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鉴定分析

仪器信息网鉴定分析专题为您整合鉴定分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鉴定分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鉴定分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鉴定分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鉴定分析话题讨论。

鉴定分析相关的资讯

  • 质谱进行微生物鉴定的优劣分析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质谱技术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质谱技术在临床中快速鉴定细菌的成果颇为显著。近年来,全国各大检验室大力引进前沿的检测技术,主要针对微生物领域进行精准检测,质谱技术检测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程序自动化和结果准确率高的优点,能够有效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此外,质谱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基于此特点,该技术应用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总而言之,质谱时代已经到来,打破了传统的微生物鉴定局限,为我国的医疗临床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质谱技术的应用原理及优势大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质谱技术的工作原理很复杂,主要是对被检测的标本离子质荷比进行详细测定,采用标本与激光辐射基质混合点相结合形成结晶的方式,力争将标本通过基质分子吸附的方式将其电离,形成完全不相同的带电离子。同时,在带电离子的动能加速下,快速形成聚焦,从而进入质谱技术分析仪器科学分析。在微生物的检验中,质谱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优点在于检验时对标本的要求很低,不像传统的检验需要将标本进行分离甚至是提纯,质谱技术可以直接进行点样。与此同时,质谱技术检验微生物的准确性非常高且操作方便快捷。二、质谱技术在鉴定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一)细菌鉴定检测质谱技术应用于临床检验时可以对原始的样本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已经分离的纯菌落进行检测。实践证明,临床检验标本时采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测,其标本可以是原始样本,还可以是通过相关技术已经分离的纯菌落。临床上,质谱技术在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进行检验鉴定时,其检验结果的准备性很高,但是,同样的标本采用原始检验方法进行对比,其结果相差很明显。在用原始方法与质谱检验方法检验革兰氏细菌的结果对比中,质谱技术检验结果明显比原始技术检验结果准确度高,同时采用质谱技术检验获取结果的时间更短,二者检验结果的差值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除此之外,质谱技术在细菌鉴定检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即能够将相同或相近的菌株准确区分开,从而快速鉴定出多种细菌的不同类型、各自的属性及种类等,最主要的是其准确率相当高,能够达到90%-95%左右,此外,在细菌鉴定中还有发现新型病原菌的可能。(二)真菌鉴定检测针对于真菌鉴定检验,质谱技术检验结果对比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精准率。在二者的真菌鉴定检测结果中,质谱技术检验结果要明显比传统检验方法更准确,且检测时常较短,其检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的存在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因为真菌本身很干燥,不轻易挑选菌落,这种情形能够导致靶点涂菌分布不均匀,再加上检验人员如果在涂菌时涂得过薄,最后影响结晶不能完好形成,基于此特点,原始方法鉴定真菌,其鉴定检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差异是非常大的。(三)药物敏感性检测临床上,质谱技术还可以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而且针对于药物敏感性的检测,质谱技术检验结果用时要比传统技术短很多,可以大幅度降低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本。质谱技术与传统技术在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中,除了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外,在检测范围上也有所不同。传统技术检验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够检测极少数的细菌,而质谱技术恰恰相反,可检测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具有检测人工成本低和资源节约的作用。三、质谱技术的发展前景临床上,血液感染时一种十分严重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疾病经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但是由于抗生素使用的不规范,加上不间断的侵入性治疗方案陆续实施,导致每年因血液感染的发病机率持续升高,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在过去应用传统的方法检验临床数据时,血培养鉴定结果经常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而严重影响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质谱技术应用在微生物检验上,解决了以往医疗上的大难题。大量的临床数据研究结果指出,根据目前的医疗科学技术能够把血液中的致病细菌大量提取出来,然后应用质谱技术检验细菌,对比之前的平板培养技术,其结果更加精准且耗时短。专家指出,有相关学者利用常规技术和质谱技术鉴定血培养结果,得出针对于血培养结果的鉴定还是质谱技术更准确、更快速,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四、质谱技术存在的缺陷目前,在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中,质谱技术有着诸多优势,对比传统的检测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检验结果精准且用时很短,同时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程序自动化的特点,但是在临床大量的实际检验中,质谱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值得相关人员去大力研究。临床上,质谱技术是无法精准检验结构较为特殊的微生物菌种,例如罕见的菌种、新出现的菌种、复杂混合的菌种或与图谱极为相似的菌种,在检验结果上存在着一定误差。质谱技术检验细菌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目前已有的数据库并不完善,现有数据库中已有的标准菌株图谱是有限的,质谱技术的数据库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完善,因此在微生物鉴定的结果中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更无法对新型菌种和特殊菌种进行准确鉴定。除此之外,由于质谱技术刚刚在国内兴起,是一项新型高新技术,在微生物鉴定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比较强,因技术员的相关知识匮乏、器械不充足或检验手法不熟练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检验结果形成一定的差异,导致结果不准确。同时,质谱技术检验微生物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法,检验时需要采购相应的仪器,价格高昂的检验仪器导致市场推广难以进行。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其中,作为重要的鉴定技术之一,微生物鉴定技术可以帮助医疗人员进一步实现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合理理解与充分认识,基于此,医疗工作者在临床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相关结果对于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质谱技术在我国临床微生物鉴定工作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从而受到了广大医疗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总的来看,与传统微生物鉴定技术相比,质谱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微生物鉴定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更好地应用该技术为医疗行业服务,相关研究人员仍需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合理做好对于质谱技术的探索与改良。
  • 我国木材鉴定开始使用分析仪器技术
    现行国家标准《红木》GB/T 18107-2000,其中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材质鉴定上的不够精确。由于鉴定技术的制约,全世界在树种鉴定上鉴定到&ldquo 种&rdquo 的准确性尚不足,所以有规定,鉴定机构对于红木材质只出具到&ldquo 类&rdquo 的报告。这就让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利用这一点在同类木种间大做文章,同时,这也成为了《红木》国标始终被攻击的把柄。 虽然目前红木的鉴定报告只能出具到类,但这并不代表目前我国的红木材质鉴定技术就只能鉴定到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技术被运用在木材鉴定上,给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依据。笔者通过翻阅相关论文与文献,大致了解到目前红木材质鉴定技术的方法与研究方向。 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 《红木》GB/T 18107-2000中提到红木的识别和区分方法是:&ldquo 主要是以简便实用的宏观特征(如密度、结构、材色和纹理等)为依据,辅以必要的木材解剖特征来确定 其属种。本标准所依据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均保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标本室。&rdquo 可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传统的红木材质鉴定方法,也是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交趾黄檀实木横切面 宏观识别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心边材、生长轮、导管、射线与轴向薄壁细胞的大小及排列方式等宏观解剖特征及表观特征,同时结合材色、纹理、结构、花纹、 气味、质量和硬度等进行综合判断;微观识别则是通过切片机将样本制成切片再置于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各类细胞与组织的形态与排列,与已经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的切片进行比对,确定木材类别。 檀香紫檀木材微观构造照片 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的方式需要识别者具有丰富的木材构造特征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科学基础上的。但是识别木材是一件复杂的事 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会偶尔看错眼,因此会出现在两家不同的木材检测机构,同一样本检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这种鉴定方式受人为的主观影响非常大。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能量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用于木材树种识别的是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处理技术,是对从样本表面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取样本的三分之二,采用软件独立建模分类(SIMCA)和偏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mdash DA)进行建模,对剩余的三分之一样本进行判别。