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防护知识

仪器信息网防护知识专题为您整合防护知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防护知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防护知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防护知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防护知识话题讨论。

防护知识相关的论坛

  • 化学清洗工程中的安全及防护知识!

    锅炉化学清洗工程是在锅炉系统中进行一系列工业规模的化学操作过程,因此要特别注意安全及防护工作。搞好安全的关键是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所有要使用的化学药品的性质,熟悉工艺条件和系统设计线路,了解环保的各项有关规定,以及在发生任何大小事故的时候知道如何采取急救措施。除此之外,在系统设计和制订方案时,都必须考虑安全及防护的问题,预先作好相应的工作,以免任何事故的发生。下面就化学清洗工程中的安全及防护知识作一些介绍。 第一节化学清洗中使用的几种药品的毒性 (1)盐酸: 氯化氢的水溶液就是盐酸。氯化氢Hcl是无色气体,具有剧烈的臭味,沸点为-85℃,熔点为-110℃,密度为1.3,比空气略重。氯化氢在空气中形成白色的氢氯酸烟雾,极易溶于水。工业盐酸中氯化氢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7%,通常为31%,室温下就有氯化氢气体逸出。工业盐酸以合成酸质量最好。其他工业中回收的盐酸,价格虽然便宜,但一般含有较多杂质,如铁、铅、砷等金属离子。使用这种酸时,需严格进行成分分析,只有当所有有害杂质的含量均不超过国家标准(或排放标准)时才允许使用。 盐酸引起危害的原因主要是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盐酸烟雾所致。它对上呼吸道有剧烈的刺激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当浓盐酸被稀释到较低浓度时,基本无明显危害,刺激性和腐蚀性都很小,对人体是安全的。操作浓盐酸时应戴口罩和橡皮手套,避免和皮肤接触或溅入眼睛。当浓盐酸接触皮肤时,用水冲洗1~2分钟后,再用2~3%重碳酸钠(NaHCO3)溶液清洗。万一溅入眼睛,必须立刻用大量水(最好是蒸馏水)冲洗,然后用0.5%重碳酸钠溶液清洗,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 金属镍引起的皮肤过敏的防护知识

    支招金属镍引起的皮肤过敏怎么办 金属项链引发过敏项链饰品中通常都含有金属镍,而镍是一种容易导致接触性过敏的元素。镍元素通过一些含镍材料的释放并长期与皮肤接触后会被皮肤吸收,从而对部分个体导致过敏;进一步暴露在可溶性镍盐中会导致国民性接触性皮炎(据统计,20%的人对镍有很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目前,在出口欧洲的服装、首饰等日用品中,若其材料构成中有含镍的金属辅料,一般要求对其镍释放量进行检测。防护小知识:与金属配饰“亲密接触”时,请注意一下几点防护: l、选首饰时,最好避免用镀镍、铬的合金饰品。 2、过敏体质,尤其是疤痕体质及儿童,不宜佩戴金属首饰。  3、夏天容易出汗,应少戴金属饰品。  4、尽量避免长时间佩戴,养成晚上摘下首饰的习惯。  5、一旦过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 欧盟镍释放限量法规

