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泡腾颗粒

仪器信息网泡腾颗粒专题为您整合泡腾颗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泡腾颗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泡腾颗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泡腾颗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泡腾颗粒话题讨论。

泡腾颗粒相关的资讯

  • 奔腾技术为陕西客户进行视频指导安装调试克利夫兰开口闪点试验器
    疫情当前,由于地域问题,很多客户不能实现上门调试安装服务,我们技术部提出了视频指导服务,客户们也是相当配合。 奔腾帮陕西客户进行视频指导安装克利夫兰开口闪点试验器等润滑油检测仪,并且为陕西客户调试人员安排了一场克利夫兰开口闪点试验器技术培训。另外此次还配置了润滑油检测仪器有克利夫兰开口闪点试验器、微量水分测定仪、凝点倾点测定仪、体积电阻率测定仪。 在油品测定仪产品使用培训上,奔腾都会提供服务:首先是对使用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造,让每位客户对即用的设备有个大概的了解 其次是设备的使用培训,现在的设备都是高智能、全中文、傻瓜式的操作界面,使用起来相对简单,尤其现在大部分是年轻人使用,接受接新事物也比较快。 通过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可以让使用都快速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其次正确的使用设备也可以大大的提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再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吉林市奔腾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专业开发生产石油产品分析仪器(运动粘度测定仪、开口闪点测定仪、液相锈蚀测定仪、抗乳化测定仪、泡沫特性测定仪、空气释放值测定仪、氧化安定性测定仪、密度测定仪、自燃点测定仪、氯含量测定仪、微量残炭测定仪、表观粘度测定仪、机械杂质测定仪、石油产品灰分测定仪、浊点测定仪、四球机、PQ铁量仪、分析式铁谱仪、红外光谱仪、油料光谱分析仪、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仪、高温高剪切粘度测定仪、碱性氮测定仪、不溶物测定仪、过滤性测定仪、漆膜倾向指数测定仪),产品销往石化、电力、钢铁、铁路、航空和科研等部门。承蒙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生产自动化石油分析仪器的企业。
  • 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在美丽的常州盛大召开
    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微纳米气泡研究和应用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微纳气泡领域在环境、农业、生物、健康、浮选、分离等领域的发展。目前专委会已批准成立了7个示范性基地。2021年10月22~25日,我们在美丽的常州西太湖再度相约、遇见泡泡,大会聚集了国内一批勇于钻研、乐于分享、兴趣浓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微纳米气泡更好地造福人类而不懈努力”! 会议期间,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秘书长李兆军研究员发表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胡钧研究员分析了2020-2021微纳气泡领域的研究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带来了微气泡在水质强化处理中的若干应用研究进展;常州大学冯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张立娟研究员、同济大学李攀副教授等微纳气泡领域的专家们做了精彩报告,并现场回答了参会者们提出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术氛围浓厚。 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此次会议的赞助商,在会议现场展示了PIXSCOPE浸入式探头和PIXCELL流通管两个规格的PBM微气泡监测系统,并做了现场演示。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聚集到海菲尔格展台,询问PBM微气泡监测系统的原理,详细了解我们展示的微气泡监测系统,对PBM的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赞叹不已。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唐远旺做了“PIXACT气泡图像及颗粒度原位在线实时检测最新进展”的报告,惊艳全场!专家学者们纷纷提问,感谢海菲尔格科技将如此高端的PBM微气泡监测系统引入中国,PBM是我们微气泡研究过程中的眼睛,可以为微纳气泡的研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PBM微气泡监测系统是为工业过程中在线分析气泡悬浮液和泡沫体系而专门设计,可以实时监测到:气泡计数、气泡浓度、气泡流动速度、气泡尺寸分部、平均气泡尺寸(长度平均直径、面积平均直径、体积平均直径)、标准偏差、索特平均直径、累积分布(D10、D50、D90等),是引领微纳气泡研究的新航标。微纳米气泡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展现出诸多新颖的特性,从而在污水处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医学成像、矿物浮选、泡沫分离以及医疗健康等方面迅猛发展。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PBM微气泡监测系统等在线实时测试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会为中国的微气泡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在成都大邑圆满落下帷幕
    期待已久的2023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对微纳米气泡兴趣浓厚、勇于专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经过三天的如火如荼的交流探讨,在成都大邑圆满落下帷幕。会议现场各位专家领导做了关于微纳米气泡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口头报告,并与参会人员现场进行交流互动,茶歇期间参会代表还认真观看了现场的墙报展示,学术氛围浓厚,为共同推进微纳米气泡事业的向前发展而努力!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携带芬兰Pixact多台样机现场进行了演示,吸引了大批对微纳气泡监测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前来驻足观看,与工程师进行沟通交流。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Pixact 气泡监测 (PBM) 系统专为在线分析工业过程中的气泡悬浮液和泡沫而设计。测量基于悬浮液的直接光学成像和先进的图像分析。PBM气泡监测系统是为在线测试气泡变化过程和颗粒分布情况而设计,其结合了在线原位显微镜技术和高级图像分析技术。PBM气泡监测系统实时提供过程的显微镜图像数据,可以对气泡生成变化过程进行表征,例如尺寸分布、形态和数量等。同时测试系统专利的图像分析算法在图像数据中检测晶体和其它颗粒,产生实时的特征数字化信息。PBM气泡监测系统获得的实验结果可以有效地帮助优化气泡工艺、控制过程参数以及排查过程故障。PBM气泡监测系统可以被安装到各种应用场合,包括实验室小型浮选柱、工厂级别大型浮选机、各类浮选柱等。每秒钟获得的图片包含成百上千个气泡,提供的是有代表性的测试结果。用实时相机可视化观察晶体及颗粒悬浮液(可放大、暂停等)。图像实时分析,帮助下一步过程提供决策信息。在线监测(直接在样品溶液体系中测试),并实时提供气泡及颗粒的粒度、粒径、形状等。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PIXCELL测试流通管多安装在生产过程管线或专门的采样管线上。当悬浮体系流过流通池,流通池上的成像装置实时获取悬浮体系的颗粒图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尺寸、不同长度、不同安装法兰的PIXCELL流通池,我们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PIXSCOPE测试探头PIXSCOPE探头大多安装在反应釜和反应罐中。探头的所有光学组件,包括:相机、光学镜片和照明系统都经过选择和优化,以确保最优的图像质量,甚至是在暗黑和超浓悬浮体系中也可以得到理想的测试结果。PIXSCOPE探头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灵活的安装机制,我们提供不同的探头直径、长度、安装法兰等供用户选择,适用于烧杯、小型反应釜、中试反应釜、车间反应釜等多种不同场合。探头顶端浸入溶液体系中,液体流过探头顶端的测试狭缝时,通过透射照明的方式拍摄体系图像。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选矿厂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选矿厂的检测与控制系统也要求实现稳定控制、监督控制、最优控制。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合格的最终精矿品位、尽量提升有用成分的回收率、减少药剂消耗和提高浮选效率。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药剂的加药量、基于泡沫信息的综合检测分析技术、浮选矿浆pH值、浮选槽液位、充气量等。浮选过程中要添加的药剂主要有: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目前,浮选系统的加药还是以人工为主,人工加药难免会造成较大误差和药剂浪费,达不到精准加药,国内外的选矿厂都在研究自动加药系统,以期实现高精度的药剂自动添加。浮选泡沫体是由大量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灰度值不同的矿化气泡组成的,包含大量与浮选过程变量及浮选结果有关的信息,浮选泡沫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浮选过程控制上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工艺指标和自动化程度。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是基于以上两个技术难点和检测要求应运而生的,在PBM气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进样系统和自控系统,测试结果可用于表征浮选机的刮泡量、判断所给药剂量是否合适、评定精矿的品味和回收率,该系统已在矿物浮选领域有成熟应用。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的测试结果包括:气泡/泡沫图像和亮度气泡/泡沫数量气泡/泡沫浓度气泡/泡沫流动速度气泡/泡沫粒度分布(平均粒径、累计分布(D10、D50、D90等))气泡/泡沫粒度变化趋势气泡/泡沫稳定性
  • 重大突破:最小纳米气泡有望革新医学成像和药物递送技术——颗粒与健康会议日程抢先看
    美国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团队开发出一种超小且稳定的菱形气泡,约50纳米大小。它是一种气体填充的蛋白质结构,可自由浮动,有望彻底改变超声成像和药物递送。与目前太大而无法有效穿过生物屏障的微气泡或纳米气泡不同,这种气泡被认为是迄今最小的医学成像结构。微气泡在超声成像和超声介导的基因或药物递送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它们可作为造影剂,在分子水平提供有关靶向生物标志物或细胞类型的相关信息。但目前的微气泡体积太大,直径约为1-10微米,这一点限制了它们在一些组织中的有效性。相比之下,新气泡可穿透组织。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到达淋巴结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群。这为以前无法进入的细胞成像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淋巴组织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大型纳米结构队列聚集在细胞内,在先天免疫反应的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表明它们在免疫疗法、癌症预防、早期诊断和传染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用途。这一突破为超声介导的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影响未来的医疗实践和患者的预后。研究对治疗癌症和传染病具有显著意义,因为淋巴结驻留细胞是免疫疗法的关键靶标。微纳米气泡等颗粒在健康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有望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福祉和创新。为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趋势,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颗粒学会于7月23-24日举办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并特别设立“颗粒与健康”专场。点击图片直达会议页面会议特邀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秘书长、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娟分享《基于同步辐射等技术微纳米气泡性质研究》,特邀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侯曙光、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原分享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与表征测量技术,特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立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所副所长高峡分享微纳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分析测试技术。会议日程
  • 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助力中医药发展
    日前,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首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也将于不久发布。首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制定凝聚了药品监管部门、企业、专家等各个方面的辛勤努力和付出,目标是形成“最严谨的标准”。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全面实现对中药配方颗粒安全性、有效性的整体质量控制,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也是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此次建立的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每个标准设立的项目、指标、限度等均可较好地实现从中药材、中药饮片到中药配方颗粒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对其中的基原、质量传递、量值关系、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具有开创性特点。整体而言,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明确多基原药材品种,使中药基原源头可控更精准。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制定过程中,注重对多基原药材品种的深入研究,分析不同基原内在质量的差异。标准原则上区分了不同基原,并建立了专属的质量标准。如甘草,研究发现目前资源主要为乌拉尔甘草,因此甘草配方颗粒暂以乌拉尔甘草为基原建立了其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不断研究建立其他基原的甘草配方颗粒标准,这更好地厘清了不同基原的中药差异,便于更精准地使用中药。  二是充分体现水煎煮传统工艺,确保饮片足量投料。标准制定过程充分考虑了经研究确定的饮片量、水煎煮工艺、干燥浓缩方式、浸膏出膏率以及制成量等信息,确保了饮片的足量投料,充分体现了水煎煮传统工艺。  三是能有效甄别中药配方颗粒的真伪优劣,实现中药的整体质量控制。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基本均设置了薄层鉴别、特征/指纹图谱、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目。既可以很好地反映中药配方颗粒的真伪,又可体现其优劣,同时充分反映了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控制的特点,更好地保证了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质量。  在标准研究和审核中,充分考虑了大量样品的研究情况,制定相对合理的有关限度及评判指标等,尽可能地合理考虑了中药材种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特点,又科学防止了随意使用不合格原料投料等问题。  如钩藤配方颗粒,设置了以钩藤(钩藤)对照药材、异钩藤碱对照品作为对照的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中规定了10个特征峰的控制,可基本保障钩藤配方颗粒的真伪和足量投料。另外,还设置了浸出物项目规定不得少于20.0%,含量测定规定每1g含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异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钩藤碱(C22H28N2O4)和异钩藤碱(C22H28N2O4)总量的上下限,这有效保证了钩藤配方颗粒质量的优劣。  四是全面实施新版《中国药典》对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要求,使中药配方颗粒更具安全保障。在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研究起草中,对一些毒性药材、外源性有害残留物以及生产过程可能转化的一些需要控制的成份作了很多研究工作。通过研究,也促进企业加强了对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研究、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及源头管控等方面的工作,使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走上正规。  在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外源性等有害残留物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进行了统一的规定要求,大大提高了中药的安全性。还对一些需要控制的成份进行了合理的检查限量控制。如酒萸肉配方颗粒,对炮制产生的5-羟基糠醛进行了合理的上下限控制,既考虑了传统的炮制方法,又防止了过度炮制的问题。  五是合理规定贮藏、流通环节条件,更好保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与贮藏及流通环节条件息息相关,在标准的起草中,充分考察了有关方面的情况,对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因素,如水分的合理限度、贮藏方式进行了充分考虑。例如,薄荷配方颗粒,由于其具挥发性成份多,储存条件对产品质量影响大,经专家审核,不同意去除“阴凉处”,并要求补充薄荷脑的含量测定项目,保证其质量。  综上,首批推出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整体经过了深入研究、认真审评、充分讨论。标准整体设置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认识也会不断提高,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进一步优化。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会得到越来越好的保障,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会越走越强。  (作者: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季申)
  •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及助力人才成长,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将于2022年8月19-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大会还将评选青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投稿参会。中国颗粒大会是应我会发展需要、继承我会历届学术年会的全国性高层次的颗粒学领域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大会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展。一、学术委员会(1)学术委员会主席:李静海(2)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朱庆山 陈运法 林鴻明*(3)学术委员会顾问:李 灿 孙世刚 马光辉 陈建峰 陈晓东 郭 雷 何鸣元 胡 英 李洪钟 李永旺 刘中民 彭 峰 王静康 谢在库 徐春明 余艾冰 袁 权 张锁江(4)学术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为台湾代表)安希忠 蔡 挺 蔡小舒 曹达鹏 曹军骥 曹少文 曹学武 常 津 陈 诚 陈建峰 陈建新 陈 岚 陈 鹏 陈前进 陈巧艳 陈胜利 陈晓东 陈学元陈永奇 陈 煜 陈运法 程国安 楚锡华 邓德会 邓茂华* 冯 春 冯立纲 冯 胜 付信涛 付 艳 傅晓伟 傅彦培* 高思田 高 峡 高 原 葛广路 宫厚军 龚湘君 谷海峰 顾卫国 顾兆林 桂 南 郭 雷 郭庆杰 郭少军 韩永生 韩 召 郝红勋 郝新友 何鸣元 何 勤 何羽薇 何玉荣 侯曙光 胡富强 胡 钧 胡小烨 胡晓林 胡 英 胡宇光* 胡子平 黄 挺 黄肇瑞* 季顺迎 季松涛 贾春满 江燕斌 姜晓斌 金一政 库晓珂 李 春 李朝升 李春忠 李 泓 李江涛 李 力 李 攀 李 旗 李顺诚 李铁军 李 霞 李星国 李亚伟 李映伟 李永旺 李增和 李兆军 梁海伟 廖永红 林中魁* 刘宝丹 刘道银 刘福胜 刘俊杰 刘潜峰 刘如熹* 刘 伟 刘亚男 刘 宇 刘岳峰 刘兆清 刘中民 刘钟馨 刘忠文 陆 杰 陆 明 罗 坤 吕且妮 吕万良 吕友军 马建民 毛世瑞 梅其良 倪木一 牛风雷 潘良明 彭 峰 彭 威 秦和义 秦明礼 邱郁菁* 任 飞 邵刚勤 沈少华 沈义俊 宋锡滨 宋兴福 蘇程裕* 苏 敏 苏明旭 孙世刚 孙学军 孙中宁 谈玲华 谭援强 陶东平 陶绪堂 田庆国 佟立丽 王德忠 王等明 王海龙 王 昊 王 辉 王静康 王利民 王 亮 王 伟 王孝平 王辛龙 王新明 王学重 王彦飞 王玉金 王远航 王 勇 王兆霖 王震宇 韦文诚* 魏 飞 魏严淞 魏永杰 吴传斌 吴汉平 吴立敏 吴 伟 伍志鲲 席广成 夏宝玉 向中华 解荣军 谢在库 谢志鹏 徐春明 徐 林 徐 强 徐维林 徐文杰 徐锡金 徐喜庆 许传龙 许人良 许文祥 薛 琨 杨 柏 杨 超 杨 芳 杨 军 杨世亮 杨为佑 杨 文 杨艳辉 杨 毅 杨正红杨志义 杨治华 尹大川 尹秋响 尹诗斌 于明州 于溯源 于新民 余 方 余 皓 元一单 袁 权 袁友珠 臧双全 曾海波 曾宇平 张炳森 张春桃 张国诚 张国军 张 洁 张立娟 张 强 张仁健 张铁锐 张伟儒 张现仁 张幸红 张亚培 张振杰 赵吉东 赵晓宁 赵永志 郑耿锋 郑宪清* 周 强 周 涛 周文刚 周已欣 周长灵 周志伟 朱庆山 朱晓阳 朱子新 邹晓新二、组织委员会(1)组织委员会主席:朱庆山 彭 峰(2)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王体壮(3)组织委员会委员白红存 蔡 建 曹永海 陈常祝 陈 诚 陈 磊 陈鲁海 陈 琦 程新兵 褚良银 丁良鑫 邓培林 邓意达 杜 斌 冯广波 高 原 管小平 韩 召 洪长青 黄 玮 黄 欣 贾春满 康振烨 兰清泉 李 华 李嘉诚 李江涛 李 杰 李 静 李 攀 李晓明 李兆军 刘宝丹 刘丹彤 刘吉轩 刘俊杰 刘潜峰 刘瑞祥 刘晓雯 刘永卓 刘雨昊 刘兆清 刘钟馨 楼宏铭 卢思宇 罗俊明 吕页清 马晶晶 毛世瑞 穆华仑 聂保杰 欧阳婷 潘勤鹤 彭 峰 彭新文 朴洪宇 乔明曦 邵 奇 沈丹蕾 史晓磊 苏明旭 孙 臣 孙 婧 孙 伟 孙晓晖 唐 星 田红景 田庆国 田新龙 汪 伟 王 标 王春明 王东凯 王 辉 王利民 王林桂 王 娜 王 霆 王晓飞 王兴亚 魏严淞 武云飞 夏芸洁 夏志国 向茂乔 熊德华 徐 骥 徐锡金 许传龙 杨光星 杨 丽 杨 宁 杨增朝 叶 茂 尹俊连 余 皓 于明锐 于明州 喻 鹏 张 浩 张立娟 张 巧 张 宇 周 兰 周丽娜 周 玲 周素红 朱晓阳 三、学术分会场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组织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会主席:季顺迎、王利民、罗坤、安希忠、刘道银学术秘书:刘晓雯,华南理工大学,liuxw2021@scut.edu.cn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第2分会场: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单位:海南大学分会主席:孙世刚学术秘书:田新龙,海南大学,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烨,海南大学,zkang@hainanu.edu.cn会场简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国又把氢能技术列为国家未来六大产业之一,氢能和燃料电池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将邀请协会(学会)领导、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导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升级,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期待专家老师和技术人员踊跃参加。征文范围:电催化、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及产业化装置等关键科学与技术。第3分会场: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组织单位: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分会主席:郝红勋学术秘书:黄欣,天津大学,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会场简介:分会场聚焦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结晶基础理论、结晶过程模型与模拟、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分论坛拟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征文范围:(1)工业结晶基础理论;(2)晶体产品形态调控、多晶型预测、筛选与精准制备;(3)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4)工业结晶过程强化及连续化;(5)结晶过程计算流体力学及多相混合过程研究等。第4分会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科学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分会主席:杨宁、叶茂、褚良银学术秘书:管小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xpguan@ipe.ac.cn会场简介:介尺度行为是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全局与个体之间的尺度上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介科学是研究介于时空“微尺度”和“宏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演化规律的科学,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开辟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探索认识传统学科的共性规律,孕育新的科学前沿;有助于综合整体论和还原论,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中的共性原理,变革科研范式,揭示科学问题复杂性的根源,解决一系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期刊《科学》指出,介科学是科学上的无人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主要表现在分子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间的材料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到反应器整体间的颗粒聚团时空尺度。征文范围:能源、材料、化工、生物等涉及多相反应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会议专刊:化工学报,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Current Opin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第5分会场:双碳背景下的流态化技术及应用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葛蔚、王勤辉学术秘书:王军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jwwang@ipe.ac.cn;熊勤刚,华南理工大学,qingangxiong@scut.edu.cn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化工、矿物加工等工业过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双碳”重大战略不但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工业过程的转型升级,这为流态化技术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重大挑战。本分会场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流态化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流态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3)流化床过程强化技术;(4)流态化及相关技术的工业应用。第6分会场:颗粒助力“双碳”:CO2捕集与催化转化新途径组织单位:宁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分会主席:郭庆杰学术秘书:刘永卓,青岛科技大学,0532-84022506,yzliu@qust.edu.cn;马晶晶,宁夏大学,mjj_1022@163.com会场简介:“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直接方式。作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源,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CO2捕集技术有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它们的应用前景主要受制于其捕集成本,化学链、CO2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具有潜在优势。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有封存和利用两种形式,而催化转化制备大宗化学品更具有应用前景。