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复合材料桁架

仪器信息网复合材料桁架专题为您整合复合材料桁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复合材料桁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复合材料桁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复合材料桁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复合材料桁架话题讨论。

复合材料桁架相关的论坛

  • 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第1部分:热变形测试技术国内现状分析

    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第1部分:热变形测试技术国内现状分析

    [color=#990000]摘要:本文根据公开文献报道,介绍国内在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热变形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国内现有技术手段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明确了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的技术要求,为下一步热变形测试技术明确发展目标。[/color][color=#990000]关键词:尺寸稳定性,桁架,热变形,热膨胀系数,航天器[/color][align=center][img=,690,3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21809393985_5910_3384_3.jpg!w690x390.jpg[/img][/align][hr/][color=#990000][b]1. 引言[/b][/color]  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结构是轻质、高精度航天器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欧美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零膨胀、高/超高稳定性的航天器复合材料结构,并用于太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支撑结构、天线反射面和重力梯度仪基座等。  传统航天器结构一般只要求高刚度、高强度、轻质量,对于尺寸稳定性的要求不是很高。但近些年来,随着遥感卫星、空间探测器、太空望远镜等高精度航天器对超稳平台的需求,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结构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  2010年以来,我国航天领域也开展了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结构的工程应用研究,主要用于卫星相机和其他精密仪器设备的支撑。为了满足这些仪器高分辨率有效载荷设计及安装要求,各种仪器必须具备高稳定的结构安装平台,安装平台既起支撑连接作用,又要具备耐受真空、温度影响的高的尺寸稳定性。高稳定结构在满足刚度、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满足地面温湿度环境和空间交变温度环境下的结构微变形要求。因此,高稳定结构研制须解决结构热稳定性的测试问题,以验证高稳定结构的热稳定性设计,为仿真模型修正提供依据,并对最终航天器高稳定结构进行考核和评价。  本文将根据公开文献报道,介绍国内在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热变形测试技术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分析国内现有技术手段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明确了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的技术要求,为下一步热变形测试技术明确发展目标。[color=#990000][b]2. 国内测试技术现状[/b][/color]  根据文献报道,2013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某卫星高稳定、高精度复合材料桁架结构,如图2-1所示,承载着敏感器、天线等精密设备。[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21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21812085502_1103_3384_3.png!w690x21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1 尺寸高稳定性桁架结构示意图和坐标系[/color][/align]  根据卫星的任务要求,该桁架结构不仅需要满足承载强度要求,而且还要保证其上设备与基准的相对位置或指向关系稳定不变,即在外部环境条件变化时,其结构几何尺寸变化很小或趋于零。为了满足设备的高精度安装及在轨高稳定性的要求,必须首先保证该桁架结构的制造精度及在轨的热稳定性。  针对热稳定性的考核测试,文献从桁架材料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测试和整体桁架热变形测试两个不同尺度上进行了研究。[color=#990000]2.1. 样品热膨胀系数测试[/color]  样品级的热膨胀系数测试分别采用了德国耐驰公司的DIL 402C 热膨胀仪和国产热膨胀仪,并进行了测试结果对比,这两种仪器都是顶杆法热膨胀仪。因为受各种因素的限制,顶杆法热膨胀仪的测量精度最多能达到-7量级的水平,在没有采用低膨胀系数标准材料进行考核和校准的前提下,所以文献得到的桁架材料热膨胀系数测量结果只能确定在-7量级,无任何测量不确定度范围。  造成普通顶杆法热膨胀仪测量准确性无法满足低膨胀/超低膨胀材料需求的主要原因如下:  (1)热膨胀仪中的顶杆材料一般选用的是热膨胀系数为5.3×10-7/K的熔融石英,这就限制了顶杆法热膨胀仪的测试能力。  (2)在-5~+50℃范围内,样品温度的热电偶测温传感器和电加热控制方式很容易造成将近1℃的测量不确定度,室温附近热物理性能测试的最大误差源往往都是温度项。  (3)在普通顶杆法热膨胀仪中,测量样品变形的位移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往往在0.5~3微米范围内,并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有些热膨胀仪只给出测量分辨率而不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或精度和误差等)和温度漂移指标,往往很容易夸大测试能力,需谨慎对待,需采用不同热膨胀系数范围的相应标准材料进行考核和校准。[color=#990000]2.2. 桁架全场热变形测试[/color]  针对高稳定性桁架,文献认为其整体桁架结构最小热变形仅为2微米左右,在对桁架结构进行热稳定测试时设计了以下要求:  (1)热稳定试验测试系统理论精度至少达到微米级;  (2)测试系统须耐受一定环境噪声、设备噪声及温度波动;  (3)整体桁架全场测量,尽可能减少测试仪器对结构热变形的影响,理想测试方法为非接触测量。  针对上述要求,文献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的散斑测试技术,并进行了热稳定测试研究。散斑测量装置为定制丹麦Dantec Dynamics公司的Q-400测试系统,可非接触测量全场变形,如图2-2所示。在测试开始时,被测物体表面涂有随机散斑,通过2台专用高精度CCD相机追踪温度加载前后的散斑变化;采用相关算法计算出物体表面因变形引起的变化,获得每个点的三维位移矢量,进行计算出全场每点的变形值和应变值,变形测量精度达到微米级。[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3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21812272113_6108_3384_3.jpg!w690x35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2 Q-400测试系统[/color][/align]  据文献报道,被测桁架结构由杆件和接头组成,最大外包络尺寸(未安装设备)为 1532 mm×837 mm×392 mm,温度范围为20~45℃,每间隔5℃测量一次变形,测试现场照片如图2-3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38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21813028822_5623_3384_3.png!w690x38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3 热变形测试[/color][/align]  整个测试过程中使桁架结构件经历7次热循环,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桁架结构变形量(天线a安装点相对敏感器c安装点的距离变化)减小,且逐渐趋于稳定,最初的变形量为3um/K,最终变形量为0.7um/K。相对于20~45℃的温度变化范围,近25℃的热循环温度变化使得桁架结构的总变形量范围应该为17.5~75um。如果天线a安装点与敏感器c安装点的间距按照1.5 m进行计算,那么相应的热膨胀系数变化范围为(0.7~3)×10-6/1.5=0.47~2×10-6/K,这与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测试结果基本相吻合,多次热循环后的最终热膨胀系数处于一个量级。对于桁架结构上述变形量,采用数字散斑法还算能勉强进行测试,但如果桁架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降低到5×10-8/K,那么桁架结构最终最小总变形量为25×1.5×5×10-8=1.9um,或0.075um/K;如果热膨胀系数再降低到1×10-8/K,桁架结构最终最小总变形量将为25×1.5×1×10-8=0.375um,或0.015um/K。对于这种微变形,再采用同量级精度的散斑法就无法进行测量,桁架结构的热变形规律基本淹没在散斑法的系统测量误差之内,而这种-8量级的超低热膨胀系数复合材料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NASA就应用在桁架结构中,这也是我国航天器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桁架结构数字散斑法热变形测试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测试前需要在桁架上涂覆散斑涂料,可能会给桁架带来影响。  (2)在文献中,标称激光散斑测量变形的精度为1微米,这已经达到了激光散斑法的测量极限,无法满足今后低变形桁架的测试需要。  (3)激光散斑法无法进行真空环境下的原位全场测量。  (4)国外研究和应用桁架技术已有四十年以上的经历,对桁架及其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热变形进行过大量测试方法研究,但从未在相关报道中看到过采用散斑法测量桁架结构的热变形,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准确性更高的激光干涉法。[b][color=#990000]3. 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热变形测试要求[/color][/b]  根据文献和国外的发展历程,对于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热变形测试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为长期控制结构在轨期间的变形,除需测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之外,还需测量材料的湿热膨胀系数。  (2)为进一步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并获得超稳定的结构,还需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的铺层设计、热膨胀系数的预测方法,同时提高样品级别的热膨胀系数测量准确性,要具备测量热膨胀系数1~5×10-8/K范围的能力。  (3)为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桁架结构整体变形测量的准确性、减小测量不确定度,需具备模拟空间环境的真空(低气压)条件下的原位测量能力,利用真空环境消除或减弱热对流所带来的不确定度。更准确的说,要对大尺寸桁架结构0.1um的总变形量要有准确的测试能力。[color=#990000][b]4. 参考文献[/b][/color]  (1)刘国青, 阮剑华, 罗文波, 白刚. 航天器高稳定结构热变形分析与试验验证方法研究. 航天器工程, 2014, 23(2):64-70.  (2)马立, 杨凤龙, 陈维强, 齐卫红,李艳辉. 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的研制.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 33(3).[align=center]~~~~~~~~~~~~~~~~~~~~~~~~~~~~~~~~~~~~~~~~~~~~~~~~~~~~~~~~~~~~~~~~~~~~~~~[/align]

