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

仪器信息网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专题为您整合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话题讨论。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相关的资讯

  • TA世界学苑—热分析和流变技术解决材料问题(高聚物)
    Solving Material Problems Using Advanced Thermal Analysis & Rheology techeniques 作为全球热分析和流变技术的领导者,美国TA仪器在不断技术创新的同时,一贯注重应用的普及和推广。材料研究在产品设计、制作和表征方面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从高聚物到药物,到无机材料,往往都存在化学结构的表征,同时也存在于复合材料和有热历史影响材料的形态可变性、稳定性和兼容性。所以有效地表征和控制这些变量对于最终产品的成功和最终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将为您呈现高级热分析和流变技术在宽广的材料表征研究中的应用。 特邀主讲人: Steve Aubuchon PhD. TA仪器全球热分析产品经理 李润明 PhD. TA仪器 流变应用专家 时 间 8月18日城 市 上海地 点 TA仪器 亚太区技术支持中心 地 址 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钦州北路1198号82号大厦16楼交通指南 公交车:927、205、120 轨道交通:9号线漕河泾开发区站下车,1号出口,步行15分钟日程 08:30~09:00 签到 09:00~10:30 利用高级热分析技术表征高聚物I —— Steve Aubuchon PhD. 10:30~10:50 茶歇 10:50~12:00 利用高级热分析技术表征高聚物I I —— Steve Aubuchon PhD.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利用高级流变技术表征高聚物I ——李润明 PhD. 为您架构一个和国际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相信您一定获益匪浅!欢迎您携带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前往研讨会现场,我们将有专家为您答疑解惑,与您分享实验技巧! 如有兴趣参加,请速致电 800-820-3812 或email至vwang@tainstruments.com垂询! 席位有限,先到先得,请速报名! 更多活动,请登录www.tainstruments.com.cn获悉详情! “TA世界学苑”——利用高级热分析技术解决材料问题(药物专场)
  • 宁波材料所以“微交联法”创制高弹性铁电材料
    8月4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trinsically elastic polymer ferroelectric by precise slight crosslinking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提出了铁电材料的本征弹性化方法,即采用微交联法使铁电聚合物从线性结构转变为网络状结构,通过精准调控交联密度在实现弹性化的同时,降低结构改变对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开创性地同时将弹性与铁电性赋予同一材料。基于此,该研究创制了一种兼具弹性与铁电性,且具有较好的耐机械疲劳和铁电疲劳性能的弹性铁电聚合物。铁电材料是功能材料,通常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且极化方向可随外加电场改变进行翻转或重新定向的晶体材料,其核心为自发极化。极化是极性矢量,由于晶胞中原子构型使得正负电荷重心沿该方向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电偶极矩,使得整个晶体在该方向上呈现极性,这个方向称为特殊极性方向。这对晶体的点群对称性施加了限制,在32个晶体点群中只有10个具有特殊极性方向,即1(C1)、2(C2)、m(Cs)、mm2(C2v)、4(C4)、4mm(C4v)、3(C3)、3m(C3v)、6(C6)、6mm(C6v)。只有属于这些点群的晶体才具有自发极化,即铁电材料必为晶体材料。这种特殊的晶体点群赋予了铁电材料诸多性能,使其在数据存储和处理、传感和能量转换以及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器件等方面有诸多应用。而晶体在受到应力时能够产生的弹性回复是极小的,通常小于2%,这是传统铁电材料多表现为脆性(无机)或塑性(有机)的原因。可穿戴设备、柔弹性电子和智能感知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使用的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需要在复杂形变下依旧保持稳定的性能。电子器件使用的材料根据导电性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材料,而导体和半导体目前已实现弹性化。而铁电材料作为绝缘材料中性能最丰富的功能材料之一,目前尚未实现弹性化,这限制了铁电材料在柔弹性电子等领域的应用。铁电材料的铁电性主要来源于其结晶区,但晶体本身几乎不具备弹性,因而铁电性和弹性难以在同一种材料中兼顾。铁电材料的弹性化方法通常有三种——结构工程、共混和本征弹性化。通过结构工程制备的样品只能在预应变值范围内进行形变,需要复杂的制造技术且难以降低器件尺寸。在采用无机铁电材料与弹性体共混方式制备的复合材料中,无机铁电材料的铁电畴杂乱无章,需要经过有效极化后才能表现出铁电性。由于无机铁电与弹性体的电阻率相差较大,在极化过程中电场主要施加在电阻率更大的弹性体中,导致弹性体相的电击穿和电机械击穿。因此,本征弹性化可能是铁电材料弹性化的唯一途径。本征弹性化能够促进材料的发展,使其具备可大规模溶液制备的能力、提高设备密度和材料的耐疲劳性等。有机铁电材料包括有机小分子铁电材料和以PVDF(聚偏氟乙烯)为代表的聚合物铁电材料。铁电聚合物的铁电性主要来源于分子链两侧由极性相差较大的原子或基团形成由一侧指向另一侧的偶极子。铁电聚合物的特点是具有高柔韧性、易于制造成复杂形状、机械坚固性和极性活性。聚合物中的铁电性是20世纪70年代在聚偏氟乙烯中发现的,是电能、机械能和热能之间有效交叉耦合的平台。因此,兼具铁电性和柔韧性的铁电聚合物可能是铁电弹性化的最佳候选对象。在过去几年,化学交联法在导体和半导体的本征弹性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由于强的铁电响应需要高的结晶度,而好的弹性回复需要低的结晶度,因此传统的化学交联方法很难同时兼顾铁电响应和弹性回复。为此,该团队提出了“弹性铁电材料”的概念,设计了精确的“微交联法”在铁电聚合物中建立网络结构。选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55/45mol%)作为反应基体材料,选择带有软而长链的聚氧化乙烯二胺(PEG-diamine)作为交联剂材料,使用低交联密度(1%~2%)赋予线性铁电聚合材料弹性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结晶度。研究表明,交联后的铁电薄膜结晶相以β相为主,结晶均匀分散在聚合物交联网络中。在受力时,网络状结构能够均匀地将外力分散并且更多地承受应力,避免结晶区受到破坏。实验结果显示,交联后铁电薄膜在70%的应变下依旧具有较好的铁电响应,剩余极化约4.5μC/cm2并在拉伸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且具有较好的耐机械和铁电翻转疲劳性,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拓展了使用范围。可见,“微交联法”是实现铁电弹性化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实现了铁电性与弹性的良好匹配,为铁电材料弹性化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团队将扩展此类方法,探索微交联法对于材料弹性化研究的普适性,并对制备的弹性铁电材料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能量转换和存储、介电驱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工作得到卢嘉锡国际合作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和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等的支持。铁电材料专家、东南大学教授熊仁根受邀在同期《科学》PERSPECTIVE专栏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是突破性的工作,开辟了“弹性铁电”这一全新学科,并展望了弹性铁电材料可能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图1. 弹性铁电的概念和合成策略示意图图2. 应变下弹性铁电的铁电响应。A为全弹性器件;B、C为全弹性器件在0%和70%的应变;D为在1kHz下0~70%应变下的P-E回滞曲线;E为不同应变下的名义Pmax、Pr和Ec和校正后的真实Pr。实验表明交联铁电薄膜在不同拉伸应变下均具有稳定的铁电响应。
  • 培安公司携ISCO柱塞泵应邀参加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
    2021年11月20日,由SAMPE中国大陆总会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在江苏南京溧水新时代开元名都大酒店顺利举行,吸引了许多专家及各大公司的知名品牌仪器和新产品参展。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冷藏运输、电子电器、鞋服纺织、化学化工等传统行业,而且快速扩展应用于只能传感、生物医药、环境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制备及成型加工新理论技术即将迎来高速高质的蓬勃发展之机。会议现场培安公司如期应邀参加了“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培安公司作为ISCO柱塞泵独家代理,携带ISCO柱塞泵亮相参会,培安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专家及客户驻足,并就仪器的原理和性能等与培安工作人员进行详谈。培安展位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制备的生产现场,各位代表对ISCO柱塞泵都极为关注,纷纷上前咨询仪器的相关信息,培安公司销售人员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给予了详细解答。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 培安公司携ISCO柱塞泵应邀参加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
    2021年11月20日,由SAMPE中国大陆总会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在江苏南京溧水新时代/开元名都大酒店顺利举行,吸引了许多专家及各大公司的知名品牌仪器和新产品参展。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冷藏运输、电子电器、鞋服纺织、化学化工等传统行业,而且快速扩展应用于只能传感、生物医药、环境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制备及成型加工新理论技术即将迎来高速高质的蓬勃发展之机。会议现场 培安公司如期应邀参加了“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培安公司作为ISCO柱塞泵独/家代理,携带ISCO柱塞泵亮相参会,培安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专家及客户驻足,并就仪器的原理和性能等与培安工作人员进行详谈。培安展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制备的生产现场,各位代表对ISCO柱塞泵都极为关注,纷纷上前咨询仪器的相关信息,培安公司销售人员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给予了详细解答。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 TA仪器与陕西科技大学联合举办“材料热分析和粘弹性表征及其应用技术交流会”邀请函