  • 【分享】辐射防护知识

    工作人员所受的照射,随工作的条件不同而异,有时仅有外照射或仅有内照射,或两者同时并存。针对内、外照射的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 外照射防护 1.1 外照射概念 外照射系指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外照射防护的主要目的在于既保证完满达到电离辐射源的应用目的,又使得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其次,外照射防护有时也为了保护那些对电离辐射敏感的材料和设备免受电离辐射的损坏。 1.2 重要性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核技术和放射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大多数接触放射线的人员,其所受外照射是主要的。外照射防护的重要基于以下原因: 1.2.1 外照射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科研等各领域。 1.2.2 从业人员多,出现人体放射损伤的几率较高,损伤程度可能较严重。 1.2.3 有些外照射场合,如大型γ辐射加工及加速器应用场所,剂量率非常高。如人员受到误照,损伤会非常严重,甚至受照几分钟即可致人于死地。 1.2.4 若发生事故,政治、经济及社会影响均比较大。 1.3 基本方法 1.3.1 控制源强 对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场合,应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具有适宜活度的放射源。 对射线装置,要保证射线质减少无用辐射成份。如医用诊断χ线,应尽量采用高电压、低电流的方式。 1.3.2 距离防护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人体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以降低人体接受剂量。 实验证明,对较高能量的χ、γ射线点源,(点源一般是指源本身的线度小于源到参考人点之间距离的1/5,即如源的线度为1cm则5cm以上即可将此源视为点源: 离点源距离d处的照射量率反比于d的平方。即: 距离增大一倍,照射量率降低到原来的1/4。增大与源的距离,方法很多,例如,采用具有不同功用的长柄器械或机械手进行远距离操作,保持控制室、操作台与辐射源有足够的距离,等等。但实际工作中不允许任意加大操作人员与放射源的距离,只能尽可能加大距离并考虑操作时间的综合影响。在防护区的设置上也应考虑距离的影响。 对低能和极低能χ、γ线,因为空气散射及吸收减弱,距离反平方规律并不适用。 对中子,防护距离反平方规律也不适用。 1.3.3 时间防护 操作或接触放射源和放射线时间越长,接受剂量越大,所以应尽量减少接触放射线的时间以减少人体接受剂量。 为缩短受照时间,在进行有关操作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操作时务求熟练、迅速。某些场合下,例如抢修设备和排除事故,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强辐射场内进行工作,且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应采用轮流、替换办法,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将每人所受的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值以下。当然,这样安排并不能减少集体剂量,因此,整个工作过程要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使得与完成该项工作相关的集体剂量当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1.3.4 屏蔽防护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往往单靠缩短接触时间和增大距离并不能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例如室内安装一大型 60 Co辐照源,离工作人员的最大距离也只有几米。在工作人员处的剂量当量可能达1希/秒以上,这时即使在那里停留一秒钟也是很危险的。因此上述两种方法都不适用,而必须采用屏蔽防护。屏蔽防护就是根据辐射通过物质时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减弱材料),把外照射剂量减少到控制标准以下,以保护人体安全。屏蔽所用材料根据射线不同的性质、类型、输出量大小等决定, 其厚度根据控制水平来确定。 外照射防护中,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上述基本措施。在解决具体的防护问题时,这些措施常常是结合使用的。外照射防护,除了上述基本措施外,还应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进行工作环境和个人剂量的监测,及时屏蔽或移走暂时无用或多余的放射性物质等。 此外,任何电离辐射与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互作用,会产生某些有害的气体,例如臭氧、氮氧化物。同时,受到高能带电粒子束、中子束或高能光子束照射的物质(包括空气和灰尘)还可能被诱发感生放射性。因此,在应用外部电离辐射源的时候,除了注意外照射的辐射防护,还须采取相应的其它措施(如通风),用以防止内照射、有害气体及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损害。 2 内照射防护 2.1 内照射概念 当放射性核素经由食入、吸入、皮肤粘膜或伤口进入人体内时,可引起内照射的危害。内照射不同于外照射的显著特点是,即使停止接触放射性物质以后,已经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将产生照射,而同一数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后引起的危害大于其在体外作为外照射源时所造成的危害。因此,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各种途径、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一切机会,在“可以合理做到”的限度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2.2 基本措施 2.2.1 围封隔离 包括在开放源的周围设立一系列的屏障,以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防止由于人员或物体的移动而将污染带到相邻房间等措施。工作场所要合理布局、三区分明、避免交叉污染。 2.2.2 净化通风 严格安全操作规定,防止或减少污染的发生,对受到污染的表面及时去污,对污染空气的净化,并合理组织通风。 2.2.3 密闭包容 把可能成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质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或在密闭的手套箱中进行操作,使之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人员作业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衣具,限制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的时间。 2.2.4 废物处置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以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2.3 综合措施 内照射防护,通常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便使污染减到最小。这些措施包括:正确的选址和合理的布局;正确地安装安全防护工程设备;对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有效地消除放射性沾染;合理地处理液态、气态和固态放射性废物等。

  • 【分享】辐射防护知识问答

    辐射有什么危害?     答: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辐射有哪几种?     答: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如何防护α射线?     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伤口被污染。     如何防护β粒子?     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3)防止伤口被污染;(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如何防护γ粒子?     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a)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b)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

  • 【转帖】化学试剂防护知识!

    苯(C6H6)【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透明,易燃液体。分子式:C6H6 比重:0.8794 熔点:5.51℃ 沸点:80.1℃,闪点:-0.11℃, 自燃点:562.2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4~8.0%。不溶于水。遇热源、明火燃烧爆炸。 主要用于制造洗涤剂、杀虫剂和油漆清洁剂,苯可作为汽油一部份【毒性及燃爆性】急性中毒作用主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液态苯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气肿和出血。苯蒸气经呼吸道吸入的最初几分钟吸取率最高。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用干粉、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蒸气能沿地面流动到火源处并回火,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品。 【个人防护】吸入:如蒸气火烟雾浓度不明时会爆炸。高浓度时应戴用褐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物质及人员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皮肤: 如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眼睛: 戴用化学防溅镜或面罩。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储存、运输及使用】遵守储藏和运输易燃物质的规则, 储藏于密闭的、置于地面上的容器内, 放置在有通风设备的阴凉地方, 避免阳光直晒, 远离禁忌物与热源, 采用无火花的通风系统和电气设备. 使用“用毒品”、“易燃物品”标志 【应急处理】吸入: 脱离苯产生源或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 如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 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患眼至少20分钟. 皮肤接触: 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立即缓和地抹去和擦去残余物质, 缓和、充分地用水和无摩擦性肥皂洗涤.       口服: 用水充分涮口, 不可催吐, 给患者饮水250毫升.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应知应会】苯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吸入或口服大量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造成危害。防护需佩带褐色色标的放毒面具和工作服、手套、工作鞋等。中毒者脱离产生源至新鲜空气处,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苯基异氰酸酯【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液体, 有刺激气味. 用于鉴别醇等, 也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毒性及燃爆性】吸入本品后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口服后刺激和灼伤口腔和消化道。【个人防护】脱去污染的衣服, 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衣物并单独存放。【储存、运输及使用】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应急处理】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通畅,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并就医。泄漏后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吸附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 利用围堤收容, 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应知应会】苯基异氰酸酯为无色液体, 有刺激气味。吸入本品后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可引起肺水肿。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衣物并单独存放。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 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