  • 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第2部分 热变形测试方案和可行性试验研究

    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第2部分 热变形测试方案和可行性试验研究

    [color=#990000]摘要:本文针对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的热变形测试,从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测试到桁架全场大尺寸热变形测试,全方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别针对激光干涉法在大气环境下的高精度热变形测量,介绍了上海依阳公司开展的方案性试验结果,证明了激光干涉法完全可以用于大气环境下的位移测量,尽管测量精度有所降低,但完全可以满足百纳米量级的全场热变形测量,同时也证明了此方案的可行性,为打通整个技术路线奠定了基础。  [/color][color=#990000]关键词:尺寸稳定性,桁架,激光干涉法,热变形,热膨胀系数,航天器[/color][align=center][img=,690,3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18598367_8587_3384_3.jpg!w690x387.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990000][b]1. 引言[/b][/color]  从目前公开报道的相关文献来看,国内在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热变形测量方面还刚刚起步,还没找到有效可行的测试技术方向和手段,而对于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的热变形测试,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为长期控制结构在轨期间的变形,除需测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之外,还需测量材料的湿热膨胀系数。  (2)为进一步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并获得超稳定的结构,还需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的铺层设计、热膨胀系数的预测方法,同时提高样品级别的热膨胀系数测量准确性,要具备测量热膨胀系数1~5×10-8/K范围的能力。  (3)为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桁架结构整体变形测量的准确性、减小测量不确定度,需具备模拟空间环境的真空(低气压)条件下的原位测量能力,利用真空环境消除或减弱热对流所带来的不确定度。更准确的说,要对大尺寸桁架结构0.1 um的总变形量要有准确的测试能力。  本文针对上述要求,从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测试到桁架全场大尺寸热变形测试,全方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别针对激光干涉法在大气环境下的高精度热变形测量,介绍了上海依阳公司开展的方案性试验结果,证明了激光干涉法完全可以用于大气环境下的位移测量,尽管测量精度有所降低,但完全可以满足百纳米量级的全场热变形测量。同时也证明了此方案的可行性,为打通整个技术路线奠定了基础。[b][color=#990000]2. 技术方案[/color][/b]  技术方案主要针对材料样品和整体桁架两个尺度级别的测试进行设计。样品级别的热膨胀和湿膨胀系数测试还采用顶杆法,整体桁架的热变形和热膨胀系数采用目前位移测量精度最高的激光干涉法,并实现激光干涉法既可以在大气环境下又可以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测量。整体技术方案如图2-1所示。[align=center][img=,500,3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24059437_8538_3384_3.png!w690x489.jpg[/img][/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1 热变形测试技术方案框图[/color][/align][color=#990000]2.1. 顶杆法高精度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案[/color]  为了实现样品级别的高精度-8量级热膨胀系数测量,测试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传统顶杆法进行样品级别的热膨胀系数测量,顶杆的作用是将样品的尺寸变化传递出来,而不是非接触式激光干涉法直接对镜面样品表面进行测量。选择顶杆法的目的是降低样品制作难度和测量光路的调整难度。  (2)顶杆法超低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放置在放置在大气环境中,由此在实现变温测量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变湿测量。另外,在大气环境下样品的辐射加热速度要比真空条件下快很多,这使得大气环境下的测试效率远高于真空条件下的测试。  (3)普通热膨胀仪中的顶杆材料一般选用的是热膨胀系数为5.3×10-7/K的熔融石英,这限制了顶杆法热膨胀仪的测试能力。在±50℃范围内,可选用热膨胀系数小于1×10-8/K零膨胀材料,并结合基线修正,可使顶杆法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  (4)在±50℃范围内,样品温度的热电偶测温传感器和电加热控制方式很容易造成将近1℃的测量不确定度,室温附近热物理性能测试的最大误差源往往都是温度项。为此选用高精度的液体循环浴加热方式和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可大幅度降低温度项误差。  (5)热膨胀测试中的位移传感器直接选用绝对测量的激光干涉仪,这样可以保证几个纳米的测量精度(不是分辨率)。  (6)在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中,位移传感器随环境温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所有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都有温漂指标。为此,要对位移传感器采取恒温措施,根据不同位移传感器的温漂指标确定传感器环境温度的稳定性和恒温手段。[color=#990000]2.2. 激光干涉法全场测试方案[/color]  为了实现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的全场热变形测量,如图2-1所示,测试方案选择采用激光干涉测试技术,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激光干涉测试技术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测量精度最高的成熟技术,由于是基于波长长度的测量,所以激光干涉法是一种绝对测试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几个纳米的位移测量精度。  (2)目前成熟的激光干涉测试技术,既可以测量热变形位移,又同时可以测量角度变化,非常适合桁架结构的全场热变形测量。  (3)目前成熟的激光干涉测试技术已经解决了以往激光干涉法测量对环境振动的苛刻要求问题,不再需要特殊和昂贵的抗震减震措施,在普通实验室的一般隔振台上就可以进行高精度测量。  激光干涉法全场测试方案是基于真空条件下的全场热变形测试,整个测试系统主要由真空系统、试验系统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整个测试系统放置在气浮隔振台上,如图2-2所示。[align=center][img=,690,27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24226897_8935_3384_3.png!w690x274.jpg[/img][/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2 真空型激光干涉法桁架全场热变形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根据被测对象情况,将激光干涉仪的分布位置设计为双端和单端测量布局两种形式。  双端测量布局形式如图2-3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24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137181177_6207_3384_3.png!w690x246.jpg[/img][/color][/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3 双端测量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双端测量布局具有以下特点:  (1)光程差小,两端反射镜平行度要求不高,有利于保证测量精度。  (2)多通道测量和扩展成本高,两台干涉仪只能测量一个试样。  单端测量布局形式如图2-4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43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137381187_8450_3384_3.png!w690x439.jpg[/img][/color][/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4 单端测量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单端测量布局具有以下特点:  (1)光程差大(试件长度),两反射镜平行度要求高,可能会带来一定误差。  (2)优点是便于今后多通道测量和扩展,一台激光器可带三台干涉仪进行三个试件测量。  (3)关键是可以进行空载测量,确定系统误差。  总之,对于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的热变形高精度测量,采用真空型激光干涉法基本是国际上的主流测试方法,而且基本都是采用上述单端测量结构形式,由此可实现模拟空间真空环境的航天器桁架的原位热变形准确测量。  尽管真空型激光干涉法可以实现很高精度的热变形原位测量,且非常适合航天器桁架结构的整体性能评价和考核,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为满足庞大尺寸的航天飞行器桁架结构热变形测试,需要将整个桁架结构件完整放置在相应庞大的真空腔体内,并需要对真空腔体的光学窗口和真空度进行长时间的精确控制,以消除真空度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使得整个测试系统非常复杂和造价昂贵。  (2)在真空环境下热传递速度很慢,桁架的整体加热和控温方式很容易造成温度不均匀,而且桁架温度达到稳定需要漫长的恒温时间。因此对于大尺寸桁架的热变形测试需要采用分区加热方式,这造成加热系统也非常复杂,且恒温时间同样的漫长。  (3)真空型激光干涉法测试系统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较弱,需要采用巨大的真空腔体才能满足各种尺寸规格桁架的热变形测试,相应的调试工作量巨大。  综上所述,对于航天器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的热变形测量,特别是对于桁架管材和整体结构的研制和考核,更大的需求是测试简便快速、覆盖广和造价低的大气环境下的激光干涉法测试系统,在测量精度上至少要比国内目前采用的数字散斑法提高1~2个数量级。[b][color=#990000]3. 大气环境下激光干涉法位移测量试验考核[/color][/b]  在大气环境下,大气中气体的波动会造成激光波长的改变,从而影响激光干涉法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非常容易造成试验过程中断,因此绝大多数激光干涉法测量基本都是在精确真空度控制条件下进行。  为了考核大气环境下激光干涉法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激光干涉仪位移测量系统,并结合各种不同的实验环境和密封手段,对不同光程长度进行了测试。[color=#990000]3.1. 可行性试验装置和方法[/color]  可行性试验装置是在一个可拆装式木箱中放入一块0.6 m左右的石英板,石英板上分别放置参考反射镜和测量反射镜,并在石英板一侧固定激光器和干涉仪,整个木箱放置在气悬浮隔振台上,整个装置结构如图3-1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30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25524053_1160_3384_3.png!w690x305.jpg[/img][/color][/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3-1 可行性考核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为考核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两种测量模式,如图3-2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2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26226487_6991_3384_3.png!w690x215.jpg[/img][/color][/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3-2 测量模式示意图[/color][/align]  在空载测量模式下,测量光和参考光都照射在一个平面反射镜上,这时激光干涉仪的位移测量值应为零。空载测量模式常用来考核激光干涉仪的系统测量误差,即考核各种试验环境条件对激光干涉仪位移测量的影响。  在差分测量模式下,测量光和参考光分别照射在测量反射镜和参考反射镜上,两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变化量就代表被测物热变形大小,由此来考核大气环境下空气波动对激光干涉仪位移测量稳定性的影响。[color=#990000]3.2. 考核测试条件和结果[/color]  为了模拟不同大气环境条件,设计了以下几种试验环境,如表3-1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表3-1 大气环境试验条件[/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20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26395370_1501_3384_3.png!w690x202.jpg[/img][/align]  在以上测试环境条件下,分别进行空载和差分两种模式测量,每种模式下的测试持续15分钟(选择更长测试时间会受到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计算出不同环境条件和测量模式下的测量误差平均值。测量结果如表3-2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表3-2 考核试验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3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26537688_1320_3384_3.png!w690x323.jpg[/img][/align]  由表3-2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增加密闭形式的木箱,可以大幅度降低空调和大气环境对测量带来的影响,在狭窄的密闭空间内,即使是大气环境下也能达到纳米量级的测量精度,由此证明了密闭容器大气环境下采用激光干涉法测量热变形技术方案的可行性。[color=#990000][b]4. 参考文献[/b][/color]  (1)刘国青, 阮剑华, 罗文波, 白刚. 航天器高稳定结构热变形分析与试验验证方法研究. 航天器工程, 2014, 23(2):64-70.  (2)马立, 杨凤龙, 陈维强, 齐卫红,李艳辉. 尺寸高稳定性复合材料桁架结构的研制.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 33(3).[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 [img=,690,2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32023218793_4119_3384_3.png!w690x215.jpg[/img][/align]

