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低碳贝氏体钢

仪器信息网低碳贝氏体钢专题为您整合低碳贝氏体钢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低碳贝氏体钢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低碳贝氏体钢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低碳贝氏体钢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低碳贝氏体钢话题讨论。

低碳贝氏体钢相关的资讯

  • 北科大与北汽、首钢共建低碳高性能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联合实验室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与北汽集团、首钢集团签署协议,共建低碳高性能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并举行实验室揭牌仪式。根据协议,联合实验室将协调三方研发资源,以高性能汽车用钢低碳、数字化制备与创新应用的关键技术开发为重点,围绕钢铁流程低碳共性工艺技术研究、汽车用钢数字化研发与制造、低碳高性能汽车用钢的研发和创新应用展开合作研究。此外,三方还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合作,定向培养汽车用钢铁材料开发与应用领域人才,互派、互聘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联合研究,推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此次合作融合了北汽、首钢的科技创新需求和北科大优势学科供给,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以项目为依托,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高效协同,努力打造全国知名、行业引领、特色鲜明的一体化科研创新及应用平台,更好服务北京市高精尖战略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汽车行业正在加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转型。作为国内汽车产业产品齐全、产业链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北汽以此次与北科大、首钢联合成立实验室为契机,拓宽产学研合作,实现汽车碳排放在材料端和应用端的双重突破,打造国内一流的低碳材料开发应用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和产品性能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化转型和升级,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一直以来,北汽集团十分重视与高校和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2012年12月,北汽集团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定位于解决北汽技术攻关过程中的重大共性与关键技术难题,围绕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战略,积极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方向引领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进站以来,联合学校及科研团队资源,在北汽自主车型开发项目、技术能力提升项目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北汽在车身精益化选材、材料认证能力提升、基础数据能力建设、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验证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帮助,研发成果在EU5、BJ80等平台产品搭载验证。
  • 强强联合!携手助推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8月23日,BSI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张翼翔、标准解决方案副总裁张乐、华北区标准应用方案总监王庆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星闪联盟理事长张晓刚,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秘书长徐姗姗;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副院长肖邦国及标准化研究中心、事业发展处专业人员等共同出席签约仪式。李新创书记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书记首先致辞欢迎,并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冶金规划院围绕“一体两翼大平台”发展战略,在助推钢铁行业和企业绿色低碳、高效智能发展方面提供的专业服务和取得的工作成绩。并指出,中国钢铁行业深入开展的超低排放改造掀起了钢铁史上的重大绿色革命,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钢铁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紧密围绕国家“3060”任务目标及低碳发展政策要求,中国钢铁行业将以标准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学习对标国际一流,科学规划、加快布局低碳发展。李新创书记表示,冶金规划院致力于做好政府机构的参谋部、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规划的智囊团,拥有钢铁全产业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率先开展了冶金行业碳排放治理和低碳领域标准研究工作,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冶金规划院能够与BSI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为促进中国钢铁行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张晓刚主席张晓刚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冶金规划院在促进钢铁行业发展进步中做出了突出贡献,BSI是历史悠久、全球领先的国际标准服务机构,双方此次签约战略合作具有良好基础和重要意义。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势及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下,钢铁行业作为碳减排重要领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低碳发展潜力巨大,张晓刚主席希望BSI与冶金规划院的战略合作能够立足眼前、面向未来,站在国际发展、行业进步和双方融合的立场,实现共赢共创共享,并着力整合优势、探索创新,寻求中国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最佳实践,打造全球减排降碳样本,扎实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张翼翔董事总经理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张翼翔表示,BSI作为权威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职业化和差异化的基于标准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介绍了BSI近年面向中国市场、尤其是聚焦钢铁领域的业务开展概况。他指出,标准在行业中落地应用才具有生命力,希望借助冶金规划院的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使BSI准确把握“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企业发展需求和标准化工作重点方向;同时,希望双方能够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瞄准切入点加快推进有关工作,在合作中勇于领先、勇于超越,共同助推中国钢铁行业以标准支撑、引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签约环节,在各位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张翼翔董事总经理与李新创书记分别代表BSI、冶金规划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钢铁行业,重点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低碳、数字等领域标准的研究、宣贯、培训和实施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 安徽工大开发智能配矿模型助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近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教授龙红明团队开发的第三代“智能配矿模型”分别在宝武马钢和江苏永钢集团上线运行。据悉,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国产铁矿粉100多种,其性能和市场价格差异巨大,如何将不同种类铁矿粉合理搭配进行绿色与低碳冶炼,是钢铁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共性难题,也是钢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经过长期深入研究,龙红明团队自主开发并设计了铁矿粉高温性能检测新方法和装备。根据铁矿粉高温同化反应发生前后电学性能突变的特性,将传统需要依靠实验者时刻观察并主观判断的铁矿粉高温同化性能检测过程,升级成依靠电学信号传输判断的自动测量过程,显著提高了铁矿粉高温性能表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该团队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检测新方法,提出了混合矿的同化特征指数,建立了原燃料特性与冶炼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关联机制,综合考虑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形成了绿色低碳冶炼的优化配矿新技术。该团队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蚁群算法和规划求解等智能算法,针对不同市场行情开发了面向铁水成本最低和效益最高两种选择模式的低碳配矿智能模型,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成分和配比等限制同时,准确计算出“严格、宽松、推荐”三种智能模式条件下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铁水成分、燃料比、有害元素负荷、铁水总成本、经济效益等关键参数。据悉,“智能配矿模型”在企业上线应用以来,吨钢碳排放减少10-20千克,吨铁成本降低3-6元,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冶炼和经济效益增加提供了重要支撑和贡献。该技术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6篇,并在广西柳钢、宁波钢铁、宝武梅钢、六安钢铁等钢铁公司推广应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 “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随着我国钢铁蓄积量的增加,废钢量必然随之逐年增加,废钢产业未来大有可为。4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提出中国特色的废钢资源绿色化科学、合理利用建议,助力解决我国面临的“双碳”和铁矿资源匮乏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栋介绍,“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绿色、废钢易循环”思想,旨在建成我国特色的现代化废钢科学管理与利用体系,实现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为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与制造业共同面临的“双碳”、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智力支撑。我国粗钢产量多年维持在10亿吨高位,已经连续27年居世界第一,预计未来某个时间,对应于目前产量高峰将出现废钢高峰,届时废钢供给量将超过逐年下降的钢铁需求量。王国栋认为,全废钢时代必将到来,废钢问题必须立即从现在做起。他说:“谁掌握了优质废钢,谁就掌握了黄金矿山,谁就掌握了未来。”目前,我国废钢处理及利用现状主要是:废钢资源只能循环利用于低端钢材,未达到高端废钢的精选优用。即使将来废钢足够,占总产量20%以上的高端产品仍须要用高炉-转炉流程生产(无法摆脱高-转流程的碳排放),低水平的废钢资源利用严重影响中高端产品质量。王国栋分析,废钢资源是绿色的铁素资源,充分利用可以解决优质钢铁矿产资源匮乏问题,目前我国废钢资源的科学处理与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缺失。一是缺少全生命周期(钢材生产厂、制造厂、用户、废钢企业)、全产业链的绿色生产与科学管理。二是回收技术水平低下,缺失严格按质分类。三是粗略分类管理与回收方式,严重地降低了废钢资源的价值,恶化了钢铁生产条件和环境。事实证明,废钢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2016年12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进一步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到原料行业。今后几十年间,我国逐步实现低比例废钢-高比例废钢-全废钢的平稳过渡,最终达到低碳(零碳)绿色化、全废钢冶炼。王国栋认为,合理利用废钢资源,取消铁前部分,为我国“双碳”问题、污染物排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据介绍,“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为指针,实现废钢有效利用“四全”和“四化”,必须针对未来全废钢时代,从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全生产流程、全产业链(“四全”)协同,实现废钢资源的管理、循环和再利用,加强全流程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标识化,以及优质废钢拆解回收的机器人化(“四化”),进行产业重构和经营模式创新,以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与制造业共同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
  • “河北省钢铁实验室”获批在唐山筹建
    日前,河北省科技厅印发《关于组织做好河北省钢铁实验室筹建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唐山市筹建河北省第一家省实验室——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并纳入省级科技研发平台管理序列。 据介绍,省实验室是河北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进重塑实验室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布局建设的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河北省是“第一钢铁大省”,唐山是“第一钢铁大市”,组建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对于突破钢铁产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推动全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22年,唐山市科技局、华北理工大学在深入调研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迫切需求基础上,编制了《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围绕河北省支柱产业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整合省内外高水平科技、人才、产业资源,着力创建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科技创新高地。根据《方案》,河北省钢铁实验室采用“1+N+N”战略布局,由唐山市主导建设,牵头单位为华北理工大学。依托华北理工大学建设河北省钢铁实验室“1”个总部,实施关键共性、前沿引领、现代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依托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加盟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N”个实验室分中心,协同实验室总部开展相关科研任务;依托河钢唐钢、首钢京唐、河钢宣钢、津西钢铁等单位建立“N”个成果转化基地,打造创新样板工厂,加速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从研究方向来看,河北省钢铁实验室设计十分明晰。该实验室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领域著名专家毛新平担任实验室主任,并围绕实验室8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设立省外、省内双首席科学家(省外院士+省内权威专家),搭建了钢铁领域一流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相关研究方向密切聚焦钢铁冶金与材料领域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示范难题,主要包括钢铁制造流程运行优化与智能化、难选铁矿及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近零碳排放电炉流程技术、近终型制造技术、先进钢铁材料冶炼及加工技术、特种钢铁材料制备技术、钢铁企业系统能效提升与用能结构优化、钢铁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接下来,唐山市科技局将同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将河北省钢铁实验室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绿色低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现代工程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高端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以及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为我国钢铁产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与泰坦科技(Titan)达成贝类毒素标准品战略合作
    2015年4月16日,泰坦科技副总裁周晓伟先生应邀出席上海市食品所关于贝类毒素标准品相关事宜的讨论会议,并参观食品所的样品分析实验室。作为食品所的科研物资总服务商,泰坦科技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的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受到食品所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泰坦科技发布贝类毒素(甲藻毒素)标准品,填补国内空白 贝类毒素其实是甲藻毒素,因容易在以海藻为食的贝类海产品中富集而被称为贝类毒素。近年来,食用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频发: 1.从2010年5月15日起,粤港澳陆续发生逾60例“毒带子”中毒事件,最终鉴定为贝类毒素中毒;2012年11月7日 – 香港进口的一批来自澳洲生产的活紫贻贝,验出麻痹性贝类毒素。2.浙江紫贻贝毒倒宁德100多人:2011年5月25日至30日,福建宁德市发生食用紫贻贝中毒事件,共有168位疑似食用淡菜中毒者入院治疗,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和腹泻, 疑似“腹泻性贝毒”中毒。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1.2006年广东雪卡毒素中毒人数就达数百人,汕头、深圳等地均发生过大规模中毒事件。其罪魁祸首是广东人喜欢食用容易遭受雪卡毒素污染的深海热带鱼类,如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 2.2012年4月,香港出现进食海鱼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 赤潮毒素的源头是有毒甲藻,甲藻(Dinoflagellate)又称双鞭毛藻,个体通常约几十微米大小,为海洋低等单细胞藻类,起源于15-14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为海洋第二大浮游植物。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代表种约有1200多种,是赤潮生物中最主要的门类,大部分种属分布于热带海洋。 赤潮(甲藻)毒素为非蛋白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一般具有热稳定性, 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中毒。按中毒症状和毒素来源不同,甲藻毒素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全球范围内DSP的分布(摘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网页) 目前已有13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范围从16~200(OA)μg/100g。(1)其中美国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为20μg/100g (2)欧盟、德国、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制定DSP(主要指OA)为16μg/100g (3)而日本规定了紫贻贝和扇贝中肠腺的标准分别为120μg/100g、200μg/100g (4)澳大利亚和德国规定贝类肝胰腺的标准为40μg/100g。我国也对海产品中贝类毒素进行了限量:(1)农业部2001-09-03发布2001-10-01实施的行业标准NY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DSP不得检出(贝类);(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曾经发布了《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要求》,规定PSP含量 ? 80 pg/100g,DSP含量 ? 60 pg/100g ;(3)200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规定,DSP含量? 200mg/kg。但我国尚未制定水产品中DSP国家限量标准。 而作为检测DSP的关键试剂“大田软海绵酸标准品”,因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海洋研究所垄断,非常昂贵,每毫克的价格要接近1.2万人民币。泰坦科技化学品产品团队联合国内海洋学,生物发酵学,化学分析学三个顶尖实验室,立项攻克难关,从Prorocentrum属甲藻中分离出Okadaic Acid并成功实现量产,填补了我国长期在该领域依赖进口标准品的技术空白,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检测提供标准品依据和相关技术服务,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添砖加瓦。Prorocentrum lima 的实验室规模培养 大田软海绵酸 (OA) 的1H-NMR图谱 软海绵酸 (OA) 分子式 最后,泰坦科技软海绵酸(OA)产品已经上市啦,【探索平台】(www.tansoole.com)有售哦!