    截至到2010年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职业病患者749970例,新发职业病患者以每年万余例的速度增长,其中,工业噪声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工业噪声不仅会造成听力损失,严重时还会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并损害神经、心血管、消化和内分泌系统。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组织编写了《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职工普及读本》,介绍了工业噪声与职业性噪声防护的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工朋友普及噪声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工业噪声及其危害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3000Hz之间。  反映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如细声细语在20dB左右,安静的房间在40dB左右,普通谈话在60dB左右,吸尘器吸尘声在80dB左右,割草机声在100dB左右,链锯声在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可达140dB~150dB甚至更高。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音环境中了。  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  (1)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  (2)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他不正常的声音;  (3)交谈困难,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4)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  (5)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  研究发现,噪声的影响是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1)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  (3)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4)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噪声对人体危害程度及致害因素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  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危害越大。  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强度越大,危害越大。  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噪声的特性: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要大。  接触的方式: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个体敏感性:由于个体敏感性不同,噪声的致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在同样噪声环境下,有些人听力损失严重,有些人较轻。  噪声对听力损失影响的过程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3000 Hz ~6000Hz,尤其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工业噪声分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的工作为噪声作业。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根据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工业噪声又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 声压级波动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劳动者接触的工种主要有机械加工行业的冲床、煅床、剪床 、钣金等作业。  工业噪声的来源  机械的撞击、摩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冲压、破碎、爆破等产生的噪声;  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离心风机、空气压缩机、锅炉排气放空等所发出的噪声;由于磁场脉动、电源频率脉动引起电器部件震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整流器等所发出的噪声。  工业噪声及其危害  十大主要工业噪声源:目前影响工人健康、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大工业噪声源是风机、空压机、电机、柴油机、织机、冲床、圆锯机、球磨机、高压放空排气以及凿岩机。  产生噪声的行业和工种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噪声的主要工种是:  (1)机械加工、制造: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  (2)金属表面处理:抛光、喷砂、清理;  (3)煤矿及其他矿山开采:凿岩、爆破、掘进等;  (4)纺织服装:轧花、纺纱、织造、制条、染整等;  (5)热电: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  (6)水泥制造:破碎、研磨;  (7)公路、铁路、水利建设:开凿隧道、爆破;  (8)建筑建材:石料破碎、碾磨、凿岩、钻孔、打桩等。  “职业性噪声聋”  长期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又得不到适当恢复时,可以损伤听神经细胞而逐渐失去听觉,由此造成的耳聋,称作“职业性噪声聋”。这种病变通常是双耳都受损害。用听力计检查,多表现为在4000Hz为中心的高频部分先丧失听觉,以后逐渐扩大,直至语言也听不到。  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表现是: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头胀感等。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为顽固性的,症状不再消失。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爆震性耳聋及主要症状  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此称为爆震性耳聋。  其症状表现为: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 【资料】关于X射线的防护

    看到很多朋友对XRF,XRD,XPS等等所有带X射线的激发源的仪器有所顾忌,大部分原因是对X射线方面的基本防护知识不是很了解,之前公司专门请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的专家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现将资料传上来,了解下相关x射线的基础知识,防护知识,法律法规,看看自己所用的仪器是什么防护级别的,做到知己知彼。。。。也希望版友们发表一下你们公司的防护是怎么做的以及一些相关经验,介绍给其他在用X射线方面的仪器而没有做防护的朋友,因为好多公司在防护这一块都不到位,也不知道怎么做[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035]放射性基本知识[/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03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url]

  • 辐射防护小知识

    什么是辐射大家都在谈核辐射,都在谈放射性,但是什么是核辐射?什么是放射性?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而辐射指的是一切具有动能的微观粒子或波。包括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电子、中子、带电重离子等都属于辐射的范畴。从分类上来说,微波、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粒子能量不是很高,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会引起物质原子的电离,这类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而x射线、γ射线、高能电子、中子与重带电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够引起物质原子电离,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在辐射防护中,一般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电离辐射。

  • 化工相关的防护品!

    工程控制措施虽然是减少化学品危害的主要措施,但是为了减少毒性暴露,工人还需从自身进行防护,以作为补救措施。工人本身的控制分两种形式:使用防护器具和讲究个人卫生。个体防护用品 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301602_433051_1643419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301602_433052_1643419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301602_433053_1643419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301602_433054_1643419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301602_433055_1643419_3.gif

