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防震应用

仪器信息网防震应用专题为您整合防震应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防震应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防震应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防震应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防震应用话题讨论。

防震应用相关的资讯

  • 金坛亿通浮游菌微生物采样器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疫情防治中的应用
    2014年8月3日下午,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全国人民全力在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和重建,但人员伤亡年。灾区的防疫也成为相关部门的重点,消毒和检测,已经成为工作重点。金坛亿通生产的EKC-1浮游菌微生物采样器是一种高效的多孔吸入式尘菌采样器。它根据等速采样理论设计, 采样直接, 采集头口风速与洁净室内风速基本一致, 能更准确地反映洁净室内的微生物浓度。采样时,带尘菌空气高速通过微孔,被均匀撞击在培养皿内的琼脂表面;这些活体微生物在琼脂表面获得营养均匀和充分,在培养过程中,快速发生动态再水化过程,高速生长,从而更快得出结果 浮游菌微生物采样器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是药厂、医疗器械厂及其监测部门为贯彻GMP第十五条,对“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进行“定期监测”的理想仪器。使用环境温度:10--35℃,相对湿度:10--90﹪RH,大气压力:80—110kPa,最大风速:1m/s,最大含尘浓度:100000000颗/ m3@0.5μm 或0.2mg/m3浮游菌微生物采样器用途:●室内空气质量 ●过滤器和洁净室的效率研究 ●药用产品●医院环境 ●食品加工厂 ●细菌生长浮游菌采样器参数:采样流量:100L/min。 定流量采样可从1~9999L任意设定。定时采样可从1~9999min,可任意设定使用标准通用培养皿Φ90*15采样头为无数微孔,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琼脂表面,减少了尘菌重叠,降低了微生物计数误差。采样头口流速:0.38m/s 与洁净室内风速基本相同(等速采样)。电源:交直流两用,可充电电池DC7.4V, 充好电后可连续工作4h。浮游菌微生物采样器,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器,多孔吸入式尘菌采样器浮游菌微生物采样器配置:主机:一套撞击器:采样头一个 三脚架:一台操作手册:一份 连接管等专用附件:一套铝合金手提箱:一个 充电器 一只
  •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应用发展“诊断”——访江苏大学陈斌教授
    近红外光谱仪器已走过近5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50年的时间里,仪器从设计到性能以及测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配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分析软件,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近红外光谱仪器已被视为品质管理实验中必备的仪器。   然而,在仪器硬件方面,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例如仪器的主要核心部件还依赖于进口、用于测量不同类型样品的附件不够完善、光谱仪整体性能指标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等。   江苏大学陈斌教授团队自从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陈斌教授,探讨了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的现状,陈斌教授直言了国产仪器与进口之间的差距、国产仪器发展存在的&ldquo 瓶颈&rdquo ,乃至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江苏大学教授 陈斌   国产近红外光谱与进口相比仍有差距   1990年代开始,国内也开始了一些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生产。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近红外光谱仪的厂家越来越多,如聚光科技、北分瑞利、华夏科创、上海棱光、南京中地、凯元盛世、长光思博等。但是,陈斌认为,&ldquo 上述这些企业生产的近红外光谱仪器都未达到稳定批量生产的水平,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没有批量生产的能力,而是所有生产企业都不具备批量生产的销售量。&rdquo   &ldquo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稳定性,特别是长期稳定性与国外知名公司的仪器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 信噪比也不尽人意 另外,近红外光谱仪器在标准化、模型传递、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示范等关键理论或技术方面,还急需加强研发。这些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最基础的要求制约着国产仪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rdquo 陈斌说。   关于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与进口仪器的差距,陈斌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长期稳定性差、信噪比精度差、测量附件种类少、功能单一、软件的人性化不够理想,科研院所等应用单位不愿接受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   (2)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一般光谱仪器的制造工艺,缺少一定的光学器件、电子元器件的筛选、配对检测平台,这些因素累积到整机上就造成了可靠性差、信噪比差,不能满足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一些基本要求   (3)应用行业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解不够,仪器企业不具备针对用户要求建立校正模型的能力,仪器使用人员基础知识欠缺,不具备模型的二次开发能力。另外,进口仪器公司的销售人员往往也是应用工程师,具备售前制定方案、售中指导建立校正模型、售后负责模型维护和仪器维护的能力 而国内仪器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应用脱节,这些都制约着国产近红外仪器市场份额的扩大。   生产积极性不高、标准制定严重滞后   2012年,我国召开了题为&ldquo 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与发展战略&rdquo 的香山科学会议,可见国家对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的重视。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首先需要找出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中存在哪些亟需突破的&ldquo 瓶颈&rdquo 对于这些&ldquo 瓶颈&rdquo ,应该如何做,才能快速提高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应用的水平和规模?   关于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中的&ldquo 瓶颈&rdquo 及其解决方法,陈斌认为:   (1)大多数科研人员和使用者理解不到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有不少研究人员对其应用能力理解不到位,未能就充分发挥其特点进行研究,造成了重论文发表、轻实际应用 重提高预测精度的算法研究、轻检测方法减少误差研究的现象。一般的使用者对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实际应用理解不透彻,同时也不具备二次开发、二次应用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国内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暂时还不能广泛推广到生产实际中去。   (2)无模型就无法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否应用到生产实际的关键是要有稳定、可靠的校正模型,模型建立的基础是针对特定的物料、特定的检测指标进行的。仪器生产企业需要事先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保证用户购买仪器后立即用于生产实际,但是一般的仪器生产商并不能同时具备化学分析与化学计量学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广大从事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起到桥梁的作用,扎扎实实为仪器生产企业、广大的用户建立大量的、实用的校正模型,同时还需要提供模型的维护。   (3)无批量就无质量   仪器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除了设计、每个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外,作为生产企业需要有一定生产批量的保证,才能积累大量的生产经验,才能改进制造工艺,才能建立必须的工艺过程检测平台,最终达到提高仪器的品质的目的。因此,扩大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范围,提高国产仪器的市场占有率,就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仪器的品质,这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反之,没有市场占有率,空谈国产仪器的质量是无意义的。   (4)无标准就无法推广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实用技术,只有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才是该技术的真正出路。要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必须要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目前,近红外光谱的国家标准非常少,该技术还停留在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体系中,很多情况下得出的检测数据不被行业认可。因此,尽快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得到行业的认可,才能扩大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在这方面,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大有可为,他们的工作对加快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国产化进程起着巨大的作用。   (5)加强分析技术的基础研究   虽然经过了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但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许多时候还是靠经验或就事论事。如:在信息提取方面,如何评价某种光谱预处理效果的优劣?至今尚未看到从理论上进行评价的公认方法,还是仅仅通过后续的建模效果(在某种建模方法下)的比较得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较好的结论,显然这是一种&ldquo 盲人摸象&rdquo 的方法 在校正集样品和预测集样品划分上,怎样的划分方法,怎样的划分比例,怎样的数据范围?等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还是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hellip &hellip   类似的问题很多,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做仔细的工作,如果还是停留在&ldquo 采用某种先进的仪器+某种光谱预处理方法+某种建模算法=解决某指标的检测&rdquo 这样的试验报告的形式上,对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高端与专用并重,网络化是方向   陈斌认为,目前近红外光谱仪器正处在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综合比较国外先进仪器,以下几个方面或许是近期国产近红外光谱器发展的趋势:   (1)傅立叶变换型依然是主流产品   目前研究型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基本都属于傅立叶型,傅立叶变换硬件技术要求高,我国至今不能独立开发生产该类仪器。国内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仪器市场份额95%以上被国外进口品牌占有。   傅里叶变换型仪器由于采用激光定位,波长的稳定性好、光谱分辨率高、光通量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仪器之间的台间差,在光谱标准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便于校正模型在多台仪器之间转移,甚至可以在不同公司的仪器间转移。但是傅里叶变换型仪器的建模技术要求高,价格相对较高 使用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所,以及有实力的行业(药监、烟草、出入境、石油、军工等)。这类仪器的前期研发投入比较大,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其国产化需要有国家政策支持,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发展则需要较长时间。   (2)小型化、专用化、便携化是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生产过程中各种需求,需要开发各式各样的实用仪器,千万不能采用&ldquo 一机多用&rdquo 的思维模式,这样不但浪费了资源,也使得仪器不能面面兼顾,往往使得仪器不能工作在最佳工作点。   小型化&mdash &mdash 为了节省空间,便于在线安装   专用化&mdash &mdash 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仪器的性能,满足特定内容的检测。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只要检测几个参数,有时甚至只需要检测一个参数,研发专用仪器无论是使用成本、检测精度,还是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便携化&mdash &mdash 满足野外现场、突发事件的检测,这类仪器不但要考虑仪器的基本指标,还到考虑能耗问题,特别是光源的能耗,同时还需考虑累积工作时间、抗振动、工作环境等。   (3)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共享是仪器的内容   为了降低仪器对使用者要求,为了使仪器能在各种环境下始终工作在最佳工作点上,从仪器方面来讲,就是使仪器本身聪明起来,能主动适应使用者和环境的变化,仪器的智能化是所有分析仪器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网络仪器的出现使分析仪器从有形变成了无形,对于实验室仪器已经形成&ldquo 固定场所使用的分析仪器+电脑+网络=网络仪器&rdquo 的新概念 对于移动的、现场的便携仪器也应该形成&ldquo 移动式分析仪器+移动控制平台+移动网络=移动云仪器&rdquo 的新概念。我们更希望出现&ldquo 光谱传感器+手机控制平台+移动网络=移动云光谱检测系统&rdquo 这样的使用方便、简洁的新型仪器系统。网络仪器不但使得仪器的开发周期缩短,大大节约仪器的成本,也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和人才共享。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仪器更需要网络技术,更需要云服务系统 近红外光谱分技术最需要网络仪器,最需要移动云光谱检测系统。   近红外分析的特殊性(不是只学会使用仪器),要求使用者都学会化学计量学是不现实的,数据共享是充分发挥近红外仪器性能的最好方案,可以能让一位精通数据处理和光谱分析的高手远程为异地一台或多台仪器的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地服务。   (4)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大联合推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涉及到化学、数学、计算机应用、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光谱仪器和行业专业知识,所以这项技术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参与,希望大家能本着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共识,组成真正意义上的联合研究团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同推动我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能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能个用于行业的近红外光谱仪器,推动该技术的实用化研究的进程。 合影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陈斌教授简历   陈斌,男,江苏镇江人,1960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收获加工机械分会常务理事,第七、八届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学会、物理光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理事,列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习经历: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 镇江农机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 江苏工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至2001年6月 江苏理工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83年9月,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任助教   1987年10月,江苏工学院,农机学院 ,任讲师   1996年7月,江苏理工大学,农机学院,任副教授   1997年7年,江苏理工大学,农机学院,任硕士生导师   2004年10月,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任教授   2005年12月,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任博士生导师。   1982年2月从镇江农机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从1986年来一直从事农产品品质的光学检测方法的研究,担任本科和研究生的农产品品质无损快速检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光电技术基础、光谱分析、分析仪器等课程,其中《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获国家精品课程荣誉,2004年获江苏大学优秀课程教学成果奖,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论文题目是《液态食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工作以来从事过相关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ldquo 863&rdquo 项目1项,国家教委博士基金2项,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镇江市科技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近5年发表第一作者的相关文章共计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18篇,主编国家&ldquo 11.5&rdquo ,&ldquo 12.5&rdquo 规划教材《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部,主编专著《食品与农产品快速无损检测新技术》1部。拥有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者权登记1项。   自1996年开始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与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先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了谷物、调味品、植物油、饮料、纺织品等物料的主要品质指标,2006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专业技术网站《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与仪器协作网(www.chinanir.com)》,10年来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水平在国内从事该技术研究的同行中得到大家的认可,作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全国第一、二、三、四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食品与农产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和智能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发,近5年来共指导研究生25余名,其中博士2名,食品科学与工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2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方向研究生6名。
