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分子薄膜

仪器信息网高分子薄膜专题为您整合高分子薄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分子薄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分子薄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分子薄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分子薄膜话题讨论。

高分子薄膜相关的论坛

  • 高分子薄膜缓释技术或成为疫苗接种新方法

    接种效果优于电穿孔法 可提高DNA疫苗的有效性2013年01月31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王小龙 中国科技网讯 据麻省理工学院新闻网1月28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类似于膏药的疫苗,这种疫苗通过高分子薄膜的方式输送药物,可提高DNA疫苗的有效性。相关论文1月27日发表在《自然·材料学》杂志网络版上。 疫苗通常由灭活病毒制成,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方式,帮助免疫系统建立屏障阻止病毒感染。然而,这种方法对于艾滋病等病毒而言过于危险。近年来,为开发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疫苗,许多科学家在探索制造DNA疫苗。 大约20年前,科学家发现,一种DNA编码的病毒蛋白能够在啮齿动物中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但在人体上一直无法复制。直到不久前,一种被称为电穿孔的方法在DNA疫苗的接种上获得了一些突破。这种方法首先需要在皮下注射DNA,然后再用电极产生电场,促使皮肤细胞膜打开小空隙,允许DNA进入。然而,这个过程较为痛苦,接种结果也存在不确定性。 新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将DNA传递到皮肤当中,这种疫苗由多层被植入DNA的高分子材料组成。高分子薄膜上有若干个微型针头,贴在皮肤上时能够渗入皮肤中大约半毫米,这种深度足以使药物进入表皮细胞,又不会接触到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因此不会引发疼痛。一旦被贴在皮肤上后,薄膜就会逐渐降解,疫苗的释放过程从数天到数周不等。 研究人员可通过控制高分子薄膜层数的方法控制DNA的投递量,还能够通过控制高分子薄膜遇水分解的速度来控制用药时间。由于这种方法增加了DNA与免疫系统之间的交互时间,因此也提高了疫苗的有效性。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新方法接种效果优于电穿孔法。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类灵长动物上开展进一步的实验。 研究人员称,这种疫苗贴用于多种疾病的免疫,因为DNA序列可以很容易按照不同疾病的需要进行转化。与蛋白质疫苗相比,其优势在于,每个蛋白质都有其特殊性,在生产和接种效果上都存在不确定性,但DNA的行为始终是相同的,不管它采用怎样的抗原编码。 负责该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和材料学教授达雷尔·欧文说,如果这种疫苗能够在人体试验中获得成功,将会让接种疫苗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由于不再需要注射器并能够在室温下储存,疫苗的使用和运输将更加安全。此外,针对皮肤中丰富的免疫细胞、可生物降解的缓释材料的使用、无痛接种也是这种疫苗接种方式的优势。“这是一种有趣的方法,不但适用于接种基于DNA的病毒抗原,也适用于其他小分子的传输。”欧文说。(记者 王小龙) 《科技日报》(2013-01-31 二版)

  • 关于高分子做ATR-IR的问题?

    关于高分子做ATR-IR的问题?

    在实验中制备了高分子薄膜,然后做了ATR红外进行分析。哪知道出现如图所示谱图,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请不吝赐教,谢谢[img=,690,36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221129157041_1228_1850285_3.jpg!w690x367.jpg[/img]

  • 怎么样制作高分子薄膜(polymer film)电镜样品

    新手上路,大家多多包涵。希望薄膜厚度小于100nm。(我用的是spin-coating方式,就是用溶液甩膜方式制作薄膜)一般别人都是在玻璃或者ITO衬底上甩膜后,泡在水中,然后将膜揭下来。不过对于厚度小于100nm的薄膜,是很难用这种方法揭下来的,不知道这儿有没有这方面的高手能指导一下薄膜样品制作的诀窍?或是有其他方式? 多谢了

  • 【求助】请问大家如何对无机薄膜的sem样品制样的

    我制备的无机薄膜材料样品非常不好在扫描电镜下观看发现断口不平齐膜面翘起或者撕掉了,没有像别人文献里那样整齐清晰的断面按说高分子等有机膜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液氮冷冻后脆断我的样品是5mm白玻璃上镀的SnO2和ITO膜,分别用APCVD和磁控溅射镀上去的这种无机硬膜也会翘起?不知道各位是怎样制备薄膜样品的小弟初来乍到,希望各位不惜赐教哈~

