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液比方法研究

仪器信息网气液比方法研究专题为您整合气液比方法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气液比方法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气液比方法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气液比方法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气液比方法研究话题讨论。

气液比方法研究相关的资讯

  • 快速水份测定仪基础知识二:测定方法
    快速水份测定仪基础知识二:测定方法1. 测定水份含量的正规方法是什么? 烘箱是测定样品水份含量的正规方法。 烘箱法是一种非常耗时的方法,需要长达6个小时才能测定样品的水份含量。 与快速水份测定仪不同,烘箱是通过对流方式对样品加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样品烘干。 如果能够证明可取得与烘箱一样的结果和准确性,则可以使用快速水份测定仪测定样品的水份含量。 2. 我们需要采用标准方法。 我们是否依然可使用快速水份测定仪?许多行业法规要求遵循一种标准方法。 不过,如果能够证明烘箱与快速水份测定仪的结果相同,则可以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客户会定期同时使用标准方法与快速水份测定仪测定样品的水份含量,以验证结果。 3. 与标准方法相比,快速水份测定仪上的结果如何?您需要建立一种可给出与正规方法相同水份含量结果的快速水份测定仪方法。 梅特勒-托利多已经为快速水份测定仪建立了多种方法,适合对不同行业的若干不同样品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与正规烘箱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匹配。 4. 快速水份测定仪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水份测定方法介绍如何使用快速水份测定仪分析特定物质的水份含量。 其中包括方法参数(烘干程序、烘干温度、关机标准、样品重量、启动模式、显示模式)以及样品制备(例如:研磨)和样品应用(例如:使用玻璃纤维过滤器)。 5.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方法?每一种物质均需要采用一种适合的方法,从而准确可靠地测定水份含量。 也许您想要使用快速水份测定仪取得与参比方法(通常为烘箱)相同的结果,抑或是当您不拥有参比方法时,您的目标是获得重复性结果。 6. 如何在快速水份测定仪上为物质建立一种方法?建立方法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如果您拥有参比方法和参比值,那么目标是取得与使用快速水份测定仪相同的水份含量。 第二种方法:如果不具有参比方法,则需要寻找一种给出重复性结果并且不会灼伤样品的方法。 无论哪一种方式,均需要更改方法参数,以取得所需结果。 通常,需要调整的最重要参数为干燥温度。 7. 什么是样品制备?其重要性如何? 正确制备样品对于重复与可靠地测定样品的水份含量至关重要。 提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然后制备样品以待测量。 应当对样品进行制备,以确保粒度均匀(均匀性)、增加样品表面以及样品在样品盘上均匀分布(均匀薄层)。 这有助于取得快速和重复性结果。 8. 建议使用什么样的样品尺寸?3-5 g通常是适合的样品尺寸,既可在整个样品盘上覆盖一个均匀薄层,也可给出重复性和快速结果。 对于水份含量很低(),不过这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 我们不建议使用低于1 g的样品,因为这不会实现均匀分布,也不会取得良好的重复性。 为了确保最佳重复性,我们建议始终使用重量相同的样品(± 0.1 g)。 9. 是否可以测定塑料的水份含量?是的。 由于塑料中的水份含量非常低,因此梅特勒-托利多建议仅使用HX204快速水份测定仪。 本仪器具有最佳的测量性能,读数精度为0.1mg,并且具有预热和延迟关机标准(SOC延迟)等功能,这些功能对于此类样品不可或缺。 10. 如何测量食品中的水份含量? 水份测定在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速水份测定仪是快速和可靠测定食品中水份含量的理想仪器。 梅特勒-托利多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方法库,其中包含经过验证适用于100多种食品的测定方法。 对于本方法集中的每一种样品,均为烘箱与快速水份测定仪提供了制备、程序与相关方法参数。
  • 如何区分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样品检出限及测定下限
    p   检出限是分析测试的重要指标,对于仪器性能的评价和方法的建立都是重要的基本参数之一。在日常检测过程中,检出限为具体量度指标,特别是在痕量分析中,痕量分析误差与样品含量相对于检出限的倍数相关联。检出限的确定对于分析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对检出限的忽视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增大。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检测人员针对检出限概念、估算方法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都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像分析仪器在测定过程中存在与噪音相区别的小信号检出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分析方法能可靠测定物质最低含量的界限问题,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及样品检出限及测定下限的概念经常混乱。 /p p   在检验检疫行业中,进出口产品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对检测人员的要求高,为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把关服务的有效进行,合理的使用仪器分析,科学有效的评估仪器分析,都要求在仪器的检出限等各项指标上有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为理清在检出限概念和层次上的认识,本文将对检出限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进行详尽的探讨。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一、检出限的概念 /strong /span /p p   1947年,德国人Hkaiser首次提出了有关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概念,并提出检出限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一样,也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测试性能的重要指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于1975年正式推行使用检出限的概念及相应 /p p   估算方法,于1998年又发表了《分析术语纲要》对检出限检出,检出限的定义为:某特定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公式表示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 height=" 152"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1511437.jpg" style=" width: 282px height: 110px" width=" 411" / /p p   欧盟《执行关于分析方法运行和结果解释的欧盟委员会指令》(2002/657/EC)的最新检测限的概念 CC& amp #945 和 CC& amp #946 检测限( & gt & gt & amp #945 ) 是指大于等于此浓度限,将以& amp #945 误差概率得出阳性结论。检测能力(CC& amp #946 ) 是指样品中物质以& amp #946 误差概率能被检测、鉴别和/或定量的最小含量。对于未建立容许限的物质,检测能力是以1-& amp #946 可信度能被检测出来的最低浓度。如果容许限已经建立,检测能力就是以1-& amp #946 可信度能被检测到的容许限浓度。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二、检出限的不同分类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分类 /strong /p p   (1)仪器检出限: 即相对于背景,仪器检测的可靠最小信号。通常用信噪比(S/N) 表示,当 (S/N)& amp #8805 3时,定义为仪器检出限。 /p p   (2)方法检出限: 即某方法可检测的最小浓度。通常用外推法可以求得。即在低浓度范围内选三个浓度(C1、C2、C3) ,对每一浓度水平分别重复测定,求出各浓度水平的标准偏差 S1、S2、S3,用线性回归法做出拟合曲线,延长该线与纵坐标相交于S0(浓度为零时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3S0则定义为方法检出限。 /p p   (3)样品检出限: 指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的最小含量。它定义为三倍空白标准偏差,即3& amp #963 空白( 或3S空白)。 /p p    strong 2、国内检出限分类 /strong /p p   国内有研究人员刘菁和冉敬等也把检出限分类为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样品检出限。田强兵将检出限分为了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仪器的测定下限和方法的测定下限。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三、检出限的介绍及影响因素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仪器的检出限 /strong /p p   仪器检出限是指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当仪器处于稳定状态时,仪器本身存在着的噪音引起测量读数的漂移和波动。仪器检出限的水平可对同类仪器之间的信噪比、检测灵敏度、信号与噪音相区别的界限及分析方法进行测量所能达到的最低限度等方面提供依据。仪器的检出限的物理含义为:在一定的置信范围内能与仪器噪音相区别的最小检测信号对应的待测物质的量。通过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溶液12份进行测量,可用下式计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 height=" 209"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15113548.jpg" style=" width: 252px height: 135px" width=" 399" / /p p    strong 2、方法的检出限 /strong /p p   方法的检出限是指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特定条件下能以合理的置信水平检出被测物的最小浓度,它是表征分析方法的最主要的参数之一。分析方法随机误差的大小不但与仪器噪声有关,而且决定了方法全过程所带来的误差总和,与样品性质、预处理过程都有关系。为了能反映分析方法在整个分析处理过程的误差,可采用已知结果的标准物质或样品按照分析步骤进行测量,通过分析12份已知结果的实际样品来计算方法的检出限,计算公式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 height=" 199"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15113611.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45px" width=" 443" / /p p    strong 3、样品的检出限 /strong /p p   即单个样品的检出限,指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的最小含量。故只有当空白含量为零时,样品检出限才等于方法检出限。一方面空白含量往往不为零,由于空白含量及其波动的存在,尽管方法检出限通过外推法可能求得很低的浓度( 或含量),实际上样品检出限可能要比方法检出限大得多 另一方面分析方法检出限采用的是一系列标准物质,基体各不相同,因此只能是一类型样品的平均检出限,并非严格适用于单个样品。对于单个样品确定检出限,必须固定样品基体,即样品检出限的确定应使用样品本身,采取标准加入法作出和方法检出限类似的曲线,使用外推法进行计算。 /p p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使用中,样品检出限要比方法检出限要有意义得多。当被测样品种类变化或测定所用试剂和环境变化时,即使使用同一分析方法,样品检出限可能相差很大。在痕量分析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白值的大小及空白值的波动情况。设 Wt代表被测样品的总值,Wb 代表空白值,则被测组分的含量( Wt-Wb)与检测可靠性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中”& amp #963 空白”为测定分析空白时的标准偏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 height=" 222"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1511387.jpg" style=" width: 353px height: 191px" width=" 459" / /p p    strong 4、空白对检出限的影响 /strong /p p   在分析化学中,空白值可分为试剂空白、接近空白与真实空白。真实空白是完全不含待测物质,其它组分与待测样品完全相同的一种分析样品,且按照待测样品的全部分析程序,测定空白试样。但在实际分析中,许多分析工作者使用试剂空白或接近空白,试剂空白:按照真实空白的加入顺序和操作方法混合本实验所需的全部试剂。接近空白: 在试剂空白中加入检出限2倍或3倍的待测物质。由此可见,真实空白的基体较复杂,所以它的值高于试剂空白和接近空白。在分析中应尽量使用真实空白,它更体现了体系的特征。 /p p    strong 5、仪器的测定下限和方法的测定下限 /strong /p p   检出限只能粗略的表征体系性能,仅是一种定性的判断依据,通常不能用于真实分析。测定下限则是痕量或微量分析定量测定的特征指标。仪器的测定下限表示仪器进行定量分析时所能达到的最低界限,是指在高置信度下测定物质的最低浓度或量,其计算公式同式(2)只是一般取K=6,即D sub D /sub = img alt=" " height=" 32"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15114052.jpg" style=" width: 67px height: 25px" width=" 75" / 。在高置信度下,用特定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的待测物质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其计算公式同式(3) ,计算时一般 img alt=" " height=" 27"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15113915.jpg" style=" width: 202px height: 20px" width=" 232" /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四、结语 /strong /span /p p   当以检出限作为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比较标准时,应约定统一的检出限计算方法$测定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值$随着实验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痕量分析逐步成为实验室最主要的工作。针对痕量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基本应用理论的研究也愈发重要。因此,为适应检验测试工作实际需要,应当对检出限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统一,从而不断促进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欢迎加入仪器大讲堂QQ群:290101720,入群学习更多仪器知识。 /p
  • 食药监总局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p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出台,规定“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没有异议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某种程度上给快检结论赋予了法律效力,由此催生食品快检行业及快速检测方法的高速发展。 /p p   2017年3月28日,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这也意味着风头正劲的快检技术自此有了评价规范,变得有据可依。详情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strong /p p    strong 1 目的 /strong /p p   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特制定本规范。 /p p    strong 2 适用范围 /strong /p p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p p    strong 3 评价指标 /strong /p p   3.1 灵敏度 /p p   3.2 特异性 /p p   3.3 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p p   3.4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p p   strong  4 评价方法 /strong /p p   最低检出水平(检出限)设置对于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应小于或者等于参比方法的检出限水平,对于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小于或等于限值规定。所有参数需要在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p p   4.1 灵敏度 /p p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阳性结果的阳性样品数占总阳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该百分比下方法的检出限。 /p p   4.2 特异性 /p p   特异性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阴性结果的阴性样品数占总阴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方法检出限下不存在干扰的百分比。 /p p   4.3 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p p   假阴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p p   假阳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p p   4.4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p p   快速检测方法应与方法中规定的参比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统计方法常见卡方检验,具体可见附表中显著性差异(c2)所示,一般: /p p   c2=(?a-b?