本分会场聚焦面向烟气源、工业源、空气源等不同来源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技术,追踪CO2吸附颗粒、催化颗粒、载体颗粒等捕集和转化颗粒最新进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征文范围:(1)CO2吸附材料;(2)化学链技术;(3)CO2其他分离方法;(4)CO2活化技术;(5)CO2-FT合成;(6)CO2捕集-转化耦合技术;(7)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第7分会场:微纳气泡特性及其应用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分会主席:胡钧、李兆军、李攀、张立娟学术秘书: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zhanglijuan@sari.ac.cn会议秘书:王兴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wangxingya@zjlab.org.cn;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01062521688,lzhou19@ipe.ac.cn会场简介:专委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目前会员已经近300人。微纳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在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一新兴领域。在我国微纳米气泡技术已经在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消毒杀菌、医学成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独树一帜、效果出色。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高效研发和推广。目前专委会已批准成立7个示范性基地,在国内汇集了一批兴趣浓厚、勇于钻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微纳米气泡事业更好的造福人类不懈奋斗!本次分会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征文范围:(1)微纳气泡基本性质;(2)微纳米气泡产生技术;(3)微纳气泡检测技术;(4)微纳气泡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5)企业家论坛。第8分会场:生物气溶胶组织单位: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分会主席:要茂盛、安太成学术秘书:申芳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xshen@buaa.edu.cn会场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快速监测和控制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空气中除了可能有新冠病毒,还悬浮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和生物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气溶胶,在室外和室内环境空气中无处不在,对人体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生物气溶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征文范围:生物气溶胶(包括新冠病毒)采集、检测、灭活、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室内环境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组织单位: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清华大学分会主席:刘明言、杨宁、杨晓钢、王铁峰学术秘书:马永丽,天津大学,022-27404614,mayl@tju.edu.cn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流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装置系统等,可用作多相反应器;汽-液沸腾、汽-液冷凝、泥状颗粒污垢沉积和微纳材料功能表面等涉及到化工等过程工业;对于软物质颗粒,例如: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都存在连续或离散的液相以及真实的相界面,从而形成了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碎的真实气泡和液滴等软物质颗粒流,使其在流动、混合、传递以及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涉及的科学及应用问题可加以详细探讨。征文范围:包括以绿色低碳过程工业为目标的气液固多相流基础及应用内容。具体涉及:(1)气液鼓泡流及浆态床;(2)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3)池沸腾和流动沸腾;(4)蒸汽冷凝;(5)泥状颗粒污垢表面上的沉积及微纳功能表面抑制;(6)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流;(7)其他含液多相颗粒流。第10分会场: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崔福德学术秘书:石凯,南开大学,pharmparticle@126.com会场简介:本会场交流主题以工业药剂学及高端制剂的研究为中心,广泛征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等。非常欢迎粉体加工技术及设备、药用辅料、以及粉体表征仪器(晶形、粒子形状大小、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方面的专家们及企业针对粉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广泛交流,以期提高药物制剂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生产性。本次分会将是药物制剂领域与粉体技术沟通的盛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交流的盛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盛会,中国工业药剂学产业化交流的盛会。征文范围:(1)粉体技术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应用;(2)粉体性质的测试技术与研究进展;(3)药用辅料的粉体性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4)新型制剂设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5)制剂颗粒质量表征与控制;(6)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粉体性质的在线测定与控制策略;(7)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过渡的难点与关键问题;(8)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与难点;(9)基于功能性粒子设计的高端制剂。第11分会场:能源存储颗粒创造美好未来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魏飞、张强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chengxb@seu.edu.cn会场简介:能源存储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练颗粒与能源存储的前沿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2)能源颗粒的表征技术;(3)能源颗粒的应用及产业化。第12分会场: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彭峰、余皓、刘兆清学术秘书:王浩帆,华南理工大学,whf@scut.edu.cn;杜磊,广州大学,lei.du@gzhu.edu.cn会场简介: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分会场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光、电、热催化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能源催化的前沿研究方向,推动基于颗粒材料的能源催化技术在能源高效利用、CO2催化转化、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催生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新理念与新技术。征文范围:与能源转化、利用相关的:(1)光催化;(2)电催化;(3)热催化;(4)光电催化。第13分会场:发光颗粒照亮未来组织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分会主席:曾海波学术秘书:李晓明,南京理工大学,lixiaoming@njust.edu.cn会场简介:发光材料的应用在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从照明显示到医疗诊断再到防伪探测等等,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新型发光颗粒的开发与完善依然是国际研究领域及应用行业的前沿热点,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钙钛矿量子点、碳纳米颗粒和荧光金属团簇为代表的纳米发光颗粒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稀土荧光粉在材料体系、波长范围、发光特性等的发展也有目共睹,此外,有机发光颗粒和无机金属卤化物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大的关注。经过两年的发展,相关领域更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分会场将为这些领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促进交叉合作,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征文范围:(1)半导体发光颗粒(镉基、铟基、钙钛矿等量子点,及其他微纳米发光材料);(2)稀土发光颗粒(照明、显示用稀土发光颗粒、长余辉发光颗粒、特种功能发光颗粒等);(3)碳及有机发光材料(碳荧光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发光材料等);(4)团簇发光颗粒;(5)发光光谱、发光器件、发光应用及产业化。第14分会场: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费广涛、林鸿明(台湾)、艾德生学术秘书:刘潜峰,清华大学,liuqianfeng@tsinghua.edu.cn;徐锡金,济南大学,sps_xuxj@ujn.edu.cn会场简介:(2)氮化物陶瓷的制备、应用与评价;(3)氮化物涂层和薄膜的制备、应用与评价;(4)氮化物领域的其他研究和应用。第16分会场: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分会主席:于溯源、周涛、牛风雷、魏严淞、王辉学术秘书:孙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010-88022429,sunjing@cnpe.cc会场简介: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基础性现代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一般工业设施相比,核电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放射性。在核电厂事故期间,放射性物质以气体、蒸汽、气溶胶的形式释放,其中气溶胶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为实现核电“安全与高效”发展,需要对核电厂事故状态下的气溶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分会场邀请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及监管审评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就核电厂的气溶胶行为进行研讨交流,推动核安全研究,促进核电厂持续发展。征文范围:(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生成、生长及输运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再悬浮和再汽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3)安全壳内气溶胶生长、输运及沉积的实验与理论研究;(4)放射性气溶胶去除措施研究;(5)气溶胶与安全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6)核电厂气溶胶行为计算分析程序开发与验证;(7)核电厂气溶胶行为先进数值算法研究。
  •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 (第五轮)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第五轮)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及助力人才成长,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The 12th China Congress on Particle Technology(CCPT12))将于2023年4月21-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会议主题为“创新助力双碳,绿色赋能发展”。本届大会是应我会发展需要、继承我会历届学术年会的全国性高层次的颗粒学领域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2022年度中国颗粒学会奖励将在大会上组织颁奖。大会还将评选青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投稿参会。中国颗粒大会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展。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学奖的相关信息也将在大会期间展出,敬请关注。一、学术委员会(*为中国台湾代表)(1)学术委员会主席:李静海(2)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朱庆山 陈运法 林鴻明* 彭 峰 (3)学术委员会顾问:李 灿 孙世刚 马光辉 陈建峰 陈晓东 郭 雷 郭烈锦 何鸣元 胡 英 李洪钟 刘中民 彭 峰 王静康 谢在库 徐春明 余艾冰 袁 权 张锁江 Jesse Zhu(4)学术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艾德生 安太成 安希忠 白博峰 蔡 挺 蔡小舒 曹军骥 曹少文 曹学武 常 津 陈 诚 陈嘉媚 陈建峰 陈建新 陈 岚 陈明君 陈 鹏 陈前进 陈巧艳 陈胜利 陈填烽 陈晓东 陈学元 陈永奇 陈 煜 陈运法 程国安 程义云 程振民 楚锡华 褚良银 崔福德 邓德会 邓茂华* 董青云 费广涛 冯 春 冯立纲 冯 胜 付信涛 付 艳 傅晓伟 傅彦培* 高思田 高 峡 高 原 戈 钧 葛宝臻 葛广路 葛 蔚 宫厚军 龚湘君 谷海峰 顾卫国 顾兆林 顾 臻 桂 南 郭 雷 郭烈锦 郭庆杰 郭少军 韩 鹏 韩永生 韩 召 郝红勋 郝新友 何鸣元 何 勤 何羽薇 何玉荣 侯曙光 胡富强 胡 钧 胡小晔 胡晓林 胡 英 胡宇光* 胡子平 胡宗定 皇凡生 黄 挺 黄肇瑞* 纪红兵 季顺迎 季松涛 贾春满 江燕斌 姜晓斌 金一政 靳海波 康毅力 库晓珂 李朝升 李 春 李春忠 李 泓 李江涛 李 力 李 攀 李 旗 李顺诚 李铁军 李 霞 李相臣 李星国 李亚平 李亚伟 李映伟 李永旺 李增和 李兆军 梁海伟 廖永红 林 冲 林鸿明 林中魁* 刘宝丹 刘道银 刘福胜 刘 刚 刘俊杰 刘明言 刘潜峰 刘如熹* 刘 涛 刘 伟 刘亚男 刘 宇 刘岳峰 刘兆清 刘 铮 刘中民 刘忠文 刘钟馨 卢春喜 卢寿慈 陆 杰 陆 明 罗 坤 罗 勇 罗正鸿 骆广生 吕且妮 吕万良 吕友军 马光辉 马建民 马学虎 毛世瑞 梅其良 倪木一 聂广军 潘良明 潘勤鹤 彭 峰 彭 威 平 渊 秦和义 秦明礼邱郁菁* 任 飞 任国宾 邵刚勤 佘继平 沈建琪 沈少华 沈义俊 沈志刚 宋宏伟 宋少先 宋锡滨 宋兴福 蘇程裕* 苏 敏 苏明旭 孙世刚 孙学军 孙 逊 孙 彦 孙中宁 谈玲华 谭援强 陶东平 陶绪堂 田庆国 佟立丽 王 丹 王德忠 王等明 王海龙 王 昊 王 辉 王静康 王利民 王 亮 王勤辉 王铁峰 王 伟 王孝平 王辛龙 王新明 王兴亚 王学重 王彦飞 王燕民 王 勇 王玉金 王玉军 王远航 王兆霖 王震宇 韦文诚* 魏 飞 魏进家 魏 炜 魏严凇 魏永杰 文利雄 吴传斌 吴汉平 吴立敏 吴 伟 毋 伟 伍志鲲 席广成 夏宝玉 向中华 解荣军 谢在库 谢志鹏 徐春明 徐 林 徐 强 徐维林 徐文杰 徐锡金 徐喜庆 许成元 许传龙 许人良 许文祥 薛冬峰 薛 琨 颜富士 杨 柏 杨 斌 杨 超 杨多兴 杨 芳 杨 军 杨 宁 杨世亮 杨为佑 杨 文 杨晓钢 杨艳辉 杨 毅 杨正红 杨志义 杨治华 杨组金 要茂盛 叶 茂 尹大川 尹秋响 尹诗斌 游利军 于明州 于秋硕 于溯源 于新民 余 方 余 皓 元一单 袁 权 袁友珠 臧双全 曾海波 曾宇平 占昌友 张炳森 张 灿 张春桃 张福根 张国诚 张国军 张 浩 张 洁 张立娟 张 强 张仁健 张铁锐 张伟儒 张文阁 张香平 张现仁 张幸红 张亚培 张永民 张振杰 张志炳 赵吉东 赵晓宁 赵永志 郑耿锋 郑水林 郑宪清* 钟 超 周 强 周素红 周 涛 周文刚 周已欣 周长灵 周志伟 朱华旭 朱 亮 朱庆山 朱晓阳 朱子新 邹晓新 Cheng Lixin Zhao Qi二、 组织委员会(1)组织委员会主席:朱庆山 彭 峰(2)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王体壮(3)组织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安太成 白红存 蔡楚江 蔡 建 曹永海 陈常祝 陈 诚 陈 磊 陈鲁海 陈 琦 陈 杨 程新兵 程 源 褚良银 邓培林 邓意达 丁良鑫 董 顺 杜 斌 杜 磊 段洁雯 冯广波 高 原 古霖蛟 管小平 郭 昆 韩秀芝 韩 召 洪长青 黄 巧 黄 玮 黄 欣 贾春满 贾菲菲 江宏亮 经浩然 康振烨 兰清泉 雷小文 李 琛 李 华 李嘉诚 李江涛 李 杰 李 静 李京红 李 攀 李晓明 李鑫磊 李宇航 李兆军 刘宝丹 刘丹彤 刘吉轩 刘俊杰 刘潜峰 刘瑞祥 刘 涛 刘晓雯 刘永卓 刘雨昊 刘兆清 刘钟馨 楼宏铭 卢思宇 罗俊明 吕岩霖 吕页清 马晶晶 马永丽 毛世瑞 穆华仑 聂保杰 欧阳婷 潘勤鹤 彭 峰 彭新文 朴洪宇 乔明曦 任小平 邵 奇 申芳霞 沈丹蕾 石 凯 史晓磊 苏明旭 孙 臣 孙 婧 孙 伟 孙晓晖 唐 星 田红景田庆国 田新龙 汪 伟 王 标 王春明 王崇太 王东凯 王浩帆 王 欢 王 辉 王军武 王利民 王林桂 王 娜 王 双 王 霆 王晓飞 王兴亚 王艺钧 魏严凇 魏永杰 武云飞 夏芸洁 夏志国 向茂乔 谢智超 熊德华 熊勤钢 徐 骥 徐锡金 徐 政 许传龙 杨光星 杨 丽 杨 柳 杨 宁 杨增朝 要茂盛 叶 茂 尹俊连 余 皓 于明锐 于明州 喻 鹏 岳 华 张 浩 张慧如 张立娟 张 巧 张晓静 张 宇 钟胜奎 周 兰 周丽娜 周 玲 周素红 周 骛 朱晓阳 三、 学术分会场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组织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会主席:季顺迎、王利民、罗坤、安希忠、刘道银学术秘书:刘晓雯,华南理工大学,liuxw2021@scut.edu.cn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 (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 (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第2分会场: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单位:海南大学分会主席:孙世刚学术秘书:田新龙,海南大学,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烨,海南大学,zkang@hainanu.edu.cn会场简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国又把氢能技术列为国家未来六大产业之一,氢能和燃料电池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将邀请协会(学会)领导、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导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升级,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期待专家老师和技术人员踊跃参加。征文范围:电催化、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及产业化装置等关键科学与技术。第3分会场: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组织单位: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分会主席:郝红勋、杨超、姜晓滨、潘勤鹤学术秘书:黄欣,天津大学,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会场简介:分会场聚焦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结晶基础理论、结晶过程模型与模拟、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分论坛拟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征文范围:(1)工业结晶基础理论; (2)晶体产品形态调控、多晶型预测、筛选与精准制备; (3)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 (4)工业结晶过程强化及连续化; (5)结晶过程计算流体力学及多相混合过程研究等。第4分会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科学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分会主席:杨宁、叶茂、褚良银学术秘书:管小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xpguan@ipe.ac.cn;汪伟,四川大学,wangwei512@scu.edu.cn;李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lihua@dicp.ac.cn会场简介:介尺度行为是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全局与个体之间的尺度上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介科学是研究介于时空“微尺度”和“宏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演化规律的科学,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开辟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探索认识传统学科的共性规律,孕育新的科学前沿;有助于综合整体论和还原论,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中的共性原理,变革科研范式,揭示科学问题复杂性的根源,解决一系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期刊《科学》指出,介科学是科学上的无人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主要表现在分子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间的材料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到反应器整体间的颗粒聚团时空尺度。征文范围:能源、材料、化工、生物等涉及多相反应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第5分会场:双碳背景下的流态化技术及应用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葛蔚、王勤辉学术秘书:王军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jwwang@ipe.ac.cn;熊勤钢,华南理工大学,qingangxiong@scut.edu.cn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化工、矿物加工等工业过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双碳”重大战略不但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工业过程的转型升级,这为流态化技术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重大挑战。本分会场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流态化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流态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 (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 (3)流化床过程强化技术; (4)流态化及相关技术的工业应用。第6分会场:颗粒助力“双碳”:CO2捕集与催化转化新途径组织单位:宁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分会主席:郭庆杰学术秘书:刘永卓,青岛科技大学,0532-84022506,yzliu@qust.edu.cn;马晶晶,宁夏大学,mjj_1022@163.com会场简介:“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直接方式。作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源,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CO2捕集技术有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它们的应用前景主要受制于其捕集成本,化学链、CO2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具有潜在优势。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有封存和利用两种形式,而催化转化制备大宗化学品更具有应用前景。本分会场聚焦面向烟气源、工业源、空气源等不同来源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技术,追踪CO2吸附颗粒、催化颗粒、载体颗粒等捕集和转化颗粒最新进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征文范围:(1)CO2吸附材料; (2)化学链技术; (3)CO2其他分离方法; (4)CO2活化技术; (5)CO2-FT合成; (6)CO2捕集-转化耦合技术; (7)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第7分会场:微纳气泡特性及其应用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分会主席:胡钧、李兆军、李攀、张立娟学术秘书: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zhanglijuan@sari.ac.cn会议秘书:王兴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wangxingya@zjlab.org.cn;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010-62521688,lzhou19@ipe.ac.cn会场简介: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是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领域。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清洗、化工矿产业、消毒杀菌、医学成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独树一帜、效果出色。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高效研发和推广。专委会目前会员已经近300人,在国内汇集了一批兴趣浓厚、勇于钻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共同为微纳气泡技术更好造福人类不懈奋斗!本次分会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征文范围:(1)微纳气泡基本性质; (2)微纳米气泡产生技术; (3)微纳气泡检测技术; (4)微纳气泡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 (5)企业家论坛。第8分会场:生物气溶胶组织单位: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分会主席:要茂盛、安太成学术秘书:申芳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xshen@buaa.edu.cn会场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快速监测和控制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空气中除了可能有新冠病毒,还悬浮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和生物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气溶胶,在室外和室内环境空气中无处不在,对人体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生物气溶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征文范围:生物气溶胶(包括新冠病毒)采集、检测、灭活、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室内环境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组织单位: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清华大学分会主席:刘明言、杨宁、杨晓钢、王铁峰学术秘书:马永丽,天津大学,022-27404614,mayl@tju.edu.cn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流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装置系统等,可用作多相反应器;汽-液沸腾、汽-液冷凝、泥状颗粒污垢沉积和微纳材料功能表面等涉及到化工等过程工业;对于软物质颗粒,例如: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都存在连续或离散的液相以及真实的相界面,从而形成了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碎的真实气泡和液滴等软物质颗粒流,使其在流动、混合、传递以及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涉及的科学及应用问题可加以详细探讨。征文范围:包括以绿色低碳过程工业为目标的气液固多相流基础及应用内容。具体涉及: (1)气液鼓泡流及浆态床; (2)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 (3)池沸腾和流动沸腾; (4)蒸汽冷凝; (5)泥状颗粒污垢表面上的沉积及微纳功能表面抑制; (6)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流; (7)其他含液多相颗粒流。第10分会场: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崔福德学术秘书:石凯,pharmparticle@126.com会场简介:本会场交流主题以工业药剂学及高端制剂的研究为中心,广泛征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等。非常欢迎粉体加工技术及设备、药用辅料、以及粉体表征仪器(晶形、粒子形状大小、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方面的专家们及企业针对粉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广泛交流,以期提高药物制剂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生产性。本次分会将是药物制剂领域与粉体技术沟通的盛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交流的盛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盛会,中国工业药剂学产业化交流的盛会。征文范围:(1)粉体技术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粉体性质的测试技术与研究进展; (3)药用辅料的粉体性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新型制剂设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5)制剂颗粒质量表征与控制; (6)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粉体性质的在线测定与控制策略; (7)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过渡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8)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与难点; (9)基于功能性粒子设计的高端制剂。第11分会场:能源存储颗粒创造美好未来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魏飞、张强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chengxb@seu.edu.cn会场简介:能源存储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m "31海口站3242海口东站1630十三、 联系我们中国颗粒学会地址:北京海淀
