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颗粒团聚分散

仪器信息网颗粒团聚分散专题为您整合颗粒团聚分散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颗粒团聚分散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颗粒团聚分散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颗粒团聚分散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颗粒团聚分散话题讨论。

颗粒团聚分散相关的论坛

  • 【转帖】颗粒度测试中样品处理方法(如何分散样品)

    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胡荣泽) 在粒度分析技术中,如何将颗粒分散是个重要问题,这在沉降分析时尤其突出。沉降时,若颗粒是团聚的或颗粒溶解于介质,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但也不能说,颗粒越分散越好,还要看颗粒工艺的具体情况。  与颗粒分散有关的因素有:沉降介质﹑分散剂﹑分散方法和悬浮液的颗粒浓度。所谓沉降介质是指用于分散颗粒的流体。它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不过后者不常用,分散性能也不好。因此,我们只讨论液体作为沉降介质的情况。  首先,使用的沉降介质,应能将样品很好浸润。化学上,常把易被水(或油)浸润的物质称为亲水(或油)性物质;把难以被水(或油)浸润的物质称为疏水(或油)性物质。金属一般是亲油的,而玻璃和方解石是亲水的。其次,要求沉降介质与测定的颗粒不发生溶解,也不会使颗粒膨胀。第三,为了不带入外来杂质,应当使用高纯度的沉降介质。如使用有机介质时,如果样品或介质内有微量的水,会促使颗粒团聚而难以分散,所以样品应注意脱水,要预先烘干

  • 【求助】求助:碳颗粒用什么溶剂分散效果比较好

    我做的碳颗粒样品,从SEM看是由20-30纳米的卵形碳颗粒团聚成10微米左右大颗粒的形貌,我现在想做卵形碳微粒的高分辨相,请高手指点用什么分散剂效果比较好。 另,在看电子衍射时发现,该种微粒有一部分的电子衍射图样不稳定,开始有明显的衍射点,很快点就暗下去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大点和一个小点,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谢谢!

  • 【分享】颗粒度测试中样品处理方法

    在粒度分析技术中,如何将颗粒分散是个重要问题,这在沉降分析时尤其突出。沉降时,若颗粒是团聚的或颗粒溶解于介质,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但也不能说,颗粒越分散越好,还要看颗粒工艺的具体情况。  与颗粒分散有关的因素有:沉降介质﹑分散剂﹑分散方法和悬浮液的颗粒浓度。所谓沉降介质是指用于分散颗粒的流体。它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不过后者不常用,分散性能也不好。因此,我们只讨论液体作为沉降介质的情况。  首先,使用的沉降介质,应能将样品很好浸润。化学上,常把易被水(或油)浸润的物质称为亲水(或油)性物质;把难以被水(或油)浸润的物质称为疏水(或油)性物质。金属一般是亲油的,而玻璃和方解石是亲水的。其次,要求沉降介质与测定的颗粒不发生溶解,也不会使颗粒膨胀。第三,为了不带入外来杂质,应当使用高纯度的沉降介质。如使用有机介质时,如果样品或介质内有微量的水,会促使颗粒团聚而难以分散,所以样品应注意脱水,要预先烘干。 常用的沉降介质有: 水﹑水+甘油﹑ 无水酒精﹑无水酒精+甘油。这里,甘油是增粘剂,以使颗粒在介质中具有适当的沉降速度。除了甘油,也有用植物油﹑蔗糖浆作增粘剂的。加入增粘剂时,应注意搅拌均匀,并且搅拌时气泡能够逸出。  但很多样品,除非加入分散剂,否则在沉降介质中颗粒不能充分地分散。这是由于颗粒和液体间相互作用所致,添加少量分散剂,可改变颗粒表面与液体间的亲和性。例如,颗粒在水中分散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颗粒表面吸附离子的水合程度,离子水合程度的有亲介质序列是:CsRbLiKNa,BaBrCaMg。加入适量的电解质作分散剂,如六偏磷酸钠,有助于水合作用,即颗粒表面吸附电解质的正离子或负离子,使颗粒间互相排斥,当排斥力大于颗粒间的范氏引力时,使颗粒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  常用的分散剂有: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氨水﹑水玻璃﹑氯化钠等。分散剂浓度为0.005~0.05%(重量)就可。 颗粒物质容易团聚,特别是细粉。团聚颗粒,即团粒,含有两个以上的颗粒。 每个团粒具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强度, 要把它分离为各个单个颗粒, 就必须施加外力。 除了分散介质 (沉降介质和分散剂)的分散作用(即浸润毛细管力尖劈作用表面活化),还必须辅以其它分散技术,即:简单的摇动和搅拌,悬浮液在真空中脱气,或煮沸,用球磨机或研钵将悬浮液研磨,超声分散。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将上述分散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选择合适的悬浮液浓度,也是颗粒分散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配制悬浮液,颗粒浓度不宜太高,如对光透过法,百分浓度一般以0.02~0.1%为好,其它沉降方法的百分浓度约在0.1~3%范围内。  为了判断各种分散技术的分散效果和各个分散因素的影响,有必要进行分散性试验,试验方法有:①显微镜观察,这是确定分散程度的最简单办法;②流变试验,流变行为是牛顿型的,分散良好。否则分散不良。似固体,如形变时屈服点﹑显示膨胀性等;③[URL=http://www.clgj.net]测量[/URL]沉降颗粒体积。沉降体积越小,分散越好。