  • 雅安地震科技部推移动实验室应用
    2013年4月20日上午八时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科技部紧急研究部署四川雅安地震抗震救灾科技工作,并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发布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供地震灾区选用。在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中,就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做了介绍。具体信息如下: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及示范   一、 技术描述   食品安全监测车(专利号:Z03153271)研制过程中为了实现固定实验室的功能,又可以实现移动到现场检测的目的,对涉及到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专利技术)的双路精密稳压供电系统(专利技术)、实验室上下水(专利技术)、排风换气(专利技术)、安全防护系统、车内实验室布局、专用样品处理材料(专利技术)、减震技术(专利技术)及相关的实验室设备等进行了科学的、小型化、集成化、高稳定性等设计,申请并获得8项专利,其中有两项发明专利,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   该移动实验室的全部设计按照检测实验室的各项技术要求,于2003年10月向国家实验室合格评定中心申请该移动实验室作为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综合检测中心的扩项,并获得认证资质,具有开展现场检测并出具报告的能力。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以实现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检测需求为设计目标,以苛刻的实验外环境(如:田边、农产品收购现场、集贸市场、偏远地区)为工作地点,其实验室的各项技术指标在历次的现场应用中接受了考验,达到了设计要求。   移动检测实验室中配备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是集检测方法、器材、试剂、检测试纸与光反射传感器联用、微型检测仪组合为一体的携带方便、科学合理、便于现场展开检验的小型检测装备。该装备分为I型、II型 外型设计得体(铝合金材质外科,掀开提箱式)、大小适宜(52.5cm×37.1cm×17.5cm)、防震耐摔、携带方便(4kg)、检测方法灵敏(检出限0.005-3.0g/kg)、快速(15秒-30分钟)、操作简便,非常适合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食品卫生快速检测的需要。箱内储物盒的设计不但容量大、而且内备检测试剂可根据当地食品安全的具体检测物和污染物随意搭配组合。检测项目可针对地震灾区各种复杂的食品种类及食物链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性环节。   该移动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设备配置如下:   (一)检测项目主要有:   1、 食品微生物检测   2、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3、 食品添加剂检测   4、 重金属检测   5、 部分掺假作假食品检测等   (二)应用的检测技术有:   1、 色谱定性定量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2、 光谱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分光光度法)   3、 酶联免疫学速测技术(胶体金试纸条、免疫试剂盒)   4、 集成式水质、食品质量安全速测技术   5、 微生物速测试纸片(各种菌类)   (三)配置的检测仪器及设备:   1、检测仪器部分   (1)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GC/ECD/NPD/FID)   (2) 便携式液相色谱仪(HPLC/UVD/FLD)   (3) 便携式酶标仪   (4) 手持式胶体金速测仪   (5)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6) 水质、食品速测集成检测仪   2、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   3、常见食物中毒快检箱   4、样品处理设备部分   (7) 便携式高压灭菌锅   (8) 车载式超静工作台   (9) 便携式培养箱   (10) 离心机   (11) 氮气浓缩仪   (12) 电子天平   (13) 液体混合器   (14) 样品粉碎机   (15) 样品磨   (16) 各种玻璃器皿   (17) 移液器、加液器等各种实验室用工具   二、 技术来源   国家“十五”食品安全重大专项课题(2001BAK02A00)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2006BAK02A00)。   三、 联系单位   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 储晓刚 13601387626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吴永宁 13911049472   3、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高志贤 13302003295   4、中国农业大学 沈建忠 13901040625   四、 典型工程   1、 参加2005年12月松花江苯污染事件沿江实施现场监测,历时21天。受2005年11月13日发生的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的影响,松花江水域水体遭到苯和硝基苯的严重污染。松花江水严重污染影响了沿江两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污染带不断的向下游移动,水污染情况不明,沿江下游的水污染检测能力有限甚至不具备检测的条件,这时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急灾区所急,立即派遣这辆科技部“十五”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研究成果――食品安全监测车昼夜兼程前往黑龙江哈尔滨并沿江而下实时监测水体污染情况,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和重要的依据。历时21天在零下32度的极其恶劣条件下开展水体污染监测工作,行程一千多公里,完成了全部的检测和监测任务,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在污染团快速流向下游的紧急情况下,这辆监测车及时准确地出具数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在佳木斯工作期间,受到了时任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的亲切接见和表彰,这辆食品安全监测车的到来,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对当地人民群众的情绪起到了安抚作用,人民相信政府、相信政府派来的工作队。这辆监测车出具的数据与后期多个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对比中是非常准确的。与固定实验室的比对一致,甚至有几次还优于参加检测的固定实验室。这次现场检测说明了:   1)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可以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工作   2)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可靠准确,完全可与固定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相比对   3)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可靠,在长途运行后可以立即开展工作   4)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的抗震、供电、通风等功能设计科学合理   2、 参加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现场食品安全现场检测,支援灾区保障食品安全。历时23天。   这次受质检总局和中国检科院的派遣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食品及饮用瓶装水和桶装水的检测工作,虽然准备时间非常仓促,但是由于有4年多的实际应用和技术储备,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装备上必备实验材料就从北京出发,一路昼夜兼程,并在沿途的郑州和西安补充实验材料、食品及药品,经过28小时的长途跋涉,赶到了第一站广元市。广元是受灾较重的城市,距离青川很近,救灾队员在一块较为宽敞的场地开始准备实验、调试仪器,然后测试瓶装水的各项指标,同时也开展了其他项目所用仪器的调试。调试结果表明,在经历1900多公里路途颠簸,食品安全移动检测实验室上的所有仪器和设备全部没有受到影响!这也又一次充分证明在监测车研制中的减震设计的有效性,其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名副其实。之后,这辆监测车又转战眉山、德阳、绵竹、都江堰、什邡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出色地完成了当地政府安排的检测工作。检测食品和饮用水的品种有: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盐渍菜、牛奶、肉制品等,检测项目有:微生物4项、残留农药10种、重金属5项、水质全项13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及残留17项,检测项目种类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3、 参加每年“3.15”现场免费检测服务。累计15天(2004年——2008年)。   4、 参加2007年和2008黑龙江省“春蕾行动”食品安全质量行动现场检测和质量检测大比武活动。累计约60天。   5、 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中配备的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箱通过在日常卫生监督监测、社会保障食堂(包括食堂、超市等公共场所)、和军委首长视察军区部队、“神州三号”、“神州四号”、“神州五号”等大型活动的饮食卫生保障中进行了多次现场应用,受到应用人员和首长的一致好评。   五、 适用范围   可在地震、洪灾、冰雪等自然灾害、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中毒事件、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以及大面积水体污染等野外现场开展快速检测,在停电断水条件下连续工作8-12小时。主要检测项目如下。   1、 食品中化学物质   农药: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去虫菊酯等   兽药: 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等   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色素、山梨酸等   重金属:铅、镉、汞等   2、 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和玉米赤霉烯酮等   3、 食品微生物   霍乱弧菌O1和沙门菌等   4、 水质检测(定性、半定量速测)   5、 食品质量速测(定性及半定量速测)
  • 汶川地震十周年研讨会-塞曼测汞地震应用十年磨一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震级达8.0的大地震,共造成约45万人伤亡,近2万人失踪,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勇毅前行的人们仍牢记共勉。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由国家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中国地震局共同主办在成都召开,由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主持。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信。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会议现场及地震技术创新展示 LUMEX公司受邀参加此次地震国际研讨会,并展示了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和仪器设备。 在过去的十年里, LUMEX公司也在不断的开发研究在地震预测仪器和技术。结合地震行业标准DB/T20.2-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下留意台站 第2部分:气氡和气汞台站》标准要求和地震行业的实际情况,LUMEX公司不断更新改进技术,先后研制出地震预测应用的便携土壤气汞、痕量连续在线水溶气汞、现场便携水中汞、实验室水汞分析仪,适用于地下流体台站中气汞观测台站和观测井。塞曼测汞技术无需金丝富集,无需化学试剂,直接测定水溶汞、土壤气溶及水中汞,克服了当前金丝捕汞法容易受自流观测井中水溶气汞湿度和酸性的影响,进而造成的准确度问题。仪器小巧便携,结实耐用,操作简单,无额外耗材,适用于地震野外监测使用和操作。汶川地震会议成果展及塞曼测汞技术地震应用展示现场 塞曼技术地震行业测定目标及应用案例:观测井取样实验室定点测定水中汞含量-断裂带水汞含量异常观测及常规测定;地下观测井中水中溢出气汞和水溶汞连续监控-实现连续在线全自动24小时正点观测及实施测定;现场直接便携测定土壤气汞波动异常值-地震同震破碎带土壤气汞测定。 在这个难忘的日子,曾经见证了举国的悲痛。过去的十年见证了汶川砥砺前行,涅槃重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来源:LUMEX分析仪器)
  •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通知
    核磁共振(NMR)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阐明和确认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天然产物分子结构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基本测试方法。它在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条件下可以分析测量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因此在物理、化学、医药、石油化工、地质勘探、考古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受关注。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影像医疗诊断技术。此外,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也与质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成为当前分析化学发展研究的前沿。   为了总结交流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进展,国内核磁仪器研制情况及存在问题,共议发展国产核磁仪器的措施和建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ldquo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rdquo 作为北京第二十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暨展览会的子课题,在会期间举办。   研讨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有关仪器厂商作专题介绍,并安排与会者交流讨论,共同为快速发展我国核磁仪器建言献策。热忱欢迎NMR仪器研制生产、应用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交流互动。   会议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中国国际展览馆(顺义新馆)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柏顺、王丽丽、王慧芹、张益   电话:010-68422478/68410135/68410137   邮箱:info@instrumentation.com.cn gj@instrumentation.com.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理化实验楼512室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回 执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单位 邮编 地址 电话 E-mail 是否住宿 □是 □否 题目 建议: 住房要求: 推荐
  • 以客户应用场景为中心 建立全方位的水质解决方案——访深圳市清时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平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深圳市清时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时捷”)成立于2007年(原深圳市新世界实验仪器厂),总部位于深圳市,是一家集水质分析仪器、专项检测试剂盒及移动检测车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07年正式成立以来,清时捷凭借对水质分析技术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探索,不断推出更具通用性的创新产品。2009年,清时捷推出实验室微量自动化仪器——TA-88微量自动分析仪及仪器分析试剂盒(ARK)。2011年,清时捷荣获第三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创新组创新奖。清时捷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村安全供水水质检测与水源性疾病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中,承担了游离氯、总氯、二氧化氯、亚氯酸盐、臭氧、消毒剂总余量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开发项目。 /p p   在ACCSI 2019年会上,清时捷带来了他们的在线设备等新产品。会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深圳市清时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平。 /p p   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FE4119FCBF92E6FD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br/ /p p   黄晓平肯定地谈到清时捷始终坚定推进的市场策略:坚持“让检验蕴含思想,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对客户痛点,清时捷特别做到“在预定周期内,实现真正免维护”的工作,对一些在线运维非常有帮助。清时捷希望能够以客户应用场景为中心,为客户解决痛点,提供全方位的水质解决方案。 /p p   黄晓平对年会十分重视,今年已经是第5次参加年会了,认为年会每年都有新特色,而且越来越关注细分市场。清时捷希望之后能与仪器信息网有更多的合作,为客户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p p br/ /p