-1)2/(a+b) /p p   a: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阳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阴性的数目 /p p   b: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阴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阳性的数目。 /p p   c2& lt 3.84表示待确认方法与参比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如果待确认方法比参比方法存在更高的回收率,则以上两种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p p   c2& gt 3.84表示两种方法的阳性确认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有显著性差异。 /p p   如果能够证实待确认方法灵敏度优于参比方法,则两种阳性比例的显著性差异可以接受。 /p p   在考察与参比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中,也需要考察在检出限或者报告限度水平附近的检测结果与浓度之间的趋势一致性。 /p p    strong 5 评价步骤 /strong /p p   5.1 拟定评价技术方案 /p p   在比较快速检测方法与待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性能指标和要求等符合性情况的基础上,评价机构应针对待评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制定评价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方案实施程序、评价内容及依据、评价比较用参考限值标准及方法标准、参考样品制备、参考值选择、参考样品定值及依据、参考样品编码及说明、测试程序、结果判断及统计方式、结论出具等,最终结论的出具应附相关判别依据,并给出相应判别指标。 /p p   5.2 盲样制备 /p p   试验评价需使用盲样检测进行。试验评价盲样涉及空白、阴性、阳性样品等均应进行实验室测定赋值,并出具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相应盲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计算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应为参比方法要求对应浓度应符合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的1/3。可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或者质量控制品等进行溯源参考,测定完成后的各类样品应进行随机编号处理,形成盲样。用于试验评价的盲样或者质量控制样品,可自行制备,应符合: /p p   1)基质符合性和与实际食品样品所含物质成分相似性 /p p   2)考虑成分存在的浓度水平,应涵盖涉及产品的检出水平、标准限量值(标准规定值)、对应标准的检出水平等,选择多个水平进行测定 /p p   3) 根据标准方法规定的食品类别或者评价范围适用的食品,盲样制备时应重点考虑典型样品基质或相似基质,结合相关食品类别和测定目标物存在形式,按照食品宏观组分进行区分,综合考虑蛋白、脂肪、水分、糖分、高聚物或者多聚体物质、色泽、酸碱性等影响检测的组分进行区分选择,必要时应按照食品生产工艺制备添加样品 /p p   4)对于多种成分检测,应选择其分析成分进行分类比较(结构类似程度、危害程度等),综合选择几种代表性成分进行评价 对于易于获得的成分组合,尽可能考虑全部进行试验评价 /p p   5)盲样测定方式按照单位样品量以及添加目标物的情况,样品处理可以采用部分样品、全量处理等方式进行。盲样必须进行批内均匀性检查,对于一定时间范围内检测的样品,需要进行稳定性检查,保证在评价期限内样品稳定,以上均需评价机构提供检测报告。 /p p   5.3 试验测试 /p p   5.3.1 试验评价可按照方法前期验证结果(如有),进行浓度水平和基质设计,应比较空白检测、对照检测、标准方法平行对照检测等内容,附带考察方法操作环境、方法用时、操作难易等情况 对于多检测规格产品,应根据其实际规格制定具体评价浓度范围和水平,并在结果判断中注明适用检测范围。 /p p   5.3.2 评价应进行双盲检测,对待评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和用于比较的参比方法平行利用盲样进行测试,并对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分别计算获得平均检测结果,用于方法间一致性评价,检测过程中应利用根据检测物在食品中实际可能存在的水平,设置质量控制样品,考察检测稳定性。实验中测试样品包括但不限于: /p p   1) 食品基质空白样品 /p p   2) 测试水平一般应包括标准方法检出水平(或者标准限量值)的0.5、1、2倍水平或者其他可检测区分的水平(不少于3个) 或者方法标称检出限0.5、1、2倍水平或者其他可检测区分的水平(不少于3个) /p p   3) 依据相关分析检测统计计量要求,一般检测样品每种基质空白及每个浓度水平不得少于50例,对于非法添加等重点项目的检测,可考虑在低浓度水平设置为100例,以便更好地评价出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p p   4) 如存在或易获得,应进行阳性样品复核测试 /p p   5) 针对多成分方法,每种典型物质均需有检测结果和相应评价参数结果 /p p   6) 应给出差异比较结果,具备数值的应有统计识别结论,统计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但需说明理由。 /p p    strong 6 评价结果及报告出具 /strong /p p   6.1 评价结果 /p p   评价结果应计算快速检测方法可检出限度水平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以及检测结果与参与方法的一致性。一般可考虑(但不限定)每个基质每个浓度水平应在数据采集数不少于50例情况下,获得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的结果。食品快速检测方法技术评价机构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给出上述指标评价结果,并提供具有统计意义的说明。 /p p   6.2 报告出具 /p p   专业技术评价机构应出具技术评价报告,对评价整体情况和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报告中应有被评价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或相关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产品标称的结论。 /p p    strong 附表:快速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计算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8b238909-f584-4c8e-b5a9-c3f8fbcc66de.jpg" title=" 2017-03-31_1008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dd44e98c-4521-431f-9aaa-5688f8e89803.jpg" style=" " title=" 2017-03-31_100738.jpg" / /p p br/ /p
  • 【福斯】Bacsomatic已获欧盟Microval认证,IBC 和SCC 是官方认可方法
    Bacsomatic的体细胞计数和总细菌计数已获欧盟认证机构Microval的认证,该认证过程对Bacsomatic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并最终证明Bacsomatic的体细胞计数是与体细胞计数参比方法(ISO 13366-1:2008: Milk-Enumeration of somatic cells – part 1: Microscopic method (Reference method))相匹配的方法,细菌计数是与参比方法(EN-ISO 4833-1:2013 Microbiology of the food chain- 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icroorganisms-Part 1: Colony count at 30 degrees C by the pour plate technique)相匹配的方法。并给福斯Bacsomatic颁发了证书。 Microval是欧盟官方认证机构,Bacsomatic在中立实验室(Qlip)中进行测试,仪器的评估过程符合 ISO 8196-3, ISO 13366-2, ISO 16297, ISO 16140-2, 以及欧盟体细胞计数参比实验室和体细胞计数的操作要求。 Bacsomatic 由福斯在2017年推出,是一款体细胞和细菌快速分析一体机,可用于检测牛奶的卫生水平。这款小巧的自动化仪器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可替代手动化验或需要进行试剂处理的半自动方法。它能够在9分钟内同时提供细菌计数和体细胞计数的准确结果,如果仅做体细胞检测,仅需2.5分钟。 评估证书和检测报告可在Microval网站上查看。
  • 重庆市页岩气分析测试关键技术及评价方法体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由重庆市地质矿产研究院承担的市级应用开发计划重大项目&ldquo 页岩气分析测试关键技术及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与应用&rdquo 通过专家验收。 该项目基于我国页岩气分析测试技术基础薄弱、部分储层模拟预测技术不适应、综合评价方法未成体系等现状,以重庆地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关键技 术攻关及技术标准建立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一是技术攻关取得重要成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瞬时流量自动采集页岩气现场含气量测量装置,提出基于常规稳 态孔渗测试技术的低成本高精度页岩孔渗测试新方法,构建了重庆地区页岩气分析测试、页岩储层地球物理模拟和预测关键技术体系,以及烃源岩评价、储层评价、 含气性能评价、保存条件评价和资源评价为一体的页岩气综合地质评价体系,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二是成果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编制的《页岩气分析测试技术要 求》已作为重庆市页岩气投资主体进行分析测试的重要依据。综合地质评价体系已用于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利区划分和页岩气资源潜力估算。页岩气现 场含气量测定仪已成功应用于重庆地区10余口页岩气井的现场测试。
  • 张玉奎院士:液质联用高灵敏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仪器信息网讯,2009年11月7日,由中国质谱学会有机质谱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举办的“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为期三天,出席会议人数达300人。 此次质谱年会为与会代表准备了丰富的报告内容,内容涉及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环境科学中的质谱应用研究以及质谱仪器研发的新技术、新进展等。仪器信息网将进行系列报道。   首先给大家呈献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题为《液质联用高灵敏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   张院士报告的内容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项目的课题之一,其中的研究工作涉及大连化物所、复旦大学及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课题组针对液质联用鉴定灵敏度的问题,开展了以下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针对ESI离子源的液质联用接口,课题组一方面基于中空纤维膜的脱盐技术对蛋白质进行脱盐 另一方面利用离子液体增容,捕集柱脱盐的方式对酶蛋白酶解产物进行脱盐。2、针对MALDI离子源,对靶上富集材料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C8修饰介孔磁性材料、复合核壳纳米功能材料、Fe3O4/ZrP磁性纳米材料。此外用纳米金刚石修饰靶体,并改变MALDI的基质。3、通过化学修饰增强电喷雾、毛细管整体柱电喷雾喷针、低气压或真空电喷雾装置等方式改进质谱的离子化技术。通过以上的改进,搭建了一个2D-SEC-RPLC-IMER-RPLC-MS/MS蛋白质鉴定平台,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蛋白鉴定速率达到60个蛋白/小时。   张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基因组的研究花了10年时间,并且其的突破在于96阵列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出现,而如今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依靠先进的质谱技术,但是必须解决其灵敏度和高通量的问题,因此,张院士认为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继续改进离子源、基质、靶体材料等关键部件 提高纳喷技术、离子化效率,实现蛋白质规模化的定量测定。
  • 迪科瑞牵头的《生物降解堆肥试验用接种物制备方法》团体标准获批发布
    2月27日,由迪科瑞牵头的《生物降解堆肥试验用接种物制备方法》团体标准获得中国包装联合会的批准正式发布。此团体标准详细规定了生物降解堆肥试验用接种物的制备流程、质量控制以及测试方法。生物降解率是可降解材料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可降解材料分解程度的重要依据,在以往标准中对接种物的组分和制作方式的说明较含糊、制作难度大、成功率不高,堆肥物不一致造成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差异大,成功率和重复性难以保证。面对这一亟需解决的难题,迪科瑞作为生物降解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积极响应行业需求,牵头制定了《生物降解堆肥试验用接种物制备方法》团体标准。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迪科瑞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运用了扎实的降解测试数据体系、广泛的客户群体基础和在堆肥物配比方面的探索经验,为行业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生物降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迪科瑞在生物降解检测领域的卓越技术和深厚积累,不仅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公司未来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展望未来,迪科瑞将继续深化生物降解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 吃饼干治糖尿病?新研究让口服胰岛素成为可能
    吃块饼干,治糖尿病。这个很多“糖友”梦寐以求的成果出现在11月16日的国际顶刊《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北京大学药学院刘涛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细胞。在他们的研究中,植入这种工程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只要吃下特定的氨基酸饼干,就能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降糖。“这是首次将基因密码扩展技术用于细胞治疗。”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刘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吃下饼干的小鼠只需要90分钟就能降糖,和注射胰岛素起效时间相当。创造胰岛素微型“无人工厂”在“糖友”体内产生胰岛素,光靠饼干就可以吗?其实不是,“饼干”只是一把钥匙,真正生产胰岛素的是一座微型“无人工厂”。胰岛素作为人体的一种蛋白要求极高,胰岛素水平高了会发生低血糖、低了或者无效危害更大。细胞能做到精准的控制吗?“我们有一套独特的控制系统,控制的核心是一种人造的密码子。”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叶海峰解释,自然界里有3个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终止子,功能是终止蛋白质翻译),通过人为改造可以让其中一个只听“饼干”的命令。饼干里的特殊氨基酸在自然界找不到,所以平时不会开启。经过改造的密码子就此有了双重身份。人工氨基酸一来,密码子配对,开启胰岛素的翻译过程,人工氨基酸一走,密码子还是“终止子”,整个流水线关闭。这才有了“吃饼干”合成胰岛素的完整治疗过程。给饼干开通一个专线快递前面说了,饼干里的氨基酸在自然界里找不到,那自然也找不到匹配的运送系统。“原来负责转运氨基酸的信使RNA都有自己的密码子,就像京东快递是负责这几个密码子、顺丰快递负责另外几个密码子、圆通也有自己要负责的密码子,现在多出来一个非天然的快递单怎么办呢?”刘涛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成生物学又出手了。“我们给‘饼干’开通了一个专线快递。”刘涛说,一种人工的合成酶能够把非天然的氨基酸送到快递员手上,即通过氨酰化的生化反应,把非天然氨基酸与特定的转运RNA连接起来,让它直送到胰岛素的装配生产线上。经过一系列“神操作”,饼干里的非天然氨基酸有如神助地直接成为生物体内胰岛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专线快递”特点的正规名称叫“生物正交”,是指人造反应不会被机体内源的元件识别,也不干扰内源的生物化学过程。也就是说,胰岛素的整个制造过程不会干扰到其他生命活动。更具临床实用价值“利用我们的技术,只需要纳摩尔每升级别浓度的非天然氨基酸,给药1分钟就足以激活系统,表达释放胰岛素 。”刘涛说,这种非天然氨基酸与很多功能饮料中添加的成分类似,对人体非常友好。动物试验研究显示,将改造过的工程细胞经材料包埋后植入小鼠皮下,给小鼠喂食含有非天然氨基酸的饼干,可以在一个月内稳定且有效地降低小鼠血糖。一系列动物安全性实验也表明,服用一个月有效剂量的非天然氨基酸后,小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体重减低或其它生化指标的改变。“或许某一天,只需要每天饭前服用一粒非天然氨基酸药物,或含有非天然氨基酸成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刘涛说。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教授在论文同期刊发的评论中认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创建工程细胞,进而产生治疗性蛋白质是解决包括胰岛素在内的蛋白质分子稳定性差、生物半衰期短及其不受控释放等挑战的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法。据介绍,该研究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科技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支持。
  • 加拿大研究员发现检测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新方法