    TA仪器与陕西科技大学联合举办&ldquo 材料热分析和粘弹性表征及其应用技术交流会&rdquo 近年来随着材料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化工、医药、食品、能源、新材料等工程技术领域对于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作为材料研究的重要工具,流变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这些仪器对于材料的粘弹性能、热物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技术手段。此次会议主要是加强这些领域的技术交流,针对各领域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达到深入的了解材料在热分析和粘弹性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表征方法的目的,包括这些测试的最新应用。提高技术人员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确定材料在热物性和粘弹性方面的测试目的和评价手段,更好的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实验所需参数选择和组织更好的研究工作。 会议主要内容: 一、材料热分析表征及其应用 1、材料热分析(热重、差热)的特性及其表征方法 2、材料热分析测试的结果分析及其实验方法改进 3、材料热分析测试的应用 二、材料粘弹性能表征及其应用 1、材料的粘弹特性及其物理指标 2、材料粘弹特性的仪器测试方法 3、材料粘弹特性的应用 -------------------------------------------------------------------------------------- 演讲嘉宾:(以下排名按照演讲顺序,不分先后) 刘保健副教授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物理,聚合物结构与表征的实验研究,不同结晶度聚乳酸膜降解性的研究等 王宇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系 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智能材料、形状记忆与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固态相变与玻璃化转变、磁热与磁致伸缩效应。曾在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杨胜鹰 先生 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国家高级工程师,在加入美国TA仪器之前,他在石化行业材料研发行业任职多年,拥有非丰富的研发和技术支持经验。 李润明 博士 TA仪器流变技术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聚合物流变学,在材料表征分析和测试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马倩 博士 TA仪器热分析技术支持,美国Tufts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师从美国著名热分析科学家Peggy Cebe。有着多年高分子热分析表征以及X射线散射理论和实验研究经历。 会议时间 2013年4月18日 会议地点:陕西科技大学逸夫楼会议室 会议日程安排 08:50 - 09:00 会议嘉宾致辞 09:00 - 09:40 材料动态粘弹性理论及实验表征 李润明 博士 09:40 - 10:30 流变在材料粘弹性的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李润明 博士 10:30 - 10:40 茶歇 10:40 - 11:00 流变仪技术应用专题 刘保健 先生 11:00 - 11:40 DMA在材料粘弹性的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李润明 博士 11:40 - 12:00 DMA在记忆合金方面的测试和应用 王宇 先生 12:00 - 14:30 午餐 14:30 - 15:20 差热法对于材料的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杨胜鹰 先生 15:20 - 16:10 热重法对于材料的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马倩 博士 16:10 - 16:20 茶歇 16:20 - 16:50 TA热物性测试仪器及其应用 马倩 博士 16:50 - 17:30 参观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重点实验室仪器展示现场问答 附件:材料热分析和粘弹性表征及其应用技术交流会 详情请垂询: TA仪器市场部王小姐 电话: 021-34182128 传真: 021-64951999 Email: vwang@tainstruments.com
  • 美国康塔最新培训--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
    报告名称: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 时间:2008年10月31日 下午2:00 地点:北京科技大学机电楼912 报告人简介: 杨正红,研究员,硕士,曾担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组组长。主要从事自由基生命科学研究,涉及粒度测定、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吸附理论及氢吸附等研究领域,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007年11月,被中国化学会催化分会邀请为特聘教授,从事吸附理论及其应用的讲授。2008年被选为北京市粉体技术协会的理事。现任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中国大区首席代表。 报告内容简介: 报告对多孔材料,如催化剂、吸氢材料、分子筛等的孔分析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mdash Autosorb系列。2010年3月1日,正式推出了至今最先进的双站微孔分析仪&mdash &mdash Autosorb-iQ。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于2011 年9 月15 日在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举办&ldquo 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rdquo ,欢迎光临指导。  日 期:2011 年9 月15 日(星期四)  时 间:9:30 ~ 16:00  地 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化工学院2楼报告厅  内 容: 你的孔径分析结果准确吗? --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进展  背景知识  吸附理论  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和孔径大小  如何正确应用BET 理论计算微孔样品比表面  孔分析模型及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  化学吸附的应用以及对仪器的要求  新产品介绍:Autosorb-iQ 全自动双站微孔吸附分析系统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及曲线分析(NOVAe 系列测试技术培训) 主讲人: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中国区首席代表) 诚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同行莅临交流! 联系报名方式: 黑龙江大学化工学院 吴伟教授 13936133828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 宋绪东先生 18611382329 邮箱: songxudong@quantachrome-china.com 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经理 毕业于今天的北京大学药学院,之后,留校任教并完成硕士学业。主要从事自由基生命科学研究,先后发表及合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在校任教期间,担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组组长,负责仪器的验收、维护、开发、服务及科研。 1993年10月,加入美国Bio-Rad公司在北京的子公司,负责分析仪器的销售及技术支持。1997年4月,被聘为瑞士华嘉公司分析仪器部产品专家,销售经理,负责颗粒特性分析仪器的技术支持及销售,在推广英国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和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凭借对用户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在用户中有极佳的口碑,也受到了厂家的赞誉。 2004年起,杨正红先后被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聘为市场部经理,北方区经理,并同时担任美国康塔仪器的中国区经理。2008年1月,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进行迁址、并独立开展在华的全部业务,杨正红辞去在马尔文公司的职务,专注于新代表处的业务开拓工作。 虽然离开学校讲坛十余年,但杨正红始终没有中断学术研究。这期间,先后发表或合作发表涉及粒度测定,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吸附理论及氢吸附的论文10余篇,多次被邀请作为国家标准审查专家组成员。2007年11月,被中国化学会催化分会邀请为特聘教授,从事吸附理论及其应用的讲授。2008年被选为北京市粉体技术协会的理事。
  • 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讲座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mdash Autosorb-1-C系列。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将于2010年12月16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ldquo 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rdquo ,欢迎光临指导。 日 期: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时 间:下午1: 30 ~ 下午5: 00 地 点:华东理工大学联反所报告厅 内 容: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进展 Ÿ 背景知识 Ÿ 吸附理论 Ÿ 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和孔径大小 Ÿ 如何正确应用BET理论计算比表面 Ÿ 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 Ÿ 压汞法测孔技术 Ÿ NOVA系列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测试技术培训 主讲人:杨正红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首席代表、中国区经理) 联系方式:华东理工大学联反所 陈庆军 博士 电 话:13636454811 E-mail: chenqingjunsh@163.com
