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酶分解率效果

仪器信息网酶分解率效果专题为您整合酶分解率效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酶分解率效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酶分解率效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酶分解率效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酶分解率效果话题讨论。

酶分解率效果相关的论坛

  • 【求助】测DDT分解率

    想请问一下大家,一般测DDT分解率用的DDT是多大浓度的,我看到有用1ug/ml,是不是浓度太高了。另外,想问一下,DDT在进样口太容易分解了,有没有测DDTs总量的,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不考虑DDT分解的问题了?谢谢!

  • 【求助】关于气相色谱ECD做有机氯农药分解率过高的问题

    求救:我是VARIAN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CP3800 用ECD做666DDT时打进去的p,p'-DDT分解得离谱,三个峰高DDE:DDD:DDT=10:1:1 后来换了衬管,洗了进样口,还截了段柱子,没什么效果,有时候出来10:1:10 可怜现在还在加班搞这个,高手救命啊!!!有人遇到过这事吗,指教一下了!!!谢谢

  • 自来水余氯致癌?大部分余氯加热会分解

    最近,网上流传称"自来水余氯(漂白粉)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传言让人们再次对自来水产生疑虑。 昨天,记者就此核实时,专家指出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很微量,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也没有此方面直接的流行病学证据。 传言:喝烧开自来水可致癌 近日,一篇题为《自来水余氯(漂白粉)的危害有多大?你全家喝的水安全吗???》的微信转发量颇高,文中称,为防止水中细菌病毒,自来水会加氯,也就是漂白粉,但氯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尤其是把自来水烧开了喝更可怕更不安全,氯受热后与水中有机腐质产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长期饮用含余氯的水会导致心脏疾病、贫血症、膀胱癌、肝癌、直肠癌等等。 另外,长期用含余氯自来水洗澡,浴室内氯气总量中是平常通过饮用进入人体体内氯的6~8倍,日积月累到中年致癌率也会增加30%. 求证:大部分余氯加热分解 食品工程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介绍,氯气或者二氧化氯是自来水杀菌方案中经济高效的一种,在世界许多地方被广泛使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自来水余氯标准是允许含量为5mg/L,而实际上自来水余氯含量都控制在1mg/L以下甚至更低。 我国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出厂水的余氯含量最低不能低于0.05mg/L,最高上限为4mg/L.此前媒体报道,目前北京各水厂出厂水余氯每升水中的含量在0.4至0.8毫克之间,通过管网的输送,到用户家中时都会有一定消退。 云无心指出,能杀菌的氯自然有一定毒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氯划在"致癌分类"的第三类,为"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余氯致癌"目前流行病学调查也没有此方面直接认同和支持的证据。人在洗澡吸入余氯量更低,只要没闻到或没尝出水中的氯味,就不用担心余氯,就算其中有一点余氯,加热时也会大部分分解。 自来水集团96116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自来水公司出厂的水都符合国家标准,加热后,氯挥发更快,在敞口容器放置一会儿,略微带点氯味也是正常安全的。

  • 【求助】有关相变过程+碱式碳酸镁的加热分解

    想问一下一些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晶过程,就是无定形转变成结晶形的相变过程,想具体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我本身不是学化学的,所以不大懂。谢谢拉! 还有就是关于碱式碳酸镁的加热分解。文献中提到它在510度左右的一个放热峰,并指出它可能是碳酸镁的结晶化或氧化镁的结晶化造成。而我做的实验中,只有CO2气氛下有此峰,空气和N2气氛下都没有。很是有些不解。恳请大家帮我分析分析。再谢谢拉!

  • 【实战宝典】样品分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常见的几种分解方法及优缺点?