  •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会工作委员会、《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ldquo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rdquo 举行。该会议是第25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MICONEX 2014)同期学术会议之一。 中国科学院叶朝辉院士   我国核磁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叶朝辉院士通过介绍从1944年核磁共振(NMR)的发现和波谱学的建立、到NMR方法与蛋白质结构测定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问世等三个里程碑事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五次诺贝尔奖,探讨了核磁共振对科学的贡献及其发展趋势。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颜贤忠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颜贤忠表示,经过70年的发展,NMR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NMR一方面在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提供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和分子键相互作用位点,以及大时间尺度的动态过程信息 此外在药物研发和代谢组学研究当中,NMR通过与液相色谱、固相萃取仪等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NMR可以检测几乎所有的代谢物质,而且可进行原位检测、定量分析,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赵强   另外,对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赵强表示,磁共振影像诊断仪是20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能进行多方位成像,并且无创伤。在临床的主要应用有神经系统成像、体部成像、血管系统成像、骨关节系统成像等。   在叶朝辉院士看来,基础研究推动了核磁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学科的应用,NMR仪器设备的研制、生产形成了规模产业,先进的仪器装备对NMR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也是NMR长盛不衰的重要缘由。因而,在开展NMR应用的同时,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在NMR仪器研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鲍庆嘉物理研究员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磁共振仪器研制方面有长期技术攻关经验,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相关技术研究。鲍庆嘉物理研究员介绍说,2011年1月,由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成功研制的300MHz-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正式开启产业化,目前已销售/试运行NMR谱仪22台套。同时,还可以提供新仪器定制、仪器升级改造、搬家/升场/仪器维修、低温服务和培训等服务。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秋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秋良长期从事复杂电磁结构的极高磁场超导磁体科学技术研究,他参与成功研制世界首台0.45T全开放可自由移动磁极磁体系统、第一台代谢成像超高磁场全身核磁共振磁体系统。他还在着力于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开发,他认为1.5T大开放结构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在永磁磁体研究方面颇具历史。从上世纪70年代,电工所就开始进行永磁电机及永磁磁场数值分析技术的研究,1998 年 &ldquo 发现号&rdquo 航天飞机搭载阿尔法磁谱仪(AMS-1)中最关键的部件永磁磁体就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胡健平博士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胡健平博士则从事核磁共振另一关键部件&mdash &mdash 探头的研发,他通过理论创新、技术以及工艺装备创新,在这一领域也已取得了不少成绩。   油气和水资源都是流体矿藏,核磁共振在找油、找气、找水及研究油气水的存在状态及空隙介质特征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君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君从2002年开始潜心于核磁共振找水仪的研制,与医学核磁共振成像不同的是,地下水核磁共振成像采用天然地磁场,其强度仅为医学核磁共振成像所用人工磁场的四万分之一,激发频率仅为1-3kHz,探测距离超过百米,被测信号衰减严重,100米深处水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仅为nV级,而且在野外无法采取屏蔽,电磁噪声干扰十分严重。尽管困难重重,林君带领其团队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完成了原理样机和科研样机,并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断改进完善。此外,林君还在从事地磁场共振地下水探测仪的应用研究,争取为地下工程的水灾害隐患探测,减少和预警矿井/隧道透水等重大灾害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立志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肖立志则关注于井下核磁共振仪器的研制,井下核磁共振探测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大洋钻探计划、大陆钻探计划、天然气水合物钻探项目和复杂油气藏及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但是由于现有的核磁共振仪器进行宏观平均测量,不能解决非均匀介质内部结构及其空间分布问题,但油气藏往往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因而井下极端环境核磁共振探测仪器有进一步改进的强烈需求,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目前,肖立志教授已研发完成中国第一支偏心型及居中型核磁共振探测仪器。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杨文博士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杨文博士介绍说,纽迈科技成立于1993年,始终专注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相关应用解决方案的研究、专心于低场核磁共振科学仪器国产化事业发展。2011年纽迈科技产品成功进入欧洲市场,2013年公司获批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 会议现场
  • 信息化在基层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这几年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的,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大数据平台,在远程专家会商疫情、远程会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在基层疫情排查、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分配、社会捐赠款物分配和及时公示、市场主要生活物资储备调拨供应等方面的应用还远远不够。比如,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都需要及时掌握地方防控疫情、病患救治情况,这是工作需要,本无可厚非,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填报基本类似重复的表格数据,使基层的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沦为“表哥”、“表姐”,削弱了基层疫情防控力量。又如学校的老师们,老师逐个个学生家长打电话和微信接龙填表,各种部门各种表单很多,如疾控,教育,消防等各个部门,在短期内有限的老师电话打得声音嘶哑,熬夜做各种表格表格,天天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家长也疲于应付各种表单,表格。各个学习班级的表单也不同。据统计疫情期间每人至少填写各种表单几十份,难于有烦躁心理。纵使如此这般,也很难把分管范围之内的疫情及时全面的查准摸清。更有夸张的,作者开工申请都全部领用纸质文件,满满填写50多页,几近抓狂。。。。在突发疫情面前,及时掌握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对于领导机关正确、科学、及时、有效决策,回应社会关切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传统思维和工作办法,必然造成信息数据搜集慢,信息反馈滞后,信息传达拥堵混乱等等弊端。既延误了战机,又会加大人员流动性接触,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互联共享、及时传播的特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短视频等线上工具,在数据和有关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物资调拨分配等信息搜集传输上大有作为。抗疫总体战中,政府部门应该指导软件设计企业,及时地专门开发设计适合于抗疫战术流程的应用软件。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可以统一规范设计和采用相关电子表格、分层级建立微信工作群,定时更新和共享数据。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再将数据实时上报和分享到各部门和社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表单格式,及时上传下达,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克服松劲麻痹情绪,如何利用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助力抗疫,是当前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大数据作为一项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具有多源性、海量性、广开放性和强融合性等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增强疫情防控力度。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相关情况的动态监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形势时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目前有关各地区确诊数量、疑似病例、死亡人数等的数据已使公众能够掌握疫情基本变化态势,了解自身所处地区疫情的严重程度,进而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同时,数据的及时、准确更新对决策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相关部门精准施策也有重要意义。大数据具有多源性和广开放性优势,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发挥动态监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能实现对疫情数据的实时播报。可以调用疫情API接口个各大平台根据各地公开的疫情数据,推出“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另一方面可对疫情蔓延以来各地区采取的交通管制等情况进行精准把握。比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App可实现路况实时播报,帮助公众规划行程。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病毒传染源的准确追踪。越是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感染高发期,越需要对作为主要传染源的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群体进行准确追踪。只有快速实现对患者流动方向的精准把握,才能尽快确定被感染的区域和范围,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线索与有效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对所有传染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综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病源基本流向,从而有利于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实现网格化管理与防控。所以,大数据技术应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利用。运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疫情走势进行基本预测。疫情走势成为当下各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虽然部分患者康复出院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但从全国范围看,疫情蔓延并没结束。当前疫情处于何种阶段?何时才能迎来拐点?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疫”之战胜利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有效探析数据背后隐藏的疫情规律,进而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基本分析与把握,为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加快推动大数据方法的应用无疑能有效助力抗疫之战。目前,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工作部分环节已经得到很好的运用,但在应用的充分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对此,应加快推动大数据技术实施,让大数据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必须加快统筹数据资源。只有“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才能跑出信心、跑出胜利。当前,应加快成立数据分析团队,并与各部门展开周密合作。同时,应大力号召大数据应用企业,使其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疫情分析的数据资源,如各地“封村”“封路”情况、人群流动情况等。进一步强化对各领域、各渠道数据的系统整合、汇总与归类。一方面,在有效统筹各类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人群迁徙路径的动态化描绘,最大限度实现对风险人群的动态监测与防控;另一方面,在透彻掌握疫情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展开对疫情的进一步研判,进而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加强对数据信息资源的管控力度,严厉打击恶意侵犯、暴露个人隐私的行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应当是有原则、有条件的共享。在疫情中出现的泄露旅客个人信息甚至恶意攻击湖北人、武汉人等恶劣行为,严重侵犯个人隐私,与大数据时代倡导的信息共享原则相违背。在疫情持续扩散的当下,我们需要透明化地实现对传染源的追溯,但不能以“追踪传染源”的名义侵犯个人隐私。对此,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媒体效应,对公众加强正向舆论引导;另一方面,应加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加快大数据领域的立法施法,严格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实现对个人隐私的有效保护。 再次,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开放与共享。患者同程查询工具不久前已上线操作。通过该平台,公众可对近期是否与新冠肺炎患者同程进行精确把握,进而明确自身是否需要隔离观察,对降低传染率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成功应用的案例之一。但大数据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尚显不足,一定程度上使疫情暴发初期各地在资源和人员调配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对此,一方面,应强化技术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整合技术资源,加快推动大数据在医疗等领域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应注重信息平台的开放与共享,实现资源合理调配,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在抗疫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艰苦卓绝斗争中,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必须充分彰显我们的大国强网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科技优势,助力打赢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
  • 突破自我,新一代防腐剂专用柱震撼上市
    新一代防腐剂专用柱震撼上市使用食品防腐剂,食品得以长时间保存。食品防腐剂自古就有,现代美食更是离不开它。那么,问题来了,食品防腐剂到底安全吗?该怎么检测这么多的美食中的防腐剂呢?每次检测防腐剂的时候就会发现色谱柱的寿命快速下降,是不是色谱柱的质量不如从前了?多数情况下,问题并不出现在色谱柱身上。为什么防腐剂检测项目这么废柱子?主要是样品基质复杂而前处理简单。市面上食品种类繁多,基本所有的食品中都含有防腐剂,果汁、饼干、糕点、酱油、肉类等形状各异。这么多种类的样品都用同一种前处理方法,最终待测样品中会含有大量小分子杂质和颗粒物,极易污染色谱柱,导致色谱柱性能迅速下降。还有不同基质的样品对色谱柱的污染程度不一样,色谱柱的寿命就不一样了。比如酱肉这种含脂肪、蛋白、色素比较多的样品,对色谱柱的污染要大于一些成分简单的果汁饮料样品。有没有一款分离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防腐剂检测专用色谱柱呢?月旭科技重磅推出Blossmate® PSV C18 Plus色谱柱,满足您对防腐剂检测的所有要求!这是一根采用全新柱管设计的色谱柱采用保护柱和分析柱一体式设计,在分析柱前端添加一体式保护柱,全方位保护分析柱。同时死体积较小,更换柱芯方便。这是一根专门检测防腐剂的专用柱5种常见防腐剂,一个分析方法全检出,节约您的分析时间。5种防腐剂应用案例这是一根经得住考验的色谱柱经过1000针进样的严酷考验,满足您对长寿命色谱柱的需求。长寿命验证实验
  • 医疗诊断将成为小型质谱的重要应用领域——访美国普渡大学欧阳证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近年来小型质谱在国内外受到质谱研发及应用专家的广泛关注,也不断有仪器公司推出小型、便携式质谱仪。小型质谱在大气和水体监测、食品安全检验检疫、产品源头质量控制、血液中药品和毒品等物质的快检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市场。为了了解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就质谱小型化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应用、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对普渡大学教授欧阳证进行了专访。欧阳证教授主要从事样品离子化技术、质谱系统小型化、生物质谱分析等研究,在质谱小型化技术研发方面已经有十几年的研发经验,他的研发成果和对小型质谱的研发理念一直受到质谱界的密切关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欧阳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98d380b9-4bd4-4e51-be9c-da4577876117.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欧阳证教授 /span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从质谱技术进展与应用热点看小型质谱的未来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从1997年接触质谱并逐渐开发质谱新方法、新技术和研发新仪器,欧阳证对质谱技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每年的美国PITTCON展会和美国质谱年会(ASMS)他都会参加,并在过去五年里与Graham R. Cooks教授轮流主持PITTCON展会的小型质谱学术报告会。谈到近年来较为突出的质谱技术,欧阳证表示,最近两年革命性的质谱新技术几乎没有。说到结构上创新性强的,还是10年前的Oribitrap技术和9年前的离子淌渡与台式质谱的结合。商用质谱仪器技术总体是仍在向高灵敏度、高分辨、高质量数的方向发展,但这一趋势已延续数十年,应该有所变化和突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说,“举一个例子,质谱在30年之前就进入了药物研究。从应用方面看,现在使用质谱最多的地方还是药物代谢的定量,传统的三重四极杆技术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现在三重四极杆性能的改进仍然是商用质谱仪器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这些年质谱一直在向推进蛋白组学研究的方向发展,而由于组学的复杂程度之高,对生物过程的理解及生物标记物的寻找不是仅仅靠提高灵敏度、分辨率或质量范围就可以解决的。除了药物代谢、蛋白质组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这些应用之外,仪器厂商都在通过现有仪器产品探索新的应用方向。生物医学逐渐进入了质谱研发科学家的视线,成为更加前沿的研究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欧阳证介绍,现在美国在医学检验方面发展很快,相关会议,特别是Mass Spectrometr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年会的规模和关注人数都在快速增长。质谱仪器厂商都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医学诊断研究和应用的仪器,并希望经过FDA的认证之后进入到医疗分析实验和应用领域中。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普渡的研究团队是国际上较早对质谱小型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及全面技术开发的团队,目前也在引领全球小型质谱技术的研发。