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结构多金属氧酸盐

仪器信息网结构多金属氧酸盐专题为您整合结构多金属氧酸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结构多金属氧酸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结构多金属氧酸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结构多金属氧酸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结构多金属氧酸盐话题讨论。

结构多金属氧酸盐相关的资讯

  • OMPO框架封装Keggin型多酸的合成及其CO2光还原性能的研究
    1. 文章信息标题:An unprecedented polyoxometalate-encapsulated organo–metallophosphate framework as a highly efficient cocatalyst for CO2 photoreduction页码:J. Mater. Chem. A, 2022, 10, 3469. 2. 文章链接专用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1ta10148j3. 期刊信息期刊名: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SSN: 2050-7488影响因子:12.732分区信息:中科院1区Top;JCR分区(Q1)涉及研究方向:材料学 4. 作者信息:榜首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杜泽宇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许岩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梅华 5. 光源型号:北京中教金源(CEL-PAEM-D8, AULTT, China),(300 W氙灯,可见光范围)文章简介:光催化CO2还原不仅对工业化CO2存在特殊意义,也能为解决整个地球气候变暖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采用了一种简便的合成方法,成功将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OMs)装载于有机金属磷酸盐(OMPO)框架中。与大多数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POMOFs)不同的是,该杂化材料呈现出含有磷酸根的 OMPO框架封装Keggin型多酸的结构,在POMOFs系列中极为罕见。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多金属氧酸盐扮演高效的多电子供体角色,而OMPO框架负责吸附并且活化CO2分子,正是上述的协同作用导致该杂化材料拥有出色的CO2光还原活性,其CO2转化成CO的速率达到10852 μmol g-1 h-1,CO的选择性为93.4 %。我们一致认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利用磷酸根(PO43-)构建新型的OMPO框架,并且封装Keggin型多酸2. OMPO框架与多酸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光电子转移3. OMPO框架装载POMs基材料具有出色的光催化CO2还原活性图1 图形摘要图2 催化剂的单晶结构图3 光催化测试图1 图形摘要图2 催化剂的单晶结构图3 光催化测试
  • 300多位专家学者会师桂林 中西部色谱研究焕发新气象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30日,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在广西桂林隆重开幕。此次会议由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集中交流色谱及其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仪器开发、应用方法等的最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与会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或专题报告与讨论。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相关仪器及其配件展示。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环节,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师彦平分别致辞,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 师彦平广西师范大学 赵书林 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超过了300人,是我国中西部色谱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为广大色谱工作者以及从事色谱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将推动中西部色谱分析技术发展,推动中国色谱分析技术发展。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 大会报告《没有色谱的质谱如何做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研究所用分析技术中,质谱所占比例达到了40%。2021年5月31日检索WOS,代谢组学相关发布的论文数量为43635篇,美国和中国高居前两位,而且自从2019年开始中国学者发布的相关论文开始超过了美国。  直接进样质谱配以nanoMate后,进一步与多种质谱采样方法(如DIA、PRM等)结合,不仅分析速度快(2-3min/个),而且可获得丰富的代谢谱信息。不过,这些丰富信息的利用,需要新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二级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可获得更好的精度,在某些情况下对异构体也可区分。许国旺课题组发展的代谢组全景分析新方法,可满足大规模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建立了基于直接进样质谱的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适用于少量细胞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研究动态的代谢变化,而且节省费用。北京大学 刘虎威 大会报告《关于色谱-质谱关系的思考》  色谱与质谱连用成为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技术,刘虎威形容色谱和质谱是一对“美满婚姻”,指出二者应该从相互奉献到紧密合作、既可以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能相互体谅促共同发展。  基于色谱原理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可以简化色谱分离,以配合质谱的高通量分析。高效样品处理技术与质谱联用是非常高效、高通量、高灵敏的方法。高分辨的MS以及MSn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S对色谱的依赖程度,减轻了色谱的分离压力。复杂体系的分析需要高效色谱和质谱的联用,简单体系的目标分析则可能不需要色谱分离。敞开式离子化质谱的发展又为色谱分离带来了新的检测技术。南开大学 邵学广 大会报告《色谱复杂信号解析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  由于高效的分离功能和高灵敏的检测功能,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复杂体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色谱复杂信号的解析是解决复杂体系分析的常用手段。 复杂色谱重叠信号的解析方法包括化学因子分析(CFA)、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交替三线性分解 (ATLD)等。  邵学广课题组发展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信息提取方法,并建立了用于重叠信号解析的免疫算法。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中,首先改进了计算方法,实现了复杂信号中不同频率信号的提取,并应用于色谱的基线分离、高分辨信息的提取等。在免疫算法研究中,建立了自适应免疫算法(AIA),发展了非负免疫算法(NNIA),并实现了免疫算法与独立成分分析(ICA)、目标因子分析等方法的结合,实现了复杂多组分重叠 GC-MS 信号中组分信息的提取,并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得到应用。中山大学 李攻科 大会报告《复杂样品快速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样品前处理作为分析过程中最耗时、易引起误差的关键环节, 严重制约了复杂样品快速检测的速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样品制备是将被分析物从样品基体转移到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因其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上的差异,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混沌到有序,这种传质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加速样品制备的策略是如何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发过程逆转并快速定量进行。为提高样品制备效率,包括分离和富集过程,必须在传质系统中应用额外的能量以减少熵增。通过引入新相、膜和场,改变系统中化学势的分布,是降低系统熵,是提高制样效率有效途径。  李攻科报告中介绍了场辅助、相分离、衍生化、微量化、阵列化和集成化等样品制备加速策略。为提高样品制样速度,首先,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引入额外的能量有助于加速传质和换热,利用声波、微波和电场等辅助场,可提高样品制样效率。其次,通过引入新相(介质)加速制样过程中传质,包括相吸附、相分配、化学转化、空间识别以加速传质。第三,缩小样品量是直接缩短样品制备时间有效方式,包括微萃取、微流体分离等。第四,阵列/集成策略,可同时完成一批样品的制备,结合高通量分析技术可减少单样的平均制备时间。通过联用技术实现分离、富集、净化与检测步骤一体化加快检测速度。东北大学 王建华 大会报告《多金属氧酸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吸附研究》  多金属氧酸盐中的金属氧化物表面具有特定的反应活性,且表现多种异构体、从而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以及丰富的结合位点,在样品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选择性分离富集,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生命样品中总量超过85%的高丰度蛋白对低丰度蛋白的干扰严重制约其分离分析与鉴定,因此高丰度蛋白的有效去除或低丰度蛋白的分离富集极为重要。多金属氧酸盐在蛋白质吸附与分离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师彦平 大会报告《固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研究》  师彦平介绍了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的发展历程。第一届会议于2006年在甘肃敦煌举行,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先后在湖北宜昌、陕西临潼、宁夏银川、重庆、河南郑州举办。因新冠疫情影响,第七届会议经过3年的筹备,今天顺利召开。  固相微萃取是基于萃取涂层与样品之间的吸附/溶解-解吸平衡而建立起来的集进样、萃取、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在报告中,师彦平介绍了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西北大学 郑晓晖 大会报告《药物-机体复杂巨系统中抗癫痫类药物研发》  药物-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之复杂性造成效应物质难以辨识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及新药研发的进程。针对此问题,郑晓晖研究团队提出了“良关系”、“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等系列中药现代化研究新策略,发展了集分子、因果数理、受体、药理、临床为一体的中药效应成分群辨识技术,进而开展了中药“远志-石菖蒲”药对、化药α-细辛脑胶囊代谢物以及石菖蒲植物体内代谢研究,发现效应物质α-细辛醇,进而依据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新药研发新思路合成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α-细辛醇酯。  研究表α-细辛醇及其酯具有显著的抗癫痫活性且安全性高于临床常用药物卡马西平等,开展了其相关临床前研究工作,创制了新型抗癫痫尤其难治性儿童癫痫1类化学新药候选药物,为中医药现代化及开展以中药为源泉的安全、优效、可控的新药创制提供一种全新研究思路。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市会凌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仪器设备企业参与了本次会议,并展示、介绍了最新的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加并报道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合影
  • 2017第三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大会报告(一)
    p   仪器信息网讯 & nbsp 2017年8月2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业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昆明文汇酒店隆重召开。以下为大会报告相关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主持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58e97e09-66af-456a-a907-cd369a6c183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主持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nbsp 关亚风 /strong /p p   上午的大会报告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主持,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高志贤研究员、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分析科学研究中心王建华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79776c98-eb2d-46a1-9169-f5eb08a6a83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军事医学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高志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几种仿生材料制备及其在饮水和食品安全快检中的应用 /strong /p p   高志贤研究员讲解了几种仿生材料制备及其在饮水和食品安全快检中的应用,分别从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制备及应用、仿生光子晶体材料制备及应用、小分子抗体研制的集中新技术等方面展开了报告。同时,他还对仿生材料的研发做出了展望:技术创新要符合复合化、智能化、环境友好发展趋势,领域的扩大将使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产生革命性的进步,产品开发的发展和成果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王建华 教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0e5463c-4ce8-4f09-a31d-345f67b01e5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王建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多金属氧酸盐选择性吸附特定蛋白质的研究 /strong /p p   在蛋白质检测过程中,低丰度蛋白容易被高峰度蛋白干扰,被覆盖率较高。由过渡金属与氧原子作用形成的多金属氧酸盐(POMs)或其复合材料会选择性地吸附特定蛋白质。王建华教授研究团队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应用了多金属氧酸盐,为蛋白质的特异识别及高效分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蛋白质的特定结构域决定了它们与多金属氧酸盐及其复合物结合的特异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title=" 王静 教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3e567ddc-747b-43fa-9b5a-73bababf2063.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 王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分子识别前处理技术进展 /strong /p p   王静教授从多种现代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列举分析中引出了分子识别的概念。分子识别为选择性结合,可具专一性,识别过程中可引起光性质、电性质、构象改变,甚至可发生化学变化。结合部位结构互补、结合作用力足够是实现分子识别的必备条件。王静教授从分子印迹仿生识别技术、免疫亲和识别技术、适配体识别技术、新型材料方面详细介绍了分子识别技术,并且认为高通量、信号增强技术、多技术优化组合、多样品多组分自动化处理为其发展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冯钰锜 教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a14c0efc-c88c-4e80-9e6e-f5eb32710ae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冯钰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整体柱管内固相微萃取的修饰核苷分析 /strong /p p   报告内容包括背景介绍和微萃取整体柱制备及核苷分析。冯钰锜教授详细地从有机无机杂化硼亲和整体柱、锆硅复合物整体柱、化学衍生加整体柱萃取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研究表明,整体柱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核糖基代谢物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张新荣 教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de1d634e-9e6e-4710-ba8b-b643a988fe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教授 张新荣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纸芯片用于敞开式质谱分析 /strong /p p   张新荣教授认为质谱仪器小型化便携式是趋势,他介绍了DART、DBDI以及纸喷雾离子化,并从检出能力评价、高通量分析、分离能力方面介绍了纸喷雾——纸微流控技术联用的问题。 然后,张新荣教授以纳米金增强透射LTP-MOF快速检测神经类化学毒剂模拟剂、LTP与纸结合在线氧化脂肪酸两个案例分析了现存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刘虎威 教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7fbc38d-da3e-4779-88a1-7fa8b9ba6be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刘虎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高效样品制备与敞开式离子化质谱联用 /strong /p p   刘虎威教授专业十足而又幽默风趣地讲道:如果没有MS,色谱会如何?能活,但不是总开心。如果没有色谱,质谱会如何?能活,但不是总开心。这是因为存在基质干扰、离子化抑制、异构体分离的问题。所以色谱与质谱是一对美满的婚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简化色谱,帮助质谱,实现高通量分析;强化质谱,帮助色谱,可实现精准分析。他接着详细讲解了SPE-DART-MS、IT-SPME-DART-MS、SPME-PALDI-MS联用技术,最后以一句诗结束演讲:样品处理大有可为;质谱发展日新月异;色谱质谱永不分离;联用分析所向披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欧阳钢锋 教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bfb4d488-39d5-4b99-8699-86211ae9a2c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欧阳钢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活体中有机污染物在线取样监测的固相微萃取技术 /strong /p p   欧阳钢锋教授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相关标准。他的研究聚焦于三个方面,包括:固相微萃取包衣材料研究、环境分析、活体取样与食品分析。之后他从活体取样新探针和活鱼植物在线取样监测两个方面对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吴翠玲 高级应用工程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931e3726-6690-49de-8478-4e93c34a4c7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应用工程师 吴翠玲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蜂蜜中的8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固相萃取结合LC-MS/MS分析 /strong /p p   吴翠玲工程师报告说,常用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药物存在灵敏度低、衍生麻烦、检测中使用庚磺酸钠、七氟丁酸污染质谱等问题,所以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待测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处理后,可减少检测过程中七氟丁酸与庚磺酸钠的使用而不影响检测灵敏度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岛津.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ec65de8-a314-49cf-a874-fedb55efc72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岛津分析仪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晚宴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合照.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22a3df4e-f94b-4b47-9838-1e50aece669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参会者合影 /strong /p p   以上为本次会议第一天大会报告内容,稍后仪器信息网还会为您带来更多会议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p p br/ /p
  •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20-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大会同期举办了“生物纳米技术”系列报告会,300余人参加了此会。会议由厦门大学陈曦教授、郑州大学冶保献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兰群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黄岩谊研究员共同主持,16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福州大学 池毓务教授   低毒性纳米电致化学发光体及共反应物的研究   池毓务教授的课题组对低毒性纳米电致化学发光体和纳米共反应物进行了一些研究,从中发现了环境友好、生物低毒性、容易标记、具有良好电致化学发光活性的碳量子点(CODs)发光体和SnO纳米颗粒,详细研究了相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它们各自组成的电致发光电致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及其反应机理,并对它们的分析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复旦大学 卢建忠教授   基于金纳米微粒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   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新技术的构建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们的热情,检测方法涵盖了电化学、色谱、质谱、比色、荧光、同位素和化学发光法(CL)等。卢建忠教授课题组以金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CL分析法,发展了一系列基于金纳米颗粒的CL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绍琴教授   自组装膜纳米结构薄膜的光学性质:从器件到传感器   刘绍琴教授研究小组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筑基于量子点的生物传感系统:(1)将具有可逆光致变色性能的多金属氧酸盐Na-POMs与具有荧光性能的CdSs@CdS量子点有序组装在玻璃、石英或硅基底表面,成功构建了具有可逆光控荧光开关功能的纳米复合薄膜;(2)将量子点与酶进行有序组装,利用量子点光学特性与酶的催化活性和特异性相结合,构建了可直接用于检测血清样品中葡萄糖以及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光学和光电生物传感器。   华东师范大学 施国跃教授   基于室温离子液体/纳米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对大鼠脑渗析液中谷氨酸的实时在线检测   施国跃教授课题组以功能化的室温离子液体[C3(OH)2][BF4]为模板,采用原位电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nm的Au/Pt合金纳米粒子并构筑了GlutaOX-[C3(OH)2 min][ BF4]-Au/Pt-Nafion生物传感器。结合微渗析在线体系,对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的含量进行了实时、在线、连续的测定。   西南大学 黄承志教授   长距离共振能量转移及其分析化学   黄承志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长距离共振能量转移(LrRET)的研究背景及其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LrRET中供体-受体对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他在报告中对LRET的研究进行了展望:(1)新材料(不同材质、大小、形状的供体和受体)的合成及组装技术将会进一步拓展LrRET理论;(2)LrRET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特别是检测距离在10nm以上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LrRET将会在细胞和活体成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提出LrRET的机制。   东南大学 钱卫平教授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新型纳米探针构建及其生物传感器应用研究   钱卫平教授研究了电子传递介质的金纳米壳生长过程中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谱演变规律,构建了一种用于LSPR生物传感快速检测生物催化反应和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等的新型纳米探针,探索了利用LSPR谱变化检测生物体系中有重要生理意义的酶的活性和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和产物水平以及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等。   吉林大学 宋大千教授   金磁纳米粒子探针在SPR传感器中的应用   宋大千教授首先介绍了SPR技术的检测原理、仪器结构,然后介绍了金纳米粒子和磁纳米粒子在SPR中的应用和优缺点。他的课题组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组成,对其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调节,金磁纳米粒子同时具备了金纳米粒子和磁纳米粒子的优点,与其单组分金属纳米粒子相比,具有独特的光学、催化和电子学性质。   此外,在本次“生物纳米技术”报告会上作报告的还有:(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职称 单位 报告题目 蒋兴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中心 微流控技术在生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刘松琴 教授 东南大学 自由基聚合反应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李正平 教授 河北大学 利用恒温指数扩增反应高灵敏度检测microRNA 邱建丁 教授 南昌大学 纳米金/聚多巴胺/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免疫传感器研究 汪莉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普鲁士蓝-壳聚糖/乙酰胆碱酯酶修饰玻碳电极检测西维因的电化学研究 苏星光 教授 吉林大学 磁性荧光编码微球用于马病毒的多元免疫分析与分离 刘继峰 教授 聊城大学 核酸碱基自组装膜表面沉积铂电催化剂以及在H2O2和CH3OH电化学中的应用 毕赛 研究生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细胞适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循环放大化学发光检测肿瘤细胞的研究 朱玲艳 研究生 青岛大学 电解胶束溶液法制备聚吖啶橙/石墨烯修饰电极及其应用
  • 上饶又现大型银多金属矿 估算矿石量539.94万吨
    10月13日,记者从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获悉,上饶县梨子坑锁定一大型银多金属矿,据前期勘查探明,矿区富含银、铜、钼、铅、锌等贵重金属矿,且含量比例高出国家许可开采标准的数倍,这是我省在北武夷成矿带上武夷山脉金属矿系的又一重大勘探找矿成果。初步估算矿石量539.94万吨上饶横跨武夷、怀玉两大山脉,是全国16条重要成矿带之一的武夷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锁定的矿区属于武夷山成矿带重点成矿区域之一的冷水坑——梨子坑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亚带,这里各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铜等金属类矿产资源,亚洲最大的德兴铜矿距离此次勘探区域仅百余里,并与该矿系一脉相承,成矿时间上相近。上饶的金银储量分别占全省储量的86.6%和65%,而此次勘探成果将又一次改写这一数字。据已经取得该银多金属矿探矿权证的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的勘探面积有20.81平方公里,矿区地处中国金属矿成矿带的矿脉上,早在300年前福建人就在此大规模开采银等金属矿,现在保留的遗址就有近百处。2010年至今,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在矿区橙树坪矿段、塘里矿段完成地质勘查,目前查明20余条铅、锌矿体,初步估算矿石量539.94万吨,金属量铅4.5040万吨,锌6.2748万吨,伴生银25.74吨。塘里矿段圈出矿化蚀变带3条,其中M1矿化带规模最大,位于矿段北侧,目前走向长约1.2公里,带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平均真厚度2.71米。ZK501单孔圈出铜矿体2层,钼矿体1层,铜矿体单层视厚度最厚达7.93米,钼矿体单层视厚度达12.66米。另外,橙树坪矿段还发现萤石矿1条,可见走向50米,厚度0.4~0.8米。我省锁定三个重点找矿靶区近年来,省地矿局与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地科院矿产所等科研院校所合作,数十位院士、专家对北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大量找矿线索,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三个重点找矿靶区”为主攻目标,即贵溪冷水坑-金溪珊城铅锌银铜钼找矿远景区、饶南坳陷东乡枫林-弋阳铁砂街-铅山永平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及铅山篁碧-上饶梨子坑铜铅锌找矿远景区等3个远景区为重点找矿区段。专家建议,锁定这3个重要区段,主攻铜、铅、锌、银、钼、金等矿种,并特别注意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叠加改造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层控叠加改造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火山——次火山岩(斑岩)型铅锌银矿及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等矿床类型找矿理论的运用。从目前矿区找矿成果,预测该矿区经地质工程揭露的铅、锌、银、铜、钼矿床找矿异常连续性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矿床规模保守估计能达到大型。 在此次的找矿靶区,专家们建议使用伊诺斯手持式矿石分析仪DPO6000。伊诺斯xrf分析仪不仅可以快速的判别矿石的种类,而且可以快速分析出矿石中各个元素的含量。 关于Delta DPO-6000: 品牌:INNOV-X 产地:美国 典型用户:矿产探矿企业 配置:标准型SDD探 测器,探测面积25平方mm;靶材Ag或Au 分析元素: K、Ca、S、P、Cl、 Ti、V、 Cr、Mn、Fe、Co、Ni、Cu、W、Zn、Hg、As、Pb、Bi、Se、Th、U、Rb、Sr、Y、Zr、Mo、Ag、Cd、Sn、Sb...等元素。
  • 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机在线研讨会邀您参与
    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机再次推出在线研讨会,诚邀您的参与! 感谢众多客户的积极参与,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机在线研讨会于9月17日顺利结束。 本次会议的参与者来自制药、食品、饮料、乳制品等多个行业,会上大家就各行业如何建立有效的金属检测机制展开讨论,并现场咨询了检测设备的相关问题,反响甚好。 为答谢各位参与者,我们已经通过EMS于9月23日为成功参与的客户邮寄了礼品。 应广大客户的强烈要求,我们选择在10月15日再次进行相同内容的在线研讨会,让更多希望了解如何建立有效金属检测机制的专业人士们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深入了解金属检测机制带给制造商的益处。 报名请登陆: 《减少金属污染,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 会议时间:2009年10月15日 10:00-11:00 / 15:00-16:00 点击了解研讨会详情 相关产品:金属检测机 热门话题:食品安全专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梅特勒托利多所有
  • 2009年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机中文免费在线研讨会即将举行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北京时间 10:00-10:45 15:00-15:45 产品的多样化,生产工艺的复杂化,客户要求的严格化,使得制造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减少金属污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梅特勒托利多产品检测部门致力于为您提供完美的在线检测解决方案,帮助您保护品牌,获得利益最大化。 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机结合多年实战经验,为客户提供《减少金属污染&mdash &mdash 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的专业指南,旨在为您提供系统的学习提高的机会,该指南在生产领域广受好评。 此次,我们根据专业指南的内容,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为您准备了45分钟左右的免费在线研讨会,向您阐述: - 建立金属检测机制的理由 - 如何建立有效的金属检测机制 - 优化金属检测的关键控制点 以帮助您获得更多减少金属污染的实用信息,另有更多食品安全专题内容期待您的关注。 注册参与免费在线研讨会 凡参加本次会议,均有机会获得礼品一份! 欢迎您免费索取《减少金属污染&mdash &mdash 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专业指南
