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抗组胺药物

仪器信息网抗组胺药物专题为您整合抗组胺药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抗组胺药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抗组胺药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抗组胺药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抗组胺药物话题讨论。

抗组胺药物相关的论坛

  • 迪马产品应用有奖问答08.15(已完结)——抗组胺药

    迪马产品应用有奖问答08.15(已完结)——抗组胺药

    10,抽取5个版友);中奖名单:dyd3183621(注册ID:dyd3183621)玲儿响叮当(注册ID:jshbhh)yifan1117(注册ID:yifan1117)牛一牛(注册ID:v2700892)莫名其妙(注册ID:moyueqiu)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151501_605032_1610895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151501_605033_1610895_3.png积分奖励:所有回答正确的版友奖励10个积分(幸运奖获得者除外)。【注意事项】同样的答案,每人只能发一次PS:该贴浏览权限为“回贴仅作者和自己可见”,回复的版友仅能看到版主的题目及自己的回答内容,无法看到其他版友的回复内容。下午3点之后解除,即可看到正确答案、获奖情况及所有版友的回复内容。=======================================================================抗组胺药方法:GC基质:标准溶液应用编号:101222化合物:苯丙醇胺; 麻黄素; 假麻黄硷; 非尼拉敏; 苯海拉明;多西拉敏; 苯托沙敏; 美沙吡林;氯苯那敏;溴苯吡胺;曲普利啶固定相:DM-5 Amine色谱柱/前处理小柱:DM-5 Amine 30m x 0.32mm x 1.0um色谱条件:柱温:130 ℃ ( 5 min ) - 305 ℃, 10 ℃/min ( 5 min ) 载气:H2, 43 cm/sec, 130 ℃ 进样方式:分流, 50:1, 305 ℃ 样品:抗组胺药, 1.0 μL, 1000 ng/μL 检测:FID, 6.4 x 10-11 AFS, 305 ℃文章出处:CPR00247关键字:抗组胺药,药物监测,GC,DM-5 Amine, 苯丙醇胺, 麻黄素, 假麻黄硷, 非尼拉敏, 苯海拉明,多西拉敏, 苯托沙敏,美沙吡林,氯苯那敏,溴苯吡胺,曲普利啶谱图:http://www.dikma.com.cn/Public/Uploads/images/CPR00247.png图例:1. 苯丙醇胺;2. 麻黄素;3. 假麻黄硷;4. 非尼拉敏;5. 苯海拉明;6. 多西拉敏;7. 苯托沙敏;8. 美沙吡林;9. 氯苯那敏;10. 溴苯吡胺;11. 曲普利啶

  • 7类易发生药物光毒反应的药物

    抗菌药沙星类抗菌药是光毒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一组,很多名称中都带有“沙星”两个字,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等,属于抗菌药的喹诺酮类别。据统计,沙星类抗菌药导致光毒反应发生率为0.1~3%,服用该类药物皮肤经光照以后,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红肿、发热、瘙痒、疱疹等。   除杀星类抗菌药物外,还有四环素类、磺胺类、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等抗菌药,也有光毒反应的报道。   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在临床上,它是用来治疗精神病、镇吐、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等情况的药物。氯丙嗪为处方药,因此在服药前可找专科医生或药师咨询相关情况,服药后也要做好防护,如戴墨镜及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等。   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等,也就是能增加排尿的药物,也是高血压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在水肿、心衰、胸水、腹水的也多用到该类药物,临床上也有其发生光毒反应的报道。   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均为第一代康组胺药,常用于抗过敏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很多人对该类药物都不陌生,在感冒、疼痛、消炎时,都可能会用到,在用药日晒后,若出现皮肤反应时,要加以警惕。   降糖药如格列苯脲、格列吡嗪等,该类药物也是用量较大的药物,它们均为处方药,若在服药后出现光毒反应时,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或换药,切不可擅自更改或停药。   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等,长春新碱常用于治疗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等,为静脉注射药物,并不是非处方药。

  • 过程工程所开发出新型难溶性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多数抗肿瘤药物因其本身的难溶性而无法实现有效的靶向递送,进而严重影响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紫杉醇(Paclitaxel, PTX)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解决其难溶问题,现用临床注射制剂(Taxol®)是将其溶解于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后再行给药。然而,该制剂因缺乏靶向性,对其他正常组织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添加的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会释放组胺,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开发方便安全的靶向给药系统对PTX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如图所示)。首先,利用O/W/O复乳液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法,成功地将PTX以纳米晶形式原位装载于亲水性材料羧化壳聚糖纳米球中,并结合快速膜乳化技术实现了纳米球粒径的均一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球表面的羧基,引入具有隐形效果的聚乙二醇(PEG)链和靶向肿瘤细胞的RGD肽,最终制得兼具隐形和靶向能力的纳米给药系统。 后续的体外细胞及体内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表明,该制剂能够有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周期,改善纳米球对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另外,与传统的注射制剂相比,该制剂还具有很低的毒副作用。 上述研究工作已发表在Molecular Pharmceutics(2012, 9, 1736-1747)上,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方法新颖。该研究工作受到973项目(2009CB930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20102036, 21161160555)的资助。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20343496926834.jpg PTX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示意图

  • 【抗生素与抗菌药、各类抗菌药物简介】

    抗生素是否等于抗菌药?是抗生素包含抗菌药,还是抗菌药包含抗生素?许多行业内人士也说不清楚,那么,到底二者是怎么回事呢?  抗生素和抗菌药都是指一类抑制或杀灭微生物或细菌的药物,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使用中,这两个名词常被混用,但人严格的专业角度讲,这两个名词是有明显区别的。  抗生素(an-tibiotics)原意是指这样的一种化学物质,它由某种有机体(一般来说是某种微生物)所产生,,在稀释状态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生素依据它们的作用对象以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真菌作用等。比如由青霉菌属所产生的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链霉素等是抗细菌的抗生素;治疗单纯性疱疹的阿糖腺苷是抗病毒的抗生素药;两性霉素B既有抗原生动物感染的抗生素。  抗菌药(antibacte-rials)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部分抗生素外,还包括合成的抗菌素,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也是抗菌药。  抗生素和抗菌药都是化疗药品,同属于抗微生物类药(an-timicrobial drugs)或抗感染药(anti-infective drugs)。  抗生素是抗菌药不太恰当的旧称。  虽是如此,国内外都有人认为,如此将抗生素和抗菌药进行严格区分已无多大意义,因为原来来源于微生物的抗生素现在大都来源于人工合成或半合成,因此主张凡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都可称之为抗生素或抗菌药,比如不列颠百科辞典就把喹诺酮类列为抗生素(antibiotics)。但早期抗菌药磺胺类一般按习惯仍称为抗菌药,而不称抗生素。  也有人主张,只要母体结构与自然抗生素相近,不论天然、合成还是半合成抗微生物药,都可称为抗生素,否则为非抗生素。 “抗菌药(antibacte-rials)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部分抗生素外,还包括合成的抗菌素,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也是抗菌药。”请问:除了青霉素和链霉素,哪些抗生素也可以叫作抗菌药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 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 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 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 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 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 测定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案例

