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低丰度肽

仪器信息网低丰度肽专题为您整合低丰度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低丰度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低丰度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低丰度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低丰度肽话题讨论。

低丰度肽相关的资讯

  • 土壤呼吸 | 极端干旱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群丰度来降低土壤异养呼吸
    土壤呼吸 | 极端干旱通过改变高寒泥炭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丰度来降低土壤异养呼吸而非甲烷通量【温室气体】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加,全球地表温度持续上升,显著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格局。极端气候事件,尤其是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升高,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土壤异养呼吸(Rh)以及土壤甲烷(CH4)通量具有重要影响。高寒泥炭地拥有巨大的碳储量,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虽然目前围绕高寒泥炭地碳排放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对高寒泥炭地生态系统碳排放对极端干旱响应的微生物机制仍不清楚。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于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泥炭地(33°47′56.62′′ N,102°57′28.44′′ E,3430 m.a.s.l.)为研究对象,依托模拟极端干旱的野外控制实验平台,通过原位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不同植物生长期,极端干旱如何影响Rh和CH4通量?(2)极端干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以及(3)驱动Rh和CH4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作者于2019年6月18日至9月25日测量了Rh(PS-9000便携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和CH4通量(一个闭路静态室(0.5×0.5×0.5 m)+ABB LGR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UGGA,GLA132-GGA))。试验三个生长期结束时,作者测量了样地0-20 cm土壤的土壤性质,包括总氮(TN)、土壤有机碳(SOC)、有效磷含量(AP)、总磷(P)、pH值、溶解有机碳(DOC)、土壤含水量(SWC)、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此外,还进行了新鲜土壤样品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图1 PS-9000便携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结果】图2 不同植物生长期极端干旱对土壤异养呼吸(a)和甲烷通量(b)的影响。“ED”,“MD”,和“LD”分别代表植物快速生长期、盛花期和植物生长衰退期。图3 不同植物生长期极端干旱对细菌碳循环功能群的影响。图4 驱动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a)和甲烷通量(b)的相对贡献。【结论】极端干旱导致植物生长衰退期土壤异养呼吸显著降低38.04 mg m−2h−1,但对CH4通量无显著影响。极端干旱显著降低了细菌的α多样性,显著降低了植物快速生长期和衰退期的Rokubacteria和Chloroflexi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盛花期Actinobacteria菌的相对丰度。在植物快速生长期和盛花期,极端干旱使芳香烃降解功能群(aromatic hydrocarbon degraders)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50.26%和64.37%。在植物生长衰退期,极端干旱显著降低了甲醇氧化(methanol oxidizers)和木质素降解(lignin degraders)功能群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1.63%和82.08%。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细菌功能群在决定土壤异养呼吸和甲烷排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芳香族化合物降解(aromatic compound degraders)和芳香烃(aromatic hydrocarbon degraders)降解功能群对土壤异养呼吸累计贡献率为11.89%。芳香族化合物降解(aromatic compound degraders)、芳香烃降解(aromatic hydrocarbon degraders)、脂肪族非甲烷烃降解(aliphatic non-methane hydrocarbon degraders)和甲基营养(methylotrophs)功能群对甲烷通量的累计贡献率为13.29%。研究结果强调土壤细菌碳循环功能群对于探索未来极端干旱背景下土壤碳循环可能的微生物响应机制至关重要,为高寒泥炭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产品简介】PS-9000是一套用于测量土壤CO₂通量的便携式测量系统,采用动态气室法测量,专利设计。具有控制测量、存储和数据处理等功能,可测量呼吸室内CO₂浓度变化,同时结合自身测量的空气温度、大气压、土壤温度等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处理得到CO₂通量。PS-9000可通过掌上控制器实现无线操作,实时显示仪器测量的各种参数值,并可现场修改各种设置参数。
  • 五洲东方成功举办低丰度蛋白提取新技术研讨会
    2012年4月27日,伴着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中的天下真花独牡丹的争奇斗艳,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低丰度蛋白提取新技术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   积极签到   首先,五洲东方的产品专家孙福鼎先生以&ldquo A practical guide to Density Gradients and a look at their future&rdquo 为主题介绍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密度梯度制备和分离技术,特别是配合超速离心机使用的样品制备、分离收集系统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报告开始 沟通交流   接下来由五洲东方北方区销售总监白玮博士给众师生带来了蛋白标志物研发解决方案:低丰度蛋白的分离和富集。其着重介绍了具有突破性的生物学分析为基础的分离分组技术,报告内容深入简出,一些老师和同学根据自身实验情况与白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 分离分组报告   五洲东方会更努力的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 德国元素 | EA-IRMS分析低硫丰度样品的优势
    德国元素 | EA-IRMS分析低硫丰度样品的优势在考古学研究中,骨胶原的δ13C,δ15N和δ34S同位素比值为史前人类的饮食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早期人类迁徙模式及其生存诉求的认识,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是从有限的样本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骨胶原样品由于C/S比例很高,很难同时分析C、N和S同位素,这可能会涉及同位素分析之前所需的气体分离问题,德国元素Elementar元素分析仪具有自主专利的先进吹扫捕集技术(Purge and trap technology)可以可靠地分离CNS峰,从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在自然样品中元素比例非常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APT柱的快速加热有利于产生非常尖锐的峰形,提高信噪比,从而能够在较低的微克范围内进行分析。EA-IRMS在CNS模式下运行,燃烧温度为1150°C。样品燃烧后,CO2和SO2被APT柱捕集,N2直接通过APT柱而被检测器检测,一旦N2峰值衰减回基线,APT柱将自动加热到90°C以释放CO2,随后加热到220°C以释放SO2,每个加热步骤都是在元素分析仪完成后续的峰检测后进行,即便不同元素的相对浓度差很大,也能保证完整的基线分离,燃烧后产物N2、CO2和SO2的分离峰如图1所示。德国元素EA-IRMS系统可以测量骨胶原的δ34S,即使非常低的硫含量(通常是由上表可知,阱电流400uA时,使用吹扫捕集技术增加了8倍的SO2灵敏度,实现了更高的测量精度,这在样品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很重要。
  • 安捷伦推出用于低丰度免疫细胞代谢分析的高灵敏度XF分析解决方案
    2021年2月17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 (纽约证交所:A)推出安捷伦 Seahorse XF HS 迷你板,可用于提高免疫细胞代谢分析。免疫学和疾病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使用稀有的体外基因工程细胞来建立更好的疾病模型。然而,此类细胞的生产数量有限,限制了研究人员可进行的细胞分析类型。XF HS Mini是安捷伦Seahorse XF平台系列的最新成员,可实时分析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糖酵解和ATP生成。这些代谢测量使研究人员能更充分地了解细胞的健康状况、功能和信号转导。高度灵敏的XF HS Mini分析仪可提高性能和精度、减少每孔所需细胞数量、改善悬浮细胞工作流程一致性,并简化分析。这些改进使研究人员能从免疫细胞等数量有限或呼吸速率低的细胞类型中可靠地生成XF数据,进行以往无法完成的测量。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系儿科学副教授Katja Weinacht医学博士说道:“我们使用的是经过高度操纵的免疫细胞,其生命周期较短,生成成本较高且耗时费力。以更少的细胞数量获得更高的灵敏度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在疾病模型中使用安捷伦Seahorse XF技术。”安捷伦细胞分析事业部高级总监David Ferrick博士表示:“随着我们的客户努力在更复杂、更特殊的体内环境中进行生物学探究,对稀有细胞群的研究需求已愈发明确。XF HS Mini更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将为客户开辟代谢分析的新领域。”关于安捷伦科技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0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53.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6400 人。