  • 色釉料样品团聚新解

    色釉料样品团聚新解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161327_566240_2971330_3.jpg前几天测试一个色釉料产品,按经验理解,样品一直有团聚,230W超声波依然分散不开,困惑了好几天,客户也一直不承认自己的样品会有团聚,请看图片。后来现场和客户交流,客户说颗粒之间有化学键,正常状态,不是团聚。

  • 激光粒度仪采用全内置分散系统的优势

    浅谈激光粒度仪的分散系统微纳公司内置分散系统使用大功率循环泵,对管路进行优化设计,主要特点是管路短、转角圆、死角少、流速快,相比于外置分散系统管道过长,容易造成大颗粒沉积而导致测试数据失真,内置分散系统能够保证测试中的颗粒一直处于动态分散状态;大颗粒不会沉淀,小颗粒不会团聚,为取得准确的数据提供了保障~学习了~

  • 关于粒度分析中的试样浓度,分散时间,分散介质,分散剂等

    一般情况下,粉体试样浓度较小时 ,所测得的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由粒度分布曲线看出) 当粉体试样浓度较大时 ,因复散射及颗粒团聚 ,所测得的粒径偏大、粒度分布范围较宽 ,测试结果误差较大.但并不能说明粉体试样浓度越小越好 ,因为浓度小到一定程度时 ,样品中的颗粒数已大大减小 ,而太少的颗粒数会产生较大的取样及测量随机误差 ,致使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测量时也应该控制浓度的下限范围。由于各种仪器超声分散器功率的差异,这里需要自己做试验。进行粉体的粒度测试时 ,选择的分散介质不仅应该对粉体有浸润作用 ,而且又要成本低、无毒、无腐蚀性.通常使用的分散介质有水、水+甘油、乙醇、乙醇+甘油、异丙醇等.对大多数粉体而言 ,乙醇的浸润作用比水强 ,因而更容易使颗粒得到充分分散。分散剂中使用最多的是表面活性剂,主要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等,同时分散剂的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使用时应加以控制。

  • 关于原料药颗粒度测试分散液稳定性问题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IX E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中规定:只有当分散体系的双电层电位(ζ电位)处于一定范围内,体系才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在制备供试品的分散体系时,应注意测量体系ζ电位,以保证分散体系的重现性。我试验过程中用到的是0.1%大豆软磷脂正已烷溶液作为分散液,这种情况下怎么确定分散体系是否是稳定的呢?测试样品的D不得过36μm。不知道坛里有没有人做过颗粒度测定方面的验证?

