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筋道感质地评价

仪器信息网筋道感质地评价专题为您整合筋道感质地评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筋道感质地评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筋道感质地评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筋道感质地评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筋道感质地评价话题讨论。

筋道感质地评价相关的论坛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质地分类与改良

    土壤质地分类与改良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项非常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可以反映母质的来源和成土过程的某些特征,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确定施肥用量和种类、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机械组成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数,也称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的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质地的分类  目前,对土壤的分类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和中国制三种。  1、国际制: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 >25%→粘土;   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  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以简制应用最为广泛,这里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卡庆斯基简制作为质地分类标准。  卡庆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砂粒(>0.01㎜)和物理性粘粒(<0.01㎜=的含量来划分土壤质地类别。  3、中国制  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公布了中国的质地分类制,分为3组12种质地名称。  与其它的质地制相比,我国的质地制有以下的特点:  与其配套的粒级制是在卡庆斯基粒级制的基础上修定而来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提高到大家公认的0.002㎜, 粘粒级分为粗(0.002~0.001㎜)和细(0.001㎜)两个粒级。  我国的质地分类标准还处在试用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纵观各种质地分类制,尽量存在着一些差别,但大体上还是把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类。     二、土壤质地层次性(质地剖面)  许多土壤上下层的质地差别很大,呈现土壤质地层次性。形成原因有自然条件(冲积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和人为耕作等(犁底层)。质地层次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侧重在致低层次排列方式和层次厚度上,特别是土体1m内的层次特点。  上砂下粘:胶泥底、上浸地,托水又托肥——蒙金土;  上粘下砂:砂砾底、菜蓝地,漏水又漏肥——倒蒙金。   三、土壤质地的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  无论是砂质土还是粘质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OM含量,都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因为OM的粘结力和粘着力比砂粒大,但是比粘粒小,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粘土过粘的缺点。  另外,OM还能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使粘土疏松,增加砂土的保肥性。  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对于砂土地可以掺入粘土(河沟中的淤泥),对粘土可以掺入砂土,从而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砂粘相间的土壤,可以先把表土翻到一边,再把下层土翻上来,使上、下层的土壤混合,可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4、引洪漫淤、引洪漫砂  对沿江河的砂质土壤,利用洪水中携带的泥砂来改良砂土和粘土。但要注意引洪漫淤改良砂土时,要提高进水口,以减少砂粒的流入量,引洪漫砂时则要降低入水口,以使有更多的粗砂进入。  5、耕作管理  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 【分享】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 【转帖】土壤剖面观察及土体构造评价