  • 推动工业低碳发展,江西省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固碳增汇强基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试点示范行动等“十大行动”,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01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瑞金二期、丰城三期、信丰电厂、新余二期等已核准清洁煤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 达到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50万千瓦左右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片区和其他已脱贫地区等区域农网改造推进闽赣联网工程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全省电网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全面深化能源制度改革02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工业低碳发展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建设以鹰潭为核心的世界级铜产业集群和以赣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特色钨、稀土产业集群打造以新余、宜春为核心的全球锂电产业高地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到2025年,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控制在0.1亿吨,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03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04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到2025年,公交车、出租汽车(含网约车)新能源汽车分别达到72%、35%到2030年,营运车辆、船舶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分别下降10%、5%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赣州国际陆港、九江红光国际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赣粤运河和浙赣运河研究论证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打造智能绿色物流“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到2030年,水路和铁路货运量占比达到23%05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增强节能管理综合能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促进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06循环经济降碳行动推进开发区(园区)循环化发展到2030年,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秸秆年综合利用率达到95%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深化新余、贵溪、丰城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0.4亿吨,到2030年达到0.8亿吨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闭环体系基本建成,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提升至70%07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攻关和应用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生态支持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支持赣州、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宜春、鹰潭立足本地优势创建科创城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全面提升有色金属领域创新能力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引育深入实施省“双千计划”等人才工程、开展组团赴外引才活动,着力引进低碳技术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优秀的青年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08固碳增汇强基行动巩固生态系统碳汇成果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争创井冈山国家公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大鄱阳湖湿地、武功山山地草甸等保护修复力度到2030年,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亿立方米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推进农业减排固碳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79万亩,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达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力争达到90%09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强全民宣传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扩大“江西绿色生态”标志覆盖面,提升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培训10碳达峰试点示范行动组织开展城市碳达峰试点到2030年,争取创建30个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碳达峰试点城市(县城)创建碳达峰试点园区(企业)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鼓励婺源县、崇义县、全南县、武宁县、浮梁县、井冈山市、靖安县等地创新探索开展碳普惠试点
  • 重磅!张锋团队开发出全新mRNA递送平台
    RNA疗法被认为可以解决一切蛋白质层面的疾病。近日,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科学家、著名CRISPR技术先驱张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RNA递送平台,可向细胞提供分子疗法。这个名为SEND(选择性内源性衣壳化的细胞递送)的可编程系统能够封装和递送不同的RNA药物,朝着更安全、有针对性地传递基因编辑系统和其他分子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为基因疗法带来新变革。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日的《科学》杂志上。  “生物医学界一直在开发强大的RNA分子疗法,但以精确和高效的方式将它们传递给细胞仍是具有挑战性的。”张锋表示,SEND有望克服这些挑战。  SEND的核心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名为“PEG10”的蛋白,研究人员发现,PEG10具有在细胞之间运输RNA的潜力。相比其它蛋白,细胞释放PEG10颗粒的数量更多,且PEG10颗粒也大多含有它们自己的mRNA,这表明PEG10可能能够包装特定的RNA分子。  为了开发SEND技术,研究小组确定了PEG10的mRNA中的分子序列,即PEG10识别并用来包装其mRNA的“信号”。当将这些信号序列加在RNA分子两端时,PEG10就可以选择并“打包”这些RNA“货物”。  然后,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种不同的促进细胞融合的蛋白质(fusogen)修饰PEG10,使PEG10“包裹”能够靶向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细胞试验中实现RNA递送。  利用SEND系统,研究人员成功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递送到了小鼠和人类细胞中,以编辑目标基因。  张锋说:“通过混合和匹配SEND系统中的不同要素,我们相信它将为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疗法提供一个模块化平台。”  由于SEND系统是由人体内自然产生的蛋白质组成的,因此与其他RNA药物递送方式相比,SEND能在测试细胞中高效工作,理论上它不会触发不必要的免疫反应。未来,SEND或将替代用于递送RNA药物的病毒载体和脂质纳米颗粒,进一步扩大基因疗法的工具箱。  接下来,研究团队将在动物身上测试SEND系统的递送效率,并进一步探索更多可用于该系统的人体内蛋白。
  • 206万!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DNA实验室2022年度试剂耗材采购项目(第2包:国产试剂耗材及血样采集套装部分)
    项目编号:11010622210200002481-XM001项目名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DNA实验室2022年度试剂耗材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06.122252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206.122252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一批国产试剂耗材及血样采集套装,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20日内完成供货。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225万!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DNA实验室2022年度试剂耗材采购项目(第1包:进口试剂耗材部分)
    项目编号:11010622210200002481-XM001项目名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DNA实验室2022年度试剂耗材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25.5365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225.5365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一批进口试剂耗材,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20日内完成供货。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支持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引进相关高层次人才
    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固碳增汇强基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试点示范行动。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中,将实施省级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加快能源结构深度脱碳、高效光伏组件、生物质利用、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安全高效储能、固碳增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力度,针对碳捕集、分离、运输、利用、封存及监测等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采取“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持续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与转化应用纳入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相关绩效考核;全面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专项行动,扶持节能降碳和能源技术产品研发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实施省“双千计划”等人才工程、开展组团赴外引才活动,着力引进低碳技术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优秀的青年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该方案全文如下: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7月8日(此件主动公开)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全省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聚焦“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固碳增汇强基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试点示范行动“十大行动”,完善统计核算、财税价格、绿色金融、交流合作、权益交易“五大政策”,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煤炭消费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占比大幅增加,煤炭消费占比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普遍应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三、重点任务(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要坚持安全平稳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1.