  • Co铁氧体用什么分散剂比较好?

    实验制备的是纳米级的粉末颗粒。可是最近做电镜扫描,出来的颗粒都快到微米量级了!!从图片上看团聚现象很强烈,能明显的看到大的颗粒看起来就像是石榴一样里面由许多小的颗粒组成。问问大家在做tem前应该怎么样进行分散。我之前做扫描前就装在无水酒精里面超声了几分钟,可以加什么试剂当做分散剂,量是多少?

  • 请教 sol-gel合成纳米颗粒 TEM 时样品的处理,附图 对比

    请教 sol-gel合成纳米颗粒 TEM 时样品的处理,附图 对比

    以下是我的样品和文献中 TEM 的对比。合成方法是相同的。只是觉得,纳米颗粒在做TEM时,团聚很不容易分散。在做这个样品时,是用98%乙醇,样品之前研磨过。我的样品是交测试费到外校做的,所以都是按照测试老师的要求。看到前辈们说过用聚乙二醇,或是其他的表面活性剂少量,还有说加氨水的。软团聚怎么分散最有效呢?那么这个量怎么确定呢?都可以用那些表面活性剂呢? 总之,怎么能让我的样品也分散的像文献中的那样呢?顺便问,是不是新仪器会好些呢 多谢~~ 期待指教[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021413_14415_1635201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021414_14416_1635201_3.jpg[/img][em04] [em06]

  • 如何提高纳米颗粒的衬度?

    这两天被一种样品折腾坏了。2nm的Ni颗粒分散在氧化铝溶胶上,氧化铝是晶相的,颗粒度大概在20 nm左右,由于氧化铝有衍射衬度,而Ni的晶粒度很小,衍射衬度和质厚衬度都与载体相近,所以很难找到Ni颗粒,而只能找一些Ni团聚的地方,管斑窥豹,聊胜于无。因为这台2100F上没有STEM-HAADF配件,所以只能尝试用其他方法,比如用3号光阑,试图屏蔽掉所有衍射环,这样Ni的质厚衬度应该就能比较明显一些,但不幸氧化铝的结构参数较大,无法完全遮蔽氧化铝的衍射信号。另外尝试用高分辨,但这个绝对是先粗扫,再高分辨,最后还得EDS确认,碰到厚的区域就废了,效率忒低。看来STEM-HAADF购买势在必行啊。不知道诸位还有其他什么好的方法来做这种样品么?先谢谢了!

  • 【原创】如何判断颗粒团聚

    各位大虾,对于粉末团聚问题现在有很多说法,对团聚程度的计算也很多可测量,不知哪一种方法最适合计算团聚程度,还是要看粉末的种类而定?

  • 【讨论】分散剂微溶样品,那么颗粒测定是偏大还是偏小??

    分散剂微溶样品,一般表现为遮光度下降明显,下降到一定程度才稳定,我个人经验是:有一个产品加样到遮光度40%等稳定后大约15%,然后才测定。那么问题:此时测定的颗粒是偏大还是偏小呢?根据论坛上有些资料表明(不知是否权威),分散剂存在溶解显现将使颗粒测定结果偏小。我的经验表明:结果是明显偏大。我的多个药物产品均如此。如果遮光度是缓缓下降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测量,其值是渐渐变大的。直到在稳定的遮光度下测量,其值才较稳定。请实践以及理论丰富的同志们讨论一下,不胜感激~~

  • 【求助】请行家看看我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照片,我第一次拍。

    【求助】请行家看看我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照片,我第一次拍。

    这是我用锐钛矿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水中的悬浊液滴在铜网上拍摄的,没有加分散剂,自然风干,团聚的颗粒周围白色的轮廓是怎么回事?还有,可以放大看到有很多似断非断的类似颗粒的物质在一起,可以判断是单个纳米颗粒吗?给的颗粒物粒径范围是20-80个纳米。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是单个的?我用的透射电镜是120k伏的,不是很高,所以效果差些。[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4/200704061913_48168_1767848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4/200704061914_48169_1767848_3.jpg[/img]

  • 想请教,从下面的图能不能说明颗粒出现团聚

    想请教,从下面的图能不能说明颗粒出现团聚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091340_309324_2354236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091340_309325_2354236_3.jpg利用球磨进行研磨,是三种不同的粉体混合在一起磨的,出来的粒度图,从双峰变为单峰。想问下从这个粒度图和粒度表征的数据能得到什么信息,是不是发生团聚了?