  • 【原创大赛】太空望远镜复合材料桁架管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原创大赛】太空望远镜复合材料桁架管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align=center][b][color=#3333ff]太空望远镜复合材料桁架管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技术方案[/color][/b][/align][align=center]Design Proposal of Ultralow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System for Composite Truss Used in Space Telescope[/align][b][/b]摘要:太空望远镜用各种大尺寸复合材料桁架管件和镜筒普遍要求超低热膨胀系数以保证太空望远镜的热稳定性,传统热膨胀系数测试中的小尺寸试样已无法满足大尺寸构件的超低热膨胀系数测量,需要精确测量整个构件的超低热膨胀系数。本文基于成熟的激光干涉法微位移测试技术,根据复合材料桁架管件工艺质量控制技术要求,提出了大尺寸构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设计方案。[align=center][img=太空望远镜超低热膨胀系数桁架管件,483,4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8_02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www.eyoungindustry.com)[/colo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b][color=#ff0000]1.需求背景[/color][/b] 在太空中运行的望远镜由于没有大气层保护,其工作温度变化很大,受阳面温度可高达上百摄氏度,而被阳面温度却在零下几十摄氏度。因此,太空望远镜在空间环境中,望远镜桁架材料的热膨胀,会引起太空望远镜光学结构的尺寸变化,从而造成望远镜观测精度下降。这样对太空望远镜的某些部件和仪器的技术要求就是热稳定性要好,要求太空望远镜的大尺寸桁架结构在一定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不因热应力产生变形或者变形极小,热膨胀系数达到E-08/K量级,即所谓零膨胀。 传统热膨胀系数测试只针对长度100mm以下的小试样,无法满足大尺寸构件的超低热膨胀系数测量。为适应太空望远镜制造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以米为单位的大尺寸E-08/K量级部件的超低热膨胀系数,需要更加准确的测量。因此,研究太空望远镜用复合材料工程构件的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法和相应的测试设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基于成熟的激光干涉法微位移测试技术,根据复合材料桁架管件工艺质量控制技术要求,提出大尺寸构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设计方案,为管件的设计、生产和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并为今后整体桁架结构的尺寸稳定性测试评价奠定技术基础。[b][color=#ff0000]2.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技术要求[/color][/b][color=#ff0000]2.1. 样件形式和尺寸范围[/color] (1)刚性固体复合材料制成的横截面为圆柱形、矩形和T型等形式的管件; (2)样件外径范围为70mm~150mm; (3)样件长度范围为500mm~2000mm; (4)样件端面平整度小于0.05mm; (5)样件两端面平行度小于0.05mm。[color=#ff0000]2.2. 技术指标[/color] (1)测试温度范围:0℃~40℃; (2)测温精度:≤0.01℃; (3)样件温度均匀性:≤0.05℃; (4)变形测量分辨率:0.4nm; (5)变形测量不确定度:≤30nm; (6)测温点数:1个/2℃; (7)热膨胀系数测量不确定度:≤1×10-8/K。[color=#ff0000]2.3. 验收大纲[/color] (1)验收测量长度为1m的2等量块或同等制造精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其直径为70mm~150mm,长度为1000mm~2000mm)。 (2)以1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为验收样品,在温场均匀度优于0.05℃、测温步长为2℃条件下,5次测量结果的长度变化量优于30nm,热膨胀系数标准偏差优于1×10-8/K。[b][color=#ff0000]3. 整体结构设计[/color][/b] 大尺寸样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主要由真空系统、试验系统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整个测试系统放置在气浮隔振台上,如图3-1所示。[align=center][img=大尺寸管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690,26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9_01_3384_3.pn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6633ff]图3-1 整体结构示意图(侧视图)[/color][/align] 针对大尺寸样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可以根据激光干涉仪的分布位置设计为单端测量和双端测量布局两种形式。[color=#ff0000]3.1. 单端测量布局[/color] 单端测量布局形式如图3-2所示。[align=center][img=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单端结构,690,43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50_01_3384_3.pn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3-2 单端测量结构示意图(俯视图)[/color][/align] 单端测量布局的特点: (1)光程差大(试件长度),两反射镜平行度要求高,可能会带来一定误差。 (2)优点是便于今后多通道测量和扩展,一台激光器可带三台干涉仪进行三个试样测量。 (3)关键是可以进行空载测量,确定系统误差。[color=#ff0000]3.2. 双端测量布局形式[/color] 双端测量布局形式如图3-3所示。[align=center] [img=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双端结构,690,25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50_02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3-3 双端测量结构示意图(侧视图)[/color][/align] 双端测量布局的特点: (1)光程差小,两端反射镜平行度要求不高,有利于保证测量精度。 (2)多通道测量和扩展成本高,两台干涉仪只能测量一个试样。[color=#ff0000][b]4. 分系统设计[/b]4.1. 真空系统[/color] 真空系统为大尺寸样件的热膨胀系统测量提供精确恒定的真空环境,避免激光干涉测量受到气体(气压)波动的影响。[color=#ff0000]4.1.1. 真空腔体及整体布局[/color] 真空腔体及整体布局如图4-1所示。[align=center] [img=,346,2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3_02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1 真空腔体布局示意图[/color][/align] 真空腔体为矩形上开盖结构,因真空会使腔体变形不便做成大跨度的多试样整体结构,只能做到长矩形腔体并进行加固,减少腔体对测量影响。 今后扩展采用独立真空腔体形式,至少可在两个方向上扩展,甚至可能在三个方向上扩展。 设计中考虑了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光路扩展,留有扩展功能。[color=#ff0000]4.1.2. 光学窗口[/color] 光学窗口是实现真空条件下测量稳定性的关键,其功能是保证真空环境形成过程中对激光光路的影响最小。光学窗口的结构如图4-2所示。[align=center][img=,512,3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4_01_3384_3.pn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2 光学窗口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光学窗口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 (1)采用局部刚性密封避免石英片移动。 (2)采用弹性调节和固定方式,将光学窗口石英片水平面调节和固定在常用真空度恒定时的位置上,同时保证与激光光路垂直。[color=#ff0000]4.1.3. 真空度测量和控制系统[/color] 真空腔体内的真空度(气压)需要长时间的精确恒定控制,采用高精度薄膜电容规测量真空度,采用特制的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真空度精确控制在100Pa,波动率小于±1%,气氛为干燥氮气。 选择真空度为100Pa是为了既能消除气体折射率波动对激光干涉测量的影响,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利用气体传热能力便于试件温度快速达到热平衡。 采用干式真空泵抽取真空,降低真空泵对光学器件的污染。真空度控制系统结构如图4-3所示。[align=center] [img=,507,3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5_01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3 真空度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color=#ff0000]4.2. 试验系统[/color] 试验系统整体放置在真空腔内,用于放置被测试件、加热试件、保证试件受热膨胀形成单方向变形并将试件热变形转换为光程变化。[color=#ff0000]4.2.1. 支撑平台机构[/color] 热膨胀系数测试中,被测试件无论通过什么形式都要与真空腔体底部发生连接关系,真空腔体温度变化及其不均匀性都会造成这些连接关系发生二维形变。支撑平台机构除了给试件与真空腔底部提供连接关系之外,其重要功能是为试件提供一个基准平台,此基准平台只在光学测量方向上产生一维变形。支撑平台机构如图4-4所示。[align=center] [img=,690,23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5_02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4 被测样件支撑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试件变形测量的基准为导轨板,导轨板水平方向上的变形必然是二维形式。通过固定在真空腔底板和导轨板一端的单向平移机构保证导轨板一维变形,通过导轨板另一端的轴承导轨结构消除掉另一个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保证导轨板单向水平移动。[color=#ff0000]4.2.2. 试件支架结构[/color] 试件支架结构如图4-5所示。[align=center][img=,526,4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5_03_3384_3.pn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5 试件支撑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为使试样尽量处于轴向自由移动状态,整个试样采用两个弧形支架支撑,尽可能减少试样与支架的接触面积。 支架采用铜材料,其中安装测温用热电阻测量试样温度。 采用氟塑料进行隔热,避免试样温度向下传递。 铜支架放置在可调节水平和高度的微调平台上,并能滑动以改变支点位置满足不同长度试件要求。[color=#ff0000]4.2.3. 试样绝对变形量传递装置[/color] 试样绝对变形量传递装置如图4-6所示[align=center] [img=,690,53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6_01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6 绝对变形量传递装置示意图[/color][/align] 绝对变形量传递装置的核心是将两个平面反射镜设法固定在试件的两个端面上,试件长度方向上的受热变形会使得平面反射镜同步线性位移。 此设计方案并未采用简陋的胶粘方式将两个平面反射镜固定在试件两个端面上,这是因为胶粘后的两个平面反射镜并不能保证相互的平行度,会给激光干涉测量带来很大误差,甚至无法进行测量。 新型绝对变形量传递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弹簧机构把贴附在试件两端面上的平面反射镜拉紧固定,并采用调整机构使得两个平面反射镜相互平行,从而保证两个平面反射镜随着试件尺寸变化进行单向移动,将试件变形转换成平面反射镜的单向位移。 单端测试时采用一个平移机构,另一端平面镜固定不动。双端测试时采用两个平移机构。[color=#ff0000]4.2.4. 试样加热装置[/color] 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在大尺寸试件上要保证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01℃和均匀性达到0.05℃,采用普通电加热和油浴加热方式都很难实现,且实现所需时间非常漫长。试样加热装置如图4-7所示。 采用分段闭合筒式加热结构,便于安装和卸载试样,并满足不同长度试件的加热需要。 加热套外部采用半导体热电器件进行温度控制,0.01℃超高精度温度控制,并通水冷却,最外部覆盖隔热材料。 加热桶壁上开小孔导入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并粘贴在试件上测试试件温度分布。[align=center] [img=,518,3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6_02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7 试件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color=#ff0000]4.3. 测量系统[/color] 测量系统包括激光干涉仪测量装置、光路调整装置以及光学测量环境保障装置三部分。[color=#ff0000]4.3.1. 激光干涉仪测量装置[/color] 激光干涉仪测量装置是微位移测量的关键,在激光干涉仪选型中必须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1)必须是外差式双频激光干涉仪,这样才能消除环境振动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保证测试系统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而不受外界干扰,实现在普通实验室内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微位移测量。 (2)激光干涉仪温度偏移小,否则很难实现高精度的微位移测量。 (3)外差式双频激光干涉仪抗偏移性能优良,就算测量光和参考光发射一定偏离造成干涉信号强度下降30%以上,照样可以进行测量。[color=#ff0000]4.3.2. 光路调整装置[/color] 在放入试件且抽真空后,整个光路将不能进行调整,再需调整还要充气并打开真空腔。 为了便于真空环境下的光路进一步精细调整,在真空腔内的相应位置上增加压电陶瓷驱动的微位移调节装置,从而保证起始温度下具有稳定的起始位置。[color=#ff0000]4.3.3. 激光干涉仪测量装置的密封和恒温[/color] 密封和恒温装置如图4-8所示。[align=center] [img=,467,25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20047_01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4-8 光学系统密封和恒温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采用半导体热电控温装置对干涉仪恒温套进行恒温控制和测量,始终使干涉仪处于恒温状态避免收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减小激光干涉仪温度漂移。 激光器和干涉仪全部放置在密封箱内,通过专门进出气口对激光器通风冷却。[b][color=#ff0000]5. 结论[/color][/b] 太空望远镜复合材料桁架管件超低热膨胀系数测试系统技术方案借鉴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整个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充分考虑了各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对应的工程内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整个测试系统设计考虑了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操作便利性和可扩展性,整个实施方案的技术成熟度较高、工程实现性强。[align=center]~~~~~~~~~~~~~~~~~~~~~~~~~~~~~~~~~~~~~~~~~~~~~~~~~~~~~~~~~~~~~~~~~~~~~~~[/align]

