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种组分

仪器信息网多种组分专题为您整合多种组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多种组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多种组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多种组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多种组分话题讨论。

多种组分相关的论坛

  • 【转帖】:含有470多种纯组分的物性数据

    转自小木虫,作者:wsq402这个表格含有470多种纯组分的物性数据,如分子量、冰点、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体积、临界压缩、无中心参数、液体密度、偶极矩、[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热容、液相热容、液体粘度、反应标准热、蒸气压、蒸发热等。[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1201]含有470多种纯组分的物性数据[/url]

  • 【求助】气相色谱检测多种组分气体中的氢气含量

    [em0716] 现在有的条件是 6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载气为氮气,多种组分的气体为:氢气、甲烷、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请教问题: 1、气体如何收集? 待检测的气体流量不是很大。现有的收集设备是10ml Aglient的进样针,不知取样后待测气体是否会被空气所污染? 2、色谱需要设定怎样的条件? 做了几个样,由于用氮气作为载气,检测出的氢气峰是倒峰,而且出现的峰主要只有一个,估计是氢气,几个样的峰尖位置时间都不在同一点,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 3、如何通过出现的峰来反应出氢气的含量? 从实验条件考虑,用外表法得到特征曲线(具体用空气稀释纯氢得到不同含量的氢气标样),此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适用此种多组分的气体?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谢谢帮忙解决@!!

  • 【资料】多组分分析法对各组分定量测定

    在一个波长,一个溶液的总吸光度等于各个成分的吸光度总合。根据这点可以分析混合物的各个组分。 如果有一种混合物,虽然是多组分,但组分吸收带不相重叠,在某波长一种组分的吸收很大,而其它组分在此波长则无吸收,这样就可在此波长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此组分的定量测定。 如果一个多组分混合物,其吸收带虽然相互重叠,但能遵守比耳定律,则可以采用解联立方程式的办法来进行定量。如混合物中含有n个已知组分,则需要在n个适当的波长进行n次测定组分各自在n个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波长的选择应注意使一个组分的吸光系数比其它组分的吸光系数大,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准确度。 如果混合物中的几个组分吸收带相互重叠并且不遵守比耳定律,便不能用解联立方程式的办法来解析。此时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比较困难。Fry采用校正法把混合样品中的五个组分配成不同的溶液,得到一系列校正曲线。在校正曲线的基础上,解析得到了五组分的含量。但方法十分烦琐,使用不便。 如果混合物中含有未知吸收带的组分就更困难了。此时最好先用化学法分离纯化。但也可直接利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Morton利用有杂质存在吸收光谱形状的改变计算混合物中含有杂质时鱼肝油的量。虽然利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做多组分分析,但方法比较烦琐。 近年来,很多分光光度计设有多组分分析软件。借助于微机来分析计算混合物中多种组分的含量,十分简便、迅速、准确。使得分光光度计在混合物的定量分析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 【分享】------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用多组分分析法对各组分定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用多组分分析法对各组分定量在一个波长,一个溶液的总吸光度是等于各个成分的吸光度的总和。根据这点就可分析混合物的各个组分。 如果有一种混合物,虽然是多组分,但组分吸收带不相重迭。在某波长一种组分的吸收很大,而其它组分在此波长则无吸收。这样就可在此波长采用上述的标准曲线法进行此组分的定量测定。 如果一个多组分混合物,其吸收带虽然相互重迭,但能遵守比耳定律,则可以采用解联立议程式的办法来进行定量。如混合物中含有n个已知组分,则需在n个适当的波长进行n次组分各自在n个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波长的选择应注意使一个组分的吸光系数比其它组分的吸光系数大,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精确度。   如果混合物中的几个组分吸收带相互重迭的并且不遵守比耳定律,便不能用解联立方程式的办法来解析。此时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比较困难。Fry采用校正法把混合样品中的五个组分配成不同的溶液,得到一系列校正曲线。在校正曲线的基础上,解析得到了五组分的含量。但方法十分繁琐,使用不便。  如果混合物中含有未知吸收带的组分就更困难了。此时最好先用化学法分离纯化。但也可直接利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Morton利用有杂质存在吸收光谱形状的改变计算混合物中含有杂质时鱼肝油的量。虽然利用分光光度法可以作多组分分析,但方法比较繁琐。  近年来,很多分光光度计设有多组分分析附件。借助于微处理机来分析计算混合物中多种组分的含量,十分简便、迅速、准确。使得分光光度法在混合的定量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样,也可用后面介绍的导数光谱法来定量。

