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析方法建立

仪器信息网分析方法建立专题为您整合分析方法建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分析方法建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分析方法建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分析方法建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分析方法建立话题讨论。

分析方法建立相关的资讯

  • 关于举办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新药研发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的日益重视,药物分析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而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是对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充分保证 科学合理地进行论证方案的设计以保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从而通过方法验证更加有效的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医药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促进医药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监督检验、医院、医药院校等单位交流与沟通,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定于2011年11月22日-25日在北京市举办“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研讨会”。请各有关单位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1.当代国际化药业药品开发和生产中药物分析的作用和应用   2.制药企业分析方法建立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和解决方案   3.新药开发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API生产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药物制剂生产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4.药品分析方法验证   5.现代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6.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验证(包括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7.稳定性实验设计方法及其分析方法验证   8.分析方法对药物稳定性的表征能力   9.分析方法的相关性   10.分析方法对杂质和颗粒度的监控   11.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测定及其分析方法与验证   12.生物制品分析方法的验证   13.无菌实验方法验证   14.药企分析方法验证实例   15.药企分析方法验证计划书(protocol)范本   16.药企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分析实验室GMP操作SOP实例分析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二、参会对象   制药企业和新药研究机构的研发人员,各级药品检验所(院)和口岸药品检验所人员,药品生产企业高层技术与质量管理负责人,新药研发CRO实验室人员及高管。各药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研发生产、代理商 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相关专业人员   三、会议说明   1、理论讲解,实例分析,模拟审计,互动答疑.   2、主讲嘉宾均为药典委委员和行业内资深专家、欢迎来电咨询   3、学习结束后由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可作为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晋升,职称评定,继续教育或申报评定资格的重要依据和职业能力考核的重要证明   4、本次会议将征集与会议主题和研讨内容有关的论文。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且论点鲜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通顺,文稿请用word文档(A4纸)电子邮件投递至专用信箱,一般文章以3000~5000字为宜。来稿须列出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城市)及邮政编码、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之后标注作者工作单位,并列出工作单位、地名、邮政编码。截稿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四、会议费用   非会员单位:1980元/人 会员单位1480元/人(需出示相关证明)   (费用含专家费:会务费、资料费、证书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联系方式   电 话:13121666780 传 真:010-52226422   联 系 人:陈海涛 邮 箱:yyxhpx2011@126.com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附件一 日 程 安 排 表 11月23日 (星期三) 08:30-11:30 一、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三.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讲人: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相关专家 11月23日 (星期三) 14:00-17:00 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 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常用的色谱方法 3.液相色谱溶剂系统优化方法 4.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 5.样品预处理方法等新方法 6. 色谱技术在各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讲人: 田颂九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研究员 11月24日 (星期四) 08:30-11:30 稳定性实验设计方法及其分析方法验证 1.分析方法对药物稳定性的表征能力 2. 分析方法的相关性 3.影响因素试验 4.加速稳定性试验 5.长期稳定性试验 6.对稳定性试验资料的评价 主讲人:杨仲元 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原所长、广州市药学会副理事长 11月24 (星期四) 14:00-17:00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测定及其分析方法与验证 1.分析方法对药物稳定性的表征能力 2. 分析方法的相关性3.影响因素试验 4.加速稳定性试验 5.长期稳定性试验 6.对稳定性试验资料的评价 主讲人:周立春 北京市药检所 11月25日 (星期五) 08:30-11:30 一、制药企业分析方法建立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和解决方案 二、药企分析方法验证实例 三、药企分析方法验证计划书(protocol)范本 四、药企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分析实验室GMP操作SOP实例分析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主讲人:章新 博士:美国ChamQuest /上海浦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前强生集团全球化药分析部美西总监及美国ALZA公司分析科学总监;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11月25日 (星期五) 14:00-17:00 一、当代国际化药业药品开发和生产中药物分析的作用和应用 二、制药企业分析方法建立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和解决方案 三、新药开发对分析方法的要求;API生产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药物制剂生产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主讲人:章新 博士:美国ChamQuest /上海浦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前强生集团全球化药分析部美西总监及美国ALZA公司分析科学总监;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备注 1、欢迎来电咨询专家名单; 2、每天除专家报告外,还安排了约1小时的代表发言和提问时间。 3、日程如有变动,以报到时的会议日程为准   附件二   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研讨会回执表   因参会名额有限请尽快传真至010-52226422或 yyxhpx2011@126.com陈海涛 单位名称 联系人 地 址 邮 编 姓 名 性别 职务 电 话 传真/E-mail 手 机 住宿是否需要单间:是○ 否○ 是否参加形象展示: 是否参加会议发言:是○ 否○ 是否提交论文: 其它要求: 论文题目: 发言题目: 联系人:陈海涛 电 话:13121666780 邮 箱:yyxhpx2011@126.com 传 真:010-52226422
  • 上海通微公司将举办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高级讲座
    经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美国浦融(上海)培训中心、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浦融国际医药高级讲座”将于十月九日至十一日在上海浦融培训中心举行。 本讲座由中国色譜界领军人物主讲色譜药分技术的最新进展,国际跨国药业药物分析主管讲解国际药分最新实践。 课程的内容包括:当代国际化药业药品开发和生产中药物分析的作用和应用;国际化制药公司在API采购和外包研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药企业分析方法建立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和解决方案;新药开发对分析方法的要求;API生产对分析方法的要求;药物制剂生产对分析方法的要求;特殊剂型药品及药品与器械复合产品(Drug Device Combo Product)对分析方法的要求;高压液相色譜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高效电动色譜分析技术及最新进展;药物色譜分析科学与方法建立技术;分析方法对药物稳定性的表征能力;分析方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杂质和颗粒度的监控;分析方法验证的基本要求(ICH guidelines);跨国药企分析方法验证实例;跨国药企分析方法验证计划书(protocol)范本;跨国药企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分析实验室GMP操作SOP实例分析等。 主要师资介绍: David Nadig博士:美国强生集团全球化药开发部高级总监;强生集团全球分析发展部美东Site Head;美国Temple大学(美国宾州)客席教授 张玉奎 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著名色譜分析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色譜学会理事长;中国色譜杂志主编 章新 博士:美国ChamQuest /上海浦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前强生集团全球化药分析部美西总监及美国ALZA公司分析科学总监;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阎超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色譜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色譜杂志副主编;美国加里福尼亚分析分离学会(CASSS)理事 课程特色:本培训课程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国际药业药物分析专家设计并亲自授课,代表当前药物分析领域的国际水准;课程案例丰富;同时针对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供了最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授课时间:2008年10月9-11日 授课地点:美国浦融(上海)培训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沈家弄路700号 培训证书: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美国浦融培训中心联合证书 我们邀请您的参加指教,并请您转发和邀请其他有兴趣的同仁参加。详情链接: http://www.chamquest.com.cn/
  • 迪马科技成功参加药物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医药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11月22日-25日由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举办的“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制药企业、新药研究机构等100余名QC和研发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作为全球色谱消耗品领先的制造商,迪马科技积极参与了此次技术研讨会,同时迪马科技全球研发总监李广庆博士也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精彩的技术报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李广庆博士 迪马科技全球研发总监 在此次研讨会上,迪马科技李博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迪马科技六大色谱柱产品系列:Diamonsil钻石二代通用型反相色谱柱、1.8μm Endeavorsil UHPLC超高压液相色谱柱、2.7μm Leapsil HPLC/UHPLC兼容色谱柱、Bio-Bond 300 Å 蛋白和多肽专用色谱柱、Inspire高性能宽pH反相色谱柱、Spursil极性改性色谱柱等,并且就迪马科技高效液相色谱柱超高的柱效和分辨率,超长使用寿命等技术特点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了专业深入的讲解。技术报告会之后,参会技术人员对李博士深入浅出的技术报告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觉得从中收获很多,对于自己的实际分析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聆听其余部分及样品前处理的内容。 技术交流会现场 另外,此次技术研讨会还邀请了李晓东、田颂九、杨仲元、周立春等专家做了关于药物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的精彩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李晓东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田颂九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研究员 如果您对李广庆博士《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的技术报告感兴趣,欢迎来电索取技术报告相关内容(021-60904761)。 关于迪马 迪马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科学、高效的化学分析产品,提供完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知名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色谱填料研发,色谱柱制造和相关分离产品等多个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包括: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固相萃取柱、色谱溶剂和化学标准品。
  • 建立单细胞分析新方法——访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获得者江德臣