  •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将在广州举办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   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 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 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 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Autosorb系列。2010年3月1日,正式推出了至今最先进的双站微孔分析仪——Autosorb-iQ。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于2011 年5 月25日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欢迎光临指导。    日 期:2011 年5 月25 日(星期三)    时 间:9:30 ~ 16:00    地 点:广东省广州市华五山路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材料学院(25号楼3楼会议室)    内 容: 你的孔径分析结果准确吗?   --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进展   l 背景知识   l 吸附理论   l 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和孔径大小   l 如何正确应用BET 理论计算微孔样品比表面   l 孔分析模型及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   l 化学吸附的应用以及对仪器的要求   l 2010 年新产品介绍:Autosorb-iQ 全自动双站微孔吸附分析系统   l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及曲线分析 (NOVAe 系列测试技术培训)   主讲人: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中国区首席代表)   诚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同行莅临交流!   联系报名方式: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 陈小姐 010-64401522 800-810-0515 E-mail: chenliwen@quantachrome-china.com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上海办事处 朱小姐 021- 021-5282 8278 E-mail: zhuleina@quantachrome-china.com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广州办事处 蔡先生 18602045808 E-mail: caidabin@quantachrome-china.com   u 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经理   毕业于今天的北京大学药学院,之后,留校任教并完成硕士学业。主要从事自由基生命科学研究,先后发表及合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在校任教期间,担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组组长,负责仪器的验收、维护、开发、服务及科研。   1993年10月,加入美国Bio-Rad公司在北京的子公司,负责分析仪器的销售及技术支持。1997年4月,被聘为瑞士华嘉公司分析仪器部产品专家,销售经理,负责颗粒特性分析仪器的技术支持及销售,在推广英国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和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凭借对用户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在用户中有极佳的口碑,也受到了厂家的赞誉。   2004年起,杨正红先后被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聘为市场部经理,北方区经理,并同时担任美国康塔仪器的中国区经理。2008年1月,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进行迁址、并独立开展在华的全部业务,杨正红辞去在马尔文公司的职务,专注于新代表处的业务开拓工作。   虽然离开学校讲坛十余年,但杨正红始终没有中断学术研究。这期间,先后发表或合作发表涉及粒度测定,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吸附理论及氢吸附的论文10余篇,多次被邀请作为国家标准审查专家组成员。2007年11月,被中国化学会催化分会邀请为特聘教授,从事吸附理论及其应用的讲授。2008年被选为北京市粉体技术协会的理事。   乘车路线:公交20,41短,78,197,218,405,B10华工站下车(华工正门), 地铁3号线五山地铁站下车。
  •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将在青岛举行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mdash Autosorb系列。2010年3月1日,正式推出了至今最先进的双站微孔分析仪&mdash &mdash Autosorb-iQ。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于2012 年06 月08日在青岛山孚大酒店举办&ldquo 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rdquo ,欢迎光临指导。  日 期:2012 年06 月08日(星期五) 举行技术研讨会  时 间:9:00 ~ 16:00  地 点:青岛山孚大酒店第三、四会议室 青岛市南区香港中路96号 内 容: 你的孔径分析结果准确吗? --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进展  背景知识  吸附理论  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和孔径大小  如何正确应用BET 理论计算微孔样品比表面  孔分析模型及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  化学吸附的应用以及对仪器的要求  2010 年新产品介绍:Autosorb-iQ 全自动双站微孔吸附分析系统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及曲线分析 (NOVAe 系列测试技术培训) 主讲人: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中国区首席代表) 诚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同行莅临交流! 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经理 毕业于今天的北京大学药学院,之后,留校任教并完成硕士学业。主要从事自由基生命科学研究,先后发表及合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在校任教期间,担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组组长,负责仪器的验收、维护、开发、服务及科研。 1993年10月,加入美国Bio-Rad公司在北京的子公司,负责分析仪器的销售及技术支持。1997年4月,被聘为瑞士华嘉公司分析仪器部产品专家,销售经理,负责颗粒特性分析仪器的技术支持及销售,在推广英国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和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凭借对用户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在用户中有极佳的口碑,也受到了厂家的赞誉。 2004年起,杨正红先后被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聘为市场部经理,北方区经理,并同时担任美国康塔仪器的中国区经理。2008年1月,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进行迁址、并独立开展在华的全部业务,杨正红辞去在马尔文公司的职务,专注于新代表处的业务开拓工作。 虽然离开学校讲坛十余年,但杨正红始终没有中断学术研究。这期间,先后发表或合作发表涉及粒度测定,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吸附理论及氢吸附的论文10余篇,多次被邀请作为国家标准审查专家组成员。2007年11月,被中国化学会催化分会邀请为特聘教授,从事吸附理论及其应用的讲授。2008年被选为北京市粉体技术协会的理事。
  • 第四届高聚物分子表征高峰论坛举行
    p   7月25日至8月3日,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分子表征学科组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四届高聚物分子表征高峰论坛暨高聚物分子表征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华东理工大学隆重召开。此次高峰论坛暨暑期学校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参会人员共计245名,包括31名邀请专家、174名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全国28所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部门的正式代表以及40名旁听者。参会的人员中有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长江学者、杰青9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92px " title=" 01.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d19af663-a660-4acd-b469-354b671b9ccf.jpg" width=" 600" height=" 192" / /p p   7月26日,高聚物分子表征高峰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举行。张俐娜院士(武汉大学)、唐本忠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颜德岳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化学科学部化学科学四处处长董建华、上海市教委学位办主任杨雪、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涂善东,以及其他20余位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 /p p   涂善东致开幕式辞。他首先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向积极参与和支持此次高峰论坛暨暑期学校的广大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希望学员们利用学习之余到学校走走、看看,进一步了解华东理工大学。