  • Aglient8453二阶导数多组分定量分析

    请问安捷伦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如何测定多种组分混合的样品,混合物成分是确定的,吸收峰也知道,但是怎样用二阶导数来具体确定,二阶导数的值是怎样求得含量的,可以用做标准曲线么?谢谢了,怎样求具体的二阶导数值

  • 多组分膜智能精喷

    智能精控多源纳米薄膜仪是一种高性能工业级精密喷涂技术,采用中央程控,关键参数独立控制的多源纳米喷涂技术,旨在解决多种材料、复杂结构、高均匀性亚微米及纳米级薄膜的制备问题,易于研发更复杂、更优异性能的纳米薄膜。智能精控多源纳米薄膜仪是开放式设备,可以和现有设备组合使用,还可以实现边喷边吹膜的功能,为制备具有流体薄膜的吹膜制备,调控能力强,组合方便的特点。智能精控多源纳米薄膜仪可组合静电纺丝电源,实现多组分,多层纺丝膜的快速自动制备,及周期性纺丝膜的制备。

  • 煎炸油极性组分检测仪检测精度如何

    [size=16px][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05073b]煎炸油极性组分检测仪检测精度如何[/color][/font]煎炸油极性组分检测仪的检测精度是±2%。这种精度水平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煎炸油中极性组分的含量,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油脂的质量变化,确保食品安全。同时,高精度的检测结果还可以为油脂的再利用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检测精度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仪器的校准状态、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样品的制备和处理等。因此,在使用煎炸油极性组分检测仪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为了保持检测精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及时的维护和校准,可以消除仪器的误差和偏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综上所述,煎炸油极性组分检测仪的检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需求。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样品制备和处理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4/202404011028447019_6294_6098850_3.png!w690x690.jpg[/img][/size]

  • 【求助】蒲公英中抗病毒组分的分析

    看到AB公司的一本药物研发专辑, 好像是06年的,在"串联质谱在中药和天然产物分析"的一节中举了这个例子: 蒲公英中抗病毒组分的分析.见原书的P45;感觉这篇文献做的挺深入的, 还和很多种抗病毒药物的二级质谱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蒲公英的提取物中几种未知组分与 几种抗病毒药如ribavirin(病毒cuo),vidarabine(阿糖腺苷) 和acryclovir(无环鸟苷) 类似,只是在多环的位置上结合了不同的基团.但是我在google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这篇相关文献, 这里请各位网友帮忙查找和下载一下这篇文献, 有可能是英文的.请发到邮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163.com谢谢!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 食用油极性组分检测仪适用于哪些食用油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05073b]食用油极性组分检测仪适用于哪些食用油,食用油极性组分检测仪适用于多种食用油,包括但不限于煎炸用的植物油、动物油及精炼油。它能够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极性化合物组分含量,从而评估食用油的品质和安全性。这种检测仪尤其适用于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超市等场所,用于定期检测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它也适用于食药局、质监部门、学校企业食堂、连锁快餐店、油炸食品制造商、面包房等行业,以及用户实验室对食用油品质的初步筛选。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食用油极性组分检测仪的产品说明书或咨询相关厂家。[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221031417615_9949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color][/size][/font]

  • 【“仪”起享奥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测定川麦冬块根及须根中可溶性糖组分的方法

    目的 建立基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分析测定川麦冬块根及须根中多种可溶性糖组分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其可溶性糖组分差异。 方法 采用优化后甲氧基化-三甲基硅烷化两步衍生法结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法测定18批川麦冬块根及须根中多种可溶性糖组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mation analysis,OPLS-DA)和聚类热图分析等模型统计分析其组分差异,并根据含量换算块根及须根样品甜度值。 结果 在川麦冬块根和须根样品中鉴定了18种可溶性糖组分,对其中14种进行定量分析,川麦冬块根和须根样品中可溶性糖组分组成基本一致,14种可溶性糖总量平均值也基本一致(块根88.76 mgg[size=12px]-1[/size] [i]vs.[/i]须根85.66 mgg[size=12px]-1[/size]),但各组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须根中D-(-)-果糖含量较高,而块根中D-(+)-蔗糖较高。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可溶性糖组分测定可显著区分块根和须根。通过换算,块根和须根的甜度值差异较小。 结论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能够将多种结构相似的可溶性单糖和二糖区分开,实现川麦冬块根和须根中多种可溶性糖的准确定性和定量,为麦冬不同部位的可溶性糖组分研究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 焦炉煤气组分气相色谱法分析实验研究