  • 【资料】复合材料力学

    [color=#00008B] 复合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研究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即复合材料的力学问题。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性质,这是复合材料力学的重要特点。 复合材料由增强物和基体组成,增强物起着承受载荷的主要作用,其几何形式有长纤维、短纤维和颗粒状物等多种;基体起着粘结、支持、保护增强物和传递应力的作用,常采用橡胶、石墨、树脂、金属和陶瓷等。 近代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有两类:一类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是长纤维铺层复合材料,如玻璃钢;另一类是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如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混凝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功能材料,它在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单一材料。 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国际上极为重视的科学技术问题。现今在军用方面,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舰艇、坦克、常规武器装备等,都已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民用方面,运输工具、建筑结构、机器和仪表部件、化工管道和容器、电子和核能工程结构,以至人体工程、医疗器械和体育用品等也逐渐开始使用这种复合材料。[/color]

  • 【资料】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内容

    [color=#00008B]同常规材料的力学理论相比,复合材料力学涉及的范围更广,研究的课题更多。 首先,常规材料存在的力学问题,如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振动等问题,在复合材料中依然存在,但由于复合材料有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的特点,以及由于材料几何(各材料的形状、分布、含量)和铺层几何(各单层的厚度、铺层方向、铺层顺序)等方面可变因素的增多,上述力学问题在复合材料力学中都必须重新研究,以确定那些适用于常规材料的力学理论、方法、方程、公式等是否仍适用于复合材料,如果不适用,应怎样修正。 其次,复合材料中还有许多常规材料中不存在的力学问题,如层间应力(层间正应力和剪应力耦合会引起复杂的断裂和脱层现象)、边界效应以及纤维脱胶、纤维断裂、基体开裂等问题。 最后,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在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如材料选取和组合方式的确定)、加工工艺过程(如材料铺层、加温固化)和结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力学问题。[/color]

  • 俄科学家合成出一种光控纳米复合材料

    中国科技网讯 据俄罗斯科技网近日报道,莫斯科国立大学精细化工技术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的三个顶尖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利用光敏配合基和硒化镉,成功合成了一种光控纳米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而发生变化,可用于“智能”光敏控制设备。相关论文发表在《俄罗斯纳米技术》杂志上。 通过光线照射使光敏配合基的性能发生有针对性的变化,这是当前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通常,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将有助于建立一些智能设备的原型,如分子光开关、光控逻辑模块、检测离子的传感器设备等等。研制出的最终产品将应用于生物信息学、纳米医学和其他一些应用科技领域。 科学家们成功地将配合基分子固定在硒化镉纳米粒子的表面,从而形成了复合连接。其中无机纳米硒化镉(科学家称之为量子点)具有荧光控制的特点。所谓荧光控制,是指一些原子和分子具有吸收较高能量的光子,然后释放能量较低光子的特殊能力,例如一些荧光染料,它们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出的不可见紫外线,然后自身发出可见光。这种光线的颜色很饱和,我们在舞厅里常常会看见这种荧光灯发出的光芒。硒化镉量子点的荧光特性毫不逊于有机荧光分子,后者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广泛得以使用。例如,量子点发出的波长取决于纳米粒子的大小,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大小就可以指定它们发出波长的频谱区域,这一特性有助于建立具有良好灵敏度和清晰度的单分子光敏系统,其在纳米级无机量子点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在此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一个直径为3.7纳米的硒化镉粒子,这种纳米粒子尤其善于吸收最大波长为585纳米的可见光。光敏配合基根据光的影响而改变其配置能力,进而改变硒化镉量子点的荧光光谱和大小。在原始复合材料中可明显观察到波长598纳米的量子点荧光。用短波照射复合材料后,材料的配置发生变化,开始发出波长为670纳米的荧光。如果把复合材料放置在黑暗中或用可见光照射一段时间,配合基分子会自动恢复到原始状态,而复合材料也趋于最初的荧光特点。基于此原理,他们获得了这种通过改变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来控制属性的复合材料。此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复合材料可以很容易地返回到其原始状态。这一研究结果对构建光敏智能控制系统原型具有良好前景,可用于特殊领域的光敏开关。(记者 曲键) 《科技日报》(2012-05-26 二版)

  • 基于上转换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研究

    [align=center][size=18px]基于上转换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研究[/size][/align][size=16px]以研究适用于应急组织伤口处理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为目标,以设计[/size][size=16px]基于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为研究重点,以制备合[/size][size=16px]成多色可调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光导平台和设计功能化光交联凝胶修复剂为突破[/size][size=16px]口。采用纳米技术、表面化学修饰、生物技术、光化学技术、细胞实验和统计分[/size][size=16px]析等手段相结合,深化上转换纳米材料和功能化凝胶的设计开发,探究复合材料[/size][size=16px]的修复作用机理和抗菌性能,实现创面组织缺损光诱导原位修复,提高表面和深层损伤组织修复效率,减少疤痕形成和继发性炎症,开发出可替代传统缝合术的[/size][size=16px]新型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组织粘合剂,为突发事件中受损组织的快速整合和创面修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size][size=16px]。[/size][size=16px]主要研究内容[/size][font='宋体'][size=16px](1)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上转换纳米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能够使生物光子在深层组织中的应用。光引发组织粘接是创面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修复的新型无创技术,依赖于光敏剂的光激活释放活性物质在组织表面和基质材料之间产[/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生有效的交联。以凝胶材料壳聚糖作为基质,光敏基团邻硝基苯作为光敏剂并引入胍基抗[/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菌基团,通过化学修饰改性方法制备功能化凝胶。光反应性材料在创伤组织缝合时诱导受[/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损皮肤组织中的胶原基质交联,以上转换纳米材料为载体结合功能化凝胶通过表面修饰制[/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备合成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光引发组织粘合剂,近红外光照将光传输到深部组织中,激活光敏剂诱导组织黏结修复。(2)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优化筛选:优化筛[/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选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光引发组织粘合剂,考察荧光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相互匹配度以及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损伤修复能力。考察所选复合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的荧光、紫外性能以及元素组成、形貌特征、晶型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基团及电荷分布情况等以及复合材料的粘附机理、抗菌性能、抗拉强度及使用条件等参数。(3)光引发[/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组织粘合剂的应用潜力评价。考察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凝血效果、整合凝[/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胶与组织粘连能力。进一步考察复合材料对各种动物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皮肤、肌肉、肝脏、胃和心脏等)损伤修复能力。[/size][/font][align=right][/align][font='宋体'][size=16px]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图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1.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总体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如下:[/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1)[/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采用热共沉淀法以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β[/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NaYF4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作为基质,调节镧系元素掺杂剂量比例,制备具有不同发射光谱的上转换纳米材料;采用[/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酸处理法除去上转换纳米材料表面的油酸配体得到白色固体颗粒,聚丙烯酰胺配体交换修[/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饰后备用;以凝胶材料壳聚糖为基质,采用碳二亚胺盐酸盐化学法将邻硝基苯和抗菌基团修饰到基质上制备出功能化凝胶。[/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2)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优化筛选。检测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及相应组[/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成单体的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筛选能够相互匹配的复合材料;以猪的皮肤或肌肉为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基质制作组织切口,注入复合材料并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检测切口均粘接情况测试组织粘合强度以及组织基质的粘合后的最大拉伸力。[/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3)[/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表征及机理性能考察。通过电镜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Zeta[/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电位分析等表征合成复合材料性能;利用光电子能谱仪进行[/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粘附机理分析;考察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作用;比对商品化纤维蛋白胶和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粘接的抗拉强度试验;考察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4)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应用潜力评价。对所合成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全血凝血试验、体内透皮给药试验以及胶原纤维形成试验等评价方法。[/size][/font]