  • 相聚东京——2017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初秋的东京,气候清爽宜人,阳光灿烂明媚。2017年9月9日,由中日韩分析化学研究交流会主办、东京理科大学承办的“2017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2017 China-Japan-Korea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以下简称CJK 2017)”在理科大学葛饰校区正式开幕。来自中、日、韩三国的百余位分析化学研究人员聚集一堂,集贤聚智、启迪创新,为推动中日韩分析化学事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起友好桥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b0df46f-004f-4028-acbd-9d678c14ffee.jpg" title=" IMG_878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7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e0be27b-3d20-48e0-b332-a23a4d5f1ab9.jpg" title=" IMG_867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JK2017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p p   CJK会议始于2003年,作为一项年度系列国际会议,每年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轮流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本届大会共设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62篇,墙报展示48篇。报告内容涉及质谱、色谱、光谱、毛细管电泳、化学计量学、微流控芯片,应用范围覆盖食品、环境、医药、生物,与会者可充分研讨国际分析化学前沿动向,交流分析化学技术方法最新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a2a55f2-795f-4e56-b687-1f5e3c4d18b0.jpg" title=" IMG_868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JK2017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主席,首都东京大学内山一美教授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96baf7a-6475-4cba-9fc4-c7928c80358c.jpg" title=" IMG_87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代表团主席、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5afbf8e-96a2-4baf-9b40-1b5d6af16290.jpg" title=" IMG_87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韩国代表团主席、韩国食品研究所Jaeho Ha教授致辞 /p p   大会报告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作了题为“光学酶活性检测和免疫分析的设计与应用”的报告,重点介绍基于荧光金纳米簇、二价铜离子OPD氧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修饰原理开发的光学酶活性检测及荧光ELISA分析等方法,为临床医学检查和疾病诊断提供便捷易用的分析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d65a7af-cf31-4d41-93d3-2337a2a8f15b.jpg" title=" IMG_873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Optical Enzyme Activity Detection and Immunoassay /p p   此外,Jaeho Ha教授在报告中也介绍了HS-SPME、HS-SBSE等泡菜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 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展示了团队在多金属氧酸盐选择性吸附特定蛋白质的研究 首尔女子大学Sunyoung Bae教授介绍用于痕量分析探针上的吸附聚合物涂层制造 厦门大学陈曦教授阐述基于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离子交换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则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理念,介绍多种用于复杂样品痕量分析的在线样品制备方法。此外,还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在会后就相关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dcddf1a-cc92-4eaf-b7d9-716a683f5c71.jpg" title=" IMG_883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Selective Adsorption of Specific Proteins via Polyoxometalates-Protein Interaction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0b45e65-190c-4f81-98af-2c7f2c236e44.jpg" title=" IMG_87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首尔女子大学Sunyoung Bae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Fabrication of Adsorbent Polymers Coating on a Stainless Steel Needle for Trace Analysi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6646424-059a-4217-925b-2b2b841d6ab0.jpg" title=" IMG_886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厦门大学陈曦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Rapid, Selective and Quantitative Visual Detection of Chloride based on CsPbBr3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Ion Exchang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7cafe35-5433-4403-b489-910f053b61ee.jpg" title=" IMG_894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Online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coupling t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race analysis of complicated sample /p p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9月10日还将有40余场精彩报告持续上演。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武汉大学陈子林教授、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重庆大学魏为力教授、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等多位专家分享前沿分析化学成果,届时主办方也将颁发优秀墙报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9日当晚,主办方在东京湾的游船上为远道而来的参会代表举办banquet,本次晚宴由岛津公司独家赞助,与会嘉宾在迷人夜景中共叙友情、相谈甚欢,将CJK2017大会的火热气氛推向高潮。 /p
  •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探索锰结核的结构及成因
    导 语多金属铁锰结核即锰结核的形态、结构构造、矿物种类和化学成分综合反映了结核的形成环境和生长机制,其生长过程中因为记录着这些海洋地质作用及变化的信息,备受相关学者的关注。使用岛津电子探针EPMA可对海底采集的多金属铁锰结核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和元素面分布特征测试,从而可以研究其结构及成因。 岛津电子探针EPMA优势: 岛津电子探针EPMA可在微区领域进行高灵敏度的分析,观察及分析只需要使用鼠标键盘即可完成,方便高效。 岛津电子探针(EPMA-1720 & EPMA-8050G) 岛津电子探针EPMA通过配置 统一四英寸罗兰圆半径的兼具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全聚焦分光晶体以及52.5°的特征X射线高取出角 使之对于微量元素的测试更具优势,不会错过微量元素的轻微变化。 图解:从微米级别空间尺度产生的元素特征X射线经过全聚焦晶体衍射后还会汇聚到微米级别范围,不会有检测信号的损失,也无需在检测器前开更大尺寸的狭缝,从而具有更高的特征X射线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图解:高取出角可获得特征X射线试样在基体内部更短的穿梭路径,减少基体效应的影响,即更少的基体吸收更少的二次荧光等,从而具有更高的特征X射线检测灵敏度。 岛津电子探针EPMA对锰结核的分析: 通过岛津电子探针EPMA分析发现,此锰结核的中心成核部位发现了较多的全自形斑晶,斑晶主要为长石与辉石,可能来自于海底火山喷发在海水中的冷却结晶,在火山岩碎屑基质中还有后期充填形成的杏仁体构造。在火山岩碎屑边部也观察到快速冷却的火山玻璃晶相特征。 而根据相关元素的协变关系,结合各元素元素分布特征,表明此多金属结核的初期经历了一次较长周期的快速生长,形貌特征呈较为疏松的花瓣状和纹层状构造,其后经历了反复多次的快速和慢速结核的交替,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海洋地质环境,最外层是慢速生长的瘤状富Fe、Co外壳。整个结核壳层中,相对于内部原生构造的花瓣状和纹层状构造形貌,外面几层有裂隙及充填脉状形态,可能来自于次生构造。 图解:面分析(Mapping分析过程)反应多金属结核整体元素分布特征,Mn+Ni和Co元素分布富集具有负相关关系。
  • 第七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暨第三届药物分析国际论坛在沈阳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0月26日,由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理事会主办、沈阳药科大学承办、《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七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暨第三届药物分析国际论坛”在沈阳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仪器信息网作为协作媒体全程参与并报道了盛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853d231-6b6d-4b0f-8deb-388552646d31.jpg" title=" 会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会议现场 /span /strong /p p   参加本次大会的有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近600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原计划来参加本次大会的黄璐琦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吴镭处长和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马双成主任委员也委托组委会向大家表达了对本次大会的热烈祝贺和良好祝愿。全国药物分析大会自2011年起开始,至今已经是第七届,沈阳药科大学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提出了“共享创新成果、引领学科发展”的大会主题,会议共收到论文投稿271篇,邀请了17位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进行大会学术报告,设立了57场分会报告以及百余张墙报展示,大会组织方希望众多与会嘉宾能借此平台交流学习、建立合作。 /p p   大会开幕式上,首先致辞的是本次大会主席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e518d71-7a12-433b-b8e0-aaddf4db6672.jpg" title=" 罗国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主席、清华大学 罗国安教授 /span /strong /p p   罗国安教授对本次会议的组织者沈阳药科大学的辛勤劳动和组织表示感谢,并感谢参会代表踊跃的参加。全国药物分析大会每年举办一届,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在这个过程当中药物分析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吴镭处长委托,罗国安教授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向大家讲解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希望药物分析学科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明年的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将由中检院承办,召开地点定于北京。药物分析随着国家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得到长足的进步,药分大会也会一年一年办得更好,罗国安教授感谢大家多年来的辛勤劳动以及对大会一如既往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接下来致辞的是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程卯生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b4e1719-f286-4c38-ae27-1b5d2a02eb13.jpg" title=" 程卯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 程卯生教授 /span /strong /p p   因沈阳药科大学毕开顺校长未能参加本次大会,程卯生教授受毕开顺教授委托,首先向大家表示了歉意,并代毕开顺校长祝大会取得成功。金秋十月,在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之际,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在沈阳召开。程卯生教授代表沈阳药科大学向各位的到来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当前,药物分析在医学、化学、生物学等药学各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服务支撑到创新引领的战略转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高度重视药物分析学科都发展,并于2008年将药物分析正式列入学科方向目录。沈阳药科大学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药物分析国际论坛,于2015年与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药物分析国际论坛,为国内外药物分析工作者构建了交流学习学科前沿研究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方向,促进了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学科人才的发展壮大。作为第七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暨第三届药物分析国际论坛的承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十分感谢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信任和重托,提出了“共享创新成果、引领学科发展”的主题。大会邀请了众多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最新应用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p p   随后,程卯生教授还为众多与会者介绍了沈阳药科大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在药学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就。 /p p   第七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第一天的会议内容为大会报告,分别由13位药物分析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带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e900b53-23ff-4cae-a4ea-6fd6b0c097ea.jpg" title=" 刘昌孝.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PET在体分子显像技术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span /strong /p p   刘昌孝院士刚刚获得中国药学会突出贡献奖。在报告中,刘昌孝院士详细讲解了PET分子成像技术如何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并总结了PET技术优势,即相当于给药物分子装上GPS,展示药物在体内的ADME等过程,精确评价药代和药效,精准筛选药物和患者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a505f04b-9a96-466b-903b-35471af94d5c.jpg" title=" 罗国安报告.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清华大学 罗国安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药物分析的创新发展与展望 /span /strong /p p   报告总结道,药物分析主要研究、发展和建立创新性的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效应分析的技术、方法,用于解决药物学和药理学研究中遇到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年来,随着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药物分析学科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眼睛科学”在分析领域和分析技术均已大大拓展,实现了从“服务支撑”到“创新引领”的转变,学科交叉不断加强,形成我国药物分析学新体系。 /p p   报告总结了近五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药物分析学科和分析化学学科资助项目和国内外药物分析(生命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a7dfffe-678a-44ff-a75c-de11749e6108.jpg" title=" 钱小红.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军事医学科学院 钱小红研究员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Protein Glycosylation /span /strong /p p   报告介绍了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定义、机制,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测定的新材料与新方法,以及这些技术在蛋白质药物,尤其是单抗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132c552-959f-4f13-8a10-c07692f07868.jpg" title=" 陈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陈义研究员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方法与药物分析 /span /strong /p p   本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SPRi 方法发展、仪器研制、分子识别、糖和蛋白等检测、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方法发展的基本要素、当前挑战、研究策略以及一些最新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7515af2-de7c-4d67-9fa9-f08815449eab.jpg" title=" 荻中淳.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日本武库川女子大学 萩中淳教授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Prepar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hydrophilic compounds by modified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strong /span /p p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具有目标选择性识别位点,MIPs通常在非水溶剂中通过本体聚合制备不规则颗粒,经过研磨和筛分,悬浮聚合、种子聚合、沉淀聚合和改性沉淀聚合,其中后三种方法可以产生单分散的MIPs。报告介绍了应对肌酐、绿原酸、芦丁、熊果苷等物质分析所制备的MIP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68bce8a-d710-4030-b0aa-5b70d815883e.jpg" title=" 权成园.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权成园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Evaluation of melatonin activity with sleep deprivation rodent model:exploration of wellbeing sleep /span /strong /p p   褪黑素在调节哺乳动物睡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来自啮齿类动物模型的证据表明,褪黑素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认知障碍和焦虑行为。报告介绍了针对睡眠剥夺引起的代谢改变和褪黑素治疗影响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795b777-f82f-4df2-aad7-7421d88c3862.jpg" title=" 许国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研究员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在精准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span /strong /p p   本报告主要基于课题组的工作,对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方法策略以及在癌症、代谢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加以介绍,同时也就目前代谢组学转化研究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96c276d-f053-4fd8-95ec-e37bf3f0e858.jpg" title=" 王建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多金属氧酸盐选择性吸附特定蛋白质的研究 /span /strong /p p   通过静电作用将多金属氧簇八钼氧酸盐与多孔金属有机骨架相结合,制备了新型的复合材料Mo8O26@MIL-101。采用XRD、TG、FT-IR、Raman、SEM、EDS和BET等技术手段对该材料进行表征,证明这种材料性质稳定,且该复合材料对高丰度组氨酸蛋白HSA和IgG表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34b8b87-0faa-4521-9170-a3517761d940.jpg" title=" 李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李强博士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Nexera UC创新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助力生物医药分析新发展 /span /strong /p p   报告主要介绍了岛津Nexera UC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的特点,在医药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其在节省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cf99548-df33-4b1e-bba7-3ca6c6e7329a.jpg" title=" 贾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美国夏威夷大学 贾伟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基于代谢组学的转化医学研究 /span /strong /p p   报告通过以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活性成分析及多种代谢性疾病生物样本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展示,深入解析了基于代谢组学的课题设计要点,剖析代谢组学等着眼于机体整体及系统调节网络的研究方法将如何对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79a6cf0-bc57-48f8-9006-052275557898.jpg" title=" 柴.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海军军医大学 柴逸峰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药物活性分析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span /strong /p p   药物的研发包括药物靶点鉴定、先导化合物发现、候选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步骤。其中药物靶标的鉴定和验证是整个药物研发过程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先导化合物,筛选候选药物,并获得关键的活性分子。报告介绍了课题组近期以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的药物活性分析新方法的探索,并成功应用在实际药物研究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06560e2-1be7-46fb-9f92-45d59331a3e9.jpg" title=" 张尊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 张尊建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药联用减毒增效研究 /span /strong /p p   报告介绍了针对化疗引起的胃肠道毒性,从“识别、预测、减毒增效”三个层面开展的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代谢组进程动力学新理论和量化动态评价新方法,探索建立基于代谢组学的药物毒性可预测、早发现、能评价的关键技术方法体系,并从脑肠轴代谢调控角度阐释了大承气汤治疗药源性肠梗阻和黄芩汤治疗药源性腹泻的相关机制,基于宏观整体分析实现了微观调控靶标的聚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aa34003-4d0b-4cf8-93db-81233e86b2b4.jpg" title=" 李清.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沈阳药科大学 李清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基于多层次效应评价与作用物质表征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span /strong /p p   报告介绍了沈阳药科大学毕开顺教授课题组的工作情况。中草药已被中国和其他国家应用几千年,世界各地对植物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往往是复杂而困难的。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植物药得以定性和定量,与传统的方法相比,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了很大的创新。报告以中国常见药材为例,对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p p   赞助第七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暨第三届药物分析国际论坛的分析仪器厂商有岛津、赛默飞世尔、安捷伦、SCIEX以及普兰德。与会者在会议间歇,详细了解了各家供应商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d388a56-bd5e-4903-976f-df69fd57f32e.jpg" title=" 岛津.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岛津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29f28cc-cab3-40b0-a661-722ed106f146.jpg" title=" 赛默飞.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赛默飞世尔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aa624268-ca06-4b90-9495-1f83379e7b7e.jpg" title=" 安捷伦.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安捷伦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45d44a8-487d-413a-8a59-95bbfeca4e68.jpg" title=" sciex.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CIEX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cb8e480-7596-43cc-942a-dcd302e0bea8.jpg" title=" 普兰德.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普兰德 /span /strong /p p   第一天的会议结束后,会议金牌赞助商岛津公司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岛津之夜”,全国药物分析届的同仁欢聚一堂,热情交流。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方亮教授、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分别致辞。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食品药品行业部长吕冬和食品药品行业经理王益也亲临现场,并由王益代表岛津公司向大家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85d4466-ca47-412e-96d6-b02906ca5f2b.jpg" title=" 岛津之夜.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岛津之夜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dd28b03-14f8-41f4-aba0-f2a4e18ba912.jpg" title=" 方亮.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方亮致辞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871eaa7-848b-4412-b43f-ca10e0654243.jpg" title=" 罗国安贺浪冲.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右)及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左)致辞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8be6cb4-be72-4c00-b013-d8c39a6062b2.jpg" title=" 王益.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食品药品行业经理王益致辞 /span /strong /p p br/ /p
  •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浅析
    p   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不仅与重金属全量有关,更与其存在形态密切关联。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一般是指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吸收、积累或毒性程度,从某种角度上讲,形态分析是生物有效性的基础,而生物有效性是形态分析的延伸。目前大多数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法都是通过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形态和分布,再将这些形态分布与生物体中污染物的富集量通过单元回归或多元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p p   根据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形态分析是指表征与测定一个元素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化学形态与物理形态的过程。广义上讲,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狭义上的重金属形态是指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连续的浸提,并根据所使用的浸提剂对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组。一般分为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以及残渣态。因浸提剂系列和浸提方法的不同,上述分组方法也有变化。 /p p    strong 水溶及可交换态 /strong :是指交换吸附在土壤粘土矿物及其它成分,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和腐殖质上的重金属。该形态对土壤环境变化最敏感,最易被作物所吸收,对作物危害最大。 /p p    strong 碳酸盐结合态 /strong :是指与碳酸盐沉淀结合的重金属,该形态对土壤环境条件敏感,特别是对pH最敏感,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离子态重金属可大幅度重新释放而被作物所吸收。 /p p    strong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strong :是指与Fe2O3和MnO2等生成土壤结核的部分。土壤环境条件变化可使其中部分重金属重新释放,对农作物存在潜在危害。此形态的最大特点是在氧化还原条件下稳定性差。 /p p    strong 有机物结合态 /strong :是指以不同形态进入或包裹于有机质中,同有机质发生鳌合作用而形成鳌合态盐类或硫化物。该形态较为稳定,一般不易被生物所吸收利用 但当土壤氧化电位发生变化时,可使少量重金属溶出而对作物产生危害。 /p p    strong 残渣态 /strong :在连续提取法中,上述各形态重金属被提取后,剩余部分的重金属均可称为残渣态重金属。对这部分重金属的结合方式很难给出明确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稳定存在于石英和粘土矿物等晶格里的重金属即为残渣态重金属。残渣态的重金属很稳定,对土壤重金属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影响不大。 /p p   就提取剂而言,有多种类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标准中的提取剂包括:王水、NH4NO3、HCl、HNO3、NaNO3、HCl-HNO3-HF和水等。我国当前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标准方法主要有:《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的测定》(NY/T 890-2004)、《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GB/T 23739-2009)、《土壤检测 第9部分 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 1121.9-2012)、《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LY/T 1261-1999)、《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LY/T 1259-1999)、《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LY/t 1260-1999)和《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804-2016)等,基本都采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或0.1M盐酸浸提剂,也有部分采用硝酸-高氯酸-硫酸、草酸-草酸铵或EDTA浸提剂。 /p p   DTPA分子结构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7a061cf-0596-44cc-85b9-9fc8ae5c57b3.jpg" title=" 8be6fee55d73b8c347db15cdec21b8a5.jpg" /    /p p   DTPA能迅速与钙、镁、铁、铅、铜和锰等离子生成水溶性配合物,尤其对高价态显色金属配合能力强,因此能浸提出土壤中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部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相对于其全量而言,这些被认为是高度生物有效的形态。 /p p   表征农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方法包括: /p p   (1 strong )实验模拟法 /strong :根据重金属在土壤—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释放速率和释放机理,预测自然风化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效应。 /p p   (2) strong 植物指示法 /strong :生活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植物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吸收一些重金属。通过分析这些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可以判断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判断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p p   (3) strong 化学浸提法 /strong :即采用一种适当组成与组成量度的试验溶液(一种或几种试剂) 按照一定的土液比与浸提方法进行浸提, 然后测定浸提液中重金属的含量。如前所述的DTPA,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但由于多种因素(土壤类型、酸度、多金属间的作用、金属在不同植物不同部分的迁移)对生物提取剂的影响,使其很难对多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准确表征。 /p p   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因素包括: /p p   (1) strong 土壤pH值 /strong :土壤pH值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其发生变化时,土壤重金属的形态也会动态波动。 /p p   (2) strong 重金属之间综合作用 /strong :土壤中重金属之间及与其他大量元素之间的复合污染也会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即重金属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 /p p   (3) strong 植物根际环境 /strong :植物根的生长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根际( rhizosphere) 是距离根毛大约0.22 mm 厚的土壤层,根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微型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改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从而影响他们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 /p
  • 突破3D打印瓶颈,科学家提出无聚合物高精度金属与合金自由空间直写技术!