    p   2018年8月8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年会”(ACAIC 2018)在苏州召开。主办方于当晚颁发2018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荣获“青年创新奖”。仪器信息网于次日采访了江德臣,介绍团队在单细胞仪器研制方面的创新成果。 /p p   “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评审组认为:江德臣瞄准单细胞分析存在的需个体化设计识别探针,难以提供胞内生物分子化学信息的技术挑战,系统设计了“单细胞试剂盒”和“单细胞器试剂盒”,并研制成装置,建立了通用性强、可测量生物分子活性/结构等化学信息的新型单细胞分析方法,成功用于动脉硬化类疾病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个体差异性和细胞器的均一性等特征,成果突出。 /p p   近年来,单细胞的研究格外火热,多篇 Nature、Cell 的高分文章都是通过单细胞水平研究获得的。单细胞的分析能够揭示细胞的个体特征,帮助理解细胞自身的复杂性及彼此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价值。过去几年南京大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了基于电驱动模式的单细胞分析仪,以及基于电质化学发光的单细胞高通量分析装置,并与部分医院建立合作,突破了单细胞内生物分子活性测量难的技术瓶颈。团队已与江苏瑞明生物等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单细胞分析仪装置的产业化。 /p p   更多详情,点击视频查看: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A0AADB1947658C1E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飞诺美色谱】【方法建立】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熵权TOPSIS法分析鱼腥草不同部位的差异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熵权TOPSIS法分析鱼腥草不同部位的差异潘玲 ,施文婷 ,张兰兰 ,文珊 ,刘权震 ,黎桃敏 ,陈丹燕 ,刘燎原(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 528244)DOI:10.3969/j.issn.1008-6145.2023.02.002基金信息: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2019-00902-1-2);佛山市应急科技攻关专项(2020001000206)摘 要: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比较鱼腥草不同部位(茎、叶)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并综合评价鱼腥草不同部位的质量。建立鱼腥草不同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化学模式识别及熵权TOPSI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研究,并对其质量标志物(槲皮苷)进行含量测定。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中鱼腥草药材及其茎叶均确定了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成分;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鱼腥草叶和茎的质量差异大,叶和药材的质量较接近;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4种成分是造成不同批次样品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熵权TOPSIS法分析显示同批次鱼腥草药材与其茎叶既有相关性也有差异性,且四川产地的鱼腥草药材质量较佳;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同批次鱼腥草中的槲皮苷含量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叶、药材、茎。鱼腥草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存在显著差异。该方法可反映鱼腥草不同部位质量差异性,为鱼腥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 鱼腥草; 不同部位; 化学模式识别; 熵权TOPSIS法; 槲皮苷中药特征图谱是中药整体性的化学表征,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应用广泛。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包括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是用于揭示隐含于化学测量数据内部规律的一种多元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是一种多指标决策法,利用各方案与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的欧式距离来度量方案优劣,使得属性与其效用之间呈线性变化关系,同时将多个评价指标进行合理赋权得到一个综合指标,把多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有效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明显提高多目标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利用HPLC法建立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鱼腥草不同部位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同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槲皮苷含量进行综合排序评价,旨在全面反映鱼腥草药材及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为鱼腥草药材的合理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本文摘选自《化学分析计量》202302期,有部分改动1 主要实验部分1.1 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柱(250 mm × 4.6 mm,5 μm,美国Phenomenex公司);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1%磷酸水溶液;洗脱方式:梯度洗脱;洗脱程序:0~10 min时,A相体积分数由6%逐渐增加至8%,10~35 min时,A相体积分数由8%逐渐增加至27%,35~37 min时,A相体积分数由27%逐渐下降至6%,37~40 min时,A相体积分数为6%;流动相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0~25 min时为326 nm,25~40 min时为254 nm;进样体积:10 μL。1.2 溶液配制(1)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称取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对照品适量,置于同一只5 mL容量瓶中,加入90%甲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标线,配制成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492 6、7.443 4、7.198 5、9.185 0、8.817 1、7.960 3 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2)鱼腥草药材样品溶液。取鱼腥草药材样品粉末(过4#筛)约0.5 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90%甲醇溶液25 mL,称定质量,超声(功率300 W,频率40 kHz)处理30 min,取出,放冷,再称定质量,用90%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即得。1.3 实验方法利用HPLC法建立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鱼腥草不同部位各特征峰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2 主要结果与讨论2.1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取18批鱼腥草药材、茎和叶样品,制备样品溶液,按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将采集到的HPLC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进行匹配,分别生成对照指纹图谱R1、R2和R3。2.2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2.2.1 聚类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以18批鱼腥草药材、茎和叶共54个样品的指纹图谱中8个共有峰的“峰面积占比”(各共有峰峰面积占共有峰总面积的比例)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2.2.2 主成分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以18批鱼腥草药材、茎和叶共54个样品的指纹图谱中8个共有峰的“峰面积占比”作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分别见下表,得分图如图所示。以特征值大于1为提取标准提取主成分,提取出前2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72.782%,表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能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主成分1的特征值为4.043,方差贡献率为50.533%,载荷(绝对值)较高的峰有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苷,表明这5个成分主要反映主成分1的信息;主成分2的特征值为1.780,方差贡献率为22.249%,载荷(绝对值)较高的峰有峰4、芦丁、峰7,表明这3个成分主要反映主成分2的信息。由主成分得分图可以看出药材和叶基本聚为一类,茎单独聚为一类,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表 18批鱼腥草药材、茎、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 18批鱼腥草药材、茎、叶的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注:“-”代表方向。图 18批鱼腥草药材、茎、叶的主成分得分图2.3.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是一种与主成分有关的统计学方法,将数据降维后建立回归模型并对结果进行判别分析。模型通过Y轴累积解释率(R2Ycum)、模型累积预测率(Q2cum)建立模型参数,R2Ycum与Q2cum值差距越小且接近1,表示模型效果越好。采用SIMCA 14.1软件,以18批鱼腥草药材、茎和叶共54个样品的指纹图谱中8个共有峰的“峰面积占比”作为变量进行OPLS-DA分析,结果如图所示。由模型参数可知,数据矩阵的模型解释率R2Ycum=0.82,模型预测参数Q2cum=0.57,均大于0.50,表明该数学模型稳定可靠。54批样品可分成2类,鱼腥草的茎单独聚为一类,药材和叶聚为一类。以VIP值大于1为提取标准,结果表明,槲皮苷、隐绿原酸、峰4和芦丁是影响分类的主要标志性成分。文献研究表明鱼腥草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杀菌、祛痰、止咳等作用,因此选择槲皮苷作为鱼腥草的质量标志物,对18批鱼腥草药材、茎、叶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图 18批鱼腥草药材、茎、叶的OPLS-DA分析得分图图 OPLS-DA分析VIP值2.5 熵权TOPSIS法分析对18批鱼腥草药材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熵权TOPSIS法分析,依次建立各样品的初始决策矩阵、标准化决策矩阵,计算得到各项指标的熵值Ej=(1.522、1.822、1.892、2.022、2.012、1.912、1.883、1.856);权重wj=(0.079、0.118、0.128、0.147、0.146、0.131、0.127、0.123);根据加权决策矩阵得到最优方案Zj+=(0.079、0.118、0.128、0.147、0.146、0.131、0.127、0.123),最劣方案Zj-均为0。计算18批鱼腥草药材不同部位与最优方案的距离(D+)、与最劣方案的距离(D-)及最优解的欧氏贴近度(Ci)。D+越小、D-越大、Ci越大,则被评价样品越优。18批药材、茎、叶的Ci平均值分别为0.159、0.063、0.300,提示叶的质量最优,药材次之,茎最差。质量排序:鱼腥草药材前三位的分别是H4、H5、H1,茎前三位的分别是S4、S5、S6,叶前三位的分别是L4、L1、L5,不同产地鱼腥草样品存在较大差异,可为优良药材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3 结论笔者通过建立鱼腥草不同部位H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识别模式和熵权TOPSIS法分析鱼腥草不同部位质量差异。采用HPLC法,从鱼腥草药材、茎和叶的指纹图谱中标识出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其中6个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18批鱼腥草药材、茎和叶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相应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5,表明不同批次鱼腥草同一部位的整体质量较为稳定;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明确各化学成分的富集部位及影响分类的主要标志性成分,可用于评价鱼腥草药材的整体质量及茎、叶各部位的质量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批鱼腥草中的槲皮苷含量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叶、药材、茎;熵权TOPSIS法确定了鱼腥草中8个共有峰的权重,根据Ci值对不同部位的鱼腥草样品进行排序,可实现对鱼腥草整体质量控制以及优质种源筛选。建立的鱼腥草药材及其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稳定可靠,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和熵权TOPSIS法,对鱼腥草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可全面、综合、系统地对样本进行质量评价和差异分析,从而比较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为鱼腥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引用本文: 潘玲,施文婷,张兰兰,等 .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熵权TOPSIS法分析鱼腥草不同部位的差异[J]. 化学分析计量,2023,32(2):6. (PAN Ling, SHI Wenting, ZHANG Lanlan, et al.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Houttuynia cordata with different parts based on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entropy TOPSIS method[J]. Chemical Analysis and Meterage, 2023, 32(2): 6.)通讯作者:陈丹燕,本科,研究方向: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基金信息: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2019-00902-1-2);佛山市应急科技攻关专项(2020001000206)中图分类号: O657.7文章编号:1008-6145(2023)02-0006-07本文来源:“ 化学分析计量”微信公众号
  • 许国旺研究员课题组建立一种高覆盖的代谢组和脂质组的定量分析方法
    近日,许国旺研究员课题组在代谢组学定量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了适用于代谢组和脂质组交替定量分析的双反相液相色谱-质谱新方法(RPLC/RPLC-MRM-MS),可定量分析超过1,000个代谢物和脂质。代谢组学在精准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代谢组学在精准医疗研究的应用需要大规模定量数据的支持。目前,仍然缺乏高覆盖度的代谢组靶向定量分析方法。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首先开发了包含397个代谢物MRM离子对和1,080个脂质MRM离子对的双液相色谱-质谱(RPLC/RPLC-MRM-MS)交替分析方法。然后利用221个标准品定量分析了超过1,000个代谢物和脂质,包括胺、氨基酸、苯衍生物、肽、核酸碱基及其相关物质、胆汁酸、羧酸、脂肪酸、激素、吲哚等代谢物的绝对定量,以及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自由脂肪酸、鞘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甘油三酯等的半定量。与Biocrates MxP Quant 500试剂盒相比,建立的交替RPLC/RPLC-MRM-MS方法可定量的代谢物数量提高了约1倍。该交替RPLC/RPLC-MRM-MS定量方法为大规模临床样本高覆盖定量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平台,并将在健康人群代谢物的基准浓度测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rehensive Metabolite Quantitative Assay Based on Alternate Metabolomics and Lipidomics Analyse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分析化学学报》(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许国旺研究员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吕王洁,通讯作者为赵欣捷副研究员和许国旺研究员。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重点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图吕王洁)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3267022005505
  • Dr.Yaghi在Autosorb-1上建立二元混合气体分析方法
    二氧化碳是人为造成的最大的温室气体,同时二氧化碳也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大的碳资源。自然界就是依靠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人类所需要的所有粮食、化石能源、其他生物质资源等。预计地球上存在的化石资源将在数十年至数百年内消耗殆尽,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包括物理与化学利用)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二氧化碳的大规模贮存和利用越来越受到联合国,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 世界MOF研究的领袖级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叽分校的Dr.Omar Yaghi及其合作者在在2008年五月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将其MOF储氢或储能的研究心得用于CO2储存研究,并在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chromeI nstruments)的AUtosorb-1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上建立了二元混合气体分析方法, ZIF是具有四面体网络结构的多孔晶体材料,类似于沸石,但用过渡金属(Zn, Co)取代四面体的配位原子(如, Si),但咪唑链取代氧原子. 作者分别使用ZIF-95(入口宽0.365nm, 孔内径2.40nm )和ZIF-100(入口宽0.335nm, 孔内径3.56nm ) 两种材料,在Autosorb-1上分别利用氮吸附和氩吸附进行了微孔分析,并利用NLDFT模型确定了孔径, 然后对CO2,CH4,CO及N2的绝对吸附量曲线进行了测定, 并在Autosorb-1上测定了以下二元混合气体的动力学曲线: CO2/CH4, CO2/CO or CO2/N2 (50:50 v/v). 混合气体通过ZIFs后,只有二氧化碳留在了ZIFs内,其他的气体则完全通过.实验证实, ZIFs可以作为.选择性的二氧化碳存储器. 在标准温度和压强下,每升ZIF-100能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并存储28升的二氧化碳.