    摘 要:为了找到焦炉煤气组分气相色谱法分析最优的分析条件,使用自装柱,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分析  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分析条件为:载气流速:43ML/min;柱箱温度:室温;检测器桥电流:  120mA;检测器温度:100℃。通过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柱箱温度是影响分析的主要条件,而载气的流速、检  测器温度和检测器桥电流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组分分析;焦炉煤气;气相色谱法;装柱; 正交实验  0 引 言  焦炉煤气中含有多种组分,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氧气和氮气等。焦炉煤气中各组分含量关系到燃气的热量、华白数等一系列重要参数。因此,焦炉煤气中各组分含量的精确检测对于燃气生产和输配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高选择性、高效能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气体的分析检测中。国家早在1989 年就制定了GB10410.1-89《人工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国家标准。在几十年的应用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有很多作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法作了比较。但是,其中仍缺乏对分析条件系统研究,缺乏详细、系统的实验数据。国家在2009年又出台了新的国家标准GB/T 10410-2008《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常量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在新出台的标准中柱箱温度的适用范围缩小了。这说明在旧标准所规定的温度条件值得商榷。在新标准出台之前,实验室的分析测试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另外,由于分析过程中,  焦炉煤气中CO2 在分子筛上存在不可逆吸附,分子筛遇水也会老化,因此,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色谱柱。如果操作者在实验室能够自行填充色谱柱,则更为方便。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对色谱柱的填充过程进行了研究,自行填装了色谱柱。并使用自填柱,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讨论了分析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试条件。  1 实验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TCD)取样袋(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标准气(北京兆格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氮气(鞍山鸿泰低温设备厂);氢气发生器(天津市分析仪器厂);样品取自鞍山市管道焦炉煤气。  色谱填料:13X 分子筛、GDX-104 填料(天津化学试剂二厂);空色谱柱(内径3 mm,长3 m 的色谱柱一根,装填13X 分子筛;内径2 mm,长2 m色谱柱一根,装填GDX-104 填料)(大连伟达分析仪器厂)。  标准气(? (CO2)=2.03%;? (CO)=7.12%;? (CH4)=30.4%;? (O2)=0.508%;? (N2)=9.19%;H2 为平衡气)(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  1.2 气相色谱柱的装填  首先用碱溶液将空柱管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将柱管中的碱液冲洗干净,放置到烘箱中烘干,待用。按一定的填充密度/ML), 根据柱体积计算所需的填料质量,并用电子天平称取,待用。  在柱的一端用玻璃丝绵堵住,用自制的装柱配件将柱连接到真空泵上,另一端通过装柱配件连接到柱头。将填料少量、多次地填到装柱漏斗中,并用真空抽吸,并不断震荡柱,使填料填充均匀。待柱装满后,将柱的另一端也用玻璃丝绵堵住,并标注填充方向。  在通氮气的条件下,将柱在200 ℃下,老化4 h,然后测试柱效和分离效果。  1.3 气相色谱法分析焦炉煤气成分条件的选择  由于焦炉煤气中含氢气、甲烷、氧气、氮气、 一氧化碳、乙稀和乙烷等多种气体,不能在一个分析条件下进行全分析。因此,需要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组分进行分析。本论文采用表1 所示的条件对焦炉煤气进行分析,其它分析条件则通过实验作进