  •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和相关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助力人才成长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等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The 13th China Congress on Particle Technology (CCPT13))将于2024年10月25-28日在苏州市举办。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国颗粒大会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持续拓展,功能持续完善,已成为业界高层次大型综合性交流平台。大会涵盖学术交流、继续教育、产学研合作、展览展示和成果发布等交流活动。本届大会以“汇聚颗粒大智慧,增强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大会特邀报告、分会主题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和粉体及其与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交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各个分会场还将评选优秀报告及优秀墙报,欢迎投稿参会。本届大会还将举颗粒计算软件、多相流反应器介尺度模拟与智能化、气固流化床的模拟和应用、臭氧微纳米气泡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上的应用、颗粒物理化生物及毒性表征技术、大气颗粒物分析及动物暴露毒理学技术和工程哲学、工程创新与工程教育等培训班,对于CCPT13的参会代表,各个培训班均可免费参加,欢迎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报名参加培训。本届大会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应用和成果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和成果等内容。我们还将特设展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颗粒学奖的章程规定、申报细节、评选机制及历年获奖成果,诚挚邀请相关单位与个人踊跃参与,共同见证此次盛会。一、会议征文中国颗粒大会各分会场同时征文,具体要求如下:1. 征文地址: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3/2. 征文要求为详细摘要,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并上传,格式见附件1(请前往会议网站下载)。3. 征文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0日。投稿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会务组(黄巧,010-82544962,13718757572,klxh_meeting@ipe.ac.cn)。二、学术分会场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计算专业委员会(筹)召集人:季顺迎、王利民学术秘书:刘传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8810189071,chuanqil@imech.ac.cn。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第2分会场:多相反应流理论及建模组织单位: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召集人:罗坤、安希忠、王帅、高希学术秘书:林俊杰,浙江大学,13777872366,linjunjie@zju.edu.cn。会场简介:复杂多相反应流动广泛存在于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增材等领域,涉及燃料相界面、湍流涡面、火焰锋面等各种能质传输界面相互作用,以及多相流动、传热传质及化学反应等多物理过程耦合作用,呈现从微观颗粒/液滴运动到宏观反应器性能的多尺度特征。这些界面相互作用、多物理过程耦合、多尺度特征交互对整个系统的高效、低排放和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何准确解析多相反应流界面、建立多物理过程耦合模型、形成多尺度工程应用平台是发展多相反应流动理论与模型的挑战。本分会场结合该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旨在探讨当前多相反应流理论及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征文范围:(1)气固/液两相反应流理论及模型研究;(2)气-液-固三相反应流理论及模型研究;(3)AI赋能的多相反应流理论及模型研究;(4)多相反应流建模在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第3分会场:流态化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集人:刘梦溪、王军武、吴学成学术秘书:闫子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3701359560, yanzihan2007@163.com。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已经在石油化工、化工、电力、冶金、医药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知识更新和智能化生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型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流态化技术如何与信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并获得新的增长,如何将流态化技术引入新兴产业中并助力其快速发展?这都为我国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分会以“流态化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分会主题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展开交流,面向广大从事流态化和颗粒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代表及研究生征集科技论文。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3)流态化过程强化及工业应用;(4)信息数字技术助力下的流态化技术(如AI、机器学习助力流态化技术)。第4分会场:过程工程中的介科学与人工智能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召集人:杨宁、叶茂学术秘书:郭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5901043524,guoqiang@ipe.ac.cn;周吉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642893606,zhoujibin@dicp.ac.cn。会场简介:本分会场围绕过程工程中的介科学与人工智能展开研讨。过程工程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转化过程中物质的运动、传递和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工程科学,服务于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过程工业,包括能源、资源、环境、材料、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支柱产业。过程工程广泛存在介尺度行为,并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介尺度问题,其一,分子尺度到颗粒尺度间的材料结构或表界面时空尺度;其二,颗粒尺度到反应器尺度间形成的非均匀结构的时空尺度。同时,近些年,采用人工智能研究过程工程中的核心问题正逐步成为领域热点和前沿,在操作条件优化、过程诊断、流程设计等方面均展示出巨大优势;随着ChatGPT、Sora等文本和视频大模型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对包括过程工程在内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本分会场拟邀请及征集学术界及企业界等领域内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以上主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征文范围:能源、资源、环境、材料、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过程工程领域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人工智能在能源、资源、环境、材料、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过程工程领域研究中的应用;ChatGPT、Sora等文本和视频大模型对过程工程研究的启示。第5分会场:面向绿色低碳过程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组织单位: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召集人:刘明言、王铁峰、杨宁、杨晓钢学术秘书:蓝晓程,清华大学,15201519641,邮箱:lanxc@tsinghua.edu.cn;马永丽,天津大学,15900397694,邮箱:mayl@tju.edu.cn。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沸腾和冷凝多相流,以及软颗粒流等系统在高效绿色低碳过程工程具有重要应用。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流化床反应系统等可用作高效绿色低碳工业反应器;汽液(固)多相流沸腾和冷凝传热及微纳表面传热强化和污垢控制、光热蒸发制淡水和废水处理等,涉及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降碳;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系统都有液相和真实的相界面,气泡和液滴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裂,使多相流动、混合、传热传质和反应等复杂化,并呈现特殊规律性等。涉及这些含液多相流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问题都可以交流探讨。征文范围:包括面向传统化工等过程工业的节能降耗与过程强化,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动及反应的实验及测试、理论分析、机理建模及数值模拟、过程优化和控制等研究以及工业应用等。第6分会场:油气资源颗粒及技术组织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召集人:刘平礼、康毅力学术秘书:李骏,西南石油大学,18328363279,lijunswpu@163.com。会场简介: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赖的主要能源,保证油气安全供给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天然气作为最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化石能源,更是中国能源体系由高碳向低碳、零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与颗粒物质相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普遍存在。颗粒物质力学与颗粒多相流理论是油气井工作液调控、钻井防漏堵漏、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水力铺砂压裂、暂堵转向压裂/酸化、地层出砂、煤粉运移、微粒运移等的理论基础之一。本会场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中涉及的颗粒材料力学、颗粒体系结构与强度、颗粒多相流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开展讨论交流,以期建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颗粒物质力学学科新方向,并对石油与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征文范围:(1)水力压裂技术、储层保护技术、钻井、采油、储运过程中中涉及的颗粒新材料研制、制备工艺、处理技术、相关基础理论、设备仪器及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2)储能、封存过程中(CCUS等)、水合物开采、地热能开采、氢能制备过程中涉及的颗粒新材料研制、制备工艺、处理技术、相关基础理论、设备仪器及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3)常规、非常规油气开采、深海、深地油气开采过程中涉及的颗粒新材料研制、制备工艺、处理技术、相关基础理论、设备仪器及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及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油气颗粒学研究。第7分会场:能源转化分会场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召集人:骞伟中、王宁学术秘书:王宁,北京工业大学,18810492568,ning.wang.1@bjut.edu.cn。会场简介: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化”主题,聚焦碳基能源的催化转化、储能及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等前沿研究方向,展示能源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探索新时代下能源转化的新内涵和研究新范式。通过资源整合与通力协作,推动颗粒材料在能源高效利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征文范围:(1)化石能源转化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新型碳等资源转化与利用(碳一化学、催化剂设计等),二氧化碳转化,能源化学与碳中和等;(2)能源转化与储能: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能量转换,超级电容器、微型储能器件能量储存等;(3)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生物质的定向转化,生物质化学转化过程调控,生物质气化合成和催化热解,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第8分会场: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召集人:彭峰、张山青、余皓学术秘书:杨光星,广州大学,18565055335,yanggx@gzhu.edu.cn;王浩帆,华南理工大学,15210580993,whf@scut.edu.cn。会场简介: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分会场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光、电、热催化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炼能源催化的前沿研究方向,推动基于颗粒材料的能源催化技术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CO2催化转化、光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潜在工业应用,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催生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新理念与新技术。征文范围:与能源转化、利用相关的:(1)光催化;(2)电催化;(3)热催化;(4)光电催化。第9分会场:矿物颗粒低碳高效利用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召集人:孙志明、刘征建、李孔斋学术秘书:杨海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5201363592,yhtao@ipe.ac.cn。会场简介:矿物颗粒涉及煤炭、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以及无机非金属矿等,是国民经济重要的资源形式,也是颗粒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新能源大发展以及双碳的背景下,矿物颗粒低碳高效利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产生许多变革性的技术流程,成为研究的热点。征文范围:矿物加工、低碳冶金、高值化利用、新能源耦合、低碳工艺流程变革、资源循环。第10分会场:创新能源颗粒,培育能源颗粒新质生产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颗粒学会召集人:魏飞、张强、黄佳琦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17775083663,chengxb@seu.edu.cn。会场简介:能源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炼颗粒与能源的前沿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能源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征文范围:(1)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2)能源颗粒的表征技术;(3)能源颗粒的应用及产业化。第11分会场:钠电池材料与技术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召集人:胡勇胜、赵君梅学术秘书:容晓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3261555773,13051863167,rong@iphy.ac.cn。会场简介:本次研讨会围绕钠电池材料和技术,将多角度切入、全方位呈现钠电池的现状和未来,着重解析钠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和相关技术的研发进展,重点关注科学研究和材料、电池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为钠电池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带来深入见解。征文范围: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液体电解质材料、固体电解质材料、粘结剂材料、集流体、隔膜、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芯设计、产业化进展、国家标准解读或建议、国家政策解读或建议、国际国内局势分析等。第12分会场:含能颗粒分会场组织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召集人:马立坤、敖文、赵马杰、冯昊学术秘书:张家瑞,国防科技大学,15243611656,zhangjiarui@nudt.edu.cn。会场简介:含能颗粒广泛应用于各种能源动力系统,其制备、表征与能质转化涉及化学、材料学、燃烧学和空气动力学等学科。由于复杂的理化特性,含能颗粒的定向调控与制备、燃烧过程的高精度观测和数值预示都极为困难。本会场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同行专家,共同研讨含能颗粒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含能颗粒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征文范围:(1)先进含能颗粒创制技术;(2)含能颗粒表征、测量与诊断;(3)含能颗粒燃烧过程仿真;(4)含能颗粒多相流动过程仿真;(5)含能颗粒爆炸、爆震和水反应;(6)先进颗粒动力系统。第13分会场: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气溶胶研究现状和展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召集人:黄宇、邵龙义、王丽娜、王启元、王体健学术秘书:武云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8600167678,wuyf@mail.iap.ac.cn;路艳峰,昆明理工大学,18187058083,luyf@kust.edu.cn;崔龙,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5399474859,cuilong@ieecas.cn;夏芸洁,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18510970720,xiayunjie@bj.cma.gov.cn。会场简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以往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不再以单一技术主导,而是呈现多点、群发性突破的态势。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科学界限愈发模糊。科研范式发生改变,大数据研究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的“第四范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气溶胶研究也必然呈现新的范式,并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本会场将围绕气溶胶前沿热点,展示气溶胶相关领域最新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进展,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下我国大气气溶胶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展望气溶胶研究的未来发展。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气溶胶基本特性(物理、化学、光学、辐射);(2)气溶胶的发生、采样、监测、分析技术;(3)气溶胶来源解析;(4)气溶胶动力学;(5)气溶胶对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6)气溶胶过滤、清洁及除尘技术;(7)AI技术在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第14分会场:源排放颗粒物特征及其环境健康效应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大学召集人:沈振兴、沈国锋、孔少飞、刘丹彤学术秘书:徐红梅,西安交通大学,13772542708, xuhongmei@mail.xjtu.edu.cn;孙健,西安交通大学,18602975563,sunjian0306@mail.xjtu.edu.cn。会场简介:源排放颗粒物特征研究对于大气污染源精准源解析评估、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健康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研究显示,民用燃烧源由于燃料种类多、燃烧条件差但分布较广等特点,其较高的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较大的排放量对于区域大气环境有重要的贡献;其排放颗粒物中的PAHs等有机物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民用燃烧源也是棕碳类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民用燃烧源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排放因子和环境演化机制、排放清单、人体暴露和细胞毒性等健康研究、棕碳类物质的光学排放特征及环境演化等研究已成为国际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征文范围:源排放颗粒物及化学组成的排放因子、排放清单、健康效应等;棕碳类物质排放分子组成和光学特征及环境演化机理;源排放颗粒物的老化过程研究;含氮有机物的排放、老化机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源排放VOCs特征、老化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影响等。第15分会场:二次颗粒物生成与老化及其对大气辐射的影响机制组织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集人:郭松、胡建林、马庆鑫、尚冬杰学术秘书:曾凌寒,北京大学,18600546164,lhzeng@pku.edu.cn。会场简介: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一次排放显著降低,二次颗粒物贡献升高,但二次颗粒物生成机制仍不清楚,且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颗粒物大气辐射效应研究变得更加急迫。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包括:多元前体物参与新粒子生成与增长机制;二次颗粒物尤其是二次有机颗粒物气相、非均相、液相生成机制;黑碳等一次颗粒物老化机制及其在老化过程中吸湿性、光学性质等的演变规律;棕色碳来源、组成与大气中演变机制;二次颗粒物的大气辐射效应。征文范围:本分会场征集相关实验室研究、外场测量和模式模拟方向摘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1)新粒子生成与增长机制;(2)二次无机和有机颗粒物气相、非均相、液相生成机制;(3)黑碳等一次颗粒物老化机制及其在老化过程中吸湿性、光学性质等的演变规律;(4)棕色碳来源、组成与大气中演变机制;(5)二次颗粒物的大气辐射效应。第16分会场:核设施气溶胶行为研究组织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召集人:王辉、谷海峰、张亚培、黄东篱学术秘书:孙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15601163377,sunjing@cnpe.cc。会场简介:核能与核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为核能和核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核设施由于存在潜在的辐射风险而受到广泛关注。气溶胶是核设施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之一,研究核设施不同运行工况、不同事故场景下的气溶胶迁移演化规律对量化核设施辐射风险,进而采取针对性防护或缓解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核设施气溶胶行为研究进展,促进业内交流,“核设施气溶胶行为研究分会场”拟邀请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及监管审评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就核设施气溶胶的产生、演化、输运、沉积与去除等技术内容研讨交流,通过学术研讨提升核安全研究水平,促进核能与核技术的健康发展。征文范围:(1)核设施气溶胶产生及演化的实验和理论研究;(2)核设施气溶胶输运与沉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3)核设施气溶胶去除技术研究;(4)大尺度空间内气溶胶迁移扩散规律研究;(5)核设施气溶胶行为计算分析程序的开发与验证;(6)核设施气溶胶行为先进数值算法研究。第17分会场:颗粒物与儿童健康组织单位:郑州大学、北京大学
  • 纽迈将携新技术参加“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_ue_custom_node_="true"纽迈分析|颗粒表面特性分析新技术 8月12-14日,我们顶着“蒸烤煮焖”的酷暑,抛却“空调Wifi西瓜”的惬意,来到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成都,参加“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届时,纽迈分析将在大会上做主题为“颗粒表面特性分析技术”的报告,精彩纷呈,不容错过。PQ001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你是否还在为测量颗粒表面特性选择何种方法所困扰?你是否还在为测量的漫长时间而烦躁?你是否还在为测量的繁琐过程而头疼?你是否还在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担忧?恭喜你,你不用再烦恼啦,纽迈分析自主研发的新技术——颗粒表面特性分析技术,能帮你解决这些难题。该技术能在非破坏的条件下连续监测悬浮液状态下颗粒与溶剂之间的表面化学、亲和性、润湿性,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 1.测试简单、快速,整个测试过程在3min内;2.样品无需预处理,无需引入外部试剂;3.测试结果可靠且稳定性高、重复性好;4.适用性广,可测量任何大小、形状的颗粒。案例1:测定SiC颗粒湿式比表面积 快速直接测定SiC颗粒比表面积,探究zui佳研磨时间颗粒表面特性分析技术适用范围:1、颗粒:SiO2、SiC、ZnO、Al2O3、BaCO3、石墨烯、活性炭、炭黑等一百多种;2、悬浮体系溶剂类型:水、乙醇、丁酮、甲苯等各类含H质子溶剂。功能软件:1、测试页面包括测量设置区和结果显示区,设置与测量分开,直观方便;2、软件集成一体化,对操作人员无特殊要求;3、测试过程简单快速,利用特定的核磁序列直接测试,稳定性高。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除了能测量悬浮液体系颗粒比表面积,还能测试颗粒表面的其他特性,感兴趣的话可以来纽迈分析展台(14号)或者访问纽迈分析官网咨询,而且纽迈分析有专业的分析测试中心,欢迎各位来样测试。 案例2:分散剂对颗粒比表面积的影响 加入分散剂后,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有利的证明了此分散剂的性能八月,纽迈分析携新的“颗粒表面特性分析技术”,邀您一起来“天府之国”成都,莅临纽迈展位(14号),专业的应用解决方案,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总有一项能打动您,还有神秘礼品拿哦!