  • 七十年、几代人、质与量——探寻钢研纳克气体仪器发展之路
    目前,在材料的生产、加工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氧、氮、氢、碳、硫元素对材料物理和机械性能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对这些气体元素进行定量检测。现阶段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和脉冲熔融红外热导氧氮氢分析仪是该类检测的首选仪器。钢研纳克研发生产的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和脉冲熔融红外热导氧氮氢分析仪,是钢研纳克国产仪器产业化的排头兵和奠基者。钢研纳克气体仪器制造部前身是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气体分析小组。上世纪50年代,为了国家核电、航空航天和钢铁工业的发展,老一辈气体人在当时技术封锁、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艰苦条件下,率先成立了冶金气体分析仪器研发团队,并取得不俗的成就:1954~1959年研制成真空热抽取钢中氢测定仪并建立分析方法;1976年研制成脉冲熔融库仑定氧仪并建立分析方法;1982年研制成悬浮熔融气相色谱定氮仪和真空脉冲熔融热导定氢仪;老一辈技术专家以他们那辈人特有的敬业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国家和那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奠定了钢研纳克气体仪器的技术底蕴。进入新世纪,钢研纳克气体仪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获得长足发展,研发制造了多种型号的氧、氮、氢、碳、硫分析仪器。产品销量和品质都属于国内领先。虽然近几年市场状况良好,但是纳克人并没有停滞不前,在气体仪器制造部经理王学华的带领下,依然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目前国产气体仪器和进口仪器在自动化程度和分析精度上依然有一定的差距,进口仪器占据着国内中高端市场。钢研纳克作为央企,必然要在仪器国产化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和技术条件下,以自主开发为主,把握气体分析技术新趋势;采用新思路,努力提高国产气体分析仪器的性能,不断突破创新,比肩国际一流,成为王学华带领的气体仪器制造部新的使命。近年来,气体仪器制造部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升级、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2021年推向市场的氧氮氢联测分析仪ONH5500,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2022年推出的CS4600型全自动立式管式炉红外碳硫分析仪,为煤炭、采矿行业分析检测提供极大的改善。氧氮氢联测分析仪ONH55002019年以来,钢研纳克气体仪器销售数量突飞猛进,在2021年突破300台,创造历史最好成绩。走进钢研纳克北京永丰基地的气体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几个醒目大字,这既是气体仪器制造部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也是这个团队对于气体仪器事业的表白。钢研纳克气体仪器制造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气体仪器制造部一定会继承和发扬前辈们吃苦耐劳、认真钻研的优良传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努力奋斗,使钢研纳克气体仪器早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本文撰稿:钢研纳克2021年,仪器信息网重磅启动“百台国产好仪器(第四届)”,结合仪器的应用领域,通过“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筛选近百台优秀的国产仪器代表,从而提高用户对国产仪器认知难、认可难的问题。在“百台国产好仪器(第四届)”重磅启动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国产好仪器”征文活动,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过优秀的国产仪器,如果您了解这台优秀仪器背后的感人事迹,请来跟我们分享吧!
  • NC-GUT368旋转式钢管超声探伤设备整体通过项目验收
    2023年8月,钢研纳克无损检测事业部为国内某大型无缝钢管企业制造的NC-GUT368钢管超声探伤设备整体通过项目验收。该设备使用一台NCSRo-370型超声旋转水腔检测装置,通俗称为超声旋转头,是国内自主设计制造的最大规格同类型检测主机。钢研纳克无损检测事业部在过去研发中大规格无线传输超声旋转头的经验基础上,采取了二十余项新设计,新工艺,新改进,克服了大线速度旋转无线信号传输,大型回转体加工与装配,耦合水路传输及新型密封结构设计等难题。该型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专利号:ZL202110047938.9),一种耦合水传输装置以及探头旋转式超声波检测系统。系统整体达到以下指标:l 32通道检测,8通道测厚分层,16通道横伤,8通道纵伤。全缺陷检测速度大于24m/min,无线传输结构使之具有方便地扩展斜向缺陷检测的能力;l 探伤规格:直径:φ168-368mm,壁厚:5-45mm,长度:5.6-13m;l 样管人工缺陷按ISO10893 PART 10的U2制作,信噪比不低于10dB,周向灵敏度差不大于3dB,时间稳定性按8小时测试,其余测试要求及指标符合YB/T 4082的要求。测厚的验收测试方法按ISO10893 PART 12,测厚精度±0.05mm。分层探伤测试方法按ISO10893 PART 8执行,样管内壁平底孔(人工分层缺陷)按Φ6mm制作。本设备研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接下来将会对450等更大规格超声旋转水腔检测系统的开发起到促进作用。设备照片设备集控操作室
  • 南京麒麟一体红外碳硫分析仪满足不锈钢检测需求
    南京麒麟一体红外碳硫分析仪满足不锈钢检测需求2018年11月份,南京麒麟公司对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回访,该公司在今年年初从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引进一套一体红外碳硫分析仪。该公司主要生产不锈钢等产品,生产效益一直比较好,化验室仪器使用极其频繁,且原先购买的麒麟品牌普通碳硫分析仪,已经满足不了原材料检测要求,对碳硫含量的测试结果精准度要求更高,为提高产品品质,采用一体红外碳硫分析仪来解决此问题,现场检测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南京麒麟现场培训并技术讲解指导一体红外碳硫分析仪是麒麟自主研发一体化设计,使操作更简单,气路距离短,且分析时间短,增加了测试数据的稳定性。经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调试及培训指导操作实践,所有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在数据精准的条件下,测试时间得到了翻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化验员专心学习过程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已与麒麟公司合作多年,本单位是机械设备行业内优质企业,主要生产压力容器的设计、通用机械、化工设备的设计、船舶及辅机制造等。拥有高级技工十多名,现有健全完善的理化分析室。一体红外碳硫分析仪除了检测不锈钢,还可检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等原材料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测量范围:碳0.001~10.0000%、硫0.0005~0.5000%……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2018年11月23日
  • 碲锌镉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制与突破——访“朱良漪奖”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查钢强
    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了“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四届,先后有12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4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经完成评审,最终获奖结果即将揭晓公布。在此之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将联合走访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往届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在获奖之后的新成就与新感受。西北工业大学 查钢强教授  2019年,西北工业大学查钢强教授荣获该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 而据了解,查钢强教授研发了4英寸碲锌镉晶体生产技术,开发了针对大尺寸碲锌镉晶体特性的多项生产及加工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的碲锌镉探测器采用了自行研制的ASIC电路,提高了探测器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其研制的碲锌镉探测器,解决了目前国内市场上固体探测器的缺陷,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碲锌镉探测器的空白,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借此机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共同采访了查钢强教授。  Q: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  查钢强:我是从2001年开始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师从介万奇教授,从事碲锌镉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相关研究。2007年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聚焦这个研究领域,直到现在。  我本人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物理与器件的基础研究,重点是化合物半导体碲锌镉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在低成本碲锌镉材料制备、晶体加工处理与质量评价、缺陷调控与性能表征、器件设计与制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民机科研项目、装发军用电子元器件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非常荣幸地获得了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Q:自2019年获奖后,您又取得了哪些新的科研成就?  查钢强:获奖后,我在新型碲锌镉探辐射探测与成像器件领域持续深耕,开发出基于碲锌镉探测器的全身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和便携式伽马相机。  该研究揭示了碲锌镉晶体中深能级缺陷的浓度、电离能、俘获截面、缺陷类型,以及其对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大剂量X射线下碲锌镉探测器的载流子浓度分布、内电场分布以及载流子的输运行为,以及光子计数探测器极化效应的本质。揭示了探测器电极结构对电荷串扰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开发出复杂电极结构的器件制备工艺,设计开发出高密度小像素碲锌镉X射线光子计数探测器。  基于多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理论,开发出多能谱成像算法。通过矫正补偿由电子不完全收集、散射、堆积等引起的能区信号串扰问题,结合X射线K边缘过滤技术和非线矫正方法,实现了多能谱成像和高精度物质分解。设计开发出基于碲锌镉光子计数探测器的双能X射线全身骨密度仪,通过弓形扫描,具备进行生物体内骨骼、脂肪、肌肉等组织的深度、密度、体积等参数快速采集和显微成像能力,实现CdZnTe光子计数探测器的实际应用。  Q:“十四五”开局,对于您的科研创新提出了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查钢强:针对国外巨头对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的投入和行业布局的垄断,以及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性能高端医疗器械的迫切需求,对我们从事相关核心关键部件的科研团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一方面继续优化我们的碲锌镉探测,尤其是在相关成像算法和系统集成方面 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与整机厂商的联合,开发出基于核心探测器的高端医疗器械,并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  Q:您对于分会的工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哪些后续的支持与合作?  查钢强:希望分会积极梳理相关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推动共性技术的研讨交流和相关专业人才的推荐。  Q:作为“朱良漪青年创新奖”获得者,请对行业和同行给予一些建议与祝福?  查钢强:我建议仪器行业从业者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和交流合作,希望咱们国产仪器行业尽快自立自强。
  • 沙钢研究院院长,著名的钢铁专家Toshihiki Emi教授访谈
    笔者按: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沙钢堪称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其产量和规模已经和宝钢,首钢等知名大钢业一样位于中国钢铁企业的前列。 英斯特朗公司目前已经为沙钢的理化中心和研究院提供了超过20台包括电子万能,液压万能,落锤冲击,硬度计等全系列的材料试验设备。 2009年在中国钢铁行业和广大企业面临内忧外患之际, 以沙钢为代表的民营钢铁企业所体现的以质量为核心,以长远发展为思路的经营态度和全球测试领头雁美国英斯特朗公司的所倡导的&ldquo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世界水平的服务从而使得我们的用户获得拥有产品的最佳体验&rdquo 的使命不谋而合。英斯特朗产品所体现的综合优势已经得到了沙钢人的高度认可,我们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会真正体会到优秀的材料检测设备所带来的价值! 以下是沙钢研究院院长,著名的钢铁专家Toshihiki Emi教授访谈。 人物背景:Toshihiki Emi教授,曾担任日本JFE钢铁公司董事和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在国际钢铁相关领域内,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多次获得ISIJ,AIST(前ISS-AIME)和瑞典皇家工学院颁发的奖项。 笔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沙钢钢铁研究院吗? Emi教授:在中国,绝大多数钢铁企业构建有钢铁研究院,但是这是中国第一次由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开发建立研究院。沙钢钢铁研究院的研发项目主要以服务沙钢集团为主,同时服务其它钢铁企业,包括江苏省境内的民营钢企和国有钢企。 笔者:截至目前,您取得了哪些成功? Emi教授:研究院还处在成长阶段。我们在三年前开始组建,并且只花了2年时间用于土建、设备配备和人员招聘。所以我们只运营了一年,主要进行了员工培训。然而,我们已经开发了相当多的新材料。 沙钢钢铁研究院已经安装了大量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设备;静态和动态测试机架,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和测试附件。此视频片段演示了他们材料试验机的大量性能。 笔者:您们已经安装了英斯特朗、Statec, Wilson和Dynatup测试设备作为您们的材料测试设备吗?您们为何作出此选择? Emi教授:英斯特朗提供的测试设备是非常的集成和易于使用。而且我们特别欣赏他们的售后服务支持。 笔者:您的研究结果是否有一些与最新的测试流程开发有关呢? Emi教授:我肯定您一定赞同我们研发很多是保密的。但是我可以说一些研发项目是需要有创新应用的测试方法和程序。例如,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技术,对现有面积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例如裂纹扩展位移测试。 沙钢钢铁研究院有两个既定目标;为沙钢及江苏省钢铁企业研发高级钢材及其冶炼方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焦炭和铁的消耗量。 笔者:中央政府已经要求钢铁企业降低全国钢铁产量和淘汰旧设备。您对此倡议有何想法? Emi教授: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改变方向。这将帮助我们降低全球变暖趋势和原材料的浪费状况。这是一个正确的行动指南。 笔者:沙钢研究院的一个既定目标是降低能量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您准备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些什么? Emi教授:大部分的能量消耗和废气排放都在钢铁工业的上游-烧结。我们降低煤炭的消耗量以减少废气的排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已经在此范围内开展工作。 笔者:中国生产的产品和材料,质量标准和国家标准有差别。目前此状况在钢铁行业被克服了吗?沙钢钢铁研究院在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会起到什么作用? Emi教授:总的来说,对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产品之间的差别仍然比别的工业发达国家来得大。标准化的努力仍在继续-先进的生产和测试设备,改善了的日常维护,提高了的自动控制,和提高了的运营。流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是研究院的重要工作,来提高生产车间的标准化水平。 笔者:Emi博士,非常感谢您。
