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菊科植物组织

仪器信息网菊科植物组织专题为您整合菊科植物组织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菊科植物组织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菊科植物组织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菊科植物组织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菊科植物组织话题讨论。

菊科植物组织相关的论坛

  • 【分享】菊科“土三七”伤肝奥秘揭示

    2011年05月06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春 陈惠芬  最新发现与创新   本报上海5月5日电 (陈惠芬 记者王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专家王吉耀教授联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关于“土三七”的研究,并在4月的国际著名杂志《肝脏病学》上发表相关文章。  “三七”在中国的应用有上千年历史,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的治疗。“土三七”分为景天科及菊科,景天科无毒。而菊科的“土三七”,却含有一种叫吡咯烷的毒物,会造成肝内小静脉内皮损伤,继而出现小静脉闭塞。  王吉耀告诉记者,多年前,她曾收治一位50多岁的农村女性患者,因服用家中种植的“土三七”泡酒4个月,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出现了黄疸、胸水、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类似“肝硬化”的症状。为了探寻“土三七” 的致病奥妙,王吉耀教授开始着手此项研究。  研究人员在服用“土三七”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吡咯—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该结合物可作为血液检查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患者是否摄入含吡咯生物碱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入肝脏的血流是肝动脉和门静脉,流出肝脏血流经肝内中央静脉、肝静脉流到心脏。而食用菊科“土三七”会导致肝脏血窦中内皮细胞损伤,出去的小静脉由于内膜炎症纤维化闭塞了,肝脏的血“只进不出”,引起门静脉压力增加,出现胸腹水、食管静脉曲张。此症缺少治疗方法,轻者可试用丹参,重者只能换肝、甚至死亡。  相关研究以“与服用土三七有关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为题发表于《肝脏病学》4月刊,该杂志的“编者按”认为,此项研究通过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在药物性肝毒性的研究上达到了新的水平。  王吉耀说,中国草药种类繁多,在民间常有误服及中毒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健康教育,让民众知道哪些草药是应慎用或不用的。

  • 【原创】看植物猜中药(2)-答案已公布

    【原创】看植物猜中药(2)-答案已公布

    以下植物,请根据提示,分别猜出中药名。第一个答对者重奖啊。图一:百合科植物,以肉质鳞茎入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251519_246858_1623370_3.jpg图二:菊科植物,以根茎入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251523_246859_1623370_3.jpg图三:蔷薇科植物,以花入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251524_246862_1623370_3.jpg图四:蔷薇科植物,以叶入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251527_246865_1623370_3.jpg图五:豆科植物,以花序入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251534_246868_1623370_3.jpg

  • 这个是菊科植物吗?

    这个是菊科植物吗?

    [img=,690,91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12252199419_4502_1636655_3.jpg!w690x918.jpg[/img]

  •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中草药研究中的运用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应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部分,也即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的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入含有合成培养基的瓶中,在无菌条件下使之生长或发育的方法。这项工作自动控制50年代后期至今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诱导培养胡萝卜的体细胞分化成完整植株,由曼陀罗的花药培养形成了单倍体的植株。  从而证明了植物每个体细胞都有形成整体植物的潜在能力,如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离体培养的一定条件下能诱导其分化器官和再生成植株。70年代以后有关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得到了很诀发展,如烟草、曼陀罗、颠茄、胡萝卜、油菜等能从其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分化长成胚或完整的植物,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已经能使烟草属和矮牵牛属的杂种细胞增殖分化成杂种植株。  因此,运用组织培养方法可以在比较简单易观察的条件下研究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繁殖、生长和分化,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从而为解决农业生产和药物生产中的某些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有若干重要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一为营养繁殖系的快速繁殖,如以甘蔗为例,原来每亩要用蔗种0.5~1吨,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幼苗进行栽培可节省大量蔗种。又如贝母繁殖率非常低,而用组织培养分化出的三个月左右的鳞茎,其大小就相当于用种子繁殖二年生的鳞茎,另一为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工业生产,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一般都从植物体提得,其产量和质量难免要受到植物的遗传性、生长条件、收获时间及贮藏和运输等因素所影响,如果能采用类似培养微生物产生抗菌素的方法生产有效成分,就可克服这些缺点,这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生长缓慢、产量低、价值贵重的植物药更有意义。如近年来已大量培养人参组织,并提取有效成分,因此利用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成分,探索天然药物生产工业化的途径是当前药物生产的一个新方向,随着大规模人工培养技术的成功,就有可能用组织培养法来代替全植物提取有效成分,这项工作将是未来研究植物药的中心课题之一。一、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法  近年来用的化学合成培养基大致由6种成分组成:(1)糖类,②多种无机盐类,(3)微量元素,(4)氨基酸、酰胺、嘌呤:(5)维生素;③生长素。此外,有些培养基还可添加天然的汁液,如椰子汁、酵母提取液、水解酪蛋白、麦芽浸出液等,培养基中如加入0.5~1%的琼脂即为静止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否则为悬浮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不同植物材料常需要改变配方,如维持生长和诱导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配方就不同,因此配方的种类很多,目前以Ms (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配方为最常用的一种基本培养基,它利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快速生长。  总之,在进行组织培养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培养植物的种类来确定培养基的组成,除营养、诱导作用外还应当注意离子平衡和毒性问题,如水一般都采用重蒸馏水,无机盐类一般都需用化学纯的药品, pH值可用1N KoH(或NaOH)溶液和2N HCI调整。有时可以用普通药品代替,但须注意这些药品不仅应有营养价值,还须无毒。如果在工业上使用大缸深层培养细胞或组织生产有效成分和生物制品、应用培养基的量将要以吨位计量时,则采用什么代用品较为经济实用更应慎重考虑。   二、培养条件   (一)温度: 对大多数植物组织20~28℃即可满足生长所需,其中26~27℃最适合。   (二)光: 组织培养通常在散射光线下进行。光的影响可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些植物组织在暗处生长较好,而另一些植物组织在光亮处生长较好,但由愈伤组织分化成器官时,则每日必须要有一定时间的光照才能形成芽和根。有些次生物质的形成,光是决定三因素。   (三)渗透压: 渗透压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很有关系。在培养基中添加食盐、蔗糖、甘露醇和乙二醇等物质可以调整渗透压。通常1~2个大气压可促进植物组织生长,2个大气压以上时,出现生长障碍,6个大气压时植物组织即无法生存。   (四)酸碱度: 一般植物组织生长的最适宜pH为5~6.5。在培养过程中pH可发生变化,加进磷酸氢盐或二氢盐,可起稳定作用。   (五)通气: 悬浮培养中细胞的旺盛生长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小量悬浮培养时巨常转动或振荡,可起通气和搅拌作用。大量培养中可采用专门的通气和搅拌装置。  三、材料和方法  从低等的藻类到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的各类、各部分都可采用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一般裸子植物多采用幼苗、芽、韧皮部细胞,被子植物采用胚、胚乳、子叶、幼苗、茎尖、根、茎、叶、花药、花粉、子房和胚珠等各个部分。  由于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常被霉菌和细菌污染,故材料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一般用漂白粉溶液(1~10%)、次氯酸钠溶液(0.5~10%)、升汞溶液(0.01%)、乙醇(70%)或过氧化氢(3~10%)等处理后,再用无菌水反复冲洗至净,然后在无菌室内,将所取的组织迅速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受伤组织切口表面不久即能长出一种脱分化的组织堆块,称为愈伤组织(Callus),此种愈伤组织在适当的培养基上经一定时间即能诱导生长成整株植物,因此愈伤组织既可是某种植物代谢产物的来源,又是诱导成株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还可使愈伤组织长期传代生存下去,这种培养称为继代培养。但在继代培养中,不少植物培养的组织或细胞随着再培养代数的增加,分化能力就逐渐降低甚至丧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培养过程中原有母体中存在的、与器官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被逐渐消耗所致,因此可以用激素或改善营养条件使之恢复,也有认为是组织和细胞在长期培养中遗传往的改变,主要是染色体的变化,出现大量多倍性或非整倍性细胞,这种改变恢复的可能住较小。不同的培养基可以使愈伤组织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结构也可松可紧,利用这些特性可使之分散成为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要形成单细胞培养宜在较高盐分、高生长素及高水解酪蛋白的培养基中进行,然后移入液体并经搅拌而分散成单细胞。也有用加入一些果胶酶的办法,但一般来说要得到纯一的单细胞是很少的。  在培养药用植物选材时,还应考虑到所需要的次生物质在植物体中的合成部位,如果选材和培养方法适当,可使原植物内所产主的代谢物通过细胞或组织培养发生生化转变而获得。  通过组织培养可获得有效成分,但实际上只有大量培养成功才有经济价值。因此在生产上常采用悬浮培养法来代替含有琼脂的固体培养基。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生长通常比静止培养快,这是由于悬浮培养时营养成分可较快地渗入细胞,抑制生长的代谢废物可较快地除去,同时供氧情况也较好,在进行这种培养时要注意通气与定期更新营养液,这是保证生长稳定,次生物质产量高的关键之一。  四、有效成分的形成  列举用组织培养方法合成的一些有效成分。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产生药用成分,已渐渐成为药物生产的新方向之一。六十年代以来,有些国家已经开展了薯蓣及其他有关科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薯蓣皂甙元的形成,探讨其生物合成机制;已知有7种薯蓣属植物经组织培养后,可获得薯蓣皂甙元或其它甾体化合物,其中三角叶薯蓣Dioscorea deltoides Wal1。经组织培养得到薯蓣皂甙元的含量为0.3~2.5%,此外尚有鱼藤酮、甘草甜素,菸碱等,例如从烟草根尖细胞悬浮培养可产生2.9%(干重)菸碱。  在通常应用的基本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生长激素、维生素或其他化学药品有时能使代谢物增加,如白花曼陀罗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进0.1%酪氨酸可使阿托品的产量增加7倍多,芸香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4一羟基-2喹啉酚,可促进白藓碱的合成和积累,在这两例中的添加物被认为是生物合成的前体。又如培养三分三愈伤组织时,在生长后期供给1my/1激动素,可使东莨菪碱的含量达到0.495%,比原植物中的含量提高很多。  除了培养基的组成外,环境因素也影响次生物质的产生。例如石芹的组织培养在黑暗中虽也增殖,但不形成黄酮类,而当暴露于光线中时,就能测出芹菜甙。组织培养应用在药学方面的工作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很迅速,它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1.利用组织培养代替原植物的栽培以获得所需的有效成分,达到产量高,成本低的目的,还可节约土地。  2.除了应用于产生次生物质外,还可应用于生物转化。例如烟草组织培养中蒂巴因去甲基后可能生成吗啡。  3.从组织培养的定性分析中发现新化合物。例如在芸香组织培养中,合成和积累了芸香素(Rutacultin),它是一个至今尚未能从原植物或其他植物的呋喃香豆精中检测到的化合物。因而,组织培养将是获得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一个来源。  4.一般情况下,组织培养是异养的,但也有自养的细胞系株,它们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不依赖外界的糖类供应。这种特性将使细胞培养技术优越于全植物,并更为经济。  目前中国有关单位已成功地将麦角菌、灵芝、猴头菇等真菌进行工业化生产,高等植物组织培养在工业化中的应用也正在研究。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这一新技术在中草药方面应用的前途是无限广阔的,它不仅有利于探讨和阐明药用植物生理、遗传和成分生物合成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而且一旦工业化生产问题得到解决,将可以为防病治病做出很大的贡献。