  • 低电压下纳米颗粒的能谱EDS元素分析方案
    低电压下纳米颗粒的能谱EDS元素分析方案传统的能谱EDS分析通常要求较大的工作距离和较高的电压,而利用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图像观察时,可能会根据观察目的来选择更短的工作距离及更小的加速电压。 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佐藤博士对钢中细小夹杂物的分析工作很好地展示了不同扫描电镜SEM成像条件对电子图像的影响。图1所示为2.25Cr-1 Mo钢在不同加速电压及工作距离下所观测到的不同碳化物的衬度。图1中的i,ii,iii箭头所指(i代表M23C6,ii代表M6C,iii代表AlN)及圆圈内的位置(M2C)是不同种类的碳化物,总体而言,随着电压的降低和工作距离的缩短表面的碳化物逐渐显现其清晰的形貌及分布位置。 那么,EDS是否也可以去表征这些表面的结构呢? 传统能谱EDS分析需要在高电压、长工作距离下进行,为了获得好的电子图像而选择的工作条件(低电压、短工作距离)对于EDS采集来说就不甚友好,通常接收到的信号过低,传统能谱几乎采集不到过多有效的信息。牛津仪器Ultim Extreme采用了不同于传统EDS的设计,将接收特征X-Ray光子信号的晶体大幅前移使之更加靠近样品,因而大大提高了信号量;Ultim Extreme的几何设计也有利于在短工作距离下的EDS分析。图2所示为传统EDS及Ultim Extreme与电子束和样品的相对几何关系的示意图,Ultim Extreme的WD和DD(探测器至样品的距离)都更短。此外,Ultim Extreme采用了无窗设计,大幅提升了低能特征X-Ray的检测率。综合以上特性,牛津仪器Ultim Extreme对低电压、短工作距离下的EDS采集效率及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图3所示为一离子抛光后的样品的电子图像(左)及元素分布图(右),工作电压为3kV,工作距离为4mm,元素分布图使用牛津仪器Ultim Extreme采集。从右侧的元素分布图可以轻易区分出红色的基底(不锈钢)和至少3种第二相,它们分别为粉红色的富Ni相,绿色的富Cr相及蓝色的富Mo相。在左侧的电子图像中,由于抛光的缘故,富Cr相并不清晰,EDS可以帮助快速定位、区分不同的第二相,提供形貌之外的元素信息。 在实际样品分析中,除了参数设置及电镜和EDS探头的性能之外,样品的表面状态和样品漂移也会影响低电压下能谱元素分析的结果。 1. 表面的碳(C)沉积 样品的积碳效应在低电压下尤为明显,表面沉积的无定型碳或碳氢化合物会对样品的特征X光子有强烈的吸收效应,进而影响EDS效果。通过等离子清洗可减弱样品表面的C沉积现象,进而改善EDS分析的效果。 图4所示为对样品进行等离子清洗前后经过相同电压相同剂量电子辐照后的表面状态。经过等离子清洗后的样品(右图)经过电子辐照C沉积明显减少,此时进行低电压EDS分析将更有利于Ultim Extreme能谱仪接收低能端光子信号,改善结果。 2. 样品漂移 样品漂移会造成细微结构展宽甚至畸变,对于含量很少或者尺寸很小的结构也可能因为样品的漂移而不能检出或检出结果与真实结构偏差较大。通常引起样品漂移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如下: 碳导电胶坍塌所引起的物理漂移 常用的导电胶带内有大量气孔,在真空中这些气孔坍塌胶带发生变化,粘在其上的样品也会跟着移动。使用液体碳浆可解决此类问题。图5所示为10kV下含Bi粉末撒在碳胶带上和用液体碳浆进行固定的EDS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即使是导电的大尺寸样品,使用C胶带进行固定(图5ab)也会发生颗粒的形状变化或者展宽等,而固化后的C浆(图5cd)则具有很高的稳定性,EDS元素面分布结果与电子图像完全匹配(碳浆选购网站www.51haocai.cn)。 样品导电性较差导致放电 使用低电压或低束流使样品表面达到电中性即可解决部分样品的放电漂移现象。但有的不导电样品难以通过此方法完全消除放电,此时可选择表面喷碳来解决。高倍下机台的稳定性 此类问题无法根除,只能通过跟踪样品的漂移来解决。牛津仪器AZtecLive能谱分析软件中提供了多种样品漂移矫正(Autolock)的模式来进行样品跟踪,以期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高倍采集时,使用Autolock与否对颗粒物识别影响巨大。 图6. 高倍下采集EDS时,不使用AutoLock(左)和使用AutoLock(右)的比较 总结 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10nm左右的纳米颗粒进行EDS分析时,推荐在低加速电压并配合牛津仪器大面积甚至无窗型Extreme的能谱采集,同时需要样品稳定性高并配合AutoLock功能,可以获得更好的空间分辨率结果。
  • 法国泰克利斯FOAMSCAN™泡沫分析仪入围2023年度“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
    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评选活动2023年度上半年入围奖评审已经结束,经专业编辑团初审、网络评审团初评,现已确定2023年度上半年入围奖名单。我公司独家代理的法国泰克利斯FOAMSCAN&trade 泡沫分析仪经仪器信息网“专业编辑团”初审、“网络评审团”评审后成功入围“3i奖-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详情请见: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830/681872.shtml 法国泰克利斯/Teclis品牌的FOAMSCAN泡沫扫描仪由法国泰克利斯(TECLIS Scientific)仪器公司研发生产,用于分析液体的起泡性能、半衰期、泡沫含液量等。FOAMSCAN采用鼓气法或机械搅拌法起泡方式,或者同时配备两种起泡方式同时配备。FOAMSCAN能够测量泡沫体积,液体体积,液体电导率等,以及测量泡沫大小和分布,分析泡沫稳定性与温度的关系。主要功能:1、软件控制起泡过程,可以通过鼓气法或机械搅拌法起泡2、测定泡沫的总高度、泡沫高度和液体高度3、测定起泡参数:最大高度、起泡能力和泡沫密度4、衰变参数:衰变的起始点和半衰期5、通过视频的方法在不同分辨率下测量气泡尺寸大小分布及其变化6、计算气泡的平均尺寸和标准偏差7、在一系列测量后可输出每幅图像的直方图8、可通过电导率同时在四个高度上测量泡沫中夹带液体的含量和每个高度上的半衰期
  • 低电压下纳米颗粒的能谱EDS元素分析方案
    传统的能谱EDS分析通常要求较大的工作距离和较高的电压,而利用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图像观察时,可能会根据观察目的来选择更短的工作距离及更小的加速电压。 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佐藤博士对钢中细小夹杂物的分析工作很好地展示了不同扫描电镜SEM成像条件对电子图像的影响。图1所示为2.25Cr-1 Mo钢在不同加速电压及工作距离下所观测到的不同碳化物的衬度。图1中的i,ii,iii箭头所指(i代表M23C6,ii代表M6C,iii代表AlN)及圆圈内的位置(M2C)是不同种类的碳化物,总体而言,随着电压的降低和工作距离的缩短表面的碳化物逐渐显现其清晰的形貌及分布位置。 那么,EDS是否也可以去表征这些表面的结构呢? 传统能谱EDS分析需要在高电压、长工作距离下进行,为了获得好的电子图像而选择的工作条件(低电压、短工作距离)对于EDS采集来说就不甚友好,通常接收到的信号过低,传统能谱几乎采集不到过多有效的信息。牛津仪器Ultim Extreme采用了不同于传统EDS的设计,将接收特征X-Ray光子信号的晶体大幅前移使之更加靠近样品,因而大大提高了信号量;Ultim Extreme的几何设计也有利于在短工作距离下的EDS分析。图2所示为传统EDS及Ultim Extreme与电子束和样品的相对几何关系的示意图,Ultim Extreme的WD和DD(探测器至样品的距离)都更短。此外,Ultim Extreme采用了无窗设计,大幅提升了低能特征X-Ray的检测率。综合以上特性,牛津仪器Ultim Extreme对低电压、短工作距离下的EDS采集效率及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图3所示为一离子抛光后的样品的电子图像(左)及元素分布图(右),工作电压为3kV,工作距离为4mm,元素分布图使用牛津仪器Ultim Extreme采集。从右侧的元素分布图可以轻易区分出红色的基底(不锈钢)和至少3种第二相,它们分别为粉红色的富Ni相,绿色的富Cr相及蓝色的富Mo相。在左侧的电子图像中,由于抛光的缘故,富Cr相并不清晰,EDS可以帮助快速定位、区分不同的第二相,提供形貌之外的元素信息。 在实际样品分析中,除了参数设置及电镜和EDS探头的性能之外,样品的表面状态和样品漂移也会影响低电压下能谱元素分析的结果。 1. 表面的碳(C)沉积 样品的积碳效应在低电压下尤为明显,表面沉积的无定型碳或碳氢化合物会对样品的特征X光子有强烈的吸收效应,进而影响EDS效果。通过等离子清洗可减弱样品表面的C沉积现象,进而改善EDS分析的效果。 图4所示为对样品进行等离子清洗前后经过相同电压相同剂量电子辐照后的表面状态。经过等离子清洗后的样品(右图)经过电子辐照C沉积明显减少,此时进行低电压EDS分析将更有利于Ultim Extreme能谱仪接收低能端光子信号,改善结果。 2. 样品漂移 样品漂移会造成细微结构展宽甚至畸变,对于含量很少或者尺寸很小的结构也可能因为样品的漂移而不能检出或检出结果与真实结构偏差较大。通常引起样品漂移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如下: 碳导电胶坍塌所引起的物理漂移 常用的导电胶带内有大量气孔,在真空中这些气孔坍塌胶带发生变化,粘在其上的样品也会跟着移动。使用液体碳浆可解决此类问题。图5所示为10kV下含Bi粉末撒在碳胶带上和用液体碳浆进行固定的EDS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即使是导电的大尺寸样品,使用C胶带进行固定(图5ab)也会发生颗粒的形状变化或者展宽等,而固化后的C浆(图5cd)则具有很高的稳定性,EDS元素面分布结果与电子图像完全匹配(碳浆选购网站www.51haocai.cn)。 样品导电性较差导致放电 使用低电压或低束流使样品表面达到电中性即可解决部分样品的放电漂移现象。但有的不导电样品难以通过此方法完全消除放电,此时可选择表面喷碳来解决。高倍下机台的稳定性 此类问题无法根除,只能通过跟踪样品的漂移来解决。牛津仪器AZtecLive能谱分析软件中提供了多种样品漂移矫正(Autolock)的模式来进行样品跟踪,以期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高倍采集时,使用Autolock与否对颗粒物识别影响巨大。 图6. 高倍下采集EDS时,不使用AutoLock(左)和使用AutoLock(右)的比较 总结 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10nm左右的纳米颗粒进行EDS分析时,推荐在低加速电压并配合牛津仪器大面积甚至无窗型Extreme的能谱采集,同时需要样品稳定性高并配合AutoLock功能,可以获得更好的空间分辨率结果。
  • 生态环境中心刘倩等成果:单颗粒质谱追踪大气颗粒物的体内暴露途经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倩等在基于机器学习辅助单颗粒质谱追踪大气超细颗粒物的体内暴露途径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In Vivo Exposure Pathways of Ambient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Revealed by Machine Learning-Aided Single-Particle Mass Spectrometry”为题,在线发表于Nano Letters(DOI: 10.1021/acs.nanolett.4c01937)。  自然和人为来源的超细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组分,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引发全身性的健康风险。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技术手段,这些超细颗粒物被吸入体内后的暴露途径和归趋仍不清楚,严重阻碍了对其健康危害机制的认识。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无标记、机器学习辅助的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方法,并利用小鼠模型揭示了大气磁性纳米颗粒(MNPs)从环境来源到体内转运和代谢的全暴露途径。  图1. 基于机器学习辅助单颗粒质谱追踪大气磁性纳米颗粒的体内暴露途径  本研究首次定量了超细颗粒物不同代谢途径的贡献。通常认为肝脏是纳米颗粒的主要代谢器官。然而,研究发现MNPs的代谢途径主要是脾脏(84.4%),其次是肝脏(11.4%)和肾脏(2.6%)。这表明,脾脏可能是体内一个被低估的超细颗粒物的代谢途径。  研究发现,吸入的超细颗粒物在不同器官间的转运改变了它们的粒径分布。通过机器学习可以预测不同来源的MNPs在体内暴露过程中关键节点(例如靶器官、生物屏障、循环系统等)的粒径分布,进一步揭示超细颗粒物在外暴露和内暴露之间的关联,阐明环境来源对其体内暴露途径的影响。  此外,该研究也为纳米毒理学研究和细颗粒健康效应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  该文的通讯作者为刘倩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张伟灿。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腾讯基金会等支持。  相关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1937
  • Day2之颗粒测试技术多领域应用探讨——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1月16日,为期两天的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7/233615.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暨2017全国粉体测试技术应用研讨会” /strong /span /a 在广州如期召开。大会由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院所、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厂商等颗粒测试‘圈’内1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820d2cb-3b42-4aaf-807d-a28bbce0c8a4.jpg" title=" 01.jpg"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会议第二天(17日),精彩报告继续上演,共13个学术报告依次进行,依次就颗粒测试技术多领域应用进行探讨,以下为摘录部分精彩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9bb6030-76dd-4bc4-a0df-cf0a94fe31b7.jpg" title=" IMG_949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张红霞(天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基于干涉成像技术的透明椭球粒子测量 /strong /p p   干涉粒子成像(IP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粒子测量领域,来自于透明球形粒子反射和折射的散射光,在聚焦像面上产生两点像,在离焦像面上产生干涉条纹图,通过测量两点像距离或者干涉条纹频率可以获得粒子的尺寸信息,但对透明椭球形粒子的测量还有待深入研究。张红霞等采用热拉伸法,以标准球形粒子为原料制作椭球粒子,搭建IPI实验系统,采用双CCD同时获取粒子在相互垂直的两种偏振态下的干涉图像,实现球形粒子与椭球形粒子的形态判别及转向判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47db6ee-f89e-4b75-9d6a-70e62b46d9be.jpg" title=" IMG_950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刘忍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XRF检测石墨烯粉体材料中的主要杂质元素 /strong /p p   石墨烯粉体是我国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主要石墨烯材料类型,建立准确可靠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实现其在多个工业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刘忍肖等发展了一种可对石墨烯粉体材料中所含杂质元素进行快速、无损分析的检测方法。技术内容是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XRF)技术对未处理或压片成型的石墨烯材料进行无损、快速检测,信誉ICP-OES、ICP-MS、SEM/EDS等通用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有望成为对石墨烯粉体杂质元素快速、简单、经济、无损、通用的定性半定量分析测试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9a3cd28-4401-40c5-a79e-74ebbc99c5f3.jpg" title=" IMG_950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邱健(华南师范大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关于动态光散射技术三个问题的研究 /strong /p p   为提高颗粒测量性能及拓展应用领域,邱健就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与大家展开探讨:即探测区杂散光对相干因子的影响、表面效应对颗粒布朗运动的影响、颗粒的定向运动方向对测量的影响等。经过实验得出系列结论:相干因子随着相干或者非相干杂散光的比例增大而减小;相干因子要高,就一定要控制杂散光;在一维宽度受限区域内,颗粒粒径的测量值大于实际值;扩散系数变化与受限宽度有近似线性关系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776d10d-de3e-42c3-a5bc-b672c730193e.jpg" title=" IMG_952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朱晓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材料高度测量中的应用 /strong /p p   纳米尺度检测与表征是纳米科技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AFM作为表面分析设备,因其在高度测量中的准确性和高分辨率被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的研究中。朱晓阳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用AFM测量纳米片层结构和纳米颗粒高度时的测量过程、数据分析及处理过程和高度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办法。该方法可用于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纳米片层材料厚度及层数的测量,及纳米颗粒粒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dd56e09-949e-4d72-8baf-ba78a6b085b4.jpg" title=" IMG_954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申晋(山东理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多角度动态光散射测量的粒度分布加权反演 /strong /p p   申晋首先介绍了动态光散射与多角度测量的定义,接着通过自相关函数的加权反演、模拟及实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DLS测量受噪声和ACF数据的低信息量制约,优化DLS测量系统可降低噪声,MDLS可增加测量数据中的粒度信息;从含噪数据中有效提取粒度信息对MDLS PSD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基于信息特征加权昂发进行MDLS数据反演能有效提高信息利用,降低噪声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192a00a-2d45-4c34-ba8f-706df26ddccf.jpg" title=" IMG_957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黄晓群(厦门理工学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散射光偏振分析的流动中球形粒子粒径与速度的同步测量 /strong /p p   根据米氏散射理论,单一球形粒子散射光偏振度取决于入射光波长,观测角,粒子直径以及相对折射率。当其他条件确定时,可建立起粒子直径和散射光偏振度的关系,从而通过反演计算得到粒径。黄晓群等采用此散射光偏振分析法对自由扩散于空气中的DEHS粒子进行粒径测量。同时,将实验光路与PIV相结合,基于粒子图像对散射光两线性偏振分量比例进行分析计算,达到同步测量颗粒粒度和速度的目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ca6e9d1-4416-4dfc-9564-5cc682c7631c.jpg" title=" IMG_96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王瑞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多尺寸金纳米颗粒混合体系中蛋白质竞争吸附的同时监测 /strong /p p   报告中,王瑞敏介绍到,深入理解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及其生物安全性的重要基础。纳米颗粒的表面化学、粒径及形状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发展可以同时分析多尺寸纳米颗粒对蛋白竞争吸附的方法非常重要。其课题组基于DCS技术,对此进行了研究,利用DCS颗粒分析的高分辨率,实现了溶液中六种粒径的金纳米颗粒与牛血清蛋白之间的竞争吸附行为的同时监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c721eb1-7a5d-4cd6-b51d-ed2ea706a438.jpg" title=" IMG_96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徐捷(天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颗粒光散射中偏振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strong /p p   偏振是光波一个固有参量,在小颗粒光散射中有着重要应用。报告中,徐捷简介了偏振的定义及描述方法后,对各个领域的偏振散射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发现偏振多用于纳米级小颗粒粒径的测量,散射光的偏振与颗粒形状、均匀性、朝向和各向异性等具有很大关系。基于光散射的颗粒测量中,虽然各种方法有所侧重,但一般都是综合利用散射光的偏振、强度、相位等参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11374f0-51bc-484a-913c-5dcc4f80b315.jpg" title=" IMG_963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孙辉(上海理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一阶彩虹区域高斯光散射的液滴测量研究 /strong /p p   雾化广泛应用于燃烧、医药、农业、消防、日常生活等领域,实现雾化过程液滴粒度大小及分布、速度、温度、蒸发速率等参数的测量,对雾化过程中气液流动、传热机理的研究极为重要。据孙辉介绍,光学测量法具有无需取样、非接触、快速等优点,而其中的彩虹技术既可以实现液滴颗粒的测量,也可以测量液滴的折射率和温度。采用高斯光束作为光源,既可以较好的定义测量区的大小,又可以得到较高的光能聚集区,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多个液滴同时出现在测量区的情况、减小颗粒之间复散射的影响,又可以提高信号强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22c7877-4557-482f-b897-1803b9995c46.jpg" title=" IMG_963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潘林超(天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环形样品池的激光粒度测量方法 /strong /p p   潘林超等为了扩展散射角的接受范围,提高激光粒度仪对亚微米颗粒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环形样品池方法。该方法理论上可以连续无缝地接收0-180度散射光,且具有测量下限低的优势。同时,基于环形样品池测量方法,搭建了新型激光粒度仪测量装置,并对50/100/200/400nm的标准粒子样品及有它们组合而成的混合样品进行了测量,并与传统样品池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对于亚微米颗粒,环形样品池方法具有测量下限低、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02155a1-0ed6-4107-b884-fa48270c9372.jpg" title=" IMG_967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李庆浩(东南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光场成像的气液两相流中气泡三维测量方法 /strong /p p   李庆浩在报告中提出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的气液两相流中气泡三维测量方法,解决了传统成像仅能进行二位测量的问题。利用Paytrix光场相机记录气液两相流场的光场信息,结合光场计算成像技术获取两相流场内气泡的全聚焦图像和重聚焦图像序列。对全聚焦图像和重聚焦图像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气泡的三维空间分布、尺寸分布及体积含气率等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fdac427-ffa1-493d-9621-7ec7159521ce.jpg" title=" IMG_968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胡华(天津大学,真理光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激光粒度仪测量上限研究 /strong /p p   基于米氏散射原理的激光粒度仪是颗粒测量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仪器,测量上限是仪器的重要指标之一。报告中,胡华等将奇异值分解方法引入到激光粒度仪光能系数矩阵的特性分析中,定义可以反映粒度变化相对相对的光能分布变化的灵敏度参数,给出了一组特定参数下的测量上限,进而推广得到仪器测量上限与仪器物理参数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表达式的正确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515e57e-ebf1-4571-b8b4-3fbda8867c81.jpg" title=" IMG_968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潘志成(东南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气液两相流中气泡尺寸分布数字图像测量方法研究 /strong /p p   鼓泡塔是一种常见的气液反应器,鼓泡塔中气泡的大小和浓度对于研究鼓泡塔中传质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潘志成等利用高速摄像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鼓泡塔中气泡尺寸分布的测量,分析了气泡尺寸分布规律。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获取水中气泡的尺寸分布情况,并且能够分离粘连气泡,在气液两相流中气泡参数在线测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 nbsp & nbsp strong 附 /stron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7/233615.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Day1之颗粒‘圈’群贤毕至,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广州召开 /a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 & nbsp & nbsp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 & nbsp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8/233737.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图说,颗粒会精彩8环节速览——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回看 /a /span /strong /span /p
  • 【好书推荐】《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2版)出版