  • 新品速递丨V401/402钢瓶阀--专为超高纯气体钢瓶设计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及电子特气行业迅速发展,但不锈钢阀门作为电子特气包装物的关键部件,却长期受限于国外。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钢瓶阀多为提升阀,由于其结构特点的局限性,导致其在高纯净气体方向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针对钢瓶阀在半导体及特气行业的应用特性,GENTEC® 长期投入、潜心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钢瓶阀在电子特气使用上的空白,有效地改善了不锈钢阀门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GENTEC® V400系列钢瓶阀采用“Tied diaphragm+一体式提升”的隔膜结构,有效地降低操作失误导致的阀门问题;产品易吹扫,适用于高纯净气体。V400钢瓶阀 主要材质 瓶阀膜片采用 Elgiloy® 的特种弹性合金材料。 瓶阀阀体采用316L VIM/VAR不锈钢材料。 阀座采用Vespel® 材料,针对特殊气体还有多种材质可供选择。V400钢瓶阀 特点 瓶阀的气体流道内没有使用任何润滑剂,可安全应用于氧气及类似环境中。 各瓶阀均通过20 MPa高压氦气进行氦质谱检漏测试。 瓶阀的进气端口进行特别设计,以提高气体的流量并减少气体死区。为客户提供安全及物超所值的产品与服务,是捷锐的经营使命,捷锐全体员工期待为您服务。
  • 手持式LIBS | 不锈钢测“碳”新方法
    质量控制(QC)和材料可靠性鉴别(PMI)仪器已成为保证材料检验流程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仪器的使用有助于确保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使用正确等级的不锈钢。错误的钢铁等级轻则会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造成人员死亡。化工厂和石化行业的爆炸案例生动地警醒我们使用错误合金的危险性。因此,大多数行业都要求检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来确保产品质量。在其他物料验证方法中,工厂测试报告(MTR)有时也会用于产品验证。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贴标签过程中的混淆,MTR 也可能不可靠或不正确。方案是对 MTR 进行第二次测试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在检验的初始阶段就抓住这个问题 —— 使用元素分析方法 —— 避免了在经生产加工完成产值增加后,却发现终产品检验不合格的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通常, 这种情况所产生的结果只能是完全废弃该批次产品。 材料检验时不可中断物料验证流程。主管和 QC 经理必须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正确的物料。再次强调,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元素分析——通常也是遵守法规的要求。测试过程中可能会一直跟踪零件、组件或设备,直到发货前进行终验证。当客户收到产品时,通常会再次执行收货检验。因此,必须依照终用户的需求进行检验。 特别的是在关键测试流程中,产品验证将一直持续到实际装机现场。对于在验证流程之前已安装的设备(例如拥有 30 年历史的炼油厂),该流程甚至可能需要要求炼油厂暂停运行,以测试在安装时可能没有经过完整检验流程所涉及的物料。 在过去,XRF (X射线荧光)和 OES (光发射光谱)都可用于物料验证。在早期的测试作业中,只有实验室配备了物料验证所需的各种仪器。然而,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小型化,工艺过程中测试和现场测试已经成为现实。 碳(C)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常常被添加到不锈钢中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迄今为止,碳的分析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流行的物料验证方法是采用手持式 X 射线荧光(XRF),但其无法检测碳含量。光学发射光谱法(OES)可以检测碳,但需要依托于大型笨重的推车,这也限制了其在棘手的环境中(狭小通道、沟渠、狭窄的空间等)的应用。 根据不锈钢的等级,碳当量要求在 0.005% 至 1.2% 之间。在某些不锈钢中,不允许碳含量过高,尤其是由于碳化物沉淀而可能威胁焊接性时。由于这些原因,碳含量的测定对于随时间推移全面验证等级和操作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成功推出新的工具可供专业人员进行物料检验。SciAps赛谱司手持式 LIBS 分析仪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在生产过程中对物料进行检验。SciAps赛谱司分析仪重量仅为 1.8 千克,专门用于提供方便、便携式碳含量检测方案。在许多情况下,无需使用笨重的光学发射光谱(OES)推车。SciAps赛谱司分析仪具有高效的激光和高纯度的氩气吹扫功能,可以确认或更新错误的 MTR 报告,与焊接操作时不兼容合金相关的风险,甚至可以区分相似等级的合金。 SciAps赛谱司 手持式 LIBS 分析仪可用于确定碳含量,满足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QC)需求。它的手持式外形使用户能够在现场轻松地获得实验室质量级别的精密度和结果,保证物料检验顺利进行。这种先进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卓越的准确性、 可重复性和长期性,使 SciAps赛谱司 分析仪成为不锈钢物料检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 低总有机碳(TOC)测定的样品瓶准备准则
    目的美国药典USP 23要求,对于纯化水(PW)和注射用水(WFI),应使用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替代易氧化物测试。为支持使用自动进样器在实验室检测TOC,最小化并去除来自样品瓶及样品准备过程的背景碳,非常关键。适用范围本文设计用于协助制药公司遵循水质量的建议规格,并检验了几种不同的样品瓶和玻璃器皿清洗方法。在样品瓶中进行总碳分析时,背景污染可有多种不同的来源。最大的潜在背景碳含量来源之一,可以直接来自用于样品瓶漂洗和样品制备的水源。为了进行此测定,可使用Sievers® 在线TOC分析仪直接检测水源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如果水源是商品瓶装水,则应从容器直接取样进行该分析。如果水源为实验室水系统,充注1升干净的玻璃烧瓶并从该烧瓶取样进行分析。表1显示了使用这些技术在Sievers分析仪上检测得到的结果。表1 不同低TOC水及取样方法比较当水转移到烧瓶和样品瓶内时很容易被污染,正如以上所示,Sievers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水转移到烧瓶中的TOC含量更高。如果可能的话,检验所选水源类型,以显示其具有稳定的低TOC。污染的第二个主要来源可来自样品瓶和清洗步骤。为了测定TOC背景污染的初始程度,请使用强烈的清洗步骤。在科学界广泛使用的清洗实验室玻璃器皿的方法是铬酸溶液(Sievers分析仪技术方案914-80005),已经被从美国药典的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章中去除。使用该步骤清洗的样品瓶和其他玻璃器皿将获得较低的TOC背景污染。在获得较低的背景污染之后,需要慎重检验更温和的清洗步骤以获得同样的结果。这里所检验的腐蚀性最小的化学清洗步骤是CIP-100洗涤剂。作为清洗剂的替代方案,可使用马弗炉清洗玻璃器皿。马弗炉工艺需要的人工更少,但初始设备成本巨大。如表2所示,硫酸清洗、马弗炉和CIP-100洗涤剂清洗过程与铬酸清洗过程的结果相当。CIP-100洗涤剂的一个优点是只需要10次漂洗,而与之相比,其他清洗剂需要15或20次漂洗。Alconox实验室洗涤剂不建议作为低TOC工作的清洗剂。表2 试管清洗的不同清洗方案比较当表2中所使用的样品瓶,加入足够的苯醇醚(Octoxynol)(Triton X-100),形成当充满去离子水时50 ppm(以碳计)的溶液,这时的清洗是有挑战性的。使这些标准添加溶液在各样品瓶中干燥,然后进行各种清洗步骤。当细菌污染成为问题时,微生物群落存在类似的情况。在这里开发了无菌化技术,以应对微生物工作中遇到的交叉污染问题。此概念可部分适用于碳样品的制备。例如,适合碳样品制备的无菌化概念为:避免直接触摸垫片、移液管、自动进样器针和其他与样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制备样品时,避免对着它们呼吸;避免采集前几毫升的样品流,采集样品前等待,直到一些液体经过并净化管道;当将样品瓶载入自动进样器时避免接触覆盖样品瓶的隔膜。第二种意见是仅使用新样品瓶进行TOC分析。这种做法费钱费力,因为这些新样品瓶需要进行15次漂洗的准备步骤。使用此方法获得的TOC值列在表3中。而另一种方法是购买制造商预清洗的样品瓶。然而此处列出的样品瓶,供应商没有直接检测其TOC,而是检测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因此,没有保证其最大TOC含量。这些预清洗的样品瓶充注Sievers低有机物去离子水,并在仪器上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表3 新试管的漂洗与测试表4 预清洁试管充满并测试减小背景碳污染的第三步是遵守严格的制备技术。特别小心地处理与样品接触的试剂和设备,因为碳污染无处不在。例如,储存在塑料袋中的垫片,如果手伸入内部时,可能受到残留的手纹油的污染。表5显示了使用故意被手纹直接污染的隔膜时更高的TOC含量。右列显示了在样品制备时上下表面皆有触摸的隔膜。碳污染量是样品制备时与脏手或表面接触程度的反映。表5 样品制备时无菌相对非无菌化垫片触摸结论在样品制备的三个方面叙述了背景碳的潜在原因。要在低碳背景污染下获得稳定的TOC结果,水、样品瓶和样品制备方法都必须仔细地监控。除了上述几种样品瓶的使用外,我们还向您推荐使用Sievers® 经认证的TOC样品瓶。我们提供的样品瓶包括普通TOC认证样品瓶、特种涂层样品瓶、预酸化样品瓶、蓝色认证样品瓶等,不同的样品瓶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可满足您的各种应用,提高您对TOC检测质量的信心。这些样品瓶可靠、经济、超洁净,经过认证,并且具备可追溯性。Sievers认证的TOC样品瓶不仅可用于Sievers品牌TOC分析仪还适用于其他大部分品牌的TOC分析仪。1Sievers认证( 可靠的质量保证 符合法规检测的正确选择每次检测都能获得准确的TOC结果预清洁并经认证(2电导率和TOC两用(DUCT)样品瓶 同时进行检测 适用于同时进行阶段1电导率和TOC合规性检测使用单个样品瓶进行自动检测,节省时间,省去样品处理,提高数据可靠性特种镀膜玻璃和隔垫,无离子析出,经认证(3预酸化样品瓶 用于粘性蛋白质和肽 在清洁验证应用中提高蛋白质回收率防止蛋白质和肽粘附在样品瓶表面可用于清洁验证擦拭样品(样品瓶内预填充了经酸化的水)或最终的淋洗样品拥有我们的超标结果OOS调查作为后盾4蓝色认证样品瓶 用于洁净室 在受控环境中使用无纸质包装,在ISO 7洁净室中生产为Sievers认证的样品瓶、电导率和TOC两用(DUCT)样品瓶和预酸化样品瓶提供蓝色认证 包装拥有我们的超标结果OOS调查作为后盾以上不同种类的样品瓶适用于各类不同的制药应用,每种样品瓶有多种数量规格包装,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钢研纳克携多款元素分析设备亮相“2020中国铁合金与北部湾钢铁产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暨“第28届全国铁合金学术研讨会”
    2020年9月16日,正值金九银十,“2020中国铁合金与北部湾钢铁产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暨“第28届全国铁合金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拉开帷幕,钢研纳克此次携Plasma 3000型ICP光谱仪和CS-2800型碳硫分析仪参展并做技术交流,获得广泛关注。钢研纳克此次参会,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铁合金产业的发展提升贡献力量,为铁合金的质量控制与分析实验室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化时代到来、行业标准升级,在“绿色” 、“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规范铁合金、不锈钢“从无序到有序”的行业发展:如何防范“企业低端重复建设”;如何推动“铁合金、不锈钢生产大型化、自动化,向大数据智能化迈进";如何使铁合金技术、产品适应不锈钢生产需求,用技术融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如何破解“能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如何打造“现代绿色智能化工厂”;如何发挥“科技先导核心引领作用”,成为各企业急待破解的热点、难点课题。钢研纳克就以上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为适应铁合金行业的智能化元素分析设备,提出了全面的铁合金元素分析解决方案。 此次参展的产品有CS-2800型碳硫分析仪,采用高频加热,红外检测原理,结合最新的燃烧和全量程范围检测技术,可以同时快速分析多种铁合金产品中的碳和硫元素。操作简便,维护维修方便。 同时展出的Plasma 3000型ICP-OES也吸引众多铁合金的厂商和技术专家前来交流,Plasma 3000型双向观测全谱ICP-OES源于钢铁研究总院,35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方法开发经验,起草数十项ICP检测标准。Plasma 3000 可广泛适用于冶金、地质、材料、环境、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生物、水质等各领域的元素分析。该设备可用于铁合金中主量、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可拓展传统分析手段的分析元素种类和含量范围,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为了应对现场分析的设备需求,钢研纳克推出了全新的手持荧光光谱分析仪,该设备拥有以下优点: 1、现场检测,快速无损,无需送抵实验室,大大提高效率。 2、分析速度快,最快1秒钟就可显示分析结果。 3、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4、结合当前的移动端通信及物联网技术,检测数据云储存,实时传输及共享; 5、通过手机4G、共享热点、WiFi与手机APP进行数据传输; 6、实时查看光谱图;(手机、仪器均可) 除此之外,钢研纳克还带来了一系列服务与铁合金行业的元素分析解决方案。 届时,钢研纳克仪器中心工程师文桦先生将在大会为行业各界同仁分享主题为“铁合金中元素分析解决方案解析”的报告,就铁合金中元素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进行铁合金分析实验室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欢迎关注。 此次展会将在17日和18日继续展出,欢迎各位同仁朋友莅临指导!