    问题描述:样品分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常见的几种分解方法及优缺点?解答:[font=宋体]在分析工作中,试样的测试基本上在溶液中进行,因此,若试样为非溶液态,则需要通过适当方法将其转为溶液,这个过程称为试样的分解。[/font][font=宋体]在分解试样时,必须注意使试样分解完全,处理后的溶液中不应残留原试样的细屑或粉末。试样分解过程中待测组分不应挥发损失,不应引入被测组分和干扰物质。[/font][font=宋体]常见的分解方法有溶解法、熔融法、半熔法、干式灰化法、微波辅助消解法等。[/font][font=宋体]熔融法是指将试样与酸性或碱性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让其进行复分解反应,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根据熔剂性质可分为酸熔法和碱熔法。不溶于水、酸或碱的无机试样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分解。但是熔融时要加入大量熔剂,故会带入熔剂本身的离子和其中的杂质。熔融时坩埚材料的腐蚀,也会引入杂质。[/font][font=宋体]半熔法又称烧结法,是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试样与熔剂发生反应。与熔融法相比,半熔法的温度较低,加热时间较长。[/font][font=宋体]干式灰化法适于分解有机物和生物试样,以便测定其中的金属元素、硫及卤素元素的含量。干式灰化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加入或只加入少量试剂,这样避免了外部引入杂质,而且方法简便。缺点是时间长,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少数元素挥发及器皿壁粘附金属而造成损失,造成回收率偏低。[/font][font=宋体]目前实验室常用的两种分解方法为溶解法和微波辅助消解法。溶解法是指采用适当的溶剂将试样溶解制成溶液,常用的试剂有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等。常见的溶解法有电热板、石墨炉、全自动消解等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干扰测定结果,消解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而且会用到大量的腐蚀性试剂。[/font][font=宋体]微波辅助消解法应用始于[/font]1975[font=宋体]年,并很快得到广泛应用。化学实验中所用的[/font]2.45GHz[font=宋体]的微波由于其频率与分子振动频率接近,可使溶液中极性分子高频转动和发生离子迁移而迅速产生大量热能,同时分子之间的碰撞也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概率。在微波辅助消解中,这些作用还会使固体物质的表层膨胀、扰动而破裂,从而使暴露的新表层再被酸浸蚀,消解效率远远高于仅用酸加热的方法。微波辅助消解由于其消解时间短、消解能力强、试剂用量少、无挥发性元素损失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消解方法,基本已经覆盖了各类样品消解的标准方法如食品、土壤等。微波消解仪逐渐成为各个实验室的标配仪器。[/font][font=宋体]虽然密闭微波消解应用广泛,且方法成熟,但常规的微波装置仍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对消解容器有很高的要求,这对微波消解的参数设置,如温度、压力、消解时间、样品量等有很大制约。新型的“超级微波化学平台”克服了上述限制,消解时将样品连同容器放入反应腔内并浸在吸收微波的液体中,在反应室内充惰性气体并达到一定压力。然后通过微波加热,样品容器都有盖子并有一个小孔保持样品消解罐内外压力平衡,无需承受压力差,可用玻璃、石英、[/font]TFM[font=宋体]等材质消解罐,使用操作非常简单灵活。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密闭微波消解的限制,消解温度更高([/font]300[font=宋体]℃),消解压力更高([/font]200bar[font=宋体]),样品量更大(单个样品可达[/font]25-30g[font=宋体]),样品处理通量更大。此外由于预加压,样品消解处于亚沸状态,样品间没有交叉污染并且温度压力自然平衡一致。因此,不同化学体系和不同样品基质的消解反应可以在一个单反应室内同时进行。这些优势极大地拓宽了微波辅助消解的应用范围并增强了消解效果。可以消解普通微波消解难以消解的铂族金属、高纯石墨、原油、高聚物等样品。简单的样品容器设计对最小酸量也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足够消解即可。而常规微波装置中的密闭消解罐则因参数监测和控制的需要而必须有足够多的酸量。因此超级微波的消解用酸量明显减少,省去了后续赶酸步骤。由于超级微波的温度和压力大大提高,许多情况下使用稀酸即可达到消解目标,降低了稀释倍数、酸度残留和废液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已开始大量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font]以上内容来自仪器信息网《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

  • 如何用电化学方法分解有机相

    [em03] 各位大侠好,我有个问题请教,我想用电解的方法把有机物分解,电解质为酸性的硝酸钾,阳电极是钛发现导电性很差,必须15伏以上才有电流通过,并且还溶解,有机物分解效果很差,各位大侠能帮忙分析如何才能把有机物分解?谢谢