杨雪介绍了举办此次高峰论坛暨暑期学校的初衷,希望前来参会的学员们围绕高分子表征的前沿领域,认真学习研讨,打下良好基础,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张俐娜院士回顾了高分子表征的历史,重申了高聚物分子表征会议的目的和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92px " title=" 02.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907999e9-692c-47b2-85dd-f7fb7e78cdb2.jpg" width=" 600" height=" 19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92px " title=" 03.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38d2aab9-2eb5-4761-8577-5908c7eff9e7.jpg" width=" 600" height=" 192" / /p p   据悉,本次高峰论坛共设9个邀请报告。唐本忠院士、颜德岳院士、郭鸣明教授(北京化工研究院)、孙平川教授(南开大学)、董建华主任(基金委)、吴一弦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佐藤尚弘教授(日本大阪大学)、武培怡教授(复旦大学)和张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徐坚教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童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李志波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和杨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主持了报告会。报告会充分展示了国内外高聚物分子表征的研究水平和最新进展,对于深入探索高聚物分子表征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p p   7月27日至8月2日,在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楼第三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为期7天的高聚物分子表征暑期学校,共设包括吴奇院士的“如何测绘高分子溶液相图—微流体联姻光散射”在内的17场讲座报告,丰富了广大学员对高聚物分子表征领域的认识,启发学员的科学研究工作,开拓了视野,解答了疑惑,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92px " title=" 04.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058c8fa1-4a60-45d6-b6c9-aaa6073fadf8.jpg" width=" 600" height=" 19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94px " title=" 05.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3a11a99f-89a6-4f84-adf8-f0c183aefd7b.jpg" width=" 600" height=" 194" / /p p   7月30日下午,学员们参观了学校校史馆、材料博物馆和材料学院分析测试平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材料学科的学科优势,使学员对高聚物分子表征的仪器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p p   8月1日下午和8月2日上午,论坛举行了两场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共有27名来自全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代表作了学术报告。报告会评出了11个最佳报告奖和16个优胜报告奖。学员们纷纷表示,不但学到很多高聚物表征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从吴奇院士等人富于哲理的报告中学到了科研的思路和精神,大受启发。 /p p   8月2日下午,高峰论坛暨暑期学校顺利闭幕。林嘉平教授向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寄语学员,希望学员们牢记各位院士、学者的分享和指点,将暑期学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91px " title=" 06.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53c35e4a-c5f2-4207-8c48-a2f1b6a33dd8.jpg" width=" 600" height=" 191" / /p p strong   ■ 延伸阅读 /strong /p p   第四届高聚物分子表征高峰论坛暨暑期学校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林嘉平课题组负责筹办。近年来,林嘉平课题组在高分子自组装和高分子理论模拟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在Nature Chem.、Angew. Chem. Int. Ed.、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课题组负责人林嘉平教授还担任了多个期刊的编委。这些期刊多为高分子领域的重要期刊,如Macromolecules、ACS Macro Lett.、J. Mater. Chem. A和高分子学报等。 /p
  • 康塔将在广州举办多孔材料分析技术讲座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Autosorb-1-C系列。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与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环境材料研究所将于2009年5月27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欢迎光临指导。 日期: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时间:上午9:00 – 下午4:30 地点:中山大学理工学院讲学厅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内容: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 大孔,介孔和微孔 • 背景知识 • 压汞法测孔技术 • 吸附理论 • 气体吸附法测量孔隙度 • 样品分析 • 数据处理 • 异常吸附等温线原因分析 • 案例分析:对BET结果的影响因素 为了便于会务安排,请将回执与5月25号前传真、邮寄或发电子邮件至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广州办事处或中山大学环境材料研究所。 联系方式: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广州办事处 广州市水荫路2号华信大厦东座1707室(510075) 梁小姐 TEL:020-37605538 FAX:020-37604183 Email: ksbchen@21cn.com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环境材料研究所 肖敏博士 电话/传真:020-84115506 Email:stsxm@mail.sysu.edu.cn
  • 城市环境所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电容脱盐电极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污染防治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电容脱盐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电极材料石墨氮含量对增强电容脱盐性能的内在机制。 碳材料因储量丰富、环境相容性高,成为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电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然而,制备良好亲水性、高比表面积、适合孔径分布、高导电性、稳定电化学性能的碳电极材料颇具挑战性。因此,亟需发展一种绿色、低成本的方法来制备具有特定形态或孔隙结构的杂原子掺杂碳电极材料。近年来,杂原子掺杂工程为制备高性能CDI电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以溶解有废弃蚕茧的汰头废水为氮和碳源,运用ZnCl2活化-碳化工艺制备了氮掺杂分级多孔碳(NPC),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用于CDI脱盐,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如图)。研究发现:提高石墨氮含量可有效降低电极材料本征电阻,减小脱盐能耗;同时可增加电极材料内部缺陷形成赝电容吸附位点,进一步增大脱盐容量。优化后的NPC-1.5电极材料的电吸附容量可达22.19 mg g-1,平均脱盐速率为1.1 mg g-1 min-1,优于已报道的活性炭和其他多孔碳电极材料;经过50次循环利用后,NPC-1.5仍能保持初始电吸附容量的97%,表明该材料在海水淡化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关研究成果以Silkworm cocoon waste-derived 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desalination为题,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NPC的制备及其CDI脱盐示意图
  • 农残检测新进展|新型多孔复合材料可有效提高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的准确性
    有机磷农药,是指含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虫、草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导致农作物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残留。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毒性为主,多发生于大剂量或反复接触之后,会出现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如出汗、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甚至死亡。虽然在蔬菜上应用的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大多已被列入禁限用范围,但实际生产中仍存在有机磷农药违法违规使用现象。因此,建立有机磷农药高效前处理和精准检测技术,严格控制其残留水平,对于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课题组探索出新型多孔复合材料(3DGA@COFs)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为有效提高有机磷农药残留定量准确度和检测效率提供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据徐东辉研究员介绍,该团队创造性地通过三维石墨烯水凝胶(3DGA)的柔性表面引导COFs自组装生长,成功制备了3DGA@COFs复合材料,证实了该材料可有效吸附富集蔬菜中的马拉硫磷、喹硫磷和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并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结合固相萃取技术,该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的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在最优条件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1微克/升-0.14微克/升,线性范围检测覆盖了0.50微克/升-100微克/升,显著提高了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及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和农业农村部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 美国康塔举办多孔材料孔分析技术讲座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度分别在北京,浙江和上海举行了"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的系列巡回培训讲座,超过260个用户,学者和研究生出席并得到热烈反响.   