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合理控制石油消费,大力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做好重大风险研判化解预案,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大力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煤电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推进瑞金二期、丰城三期、信丰电厂、新余二期等已核准清洁煤电项目建设,支持应急和调峰电源发展。统筹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推进终端用能领域电能替代,推广新能源车船、热泵、电窑炉等新兴用能方式,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终端用能设备的电气化率。严格控制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燃煤消耗量,保持非电用煤消费负增长。加快全省天然气的发展利用,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优先保障民生用气,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大力发展新能源。以规划为引领,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大力推进光伏开发,有序推进风电开发,统筹推进生物质和城镇生活垃圾发电发展。坚持市场导向,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创新“光伏+”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光伏+水面、农业、林业”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核电发展战略,稳妥推进核电。加大地热能勘查开发力度,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与天然气、电力耦合供热。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建筑供热(冷)、炊事、热水,推广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 达到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50万千瓦左右。(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可持续转型,建立健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优化提升能源输送网络,加快构建“1个中部核心双环网+3个区域电网”的供电主网架、“十”字形输油网架、多点互联互通“县县通气”的输气网架。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系统建设。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鼓励投资建设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加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片区和其他已脱贫地区等区域农网改造。积极引入优质区外电力,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加快拓展清洁能源电力特高压入赣通道,推进闽赣联网工程。加强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新型储能系统示范推广应用,发展“新能源+储能”,推动风光储一体化,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推动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调峰设施建设,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全省电网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全面深化能源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探索建设江西电力现货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完善交易机制,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交易多样性和反垄断性。稳步推进省级天然气管网改革,加快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推动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探索城镇燃气特许经营权改革。创新能源监管和治理,完善能源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精准科学调控。(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国资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对全省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要加快工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1. 推动工业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打造低碳产业链。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强化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间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循环链接,支持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纸一体化等模式推广应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建设若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广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制造”新模式。优化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依托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海洋工程等用钢和其他高品质特殊钢技术和产品。推进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完整度。促进工艺流程结构转型,推进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生产工艺,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完善废钢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钢铁利用产业一体化,提升技术工艺和节能环保水平,积极发展全废钢冶炼。(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加快铜、钨、稀土等产业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推广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升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推进有色金属行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和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建设以鹰潭为核心的世界级铜产业集群和以赣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特色钨、稀土产业集群,打造以新余、宜春为核心的全球锂电产业高地。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高再生铜、再生铝、再生稀贵金属产量。引导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坚持绿色、高端、多元发展方向,做优水泥等传统基础产业,做强玻璃纤维、建筑陶瓷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及制品、新型绿色建材等新兴成长产业。加快推进低效产能退出,严禁违规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企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因地制宜提升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提高电力、天然气消费比重。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加强原料、燃料替代,推广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新型建材产品,开展木竹、非碳酸盐原料替代。提高水泥生料中含钙固废资源替代石灰石比重,鼓励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开展全省砂石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优化开采布局和产业结构,形成绿色砂石供应链。对建筑陶瓷等高碳低效行业开展提升整治行动,引导陶瓷行业有序发展,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陶瓷、精品陶瓷。加大节能技术装备推广使用力度,开展能源管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化工园区达标认定和规范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化工园区集聚水平。鼓励石化企业和化工园区建设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严格项目准入,落实国家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深入推动炼化一体化转型,鼓励企业“减油增化”,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鼓励企业以电力、天然气作为煤炭替代燃料。加大富氢原料使用,提高原料低碳化比重,推动化工原料轻质化。加强有机氟硅材料应用开发,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优化氯碱产品结构,着力提升石油化工、有机硅、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链。鼓励企业实施清洁低碳生产升级改造,全流程推动工艺、技术和装备升级,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和物料循环利用。到2025年,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控制在0.1亿吨,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三)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加快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中落实绿色低碳要求。1.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倡导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推进城乡绿色规划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筑面积发展目标。实施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园林城市(镇)、“无废城市”。