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潜在危险

仪器信息网潜在危险专题为您整合潜在危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潜在危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潜在危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潜在危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潜在危险话题讨论。

潜在危险相关的论坛

  • 实验室潜在的危险(样品前处理的潜在危险)

    实验室潜在的危险我们应该注意那些?1、样品前处理的潜在危险a.含乙醇、二甲醚等挥发性溶剂较多的样品,加浓酸消化前必须先在水浴或电热板上(小火)挥发干。b. 高糖分和淀粉的样品加浓酸消化时会剧烈放热。c.含油脂、蜡质较多的样品很不容易消化,千万不可直接加高氯酸消化,应将油消化一段时间后,再少量分几次加入高氯酸消化。d. 微波消解样品要预消化。

  • 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实验室潜在的危险我们应该注意那方面的问题?2、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a.对于加热、产生气体的反应,不要形成封闭体系。加热时,人员不能离开。b.实验前,一定要先检查玻璃器皿有无裂痕。c. 易爆炸的试剂如苦味酸、消化甘油、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高氯酸盐等,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预防振动、受热等操作引起爆炸。

  • 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

    在有机所的五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安全事故,深感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现将 我所知道的实验室里面的潜在危险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 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 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 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 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 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 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 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 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 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 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 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 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 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fo

  • 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

    汽车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NOx和CO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浓度严重超标,已经具备了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

  • 生物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为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 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 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 (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 定要当心。 5、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 ,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批次合成的配体,其纯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或者纯化 时所用的硅胶等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反应的结果不能重复。如果前后配体的 纯度有差异,或者溶剂等使用的不同,导致反应条件筛选前后不是在可比较的前提下进 行,有可能导致一些好结果的埋没。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详细写清楚试验的操作,试剂的纯化方法,就是为保证别人按照相同的方法处理,可以重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确实也发现某些实验数据较难重复,这个问题不少从事不对称研究的小组都曾碰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配体的纯度不符合要求,所以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与以前的结果不相吻合,特别是分离纯化时用的溶剂和硅胶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按照以前纯化条件得不到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纯度的配体;2、反应的操作存在误差:这突出表现在称量这一环节。由于配体和金属盐的量均只有几毫克,静电的干扰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尤为突出;3、反应的溶剂多为丙酮,CH3[font='Helvetica Neue',

  • 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为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 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 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 (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 定要当心。 5、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 ,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批次合成的配体,其纯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或者纯化 时所用的硅胶等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反应的结果不能重复。如果前后配体的 纯度有差异,或者溶剂等使用的不同,导致反应条件筛选前后不是在可比较的前提下进 行,有可能导致一些好结果的埋没。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详细写清楚试验的操作,试剂的纯化方法,就是为保证别人按照相同的方法处理,可以重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font='

  • 【转帖】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似有机所哪个老板的撰文,本人认为很有借鉴作用![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50768]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url]

  • 【分享】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转)

    就在本周,我们所一天内连续发生两起重大安全事故。某博士生在使用过氧乙酸的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肿得到现在还不能睁开,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另一个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需要植皮。 两起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麻痹大意,不按照安全规则操作。如果带了防护眼镜, 手套的话,后果就不会这么严重。而且资料显示,越是博士生,做实验越不谨慎。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结果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会游泳的。 在有机所的五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安全事故,深感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现将我所知道的实验室里面的潜在危险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连的装置。有些同学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 【转帖】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 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 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 ,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 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 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 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 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 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 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 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 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 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 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 糊。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连的装置 。有些同学 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通的的装置相 连,这样做的危 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 无法冷凝下来,这 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 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 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 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 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 液体的 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 PCl3 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 [转贴]警钟长鸣: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

    一篇在网上流传的文章,值得大家思考! 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实验室安全.[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631]警钟长鸣: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url]

  • 【转帖】警钟长鸣: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

    就在本周,我们所一天内连续发生两起重大安全事故。某博士生在使用过氧乙酸的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肿得到现在还不能睁开,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另一个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需要植皮。两起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麻痹大意,不按照安全规则操作。如果带了防护眼镜, 手套的话,后果就不会这么严重。而且资料显示,越是博士生,做实验越不谨慎。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结果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会游泳的。在有机所的五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安全事故,深感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现将我所知道的实验室里面的潜在危险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连的装置。有些同学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3、 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 (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 定要当心。