  • 【讨论】“牛奶抗生素分解剂”——又一种“新”的乳品非法添加剂浮出水面

    两个多月过去了,三聚氰胺事件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有报道说,蒙牛和伊利两家企业的奶制品销售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八成。然而近日来,一条关于牛奶中非法添加“抗生素分解剂”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这种神秘的“牛奶抗生素分解剂”到底是什么物质?会成为下一个“三聚氰胺”吗?为此,笔者搜集了目前网上有关信息,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如下:1.使用抗生素分解剂可大大节约成本 我国《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生鲜乳中抗生素“不得检出”,但是由于乳牛用药不当和不注意安全采乳时间等原因,目前抗生素含量超标的“有抗奶”仍广泛存在。一支几十元的“抗生素分解剂”可分解4到5吨牛奶中的抗生素,而1吨 “有抗奶”和“无抗奶”的收购价格相差近千元,分解剂的使用极大的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 另外,用含抗生素的原奶做酸奶或乳酪时,残留的抗生素会抑制细菌的发酵,从而影响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这也是市场上酸奶价格普遍较贵的主要原因,如果使用了抗生素分解剂后,有抗奶可以加工成质量达标的酸奶,将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利润。2.抗生素分解剂是什么物质?真有那么神奇? 所谓抗生素分解剂,其实就是β-内酰胺酶,有A类、B类两种,可分别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起分解作用。 按某公司的介绍,该产品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β-内酰胺酶高效表达菌株,通过色谱层析技术获得重组β-内酰酶(TEM1),具有纯度高、活性高、专一性强等特点。A类可以有效的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氨基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羧基青霉素类,如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等;及脲基青霉素类,如呋苄西林、美洛西林等。而B类则可以水解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药物。 由于青霉素是目前治疗牛乳腺炎的首选药物,同时也是牛奶中最常见的残留抗生素,此时抗生素分解剂就可派上用场。 有不同意见认为,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成分复杂,种类多样,因此单一的针对一两种抗生素的所谓分解剂不可能起到某些产品宣传的“分解率达到99%以上”神乎其神的效果。3.抗生素分解剂的使用有什么危害 β- 内酰胺酶是非法的食品添加剂,国际和国内均不允许该酶在牛奶中作为添加剂使用。 目前尚无β-内酰胺酶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相关资料。但是这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危害,恰恰相反,唯其未知反而更易令人感到恐惧。只是由于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或者短时期内一些潜在的危害还没有表现出来。 间接的危害有:该分解剂的使用可能助长牛奶生产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滥用,这会加速耐药菌的传播。4.有多少家企业在使用抗生素分解剂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崔生辉博士在《“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鉴定与检测》一文中指出,2006年5~8月间分3次从北京零售市场上随机采集了5 个厂家生产的38 份牛奶样品中有63.12%(24/38) 检出了β- 内酰胺酶。 现在在网上还可以搜出2006年的介绍抗生素分解剂的网页,消息来源显示是青年时报。在另一则2006年8月的网上新闻中记者提到,某产品销售商称“蒙牛、伊利和三鹿都使用我们的产品,蒙牛主要是内蒙总厂使用,伊利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分厂在使用,还有一些国内较知名的乳业公司正在跟我们洽谈,想使用我们的产品”。所以抗生素分解剂并不是一种新的非法添加剂,很可能在2006年就已经普遍使用了,当时也有新闻披露,但是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文 露露)

