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钝后缘刨面物体

仪器信息网钝后缘刨面物体专题为您整合钝后缘刨面物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钝后缘刨面物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钝后缘刨面物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钝后缘刨面物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钝后缘刨面物体话题讨论。

钝后缘刨面物体相关的论坛

  • 【分享】2008年8项科学之最:从最圆物体到最大黑洞

    【分享】2008年8项科学之最:从最圆物体到最大黑洞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各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发现或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之最,如最完美的圆球体、最短的光脉冲、最热的星体以及最古老的树木等。  以下是2008年在科技领域新的世界之最:[B] 1、最圆的物体[/B][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301711_126962_1622715_3.jpg[/img]科学家正在检测世界上最圆的物体--硅晶体[/center]  今年7月,一个由工程师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国际团队制作了一对完美的硅球体,该硅球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圆的物体。创作者之一阿奇姆-雷斯纳声称,即使该硅球体被吹大到地球大小,其圆周误差也只有3至5米。两只硅球体包含了几乎相等数量的硅原子,它们将可能成为千克度量新标准。该硅球体以纯度为99.99%的同位素“硅-28”制成。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将能精确的计算出用来制造该球体所需的硅原子数目,这样大家就可以知道究竟一公斤有多少硅原子。为了获得最高纯度的硅,科学家们使用了前苏联用来提炼铀、制造核武器的离心机。然后这些高纯度的硅片被运到德国国家度量衡研究所,经过6次尝试后,科学家们终于将这些硅片制成硅晶体。随后它们又被运到澳大利亚,在那里它们经过世界上手艺最好的光学器械工程师和最好的装备打造之后,成为了世界最圆的物体。

  • 【资料】活氧对室内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试验观察

    在室内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82/100的条件下,打开多功能活氧机2h ,空气自然消亡率为 96. 77 /100 ,对滤纸与物体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99. 97/100。据估算,室内活氧浓度达2. 54mg/m3 。 对含有活氧发生器、复合过滤装置的多功能活 氧机(活氧俗称臭氧,化学名称O3 ,具强氧化性,该 产品由厦门莱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 消毒室内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现报告结果如 下。 1  方  法 1. 1  空气消毒效果检测 在一间约34. 78m3 的实验室内,人员撤出,开 活氧机消毒。在室内四角与中央距地面1m 高处设 5 个采样点,于消毒前、后分别对空气自然菌用直径 7cm 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沉降15min 采样。于 37 ℃培养48h 后计数菌落数,计算消亡率[1 ] 。评价 标准,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 ]即环境空气中细 菌数≤200cfu/ m3 为合格。 1. 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 试验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别取 其普通肉汤37 ℃6~8h 培养液,调节含菌量至4 × 107cfu/ ml ,浸染于3. 0cm ×l. 2cm 无菌滤纸片上,制 成菌片,或喷染于物体表面。试验时,将菌片悬挂于 室内距地面1. 5m 高处,开活氧机作用至预定时间。 将消毒后菌片与未经消毒的对照组菌片分别置5ml 肉汤营养液中。对物体表面用棉拭子涂抹5. 0cm × 5. 0cm 采样,将棉拭头置5ml 肉汤营养液中。振荡 试管80 次以洗下纸片或棉拭上菌,作活菌计数,计 算杀灭率[3 ] 。 2  结  果 2. 1  空气消毒效果 在室温为25 ℃,相对湿度为82/100的条件下,打 开多功能活氧机2h ,可将空气平均细菌总数由消毒 前1610cfu/ m3 减至52cfu/ m3 , 平均消亡率为 96. 77/100。 2. 2  物体表面消毒 经检测,开活氧机作用2h ,对滤纸片上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99. 97/100(表一) ,对物 体表面试验菌的杀灭率≥99. 98/100(表二) 。 细菌 对照组菌数 (cfu/ m3) 消毒组菌数 (cfu/ m3) 杀灭率(100) 大肠杆菌 38900 120 99. 97 金黄色葡萄球菌 39000 30 99. 99  注:试验温度为25 ℃,相对湿度82/100。开机2h 活氧浓度达2. 54mg/ m3 ,结果为3 次试验平均值。 表2  活氧对物体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 细菌 对照组菌数 (cfu/ 片) 消毒组菌数 (cfu/ 片) 杀灭率(100) 大肠杆菌 27900 1 99. 99 金黄色葡萄球菌 28100 4 99. 99  注:试验温度为25 ℃,相对湿度82/100。开机2h 活氧浓度达2. 54mg/ m3 ,结果为3 次试验平均值。 3  讨  论 多功能活氧机每分钟产活氧量为1. 77mg ,由此 可推算2h 可产活氧量为212. 40mg ,在试验条件下 活氧在大气中的半衰期约40min ,故空气中存留量 应为88. 50mg ,在34. 78m3 的实验室内可达2. 54 mg/ m3 ,空气细菌消灭率为96. 77/100 ,对滤纸片与物 体表面细菌的杀灭率≥99. 97/100。因此,活氧作为消 毒剂,具有杀菌能力强,使用浓度低,能自行分解无残余污染等优点,可以在水处理、化学氧化、食品加 工及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