    一、案例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应用最早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强等优点。磺胺类药物特别是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异嗯唑等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动物疫病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然而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和代谢时间较长,过量使用必会导致磺胺类药物在食用动物产品中的蓄积。食品磺胺类药物残留,可引起过敏、中毒和导致耐药性菌的产生,它还能引起造血系统障碍,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二、选用的标准农业部1025号公告-7—2008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三、测定方法1.样品的制备与保存取新鲜或解冻的空白或供试动物组织,剪碎,置于组织匀浆机中高速匀浆。取鸡蛋去除壳后用均质器500r/min匀浆20s,使蛋清和蛋黄充分混合。将已制备的样品在-20℃冰箱中储存备用。2.提取称取样品(2.00±0.02)g于50ml离心管中,加乙腈8mL,振荡20min,4000r/min离心5min:分取上清液2.5ml。于10mL离心管中,于50℃水浴下用氮气吹干;加正己烷1mL,涡动20s溶解残留物,再加缓冲液工作液1mL,涡动1min,4000r/min离心10min,取下层水相20μL分析。3.测定①使用前将试剂盒于室温(19~25℃)下放置1~2h。②每个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按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计算,将所需数目的酶标板条插入板架。③加系列标准溶液或试样液20μL于对应的微孔中,随即加酶标记物工作液50μL/孔,再加磺胺类药物抗体工作液80μL/孔,轻轻振荡混匀,用盖板膜盖板,置25℃避光反应60min。④倒出微孔中的液体,将酶标板倒置在吸水纸上拍打,以保证完全除去孔中的液体。再加洗涤工作液250μL/孔,重复操作两遍以上(或用洗板机洗涤)。⑤加底物液A液和B液各50μl/孔,轻轻振荡混匀,用盖板膜盖板,室温下避光反应30min。⑥加终止液50μL/孔,轻轻振荡混匀,置酶标仪于45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4.结果判定和表述用所获得的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吸光度值的比值进行计算。相对吸光度值(%)=B/B0×100%式中 B一一标准(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B0——空白(浓度为0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将计算的相对吸光度值(%)对应磺胺类药物标准品浓度(μg/L)的自然对数作半对数坐标系统曲线图,对应的试样浓度可从校正曲线算出。方法筛选结果为阳性的样品,需要用确证的方法进行确证。5.竞争物的交叉反应率见表1。表1竞争物的交叉反应率竞争物交叉反应率/%竞争物交叉反应率,%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毂唑10023121%1%磺胺噻唑磺胺吡啶磺胺喹彀啉磺胺问甲氧嘧啶1%1%1%6.试剂①乙腈②正已烷③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④二水合磷酸氢二氢钾。⑤氯化钠。⑥氯化钾⑦磺胺类药物快速检测试剂盒:2~8℃保存。a.系列标准工作溶液:O、1μg/L、3μg/L、9μg/L、27μg/L、81μg/L。b.包被有磺胺类药物偶联抗原的96孔板,12×8孔。c.磺胺类药物抗体工作液。d.酶标记物工作液。e.底物液A液。f.底物液B液。g.终止液。h.20倍浓缩洗涤液。i.20倍浓缩缓冲液。⑧洗涤工作液:用水将20倍浓缩液按1:19的体积比进行稀释(1份20倍浓缩洗涤液+19份水),用于酶标板的洗涤。2~8℃保存,有效期1个月。⑨缓冲工作液:用水将20倍浓缩缓冲液按1:19的体积比进行稀释(1份20倍浓缩洗涤液+19份水),用于酶标板的洗涤。2~8℃保存,有效期1个月。7.仪器①酶标仪(配备有450nm滤光片)。②氮气吹干装置。③均质器。④振荡器。⑤离心机。⑥天平(感量0.01g)。⑦微量移液器(单道20~200/μl、100~1000μL;多道250μL)。

  • 抗癌药物 阿扎胞苷、替莫唑胺ZIC-HILIC有效分离

    抗癌药物 阿扎胞苷、替莫唑胺ZIC-HILIC有效分离

    1、前言抗癌药物中,有一类影响DNA和RNA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的药物,如阿扎胞苷、替莫唑胺等,此类化合物极性大,在反相色谱柱难有保留,给准确的HPLC分析带来麻烦,ZIC-HILIC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2、应用(1). 阿扎胞苷和有关物质分析色谱柱:ZIC®-HILIC 5um 150*4.6mm (1.50455.0001)流动相:10% (10mM乙酸铵) : 90%乙腈流速:2.0 mL/min检测:UV242nm进样量: 10μL柱温: 25 °C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3/201403201259_493761_1837380_3.png化合物出峰时间拖尾因子分离度1阿扎胞苷14.21.1—2杂质16.71.02.5(2). 替莫唑胺和有关物质分析色谱柱:ZIC®-HILIC 5um 250*4.6mm (1.50458.0001)流动相:时间(min) A 40mM乙酸铵 B 乙腈0.0min 3% 97%2.0min 3% 97%25.0min 50% 50%30.0min 3% 97%35.0min 3% 97%流速:0.8 mL/min检测:UV254nm进样量: 10μL柱温: 25 °C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3/201403201301_493762_1837380_3.png化合物出峰时间拖尾因子分离度1替莫唑胺5.11.3[/al