  • 【求助】植物组织消解问题

    用干法消化植物组织,根据国标方法,高温消化多个小时后,加入稀硝酸溶解,但是很多不溶物,为什么呢?茎叶是已经灰白色了,植物茎还是有明显褐色物质……请有经验者帮分析一下,谢谢!

  • 如何高通量高效破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

    如何高通量高效破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

    破碎大量样品、低温破碎大量样品、破碎坚硬或韧性较强的样品时,人工手动研磨就成了实验猿的噩梦。当然,也有很多实验猿已经尝试过市面一些研磨机/超声波粉碎机,发现自己那顽固的样品依然无法被完全破碎/破碎过程损坏了目标成分而十分心塞。 分享个高通量高效破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的方法,别逗,当然不是靠徒手研磨能做到的,必须入手个神器——tissuelyser系列和JXFSTPRP系列多样品组织研磨机。对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包括一些难以破碎的组织样品,都可以使用这个研磨机对其进行完全粉碎。 特别地,一些尤其坚硬/韧性比较强的样品,或要求维持低温条件进行破碎提取的样品,需要结合液氮进行研磨,如:皮肤、硬骨骼、软骨、血管、结缔组织、种子等;使用普通机械研磨方法,很难既保证研磨破碎效果又保证样品一直处于低温状态,尤其是提取RNA、酶等对温度敏感的物质时,低温状态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入手一台上海净信的多样品组织研磨机,这些都不再是问题了。看招:注:由于样品的具体差异及实验要求的不同,下文数据部分请咨询厂家。第一部分 破碎动物组织1)样品:猪肌肉组织2)仪器:Tissuelyser多样品组织研磨机(品牌:上海净信);耗材:***毫升离心管和直径***毫米的研磨钢珠3)步骤:a.取***克左右肌肉组织样品,均匀地剪切成少量样品块,分别放入若干***毫升的研磨离心管中。b.每个试管中放入***颗直径***毫米的研磨钢珠和800μLPBS裂解液,分别盖紧管盖后,置入24孔研磨适配器中,再将适配器固定在研磨机中。c.将Tissuelyser多样品组织研磨机的参数设置为***赫兹,研磨***秒,启动研磨器。d.研磨完全停止后,拿出研磨离心管,旋开管盖,取出研磨好的肌肉组织样品。4)结果:研磨后的效果如图1,猪肌肉组织成很细腻的泥浆状,说明Tissuelyser多样品组织研磨机对猪肉组织的研磨效果良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5/201505150947_546190_3397_3.jpg图1 猪肌肉研磨对比第二部分 破碎植物组织1)样品:水稻叶片2)仪器: Tissuelyser多样品组织研磨机(品牌:上海净信);耗材:***毫升离心管和直径***毫米的研磨钢珠3)步骤:a.取***克左右叶片组织样品,均匀地剪切成少量样品块,分别放入若干***毫升的研磨离心管中。b.每个试管中放入***颗直径***毫米的研磨钢珠,分别盖紧管盖后,置入24孔研磨适配器中,再将适配器固定在研磨机中。c.将Tissuelyser多样品组织研磨机的参数设置为***赫兹,研磨***秒,启动研磨器。d.研磨完全停止后,拿出研磨离心管,旋开管盖,取出研磨好的叶片组织样品。4)结果:研磨后的效果如图2,叶片组织成很细腻的泥浆状,说明Tissuelyser多样品组织研磨机对叶片组织的研磨效果良好。顺带附上研磨黄豆(坚硬的植物种子)的研磨对比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5/201505150948_546191_3397_3.jpg图2 水稻叶片研磨对比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5/201505150948_546192_3397_3.jpg图3 黄豆研磨对比第三部分 结合液氮使用tissuelyser研磨机 当样品死活无法破碎完全/样品傲娇要低温环境时,Tissuelyser多样品组织研磨机+液氮=问题轻松解决。以血管和植物叶片为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血管: 取0.1克新鲜血管,用剪刀剪成若干小块,然后放入2毫升离心管中,加入1颗6mm研磨钢珠,盖上管盖。将整个试管放入液氮中冷冻1分钟左右或直到液氮不沸腾,然后放入机器处理30秒钟。取出样品管可见样品被破碎成乳白色粉末,然后加入提取缓冲液,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后续提取,加入缓冲液之前能保证样品温度一直处于-20℃以下。 叶片: 取0.2克植物叶片,清洁叶片表面后放入离心管中,加入1颗直径5mm不锈钢研磨钢珠,盖上管盖。将整个试管和适配器放入液氮中冷冻1分钟左右或直到液氮不沸腾,然后取出放入研磨机器中机器处理30秒钟。取出样品管可见叶片被破碎成绿色粉末,然后加入提取缓冲液,进行接下来的后续提取即可,加入缓冲液之前能保证样品温度一直处于-20℃以下。后记 想入手这个神器,但又对研磨效果有所犹疑的小伙伴,现在上海净信部分研磨机产品可申请试用,是时候下手了。激动人心的还有,近期研磨机好价,试用爽了直接入手一台也是毫不含糊的。

  • 食品违规添加乳矿物盐和菊粉,这两种如何检测?