主讲人杨正红首席代表在大学从教十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把非常枯燥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并结合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多年困惑与会者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一些实验和分析中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上海的一个用户说: "我多次听过杨老师的讲座,但每次听都有新意.希望能得到杨老师或其它专家的多次指导,以发挥出康塔仪器的潜在功能."   康塔公司将采纳用户意见,近期将开通网上论坛,以便在线交流,得到最快捷的信息支持.   下图为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讲座会场:
  •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将在上海嘉登道饭店举行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 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 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 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Autosorb系列。2010年3月1日,正式推出了至今最先进的双站微孔分析仪——Autosorb-iQ。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于2011 年6 月24   日在上海市嘉登道大饭店举办“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欢迎光临指导。    日 期:2011 年6 月23 日(星期四)    时 间:9:30 ~ 17:00    地 点:上海市徐汇区老沪闵路689号嘉登道大酒店嘉悦厅(1楼)    内 容: 你的孔径分析结果准确吗? --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进展  背景知识  吸附理论  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和孔径大小  如何正确应用BET 理论计算微孔样品比表面  孔分析模型及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  化学吸附的应用以及对仪器的要求  2010 年新产品介绍:Autosorb-iQ 全自动双站微孔吸附分析系统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及曲线分析(NOVAe 系列测试技术培训)   主讲人: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  诚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同行莅临交流!   联系报名方式: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上海办事处 朱小姐 021-021-5282 8278  E-mail: zhuleina@quantachrome-china.com 杨正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经理   毕业于今天的北京大学药学院,之后,留校任教并完成硕士学业。主要从事自由基生命科学研究,先后发表及合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在校任教期间,担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组组长,负责仪器的验收、维护、开发、服务及科研。   1993年10月,加入美国Bio-Rad公司在北京的子公司,负责分析仪器的销售及技术支持。1997年4月,被聘为瑞士华嘉公司分析仪器部产品专家,销售经理,负责颗粒特性分析仪器的技术支持及销售,在推广英国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和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凭借对用户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在用户中有极佳的口碑,也受到了厂家的赞誉。   2004年起,杨正红先后被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聘为市场部经理,北方区经理,并同时担任美国康塔仪器的中国区经理。2008年1月,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进行迁址、并独立开展在华的全部业务,杨正红辞去在马尔文公司的职务,专注于新代表处的业务开拓工作。   虽然离开学校讲坛十余年,但杨正红始终没有中断学术研究。这期间,先后发表或合作发表涉及粒度测定,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吸附理论及氢吸附的论文10余篇,多次被邀请作为国家标准审查专家组成员。2007年11月,被中国化学会催化分会邀请为特聘教授,从事吸附理论及其应用的讲授。2008年被选为北京市粉体技术协会的理事。   乘车路线:公交111 973 857 957 157 156 轨交1 3号线,731,720,
  • 沈阳科晶参加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
    沈阳科晶参加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 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办的国内高分子届的盛会。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共同承办,于2018年10月17-19号在湖北武汉举行。 沈阳科晶有幸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作为此次会议的赞助商,沈阳科晶一直致力于为各类材料研究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有材料处理的切割、研磨、抛光设备,还有金属材料的熔炼、镀膜设备,高分子材料的薄膜生长设备等,产品种类繁多,产品质量优良。此次参会我们携带的设备有SYJ-150低速金刚石切割机、STX-202A小型金刚石线切割机、GPC-50A精确磨抛控制仪、UNIPOL-802精密研磨抛光机、PTL-MM02程控提拉涂膜机、VTC-200PV真空旋转涂膜机、VTC-600-2HD双靶磁控溅射仪、MSK-NFES-3C台式静电纺丝机、SYJ-D2000金刚石带锯切割机、PCE-6小型等离子清洗机。 此次参会,沈阳科晶派出专业技术团队为大家进行讲解,会议一开始沈阳科晶的设备展位就异常火爆,科晶的设备得到了各位专家、老师和学生的热切关注,我公司技术人员对老师和同学们所关注的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大家纷纷惊叹于我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同时对我们的设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也认真聆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对我们的设备做出更多的改进,从而满足不同材料人员的要求。 世界在进步,科学在进步,沈阳科晶也一直在努力跟上科计前进的脚步,做为科晶人,我们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开拓进取是我们一直的奋斗方向,努力让沈阳科晶品牌享誉整个材料界是我们一直的奋斗目标!
  • 美国怀雅特技术公司积极参与高聚物分子表征高峰论坛
    继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后,美国怀雅特技术公司作为高分子表征高峰论坛的赞助单位之一,积极支持高分子领域的交流活动。 由中国化学高分子科学委员会高分子分子表征科学组主办,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的&ldquo 高分子表征高峰论坛&rdquo 于2009年12月5日至6日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这是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参加的又一高分子领域的盛会。与会的专家就&ldquo 如何提高高聚物材料表征水平,如何促进高聚物产业的持续发展&rdquo 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其中,颜德岳院士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韩志超研究员的《高分子体积排阻问题及表征中的Mark &ndash Houwink指数》、张俐娜教授《动静态光散射表征新技术及其应用》等专家的主题报告着重而详细的介绍了高聚物分子尺寸与形态、溶液行为、聚集态结构表征等新方法及研究成果。 美国怀雅特技术公司长期致力于为全球大分子领域的生产者、检验机构以及研究者提供最专业最先进的高分子绝对分子量表征系统。该系统代表性功能有: 1. 表征绝对分子量及其分布(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Z均分子量)、均方根旋转半径、第二维利系数(A2); 2. 表征高分子溶液中的聚集态形式:棒状分子、无规线团分子、球状分子(空心球、实心球); 3. 表征高分子溶液的 Mark &ndash Houwink方程曲线,求得K,a值; 4. 表征高分子支化度。 5. 表征生物大分子,如质体、DNA、RNA以及蛋白质等凝集态及分子间相互作用; 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仅需要在您已有的液相系统中添加Wyatt的相应的检测器。 详情请登陆网站:www.wyatt.com;www.wyatt.com.cn 电话:010-82292806, 传真:010-82290337 E-Mail:info@wyatt.com.cn