    【科学背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尺度三维(3D)打印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金属和合金的纳米3D打印在电子学、纳米机器人和芯片制造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纳米制造方法面临着速度慢、微型化困难以及材料性能不足等挑战。例如,光刻技术在材料选择和处理速度上存在限制,且通常只适用于二维平面几何形状。尽管电化学方法能够实现高分辨率金属打印,但其复杂性和有限的材料选择使得其在工业应用中受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大学Gary J. Cheng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子分解(TPD)和光学力捕获的新型无聚合物3D打印方法。这种方法利用超快激光诱导的TPD对金属前驱体进行分解,通过光学力快速组装纳米晶体,并进行超快激光烧结,从而实现了高分辨率(100纳米至358纳米)和高密度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及多金属合金的3D打印。该技术不仅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还消除了对有机材料的需求和复杂的后处理工序。此外,激光诱导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进一步增强了光学力,促进了纳米晶体的聚集,形成了致密且光滑的纳米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打印的Mo纳米线和Mo-Co-W合金纳米线在机械性能上表现出色,分别在抗拉和抗压强度方面优于传统制造方法。这一创新为高质量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定制化3D打印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并在纳米电子学、纳米机器人和芯片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实现了基于双光子分解(TPD)的无聚合物方法,成功进行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多金属合金的自由空间直接3D打印,分辨率达到100纳米。这一方法通过超快激光诱导TPD,将前驱体化合物中的金属原子分解为纳米晶体,并通过光学力驱动其快速组装,再通过超快激光烧结形成致密光滑的纳米结构。2. 实验通过激光诱导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增强了光学力,从而促进了纳米晶体的聚集,得到了更密集、更光滑的纳米结构,并成功实现了复杂的3D设计。3. 数值模拟揭示了LSPR诱导光学力在纳米颗粒组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打印的Mo纳米线具有优异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而Mo-Co-W合金纳米线在抗拉强度方面表现更佳,展示了通过成分调整轻松实现结构性能控制的优势。【科学图文】图1:3D纳米打印过程及结构的工艺方案、机制、模拟与示范。图2:打印的金属、合金及金属氧化物的表征。图3:线性和曲线3D纳米结构。图4:Co晶格、Mo纳米线及合金纳米线的原位机械测试。【科学启迪】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激光增材制造领域中纳米尺度金属和合金的3D打印这一长期挑战中取得了突破。作者引入了一种基于TPD的无聚合物方法,实现了高密度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多金属合金的自由空间直接3D打印,材料性能可定制,分辨率达100纳米。该技术利用超快激光照射下前驱体化合物的同时TPD,随后通过光学力驱动纳米晶体的快速组装及超快激光烧结,从而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实现对晶粒形态和尺寸的精确控制。此外,通过激光诱导的LSPR增强光学力,促进了纳米晶体的聚集,形成更致密、更光滑的纳米结构,并实现了复杂的3D设计。作者的数值模拟深入理解了纳米颗粒组装过程中的物理原理,特别强调了LSPR诱导的光学力的作用。此外,该方法无需有机材料和复杂的后处理,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并提供了对材料性能的出色控制。力学评估显示了打印纳米线的优异性能。Mo纳米线表现出优异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而合金纳米线则表现出更好的抗拉强度,突显了通过成分调整轻松实现结构控制的优势。参考文献:Wang, Y., Yi, C., Tian, W. et al. Free-space direct nanoscale 3D printing of metals and alloys enabled by two-photon decomposition and ultrafastoptical trapping. Nat. Mater.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1984-z
  • 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有奖活动获奖名单
    梅特勒托利多&ldquo 金属检测&mdash &mdash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rdquo 电邮有奖反馈活动得到了广大客户的积极参与,并收到了大量反馈。 此活动已于2013年2月28日结束。在这里真诚感谢大家的建议和反馈以及多年来对梅特勒托利多的支持! 在反馈信息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名幸运者,将获得Apple IPad4 1台。 获奖名单 武汉,胡先生 奖品已于近日通过EMS寄出,请注意查收。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梅特勒托利多! 梅特勒-托利多 产品检测部门 梅特勒托利多是食品和制药行业金属检测与X射线检测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事业部包括 Garvens 自动检重和CI-Vision,组成梅特勒托利多产品检测部。 有关梅特勒托利多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mt.com/pi
  • 新矿物+2!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两种新矿物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王硕)记者16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由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命名并申报的新矿物“氟碳钙钕矿”以及“菊兴铜矿”近日分别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通过,这意味着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两种新矿物。其中,氟碳钙钕矿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范晨子研究员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南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它的发现对丰富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学基础理论知识,认识白云鄂博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和替代机制,了解矿床的形成与演变、元素赋存状态、元素迁移、富集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也是我国矿物资源的宝库,迄今已发现210余种矿物,在我国新矿物发现地中占据首要位置。此次发现的氟碳钙钕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21种新矿物。钕作为当今稀土元素家族中的佼佼者,对促进稀土在永磁材料、激光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次新发现的氟碳钙钕矿属于钙稀土氟碳酸盐系列矿物,是常见的稀土矿物氟碳钙铈矿的富钕类似矿物,也是钕资源的重要矿物原料。氟碳钙钕矿呈黄褐色至褐色,与方解石、萤石、霓石、钠闪石、磁铁矿等矿物共生,钕氧化物平均含量约为30%,稀土氧化物平均含量约为60%,且具有多型、体衍交生等复杂晶体微结构特征。菊兴铜矿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顾枫华助理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章永梅副教授,联合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中南大学谷湘平教授和核工业地质研究院范光研究员等发现于西藏甲玛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巨型铜多金属矿床中。初步研究表明,菊兴铜矿是一种重要的载金载银矿物,结构复杂,其形成与中高温热液贵金属矿化密切相关。该矿物的发现不仅为硫化物矿物家族增添了新的一员,而且对于研究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与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菊兴铜矿主要产出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与中新世斑岩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中,共伴生金属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方铅矿、辉钼矿、黄铁矿、蓝辉铜矿、辉铜矿,以及少量金-银矿物和含铋矿物(如硫铋铜矿)。该新矿物常在斑铜矿中呈固溶体产出,粒径多变化于数至100微米之间。菊兴铜矿为复杂金属硫化物,不透明,具金属光泽;反射色为浅黄白色,均质性,无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其晶体结构由硫、 硫-铋原子层和不同比例空位的铜-铁原子层组成,与斑铜矿、黄铜矿的结构存在联系。
  • 吉林大学材料学院能源化学研究综述:MOFs衍生的过渡金属单原子电催化剂用于高效氧还原反应
    电化学储存与转换系统主要包括金属离子电池、双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后两种是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装置,具有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原料来源丰富、工作时间长等优点。氧还原反应(ORR)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具有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因此,需要电催化剂来增强反应过程。近年来,过渡金属单原子电催化剂(TM-SACs)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FeCoMnCuNi)、低成本和优异的稳定性而蓬勃发展。由于单原子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团聚,因此载体材料的选择对于TM-SACs的形成尤为重要。载体也会影响催化反应中的电子输运和物质输运过程。MOFs具有结构可调、改性方法多样等优点,在TM-SACs的制备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图1. 基于MOFs的TM-SACs的制备策略和表征方法02成果展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组成,在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氧还原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MOFs为前驱体或模板制备过渡金属单原子电催化剂(TM-SACs)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近期,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伟涛团队对MOFs衍生的TM-SACs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TM-SACs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图1)。该综述旨在阐明大量的最新研究进展,来指导高活性、高负载量、高稳定性的TM-SACs的实现。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宋可心,通讯作者为张伟教授和郑伟涛教授。03图文导读1.ORR反应机制与优化原则ORR的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由于反应条件的不同,导致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酸性条件下较差的ORR性能主要是由于反应过程中吡啶-N质子化为吡啶-N-H结构,所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酸性条件下的ORR性能:1)防止质子和吡啶-N在酸性环境中快速结合;2) 增加本征活性和活性位点的数量。然而,在碱性条件下,大多数研究证明吡啶-N在催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增加吡啶-N的含量和增加金属活性中心数量是改善碱性条件下ORR性能的重要手段。此外,O2分子在活性位点上的吸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Griffiths模式、Pauling模式和Yeager模式。不同的吸附模式也对催化机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图2.(a)酸性条件下ORR反应示意图。(b)碱性条件下ORR反应示意图。(c)O2在金属活性位点的三种吸附模式示意图2. 单原子催化剂的表征手段由于SACs的金属的尺寸很小,对表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镜技术和谱学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实现SAC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球差电镜利用其超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直接观察到单原子的存在。结合EELS和EDS可以准确地确定材料的元素分布,有利于结构分析和物相识别。谱学技术,如(原位)X射线精细结构分析、穆斯堡尔光谱、红外光谱、原位拉曼光谱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有助于准确表征SACs并探究催化机理。这些表征技术从不同角度证实了SACs的存在,形成了完整的SACs表征体系。表征技术如图所示:图3.(a)FeSAC@FeSAC-N-C的不同放大倍数的像差校正STEM图像和EDS图像。(b)Co-pyridinic N-C的不同放大倍率的像差校正STEM图像和EELS光谱。(c) Co(mIm)-NC(1.0)催化剂的亮场STEM图像、HAADF-STEM图像和相应的EELS光谱图像。(d) Co(mIm)-NC(1.0)催化剂的亮场STEM图像、HAADF-STEM图像和相应的EELS光谱图像图4.(a)不同电位下Au L3边和Cu K边的XANES光谱和EXAFS拟合分析.(b)不同电位下的Pt1-N/C的XANES光谱和EXAFS拟合分析3. 基于MOFs制备TM-SACs的五大策略由于MOFs独特的空间结构,是制备TM-SACs的良好前驱体。在这一部分中,详细总结了使用MOFs制备TM-SACs的五种策略,并探讨了TM-SACs的结构特征和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所有这些策略都集中于如何保护过渡金属原子在热解过程中不发生团聚。由于MOFs后处理的方式不同,保护机制也存在一些差异。根据保护机制的不同,本部分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策略:1) 表面限域策略:由于MOFs提供高度分散的金属位点,是制备TM-SACs的理想前驱体或模板。通过使用牺牲金属(SMs)的“空间栅栏”效应,可以调整过渡金属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避免高温下过渡金属原子的聚集。因为SMs的熔点相对较低,它们在热解过程中挥发。根据过渡金属的掺杂数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金属掺杂;2) 双/多金属掺杂。图5.(a)Fe掺杂ZIF-8衍生催化剂的合成过程示意图和不同粒径的Fe掺杂ZIF-8的SEM图像。(b)ZIF-8前驱体中Fe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影响示意图。(c)NC吸附铁离子的模型催化剂示意图及反应路径图。(d)通过调节Zn/Co的摩尔比制备Co-SAC/N-C的示意图。(e)负压热解法制备三维石墨烯骨架上的SACs示意图2) 空腔限域策略:利用MOFs独特的空腔结构优势,对金属前驱体进行封装。这种封装效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热解过程中金属前驱体的聚集。对于ZIF结构,ZIF-8是一个具有菱形十二面体结构的三维空间纳米笼,由锌离子和二甲基咪唑配体组装而成。其具有孔径为3.4Å、空腔直径为11Å的空腔结构,金属前驱体可封装在里面来实现金属前驱体的空间隔离。高温碳化后,ZIF-8变成氮掺杂碳骨架,为金属位点的负载提供了载体。常见的金属前驱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无机化合物,如金属盐和金属氢氧化物;2) 金属有机化合物,如乙酰丙酮化合物和二茂铁;3) 金属大环化合物,如酞菁、卟啉和菲咯啉。图6.(a)Mn-SAS/CN催化剂的制备示意图和原位XANES光谱。(b)基于Kirkendall效应制备的(Fe,Co)/N-C催化剂示意图。(c)基于ZIF-8前驱体制备C-Cu(OH)2@ZIF-8-10%-1000的原理图。(d)Fe-ISA/CN催化剂制备示意图。(e)微孔限制和配体交换法制备Co(mIm)-NC催化剂示意图3) 外层保护策略:对MOFs的外层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避免在热解过程中结构坍塌和金属原子的聚集。未热解MOFs表面的金属离子呈现高度分散的单原子态。但是在热解后由于单个原子的高比表面能,会发生团聚,这大大降低了金属活性位点的利用效率。此外,高温热解后,MOFs的孔结构坍塌,不利于催化剂传质过程和更多活性位点的暴露。因此,应采取措施对MOFs的外层进行保护,以促进高密度TM-SACs的形成,并保持热解后结构的稳定性。常用的保护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有机化合物(如表面活性剂、酶和聚合物)的保护策略;2) 主客体策略。图7. (a)原位约束热解法制备核壳结构的Co-N-C@surfactants催化剂示意图。CoN2+2活性位点构型和反应自由能演化图。(b)酚醛树脂辅助策略制备核壳结构1.0-ZIF-67@AF催化剂示意图。(c) CoNi-SAs/NC催化剂制备示意图。(d)配体交换策略制备C-AFC© ZIF-8催化剂示意图。(e) Fe-SAs/NPS-HC催化剂制备示意图4)相扩散策略:湿化学合成法通常用于制备以MOFs为前驱体的TM-SACs,即金属前驱体的合成在溶剂中完成。此外,由于单原子与其载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单原子在随后的制备和催化反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团聚。如果使用MOFs衍生的碳载体作为前驱体,金属原子在高温下的扩散特性将被捕获并在碳载体上还原。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高温稳定性,也为TM-SACs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相扩散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方法:1)球磨法(固相扩散法);2) 气相扩散法。图8.(a)固相合成法制备Fe掺杂ZIF-8的原理图。(b) M15-FeNC-NH3催化剂制备示意图。(c) Fe-N/C催化剂制备的示意图及ORR性能曲线。(d)气相扩散法制备Cu-SAs /N-C催化剂示意图。(e)金属氧化物热扩散法制备Cu ISA/NC催化剂原理图和Cu-N3-C、Cu-N3-V自由能演化图5)双模板策略:模板策略可以通过模板本身的空间约束效应来控制合成材料的形态、结构和几何尺寸。MOFs是合成TM-SACs的最佳前驱体或模板。外来模板的引入可以对MOFs的形态和尺寸进行一定的限制。三维骨架上的金属原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有效地避免了热解过程中单个原子的团聚。根据热解后是否需要额外繁琐的步骤去除外来模板,这种双模板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一步模板法:PS和盐模板法;2) 多步骤模板法:介孔SiO2、SiOX和有序介孔硅。图 9.(a)利用KCl模板制备了SCoNC催化剂的制备图和不同放大率的HAADF-STEM图像。(b)PS模板法制备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FeN4/HOPC催化剂的制备示意图。(c)PS模板法制备Fe/Ni-NX-OC催化剂示意图04小结MOFs材料的优异特性为高负载量、高稳定性、高催化活性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丰富的平台。目前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MOF材料的结构多样性的优势,探索一些新的策略来制备TM-SACs。目前主要以ZIF结构为主来制备TM-SACs,可以充分挖掘其他结构的MOF材料来进行制备。2)TM-SACs的单原子活性位点通常以TM-N4为主,这种配位结构被认为具有良好的ORR活性。对活性中心的配位结构进行调整,可以使得它们的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已有的调整方式主要包括构建双原子活性中心、引入非金属(S,P,B)、纳米粒子与单原子协同催化、构建客体基团等。3)提高过渡金属单原子的负载量。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位点数目和本征活性息息相关。对于TM-SACs,在合成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避免单原子的聚集,提高过渡金属的利用效率,将MOF前驱体中的金属位点最大程度地转变为TM-NX结构。 4)实现TM-SACs的大规模制备和通用策略制备。金属浓度过高会导致单原子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发生团聚, 并且由于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配位环境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难以实现制备策略的通用化。因此,开发一种新的策略去实现TM-SACs的大规模制备和通用化制备显得尤为重要。5)利用先进的表征手段和原位技术,在原子水平上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剖析,从而探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这些技术为MOF材料为目标明确的TM-SACs的设计提供了指导。6)结合理论计算去探究TM-SACs的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和最佳反应路径,确定催化剂的真实活性位点和反应过程的决速步。这为催化剂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更好地提高TM-SACs的性能。
  • 包装饮用水中的溴酸盐是什么?到底从何而来?