    一、目的要求观察土壤剖面能了解土壤内在物质的转化,是研究土壤形成、识别和评价土壤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土壤剖面观察方法和技术,就能准确地鉴别土壤类型,找出土壤性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利用改良土壤提供依据。 通过实验,基本掌握土壤剖面坑的撤职、挖掘和观察记载的一般技术。要求学会分析土壤剖面的形态与土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依据观察分析结果对土壤构造进行评价,提出土壤的利用和改良措施。二、仪器试剂铁锹、土铲、锄头、剖面刀、放大镜、铅笔、钢卷尺、小刀、橡皮擦、白瓷比色板、土壤剖面记载表、10%盐酸、酸碱混合指示剂、赤血盐三、操作步骤(一)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1、土壤剖面的调协 剖面位置的选择一定要有代表性。对某类土壤来说,只有在地形、母质、植被等成土因素一致的地段上设置剖面点,才能准确的反映土壤的各种形状。除此之外,避免在路旁、田边、沟渠边及新垦搬运过的地块上设坑。2、土壤剖面的设置 在选好剖面坑点的位置后,现在坑点上划出剖面的轮廓,然后挖土。剖面观察坑的规格一般为长15m,宽08m,深15m.深度不足1m这,挖之母雁、历史曾获地下水面位置。观察面要垂直向阳,其上方要禁止对土和踩踏。观察面的对面要挖成阶梯状,以便于观察是上下和减少挖土量。索瓦出的土,要将表土和底土分别对在土坑的俩册,一边观察面能看到龙杯、垄沟的表层变化。在作物生长节,要尽量保护作物。 剖面挖掘后,将剖面的观察面分成两半,一半用土壤剖面刀子上而下地整理成毛面,一半用铁铲削成光面,以便观察时相互进行比较。(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与记载1. 剖面层次的划分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的划分,是按发生层次划分土层,一般把它划分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底土层等层次。耕层土壤层次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2. 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与记载(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有黑、白、红、黄四种颜色,但实际出现的往往是复色。观察时,先确定主色,后确定次色,次色即在前面,主色即在后面,确定颜色时,旱土以干状态为准,水田土色以观察时土壤所处状态为准。(2)土壤质地 野外测定土壤质地,一般用手测法,其中有干测法和湿测法两种,可相互补充,一般以湿测法为主。(3)土壤结构观察土壤结构的方法,是用挖土工具把土挖出,让其自然落地散碎或用手轻捏,使土块分散,然后观察被分散开的个体形态的大小、硬度、内外颜色及有无胶膜、锈纹、锈斑等,最后确定结构类型。(4)松紧度 野外鉴定土壤松紧的方法是根据小刀插入土体的深浅和阻力大小来判断。① 松:小刀随意插入,深度大于10cm;② 散:稍加力,小刀可插入土体7~10cm;③ 紧:用较大的力,小刀才能插入土体4~7cm;④ 紧实:用大力,小刀才能插入土体2~4cm;⑤ 坚实:用很大力,小刀才能插入土体1~2cm;(5)土壤干湿度 按各土层的自然含水状态升级,其标准如下:① 干:土壤呈干土块,手试无凉感,嘴吹时有尘土扬起。② 润:手试有凉感,嘴吹无尘土扬起。③ 湿润:手试有潮湿感,可捏成土团,但自然落地即散开,放在纸上能使纸变湿。③ 紧:用较大的力,小刀才能插入土体4~7cm;④ 潮湿:放在手上使手湿润,能握成土团,但无水流出(6)新生体新生体不是母质所固有的,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铁子、铁猛结核、石灰结核等等,它们反映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情况。(7)侵入体原不是母质固有的,也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是外界侵入土壤中的物体,如瓦片,砖渣、炭屑等。它们的存在,与土壤形成过程无关。(8)根系 反映作物根系分布状况,其分级标准为:① 多量:每平方厘米有10条根以上的。② 中量:每平方厘米有5~10条根。③ 少量:每平方厘米有2条根左右。④ 无根:见不到根痕。(9)石灰质反应 用10%稀盐酸,直接滴在土壤上,观察气泡产生状况,估计其石灰含量。① 无石灰质:无气泡、无声音,估计含量为0。② 少石灰质:徐徐产生小气泡,可听到响声,估计含量为1%以下。③ 中量石灰质:明显产生大气泡,但很快消失,估计含量为1%~5%。④ 多石灰质:发生剧烈沸腾现象,产生大气泡,响声大,历时较久,估计含量为5%以上。(10)亚铁反应 用赤血盐直接滴加测定。(11)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测定中的混合指示剂法。(12)土壤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是指出现地下连续水面与地表的距离。各种作物对地下水为的要求不同,其高低分级如下,仅供参考:① 高位:地下水位小于30cm.。② 中位;地下水位为30~60cm。③ 低位:地下水位大于60cm。