  • 【原创】关注欧盟电子电气设备中潜在的危险物质

    关注欧盟电子电气设备中潜在的危险物质随着人们对电子电气设备中的危险物质认识的深入,各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对禁限用物质的管控范围也在扩大。2010年6月2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成员(MEPs)就欧盟RoHS指令修订提案展开投票表决,最终在2人缺席、1人反对、55人赞同的情况下,就欧盟RoHS指令修订提案立法报告达成一致。 专家告诉我们:一直以来,有关欧盟RoHS修订的争议焦点都集中在限用物质和产品范围这两部分。通过这次投票,欧盟议会环境委员会一致决定不支持对所有溴化和氯化阻燃剂,聚氯乙烯,氯化增塑剂和3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BBP和DBP的禁令,取而代之的是同意将这些有害物质列入到优先评估列表中且应对其危害应该进行进一步评估。欧盟环境委员会指出,对任何可能被禁用物质的评估都应该基于其潜在的健康危害和环境影响。在产品范围方面,环境委员会支持将欧盟RoHS指令的管控范围扩大到除特定豁免外的所有的电子电气设备。产品的豁免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发动机、特定大型固定工业设备、军用设备及汽车设备。 专家提示,欧洲议会还决定禁止纳米银和长多壁碳纳米管在电子电气产品中使用。他们同时表示,除了禁止这两种纳米材料外,电子电气产品中使用任何性质的纳米材料都应在标签中列出。 制造商有义务向欧洲委员会提交安全资料。据悉,欧洲议会计划在7月份对环境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RoHS指令的建议进行投票。感谢您的分享,请勿广告,谢谢合作!编辑人:scott-vip 2011.03.10

  • 实验室潜在危险有哪些?

    溶剂处理方面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B、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3、 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5. 除掉反应后剩余的钠需要将钠用无水乙醇处理,以免发生爆炸.6. DMF不要用Na进行去水干燥。有一次我们实验室有同事将5升的烧瓶进行这个操作,结果得到一锅“粥”,估计两者发生了反应!7. 用硫酸镁干燥聚乙二醇,结果会是一锅粥!!!8. 催化加氢用的催化剂一定要防止着火!!!9. 不知道大家的搅拌套管安装胶皮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失误,我亲眼看见一个同事由于用力过猛被玻璃套管把手扎破,最狠的是一个同事在给冷凝管接皮管时居然把手腕的筋都扎断了,决不是危言耸听,这都时血淋淋的现实!11. 不知道各位是否经常用高压釜反应,个人觉得这家伙的危险系数比较大,应该时刻注意压力的变化,有一个我做了很久的氨解实验,一直都是好好的,就放松了警惕,结果有一次压力突变到120kg,还好没爆炸,不然我就完了12. 烘滴液漏斗、分液漏斗的时候,最好取下活塞之后烘,否则,由于膨胀系数不一样,活塞会把漏斗胀破。13. 做应用的人,一定要牢记温度的概念,每一步反应的温度都要准确记录,不要记录笼统性的室温,甚至后处理的温度都要记录。许多技术交到工厂之后,重复不出来,就有可能是温度的原因。 我有一个项目,夏天做的好好的,到了冬天,突然就不行了。后来我改了反应条件和重结晶条件,才搞出来了。吓人啊,100万的项目,如果出问题,偶就只有下课了。14. 高压反应釜一定要安装防爆片; 易燃爆气体,试漏一定要严格(用„电子鼻‟); 用电设备不要自己检修(我们单位就有人差点送命); 有毒的实验环境一定要通风良好,戴防毒用具; 实验室要有良好的实验习惯,严格的操作规程,问责制度15.实验进行时一定要有人。去年我们这一个实验室的学生中午吃饭去了,那边实验还在继续,本打算吃完饭立马过去的,不成想已个同学找他,耽误了,结果造成实验室失火,整个烧没了,幸亏没有爆炸,sigh,心有余悸16.用CaCl2干燥管之前,务必检查一下干燥管是否是通的。我就是因为没有检查,好几次回流,温度上去后,干燥管被上升的热空气顶飞,炸裂。17. 我一个师弟出力高氯酸银的时候,瓶口残留的一点,塞子一磨就爆炸了,还好瓶子里面几克的东西没炸,不然他就飞了 。18. 大家使用三氯化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遇水会强烈反应,甚至爆炸!19. 做NaH的时候,搅拌不小心,瓶子破了,台面上又有水,一下子就爆炸了,真的是很危险。20. 用双氧水、间氯过氧苯甲酸等氧化剂的时候,后处理一定要加还原剂处理彻底,然后是非常容易爆炸的。21. 做高压反应实验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带压操作!在动阀门和螺钉时一定检查放空管是否开启,不然,可能会飞起来的,十分危险!22. 在处理干燥剂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忙目的通过外观下结论,一定要弄清楚具体是什么,有一次我处理时看见是失效的氧化钙,结果里面有钠,怪怪,差点把小命给赔了。小心,小心,尤其是别人留下的。23. 丙烯酸也挺危险,上次一个师妹用磨口瓶装了半瓶,放在了阳光比较强的地方,爆了,差点毁容。24. 在做有机合成时,有时候最后季铵化阶段,总是做不成,因为酸碱中和迅速放热,产生泡沫,后来中和初期加入消泡剂,效果良好。25. 以无水三氯化铝作催化剂进行付-克反应,使用回流水吸收放出的氯化氢.一次,反应完成后进行冷却,温度从80度降到40度,由于没有及时排空,水倒流到物料中,结果物料都冲到天花板上了,好吓人!想起来就害怕.各位要注意产生负压的情况.