近几年PITTCON展会由欧阳证和Cooks教授主持的小型质谱学术报告会人气越来越旺,全球的仪器研发和应用专家对小仪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升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说:“小型化质谱的前端甩开复杂的样品处理,后端甩开繁重的仪器,对它的性能定义不再是传统质谱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分辨率,而是能不能快速的给普通使用者一个简单的答案。”便携、快速、简单易用是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普渡大学在原位电离和小型质谱这两个技术领域一直领跑,两者在不同的体系平行发展。欧阳证认为,这样的发展模式使这两项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将此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是质谱小型化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04年原位电离技术(Ambient Ionization)问世的时候,欧阳证就曾表示这项技术与小型质谱的结合非常关键。小型质谱的应用要脱离色谱,原位电离能很好地为小型质谱服务。“虽然原位电离技术与大型质谱结合使用也有很好的效果,但从我的角度看,它与小型质谱的结合更趋于完美,特别是在解决生物医疗诊断的问题方面。”欧阳证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小型质谱已解决复杂样品单一成分的快速分析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小型化质谱研究之初,大家都在关注把分析器做小,出现了小型化的离子阱、四极杆及飞行时间等质量分析器。离子阱具有多级串联质谱分析功能,其结构的简化及电场的优化曾是这一阶段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然而分析器小型化只是质谱小型化的考虑因素之一,质谱的进样及真空系统也非常重要。欧阳证介绍说:“分析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待测物的小型质谱进样方式一般有两种:膜进样法、固相微萃取(SPME)类的采样技术及采用小型气相色谱控流的方法。”欧阳证将这类小型质谱定义为第一代(1G)小型质谱。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外,真空系统小型化对质谱仪整机的小型化非常关键。”欧阳证强调。他与Cooks领导的普渡研究团队于2006年研发了第一台手持式、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离子阱质谱-Mini 10,并通过引入小型化分子涡流泵及隔膜泵解决了真空系统小型化的问题。现在很多商业化便携式质谱的抽真空系统都是以这台质谱的构架为基础。2008年,采用最新的真空技术,普渡的团队研发出仅有4kg重的Mini 11。“至此我们已经证明质谱仪器本身可以做到非常小。”欧阳证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08年,利用间断式离子传输的技术,在Mini 10及Mini 11小质谱上实现了从常压到真空的离子传输。欧阳证说:“至此,小型质谱仪发展踏入了第二代(2G)时期。这一代小型质谱比第一代在两个方面做了较大提升。一是通过常压离子传输接口使得分析非挥发性化学及生物样品成为可能 二是起用原位采样电离技术以实现了血液等生物样本及食品、药品等复杂样品的直接分析。”第二代小型质谱的标志性研发成果是台式质谱分析系统Mini 12 (25 kg)和背包型质谱Backpack MS(12 k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阿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07bae729-27a6-4c97-9681-b98bc690aa81.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欧阳证教授与Cooks教授在Mini 12和Backpack MS的诞生地——普渡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Development)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使样品在质谱仪器外部形成离子传输到分析器中对于小真空系统来说非常困难。间断式离子传输技术的发明使样品产生的离子在较高气压情况下实现传输与贮存,并在低气压进行离子裂解和质量分析,全过程仅需要几百毫秒。离子阱的结构对常压离子传输及质量分析具有重要影响。”从第二代小型质谱开始,原位电离与小型质谱结合,进样方式为纸喷雾(Paper Spray)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离子化(LTPI)技术等原位电离方法。原位进样不经过样品前处理,所以需要串联质谱去除复杂基质的化学噪声。串联质谱能将待测物分离、打碎再分析,显著地提高了信噪比,还能区分复杂待测物的同分异构体。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根据直接采样和分析复杂化合物的需要,我们选择发展能实现时间串联的离子阱分析器。离子传输和分析器电场及气流场的优化技术非常重要。”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大型离子阱质谱仪发展已过其黄金时代的时候,小型质谱给离子阱技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从台式质谱仪到第一代及第二代小型质谱仪,质谱小型化经过了一个由繁入简的历程,产生了一个全新而又及其简化的质谱系统仪器平台。这样的平台能够分析挥发性、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复杂生物物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团队的第二代质谱仪设计方案被美国NASA团队采用,用来设计定于2018年发射的火星地面漫游探测器ExoMars上的小型质谱仪MOMA (Mars Organic Molecule Analyzer)。“尽管质谱仪本身仍保持全程扫描及多级串联等大型质谱仪的功能,在研发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整套质谱分析过程的简约化,以对单一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为目标,实现无需实验室前处理技术的分析过程。这是我们对第二代小型质谱仪的一个重要期望与目标。”据欧阳证介绍,处于研发中的第三代(3G)小型质谱的应用目标是在临床医疗院应用中测定多组分的生物标记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吖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2075c5b3-2ea1-4992-9db8-baeb588e3b31.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教授与他的学生王骁在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实验室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物医学分析、床边检测和手术指导是小型质谱的新应用方向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第二代小型质谱实现产业化的应用方向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量大面广的单一目标化合物检测,这类应用在食品安全、药品打假、缉毒、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并已在如牛奶中抗生素检测、血液中毒品、尼古丁检测的具体项目上有成熟的应用。对此欧阳证举例说:“例如,牛奶中抗生素检测需要在奶源处通过简单的分析立即获知是否抗生素超标,灵活易用的小型质谱正好满足这一应用。”他还表示,将小型质谱用于生物医疗领域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的生物医疗研究发展的非常快,医疗诊断资源也非常丰富。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一类是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如通过服药后的血液检测得到特定病人的准确药物剂量。欧阳证用新药上市的例子说明了小型质谱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美国有很多新药没有被FDA批准上市,并不是因为药效不好,而是因为不能对于所有人都用一个剂量。小型质谱恰能快速简单的解决这个问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用两个目前的生物医学研究案例介绍了新的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与普渡大学瑕瑜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利用Paternò -Bü chi反应和串联离子阱技术直接分析血液或组织中的脂类,从而确定脂质不饱和双键的位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生物合成路径不同,其脂质不饱和同分异构体比例也有标志性区别,从而可以用来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外,欧阳证在哈佛医学院的合作者正在做一项将质谱分析用于手术室诊断的研究。即在手术室中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方式取样,再用质谱和原位采样技术判断肿瘤的类型以指导手术。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欧阳证介绍,小型质谱在以上两种生物医疗研究的应用方向比大型质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第二代的小型质谱已经能够胜任多种药物分析和伴随诊断,第三代的未来小型质谱应用领域将是快速、准确的生物医学分析、床边检测(POCT)和手术指导。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在谈到小型质谱与大型质谱的仪器性能比较时,欧阳证表示目前使用原位采样电离的小型质谱系统能够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其灵敏度与使用色质联用的大型仪器的差距在10倍以内。而且可以通过反应(如试剂盒)把灵敏度大幅度增加。“小型质谱的检测灵敏度完全满足目前食品安全、环境检测、药品分析等多方面的应用。”欧阳证说:“市场上大型液质系统浓度线性范围在0-10 sup 5 /sup 以上,而实际上单一目标待测物一般不会超过3个数量级。”他强调,实用性的小型质谱并不需要盲目追求超宽动态范围及超高灵敏度。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介绍,欧阳证团队关注的是目标物分析,在第三代可能做到M/Z 990范围的磷酸磷脂,以后再发展很可能可以测定多肽和大蛋白。现在小型质谱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未来的小型质谱将是医院、药店甚至家里都能见到的常用仪器。而其研发理念是做成实用性强的工具,不以追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质量范围等仪器性能为目标。“小型、快速和操作简便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研发方向。”使用原位分析、试剂盒反应、串联质谱和简便的操作界面是欧阳证团队打造的专用小质谱应用平台的四大特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354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38bafa6e-eed1-415d-ad0a-040f729953cd.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采访现场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做研发靠创新,做产业化靠市场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小型质谱还在发展,在质谱界是创新的技术。在定义产品的时候,欧阳证还考虑到了这方面研究平台的技术能力,他说:“全球包括国内有几个很好的团队在做小型质谱和原位电离,整个平台的技术实力对产品的影响很大。”最近欧阳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加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重点建设清华大学质谱仪器研究中心,第三代小型质谱仪的研究及产业化也将在该中心进行。除此之外,坐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小型质谱产业化公司(清谱科技,PURSPEC Technologies)也已经成立。预计Mini12将在明年推向市场,后续的产业化研究和生产都将在国内进行。目前,清谱科技还在招募市场团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对于做成果产业化,欧阳证并非没有顾忌。他谈到:“做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发散性,而做产业化则需要更贴近市场应用。这是两个虽然相辅但又相悖的方向。”欧阳证表示,今后还是会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同时,欧阳证希望清华质谱仪器研究中心能给“青年千人计划”归国的年轻人一个发挥的平台。希望新的团队能将清华这个质谱实验室做实再做大,也希望能与国际及国内的优秀团队的合作继续进行,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发表高水平文章。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虽然美国的生物医疗等领域比国内发展的更早,但欧阳证看好国内小型质谱应用市场。“小型质谱商品是对传统质谱仪市场的一个颠覆,但预期的阻力也不可低估。国内的食品、药品、环境领域和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应该可以为小仪器提供一个即时的市场。当然,还需要小质谱的技术的不断发展来维护这个市场。”在谈到国内研发条件时,欧阳证说:“中外研发条件现在已不分伯仲,而我认为对于小质谱的发展,中国的平台要比美国好。我已经不敢说回来是给国家做贡献,反倒是国家给我提供了一个我非常需要的平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还表示:国内现在仪器研发平台发展的很好,这与国家对科学仪器研发的支持力度有很大关系。2004年他通过与中国计量院的合作开始参与国内质谱仪器研发,“那个时候,任何质谱厂商都无法在国内招收到一个工程师团队。”欧阳证说。这十年来国内的仪器研发环境变化很大,最重要的是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和团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反复强调:“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我们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没有这些我们将很难成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郭浩楠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附件:欧阳证教授简历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教授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分别于1993年及1995年获工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1997年于西弗吉尼亚大学获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普渡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2007年任普渡大学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分别于2012年及2015年升任副教授及正教授。2014年欧阳证教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并于2015年入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任教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欧阳证教授在自动控制、拉曼及红外光谱、质谱、化学分析及生物医疗应用等方面有较全面的知识背景,多年从事分析仪器研究,曾获美国国家基金委、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多个政府机构及Wallace H. Coulter Foundation等私人基金与公司的研究支持。欧阳证教授发表了SCI论文130篇,拥有美国及国际专利40余项,过半数已技术转让。欧阳证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如美国国家基金委Early Career Award、Coulter 基金会 Early Career Award、美国质谱学会研究奖、国际质谱学会Curt Brunné e仪器研究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青及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欧阳证教授现任美国质谱学会学报编委,曾受英国皇家化学会等邀请多次为科学杂志编辑专刊。欧阳证教授致力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曾促成中美分析化学论坛的举办。 /span /p p & nbsp /p
  • 诊疗利器带来实验诊断大变革 顶尖专家联手破题POCT临床应用
    POCT(point-of-care testing)是指在患者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又被称为即时检验、诊疗点检验、床边试验、近患检验等。该技术最早开始于20世纪中期,Edmonds以干化学纸片检测血糖及尿糖,随后Ames公司将其干化学纸片法检测项目扩大并商业。由于方法简便快速,很快便得到普遍应用。临床POCT是体外诊断的重要分支,其很多技术体系是基于体外诊断技术体系。随着免疫层析、生物传感器等技术进步,POCT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一线临床的趋势是流程化,所以医院重点建设的五大中心对POCT的需求非常明确。不仅如此,POCT在家庭健康领域的渗透也逐渐加深。在本次新冠疫情中,POCT的迅速反应也充分展现了其重要作用与实力。在第四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上,仪器信息网联合北京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临床POCT”会场,单场次吸引500余位专业人士与会。会议邀请到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首届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会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会长康熙雄教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王华梁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加义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国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伟教授等临床POCT业内顶级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临床POCT发展现状及临床应用。仪器信息网整理报告嘉宾部分荟萃观点,供未参与会议直播受众交流、学习。点击图片下方报告主题,即可进入视频回放页面。POCT带来实验诊断变革 多质量管理需要加强▲截选自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王华梁主任报告主题《POCT的质量管理》近几年POCT发展非常迅速。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和路径,他们先是在分子诊断领域得到飞速发展,POCT的快速增长紧邻其后。国内发展趋势与之类似,所以但钱POCT正处于急速发展期,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作为一项新技术,POCT的应用场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在中心实验室,在急诊科、感染科、ICU、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临床实验室开展使用,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监测,还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初级保健等检测。如何保证不同应用场景下POCT的质量,于POCT管理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王华梁主任作了主题为《POCT的质量管理》的报告,对POCT发展、涉及的项目和领域、POCT主要技术方法等多方面作了剖析。王华梁教授指出,目前POCT存在缺乏统一管理,POCT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检验成本偏高,POCT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POCT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目标及POCT组织管理的深刻看法,并对POCT质量管理提出实际可操的经验总结。POCT核心技术突破——微流控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截选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加义研究员报告主题《POCT技术发展与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加义研究员作了主题为《POCT技术发展与健康产业中的应用》的前瞻性分享。在报告中,王加义研究员对应急检测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勘界与定位,对我国应急检测现状及发展瓶颈与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王加义研究员认为POCT核心技术如低成本微流控芯片、印刷电极制备技术与工艺、纳米孔通道及其产业化、微针阵列与在体化学测量技术、智能生物探针、手机实验室、低成本微光学检测技术与器件、超敏生物检测等突破将给POCT应用带来极大发展。