  • 【转帖】子弹穿物体瞬间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艺术家艾伦赛勒(Alan Sailer)通过气枪、相机及自制闪光设备,为我们呈现了小球穿透草莓等物体瞬间的视觉盛宴。    这些照片精确地捕捉到飞行小球与目标接触的瞬间。赛勒通过气枪向物体发射小球,并用相机捕捉到二者相撞一瞬间的精彩画面。赛勒利用激光器去触发相机快门,特制闪光设备则以慢镜头捕捉整个过程——尽管.177小球的速度达到每秒500英尺左右。赛勒可以对激光器上的延时装置进行调节,以便相机在理想瞬间打开,控制我们在最后一次拍摄中看到的“爆炸量”。

  • 转基因后院起火,孟山都表现异常。——再谈“转基因”

    前阵子,法国最高法院宣判法国农业部关于严管或禁止转基因玉米种植的规定是“违反欧盟相关规定”的。就此消息,转基因化工公司十分欢喜,挺转派则更是跃试欢腾。可是,法国农业部官员表示,将收集更多证据支持关于严管或禁止转基因玉米种植的规定;而欧盟则已通过法案,是否种植由各成员国自己决定,即所谓“违反欧盟规定”之规定,已成为过时规定了。更值得注意的是,差不多当时而至今,转基因的“后院”美国,发生了一系列“起火”事件,进一步宣告转基因神话彻底破产。据路透社08月31日报道,美国联邦机构地质部门(USGS)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在美国集中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业区域(大约四个州范围)之河流水系和空气中,都发现足够大量的草甘磷转基因农药成分的严重污染。--- 那说明,短期内可能不显示,而长期种植则发生转基因农药成分释放累计而造成生态系统和国土农田的严重危害。美国地质部门(USGS)长期跟踪调查报告是08月29日公布的。报告说:转基因作物种植不但没有减少农药用量,反而大幅增加;譬如,2007年,美国农田的草甘磷除草农药用量为88,000吨,而1992年则为11,000吨;即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后、该农药用量增加八倍左右。草甘磷农药是孟山都“拳头”产品之一即转基因大豆的主要转基因成分。美国地质部门(USGS)的报告说,目前,只做了关于转基因作物造成国土农田土质危害、河流水系和空气危害的调查报告,其危害对人类健康可能或已经造成什么危害及危害程度,需要继续调查。就此,美国联邦环保部门公告说,他们已经注意到关于转基因作物造成生态系统严重危害问题,并做了2012-2015年相关问题的全国调查的规划,即将付诸实施。该规划落实,将可能决定草甘磷农药及其转基因作物能否继续商业化种植上市或是否将受到严格限制。美国联邦环保部门于今年11月底发布的公告说,转基因作物的抗虫除草功能已经严重退化甚至已经消失,已经造成“超级害虫”和“超级杂草”的严重危害,如今又出现生态系统严重危害,同时使农业区蒙受足够严重的损失。(注:转基因成分的功能退化或消失,也正是使农药用量不减反增的主要缘故之一)。公告还特别指明,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相关分析和监测系统是很不足或很不完善的。

  • 【求助】使用1101a,生物体消解后无法测定

    使用地矿所的1101a原子荧光仪,使用湿法消解(10mL硝酸+1mL高氯酸)在生物体消解后进样,结果反应器内产生大量气泡,顺管道进入炉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 【分享】神奇的微生物可以移动自身体重10万倍的物体