  • 能否对同一小分子与多组分大分子相互作用同时进行定性,定量表征

    大家好,我想在这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见到了很多有关用CE方法求两者(如小分子和大分子)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的文献,无论是大分子进样还是小分子进样,都可用一种电渗流标记物(中性内标)与分析物的表观电泳淌度进行数据计算,最后求得结合常数。在这里大分子的有效电泳淌度是通过其表观电泳淌度和内标物的电泳淌度求出的。 那我想问一下,要是分析物是多种大分子的混合物,小分子在一定程度上都和它们相互作用,那么在这同一个体系中,大分子混合物进样,体系中也加入一种内标物。那么还能否在这一个体系中求出多种大分子分析物的表观电泳淌度呢? 对于多组分体系,我们经常见的是用CZE方法对其进行分离,我没见过上述描述的这种情况。在这方面文献看得不是很多,希望有看过懂得这方面的“老师”指教,我在这先谢各位了。

  • 赛默飞:同时分析大米中666种农残组分的GC-MS/MS解决方案

    面对大量样品及农药检测项,需要高通量分析技术来提高分析效率及降低成本。通常测定上百种农药残留最有效的方法是单个方法采集尽可能多的农药组分,但此类高峰容量的方法经常会因组分驻留时间过短而牺牲一定灵敏度。通过降低四极杆分辨率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这一损失,但又同时增加了基质干扰的风险。  赛默飞独创的Evo Cell技术使TSQ 8000 Evo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灵敏度,能够添加更多的离子对,在更好的抑制基质干扰的同时,有更多的依据去定性,从而适用更多种类的样品。结合T-SRM技术,TSQ 8000 Evo能够在不损失灵敏度的前提下实现高达666种农残(5496个离子对)的同时采集。智能的Tracefinder软件能够高效的进行复杂数据的处理与输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使得高峰容量、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的分析成为可能,而这在一般实验室是不可能实现的。附件请参考,没有提供666种农药及相关离子等详细信息。

  • 【原创大赛】不分流进样条件下的溶剂问题之 - 目标组分色谱峰拖尾

    【原创大赛】不分流进样条件下的溶剂问题之 - 目标组分色谱峰拖尾

    不分流进样条件下的溶剂问题之 - 目标组分色谱峰拖尾[align=center]概述[/align][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工作于不分流进样模式时,由于进样至色谱柱内大量溶剂的存在,会对保留时间较短的色谱峰的形状带来一定的干扰。保留时间较弱的组分容易出现色谱峰拖尾的问题,下文以具体实验予以说明和进行理论探讨。[align=center]实验情况说明[/align]某用户使用Shimadzu 的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Plus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开展蔬菜和水果中的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实验项目,实验分析条件如下所示:仪器型号: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Plus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进样口温度: 220℃色谱柱: Rtx-5 30m*0.25mm*0.25um程序升温: 50℃(1min)-40℃/min - 150℃(0min)-10℃/min -280℃(10min)进样量: 1uL进样模式: 不分流方式,不分流时间1min检测器: FPD检测器温度: 280℃标准品浓度: 0.1 mg/L进样标品获得如图1所示的谱图,保留时间为6.14min的组分A,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保留时间为15.3min的组分B,拖尾先现象相对不太严重,如表1所示。[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270957548642_5257_1604036_3.png[/img][align=center]图1 不分流方式采集谱图[/align]表1 不分流方式下组分A、B拖尾因子[table][tr][td][align=center]名称[/align][/td][td][align=center]保留时间[/align][/td][td][align=center]拖尾因子[/align][/td][/tr][tr][td][align=center]组分A[/align][/td][td][align=center]6.12[/align][/td][td][align=center]1.64[/align][/td][/tr][tr][td][align=center]组分 B[/align][/td][td][align=center]15.3[/align][/td][td][align=center]1.26[/align][/td][/tr][/table]色谱峰发生拖尾现象,往往与目标物质本身的性质、色谱柱情况或者进样方式不良有关。为确认原因,将进样口的工作方式改为分流,其他条件均不变化,再次进样,采集到的谱图如图2所示,组分A、B的拖尾因子如表2所示。[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270957550283_5725_1604036_3.pn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分流方式采集谱图[/align]表1 分流方式下组分A、B拖尾因子[table][tr][td][align=center]名称[/align][/td][td][align=center]保留时间[/align][/td][td][align=center]拖尾因子[/align][/td][/tr][tr][td][align=center]组分 A[/align][/td][td][align=center]6.16[/align][/td][td][align=center]1.44[/align][/td][/tr][tr][td][align=center]组分 B[/align][/td][td][align=center]15.3[/align][/td][td][align=center]1.24[/align][/td][/tr][/table]显然分流方式下,组分A的拖尾因子明显改善,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待测组分化学特性和色谱柱问题,那么拖尾的原因应当在于进样方式。[align=center]原理讨论[/align]不分流进样时,实际进入色谱柱内的溶剂量较大,那么在某程序升温的瞬间,待测组分将会在固定相和“含有较多溶剂气体的流动相”之间发生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待测组分会发生非线性的分配,即组分浓度升高后,组分更容易存在于流动相中,从而使色谱峰发生一定程度的拖尾现象。保留时间较长的组分,在色谱柱内运行较长时间后,会因为色谱柱固定相聚焦的原因,抑制拖尾现象。[align=center]小结[/align]对不分流情况下的拖尾问题,予以初步的理论探讨。