由于各树种木材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一类别木材的近红外光谱具有相近 的吸收峰和吸收强度,不同类别的木材则有明显不同之处。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木材树种分类效果明显,尤其对红木类木材的分类,与红木标准基本一致。 4种红木的HPLC指纹图谱,LSHHT为卢氏黑黄檀,DFHHT为东非黑黄檀,DGZT为大果紫檀,YDZT为印度紫檀 目前,国内外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上均取得不同进展。2003 年,日本专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了8 种木材,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进行研究。2007年,江泽慧、杨忠等人发表了《红木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论文;2012年,江泽慧、杨忠等人又作了《红木 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一文,在八类红木样本表面分别采集10条光谱用于红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相关方法可以将八类红木分成相应的类别,并能更直观地展现 八类红木的区别,这为红木的鉴定或识别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2010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已建立了20余种木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 并申请了红木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方法的发明专利(20061014962310),但是该项技术还需更多的木材标本光谱数据,建立更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加 速其商业化应用。 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红外光谱处理技术,主要是研究红 木样本的指纹图谱,选取特征吸收峰,计算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等指标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在2012年张方达等人著的《基于红外光谱法的红木木材类区分与真伪鉴 别》论文中,其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利用中红外光谱,通过与杨木木质素的相关系数不同,对七类红木木材进行区分。同时对于两种珍贵的非红木类木材:榄仁木和亚 花梨木与外观相似的紫檀、黑酸枝、香枝木应用中红外光谱进行了客观、快速的真伪辨别。 ZT、HL、HI、HO、WM、TW、JC和XZ分别代表《红木》国标中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乌木、条纹乌木和鸡翅木八类红木的近红外光谱 除此外,还有如气相色谱&mdash 质朴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HPLC)&mdash 质谱联用技术等色谱指纹图谱方法,2012年沈明月等人的 《基于HPLC技术及模式识别方法鉴别四种红木》、2013年罗燕的《四种红木抽提物的FTIR与GC&mdash MS指纹图谱鉴别研究》都有提到用相关方法鉴别红 木种类。 以上几类均为化学方法,有些方法已经可以鉴定到种,但是目前均处于研究阶段,还无法大规模推广和投入使用。 DNA标记技术 在《品牌红木》2014年3月刊上,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研究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秘书长殷亚方也撰文提到了DNA标记技术有望解决红木鉴定难题。 因木材树种和产地不同,其DNA也不同,是某种木材所特有的,对基因组序列差异的比较研究无疑为木材分类和鉴定提供了最本质的依据。2007 年,德国林业研究所已利用DNA 标记技术,成功进行了6种杨树木材的识别。目前,国内DNA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活体树木鉴定的技术已经成熟,然而,从经过长期存储、高温干燥或机械加工等 一系列处理后的木材以及成品家具木材中却难以提取高质量的DNA,因为木材组织中的DNA已经发生严重降解。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从干燥和加工后 的木材树种中提取DNA 的技术已有突破。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的木材DNA识别新技术实验室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建立木材DNA 标记信息数据库。但是实现DNA 标记技术的商业化运用,还需要各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 以得到更多重要树种和木材的DNA 标记信息及相关的数据库。 此外,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有望鉴别红木原产地。届时,红木不仅可以鉴定到种还可以鉴定原产地,让红木信息更透明化。 结语 目前,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的方式还是鉴定红木材质最常见、最具可操作性的方式,中国林科院也在不断完善红木树种木材标本。据笔者从最新的《红木》国标 征集意见稿中发现,其已经在草案中,补充完整了《红木》GB/T 18107-2000标准中原来没有的毛药乌木、白花崖豆木的三切面显微结构照片,让检测更有据可依。 诚然,如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等化学方法以及如DNA标记技术等遗传学方法因为需要更专业的设备以及更专业的操作人员,再加上技术还不够成熟、投入的成本过高等 因素,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无法实现普及。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些方法客观、高效,鉴定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小,也更准确,发展前景可观。就像我们想不 到短短几年时间,智能触屏手机快速地淘汰了键盘手机占据我们的生活一样,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也许用不了多久,红木材质就能轻松鉴定到种,更简单、成 本更低的技术被运用到材质鉴定中,让红木可以名正言顺、明码标价地进行买卖。 (原标题:木材鉴定技术知多少)
  • 岛津特色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助力白酒品质提升
    中国白酒特有的纯粮固态蒸馏工艺,使得白酒组成非常复杂。粮食中的淀粉经堆积糖化、窖池发酵,转化为基酒中丰富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酱香型白酒古法酿造过程中采用七次蒸馏取酒的坤沙工艺,又使得发酵的过程不断深入,风味物质不断累积。基酒窖藏经历岁月的洗礼,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继续着它的化学变化,老熟、生香、生酯,最终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白酒特有的空杯留香现象表明白酒中存在大量非挥发性成分,是影响白酒口感的重要物质,共同构成了白酒口味的骨架成分,而这些成分用气相色谱等传统的技术手段是难以分析的。相比于挥发性物质,白酒中非挥发性物质含量低,无论在提取、定性与定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白酒特有的纯粮固态蒸馏(图片来自网络) 以茅台等知名品牌白酒为研究对象,基于岛津液相色谱-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仪LCMS-QTOF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开发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该系统将应用于白酒香型鉴别、名优白酒真假鉴别及口感调制等领域。 白酒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 岛津公司与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程劲松主任团队通力合作,联合推出白酒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专利申请号:202110118801.8)。该系统基于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LCMS-QTOF和三重四极杆型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分别开发了液相色谱质谱高分辨MS/MS特征质谱图库和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包。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仪(左)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右) 口味物质鉴定系统可对白酒样品进行高分辨质谱数据采集和定性识别,可与白酒MS/MS特征质谱图库进行检索匹配打分。白酒分析系统预制口味物质内标法工作曲线,使用者仅需购买7-羟基香豆素和水杨酸两种内标物,即可实现半定量,降低了检测成本。每种化合物下提供1~6个MRM离子对条件,供不同香型白酒检测时进行优选。 45种口味物质MRM检测色谱图(250 µg/L) 白酒口味物质鉴定系统包括氨基酸、醛类、生物碱、腺苷、有机酸和酯类等共计45种口味物质的中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CAS编号、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图。白酒口味物质分析系统采用LCMS-TQ配合ESI电离源,建立上述口味物质的定量测定方法,包括化合物的分离条件、色谱柱和MRM质谱检测条件。 白酒MS/MS特征质谱图库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高分辨MS/MS特征质谱图库和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包,无需设置优化分析方法参数,可快速鉴定出不同香型白酒中普遍存在的45种口味物质及其半定量结果,用科学方法提供客观的评价结果。该系统将应用于白酒香型鉴别、名优白酒真假鉴别及口感调制等领域。
  •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鉴定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对过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MFBRA)”组织了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委员会由北京化工大学刘振宇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郭占成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张经华研究员、北京石油大学孙国刚教授等10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鉴定会由中科院计划财务局成果专利处处长杨兴宪博士主持,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鉴定会。 鉴定会现场   鉴定程序包括项目负责人做研究技术报告、仪器演示、专家宣读测试报告、用户做使用报告、专家质疑、专家委员会讨论鉴定意见及宣读鉴定意见。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并严格审核了该项目的科技查新材料、用户使用报告及证明、商业化推广情况报告等材料,并对“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整套仪器进行了现场考察。 项目负责人许光文研究员做研究技术报告 专家组现场考察   经过鉴定委员会专家的质询与充分讨论,一致形成以下鉴定意见:   1、研发单位提供的鉴定材料齐全,翔实可靠。   2、该成果首次利用微型流化床作为反应器构建了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同时,利用流化床反应器有效抑制扩散影响,实现了反应物快速加热 通过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和集成脉冲微量反应物进样,实现了流化床中气固反应的等温微分化,研发了定点温度下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等温微分测试方法与仪器,填补了快速升温下等温微分反应测试仪器的空白,所求算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更加趋近本征反应特性。   3、研制的微型流化床分析仪紧凑实用、操作性强,配置合理。测试表明:性能稳定、数据重复性好。   