  • 介绍“薄膜法”

    适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测定。将样品溶于挥发性溶剂后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在减压干燥器中使溶剂挥发后形成薄膜,固定后进行测定。

  • 【共享资料】高分子膜pH电极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1、将pH电极连接到pH仪器输入端,正确连接。参见pH仪器说明书进行校正调试。2、单极电极使用时用pH6.86缓冲液浸泡10分钟。实验室电极初次使用在混合溶液中浸泡4小时,使用后可长期浸泡在混合溶液中。在线电极初次使用在混合溶液中浸泡4小时以上。使用时轻甩电极确保内充液与工作膜有效接触。3、定位时,用pH 3.776的柠檬酸二氢钾缓冲溶液(25℃,0.05mol/Kg),严禁使用pH 4.00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若不慎使用,用混合溶液浸泡直至性能恢复。4、测量高纯水等离子活度极低的体系时,电极在标准溶液中校准后用纯水反复冲洗3 - 5次。5、高纯水电极在纯水中长期使用后,若出现漂移,应更换参比电极内充液(3mol / L氯化钾),并用混合溶液浸泡电极4小时以上,以确保电极的稳定性和准确率。6、参比内充液配制方法:称取55.88克氯化钾(优级纯试剂)粉末用蒸馏水配制成250ml溶液。7、pH电极为什么要浸泡?如何正确浸泡高分子膜pH复合电极? 高分子膜pH电极和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因为高分子膜和玻璃膜只有在充分湿润的条件下才能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有良好的响应,高分子膜用pH6.86缓冲液浸泡,参比用2moL / L的氯化钾浸泡。因此,对高分子膜pH复合电极而言,就必须浸泡在pH6.86缓冲液和2moL / L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使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有一个稳定的扩散电位。浸泡时间4 - 12小时或更长,根据电极老化程度不同。浸泡电极的混合溶液不要受污染,要注意更换。8、电极浸泡混合溶液配制方法:药品组成 每250ml水溶液所需药品重量 备 注氯化钾 37.25g 各地化学试剂公司混合磷酸盐 1.75g 各地化学试剂公司(0.025m磷酸二氢钾和 0.025m磷酸氢二钠)9、电极导线及绝缘部分保持清洁干燥,每次使用后将电极用纯水清洗并放入装有混合溶液护套内或混合溶液中浸泡。

  • 【求助】关于高分子膜材料的特TEM分析

    想请教一下版上的高手,上海哪个地方的TEM擅长做高分子材料的分析阿。我们之前用200KVTEM做出来的效果不太好,1-2万倍下摸高分子膜的断面看得不是很清楚,材料也进行过染色。看文献说80kv TEM能清楚很多,但是调查下来发现很多都是老机器,要洗底片的,效果也不太好。大家有什么资源共享一下吗?当然除了看形貌,希望还能看能谱和电子衍射。当然有其他地方的资源也可以提供一下,非常感谢!

  • 咨询高分子样品的超薄切片问题?

    咨询高分子样品的超薄切片问题?高分子的样品,类似白色塑料,样品倒是很硬的,设定是70nm,可是切片出来的基本是金黄色,片有时也会出现颤痕,不知道什么原因?有谁知道,非常感谢!

  • 【求助】高分子折叠链模型

    请问大师们高分子的折叠链模型怎么解释?书上说单根分子链也可以折叠能折叠的原因是不是构象的改变而引起的,因为小弟无法想象出高分子链构象能够改变到折叠的程度有哪个高手能给深入浅出的解释一下吗谢谢