  • 我国发现宏量合成多孔掺杂 碳纳米材料制备新途径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教授和梁海伟教授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过渡金属盐催化有机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径,实现了在分子层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掺杂碳纳米材料。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27日出版的《科学进展》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碳纳米材料因具备高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独特的微观结构等物理性质,在环境、能源、催化、电子器件和聚合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拥有高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理想的杂原子掺杂等特征的碳纳米材料,更受青睐。但开发简单、廉价、可控的方法宏量制备碳纳米材料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有机小分子因其广泛存在、种类多样、元素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制备碳纳米材料的前驱体。但在高温下有机小分子的高挥发性使得其作为原料制备碳纳米材料必须使用复杂方法和设备,如化学气相沉积和高压密闭合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一种过渡金属辅助有机分子碳化的方法,通过使用过渡金属盐辅助热解有机小分子来制备碳纳米材料。在高温热解过程中,过渡金属盐不仅能提高小分子的热稳定,还能催化其聚合优先形成相应的聚合物中间体,避免有机小分子在高温热解中挥发,从而最终形成碳纳米材料。研究表明,运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碳材料具有三种微观结构:竹节状的多壁纳米管、微米尺度的片和无规则的颗粒。该研究为高效制备碳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普适的合成路线。 /p
  • 第六届“国际多孔材料表征:从埃到毫米”研讨会成功举行
    拥有超过15年历史、由著名的Rutgers University的 Alexander Neimark教授担任主席的 &ldquo 国际多孔材料表征:从埃到毫米&rdquo 研讨会(CPM)在新泽西成功举办5次之后,首次在南佛州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总部所在地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承办,由著名的Rutgers University的 Alexander Neimark教授和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应用总监Dr. Matthias Thommes担任主席,于4月30日至5月2日在著名的Delary Beach举办。研讨会共有8个大会邀请报告、37个口头报告和90余板报,一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工作者齐聚一堂探讨多孔材料结构表征、流体传质、材料功能化中的理论、计算及实验问题。 该研讨会为业内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专业高效的交流平台,详情请见 http://cpm6.rutgers.edu/forum.html. 会后,70余名资深专家应邀参观了位于Boynton Beach的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总部。通过与公司研发、应用相关部门的交流增进了对仪器生产、研发的了解,Alexander Neimark教授等人盛赞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精确表征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方面做出的努力,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将在天津举办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mdash Autosorb系列。2010年3月1日,正式推出了至今最先进的双站微孔分析仪&mdash &mdash Autosorb-iQ。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于2012 年06月15日在天南联合大厦A座四层报告厅举办&ldquo 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rdquo ,欢迎光临指导。  日 期: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举行技术研讨会  时 间:8:30 ~ 12:00  地 点:天南联合大厦A座4楼会议室  内 容: 你的孔径分析结果准确吗? --多孔材料的孔分析技术进展  背景知识  吸附理论  如何判定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如何更好地设定分析条件? 如何解读等温线? 如何扩展实验方法?  化学吸附的应用以及交流 主讲人:张哲泠(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中国区应用专家)
  • 浙大攻克世界性难题:让石墨烯有弹性
    p   在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当陶土做的水缸被石块砸了一下,就破了一个洞,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孩子也得救了。 /p p   而对于女孩子来说,跳皮筋是洋溢着欢快笑声的集体游戏,在牛皮筋的一勾一拉中,旋转,跳跃,不停歇。 /p p   这两个童年记忆,其实包含着一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玻璃、陶瓷这样的无机材料通常都是又脆又硬的,没有什么弹性,而橡胶这类的有机材料韧性好,弹性足,可以反复拉伸。 /p p   如何让无机材料变得像有机材料那样可以回弹,是世界很多科学家的努力目标。 /p p   这其中就有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高超教授团队。最近,他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计制备出了高度可拉伸的全碳气凝胶弹性体,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今后有望应用在柔性器件、智能机器人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9d0c873-4a30-4542-90ee-86367a879173.jpg" title=" 3.jpg" / /p p   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郭凡、姜炎秋,通讯作者为许震特聘研究员、高超教授。 br/ /p p    strong 打破物质的本性 /strong /p p   材料科学的发展一直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现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可是让科学家烦恼的是,无机材料耐高低温但没有弹性,有机材料有弹性却又不耐高低温。 /p p   如果能研究出一种无机材料,在保持耐高低温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弹性,该多好啊。“这样就能扩大材料的使用范围。我们做科学研究就是要打破物质的本性,这样才能发现新性能,寻找新用途。” /p p   研究团队在研制这一新材料时,聚焦的无机物材料为碳。因为碳所特有的导电性能,为未来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他们发现,高分子弹性体,比如橡胶,分子是链状结构,就像柔软的棉线团,有很多缠结的地方可以被拉开,当外力去除,这些高分子的“棉线”又重新缠结变成线团。无机物之所以不能拉长再回弹,就是因为没有相似的结构。 /p p   这时候,高超团队搬出了他们的研究老伙伴,石墨烯。他们希望能在“一片片”的石墨烯中制造出一些褶皱,将高分子的可拉伸“线团结构”拓展成为石墨烯中可拉伸的“纸团结构”,来提高石墨烯的延展性。 /p p   团队借鉴生物学理念,从肌肉和关节的拉伸中寻找答案,设计出类似传统拉缩式灯笼的结构,并用3D技术打印出来,通过限位压缩定型,形成一些“褶皱”。这时候,石墨烯材料可以拉伸10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6def27c-0e76-4da6-b6ea-cf62831f59ba.gif" title=" PT180405000012hNkQ.gif" / /p p   继续拉伸,石墨烯的“一片片”分子结构之间就会出现裂纹。怎么办?团队引入了另外一种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在石墨烯的片层之间打上“补丁”。这样一来,石墨烯就可以拉伸200%了。 br/ /p p   高超教授说,这种全碳气凝胶弹性体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在拉伸200%的状态下,可稳定循环至少100圈 在100Hz、1%应变的状态下,可稳定循环至少百万次。“之前一些研究是在有机材料上涂一层无机材料,以此来实现可拉伸。我们这套方法是改变了材料的本身特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eb23600f-2e7b-4eed-b973-5aac366964dd.jpg" title=" 4.jpg" / /p p   对于这一新型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高超教授表示,可以应用到与仿真机器人相关的导电弹性体上,比如电子皮肤等等。“更大的意义,我们希望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当大家都在研究气凝胶的压缩性能时,我们希望换一种思路,从拉伸这个方向开展研究。” br/ /p p    strong 从一只雁到一群雁 /strong /p p   高超团队与石墨烯的情缘已有十年之久。“石墨烯本身是一个‘很小’的材料。国际科研领域已经对它的纳米级结构分析得非常透彻了,我们想看看,把它组装起来变‘大’后会怎么样。”10年前的2008年,高超被引进加入浙大高分子系后,为自己定了一个清晰的全新研究方向——石墨烯宏观组装。 /p p   他用一首儿歌来解释这项研究。“秋天到了,一行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一字形一会排成人字形。”当一群大雁在飞行时,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雁群的形状,反倒是一只大雁在空中飞的时候,我们很难看清楚它的结构。 /p p   通过群效应团队发现了氧化石墨烯的液晶现象。在一次实验中,团队成员把氧化石墨烯倒进一个杯子,偶然对着光一晃,发现杯中出现了彩色带。这是什么原因呢?团队顺藤摸瓜,发现氧化石墨烯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会自发进行取向排列,不但可以流动还高度有序。 /p p   又有一次实验,成员把两条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一起,过了一会儿,这两条纤维居然“焊”在一起了。原来氧化石墨烯有一种“自融合”的本领。 /p p   从这两大发现出发,团队“倒腾”出了四大发明:石墨烯纤维、石墨烯组装膜、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无纺布,科研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和《先进材料》等国际著名期刊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4097cb8e-708a-4cfb-ae4d-85994a64a7d4.jpg" title=" 5.jpg" / /p p   高超说,一流是要不断奋斗出来的,“不是说做好一个工作就行,而是要不断推进”。在团队建设中,高超也非常强调“一流”,认为要有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平台、一流的待遇,最终产出一流的成果。他经常跟学生说:“科研首先要发奋,拼搏了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还要努力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让科技发达起来,让国家发达起来。” br/ /p p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几十人,高超团队也从“一只大雁”发展到了“一群大雁”。