4、该分析仪器弥补了以热重为代表的气固反应分析仪加热速率低、扩散影响大等不足,丰富了气固反应分析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环境、生物等领域。   专家组还建议,该成果创新性强,研制的仪器属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尽快加强该仪器的集成和产业化。   微型流化床分析仪(MFBRA)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新型气固反应测试与分析仪器。该仪器填补了气固反应等温微分测试方法与测试仪器的空白,具有快速升温、测试结果趋近反应本征、易于操作,重复性好等特点。在2010年“第八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0)上,微型流化床分析仪(MFBRA)荣获了自主创新金奖,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荣获自主创新金奖   先进能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装备亟需强化——访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书预订:《常用中药化学鉴定》、《农药分析》(第四版)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为读者提供最快捷的购书通道,仪器信息网与化工出版社合作,独家推出“仪器分析类重点图书预订服务”。与传统的购书渠道相比,本网的“图书预订”服务可让您在书店上架前20天左右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新书,同时免去了您的奔波之苦,坐在家中即可轻松买到好书! 本期我们提供两本新书的预订,请您阅读以下新书信息,并把您需要的“图书名称”、“册数”、“付款方式”、“取书方式”以及您的详细信息(“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发送给我们,或者访问仪器书店的新书征订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book/new_book.asp)并在线提交订单,在收到我们的确认Email后,按照本网提供的付款方式预付书款。我们将在您预订的图书出版后第一时间将书发给您。 新书一、《常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ISBN7-5025-6677-5/O• 98,陈玉婷 杨云 王英华 等 编著,B5平膜,273页,计划2005年5月出版。 定价:36 元内容简介:为改变关于中药鉴定方法学的著作很少的状况,化工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本书为其中的一册,是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的中药化学鉴定部分,将中药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分类,收载常用中药256种。本书详细介绍了含有生物碱类、苷类、香豆素类、醌类、黄酮类、强心苷类、皂苷类、萜类、挥发油类等9类化学成分的中药鉴定,还介绍了含其他化学成分,如有机酸类、昆虫变态激素、氨基酸、蛋白质和酶、多糖、鞣质、木质素类、酚类的中药鉴定,以及主要动物药类及矿物类中药的化学成分鉴定。对于每一种中药,都从来源、化学成分、定性鉴定、定量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鉴定方法与鉴定特征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可作为从事与中药鉴定有关的从业人员,也可作为中医药类和医药类专业的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执业中药师的培训教材,亦是医药行业的各层次管理人员的良好参考书。 新书二、《农药分析》(第四版) ISBN7-5025-6614-7/TQ• 2152,张百臻 主编,大32 纸精,566页,计划2005年5月出版。定价:55元 内容简介:《农药分析》第三版于1988年出版后,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屡次重印。第四版则在内容上作了超过60%的更新,包括农药品种的更新和分析方法的更新,力求采用当代最新分析测试技术并与国际接轨,调整了章节编排方法,在有效成分分析方法之下直接按农药通用名称的汉语拼音字母编排。整理编写了当前常用农药品种200多个,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列入了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收集了45个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物理化学指标的测试方法。书后附有英汉农药通用名称索引、剂型名称及代码、常用农药分析术语缩写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农药分析、质量监督的人员,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取书方式有三种: 1. 上门取书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无额外费用; 随到随取2. 快递/EMS北京市内:快递费5元/本;1个工作日送达省会城市:快递费12元/本;1-3个工作日送达其它城市:EMS 费30元/本;3-4个工作日送达3. 挂号邮寄北  京:邮费4元/本;4-5天寄到省会城市:邮费5元/本;5-7天寄到其它城镇:邮费5元/本;7-10天寄到付款方式有3种:1. 银行转帐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海淀支行二里庄储蓄所 卡  号:9558800200201456999   户名:田彩岚2. 邮局汇款汇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收 款 人:田彩岚 邮编:1000883. 上门付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请您付款后发Email或打电话给我们,讲明您的姓名、预订图书数量及总金额,以便及时查帐电 话: (010)51654077-13   传真: (010)51654077-26    联系人:田彩岚   Email: VIP@instrument.com.cn特别声明:1.本业务系化工出版社委托本网开展,出版社自身并无此业务,请勿直接向出版社预订图书。2.预付书款帐号仅限以上“付款方式”中提供的帐号和户名,若因订户的疏忽造成损失,由订户自行承担。3.以上信息如有变动,以仪器书店http://book.instrument.com.cn公布的为准,欢迎随时上网查询。
  • 发改委批复8个分析鉴定实验室建设项目
    p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推进《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顺利实施,近日,发改委批复了矿山事故与职业病危害分析鉴定实验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设完善煤矿瓦斯事故分析鉴定实验室、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灾害事故分析鉴定实验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分析鉴定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以提高矿山事故调查取证和结案的时效性与权威性,提升职业病危害分析鉴定能力,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p
  • PDF数据库功能介绍—全图分析法鉴定非晶物相
    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出版发行的标准衍射卡片即PDF(Powder Diffraction Files)卡片数据库,主要用于结晶材料的物相鉴定和定量分析。最常用的粉末衍射法鉴定物相的基本方法称为Hanawalt Method,该方法鉴定物相的主要思路是收集粉末材料的XRD图,抽取物相衍射峰的d-I列表(d:晶面间距,I为衍射强度),利用XRD图中的三强线作为检索依据,通过比对标准PDF卡片库中收录的物相的标准衍射数据来确定可能的物相,随后再将XRD图中其余的衍射峰与PDF卡片中的衍射峰进行比对,确定XRD图中物相的种类[1]。图1:标准PDF卡片示意图图2:利用PDF卡片鉴定结晶物相 对于结晶性比较好的材料所收集的XRD数据,利用ICDD出版发行的PDF-2数据库即可满足Hanawalt Method分析XRD数据中的物相种类。对于结晶性比较差的材料,如聚合物、纳米态材料、黏土矿物等,这些非晶或半结晶材料所收集的XRD数据无明显的特征衍射峰或特征衍射峰半高宽、不对称度等很大,无法采用传统的Hanawalt Method完成物相鉴定。图3:采用Hanawalt Method无法分析非晶材料的物相 ICDD出版发行的PDF-4系列的数据库中,不仅仅收录了材料的标准衍射数据d-I列表,部分PDF卡片也收录了非晶、半结晶、纳米材料等纯相物质的衍射图,即Raw Diffraction Data (PD3),如下图所示:图4:PDF卡片中收录纯相物质的衍射图(Raw Diffraction Data,PD3)PDF-4系列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纯相物质的衍射图(PD3),在物相鉴定的过程中支持全图分析法(Total Pattern Analysis)来分析XRD所对应的物相,在PDF数据库中该功能称为计算相似指数(Calculating Similarity Indexes)。相似指数是描述导入的实验XRD图与标准衍射卡片PDF卡片中PD3衍射图的相似性,具体采用数值表示,数值越小,表示二者的匹配越好,理论上完美的匹配值为0。相似指数(Similarity Indexes)来分析物相详细信息可参阅参考文献[2]和[3],计算相似指数的公式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全谱分析法分析XRD物相种类适合与实验XRD数据中只含有一个物相或XRD数据对应只含有一个主要物相。由于相似性指数的计算是基于两个衍射图中每个衍射数据库点的比较,因此在做该分析之前,一定要确保PDF卡片中PD3数据的设置参数和待分析的XRD数据收录仪器参数一致,从而将导入的XRD数据进行物相鉴定,以期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下面以采用全图分析法来分析聚维酮(Povidone)的XRD数据是否为纯相为例来进行分析过程的说明,聚维酮主要作为药物合成的原料,为一种重要的血容量补充药剂, 也可作为增稠剂、助悬剂、分散剂、助溶剂、络合剂、前体药物制剂载体剂、粘合剂、成膜材 料、包衣材料和缓释材料。由于聚维酮(Povidone)是一种聚合物,且应用在药物领域,因此:步骤1:在PDF卡片界面中,利用检索PDF卡片的功能,检索出子领域为Pharmaceutical 和Polymer 中所收录的所有含有Raw Diffraction data的符合条件的PDF卡片:图5:含有Raw Diffraction data,属于Pharmaceutical 和Polymer领域的PDF卡片步骤2:选择Tools--- Calculate Similarity Indexes—导入待分析的XRD数据: 图6:选择导入的XRD数据,计算相似指数主要设置的说明:Prefer Raw Diffraction Data (PD3 Patterns):选中该选项后,将导入的实验XRD数据与当前PDF卡片中的的纯相原始衍射图(PD3)进行比较(如果可用)。纯相原始衍射图(PD3)通常为纳米晶、半晶或非晶材料。未选中该选项时(或者如果PDF条目没有原始衍射图案),导入的实验XRD数据将与当前PDF卡片中的模拟衍射图案进行比较。Use Individual Overlapping Region:选择该选项后,相似度指数计将基于导入实验XRD数据的x轴的范围和当前PDF卡片中纯相衍射图(PD3)。Use Set-wide Overlapping Region:选择该选项时,相似度指数计算将基于导入实验XRD数据的X轴区域以及搜索结果中所有PDF卡片中的纯相衍射图(PD3)的X轴区域。导入实验XRD数据后,将自动计算每个PDF卡片与实验XRD数据的相似性指数,并将相似值列在检索结果中,于计算的x轴区域的范围将显示在相似指数列表中的括号中。选择不同的PDF卡片与实验XRD图比对结果。 图7:全图分析法分析非晶态聚维酮(Povidone)其中红色为导入的XRD图,蓝色为PDF卡片中收录的纯相衍射图(PD3)参考文献:[1] JD Hanawalt, HW Rinn, Identification ofCrystalline Materials, Clssification and use of X -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36, ACS Pulication.[2]Karfunkel, H. R., et al. "Continuous similarity measure betweennonoverlapping X‐ray powder diagrams of different crystal modifications." Journal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14.10 (1993): 1125-1135.[3]Hofmann, Detlef Walter Maria, and Ludmila Kuleshova. "New similarity indexfor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from X-ray powder diagrams." Journal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 38.6 (2005): 861-866.