  • 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

    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 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 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 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 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 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 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 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 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 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 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 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 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 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 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 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 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 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 路,然后引发火灾。 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 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 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 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 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 (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 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 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 定要当心。 (2)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 ,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批次合成的配体,其纯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或者纯化 时所用的硅胶等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反应的结果不能重复。如果前后配体的 纯度有差异,或者溶剂等使用的不同,导致反应条件筛选前后不是在可比较的前提下进 行,有可能导致一些好结果的埋没。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详细写清楚试验的操作,试剂的纯化方法,就是为保证别人按照相 同的方法处理,可以重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条件 下进行。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确实也发现某些实验数据较难重复,这个问题不少从事不对称研究 的小组都曾碰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配体的纯度不符合要求,所以反 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与以前的结果不相吻合,特别是分离纯化时用的溶剂和硅胶质量 得不到保证,导致按照以前纯化条件得不到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纯度的配体;2、反应的 操作存在误差:这突出表现在称量这一环节。由于配体和金属盐的量均只有几毫克,静 电的干扰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尤为突出;3、反应的溶剂多为丙酮,CH3CN和卤代烷等难以 检测其含水量的溶剂,不同批次处理的溶剂,可能含水量不同,从而导致反应结果不能 重复。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我们摸索并建立一套配体纯度检验的方法和标准的反应 条件。特别是配体30a在几个反应中展示了优异的性质后,这一要求对于开展其他研究尤 为关键。

  • 【转帖】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潜在危险!