全球与中国当前医疗健康对POCT有科技需求,未来健康医疗对POCT技术与产品有需求,所以POCT不应该只在临床医疗中使用,其在大健康产业中将发挥更巨大作用。在接下来报告中,王加义研究员对POCT产品详细分类及其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作了深入介绍。并提出基于多种iPOCT建立数字生活的理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POCT是中心实验室的延申 是医学检验的一部分▲截选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博士报告主题《对我国POCT质量能力管理能力的思考》POCT是医学检验的一部分。随着POCT技术的发展,使原来在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心实验室的POCT逐渐延申到诸多应用场景,触达到中心实验室检验服务不到的领域,所以从这方面来说,POCT是中心实验室检验服务的延申,其丰富和完善了医学检验的全过程。我国POCT质量管理主要学习借鉴国外2010年前的一些规范,随着该领域的发展,旧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应结合我国实际加以调整,以适应新的大健康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博士在本次线上会议作了主题为《对我国POCT质量能力管理的新思考》的精彩报告。周向阳博士建议和呼吁:POCT应用和管理应适应我国新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医院集团化(医联体)发展需要专业检验管理队伍;POCT管理以专业临床检验实验室牵头,赋予检验科POCT管理职能;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方法是检验管理模式的必须;POCT管理纳入15189认可;在上述基础上,尽快制定POCT全面管理规范和标准。通过性能评价才可持证上岗 论一台便携式血糖仪的“自我修养”▲截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国军主任报告主题《医疗机构内POCT血糖管理经验与体会》POCT血糖对于医疗机构内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血糖品牌众多,原理不尽相同,操作者基本为非实验专业人员,缺乏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内针对性的管理体系相对薄弱,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医疗机构内管理的体系势在必行。天坛医院在2009年率先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彼时康熙雄教授担任首届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经过十余年发展,天坛医院POCT管理委员会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多方面不断提高POCT管理水平,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疗现状的POCT组织、管理之路。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国军教授作了主题为《医疗机构内POCT血糖管理经验誉体会》的精彩分享。报告中就POCT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POCT文件体系、内部沟通和外部交流四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以“一台便携式血糖仪”为例,对便携式血糖仪质量控制程序以及设备验证合格处理流程展开了细致介绍。POCT和急诊二者互相促进 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截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郭伟主任报告主题《POCT在急诊五大中心中的临床应用》POCT具有便捷、高效和快速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急危重症领域的临床需求。急诊医生通过POCT可快速获得检验资料,从而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对疾病的进展实施监测。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POCT已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等临床场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郭伟主任作了主题为《POCT在急诊五大中心建设中的临床应用》的精彩报告。郭伟主任对POCT在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母婴传播疾病检测和危重儿童以及新生儿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常用的POCT如血气分析,快速血糖,心肺功能五联检测作了介绍。在看待急诊和POCT的关系时,郭伟主任认为POCT完美契合了急诊医学的要求,已经成为急诊医生临床诊疗的利器。另一方面,急诊医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POCT技术的发展,POCT和急诊二者互相促进,发展前景一片光明。POCT三大发展趋势:疾病诊断、高危预警和健康评价▲截选自北京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康熙雄主任报告主题《POCT需求、现状与展望》前几位报告嘉宾从临床POCT管理体系,临床积累的管理经验,临床POCT技术平台发展动向以及临床应用全景等多方面全角度进行了展望。那么POCT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在何方?作为本次临床POCT线上会议的联合召集人,也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会长,北京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作了主题为《POCT需求、现状与展望——数字化健康孪生人的创制和医学预测学体系建设》的前瞻性报告。康熙雄教授回顾了POCT国内外发展的过程,肯定了从企业、产品和技术平台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学会协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管理体系逐步的完善,并强调了POCT在医疗与健康领域迅速发展的现状。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临床POCT的三大发展趋势,分别是疾病诊断、高危预警和健康评价。报告中康熙雄教授还指出,我国旧的POCT管理标准和指南需加以调整以适应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POCT应用和管理应适应我国新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其中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方法是检验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此外,POCT数据采集将在数字化孪生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次临床POCT线上会议聚集了POCT行业内多位顶尖专家,他们有临床POCT管理者领头人,有POCT技术研发专家,有POCT项目管理体系牵头制定者,也有首次在国内医院建立POCT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专家,更有临床POCT一线应用大咖,阵容强大,内容丰盛。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发掘临床POCT发展痛点难点,对临床POCT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路,希望能带给业内人士更多思考。欲了解更多,请观看第四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回放合集
  • Tecan成功举办《FISH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病理诊断标准化》专题研讨会
    中国,珠海,2013年7月4日 &mdash 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医院病理科陆续开展了分子病理检测实验,以满足病患对疑难病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迫切需求。为了继续推动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及临床检测及病理诊断标准化,帝肯举办《FISH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病理诊断标准化》专题研讨会。这是帝肯首次在病理诊断领域独家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市长海医院病理科、复旦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胸科医院病理科、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长征医院病理科、复旦医学院病理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等三十多位国内知名病理诊断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演讲嘉宾们围绕&ldquo FISH技术发展与展望、分子病理技术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病理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Tecan新型全自动原位杂交系统新品HS Pro&trade 发布&rdquo 等四大主题给出精彩的报告,会议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本次专题研讨会特邀会议主席上海市长海医院病理科朱明华教授在会上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显微镜及数字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分析诊断实体肿瘤个性化治疗(选择靶向治疗药物)、辅助诊断癌症、预测疾病恶化风险、以及基因异常检测等方面。推动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及临床检测应用,是病理诊断工作者未来的重点工作方向,借此次难得的机会与各位病理届同仁交流技术,分享经验,非常感谢瑞士帝肯组织这样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 源自高密度基因/蛋白芯片杂交技术的HS Pro&trade 系列产品,源自芯片技术,为您提供高品质、全自动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是针对分子杂交应用领域而开发出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用仪器。它可实现包括切片高温预处理、蛋白酶消化、变性、杂交、杂交后清洗/显色,及在线切片干燥等实验步骤在内的自动化处理。整个杂交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极大地降低人工误差。与传统手工操作相比,具有更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及灵活性。该仪器拥有多种创新优势: 1) Tecan专利动态杂交技术:杂交全程保持探针的周期性振荡(提供6种动态模式),使探针分子以均一浓度分布于杂交腔内,并藉由主动扩散与靶分子充分结合。与传统的静态杂交相比,动态杂交可获得更清晰、分布更均匀的杂交信号,同时又可极大缩短杂交时间; 2)Tecan专利ABSTM主动气泡抑制技术:主动抑制气泡的产生,有效降低气泡对杂交过程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一致性; 3) OSNDTM在线氮气干燥技术:自动完成杂交后样本干燥,有效排除氧气、臭氧及空气湿度等对杂交信号的影响。欲了解更多关于HS Pro&trade 系列产品信息,敬请访问:www.tecan.com/microarray。 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 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Libby Zhu Tel: 021 2206 3206 / 010 8511 7823 Fax:021 2206 5260 / 010 8511 8461 infotecancn@tecan.com www.tecan.com www.tecan.cn 关于帝肯 瑞士Tecan(www.tecan.co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仪器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室自动化流程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我们的客户包括:生物制药、高校科研单位、法医公安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作为原始设备OEM制造商,Tecan同样在OEM设备和组件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设在瑞士Mä nnedorf,分别在瑞士、北美和奥地利设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销售服务网络遍布世界52个国家。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om。 关于帝肯中国 瑞士Tecan于2004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08年4月在上海浦东成立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作为Tecan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及韩国除外)总部,全面负责Tecan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市场活动与合作、以及客户支持。帝肯(上海)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团队,在科研、制药、公安刑侦、医院、血站、CDC和CIQ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以&ldquo 力求比客户期望做的更好&rdquo 的服务理念,给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合作方的首选合作伙伴- Partner of Choice。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n。
  • 微型激光测振仪在超声领域的应用
    微型激光测振仪在超声领域的应用最近几年,超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利用超声波原理进行医学治疗的设备也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医学超声设备主要是基于高频振动波(超声波)传入人体组织,并在局部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引起目标组织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昊量光电全新推出的微型激光测振仪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振动测量仪器,能够精确测试医学超声设备的超声振动特性和模态,在产品的研发、质检和性能优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光测振仪在医学超声领域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1、激光聚焦光斑小、空间分辨率高,能够快速定位并测量超声手术刀、洁牙器等小尺寸超声器件;2、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高效便捷,可以快速检测产线上的超声设备性能,确保产品一致性,甚至可以检测超声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超声波输出特性,更加真实地反映设备的实际使用性能;3、超声检测带宽大,最高可检测5MHz左右的高频超声,同时能满足20pm以下的微弱振动分辨率要求,检测精度极高;4、集成式光学自研芯片,无需额外控制器,体积小巧使得安装测试变得更加便捷,提高测量精准性!一、 超声换能器测振超声换能器是一种将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的装置,通常由压电陶瓷或其它磁致伸缩材料制成,常见的超声波清洗器、超声雾化器、B超探头等都是超声换能器的应用实例。针对超声领域应用需求,昊量光电全新推出了一套完整的台架式超声振动测量仪。作为这款测量仪核心部件的激光传感器,利用了集成光学技术将原有复杂光学元器件集成于微小芯片中,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调频连续波(FMCW)相干光检测原理,以小型集成化的设计模式,实现了传统复杂大型设备的测量能力。测试:20kHz 频率功率换能器,工作距离:375px振动图谱:在换能器在各个位置的测量结果。当换能器频率在 Mhz 附近时,幅度测量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大大提高。结果显示,昊量测振传感器能很好的分辨振幅的实时波形,得到 nm 级的测量精度。二、 超声手术刀超声手术刀是一种通过激发20 kHz~60 kHz 超声振动的金属探头(刀头),对生物组织进行切割、消融、止血、破碎或去除的外科手术仪器。超声手术刀的工作性能一般与刀头的超声输出功率、频率直接相关,因此对刀头的超声特性探测至关重要。超声手术刀的刀头尺寸一般为5-10 mm,这种小尺寸结构很难采用接触式传感器测量其超声特性,而激光测振仪则可以轻松将激光聚焦到刀头位置,精确测量超声振幅与频率。三、 超声洁牙器 超声洁牙器主要工作原理是:将高频振荡信号作用于超声换能器,利用逆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产生超声振动并传递至工作尖,工作尖受到激励产生共振,利用工作尖的超声波共振可以将牙齿表面的菌斑、结石或牙周表面的细菌等清除。依据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 0460-2009)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1205:1993),超声洁牙器工作尖的超声输出特性是重要的检测指标。常规超声洁牙器工作尖振动频率主要设计范围在18 kHz~60 kHz,其中以42 kHz工作频率最为常见。同时工作尖尺寸往往较小(<1mm),无法采用传统的接触式振动传感器进行检测。因此,对于超声洁牙器振动性能的检测,通常采用激光测振仪完成,其非接触式的检测方式便于开展产线上产品的逐个检测,是产品良率和一致性的有力保障。某品牌的洁牙器尖端测振四、 超声焊接 超声波焊接是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将50/60赫兹电流转换成15、20、30或40 KHz 电能。被转换的高频电能通过换能器再次被转换成为同等频率的机械运动,随后机械运动通过一套可以改变振幅的变幅杆装置传递到焊头。焊头将接收到的振动能量传到待焊接工件的接合部,在该区域,振动能量被通过摩擦方式转换成热能,将塑料化。超声波不仅可以被用来焊接硬热塑性塑料,还可以加工织物和薄膜。五.技术参数介绍昊量光电全新推出的微型超声测振仪光学元件集成化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设计和更多的功能。集成光学芯片可以在一个单一的光学基底上包含数十到数百个光学元件,包括激光器、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和滤波器等。相对于传统基于分立器件的多普勒测振仪,MV-H以其低功耗、高性能、小型化的优势,为客户带来了低成本、便于集成的解决方案,也为激光振动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1.产品参数指标2.软件功能完善3.丰富的配件可选上海昊量光电作为这款微型超声测振传感器在中国大陆地区蕞大的代理商,为您提供专业的选型以及技术服务。 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 解锁产业新风向,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聚势盛启