  • 【转帖】辐射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1. 什么是“核事故”?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2. 急性放射病有几种分类?急性放射病分为三类:即骨髓型、肠型和脑型放射病。其中骨髓型放射病根据受照剂量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目前,重度以下放射损伤病人可以救治成活。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肠型放射病和脑型放射病还没有救治成活的经验,一般治疗原则为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存活时间。3. 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4.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5. 与怀孕有关的风险有哪些?应该怎样降低这些风险?由于碘片具有阻断甲状腺碘吸收的作用,对怀孕妇女服用碘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孕妇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几率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儿的甲状腺应给予保护,特别是在怀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然而,除此以外,在当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医学理由表明要避免怀孕。6. 剂量与远期效应有什么联系?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通过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应。在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在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爆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心理影响。这主要是缺乏风险沟通机制所导致的。因此,在核应急状态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交流机制非常重要。7. 低于多少剂量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当剂量低于100mSv时导致癌症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然而,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是辐射防护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理论上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均可导致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这种效应还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验证。因此,我们无法说那个剂量水平就是绝对的零风险。在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ALARA原则)。8. 在突发事件现场出现伴有外伤的放射性污染伤员时,公众应如何自救、互救?在实施现场救护任务的应急救护人员到达以前,现场公众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以下抢救任务:(1)扒掘被掩埋的伤员;(2)灭火和使伤员脱离火灾区;(3)简易止血;(4)简易包扎或遮盖创面;(5)简易固定骨折;(6)清除口鼻内泥沙,对昏迷伤员将舌拉出以防窒息;(7) 给伤员服用随身携带的药品(如止痛药);(8) 简易除污染;(9)护送伤员等。9. 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任何一次事故,不管是否已经或并没有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疲损和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并且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同时医学工作者应对工作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解除心理恐慌状态。10.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于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对此首先要贯彻预防的原则。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 X射线的防护

    X射线对人体组织能造成伤害。人体受X射线辐射损伤的程度,与受辐射的量(强度和面积)和部位有关,眼睛和头部较易受伤害。   衍射分析用的X射线(属“软”X射线)比医用X射线(属“硬”X射线)的波长长,穿透弱,吸收强,故危害更大。所以,每个实验人员都必须牢记:对X射线“要注意防护!”。人体受超剂量的X射线照射,轻则烧伤,重则造成放射病乃至死亡。因此,一定要避免受到直射X射线束的直接照射,对散射线也需加以防护,也就是说,在仪器工作时对其初级X射线(直射线束)和次级X射线(散射X射线)都要警惕。前者是从X射线焦点发出的直射X射线,强度高,它通常只存在于X射线分析装置中限定的方向中。散射X射线的强度虽然比直射X射线的强度小几个数量级,但在直射X射线行程附近的空间都会有散射X射线,所以直射X射线束的光路必需用重金属板完全屏蔽起来,即使小于1mm的小缝隙,也会有X射线漏出。  防护X射线可以用各种铅的或含铅的制品(如铅板、铅玻璃、铅橡胶板等)或含重金属元素的制品,如含高量锡的防辐射有机玻璃等。  按照X射线防护的规定,以下的要求是必须遵守的:  1. 每一个使用X射线的单位须向卫生防疫主管部申请办理“放射性工作许可证”和“放射性工作人员证”;负责人需经过资格审查。  2. X射线装置防护罩的泄漏必须符合防护标准的限制:在距机壳表面外5cm处的任何位置,射线的空气吸收剂量率须小于2.5μGy/小时(Gy -戈瑞,吸收剂量单位)。在使用X射线装置的地方,要有明确的警示标记,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X射线操作者要使用防护用具。  4. X射线操作者要具备射线防护知识,要定期接受射线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注意眼、皮肤、指甲和血象的检查,检查记录要建档保存。  5. X射线操作者可允许的被辐照剂量当量定为一年不超过5雷姆或三个月不超过3雷姆(考虑到全身被辐照的最坏情况而作的估算)。  请参照以下标准:    GB4792 — 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8703 — 88 《辐射防护规定》    GWF01 — 88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 【转帖】X射线的防护

    X射线对人体组织能造成伤害。人体受X射线辐射损伤的程度,与受辐射的量(强度和面积)和部位有关,眼睛和头部较易受伤害。   衍射分析用的X射线(属“软”X射线)比医用X射线(属“硬”X射线)的波长长,穿透弱,吸收强,故危害更大。所以,每个实验人员都必须牢记:对X射线“要注意防护!”。人体受超剂量的X射线照射,轻则烧伤,重则造成放射病乃至死亡。因此,一定要避免受到直射X射线束的直接照射,对散射线也需加以防护,也就是说,在仪器工作时对其初级X射线(直射线束)和次级X射线(散射X射线)都要警惕。前者是从X射线焦点发出的直射X射线,强度高,它通常只存在于X射线分析装置中限定的方向中。散射X射线的强度虽然比直射X射线的强度小几个数量级,但在直射X射线行程附近的空间都会有散射X射线,所以直射X射线束的光路必需用重金属板完全屏蔽起来,即使小于1mm的小缝隙,也会有X射线漏出。   防护X射线可以用各种铅的或含铅的制品(如铅板、铅玻璃、铅橡胶板等)或含重金属元素的制品,如含高量锡的防辐射有机玻璃等。  按照X射线防护的规定,以下的要求是必须遵守的:  1. 每一个使用X射线的单位须向卫生防疫主管部申请办理“放射性工作许可证”和“放射性工作人员证”;负责人需经过资格审查。  2. X射线装置防护罩的泄漏必须符合防护标准的限制:在距机壳表面外5cm处的任何位置,射线的空气吸收剂量率须小于2.5μGy/小时(Gy -戈瑞,吸收剂量单位)。在使用X射线装置的地方,要有明确的警示标记,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X射线操作者要使用防护用具。  4. X射线操作者要具备射线防护知识,要定期接受射线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注意眼、皮肤、指甲和血象的检查,检查记录要建档保存。  5. X射线操作者可允许的被辐照剂量当量定为一年不超过5雷姆或三个月不超过3雷姆(考虑到全身被辐照的最坏情况而作的估算)。  请参照以下标准:  GB4792 — 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8703 — 88 《辐射防护规定》  GWF01 — 88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 危险化学品操作控制中的个人防护