  • 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质谱技术是抗体药物分析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抗体药物的发展和质谱技术的原理。对于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的分析中应用进行了归类整理,主要分为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抗体类药物是指含有抗体片段的蛋白类药物,所以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和器官移植排斥等重大疾病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是当前生物药物领域增长最快的一类药物.1.抗体药物发展新趋势在生物药物领域,抗体药物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球销售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中有6个为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按来源分类可以分为:鼠源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目前,批准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中,人源化单抗和全人源单抗数量已占据大多数。1.1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两部分组成。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ADC 的抗体部分和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一起带进肿瘤细胞内部,释放出小分子化合物。这样既可以降低小分子药物的毒性,同时具有靶向结合的作用。已经上市的两个ADC 是Kadyla 和Adcetris。1.2 双特异性抗体(BsAb)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含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由于基因工程的发展,目前双特异性抗体已经研发出多种类型,主要类型有三功能双特异性抗体、IgG-scFv、三价双特异性分子、串联单链抗体(串联scFv)、DVD-Ig 等多种形式。2.质谱技术近年来质谱仪性能的显著改进主要基于开发出的两种离子化技术:一种是介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技术。另一种是电喷雾离子化技术。由于这两种电离技术的出现,使原本只能检测小分子的质谱技术,可以运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在过去质谱技术主要运用于对一级结构和序列的表征,而现在质谱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级结构的分析,而高级结构对于抗体药物的生物活性至关重要。3.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一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1 完整抗体药物精确分子量测定当得到抗体药物时,可以直接通过高分辨率的MALDI-TOF或者ESI-MS进行分子量的检测。通过对于脱糖后分子量的检测,可以对于抗体药物进行初步定性分析,并将可以作为药物常规放行的分析方法。对于脱糖前的抗体药物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抗体药物的糖基化类型的信息及糖基化水平的分布,对于快速了解生产工艺与药物质量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 药物抗体偶联比(DAR)对于赖氨酸链接的抗体偶联药物,采用C4色谱柱及联用的质谱对去糖基化样品进行分析,根据偶联不同数目药物分子的质量数增加判断偶联数目。对于质谱测定的结果,不仅可以给出确切的药物抗体偶联比值,更能够给出链接不同个小分子药物的分布情况,及反应过程副产物空链接头的分布情况。3.3 肽图谱分析蛋白被特异酶切后的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肽片段质量图谱。由于不同的抗体药物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被酶水解后,产生的肽片段也各不相同,肽混合物的质量数具有唯一特征。可以通过LC-ESI-MS进行肽片段的一级质量数的鉴定,也可以通过LC-ESI-MS/MS对于每个肽片段进行进一步确证,提高肽图谱的准确性。3.4 翻译后修饰研究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TM)对于抗体药物的生物学功能十分重要。常见的翻译后修饰有:磷酸化、脱酰胺、甲硫氨酸氧化、糖基化修饰、N端焦谷氨酸环化,C端赖氨酸切除等。质谱分析仪检测蛋白和肽片段的分子量偏差,可以实现高灵敏、高通量和高精确地鉴别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的种类。3.5 N端氨基酸序列检测常规N端氨基酸检测用Edman降解法进行检测,但是抗体药物有时候会出现N 端环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用Edman降解法需要先对抗体进行去封闭处理,而直接使用质谱可以直接测出N端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可以检测出N端环化的相对比例。4.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1 氢/氘交换质谱(HDX-MS)常规的质谱只能获得蛋白的一级结构信息。氢/氘交换质谱(HDX-MS)可以进行蛋白质构象,溶液动力学和表位映射进行分析。在能够调查的蛋白质的高阶结构和动态结构技术中,HDX-MS已经证明适合单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抗原复合物的构象分析。4.2 离子淌度质谱法(IM-MS)离子淌度是根据蛋白的电荷和形状选择性分离的方法,可以区分相同分子量的蛋白和肽段,可用于检测蛋白的简单高级结构。4.3 高分辨率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高分辨率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能够检测最高质量数的质谱仪器,并且有着很高的分辨率。FTICR-MS 是目前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和完整的蛋白质鉴定和上/下调翻译后修饰(PTM)蛋白质的鉴定。

  • 新药物可从“根”上抗流感

    新华社堪培拉2月22日电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22日发表研究报告说,澳科研人员与多国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一种抗流感病毒新药物,可能从“根”上防治各类流感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新药物的工作原理在于破坏流感病毒“识别发现”健康细胞的能力,从而阻止流感病毒传染。实验室模型中证实,该新药可有效阻止不同流感病毒株的扩散,同时也适用于具有抗药性的流感病毒。 常规流感药物“乐感清”的研发人员布莱斯金博士指出,“新药物对抗药病毒株是有效的,随着流感病毒中药理学标靶的发现,这种新药甚至可以应对未来新变异的流感病毒。”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数据,流感每年导致全球大约50万人死亡。 该项研究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巴斯大学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新药物用于治疗仍约须7年时间。(记者 王小舒)

  • 【分享】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1.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   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关机构。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例如:需配制100 ml浓度为1280μg/ml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μg/mg。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根据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 mg×750μg/ml)/1280μg/ml=107.0ml,然后将182.6 mg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稀释剂中。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5。配制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60℃以下环境,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   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需要量的MH肉汤。嗜血杆菌属菌使用HTM肉汤,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4.接种物的制备   有2种方法配制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增菌后的对数生长期菌液用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对某些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荐直接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配制好的接种物,并取一份接种物在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上传代培养,以检查接种物纯度。5.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   取无菌试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内加入上述制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6.孵育   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杆菌和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应持续孵育满24h。7.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照管比较抑制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根据NCCLS推荐的分界点值标准,判断耐药(resistant, R)、敏感(susceptible, S)或中介(intermediate, I)。S表示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该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R指该菌不能被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在组织液内或血液中所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属于具有特定耐药机理(如β-内酰胺酶),所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I是指MIC接近药物的血液或组织液浓度,疗效低于敏感菌。还表示被测菌株可以通过提高剂量(如β-内酰胺类药物)被抑制,或在药物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还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较大的错误解释。

  • 【资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3、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4、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本《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应当遵循。5、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6、本《指导原则》中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其他未涉及的感染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7、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8、“病原治疗”中除本《指导原则》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 【资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3、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4、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本《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应当遵循。5、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6、本《指导原则》中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其他未涉及的感染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7、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8、“病原治疗”中除本《指导原则》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 【求助】磺胺类药物测定

    各位老大好,不知哪位做过磺胺类药物的测定,有谁知道磺胺类药物的电离常数和它们的有机溶剂(非极性的)?