  • 3月25日,听专家讲“脆性材料及复合材料检测的标准及方法选择”

    会议名称:“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与标准”网络主题研讨会会议介绍: 为提高广大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用户的应用水平,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仪器信息网于2015年3月25日举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与标准”网络主题研讨会,力邀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仪器厂商,共同探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新技术、分享材料力学测试标准应用经验。举办时间:2015年3月25日 14:00-17:00报告专家及报告方向:1、玻璃钢/复合材料力学测试技术标准——王冬生(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报告要点: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适用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标准主要有ISO国际标准及GB/T国家推荐标准,还可参照ASTM等国际先进标准,本讲将主要介绍如何根据产品特性选择相应标准及检测方法。2、脆性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包亦望(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报告要点: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断裂破坏,具有这种特性的材料即为脆性材料。模拟现场工况对脆性材料的可靠性做出正确的评价,即可保证构件安全可靠,还能对其失效时间做出预测。本讲主要介绍如何检测脆性材料的性能,模拟材料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3、此次研讨会还有标乐(依工测试)及英斯特朗的资深工程师带来相关材料检测的新产品及新技术应用报告,敬请期待。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1374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210111214.png定期了解研讨会信息:网络讲堂官方微信:仪器学堂网络讲堂QQ交流群:379196738网络讲堂: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

  • 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与蛋白质分离纯化

    [color=#333333]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其具有独特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故引起了科学界及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固相吸附材料。为了实现复杂基体样品中蛋白质的高选择性分离纯化,本文制备了一系列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蛋白质选择性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建立了满足不同类型的复杂基体样品(全血,鸡蛋清和细胞裂解液)中目标蛋白质的高选择性分离纯化方法。第一章简要综述了石墨烯的研究历史,结构性质及其合成方法。概述了石墨烯的表面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样品预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第二章制备了一种新型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共价功能化的方式,氧化石墨烯(GO)表面依次经过环氧氯丙烷(ECH),亚氨基二乙酸(IDA)和1-苯硼酸(1-PBA)修饰后,再进一步螫合镍金属离子得到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FT-IR, XRD, SEM, TGA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等手段进行表征。[/color]

  • [讨论]分析透射照片能解释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性能差异的原因吗?

    根据TEM观察的经验,虽然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从各种试样的TEM照片(主要观察复合材料颗粒/基体的界面)来看,界面组织并没有多大不同。说明:复合材料成分相同,采用同一制备工艺/热处理工艺,但性能存在差别。我们想分析性能差别的原因。透射电镜分析看不出组织有多大差异。由于我们的复合材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界面比较干净、平直。我们认为界面结合状况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最关键因素。大家说说,对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到底怎样进行TEM观察?

  • 复合材料抛光及清洗

    公司需要分析复合材料,就是树脂+纤维(玻纤或碳纤)+填料。通过包埋和抛光,发现要想得到好的观察界面,需要抛到1μm以下。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制样时间很久。我的设备同时可以抛光4个样品。完成抛光制样,大概需要1天,太耗时间。但是加大压力,和增加转速,又担心纤维会碎裂。目前压力20N2,样品难以清洗干净。每道抛光完成后,都需要对样品进行超声清洗,洗去此道的磨抛膏。中间的步骤清洗要求不高,但是最后一步,需要清洗干净以避免对观察的干扰。扫描电镜观察,大概可以放大10000×。所以最后的清洗非常关键。不知道有没有清洗液可以推荐?

  • 【转帖】试剂简讯:SMC复合材料应用不断扩大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FRP(玻璃钢/复合材料)业机遇大于挑战,目前亚洲除发达国家日本外,人均复合材料消耗量只有0.3公斤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因此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发展,在亚洲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近几年我国FRP(玻璃钢/复合材料)有了长足发展,以超过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而发展,FRP(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制品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此世界各大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更广泛的需求。SMC是其中重要的一支,SMC是由不饱和聚脂树脂加如一定量增稠剂、填料、固化剂、促进剂等辅助材料,由SMC压片机压成板材后经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材料,颜色可以按要求做调整,一般由填料的颜色决定。经固化完全制成产品后是无气味的,但是如果是SMC片状模塑料原料,是有一定刺激性气味的。不过该气味仅对人体有轻微的伤害,不在人体残留、属于低毒性溶剂。  SMC材料的产品固化完全后,如市场所见电源开关之类产品,对人体是基本无毒的、可放心使用。SMC主要产品有:水箱板、风扇、座椅、电器配件、防爆型灯罩、冷冻鱼盘、拖拉机顶棚,以及汽车的备轮仓、电瓶托盘、保险杠、前围板、货车轮胎罩、烟道隔离板等许多制品。现在在山东德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已形成了一些资产上千万的民营玻璃钢企业,对我国SMC的产业贡献巨大,成为名附其实地中国FRP之乡。2004年SMC产值达到2亿元左右。不过我国现今SMC制品以低技术产品为主,在材料性能、模具、压机精度参数上有待提高,新技术研发也未取得很大进展。如汽车配件方面,还以小、散、结构简单为主。实际上国内市场SMC制品,主要以水箱板、电表箱、座椅类等居多,随着市场的成熟和逐渐饱和,企业的利润也在下降,急待开发出产品质量高强、质轻,和高精表面为主的更加高档、丰富的产品,来实现企业及SMC事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正向信息时代的推进,目前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60%,其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产业。而片状元器件(SMCSMD)及表面贴装技术(SMT),实现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片状元件每年正以10%的速度增长。在2000年全世界SMC需求量约为5000亿只。我国同年SMC产量200亿只,出口60亿只,国内市场占有率70%,尚有相当的市场空间。2004年全国SMC产量约500万吨,以后每年产量正以10%的速度递增,2007年达到670万吨左右。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材料科学也必须向前迈进,来满足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一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逐步解决以下问题:SMC的质量稳定化与质量标准的制定;高性能SMC的研究开发,如无收缩彩色SMC、低比重SMC、高表面质量SMC、高强度性SMC;SMC的压模内流动分析;模压制品设计手册的完善;高速自动模压成型系统的开发。常州华日新材有限公司,是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及辅料、片状/团状模塑料(S/BMC)的专业生产企业,得到日本DIC集团、DHM公司全面技术支持,并具有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产品种类齐全、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已通过了英国劳氏ISO9001、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求助】(木屑+pp)复合材料的比重如何测量?