    【分享】神奇的微生物可以移动自身体重10万倍的物体

    近日,美国两所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一些神奇的微生物甚至可以移动超过自身体重10万倍的物体,这一发现将开辟仿生学新领域。[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140031_97906_1644912_3.jpg[/img]图注:这些神奇的微生物甚至可以移动超过自身体重10万倍的物体,被研究者称为最强劲的纳米级发动机。网易探索4月22日讯,据每日科学网报道,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微生物上的细小纤维(菌毛)如果捆绑在一起,其可承受的力量远远超过科学家们以前认为的程度,这些神奇的微生物甚至可以移动超过自身体重10万倍的物体,被研究者称为最强劲的纳米级发动机。这项课题的研究人员包括著名的莫德林学院的第5生物研究所和乌克兰医药大学免疫生物学系,这些专家们研究了在淋球菌表面的第四类型菌毛或纤维丝,该细菌是造成淋病的主要细菌。在初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束菌毛可以产生10倍于单一菌毛的回缩力量。近一步的研究表明,“在生物学中,造成这些微生物产生巨大力量的的发动机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强劲的纳米级发动机。”在专家的实验中,一束微生物的菌毛所测量的单丝回缩的力量在50至100兆分之一牛范围(原文数据)。而这股力量,可以使单个细菌能移动一个1万倍于自身体重的物体,而菌毛束所产生的回缩力量大约是单个的10倍,使微生物能移动10万倍重于其自身体重的物体。同时专家指出,菌毛回缩力量是使淋球菌开始受到感染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研究这些微生物20年以上的科学家表示,淋球菌与人体细胞所交织产生的拉力会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因此,被感染的细胞会降低其防御感染源的能力。科研人员还想出了一种运用于测量微生物所产生的巨大力量的新方法。他们让细菌停留在一个密集的微小的弹性支柱上,该菌毛接触着这些支柱;当菌毛回收,它们将使该支柱弯曲,调查人员然后通过测量支柱弯曲的程度来计算回缩力量。科学家表示,如果这种“最强劲的纳米级发动机”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因为细菌无处不在,微生物到处都用,这种神奇的微生物的力量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作用。对于生物学和生物仿生学来说,微生物和细菌的研究,又将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 理论研究显示带电物体有可能“同性相吸”

    2012年05月24日 新华网 黄堃“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基本物理现象,但一项理论研究指出,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同性相吸”现象。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A》刊登的一篇论文说,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约翰·莱克纳指出,英国科学家威廉·斯诺·哈里斯曾在1836年进行带电物体实验后报告,有些时候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之间的斥力会消失,转而变成引力。莱克纳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模型,两个本身导电效果足够好的球体带上同种电荷,通常它们会像人们预计的那样表现出“同性相斥”现象。但如果它们离得足够近,其中一个球体的电荷斥力作用非常明显,以至于另一个球体上的同种电荷被排斥到球体远端,这时其近端就可能出现局部带异种电荷的情况,最终导致两个整体看来带同种电荷的球体不可思议地产生“同性相吸”现象。莱克纳的这篇论文引起许多科研人员的兴趣,他们最初都不太相信这个与“常理”不符的结论,但在仔细思考和计算后又觉得这是可能的,现在已有研究者计划用超导体等设计精密的实验装置来测试相关理论。因此,与传统理论相悖的“同性相吸”是否真的成立,还有待科研人员的实验结果给出答案。

  • 【讨论】物体表面有很薄的有机物,用什么测量好呢?

    看到一位版友,Lys1982,在一个主题帖中跟帖提问,估计大家看不到,故将他的问题贴出来请各位提些建议。原帖内容如下:-想请教个问题,怀疑物体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有机物,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用什么测量好呢?荧光色谱?具体是用什么仪器,请指点一下,多谢哦-