  • 中国首个抗埃博拉药物获批

    记者今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针对埃博拉病毒,历时5年研制的药物“jk-05”近日通过总后卫生部专家评审,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埃博拉病毒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生物安全威胁的病毒,由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很高,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以来,曾先后四次暴发流行,全球科学家迄今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该疫情再次暴发的潜在危险,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生防药物研究室王洪权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进行了防治药物专题研究。“jk-05”是一种小分子化学药物,该药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埃博拉病毒的RNA聚合酶,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研究表明,该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感染试验中具有抗埃博拉病毒活性的效果。专家特别强调,该药物虽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在适用于广谱抗流感时完成了临床安全性评价,但对于埃博拉出血热治疗,目前仍仅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信源地址:http://bjwb.bjd.com.cn/html/2014-08/29/content_212904.htm

  • 【讨论】动物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析进展

    [size=4] 喹诺酮为一类具有4一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第一代药物萘啶酸(1962),第二代药物吡哌酸和氟甲喹(1974),抗菌作用较弱,国内较少使用。第j代为氟喹诺酮类(具有6一氟一 7一哌嗪一4一诺酮环结构)。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相似,取代位点较多,抗菌谱较广,活性高,从其结构一活性关系上探索开发新品种己成为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热点,因而发展迅速, [/size][size=4] 尤以人药领域的喹诺酮类药物发展为最陕。最近几年又推出了数十种之多的新品种,其中有些还未命名,只给出了试验编号。 [/size][size=4] 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地用于畜禽的细菌、霉形体病防治,已投人使用或即将进人兽医领域的药物有10多种,主要有两类,一类从人医用移植转化而来,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另一类是动物专用品种,己批准上市的兽医专用喹诺酮类药物有恩诺沙星(德国拜耳公司)、沙拉沙星(美国雅培公司)、单诺沙星(美国辉瑞公司)、二氟沙星(美国雅培公司)、倍诺沙星(日本武田制药),奥比沙星(日本大日本制药)和麻保沙星(瑞士罗氏公司),其中,后三种在我国还未见上市。 [/size][size=4] 诺酮类药物与细菌DNA复制所需的DNA一~rase的亚基A(Subunit)结合而抑制DNA复制化,此外由于细菌细胞具有强烈的穿透力,故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这些药物的抗菌作用与疗效可与第j代头孢菌素媲美,已成为兽用抗菌药物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随之而来的这类药物的分析分析显得十分重要,相关文章也比较多,但大多数文章,例如彭六保等从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分类综述了该类药物的分析进展,其针对性不强;还有一些文章,如王玉忠、张加玲等从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与上面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本文仅对兽医常用的九种喹诺酮类药物分析进展综述,以期对兽药临床及生产具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常用的分析方法方法介绍如下。 [/size]

  • 【分享】动物源食品磺胺类药物残留GPC法测定

    【关键词】 动物源食品 磺胺类药物残留 GPC法测定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预防性和刺激动物生长(常作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日趋严重,被受到广泛关注。进行动物源性食品磺胺类残留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动物源食品基质复杂,在进行残留分析时通常需要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净化,目前报道的净化技术主要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2-5〕等方法。凝胶渗透色谱(GPC)方法作为一种通用的样品净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农药的多残留分析〔6〕,但应用于药物的多残留分析报道很少〔7〕。为了探讨GPC净化技术应用于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分析的效果,本研究应用GPC净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动物源食品中9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服用这些药物应忌口

    饮食对部分药物的吸收有影响,或存在相互作用,必须按照各种药物的不同特性,科学地服药,才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在服用呋喃唑酮(痢特灵)、异烟肼(雷米封)、苯乙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腌鱼、香蕉、菠萝、巧克力等富含酪胺的食物。牛奶、酵母、啤酒和葡萄酒中也含有较多的酪胺。酪胺能促进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正常情况下,酪胺经肠道吸收后被单胺氧化酶氧化和分解。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不能分解食物中的酪胺,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导致血压升高,出现颜面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视力模糊等症状,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利尿药 在服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时,如果同时食用较多的鱼类、番茄、土豆、紫菜和香蕉、葡萄干等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就可导致高血钾症的发生,出现胃肠痉挛、腹泻腹胀等症状,严重的可致心律失常。   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这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药物吸收,从而使疗效降低。   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等磺胺药尿中浓度高,在酸性尿中,其溶解度降低,可在泌尿道内析出结晶,引起肾损害,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尿少和尿闭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致肾功能衰竭。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脏皮质部蓄积,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如果食用较多的肉类等能酸化尿液的食物,可能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因此,应多饮水,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少食肉类,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以碱化尿液,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左旋多巴 抗震颤麻痹药,服药时不能食用鱼、肉、动物肝脏、豆类、卷心菜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使左旋多巴加速代谢脱羧成为多巴胺,而多巴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同时,在外周组织形成的大量多巴胺,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可引起肾功能下降和心律失常。还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左旋多巴分子结构中的两个游离酚羟基形成络合物,影响左旋多巴在胃肠道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抗过敏药 服药期间不能食用肉制品、奶酪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导致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抗贫血药 应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铁片等治疗缺铁性贫血时,不宜食用豆制品、动物肝脏、海产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富含钙、镁、磷,他们可与铁离子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而降低疗效。   助消化药 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服药期间忌饮茶,因茶叶中富含鞣质,会与蛋白质形成鞣质蛋白沉淀而难于吸收,降低药效。也不宜食用猪肝,猪肝含铜丰富,而铜离子易于和这些酶制剂的酸性基团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降低药效。   抗凝血药 服用双香豆素、华法林、硝苄丙酮香豆素等抗凝血药时,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蛋黄、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因为这些抗凝血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两者相互竞争与肝脏中有关的酶结合,使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II、IX、X的生成受抑制,影响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 【分享】兽用抗寄生虫药物的合理使用

    1 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体外杀虫药(又称杀昆虫和杀蜱螨药)。由于动物的寄生虫病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应选用高效、广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的抗寄生虫药。 外观辨别药品包装内外标签说明文字是否一致。标签或说明书应当注明该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含量、规格、生产企业信息、产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储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 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应有良好的硬度,表面无斑点,在水中15分钟和水接触后成为糊状,粉剂应无杂物、无结块,液体看水溶性、乳化性和是否能迅速溶于水中。 高效: 高效的抗寄生虫药其虫卵减少率应达96%以上,小于70%则属疗效较差。广谱: 指驱虫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以达到扩大驱虫的目的。 低毒: 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尽管有驱虫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对动物体有害。好的抗寄生虫药物应对寄生虫虫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动物体无毒或毒性很小。此条件对杀灭体外寄生虫药物尤其重要。 投药方便: 通过饮水、混饲、皮肤浇泼(透皮剂)等方式给药比较方便。