  •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color=#cc0000]摘要: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最大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  [/color][color=#cc0000]关键词:冷暖感、导热系数、吸热系数、织物、蓄热系数、热逸散系数[/color][align=center][img=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690,3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1221607_2636_3384_3.png!w690x32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cc0000][b]1. 引言[/b][/color]  织物冷暖感(或热舒适)是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后织物给皮肤的温度刺激在人大脑中形成的关于冷和暖的判断。当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由于存在温差,织物与皮肤之间会发生热交换,使皮肤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织物与皮肤之间的热交换形式主要为热传导,织物内部的热辐射和自然对流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通常情况下(除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外),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织物与皮肤接触后往往使皮肤温度下降,如果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从物理意义而言,冷暖感的强弱,取决于织物和人体接触过程中织物导走或保有人体热量的多少。  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二者之间存在温差,有明显的传热传质变化。影响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的物理参数主要有:皮肤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量、环境温度和时间等。织物的冷暖感可以用不同的物理参数进行描述,常用的有导热系数、吸热系数、人体与织物接触时由人体通过织物流向环境的最大瞬态热流。  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b][color=#cc0000]2. 测试方法[/color][/b]  织物的冷暖感常用最大瞬态热流法、吸热系数法和导热系数法来进行评价,但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中都包含了导热系数这个参数。因此目前冷暖感的各种测试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的测试方面。[color=#cc0000]2.1. 最大热流法(Q-max Method)[/color]  最大热流法是日本学者Kawabata根据瞬态热传导理论提出的一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最大热流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人体皮肤接触织物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对热流变化曲线进行实时测量。如图2-1所示,在测量之前,首先将样品放在温度保持恒定的样品座上,并将由良导热体制成的热板温度升高到比样品高约5~10℃。测量时将热板放置在样品的上表面,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板流向样品,记录和测量热板温度和接触面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2495694_4159_3384_3.png!w690x23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 最大热流法测量原理和测试模型[/color][/align]  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测量织物热性能的仪器是日本KATO TEKKO公司生产的KES-F7 Thermo LABO型热性能测试仪器,如图2-2所示。对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此仪器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上述最大热流法。由于KES-F7型测试仪只考虑热板初始温度比样品表面温度高的情况,因此测出的最大热流密度实际上是相对冷暖感,大的热流密度值对应冷感,小的热流密度值对应暖感。[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5395707_2074_3384_3.jpg!w690x46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 KES-F7型热物理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  如图2-3所示,KES-F7型冷暖感测试仪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1)T. Box(Temperature Detecting Box, 温度测试以及蓄热板)  (2)B. T. Box(Bottom Temperature Box, 热源台)  (3)Thermo Cool(恒温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193576_9190_3384_3.png!w690x45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KES-F7 Thermo LABO接触冷暖感测试仪[/color][/align]  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具有以下三种测试能力:[color=#cc0000]2.1.1. Q-max测试(冷暖感测试)[/color]  如图2-4(a)所示,将样品放置在恒温台上,并将蓄热板放置在热源台上进行蓄热,然后将蓄热板快速放置在样品表面上。蓄积的热量立即移动至低温侧的样品上,此时测试出的热流峰值为Q-max值,测试过程可在1分以内完成。[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380354_6647_3384_3.png!w690x47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冷暖感测试仪操作示意图[/color][/align][color=#cc0000]2.1.2. 稳态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试[/color]  如图2-4(b)所示,首先将恒温台设置为室温,将50 mm×50 mm的样品放置在上面,再将热源台的热板紧贴试样放置在上面。在热源台以及护环的温度达到稳定后,通过测量稳态热流既可得到稳态导热系数,测试过程可在2~3分以内完成。  通过达到稳定前的动态热流和温度变化曲线,并结合特定边界条件,还可以实现对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通过上述测量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如果知道样品的密度,则可以计算得到样品的比热容。  由此可见,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仪器,通过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即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的热性能测试带有明确的方向性。[color=#cc0000]2.1.3. 保温性能测试[/color]  将上述冷暖感测试仪结合风洞来进行织物的保温性能测试,如图2-5所示。  将样品(100 mm×100 mm以上、最大200 mm×20 mm)和样品安装框一起固定至100 mm×100 mm热源台上进行测试。通常风洞内的空气温度与室温相同,热源台温度为比室温高10℃。当热源台温度以及热流值稳定时,测量热流值就可计算得到保温性能,测试通常在2~5分钟内完成。在具体测试中,还可使用各种测试方法,例如Wet法、Space法和Wet Space法等。[align=center][img=,643,8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585934_7979_3384_3.png!w643x800.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color=#cc0000]2.1.4. 测试标准[/color]  尽管最大热流法测试技术已经开发了近30年,但一直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标准测试方法,具体原因将在后续进行分析。基于最大热流法,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应标准测试方法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大陆和台湾,如国家标准GB/T 35263-2017《纺织品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以及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制定的《织物瞬间凉感验证规范》(FTTS-FA-019)产业标准。[color=#cc0000]2.2. 吸热系数法(Thermal Absorptivity Method)[/color]  由于人体皮肤在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动态热传递会受到织物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的影响。类似上述最大热流法原理和基于瞬态热传递,捷克学者Hes提出了另外一种表征织物冷暖感的参数——吸热系数。吸热系数的定义为:[align=center]b=( [i]λ ρ c[/i] )^0.5   [/align]  式中:[i]λ [/i]代表织物的导热系数;[i]ρ[/i] 代表织物的密度;[i]c[/i] 代表织物的比热容。