  • 中国科大张斗国教授团队在单个纳米尺度物体无标记光学显微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将该滤波器件安装于传统无标记光学显微镜的出射端,它可以对出射光场的背景噪声进行高效抑制,进而采集到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omentum-space-polarization filters enable label-free black-field microscopy for single nanoparticles analysis”为题在线发表在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align=center][img=,600,17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18c3b2c4-6d3d-4349-b5d2-5c096ac0f32f.jpg[/img][/align]单纳米级物质的无标记光学成像对于各种生物医学、物理和化学研究极为重要。其中一个核心挑战是背景强度远远大于单个纳米物体的散射光强度。在这里提出了一种由级联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组成的光学模块,它可以进行矢量场调制,阻挡大部分背景场,使背景几乎变黑;相反,只有一小部分散射被阻挡,从而明显提高成像对比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斗国教授课题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它可在动量空间进行矢量场偏振调控,大幅度过滤、抑制各类背景噪声,只有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光散射信号能透过该滤波器件,被探测器采集到,从而实现了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的成像探测。[align=center][img=,500,50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b5f63213-6cee-41d0-8519-3a9bc7fc69aa.jpg[/img][/align]作为一种应用展示,该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被加载到传统全内反射显微镜(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microscopy, TIRM)的出射端,用于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成像与传感。加载该滤波器后,TIRM被转化为黑场光学显微镜(Black field microscopy (BFM),相对于常规的无标记暗场光学显微镜,BFM具有更低(更黑)背景噪音,更高探测灵敏度)。BFM可以实时记录了此变化过程,证明BFM可应用于单个纳米颗粒化学反应过程的实时记录,为实时探测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物性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探测提供了新型光子学技术。该动量空间滤波器件的突出特点是:在不改变显微镜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它可以使常规的无标记光学显微镜,如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显微镜、TIRM等近场光学显微镜,具有黑场成像功能,从而大幅度提升其对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探测灵敏度。本研究工作所发展黑场显微镜为单个纳米颗粒的分析提供了新平台,有望在生物学、物理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安徽省科技厅、唐仲英基金会等项目经费的支持。相关样品制作工艺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研究与制造中心的仪器支持与技术支撑。[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分享】什么是物体的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金属表面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人的能力,表示材料的坚硬程度。硬度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材料的耐磨性,是零件或工具的一项重要的机械性能指标。●常规表示有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里氏(HL)硬度等,其中以HB及HRC较为常用。 ●HB应用范围较广,供货状态常用, Cu、Al也可用。HRC适用于表征高硬度材料,如热处理硬度等。两者区别在于硬度计之测头不同,布氏硬度计之测头为钢球,而洛氏硬度计之测头为金刚石。 ●在一定条件下,HB与HRC可以互换。其换算公式可大概记为:1HRC≈1/10HB。 ●HV-适用于显微分析,Cu、Al也可用。 ●HL-手提式硬度计,测量方便,但对样品厚度有要求。 布式硬度是以一定大小的试验载荷,将一定直径的淬硬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规定时间,然后卸荷,测量被测表面压痕直径。布式硬度值是载荷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 洛式硬度是以压痕塑性变形深度来确定硬度值指标。以0.002毫米作为一个硬度单位。 1.HRC含意是洛式硬度C标尺, HB含意是布式硬度。 2.HRC和HB在生产中的应用都很广泛 3.HRC适用范围HRC 20--67,相当于HB225--650 若硬度高于此范围则用洛式硬度A标尺HRA。 若硬度低于此范围则用洛式硬度B标尺HRB。 布式硬度上限值HB650,不能高于此值。 4.洛氏硬度计C标尺之压头为顶角120度的金刚石圆锥,试验载荷为一确定值,中国标准是150公斤力。 布氏硬度计之压头为淬硬钢球(HBS)或硬质合金球(HBW),试验载荷随球直径不同而不同,从3000到31.25公斤力。 5.洛式硬度压痕很小,测量值有局部性,须测数点求平均值,适用成品和薄片,归于无损检测一类。 布式硬度压痕较大,测量值准,不适用成品和薄片,一般不归于无损检测一类。 6.洛式硬度的硬度值是一无名数,没有单位。(因此习惯称洛式硬度为多少度是不正确的。) 布式硬度的硬度值有单位,且和抗拉强度有一定的近似关系。 7.洛式硬度直接在表盘上显示,操作方便,快捷直观,适用于大量生产中。 布式硬度需要用显微镜测量压痕直径,然后查表或计算,操作较繁琐。 8.在一定条件下,HB与HRC可以查表互换。其心算公式可大概记为:1HRC≈1/10HB

  • 请教一下大家 小于1μm的物体能做面扫描么

    大概能谱的作用范围是较轻的元素是2微米 稍重的元素里是1微米(如果不对还请各位老师指出)那么 小于1微米的物体能做面扫描么另外请教一下各位老师现在扫描电镜一般分辨率在1nm显微镜厂家一般以两点之间距离为0.1为标准来算放大倍数(好像日立 日本电子 蔡司大概都是这样 fei不知)(液晶显示器点距一般在0.2-0.3之间)那么 放大10w倍一般就到分辨率极限了(好像一般样品要做到1.0nm的分辨率不是很容易,电镜验收的样品对比度非常高 再放大是不是就意义不大了?