    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 作业人员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 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 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 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 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 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 雾霾天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雾霾”成为近两年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词,无论人们接不接受,它都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近期,关于雾霾热议的话题是北方霾和南方霾危害的比较。网上有种说法:南方的霾湿度更大、更重,更靠近地面,所以对人的危害也就更大;而北方的霾湿度小、更轻,所以飘在空中比较高的位置,对人的危害会小一些。对此,专家却表示,南方霾比北方霾更伤人的说法,不靠谱。 减少雾霾对健康的危害,其根本措施是降低大气中PM2.5污染水平,要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做到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全民治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那么,在此期间,公众如何做好雾霾天的自我防护?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知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与健康数据中心主任王建生表示,应该传递给公众正确的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让公众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的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目前,大气污染已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最新结果,大气中PM2.5污染是我国排名第四的健康危险因素。2013年10月,世卫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宣布,大气颗粒物致肺癌证据充分,已被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在1982~1998年开展的队列研究跟踪了50万名成人,覆盖全美50个州、151个大中城市。研究结果表明,PM2.5每增加10μg/m3可使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分别增高4%、6%和8%。 为普及现阶段公民应具备的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共同推进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9月已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以下简称《素养》)。  《素养》提示说,空气污染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成年人通常每天呼吸2万多次,需吸入10~15立方米的空气。目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关注的污染物基本项目包括颗粒物(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进食或饮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过高时,人体会由于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产生急性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专家支招防范雾霾  当大气污染严重,特别是雾霾天出现时,公众该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王建生表示,不同人群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反应存在差异,首先要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防护知识。通常,老年人、儿童、孕妇,还有患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人,如有哮喘史等,对环境中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需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护。  暴露是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决定因素。专家建议,在出现雾霾天气或大气PM2.5浓度较高时,公众应尽量待在室内,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或降低活动强度。同时,应保持门窗紧闭,以降低PM2.5从室外到室内的渗透速率,降低室内PM2.5浓度。  《素养》强调,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习惯、暴露史、心理状态、保护性措施等因素会影响人群的易感性。同时,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影响易感性的因素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尤其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易感性会增高。因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各类疾病的基本方法。但王建生也表示:“雾霾天锻炼身体,要掌握时间段,早晚一般不宜锻炼,并且尽量不要在室外进行。”  雾霾天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这是专家的共识。PM2.5来源非常复杂,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来源和二次来源。包含了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及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而生成的细颗粒物。除影响空气能见度外,细颗粒物还可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进入血液,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重要影响。专家提醒公众,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是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 化学品危害的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措施虽然是减少化学品危害的主要措施,但是为了减少毒性暴露,工人还需从自身进行防护,以作为补救措施。工人本身的控制分两种形式:使用防护器具和讲究个人卫生。 个体防护用品 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 【原创】实验室安全防护必要性

    生物实验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危险试剂、器材以及病原体。它们随时威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进一步泄露到周围环境中,危害将十分严重。因此,应对实验室安全防护方面的规范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试剂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 【分享】------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1 总则 1.1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科学技术、核能和其他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定。1.2 伴有辐射照射的一切实践和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和退役,都必须遵守本规定。1.3 开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以及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和退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向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交辐射防护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在假设中必须做到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1.4 符合附录C所列豁免限值的实践和设施,可免于办理1.3条中规定的手续。1.5 从事下列实践活动必须事前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A.给人服用或向人体注射放射性物质,以及对人施行辐射照射。B.玩具中含有放射性物质。C.在医用产品、化妆品和家用产品(附录C3所列的除外)的加工生产中添加放射性物质。D.销售经辐射保鲜或保存的食品。1.6 一切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和设施,都应当符合实践的正当性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并确保个人所受的照射低于相应的剂量限值。1.7 从事辐射工作的单位应设置独立于生产运行部门的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机构(或专、兼职人员)。这些机构应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省市自治区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1.8 辐射工作单位保鲜建立辐射防护和环境防护的岗位责任制,建立职工安全防护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认真执行和字据遵守有关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定,防止各类辐射事故的发生。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理解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基本原则,熟悉辐射防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辐射工作人员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1.9 在存在辐射照射的场所,以及在能发射辐射的物件上(1.4除外),必须有“电离辐射”的标志(附录D)。1.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辐射防护工作的领导,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辐射防护规程和管理方法。1.11 要切实关心辐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应由授权的医疗机构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常规医学监督和异常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辐射工作人员应享受的劳动保护和相应待遇,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2 剂量限制体系 2.1 基本原则2.1.1 为了防止发生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用下述的剂量限制体系对正常照射加以限制。2.1.2 一切实践和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和退役,必须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A.实践的正当性: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都必须经过正当性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当的理由,获得的利益大于代价(包括健康损害和非健康损害代价)。B.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C.个人剂量的限制:用剂量限值对个人所受的照射加以限制。2.2 实践的正当性2.2.1 判断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的正当性,应当在全面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并与作为替代的其他实践相比较的基础上作出。2.2.2 当发生引起的损害称为主要的考虑因素时,正当性判断由本单位或上级辐射防护部门作出。2.3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2.3.1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时辐射防护的重要原则,必须贯穿于实践或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和退役的全过程。2.3.2 各单位应制定辐射防护最优化纲要,并定期评审,以确定是否需要予以调整。2.3.3 辐射防护最优化纲要应在防护机构设置、防护管理、防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的审定、各类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发生控制措施和应急计划等工作中加以贯彻和体现。2.3.4 辐射防护最优化纲要评审主要由本单位或上级辐射防护部门负责。2.3.5 各级领导及所有人员都应对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有所了解,并为最优化纲要的实现承担各自的责任。2.4 对个人剂量的限制2.4.1 剂量限制剂量限制时不允许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限,而不是允许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上限,是最优化过程的约束条件。剂量限制不能直接用于设计和各自安排的目的。2.4.2 基本限值2.4.2.1 个人受到由可控制的源和实践产生的辐射照射(包括内外照射),不得超过2.4.2.4~2.4.2.8中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2.4.2.2 剂量当量限值不包括医疗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2.4.2.3 剂量当量限值分两类:一类适用于辐射工作人员(见2.4.2.4),另一类适用于公众成员(见2.4.2.8)。2.4.2.4 为了限制随机效应,辐射负责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为了防止非随机效应,眼晶体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0MSV。2.4.2.5 辐射工作人员由于实现计划的特殊照射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在因此事件中不得超过100MSV,在一生中不得超过250MSV;并同时受2.4.2.4中器官或组织的年剂量当量限值的限制。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必须得到本单位或设计辐射防护部门的批准,并应经过周密的计划安排。对接受这种照射的人员,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医学观察,结果记入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下列人员不得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过去已接受过有效剂量当量超过250MSV的异常照射的工作人员;育龄妇女;年龄未满18岁者。