    近日,香港消委会推出的30款瓶装水测评报告引发热议。报告称,农夫山泉和百岁山两款样品溴酸盐含量达到欧盟标准上限。7月16日,农夫山泉发布律师函,要求香港消委会书面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百岁山则表示公司法务部门已介入此事。16日下午,香港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了解跟进事件,整理需要时间,将稍后回复。检测报告中所提到的溴酸盐是什么?从何而来?一、什么是溴酸盐?溴酸盐,化学式为BrO₃ ⁻ ,是一种含氧酸盐,受热后易分解。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地下水和矿泉水中。然而,当这些水源经过臭氧消毒等水处理工艺后,溴离子(Br⁻ )可能会与臭氧反应生成溴酸盐,成为一种潜在的毒副产物。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级潜在致癌物,即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但对人类的致癌性尚未得到完全确认。尽管如此,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仍不容忽视。长期摄入含有溴酸盐的饮用水,可能会影响人体组织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功能,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二、溴酸盐的来源:天然与人为的双重作用溴酸盐是矿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种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所生成的副产物。水体中溴离子的产生有多种途径,主要来自于矿物溶解、海水入侵地表水或地下水含水层。苏打的生产、开采煤矿和钾矿都可能造成水中溴离子含量升高。水中出现溴酸盐,首先水中必须要有溴,第二必须有产生条件。一般纯净水不含溴化物,也就不存在溴酸盐的问题。在天然矿泉水中,我国只有极少数地区的矿泉水含有溴化物。还有就是使用较高浓度的臭氧杀菌,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溴酸盐。三、矿泉水生产中的溴酸盐要求及管控措施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国家和相关行业对包装饮用水和矿泉水中的溴酸盐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包装饮用水(不含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最大允许含量为 0.01mg/L,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最大允许含量同样为 0.01mg/L。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一致。此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溴酸盐限值标准。GB 853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8538-2016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和《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均要求采用离子色谱法(IC)对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进行测定。
  • 聚焦有毒有害化学品废物处置与场地修复——POPs论坛2021分会报告集锦(二)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5月17 - 18日 ,第十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 (简称“POPs论坛2021”)在夏都西宁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聚焦新污染物环境风险与控制”,除大会报告之外,会议共设立9个分分论坛,其中包含“有毒有害化学品废物处置与场地修复技术”分论坛,该分论坛部分精彩报告整理如下。分论坛主持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冯秀娟分论坛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 刘希涛报告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张其武报告题目:机械力化学与POPs的降解——回顾与展望报告重点介绍机械力化学反应理论研究、无机材料合成机理以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方解石是最常见的天然碳酸钙矿物,可考虑用方解石来沉淀净化大部分金属盐废液,但其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状态下,只能对金属离子产生表面化学吸附的作用,单位处理量很低,因此需要活化手段提高其反应活性,使之与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类似Ca(OH)2的摩尔当量的化学反应。张其武教授课题组利用行星式球磨机对方解石进行研磨活化,研究了在研磨过程中方解石与不同的重金属硫酸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具体包括铁(Fe)、锌(Zn)、铜(Cu)、镍(Ni)和镉(Cd)的二价硫酸盐。根据反应特征和机理,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无害化处理、生物质制氢、废料中贵重金属回收利用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报告人:浙江大学教授 闫克平报告题目:低温等离子体基础及其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报告从近年来电厂超低排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出发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NTP)在除尘、脱硫、脱硝过程中的应用。具体的应用实例包括垃圾焚烧尾气净化机灰资源化、半干法脱硫灰土壤POPs修复添加剂、焦化厂焦化污染物处置等。除此之外,低温等离子体还将在灭菌消毒和肿瘤消融,超宽带震源和海洋勘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报告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孙轶斐报告题目:基于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的PAHs降解机制报告介绍了我国PAHs土壤污染的来源及现状、PAHs污染土壤修复面临的挑战、以及PAHs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发展方向。从修复类型上来看,化学修复由于修复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土壤修复的主流技术,利用活化过硫酸盐技术进行PAHs降解可能会生产稳定PAHs加氧衍生物,且存在PAHs开环较难,降解不彻底等问题。孙轶斐课题组通过研发多活性组分金属活化剂研发了多种环境友好型、低成本、高活性双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可有效用于修复多种PAHs污染土壤。报告人:中南民族大学讲师 雷鸣报告题目:高效活性氢体系还原降解卤代有机污染物 报告中介绍了多种高效还原降解卤代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氢体系。譬如,建立了Cu/TiO2-N2H4H2O高效还原BDE47的催化转移加氢体系,BDE47能再3秒内去除率达到100%,该体系无需加能量辅助,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处理容量大且脱溴彻底。报告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冯秀娟报告题目:高浓度复杂重金属冶炼渣无害化处置技术及应用 有色金属矿冶炼产生的含砷废渣,由于却缺乏合适的处理方法,硫化砷渣和中和渣大量囤积贮存或简单填埋处理,占据厂房空间大,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因此,砷渣的处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中介绍了一种用于高浓度多金属的硫化砷渣的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调浆、氧化剂、亚铁盐、生石灰和嗜铁还原菌各步骤及顺序相互配合,最终能对高浓度多金属的硫化砷渣进行有效的处理。报告人:清华大学教授 王慧报告题目:POPs污染场地生物修复策略与过程监控 多环芳烃(PAHs)是土壤环境中常见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通过挥发、光解、微生物降解等方式而去除。PAHs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子主要为降解菌的数量和活性。准确评估污染环境中PAHs的降解潜能,对于PAHs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技术指导意义。王慧教授课题组通过对PAH降解功能标记基因的筛选及特异性评估,得出pahE比pahAC更适合作为功能标记基因以研究PAH降解菌的生态功能的结论,并通过对PAH降解菌代谢机理的研究,筛选出PAHs厌氧降解核心菌群——PheM1,该菌群对多种PAHs物质都具有卓越降解能力,可通过特殊处理用于PAHs污染场地强化生物修复。报告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教授 冉勇报告题目:沉积物有机质结构和成分对Na2S2O8氧化降解苯并(a)芘的作用 本研究选择珠江口和南海海域中的五个沉积物,研究14C标记苯并(a)芘(BaP)在不同沉积物中被过硫酸钠氧化效率的作用,同时采用固态13CP/MAS NMR和CO2吸附技术,表征氧化前后样品有机质的结构和微孔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源沉积物有机质比陆源沉积物有机质更难被降解,且稳定有机质结构中的脂类化合物、微孔对于保护其中的BaP免于被化学降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研究生报告:报告人:南京大学 胡建华报告题目:Fe@PDA对三氯生的还原-氧化耦合降解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 崔晓玲报告题目:水热处理铁铝泥活化过一硫酸氢盐降解水中的吡虫啉报告人:深圳大学 李泓波报告题目:单原子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水相电化学还原三溴乙酸报告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张永利报告题目:H2O2氧化法修复壬基酚污染的沉积物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 黄小凯报告题目:铜镁铁层状金属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吡虫啉报告人:东莞理工大学 卢金成报告题目:电絮凝和电氧化技术联合处理胶黏剂废水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 任文博报告题目:热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水中西玛津的研究报告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孔祥兰报告题目:对蓝藻中难降解有机质的结构表征以及热演化研究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 赖玲报告题目:生物炭吸附氧化去除水中三价锑的机制研究
  • 新疆理化所基于探针结构精细调控实现高氯酸盐可视化检测
    高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高稳定性,是广泛应用于固体推进剂、军工生产、航天器材、烟花爆竹等领域的重要含能材料之一。据美国爆炸数据中心统计,以高氯酸盐/氯酸盐作为原料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爆炸案达全球爆炸案总量的63.4%。因此,开展对痕量高氯酸盐固体的高灵敏、准确的现场检测对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爆炸物传感检测团队长期致力于痕量危化品检测方法研究,在危爆品、特别是非制式爆炸物的高灵敏、快速、识别检测原理和器件设计方面发展了系列新的解决方案(Adv. Mater. 2020, 32, 1907043、Adv. Sci. 2020, 2002991、Angew. Chem. Int. Ed. 2022,DOI: 10.1002/anie.202203358等)。近期在高氯酸盐现场可视化检测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装配合物探针与水凝胶耦合作用协同调控的超高灵敏比色-荧光双模可视化传感新策略,成功实现了超痕量高氯酸盐的现场双模可视化检测。该团队以三联吡啶铂(II)辅助配体为切入口,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系统研究了不同辅助配体对水溶液中三联吡啶铂(II)自组装产物Pt-Pt金属作用导致的MMLCT态光谱能量和发光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辅助配体调控高氯酸根诱导聚集产物发光性质的一般性规律。研究发现,异硫氰酸根为辅助配体时,高氯酸根诱导聚集的三联吡啶铂(II)自组装产物具有能量最低且最稳定的MMLCT吸收/发射光谱,而溴为辅助配体时,自组装产物的MMLCT发生强度最高。因此,结合反阴离子调控,获得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三联吡啶铂(II)配合物高氯酸盐比色-荧光双模可视化探针,实现了对高氯酸盐的高灵敏、高特异、快速、双模可视化传感。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提出了利用水凝胶反应介质与探针之间的耦合效应对传感材料发光信号局域增强的提升策略。通过将该铂(II)配合物探针与具有均一网络结构的PVA水凝胶耦合,利用自组装生成的微米级一维纤维状聚集体与水凝胶网络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发光产物的完全锚定,实现了对0.75 μm(0.73 fg)高氯酸盐单颗粒的比色-荧光双模传感信号的直接观测,对空气中高氯酸盐悬浮微粒的检测限低至0.02 fg。该研究提出的辅助配体精细调控提升自组装阴离子探针双模可视化传感性能的策略,不仅可为具有特异双模光学响应信号的阴离子探针设计提供指导,还发展了基于单颗粒响应信号直接观测的超灵敏嗅觉传感方法,可为其他超痕量难挥发化学物质传感提供借鉴。此外,爆炸物传感检测团队以该研究为核心,与新疆公安厅共同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1项(DB 65/T 4451-2021《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检测目视化学比色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高氯酸盐检验鉴定操作规范。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杂志封底)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博士研究生苏珍为第一作者,导师窦新存研究员和李毓姝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理论计算部分与太原科技大学李坤教授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自治区相关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2ta00843b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400521002975封底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2ta90087d
  • 《减少金属污染——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内容已被摘录
    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机《减少金属污染&mdash &mdash 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专业指南内容已被英国零售商协会(BRC)摘录。 英国零售商协会(BRC)在最新的全球标准中摘录了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机专业指南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全球金属异物检测的标准性读本。 梅特勒托利多关于金属检测机的专业指南&mdash &mdash 《减少金属污染&mdash &mdash 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凭借通俗易懂的内容,从金属检测机的原理入手,阐述如何选择金属检测机,以及如何更好地建立有效的机制,深受业内人士广泛好评。获取该指南可以通过登陆www.mt.com/mdguide免费索取。 关于梅特勒托利多(METTLER TOLEDO) 梅特勒托利多是全球领先的精密仪器和服务供应商,是全球最大的实验室、工业和食品零售业称重设备的制造商和销售商。梅特勒托利多产品检测部门提供以金属检测机、X射线检测系统、自动检重秤为主的在线检测设备,更多相关信息请登陆http://www.mt.com/PI 关于英国零售商协会(BRC&mdash 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英国零售商协会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中国协会,其成员包括大型的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百货商场、城镇店铺、网络卖场等各类零售商,涉及产品种类非常广泛。目前,英国和北欧国家的大部分零售商只接受通过BRC认证的企业作为他们的供货商。 更多英国零售商协会信息请登陆http://www.brcglobalstandards.com/ 免费索取《减少金属污染&mdash &mdash 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专业指南, 您可以获取更多食品安全专题内容,并且有机会体验梅特勒托利多服务最大化带来的便捷!