  • 文献解读丨大鼠血浆中9种三七皂苷绝对定量的UF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三七提取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应用
    本文由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所作,发表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2015)46-53。三七皂苷是中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高血糖、抗肥胖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由于三七皂苷在体内浓度低、成分复杂,其药代动力学评价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的大鼠血浆中三七皂苷含量快速、灵敏的定量分析方法。三七皂苷R1、Rg3、Rd、Rg2、Rb2、Rf、Rg1、Rb1和Re经正丁醇液-液萃取,在ODS C18柱(5 mm× 50 mm × 2.1 mm)上分离,采用二元梯度洗脱,以负离子模式同时监测,所有化合物均在9 min内进行分析。多反应监测(MRM)方法如下:R1 (m/z 967.7→637.4)、Rg3 (m/z 819.6→621.4)、Rd (m/z 819.6→783.5)、Rg2 (m/z 819.6→475.4)、Rb2 (m/z 1113.4→783.4)、Rf (m/z 835.6→475.4)、Rb1 (m/z 1143.7→945.6)、Re (m/z 981.6→637.4)、内标(地高辛,m/z 815.5→779.4)。验证参数(线性、灵敏度、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生物提取物在整个储存和制备过程中稳定。将UFLC-MS/MS方法应用于三七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利用Winolin软件计算了药代动力学参数。 因此,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精密,可用于各种三七皂苷和其他中药皂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使用仪器:岛津LCMS-8050 图1 三七皂苷R1、Rg3、Rd、Rg2、Rb2、Rf、Rg1、Rb1、Re和地高辛(内标)的结构 图2 三七皂苷R1、Rg3、Rd、Rg2、Rb2、Rf、Rg1、Rb1和Re的线性曲线。 图3 空白大鼠血浆和添加R1、Rg3、Rd、Rg2、Rb2、Rf、Rg1、Rb1、Re和IS的大鼠血浆的典型MRM色谱。(A)空白大鼠血浆MRM色谱,(B)添加三七皂苷(50.0 ng/mL)和IS的空白血浆的MRM色谱,(C)大鼠灌胃三七提取物(1.0 g/kg)后2 h大鼠血浆的MRM色谱。 三七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植物药,有必要建立一种可靠、灵敏、高通量的方法来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多种三七皂苷。本文以9种三七皂苷(R1、Rg3、Rd、Rg2、Rb2、Rf、Rg1、Rb1和Re)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中药皂苷药动学分析技术平台。该方法色谱运行时间较短,LLOQs较低,可快速、灵敏地测定大鼠血浆中三七皂苷的含量。此外,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已成功应用于大鼠灌胃三七提取物后三七总皂苷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更重要的是,目前开发的方法稍加修改后,即可用于其他草药皂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文献题目《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UFLC-MS/MS assay for the absolute quantitation of nine notoginsenosides in rat plasma: Application to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Panax Notoginseng Extract》 使用仪器岛津LCMS-8050 作者Lijun Zhou a, Rong Xinga,b, Lin Xiea,Tai Raoa, Qian Wanga, Wei Yea, Hanxu Fua,Jingcheng Xiaoa,b,Yuhao Shaoa,b, Dian Kanga,b, Guangji Wanga, Yan Lianga a. Key Lab of ug Metabolism hamon y booy of Atul Me Pamaeu Univ. Tongaxang24 Nanjing 210009. Chinab.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China
  • 分析方法验证,分析方法确认和分析方法转移,你能分得清吗
    任何分析检测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什么方法,在使用之初,一般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或称证实)或重新验证,如果是两个实验室之间还涉及到分析方法转移。那么,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究竟有什么区别及联系呢?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不了解的,即使了解也不能准确的给出具体的答案。不知道的小伙伴有福了,今天咱们就来具体的说说。 (1)法规要求:新版GMP 第二百二十三条 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采用新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需要变更;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1)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20年版)凡例检验方法和限度;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 (1)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确定、转移、验证相关指南(2)验证的定义USP:分析方法验证是一个按照已建立的实验室研究来证明方法的性能参数符合期望的分析应用要求的过程;ICH Q2(R1):分析方法验证的目标是阐明分析方法适用于它所期望的应用目的;FDA工业指南:方法验证是一个阐述分析方法适合于其使用目的的过程;SFDA(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ChP(9109):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确认的定义定义:指评估检验时所依据的药典标准和其他法定标准在各实验室实际使用情况下是否能达到其检验要求的过程。USP/:出现在USP中的方法被认为已验证,如果作为已批准的ANDA(简略新药申请)的一部分,它们也被认为是验证过的。确认不是重复验证过程,不需要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确认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确认包括所设计方法的性能参数,如那些在通则中描述的性能参数。ChP:是指首次使用法定分析方法时,由现有的分析人员对分析方法中关键的验证指标进行有选择性的考察,以证明方法对所分析样品的适用性,同时证明分析人员有能力使用该法定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确认并不是重复验证过程,本指导原则不涉及微生物分析方法的确认。 (2)转移的定义USP:是将非法定方法从一个实验室转移至另一个实验室,即为分析方法转移。是一个按照已建立的实验室研究来证明方法的性能参数符合期望的分析应用的过程。国内ChP:是一个文件记录和试验确认的过程,目的是证明一个实验室(方法接受实验室)在采用另一个实验室(方法建立实验室)建立并经过验证的非法定分析方法检测样品时,该实验室有能力成功操作该方法,检测结果与方法建立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分析方法转移是保证不同实验室之间获得一致,可靠和准确检测结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估。应用:通常不适用于法定方法,但可以参考。同时,由于方法的检测目的不同,各方指导原则对于不同检测目的的方法所要求的验证的参数也有所不同,表2中列出了ICH指导原则中规定的不同检验目的需要验证的参数。①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②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③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药品分析方法验证、 转移和确认的目的是证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和目的,被测样品质量可控,保证得到一致的、可靠的和准确的测定结果,同时也证明检验人员有能力成功地操作分析方法。一个好的分析方法,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 天津工生所建立无标定量MSE质谱数据分析流程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一项核心支撑技术,通过对不同生物样品的定量研究可以全面、精细地表征该生物体系的生理特性及预测功能。在用于蛋白质组学的质谱分析中,无标定量以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MSE方法是由Waters公司开发的应用在Q-TOF类型质谱仪器上的一种组学数据采集方法,作为一种数据独立获取(DIA)方式,它可以提高无标蛋白质定量的准确性和动态范围。但由于它特殊的输出格式形式,一些致力于分析数据依赖型(DDA)数据的常用开源软件不能对MSE 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水雯箐研究组成功建立了对基于MSE方法的无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的新分析流程。在该研究中,结合开源软件Skyline和统计软件Diffprot建立起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对无标定量MSE质谱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对磷酸化肽段和全细胞质蛋白质组定量数据的分析应用,验证了新开发流程的可靠性、稳定性、准确性和透明便捷的处理流程。另外,该研究创新性地发现改进后的新流程也可以应用于对小分子化合物的大规模定量分析,在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该新流程发现了针对药物靶点蛋白NDM1的新型小分子配体。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Proteomics (2014,14:169&ndash 180),天津工生所和南开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刘姗姗为第一作者。    无标定量MSE数据分析流程图
  • 北京生科院建立单细胞环形RNA分析技术及表达图谱
    环形RNA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之前研究已在不同物种中鉴定出数百万个环形RNA分子,并产生了大量用于揭示生物体组织表达模式的环形RNA数据资源。然而,由于大多数环形RNA表达量较低,传统的转录组测序方法无法表征单个细胞环形RNA表达谱系特征及异质性。近年来,随着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已可对单个细胞中环形RNA进行捕获测定。尽管效率较低,仍可部分揭示单细胞分辨率下环形RNA的表达模式。因此,单细胞水平的环形RNA表达及功能研究已成为该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方庆团队致力于环形RNA方面的研究。6月10日,该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Exploring the cellular landscape of circular RNAs using full-length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海量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集,实现了单细胞分辨率下环形RNA的高效识别及深度挖掘,基于大规模时空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探索了环形RNA的细胞异质性,揭示了环形RNA作为细胞类型标志物的应用潜力。该研究将目前环形RNA研究从传统组织水平提升至单细胞水平,为探究不同细胞类型中环形RNA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和分析技术。 科研人员收集整理了171个已发表的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数据集(图1),包含人和小鼠中58种组织和细胞类型,共计172,137个细胞。同时,研究建立了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的环形RNA识别和整合分析方法,在人和小鼠中共识别出40,604和131,533个高度可靠的环形RNA分子。基于以上数据所生成的单细胞环形RNA综合表达图谱,为环形RNA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为揭示环形RNA在不同细胞类型及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资源。 该研究深度剖析了单细胞数据中环形RNA的表达模式,发现它们在不同细胞类型上具有高度特异性。研究对小鼠大脑不同细胞类型中环形RNA的表达的分析表明,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元的差异性表达与RNA结合蛋白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此外,研究观察到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性环形RNA,阐释了环形RNA从母体来源至合子表达发生的动态转变过程。 进一步地,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可有效的揭示肿瘤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细胞水平的异质性,研究建立了20名乳腺癌患者的单细胞数据集,分析发现环形RNA在正常和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换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潜在功能。研究筛选出人和小鼠中细胞类型特异性环形RNA,并验证了其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解析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的适用性。最后,研究构建了目前首个单细胞环形RNA数据分析和资源平台——circSC(http://circatlas.biols.ac.cn)(图2),为环形RNA研究奠定了独特而重要的数据和技术基础。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赵方庆团队致力于建立高效的算法模型和实验技术,探索人体微生物与非编码RNA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解析它们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近年来,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Cell(2020)、Gut(2022/2020/2018)、Nature Biotechnology(2021)、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2022)、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a/2022b/2021/2020/2017/2016)、Genome Biology(2021/2020/2016)、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22)、ISME J(2019)等上,这些研究丰富了科学家对人体微生物与非编码RNA多样性、结构组成与功能的认识,并为相关数据挖掘及功能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学工具。   论文链接 图1.基于单细胞全长转录组的环形RNA识别和整合分析 图2.环形RNA单细胞表达图谱及数据平台——circSC 精彩会议预告: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加“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
  • 珀金埃尔默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
    为更高效地开展环境中重金属检测方法、仪器性能评价等基础性、前瞻性及示范性等相关研究项目,为全国环境中重金属的日常监测业务提供技术咨询,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与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建立了“环境重金属检测联合实验室”。2013年10月23日,联合实验室在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揭牌,环境保护部数位领导、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多位领导及专家、珀金埃尔默仪器公司高管等齐集现场,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科技管理处处长禹军   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辛志伟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科技管理处处长禹军及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辛志伟等领导出席仪式并致辞,对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合作提高在环境重金属分析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能力寄予期望,希望珀金埃尔默仪器公司开发更多更好的科学仪器,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广泛应用,并预祝双方合作顺利。   珀金埃尔默高级副总裁兼分析科学与实验室服务总裁Dusty Tenney   珀金埃尔默高级副总裁兼分析科学与实验室服务总裁Dusty Tenney表示,珀金埃尔默专注于改善人类和环境的健康,致力于在此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升这方面的技术与检测能力。这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次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通过合作加深了解,未来在环境领域达成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介绍了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历程、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中心的主要仪器设备配置及应用情况及中心的分析测试服务等。据介绍,中心目前设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二噁英污染控制研究室、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室、综合分析测试室,之前,在ICP痕量分析仪器检测环境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空气与废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测定的ICP法等环保标准研究、ICP的应用及研究等项目中,双方已进行开展了合作。   珀金埃尔默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程广辉   珀金埃尔默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程广辉介绍了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情况:珀金埃尔默公司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开展了业务,并拥有约7500员工,亚太区营收目前达到整个公司的18%左右,且增长迅速。据介绍,珀金埃尔默主要关注三大核心技术:检测技术、影像技术、实验室信息学与服务,而在环境领域,珀金埃尔默在分子光谱、色谱、原子光谱、实验室信息学、服务方面有着强大的实力,为国内用户提供了大量设备与服务。目前,珀金埃尔默已在中国14个地区建有办公室、维修站与客户服务中心,北京的新客户响应中心也在10月22日启用,能够为国内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环境重金属检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环境重金属检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在环保部领导、双方代表及嘉宾的见证下,环境重金属检测联合实验室举行了揭牌仪式。   PerkinElmer Optima8000 ICP-OES   揭牌仪式后,双方就合作内容、技术交流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并一同参观了实验室的情况。在这里我们看到实验室配备了珀金埃尔默Optima8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并在环境重金属研究工作中长期发挥作用。