  • 【资料】分子量测定需要了解的《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正文   指高聚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在高分子科学发展的早期,由于溶液中高分子的尺寸大小与胶体粒子的大小相似,因此高分子溶液曾一度被错误地认为是一种胶体溶液,后来很多实验证明高分子溶液是处在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真溶液,而且是能用热力学函数来描述的分子分散的稳定体系。研究高分子稀溶液的性质可以得到高分子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和尺寸大小以及高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重要参数。高分子的极稀溶液的减阻作用在流体力学方面得到实际应用。高分子浓溶液在合成纤维生产中的溶液纺丝、干法纺丝,片基生产中的溶液铸膜,塑料的增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侧重在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与成型工艺的关系。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热、混合熵和混合自由能等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和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迁移性质(包括高分子溶液的沉降、扩散和粘度)的研究都是高分子溶液基础研究的重要方面。   高聚物的溶解过程 高聚物的溶解比小分子化合物慢得多。溶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①高聚物的溶胀,由于非晶高聚物的分子链段的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作用力又弱,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非晶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体积膨胀;而非极性的结晶高聚物的晶区分子链堆砌紧密,溶剂分子不易渗入,只有将温度升高到结晶的熔点附近,才能使结晶转变为非晶态,溶解过程得以进行。在室温下,极性的结晶高聚物能溶解在极性溶剂中。②高分子分散,即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去形成均匀的高分子溶液。交联高聚物只能溶胀,不能溶解,溶胀度随交联度的增加而减小。   高分子溶液(特别是那些溶剂的溶解能力较差的溶液)在降低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相分离,分成两相,一相是浓相;另一相为稀相。浓相的粘度较大但仍能流动;稀相比分级前的浓度更低。往高分子溶液中滴加沉淀剂也能产生相分离,高分子的相分离有分子量依赖性,因而可以用逐步沉淀法来对高聚物进行分子量的分级。   高分子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判定 在一定程度上仍可用极性相近原则来判定高分子的溶解度,即极性大的高聚物溶于极性大的溶剂,反之亦然。更精确一点的方法是通过比较高聚物和溶剂的溶度参数 δ,溶度参数δ 的定义是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它是物质凝聚态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一种量度。当高聚物和溶剂的溶度参数的差值Δδ 较大时(Δδ=|δp-δS|,δp为高聚物的溶度参数,δS为溶剂的溶度参数),高分子就不易溶于溶剂中;如果高聚物与溶剂的溶度参数极为接近,则高分子容易溶于溶剂中。粗略地从目前实验得到的数据来看,对非极性溶剂来说,可以发生溶解的最大允许的Δδ 值约为±0.8,对极性溶剂来说约为±3.4。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溶解过程比较复杂,因此用溶度参数来判定溶解性能仍有例外情况.

  • 【资料】感光性高分子!

    感光性高分子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能够迅速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引起了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它普遍用于印刷、电子、涂料等工业。感光性高分子也称光敏高分子,它在印刷电路、彩色电视荧光屏的制作上,尤其是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型电路上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是以微米为单位的精密图案线条,相当于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不可能采用铜锌板制作,而要使用光敏刻蚀剂(又称光刻胶)。 可用作光敏刻蚀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感光树脂,其中之一是聚乙烯醇肉桂酸酯。将它涂在半导体材料(如硅片)的表面,在上面覆盖一块掩模板(相当于印相时用的照相底片),然后用紫外线对感光树脂(聚乙烯醇肉桂酸酯中含有肉桂酰基,这里聚乙烯醇肉桂酸酯是功能高分子,肉桂酰基就是功能高分子中的功能基团)进行曝光,在紫外线作用下,肉桂酰基会发生二聚反应,生成不溶性的交联高分子。 经过曝光以后,受紫外线照射的部分变成不溶于溶剂或腐蚀液的硬化膜,而未受紫外线照射的聚乙烯醇肉桂酸酯可以用有机溶剂洗去,就可以进一步制造集成电路。

  • 【求助】DMA 测量薄膜材料时参数的确定

    大家好,我现在使用TA 的Q800 做高分子薄膜材料的模量测试,用的tension :film模式,样品厚度为0.04mm, 模量为2000-3000MPa, 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实验参数amplitude 和 reload force 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请问我应该用多少的参数?或者怎么来确定这2个参数呢?

