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航空飞机合金锭

仪器信息网航空飞机合金锭专题为您整合航空飞机合金锭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航空飞机合金锭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航空飞机合金锭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航空飞机合金锭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航空飞机合金锭话题讨论。

航空飞机合金锭相关的资讯

  • 中国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图)
    11月17日,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中航工业航材院挂牌成立。   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认真听取了航空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审查了相关支撑资料,并对航空重点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高度评价了钛合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经过严格质询和深入讨论,专家组一致通过了钛合金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据了解,作为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航材院钛合金研究室一直是国内航空钛合金领域的领导者,其部分成果的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要定位于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前沿科学研究,以逐步扭转我国航空钛合金领域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局面。“中航工业和基础院多年来一直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也为我们带来了品牌效应,可以极大促进航材院航空钛合金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工作。”   钛合金是飞机和发动机的重要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比强度及抗腐蚀等性能被大量作为航空器的承力构件,其应用程度也是衡量航空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惠松晓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在钛合金领域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多个关键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扩大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 商飞/成飞/航材院/中科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等航空大咖确认赴蓉出席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
    Date:2021.11.11-12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Aviation Measurement & Test Summit 20212021年11月11-12日November 11-12, 2021四川,成都Chengdu, Sichuan, China联合主办单位:士研咨询士研民航研究院《航空工程进展》支持单位: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士研民航研究院,《航空工程进展》联合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将于2021年11月11-12日在成都召开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关于本次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的参会事宜/商务合作/展台赞助/奖项申请,请联系组委会(86 21) 6095 7203,邢先生。【组委会】【已确认发言嘉宾】谭久彬,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建华,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郭广平,副总工程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周维虎,研究员、博导、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李正强,试验验证中心主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吴敬涛,副总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吴英建,总工程师,航空工业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杨扬,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定华,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李国龙,科技质量部副部长兼计量校准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航空工业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发言嘉宾持续更新中.....【发言嘉宾简介】嘉宾简介PROFILE谭久彬院士中国工程院演讲主题:关于航空发动机智能装配测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谭久彬,1955年生于哈尔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他一直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研究;突破超精密测量仪器设计方法、超精密运动基准技术、甚多轴位置和运动精度快速超精密测量技术、高性能光学/超声显微测量技术、超精密快速驱动控制技术等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与超大型超精密专用测试仪器,形成系统的超精密测量技术体系,精度水平处于国际前列;解决了我国战略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卫星相机等36个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推动了该类装备性能的提升;建成国内第一个超精密仪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推动了我国超精密仪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嘉宾简介PROFILE王建华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演讲主题:飞机总装中的燃油密封测试技术●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8月份进入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历任车间工艺员、转包生产项目经理、型架分厂技术厂长、技术装备总厂总工程师、西飞公司副总工艺师。1999年,被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工业外贸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在上海航空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总工艺师。2008年9月至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工装部部长、型号总工艺师、公司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具有40多年的飞机制造事业生涯,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飞机整机制造经验,其中具有军机制造20年的经验,民机制造20年的经验,对飞机制造已经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境界,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知名的飞机制造方面的专家。嘉宾简介PROFILE郭广平副总工程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演讲主题:完善航空无损检测标准体系,保障航空安全● 郭广平,博士,研究员。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领域包括航空材料与结构的无损检测、航空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等,围绕航空用精密复杂铸件、复合材料制件等对象,在超声C扫描、激光散斑、红外热像、工业CT、中子照相等无损检测技术方面均有较深入研究工作。机械工业出版社《无损检测手册》(第二版,2012)副主编,《无损检测》、《材料工程》和《实验力学》等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集团及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嘉宾简介PROFILE周维虎研究员、博导、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演讲主题:精密测量仪器及服务助力先进飞机研制● 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光电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2000年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3年,在美国Wisconsin- Milwaukee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2004年美国Oakland 大学做博士后,2001年-2004年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Maryland,USA)公司高级研究员。主持完成50余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编写教材1部,起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4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集成电路光学检测技术与装备、飞秒激光测量技术、大尺寸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激光在线测量等。近年来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特等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目前担任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总体组专家、科技部制造基础与关件部件专项总体组专家、装备发展部强基工程指南编写组专家、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Optical Engineering》等十余份国外期刊审稿人,多次在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担任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嘉宾简介PROFILE李正强试验验证中心主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演讲主题:民用飞机地面试验测试技术发展●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与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毕业,专业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控制工程和系统工程,其后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2013年进入民用飞机模拟飞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2018年任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科技发展部部长,现担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试验验证中心主任。嘉宾简介PROFILE吴敬涛副总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演讲主题:航空结构强度试验的发展及新模式● 吴敬涛,高级工程师,航空工业强度研究所综合强度与气候适应性专业副总师,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研究室主任。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全机气候环境实验室设计建设和气候环境试验技术的多项难题,凝练20余项国内首创关键技术。建立了全机气候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和气候试验标准体系,并在两型飞机的气候试验中得到应用验证,填补了我国整机实验室气候环境试验领域的空白。先后主持和参与民机专项科研、两机专项、航空科学基金、集团创新基金、空装专用技术等多项研究课题,攻克了大尺寸多环境因素气流组织分析、内外场环境的等效性分析等关键技术。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荣获航空工业研究院“新锐青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嘉宾简介PROFILE杨扬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演讲主题:无损检测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杨扬,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中国航空材料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无损检测综合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航空/航发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委员,无损检测RT/CT/DR3级,主编/参编多项国标、行标及集团标准。嘉宾简介PROFILE张定华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演讲主题:涡轮叶片无损检测与质量评估精铸全流程● 张定华,男,汉族,生于1958年11月,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三秦学者,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现任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委员会制造工艺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作经历:1981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获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学位,1991年由讲师破格晋升教授,1996-1999年先后在美国Cornell大学和Rochester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在法国国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2002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系主任,2000-2019年担任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2011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会议议程】1.11月11日 上午航空计量检测技术标准和应用发展2.11月11日 下午计量检测赋能飞机研发设计3.11月12日计量检测助力飞机制造维修【关键议题】计量测试技术在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完善航空无损检测标准体系,保障航空安全精密测量仪器及服务助力先进飞机研制未来飞机设计测试系统及技术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若干计量测试问题航空机载设备测试及先进技术微小几何量检测技术及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发展飞机装配数字化测量系统的若干问题航空测试仿真赋能飞机制造创新飞机复合材料修理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解决航空制造瓶颈问题,发力先进航空检测实验室建设
  • 向“新”发力,航空强国 | 思看科技3D扫描仪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大飞机制造与维护是航空产业链关键一环,守护国产大飞机冲上云霄的背后,正是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坚力量,顺应新时代的产业变革,坚持科技攻关、协同创新,持续塑造航空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上海调研制造业发展期间,深入走访中国商飞创新中心、实验室和工厂车间,他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前,思看科技与中国商飞旗下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产品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项目,获得客户高度评价。在现代航空工业中,飞机作为大型、复杂的高精密工业产品,对其零部件生产制造和日常周期性维修检测的要求高。借助三维扫描仪可以更好地应对飞机复杂曲面、涡轮叶片、死角等传统方案难以检测部位的测量需求,实现对飞机的无损检测。思看科技产品已进入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供应链,并被用于航空航天产品及系统设计、高精度零部件检测、虚拟装配、产品维护、维修和检测改造等主要生产环节。01 优化设计,缩短研发周期设计优化是航空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思看科技三维扫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的三维数据,并生成高精度的数字模型,完整还原机身和配套设施的结构尺寸,为飞机及其零部件的二次开发和设计改良奠定基础。此前,思看科技SIMSCAN三维扫描仪全程参与阅众航科驾驶舱座椅导轨生产制造环节的测量工作,助力阅众航科填补了云南民航零部件设计制造行业空白,推动民航制造产业高质量自主发展。SIMSCAN扫描仪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便携式的测量特性,以及出色的光亮表面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了项目中三维孔心距、光亮表面和曲面R角测量等难题,辅助阅众航科成研发出了性能优越、成本低廉的驾驶舱导轨产品。随着国内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三维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手段,在解决复杂零部件测量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02 精确测量,提升制造精度航空零部件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极为严格,且航空发动机和零部件通常具有大型、高精密、高度复杂、异形结构多等特性,指标参数众多且评价体系复杂,传统的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制造的需求。思看科技的三维扫描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解决方案,通过非接触式扫描,对复杂零件进行全面数据采集,不仅提高了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还有效降低了返工率和废品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航空铸件往往造价昂贵,在加工前都需要进行余量检测,以保证余量充足,降低废品率。以航空异形流道铸造毛坯件检测为例,流道类零件由于气密性要求极高,往往空间结构紧凑复杂且厚度不均,导致铸件质量和尺寸精度控制难度非常大。客户以往通过测量室测量,只能测得各被测点的坐标值,无法获取完整型面的三维数据。此外,测量环境方面也有诸多限制,不方便在车间现场进行测量,需要人工搬运工件至测量室,测量过程耗时耗力,效率较低。使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对流道铸件表面进行全面扫描,提取出铸件表面的各种特征,如凹凸、曲率、倾斜度等,得到精确几何形状和尺寸信息。根据余量检测的结果,生成准确的色谱偏差值报告,指导后续进一步的加工调整。03 机身及零部件的虚拟装配在飞机机身和发动机等部位的装配过程中,会涉及到来自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部件等的装配,因此对不同设备、部件之间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参数的精度和匹配度要求高。在各个部件出厂前,飞机总装部门通过借助3D扫描仪对其进行扫描,提前获得各个零部件的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并进行虚拟装配,掌握机身部件的匹配度,以提升真实装配过程的一次成功率,帮助飞机制造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01飞机舱门装配间隙检测借助三维扫描仪扫描飞机舱门,获取外表面高精度完整数据,通过软件即可直观分析出舱门跟机身的面差,保证飞机在后期飞行过程中受气流的影响,增强的飞行的安全性。02航空发动机管路检测航空发动机管路轮廓复杂,装配前需要进行装配精度检测。受制于有限的空间环境,检测工作往往比较困难,测量效率低且精度差。凭借三维扫描仪的灵活便携,可以携带至作业现场进行测量,减少了数据采集的成本。将扫描数据与理论位置进行对比,偏差值一目了然,装配人员可以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调整装配位置,大幅提升管件装配效率和质量。04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航空制造中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中对关键部件进行实时扫描和检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以航空雷达罩三维检测为例,雷达罩为光滑的全曲面外形,以往是通过模具来保证产品质量,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出现变形或者收缩等瑕疵问题,却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借助三维扫描仪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测量难题。三维扫描仪以及探测式光笔非常适合用于检测飞机外表面机械紧固件的安装情况。通过高效精准地测量大量紧固件,并生成全面的数据可视化检测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05 数字化检修,助力安全飞行航空产品的维护和维修同样需要保证高精度和高效率。在检测由于工作条件、极端天气、飞鸟撞击等原因导致的机身及零部件凹痕、缺陷或表面破损时,依靠普通的检测方式耗时长,检测效率低。01叶片叶形检测由于叶片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冲击、摩擦、高温和冷热疲劳等,很容易导致叶片产生裂纹、凹陷,从而给运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需要定期对叶片进行检测,以监测形变情况进一步指导叶片矫型。借助三维扫描仪沿着叶片表面进行扫描,精准获取每个叶片的几何尺寸,并结合配套的检测软件进行曲面分析,得到精准的型面误差及缺陷值,辅助工作人员评估叶片缺陷情况,并指导进一步加工矫正。02发动机唇口检测在飞机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发动机唇口发生形变甚至损坏, 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以避免造成安全事故。但由于唇口体积较大,且一般设计为圆滑过渡的变截面抛物线形状,生产商不会提供原始数据,维修人员通过手工测量获取数据进行修复的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无法保证精度。思看科技的3D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快速扫描唇口,获取唇口的高精度三维数据,再基于客观标准对缺陷处进行量化分析和自动记录,实现表面缺陷的有效识别和分析,协助MRO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相较于传统检测方式,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03飞机机翼检测飞行过程中,机翼上下方的气流对机翼产生的压强致使机翼发生形变,机翼的变形会显著影响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因此定期检修至关重要。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经验者设置标准,记录该机翼的累计飞行时间,若飞行时间达到一定量后,就需要更换机翼,使得资源利用率低下。思看科技三维扫描仪能够高效采集机翼的三维数据,将数据与机翼的数模进行对比,计算出飞行后发现的形变量以及关键部位的尺寸偏差值,为维护决策提供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持。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思看科技三维数字化技术也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凭借高精度、高效率、便携性和智能化的优势,为航空工业产品及部件的质量控制、性能评估及生产加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思看科技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三维视觉测量解决方案,面向未来,思看科技将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持续创新,以不断革新的3D数字化技术赋能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智慧航空保驾护航。