    食品违规添加乳矿物盐和菊粉,致2岁幼儿出现不适,乳矿物盐:以乳清为原料,经去除蛋白质、乳糖等成分牛奶碱性蛋白而制成的利于人体吸收的营养补充剂,但婴幼儿食品中禁止添加。乳钙、复合维生素等均属于乳矿物盐。菊粉:主要见于菊科植物,例如,菊芋的块茎、大理菊的块根、蓟的根。是以胶体形态含于细胞的原生质中。不知道这两种怎么检测,有相关标准和检验方法不???

  • 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也曾表示,食用红肉和培根会增加患癌风险。科学家:植物油烹饪致癌风险高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表示,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所含有的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相对而言,如果改用黄油、橄榄油、猪油、或者椰子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大为减少;其中尤以椰子油最为健康。格鲁特维尔德说:“几十年来,官方一直警告我们,说黄油和猪油有多坏。但是,我们发现,就煎炸、炒菜来说,黄油非常的好,猪油也一样。人们一直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当中的多不饱和物有多健康。但是你在炒锅和烤炉里面大量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积累出一大批有毒的化学物质。人们应该尽量避开富含多不饱和物的植物油,能少吃就少吃。”中国专家:植物油拒高温烹饪 低温使用无危害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英国专家所说的植物油大部分是大豆油,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的植物油种类比较多,橄榄油也是植物油。大豆油中含大量亚油酸,亚油酸不耐热,到冒油烟的温度(近200度甚至更高)会发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质,同时很多试验也证明大豆油会促进胆固醇的氧化。玉米油、葵花籽和大豆油脂肪酸比例比较像,和大豆油效果差不多。部分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生成过氧化酯质,这种物质能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不要用来进行高温煎炸。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植物油容易氧化,不但会降低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还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范志红说,并不是说这些油就不适合吃,只是不适合做冒油烟的炒菜。”如果温度低,加热时间短一点,是没有危害的。“不要用豆油来炸油条、炸薯条曾经有媒体报道,”油条哥“为保障食品质量,称用一级大豆油炸油条,而不用地沟油,”这实际上是好心办了坏事。“范志红建议,炸油条可以用棕榈油,同时棕榈油也可以炒菜,”进行高温烹饪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会更好,这类油热稳定性好,高温下产生的有害物质较少。猪油黄油可以用,不过不能常用,要不然饱和脂肪太多。如果做肉菜,如果用大豆油则不能加热至出油烟,用花生油略好,橄榄油也可以。“总的来说,就是棕榈油和椰子油适合做煎炸、爆炒食物;花生油、稻米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包括芥花油等适合做一般炒菜;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可以做完全不冒油烟的清炒和炖煮菜;亚麻籽油、芝麻油和核桃油适合做凉拌菜。黄油、猪油只可偶尔用来增加美食风味。注意控制烹调油脂总量,每天25克!(文章来源:法制晚报)

  • 【转帖】植物RNA提取的利器

    有许多植物就是由于未能有效地分离纯化其组织中的RNA, 而阻碍了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进展。这些植物组织中,或富含酚类化合物,或富含多糖,或含有某些尚无法确定的次级代谢产物,或RNase的活性较高。在完整的细胞内这些物质在空间上与核酸是分离的,但当组织被研磨,细胞破碎后,这些物质就会与RNA相互作用。酚类化合物被氧化后会与RNA不可逆地结合,导致RNA活性丧失及在用苯酚、氯仿抽提时RNA的丢失,或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多糖会形成难溶的胶状物,与RNA共沉淀下来;萜类化合物和RNase会分别造成RNA的化学降解和酶解。对于这些植物材料,用常规的RNA提取方法(如胍法、苯酚法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法等)难以提取出其RNA。纵观国际上RNA提取的试剂盒,如常见的Trizol,以及一些知名名牌的RNA提取试剂盒均很难从多糖多酚的植物中提取高质量的RNA,酚类物质的含量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增加。因而从幼嫩的植物材料中更容易提取RNA。此外,针叶类植物的针叶中多酚的含量比在落叶植物的叶子中要高得多。在植物材料匀浆时,酚类物质会释放出来,氧化后使匀浆液变为褐色,并随氧化程度的增加而加深,这一现象被称为褐化效应。被氧化的酚类化合物(如醌类)能与RNA稳定地结合,从而影响RNA的分离纯化;多糖的污染是提取植物RNA时常遇到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植物组织中往往富含多糖,而多糖的许多理化性质与RNA很相似,因此很难将它们分开。在去除多糖的同时RNA也被裹携走了,造成RNA产量的减少;而在沉淀RNA时,也产生多糖的凝胶状沉淀,这种含有多糖的RNA沉淀难溶于水,或溶解后产生粘稠状的溶液。由于多糖可以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因此污染了多糖的RNA样品无法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Trizol主要成份是异硫氰酸胍和苯酚,没有特殊去除多糖和多酚的试剂,所以对于大多数多糖多酚的植物无法成功提取,即使添加了如2-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DTT)或半胱氨酸之类的防止酚氧化的试剂也很难提取。RNeasy Plant Mini Kit主要裂解液是盐酸胍或则异硫氰酸胍,有些公司进行改进之后添加了诸如PVP40等结合多酚的试剂,亦无法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百泰克公司在RNA提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出通用植物总RNA快速提取试剂盒,在试验的一百多例多糖多酚植物中,无一例外的提取出来高质量的RNA,其中包括棉花、苹果、葡萄、草莓、香蕉、龙眼、荔枝、番茄果实、茄子、松针、杨树、拟南芥种子、菠萝蜜、马蹄金、早熟禾、高羊茅、云杉、松树、紫椴、花楸、白桦、山毛榉、海棠花、槭槭、紫罗兰、毛爪草、丁香、月季、天竺葵、仙客来、菊花、牵牛花、紫松果、彩叶草、一品红、夹竹桃、垂叶榕等。

  • 专家: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中国日报网11月8日电(信莲)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7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表示,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所含有的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相对而言,如果改用黄油、橄榄油、猪油、或者椰子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大为减少;其中尤以椰子油最为健康。另外,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约翰·斯坦还通过研究发现,植物油能够产生脂肪酸,对人体的害处相当于气候变化带给地球的威胁。斯坦表示,植物油能产生 -6脂肪酸,从而在大脑中取代 -3脂肪酸,致使后者含量显著降低。斯坦说:“如果你吃了太多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大脑就吸收了太多 -6,从而有效地赶走了 -3。我相信缺乏 -3可能会带来不少麻烦,比如心理健康或者难语症等问题。”斯坦表示,他自己现在已经不吃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了,全部换成了橄榄油和黄油。通过一系列研究、实验,格鲁特维尔德相信植物油有害健康。他说:“几十年来,官方一直警告我们,说黄油和猪油有多坏。但是,我们发现,就煎炸、炒菜来说,黄油非常非常得好,猪油也一样。人们一直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当中的多不饱和物有多健康。但是你在炒锅和烤炉里面大量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积累出一大批有毒的化学物质。”格鲁特维尔德建议,人们应该尽量避开复函多不饱和物的植物油,能少吃就少吃。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也曾表示,食用红肉和培根会增加患癌风险。