由此可知,织物的热吸收能力与其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容有关,反映织物和人体接触时织物从人体吸收热量的能力。  为了测试织物的吸热系数,Hes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开发了相应的测试仪器Alambeta,Alambeta仪器可快速测量瞬态和稳态热物理特性(隔热和热接触特性),也能测量样品厚度。该仪器由两个测量头组成,测试样品放置在两个测量头之间,如图2-6所示,两个测量头都配有热电偶和热流传感器。通过合适的冷却装置将底部测量头调节到环境温度,将顶部测量头调节到受控的恒定温差,热流传感器作用在两个测量头的接触面上。当顶部测量头下降接触被测样品时,可以测量流经样品的上下表面热流。Alambeta仪器可测量多个参数,主要包括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吸热系数、热阻、最大热流与静态热流密度之比以及接触点处的静态热流密度,该仪器还可以用来测定织物的厚度。[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87,6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266204_8528_3384_3.png!w687x63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 Alambeta测试仪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吸热系数(thermal absorptivity)也常称之为蓄热系数或热逸散系数(thermal effusivity),针对织物的吸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参数,2016年美国推出了ASTM D7984“采用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MTPS)仪器测量织物吸热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7984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将瞬态平面热源法中双样品夹持薄膜探头的测试结构改变为单样品测试形式,将另外一个样品用已知热物理性能的材料代替,并与薄膜探头集成为一个测试探头,同样可以实现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大部分测试功能,可以实现对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测量,但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密度。  执行ASTM D7984标准的典型测试仪器为加拿大C-Therm公司的TCi仪器,如图2-7所示。与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TCi仪器测试过程中是给探头中的加热元件施加固定量的热能(已知电流),给被测样品提供少量热量。该热量导致样品表面温度升高1~1.5℃,接触面处的温度升高引起传感器元件的电压变化,根据温度升高的多少和快慢来测量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align=center][img=,690,4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462214_3758_3384_3.png!w690x436.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仪器。(A)TCi仪器和测量探头,(B压缩测试附件[/color][/align][color=#cc0000][b]3. 分析和结论[/b][/color]  综上所述,上述各种测试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KES-F7和Alambeta仪器中的最大热流法测量实际上都是非常主观的相对测试仪器,织物冷暖感的最大热流取决于测试仪器和设定参数,最典型的如蓄热板的材质和尺寸,不同材质和尺寸的蓄热板代表不同的蓄热量,相应的就会得出不同的最大热流值。另外,热源台和恒温台的不同温度设定也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这也就是说最大热流值并不能代表织物自身的热物理性能,这也是造成三十多年来最大热流法一直无法形成标准测试方法的主要原因。  (2)KES-F7和Alambeta仪器都是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的典型应用,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维传热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三维传热模型,测试的是样品整体的热物理性能,因此无法进行方向性的测试评价,而织物的各向异性特征非常明显。  (3)KES-F7和Alambeta仪器的测试模型都是基于等温或绝热边界条件,这与同样基于瞬态传热理论的闪光法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只是加载到样品前表面的热信号形状不同。在闪光法中,样品绝热边界条件通过空气或真空环境来实现,而在KES-F7和Alambeta仪器对织物的测试则只能采用低导热隔热材料,由此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量带来了较大测量误差(10%),而闪光法测量误差一般小于3%。这种较大的测量误差很容易将织物结构和纤维等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掩盖掉,不利于织物的研究、生产和评价。因此,如何使得测量装置更准确的符合测试模型边界条件要求,提供更准确的测试评价,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4)与其他测试方法一样,ASTM D7984标准方法也对边界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边界条件是加载到样品上的热量只能在样品内部传递,即瞬态平面热源法(包括改进型)测试模型中相对于加热量和加热时间而言要求样品是半无限大。对于很多较薄的织物则不能满足这种边界条件,由此使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往往会非常巨大。因为这个原因,ASTM D7984标准方法比较适合最大热流密度比较小的保暖性织物的测试评价,而对于最大热流密度较大的轻薄凉爽型织物的测量则会误差较大。为了尝试解决使用ASTM D7984标准方法中存在的这个问题,TCi仪器采用将样品放置在探头之上,依靠样品另一侧的空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但这又带来了织物样品与探头表面接触不良的问题,测试结果中会包含很大的接触热阻。总之,对于织物这类较薄的材料,采用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测试非常勉强,这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对薄膜热物性测试的可靠性很低。正因为如此,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仪器厂家HOT DISK公司为了解决较薄材料的测试,专门又开发了新的测试方法。  (5)ASTM D7984标准方法的最大问题是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需要测量一系列其他热性能参数并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最大热流。但无论是瞬态平面热源法还是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在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测试中都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这势必会对最大热流的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积累。  (6)对于织物热性能的上述测试方法,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测量准确性的考核评价,缺乏稳定可靠的标准材料。在这方面美国ASTM已经开始着手开始进行相应的工作,并组织进行多个实验室的对比测试。  通过对上述两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测试方法都是基于人体皮肤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进行测量。尽管两种方法测试的参数和物理意义都不同,但基于瞬态传热方式,最大热流密度和吸热系数这两个参数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后续我们将对这种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研究相应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来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测试方法。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还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测试边界条件的保证:在最大热流法和吸热系数法测试中,边界条件包括等温边界条件和绝热边界条件两种。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在硬件上如何更完美的实现这些边界条件要求,从而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2)仪器测量准确性考核:测量准确性考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最大热流法测量准确性进行检验考核,第二是与其他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来考核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吸热系数测量的准确性,第三是采用已知热性能的固体薄片材料(或标准材料)来进行考核。[color=#cc0000][b]4. 参考文献[/b][/color]  略[align=center]=======================================================================[/align]