    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属于颗粒,例如黏土、沙子和灰尘;人类的食物也往往是颗粒,例如谷粒、豆子、盐和蔗糖;很多加工物,例如煤炭、催化剂、水泥、化肥、颜料、药物和炸药也大多属于粉体或颗粒。颗粒学是一门多交叉学科,由多基础科学和大量相关的应用技术组成,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医学、材料等若干基础科学,与工艺、工程应用技术密切相关。颗粒(包括固体颗粒、液滴、气泡)与能源、 动力、环境、机械、医药、化工、轻工、冶金、材料、食品、集成电路、气象等行业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文献介绍,70% 以上的工业产品都涉及颗粒,近年来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冬季大范围的浓雾等都与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关。颗粒粒径和形貌是颗粒的最重要参数。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所长蔡小舒教授及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颗粒粒度测量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家 973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纳米科技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开展光散射理论、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多种颗粒测量方法、基于超声的多种颗粒测量方法、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图像法、颗粒在线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在颗粒测量基础理论和测量方法及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成果。《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一版)左图:蔡小舒教授;右图:《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一版)《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一版)是蔡小舒教授等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010 年二十多年在颗粒测量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的总结,反映了我国和国际上当时颗粒测量的技术水平。第一版系统介绍了颗粒的基础知识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表征方法,全面系统地讨论了有关光散射颗粒粒径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基于散射光能测量和透射光能测量的多种颗粒测量方法、纳米颗粒粒度的测量方法以及蔡小舒教授等开展在线颗粒测量应用研究的具体例子。成为从事颗粒测量技术研究和仪器开发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最主要参考书,也是众多涉及颗粒制备与应用的科技人员的重要参考书。时任中国颗粒学会名誉理事长的郭慕孙院士对该书的出版表示肯定,并为该书作序,推荐给从事颗粒研究、加工、应用的科技人员。随着科技的发展,颗粒测量技术也在不断迎来新的挑战、迈向新的高度。颗粒测量方法、技术和仪器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不少新的技术和仪器,远心镜头、液体变焦镜头、各种新型激光光源和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等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CMOS)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数字相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颗粒粒度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大气环境污染,雾霾使得 PM2.5 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新冠病毒的传播更使气溶胶这样的专业词汇得到普及。▪ 纳米颗粒、生物颗粒、微泡、药物颗粒、能源颗粒等新的颗粒应用以及越来越广泛的在线测试需求促进了颗粒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探针▪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被引入到测量数据的处理中。众多领域对颗粒测试的需求、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催生出许多新的颗粒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图像测量方法不再局限于对微米级以上颗粒的成像测量,也应用于纳米颗粒的粒度测试;又如,将图像测量方法与光散射等其他方法融合,形成了多种包括气溶胶等在内的在线颗粒测量新方法。纳米颗粒粒度仪 很显然,颗粒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 2010 年出版的《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一书已不能满足当前颗粒研究者的需要,内容亟需更新。经典再版 全面更新为此,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再次资助下,第二版图书于2023年1月正式出版了。第二版图书在保持上一版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对图书内容进行了重新撰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部分章节结构作了调整,如将原第 7 章“纳米颗粒的测量”中,有关动态光散射原理的纳米颗粒测量内容并入第 5 章“动态光散射法纳米颗粒测量技术”,有关超声纳米颗粒测量的内容并入第 6 章“超声法颗粒测量技术”,将第 7 章改写成“图像法颗粒粒度测量技术”。▪ 补充了作者团队自第一版出版后 12 年来在光散射理论及测量、超声理论及测量、图像法测量、纳米颗粒测量、多方法融合测量、在线测量等技术及应用的研究成果。▪ 补充修订了与颗粒测量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目录等内容。▪ 本书不仅可作为从事颗粒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和参考。本书作者深深感谢郭慕孙先生生前的支持和鼓励,谨以本书第二版出版纪念郭慕孙先生逝世10周年。《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聚焦颗粒测量技术」「注重技术发展与应用」蔡小舒 苏明旭 沈建琪 等著责任编辑:李晓红书号:978-7-122-42009-1定价:198.00元▲ 长按识别 即可优惠购买本书图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颗粒粒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光散射理论、超声散射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等,以及基于上述理论发展的各种颗粒测量技术,其粒度测量范围覆盖了在科学研究及各领域和行业应用涉及的从纳米到毫米粒度范围;第三部分介绍了颗粒粒度测量仪器和应用,并引入其它颗粒测量技术作为补充;第四部分为作者多年来收集的大量物质的折射率和其它物性参数,以及国际和国内有关颗粒测量的标准等资料。本书适合从事颗粒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预览 #第1章 颗粒基本知识 / 0011.1 概述 / 0011.2 颗粒的几何特性 / 0021.2.1 颗粒的形状 / 0021.2.2 颗粒的比表面积 / 0031.2.3 颗粒的密度 / 0031.3 颗粒粒度及粒度分布 / 0041.3.1 单个颗粒的粒度 / 0041.3.2 颗粒群的粒径分布 / 0061.3.3 颗粒群的平均粒度 / 0111.4 标准颗粒和颗粒测量标准 / 0131.4.1 标准颗粒 / 0131.4.2 颗粒测量标准 / 0171.5 颗粒测量中的样品分散与制备 / 0171.5.1 颗粒分散方法 / 0171.5.2 颗粒样品制备 / 0191.5.3 常见测量问题讨论 / 020参考文献 / 022第2章 光散射理论基础 / 0232.1 衍射散射基本理论 / 0232.1.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 0232.1.2 巴比涅原理 / 0252.1.3 衍射的分类 / 0262.1.4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 0262.1.5 夫琅和费圆孔衍射 / 0282.2 光散射基本理论 / 0302.2.1 光散射概述 / 0302.2.2 光散射基本知识 / 0322.2.3 经典Mie光散射理论 / 0352.2.4 Mie散射的德拜级数展开 / 0522.3 几何光学对散射的描述 / 0562.3.1 概述 / 0562.3.2 几何光学近似方法 / 0572.4 非平面波的散射理论 / 0642.4.1 广义Mie理论 / 0642.4.2 波束因子的区域近似计算 / 0692.4.3 高斯波束照射 / 0702.4.4 角谱展开法 / 071参考文献 / 076第3章 散射光能颗粒测量技术 / 0813.1 概述 / 0813.2 基于衍射理论的激光粒度仪 / 0843.2.1 衍射散射式激光粒度仪的基本原理 / 0843.2.2 多元光电探测器各环的光能分布 / 0863.2.3 衍射散射法的数据处理方法 / 0893.3 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激光粒度仪 / 0933.3.1 基于Mie理论激光粒度仪的基本原理 / 0933.3.2 粒径与光能变化关系的反常现象 / 0963.4 影响激光粒度仪测量精度的几个因素 / 0993.4.1 接收透镜焦距的合理选择 / 0993.4.2 被测试样的浓度 / 1003.4.3 被测试样轴向位置的影响 / 1023.4.4 被测试样折射率的影响 / 1043.4.5 光电探测器对中不良的影响 / 1043.4.6 非球形颗粒的测量 / 1063.4.7 仪器的检验 / 1063.5 激光粒度仪测量下限的延伸 / 1063.5.1 倒置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 / 1083.5.2 双镜头技术 / 1093.5.3 双光源技术 / 1103.5.4 偏振光散射强度差(PIDS)技术 / 1113.5.5 全方位多角度技术 / 1123.5.6 激光粒度仪的测量上限 / 1143.5.7 国产激光粒度仪的新发展 / 1153.6 角散射颗粒测量技术 / 1203.6.1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 1213.6.2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散射光能与粒径曲线 / 1223.6.3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F-D曲线的讨论 / 1243.6.4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测量区及其定义 / 1283.6.5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计数效率 / 1323.6.6 角散射式颗粒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 1323.7 彩虹测量技术 / 1353.7.1 彩虹技术的原理 / 1363.7.2 彩虹法液滴测量 / 1373.8 干涉粒子成像技术 / 1413.8.1 干涉粒子成像技术介绍 / 1413.8.2 干涉粒子成像法颗粒测量 / 1423.9 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应用 / 1443.9.1 数字全息技术介绍 / 1443.9.2 数字全息技术的应用 / 146参考文献 / 151第4章 透射光能颗粒测量技术 / 1584.1 消光法 / 1584.1.1 概述 / 1584.1.2 消光法测量原理 / 1584.1.3 消光系数 / 1604.1.4 消光法数据处理方法 / 1634.1.5 消光法颗粒浓度测量 / 1704.1.6 消光法粒径测量范围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 1704.1.7 消光法颗粒测量装置和仪器 / 1724.2 光脉动法颗粒测量技术 / 1744.2.1 光脉动法的基本原理 / 1754.2.2 光脉动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 / 1784.2.3 光脉动法测量的影响因素 / 1834.3 消光起伏频谱法 / 1854.3.1 数学模型 / 1854.3.2 测量方法和测量原理 / 1884.3.3 消光起伏频谱法的发展现状 / 197参考文献 / 198第5章 动态光散射法纳米颗粒测量技术 / 2025.1 概述 / 2025.2 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测量基本原理 / 2045.2.1 动态光散射基本原理 / 2045.2.2 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式 / 2075.2.3 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测量典型装置 / 2115.2.4 数据处理方法 / 2135.3 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 / 2205.3.1 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方法(IDLS) / 2205.3.2 超快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方法(UIDLS) / 2225.3.3 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法测量非球形纳米颗粒 / 2245.4 纳米颗粒跟踪测量法(PTA) / 2295.5 高浓度纳米颗粒测量 / 231参考文献 / 234第6章 超声法颗粒测量技术 / 2376.1 声和超声 / 2376.1.1 声和超声的产生 / 2376.1.2 超声波特征量 / 2386.2 超声法颗粒测量基本概念 / 2426.2.1 声衰减、声速及声阻抗测量 / 2446.2.2 能量损失机理 / 2486.3 超声法颗粒测量理论 / 2506.3.1 ECAH 理论模型 / 2516.3.2 ECAH理论模型的拓展和简化 / 2626.3.3 耦合相模型 / 2776.3.4 蒙特卡罗方法 / 2836.4 超声法颗粒测量过程和应用 / 2886.4.1 颗粒粒径及分布测量过程 / 2886.4.2 在线测量 / 2986.4.3 基于电声学理论的Zeta电势测量 / 2996.5 超声法颗粒检测技术注意事项 / 3006.6 总结 / 301参考文献 / 301第7章 图像法颗粒粒度测量技术 / 3047.1 图像法概述 / 3047.2 成像系统 / 3057.2.1 光学镜头 / 3057.2.2 图像传感器 / 3087.2.3 照明光源 / 3107.3 显微镜 / 3117.4 动态颗粒图像测量 / 3177.5 颗粒图像处理与分析 / 3187.5.1 图像类型及转换 / 3187.5.2 常用的几种图像处理方法 / 3207.5.3 颗粒图像分析处理流程 / 3237.5.4 颗粒粒径分析结果表示 / 3237.6 图像法与光散射结合的颗粒测量技术 / 3277.6.1 侧向散射成像法颗粒测量 / 3277.6.2 后向散射成像法颗粒测量 / 3307.6.3 多波段消光成像法颗粒测量 / 3317.7 彩色颗粒图像的识别 /3347.7.1 彩色图像的色彩空间及变换 / 3347.7.2 彩色颗粒图像的分割 / 3367.8 总结 / 338参考文献 / 339第8章 反演算法 / 3418.1 反演问题的积分方程离散化 / 3418.2 约束算法 / 3438.2.1 颗粒粒径求解的一般讨论 / 3438.2.2 约束算法在光散射颗粒测量中的应用 / 3458.2.3 约束算法在超声颗粒测量中的应用 / 3548.3 非约束算法 / 3628.3.1 非约束算法的一般讨论 / 3628.3.2 Chahine算法及其改进 / 3658.3.3 投影算法 / 3678.3.4 松弛算法 / 3688.3.5 Chahine算法和松弛算法计算实例 / 371参考文献 / 372第9章 电感应法(库尔特法)和沉降法颗粒测量技术 / 3759.1 电感应法(库尔特法) / 3759.1.1 电感应法的基本原理 / 3769.1.2 仪器的配置与使用 / 3779.1.3 测量误差 / 3809.1.4 小结 / 3839.2 沉降法 / 3849.2.1 颗粒在液体中沉降的Stokes公式 / 3849.2.2 颗粒达到最终沉降速度所需的时间 / 3869.2.3 临界直径及测量上限 / 3879.2.4 布朗运动及测量下限 / 3889.2.5 Stokes公式的其它影响因素 / 3899.2.6 测量方法及仪器类型 / 3919.2.7 沉降天平 / 3949.2.8 光透沉降法 / 396参考文献 / 399第10章 工业应用及在线测量 / 40110.1 喷雾液滴在线测量 / 40110.1.1 激光前向散射法测量 / 40210.1.2 消光起伏频谱法测量 / 40410.1.3 图像法测量 / 40510.1.4 彩虹法测量 / 40610.1.5 其它散射法测量 / 40810.2 乳浊液中液体颗粒大小的测量 / 41010.3 汽轮机湿蒸汽在线测量 / 41110.4 烟气轮机入口颗粒在线测量 / 41410.5 烟雾在线测量探针 / 41510.6 动态图像法测量快速流动颗粒 / 41710.7 粉体颗粒粒度、浓度和速度在线测量 / 41910.7.1 电厂气力输送煤粉粒径、浓度和速度在线测量 / 41910.7.2 水泥在线测量 / 42110.8 超细颗粒折射率测量 / 42310.9 超声测量高浓度水煤浆 / 42410.10 结晶过程颗粒超声在线测量 / 42510.11 含气泡气液两相流超声测量 / 42610.12 排放和环境颗粒测量 / 42810.12.1 PM2.5测量 / 42810.12.2 图像后向散射法无组织排放烟尘浓度遥测 / 43010.12.3 图像侧向散射法餐饮油烟排放监测 / 43210.13 图像动态光散射测量纳米颗粒 / 43510.13.1 纳米颗粒合成制备过程原位在线测量 / 43510.13.2 非球形纳米颗粒形貌拟球形度Ω测量 / 43810.13.3 纳米气泡测量 / 439参考文献 / 440附录 / 443附录1 国内外主要颗粒仪器生产厂商 / 443附录2 颗粒表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 445附录3 国内外标准颗粒主要生产厂商 / 453附录4 液体的黏度和折射率 / 455附录5 固体化合物的折射率 / 458附录6 分散剂类别 / 473
  • 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圆满落幕
    4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共同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盛大开幕。由李静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承担学术委员会主席,由朱庆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运法(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林鴻明(台北大同大学)、彭峰(广州大学)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会议以“创新助力双碳,绿色赋能发展”为主题,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进展、产业趋势和人才成长途径等展开交流。本次会议开幕式及大会报告座无虚席,现场参会二千余人,线上参会人数共计四万余人。南京九章展会现场会议共分为25个分会场,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南京九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展商参与到了此次学术盛宴中,并将PV6M颗粒速度测量仪、BVW2气泡特征参数测量仪、TVP远心照相多相流特征参数测量仪于展位进行了现场演示,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前来交流咨询。PV6M颗粒速度测量仪适用于气固、液固两相系统中固体颗粒物料流动速度的测量。原理通过计算相邻光纤反射信号互相关函数的方法测量颗粒物料的运动速度。应用体系内部颗粒处于运动状态,颗粒粒径0.5-2mm(气固体系中颗粒粒径0-2mm)。
  • 中药配方颗粒检测技术
    中药是指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临床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炮制品及其复方制剂,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拥有着极其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是中国对人类和世界特有的原创性生命科学体系的重大贡献。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相比传统的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调配灵活,在患者中存在一定的需求。目前,它的市场规模已超百亿且还在不断扩容,用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021年2月,《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的出台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监管进入新的阶段。《技术要求》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企业内标准,要求采用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从源头上确保投料中药材的质量可靠性,并重视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方面的评价指标,从而确保人们的用药安全。中药配方颗粒解决方案如下:采用安捷伦超高效液相色谱及多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进行配方颗粒组成研究-Final.pdf中药配方颗粒元素检测.pdf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合规UHPLC方法转换提升分析效率-Final.pdf流式与RTCA在中药方面的应用-机理研究与药效评价.pdf中药配方颗粒的分析解决方案.pdf安捷伦液相色谱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中的应用_for MKT01.pdf中药配方颗粒检测的色谱柱选择-G-F2.pdf安捷伦培训中心-中药配方颗粒培训方案2021.6.pdf
  • 药典委: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等3个标准草案公示
    2022年08月24日,国家药典委发布了3则标准公示通知,分别为车前子配方颗粒标准、盐车前子配方颗粒标准和炮姜配方颗粒标准,其中前两者公示期为3个月、炮姜配方颗粒标准仅对【性状】及【特征图谱】进行修订,公示期为1个月。详情如下: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草案)我委拟修订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标准编号:YBZ-PFKL-2021024,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修订的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3个月。请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及时来函提交反馈意见,并附相关说明、实验数据和联系方式。相关单位来函需加盖公章,个人来函需本人签名,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盐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草案)我委拟修订盐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标准编号:YBZ-PFKL-2021135,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修订的盐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3个月。请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及时来函提交反馈意见,并附相关说明、实验数据和联系方式。相关单位来函需加盖公章,个人来函需本人签名,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我委拟修订炮姜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标准编号:YBZ-PFKL-2021182,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修订的炮姜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因修订内容仅包括【性状】项下颜色修订以及【特征图谱】项下删除相对峰面积比值规定,为保障临床用药需求,公示期调整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请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及时来函提交反馈意见,并附相关说明、实验数据和联系方式。相关单位来函需加盖公章,个人来函需本人签名,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联系人:张雪,祁进电话:010-67079632,010-67079633电子邮箱:zhangxue@chp.org.cn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邮编:100061附件: 炮姜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项目)公示稿.pdf 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项目)公示稿.pdf盐车前子(车前)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项目)公示稿.pdf
  • 颗粒‘圈’群贤毕至 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广州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1月16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暨2017全国粉体测试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广州如期召开。大会由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院所、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厂商等颗粒测试‘圈’内1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f563079-3ef3-428b-acd5-c4aa8b14d32b.jpg" title=" 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184db94-0458-4938-b470-a8aad90954c5.jpg" title=" 01_副本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会议由大会报告、墙报交流、CNAS Z0127能力验证计划报告等组成。会议现场邀请到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委会创始人胡荣泽教授,专委会主任葛宝臻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黄兆团、杨冠玲教授,专委会副主任蔡小舒、张福根、董青云、周定益、韩鹏等,并奉上31场精彩报告:群贤毕至,共议中国颗粒测试新技术新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8627514-cba3-433f-9f28-7a258bd9f811.jpg" title=" 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黄兆团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a628199-a3eb-4140-9057-5d06fb552d6d.jpg" title=" 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专委会主任葛宝臻教授致辞 /strong br/ /p p   开幕式致辞中,黄兆团、葛宝臻依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期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平台,大家能够就颗粒测试最新技术与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共同促进我国的颗粒测试事业的发展。 /p p   第一天会议日程,大会进行了17个报告,仪器信息网摘录精彩内容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60dc63f-20dc-4386-bf4b-72b7e7dbcb96.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高思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特邀报告题目:纳米颗粒的准确测量问题 /strong /p p   纳米粉体材料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最基本的构成部分,颗粒尺寸、比表面积等则是其最重要的表征参数。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包括基于图像测量的TEM、SEM、SPM、OM等,以及基于模型的DLS(动态光散射)、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SAXS(x射线小角散射)等。高思田表示,纳米粉体材料及产品市场急需技术标准、检测标准来进行规范,相比国际水平,国内存在很大差距。而电子束、光束、X-射线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不同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显著不能对测量仪器进行准确校准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接着介绍了在此背景下,该团队在SEM、TEM测量、DLS测量等方法及校正的研究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6f3e953-d265-48c5-aa05-1276b4c30dc2.jpg" title=" IMG_924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吴晓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特邀报告题目:贵金属等离激元纳米结构设计与生物医学应用 /strong /p p   纳米技术是指应用科学知识操纵和控制纳米尺度物质,实现其与单个原子、分子或块体材料显著不同的,与尺寸和结构相关的性质和现象的学科。吴晓春在报告中介绍到,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局域等离激元共振特征赋予了其多种功能特性,而这种共振与颗粒尺寸、形状、组成、表面化学及结构密切相关。其团队经过一系列研究表明贵金属纳米材料可望在超灵敏生化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局域等离激元的时空调控性为纳米器件的刺激响应性提供了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ea2d20d-c698-4a1d-9784-8c2dd7cb3ea0.jpg" title=" IMG_925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葛宝臻(天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散射光谱方法测量颗粒折射率的实验研究 /strong /p p   葛宝臻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基于散射光谱测量颗粒折射率的方法,通过对聚苯乙烯、玻璃微珠、水滴颗粒三种样品的测试结果显示,当相对折射率1.2<n<1.5时,在散射角20度到80度范围内,颗粒闪射光近似等于0、1阶光的叠加,对散射广场做傅里叶变换,即得到颗粒散射光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0619b42-c35f-406c-9325-3107bdd2d022.jpg" title=" IMG_926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韩鹏(华南师范大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电泳光散射纳米颗粒zeta电位测试技术及仪器研究 /strong /p p   Zeta电位是乳业、酿造、造纸、陶瓷、制药、矿物处理和水处理等行业中极其重要的参数。