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

仪器信息网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专题为您整合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话题讨论。

低水平射线对其影响相关的论坛

  • 关于发布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保护环境,保障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安全,现批准《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为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并由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url=http://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hxxhj/fsxhjbz/202210/t20221025_997778.shtml]《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GB 41930-2022)[/url]  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特此公告。  (此公告业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罗文会签)[align=right]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2022年9月9日[/align]

  • 【分享】如何让低水平论文变成高水平论文?

    如何让低水平论文变成高水平论文? 十几年前,在中国能发表一些英文的SCI论文就算很厉害了,现在水涨船高,科研人能看上眼的是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尤其崇拜那些能发CNS(Cell, Nature, Science)系列杂志的学人。只要论文不造假,崇尚发表好论文是个好现象,对推动科技进步将很有帮助。但事实上,除少数科研明星外,对国内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在CNS上发表论文依然是一个梦想。能在专业领域内国际上最好的杂志上发表发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在科研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做相似或相关的研究,付出了同样艰辛的劳动,有些实验室能经常发表许多很好的论文,而有些实验室发表的论文却在低档次水平徘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低水平论文变成高水平论文的到底难度在哪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归纳一下高水平论文的特点:1)论文的假说要新,有创造性,而且有较大的理论或实际应用价值;2)支持假说的证据要充分,严谨;3)数据解释合理,结论清楚;4)写作要让复杂的东西易懂,反之,则是低水平论文。 根据我写论文、审稿和阅读论文的经验体会,其实很多论文的假说创新性不错,可支持假说的证据往往不足,有些很有价值的假说提出了几十年,甚至几千年,也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也就是说:想到容易,可做到就难了。比如:“地球以外有外星人存在”这一假说已经有很久了,可至今没找到有力的证据。再比如:“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可治疗截瘫”。这一假说虽然取得了一些证据,但离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iPS能安全有效的治疗截瘫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据Baniel W. Byrne的研究(见我的博文《论文投稿被拒的常见原因排行榜》),71%的论文投稿因为课题设计问题被拒。课题设计的问题多是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如何获取充分而严谨的证据来支持假说,从而导致论文档次上不去。如何获得充分而又严谨的证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用尽可能多的证据来论证同一个假说。比如:要证实A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诱导癌症,可用:a)体外证据(体外转染A基因到正常细胞,可转化成恶性肿瘤细胞);b)动物体内证据(如,A基因的转基因老鼠可诱导癌症);c)人体证据:如,A基因在人体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生物医学科研最终是为解决人类疾病服务的,因此人体的证据有利于提升论文的档次和价值。2)尽可能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论证:比如要证实A基因在癌细胞表达升高可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显示细胞内表达的分布情况,也可用定量逆转录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检测A基因的表达,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方法同时应用来证实同一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显得更可靠。

  • “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是什么意思

    如题,在国家《射线装置分类办法》中Ⅲ类射线装置中有这样描述:其它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不知道X射线荧光分析仪吗,如何判断(具体定量测量)是否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如有知道的大侠麻烦告诉一声,谢了。

  • 如何把低水平SCI论文提升成高水平?

    十几年前,在中国能发表一些英文的SCI论文就算很厉害了,现在水涨船高,科研人能看上眼的是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尤其崇拜那些能发CNS(Cell, Nature, Science)系列杂志的学人。只要论文不造假,崇尚发表好论文是个好现象,对推动科技进步将很有帮助。但事实上,除少数科研明星外,对国内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在CNS上发表论文依然是一个梦想。能在专业领域内国际上最好的杂志上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http://images02.cdn86.net/kps01/M00/74/37/wKiAiVW1ynPlZLbeAAEFI84-hYE080.png  我们在科研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做相似或相关的研究,付出了同样艰辛的劳动,有些实验室能经常发表许多很好的论文,而有些实验室发表的论文却在低档次水平徘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低水平论文变成高水平论文的到底难度在哪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归纳一下高水平论文的特点:  1)论文的假说要新,有创造性,而且有较大的理论或实际应用价值;  2)支持假说的证据要充分,严谨;  3)数据解释合理,结论清楚;  4)写作要让复杂的东西易懂,反之,则是低水平论文。  根据参考其他作者写SCI论文的经验体会,其实很多论文的假说创新性不错,可支持假说的证据往往不足,有些很有价值的假说提出了几十年,甚至几千年,也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也就是说:想到容易,可做到就难了。  如何获得充分而又严谨的证据?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可能多的证据来论证同一个假说 ;  2)尽可能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法论证;  3)尽可能找到直接的证据;  4)尽可能将实验数据联起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和严谨的科学故事。  尽管提供好的证据来支持假说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但是在论文的讨论中如何合理的解释数据结果也至关重要。经常发高水平论文的人其实也是原始数据解释的高手。而有些人,有好数据,却因为没有合理的解释好,所得出的结论不够清楚,导致论文档次下降,这确实有点冤。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  a)分析文献,看是否能从文献中得到启发; b)请经验丰富的同行认真阅读你的论文,提出建议,可弥补你想不到的地方。  写专业性很强的SCI论文,能被学科背景不是太强的半外行容易看懂很重要。前几年我投的一篇论文给杂志,三次都被拒稿,后来认真阅读了审稿人意见,发现有些审稿人并没有完全理解我们的论文。后来我们重新修改了论文,使之更容易理解后,论文很快被接受了。我觉得,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的审稿人都误解了你的论文,那一定是你写作有问题,别光骂审稿人或编辑水平臭,一定要好好从自己写作上找原因。我的做法是,在论文完稿后让英文水平不错,但专业背景不强的人读你的论文,如果他们能读懂,说明你的论文不错,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总之,把复杂高深的科研成果用易懂而严谨的方式写出来是我们论文写作努力的方向。 本文源自:莱博医学