  •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现代植物分类是按照植物形态的异同、习性的差别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系统排列的。因此,一般说来,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位置愈接近的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就愈接近。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实际上是指植物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各种植物由于新陈代谢类型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生物碱类、甙类、萜类等等。这些化学成分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是与植物系统位置、植物的环境条件(气候、土壤与生物等)密切有关的。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可大致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  1.每一种植物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制造一定的化学成分的特性,而这个特性是这种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如颠茄产生莨菪烷衍生物类生物碱,人参产生三萜类皂甙,薄荷产生萜类等等。  2.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种类由于有相近的遗传关系,往往具有相似的生理生化特征。亲缘关系愈近,共同性愈多;亲缘关系愈远,共同性愈少。如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多心皮类及其近缘类植物的一些科中,如木兰科、睡莲科、马兜铃科、防已科、毛莨科、小檗科、罂栗科、芸香科等。这些科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也显示相互之间有紧密的亲缘关系,与产生它们的植物科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致。吲哚类生物碱中最大的一族为鸡蛋花烃(Plumerane)型吲哚生物碱,这族生物碱仅存在于夹竹桃科中的鸡蛋花亚科植物中。同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很相近,因而往往含有近似的化学成分。如小檗属(Berberis)植物含小檗碱,大黄属(Rheum)植物含羟基蒽醌衍生物等等。  3.一般说来与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代谢产物有更近似化学结构的简单化学成分(如黄嘌吟与咖啡碱化学结构很近似),在植物界的分布较广,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有些化学成分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突变,因而结构也较复杂,如马钱子碱、奎宁等。这类物质的分布往往只限于某一狭小范围的分类群中。但某些起源古老的成分,虽经一系列突变,结构亦较复杂,但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还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且这种类型成分与植物亲缘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例如上述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分布。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存在着联系性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野生资源植物的寻找等方面。如具有降压与安定作用的蛇根碱(Reserpine)自印度的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itina (L.)Benth ex Kurz中发现后,从该属的其他约20种植物中亦发现了利血平,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在萝芙木属的两个近缘属中找到了同类生物碱。为了发掘具抗菌作用的小檗碱的资源植物,经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综合研究,发现小檗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5个科(小檗科、防已科、毛莨科、罂粟科、芸香科)16个属的多种植物中,而以小檗科小檗属较理想。又据研究,莨菪烷类生物碱主要集中分布于茄科茄族(So1aneae)中的天仙子亚族(Hyoscyaminae)、茄参亚族(Mandragorinae)及曼陀罗族(Datureae)植物中,并发现了含碱量较高,有生产价值的新原料植物——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C.E.C.Fischer) Kuang, ined)及马尿泡(P. tangutica Maxim.)。再如生产可的松等激素药物的原料——甾体皂甙,不仅在薯蓣属(Dioscorea)的几十种植物中有发现,而且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一些科中也有发现。必须注意的是,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植物界系统发育的历史很长,发掘出来的古生物学资料不够齐全,加上多数植物的化学成分尚未明了,有些成分的分布规律还未被揭示及认识,所以,有关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应用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的联系性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年来,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二门学科间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 chemotaxonomy)。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1)探索各级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特有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合成途径。   (2)探索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配合传统分类学及各有关学科,从植物化学成分的角度,共同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  显然,这一新兴学科在认识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可为有目的地开发、利用植物的资源、寻找工业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通过对毛莨科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目植物所含生物碱、甾体化台物、三萜化合物、氰醇甙和脂肪酸等五类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类似的化学成分,有的成分甚至仅仅为它们所共有。联系到百合目与毛莨科的一些原始类群在形态和组织解剖上的某些相似性,从而认为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即单子叶植物通过百合目起源于原始的毛莨科植物。这一研究结果在了解客观存在的植物系统发育的真实情况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又如根据国内外在药用植物研究工作方面的大量实践、目前从中国药用植物中大致归纳出一些具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萜类、香豆精等)及药理作用的植物类群。由此可见,植物化学分类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新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值得药用植物学与药用植物化学工作者重视与运用。

  • 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您怎么看?

    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您怎么看?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原标题:专家:植物油做饭可致癌中国日报网11月8日电(信莲)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7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表示,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所含有的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相对而言,如果改用黄油、橄榄油、猪油、或者椰子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大为减少;其中尤以椰子油最为健康。另外,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约翰·斯坦还通过研究发现,植物油能够产生脂肪酸,对人体的害处相当于气候变化带给地球的威胁。斯坦表示,植物油能产生 -6脂肪酸,从而在大脑中取代 -3脂肪酸,致使后者含量显著降低。斯坦说:“如果你吃了太多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大脑就吸收了太多 -6,从而有效地赶走了 -3。我相信缺乏 -3可能会带来不少麻烦,比如心理健康或者难语症等问题。”斯坦表示,他自己现在已经不吃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了,全部换成了橄榄油和黄油。通过一系列研究、实验,格鲁特维尔德相信植物油有害健康。他说:“几十年来,官方一直警告我们,说黄油和猪油有多坏。但是,我们发现,就煎炸、炒菜来说,黄油非常非常得好,猪油也一样。人们一直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当中的多不饱和物有多健康。但是你在炒锅和烤炉里面大量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积累出一大批有毒的化学物质。”格鲁特维尔德建议,人们应该尽量避开复函多不饱和物的植物油,能少吃就少吃。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也曾表示,食用红肉和培根会增加患癌风险。

  • 听说植物油做饭易致癌

    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说: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  用植物油烹饪炸鱼和薯条,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世卫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  植物油产生Ω-6脂肪酸,能降低大脑中的Ω-3脂肪酸,从而使人产生心理健康疾病、失语症等。  一些人可能认为用植物油炒菜比较健康,但英国一项研究却发现,事实未必如此。在高温下,部分植物油产生的有毒致癌物质可能还更多。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 【资料】 植物和动物组织消解处理过程---样品消解资料之一

    我找到一套资料,是关于样品前处理的,原版英文的,希望能对大家分析应用有所帮助。资料比较多,我先试着翻译翻译,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先发一篇,以后逐步发表,待集成册后上载供大家查阅。DESTR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PLANT AND ANIMAL TISSUE WITH PERCHLORIC ACID-NITRIC ACID MIXTURESPublication: Handbook of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Authors: M. Thompson and J N WalshField: Biology, Animal, Agriculture, plantReagents(i)Nitric acid, ~ 70 % m/m(ii)Perchloric acid ~ 60 % m/m.(iii)Hydrochloric acid ( 6 M).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 36 % m/m, 534 ml) to 1l.(iv)Calibration blank – hydrochloric acid ( 1 M).Procedure(i)Weigh each sample (2.00 g, dried at 105 °C and ground *) into a clean, dry, numbered conical flask.(ii)Add nitric acid (40 ml) to each flask, cover with a watch glass, and set aside in the fume cupboardOvernight.(iii) Place the flask on the hotplate and warm gently until frothing ceases and the solutions are almost clear. The nitric acid should be boiling gently ( but without major loss of volume) at the end of this stage.(iv)Allow the flasks to cool, and check that there are no fat globules floating in the liquid.(v)Add perchloric acid ( 3 ml), replace the flasks on the hotplace without cover glasses, and very gently heat until the contents have just reached dryness. Do not overheat.(vi)Allow the flasks to cool, and add water (2-3 ml) and hydrochloric acid (2.0 ml, 6 M) to each. Warm to dissolve the residues.(vii)Transfer the cooled solutions either to graduated test-tubes or to graduated flasks, and dilute to volume with water. * Sampl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dry by heating (e.g soft fruits) can be freeze-dried, or homogenized and weighed wet. Moisture content can be determined separately.植物和动物组织使用高氯酸和硝酸混合物消解发表: ICP 手册作者: M. Thompson and J N Walsh应用领域: 生物学,动物学,农业,植物研究试剂:1.70 % m/m 硝酸2.60 % m/m 高氯酸3.稀释盐酸36% m/m 534ml 至 1 L4.标准空白 盐酸(1M) 过程:1.每个样品称重(2.00g ,在105 °C 下干燥并研碎 *)置于干净、干燥、带刻度的几个锥形烧瓶中2.在每个瓶中添加硝酸 (40 ml), 用玻璃覆盖, 放置在通风橱内,过夜.3.将烧瓶放置在电炉加热盘上,缓慢加热至起泡并溶液几乎是清亮的. 在本步骤最后硝酸应该缓慢沸腾(但主要体积没有损耗)4.让烧瓶冷却并检查溶液中没有漂浮的脂肪球.5.添加高氯酸 ( 3 ml), 再次将烧瓶放置在电炉加热盘上不用盖盖,然后非常缓慢的加热至内部刚好干燥,不要过热 .6.让烧瓶冷却并且添加水 (2-3 ml) 和盐酸 (2.0 ml, 6 M) 到每个烧瓶. 加热并溶解瓶中的剩余物质7.将冷却后的溶液移到最后的试管或测试的容量瓶中,然后用水稀释定容. * 难于加热干燥的样品(如软的水果)可以冷冻干燥,或者结构均匀可以称量湿重,水份可以分开测量.