  • 航空无损检测:大飞机下线 看动态图学习飞机飞行原理
    p   国产大飞机C919就要总装下线在即,央视即将进行全程直播。航空无损检测作为无损检测中的一个另类分支,大家有必要对飞机知识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ac8cc983-0976-44de-a13a-5a9c389692cb.jpg" title=" 1458-15110211332G11.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升力的产生--气流流过的压力差产生了升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9dd836cd-a46f-4a0f-80ae-51054fe4e767.jpg" title=" 1458-1511021133512a.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飞行的根本飞机运动的三轴简化,俯仰、滚转、偏航滚转是副翼控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278f5dc6-c06a-481e-97de-1bbeeb0d1dce.jpg" title=" 1458-151102113412594.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俯仰运动靠升降舵控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83b8906e-1ca5-4588-88a8-bfa73a227068.jpg" title=" 1458-151102113433T7.gif" width=" 504" height=" 40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4px height: 40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偏航运动靠方向舵控制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1527bb5b-b848-4d92-a86b-d2228d3a606f.jpg" title=" 1458-15110211345JZ.gif"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航空发动机--飞机前进的动力提供 /p p    /p p & nbsp & nbsp 涡轮风扇发动机,大型运输机的发动机。涡扇气路两条,外边这条提供基本70-80%的推力,里边这条仅提供20-30%的推力。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8bb6d19c-0d21-4773-b33e-a13074d06c77.jpg" title=" 1458-15110211351T18.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涡轮喷气发动机,喷气就靠喷来推动了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ece48506-16e7-45f4-a38e-f78d5492efd9.jpg" title=" 1458-151102113541912.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f95132ea-2eab-40f3-b375-afee54e31b64.jpg" title=" 1458-151102113603S4.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活塞发动机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b0321f45-50f0-4786-b835-fa60c29d4893.jpg" title=" 1458-15110211362J58.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无形的公路在慢镜下显现出来!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7f6cc47c-39ef-4be3-b518-565581a9ca7e.jpg" title=" 1458-15110211364Y03.gif" / /p p   很多旅客在等飞机时候不耐烦,对于天气原因,真是谁都无能为力,建议还是心平气和的等待,享受下旅行的过程,这么危险的事情还是不要冒险,即使飞行员不要命飞了,你也跟着去另一个世界吗? /p p br/ /p p (来源:中国检测网) /p p    /p p br/ /p p    /p
  • 我航空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
    5月28日,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下称航材院)揭牌。这标志着在我国航空工业及研究领域有了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世界上第一代飞机是以木头和布作材料 第二代飞机用钢和铝合金作材料 第三代飞机增加了更多的钛合金材料 而到了第四代飞机则添进大量的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比钢铁轻得多,但强度却比钢铁高得多。”中国航空工业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一代材料,一代飞机”这一业界发展规律,从而加速材料科技的自主创新步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应运而生。   航材院是我国航空工业唯一的综合材料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从事先进复合材料开发的单位之一。据航材院院长李晓红介绍,新揭牌的实验室将中航工业航材院、制造所等国内先进复合材料领域有实力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并通过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 赛恩思仪器与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
    背景介绍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硬公司)创建于1969年,地处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是航空工业一家集硬质合金制品、硬质合金刀具科研、生产和贸易为一体的国有专业化工具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工业、汽车、高铁、机床等重点行业,是航空工业刀具供应商。业务挑战高熔点材料-碳化钨是硬质合金的基本成分,决定着硬质合金的主要性质,因此在硬质合金分析中,碳的分析比其它元素的分析尤显重要。陕硬公司对原料中的游离碳和总碳含量的检测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原来一直采用手工检测法,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公司亟需智能化的机器以取代复杂的人工操作。硬质合金的主要原料碳化钨前处理时会用到酸将游离碳分离出来,那么长时间的做样会对机器有所腐蚀,从而影响总碳的检测。 解决方案 为了替客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赛恩思仪器公司根据的客户的需求,推荐了我公司生产的HCS-8008型多效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这台设备包含两套检测系统,一套测试游离碳,一套测试总碳,互不影响。测试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验数据 元素样品质量标准值/%测试值/%RSD/%碳0.2042 6.1180 6.1114 0.1542 0.2078 6.1180 6.1238 0.2014 6.1180 6.1300 0.2040 6.1180 6.1061 0.2009 6.1180 6.1113 0.2119 6.1180 6.1280 0.2194 6.1180 6.1241 0.2069 11.2400 11.2798 0.22360.2044 11.2400 11.2460 0.2043 11.2400 11.2104 0.2030 11.2400 11.2424 0.2010 11.2400 11.2088 0.2053 11.240011.2476 0.2027 11.2400 11.2336 0.2075 11.2400 11.2436 0.2013 11.2400 11.2798 客户价值赛恩思仪器公司的红外碳硫分析仪在样品测试精度上达到了0.00001%,完全满足企业的质检需求。另外,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现在一个员工就可以代替原来七八个人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 中科院力学所在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高温疲劳研究中取得进展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其在服役寿命内承受高温高周甚至超高周次(107)循环载荷作用。同时,实际零部件在材料的制备、加工以及使用过程中通常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类型缺陷。因此,揭示钛合金高温高周和超高周疲劳特性以及其缺陷敏感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结构计算力学课题组,研究揭示航空发动机叶片用TC17钛合金高温(200℃和400℃)高周疲劳裂纹起源于试样表面或内部(图1),表面裂纹萌生是由于富氧层开裂或氧化物脱落导致的(图1a-1g),内部裂纹萌生是位错相互作用导致晶粒细化进而诱导的(图2)。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提出400℃时TC17钛合金表面裂纹萌生和内部裂纹萌生竞争模型(图3)。进一步研究表明,含表面缺陷TC17钛合金应力-寿命数据在高周和超高周(107)阶段具有平台区特征。表面缺陷显著降低TC17钛合金室温和高温疲劳强度,但高温并未降低含缺陷试样的疲劳强度(图4a),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温下形成较硬的氧化层抑制了表面裂纹萌生,提升了疲劳性能。研究还发现,高温和缺陷对TC17钛合金高周和超高周疲劳强度的影响可以近似表示成(图4b):其中σfs疲劳强度(单位:MPa),t是温度(单位:℃),是缺陷垂直于主应力轴的投影面积(单位:μm),。研究成果对于理解钛合金高温高周和超高周疲劳失效机制以及含缺陷钛合金的疲劳强度预测具有重要价值。图1光滑试样疲劳断口SEM图像。a-c:氧化物入侵诱导的表面裂纹萌生(200℃,σa=650 MPa,R=-1,Nf=2.7×104 cyc),b和c分别是a中上面和右侧裂纹萌生区域的放大图。d-g:氧化物脱落诱导的表面裂纹萌生(400℃,σa=520 MPa,R=-1,Nf=7.6×105 cyc),e是d中裂纹萌生区域的放大图,f和g分别是e中相应区域的放大图。h-j:内部裂纹萌生(400℃,σa=520 MPa,R=-1,Nf=1.0×106 cyc),i和j分别是h和i中裂纹萌生区域的放大图。图2 400℃光滑试样(σa=520 MPa,R=-1,Nf=1.0×106)疲劳断口粗糙区域微结构观测结果。a:SEM图像,短线为提取位置。b:a中位置b沿主应力方向剖面SEM观测结果。c-e:a中位置c沿主应力方向剖面的反极图、相图和TEM图片。f和g:分别为e中区域1的暗场像和区域2的放大图。图3 400℃时TC17钛合金表面裂纹萌生和内部裂纹萌生竞争模型。a和b:富氧部位脆性断裂引发表面裂纹萌生的横截面图和侧面图。c和d:氧化物脱落引发表面裂纹萌生的横截面图和侧面图。e和f:内部裂纹萌生的横截面图和侧面图。图4 a: 光滑试样和缺陷试样疲劳强度(2×107 cyc)与温度之间关系. b: 高温和缺陷对TC17钛合金超高周(2×107 cyc)疲劳强度的影响模型与实验数据比较,空心符号表示光滑试样的疲劳强度. 这里应力均为名义应力, 计算截面为试样最小截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Mater Sci Technol 2022, 122: 128–140. 力学所特别研究助理李根为论文第一作者,孙成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培育项目(91860112)支持。
  • 民航局与南山铝业签订建立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合作协议
    2012年9月20日,民航局与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铝业”)在京签订了建立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支持南山铝业在我国建立高标准、世界一流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使之具备满足适航管理要求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能力,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促进我国航空材料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协议提出了期待通过双方合作实现的目标,即南山铝业建立满足国际先进标准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获得CAAC委任单位代表资格,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为民用航空材料适航审定技术和管理研究提供服务。同时,协议也对双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分。   据了解,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几经曲折,导致我国航空铝合金材料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如今,航空材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航空装备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决定飞机及其发动机性能、可靠性、寿命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我国航空材料的现状,民航局总工程师张红鹰表示,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航空铝合金材料的水平相差较远,但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发展及航空材料、机载设备最终要靠自主研制战略目标的确立,国产航空铝合金材料出现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中国航空发展的征程上,航空材料必须立足国内,自主发展。   张红鹰认为,航空材料的安全可靠是保障民用航空产品安全的基础,检测实验则是判断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必要手段。满足适航管理规章要求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能力,必须达到国际认可水平,制定的材料标准规范必须跟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相一致,这样生产的航空材料才能够通过严格的适航检查,保证航空器的适航性和先进性。他说,南山铝业有计划也有实力建设一个满足国际先进标准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局方愿意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确保实验中心顺利建成,并建立健全民用航空铝合金适航标准,开展民用航空铝合金检测分析和适航审定工作,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促进我国航空材料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南山铝业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在民用铝合金的研发生产上已具规模。该公司近年来一直有进军航空铝合金产业、为我国大飞机战略目标提供优质材料的强烈意愿和实际行动,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就是其发展计划的项目之一。据悉,南山铝业计划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世界级航空工业高端装备制造的材料基地,其中包括航空预拉伸板生产线、高端材料挤压生产线、航空大型模锻件生产线、材料及技术研发中心、材料检测实验中心、航空硬铝合金熔铸和钛合金熔铸等项目。
  • “国之重器”C919首飞成功!朗铎科技为国产大飞机保驾护航!
    5月5日下午2点,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半个世纪的航空梦终于实现,国人沸腾,万众瞩目。C919从立项到研制成功历经10年, 2007年2月,国务院批复大型客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2017年3月和4月,C919首架机已先后通过专家技术评审和放飞评审。5月,C919终于破茧化蝶,圆满首飞成功。C919大型客机,其中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C919中型客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材料的首次大规模应用是C919的一大亮点,包括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来源:央视新闻来源:人民日报“一代材料,一代飞机”,新型飞机既要求合金材料具有高强度,又要高韧性,还要求抗疲劳、耐损伤、耐腐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矛盾统一,要同时满足强度、韧度和耐腐蚀的要求,并让材料保持稳定,这就需要不断在合金材料的研发与检测上下苦工。合金材料的检测离不开现代的检测仪器,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光谱仪是目前最先进的合金材料检测仪器,为C919大飞机生产和研发过程中的来料检测和质量控制层层把关。赛默飞世尔尼通XL系列手持合金分析仪具有小巧轻便、检测高效、结果精确、适应恶劣环境等特点,在合金材料鉴别 (PMI) 方面应用广泛。朗铎科技是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光谱仪在合金/地矿行业的中国区总经销商,同时也是尼通中国区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唯一授权服务商,朗铎科技将与赛默飞携手,共同助力中国国产飞机质量检测事业,为国产大飞机保驾护航。
  • 中航工业强度所:打造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
    创建于1965年的中航工业强度所,是中国航空工业唯一从事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鉴定和验证试验的专业研究机构,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改进和改型飞机结构强度进行鉴定和试验验证职能,并负责开展飞机结构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 具有应用研究和试验紧密结合的优势,拥有先进、完善的飞机地面强度试验设施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飞机地面结构强度试验综合能力国内第一 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进行200吨级飞机全机静力/疲劳强度试验 拥有国内惟一的航空噪声与振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承担各种机载设备及大型结构部件的噪声环境试验及声疲劳试验和民机适航噪声符合性验证试验在内的各种噪声测试工作。   强度所按照“拓展领域、形成体系、突出创新、强化应用”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结构强度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预研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多约束优化设计软件、结构分析系统、动力环境预计和颤振实时分析系统等计算机大型软件均享有较高声誉,已为国内多家用户采用。减振器、消声器、隔声吸声板、民用噪声环境治理、飞机结构外场损伤检测系统等相继开发成功并得到应用。为保持在强度领域的领先地位,强度所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先后自主研制了4096通道ST-18型数据采集系统、大吨位壁板拉—剪、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低刚度大位移多自由度空气弹簧系列、便携式裂纹扩展数字监视系统,采用了多通道试验协调加载控制技术和拉压垫载荷施加技术,在支持、加载、测量、检测和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了试验能力。   45年来,强度所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包括歼10飞机、飞豹、ARJ21-700、新舟系列飞机在内的我国几乎所有研制、改型和引进的军、民机的强度鉴定与验证试验,为我国航空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23架次、全机疲劳试验13架次、全机地面共振试验105架次 完成了各种飞机起落架的落震、摆振试验以及飞机降噪与湿热环境下的全尺寸复合材料翼面等综合环境强度试验   先后完成了310余项行业重点预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4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00余项,荣获“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   为了适应国家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强度所在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新建了一系列新的现代化试验室,填补了我国在飞机结构适坠性研究等方面的空白,形成了国内领先、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落摆振和离散源撞击试验能力,提升了国内飞行器结构热强度试验能力,使强度所的整体试验能力及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满足我国未来军机、民机的研制需求。   而今,强度所已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强度所的使命、愿景、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 “四步曲”——即2009强化执行年、2010精细管理年、2011创建品牌年和2012跨越发展年。一年多来,在所党委所务会的领导下,全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度所的改革、发展、创新、和谐为己任,按照“1234”的发展思路,锐意创新,强化执行,确保了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了总体规划一期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确保了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确保了全所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全年总产值再创新高。   2010年是强度所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各项重点型号试验任务和预先研究工作空前繁重,其背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强度所将在新一届所领导班子和所党委的带领下,全力拼搏,坚决打赢重点型号攻坚战 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强度所管理水平,为建设开放式、创新型和“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飞机强度研究中心,从而成为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而努力奋斗,为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地沟油”变“航空油”靠谱吗?