    转贴: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连的装置。有些同学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3、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 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 定要当心。(2)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批次合成的配体,其纯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或者纯化时所用的硅胶等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反应的结果不能重复。如果前后配体的纯度有差异,或者溶剂等使用的不同,导致反应条件筛选前后不是在可比较的前提下进 行,有可能导致一些好结果的埋没。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详细写清楚试验的操作,试剂的纯化方法,就是为保证别人按照相同的方法处理,可以重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确实也发现某些实验数据较难重复,这个问题不少从事不对称研究的小组都曾碰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配体的纯度不符合要求,所以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与以前的结果不相吻合,特别是分离纯化时用的溶剂和硅胶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按照以前纯化条件得不到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纯度的配体;2、反应的操作存在误差:这突出表现在称量这一环节。由于配体和金属盐的量均只有几毫克,静电的干扰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尤为突出;3、反应的溶剂多为丙酮,CH3CN和卤代烷等难以检测其含水量的溶剂,不同批次处理的溶剂,可能含水量不同,从而导致反应结果不能重复。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我们摸索并建立一套配体纯度检验的方法和标准的反应条件。特别是配体30a在几个反应中展示了优异的性质后,这一要求对于开展其他研究尤为关键。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得到以下经验供参考:A、标准反应条件的建立1、配体合成所用的CH3CN、三乙胺和四氯化碳按照标准方法处理,再经小量反应证明合格后(能合成出配体),保存在活化后的分子筛中供使用。2、条件实验中所用的溶剂,如果不能通过指示剂显色来确保其无水,则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处理后,再经活化后的分子筛进一步处理后,蒸出使用;对于已经筛选出的最佳溶剂,每次新处理后,均用标准反应检验,ee值与以前的实验符合后才能使用。3、称量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静电的干扰。B、配体纯度方法的建立1、对于合成的新配体,在用磁氢谱和碳谱?定初步纯度后,先用于某一反?得到一个关于反应速率和ee值的数据;然后,用不同的展开剂再次纯化配体后并取其最纯的部分,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与前相同的反应。如果反应情况(包括速率和ee值)变化不大,表明配体的纯度已经合格;如果反应结果有明显改善,这表明配体纯度有了提高,这需要再次纯化配体,直至反应结果的不同在误差范围内,才表明配体纯度已经合格。举例如下:对于配体30a, 先用石油醚和丙酮(4:1, v/v)的展开剂经柱层析得到一淡黄色的油状液体,虽然此液体经核磁鉴定,纯度已经很好,但是用囘f 啉配体最常用的模型反应-DA反应(eq 1)一检验, 在以Cu(OTf)2 为Lewis 酸, CH2Cl2为溶剂,-30oC的反应条件下,却发现反应几乎不进行。再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1:1, v/v)的展开剂进一步纯化后,再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试,反应在一小时内结束,ee值为36%。将配体再次纯化后,重试反应,反应时间和反应的ee值不变。于是认为配体已经很纯,可以用于反应的条件筛选。每次重新合成出来的配体,都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当反应时间和ee值均与上述结果相符,表明配体纯度合格后,才能将配体用于条件反应。(3)首先,你从现在起,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观察你的师兄们是如何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仔细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不懂就问,直到你弄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你也可以想清楚原因后,再去和其他师兄交换意见,看看别人的想法。当然,刚进实验室,你肯定要当当下手,多跑跑腿,这样才能和师兄们套近乎,他们也才愿意和你多交流。其次,进入实验室后,失败是经常的,但是你一定要弄清楚失败的原因。不要在没有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盲目再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记住,分析好原因后,再做试验,做一次试验,就要排除一个可能的因素。不要因为怕导师说你反应开得少,就开一大堆试验。这样的结果是让你陷于大量的体力劳动,没有时间思考,总结提高。在做每一个实验之前,不要查到一篇文献,就马上按照文献方法去试。反复调研文献,看一看,要得到目标产物,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经过反复比较,选择最方便的开始。这不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而且是在培养你的判断能力,也是在积累你的经验和知识。你想,一个实验你就可以积累一系列资料,一个学期下来,你将有多大的收获?这种方法累,但是绝对有效。我相信,只要坚持,毕业的时候,你会脱胎换骨。对于你所采用方法的文献,实验步骤的每一个细节,要问问什么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后果是什么?能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参考其他合成相同产物的文献,看看别人的实验步骤又是如何?他们做了什么改动?为什么要这样改动?因为实验是相通的,这些问题你一旦掌握了,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我的周围,有很多人一直到要博士毕业了,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吾未见其明也。(4) 关于DMF的无水处理方法引起这么多争议,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不可否认,不同的实验对试剂、溶剂的纯度等各方面的要求不同。不需要严格无水的反应,你去进行严格的无水处理就是浪费时间;反之亦然。

  • 【分享】关注欧盟电子电气设备中潜在的危险物质

    随着人们对电子电气设备中的危险物质认识的深入,各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对禁限用物质的管控范围也在扩大。2010年6月2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成员(MEPs)就欧盟RoHS指令修订提案展开投票表决,最终在2人缺席、1人反对、55人赞同的情况下,就欧盟RoHS指令修订提案立法报告达成一致。 一直以来,有关欧盟RoHS修订的争议焦点都集中在限用物质和产品范围这两部分。通过这次投票,欧盟议会环境委员会一致决定不支持对所有溴化和氯化阻燃剂,聚氯乙烯,氯化增塑剂和3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BBP和DBP的禁令,取而代之的是同意将这些有害物质列入到优先评估列表中且应对其危害应该进行进一步评估。欧盟环境委员会指出,对任何可能被禁用物质的评估都应该基于其潜在的健康危害和环境影响。在产品范围方面,环境委员会支持将欧盟RoHS指令的管控范围扩大到除特定豁免外的所有的电子电气设备。产品的豁免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发动机、特定大型固定工业设备、军用设备及汽车设备。 欧洲议会还决定禁止纳米银和长多壁碳纳米管在电子电气产品中使用。他们同时表示,除了禁止这两种纳米材料外,电子电气产品中使用任何性质的纳米材料都应在标签中列出。 制造商有义务向欧洲委员会提交安全资料。据悉,欧洲议会计划在7月份对环境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RoHS指令的建议进行投票。