  • “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通过鉴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5年10月17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四川艺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开发及应用”的研究成果,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及新产品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现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0320ff88-b9a6-43a1-a3b3-8557088232e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 “短波长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暨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新产品鉴定会”现场 /strong /span /p p   按照鉴定会程序,鉴定委员会听取了研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观看了技术研发视频,审核了第三方机构检测报告,考察了仪器现场,并进行了充分讨论、质疑。最后,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短波长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及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新产品”属于国际首创的技术与仪器,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专利授权,对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55px" title=" image002.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8971472e-bb72-4eae-b3d8-d8216642d878.jpg" width=" 400" height=" 45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新产品 /span /strong /p p   材料及工件的应力分布特征是影响物理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由于材料、工件内部应力导致失败的案例很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目前,虽然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77.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rong X射线(衍射)应力仪 /strong /a 已经得到商业化普及,但其功能只可测定试样约10微米深度表层的应力,无法完成体应力的测定。中子衍射和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应力装置能够开展材料体应力测试,但该类仪器都是以反应堆或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型装置为基础,这些装置设备庞大、造价昂贵,无法市场化推广。 /p p   针对此现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在“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下,研制了实验室用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体积相对较小、价格较低,既可测定体应力,又可市场化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以上两类装置之间的空白。 /p p   “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采用钨靶发出的波长短、穿透性强的特征X射线,测试材料的内部应力、物相、织构等 利用能量法,改善了入射X射线强度的衰减 采用透射式和反射式的光路设计,获取材料内部结构沿深度分布的信息。该仪器高精度的测角仪、欧拉环等部组件,以及自动控制和应力分析软件等皆是项目组自主研发。样品台最大可承重20Kg 测试铝材当量厚度大于40毫米,无应力铁粉测试误差小于正负20兆帕 空间分辨能力可调,最小空间分辨率为0.1× 0.2× 2mm sup 3 /sup (宽× 高× 厚),对具有一定厚度的样品能够获得三维空间应力分布。 /p p   据介绍,项目组实施了边研制边应用、销售的策略,该仪器已在兵器工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领域及科研院所得到应用 初步实现仪器的销售,可对外提供材料工件体应力检测服务,目前已创造经济效益696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专家组.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9f7dfd71-eb8a-403a-a7bb-26d116d3c3f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 项目负责人与鉴定委员会成员合影 /strong /span /p p   此次鉴定会的鉴定委员会成员包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联合委员会主任麦振洪研究员、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张政军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院士武胜研究员、全国无损检测协会副理事长/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俊明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黄楠教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二所书记兼副所长/核工业西南无损检测中心主任唐月明研究员、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全国残余应力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叶文海教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核电设计所所长唐伟研究员、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处处长朱明研究员。麦振洪研究员、张政军教授分别为鉴定委员会正、副主任。 /p p   此次鉴定会还邀请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前副主任孙颖研究员等12位专家作为见证嘉宾。国家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四川艺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领导,该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鹏程研究员及其他项目骨干等出席了本次鉴定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撰稿:刘丰秋 /p p br/ /p
  • 普析“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通过技术鉴定
    发布日期:2013-12-292013年12月29日,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组织下,经众多分析测试领域的专家们的严苛审查,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技术鉴定,并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行业协会的专业认可。鉴定专家组由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江桂斌院士和来自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国家标准委以及行业的共9位专家组成。江桂斌院士担任本次鉴定专家组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主持鉴定会。会上鉴定专家组分别听取了关于该系统的研制报告、测试报告、用户报告、查新报告,并及时进行现场参观和质询,经过专家组严谨的审核,最终出具了鉴定结论。普析公司自2004年以来一直参与国家“十五”计划《质谱联用仪器的研制与开发》课题项目,并进行了大量、专业的技术研究;2006年成功的将质谱仪相关部件产品工艺化,并对质谱仪整机产业化进行了专业的研究 ;2009年-2013年间,该公司陆续推出了 M6 、M7 质谱仪。“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是在稳定可靠的质谱硬件平台上,针对水质VOC分析的细分市场,发挥国产质谱仪器针对国内市场和应用深入了解的优势,开发出的有特色的质谱专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高效、结果准确、针对性强等特点,可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对分析人员的要求,不仅适合入门级的分析人员,专业分析也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首次实现了水质VOC的GC/MS分析、定性、定量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分析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普析公司也将会以此在软件领域大步拓展,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更完善的人性化、简洁化、快速化的科技产品。鉴定会现场江桂斌院士听取报告并审核张渝英秘书长主持鉴定会专家组现场参观
  • 普析“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通过鉴定
    2013年12月29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受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组织专家召开了&ldquo 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rdquo 成果的技术鉴定会(注:GC/MS为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鉴定专家组由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江桂斌院士担任组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研究员作为技术鉴定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主持会议。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主持会议 鉴定会现场   专家组按照技术鉴定程序和条件要求严格审查,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ldquo 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rdquo ,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技术鉴定。   江桂斌院士听取报告并审核 专家组现场考察   普析公司自2004年以来一直参与国家&ldquo 十五&rdquo 计划《质谱联用仪器的研制与开发》课题项目,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专业技术研究。2006年成功的将质谱仪相关部件产品工艺化,并对质谱仪整机产业化进行了工程化的研究、开发、试验,建立了产业链。2009年-2013年间,该公司陆续推出了质量可靠的M6 、M7质谱仪联用仪产品,现已拥有了170多个用户。   &ldquo 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rdquo 是在稳定可靠的质谱硬件平台上,针对水质VOC分析的市场需求,基于大量用户反馈的建议,开发出的有特色的质谱专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高效、结果准确、针对性强等特点,不仅适合入门级的分析人员,专业分析人员也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ldquo 水质有机污染物GC/MS分析专家系统-VOC版&rdquo 专用软件系统首次实现了水质VOC的GC/MS分析、定性、定量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分析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013年12月29日
  • “食品风味物质分析与鉴定新技术”会议,圆满结束!
    由仪器信息网举办的“食品风味物质分析与鉴定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已于7月15日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就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分析 和鉴定新技术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演讲,为相关专家、用户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了来自江南大学的范文来研究员、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张亚工程师、北京工商大学的宋焕禄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冯涛教授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的史波林副研究员,共5位专家出席。报告内容干货满满,网友接连提问,会议刚开场就达到了会议高潮,现场赢得网友好评连连!再来一起回顾下报告的精彩内容吧!范文来(江南大学 研究员):讲解了应用GC-O结合AEDA 和 GC-MS技术发现并鉴定出香醋中呈风味的化合物,采用 SBSE 技术定量香醋风味成分,测定香醋风味化合物的阈值,并开发了食醋中酸性化合物测定方法。张亚(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气相色谱质谱应用工程师):主要介绍了岛津气味分析系统,GC、GC-MS等的硬件和软件,在食品风味分析领域的具体应用。宋焕禄(北京工商大学 教授):讲解了可切换式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在食品风味中的应用,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二维与一维之间的切换,方能实现二维的嗅闻,以鉴定出更多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冯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教授):举例了近2年应用GC-IMS与GC-MS联用发表的TOP期刊文章,并讲解了相关技术路线的要点,和一些实际应用举例。史波林(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 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就食品感官品质评价技术体系展开的介绍,用电子舌、电子鼻等科学仪器的方式开展食品风味的研究,并洞察消费者喜好。会议日程:非常幸运,我们已经征得了部分专家的同意,视频回放将尽快上线,各位网友均可继续观看学习当天的报告内容。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lavor20220715/风味是食品的灵魂,人类对美味的追求永无止境。同时,食品风味也是鉴别产地溯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科研工作者在风味物质上的深入研究。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场食品风味物质会议吧!特别感谢岛津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关于网络讲堂: 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成立于2010年,整合科学仪器行业仪器原理、应用及方法开发、维修与保养等内容机构,以“音频+PPT”直播模式与行业用户实时在线交流。 迄今为止,我们组织在线研讨会已覆盖环境、生命科学、制药、食品、材料等热点领域,仪器方面涉及质谱、光谱、色谱、电镜、核磁等热门仪器,为近350万用户传递知识。 我们的定位:捕捉行业热点、跟踪仪器最新技术,深度解读行业政策、法规、标准等内容。 网络讲堂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 食品领域相关会议合作,请联系:王老师 13269891028
  • 贝叶斯模型分析“鸟枪法”鉴定蛋白质组数据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云平研究员课题组张纪阳博士等通过建立贝叶斯模型分析“鸟枪法”鉴定蛋白质组数据,大幅提升蛋白质组质谱数据的利用率。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蛋白质组学权威杂志:《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MCP)上面,同期杂志还发表了该所姜颖副研究员课题组、钱小红研究员课题组的两篇研究论文,创该刊单期同一单位发文数之最。   大规模、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噪声,而高可靠的数据是进一步生物学分析的基础,故目前的分析方法均采用了过严的标准,但在降低假阳性的同时也人为地造成了数据较高的假阴性及较低的利用率。因此,"在保证高可信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数据"一直是蛋白质组学界的追求。"鸟枪法"是目前蛋白质组鉴定中地位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策略。他们基于随机数据库策略、非参概率密度模型和贝叶斯公式,建立了串联质谱数据过滤的多元贝叶斯非参模型。通过标准蛋白和复杂样品的严格考核,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普适性,可将质谱数据的利用率提高10~40%,创本领域最好水平。   原始出处: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8:547-557, 2009.doi:10.1074/mcp.M700558-MCP200