    据最新一期《自然· 化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检测人体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   核酸可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于细胞内,但有时也能在循环血液中找到。癌症患者的血液中往往有更多的这种脱离细胞的核酸,其中一小部分游离核酸中就包含着与某些癌症相关的突变。   研究游离核酸的常用方法包括DNA测序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但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DNA测序成本高,患者往往要等待几周才能获得结果;PCR则需要准备大量样本进行修改,才能使其对基因点突变具有充分选择性。   许多遗传癌症标记会在一个特定基因中包含一个点突变。点突变是很难发现的,因为与正常游离核酸或野生型核酸相比,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要小得多。科学家提高PCR灵敏度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称为肽核酸的基因&ldquo 钳&rdquo ,这些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链与野生型序列绑定后可放大目标序列。   多伦多大学和蒙特利尔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方法,可在无需样本或仅需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对肺癌和皮肤癌中的基因突变进行选择性识别。   研究人员将肽核酸钳技术与电化学探针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一种快速、具有选择性的传感器。他们设计的钳测定技术可在KRAS基因中选择出特定的突变,KRAS基因中有7个突变与肺癌相关。   实验证明,这种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的新方法,对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癌症标记物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侵入性小、几乎不用准备样本等诸多优点。
  •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测量油藏中液体和岩石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p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地质学家开发出一种测量极小尺度下水和其它液体以及非常规油藏中岩石相互作用的新技术。他们利用微量注射系统和实时成像技术,第一次在微尺度水平上精确测量液体-岩石间被称为“润湿性”的相互作用。这一研究提高了对润湿性在油藏中如何变化的理解,有助于优化碳氢化合物的采收过程,并能带来提取非常规油气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低渗透性油藏的微润湿性实验的实时成像》(Live Imaging of Micro-Wettability Experiments Performed for Low-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发表在《自然· 科学报告》杂志上。 /p p   正确理解润湿性是优化采收石油和天然气包括非常规油气或“稠密”油藏的关键,因为岩石的低渗透性减少了石油和天然气流动的路径。最新成像技术的发展能够将岩石空隙结构和稠密油藏的组成放在亚微米尺度上进行分析。获得的相关信息用于孔喉尺度模型,可预测重要的油藏特性如渗透性(岩石通过孔和缝隙传输液体的能力)。 /p p   目前,各公司仍然在相对宏观的尺度上(毫米量级)将水滴、油滴或其它液滴置于岩芯的表面来测量润湿性,但这种宏观测量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微观尺度上润湿性随岩石组分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在结合孔喉模型预测岩石中的多相流时会带来误导的结果。 /p p   该研究团队在微观尺度上用三种方法来测量来自萨斯喀彻温省生产稠油的油藏中岩芯样本的润湿性。第一种方法通过冷却和加热过程对蒸馏水的微液滴在岩石样本中凝结和蒸发进行成像。第二种方法让岩石样本吸入水或油,低温冻结后,然后再进行X光成像。第三种也是最具创新性的方法是在岩石样本的精确位置微注射纳升量级的水,控制液体流经微细管——一个比针头还要细的通道。 /p p   研究人员利用卡尔加里大学的一个环境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FESEM)捕捉使用这三种方法获得的实时视频图像。这种实时成像技术能够让研究人员确定精确的点来测量液体和岩石表面的接触角度。成像还能让研究人员测量岩石吸入液体的速度,这对利用水力压裂法提高非常规油气的采收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评估注入液体对油藏特性变化的影响。 /p p   研究团队的下一步工作是设计能够改变油藏岩石微润湿性的包含纳米颗粒或聚合物的液体。这将允许研究人员采用适合岩石类型的液体控制润湿性来提高稠密油气的采收率。 /p p br/ /p
  • 深度开发仪器设备优势,填补半导体第三方检测诸多空白--访欧陆埃文思市场销售经理张卫民
    “2024中国检测技术与半导体应用大会暨半导体分析检测仪器与设备发展论坛”于2024年7月11-13日在上海虹桥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隆重举行。大会以“大会报告+分会报告+产品展览+高校科技成果展示+学术墙报+晚宴交流”的形式召开,91个口头报告专家及15个提供墙报的学生,分别来自于半导体检测领域知名科研院校、半导体制造企业、半导体检测企业等。大会设立了包括集成电路晶圆级缺陷检测技术、半导体器件可靠性及失效分析、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及封装技术、半导体检测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等在内的15个分会场报告,多样的报告主题讨论极大促进了与会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融合创新。会场外也精心布置了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展位,如安捷伦、珀金埃尔默、北方华创等,他们纷纷展示了各自在半导体量检测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欧陆埃文思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市场销售经理张卫民。在采访中,张老师就欧陆埃文思在半导体第三方检测领域的发展现状,公司的技术优势,最近一年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后摩尔定律时代半导体第三方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以下是现场采访视频:多种先进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仪器信息网:近年来,请问贵公司在半导体量测或者缺陷检测等方面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张老师:大家好,我是欧陆埃文斯上海的销售经理张卫民。我们公司首先说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公司,所以我们不是在这个设备方面做一些开发,我们是在很多设备的应用端做了一些方法的开发,有一些项目在我们做之前国内是空白的。我这边可以举一些例子,比方说在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这方面,我们在今年推出了 PED旋进电衍射的这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目前来讲的话,在亚微米到纳米级的10纳米以下工艺制程的话,是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的,比方说对存储器产品DRAM这样的产品,对它的应力的分析,以及对逻辑产品10纳米薄膜膜层的这种晶粒大小的这种解读,都需要 PED这种解析技术。现在的话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已经可以开展检测服务了,在这之前的话,这个样品一定要送到海外进行这样类型的这种检测的,现阶段我们已经可以在我们上海实验室来做这方面的检测了。现阶段我们已经有4个客户在先进工艺制程研究过程中就使用这种检测技术,我觉得我们实验室在这个领域是有积累,有一些这种尖端的这种分析能力了。还有像 PCA,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到过这种PCA的检测技术,它的中文名字就是说主成分分析技术,对一些比方说有些半导体的这种样品,对辐照损伤特别敏感的一些材料,我们可以用这种PCA的解读技术进行分析。在这之前的话,这个也是国内目前其他实验室没办法做的,现在的话我们已经把技术带到我们上海实验室,那么现在的话我们已经有几个客户了,有三个客户在使用这个技术.还有我们整合了一些比方说电子显微镜下面一些这种比较难的衍射技术,比方说CBED汇聚束衍射的这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对这种很小的区域进行扫描,一般十几个纳米这样很微观那种区域进行解读。也可能我讲的比较太偏了,太专了,比较具体一点,比方像这种氮化镓,这种样品如果是对他氮的极性进行分析的时候,就需要这种CBED的检测。这些是我们电子显微镜一些新的应用方面的一些开发,这样的话对很多先进制程、先进工艺的这种研究这方面可以做到助力了。这个是我们应该说是最近一段时间有比较大的进步。 深度开发设备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仪器信息网:相较于市面上其他解决方案/产品,贵公司是如何保持自身的优势的?张老师:确实检测行业的话同质化比较严重,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是买了这个设备,我就可以用这种设备固有的一些这种工艺可以做检测,事实上来讲的话,如果是不做深度的开发的话,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举一些例子,比方说像 GDMS比方说像 SPOES比方说像碳硫分析仪这种设备,实际上如果是不做深度的工艺开发的话,确实会产生这种同质化的这种竞争。大家买个设备,大家拼命的卷价格,确实是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像应对这种竞争,我们欧陆埃文斯的做法就是,我们在工艺开发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精力,我们开发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比方说像用这个GDMS来做这个图层的这种分析。现在很多半导体的设备,为了提升、改进工艺,改进延展设备的寿命,往往会在设备零部件或者是一些衬底托盘、一些 covering这种零备件上面做一些涂层,做了这种涂层以后一般只有10个微米到50个微米,最多100个微米这样的厚度。像这样的膜层的话,在之前是没有办法做这种元素分析的,我们开发了一些这种GDMS的应用,我们可以用GDMS来做这种膜层的分析。我们目前的话已经比较成功的,比方像在石墨上面长石墨,在石墨上面长碳化硅,在石墨上面长碳化碳,还有比方说像在金属的这种构件上面做氧氧化钇,这些涂层都是可以抗腐蚀、提升零配件的这种使用寿命,改进工艺、提升良率等等这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是GDMS的一些工艺上的开发。还有一些比方说我们开发了一些这种高纯材料的一些气体元素,就用GDMS来量测,在这之前的话,大家都是一般用气体元素的这种分析装备来分析,我们在高纯铜检测工艺过程中,我们利用我们自己现有的一些,比方说 SIMS二次离子质谱做一些标准样品,用这些标准样品去做GDMS的这种工艺开发。现阶段我们已经开发了像在GDMS去量测高纯铜里面的碳氮氧,这种方法的话效率特别高,检测精度也可以做到非常好,像我们实验室可以做到0.4ppm检测线,就是说对高温铜这个领域来讲是非常方便的,效率也比较高,然后一次就把所有的金属杂质以及气体性元素都可以检测出来,效率就非常高,我们应该说是通过这种技术开发,然后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走。除了这个GDMS,我们还做过,比方说 icpoes,这个设备其实很常见,大家也都经常很容易买得到,基本上很多用于就是一些金属、化合物的一些解读,做分析。我们在设备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一些高精度的这种测量方法,我们消除质量测量各个环节的误差,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特别好的检测效果。常规的 icpoes的检测精度一般是在正负3%~正负5%,我们公司开发这种方法检测精度可以提升到0.3%~1%之间。这样的话对半导体中像做合金靶材的、做焊料的行业的话就非常有帮助,因为大家为了提升这些合金靶材的一些性能,往往对合金比例是有严格的控制的,你如果检测方法达不到,那就没办法很好的控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也做了相当多的这种投入,那么现阶段的话我们就稳定的在跟相关的这种企业在做服务,具体的客户我就不提了。对应的还有像EGA这种就是做气体元素分析的这种设备,我们也做了一些工艺开发,我们做了一些比方说像这种分流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就是通过不同的温度梯度来把检测样品里面的气体元素按照不同的温度梯度给它解析出来,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像这种氮化铝,我们可以测里面的间隙氧,可以测它的化合的氧,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梯度分布,这样对研究这些衬底里面这种气体元素的特别有帮助。总的来说我们基本上是通过对设备深度开发它的功能,充分的发挥设备检测的各种优势,然后应用于我们分析过程中,当然也增强了我们的竞争力了,所以我们服务于很多高端的这种客户。 抓汽车电子和设备安装认证两个热点增收,未来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仪器信息网:贵公司最近一年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又有哪些发展规划?张老师:2023年半导体形势不是那么乐观,但是我们公司还是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我们相比2022年还是增加了30%的销售收入。回顾2023年的话,我们应该是抓住了两个热点,一个就是汽车电子相关的这些企业增投资扩大产能这些方面,我们是抓到了。另外一方面半导体硅基的这种生产的话,国内有很多的大厂在扩产,对设备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那么设备装机以后的一些安装的认证,我们公司拿到了很多的业绩,所以这个方面的话给我们也是带来了比较满意的这种营收。当然我们公司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增加了很多的设备,像去年的话我们公司有增加GDMS一台,然后我们有增加这个FIB一台,然后像 SIMS我们有增加一台最新的7F ,就是最新的SIMS,我们都有增加设备。这些设备的增加也给我们技术的提升创造了这个条件,比方像我们购买了7F以后,我们SIMS检测的样品的最小的检测区域就达到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们在上海实验室已经可以做20微米乘20微米的样品,硅基的样品我们就可以在上海来检测了。在之前的话,我们小于150微米的这种样品都要送到海外去检测,因为有新的装备,所以我们技术上有了新的提升,所以可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客户。当然了,在今年的话,当然也是检测行业都是有同样的问题了,我们也都是一直在关注提升服务,给客户更快的检测周期,这个也是我们持续改进一直在持续改进的一个事情。 化合物半导体将持续是热点仪器信息网:您认为半导体量检测设备目前还有哪些热点?张老师:从我们检测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因为我们是专业第三方检测,所以我们来看的话,一方面是化合物半导体,还会持续是热点,比方说像这种碳化硅,像这种氮化镓这种都是做比较新的一些应用,像碳化硅虽然说做功率器件这方面,现在已经竞争比较充分,但是高端的一些应用、高可靠性的一些应用,我我们角度来看的话,应该后续还会有比较强劲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像这种传感器类的,也是以氮化镓或者砷化镓作为衬底的,这些应用的话,我们认为后续还是会有比较强的需求的。另外一方面对硅基的这种芯片的话,我们也觉得就是说虽然国内是受一些工艺限制,你像可能14纳米以下的一些研究,我相信我们也不会说因为国外的限制,我们国内的企业就不做这方面的研发了,肯定还是会有很多这方面的投入,我们看来的话这个领域还是会持续有很多企业会投入进去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也可能对检测行业也是一个挑战,随着线宽往下走,可能检测的要求会更高。 持续投入研发以应对未来挑战仪器信息网:芯片的制程需求越来越精密,您认为这对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张老师:因为我们实验室其实比较关注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纯度分析,一个是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结构的解读,一个是 SIMS就是二次离子质谱,这三个业务板块其实都是跟半导体发展密切相关的,纯度分析是对衬底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可能将来会有新的材料,比方说现在大家对氧化镓就比较关注,还有对金刚石都比较关注,这方面的话我们也是有技术储备,我们有比如像二次离子质谱,我们是有这方面的标准样品的。像金刚石和石墨的衬底,还有像氧化镓的衬底,我们都是有SIMS的标准样品的,可以持续支持这方面的研究。像电子显微镜,我相信后续的话对结构的解读会更精细。现阶段我觉得还没有特别大的那种瓶颈,但是像SIMS的话还是会有瓶颈的,因为我们上海实验室跟我们在海外的实验室进行对比,实际上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目前现阶段能做的最小的样品尺寸是20微米乘以20微米这样的一个区域,我们海外可以做到2微米×2微米,所以你可以想象中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这个也是我们上海实验室会持续发力的地方。当然这都是对设备工艺的深度开发了,需要持续的投入工程师去做工艺上的调整,然后能够形成稳定的这种检测的工艺,然后我们才能够细化。可以想象你检测的越小,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支持我们国内的工艺开发可以走得更深入。 整合国内资源,填平补齐检测能力仪器信息网:您认为半导体量检测设备行业未来将朝哪些方向发展?张老师:我们想法其实也比较简单,因为确实我们也是外企,我们也能感受到国外对咱们国内的一些技术的封堵了。虽然我们是外企,但是我们也能确实能感受到,因为我们海外的话检测技术种类更多,比方说我们美国那边的有180多种检测技术,我们这边的话实际上在上海只有十几种检测技术,所以差距还是有比较大的 Gap的。当然我们也是希望我们逐步能够填平补齐,把这些检测技术能够系统化的能够建立起来这种检测能力。就像今天上午安捷伦他们经理讲的内容,可能单纯买来一台设备,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效益。如果把这个方法和平台建立起来,可能就把这个设备的所有的检测能力可以开发出来,我们实验室在这方面也是有这个一样的这种考虑,比方说我们也在就考虑做样品的表面这种浅表面检测分析,想把方法能够完善起来。所以像我们已经添置了 xps,今年应该在第四季度可以上线来进行检测,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表面检测的这种装备能够补齐。未来的话我们想法是说我们也是希望能逐步能够把这些这些检测能力能够整合起来。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国内来找各种各样的资源,希望能够把国内的一些资源能够整合起来,就是这样的话在某一个检测领域,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优势装备可以统合起来,这样怎么说对国内半导体这种工艺开发可以更好的助力。