    打破砂锅   让中国消费者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请关注—   废弃油变身航空燃油上天的消息迅速引起网民关注,“地沟油”变“航空油”到底靠不靠谱?中国公司是否具有完整“变油”技术?废弃油“上天”能否阻击地沟油“上桌”?   废弃油“飞上天”可行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废弃油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油脂,这些油脂在经过提纯、化学反应等特殊处理后,可以加工成为0号生物柴油,这一工艺在上海中器、绿铭等企业均可完成 进一步处理后,可使其燃烧值等指标达到飞机燃料油的标准,生产成为航空生物煤油。   据悉,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与荷兰皇家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绿铭将为荷兰皇家航空提供由废弃油转化成的“0号生物柴油”1万多吨,不久后第一批油即将发货,经过荷兰公司的技术再处理后变为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荷兰航空旗下的某生物燃油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德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去年开始荷兰方面已经在中国积极寻找废弃油原材料的供应,且对来自中国很多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目前公司主要关注中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比较多、食用油消费量高,废弃油的产量也相对较多。除了中国,公司还从北美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废弃油原材料。   而荷兰航空并不是唯一一家将废弃油“飞上天”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英国已有航空公司尝试了将动物油脂转化为航空燃油,并进行了试航 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也尝试将飞机其中一个引擎中的燃料,改变成废弃油处理成的燃料油,实现了试航成功 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也开始执飞洲际航线。   中国飞机为何不能“喝”“地沟飞机油”?   中国公司炼地沟油为何不“喂”中国飞机?中国地沟油只能通过出口“上天”吗?是否因为炼油成本过高公司不愿干?还是技术问题?一时间,网民质疑声四起。   记者采访后发现,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主要和三个方面原因有关:   其一,技术成熟度不够。德克介绍,从“0号生物柴油”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一步工艺要求较高。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环保公司能将废弃油处理成“0号生物柴油”供船舶、汽车等作为燃料油使用,但将“0号生物柴油”升级为可供飞机直接使用的航空生物煤油,技术并不成熟。   其二,转化成本较高。目前来看废弃油“上天”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成本过高而没有大规模推广。德克介绍,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烧值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但生产成本较高,此前一直为传统燃油的三倍左右 现如今公司进口大量的废弃油原料,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也仍在传统燃油之上。   其三,原料不足。“有了纯熟的技术,也难以让废弃油大量‘上天’。”绿铭执行总裁张英文表示,在很多城市,与“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柴油处置企业收购原料的价格不具备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饮企业将废弃油纷纷倒卖给了“游击队”最终回流餐桌,正规企业反而“吃不饱”。   德克也表示,非法收购者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比合法的厨余垃圾回收公司高,所以生物质燃料公司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如果我们能保证稳定便宜的地沟油原料供应,那么生物燃料的价格就能大幅下降,并更具有竞争力。”   “上天”消灭“上桌”,能否实现?   网友纷纷说,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到那时,地沟油就真的能消失无踪影。   专家认为,为了让废弃油“上天”而非“上桌”,政府和企业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最关键的就是从源头上管控,保障正规生物柴油转化企业的原料供应。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北京等各地纷纷开始了新尝试。例如,对废弃油的产生和回收进行“全程监控”,在餐馆后厨安装摄像头,为储油桶装上GPS设备等,借以减少废弃油“入地沟”再“上桌”的可能性。   同时,网友说,应借鉴国外经验,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法规来打击地沟油的非法收购,让“游击队”不敢收油。此外,还可以给予生物质燃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补贴。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就能提高从餐饮单位收购废弃油的价格,与“游击队”打起价格战。   “如果废弃油都能‘上天’,既能使地沟油远离中国人的餐桌,也同时生产出清洁的生物燃料供给航空业,提升其环保性。这对中国的政府、老百姓、餐饮安全和航空业来说,都是共赢的。”德克说。   张英文表示,公司打算先与国际上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废弃油原料,进行利润分成 等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形成一个合资企业,将技术引进国内。“我们估计在今年国庆前后引进这样的技术,到时国内航空公司也能购买并直接使用我们的油了。”
  • “地沟油”华丽转身 成航空燃料“新宠”
    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新闻回放   荷兰航空公司洲际航线首次使用“地沟油”燃料   6月19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首度启用一架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波音777-200型客机执飞洲际航线,目的地是巴西里约热内卢。据新华社报道,该公司使用的生物燃料,正是以餐厨废油即俗称的“地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   荷航曾经于去年9月开始利用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短途航线,这些生物燃料和此次执飞洲际航线的客机的燃料一样,都是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的。   核心关注   “地沟油”成为航空燃料“新宠”   据搭乘该航班的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国务秘书约普阿斯玛透露,从2013年起荷兰政府官员的公务出行将尽可能多地搭乘生物燃料航班,同时“也包括政府自己的飞机”。据了解,此前一天,加拿大航空公司在一架空客A319客机上也采用50%以“地沟油”为原料提炼的生物燃油进行了首次从加拿大多伦多到墨西哥的长途洲际商业飞行。   据悉,此次两家公司的生物燃料均采用生物燃料和标准航空煤油以各自50%的方式来实现可持续飞行。其中生物燃料是由用过的烹饪油,二手食用油,即餐厅、小吃店和其他食品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油脂。   “我们认为,为了减少飞机航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航行,使用生物燃料是有效的方法。”荷航部门总经理卡米尔厄尔林斯向媒体介绍说,“我们知道使用餐厨废油并非万全之策,所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其他生物燃料。我们确信未来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燃料可供选择,燃料价格也就会下降,为我们大规模使用生物燃料提供可能。”   根据欧盟相关要求,荷兰航空运输业应在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则为自己定下了至2020年将单位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   中国或成为“地沟油”原料主产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地沟油”变身生物燃料技术标准日臻完善和成熟,“地沟油”若想在航空业大面积使用并实现市场化,原料的供应将成为关键。中国被认为是有丰富“地沟油”原料的产地。   研究人员表示,从现有技术看,生物柴油是地沟油的很好归宿。变身后,除了可用作能源产品,如车用柴油、锅炉燃油等,还可用作高档的化工原料,如增塑剂、环氧甲酯生产原料等。那么,1吨地沟油能转化为多少生物柴油呢?根据湖南省林科院的研究显示,理论上转化1吨原料可以获得将近1吨的生物柴油产品。   2011年,负责为荷航提供生物燃油的SkyNRG公司曾专门通过代理公司到青岛一家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民营企业考察,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专家解读   “地沟油”安全性不亚于普通航空燃料   对于使用“地沟油”提炼的生物柴油,中国民航学院教授李晓津认为这种燃油在安全性上不逊于普通的航空燃料,而且还将成为民航业的发展趋势。   据专家介绍,从现在来看,使用地沟油这种生物燃油,从安全上来说是没问题的,可以保障航空飞行的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许多实验工作,特别是考虑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天气、气温、气压,特殊情况下生物燃油能不能燃烧还得做很多实验,但是从长远来看,使用生物燃油确实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民航业的发展。   成本达普通燃料3倍但环保效益更高   目前从实际应用来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采取了50%“地沟油”燃料,50%化石燃料进行混合。而且地沟油燃料采购并不便宜,这种新型燃油的价格是普通飞机燃油的3倍之多。   价格高,为什么还要用?其实,荷兰人考虑更多的是一笔环保账。根据欧盟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减少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地沟油”燃料恰恰能实现这样的要求。中国民航学院李晓津教授解释说,飞机在飞行的时候要大量消耗航空煤油,而使用生物燃油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要强于航空煤油。   有资料显示,在0号柴油中,若以10%的比例添加生物柴油,在汽车行驶同样里程之后,所排放出的污染气体比不添加生物柴油时减少50%左右。此外,燃用生物柴油的车辆尾气中有毒有机物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十分之一,颗粒物只有石油柴油的五分之一,且生物柴油没有铅及有毒物质的排放。   我国发展生物航煤还有几道门槛   加拿大航空和荷兰航空两家的生物燃料采用的原料都是烹饪油“地沟油”。对此,不少国内的业内人士憧憬,这或为中国的“地沟油”问题提供解决渠道。然而一位长期研究生物航煤的专家表示:“我国的地沟油根本就没有回收渠道,更何况,油料本身都没有经过分类,沉淀物过多,利用成本太高,燃料来源与经济性问题依然是生物航煤大规模发展的门槛。”   新闻延伸   云南出台全国唯一“地沟油”管理指导意见   今年“五一”前夕,云南省《做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关于地沟油管理方面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区域示范、特许经营、限定行业、鼓励应用、分步推进”的指导方针,有序推进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有效解决地沟油出路问题。   4月底出台的《指导意见》共有十一条,内容涵盖了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监管及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地沟油只能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统一交售给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用于制取生物柴油。地沟油禁止用于生产食用油、饲料油,禁止跨省运输和流通,以彻底切断地沟油回流餐桌饮食品市场的通道。”并提出,“到2015年,争取全省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产量、应用量达到5—10万吨,初步实现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规模化、产业化。”
  • 陕西将投资1.6亿元建航空减振测控技术研发中心
    昨日,西安渭北工业区西洽会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本次集中签约的30个项目全部为合同项目,总投资209.12亿元,项目涉及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及航空生产性服务、专用通用设备制造、新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   签约仪式上,渭北工业区航空工业组团也彰显了其科技的吸引力,共签下10个项目,投资总额45.1亿元。   航空组团是以西安航空基地为开发建设主体,包括西安航空基地、阎良区和临潼区的相关区域。航空组团昨日签约的项目,涵盖了以新舟700 飞机制造项目为代表的整机制造、无人机研发、航空检测、环保设备研制、新型园区开发、城市配套建设等多个产业领域,体现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等突出特点。其中,投资1.6亿元的“航空减振测控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将依托中航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的先进技术,在西安航空基地建设航空减振测控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航空减振器、消声器的研发生产,噪声与振动环境控制与治理等方面的业务 投资6亿元的“航空生态工业园项目”将为航空组团及周边企业提供表面处理配套工艺技术及设施,提升金属表面处理产品自主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 投资10亿元的“航空未来城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在航空基地范围内建设大型城市产业综合体,助力航空组团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   据悉,在本次西洽会上,渭北工业区三个组团已在本次西洽会上签约55个项目,总投资490亿元。
  • 投资千亿元 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近期出台