  • 气相色谱分析常用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残留稳定性的研究

    这篇文章我很感兴趣,所以翻译成中文,英文水平有限,文中有错误的地方,望网友指正。我将摘要帖出来,感兴趣的可下载一看。气相色谱分析常用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残留稳定性的研究Katerina Mastovska,Steven J.Lehotay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东部研究中心,600东美人鱼巷,温德穆尔,PA 19038,美国2004年1月6日收到,2004年4月16日接收修正稿,2004年4月16日接收摘要:在这个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六种适合气相分析农药的常用有机溶剂,其中三种,丙酮、乙腈、乙酸乙酯,代表了提取溶剂在测定多种农药残留方法中的使用。另外三种,异辛烷、正已烷、甲苯经常在气相分析前充当交换溶剂的角色。GC分析多种农药残留的理想溶剂应该是相容的:分析物、样品前处理、气相分析。这个研究涉及了各个方面,重点放在所选择的农药在给定的溶剂中的稳定性方面,在这个方面,交换溶剂对极性提取溶剂作了较好的改善。N取代的三唑类杀菌剂(例如克菌丹、灭菌丹、抑菌灵)在乙腈中的降解仅仅在某些lots测试乙腈中观察到,但是即使它发生,这些分析物的稳定性像三氯杀螨醇和百菌清一样,通过增加0.1%的冰醋酸,也能发生显著改善。三氯杀螨醇和百菌清在丙酮中也是不稳定的,硫醚组分的农药(如倍硫磷、乙拌磷)在测试的乙腈中降解。某些拟除虫菊酯的异构体形式(溴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剂中能够被色谱所记录,但是这种影响在气相进样时比在溶剂里更容易发生。根据这几个原因,对于提取一个农产品中广泛极性范围的农药残留来说,乙腈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溶剂,经过酸化之后,这些之前的问题农药在乙腈中的稳定性可以接受,并且乙腈也能充当一个GC进样的介质,因此交换溶剂在GC分析前通常不要求,如果灵敏度在不分流进样上是一个问题,那么相对于正已烷和异辛烷而言,甲苯显然是最好的交换溶剂,因为它和乙腈的混合性和相对极性更强的农药有强烈的响应(如乙酰甲胺磷、甲胺磷)。关键字:稳定性试验,农药