    2023年随着疫情的全面放开,中国经济复苏进入发展快车道,国内制造业也在积极迎接新景象。2023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得以擘画,“现代化产业体系”甚至成为了2023年两会上的热词。得益于无人机等人工智能高科技技术的加持,中国制造业一直行稳致远。无人机应用发展进阶,成新通航时代“顶流”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正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到5000亿元,届时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比将超过80%。2023年伴随着电子、通信、智能、协同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通航时代正式拉开大幕,无人机产业正进阶到更加智能化、平台化的阶段。一方面,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通信中继、高空气象探测等领域,正不断拓展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无人机在民用领域也在不断衍生出新应用场景。目前,无人机已经在农业植保、航空遥感、灾情监报、矿藏勘探、数字中国建设等场景中进行大规模应用,并向着网联化、智能化和集群化的方向发展。运输无人机的应用与普及,对快递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2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将无人机物流纳入快递进村、村村通邮服务,促进快递物流融合发展。近两年,运输无人机在智能物流中崭露头角。中国正推进无人机配送实用化,通过物流无人机快速配送包裹,承担部分末端配送工作,深圳更是大胆尝试用无人机送烤鱼。随着经济的复苏,运输无人机市场将有更多消费需求将涌现。在此背景下,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各方有影响力的单位将于2023年4月在北京举办“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将重点展示物流运输无人系统展区,届时展会将打造无人机沉浸式配送体验氛围,带领大家解锁无人机配送场景!农业无人机等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更是为农业带来了新的助力。据悉,在“世界橙乡”江西信丰县的脐橙果园里,几架无人机3个小时就能完成10个人两天的打药工作,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也将设植保无人系统展区,凸显无人机在农业应用场景领域的新实践、新突破、新成果,带你现场感受植保无人机的一键启动、精准作业和自主飞行等体验!抢滩布局无人机新市场?新场景等你来解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1.3万家,年产值达到1070亿元。尤其是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正在不断拓展应用能力,成为无人机产业的新增长点,产业新应用市场未来可期。2023年,伴随今年两会关注度的提升,无人机应用产业需求将再度释放。随着新基建进程提升,新型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战略的部署,无人机将成为低空经济新引擎,或将在蓄势待发中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那么无人机产业还有哪些新“风向标”,如何抢滩布局无人机新市场?这一切的答案都可以在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中揭晓。本届博览会将于4月26日-28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焕新盛启!作为中国华北地区无人机领域首屈一指的风向标盛会,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牵手各方单位,拟打造高规格行业盛会。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以“领航全域,展翼未来”为主题,集结了当前国内顶尖前沿的无人机产业技术,地理测绘、能源电力、警用安防、应急救援等八场国际论坛将碰撞出行业最新的火花,测绘无人机、安防无人机、巡检无人装备、防控无人机、应急智能装备、无人机蜂群等明星产品将悉数登场,通过不同主题展区的现场联动,展示无人机在行业应用中的惊人表现与无限潜能。观众可以在不同场景的无人机展区中穿梭,实现在低空世界中自由切换的沉浸式体验。本届博览会还将通过创新整合国内顶级的2023全国无人机创新技能大赛,加强无人机区域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大会设有10余场会议,2万平展览,预计有500多位国内外嘉宾、2000多位代表参会、300多位展商参展、2万余名专业观众,通过“会、展、赛”相结合,打造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无人机产业应用国际盛会!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已聚势启航,本届博览会将打通无人机产业生态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聚集无人机产业巨头,全方位展示国内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成果,多维度吸引优质观众。与国际无人机资深行家同台竞技,或许才是解锁这个4月的正确打开方式!大疆、航天彩虹、中航智、航景创新、上海特金、理工全盛、华诺星空、华日通讯、深圳塞防科技等国内近百家头部无人机企业将携新产品及新技术惊艳亮相,诚邀您与重磅大咖共襄顶级思想盛宴!4月26日-28日,相约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聚势盛启!组委会联系方式鄂荣鹏 联系电话:13001030561 邮箱:erongpeng@csoe.org.cn大会官网: https://www.uav-expo.cn/
  • 【综述】红外热像仪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人体是天然的生物发热体,自身的热辐射携带了大量的健康状态信息。通过红外热成像系统可采集人体红外辐射形成伪彩色图,从而判断出人体病灶部位、疾病性质和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一般来说,机体任何部位出现病变都是先出现局部组织的代谢异常,而对于恶性肿块或炎症病变,由于代谢增快、血运旺盛、新生血管的形成,会比周围正常组织产生更强烈的红外线辐射,因而在红外热像图上显示比正常组织温度高的图像。故可借红外热像仪检测出局部高温及血管变化,从而有助于判断病变程度。通过红外热像仪储存的患者图像,在连续进行的跟踪检测中,发现病情的发展变化。|红外热像仪进行临床诊断的特点早期预警:病灶发现定位、疾病性质和病变程度检测。预防处理,降低病灶对人体危害;绿色诊断: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疾病,非接触性检测,无辐射损伤,无物理性创伤;动态效率:实时动态检测功能组织,检测速率快、准确性高、使用人群广,可在连续进行的跟踪检测中,通过热图及时掌握病情发展变化。|红外热像仪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外科手术术中体温监测50%-70%手术中病人会出现低体温,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诱发其他并发症等术中安全风险。结合红外热成像设备对术中体温/被温/保温设备监控,实时进行加温输液等操作,避免手术安全风险。中医辅助辩证通过热成像技术获得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图像。可辅助中医辨证、中医体质评估、艾灸、经络穴位探索和疗效评估。并且在评估疗效上可明确药物、针灸或其他治疗方式的作用部位,监测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及作用程度,指导疗程客观准确给出治疗方案。外周血管疾病筛查血管存在病变时,血循环发生障碍,病变皮肤温度降低,用医用红外热像仪可清楚确定病变部位。通过热像图所显示的温度、图像反映了血液的循环状态以及病情的轻重。红外热像图对于确定肢体血管闭塞、炎症部位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皮肤损伤病症筛查皮肤在冻伤或烧伤后,会出现坏死结痂等现象,需要确定损伤面积及损坏程度等,通过红外热像图分析对比,可及时掌握发炎和血运的恢复状况等。快速定级损坏程度面积,检测皮肤组织血运恢复,掌握发炎、感染或植皮方案判断,对后续诊精准诊疗提供参考。红肿热/疼痛症状筛查肌肉损伤、发炎,神经病等引起局部血流不畅,神经传导阻滞,都会造成体表代谢异常表达,红外热成像可以准确探查痛点和炎症区域,初步判断疼痛分级,并制定出医疗方案。红外热成像技术凭借其非接触、非介入、无辐射、绿色无痛、动态展示等优势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在持续深入。
  • 深圳农业基因科技应用中心正式成立
    2011年 11月23日,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ldquo 深圳农业基因科技应用中心&rdquo 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心名称,管理体制及章程、短中期任务及中心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三方共同搭建的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已正式启动,双方合作的应用服务项目之一农业育种高通量快速筛选已经完成了上千例的样品测序,此项目的完成将会对种子的筛选提供有力参考。 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的尖端技术与育种研究相结合在国内是首开先例,此技术的应用有望会对我国农业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有重大突破。中心主任表示,目前中国的农业在分子育种上的发展需要高通量测序这样的尖端技术来作深度研究,以后也会在更多的行业领域进行合作,为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 【一同• 液质】和合诊断:质谱应用的星辰大海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快速发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未来质谱应用的蓝海市场。据了解,2021年全球质谱临床检验应用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行业增速近20%。这其中,美国临床质谱检验市场规模约为55亿美元,已占据其整体医学检验市场15%左右。而中国质谱临床检验则刚刚起步,在整体医学检验市场占比仅为1-2%,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尽管质谱技术在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速度、检测通量等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并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及激素、治疗药物检测、微生物鉴定等领域已展现出其强大的发展潜力,但临床质谱的推进之路却没那么好走。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免疫检测,质谱仪操作相对复杂、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对于传统临床检验从业者提出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分析化学领域不同,应用于临床检测领域的技术不仅要能够满足对检测物质特异性选择,还要能够满足临床检验对于仪器的灵敏度、精确性、重现性等要求,这对于质谱仪器供应商也提出了挑战。但是,随着临床质谱的优势不断凸显,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及质谱制造商开始着眼于此。近期,仪器信息网就特别采访了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监贾永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姚建国及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经理张新宇,探究在临床质谱这一新蓝海市场,质谱仪器厂商和临床质谱实验室是如何携手探索这一新路程。 和合诊断——专注于临床质谱检验 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采访现场 当下,国内临床检验的市场虽然以公立医院检验科为主,但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也在不断兴起。相对于传统,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医院,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在成本控制和专业化程度方面具有优势,很多大型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在检验项目种类、仪器设备都要领先于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质谱兴起的这些年,很多第三方检验实验室走在了前面,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合诊断)就是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质谱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岛津在中国非常重要的液质联用标杆用户之一。和合诊断成立于2010年12月,尤以开展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为擅长,是国内以色谱、质谱分析技术为主的医学检验平台中的头部企业。目前,和合诊断可提供临床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检验专业的百余项检测项目,如与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维生素类定量测定、大分子、小分子精确测量测定、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定量检测,蛋白质、代谢组学产物分析以及生物等效性(BE)、药代动力学(DMPK)等。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000万,为全国30余个省市地区的2000余家二甲级以上,500家以上三甲级医疗机构提供差异化检测服务。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监贾永娟 据贾永娟介绍,除了上述检测项目之外,和合诊断研发部以现有项目为基础,围绕大质谱平台的发展主题,全面开展新检测项目的开发与创新计划。包括丰富维生素检测、血药浓度检测、体内小分子代谢物检测、代谢组学、核酸质谱检测以及蛋白质谱检测等等。特别是在代谢组学方面,和合诊断引进串联质谱技术,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氨基酸、脂肪酸等代谢紊乱相关的遗传代谢病进行临床研究。在大量临床检测的基础上拓展了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开发了同时检测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肺癌代谢组学研究,寻找到与肺癌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同时建立了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肺癌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提到临床质谱的未来发展前景,贾永娟表示,精确诊断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前提,作为生物样本内小分子分析的金标准方法,质谱技术是精准诊断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临床检验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精准医疗在逐步获得国际医疗机构认可和重视的同时,质谱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和合诊断也随着行业发展而飞速发展,从2010年公司成立至今,和合诊断已在全国布局21家子、分公司,拥有200多台套全球领先的实验室检测设备,这其中液质联用仪占了很大的比例。 作为和合诊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贾永娟也表示,目前和合诊断拥有岛津LCMS 8030、8040、8045、8050等多种型号的液质联用仪多达40台,公司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岛津的支持。 岛津中国——专注于临床质谱检验 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作为知名的质谱仪器制造商,岛津也早早看到了临床质谱的市场前景。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姚建国表示,作为化学分析仪器中的“明珠”,质谱仪具有非常多的优点: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通量、抗干扰能力强等。现在,医疗诊断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快、更有效检测生物标记物是临床检验的研究重点。而质谱相较于传统免疫等一对一检验手段,检测限更低、结果更准确,同时可一次性检测多个指标, 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过去,医生及临床检验人员对质谱技术了解比较有限,但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质谱技术跨界发展已经成了大趋势。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姚建国 姚建国表示,岛津除了大家熟悉的分析仪器业务之外,还有医疗器械相关业务,面向传统医学领域,生产CT,X光机等设备。基于此,岛津对于分析仪器及医疗市场都很了解。为了应对交叉学科跨界的需求,早在数年前,就在岛津日本总部联合分析仪器及医疗部门成立了健康事业部,借助双方力量,开展临床及大健康领域的前沿性研究。2018年,岛津针对临床检测需求,还开发了一款为实现血液及其他生物样品的自动化前处理系统-- CLAM-2030。CLAM-2030是基于岛津的广泛血凝分析仪的技术,只需简单放置采血管或其他样品管,系统就会自动完成对血样或其他样品的前处理,然后自动输送至 LCMS 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误差和样品前处理的差异,有助于更安全、更快、更简单地实现临床研究中高精度的工作流程。而针对国内的临床质谱市场,岛津围绕用户需求,制定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从同位素试剂到仪器硬件,再到分析方法包提供给用户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同时岛津还成立了面向临床的销售团队,来应对未来临床市场不一样的服务需求。“临床服务的需求和传统的化学分析是非常不同的。特别是医院,病人就在一旁等着结果,如果仪器出现问题,可能就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临床检验对于仪器公司能否快速响应并且解决问题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而岛津就针对此建立了一个相应的响应体系。”而正是早早建立的对临床质谱用户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使得岛津与和合诊断一拍即合,成为坚定的合作伙伴。 携手共进——在临床质谱领域共成长 谈到双方的合作,贾永娟表示,和合诊断与岛津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早在2010年左右,双方就已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姚建国回顾了双方合作的开始,最初和合诊断提出了一个仪器需求,在跟很多厂商交流后发现市面上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完全满足。而岛津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了解了和合诊断的想法,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发了一套专用的设备,最终完美契合了用户的需求。这种认真倾听用户需求,并千方百计设法去解决问题的做法,最终让双方成为深入的合作伙伴。贾永娟也提到,在多年合作中,岛津的维修工程师们给和合诊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质谱仪器进入实验室之后需要实验员悉心的维护更需要工程师的帮助。由于公司里仪器数量多,所以需要维修的概率也相应增加;而和合诊断属于医疗行业,出现问题需及时维修来确保检验报告的及时性,而岛津的工程师们则完美地解决了实验室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的支持与付出!我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对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而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经理张新宇也表示,在多年的合作中,已经与和合诊断的实验室人员成为了亲密的伙伴。他回忆说,在和合诊断刚刚采购岛津LCMS时,用户对仪器还相对陌生,在仪器参数、方法优化包括日常维护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再加上临床检测对仪器的高要求,几乎每周都要上门解决用户的各种问题。“说实话那时压力还是挺大的,但对于我们技术部工程师来说也是一个挺好的事儿,获得了很多提升。”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工程师张新宇 不仅如此,随着岛津仪器在和合诊断安家落户,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合诊断已经可以自己解决。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张新宇又细心发现了和合诊断与其他用户不同的需求。由于和合诊断的主营业务是与全国各大医院合作,承接医院的检测项目。为了配合医院的工作日上班的时间,对于和合诊断来说,从周二到周六是业务的高峰期。对于这种特点,张新宇就会在周五或者周六的时候联系和合诊断,询问仪器情况,尽量在周一前把发现的问题解决,最大程度保证其正常工作。随着和合诊断的不断发展,岛津的液质联用仪器也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的作用。贾永娟表示,目前和合诊断所用的岛津仪器能够满足我们大部分临床检测项目的检测需求,以维生素D的检测为例,众所周知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会受到其同分异构体的干扰影响检测准确度,我们应用岛津LCMS-8050CL可以将同分异构体进行分离并准确定量;而基于岛津LCMS-8050CL所开展的血清维生素A、D、E检测项目已连续多年通过美国CAP(美国病理学会认证)室间质评。临床质谱的应用对现有医学检验、医疗诊断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将大大提高检验的速度、降低检验成本。不过,质谱检测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还需要更多努力。贾永娟也表示:“推动临床质谱发展,需要仪器厂商和用户共同努力,在临床诊断技术合作、临床检测上下游产业等方面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合作互补、互惠互利。”