  • 【求助】紧急求助关于超滤膜分离高分子聚醚

    本人是做样品剖析的。最近拿到一个样品,里面有几种高分子聚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聚合物,分子量2000到4000之间),在GPC上是能分离的,但是通过GPC分离提纯,太花时间,精力和财力了,并且分离出来的物质也不纯。(这些高分子在样品的总含量在5%左右) 因此想通过超滤膜进行分离提纯,不知道哪位老师指点下,怎么做?该选什么样的膜?哪里可以买到这些膜? 还有浙江地区哪些学校或单位在用这些膜的?可以直接电话联系 13858586467 张

  • 压电薄膜传感器_压电薄膜传感器详情

    话说这个压电薄膜传感器是具有一种很独特的特性的,它是一种动态模式的应变性传感器,一般通过在人体的皮肤表层进行植入或者植入到人体内部,用来监测人体的一些生命迹象以及特征。其中压电薄膜传感器里面的一些薄膜元件是非常灵敏的,可以隔着外套探测出人体的脉搏。OFweek Mall传感器商城网说一下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医疗行业的应用。1、压电薄膜传感器工作原理当你拉伸或弯曲一片压电聚偏氟乙烯PVDF高分子膜(压电薄膜),薄膜上下电极表面之间就会产生一个电信号(电荷或电压),并且同拉伸或弯曲的形变成比例。一般的压电材料都对压力敏感,但对于压电薄膜传感器来说,在纵向施加一个很小的力时,横向上会产生很大的应力,而如果对薄膜大面积施加同样的力时,产生的应力会小很多。因此,压电薄膜传感器对动态应力非常敏感,28μm厚的PVDF的灵敏度典型值为10~15mV/微应变(长度的百万分率变化)。使用'动态应力'这个术语是因为形变产生的电荷会从与薄膜连接的电路流失,所以压电薄膜传感器并不能探测静态应力。当需要探测不同水平的预应力时,这反而成为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优势所在。薄膜只感受到应力的变化量,最低响应频率可达0.1Hz。2、压电薄膜传感器特点压电薄膜很薄,质轻,非常柔软,可以无源工作,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用传感器,尤其是需要探测细微的信号时。显然,该材料的特点在供电受限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在某些结构中,甚至还可以产生少量的能量)。而且压电薄膜传感器极其耐用,可以经受数百万次的弯曲和振动。3、压电薄膜传感器医疗应用利用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动态应变片特性,可以轻松的将压电薄膜直接固定在人体皮肤上(例如手腕内侧)。精量电子—美国MEAS传感器的产品型号1001777是一款通用传感器,传感器的一侧涂有压力敏感胶。但这款胶未经生物兼容性认证,在短期试验中可以将3M9842(聚亚安酯胶带)固定在皮肤上,再将压电薄膜传感器粘贴在3M胶带上。压电薄膜之所以即能探测非常微小的物理信号又能感受到大幅度的活动,是因为PVDF膜的压电响应在相当大的动态范围内都是线性的(大约14个数量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明显区分目标信号和噪声的带宽,细小的目标信号都可以通过过滤器采集到。类似的压电薄膜传感器已在睡眠紊乱研究中用于探测胸部,腿部,眼部肌肉和皮肤的运动。另外,传感器可以通过探测肌肉(例如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肌肉)对电击的反应作为检验麻醉效果的指示器(神经肌肉传导)。压电薄膜传感器包含范围:[color=#333333]气体流量传感器丨微型压力传感器丨绝对压力变送器丨微量氧传感器丨[/color][color=#333333]数字温湿度[/color][color=#333333]传感器丨煤气检测传感器丨气压感应器丨一氧化碳传感器丨h2传感器丨压阻式压力变送器丨硫化氢传感器丨co2气体传感器丨光离子传感器丨ph3传感器丨百分氧传感器丨bm传感器[/color][color=#333333]丨[/color][color=#333333]风速传感器丨voc传感器丨[/color][color=#333333]光纤应变传感器[/color][color=#333333]丨位置传感器丨[/color][color=#333333]meas压力[/color][color=#333333]传感器丨[/color][color=#333333]称重传感[/color][color=#333333]器丨甲烷传感器丨微流量传感器丨光纤应变传感器丨称重传感器丨三合一传感器丨sst传感器丨gss传感器丨ch4传感器丨氟利昂传感器丨硫化物传感器丨o3传感器丨双气传感器丨[url=http://mall.ofweek.com/1877.html]压电薄膜传感器[/url]丨一氧化氮传感器丨透明度传感器丨二氧化硫传感器丨氰化氢传感器丨煤气检测传感器丨燃气检测传感器丨电流氧传感器[/color]

  • 【分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功能高分子课件(同济大学老师做的)