  • 气相色谱分析常用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残留稳定性的研究

    这篇文章我很感兴趣,所以翻译成中文,英文水平有限,文中有错误的地方,望网友指正。我将摘要帖出来,感兴趣的可下载一看。气相色谱分析常用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残留稳定性的研究Katerina Mastovska,Steven J.Lehotay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东部研究中心,600东美人鱼巷,温德穆尔,PA 19038,美国2004年1月6日收到,2004年4月16日接收修正稿,2004年4月16日接收摘要:在这个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六种适合气相分析农药的常用有机溶剂,其中三种,丙酮、乙腈、乙酸乙酯,代表了提取溶剂在测定多种农药残留方法中的使用。另外三种,异辛烷、正已烷、甲苯经常在气相分析前充当交换溶剂的角色。GC分析多种农药残留的理想溶剂应该是相容的:分析物、样品前处理、气相分析。这个研究涉及了各个方面,重点放在所选择的农药在给定的溶剂中的稳定性方面,在这个方面,交换溶剂对极性提取溶剂作了较好的改善。N取代的三唑类杀菌剂(例如克菌丹、灭菌丹、抑菌灵)在乙腈中的降解仅仅在某些lots测试乙腈中观察到,但是即使它发生,这些分析物的稳定性像三氯杀螨醇和百菌清一样,通过增加0.1%的冰醋酸,也能发生显著改善。三氯杀螨醇和百菌清在丙酮中也是不稳定的,硫醚组分的农药(如倍硫磷、乙拌磷)在测试的乙腈中降解。某些拟除虫菊酯的异构体形式(溴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剂中能够被色谱所记录,但是这种影响在气相进样时比在溶剂里更容易发生。根据这几个原因,对于提取一个农产品中广泛极性范围的农药残留来说,乙腈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溶剂,经过酸化之后,这些之前的问题农药在乙腈中的稳定性可以接受,并且乙腈也能充当一个GC进样的介质,因此交换溶剂在GC分析前通常不要求,如果灵敏度在不分流进样上是一个问题,那么相对于正已烷和异辛烷而言,甲苯显然是最好的交换溶剂,因为它和乙腈的混合性和相对极性更强的农药有强烈的响应(如乙酰甲胺磷、甲胺磷)。关键字:稳定性试验,农药

  • 【分享】借鉴传统理论 组分中药成中药现代化新途径

    [center]借鉴传统理论 组分中药成中药现代化新途径[/center](医药经济报)新药的研发情况越来越令人沮丧。在今天,虽然发展了高通量筛选等计算机辅助新技术以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但要发现一只全新的药物如同大海捞针。投入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收获却越来越少。面临这样的困境,整个行业不禁要问:新药研发的阳关道在哪里?   此时,有几千年临床经验验证了疗效的中药成为新药研发宝贵的资源库,吸引了全球医药界的目光。   研发新模式   中药是新药研发宝贵的资源库,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打开这座蕴含巨大宝藏而又云遮雾绕的宝库的钥匙却是未知的。跨国公司纷纷瞄准中药,希望按照研发化学药的思路,从中寻找到有效的单体物质,或者开发出植物药。但中药宝库仅仅是缩小了他们找寻新化合物的范围,使这种筛选工作不再是“大海捞针”而是“有的放矢”。对于深谙中医药理论的中药界人士和中药企业,从中药宝库中挖掘化学药不是他们的强项。   中药必须现代化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才能国际化,由此才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一点已经在中医药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中达成广泛共识,并得到政府坚定的支持。创新,是现代化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近年来,中医药界在中药创新中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近日,在天津举行的中美药典会高层论坛和在北京举行的WHO传统医药大会上,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提出了一个中药研发的新理念——组分中药。   组分中药,顾名思义,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由有效组分或有效部位配伍而成的现代中药。   闫希军介绍说,组分中药的思路是运用植物化学、现代分析技术等,将各种中药材的有效组分、协同有效组分等都分析、研究清楚,设计合适的工艺技术提取出各种有效组分,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有效成分的组合和配方,成为候选新药。然后经过临床疗效的验证,并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清楚其作用于人体的细胞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这种新药研发模式有的放矢,临床针对性强。”闫希军认为,组分中药是新药研发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阎希军介绍说,以中药组分为基础,可以从4条途径来开发创新药物:根据经典方剂配方,明确组分使其配伍量化,确定标准,完善质量体系;利用中药组分,重新筛选配方;开发单体化合物;从单体化合物中筛选配伍,研究由单体组成的复方新药。   有益探索   天士力集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已经开展了组分中药技术与工程研究的探索工作。在多年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在今年5月挂牌成立了“天津市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   据介绍,用了6年时间,投入了大约2600万元人民币后,3家单位合作已从282种药材及18个中成药制剂中制备出10661个组分、235个化合物。   阎希军透露,利用中药组分正在开发一批中药新药,包括治疗心血管、糖尿病、脑神经方面疾病的中药新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是组分中药新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在他的指导下,运用组分中药的模式,完成了对目前市场用量最大的中药品种之一——复方丹参方的研究,揭示了这个组方中丹参有8种水溶性成分、三七有10种成分和以及冰片共有 19种活性成分,并研究了这些成分的组效关系,以及这些成分作用在人体的机理。   张伯礼认为,组分中药模式的出发点是希望达到质量控制水平比较高、用量相对小、疗效突出这样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中药。组分中药的研发模式非常强调遵循中医药几千年来总结得来的经验,符合现代中药的模式和思路。   阎希军认为,组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本明确,作用机理相对清楚,临床适应症比较确切,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达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适于产业化推广。组分中药的这些特点,还使其能够实现以专利保护的知识产权,并有利于中药能够以药品身份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教授果德安认为,组分中药的模式与原来传统中药材或饮片投料、直接配伍的模式相比,更能保证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其作用的物质基础相对清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清楚中医理论如何指导组分中药的配方,可以借鉴传统中医用药的理论。果德安认为,这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条可行的路,但不是唯一的路。   组分中药的研发模式需要对中药材和传统的中药配方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建立组分库,并开展组分制备、组分信息系统、活性筛选、组分配伍优化设计等工作。这些前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因此,组分中药的研发费用应该比传统的模式成本高。阎希军证实了这种推论,据他透露,开发一种新药,组分中药的研发模式的费用一般比传统模式的大约要高1倍。但是,阎希军认为,组分中药的特点使其更有可能走向国际市场,更有市场前景。附: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研究的新药。1993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在原国家科委的支持下,1997年12月9日该药正式通过美国FDA的新药临床研究审评(即IND审评),并直接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已连续6年保持全国单品种药品销售额第一名,市场规模接近12亿元。 据悉,目前公司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FDAII期临床实验进展顺利,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新临床适应症,符合欧美临床要求,180个病例结果将有望于今年08.10月结束,预计下年底在寻求到合作机构后,可进入III期临床实验。主要针对药品有效性进行验证的II期临床顺利完成,将会有力地加快复方丹参滴丸打入国际规范市场的步伐。 复方丹参滴丸正在FDA做2期临床,一旦获得FDA认证,公司将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其销量面临暴发性增长的可能。“复方丹参滴丸”FDA认证成功将引领公司成长为研发型跨国现代中药巨头。