  • 钴酸锂的“前世今生”
    钴是具有钢灰色和金属光泽的硬质金属,钴(Co)原子序数为27,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八族,原子量为58.93,它的主要物理、化学参数与铁、镍接近,属铁族元素。钴是一种高熔点和稳定性良好的磁性硬金属。它是制造耐热合金、硬质合金、防腐合金、磁性合金和各种钴盐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器、机械制造、化学和陶瓷工业。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 钴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钴矿石的开采、选矿,中游冶炼加工以及下游终端应用组成。下游消费方面,虽然钴应用领域广泛,高温合金、硬质合金和磁性材料等领域都有钴的身影,但有约60% 的钴用在电池领域。 上游钴矿:单独钴矿床一般分为砷化钴矿床、硫化钴矿床和钴土矿矿床三类。钴除单独矿床外,大量分散在夕卡岩型铁矿、钒钛磁铁矿、热液多金属矿、各种类型铜矿、沉积钴锰矿、硫化铜镍矿、硅酸镍矿等矿床中,其品位虽低,但规模往往较大,是提取钴的主要来源。我国钴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云南、青海、河北及山西。 中游冶炼:钴中游冶炼的一大特点是中游冶炼产品众多,存在多条加工链条,如“钴精矿-硫酸钴 -四氧化三钴”、“ 钴精矿-氯化钴-四氧化三钴”、“钴精矿-氯化钴-碳酸钴-四氧化三钴”、“钴精矿-氯化钴-碳酸钴-钴粉”和“钴精矿-氯化钴-草酸钴-钴粉”等。这些钴产品中,硫酸钴和氯化钴是最为重要的中间品。其中,硫酸钴亦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3C 使用的钴酸锂电池。四氧化三钴则是最为重要的偏下游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和磁性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动力电池 。钴产品工艺流程图 电池级氧化钴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生产,其性能对钴酸锂材料性能,继而对电池的充放容量、使用寿命等有重要影响。用于电池的氧化钴除了严格的化学成分要求外,对物理指标,特别是粒度组成与分布和松装密度,有特别的要求。以碳酸盐沉淀制备前驱体,氧化煅烧后制备氧化钴的合成工艺为例: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钴量与碳酸盐配比、晶型改变剂的选择、温度、反应时间、钴溶液浓度等都会对碳酸钴的粒度、形貌产生影响。除此之外,现有研究认为,钴盐前驱体颗粒形貌决定着钴粉颗粒形貌,后者对前者有很大的依赖性和继承性。图一:碳酸钴低倍(左)和高倍(右)表面形貌 扫描电镜作为材料表征利器,可以很好的用来观察碳酸钴颗粒粒度和表面特征;如图一所示,采用赛默飞Apreo2场发射扫描电镜拍摄。 Apreo 2具有业内最强的低电压超高分辨性能,分辨率可达到0.8nm(1kV),可以呈现材料最表面的真实形貌衬度,同时兼具高质量成像和多功能分析性能于一体,是科研和生产质控必不可少的理想分析平台。利用Apreo 2仓室内ETD探头,统计碳酸钴粒径,并获得其颗粒形态呈球形;同时在低电压800V条件下,利用镜筒内高分辨形貌探测器T2观察到碳酸钴表面呈不规则的台阶状。 再经过高温煅烧、干燥,即可获得电池级氧化钴原料。同样利用Apreo 2进行观察,发现氧化钴粒径大小近似于碳酸钴,如图二-a;进一步放大,其呈不规则分布,且表面光滑,如图二-b;Apreo 2镜筒内可同时放置3个探测器,再分别利用镜筒内成分探测器T1和形貌探测器T2观察样品表面,如图二-c和图二-d,获得氧化钴成分分布和一次颗粒表面特征。图二:不同探测下氧化钴形貌特征图 氧化钴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主要用来合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钴酸锂(LiCoO2)是开发最早,应用最广的正极材料,其具备生产工艺难度低、工作电压高、释放电流稳定、循环寿命长的优点,但在高电压下LiCoO2晶格内部应力增大,引起结构坍塌和剧烈的界面副反应会导致电池性能不可逆恶化,因此需要对钴酸锂材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表面包覆改性是通过表层包覆一层其他材料,从而能够抑制材料表层产生缺陷,提高材料结构的稳定性,改善在高电压下钴酸锂材料由于相变产生缺陷影响材料结构和电池性能的改性方法,其中大部分种类氧化物、各种导电石墨材料、无机酸盐中的磷酸盐和钛酸盐等都是被大量研究的包覆材料。 对于钴酸锂正极表面包覆物的观察,是分析改性后材料性能优劣的重要方法。利用Apreo 2在低电压下优异的表现能力,结合高灵敏度T1探测器,清晰观察到颗粒表面的包覆物分布状态,如下图三;而T2探测器主要用于观察颗粒表面形貌细节。图三:钴酸锂成分分布(左)和形貌特征图(右) 电池材料是钴的最主要消费材料之一,中国电池行业金属钴的消费量占中国金属钴总消费的60%左右。在电池材料生产中,用钴量大的主要是锂离子电池材料正极材料钴酸锂和三元材料,其他使用分别用在储氢合金、球镍等。虽然钴酸锂在电池行业正极材料中有被替代的风险,但是新能源汽车带动锂电池的需求增长和三元材料的使用,使钴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需求量将会继续上升。参考文献1.钴产业链介绍--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20172.刘诚.电池级氧化钴的研制[J].有色金属,20023.董贵有 韩厚坤 王朝安 张志平 曲鹏.碳酸钴原料粒度对钴粉形貌影响的研究[J].硬质合金,20214.刘巧云 祁秀秀 郝卫强.锂电池用正极材料钴酸锂改性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225.徐爱东、杨晓菲. 全球钴市场现状[J].中国钴业分会报,20106.全球钴市场开启“扫货”模式[J].现代矿业,20187.钴产业链全景图-粉体网,2021
  • 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小角中子散射技术及其在大分子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2021年,《高分子学报》邀请了国内擅长各种现代表征方法的一流高分子学者领衔撰写从基本原理出发的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综述并上线了虚拟专辑。仪器信息网在获《高分子学报》副主编胡文兵老师授权后,也将上线同名专题并转载专题文章,帮助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了解、学习并提升高分子表征技术。在此,向胡文兵老师和组织及参与撰写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更多专题内容详见: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前言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要做好高分子的科学研究工作,掌握基本的表征方法必不可少。每一位学者在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幸获得过学术界前辈在实验表征方法方面的宝贵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高分子实验表征方法及其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的高分子学术论文数已经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国内关于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方面的系统知识介绍较为缺乏。为此,《高分子学报》主编张希教授委托副主编王笃金研究员和胡文兵教授,组织系列从基本原理出发的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综述,邀请国内擅长各种现代表征方法的一流高分子学者领衔撰写。每篇综述涵盖基本原理、实验技巧和典型应用三个方面,旨在给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提供做好高分子表征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训练。我们的邀请获得了本领域专家学者的热情反馈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特表感谢!从2021年第3期开始,以上文章将陆续在《高分子学报》发表,并在网站上发布虚拟专辑,以方便大家浏览阅读. 期待这一系列的现代表征方法综述能成为高分子科学知识大厦的奠基石,支撑年轻高分子学者的茁壮成长!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界同行一起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高分子表征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高分子学科的持续进步,为提升我国高分子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 借此虚拟专辑出版之际,让我们表达对高分子物理和表征学界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敬意!小角中子散射技术及其在大分子结构表征中的应用The Basic Principle of Small Angle Neutron Scatt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cromolecules作者:左太森,马长利,韩泽华,李雨晴,李明涛,程贺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散裂中子源 2.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5238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作者简介:程贺,男,1978年生.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研究员. 1996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在吴奇教授课题组获得博士学位. 随后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志超研究员课题组工作,建设我国第一台SANS(2012年国家验收). 2014年加入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现正在主持建设世界上第二台基于散裂中子源的VSANS. 致力于使用和发展散射方法,研究软物质多相多尺度结构和动态学行为.摘要小角中子散射(SANS)是一种表征从纳米到微米尺寸物质特征结构的有力工具,配合中子的强穿透性和同位素辨识等特性,在软物质大分子结构表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在2018年正式对外接受机时申请,国内SANS用户群逐年扩大.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小角中子散射技术的基本原理、谱仪结构和实验技巧,然后紧扣小角谱仪的特点和方法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介绍小角中子散射在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高分子结晶、凝胶、多孔材料、生物大分子等研究领域的结构表征方面的典型应用. 小角中子散射和其他表征手段,如小角X射线散射(SAXS)相互紧密配合和补充,成为连接大分子内部多相多尺度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的桥梁.AbstractSmall angle neutron scattering (SANS) is a powerful tool to characterize multi-scale structures in macromolecules. Deep penetration and H/D isotope labeling make it a unique scattering method. To make it more familiar to the users, basic principle of SANS, instrumentation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were firstly demonstrated. Then typ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polymer solution, polymer blends, nanocomposites, crystallization, gels, porous materials and biomacromolecules were introduced. As for the data analysis of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biomacromolecule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data analysis methods, advanced methods such as the ab initial analysis and Reverse Monte-Carlo (RMC) simulations provid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Combine with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SAXS), static light scattering (SLS), electron microscope (EM)et al., SANS enables us to solve the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 of more complicated systems such as interaction of biomacromolecues and solvation of polymers in mixed solutions. As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 was officially opened to the users around the world in 2018 and SANS instruments equipped with various sample environments are being built, more opportunities are opened to the SANS communities domestically and abroad.关键词小角中子散射  大分子  多相多尺度  结构表征  中国散裂中子源KeywordsSmall angle neutron scattering  Macromolecules  Multi-scale and multi-phas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小角散射,通常包括小角光散射(SLS)、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ANS),都是表征物质纳米到微米的多尺度特征结构的有力手段[1,2]. 它们的基本原理[3]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4]十分类似,三者可以互补和互相验证. 3种散射方法有两点主要不同之处:一是光源与样品的作用机理不同,所以使用不同散射方法时样品的衬度不同;二是波长不同,所以研究的特征尺度范围不同. 首先,衬度直接决定了散射实验的可行性. 光散射衬度来自样品的微分折光指数;X射线与核外电子相互作用,衬度来自于电子云密度,所以原子序数高的元素衬度高;对于中子,由于中子直接作用于原子核,与核的性质有关而与原子序数无关,反而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中子衬度有很大不同. 小角中子散射的衬度等于样品与分散剂的相干散射长度密度之差,这里的相干散射长度密度(ρcoh,单位:Å-2)是散射体中所有的元素或同位素的相干散射长度(bcoh, 单位:Fermi,1 Fermi = 10-15 m)的加权平均与散射体的摩尔体积之比;同位素的散射截面相当于原子核与中子相互作用被散射的概率( σσ,单位barn, 1 barn = 10-24 cm 2),正比于散射长度的平方.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除了被散射外,还会有一定的概率被吸收. 常见天然元素和同位素对于1.8 Å中子的相干散射长度、相干和非相干散射截面以及吸收截面的数据如表1所示[5]. 设计SANS实验的第一步需要估算样品的中子衬度和透光率,前者决定了SANS实验的可行性,后者决定了数据分析的可行性. 根据表1,已知大分子体系的元素、同位素组成和密度,可以计算中子衬度,溶液体系衬度为溶质和溶剂的中子相干散射长度密度差,二元共混体系衬度为二元组分大分子的中子相干散射长度密度差. 衬度低的样品无法进行SANS实验(比如一般的非晶碳氢化合物样品,化学组成一般为CH2,根据表1,bc+2bH≈0bc+2bH≈0,在不进行氘代的情况下无法进行SANS实验);而样品对中子的透过率可以通过式(1)所示的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其中:d为样品厚度.nini为样品中第ii种元素的原子比例,pij、σij(λ)σij(λ)和ρijρij分别为第i种元素的第j种同位素的丰度、全截面和数密度. 其中全截面包含相干、非相干和吸收截面,同位素截面相关数据可以参考ENDF数据库[6]. 传统的散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单次散射的基础上的,如果样品太厚,透光率较低,可能在实验中引入多次散射,造成数据无法用常规分析方法解析,所以一般的SANS实验要求 Ttrans85%,如果是溶液样品,尽量采用氘代溶剂.Table 1Coherent scattering length and coherent, incoherent and adsorption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 of common elements in macromolecules and commonly used isotopes in SANS experiments[5].一些吸收截面非常大的天然元素或者同位素通常用于中子吸收材料,如表1中的B-10,在实验样品中要尽量避免这类对热中子具有强吸收的同位素,除B-10外,还有Cd-113、Gd-155、Gd-157、Sm-149、Eu-151等同位素.对于结构表征的各类技术,能够覆盖的尺寸范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 用于光散射的激光波长在可见光范围,所以小角激光光散射观察尺度在微米的数量级,而静态激光散射的观察尺度在20~300 nm;由于X射线和中子的波长在埃的数量级,所以常规的SAXS和SANS可以测量1~300 nm的特征尺度.表2总结了3种小角散射方法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看到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不足. 小角光散射波长较长,需要样品透明并且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小角X射线散射的优势是亮度非常高,特别是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缺点是穿透能力一般,容易被吸收(当然共振散射赋予了它另外的特点);小角中子散射的特点是穿透能力强,可以加载各类样品环境,同时还能够识别同位素,可以得到样品的绝对散射强度,缺点是中子源亮度太低. 所以实际使用中,用户需要依据自身样品的特点和需要观察的特征尺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散射手段,互相验证和补充.Table 2Comparison between SLS, SAXS and SANS.随着小角中子散射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谱仪和方法学上出现了2种趋势,一方面通过中子束的聚焦或准直向更小散射矢量方向扩展1~2个量级,研究特征尺度更大的体系,典型的就是发展微小角(VSANS)[7]甚至超小角(USANS)中子散射谱仪[8];另一方面利用波长更短的中子的散射将散射矢量扩展到50 Å-1以上,研究无序体系在原子尺度上的结构,即所谓的无序大分子中子全散射方法[9]. 谱仪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在于实现通过一次散射实验来表征样品从原子到分子,再到组装体,甚至相区的多相多尺度结构的梦想. 虽然这些谱仪的设计思路和物理结构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散射原理完全相同. 下文将着重介绍SANS谱仪.1小角中子散射谱仪、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方法小角中子散射谱仪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反应堆的固定波长小角谱仪[10],国内有绵阳研究堆的狻猊谱仪和中国先进研究堆的小角中子散射谱仪;另一类是基于强流脉冲中子源的飞行时间小角谱仪[11],国内有CSNS的小角中子散射谱仪. 固定波长小角谱仪,利用速度选择器将中子单色化后进行散射实验;而飞行时间小角谱仪则采用白光中子进行散射实验,利用脉冲中子从中子源运动到探测器的飞行时间标定中子波长. 两类SANS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样,准直系统通常为如图1所示的小孔几何,源光阑和样品光阑用于中子准直,1个或者多个探测器接收散射中子[7].Fig. 1(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ANS instrument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scaled and the scattering vector q⇀q⃑ (Bragg's Law). 运动的中子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可以看成一种物质波,其波长λ = h/(mnv)(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mn为中子质量,v为中子速度),入射中子的波矢量记作k⇀i,其绝对值为2π/λ,中子被样品散射后,散射波矢量记作k⇀s,如果是弹性散射,中子波长不变,其绝对值仍为2π/λ.散射前后,入射波矢量和散射波矢量的差值k⇀s−k⇀i定义为散射矢量q⇀.图1是CSNS的VSANS谱仪在小角模式下的示意简图. 根据如图 1所示的几何关系和矢量加减规则得到布拉格公式:其中θ为散射角. 如果样品的特征长度为d,根据如图1几何关系和布拉格方程,两束被样品散射的中子的波程差为2dsin(θ/2),当波程差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时,散射中子相干增强,即:当n取1时,由公式(4)可知,正空间的样品特征长度与散射矢量q是倒易关系,即1/q是正空间的尺子,在计划实验时,需要对样品的特征尺寸范围有一个预判. 根据香农采样定理[12]:如果谱仪q范围为0.001~0.3 Å-1,其可表征的样品特征尺寸范围为300~1 nm. 如果能将中子聚焦,或者放弃一个方向的分辨率,将最小q向低q方向推进1~2个量级,从而能够表征的样品的特征尺度将增加1~2个量级. 我们将这类谱仪称为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qmin=10-4 Å -1)[7]和超小角中子散射谱仪(qmin=10-5 Å -1)[13].考察一个由N个大分子链组成的链间有相互作用的体系,假设每根链聚合度为n,并粗粒化单体作为基本的散射单元. 为了方便表示,如图2所示,考察体系中的链α和链β. 链α和链β的质心距离坐标原点分别为Rα和Rβ,链α和第i个单体距离链α的质心为Sαi,链β的第j个单体距离链β的质心为Sβj,链α和链β之间的距离为Rαβ,i,j距离原点分别为rαi和rβj. 根据散射基本原理,中子入射到单个单体后形成球面波,其散射振幅:Fig. 2Schematic draw of the polymer chain and the vectors between atoms and polymers.一条链的散射振幅:考虑大分子与周围介质的散射长度密度差为Δρ,大分子单体的体积为υ,体系总体积为V.α和β遍历体系中的每一根链,i,j遍历链的每一个单体,得到体系的宏观散射截面可表示为公式(8).公式(8)右边第2项可以近似为倒易2根链的质心相互作用的相干散射得到公式(9).根据如图2所示的几何关系,代入(9)得到:其中F(q)为形状因子的散射振幅,定义单粒子的形状因子P(q),注意,这里的i,j位于同一个散射体或者同一条链上.散射体可近似视为连续介质,P(q)可改写为:其中,Vpart为散射体的体积,ρpart(r)为散射体内部的密度空间分布.定义散射体之间的结构因子SI(q),式(11)适用于所有散射体系对于密度分布均匀的散射体,∣∣F(q)2∣∣=|F(q)|2,而这里的dΣ(q)dΩ是散射矢量为q时的绝对散射强度(单位为cm-1). 小角中子散射实验中,经过样品散射进入立体角为ΔΩ的探测器的中子计数Is(q)(单位为count/s)与q的关系为:其中T(λ)为样品透过率,d为样品厚度,定义入射中子强度I0(λ):Φ(λ)为入射中子波长分布,ε(λ)为探测器效率,A为样品光阑面积,t为数据采集时间.所以对于典型的小角散射实验,如果实验的q值范围已经覆盖了样品的多相多尺度结构,通过一次SANS实验,可以得到Δρ(衬度),n(分子量),P(q) (基本形状)和SI(q) (相互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SANS用了一个粗粒化的模型,所能观察的最小尺度是π/qmax,一般不小于1 nm.2小角中子散射实验一个完整的小角中子散射实验过程包括(1)计划实验:根据科学目标准备合适大小和数量的样品;(2)确定实验方案,并采集小角中子散射数据;(3)对散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2.1样品准备和要求在样品准备阶段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衬度:样品中散射体与周围介质的散射长度密度的差异是否足够. 一般而言,如果衬度Δρ≥1×10-6 Å -2就完全没有问题,否则就需要与谱仪科学家进行沟通,依据谱仪本身的信噪比进行调整. 如果衬度不够就可能需要对溶剂或者散射体进行氘代. 第二,样品的特征尺寸是否在谱仪的测量范围内,通常谱仪的测量范围在π/qmax到π/qmin内;第三,做一些前置实验,如小角X射线散射、电镜等确定合成的样品状态是否由于聚集、结晶等过程的发生而改变. 此外,还需要注意样品的使用量和样品厚度. 根据样品内散射体的尺寸和与周围介质之间的衬度,样品量从300~1500 mg不等,样品厚度根据散射强度选择,通常为1和2 mm. 对于强散射样品,如果样品太厚会产生多重散射;对于溶液样品需要注意样品的结构与浓度有关,稀、亚浓和浓溶液结构会随着样品间相互作用而改变,为区分‍P(q)和‍SI(q)对‍I(q)的影响,除硬球体系之外,一般需要在稀溶液中先确定样品P(q),这时也许需要在0.1 wt%~5 wt%之间做多个样品,从而外推到无限稀溶液的情况.2.2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是通过对原始实验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物理校准和校正,最终得到与实验仪器和样品厚度等无关的,体现样品本质特征的绝对散射强度(dΣ(q)dΩ,cm-1)随着散射矢量(q,Å-1)变化的信息. 一个完整的实验通常包括5组数据的采集:空样品池透过率数据Tc(λ)、空样品池散射数据Iexpcb(q)、样品加样品池透过率数据Tsc(λ)、样品加样品池散射数据Iexpscb(q)、空背底测量Ibackground(下标s表示样品,下标c表示样品池,下标b表示背底). 小角中子散射实验中,散射信号Iexpscb(q)有以下来源:样品、样品池和各种背底(如天然背底、空气散射和电子学噪声等).各种散射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1)和式(2)表示,其中I0(λ)代表零散射角度的散射强度. 扣除样品池的散射和其他各种背底,最终计算得到dΣ(q)dΩ. 式(1)和式(2)只是简化和近似,真实SANS数据处理还需要考虑探测器效率、死时间和入射中子波长分布等因素[14].2.3实验数据分析SANS数据分析方法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可分为不依赖于模型的分析方法和依赖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不依赖于模型的分析方法植根于数学,是数据分析的起点. 具体来说,包括吉尼尔(Guiner)、Porod、Kratky等分析方法. Guiner分析方法是样品的散射强度的自然对数对散射矢量的平方作图,即1n(I(q))对q2作图,在qRgPorod分析方法是主要用于分析散射体尺寸的局部结构信息,要求qRg1. Porod作图即是将散射强度对散射矢量作图,即1g(I(q))对lgq作图,其斜率即为散射体的Porod因子n. 高q的散射数据通常可表示为或者对于长棒形散射体,n=1;对于二维光滑散射体,n=2;如果三维散射体拥有光滑表面,n=4; 否则,n为3~4之间. 对于大分子链,Porod因子与排斥体积参数ν有关,即n=1/v,对于稀溶液中的有排斥体积高斯链n=5/3(或者1/0.588),对于稀溶液中没有排斥体积的高斯链n=2,对于完全蹋缩的大分子链n=3.n为2~3之间可能是枝状大分子或者是形成网络结构.图3为半径为R=50 nm的硬球的散射模型,可以用贝塞尔方程拟合. 