  • 双碳战略下,智易时代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已准备就位
    双碳战略下,智易时代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已准备就位背景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温室气体是指在大气中捕获热量的气体,目前环境空气中主要管控的温室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N2O、氢氯氟烃(HCFCs)、三氟化氮(NF3)、六氟化硫(SF6)等,其中CO2、CH4、N2O三种合计占比达到98%,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系统主要以这三种气体为主要监测内容。而大气中的CO2是三大主要温室气体中浓度最高的一种,也是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气体,尤其随着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温室气体的准确监测与评估将成为降碳目标的根本前提,在双碳战略下,温室气体监测也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因此,为进一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逐步提升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实时性,开展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是极为必要的。产品介绍:针对双碳战略,智易时代研发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主要针对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内部集成盘装式可调谐可调谐激光气体分析仪、搭配温压流一体机和湿度仪,可在线监测污染源排口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安装方便,可靠性高、适应强等特点。核心部件:作为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HGA-1008型CO2气体分析仪是一款适用于国内环保、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管控等在线气体的分析仪表,主要由红外传感器(光源、气体吸收池、探测器)、数据采集单元、信号接口板及控制电路、电源等部分组成。本产品主要基于红外相关滤波技术(GFC)和非分散性红外技术(NDIR)实现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测量,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快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水泥、钢铁、冶炼等场景。优势特点:&bull 看得见——让模糊的碳核算数据变得清晰化、可视化借助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的感知手段,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打造智能化监测平台,实现城市区域级别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动态规划管理,解决重点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难题。借助多元立体的数据感知网络做到双碳路径实时动态分析调整,使能源结构调整效果预评估、碳汇能力监测分析评价、达峰峰值与达峰时间对碳中和的影响反演分析预测等等这些常规城市双碳路径规划中的“盲区”变得清晰可见。&bull 看得清——碳达峰碳中和痛难点分析辨别,路径动态管控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合立体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是实时动态感知数据,寻找和锁定双碳行动中的重点源头并分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平衡关系,在实施“降碳增汇”的措施过程中,以模拟出的达峰和中和目标为导向,解决识别什么措施可选,什么行业该“一刀切”,什么难点是实现双碳的瓶颈的问题。&bull 看得住——以碳中和为导向,聚焦达峰时间目标,落地降碳措施通过设备数据实时上传,帮管理者解决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数字化动态管理问题,让管理者对双碳目标的认识从朦胧变得透彻,并进一步协助将通过数据分析出的难点锁定落地,实现从源头治理。结语:在我国,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电力、能源、煤炭等行业。这些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使用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时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排放情况,对排放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 剖析:贝瑞和康在港成立公司之策略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催生的临床基因检测行业得到爆发式增长,尤其以无创产前检测(NIPT)市场的战争最为焦灼。贝瑞和康、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博奥、安诺优达等公司纷纷进入产前检测领域,试图赢得一份市场。贝瑞和康作为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服务商,行事风格一向低调,向来都是&ldquo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dquo 。今年7月,贝瑞和康宣布与Illumina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中国临床使用的NextSeq CN500测序仪,且拥有该测序仪在中国的生产权和销售权,消息一出,遍地哗然。就在12月1日,贝瑞和康公开宣布与香港中文大学联手,在香港创建Xcelom公司,为港人提供优质的NIPT检测。   深谙NIPT检测领域的人士必定明白这次贝瑞和康手笔之大重。笔者细细品味这篇新闻中的信息,闻到一股硝烟弥漫下无声的火药味。   贝瑞和康在港的合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乃是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的发源地。最早于1997年发表于《The Lancet》的文章是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的卢煜明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的科研成果。卢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团队,第一次在母体外周血中扩增得到了胎儿游离DNA(cffDNA),并第一次证明母血外周血浆存在胎儿的全基因组cffDNA序列,使得临床上得以实现利用母体外周血浆进行针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检测。随即,这项技术便被世界范围内的产前诊断实验室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百万人因此受益。在中国,贝瑞和康最早完成了这项技术的临床试验并实现技术推广。此后,华大基因、安诺优达、达安基因、博奥等公司纷纷涌入,一时间NIPT成为新一代测序焦点中的焦点。卢煜明本人也因在此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他在这一领域所发表的文献高达107篇,多篇论文刊载于世界顶尖期刊,拥有多项国际专利。一言以概之,卢煜明教授堪称NIPT教父。   而贝瑞和康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的合作,笔者认为恐怕要追溯到贝瑞和康的创始人之一周代星与卢煜明教授的渊源。2007年,时任Illumina亚太区测序市场销售总监的周代星与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探讨将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于NIPT的可行性,并将设想付诸于临床试验,取得100%符合率的惊人结果。随后,周代星在中国大陆成立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无创产前检测项目。这期间并未发现他们再有合作的蛛丝马迹,直到2013年4月在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中国母胎医学大会上再次见到两人随行,相谈甚欢。笔者猜测两人也许因共同的领域而私交也不错。随着贝瑞和康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何寻求更广阔的出口势必成为周代星及其团队不得不提上日程的议题,与卢煜明教授加深合作或许是贝瑞和康商业发展重要的一步。   且听笔者大胆分析:   提到香港中文大学,提到卢煜明教授,就不得不提NIPT的专利。在海外市场上,提供NIPT服务的四大公司Sequenom、Verinata Health (2013年被Illumina收购)、Ariosa Diagnostics 和Natera一直以来为就知识产权打得不可开交。2013年,美国最高法院一锤定音的&ldquo Myriad案&rdquo 给从事基因检测的公司一个明确信号--具备&ldquo 自然产物&rdquo 特性的,如基因或基因组DNA,不应作为专利进行授权。那么问题来了,一向以知识产权为重要竞争手段的技术服务型公司,如何体现技术优势以在市场竞争中博得头筹?卢教授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所申请的&ldquo 280&rdquo 专利覆盖以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相关方法、系统和器械。明确指出&ldquo 采用基因组测序方法&rdquo 和&ldquo 测序数据分析方法&rdquo 来更严格的规定NIPT项目中受专利保护的对象。笔者推测,贝瑞和康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创建的Xcelom公司,是否也同时共享其专利技术?贝瑞和康是否会通过这些专利在市场上有所动作?目前我们不得而知,但时间很快就会回答我们。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本身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及重要性。香港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便捷的跨境贸易优势和面向全球的服务优势,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在临床检测领域,香港不受大陆诸多行政政策的限制,无论是在对内(面向香港或大陆)或对外(面向全球),都有着更灵活便捷的操作空间。那么问题又来了,面对同行华大基因海外业务的风生水起,贝瑞和康的下一步策略是什么?仅仅是为8万香港孕妇提供NIPT吗?还是酝酿着一盘更大的棋局?前不久贝瑞和康公布的cSMART技术在无创单基因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癌症检测领域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深刻的预示着我们,一场更精彩的市场博弈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最后,回归到Xcelom公司本身。它的出现无疑为香港孕妇在接受NIPT时提供了更多选择。目前在香港市场有多家NIPT服务商,比如华大基因、Verinata Health等公司。一向以优质服务著称的贝瑞和康与行业开山鼻祖的合作,会给当地孕妇带来全然不同的服务体验。这一动作也会对这些公司在港业务产生深远的、持久的影响。   猜测归猜测,市场格局的走向还要靠事实来验证。自今年2月份卫计委&ldquo 叫停令&rdquo 颁布以来,无创产前检测强劲的增长势头瞬间跌入谷底。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其实是NIPT从灰色运营走上光明大道的前奏,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各家公司都卯足了劲,使出各种解数度过寒冰期,并紧张的进行着资质申请、技术积累和资源布局,向来低调的贝瑞和康在这样紧张时刻释放着如此强有力的信息。有理由相信,2015年将会是无创产前检测领域极不寻常的一年。
  • 三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该方案提出六大重点任务: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转型。两个重大行动: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文如下: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相关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点行业达峰为突破,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二)工作原则。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优先,源头把控。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间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坚持双轮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二、重点任务(四)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1. 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贯彻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科学确定东中西部产业定位,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引导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有序转移。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原生与再生、冶炼与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严格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要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要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强重点行业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以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强化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造纸等行业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循环链接,实施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加强产业链跨地区协同布局,减少中间产品物流量。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建设一批“产业协同”、“以化固碳”示范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把节能提效作为满足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优先来源,大幅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重点产品能效水平,推进用能低碳化、智慧化、系统化。1. 调整优化用能结构。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有序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在铸造、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重点对工业生产过程1000℃以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示范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产品,提升消纳绿色电力比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主要产品工艺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能效水平。在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实施变压器、电机等能效提升计划,推动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风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升级。重点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三角形立体卷铁芯结构变压器、可控热管式节能热处理炉、变频无极变速风机、磁悬浮离心风机等新型节能设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 强化节能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制定节能监察工作计划,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能行为,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开展跨区域交叉执法、跨级联动执法。全面实施节能诊断和能源审计,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改造。发挥重点领域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带头开展节能自愿承诺。(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供应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1. 建设绿色低碳工厂。培育绿色工厂,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实施绿色工厂动态化管理,强化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完善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年度发展报告。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汽车、机械、电子、纺织、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一链一策”制定低碳发展方案,发布核心供应商碳减排成效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加快铁路专用线和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化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和厂内物流运输结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通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构建园区内绿色低碳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内企业采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实施园区“绿电倍增”工程。到2025年,通过已创建的绿色工业园区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中小企业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探索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碳减排能力。实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低碳服务模式,面向中小企业打造普惠集成的低碳环保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增强绿色制造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作为差异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挥节约资源和降碳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1. 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引导水泥企业通过磷石膏、钛石膏、氟石膏、矿渣、电石渣、钢渣、镁渣、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制水泥。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可燃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优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支持发展生物质化工,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鼓励依法依规进口再生原料。(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钢铁、铜、铝、铅、锌、镍、钴、锂、钨等高效再生循环利用。研究退役光伏组件、废弃风电叶片等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围绕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围绕航空发动机、盾构机、工业机器人、服务器等高值关键件再制造,打造再制造创新载体。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等关键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面向交通、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机电设备维护升级需要,培育50家再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实施智能升级改造。加强再制造产品认定,建立自愿认证和自我声明结合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利用评价。支持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加快全固废胶凝材料、全固废绿色混凝土等技术研发推广。深入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探索形成基于区域产业特色和固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路径。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62%。(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工业减碳去碳。1.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部署工业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实施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程,研究实施氢冶金行动计划。布局“减碳去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颠覆性技术研究,突破推广一批高效储能、能源电子、氢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发布工业重大低碳技术目录,组织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促进先进适用的工业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以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鼓励各地区、各行业探索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示范工程。鼓励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上的投资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经验和行业方案。以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为依托,聚焦绿色低碳编制升级改造导向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1.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开展绿色用能监测评价,持续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力度。在汽车、机械、电子、船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打造数字化协同的绿色供应链。在家电、纺织、食品等行业发挥信息技术在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产品溯源等方面优势,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软件化封装。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部署。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形成感知、监测、预警、应急等能力,提升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促进企业构建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分析体系。打造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加强对重点产品产能产量监测预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鼓励电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强合作,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统筹共享低碳信息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提供数据支撑。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助力行业和区域绿色化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重大行动(十)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分业施策、持续推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1. 钢铁。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切实控制钢铁产能。