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打造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城市。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行施工管理和绿色物业管理。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落实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严格落实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节能降碳标准。加强建筑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引导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发展,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强化建筑能效监管,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建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因地制宜推行浅层地温能、燃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高效清洁低碳供暖。充分利用工业建筑、仓储物流园、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屋顶等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探索建设光伏柔性直流用电建筑。鼓励发展分户式高效取暖,逐步提高采暖、生活热水等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因地制宜有序推动绿色农房建设和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进以光伏为主的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建设,提高农村能源自给率。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农用装备和灶具。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建设规模化沼气或生物天然气工程,推进沼气集中供气、发电上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省农业农村厅、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系统,打造智能绿色物流,确保交通运输物流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1.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比例,推动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等城市公共服务和机场运行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为动力的重型货运车辆。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积极推进鄱阳湖氢能动力船舶应用。到2025年,公交车、出租汽车(含网约车)新能源汽车分别达到72%、35%。到2030年,营运车辆、船舶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分别下降10%、5%。(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省能源局、省公安厅、南昌铁路局、省机场集团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重点推进铁路、水路等多种客运、货运系统有机衔接和差异化发展,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转变。发展智能交通,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客货运组织方式,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网络和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主要港口核心港区铁路进港,畅通多式联运枢纽站场与城市主干道的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减少长距离公路客运量,提高铁路客运量。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商务厅、南昌铁路局、省机场集团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将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养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积极谋划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生态航道,推进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打造赣州国际陆港、九江红光国际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赣粤运河和浙赣运河研究论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持续推动铁路电气化改造,完善充换电、配套电网、加气站、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完善住宅小区居民自用充电设施。鼓励在港口、航运枢纽等区域布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快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推动交通与能源领域融合发展。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南昌铁路局、省机场集团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打造智能绿色物流。推进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推行物流装备标准化,提高水路、铁路货运量和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支持智能化设备应用,推动物流全程数字化,培育智慧物流、共享物流等新业态,打造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应用场景。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和产业聚集区,支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行“互联网+货运物流”模式,释放物流空载力。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绿色、智慧的城乡配送网络,推进城市配送业态和模式创新。“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到2030年,水路和铁路货运量占比达到23%。(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联社、南昌铁路局、省机场集团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节能降碳增效行动。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1. 增强节能管理综合能力。加强对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预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统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综合评价。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推动高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开展节能监察行动,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阶梯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大力培育一批专业化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能源管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常态化监管,实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深入挖掘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节能潜力,加大节能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排查在建项目,推动在建项目能效水平应提尽提。科学评估拟建项目,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对于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应严格落实国家产能置换政策;产能尚未饱和行业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按照有关要求,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推进绿色技术在能耗量较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提高能效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金融监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重点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推动园区制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相关措施,鼓励和引导有需求、有条件的园区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引导打造节能低碳园区。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严格落实行业能耗限值,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数据中心等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全面提升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锅炉、窑炉、电梯等重点设备的能效标准。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促进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科学谋划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推广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多样化能源供应模式。提升通讯、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绿色技术,推动现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循环经济降碳行动。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健全资源利用机制,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1. 推进开发区(园区)循环化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深入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广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开发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低碳工业示范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到2030年,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矿产资源高效利用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矿产资源合理开采水平,提高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等的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推进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及整体利用,探索尾矿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利用。