  • 【原创大赛】抗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药学

    [align=center]抗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药学[/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死亡率占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提高抗癌药物药效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因此,抗癌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研究十分必要。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治疾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并有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抗癌药物如何发挥最大药效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对抗癌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医药学的飞速发展,更先进合理的肿瘤治疗方案必将普遍运用于临床。[/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癌药物;应用;临床药学;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b]Applicationof anticancer drugs in clinical pharmacy [/b][/align][align=center][b]ABSTRACT[/b][/align][align=center][b] [/b][/align]Malignant tumor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its mortality accounts for the first place of all disease’s mortality, thus hascaus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worldwide.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drugs can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withthe alleviated pains. Therefor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 drugs is maximumnecessary. Clinical pharmacy is a pharmaceutical subject includes validity of thestudied drugs for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 in the pastdozen years,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main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ow to maximize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 drugs,and the progress on various aspects and its shortcom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anticancer drugs was also prospec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today, more advanced tumor reasonable treatment program will be generally used inclinic.[b]Keywords[/b]: Anticancerdrugs Application Clinical pharmacy Research progress[align=center] [/align][b]1  引言[/b]近年来,由于对抗癌药物作用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之临床上可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药物不断增加,化学治疗已由单药连续化疗过渡到多药联合、间段大剂量用药,使化疗效果有很大改善,成为抗恶性肿瘤的一种“根治性”手段[sup][/sup]。另外,增强抗肿瘤老药的药效也正在成为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中的新关注对象[sup][/sup]。但由于人们对抗癌药物认识不足,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导致无数人命丧九泉的事实,促使临床药学迅速崛起。临床药学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在抗癌药物的应用中,从临床药师的干预、最大限度克服耐药性等方面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至关重要。[b]2  临床药师的干预[/b][align=left]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导致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并且化疗方案常常需多药联合、放化疗联合,使得化疗药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多。临床药师可通过对化疗药及辅助用药的选择、剂量的调整、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用药教育等几方面干预肿瘤患者的临床用药,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align][align=left]2.1 药物的选择[/align]化疗方案制定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充分了解肿瘤累及的范围,明确临床分期、既往接受药物治疗后的疗效等,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等因素,协助医师进行药物筛选,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时要清楚方案中哪些药物需要做药学监护、监测指标及监测周期,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sup][/sup]。临床药师可以通过比较同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别,协助医师把药疗方案设计得更完善、实用、规范。临床医师选药一般是从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考虑,而临床药师可从“专治”“首选”“药物相互作用”“成本/效果值最合理”来考虑。例如,从药物相互作用方面考虑,联合用药是肿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减少毒副反应。但肿瘤患者尤其是病情危重患者使用药品种类繁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sup][/sup]。对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临床药师要特别关注。实际工作中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比较复杂,有药剂学,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多种原因。当给医师提出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时,还要考虑是否有可替换的无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果有可供选择的药物,就调整为其他无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药物,可采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了解药物的清除情况,分析其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将药物的相互作用降至最低[sup][/sup]。例如,使用培美曲塞时补充叶酸可降低培美曲塞的毒性[sup][/sup];甲氨蝶岭与其他骨髓毒性药物合用,可进一步抑制骨髓机能。大剂量使用该药后4-24h内静脉或口服给予亚叶酸钙,可防止发生严重而持续的骨髓抑制;白介素2能降低达卡巴嗪的血浆浓度,可能由于提高了达卡巴嗪的分布容积之故。白介素2与地塞米松合用可使患者耐受更大剂量的白介素2,并减轻其毒性[sup][/sup]。此外,化疗辅助药是化疗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的主要措施。因此正确选择辅助药也是临床药师的干预点之一,防治骨髓抑制药和止吐药是化疗时常用的辅用药[sup][/sup]。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充分阐明。但是随着抗癌药物应用数量的增多及新的联合用药方式的发展,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充分了解药动学及药效学特征。若存在相互作用,就应改变用药方案或调整常用剂量,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可能产生的毒性或亚临床效应。2.2 化疗药剂量的调整恰当的药物剂量应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药物剂量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与疗效。肿瘤患者的药物剂量尤其重要。根据影响代谢的因素来确定剂量,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多因素的,抓住其中关键的因素来确定剂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卡铂,主要根据肾功能来确定剂量[sup][/sup]。根据血药浓度监(TDM),测通过TDM了解患者的 PK 参数,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确保患者在可耐受的情况下达到最优化的疗效。目前只有少数的抗肿瘤药物,其量效关系已经较为明确,TDM已较成熟,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依马替尼及卡铂等而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其PK参数和疗效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TDM的标准尚未建立,还需进一步研究[sup][/sup]。2.3 用药教育癌症治疗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每日测体温4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sup][/sup]。同时,对于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带药的服药指导。告诉患者药品正确的储存与保管方法,特别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等。使患者清楚药物的治疗疗程,提醒患者按要求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定期返院化疗。对重点病人应加强随访,跟踪用药教育的效果。[b]3  克服耐药性[/b]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产生的耐药,以及多药耐药(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sup][/sup]。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是P-糖蛋白参与的耐药。肿瘤细胞的MDR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障碍。因此,研制能逆转MDR的化疗增效剂是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但至今无一种有效的逆转MDR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药物的特性及细胞增殖动力学为依据[sup][/sup]设计合理的联合化疗方案以及从中药中开发高效、低毒的逆转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杨纯正教授等发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当归芦荟丸有效成分---靛玉红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逆转耐药和抗肿瘤的双重效应,此类药物值得期待,是寻找具有克服耐药的新抗癌药的重要方向。肿瘤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极其复杂,迄今未有MDR 逆转剂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但近几十年来对 MDR 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随着对MDR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有希望为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途径。[align=center]4  其他方面[/align]4.1 有效防止静脉用药外渗在多种给药方法中,现在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还是依靠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给药能快速地将药物送入体内,提高血清中药物的浓度,达到化疗效果。患者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学治疗药物对血管、黏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药物从针眼外渗或从血管口外漏,均可致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灼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待解决的问题[sup][/sup]。因而为了达到减少静脉输注药物外渗以提高药效的目的,根据常见静脉抗癌药物损伤组织的机制,提出积极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工作者要对抗癌药物的毒性反应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要尽量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加强静脉防治知识的宣教。为了防止抗癌药物外渗对患者所造成的痛苦,就要完善好预防工作,真正做到防患未然。在临床治疗当中,要避免抗癌药物外渗的发生,使患者的治疗能够得到正常进行[sup][/sup]。[align=left]4.2 加强护理[/align] 患者诊断为癌症后十分焦虑和恐惧,对各种治疗有疑虑,情绪紧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知识层次、病情轻重及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sup][/sup],为让患者配合治疗,应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使其打消顾虑,消除紧张害怕心理,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治疗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sup][/sup],主动关心病人,同时不隐瞒用药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由于各种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首先应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工作中与病人多交流,用诚恳热情,乐观自信的情绪,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感染病人,使其在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协调好病友间的关系,相互理解关心鼓励,提高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align=center]5  结语[/align][align=left]新抗癌药不断涌现,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合理用药和联合用药提高了化疗效果。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连续静脉滴注、动脉给药、介入治疗、抗癌药与增效药合用、抗癌药与解毒药合用、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使化疗疗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减轻抗癌药的不良反应,以增加病人对抗癌药的耐受性,提高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可使化疗疗效提高。近年来在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减轻骨髓抑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显减轻病人用药期间的痛苦,提高用药剂量,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起到很大作用。减少多药耐药性的发生,也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提高对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一般状况,给予支持治疗、扶正培本的中医中药治疗和免疫治疗,这将有利于增强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作用。[/align]个人认为结合免疫治疗的多种肿瘤治疗方案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传统认为化疗主要通过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由于化疗存在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模式曾经受到质疑。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化疗和免疫治疗存在协同作用。[align=left] [/align][b]参考文献[/b] 卜风英.化疗患者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包头医学,2009,33(11):58~59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陈晓媛,张虹,高晨燕.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3,22(3):269~273 孙西洋,任常山,曹心珂.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6):461~464 王爱军,金永新,要林青等.抗肿瘤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技巧.中国药事,2013,27(1):97~99 Paz-AresLG, Smith MR.Genitourinary malignancies .Cancer Chemoter Biol ResponseModi,2001,19(21):573~595 van Meerten E [i]et al[/i].Interaction wit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tumor drugs.Foreign Medical Scienceson Pharmacy,2006,23(1):31~35 王祎,刘燕,丁秀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李嘉,包春波.抗肿瘤化学药物研究进展.华西药学杂志,2009,4(21):1~5 徐贞,史美祺.抗肿瘤药物的剂量选择.读者园地,2012,28(5):379~380 张岩.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1):127~128 卿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及克服耐药的研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3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侯清平,李青枝.肿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静脉管理.实用医技杂志,2013,20(4):406~407 王秋平.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大家健康,2013,7(3):121~127 张岩.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1(11):168~169 孙燕.50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进展.新药研发论坛,2009,18(18):1695~1700[align=left] [/align]

