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缝合线

仪器信息网缝合线专题为您整合缝合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缝合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缝合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缝合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缝合线话题讨论。

缝合线相关的资讯

  • 高铁检测仪器发布聚合物PVT测试仪新品
    1 机台说明:PVT为分析聚合物在压力、体积、温度下的变化,利用固定的腔膜加温构造,让聚合物的体积固定,透过多段不同压力、温度下的体积密度变化,求出注射模朔型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使其加工中所产生的翘曲、收缩、气泡、缝合线的缺陷减少,进而减少报废率增加生产率,获得高质量的产品效能。2 原理: 将固定量的聚合物依所设定的温度加温或降温,并可选择使用速率式温度控制,更采用仿真量的气流冷却增加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利用伺服马达控制加压柱塞依所设定的压力保持恒压,再使用高精度光学尺感知聚合物温度变化时膨胀或收缩时的体积变化,得出密度、比容等数据,藉此分析相关数据。创新点:创新点:我司为国内外唯一的专门测试聚合物PVT性能的高精度仪器,专一精准。 1.PVT-6000是模流分析必不可少工具,分析注射模塑生产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使其加工中所产生的翘曲、收缩、气泡、缝合线的缺陷减少,提升产品质量。 2.自主研发软件,设定最多10段不同压力进行数据测试分析。 3.高精度流量阀控制气流冷却,降温稳定。 聚合物PVT测试仪
  • 2019科学仪器优秀新品提名奖发布 高铁检测仪器聚合物PVT测试仪成功上榜
    近日201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评选活动“提名奖”揭晓,在技术评审委员会主席团监督下,经仪器信息网编辑审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网络评审团评审,共有79台各类仪器新品荣获“提名奖”,进入到最终的“优秀新品奖”评审环节。获奖的79台新品中共有11台物性测试仪器及设备,由高铁检测仪器自自主研发的聚合物PVT测试仪成功上榜。PVT测试仪是模流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分析注射模塑生产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使其加工中所产生的翘曲、收缩、气泡、缝合线的缺陷减少,提升产品质量。高铁检测仪器自主研发的PVT测试仪是专门测试聚合物PVT性能的高精度仪器,我司自主研发的软件,可以设定最多10段不同压力进行数据测试分析,高精度流量阀控制气流冷却,降温稳定,测试准确。
  • 国产高端生物可降解塑料PGA来了!岛津解决方案抢鲜看
    导读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是当前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煤基新材料意义重大。我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科学稳妥推广可降解塑料作为塑料的替代品,PGA作为一种煤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已经开启了万吨级规模生产步伐,标志着国产高端生物可降解塑料PGA的到来。本文带您抢鲜了解其应用前景及生产过程中主要分析项目的岛津典型解决方案。PGA特点用途PGA中文名称聚乙醇酸,又称聚羟基乙酸,它是一种单元碳数最少、降解速度最快的脂肪族聚酯类高分子材料。通过生物降解,并最终被完全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含任何残留。图1 PGA降解过程PGA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高的机械强度和优异汽氧阻隔性三大特点,其用途主要在三个方面:1)高端医用材料,如医疗外科手术缝合线、骨折内固定、组织工程修复材料及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等;2)环境友好的封堵材料,如原油开采中的压裂球或暂堵球(桥塞),代替镁铝合金材质;3)一次性塑料透气薄膜,如保鲜包装和农用膜材料,替代现有多种塑料。图2 PGA性能特点PGA生产流程目前我国在建PGA生产装置,主要通过煤制气,经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醇酸甲酯,再经过直接聚合或乙交酯聚合生产聚乙醇酸。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乙交酯开环聚合法。图3 PGA主要生产工艺路线PGA生产过程历经多道中控产品分析质检,才转化为最终的高端生物可降解塑料,下表展示了其中主要的分析项目和检测组分。表1. PGA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分析项目岛津方案分析利器Nexis GC-2030气相色谱仪a 气体样品分析典型解决方案典型分析谱图合成气样品谱图b 液体样品分析典型解决方案典型分析谱图草酸二甲酯样品谱图乙醇酸甲酯样品谱图客户心声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建有世界首套年产5万吨煤基PGA生产装置,已经投产运行。公司化验中心张亚春老师说:“PGA示范项目中,我们使用岛津气相色谱GC-2030和GC-2014,解决了很多难题,为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质量分析数据。岛津仪器性能稳定,故障少,软件功能完善,大家用的都很顺手。希望能与岛津公司紧密合作,推动高端生物可降解材料PGA的发展。”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PGA实验室仪器森林撰稿人:陈刚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宁夏药检所1315万元68台仪器大单揭晓
    2011年9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药检所采购68台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结果公布,采购金额高达1315万元。具体事项如下   委托计划编号:2011NCZ0775 采购文件编号:NXSZ/A110826   采购内容:医疗器械检测设备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采购方法:综合评分法   采购公告日期:2011年8月26日 定标日期:2011年9月15日   采购人:宁夏回族自治区药检所 联系人:尹世清 联系电话:0951-4120230   采购代理机构:宁夏圣泽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银川市北京东路339号中房办公楼501室   中标情况: 标段号 设备名称 数量 中标厂商及金额 一标段 (4台) 连续波长扫描分析检测系统(进口) 1套 宁夏泷泽医疗 器械有限公司 216.6万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 1套 全自动凝血功能分析仪(进口) 1台 双人生物安全柜(进口) 1台 二标段 (14台) 长度测量仪(进口) 1台 宁夏鲁建医疗 器械有限公司 200万元 数字式厚度测量仪(进口) 1台 两工位爆破容量检测仪(进口) 1台 爆破容量仪校准仪(进口) 1台 避孕套环状和哑铃型测试 样本制备用的模切工装(进口) 1台 手动切割压力机(进口) 1台 电子测漏仪(进口) 1台 医用空气压缩机组件 1台 水法真空箱,内置气动真空泵(进口) 1台 热老化箱 1台 色稳定性试验仪(进口) 1台 高低温交换装置 1台 自动温湿度记录器 1台 双频超声波清洗器 1台 三标段 (2台) ICP-OES (进口) 1台 宁夏康君医疗器械 贸易有限公司 191.5万元 红外显微系统(进口) 1台 四标段 (24台) 注射器滑动性能测试仪 1台 宁夏逸达恒 商贸有限公司 148万元 注射器锥头多功能测试仪 1台 注射器器身密合性(负压)测试仪 1台 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测试仪 1台 医用针管(针)韧性测试仪 1台 医用针管(针)刚性测试仪 1台 医用注射针针尖穿刺力测试仪 1台 断裂力和连接牢固度测试仪 1台 医疗器械密封性测试仪 1台 医疗器械流量测试仪 1台 输液器泄漏正压测试仪 1台 输液器泄漏负压测试仪 1台 医用缝合线线径测试仪 1台 缝合针韧性和弹性测试仪 1台 缝合针切割力测试仪 1台 缝合针针尖刺穿力和强度测试仪 1台 轮廓投影仪(进口) 1台 表面粗糙度测定仪(进口) 1台 旋转型游标卡尺(进口) 1支 太阳能数显卡尺(进口) 1支 助听器测试仪(进口) 1台 氧浓度分析仪(进口)1台 露点仪(进口) 1台 自动电位滴定仪(进口) 1台 五标段 (14台) 成人标准温度计 1套 甘肃吉瑞仪器 设备有限公司 92.95万元 新生儿标准温度计 1套 精密恒温水槽 1台 输注泵流量参数测试仪 1台 机械或数字微压表 1台 无油静音真空泵 1台 低温冰箱(进口) 1台 蠕动泵(进口) 1台 电子天平(进口) 1台 金相显微镜(进口) 1台 透氧仪2/21ML夹具(进口) 1套 电子拉力万能材料试验机升级(进口) 1套 澄明度检测仪 1台 尘埃粒子计数器 1台 六标段 (6台) 角膜接触镜规格测试仪(进口) 1台 宁夏鲁健医疗 器械有限公司 187万元 透氧量检测仪(进口) 1台 角膜接触镜溶液法光学测试仪(进口) 1台 角膜接触镜片折光仪(进口) 1台 角膜接触镜厚度测试仪(进口) 1台 医疗用品综合测试系统试验机(进口) 1套 七标段 (4台) 高效液相 色谱仪 (1台 进口) 四元梯度泵 1台 北京德美中贸 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79.8万元 检测器(UV+示差) 自动进样器 脱气机 柱温箱 高效液相 色谱仪 (2台 进口) 四元梯度泵 1套 检测器(DAD+ELSD) 自动进样器 脱气机 柱温箱 高效液相 色谱仪 (1台 进口) 四元梯度泵 1套 检测器(DAD+ELSD) 脱气机 柱温箱 自动进样器温控模块   评标委员会名单:   姚 宏 梁诗颂 祁学祥 刘吉祥 吴敬祝 尹世清 谢 鹏   采购项目联系人:雷泽红   联系电话/传真:0951-5170261   Email:szbidding@163.com   宁夏圣泽招标有限公司   2011年9月15日
  • 基金委发布关于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评审环境的公开信
    div class=" content_xilan"   为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2020年的资助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分析研判形势,科学统筹年度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基金促进基础研究、服务科研人员的初心和使命,分别作出推迟2020年度项目申请与结题时间和面向因抗击疫情延误申请的科研人员定向开放项目申请的工作安排,并启动相关专项研究项目。目前,项目申请材料集中接收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接下来,我们将步入一年一度的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季。 span class=" normal105" id=" zoom" p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我们已启动实施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和完善“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个方面相互支撑、有机融合、标本兼治的科学基金学风建设体系。为做好2020年评审工作,在2018年以来坚持实施项目申请人/负责人、评审专家、依托单位、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签署承诺书的基础上,重申以下纪律和要求: /p p   一、申请人和参与者不以任何形式探听尚未公布的评审专家信息和未经公开的评审信息,不以任何形式联系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请托”或“游说”,不以任何形式干扰评审工作。 /p p   二、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应认真履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主体责任,切实教育和要求本单位项目申请人、参与者、评审专家、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办法和规定,不从事或参与“请托”、“打招呼”、“围会”等任何影响项目评审公正性的活动,坚决防范和遏制干扰及影响评审公正性的不良行为,严肃查处相关违规责任人。 /p p   三、评审专家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审工作,抵制各种人情评审,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不违规与被评审项目的利益相关人员联系,不披露任何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请托,坚决抵制任何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不良行为,并自觉回避利益冲突。 /p p   四、自然科学基金委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兼职人员、流动编制人员和兼聘人员)应客观公正履职,廉洁自律,严格执行评审过程的保密和回避规定,严守利益冲突的相关规定,不泄露未公开的评审专家相关情况和项目评审的有关信息,不干扰评审专家独立作出学术判断。 /p p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项目申请规模的持续增长,今年的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我们希望有关各方相互理解与支持,严肃履行承诺,严格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行为规范》等管理规定和要求,坚决杜绝任何干扰评审工作的不端行为。对于发现和收到的违背承诺的线索和举报,我们将认真严肃予以调查和处理;对于涉及违纪违法的,将按照管理权限移交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同时,为保证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对科学基金评审工作进行监督。 /p p   让我们发扬抗疫一线工作者们坚守信仰、敬业守则、不畏艰险、奉献担当的精神,携手防范损害评审公正性的“病毒”对科学基金事业健康肌体的侵蚀,持续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切实保障科学基金评审的科学规范和公平公正,共同推动科学基金深化改革和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4月27日 /p !--ContentEnd-- /span /div
  • 守卫您的健康和安全,英斯特朗从未缺席 —— CCTV-9《手术两百年》
    相信大多数人都曾有不小心摔倒碰伤的经历,轻微伤消个毒涂点药就能痊愈,严重些的就得去医院请医生做个外科缝合,但总得来说都不算是特别难治的伤。但是你知道吗?如果你不是生活在眼下这个年代,而是在19世纪之前的时期,这很可能会要了你的命。近日,CCTV-9所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就为大家讲述了外科手术技术近代以来是如何从粗犷型向精细化蜕变发展的。大家都知道,现代手术止血的常用方法是钳夹止血法,即配合止血钳用缝合线扎住血管末端迅速地封闭血管,达到止血的效果。随着如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钳夹止血法所使用的钳和线也在持续地进行优化。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世界上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提供者之一,美国柯惠Covidien旗下的一家缝线生产工厂里测试倒刺缝线的场景就登上了这部央视纪录片。普通缝线贯穿组织后,在无固定力的作用下,既能顺向移动也能逆向移动,有脱落松动的风险。而倒刺缝线借助倒刺的阻力只允许缝线单向移动,增加了牢固程度。在关系人类生命健康的领域,产品的研发和品质控制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而拥有技术一流、高重复性和可靠性的检测仪器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必要保障。世界级的医疗巨头深刻地理解这个重要性并不断地加大其对高精尖检测仪器的投资,他们对合作伙伴的要求和考核可以说是极其严苛。他们不仅看仪器的指标性能,更看重企业的持续研发能力,品质管控体系和能力以及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能力。英斯特朗凭借自己在材料测试领域的强大积淀和持续发展,经过重重考核脱颖而出,成为生物医疗领域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力学性能仪器制造厂商。我们不仅为用户提供仪器,更提供具体材料测试标准和方法咨询,计量标定,医疗3Q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完整服务,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保驾护航。在记录片中,您也可以看到我们拥有最新技术和靓丽身姿的5900系列电子万能试验机和EP系列电子疲劳试验机。在过去的十年中,在中国,不论是世界银行的医疗资助项目,亦或是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医疗检测中心,还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医疗器械新贵群,英斯特朗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提供服务,并在此过程中共同成长。我们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并将持续地发展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道为创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社会持续不懈地努力!英斯特朗在生物医疗测试领域有能力提供根据客户要求个性化定制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涵盖骨科矫正装置,医疗耗材,人体植入物,生物材料等多个方面。医用耗材及设备
  • 体温环境下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测试--BioBox
    体温环境下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测试 英斯特朗产品用于评估材料和部件的力学性能,是提供材料测试先进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最新推出的BioBox可控空气环境设计适合大型或长期在人体温度下的医疗器械.BioBox对于伸长超出水浴槽允许测试空间的样品或者不能被侵没在液体的样品.是更符合设备和材料测试的环境解决方案. 作为单立柱电子驱动机架的标准配置,BioBox可对术后缝合线,医用导管,橡胶手套等医疗设备和材料进行全程测试,它允许实用标准夹具,固定装置以及不需要具有侵入式功能的耐腐蚀材料的其它配件. BioBox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拥有独特的双门设计以及在试验过程中可让气流互通和温度分布均匀的高级通风管道.为增强实用性和工作效率.尽管机架是在防护罩内部,控制面板和紧急暂停按钮是在防护罩外部. 关于英斯特朗 英斯特朗是全球领先的检测设备供应商,英斯特朗产品及产品服务用于评估在各种环境中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 英斯特朗的评估范围广泛,从最脆弱的灯丝到先进的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并为满足客户所有的研究,质量和服务寿命测试要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此外,英斯特朗具有广泛的服务功能.包括协助实验室的管理,专业的校准知识以及客户培训. 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请联系:英斯特朗(上海)试验设备贸易有限公司 免费电话: 4008202006 传真: 021-62150261 邮箱: China_sales@instron.com 或者登录我们的主页: www.instron.com.