支持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加大在生态修复、绿色开采、绿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利用。加强钢渣等复杂难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探索磷石膏在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行废弃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推广沥青刨铣料再生利用技术。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完善收储运系统,加快推进离田产业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开展大宗固废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到2025年,秸秆年综合利用率达到95%。(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统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依托“互联网”提升回收效率,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推动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加工、再生利用和销售网络,深化新余、贵溪、丰城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叶片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若干再制造基地。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网络。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0.4亿吨,到2030年达到0.8亿吨。(省商务厅、省供销联社、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各类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机制,鼓励使用可循环、可再生、可降解产品。加快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整治过度包装。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比例,探索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模式。到2025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闭环体系基本建成,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提升至70%。(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1.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实施省级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加快能源结构深度脱碳、高效光伏组件、生物质利用、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安全高效储能、固碳增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聚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节能、氢能、永磁电机、储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深化研究。瞄准储能电池中关键基础材料,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氢能技术,推进氢能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鼓励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合理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示范应用项目。完善绿色技术目录,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开展新技术示范应用。(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省科学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攻关和应用。加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力度,针对碳捕集、分离、运输、利用、封存及监测等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成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全省电力、石化、钢铁、陶瓷、水泥等行业的应用。开展全省碳封存资源分布及容量调查,适时启动碳封存重大工程。鼓励开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积极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省科学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生态。采取“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持续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与转化应用纳入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相关绩效考核。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承担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完善科研设施、数据、检测等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区域性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创新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机制和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引进和转化。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健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推动绿色技术供需精准对接,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支持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专项行动,扶持节能降碳和能源技术产品研发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发挥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积极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科创城集聚,支持赣州、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宜春、鹰潭立足本地优势创建科创城。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全面提升有色金属领域创新能力。引导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共建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产业技术联盟。(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科学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引育。深入实施省“双千计划”等人才工程、开展组团赴外引才活动,着力引进低碳技术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优秀的青年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鼓励省内重点高校开设节能、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等专业,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培育一批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化人才队伍。探索多渠道师资培养模式,加快相关专业师资培养和研究团队建设,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科学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固碳增汇强基行动。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1. 巩固生态系统碳汇成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严禁擅自改变林地、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用途和性质。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进一步完善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争创井冈山国家公园,加大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与固碳能力协同保护,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稳定固碳作用。科学使用林地定额管理、森林采伐限额,严格凭证采伐制度,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加强外来物种管理,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稳定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省林业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性出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挖掘造林绿化潜力,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推动废弃矿山、荒山荒坡、裸露山体植被恢复。科学开展森林经营,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带动作用,采取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措施,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碳汇总量。加快建设城乡贯通绿网,推进湿地沙化、石漠化和红壤丘陵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鄱阳湖湿地、武功山山地草甸等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到2030年,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亿立方米。(省林业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依托和拓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利用好在赣的国家野外台站监测基础和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建立健全全省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制度。开展森林、草地、湿地、土壤等碳汇本底调查、储量评估、潜力评价,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加强典型生态系统碳收支基础研究和乡土优势树种固碳能力研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将碳汇价值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核算内容。按照国家碳汇项目方法学,推动生态系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加强生态系统碳汇项目管理。