  • 中国研究投入在全球研究开支中占比升至15%
    据美国媒体18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本月公布的报告发出警告,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正遭到削弱。   报告强调,在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领域,例如高科技制造业、能源业与制药业,美国依然强势。文中称,此类行业总体占到美国经济总产出的40%左右,领先于所有其他发达国家。   不过报告认为,由于竞争力日益增强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研发投入的不足,有可能会使其未来的经济生产力下降、优势衰减。而这种投入不足,部分源于联邦经费的缩减。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执行主任丹· E· 阿尔维祖(Dan E. Arvizu)表示,世界正在经历&ldquo 全球科学版图的剧变&rdquo 。   &ldquo 新兴经济体深知科学与创新在全球市场及经济竞争力中起到的作用。它们已越来越多地把加强科技方面的能力建设摆到了优先的位置,&rdquo 他说。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负责管理联邦政府资助的国家科学基金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并向白宫和国会提供咨询意见。本次报告是该委员会每两年发布一次的系列中最新的一期,其中更多地展示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强势崛起,在美国的停滞与退步上着墨相对不多。   报道指出,美国仍然是在研发领域投入最多的单一经济体,年开支达4290亿美元(约合2.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不过,美国在年度全球研究开支中的占比大幅下滑,从10年前的37%降至了2011年的30%。至于欧洲,则是从当时的26%跌至22%。   与此同时,亚洲国家研究投入的占比从25%升至34%,单是中国,就从2000年的2%跃升至15%。因此,亚洲经济体如今在全球研发中的占比超越了美国。报告认为,中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的制造活动堪比美国。   文中还强调,在部分重要的市场部门里,美国看来正趋于落后。   比方说,2012年,新兴经济体向清洁能源领域投入了约1000亿美元,单是中国的投资就超过了600亿美元。美国的投入仅为290亿美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报告发现,美国在研发方面的开支或许也在掉队,而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未来创新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而且,许多国家正将经济产出中更大的比例用于研究,这方面的增长也更快。   &ldquo 美国仍然在科技领域保持了全球第一的位置,&rdquo 国家科学委员会的雷M贠榜(Ray M. Bowen)说。&ldquo 可是,有不少指标显示,世界正在快速变化,别的国家正在挑战我们的领先地位。随着其他国家将注意力放在加强创新能力上,我们不能停滞不前。&rdquo
  •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拓展 太赫兹产业发展迎来 “临界点”——访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朱亦鸣教授
    作为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太赫兹被称为电磁波的最后一个处女地。由于频率高、脉冲短、穿透性强,且能量很小,对物质与人体的破坏较小,与X射线相比,太赫兹成像技术和波谱技术更具优势,在空间探测、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宽带通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也曾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那么太赫兹目前的技术进展如何?我国的太赫兹产业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就以上问题特别采访了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院士和上海理工大学朱亦鸣教授。从高校科研到企业应用,太赫兹产业加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太赫兹的概念。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最初主要专注于器件、原理等基础研究,近10年才开始真正走向系统和应用研究。庄松林院士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太赫兹好像一架飞机,开始10年都在跑道上慢慢滑行,最近10年按下加速键,接下去的3-5年可能就要起飞了。朱亦鸣教授在采访中介绍说,太赫兹目前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正处于由高校科研转向企业应用的过程中,并且在多个方面都开始有所突破。从应用角度来说,太赫兹技术在生物检测、材料检测,包括半导体器件检测的应用方面走出了一大步,科研工作者做出了不少的试点工作;不仅如此,很多新兴的领域也开始发展起来了,比如太赫兹的通讯业应用,包括局域网通讯、军队保密通讯、太赫兹成像等。我国太赫兹产业已位居世界“第一梯队”相较于美国而言,中国太赫兹产业布局晚了十年左右。不过,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朱亦鸣教授说,“虽然受制于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器件落后于美国。但近年来在科技部、基金委、军科委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切身感受了明显提升,我们的器件指标和性能已经飞速和国外接近,甚至有些器件已经超过了国外。”“我一直认为,目前,中国太赫兹的研究和应用绝对算得上国际前沿水平,至少是第一梯队的。”朱亦鸣教授还强调说,“从经费投入到优秀SCI论文,到太赫兹仪器公司,再到产品和应用,我国在太赫兹产业方面的布局和进展有些地方已经超越了美国,有些地方和美国在并跑,有些地方可能还略微落后美国一点,但总体来说我们太赫兹产业的发展比美国要快,也许再过10年我国的太赫兹产业就是全球最好的了!”太赫兹产业发展要“顶天立地”对于太赫兹产业未来的展望,庄松林院士说,“我们的工作要‘顶天立地’。‘顶天’方面是指太赫兹是介于光子学和电子学的过渡阶段,要建立太赫兹自身的理论体系,需要大家在基础理论层面不断努力;而‘立地’的层面,就是要把太赫兹的研究成果变成产品,为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服务,为括国家安全、经济建设服务!”据悉,庄松林院士团队研发了太赫兹人参皂苷检测仪,能快速、精准地检测三七中的有效成分。而设立在文山州的院士工作站,就正在开展文山州三七检测的方法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庄松林院士介绍说,与液相色谱相比,太赫兹技术在检测成本、检测时间和在线程度方面相比液相色谱有非常大的优势。只是,现在太赫兹技术方法还没有成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接受进程。庄松林院士特别指出,标准是一个学科、一类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前提,对太赫兹技术而言,标准是亟待解决的关键事项。而为了推进相关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庄松林院士团队和文山州检测院等正在推进相关标准制定的进程。
  • 刘燕华: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入加速期
    “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工作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师资不足、历史欠账较多的情况下,解决了一批自主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取得很多有益经验,并将创新方法理念传播到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9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我国首次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今后几年是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转折期,科技部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着眼点,集成引导各方资源力量,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创新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力度。   据悉,这是2007年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以来,科技部首次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两年来,科技部启动了一批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在黑龙江、四川等12个省(市)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工作。此次会议邀请了试点省、市、自治区和钢铁研究总院、海尔等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全面交流总结了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以来的经验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刘燕华在讲话中指出,创新方法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江苏、黑龙江等省市和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为企业创新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研发诞生了一批专利成果,培育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国各地关注创新方法、践行创新方法的社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出来。我国的创新方法工作仍然于新旧理念交融、现代与传统运作模式相冲突的阶段,科学思维培育相对落后,科技活动仍未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自主创新成果较少,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还不相适应。   他强调,今后几年将是创新方法工作的关键转折期,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大计,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强化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下一步,要把关注点放在研究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研究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处理好创新的谋略、布局和技巧。要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创新方法不能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作为终点,而是要以解决当前企业、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把创新方法贯穿于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中,形成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在市场中实现创新价值。要瞄准不同对象做好战略分析布局,解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注重研发管理创新,最大程度优化创新资源的集成配置,面向有较强需求的广大企业开展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应用。   刘燕华要求,下一阶段要重点围绕创新方法的教材案例的规范、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创新管理和创新工具等基本要素,各级科技部门和科研管理者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以创新的思路,倡导推广创新文化,强化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学科交叉,加强技术咨询队伍建设,建立形成推动创新方法的激励机制。
  • 化学研究中的新仪器、新方法分会举办
    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报告:化学研究中的新仪器、新方法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6月20日—23日,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新增设第18分会场:化学研究中的新仪器、新方法,来自化学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科研工作中新仪器和新方法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报告会现场   报告题目:微流控高速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的研究   报告人:浙江大学 方群教授   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高速毛细管电泳(HSCE)技术,通过缩短分离长度和增大分离场强,可实现高速、高效的电泳分离。而方教授课题组所进行的研究工作通过将自发进样技术与基于短毛细管和缺口管阵列的CE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微流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将进样量减少至低于100pL的水平,并进一步该方法应用于HSCE分析,建立了一种通用型的HSCE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试样的电泳分离,其分离速度和效率等性能,已经达到甚至优于芯片HSCE系统。   最后,方教授谈到,该研究在今后的后续工作中将皮升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及其HSCE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基于胶束电动色谱的氨基酸手性分离和基于凝胶电泳模式的蛋白质分离中。 浙江大学 方群教授   报告题目:IFC芯片——dPCR疾病早期分子诊断技术   报告人:浙江大学 金钦汉教授   首先,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集成电路流(IFC)芯片兼具labchip和biochip两者的主要优点,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实现分子水平早期诊断的通用方法。除了外伤和营养不良症以外,几乎所有疾病都可以借助此手段进行早期诊断。   此外,报告中详细介绍到:数字PCR技术的出现使得PCR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有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当以IFC芯片进行数字PCR测量时,很容易实现单分子的检测,使测量准确度达99.75%以上,完全有可能实现疾病在分子水平的早期确诊,进而实施个性化治疗。 浙江大学 金钦汉教授   报告题目:创新研究的不同层面   报告人:厦门大学 任斌教授   任教授的报告从新方法的发展、新装置的研制和新仪器的研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报告首先引入针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并指出目前TERS领域存在的瓶颈问题即高增强高重现性TERS针尖的制备。此外,报告详细介绍了三相体系原位拉曼光谱池以及变温流动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池的研制过程 模拟CO2细胞培养箱内的环境下,进行实时显微观察与拉曼检测而研发的活细胞长时间培养与显微检测装置。最后,任教授总结到,未来科学仪器研发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将电学、机械、光学集成,原位控制一体化,而这要求需要将电子元件、电路设计、机械设计、光学设计有机统一起来。 厦门大学 任斌教授   报告题目:生物质谱颗粒分析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聂忠秀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的聂宗秀研究员介绍了其在生物质谱颗粒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聂宗秀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到,常规质谱的测量的分子量上限是100道尔顿,主要是因为随着粒子质量的增大,其传输速率迅速下降,而传统的检测器依赖于离子的碰撞速度。通常的ESI源是一个非常软性的电离方法,而MALDI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生物颗粒,所以这两种方法都不太适用于研究生物颗粒样品。传统四极离子阱旋转双曲面构型阻碍了对单颗病毒的有效探测,导致检测灵敏度低,此外,每颗离子测量需时30分钟,费时费力。   如果能够把一单个的粒子放入一个装置中,使其长时间的囚禁,那么其灵敏度将大大提高。聂宗秀研究员在实验中使用离子阱作为质量分析器,采用激光诱导声波脱吸作为离子源,采用弹性光散射的探测方法很好解决了在生物颗粒样品研究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聂研究员还介绍了使用共振抛出方法,获得了较好分辨率的简单普及型离子阱细胞质质谱仪,可以定量分析细胞种类,其采用普通真空条件,未使用分子泵,容易实现小型化。最后报告提到通过组建了圆柱体离子阱颗粒质谱仪获得了和四极离子阱可比拟的质谱结果以及离子阱质谱非线性理论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聂忠秀研究员   报告题目: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在疾病标记物测定中的应用   报告人:清华大学 林金明教授   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将磁颗粒作为分离固相,利用96孔微孔板作为反应容器的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线性范围、灵敏度、实用性等诸多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林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的探索,设计出了一款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专用的电磁分离器,并对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器的研制进行了构想。该电磁分离器设计简单,实用性强并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此外,课题组在自组装的仪器上,建立了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人血清中相关肿瘤的标记物。