  • 【原创大赛】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极高,死亡率占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抗癌药物在体内无一定的特异性分布,导致对肿瘤细胞起作用的药物剂量无法达到要求,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从而产生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随着人体内各种通路及肿瘤实体生理机制的阐明,出现了一种通过将药物或者相关蛋白直接导向肿瘤细胞的新型抗癌药物,即靶向抗癌药物。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靶向抗癌药物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靶向;抗癌药物;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b]Progressin the research of anticancer drugs targeting [/b][/align][align=center][b]ABSTRACT[/b][/align][align=center][b] [/b][/align]Malignant tumor is a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of the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its mortality is very high, mortality accounts for all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first place, caus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of people. Anticancer drug in thetraditional sense of no specific distribution in the body, leading to drug doseeffect no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umor cells, damage to normal cellsi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kill or inhibit tumor cell at the same time,resulting in ser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With the elucidation of variouspathways and tumor entity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human body, theemergence of a new anticancer drug or by direct guidance related proteins intumor cells, namely targeting anticancer drugs. This drug is of good effect. Thispaper mainly in recent years targeted anticancer drugs research progress were narrated,and the target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forecasted andprospected.[b]Keywords[/b]: Targeting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 progress[b]一 引言[/b][align=left] 在癌症的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细胞毒的特异性差,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直接影响心、肺、肝、肾以及神经系统等功能。严重者必须中断化疗,导致化疗失败[sup][/sup]。并且,药物分子不能有效到达预期靶标部位,造成药物在靶部位浓度不足。因此,研究者在癌症治疗中开始寻求具有较好靶向性并具有较高释放效率[sup][/sup]的体系,即靶向抗癌药物。靶向抗癌药是指针对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特定靶标进行治疗的药物[sup][/sup],近年来这类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例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阿瓦斯丁等已经开始在临床应用;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及其同类物最近对其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另外基于肿瘤信号转导机制的药物如蛋白激酶抑制剂等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也成为新的热点[sup][/sup]。[/align][b]二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b]任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血管的生成。肿瘤会诱导其周围血管的快速生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形态的改变,内皮细胞不断迁移、增殖,从而使新血管逐渐生成[sup][/sup]。开发和研究能够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与抑制肿瘤生长的传统治疗方式相比,靶向新生血管生成的治疗模式可能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更低的毒性,以及有利于克服肿瘤的耐药性,而且还可广泛用于多种肿瘤转移的治疗。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的主要类型有: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阿瓦斯丁);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靶点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沙利度胺(反应停)。以近几年来研究热门的蛋白酪氨激酶(PTK)抑制剂为例,对其作用机制和上市情况进行阐述。PTK是一组酶系,能催化ATP上的磷酸基转移到许多重要的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使其残基磷酸化,从而激活各种底物酶,通过一系列反应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sup][/sup]。多数肿瘤细胞PTK活性异常升高,因此PTK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抗肿瘤靶点。2005-2010 年间,此类药物累计申报新化合物总量已经达到 27 个,占所有类别抗肿瘤新药的50%[sup][/sup]。这些药物大多数为me-too药,如盐酸埃克替尼,该产品是在2004年获得 FDA批准上市的厄洛替尼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得到,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同样靶点的上市产品还有吉非替尼[sup][/sup]。[b]三  微管蛋白抑制剂[/b]一直以来,肿瘤细胞的微管都被视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靶点,微管蛋白抑制剂被作为最有效的抗肿瘤临床一线药物。许多化合物都能干扰微管蛋白的功能,主要是与微管作用以抑制其聚合,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或者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进而影响细胞分裂[sup][/sup]。较为经典的如长春碱类和鬼臼霉素类可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滞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影响微管蛋白稳定性,干扰纺锤体的形成,阻滞有丝分裂的进行,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sup][/sup]。近年来,细胞微管相关的抗肿瘤药物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长春花生物碱类长春氟宁、多拉司他汀、罗米地新、艾立布林等药物已经相继进入二到三期临床试验,有的甚被作为某些肿瘤的二三线临床用药[sup][/sup]。这些药物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细胞微管为靶点的抗癌药物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成为临床上更有效的抗癌药物。[b]四  叶酸介导的抗肿瘤药物[/b][align=left]在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代谢物,叶酸缺乏时白细胞减少,因此叶酸拮抗物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某些以二氢叶酸还原酶为靶点的叶酸拮抗剂可以不可逆的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这样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sup][/sup]。此类药物如甲氨喋呤,临床用于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常与亚叶酸钙合用降低毒性[sup][/sup]。[/align][align=left]此外,叶酸受体在大部分人体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则很少表达,甚至不表达。这就使得利用叶酸介导的抗肿瘤药物靶向作用于叶酸呈阳性的肿瘤细胞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传统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此类药物如EC0225,Endocyte 公司于2007 年 3 月开始对其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顽固性或病灶转移性肿瘤[sup][/sup]。[/align][b]五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b] DNA 的不间断复制是肿瘤细胞不断增生的关键所在。如果有效的抑制DNA 引物酶,阻断引物的合成,DNA制将会受到限制,肿瘤细胞将不再增生,进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sup][/sup]。DNA引物酶作为理想靶点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当前抑制DNA复制主要以 DNA拓扑异构酶为靶点展开的。作为一种独特酶,DNA拓扑异构酶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用以调节DNA空间构型动态变化,参与DNA的不断复制、翻译、重组和修复等过程,在形成染色体结构及染色体分离与浓缩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sup][/sup]。[b]六  端粒酶抑制剂[/b]在基因端粒酶是一种RNA 聚合酶,能以本身RNA 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合成六聚脱氧核苷酸TrAGGG 的重复序列,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末端缩短,解决“末端复制问题”[sup][/sup]。正常人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低,但大多数的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因此,检验端粒酶活性是癌诊断的重要方法,是抗癌药物需要研究的靶点之一。端粒酶在肿瘤细胞被过度表达,它是肿瘤细胞增殖所必需的。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肿瘤细胞进入静止状态,最后产生细胞凋亡。端粒酶抑制剂是一类潜在的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已发现的端粒酶抑制剂有AZT、AZGT及其衍生物、异噻唑啉衍生物TMPI、类黄连素、小的非核苷合成复合物BIBR等。[align=center]七  总结与展望[/align][align=left]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已从利用和改进毒性较大的传统抗癌药物发展向靶向药物设计和研发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临床抗癌药物的靶向性越来越集中。靶向抗癌药物已凭其特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强,患者耐受性较好而毒副反应相对于细胞毒药物较低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取得很大成功。与此同时,靶向抗癌药物研发中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例如:单一靶点的小分子类药物治疗范围窄,且易产生耐药性;即使是使用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非常成功的适应证,由于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变异的性质,患者的肿瘤仍可能在初始治疗成功后复发;有些肿瘤靶点精确性不够,它们也存在于某些正常细胞,所以会导致相应毒性;多数靶向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多等。[/align][align=left]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解决。并且,要清醒的认识到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近几年呈现爆炸式增长,可以想象在未来 5-10年市场将相当拥挤,此类药物的开发立项中需要趋于冷静和理性,需要药企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探索更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临床研究模式。[/align][align=left]无论如何,根据特定导向的靶点的需要来设计制备疗效确切的抗癌药物,将是靶向抗癌药物的发展方向,靶向抗癌药物必将随着其疗效最优化的进步而在各类肿瘤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靶点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在合理的研究设计、全面的临床前评价和严谨合理的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抗肿瘤药物新靶点研究前景变得更加广阔,也能开发出更多新靶点特异性抗肿瘤新药。[/align][align=left]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基因和蛋白资料实施给药方案,并“量体裁衣”式地对患者合理用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用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能否通过对靶位基因的筛查达到早期诊断并提示预后,甚至可以通过干预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达到治疗的目的。个人认为,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align][b]参考文献[/b] EavanG1 Prolififeration,elleyeleandaPotosisineaneer.Nature,2004,411(6835):342~348. Cho K J,Wang X,Nie S M. Clin.CancerRes.,2008,14: 1310—1316 Sawyers C.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Nature, 2004,432(7015): 294-297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林健,卜一珊.分子抗癌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天津药学,2005,17(12):61~62 郑晓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8,4(29):7~12 DuffaudF, Blay J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ncatmcnl . Oncology, 2003,65 (3):187-197 陈晓媛,张虹,高晨燕.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3,22(3):269~273 孙西洋,任常山,曹心珂.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6):461~464 Ng SS,Figg WD T.antiangiogenesisin vitroinfluence of formulation vehicles and binding proteins.Cancer Res,2004,64(3):821-824 Bellmunt J,ThéodoreC,Demkov T.Phase III trial of plus best supportive care compared with alone after aplatinum-containing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transitional cellcarcinoma of the tract.Clin Oncol,2009,27(27):4454-4461 王祎,刘燕,丁秀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曹胜利,郭燕文,王先波.抗叶酸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0):747~753 梁旭华,孙洋,谭春雷.叶酸受体介导的抗肿瘤靶向前药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2):2647~2653 卿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及克服耐药的研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3 王丽鸿.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81~82 李嘉,包春波.抗肿瘤化学药物研究进展.华西药学杂志,2009,4(21):1~5