  • 高等植物启动子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启动子研究进展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能够识别并与之结合,从而起始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通常位于基因上游。一个典型的启 动子包括CAAT-box和TATA-box,它们分别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一般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几十个碱基处。在核心启动子上 游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DNA序列,即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与之结合从而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一旦RNA聚合酶定位并结合在启动子上即可 启动基因转录,因此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元件,它与RNA聚合酶及其他蛋白辅助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是启动子调控基因转录的实质。 根据启动子的转录模式可将其分为3类:组成型启动子、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 1 组成型启动子 在组成型启动子调控下,不同组织器官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差异,因而称之组成型启动子,双子叶植 物中最常使用的组成型启动子是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它具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43~-46bp是转录增强区 ,-343~-208和-208~-90bp是转录激活区,-90~-46bp是进一步增强转录活性的区域,在了解CaMV 35S启动子各种顺式作用元件的基础上,人 们利用它的核心序列构建人工启动子,以得到转录活性更高的启动子,Mitsuhara等利用CaMv 35s核心启动子与CaMV 35S启动子的5'端不同区段 和烟草花叶病毒的5'非转录区(omega序列)相连,发现把两个CaMV 35S启动子-419~-90(E12)序列与omega序列串联,在转基因烟草中GUS有 最大的表达活性,把7个CaMV35S启动子的-290~-90(E7)序列与omega序列串联,非常适合驱动外源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用这两种结构驱动 GUS基因表达,在转基因烟草和水稻中GUS活性比单用CaMV 35S启动子高20~70倍。 另一种高效的组成型启动子CsVMV是从木薯叶脉花叶病毒(cassava vein mosaic virus )中分离的。该启动子 -222~-173bp负责驱动基因在植物绿色组织和根尖中表达,其中-219/-203是TGACG重复基序,即as1 (activating sequence 1),-183/-180为 GATA(又称为as2),这两个元件的互作对控制基因在绿色组织中表达至关重要。该启动子-178~-63bp包含负责调控基因在维管组织中表达的 元件。CsVMV启动子在转基因葡萄中驱动外源基因的转录能力与使用两个串联的CaMV35S启动子相当,两个串联的CsVMV启动子转录活性更强。 Rance等利用CoYMV(commelina yellow mosaic virus),CsVMV启动子区和CaMV 35S启动子的激活序列(as1,as2)人工构建高效融合启动子,瞬 时表达实验表明该启动子可驱动报告基因在双子叶植物烟草中高效表达,在单子叶植物玉米中其驱动能力比通常使用的γ玉米蛋白启动子高6倍。因此用这种人工构建的高效 启动子驱动抗病基因或目的蛋白基因,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中均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人们高度重视从植物本身克隆组成型启动子,并初见成效,例如肌动蛋白(actin)和泛素(ubiquitin)等基因的启 动子已被克隆。用这些启动子代替CaMV 35S启动子,可以更有效地在单子叶植物中驱动外源基因的转录。Naomi等分别从拟南芥的色氨酸合酶β 亚基基因和植物光敏色素基因中克隆了相应启动子,用其代替CaMV 35S启动子,在转基因烟草中也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由于组成型启动子驱动的基因在植物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外源基因在 整株植物中表达,产生大量异源蛋白质或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积累,打破了植物原有的代谢平衡,有些产物对植物并非必需甚至有毒,因而阻 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另外,重复使用同一种启动子驱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源基因可能引起基因沉默或共抑制现象。因此, 人们寻找更为有效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启动子代替组成型启动子,以更好地调控植物基因表达。

  • 【分享】种植物可致癌 警惕花草成家居“杀手”

    新居装修完之后,在家里摆上几盆花草当做“空气过滤器”,已成为不少市民的消费习惯。可是,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专家近日指出,目前已发现52种植物含有致癌病毒,“清理门户”事不宜迟。日前,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专家对植物所含物质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从1693种中草药与植物中共检出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这些植物多属大戟科与瑞香科,其中铁海棠(俗称刺儿梅)、变叶木、乌桕、红背桂花、油桐、金果榄等一些观赏性花木均含有促癌物质,而它们常常出现在市民家中及公园里面。 实验表明,这些致癌植物中所含有的“Epsteln-Barr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物”,可以诱导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并能促进由肿瘤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目前,致癌植物诱发鼻咽癌与食管癌的实验已得到证实,它们不仅浑身上下都带“毒”,而且种过此类植物的土壤中都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病毒与化学致癌物的激活物质。 专家表示,如果居室中种有此类植物,人们有可能由于长期吸入花粉、尘土颗粒等原因引发癌症。因此,建议爱养花草的市民应及早“清理门户”,尽量不要在家中种植致癌植物。 52种致癌植物一览 石粟、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猫眼草、泽漆、甘遂、续随子、高山积雪、铁海棠、千根草、红背桂花、鸡尾木、多裂麻疯树、红雀珊瑚、山乌桕、乌桕、圆叶乌桕、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细轴芫花、苏木、广金钱草、红芽大戟、猪殃殃、黄毛豆付柴、假连翘、射干、鸢尾、银粉背蕨、黄花铁线莲、金果榄、曼陀罗、三梭、红凤仙花、剪刀股、坚荚树、阔叶猕猴桃、海南蒌、苦杏仁、怀牛膝。 绿色“家庭氧吧”君子兰 君子兰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独特的净化价值。君子兰叶片宽厚,叶面气孔大,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是一般植物的35倍。一株成龄的君子兰,一昼夜能吸收1立升空气,呼出80%氧气来,在极微弱的光线下也能起光合作用。更适人意的是,它在夜里也不吐出二氧化碳。在十几平方米的室内,有二三盆君子兰,会把室内的烟雾吸收掉。特别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尽管门窗紧闭,君子兰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空气作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所以,称君子兰为绿色“家庭氧吧”当之无愧。

  • 植物奶油危害被夸大 品牌产品值得信赖

    备受关注的“植物奶油事件”在引发消费恐慌的同时,也带给中国焙烤企业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不久前,央视的一档节目将焦点对准人们日常密切接触的植物奶油,并称其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高发,危害堪比杀虫剂。该节目播出后,立刻激起了新一轮关于食品安全的大讨论,许多消费者甚至谈植物奶油“色变”。由于植物奶油一直被广泛使用在面包、奶酪、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焙烤领域,此次风波使得焙烤行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并非所有的植物奶油都是‘人类健康杀手’,只是有的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目前发达国家纷纷限制的也是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而不是植物奶油的含量。国内品牌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市场上销售的正规烘焙食品,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11月11日,在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召开的沟通会上,协会理事长朱念琳正式表态。  植物奶油不等同于反式脂肪酸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担心动物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威胁人类心脏健康,而植物油虽然可替代动物油脂,却又存在遇高温不稳定且无法长时间储存等问题,于是,科学家利用氢化过程,将液态植物油改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来满足需求,反式脂肪酸就在这一工艺中产生。   “植物奶油属于氢化油中的一种,将二者等同于一个概念是错误的。采用部分氢化工艺的植物油脂会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但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不同氢化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会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差异很大。”据朱念琳介绍,随着食用油脂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类食用油脂中部分氢化植物油的成分有很大的不同。同一类食品生产中使用的油脂不同,反式脂肪酸含量也不同。所以,不能仅从食品的类别判断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简单地认为某一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高。此外,通过改进工艺条件,也可以生产出较低含量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部分氢化植物油。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营养学院营养学系博士生导师蒋卓勤教授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反式脂肪酸是营养问题而非安全问题。反式脂肪酸并非砒霜毒药,与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有害添加剂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添加剂,而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普遍存在于各种食品之中,既无法避免也没必要完全避免。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并不是简单地禁止食用,而是依据本国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情况来设定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标准或标签标示要求。可见,此前不少媒体关于“不少国家封杀氢化油”的报道是一种误读。   在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出具的一份资料上,记者看到,国际上要求对反式脂肪酸进行标签标示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仅有丹麦、瑞士、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巴西、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标示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告诉消费者反式脂肪酸吃多了不好,而不是表示这种食品不能食用。此外,设定反式脂肪酸限量标准的国家和地区,其标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并非营养科学是否先进,而是各国饮食结构的差异。   加快标准的出台是关键   朱念琳认为,作为膳食脂肪中的成分之一,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应当结合整个膳食脂肪来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为增进心血管健康,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应分别占每天总能量的30%、10%、1%以下。以每天摄取2000千卡热量的人为例,每天摄取量分别为66克、22.2克、2.2克以下。而我国城市居民总脂肪平均摄入量85.5克,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为0.6克左右。   可见,我国城市居民膳食中的脂肪摄入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上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以及我国膳食脂肪参考值60克的水平,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则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和欧美国家的摄入量。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今年上半年委托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对部分企业产品抽检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尚未有相关国家标准出台,但氢化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仅为百分之零点几,远低于丹麦等国家制定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得超过总脂肪含量的1%”这一标准。   “现阶段过分强调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是不可取的,控制脂肪的摄入总量更为重要。”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在一次论坛中说。据他介绍,我国在2006年通过了食品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课题,即将起草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国家标准。另外,食品标签上关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标识问题也在进一步商讨中。  据了解,目前,在加工植物奶油过程中,许多生产线对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专门采用了相应的新工艺,如低温高压法,改用新的催化剂等,可以大幅度减少植物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而更新的“完全氢化”工艺则可以根本不产生反式脂肪酸。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表示,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出发,协会一直在呼吁食品相关企业加强科研经费投入,研究食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技术;推动食用油脂生产企业尽快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提倡和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尽快使用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用油脂,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提倡食品企业标示营养标签,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信息,合理选择食品。  针对此次事件,不久前,浙江温州市的桂香村等8家烘焙企业紧急召开了一场座谈会。8家企业经讨论后共同承诺:要从丹麦、美国等严格执行反式脂肪酸控制标准的国家进购植物奶油;引进部分天然奶油,与植物奶油混合使用,降低植物奶油的使用量,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这显然是一个可喜的消息。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同时建议:通过专项监测,了解我国主要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水平,并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水平,进行不同人群(分年龄)的反式脂肪酸膳食暴露评估;通过风险评估,为是否制定反式脂肪酸限量标准或标签标示规定提供科学依据。