  • 精微高博“高性能氮吸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项目通过技术鉴定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20日,受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其“高性能氮吸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担任本次鉴定会主任,参加鉴定会的还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胡荣泽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刘希尧教授,中国石油大学赵震教授等十余位专家。 鉴定会现场 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主持鉴定会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   “比表面积”是指每克物质中所有颗粒总外表面积之和,比表面积对于材料的吸附、催化、吸波、抗腐蚀、烧结等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比较成熟的测定比表面积的方法是动态氮吸附法,已经列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如国际标准ISO-9277,美国ASTM-D3037,国家标准GB/T 19587-2004)。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是比表面仪、孔隙率分析仪的专业生产厂家,成立于2004年,目前已经有300多个国内用户。   鉴定会开始,首先由该项目负责人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理工大学钟家湘教授作“JW系列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研制报告”。钟家湘教授先介绍了JW系列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的研制背景:2000年实现了对直接对比法的操作机械化,并融入了计算机技术;2004年解决了氮气和氦气流量的精确控制等关键技术;2005年研制成功动态、常压、单气路孔径分析仪;2007年研制成功全自动动态氮吸附比表面仪;2008年研发了可以测试吸附等温线以及吸脱附滞后环的新方法;2009年研究成功动态阶梯法比表面测定新方法。最后,钟教授着重讲解了动态氮吸附BET比表面测定仪和静态容量法BET比表面测定仪的总体设计,抽气微调阀、真空系统、压力测试点精度控制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以及所能够达到的技术指标。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家湘教授   之后专家严格审核了仪器的技术资料、权威机构的测试报告、科技查新资料、用户反馈信息等。在讨论和质疑环节中,各位专家就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报告的规范性、相关标准的制定等问题与项目负责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现场考察仪器 JW系列氮吸附仪   最后,经各位专家充分讨论,一致达成以下鉴定意见:   1.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先后研发成功:动态氮吸附BET比表面测定仪、动态常压单气路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静态容量法BET比表面测定仪、静态容量法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两大系列十余种机型,国内外用户已超过300家,为我国氮吸附仪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在动态氮吸附仪的研制中,采用了精密且快速的流量调节系统、准确的定量氮气自动切入系统和无污染真空预处理系统等技术,新开发的动态可测吸脱附曲线和滞后环的方法以及动态阶梯法BET比表面测定仪均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3. 在静态容量法氮吸附仪的研制中,创造了独有的微型精密微调装置、双级真空系统、以及测试压力点精密控制的软硬件系统,使仪器的控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T-图分析及微孔测试分析方面,已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4. JW系列氮吸附仪,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系列,经过国家计量部门采用比表面在8m2/g-80m2/g的标准样品的检测时,比表面的测试重复性精度±1%,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的测试重复性精度±1.5%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测试速度优于国内外同类仪器的水平   5. JW系列氮吸附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测定仪是自主创新与现代技术集成,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和自主的知识产权,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希望今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指标,完善产品的功能,尽快占领国内外市场。   关于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以北京理工大学为技术背景,是北京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生产氮吸附比表面仪及孔径分布(孔隙率)分析仪。公司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销售及售后服务部门,在上海设有分公司,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高效的服务是公司首要宗旨。   精微高博在中国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仪领域独具特殊优势,是中国最大的氮吸附仪研制、生产、销售的厂家,是中国动态氮吸附BET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测试仪的原创者和开拓者。精微高博作为国产仪器的代表,与国外仪器一起参与了国家标准物质比表面标定的200余种样品的测试,产品经计量院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了测试精度高,重复性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代替进口,与国外仪器相比,还具有质优价廉的优势。
  • 无锡迅杰光远《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产品鉴定会成功举办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在无锡召开了迅杰光远《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产品鉴定会。会议经鉴定委员会集体一致同意通过鉴定,由无锡迅杰光远自主研发制造的IAS-3120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IAS-Online-S100在线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IAS-F100水果品质近红外快速无损分析系统等三款产品,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df19122-5d0c-4dc1-a7ee-055793a79db6.jpg" title=" 2.jpg" width=" 600" height=" 265" border=" 0" vspace=" 0"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2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1312c53-0d7c-4999-a793-964195d40b34.jpg" title=" 1.jpg" width=" 600" height=" 321" border=" 0" vspace=" 0"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燕泽程研究员作为学会代表组织本次会议。无锡市新吴区副区长徐军团,无锡市新吴区科技局高新处负责人龚一峰先生,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总经理杨渊斌等领导出席会议,无锡市新吴区副区长徐军团现场致辞,对本次鉴定会表示了肯定和祝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1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48fb1fa-46de-4e78-b86f-aa682973d66c.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height=" 41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会议推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任鉴定专家委员会主席主持本次鉴定工作,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任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杨辉华教授、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苏鹏飞研究员、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褚小立、广东药科大学肖雪副研究员作为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鉴定工作。各位专家就产品相关细节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评估和问询,由公司技术总监逐一答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bd93f9d-6d6e-4984-9b1e-2f6aa60f762a.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00" height=" 32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8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07a79f44-48fa-45af-bc77-4a172d7042c7.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600" height=" 38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关于无锡迅杰光远自主研发制造的三款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基本情况、整体工作进展后,严格审阅了研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和应用情况等技术资料。同时,专家们亲至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对仪器性能进行了现场考察,为迅杰光远后续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意见,并肯定了迅杰光远团队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716b577-5a73-4fd9-80df-ca8be5daff37.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600" height=" 398" border=" 0" vspace=" 0"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0d31a10-76d6-413d-b914-70349d9dd708.jpg" title=" 7.jpg" width=" 600" height=" 347" border=" 0" vspace=" 0" alt=" 7.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47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0592ac3-bf2e-428c-b5ae-c2fffc8b1274.jpg" title=" 8.jpg" alt=" 8.jpg" width=" 600" height=" 39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经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审核,迅杰光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研发制造的IAS-3120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IAS-Online-S100在线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在饲料、粮油、发酵、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粮油作物在线检测领域的应用,和迅杰光远自主研发的IAS-F100水果品质近红外快速无损分析系统在水果品质在线检测领域均可成功应用,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以推动近红外技术普及化、智能化、小型化为己任。经此会议,更加坚定了公司投入研发、推广近红外检测产品的信心与决心,迅杰光远公司将持续不断地向市场输出更多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符合各领域需求的近红外检测产品,以回馈上级领导、专家以及客户对公司一直以来的肯定与信任。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来源:迅杰光远) /p p br/ /p
  • 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通过鉴定
    2016年4月1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组织的“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专家鉴定会”在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冯先进、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董亮、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陈舜琮、清华大学邢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周锦帆、中国铸造协会薛纪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陈祖志、北京百慕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刘刚组成 其中,委员会推举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冯先进老师作为本次专家鉴定组组长并主持会议。专家鉴定会现场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华、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马放均、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宗宜、产品应用经理谢爽,以及牛津仪器中国区销售经理任向东出席本次专家鉴定会并就项目成果向与会专家领导进行详细汇报。产品应用经理谢爽研制总结报告  各位鉴定委员会成员认真听取了产品的研制总结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检验报告和用户报告,在现场考察了仪器的实际性能并进行了质询。专家组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同意并通过了“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的仪器鉴定。鉴定结论如下:  1、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技术,基于基本参数法和经验系数法的算法,位置几何优化的大面积硅漂移SDD检测器,保证了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精密的光谱算法补偿技术、基于分类和版本的方法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数据分析技术,保证了仪器现场使用的易用性及便携性。  2、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的能量分辨率:145eV;检出限:μ g/g水平;精密度:RSD≤ 5%@0.0015%-2%,不锈钢标准物质检测;2~4小时稳定性可达RSD≤ 5%。经与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的数据比较,该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分析过程智能 坚固耐用,整机防尘防水;具有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 具备强大软件以及数据处理功能 内置的数据库中包含了1600多个国内外合金牌号。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4、该仪器申请专利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5、提供的鉴定材料齐备,符合鉴定要求。专家委员会现场考察仪器性能  鉴定会的最后,鉴定会组长冯先进老师进行了总结,现在高端的国产XRF缺乏,高附加值市场均被国外占据,聚光科技在此时机联合国际研发团队研发和推出的这款“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大大提高了XRF产品国产化的水平。国产仪器一定要通过高品质树立自己的品牌,以匠心研发产品。希望聚光科技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推出优秀产品。同时也希望广大国内用户可以更多的支持国产仪器。专家鉴定委员会及项目组成员合影留念
  • 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通过鉴定