  • 各组分混着吃和混着吃各组分那个效果更好?

    原文由 xiaowang268(xiaowang268) 发表:假如一种中药含有10中成分,其中4种成分具有治疗作用,是不是把这4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起到原来中药的作用呢?这是不可能的.也许第5种成分不治病,但也许只有在第5种成分存在的情况下,前面1种成分或2种成分或4种成分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作用.也许只有在第6种成分存在的情况下,前面1种成分的副作用才能被消除。所以中药不是那么简单的化学组成的。有个问题:第五种组分是和某种其他组分反应了还是对人体起作用,然后影响其他组分药效发挥呢?如果搞清楚了这个是不是可以把药效提高很多呢?毕竟药物中各组份含量基本不变,但是治病的时候各个组分的需要量可能因人而异,当然更可能的是增加或减少某种组分的比例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如题。

  • 原料组分大小和注射用冻干成品组分大小有必然关系吗?

    最近做项目时接触到某注射用冻干粉针的组分问题,想请教大家一下。在做液相组分时,原料的某一个组分的检测结果是89.5%,而对其生产的注射用冻干粉针进行液相组分检测时,该组分的含量是87.7%。这个过程中原料和成品的组分含量是不是不应该相差这么大?会是什么原因导致有这样的差距呢?原料和成品的组分检测是由不同人在不同仪器不同色谱柱上完成的。请教大家~多多指教!

  • 【求助】双组分如何测?

    【求助】双组分如何测?

    各位大侠:我用UV测双组分染料:各组分选2个波长做标准曲线得4个系数,用混合物吸光度=各组分吸光度之和解方程,结果误差较大。 看到个方法说要使用零点参数,哪位知道零点参数如何做?本人才疏学浅,还没用UV测过双组分。谁能详细说下啊!

  • 【讨论】组分沸点问题

    组分沸点是随着压力增加而升高的,在毛细柱中随着载气流量的增加柱压力也相应增加,那么组分在柱中的沸点是不是也增加了呢?如果增加的话,柱温是不是相应调高?

  • 如何同时测多种元素

    上次看到一份检测报告中用光谱半定量同时测了50多种元素,这是怎么实现的?新手,麻烦赐教!!!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