  • 【转贴】警钟长鸣: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1234

    作者:flyinorg… 文章来源:有机化学论坛 就在本周,我们所一天内连续发生两起重大安全事故。某博士生在使用过氧乙酸的 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肿得到现在还不能睁开,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另一个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需要植皮。 两起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麻痹大意,不按照安全规则操作。如果带了防护眼镜,手套的话,后果就不会这么严重。而且资料显示,越是博士生,做实验越不谨慎。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结果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会游泳的。 在有机所的五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安全事故,深感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现将 我所知道的实验室里面的潜在危险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连的装置。有些同学为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 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 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 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定要当心。 (2)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 ,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批次合成的配体,其纯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或者纯化 时所用的硅胶等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反应的结果不能重复。如果前后配体的 纯度有差异,或者溶剂等使用的不同,导致反应条件筛选前后不是在可比较的前提下进 行,有可能导致一些好结果的埋没。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详细写清楚试验的操作,试剂的纯化方法,就是为保证别人按照相同的方法处理,可以重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确实也发现某些实验数据较难重复,这个问题不少从事不对称研究的小组都曾碰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配体的纯度不符合要求,所以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与以前的结果不相吻合,特别是分离纯化时用的溶剂和硅胶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按照以前纯化条件得不到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纯度的配体;2、反应的操作存在误差:这突出表现在称量这一环节。由于配体和金属盐的量均只有几毫克,静电的干扰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尤为突出;3、反应的溶剂多为丙酮,CH3CN和卤代烷等难以检测其含水量的溶剂,不同批次处理的溶剂,可能含水量不同,从而导致反应结果不能重复。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我们摸索并建立一套配体纯度检验的方法和标准的反应条件。特别是配体30a在几个反应中展示了优异的性质后,这一要求对于开展其他研究尤为关键。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得到以下经验供参考: A、标准反应条件的建立 1、配体合成所用的CH3CN、三乙胺和四氯化碳按照标准方法处理,再经小量反应证明合格后(能合成出配体),保存在活化后的分子筛中供使用。 2、条件实验中所用的溶剂,如果不能通过指示剂显色来确保其无水,则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处理后,再经活化后的分子筛进一步处理后,蒸出使用;对于已经筛选出的最佳溶剂,每次新处理后,均用标准反应检验,ee值与以前的实验符合后才能使用。 3、称量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静电的干扰。

  • 实验室潜在危险有哪些?

    溶剂处理方面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B、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 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实验室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以下是在网上看到过的经历以及自己的经历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3、 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5. 除掉反应后剩余的钠需要将钠用无水乙醇处理,以免发生爆炸.6. DMF不要用Na进行去水干燥。有一次我们实验室有同事将5升的烧瓶进行这个操作,结果得到一锅“粥”,估计两者发生了反应!7. 用硫酸镁干燥聚乙二醇,结果会是一锅粥!!!8. 催化加氢用的催化剂一定要防止着火!!!9. 不知道大家的搅拌套管安装胶皮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失误,我亲眼看见一个同事由于用力过猛被玻璃套管把手扎破,最狠的是一个同事在给冷凝管接皮管时居然把手腕的筋都扎断了,决不是危言耸听,这都时血淋淋的现实!11. 不知道各位是否经常用高压釜反应,个人觉得这家伙的危险系数比较大,应该时刻注意压力的变化,有一个我做了很久的氨解实验,一直都是好好的,就放松了警惕,结果有一次压力突变到120kg,还好没爆炸,不然我就完了12. 烘滴液漏斗、分液漏斗的时候,最好取下活塞之后烘,否则,由于膨胀系数不一样,活塞会把漏斗胀破。13. 做应用的人,一定要牢记温度的概念,每一步反应的温度都要准确记录,不要记录笼统性的室温,甚至后处理的温度都要记录。许多技术交到工厂之后,重复不出来,就有可能是温度的原因。 我有一个项目,夏天做的好好的,到了冬天,突然就不行了。后来我改了反应条件和重结晶条件,才搞出来了。吓人啊,100万的项目,如果出问题,偶就只有下课了。14. 高压反应釜一定要安装防爆片; 易燃爆气体,试漏一定要严格(用„电子鼻‟); 用电设备不要自己检修(我们单位就有人差点送命); 有毒的实验环境一定要通风良好,戴防毒用具; 实验室要有良好的实验习惯,严格的操作规程,问责制度15.实验进行时一定要有人。去年我们这一个实验室的学生中午吃饭去了,那边实验还在继续,本打算吃完饭立马过去的,不成想已个同学找他,耽误了,结果造成实验室失火,整个烧没了,幸亏没有爆炸,sigh,心有余悸16.用CaCl2干燥管之前,务必检查一下干燥管是否是通的。我就是因为没有检查,好几次回流,温度上去后,干燥管被上升的热空气顶飞,炸裂。17. 我一个师弟出力高氯酸银的时候,瓶口残留的一点,塞子一磨就爆炸了,还好瓶子里面几克的东西没炸,不然他就飞了 。18. 大家使用三氯化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遇水会强烈反应,甚至爆炸!19. 做NaH的时候,搅拌不小心,瓶子破了,台面上又有水,一下子就爆炸了,真的是很危险。20. 用双氧水、间氯过氧苯甲酸等氧化剂的时候,后处理一定要加还原剂处理彻底,然后是非常容易爆炸的。21. 做高压反应实验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带压操作!在动阀门和螺钉时一定检查放空管是否开启,不然,可能会飞起来的,十分危险!22. 在处理干燥剂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忙目的通过外观下结论,一定要弄清楚具体是什么,有一次我处理时看见是失效的氧化钙,结果里面有钠,怪怪,差点把小命给赔了。小心,小心,尤其是别人留下的。23. 丙烯酸也挺危险,上次一个师妹用磨口瓶装了半瓶,放在了阳光比较强的地方,爆了,差点毁容。24. 在做有机合成时,有时候最后季铵化阶段,总是做不成,因为酸碱中和迅速放热,产生泡沫,后来中和初期加入消泡剂,效果良好。25. 以无水三氯化铝作催化剂进行付-克反应,使用回流水吸收放出的氯化氢.一次,反应完成后进行冷却,温度从80度降到40度,由于没有及时排空,水倒流到物料中,结果物料都冲到天花板上了,好吓人!想起来就害怕.各位要注意产生负压的情况.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3)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a)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火,应用干沙灭火。(b)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c)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d)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4)防灼伤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一灼伤应及时治疗。