  • 医工融合协同创新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5月16-18日,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在清山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和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为大会的支持单位。大会为期1.5天,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80余位科研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分享了精彩报告,吸引近30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以及相关领域企业代表参会。大会现场大会主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周连群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吴成铁、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廖希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陈江龙、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院士、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院士、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谢飞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吕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长于成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缪丽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所长王强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卢潮、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李伟等专家领导莅临大会现场。吴成铁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希明 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江龙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毛伟 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本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设置了1个主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主论坛环节,四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院士分享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外泌体蛋白组技术进展》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尺寸为30-200nm的囊泡,存在于体液、组织及细胞培养液中,携带脂质DNA、RNA、蛋白质等重要功能性成分,其中干细胞外泌体在临床方面有重要应用,如用于治疗脑损伤。但是目前干细胞外泌体用于临床还面临规模化制备的多方面问题,纯度、通量和质控是制约外泌体临床发展的瓶颈。传统的外泌体富集方法主要包括超速离心、膜过滤等,但存在回收率低或者纯度低等问题。张院士团队合成了反向富集微球材料,利用外泌体尺寸差异实现外泌体的反向富集,效果好于传统方法。张院士还详细介绍了鹿茸干细胞外泌体的应用,包括治疗小鼠肠炎、皮肤创伤、骨缺损等。徐宗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智能化推动国产化:我国基础医疗装备自主创研的可行路径》当前智能化改造是实现我国医疗装备国产化的重大机遇,用AI技术可用来提升医疗装备性能,解决“卡脖子”难题,更优质地服务于人民健康。徐院士介绍了在这一方向上的两大探索,一是分布式微剂量CT,二是快速/超快MRI。徐院士讲到,X射线辐射是一类致癌物,新一代CT系统的核心应该是低剂量,当前的国际专家共识是:真正的低剂量成像时代尚未到来,目标是追求sub-mSv的微剂量成像。其次,分布化是新一代CT系统的发展趋势,分布式CT影像中心有多个应用场景,能够解决院际/院内自由部署、集成度高难以实现低剂量等诸多问题,让CT的商业价值、医疗价值、社会价值更大。目前徐院士团队成功研发分布式微剂量CT已经在有些医院安装,其算法效果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商业化CT系统,同时还在做小型化便携式CT系统。此外,徐院士介绍了新一代MRI的趋势,核心是解决成像速度慢的问题。徐院士最后总结了智能化带动国产化的可行性技术途径:软硬分离、数物融通、用计算换性能、个性化代替菜单式、上下游贯通、大数据与AI技术的深度使用。王振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基于CT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智能检测系统的创建》王院士介绍了国内外结直肠癌病变筛查的情况,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193.2万,死亡93.5万,超过93%的结直肠癌源于腺瘤性息肉,从息肉增生到癌变周期5-10年。有数据显示,CTC检出息肉灵敏度≥6mm为80%,≥10mm为88%,结直肠癌灵敏度为96%,CTC≥10mm的癌前病变及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可与肠镜媲美。美国2008年将CTC列入指南,2018年将其列入联邦医保。我国结直肠癌新发已上升到全球第二位,由于医疗资源不足、依从性低,肠镜很难用于筛查。结直肠癌缺乏有效防控体系,现有CTC技术存在检测精度低、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识别和定位等问题,急需系统创新。在此背景下,王院士团队开展了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工作,核心创新包括三点:基础算法创新、多视角联动技术和病变识别方法创新。目前已经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下一阶段重点是降低假阳性。这项工作充分体现了算法、工科和专用系统等多方面的交叉融合。陈学思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医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与器件》陈院士介绍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及产业化进展和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开发情况。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酸酯类等)的特点是性能可调、成本偏高;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等)特点为从硬塑料到柔性材料,成本可控,应用前景好;和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等)成本较低、可塑性差,需进行预处理方可塑化加工。陈院士介绍了团队己内酯合成研究进展,对这类材料的表征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性能一致。己内酯应用场景可拓展至外科医疗、手术缝合线、胶黏剂、航天阻尼、农用地膜等。陈院士还详细介绍了聚乳酸合成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聚乳酸产业市场现状:2022年全球聚乳酸总产能约63万吨,应用领域如制作吸管、3D打印等。目前,陈院士团队已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个,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1个,Ⅰ类器械注备案证24个。陈院士讲到,做科学研究,不仅要发文章,更要产业化,实现应用。苏州市高新区科技招商中心主任端洪菊作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推介苏州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46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43万亿元,全国第二,被网友称为“地表最强地级市。”是经济强市、工业强市、产业强市。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开发建设,1992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占苏州2.5%的土地,创造出近8%的经济总量,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高新区前列。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蝉联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这里创新资源高度聚集,产业集群活力迸发,不仅有多个院所平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力量,还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和新能源、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主论坛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周连群研究员主论坛后,大会特别设置了“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前沿论坛”、“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前沿技术论坛”、“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交叉论坛”、“生物医学仪器与康复治疗前沿交叉论坛”、“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5个专题论坛,80余位科研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分享了报告,其中不乏领域学术带头人,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在上述方向的新技术、新进展,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推动“生-医-工交叉融合”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分论坛掠影茶歇交流企业风采
  • 我,电气专业,从技术做到销售,想跟你谈谈医疗、说说文博
    杨凯雷,入职先临三维7年,电气专业的他,先做了3年技术支持,又转业务岗,如今是一名资深的销售工程师,深入医疗、文博行业,不断探索3D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边界。从他的故事里,我们能读到“先临人物”的力量。以下,是他的成长自述。「谈谈医疗」无影灯下,口腔颌面科、整形外科等多名医生,围着唇腭裂宝宝的手术部位“联合战斗”。手术刀尖按着定点设计线的方向,在幼嫩的皮肤上行走,肌肉、黏膜、皮肤各层逐渐分离,血不停地在涌……最后医生用羊肠线像补衣服般把伤口一针一针缝合。站在手术台一旁的还有我,在经过医生的培训后,我被准许采集手术中、后的嘴鼻部数据,以佐证“三维扫描仪是唇腭裂手术的刚需”的观点。先说结局,一切顺利,数据很精确,设备被迅速引进医院,成为医生的精准诊疗助手。但,项目一开始并不容易。我需要证明三维扫描仪能优化唇腭裂手术流程和治疗方案,但我不懂医疗行业。当务之急是学习。陌生、复杂的医疗知识,又与生命挂钩,我压力很大。然而随着对唇腭裂病症了解的深入,我更加坚定了最初的想法。唇腭裂是先天性缺陷,患儿唇部或上颚发育不完整、有凹槽,会影响其外观、发音、喂养、呼吸道和心理健康等。这些痛苦,大约每700个新生儿中就有1名“兔唇宝宝”在深刻承受。“公司一直倡导要承担社会责任,让技术普及化,产生价值,赋能更多行业,或许这是个机会。”我在心里默想。继续查资料,几段视频又给了我强烈的冲击——孩子昼夜不停、水奶不进、撕心裂肺地嚎哭,嘴部密密麻麻的“缝合线”和“疤痕”,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那一刻,我只想用数字化技术帮帮这群“被天使吻过”的孩子,这让我“把精准高效的三维测量技术引进医院”的信念更加坚定。那几周我每天都在啃资料,经常和医生沟通到深夜,终于有了收获。手术前医生会给切口和缝合区做标记,通常是拿碘伏无菌的医用染料,在对应区域涂点,之后再用传统手工接触测量的方式获得表面积,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手术时孩子免不了要多遭罪。这正是三维扫描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事先获取嘴唇、鼻腔附近的三维模型,再用软件精准计算嘴唇的裂度、深度以及内径等数据。医生能据此做术前规划,切哪里切开多少,提前做到精准预估。方案一出,专业评估后,立刻进入验证阶段,每个环节都很顺利,先临三维成为医院确定的合作伙伴,提供技术保障。面对客户,比推销术更宝贵的,是对患者深层次的感知和共情,是真正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的真诚,是为了助人而不放弃的心。当然,这也让我很有成就感。一是因为我用执着和务实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二是设备能帮更多孩子减轻痛苦,从而产生长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说说文博」如果说做医疗是常怀同理心,那对文物更多的则是敬畏之情。作为销售,为了助力文物保护,活生生被逼成了“文博从业者”。鬼斧神工的洞窟、充满异域风情的壁画……我被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所折服。特别是读懂背后的故事,就像在与先祖对话。我暗下决心,要用数字化的技术唤醒、延续文物,让它们被更多人体验和内化。2020年,我来到了甘肃麦积山石窟,本次任务是给合作伙伴做技术支持,教他们精准、恰当地获取佛像的三维数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0到80米高的悬崖绝壁,层叠的洞窟,密如蜂巢。上山当日恰逢雨天,满山雾气,脚下是凹凸不平的石阶,肩上背着半人高的脚手架和设备。一个钟头后,终于看见了被扫描主角——几尊佛雕。佛像的下颌线优美,造型敦厚,身上的彩绘还有部分留存,脸上能看到接近皮肤颜色的彩漆。扫描石窟里固定的大型雕像是很有挑战性的。佛像的构造、完整性和高度不同,则扫描路径、电脑配置、设备精细度选择会有差异。不仅如此,电源的布线要合理,用电安全防护措施得到位。因此任务开始前,我会做详细的规划,类似于导演开机前的剧本。在大约两平米的石窟里,三个人叠罗汉般地站上脚手架,接龙扫描五六米高的大佛。这时,谁挪电脑和设备,方位如何,扫描顺序,都要紧密配合。对于进深长、贴墙的部位,同事会拽着我的腰部,我上身前倾45度进行扫描。在三四米高的半空中,腿不自主地发抖,努力保持设备和身体平稳。我摔了可以,砸损文物罪过可就大了。集中精力工作的过程,时间过得很快,晚上客户请客吃了烤全羊,也是在表达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像麦积山石窟这样不可移动的文物,中国大约还有76万处,数字化文保道阻且长。这些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各路文明交汇碰撞出的珍品。我的使命是能采集到每个细节,给专家提供用于解构、重组和分析的数据,提升文物的续存能力。打个比方,麦积山每尊佛像的眉眼形态是不同的,精细化分析可以得出各个朝代、教派的美学特征以及风骨,隋唐的华贵,两宋的秀美,再到明、清的世俗化……文物的原真性带来的震撼感,数字化存档传递的畅快感,总让我痴迷。在先临三维这七年,由我扫描的文物数百个,比如应县木塔内的佛像,长沙、洛阳博物馆的展品等。历史器物被三维科技重新赋予生命,人们得以触碰、了解真实的“文化印记”。而这些都在为文博行业带来源头活水,成为推动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的颠覆力量。「Ending」在我们公司,大多数销售都和我有相似的经历和观念,技术出身,以解决行业痛点为目标,为其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我们忙忙碌碌,以客户为先。我最忙的时候,一年出差130天,每个城市待3天。不同城市的连锁酒店,装修风格几乎一样,有时起床会懵,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城市,朋友调侃,说我是“路过”杭州,四海为家。我们坚守初心,为各行赋能。大家信仰的是“应用为王”和“行业内需力”。过去,三维扫描仪的“尴尬”点在于摆在客户面前,他们还不知道这能干嘛,有什么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基于经验或技术,想客户所想,挖掘三维扫描仪如何解决客户所在行业的痛点,助力他们走得更远,以此拓展设备的刚性需求。以上就是我,角色看似不同,实则重叠交汇,本质上都是坚守本色,永不设限。不仅是我,也是先临三维的每一位同事,我们始终秉持“做专技术,做精产品,做好服务”的准则,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注:唇腭裂一节中的个人经历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 小讲堂 | GPC在聚乳酸材料中的应用
    认识PLA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医疗和食品等领域,如农业园林用膜、骨固定器械、手术缝合线和食品包装材料等。PLA是一种合成的生物聚合物,可由玉米、甘薯和甘蔗等农作物制成,原料经发酵制成高纯度的乳酸,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成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经水解或环境因素影响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其通用性强、可再生且能够生物降解,这种材料广受好评。决定PLA其通用性的重要因素是结晶度和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 PLA的生态循环GPC在聚乳酸中的应用 聚乳酸的降解速率聚乳酸(PLA)是一种可降解环保材料,当聚乳酸及其产品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PLA会逐渐水解或生物降解生成CO2和H2O。降解速率是生物医学材料应用的重要指标,PLA可通过主链酯基的水解降解,通过GPC表征测得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可分析出PLA降解速率。 PLA简单的水解机理 PLA催化水解降解简单的机理聚乳酸的合成聚乳酸的工业化生产通常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法(ROP),根据引发剂和反应机理的不同,ROP的方式有: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配位插入聚合、酶催化聚合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聚合。根据GB/T 29284-2012 PLA树脂性能要求,重均分子量偏差应在±20%,用凝胶渗透色谱可测得结果。 乳酸和丙交酯的结构式聚乳酸的改性聚乳酸是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领域中十分受欢迎的材料之一,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亲水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差等缺陷。聚合所得的PLA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过宽,PLA本身为线性聚合物,PLA材料的强度不能满足加工要求。为了改善PLA材料的性能,对其进行改性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针对PLA的生物相容性、亲疏水性、结晶性、热稳定性等,改性研究常用的方法分为三类:共聚、小分子修饰和支化结构改性。GPC测定PLA分子量及其分布,能够有效地帮助聚乳酸改性研究。PLA分子量分布图Waters 1515 GPC聚乳酸材料表征GPC专属应用方案 Waters Breeze GPC 1515泵7725i手动进样器/2707自动进样器2414示差折光检测器GPC专用柱温箱STYRAGEL HR有机系色谱柱聚苯乙烯标样QS软件+GPC计算软件 Waters 1515 GPC专业应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的分析。这是一款高分离度、低扩散的聚合物分析系统,用于表征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尺寸及其多分散性分布。 作为GPC的先驱,Waters从1963年起就致力于GPC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近60年的发展, Waters一直是GPC技术的引航者。参考文献[1] 宋亚男,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 赵立新,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分析[J],理论与算法,2015.18[3] 詹世平,等,生物医用材料聚乳酸的合成及其改性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20年第39卷第1期
  • 响应大规模设备更新,英斯特朗全面开启材料力学测试设备更新行动
    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在此战略背景下,Instron 紧跟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全面启动了一系列设备改造和以旧换新的行动计划,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助力广大高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以旧换新升级方案Instron 可提供全套力学测试解决方案,包括静态力学测试、动态电子及液压疲劳测试、落锤冲击测试、摆锤冲击测试、高应变速率测试系统、熔指测试、极端环境测试等。01电子万能材料试验系统功能强大且性能卓越的测试软件可用于拉伸、压缩、弯曲、剥离、摩擦、剪切等试验适用于能源环境、高校科研、生物医疗、电子等行业02电子动静态试验系统无需外接油源、水冷,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噪音小,减少用户使用成本采用创新电机驱动专利 PID 调谐技术及 Dynacell 载荷传感器适用于生物医疗、电子、汽车、新材料等行业03电液伺服疲劳试验系统基于加载链刚度的自适应调节,无需复杂的手动调谐采用真正的动态载荷传感器,可自动补偿惯性力采用静压轴承作动缸,提高抗侧向力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核电、风电、汽车等行业04极端环境测试系统广泛的温度测试能力提供可选的标准规格及客制化需求满足动静态高低温、热机械疲劳等极端环境测试要求05高应变速率测试系统独特的液压补偿功能,减小试验过程中的速度下降独有的夹具设计,避免试验前的样品受力高采样频率,可满足各种性能材料的试验数据采集适用于汽车、钢铁、船舶、新材料等行业06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应用于塑料、复合材料、轻合金和部件的冲击测试充足的储能容量和测试空间更智能、更便捷、更可靠的测试软件07聚合物力学测试系统从左至右分别为:毛细管流变仪、热变形维卡测定仪、熔融指数仪及摆锤冲击试验系统测试软件平台适配度高高精度满足各类测试需求适用于表征塑料材料性能,测试范围广泛08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精确的控制和处理能力有效缩短人工操作时间,提高试验效率根据用户测试操作与测试量量身定制整体解决方案适用于金属、塑料、薄膜、部件、弹性体、缝合线和复合材料测试老旧机型升级改造方案按照每年追踪数据,老旧机型的故障率处于较高水平,伺服电机、电路板,皮带需要更换的概率较高。频繁的故障会迫使用户面临计划外的停机时间,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为此 Instron 采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对您的老旧机型进行分类。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能够帮助您分辨您的试验系统各个组件可能面临的风险。您可访问 Instron 相关网页查询目前设备状态及可用的升级选项并获取更多关于详细内容。更多测试应用解决方案更多测试设备详情欢迎联系我们
  • 全自动乌氏粘度仪在甲壳素(几丁质)中的应用
    甲壳素又称几丁质,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角质层和海洋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是目前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甲壳素应用范围很广泛,在工业上可做布料、衣物、染料、纸张和水处理等。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植物抗病毒剂。医疗用品上可做隐形眼镜、人工皮肤、缝合线、人工透析膜和人工血管等。甲壳素的应用领域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其中核心的指标是黏度和分子量。黏度和分子量的大小影响着材料的各项属性,最后直接反映到成品的使用性能之上,因此一种行而有效的测试甲壳素黏度和分子量的方法对于甲壳素的生产和品控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自动乌粘度仪在甲壳素粘度和黏均分子量测量中不仅能精确高效的得到数据,对人员的要求也更低,自动化的设计使黏度分析的整个流程都更加简便。以杭州卓祥科技有限公司的AVM系列全自动乌氏粘度仪、MSB系列多位溶样块、ZPQ智能配液器一整套黏度测试设备为例: 实验流程:1. 智能配液过程使用ZPQ智能配液器进行配液,点击配液功能后,直接输入浓度和质量(可通过连接天平直接获取),可直接计算出所需要的目标体积进行移液并且精度可达0.1%。可避免因手动配液方法导致的精度差、效率低及数据误差等问题。ZPQ智能配液器还具有密度计算功能,移取液体体积后,输入质量(可与天平通讯,直接获取),即可自动计算出密度值。2. 溶样过程MSB系列多位溶样块,采用金属浴的方式进行加热溶样并具有自动搅拌功能,同时最多可容纳15个样品。溶样效率快、转速可调、溶样时间可调、溶样温度可调、溶样温度最高可达180℃。3. 测试过程AVM系列乌氏粘度仪可实现全自动进样、全自动测量,最多可放置24个样品进行测试,且全程无需人员看管。采用的智能红外光电传感器,保证测量时间可精确到毫秒级,可有效确保实验数据的精度,避免人工实验导致误差。4. 测试结果:AVM系列全自动粘度仪连接电脑端,得出结果可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并有数据储存、多样化粘度分析报表等多种功能。5. 粘度管清洗干燥过程:仪器自动排废液、清洗并干燥粘度管,粘度管无需从浴槽中取出,粘度管不易损坏,减少耗材成本支出AVM系列全自动粘度仪,无需手动进样、无需手动清洗、无需人员看管,更高效、更稳定、更经济、更安全。
  • 医药行业指南:卡尔费休水分仪选型攻略来啦~
    在医药领域,每一份子微小节关乎生命安全与健康,水分含量的精确测定尤为关键。卡尔费休水分仪,作为行业黄金标准,其精准、高效特性在医药品控中不可或缺。本指南旨在为医药界精选卡尔费休水分仪的选购要素,助力您做出明智抉择。 一、卡尔费休原理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法,已被很多国际标准,如ISO,ASTM,DIN,BS,和JIS等公认为准确性最高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物质水分含量的测定。因此,应用其原理的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医药行业偏爱其精确度高、适用范围广,因此,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是制药企业测量样品水分含量的必选设备之一。 二、医药行业需求分析 &bull 原料药:原辅料、活性成分需严格水分控制,影响稳定性、有效期。&bull 中间体:生产过程监控,水分控制是关键,确保反应效率和成品质量。&bull 成品药:如片剂、注射剂、胶囊,水分关乎安全性,严格控制防变质控。 三、选购要点 1.精度与范围:选择测量分辨率0.01ug级别,覆盖医药广泛需求。2.自动化:多工位、自动进样、自动滴定,提高效率,减少误差。3.兼容性:支持多种样品类型,固体、液体、气体、粉末,满足医药多样性。4.软件:数据处理能力强,自动生成报告,支持LIMS兼容,便于合规记录。5.安全与认证:符合医药标准如GMP、GLP规范,确保安全、质量体系可靠。6.服务:售前售后支持,快速响应、定期校准、培训,保证长期使用无忧。 四、推荐型号示例 1、AKF-CAS6多工位全自动水分测定仪 适合医药全链,多工位、自动,精度高,满足批量检测2、AKF-V6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医药用溶剂:冰乙酸■原料与辅料:六水合氯化镁、聚维酮K30、乳糖、淀粉软胶囊壳■成品药:阿莫西林颗粒、布洛芬胶囊、钙片、酒石酸氢胆碱、软胶囊3、AKF-CH6微量水分测定仪 ■手术缝合线:PLA、PGA、PVA■冻干粉:蛋白类冻干、血清类冻干等■体外诊断试剂:钆布醇、依替菲宁■原料与辅料:硬胶囊壳■医用胶:502/5044、AKF-IS2020V不溶性固体卡氏水分测定仪 ■眼药水:地夸磷索5、AKF-C6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医药用溶剂:甲苯、乙腈、三氯甲烷 选择卡尔费休水分仪,是医药质控的基石,关乎安全与效率。依据本指南,细究其性能、需求,匹配度身定制,方能选得宜器,为医药品质护航。医药前行,每一滴定,精准,安全,始于明智选。
