,柱温从60℃以7℃/分钟程升到370℃,检测器温度400℃,蜡组分的色谱峰很小。现在连溶剂都不出峰了,发现O型圈是橡胶的已明显老化损坏,这是否可能造成不出峰?

  • 如何理解 屏蔽系统能传递分布范围窄的离子能量?

    参考书上说,八级杆中用纯氦气碰撞模式可以减少反应池气体和分析物之间的副反应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利用屏蔽炬系统传递分布范围窄的离子能量。——————————————————————————1.屏蔽系统是指炬管外层的屏蔽圈吗?2.如果上述正确的话~~按照样品测试流程,屏蔽在碰撞池前,如何理解屏蔽系统传递分布范围窄的离子能量?3.对碰撞池,势能垒对不同元素设置的应该不一样,实际测量时如何动态设置呢?

  • [求助]请大家看看这种分析粒径分布的方法!

    我在查阅文献时看到有的学者通过TEM和“ellipse-fitting method”来研究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原文如下:Crystal outlines were digitized from scanned,low-magnification TEM photomicrographs and their dimensions estimated by calculating the best fit of an ellipse(of same surface) to the contours. The length (L) and width (W) of a crystal were then matched to the major and minor axes, respectively, of the best-fitting ellipse.The sizes are the averages of L and W the shape factors,describing the elongation of the crystals, were chosen asthe ratio W/L.您见过这种分析方法吗?谢谢!

  • 再问实现KED的条件——动能一致和分布狭窄

    据王老师书上,要真正高效实现KED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干扰离子和待测离子动能一致且不高,两类离子的高斯分布必须狭窄。 实现这两个条件的途径: 前者是调节离子透镜——透镜电压降低,干扰离子和和待测离子的动能可以降低,问题是如何保证其动能(或着平均动能)一致呢?其实之前就有类似疑问:样品经等离子体后,离子动能是否一致呢?(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50131/5653225/) 后者是通过屏蔽炬系统——该装置能减小等离子体和耦合线圈之间的电势,从而降低二次电离,不知是如何实现干扰离子和待测离子高斯分布变窄呢?

  • 【资料】统计分布数值表

    GB 40861-1983 统计分布数值表 正态分布[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1860]GB 40861-1983 统计分布数值表 正态分布[/url]

  • 【原创大赛】我们为什么要用GPC来测定高分子分子分布?

    【原创大赛】我们为什么要用GPC来测定高分子分子分布?

    一、高聚物分子量的重要性高聚物的许多加工和使用性能与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有着密切关系,使用准确和快速的分离测定方法对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组成结果进行测定,对控制聚合工艺工程,改进产品质量,制订合成条件提供很好的依据。二、分子量测定的传统方法在GPC未出现之前,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测定多用柱上淋洗,溶解分级,超离心沉淀等经典方法,但这些分级方法都十分的费时,而且溶剂消耗量很大,操作手续繁杂,少的需要一周,多则一个月。这些经典方法的分离基础都是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沉淀体系中多次反复平衡过程,要求很长的平衡时间。这些经典方法又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不断改变溶剂强度的方法,把聚合物分离为不同分子量级别,然后测定各级分的分子量和相对含量。间接法比如离心沉降速度法,在离心力场作用下,测定高分子溶液的沉降系数分布,然后根据沉降系数与分子量的关系来换算得到分子量分布。三、GPC的发展及应用1964年,J.C.MOORE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凝胶色谱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重要文章,接着发展迅速,凝胶色谱就完全取代了经典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http://www.waters.com/webassets/cms/category/media/other_images/GPC_1_molecules_eluting_from%20column.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8341_1608025_3.jpg凝胶渗透色谱的分离特点:高分子聚合物在流经GPC柱子时,如上图,被按分子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分离,被淋洗液淋出,淋洗体积就是分子量大小的量度。GPC现在常用还是相对测定的方法,若GPC连接了激光光散射检测就能直接测定分子量。但常规的用得较多的还是相对测定的方法,之前我们讲过分子尺寸大小与淋洗体积有关系,我们可以建立M与Ve或者logM与Ve的曲线关系,但这需要校正。校正的方法有分为直接校正法和间接校正法。间接校正法有分为宽分布标准校正法,普适校正法,渐近法等,确定淋洗体积Ve的对应关系,并对GPC的淋洗曲线作峰加宽的改正才能得到平均分子量。直接校正法需要精确已知的窄分布的高分子聚合物标样,还要求标样具备与被测物有相同的结构组成和性质。但我们需要测定高分子物质很不容易找到相应的标样,那怎么办呢?为了克服直接校正的局限性,我们往往就用了普适校正法,采用流体力学体积(˙M)的通用校正方法,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在相同的溶剂,相同的温度等条件下,Mark-Hou-Wink 方程=K*Ma中K和a值,大多数可以在有关的手册中查到。由普适校正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同意保留时间淋出的试样与标准的流体力学体积相等,即(u˙Mu)=([su

  • 【求助】系统对中时背景光能分布图出现如图形状!