  • 中药红景天的测定方法及HPLC色谱图建立
    新华网西宁9月12日电 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了解到,最近,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的“红景天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课题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了解,“红景天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项目对分布在青藏高原的3种不同品种红景天药材中的8种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红景天苷等8种主要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及红景天药材HPLC特征色谱图,为红景天优质药材的选择、应用和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这个项目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技术建立了红景天油脂、红景天苷、红景天总多糖和红景天鞣质等活性成分系统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使红景天苷、红景天总多糖和红景天鞣质含量分别达到6%、20%和60%以上。   通过研究,项目还确定了红景天苷、红景天总多糖和红景天鞣质提取物指控指标性成分,建立了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检测方法并起草了各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   专家介绍,“红景天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提高红景天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和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岛津公司建立四溴双酚A快速检测方法
    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溴系阻燃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为此,国际环保立法亦日趋严格。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大公司的环境管理物质清单里,均对溴系阻燃剂作出了严格的管控要求。比如,在挪威要求禁止在消费产品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禁令(PoHS禁令)中就提出了四溴双酚A的含量不得大于1%。该规定已经于2008年1月生效了,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除了电子电器产品外,还包括衣服、建筑、玩具等)。 但是,目前对于四溴双酚A通常采用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法或是用重氮甲烷通过酚基团衍生后再用GCMS检测。萃取及操作条件苛刻繁琐。而用GCMS来检测四溴双酚A,若色谱柱和柱温选择不当,会造成四溴双酚A分解残留,污染色谱柱,影响检测结果。 面对这一难题,为了尽快为用户提供快速、简便的四溴双酚A的检测方法,岛津公司广州分析中心叶英通过反复摸索,建立了GCMS快速分析四溴双酚A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等出色的特长。 本方法使用氯仿/正己烷(1:1)对塑料电子电器产品材料进行超声提取,GCMS检测其中四溴双酚A含量,标准曲线在10~2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5。方法回收率在94~105%之间。该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以有效地检测塑料电子电器产品材料中四溴双酚A的含量。 更多信息请致电岛津公司 800-810-0439或020-87108639 。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LUM集团在法国(VIALAB)建立沥青和石油分析战略伙伴关系
    LUM集团在法国建立沥青和石油分析战略伙伴关系 柏林, 2021年11月9日: 2021年10月,LUM GmbH与法国VIALAB SARL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便为法国客户提供更多沥青、石油和相关乳液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方案。在LUM法国分公司的协助下,VIALAB SARL将利用其在这一市场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渠道,大力推广LUM分析仪器的优势。 VIALAB SARL公司致力于生产和销售用于乳液参数检测的实验室设备,符合欧洲NF EN 13808标准和ASTM标准。Vialab还同时也运营自己的直属实验室,有针对性的对客户的乳化液试验系统进行相对应的技术培训。 LUM GmbH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柏林。LUM分别再在法国、美国、中国和日本设有分公司。LUM GmbH在以下领域拥有数十年的科学和计量专业知识: • 颗粒表征 • 悬浊液和乳液分析 • 检测粘结强度和剪切强度 • 质量控制和过程优化。 在石油和沥青乳液领域,LUMiReader PSA被广泛客户使用进行对沥青质表征,其检测方法基于ASTM D7827(通过光学装置检测重燃料油中正庚烷诱导的沥青质相分离作为可分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此外,根据ISO 13318,LUMiFuge和LUMiSizer能够快速直接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粒径分布测定。 LUM GmbH首席运营官Susanne Lerche Merchant陈述:“通过这一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将能更有效更针对性的接触石油和沥青领域的用户。我们正有计划的战略布局,将LUM各地的子公司发展成当地的运营中心。同时,由LUM 法国和VIALAB之间的这次密切合作,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潜力。我们可以结合国际沥青乳液联合会成员VIALAB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的渠道,开拓LUM仪器新的分析领域。”VIALAB首席执行官Vincent HESRY陈述:“向我们的客户提供由LUM GmbH开发的新技术,其前景看来令人很期待。我们致力于生产专门用于沥青粘合剂的实验室设备。我们相信,这种合作关系将使我们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实践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法国在这一领域是世界知名的参与者,而Vialab也希望参与新检测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以改进基于纯粘合剂乳液(改性或甚至创新)的路面。” 附上的图片人物为: 左一:LUM法国 - Sylvain Gressier右一:VIALAB首席执行官 - Vincent Hesry
  • 材料的热学性能及热分析方法
    一、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结构决定性质——材料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力学、化学等性能是由物质不同层次的结构所决定的。性质决定用途。二、热膨胀系数定义:温度改变ρt ℃时,固体在一定方向上发生相对长度的变化或相对体积的变化。平均线膨胀系数:平均体膨胀系数:注意: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重要性能,在材料的分析、制备等过程中都需要重点考虑。三、热分析方法热分析测定方法的目的是为了 探测相变过程的热效应并测出热效应的大小和发生的温度。焓和热容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参数。常用热分析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热重(TG)和 差热分析(DTA),其次是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这三者构成了热分析的三大支柱。1.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将被测材料与参比物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或冷却,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T )随温度T或时间t的变化关系。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输入给样品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3. 热重法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热重法试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即TG曲线)。热分析的应用1.物质鉴定2.热力学研究3.动力学研究4.分析结构与性能关系典型应用1.有序—无序转变的研究Fe-Ni坡莫合金是一种软磁材料。但这种合金接近 Ni3Fe成分范围时既存在有序一无序转变,又存在铁磁-顺磁转变,它们都将出现热容峰。2.测定并建立合金相图建立相图首先要确定合金的液相线、固相线、共晶线 及包晶线等,然后再确定相区。例如,建立一个简单的二元合金相图,取某一成分的合金,用差热分析法测定出它的DTA曲线,见图(a)。试样从液相开始冷却,当到达z处时便开始凝固,由于放出熔化热曲线向上拐折,拐折的特点是陡直上升,随后逐渐减小,直到接近共晶温度时,DTA曲线接近基线。在共晶温度处,由于试样集中放出热量,所以出现了一个陡直的放热峰,待共晶转变完成后,DTA曲线重新回到基线。绘制相图取宽峰的起始点温度T,和窄峰的峰值所对应的温度 T2分别代表凝固和共晶转变温度。按照上述方法测出不同成分合金的 DTA曲线,将宽峰的起始点和窄峰的峰值温度分别连成光滑曲线,即可获得液态线和共晶线,见图 (b)。
  • 又一广谱抗菌素硝基米唑残留国标方法建立
    日前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标准研讨会上,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了硝基米唑在动物源食品中的国标方法,这一方法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及方法灵敏度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方法,为我国出口食品再添强力保障。在这一分析项目中,美国J2公司生产的GPC凝胶净化系统,再次承担起非常重要的样品净化作用,保障了后续LC/MS/MS分析的检出限,同时也减少了仪器发生故障的机率。
  • 分析方法验证:在制药行业中采用TOC方法进行清洁验证
    寻求改进质量和提高效率的药品生产商对使用Sievers® 总有机碳(TOC)分析仪进行清洁验证的兴趣越来越浓。大多数制药或生物科技厂家目前都配有TOC分析仪以符合美国药典USP、中国药典ChP的水检测要求,以放行纯化水或注射用水用于清洁或生产过程。因此,大多数厂家已经拥有用于清洁验证的TOC测定方法。TOC是FDA认可的一种方法①,用于评估所给样品中所有含碳的化合物,以确保所有设备的清洁都符合所建立的清洁标准。TOC分析允许开发一种方法,用于检测由化合物、分析物或残留物通过直接(擦拭)或间接(冲洗)取样而形成的碳浓度。潜在目标残留物包括药物活性成分(API)、药品赋形剂、蛋白质、蛋白质副产品和清洁剂或成分。1996年,国际协调会议(ICH)在FDA(CDER & CBER②)的协助下,创建了指导文件《Q2B:分析步骤的验证》。该文档的目的是为制药公司如何考虑清洁验证分析程序的各种验证特征提供参考。本文提供了与下列参数相关的多个实例,这些实例均与TOC方法验证有关,因而此应用说明呼应了Q2B指导文件:检出限和定量限确定分析物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线性和回收百分比分析方法的稳固性③检出限和定量限检出限(LOD)用于评估何时信号是仪器噪音的结果还是化合物的反应。LOD被视为样本中分析物的最低检测量,但没有必要的足够的统计确定性来定量。定量限(LOQ)是对数据有意义还是无意义提供指导而建立的值。低于LOQ的仪器反应表示存在有机物,但无法定量实际浓度。分析仪中的读数高于已建立的LOQ则被视为可定量或有意义的数据。为了确定背景TOC的浓度并推导出用于清洁验证方案的LOD和LOQ,必须准备低TOC的水空白或棉签空白(如果适用)来计算实验中水和小瓶的碳成分。一旦已经从这些样本中确定了标准偏差,则通常是将标准偏差分别乘以3和10来获得LOD和LOQ④。确定分析物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了解TOC分析方法验证中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区别非常重要。准确度与测得值和分析物的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相关。通常,准确度是计算仪器验证时测得的标准品的TOC浓度与预期的标准品TOC浓度的差值百分比(即+7%)所得。精确度通过标准偏差或RSD(相对标准偏差)度量。精确度与所给样本的多个分析结果相互之间的接近程度相关。在TOC方法验证期间,通过分析加了(添加)已知浓度的目标残留物的样品可以测定准确度和精确度,并可以评定差值百分比和RSD。ICH文件推荐至少在三个浓度级别上至少进行九次测定来评估准确度和精确度,这三个浓度级别涵盖了仪器的指定范围⑤。线性和回收百分比验证通常,线性测试校验仪器反应值是否与所研究分析物的浓度具有线性关系。图1演示了TOC浓度范围从1.00 ppm到7.50 ppm,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性关系,其中含低TOC水的小瓶中加了已知浓度的BSA。这个例子演示了理论浓度(x轴)对所测得的浓度(y轴)作图所得到的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y=(m)x+b。分析仪的反应值与所研究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² )应大于0.97。图1. 数据使用Sievers实验室TOC分析仪获得为了确定TOC方法用于分析目标残留物的适用性,有必要确定分析方法可达到的回收率。以下例子使用CIP-100制备已知TOC度的溶液,并将已知量的样本放到不锈钢片上,演示了直接取样方法。在BSA的例子中,在不锈钢片上添加三个递增浓度的CIP-100清洁液,擦拭不锈钢片,然后将此棉签放到已知量的低TOC水中。表1提供了从不锈钢片表面获得的回收百分比结果。分析方法的稳固性与实际回收率同样重要的是,用于确定所研究化合物回收百分比的TOC分析方法的重现性或稳健性。在清洁验证方法开发中稳固性是指结果不受方法中参数、或样本之间的小而微妙的变化的影响的能力。还提供了正常使用期间的可靠性指示(例如各个分析员的取样方法)。若希望得到高回收率,回收率一直保持可重复性也同等重要或更为重要,并在整个方法开发期间一直需要对回收率进行检测。表1和表2提供了CIP-100棉签回收率分析信息,由两个不同的分析员测试样本间的变化。要考虑的最后几点评估制药产品质量水平的测试步骤要遵从各项要求。具体到清洁验证来说,当前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1 CFR 211.194(a)] 要求,用于评估药品是否符合已建立规范的测试方法必须满足准确度和可靠性的合适标准⑦。同时考虑到分析方法的验证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建立的过程,本应用说明中说明的(TOC)方法的性能特征满足计划进行的分析应用的某些要求,例如符合药典的水排放和清洁验证。参考文献FDA网站:www.fda.gov/cder/guidance/cGMPs/equipmenthtm。药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和生物制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BER)。Guidance for industry Q2B: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Methodology. November 1996. ICH, FDA, CDER, CBER.Taylor, John K. Quality Assurance of Chemical Measurements. Lewis Publishers imprint of CRC Press 1987.USP Validation of Compendial Methods.The Swab Recovery Determination of CIP-100 in Solutions by TOC Analysis Using a Sievers TOC Analyzer, Steris Corporation Analytical Method 1993. 7. 21 CFR 211.194(a) Laboratory Records.21 CFR 211.194(a) Laboratory Records.◆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我国科学家建立力学拉曼光谱技术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徐伟高、谢代前团队与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罗毅、复旦大学段赛等展开合作,从样品振子和局域等离激元光腔的光力学耦合作用出发,提出了力学拉曼光谱技术(mechano-Raman spectroscopy, MRS),建立了力学拉曼散射技术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相关成果以“Direct characterization of shear phonons in layered materials by mechano-Raman spectroscopy”为题于3月31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Nature Photonics (2023)]。纳米尺度界面的力学相互作用携带了原子级界面结构、热传导和光电特性等关键信息,但因其电子-声子耦合效应非常有限,人们无法通过经典振动光谱学方法对其进行直接测量。以层状石墨晶体中的超低频剪切声子为例,具有原子层集体性同向运动的声子振动模式蕴含了晶体全局结构和隐藏界面的独特信息,但由于相邻层间的极化率改变量相互抵消而无法产生可探测的电偶极子辐射。如何有效地获取这一类信息,并将其应用于晶体全局结构表征、表界面相互作用和微观机械振子的测量,当前光谱学领域尚未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针对以上挑战,研究团队提出力学拉曼散射技术(图1),在入射光(hν0)激发下,等离激元光腔的极化张量受到频率为νmech机械振子的动态调制,分别产生能量等于hν0-νmech的Stokes信号和hν0+νmech的anti-Stokes信号。在层状晶体的MRS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晶格中原子层的集体性运动可以驱动等离激元金属的周期性运动并产生非弹性散射信号。图1: MRS技术的原理与实验方法图2为3-12层石墨晶格振子的MRS信号和定量的力学耦合效应分析结果,晶格振子和等离激元金属的能量传递决定了等离激元金属的有效位移和MRS信号强度。根据MRS理论,MRS信号强度正比于等离激元金属有效位移的平方,这在16层石墨晶格振子的精确定量分析中得到了印证。图2: 不同层数晶格振子的MRS测量与力学耦合效应的定量分析在光学拉曼光谱中,粒子振动态布居数决定了anti-Stokes和Stokes信号的强度比(IaS/IS),并遵从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相比于光学拉曼过程,MRS具有显著的无热噪声特征,这表现在:(1)IaS/IS值在整个实验温度区间(77-477 K)始终接近常数1;(2)半峰宽不随温度升高而展宽。这一特点使MRS在振动测量具有独特优势(图3)。研究团队还通过一系列复合振子实验验证了MRS的长程传播行为和隐藏界面探测能力。图3: MRS技术的无热噪声特征两位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milestone achievement in the Raman spectroscopy field(拉曼光谱领域里程碑式的成就)”;“it is a rare piece of work that represents a landmark in the field of Raman spectroscopy(拉曼光谱领域少有的标志性工作)”。全新的力学拉曼光谱技术将有望应用于晶体全局结构表征、机械振动传感和光的机械调制,并为实现从晶格振子到纳米材料的量子化能量传递等量子光学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 毒蘑菇毒素检测新方法-UPLC-MS/MS建立