  • 【讨论】征求岛津GC2014的评价及注意事项

    [color=#00008B][em09504]最近要换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了,岛津GC2014,有人评价只不过是GC14B的升级版,没什么特别的特此征求下 评价如何?用时候要注意什么?[em09511]麻烦指教了[/color]

  • 【讨论】饼干半成品韩国被禁,三聚氰胺何时了?

    [B]据外媒报道,10月29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简称食药厅)发布公告,他们在由我国进口的饼干半成品“HASPI”(音,保质期到2010年6月14日)中检出含量为18.1PPM的三聚氰胺。据悉,“HASPI”(音)是一种口味香甜、质地柔软的物质,饼干生产企业将其切块放入威化饼干中,或者在上面涂上奶油制成派等成品。韩国华城(音)制果公司今年从中国进口12吨“HASPI”,并利用这种原料制成了三种饼干产品。这些产品主要在市集上作为祭祀用饼干出售。目前,食药厅没收了检出三聚氰胺的1496公斤“HASPI”和加入该物质的三种饼干(786公斤),同时禁止这些产品流通和销售。 从奶粉到鸡蛋,再到馒头和饼干半成品,三聚氰胺让很多国内的食品企业闻之色变,唯恐自己的产品受牵连。[size=4][color=#DC143C]ruojun: 楼主:请你不要再连接有关广告的东西了,我已经给你修改过一次了。可以讨论,这里不是广告的地方,谢谢合作。[/color][/size][/B]

  • 【分享】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 岛津预四级杆清洗

    岛津gcms拆下透镜组就可以看到预四级杆,预四级杆污染了,一般会拧松预四级杆的固定螺丝,将预四级杆旋转180℃,继续使用,如果要清洗的话,怎么办?用棉签蘸正己烷擦拭预四级杆吗还是可以拆下来浸泡在有机溶剂呢?有经验的前辈分享下,谢谢![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2/202002131914132907_4165_2546482_3.png[/img]

  • 干饭和稀饭区别在于质地和水分

    干饭和稀饭的区别在于质地和水分含量。干饭的淀粉糊化程度较低,需要更长时间消化吸收;稀饭质地较软且含水量较高,消化吸收更快,血糖上升也较快。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最好不要吃煮太久的粥或黏软的糯米饭。