  • 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安全防护问题交流

    几天前我们的实验室来了一批参观的专家,其中一个专家问看到了我们去年购置的一台材料试验机,问多大吨位的,我们回答是20T的,这位专家立即说,哎呀!这么大吨位的万能材料试验机怎么不安装防护网呢?如果测试材料在断裂时飞溅呢?这是可是安全隐患啊!当时我们就给问懵了,我们如实解释回答,我们使用的材料试验机是用于铝合金和玻璃钢材料的拉伸试验,此类型的试验机已经使用了近8年,做过几万次的实验,还从没发生过断裂飞溅这样的危险,况且试验机的厂商也没提供相应的知识和防护,专家听了后认为应当有安全意识,虽然没出事,但并不代表不会出事,应当安装一个防护装置。由于我们还真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这方面相关的知识,因此 想请大家帮忙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加装防护装置,如果哪位版友有示例图片给予参考,请不吝赐教。这里先拜谢啦!

  • 【转帖】X射线防护原则

    X射线防护原则 第一节 X线防护的目的   一般来讲。X线的医用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远远大其其危害。但若用之不当。亦可造成潜在性危险,X线防护的基本任务就是保障X线工作者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提高x线防护的效益,促进x线工作的发展。 ICRF将辐射损伤分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效应,并假定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和剂量之间存在着线性无阈的关系;非随机性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只要将接受剂量控制在阈剂量以下,即可避免非随机效应的发生。因此,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 X线防护原则   一、剂量限制体系   剂量限制体系,是ICRP在1977年提出的,它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三条原则,它是一切电离辐射的基本防护原则,同样也适用于X线。 (一)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任何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都要经过论证,认为该项实践是必要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实践所致放射危害相比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凡是不能带来纯利益的照射就不能进行,这称之为正当化。   为了实现X线实践的正当化,在对每一病人确定X线检查及治疗时,应综合分析、权衡利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由ICRP所建议的剂量限制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在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素的条件下,要求所有的照射应当保持在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这个要求包括增加防护水平达到达样的程度:即进一步改善条件,所能降低的照射与所需需作出的进一步努力相比是没多大意义的。这种要求通常被称为防护水平的最优化。   一般纯利益公式可写成: B=(V—P)-(x十Y) 式中, B——辐射实践的纯利益; V——辐射实践的毛利益; P——该实践的基本成本; X——某防护水平(w)的防护代价; Y——某防护水平实践代来的危害代价。 最优化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纯利益。由于V、P是一定值,所以(V—P)为一常数。而防护代价和危害的代价均为防护水平w的函数。 正当化要求纯利益B>o。最优化要求纯利益达到最大,即: X(w)十Y(w)=最小 式中, X(w)——防护水平为w时的防护代价; Y(w)——防护水平为w时的辐射实践代来危害的代价; w——代表某一防护水平,如屏蔽厚度,可供选择的防护设备方案等等。 当由w所表示的防护水平,对任何满意的水平可能连续变化时,上式所表示的最小值可以通过微分而得到: dX/dw= -dY/dw (3.4.3) 因为当X、Y和w都与集体剂量S有关,所以最优化问题可被表示为: dX/ds= -dY/ds (3.4.4) 公式(34.4)表示,当减少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的防护代价与减少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减少的危害代价相等时,防护就达到了最优水平。这就是所谓把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如果不加分析地片面追求降低剂量,不满足最优化条件,不能使纯利益达到最大,就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了。因此,在许多最优化的实际评价中,防护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当由防护水平A提高到防护水平B满足下式要求时才可进行。 XB—XA/WB—WA≦YB—YA/WB—WA 例如,在某些检查中,可用中速稀钻荧光屏来代替标准钨酸盐荧光屏。假若危害的代价可用Y=aS来表示,这里a是给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指定的货币值。