    浙江省温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主任技师张秀尧于近日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分析方法(UPLC-MS/MS),并快速确证检测尿液和血浆中的毒蘑菇毒素检测,其样品的检出限分别为每毫升0.2毫微克~1.0毫微克和每毫升0.1毫微克~0.5毫微克。该研究报告论文已在《分析化学》今年第一期刊出。   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毒素类型较多,主要有鹅膏毒肽类和鬼笔毒肽类。蘑菇中毒,特别是鹅膏毒肽引起的中毒,死亡率高达90%。由于鹅膏毒肽的毒性较大,特别是中毒症状在大量细胞被破坏后才出现,而此时大部分的毒素已进入靶器官,尿液和血浆中浓度较低,常规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因此,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尿液和血液中毒蘑菇毒素的确证检测方法,对于疑似中毒病人的尽早诊断,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秀尧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尿液样品直接进样,一次进样分析仅需9分钟,检测全程也只需半小时。
  • 中科院地化所建立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土壤重金属检测系列新方法
    传统重金属检测方法依赖大型仪器,需要复杂繁琐的前处理过程、高昂的检测成本和较长的检测周期。同时,传统检测方法面临着灵敏度不高和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因此,亟需建立高灵敏度及智能化重金属检测方法,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生物传感器是快速检测方法,具有响应迅速、成本低、灵敏度高及便于携带等优点,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在重金属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方面颇具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承帅团队与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俊华等,建立了以功能核酸为分子识别元件的重金属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重金属的超灵敏、智能化快速检测,并构建了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检测新方法。 该团队建立了DNA网状纳米结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土壤重金属的超灵敏检测。科研人员创新性地以双茎环DNA探针为自组装元件。当反应体系存在待检重金属(以铀离子为例),释放的核酸片段可激活DNA组装,经过多重循环的核酸杂交及链置换反应,形成DNA网状纳米结构的荧光生物传感器。该荧光生物传感器对铀离子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 pM到1 mM,检测限为2 pM,可实现对土壤样品中痕量铀污染的超灵敏检测。该荧光生物传感器操作简单、响应迅速、信号扩增效率高效,为土壤重金属的超灵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该研究建立了分子逻辑门生物传感器,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重金属的智能化检测。研究以有效态铅和有效态镉两种重金属为目标物,基于二进制原理,以0和1对重金属进行编码,以功能核酸为重金属分子识别元件,通过核酸并行运算和杂交反应,构建了多种分子逻辑门生物传感器,包括OR、AND、XOR、INHIBIT、半加器、半减器等。在生物传感逻辑运算中,0表示检测体系中不存在有效态铅或镉;1表示检测体系中存在有效态铅或镉。以FAM和Cy5进行双通道荧光标记,根据真值表排布,不同的重金属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荧光输出信号,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重金属的智能化检测提供了一套新的传感体系。该工作建立了DNA荧光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免萃取、简单、快速检测。目前,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检测方法较多,如BCR法、Maiz三步连续提取方法、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DTPA-CaCl2法等,但适用条件等存在争议。例如,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介导的重金属萃取难以反映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真实含量。同时,这些方法需要连续多步的萃取分离过程,步骤繁琐且耗时较长。因此,探索构建无需消解萃取且可真实反应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以生命体基元DNA为有效态重金属识别探针,通过DNA识别、切割以及信号转换,构建了DNA荧光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铅、镉、铜等)的快速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连续萃取过程,同时,DNA探针混合即可检测,响应迅速,方便现场快速分析。该荧光生物传感器对有效态铅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2 pM,用于土壤样品有效态重金属检测时,与传统DTPA-CaCl2法相比,误差小于10%,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满足复杂样品中有效态重金属检测需求。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Talanta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贵州省高水平人才项目等的支持。 (A)DNA网状纳米结构生物传感器检测重金属原理;(B)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组装的DNA纳米结构;(C)检测限和检测灵敏度分析(A)分子逻辑门生物传感器用于有效态重金属的智能化检测;(B)半加器分子逻辑门生物传感器结果;(C)半减器分子逻辑门生物传感器结果;(D)半加器分子逻辑运算真值表;(E)半减器分子逻辑运算真值表(A)DNA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有效态重金属检测原理;(B)有效态重金属检测灵敏度分析结果
  • 食品加工分析中的近红外方法
    这种方法允许同时对多个参数进行快速无损地分析近红外分析是基于样品中分子对近红外辐射(800 nm-2500 nm)的响应。当近红外光照射到样品上,要么被样品吸收,要么就发生散射,从而产生了能够反映样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光谱。近红外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式,必须借助于传统的标准化学分析方法的结果建立标定模型。采用化学计量学建立的模型可以用来分析混合物或者天然产物中物质的含量,如谷物和肉类。同时标定自身的数据丰富广泛,在日常检测时非常快速高效。优化近红外分析的小技巧1保持样品的一致性分析的样品应和标定在建模时使用的样品有相同的特性。例如,建模时使用小麦中蛋白质数据所建立的标定就不适用于其它谷物中蛋白质的分析。由于水分和样品颗粒大小也会影响近红外光谱,所以也要保证样品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2校正样品均匀覆盖全部范围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建模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使得参考值均匀地分布在日常检测所期望的范围内。例如,少量且数值相近的样品建立的模型就无法对一个变化较大的属性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主成分分析(PCA)是一个有效的对比样品差异性的统计工具。3关注参考值可靠的近红外标定依赖参考值。如凯氏定氮测蛋白、索氏提取测脂肪这些参考方法有助于近红外分析得到准确的结果。这些参考方法在整个近红外方法建立过程中都应保持不变,因为不同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的都有所区别。考虑这些方法的标准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应为每项属性保留一份当前参考方法的记录。4使用近红外以辅助参考方法使用近红外方法,您能从批量化的检测中获益。专为离线和旁线设计的近红外分析仪器可以分别安装在实验室或生产部门,作为像凯氏定氮仪、脂肪提取器、色谱系统和滴定等传统分析仪器的补充。下述的例子就展示了使用近红外对节省分析支出的贡献:回报实例每天 10 个实验室样品可以节约花费月 15 欧元,一年以 200 天计算共节省 30000 欧元。假如一台近红外光谱仪的售价在 40000 欧元,只需1年就投资就能收获回报。获得额外的收益。试剂溶液以及其它相关实验耗材的使用量都显著地减少,近红外分析在极大地节约成本的同时还保证了安全性。此外,由于近红外分析速度的优势还能提升实验室的效率。步琦解决方案ProxiMate™ 是一台适合放置在产线旁的设备,它拥有 IP69 认证且支持触控,即使戴着手套也不会影响操作,具有强大且稳定的性能。不仅能够使用仪器提供的校准模型,而且也可使用整合在仪器中的自动校准 AutoCal 功能,轻松建立您的专属模型。步琦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https://www.buchi.com/zh/products/instruments/proximate寻找更多有关我们近红外产品的信息:https://www.buchi.com/zh/knowledge/applications
  • 中科院建立重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新方法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王素华研究团队近期在重金属离子污染现场快速敏感检测研究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可视化检测的新方法,并研制出新型的可视化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Analytical Chemistry、英国皇家化学会的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和Nanotechnology国际期刊上。   痕量重金属离子检测目前主要依赖于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实验室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检测精度比较高,但仪器耗资昂贵、运行费用高、操作要求多,检测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测量时需萃取、浓缩富集或抑制干扰等复杂前处理过程。   针对这些难题,智能所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制备出针对汞离子的特异性有机螯合配体,与汞离子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形成螯合物,进一步在发光量子点表面发生快速的阳离子取代反应,导致量子点的荧光效率发生改变,从而通过荧光强度和颜色的变化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选择性检测(Anal. Chem. 2012, DOI: 10.1021/ac302822c)。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发射峰位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同时伴随着量子点的黄光会逐渐演变成红光(如图示)。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并组装了针对汞离子的纸质传感器,实现了对纯水、自然湖水中汞离子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研究团队提出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具有不依赖大型贵重的分析仪器、可进行裸眼观测、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能够实现痕量重金属离子的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   研究人员又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发光氧化石墨烯的新型比率荧光纳米复合探针,通过探针不同颜色荧光的比率变化,可将其应用于可视化检测分辨不同价态的铁离子(Fe2+)。在紫外光照下,随着Fe2+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从而实现对Fe2+的可视化检测(Nanotechnology 2012, 23, 315502)。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对氧化石墨烯的多层规整自组装,研制出了由多层氧化石墨烯组装的电极材料,结合电化学原理,可实现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和敏感检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22631)。   该研究得到国家973项目“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 图示:针对重金属汞离子的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
  • 单细胞电学特性流式分析方法及分析仪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健康电子中心研究员黄成军、副研究员赵阳团队,在单细胞电学特性流式分析方法及高通量实时分析仪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单细胞电学特性生物传感与分析技术为单细胞生物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维度。该技术已被证明在全血分析、肿瘤细胞分型和免疫细胞状态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电学检测方法难以实现高通量实时性分析,限制了需要大量系统实验的单细胞电学特性研究的开展。 面该团队提出了快速并行物理拟合求解器,仅需0.62 毫秒即可在线求解出单个细胞膜比电容和细胞质电导率。与传统求解器相比,在不损失准确度的前提下,速度提升了27000倍,且不需要任何数据预采集和预训练过程,进一步实现了基于物理模型信息的实时阻抗流式细胞分析仪(piRT-IFC)(图1)。该技术可在50分钟内实时表征高达100902个单细胞,具有高稳定性、高通量、实时化和全流程自动化等特点。作为示范应用,该团队对药物处理后HL-60中性粒细胞脱粒现象这一典型的快速变化的生物过程进行实时表征分析。与普遍采用的神经网络辅助加速方法对比研究表明,piRT-IFC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和泛化能力强的优势,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关研究成果以piRT-IFC: Physics-informed real-time impedance flow cytometr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ar intrinsic electrical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微系统与纳米工程》(Microsystem and Nanoengineering)上。该研究由微电子所和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近年来,该课题组面对单细胞物理特性检测存在敏感机理不明和技术实现困难等关键技术瓶颈,开创性提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交叉压缩通道”敏感新原理和单细胞电学模型,建立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电学特性高通量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参数包括细胞膜比电容和胞浆电导率,通量比膜片钳等常规方法高10000倍,并进一步研发出实时高通量单细胞电学特性流式分析仪(图2)。仪器入选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名录,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计算所等单位合作,成功用于脑卒中动物模型、癌症病人样本、药物模型等领域的多种细胞的分析,为肿瘤/脑卒中等精准诊断、药物筛选等提供了有力工具,并发现了新型标志物,验证了相关药物候选分子的作用、获得授权专利。研究工作得到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中国科学院的支持。阻抗流式细胞分析仪(piRT-IFC)原理样机、核心微流控芯片、设备交互界面、典型结果和自动化实时数据处理流程 图2.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单细胞电学特性活体单细胞分析仪(左)及核心微流控芯片(右)