  • 组胺检测仪检测肉类组胺病变的标准

    组胺检测仪检测肉类组胺病变的标准

    [font=S?hne, ui-sans-serif, system-ui, -apple-system, &][size=16px][color=#343541][/color][/size][/font][size=16px]  组胺检测仪检测肉类组胺病变的标准  组胺是一种生物胺类化合物,通常在肉类中以较低浓度存在。然而,肉类中组胺浓度过高可能表明食品中存在细菌降解组胺的过程,这可能导致组胺中毒,也被称为组胺中毒症。组胺中毒通常与不适当的储存和处理肉类有关,特别是在温度不适当或时间过长的情况下。  以下是检测肉类组胺病变的一些标准和程序:  样本采集:首先,从怀疑受到组胺污染的肉类样本中采集样品。这可能是新鲜肉、海鲜或任何其他可疑来源的食品。  样品处理:样品可能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以确保组胺不会在处理过程中产生或分解。通常,样品会被加工成适当的样本,以便进一步的检测。  检测方法:使用组胺检测仪或适当的分析方法来测定肉类样品中的组胺浓度。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HPLC)和质谱法。这些方法可以定量测定组胺的含量。  标准比对:检测的结果通常会与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进行比对,以确定组胺浓度是否符合法定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通常会规定允许的组胺浓度上限。  食品安全评估: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肉类样品中的组胺浓度超出了法定限制,那么可能需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以确定食品是否适合食用。这包括评估组胺中毒的风险。  储存和处理建议:根据检测结果和食品安全评估的结论,提供适当的储存和处理建议,以减少组胺中毒的风险。  总之,检测肉类组胺病变的标准涉及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测方法、法规比对和食品安全评估。这些步骤有助于确保食品中的组胺浓度在安全水平内,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确保遵循相关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121016216169_5679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药物歌诀(西药)