  • 扩充产品阵容,丰富行业应用——访韩国KLAB株式会社科长李智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2019年10月23日-26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韩国KLAB株式会社科长李智原,请他为大家介绍KLAB公司的相关产品及应用领域。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详细内容请查看视频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span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151A260807B368BB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iCMR 2017特邀报告:顺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第一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17)特邀报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顺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杨海军.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7e1b027-fd75-4bd9-ba98-d7fffab5664f.jpg"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杨海军 高级工程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本报告从顺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原理、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应用等方面展开,着重报告顺磁共振分析方法对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的应用进展,包括铜催化、光催化以及自由基反应机理的顺磁波谱研究。通过建立定量的顺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铜催化官能团转化反应的机理,建立了新的机理模型,不但解释目前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且预测并成功实现多个新反应。以此为依据,成功的预测出铁盐催化、TEMPO催化、光催化等多个官能团转化体系。为顺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p p   strong  报告人简介: /strong /p p   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2003年8月开始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工作,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主要从事磁共振波谱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开发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研究,以及磁共振波谱在化学、化工、生物、环境、材料等各个相关领域的应用。建立了有机机理研究的NMR和ESR分析测试平台,并从机理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取得进展;开展了学生核磁共振上机培训和广泛的对外服务工作,有着丰富的仪器教学和测试实践经验。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7项。论文它引1100余次,H Index为19。现任亚太地区顺磁波谱会中方代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北京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分析测试协会波谱分会副理事长。 /p p strong   报名地址: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target=" _sel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a /p p & nbsp /p
  • 论坛预告 | 2022深圳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2022深圳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随着5G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及其他智慧科技领域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传感器作为感知与传导信息的核心组件,也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焦点。为探讨、推动新一代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消费电子、汽车、无人机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创新应用和上下游间的交流合作,由广东智展展览有限公司(中国十佳品牌组展商)联合国内外多家传感器相关机构、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及媒体,于2022年8月2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2深圳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届时,组织方将邀请到国内外传感器行业上下游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齐聚深圳,围绕传感器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应用场景等进行技术分享和观点交流。论坛时间:2022年8月23日论坛地点: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同期展览:2022深圳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2022年8月23-25日)精心打造,亮点纷呈传感器行业交流品质盛宴专业会展组织机构携手传感器上下游行业组织、企业、高校联合举办,汇聚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倾力打造传感器行业品质盛会。聚焦传感器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研讨针对传感器技术及应用领域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前期精心调研汇总,邀请贴近市场和直面企业或行业的嘉宾,分享干货,前瞻趋势热点。多形式搭建沟通桥梁精心设计论坛环节、包括茶歇、客户供需对接引荐、现场互动等,还包括微信群互动交流、会后组织参观传感器展览会等。众多组织,倾力支持● 指导单位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 主办单位广东智展展览有限公司、香港智展国际有限公司● 协办/支持单位湖南省传感器产业促进会、广州市半导体协会、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珠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协会、《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等● 支持媒体传感器专家网、传感器世界网、仪表网、仪商网、仪表圈、猎芯网、中国自动化网、环保在线、半导体芯科技、仪器信息网等议题征集,就等您来本届论坛将面向行业征集与主题相关的报告、论文及主题发言,欢迎投稿。会前将印刷会议论文集。议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传感器设计与制造相关技术;● 新型材料及工艺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MEMS及智能传感器相关突破性技术;● 传感器在物联网、智能电子、汽车、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下游领域的新应用;● 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介绍;● 新型传感器技术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介绍;● 智能仪器仪表技术在实现数字化生产中的应用;● 新一代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论坛邀请来自歌尔、韦尔半导体、威卡、赛迪顾问、美的集团AIoT研究院、麦姆斯咨询、万物云、博世中国、奥松电子、华为、云天半导体等十多家企业及机构的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议题和报告内容还在持续征集中,欢迎相关企业和机构、科研院所等人员投稿或报名。投稿请发送至邮箱:ex36035@126.com。花样赞助,全面宣传大会同时还设置了会议手提袋、会议代表证、会议现场横幅、现场摆放易拉宝或发放资料、桌牌、餐券、会议瓶装水等赞助类目,为企业提供宣传推广的机会,详细方案请咨询大会组委会,咨询电话:谢小姐 18520254916(同微信)。集聚行业大咖,共商传感大计,热忱欢迎大家的到来和投稿!参会报名热线:020-29193588;13265930227(陈小姐)
  • 【网络讲座】低场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
    " _ue_custom_node_="true"【网络讲座】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讲座时间: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上午 10:00-11:30 网络讲座介绍:纽迈分析开发了数个新的采样及成像序列,并开发出相应的应用解决方案,如无损测量多孔介质的孔径大小及分布(2nm-500nm),颗粒表面特性分析等(比表面积等特性),清醒小动物体成分分析及脂肪分布成像,此外针对超短弛豫样品,纽迈分析专门开发新型序列,用于致密砂岩的孔隙度分析、高聚物等致密样品的弛豫分析等。 主讲人介绍:高杨文 纽迈分析应用方法研发经理,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核磁方向)专业,曾担任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核磁共振应用工程师,目前在纽迈分析负责低场核磁新方法的研发及应用。 幸运好礼我们会从线上听众中随机抽取8名幸运观众,赠送高品质笔记本,赶紧来报名吧~ 1、报名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0312、环境配置: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需进行音频交流的用户需准备麦克)
  • 玩转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 四大吸睛亮点揭密
    2023年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会议强调,要以实施《条例》为契机,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积极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中国无人机产业作为无人驾驶航空的代表技术之一,也正式迎来政策利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政策背景下,中国无人机产业该以怎样的方式,更好地开拓更多更新的应用场景?作为引领无人机产业风向的高端盛会,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始终扮演着无人机产业的观察者与服务者,凭借着过往清晰呈现的关注度和人气,不断引领产业前行提质增效。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将于4月26-28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精彩启幕。目前大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本次大会又有哪些打卡亮点呢?快随小编先睹为快!超炫产品震撼亮相 点燃产业高光时刻在经历三年疫情影响后的2023年,经济终于得以恢复常态。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将正式在这个春暖花开的4月拉开帷幕。而这场大会,是无数国内外优秀无人机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博览会,将以耀眼的姿态盛大回归。届时,全国的无人机产业精英聚集于此,蓄势待发,迎接这场即将开幕的无人机产业品牌的饕餮盛宴。作为中国华北地区无人机领域首屈一指的风向标盛会,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牵手各方单位,拟打造高规格行业盛会。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以“领航全域,展翼未来”为主题。本届参展的品牌商将在博览会现场呈现更有创意的无人机新品和市场热销的无人机爆品。从性能绝佳的安防无人机,到科技感十足、独具特色的测绘无人机,再到引领潮流风尚的快递无人机、巡检无人装备等,各种新产品将接连亮相,炫酷十足百花齐放。届时,不同主题展区的现场将进行联动,巡检无人装备、防控无人机、应急智能装备、无人机蜂群等明星产品将悉数登场。各大展商将通过现场体验、互动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展现行业高精尖产品及应用,带你沉浸式体验无人机产业在警务安防、农业植保、地理测绘、航拍航测、遥感测绘等应用场景,感受无人机技术带来的高光时刻!(2021年无人机产业博览会现场图)超全交流会火爆开讲 硬核干货海量来袭本届博览会除了感受各种炫酷的无人机产品,还有超强干货交流会同期火爆开讲!作为本届大会的重头戏,本届大会高峰交流会特邀通航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参加。国内专业大咖云集北京,将从多主题、多角度、多维度切入,采取主题演讲、主题对话和项目路演等多种形式,围绕新政策背景下的无人机产业发展机遇,探讨无人机领域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共同勾勒出无人机行业发展新蓝图,窥探行业新势态,推动无人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场创新的视听盛宴!大会设有智能无人控制技术、测控与通信导航技术、防御与反制技术等四场专题会议,并集结了警用无人机应用与创新交流会、自然资源与测绘无人机应用交流会、植保无人机应用交流会、无人机检测认证高峰交流会、无人机创新技术及产业发展交流会、智慧通航与无人机产业创新交流会等近十场交流会,大会将共同探讨无人机的技术迭变、创新应用、产业落地和未来发展,为与会嘉宾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盛会。此次高峰交流会,是专题性的技术成果分享,也是立体性的行业趋势把脉,相信通过行业专家更具引领价值的分享发声,将会促进无人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高效!超燃技能大赛对决 以赛促学同台竞技除了炫酷震撼亮相的博览会,火爆来袭的现场交流论剑,本届大会更吸引人关注的是同期举办的2023全国无人机创新技能大赛。作为行业创新风向标的技能大赛,本届大赛持续释放创新魅力。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创新融合将是必由之路。本届无人机创新技能大赛,旨在激发无人机专业学生和无人机爱好者的科学兴趣,发掘无人机创新设计人才,促进无人机教育和产业深入融合。本届无人机产业创新大赛主要面向国内高校、职业院校无人机专业学生和无人机社团、青少年无人机社团和无人机爱好者等参赛者,围绕无人机在各类行业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展开,通过应用技能赛项、创新设计赛项、无人机场景应用类、创意展示赛项等考察参赛者的综合技能。通过以赛促学,从而推动无人机应用高端人才的培养。到底无人机参赛者如何在分秒之间展现他们的技艺?谁又能在这个激烈的大赛中最终拔得头筹?2023全国无人机创新技能大赛现场将为您一一揭晓。2021全国无人机创新技能大赛现场图超多奖品福利 惊喜不断等你打卡本届大会会展赛一体,200位嘉宾分享报告,300余家无人机及防控企业携新品亮相,邀您共襄行业盛宴!多人成团免费参观,更有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Apple Watch、大疆航拍小飞机等奖品!目前,大会的观众预报名通道已经全面开启,点击二维码进行预登记,可免费获得电子二维码快速入场!2023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暨无人机产业博览会致力于打造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无人机产业应用国际盛会,助推国内无人机产业健康、有效发展,加强无人机区域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一切精彩,为你而来!4月26-28日,期待与您相聚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组委会联系方式鄂荣鹏 联系电话:13001030561 邮箱:erongpeng@csoe.org.cn大会官网: https://www.uav-expo.cn/
  • 第13期线上讲座: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活动时间:2009年5月18日---6月5日   我们热烈欢迎sslin老师光临仪器论坛核磁共振技术版面进行讲座!   去年十月,核磁共振板块曾举办过为期十天的在线交流讲座, 论题是 “核磁共振谱仪对粗产品检测取代 TLC 作反应监控” 以及“如何正确合理而快速的解析自己手中的图谱”, 得到了一些回响坛核磁共振技术版面进行讲座!进入查看第六期的线上讲座内: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核磁共振 。   今年仪器信息网再次邀请sslin老师来核磁共振板块举办关于“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在线交流讲座。   sslin老师寄语:考虑到这些年参访许多核磁共振单位,大家讨论时除了结构鉴定的检测技术交流外,非常关注的议题是 NMR 还有哪些有意思的应用。由于我在北大化学学院教学 “核磁共振在化学中的应用”多年, 我的核磁课题组也在核磁共振的应用方面有一些探讨工作,整理有许多资料。因此本次在线交流讲座的论题就定为“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得到广泛的回响,期盼大家踊跃发言讨论。   这是第13期线上讲座,本次的线上讲座将开展20天左右。这次讲座将讨论核磁共振在化学相关领域上很多有意思的应用,并提供文献报导的具体范例,所提供的文献范例,许多摘录自国内报导核磁共振相关研究的期刊,包括最具权威的 “波谱学杂志"”近二十年的文章 有部分是国外期刊发表的文章,也有一些是sslin老师课题组探讨的项目。希望大家珍惜此次交流机会,共同参与探索 NMR 应用之妙,有利于对 NMR 的灵活应用。   再次感谢sslin老师提供的丰富的讲座,也感谢sslin老师与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和经验。sslin教授从事核磁共振研究达20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渊博的理论知识。欢迎大家就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方面的问题前来提问,也欢迎核磁方面的高手前来与sslin交流切磋~ 本期活动地址核磁共振在化学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导览论坛线上活动导览
  • 黑龙江防震“十三五”:10分钟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
    11月8日,从《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规划》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3分钟内完成地震自动速报,10分钟内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全省火山地震监测能力达到 0.5级。  加强监测组建区域监测台网  据介绍,黑龙江省有20余条活动断裂,40多个地震潜在震源区,一处深源地震区,两处火山区,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近年来,我省及周边地区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和强有感地震,对我省造成了较大影响。《规划》针对我省中俄边境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不足的现状,谋划了“中俄边境城市监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绥芬河市、抚远市、大兴安岭地区增加监测手段,开展数据共享,组建区域地震监测台网,提升地震监测能力。《规划》还针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薄弱的现状,制定“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务工程”,将全省28个贫困县与新兴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危房及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融合实施,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震后救援2小时内驰援灾区  《规划》设定了我省防震减灾总体发展目标,并分别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中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个方面的详细指标。一是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 级,3分钟内完成地震自动速报,10分钟内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全省火山地震监测能力达到0.5级 二是完成我省依兰-舒兰、密山-敦化等主要活断裂基础探测。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100%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全省建成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50个,省级示范市县5个,示范学校50所。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受众率达到70%以上 三是建成省级地震应急处置系统,重点监视区实现与省级处置系统联动。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快速评估结果,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12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全社会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达到70%。