  • 转警钟长鸣: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分析1234 上海有机所的同学总结

    1)就在本周,我们所一天内连续发生两起重大安全事故。某博士生在使用过氧乙酸的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肿得到现在还不能睁开,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另一个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需要植皮。 两起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麻痹大意,不按照安全规则操作。如果带了防护眼镜, 手套的话,后果就不会这么严重。而且资料显示,越是博士生,做实验越不谨慎。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结果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会游泳的。 在有机所的五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安全事故,深感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现将我所知道的实验室里面的潜在危险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 一、 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连的装置。有些同学卫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B、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 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 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 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 4、 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 人 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 (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 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定要当心。 (2)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批次合成的配体,其纯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或者纯化时所用的硅胶等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反应的结果不能重复。如果前后配体的纯度有差异,或者溶剂等使用的不同,导致反应条件筛选前后不是在可比较的前提下进 行,有可能导致一些好结果的埋没。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详细写清楚试验的操作,试剂的纯化方法,就是为保证别人按照相同的方法处理,可以重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确实也发现某些实验数据较难重复,这个问题不少从事不对称研究的小组都曾碰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配体的纯度不符合要求,所以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与以前的结果不相吻合,特别是分离纯化时用的溶剂和硅胶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按照以前纯化条件得不到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纯度的配体;2、反应的操作存在误差:这突出表现在称量这一环节。由于配体和金属盐的量均只有几毫克,静电的干扰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尤为突出;3、反应的溶剂多为丙酮,CH3CN和卤代烷等难以检测其含水量的溶剂,不同批次处理的溶剂,可能含水量不同,从而导致反应结果不能重复。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我们摸索并建立一套配体纯度检验的方法和标准的反应条件。特别是配体30a在几个反应中展示了优异的性质后,这一要求对于开展其他研究尤为关键。

  • 【第三届原创参赛】警惕实验室里潜在的危险因素(修改版)

    [font=宋体] [color=#d40a00] 维权声明:本文为[size=2]tianyamzn [/size]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color][size=3] [/size][size=4] [font=宋体]不管你在实验室做哪方面的实验都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所以领导一直强调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危险事故有大有小,大的可以致人死地,所以我们要有共同的意识,经常关注身边的一些细节,要随时对一些仪器的不正常情况提高警惕,做到能把一些大的危险隐患降到最低,把小的危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我结合自己平时在土壤实验室实验操作过程中跟大家分享下自己发生的事故和注意到的一些危险隐患。[/font][/size][/font]

  • 自来水加氯消毒引起的潜在危害

    目前,自来水厂普遍采用加氯消毒的方法,而在氯化过程中氯同天然有机物、腐殖质相结合,形成潜在的致癌三卤甲烷(THMS)。三卤甲烷总的包括诸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之类的致癌物,是癌症和心脏病的主要诱因。生物化学专家认为:“氯太危险了,它应该被禁止使用”。将氯加入水中就像启动一个定时炸弹。癌症、心脏病、早衰这些在精神上,肉体上的伤害大都是氯处理水造成的。既然危害这么多,不知道现在还有哪些方法更为合理大家说说看