    同济大学老师做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功能高分子课件,还有部分习题精解和一些专题讲座。下载地址:高分子化学:http://mat.tongji.edu.cn/pw/poly03.htm高分子物理:http://mat.tongji.edu.cn/pw/poly03_1.htm功能高分子:http://mat.tongji.edu.cn/pw/poly03_2.htm高分子化学习题:http://mat.tongji.edu.cn/pw/poly04.htm高分子物理习题:http://mat.tongji.edu.cn/pw/poly04_1.htm

  • 高分子样品预消解

    高分子化合物聚维酮K90,分子量达到了100-300W,开发方法时肯定是会需要预消解,目前草拟的是8ml硝酸140℃预消解冷却后加2ml双氧水后进行微波消解,那么想问一下,这类高分子有机物预消解和消解最好是加什么酸体系和温度时间之类有什么注意的?

  • 热分析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热分析是表征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多年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工业中。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特别是高分子材料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根据 DIN EN ISO 9000 标准,热分析仪器已经成为QA/QC、工业实验室和研究开发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使用现代化的热分析仪器系统,可以使测量操作快速、简便、可靠。 本文以GE公司生产的PC/PBT(商品名Xenoy CL 101)塑料样品的测试为例,以德国耐驰(NETZSCH)仪器公司出品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与热机械分析仪TMA为测试仪器,简要阐述了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工程材料领域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分析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塑料和橡胶材料的机械性能与其热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融温度(Tm)、结晶温度(Tc)、比热(Cp)及热焓值等有一定关系。氧化诱导期测试(O.I.T)可以给出材料的氧化行为和添加剂影响的信息。高压DSC可以进一步给出压力对氧化反应、交联反应和结晶行为的影响。DSC曲线上熔融峰的形状可以给出晶粒尺寸分布的信息,熔融焓给出了结晶度的信息,许多半结晶的热塑性材料在熔融温度前在应用温度范围都有一个放热的冷结晶峰,由此引起的收缩会影响材料的使用。用DSC还可以得到杂质和湿度的影响。在程控冷却中可以得到材料结晶温度、结晶速率以及成核剂和回收材料的影响。第二次加热曲线能给出材料加工工艺和制备条件的影响。[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211350_15350_1603814_3.gif[/img] 图1 用NETZSCH DSC 204 Phoenix 测得的PC/PBT保险杠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加热DSC曲线。测试条件为动态氮气气氛,氮气流量20ml/min,加热速率为10K.min,铝坩埚加带孔盖。 从第一次加热的DSC曲线中可以看出混合物中半结晶的PBT在51℃有玻璃化转变,ΔCp为0.1J/g;PBT在227℃熔融,熔融焓为21.5J/g;熔融前在206℃有冷结晶峰,焓变为-0.6J/g;在107℃还有一个0.95J/gK吸热峰,这是聚乙烯基添加剂产生的。由于热机械历史的影响,在第一次加热曲线中看不到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以10K/min的速率冷却后的第二次加热曲线中才能看到PC的真正性质。在第二次升温DSC曲线中可以清楚的看出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1℃,ΔCp为0.03J/gK。PBT的熔融峰在225℃左右,这是因为第一次熔融后样品和坩埚底接触更好。第二次加热曲线PBT的熔融峰和第一次加热曲线明显不同,缓慢冷却后冷结晶峰消失了,产生了新相-β相PBT,在215℃可以看到它的熔融峰。应用NETZSCH公司的峰分离软件可以将这两个熔融峰分开并且定量计算两个相的量。第二次加热曲线上还可以在105℃看到PE的熔融峰。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可以定量将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表征为温度、时间和频率的函数。[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211350_15351_1603814_3.gif[/img] 图2:PC/PBT的粘弹性,DMA多频率测量(三点弯曲,2K/min,1、2、5、10 Hz) 图2是用NETZSCH DMA 242C测量的PC/PBT保险杠的DMA谱图。样品形状为杆状,三点弯曲模式,动态力最大为±2N,升温速率2K/min,测试频率1、2、5、10Hz。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特征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材料的刚性(用储能模量表示)增加。储能模量由三步明显下降。在10Hz的E‘曲线上第一步在-81℃,对应与E‘’曲线上在-82℃,tgδ曲线上在-70℃,这是弹性体组分的玻璃化转变引起的。第二步在48℃(E‘),这是PBT的玻璃化转变引起的,对应DSC曲线上在49℃。第三步在96℃(E‘),这是PC玻璃化转变引起的。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三步在DSC曲线上不能测得,DMA和DSC相比对玻璃化转变更灵敏。热机械分析(TMA) 可以准确测量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和DMA相比,TMA测试时样品上施加的是静态负荷。用针刺模式可以测量油漆层的软化,用拉伸模式可以测量薄膜和纤维的膨胀。[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211351_15352_1603814_3.gif[/img] 图3:PC/PBT的三个方向的TMA测试结果(膨胀模式,5cN,3K/min) 图3是用NETZSH TMA202测试PC/PBT保险杆的结果,膨胀模式,负荷为5cN,升温速率3K/min。从图中可以看到材料的各向异性,平行于流动方向(蓝色曲线)有两步明显变化,这是PBT的玻璃化转变(50℃)和PE的熔融(106℃)引起的。在145℃可以看到PC的玻璃化转变。 垂直于流动方向(红色曲线)PBT的玻璃化转变在49℃和PE的熔融在115℃,PC的玻璃化转变在149℃。 璧厚方向(绿色曲线),材料在30℃开始软化(PBT的Tg)。从116℃开始,PE部分膨胀很大,在168℃是PC的玻璃化转变。热重分析(TG)可以表征材料的分解和热稳定性。图4是用NETZSCH - TG209C 测得的PC/PBT保险杠的TG曲线(绿色)和DTG曲线(红色),敞口白金坩埚,氮气气氛(10ml/min),在850℃切换为氧气气氛(10ml/min),升温速率10K/min。TG曲线显示材料从376℃开始分解,失重量为57%,这是PBT的分解。DTG曲线上显示在446℃有一个4.41%失重,这是PE的分解。从470℃开始PC开始分解,失重量为28%。850℃切换为氧气气氛后高温分解的碳烧失为9.4%。剩余的灰分为1.3%。和逸出气体分析系统,FTIR或MS,联用可以对分解放出的气体进行分析。[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211351_15353_1603814_3.gif[/img] 图4:PC/PBT的TG和DTG曲线(10K/min)