  • 【转帖】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大家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 第一节辐射损伤的概述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急性放射损伤是由于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所致,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在慢性小剂量连续照射的情况下,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放射损伤,主要由于X线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所引起的。 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性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在发现X线后第二年,X线管的制造者格鲁贝的手就发生了特异性皮炎。1899年史蒂文斯首先报道了X线对皮肤的伤害。 人类的经验已证明,X线的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但是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也可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个体受到损伤或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增高等)。因此,本章从辐射防护的需要出发,介绍辐射损伤的有关基本知识,以便深入理解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搞好防护的必要性。 一、辐射损伤机理 X线照射生物体时,与机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另外射线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 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疾病一样,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外,还可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便可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对人体细胞的损伤,只限于个体本身,引起躯体效应。而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则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产生遗传效应。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出现随机性效应。辐射使大量细胞或受到破坏即可导致非随机性效应。在辐射损伤的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应答反应则进一步起着主要作用,首先取决于神经系统的作用,特别是高级神经活动,其次是取决于体液的调节作用。由此可知,高等动物的疾病不能仅仅归结于那些简单的或孤立的细胞中所产生的过程,它包含着十分复杂的过程。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射线的性质和强度;个人特性,如敏感性、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等。 (一)辐射性质 辐射性质包括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质的射线在介质中的传能线密度(LET)不同,所产生的电离密度不同,因而相对生物效应有异。X线和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样。而中子的LET大得多,1—10兆电子伏的快中子产生的生物效应比x线、r射线大10倍。 同一类型的射线,由于射线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例如,低能x线造成皮肤红斑所需照射量小于高能X线。这是因为低能x线主要被皮肤所吸收,而高能x线照射时,能量可达深层组织,这不仅对放射治疗有价值,而且在射线防护中很有意义。 (二)X线剂量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直接与X线剂量有关。以不同剂量照射动物,可以发现当剂量达到一定量时才开始出现急性放射病征象,继续增加剂量时,则可出现死亡,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增加到一定大的剂量时,则100%的动物发生死亡。 (三)剂量率 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一般说来,总剂量相同时,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大。但当剂量率达到一定值时,生物效应与剂量率之间失去比例关系。在极小的剂量率条件下,当机体损伤与其修复相平衡时,机体可长期接受照射而不出现损伤。小剂量长期照射,当累积剂量很大时,便可产生慢性放射损伤。 (四)照射方式 总剂量相同,单方向照射和多方向照射产生的效应不同。一次照射和多次照射,以及多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隔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也有差别。 (五)照射部位和范围 机体各部位对于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所谓辐射敏感性是指机体由电离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辐射的反应强弱程度或时间快慢,辐射敏感性高的组织容易受损伤。细胞对辐射的一般规律是,处于正常分裂状态的细胞对辐射是敏感的,而正常不分裂的细胞则是抗辐射的。 人体各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大致有以下顺序: 1.高度敏感组织 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的淋巴细胞); 胸腺(胸腺细胞);骨髓组织(幼稚的红、粒和巨核细胞); 胃肠上皮,尤其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 性腺(精原细胞、卵细胞); 胚胎组织。 2.中度敏感组织 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 内皮细胞(主要是血管、血窦和淋巴管内皮细胞); 皮肤上皮(包括毛囊上皮细胞); 唾液腺; 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3.轻度敏感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性腺除外); 心脏。 4.不敏感组织 肌肉组织; 软骨和骨组织; 结缔组织。 同一剂量,生物效应随照射范围的扩大而增加,全身照射比局部照射危害大。 (六)环境因素 在低温、缺氧情况下,可延缓和减轻辐射效应。此外、受照者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及营养状况等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亦不同。由此可见,机体对射线的反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资料】XRF测试仪的危害-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

    有危害应该是确定的 但只要防护得当,您不是每天都接触的话,对身体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x射线和其他辐射测试仪线,一般对人的伤害分为两种,一是通过能量传递,对人体细胞的DNA进行破坏,称为物理效应,还有一种是,由射线对人体组织内水发生电离,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和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导致不可逆损伤,称为生物效应。 x射线以生物效应为主。XRF属于X射线 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是X射线 射线防护专家吴毅教授发表观点认为:X射线在穿透人体时,会对人体产生轻度危害,引起人体生物大分子及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反应,产生有害效应,无任何防护的照射就会对人体造成射线损伤。 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绝大部分会长期潜伏在体内,破坏免疫系统 分析仪的X射线不会直接穿透人体的,但也需要防护装置,即使是在有防护装置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日积月累,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 具体的危害 一年两年是看不出来的 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 第一节辐射损伤的概述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急性放射损伤是由于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所致,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在慢性小剂量连续照射的情况下,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放射损伤,主要由于X线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所引起的。 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性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在发现X线后第二年,X线管的制造者格鲁贝的手就发生了特异性皮炎。1899年史蒂文斯首先报道了X线对皮肤的伤害。 人类的经验已证明,X线的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但是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也可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个体受到损伤或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增高等)。因此,本章从辐射防护的需要出发,介绍辐射损伤的有关基本知识,以便深入理解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搞好防护的必要性。 一、辐射损伤机理 X线照射生物体时,与机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另外射线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 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疾病一样,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外,还可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便可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对人体细胞的损伤,只限于个体本身,引起躯体效应。而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则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产生遗传效应。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出现随机性效应。辐射使大量细胞或受到破坏即可导致非随机性效应。在辐射损伤的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应答反应则进一步起着主要作用,首先取决于神经系统的作用,特别是高级神经活动,其次是取决于体液的调节作用。由此可知,高等动物的疾病不能仅仅归结于那些简单的或孤立的细胞中所产生的过程,它包含着十分复杂的过程。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射线的性质和强度;个人特性,如敏感性、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等。 (一)辐射性质 辐射性质包括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质的射线在介质中的传能线密度(LET)不同,所产生的电离密度不同,因而相对生物效应有异。X线和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样。而中子的LET大得多,1—10兆电子伏的快中子产生的生物效应比x线、r射线大10倍。 同一类型的射线,由于射线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例如,低能x线造成皮肤红斑所需照射量小于高能X线。这是因为低能x线主要被皮肤所吸收,而高能x线照射时,能量可达深层组织,这不仅对放射治疗有价值,而且在射线防护中很有意义。 (二)X线剂量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直接与X线剂量有关。以不同剂量照射动物,可以发现当剂量达到一定量时才开始出现急性放射病征象,继续增加剂量时,则可出现死亡,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增加到一定大的剂量时,则100%的动物发生死亡。 (三)剂量率 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一般说来,总剂量相同时,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大。但当剂量率达到一定值时,生物效应与剂量率之间失去比例关系。在极小的剂量率条件下,当机体损伤与其修复相平衡时,机体可长期接受照射而不出现损伤。小剂量长期照射,当累积剂量很大时,便可产生慢性放射损伤。 (四)照射方式 总剂量相同,单方向照射和多方向照射产生的效应不同。一次照射和多次照射,以及多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隔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也有差别。 (五)照射部位和范围 机体各部位对于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所谓辐射敏感性是指机体由电离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辐射的反应强弱程度或时间快慢,辐射敏感性高的组织容易受损伤。细胞对辐射的一般规律是,处于正常分裂状态的细胞对辐射是敏感的,而正常不分裂的细胞则是抗辐射的。 人体各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大致有以下顺序: 1.高度敏感组织 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的淋巴细胞); 胸腺(胸腺细胞);骨髓组织(幼稚的红、粒和巨核细胞); 胃肠上皮,尤其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 [color=#DC143C]性腺(精原细胞、卵细胞); 胚胎组织[/color]。 2.中度敏感组织 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 内皮细胞(主要是血管、血窦和淋巴管内皮细胞); 皮肤上皮(包括毛囊上皮细胞); 唾液腺; 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3.轻度敏感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性腺除外); 心脏。 4.不敏感组织 肌肉组织; 软骨和骨组织; 结缔组织。 同一剂量,生物效应随照射范围的扩大而增加,全身照射比局部照射危害大。 (六)环境因素 在低温、缺氧情况下,可延缓和减轻辐射效应。此外、受照者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及营养状况等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亦不同。由此可见,机体对射线的反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转帖】X射线防护原则