  • 【解决方案】阻击疫情,仪器人在行动—东西分析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口罩中环氧乙烷残留量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口罩也因疫情的突袭成为“紧缺资源”,全国各地口罩短缺告急。抗击新冠疫情,我们仪器及检测人也在行动,再次呼吁,越是紧缺的市场环境,越不能忽视口罩的质量问题。口罩尤其是医用一次性口罩都是使用环氧乙烷(EO)灭菌的,因为它是广谱、高效的气体杀菌消毒剂。下面小动画是演示口罩生产过程中如何消毒的。EO(下图的黄色是为了高亮,其实无色的)达到一定浓度后完成了消毒过程。但EO残留一旦过量,将对人体产生毒害,不仅会引起中毒,还会有致过敏、致突变和致癌等作用。因此必须控制EO的残留。近日,东西分析推出利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口罩中的EO残留量的解决方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图片来源于网络)实验部分仪器部分:GC-4100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HS-2型顶空进样器仪器条件:色谱条件:顶空进样器条件:标准曲线:结果:说明: 该方法适用于所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消毒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如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医用缝合线、一次性使用防护服等。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执行标准】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 16886.7-201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C-4100系列气相色谱仪高自动化整机实现计算机控制 高精度满意的峰面积和保留时间重复性检测器灵敏度大幅度提高,低的噪声,小的基线漂移 灵活性和扩展性可同时安装三种检测器、三个进样口和三根色谱柱可同时具有三个独立的电路、气路系统和信号输出端可扩展进样系统、灵活多样的进样方式可预留质谱联用通道 重复性好使用毛细管柱ECD检测器,分流进样方式,手动连续6次进样RSD≤1.50%(n=6,γ—666);自动进样器分析效果好,RSD可达1.00%以内。 疫情无情人有情,让我们众志成城,共克难关!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欢迎关注东西分析更多战疫情行动。
  • 行业应用 |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纳米压痕仪应用
    力学性能表征对生物医学和生物材料的研发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许多生物材料,有时不得不在非常局部或相对较小的区域内研究其力学性能。此外,临床前研究通常在小动物模型(如大鼠或小鼠)上进行。因此,测试方法必须适用于局部区域测试,以便在如此小的样本上也可以进行检测。最近几年引入生物医学的纳米压痕技术尤其适用于这类表征。本应用报告展示了纳米压痕在骨骼、牙齿和隐形眼镜性能测试中的一些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已成为其重要的发展需求。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有兴趣了解生物材料(软组织和硬组织、骨骼、肌腱、软骨、牙齿等)和人工(人造)生物材料(植入物、可溶解缝合线、永久或临时性的支架等)的力学性能。了解组织和器官等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开发人体内的新材料和组织以及评估不同医疗方法的效果是必要的。在以上许多应用中,需要去研究相对较小的局部区域内的表面力学性能,此外,临床前研究通常在小动物模型(如大鼠或小鼠)上进行。测试方法必须适用于局部区域测试,以便在如此小的样本上也可以轻松进行检测。纳米压痕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应用了大约二十年。若干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方法研究骨关节炎或不同营养方案对骨骼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压痕技术非常有用,主要是因为与表征骨骼整体结构性能的宏观拉伸或压缩测试相比,它提供了骨骼中不同组织的微观力学性能。压痕表征材料的局部特性在研究药物治疗或病变的效果时极其重要,因为这些处理方式通常会导致生物材料局部刚度的变化。只有对健康骨骼结构的特性有很好的了解,才能在相应的药物治疗中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除了对治疗过的骨骼进行测试外,还必须对健康骨骼进行类似的测试。此外,测试参数应该满足对应压痕测试的材料体积总是相同的(或至少非常相似)且代表可以观察到处理结果的相关的结构单元。牙釉质是另一种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进行研究的材料。纳米压痕技术确实是对这种小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的最适合的方法之一。尽管硬质生物材料或生物体材料的纳米压痕测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局部力学测试,但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需要测量更软的(生物)材料。这些软材料可以具有远低于 100MPa 的弹性模量,并且经常必须保持在流体中。此外,它们的表面可能不平整,无法通过标准方法(如切割或抛光)进行制备。这种软材料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关节软骨。最近针对各种类型的支架对软骨再生的影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柔性隐形眼镜因其使用简单、成本低廉而被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同隐形眼镜的刚度(以弹性模量表示)和最终蠕变可能会因所用材料的类型不同而显著变化。材料的选择受到光学性能、佩戴舒适性或镜片使用时间的影响。隐形眼镜的刚度可以使用生物压痕仪进行局部测量,该生物压痕仪能兼容在液体中进行测试。仪器压痕是一种表征生物医学和生物体材料局部力学性能的新技术。安东帕仪器化压痕测试的优势是可以测试硬质和软质生物材料和生物体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纳米压痕测试仪适用于许多类型材料的局部力学分析,比如干燥的或浸泡在液体中的,硬的或软的材料都可以被测试。
  • 应用 | 医用口罩用新型石墨烯无纺布性能测试与评价
    研究背景自疫情爆发以来,个人防护进入常态化,消费者对口罩的要求从最开始的单一防护功能向舒适化、可复用、时尚化等多功能性转变。市场对多功能化医用口罩的迫切需求,不断推动着现代医用口罩非织造布在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有研究表明,将传统非织造织物材料与石墨烯相结合,可开发高效、低阻的新型复合材料。同时,利用石墨烯独特的网状结构和极高的比表面积,吸附和过滤颗粒、细菌和病毒,能有效阻隔冠状病毒,大大地拓宽了石墨烯的应用领域。2020年12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种新型石墨烯无纺布一经面世就获得优秀产品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新型石墨烯无纺布是将传统原料聚丙烯替换为石墨烯/聚丙烯复合母粒,采用纺粘无纺布制造工艺制备获得。本文通过对这种新型石墨烯无纺布微观组织形貌及热性能、表面亲疏水(油) 性、防水性能、透气性、压力差、 配戴时效性及是否有异味等进行测试和评价,分析研究这种新型石墨烯无纺布在医用口罩方面的应用前景,开发石墨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口罩生产企业的产品升级、转型提供数据支撑。图1. 石墨烯无纺布和医用无纺布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实验方法与仪器本文采用KRÜ SS DSA25B接触角测量仪对石墨烯无纺布进行接触角测试。DSA25B接触角测试仪实验开始前,将石墨烯无纺布用蒸馏水超声清洗,并在50°C的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实验时, 样品平铺在载玻片上,水滴(油滴)体积约为2μL。高速相机捕捉水滴(油滴)照片,采用座滴法测量接触角,即在液滴轮廓和表面投影(基线)之间的交叉点上(三相接触点)使用座滴图像量取接触角,每张照片测量10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结果与讨论图2. 石墨烯无纺布表面亲疏水(油)性测试结果(注:a.水(油)滴光学照片;a.水(油)接触角)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测试了石墨烯无纺布正反面水和油的静态接触角。图2a所示为测试过程中捕捉的水(油)滴光学照片,通过座滴图像法量取的接触角如图2b所示。可知,石墨烯无纺布正面水接触角为132.6°,反面水接触角为138.8°,正面油接触角为142.8°,反面油接触角为129.9°。这种新型石墨烯无纺布纤维表面张力低于水、油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以及油污无法在织物表面铺展,因此证明这种新型石墨烯无纺布具有拒水、拒油的特性。同时,防水性能评价测试结果显示试样表面没有润湿,存有少量水珠,依照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评价标准,沾水等级达到4~5 级,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沾水性能。总结可看出减少银浆层的空洞是提高芯片键合强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合适的粘合促进剂可以帮助增加银浆在基材表面的浸润并减少界面银浆层里的空洞。新型石墨烯无纺布在医用口罩的应用中体现出了组织结构稳定、拒水、拒油、抗沾水、低阻透气、口罩无异味的特性,符合当下人们对口罩的舒适性、防护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的要求,有助于口罩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升级、转型。随着石墨烯无纺布生产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不断完善成熟,新型石墨烯无纺布在医用口罩、医用缝合线、医用辅料等医疗器械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实现石墨烯在功能无纺布应用中的商业化与规模化,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功能各异的石墨烯无纺布产品陆续出现在市场上。参考文献:[1]陈大雷,陈凡红,元瑛,梁峰,杨晓辉,贺军权.医用口罩用新型石墨烯无纺布性能测试与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3):17-20+73.DOI:10.15971/j.cnki.cmdi.2022.23.038.
  • 强生51次召回事件 48次将中国排除
    提起强生,许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家1886年成立于美国,迄今已有127年历史的世界医药巨头,已在全球57个国家建立了250多家分公司,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   强生产品涉及医药、保健、医疗诊断、医药器械和个人护理产品、消费品等十几个领域。旗下有泰诺、邦迪、美林、仙特明、维思通、吗丁啉、达克宁、采乐、露得清、可伶可俐、李施德林漱口水等几十个知名品牌。2012年,强生以 650亿美元的经营业绩,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第138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2005年以来,这家以“因爱而生”奉为立业之基的全球知名品牌,世界500强企业旗下,至少13家子公司及其至少27种药品医疗器械、护肤用品等,或因质量瑕疵或因安全隐患发生了至少51次产品召回事件。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强生此起彼伏的这51次召回事件中,竟然有48次将中国列为不召回之列。   ■2008年8月,强生旗下麦克尼尔公司在确认产品存在瑕疵后,雇佣私人承包商秘密从加油站、便利店回购药品。国会调查人员公布的一份强生公司内部备忘录上写着:经销商建议员工们“迅速进入每家商店,找出所有美林(布洛芬)产品,全部购买,拿到收据后迅速离开。”并进一步指示:“购药时,你应尽量表现得像一个普通顾客,切勿提及任何有关药品召回的信息。”   ■来自美国纽约州的民主党国会议员、美国众议院监管与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埃多尔弗斯?汤斯表示,“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信息表明,这家公司的诚信有问题。它对自己的描述是骗人的、不实的,而且给许多孩子的健康带来了威胁。”来自加州的共和党国会议员达莱尔?伊萨称,“家长和医生都坚信这些药物有助于患儿的康复,而制药厂竟然使药品遭到污染,这完全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造成的。”   ■从2010年1月8日召回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到12月29日召回因包装缺陷可能被污染的107批次58.5万捆手术缝合线,强生以其贯穿全年的20次召回事件,被舆论和业内戏称为“强生召回年”。当年强生出现了上市67年来,首次年度营业收入下滑,全年营收跌至616亿美元,因产品召回造成的损失高达约6亿美元。   ■截止2013年5月3日,从2005年4月至今涉及强生旗下至少13家子公司,八年间强生至少27种药品发生的至少51次召回事件中,上述产品大多在中国内地销售,但至少48次都未在中国组织召回或者调查。当舆论质疑强生在中国实施“双重标准”时,强生几乎次次都不外乎两种表示:要么所召回产品批次批号不涉及中国内地,要么在中国生产的所有产品完全符合中国的标准。   今年5月3日,因生产流程的灌装部分机器失灵,导致药品主要成分浓度的失控。强生在韩国召回所有儿童用“泰诺退烧止痛糖浆”。   这是继4月23日,因药物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超标,存在损坏儿童肝脏的危险,韩国政府迫使强生韩国公司,召回韩国市场上约162万瓶“泰诺止痛糖浆”和“儿童泰诺悬浊液”后,十天之内强生在韩国的第二次召回事件。这是今年以来,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强生公司发生的第7次产品召回事件。   这也是2009年9月以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强生出现的第46次召回事件。   韩国召回第二天,上海强生发表声明称:“此次韩国召回的产品只在韩国生产和销售,未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同样的药品,同样的成分,同样的剂量,同样适用人群的泰诺,也遍布中国市场,但同以往历次召回事件一样:这次的强生召回,中国又一次例外。   强生召回和强生召回的中国例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10月的“泰诺”包装漏洞事件。除了这一次是不法分子利用“泰诺”包装漏洞,在胶囊中投毒导致的停产召回外,此后发生的51次召回,都是与其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标准或质量管理有关。   但其中48次召回,中国都被例外了。   强生召回:   百年品牌的蚁穴式溃败   如果把强生系庞大的医药帝国比喻成一道千里之堤,近年来持续不断发生的召回事件,无疑让这个帝国声誉发生着蚁穴式溃败。   从2005年3月17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药物监管部门,在强生婴儿护肤、洗发用品中发现液体石蜡油,建议联邦政府在全国禁止这些强生产品使用“婴儿使用”标志开始,强生在全球范围内就不断爆出质量安全问题,大规模产品召回事件此起彼伏。   先是2005年4月11日,由于设计缺陷和所用试纸可能导致测量数值错误,进而影响患者因过度或疏于治疗而引发死亡的潜在严重风险,美国FDA向强生旗下LifeScan公司生产的两款血糖监测仪,发出定性为一级召回通知,强生被迫面向全球市场召回这两款血糖仪 紧接着,2005年9月17日,美国FDA再次发出召回公告,第二次要求强生在全球召回其旗下的OneTouch系列血糖仪。   此后,没有召回但麻烦不断的相对平静只消停了一年。   2007年4月13日,因配方不足以抵挡口腔中的有害微生物,可能危害到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强生召回旗下约400万瓶李施德林儿童漱口水。   2007年6月1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联邦区域法院,判决强生旗下两家分公司向一名因使用强生芬太尼镇痛贴致死的男子亨德尔森的家属,赔偿550万美元。针对死者体内的芬太尼含量高出安全水平至少两倍的检验结果,律师奥尔指出,强生明明知道这种药贴,能释放出高出吗啡100倍药性的芬太尼,但仍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行为难以接受。   七个月后,2008年1月14日,因发现进行球囊扩张的导管收缩缓慢或者无法收缩,会导致动脉或血管的完全阻塞,损伤心脏动脉甚至引起心脏病发作。美国FDA对强生旗下公司生产的Dura Star和Fire Star球囊导管发出定性为最严重级别的“一级召回”通知。   球囊导管召回风波尚未满月的2月12日,因产品包装泄露等严重缺陷,强生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召回“芬太尼止痛贴”。据了解,芬太尼止痛贴是一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止痛作用的新型强效麻醉镇痛药,能够缓解剧烈疼痛,但使用安全性频频遭到质疑。早在2005年7月15日,美国FDA就曾发出安全警告,称该药物被怀疑与至少120起患者死亡有关。2007年12月21日,美国FDA再次警告称,临床中已发生多起因使用芬太尼不当导致死亡的病例。如果患者直接接触到渗漏出来的大剂量的药物,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缺氧,甚至死亡。   当时,强生在中国销售的“芬太尼止痛贴”商品名叫“多瑞吉”,是强生子公司西安杨森1999年就引进到中国并负责经营销售。但事发后西安杨森迅速声明,在中国销售的“多瑞吉止痛贴”不在被召回的范围之内。   2009年9月18日,以强生旗下的麦克尼尔公司在美国召回21种57批次约800万瓶婴幼儿用泰诺等药品为标志,强生日积月累的产品质量弊端开始厚积薄发。如果把强生比喻成一个医药帝国,那么这个百年品牌的蚁穴式溃败,这也才仅仅是个开始。   2009年,从9月18日、11月6日到12月18日,三个月时间里,强生连续发生了至少三次召回事件,其中两次是强制召回。   强生召回:   厚积薄发的一年又一年   2010年,强生爆发了21世纪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召回门”。   1月8日,强生召回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等部分非处方药 1月15日,强生召回500批次的泰诺等非处方药。强生表示,这两次药品召回原因是,有消费者服用这些药品后出现恶心、胃痛、呕吐及腹泻等症状。而美国FDA则表示,强生在2008年接到的投诉已达70余起,但未向监管部门及时报告并解决问题,直到美国FDA对强生发出警告信后,强生才宣布召回问题药品。   警告犹在耳边,但强生产品却一直麻烦不断。   5月1日,美国FDA发布通告,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含布洛芬成分的泰诺林、美林等药物。5月7日,强生在12个国家和地区,召回产品质量不能完全达标的婴幼儿用感冒退烧药泰诺林、美林、抗过敏药仙特明及可他敏等40多种非处方药。这是继当年年初强生因产品受到污染,被美国FDA强制召回500批次泰诺、布洛芬等药品后的又一次召回。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 2010年5月27日,美国众议院就强生大规模召回儿童泰诺等药品举行听证会。听证会上,民主党国会议员埃多尔弗斯汤斯表示,“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信息表明,这家公司的诚信有问题。它对自己的描述是不实的,而且给许多孩子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共和党国会议员达莱尔?伊萨称,“家长和医生都坚信这些药物有助于患儿康复,而药厂竟然使药品遭到污染,这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令人愤慨。”   就在强生回应美国FDA的批评,声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的背景下,7月8日,强生旗下麦克尼尔公司年内第三次召回包括泰诺在内,可能含有化学物质2、4、6-三溴苯甲醚的多批次非处方药,这次召回又一次引起美国FDA的关注和调查。仅仅一周后,7月15日,强生再次召回21批次的泰诺、可他敏及美林等非处方药。   2010年9月30日,美国众议院监管与政府改革委员会就强生药品召回事件举行第二次听证会,质询强生负责人及美国FDA高级官员。就是在这次听证会上,曝出了臭名昭著的强生2008年8月美林(布洛芬)“秘密召回”事件。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2008年8月强生旗下麦克尼尔公司在确认产品存在瑕疵后,雇佣私人承包商秘密从加油站、便利店回购药品。国会调查人员公布的一份强生公司内部备忘录上写着:经销商建议员工们“迅速进入每家商店,找出所有美林(布洛芬)产品,全部购买,拿到收据后迅速离开。”并进一步指示:“购药时,你应尽量表现得像一个普通顾客。切勿提及任何有关药品召回的信息。”美国FDA局长玛格丽特?汉伯格,批评强生公司秘密召回止痛药美林,称此举背离强生公司对公共卫生负责任的传统。   这一年,从1月8日召回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到12月29日召回因包装缺陷可能被污染的107批次58.5万捆手术缝合线,强生以其贯穿全年的20次召回事件,被舆论戏称为“强生召回年”。   接连召回,也给强生的经营和盈利造成影响。2010年强生出现了上市67年以来,首次年度营业收入下滑,全年营收跌至616亿美元。纽约时报报道称,2010年强生因召回造成的损失预计高达6亿美元。   强生召回:   日积月累的一个又一个   面对持续不断的批评、警告和如潮的召回,强生公司管理层坚持认为,质量控制问题仅仅是失常状态。强生CEO韦尔登说,“其实是一家子公司(麦克尼尔)的问题拖累了整个集团,强生整体上没有问题。”像应声而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不仅已无力阻止多年来质量瑕疵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反而延续了管理弊端积重难返召回的一如既往。   2011年1月14日,强生以其在美国、巴西、菲律宾等地召回特定批次的儿童用泰诺、8小时泰诺、泰诺关节炎止痛片、可他敏、派德等药开局,紧随其后2月16日,又召回约7万支存在裂缝,可能会引发感染或降低药效的抗精神病药“芮达”注射剂专用注射器。   4月14日,因药品中发现难闻异味,强生召回5.7万瓶抗癫痫药Topamax(中文商品名:妥泰) 5月11日,距妥泰召回还不到一个月,同样的原因,强生再度召回旗下抗HIV药物Prezista(中文商品名:辈力)。   6月17日,强生召回4万瓶带有异味的精神分裂症药物Risperdal(中文商品名:利培酮)。仅仅过了十天,6月28日,强生声明:因发霉气味召回近6.1万瓶“泰诺高强度止痛锭”。   2011年1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强生旗下的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立即召回中国市场上其负责销售的所有批号(用于治疗艾滋病相关卡波氏肉瘤)的“楷莱”(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停止销售“万珂”(注射用硼替佐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强生近年来发生的27次召回事件中,中国第一次没有被例外。   从年初召回的4700万件非处方药开局,到年末的12月22日,因药片不能迅速融化,强生召回旗下3种59个批次,约1200万瓶布洛芬收尾,强生以2011年的第8次召回,延续了其品牌问题的一如既往。   2012年1月10日,强生声明称,由于冲剂含量过高,强生紧急召回三个批次的欧舒适隐形眼镜。1月11日,强生视力健商贸(上海)公司发表声明称,此次召回在中国大陆市场涉及一个批次共13盒欧舒适隐形眼镜产品。这是强生召回事件中,第二次中国不例外。   2012年1月30日,美国FDA在其官网上公布:因被FDA检测出含有过量细菌,强生召回2000支旗下品牌AVEENO的婴儿舒缓乳液。2月17日,因药瓶设计缺陷,强生公司召回57.4万瓶婴儿退烧药泰诺林。6月13日,强生(中国)医疗器材公司召回强生旗下一批球囊扩张导管。一个月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微博上披露,强生召回旗下的这批球囊扩张导管,在中国有118盒,其中销售86盒,库存32盒。可能会出现缓慢收缩或无法收缩的问题。   7月5日,因手术过程中如果接触到电外科烧灼设备可能起火,强生开始召回旗下辛迪思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Hemostatic骨浆。8月3日,强生旗下爱惜康在质量检查流程中发现了可能存在的点火问题,强生召回痔环形吻合器及其配件。   10月26日,强生召回15.7万件用于痔疮手术的外科缝合设备及其配件。而就在召回前一周,美国FDA将这次召回定性为一级。FDA称,使用被召回的设备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致人死亡。这是2012年强生至少第7次发生的召回事件。   强生召回:   一次又一次的中国例外  连年不断的召回事件,不仅让强生百年营造的品牌形象在美国和欧洲遭到经常的批评和诉讼,其召回事件中的一次次中国例外,更让中国消费者感到困惑。   以2013年为例,前四个月强生产品的六次召回中,有五次中国例外。   2013年1月14日,由于单独包装的舒日、亮眸两款隐形眼镜有可能未完全密封,影响隐形眼镜的无菌性,强生召回部分型号批次的角膜接触镜。这是强生召回史上,第三次“惠及”中国。   1月30日,美国FDA公告称,在强生AVEENO品牌的婴儿舒缓乳液中,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超过许可标注。人体若过量接触这类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细菌株,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FDA要求强生下架这款婴儿舒缓乳液,强生随后宣称已经召回2200支。   2月15日,强生旗下公司因安全问题召回Adept品牌髋关节植入产品。据了解,上述被销往全球各地7500件髋关节植入产品,绝大多数已植入人体内。   2月22日,美国FDA再次发布一级召回公告,要求强生召回旗下DePuy公司生产的LPS的骨干套筒植入式矫形外科设备。   美国FDA的一级召回公告显示,DePuy公司生产的膝关节胫骨袖套主要用于膝关节重建术,植入部分较胖的病人身上后,袖套的接头处容易因体重原因而断裂,引发感染、软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早在今年1月4日,强生旗下的DePuy公司就已经向美国相关医院通知,要求停止使用上述产品。可是直到2月22日,美国FDA发布一级召回公告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强生并未向公众披露这一信息。   3月25日,强生在全球范围召回和更换由旗下LifeScan公司生产的OneTouch血糖仪。这批超过200万台的血糖仪,在患者的血糖达到每分升1024毫克这一需要立即就医的危险水平时,不但不报警,反而会自动关闭,从而延误患者救治的时间。这是继2005年4月和9月,强生两次召回该产品后的第三次召回。尽管强生血糖仪目前在中国销售的“稳豪”品牌有4款产品,但这三次召回,中国都被例外。   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4月至2013年5月3日,涉及强生旗下至少13家子公司,覆盖从儿童用的漱口水、婴幼儿舒缓液、止痛贴到成人用的碳酸钙口服液、胃药、隐形眼镜 从常用药泰诺、美林、仙特明到不常用的楷莱、妥泰、利培酮、万珂 从外科植入式矫形设备骨干套筒到心脏介入手术用的球囊扩张导管 甚至从注射器、手术缝合线到家用的血糖监测仪等等,至少27种药品发生的至少51次召回事件中,上述产品大多也在中国内地销售,但48次都未在中国组织召回或者调查。每次事发,强生中国公司总是言之凿凿地称:问题产品与中国无关。   美国FDA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产品标准最严格、管理最完善的食品和药物监管机构之一,而强生许多被FDA查出有问题的产品,在中国却没有问题。当舆论质疑强生在中国实施“双重标准”时,强生公司几乎次次都不外乎两种表示:要么所召回产品批次批号不涉及中国内地,要么在中国生产的所有产品完全符合中国标准。但由于监管体系的差异,符合标准并不意味着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问题产品”。   就像2011年1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强生中国公司,召回所有批号“楷莱”,停止销售“万珂”时,美国、英国和日本市场的“万珂”一年前已被召回。不过,强生在中国召回的前一个月,上述两款产品已经停产。   强生召回会不会还将继续,不知道下一次的召回,中国会不会还是例外?健康时报将继续关注。   本文参阅了美国财富、商业评论、美联社和美国FDA网站等,文中不一一注明,谨此致谢。姚丽萍女士对此文也有贡献。
  • 医用陶瓷材料力学测试,且看我英斯特朗