  • 【求助】高分子的内耗

    书上说 在频率很低的时候,高分子链段的运动跟的上外力的变化,内耗就小,本人的疑惑是内耗小是由于内摩擦小的原因,我想问高手,频率低和摩擦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谢谢!!!!!!!!!!!

  • 高分子材料检测

    [font=&][size=16px][color=#333333]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38821.html[/url]服务背景[/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低碳、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可降解塑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由于这种聚合物一方面能保持一般塑料的应用特性,另一方面又能快速降解,因此已成为包装行业研发的重点。中科检测材料检验检测实验室可进行降解测试,我司的可降解材料检测报告具有cma资质受国家认可。[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内容[/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高分子材料检测|降解测试|可降解塑料检测可降解塑料检测范围包括:胶带、塑料袋、覆盖物、农用覆盖物、薄膜等;可降解项目包括生物降解生、可降解率测试、材料降解性能测试等。可降解塑料检测项目:生物降解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评价、生物降解率、需氧堆肥试验生物分解率、生物分解和崩解。可降解塑料检测申请流程:1、项目申请:向我司监管递检测申请。2、资料准备:根据要求,企业准备好相关的文件。3、产品测试:企业将待测样品寄往我司实验室进行测试。4、编制报告:工程师根据合格的检测数据,编写报告。5、递交审核:工程师将完整的报告进行审核。6、签发报告:审核无误后,出具报告。可降解材料的显著特点集中于绿色环保、高循环性、高效能以及零有害物质等方面,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科检测是国科控股旗下第三方检测机构,协助企业开展高分子材料检测,可提供各类塑料制品生物降解性能检测,一次性餐饮具降解试验,出具检测报告受相关监管部门认可。[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标准[/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tr][td]产品名称[/td][td]检测项目[/td][td]检测标准[/td][/tr][tr][td]可降解塑料检测[/td][td]用拉伸试验测定可降解聚乙烯和聚丙烯降解终点的规程[/td][td]ASTM D3826-1998(2013)[/td][/tr][tr][td]可降解塑料检测[/td][td]海洋环境下非浮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规格[/td][td]ASTM D7081-2005[/td][/tr][tr][td]可降解塑料检测[/td][td]用生物动力学模型预测润滑油生物可降解性的试验方法[/td][td]ASTM D7081-2005[/td][/tr][/table]