  • 利用光子反弹可对角落处物体成像

    中国科技网讯 受光子放大和光子在室内被物体和墙壁反弹现象的启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莱斯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先进的光学系统追踪反弹的光子,从而能够“看到”隐藏在屋内拐角处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该技术在未来有望成为减灾和无损生物医学成像的无价之宝。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生奥特克莱斯特·古普塔表示,当光子从墙上反弹并射在室内拐角处暗藏物体上被反射回来时,利用光子环绕和反弹的时间数据,他们能够获取有关物体几何形状的信息。 先进光学系统主要由超快激光器和两维超快扫描照相机组成,它们的工作频率可达每秒万亿次。科学家用它们能在1秒钟内拍摄数10亿张图像,通过分析反弹光子的运动状况“看到”室内拐角处的物体。 超快扫描照相机与其他照相机不同,它是根据光子进入照相机的时间来成像。古普塔说,这样的成像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光子需要多长时间被反弹回来的良好途径。如果在拐角处存在某种物体的话,光子返回得越快则进入超快扫描照相机的时间就越早。他们用超快扫描照相机捕捉和计算光子数,每张图像上有3个或更少的光子。通过快速大量的成像来生产扫描图像,帮助他们决定光子传输的距离(以厘米计算)。当数据收集完成后,他们便能了解拐角处暗藏物体的基本几何形状和3维成像。 新的成像技术具有众多潜在的应用,其中包括在救灾方面的应用。古普塔认为,如果有房屋倒塌,新技术能够帮助救灾人员知道废墟内是否有人存在。事实上,新技术几乎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灾害现场,特别是需要了解内部具体情况以及角落处是否有人的火灾,火灾的危险程度以及有害环境,由此人们不会冒险派人进入燃烧的房屋内,新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救灾人员可能面对的威胁。 此外,新技术十分有望被用作无损或非侵害生物医学成像,帮助医生掌握病人皮下组织的情况。这是科学家目前要着手研究的课题。古普塔表示,根据典型的时间表,研发展示到产品推出,新技术商业化需要5年至10年的时间。(驻美国记者 毛黎) 《科技日报》(2012-08-17 二版)

  • 世界进入整容、隆体阶段,请所有生物体提高警惕!

    各种整容、美容、化妆、隆胸手术,大家已经屡见不鲜。曾经有过报道,靓女帅男生丑孩子,最后知道是整容惹的祸终离婚;空间照各种迷人靓丽,卸妆后会面网友丑到对方报警;隆胸后跑到背上.................还有硫磺馒头、注水肉,掺沙子海带木耳..................都已经是老生长谈了。近来,瑞安又出来了隆体虾,一公斤两百元的大虾竟然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瑞安市民郑小姐前天在瑞安城区南门农贸市场买到3只被“隆体”过的大虾。看来,地球已经彻彻底底的进入了整容、隆体阶段,包括人类、动物以及植物。请所有生物体提高警惕!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石油烃问题探讨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生物体中石油烃主要是根据苯系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荧光,那么实验中生物体进行皂化反应的作用是?皂化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加饱和食盐水用于盐析,也就是说羧酸盐同甘油溶于水相中,实验分析的是石油醚溶解的有机相,皂化反应是将油脂中的苯系物分离?

  • 【求助】原子荧光测定生物体汞

    按照海洋监测规范测定生物体中的汞含量时,最后用草酸定容,草酸的作用是还原多余的硝酸吗,草酸的浓度有没有影响啊,盼望热心人指教……

  • 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拉曼荧光效应的产生?