    陶瓷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它兼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同优点。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科研、医疗、工业、建筑等,具有优异性能的高级陶瓷材料更是生物医疗领域的明星材料,在这类陶瓷材料的力学测试中经常能看到英斯特朗试验机的身影。陶瓷材料在现代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补牙、牙冠、贴面、种植体和牙箍。标准ISO6872"牙科-陶瓷材料”对牙科所用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做出了规定,同时提供了测试其弯曲强度的基本方法。测试时,采用英斯特朗万能材料试验机或ElectroPuls电子动静态测试系统,借助Bluehill® 软件运行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采用微型压缩夹具,安装不同直径的砧子,装载小尺寸样品。测试既可在空气中进行,亦可浸在液体槽中来模拟人体内环境。英斯特朗弯曲夹具符合ISO6872标准试验的测试要求,夹具的特殊设计能确保跨度距离和对中的高精度,解决了这类试验中关键的对齐及平行问题。当今社会中,无数人正在遭受颈部椎间盘突出和腰间盘突出的痛苦,这是一种常见的人体老化现象。当连接脊椎的椎间盘失去灵活性和冲击吸收能力时,神经和脊髓就会受到压迫,引起手臂和颈部的慢性疼痛。过去40年,医学上往往采用颈椎融合术解除此病患,然而这种手术通常会导致颈骨不能运动,造成颈部其余椎间盘的负荷加重。针对上述情况,全新的临床试验是将人造的颈椎间盘组件,即由钛和陶瓷复合材料制成球窝结构,植入脊椎后可以代替受损的颈椎间盘,使患者的人造椎间盘的运动幅度可以和正常的颈椎间盘保持同样的水平。除了上述临床试验以外,医疗器械制造商也在研究人造颈椎间盘在遭受冲击时如何持保持持续有效,以及由钛杯边缘产生的陶瓷球开裂或剥落和固定于底座的陶瓷附件松动或损坏的情况。采用英斯特朗9350HV型落锤试验机,安装45kN (10000 磅) 载荷容量的冲击头可为试验提供足够大的载荷容量。该系统还配有气动回弹制动器,有效防止试样受到任何二次冲击。由于样品的大小、形状和样式不同,英斯特朗可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定制平面锤头和承载夹具。根据英斯特朗9350HV型落锤试验机的控制特性,选择冲击能量和落锤点,客户能够系统地增加每个试样的载荷量级。这样就能收集人造椎间盘受到不同冲击时的应变数据,然后形成产品的冲击性能记录。除上述应用场景外,英斯特朗试验机也可应用在其他高性能陶瓷材料或结构的测试中。SiC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可靠的化学稳定性、良好抗热冲击性能,在国防、核能和空间技术、汽车工业及海洋工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Instron试验机可对SiC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性能进行检测,测出其三点抗弯强度。另外,英斯特朗试验机也可以应用在双重固化树脂陶瓷粘接耐久性测试上。将样品通过502胶水固定在自制器具上,然后将器具安装在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使用缝合线(直径为0.3~0.349mm)沿着树脂柱粘接区的界面,通过抗拉实验模式对树脂柱与陶瓷的粘接界面进行剪切加载,加载速度为1.0mm/min,直至粘接界面断裂,即可测试双重固化树脂陶瓷粘接耐久性。
  • 这项揭榜挂帅申报工作已开展!鼓励检测机构参与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原函〔2022〕3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生物医用材料是生产诊断、治疗、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所需医疗器械不可或缺的新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制生产及应用进程,推进生物医用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攻关,更好支撑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任务内容和预期目标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聚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重点方向,征集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一批量大面广、技术先进、带动性强、安全可靠的标志性生物医用材料,材料性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形成稳定可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加速在相关下游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实现落地应用。(一)高分子材料用于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人工关节、椎间融合器、可吸收缝合线、球囊导管、血液透析器、体外膜肺氧合机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医用聚醚醚酮(PEEK)、医用聚乳酸衍生物(PLA/PLGA)、医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O)、超细聚乙烯纤维屏蔽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非邻苯类增塑剂、医用植入硅橡胶、聚甲醛(POM)、医用聚砜(PSU)、医用聚醚砜(PES)、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环烯烃聚合物(COP/COC)、尼龙及其弹性体、聚乙醇酸(PGA)、聚4-甲基-1-戊烯(PMP)等。(二)金属材料用于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神经刺激器、神经血管导丝、血管支架、人工关节、骨科植入器械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超薄钛及钛合金、超细钛丝、镍钛合金管材、超细镍钛丝、铂钨/铂镍/铂铱合金超细丝材、镍钴铬钼合金丝材、超细铂合金管材/环材、钴铬合金管材/棒材/丝材、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材料、医用增材制造用钽粉等。(三)无机非金属材料用于仿生复合骨支架、义齿、骨缺损填充及修复材料等医疗器械产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双相磷酸钙(BCP)陶瓷、义齿微晶玻璃、氧化锆复合氧化铝、再生修复用生物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二、推荐条件(一)揭榜申报主体须是材料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组建的上下游联合体,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共同参与,牵头单位为1家。参与联合体的单位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应用能力。(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推荐单位,优先推荐技术指标先进、技术路线成熟、推广应用方案完备、经费预算合理、揭榜团队综合能力强的项目。(三)每个单位牵头申报项目不能超过3个,已列入前期相关揭榜挂帅项目的不得重复申报。三、工作要求(一)申报主体可通过申报系统(http://biomed.caict.ac.cn/)进行申报,完成注册后填写申报所需材料。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10日。(二)推荐单位于2023年2月24日前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并确认推荐名单。(三)请推荐单位高度重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充分调动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的积极性申报揭榜挂帅项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推荐工作,并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临床资源,加大对“揭榜挂帅”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配套支持力度,优先配置入选“揭榜挂帅”的项目用地、用能、排污等指标资源,出台鼓励应用推广的配套政策。(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遴选并公布入围揭榜单位名单,建立“赛马机制”,每个揭榜产品择优选择揭榜团队(原则上不超过3家)进行攻关,拟将揭榜挂帅攻关方向纳入现有政策支持渠道,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并优先提供审评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五)入围揭榜挂帅单位完成攻关任务后(原则上名单公布之日起3年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择优确定揭榜优胜单位(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2家)。鼓励完成揭榜任务的相关材料以医疗器械主文档形式进行登记,并通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政策加大应用推广支持力度。(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为揭榜挂帅工作提供过程管理、平台建设、评估组织、协调服务等支撑工作。联系人及电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王成龙010-68205568 刘伯民010-68205564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符一男010-68205638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 胡雪燕010-88330635工作咨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李 曼010-62302915 王子函010-62305979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孙小闻010-8645272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苏文娜010-58691200-8012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2022年12月7日
  • 工信部、药监局联合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原函〔2022〕3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生物医用材料是生产诊断、治疗、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所需医疗器械不可或缺的新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制生产及应用进程,推进生物医用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攻关,更好支撑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任务内容和预期目标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聚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重点方向,征集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一批量大面广、技术先进、带动性强、安全可靠的标志性生物医用材料,材料性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形成稳定可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加速在相关下游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实现落地应用。(一)高分子材料用于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人工关节、椎间融合器、可吸收缝合线、球囊导管、血液透析器、体外膜肺氧合机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医用聚醚醚酮(PEEK)、医用聚乳酸衍生物(PLA/PLGA)、医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O)、超细聚乙烯纤维屏蔽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非邻苯类增塑剂、医用植入硅橡胶、聚甲醛(POM)、医用聚砜(PSU)、医用聚醚砜(PES)、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环烯烃聚合物(COP/COC)、尼龙及其弹性体、聚乙醇酸(PGA)、聚4-甲基-1-戊烯(PMP)等。(二)金属材料用于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神经刺激器、神经血管导丝、血管支架、人工关节、骨科植入器械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超薄钛及钛合金、超细钛丝、镍钛合金管材、超细镍钛丝、铂钨/铂镍/铂铱合金超细丝材、镍钴铬钼合金丝材、超细铂合金管材/环材、钴铬合金管材/棒材/丝材、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材料、医用增材制造用钽粉等。(三)无机非金属材料用于仿生复合骨支架、义齿、骨缺损填充及修复材料等医疗器械产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双相磷酸钙(BCP)陶瓷、义齿微晶玻璃、氧化锆复合氧化铝、再生修复用生物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二、推荐条件(一)揭榜申报主体须是材料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组建的上下游联合体,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共同参与,牵头单位为1家。参与联合体的单位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应用能力。(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推荐单位,优先推荐技术指标先进、技术路线成熟、推广应用方案完备、经费预算合理、揭榜团队综合能力强的项目。(三)每个单位牵头申报项目不能超过3个,已列入前期相关揭榜挂帅项目的不得重复申报。三、工作要求(一)申报主体可通过申报系统(http://biomed.caict.ac.cn/)进行申报,完成注册后填写申报所需材料。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10日。(二)推荐单位于2023年2月24日前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并确认推荐名单。(三)请推荐单位高度重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充分调动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的积极性申报揭榜挂帅项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推荐工作,并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临床资源,加大对“揭榜挂帅”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配套支持力度,优先配置入选“揭榜挂帅”的项目用地、用能、排污等指标资源,出台鼓励应用推广的配套政策。(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遴选并公布入围揭榜单位名单,建立“赛马机制”,每个揭榜产品择优选择揭榜团队(原则上不超过3家)进行攻关,拟将揭榜挂帅攻关方向纳入现有政策支持渠道,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并优先提供审评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五)入围揭榜挂帅单位完成攻关任务后(原则上名单公布之日起3年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择优确定揭榜优胜单位(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2家)。鼓励完成揭榜任务的相关材料以医疗器械主文档形式进行登记,并通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政策加大应用推广支持力度。(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为揭榜挂帅工作提供过程管理、平台建设、评估组织、协调服务等支撑工作。联系人及电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王成龙010-68205568 刘伯民010-68205564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符一男010-68205638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  胡雪燕010-88330635工作咨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李 曼010-62302915 王子函010-62305979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孙小闻010-8645272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苏文娜010-68205638附件:1.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单位推荐表.doc2.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单位申报材料.doc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2022年12月7日
  • 警惕腌制蔬菜!浙江大学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会导致出血性中风和食管癌
    近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作为通讯作者在BMC Medicine 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利用CKB项目的数据评估了腌制蔬菜的消费与全因和特定病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与出血性中风和食管癌的更高死亡风险相关。 1.研究背景 此前,一项纳入8959例参与者的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显示,偶尔或每天摄入盐腌制蔬菜与高龄老年人(≥80岁)全因死亡率高10%呈正相关。此外,几项针对癌症发病率的研究表明,食用腌制蔬菜与结直肠癌、肺癌和肾癌呈正相关。早期证据表明,食用盐腌制蔬菜与脑肿瘤死亡率呈正相关。然而,尚未有研究评估腌制蔬菜消费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关联。 2.研究过程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是 2002 年由卫生部批准立项,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大型慢性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研究利用CKB项目的数据评估了腌制蔬菜的消费与全因和特定病因死亡率的关系。在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期间,每个地区100-150个行政单位的所有30-79岁的居民都被邀请参加研究,最终在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招募了512,900人。每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都填写了一份由访谈者管理的笔记本电脑便携式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饮食和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酒、吸烟和体育活动、家庭室内空气污染、病史和当前用药、睡眠和精神状态(使用综合国际诊断访谈短表)、生育史(针对女性)和体检情况。最终,排除一些因素后,研究团队对中国440,415名无主要慢性疾病的30~79岁的参与者平均随访10年,共发生28,625例死亡。 3.研究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食用腌制蔬菜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相关,但与总癌症死亡率和总死亡率不相关,具体而言,食用腌制蔬菜与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较高相关,与非消费者相比,每周食用腌制蔬菜1-3天人群的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高32%,经常消费者(≥4天/周)风险高15%,此外,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与消化道癌症死亡率和食管癌死亡率的风险分别增加13%和45%有关。 总之,结果表明,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与出血性中风和食管癌的更高死亡风险相关。机制上,腌菜中钠含量过高可能是死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腌菜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被认为是促进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是的,进食用醋浸泡然后在容器中发酵至少2周的腌制蔬菜,与食道癌风险无关。这其中的相关性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腌制方法和使用了盐以外的调味品。 参考资料: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3-02829-3#Sec2
  • 2022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揭榜挂帅) 拟支持项目公示
    为更好地推进“揭榜挂帅”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需求张榜、在线揭榜”技术转移服务模式,鼓励企业通过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布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等单位科研团队以需求为导向应征揭榜开展研发创新,根据《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揭榜挂帅)的通知》,经组织申报、受理审查等程序,现将2022年省产学研合作(揭榜挂帅)拟支持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2022年12月7日至12月13日。公示期间如对项目有异议,请向我厅书面反映,凡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具实名并附联系方式。业务咨询电话:025-89665807监督投诉电话:025-57723606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12月7日2022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揭榜挂帅)拟支持项目清单序号所属地项目名称技术输出方名称技术输出方负责人技术吸纳方名称技术吸纳方负责人1南京市无人系统集群鲁棒最优智能协同控制平台研究南京邮电大学熊师洵南京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徐彬兰2南京市一种改进型绿色节能杆件式三角圆锥空间网架屋盖结构金陵科技学院贾慧娟江苏诚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狄志强3南京市物联网数据接入平台开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阴法明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龚明玉4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高精度测量选垫设备研发南京工程学院胥保春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刘树林5南京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吴昊江苏南大苏富特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陈万江6南京市微波水热合成仪应急电源系统徐州工程学院王辉南京先欧仪器制造有限公司高文华7南京市一种表面聚合物刷修饰水凝胶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金陵科技学院王昭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何秀冲8南京市多源协同地理智能感知与监测技术开发南京邮电大学周鑫鑫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戚知晨9南京市基于数字孪生的门机控制技术研究及实现南京工程学院汤玉东江苏苏港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田昭10南京市一种利用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湿度设备技术转让南京晓庄学院曹建军南京欧达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韦达11南京市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聂睿瑞南京乐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韩海勇12南京市一种改进的紧凑型余热-微波高温水热不间断运行装置及方法南京工程学院邱琪丽南京贺普科技有限公司鲁颖13南京市以氨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测试技术开发南京工程学院时焕岗南京贺普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王预14南京市数智赋能的新媒体网络技术服务南京工程学院吴林娟南京暴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张真15南京市一种BSRM模糊变参数转子振动主动控制方法淮阴师范学院陈凌南京贺普科技有限公司戴洪飞16南京市面向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多元化智能教学CRM系统的开发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郝文星南京善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张蒙17南京市低温等离子体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研发南京林业大学郭贺南京鸿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阳君18南京市面向疫情防控的校园访客系统金陵科技学院谷瑞军南京太迪软件有限公司刘海涛19南京市一种桃叶卫矛快速转基因的方法金陵科技学院马艳金树林生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刘乃晖20南京市一种抑制燃油结焦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研究开发金陵科技学院李超越南京夔龙科技有限公司王立群21南京市一种基于硅基氮化镓和二硫化钨单层膜的二维激子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南京工程学院蔡玮江苏考阅科技有限公司傅妍莉22南京市九轴联动运动平台数字孪生系统研发南京工程学院刘汉忠南京默凯尼克机电有限公司陶玉玲23南京市设备智能管理服务物联网平台系统设计南京工程学院马湘蓉江苏信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邵唐霞24南京市一种基于最佳缝合线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南京工程学院张嘉超南京乾联科技有限公司王帅25南京市市政管道污泥与园林有机废物联合好氧堆肥技术研发南京工程学院曾凡江苏筑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郑涛26南京市光伏接线盒组件焊接检测技术研发南京工程学院章小兵南京瑞越科技有限公司王金良27南京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分拣设备与技术的研发南京工程学院高文通南京佳荣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张云云28南京市新型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深度处理难降解化工废水的研究与应用南京