    2016年4月1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组织的“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专家鉴定会”在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冯先进、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董亮、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陈舜琮、清华大学邢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周锦帆、中国铸造协会薛纪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陈祖志、北京百慕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刘刚组成;其中,委员会推举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冯先进老师作为本次专家鉴定组组长并主持会议。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华、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马放均、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宗宜、产品应用经理谢爽,以及牛津仪器中国区销售经理任向东出席本次专家鉴定会并就项目成果向与会专家领导进行详细汇报。专家鉴定会现场产品应用经理谢爽研制总结报告 各位鉴定委员会成员认真听取了产品的研制总结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检验报告和用户报告,在现场考察了仪器的实际性能并进行了质询。专家组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同意并通过了“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的仪器鉴定。鉴定结论如下:产品应用经理谢爽研制总结报告 1、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技术,基于基本参数法和经验系数法的算法,位置几何优化的大面积硅漂移SDD检测器,保证了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精密的光谱算法补偿技术、基于分类和版本的方法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数据分析技术,保证了仪器现场使用的易用性及便携性。 2、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的能量分辨率:145eV;检出限:μg/g水平;精密度:RSD≤ 5% @0.0015%~2%,不锈钢标准物质检测;2~4小时稳定性可达RSD≤5%。经与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的数据比较,该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分析过程智能;坚固耐用,整机防尘防水;具有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具备强大软件以及数据处理功能;内置的数据库中包含了1600多个国内外合金牌号。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4、该仪器申请专利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5、提供的鉴定材料齐备,符合鉴定要求。专家委员会现场考察仪器性能 鉴定会的最后,鉴定会组长冯先进老师进行了总结,现在高端的国产XRF缺乏,高附加值市场均被国外占据,聚光科技在此时机联合国际研发团队研发和推出的这款“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大大提高了XRF产品国产化的水平。国产仪器一定要通过高品质树立自己的品牌,以匠心研发产品。希望聚光科技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推出优秀产品。同时也希望广大国内用户可以更多的支持国产仪器。专家鉴定委员会及项目组成员合影留念【关于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 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是聚光科技(股票代码:300203)与世界知名科学仪器公司强强联手,通过多年研发和实践积累,打造的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产品。该产品的面市,丰富了聚光科技在金属分析领域的产品线,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分析测试解决方案。 聚光MiX5系列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世界领先的X荧光分析技术,能快速、精确及无损的分析多种材质。产品具备优异的金属分析能力,能在1-2秒钟内判定金属牌号,若延长检测时间即可获得接近实验室级别的分析结果。可实现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中合金元素的化学成分分析,能解决用户在质量控制、材料分类、合金鉴别、安全防范、事故调查等现场应用领域中的检测需求,并快速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 国际先进!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国际先进!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2024年6月1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召开“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环保科技成果鉴定会,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担任,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7家单位专家担任评审会委员,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完成单位。本次成果鉴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闫政负责,韩佳慧主持会议并介绍与会人员,由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进行专家评议。会上,北裕仪器总经理陈凡向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详细汇报了项目的背景、项目基本内容、项目创新点、国内外同类研究对比、项目效益分析、典型应用案例等。陈总强调,该成果突破了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多项关键技术,将传统的分析仪器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创新,实现了智慧无人监测,对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鉴定委员会专家们对北裕仪器提供的项目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查,并通过质询、讨论与评议等形式,对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经过深入讨论和细致分析,专家们最终形成了鉴定意见,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裕仪器的“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水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对创新监测手段,推进数智化转型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成果也彰显了北裕仪器在科学仪器细分领域厚实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北京航维宽普科技有限公司油液光谱分析仪成功通过专家鉴定
    p   2017年12月13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专家组在北京对北京航维宽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OAS750型油液光谱分析仪”科技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e1824e2-8739-4712-bfac-b6383a12a795.jpg" title=" 鉴定会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成果鉴定会会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55e8be64-058e-4576-af00-2bbb23a7285a.jpg" title=" 鉴定会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鉴定专家组听取研制报告 /span /p p   技术鉴定会由鉴定委员会主任王海舟院士主持,委员会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研制报告,查新报告,用户报告和其它相关技术文件及成果证明资料,并在现场考察了OAS750型油液光谱分析仪,对仪器性能和操作进行了详细了解,研制组成员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和阐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067341d-233e-4927-a6b0-dbf0bedef54e.jpg" title=" 鉴定会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鉴定专家在现场考察仪器 /span /p p   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汇报、仪器现场考察以及答疑后,经过认真地讨论,认为OAS750型油液光谱分析仪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p p   1、 自主创新的交流振荡电弧光源,提高了电弧光源的稳定性 /p p   2、 自主设计了可调式盘棒电极夹组件,提高了盘棒电极的定位准确性 /p p   3、 能够实现润滑油液中磨损元素、污染元素及添加剂元素的定量分析,不需前处理,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p p   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北京航维宽普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OAS750型油液光谱分析仪”为重大机械装备磨损状态监控提供了国产化的仪器,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意并通过了“OAS750型油液光谱分析仪”的仪器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a6dcd15-d60c-4f83-8bd0-f7a3b934ac00.jpg" title=" 仪器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OAS750型油液光谱分析仪 /span /p p   鉴定会的最后,王院士总结发言,认为北京航维宽普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起点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在短短2年内就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现了油液光谱分析仪的国产化,为推动国产仪器的研究开发和实现产业化做出了贡献 期望北京航维宽普科技有限公司再接再厉,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学仪器产品,在仪器应用方法的开发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国内分析仪器产业的进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ac8598e-e656-4fd6-8e47-f5721f208ae4.jpg" title=" 鉴定会.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鉴定会专家合影 /span /p
  • “即时化学检测质谱分析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圆满完成!
    2023年9月2日,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并主持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定,欧阳证教授团队研制的“即时化学检测质谱分析系统”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由清华大学、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清谱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4家单位联合完成。基于该成果产品化的Cell微型质谱分析系统已全球上市,并实现国内及北美市场首批销售。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副主任委员)、北方工业大学李明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徐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那娜教授和北京大学聂洪港高级工程师组成。本次成果鉴定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部项目主管王跃超主持,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系主任谈宜东教授向与会专家致欢迎辞,欧阳证教授为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汇报项目工作。与会人员还包括清华大学科研院科技成果与奖励办副主任杨芳、清华大学科研院科技成果与奖励办主管陈慧以及项目组成员。会上,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测试报告、应用报告、效益分析报告及查新报告等,并现场考察了仪器系统。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桂斌院士表示:在当前我国设备需求量大的前提下,小质谱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目前该成果已实现市场化,有人愿意花钱买便足以证明其在市场的价值。小质谱是很难做的,对清谱科技的小质谱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表示祝贺!成果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虎威教授表示:该成果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发明专利,还有团队做应用开发,同时也基于公司进行了产业化及市场开拓,具有很好的科技意义! 鉴定委员会其他专家在听取汇报和现场考察均表示:该成果系统性能好、外观佳、操作简便,也对产业化产品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经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评价:该成果突破了小型质谱的若干技术壁垒,整体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 代谢组学研究最新进展与代谢物鉴定分析交流会顺利举行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5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与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代谢组学研究最新进展与代谢物鉴定分析交流会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顺利举行。 /p p   本次会议采取了网络直播与现场会议相结合的模式,300多名用户报名参加了在线的网络直播会议,同时有近50名来自有大连理工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大连化物所参加了现场会议。 /p p   据介绍,本次交流会的举行主要是为了庆祝OSI/SMMS 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开发完成。该系统由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完成,基于近2000个标准化合物,4个主流网络数据库,以及用户自建数据库,可实现代谢物的快速、批量、准确定性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会议直播.jpg" style=" HEIGHT: 347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dc5e6755-def3-4ad1-b27d-8b13c1d917d8.jpg" width=" 500" height=" 34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许国旺2c.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606abeb9-aeb1-45dc-937f-46d81e32daad.jpg" / /p p   会议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许国旺研究员首先从代谢组学概述、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代谢组学应用的新进展、前景展望等四个方面对代谢组学做了详细介绍。 /p p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命体对于内在基因突变、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外在环境等因素刺激作用下的体内的动态多元的代谢物响应,定性定量描述生物体内所有内源性代谢物。与其他组学相比,基因及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的变化在代谢组上体现的更为显著,并且代谢组变化快速、使得其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更为及时灵敏,对于发现实际表型变化前的早期代谢扰动具有重要的潜力。