该方法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克服了国外的专利垄断,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我国得到普及和推广。 清华大学 林金明教授   报告题目:时空分辨毛细管电泳仪器研制及应用研究   报告人:南京大学 刘震教授   刘教授在长期研究毛细管等电聚焦-全柱成像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时空分辨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利用CCD成像检测对整个微通道或毛细管(2-5cm)电泳进行检测,微通道内任何位置任何时刻发生的“分子事件”均能得到检测,因而同时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辨率。   为了使时空分辨毛细管电泳具有更好的性能,仪器的专门化和分离平台的微流控芯片化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刘教授在报告中介绍说,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已经利用软刻蚀技术制作了可以应用于时空分辨毛细管电泳的微流控芯片并且初步建立了时空分辨毛细管电泳仪器平台。 南京大学 刘震教授   除分会报告外,本次分会还邀请到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作了题为“‘十二五’国家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发展思考”的报告,深入解读了科技部对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研究的相关政策法规。 国家科技部条财司 吴学梯副司长   报告从政、产、学、研、用中后四者为执行主体切入主题,首先指出我国尚未形成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科研仪器设备,我国科研用仪器设备基本上还依赖进口。虽然我国SCI论文发表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研究的内容大多属于跟踪模仿,而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往往会开辟新的科学领域,带来崭新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对科学仪器设备需求逐年增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上万亿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投资中,60%依赖进口,我国科技投入25%以上(上千亿元)用于购置仪器设备,中国市场已成为跨国仪器公司竞相争夺的重地。   吴学梯副司长在报告中指出了强化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总体发展思路: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和常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目前,政府也积极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壮大科学仪器产业;强化方法原理,集中攻关关键部件研发;加强基地建设;加强成果转化,应用示范。   报告之后,与会的各位代表针对“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科学仪器人才评价体系和机制、科学仪器技术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精密加工水平、院企合作、产学研有机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金钦汉教授提出“从任务带动学科发展”,当前很多人对科学仪器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应该以延长人类寿命,保护人类健康为任务,从而带动科学分析仪器的发展。   田中群院士则总结到,“方向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低”,其中“细节”至关重要;专家精英团队不多,科技部应该专门组织一批真正的,多学科结合的科学仪器专家队伍;国家经费分配不能“大范围撒钱”,要“有的放矢”,“大锅饭”模式不可取;科学仪器研发应该采取“绕着走”战略,可从新技术着手进行创新性研究;科学仪器创新试点应该选取大城市作为主导,从而有机整合、协调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目前大学人才组织结构存在的“倒金字塔”现象,即教授多,而技术人员少,这种现象的存在阻碍了科学仪器创新工作的进行,科技部和教育部应该及时解决科学仪器人才评价体系和机制问题,从而建立“正金字塔”型的人才组织结构。   报告会在热烈地气氛中圆满结束。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交流
  • 合肥研究院利用LIBS-电化学方法实现溶液中Cr(VI)的水下检测
    p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行九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赵南京从电化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检测水溶液中Cr(VI)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将电化学方法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联用并结合微区液体排空装置实现对水中微污染物Cr(VI)的原位水下检测。该工作在利用光谱-电化学方法联用实现水下原位重金属离子的准确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上(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DOI:10.1021/acs.analchem.7b00629)。 /p p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一种元素分析方法已被用于环境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但LIBS直接检测液体样品时往往伴随着溶液对激光能量和等离子体信号的吸收,对激光的散射与折射等现象,致使其检测灵敏度低、检测限较高。为克服以上问题,常需通过富集方式将溶液样品中的待测物转移到固体基底上,而后在空气环境中进行LIBS检测。但这种样品预处理和检测分开进行的分析方式可能会带来样品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p p   研究人员将微区液体排空装置、电吸附富集方法与传统LIBS结合实现溶液中Cr(VI)的原位水下检测。为了克服LIBS检测水样品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者研发了微区液体排空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当系统采集LIBS信号时,通过引入气流使得仪器的激光传输通道和等离子体激发与收集腔内的溶液排出,以在这两个区域及电极表面形成短暂的空气环境,借此避免激光传输过程中能量的损耗、等离子体激化点处的溶液溅射等来自周围水环境的干扰问题,提高光谱信号的稳定性。为了改善LIBS的检测下限并提高检测的选择性,电吸附方法被用于富集溶液中Cr(VI),壳聚糖修饰的石墨烯作为吸附剂,同时电吸附富集过程中形成的正电场避免了来自共存阳离子的干扰。不仅如此,该原位水下LIBS体系在真实水样品环境中Cr(VI)也表现出较好的检测性能。该研究成果还可以扩展到原位定量检测水环境中其他带电离子污染物方面。 /p p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等项目的支持。 /p p    a title=" " href="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nalchem.7b00629" target=" _blank" 文章链接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7050533090610580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efe9116-7d60-49fe-beb2-2196747ea515.jpg"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微区液体排空装置辅助原位水下电吸附-LIBS体系的实验装置图。(a)原位光谱电化学LIBS设备原理图 微区液体排空装置设备的分解图(b)和剖面图(c) /p p /p p /p /p
  • 许国旺课题组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石油分子表征新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许国旺课题组在石油组学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新进展。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的石油分子表征方法、石油组学数据处理新策略及结构定性新方法,可充分挖掘色谱质谱数据中的石油组分信息,实现多维、全景的分子表征。石油及其产品是现代工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组成及转化规律,实现高效精准石油加工,促进炼油技术的进步非常重要。石油分子的结构表征是石油组学的一个瓶颈。HRMS被广泛用于石油的分子表征,但目前仍缺乏简便的在线LC-HRMS方法和相应的专用数据处理方法。图1 基于在线LC-HRMS的石油分子表征方法课题组建立了基于在线LC-HRMS的石油分子表征方法(图1),表征结果与经典的FT-ICRMS方法相符。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样本的基质效应,扩大检测覆盖度得到更多的分子类型,实现石油中碱性氮和中性氮类化合物在正离子电喷雾下的同时检出,适合于从轻到重的石油馏分的分子表征。图2 石油组学在线LC-HRMS数据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专用于石油LC-HRMS分析的数据处理新策略(图2)。该策略根据待分析样品LC-HRMS原始数据生成石油分子数据库,极大地减少冗余信息,通过整合组分的色谱保留行为,在有效减少低信号化合物信息丢失的同时,确保了表征结果的可靠性。该策略可实现全景多维的石油分子表征。图3 基于在线LC-HRMS的石油中氮杂环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方法针对石油分子结构表征问题,课题组开发了能量分辨的在线LC-HRMS串联质谱方法用于石油中含氮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表征(图3)。根据不同的氮杂环类模型化合物,总结碎裂规律,建立了详细的母核结构推断流程。此方法可有效区分石油中相同分子式但母核结构不同的异构体,可为石油加工过程中组分的结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上述工作得到了中国石油-大连化物所能源化工联合研发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Fuel》、《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和《Talanta》上。上述工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以及大连理工大学林晓惠教授课题组合作,第一作者为大连化物所博士研究生夏悦怡,通讯作者为路鑫研究员和许国旺研究员。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236120320317?via%3Dihub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67322003879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9914022004507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我国下一代加速器已攻克多项关键技术
    “作为中国下一代加速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设计与预研进展顺利,计划2022年完成技术设计报告。”6月28日,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端学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表示,在CEPC预研项目的支持下,研究人员攻克了超导高频腔、速调管、等离子体加速注入器、探测器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超导高频腔是现代粒子加速器的“心脏”,可以通过极高的能量效率给带电粒子加速。“未来10年,国内对超导高频腔的需求在1000只以上。但是,我国超导高频腔长期依赖进口,国内只有少量的样腔。”王贻芳说。  王贻芳介绍,在CEPC预研项目的支持下,1.3吉赫兹(GHz)超导高频腔已经达到了国际最好水平,未来不仅可以用在CEPC上,还可以用在上海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日本国际直线对撞机(ILC)上,此外,650兆赫兹(MHz)双腔体(2-cell)的超导腔也达到预期指标。  速调管可以给超导高频腔供应微波能量,是现代加速器的核心关键部件,在广播电视发射、雷达、工业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我国自50年代开始研制加速器使用的大型速调管,但如今仍然依赖进口。  王贻芳介绍,目前国内速调管的微波能量只能达到80千瓦,寿命在1万小时,只能实现50%的效率,而国际水平能达到1000千瓦、10万小时寿命和60%的效率,“我们的目标是能量达到1000千瓦、10万小时寿命,并达到80%的效率”。  “目前,速调管的第一支样管已经研制成功,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可用于散裂中子源等国内大科学装置,第二支样管也已经开始加工,以满足CEPC高效率的要求。”王贻芳说。  CEPC在预研中还提出了以传统方案保底,将等离子体加速技术用于加速器的方案。“国际上等离子体加速研究还在实验室阶段,没有真正用于加速器。目前我们的模拟研究已经证明方案可行,束流质量能够满足要求,一些验证试验还将在清华、上海和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完成。”王贻芳说。  此外,CEPC在探测器预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方说硅像素探测器方面,CEPC的目标是达到3到5微米的分辨率,目前我们研制的硅像素探测器主要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产品。”王贻芳说。  一直以来,粒子物理学家都是通过加速器让粒子对撞产生出新物理现象,来检验或挑战粒子物理的基本模型。然而,随着粒子物理研究的深入,他们对加速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全世界的高能物理学家都在研究下一代的大型加速器。”王贻芳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国际直线对撞机(ILC),目前正在组织预研实验组(Pre-lab),计划在10年之内开始建设。  欧洲核子中心(CERN)从2013年开始讨论未来加速器计划(FCC),2019年发布了从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升级到强子对撞机的计划,预计2028年开始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并在2038年运行,造价约为100亿欧元。2020年6月,CERN在“欧洲粒子物理发展计划”中提出粒子物理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建设正负电子希格斯工厂。  “美国也在讨论一个全新的未来加速器发展计划,很有可能会在缪子对撞机上有一些新的想法。”王贻芳说。  2012年9月,我国高能物理学家提出了下一代加速器方案——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2018年11月,CEPC研究工作组发布了“概念设计报告”,并转入技术设计阶段。  “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在世界粒子物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是要站在‘舞台中央’。”王贻芳说。
  • 第20期线上讲座: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答疑解惑时间:2009年12月10日——22日 热烈欢迎xy4585618老师光临仪器论坛进行讲座! 药品的含量是评定药品的主要指标之一,设计其测定方法时,应根据药品特性、剂型、处方、鉴别试验和纯度检查综合考虑,当鉴别试验和纯度检查保证了专属性和纯度的情况下,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要着眼于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第20期线上讲座以中药含量测定为主要出发点,对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进行介绍与分享,同时也希望就此方面话题与各位同仁作一次较深层次的探讨。文章主要介绍中药药材含量检测的选择类别、检测的方法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活动时间:2009年12月10日——22日 活动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1210/2259722/ 截至目前为止,论仪器论坛(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已经开展了20期线上讲座。线上讲座是论坛主推的栏目之一,主要是邀请业界专家就某一技术领域以图文的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同时回答用户的提问,进行互动交流。截止目前为止,论坛已经开展了19期的线上讲座(参见附录表1),总的参与回帖讨论达3123次,用户点击阅览总数达128154次。线上讲座深受用户欢迎,已成为论坛的热门品牌活动。 每期线上活动历时两周,第1周用户提问交流,第2周专家与用户在线互动、集中答疑解惑。我们也欢迎仪器厂商参与仪器维护维修、方法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线上讲座。仪器厂商参加线上讲座活动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对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品牌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推广,互动的交流形式还可让公司直接得到用户的信息反馈。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浏览,特开设了线上讲座专栏,欢迎大家访问: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jz/
  • 【报名开启】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关于举办第二届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的通知