  • 颗粒测试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颗粒测试技术的进展与展望摘 要:本文简述了当今颗粒测试技术六个方面的进展,对颗粒测试技术的近期发展趋势作了简短的展望,提出了七个颗粒测试领域需要统一认识的基本问题,对促进颗粒测试技术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颗粒测试;技术进展;发展趋势;基本问题;知识产权1 前 言随着颗粒技术的发展,颗粒测试技术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就目前颗粒测试领域的新进展,谈一点个人的浅见,请各位指教. 本文谈及的问题有:颗粒测试技术进展、颗粒测试技术展望、颗粒测试的基本问题和促进颗粒测试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2 颗粒测试技术进展近年来颗粒测试技术进展很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光粒度测试技术更加成熟,激光衍射/散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颗粒测试的主流. 其主要特点:测试速度快,重复性好,分辨率高,测试范围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激光粒度分析技术最近几年的主要进展在于提高分辨率和扩大测量范围. 探测器尺寸增加,附加探头的使用扩大了测量范围;多种激光光源的使用、多镜头、会聚光路、多量程、可移动样品窗的使用提高了分辨率,采样速度的提高则进一步改善了仪器的重复性. 英国马尔文公司GM2000系列激光粒度仪采用高能量蓝光辅助光源和汇聚光学系统,测量范围达到0.02?2000微米,不需更换透镜.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采用多波长偏振光双镜头技术将测量范围扩展到0.04?2000微米.代表了当前的先进水平. 国产的激光粒度仪在制作工艺和自动化程度上尚有欠缺,但大多数在重复性准确度方面也达到了13320国际标准的要求. 目前激光粒度分析仪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米氏理论模型可以提高仪器的分辨率,但是需要事先了解被测样品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测试结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测试系统和计算模型,更加取决于样品的分散状态.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的分散要求是,分散而不分离. 仪器厂家应更加注意样品分散系统设计. 尽量避免小颗粒团聚,大颗粒沉降,大小颗粒离析,样品输运过程的损耗,外界杂质的侵入. 对于不同样品选用不同的分散剂和不同的分散操作应该引起测试者的注意.任何原理的仪器测试范围都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静态光散射原理的激光粒度分析向纳米颗粒的扩展和向毫米方向的扩展极限值得探讨. 毫米级的颗粒只需光学成像技术就可以轻易解决的测量问题采用激光散射原理则并不是优势所在.2) 图像颗粒分析技术东山再起图像颗粒分析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颗粒测试技术,由于样品制备操作较繁琐、代表性差、曾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存在,他的直观的特点没有发挥出来.为了解决采样代表性问题,有人使用图像拼接技术或者多幅图像数据累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分析粒子数量,采用标准分析处理模式的图像仪则可以将操作误差减小,这些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近几年动态图像处理技术的出现使传统度颗粒图像分析仪备受关注,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动态图像处理的核心是采用颗粒同步频闪捕捉技术,拍摄运动颗粒图像,因此减少了载玻片上样品制备的繁琐操作,提高了采样的代表性,而且可用于运动颗粒在线测量. 这就大大扩展了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可操作性. 