对于过去没钱买研究设备的窘况记忆犹新,对于未来,高超说,他会坚持在首创、极致和影响力三个层面上继续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ca1ddb9-ed63-40a0-8d43-cff98afbd069.jpg" title=" 6.jpg" / /p p   strong  科学也可以诗情画意 /strong br/ /p p   对于石墨烯宏观组装研究,高超今年1月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解释其中的奥妙。 /p p   氧化石墨烯 /p p   插层氧化银成金, /p p   水洗超声片片新。 /p p   纵是千疮身百孔, /p p   组装修复变烯神。 /p p   高超说,这首诗的大意就是,氧化石墨烯通过插层、氧化、水洗、超声等过程制得,尽管缺陷很多,但可以通过组装及结构修复形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石墨烯宏观材料。在他心目中,氧化石墨烯的可塑性太强了,可以在很多领域派上用场。早些年,他还写过另外一首诗来赞美石墨烯。 /p p   烯望 /p p   石陶铜铁竞风流, /p p   信息时代硅独秀。 /p p   量子纪元孰占优, /p p   一片石墨立潮头。 /p p   科研工作很忙,这些作品都是高超利用坐火车乘飞机这样的琐碎时间完成的。写诗和骈文是高超业余的重要爱好。他认为科学家也可以写风花雪月的诗句,但如果用诗的语言表达科学,更有利于传播科学,也更能发挥科学家的特长。 /p p   “习总书记曾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觉得,研究不能只是成为枯燥的论文,还要让公众能够看懂。” /p p   他还认为,科学家要多交小朋友,从而提高科学的吸引力和公众的科学鉴赏能力。 /p
  • 催化剂及多孔材料的孔结构表征技术研讨会将在浙江举行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并使之服务于科研、检测,为广大用户提供精确、严谨的数据。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于2012年7月24日下午13:30-14:30分在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研讨会,与广大中国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共同探讨物理吸附、传质等领域的学术问题,并着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用于相关的应用领域。 期待您的光临指导! 主讲人:Dr. Matthias Thommes Dr. Matthias Thommes是德国柏林科技大学博士, 现任美国康塔仪器公司首席科学家,。加入美国康塔公司之前,Dr. Matthias Thommes在柏林科技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从事临界吸附行为、孔道中液体临界现象等研究,是欧洲宇航局(ESA)无人运载火箭计划(EURECA mission)临界吸附行为的微重力实验项目指导科学家。 自1998年加入美国康塔仪器公司,Dr. Matthias Thommes延续了他在该领域权威的研究工作,有着活跃的学术表现,迄今发表超过80篇论文及邀请综述、专著,超过100次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大学特聘专题课程,并在众多国际会议中担任分会主席。同时,他还是多个国际会议的顾问,如在法国举行的" Macro/Mesopore Analysis: Mercury Porosimetry and Alternative Liquid Penetration Techniques&rdquo 、在美国罗格斯大学举行的"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Materials : From Angstroem to Millimeters",在日本举行的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ndamentals of Adsorption等。 目前,Dr. Matthias Thommes是国际吸附学会(IAS)理事,国际介孔材料学会(IMMA)执行委员,Particle &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等杂志顾问,国际标准组织(ISO)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工作组 (ISO TC24/SC4, WG3)召集人,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陶瓷物性组(C28.03)主席,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分离部吸附剂表征组主席,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IUPAC)液体侵入法表征大孔固体委员会成员。
  • 多孔材料的比表面和孔分析理论及颗粒表征技术进展研讨会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1978年首次将连续扫描注汞技术应用到压汞仪中;1982年发明世界第一台多站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至2005年,研制出最新一代、也是目前唯一一台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物理和化学吸附、具有微孔分析能力的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mdash Autosorb系列。2010年3月1日,正式推出了至今最先进的双站微孔分析仪&mdash &mdash Autosorb-iQ。美国康塔,一直走在粉体及多孔物质分析技术的前列。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于2012年11月29日在武汉市武昌区湖滨花园酒店举办&ldquo 粉体和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rdquo ,欢迎光临指导。 日 期:2012 年11 月29日 时 间:9:00 ~ 17:00 地 点:湖滨花园酒店(武汉市武昌洪山区珞瑜路115号) 内 容:多孔材料的比表面和孔分析理论及颗粒表征技术进展 背景知识、吸附理论 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和孔径大小 如何正确应用BET 理论计算微孔样品比表面 孔分析模型及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 新一代颗粒、形貌表征技术&mdash &mdash Occhio粒度粒形分析仪技术及应用 如有不详之处,敬请联系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上海代表处 朱蕾娜:021-52828278, zhuleina@quantachrome-china.com
  •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于天津成功举行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更准确地使用物理吸附方法对材料性质进行表征,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于2012 年06月15日在天津大学天南联合大厦报告厅成功举办&ldquo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rdquo 。 主持此次会议的是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中国区应用专家张哲泠老师。张老师详细讲述了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技术原理及最新的科研进展, 并结合仪器原理系统分析了如何测好样品,包括参数的意义和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高端应用,同时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解答了科研工作者在数据分析中的困惑。与会学者对此做出了极高评价。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是著名的当代颗粒技术开创者。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的测试分析技术四十余年,康塔公司将继续本着恪尽职责、服务于客户的理念,推动材料分析技术的发展。
  • 2011广州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圆满举行
    2011年5月25日,由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2011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顺利召开,近八十位业内人士参加了此次大会。   本次大会围绕“吸附理论”、“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与孔径大小” 、“如何正确应用BET理论计算比表面”、“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吸附仪器在催化剂活性表征中的应用”、“压汞法在孔径分析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培训和讨论,旨在为积极应对材料发展的各种挑战献计献策,尤其是新能源材料。   与会者对报告反响热烈,认为研讨会涉及内容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解决了他们在科研中长期困惑的问题,为今后把握正确分析方法指明了方向。研讨会延长至晚上6时余才得以结束。
  • 仪器情报,科学家首次提出用于弹性导电体的互连技术!
    【科学背景】柔性和可拉伸电子技术,因其在可穿戴、皮肤贴合、机器人、生物医学和生物电子学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这些技术在材料和结构布局方面的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简便、适应性强且可靠的电路互连技术,长期以来困扰着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的发展。目前的研究表明,传统的金属焊接和导电粘贴策略在柔性基板和电路易受损的问题上存在局限性,而自修复材料和液态金属等技术虽能实现CE电路的自连接,但在与独立制造的电子组件的粘附性和机械适应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挑战,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袁丛辉副教授张铁锐教授和戴李宗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低电压、快速的电焊接策略,通过设计由硼酸酯聚合物和导电填料组成的导电弹性体(CEs)。这种策略不仅能在环境条件下实现CEs的自焊接,并能有效地将CEs与金属、水凝胶及其他导电弹性体等材料实现焊接,还通过电化学反应触发界面粘接剂的暴露或动态键的断裂/重组来产生焊接效果。结果显示,这种电焊接技术能够确保电路接口的机械适应性和导电性,并能轻松地在千帕至兆帕范围内产生高强度的焊接连接。这一创新不仅为构建独立的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提供了坚固的平台,还为设备的灵活拆卸和按需组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推动了柔性电子技术向更加成熟和应用广泛的方向发展。【科学亮点】(1)实验首次提出了一种低电压(1.5至4.5V)和快速(5秒)的电焊接策略,用于在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中集成刚性电子组件和软传感器。这一策略基于设计的导电弹性体,包括硼酸酯聚合物和导电填料,能够自身焊接并实现对金属、水凝胶和其他导电弹性体的焊接效果。