    NO.01赛 事 目 标为支撑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提升储能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储能技术加速发展,加强颠覆性和创新性的技术供给,探索竞争性、前沿性领域以赛代验新模式,以应用为导向,推动技术、产品和测试标准化,推动建立储能技术“标准化”新机制,树立储能技术的标杆,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会同常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第二届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NO.02组 织 领 导本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会同常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挑战赛各相关组织单位共同组成挑战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大赛的整体安排和组织管理工作,组委会成员由主办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单位、行业协会负责同志担任。支持单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常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溧阳市人民政府协办单位江苏省溧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中国能源报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新型电力和新能源产业创新联盟NO.03赛事主题与赛道设置本次挑战赛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先进储能”。按照技术成熟度的不同,挑战赛设置创新创意类、科研样品类及标杆产品类三个主赛道,同时,针对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技术中遇到的热点问题设置储能寿命模拟预测比赛和储能安全集成创新比赛两个专业赛道。参赛团队视情况选择相关的赛道参加,三个主赛道和两个分赛道原则上同步开赛。赛道具体设置如下:主 赛 道(一)创新创意类01比赛内容创新创意类比赛主要针对储能技术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面向未来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寻找创新创意构想,尤其是储能领域重点关注的安全性、日历寿命、循环次数、功率响应、初次采购成本和全寿命周期度电成本控制、系统集成、智能化传感和监控、消防、人工智能、资源可持续性、碳足迹核算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包括不限于: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池、水系电池、液态金属电池、铅碳电池、金属硫化物电池、新中长时间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电介质电容器、飞轮储能、新短时高频储能技术;抽水蓄能、液流电池、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储氢、化学储能、新超长时间储能技术等储能本体技术;传感器、寿命预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高水平分析技术、计算和模拟仿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安全预警与防护技术、电源管理技术、创新材料、梯次利用、再生与回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控制、碳足迹和能耗计算等储能支撑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流程等储能制造技术。02评比标准主要考核创意构想的创新性,具体指标包括: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构想应用可行性的判断分析、技术的创新性,牵引指标的先进性,应用场景和潜在商业化价值等。03评比方法采用国内外同行评议的方式,参赛者提供创新创意类申报书,组委会组织专家组依据参赛的申报材料和现场答辩情况,从创新性、可行性、先进性、预期应用场景的优势及工作基础等方面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打分,按照票分排名后评出优胜项目。04奖项设置技术创意奖,拟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总数不超过20项。(二)科研样品类01比赛内容科研样品类比赛主要面向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研发样品,寻找先进的储能研发样品,发掘先进的、具备较好产业化基础的储能研发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池、水系电池、液态金属电池、铅碳电池、金属硫化物电池、新中长时间储能技术等中短时长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电介质电容器、飞轮储能、新短时高频储能技术等短时高频储能技术;液流电池、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化学储能、新超长时间储能技术等超长时间储能技术。02评比标准研发样品主要考核其先进性,电池类单体研发样品具体考核指标包括:能量效率,库伦效率,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自放电性能,热箱性能,针刺,过充,跌落等。其他非电池类研发样品由专家委员会根据样品的品类和性质制定考核指标细节。03评比方法采用第三方测试的方式,参赛者提供科研样品类申报书及研发样品,组委会依据评比标准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第三方测试,由测试结果、评分标准决出各项优胜项目。若涉及大型装置无法送样,可先提供报名表以及产品(样品)说明,后期根据必要性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具体的测试方法参考国标或行标进行,没有国标和行标的将依照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测试大纲进行测试。04奖项设置技术创新奖,拟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总数不超过15项。(三)标杆产品类01比赛内容标杆产品类比赛主要面向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的不同类别的应用场景,标定产业化储能产品最高水平。包括不限于:储能电芯(功率类、能量类)、PCS(集中式、组串式)、BMS、安全解决方案、规模化储能系统、工商业用储能系统、户用储能系统等。02评比标准主要考察储能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具体指标包括:核心技术国内(国际)原创并率先实现量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技术经济性具有较高竞争力,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有标志性或典型应用示范、市场份额较高,引领行业发展、其他企业开始跟踪模仿,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召回案例,可靠性高,产品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等方面。03评比方法采用专家合议的方式,参赛者提供标杆产品类申报书、第三方测试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等证明材料,由组委会组织专家组依据评比标准对参赛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评判,选出标杆产品。04奖项设置标杆产品奖,拟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总数不超过15项。分 赛 道(一)储能寿命模拟预测比赛01比赛内容储能寿命预测仿真比赛主要针对储能电池的寿命预测分析技术,寻找技术创新程度高、模型算法创意强、电池寿命预测精度准的模拟仿真技术,参赛队伍需根据预测指定测试工况下电芯循环至不同剩余容量时的循环次数。02评比标准重点考核模拟预测精度(仿真循环次数与实际测试循环次数的误差),同时考虑寿命模拟预测方法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可行性。03评比方法参赛队伍需自带计算设备到指定场所内获取实测数据,参赛队伍根据获取的20组电芯的前500次循环数据(具体包括化学体系、容量、倍率、温度、充放电电压范围、静置时间、充放电制度、电芯测试时的预紧力及夹具形式、测试设备采集数据的频率及精度、循环原始数据(电压、电流曲线)等),预测每组电芯循环至剩余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0%、75%、70%、65%、60%时的循环次数。参赛队伍需在两天内完成预测,提交包括预测方法和预测结果的储能寿命模拟预测报告,储能寿命模拟预测报告模板将在比赛前提供。大赛组织方将组织专家对预测方法的先进性和预测结果的精度进行考核。参赛队伍可携带其研究的电芯寿命模拟预测模型,但不允许直接使用构成模拟模型的原始数据。04奖项设置寿命预测奖,拟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总数不超过15项。05详细说明点击查看 详细说明(二)储能安全集成创新比赛01比赛内容储能安全集成创新比赛主要针对锂离子储能系统发展中遇到的安全性问题,以及面向未来单机大容量、高电压等级发展趋势的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储能系统集成拓扑、电气监测、控制保护及绝缘防护等安全配置、电池热管理设计、电池模组安全集成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参赛者针对以上一个或多个问题提出创新技术或者创新解决方案。02评比标准重点考核技术方案的创新性、先进性、可行性与经济性,具体评分维度包括:创新安全方案的可行性判断分析、技术的创新性,核心指标的先进性,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等。03评比方法参赛队伍提交创新技术或者创新解决方案,采用专家评议的方式,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根据技术方案的创新性、先进性、可行性与经济性,对方案中的储能系统集成设计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打分,按照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方案。04奖项设置集成创新奖,拟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总数不超过15项。05详细说明点击查看 详细说明NO.04参 赛 要 求(一)参赛范围国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的科研、技术、试验人员均可以个人或团队报名参赛。团队参赛允许跨单位组团,但须确定一名团队负责人,同一负责人只能申请一种参赛方式,不得重复报名。比赛不向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二)诚信要求参赛项目必须是原创,不得抄袭,不得剽窃他人思想。参赛创意、产品和实测数据保证真实有效。(三)保密要求参赛项目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应执行相关保密规定,主办方将负责对参赛的方案、参赛的产品或样品以及测试数据保密,并与参赛单位签订保密协议。主办方承诺不做无损检测、逆向分析,测试过程各环节拍照记录且测试间全程监控录像,测试后样品返还给参赛者,涉及安全测试中损毁的样品,将与参赛者沟通归还事宜。(四)安全要求参赛者应与测试单位签订协议,并确保产品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的安全性。如果因产品(样品)本身的安全问题导致测试期间发生事故的,由参赛者承担主要责任;如果因测试单位未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与测试规范下进行测试导致发生事故的,由测试单位承担主要责任。NO.05 赛 程 安 排(一)报名参赛符合参赛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esrace.cn)或中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公众号(以下简称公众号)进行统一注册报名并下载参赛报名表及作品申报书等文件,如确定参赛,各参赛团队须在公众号的通知推文中提交报名参赛信息,并于7月31日前将参赛报名表(详见附件1)发送至参赛报名邮箱。(二)提交作品9月30日前,报名参赛的各团队应根据通知要求提交相应赛道的作品申报书(
  • 清华大学、普渡大学与东风医院联合研究快速体液脂质检测方法,助力POC生物标记物检测
    2019年2月25日,普渡大学张文鹏博士、清华大学欧阳证、瑕瑜教授和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陈琴华教授合作研究新型的直接微采样质谱分析技术,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olymer Coating Transfer Enrichment for Direct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Lipids in Biofluid Samples”的文章[1]。此方法利用聚合涂层转移富集法,对少量体液样品中脂质进行快速质谱分析和定量;通过与光化学衍生化方法联用,该方法还可以快速测定脂质结构的C = C位置,并可进行潜在的POC生物标记物分析。 脂质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细胞能量的来源,也是炎症和代谢等细胞信号传导过程的重要介质。体液中的脂质含有丰富的代谢信息,脂质组的改变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状态,可作为生物标记物。虽然已有的原位电离方法如纸喷雾法等已被用于体液分析,但由于解吸困难和电离效率低,所以并没有被应用到体液的脂质分析中。清华大学欧阳证、瑕瑜教授与普渡大学长期合作,致力于小型质谱系统、原位采样电离及脂质分析方法的开发。针对体液脂质分析的问题,该团队使用共价键合修饰、快速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涂覆电喷雾毛细管,提出了一种新的直接微采样技术:聚合涂覆转移富集(PCTE)。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1 min)、灵敏、定量地进行脂质质谱分析,还能对少量生物体液脂质C=C位置异构体进行鉴定。该方法在临床检测等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原位电离技术已成为质谱行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该类技术具有在样品分析前无需预处理、分析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近十年内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首批被质谱行业广泛关注的原位电离技术包括2004年起普渡大学Cooks团队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2],以及后续的直接分析电离源(DART)[3]、电喷雾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ELDI)[4]、低温等离子体(LTP)[5]及萃取电喷雾电离源[6]等。凭借DESI独特的表面分析功能, Prosolia 公司在2008年推出第一台 DESI 原位分子成像仪,应用于器官组织等切片样品中关键物质的快速分析中。2018年7月23日,沃特世公司收购Prosolia的DESI产品,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疾病诊断及创新疗法中。 2010年,欧阳证教授与Cooks教授合作,在普渡大学开发了适用于定量分析及试剂盒设计的纸喷雾离子化(Paper Spray)[7]和纸基毛细管喷雾(Paper Capillary Spray)技术[8],后者用于清谱科技小质谱系统所用的试剂盒产品设计。2014年,欧阳证团队进一步发开了用于分析体液中代谢物及药物的液栓流微萃取技术(Slug-flow Microextraction, SFME)[9],利用液-液微萃取方法进一步提高萃取效率,提升原位电离方式的灵敏度;本文报道的方法在SFME技术基础上,引入功能表面涂层,有效提升了对血液中脂质的直接萃取;结合高效率内标引入方法和光化学衍生化,在实现快速、灵敏和定量的脂质质谱分析的同时,能够C = C位置异构体进行快速、准确鉴定。可通过以下链接查看全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00011参考文章:[1] W. Zhang, S. Chiang, Z. Li, Q. Chen, Y. Xia, Z. Ouyang. Polymer Coating Transfer Enrichment for Direct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Lipids in Biofluid Samples. 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10.1002/anie.201900011.[2] Z. Takáts, J.M. Wiseman, B. Gologan, R.G. Cooks. Mass Spectrometry Sampling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with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cience 2004, 306, 471-473.[3] R.B. Cody, J.A. Laramée, H.D. Durst. Versatile New Ion Source for the Analysis of Materials in Open Air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Anal. Chem. 2005, 77, 2297-2302.[4] J. Shiea, M.-Z. Huang, H.-J. Hsu, C.-Y. Lee, C.-H. Yuan, I. Beech, J. Sunner. Electrospray-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for direct ambient analysis of solids. Rapid Commun. Mass. Sp 2005, 19, 3701-3704.[5] J.D. Harper, N.A. Charipar, C.C. Mulligan, X. Zhang, R.G. Cooks, Z. Ouyang. Low-Temperature Plasma Probe for Ambient Desorption Ionization. Anal. Chem. 2008, 80, 9097-9104.[6] H. Chen, A. Wortmann, W. Zhang, R. Zenobi. Rapid In?Vivo Fingerprinting of NonvolatileCompounds in Breath by 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580-583.[7] H. Wang, J. Liu, R.G. Cooks, Z. Ouyang. Paper spray for direct analysis of complex mixtures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Angew. Chem. Int. Ed. 2010, 122, 889-892.[8] Y. Ren, S. Chiang, W. Zhang, X. Wang, Z. Lin, Z. Ouyang. Paper-capillary spray for direct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biofluid samples. Anal. Bioanal. Chem. 2016, 408, 1385-1390.[9] Y. Ren, M.N. McLuckey, J. Liu, Z. Ouyang. Direct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Biofluid Samples Using Slug‐Flow Microextraction Nan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4124-14127.