(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进农业减排固碳。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根本,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农业。加强农田保育,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加农业碳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替代计划,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与利用设施提档升级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促进粪肥还田利用。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79万亩,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达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力争达到90%。(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1. 加强全民宣传教育。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体系,生态宣传内容列入思政教育、家庭教育,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法制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打造多维度、多形式的绿色低碳宣传平台。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开发绿色低碳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深入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省生态文明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管局、省气象局、省妇联、团省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着力破除奢靡铺张的歪风陋习,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品材料使用量。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清洁)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把绿色低碳纳入文明创建及有关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要求,总结宣传一批优秀示范典型,大力营造绿色生活新风尚。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鼓励各行业制定绿色行为规范。倡导绿色消费,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扩大“江西绿色生态”标志覆盖面,提升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妇联、团省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用能单位要全面核算本企业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节能降碳路径,“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证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强化领导干部培训。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加强全省各级从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领导干部培养力度,掌握碳达峰碳中和方针政策、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本领。(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十)碳达峰试点示范行动。统筹推进节能降碳各类试点示范建设,以试点示范带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 组织开展城市碳达峰试点。以产业绿色转型、低碳能源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绿色低碳生活倡导、零碳建筑试点等为重点,深入推进以低碳化和智慧化为导向的“绿色工程”。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方聚焦优势特色,创新节能降碳路径,开展碳达峰试点城市创建。支持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低碳试点创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到2030年,争取创建30个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碳达峰试点城市(县城)。(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创建碳达峰试点园区(企业)。组织实施一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在产业绿色升级、清洁能源利用、公共设施与服务平台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等方面打造示范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推进能源、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矿产等行业企业建设标杆企业,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充分挖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和品牌价值,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为重点,积极争取全省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持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兼顾生态保护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模式。深化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鼓励婺源县、崇义县、全南县、武宁县、浮梁县、井冈山市、靖安县等地创新探索,总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支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省金融监管局,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开展碳普惠试点。加强碳普惠顶层设计,聚焦企业减碳、公众绿色生活、大型活动碳中和、固碳增汇等领域开展试点,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碳普惠机制。以公共机构低碳积分制为引领,开展碳普惠全民行动,建立碳币兑换等激励机制,鼓励医疗、教育、金融等机构和商超、景区、电商平台创建碳联盟,积极纳入碳普惠平台。(省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省金融监管局、省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政策保障(一)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关要求,建立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办法。加强遥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监测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碳排放观测评估技术体系,开展碳源/碳汇立体监测评估,推广碳排放实测技术成果。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施监测与数据传输,进一步提高碳排放统计核算水平。深化“生态云”大数据平台应用,建立完善统计、生态环境、能源监测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衔接、共享及协同机制,构建碳达峰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慧控碳。(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大财税、价格政策支持。统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碳达峰重大行动、重大示范和重大工程。完善绿色产品推广和消费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强化税收政策绿色低碳导向,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费用给予税前加计扣除。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发展绿色金融。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设立碳基金。拓宽绿色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发展。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库,加强项目融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排放权、用能权抵押贷款产品。发挥绿色保险保障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将企业环境社会风险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与保费定价机制。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相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与处置工作。(省金融监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省财政厅、江西银保监局、江西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绿色低碳交流合作。开展绿色经贸、技术与金融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巩固精深加工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节能环保服务和产品出口,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积极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合作交流,持续开展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江西活动,进一步深化绿色低碳领域合作交流层次与渠道。(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外办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发展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工作,严格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加强对重点排放单位和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用能权、绿色电力证书等交易机制,培育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制度,支持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利用好森林、湿地、草地、生物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资源,开发碳汇、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支持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林业碳汇等交易平台。(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财政厅、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管局、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组织实施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政策、组织重大工程。