  •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应用前景广阔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源于美国,是为医院提供医学检验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将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服务引入医学领域,可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令一些不常检测项目开展成为可能,患者能就近享受到高质诊断服务。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其实是一个专注检验和病理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出现了一些小型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为医院提供医学检验技术服务,但并未形成规模。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临床实验室设备越来越自动化,不但可以同时检测多份样品,而且所需样品量和耗材越来越少,一份血样可以做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为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此后,美国的医学检验服务行业逐步发展成熟。   “首先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也是一个医疗机构,专注检验和病理服务,为各级医院补充诊断项目,提高水平,是医院检验好伙伴。在美国60年代开始,比较有代表性QUEST、Labcort,他们的营业额非常大,还有日本SRL,销售收入70多亿人民币,市场规模也很大。”金域检验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梁耀铭先生如是说,“事实上,医学检验行业在美国等先进国家可进行5,000多检测项目,在中国只有1,000多项检测项目,医学检验行业除了跟医生水平有关之外,跟检测项目也非常有关,所以如何增加检测项目,从而更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意义非常大”。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医疗市场应用价值极大   对临床医院: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优质高效的服务避免了中、小医疗单位不必要的检验仪器的投入和人员的配置,有利于将业务集中于特色科室。医院亦能留住因检测能力受限而需转院的患者,医疗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患者:患者能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检验诊断服务,避免了长途奔波和转院之苦,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对临床医生: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众多的检测项目弥补了中小医院检测项目的不足,也是对大型医院实验室项目的有益补充,医生在诊治患者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有可能使各级医院临床医生在诊断项目上是一致的。   对社会医疗: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进行商业化运作,潜在的市场竞争和医疗风险迫使其进行优质、高效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提升服务质量。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仪器的重复购置,也使一些不常检测项目的开展成为可能,如血药浓度监测等。   对项目的普及与推广:一些需要政府大力提倡和普及的项目,如先天性疾病实验室可利用分送渠道和网点的专业人员,实现标本的接收、检验、发送以及服务等系列程序。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为基层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安徽铜陵医院的槐玉昌院长表示,医疗改革的两大目标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是医疗市场细分发展出的新模式,通过引入金域检验这类第三方平台,让先进医疗技术下沉至基层,令民众不离开县城也能看大病、看好病,也让基层医院腾出手来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   山东省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杨彩云院长也表示,现在对于基层医院来说,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其合作可以做很多项目的补充,当基层医院检验结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时候,有了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基层医院也能做三级医院才能完成的检测,提高基层医院的检测水平,让老百姓就近就医,减少社会投入,这是顺应医改,让医院收益、老百姓收益、政府收益。   中国诊断市场潜力无限   据估计,中国诊断市场在2013年会达到129亿人民币,罗氏诊断专业诊断部区域总监贺斌先生表示,罗氏诊断现在已经超过27亿,居中国第一。2007年罗氏诊断跟金域检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罗氏诊断将金域作为在中国的技术合作和示范基地。
  • 云飞仪器应用于青川县地震灾后重建
    乔庄河畔,麦子正绿。田地的上空,有画眉鸟在徘徊轻鸣。狮子岩下,白鹭嬉闹着,每年来此过冬——三面环山的青川,地如其名,是个层峦叠翠的地方。 可惜,白鹭飞处,未必斜风细雨。时间:2008年5月12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青川,正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而为全国瞩目。由于连续强震的发生,地处汶川300公里地震带东北部、拥有20余万人口的青川县,在5月12日以来的不到10天时间里,蒙受了4300多人死亡、16000多人受伤、30%房屋倒塌、65%房屋成为危房的巨大损失,受灾程度相比这次地震灾害的震中汶川,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试图用白描手法还原青川地震发生、各界奋勇赈灾的各个瞬间,并以此哀悼此难逝者、慰籍伤痛之心。乡亲已去,余震未泯。多难兴邦,此心可期。  时光荏苒,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关怀下,众志成城,曾经满目疮痍的青川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全新面貌的新青川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根据《农业部关于2008年部分农业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农技发〔2008〕号)、《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和《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总体布局方案》及“青川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基金项目”,由青川县发展和改革局(青发改发[2009]567号)安排下达,建立青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通过公开公正公平招标,我公司一举中标。目前,所有仪器已安装到位,运行良好。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区域化,显著提高重点病虫害的宏观控制能力。同时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网络化,充分实现全国病虫资源共享。通过病虫情报可视化,大幅度提高病虫预警信息的时效性、普及性,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通知
    核磁共振(NMR)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阐明和确认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天然产物分子结构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基本测试方法。它在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条件下可以分析测量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因此在物理、化学、医药、石油化工、地质勘探、考古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受关注。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影像医疗诊断技术。此外,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也与质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成为当前分析化学发展研究的前沿。   为了总结交流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进展,国内核磁仪器研制情况及存在问题,共议发展国产核磁仪器的措施和建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ldquo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rdquo 作为北京第二十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暨展览会的子课题,在会期间举办。   研讨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有关仪器厂商作专题介绍,并安排与会者交流讨论,共同为快速发展我国核磁仪器建言献策。热忱欢迎NMR仪器研制生产、应用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交流互动。   会议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 综合会议楼E-303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地铁15号线国展站)   (具体乘车路线见附件2)   部分会议报告: 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人 单位 1 为什么NMR久盛不衰?&mdash &mdash 从诺贝尔奖看仪器科学技术的创新 叶朝辉院士 中国科学院 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王秋良研究员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3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颜贤忠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 4 核磁共振波谱仪国产化进展 刘朝阳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5 新型核磁共振探头 胡健平博士 美国麻省理工 6 地磁场核磁共振探测仪器研发及应用 林君教授 吉林大学 7 学术报告 肖立志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 8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与应用 杨培强总经理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 交流讨论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柏顺、王丽丽、王慧芹、张益   电话:010-68422478/68410135/68410137   邮箱:info@instrumentation.com.cn gj@instrumentation.com.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理化实验楼512室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 专为小型和轻型应用而生——Accurion Nano系列主动隔振台
    Accurion主动隔振台,欧库睿因 Nano系列:操作简单,高度稳定,专为小型和轻型应用而设计。产品介绍:Nano系列Accurion主动隔振台的采用新设计,适用于小型和轻量的隔震应用,例如用作原子力显微镜的隔震。该系统不需要任何负载调整,只需释放运输锁就可以使用,用户不需要进一步的动作。由于其设计简单,Nano系列隔震台的价格非常实惠,此外,Nano系列隔震台有一个较小的外部控制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到隔震台,这样设计的优点是隔震台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因此不会对隔震仪器产生影响,这对于在隔音罩内使用并且对热敏感的应用非常重要。控制器远离被隔震的仪器,以消除控制器电子器件产生的潜在电磁干扰。主动隔震台有专门设计的焊接钢架结构承重桌,这是可选附件。承重桌具有很高的水平和垂直刚度,是主动隔震台实现优秀隔离性能的理想实验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不同尺寸的承重桌。Accurion主动隔振台主要特征:● 相⽐ 于气囊式被动隔振台,主动隔振台没有低频共振,即使在低频范围内也有出⾊ 的隔振性能。● 超快的稳定时间:低⾄ 0.3秒(普通被动隔振台的稳定时间为30秒⾄ 60秒)。● 主动隔振台带宽0.6/1Hz⾄ 200Hz(远超被动隔振台)。● 6个⾃ 由度主动隔振。● 真正的主动隔振:即时产生反作用力来抵消振动。● 操作简单:按钮式解决⽅ 案。● 设计紧凑,安装简便。● ⾼ 度的位置稳定性-1Hz时固有刚度通常是被动隔振台的20到30倍。● 接电即可,⽆ 需压缩空⽓ 。● 适⽤ 于将⾼ 分辨率测量设备与建筑振动隔离。● ⼴ 泛的适⽤ 范围:拥有标准化产品和用户定制产品。产品信息:尺⼨ :300x400x75mm载重:5-25kg或10-30kg 茂默科学力求解决行业内客户对科学仪器选型难、维护难的处境。欲了解更多相关主动隔振台的产品,Welcome to consult~咨询有惊喜哦!
  • 坚守井下核磁共振仪器研制与应用——访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获得者廖广志
    p   2018年8月8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年会”(ACAIC 2018)在苏州召开。主办方于当晚颁发2018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廖广志教授荣获“青年创新奖”。仪器信息网于次日采访了廖广志教授,介绍其在核磁共振波谱仪器研制及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 /p p   “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评审组认为:廖广志围绕井下核磁共振仪器及探测方法创新开展研究工作,坚守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研究,一直围绕测井仪器装备的关键技术难题潜心攻关。在井下极端环境核磁共振仪器、多维核磁共振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p p   廖广志与课题组专注于井下核磁共振波谱仪器的研制应用,在探头、天线、电路板、数据处理、解释和应用等多个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成功研发出基于多天线激励方式的三维核磁共振测井仪、新型井下多频多维核磁共振波谱仪等设备,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廖广志表示,获得“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是对井下油气探测人员一个莫大的鼓励,他特别感谢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以及纽迈公司的长期支持,并表示课题组还将在医学、食品、农业等能源之外的领域继续探索应用。 /p p   更多详情,点击视频查看: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AB927F9FD60CB48A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从iCMR2021看磁共振技术应用新进展(下)
    仪器信息网与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五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21)”,已于2021年11月3日成功落幕,会议为期两天,报名参会人数达千人以上。本次会议共邀请了24位来自国内高校和知名科研院所专家,分享与探讨核磁共振、顺磁共振以及磁共振成像的新技术和应用进展!磁共振技术应用广泛,小编摘取了此次网络研讨会专家报告中关于磁共振技术应用的内容,主要是在电池、医学、催化、生物大分子、环境等领域的进展情况。近年来,科研人员倾向于仪器联用技术,可以对同一个样品进行多种性质的同时测定,极大地提高了样品的分析准确度和实效性,但由于技术限制,更多的仍需综合多种检测手段的结果获得样品信息。华东师范大学胡炳文主要做磁共振-电池方向的研究,采用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联用、原位EPR和EPR成像技术结合以及原位锂空EPR等方法对锂电池材料及电池性能进行研究。 清华大学李睿将医学磁共振影像应用到人工智能全链条上。(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固体核磁共振(ssNMR)和X射线衍射(XRD)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分析样品结构。XRD对长程有序的晶体衍射峰更敏感;ssNMR 对短程有序的材料更适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徐君将固体核磁共振应用在催化领域,与XRD共同得出催化剂的结构信息、分子运动性、相互作用、反应机理等结论。固体核磁可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位,通过二维谱图可以分析催化剂主-客体的相互租用,原位流动固体NMR实验还可以检测催化剂反应的活性中间体。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龚洲,将顺磁驰豫增强(PRE)核磁共振方法与多方法结合共同研究RNA动态结构以及功能调控。 北京理工大学黄木华使用15N-NMR选择性标记含氮化合物,可以更好的确定物质结构;使用14N-NMR检测含氮化合物,将得到非常尖锐明显的峰,可以快速鉴定出含氮化合物的结构。核磁共振虽然在对大分子量的结构解析上存在困难,但在研究生物大分子动力学性质上的优势,是其他方法很难达到的。北京大学宇文泰然使用核磁共振的CEST 和CPMG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相关的动力学性质,包括配体结合、蛋白质折叠、酶催化等。(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西湖大学卢星宇使用了高速魔角旋转和顺磁驰豫增强两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主要应用在药物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莉莉,将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使用EPR原位检测自由基中间体,结合高分辨质谱甄别前驱体/转化的产物,共同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成机制。(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连续波EPR展现电子结构的“概貌”,脉冲EPR展现化学结构的“细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骥堃使用脉冲EPR 在光催化和环境化学领域对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结构进行分析,主要针对过渡金属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低场固体NMR是分析高分子体系中链段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南京大学王小亮利用低场核磁进行分子动力学分析,对其中晶相、非晶相以及刚性无定型中间相进行表述。(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丁皓介绍到,苏州纽迈低场核磁的应用包括定量分析(如含油率、含水率;固体脂肪含量;造影剂弛豫率等),定性分析(分散性、稳定性、交联度等),过程监测(水分迁移过程、磁性转化过程等),以及清醒小动物体成分测定等。从科研到工业界都有广泛应用,未来将着力于向工业方向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牛津仪器文祎介绍到,牛津仪器台式核磁的应用领域涉及锂电池、化学、制药、毒品检测、氟化学、化学教育等。此外,牛津仪器的频域核磁仪器可以提供化学结构的表征分析, 时域核磁仪器可以提供QA、QC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计长柱介绍到,Magritek Spinsolve台式核磁的应用方向包括结构确定、在线反应监测、碳结构相似性搜索、配体结构、有机催化、电池研究、离子液体、扩散、超极化研究等等。(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在疫情反复的档口,磁共振网络会议仍能顺利召开,与各位专家的精心准备密不可分,仪器信息网也得到了诸位专家的高度认可。仪器信息网通过网络讲堂平台,举办各类分析仪器的网络研讨会,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仪器相关最新的技术进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