工程学院曹世海南京中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李登奎29南京市柔性上料系统控制技术研究及实现南京工程学院贾通南京诺英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李石林30南京市设计一种低功耗的OAM模产生及模分复用器南京晓庄学院白秀丽南京宁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芦喜明31南京市基于大数据态势感知系统核心引擎开发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戴立坤南京米好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刘影32南京市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阜阳)项目BIM技术应用开发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魏静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张盖33南京市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小麦叶片糖氮比快速检测方法南京农业大学朱艳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汤亮34南京市预粘型防水膜贴胶分切一体机等2个发明专利实施许可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匡宁南京河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严宏方35南京市工业互联网主动标签节点研制南京邮电大学郝学元复芯(南京)集成电路研究院有限公司徐晓凤36南京市安全型工业网关研究开发金陵科技学院刘威南京迪赛佳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滕支佳37南京市面向低碳与防疫的近零能耗公共建筑智能设计研究东南大学曹世杰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陈刚38南京市通用型直线伺服驱动方案开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旭珍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郭顺39南京市溶剂萃取法磷酸二氢钾制备成套技术四川大学金央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祁建伟40南京市不同工况反应精馏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酸丙酯成套工艺技术开发南京工业大学汤吉海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黄益平41南京市智能家居管家服务系统软件的开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刘冰南京昌兴阳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李超宁42南京市智能网联公寓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周亚凤南京昌城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刘亮43南京市基于多模数传的幼儿健康监护系统开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凡南京云开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黄山44南京市基于光谱技术水果品质检测系统的开发南京晓庄学院李洪敬江苏云扬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王延千45南京市数字化发电厂智能运维及辅助决策功能模块设计开发服务南京工程学院关鸿耀南京佰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殷召生46南京市面向智慧型压铸周边自动化的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南京工程学院高成冲南京俊东机器人有限公司沈文军47南京市一种基于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郭兆松南京车影科技有限公司陈伟斌48无锡市土建项目混凝土防裂防冻性能及施工管理研究徐州工程学院黄鹏程无锡日晟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周志深49无锡市无尿素印花高固色率环保型活性液体染料南京晓庄学院杨晶晶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刘儒初50无锡市薄膜自动烫装拉链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王景良无锡鼎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傅启桃51无锡市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用双模式逆变器苏州市职业大学汪义旺无锡马丁格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陈晓高52无锡市生物絮团技术及复合型微生物制剂模式下的健康生态养殖体系开发及应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卓微伟无锡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敏53无锡市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铁碳复合材料开发盐城师范学院王远江阴六环合金线有限公司胡甲冒54徐州市地下基岩流体裂缝和岩溶不良地质体的精细探测技术研发徐州工程学院曹海涛江苏润仁建设有限公司李任重55徐州市装配式低能耗应急储备房屋保温材料研发徐州工程学院任亚群徐州坤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周辉56徐州市液态二氧化碳-酶多级联合复合食品调味剂关键技术研发徐州工程学院戚云晖徐州领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徐威57徐州市有氧运动联合ACE抑制肽对自发性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ACE抑制肽的开发徐州工程学院付常喜徐州体仕能休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陈维维58徐州市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的智慧旅游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徐州工程学院王中华江苏重华旅游规划有限公司丛伟59徐州市绿色节能墙体材料的评价体系研究徐州工程学院金煜皓徐州市爱立特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林涛60徐州市高掺量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墙板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徐州工程学院张志军徐州市爱立特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刘丽丽61徐州市永磁同步电机磁链可视观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开发淮阴师范学院吕康飞徐州德音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李昊62徐州市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动态损伤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徐州工程学院郭金帅江苏新月矿山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刘伟63徐州市木质纤维素转化生物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徐州工程学院于洋徐州米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淑萍64徐州市北方除冰盐环境下桥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开发徐州工程学院赵婕鸿方建设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张更更65徐州市茯苓多糖的抗肠炎活性成份分离及机制分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徐州工程学院王哲徐州苗佳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苗佳新66徐州市蛹虫草保健食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徐州工程学院陈尚龙徐州瑞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宋晴晴67徐州市复合银杏肽固体饮料关键技术研发徐州工程学院郑义江苏好的食品有限公司闵庆友68徐州市牛蒡子苷元纳米乳递送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分析徐州工程学院巫永华徐州博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吉伟69徐州市一款蒜香裹衣花生的开发徐州工程学院刘君江苏坚强的松鼠食品有限公司于亮70徐州市基于纳米硅溶胶的双高注浆材料研发与应用徐州工程学院潘东江江苏锋致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谢正正71徐州市枇杷抗菌保鲜包装材料的研发徐州工程学院张翠江苏莫小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刘再金72徐州市全谷物营养食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徐州工程学院刘恩歧江苏五信堂食品有限公司陈海胜
  • 两部委发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产业用纺织品用于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工业高端化的重要方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到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两部委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产业用纺织品用于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工业高端化的重要方向。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为重点,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产业用纺织品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产业基础、共性技术、高端替代应用创新,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推动业态变革、价值创造和结构升级。坚持需求导向。以适应医疗健康、安全防护、海洋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需求为重点,加强产品开发设计,增强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化服务水平,拓展多元化市场。坚持结构优化。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行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力度,培育优质品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坚持合作共赢。鼓励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基础材料及终端应用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完善覆盖生产与应用的标准检测评价体系,建立诚信共赢产业链供应链。(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到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开展非织造布纺丝、成网、成型基础研究,提升特种纤维成网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纺丝成网技术稳定性,推动纳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技术产业化。加强多轴向经编、大尺寸成型、三维编织、2.5维织造等工艺技术研究,破解立体成型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难题,开发纺织柔性材料功能化、绿色化整理技术和复合技术。开展强链补链联合攻关。梳理重点产品产业链图谱,支持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开展非织造布专用聚丙烯切片、可生物降解材料、专用纤维、专用助剂以及织造成型装备开发,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质量效率。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加大在应急救援、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开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市场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协作,建设行业重点技术研发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化。加强技术迭代升级。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拓产品在医疗健康、海洋工程、高效过滤、安全防护等领域的高端化应用。充分应用质量、能耗、安全生产、环保等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创新能力突出、具有生态主导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大中小企业多维度协作,形成良好产业生态。推进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要素资源引进力度和更新速度,完善产业链条,升级制造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推进非织造布、防护用纺织品、高温过滤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建设,提高集群产业链配套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三)促进两化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先进数字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先进制造及管理软件等推广应用。在非织造布、医疗健康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柔性复合材料及线带绳缆等领域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加大智能纺织品开发推广。开发能量采集与储存、数据传输技术,提升柔性传感材料可靠性。开发推广体育运动、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用智能可穿戴产品。拓展智能纺织品在土工、建筑、过滤等领域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共享设计、协同制造、质量追溯、供需对接为目标,在个体防护、工业过滤等领域,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发行业专用工业APP,提高产业链协同制造能力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四)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节能减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制定节能减碳行动方案。制定纺粘、水刺、针刺等非织造布领域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降低行业能耗水平。支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系统,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创建绿色工厂。发展环境友好产品。提高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木浆、聚乳酸、低(无)VOCs含量胶粘剂的应用比例,推广可降解一次性卫生用品和可重复使用产品。开展可生物降解非织造布及制品认证工作,加强环境友好产品推广。加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提高循环再利用纤维在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包装、农业等领域应用比例。推广滤袋、绳网等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回收利用量。(五)坚持标准引领,完善质量保障能力。加强标准体系协同建设。推进上下游企业标准协同研究发布,推进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土工、过滤、海洋等应用领域重点产品标准与应用规范的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国际标准转化力度,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开展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绳索、个体防护等领域开展国际对标工作,逐步缩小国内外产品质量差距。鼓励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推动高端品质认证和质量评价工作,培育优质品牌。三、重点领域提升行动(一)高品质非织造布。纺粘和熔喷非织造布。开发超低克重、高均匀、双组分、细旦纺粘非织造布。开发口罩用高性能熔喷非织造布,开发熔喷与其他工艺复合产品,拓展熔喷非织造布在保暖材料、擦拭制品中的应用。推广聚酯熔体直纺纺粘非织造布技术。闪蒸法非织造布。加强对闪蒸纺丝成布工艺技术攻关,实现年产3000吨级闪蒸非织造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动在医疗包装、防护用品、印刷品等产品中的应用。静电纺非织造布。优化静电纺丝设备及工艺,开发高固含量(≥30%)纺丝溶液,实现静电纺丝非织造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动在个体防护用品、保暖隔热材料、防水透湿材料、电池隔膜等产品中的应用。环境友好非织造布。发展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和可冲散非织造布,实现熔喷木浆非织造布、木浆水刺非织造布技术装备产业化。研发推广聚乳酸、生物聚酯纺熔非织造布、纯水减量海岛纤维非织造布。(二)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个体防护装备。推动防护用品产业基地发展,开发生产可防核生化、热、机械力、静电、电弧、粉尘的防护用品。完善个体防护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能力,培育具有多品类、适应多场景、满足国内外需求的个体防护装备综合性企业。生物医用防护装备。研发轻质柔软正压防护服面料,提高材料机械性能、气密性和耐化学性。研发舒适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开发不同功能和防护等级的口罩。应急救援用纺织品。加快应急救援帐篷、耐高压输送管、高性能救援绳索及安全带、高空救援成套系统及柔性逃生通道、航空救援装具等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完善使用操作规范,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三)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研发纤维预制体数字化编织技术及复合技术。开发高强高模高韧复合材料、航空级玻璃纤维织物及其复合材料,新型防热、隔热、透波材料,空间碎片防护材料及芳纶蜂窝材料,提高配套航空航天工程能力。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开发电磁屏蔽和吸收、飞艇蒙皮、飞船充气返回舱、缓冲气囊用柔性纺织复合材料。研发具有多波段兼容、自适应环境、动态变形等性能的伪装材料。(四)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海洋工程用纺织品。开发高性能海工缆、信号缆、系泊缆、锚固缆等产品,提升产品的高长度、高强度、抗蠕变、耐盐雾、耐老化等性能。推动海洋工程用纺织品模拟测试及实际工况测试,加快在油气开采、海上救援、深海探测、深海养殖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海洋渔业用纺织品。加快高强度、高耐腐蚀、低海洋生物附着捕捞网、养殖网箱等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远洋渔网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海洋生态。(五)医疗健康用纺织品。医疗用纺织品。推动疝气补片、可吸收缝合线、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的临床试验和示范应用,加快止血、抗菌等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研发应用,加强可降解材料、一体编织覆膜支架等产品研发攻关。健康卫生用纺织品。加快成人失禁、防褥疮、康复用纺织品的应用推广,提升产品易护理、易清洁、抗菌抑菌等性能,加快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健康监测纺织品研发应用。(六)交通运输用纺织品。高品质内饰材料。开发隔音、吸音性能好的多层纺织材料。发展无废料生产、一体化成型工艺,减少化学粘合剂使用。加强再生材料在车用内饰件中的高值化应用。轻量化材料。突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加快麻、竹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支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中的推广应用。(七)土工建筑用纺织品。土工用纺织品。开发碳纤维增强土工格栅、碳玻复合土工格栅、阻燃抗静电双向拉伸土工格栅、高强超滤土工管袋等产品,发展高强粗旦聚丙烯纺粘土工布,扩大土工用纺织品在基础设施、矿山安全、环境工程、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建筑用纺织品。研发推广碳纤维建筑补强材料。发展聚酯纺粘、粗旦双组分非织造布以及玻璃纤维加筋胎基布,提升建筑防水材料性能。开发大型场馆建设用大幅宽ETFE涂层膜材料。推广阻燃、吸音、保温、装饰非织造墙面材料。(八)过滤用纺织品。液体过滤用纺织品。加快精细过滤、超滤微滤等高性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品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反渗透膜、纳滤膜、正渗透膜材料,推动产品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空气过滤用纺织品。开展超净过滤等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攻关,加快多功能一体化过滤材料、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等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废旧过滤材料及产品回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四、政策措施(一)加大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围绕医疗健康、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小巨人”企业。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示范基地。加强招投标监管,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规范行业有序竞争。(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培养学术、技术和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认证,培养具有优秀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骨干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企业家研修培训,培育现代化管理人才。(四)深化跨行业交流合作。加强与医疗卫生、土工建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重点应用领域的交流,开展技术创新、标准研制、示范应用等合作。推广土工、建筑和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在重点工程和特殊行业的应用。支持农业用、环保用绿色可降解产业用纺织品推广应用。(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服务技术创新、推动跨界合作、引导资金投向,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平台建设、品牌培育、技术交流、产需对接、信息发布、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指导行业协会通过各类活动推动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4月12日
  • 谱尼测试山东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正式启用 医疗器械检测领域技术综合实力再提升
    8月5日,从谱尼测试(300887)(300887.SZ)官微获悉,继谱尼集团北京、上海、武汉等实验室医疗器械检测领域业务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瞩目成绩之际,谱尼山东分公司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近期于青岛正式成立并启用。  这一新成立的实验室标志着谱尼集团在医疗器械检测领域的技术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将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  作为谱尼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以医疗器械检测为单一技术领域进行钻研的实验室,实验室业务范围覆盖了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等验证型检测项目,同时涵盖了输注护理类、医疗器械包装类、呼吸导管类、义齿口腔类、超声耦合类、医用缝合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等无源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业务。  谱尼集团创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与持续提升,现已成为中国检测行业持续领跑者,业务涵盖生命科学与健康环保、汽车及其他消费品、安全保障、电子电气等众多领域,构建了综合性一站式检验服务体系。其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全资子公司和服务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谱尼集团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近年来,集团多次通过国家级和省级CMA、CNAS、CATL扩项评审,并成功入选《深圳医疗器械优质供应商推荐目录》1.0。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谱尼集团在医疗器械检测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其在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影响力。  未来,谱尼集团将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成熟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应用好储备的相关行业数据,以此服务好产业链,特别是检验检测可服务的相关产业,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同时,服务好行业内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助力提高集团的技术水平,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 2022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公布:这些青年为减碳做了实事!