荷兰安米德公司的粒度粒形分析仪是有代表性的产品。它采用CCD+频闪技术测颗粒形状、采用光束扫描技术测颗粒大小。可测最大粒径为6毫米。如果颗粒在光学采样过程不发生离析现象,此种仪器在微米与毫米级颗粒测量中可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颗粒图像分析技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三维测量. 动态颗粒图像采集由于颗粒采集的各向同性因此可以解决在载波片上颗粒方位的偏析问题,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如片状颗粒厚度问题. 厚度测量对于金属颜料,云母、特种石墨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3) 颗粒计数器不可替代颗粒本身是离散的个体,因此对颗粒分级计数是一种最好的测量方法. 库尔特电阻法在生物等领域得到广范应用已经成为磨料和某些行业的测试标准. 但是他受到导电介质的限制和小孔的约束,在某些行业推广受到阻力.最近光学计数器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他将在高精度和极低浓度颗粒测量场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Haic Royco 公司颗粒计数器/尘埃粒子计数器是才进中国不久的老产品;美国PSS(Particle Sizing Systems)公司采用单粒子光学传感(SPOS)技术生产的系列仪器可用于湿法、干法、油品等各种场合的颗粒计数。国内颗粒计数器的研究工作起步并不晚,但是除了欧美克的电阻法计数器外,尚未见光学计数器商业化的产品。4) 纳米颗粒测试技术有待突破纳米颗粒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电镜是一种测试纳米颗粒粒度与形态最常用的方法.电镜样品制备对于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在拍摄高质量电镜照片方面作了出色的工作. 由于电镜昂贵的价格和严格的使用条件,以及取样代表性问题,电镜在企业推广不是最佳选择.根据动态光散射原理设计的纳米级颗粒测试技术是一种新技术,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马尔文,布鲁克海文、贝克曼库尔特等公司提供了优秀的商品,马尔文公司已将动态光散射的测量范围扩展到亚纳米范围,HPPS高性能高浓度纳米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试范围0.6-6000纳米,可以测量大分子真溶液粒径。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研究的单位日益增多,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济南大学等许多高校都有学者和研究生在做工作. 数字相关器仍然是制约国产动态光散射仪器的瓶颈技术,如果数字相关器问题得到解决,中国自己的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出现在市场上将不会太远.X射线的波长比纳米还要短,因此X射线小角散射是一种测量纳米颗粒的理想方法,(类似于激光衍射原理)国外有商品仪器. 国内,此方法已经列入国家开发计划,国家钢铁研究总院对此方法研究已经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尚未见商品问世.5) 光子相关技术独树一帜动态光散射原理纳米颗粒测试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光子相关谱,光子相关技术是一种70年代兴起的超灵敏探测技术,他根据光子信号的时间序列的相关性检测被测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或时间周期性,比通常的光谱仪分辨率高一个数量级,因此此技术也被用于颗粒运动速度的测定和其他场合. 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利用此原理已经研制成功在线用的颗粒粒度与颗粒流速的探针. 它可用于物料管道内部检测物料的平均大小和物料的流速. 对于在线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有报道称使用光子探测技术可以对高压空气喷嘴中的颗粒计数,说明颗粒测试正在向更加精密更加灵敏的方向发展.6) 颗粒在线测试技术正在兴起