    国产岷山军用发动机  记者日前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根据已有信息,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是迄今为止所有重大专项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   业内人士预计,高达千亿的专项研发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弥补国产飞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这一长期短板。而随着专项的实施,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于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整合预期,也将进一步增强。   政策落地在即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报项目了。”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该专项由工信部而非早先认为的科技部牵头制定。按照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要求,目前有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准备项目申报,希望能争取到更多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预计最先投入到基础研究与材料领域,随后会向生产制造环节逐步倾斜。”   这意味着,从去年开始酝酿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出台时间已经愈发临近。去年11月,两院院士师昌绪向国务院建议,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6月传出消息,由师昌绪牵头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封笔,航空发动机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板上钉钉。   长期以来,飞机制造领域受到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困扰。今年7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航空装备产业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第一个项目,明确提出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   今年9月4日-6日,国务委员马凯、工信部部长苗圩、国资委主任王勇、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等一同前往陕西,调研了包括西安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多家航空企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领导首次带队对中国航空工业进行为期3天的调研,足以说明国家的重视程度。   “目前业内普遍预期专项资金规模是1000亿元甚至更高,我们现在都等着方案最终出台。”一位买方航空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十一五”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政策,预计专项方案中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外,或还将通过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弥补长期短板   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航空发动机投入最大、研制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高,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木桶上的一块短板。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改进或仿制。目前专注于该行业的重量级科学家也普遍认为,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造成国产飞机普遍动力不足。   一般说来,航空发动机分为商用和军用两类。目前世界上商用和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基本被通用、罗罗、普惠等几家国际巨头垄断。早期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2016年将要投入使用的C919干线大飞机,还是ARJ21支线客机,配装的都是进口发动机。   “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   除了通过专项解决技术短板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中航工业集团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正在着力解决困扰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人才问题。今年9月,北航和中航工业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一个月后,发动机控股公司再次与北航签署“航空发动机高级人才定制班联合培养协议”。北航已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首届定制班36人的招生。   整合预期增强   航空发动机专项实施在即,业内人士对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   波音公司在其最新的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机队将扩大到目前规模的三倍。   目前,设计生产一台航空发动机,主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单元体及主要部件、整机制造等几个主要领域。A股相应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整机集成)、中航动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中航重机(结构铸锻件)、成发科技[7(传动)和钢研高纳(涡轮盘)等相关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专项方案的逐步落实,上述公司除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外,受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拉动,公司业绩也将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第九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动力实际控制人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将作为中航工业此次参展的唯一发动机单位。   在上述上市公司中,除钢研高纳外,其余四家全部为中航工业系公司。其中航空动力、中航动控和成发科技分别定位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资产的主机、控制和传动整合平台。   在中航工业各大业务板块中,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因此业内人士预期,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推出,除了给相关上市公司注入业绩增长动力外,也将进一步加快中航工业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2012年4月,中航工业集团成立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旗下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的4个主机所(中航工业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航发动机所)。   招商证券分析师刘杰认为,航空动力虽然去年暂停重组,但其作为发动机整机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没有变化,未来不排除再次启动的可能。随着研究所的逐步改制,未来这一块优质资产将成为资产重组新的整合对象。   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今年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未来中航工业旗下的大量研究院类资产,将成为下一步重组重点。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认为,中航工业有很大一部分业务划归研究院所,研究院所属于事业单位,其资产归财政部管辖,事业单位资产要上市首先得转换成企业资产,这个转换过程非常复杂。但科研院所一旦转成企业后,将很容易注入上市公司。   而随着发动机重大专项的展开,有猜测说今后发动机业务会从中航工业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这一可能性为零。   该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所有航空发动机企业严格来说都没有独立的,美国的GE、欧洲的赛峰和罗罗尽管以发动机业务为主,但旗下也有其他业务。从经营角度讲,航空发动机业务不适宜独立,因为航空发动机投入和回报周期很长,通过业务组合有助于发动机业务发挥长周期优势。发动机技术密集度高,很容易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开拓市场,以大集团的形式存在,正好可以发挥这种优势。   “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杨伟说过非常著名的一段话: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应该先行,但是决不能离开飞机独行。航空发动机今后的趋势是飞发一体,统一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不可能独立。”该人士表示。
  • 深度洞察!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噪声监测系统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预警,使得噪声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市场更加广阔。为了解当前噪声监测技术进展、应用成效、行业状况及挑战机遇,向大家展现当前噪声监测市场现状,仪器信息网开展了“噪声监测现状与市场动态”主题约稿活动,本篇文章为北京爱唯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回稿内容。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与应对文章作者: Envirosuite 公司中国区商业代表—祖明目录前言1. 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 1.1 噪声主体责任人是谁1.2 如何与社区、航司以及环境执法部门沟通 1.3 如何科学合理减噪2. ICAO 附件 16 和《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2.1 《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2.2 航空器噪声管理的跨领域要素 —— 社区参与3. 第四代航空环境容量管理4. Envirosuite ANOMS 机场噪声和运行管理系统 4.1 ANOMS 精确监测和管理机场噪声问题4.2 高效融合各方数据4.3 ANOMS 很好地履行了 ICAO 第 A39-1 号决议,暨社区参与4.3.1 建立空域宽容和理解以加强社会许可4.3.2 视觉化呈现机场噪音等值线、绘制噪音事件图并识别投诉源4.3.3 公开透明的平台功能,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5. EMU 3700 噪声监测系统6. 技术实施单位介绍关于 Envirosuite ( EVS )前言航空器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机场数量、规模和航班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航空器噪声的影响越来越强。自20世纪60年代噪声首次成为航空问题以来,航空业一直在努力寻找减少其影响的方法。航空业十分重视减噪工作,持续的工程创新使现代飞机产生的噪声比20世纪60年代的飞机减少了75%。图1. Major reductions in aircraft noise levelsICAO Symposium on Aviation and Climate Change,"Destination Green", ICAO Headquarters, Montreal, Canada, 14-16 May, 2013尽管行业内近年来一直在噪声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机场噪声依然困扰着机场附近的居民,对噪声的担忧依然是机场发展的最大阻碍,并成为投诉的主要原因。&bull 英国伦敦Heathrow国际机场就因噪声长期影响居民睡眠遭到起诉;&bull 韩国首尔金浦国际机场周边3万多居民难忍航空器噪声影响日常生活,对国土海洋部提起的集体诉讼获得胜诉;&bull 由于每天约510次航班量引发的大量噪声,希腊政府主动将旧的雅典国际机场改建成公园,将新机场迁往居民相对分散的斯巴达地区;&bull 美国政府专门通过《国家公园领空法案》限制航空噪声以回应民众诉求。1. 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对于机场管理者来说,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面对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噪声主体责任人是谁&bull 飞机是产生噪声的主体,但民众都是在投诉机场;&bull 环境执法要求机场负责。1.2 如何与社区、航司以及环境执法部门沟通&bull 噪声事件总是无法及时捕捉;&bull 已采用搬迁或颁发噪声补偿款形式处理噪声干扰,但民众还是在不停抱怨;&bull 如何科学合理地与社区民众进行沟通;&bull 与航司沟通的方式与措施;&bull 环境执法部门关注哪些信息。1.3如何科学合理减噪&bull 机场航线规划已固定无法改变;&bull 航线管理隶属于空管部门而不是机场,空管部没有噪声管理职能;&bull 建议的管控措施如何执行与验证。2022年6月5日,我国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后,对噪声管理制定了更加科学严谨的管理要求,如:1. 明确单位和个人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的权利;2. 受到噪声侵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侵权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3. 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范围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范围应当向社会公布;4. 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实施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开;5. 约谈的整改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6. 增加规定,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等的意见。空域的重新规划、不断变化的社区敏感度和监管限制正在日益影响机场运营和发展。现在,机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与周围社区合作,以了解和管理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周边民众对噪声的担忧以及投诉往往成为机场发展的最大阻碍。对于机场管理者,对噪声问题的关注已不仅仅是噪声暴露问题,还必须保持机场运营的同时实现周边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以获得社会认可。这需要通过准确、无懈可击的数据为噪声管理行动计划提供有效支持。2. ICAO附件16和《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1968年,第16届ICAO大会指示ICAO理事会制定与航空器噪声有关的国际规范和相关指导材料,列入航空器噪声的说明和测量方法以及对机场附近社区所关切的飞机造成的噪声的适当限制等材料;“机场附近航空器噪声特别会议”(1969年11月25日至9月17日,蒙特利尔),促使ICAO理事会于1971年8月通过了第一版附件16-航空器噪声,这是适用于新飞机设计的第一个环境标准。下图2.为ICAO附件16发展历程。图2. 2.1 《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2001年9月,ICAO提交大会决议A33-7,2004年批准和发行《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 Doc 9829,从4个方面对机场噪声进行管理控制,见下图3。(1)从源头控制,规定各类航空器噪声限值及测量、评定要求,根据飞机生产年代和类型不同,制定不同噪声限值,逐步淘汰高噪声飞机;(2)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和航空器噪声不相容的土地使用远离航空器噪声影响区,鼓励和航空器噪声影响相容的土地使用安排在机场周围;(3)减噪运行程序,优先跑道、优先航路措施,避免或减少在噪声敏感区上空飞行;减噪起飞程序、减少油耗和地面噪声的连续下降进近程序;(4)运行限制,限制或禁止高噪声飞机起降、限制或禁止使用噪声影响大的跑道、飞机运行时段限制、架次限制等管理措施。图3. Doc 98292.2 航空器噪声管理的跨领域要素 —— 社区参与ICAO第40届会议提出了航空器噪声管理的跨领域要素——社区参与。具体见下:执行委员会由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和民用飞航服务组织(CANSO)提交)A40-WP/2601EX/1042/8/19议程项目15:环境保护—一般规定、航空器噪声和当地空气质量— 政策和标准:噪声管理决议如下: ICAO第A39-1号决议国际机场理事会和CANSO欢迎ICAO理事会提出的建议,即在A40-WP/57号文件所建议的ICAOA39-1号决议案文中,提及社区参与和ICAO第351号通告《社区参与航空环境管理》。此外,国际机场理事会和CANSO建议调整决议的措辞,纳入社区参与作为平衡做法的跨领域要素— 修改以下划线黑体表示:“鉴于ICAO制定的噪声管理平衡做法包括确定机场的噪声问题,然后通过探索四个要素来分析可用于降低噪声的各种措施,同时辅之以一个跨领域要素—社区参与,即:&bull 从源头上降低噪声;&bull 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bull 减噪运行程序;&bull 运行限制,目标在于以成本效益最高的方式解决噪声问题;&bull 社区参与是一个跨领域要素,应该支持上述四个支柱,目标是确定尽可能包括社区反馈意见在内的实际解决方案。3. 第四代航空环境容量管理在持续长期增长需求的背景下,机场建设总体规划包含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以支持活动和乘客数量的增长。许多情况下,机场经济发展面临的限制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机场可管理的环境容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受影响社区容忍程度。