    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者正式发布!其中,仪器信息网关注到,入选者中有如下几位,切实用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助力响应了碳中和号召,为减碳做出了贡献——新加坡国力大学助理教授林彦玮:揭示了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构建碳基材料的催化机理。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林彦玮开发了一套新的技术,可以根据其来源标记反应混合物中的原子,从而重新认识催化的过程。这一研究突破使得一种催化剂只生产一种产品成为了可能,从而不再需要在下游消耗大量的能量进行产品分离,可以制定出控制二氧化碳转化反应途径的新策略,并有望最终发展出具有前所未有高性能的催化剂系统。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孟靖:研发了碳中和技术成本的量化模型,为政策设计提供科学支撑。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孟靖一直关注消除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数据差距,以及精确量化碳中和政策和未来减排路径的成本。孟靖开发了一个有效的模型来分析碳中和路径的经济可行性和成本。通过系统性地评估碳中和转型所需的关键低碳技术成本,她发现,光伏和风能的装机成本已经和传统能源持平,且可能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为更好地设计碳中和政策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和坚实的科学依据。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王莹:她发现了可以减缓化学反应的“负”纳米催化剂。王莹开发了一种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地对纳米材料的反应过程进行了量化,成功揭示了二氧化碳转化复杂的电动力学过程,并证实了“负”纳米催化剂的存在:除了加速反应过程,催化剂也可以让反应减缓。这一发现让她设计出了一系列可以对二氧化碳进行转化的催化剂,生产出了乙烯(常用于聚合物、塑料和各种化工技术)等一系列产品。日月交替,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岁月已带我们来到 2022 年。这依旧是“创新驱动”与“科技爆炸”相互交织、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时代。无论是科学理论的发展、工业技术的开发,抑或商业应用的落地,甚至是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打破传统、突破极限的创新能力。而在这关乎人类命运的科技创新之旅中,有一批凝聚了智慧、勇气与力量的科技青年,在时代的沧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不断开辟激动人心的创新之路。他们中,有洞悉科技未来的远见者(Visionaries);有拓展认知边界的先锋者(Pioneers);有灵感源源不断的发明家(Inventors);有推动技术落地的创业家(Entrepreneurs);还有科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从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的青年人群体中,寻找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领军人物,这就是“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 TR35;中文简称“创新 35 人”)。成功入选的青年们,或在能源材料领域开疆拓土,或在电子信息领域革故鼎新,或在生物医疗领域改天换地,或在人工智能领域独树一帜......他们用创新之力,不断推动着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2014 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首次在亚太地区进行独立评选。聚焦这个全球最具发展潜力、最多元化的地区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为亚太科技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国际化平台。今天,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携手杭州未来科技城共同举办的 2022 世界科技青年论坛上,新一届“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重磅揭晓!杭州,这座号称“东南名郡”的城市,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充满了画意诗情,也孕育着科技创新。古往今来,这里是唐朝白居易、北宋苏轼等文化名人千古传诵的“人间天堂”,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故乡。杭州未来科技城,近年来汇聚了全球青年科技精英,吸引着世界领先科技企业,众多的科技创新产业在杭州生根、开花、结果。如今,杭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丰饶的科技沃土,将再一次与世界科技青年的盛会交相辉映。亚太区“创新 35 人”的揭晓,将为杭州未来科技城进一步构筑世界创新高地谱写新篇章。回顾历年亚太“创新 35 人”的评选,有许多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出现。今年,在全球顶级学者与科技领袖们的见证下,我们看到了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优秀青年们的突破性科技成果。这些年轻人或是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骨干,或是来自各地高校的科研新锐,背景多样,学科各异,涵盖了生命科学、能源环境、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甚至是量子物理等诸多领域,为基础科学与新兴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亚太地区的科技繁荣贡献力量。这些 35 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引领者,不仅是时代的旗帜与后浪,更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榜样。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中不断探索与发现,用科技创新来改变世界、造福人类,让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2022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名单及理由如下(*以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他设计并构建了新型增性纺织制造方法,在增材制造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在复杂三维几何图形中控制对准的微/纳米纤维的高通量,常会宾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型增性纺织制造方法,可制作具有可控排列和方向的大规模三维纤维支架。该方法现已被用于制造人类螺旋心室的第一个生物杂交模型以及直接包裹食物的抗菌食品包装。该项技术提供了与当前工业工艺相当的生产速率,同时支持微/纳米级特征尺寸和受控制的三维对齐,是工业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常会宾首次演示了心脏如何分配应变和实现较大的射血分数,并通过开发螺旋排列的心室平台,在心脏生理学方面取得了诸多发现和成就。此外,首次在体外系统中演示了心室扭转,为提高生物医学分析的预测能力提供了一个临床相关指标。同时,他还首次证明抗菌纤维可以直接沉积在牛油果上,以通过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来延长其保质期。这为生产可扩展、低成本和环保的食品包装系统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他构筑了拥有超高表面积的多孔材料来进行氢气和甲烷的储存。一克水滴的表面积约为千分之几平方米。活性炭,由于其极度多孔的特性而常用作吸附剂,每克的表面积可达 3000 平方米。然而,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陈志杰通过从分子层面构建多孔结构,合成了一种每克表面积超过 7000 平方米的材料。他将这种神奇的材料用于储存氢气,这是目前吸附储气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通过在原子、分子和框架层面上对物质进行调控,陈志杰设计并构筑出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稳定性高、功能可控的晶态多孔框架材料。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材料已被成功用于高性能氢气和甲烷储存、高效水吸附、以及神经毒素等剧毒物质的快速降解,这都是以前通过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功能。陈志杰开发的精确材料构造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模拟和框架化学,为新的功能性多孔材料铺平了道路,有望助力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他打破了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纪录。如今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大约有 95% 是由硅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来源丰富,稳定可靠,让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到了与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同等的水平。然而,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仍然较高,且只能捕获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中有限的一部分。钙钛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望实现太阳能发电的超高效率和低成本。然而,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还有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侯毅找到了其中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钙钛矿/有机叠层电池中,存在着一系列可以导致效率下降的损耗。侯毅带领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颖且实用的方法,同时降低了电池中的不同损耗,让一块层叠太阳能电池兼具了高效率、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优点。其所实现的发电效率(23.60%)打破了之前的纪录,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扫清了重要的障碍,并且证明这种电池的性能可以追上、甚至超越其他类型的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通过开发无需人类监督,即可在未知环境下安全而高效完成任务的模型,她让人工智能更值得信赖。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数据无处不在,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会发现自己难以应付海量的数据流和瞬息万变的动态。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更高效地处理这些信息,但我们仍难以信任它做出自主决策。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黄芙蓉致力于开发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模型,以服务于各种日常情况下的安全高效决策,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她开发的模型可以从大数据中学习规律和知识,以便在变化的环境中根据未知的新数据进行自主决策,比如顶着恶劣天气在从未见过的道路上实现自动驾驶。作为基础研究的一部分,黄芙蓉对非凸优化做出了突出贡献——非凸优化是深度学习使用的核心工具。她和同事首次证明了“对于非凸优化,一阶梯度信息会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解”。这项开创性工作为深度学习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引发了后续工作的热潮。此外,她在迁移学习方面的工作完善了动态变化环境中的自主决策系统,并且从理论上保证了有效性和高效性。她的工作首次提出了在截然不同的观察空间中完成知识迁移的方法,例如在 GPS 巡逻机器人与摄像头巡逻机器人之间完成知识迁移,为高效规划和长期自主决策提供了一种高度实用的方法。与其设计一种临时机制来解决现有架构出现安全和隐私问题的风险,黄芙蓉接下来希望推进光谱方法(Spectral Method)来设计全新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甚至在训练开始之前就保证模型的可解释性、公平性、隐私性和鲁棒性。她通过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揭示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的核心分子机理,为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的优化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新途径。CRISPR-Cas 系统在遗传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潜力。CRISPR 基因座和 Cas 蛋白在原核生物中提供针对入侵的噬菌体和质粒的适应性免疫,作为回应,噬菌体也进化出抗 CRISPR 蛋白来抵消和克服这种免疫途径。在过去五年间,贾宁专注于研究 CRISPR-Cas 系统对原核生物中侵入性噬菌体和质粒的免疫机制。她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方法,揭示了古细菌的 III 型 CRISPR-Csm 系统通过降解噬菌体的 DNA/RNA 核酸片段来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分子机制以及噬菌体通过抗 CRISPR 蛋白来抑制细菌 VI 型 CRISPR-Cas13 系统来帮助噬菌体逃逸的分子机制。此外,阐述了细菌利用核酸酶缺陷的 CRISPR-Cascade 转座系统来实现 DNA 靶向识别的分子机制。对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为相应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和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贾宁继续聚焦于新型 CRISPR-Cas 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便更好地助力开发相应的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以将其应用于临床疾病检测与治疗。她最近的一项研究则阐明了 III-E 型 CRISPR-Caspase 系统的抵御噬菌体入侵的分子机制,为 RNA 激活的蛋白酶工具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深入地掌握了 CRISPR-Cas 系统中各种蛋白的功能,将有助于开发和拓展用于精确基因组操作的 CRISPR-Cas 工具箱,以及深度挖掘 CRISPR-Cas 作为基因编辑工具的更多潜力。目前,她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而展开,研究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为抗性菌感染的治疗、抗病毒药物及新型生物技术工具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她专注于开发用于研究和诊断的基因筛选技术,并用这些方法来发现不同领域生物学的新机制。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张锋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莊詠茵的研究方向集中于使用 CRISPR 等方法开发基因筛选。她开发了首个针对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s)的 CRISPR 激活筛选,并确定了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赋予耐药性的 lncRNA。由于大多数 lncRNA 都未被确定特征,因此这种 lncRNA 筛选方法提供了一个 CRISPR 工具包,能够系统地发现在细胞发育和疾病中具有关键功能的 lncRNA。她通过 CRISPR 激活筛选来深入探索控制肿瘤免疫逃避的细胞过程,相关机制的研究阐释了糖基化在肿瘤和 T 细胞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并确定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她建立了一个全面的转录因子(TF)条形码开放阅读框,还开发了一个筛选 TF 的平台。她过度表达了人类干细胞中的所有 TF 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细胞状态,展示了许多 TF 都可以将干细胞重新编程为其他细胞类型。新冠疫情暴发之初,莊詠茵博士开发了第一个简化的、基于 CRISPR 的 COVID-19 检测诊断工具 STOPCovid。与传统 PCR 检测相比,STOPCovid 具有 93.1% 的灵敏度和 98.5% 的特异性,使用便携式设备也可以在 18 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是一种更紧凑、更人性化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莊詠茵的研究跨越多个领域,这些研究成果都可以转化为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造福人类健康。她发明了一种无线传感(WiSe)医疗植入物和导电缝合线,以实时监测患者体内的术后并发症。Viveka Kalidasan 在新加坡领导着创新实验室 Let-Lab,致力于支持并加速有目标驱动的初创公司的增长,以解决工业 4.0 领域和半导体行业未被满足的需求。此前,Viveka Kalidasan 曾在新加坡科学技术与研究局的转化生物光子学实验室(TBL)领导光学和材料技术的商业化。在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整个医疗技术创业生态系统的广泛支持下,她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将无线传感(WiSe)医疗植入物进行商业化。作为临床相关转化研究的坚定信徒,她希望看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力量。她也是可持续半导体工业 4.0 创新的坚定支持者。Viveka Kalidasan 目前担任 The Edify Project(Edify)的首席执行官。Edify 是一个一站式创新导师制平台,旨在为全球人才提供可持续的指导。她还是各种初创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加速器和孵化器的顾问,曾入选 2021 新加坡科技界 100 名杰出女性榜单。他将统计严谨性与跨学科合作相结合,兼顾理论和实践,让机器学习系统更加可靠。为了在现实世界嘈杂和不断变化的数据分布下构建稳健的机器学习系统,Pang Wei Koh 一直在努力融合严格的统计原理与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以理论突破支撑应用落地。Pang Wei 目前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即将加入华盛顿大学任助理教授。现实世界的原始数据通常需要清洗才能使用,不过 Pang Wei 发明了直接从嘈杂的原始数据中估算人群活动网络的新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 COVID-19 的流行病学模型。这项工作首次证明了社交距离对抑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性,首次计算了不同活动场所的风险评分。它帮助了全球政策制定者估算不同封锁政策的成本和收益。Pang Wei 还开发了一种可以量化每个训练示例对模型预测的影响的方法,从而能够将错误追溯到训练数据上。这项工作获得了 ICML 2017 最佳论文奖。通过将统计严谨性与跨学科合作相结合,Pang Wei 接下来希望继续发现更多影响机器学习系统的关键要素(通用的和特定的),从而构建更可靠的机器学习系统。他实现了多功能集成光电探测、热辐射的光子学和热力学基础特性调控、辐射制冷及其能量转换等多项重要基础突破。李炜的研究领域主要围绕着光子学和热科学的交叉创新,以实现低能耗的新型集成光电器件和高效的能源节约与利用。他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只有百纳米厚度、镜面对称性破缺的“超表面结构”,据此,研制出世界首个集成圆偏振光探测器,并进一步突破了基于热电子的集成光电探测器的效率瓶颈。通过操纵光和热在微纳尺度的相互作用,他在热辐射调控和辐射制冷节能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他通过多层纳米光学结构调控热辐射和可见光同色异谱特性,实现了相同颜色外观下,温差达到 47°C 的辐射制冷和制热薄膜。他和合作者攻克了日间辐射制冷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并开发了基于日间辐射制冷的人体可穿戴热管理衣物。同时,他与合作者利用辐射制冷的热力学特性,实现了可以直接利用外太空低温的夜间发电系统。并进一步提出了太空冷源和太阳能结合利用的热力学系统,使得突破经典太阳能利用理论极限成为可能。李炜带领其国际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建立“光子能源的调控、开采和应用”的完整研究框架,来解决能源和信息领域的关键问题。研发大规模光子神经网络架构和光电融合智能计算处理器,他让光子计算的应用不再遥远。光子计算以其高速、高吞吐、低功耗等优势成为先进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智能光子计算系统面临集成度低、误差校正困难等技术挑战,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清华大学助理教授林星致力于研究基于衍射光子计算的大规模光子神经网络架构和光电融合智能计算处理器,构建更先进的光子神经网络芯片与应用平台,推动光子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的发展。林星提出了空域和频域的全光学衍射深度神经网络(D2NN)理论和方法,构建衍射光学神经元以及多层神经元间的大规模加权互联,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光子神经网络基本计算单元占空面积大所造成的集成度低、网络参数规模受限的问题。此外,林星还开发了大规模可重构衍射光子计算处理器(DPU)及其硅基片上集成方法并应用于构建先进光子神经网络架构。与高端电子计算平台相比,基于 DPU 的智能计算系统可以在计算性能上实现数量级的提升。为实现大规模光子神经网络的误差校正,林星提出了包括自适应在线训练、光学反向传播以及光学残差学习的精准训练方法,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梯度计算,实现网络模型到物理系统的精准映射。林星未来的科研目标是实现光子计算在人工智能、海量数据处理、高通量通信等领域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逼近光子计算芯片速度和能效的理论上限。他专注于生物材料和精准基因递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出了调控递送材料化学结构和改变脂质纳米颗粒(LNPs)辅助组分两种策略,赋予递送系统器官特异性。核酸药物的开发及转化面临着缺乏靶向、精准递送系统的重要难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都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求学期间到作为浙江大学药学院的独立 PI 开展工作,刘帅的研究兴趣一直聚焦于核酸药物开发的关键:递送问题。在南开大学硕博连读期间,刘帅的课题主要集中于设计和制备一系列新型高分子基因递送载体,获得了多种适合干细胞、神经细胞等多功能但难转染细胞的基因递送载体材料。