  • 【原创大赛】分散体的稳定性和表征方法

    【原创大赛】分散体的稳定性和表征方法

    [align=center][size=16px]分散体的稳定性和表征方法[/size][/align]1,分散体的概念和分散体的稳定性1,1 分散体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Dispersion)。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 分散的介质(Dispersing medium)称为连续相(Continuous phase)。分散相中的颗粒如果是固体颗粒(Solid particle),该分散体则统通常被称为悬浮液(Suspension) 分散相中的颗粒如果是液滴(Droplet),该分散体则统通常被称为乳液或乳浊液(Emulsion)。现实生活中的分散体可能是非常复杂多样的,例如牛奶这种经典的分散体,分散相中的颗粒形态既有蛋白质固体颗粒,又有脂肪液滴,遂也可以称为悬浮乳液(Suspension-emulsion);例如化妆品乳液中又经常可以分类为水包油乳液(O/W),油包水乳液(W/0),水包油包水(W/O/W)双重乳液等等。随着研发技术和工艺的发展,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纳米分散体(Nano dispersion),皮克林分散体(Pickering dispersion),液晶乳液(Liquid crystal emulsion)等复杂分散体。1,2 分散体的稳定性分散体的稳定性是指分散体保持其初始状态性质或状态不随时间改变的能力。即在一定时间内,分散体的品质没有发生改变。1,3 分散体失稳的现象1,3,1 沉降(Sedimentation)由于分散相颗粒密度大于连续相密度产生的分散相的向下迁移沉淀(分离)的现象。分散相在容器底部的累积证明沉降发生。1,3,2 上浮(Floatation/Creaming)由于分散相颗粒密度小于连续相密度,分散相颗粒向液态连续相顶部迁移的现象。其中固体颗粒的上浮通常也被成为漂浮(floatation),液滴颗粒的上浮通常也被成为乳状上浮(creaming)。1,3,3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宏观均匀的分散体如悬浊液、乳液或泡沫分离成两个或多个相的现象。1,3,4 团聚(Agglomeration)分散体中分散相的颗粒(固体颗粒或液滴)聚集成团,形成二维的颗粒簇,称为团聚物,这个过程称为团聚。1,3,5 絮凝(Flocculation)絮凝是团聚的一种形式,分散体里的颗粒由弱物理作用力聚集在一起,一般是由颗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大于双电层斥力引起形成松散的内聚结构。1,3,6 聚并(Coalescence)两个颗粒接触时边界消失(通常是液滴或气泡,不存在于固体颗粒),或者在一个颗粒与较大的颗粒间发生形状改变导致总面积减少的现象。1,3,7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Ostwald ripening)小颗粒溶解在较大颗粒的表面重新沉积的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原因是较小颗粒有较高的表面能,有较高的总Gibbs自由能,因而有明显的较高溶解度。1,3,8相反转(Phase inversion)由体系的特性、体积比及能量输入所导致的液-液分散体(乳液)的相转变的现象,即分散相自发地变成了连续相,反之亦然。例如水包油乳液(O/W)相反转成为油包水(W/0)乳液。[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24112_9390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size=12px]F[/size][size=12px]ig[/size][size=12px].1-1 [/size][size=12px]分散体的失稳[/size][size=12px]现象[/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2px]Instability of dispersion[/size][/align]1,4 影响分散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散体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复杂的物理化学因素。分散相的状态(密度,粒度和分布,粒形,颗粒表面结构等),连续相的状态(密度,溶解度,pH,粘度,表面张力,流变行为等),颗粒的相互作用(排斥,吸引,流体动力学等),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相互作用(润湿性,界面张力,流变学等),分散相的体积浓度等,都会影响一个分散体的稳定性。1,5 分散体的稳定性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者须根据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或客户对符合产品规范及分散体充分稳定的需求进行配方调控。为此产品设计者需选择好分散体的状态(如:粒径分布,形状,密度匹配,对超大尺寸颗粒的限制,表面电荷和表面包裹)以及适合的连续相行为。对于分散体的稳定性,颗粒-颗粒间以及分散相-连续相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传统上,主要应用静电稳定原理。现在,随着创新产品的涌出(例如常用聚合物添加剂以使连续相适应其产品需求),静电稳定,空间位阻或静电位阻稳定,或其组合变成更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DLVO 理论(Derjaguin, Landau, Verwey, Overbeek)和近来进一步扩展的DLVO理论。