  • 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发布

    [align=center][b][color=red]生态环境部公告[/color][/b][/align][align=center]公告 2018年 第24号[b]关于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b][/align]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治大气污染,促进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改善,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  该标准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www.mep.gov.cn)查询。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废止。  特此公告。[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  2018年7月30日[/align]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8年7月31日印发

  • 新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经修订发布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以下简称《风险导则》),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负责人就《风险导则》修订的背景、思路及内容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color=#b11717][b]问:《风险导则》修订的背景是什么?何时开始实施?[/b][/color][color=#3daad6][b]答:[/b][/color]现行的风险导则于2004年发布,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较好地发挥了对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科学认知程度的提高,现有导则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环保形势、社会发展水平。加之近年来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生产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疏漏,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我部非常重视环境风险管控工作,近年陆续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一系列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文件。为适应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环保发展新要求和环境风险防控新形势,着力提升导则的科学性、实用性,我部对导则进行了修订。导则于10月14日发布,考虑到落实导则要求需要过渡时间,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color=#b11717][b]问:《风险导则》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什么?[/b][/color][color=#3daad6][b]答:[/b][/color]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管理的重点在于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议,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提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或完善的原则要求。本次修订重点考虑以下两方面:[b]一是结合管理实际,厘清风险评价思路。[/b]从我国环境风险管理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厘清了环境风险评价思路,重点强化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和指导,弱化了安全分析方面的内容。[b]二是提升导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b]引入国际先进的,以及实践检验中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分析技术、防控措施,同时还参考借鉴了美国、欧盟等先进环境风险管理经验。增补了大量规范性和资料性附录,提高风险预测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有效性。[color=#b11717][b]问:本次《风险导则》修订,主要修改了什么内容?[/b][/color][color=#3daad6][b]答:[/b][/color]本次导则修订从我国环境风险管理实际需求出发,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重构要求,主要对以下5个方面进行修改:[b]一是[/b]调整了导则的适用范围,明确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b]二是[/b]改进了评价工作等级判定方法,增加风险潜势初判内容,简化低风险项目评价,规范中高风险项目评价工作;[b]三是[/b]规范环境风险识别和环境风险事故情形分析,提高风险识别的针对性和源强确定的科学性;[b]四是[/b]完善环境风险预测评价内容,各环境要素按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分别开展预测评价,技术要求与各要素导则相衔接;[b]五是[/b]细化环境风险管理要求,强调环境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措施的科学有效性,突出企业与园区和区域管理的联动,并与应急管理要求的衔接。修订后的风险导则提高了环境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即《土壤导则》)已经实施,这些问题你注意了吗?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即《土壤导则》)已经实施,这些问题你注意了吗?