    通常通过物体进入我们眼睛的光有三类:反射光、透射光及发射光,而且我们常见到的太阳光,白炽灯光或日光灯光都是白光,它们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当白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则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不同的物体会反射不同颜色的光,有的反射红光,有的反射蓝光,有的反射绿光,这些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我们就看到有的物体是红的,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绿的,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能反射红光,所以为红色.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为黑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红色只能透过红光,所以为红色.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它为白色。 http://img63.chem17.com/9/20140731/635424247726010838791.jpg荧光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简单来讲深色物质吸收所有光,所以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颜色为黑色。从而深色物质里吸收的短波长光激发物质产生荧光效应。所以相比于532nm波长的激光,785nm的更适合应用于易产生荧光效应的物质的拉曼检测。

  • 【求助】DSC测量物体比热分析,拜托各位大侠了

    【求助】DSC测量物体比热分析,拜托各位大侠了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210946_226054_1916430_3.jpg[/img]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检测物体的比热,委托一个实验室给检测的,具体仪器型号我也不知道,后来咨询一下他们检测的时候不是使用三步法检测的,他们说仪器里面自己带一个基线,就用软件对比可以测出来,结果就上上图那个结果,给出的比热变化单位是 mVs/gK,这下子把我给难住了,我想换算成常用的比热单位J/gK,哎怎奈不是专学这个的,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方法,只好在这里求助了,希望有高人指点一下,如果哪位高人知道如何换算可否QQ联系一下?我的QQ:93763640在此谢过各位路过的大侠啦!~

  • 生物体硝酸-高氯酸消解

    生物体称0.2g后加入10ml硝酸,放置过夜。第二天在140℃-160℃电热板加热至无色透明或浅黄色,这个要怎么判断呢?有图求图,在线等,谢谢[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150911_01_3255374_3.jpeg[/img]

  • 【分享】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分享】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62216_281178_2193245_3.jpg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近期研制出了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测50纳米大小的物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观测纳米级物体的光学显微镜。  他们的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与自然》杂志上。由于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观测极限通常约为1微米。研究人员通过为光学显微镜添加一种特殊“透明微米球透镜”,克服了上述障碍,使这一极限达到50纳米,观测能力提高了20倍。(注:1微米等于1000纳米)  这项成果的核心是利用物体发散出的一种逐渐消失的“隐失波”。顾名思义,“隐失波”是一种逐步消失的光波,但很重要的是,它不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所以如果我们能捕捉住这种光,就很有希望观测到比传统成像办法高清许多的图像。曼彻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在“透明微米球透镜”的帮助下,收集到“失波”并把它转到传统显微镜,这样科学家用肉眼就可看到通常需要其它间接方法才能观测到的细微之处,譬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  曼彻斯特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的李琳教授认为,这项技术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对细胞、细菌甚至是病毒的研究。  李琳教授表示:“目前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显微镜技术特别费时,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测,需要花两天时间准备一个观测所需的样品,而这些准备好的样品只有10%到20%有用。因此,直接观察细胞技术的引进将能带来潜在的收益。”

  • 峰形圆钝整体峰形没有原来尖了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联用[/color][/url],一开始用的流动相是0.1%甲酸水和乙腈,现在改成0.3%甲酸水和甲醇,整体峰形没有原来尖了,有点圆钝,是什么原因呢?该怎么改善?求大神赐教![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300128230729_5742_3901591_3.png[/img]

  • 求助用原子荧光测定生物体砷的时候湿法消解的相关问题

    求助各位大佬,我最近一直在测试用湿法消解去做生物体砷,发现数值一直偏低,质控样做不出来,我认为可能是因为砷可能大部分以有机砷的形态存在于生物体样品(鱼虾蟹)内,我的方法是【9ml硝酸+3ml高氯酸,升温至120℃保持1h,再继续升温到170℃至样品剩1-2mL,待样品冷却后加入3mL浓硫酸,继续升温至240℃至样品剩1-2ml(大概加热了1h左右)冷却后将样品用纯水稀释转移至50mL比色管中,加入4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5g硫脲+15g抗坏血酸+150mL纯水),纯水定容,静置30min测试】然后我做出来的结果是比标准值低,计算出来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是34.58%,我想不明白到底样品是损耗掉了,还是有机砷没有完全消解出来,求助各位大佬我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改善方法?我经验不足,有不对的也麻烦大家帮忙指出,[font=&]请各位业内大佬不吝赐教哈!麻烦各位指点指点,非常感恩![/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