纳米颗粒zeta电位的测量中,电泳法是主流的仪用方法。韩鹏在报告中介绍了电泳光散射的原理及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对应的自适应光子相关技术、参考光调试技术、电泳电压调制技术,及多点测量技术。接着介绍了丹东百特公司与华南师范大大学共同研发纳米颗粒zeta电位仪的历程:2014年签订联合研发协议,2017年6月丹东百特公司研制成功首台国产纳米材料zeta电位/粒度/分子量三合一分析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0a819c9-c62a-4c45-b5d8-53063fe564ef.jpg" title=" IMG_92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李兆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颗粒测量技术的微细气泡测量方法 /strong /p p   微细气泡属于气体颗粒,但又有很多与固体颗粒的不同之处。微细气泡有很多优异性能,如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界面电位高、产生自由基等,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微细气泡的测量问题一直是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李兆军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基于颗粒测量技术对微细气泡测量方法的一系列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afb5f71-2e78-4dd9-b7c9-4bf4071c61c1.jpg" title=" IMG_93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沈建琪(上海理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高斯光束照射下的球形颗粒散射及应用 /strong /p p   球形颗粒在有形光束照射下的散射呈现出于平行光不同的特性,取决于光束的形状、偏振特性、光束与颗粒的相对位置、颗粒尺寸和折射率等多种因素。沈建琪通过颗粒近场计算表明,在窄高斯光束照射下,颗粒内场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分布特征。通过控制高斯光束的宽度和入射位置,可得到期望的内场分布,从而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4463827-1e2d-455b-9cbb-0f784e370635.jpg" title=" IMG_931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刘伟(山东理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Henry函数表达式对计算Zeta电位的影响 /strong /p p   利用电泳光散射法可以确定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由电泳迁移率计算颗粒的zeta电位需要准确确定Henry函数的数值。刘伟团队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精确Henry函数值进行拟合,获得优化Henry函数表达式。基于Gouy-Chapman-Stern双层模型理论,求解不同浓度、类型电解液溶液中双电层厚度,从而获得准确的颗粒半径及双层电厚度的比值,最后用优化的函数获得准确的Henry函数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d031701-58ce-4880-a9c2-8ad3393bdfac.jpg" title=" IMG_933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杨麟(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石墨烯材料的检测 /strong /p p   杨麟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概况,2016年年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同意筹建“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是华南地区第一家提供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的石墨烯产品国家级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中心将围绕广东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石墨烯产品检验检测新技术,以技术创新来推动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建立,推进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为广东省以及全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2017年3月,中心牵头申请的广东省石墨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顺利通过广东省质监局批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99a0b19-9da6-4b39-98ae-85632bb05694.jpg" title=" IMG_935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孙吉勇(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亚微米液体颗粒计数器在水处理滤芯中的应用 /strong /p p   孙吉勇介绍了光学液体颗粒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一种基于光学散射原理的亚微米液体颗粒计数器,设计分析了传感器的光学结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89495b8-d696-4475-bec7-2ac8576c5495.jpg" title=" IMG_935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傅晓伟(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激光粒度仪极限测试能力的研究 /strong /p p   傅晓伟在TopSizer激光粒度仪平台技术上,评估了双光源、长焦距的光学设计以及循环进样器的设计对极限测试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和优化在保证亚微米到毫米范围内极高准确性同时,实现了较高分辨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1111de5-27ab-4050-a15b-a83cb2e4b3f7.jpg" title=" IMG_937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徐文英(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安东帕LitesizerTM系列和90系列激光粒度仪介绍 /strong /p p   徐文英主要介绍了安东帕LitesizerTM系列和90系列两个系列激光粒度仪产品,其中LitesizerTM系列包含LitesizerTM500和LitesizerTM100,该系列采用了专利的cmPALS技术,可实现更短测量时间,更低施加电场降低样品和电极的影响、污染。90系列即990/1090/1190系列,于2017年上市,源于法国Cilas公司,具有湿法条件下粒度大小和形态可同时测定等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ae05721-d38f-4c8e-8d06-93f9904a1db0.jpg" title=" IMG_94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张福根(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激光粒度仪有待完善的若干问题探讨 /strong /p p   张福根介绍了激光粒度仪这种发展成熟的产品目前有待完善的若干问题:球形颗粒在平行光照射下产生的爱里斑的大小随颗粒尺寸的变化是不规则的;全反射盲区的影响;不同波长光照下散射光信号拼接问题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fc66200-f7b7-4085-a67b-ad35e087ef3f.jpg" title=" IMG_943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纪英露(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金纳米颗粒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strong /p p   纪英露相关研究研制的纳米级金颗粒系列粒度标准物质采用种子调制的生长方法,通过逐级放大得到不同颗粒尺寸。标称粒径为20nm和40nm的标准物质化学稳定性高,尺寸单分散性好,是理想的电镜高放大倍率校准用标准物质和不同颗粒粒度测试方法比对用标准物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97d48f4-5e3a-4daf-b3b7-87ccd1dfc4f6.jpg" title=" IMG_94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何羽薇(北京朗迪深科技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浆料分散机理及工艺精细化控制对稳定性的影响 /strong /p p   浆料研发与工艺精细化思路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电池浆料性能最佳化,何羽薇表示,电池浆料的开发还有更多工作去做:电池浆料研究需要精细化,电池浆料加工工艺需要精细化,配方、检测、工艺、生产、应用技术等要精细化。电池浆料如何做到精细化研发,许多国外案例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3d4bb77-31aa-49c0-91a3-4f56840cafd7.jpg" title=" IMG_944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陈诚(天津商业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大豆蛋白喷涂液组分对喷涂液表观粘度和粒度的影响 /strong /p p   为了提高雾化效果,陈诚在蔬菜复合纸覆膜研究中选择最优喷涂液组分,利用安东帕粘度计对30组大豆蛋白喷涂液的表观粘度进行测量。并利用分析软件对各试验结果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到优化回归方程,进而作出三维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可直观看出大豆蛋白浓度对表观粘度影响的显著程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3cd468d5-6ecf-4865-bcc0-e8bdd23d65ee.jpg" title=" IMG_947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吕且妮(天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聚焦两点像的喷雾场粒子尺寸及粒度分布测量 /strong /p p   报告中,吕且妮基于聚焦像的干涉粒子成像(IPI)技术对喷雾场粒子尺寸及其粒径分布进行了测量。对标称直径25.0μm的标准粒子场进行测量,峰值粒径绝对误差为0.25μm,验证了该方法在粒子场测量中的有效性,并应用于正庚烷喷雾场粒子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可同时获得粒子尺寸大小和位置信息,结合粒子追踪测速及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能够实现高密度粒子场粒子尺寸和速度的同时测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6379985-632e-44c4-9ea8-67aea50d1ac2.jpg" title=" IMG_948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席广成(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掺伪珍珠粉的近红外光谱定量鉴别方法 /strong /p p   珍珠母贝壳和珍珠同根同源,珍珠母贝壳粉即贝壳粉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与珍珠粉相似,时常被用以冒充珍珠粉或掺入珍珠粉中流入市场。热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法、中红外光谱法等方法需要进行样本热处理和后续数据分析,快捷性及简便性差。席广成等将纯珍珠粉与纯贝壳粉按比例混合以模拟掺伪珍珠粉,并利用偏最凶二乘法建立并优化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实现了珍珠粉及掺杂珍珠粉的快速定量鉴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4ac8d9a-054e-4944-a22e-f2a1df572e97.jpg" title=" mmexport151081487483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合影留念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quot Arial Narrow& quot white-space: normal " & nbsp & nbsp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附 /strong :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quot Arial Narrow& quot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 nbsp & nbsp & nbs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7/233736.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font-family: 宋体, & quot Arial Narrow& quot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Day2:颗粒测试技术多领域应用探讨 /strong /a /strong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quot Arial Narrow& quot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 & nbsp & nbsp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 & nbsp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8/233737.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 图说,颗粒会精彩8环节速览——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回看 /a /span /strong /span /p
  • “单颗粒冷冻电镜之父” Joachim Frank
    祝冷冻电镜之父Joachim Frank82岁生日快乐!约阿希姆弗兰克,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等。1975年到2008年间,弗兰克教授完善了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的单颗粒算法,发明了SPIDER软件,该软件至今为全世界上百家实验室广泛使用。弗兰克教授应用冷冻电镜和单颗粒技术,在解析原核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结构和功能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2017年10月,弗兰克教授与雅克杜波谢、理查德亨德森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冷冻电镜用于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解析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期水木视界对约阿希姆弗兰克教授的诺奖感言自传进行翻译,期望更多冷冻电镜领域的同僚们能够了解这位冷冻电镜之父的传奇过往。原文:"Joachim Frank Biographical"Copyright The Nobel Foundation 2017“Normally, my dog wakes me up in the morning. But today, it was the Nobel Prize!”—Joachim Frank以下内容为弗兰克教授诺奖感言:我于1940年9月12日出生在德国的魏德瑙镇。自1972年以来,魏德瑙镇一直是锡根市的一部分。锡根市拥有约10万左右的居民,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南端。它周围的山区被称为锡格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锡格兰的铁矿开采、加工和冶炼行业都欣欣向荣。作为传统技术,铁矿的开采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凯尔特人。不过,在采矿和加工业转移到发达的鲁尔区后,留给锡格兰的任务就只剩钢铁的冶炼了:锅炉、铁管、铁轨、铁桶和许多其他由铁和钢制成的部件。魏德瑙镇的地标是“富士山”,一个巨大的铁矿渣堆,与日本的名山形状一致。此外,锡根也是奥兰治拿骚家族的所在地,他们是荷兰皇室的血脉。作为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出生地,锡根市为此而自豪。然而,画家彼得在锡根出生的原因则是一场闹剧:他的父亲与有身孕的母亲从科隆出发,在乘坐马车途径锡根时被逮捕。三个城市,锡根、科隆和安特卫普都声称彼得是他们的儿子,城市之间的争执是锡根上城区喷泉的永恒主题:在雕塑上,三位母亲一同抱着婴儿彼得保罗,并为之争吵。彼得保罗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比利时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我的父亲威廉弗兰克是锡根法院的一名法官。他于1896年出生在魏德瑙。不过,他并没有完成全部的法律学业:他被征召并参加了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并由于受伤而失去了大半个左手。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出身于当地的一个富裕家族:施莱芬鲍姆家族,他们经营着繁荣的钢铁企业。我的爷爷是一名高中教师,来自锡根郊区的一个乡村家庭。我的母亲夏洛特来自杰出的曼斯科普夫家族,该家族在锡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在18世纪,曼斯科普夫家族的一个分支在法兰克福定居,并通过国际葡萄酒贸易获得了无尽的财富和声誉。而在19世纪初,他们则与歌德的家族关系密切。左侧:1940年,与我的母亲夏洛特、父亲威廉、他的妹妹伊丽莎白、我的祖母阿玛莉-施莱芬鲍姆、哥哥赫尔穆特和妹妹英格伯格在一起。我的妹妹雷娜特将在四年后出生。右侧:我父母在魏德瑙的家,恩格斯巴赫大街3号,1905年的建筑图纸显示了原来的两层楼的阳台。我的母亲毕业于Stift Keppel高中,这是一所创办于13世纪的女子高中。婚后,她留在家里照顾她的四个孩子:我、我四岁的妹妹雷娜特和两个哥哥姐姐,英格伯格和赫尔穆特。我们的家宅大而庄严,是我的祖父母在1905年用红色双层玻璃砖建造的,极为坚固。它坐落于一块大小适中的土地上,与街道接壤的地方有一道锻铁栅栏。家宅的一楼和二楼有阳台,可以俯瞰后院。外侧的步道上铺满了装饰性碎石,并种着几颗黄杨树。[战争年代]锡根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我出生于二战期间,而战争影响了我的整个童年。由于锡根市发达的钢铁制造业,它是盟军空袭的首要目标。在战争结束时,锡根市80%的建筑物都被夷为了平地。大约是我四岁的时候,一些邻居的房屋被陆续地炸毁了。在1944年2月的一次凌晨空袭中,我父母的房子也被炸毁。由于屋顶和上层被毁,其余的部分也因漏水而无法居住,我们不得不搬到北部20公里左右的希尔兴巴赫镇,在那里,我父亲的同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公寓。这套公寓位于威廉斯堡,它是一座18世纪依水而建的城堡,也是当时的法院大楼。在我的记忆中,我当时坐在城堡地下室的防空洞里,周围萦绕着婴儿的哭闹,飞机、空袭和无线电广播声,这些声音充斥着我青少年时期的噩梦。战争结束后的那段时间尤为艰难。母亲常常会乘坐去往乡下的火车,用我们家中剩余的铁制品换取黄油、火腿、面包、面粉和鸡蛋。“天然的黄油”来之不易,母亲会把它们搅拌进人造黄油中,但并不会稀释太多,这样我们就能尽可能长地记住黄油真正的味道。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种植了苹果树、梨树和樱桃树。有一段时间,我们为了制作糖浆而种植了一些甜菜,并种植了烟草来满足父亲的吸烟习惯。我们还会在后院养鸡,甚至一度在阳台下面养了一头小猪。这些花园中的时光,使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大自然。附近烧毁和倒塌的房屋瓦砾对我有一种错综复杂的吸引力,令我既恐惧又着迷。恐惧是对混乱和破坏的自然反应,特别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危险无处不在。着迷的部分源自和其他同龄男孩一起在荒凉的土地上玩耍的经历,到处都堆满了砖头、罐子、扭曲的电线和塑料碎片。我们经常能发现老鼠窝,里面有一些尚处目盲的粉红色鼠崽。[启蒙教育]锡根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我的小学就在家的街道对面,在那里我度过了四年的启蒙时光。八岁时,在还没有任何科学概念的时候,我在阳台下面的阴凉处开始了第一次实验,是天生的好奇心驱使我这样做的:我搭了一个架子,收集了一些利口酒的酒瓶,并用它们去装满我能得到的每一种液体:食用油、水、汽油,以及我长大一点之后得到的盐酸。凭着直觉,我把这些液体混合起来,把金属置入其中,并记录结果。我看着碳化钙在水中溶解,并着迷于激烈的反应和逸出气体的气味;我看着锌在盐酸中溶解并冒出气泡;我在一个与管子相连的金属容器中加热煤,因为我听说会有可燃的气体冒出来。迈耶百科词典,这是我在被毁的老房子里发现的一套20卷百科全书,每卷约1000页。这套百科全书登陆了海量的学术文章、技术图纸、彩色照片和世界各地的地图。在我识字之后,它们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把它们都读完了。这套出版于1905年的百科全书信心满满地宣称:人类已经把世上所有的东西都研究得不能再透彻,不过,1905年恰好也是爱因斯坦发表光电效应论文的一年,那篇论文证明了能量的量化,也就是量子力学的前身。对于那套百科全书来说,这还是挺讽刺的。如今,这套书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了,却对我来说有相当的纪念价值:它们被我视作纪念那套祖宅的传家宝。高中的科学课。在我身后右侧的两个身位处,他们是霍斯特施密特博金和乌尔里希梅博尔德。在未来,他们将成为物理学家。照片由@弗里德海姆施克提供。从五年级开始,我转学到了莫里茨文理中学,这是以奥兰治拿骚家族一位著名公爵命名的学校,而我是小学班20名学生中仅有的4名升学者之一(在德国的体系中,文理中学将初中和高中合并到一起)。在那里,我对科学课,特别是物理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同时,我扩大了实验范围,并在阁楼开辟了第二个试验场地。在那里我会尝试修补一些小玩意,例如用废弃或邮购的零件组装收音机:哥哥曾向我演示过如何组装一个水晶收音机,而我很快就痴迷于这些精巧的小物件,不可自拔。之后,我制作了几个花哨的微型收音机,并装在肥皂盒里。我的大部分零花钱都用在了阀门、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购买上,而阁楼上则充满了松香焊接时产生的"蒸汽"味。幸运的是,我在学校里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就住在街对面。这时我应该补充一下,我的三个兄弟姐妹都在同一所文理中学上学。在获得高中毕业证后,我的哥哥去攻读并完成了工程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职业安全领域的公务员。我的两个姐姐都在高中二年级时转去了职业学校,进行理疗师的就职培训。在结婚并将几个孩子拉扯大之后,长姐完成了她中断的高中学业,并进入大学,获得了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而二姐从理疗师转型成了一位艺术家,她制作了许多漂亮的被子,直至1998年她因癌症早逝。[进入大学]弗赖堡市,巴登符腾堡州,德国我始终觉得,在大学里我注定会选择物理专业。而我的父亲常常质疑这个选择,理由是这个专业并不能糊口。1960年,在完成高中学业后,我去了弗赖堡大学(University in Freiburg),并从省会城市搬到了僻静的小镇,镇上有一些大型哥特式教堂和许多迷人的中世纪建筑,这令我恍如隔世。我学习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并学会如何去撰写严格的数学证明。此外,我也学习了数学物理学科的特殊函数和统计力学的课程。我视在亚琛攻读工程博士的哥哥为榜样,加入了著名的弗莱堡大学Suevia兄弟会,结识了一些朋友。但后来,受60年代政治动荡的影响和启发,我逐渐意识到了那些扎根于德国学生组织中的民族主义和右翼思想,并退出了兄弟会。当时的弗莱堡大学校长,臭名昭著的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开地支持元首。我曾经看到年迈但瘦小的海德格尔在大学门口发表公开演讲,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来极为罕见。不过,他被一群学生簇拥着,我几乎看不到他。由于在学士毕业考试中表现突出,我得到了德国学术研究基金会的提名:这是一项特殊的奖学金,并在日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能了解其他学科和人文领域。通过组织科学前沿会议,基金会促进了跨学科的讨论。在1964年的一次会议上,我第一次了解到 "中央教条"原则和DNA结构。也是在这里,我和神经生理学家沃尔夫辛格(Wolf Singer)初识,并开启了直至如今的长远友谊。我和辛格,以及志同道合的学生们一起成立了讨论小组,专注于当时的热门话题—“控制论”。[硕士与博士]慕尼黑市,巴伐利亚州,德国为了得到硕士学位,我前去慕尼黑大学物理系做毕业论文相关的工作。论文项目与液态金上的电子后向散射有关,这个深奥的课题与当时新兴的高能电子束技术息息相关。我的导师恩斯特金德(Ernst Kinder)曾在早期使用电子显微镜做了一些工作:他发现蝴蝶翅膀的彩色图案源自于微小鳞片处于亚显微排列时产生的光干扰。现在,他的办公室里仍然保留着一台古老的电子显微镜。这段经历让我对涉及电子显微镜的项目颇有好感。最终,我选择了沃尔特霍普(Walter Hoppe)作为我的博士导师,他是马克思普朗克蛋白质皮革研究所的X射线晶体学家,后转为电子显微镜专家,该研究所后来迁至马丁斯里德(Martinsried),更名为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s)。霍普的研究内容是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生物分子进行三维成像的方法。我的论文则侧重于利用统计光学等领域的方法探索电子显微照片的特性。我在Optik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研究了样品漂移对显微照片的光学衍射图案产生的影响,并以傅里叶理论解释了观察到的条纹。当霍普承认这是一项完全独立的工作,拒绝在作者栏签署他的名字时,我无比自豪。我的首次计算机编程使用了ALGOL编程语言,每次编译和运行新写的程序之前,我都要花费20分钟左右步行到大学。后来我学会了用FORTRAN语言进行编程,所使用的设备是IBM1130,它建造于我们研究所的一个小地下室里,我有时会在那里工作到深夜。研究所的生活方式十分独特,具有明显的巴伐利亚色彩,只需要步行短短的几分钟,就能从研究所步行到举办啤酒节的大草坪。在蘑菇生长的季节,人们会在清晨组织采摘蘑菇的活动。三至四名学生会组成户外小组,与一位对蘑菇了如指掌的专家一同出发,带回许多真菌和鸡油菇。我们会用锥形瓶和烧瓶将它们煮熟,撒上盐,与巴伐利亚面包一同食用。我们也曾在图书馆中用一桶啤酒和大块的肉饼来庆祝论文的刊登。当时的慕尼黑和现在一样,是一个文化活动丰富的城市,到处都是娱乐场所:每天去听一场古典音乐会算得上是日常了。我的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朋友也从弗莱堡搬到了慕尼黑,并邀请我去看了许多出色的演出。耳濡目染下,只靠几个开场音符,我就能辨认出许多古典交响曲。此外,慕尼黑歌剧院的票价平易近人,却总能提供宏大的体验。在那段时间里,我主要有两批朋友,一批是扬格罗内博格等人,格罗内博格是一位具有乌托邦思想的大学辍学生,住在慕尼黑郊外的小屋里。另一批是沃尔夫辛格等人,我通过学术研究基金会认识了他们,靠着沃尔夫辛格的介绍,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任妻子凯茜恩格伯格。我们于1969年结婚,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10年。1968年,一次在希尔谢洛镇的会议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几个未来在这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这次研讨会是由瓦尔特霍普和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马克斯佩鲁茨(Max Perutz)共同组织的,佩鲁茨因在蛋白质X射线晶体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在那里,我遇见了哈罗德埃里克森、理查德亨德森、肯霍姆斯、休赫胥黎和奈杰尔昂温等人。在下午,与会者们可以自由地滑雪,而上午和晚上都保留给讲座和讨论,其形式类似于戈登会议。与我的论文相关的两篇德文论文后来发表在了会议记录中,载于Bunsengesellschaft für Physikalische Chemie特刊。[博士后阶段]加利福尼亚州,美国1970年初夏,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论文答辩结束后,我获得了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这使我可以前往美国两年,并自行决定进入哪些实验室。我选择了加州理工大学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唐纳(Donner)实验室、和康奈尔大学。