应该强调的是,当今产品常含有数种分散相,其连续相也可能含有数种成分,产品设计将会变得更为困难。由于这些分散体的复杂结构,由单一参数来表征和预测分散体状态的稳定性是远远不够的。选择合适的仪器来表征分散体产品的稳定性将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原料筛选,配方调控,工艺优化等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26858_5189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size=12px]F[/size][size=12px]ig[/size][size=12px].1-[/size][size=12px]2[/size][size=12px] [/size][size=12px]静电位阻[/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2px]Electrostatic and potential resistance[/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2,分散体稳定性表征的方法2,1 LUM稳定性测试原理LUM系列稳定性分析仪器使用近红外光源(或多光源系统)照射样品整体,相比于传统的光谱只能读取样品某个点位置的消光度/透光度信息,LUM运用全球专利的STEP技术(Space and Time Resolved Extinction/Transmission Profiles)可以单次就记录整个样品管所有位置的消光率/透光率信息。并且可照射样品的同时,设置任意长度的光源照射时间间隔(最低1秒),由此可以实现样品消光率/透光率随时间变化的实时监测。对于较不稳定的分散体(如低温酸奶,冷链饮料,原油,浆料等),在若干小时或者若干天就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失稳现象,可以利用LUMiReader静置(1g)系列的稳定性分析仪来进行实时监测和表征;对于较为稳定的分散体(如常温乳品和饮料,化妆品,涂料,脂肪乳剂等),在若干月甚至若干年才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失稳现象,可以利用LUMiFuge或者LUMiSizer离心加速(6-2300g)系列的稳定性分析仪来进行加速测试和表征。无论是LUM的静置还是加速系列的稳定性分析仪,专利的STEP技术(Space and Time Resolved Extinction/Transmission Profiles)都可以得到完整样品在任意空间和时间的透光率信息,形成独特的透光率指纹图谱。由这些特征的指纹图谱,不仅可以定性分析样品分离失稳的过程和变化,还可以对样品的稳定性/不稳定性指数,样品分层情况,颗粒迁移速度,颗粒的粒径和分布等进行定量分析。LUM仪器还可以实现多样品测试,最多可以同时测试12个样品,实现高通量高效的测试需求。此外,仪器配备温度控制模块,4-80℃的温控范围可以满足常规的稳定性测试的温度需求。[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28030_8014_3433167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29141_2160_3433167_3.jpeg[/img][align=center]Fig.2-1 LUMiReader静置稳定性分析仪[/align][align=center]Real-time Stability analyzer[/alig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0257_9894_3433167_3.jpeg[/img][align=center]Fig.2-2 LUMiFuge/ LUMiSizer离心加速稳定性分析仪[/align][align=center]Accelerated Stability analyzer[/align][align=center][/align]2,2 Stokes定律[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1192_4571_3433167_3.png[/img]v – 颗粒移动速度△ρ – 两相的密度差η– 连续相动态粘度r – 粒径a – 颗粒浓度xg –相对重力加速度(LUMiReader=1g,LUMiFuge/LUMiSizer=5-2300g)由Stokes定律可知,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密度差,分散相颗粒的粒径,连续相的粘度,颗粒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体系里颗粒的迁移速率,最终影响分散体的稳定性。Stokes定律适用于重力场和离心场。2,3 LUM透光率指纹图谱(Transmission profile)[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2129_9696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Fig.2-3 样品静置测试的透光率指纹图谱[/align]图2-3是某样品在静置测试下的透光率图谱。样品管在仪器里竖直放置,遂纵坐标对应样品管的位置刻度;横坐标对应透光率数值。红色谱线为初始谱线,绿色谱线为实验66h结束后的谱线。我们可以发现,该样品随着实验的进行,底部的透光率逐渐升高,意味着样品里的颗粒发生了上浮(向上迁移)。同时观察样品管实验前后的状态,我们也可以发现该样品确实在底部出现了变澄清的过程。[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3411_7189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Fig.2-4 样品离心加速测试的透光率指纹图谱[/align]图2-4是某两个样品在离心加速测试下的透光率图谱。样品管在仪器里平躺放置,遂横坐标对应样品管的位置刻度;纵坐标对应透光率数值。