  • 环境部征求PM2.5分析仪标准意见 拟增加光散射法仪器
    p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于近日发布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 /p p   本标准是对《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的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nbsp /p p   ——术语定义中增加了“动态加热系统”、“挥发性补偿系统”和“实际状态”,并将本标准性能检测中颗粒物的浓度值由标准状态下浓度值修改为实际状态下浓度值 /p p   ——系统组成中增加了系统应包括“动态加热系统”或“挥发性补偿系统”的要求, strong 删除了“方法原理”的要求 /strong /p p   ——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系统铭牌内容和切割器具有唯一性标识的要求,修订对数据显示、记录和输出功能要求,增加对参数的显示、记录和输出要求 /p p   ——性能指标中增加了“检出限”、“断电影响测试”,调整和删除了部分性能指标, strong 适当加严“参比方法比对测试”性能指标要求 /strong ,将“切割器性能”、“加载测试”两项性能指标调整至功能要求,检测方法调整至资料性附录B。 /p p   ——检测方法对应性能指标进行调整, strong 对“参比方法比对测试”的测试地点、测试程序等提出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要求。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对于删除了“方法原理”的要求,编制组解释为: /span /strong /p p   近年来颗粒物自动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仪器测量方法也更趋精细化,目前在市场中常见的方法原理除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β射线吸收与光散射融合法之外,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光散射原理监测设备。 /p p   对比不同原理间设备,β射线吸收法监测设备在我国监测网中的占有量最大,仪器成本较低,维护相对简单。微量振荡天平法与手工重量法的原理最为相似,使用历史久,测量精确度和准确度较好。光散射法监测设备可同时测量 PM10、PM2.5、PM1等多个参数,能避免倒挂问题的出现,且安全级别、维护成本、操作难度均有明显优势。 /p p   近年来,光散射法监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分化成不同的技术路线,如浊度法-单波长-90° 光散射法、粒子数浓度法-单波长-120° 光散射法、粒子数浓度法-多波长宽光谱-90° 光散射法等,且有多型号产品通过了美国 EPA、欧洲 TUV 权威机构认证,在北美及欧洲监测网络中均得到应用,监测数据质量与其他原理不相上下。 /p p   本次修订过程中, strong 项目组在开展验证测试时,也加入了三款光散射法监测设备,测试结果表现良好,与同批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处于同一水平。 /strong 因此,为促进监测技术进步,鼓励技术创新,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本次修订删除了对仪器方法原理的要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适当加严“参比方法比对测试”性能指标要求: /strong /span /p p   本次修订对于 PM2.5 和 PM10 比对测试中的 strong 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三项指标均有加严 /strong ,见表 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637f7eb1-5ae4-4539-b0e0-54cf9df8df16.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本标准 2013 年编制时,由于我国 PM2.5监测刚刚起步,缺少 PM2.5自动监测经验和仪器测试数据,因此主要参考了美国 EPA 法规 CFR-40-part-53:“AMBIENT AIR MONITORING REFERENCE AND EQUIVALENT METHODS”标准中的技术指标体系和检测方法。但由于我国 2012 年 PM2.5污染较为严重,浓度本底较高,并考虑到国产 PM2.5自动监测仪器研发和生产刚起步,性能水平较进口产品还有较大差距,在相应指标设置上,较美国适当放宽了要求。 /p p   近年来,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颗粒物浓度普遍降低,原有较为宽松的准确性考核尺度已难以满足当前越发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因此,应结合以往检测数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为全面的验证测试,评估进一步加严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strong 达到整体提升颗粒物监测数据的准确度的目的。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对“参比方法比对测试”的测试地点、测试程序等提出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要求 /strong /span /p p   (1)测试地点要求:本标准中规定: /p p   对于 PM10监测仪,测试应在以下 2 个地区进行 2 次参比方法比对测试。a)北方地区,具有较高的 PM10浓度和较高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b)南方地区,具有较低的 PM10浓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 /p p   对于 PM2.5监测仪:测试应在以下至少 2 个地区进行不少于 4 次参比方法比对测试。a)北方地区,具有较高的 PM2.5 浓度和较高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b)南方地区,具有较低的 PM2.5浓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 c)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 PM2.5浓度和大幅度的环境温度变化 d) 西部地区,具有较高海拔和高风速环境条件 。 /p p   原标准中没有要求, strong 本次修订增加了对测试地点的要求 /strong 。 /p p 征求意见稿全文: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6/attachment/bbf92b00-b23f-4df7-b607-ac51b6a58aea.pdf" title="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pdf"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6px "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 /span .pdf /a /p p br/ /p
  • 中国研究者首次用呼气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无创早筛还有哪些方法
    该研究在社区中招募了1467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并完成认知评估和呼出气采集,发现多达66种VOCs成分在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筛查是全球科研团队都在攻克的世界性难题,目前仍然缺乏对于疾病早期诊断的客观筛查手段。日前,中国研究团队首次采用呼气检测的方法,尝试对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症进行检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沈璐教授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神经病学领域顶级期刊《阿尔茨海默症和痴呆症》(Alzheimers & Dementia)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这篇题为《在社区队列中基于人体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建立认知障碍早期识别模型》的研究首次发现,通过检测人体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可早期识别认知障碍患者,有望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客观、简易的认知障碍筛查手段。该研究在社区中招募了1467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并完成认知评估和呼出气采集,发现多达66种VOCs成分在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苯甲醛、乙二醇单乙醚、乙酸异丙烯酯、丁二烯、甲苯、丁二烯电离产物、丙烯醛、环己烷、丙酸甲酯和甲硫醇。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全新的方法无创、客观、成本低,为早期识别认知障碍带来新的思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寿命的延长,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很大影响。目前老年期痴呆的早期筛查方法主要采用认知评估量表如AD8、MMSE、画钟实验等,但评估结果容易受文化水平、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多个团队都在尝试使用无创的方式来早期筛查阿尔茨海默病。今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郁金泰教授团队在检验医学领域排名第一的国际学术期刊Clinical Chemistry(《临床化学》)上发表文章,报告了一种新的检验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浆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述研究通过对818例健康对照、不同临床阶段和亚型及各种不同痴呆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大规模横断面和纵向人群分析研究发现,血浆GFAP从AD临床前阶段就已经显著升高,能够准确识别不同临床阶段AD和鉴别AD痴呆与非AD痴呆,且可用于预测AD临床进展。郁金泰指出:“为实现AD早期诊断,有必要建立大型队列,尤其是社区队列,以便识别临床前阶段的患者。”此外,GPT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也在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无创早筛和管理方面展示出潜力,如搭建疾病管理平台,实现患者个体化病情评估、自动化分析报告、智能随访问答等功能。对此,在一场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和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AI如何攻克脑疾病的研讨会上,多位神经科学专家都表示,大模型在AD等疾病等诊疗与研究领域虽然有巨大的潜力,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郁金泰在会上表示:“高质量医疗数据的缺乏、数据安全性问题、回答实效性受训练数据影响等,都是限制AI对疾病诊断的因素。”但他同时认为,通过不断深化研究与实践,AI有望在AD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吴梦玥副教授认为,开发基于人机对话的问诊机器人、以及利用语音和语言特征构建症状与精神疾病知识图谱,是未来精神类疾病早诊早治的方向。“很多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面对面的问诊和交谈,理论上,模型也应该能够学会这个技能。”她表示,“通过深度交流,人机对话能够得到与医生所得到的同样精确的症状描述。”吴梦玥还介绍了如何将语音和语言特征作为可计算、可迁移的方式,通过患者的自我表达建立症状和疾病的知识图谱,为多种疾病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在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正在建立一个真实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数据库,并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美元进行资助,以改善、支持和开展更多痴呆症研究项目。
  • 单细胞电学特性流式分析方法及分析仪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健康电子中心研究员黄成军、副研究员赵阳团队,在单细胞电学特性流式分析方法及高通量实时分析仪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单细胞电学特性生物传感与分析技术为单细胞生物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维度。该技术已被证明在全血分析、肿瘤细胞分型和免疫细胞状态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电学检测方法难以实现高通量实时性分析,限制了需要大量系统实验的单细胞电学特性研究的开展。 面该团队提出了快速并行物理拟合求解器,仅需0.62 毫秒即可在线求解出单个细胞膜比电容和细胞质电导率。与传统求解器相比,在不损失准确度的前提下,速度提升了27000倍,且不需要任何数据预采集和预训练过程,进一步实现了基于物理模型信息的实时阻抗流式细胞分析仪(piRT-IFC)(图1)。该技术可在50分钟内实时表征高达100902个单细胞,具有高稳定性、高通量、实时化和全流程自动化等特点。作为示范应用,该团队对药物处理后HL-60中性粒细胞脱粒现象这一典型的快速变化的生物过程进行实时表征分析。与普遍采用的神经网络辅助加速方法对比研究表明,piRT-IFC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和泛化能力强的优势,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关研究成果以piRT-IFC: Physics-informed real-time impedance flow cytometr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ar intrinsic electrical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微系统与纳米工程》(Microsystem and Nanoengineering)上。该研究由微电子所和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近年来,该课题组面对单细胞物理特性检测存在敏感机理不明和技术实现困难等关键技术瓶颈,开创性提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交叉压缩通道”敏感新原理和单细胞电学模型,建立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电学特性高通量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参数包括细胞膜比电容和胞浆电导率,通量比膜片钳等常规方法高10000倍,并进一步研发出实时高通量单细胞电学特性流式分析仪(图2)。仪器入选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名录,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计算所等单位合作,成功用于脑卒中动物模型、癌症病人样本、药物模型等领域的多种细胞的分析,为肿瘤/脑卒中等精准诊断、药物筛选等提供了有力工具,并发现了新型标志物,验证了相关药物候选分子的作用、获得授权专利。研究工作得到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中国科学院的支持。阻抗流式细胞分析仪(piRT-IFC)原理样机、核心微流控芯片、设备交互界面、典型结果和自动化实时数据处理流程 图2.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单细胞电学特性活体单细胞分析仪(左)及核心微流控芯片(右)
  • 青海:开展这几种特色分析仪器计量方法研究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推动计量工作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 (青政〔2022〕32号)。  《意见》指出,根据强制检定需要,建立眼压计、声级计、纯音听力计、阻抗听力计、糖量计、体温计、原棉水分测定仪、电容法和电阻法谷物水分测定仪、谷物容重器、乳汁计、医用活度计、铁路计量罐(车)1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开展盐湖复选生产线全自动分析仪量值溯源方法研究,解决生产线分析测量设备测量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不一致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测试服务。  建立户外光伏组件最大功率计量标准装置测试系统、电池内阻测试仪标准装置等10项适合青海清洁能源计量体系建设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加快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和碳排放监测系统计量标准建设,实现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计量检定校准能力全覆盖。  全文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省重大需求为牵引,以突破高原计量技术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全省计量能力为目标,以补齐计量检测短板为着力点,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基本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强计量统筹规划,建立完善基本满足全省现代先进测量需求的计量体系,为服务科学技术进步、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量值溯源体系逐步健全,全省协同推进计量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原特色发展领域计量科研能力逐步提升,服务效能和监管水平明显提高,计量工作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显。  计量科学技术研究参与度增强。高原特色产业国家标准物质、新能源、盐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力争研制国家标准物质4个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高原特色计量科研专家队伍,确保全省部分检定校准测量能力处于国内中等水平。  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基本满足需求。计量在全省重大战略中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更加彰显,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基本覆盖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计量标准由现有743项增加到900项以上 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力争建成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制订青海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个,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店)200个,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体系逐步完善。  计量监督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全社会计量法治意识增强,计量活动和行为更加规范有序。监管体制逐步健全,监管模式逐步得到创新,社会各方计量溯源性意识明显增强,开放共享的计量协同发展能力提升,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计量检测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省强制检定项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由现有29项增加到41项,建标覆盖率达91%。  到2035年,全省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盐化工、清洁能源计量检定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中等水平。国内先进计量科技手段逐步推广运用,努力建成基本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测量体系。力争制订青海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5个,研制国家标准物质12个,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店)1000家,建设满足资源保护和高原产业等需求的国家计量测试中心2—3个。  二、强化计量基础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三)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量值传递体系的基础保障,根据强制检定需要,建立眼压计、声级计、纯音听力计、阻抗听力计、糖量计、体温计、原棉水分测定仪、电容法和电阻法谷物水分测定仪、谷物容重器、乳汁计、医用活度计、铁路计量罐(车)1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坚持节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科学规划全省量值溯源体系,市州建立机动车测速仪、体温计、验光仪器、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心脑电测量仪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加气机、出租汽车计价器等强制检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县区建立衡器、压力表(计)、血压表(计)、体温计等强制检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有条件的县区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建立加油机、水表、燃气表等强制检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计量资源优势,建立非强制检定计量标准。引导企业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内部保障体系,努力形成全省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溯源体系。  (四)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聚焦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以资源、能源、高原等领域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全省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各行业专业计量技术机构、社会第三方计量技术机构资源优势,搭建产业计量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协同、互补发展,建立满足生态环境监测、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计量需求的测试中心、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盐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五)加强计量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依托计量课题研究、重点项目建设平台,加大计量科研带头人培养力度。