强化产业协同,构建清洁能源与钢铁产业共同体。鼓励适度稳步提高钢铁先进电炉短流程发展。推进低碳炼铁技术示范推广。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强高韧、耐蚀耐候、节材节能等低碳产品应用比例。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建材。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降碳装备。到2025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低碳技术,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石化化工。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低碳原料比重。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推广应用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技术装备。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取高值化学品技术。到2025年,“减油增化”取得积极进展,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到2030年,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有色金属。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研究差异化电解铝减量置换政策,防范铜、铅、锌、氧化铝等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新建及改扩建冶炼项目须符合行业规范条件,且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实施铝用高质量阳极示范、铜锍连续吹炼、大直径竖罐双蓄热底出渣炼镁等技改工程。突破冶炼余热回收、氨法炼锌、海绵钛颠覆性制备等技术。依法依规管理电解铝出口,鼓励增加高品质再生金属原料进口。到2025年,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再生铜、再生铝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到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消费品。造纸行业建立农林生物质剩余物回收储运体系,研发利用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技术,推广低能耗蒸煮、氧脱木素、宽压区压榨、污泥余热干燥等低碳技术装备。到2025年,产业集中度前30位企业达75%,采用热电联产占比达85%;到2030年,热电联产占比达90%以上。纺织行业发展化学纤维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推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染色、针织物连续印染等先进工艺。加快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到2025年,差别化高品质绿色纤维产量和比重大幅提升,低温、短流程印染低能耗技术应用比例达50%,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占比达70%。到2030年,印染低能耗技术占比达6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 装备制造。围绕电力装备、石化通用装备、重型机械、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绿色低碳需求,聚焦重点工序,加强先进铸造、锻压、焊接与热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广抗疲劳制造、轻量化制造等节能节材工艺。研究制定电力装备及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到2025年,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到2030年,创新研发一批先进绿色制造技术,大幅降低生产能耗。(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7. 电子。强化行业集聚和低碳发展,进一步降低非电能源的应用比例。以电子材料、元器件、典型电子整机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单晶硅、电极箔、磁性材料、锂电材料、电子陶瓷、电子玻璃、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等生产工艺的改进。加快推广多晶硅闭环制造工艺、先进拉晶技术、节能光纤预制及拉丝技术、印制电路板清洁生产技术等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连续拉晶技术应用范围95%以上,锂电材料、光纤行业非电能源占比分别在7%、2%以下。到2030年,电子材料、电子整机产品制造能耗显著下降。(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完善设计开发推广机制,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装备,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助力全社会达峰。1. 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聚焦消费者关注度高的工业产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鼓励企业采用自我声明或自愿性认证方式,发布绿色低碳产品名单。推行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到2025年,创建一批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制修订300项左右绿色低碳产品评价相关标准,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低碳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强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推动光伏、新型储能、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协同创新。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设备升级。推进先进太阳能电池及部件智能制造,提高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优化实施光伏、锂电等行业规范条件、综合标准体系。持续推动陆上风电机组稳步发展,加快大功率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和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开展高空风电机组预研。重点攻克变流器、主轴承、联轴器、电控系统及核心元器件,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加快充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对标国际领先标准,制修订汽车节能减排标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加强船用混合动力、LNG动力、电池动力、氨燃料、氢燃料等低碳清洁能源装备研发,推动内河、沿海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推动下一代国产民机绿色化发展,积极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邮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开展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创建和绿色建材下乡行动,推广节能玻璃、高性能门窗、新型保温材料、建筑用热轧型钢和耐候钢、新型墙体材料,推动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产品,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推广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器具、电梯等用能设备,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分布式光伏、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建筑领域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政策保障(十二)健全法律法规。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统筹推动制修订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工业节能监察管理办法、机电产品再制造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完善工业领域碳达峰相关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构建标准计量体系。加快制修订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效能耗要求,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工业领域碳达峰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基础通用、碳排放核算、低碳工艺技术等领域标准。强化标准实施,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制定更严格地方标准。积极培育先进团体标准,完善标准采信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企业、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开展工业领域关键计量测试和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完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落实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统筹发挥现有资金渠道促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材料应用。优化关税结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套制度,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统筹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研究重点行业排放基准,科学制定工业企业碳排放配额。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市场价格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打通绿电认购、交易、使用绿色通道。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强化绿色低碳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发展绿色金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建立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绿色信贷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船舶、电子等行业支持一批低碳技改项目。审慎稳妥推动在绿色工业园区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引导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加强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金融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开展国际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度参与全球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化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贸易等方面交流合作。落实《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完善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支持政策,务实推进绿色低碳项目合作。利用现有双多边机制,加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交流,聚焦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开展多层面对接,充分挖掘新合作契合点。鼓励绿色低碳相关企业服务和产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组织实施(十八)加强统筹协调。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碳达峰相关工作的整体部署,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金融、能源等部门间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对地方指导,及时调度各地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进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区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结合本地区工业发展实际,按照本方案编制本地区相关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达峰路径,加大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力度,切实做好本地区工业碳达峰工作,有关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方案,落实任务举措,开展重大技术示范,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要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碳减排信息公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各地区相关部门、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深化宣传交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标准化组织、各类媒体、产业联盟等机构的作用,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低碳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组织碳减排相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引导建立绿色生产消费模式,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贝瑞和康在港获得NIPT专利权
    高新技术领域不会像娱乐圈那样天天都有头条,然而一旦有新闻,就可能是影响一个行业、涉及一个群体的事件。几天前,二代测序领域里又有新动向,就在贝瑞和康宣布在港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成立Xcelom公司的几天后,又发布了&ldquo Xcelom获得香港中文大学NIPT专利权&rdquo 的新闻。消息一出,镁光灯再次聚焦贝瑞和康,同时也印证了笔者之前的猜测:强强联手,真没那么简单。   首先大致了解一下港中大的NIPT专利概况。作为NIPT的开创者,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团队在实现了通过对母亲外周血进行高通量测序,就可以准确判断胎儿是否患有21、18、13三体综合征的重大突破之后。随即,便在欧洲申请了&ldquo DIAGNOSING FETAL CHROMOSOMAL ANEUPLOIDY USING GENOMIC SEQUENCING&rdquo 专利项目,该专利明确指出NIPT项目中受保护的对象,包括&ldquo 测序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器械&rdquo 等。   Xcelom摘得NIPT知识产权,又是贝瑞和康战略布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知道,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重大知识产权,犹如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退,可以保卫疆土 进,可以威慑敌国。业内人都知道,自NIPT技术问世以来,国际上知名NIPT服务商就孜孜不倦的争夺专利。直到2014年12月3日,Sequenom和Verinata Health的专利之争终于落幕,以双方握手言和,商业上进行联营为告终。无论结局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以创新技术引领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进步 -- 无论商业上的成功,抑或普罗大众受益,都鲜明的揭示保护知识产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贝瑞和康联合创立的Xcelom即将成为&ldquo 全港唯一获香港中文大学授权有关专利之检测机构&rdquo ,并&ldquo 使得Xcelom在NIPT的临床应用方面拥有受法律保障的知识产权优先权&rdquo 。笔者估计拥有专利后的贝瑞和康团队也许不会在市场上做出激进攻势,但以这家公司的全球战略的视角来看,武装到牙齿的姿态已经显漏无疑。   或许,我们在中国大陆的大环境下讨论知识产权问题,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然而,自从习近平担纲主席之后,就明确提出了&ldquo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rdquo 的重大命题,明确提出务必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今年秋天举行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机结合,还出台《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进一步确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尽管中国大陆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非常尴尬,但我们仍要满怀信心相信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会迎来全所未有的春天。   放眼全球NIPT大市场,Sequenom, Verinata Health, Ariosa Diagnostics,Natera和LifeCodexx(主要服务于欧洲)基本上都是从2011年-2012年间开始正式推出各自的NIPT产品。紧接着,Verinata Health于2013年被Illumina 收购,Ariosa于2014年被罗氏收购,此外,Life Technologies也于2013年推出Ion Proton测序平台,声势浩大的进军NIPT测序市场。虽然这中间不乏资本运作内容,但笔者认为,这些风起云涌的背后,更意味着未来更强悍的竞争对手!所以,像贝瑞和康、华大基因、达安、博奥、安诺优达这些民营的高新企业,如何通过提升内涵品质,让自己在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也真心希望,中国的高新企业能够跳出资本炒作的圈子,通过开发和掌握先进技术,踏踏实实的做一些惠及国人的事情,这样的企业才是国家该需要的,政府该扶持的,民众该点赞的。   再回谈Xcelom在港获NIPT专利一事。笔者认为,贝瑞和康看上去是一家知识产权意识强烈的公司,这可能和其CEO周代星浓厚的海外工作背景有关,因此贝瑞和康十分重视创新技术及知识产权保护。这次获得的NIPT专利不仅可以在NIPT的市场竞争中获益,而且对其日后的新产品开发也不无裨益。因为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及其团队正在用类似血浆游离DNA的检测方法,进行对包括肿瘤在内的更广泛的研究。几天前,卢煜明团队通过采用基因组和甲基化组测序方法,揭示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DNA的异常,研究结果发布在11月2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这与贝瑞和康前不久发布的cSMART技术将应用于无创单基因病、无创肿瘤检测等预期不谋而合,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味道。而肿瘤领域所蕴含的的市场容量,恐将远超我们目前所能预期的。已经涉足高通量测序领域的先行者们,和那些踌躇满志准备加入的后来人,都已对这块蛋糕蠢蠢欲动。那么,今天贝瑞和康所获得的专利项目,是否会成为他日进军肿瘤检测的一招绝杀?   正如笔者开篇提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新闻,往往是影响一个行业,涉及一个群体。那么贝瑞和康获得NIPT专利后,会给自身发展、竞争对手、受检群体以及高通量测序领域带来什么样的波澜?看客们的胃口已被吊足,剩下,就等待时间的检验的吧。
  •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应用-保温杯中不锈钢的检测
    原子荧光光谱仪也叫做原子荧光光度计,因其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行业砷、汞等重金属的检测中。其中就包括我们生活中常使用的保温杯中的不锈钢检测。保温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锈钢中重金属是否达标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不锈钢检测标准。原子荧光光谱仪作为检测砷、汞等重金属元素的主要仪器在不锈钢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专注研究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以及生产二十余载的金索坤在研究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不锈钢中砷、汞等重金属积累了大量经验,今天金索坤的小编和您分享如何应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不锈钢中的砷。依照标准《GB/T 20127.2-2006 钢铁及合金 痕量元素的测定 第2部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检测不锈钢中的砷的操作步骤可简化为:按标准取样后,取适量试料于100 mL烧杯中,加入盐酸、硝酸在低温炉上加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冷却。加入硫酸磷酸混合酸,加热蒸发至出现白烟,冷却至室温后加水,低温加热至溶解。溶液移入容量瓶,加定容。取适量试液于容量瓶中,加入硫脲和抗坏血酸混合溶液,静置30分钟后加水定容。然后调节原子荧光光谱仪参数至最佳分析测试条件,制作标准曲线,检测样品原子荧光强度,最后得到样品中砷含量。在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不锈钢中砷时加入硫酸磷酸混合酸可以络合钨、钼、铌、钽等容易水解的元素,另外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钢铁中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将砷(V)还原为砷(I),并抑制镍、钴、铜等元素的干扰。随着原子荧光技术的提高,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应用范围已经由地质选矿、卫生防疫等领域逐渐扩展到食品以及保温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中。金索坤作为原子荧光行业领跑者会随着原子荧光光谱仪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展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加优质的原子荧光产品服务官大客户。 金索坤SK-乐析 原子荧光光谱仪/光度计
  • LDMAS2021低维半导体电子/光电子器件分论坛成功举办