这个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每个机场都有独特的挑战,主要集中在:&bull 法定/合规义务,法律规定的环境义务,报告或数据透露的科学合理性要求,捕捉/管理/回应投诉的要求;&bull 操作限制,例如某些飞行行动限制,如宵禁、环境阈值限制,政府政策影响等;&bull 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公众对环境数据质量的信任,对环境问题的关切,投诉处理,区域扩建或空域变化与社区协商机制等;&bull 基础设施能力/复原力和扩容能力,需要从现有的基础设施中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率,受天气/延误影响时的运营弹性等。机场需要持续延伸环境容量,通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能力,建立消除影响和容忍构建的均衡计划,从而应对这一战略问题,业内称之为“第四代航空环境容量管理”,见下图4。图4. 第四代航空环境环境容量管理ICAO关于这一主题的指导意见载于附件16第一卷第四部分和Doc 9184 《机场规划手册》第 2 部分——土地使用和环境控制。 其目的是为机场、周边社区和环境生态的需求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4. Envirosuite ANOMS机场噪声和运行管理系统EnviroSuite Limited (ASX: EVS) 根据数十年的噪声管理及与社区互动和支持企业成长的经验,帮助全球各地270多家机场提升了空域环境容忍度。30多年来,通过与ICAO及全球各地机场合作,Envirosuite 制订出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第四代及后期航空环境容量管理需求,旗舰软件产品 ANOMS 机场噪声和运行管理系统(Airport Noise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Systems,ANOMS)更是在该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世界领先地位。4.1 ANOMS精确监测和管理机场噪声问题ANOMS是世界领先的机场噪声监测系统、机场噪声报告和机场航迹管理技术软件,提供24/7全天候的噪声监测和强大的分析和报告功能,以实施和跟踪噪声消减计划和程序,并建立社区支持。ANOMS具有丰富的功能,可高度配置,满足整个机场用户的特殊业务需求,为全球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以及具有噪声问题的机场提供服务。其系统功能概述如下表:1. 噪声影响评估&bull 实时显示噪声敏感点声级&bull 输出噪声监测报告&bull 借助互联网让公众了解机场噪声影响2. 投诉处理和分析&bull 实时反映可能受到的航空器噪声污染情况&bull 机场当局通过查看相应监测点的声级及雷达数据,确定投诉事件的真实性,并分析其是否由航空器飞越所引起,明确产生投诉的原因,找出违规飞行航班&bull 将投诉处理结果公示于网站上供投诉者和公众查看3. 违规飞行发现&bull 高噪声飞机及违规航班的飞行是机场噪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bull 监测并减少此类违规飞行,找出违规飞行的航班(包括高噪声机型)并采取相应措施4. 噪声预测等值线图的修正&bull 相容性规划是减少机场周边航空器噪声影响的主要方法&bull 对现有噪声预测等值线图进行修正,使等值线图更能反映机场未来的噪声影响5. 减噪措施决策技术依据,及效果验证&bull 科学的降噪措施依据支撑&bull 实施情况的检查及其有效性的验证,包含机场运行限制措施、机场减噪飞行程序以及加装隔音窗、拆迁等被动降噪措施ANOMS由高精度航班轨迹技术支持的 24/7 机场噪声监测系统为基础,在降噪、利益相关者参与、航班跟踪和程序执行方面拥有成熟的专业知识,以支持机场的监管合规。图5. ANOMS客户端关联航线轨迹4.2 高效融合各方数据ANOMS 支持融合范围广泛的各种数据来源,如收集噪声和气候数据的环境监控装置,提供实时航班信息的 SkyTrak 无源雷达,各类型第三方数据来源包括噪声实时测量数据、地图,卫星图像,气象和投诉信息等,以及包括雷达和航班计划系统、NMTs、AODBs、AWOS、Metar 和 ATIS等。随着机场业务的扩展,其他的数据源也可以方便地加入,例如ADS-B雷达数据,飞机注册数据等。ANOMS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报告,提供对机场运行及其环境影响的全面了解。系统将噪声监控网络与雷达和飞行系统连接起来,对以下方面的洞察:&bull 噪声暴露,了解每架飞机进出机场的噪声水平;&bull 航线合规,识别哪些飞机在飞行以及在哪里飞行,并检测哪些飞机不符合规定的飞行程序;&bull 运行和空中交通管制报告,了解实际情况,以制定未来的政策和计划;&bull 投诉处理,记录每个社区查询,并自动编辑一个回复,以确定是哪架飞机引起了投诉;&bull 社区关系,分析数据以报告趋势,准确了解运营是如何变化的,以帮助设定社区期望并建立理解。管理和报告环境影响导致运营受限和发展受限的可能ANOMS是您真实信息的来源,具有绝对完整性的数据(图6)。图6. ANOMS具有绝对完整性的数据4.3 ANOMS很好地履行了ICAO第A39-1号决议,暨社区参与机场噪音是很严重的问题,面对环境影响议题时,邻近社区居民越来越强烈的表达反对之声,并且要求限制机场发展。ICAO第A39-1号决议提出“纳入社区参与作为平衡做法的跨领域要素”,ANOMS帮助全球各地的机场很好地履行了此项决议。我们每年管理着1800万则投诉的机场噪音和飞机航迹科技。ANOMS软件确保了高可用性、数据完整性和灵活性,帮助机场团队轻松分析运营所需信息,为机场噪声管理与社区沟通互动提供各类信息和建议。4.3.1 建立空域宽容和理解以加强社会许可通过高精准地主动与机场邻近社区互动,以及与社区透明交流,以便能提升他们对空域的理解和容忍度。图7. ANOMS加强与社区的沟通4.3.2 视觉化呈现机场噪音等值线、绘制噪音事件图并识别投诉源我们的演算法专为辨别可能的噪音源头而设计,该算法考虑了一系列因素,如飞机跟踪和机场噪声事件。图8. ANOMS视觉化呈现飞行器噪声事件4.3.3 公开透明的平台功能,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可建立公开透明的的交流平台和邻近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并且管理社区之中的意见,作为未来机场扩增计划的基础。图9. ANOMS公开的操作平台5. EMU 3700噪声监测系统EVS 的EMU3700 是适用于任何环境的全天候实时噪声监测设备,EMU3700能够捕获准确的噪音和天气数据,为EVS Aviation航空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实时、准确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与见解。。硬件单元可部署在机场运营区内或周边社区的任何地方,以满足机场环境监测的需求。产品符合AS/NZS 62368-1 CE & FCC等安全性和合规性标准,独立IEC61672:2013 1级型批认证。6. 技术实施单位介绍关于Envirosuite(EVS):EnviroSuite Limited (ASX: EVS) 帮助那些正在寻求管理其经营环境答案的企业。我们具有前瞻性思维,并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为希望智能运营的客户引领潮流,以加速其业务、环境和人员之间的可持续未来。Envirosuite起源于1990年,是一个由空气质量和气象咨询(Pacific Environment)、实时和预测技术(Envirosuite)以及世界领先的航空创新(EMS Bruel & Kjaer)相结合的实体;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环境智能解决方案的最前沿,从事专业科技服务,致力于面向全球提供环境咨询,监测,预测管理和自动化报告解决方案。得益于我们的传统和DNA,今天的Envirosuite是全球领导者,拥有智能监测管理空气质量、噪声、水和振动的能力;在全球五个地区设有十多个办事处,拥有 250 多名员工,随时准备将环境智能的力量推向世界。Envirosuite 以自主开发的软硬件为平台,向客户提供实时监测,分析报告,溯源预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环境管理解决方案。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多个环境管理项目经验,服务于全球200多个机场。2020年收购专业的环境噪声监测公司EMS Brüel & Kjæ r后,EVS成为横跨空气质量、水务监管和环境噪声监测三大专业领域的公司。我们的愿景:应用环境智能的力量,使工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社区繁荣发展。我们的使命:致力于创造世界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从环境数据中获得切实可行的见解,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 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料首次试飞成功
    中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段时间,有关各地非法回收地沟油,再重新端上餐桌的报道层出不穷,地沟油一时间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今天,地沟油再次成为新闻的主角,只不过这次地沟油出现倒不是反面角色。   今天凌晨5点43分,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正式在上海试飞,由动植物油脂、地沟油构成的新燃料真的能保证飞机像传统燃料一样平稳运行吗?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试飞进展非常顺利。飞行之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对飞行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颁发了特许飞行许可。5点43分,机组驾驶这架绿色的航班由机场起飞,在批准的领空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技术飞行测试后,于7点08分平稳降落,一共飞行了125分钟。试航使用了1.7吨生物航煤。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   机长刘志敏:这次试飞非常满意,起飞的动力非常好。   事实上,用地沟油制造出来的生物航煤,飞行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硫,远远低于矿物燃油。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刚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试飞首先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煤在商业客机应用上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石化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另外,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也可以解决餐饮废油流向餐桌危害健康的后顾之忧。   目前,生物航煤在国内真正商用还需要时间,成本还比较高。
  •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 放飞航空飞天梦-----整装待发,扬帆起航 由我公司开发的微形小尺寸高压平流泵(柱塞泵),成功得到航空航天类客户的认可,专为工业配套客户量身定做,缩减体重,缩减占用空间。 新推出微型尺寸的平流泵,特别适宜工业配套客户选择使用,如微通道反应器,模拟移动床,催化评价装置。我们可以提供两种小尺寸规格给用户选择,一种是平流泵外壳尺寸110×110×260mm,重量3公斤,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1/2大小。另外一种外壳尺寸370×145×152mm,重量7KG,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2/3大小,常规平流泵外壳尺寸规格是370×240×152mm,8KG。 三为科学SANOTAC流体输送技术,诠释的“尽善尽美,精细入微”的品牌价值观,与其竞品形成差异化,受到业内高校以及广大科研用户的广泛认可。 这一批平流泵产品整装待发,就是发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用于精确输送航空煤油,做流动换热,喷射实验,模仿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得到最佳的实验参数,正可谓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三为科学专业致力于耐腐蚀、高精度、低脉冲高压平流泵(恒流泵)的研究;能为您解决酸碱腐蚀性溶液长期泵液过程中,对输送设备的腐蚀问题,提供耐腐蚀性输送系统。 SANOTAC能为您解决泵液不连续不稳定问题,提供稳定、连续的输送液体设备。 能为您解决泵液流量不准问题,提供精确流量的输送液体方案。 能为您解决泵的压力脉动高造成基线不稳的问题,提供低脉动输送系统。 平流泵按流量范围区分有:0.001-10ml/min、0.01-50ml/min、0.01-200ml/min以及0.01-300,0.1-1000ml/min,1-10000ml/min等不同型号。 平流泵按压力范围区分有:0-2Mpa、0-10Mpa、0-15Mpa、0-30MPA,0-42Mpa。 按平流泵的泵头的材质区分有:316L不锈钢、PEEK材料、PTFE聚四氟乙烯,钛金属材料,哈氏合金等供您选择。
  • 金秋九月,航空机载大会将于9月5-6日与您相约申城
    机载系统和飞机台、发动机共同构成了民用飞机的三大组成部分,具有专业面宽、价值占比大、从业人员多、创新速度快等特点。一架大飞机机载系统涉及10多个系统、100多个子系统、约1000项设备。目前,航空机载系统正向着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优化整合创新平台资源,占据国际创新高地,推动人才、技术、创新、供应链全球化、促进企业科技成果合作,2024航空机载与软件大会将于2024年9月5-6号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邀请业内知名演讲嘉宾约 45 人,包括政府管理机构领导、院士、学者、知名企业高管等,围绕行业领域细分话题、当下政策法规、展开演讲,专业听众人数 300 人。大会涵盖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未来飞行技术、机载航电、智能航电、先进飞控、机载软件等板块、提供最前沿、最领先的未来智能航空机载行业信息和成果。本次大会的专业观众们来自各个民航适航审定单位、空中交通管理局、大型民机制造商、机载共性中心、航电集成商、机载软件开发服务商、飞控智能飞行技术服务商等行业优秀代表莅临出席。AAS大会热点话题一览航空机载(民用)航电系统会议先进飞控技术会议未来航空通信会议IMA开发民机航电系统研制民机直升机机载研制飞机导航显示机载计算操作系统基于模型的航空电子系统开发系统安全设计机载系统构型管理 新概念驾驶舱设计高效飞行仿真模拟适航、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高效的UAM运行概念飞行计划风险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智能空管机载软硬件适航先进导航UAM空域设计飞行轨迹设计优化智能飞行技术自适应飞行技术会议新概念自主操作系统制定自主空中交通安全路线图飞行成本航线优化ADS-B新技术应用会议飞行轨迹预测模拟实验助推绿色飞行自主飞控智能飞行的自主控制技术飞行自主避让机载软件机载软件研制软件适航测试运行机载软件测试实践覆盖率分析MBSEAAS大会日程安排三 、 日程安排主论坛9 月 5 日09:00-12:00一、民机机载及航电系统研制二、驾驶舱人机一体化设计三、自动着陆系统四、智能辅助决策技术五、 民用航空器智能驾驶自主性安全性午餐9 月 5 日13:00-17:00一、高度数字化技术二、人机协作三、综合视景系统四、民用直升机航电系统创新发展五、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分论坛一:智能飞行技术9 月 6 日09:00-12:00一、单一飞行驾驶技术二、飞行轨迹设计优化三、飞行预测、协同决策四、智能空管五、制定自主空中交通安全路线图六、飞行管理系统午餐9 月 6 日13:00-17:00一、飞行成本航线优化二、座舱显示与控制技术三、模拟实验助推绿色飞行四、飞行自主避让五、机载维护检修分论坛二:机载软件研发、测试9 月 6 日09:00-12:00一、机载软件研制二、软件适航三、机载设备可靠性设计方法四、机载软件测试实践五、覆盖率分析六、 MBSE午餐9 月 6 日13:00-17:00一 、 民用航空装备 PHM 系统二、航电产品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三、航电综合处理平台的电磁兼容仿真四、仿真平台在航空电子测试中的应用五、机载计算操作系统六、数字仿真模拟助推绿色飞行展区演示展区活动09:00-17:30 (9 月 5-6 日)一、展区巡展活动二、航电飞行模拟演示三、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四、媒体专访报道、视频号线上直播活动AAS拟邀出席嘉宾公司职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19 副总设计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电总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航电设计研究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特聘专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航电技术专家商飞软件公司型号总师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产品副总师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SAVIC 航电产品部部长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运行管理中心主任中航工业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民机事业部部长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机载共性技术工程中心适航专业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GNC 事业部总工程师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总师泰雷兹中国航空航天客户管理部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设计师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预先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室主任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特设师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主任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师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电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院长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研究所航电室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专业总师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柯林斯宇航中国区总裁上海狮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CE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科数字副总经理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信息化与数字化副总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操作系统副总师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服务部副总经理民机航电系统是飞机所有电子设备的总和,是飞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已占飞机制造总成本的30%~40%。