    [size=4][color=#00008B]请教各位使用比重天平,可以测量空气中和水中重量的直读电子比重天平如何测量(木屑+pp)复合材料的比重,因为木屑会吸水,如何才能准确测量?是否该使用油替代水作为介质,有没有做过的朋友。帮下忙,谢谢[/color][/size][color=#DC143C]注:该材料是55%木屑,45%PP,颗粒状[/color]

  • 【直播】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中国航发航材院等4位专家开讲!

    【直播】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中国航发航材院等4位专家开讲!

    [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ompositematerial2022/][img=复合材料,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171358094030_1002_3295121_3.jpg!w690x151.jpg[/img][/url][/align][size=24px]直播: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 主题网络研讨会[/size]1、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2、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3、黄培:重庆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 副教授4、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系 教授/博导[size=24px][color=#ff0000]免费[/color][/size]报名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ompositematerial2022/[/url]

  • 【求助】关于复合材料 XRD分析

    本人在做WC和TiO2 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分析 请问在XRD方面能有什么深入之处吗我用maud精修 一直拟合不好 引文好几个峰在一起有高人指点下吗 TXT文档在附件元素有Ti C O W 可能有cl H

  • 复合材料设计分析软件 EsaComp 3.5.008 1CD

    复合材料设计分析软件 EsaComp 3.5.008 1CD ESAComp专业的复合材料设计分析软件 ESAComp 是专业的复合材料设计分析软件系统 , 最初由欧洲航天局 (ESA) 发起 , 并由芬兰赫儿辛基大学轻型结构材料实验室开发完成 , 其目标为开发成一种可以在统一界面下包含所有复合材料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软件工具。 从 1988 年开始 , 已有许多著名企业和机构选用 , 如航天北京卫星研究所 , Alcatel Space, Hytec/US, ESA/ESTEC, ABB, Astrim, Aalorg University, 等等 功能特点 : QQ:16264558 电话:13963782271ESAComp 具有基于微观力学分析的广泛的实体 / 夹层板分析、设计能力,而且它包含了针对单层板、层压板、加筋板、梁和柱体,以及胶接和机械连接等等各种复合材料结构形式、连接形式的分析工具。同时该软件具有同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有限元软件包的交互接口,从而使 ESAComp 同设计过程实现了无缝结合。目前支持此项功能的有限元软件有: ABQUS TM , ANSYS TM , I-DEAS TM , MSC.Nastran TM , NISA TM 。对 MSC.Nastran TM 和 ANSYS TM 程序, ESAComp 还开发出了升级的交互式界面,这样使其成为以上软件后处理能力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该软件支持用户扩展功能,用户可以定义自己的的失效判据、微观力学模型。 软件优势 : ESAComp 是专业的复合材料设计分析工具,具有友好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多重分析和图形化结果显示,多级别的专业数据库, 同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有限元软件包的衔接能力,支持用户定制的扩展功能。虽然该软件起源于航空、航天领域,但是已经被开发成适用于复合材料研发人员

  • 求助: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透射电镜观察制样

    材料为SiC颗粒与6066铝粉混合经粉末冶金工艺(冷等静压、包套抽真空、热挤压、热处理等工序)制成。 透射电镜观察的样品处理:从样品中采取线切割得到0.5mm左右的薄片,在砂纸上手工磨到0.2mm,然后用磨凹仪继续减薄,最后到离子薄化仪上减薄穿孔。 存在的问题:透射电镜下观察,部分SiC颗粒周围存在孔隙。这种孔隙可能有两种来源:一是材料制备时本身存在的孔隙;一是离子薄化可能造成的。现难以区分造成孔隙的原因,这对判断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不利。 问题:对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除了采取离子薄化这种方法之外,有无其他方法制备? 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帮忙给与解答。非常感谢!欢迎大家在此讨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金相试样、透射试样制备的讨论。

  • 请问 无机粒子/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如何制样做红外?

    做无机粒子/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现在想知道无机粒子和树脂之间的键合方式,欲做红外分析。由于我用的树脂粘度很大,复合前是有色或无色透明的,复合后是不透明的。而且在热处理之后,材料硬且有点脆,请问如何制样做红外分析 ?谢谢各位关注 ![em23]

  • 【免费研讨会抢先知】只需一下午,深度了解复合材料与技术,这个冬天、暖气不足知识足

    复合材料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及其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19年11月26日组织举办“复合材料与技术”网络研讨会,从科研和工业的角度围绕广大用户感兴趣的技术领域组织报告。针对当下复合材料学相关研究热点进行探讨,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搭建研究与检测技术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的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复合材料学相关仪器技术及应用的发展。[align=left]推荐网络研讨会:[b][color=#ff0000][b][b][size=16px]“复合材料与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size][/b][/b][/color][/b][/align][align=left][b]举行时间:[color=#ff0000]2019[/color]年[color=#ff0000]11[/color]月[color=#ff0000]26[/color]日[color=#ff0000] 下午14:00[/color][/b][/align][align=left][b][color=#990000]嘉宾:[/color][/b][/align][b]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出来研究院)李琴梅(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b][align=left][b]李建海(吉林大学)[/b][/align][align=left][b]范金娟(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b][/align][align=left][b][color=#990000]报告题目:[/color][/b][/align][align=left][b]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试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b][/align][align=left][b]复合材料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b][/align][align=left][b]材料复杂载荷加载与原位测试[/b][/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b]......[/b][/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点下面链接[/color][size=24px][color=#ff0000][b]免费[/b][/color][/size][color=#333333]报名占位,11月26日不见不散![/color][/align][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MT/[/url]

  • 过程工程所高性能无酶生物传感复合材料的绿色合成获进展

    可用于生物传感的材料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响应灵敏;很好的稳定性;比较大的检测范围以及较低检测限;对被检测物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过氧化氢不仅是一类含活性氧物质,也是生物体内许多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胆固醇氧化酶、尿酸、醇氧化酶、半乳糖氧化酶、肌氨酸氧化酶、L-氨基酸氧化酶等)氧化后的副产物,因此发展一种有效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过氧化氢显得十分重要。在生物传感器中,无酶的生物传感价格低廉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因此制备一种同时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的无酶生物传感器具有重大的意义。 考虑到石墨烯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能及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超敏生物传感器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另外,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电学、光学、磁学性质及催化活性,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材料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绿色光电催化剂杂多酸(12O40][sup]3-[/sup] (PW12))同时作为还原剂、包覆剂与桥接剂,制备石墨烯上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三元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它们作为过氧化氢无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研究团队最近曾首次报道过采用PW12同时作为还原剂、包覆剂与桥接剂制备碳纳米管上修饰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三元复合材料,并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光电催化活性([i]J. Mater. Chem.[/i] 2011, 21, 2282;[i]Carbon[/i] 2011, 49, 1906;[i]J. Mater. Chem.[/i] 2011, 21, 14917)。最新研究在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金纳米粒子、杂多酸与石墨烯的三元杂合材料。通过调节杂多酸与金属离子的浓度,可以制备石墨烯上不同金负载率的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分析发现,石墨烯表面附着的金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并且颗粒大小很均一。XRD、XPS与拉曼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团队制备出了相应的三元杂合材料。 本反应的一个显著优点是避免了有机模板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引入,能有效的增强材料的导电性与电催化活性。研究发现,此三元材料对过氧化氢的无酶生物传感检测限达到1.33×10[sup]-6[/sup] M,线性检测范围为 5.0×10[sup]-6[/sup]-1.8×10[sup]-2[/sup] M,同时满足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是目前报道的含金的过氧化氢无酶生物传感器中最好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此材料的优异催化性能主要来源于金纳米粒子与石墨烯的协同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百人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1146,51002155)的资助。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i]Small[/i](2012, 8, 1398-1406)上,得到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ur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102298/abstract]论文链接[/url][img]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13382999033734.jpg[/img]复合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align=center][img]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13382999042954.jpg[/img][/align][align=center] (a)复合材料的TEM形貌;(b)复合材料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生物传感。[/align]