  • 高分子材料常见的有什么

    [font=&][size=18px]高分子材料也称为聚合物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再配有其他添加剂所构成的材料。那么高分子材料有哪些呢?[/size][/font][font=&][size=18px]?[/size][/font][font=&][size=18px]  首先,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及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物质,可分为天然纤维、天然树脂、天然橡胶、动物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size][/font][font=&][size=18px]?[/size][/font][font=&][size=18px]  其次,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可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size][/font][font=&][size=18px]?[/size][/font][font=&][size=18px]  最后,按照材料应用功能分类,高分子材料分为通用高分子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三大类[/size][/font]

  • 薄膜包衣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薄膜包衣片在美国诞生了。从那时算起,薄膜包衣技术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而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才陆续出现少数医药研究单位和药厂研制的各种包衣液和薄膜包衣工艺,并逐渐推广应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才逐渐出现了薄膜包衣技术“热”。但是从整体上看,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许多制药企业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应用上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在片心表面通过喷雾的方法均匀地喷上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料,形成数微米厚的塑性薄膜层,使之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这一工艺过程称为薄膜包衣。应用薄膜包衣技术是制药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有些人认为薄膜包衣片没有糖衣片好,没有糖衣片那么光亮,事实上薄膜包衣与传统的包糖衣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如包衣耗时短,更能防潮、避光,药物稳定性更强等。包薄膜衣必须改变过去包糖衣的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一直以来,一些制药企业把薄膜包衣技术简单地看做是片剂生产中的独立环节,包薄膜衣就像包糖衣一样只是单纯包衣。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作为一项新技术,包薄膜衣对片心的要求相对于包糖衣而言要严格得多,片的硬度要求较高,而且它对各个工序之间的相互配合、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指标及要求的调整和相互配套都有所要求。所以,必须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来对待薄膜包衣技术的引进及应用,只有这样,包出的片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片心质量对薄膜包衣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有时片心的机械质量太差,就根本无法进行薄膜包衣,即使勉强进行,衣膜质量也很难保证。在所有影响片心机械性能的因素当中,片的硬度和脆碎度最为重要,而脆碎度又比硬度显得更为突出。一般而言,适合包薄膜衣的中药片硬度应该在5kg/cm3,西药片硬度应该在4kg/cm3左右。如何检查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硬度计检测;或将一素片垂直向上抛2米,使之自由落地,两次以上不断裂者为硬度合格。检查脆碎度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指用力刮片的边缘或片的表面,没有片粉脱落者为宜;另一个方法是将30片左右的素片置于250ml的玻璃杯中,用力摇两分钟左右,以片的表面、片的边缘不磨损者为宜。对于吸湿性大的素片,硬度要求则更高。应用薄膜包衣技术进行包衣时,不管是采用高效包衣机、流化床包衣机,还是发行的糖衣锅进行包衣,都应遵照如下原则:一是片心硬度要够硬,否则开始包衣时,片心与锅壁反复摩擦,将会出现松片、麻面等现象;二是片床温度要保持恒定;三是设备中溶剂蒸发量与喷液过程中带入的溶剂量要保持平衡,即溶剂蒸发与喷液速率处于动态平衡。片面平整、细腻的关键在于整个过程中要掌握锅温、喷量、转速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薄膜包衣操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操作时,包衣液的雾化程度直接影响包衣所成衣膜的外观质量,而喷液的雾化效果直接由雾化压力以及雾化系统决定。