在面向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的多种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中,智能飞行致力于改变传统飞行驾驶模式,重构未来飞行的人机交互模式与空中交通管理架构,成为行业特征最为显著、最具备颠覆性变革的方向,是民用飞机智能化竞争的新焦点。2024中国民用航空机载与软件大会将探索讨论未来智能飞行、航空自主技术等前沿话题来提升未来飞行效率,助力航空业减碳减排。联系我们:汪洋电话:021-62201838手机:13817500634
  • 5G与百岁航空设备“新老”冲突?美媒:无线电测高仪或失灵
    一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帮助飞行员驾驶战斗机的技术创新如今正处于航空公司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电信公司因5G问题而发生的争执的核心。5G创新服务是为了加快移动装置的速度。冲突已存在多年,在近期发展到了关键时刻。继航空公司发出警告,称机场附近5G网络的潜在干扰可能导致飞机上一个关键设备失灵并迫使航空公司取消航班以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电信公司同意采取限制措施。即使采取了机场限制措施,仍有一大批国际航空公司取消了飞往美国的航班,尽管其中部分航班已恢复。相关仪器就是无线电测高仪。这种仪器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研发成功,如今仍在飞机上发挥重要作用,帮助飞行员确定飞机的飞行高度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在某些机型中,测高仪读数直接进入无需飞行员输入数据就能运行的自动系统。按照航空专家的描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电信公司使用的5G网络与测高仪使用的系统有相似的频率。曾担任美国交通部负责研究新型技术的副部长戴安娜弗奇戈特-罗思说:“你不会希望搭乘降落时测高仪失灵的飞机。”她还说航空管理者提出有关5G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安全,这是正确之举。但是,电信专家说5G网络对测高仪几乎或完全不构成风险,而且航空业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为所存在的微乎其微的风险做准备。曾经担任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的汤姆惠勒11月份在写给布鲁金斯学会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定律是非常明确的——很难废除物理定律。”他指出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工程师们发现不存在真正令人担心的理由。航空安全专家所忧为何?测高仪的专利归劳埃德埃斯彭席德所有。这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著名的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工作了40多年。测高仪的工作原理是:发出无线电波,确定飞机相对于地面及其他物体的位置。前波音公司工程师彼得莱梅说,如果测高仪的电波因5G干扰而无法返回,或者无法与附近的电波区分,那么它就可能给出错误的读数,或彻底失灵。莱梅在公司工作了16年,负责依靠测高仪的安全系统的设计工作。比如,失灵的测高仪可能导致飞机的计算机向飞行员发出前方存在虚幻障碍物的警告,或是妨碍系统向飞行员发出真正的威胁警告。国际直升机协会就5G干扰问题召开了网上研讨会。小组成员之一是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雷达系统工程师塞思弗里克。弗里克说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为很多飞机生产测高仪,包括它自己制造的军用直升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在公司测试5G干扰时发现了一系列错误,包括测高仪“噪音太大”和不显示读数。弗里克在研讨会上说:“我不清楚是否存在我们能说绝对没有干扰的情况。”一旦视线因故受限,比如大雾,飞行员往往要依靠测高仪。但是,大多数时候飞机降落是不用测高仪的,这也是一些无线通信专家驳斥航空业之忧的原因。此外,无线通信专家说大部分现代测高仪应该具备过滤干扰的能力。关注这个问题的无线通信产业顾问蒂姆法勒说:“我明白为何这是个大问题。但是,我仍然不相信会发现任何干扰。”失灵的测高仪可能导致其他问题吗?航空安全专家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干扰而失灵的测高仪可能引发自动系统和飞行员的一系列错误。在波音737Max飞机两起致命事故中,这类失误起了重要作用。法勒说:“由于自动系统对737Max飞机造成的问题,大家会对某些问题更加谨慎——对高度自动化飞机的影响。”一些专家说他们最为担心5G网络对波音787机型的干扰,这是一款体积较大的飞机,一般用于长途国际航班。测高仪是787飞机降落系统的重要仪器,飞机降落时会打开放慢速度的反向推进器。莱梅说,波音有项专利说明这项功能是完全自动化的,意味着如果测高仪失灵,即使飞行员手动降落一架787飞机,也不可能逆转飞机推进器。787飞机的起落架刹车仍然会起作用。但是,莱梅说少了反向推进器会导致飞行员难以在飞机到达跑道尽头前停稳飞机。他说:“完全可能导致某些飞机滑出跑道。”波音公司对此未予置评。联邦航空局发布通知:发现了“反常现象”,“不论天气或方法如何”都可能导致5G网络干扰影响众多787飞机的自动系统。航空局说:“出现C频段5G干扰,可能导致降速性能减弱,增加降落距离和偏出跑道现象。”通知涉及美国137架787飞机和全球1010多架787飞机。为何不早点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公司决定暂时限制机场2英里以内安装新的5G网络。这个决定应当能够解决很多这类安全担忧,至少眼下如此。但是,5G网络已经使用多年,这就提出了相关问题:为何航空公司、联邦航空局、无线通信公司和联邦通信委员会没有早点解决这些问题。弗奇戈特-罗思女士说,航空专家之前的警告被忽视了。她说2020年12月,交通部曾致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提醒它注意:允许5G网络在其拟使用频段运行将导致航班安全系统问题。她说那封信根本未送达联邦通信委员会和无线通信公司。相反,联邦通信委员会继续实施一项拍卖计划。2月,运营商将投标800多亿美元,将部分无线频谱用于5G网络。弗奇戈特-罗思女士说:“无线运营商有权期待投资回报。但是,联邦航空局采取强硬立场确保民众安全,你们应当非常满意。”尽管如此,无线通信专家,包括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官员,驳斥联邦航空局和航空公司的警告,认为5G干扰不会构成安全风险。现在是什么情况?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交通经济学的弗奇戈特-罗思女士认为,为了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各种机型必须经过测试。她说:“不能说比较新的机型就会正常运转,而比较老旧的机型就不行。有些情况下,情况恰恰相反。”联邦航空局说它已为美国62%的商业飞机发放了起降许可。航空产业一直在研究无线测高仪的新标准,解决5G干扰及其他问题。但是,那些标准要到10月份才会公布,而且仅适用新型测高仪。过去一周内,联邦航空局已批准5种兼容5G网络的测高仪型号,但是审批的依据是兼顾测高仪与飞机型号,787机型未获准使用测高仪。前波音公司工程师莱梅说:“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换掉测高仪。”他还说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升级测高仪可能需要巨额开支。航空公司不想承担这笔费用,无线通信公司也不想承担。前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惠勒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经费来源:政府可将出售5G频道给无线通信公司所得的820亿美元收入中的一部分作为开支;无线通信产业可能被迫支付额外费用才能使用那些频道;或者,航空业被迫承担升级费用,因为它早就知道5G正在来临。一种比较直接的办法就是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公司对机场附近5G网络的暂时限制变成永久性限制。或者,这些公司可以减弱机场附近的5G信号强度,或是改变天线方向,限制或消除它们对飞机的影响。这些办法都可能降低5G网在那些地区的使用程度,居住在某些机场缓冲区的人可能无法使用5G网络。任何方案都必须经由航空公司和联邦航空局(作为一方)与无线通信公司和联邦通信委员会(作为另一方)谈判达成。但是,相关人士认为双方阵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因此可能难以达成协议。
  • 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指导,上海士研管理咨询为主办单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航空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为协办单位,并由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四川省航空宇航学会为支持单位,航空工程进展作为学术媒体支持的“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于2023年12月14日在西安成功召开,并于12月15日圆满落幕。本届会议以“数智发展,开源创新”为主题,邀请300位来自全球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系统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第三方检测单位、计量检测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实验室的行业同仁共同参与,促进产学研交流。12月14日上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招商二局副局长张吉晔就“航空城检测行业未来发展展望”做重要发言。随后大会正式开始,首先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学与工程计量研究所副所长王喜阳分享了“极值力学计量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所长唐珊珊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演讲了“航空复合材料制件制造准确度的评价方法”; 航空工业综合所航空工业特级专家、副总师及检测部部长王俊涛围绕“数字射线成像检测缺陷自动识别技术”分析其特点和应用;短暂茶歇过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四研究所静电防护领域总师袁亚飞介绍了“飞机沉积静电测量传感器研制及部署策略研究”; 赛峰航空测试台公司区域销售高级经理胡小草以“航空发动机测试及绿色科技”展开相关演讲。下午大会围绕“科技引领计量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主题展开。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专业一级技术专家杨宇(李嘉欣代)向我们介绍并分析了“面向典型航空结构的机器视觉损伤检测技术”; Polyworks Shanghai西部销售负责人刘甲梁结合公司产品技术分享了“用于数字驱动决策的数字化连接3D测量”;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理化计量部副部长李洪美(吴欣欣代)分析“民用航空发动机测试计量关键技术”;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计量产品业务拓展经理张勇以“测量技术创新,推进航空智能制造”展开精彩演讲;Creaform形创中国区战略客户经理何其彧就“便携式及自动化3D扫描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演讲分享;新拓三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军介绍了“系列光学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试验验证中心先进测控室副主任、研究员齐晓燕从民用飞机的角度介绍了“民用飞机测试技术应用及要求”。大会第二天围绕“创新计量检测技术赋能飞机制造全流程效率提升”展开讨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长聘教授周正干介绍了“复杂形面航空复合材料大部件超声检测技术及装备”; 上海麦睿菱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圣斌围绕“相对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疲劳研究室主任张彦军围绕“飞机结构疲劳单机跟踪分析方法研究”展开分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主任设计师、研究员董林渊分享了“民机伺服作动系统动刚度测试”;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测量技术方向技术专家、研究员胡成海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技术与应用”展开演讲;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贞报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越梅(李义代)详细阐述了“民用航空器系统型号检查核准书(TIA)的颁发和管理”; 沃特拜试验装备研发(江苏)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邢立侠(张瀚代)结合案例分享了“先进疲劳测试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洋以“国产激光跟踪测量仪技术与应用”为演讲主题;深圳技术大学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副总师李泽仁介绍了“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本次大会同期进行了颁奖盛典,以嘉奖为航空计量检验检测作出贡献的企业,祝贺以下公司: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2023年度最佳第三方检测机构奖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年度杰出贡献奖苏州长菱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航空航天可靠性第三方检测机构杰出贡献奖邦盟泓稻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年度最具影响力计量测试中心看见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年度最佳全自动三维测量创新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2023年度最佳测量服务商奖至此,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再次特别鸣谢以下合作伙伴对本次峰会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各界的媒体的关心和支持!