  •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效果及广阔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绿色食品 摘要: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的需要,新方式,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肯定。本文通过介绍微生物肥料的个别种类与生产作用效果的分析,讨论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微生物肥料的主要优点是能改良土壤,不污染环境,无毒副作用,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肥料。将微生物肥料应用在种子和土壤上,可增进土壤肥力,协助植物吸收营养,增强植物抗病及抗旱能力,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一、 微生物肥料的分类与应用 按微生物肥料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放线菌肥料(如抗生菌类),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按其制品内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分为单纯微生物肥料,复混微生物肥料。 (一)根瘤菌肥料   根瘤菌肥料是用于豆科作物接种,使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接种剂。复合根瘤菌肥料以根瘤菌为主,加入少量能促进结瘤、固氮作用的芽胞杆菌、假单胞细菌或其他有益的促生微生物的根瘤菌肥料,称为复合根瘤菌肥料。加入的促生微生物必须是对人畜及植物无害的菌种。   (二)固氮菌肥料   固氮菌肥料是以能够自由生活的固氮的微生物为菌种生产出来的固氮菌肥料。按菌种及特性分为自生固氮菌肥料,根际联合固氮菌肥料,复合固氮菌肥料。固氮菌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特别是禾本科作物和蔬菜中的叶菜类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   (三)磷细菌肥料   磷细菌肥料是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的磷转化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磷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解磷菌的种类很多,按菌种及肥料的作用特性分为,有机磷细菌肥料,无机磷细菌肥料。有机磷细菌肥料是指在土壤中能分解有机态磷化物(卵磷脂,核酸,植素等)的有益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微生物肥料。无机磷细菌肥料是指能把土壤中惰性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态磷化物,溶解转化为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化物。   (四)硅酸盐细菌肥料   硅酸盐细菌肥料是指在土壤中通过硅酸盐细菌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刺激作物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对作物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的微生物制品。 二、微生物肥料的肥效   微生物肥料和化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比传统施肥增产的报道占98%,其中增产幅度超过5%的报道占87.4%,超过10%的占56.6%。微生物肥料种类以固氮菌类,解磷细菌类,解钾细菌类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为主。菌根菌类,复合微生物肥料,PGPR类,固氮菌类,光合细菌类和解钾菌微生物肥料的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2.3%,21.2%,16.5%,14.7%,13.6%和12.2%。1989年以来非根瘤菌类微生物肥料的文献以应用效果试验的报道为主,其中增产的占绝大多数,约98%,所以微生物肥料的增产作用是应给予肯定。   (一)不同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   据文献综合分析,各类微生物肥料的平均增产效果不同,范围在12.0%-22.3%,菌根菌类微生物肥料主要应用于林业生产,增产约22.3%;解钾菌肥料的增产效果最低,但在甘薯上用作基肥效果较好,增产率23.2%;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约为21.2%。   (二)微生物肥料在不同地区的应用与增产效果   目前,我国约20多个省(市,区)都有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其中华中地区最多,报道的试验次数为44次;华北和西北次之,分别为43和34次,华南和东北较少,前者为9次,后者为8次。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应用于30多种作物上,其中,禾谷类作物应用最多,其次是油料和纤维类,应用较少的是烟草,糖,茶,药,牧草等,但不同作物因不同的生理特点,环境,接种物的种类和农业措施,应用效果不同,糖料作物的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茶叶,蔬果增产25.4%,牧草类增产26.1%纤维,薯类,油料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7.1%,17.8%和15.0%,微生物肥料对禾本科作物的增幅最低。   (三)近年微生物肥料田间试验应用效果   2003-2006年,在小麦,玉米,番茄,马铃薯四种作物上进行微生物肥料应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可使小麦,玉米化学肥料基肥用量降低25%-30%,并使小麦,玉米的产量比常规施肥量高4.7%和18.1%;使番茄,马铃薯化学肥料基肥用量降低30%-45%,并使番茄,马铃薯的产量比常规施肥量提高11.5%和36.2%。 三、微生物肥料的良好作用   (一)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改善作物品质   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各种自生、联合或共生的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分解磷、钾矿物的微生物,如一些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溶解出来,转变为作物能吸收利用的磷、钾离子,使作物生活环境中的营养充足。由于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在相同地力水平的土壤上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并且获得等效的增产效果。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如蛋白质、糖、维生素等含量的提高。(二)分泌生长激素   许多微生物种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对植物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生长素,吲哚乙酸,赤霉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等,能够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良好,进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三)增强植物抗病虫和抗旱能力   多种微生物可以诱导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甲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几丁质酶等参与植物防御放应,利于防病抗病,有的微生物种类还能产生抗菌素类物质,有的则是形成了优势种群,降低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菌根真菌由于在植物根部的大量生长,其菌丝除可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外,还可增加水分吸收,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四、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   (一)适用品种多,市场需量大   适宜施用微生物肥料的作物种类繁多,各种豆科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都可以应用微生物肥料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微生物肥料年产量在10万吨到40万吨,与同期化肥(约12000万吨)相比,微不足道,微生物肥料市场容量是相当大的。   (二)生产成本低,应用效果好   1997年4月,在意大利召开的“生物固氮、全球挑战和未来需求”会议指出,生物固氮比工业氮肥更能满足植物对氮肥的需要。因为生物固氮可以持续不断供应氮素营养,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投资少,成本低。化肥生产成本的提高,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已令广大农民难以接受。   (三)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   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对当今的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并且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质量下降,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消纳城市、农村废弃物的压力愈来愈大,因此,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显示出它的应用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   (四)微生物肥料本身的发展为其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   通过筛选优良菌种、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为生产优质的微生物肥料创造了条件,而且基因工程新菌株的出现使微生物肥料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近年来兴起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的研究和开发,更为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葛诚主编。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基础。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李明。微生物肥料研究。生物学通报2001,36(7):5-7 郭春景。微生物肥料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4 沈德龙,曹凤明,李力。我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06) 张敏,王兆玉。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北方艺园,2004,(05)