(2)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电化学反应触发界面粘接促进剂的暴露或动态键的断裂/重组,该电焊接技术能够确保电路接口处的机械适应性和导电性。在不同电子组件(如软传感器、可变形电子元件和市售刚性电子元件)之间实现稳定的互连成为可能,同时在千帕至兆帕范围内产生可靠的焊接强度。(3)尽管金属焊接技术(如锡焊接和激光焊接)存在的高温损伤问题,以及传统导电粘贴策略的低粘接强度和复杂后处理,本文提出的电焊接技术克服了这些限制。它不仅能够在柔性基板和电路中实现可靠的互连,还为构建独立、可拆卸的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提供了坚固的平台。【科学图文】图1. C-BPE的设计和电焊接概念;Ag-BPE的导电和机械性能。图2. Ag-BPE的自焊接和Ag-BPE/金属焊接。图3. Ag-BPE/水凝胶焊接和Ag-BPE/CE焊接。图4.通过电焊接技术构建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科学启迪】本文创新性地将电焊接技术从传统的物理熔化过程转变为化学过程,结合了电化学反应和动态键反应。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低电压和快速的条件下,实现导电弹性体(CEs)与不同的导电材料和电子组件的可靠焊接,包括具有刚性和软性特性的元件。这一理念不仅解决了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中常见的接口粘附、机械匹配和界面结合稳定性等问题,还显著简化了操作流程,并提高了材料的适应性。通过电化学策略精确控制动态键的可逆反应,为材料内部的新功能提供了开发空间,例如在生物电子学、能量存储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潜在应用。这种创新不仅促进了柔性电子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应用,还为多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材料连接和功能设计策略。参考文献,Haimen Lin et al. ,Electrically weldable conductive elastomers.Sci. Adv.10,eadp0730(2024).DOI:10.1126/sciadv.adp0730
  • 仿生疏水/多孔/亲水PVDF毡基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
    研究背景电性能、输出稳定性和使用舒适性是可穿戴发电机快速发展的三个重要指标。然而,能够同时简单改善上述三个指标的研究却很少。鉴于此,通过简单的自组装多孔结构的创建,设计了一种仿生Trimurti聚偏二氟乙烯(PVDF)摩擦材料,具有卓越的电气性能,在高环境湿度下的优异输出稳定性,以及在出汗条件下增加使用舒适性。 实验步骤1、将PVDF (Alfa Aesar)溶于DMSO和丙酮(DMSO体积分数为20%、40%、60%、80%和100%)的混合物中,在50℃下制备14 wt%聚合物溶液。2、针接15kv正电压直流电源。将转速为20rpm、覆有铝箔的鼓式收集器与2.5 kV负压直流电源连接,放置于离针尖8cm处,收集带电射流,即潮湿的前驱体。3、潮湿的前驱体在室温下干燥,形成干燥的PVDF垫(图1c)。将厚度约为12 μm的PVDF干燥垫从铝箔上剥离,切成方形垫(图1d)。4、在室温下,在超声下将碾磨过的用作牺牲模板的Na2CO3微粒掺入14 wt%PVDF / DMF溶液中2 h,掺杂的重量百分比为33%。将获得的前体混合物以600 rpm的转速旋涂在晶圆上10秒钟。5、在室温下干燥5分钟后,通过超声清洗并使用去离子水去除复合膜中的牺牲模板,然后将膜在80℃下干燥3小时。 PVDF垫上下表面的SEM图像和水接触角示意图。
  • “中国好电镜”系列研讨会丨电子束敏感多孔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在材料显微结构表征方面,电子显微镜(包括SEM、FIB、TEM)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科学研究,工业领域等作用日益增长。为了有效推动电子显微镜表征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不同电子显微镜的性能特点,充分发挥仪器功效,提高广大用户的分析测试水平及解决实际使用中的难题,赛默飞将在2023年举办“中国好电镜”系列研讨会,特别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和赛默飞资深电镜应用科学家与大家交流前沿电镜表征技术。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可以对材料的结构进行直接成像,能在原子尺度上建立材料的性质与其局域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虽然高分辨率 TEM 和 STEM是大多数材料结构的常规表征手段,但由于电子束敏感材料(如典型的多孔材料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MOFs)、共价有机骨架(COFs)等)极端的不稳定性,以常规方式观察它们的局域结构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电子束敏感材料对电子束辐照极为敏感,在常规S/TEM成像模式下,其结构会被立即破坏变为非晶,从而无法得到其局域结构的原子排列信息。因此,如何在无损伤的条件下以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在实空间中对典型的电子束敏感材料的结构直接成像是TEM和STEM技术应用的难点。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清华大学陈晓老师为大家从原子尺度解析多孔材料分子筛局域结构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分享其使用超低电子剂量高分辨电子显微技术在电子束敏感多孔材料结构表征中的成功案例。同时邀请赛默飞透射电镜应用科学家刘苏亚博士为大家直播演示如何在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Spectra 300平台上对电子束敏感多孔材料进行超低电子剂量下原子尺度直接成像。 特 邀 报告 陈晓 清华大学化工系助理研究员 多孔材料局域结构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原子尺度结构研究2023.04.20----14:30-15:30个人简介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发展多孔材料低剂量原子尺度成像方法,致力于分子筛中单分子成像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直接观测,以期从分子层面甚至是原子层面理解和探索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子进出机制以及客体分子与主体骨架间的作用行为。目前已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2篇,包括 Nature(3篇)、Science(1篇)、Nat. Commun.(4篇)、Adv. Mater.(1篇)、JACS(1篇)等。其中“A single molecule van der waals compass”(Nature. 592, 541(2021))的工作入选 2021 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得第三届中国分子筛新秀奖、2022 年度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入选2022年度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报告摘要多孔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成为了催化、分离、医药等多个领域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分子筛作为典型的多孔材料在石油化工、煤化工裂解、异构化、芳构化及烷基化等反应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分子层面甚至是原子层面理解和探索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子进出机制以及客体分子与主体骨架间的作用行为对于理解和认识这些工业化背后的微观行为尤为关键,尤其是工况服役状态下的催化剂的本征行为至关重要。该报告将以分子筛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工业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ZSM-5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在超低电子剂量的条件下研究分子筛亚纳米尺度局域结构解析和原位观察限域分子动态行为的方法,在常温甚至是高温的条件下“冷冻”分子,观测了单分子进出孔道的行为,研究限域小分子动态行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及这类折形分子筛中单个芳烃分子的转动行为、加入氢键力作用后定量化了分子在孔道中的作用方式,在原位观测分子进出孔道的基础上解决了60年来困扰科研人员分子筛筛分比孔道稍大点的分子的微观机制。在不断对分子筛有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为十万亿产值的工业化过程提供新的见解。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线上网络研讨会Demo演示 刘苏亚 博士超低电子剂量下对电子束敏感多孔材料进行原子尺度直接成像2023.04.21----14:30-15:30201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攻非晶合金的结构表征及相关应用。同年入职赛默飞世尔科技,主要从事透射电镜的应用支持工作,拥有十余年的电镜使用经验。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线上Demo演示
  • 网络研讨会本周开讲,多孔材料进行物理吸附分析的进阶方法
    物理吸附相关问题是麦克仪器客户很常见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材料可以分为微孔、介孔、大孔材料,很多物质并非单一孔类型,有些材料包含多种孔径。一般对于小于300 nm 的孔,我们会采用气体物理吸附方法,去分析孔的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而其中的分析方法有多种,这些方法包括BET方法、BJH方法、t-plot方法、HK方法以及DFT方法等。此次研讨会我们将对上述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分享,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应用方式。本周五,新一期网络研讨会即将上线。如您对往期相关内容感兴趣,依然可以扫描注册,回看往期内容。我们诚邀您参与我们的网络研讨会!关于 Micromeritics品质、 专业、 可靠, 这就是 Micromeritics。Micromeritics 是提供表征颗粒、粉体和多孔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活性和流动性的全球高性能设备生产商。我们能够提供一系列行业前沿的技术,包括比重密度法、吸附、动态化学吸附、压汞技术、粉末流变技术、催化剂活性检测和粒径测定。公司在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均设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并在美洲、欧洲和亚洲设有直销和服务业务。Micromeritics 的产品是全球具有创新力的知名企业、政府和学术机构旗下 10,000 多个实验室的优选仪器。我们拥有专业的科学家队伍和响应迅速的支持团队,他们能够将 Micromeritics 技术应用于各种要求严苛的应用中,助力客户取得成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