  • “航空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成立
    p   以纳米材料“改性”碳纤维,增强飞机的韧性、导电性,提升飞机的安全性能,被视作下一代飞机材料的重大方向。8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正式与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并宣布成立“航空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据悉,双方将以市场化为方向,加快纳米材料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这也是空客在纳米领域首次与中国方面签署的战略合作。 br/   自2010年起,空客民航A350逐渐以碳纤维材料取代金属、玻璃纤维等,截止目前,碳纤维在A350上的应用占比已超过50%。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可设计性强等优点,然而也存在韧性低、导电性差等不足,此次自带“粮草”合建实验室,空客需求明确。“我们需要通过纳米材料改性碳纤维,并迅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减轻飞机重量,提升飞机的安全性、舒适性。”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董事长程龙告诉记者,此次签约前,曾全球范围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落地苏州纳米所,是看重这里技术转化的“高效率”,同时也了解到这里已研发出“碳纳米管薄膜”,这为成果的最终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给足了信心。 /p p   “面向经济发展需求,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是中科院纳米所的职责所在。”签约活动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表示,此次共建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加快实现纳米材料在民航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将提升苏州纳米所在应用领域的研发实力,是一个优势互补、赢在双方的“典范性”合作模板。 /p p   联合实验室建成后,将旨在通过纳米材料改良机身、机翼,还将为飞机健康运行提供“智能化服务”。苏州纳米所先进材料部研究员吕卫帮介绍,实验室将组建20多人的研发队伍,以纳米材料改性空客A350中的碳纤维,此外,还将在所用的纳米薄膜中增加“感应元件”,建立智能感知系统,随时监测机身材料的损伤位置、损伤程度,为机身的保养、运维提供数据参考。 /p p br/ /p
  • 官宣!GE拆分为三家公司 聚焦医疗/能源/航空
    GE医疗业务将命名为GE HealthCareGE能源业务将命名为GE Vernova,旗下涵盖:GE可再生能源、GE发电、GE数字集团和GE能源金融服务业务GE航空业务将命名为GE AerospaceGE今日发布了其计划通过分拆组建的三家全球领先的投资级上市公司的全新品牌标识。这三家公司将分别聚焦医疗、能源和航空三大增长型行业板块。GE医疗业务将启用新名称GE HealthCare。GE能源业务,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数字业务和能源金融服务,将合并且使用新名称GE Vernova。GE Aerospace将是GE航空业务的品牌名称。三家新公司将持续受益于GE约20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和全球知名度*。此外,GE医疗业务在完成拆分后,将以“GEHC”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通过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GE HealthCare将受益于纳斯达克以创新、技术为主导的上市公司市场形象,特别是在医疗领域。GE HealthCareGE计划在2023年初完成对医疗业务的拆分。独立后的医疗业务将推动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创新,聚焦改善患者预后和疾病诊疗水平,应对患者和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传承GE百余年的历史积淀,GE HealthCare这一新名称和品牌标识诠释了新公司对安全、品质、信任和创新的不懈坚持;而新的品牌色调“温情紫”象征着人性、温暖和关爱,以及公司对卓越的追求。GE HealthCare在全球拥有400万台装机量,每年对患者进行超过20亿次检查,未来将持续引领医疗行业的前沿创新,关爱生命重要时刻。GE Vernova按计划,GE将在2024年初执行对GE Vernova,即GE能源业务的拆分。目前,GE能源业务及用户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电力,并将持续致力于提高能源的可靠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新的品牌标识融合了“ver”,源自“verde (绿色) ”和“verdant (青翠)”,代表地球的青山绿水;“nova”则来自拉丁语“novus”及“new (新)”,代表引领低碳能源新时代的承诺。GE Vernova的品牌色“寰宇翠”也诠释了这一内涵。目前,GE Vernova在全球拥有超7,000台燃气轮机与400吉瓦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装机量,全新的品牌标识GE Vernova象征着公司坚守品质追求,珍视伙伴合作,引领行业创新的承诺。GE Aerospace在完成上述业务拆分后,GE将成为一家以航空为核心业务、名为GE Aerospace的公司。目前,GE Aerospace在全球拥有39,400台在役商用飞机发动机和26,200台在役军用飞机发动机。基于这一强大的业务基础,GE Aerospace将在航空业的历史性复苏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致力于打造未来航空。与GE的字母组合,新的公司名GE Aerospace,以及全新的品牌色“浩瀚蓝”,寓意公司不断寻求突破,在传承航空领域深厚根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面向未来的愿景——构建在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竞争力、领导力。完成业务分拆之后,GE Aerospace将拥有GE品牌商标,并授予另外两家公司长期使用这一商标的许可。GE首席营销官Linda Boff表示:“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们通过一系列以客户为导向的全方位调研,分析了计划独立的三家公司沿用GE品牌的重要性。基于大量的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我们充分印证了GE这一品牌及其具有百年历史的字母组合,代表着创新的延续,象征着全球客户的信任、团队的荣誉,以及公司对未来人才的吸引力。为此,我们非常自豪,未来的三家公司将传承GE创新的DNA,驱动行业的未来。”三家独立公司均将受益于更为聚焦的业务运营、更定制化的资本配置和更灵活的发展战略,从而更有效地驱动长期的增长,以及品牌价值的实现**。
  • Carbolite(卡博莱特)参加2013航空材料及装备国际论坛
    由中国航空学会发起并主办的中国航空材料及制造技术高峰论坛2013(China Aerospace Materials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ummit 2013)于2013年12月3号-5号在北京举办。由中航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621所),中航北京航空制造研究所(625所)协办。本次活动致力于中航集团各子公司与海外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总装等工装设备及材料,材料加工工艺供应商就目前C919 大飞机项目和CJ1000a 航空发动机项目所遇到的挑战与问题做技术交流,以达成后续设备引进等合作。 中国商飞及中航集团下属各主机制造商包括上飞,西飞,哈飞,成飞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单位包括西发,成发,沈发等单位领导,工程部,技改部,采购部相关专家均受邀参与本次大会。大会旨在服务于各航空制造基地产能扩容,新工厂建设等设备,材料采购需求。通过技术交流遴选最佳设备供应商。 对于航空制造工装设备供应商来说这次会议是一个绝佳的平台以推广新设备,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完善营销网络,了解中国民用航空项目进展及技改和设备需求信息。英国Carbolite(卡博莱特,曾译成“卡博莱”)公司创建于1938年,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实验室箱式马弗炉、管式炉、灰分炉、工业定制马弗炉及其他箱体设备(高温烘箱、培养箱)的制造和研发,在全球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经成为高温热处理设备领域中的佼佼者。 有许多热处理任务不容出现任何误差。在这一方面,Carbolite(卡博莱特)70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在质量与可靠性方面赢得的口碑凸显其能。无论是热处理原产飞机部件还是热处理MRO(维护、维修与大修)飞机部件,均绝对属于此类任务的范畴,因此Carbolite(卡博莱特)炉子与烘箱成为了航空业界许多受尊崇公司的首选。我们的所有产品均在设立在英国的工厂内设计与建造,并在通过ISO 9001:2000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下运营的生产厂内组装。由于航空制造商广泛采用Carbolite(卡博莱特)产品,因此我们能够提供出色的参比,并在加工作业地点迁址时能够经常提供符合原始规格的设备。 Carbolite(卡博莱特)对于航空业标准的深层理解意味着,对于按照NADCAP/SAE航空标准AMS 2750D提供热处理服务的客户而言,我们能够准确提供可以在某一特定合规等级内运行的合适炉子或烘箱。Carbolite(卡博莱特)不仅拥有种类庞大的标准型号,而且具备变更我们炉子与烘箱设计的技能与经验,确保其符合客户要求。我们可以按需生产出完全定制型炉子、烘箱与负荷管理系统。 2012年,Carbolite(卡博莱特)荣幸地加入了集团(Verder Group),成为其Scientific Division(科学仪器事业部)旗下重要品牌之一,英伦的传统技术与德国的严谨工艺熔于一炉,预示着Carbolite的品牌将更上一层楼。详细资料可浏览Carbolite中文网站www.carbolite.cn 如您对上述各产品有兴趣,可联系我们:弗尔德莱驰(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毕升路299弄富海商务苑(一期)8栋邮编:201204电话:+86 21 33932950传真:+86 21 33932955邮箱:info@verder-group.cn 弗尔德莱驰北京办事处北京海淀区苏州街29号院18号楼维亚大厦608室邮编:100080电话:+86 10 82608745传真:+86 10 82608766 弗尔德莱驰广州办事处广州市天河区华庭路4号富力天河商务大厦905室邮编:510610电话:+86 20 85507317传真:+86 20 85507503
  • 福建省计量院大力值测试服务助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值测试服务近日,福建省计量院智测所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拉向力校准的通用装置,配合该院自主研发的60MN叠加式力标准机、2MN静重式力标准机等系列科研成果应用,圆满完成了对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的一批次(1MN、2MN、10MN)拉压双向力传感器的校准技术服务,为保障飞机材料强度测量准确性、提升研发飞机的安全性能提供了强有力计量支撑。拉压双向力传感器校准拉压双向力传感器主要用于飞机材料强度测试,如果测量不准确,不仅关系飞机的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而且直接影响飞机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例如,大型飞机起落架的承受载荷要达到400吨,如果因为测试传感器失准,造成设计的起落架承载能力不足,研发的飞机使用时起落架会断裂,将造成安全事故。助力航空工业质量提升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及改型飞机强度进行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的职能。由于其自身检测和校准能力无法满足大力值传感器拉压双向力校准需求,之前的相关设备需送往国外测试,导致大力值传感器量值准确无法得到保障。福建省计量院智测所技术团队接到该项技术服务委托后,针对其测试的特殊性以及工作不间断等技术要求,团队人员分工协作,通过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了该项工作,确保了该单位委托批次传感器的力值准确、可靠,为飞机材料强度测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国防和公共安全、助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福建省计量院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目前该院以加快建设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力值计量测试)为契机,搭建优秀科技创新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该实验室的大力值系列科研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冶金、化工、桥梁、建筑、国防等多个行业的几百家企业。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标准测力仪进行校准,确保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研制中力值测量的准确可靠,对服务和支撑运载火箭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防科技工业大扭矩计量站的力值测量设备提供精确校准,确保我国水面水下舰船动力参数测量的真实可靠,保障我国国防重点型号工程顺利实施。为鞍钢、宝钢等钢铁企业的上百台超大力值轧制力传感器提供校准服务。为大型船舶、特别是国产航空母舰的建造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为福平高铁、京台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大承载力建筑构件提供检测服务,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 探讨我国试验机行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春生教授
    金属、非金属、高温合金、高分子化合物等材料若要达到“物尽其用”,除了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等影响因素外,其物理性能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试验机便是用于测量材料物理性能的首选仪器和必备工具。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生产要求的提高,曾经“冷僻”的试验机行业如今已走出“深闺”,日益向人们彰示这一行业的市场潜力与强劲的发展势头,有数据显示,中国试验机市场销售总额每年可高达40亿人民币。   试验机市场前景如此大好,但我国试验机制造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产品更新速度缓慢,且国内试验机高端市场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试问我国试验机企业应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打造国产化试验机品牌,再逐渐进入高端市场,并最终实现整个试验机行业的良性发展?相信国内众多的试验机专家、用户以及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寻找这个突破口!   王春生教授,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年来,王春生教授一直从事新型飞机耐久性和发动机高温合金工艺的性能研究,在试验机的应用开发方面颇有心得,曾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力学材料试验机相关课题项目的起草制定;另外,王春生教授对试验机在控制器、常规夹头、高温蠕变等方面曾提出过卓有有效的改进建议,并多次参与我国试验机标准的制定等。   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王春生教授,就目前国内外试验机的应用开发、技术进展、国内外产品差距、国内市场现状、试验机行业未来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与王春生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春生教授 试验机技术与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试验机技术走向:“大、小、精”与“环境模拟”   20世纪,随着液压伺服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试验机测试技术可以实现过去人工操作不可能完成的试验,使材料性能研究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高科技飞速发展,对试验机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测试要求。   关于试验机技术的发展方向,王春生教授谈到,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材料的工作条件非常复杂,人们对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市场上也日渐出现了各种型号与功能的试验机产品。从目前各种新型的试验机来看,试验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大、小、精”以及“环境模拟”。   (1)“大”:近几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很快,诸如导弹、火箭这样的大型结构件越来越多。另外,我国将逐步开放300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如此以来,小型飞机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提升,这些都将大大促进试验机往“大”的方向不断拓展。   (2)“小、精”:精度是各种仪器设备永远不变的追求之一,试验机亦不例外。与航空航天领域不同的是,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人们需要对一些微小材料、微小部件进行性能评价,如人体骨骼、眼睛的巩膜等生物材料,其感应量在0.1N,而通常的试验机精度很难达到,这就要求厂家能够提供更为小巧、灵敏的试验机“精”品。   (3)“环境模拟”:目前,环境模拟技术已成为试验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工业的发展,材料测试不再局限于力的模拟,对于极端试验条件下的环境模拟要求也越来越多:超高压、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高强、超辐射、耐腐蚀等。例如,液氧、液氮、液氢的储存罐材料要模拟航空航天环境,以便能更为精准地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   试验机正往更“细”、更“新”的应用领域发展   材料性能的研究起始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主要是利用机械测试设备进行静态试验,用以评价材料在拉压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征。近几年,合金材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超导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极大地拓展了试验机的应用领域。   目前,试验机主要针对材料的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延性、表面与内部缺陷等参数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分析研究,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矿企业、计量部门、科研院所的现场和实验室,具体领域涉及到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包装、车辆制造、电线电缆、纺织纤维、塑料橡胶、建筑建材等各行各业。   王春生教授介绍到,若从力学实验角度来看,试验机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结构力学,一是实验力学(包括材料研究与材料检验)。过去,试验机一般常用于汽车零部件、塑料、岩石力学、工程结构件等传统领域的常规材料测试。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更轻更强的材料用于制造飞机、火箭、汽车等,这使得试验机的应用领域逐渐往更细的领域、更新的方向发展。大至飞机、导弹、火箭、卫星等大型结构件,小至人体骨骼、眼睛巩膜、电子材料、玻璃、牛肉干、布料等,可谓是和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另外,随着试验机的广泛应用,我国从事材料性能测试的人员队伍也已变得相当庞大。单就专业会议而言,国内外每年都会召开规模很大的各种力学会议,如国际断裂力学会议、疲劳断裂会议、常规力学会议等。 当前国内外试验机产品市场格局   多方面分析国内外试验机产品的差距   试验机是一种集光、电、机、液和计算机技术与一体的高技术产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试验机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外试验机生产制造水平和测试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国试验机的发展却未跟上全球试验机前进的“步伐”。   王春生教授谈到,试验机按加荷方法可分为动态试验机和静态试验机。一般来说,用户对动态试验机稳定性的要求要比静态试验机高很多,但由于我国在动态测控、伺服阀等方面的技术尚未过关,因此,国产动态试验机的使用率很低;另外,虽然部分国产静态试验机的技术参数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但就产品整体的机械系统、测控技术、应用软件与配套器件等方面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1)机械系统:设计一款试验机产品的机械系统,需要凭借经验,并考虑材料性能、工艺水平、加工能力、热处理效果等诸多因素。例如,德国的试验机夹头在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做得非常“精致”;而国内的热处理工艺不到位,后期加工也比较粗糙,试验机夹头硬度不达标,很容易变形,使用寿命大为缩短。事实上,这两种工艺的投入相差并不大,可惜的是,国内企业一贯守旧,很少在工艺上有所改动。   (2)测控技术:我国试验机的测量控制技术一直都落后于国外,其中大部分试验机关键技术和部件,如力传感器、引伸计、控制器、伺服阀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就采样频率这一指标,我认为静态拉伸试验机的基本采样频率应该在200个点。目前,国产试验机的采样频率一般在40Hz左右,而国外较好的试验机采样频率可达1000Hz,动态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采样频率为5000-6000Hz,这就比国内试验机的性能质量高出许多。   (3)应用软件:总体来说,国内外软件各有千秋。国产软件功能简单但操作方便,国外软件功能强大但操作略显复杂。