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期间,刘帅在器官特异性 mRNA 递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了针对肺部、脾脏、肝脏和淋巴结的高效、选择性递送系统。目前,刘帅创新性发展了可促膜失稳的可电离磷脂结构,提高了内涵体逃逸和 mRNA 递送效率,以其为核心构筑了 LNPs 库,通过调控磷脂结构或者改变 LNPs 中辅助脂质成分,实现了肺部、脾脏和肝脏特异性 mRNA 递送和基因编辑。他还探索了 LNPs 以外的载体体系,开发了磷脂化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库,选择性递送 mRNA 至淋巴结和脾脏,具有免疫治疗应用前景。他参与建设了中国国家级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了智能生产、流通和服务场景的示范应用,在疫情防控、科技冬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武是智能供应链全场景多模态智能感知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面向供应链"人-货-场"全场景海量数据的渐进式搜索模式及其应用框架,实现了特征由粗到精、时空由近及远、权限由低到高的三种渐近式搜索策略融合,提高了对象检索的精度及速度。他作为主要建设者参与建设了中国科技部认证的唯一国家级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目前平台已发布覆盖供应链全场景的 86 个 API 和130个开发组件,日均调用量达 79 亿次。平台已孵化和培育开源项目 50个,支持超过 1000 家企业或个人开发者,有效支持了智能生产、流通和服务场景的示范应用,在中国疫情防控、科技冬奥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武在该平台中研发了多模态细粒度商品图像搜索技术并应用于京东拍照购和智能商品结算台,借助多模态商品搜索,可将多件商品、以任意角度摆放,一次性完成商品的识别和结算,单次识别小于 1 秒。该产品目前已实现商用部署,为用户节省其高峰期 30% 结算时间。她致力于感染与免疫的 RNA 修饰表观调控研究,发现宿主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多个关键调控分子及其作用机制,深化了免疫调节理论认识并为抗感染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新靶点。天然免疫对宿主抵御病原体入侵并防止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表观修饰参与多种生物学效应的调控,但其在感染与免疫炎症中的作用仍需深入探究。发现免疫调控的新型表观分子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重要科学问题。自博士阶段起,刘洋一直专注于感染与免疫的 RNA 修饰表观调控研究。她发现了多个 RNA 修饰相关表观调控分子在机体抵抗病毒或细菌感染过程中的新功能,首次揭示了 m6A RNA 修饰与细胞代谢重塑在病毒-宿主互作中的协同作用,从 RNA 修饰层面提出了免疫调节的新机制与新观点,有助于深入理解抗感染天然免疫应答及其调控模式;在肿瘤免疫领域,她首次提出了“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六大特征”这一新概念。刘洋的研究工作从 RNA 修饰角度阐明了感染性疾病发病的新机理,为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与防治策略提供新理论依据与新思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鉴定出的免疫调控新分子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刘洋作为第一发明人已获得 3 项授权专利。目前她在探索靶向 RNA 修饰表观酶的小分子化合物库的筛选,有望为抗感染药物研发提供候选分子。他开创了高性能的摩擦电自供能器件。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工厂……要让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想象成为现实,就需要为传感器和电子贴纸等广泛分布的小型设备提供电力。有线供电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且成本高昂;电池则使用寿命有限,且维护成本高。为了解决小型设备的供电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机械能,例如振动、身体运动、气流和水波,来产生可再生的电力,以期实现器件和系统的“自供能”。将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起来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就是实现自供能器件的想法中最有趣的想法之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教授訾云龙,是设计高效摩擦电自供能器件的先锋之一。通过耦合摩擦起电和光电子,他展示了“摩擦光子学”的概念。他设计了一个指甲大小的自供电无线感应电子贴纸,可以在不使用电池或电线的情况下实现长达 30 米的信号传输。他还制定了实现高效能量收集的高性能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策略,并在输出电荷密度、能量密度和峰值功率密度方面创造了多项新纪录。这些成就让我们离一个基于摩擦电自供能器件的智能未来更近了一步。-End-
  • 盘点基因编辑新利器: 韩春雨发现的NgAgo只是工具库中一员
    Argonaute蛋白模型  CRISPR-Cas9工具让科学家几乎能随意改变基因组。人们称赞它比以往的技术明显更简单、更廉价及更通用。CRISPR-Cas9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中大放光彩,并带来了一些医学和基础研究的新应用。  但该技术也有其局限性。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师Prashant Mali指出,它擅长到基因组的一个特定位点,并在那里完成切割。“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应用还要多一点。”  今年年初,研究人员怀着热情扑向了一种名为NgAgo的新基因编辑系统。这也显示了他们对CRISPR-Cas9存在不满,以及寻找替代方法的强烈动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说:“这暗示了每种新技术是多么的脆弱。”  NgAgo只是不断扩大的基因编辑工具库中的一员。在该工具库中,有些是CRISPR的变体,另一些则为编辑基因组提供了新途径。  迷你版Cas9  或许有一天,CRISPR-Cas9会被用来改写导致遗传疾病的一些基因。但这一系统的组件——Cas9酶和引导其到达目标序列的一段RNA过大,无法填塞到基因治疗最常用病毒的基因组中并将外源遗传物质运送到人类细胞中。  从葡萄球菌中取得的迷你Cas9形式是一种解决方案。它非常小,可以硬塞进当前市场上基因治疗采用的病毒中。去年12月,两个研究小组利用迷你Cas9在小鼠中纠正了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基因。  扩大范围  Cas9不会到处进行切割——某一DNA序列必定存在于切割位点附近。这一要求在许多基因组中很容易得到满足,但对于一些实验来说可能是令人痛苦的限制。研究人员正在寻找一些微生物提供有着不同序列要求的酶,这样便可以扩大能够改造的序列数量。  这样的一种酶Cpf1,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比Cas9更小的Cpf1有不同的序列要求,且高度特异。另一种叫作C2c2的酶,靶向RNA而非DNA——这一特征有潜力用于研究RNA及利用RNA基因组对抗病毒。  真正的编辑器  许多实验室只利用了CRISPR-Cas9删除基因的一部分,由此破坏其功能。Church说:“人们想将这样的编辑宣布为胜利,但烧掉书的一页并不等于编辑了这本书。”  那些想用一段序列交换另一段序列的研究人员,则面对着一个更艰难的任务。当Cas9切割DNA时,细胞往往会在缝合断裂端时生成一些错误。这可以造成许多研究人员想要的缺失。  想要改写一段DNA序列的研究人员,依赖于可以插入新序列的不同修复信号通路——发生这一过程的频率比容易出错的缝合要低得多。明尼苏达大学植物学家Daniel Voytas说:“每个人都说,未来或能一次编辑多个基因,而我认为:‘我们现在甚至无法高效编辑一个基因。’”  但过去几个月里的一些进展给Voytas带来了希望。在今年4月,研究人员宣布他们让Cas9丧失功能,将其与可将一种DNA碱基转变为另一种DNA碱基的酶连接在了一起。丧失能力的Cas9仍然靶向它的向导RNA指定的序列,但无法进行切割:其连接的酶转变了DNA碱基,最终将此处的C碱基转变成了T碱基。近日,发布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类似结果。  Voytas等人希望连接其他使得Cas9丧失功能的酶将生成不同的序列改变。  追逐Argonaute  今年5月,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基因编辑系统。研究人员称,他们能够利用一种叫作Argonaute的蛋白无需向导RNA或一段特定的邻近基因组序列,可在预定位点切割DNA。转而他们采用了对应靶区域的一段短DNA序列编程了Argonaute蛋白。  这一研究发现引发了关于CRISPR-Cas9将被取代的兴奋与猜测,但一些实验室迄今为止无法重现这些结果。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基因组工程师Jin-Soo Kim提到,即便如此,来自其他细菌的Argonaute仍有望提供一条前进的道路。  编程一些酶  另一些基因编辑系统也在准备中,尽管有些已徘徊多年。在一个大型细菌研究计划中,Church的实验室并没有触及CRISPR,而是依靠了一种叫作lambda Red的系统,无需向导RNA可以编程lambda Red以改造DNA序列。然而,尽管该实验室已开展了13年的研究,lambda Red还是只能在细菌中起作用。  Church等人表示,实验室也正在致力于开发整合酶和重组酶,用作基因编辑器。 “通过利用酶的多样性,我们可以生成更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箱。我们必须继续探索这些未知的事物。”
  • 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十四五”对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
    为进一步明确循环经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参考CDM及CCER项目方法学,以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年度报告和权威学术文献等已公开发布的数据为基础,就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再制造等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进行了量化研究,形成了《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1.0版)》,核心观点如下: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量化贡献和预测   研究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与开发利用原生资源相比:   ——2020年,我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   ——总结“十三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约为25%左右;   ——展望“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到2030年达到35%。   ——受量化研究边界的制约,本报告的研究结果相对保守,未能反映所有循环经济活动对碳减排的贡献。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主要原理   ——材料替代:通过利用粉煤灰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高载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流程优化:通过回收利用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缩短工艺流程,有效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   ——燃料替代: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等碳中性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能效提升:通过回收利用余热余能、产业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产品循环:通过再制造、翻新、延寿等技术手段,大幅削减制造原型新品带来的碳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重要领域   ——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利用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水泥熟料;生产固废基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生产轻质节能免煅烧绿色建材替代传统烧结类建材等。   ——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多种形式实现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工业有机废水、轻工业生物质固体废物等生物质废弃物的清洁能源利用,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回收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部门的余热余能,提高系统能效。   ——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治理、主导产业与静脉产业循环链接、强化园区物质流管理等措施,大幅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废旧产品再制造:通过再制造替代原型新品使用,最大限度保留产品部分零部件价值,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原型新品的重复制造,从而大幅降低碳排放。
  • 访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张洪涛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科技频道访谈,我是主持人刘然。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热烈举行,我们非常荣幸今天下午请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张老师做客我们人民网访谈室,跟我们聊一聊他的感受。   [主持人]:代表所有的获奖者发表了致辞,您心情如何呢?   [张洪涛]: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心情难以形容,因为我是一个地质学家。今天上午国家开了一个非常高规格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这个大会上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李长春同志三位出席了今天的大会,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大会,那么高规格的情况下,作为我一个地质学家代表2011年全国所有获得科技奖励的人员和单位来发言,我确实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当然,虽然是念了稿子,这个稿子事先也是五易其稿,充分表现2011年表彰的科研项目,反映它们的特点,也反映所有科学家的心情,所以也蛮紧张的,有的同志说我上半段声音都有点发抖,直到后来逐渐进入角色,但是也结束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这次获得特等奖,我们这次科学技术奖的特等奖是“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其实我们很多人对青藏高原这个地方非常向往,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神秘的地方。这个项目主要解决的是什么科学问题呢?   [张洪涛]:这个题目特别长,就像论文的题目一样,听起来不太容易理解,实际上非常简单。它就是一个场地,我们工作的场所就是青藏高原。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是我们搞地质调查,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进行了集体攻关,是一种创新的劳动。还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叫做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一批矿。关键词是两个,一个是地质创新,另一个是找矿突破,我们干这个事情一干就干了12年,从1999年到现在。   [ 主持人]:非常长时间的跨度。在这个项目中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是什么呢?   [张洪涛]:讲创新点之前,我要讲讲这个项目特难,不太好做。为什么难呢?因为这个项目首先是我们地质学家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它是一个空白区,它只有一些科学家沿着公路或者是沿着羊肠小道,人能走到的地方进行了一些调查。而我们这次不是这样的路线调查,而是面积性的,凡是该去的地方都去。所以我们的人是以4公里为间距纳路线,走遍了整个青藏高原。整个青藏高原有220万平方公里,而且大多数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青藏高原有一个特点平均海拔4000米,到4000米海拔的时候氧气含量只有北京的50%,甚至于40%。我们的运动,我们要吸一口气才能满足半口气的需求,所以非常艰苦。但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国家那么大的窗口,我们地质学家对它毫无了解,或者是了解得很肤浅,那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地质学家从1999年开展了全面的、面积性的、拉网式的大调查。这项大调查的难度很大,因为我们要有很多人,我们组织了全国25个省、100多个产学研单位,每年上万人次在青藏高原工作,主要是雪域高原,到3300米以上就是雪线了,所以非常难。   [张洪涛]:另外,我们一般人生活在平原地区,到高原之后,心脏、肺都不太适应,往往会突发肺气肿、甚至于脑气肿,我们救回了很多科学家。   [主持人]:对科学家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   [张洪涛]: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生命禁区,高寒缺氧,远离交通线,有的地方完全骑马,而且是靠脚,因为没有公路,岩石、矿物、地下水,一条一条路线地过,是非常难的。我们加起来总长度是50万公里,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绕地球12圈。我们走路搞科研。   [主持人]:很多网友心里感觉搞科研的人都特别尖端,总是坐办公室的特别多。看来张老师这么一介绍,我们的地质学家非常辛苦,还是要一步步走出来的。   [张洪涛]:我本人出生在上海,从来没见过大山,从来没有搞过高山峻岭那么艰苦的条件。后来从事地质工作之后,感觉到当一个地质队员特别不容易,除了身体不适应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地质学研究发现博大精深,所以我们的团队在青藏高原进行调查、研究、找矿,我们80%是本科以上,有一半是博士学位的。上万人次里绝大多数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惜他们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跋涉在千山万水。我们有一句话是“远看像要饭的,近问是勘探的”,但我们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主持人]:听您这么说,我们地质科学家的工作、生活真的是非常艰苦。其实我们知道即使在青藏高原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平时去旅游都会被告知那里是非常危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我们的科学家经常是在无人区穿梭,我想其中肯定有非常多的故事,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难忘的经历呢?   [张洪涛]:首先,我们是地质学家,所以对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特别神往。青藏高原是什么地方?号称是世界屋脊,就是一个房子的顶尖,这个顶尖不仅仅是指它高,而是指全球的构造运动、板块飘移,然后碰撞,然后隆起,隆起的最尖的点是在珠穆朗玛峰、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特别想了解地球是怎么演变的,生命怎么大爆发的、恐龙怎么灭绝的,那就要搞地质工作,推延到以前漫长的岁月。我们青藏高原恰恰是一个空白区,恰恰是地质运动非常激烈的地区,恰恰是岩浆活动强烈的地区,恰恰是古生物丰富的地区,所以国际地学界就把青藏高原比为解开地球演化历史的钥匙,就在青藏高原,所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想来研究,但是因为艰苦,因为我们没有基础的地质图界,我们基础的地质工作都没做或者做得不多,这样我们没法打开神秘地球。所以我们就要为大家做贡献,我们先走一趟,看看、先行,这样上万科学家一年漫山遍野地分成成千上百个组,而且都是博士生带队,而且必须身体好。我们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拿下来了,终于我们了解了青藏高原怎么回事。   [主持人]: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您能否给我们聊聊项目中的创新点和找矿的重大突破?   [张洪涛]:我简单说一说,第一,项目的特点,我刚才说了,如果我们按以往的办法,按我们经典的做法,我们在青藏高原调查,大致摸到现在的程度是需要50年。现在科学发展到当代,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把50年的追求用10年来完成,这样就需要用尖端的技术,首先我们研发了一批适合在青藏高原特点的快速调查、精准调查的技术。我们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星空地一体化,星首先是卫星遥感,空是航空遥感,我们费了很多航磁、重力、航放等等,还有地,我们星空地一体,这套技术拆起里面有成千上万的技术,我们大兵团作战,克服这些信息来源的不同步、不同类、不同的标准,我们星空地一体化。第二句话是野外室内,从野外到室内全过程的数字化,什么叫做全过程数字化呢?大家肯定看过一部电影《年轻的一代》,里面有“肖基业(音)”,这个演员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的三个宝贝是锤子、罗盘、放大镜,我们叫老三样,用罗盘量方位,量角度的,放大镜,小的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是传统的老三件。现在我们全数字化了,我们把GPS、GRS、遥感,三样东西合在一个小小的手提式的东西,背上去,我们自动定位,然后采样,快速分析,我们带了一个小型的,我们研发的,现场分析仪器,所有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分析,分析之后迅速进入这个小东西,晚上回到帐篷和电脑接上,马上就自动编图。信息非常准确。   [张洪涛]:地质学是一个良心活,也就是你要看2公里以外的一个点,这个点不过去了,可以造假,随便拿一块石头对付了,回来给队长交账,现在不可以及因为GPS的东西,人不到那里没有记录的,都是自动记录的,所以野外的数字化和室内数字化最后形成图件,图件进行分析印刷,通通的一套都是全过程数字化技术,用这个技术又快又准确了解地球的情况,了解地质的…我们用1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50年完成的工作,这是第一个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   [张洪涛]:第二个创新就是理论。   [主持人]:其实听您刚才说的技术创新,其实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并不是地质学科一个学科在奋斗。   [张洪涛]:当然。   [主持人]:它是…计算机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个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特别综合的技术,对各个方面、各个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   [ 张洪涛]:是的。