    近日,2021年第四届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研讨会(LDMAS2021)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召开。会议吸引了低维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4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出席,云端参会人数超过1万人。会议同期举办5个不同主题的分会场,仪器信息网编辑对“第2分论坛:低维半导体电子/光电子器件分论坛”进行了跟踪报道。该会场共安排了16个邀请报告和6个青年论坛报告,相继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黄芊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赵德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薛春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叶镭和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邵晓红主持;内容精彩纷呈,得到与会观众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此分会场的部分报告集锦,以飨读者。报告题目:GaN 基材料与激光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赵德刚氮化镓(GaN)材料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GaN基激光器在激光显示、激光照明、激光加工等领域重要的应用价值,材料生长与器件工艺是基础和关键。在材料方面,赵德刚课题组提出了独特的MOCVD外延方法,生长出高质量的GaN材料,室温下电子迁移率超过1000 cm2/Vs,这是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的最好结果;发现并抑制了碳杂质对p-GaN材料的补偿效应,提出了少量掺氧的p型杂质激活方法,解决了p型掺杂问题;还发现了GaN材料“黄光峰”与碳杂质和刃位错紧密相关。在器件方面,利用碳杂质实现了良好的p-GaN欧姆接触特性;掌握了InGaN量子阱界面控制方和局域态调控方法,并生长出高质量的InGaN量子阱材料;研究了InGaN波导层的生长技术,有效抑制了表面V型坑缺陷的形成;提出了降低吸收损耗、抑制电子泄漏的多种激光器新结构,提高了器件性能,研究了激光器物理,发现了GaN基激光器失效机制。研制出我国第一只GaN基紫外激光器,目前连续功率输出920mW,进一步实现了366nm的GaN基紫外激光器电注入激射,并研制出室温连续激射功率6W的蓝光激光器。报告题目:基于低维硅材料的异质结构及其光电神经突触器件报告人:浙江大学教授 皮孝东由于基于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的发展面临着高功耗等瓶颈问题,新型计算如神经形态计算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神经系统中,信号的传递都是通过神经突触实现的,因此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神经突触器件成为了发展神经形态计算所必需的核心器件。生物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电信号,所以早期的研究人员主要研究电刺激-电输出的电子神经突触器件。然而,光电集成特别是硅基光电集成的发展表明,神经形态计算将来若能建立在光电集成的人工神经网络之上,其性能将比只依赖于电集成的更加卓越。这导致近年来研究人员考虑到将光信号引入神经突触器件中,制备光电神经突触器件,进而构建光电集成的人工神经网络。对于光电神经突触器件,如果它们基于硅,研究人员就有望充分利用硅成熟的器件制备和集成工艺,推动光电集成的神经形态计算的快速发展。报告中,皮孝东主要介绍近年来基于低维硅材料如硅量子点和硅纳米膜,与新型半导体材料如二维半导体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有机半导体等构建异质结构,制备光电神经突触器件,实现对一系列生物突触行为的模拟。报告题目:基于二维层状半导体的偏振光探测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魏钟鸣近年来,二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于零带隙的石墨烯,二维半导体材料如MoS2,WSe2等具有一定宽度的带隙,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器件(包括存储器、探测器和晶体管等)。魏钟鸣课题组针对二维半导体及光电器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围绕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器件应用已经取得一些进展,部分材料在场效应晶体管和光探测器等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性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光电器件,偏振光探测器在光通信、成像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魏钟鸣在报告中主要针对新型二维半导体在偏振光探测方面的原型器件和工作机理进行汇报。发现具有二维层状堆积晶体结构和面内各向异性的GeSe与GeAs等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偏振光探测性能,并且探测波段从可见区覆盖到红外区,这两种材料都在808 nm的短波近红外区获得最优性能。报告题目:高性能低维半导体器件报告人: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研究员 吴燕庆超薄二维材料体系具有丰富的能带结构与优异的电学特性,可用来实现高性能逻辑、射频与存储器件。其超薄体特性可在超短沟器件中有效抑制短沟道效应。基于二维材料体系的垂直范德华异质结可突破传统体材料异质结的结构限制,实现超越传统器件的功能,并大幅提升性能。纳米尺寸的短沟道器件以及与硅基工艺相兼容的二硫化钼晶体管具有优异的输出特性,其输出电流可超过1mA/µm。基于大面积生长工艺的双层二硫化钼射频晶体管的最大振荡频率峰值可达到23 GHz,基于柔性衬底的混频器也可工作在GHz频段。基于面内各向异性最佳输运方向,沟长为100 nm的黑磷晶体管室温驱动电流达到1.2 mA/ µm,20 K时进一步提高到1.6 mA/µm。室温下其弹道输运效率达到36%,在低温20 K时提高到79.4%。基于上述两种二维材料的范德华异质结可实现电压可调的可重构多值逻辑,并且在超浅垂直异质结中可实现超高整流比与开关比。因此基于范德华异质结的量子隧穿器件具有优异的特性和极大的潜力。此外,在基于超薄4nm的氧化铟锡半导体的短沟道器件中实现了开关比超越1010的超低功耗器件,最短沟长可以达到10nm,并且实现了相关的环振电路,振荡频率为氧化物半导体中最高。并实现了极高的反相器增益及射频增益。低维材料高性能电子器件可为未来后摩尔时代提供具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电子器件。报告题目:低维半导体载流子动力学调控报告人:南京大学教授 王枫秋低维半导体是发展新一代微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技术路径。从微观层面操控低维半导体载流子及载流子激发态的基本性质(如迁移率、寿命、弛豫通道、极化率等),是提升器件宏观性能并发展新原理光电器件的关键。近年来,王枫秋课题组聚焦二维半导体、碳基材料及其异质结构,深入开展限域体系载流子弛豫机制和新型光电器件研究,主要代表成果:(1)提出系列具有普适性的载流子动力学调控策略,实现了两类重要体系载流子寿命宽谱、大范围调制,一项成果入选“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首创全碳异质薄膜光探测器结构,解决光电导增益和响应速度协同优化难题,率先实现“光学神经元”新概念器件。(3)发展了低维半导体超快光开关技术,突破宽波段覆盖和参数精控两大实用化技术瓶颈,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纪录。报告题目:新型二维半导体在集成电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报告人:复旦大学研究员 包文中近年来作为学术界研究热点的二维材料,也逐渐引起了工业界的关注。最新的国际器件与系 统发展路线图(IRDS 2020)高度评价了二维半导体材料在未来集成电路中应用于叠层纳米片晶体管及其他新型能带调控器件的巨大潜力。在此背景下,包文中课题组在实现批量生长高质量晶圆级二维材料的基础上,系统性的发展了多个可实用的工艺新方法,包括有效的掺杂、金半接触和栅介质生长等分立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二维材料工艺集成的新方法,从而开发了二维材料的集成电路成套流片工艺。结合器件紧凑模型和电路仿真优化,我们成功制作了传统的数字、模拟、存储电路;同时,还充分发挥二维材料的独特优势,提出多种开创性的器件结构。报告题目:硅/石墨烯宽光谱红外探测器报告人:浙江大学教授 徐杨徐杨课题组研究了一种用于中红外光电探测的宏观组装石墨烯(MAG)纳米膜/硅异质结。高结晶度的MAG通过氧化石墨烯的可扩展湿法组装,然后进行热退火制备,厚度可调(14-60 nm),尺寸可以达到2 英寸。MAG/Si肖特基二极管在室温下响应波段范围为1- 4 μm,具有高速响应(120-130 ns,4 mm2窗口)和高探测率(1.5 μm波长下为1011 Jones),其瞬态光电流性能优于单层石墨烯/硅光电探测器2个数量级以上。这种光电性能归功于MAG的优越优势(~ 40%的光吸收、~ 23 ps 的载流子弛豫时间、相对较低的功函数 (4.52 eV) 和高准平衡热载流子倍增增益)、原子尺度的异质结接触界面,以及来自硅的碰撞电离雪崩倍增增益(~102倍)。MAG提供了一个了解2D材料中的热载流子动力学的平台,也为探索新型室温下宽光谱碳硅融合的图像传感器提供了研究基础。报告题目:局域场调控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报告人: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青年研究员 王鹏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电探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以Si、InGaAs、HgCdTe等为代表的传统半导体薄膜光电探测器以其成熟的集成技术与稳定的探测性能在商业化产品与国防军工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且已广泛应用于地球观测、环境监测、目标识别、空间遥感等领域。目前,新一代光电探测技术正朝着高性能、大面阵、低噪声以及高工作温度等方向发展,对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维半导体材料表现出明显区别于经典体系的物性特征,载流子输运、光学跃迁等物理行为具有可控的量子特性,产生许多新颖的物理性质和效应,并以此形成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光电技术在性能指标上超越传统器件的理论极限,对现有红外探测体系是很好的补充。因此,不断深入和优化现有材料体系的同时,持续开展新材料、新结构的研究和开发,是光电探测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次报告将围绕新一代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需求,介绍当前研究现状,汇报我们在局域场调控红外探测器研制与新颖探测机理研究等方面进展。
  • 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七):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不锈钢清洗篮
    不忘初心,只因感动!Titan新品回顾(点击可查看详情)泰坦匠心出品(一):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白大褂泰坦匠心出品(二):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量筒A级泰坦匠心出品(三):Titan泰坦更专业的实验室量器——单标记移液吸管(大肚)A级泰坦匠心出品(四):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量器——烧杯泰坦匠心出品(五):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量器——环标刻度吸管A级泰坦匠心出品(六):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滴定管A级泰坦匠心出品(七):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容量瓶泰坦匠心出品(八):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PET聚酯瓶泰坦匠心出品(九):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一次性针头式滤器泰坦匠心出品(十):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移液吸头泰坦匠心出品(十一):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移液器泰坦匠心出品(十二):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不锈钢标准筛泰坦匠心出品(十三):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冻存管泰坦匠心出品(十四):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冻存盒泰坦匠心出品(十五):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手套泰坦匠心出品(十六):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离心管泰坦匠心出品(十七):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微量离心管泰坦匠心出品(十八):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培养瓶泰坦匠心出品(十九):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培养皿泰坦匠心出品(二十):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培养板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一):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玻底培养板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二):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PCR单管?条管?盖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三):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过滤器泰坦匠心出品(二十四):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炫彩不干胶标签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五):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口罩泰坦匠心出品(二十六):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不锈钢试管架
  • 湖北锐意推出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等高端气体分析仪器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部署,设立了2000亿元以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面向教育、实训基地、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领域。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665.SH)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锐意”)是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四方光电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平台的优势,开发了系列非分光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NDUV)、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激光拉曼(LRD)、超声波(Ultrasonic)、热导(TCD)、光散射探测(LSD)等技术原理的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煤化工、生物质能源等各个行业。湖北锐意针对国家政策以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选择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三个重点方向,推荐以下行业解决方案。一、碳通量气体检测解决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参考数据,为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研究依据。碳通量在线监测网络主要包含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测量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两种方法。湖北锐意依托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分别开发了土壤碳通量分析仪与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土壤呼吸来实现碳循环,对土壤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的准确监测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碳汇过程的关键。通量测定法是最为常用的测定方法,即直接测定土壤和大气间的CO2交换量,也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双碳”政策,碳监测为碳计量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煤矿等区域的无组织碳排放是碳监测的难点之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利用非分光红外气体分析技术(NDIR)测量CO2浓度、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测量CH4、N2O浓度。仪器外形小巧便携,方便获取多个不同点位的数据,完成不同空间与高度限值的测量要求,支持长期、连续、准确的测量。主要应用于土壤碳通量监测、森林碳通量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污染气体排放监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高校关于环境科学、农业学与林业学相关研究等。(据测量场景不同可选配多款型号气体测量室)土壤碳通量分析仪技术参数(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涡度协方差(又称涡动相关法)技术是测量和计算大气边界层内垂直湍流通量的重要大气测量技术。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结合多款气体分析仪与超声风速仪,模块化设计,外形小巧,安装灵活。相互无干扰,专为高空监测而设计。通过对微气象中的三维风速与气体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完成对生态系统与大气之前湍流交换的监测,即时收集流动畸变数据。适用于边界层气象研究、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含量监测、野外大气监测、碳水循环研究、空气通量研究、遥感数据验证等。图左:开路式(CO2/H2O)气体分析仪图中:开路式(CH4)气体分析仪图右:三维超声风速仪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技术参数二、发动机排放检测解决方案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GB 18352.6-2016(轻型车国六)、GB 17691-2018(重型车国六)和GB 20891-2014的2020年修改单(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等移动源新生产车排放法规以及GB 18285-2018(汽油车)、GB 3847-2018(柴油车)和GB 36886-2018(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在用车排放法规。其中引领内燃机行业技术发展的是新生产车排放法规,该法规体系中要求的高精度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目前都是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由于设备构成十分复杂且涉及多项高精度测量技术,进口设备往往十分昂贵,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通常会达到数百万元甚至是千万元以上,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也通常会达到百万元以上。进口设备不仅价格贵,还存在供货周期长、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作为内燃机产销第一大国的实际需求。湖北锐意依托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研发平台基础优势,结合近20年发动机排放分析仪研发经验,吸收国际先进应用经验,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突破,战略性加大投入,成功研发了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以及非常规气体分析仪等全系列产品,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测量准确、性能稳定、兼容性强和高效服务等特点,可满足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检测机构等国内外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一)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基于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验室标准工况排放测试是我国移动源排放法规体系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及其配套的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结合高精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HFID)、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长寿命电化学传感器技术(ECD)与凝结核粒子计数技术(CPC),同时测量发动机排气中THC、NOx、CO、CO2、O2等气体体积浓度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其超低量程同时具备准确性高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完全满足排放法规技术要求以及实际应用需求。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具有功能齐全、准确性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各种移动源国家排放法规,可满足各种工况下不同排量和不同燃料类型内燃机的法规排放测试试验需求。目前,湖北锐意的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设备已经逐步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发动机制造企业、轻型汽车制造企业、摩托车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 武汉某知名高校醇氢发动机排放测试研究项目2、 常州某大型发动机制造企业实验室排放气体检测项目(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基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际工况车载排放测试是一种更能反映移动源真实排放水平的排放测试方法,已经被我国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法规引入作为标准方法的重要补充,正在法规检测和市场监督抽查等应用场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符合法规要求的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该系统采用全自主的核心传感器分析技术,可实现排放物CO、CO2、NO、NO2、THC和PN浓度测量,以及排气流量、GPS数据、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的测量,并具备测试过程引导、自动计算排放总量、导出测试报告等功能。依托自主搭建的排气质量流量标定系统和颗粒物PN分析仪标定系统等关键标定平台,为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溯源标定和质量检验提供了保障。目前,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浙江某大型农用机械制造企业车载排放测试项目(三)非常规气体分析仪发动机尾气中NH3和N2O等非常规气体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和排放法规检测项目。湖北锐意分别采用高温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成功开发了发动机原排直采NH3分析仪和N2O分析仪,已应用于新能源发动机研发工作。NH3和N2O分析仪技术参数(四)在用车排放检测系统湖北锐意基于双光束红外(NDIR)、微流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UV-DOAS)等核心气体传感技术,自主研发了包括气体传感器平台、尾气分析仪、透射式烟度计、振动式发动机转速表的在用车排放检测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满足: GB 18285-2018,GB 3847-2018,GB 7258-2017,GB 7258-2017,GB 20891-2014等国标以及JJF 1375,JJG 688-2017,HJ 1014-2020等技术要求。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动车检测机构、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科研机构、环保执法部门等。三、燃气热值分析解决方案天然气、沼气以及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的高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测量可燃气体成分及热值并自动优化控制燃烧过程是提高燃烧效率和控制排放污染的重要途经。天然气等碳氢燃料的气体成分分析主要依赖气相色谱法,但该方法的响应时间达90s以上,往往不能满足大多数场合的实时控制应用需求。湖北锐意在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基础上吸收国际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应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应用需求,自主研发了以光谱吸收技术原理为主的一系列气体成分及热值在线测量设备,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功能齐全等特点,可满足石油天然气、沼气、污水气体系统、垃圾填埋、玻璃陶瓷、化工、电厂和内燃机等领域应用。(一)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以使用一个激光光源同时探测除惰性气体之外的所有气体分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过程气体成分在线监测技术。但激光拉曼光谱法的特征信号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2012年四方光电牵头承担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的研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解决了检测信号弱等诸多难题,成功开发了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设备融合10项授权发明专利,通过对仪器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探测装置等核心硬件进行激光功率增加、气体压力提高、作用光程增长、散射光大范围收集等技术创新,以及采用基于Ar基底自动扣除、基于标定气体干扰自动修正等激光拉曼特有的软件算法,消除环境温度、压力、干扰气体等对被测气体的影响,实现了对低密度过程气体的高精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乙烯裂解气、生物质燃气、变压器油溶解气、煤化工等各大领域。在热值监测领域,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具有突出优势。以往旧式热值仪往往只能监测总碳氢化合物的热值总量且易受水分影响,而湖北锐意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可以分别监测显示各组分热值,采用的特征指纹谱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气体监测领域可取代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LRGA-31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武汉某大型轧钢厂加热炉热值监测项目2、 非洲某大型天然气开采监测项目(二)煤气分析仪(便携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可同时监测8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显示煤气/天然气热值,且多组分同时测量无交叉干扰。据以往用户使用案例的监测结果统计来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在热值监测方面平均为用户节省约10%的燃烧热能,此数据反应到庞大的工业产量基数上,为用户企业节省了十分可观的燃料成本。湖北锐意红外气体分析技术包含公司授权专利12项。其中消除交叉气体干扰技术集成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针对CO、CO2、CH4和CnHm检测)、热导H2传感器以及电化学O2传感器,并通过软件进行修正得到准确的八组分浓度数据并计算热值。基于该技术开发的煤气分析仪能够与昂贵的在线气相色谱仪作用相当,省却了载气等长期耗材,并具备热值分析功能。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的煤气成分及热值测量、高校科研院所的气体取样分析以及新能源行业的气体成分测量等。Gasboard-3100P煤气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抚顺某石油化工研究院生物质原料热解实验室检测项目(三)便携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是一种混合气体,不同气源生产的天然气组分会有所不同,在天然气用作燃料时,因组分不同导致其热值出现差异。目前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都对天然气具有依赖性。对燃烧过程中气体浓度及热值的连续监测,可精确了解天然气的燃烧效率,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湖北锐意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可同时测量多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天然气热值,可取代燃烧法热值仪。相较于适用于高校与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燃气具生产企业、燃气计量检测部门、节能监测部门、环保和配气等行业、天然气公司、液化气厂、液化气站等。Gasboard-3110P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技术参数