    2017年初《土壤导则》编制正式启动,与《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制修订工作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同步调整。[b]2018年9月13日紧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试行)》之后发布。过渡近一年时间之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土壤导则》2018主要内容[/b]本次《土壤导则》将土壤环境的影响放在建设项目对土壤组分的物理、化学影响上,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b]一、注重土壤环境影响识别。[/b]需在识别土壤环境影响项目类别的基础上,识别影响源、影响途径及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并据此判定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b]二、着重强调土壤环境现状调查。[/b]包括土壤理化性质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且重点关注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外的监测点数、层位和指标要求。[b]三、强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措施。[/b]即建设项目在环评阶段可采取相应的环境保障措施确保项目用地符合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img=,690,74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301533295210_5620_3868143_3.jpg!w690x746.jpg[/img]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一些[b]土壤剖面[/b]的调查与监测取样规范。[img=图片2.jpg,235,35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7bbc47e-b6ff-4abc-9db0-b578fb4fa429.jpg[/img][b]1.土壤剖面定义:[/b]按照土壤特征,将表土竖直向下的土壤平面划分成的不同层面的取样区域。[b]2.土壤剖面采样:[/b]需根据监测要求和土壤发育完整程度在土壤剖面各层中部位多点分层采样,并等量混匀。[b]3.采样设备:[/b]主要分为新型声波钻机、声波(声频)钻进低扰动采样器、手动取土器、锤击式取土钻机、锤击式液压取土钻机、geoprobe钻机和声波钻机等。目前很多机构采用[b]挖掘机[/b]采取刨面样,这样就破坏了土壤的刨面采样要求,造成[b]采样不规范[/b]。有些机构采用[b]洛阳铲[/b],由于土壤样品复杂,洛阳铲采样能力有限,采样深度最多为1.5m,[b]无法满足剖面采样要求[/b]。[b]4.记录:[/b]采样结束后,填写土壤样品标签,主要有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层次,特征描述,采样深度,监测项目,采样日期和采样人员等信息。[b]5.制样:[/b]样品采集后需要进行制样程序,主要有风干,样品粗磨,细磨样品,样品分装等程序。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应选用相对应的20目、60目和100目尼龙筛。[b]不同的检测项目,样品筛分是用的尼龙筛也不同。[/b]例如: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则需要全部过60目尼龙筛。[b]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或可萃取有机物无需上述制样[/b],取新鲜土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即可。制样结束后即可按照相关标准对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综上,[b]土壤采样环节是整个工作的开端,这些你做对了吗![/b]采样不规范将使检测数据不具备代表性,对后续工作造成一系列的影响,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业者的高度重视![b]关注【仪课通】公众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更多行业干货请关注仪课通。[/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video/317_0.html][color=#ff0000][b]《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专题课程》[/b][/color][/url][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video/186_0.html][color=#ff0000][b]《土壤无机样品的前处理技术》[/b][/color][/url][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video/307_0.html]《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与相应地下水标准及分析方法解读[/url][/b][/color]附件上有最新版《土壤导则》,感兴趣的同仁可自行下载查看~

  • 液相岛津柱塞杆可以混用吗?

    我现在只有岛津的228-35009-92,是用在岛津LC-10ATVP上面的,这个柱塞杆可以用在岛津LC-20AT或者岛津LC-15C上面吗?[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160822591787_3002_5553927_3.png[/img]

  • 关于土壤质地的测定和描述

    关于土壤质地的测定和描述

    关于土壤质地的测定和描述,有HJ/T166-2004和LY/T1225-1999两种方法。想问下各位老师应该选哪种?[img=,690,5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111523028128_9990_3358678_3.png!w690x576.jpg[/img][img=,690,60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111523245028_4806_3358678_3.png!w690x603.jpg[/img]

  • 【转帖】食品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食品感官评价试验的操作时,感官环境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干扰或影响食品的感官评价结果。 [color=#fe2419]一、感官评价的环境。[/color]评价室应保证无味,有良好的通风和换气设备,略微的正气压能降低从样品制备区传来的气味。 [color=#fe2419]二、感官评价的工作状态。[/color]在进行感官评价期间,感官评价员不应处在饥饿的状态,精神疲惫也会影响评价结果。评价员应保证周身的无味,并且不能互相之间进行沟通。 [color=#fe2419]三、食品样品的制备与呈送。[/color]样品参数中的每一个最好标准化,评价应使用相同的容器,每次检验的编码不应相同。 [color=#fe2419]四、感官评价员的选择、代表性及感官能力。[/color]感官评价员的选择是确定可靠数据的保障,一般选用公司内部或部门外部的成员。能力则包括敏感度、稳定度及表达能力能。 [color=#fe2419]五、感官评价的时间。[/color]在吃饭后一个小时内不能进行感官评价,也就是上午九点到十二点和下午二点到五点为最佳品评时间。