说到这儿,我心里特别难过,虽然有高新的技术,但充满了风险。前不久,我们在别的地区,我们的一架航空遥感飞机工作到一半,由于机械故障掉下来了,所以其中三位机组成员牺牲了,唯一重伤的就是当时年轻的26岁的博士生,他在看我们的地质仪器,在上面操作。后来掉在一个草原上,他被一个牧民救了。伤的非常严重,一年多恢复了,最近告诉我“重上蓝天”,非常不容易。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钦佩这些科研工作者,您刚才讲的是技术创新,应该说有两个创新点,在项目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理论创新,能否介绍一下?   [张洪涛]:理论创新,全世界人都在关注高原,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写了洋洋的文章,大厚本的专著,来说明地球是怎么演化的,怎么来理解青藏高原那么多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怎么碰撞、碰撞在哪里、缝合线在什么地方,一共碰了几次,都有很多文章,但大多数文章都是猜的,或者是科学家的想象,或者说它是某一部分有限的材料推演的。而我们因为是人走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资料,在这个资料的基础上海量的数据,结果搭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就是现在青藏高原演化的模型,这个模型我们已经弄明白了,我们感到青藏高原是大陆增生,就是两个大陆之间一点点长出来,然后碰撞,然后再起来。而不是传统的板块俯冲模式,海洋的俯冲和大陆都不一样,这样一不一样之后,从理论上改变了很多体系,特别是对后面的找矿影响非常大。我们找到的矿不是海里的矿,不是海的环境形成的矿,而是大陆和大陆碰撞之后形成的矿,这指导我们将来到哪里去找矿,这也是很难的。有一个理论很复杂,多岛弧盆系构架论,一个是三段式碰撞造成的,实际的资料、实际的数据弄明白这个过程,从时间上怎么样、从空气上怎么样、机理是怎么样,大致上搭了一个架子,这个理论得到了国际地质界的公认,这样我们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开了三次顶级的国际会议,国际科学一致公认中国同行搞得最扎实、最可信,因为都是数据支撑下的地质演化模型,这就是理论创新。   [主持人]:我听您在描述理论创新的时候,其实我能感觉到这个理论创新,我们可以把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可以做成电影那样的图像,可以摸清任何一个时代的样貌,是这样吗?   [张洪涛]:是的,你理解得非常正确。我们地质学家有一个习惯说法,从白垩纪到第一世纪,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讲讲这个故事。所有的地质学家论文就是讲一种一种故事,有的可信度强一点儿,有的推测得多一点儿,有的实在一点儿。我们用数据说话,然后请人家写故事,我们给他们素材,这个素材是很扎实的,是我们一步步调研得到的数据。我们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实际上不是理论的最终成果,而是理论创新的平台,将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在我们的数据基础上写他们的故事,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当然要看谁的想象力好、谁的水平高、更符合实际。   [主持人]:从这个方面来说,理论创新也非常厉害。后面还有一段话是找矿的重大突破,我们总说我们国家的资源非常丰富,但一人均就少了。我们青藏高原这么大的地方,里面有多少宝藏呢?   [张洪涛]:你刚才提到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那么大的地,怎么可能物不博呢?我们从祖国的北边大兴安岭到最南边的曾母暗沙埋藏着丰富的宝藏,实际上地球不太公平,拿矿山资源以粮食来比喻,中国的矿山资源,大米白面很少,大宗矿山品用得多的,比如说铁矿,我们大部分需要进口,现在60%—70%以上的对外依存度。我们的进口石油已经超过了55%,地里长的矿不够多,还有铜、铁、钾盐、铅、锌、金、银等都不多,我们的“大米、白面”不够,“大米、白面”里只有一样是够的,就是煤炭。所以我们吃不饱,我们什么多呢?“味精”多,也就是稀土多,但稀土用不了多少,稀土是一点点添加就行了,我们钨、锡、钼、铋、锑这些稀有稀土少量的元素,这些元素很多,我们大宗矿产品少了,我们就要进口。我们缺什么就进口什么,结果国际上的金属价位非常高,居高不下,甚至于是敲诈我们国家。我们的稀土、钨、锡、钼、铋、锑这些矿不只有之持久产很丰富了,我们出口的多,挣的钱也很少,话语权在人家手里。因为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不平衡,缺的怎么办?从哪儿解决?东部的希望也不太大,我们在边边角角再找一点儿,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把眼睛看到2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青藏高原,我们想办法在这里看看有没有,结果这十年工作做下来,我们特别高兴,不但有,而且特别丰富。   [主持人]:听您说这么一句话,我也放了一下心。   [张洪涛]:比如说铜矿,长期以来是60-70%的进口铜是很重要的,产多少吨钢,除了铁还要配铜,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我们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他们主打的主要元素,铜矿最大的一个是叫德兴铜矿,就是江西的德兴铜矿,这是上市的。德兴铜矿是江西上饶地区的,它的储量只有590万吨,三个矿组成的,才有590万吨,而这次在青藏高原找到了一个矿,一个矿就超过了1000万吨,一个矿体,还不是一串矿,它那个是一串矿590万吨,中国排名第二的矿是青藏高原东部原来发现,现在没有开,条件比较差,但比较大,它是690万吨。现在我们找到一个矿,等于是它们两个,特别大,离拉萨不到200公里,就在川藏公路旁边,据说是文成公主嫁过去,松赞干布的家乡,藏族同胞跟我们讲,松赞干布的保佑、福分,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那么大的一个矿,而且是优质的,还有好几百吨的黄金。所以它的经济价值非常大。   [主持人]:听了您这么说,我相信很多网友都和我一样,在感到惊讶之余都感到放心。都说我们国家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但是听您这么一说,我们还有一个丰富的宝藏,有待去使用。   [张洪涛]:对。   [ 主持人]:除了我们说今年的特等奖,我们其实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想与您一起分享和探讨。您能否和我们聊一聊,在地质找矿的学科当中,中国的技术水平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张洪涛]:我们这个项目十来年,我们一共找到了三条巨型的新的成矿带,这三条大的成矿带里面,我们找到了32个大型以上的矿场,32个里面7个是超大型矿场,一举成为国际级的大矿,这些矿的意义何在呢?它的个头特别大,在一般开发,完全可以改变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的格局,矿源也不是单一的,有铜矿、金矿、铅锌矿,所以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觉得在青藏高原找矿是有条件的,是可以的。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呢?   [张洪涛]:找到矿才能说你有水平,所以最近外国科学家非常吃惊,你们用什么办法找到的。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理论水平承认了。我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找矿。第二,你们国家的找矿有效益了,找到矿了。他们也承认了。而且我们的理论推翻了原来“特替斯(音)”,古代说青藏高原不是现在的高山,是一个海,我们叫“古特替斯洋(音)”,这个海洋后来慢慢变成陆地了,实际上原来这个洋的北边是伊朗,南边是我们的北部湾,结果中间割断了,所以地质演化的理论方面,绝对世界领先。已经得到了公认。有一个美国的前地质学会的主席“布什菲尔(英)”他现在岁数大了,大概70来岁,看到我们的成果特别吃惊,他特别喜欢我们提供那么多基础的数据,现在每年三个月,到成都来研究我们的东西。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又是地质学会的大权威。他明确说,中国的同行对世界的地质工作、地质理论的创新作出了贡献。   [主持人]:我们基本上了解了,我们通过这个项目也让世界同行了解了我们的实力和水平。其实应用学科就是这样,你能拿出自己的东西,你就是领先的。   [张洪涛]:我觉得也不一定,一定理论高明了,也不一定。但从逻辑上讲,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找矿,找矿是三分聪明、七分运气,我们还是靠点运气,另外我觉得运气也存在必然之中,为什么偶然发现?实际上是我们辛苦放在里面,辛苦就让我们慢慢认识了一个事情的真面目。偶然就变成了必然。所以我说这个运气里跟那么多的科学家勤奋是有一定的关联。   [主持人]:我们国家除了青藏高原,整体的矿产资源情况怎么样?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个资源呢?   [张洪涛]:你提的问题非常要紧,我们国家矿产资源很丰富,但是不够用,但国际上的矿产资源就够吗?基本够,分布不均,我说老天也不公平,有些国家大面积的分布了很多好的矿,像石油在中东就特别好。我们国家就特别不行,现在我们在鸡蛋里啃骨头,我们要榨油水,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技术,搞页岩气,平常含油量越高的石头,给他砸碎了,我们叫碎裂,压裂,在地底下,然后通过一种溶剂挤出来,竟然美国一半都靠它。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要发掘我们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资源可能还会有希望。所以,我说中国地大是物博的,主要是认识到位。   [主持人]:最后向您请教一下学界的热点问题,您对中国的科学家受诺贝尔奖的冲击怎么看呢?   [张洪涛]:诺贝尔奖是世界的大奖,凡是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中国老得不到诺贝尔奖,我总说两句话,第一句是没有关系,慢慢来。第二句是我们要创造科研环境,去摘皇冠顶上的明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目前得不到不要紧,将来还是应该得到的。   [主持人]:您对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体制改革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呢?   [张洪涛]:科学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在这里也不太想发表太激烈的言论,我做事情喜欢讲道理,但我对科技界有一件事情很不满意,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科技界可能会有大面貌的改变,就是它的评价体系。现在我们对科学家的评价就是要求SCII的论文,论文多少,就当教授。结果我们的大学老师就不教学生了,评论写论文,争取发表、争取写书,结果学生没有人带了,现在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长此以往,学生的质量下降,那么我们科技的前途怎么可以好呢?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科技应该在教育上下工夫,在评价体系上牵头,只有用正确的引导。而且我现在特别希望现在科技的方向应该鼓励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的主战场,否则两者脱离了以后,科学技术就没后劲。现在中国的国力强盛了,资金有得是,硬件也不错,怎么样搞好,我觉得还是需要我们全面地考虑改革上做文章,我很赞成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科技的出路在于改革。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您对学而优则仕的看法。   [张洪涛]:国外是这样的,不学是不能仕的,特别是国外是民选总统,没有一定的学识,没有一定的学理,要想当官是不可能的,但我想讲一点,学的目的不是当官,如果学的目的是当官,那全中国就没有科学家了,没有科学家光有官员,我看悬。而且学而优则仕误导的社会,现在我们中专学校,有技校的,技术工人的,断层负责明显,所以我觉得学应该是全面地学,除了学历教育,还有在职教育,职工技能的培训是需要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学而优则仕,第一,目的性不强,学习是为了当官。第二,必须要拿到学历,唯学历论,这样我们很多技术人才就没有了,这种情况肯定不能持久,这也是一个误区。我觉得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感谢张老师来到人民网与大家分享这么多的话题,我们也非常祝贺张老师能够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张洪涛]:一定要表达一句话,我是一万多科学家的代表,只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机遇,我作为一个代表   [主持人]:那我们就祝贺以张老师为代表的一万多名科学家能够获得这个奖。非常高兴与广大网友分享了这次访谈,我们下次再见。   [张洪涛]: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
  •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顺利封顶
    2012年5月18日,在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却又伴随着阵雨的美好时刻(11点38分),随着一声响雷,拉开了&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封顶仪式的序幕,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现场进行了简单而隆重大楼封顶仪式。 &ldquo 百年大计今落成,众志成城怡文情&rdquo ,综合大楼的落成,标志着怡文环境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朝着&ldquo 共同富裕不是梦,青山绿水新建功&rdquo 的目标而奋进.&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座落在广州市科学城南云三路12号,背面靠山,林密树茂,鸟雀燕舞;前面有溪,潺潺流水,鱼欢蛙跃;依山伴水,真乃仙境一般,福地一块也! &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占地面积10000余㎡,建筑面积15000㎡,由南、北两幢五层大楼而组成,属集综合办公、技术研发、工厂生产、商品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环保产业孵化基地。
  • 单抗生物药专利到期高峰来临 中外药企抢占市场
    p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为基础开发的生物类似药进入发展快车道。A股上市公司复星医药最新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一款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生物类似药,近期获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注册审评受理。在业内看来,该药有望冲刺2015年《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发布后国内第一个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在国家鼓励生物类似药研发的政策红利下,中外药企纷纷加速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内空白有望被打破 /span /strong /p p   据上述指导原则介绍,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通常为原研产品)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由于生物类似药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生物治疗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全球已有20余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南。 /p p   不过,由于生物结构和技术生产远比化学仿制药复杂,生物类似药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抗体类生物类似药,欧美国家批准的不超过10个,在中国还是空白。 /p p   近期,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生物宣布,公司研制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一款生物类似药,即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注册审评受理。该药为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大分子生物类似药,主要适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p p   公开资料显示,2003至2013年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八位。从疾病分类上看,淋巴瘤通常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氏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10%)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90%)。 /p p   截至2017年10月30日,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上市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仅有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的美罗华。据咨询机构IMS统计,2016年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在中国境内销售额约为15亿元。不过,利妥昔单抗的高昂费用(平安证券研报显示其中标价在3400元/0.1mg、16000元/0.5mg以上)让很多患者无法承担,也有不少患者家庭因为治疗背上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 /p p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国产利妥昔单抗上市,质优价廉的生物类似药将迅速覆盖有实际用药需求但是不能负担药价的患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金会理事长秦叔逵表示,随着生物类似药在国内不断上市,既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选择,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治疗。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外药企抢占生物类似药市场 /span /strong /p p   统计显示,2016年全球销售排名前十大药品中有7个生物药,其中6个是单抗,单抗之王修美乐(阿达木单抗)的销售额达160亿美元,这样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中外药企的关注。 /p p   相比2013-2015年是非单抗生物药专利的集中到期时间, 2016-2020年将迎来单抗生物药的专利到期高峰,全球范围内生物类似药的大市场即将来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内的复宏汉霖、中信国健、信达生物等药企,安进、诺华(山德士)、辉瑞等跨国医药巨头也是生物类似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p p   从各大公司的在研管线看,生物类似药研发集中在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专利已经或即将过期的大品种单抗上。市场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空间可达350亿美元。 /p p   与化学仿制药相比,生物类似药的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都要高出很多。复星医药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针对利妥昔单抗已投入研发费用约2.9亿元。自2010年成立以来,复宏汉霖累计投入约8.64亿元用于单抗产品的开发,除了利妥昔单抗(HLX01项目),公司的HLX02项目(罗氏赫赛汀的生物类似药)已经在欧盟波兰以及乌克兰展开乳腺癌三期临床研究。 /p p   除了自己干,也有国内药企选择与国外巨头联手。近日,先声药业和美国安进宣布启动生物类似药战略联盟,一次性将多个单抗品种的生物类似药引进中国,进行共同研发和商业化,这是中美药企在生物类似药领域第一次展开较大规模的合作。 /p p   双方的合作药物,包括治疗类风湿疾病的阿达木单抗和治疗肿瘤的贝伐珠单抗。这两款生物类似药是美国FDA批准的各自品类的第一款生物类似药。安进中国区总经理张文杰表示,这项合作融合了安进公司长期以来在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专长和优势,以及先声药业在风湿免疫、肿瘤疾病领域的本土开发注册经验和强劲的市场推广能力。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药审改革不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span /strong /p p   生物类似药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内不断推进的药审改革。 /p p   近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相继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化学药注册分类改革、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优先审评审批、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医药行业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 /p p   生物类似药是改革的重点。2015年《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发布,对生物类似药的申报程序、注册类别和申报资料等相关注册要求进行了规范。2016年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提出,“药品上市申请的审批,应当重点关注: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的类似”。 /p p   国内医保也为生物类似药打开了大门。2017年4月人社部发布通告,确定了2017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谈判范围。在44个药品中,涉及单抗的有7个,显示出医保部门对单抗类药物临床价值的充分认可。 /p p   复星医药表示,目前已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三个医药研发实验室,与国内的上海、重庆连接成无缝合作的全球研发网络。基于这个研发网络,目前复星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有8个产品获11个全球临床批件。肿瘤药龙头恒瑞医药也在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7.8亿元,同比增长60%,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的良性发展态势。 /p p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指出,监管部门的新政激发了整个医药行业的活力,同时推动了本土企业国际合作和国际企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通过在合作中推动监管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将提升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水平。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