    X射线防护原则 第一节 X线防护的目的   一般来讲。X线的医用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远远大其其危害。但若用之不当。亦可造成潜在性危险,X线防护的基本任务就是保障X线工作者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提高x线防护的效益,促进x线工作的发展。 ICRF将辐射损伤分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效应,并假定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和剂量之间存在着线性无阈的关系;非随机性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只要将接受剂量控制在阈剂量以下,即可避免非随机效应的发生。因此,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 X线防护原则   一、剂量限制体系   剂量限制体系,是ICRP在1977年提出的,它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三条原则,它是一切电离辐射的基本防护原则,同样也适用于X线。 (一)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任何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都要经过论证,认为该项实践是必要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实践所致放射危害相比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凡是不能带来纯利益的照射就不能进行,这称之为正当化。   为了实现X线实践的正当化,在对每一病人确定X线检查及治疗时,应综合分析、权衡利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由ICRP所建议的剂量限制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在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素的条件下,要求所有的照射应当保持在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这个要求包括增加防护水平达到达样的程度:即进一步改善条件,所能降低的照射与所需需作出的进一步努力相比是没多大意义的。这种要求通常被称为防护水平的最优化。   一般纯利益公式可写成: B=(V—P)-(x十Y) 式中, B——辐射实践的纯利益; V——辐射实践的毛利益; P——该实践的基本成本; X——某防护水平(w)的防护代价; Y——某防护水平实践代来的危害代价。 最优化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纯利益。由于V、P是一定值,所以(V—P)为一常数。而防护代价和危害的代价均为防护水平w的函数。 正当化要求纯利益B>o。最优化要求纯利益达到最大,即: X(w)十Y(w)=最小 式中, X(w)——防护水平为w时的防护代价; Y(w)——防护水平为w时的辐射实践代来危害的代价; w——代表某一防护水平,如屏蔽厚度,可供选择的防护设备方案等等。 当由w所表示的防护水平,对任何满意的水平可能连续变化时,上式所表示的最小值可以通过微分而得到: dX/dw= -dY/dw (3.4.3) 因为当X、Y和w都与集体剂量S有关,所以最优化问题可被表示为: dX/ds= -dY/ds (3.4.4) 公式(34.4)表示,当减少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的防护代价与减少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减少的危害代价相等时,防护就达到了最优水平。这就是所谓把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如果不加分析地片面追求降低剂量,不满足最优化条件,不能使纯利益达到最大,就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了。因此,在许多最优化的实际评价中,防护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当由防护水平A提高到防护水平B满足下式要求时才可进行。 XB—XA/WB—WA≦YB—YA/WB—WA 例如,在某些检查中,可用中速稀钻荧光屏来代替标准钨酸盐荧光屏。假若危害的代价可用Y=aS来表示,这里a是给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指定的货币值。最优化评价进行如下: 假设荧光屏有一确定的寿命,并且知道集体剂量的减少量(检查次数×每次检查减少的剂量),那么,减少一个希的代价即可被确定。假若这个数值低于所指定的货币值M,使用稀化荧光屏的措施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维持和改进辐射防护水平(例如废片数量的减少),质量保证程序是一重要手段。这样的程序所花费的代价应与集体剂量的减少和设备的寿命的延长相平衡。例如对x线设备防护性能的监测及为安全操作而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使废片减少,设备寿命延长,这些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对剂量的降低是值得的。 (三)个人剂量限值 能够满足正当化和最优化两项原则的照射,对x线工作或及公众并不一定提供足够的防护,因此ICRP规定了工作者及公众个人剂量当量限值。 二、防护外照射的一般方法 X线管是一种可控制的外照射源。当X线机工作时,机房内外就成为具有一定照射量的辐射场。场内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大小,除取决于辐射场本身的性质外,尚与受照时间、离源的远近及屏蔽的程度有关。欲减少场内人员所受的照射,可尽量缩短受照时间、尽量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在人和X线源之间加屏蔽等方法。因此把时间、距离、屏蔽称之为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 (一)缩短受照时间 我们知道,个人累积剂显与受照时间有关,所受照射的时间愈长,个人累积的剂量就愈大。在某些情况下,常常通过缩短受照射的时间,来限制个人所接受的剂量。因此,一切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在X线场内停留的时间。X线工作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要作好暗适应,尽量缩短照射时间,拍片时要优选投照条件,不出废片。在进行X线治疗时,要熟练、迅速、准确等。 (二)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 当人员与X线管焦点之间的距离近大于焦点大小时,可将X线管焦点视为点光源。若忽略空气对X线的吸收,则可认为照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若距离增加一倍,则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倍。所以,当X线机工作时,应使一切人员(除被检查外)尽量远离X线源。 (三)屏蔽防护 在利用X线进行诊断和治疗,欲减少X线工作者及被检者和患者的受照剂量,单靠时间和距离两个因素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只能在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照射时间。离X线源的距离又受到产生X线的设备和使用目的的限制。因此要进一步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需利用屏蔽防护。 屏蔽就是在X线源与人员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X线的屏蔽物,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如X线机荧光屏内的铅玻璃,X线机房墙壁,放射科医生使用的铅橡皮手套、铅橡皮围裙、铅玻璃眼镜、铅防护椅等防护用品,以及隔室透视、隔室照像等等防护设施。 一般在X线防护的实际工作中,时间、距离、屏蔽这三个因素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合理调节。 三、固有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为了对医用X线进行有效的防护,重点应放在对X线机本身的固有安全防护和X线机房的固定防护设施上,因而对X线工作者和被检查的个人防护用品应作为上述固有安全防护设施的辅助手段。充分发展和使用防护性能好的X线设备。 四、X线工变者和被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医用X线是用于医疗目的照射。因此,在X线辐射场中,受到照射的有X线工作者、被检者,有时还有教学实习人员和陪伴人员等。在设计防护设施时,必须全面照顾,不能只有利于X线工作者,而忽视其他人员的防护。例如,在设计透视防护隔离室时,应选择铅当量高、产生散射线少的防护材料。 五、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度 X线检查时虽然被检查者个体所受照射量一般来说不算高,但检查额度很高,致使全民的剂量负担很大。因此,欲降低X线诊断对全民的辐射危害,应从合理地降低个体受照剂量和减少检查频度(指不必要的照射)两个方面来加以控制。这都要求尽量使用先进x线设备及技术,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 【求助】孕妇求助!! 生产X光影象设备的公司门口会有X射线辐射吗?

    我是一个孕妇,怀孕5个月了。 今天出去办事的时候, 经过一家公司:南京某射线影像设备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的门口刚好有红绿灯,我等了有一分钟左右,回来查了一下,这家公司是做医用X射线设备的,包括X射线机,工频及高频移动式X射线摄影机(床边机)、工频及高频移动式手术X射线机(C形臂)、遥控透视机、高频X射线摄影机及500mA拍片机等产品。在网上看到X射线对胎儿有影响, 心里很担心。。。我是站在厂门口的, 一般这类公司的生产场所应该有辐射防护措施的吧, 但是网上又说X射线的影响范围至少有10米, 所以心里七上八下的55555请各位专家帮忙解答一下,谢谢大家!

  •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标准《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水泥固化体(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防治放射性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我部组织修订《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 水泥固化体》(GB 14569.1-2011),形成《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水泥固化体(修订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相关资料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和建议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0日。   联系人:辐射源安全监管司 吴迪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82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65646158   邮箱:wu.di@mee.gov.cn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9/W020240906503655149812.pdf]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水泥固化体(修订征求意见稿)[/url]   3.[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9/W020240906503655431093.pdf]《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水泥固化体(修订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4.[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9/W020240906503656071190.pdf]征求意见反馈单[/url] [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4年9月3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b]附件1[/b] [align=center][b]征求意见单位名单[/b][/align]   1.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综合司   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4.生态环境部各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5.北京、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6.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四川、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7.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8.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9.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0.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1.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2.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13.清华大学   (部内征求法规司、固体司、核一司、核二司意见)   抄送: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龙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求助】孕妇求助!! 生产X光影象设备的公司门口会有X射线辐射吗?