  • 【推荐讲座】 徕卡显微产品新技术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2016-11-1 14:00 )

    【推荐讲座】  徕卡显微产品新技术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2016-11-1 14:00 )

    【网络讲座】:徕卡显微产品新技术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讲座时间】:2016-11-01 14:00【主讲人】:方策博士,徕卡生命科学产品应用主管,2011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科院,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在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成像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合作的文章发表在Plant Cell和Nature Genetics等杂志期刊。【会议简介】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Robert Hooke使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时,使用了Cell这个英文单词来描述他所认为的生命体的基本单元,但其实Robert Hooke观察到的是个假象,那些结构只是残存的植物细胞壁。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等独有的细胞结构,其广泛存在的自发荧光使得科学家在进行植物学研究时,染料选择变得很受局限,同时很容易观察到假象并产生误判。加上植物无法像动物一样通过运动来规避环境或病虫害的胁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化出很多形态各异的组织或细胞结构,用于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同的结构预示着不同的功能,如何分离出这些特定形态的组织或细胞进行功能研究也是植物学研究中的一大挑战。徕卡激光共聚焦SP8 X采用470-670nm的白激光作为光源,使得染料选择组合变得更加自由,专利的Lightgate技术更能从荧光寿命的维度进一步去除自发荧光的干扰。植物细胞外围拥有一层坚硬的细胞壁,很多组织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都非常高,常规的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在分离植物样品时都非常困难。徕卡LMD7采用可调脉冲频率(10-5000Hz)的120uJ高能量激光器,使得分离植物组织细胞也变得异常轻松;徕卡也是独家在正置显微镜搭载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的厂商,正置显微镜也更加适合植物学研究者的操作习惯。本次Webinar将着重介绍白激光共聚焦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进展及其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6-11-01 9:303、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17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61654_612179_2507958_3.jpg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4、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290101720,扫码入群“显微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444_2507958_3.gif

  • 氢化植物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近日,“植物奶油危机事件”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昨天,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表示,消费者不必谈“氢化植物油”色变,现在消费者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氢化植物油”即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并不能和反式脂肪酸完全画等号,经过工艺改进的氢化植物油可以降低反式脂肪酸,甚至不含反式脂肪酸;二是应该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并不是要禁止使用氢化植物油,在美国、丹麦等也未出台限制使用氢化植物油,仅是建议居民日均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上世纪80年代使用氢化植物油  朱念琳介绍,以制作糕点为例,酥皮、起酥等均需要酥油来起酥,过去人们通过熬制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来烹制。由于担心存在于荤油中的胆固醇可能会对心脏带来威胁,上世纪80年代,氢化植物油开始在中国食品加工业使用,植物油因高温不稳定及无法保存等问题,从国外引进了氢化技术,有研究表明高温脱臭后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增加1%至4%。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病》中建议,以每天摄取2000千卡热量的人为例,每日摄取的总脂肪应为66克,饱和脂肪酸22.2克,反式脂肪酸2.2克以下。

  • 【“仪”起享奥运】洋甘菊药材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中药Q-Marker是存在于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中固有的或加工制备过程中形成的、与中药功能属性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作为反映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志性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收载了洋甘菊药材基源、性状、鉴别,尚未收载含量测定项。《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均以芹菜素-7-O-葡萄糖苷含量作为质量评价标准,专属性较低-。为更好地评价洋甘菊药材质量,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临床药效和传统药性、成分可测性及成分有效性方面对洋甘菊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建立药材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基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的Q-marker预测分析 我国境内的菊科植物约有240个属,2300个种,化学成分30余类,主要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其中母菊属植物全球约4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西部、北部和东部)、非洲南部以及西北美,我国有洋甘菊和同花母菊两种-。在同花母菊中鉴定出28个挥发油成分,丙酸香叶酯和金合欢烯为主要成分-。金合欢烯也是洋甘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此外还有α-红没药醇、母菊[b][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Z33pCyjtNFQlX705WBym24rw3uCNQif693UJoHrVXQSWb-em36U9LuvHl14yEBScF41s7-3BDXa8owEzDclTvmW86l2ZrAyIn6DQomiPoEq]薁[/url][/b]等倍半萜。母菊[b][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Z33pCyjtNFQlX705WBym24rw3uCNQif693UJoHrVXQSWb-em36U9LuvHl14yEBScF41s7-3BDXa8owEzDclTvmW86l2ZrAyIn6DQomiPoEq]薁[/url][/b]等倍半萜是挥发油中最有价值的成分之一,由于其性状为蓝色黏稠液体,也被称作“蓝油”,常作为评定药材质量的标准。通过分析母菊属植物和洋甘菊的特征性成分,可将黄酮、倍半萜类化学成分作为洋甘菊的Q-marker。 基于化学成分有效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洋甘菊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以倍半萜为主导的挥发油成分和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也是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洋甘菊总黄酮通过下调ACC/FAS/DGAT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改善血脂水平;芹菜素及其糖苷、槲皮素、木犀草素与6,7-二羟基香豆素通过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吸收发挥降血糖作用;α-红没药醇、芹菜素、槲皮素与母菊[b][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Z33pCyjtNFQlX705WBym24rw3uCNQif693UJoHrVXQSWb-em36U9LuvHl14yEBScF41s7-3BDXa8owEzDclTvmW86l2ZrAyIn6DQomiPoEq]薁[/url][/b]体内体外实验中均能够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母菊[b][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Z33pCyjtNFQlX705WBym24rw3uCNQif693UJoHrVXQSWb-em36U9LuvHl14yEBScF41s7-3BDXa8owEzDclTvmW86l2ZrAyIn6DQomiPoEq]薁[/url][/b]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因此,黄酮类及挥发油成分为洋甘菊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可作为其Q-marker的选择参考。 基于成分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在维吾尔药志中记载洋甘菊花解痉、消炎、解热、促进溃疡愈合和杀菌等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洋甘菊中倍半萜成分α-红没药醇与母菊[b][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Z33pCyjtNFQlX705WBym24rw3uCNQif693UJoHrVXQSWb-em36U9LuvHl14yEBScF41s7-3BDXa8owEzDclTvmW86l2ZrAyIn6DQomiPoEq]薁[/url][/b]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肿瘤,黄酮成分芹菜素、槲皮素具有抗氧化、解热镇痛抗炎等活性,作用与洋甘菊传统功效相对应,因此可选择α-红没药醇、母菊[b][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Z33pCyjtNFQlX705WBym24rw3uCNQif693UJoHrVXQSWb-em36U9LuvHl14yEBScF41s7-3BDXa8owEzDclTvmW86l2ZrAyIn6DQomiPoEq]薁[/url][/b]、芹菜素、槲皮素作为洋甘菊的Q-marker。 基于化学成分可测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3批洋甘菊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研究发现洋甘菊中咖啡酰奎宁酸成分(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B、C)含量高,可作为指标成分。测定欧洲不同国家洋甘菊精油的成分与含量,8个样品中红没药醇氧化物A含量最高,3个样品中α-红没药醇含量最高,母菊[b][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Z33pCyjtNFQlX705WBym24rw3uCNQif693UJoHrVXQSWb-em36U9LuvHl14yEBScF41s7-3BDXa8owEzDclTvmW86l2ZrAyIn6DQomiPoEq]薁[/url][/b]含量范围为0.7%--15.3%。建立HPLC指纹图谱,显示12个特征峰,从中指认了咖啡酸、丁香酸、阿魏酸和槲皮素,4种成分分离度高,具有可测性,结合定量分析测定4种黄酮与5种酚酸成分的浓度,结果显示槲皮素>杨梅素>丁香酸>咖啡酸>山柰酚>阿魏酸>芦丁>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丁香酸和杨梅素含量浓度范围较大,不考虑作为Q-maker的参考,因此可选择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A、B、C)总含量、红没药醇氧化物A、α-红没药醇、槲皮素作为洋甘菊药材质量标志物的指标。