不过,与国外软件相比,国内试验机软件的人机联网功能不佳,这给试验机的操作与维护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国内试验机厂家需要在软件功能、操作性、稳定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4)试验机配套器件:试验机配套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试验机产品的技术功能与含金量,但这却是我国试验机行业中技术水平的“薄弱一环”。例如引伸计,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大多选用首都钢研院的橡皮筋捆绑式引伸计,且不说其测量误差、工作稳定性,单就其橡皮筋捆绑固定方式的工作效率就难以满足用户的测试需求。   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高端产品市场被国外企业占领   常言道:“技术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市场”。试验机技术的落后使得我国试验机行业发展进入了“瓶颈”状态。目前,我国试验机产品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尤其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品,长期被国外生产企业占领。   谈到我国试验机的发展历史,王春生教授表示,我国试验机发源于吉林省的长春试验机厂、长春试验机研究所,从最初的硬度计逐渐扩展到试验机,我国试验机行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国产试验机微机伺服控制系统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我国试验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大有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之势。   但是,市场的开放也使得众多国外知名试验机厂商纷纷登陆国内市场。国外试验机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产品性能又优于国产试验机同类产品,再加上90年代末企业改制后,国内试验机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产品技术更新缓慢,因此,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几乎都被国外试验机制造企业占领,即便是国外试验机价格是国产同类产品的4-5倍,但国内市场需求依然很大。   对于国内试验机行业的现状,王春生教授不禁感叹道,近几年,国内对各类试验机存在着大量需求,这使得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多。目前国内试验机生产企业保守估计也有300家,其中,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定位低端,关键部件通过进口、外购等方式获得,采用低价策略“分抢”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如此混乱的市场状态显然不利于我国整个试验机行业发展。 立足差距 突破试验机行业发展“瓶颈”   试验机一直是欧美国家对我国尖端科研课题限制出口的产品,因此,打造我国试验机民族品牌,增强国产试验机的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当前进口产品的竞争,我们期待国内试验机企业走自己的路,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试验机来。   关于如何突破我国试验机行业的发展瓶颈之问,王春生教授如是回答,目前,我国试验机行业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试验机是一个国家整体制造水平的“缩影”,政府应当给予试验机行业足够的重视与支持,适当加大试验机相关课题项目的研发投入,关注并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引导与规范我国试验机行业的有序发展。   (2)加快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试验机是一种集机械、电气、材料力学、实验标准与计算机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品,涉及学科范围非常广。但目前,我国没有这样的对口专业,国内从事力学研究的人员几乎都是从材料、机械设计、物理等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配合,加快培养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3)改进企业经营理念,增加研发投入   今天的市场格局,与其说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如说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问题更为恰当。生产企业要卖出产品获得利润,不能说不对,但是不能以“打价格战”为前提,关键要考虑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与价格,随之再增大研发投入。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淘汰落后企业,形成几家有竞争能力的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并最终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王春生教授表示,总的来说,我国试验机行业还是很有希望的。国内企业目光要放长远,立足国内外产品差距,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力投入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性能,才能扩大产品市场。我们只有创造属于中国的试验机品牌,才能逐渐加大国产试验机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地位。   后记:   对于当前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规模小,拿不出高薪来聘用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教授建议,企业可以走“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道路。“企业出资提供产品,学校负责开发应用,这样不仅丰富地利用了产品,找出其不足之处,进而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节省了人力与财力,同时学校也完成了课题教学任务,转而又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另据了解,目前全球试验机的市场需求依然广阔,尤其是中国试验机的市场需求发展更是“不容小觑”,这对于有企业发展眼光、自主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的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而言,不啻为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挑战与机遇并存,瓶颈口也是突破口,正如王春生教授所言:“努力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相信这将是突破我国试验机行业发展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   采访编辑:刘玉兰   附录:王春生教授个人简介   王春生,男,汉族,1936年2月出生,辽宁沈阳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960年毕业于原北京航空学院材料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工程材料力学和研究工作。退休后,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返聘至今。
  • 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将于12月14-15日在西安召开
    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将于2023年12月14-15日在航空重镇陕西西安召开。本次会议将聚集300位来自全球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系统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第三方检测单位、计量检测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实验室的行业同仁共同参与,促进产学研交流。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时间:2023年12月14日-15日地点:中国西安主题:数智发展,开源创新【大会组委会】指导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主办单位:士研航空协办单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航空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四川省航空宇航学会学术媒体支持:《航空工程进展》【已确认发言嘉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4所,静电防护领域总师,袁亚飞• 航空工业综合所,副总师兼材料及检测部部长、航空工业特级专家,王俊涛•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所长,唐珊珊• 赛峰航空测试台公司,区域销售高级经理,胡小草• 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专业一级技术专家、强度所副总工程师,杨宇• PolyWorks软件,西部销售负责人,刘甲梁•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理化计量部副部长,李洪美•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计量产品业务拓展经理,张勇• Creaform形创,中国区战略客户经理,何其彧• 新拓三维,副总经理,陈军•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试验中心副主任 ,齐晓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周正干•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疲劳研究室主任,张彦军• 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液压部研究员,董林渊•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周维虎• 龙兴航电,副总裁,张越梅•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刘贞报•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副教授/副研究员、博导,陈禛怡• 发言人持续更新中......【部分确认参会企业名录】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华夏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国营四达机械制造公司、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 、上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热点议题】• 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飞机构件上的应用研究• 数字射线成像检测缺陷自动识别技术• 飞机沉积静电测量传感器研制及部署策略研究• 航空发动机测试方案• 面向典型航空结构的机器视觉损伤检测技术• 用于数字驱动决策的数字化连接3D测量• 民用航空发动机测试计量关键技术• 测量技术创新,推进航空智能制造• 便携式及自动化3D扫描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应用• 民用飞机测试技术应用及发展• 航空复合材料大部件超声检测技术及装备• 飞机结构疲劳单机跟踪分析方法研究• 民机伺服作动机构动刚度测试• 精密检测仪器保障航空领域产品安全会议官网:http://www.shine-consultant.com/prod_view.aspx?TypeId=27&Id=397&FId=t3:27:3 扫码报名:【咨询参会/媒体合作/赞助合作】Jasmine Zhang 张女士M:156 5166 3975(微信同号)
  • 奥影论坛回顾|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年3月28日至29日,2024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在绵阳成功举行。奥影携先进的航空装备工业CT无损检测方案亮相大会,并设立洽谈展位,与国内航空业精英们共话航空装备数智试验的创新实践。“2024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以“数智新动力 融创新场景”为主题,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航空装备试验领域科技界与产业界的跨界交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同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前沿产品及解决方案,分析和探究数智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明确行业前进方向,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航空装备的自主研制。工业CT技术在航空装备试验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现代航空航天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质量管控利器。在航空装备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工业CT可对诸如飞机发动机叶片、复合材料构件、精密铸造件、焊接接头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内部检测与尺寸测量,无需拆解样品,从而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尤其针对那些传统检测手段难以触及的复杂几何形状和深埋结构,工业CT技术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工业CT技术还能用于航空装备的故障诊断、寿命评估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验证,通过对试件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最高标准。它的应用显著增强了航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能力,为保障飞行安全、提升装备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航空装备数智化试验的大背景下,工业CT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迈向智能制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航空发动机叶片扫描案例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航空装备试验领域的演进开辟了崭新的战略视野与导向坐标,同时也构筑了一座联通产学研各界深度对话与协作的桥梁。我们期待未来在航空装备试验数智化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与各界同仁一起,协力推动中国航空事业的繁荣发展。
  • 热烈庆祝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三思纵横助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航天计划的第九艘飞船&ldquo 神舟九号&rdquo 发射成功。 神舟九号的一飞冲天,不仅肩负着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的重大任务,更代表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的再一次爆发,彰显出中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及工业制造水平已不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ldquo 神九&rdquo 沿袭了神舟系列飞船高科技、尖端材料荟萃的特点,对配套的材料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科技成果首次在飞船中应用。我国的航天事业与材料科技共同开启了重大突破之旅。作为中国试验机行业的领跑者,三思纵横长期密切关注国家的每一个重大举措,航天事业与材料学的突破发展牵动着试验机行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整个试验机行业的技术革新。 三思纵横一直专注服务于中国航空航天行业,我们为航空航天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试验机产品,同时组建一支专为航空航天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营销和技术团队。 三思纵横的试验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行业。我们曾为北京航空材料检测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总公司211厂、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十家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三思纵横正不断扩大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份额及应用范围,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为用户带来稳定可靠的试验体验!三思纵横公司研制的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新一代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该设备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行业,适用于各种金属及合金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蠕变性能和持久强度试验,测试材料的蠕变极限、持久极限等性能参数。 三思纵横将在航天事业精神的鼓舞下,高举民族工业的旗帜,&ldquo 勇攀科技高峰,实现民族复兴&rdquo ,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试验机产品的科技含量,助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也祝愿祖国的未来繁荣昌盛,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领先全球!
  • 《Vantage Pro2 气象站》应用于大连金普航空护林站。
    2016年7月13日,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副总站长张宝柱等在辽宁省林业厅党组成员、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兼省森林公安局局长陈杰等陪同下,对金普新区森林航空护林工作进行指导。    张宝柱等到金石滩街道考察了直升机起降点和调度中心,听取了航线汇报,并要求:一是以点带面,以金普新区航空护林带动辽宁航空护林工作的开展;二是临时起降点要为秋季大演练做准备;三是直升机公司协调各个空管部门做好飞机保障工作;四是要继续落实细节工作,北航总站将派有经验的调度员、观察员对航站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陈杰要求加强建设森林航空的巡护工作,完善通讯系统、指挥系统,强化地面保障,建立观测站,确保长期安保工作,确保9月中下旬在大连举行的森林防火综合应急演练圆满成功。 2016年10月,我公司于大连金普航空护林站航空护林站成功签约! 2016年的10月份,我公司向 大连金普航空护林站航空护林站提供一套美国Davis公司生产的Vantage Pro2 小型无线气象站,通过我公司的工程师何工在现场的安装、调试和培训,用户很快掌握气象站的使用技巧,用户针对现场的风向、风速和气压要求非常严格,气象站的气压与直升机的气压进行比对,通过海拔的校正,Vantage Pro2 小型气象站气压与直升机的气压数据相差0.5hpa,这个测量结果是客户非常满意,也得到客户的认可。 我公司作为美国Davis公司在华技术服务商,向广大客户表示感谢! 祝:广大客户圣诞快乐!
  •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苏彬主任视察三思纵横
    2009年11月19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苏彬主任专程从广州赶往深圳,参观考察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黄志方董事长的陪同下,苏彬主任参观了三思纵横现代化的办公楼和生产车间,与黄志方董事长共同探讨了公司中期及长期的发展规划,对于三思纵横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的优异成绩,苏彬主任表示了由衷的肯定与钦佩,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生产现场与三思纵横总工程师钱正国的交流中,苏彬主任对公司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以及试验方法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有益的意见。 作为黄志方董事长的老朋友,苏彬主任表示将倾全部之力支持和协助三思纵横的发展,携手打造中国试验机行业的第一企业,苏彬主任当场决定再次出任三思纵横的材料试验高级顾问,每年为三思纵横提供至少两次的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 苏彬主任与黄志方董事长亲切合影 背景介绍: 苏彬博士,德国工学博士、加拿大博士后、美国ASME高级会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长期在国外、国内从事新材料制备加工工艺,性能表征测试及计算机模拟工作,以第一者发表论文40余篇,受到SCI和EI大量报道。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我国唯一的面向航空的综合性材料研究院,也是中国最大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航空材料研究院主要从事航空工业在研和未来飞机、发动机、直升机先进材料、工艺、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同时还承担其它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领域先进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并将其研究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为国防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航空材料研究院下设2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1个研究室、3个生产中心,拥有5个控股公司,还设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站。具有多学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