    我是一个孕妇,怀孕5个月了。 今天出去办事的时候, 经过一家公司:南京某射线影像设备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的门口刚好有红绿灯,我等了有一分钟左右,回来查了一下,这家公司是做医用X射线设备的,包括X射线机,工频及高频移动式X射线摄影机(床边机)、工频及高频移动式手术X射线机(C形臂)、遥控透视机、高频X射线摄影机及500mA拍片机等产品。在网上看到X射线对胎儿有影响, 心里很担心。。。我是站在厂门口的, 一般这类公司的生产场所应该有辐射防护措施的吧, 但是网上又说X射线的影响范围至少有10米, 所以心里七上八下的55555请各位专家帮忙解答一下,谢谢大家!

  • 【原创】射线辐射可防、可控、不可怕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科技在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电气设备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现阶段人类的科技还不能完全避免辐射,但是可以尽可能让辐射危害降到最低。这就需要我们放射工作单位,时时监测射线辐射,自觉做好环保工作。卓腾网提供的射线检测仪使用方便,可以帮您时时洞察射线辐射情况。射线危害是指射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按照射方式,通常分为大剂量短时间急性照射和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其出现在人体的损伤时间和症状程度各有不同。大剂量短时间急性照射将引起大范围的细胞死亡。大剂量的照射一般由放射事故或是特殊的医疗过程产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剂量的急性受照能引起立即损伤,并产生慢性损伤。对于人体,大剂量能引起急性放射病,如大面积出血,细菌感染,贫血,内分泌失调等,后期效应可能引起白内障,癌症,DNA变异等,极端剂量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死亡。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只有在照射后的一段时间后,才可能被察觉。在小剂量的照射下,人体或部分被照器官能存活下来,但是最终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大增加。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可导致DNA变异,细胞癌变,良性肿瘤,白内障,皮肤癌,先天性缺陷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如果大的对人体极易造成危害的放射源要是管理不好或设备失灵的话,就会造成操作人员伤亡,对周围百姓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据有关资料说我国放射事故发生率高出美国20倍,许多辐射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放射单位要保环保作为一项工作重心,时刻监测剂量值,关注员工的健康,防止辐射事故,做好环保。

  • X射线衍射仪

    想知道X射线衍射仪高压开启但不使用光管,会对X射线衍射仪的光管寿命产生影响吗?

  • 原级X射线中是否含有样品元素特征的二次射线?

    原级X射线(一次X射线)为连续谱线(含各个波长的X射线),用它来激发样品中元素的特征谱线:我认为:一次X射线中含有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它对建立标准曲线和分析样品有啥影响?——相比被激发元素的特征谱线强度,它是否比较小,同时被样品吸收,因而可以忽略其影响呢?

  • 【分享】钢铁工业在线X射线测量技术的应用

    1、X射线产生原理  阴极丝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发射出热电子,在射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加高压,热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并撞击到阳极靶材料上,辐射出电磁波,产生的光谱为连续谱并存在着短波限(λmin),相当于电子所有能量都转换成X射线,短波限与阳极材料无关。    连续光谱的强度随热电子加速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流、阳极元素原子序数Z成正比,转换成X射线的效率与ZV成正比。当管电压超过靶材料激发电势时,连续光谱上会叠加特征光谱,特征光谱的波长与靶材料有关。特征谱线的频率为:    式中:R为里德伯常数(R=109737.3/cm);Z为原子序数;在Ka谱系中,σ=1,K=3/4。    由于产生的X射线是连续谱,X射线在穿过射线管窗口材料时,低能部分的射线及低能特征射线容易被吸收,能谱的谱线发生变化   2、X射线与放射性同位素的比较    2.1X射线测量技术的优点    2.1.1测量精度和分辨率高,统计噪声低    无论射线源采用何种方式,射线的产生都是随机的,并服从统计分布,存在统计涨落,根据射线衰减公式,可以得到:    式中:μ表示被测物质的吸收系数;τ表示探测器的响应时间;Ks表示探测器特征系数;I表示初级X射线的强度;T表示被测材料的厚度。    从式(4)可以知道,厚度的影响与射线的强度I有关。对于同位素放射源其强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射线源强度的增加会造成辐射防护难度的增加,电离辐射危险性增大,另一方面放射源本身存在自吸收效应,射线源强度越大,自吸收效应越大。而根据公式(2),增加X射线管的高压和阴极丝电流就可快速地增加射线的强度,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对于相同的噪声等级,X射线源的响应速度也可以提高。    假设在厚度为0时的噪声值为SN0,则厚度为X时的噪声为:    根据式(5),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对于任意厚度时的相对统计噪声,相对统计噪声与半厚度值(射线强度衰减到一半时的厚度值)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其最小值时的厚度为2.9倍半厚度值。对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的设备,由于射线的能量是单一的,其最佳测量厚度值是2.8倍半厚度值,是固有的物理特性;对于X射线测量设备通过调整能量,使设备在整个量程内的统计噪声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 【史料】X射线的发现推动了化学进展(唐有祺)