  • 【分享】不毛之地上的绿色神话

    称盐碱地为不毛之地是再恰当不过的,PH值达到10甚至12以上的土壤,已长不出任何农作物。在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就有373万公顷的盐碱化土地,是世界三大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由于区域内独特的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地下水水位以及其含盐量等因素作用,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盐碱地面积增加,盐碱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吉林的浙商们却将目光对准了这片不毛之地,在他们的改造下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本报记者于莹洁  一次神奇之旅  跟随吉林省浙江商会会长、吉林省吉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明伟驱车前往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时,正值秋季,沿途的庄稼大都到了收获时节,一片丰收景象。再往西走,地貌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片灰白色的盐碱地渐渐呈现,车轮飞驰而过,扬起阵阵风沙。除了一些杂草和一丛丛矮小的向日葵,这片盐碱地上什么农作物都没有,一派荒凉。行至长岭县北正镇时,一处特殊的景观引起记者的注意,那是一片破旧的土墙,当地村民说,那里曾经住着86户村民,曾经叫做北正镇后二十五村。由于此处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专家认为已不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于是长岭县民政部门已于2000年将这86户、303口居民全部搬迁安置到了其它乡镇,现在后二十五村的建制已不存在,这片荒凉的土墙是后二十五村的遗址,又被称为长岭县的“楼兰古国”。该区域土壤的PH值平均为10.37,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甚至达到12以上。  继续前行,记者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稻穗已近成熟,“含蓄”地低下了头。缪明伟下车来到这片稻田前,用手摘下一颗稻粒,扒出里面白色的米粒放在嘴里,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今年要丰收了!”  这片水稻田就是吉林省浙江商会会长企业——吉林省吉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长岭县设立的“吉林——浙江盐碱地生态农业产业区”中的试验田。在这里,除了稻田旁的少量碱块,已看不出盐碱地的痕迹。今年,他们一共种植了180公顷的有机水稻,每公顷的产量能达到1万公斤以上。除此之外,还有300公顷的其它农作物。这一技术成熟后,这些原本已废弃的土地将带来可观的收益。  另外,昼夜温差大的盐碱地使其稻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2℃至3℃,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高,口感极佳。  缪明伟告诉记者,长岭县以及白城地区的大安市、乾安县、通榆县和松原地区的前郭县等12个市县都属于松嫩平原,其中土壤盐碱化面积占总面积1/4以上,而且有进一步扩大加重之趋势。但松嫩平原的盐碱地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这里土地平坦,适宜大型农机作业;其次地广人稀,地权问题比较简单,容易规划大规模的现代化农场;这一地区的纬度也适宜生长高品质农作物,如果有合适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配以先进的生产模式,这些盐碱地资源就会变成不可多得的农业资源。  对市场商机一向嗅觉敏感的浙商,这一次将发展的目光放在了这片不毛之地上,以缪明伟为首的几位浙商决定改造这片盐碱地,发展现代农业,书写绿色神话。“浙江人就是敢为天下先,投资自然就有风险,这次,我选择了一个死角,已经做好了颗粒无收的准备。我逆向思维地想,现在不能再一步步地来,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如果梦想变成了现实,我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缪明伟说。  带着这种信念,2008年年末,缪明伟带着一队人马进驻松原市长岭县北正镇后二十五村。2009年,他们在这里的重度盐碱地上进行了200公顷水稻和甜高粱综合种植试验,当年试验获得成功。2009年8月21日,随着“吉林——浙江盐碱地生态农业产业区”筹备揭牌仪式在长岭县举行,吉林浙商已经在吉林省西部广袤的盐碱地上找到了发展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  2009年年末,在经过半年跟踪考察和专家论证后,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肯定了吉林省吉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后二十五村盐碱地改良的技术和模式,并授予吉林省吉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生态安全盐碱地治理示范基地”。今年,该实验区由吉林省吉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按重建后二十五村做规划并进行大规模治理和开发。他们的一期目标是:投资30亿元,将吉林省松原市全部荒废的重度盐碱地改造成不反弹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记者随手拾起盐碱地上的一个碱土块,握在手中坚硬无比,这样的土壤又是怎样种出庄稼的呢?吉林省吉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采用由他们自主研发的盐碱地生物有机调节肥。这种肥料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物理特性,增强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的板结度,打破土壤原有的分子链结构以降低PH值,PH值在9.5以上的盐碱地,三年可彻底改良成黑土地。  改造盐碱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这里,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天苍苍,野茫茫,空旷的大地上,你简直待不了两分钟,因为风沙特别大。我特别佩服我们的工人,我们要求每天从早8点干到晚4点,但他们都自觉地从早4点干到晚8点。因为他们觉得,开发这里的盐碱地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将盐碱地改造好了,人生价值就不同凡响了。”缪明伟说。

  • 【分享】两个新东西--《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和《新化学物质申报类名编制导则》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安全应用,规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工作,现批准《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78619]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HJ/T 415-2008)[/ur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