最优化评价进行如下: 假设荧光屏有一确定的寿命,并且知道集体剂量的减少量(检查次数×每次检查减少的剂量),那么,减少一个希的代价即可被确定。假若这个数值低于所指定的货币值M,使用稀化荧光屏的措施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维持和改进辐射防护水平(例如废片数量的减少),质量保证程序是一重要手段。这样的程序所花费的代价应与集体剂量的减少和设备的寿命的延长相平衡。例如对x线设备防护性能的监测及为安全操作而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使废片减少,设备寿命延长,这些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对剂量的降低是值得的。 (三)个人剂量限值 能够满足正当化和最优化两项原则的照射,对x线工作或及公众并不一定提供足够的防护,因此ICRP规定了工作者及公众个人剂量当量限值。 二、防护外照射的一般方法 X线管是一种可控制的外照射源。当X线机工作时,机房内外就成为具有一定照射量的辐射场。场内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大小,除取决于辐射场本身的性质外,尚与受照时间、离源的远近及屏蔽的程度有关。欲减少场内人员所受的照射,可尽量缩短受照时间、尽量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在人和X线源之间加屏蔽等方法。因此把时间、距离、屏蔽称之为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 (一)缩短受照时间 我们知道,个人累积剂显与受照时间有关,所受照射的时间愈长,个人累积的剂量就愈大。在某些情况下,常常通过缩短受照射的时间,来限制个人所接受的剂量。因此,一切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在X线场内停留的时间。X线工作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要作好暗适应,尽量缩短照射时间,拍片时要优选投照条件,不出废片。在进行X线治疗时,要熟练、迅速、准确等。 (二)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 当人员与X线管焦点之间的距离近大于焦点大小时,可将X线管焦点视为点光源。若忽略空气对X线的吸收,则可认为照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若距离增加一倍,则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倍。所以,当X线机工作时,应使一切人员(除被检查外)尽量远离X线源。 (三)屏蔽防护 在利用X线进行诊断和治疗,欲减少X线工作者及被检者和患者的受照剂量,单靠时间和距离两个因素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只能在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照射时间。离X线源的距离又受到产生X线的设备和使用目的的限制。因此要进一步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需利用屏蔽防护。 屏蔽就是在X线源与人员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X线的屏蔽物,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如X线机荧光屏内的铅玻璃,X线机房墙壁,放射科医生使用的铅橡皮手套、铅橡皮围裙、铅玻璃眼镜、铅防护椅等防护用品,以及隔室透视、隔室照像等等防护设施。 一般在X线防护的实际工作中,时间、距离、屏蔽这三个因素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合理调节。 三、固有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为了对医用X线进行有效的防护,重点应放在对X线机本身的固有安全防护和X线机房的固定防护设施上,因而对X线工作者和被检查的个人防护用品应作为上述固有安全防护设施的辅助手段。充分发展和使用防护性能好的X线设备。 四、X线工变者和被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医用X线是用于医疗目的照射。因此,在X线辐射场中,受到照射的有X线工作者、被检者,有时还有教学实习人员和陪伴人员等。在设计防护设施时,必须全面照顾,不能只有利于X线工作者,而忽视其他人员的防护。例如,在设计透视防护隔离室时,应选择铅当量高、产生散射线少的防护材料。 五、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度 X线检查时虽然被检查者个体所受照射量一般来说不算高,但检查额度很高,致使全民的剂量负担很大。因此,欲降低X线诊断对全民的辐射危害,应从合理地降低个体受照剂量和减少检查频度(指不必要的照射)两个方面来加以控制。这都要求尽量使用先进x线设备及技术,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 【分享】GB 21147-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防护鞋

    GB 21147-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防护鞋2007-11-01发布,2008-06-01实施。[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0454]GB 21147-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防护鞋[/url]