    X射线的发现推动了化学进展--纪念伦琴发现X射线100周年唐有祺(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 "如果至今没有发现X射线晶体学,就无法想象今日的化学是什么样的。"这是瑞士化学、晶体学教授邓尼兹 (J. D. Dunitz) 在"X射线分析和有机分子的结构"一书中写的一句话,表明了X射线在化学进展中所起的作用,以下通过回忆X射线晶体学的诞生,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和化学的关系,来纪念伦琴发现X射线100周年。一、X射线晶体学的诞生 1895年11月8日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发现了X射线,自X射线发现后,物理学家对X射线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探明了它的许多性能,根据狭缝的衍射实验,索末菲 (Sommerfeld) 教授指出,X射线如是一种电磁波的话,它的波长应当在1埃上下。 在发现X射线的同时,经典结晶学有了很大的进展,230个空间群的推引工作使晶体构造的几何理论全部完成,当时虽没有办法测定晶胞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原子在晶胞中的分布,但对晶体结构已可臆测。根据当时已知的原子量、分子量、阿尔伽德罗常数和晶体的密度,可以估计晶体中一个原子或一个分子所占的容积,晶体中原子间距离约1-2埃。1912年,劳埃 (Laue) 是索末末菲手下的一个讲师,他对光的干涉现象很感兴趣,刚巧厄瓦耳 (P. Ewald) 正随索末菲进行结晶光学方面的论文,科学的交流使劳厄产生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思想:晶体右以用作X射线的立体衍射光栅,而X射线又可用作量度晶体中原子位置的工具,刚从伦琴那里取得博士学位的夫里德里克 (W. Friedrich) 和尼平 (P. Knipping) 亦在索末末菲教授处工作,他们自告奋勇地进行劳厄推测的衍射实验,他们使用了伦琴提供的X射线管和范克罗斯 (Von. Groth) 提供的晶体,最先对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进行了实验,费了很多周折得到了衍射点,初步证实了劳厄的预见。后来他们对辉锌矿、铜、氯化钠、黄铁矿、沸石和氯化亚铜等立方晶体进行实验,都得了正面的结果,为了解释这些衍射结果,劳厄提出了著名的劳厄方程,劳厄的发现导致了X射线晶体学和X射线光谱学这二门新学科的诞生。 劳厄设计的实验虽取得了正面的结果,但X射线晶体学和X射线光谱学成为新学科是一些得力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布拉格父子 (W. H. Bragg, W. L. Bragg)、莫塞莱 (Moseley)、达尔文 (Darwin) 完成了主要的工作。通过他们的工作认识到X射线具有波粒二重性;X射线中除了连续光谱外,还有波长取决于阴极材料的特征光谱,发现了X射线特征光谱频率和元素在周期表中序数之间的规律;提出了镶嵌和完整晶体的强度公式,热运动使衍射线变弱的效应,发展了X射线衍射理论。W. L. 布拉格在衍射实验中发现,晶体中显得有一系列原子面在反射X射线,他从劳厄方程引出了布拉格方程,并从KCl和NaCl的劳厄衍射图引出了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方式。W. L. 布拉格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开创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工作。 伦琴在1901年由于发现X射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而劳厄由于发现X射的晶体衍射效应也在191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和化学 W. L. 布拉格开创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工作把X射线衍射效应和化学联系在一起。当NaCl等晶体结构被测定后,使化学家恍然大悟,NaCl的晶体结构中没有用NaCl表示的分子集团,而是等量的 离子和 离子棋盘交叉地成为三维结构。当时X射线结构分析中的位相问题是通过强度数据和强度公式用试差法来解决的,只能测定含二、三十个参数的结构,这些结构虽简单,但使无机物的结构化学有了真正的开始。从1934年起,帕特孙 (Patterson) 法和其他应用付里叶级数的方法相继提出,位相问题可通过帕特孙函数找出重原子的位置来解决,使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摆脱了试差法。 1954年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逐渐广泛使用,提供了许多分子内部的结构信息。鲍林氢量子力学和近代化学理论结合起来,建立和发展了现代结构化学。他提出的电负性计算方法和概念、原子杂化轨道理论和价键学说以及关于离子化合物结构的规则 是阐明各种复杂物质构造及性质的有力武器。他根据晶体结构测定得到的数据提出的a-螺旋体二级结构模型,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奥秘打开了通道。 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霍奇金 (D. M. C. Hodgkin) 是世界上获得这项荣誉为数极少几个女科学家之一,是擅长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女化学家。她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尼西林的晶体结构,在1949年又成功地测定出维生素 的更为复杂的空间构型和构象,从而为合成维生素 和其它复杂的化合物开辟了道路。她还测定了胰岛素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维生素 的晶体结构的测定使帕特孙函数重原子法到了里程碑的水平。 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授予佩鲁茨 (M. F. Perutz) 和肯德鲁 (Sr. J. C. Kendrew) 二位生物、结晶学家。他们发展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技术,通过浸泡把重原子引入到蛋白质中,然后用同晶置换法解决位相问题,测定了鲸肌红蛋白和马血红蛋白的空间精细结构。从发现蛋白质有肽链结构到完全搞清楚蛋白质分子的精细的空间结构,前后差不多经过了半个世纪。在生物学对蛋白和核酸这两类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研究无法前进的时候,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为生物化学研究带来了突破。当今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已成为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晶体学家豪甫特曼 (H. Hauptman) 和卡尔 (J. Kale)。他们一直从事直接法的研究,用数学处理手段,从实验测得的结构振幅中找出包含的位相信息。直接法获得成功使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中的位相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直接法可测定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特别适作于重原子法无法测定的有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位相问题的解决使X射线结构分析和化学的关系更密切了。 至今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进展都把X射线结构分析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现在衍射强度收集已完全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的四圆衍射仪已进入实验室,为化学家掌握和使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已成为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可靠的方法。据1988年的统计,约有65000种化合物,30000种无机化合物和400种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已被测定。现每年约有5000种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各类杂志中报道。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是研究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结合的有力手段,它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化学进展。

  • 【资料】 X射线荧光分析野外工作方法和应用

    无论国内外,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最先得到重视和应用的都是地质行业。这主要是因为野外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需要一种轻便、机动而又能及时取得元素成分和含量数据的手段。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基本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受到第一线地质工作者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在地质行业就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成果。 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在野外一般不需要特别加工样品就能直接对岩石露头、探槽、浅井、剥土、采矿工作面、刻槽取样线、钻孔岩心等地质工程取样点直接测量目标元素的X射线荧光强度,对目标元素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和验证异常,评定岩矿品位、矿化地段、矿层厚度,划分矿化异常与非异常的界线、划分矿区与非矿区的界线,为进一步指导找矿勘探和矿产的资源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撑资料。 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进行野外找矿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所谓直接找矿就是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在野外现场直接测量目标元素(目标矿种)的X射线荧光强度,来确定目标元素的矿化异常的方法。所谓间接找矿就是因为受到X射线荧光仪自身探测线和激发源的能量所影响,不能对目标元素直接测量,而是通过测量与目标元素有共生关系的其他元素或者元素组合的X射线荧光强度来间接寻找目标元素(目标矿种)的方法。例如:我们最常用的X射线荧光找金矿方法,由于金元素的克拉克值丰度远远小于X射线荧光仪自身探测线,加之金元素的K系特征X射线Kα1的能量为68.79kev,而我们目前使用的激发源的能量-( Pu能量为11.6KeV--21.7KeV, Am能量为59.5KeV和26.4KeV)远小于68.79kev,它不能激发金元素的K系特征X射线。所以我们只能根据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属于IB族,在这一族中铜、银。按其地球化学特性分类,金属于亲铜元素组和亲银元素组。相应的元素有铜、锌、铅、砷、硒、铋、汞、银、锡、锑、碲、镉、铟等。由于金与亲铜元素组和亲银元素组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复杂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与亲铜元素和亲银元素共生或伴生一起。在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晕中,基本上都会有铜、砷、银等亲铜元素和亲银元素的异常晕出现。所以,可以将它们作为勘察金矿床的良好指示。我们可以单独测量一种元素或测量多种元素组合的特征X射线强度来矿化圈定异常,从而达到间接找寻金矿床的目的。有关便用携式X射线荧光仪间接找寻金矿床的应用实例在相关文献中也多有报道。 近年来,随着测量技术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注意和初步掌握了利用元素共生关系和共生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规律。对野外X射线荧光测量结果的利用不但可以根据不同元素的共生关系来圈定矿化异常,而且可以根据多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特点,结合其他地质条件来判断矿化异常的在平面和剖面范围内的变化趋势,来提高事半功倍的野外找矿效果。要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X射线荧光分析工作者、物探工作者和地质工作者的相互结合和共同努力,才能使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野外工作方法 1.在进行野外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工作之前,首先要对测区的基本地质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基本岩石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地质构造的发育及分布、矿化蚀变类型、不同元素及元素组合分布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基本地质情况综合考虑,来确定野外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元素及元素组合的种类。 2.仪器工作性能检查和工作状态的调节荧光仪工作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最终工作的成败。所以开展工作前,必须保证所使用的X射线荧光仪工作性能稳定正常。并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完成测试参数的设置准备工作(完成各种目标元素微分谱的测量、并根据所测目标元素的微分谱来对目标元素的测量道址进行设置等)。 3.工作区测网的布置 与其他物化探方法一样,X射线荧光现场测量也按一定的网度进行工作。由于X射线荧光方法具有现场快速、低成本和X射线穿透深度和作用范围较小的特点,一般都要求加密测网。按常用的计算方法,以成图比例尺分母的1/100(单位是米)为线距的基础上再加密一倍。例如作1 :10000的测量,一般线距为100米,而X射线荧光方法取线距为50米。点距在外围找矿时取5米,异常点加密到1米。详查工作取线距5米—10米,点距0.2米—0.5米.在需要作圈定矿化边界和元素定量(或近似定量)测定时,常采用加密测量,取点距5-10厘米。必要时作多线测量,取线距10厘米。类似于刻槽取样。 具体的测网密度布置,在不同的地质找矿、地质勘探阶段,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以不同。均可以按照放射性物探方法或其他物化探方法测网布置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加密即可。 4.测点上X射线荧光的测量工作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所选测点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测点上除了完成必须的地质工作和其他的测量方法所需的工作外。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在所选测点上将探测器放置平稳后进行直接测量,但测量前必须对测量位置的岩石表面进行必要的清理,保证测点表面是新鲜的和较为平整的。以保证整个测量过程中探测器的源样距的一致性。二是用随仪器配置的碎样加工工具,采集有代表性的测点样品进行粉碎到一定粒度后,将样品放在样品杯中放置于探测器的探测窗口上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被测样品的测量精度和数据的可信度。 5.测量数据的整理和相应图件的编制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减少统计误差带来的影响。和其他物化探分析方法、放射性测量方法一样必须对测量所获取数据资料进行审核以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提高地质异常解释评价的质量。 根据不同的工作目的,和其他物化探方法、放射性测量方法一样,X射线荧光测量数据可以编绘成各种相应的地质图件。如X射线荧光测量等值线图、X射线荧光强度频率分布直方图、各种勘探工程的X射线荧光测量剖面图等等。野外X射线荧光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根据野外地质找矿工作的不同勘查阶段的应用可有所不同,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基本上可以完成元素的定性、半定量、准定量工作。 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是一种轻便、快速、低成本的分析方法。它可以现场、短期内取得大量分析数据,其成果也具有更好的代表性。虽然测量数据有一定的误差(受野外现场测量条件的影响),只能达到半定量、近似定量(准定量)分析的水平,但是大量测量数据及其分布特点却能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平面或剖面的图像和变化细节,结合其它工作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能大幅度提高研究工作的速度和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的进程发挥更好的作用。