各成员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领导小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对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各设区市、各部门要按照《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和工作年度评估,有关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各类市场主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节能降碳措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各设区市要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核通过后,由各设区市自行印发实施。(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吉林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吉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吉财资环【2023】657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资环〔2022〕53号)、《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吉发〔2021〕28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22〕11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促进能源体系、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生态强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系统观念,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任务,不断丰富财政政策工具,推动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提升效能,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到2025年建立政策框架,2030年前基本形成政策体系,2060年前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支持我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   (一)支持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持发展新能源,推动氢能、太阳能发电等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鼓励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清洁供暖、生物天然气等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支持推广干热岩地热采暖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支持推进“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支持对重点行业、重点设备的节能监察执法,加快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增效。支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支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旗E春城.旗动吉林”工程。支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支持工业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控制及锅炉综合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支持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鼓励因地制宜采用清洁能源供暖供热。支持城乡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  (三)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转化。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攻关,实施绿色低碳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绿色低碳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在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理论、基础方法、技术标准、实现路径研究。支持低碳零碳负碳、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四)支持绿色生产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支持推广以保护性耕作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地膜回收利用。支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统筹管理水平。  (五)支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支持提升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地等生态碳汇能力。坚持系统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构建“两屏两廊一网”生态格局。支持开展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政策,支持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加强草原和自然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落实好草原补奖政策,加快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稳步恢复。支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抓好秸秆全量化处置和全域禁烧。支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六)支持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支持开展不同类型的环境权益交易试点,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建立我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强化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支持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推动我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基准价格政策出台。落实好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国家碳排放权抵消机制,积极推动我省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等建立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  三、主要财政政策措施  (一)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部署安排财政资金,突出重点,科学分配,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保障力度,提高资金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省级财政在分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时,对工作成效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市县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积极或成效不明显的市县予以适当扣减。  (二)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探索设立绿色发展基金,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建设,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投资。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三)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效应。落实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减排降碳研发投入和技术升级,促进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四)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落实国家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按照国家制定出台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优先采购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服务,公务用船优先采购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在政府采购文件中明确绿色低碳要求,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责任意识。市县财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因地制宜支持做好本地区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按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有关要求,落实好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保障本地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加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与其他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协同推进机制。要全面梳理现有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明确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方向和领域的资金渠道,强化资金统筹协调,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加强与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能源、林草、气象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预算管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在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域全覆盖,努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坚持资金投入与政策规划、工作任务相衔接,强化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评价。  (四)加强学习宣传。各级财政干部要自觉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理论学习研究,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和相关政策作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财政干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本领。加大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宣传力度,支持开展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及低碳日、吉林生态日、黑土地保护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 杜江峰院士团队利用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在微观尺度探索新奇自旋相互作用