  • 【转帖】昆明植物所二倍半萜化合物研究取得新发现

    [size=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黎胜红研究员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等资助下,开展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近日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陆地植物的地上部分表面都覆盖着腺毛,这些腺毛通常能合成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理活性。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或者被腺毛分泌到植物表面,或者贮存于腺腔中,普遍认为是植物用来防御植食性昆虫的取食,然而一直缺乏好的证据。黎胜红研究组从唇形科植物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的腺毛中发现一类新奇骨架的二倍半萜化合物Leucosceptroids A和B,利用NMR和 X-ray等方法证实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生物活性测试发现,该类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定量分析发现,这该类化合物在米团花的叶片和腺毛中的含量与它们的拒食中浓度相当或更高,足以阻止植食性昆虫对该植物叶片的取食,表明二倍半萜化合物在该植物中具有重要的防御病虫害的功能。该研究首次从植物中发现此类新奇骨架的二倍半萜化合物,首次发现植物腺毛能合成和贮存二倍半萜化合物,首次发现二倍半萜化合物与植物的防御功能相关。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2010, 49: 4471-4475)上,并获得审稿者一致给予Highly important的评审意见。[/size]

  • 食品胶体在植物蛋白肉中的应用

    [size=12px][font=宋体, SimSun]植[/font][font=宋体, SimSun]物蛋白肉是以植物蛋白为基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制备具有动物肉纤维结构、质构、颜[/font][font=宋体, SimSun]色、风味、口感和外观的仿生肉制品。植物肉基质的组成、成分种类和含水量会对最终产品的质地和口感产生重要影响。 [font=宋体, SimSun]物料性质及组成对挤压产品组织化特性的影响显著且复杂。市售组织化蛋白基植物肉的配方主要包括6种成分(表1):水、蛋白质、调味剂、脂肪﹑黏合剂和着色剂。其中水占总成分的50%~80%,在植物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具有增塑、提供多汁性的作用。 [/font][font=宋体, SimSun]由于蛋白质和多糖等食品胶体在产品识别和差异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脂肪类物质是改善风味、质地、口感和营养方面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重点介绍蛋白质、多糖等食品胶体及脂肪模拟物在植物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font] [font=宋体, SimSun]主要包括3个方面:1)蛋白质的种类、功能及高水分组织化蛋白纤维结构的形成机制;2)多糖的种类、结构及功能对高湿挤压植物肉宏、微观结构与质构的影响;3)基于食品胶体的脂肪模拟物的开发及在植物肉中的应用。 [/font] [font=宋体, SimSun]植物蛋白主要由球状蛋白组成,维持其高级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非共价键或次级键等弱相互作用。[/font][font=宋体, SimSun]几乎所有的植物蛋白都可以作为制备植物基人造肉的原料,如豆类蛋白质、谷类蛋白质和薯类蛋白质是生产植物肉的大宗原料。[/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b]1.豆类蛋白质[/b][/font] [font=宋体, SimSun]基于原料产量、价格和功能特性的综合分析,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浓缩蛋白(SPC)和豌豆分离蛋白(PPI)由于价格较低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凝胶性、持水性和脂肪结合特性,因此普遍应用于市售植物肉产品中。[/font] [font=宋体, SimSun]尽管高蛋白质纯度与植物肉的质地和外观没有正相关关系,SPI还是凭借其蛋白含量在90%以上,豆腥味较弱,颜色较浅的特点,最常用于高湿挤压植物蛋白肉的研究。[/font][font=宋体, SimSun]SPI在含水量50% ,挤压蒸煮温度124℃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结构,且X-射线扫描结果证实各向异性结构的形成。[/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豌豆蛋白是豌豆淀粉加工成豌豆粉丝产生的副产物中的主要成分。豌豆蛋白是支链氨基酸(BCAA)的主要植物来源,含量高达18.1%。支链氨基酸构成约三分之一的骨骼肌蛋白,补充支链氨基酸可以抑制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缓解剧烈运动后迟发性肌肉酸痛,促进肌肉恢复。[/font] [font=宋体, SimSun]豌豆蛋白致敏性低,营养价值较高,乳化性和泡沫稳定性强,已成为主流的植物肉蛋白原料。然而,豌豆蛋白凝胶能力较弱,制备的植物肉口感较软,弹性较差。为了改善豌豆蛋白的凝胶特性,在体系中常添加不同种类的盐(NaSCN ,NazSO4,CHCOONa,NaCl) ,通过促进豌豆蛋白分子间形成更多的氢键以提升凝胶强度。[/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此外,目前用于高湿挤压的豆类蛋白还包括羽扇豆、蚕豆、绿豆,鹰嘴豆等。因绿豆蛋白具有良好的胶凝能力,有助于颗粒结合和增强持水性,故常和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复配使用以改善植物肉的质构,增强咀嚼性。[/font] [b] 2.谷类蛋白质[/b] [font=宋体, SimSun]谷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用作种子(大米、大麦﹑燕麦和玉米)和面粉(小麦、黑麦和玉米)。小麦蛋白(WG)是小麦粉湿法处理中重要的经济副产品,主要由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小麦蛋白具有黏弹性﹑黏结能力、面团形成能力和发酵能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黏结材料,可以用作肉饼的增稠剂,也可作为香肠制品的黏合剂,还可黏合大块食品制作重组食品。[/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大米蛋白,根据其溶解性以及生化特性可以分为4类: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其中谷蛋白还有通过二硫键连接的亚基,应用在植物肉中具有改善质构的作用。[/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谷物蛋白具有高含量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而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大米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远高于小麦蛋白(2.3g/16g N)以及玉米蛋白(2.5g/16g N)的含量。大米蛋白的生物效价高达77,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与牛肉(77)和鱼类(76)的数值相似。[/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为了解决豆类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不均衡的问题,常[/font][font=宋体, SimSun]添加大米蛋白。除小麦和大米蛋白,还有玉米、大麦、燕麦、高粱蛋白。这些蛋白都可以用于组织化蛋白的生产,然而,考虑到经济效益,不适宜量产。[/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b]3.薯类及其它类蛋白质[/b] [font=宋体, SimSun]虽然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含量不高(2.3%),但是马铃薯蛋白营养价值较高,含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生物效价约是80,明显高于FAO/WHO的标准蛋白。[/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马铃薯糖蛋白是马铃薯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及凝胶性。薯类蛋白除常用于补充豆类蛋白质以改善质地外,还可从油菜籽﹑棉籽、花生、葵花籽、芝麻、红花、亚麻籽等油料作物中提取植物蛋白用作植物蛋白肉的原料旳。 [/font] [font=宋体, SimSun]盐溶肌纤维蛋白在加工肉类的纹理形成和水固定中起主导作用。在植物蛋白基素肉产品中,碳水化合物通常作为黏合剂和结构助剂用于改善纹理度,增加植物肉的持水性,改善产品质地。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2大类:第1类是多糖及其衍生物胶体,第2类是可消化淀粉。[/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b]1.多糖类胶体及其衍生物[/b] [font=宋体, SimSun]多糖类胶体可从海藻(如卡拉胶和海藻素)、树木(阿拉伯胶)中提取,或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黄原胶)。由于具有多元醇(OH基团)结构,通常带有负电荷基团(硫和羧基),能够通过氢键和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强结合水,从而提高植物肉的厚度和稠度,减少烹饪损失。[/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卡拉胶是一类从红藻中提取的硫酸化阴离子多糖。根据半乳糖/脱水半乳糖链上硫酸盐基团的数量和位置主要分为3大类:k型、ι型和λ型。其中k型-卡拉胶在每个二糖的重复单元含有一个硫酸基,ι型和λ型分别含有2个和3个硫酸基。[/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在一定条件下,k型-卡拉胶和,ι型-卡拉胶[/font][font=宋体, SimSun]因加热引起分子内的闭环作用形成“双螺旋结构”能够形成热可逆凝胶,故对挤压物质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除了卡拉胶的类型,添加量也对组织化蛋白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较低的卡拉胶添加量(小于1%)下,随着卡拉胶添加量的增加,高湿挤压花生蛋白的组织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添加量0.1%时纤维化结构最显著,同时硬度和咀嚼度降低。[/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在中等添加量(1%~3%)时,卡拉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PI挤压物的硬度、内聚性和黏性,对弹性无显著影响。在较高添加量(3%~7%)时,ι型卡拉胶(6%)在 SPC挤出物中形成了更紧凑的网络结构,增加了纤维化程度,提高了复水率和消化率,其中二硫键和氢键是维持组织化结构的主要作用力。[/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许多植物肉制品中含有甲基纤维素,它是一种改性膳食纤维,在动物肉中具有增强乳化的效果,在植物肉中加入适量的甲基纤维素可发挥黏结剂的作用。[/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从营养角度来看,甲基纤维素在胃肠道中可产生一种黏稠溶液,与其它膳食纤维一样,对葡萄糖代谢有作用。添加瓜尔胶可进一步提高SPI挤压样品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黏性。果胶分布在SPI的连续相中,当果胶浓度和剪切温度升高时,果胶纤维长度增加,各向异性增加。[/font] [b] 2.淀粉[/b] [font=宋体, SimSun]淀粉作为一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遇水经糊化和老化可形成凝胶。由于具有价格低、可再生、生物降解快等优点,因此常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被广泛用于肉制品加工中。[/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植物肉产品中,除蛋白质外,淀粉是主要的组分,通过与水结合并固定脂肪,改善流变性、质地和稠度,减少水分析出,并使油乳化。[/font] [b] 3.脂肪模拟物[/b] [font=宋体, SimSun]动物脂肪是肉类风味、质地、多汁性和口感的主要因素。天然脂肪是混合甘油酯的混合物,多为饱和脂肪酸。脂肪的熔点随着其中脂肪酸碳链的增长和饱和度的增大而增高。猪肉脂肪熔点约为28~48℃,牛肉脂肪熔点为40~50℃。[/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日常看到的动物脂肪均是固体,而植物脂肪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沸点较低,常温为液态。为了模拟动物脂肪,主要选用熔点高的椰子油(24 ℃)、棕榈油(最高可达58 ℃)用作植物脂肪。[/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为了开发类似动物脂肪的质地和口感,从热带水果中提取的固体脂肪,如椰子和可可豆,与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液体油,如葵花籽油和菜籽油混合。[/font] [font=宋体, SimSun] [/font] [font=宋体, SimSun]为了让植物汉堡和香肠看起来像普通绞碎的牛肉和猪肉香肠肉饼那样有大理石花纹,饱和及不饱和油的混合物被搅成白色脂肪小球。为了保证营养和风味,会添加香油和牛油果油。[/font][/font] [/size]