  • 【转帖】X射线衍射原理

    特征X射线及其衍射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在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金属“靶”材产生X射线,它具有与靶中元素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称为特征(或标识)X射线。如铜靶材对应的X射线的波长大约为1.5406埃。考虑到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面间的距离相近,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预见: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当一束 X射线通过晶体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得到的衍射花样,便可确定晶体结构。这一预见随即为实验所验证。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测定了NaCl、KCl等的晶体结构,并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著名公式──布拉格方程: 2d sinθ=nλ式中λ为X射线的波长,n为任何正整数。   当X射线以掠角θ(入射角的余角)入射到某一点阵晶格间距为d的晶面上时(图1),在符合上式的条件下,将在反射方向上得到因叠加而加强的衍射线。布拉格方程简洁直观地表达了衍射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当 X射线波长λ已知时(选用固定波长的特征X射线),采用细粉末或细粒多晶体的线状样品,可从一堆任意取向的晶体中,从每一θ角符合布拉格方程条件的反射面得到反射,测出θ后,利用布拉格方程即可确定点阵晶面间距、晶胞大小和类型 根据衍射线的强度,还可进一步确定晶胞内原子的排布。这便是X射线结构分析中的粉末法或德拜-谢乐(Debye—Scherrer)法(图2a)的理论基础。而在测定单晶取向的劳厄法中(图2b)所用单晶样品保持固定不变动(即θ不变),以辐射束的波长作为变量来保证晶体中一切晶面都满足布拉格方程的条件,故选用连续X射线束。如果利用结构已知的晶体,则在测定出衍射线的方向θ后,便可计算X射线的波长,从而判定产生特征X射线的元素。这便是X射线谱术,可用于分析金属和合金的成分。  X射线衍射在金属学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现象发现后,很快被用于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结果。如韦斯特格伦(A.Westgren)(1922年)证明α、β和δ铁都是立方结构,β-Fe并不是一种新相 而铁中的α─→γ转变实质上是由体心立方晶体转变为面心立方晶体,从而最终否定了β-Fe硬化理论。随后,在用X射线测定众多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的同时,在相图测定以及在固态相变和范性形变研究等领域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对超点阵结构的发现,推动了对合金中有序无序转变的研究,对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测定,确定了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取向关系;对铝铜合金脱溶的研究等等。目前 X射线衍射(包括散射)已经成为研究晶体物质和某些非晶态物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在金属中的主要应用有以下方面:   物相分析 是 X射线衍射在金属中用得最多的方面,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前者把对材料测得的点阵平面间距及衍射强度与标准物相的衍射数据相比较,确定材料中存在的物相;后者则根据衍射花样的强度,确定材料中各相的含量。在研究性能和各相含量的关系和检查材料的成分配比及随后的处理规程是否合理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精密测定点阵参数 常用于相图的固态溶解度曲线的测定。溶解度的变化往往引起点阵常数的变化;当达到溶解限后,溶质的继续增加引起新相的析出,不再引起点阵常数的变化。这个转折点即为溶解限。另外点阵常数的精密测定可得到单位晶胞原子数,从而确定固溶体类型;还可以计算出密度、膨胀系数等有用的物理常数。   取向分析 包括测定单晶取向和多晶的结构(见择优取向)。测定硅钢片的取向就是一例。另外,为研究金属的范性形变过程,如孪生、滑移、滑移面的转动等,也与取向的测定有关。   晶粒(嵌镶块)大小和微观应力的测定 由衍射花样的形状和强度可计算晶粒和微应力的大小。在形变和热处理过程中这两者有明显变化,它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宏观应力的测定 宏观残留应力的方向和大小,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测量点阵平面在不同方向上的间距的变化,可计算出残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晶体结构不完整性的研究 包括对层错、位错、原子静态或动态地偏离平衡位置,短程有序,原子偏聚等方面的研究(见晶体缺陷)。   合金相变 包括脱溶、有序无序转变、母相新相的晶体学关系,等等。   结构分析 对新发现的合金相进行测定,确定点阵类型、点阵参数、对称性、原子位置等晶体学数据。   液态金属和非晶态金属 研究非晶态金属和液态金属结构,如测定近程序参量、配位数等。   特殊状态下的分析 在高温、低温和瞬时的动态分析。   此外,小角度散射用于研究电子浓度不均匀区的形状和大小,X射线形貌术用于研究近完整晶体中的缺陷如位错线等,也得到了重视。   X射线分析的新发展 金属X射线分析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已逐步变成金属研究和材料测试的常规方法。早期多用照相法,这种方法费时较长,强度测量的精确度低。50年代初问世的计数器衍射仪法具有快速、强度测量准确,并可配备计算机控制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单色器的照相法在微量样品和探索未知新相的分析中仍有自己的特色。从70年代以来,随着高强度X射线源(包括超高强度的旋转阳极X射线发生器、电子同步加速辐射,高压脉冲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分析的应用,使金属 X射线学获得新的推动力。这些新技术的结合,不仅大大加快分析速度,提高精度,而且可以进行瞬时的动态观察以及对更为微弱或精细效应的研究。 爱心捐助