目前,代谢组学在疾病、植物、肠道菌群、药物研发、食品等领域都有应用。 /p p   许国旺在报告中提到“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了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可以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疾病变化往往在代谢组中能更早的体现出来,因而在早期疾病诊断中更具优势。” /p p   对于代谢组学的未来的发展,许国旺介绍说如何更好的表征代谢物,拓展代谢组学的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代谢组学在生化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大家所关注的,如进行规模化代谢物鉴定,提高对所获取代谢物信息的利用率 高通量分析,应对大规模代谢组学分析 提高对低丰度代谢物信息的利用 由经典的表型发现向功能表征推进等。 /p p   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仲大博士在会议中介绍了OSI/SMMS 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的开发背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应用实例。 /p p   曾仲大介绍说代谢物的鉴定是后续深度生物解释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普遍认为,常规方法(主要指LC-MS sup n /sup 、GC-MS和NMR)能检测和鉴别的代谢物应不到样品中代谢物总量的10-15%。一次常规的代谢组学血液分析,在所获得了成千上万质谱特征中,往往仅能鉴定出几十至上百种代谢物,且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验证其准确性。 /p p   OSI/SMMS 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融合多级质谱的精确质量数与保留时间信息,实现未知代谢物的多层次鉴定分析。该软件的特色在于快速、准确的实现未知代谢物定性,减少繁复的操作步骤,降低对使用者的要求。它拥有信息完备的自建标准数据库、集成了主流网络数据库、采用先进的定性匹配算法、能够实现多层次未知物定性,可实现定性经验的传递,以及丰富的数据库功能。 /p p   本次会议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会后仪器信息网的网友们通过多种渠道对许国旺研究员和曾仲大博士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错过会议的网友们可查看本次网络讲座的视频回放,了解报告详细内容。请见链接: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3101"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3101 /a /p
  • 海光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通过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技术鉴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正值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国际水俣公约》、限制汞污染排放之际,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隆重推出了自主研发的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受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委托,2017年8月22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召开了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成果技术鉴定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d2a9fb7-67a2-4a85-acab-f6b1948c0668.jpg" title=" 会议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鉴定会现场照片 /p p   成果技术鉴定会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主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任专家组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负责人张渝英研究员代表协会致辞,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申友代表上级领导单位致欢迎词,项目指导单位北京市科委条财处正处级调研员李建玲出席鉴定会,海光公司高级工程师孙鹏汇报测汞仪研制工作情况,海光公司总经理刘海涛致答谢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ae8880c5-498e-478f-8840-0ea5a3c4244d.jpg" title=" 仪器图片.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 /p p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研制工作汇报,审查了研制报告、查新报告、用户报告和相关技术文件及成果证明资料并且观看了仪器的现场工作状况,专家组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p p   该仪器具有以下技术特点:自主创新了纳米金溶胶金汞齐制备技术和消除基体干扰的催化管;实现了固体、液体、气体(吸附)免化学消解直接进样测量功能,简化了前处理过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分析准确度;采用汞灯漂移自动校正技术,消除了汞灯漂移的影响;配置有自动进样器,实现了全自动测量,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电子天平数据接口,减少了人为误差;在国内首次应用全过程恒温及无反射双光程吸收池技术,无水蒸气冷凝、无除水耗材,双光程自动切换技术适应于不同含量样品的测量。 /p p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属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意通过该仪器的技术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9028cd5-fb99-43da-ae9a-5f8b739c509b.jpg" title=" 现场参观.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鉴定专家观看仪器现场工作状况 /p
  • 北京吉天SA-10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通过专家鉴定
    2007年8月28日上午,受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北京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北京吉天公司与清华大学分析中心联合研制的SA-10形态分析仪进行了新产品鉴定,鉴定会在吉天公司隆重召开。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吉天项目组所做的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质量检验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文件资料,专家组亲自进行了产品测试。专家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该仪器为吉天公司自主创新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其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优于设计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性价比更是进口同类仪器所不能比拟的。该产品技术资料齐全,符合国家产品生产管理的相关规范,可以指导生产。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SA-10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技术为国际先进,同意通过新产品鉴定。
  • 码住!视频详解 | 禾信仪器应对du品检测与鉴定的质谱分析解决方案
    du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du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还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可靠的du品检测技术对开展禁du工作、打击du品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常见的传统du品外,大量新型合成du品从境外涌入国内市场,这些du品又添加在不同的基质类型中,更加难以检测。禾信仪器解决方案du品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禾信仪器推出“应对du品检测与鉴定的质谱分析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对du品进行准确的鉴定和定量分析,以自主质谱技术助力相关部门单位开展禁du工作!点击视频,详细了解禾信仪器“应对du品检测与鉴定的质谱分析解决方案”相关设备简介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GC-MS 1800禾信仪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GC-MS1800充分发挥了色谱分离效率高和质谱定性能力强的优势,能够快速地对现场的可疑固体粉末或者液体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与其他现场筛查技术相比,便携式GC-MS的准确度、灵敏度更高,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更低,且方便携带,能满足现场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可以在调查的早期阶段提供更重要的指导信息,有效地减少实验室样品的积压与人员检测的负担。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TQ 5200而对于难挥发、不适用于GC-MS检测的du品种类,禾信仪器可以提供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TQ 5200进行补充,LC-TQ 5200历时三年攻关,实现了中国制造三重四极杆质谱从技术创新、核心部件突破、整机产业化的三大阶段,完成了高效离子源、三重四极杆、高压射频电源等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LC-TQ 5200拥有宽质量范围、高分辨率、定量能力强,可实现长期稳定性与结果重现性,线性结果良好,可成为打击防范du品违法犯罪的一大利器。
  • 关于举办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计量比对的通知
    各有关实验室:  计量比对作为保障量值准确一致、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和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酶标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建立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对酶标分析的重要计量特性指标进行检定。根据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查询系统反馈的信息,目前全国已经建立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1项。迄今为止该项计量标准尚未组织过国家层面的计量比对,检定结果有效性无从考核。为了保证全国该项计量标准的有效运行、保护人民大众健康与食品安全,有必要开展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的计量比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计量比对”(2022-B-02)的组织单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此次计量比对的参加者为建立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各大区计量中心以及各省市计量院。通过国内量值比对的实施,可以进一步评价国内该项量值的测量偏倚,有助于国内量值的统一。  “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计量比对”类型为B类,每个报名参加比对的实验室需缴纳2800元整(人民币贰仟捌佰元整)的费用。  二、比对样品及所用方法  比对传递标准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酶标仪,生产厂家为瑞士Tecan公司,型号为M200。  比对方法:在传递标准流转上,为防止传递标准在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参数改变,拟采用星型或花瓣型比对方案设计。  三、报名事宜  参加实验室填写附件中的报名表,将盖章后的扫描件发送至邮箱:yangbin@nim.ac.cn, wulq@nim.ac.cn. 联系人:杨彬、武利庆,电话:64525068,报名截至日期:2022年6月30日之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2022年4月25日
  • 安捷伦科技发布高级质谱软件优化食品、法医分析和生物制药鉴定
    安捷伦科技发布高级质谱软件优化食品、法医分析和生物制药鉴定 2013 年 6 月 10 日,北京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推出了两款应用程序,可进一步提升 MassHunter 工作站软件以及 LC/MS、GC/MS 和 ICP-MS 仪器的性能。这两款新软件针对以下领域用于快速建立目标筛查方法:食品安全分析、法医分析,以及生物制药研究中完整蛋白及生物仿制药的鉴定。 新的安捷伦 MassHunter All Ions MS/MS 软件以及 MassHunter BioConfirm 软件可显著提升实验室效率,并简化方法开发过程。 安捷伦 LC/MS 软件产品经理 Steve Madden 说道:&ldquo 我们始终在找寻能够显著提高实验室生产率、加速开发过程的解决方案。这两款软件的加入为 MassHunter 软件的强大阵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果,不仅可助研究人员最大程度优化数据的质量,还能进一步提升 LC/MS 仪器的性能。&rdquo 对于使用安捷伦飞行时间质谱和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用户,借助新的 MassHunter 全离子 MS/MS 软件可快速、简便地创建采集方法。 安捷伦科技(NYSE 代码: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9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www.agilent.com.cn/。
  • "便携食品安全干式分析仪及配套检测卡"通过鉴定
    7月30日,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便携食品安全干式分析仪及配套检测卡”日前通过北京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专家的新产品成果鉴定。   该项目将传统的化学显色、胶体金显色技术与先进的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可精确地将胶体金试纸卡及化学显色试纸卡的颜色深浅转变成灰度值,由此实现食品中大部分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生物毒素及致病菌等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建立了渗滤化学显色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色素及农药残留等检测方法 开发了适用于金标试纸及化学显色试纸卡光谱分布所需的光源、滤波器以及局部特征提取算法,能精确地将胶体金试纸卡及化学显色试纸卡的颜色深浅转变成灰度值,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采用样品干式分析,避免了干扰及交叉污染。实现了食品中大部分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生物毒素及致病菌等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将CMOS成像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独创渗滤化学显色法,为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现场快捷排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较现有的快检设备,具有灵敏度高、设备体积小、检测时间短等优点,非常适合检测车、市场、野外等环境下使用,可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养殖、流通生产环节、餐饮服务领域的现场监督检查和产品质控,适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现场执法快速检测和食品企业自检。   据了解,目前便携食品安全干式分析仪及配套检测卡已在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石家庄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山西省水利厅渔业局、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
  • 安捷伦科技公司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鉴定、分析健康人群的脂质水平