  • 食品-农药残留分析方法一览(附详细方案)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 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图片来自网络农药残留关系着食品安全,是重要的食品检测的项目,现阶段食品中农残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最常用的色谱质谱联用外,还有波谱、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和酶抑制法等多种检测技术。本次优质解决方案推荐聚焦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案分别来自于知名品牌Thermo Fisher、岛津和珀金埃尔默。优质解决方案一:单四极杆质谱农药分析方法包的建立与应用 (点击标题可直接跳转方案)农药数据库的建立方案来源:Thermo Fisher摘要:建立常见农药的单四极杆质谱扫描的数据库,包含农药的名称、保留时间、定量离子、定性离子等信息,建立农药分析的仪器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利用保留时间校准软件,实现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完全重现。建立的方法包实际应用于果蔬中4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46 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 76.9-105.9%,5 次平行测定的 RSD 值≤9.5%,方法测定低限为 5ng/g。关键词:单四级杆质谱仪 农药残留 保留时间校准 分析方法包技术特点:农药数据库共享,操作便捷;利用样品分析方法包,无需标准品也可对未知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筛选完整方案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915976.html 优质解决方案二:12 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测定 (点击标题可直接跳转方案)方案来源:岛津摘要:本文建立了 12 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 GC 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参照《中国药典》分析方法,采用色谱柱 SH-50 (30 m, 0.25 mm × 0.25 μm )分析 12 种有机磷类农残,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 1.5,理论塔板数按敌敌畏峰计算远大于 6000,峰形和重现性良好,满足《中国药典》需求。此方法可为 12 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测定提供参考。关键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 SH-50色谱柱 气相色谱法完整方案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954687.html 优质解决方案三:LC-MS/MS检测大米中多种农药残留 (点击标题可直接跳转方案) 11 份大米样品(S1 至 S11)中测定的农药残留方案来源:珀金埃尔默摘要:通过使用 UHPLC 系统与 QSight 220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用于大米农药多残留分析的 LC-MS/MS 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大米中200 余种农药,其定量限低于监管机构规定的限量。时间管理型 MRM 模块简化了质谱分析方法的制定流程,使其驻留时间得到优化,可用于监测食品样品中的大量分析物。大多数农药具有良好的回收率(70 - 120%)和重现性(RSD 0.99;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轻易适用于多种分析物的筛选和定量,为大米样品及其他食品样品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农药检测方法。完整方案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911701.html 更多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案及相关仪器应用请浏览行业应用栏目: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 ══════════▼▼▼══════════【行业应用】是仪器信息网专业的行业技术解析和应用拓展平台,聚焦食品农产品、传统制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化工生产、汇聚了行业内国内外主流厂商的优质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兼顾国家相关规定和用户习惯的专业分类,涉及食品、药品、环境、石化等二十余个使用仪器相对集中的行业领域。并以样品和标准为主线,为用户查找仪器提供一个独特的维度,也为仪器产品提供一个全新的展示渠道。
  • 蛋白质免疫亲和活性浓度绝对测量方法的建立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武利庆及其合作者杨屹、苏萍等发表系列文章(Anal.Bioanal.Chem. 412(2020)2777-2784、Talanta 178(2018)78-84、Microchem. J. 157(2020)104954),介绍了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法和数字ELISA的蛋白质免疫亲和活性浓度绝对测量方法。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免疫分析是其常用的定量分析手段,在测量和质控中不仅关心目标蛋白的含量,更为关注它的活性与功能,其量值的准确对于保证人民大众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活性浓度测量手段的匮乏限制了蛋白质产品活性量值的质控与标准的建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针对这一难题,作者以G2-EPSPS、人肌红蛋白为例,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在部分传质限制条件下,通过扩散速率等测定直接计算出可被抗体识别的目标蛋白浓度,即免疫亲和活性浓度;或采用寡聚核酸标记抗体,借助邻位连接技术和数字PCR技术,以数字ELISA的方式直接测定样本中目标蛋白的免疫亲和活性浓度。两种方法均无需外部标准品,是一种绝对测量手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4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06042747-02ad-460f-82a4-752c907691ff.jpg" title=" 图片1.png" alt=" 图片1.png" width=" 600" height=" 24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1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蛋白免疫活性浓度测定原理图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82c05090-1aa2-4789-9467-c4fd8c632095.jpg" title=" 图片2.png" alt=" 图片2.pn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2 基于数字ELISA技术的蛋白免疫活性浓度测定原理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蛋白质免疫亲和活性浓度的绝对测定将有助于准确表征蛋白质与其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免疫分析的准确可靠,同时有助于蛋白质产品的活性量值的质控与标准的建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2020年11月10-12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国际计量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 “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TD-MSQS 2020)” 国际研讨会,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本次会议将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本次会议可通过官方网站 a href=" http://tdmsqs.ncrm.org.cn" target=" _blank" http://tdmsqs.ncrm.org.cn /a 注册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注册成功后请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会议邮箱pptd@nim.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c475b4b8-ad00-4d02-bdea-04a9663c0909.jpg" title=" 图片5.png" alt=" 图片5.pn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报名参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更多信息请关注会议官方网站: a href=" http://tdmsqs.ncrm.org.cn。" _src=" http://tdmsqs.ncrm.org.cn。" http://tdmsqs.ncrm.org.c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学者简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武利庆,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沿计量科学中心蛋白质室主任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杨屹,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苏萍,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 /span /p
  • 热分析钱义祥老先生:热分析仪器(方法)选择的哲理
    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本文系仪器信息网独家约稿,未经许可,其它媒体不得转载)   /span /p p & nbsp & nbsp & nbsp 应用先进仪器和方法进行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如何选用近代先进仪器和科学方法呢?钱义祥老先生的这篇“热分析仪器(方法)选择的哲理”将有助你选择先进仪器和科学方法。帮助你从多种备选对象中进行挑选与确定,使你学会择优选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25eddf60-8d71-4ed7-b6ac-1205345e0568.jpg" title=" "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503px " height=" 503"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钱义祥老先生某次出差夜晚其学生拍摄 /strong /p p    strong 1.1 & quot 选择& quot 的哲理 /strong /p p   人,不由自己的选择而出生,朦胧地踏上漫长的选择之路。选择伴随科学人的一生,渐进渐行,格物致理(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并加以运用)。人是选择的主体,“选择”是一个最易产生共鸣的话题。 /p p   从哲学的角度看,选择是反映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其自身的存在现状、目的需要、价值尺度,对依赖主体活动而存在的事物的多种可能性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抉择。它是主体积极能动、自觉自由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这种力量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过程中,既存在于人的思维过程中,也存在于人的实践行为中。 /p p   1.1.1研究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p p   科学研究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研究方法总是以符合研究需要为前提,与科学研究相适应,因此研究方法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更新过程。 /p p   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地说,无非是资料、研究方法和结论三个方面。我们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目的是了解他获得的结论及获得这个结论的方法。科学史的书籍记录了科学家的发现和科学家获得发现的方法。可见研究方法及其选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合理性、新颖性、独创性、可实现性。为避免选择性偏差,对研究课题和热分析方法了解得越深越多,选择热分析方法就越有依据,就越合理和适用,越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p p   1.1.2热分析方法选择的主体是人 /p p   选择是一个词语,这个词语主要是指一个人要挑选什么,要做出什么决定,选取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字眼。“选择”是存在于人的思维和实践行为方式中的积极能动的能力。 /p p   热分析方法选择的主体是人,是人的实践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是由人的选择来确定的。选择决定于主体,并不是说主体可以随意选择。主体的选择不仅受到客观外部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主体自身存在状况的限制。 /p p   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人的能力是选择的关键。应该培养,发展、完善主体, 提高主体的选择能力。成功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满足主体的需要。 /p p   热分析方法的选择不仅受到主体自身存在状况的限制,也受到客观外部条件的制约。受仪器的制约和限定的典型事例是微重力下的热分析研究。微重力科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是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微重力的热分析研究有望应用于空间材料科学,其研究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仪器和研究方法。目前商品化的热分析仪器仅适用于在万有引力条件下进行热分析实验,微重力条件下的热分析仪器尚待开发。微重力的热分析研究必定伴生新的研究方法的创立。方法的创立反过来又指导微重力的热分析研究。 /p p   选择意味着在多种事物中挑选一种事物或多种事物。热分析方法选择过程中,选择本身也是一种探索,乃是对人的选择能力的一种检验。 /p p   选择是一个过程,有可能在弹指一瞬间完成;有时通过“试错”来选择热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 某些特例,也有可能永远选择不到一个好的方法来研究你的问题。如热分析动力学研究,要从诸多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中选择、修改或建立新的动力学方程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实验、选择和修改动力学方程常常耗费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p p   1.1.3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 /p p   选择正如人要走路,面对多条路,走哪条路?如何走这条路?便是你的选择了。科学研究亦如此。“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是一本如何选择科学研究方法进行高分子物理研究的参考资料。 /p p   “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由高分子物理和近代研究方法二个词复合组成。“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内容是高分子的结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分子运动的统计学 近代研究方法有高分子光谱及波谱分析、X射线分析、高聚物热分析、高聚物显微分析。人们选择近代研究方法研究高分子物理中的诸多问题。选择过程是属于人的行为活动,需要宽厚、交叉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活动。由具有高分子物理背景和科学分析仪器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担当高聚物结构(性能)的表征和研究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们具有“多种学科在他头脑里汇合”的优势。 /p p    strong 1.2热分析方法选择 /strong /p p   “热分析方法选择”是在第二届江苏省热分析技术应用与进展学术研讨会(2008年—扬州)上提出来的。是几十年的热分析实践中悟出的一个概念,是关于“热分析方法选择”问题的哲学思考。 /p p   “热分析方法选择”有二层意思: /p p   第一层意思是:“选择”是一个哲学问题(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热分析方法选择”是“选择”的哲学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p p   第二层意思是:“选择”是一种行为活动,贯穿于热分析方法选择和实验条件选择的全过程。 /p p   1.2.1科学研究与方法的关系: /p p   每一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取得,都是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的结果。而每一项重大的科学理论或技术突破,往往伴生新的研究方法的创立。方法的创立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科学技术研究实践活动。 /p p   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否适当是决定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项关键性因素。 /p p   方法是指用于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和工具。要方法行之有效,就必须对方法进行有选择的、合理的运用。 /p p   方法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的进展和效果。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选择适用的方法。对于方法选择的准则依次是适用,高效简单、完美。在科学研究中选择热分析方法时可参考这个标准。 /p p   1.2.2热分析仪器(方法)选择 /p p   热分析方法是近代研究方法之一,它在科学研究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对热分析方法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择优选择。 /p p   在科学研究中,“热分析方法选择”突出体现了“选择”的哲学思想的普适性。它包括二个内容:热分析方法(仪器)选择和实验方法(条件)建立。 /p p   热分析方法包括 DSC、TG/DTA、TMA、DMA 和热分析+。