  • 【分享】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介绍

    利用原级 X射线光子或其他微观粒子激发待测物质中的原子,使之产生荧光(次级X射线)而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化学态研究的方法。在成分分析方面,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是现代常规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b]简史 [/b] 20世纪20年代瑞典的G.C.de赫维西和R.格洛克尔曾先后试图应用此法从事定量分析,但由于当时记录和探测仪器水平的限制,无法实现。40年代末,随着核物理探测器的改进,各种计数器相继应用在X射线的探测上,此法的实际应用才成为现实。1948年H.弗里德曼和 L.S.伯克斯制成了一台波长色散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此法才开始发展起来。此后,随着X射线荧光分析理论和方法的逐渐开拓和完善、仪器的自动化和计算机水平的迅速提高,60年代本法在常规分析上的重要性已充分显示出来。70年代以后,又按激发、色散和探测方法的不同,发展成为X射线光谱法(波长色散)和X射线能谱法(能量色散)两大分支,两者的应用现已遍及各产业和科研部门。

  • 中子射线:稍微懂点“内功”

    福岛核事故以来,相信大家对电离辐射的概念不再陌生。大师兄α射线,是带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氦核,二师兄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三师兄γ射线,是一种高能光子,四师兄X射线,是一种比γ射线能量低一些的高能光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名气不大,本事不小的小师弟,他就是中子射线。中子射线之所以排在四位师兄的后面,因为出场的机会较少。α、β和γ常常产生于天然放射性衰变中,X射线也常常与医学检查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工业生产当中也时不时地会遇到这几位的身影。相比之下,中子射线就没那么常见了。只有极少数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会放出中子,个别原子序数较大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也会自发裂变释放出中子。为了得到大量的中子射线,往往要用一种粒子去轰击原子核。例如,用α射线轰击铍-9,会生成碳-12和中子。因此,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中子射线的机会要比其他射线小得多。由于宇宙射线的影响,在海平面附近,中子的通量密度约为60中子/平方厘米·小时,这代表平均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一个小时之内会通过大约60个中子。而在3km的高空,这个数值就增加到了600中子/平方厘米·小时。相比之下,体重70公斤的成人体内每秒钟有约4300个钾-40原子发生衰变,释放β或γ射线,假设人体的横截面是500平方厘米,宇宙射线全部来自竖直方向的话,那么每秒钟穿过人体的中子数约为8.3~83个,还不及钾-40衰变的零头,完全不需担心。 微妙的平衡中子虽然是小师弟,但他还懂一点儿师兄们都不擅长的"内功",那就是把某些本来没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变成它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中子活化(neutron activation)。我们知道,化学元素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明争暗斗之下,原子核的“砖块”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此时,如果原子核俘获了一个外来的中子,三种相互作用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微妙的平衡也许就不复存在,原子核的大厦变得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土崩瓦解——这就形成了该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中子射线的师兄们也有类似的本领。不过要么是它们的穿透性比中子弱,不能深入物体内部;要么需要很高的能量,天然放射性元素释放的能量通常没这个高;要么与原子核发生反应的概率比中子的小几个数量级,所以放射剂量学的文献通常不考虑它们的“活化反应”。那么,中子射线相对擅长的本领要不要考虑呢?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就知道了中子射线的真实案例由于天然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极少释放中子,因此,一般人受到大剂量中子射线影响的唯一可能便是核武器和临界核事故了。在核爆炸的最初十几秒中,会释放出大量γ射线和中子射线。1999年,发生在日本JCO公司某燃料厂的临界事故,也释放出了大量γ射线和中子射线,造成2人死亡,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在日本JCO公司的这次事故中,共有三名操作员受到了致命剂量的辐射,其中A为16~20Gy,B为6~10Gy,C为1~4.5Gy,与之相对的是,人们平均一年所受到的所有辐射的剂量当量为1~10mSv。Gy(戈瑞)表示吸收剂量,1Gy等于1焦耳每千克。如果换算成衡量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的剂量当量,Sv(希沃特),还要乘以一个比例因子。对α粒子来说,这个因子是20,对中子来说,这个因子在5~20之间,对β和γ射线来说,这个因子是1。 JCO事故中,患者A的尿液所含的放射性元素的能谱,样品96ml,计数时间为20000秒由于中子射线活化了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它们还带上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日本放射科学国家研究所的一篇论文写道,研究人员对受害者血液、尿液和呕吐物进行检测,得到三位受害者体内的钠-24的放射性衰变活度约为每秒1百万~9百万次衰变(8.7MBq,4.0MBq,1.2MBq)。自然界中钠-23的丰度为100%,因此受害者体内的钠-24一定是在核事故中产生的。我们根据文献中的“放射性药物单位给药量的有效剂量”做一个大概的估计,这些钠-24将给受害者造成额外的0.4~2.8mSv的照射,大约相当于做了一次CT检查。因此通常的放射性计量学文献也很少提到中子射线的活化反应。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按照重量排,依次是氧、碳、氢、氮、钙、磷、硫、钾、钠、氯、镁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超过人体重量0.4%的微量元素。这些化学元素中的大部分并没有天然放射性;即使其中一些元素俘获了一个中子,要么新产生原子核很稳定,没有天然放射性,要么它的半衰期非常长,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要么衰变时不发出、或很少发出γ射线,不易探测。因此,JCO核事故中,从受害者样本中检测到的被中子活化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有放出γ射线的钠-24、钾-42和溴-82。表一: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按照重量排) 氧 碳 氢 氮 钙 磷 硫 钾 钠 氯 镁 61% 23% 10% 2.6% 1.4% 1.0% 0.20% 0.20% 0.14% 0.12% 0.027%中子射线与食品安全中子射线会不会对我们的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呢?笔者查询了许多文献,搜索了各种关键词的组合,都没有找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从理论上讲,食品当中的化学元素的确有可能被中子射线活化,从而带有额外的放射性。但讨论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儿杞人忧天——自然界单位时间的中子通量密度约为60中子/平方厘米·小时,而JCO事故中,受害者遭受的中子通量密度约为5700亿中子/平方厘米,相当于自然情况下100万年的总和。因此,不需要估算吸收剂量,我们就能确定完全不需要考虑日常生活中中子射线的影响。况且,在核事故中,中子射线主要产生在堆芯附近;而食品安全主要讨论的是周围几十公里的区域。在这种时候(即使受到了核武器攻击),对食品安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放射性物质的沉降——如果随风飘散的放射性物质都没有影响到食品安全,那么直线运动的,经过防护罩重重阻隔所泄露出来的中子射线(造成的活化)就更加不需要考虑了。这是由于资料匮乏,笔者得出的个人想法。相比α、β、γ和X射线,中子射线的确是个不容小瞧的角色。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中子射线对人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完全不需要考虑。许多工业技术、科学研究和医疗手段都要依赖中子射线、或中子活化所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就像其它几位师兄一样,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不觉之间,它就在改变你的生活。

  • 【转帖】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其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它的波长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说是指波长为0.001-50nm的电磁辐射。对分析化学家来说,最感兴趣的波段是0.01-24nm,0.01nm左右是超铀元素的K系谱线,24nm则是最轻元素Li的K系谱线。1923年赫维西(Hevesy, G. Von)提出了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受到当时探测技术水平的限制,该法并未得到实际应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X射线管和分光技术的改进,X荧光分析才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分析手段。

  • X射线衍射XRD工作原理

    X射线衍射XRD工作原理:[b]分析原理:[/b]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的轰击下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主要有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两种。晶体可被用作X光的光栅,这些很大数目的原子或离子/分子所产生的相干散射将会发生光的干涉作用,从而影响散射的X射线的强度增强或减弱。由于大量原子散射波的叠加,互相干涉而产生最大强度的光束称为X射线的衍射线。