    安捷伦科技公司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鉴定、分析健康人群的脂质水平新的国际研究团队携手开发世界首个针对不同种族的整合系统生物学数据库 2014 年 3 月 17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世界上首个针对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健康人群的脂质1 数据库。 科学家和研究者期望通过脂质数据库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种族人群的健康和不健康的“脂肪”水平。这些知识将为医学专家在日后利用这些关键信息作为患者的诊断标志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脂质组学孵化中心 (SLING) 在 NUS 创办了脂质组学自然变异 (L-NAVA) 研究团队。其他创始成员包括韩国忠南大学分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 (GRAST)、贝克 IDI 心脏和糖尿病协会(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所医学研究机构),以及安捷伦(L-NAVA 的首选技术合作伙伴)。 GRAST 和贝克 IDI 将使用 SLING 创建的方法,在其国内市场开展相似的研究,并会将获得的结果编入数据库。SLING 最近结束了一项针对新加坡三个主要民族(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的 360 个健康个体开展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SLING 能够鉴定三个民族的健康人群体内正常脂肪水平的上限和下限。 将脂质信息 (L-NAVA) 与糖组学 (G-NAVA) 和蛋白组学 (P-NAVA) 研究相结合,以深入了解多糖和蛋白质中的自然变异体。 “认识自然变异体是 SLING 的主要目标,”SLING 主任 Markus Wenk 教授说道,“这一网络使我们能够拓展研究,并且有望联合他人在基因、蛋白质和糖类水平上开展变异体的研究。在健康个体中开展这项研究可提供广泛、相关的基础依据,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Wenk 博士也是 NUS 杨潞龄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和 NUS 理学院生物科学系的教员。 安捷伦韩国和南亚太地区生命科学部总经理 Rod Minett 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这一新研究团队的一员,并将协助团队系统地测定不同人类群体的血脂水平。安捷伦创新的生物分析仪器将有助于团队成员采用不同方法开展关于自然变异体的研究。我们希望这一资源能够帮助医学专家为他们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L-NAVA 机构的首席研究员包括 Wenk 教授、GRAST 系主任 Hyun Joo An 教授、贝克 IDI 代谢组学负责人 Peter Meikle 副教授,以及安捷伦科学和技术主管兼亚太地区合作部经理 Rudolf Grimm 博士。 “脂质组学是医学获得重大进展的潜在力量,”Meikle 教授说道,“这些进展包括能够预测人体患病的风险、了解发病原因,以及能更有效地监控和调整治疗。然而,要取得这些进展,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不同种族的自然变异体。然后才能更准确地鉴定何处的脂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包括心脏病和糖尿病在内的疾病发生。” An 教授说:“我们很高兴成为这个脂质研究国际团队的创始成员。虽然我们致力于通过血清糖蛋白的自然变异体来预测疾病的发生,但我们相信脂质分子的多糖变异体在帮助科学界深入了解生命的生物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亚洲糖组学参考站 (Asia Glycomics Reference Site) 的团队热衷于脂质糖组学 (lipidoglycomic) 并且已经做好了将研究扩展到脂质糖组学的准备,而这一切源于糖脂与神经元发育和老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个多元化且备受关注的领域将会使全球科学界乃至医学界受益匪浅。” 所有的团队成员在他们的脂质组学研究中均使用安捷伦行业领先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和离子漏斗技术 (iFunnel)。Agilent iFunnel 技术为科学家和研究者在追求科学突破的道路上提供最高的灵敏度和最优的检测限。 关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作为一所亚洲中心的全球领先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是新加坡的旗舰大学,它提供通用于全球的教育和研究方法,同时又专注于亚洲特色的观点和专业知识。 NUS 拥有三个校园,16 个学院。其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内容丰富、包含广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拥有多学科课程和跨学院的丰富性。来自 100 个国家的超过 37000 名学生用他们多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丰富了 NUS 的学生社区。 NUS 有三个卓越研究中心 (RCE) 以及 23 个大学级的研究机构和中心。它也是新加坡第五所 RCE 的合作伙伴。NUS 和 16 所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和中心紧密联系。NUS 的各项研究活动富有战略性并充满活力,NUS 以其在工程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科研能力而闻名。它也在努力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且充满创新精神的环境来推动所在社区的创意企业的发展。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us.edu.s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如欲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2013 年 9 月 19 日,安捷伦宣布将通过对旗下电子测量公司进行免税剥离,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分拆后的电子测量公司命名为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此次分拆预计将于 2014 年 11 月初完成。 脂质是人体机能所需的一组天然存在的分子,如脂肪、蜡和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能量贮存、细胞膜的信号传导以及作为细胞膜的结构组分。 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行业新闻||《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在百万吨乙烯装置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鉴定会圆满召开
    2023年7月12日-1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线分析仪器分会组织,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与眉山麦克在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在百万吨乙烯装置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鉴定会在四川省眉山市圆满召开。鉴定组成员: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高工-孙磊、中石化集团公司重大办高级工程师-刘欢、中海油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斌、北京凯隆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邢德立、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高工-黄步余、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寇友浩、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经理/高工-任军、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仪控主任/高工-范自新、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仪控经理/高工-肖霖、中石油辽阳石化有限公司机动处处长/高工-郑文革、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线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涂健共同参与此次鉴定会议。会议由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孙磊高工主持。鉴定会上,麦克在线营销总监-豆建笃通过对MGC5000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用户业绩及产品特点四方面的介绍,让评审组专家对“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在百万吨乙烯装置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豆总监介绍完产品相关情况后,评审组专家针对该产品特性、关键技术、产品稳定性及实际应用中的情况进行了提问,公司总经理郭继红及研发部经理张艺山详细解答了各位专家提出的问题。随后,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寇立鹏高工详细介绍了MGC5000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在中沙石化乙烯装置的应用情况。本次鉴定的MGC5000采样点位于乙烯装置乙烯精馏塔乙烯产品出口管线,分析乙烯产品中ppm级杂质,包括:CO(0-10ppm)、CO2(0-10ppm)、甲烷(0-500ppm)、乙烷(0-1000ppm)、乙炔(0-10ppm)和C3S(0-10ppm),这些组份的测量,对乙烯精馏塔及其前级的工艺操作和调整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乙烯产品中的杂质对下游聚烯烃装置和环氧乙烷等装置的催化剂性能、聚合反应和产品质量,有根本性的影响。寇高工介绍到,国产色谱仪MGC5000首次在乙烯装置采用双FID检测器配甲烷转化器进行ppm级微量组分的测量,连续无故障运行六个月,稳定可靠,对工艺操作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同时,与同一测量点的进口品牌色谱仪对比,在准确性、稳定性等方面水平相当。寇高工的汇报结束后,评审组专家对产品运用情况进行了踊跃提问,就产品的国产化、稳定性、生产工艺等进行询问。汇报结束后,评审组专家冒雨对麦克在线的研发生产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生产装配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了解。考察参观过程中纷纷对MGC5000的产品性能、应用成果等大赞,并感叹本次MGC5000成功应用在乙烯装置关键点,为实现乙烯工业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国产化替代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资料审查及现场查看后,评审组专家又对MGC5000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在百万吨乙烯装置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会议最后,资深专家黄步余最后为鉴定会做了精彩的总结性发言,为我国流程工业国产化仪表的技术开发指明了方向。最后评审组专家对鉴定意见逐条进行讨论后,得出一致鉴定结果:MGC5000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与同类型进口产品对比,采购成本降低约20%,运行成本降低约50%。MGC5000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在石油化工行业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了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的应用水平,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本次鉴定会的通过,标志着国产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乙烯等重大项目中核心高端仪器仪表的国产化替代奠定坚实基础。
  •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宣贯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2011年7月11日至14日,《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宣贯会在西安飞鹿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办,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协办。来自全国主要省市计量系统和部分日立氨基酸分析仪用户共计5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上,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各位专家主要做了《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内容讲解、《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和《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的不确定度评定等报告,使得与会者对检定规程的编制背景、目的、重要性及主要检定参数设置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起草人、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专家--马康做报告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起草人、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专家&mdash 赵敏做报告 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特邀的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唐华澄和叶颖慧两位专家做了《氨基酸分析仪和氨基酸分析系统的测试评价---L-8900和835型氨基酸分析仪的应用和体会》的报告,报告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详尽的介绍了几个主要参数的比较,加深了与会者对氨基酸分析和检定规程的认识。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叶颖慧专家做报告 作为《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的参加起草单位和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会议上主要做了《氨基酸分析仪原理和操作》、《氨基酸分析仪的应用技术》、《针对&ldquo 皮革奶&rdquo 的解决方案》的报告,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做了《日立氨基酸分析系统---柱前衍生法和柱后衍生的介绍和比较》的报告,提供了日立LCU柱前衍生的应用研究以及L-8900的柱后衍生解决方案,开阔了与会者对氨基酸分析仪的认识。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参加起草单位,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裁夏奕生做报告 在会议现场,天美公司利用放置在会场的L-8900型氨基酸分析仪为参会的各位专家演示了部分检定项目,使得各位专家对检定项目和检定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 开元仪器开展煤工业分析仪检定规程课题研究
    日前,长沙开元仪器有限公司中心化验室迎来了全国计量系统知名专家——贵州省计量测试院毛文、吴鹏程一行,并与他们率领的课题组合作开展了煤的工业分析仪检定规程(地方标准)课题研究。   工业分析仪是用来测试煤和水煤浆等物质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成分的分析仪器。上世纪 90 年代,我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工业分析仪测定技术,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自动工业分析仪,逐步替代利用烘箱+马弗炉+电子天平等进行工业分析成分的传统人工测试方法。2005年,我公司以5E-MAG6600为样本,与湖北电科院共同起草制订了DL/T1030-2006《煤的工业分析 自动仪器法》,该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工业分析仪代替传统烘箱和马弗炉进行煤的工业分析成分仲裁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煤质分析仪器中的量热仪、元素分析仪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检定规程,如:JJG672-2001《氧弹热量计检定规程》、JJG1006-2005《煤中全硫测定仪检定规程》等,但工业分析仪迟迟没有相应的检定标准,导致客户在工业分析仪交付、验收等环节无据可依,颇有争议。针对这种局面,全国物理化学计量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化学室毛文主任率先申请开展课题研究。毛文主任指出:开元仪器在煤质检测行业知名度很高,5E牌全自动工业分析仪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课题组故选择开元的产品作为样本之一,按照预先制订的课题方案和实验方法,采集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研究。   经过连续四昼夜的紧张工作,专家们针对全自动工业分析仪进行了严格的仪器控温精度检定、样品工业分析成分测定、结果误差分析等,取得了大量数据。课题组专家高度评价公司产品的优异性能,并对产品在本次试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表示赞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