  • 【6月15日直播】多位大咖相聚直播间,共探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

    【6月15日直播】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1】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2】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破坏行为【3】包亦望(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4】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5】周立明(吉林大学):磁电弹复合材料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计算表征【6】黄培(重庆大学):特种复合材料的研究 [img]file:///C:/Users/liuyw/AppData/Local/Temp/75f8bf5f-621e-4709-aa7e-e9e9d603baae.png[/img]报名参会:[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bbs[/url]

  • 碳纤维复合材料 红外光谱

    [color=#444444]我用ATR方法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出来的谱图是一条倾斜的线,只有1713、1506左右有很弱的小峰,我想问问这个谱图是不是不对啊?按理来说谱图里会有跟环氧树脂相关的峰,但并没有体现...是不是应该用压片法做才能比较准确?[/color]

  • 定形相变复合材料热性能标准测试方法及其改进

    定形相变复合材料热性能标准测试方法及其改进

    [table][tr][td][color=#cc0000]摘要:本文针对测试定形相变材料热性能的 ASTM C1784 动态热流计法(DHFM),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了这种测试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使得 ASTM C1784 更容易被理解、掌握和推广应用。同时,本文分析了 DHFM 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技术改进措施,以便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真正解决各种大尺寸相变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准确、可靠和快速测试问题,以便建立更具有工程应用实际意义的新标准测试方法。[/color][/td][/tr][/table][align=center][img=,690,38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2/201712172114_9883_3384_3.png!w690x389.jpg[/img][/align][color=#cc0000]1. 引言[/color] 相变材料(PCM)利用其熔融潜热以达到热存储或对环境或系统进行温度调控目的,在建筑结构中越来越多的发现PCM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和调节室内温度。其基本原理是白天 PCM 吸收部分建筑热载荷并产生熔化,而在较低温度的夜间PCM冻结释放出热量,由此来稳定控制建筑物室内空间内温度。 数值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随着PCM 在建筑物围护结构中的应用,负荷峰值小时得以减少,峰值需求时间得到移动,可节省高达25%的制冷能源消耗,并明显提高生活舒适度。 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建筑法规越来越强调节能和能效,这导致建筑中普遍使用各种隔热技术。另一方面,PCM 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应用主要是因为它的初始成本要高于隔热技术,以及性能方面的问题,如易燃性和相变性能老化严重等。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PCM材料研究、封装技术、相稳定方法和阻燃剂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解决了阻碍PCM 应用的大部分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现存的隔热材料改造项目,更换或添加常规隔热材料可能并不总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热能性能最划算的解决方案。 由于 PCM 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市场上推出了多种集成 PCM 的建筑产品,如 PCM 墙体、PCM 增强隔热材料等。这些 PCM 集成部件的动态特性或相变特性,主要包括相变温度区间、潜热性能、过冷和滞后性能以及隔热性能,这些性能的准确测试对预测PCM 产品在整个系统尺度范围内的蓄热和节能潜力至关重要。在早期应用中,具有纯的和均匀的PCM 集成入建筑部件中,如大型PCM壁芯、PCM 壁管。因此,利用单纯 PCM 的动态特性对 PCM 集成产品进行能量或热性能分析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传统上采用差分扫描量热仪(DSC)测量 PCM 产品中的纯 PCM 成分的动态特性,然而 DSC 方法适用于典型毫米尺度和毫克质量量级的样品,DSC 法还要求样品在成分上要相对均匀。 目前最先进的 PCM 产品与早期 PCM 应用完全不同,目前的 PCM 多是以毫米尺度包裹在结构件内部,例如 PCM 增强石膏板、形状稳定(Shape Stabilized)的定形 PCM 板和 PCM 纤维增强隔热材料等。这些 PCM 集成部件的动态热性能取决于几个关键指标,如构件内 PCM 的质量分数、构件的热容量和导热系数,以及存在的添加剂(火阻燃剂、导电抑制剂、粘合剂)。此外 PCM 本身的动态特性可能会因为周围材料和外来材料的引入而产生变化,因此PCM 集成构件的动态特性与纯 PCM 的动态特性相比有显著差异。 先进的 PCM 产品在尺寸和质量上都会变得更大更重,而且在组合中往往非常不均匀而无法作为 DSC 测试中样品。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采用 DSC 测试系统所进行的单纯 PCM热性能测试在可靠性和测试结果方面大多存在严重问题,需按照特定的操作规程执行才能得到准确结果,由此通过DSC 得到的数据用于蓄热和节能模型计算时普遍造成性能评价的不精确性。 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加入 PCM 会显著提高建筑能耗性能,但需要对 PCM的动态特性进行准确测量才能完成整个建筑的能耗模拟。此外,准确的动态测试数据对于优化建筑物内PCM 的分布和位置、最大限度实现节能至关重要。 针对大尺寸 PCM 集成部件和产品的动态热性能的准确可靠测试,实际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过去仅有的成熟的热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一般是利用DSC 进行测试,有时采用 T-history 法测量有限数量的材料。不幸的是DSC 方法需要较小且相对均质的测试样品,在许多PCM 增强结构产品中这一要求不切实际,因为这些材料不是均质材料,在PCM 基混合物或复合材料情况下小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为了解决大尺寸 PCM 集成部件和产品动态热性能的准确可靠测试问题,近些年来研究了一种实验室级别的测试方法,这是一种基于传统稳态热流计法隔热性能测试技术(HFM)的动态测试技术,称之为动态热流计法(DHFM)。HFM 已经被广泛用于材料的稳态导热系数测量,DHFM 方法则是将HFM法进行了升级,这些升级通过对现有 HFM 设备的最小化改造和廉价硬件升级来实现对 PCM 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准确测量。基于 DHFM 技术,美国 ASTM 在2013年制定了一个新的测试标准:ASTM C1784-13“采用热流计装置测量相变材料及其产品储热特性的标准测试方法”,并在2014年颁布的修订版。尽管DHFM 方法在工程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至少使得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对相变复合材料和相变材料增强产品获得了一个可靠和准确的测量工具,解决了一个标准测试方法有无问题。 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是从事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仪器生产的专业性机构,对传统稳态热流计法(HFM)测试技术有过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生产这种测试仪器。通过对相变材料热性能测试方法(DHFM)的研究,证明了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现阶段比较有效的实验室级别的测试技术,对标准尺寸的相变复合材料样品的热性能可以做出准确的测量,但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了大量存在的具体问题。 本文针对测试定形相变材料热性能的 ASTMC1784 动态热流计法(DHFM),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了这种测试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使得 ASTMC1784 更容易被理解、掌握和推广应用。同时,本文分析了 DHFM 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技术改进措施,以便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真正解决各种大尺寸相变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准确、可靠和快速测试问题,以便建立更具有工程应用实际意义的新标准测试方法。[b][color=#ff0000]由于本文篇幅较大并涉及大量公式,不便在帖子上进行编辑,全文内容已做为附件呈上,请多原谅。附件全文为适合手机浏览的PDF格式文件。[/color][/b]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