    【求助】系统对中时背景光能分布图出现如图形状!

    [size=3]LS-9000型,说明书上关于系统对中是这么说的:[size=3][font=幼圆][font=宋体, MS Song]旋转上下两个对中旋钮,使“背景光能分布”中“零”环最高,而其它环相对低。正常情况下,零环高度调到最高时应在60至30之间。[/font][/font][/size]使用时[font=宋体]零环高度只能调整到20不到(且已对光路进行过调整,白纸上能见明亮的红点,外圈有明暗相间的圆环),[/font]系统对中时背景光能分布图出现如图形状---在30的位置总有一个高45的大峰!该峰位置不能移动。而且调0环最高时,[size=3][font=幼圆][font=Times New Roman]背景光能分布有明显的主峰,该主峰向右不能越过上述30位置的大峰。按“背景”后,可测出粒度值,但加样量比以前无此“大峰”时要多请问,这样的“大峰”是如何引起的?[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191540_213240_1652943_3.jpg[/img][/font][/font][/size][/size]

  • 粒度分布的线形

    我刚接触粒度分布,我们公司使用的是马尔文2000.请问哪位好心人能告诉我,粒度分布的线形代表了什么?它的最高值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跟平均粒度相差太大?

  • 标准物质的正态分布

    55.O 53.0 56.O 53.0. 52.0 55.0 53.O 55.O 56.0 52.0 51.0 51.0 52.0 52.0 52.0 52.0 53.0 54.6 52.4 50.2 53.4 52.3 51.O 48.8 48.O 48.6 56.0 56.0 60.0 60.O 52.0 52.0 56.O 51.0 53.O 47.0 51.O 49.O 54.O 50.O 52.0 51.O 50.O 47.0 55.0 53.O 48.0 51.O 51.0 52.O 53.0 53.0 55.O 60.O 52.6 53.6 54.5 54.2 55.3 54.9 54.9 54.3 54.1 52.1 53.7 54.4 53.0 52.6 52.2 52.4 52.8 50.O 50.O 49.0 49.5 50.5 50.5 50.5 49.0 50.O 50.5 49.0 49.O 49.5 54.O 50.O 50.O 48.O 52.5 50.5 50.0 51.O 51.O 52.0 54.O 54.0 56.O 54.O 52.0 52.0 59.O 57.O 52.0 55.O 56.O 52.O 53.O 57.O 54.0 55.0 52.0 52.0 52.0 55.0 52.O 55.O 52.O 52.O 55.0 52.0 52.0 52.0 59.0 48.0 52.0 54.0 62.O 54.O 60.0 63.O 50.0 56.4 48.0 56.4 56.4 59.O 59.O 53.O 49.O 47.O 46.0 57.O 55.0 55.O 55.O 55.O 50.O 52.0 52.O 52.O 55.O 57.5 52.5 54.5 52.8 53.8 55.5 54.2 55.2 54.2 54.0 53.3             表4.7频数分布表 分组 频数 相对频数 分组 频数 相对频数 45.05~47.05 4 0.025 55.05~57.05 16 0.099 47.05~49.05 13 0.080 57.05~59.05 5 0.0 31 49.05~51.05 28 0.173 59.05~61.05 4 0.025 51.05~53.05 50 0.308 61.05~63.05 2 0.012 53.05~55.05 40 0.247 和 162 1.000 从表4•7中可以看出测量值的波动规律。为更直观起见,以横坐标表示测量值的大小,标出分组的点;以纵坐标表示频数,画出一个个矩形,这个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见图4.2)。频数与总的测定次数之比称为相对频数,同样可以作出相对频数分布直方图(见图4.3)。 47.05 51.05 55.05 59.05 63 05 图4.2频数分布直方图0 3000.200O 100 47.05 51 05 55.05 59.05 63 05图4.3相对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所列数据表中可以看出,表面上各个测量值的出现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其实从直方图中可以发觉它们的出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这些数据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即它们集中于平均值52.3附近;其次各测量值相对于平均值而言,偏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测量值出现的次数大体相等;另外偏差小的测量值出现的次数要远比偏差大的测量值出现次数为多。当测定次数进一步增加,组分得更细的时候,各组相对频数趋向一个稳定值,相对频数分布直方图逐渐趋于一条曲线。这条钟形曲线就是正态分布曲线,该曲线的函数形式如式(4.4)所示。 如用一个量r来描述试验的结果,由于}取什么值不能预先断言,而是随试验结果的不同而变化的,则称r为随机变量。 记P{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