来自欧洲的我,却搬去了帕萨迪纳这样好莱坞一样的地方,那里有繁华的高速公路、紧靠棕榈树的小房子以及穿着网球鞋的小老太太,这种文化冲击难以言喻。事后看来,这三个实验室都给了我未来方向的重要推动力。当时的JPL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图像处理设备,并开发了一个模块化的图像处理系统VICAR,我可以将自己的程序挂在上面。这个软件包后来成为我开发SPIDER系统的模型。在唐纳实验室,我和鲍勃格莱泽的小组在一起,他专注于用电磁波进行结构研究的两个典型问题:样品的辐射损伤和对水合环境的需求。他和他的学生肯泰勒(Ken Taylor)已经在试验冷冻水化样品的制备,但当时雅克杜博歇(Jacques Dubochet)决定性的玻璃态冷冻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在康奈尔大学的本杰明西格尔小组里,我认识了肯唐宁(Ken Downing)和威廉戈德法布(William Goldfarb)。后来我邀请威廉加入了我在奥尔巴尼的团队。这时我需要提一句,1972年我在康奈尔大学时,我的儿子霍西亚扬弗兰克(Hosea Jan Frank)出生了。从美国回来后,我在1972年的冬天短暂地回到了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研究电子显微镜的部分相干性理论。这项工作使我与世界级的电子光学专家彼得霍克斯(Peter Hawkes)有了接触。1973年,我加入了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的弗农埃利斯科斯莱特(Vernon Ellis Cosslett)小组,担任高级研究助理。与我往来的人中有欧文萨克斯顿(Owen Saxton)和彼得霍克斯(Peter Hawkes)。在卡文迪许的几年里,我进一步研究了部分相干理论,并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计算同一区间的两个连续图像的互相关性来获得电子显微照片的信噪比。这时,单颗粒平均和重建的设想在我的脑海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将电子剂量分散到网格上随机排列分子的多个"副本"中。1975年,我发表了一篇概念性的论文,提出了利用溶液中重复出现的分子来检索分子结构的想法。之后,我和欧文一起研究了生物分子的明场图像,并确定了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排列,从而使图像达到了一定的平均分辨率,这项研究的结果在1977年共同发表。自此我开始相信,单颗粒的方法即使在弱原生对比度的条件下(即蛋白质与水)也能发挥作用。[Wadsworth研究中心]奥尔巴尼市,纽约州,美国1975年,我收到了纽约州Wadsworth研究中心的唐帕森斯(Don Parsons)发来的工作邀请。在那里,我最初的任务是细胞切片的断层重建,但我继续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单颗粒方法的应用上。这两个领域的交叉使我意识到,我需要一个程序框架来确保后续程序设计的灵活性。因此,我开始对SPIDER进行开发,这是一个模块化的图像处理系统。随着单颗粒技术的发展,SPIDER成为向社会传播单颗粒技术的工具。它最初采取了买断制,只收取一次性费用,后来,它补充了创意共享许可,能够被免费地使用。之后,过了很多年的时间,单颗粒概念才得以被证明有效,我们收到了生物分子的实际图像: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卫艾森伯格(David Eisenberg)提供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戈廷根大学的彼得辛斯海姆(Peter Zingsheim)提供的乙酰胆碱受体,以及罗氏的米罗斯拉夫布布里克(Miloslav Boublik)提供的核糖体。我的朋友马丁凯塞尔也利用休假的时间帮助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每个案例中,二维平均数的可重复性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合理的。然而,电子显微镜业内仍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转折点出现1980年,我和荷兰学生马林范海尔(Marin van Heel)共同开发了一种解决异质性问题的方法。为了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合适分子来尝试这项技术,我开始与法国图尔的让拉米(Jean Lamy)以及他的学生尼古拉斯博伊赛(Nicolas Boisset)合作,对各种节肢动物的血蓝蛋白进行成像。多年来我一直与尼古拉斯保持联系,直到他于2008年不幸去世。他的记录方式一丝不苟,并为单颗粒重建的原理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奥尔巴尼镇是纽约州的首府,却淹没在了纽约市的光辉下。该镇被美丽的乡村所包围,仅靠步行便能进入阿迪朗达克山脉。搬到奥尔巴尼不仅让我得到了第一个独立职位,还释放了我在科学之外的领域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冲动。我加入了一个艺术家集体,名为WORKSPACE,由杰西加雷特(Jacy Garrett)创立。当时,行为艺术正在全美范围内被重新定义,艺术家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激浪派(FLUXUS)运动将大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些边缘的、偶然的东西。我并没有艺术相关的文凭,却凭借创造性的贡献成功地被WORKSPACE接纳了,这让我感觉不错。我参加了他们的邮件通信,并在几年内为一本名为PROP的小型文学杂志提供编辑工作。上方,从左到右:霍西阿(泽)和他的儿子约拿,汤姆墨菲(玛丽尔的丈夫),约阿希姆弗兰克下方,从左到右:泽的妻子乔迪布兰特和他们的女儿罗丝,玛丽尔,我的妻子卡罗尔萨吉诺。这时,我的孩子们都长大成年了,有着自己的生活。我的儿子泽弗兰克在布朗大学主修神经科学,并出于弹吉他的爱好成立了一个乐队。他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特殊才能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体现。后来他搬到了纽约,开始做网页设计。通过一个偶然的途径,他登上了TED演讲的舞台,随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个互联网人物。最近,他任职于Buzzfeed,职位是媒体总监。他现在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洛杉矶。我的女儿玛丽尔弗兰克在巴纳德学院主修语言学。她会说多种语言,在日本教过英语,还曾为一个拉丁裔非营利组织工作,现在是代码学院的程序员和课程开发人员。她已经结婚了,并定居在纽约布鲁克林。[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纽约市,美国
  • 扫描电镜下的雾霾颗粒
    硫酸盐颗粒 富钛合包壳颗粒 烟尘集合体颗粒 铁氧化物颗粒 未知颗粒 附着的超细颗粒 铁氧化物颗粒群 含铬、铅颗粒   星球?胶囊?果冻?不,都不对,这些其实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雾霾颗粒。昨日,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将收集的西安雾霾颗粒,放大数十万倍呈现在记者眼前,复杂的形貌和成分令人震惊。   好奇 雾霾到底是什么 师生研究了两个月   &ldquo 很多人都知道雾霾,但雾霾到底是什么?&rdquo 今年春季雾霾困扰时,西安交大微纳中心执行主任单智伟教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周围没人能回答他。   &ldquo 雾霾是什么成分?长什么样?&rdquo 在单智伟指导下,研究生丁明帅和同学开始了一项特殊研究。他们3月至4月连续两个月,每天用硅片收集空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至数十万倍。   丁明帅说,他们从中选取了1081个颗粒分析,其中PM2.5颗粒494个。显微镜下的雾霾颗粒令他大开眼界。   分析 扬尘颗粒占比最高 主要是汽车尾气   根据形貌和成分,他们把空气颗粒分为七大类。占比最高的是扬尘颗粒,达到33.4%,主要成分是硅铝酸盐、富钙颗粒,形状极不规则。   其次是含硫颗粒,占14.8%。外形有的像盐粒,有的像绒球。&ldquo 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其中的硫酸物一旦进入空气中和水蒸气结合,易生成弱酸性物质,有腐蚀作用。&rdquo 单智伟说。   燃煤飞灰和烟尘集合体的比例,分别占9.5%、6.1%。燃煤飞灰的形貌大多是规则的球形。他们认为,这两种成分应与煤炭和天然气燃烧有关。   还有一些成分来源很难确定,如硅氧化物、铁氧化物。   惊叹 外貌好奇特 含锌颗粒像一串葡萄   含微量元素颗粒最为奇特。其中含钛颗粒是半透明的球体,内部装满了钛氧化物微粒 含碲颗粒像长满枝杈的竹子,来源不明 含锌颗粒则像一串葡萄。   最让单智伟担心的是含铅、铬颗粒。&ldquo 这种颗粒多次观察到。铅本身比重比较大,但与其他物质结合后,就像坐了小飞机,悬浮在空气中到处传播,对健康的危害尤其严重。&rdquo   他们还测试了一些颗粒的力学性能,发现部分颗粒硬度达到钢铁的5~10倍。颗粒内部也很奇特,把燃煤飞灰颗粒切开,内部全是泡状。   建议 锁定雾霾来源 采取措施降低危害   &ldquo 明白了雾霾成分,就便于锁定来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rdquo 单智伟说。   他建议,对于扬尘颗粒,要通过立法规范建设行为 对于汽车尾气,可以加装装置进行有效过滤 对于燃煤飞灰和烟尘集合体,可采取新技术和调整能源结构加以解决。   单智伟还提醒,在关注健康危害的同时,也不要忽视PM2.5对工业的影响。&ldquo 高硬度的颗粒可能给高精度机械设备带来损害,造成损失。要改进封装工艺、封装环境,降低雾霾对工业的影响。&rdquo
  • 中国颗粒学会首届理事长郭慕孙院士逝世
    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中国当代颗粒学奠基者,中国颗粒学会首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慕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20日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郭慕孙院士   郭慕孙,1920年6月24日生于湖北汉阳,籍贯广东潮州;194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10月至1956年8月在美国碳氢研究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任工程师;1956年10月协助叶渚沛所长筹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流态化研究室,任室主任、研究员;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负责人、代所长、所长;1986年起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7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慕孙是我国流态化技术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是国际流态化技术学科领域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在美国纽约碳氢研究公司工作期间开发煤的流态化气化、空气分离、气体净化及铁矿的流态化气体还原工艺,获三种美国专利。在国内进行了贫铁矿流态化磁化焙烧、复杂铁矿流态化还原和硫酸化焙烧、矿石流态化洗涤和浸取、粮食流态化干燥等工艺及有关设备的开发研究,共获国家专利11项。1989年荣获“国际流态化成就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7年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奖”。   他长期从事化学工程-流态化技术方面的研究,理论上有独创见解并自成体系:通过延伸“散式流态化”的特征,设想了一种完全均匀的“理想流态化”与“无气泡气固接触”的概念体系,用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描述这种理想体系中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统一关联,从而分析了许多工程计术问题,已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得到应用。[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态化]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改善聚式流态化中的气固接触,研究开拓“稀相流态化”、“快速流态化”、 “浅床流态化”,并建立了三者能相互贯穿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案[无气泡气固接触],该理论于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出版专著有《流态化技术在冶金中之应用》、《流态化:垂直系统中均匀球体和流体的运动》、《流态化冶金中的稀相传递过程》、《流态化浸取和洗涤》、《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态化》、《理想和无气泡流态化》、《快速流态化》。在他主持下举办了六次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五次中日流态化学术会议,一次中日美颗粒学学术会议,两次国际流态化会议。   特别要提及,郭慕孙对中国颗粒学发展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郭慕孙发起并负责组建中国颗粒学会,1986年中国颗粒学会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郭慕孙担任首任理事长。
  • 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中“茯苓皮配方颗粒的检测”,使用迪马色谱柱
    2023年,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了68个第三批中药配方颗粒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茯苓皮配方颗粒”标准检测方案中,使用了迪马科技色谱柱:Diamonsil® Plus C18, 250x4.6mm,5μm(Cat.#:99403)。一、品种说明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菌核的干燥外皮经炮制并按标准汤剂的主要质量指标加工制成的配方颗粒。【制法】取茯苓皮饮片10000g,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干浸膏出膏率为2%~6%),加入辅料适量,干燥(或干燥,粉碎),再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制成1000g,即得。【性状】 本品为浅灰黄色至浅灰棕色的颗粒;气微,味微苦。二、特征图谱 【特征图谱】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径为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0.8m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2nm。理论板数按茯苓酸A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取茯苓皮对照药材2g,加水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对照药材参照物溶液。另取茯苓酸A对照品、松苓新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40μ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6个特征峰,并应与对照药材参照物色谱中的6个特征峰保留时间相对应,其中峰3,峰5应分别与相应对照品参照物峰的保留时间相对应;与茯苓酸A参照物峰相对应的峰为S1峰,计算峰1、峰2、峰4与S1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该在规定值的±10%之内,规定值为:0.81(峰1)、0.91(峰2)、1.29(峰4);与松苓新酸参照物峰相对应的峰为S2峰,计算峰6与S2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该在规定值的±10%之内,规定值为:1.13(峰6)。
  • 马尔文NanoSight NS300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促进纳米颗粒表征
    (2014年6月30日,中国上海)作为全球材料表征领域创新企业,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最新一代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 NS300自面世以来深受好评。该多功能仪器采用杰出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即NTA)技术,配备全新的增强型荧光检测能力,为从事纳米颗粒表征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解决方案。迄今,在全球已有超过700个用户贡献了1000篇以上第三方NanoSight应用文献。   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始终致力于以国际领先的技术和多元化的产品系列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而最新款NanoSight NS300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基于出色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在分辨能力、检测能力、操作便捷性以及纳米颗粒计数分析等方面整合了独特的创新设计,可对宽分布体系纳米颗粒进行快速实时动态检测。其独特的检测能力在蛋白质聚集、药物传输、外泌体和微泡、纳米颗粒毒理、病毒和疫苗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diams 超高分辨率   马尔文NanoSight NS300纳米颗粒分析仪所采用的NTA技术具有独特的高分辨率,提供动态纳米颗粒检测技术,能对悬浮液中粒径范围10nm-2000nm范围颗粒进行粒径、散射光强、计数及荧光检测。相较于传统技术,马尔文NanoSight系列产品的检测分辨率提高了1-2倍。同时,由于对大、小颗粒的敏感程度相同,马尔文NanoSight NS300可帮助科研人员轻松区分出100nm、200nm、400nm、600nm混合体系中不同颗粒粒径分布,结合颗粒的散射强度,绘制出粒径、对应数量分布强度和散射强度的三维图谱,清晰区分粒径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样品。 图:NanoSight超高分辨率   &diams 直观可视   马尔文NanoSight NS300所采用的NTA技术利用激光光源照射纳米颗粒悬浮液,配以全黑背景增强信号对比度,用户通过显微镜就能直接清晰地观察到带有散射光颗粒的布朗运动,并及时获得布朗运动下移动颗粒的视频文件,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留存第一手资料。   &diams 荧光识别检测   马尔文NanoSight NS300的另一项优势在于其增强型荧光检测技术,对颗粒进行整体分析。在复杂的检测环境体系中,科研人员可通过荧光过滤片选择性地标记特定颗粒,并利用NTA技术单独对这些颗粒进行定向检测和分析,而不受复杂组分溶液环境影响。此外,完全由软件控制的6位滤光轮自动分析多个荧光标记物,从而节省科研人员的宝贵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diams 系统高度集成   除将软硬件设备、摄像头及显微镜等多项设备集于一体外,马尔文NanoSight NS300还整合强大的颗粒检测功能与纳米颗粒分析技术,为纳米颗粒表征提供易于使用的可重复平台。在40cm x 25cm的设备主机内集成了超高灵敏度科研级sCMOS光电传感器、温控单元以及一个四种可选波长的激光。样品池和激光模块也是一个整体,便于移动、清洁,适合高通量检测。   英国马尔文仪器中国区总经理秦和义先生谈及马尔文的核心竞争力时说:&ldquo 马尔文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市场、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持续将具有革新意义的各项创新技术带到中国,让客户买到的不只是一个硬件,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rdquo   马尔文和马尔文仪器是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完---   关于马尔文仪器   马尔文仪器提供材料表征技术和专业知识,使得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能够了解和控制分散体系的性质,这些体系包括蛋白质和聚合物溶液、微粒和纳米粒子悬浮液和乳液,以及喷雾和气溶胶、工业散装粉末和高浓度浆料等。马尔文的材料表征仪器用于研究、开发和制造的所有阶段,提供帮助加快研究和产品开发、改善和保证产品品质以及优化过程效率的关键信息。   马尔文的产品体现了最新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及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承诺,应用领域从医药和生物医药到化学品、水泥、塑料和聚合物、能源及环境等。   马尔文的产品和系统被用于检测颗粒大小、颗粒形状、Zeta电位、蛋白质电荷、分子量、分子大小和构象、流变性能和化学组分测定。   马尔文仪器公司总部位于英国马尔文,在欧洲、北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市场都设有分支机构,在印度设有合资企业,拥有遍布全球的经销网络和应用实验中心。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malvern.com.cn。
  • 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制定关注要点
    2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公告》的发布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监管进入新的阶段。  根据《公告》要求,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可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监管的重要依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成为备案资料中最关键的技术文件。《公告》要求,中药配方颗粒应执行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没有规定的,允许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行制定标准。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公示了160个品种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即将转为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将为各生产企业配方颗粒的备案提供依据。但是160个品种之外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目前尚无国家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制定工作迫在眉睫。  《公告》要求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的制定应严格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执行。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制定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研究用样品的代表性。应在充分产地调研基础上收集含道地产地、主产地等不同产地的15批以上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同一基原药材样品,并依据药品标准或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成供研究用中药饮片样品。  二是标准汤剂研究的标准性。标准汤剂是衡量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汤剂“一致性”的物质基准。标准汤剂的标准性涵盖了投料饮片(药材)的道地性、煎煮工艺的一致性、质量控制的严谨性。因此,标准汤剂的制备应参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采用传统汤剂的获得模式。标准汤剂是中药饮片经水煎煮提取、过滤固液分离、低温浓缩、冷冻干燥制得。通过15批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有效成份(或指标成份)含量及含量转移率、特征图谱等数据,分析得出标准汤剂的三个基本质量指标,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三是工艺研究的合理性。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合理性的主要评价标准是上述标准汤剂的三个质量指标。因此,工艺研究中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均应以标准汤剂的质量指标为依据。处方量、制成总量及规格等也应与标准汤剂的质量指标相对应。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成品之间关键质量属性的量质传递应具有相关性。  四是质量标准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针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由于中药饮片经水煎煮制成颗粒后已失去了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因此应采用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等专属性、整体性控制方法进行鉴别;含量测定应选择水溶性有效成份或专属指标成份作为测定指标并根据标准汤剂的含量及含量转移率范围制定合理含量上下限度。此外,为有效控制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性,应参照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限量制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对于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中未规定上述安全性检查项目的品种应进行相应考察,根据考察结果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控制。  五是质量标准复核的重要性。质量标准复核工作是考察标准重现性和可行性的重要环节,质量标准草案上升为正式标准之前均应进行质量标准复核,应组织省级药检部门或其他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制定的质量标准草案进行复核,以确保标准的可行性。  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制定工作是一项关系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期待各省能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中药配方颗粒原试点企业的经验和科研院校的科研优势,尽快制定出能有效控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省级标准。(作者: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冯丽
  • AAV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简述