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热分析仪器(方法)应用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科研人员根据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热分析方法,如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30e9b3e7-7048-4006-ae95-bae75680a739.jpg" title=" 1.png" / /p p   上图表明:热分析应用是按转变、反应与热物性参数进行分类。这种分类 /p p   方法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可以囊括各个学科领域的所有应用。热分析应用进一 /p p   步细分,并选择相应的热分析方法。 /p p   物理转变: /p p   涵盖结晶、晶型转变、汽化、升华、吸附、解吸附、吸水、居里点转变、玻璃化、液晶转变、热容转变等。 /p p   化学反应: /p p   涵盖分解、氧化、还原、固态反应、燃烧、聚合、树脂固化、橡胶硫化、催化反应等。 /p p   物质特性参数: /p p   比定压热容、纯度、膨胀系数、热导率等。 /p p   热分析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实用技术。“热分析怎样来解决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怎样用热分析来解决?”,你面临的就是选择热分析仪器(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选择先于实验,贯穿于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热分析仪器(方法)。选择活动的主体是科研人员,要体现主体的能动性,即体现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特有的积极能动的自由本质力量。在选择过程中,科研人员对研究内容和热分析仪器(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做出合理有效的选择。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热分析方法。 /p p   列举几个实例: /p p   1. 玻璃化转变测量方法的选择 /p p   高分子物理中有一个重要的转变—玻璃化转变。研究玻璃化转变有三种热分方法:DSC、TMA、DMA。哪种方法好呢?根据样品的特性,你要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粉末样品通常选用DSC方法; 树脂固化样品通常选用TMA方法 成型制品通常选用DMA方法。 /p p   DSC、TMA、DMA测量玻璃化转变的方法原理及灵敏度不同,如下表: /p p   DSC:检测的物理量是比热容 Cp 比热容变化约30% /p p   TMA:检测的物理量是膨胀系数 α 膨胀系数增加多至300% /p p   DMA:检测的物理量是模量 E 模量变化高达3个数量级 /p p   由上表可知:仪器灵敏度DSC & lt TMA & lt DMA。 测量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DSC方法制样方便。但玻璃化转变的信号很微弱时,那么就要改为选用TMA、DMA方法。封装材料使用的环氧树脂,通常选用TMA测定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Tg。 /p p   2. 高聚物次级转变的热分析方法选择 /p p   为什么要选择DMA方法来研究次级转变呢? /p p   从被选择的客体及其特性说起。被选择的客体是DMA方法和次级转变。 /p p   用DSC方法测量高聚物的热性能,能够检测到高聚物的Tg,但检测不到高聚物的次级转变Tβ。因而研究工作就在玻璃化转变层面戛然而止。仅仅测量玻璃化转变满足不了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需要。 /p p   DMA方法研究高聚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非晶高聚物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它的力学状态是玻璃态、玻璃化转变区、高弹态及黏流态;发生的转变有次级转变、玻璃化转变、流动转变。DMA方法方便地测试到高聚物的次级转变、玻璃化转变、流动转变,因此用DMA方法研究次级转变打破了高聚物研究止步于玻璃化转变的现状。 /p p   高聚物发生的次级转变和玻璃化转变都是松弛过程。玻璃化转变是高聚物中链段由冻结到自由运动的可逆转变。次级转变是高聚物中小尺寸运动单元由冻结到自由运动的可逆转变。从材料结构、分子运动角度进行逻辑推理,潜意识感到次级转变和玻璃转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高分子物理和研究报告中,很少有人提及次级转变和玻璃转变的关联性,故只能淡墨轻描。选择DMA方法测试次级转变、玻璃化转变及其关联性就有它的现实价值。DMA方法测量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和次级转变,获得与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加工与应用有关的特征参数。因而在评价材料的耐热性与耐寒性、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树脂-化剂体系的固化过程、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特性和高分子的运动机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与理论意义。研究高聚物次级转变和玻璃化转变都很重要,都是不容忽视的。选择DMA方法研究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次级转变和Tβ-Tg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p p   高聚物在玻璃化温度以下,链段运动是冻结的,但更小的运动单元仍然可以发生运动,出现多个次级转变。高聚物次级转变之一是Tβ,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数:它表征材料韧-脆转变,是材料的脆化温度和低温使用的极限温度;Tβ-Tg是高聚物发生物理老化的温度区间;β转变时力学内耗峰tanδ值与材料的冲击强度有对应关系;Tβ-Tg是屈服冷拉的温度区间,是加工工艺的必须控制的参数之一。 /p p   DMA是利用分子运动由局部原子振动变为区域的链段运动及更小的运动单元的运动引起高聚物的黏弹性大幅变化的原理测量高聚物的热转变。DMA方法的灵敏度高,它不仅可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还可测定次级转变温度Tβ。图中蓝颜色框中的tanδ即为高聚物的次级转变温度Tβ。均相非晶态高聚物的 /p p   DMA曲线如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fe1a822b-e30b-4dce-a087-c79623b71406.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均相非晶态高聚物的DMA曲线 /strong /p p   3. 物理老化和化学老化研究的热分析方法选择 /p p   高聚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化学老化、物理老化和光老化。它们发生在不同的温度区间,测定这些特征温度是必须的。 /p p   化学老化通常发生在Tg以上,采用DSC、TMA、DMA方法测定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 /p p   物理老化通常发生在Tβ-Tg之间,采用DSC、TMA、DMA方法测定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选择DMA方法测量得到次级转变温度Tβ。 /p p   膜的物理老化研究选择调制DSC和TMA、DMA方法。膜的调制DSC曲线和应力-温度曲线如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1209b375-4e9a-4bcc-b5db-4ec484081cc2.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分子链残留内应力和热焓松弛的MDSC曲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bc98072a-f72a-4853-a5b2-1e02ad87eb7d.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膜的物理老化涂层的应力-温度曲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未物理老化涂层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物理老化涂层B /strong /p p   涂层温度低于Tg时,发生物理老化。由于物理老化涂层的应力对温度的依赖性,用Tg曲线区域内的极小值表征(图中B线2点处),其幅度的大小与物理老化程度有关。物理老化影响材料的机械、热和电性能。一般来说,弹性模量和硬度随着物理老化而增大,而应力松弛速率变化使玻璃态的膨胀性降低。 /p p   光老化选择光化学反应量热仪PDC方法。PDC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d33624e5-302b-4758-a971-9a1d491bff47.jpg" title=" 5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PDC的结构示意图 光化学反应量热仪PDC /strong /p p   光化学反应量热仪PDC的原理:是将不同波长、不同照射强度下的紫外光照射在试样上,测量热效应。它既可进行光固化实验,也可以进行高聚物的光老化研究。 /p p   4. 选用多种热分析方法,全面表征高聚物的热性能。 /p p   为了全面表征高聚物的热性能,“全选”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就是选择DSC、TG、TMA、DMA方法,全面表征高聚物的热性能。 /p p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把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这也是常见的方法选择。如热分析与FTIR、GC/MS、MS联用。 /p p   5. 绝热材料的热分析方法选择 /p p   温石棉是导热性极差的绝热材料。 /p p   温石棉中含有Mg(OH)2。Mg (OH)2脱水方程式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Mg(OH)2 → MgO + H2O↑-△H /p p   由方程式可知:Mg (OH)2脱水时,它既有重量损失,而且伴有能量吸收。因此Mg(OH)2含量可用TGA方法定量,也可以用DSC方法测定。 /p p   由于温石棉导热性差,选用DSC方法,依吸热峰面积定量Mg(OH)2含量,误差较大。而选用TGA方法,TG曲线上显现的失重台阶就是氢氧化镁的脱水量。根据失重台阶计算Mg(OH) sub 2 /sub 的含量,数据准确,重复性好。 /p p   6. 标准试验方法 /p p   鉴于热分析方法的结果受诸多实验因素的影响,为利于热分析的学术交流 /p p   和相互间的数据比较,国际标准化组织就几种主要热分析方法及应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如差示扫描量热法(仪)的标准和规范、热重法的标准、热机械分析的标准、动态力学性能的标准。实验都要按标准和规范执行。如玻璃化温度测定、熔融-结晶过程测量、比热容测定、氧化诱导期测定、结晶动力学测定、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测定、分解动力学测定、线性膨胀系数测定、针入度测定、模量、损耗因子、应力-应变曲线等。 /p p   研究材料和制造产品时,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实验是一种强制性的选择。如封装材料T260/T288/T3O0(Time to Delaminate)热分层时间或称“爆板时间”测定必须按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 /p p   借鉴热分析文献综述中提及的热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也是一种选择。 /p p   开发新的热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适应研究的需要。 /p p   7. 改造已有的方法以适应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p p   外加电场、拱形铜片、夹具组合等DMA实验是夹具适应性改造的实例。 /p p   外加电场的DMA实验 /p p   外加电场:将外加电场加在样品两端,测定试样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实时原位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刺激--形状记忆效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a874a62b-fbcd-4369-826c-51f93a236e14.jpg"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拱形铜片的应变—应力曲线测试 /strong /p p   选用压缩夹具。样品嵌在自制的限止长度变化的试样固定器上,整体置放在下探头。上探头临界接触试样的弧形部位,如图所示。 /p p   采用应力控制模式,测定应力 —应变曲线。就得到了客户要求的规定形变量下的应力值。它是挠度测定的反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6567bd82-1dbb-4380-9fdf-8ae80e26e752.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夹具组合 —“蹦床夹具”实验 /strong /p p   标准夹具组合使用:上夹具用压缩夹具,下夹具用双悬臂夹具。 /p p   用下夹具夹持薄膜试样。薄膜试样上固定放置一个直径6mm的氧化锆圆柱体。然后将上夹具(压缩夹具)压在氧化锆圆柱体上。 /p p   循环加载/下载应力,进行应力—应变循环实验。 /p p   测定试样蹦床落点的力学性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96453279-d8d2-424c-b8af-b3ea6b5d214e.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MA模拟蹦床实验示图 /strong /p p   8. 移植方法 /p p   移植方法是当前科学方法发展的重要方面。移植包括科学概念、原理、方 /p p   法以及技术手段等,从一个领域移植到另一个领域,或科学方法相互渗透和转移,多种方法形成一个新的方法。移植方法是科学整体化趋势的表现之一。热重/差热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是移植方法的实例。 /p p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集萃取、浓缩、解吸、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将其移植到“热重/差热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中,即将固相微萃取(SPME)接入到“热重/差热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中去,改造成“热重/差热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实验时划分温度段取样,解决逸出气取样问题,该系统已应用于原儿茶醛热解行为的研究。 /p p   1.2.3选择实验条件,建立实验方法 /p p   热分析实验结果常常依赖于实验条件,因此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实验条件,建立试验方法。 strong 见下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55058ec9-039f-4514-a5b4-52594968ae1a.jpg" title=" 9.jpg" / /p p   列举几个实例: /p p   1. 含能材料的热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的选择 /p p   热性能是含能材料的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热分析能全面地表征含能材料的热性能,它在含能材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含能材料分解过程的复杂性,要遵循“选择先于实验”的原则,切忌拿到一个含能材料的样品,随手称取10mg样品,冒失地进行TG实验或DSC实验。这将可能发生爆炸,损坏仪器和造成人员伤害。 /p p   含能材料的热分析实验前,你必须先了解含能材料的分解特性和爆炸特性,谨慎地选择实验条件。试样量是致关重要的,因含能材料分解时放热量大,特别是有强烈自加热的分解过程。为防止峰的扭曲,试样量应尽量少,如0.05-0.3mg。然后谨慎地进行TG实验。如选择DSC方法,实验时要防止试样溢出,污染传感器。含能材料的TG/DTA曲线和DSC曲线如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6ea118da-ce02-4330-ae46-1e021cd8c1c1.jpg"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含能材料的TG/DTA曲线 含能材料的DSC曲线 /strong /p p   含能材料的TG/DTA曲线上的失重和放热峰呈歪斜型,是强放热造成的扭曲。样品量减少到0.3mg以下,峰型趋于正常。 /p p   2. 聚丙烯玻璃化温度测定 /p p   选择是目的性很强的实践行为。按选定的热分析方法和实验条件进行热分析实验,常常是一次或多次“试错”的选择过程。当实验结果达不到主体的要求时,可选择另一种热分析方法或更改实验条件,再次进行实验。多次试错,直至你得到了满足需要的结果。例如选择DSC方法测定聚丙烯玻璃化温度。升温速率选用10℃/min时,弱小的热效应难以被发现,DSC曲线上未见玻璃化转变峰。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仪器灵敏度大大提高, 当升温速率达到150℃/min时,其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的台阶状变化变得明显 strong , /strong 如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17f85e3d-9bde-4dce-ba00-bdb474182035.jpg" title=" 11.png" / /p p   3. 选择真空或加压条件解决热分析峰的分离问题 /p p   热分析峰的分离问题常常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解决的。例如塑料中增塑剂的挥发和塑料分解,在常压条件下,两种效应可能在相同的温度区间发生。而减压条件下,塑料中添加的增塑剂在塑料分解之前挥发,那么实验就可选择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多种热分析仪器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实验。 /p p   如果在常压下发生两个重叠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可能受压力升高的影响比另一个反应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压力DSC将两个反应进行分离。例如有机物的分解温度随惰性气体压力的增大而提高。 /p p   4. 选择“强化影响因素”的实验条件 /p p   有多种因素影响热分析的测量结果。可以使用简化、纯化、强化实验影响因素的方法,加速现象的进程。当然它与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可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偿和修改。在纯氧条件下进行氧化诱导期测定,是强化实验影响因素的实例之一。 /p p   1.2.4热分析方法的取代和重新选择 /p p   热分析方法随研究“需要”而“变”。物质热性能研究的深入,促进热分析方法的发展。热分析方法的发展,又促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p p   批判性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一种批判、分析和评价的方式思考热分析方法的选择。