  • 湖北锐意推出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等高端气体分析仪器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部署,设立了2000亿元以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面向教育、实训基地、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领域。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665.SH)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锐意”)是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四方光电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平台的优势,开发了系列非分光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NDUV)、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激光拉曼(LRD)、超声波(Ultrasonic)、热导(TCD)、光散射探测(LSD)等技术原理的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煤化工、生物质能源等各个行业。湖北锐意针对国家政策以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选择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三个重点方向,推荐以下行业解决方案。一、碳通量气体检测解决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参考数据,为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研究依据。碳通量在线监测网络主要包含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测量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两种方法。湖北锐意依托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分别开发了土壤碳通量分析仪与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土壤呼吸来实现碳循环,对土壤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的准确监测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碳汇过程的关键。通量测定法是最为常用的测定方法,即直接测定土壤和大气间的CO2交换量,也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双碳”政策,碳监测为碳计量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煤矿等区域的无组织碳排放是碳监测的难点之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利用非分光红外气体分析技术(NDIR)测量CO2浓度、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测量CH4、N2O浓度。仪器外形小巧便携,方便获取多个不同点位的数据,完成不同空间与高度限值的测量要求,支持长期、连续、准确的测量。主要应用于土壤碳通量监测、森林碳通量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污染气体排放监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高校关于环境科学、农业学与林业学相关研究等。(据测量场景不同可选配多款型号气体测量室)土壤碳通量分析仪技术参数(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涡度协方差(又称涡动相关法)技术是测量和计算大气边界层内垂直湍流通量的重要大气测量技术。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结合多款气体分析仪与超声风速仪,模块化设计,外形小巧,安装灵活。相互无干扰,专为高空监测而设计。通过对微气象中的三维风速与气体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完成对生态系统与大气之前湍流交换的监测,即时收集流动畸变数据。适用于边界层气象研究、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含量监测、野外大气监测、碳水循环研究、空气通量研究、遥感数据验证等。图左:开路式(CO2/H2O)气体分析仪图中:开路式(CH4)气体分析仪图右:三维超声风速仪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技术参数二、发动机排放检测解决方案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GB 18352.6-2016(轻型车国六)、GB 17691-2018(重型车国六)和GB 20891-2014的2020年修改单(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等移动源新生产车排放法规以及GB 18285-2018(汽油车)、GB 3847-2018(柴油车)和GB 36886-2018(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在用车排放法规。其中引领内燃机行业技术发展的是新生产车排放法规,该法规体系中要求的高精度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目前都是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由于设备构成十分复杂且涉及多项高精度测量技术,进口设备往往十分昂贵,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通常会达到数百万元甚至是千万元以上,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也通常会达到百万元以上。进口设备不仅价格贵,还存在供货周期长、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作为内燃机产销第一大国的实际需求。湖北锐意依托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研发平台基础优势,结合近20年发动机排放分析仪研发经验,吸收国际先进应用经验,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突破,战略性加大投入,成功研发了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以及非常规气体分析仪等全系列产品,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测量准确、性能稳定、兼容性强和高效服务等特点,可满足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检测机构等国内外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一)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基于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验室标准工况排放测试是我国移动源排放法规体系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及其配套的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结合高精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HFID)、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长寿命电化学传感器技术(ECD)与凝结核粒子计数技术(CPC),同时测量发动机排气中THC、NOx、CO、CO2、O2等气体体积浓度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其超低量程同时具备准确性高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完全满足排放法规技术要求以及实际应用需求。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具有功能齐全、准确性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各种移动源国家排放法规,可满足各种工况下不同排量和不同燃料类型内燃机的法规排放测试试验需求。目前,湖北锐意的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设备已经逐步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发动机制造企业、轻型汽车制造企业、摩托车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 武汉某知名高校醇氢发动机排放测试研究项目2、 常州某大型发动机制造企业实验室排放气体检测项目(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基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际工况车载排放测试是一种更能反映移动源真实排放水平的排放测试方法,已经被我国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法规引入作为标准方法的重要补充,正在法规检测和市场监督抽查等应用场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符合法规要求的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该系统采用全自主的核心传感器分析技术,可实现排放物CO、CO2、NO、NO2、THC和PN浓度测量,以及排气流量、GPS数据、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的测量,并具备测试过程引导、自动计算排放总量、导出测试报告等功能。依托自主搭建的排气质量流量标定系统和颗粒物PN分析仪标定系统等关键标定平台,为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溯源标定和质量检验提供了保障。目前,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浙江某大型农用机械制造企业车载排放测试项目(三)非常规气体分析仪发动机尾气中NH3和N2O等非常规气体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和排放法规检测项目。湖北锐意分别采用高温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成功开发了发动机原排直采NH3分析仪和N2O分析仪,已应用于新能源发动机研发工作。NH3和N2O分析仪技术参数(四)在用车排放检测系统湖北锐意基于双光束红外(NDIR)、微流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UV-DOAS)等核心气体传感技术,自主研发了包括气体传感器平台、尾气分析仪、透射式烟度计、振动式发动机转速表的在用车排放检测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满足: GB 18285-2018,GB 3847-2018,GB 7258-2017,GB 7258-2017,GB 20891-2014等国标以及JJF 1375,JJG 688-2017,HJ 1014-2020等技术要求。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动车检测机构、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科研机构、环保执法部门等。三、燃气热值分析解决方案天然气、沼气以及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的高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测量可燃气体成分及热值并自动优化控制燃烧过程是提高燃烧效率和控制排放污染的重要途经。天然气等碳氢燃料的气体成分分析主要依赖气相色谱法,但该方法的响应时间达90s以上,往往不能满足大多数场合的实时控制应用需求。湖北锐意在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基础上吸收国际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应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应用需求,自主研发了以光谱吸收技术原理为主的一系列气体成分及热值在线测量设备,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功能齐全等特点,可满足石油天然气、沼气、污水气体系统、垃圾填埋、玻璃陶瓷、化工、电厂和内燃机等领域应用。(一)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以使用一个激光光源同时探测除惰性气体之外的所有气体分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过程气体成分在线监测技术。但激光拉曼光谱法的特征信号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2012年四方光电牵头承担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的研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解决了检测信号弱等诸多难题,成功开发了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设备融合10项授权发明专利,通过对仪器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探测装置等核心硬件进行激光功率增加、气体压力提高、作用光程增长、散射光大范围收集等技术创新,以及采用基于Ar基底自动扣除、基于标定气体干扰自动修正等激光拉曼特有的软件算法,消除环境温度、压力、干扰气体等对被测气体的影响,实现了对低密度过程气体的高精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乙烯裂解气、生物质燃气、变压器油溶解气、煤化工等各大领域。在热值监测领域,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具有突出优势。以往旧式热值仪往往只能监测总碳氢化合物的热值总量且易受水分影响,而湖北锐意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可以分别监测显示各组分热值,采用的特征指纹谱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气体监测领域可取代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LRGA-31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武汉某大型轧钢厂加热炉热值监测项目2、 非洲某大型天然气开采监测项目(二)煤气分析仪(便携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可同时监测8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显示煤气/天然气热值,且多组分同时测量无交叉干扰。据以往用户使用案例的监测结果统计来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在热值监测方面平均为用户节省约10%的燃烧热能,此数据反应到庞大的工业产量基数上,为用户企业节省了十分可观的燃料成本。湖北锐意红外气体分析技术包含公司授权专利12项。其中消除交叉气体干扰技术集成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针对CO、CO2、CH4和CnHm检测)、热导H2传感器以及电化学O2传感器,并通过软件进行修正得到准确的八组分浓度数据并计算热值。基于该技术开发的煤气分析仪能够与昂贵的在线气相色谱仪作用相当,省却了载气等长期耗材,并具备热值分析功能。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的煤气成分及热值测量、高校科研院所的气体取样分析以及新能源行业的气体成分测量等。Gasboard-3100P煤气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抚顺某石油化工研究院生物质原料热解实验室检测项目(三)便携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是一种混合气体,不同气源生产的天然气组分会有所不同,在天然气用作燃料时,因组分不同导致其热值出现差异。目前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都对天然气具有依赖性。对燃烧过程中气体浓度及热值的连续监测,可精确了解天然气的燃烧效率,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湖北锐意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可同时测量多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天然气热值,可取代燃烧法热值仪。相较于适用于高校与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燃气具生产企业、燃气计量检测部门、节能监测部门、环保和配气等行业、天然气公司、液化气厂、液化气站等。Gasboard-3110P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技术参数
  • 泰坦匠心出品(二十六):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不锈钢试管架
    不忘初心,只因感动!Titan新品回顾(点击可查看详情)泰坦匠心出品(一):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白大褂泰坦匠心出品(二):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量筒A级泰坦匠心出品(三):Titan泰坦更专业的实验室量器——单标记移液吸管(大肚)A级泰坦匠心出品(四):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量器——烧杯泰坦匠心出品(五):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量器——环标刻度吸管A级泰坦匠心出品(六):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滴定管A级泰坦匠心出品(七):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容量瓶泰坦匠心出品(八):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PET聚酯瓶泰坦匠心出品(九):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一次性针头式滤器泰坦匠心出品(十):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移液吸头泰坦匠心出品(十一):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移液器泰坦匠心出品(十二):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不锈钢标准筛泰坦匠心出品(十三):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冻存管泰坦匠心出品(十四):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冻存盒泰坦匠心出品(十五):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手套泰坦匠心出品(十六):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离心管泰坦匠心出品(十七):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微量离心管泰坦匠心出品(十八):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培养瓶泰坦匠心出品(十九):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培养皿泰坦匠心出品(二十):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培养板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一):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玻底培养板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二):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PCR单管?条管?盖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三):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细胞过滤器泰坦匠心出品(二十四):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炫彩不干胶标签泰坦匠心出品(二十五):Titan更专业的实验室耗材——口罩
  • 郭建刚:新时代“晶体人”