充分运用全省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打造全省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开展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充分运用国家计量公共教育资源,借助国家计量网络培训平台,落实阶梯式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以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依托,加强全省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岗位设置,探索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等聘任制度,为培养计量人才队伍搭建平台,为精准施“测”奠定人才基础。  (六)推动计量交流合作发展。围绕兰西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加强同中国计量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建立计量共商协作、科技创新合作、技术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对口支援省份发展优势,主动争取对口省市计量技术指导帮扶、项目援建等支持力度,推动全省计量协调发展。  (七)开展数字化运用及高原计量检测研究。开展计量数据共享技术研究,推动计量产业链条数据的融合共享。鼓励支持全省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检测管理系统,推广设备自动化、数字化运用,提升计量质量控制和智慧管理水平。针对青海高原复杂环境计量需求,开展高原计量检测技术研究,着力解决精准测量难题。  (八)搭建计量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各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计量优势资源力量,鼓励支持全省各行业计量科技人员开展计量科技创新,构建质量技术基础、知识产权等融合发展的计量科技服务体系。  三、强化计量技术应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九)服务盐湖产业发展。加大盐湖资源利用标准物质研发、标准装置技术开发等方面研究力度,重点在氯化物型卤水标准物质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开展盐湖复选生产线全自动分析仪量值溯源方法研究,解决生产线分析测量设备测量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不一致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测试服务。  (十)服务光伏产业发展。建立户外光伏组件最大功率计量标准装置测试系统、电池内阻测试仪标准装置等10项适合青海清洁能源计量体系建设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解决光伏发电测量设备溯源问题,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测试服务。  (十一)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和碳排放监测系统计量标准建设,实现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计量检定校准能力全覆盖。加大能源资源、环境和碳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引导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降低碳排放量。开展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测试、节能效果评价、企业减碳评估测试等碳计量服务,将服务链从传统耗能产业延伸到大数据中心、公共服务等领域。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管理,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实现重点用能单位全部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  (十二)服务民生健康与公共安全。推进医疗健康和民生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医疗器械、疫病防控、诊断试剂、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高原特色食品等关键指标开展计量检定和测试服务。完善地质、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御等计量测试保障体系,提高全省防灾、减灾、救灾计量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安全领域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全省加快交通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等领域计量测试技术和智慧计量技术应用。  四、强化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能力  (十三)完善计量技术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校准、产业计量、计量数据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发挥全省计量资源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制订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开展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修订、实施和效果评估。  (十四)探索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建立完善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专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监管制度,积极探索推广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非现场计量监管模式,逐步建立全省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在全省推广运用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民生计量信息化监管作用。  (十五)做好民生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对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涉及民生重点领域计量器具监督管理,持续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涉农物资、农畜产品收购等计量器具的专项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准确可靠。  (十六)推动诚信计量示范创建。加快构建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体系。在商贸、服务业等领域组织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广泛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建立完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  五、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在计量工作的全过程。各地各部门要把计量工作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突出计量战略资源地位,按照本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落实方案,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确保任务完成。  (十八)强化政策支持。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计量工作实际,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立、标准物质研制、公益性技术机构工作予以必要的保障。加大对计量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对批准筹建的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和相关政策予以重点支持。落实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九)狠抓工作落实。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贯彻落实。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提炼推广典型经验做法,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提出解决对策,抓好工作落实。
  • 山东率先在全国试运行机动车尾气云检测
    山东省是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第二大省,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一直是山东省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性机动车云检测运营管理服务工程》试点项目,10月14日起,山东省在济南等四城市试运行机动车尾气云检测技术,对车辆排污量精确分级管理,超标和高污车将采取限行或淘汰的措施,此举可削减70%的机动车污染量。   目前,山东正通过云检测技术收集机动车的原始排放污染准确数据,将高智检测设备结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进一步研究区域性机动车污染总量控制并制定排放量分级管理措施,对车辆排污进行分级管理,如:每公里排污2克以下列为绿色车、每公里排污2克至5克列为达标车、每公里排污5克至10克为超标车、每公里排污10克以上为高污染车。   山东省环保厅谢锋副厅长说:&ldquo 迄今为止,我们已对机动车进行了十几年的检测,但都不是很理想。最重要原因就是检测方法不统一,操作不规范,同时缺乏监督和监控。我们采取云检测,比方说山东省用一个统一的监测网把几百家甚至上千条的生产检测线统一管理起来,试图所有检测数据误差10%以内,这样就能把这些污染的车淘汰出去。&rdquo   据了解,为唤醒车主自觉控污意识,做到我的污染我控制,山东省将在山东济南、莱芜、淄博、泰安等城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ldquo 体验云检测,争做绿色车主&rdquo 活动,21条环检线同步与云管理平台互动进行车辆检测,活动期间车主可免费体验,通过手机就可获知自己车辆的排污量。同时,对经过检测每公里排放量2g以下的车辆给予&ldquo 绿色车主&rdquo 的奖励,还鼓励对超标排污车提供免费维修和保养,有效促进车主自觉降低尾气排放量。   据统计,各地&ldquo 在用车&rdquo 中有10%~15%排放严重超标(被称为&ldquo 高污染车&rdquo ),其污染量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70%左右。   目前,我国多地控制机动车污染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新车标准、提高油品质量、对在用车按年限区分黄、绿标。而我国新车管理实行&ldquo 备案目录制&rdquo ,花钱上目录已成潜规则 油品质量提高仅限制了硫含量,对削减雾霾没有太大作用 &ldquo 在用车&rdquo 实行按年限分黄、绿标管理的一刀切政策,对达标车辆不公平,也不能有效控制高污染车。   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说:&ldquo 云检测和原有的传统检测方法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云检测是一把尺子,对所有的检测项进行评判,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公平性及政策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云检测同时还有过程数据监管作用,主要是检测数据质量问题,为政府提供有效可用污染数据,为控制污染提供服务。&rdquo
  • 药审中心发布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列明多种仪器方法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内容包括原料药制备工艺、结构确证、制剂处方工艺、质量研究与控制、稳定性研究,每个环节都列出了相应的仪器和方法,如生产工艺过程汇总的液相色谱法,结构确证过程中的核磁共振波谱、多级质谱联用法等。如部分内容:三、结构确证多肽分子由多种氨基酸组成,通常分子量较大,通过小分子化学药物结构研究常用的一些方法(例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来解析多肽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困难。可采用适当的方法确证多肽药物一级结构(即氨基酸序列及其修饰情况),并酌情采用其他方法确证其高级结构。多肽原料药的一级结构确证中,应明确各氨基酸的连接顺序。对于具有氨基酸侧链修饰的多肽以及存在两个以上分子内环(如二硫键、酰胺键等)的环肽,应明确具体修饰位点、修饰物结构以及每个内环键的具体连接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可采用多级质谱联用(MS-MS)、Edman降解等方法。多肽药物的高级结构一般包括二级结构(如螺旋、折叠、转角等)和三级结构,且与肽链所处的溶液环境密切相关。可先通过文献资料等论述说明是否存在高级结构,如存在,应结合药物制剂进行综合考察。对于具有一定高级结构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或缓释作用的多肽创新药物,应分析其高级结构对体内生物活性的影响。对于多肽仿制制剂,应具有与参比制剂一致的高级结构。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圆二色谱(C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NMR)、晶体X-射线衍射(XRD)、分析超速离心(AUC)、场流分离(FFF)、荧光光谱等。同时,可结合多肽药物的体内/体外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佐证其高级结构。更多内容详见附件。附件: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pdf
  •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通过验收
    近日,来自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中医药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项目评审专家组,对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承担的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行评审。专家组本着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项目评审程序和要求,对项目执行内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审核,专家组认为项目组提供的验收材料齐全,各项建设任务按既定目标均已完成,项目经费使用合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本项目以保障云茶质量安全为宗旨,从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关键技术和其他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入手,通过改进前处理方法,结合先进的检测设备建立高通量的茶叶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针对无检测标准可依的农药和污染物检测项目,建立满足技术要求的检测方法;针对茶叶中检出率高的农残项目,在无标品的情况下,建立快速定性筛查方法。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茶叶农残的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为云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 益生菌活菌计数方法比较研究
    益生菌活菌计数方法现状 随着益生菌功能研究的深入,益生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和保健食品中,“ 活菌数”是保证其相关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提高益生菌活菌计数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益生菌相关产品质量的控制、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监管部门的专项抽查、风险监控、执法检验等活动中。 目前较普遍使用的益生菌活菌计数方法是参照国家标准GB 4789.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 食品用乳酸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食品加工用乳酸菌 第二类是具有健康功能的活的乳酸菌,又称益生菌。与食品加工用乳酸菌特征指标不同的是,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通常都很高,可达到100亿至1000亿以上,而冷冻干燥菌粉原料中活菌数甚至可达到1000亿至10000亿,且生产日活菌添加量与保质期内活菌稳定性通常是益生菌产品最关键的质量标准和功效指标,也是衡量益生菌原料与终端产品市场价值最核心与关键的因素。现行国标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进行高活菌密度、某些特殊剂型及配方或含有某些新菌种的益生菌产品的活菌计数时,常常出现结果不稳定或检验结果明显低于生产时活菌添加量的情况。 影响计数结果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稀释液和计数培养基。样品稀释时,三个因素对活菌的准确计数影响最大:稀释比例、稀释液组成和pH值。综述前人的研究经验(2):样品制备的稀释比例为1:5-1:10 稀释后样品悬液的pH值最好与最佳生长pH值-致 因益生菌具有氧敏感性,稀释液中应该含有抗氧化剂。日本研究者Masamichi MUTO和Fumiaki ABE等(2010年)在研究了多种稀释液配方后认为,Mitsuoka' s缓冲液适用于含有严格厌氧的双歧杆菌活菌产品的稀释,该缓冲液含有磷酸盐、半胱氨酸和吐温80,前2个成分分别具有缓冲能力、抗氧化能力,而吐温80则可改善产品在稀释液中的分散能力。(3)目前国标方法选用的培养基如下:以MRS琼脂(厌氧)为总乳酸菌计数培养基 在含有多菌种的产品中,以添加有莫匹罗星抗生素的MRS琼脂(厌氧)作为双岐杆菌选择性计数培养基,以MC琼脂(需氧)为嗜热链球菌选择性计数培养基,以总乳酸菌数减去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数为乳杆菌数。但是,近年来,综述多个研究结果(2, 3),RCM培养基可提高冷冻干燥双歧杆菌的活菌计数准确性。 此外,本实验室多年来采用GB 4789 .3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岐杆菌检验》中推荐的TPY琼脂培养基用于乳酸菌的计数,发现其用于益生菌产品的活菌计数结果较稳定。 为此,本研究比较了两种稀释液及几种计数培养基对两类代表性益生菌产品(冷冻干燥活菌粉原料和益生菌颗粒产品)活菌计数结果的影响,以确定更符合益生菌产品特点的活菌计数方法。
  •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国标6月起实施
    近日,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发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加上去年发布并已于201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两种充电方式所对应的充电设施都已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电能计量标准。   业内专家表示,这两个标准不但能够解决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中遇到的各地标准不统一的现实问题,而且能够让电动汽车使用者明明白白进行消费,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据《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计量院电磁计量所研究员王磊介绍,这两项标准为充电设施商业化运营提供了标准支撑,为规范充电机(桩)和充电计量用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生产及验收提供了技术依据,促进了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电动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健全完善的电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必要保障。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一般有两种:直流快速充电和交流慢速充电,对应的充电设施分别为直流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未来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和运用必将促进充电设施的大面积安装与配置。根据测算,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配置的比例将达到1:1.5。“可以预见,今后将出现大量的与居民及公共服务单位使用电动汽车充电相关的贸易结算,充电设施计量的准确与否也必将成为电动汽车消费者关心与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计量院电磁计量所所长贺青打了个比方,充电机(桩)就如同加油机。加油机的计量需要监管,充电机(桩)的计量同样需要监管。   王磊表示,充电机(桩)等充电设施的电能计量研究比普通的电能计量研究更复杂。以充电桩的计量为例,其主要是交流电计量,但由于涉及到贸易结算,所以充电桩还具有税控功能和通讯数据上传等功能。在对充电桩的电能计量进行研究时,必须将这些因素都加以考虑。   据了解,中国计量院对电动汽车相关研究的关注已经多年。贺青带领的团队还承担了“863”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中重大项目“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课题“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技术及标准研究”。课题将解决目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和直流电能量值溯源问题,规范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产品生产,研究充电基础设施现场检定设备及方法。   以王磊他们即将开展的充电设施的型式评价方法研究为例,目前国内主要的充电设施生产厂家的充电设备中都装有进行直流电能、交流电能计量的仪表,这些电能表与交直流充电桩(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仅仅对充电设施内安装的电能表进行检定及型式评价是不完全的,还必须对其中包含的计量软件及整个充电设备进行型式评价,这样才能保证作为一个独立设备的交直流充电桩(机)在使用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保证充电过程中交直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和计费的公平公正。   据贺青介绍,他们正在进行另一项重要研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直流电能计量关键技术研究”。当电动汽车的电用完时,如果能像换电池一样,在专门的换电站将用完的电池卸下,重新换上一块已充满电的电池,那将极大地方便电动汽车驾驶者。但如何科学准确地计量新换上电池的电量?“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以期解决的换电模式中大电流、动态负荷带来的直流电能准确计量问题。”   标准的制定发布只是完成了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技术研究的第一步。“我们的任务是要从标准制定、计量基标准研究、现场检定技术及方法研究、型式评价方法研究等全方面开展工作,为推动电动汽车这一新兴战略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贺青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