对曲线低q区域(qRg≤1)进行Guinier拟合,如图3中的小插图所示,得到均方旋转半径为38.94 nm,与理论值500 × (3/5)0.5 = 38.73 nm相符. 需要注意的是在得到 Rg之后需要进行一次验证,验证拟合区间确实满足qRg≤1.Fig. 3Guinier and Porod fit of the form factor of the hard sphere with a radius of 50 nm.对高q区域(qRg1)进行Porod拟合,得到斜率为-4.0,符合光滑球体表面分形维数. 更详细的关于Guiner、Porod和Kratky作图的图文解释和示例,读者可以参考Hammouda的SANS TOOLBox的第15章[15].常用的依赖于模型的分析方法是借助已知的样品信息,以有限多个初始参数建立正空间中散射体的几何模型,并根据公式(13)计算与之对应的倒空间的数学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不断迭代输入参数,直到模型的计算散射曲线与实验曲线的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常用的分析软件有Igor[16]和SASView[17]等. Svergun和McGreevy等发展了新从头算起(ab initio)和逆蒙特卡罗模拟的分析方法[18~21],可以将正空间三维结构的傅里叶变换与散射曲线进行比较.对依赖模型的分析方法,初始模型的设计至关重要. 所以在SANS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置散射、光谱或者成像实验,估计样品的初始结构. 根据不依赖于模型的Guinier和Porod等方法对一维散射曲线的分析结果,验证初始模型的选择是否正确. 需要注意的是,拟合参数或者基本假设越少,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越高. 拟合参数多的方程可以拟合大多数SANS曲线,但必须通过结合其他研究手段固定大部分的参数.3大分子相关领域典型应用小角中子散射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和工业界等均有大量应用. 本文主要聚焦于大分子领域,即合成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材料领域的典型应用. 为方便讨论,依据样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分为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高分子结晶、凝胶、多孔材料、生物大分子. 以下就这些方面的一些经典案例和最新发现进行讨论. 由于小角中子散射应用领域众多,并且各个领域之间还会出现交叉和重叠,所以以下分类讨论并不一定严格和全面,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旨在说明小角中子散射的特点和在各领域的典型应用.3.1高分子溶液体系大多数用户使用SANS研究溶液体系是为了得到溶质的多尺度形貌,所以高分子溶液体系的样品处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具有普适性[22,23]. 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基本构象(confor-mation)的确定需要使用SANS进行证明,一般在稀溶液测定. 1974年,Cotton等使用SANS研究了线形聚苯乙烯(PS)在二硫化碳(良溶剂)和环乙烷(θ溶剂)中的构象,验证了高分子在良溶剂中是有排斥体系的高斯链,分形维数5/3,在θ溶剂中是无扰高斯链,分形维数是2[24]. 随着高分子化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合成了不同几何形状的单分散大分子. 2014年,Goossen等使用SANS研究了环形PS在氘代甲苯(良溶剂),氘代环乙烷(θ溶剂)和氘代线形PS(类θ本体)中的构象,如图4所示[25]. 环形PS在良溶剂中,Porod区间的表观分形维数1.56,小于线形PS在良溶剂中的5/3,作者解释是由于第2维利系数(A2)的影响,通过扣除A2,得到没有端基的环形PS在良溶剂中的分形维数;环形PS在θ溶剂和相同分子量的PS本体中,分形维数为2. 我们需要着重指出两点:一是对θ溶剂体系,或者高分子本体体系,图4的拟合区间在0.006~0.2 Å-1,对于低q区间,0.002 Å-1qP(q)的基本定义(公式(13))进行计算[15].Fig. 4Scattering functions and representative slopes for the overall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ring polystyrene in good andθ solvents at different length scales. The linear polymeric matrix in the ring/linear blend is congruent with the θ‍-solvent.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25] Copyright (2015)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相分离过程的研究是高分子溶液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大多数情形下,基于平均场理论的Ornstein-Zernike方程可以描述溶液中相分离过程的浓度涨落的变化[26,27]. Jia等使用SANS,研究了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DEA)在氧化三甲胺(TMAO)水溶液中的相分离发生前浓度涨落(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的变化,如图5所示[28]. 浓度涨落的强度和幅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TMAO含量的增高而增大;通过外推零散射角度散射强度的倒数随着温度的倒数曲线,得到浓度涨落趋近无穷时的温度,就可以得到该共混体系的旋节线相图. 同样,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SANS是唯一的直接测量旋节线相图的研究手段,其他研究手段,例如浊度法,测量的都是双节线相图;二是越靠近相边界,浓度涨落的尺度越大(图5),这与温敏性高分子靠近最低共溶温度(LCST)时体积收缩[29]并不矛盾:由于图5的SANS实验的衬度来源于浓度涨落的微区,而不是单链高分子. 如果需要看到PDEA单分子链的LCST塌缩(就像使用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观察PDEA极稀水溶液一样),需要使用衬度匹配技术. 典型的例子可以参考Hammouda等的实验,使用氘代和氢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在衬度匹配的重水/水混合溶剂中,用SANS观察PNIPAM单链的塌缩过程[30].Fig. 5SANS profiles of 4% mass fraction PDEA in TMAO-d9/D2O mixtures. (a)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DEA atcTMAO = 0.28 mol/L the arrow is used to guide the eye, indicating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s with temperature. (b) TMAO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at 15 °C when TMAO concentrations are 0, 0.1, 0.28, 0.44, 0.58, 0.76, 0.90, 1.13 and 1.25 mol/L, respectively.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 28] Copyright (2017)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随着大分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增加,分子之间相互作用(SI(q))逐渐变强,这时相互作用在散射曲线上将会表现为最小散射矢量附近的散射强度相对无相互作用时变小,中间q区间的散射强度相对无相互作用时变强. 如果体系中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如氢键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憎水相互作用、π-π堆叠作用[31]等,在溶液中将形成亚稳的并且能够响应外界刺激的微相自组装结构,在污水净化、废油回收、药物输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32]. 小角中子散射是研究这类体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既可以研究大分子或组装体在溶液中的结构(P(q))的变化[33],又可以研究组装体的结构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SI(q)).大分子组装结构是小角中子散射研究的一个热点. Sternhagen等合成了一系列的两亲性离子类肽嵌段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唯一不同的是肽链序列的离子单体的位置不同. SANS研究表明,这些肽嵌段共聚物组装成星形胶束结构,并且离子单体的位置越靠近星形胶束中心,胶束的均方旋转半径越小,并且二者呈现一定的指数关系[34]. 此项研究为利用肽键氨基酸序列调控组装胶束结构开辟了新的道路.3.2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通过将高分子共混、复合,石油化工工业只需要生产常见的几十种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等,就可以大致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高分子材料的硬度、弹性、机械强度、疲劳强度、导电性、透光性、耐热性、阻燃性、吸水性、耐酶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这表明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的多相多尺度微观结构及其演化过程与宏观性能密切相关. 小角中子散射适用于实时追踪这类体系的微观结构的变化.通常非晶高分子本体或者共混物中,由于要观察的目标大分子与其周围环境的化学结构大致相同,对大部分研究手段而言衬度几乎都为0,无法看到单一高分子链或者选择性观察某一相高分子. 少部分的观察手段,包括单分子荧光或者核磁虽然有选择性地观察能力,但是前者引入了大尺寸的荧光基团,有可能影响体系的动力学和动态学行为;后者直接观察的是能量空间. 只有SANS可以通过衬度匹配具有选择性地观察单链结构的能力[35].高分子共混物在双节线相区,初级成核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到现在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Balsara课题组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6]. 他们使用时间分辨SANS,研究了氘代聚乙基丁烯(dPE)、聚甲基丁烯(PM)和聚(甲基乙烯-b-乙基丁烯)的三元共混物相分离初期的成核过程,如图6所示. SANS的中子束流强度低,需要较长时间(通常大于3 min,依赖于不同中子源或者SANS谱仪)才能得到满足统计误差的散射谱图. 嵌段共聚物hPM-hPE的加入是为了增强dPE/hPM的相容性,降低相分离温度并延长相分离时间,从而满足SANS采样所需时间.图6(a)表明,相分离未发生时,体系为均相,相对散射强度不随散射矢量q变化;随着相分离发生,低q散射曲线随相分离时间增长,不断向上倾斜,这说明有相分离成核的尺寸逐渐增大,零散射矢量处散射强度随之增长. 使用不依赖具体模型的Guinier方程对SANS数据进行拟合(图6(b)),可以得到零散射矢量处散射强度(In)随其均方旋转半径(Rg)变化的标度关系,分形维数1/0.54,说明初级成核也许并不是Gibbs成核过程(分形维数3),而是浓度涨落诱导过程(分形维数2).Fig. 6(a) Dependence of SANS profiles on time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ample with 50 vol% block copolymer. The solid lines in represent fits to the Guinier model. (b) A lg-lg plot ofRg at a given time versus In(In = I(Q=0,t)/I(Q=0,t=0)) at that time. The solid line represents the best power law fit.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36] Copyright (1996)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复合大分子材料在工业界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Liu等利用小角中子散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纳米二氧化硅球(20 nm左右)和橡胶复合体系,发现SiO2会形成24~97个硅球的聚集体,聚集体尺寸随着SiO2球体积分数增加线性变小,最佳的二氧化硅的体积分数在40%~50%之间[37,38].具有刺激响应的智能大分子材料,如自愈(self-healing)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Staropoli 等利用小角中子散射和流变实验研究靠氢键结合而成的瞬态枝化梳状大分子在熔融状态下的氢键形成机理[39]. 结果表明,瞬态链合结构对此类材料至关重要.3.3高分子结晶高分子结晶过程极为复杂,尽管科学家们进行了多年不间断地研究,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仍有疑问. 1977年,Sadler等使用SANS研究了氘代聚乙烯经过溶液和熔融结晶生成的晶体内部的单链构象[40],在一系列假设下(氘代和氢化聚乙烯无相分离、同时结晶),证明了高分子单链在溶液中优先按照近邻折叠模型结晶;在熔融过程中,优先按照插线板模型结晶. 这个结果争议不大,已经写入了高分子物理的教科书. 而串晶(shish-kebab)中shish的生成机理则至今仍争议不休:究竟是高分子链的拉伸、缠结网络变形或者是壁滑导致了shish的产生?Kimata等的SANS研究使shish成核理论的研究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41]. 实验观察结晶过程中分子链结构变化的关键难点还在于衬度:如何能够在shish的狭小范围内看到高分子链的结构. 如之前表2所示,X射线的衬度来源于电子云密度的差别,因此SAXS可以看到二维的大分子片晶结晶区与非晶区片层之间的电子云密度差别,从而得到片晶厚度,但是SAXS看不到一根结晶大分子链与其周围链段之间的任何差别;而常规的SANS均聚物氘代和氢化二元共混同样存在问题,它虽然提供了氘代分子与周围分子之间的衬度差别,但是也引入了结晶的氘代大分子与非晶的氘代大分子之间的衬度差别. 所以Kimata之前,科学家们没有设计出合适的可以在shish中提取分子链结构的实验方法. Kimata等使用了氘代短链(S),中等链(M)和长链(L)等规丙烯(iPP)与多分散非氘带iPP进行共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剪切实验,用SANS观察散射图样的变化,如图7所示.图7(a)中S链的各向异性散射更加显著,温度升高到168 ℃时shish开始熔化,各向异性开始逐渐消失. Kimata等用166 ℃ 时shish刚刚开始取向的散射图样减去168 ℃或者180 ℃完全熔融的背景散射,如图7(b)所示,成功得到了d-iPP链在shish中的取向信息.图7证明了长链在shish中只起引发作用,但扩散较慢,不是shish的主体.Fig. 7(a)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ANS profiles of deuterium labeled iPP during heating from 25 °C to 180 °C. The labeled fraction is denoted by S, M, and L for short D, medium D, and long D, respectively. (b) The change in SANS scattering intensity between 166 and 180 °‍C (left) and between 168 and 180 °‍C (right) for each of the three deuterium-labeled blend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1] Copyright (2007)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3.4凝胶溶胶或者溶液中的胶体粒子或者大分子在合适条件下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络结构,最后失去流动性,整个体系变成一种外观均匀,并保持一定形态的弹性半固体,这种弹性半固体称为凝胶. 凝胶在有机体的组成中占重要地位,人体内的肌肉、皮肤、细胞膜、血管壁,以及毛发、指甲、软骨等都可看作是凝胶. 相对于稀溶液,凝胶体系中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小角中子散射方法,可用于研究此类体系的微观结构[42,43]、凝胶相的形成过程[44]和形成机理等[45].Endo等利用SANS研究不同浓度的间规聚丙烯(sPP)在氘代十氢萘溶剂中形成的物理凝胶的结构[46],散射曲线如图8(a)所示. 散射曲线在某一q范围的斜率表示在相应正空间尺度上散射体的分形维数. 浓度最低的sPP十氢萘溶液(2 wt%)的散射曲线低q区间分形维数1,说明在交联点之间有棒状结构,中等q值范围内分形维数4,类似光滑球形外表面. 所以假设sPP纳米晶为球形结构(用贝塞尔方程拟合),纳米晶之间存在的非晶sPP链形成的网络结构(用Ornstein-Zernike方程拟合),纳米晶球之间进行Percus-Yevick近似,就可以得到交联点形状、尺寸随sPP浓度和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图8(b)).Fig. 8(a) SANS profiles of the nitrogen quenched gel with differentsPP concentrations (symbols) and corresponding fitting results (solid lines). The profiles are vertically shifted to avoid the overlap. (b)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in gel LN suggested by the SANS profile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6] Copyright (2019)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3.5多孔材料中子直接作用于原子核,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轻松穿透较厚的多孔材料,从而在1~100 nm范围内研究其内部孔隙的孔隙率、尺寸分布、各向异性、孔的连接性和比表面积,并且可以追踪这些参数对其容纳和吸附性能的影响.Yang等利用小角中子散射研究我国四川盆地龙马溪页岩的多孔结构[47,48]. 用多分散球形孔模型和Porod方法分析中子散射数据得到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大于压汞法得到的结果,说明样品中存在盲孔. 随着样品埋藏深度的增加,盲孔数量也随之增加,并且与有机碳含量存在相关性. 这个例子需要注意样品多重散射对散射曲线的影响,通常页岩样品厚度在200 μm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单次散射;具体实验中需要测量不同厚度样品散射曲线来避免多重散射.碳纤维是重要的工业材料,小角中子散射可以对碳纤维内的孔隙缺陷进行精确的表征. Jafta等利用小角中子和小角X射线对多孔碳纤维内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进行了精确的分析[49]. 同时还用弦长分布函数分析了体系中孔隙的空间分布,发现孔的分布相对无序. 如果多孔材料的孔隙分布比较窄,就可以用于研究液体在空间受限行为、各种气体在孔隙内的吸附和脱吸附. Melgar等利用多金属氧酸盐为水分子提供含有不同配体的孔隙,研究水分子在孔隙内的分布情况[50],研究表明,当孔隙小于1.1 nm,水分子将不能进入孔隙从而去润湿. Bahadur等利用小角中子散射研究二氧化碳在多孔碳材料内的高压吸附行为[51]. 观察到二氧化碳在微孔内随着压强的非线性吸附,微孔尺寸从约5 Å增加到7 Å. 但氩气在同样压强作用下的吸附并没有引起孔隙尺寸的变化. 说明吸附二氧化碳后,孔隙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推测孔内存在很强的吸附引起的溶解压.3.6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种类丰富,多尺度结构复杂,其内部结构和作用原理的解析对解开生命的奥秘、开发新型药物等意义重大. Shi和Li对小角X射线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一般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释[52],介绍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向与本小节介绍的内容有一些类似和重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中子凭借其特性和与X射线的互补在生物大分子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53].生物大分子的小角中子散射表征难度相对较高,第一,氘代样品的制备难度大,需要利用氘水和氘带碳源培养特定的细菌,粉碎后再纯化需要的氘带样品;第二,小角中子散射是一种低空间分辨率的表征手段,对于复杂体系的散射,人们通常将小角中子散射与其他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如透射电镜、X射线晶体衍射、核磁共振以及模拟方法等结合起来对散射数据进行分析,如图9所示. David等综述了利用小角散射研究生物大分子[54]. 在生物大分子方面小角中子散射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肽链、核酸、蛋白质[55]、双层磷脂膜、淀粉、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构;(2)肽链、核酸、蛋白质和双层磷脂膜等的相互作用和组合结构;(3)病毒、细胞器等.Fig. 9A scheme of an SAS experiment, structural tasks addressed and the joint use with other methods. The nominal resolution of the scattering data is indicated asd = 2 p/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56] Copyright (2007) Elsevier Ltd.).对于生物大分子这类复杂体系,在能够达成科学目标的前提下,模型设计需要尽可能地简单,将变量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 如果散射体非常复杂,由多个具有不同结构、功能的部分组成,需要使用氘代对各个部分进行衬度匹配. 数据分析方面,第一步,对散射数据做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例如稀溶液,可以通过Guinier作图分析散射体均方旋转半径,Porod作图分析体系拓扑结构或者分形维度;第二步,依据已知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数据. 数据分析模型通常有以下2种:第一种是依赖于散射数据的可迭代优化模型,依据模型的计算曲线和实验曲线的均方差对模型的一些变量进行迭代优化,如规则几何模型拟合、逆蒙特-卡洛(RMC)方法[21,57]、从头计算(ab initio)方法[20]等;第二种是不依赖于散射数据的独立模型(强烈依赖于所用力场),例如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或者蒙特-卡洛模型,独立模型的计算SANS曲线可以与实验曲线对比,或者依据实验曲线与模型得到的可能结构进行筛选[58].限于篇幅,以下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 如图10为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Aspartyl-tRNA synthetase complexed)与tRNA复合物结构的小角X射线和小角中子散射联合研究图示[59]. Petoukhov和Svergun分别利用ab initial的串球模型分析复合体系的低分辨结构,如图10(A)和10(B)所示,然后利用复合物各个部分的X射线晶体学结构和刚体建模方法拟合X射线和中子散射数据,得到体系在溶液中的高分辨结构模型.Fig. 10(A) Aspartyl-tRNA synthetase complexed with tRNA. (a, b) Comparisons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with the ab initio bead models generated by the program MONSA. In the high resolution model, the protein and tRNA are shown as blue and magenta backbones, in the bead model corresponding phases are presented in gray and yellow, respectively. (c) Best rigid body model generated by SASREF. (d) A SASREF model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RNA. Right view is rotated by 90° about horizontal axis. (B) Scattering profiles from the Aspartyl-tRNA synthetase complex with tRNA. The simulated data are shown by dots, the fits obtained by the program MONSA and the program SASREF are displayed as red solid and blue dashed lines, respectively. 1 and 2 are X-ray scattering curves of the dimeric protein and the entire complex, respectively. 3-7 are neutron scattering patterns at 0, 40%, 55%, 70% and 100% D2O, respectively. The patterns are displaced in logarithmic scale for better visualization.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59] Copyright (2006) Springer European Biophysics Journal).同步辐射和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利器,在得到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后,利用刚体建模方法,或者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小角X射线和小角中子散射,可以研究各类蛋白在溶液中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Shrestha等利用小角中子散射、小角X射线散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天然无规蛋白(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结构[60],发现Flory指数为0.54,介于理想链的0.5和自避行走链的0.588之间.4总结小角中子散射技术在基础、应用、产业化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是首先从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列举了小角中子散射在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高分子结晶、凝胶、多孔材料和生物大分子等体系结构表征方面的一些典型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展我国的SANS用户群体. 如果需要更深一步了解SANS或者中子散射技术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可以参考一些专业书籍[12,61,62].