    晶体学,这个最初为窥探物质原子结构和排列方式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至今有100余年历史,且已获颁23项诺贝尔奖。然而,这门学科的基础研究犹如科学界的一门“古老手艺”,人才渐缺、关注渐少。  郭建刚是个“逆行者”。这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0后”研究员执着地相信:百余年来沉淀下的晶体学知识在当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认识全新物质体系,要回到最根本、最基础的结构。虽越基础、越困难,但也越重要。”  传统科学与新月的碰撞  正如月球研究,晶体科学就提供了新视角,而后获得了新发现。  2020年,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背面带回1731克的月壤样品。经过激烈地竞争答辩,郭建刚所在的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获得了1.5克的月壤样品。  拿到珍贵的最新月壤样品,郭建刚抑制不住内心地兴奋,这是他的研究课题第一次触及“太空”。  “月球土壤与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土壤类似,是一些矿石经过不断风化,逐渐变成细碎的土壤。”郭建刚介绍。  与大多形态形貌研究不同,他们想借助自身优势,在更深、更细处探索未知,剖析月壤内部结构与原子分布状态,试图“见微知著”,了解太阳风化和月球演变等。  装在白色透明小瓶里,月壤犹如碳粉一般,呈黑色粉末状。郭建刚首先要做的是“挑样”——在数十万个颗粒中挑出微米级大小的晶体,这是项考验耐心的技术活。  晶体的大小约等于一根头发丝直径,郭建刚站在手套箱前、紧盯着显微镜,寻找着在特殊灯光照射下反射亮光的晶体,然后屏住呼吸,利用一根纤细挑样针的静电效应,小心翼翼“粘”出。  他和学生两人一组,反复这一连串动作,每次需要持续3小时。为保证安静环境,他们常常在深夜工作,结束时身体僵直、眼睛酸胀、几近“崩溃”。  实验室窗台上的几盆被拔“秃头”的仙人球见证着他们的付出,他们需要使用仙人球的刺来“粘”住微米级晶体,放置在四圆衍射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上测试晶体结构。  郭建刚知道,我国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属于最年轻的玄武岩,且取样点的纬度最高,为探究月壤在太空风化作用下的物质和结构演化提供了新机会。挑选样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决定了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因此,必须仔细再仔细。  郭建刚和团队在月壤样品中找到了铁橄榄石、辉石和长石等晶体,经过测试,在铁橄榄石表面发现了非常薄的氧化硅非晶层,这其中包裹着大小为2到12纳米的晶体颗粒,通过系统的电子衍射及指标化、高分辨原子相和化学价态分析,确认它们是氧化亚铁,并非此前在其他月壤样品中发现的金属铁颗粒。  他们还在铁橄榄石中还观察到了分层的边缘结构,这种特殊的微结构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看到。  扎实的数据得到了美国行星之父、匹兹堡大学地质与行星科学系教授Bruce Hapke的肯定:“这种橄榄石晶体的边缘结构是独特的。”  “我们确认了铁橄榄石在太空风化作用下出现了分步分解现象。通过表面微结构和微区晶体结构分析,我们首次在铁橄榄石的边缘确认了氧化亚铁的存在,表明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中间态,而非一步到金属游离铁,这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月球矿物的演变历史。”郭建刚说。  越基础,越重要  2008年,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郭建刚来到物理所跟随陈小龙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在团队里,他感受到的第一个研究“逻辑”就是,要想得到或利用一个材料,首先要想办法弄清楚材料最基本的晶体结构,理解原子之间的排布与结合方式。  “是什么、为什么、能做些什么,这是我们要探索全新体系时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他至今记得,博士期间,按照这条“底层逻辑”,做出了第一个让他惊奇的超导新材料。从此,他便更加热爱晶体科学。  “晶体,尤其是超导这类单晶,非常重要,在电力运输、磁悬浮等有着广泛应用,若原子微观结构不清楚,很难理解和优化其物性,离应用就更远了。”郭建刚说。  的确,对物质晶体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在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原子水平的基础上,阐明物质各种性能,并为改善材料的性能、探索新型材料和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10余年来,郭建刚一直牢记着这个“逻辑”。他以探索电磁功能材料和生长晶体为主要方向,以理解晶体结构为出发点,研究材料的物性和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  2010年,还在读博期间,郭建刚在国际上最早制备出了碱金属钾插层铁硒超导体系,其最高超导转变温度为30 K,创造了当时常压下FeSe基化合物超导转变温度的最高纪录。  该成果开辟了国际铁基超导研究的新领域,所开创的研究方向‘Alkali-doped iron selenide superconductors’被汤森路透《2013研究前沿》和《2014研究前沿》列为物理学10个最活跃前沿领域之首和第7名,将其发展成了与铁砷基并列的第二类铁基高温超导体。  他成功地解决了较小尺寸碱金属钾插层铁硒的难点,制备出了纯相的钠插层铁硒超导体,进一步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至37 K。  弄清晶体结构,会大大缩短新型材料探索时间、加速解决实际问题。  郭建刚介绍,用传统方法合成一个新材料,需要不断地试,因为不知道哪些组分、温度等合适,试的足够多,可能会碰到一个新的,但试错法效率低、成本高。而弄清楚了晶体结构,就能了解某一类材料中物性的决定性单元(也称功能基元),再以此为基础,发展新的材料体系,“比如要制备一个新材料,有3个组分,通过晶体结构分析,我们能发现决定材料物性的功能基元,就能够以相应的物性为导向,高效地探索新材料和新效应。”  即以不同功能基元为基础,调控基元的排列方式,或通过调控功能基元里配位的原子种类和数目来改变其电子结构,制备新高温超导晶体体和诱导新效应。  基于这一思路,由陈小龙牵头,郭建刚作为第2完成人所承担的挑战性课题“基于结构基元的新电磁材料和新效应的发现”,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项成果解决了由功能基元出发、高效探索新材料和新效应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了无机功能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肩负重任的新生力量  在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作为青年科学家的郭建刚,肩负延续学科发展与服务国家需求新的重任。  “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始终鼓舞着我。”郭建刚说。“陆学善院士和梁敬魁院士分别是中国著名的晶体物理学家和晶体物化学家,导师陈小龙除了在晶体结构分析和单晶生长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也是推动碳化硅晶体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先行者之一。  让郭建刚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们总是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基础研究,即使看似很小的工作也做得非常扎实、严谨。  他一直记得陆学善先生和梁敬魁先生的一个科研故事,上世纪60年代,梁敬魁回国来到物理所,与陆学善合作开展了铜-金二元体系超结构研究,为了达到合金的平衡态,需要诸多工艺,单是退火处理这一个工艺过程,就需要六个月或者一年时间。他们耐住寂寞,几年之后,获得了一系列长周期的超结构相,其中有的是国外研究者已经研究多年,却始终没有观察到的现象。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研究方法可能比较‘原始’,但恰是这种方法,为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产出了诸多原创性成果。”郭建刚说,耐心、潜心是他从老先生那里学到的科学精神。  在郭建刚看来,今天,研究组在晶体生长领域产生了多项引领性的工作,尤其在碳化硅宽禁带半导体生长与新功能晶体材料探索方面,都是在多年的基础研究积累上取得的。  碳化硅是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具有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等特性和优势,是制作高温、高频、大功率、高压以及抗辐射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在军工、航天、电力电子和固态照明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全球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前沿之一和国内“十四五”规划重点攻关的半导体材料之一。  然而,一直以来,用于应用研究的大尺寸单晶存在较多难以突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严重影响器件性能,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面临着国外封锁。  近年来,针对相关难题,在陈小龙的带领下,郭建刚在扎根基础研究的同时,与团队共同推动研究成果产业转化,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最大的挑战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在晶体研究领域,我们还需要更细致、更系统和更‘原始’的研究。”郭建刚深知,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将会极大地提高晶体的质量和应用范围,给学术和产业界带来巨大变革,但攀登科学高峰这条路必定不轻松,还好,有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之【气体钢瓶事故】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实验室气体钢瓶种类多,常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管理不善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该文介绍了实验室气体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办法并对已发生过的气体钢瓶事故进行整理和总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实验室气体钢瓶种类繁多,常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常用的气体主要有:氢气、氮气、氩气、氯气、氧气、二氧化碳、压缩空气、氦气及乙炔等,他们通常存储于气钢瓶内。这些气体有些属于可燃气体、助燃气体、有毒气体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需对气体钢瓶进行安全使用与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以下为近年来发生了气体钢瓶事故案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气体钢瓶事故(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北京某大学爆炸起火事故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2015年,北京某大学化学楼爆炸起火。 /spa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据北京安监局报告指出爆炸原因跟氢气有关,事故造成一名博士后死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可能原因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氢气钢瓶连基本的使用条件都不完善,使用氢气必须配置回火防止器及报警装置,有条件实现人气分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冬天房屋密闭,夜间达爆炸极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开关火花引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 气体钢瓶事故(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江苏某大学甲烷钢瓶爆炸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2015年4月,江苏某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因甲烷气体泄漏发生爆炸事故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 /strong 造成5人受伤,1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人重伤截肢,3人耳膜穿孔。损失惨重,爆炸现场非常惨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事故原因: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实验人员在实验时操作不当、双过期钢瓶继续使用,钢瓶6年未进行检验(3年强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钢瓶超过30年、对甲烷混合气的危险认识不足,未配置基本的防护安全设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气体钢瓶事故(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上海某大学硫化氢钢瓶泄露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5年,在实验室更换硫化氢气体钢瓶时,气体发生泄露,导致现场工作人员死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名研究生欲入室救人,被导师及时制止,戴上防毒面具后实施救援,才未造成更大伤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事故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对气体危害意识不强,连基本的防范意识都没有,包含学生和工作人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操作人员未进行专业培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使用民用车辆进行气瓶运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 气体钢瓶事故(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北京某大学高纯氩气泄露致死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1年,北京某高校激光加工实验室,1名博士生在夜间连续实验期间,在凌晨时发现氩气气压异常降低,王某在老师告之其不能单独进入实验环境排查问题的情况下,在没有低氧浓度探测器的情况下私自进入氩气泄露的环境导致窒息死亡,要知道氩气虽然为惰性气体,泄露也会导致人员死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事故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没有报警装置,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实验室单独过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综上所述,小编梳理了实验室气体钢瓶管理存在的隐患,及其主要表现方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1. 安全隐患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气体钢瓶没有醒目标志,甚至出现以专用气瓶盛装其它气体的现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忽略了有些气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反应,反应剧烈甚至会产生爆炸。如乙炔与氧气、氢气与氧气、氯气与乙炔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对气瓶的安全使用规范操作重视不够,对气体钢瓶的使用未能正确掌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实验室防爆设施不健全。如通风不良、气瓶带静电、气瓶泄漏检测等问题,未及时处理而存在安全隐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气瓶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缺少专人监督和处理,导致一些问题无人发现,出了问题也无法及时处理,因而存在安全隐患。如气瓶附件丢失、气瓶气体泄漏、气瓶的残存气体及空瓶处理等都需要有专人经常检查处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实验室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运输与存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1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压力气瓶上选用的减压器要分类专用,安装时螺母要旋紧,防止泄漏 开、关减压器和开关阀时,动作必须缓慢 使用时应先旋动开关阀,后开减压器 用完后,先关闭开关阀,放尽余气后,再关减压器。切不可只关减压器,不关开关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使用压力气瓶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与气瓶接口处垂直的位置上。操作时严禁敲打撞击,并经常检查有无漏气,应注意压力表读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氧气瓶或氢气瓶等,应配备专用工具,并严禁与油类接触。操作人员不能穿戴沾有各种油脂或易感应产生静电的服装手套操作,以免引起燃烧或爆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瓶,与明火的距离应大于10米(确难达到时,可采取隔离等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 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2气体钢瓶的运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气瓶在运输或搬运过程易受到震动和冲击,可能造成瓶阀撞坏或碰断而造成安全事故。为确保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气瓶的运输时注意以下几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装运气瓶的车辆应有“危险品”的安全标志。气瓶必须配戴好气瓶帽、防震圈,当装有减压器时应拆下,气瓶帽要拧紧,防止瓶阀摔断造成事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气瓶应直立向上装在车上,妥善固定,防止倾斜、摔倒或跌落,车厢高度应在瓶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所装介质接触能引燃爆炸,产生毒气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瓶或强氧化剂气瓶同车运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搬运气瓶时,要旋紧瓶帽,以直立向上的位置来移动,注意轻装轻卸,禁止从钢瓶的安全帽处提升气瓶。近距离(5m内)移动气瓶,应用手扶瓶肩转动瓶底,并且要使用手套。移动距离较远时,应使用专用小车搬运,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适当的安全方式搬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3气体钢瓶的存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气瓶存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存储场所应通风、干燥、防止雨(雪)淋、水浸,避免阳光直射,严禁明火和其它热源,不得有地沟、暗道和底部通风孔,并且严禁任何管线穿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存储可燃、爆炸性气体气瓶的库房内照明设备必须防爆,电器开关和熔断器都应设置在库房外,同时应设避雷装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气瓶应分类存储,并设置标签。空瓶和满瓶分开存放。氧气或其他氧化性气体的气瓶应与燃料气瓶和其他易燃材料分开存放,间隔至少6m。氧气瓶周围不得有可燃物品、油渍及其他杂物。严禁乙炔气瓶与氧气瓶、氯气瓶及易燃物品同室储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气瓶应直立存储,用栏杆或支架加以固定或扎牢,禁止利用气瓶的瓶阀或头部来固定气瓶。支架或扎牢应采用阻燃的材料,同时应保护气瓶的底部免受腐蚀。禁止将气瓶放置到可能导电的地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气瓶(包括空瓶)存储时应将瓶阀关闭,卸下减压器,戴上并旋紧气瓶帽,整齐排放。实验室对高压气体钢瓶必须分类保管,直立固定并经常检查是否漏气,严格遵守使用钢瓶的操作规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3.实验室气体钢瓶的管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气体钢瓶属于危险品,使用和贮存者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能使用。为了加强气体钢瓶使用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因此需进行制度化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按气体的性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实验室张贴气体钢瓶使用制度。钢瓶使用管理按“谁使用,谁负责 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执行,用气单位和个人对所领用钢瓶负有维护和保养的责任,操作要认真仔细,按操作规程执行,远离明火,如因使用不当发生事故,或因保管不善损坏、丢失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领用人的责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为防止压缩气体钢瓶安全事故发生,学校对实验室使用气体钢瓶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凡是需要使用气体钢瓶的教师职工,必须到实验室填写“钢瓶使用登记表”,登记使用日期、气体名称、钢瓶编号、领用单位名称、领用人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建立安全教育制度,营造实验室安全氛围。组织实验室各技术人员、学生相互参观和学习,在实验室张贴各种安全标志和警示语,编写与发放安全学习材料,举办讲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建立气体钢瓶存放规则制度,并在气体钢瓶存放室张贴“气体钢瓶存放规则”。气瓶管理人员气体钢瓶进行正确的存放、定期技术检查、更换,严禁气体钢瓶超期服役,并记录相关检查项目和时间。气瓶入库储存前,应认真做好气瓶入库前的检查验收工作,对检查验收合格的气瓶,应逐只进行登记。气瓶发放时,库房管理员必须认真填写气瓶发放登记表,内容包括:气体名称、序号、气瓶编号,人库日期、发放日期、气瓶检验日期,领用单位、领用者姓名,发放者姓名,备注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建立气瓶日常检查制度。如检查气瓶的外表涂色和警示标签是否有清晰可见 气瓶的外表是否存在腐蚀、变形、磨损、裂纹等严重缺陷 气瓶的附件(防震圈、瓶帽、瓶阀)是否齐全、完好 气瓶的使用状态(满瓶、使用中、空瓶)。检查气瓶是否超过定期检验周期,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每二年检验一次 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如空气、氧气、氮气、氢气、乙炔等),每三年检验一次 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氩、氖、氦等),每五年检验一次。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超过检验期限的气瓶,启用前应进行检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气体钢瓶是危险品,涉及易燃、易爆以及有毒气体,如果安全防范不到位,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不健全,会影响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严重的会造成贵重仪器的损坏及人员伤亡等。因此应重视气体钢瓶运输、使用、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加强日常检查制度的完善,提升安全理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 /p p & nbsp /p
  • 获捐581万美元,一低碳与氢冶金联合实验室启用
    4月8日上午,由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与氢冶金联合实验室(Vale-CSU Joint Laboratory for Low-carbon and Hydrogen Metallurgy)”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巴西淡水河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和镍的生产商之一,公司同时还生产铁矿石球团矿、铜、铂族金属、金、银和钴,是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与氢冶金联合实验室”(下称“联合实验室”)是2021年11月和2022年5月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COSBAN)第五、六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2023年9月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上首批揭牌的重大项目之一。2023年2月,淡水河谷公司向中南大学捐赠了581万美元用于联合实验室建设,包括一栋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五层试验大楼及配套科研设备。联合实验室聚焦低碳与氢冶金技术,开展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已形成铁矿分选与预处理、清洁造块、直接还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功能材料制备等五大功能区和低碳烧结、低碳球团及氢基直接还原等三大中试基地。该联合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调整、氢能产业发展和全球钢铁工业低碳发展形势,着力打造氢冶金技术体系,重点突破低碳钢铁冶炼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加速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培养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更好地引领钢铁产业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抢占钢铁产业低碳发展的前沿阵地,为我国乃至世界钢铁行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劲动能。
  • 河北省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河北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近日印发《河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冀工信节函〔2023〕13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河北省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5%。“十五五”期间,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节能降碳力度、加快绿色制造步伐、推动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低碳技术变革等5大方面23项任务。并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河北省重点行业,部署了重点行业达峰、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等3大行动。附件:《河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pdf
  • 旅游报道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欧波同全体员工香港迪士尼之行
    欧波同6月30日讯,为了更好的促进欧波同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让全体员工放松心情,减缓压力,增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2017年6月23日,欧波同有限公司全体员工香港迪士尼之行开启序幕,员工们在童话般的迪士尼王国,重拾童心,释放年轻的热情。24日,抵达香港迪士尼后,员工们抛开平时工作的压力,纵身投入到刺激的游戏项目、奇妙的4D表演和热闹的花车游行当中。晚上的花车巡游和焰火表演让员工们感受了一场梦幻般的声光影盛宴此次香港迪士尼之行,体现了欧波同对员工的关爱,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员工提供更多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们的视野获得新的拓展,更重要的是释放压力,唤醒激情,让心回归童真,重新找回大家努力与奋斗的起点,并将这些体会和感悟带到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挑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