  • 【转帖】卫生部:少吃油炸食品 减少丙烯酰胺潜在危害

    新华社北京7月8日专电(记者周婷玉)日前有媒体报道境外查出包括肯德基在内的一些快餐店炸油中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对此,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8日表示,我国2005年就已发布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居民应改变吃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指出,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   报告称,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试验显示,丙烯酰胺可致大鼠多种器官肿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据为丙烯酰胺在动物和人体均可代谢转化为其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对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人群和偶然暴露于丙烯酰胺人群的调查表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如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但目前还没有充足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报告中提醒,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而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存在潜在危害。   为减少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报告中还建议居民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又要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导致食源性疾病;同时还要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 【世界环境日】危险废物要如何安全处置

    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是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处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分类和标识首先,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潜在危害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结果,对废物包装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能够明确识别。2. 运输危险废物运输需要遵循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包装和容器,以及专业的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废物不会泄漏、溢出或受到物理损坏。3. 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固化、稳定化、浓缩和干燥等步骤,目的是减少废物的体积、稳定其化学性质,并为其最终处置做好准备。4. 最终处置最终处置是指将预处理后的危险废物放置在专门设计的设施中,如填埋场、焚烧厂或回收利用设施。处置方法应根据废物的特性和当地的环保要求选择。a. 填埋危险废物填埋通常用于无害化处理,废物被埋在地下,上面覆盖土壤,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b. 焚烧焚烧可以大幅度减少废物的体积,并杀死废物中的病原体。焚烧后的灰烬需要妥善处理。 c. 回收和再利用某些危险废物可以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回收其中有价值的物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5. 监测和评估在整个处置过程中,需要对废物处理设施进行持续的监测,确保其运行不会对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同时,需要定期评估废物处理的效果,必要时进行调整。6. 法律法规遵守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废物分类、处理方法、处置设施建设标准等。 7. 环保教育和培训对从事危险废物处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和处置,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 危险化学品相关知识诠释!

    1.什么是危险?危险是一种状态,它可以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危险可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危险性的可能。危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事故。 2.什么是事故?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一个或一系列意外。3.什么是危险物质?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4.什么是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以系统安全分析为依据,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通过分析找出系统中的潜在危险、薄弱环节、事故发生的概率、引发的职业危害和可能的严重程度,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安全评价总体来讲是为了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5.安全评价分为哪几类?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是可替代的。您知道吗?或您注意到了吗?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是可替代的。您知道吗?或您注意到了吗?参考阅读:你要记住!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是可替代的(分析与实验)化学品是实验室日常中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了,如何确保安全的使用,且不对环境产生危害,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化学品的潜在危害根据巴登-弗腾堡州环境检测自然保护部LUBW的估计:利用不同化合物制成的化学品种全球总共达到百万之多。同样,它们潜在的危险也是非常之巨大。所以,实验室管理中必需始终密切关注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它们能够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也有很大可能引起某种职业病。在实验室现场的实验员,不止一次的证实了化学品具有强大的潜在风险,analytic2014德国慕尼黑生化展曾首次举办了有关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的特殊展示。在实验室环境中,除了防火防爆外,防止试验操作中,因吸入或皮肤接触化学品而带来的伤害也是关注的焦点。根据2010年11月26日的新版危险品管理条例(GefStoffV)的规定:雇主有义务在风险评估的框架内,采取符合当前有效的危险材料使用技术规范(TRGS’en)的辅助措施,对化学品和使用它们时潜在的健康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等。 危险化学品的可替代性 为避免损害实验员的健康,避免中断实验过程,就要定期的对技术措施的适用性,试验过程中有组织的进行安全保护措施,对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工作服、护目镜、手套、呼吸面罩)等进行检验。此时,常常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又往往是即费时间又费资金的。即便所采取的保护措施都是合理的、正确的,但也有一个应用时固有的操作方法问题。您所关注的不应是问题的根源——实验室化学品,而是如何应对它们给分析人员带来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也许在使用化学品时,进行聪明的选择时最便捷的方法,比如,选择替代品来减少伤害等方法。 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危险原材料的作用和它所带来的危害,和工作台对爆炸材料的负载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危险品管理条例(GefStoffV)要求,对吸入性风险范围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对爆炸风险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加以限制,必要时在工作现场进行检测,以此来验证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而易爆材料评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释放能力:即液体材料的逃逸性和固体材料的含尘量。一般情况下,固体材料的爆炸可能性评估模式把释放能力分为三个级别:根据其含尘度可分为高(粉末形式)、中(结晶、粒状)和小(丸状,膏状)三级。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应该把实验员的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固体危险材料的含尘量越高,则它的安全保护措施也就越复杂。在危险材料使用技术规范TRGS 402中第4.4节这样写道:当“试验条件和材料特性(例如较低的升华压力、处理温度较低时原材料有着很高的沸点、产生的粉尘很少等等)决定了原材料有着较低的释放能力时,”无需进一步确定其爆炸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天人们对粉质固体材料风险的咨询确实令人感到吃惊。尽管在今天的原材料报价单中丸状化工原材料属于少有的特例。但已经有很多的结晶类原材料成为粉质材料的替代品了,它们能够使您方便的完成化工原材料形式的转换,且有着明显更低的吸入性风险,也不会对试验分析过程带来不利影响。之所以不能普及,影响决策者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使用操作;二是价格。追寻问题的根源很快就会明白:考察的对象仅仅只是产品本身。结合了对相关过程的全面考察、整体评估即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 【资料】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标记代号及安全标签!