喷雾开始时,掌握喷速和吹热风温度的原则是:使片面略带湿润,又要防止片面粘连,温度不宜过度过低。若温度过高,则干燥太快,成膜容易粗糙,片色不均;若温度过低,或喷速过快,则会使锅内湿度过度高,很快就会出现片的粘连等现象。锅的转速与包衣操作之间的关系是:转速低,衣膜附着力强;转速高,衣膜附着力差,易剥落。包衣过程中,温度过低,喷量过大,片子流动滞留,则有可能会出现粘片现象。这时可加大转速使其改善,必要时还可适当调节温度和喷量、喷程等加以克服。在使用包衣粉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包衣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如下:1、粘片:主要是由于喷量太快,违反了溶剂蒸发平衡原则而使片相互粘连。出现这种情况,应适当降低包衣液喷量,提高热风温度,加快锅的转速等。2、出现“桔皮”膜:主要是由于干燥不当,包衣液喷雾压力低而使喷出的液滴受热浓缩程度不均造成衣膜出现波纹。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控制蒸发速率,提高喷雾压力。3、“架桥”:是指刻字片上的衣膜造成标志模糊。解决的办法是:放慢包衣喷速,降低干燥温度,同时应注意控制好热风温度。4、出现色斑:这种情况是由于配包衣液时搅拌不匀或固体状特质细度不够所引起的。解决的方法是:配包衣液时应充分搅拌均匀。5、药片表面或边缘衣膜出现裂纹、破裂、剥落或者药片边缘磨损:若是包衣液固含量选择不当、包衣机转速过快、喷量太小引起的,则应选择适当的包衣液固含量,适当调节转速及喷量的大小;若是片心硬度太差所引起,则应改进片心的配方及工艺。6、衣膜表现出现“喷霜”:这种情况是由于热风湿度过高、喷程过长、雾化效果差引起的。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缩短喷程,提高雾化效果。7、药片间有色差:这种情况是由于喷液时喷射的扇面不均或包衣液固含量过度或者包衣机转速慢所引起的。此时应调节好喷枪喷射的角度,降低包衣液的固含量,适当提高包衣机的转速。8、衣膜表面有针孔:这种情况是由于配制包衣液时卷入过多空气而引起的。因而在配液时应避免卷入过多的空气。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薄膜包衣是一种新型的包衣工艺,指在片芯之外包上比较稳定的薄层聚合物衣膜。自30年代以来就陆续出现了有关薄膜包衣的研究指导,但由于当时薄膜材料、包衣工艺和设备等条件尚不能适应生产要求,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到了50年代,美国雅培药厂(AbbottLab)首先生产出新型的薄膜片剂,并用“Filmtab”商标取得专利。经过近40年的研究发展,生产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高分子薄膜材料的相继问世,使薄膜包衣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尤以日本的薄膜包衣技术发展得最快,已有80%片剂改为薄膜包衣。薄膜包衣工艺可广泛用于片剂、丸剂、颗粒剂,特别对吸温性强、易开裂、易退色的中药片剂更显示其优越性。进入90年代,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行业有了一定发展,主要用于片剂的薄膜包衣。薄膜包衣与包糖衣比较,主要有以下优点:(1)时间较短(包一锅片剂只需2小时左右,而包一锅糖衣片需要约16小时),操作简便,干燥速度快,药物受热影响小,有利于提高药品的质量。(2)薄膜包衣工艺节约劳动力(1~2名操作工人)、厂房及设备(只需一间标准厂房及一台包衣锅),节约材料,所以成本较低,而前期投入也十分有限。(3)应用薄膜包衣工艺的片剂仅使片芯重增加2%~4%,而糖衣片剂(其中主要辅料成分是国外已淘汰的滑石粉)往往可使片芯重量增大50%~100%。(4)薄膜包衣工艺能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飞扬,有利于环保和劳动保护,亦可节约包装材料等。(5)应用薄膜包衣工艺的片剂压在片上的标志在包薄膜衣后仍清晰可见,便于患者辨别和使用。(6)薄膜包衣的片剂坚固耐磨,不易开裂;薄膜包衣材料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大多数材料均能抗湿抗热,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的有效期。(7)薄膜包衣有众多的材料可供选择。除了能达到一般的包衣目的外,还可通过选择薄膜材料和设计包衣处方,使形成的包衣膜在一定的pH范围内溶解或崩解;也可控制膜的渗透性,使所包的药物在体内通过扩散作用陆续释放出来,达到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的目的。这是薄膜包衣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一个重要原因。(8)生产工艺过程和材料用量可以标准化基于以上因素,国际上已基本淘汰了糖衣片,取而代之以薄膜包衣片,国内也在加速这个进程。目前,我国的中药薄膜包衣工艺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国内中药片剂主要还是以糖衣片为主,薄膜包衣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所以薄膜包衣技术的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提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