红色谱线为初始谱线,绿色谱线为实验结束后的谱线。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样品随着实验的进行,顶部的透光率逐渐升高,意味着样品里的颗粒发生了沉降(向下迁移)。同时对比样品管实验后的状态,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两个样品确实在顶部出现了变澄清的过程。两外,尽管这两个样品都是沉降的过程,左边的样品有明显的界面(或称之为区域沉降),对应的透光率图谱的斜率也是陡峭的形态;而右边的样品没有明显的界面(或称之为多分散沉降),对应的透光率图谱的斜率也是平缓的形态。由此可见,LUM仪器可记录样品的透光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直观地反应在指纹图谱中,产品设计者由此可以分析判读出分散体详细的失稳过程,从而进一步进行样品间稳定性的比较。2,4 不稳定性指数(Instability index) 产品的透光率变化越剧烈意味着样品越不稳定。LUM稳定性分析系列仪器通过配套的SEPView分析软件,可以直接将产品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计算量化成不稳定性指数(Instability index),从而可以定量比较样品间的稳定性。由此可帮助产品设计者有效快速地筛选和优化配方,大大地缩短研发周期。还可对原料进行控制和筛选,对均质和出料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改善,为质检提供快速便捷的方法。 图2-5展示了同一配方的某分散体,采用不同的工艺控制过程后制备的样品,在LUMiSizer加速稳定性分析仪中测试所得的透光率指纹图谱以及对应的不稳定性指数(Instability inde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4424_9357_3433167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5665_2656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Fig.2-5不同工艺处理对相同配方的稳定性的影响[/align][align=center](LUMiSizer: 328g, 20°C, 15 h)[/align]2,5 界面追踪(Front tracking) 除了从不稳定性指数的角度量化产品的稳定性,产品设计者往往还会考虑产品分层的过程。LUM稳定性分析系列仪器通过配套的分析软件,还可以实时追踪产品界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可以量化给出产品分层的速率。由此可以进一步对分散体产品进行稳定性的综合表征。 图2-6展示了为某产品选择不同添加剂后,在LUMiSizer加速稳定性分析仪中测试所得的界面位置随时间的沉降过程以及对应的界面沉降速率。[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6895_8486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Fig.2-6 不同种类添加剂对样品界面沉降的影响[/align][align=center](LUMiSizer: 2300g, 40°C, 2 h)[/align][align=center][/align]图2-7展示了为某产品选择不同添加量的破乳剂后,在LUMiSizer加速稳定性分析仪中测试所得的界面位置随时间的上浮过程以及对应的界面上浮层的高度。[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11018338135_6561_3433167_3.png[/img][align=center]Fig.2-7 不同添加量的破乳剂对样品界面上浮的影响[/align][align=center](LUMiSizer: 2300g, 35°C, 1 h)[/align]2,6 颗粒表征(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除了稳定性表征外,LUM的部分仪器还选配了粒度检测模块,用于测量颗粒的粒度和分布。由于粒度分析这一块在本书的其他章节做了详细描述,固不再赘述。3, LUM稳定性分析仪的应用场景LUM系列稳定性分析仪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学品,个人护理品,涂料,墨水,电子浆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等各类分散体系产品的原浓度快速稳定性分析和定量排序。相比于传统的温箱储存数月(储存法),再进行肉眼比较的方法来说,LUM仪器大大缩短了测试和分析的时间;相比于表征样品中某一特定指标的参数变化(间接法),例如粒度,粘度等,LUM系列稳定性分析仪更着重于样品的所有参数综合影响的最终稳定性的表现。样品的透光率指纹图谱中包含了样品失稳过程的定性信息,产品设计者可以分析出颗粒的沉降,上浮,团聚和絮凝,聚并,转相,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等各类失稳过程的信息,还可进一步对特定产品,观察网状结构,破乳行为的研究等。结合丰富的软件分析模块,还可以为产品的稳定性进行快速和综合的量化,进而还能为货架期的比较和预测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 求助:检测MCA(三聚氰胺-氰脲酸聚合物)激光粒度一般使用什么分散剂

    MCA(三聚氰胺-氰脲酸聚合物)氢键化合物,聚合作用较强,如果直接在水中分散性不好,表面漂浮着颗粒,要是有小气泡的话气泡上附着一层,更难分散开,试过焦磷酸钠不行,请教这种物质一般使用什么分散剂比较好,常用配制浓度多大?刚开始使用粒度仪,有没有推荐的书,最好有应用实例。谢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