被选择的热分析方法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实践出相应的改变或重新选择。 /p p   “问题-方法-标准”的思维模式具有普适性。研究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热分析方法,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对方法规范化的表述可制订为标准。制订的标准也是不断修订。 /p p   实例1:选择热分析方法测定药物熔点 /p p   热分析方法介入药物熔点测定。选择热分析方法测定药物熔点,取代毛细管法,已成趋势。 /p p   在药品检验中,药物的熔点是鉴别药物真伪和衡量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药物熔点通常是用经典的毛细管法测定,人为视觉误差大,初熔点难以判别。2015中国药典推荐热分析方法取代毛细管法。 /p p   选择DSC或DTA方法测量药品熔融的全过程,可提供准确的熔化温度,熔程、熔融焓及多晶型、纯度等信息。对那些熔融伴随分解、熔距较长,用毛细管法测定较困难的样品,选择热分析方法则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选择几种热分析方法如DSC与TGA相结合的方法可给出更准确地判断。 /p p   实例2:热分析方法自身在发展,方法选择也在演变。 /p p   热重法是热分析技术中发明最早的。常常选择TG研究高聚物的热分解。随着TG技术的发展,新的功能不断出现,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化。选择的TG方法也随科学研究的深化而演变。 /p p   TG方法的演变,促使高聚物热分解的研究不断深化,如下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f1f85a2e-ad5d-413f-abfe-9890dfc34bff.jpg" title=" 12.jpg" / /p p   表中提及了观察系统。观察系统是热分析的新功能,引入图形思维概念。热分 /p p   析实验同时得到热分析曲线和形貌图像。对热分析曲线和观察到的形貌图像同 /p p   步进行解析,追溯热变化的物理-化学过程。 /p p   1.2.5方法选择中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p p   创造性思维是能引发新的和改进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引发新观念的产生,批判性思维是对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检验,以保证其有效性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包含了几个核心要素:解读、分析、评价、推理等。在方法选择中,要批判性地思考热分析方法问题。 /p p   热分析方法选择过程中,要求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平衡发展。创造性思 /p p   维和批判性思维将推动热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发展。 /p p   实例1:骤冷PET初始结晶度测定 /p p   选择传统DSC测定骤冷PET的初始结晶度。DSC曲线表明:通过熔融焓与结晶焓的焓值之差计算得到初始结晶度,热焓值之差为50.77-36.59=14.18J/g,表明它是部分结晶高聚物。而广角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论:骤冷PET是无定形,与DSC结果相矛盾。这个矛盾逼迫科研人员以一种批判、分析和评价的方式去思考。科研人员凭借辨析和判断能力,判明数据真伪。 /p p   温度调制DSC方法的创新思维是对传统DSC方法局限性的批判。温度调制DSC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升温方式:在一般线性加热或冷却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正弦的加热速率,这是创新;以基础升温的慢的升温速率来改善分辨率,并以瞬时快速升温速率提高灵敏度,这是对升温速率影响分辨率与灵敏度规则的遵循。从而使调制DSC将高分辨率与高灵敏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在同一个实验中既有高的灵敏度,又有高的分辨率。温度调制DSC既有创造性,创造性中又包括对规则遵循。温度调制DSC是对规则遵循中孕育创造性的范例 /p p   创新,就是选择方法,创造新的可能性。温度调制DSC使可逆峰与不可逆峰的分离成为可能。温度调制DSC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叠加法,得到可逆热流和不可逆热流,可逆峰与和不可逆峰被区分开来,从而显著提高微弱转变、多相转变和定量测定结晶度的可信度。选择温度调制DSC ( MTDSC )方法测定骤冷PET的初始结晶度。如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bd043b05-4380-4e3a-8a5a-c8de6e507766.jpg" title=" 13.jpg" / /p p   温度调制DSC曲线显示:骤冷PET初始结晶焓值由冷结晶焓与熔融焓之差得到,其值为134.3-134.6=-0.3 J/g,表明骤冷PET初始结晶度极低,基本上为无定形形态。温度调制DSC的实验结果和广角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果相符合。 /p p   实例2:油品氧化诱导期测定 /p p   常压下测定油品的氧化诱导期,由于油品蒸(挥)发,导致数据波动。基于高压能延迟挥发。创造性思维引发新观念的产生,高压DSC仪器出现了。人们放弃常压下测定油品的氧化诱导期的方法,而选择高压DSC测定油品的氧化诱导期,并编制了油品的氧化诱导期测定的相关标准。 /p p    strong 1.3“热分析方法选择”的编辑 /strong /p p   全球无数台的热分析仪器每天都在运行,专业人员实时解析由实验得到的热分析曲线,并撰写成成千上万篇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是科学研究中运用热分析方法的成果积累和沉淀。整理、编辑这些对科学有价值的资料,进而建立“热分析方法选择”的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是人们的期盼。编写“热分析方法选用实例”是一项聚沙成塔的工作,编辑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p p   “热分析方法选择”表格可以由实验室(个人)编辑。“热分析方法选择”的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必须由图书馆、出版社和专业技术学会编辑。 /p p   1.3.1实验室编辑“热分析方法选用” /p p   热分析的专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每天都在选择热分析方法,设计试验方法,进行大量的热分析实验。积累的资料如淙淙的小溪,常流不断,常流常新。经常翻一翻、查一查积攒下的实验资料,从自己的实验实践中,寻找研究内容和热分析方法的对应性,有助于今后热分析方法选择。将你的热分析实践活动用表格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编写的“热分析方法选用”的实例,供自己查用。 /p p   “热分析方法选用实例”示意如表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8f3c3f0a-65cc-4c71-8dd5-e22d63225641.jpg" title=" 14.jpg" / /p p   每个实验室都可以绘制一张“热分析方法选择”实例的表格。天天填写新的实例,就像每天记日记一样,持之以恒。当表格内储存量足够丰富时,就成了个人的数据库,可把它当作个人的手册查询。当你拿到一个样品或欲进行一项科学研究时,你可以从“热分析方法选择”实例的表格中检索到你所需要的热分析方法和实验条件。 /p p   某实验室绘制的“热分析方法选用”实例的表格,如表2示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b92eb8d6-f844-424f-b9cd-fe4b33fa3934.jpg" title=" 15.jpg" / /p p   “热分析方法选择”和“热分析应用”是孪生的文本。“热分析方法选用”和“热分析应用”的内容是互通的。编辑“热分析应用”的表格或文本,与“热分析方法选择”相对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三 热分析应用的文本格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0c1dab46-ea77-47b9-8e36-0e674fbdabb1.jpg" title=" 16.jpg" / /p p   每个实验室编辑、制作“热分析方法选择”表格,各具特色,绽放选择之美。 /p p   1.3.2“热分析方法选择”的检索系统建立 /p p   热分析主要学术刊物与著作有热分析杂志、热化学学报、热分析文摘、热分析文献综述及刘振海等人的学术著作和热分析国际会议和国内的热分析专业会议的论文集。在网上和文库可搜索到更多的选择热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论文。按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科学网站统计,每年仅就报道DSC一种技术用于结晶过程的论文就超过1100篇。 /p p   以“热分析文献综述”为例。“热分析文献综述”是从二年间发表的几千篇热分析文献中,收录其中的200篇。“热分析综述”涵盖包括热分析方法和校准、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热分析在无机物、聚合物、含能材料药物、生物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热分析文献综述”既阐述了科学研究的内容,也涉及热分析方法的选择。 /p p   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基本内容是:谁,研究了什么问题、选择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将热分析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文体转换为以“研究内容”和“热分析方法选择”为关键词的文本形式,就成为“热分析方法选用”的文本系统,如表四示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四 研究报告的文本转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e806a669-89d1-4099-9c64-5cb3e577b9c1.jpg" title=" 17.jpg" / /p p   “热分析方法选用”索引分类,可以按材料分类;也可以按物理转变、化学反应、热物性参数测定分类;或者按时间顺序排列。编辑数据库和检索系统的意义是能够满足研究方法选择的需要,根据研究内容,快速地选择到相应的热分析方法。 /p p   “热分析方法选择”数据库和检索系统的编辑非个人能力所能担当。应由自然科学资金资助,委托图书馆、档案馆、出版社和热分析专业学会进行。 /p p   1.3.3选择云端中“热分析”那朵云 /p p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里,云端飘浮朵朵云彩,我选择“热分析”那朵。利用云端的热分析资料,对热分析数据进行计算、解析,实现它的科学价值。 /p p   耄耋之年仰望科学的天空,浏览“云数据”,好似天真的玩童仰望令人神往的宇宙星空一样,托腮观测无边无界的边际,享受浩瀚之美! /p
  • 复旦大学杨芃原团队建立糖蛋白质/糖链质谱定量新方法
    糖是组成生命体的四大类重要分子之一,糖蛋白质是由糖链与肽链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以糖苷键共价连接而成的蛋白质。糖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很多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蛋白质的折叠、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炎症反应等。同时,糖基化修饰在疾病中,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许多疾病诊断标志物及治疗的靶标都是糖蛋白质。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和电喷雾质谱(ESI-MS)为代表的生物质谱技术,因具有快速、灵敏、可提供结构信息等优点,已成为糖蛋白质组和糖组分析的重要工具。  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团队撰写的综述文章“质谱技术在糖蛋白质组学与糖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发表于2016年第3期的《国家科学评论》。这篇综述论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以质谱为核心的糖蛋白质组和糖组的研究策略和方法,以及该领域重要的生物和临床发现。重点讨论了国内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研究团队在糖蛋白质和糖链的分离富集、糖链的衍生,糖链和糖蛋白质的质谱碎裂技术,糖链及糖蛋白质序列组成分析的软件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基于质谱技术的糖蛋白质组和糖组研究的关键问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杨芃原教授团队在基于质谱的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发展了一系列糖蛋白质/糖链富集和质谱定性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的富集新方法,基于新的共价反应的富集新策略,以及基于协同富集思路的富集新流程 建立了一系列糖蛋白质/糖链的质谱定量新方法,提出了酶促去糖链过程中的标记定量新方法和糖蛋白质组在蛋白质水平、糖基化程度水平及糖链水平的同时定量新方法等 开发了高通量糖蛋白质质谱检索的新算法等。这些工作提升了中国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的研究水平,为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 近物所等建立牛奶添加剂检测HPLC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联合甘肃凯悦奶牛场、黑龙江汇丰兽药有限公司进行攻关,通过对牛奶中各种化合物物理及化学性质的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一种检测牛奶添加剂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 掺假蛋白质问题,直到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才引起关注。所有含氮的物质都可能被用于掺假。假蛋白氮(NPN)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如: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尿素、硝酸铵等廉价高氮物质,还包括一些体内其它含氮物质,如核酸、尿酸、肌酐等。任何一种假蛋白氮物质的加入都会引起食品中蛋白值的虚高。 除假蛋白以外,牛奶中常见的添加剂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其具有吸湿性和很强的膨胀性能,无臭或微臭,在医药上广泛用于片剂崩解剂,还可用作啤酒、果酒、饮料酒的稳定剂。该化合物添加在牛奶中主要作用是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使其不易变质。 检测牛奶添加剂新方法是在实施国家跨越计划——新型安全兽药的产业化及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建立的。该项目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通过熟化组装新型天然饲料添加剂“葛根素”,研制出免疫增强饲料和奶牛绿色催乳饲料,并在示范单位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实验示范,在建立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对示范单位生产的无抗畜产品进行药物残留的检测与评价,实现了生态奶、蛋、肉制品的生产。今年这一成果已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正在申报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 iCMR 2017特邀报告:顺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第一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17)特邀报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顺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杨海军.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7e1b027-fd75-4bd9-ba98-d7fffab5664f.jpg"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杨海军 高级工程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本报告从顺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原理、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应用等方面展开,着重报告顺磁共振分析方法对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的应用进展,包括铜催化、光催化以及自由基反应机理的顺磁波谱研究。通过建立定量的顺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铜催化官能团转化反应的机理,建立了新的机理模型,不但解释目前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且预测并成功实现多个新反应。以此为依据,成功的预测出铁盐催化、TEMPO催化、光催化等多个官能团转化体系。为顺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p p   strong  报告人简介: /strong /p p   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2003年8月开始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工作,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主要从事磁共振波谱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开发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研究,以及磁共振波谱在化学、化工、生物、环境、材料等各个相关领域的应用。建立了有机机理研究的NMR和ESR分析测试平台,并从机理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取得进展;开展了学生核磁共振上机培训和广泛的对外服务工作,有着丰富的仪器教学和测试实践经验。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7项。论文它引1100余次,H Index为19。现任亚太地区顺磁波谱会中方代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北京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分析测试协会波谱分会副理事长。 /p p strong   报名地址: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target=" _sel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a /p p & nbs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