  • 国产同时采用β射线法和光散射法的PM2.5仪器面世

    [size=4]据创元科技宣称,其持股92%的子公司江苏苏净成功研制PM2.5环境监测仪器,该项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江苏苏净是唯一一家同时采用β射线法和光散射法两种监测技术的企业。β射线法是2012年2月29日国家发布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标准》中规定的自动分析方法之一;光散射法是国家卫生部认可的粉尘测试方法,在欧盟国家的环境监测中普遍使用。[/size]

  • 美打造高强度窄波段X射线激光束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能源部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用金刚石细薄片把直线加速器的相干光源转化为手术刀般更精确的工具,以探测纳米世界。改进后的激光脉冲可在X射线波长更窄频带高强度聚焦,开展以前所不能为的实验。该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这个过程被称为“自激注入”,金刚石将激光束过滤为单一的X射线颜色,然后将其放大。研究人员可以在原子水平研究和操纵物质上有更强的能力,传送更为清晰的物质、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影像。 人们谈论“自激注入”已经近15年,直到2010年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成立时,才由欧洲自由电子激光器和德国电子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并由来自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工程队伍将其建立。“自激注入”可潜在地产生更高强度的X射线脉冲,显著高于目前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的性能。每个脉冲增加的强度可以用来深入探测复杂的材料,以帮助解答诸如高温超导体等特殊物质或拓扑绝缘体中复杂电子态等问题。 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通过接近光速的电子群加速激光束,用一系列磁体将其设定为“之”字路径。这将迫使电子发射X射线,聚集成亮度超过之前10亿倍的激光脉冲。如果没有“自激注入”,这些X射线激光脉冲包含的波长(或颜色)范围比较宽,无法被所有的实验使用。之前在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创造更窄波段(即更精确波段)的方法则会导致大量的强度损失。 研究人员在可产生X射线的130米长磁体的中间段安装了一片金刚石晶体,由此创建了一个精确的X射线波段,并且使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更像是“激光”。该中心物理学家黄志荣(音译)说:“如果我们完成系统的优化,并添加更多的波荡,所产生的脉冲集中的强度将达10倍之多。”目前世界各地的相关实验室已经趋之若鹜,计划将这一重要进展与自身的X射线激光设施相结合。(记者 华凌) 《科技日报》(2012-09-17 二版)

  • XRD衍射仪X光管产生X射线检测样品的深度

    在XRD衍射仪中X光管产生的X射线检测样品的深度一般是多少,与测样光束的宽度有没有直接关系?与待测样品的材质有没有关系?与衍射光路的接收器(探测器)有没有关系?X射线对测样的深度能否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待测样品的高度对X射线检测有何影响,待测样品越高检测的2Theta的起始角越大?

  • 深圳先进院碳纳米X射线成像技术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碳纳米X射线发射源的CT系统研发”课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碳纳米管薄膜成功地获取首张X射线二维成像图。1月17日,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在先进院听取了团队工作汇报并现场考察了该成像装置,对该技术表示了充分肯定,这是我国在碳纳米管X射线源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成果。 碳纳米管X射线源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被认为是具有革命性的新型X射线源。具有一百年历史的传统X射线源基于热电子发射阴极,而碳纳米管X射线源创新性的用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取代热阴极,从而使该X射线源具有可控发射、高时间分辨、低功耗且易于集成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将给X射线CT带来结构上的突破。其中,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即基于碳纳米管X射线源阵列的静态扫描CT。该CT以电子式的扫描取代传统的机械转动来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可消除机械转动带来的成像伪影,缩短扫描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有望提高CT扫描的图像精度。 先进院医工所劳特伯医学成像中心研究团队,经近2年的技术攻关,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薄膜并研制了基于新光源的X射线成像系统。自主研发的碳纳米管薄膜发射电流密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X射线源成像系统获得了首张X射线二维成像图。团队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阴极稳定性、优化射线源结构,以期开展CT的三维成像。 据悉,作为该课题承担单位的深圳先进院在注重自主研发的同时,也重视与国际前沿单位的密切合作。项目团队所在研究影像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高端影像工程实验室在CT系统研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经验和基础,曾成功研发了高分辨显微CT和低剂量口腔CT,显微CT已经成功应用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口腔CT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正在研发的碳纳米管X射线CT作为一项前瞻性的科学研究,为开发新一代的CT系统储备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http://www.cas.cn/ky/kyjz/201301/W020130122537020414424.png左:成像装置图              右:成像图

  • 你知道β射线在线测厚仪是怎样工作的吗?

    β射线在线测厚仪是非接触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用担心它会损坏产品,对人体也是无辐射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近年来在市场上很受各大厂家的欢迎。大成精密公司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为追求目标,以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使命,视研发为生命,。  测量原理:单位面积上极片的质量,称为极片的面密度。极片的面密度是决定电池的一致性的最重要的因素。由Kr85(氪85)衰变产生的β射线,穿透电池极片时,一部分射线被极片吸收。导致穿透极片后的射线强度相对于入射射线强度有一定的衰减。衰减比例与被穿透极片的面密度呈负指数关系。通过填充有特殊气体电离室检测射线穿透极片前后的射线强度,即可推算出极片的面密度。如下图所示: file:///E:/360downloads/360se6/User%20Data/temp/56a1a12849ca8.jpghttp://www.dcprecision.cn/Uploads/201601/56a1a12849ca8.jpg   在线测厚仪机器在正常扫描测量中,会打开β射线进行测量,为避免操作员暴露在β射线辐射中,机器硬件自带辐射屏蔽功能出色屏蔽效果用于防电离辐射保护员工安全。距离机壳外表5cm处任何测量,辐射剂量≤1uSv/h(国标是2.5uSv/h)。  当机器需要标定或者维护保养时,需要打开侧门此时需要先在操作面板上关闭β射线,在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出现辐射危害。对于辐射防护大成精密特有的多重屏蔽措施,设备正常运行中侧门门控传感器感应到侧门打开,设备会立即停止运行。侧门门控传感器设置更大的程度保护员工进行设备操作的安全性。

  • 关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详细介绍

    关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详细介绍: 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的元素范围广,从4Be到92U均可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仪简单,相互干扰少,样品不必分离,分析方法比较简便,分析浓度范围较宽,从常量到微量都可分析。重元素的检测限可达ppm量级,轻元素稍差,分析样品不被破坏,分析快速,准确,便于自动化。  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分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光谱仪,分辨率较低的便携式光谱仪,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台式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通常采用液氮冷却的半导体探测器,如Si(Li)和高纯锗探测器等。低分辨便携式光谱仪常常采用正比计数器或闪烁计数器为探测器,它们不需要液氮冷却。近年来,采用电致冷的半导体探测器,高分辨率谱仪已不用液氮冷却。同步辐射光激发X射线荧光光谱、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光谱、放射性同位素激发X射线荧光光谱、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等较多采用的是能量色散方式。  X射线荧光光谱仪具有重现性好,测量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分析F(9)~U(92)之间所有元素。样品可以是固体、粉末、熔融片,液体等,分析对象适用于炼钢、有色金属、水泥、陶瓷、石油、玻璃等行业样品。无标半定量方法可以对各种形状样品定性分析,并能给出半定量结果,结果准确度对某些样品可以接近定量水平,分析时间短。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