  • 甲烷的防护与应急处理

    甲烷,又名沼气,天然气,生物气。是无色、无臭、易燃的气体。自然物质的腐烂,很容易产生甲烷,因此甲烷在自然中广泛存在,如:沼泽地,下水道,畜粪坑,地窖,竖井等。在工业产品或原料中,通常存在于管道中,或以液化气体的形式存储于钢管中。甲烷本身对健康没有什么危害,是非致癌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任何机构都没有对其作出暴露浓度的限制。但是对于高浓度的甲烷,由于它会取代空中的氧,而造成缺氧环境,从而危害人身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空气中如果含有90%的甲烷,会致使用呼吸停止;80%会引起头痛,25%~30%的浓度,会出现室息前症状,如:头晕、呼吸加快、脉素速、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确动作障碍、甚至室息。如果是液化气体、要防止液化气体贱于皮肤上,而引起冻伤  甲烷主要是作为燃料,如天然气和煤气,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中。作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乙炔、氢气、合成氨、碳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氢氰酸等。  甲烷的存储   (1)甲烷在存放过程中要避免与氧化物质及卤素的接触;   (2)液化甲烷容器开关要紧密关闭,并放置在谅爽、通风良好,并远离火源的地方;   (3)在甲烷使用与存放的场合,要杜绝烟火;   (4)存放甲烷的金属容器要接地,并要做出明确标示;   (5)甲烷的气题管道也要接地;   (6)对于液化气瓶,有气的和无气的要分开存放,间距离最短为1.8m,而且要建立气瓶出入记录单,先进先出  甲烷的物理性质  分子式:CH4   物理状况:气体(或液化气体)熔点:-182.5°C   沸点:-161.5°C   相对密度(水=1)0.42/-164°C   相对密度(空气=1)0.55   闪电:-188°C   自然点:5.38°C   临界温度:-82.6°C   爆炸极限:下限(V%):5  上限(V%):15  工作区域注意事项   (1)果员工的工作服被液化气体沾染,应该马上更换成干净无污染的;   (2)在工作区域放置洗眼器,以防止液化气贱入眼中;   (3)如果没有可能发生大量泄漏的液化气,应在工作区域放置冲淋装置或复合式洗眼器;   (4)在工作区域设置防止火灾及爆炸的安全警示;   (5)禁止在工作区域吃食品,喝饮料及使用化装品等。  工作区域防护措施   最好的防护措施,是对封闭的工作区域进行如下操作:   (1)采取密闭的转移方式,将纲瓶或管道中的甲烷气体转移到目标容器或装置中;   (2)对工作区域进行通风换气,如果不能进行换行操作,工作人员要配备供气式空气呼吸装置;   (3)进入密闭空间时,如人孔、地窖、竖井、罐箱等,首先用带取样泵的气体检测仪远程取样检测甲烷浓度,确保氧气浓度不低于19%,没有燃爆危险。  个人防护装备   由于甲烷是纯气体状况,基本没有危害,所以,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1)吸防护装备   为防止缺氧状况的发生,要选用供气式空气呼吸器,如:长管呼吸器——适合于长时间工作,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主要用于处理紧急事故(工作时间通常在30~60min)及逃生式空气呼吸器——在紧急情况下逃生使用(使用时间为10~20min)   (1)液化气体时的防护装备   工作服:可以穿用常规工作服。   手套:可以使用橡胶手套,最好选择丁基橡胶材质的手套。   防护鞋:可以使用雨靴或防化靴。   眼睛防护:最好采用无通风的防冲击眼罩;如果存在液化气体的管道有可能发生泄漏(及液化纲瓶的暴烈),还应该选用面屏。  甲烷是单纯的室息剂,因此,室息是最容易发生的中毒事故,很多死亡事故都源于此。一旦发生室息,救护人员要进行如下处理:   (1)将中毒人员撤离出甲烷污染区。注意:救护人员一定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才能进入现场进行抢救,以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2)如果中毒者不能自行呼吸,要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中毒者脉搏停止,要进行心脏起博抢救。   (3)果有条件,对中毒者进行氧气呼吸。   (4)叫救护车,立即送医院抢救。   (5)在等待救护车或送医院途中,要使中毒者保持温暖、舒适,静卧休息,并注意观察中毒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需要,及时实施抢救。  泄露的清除措施,包括使用排气或换气装置,对环境通风,以及用非活性气体(通常为氮气),对密闭空间进行吹扫,使用环境中甲烷的浓度低于最低爆炸下限。如果在密闭空间,要防止工作人员室息和引发火灾及爆炸事故  消防指导   一旦发生火灾,要马上切断气源,用灭火器材(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干粉等)灭火。如果火灾是由于液化气瓶引起,那么让气瓶完全然尽,同时用大量水对周围的气瓶及其他物体降温。   由于甲烷及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都会严重危及生命,所以,正压式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是必备的消防人员的装备。也可根据火灾发生的情况。选择消防头盔、避火服、战斗服等。

  • 【讨论】前处理防护

    做GC-MS前处理时使用有机溶剂,带一次性活性碳口罩、穿防液体的防护服、带有防护眼罩,下面的这些可以满足起到防护作用嘛(照片见附件)?大家都是怎么防护的?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柳伟、张雷)完整课件

    已经下载部分课件,确实非常好,基础知识介绍的很全面,但是好像少了最后的防护的重要内容,我没有下载积分,今天也暂停上传文档以求得积分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帮忙下载完整篇。作者:柳伟、张雷课件名称:腐蚀与防护(北京科技大学)全文链接:http://download.cucdc.com/cw/83415.html

  • 【讨论】化学防护用品

    向各位大虾咨询下实验室日常理化检测中有什么好的防护用品能给在下推荐的,主要用来防护实验过程中涉及使用到的苯类、醚类等有机物质,包括倾倒过程流出及自然挥发到空气中的。希望有这方面防护经验的朋友推荐点好用的物品,建议把规格及购买的联系方法也一起写上。谢谢各位了!!

  • 【分享】推荐必看-实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 个体防护及卫生

    工程控制措施虽然是减少化学品危害的主要措施,但是为了减少毒性暴露,工人还需从自身进行防护,以作为补救措施。工人本身的控制分两种形式:使用防护器具和讲究个人卫生。个体防护用品 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261056_167676_1604460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261056_167677_1604460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261056_167678_1604460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261057_167679_1604460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261057_167680_1604460_3.gif[/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