    生物制药如治疗性蛋白质、疫苗、基因与细胞治疗是一个不断快速增长药物领域。生物制药原料药和药品中蛋白质聚集体和不溶性颗粒是需要充分评估和控制的杂质,因为它们有可能引发免疫原性反应,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美药典中现行的颗粒定义是10-100 nm为蛋白寡聚体,0.1-1 μm为亚微米颗粒/纳米聚集体,1-100 μm是亚可见颗粒/微米聚集体,∽100 μm是可见颗粒。目前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可参考USP787、788和789对治疗性蛋白质注射液和眼科溶液中亚可见颗粒的规定。对于含量超过100mL容器中的治疗性蛋白质注射剂,总颗粒数≥10 μm的颗粒≤6000,对于≥25 μm颗粒≤600。 不同于治疗性蛋白质产品,基因治疗产品大多采用病毒作为载体包括腺病毒(AdV)、腺相关病毒(AAV)或慢病毒(LV)、溶瘤病毒等,所以细胞、病毒和脂质纳米颗粒等递送载体本身就是颗粒,可通过大小、形态、含量和浓度的分析技术来表征。这些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剂型主要是注射剂,相关质量标准可参考生物大分子药物不溶性颗粒技术要求。但由于病毒颗粒异质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最终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影响,如降低病毒的转导效率和诱发免疫原性反应等,所以需要多种不同技术和方法联合使用,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基因治疗产品颗粒表征。以rAAV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为例,病毒颗粒本身是无包膜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为25nm,可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变体和聚合形态。AAV大小变异体和聚集体可增加临床实验的免疫原性,较大的AAV聚集体在转导细胞效力方面可能降低,进而改变产品疗效。目前有多种技术来表征相关产品溶液中颗粒大小,从纳米级到肉眼可见级别,对于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可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分析表征。对于纳米级别颗粒,可采用动态或静态光散射(Dynamic or Static Light Scattering)、SEC-HPLC、电镜(EM)、原子力显微镜 (AFM)、分析型超速离心机(AUC)、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Nanosight)和非对称流场流动分级(A4F)等;对于微米级别颗粒,可采用光阻法(LO)、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MFI)、库尔特颗粒计数(Coulter counter)等。可见颗粒可采用拉曼/红外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目测法等。可用于AAV颗粒分析的代表性方法参考下图。颗粒分类中亚可见颗粒是一种聚集形式,经历了相分离并变得不溶。多个国家药典规定注射剂亚可见颗粒物检测采用光阻法(LO)和显微计数法。其中光阻法只能计数颗粒大小和数目,不能看到颗粒形态。美国药典1787推荐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作为大小和形态表征重要的方法。同时推荐在保质期内应该评估产品中2-10 μm亚可见颗粒的范围和水平,10 μm以下颗粒总数分成两组≥2-5μm和≥5-10μm来统计。2021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表文章,详细比较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和光阻法对17种单克隆抗体的亚可见微粒分析结果,显示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在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未来可能用于放行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代表性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介绍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技术原理是待测样本在流经样本检测池过程中,在固定的检测窗口处,采用高频成像检测器动态连续检测样本中颗粒物,获取一系列的数据照片,最终通过软件对所获取的颗粒物照片进行分类和计数分析。核心技术是通过精确地控制样本检测池中的流速,配合静态的图像捕获,使相邻两次成像检测液柱无重叠,从而避免对样本颗粒的重复计数,同时需要保证85%以上样本实现了颗粒成像检测,配合全景深立体成像,保证所有检测到的颗粒都在景深范围内,实现对颗粒大小检测准确性。该方法提供了样本中颗粒真实图像的原位条件,对捕获的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实现了颗粒的可视化、计数、大小调整和表征。还可根据颗粒图像、对比度和形状,可能指示颗粒的来源和类型如蛋白聚集、硅油、气泡和纤维等。与图像数据库联合使用,可识别一些颗粒,有助于了解污染源和产品性质。与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相比,缩短了分析时间,具有更高重复性和分辨率。满足2-10 μm范围内亚可见颗粒分析需求。光阻法(LO)介绍:被检测的液体通过专门设计的流通室,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束由于被液体中的粒子阻挡而减弱,从而使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变化,这种信号变化与粒子通过光束时的截面积尺寸成正比。这种比例关系可以反映粒子的大小。每一个粒子通过光束时引起一个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多少反映了粒子的数量。光阻法检测颗粒范围为1∽300 μm(USP 40)。以光阻法为原理设计的微粒检测仪主要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系统。不同设备测量粒径范围涵盖了2∽100μm,检测粒径浓度为0∽10000个/ml,取样体积为0.2∽100 mL。符合药典对大小容量注射液和粉针剂不溶性微粒检测需求。其主要优势是可直接观察溶液中颗粒,具有大量历史数据的药典推荐方法。操作简单可进行中高通量检测。劣势是对比度低,可能会低估制剂配方中形成的不可见蛋白质颗粒,对气泡敏感,某些脱气技术会改变样本性质,更重要的只适合表征颗粒大小和分布,不能通过形态来分析颗粒。电感应区检测方法:基于库尔特原理检测颗粒,可检测0.4∽1600μm范围内的颗粒(不同商业化库尔特颗粒计数及粒度分析仪有变化)。稀释悬浮在电解液中的样本颗粒通过小孔管时,取代相同体积的电解液,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小孔管内外两电极间电阻发生瞬时变化,从而中断电场,产生电位脉冲。脉冲信号的大小和次数与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成正比。 信号响应不受颗粒类型的影响(如颜色、硬度、不透明度和折射率变化)。本技术优势不受溶液光学特性的影响,可实现单孔中高通量样本检测。劣势是需要大样本体积,需要较低颗粒浓度,有时样品必须在电解质溶液中稀释获得足够电导率,可能会改变样品性质。同样也不能提供形态学参数。显微计数法:采用光学显微镜(LM)检测和分析颗粒,光在样品上透射或反射后通过一系列透镜,直接采用目镜观测,或数码相机采集信号成像。图像分析可使用软件系统,按照一定参数对颗粒群体进行分析。优势是可直接观察溶液中颗粒,可视化计数颗粒大小和数目,并鉴别颗粒形态。可与红外或拉曼计数整合来鉴定颗粒化学组成。但劣势是人工分析费时费力和通量低,难以看到低光学对比度颗粒,自动化程度低。颗粒鉴定表征可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技术,本文不做深入论述。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案例鉴于不溶性微粒研究在生物制品中重要性,有必要深入研究病毒为载体基因治疗产品中病毒颗粒聚集体和不溶性颗粒形成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水平。以下案例简要说明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微粒分析方案。AAV生产超滤工艺中颗粒监控AAV生产过程中超滤环节将AAV浓缩并置于最终制剂配方缓冲液中,作为生产工艺中关键步骤,需要深入研究和加深对AAV载体超滤的理解。美国Voyager Therapeutics公司研究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和操作条件对复合再生纤维素(CRC)超滤膜的通量和传输的影响,采用AAV2和AAV9两个血清型病毒载体,以及对AAV超滤行为的定量理解,并指导工艺开发。利用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研究病毒浓缩超滤工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亚可见颗粒,当通过CRC超滤膜时,膜截留分子量和操作条件对通量影响。下图结果展示1到10μm之间颗粒采用MFI检测时存在明显差异。两个批次A和B实验,对于特定的膜批次,当处理时间较长时,亚可见微粒浓度较高。与较低TMP 6.5 psig相比,当采用更高TMP(20 psig)进行超滤时,亚可见微粒浓度降低。这归因于较低TMP下超滤时,泵通过管道和通道次数增加导致。本研究可指导超滤工艺的条件设置。MFI系统具备自动进样系统,可一次自动检测多达90个样本,非常适合AAV生产过程中工艺优化。不同渗透率RC2A膜超滤的AAV2样本的不同大小颗粒评价,上图批号Lot A样本,下图Lot B样本AAV基因治疗产品稳定性研究制剂配方中AAV长期稳定性和密封容器封闭的完整性是冷冻产品两个关键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和物理降解,也为了长期存储和运输,AAV原料药和产品制剂通常冷冻在≤-60 °C下,有时允许产品制剂短期存储在医院的2-8°C冰箱中。在制造、贴标签和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发生冻融循环。除了长期稳定性外,在外暴露期间AAV的稳定性也很重要。不同AAV血清型和制剂配方差异导致这期间的稳定性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制剂配方早期开发过程中获得数据来确认AAV在制造、贴标签和临床使用期间将保持稳定是有意义的。为了研究温度、存储时间和冻融率对AAV8和AAV9稳定性的影响,美国REGENXBIO公司研究低浓度和高浓度AAV8和AAV9病毒在五个冻融循环中,预期存储以外时间的稳定性,考察病毒关键质量属性变化情况。下图是采用数字PCR检测病毒载体基因组浓度(GC/mL),结果显示病毒效力和浓度在方法误差范围内保持稳定。采用光阻法检测亚可见微粒(Particles/mL ≥10 μm)。左边第1列是配方F1中AAV8,第2列是配方F3中AAV8。每个小图中左边一对柱状图是低浓度结果和右边一对柱状图是高浓度结果。对照组标记为Cont.和累积预期存储时间外暴露样本标记为TOIS。实验结果显示TOIS后颗粒数非常低,≥2 μm的颗粒≤78个/mL,≥10μm的颗粒≤10个/mL,≥25μm的颗粒≤2个/mL,和≥50μm的颗粒0个/mL。在本研究设定实验条件下,结果表明AAV8和AAV9产品质量属性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稳定性适合用于生产和临床使用。作者认为光阻法有局限,可能低估了半透明的蛋白质颗粒和病毒聚集体颗粒,后续研究需要采用微流成像技术对亚可见颗粒进行表征和稳定性研究。同样研究冻融条件对病毒载体稳定性影响,美国堪萨斯大学疫苗分析和制剂中心科学家(Vineet Gupta,2022,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研究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载体稳定性,使用TEM、NTA和MFI三种互补的病毒颗粒表征技术研究病毒载体在冻融应激下稳定性。4种不同制剂配方(Form 1-4)在0、3和6个冻融循环条件下亚可见颗粒变化,研究冻融对病毒载体稳定性影响。参考下图,结果证明了通过MFI可检测到样本中存在大量的亚可见微粒。揭示某些制剂(制剂F1和F3)病毒载体亚可见颗粒浓度与病毒载体滴度损失之间存在负相关,制剂配方2和4没有变化。与上述研究类似,Kumru等2015年观察到在冻融循环时,特定配方中溶瘤单纯疱疹病毒1的体外效力值和亚可见颗粒浓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基于多项研究,不同制剂配方中观察到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在评估病毒感染能力和稳定性时,需要同步进行亚可见颗粒研究。综上所述,基因治疗产品在研发、生产、存储等多个工艺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样本中颗粒情况,从早期到晚期开发阶段都需要监测颗粒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索研究病毒聚集体和颗粒产生的原因。可采用多种不同分析检测技术联合使用,针对纳米级和微粒级颗粒进行全范围覆盖。特别是参考中美药典对不溶性颗粒检测规定,借鉴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药物颗粒分析经验,不同方法优势互补,采用光阻法、显微计数法和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对亚可见微粒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基因治疗原料药和药品中颗粒形成原因,可用于优化病毒载体生产和纯化工艺、筛选合适制剂配方和存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产品疗效。索取资料请扫上方二维码参考文献:Alexandra Roesch, Sarah Zolls, et al. Particles in Bio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Part 2: An Update on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Proteins, Viruses, Vaccines and Cell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21) 1−18于雷,裴德宁等. 基因治疗产品中病毒颗粒的微粒特性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Chin J Pharm Anal 2020,40(1)Andrew D.Tustian, Hanne Bak. Assessment of quality attribute
  • 默克密理博“一机六水”泡泡龙获奖名单公布
    各位仪器信息网用户,新年好! 默克密理博与仪器信息网合作举办的“玩泡泡龙游戏,赢iPOD大奖”活动已于2011年12月16日正式落幕。经过最终参赛成绩的确认,现公布如下获奖者名单*: 优胜奖:奖品iPOD nano 8G一台陈治远,广西中医学院,游戏成绩:166分 幸运奖:奖品 微软无线鼠标一个 姓名 联系电话 倪萍萍 189****1816 吴帅 136****2925 张四军 136****6192 张志伟 087****3106 顾真丹 135****7853 张铁军 130****1315 李敬坤 182****0596 段小鹏 158****9965 马君 023****2578 徐振岳 136****5986 参与奖:奖品 精美鼠标垫一个详见此处 * 默克密理博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本次活动自上线以来,广大实验室纯水用户积极响应并踊跃参与,其中不乏大量的默克密理博(原密理博)的忠实用户,并且收到了制药、食品、化工、能源、电子、生命科学、环境监测、日用消费品等行业用户的好评(节选如下),以及将近两百条的回复评论。默克密理博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鼓励,我们将继续开发实验室纯水产品、不断满足分析行业日益增长的对超纯水品质的需求。 仪器信息网ID号 您的通关感言?您对“一机六水”的看法? 1076443939 很好的机器,如果价位合适,希望买一台。 654456 比较有趣味性的一个游戏,寓教于乐,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列的产品特性! 7336167 一机六水确实不错,对于一些大型实验室来说可以避免需要买多台纯水机, angellovers 算是纯水制造的一次革命吧 效果挺好的 boboenid007 一机多用,很科学、便捷,质检行业很需要这样的仪器! chejinshui 有点意思! clnir 实验室一直在用,做HPLC用水,用着简单,效果好。 gaolingling 有没有全面的介绍啊 genie0925 很长知识。很好,很强大。集成性很强,省空间,实验室寸土寸金,操作简单方便langhuashang 继续加油! lanlan726 一机六水 很好的解决了实验室内各种检测难题 lilongfei14 非常强大,可惜我们知道的太迟了 lirva 通过小游戏,学习了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有收获! liushuitonghua 在游戏中了解仪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好的点子 liwenzhong 之前在原单位用地知识密理博的比较原始的机型,现在发展真快啊,应该会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的,大力支持 Mickeylin 挺厉害,但是肯定很贵 mosfet 不愧为行业老大 nankingee 在药物筛选discovery阶段,液质分析工作中,Milli-Q 的水做流动相是可靠的,被信赖的! phillyrin millipore的纯水机很好用。当年的milli-Q50用了好多年,还是很耐用。 qianghua_ustc1 很不错的产品,功能强大,值得关注! shuiqingyin 有机会一定买一台试试 suredt 很好很强大,对多平台、研究方向广的综合性实验室来说是福音。还没看到价格信息,应该是跟强大的功能成正比啦。实验室现在那台小Q,贴着“质谱专用”的纸条,地位已经相当高。如果搞一台一机六水,估计要放进保险柜,每个平台的课题组长配一把钥匙,哇咔咔^ sxjht-123 动画形象,令人记忆深刻! watson022 密理博的产品越来越好了 wumin0930 很强大.各行各业都有接触到. wy9871124 希望Merck越做越好,呈现更多精彩 xmyichenrhm 非常高端的产品,人性化设计 yonglinxu 性能很强大,下回跟领导推荐啊 zghkmj 不错的小游戏,既可以娱乐又有机会可能会拿到点奖励,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真正了解millipore的一些配置的具体功能及应用方面 zhangdp 挺好,一直在用,尽管有一定费用,但水质一直稳定 zhao1hao2985 纯水机的领域原来也是这么复杂的啊。谢谢了!让我增长了见识 zhuyanhua 对于环境样品的分析,水质非常好啦! 关于默克密理博POD革命“一机六水”的常见问题:问:POD是什么?POD革命又是什么?答:POD(Point of Delivery)为新一代Milli-Q纯水/超纯水机的远端取水手柄,该设计为默克密理博独家创新产品,方便用户从实验室不同的地点取用不同品质的纯水/超纯水,最大化利用了Milli-Q水机的强劲产水功能。POD革命意为POD带给实验室用水方式的革命,即积极掌控(Proactive Control),优化流程(Optimal process),惬意体验(Delighted experience),综合在一起,同样被称为POD。 问:“一机二水,超纯六水”是什么?答:“一机二水”指的是POD系列水机均能够同时生产两种品质的实验室用水(纯水、超纯水),“超纯六水”指的是POD系列水机生产的超纯水能够搭配终端精制器(PAK)进一步精制成6种满足各种高要求的分析用水,即“一机六水”。终端精制器与分析用水的对应关系如下: 终端过滤器 功能 应用范围 热点应用 Millipak 去除颗粒和细菌 HPLC分析 颗粒分析测试 AA分析 电子器件冲洗 细菌去除 TOC分析 颗粒物去除 光学镜片冲洗 BioPak 去除热原和核酸酶 RT-PCR实验 热原去除 DNA分析实验 核酸酶去除 细胞培养实验 蛋白质分析 EDS-Pak 去除内分泌干扰素 环境分析实验 双酚A检测 雌激素实验 塑化剂检测   内分泌干扰物去除 LC-Pak 去除痕量有机物 UHPLC分析 皮革奶检测 LC-MS分析 瘦肉精检测 有机物去除 三聚氰胺检测 VOC-Pak 去除挥发性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 空气污染物检测 氯仿去除   甲苯去除   Q-POD Element 痕量元素分析用水 痕量元素分析 单晶硅/多晶硅分析 ICP-MS分析 硼元素分析 点击此处索取终端精制器(PAK)的资料 欢迎联系默克密理博纯水市场部产品热线:400-889-1988Email: china.marketing.online@merckgroup.com
  • 光刻管控新仪器-普洛帝光刻胶液体颗粒计数器
    光刻管控新纪元——普洛帝光刻胶微粒鉴识者的华丽登场 在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中,普洛帝光刻胶液体颗粒计数器的璀璨问世,不仅铸就了半导体制造精密控制艺术的又一巅峰,更如同一束曙光,照亮了产品质量飞跃与生产效率腾飞的康庄大道。这不仅仅是一款仪器,它是智慧的结晶,是精准与效率的代名词,正悄然成为各大芯片制造巨擘手中那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普洛帝光刻胶液体颗粒计数器,这位光刻胶微粒世界的“显微镜大师”,以其无与伦比的敏锐洞察力和超凡脱俗的精准度,穿梭于微纳米世界的浩瀚之中。它仿佛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时刻紧盯着光刻胶的每一个细微角落,不放过任何一粒可能扰乱光刻图案纯净与精准的“不速之客”。在它的守护下,芯片制造的每一寸土地都沐浴在纯净与精确的光辉之下,确保了每一块芯片的诞生都承载着对完美的无尽追求。 其流体力学设计的精妙绝伦,如同溪水潺潺,确保了样品在检测过程中的平稳流淌,减少了任何可能的波澜,让测量结果更加贴近真相。而激光散射技术的运用,更是将检测灵敏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是纳米级的微小颗粒,也难逃其法眼,无所遁形。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普洛帝还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智慧之光。它如同一位智慧的导师,能够自动识别并分类不同尺寸的颗粒,为工艺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宝藏。这些数据如同繁星点点,指引着生产团队在质量控制的征途中不断前行,快速定位潜在污染源,精准调整工艺流程,让质量控制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展望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风起云涌,对芯片性能与可靠性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对极致与完美的无尽追求。普洛帝光刻胶液体颗粒计数器深知此道,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量子传感、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不断迭代升级,以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与挑战。同时,它也将积极拓展其应用版图,从半导体制造的深邃蓝海,驶向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更广阔的高精度制造领域,为全球工业升级的壮阔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斯派超推出同时进行颗粒自动计数、磨粒智能识别和铁磁性颗粒浓度和数量检测的LNF多功能磨粒分析仪
    Spectro- LNFQ200系列用于油液分析、状态监测和制定可靠性维护计划,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分析平台。它分为颗粒计数器、磨粒形貌分类器和有铁磁性颗粒计数器三个模块,客户能自由搭配。LNF技术是与美国海军合作开发的,提供了颗粒计数与清洁代码,外来污染、异常磨损分类,铁磁性磨粒测量和游离水计算。Q200系列检测设备简单易用、检测速度快。 “LNF Q200系列能帮助使用者简单快速地进行设备状态监测。所有此系列仪器均无需校准,并具有直观、易于使用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因此,操作人员培训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而无需若干天。”公司首席执行官Brian Mitchell解释说。LNF Q200系列现已推出三种配置,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设备监测的需要。Q210是业界最好的颗粒计数器,并具有将磨粒与进入设备的外来污染物区别出来的独特能力,而Q220是在Q210的基础上添加了LNF自动磨粒形貌分类的功能。Q230的配置包括颗粒计数器、自动形貌分类器以及磁力计,其中磁力计能对铁磁性磨粒进行量化和趋势分析,以ppm为单位。所有型号均可选配粘度测量功能和自动进样器。Q200系列是专门为在用润滑油分析而设计的。该系统可检测高达500万颗粒/毫升很脏的油样或烟炱含量高达2%很黑的油液,也能区分水珠和气泡。商业实验室管理人员和PDM管理人员非常看重 Q200能够计算自由水,能区分污染物(二氧化硅)和设备磨损磨粒(金属),通过鉴定磨损类型、磨损模式以及潜在来源来对磨粒形貌进行分类。 关于斯派超科技公司斯派超科技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专门提供工业油液性能分析仪器和软件。斯派超科技是一家全球性润滑油、燃油和水处理分析仪器供应商,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军事。行业客户包括石油石化、矿山、电力和水处理公司以及商业检测实验室。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pectrosci.com
  •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计划于2010年8月15-18日在西安召开,预计会议规模约400人。中国颗粒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工作将与此次会议同时举行。会议将按大会特邀报告、分会交流、以及墙报交流的方式进行。会议同期还将安排企业交流专场、仪器设备展览。衷心欢迎海峡两岸广大从事颗粒技术研究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及研究生踊跃投稿参会。   本届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中国颗粒学会测试专委会、陕西省颗粒学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协办。   一、时间安排 时 间 事 项 2010年3月 会议第一轮通知 2010年6月15日 会议论文接收截止 2010年7月 会议第二轮通知 2010年8月15日 会议报到 2010年8月16-18日 会议开会、参观 二、大会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席 郭慕孙 主 席 李静海 副 主 席 胡荣泽 徐德龙 林鸿明* 刘 禹 程光旭 委 员 (按音序排列, *为台湾代表) 蔡楚江 蔡小舒 岑可法 陈宏勋 陈建峰 陈建民 陈俊武 陈清如 陈胜利 陈文章* 陈运法 陈尊裕 程 易崔福德 戴明凤* 戴遐明 丁忠浩 董青云 都有为 冯平仓 葛宝臻 葛 蔚 古宏晨 顾兆林 韩 鹏 韩仲琦 何 清 华灯鑫 黄健平 简淑华* 金 涌 李春忠 李凤生 李洪钟 李顺诚 李星国 李永丹 梁 勇 刘春艳 刘如熹* 卢春喜 卢寿慈 路 红 骆广生 马晓迅 任 俊 任中京 沈志刚 宋金子 王 丹 王淀佐 王格慧 王金华 王树林 王新民 王燕民 魏 飞 吴澜尔 徐 政 颜富士* 杨伯伦 杨华明 叶君棣* 叶旭初 于溯源 余绍火 郁卫飞 张立德 张美根 张仁健 张少明 张锁江 张文阁 郑少华 郑水林 周定益 周素红 朱庆山 朱以华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曹军骥 段志善 张福根 委 员 周家茂 朱建辉 范金禾 孙香玲 杜 晶 白蕴如 韩秀芝 徐 菡 赵晓力 付信涛 胡明达 三、分会场设置及主要内容 分会场 主要内容 分会场1 颗粒测试与应用 l 颗粒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几何性能、物理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 l 在线测量与控制 l 颗粒特性对粉体产品性能的影响 分会场2 气溶胶 l 气溶胶基本特性、监测与分析 l 气溶胶环境气候健康效应 l 气溶胶污染与控制 分会场3 流态化基础研究及应用(气/固、液/固、气/液/固) l 鼓泡床、快速床、循环床、喷动床,以及流化床中的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 l 特殊流化床(纳微颗粒、磁场、声场、超重力、振动、超临界流体、高压、撞击流) l 流化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 l 多相流与旋风分离器、流化床的工业应用 分会场4 颗粒制备与应用技术 l 颗粒制备技术、表面改性处理技术 l 颗粒应用技术 l 颗粒制备与应用技术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 分会场5 超微颗粒材料(包括纳米和微米) l 制备、表征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特别是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 l 在环境、能源、保健等领域的重要意义及其客观需求 l 产业面临的市场和技术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分会场6 企业交流会 l 技术、产品信息发布 l 针对企业会前提出的问题,现场交流   四、组织形式   1. 欢迎各位会议代表就最新研究进展做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   2.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颗粒学最新研究进展做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   3. 年会学术委员会将从宣读论文的作者中评选“青年优秀论文奖”(40岁以下)和“优秀研究生论文奖”。   五、会议征文   1. 所有投稿论文将收录进会议文集。   2. 每篇论文要有英文题目、摘要、参考文献、图题表题和作者信息等。   3. 论文投稿请直接投寄全文,并发送电子邮件至学会秘书处:Email:klxh@home.ipe.ac.cn。投稿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15日。   六、同期展览、交流   为了便于企业宣传、展示最新的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将在会议同期举办颗粒/粉体技术及设备展,展览内容包括: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技术及设备、颗粒/粉体材料及产品、颗粒/粉体应用技术等,热忱欢迎相关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   会议同期还将专门组织企业交流会,希望参与会上交流的企业若需解决哪些问题,请于会前告知会议组委会,以便提前协调、联系。   七、广告服务   会议文集热诚为国内外企事业界提供各种宣传专页(刊登单位自行设计),请有意刊登宣传材料的单位于6月30日之前与会议组委会联系。   八、评选并颁发“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为鼓励颗粒学领域内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颗粒技术青年人员成长,中国颗粒学会于1997年起设立了“青年颗粒学奖”,并在每次年会筹办的同时评选该奖,颁奖仪式在大会闭幕式上举行。   2007年8月初,经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已经成为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欢迎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申请(申请者年龄不得超过42周岁)。申请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30日。详情及下载申请表请登陆中国颗粒学会网站:www.csp.org.cn。   九、会议注册费   注册费:包括资料费、专题讲座费、会议费、参观等,不含代表住宿费。   提前注册:1400元/人(不含住宿费),学生800元/人,学会会员1200元/人   会场注册:1500元/人(不含住宿费),学生900元/人,学会会员1300元/人   开户行及账号:北京工商银行海淀西区支行 中国颗粒学会 0200004509014413416   (注:需要办理会员证的代表,请从中国颗粒学会网站www.csp.org.cn下载会员报名表。)   十、会议地点及住宿   地 点:陕西宾馆(陕西丈八沟宾馆)12号楼: 西安市丈八北路1号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812020)   住 宿:陕西宾馆(陕西丈八沟宾馆)   12#楼(五星级):440元/标准间 7#、8#、11#楼(三星级):320元/标准间。   十一、会务组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中关村北二条1号(100190) 中国颗粒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韩秀芝   电 话:010-62647647/62647657 传真:010-82629146 E-mail: klxh@home.ipe.ac.cn   中国颗粒学会   2010年3月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回执 姓 名 性别 电话 工作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您希望以哪种方式交流论文? 大会报告□ 分会邀请报告□ 分会报告□ 墙报□ 是否是在读研究生? 是/否 是否是青年学者(40岁以下)? 是/否 房间预定 12#楼(五星级) 拼 房 □ 包房□ 7#楼(三星级) 拼 房 □ 包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