  •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可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环境危害之一,并可能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类食物链。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曹树青教授课题组通过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发现使植物能将有毒物质镉吸收后“转存隔离”的新机制,从而降低并解决土壤中的镉污染问题。您觉得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可修复技术可行吗?执行可行吗?

  • 【讨论】氢化植物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植物奶油危机事件”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表示,消费者不必谈“氢化植物油”色变,现在消费者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氢化植物油”即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并不能和反式脂肪酸完全画等号,经过工艺改进的氢化植物油可以降低反式脂肪酸,甚至不含反式脂肪酸;二是应该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并不是要禁止使用氢化植物油,在美国、丹麦等也未出台限制使用氢化植物油,仅是建议居民日均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朱念琳介绍,以制作糕点为例,酥皮、起酥等均需要酥油来起酥,过去人们通过熬制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来烹制。由于担心存在于荤油中的胆固醇可能会对心脏带来威胁,上世纪80年代,氢化植物油开始在中国食品加工业使用,植物油因高温不稳定及无法保存等问题,从国外引进了氢化技术,有研究表明高温脱臭后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增加1%至4%。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病》中建议,以每天摄取2000千卡热量的人为例,每日摄取的总脂肪应为66克,饱和脂肪酸22.2克,反式脂肪酸2.2克以下。 不同品牌氢化植物油的质量优劣区别很明显,朱念琳说,氢化植物油加工工艺需要改进,食品加工企业的制作也要研发新的方式,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市面上有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目前可以通过酶法或化学催化剂、配方调整、改进氢化工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果植物油完全氢化,完成从液态变为固态,就可以做到反式脂肪酸含量几乎为零。问题在于完全氢化的植物油制作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厚厚的一层根本无法涂抹。他希望这次的“植物奶油危机事件”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尽快帮助食品加工企业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生产出更安全、美味的食品。 以往“动物奶油”意味着饱和脂肪含量高,不健康等,如今却成为商家吸引眼球的卖点。记者在一家蛋糕网站上看到,一行“不含植物氢化油”的字正在闪烁。网站称所有蛋糕均采用“动物奶油”。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呼吁,希望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限制反式脂肪酸的相关标准,让企业生产中有法可依。也呼吁食品企业加强科研经费投入,研究食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技术,推出企业使用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用油脂,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提倡食品企业标识营养标签,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 植物性胶囊壳铬居然也会超标?

    昨天心血来潮测了某厂家的两份植物性空心胶囊中的铬,结果令我大吃一惊 ,结果为5.0mg/kg 、6.0mg/kg。而我们的要求好像是植物性的胶囊壳不用检测铬,而从厂方提供的报告上看也没有铬的检测指标。我不禁 有个疑问,理论上说植物性的胶囊应该比明胶胶囊会好很多 ,但为什么铬也会超标?是以次充好还是本来就高?这个有待考究。不知道平时植物性的胶囊壳你们测了没有? 硬胶囊壳一般分为明胶胶囊和植物胶囊两种:明胶胶囊壳来自动物的皮、骨、筋腱中的胶原质,经部分水解后,提纯而获得的蛋白质制品,内含有大量嘌呤;植物胶囊是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原料(原料含多聚糖和植物细胞壁的基本成分)制成的胶囊壳。 ,

  • 每天三个小分享:关于长毛风毛菊

    长毛风毛菊【拼音名】Zhǎnɡ Máo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Leaf of Pilose Combretum【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毛风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hieracioides Hook. F.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晾干。【原形态】长毛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茎肥厚,顶端密被膜质残存叶柄;茎被白以长柔毛。基生叶莲座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6cm,宽2-3cm,先端稍尖,基部狭楔形下延成具翅的短柄,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齿,两面被疏长柔毛或仅叶缘有睫毛;茎生叶1-3,条形,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2-3.5cm;总苞卵状钟形,长约2cm;总苞片3层,全部或边缘紫色,基部密被长柔毛,外层卵状披针形,内层条形,3层,绿黄色;托片长短不等;小花管状,紫色,长达2cm。瘦果圆柱状,长3-4cm,冠毛污白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花期6-7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5200m的高山草坡。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性味】味苦;涩;性寒【功能主治】泻水逐饮。主水肿;腹水;胞腔积液【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