  • 【讨论】保险粉的常温分解率?

    大家好,俺最近在研究偶氮的反应过程的影响因数,请问各位大家有做过偶氮测试的同行,能帮忙解决一下,关于连二亚硫酸纳的在常温下的分解情况!

  • 肝脏一天能分解转化多少酒精,您知道吗?

    正常情况下,酒经胃肠道吸收后,在肝脏中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而后生成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每个健康的成年人都具酒精分解消化能力,不过每个人的解酒能力因先天遗传体质、是否常喝酒、年龄及喝酒当时的健康与心理状况会有所不同。一般成年男子体内每天约可快速消化分解由外摄取的26毫升纯酒精(60-80g),相当于一瓶啤酒的酒精量,超过此量就会有害肝脏。当然,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力不一样,身体内的酒精分解酶多少也不同,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酒精安全量。但是过量饮酒时,体内的乙醛来不及转变为乙酸,会生成大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出现醉酒或酒精中毒。要想避免酒精中毒,喝酒在晚餐时最好。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可以分解乙醇的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节律性, 即在中午时活性降低,而在晚上特别是夜间活性增加,也就是说在中午,乙醇不容易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时喝酒往往比晚上容易醉,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一般情况下,酒的酒精度数越高酒量就应相应减少,一天的总量,白酒一般应控制在50毫升左右,药酒控制在100毫升左右,黄酒可以在100毫升左右,红酒控制在150~200毫升,啤酒控制在500毫升左右为宜。

  • 【求助】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分解温度!!!

    最近做的样品中杂质较多,分离不太好。据说把进样口温度提高会有效果。但是进样温度太高会使样品分解吧,不知道在哪个温度范围内较好。我做的样品是萘类的。 还要请教一下,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一般相差多少合适啊??? 先谢谢啦![em0808]

  • 尤先科案中的二恶英分解:消除速度快于预期

    2004年,乌克兰现任总统维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遭受了严重的二恶英中毒事件。为了了解人体对清除TCDD的反应,研究人员分析了从这位政治家身上采集的一百多个样本。他们第一次成功地识别出了分解产物,他们还观察到当二恶英的剂量很高时——就像维克托尤先科的情况一样——排泄率比预期的要高。 二恶英被认为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污染物,降解速度很慢。以乌克兰总统维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为例,Empa分析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与日内瓦大学医院的医生一起,追踪了二恶英被人体分解和排出的机制。这项研究刚刚在医学杂志网上首次发表在柳叶刀.“我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识别并量化二恶英分解产物,”Empa专家Markus Zennegg总结了最重要的结果,他进行了大部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排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消化道,这证实了动物研究已经知道的情况。他们还发现消除半衰期大幅缩短,从之前观察到的5到10年缩短到16个月左右。剂量的增加明显增加了人体内负责二恶英分解的酶的产量。这项工作只有在维克托尤先科本人的合作下才得以实现。乌克兰总统同意公布结果,并允许日内瓦和基辅医院的医生在三年内采集100多份血液、尿液、粪便、汗液、皮肤、皮肤囊肿和脂肪组织样本。2004年冬天,乌克兰举行选举,选出新总统。维克托突然想到,维克托很可能得病了。经过3个月的检测,确定原因为二恶英中毒。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使诊断困难,但巧合也起了作用。几周后,受害者脸上的氯痤疮变得非常明显,这让一位英国医生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两个独立的实验室随后发现,尤先科血液中的二恶英含量是人口平均水平的5000倍。由于只发现了纯TCDD,推断他一定是被故意用人工合成的二恶英下毒。[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img]