参考文献1Borsali R,Pecora R.Soft-Mattter Characterization.Springer,2008.377-9522Cebe P,Hsiao B S,Lohse D J.Scattering from Polymers Characterization by X-rays, Neutrons, and Light.Washington DC: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2000.1-1163Roe R J.Methods of X-ray and Neutron Scattering in Polymer Scien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804Feigin L A,Svergun D I.Structure Analysis by Small-Angle X-Ray and Neutron Scattering.New York and London:Plenum Press,1987.275-320.doi:10.1007/978-1-4757-6624-0_95Dianoux A J,Lander G.Neutron Data Booklet Second Edition (July 2003).2020-10-25.https://www.ill.eu/fileadmin/user_upload/ILL/1_About_ILL/Documentation/NeutronDataBooklet.pdf6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Evaluated Nuclear Data File (ENDF).2020-10-25.https://www.nndc.bnl.gov/exfor/endf00.jsp.doi:10.2172/9818137Zuo T S,Cheng H,Chen Y B,Wang F W.Chinese Phys C,2016,40(7):76204.doi:10.1088/1674-1137/40/7/0762048Carpenter J M, Agamalian M.J Phys:Conference Series,2010,251:012056.doi:10.1088/1742-6596/251/1/0120569Han Z,Zuo T,Ma C,Cheng H.Instrum Sci Technol,2019,47:448-465.doi:10.1080/10739149.2019.159773310Zhang H,Cheng H,Yuan G,Han C C,Zhang L,Li T,Wang H,Liu Y T,Chen D.Nucl Instrum Meth A2014,735:490-495.doi:10.1016/j.nima.2013.09.06511Anderson K.Reactor &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s.Oxford:Oxford School of Neutron Scattering,2013.55-7612Higgins J S,Benoît H C.Polymers and Neutron Scattering.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86-9513Rehm C,Barker J,Bouwman W G,Pynn R.J Appl Crystallogr,2013,46(2):354-364.doi:10.1107/s002188981205002914Du R,Tian H L,Zuo T S,Tang M,Yan L,Zhang J R.Instrum Sci Technol,2017,45(5):541-557.doi:10.1080/10739149.2016.127822915Hammouda B.Probing Nanoscale Structures-The SANS Toolbox.Gaithersburg: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Center for Neutron Research,2010.31-19116Kline S.J Appl Crystallogr,2006,39(6):895-900.doi:10.1107/s002188980603505917Butler P,Doucet M,Jackson A,King S.SasView for Small Angle Scattering Analysis (July 2020).2020-10-25.https://www.sasview.org/18Konarev P V,Svergun D I.IUCrJ,2018,5(Pt 4):402-409.doi:10.1107/s205225251800590019Petoukhov M V,Svergun D I.Acta Crystallogr D Biol Crystallogr,2015,71(Pt 5):1051-1058.doi:10.1107/s139900471500257620Volkov V,Svergun D.J Appl Crystallogr,2003,36:860-864.doi:10.1107/s002188980300026821Gereben O,Pusztai L,McGreevy R L.J Phys Condens Matter,2010,22(40):404216.doi:10.1088/0953-8984/22/40/40421622Li Z,Cheng H,Li J,Hao J,Zhang L,Hammouda B,Han C C.J Phys Chem B,2011,115(24):7887-7895.doi:10.1021/jp203777g23Hu W T,Yang H,He C,Hu H Q.Chinese J Polym Sci,2017,35(9):1156-1164.doi:10.1007/s10118-017-1969-724Cotton J P,Decker D,Benoit H,Farnoux B,Higgins J,Jannink G,Ober R,Picot C,des Cloizeaux J.Macromolecules,1974,7(6):863-872.doi:10.1021/ma60042a03325Goossen S,Bras A R,Pyckhout-Hintzen W,Wischnewski A,Richter D,Rubinstein M,Roovers J,Lutz P J,Jeong Y,Chang T,Vlassopoulos D.Macromolecules,2015,48(5):1598-1605.doi:10.1021/ma502518p26Hao J,Cheng H,Butler P,Zhang L,Han C C.J Chem Phys,2010,132(15):154902.doi:10.1063/1.338117727Hore M J A,Hammouda B,Li Y,Cheng H.Macromolecules,2013,46(19):7894-7901.doi:10.1021/ma401665h28Jia D,Muthukumar M,Cheng H,Han C C,Hammouda B.Macromolecules,2017,50(18):7291-7298.doi:10.1021/acs.macromol.7b0150229Cheng H,Wu C,Winnik M A.Macromolecules,2004,37(13):5127-5129.doi:10.1021/ma049620130Hammouda B,Jia D,Cheng H. OAJoST,2015,3:101152.doi:10.11131/2015/10115231Datta S,Kato Y,Higashiharaguchi S,Aratsu K,Isobe A,Saito T,Prabhu D D,Kitamoto Y,Hollamby M J,Smith A J,Dagleish R,Mahmoudi N,Pesce L,Perego C,Pavan G M,Yagai S.Nature,2020,583(7816):400-405.doi:10.1038/s41586-020-2445-z32Zhang H V,Polzer F,Haider M J,Tian Y,Villegas J A,Kiick K L,Pochan D J,Saven J G.Sci Adv,2016,2(9):e1600307.doi:10.1126/sciadv.160030733Wang Z,Faraone A,Yin P,Porcar L,Liu Y,Do C,Hong K,Chen W R.ACS Macro Lett,2019,8(11):1467-1473.doi:10.1021/acsmacrolett.9b0061734Sternhagen G L,Gupta S,Zhang Y,John V,Schneider G J,Zhang D.J Am Chem Soc,2018,140(11):4100-4109.doi:10.1021/jacs.8b0046135Zuo T,Ma C,Jiao G,Han Z,Xiao S,Liang H,Hong L,Bowron D,Soper A,Han C C,Cheng H.Macromolecules,2019,52(2):457-464.doi:10.1021/acs.macromol.8b0219636Balsara N P,Lin C,Hammouda B.Phys Rev Lett,1996,77(18):3847-3850.doi:10.1103/physrevlett.77.384737Liu D,Song L,Song H,Chen J,Tian Q,Chen L,Sun L,Lu A,Huang C,Sun G.Compos Sci Technol,2018,165:373-379.doi:10.1016/j.compscitech.2018.07.02438Liu D,Chen J,Song L,Lu A,Wang Y,Sun G.Polymer,2017,120:155-163.doi:10.1016/j.polymer.2017.05.06439Staropoli M,Raba A,Hövelmann C H,Krutyeva M,Allgaier J,Appavou M S,Keiderling U,Stadler F J,Pyckhout-Hintzen W,Wischnewski A,Richter D.Macromolecules,2016,49(15):5692-5703.doi:10.1021/acs.macromol.6b0097840Sadler D M,Keller A.Macromolecules,1977,10(5):1128-1140.doi:10.1021/ma60059a04541Kimata S,Sakurai T,Nozue Y,Kasahara T,Yamaguchi N,Karino T,Shibayama M,Kornfield J A.Science,2007,316(5827):1014.doi:10.1126/science.114013242Shibayama M,Li X,Sakai T.Colloid Polym Sci,2018,297:1-12.doi:10.1007/s00396-018-4423-743Gao J,Tang C,Elsawy M A,Smith A M,Miller A F,Saiani A.Biomacromolecules,2017,18(3):826-834.doi:10.1021/acs.biomac.6b0169344Srivastava S,Andreev M,Levi A E,Goldfeld D J,Mao J,Heller W T,Prabhu V M,de Pablo J J,Tirrell M V.Nat Commun,2017,8:14131.doi:10.1038/ncomms1413145Nishi K,Fujii K,Katsumoto Y,Sakai T,Shibayama M.Macromolecules,2014,47(10):3274-3281.doi:10.1021/ma500662j46Endo F,Kurokawa N,Tanimoto K,Iwase H,Maeda T,Hotta A.Soft Matter,2019,15(27):5521-5528.doi:10.1039/c9sm00582j47Yang R,He S,Hu Q,Sun M,Hu D,Yi J.Fuel,2017,197:91-99.doi:10.1016/j.fuel.2017.02.00548Sun M,Yu B,Hu Q,Zhang Y,Li B,Yang R,Melnichenko Y B,Cheng G.Int J Coal Geology,2017,171:61-68.doi:10.1016/j.coal.2016.12.00449Jafta C J,Petzold A,Risse S,Clemens D,Wallacher D,Goerigk G,Ballauff M.Carbon,2017,123:440-447.doi:10.1016/j.carbon.2017.07.04650Melgar D,Zhou Q,Chakraborty S,Porcar L,Weinstock I A,Ávalos J B,Wu B,Bo C,Yin P.J Phys Chem C,2020,124(18):10201-10208.doi:10.1021/acs.jpcc.0c0101951Bahadur J,Melnichenko Y B,He L,Contescu C I,Gallego N C,Carmichael J R.Carbon,2015,95:535-544.doi:10.1016/j.carbon.2015.08.01052Shi Ce(史册),Li Yunqi(李云琦).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2015, (8):871-883.doi: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4853Fitter J,Gutberlet T,Katsaras J.Neutron Scattering in Biolog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Berlin Heidelberg and New York:Springer,2006.doi:10.1007/3-540-29111-354Jacques D A,Trewhella J.Protein Sci,2010,19(4):642-657.doi:10.1002/pro.35155Koruza K,Lafumat B,ÁVégvári,Knecht W,Fisher S Z.Arch Biochem Biophys,2018,645:26-33.doi:10.1016/j.abb.2018.03.00856Petoukhov M V,Svergun D I.Curr Opin Struct Biol,2007,17(5):562-571.doi:10.1016/j.sbi.2007.06.00957Ma Chang-li(马长利),Cheng He(程贺),Zuo Taisen(左太森),Jiao Guisheng(焦贵省),Han Zehua(韩泽华),Qin Hong(秦虹).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学报),2020,33(6s):727-732.doi:10.1063/1674-0068/cjcp200507758Jiao G,Zuo T,Ma C,Han Z,Zhang J,Chen Y,Zhao J,Cheng H,Han C C.Macromolecules,2020,53(13):5140-5146.doi:10.1021/acs.macromol.0c0078859Petoukhov M V,Svergun D I.Eur Biophys J,2006,35(7):567-576.doi:10.1007/s00249-006-0063-960Shrestha U R,Juneja P,Zhang Q,Gurumoorthy V,Borreguero J M,Urban V,Cheng X,Pingali S V,Smith J C,O’Neill H M,Petridis L.Proc Natl Acad Sci,2019,116(41):20446-20452.doi:10.1073/pnas.190725111661Han C C,Akcasu A Z.Scattering and Dynamics of Polymers: Seeking Order in Disordered Systems.Singapore:John Wiley & Sons (Asia) Pte Ltd,2011.1-98.doi:10.1002/978047082484962Zemb T,NeutronLindner P.X-rays and Light.Scattering Methods Applied to Soft Condensed Matter.Amsterdam:Elsevier,2002.1-552.doi:10.1107/s0021889803001808原文链接:http://www.gfzxb.org/thesisDetails#10.11777/j.issn1000-3304.2020.20242&lang=zhDOI:10.11777/j.issn1000-3304.2020.20242《高分子学报》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链接:http://www.gfzxb.org/article/doi/10.11777/j.issn1000-3304
  • 水源地水质重金属监测解决方案
    自然界中,有许多金属元素通过解吸作用、溶解作用或氧化作用等,进入自然水体。这些金属元素在自然水域中普遍存在,其监测采用人工方法即可完成。然而,当需要把自然水体引入城市生活用水时,要求水源地中水体的金属元素含量低至ppb级别。此时,人工方法精度低、误差大、易受偶然状况影响的缺点将导致水质监测指标不准确。Hach EZ系列在线分析仪,检测下限低至ppb级别,量程可达g/L级,可选1-8通道测量,实现模拟通讯、数字通讯、远程通讯,为地表水站等用户提供重金属等参数的在线解决方案。可测参数• 铝、铁、锰、铬、铜可测参数• 氰化物 产品性能• 优异的分析性能• 内置样品消解系统• 智能自控系统• 通过工业面板计算机控制和通讯• 带报警功能的标准4 - 20 mA信号输出• 支持以太网连接至Modbus TCP/IP协议通信• 更大的测量范围• 内置样品稀释功能• 多通道分析可测参数• 砷、镉、铜、铅、汞、[CQ1] 锌产品性能• 优异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采用溶出伏安法技术• 标准量程,可选内部稀释模块;• 智能的自动控制系统;• 通过工业面板计算机控制和通讯;• 模拟和数字输出可选;• 支持多通道分析
  • 重金属在线监测两法互补 仪器市场稳步增长
    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仪是现场自动监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在线监测仪器,该仪器市场是目前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之一。为让广大业内人士了解重金属在线监测仪技术发展情况,各品牌产品的特点,以及该类仪器目前的市场情况,仪器信息网编辑将陆续走访或采访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国内外主流供应商。   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环保监测业务部研发中心副总监项光宏。 聚光科技环保监测业务部研发中心副总监 项光宏   Instrument:阳极溶出法与光度法,未来基于哪一种原理的重金属在线监测仪会更主流?   项光宏:目前应用于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的方法主要有阳极溶出法和光度法两种,业界关于这两种方法的讨论也比较多,但往往不够全面和客观,两种方法其实各有特点。   光度法有它的优势,该方法稳定性好,仪器维护也方便,在六价铬、总铬、铜、锰、镍等重金属监测上应用得非常好;但同时其也有其局限,比如方法灵敏度不高,个别元素检测选择性不强,易受共存离子干扰。比如铅和镉的检测,光度法是基于双硫腙试剂,显色剂的选择性不理想,对很多金属离子都有响应,灵敏度也不够,无法满足低浓度复杂水样的检测。   阳极溶出法是基于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检测机理比光度法要复杂些,方法也比较敏感,重复性要比光度法略差一些。另外,仪器维护工作的技术要求也比光度法高,尤其是电极打磨维护,维护工程师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较好地掌握。尽管阳极溶出法有以上这些不足,但它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一般可达0.1-0.5ppb,能够满足低浓度水样的检测;选择性好,能够很好地同时实现铅、镉、铜的检测。这些优点很好地弥补了光度法在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检测上的局限。   对于重金属监测方法谁优谁劣,应该更全面、客观地看待。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正好形成互补,用户可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Instrument:目前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市场似乎相对“寂静“,未来是否可能会迎来市场爆发?   项光宏:结合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市场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的市场情况,个人认为“该仪器市场寂静”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重金属在线监测和常规的COD、氨氮在线监测不太一样。COD是规模以上排放污水的企业都要监控的,因此市场容量大,也比较容易估计,而重金属属于具有明显行业属性的特征性污染物,排放企业相对于COD排放企业在数量上要少很多,并且不同行业监测的重金属种类也有很大差异。从行业的比重和近年来的市场产品推广来看,国内的污染源重金属在线监测仪主要是以监测铬和铅为主。总的来讲,重金属在线监测仪的市场容量要小于COD在线监测仪和氨氮在线监测仪。   实际上相比于三、四年前,重金属在线监测仪的安装量已经有明显的增加,市场逐渐“热”起来。但因为市场容量本身相对较小,所以即便市场“热”起来了,也很难达到像COD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那样的市场规模。所以这就给人感觉这个市场比较“寂静”。事实上目前重金属在线监测仪的市场应该已经进入正轨,后续将保持一个平稳的持续增长趋势。   Instrument:有人认为,“阳极溶出法中,若采用毒性较小的铋代替汞作为电极,会导致检测下限提高,且会干扰一些重金属元素(比如铜)的检测,影响准确度。因此铋电极没有太大的应用前景。”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项光宏: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从灵敏度上来说,铋电极与汞电极是相当的,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都能达到0.1~0.5ppb的检出限水平,但是铋电极相对于汞电极就没有汞污染的风险。当然,铋电极法也有自身的局限,铋自身的富集溶出电势和铜元素有重叠,当样品中铜离子浓度过大时,就会和铋发生竞争,从而产生干扰,也就是大家提出的铋电极不太适合含铜浓度比较高的工况应用。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讲,铋电极比汞电极更加环保、安全,只要避开不适用的工况,可以很好的替代汞电极使用。   鉴于铋电极和汞电极两种方法的各自优点和局限,聚光科技同时开发出了铋电极和汞电极两种应用方案。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工况条件评估给出推荐性的方案,在保证仪器适合现场应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避免监测自身带来的二次污染。   Instrument:请介绍聚光科技重金属在线监测相关产品线情况?   项光宏:聚光科技于2009年发布第一款重金属在线监测仪,目前拥有基于光度法和阳极溶出法两种原理的检测平台,基于光度法的产品可以监测总铬、六价铬、铜、锌、镍、锰等重金属;基于阳极溶出法的产品可以监测铅、镉、汞、砷、铜等重金属。   Instrument:面对众多竞争对手,贵公司重金属在线监测仪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什么?   项光宏:面对众多的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我们通过多个层面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聚光科技的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借助公司专利的在线顺序注射分析平台,试剂非常节约,试剂消耗量为同类产品的1/5左右,按2小时1次的监测频率,500ml的试剂可以满足1个月使用。我们还同时开发光度法和阳极溶出发两种技术平台,产品系列齐全,已覆盖了国内现阶段各重点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能够满足各种行业应用。   同时,我们非常重视产品的应用研究,在产品发布前开展了大量的行业应用研究,提前验证产品对于不同工况的适用性,并发布不同行业的应用方案,比如针对六价铬监测消除亚硫酸盐干扰的方案,针对制革废水总铬监测消除高浓度COD干扰的方案等。聚光科技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的量程、通讯协议、系统集成方案,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各种特殊应用需求。   此外,聚光科技的重金属在线监测仪采用了平台化设计,同一技术原理的仪器在模块上完全一致。当客户因各种原因希望调整监测目标重金属污染物种类时,在原有的仪器上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调整(有时还需要更换光源或电极)即可切换到其他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而不需要更换仪器,可以大大节约客户经费投入。   Instrument:能否就重金属在线监测仪的仪器选型给广大用户一些建议?   项光宏:重金属监测是这两年才发展起来的,用户对重金属监测技术的了解有限,没有足够多的经验积累,不同厂商为了销售在产品宣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所以导致用户在选型时会面临许多困难。   我这里建议用户在选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充分了解与理解光度法与阳极溶出法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势;(2)多与技术专家交流,了解各个品牌的产品的特点;(3)与已经使用过此类产品的单位多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   (撰稿编辑:杨丹丹)   附录1: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fpi-inc.com   http://juguang.instrument.com.cn/   附录2:水质重金属监测仪专场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HeavyMetal.asp
  • 摩方精密和瑞士Exaddon AG微纳金属3D打印达成合作
    2021年12中旬,瑞士Exaddon AG公司与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方精密”)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摩方精密将为Exaddon AG在中国区的微纳金属3D打印设备提供服务和推广。 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6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纳3D打印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有着专业的团队和成熟的技术,以及丰富的微纳3D打印行业资源,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目前,摩方精密已拥有来自全球29个国家近850家合作客户。作为微纳3D打印的龙头企业,摩方精密主营业务是基于光固化的树脂及陶瓷浆料的打印设备,而在多年的经营中发现越来越多客户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例如需要更加精密的金属打印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更多的中国用户,摩方精密基于6年来的经验积累,在众多金属打印设备中选择了Exaddon AG的CERES,该系统是Exaddon AG公司基于电化学沉积(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技术推出的微纳金属3D打印机,可以打印超高精密金属器件,该系统非常适用于生物传感、高频通讯器件、微流控、传热和微机械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也有望在工业功能性器件的生产制备中发挥巨大潜力。 CERES 3D打印系统 “摩方精密是我们在微纳3D打印这个独特领域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摩方精密在亚太的微纳树脂及陶瓷浆料打印市场有着特别丰富的经验和积累,他们有着非常强大的市场销售团队及优质客户群体,现在与我们微纳金属3D打印相结合,相信未来可以更好地拓展微纳3D打印的市场!”Exaddon AG公司CEO Edgar Hepp说道。关于Exaddon AG瑞士Exaddon AG公司,致力于提供高精度和创新的微纳金属3D打印解决方案,力求在创新的前沿,基于电化学沉积技术的金属微增材制造技术,CERES可以在室温下以亚微米级分辨率打印复杂的微金属结构,尺寸从1 μm到1000 μm(人类的头发一般为80~90微米),并且无需进行后处理。 关于摩方精密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BMF,Boston Micro Fabrication)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高精密3D打印领域,是全球高精密3D打印技术及精密加工能力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摩方在新加坡、波士顿、深圳、东京和重庆均设有办事处,拥有来自全球29个国家近850家合作客户。有关BMF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mftec.cn网站。