    药物歌诀(西药)     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防 止“虹晶粘”, 能 治 心 动 缓;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受 体 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α受 体 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β受 体 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一)药物的种类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      局麻药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     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安定;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剂量不同效有异,过量中毒快抢救,洗胃补液又给氧,碱化尿液促排泄。    抗癫痫药的选用癫 痫 小 发 作,首 选 乙 琥 胺;局限发作大发作,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精神性,持续状态用安定;慢加剂量停药渐,坚持用药防骤停。抗精神病药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受体多巴胺,镇静止吐兼降温,人工冬眠显奇效,长期用药毒性大,震颤麻痹低血压。    镇痛药吗啡度冷丁,很强成瘾性;呼吸抑制重,慎重选择用;镇痛作用灵,心性哮喘停;过量要中毒,拮抗纳络酮。   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抑制PGE;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先”     中枢兴奋药中枢兴奋药两类,兴奋大脑咖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作用部位在延髓;主治呼吸抑制症,小儿宜选洛贝林,吗啡中毒可拉明,剂量过大要人命。     抗高血压药中枢降压可乐定,对抗未梢利血平,α-R阻断哌唑嗪, 血管扩张“肼哒嗪”,利尿降压氯噻嗪,“紧张转化”卡普利,强扩动静硝普钠,危象心梗才选它,联合.阶梯.个体化,肺、肝、肾功要详查。    抗高血压药选用伴有冠心心绞痛,禁止使用胍和肼,普萘洛尔硝苯啶,降低血压抗心痛。脑血管,有疾病,不能使用胍乙啶;肾功能,有减退,禁用心卡胍乙啶,可用多巴可乐定,伴溃疡,可乐定,精神病,血压升,首先考虑利血平。     抗心绞痛药抗心绞痛药三类,硝酸甘油扩血管,阻钙内流硝吡啶,阻断β-R心得安;增加血供降氧耗,联合用药效力添。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药很复杂,心电生理统率它。三种离子钾钠钙,三类药物好分家。降低自律消折返,失常原理两句话。缓慢失常阿托品,室律不齐“利卡因”。房颤房扑地高辛,心甙中毒苯妥英。β-R阻断室上性,阻钙内流异搏定。“房室交界”它能正,胺碘酮,效全能。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IMS:2011年最畅销的10种抗癌药物

    IMS:2011年最畅销的10种抗癌药物作者:snakecard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5/18/1337231222_small.jpg肿瘤药物的研制十分火热。揭开大多数主流制药商的面纱,各个药厂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通常对药物需求量的增加有以下原因: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医疗开支不断增长;越老越多的中产阶级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医疗保健;高龄人口对美国和日本等大的药品市场的贡献。但人们对抗癌药物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药物用于治疗一些致命疾病,这就使得患者哪怕花费天价也要购买这些药物。如果不是制药公司漫天要价,像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高级研究院这样锱铢必较的守门员还是非常乐意将新药用于绝症患者的治疗。许多最近获批和正在研制的新型抗癌药物旨在治疗特定基因变异引起的癌症。这些药物可以有针对性地使部分患者受益,这种益处为抬高价格提供了理由。最终,癌症的生物治疗药物不会像传统药物一样面临过多的的竞争压力,所以有些制药商不惜低成本仿制赫赛汀这种相对比较老的药物。美国有关生物药品仿制的若干规定承诺将改变这种局面,但至今仍未有任何改变。三个最畅销的抗癌药物:B细胞单克隆抗体,阿瓦斯丁和赫赛汀,分别在1997年,2004年和1998年获得批准。对于其开发者,美国罗氏公司( RHHBY )的子公司基因泰克公司来说,这些药物是长期卖点。最新上榜药物特罗凯是该公司另一个产品,于2004年11月获得了FDA的批准。根据IMS市场研究公司得到的数据,去年因为这10种药物给美国带来的销售额达5.64亿美元到30亿美元不等。应当指出,获得FDA批准的药物并不一定代表能够获得其他药政机构的批准。2011年最畅销的10种抗癌药物英文名商品名通用名适应症Rituxan美罗华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Avastin安维汀贝伐珠单抗转移性结直肠癌Herceptin赫赛汀曲妥珠单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Gleevec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Eloxatin乐沙定奥沙利铂氟脲嘧啶治疗无效的结直肠癌Alimta力比泰培美曲塞胸膜间皮瘤Erbitux爱必妥西妥昔单抗直肠癌Velcade万珂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Xeloda希罗达卡培他滨片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胃癌Tarceva特罗凯盐酸厄洛替尼片非小细胞肺癌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转帖】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size=4](一)药物代谢的遗传多态性[/size][size=4]由于肝脏药酶系特别是P450的遗传多态性,以致造成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这影响了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致癌的易感性等。对某些药代谢的缺陷者称为:弱代谢者(poor metabolizer)或PM-表型1,而强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zer)称为EM-表型。在第一相中的药物代谢多态性以异喹胍和乙妥英为例,分别为P450UD6和P4502C的变异。对异喹胍的羟化作用有遗传性缺陷的个体,在应用β-受体拮抗剂、三环类抗郁剂、某些膜抑制抗心律紊乱药、抗高血压药和钙离子拮抗剂等,由于药物代谢的异常,使药效增强、时间延长,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在第二相反应的药物代谢多态性,以异烟肼和磺胺二甲嘧啶为例,可区分为乙酰化快型和慢型两种,慢型乙酰化个体长期服用肼苯达嗪和普鲁卡因酰胺后可产生红斑狼疮综合征,服异烟肼后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表2-4)。P4501A1,P4501A2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激活某些致癌原,其遗传变异与某些癌的易患性有关。[/size][align=center][size=4]表2-4 遗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size][/align][table][tr][td=1,1,126][size=4]代谢途径[/size][/td][td=1,1,158][size=4]药物举例[/size][/td][td=1,1,142][size=4]人群中的频率(%)[/size][/td][td=1,1,142][size=4]酶[/size][/td][/tr][tr][td=1,1,126][size=4]C-氧化[/size][/td][td=1,1,158][size=4]异喹胍,金雀花碱,右旋甲吗喃,阿片类[/size][/td][td=1,1,142][size=4]白种人5-10[/size][/td][td=1,1,142][size=4]CYP4502D6[/size][/td][/tr][tr][td=1,1,126][size=4]C-氧化[/size][/td][td=1,1,158][size=4]β-肾上腺受体拮抗剂,乙妥英,甲苯巴比士[/size][/td][td=1,1,142][size=4]白种人4[/size][/td][td=1,1,142][size=4]CYP4502C[/size][/td][/tr][tr][td=1,1,126][size=4]乙酰化[/size][/td][td=1,1,158][size=4]环已巴比土,异烟肼,磺胺二甲嘧啶,咖啡因[/size][/td][td=1,1,142][size=4]日本人10[/size][/td][td=1,1,142][size=4]N-乙酰基转移酶白种人30-70[/size][/td][/tr][/tabl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