  • 【讨论】有机锡标准品一氯三丁基锡(TBTCI)存不存在分解

    问题描述:本人新买了有机锡的标准品一氯三丁基锡 CISn(C4H9)3,配制成工作液后加内标衍生,衍生产物为乙基三丁基锡C2H5Sn(C4H9)3 (TBT),走GC-MS,发现会出二乙基二丁基锡 (C2H5)2Sn(C4H9)2 (DBT).疑问:1:这个标准是不是存在分解,如果存在,分解发生在那个步骤,是标准配制还是要衍生或是进样口。2:因为多出的目标物(DBT)也是我们的检测目标物,这样就存在定量的问题,TBT偏小。DBT偏高。我把谱图发上来大家看下

  • 水分解化合燃料用分解燃烧器

    今天不经意在网上看到一个叫做“水分解化合燃料用分解燃烧器”的发明专利,觉着很新鲜,在网上查了一下也有好多有关这个发明的新闻 发明者说:“水分解化合燃料用分解燃烧器”是以成本低廉的水为主要燃料,通过分解产生氢和氧并发生燃烧,从而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可替代一次能源20%——80%。同时,由于氢和氧燃烧后产生的是水,明显降低了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也避免了传统水煤气反应所带来的影响燃料燃烧等缺点。这种新兴产品具有工艺周期短、市场前景广阔、利润高等特点。这项发明可应用于热力电厂、供暖锅炉、化工热力等一切消耗能源的产业单位,是节能减排创新能源项目。“水分解化合燃料用分解燃烧器”无论燃烧多长时间,只需一次预热,可以采用自然状态下的河、湖等水源做燃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眨眼一看,这个发明确实很不错,环保且污染小,尤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看着就特别炫,但是这种东西真的可以吗,真的可以做出来吗? 看到这个发明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去年听一个朋友介绍的“空气发动机”的项目,据说项目做的很大, 看着也确实很吸引人,但是按照常理来看,总是不能理解,或许是我们知识浅薄吧, 今天发这个帖子就想知道一下这个发明是不是真的可行?有相关只是经验的朋友可以解释一下

  • 一款有神奇的美白效果的面霜,真是令人担忧

    最近我身边的同事,我的姐妹们都在用一款神奇的面霜,号称是中药产品,祛斑美白效果那真是看的见啊,让我看了也很是担心啊,我知道重金属对人体伤害很大,但是她们只看效果。我每次见到她们都叫她们少擦点。这些人擦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美白效果。大家说说这些会不会重金属超标啊?有没有愿意帮忙的同仁,帮我做做重金属的含量。主要是我妹妹也在用,很是担心。

  • 使用不同材料的滤膜过滤测试效果如何?

    看到最近有同行说地表水使用滤膜过滤对测试效果有差异,结合目前我们使用的滤膜类型,针对一些重金属测试区,考虑其混浊上机对雾化器等阻塞,可能疏通会损坏雾化器内直径2mm的石英管,大家都了解不同材料的滤膜过滤效果差别吗?[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11006578665_5415_2140715_3.jpe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11006581966_8143_2140715_3.jpeg[/img]

  • 【分享】能分解纤维素的土壤微生物有哪些?

    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很多。既有好氧性微生物,也有厌氧性微生物;既有细菌,也有放线菌和真菌。 好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食纤维菌属和生孢食纤维菌属是土壤中常见的好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多囊菌属、镰状纤维菌属与纤维弧菌属。 许多放线菌能够分解纤维素。土壤放线菌有 2.0%~4.4% 能分解纤维素,其中包括白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等。放线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不及细菌和真菌。 许多真菌具有很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其中主要有木霉、镰刀霉、青霉、曲霉、毛霉、葡萄孢霉等属的一些种。在森林的枯枝落叶中,占优势的纤维素分解菌是担子菌。在潮湿土壤中,真菌也是纤维素分解的优势菌群。 厌氧性纤维素分解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梭菌属的一些种,如奥氏梭菌,另外还有一些与奥氏梭菌区别很小的嗜热性种,如热纤梭菌、溶解梭菌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