  • (两会声音)中国大洋科考首位女首席科学家:加强自主创新 助力海洋强国
    “我从事深海资源和环境调查研究30年。18年前,我成为中国第一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学家;8年前,我担任‘蛟龙’号载人深潜试验性应用航次首席科学家,下潜印度洋洋底揭秘海底黑烟囱和黑暗生态系统;目前,正领衔一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聚焦深海热液成矿系统开展地学和微生物学交叉研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兼)韩喜球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段“开场白”,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紧接着拿出的一张照片更是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兼)韩喜球。屠轶钦 摄“这是我们在西北印度洋3500米水深的洋中脊上发现的活动热液区照片。那里‘烟囱’林立,虾蟹螺贝成群,周围都是多金属硫化物矿,富铜锌含金银。”韩喜球说,“这30年一路走来,我亲历并见证了中国海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海洋科研实力和水平的不断增强。作为来自海洋科研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想围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水平建设海洋强国提建议。”最近22年间,韩喜球19次出海科考,带领团队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12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命名了20处海底地理实体。丰富的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经验,让她对这一主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当韩喜球发言时,代表们高度专注,会场鸦雀无声,记者提笔记录的速度在加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我听后深受鼓舞。”在韩喜球看来,“创新是答题的关键”。韩喜球认为,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激发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中国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所需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常规的海洋探测观测仪器,如温盐深剖面仪仍依赖进口。这一方面因为海洋调查成本较高,为确保调查数据资料可靠,用户宁愿花高价购买国外的成熟产品,而不愿意试错新研制的国产仪器装备。另一方面,企业也不敢直面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得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得到转化和应用,‘造不如买’观念盛行,新研制的国产海洋仪器装备缺乏市场。”韩喜球介绍。基于新兴海洋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市场尚需培育的现状,她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自主创新的沃土需要一系列举措来培育。韩喜球同时建议,要建立完善的认证和监管体系,提高国产海洋装备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优化创新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宣传等措施,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热情,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和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
  • 飞纳电镜助力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成立大会
    2018年6月20 - 22日,“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电冶金高端论坛”在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宣布了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正式成立,由李晶教授任秘书长。大会由朱荣教授主持,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教授做了主题为“中国电冶金的发展”的大会报告,报告回顾了电冶金行业的发展历程,既有在奋斗中前进的历史,又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现状,并且对行业对光明前途做出了预测。大会宣布电冶金分会正式成立分会成立大会圆满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家科研、企业单位的一百多位代表进行合影留念,并展开了分会第一次会议及讨论,明确了电冶金行业每位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决心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冶金技术发展以及绿色冶金之路做出自己的贡献。与会代表合影电冶金是电化学技术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指利用电能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回收和精炼金属的冶金过程。包括电炉冶炼、熔盐电解和水溶液电解等。主要流程是将矿石经焙烧、粉碎等处理后,用酸(如盐酸、硫酸)或碱(如硫化碱,即硫化钠加氢氧化钠)、盐(如硫酸亚铁)等,将矿石中的金属盐进行溶解,再对这种含金属离子的电解液进行电沉积加工。这时采用的阳极是不溶性阳极,而从阴极上获取金属材料。电冶金方法的采用,特别是电弧炉炼钢和熔盐电解炼铝是近代冶金技术的重大进步。与火法冶金比较,电冶金具有制品纯度高,并且能处理低品位矿石或复杂多金属矿的优点。大会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冶金行业方兴未艾,企业与科研单位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企业生产发展中需要考虑的的重要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学院是业内的科研领域的重要领导者之一。目前学院内已经引进两台飞纳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铸坯质量控制的检验和钢铁夹杂物的观测。用户认为,飞纳电镜适应性强,对实验室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并且操作简捷高效。针对于电冶金行业样品测试量很大的特点,飞纳电镜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飞纳台式扫描电镜 Phenom XL 具有超大样品室,能够同时放入 36 个样品台。并且抽真空仅需20秒钟,极大地加快了实验效率,对科研和生产都有重要作用。工程师为大会老师介绍飞纳电镜
  • 为亚洲食品生产商优化金属检测效果
    升级后的梅特勒-托利多 ASN 9000 提高了污染物检测效果、灵活性和生产线效率 2012 年 7 月 ,梅特勒托利多推出了新型 ASN 9000 金属检测机,采用梅特勒托利多 Profile 检测头技术。ASN 9000 系列结合了多种可调超高频率技术,提供最高水准的检测性能,确保所有类型产品都能获得最佳检测效果,包括高水分含量和金属薄膜包装产品。ASN 9000 符合全球食品安全倡议 (GFSI) 标准,包括英国零售商协会 (BRC)、国际食品标准 (IFS) 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FSSC) 22000,确保食品生产商满足甚至超过法规要求,降低产品召回风险,有助于产品出口。 为提高检测灵敏度,ASN 9000 采用强大的两级灵敏度增强软件算法。这一先进的系统将金属污染物产生的微小信号,从产品本身产生的信号中分离出来,并将这些微小信号放大到可以被检测到的程度。增强的放大率能够检测到所有类型的金属,包括干燥或高水分含量产品中的铁、非铁和不锈钢。通常,具有这些特性的产品会带来&ldquo 产品效应&rdquo ,因为它们对金属检测机灵敏度的影响与一片金属带来的影响相同。 ASN 9000 软件所具有的一次通过自动设置程序,能够在几秒钟内对产品完成编程。产品记忆功能最多可存储 100 种设置,确保处理多件产品的用户仅用一台金属检测机,就能够轻松检测整个产品系列。用户还可以对 ASN 9000 进行相应设置,在所有类型的金属中着重检测某一种金属。 梅特勒托利多销售经理 Jonathan Richards 解释说:&ldquo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亚洲的食品生产商在寻求更加灵活的生产线,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国际市场中与竞争对手一搏高下。ASN 9000 让我们的客户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无需牺牲产品检测精确度&rdquo 。 该系统的全彩触摸屏人机界面 (HMI) 菜单易于操作,拥有十二种语言,包括六种亚洲语言,减少了操作机器所需的培训量。 我们会为您的 ASN 9000 提供梅特勒托利多 800 系列和 1200 系列自动传送机系统。这些传送机采用不锈钢结构,包括平面式传送带和模块化传送带两种选择。传送带速度完全可调,并且可以通过 HMI 进行控制,简化了操作。无需工具,就可以将传送带取下清洗,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检测不同高度的产品。 ASN Profile 密封检测头能够达到 IP69K 高压清洗防护等级,能在恶劣环境中使用。卫生设计使产生积灰的可能降低,可以轻松快速地进行清洁。检测头紧凑的结构最大程度减少了 ASN 9000 系统的占地面积,易于安装并且节省生产线空间。 为支持尽职调查并自动保存记录,可以在 ASN 9000 上使用 USB 端口选件下载操作数据,同时,可以通过以太网,满足生产商将检测设备应用于更加复杂的工厂管理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诸多自动剔除选件可供选择,确保所有受到污染的产品都能从生产线中剔除,进一步提高效率。ASN 9000 系统适用于梅特勒托利多定制 IPac 安装和验证文档包,为符合食品安全法规需求进一步提供支持。 关于梅特勒-托利多 梅特勒托利多是食品和制药行业金属检测与 X 射线检测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金属检测机与 Garvens 自动检重秤及 CI-Vision 共同成立了梅特勒托利多的产品检测部门。 有关 ASN 9000 系统或者有关金属检测流程与技术方面的更多内容,请致电 4008-878-788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ad@mt.com 与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部门联系。 关于梅特勒托利多的一般信息,请访问:http://www.mt.com/pi
  • 海底寻宝丨喷金吐银的神奇“黑烟囱”
    导读约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里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热液硫化物(Volcanogenic massive sulphide ore deposits, VMS)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上世纪科考发现海底存在大量类似火山喷发的热液异常区,其周围区域存在多种金属矿产和新生物群落,俗称“黑烟囱”。借助岛津电子探针(EPMA)高灵敏度特性,在某批采集于我国专属海底矿产资源区的热液硫化物中,成功探测到微量贵金属Au-Ag包裹体,为其科研和开采价值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海底神奇“黑烟囱”伴随着人口激增、工业高速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索取成指数级增长。然而,陆地资源日渐匮乏,于是人类开始把目光投向更为广袤的海洋。海洋矿产资源种类丰富,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等。 上世纪60年代,科考发现海底的热液异常,随后又观测到大量正在喷发的海底“黑烟囱”,以及在其周围形成的大量多金属软泥及冷却结晶形成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包含有Cu、Zn、Mn、Co、Ni等,及Au、Ag、Pt等贵重金属元素,并观察到大量新生物种群。 “热液硫化物”主要出现在2000米水深的大洋中脊和断裂活动带上,是海水侵入海底裂缝,受地壳深处热源加热,溶解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的烟雾状的喷发物冷凝而成的,被形象地称为“黑烟囱”。 这些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喷“金”吐“银”,形成含有铜、锌、铅、金、银等多种元素的海底矿藏,具有极高的开采意义。据科学家初步估算,仅红海中的热液硫化物中就有铁2400万吨、铜106万吨、锌以及伴生的铅、银和金290万吨。“热液硫化物”已成为国际日益关注的海底矿藏。 矿物中贵金属的电子探针测试特点贵金属之所以贵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资源相对稀缺,天然形成的矿物中贵金属含量很低,所以对测试仪器的灵敏度要求极高。 岛津电子探针通过配置52.5°的高位特征X射线取出角以及兼具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同一4英寸罗兰圆的全聚焦分光晶体,使之在对微量贵金属的测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岛津电子探针分析热液硫化物中贵金属由于微量贵金属的直观分布表征对仪器的测试灵敏度要求较高,此处使用岛津电子探针EPMA对在我国某专属海底热液活动区取样的热液硫化物中元素分布特征进行面分析。 热液硫化物矿物被散射电子像及S、Zn、Fe、Cu元素面分布图 S、Zn、Fe元素面分布图显示,该热液区硫化物矿物主要由闪锌矿、黄铁矿为代表的复杂Zn系列和Fe系列硫化物构成,包括一些黄铜矿(Cu-Fe-S系列)包裹体,且同一矿物颗粒不同位置成分差异较大;在闪锌矿中发现了Fe的异常分布带。 热液硫化物矿物中微量Au、Ag的元素面分布特征 Au、Ag元素面分布图显示,闪锌矿边界存在Au-Ag包裹体(背散射电子像中白亮颗粒);研究表明,包体金一般包裹于其他寄主矿物,寄主矿物主要是闪锌矿和黄铁矿,此处为含铁闪锌矿,经溶蚀作用后被暴露于闪锌矿晶体边界。 热液硫化物矿物中微量Au、Ag的元素确认 关于包体金的形成机制,有些学者认为硫化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富金流体中吸附Au+,在硫化物的表面被还原从而生成包体金。也有学者认为包体的形成是因为Au含量超过其在寄主矿中的溶解度极限,或是从准稳定态的寄主矿中析出。 结语借助岛津电子探针对某处的热液硫化物进行分析,发现了微量贵金属Au-Ag包裹体,显示其经溶蚀作用后被暴露于闪锌矿晶体边界。说明了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开采价值,也验证了岛津电子探针在测试微量元素方面的高灵敏度特征。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应用丨食品和水产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的预处理方案
    海水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如何运用科技,更好地保障食品和水产品的饮食安全?本文以“水中人参”——鳗鱼为例,参考《GB 5009.2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用微波消解对鳗鱼进行前处理,可完全消解样品,所得消解液澄清透明,便于进行鳗鱼中金属含量的检测,保证其安全性,适用于硼钠镁铝钾钙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等众多金属。仪器和耗材1.仪器样品预处理加热仪:XT 9825微波消解仪:XT 9930样品消解1.称样加酸取绞碎的鳗鱼约0.8g(精确到 0.001 g)于高通量版消解罐中,加入5mL HNO3、1mL 过氧化氢。2.微波消解旋紧盖子将消解罐放入微波消解仪中,选择高通量模式,进行消解。3.赶酸冷却后取出消解罐,再放置于XT 9825中于100℃下赶酸30min,用水定容。4.消解结果定容后观察到样品已消解完全,溶液澄清无沉淀。图4 鳗鱼消解结果实验注意事项1. 消解罐内液体量不低于5mL。2. 消解罐使用前应泡酸,洗净,晾干,以除去本底干扰。3. 称取样品时避免样品附在壁上,若沾到壁上需冲洗下去。4. 加酸后若反应剧烈,静置一段时间等反应平息再进行下一步操作。5. 预消解时若样品冲出消解罐,需重新称取样品进行消解。6. 预消解时若样品反应剧烈,可加入1ml水。7. 装消解罐时先从外圈开始放,消解罐对称放置。结果与讨论1.试验样品类别为鳗鱼,取样量为0.5g-1g,采用硝酸及过氧化氢进行消解,最高实验温度190℃,样品消解完全,溶液澄清透明。2.采用XT-9930密闭式智能微波消解仪能同时进行42个样品的消解,做样通量高;消解全程约1h,提高了工作效率。样品消解完全,消解效果理想。
  • 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碰撞中推进
    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要及时与业界、用户及各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沟通,以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及时转化、应用。 酸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地寸草不生。 矿业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软骨病、砷中毒、癌症……种种痛苦的病症正悄悄地袭击越来越多的人群,包括皮肤病、肝病也成为一些地方的常见多发病。在这些灾难背后,隐藏的是矿产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废渣、废水污染,如果不及时治理,其危害将更加严重。”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地表环境化学过程与健康实验室和“863”计划重点项目“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项目办公室,在京联合召开的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暨“863”重点项目进展研讨会上,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党志教授概述研究成果时说了上述这段话。 国土资源部耕地司土地开发整理处处长卢丽华介绍,据估算,中国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和废弃的土地有近2亿亩,其中因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近一半。有些100多年前开采过的矿区,当地老百姓至今还因污染深受其害。由于被破坏土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人地矛盾激化,生态环境恶化,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下降,在部分地区,耕地被大量破坏,一些人陷入“无房可住、无地可种、无岗可上、无水可用”的困境,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矿业污染已成为一个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矿产开发污染常常伴随着重金属的污染,污染生态系统包括水体、土壤和大气。矿冶活动导致土地污染事件频频发生,比如,浙江有万亩连片农田受镉、铅等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能力。” 作为“863”计划重点项目“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介绍,单从金属矿产来说,我国金属矿产丰富但品位低,矿山有28万个,矿石总产量50.8亿吨,矿业产值29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1.7%。其中,砷、镉、铅、铜是矿产中常见的伴生元素,在采冶过程中容易进入周围环境。 矿业活动导致的土地污染并不仅仅是矿山周围的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区域性环境问题。有研究表明,矿区砷、铅、镉等重金属可以长距离迁移,导致20~60公里的农田受到严重污染。 矿业活动导致的重大中毒事件也不鲜见:2007年,湖南冷水江市铅锌矿尾砂库泄漏,铅、锌、镉、砷等超标,致使冷水江市及下游新化县城停水;2006年,甘肃徽县铅冶炼活动致使附近2000名居民铅中毒,周边土地和农作物遭受严重污染…… “我国矿业污染土地亟待复垦和修复。采矿占用、破坏土地743万公顷,每年递增4万公顷,但矿山土地复垦率仍不足10%;我国大型金属矿山进入集中闭坑期:26%铜矿、40%铅锌矿已经闭坑或接近闭坑,如果不进行复垦或修复,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 陈同斌表示。 污染土地修复面对极大社会需求 “某化工厂严重污染,搬迁后导致土地无法利用,甚至达不到标准无法作为建设用地,一房地产企业拍卖得到这块土地,但需要附加1亿元进行修复。土地的污染问题也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限制因素,现在也有公司跟我商谈希望推荐合适人选帮助他们做土地污染修复工作,社会对这方面科研人员的需求很大。”陈同斌介绍。 1998年,陈同斌带领其研究团队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了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蜈蚣草含砷比普通植物高数十万倍,并且生长快、生物量大;2001年,他们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修复基地;随后又在广西和云南建立了砷、铅等重金属污染及酸化土壤修复的示范工程,建立了超富集植物与经济作物间作的修复模式,做到边修复污染土壤、边开展农业生产,推动了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陈同斌介绍,“十五”以来,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得到快速发展。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单位至少超过200家,从业科技人员和研究生数百人,一批大型环保企业也开始涉足此领域的产业化工作。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列入“863”计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联合了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山大学、北京矿冶总院等14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试图通过多单位协作、多学科交叉,构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平台,并通过建立修复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技术成果除不断得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之外,这些理论和技术成果也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比如,2007年,就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态系、越南科学院环境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中心)的所长和多位专家,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访问交流相关研究进展。 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交流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和矿山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陈同斌介绍,解决矿山土地污染问题的总体考虑是,对于重度污染土壤,通过固定或钝化技术控制重金属扩散;中度污染土壤,通过重金属去除技术、蜈蚣草等植物修复技术来改善;大量污染土地是轻度污染,要采取防止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阻隔技术,比如对于镉污染土地,施用磷肥、选中适宜的作物类型或者作物品种,就可以防止它进入食物链。 陈同斌领导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项目团队正在开发富集多种重金属的植物富集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表现为复合污染,通过多金属超富集植物材料的筛选、鉴定和培育,建立多金属联合修复技术,可以达到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的目的。 植物修复收获物可以安全焚烧与资源化利用,收获后的超富集植物焚烧后,灰渣或烟尘中重金属含量可达10%以上。借鉴冶金技术等化工技术可回收有价金属或开发其他产品,进行植物采矿,有些植物对矿的富集量甚至比原矿还要高。 “目前,特别重要的问题是需要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规范。”陈同斌表示,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目前污染土壤修复的相应技术规范的缺乏,限制了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但也不排除这种土地修复技术并不被外界所了解的情况。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仁芙不时遇到地方要求申请更多建设用地指标的情况,理由之一是有些土地已经污染,他们没有处理技术或者处理效果不好。“既寻求发展,又保护耕地,使我们面对很大压力,修复技术为18亿亩耕地的保障看到了希望。技术还是急需的。希望专家们在耕地保护、土地复垦尤其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多作贡献。”刘仁芙表示。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司处长张山岭介绍,相比较而言,对于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方面面,研究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显性的水、大气的污染。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十七大已经把土壤和水、大气并列作为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三大问题。 科技部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书军博士建议,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要及时与业界、用户及各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沟通,以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及时转化、应用。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各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司产业处处长刘海波表示,仅仅从他们科技司的情况来看,对土壤修复和治理的投入越来越大。“我们希望研究成果能及时反馈过来,为管理提供更多科技支撑,同时希望得到针对环境管理的有意义的建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