    [size=3][font=宋体] [/font][/size]1.包装标志及安全标签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副标志11种(可参见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根据其危险特性,选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包装标志(GB190及GB191)。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付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它的危险性类别。在危险化学品包装上粘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是国家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安全标签的制作必须要符合《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99)的要求。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和安全标签,由生产单位在出厂前完成。凡是没有包装标志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品不准出厂、储存或运输。

  • 【讨论】仿真食品存在“迷人”危险

    软绵绵的面包闻上去香喷喷的,被咬过一口的曲奇饼干露出了牛奶的夹心,红彤彤的草莓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这些不是丰盛的下午茶,而是一些可以以假乱真的仿真食品。虽然为之吸引,但周女士不敢购买。“做得太像了,怕家里的小宝宝上当,会趁人不备误食。”  周女士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考虑到其潜在风险,仿真食品早已为一些国家所严令禁止,比如欧洲市场。笔者了解到,自从1987年以来,欧洲共同体87/357/EEC指令早已禁止外观像食品且放入嘴里或吞咽后可能有危险的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之所以将仿真食品视为危险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与食品相像,以至可能与真正的食品相混淆;二是当产品放入口中或摄食时有潜在的风险。该指令将食品仿真产品定义为:食品仿真产品虽然不是食品,但具有食品的形状、气味、颜色、外观、包装、标识、体积或大小的产品。消费者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将它们与食品混淆,因而可能将其放入口中、吮吸或摄食,这样做可能很危险,例如会导致窒息、中毒或消化道的穿孔或障碍。  2008年1月至9月期间,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颁布了43个食品仿真产品方面的通知。RAPEX是欧盟对所有危险消费产品的快速报警系统。所有通知中的4%与食品仿真产品有关。  欧盟的警示和叫停并没有影响到仿真食品在国内市场的广泛流行。笔者注意到,北京市场的不少小店里,各式各样的仿真食品正卖得火热,且品种多样,横跨中外各界饮食,外形惟妙惟肖。就在笔者看得眼花缭乱的时候,销售人员热情地推荐了一款仿真面包,大小和真正的面包相差无几,金黄色的外皮,上面用“巧克力酱”画了一张笑脸,凑近闻一下,果然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真有点新鲜出炉的感觉。  “这一款产品是店里销量最好的。可以挂在手机上或者包上做装饰品。”销售人员介绍说。当笔者问及这只“面包”是什么材质,香味为什么这么浓的时候,销售人员却毫不知情。事实上,店里多数仿真食品挂件和摆件均为三无产品,没有任何产品包装和标识,更没有生产厂家等信息。至于产品材质,看上去多数为塑料制品,且部分产品色泽光鲜,应该是涂了增色剂或者亮油之类。正在选购类似产品的消费者多为年轻女性,她们多数被产品可爱的外观所吸引,完全忽略了其他因素。也有个别消费者不受诱惑,“确实很好玩,但香味太浓,明显添加了化学成分”。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这些仿真食品有很浓的香味,可能是含有酯类化合物,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香料,闻多了对人体没有好处。同时,这些产品为求得效果逼真,采用塑胶、发泡剂、色素等成分,很可能含带有苯环的化学物质,有些带苯环的化学物质可以诱发癌症,也可能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因此,不要长期接触为好。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给小孩子当玩具,以免误食造成不良后果。

  • 【讨论】盐酸酒精溶液 危险!

    实验配制的盐酸酒精溶液放置了一段时间,结果容量瓶打不开了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8.gif。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描述:由乙醇和盐酸组成的混合物可能发生不同反应(醛、脂肪酸爆炸性氮化物)等。易爆炸性,随分子大小增加而增大。盐酸在乙醇中的含量不得超过5%,不要保存混合物!看上去很稀松平常的东西居然也有潜在危险,看来所使用的东西还得多了解呀!不过那个容量瓶到现在一直没打开,不知道谁有什么办法能帮忙解决一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