    杜江峰院士团队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在微观尺度对于一系列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展开实验搜寻并给出新的实验限定。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0, nwac262 (2023)]、《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1, 071801 (2023)]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120, e2302145120 (2023)]。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能够有助于解答一些不能用标准模型解释的基本问题,例如强CP疑难以及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物理本质。近年来对一些新玻色子诱导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进行实验搜寻成为研究重点。2018年杜江峰团队在国际上原创提出将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的单电子自旋构筑为量子传感器,可用于搜寻电子与核之间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并成功将实验搜寻的力程拓展到亚微米尺度[Nature Communications 9, 739 (2018)]。随后对一系列自旋相互作用在微观尺度实现了高精度的实验搜寻[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1, 80402 (2018),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7, 010501 (2021)]。为了进一步提升搜寻能力,团队向两个方向推进:1、发展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用于实现更高精度的实验检验;2、发展新形态的传感器,打开更短力程的探测窗口。为了实现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团队实现高品质金刚石NV系综电子自旋生长工艺,将单自旋探测器升级为系综自旋传感器,使得更多NV色心能够被同时用于测量,极大提升了探测精度,从而实现对一系列新奇自旋相互作用的实验搜寻[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0, nwac262 (2023),Phys. Rev. Lett. 131, 071801 (2023)]。另一方面,团队充分利用单NV色心作为原子尺度传感器的优势,结合微机电技术和硅基纳米工艺,实现可扩展的自旋-力学量子芯片。实验表明该芯片在力程小于100 纳米处将观测约束提升2个数量级[PNAS120,e2302145120 (2023)]。这些成果展示了利用金刚石NV色心自旋量子传感器来研究各种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有独特优势,有望激发宇宙学、天体物理和高能物理等多个基础科学的广泛兴趣。论文信息(†为共同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1.Hang Liang†, Man Jiao†, Yue Huang†, Pei Yu, Xiangyu Ye,Ya Wang, Yijin Xie, Yi-Fu Cai, Xing Rong*,and Jiangfeng Du*,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0, nwac262 (2023).https://doi.org/10.1093/nsr/nwac2622.Diguang Wu†, Hang Liang†, Man Jiao*, Yi-Fu Cai, Chang-Kui Duan, Ya Wang, Xing Rong*, and Jiangfeng Du*,Phys. Rev. Lett. 131, 071801(2023).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1.0718013.Longhao Wu†, Shaochun Lin†, Xi Kong, Mengqi Wang, Jingwei Zhou, Chang-Kui Duan, Pu Huang, Liang Zhang*and Jiangfeng Du*, Proc. Natl. Acad. Sci. 120,e2302145120 (2023)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2145120
  • 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即将举行
    “深圳蓝”“深圳绿”已经成为深圳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城市名片。以“聚焦‘双碳’目标 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为主题的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于12月12日-14日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传递深圳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深圳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8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新闻发布会。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介绍了论坛有关筹备进展情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郑铁军,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文忠,龙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谷更军介绍了论坛筹办的最新情况、特色亮点,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主持发布会。绿色产业领跑全国 擦亮“深圳绿”城市名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举办,正是深圳积极推进国家“双碳”战略的有力实践。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碳交易试点城市以及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圳坚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城市发展各领域、全过程。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和GDP碳排放仅为全国水平的1/3和1/5,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更低的污染排放,走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发布会上,黄强介绍,作为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唯一一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且已连续举办九届的论坛,共吸引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万名嘉宾参与,成为了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性论坛,成为积极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以深圳为窗口充分展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心和成效、推动各方开展务实合作的国际化平台,也是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有效提升了国家和深圳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影响力。此次论坛将按照“1+9+N”总体思路设置一个主论坛、九个平行论坛以及若干配套活动,积极推动国际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学界、媒体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商绿色发展对策,共享绿色转型实践,推动先进低碳技术开发及转化落地,搭建资方与技术方有效对接桥梁,加强国际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展会经济作用,为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坚强动力。搭建数字化云平台 实现论坛“永不落幕”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数字经济助力。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通过组织方式和数字化手段创新,搭建数字化云平台,实现论坛全过程活动在线直播和录播,全面构建面向公众全方位开放的云论坛,以此形成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永久性数字资产。此外,还将以“论坛+示范基地”组织方式开展全年系列专题活动,实现论坛“永不落幕”。郑铁军介绍,本届论坛将举办节能低碳产业博览会,聚集华为、腾讯、比亚迪、南方电网等绿色低碳领域头部企业,集中展示超级快充、V2G、动力电池、氢能利用、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或应用场景,提升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低碳技术“一站式”体验感;同时,将组织一批来自企业、科研机构的绿色低碳技术项目参加路演,包括绿氢制取、合同节水、碳捕集等领域,在低碳技术与投融资、市场应用端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助力新兴技术加快市场化进程。此次论坛还将发布关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低碳服务等重点支持领域,加大对产业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建设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载体,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黄强介绍,此次论坛将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公众参与论坛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推动绿色低碳理念传播,届时将举办深圳市高校青年“双碳”知识竞赛,展示深圳高校青年风采,传播“双碳”知识。此外,论坛还将举办绿色低碳成果发布活动,包括重大项目签约、政策发布、研究报告及技术标准发布、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授牌等。配套活动精彩纷呈 积极探索碳中和“深圳模式”当前,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圳先行先试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碳中和的“深圳模式”。文忠在发布会上介绍,本届论坛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双碳”先锋城市”主题,开展“1+1+1”系列活动,包括1场主题论坛、1场研讨会和一系列特色活动,推动深圳进一步发挥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在碳交易、气候投融资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时鼓励全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加快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时,活动现场还将发布“深圳市第二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名单”“深圳碳普惠品牌名称、形象、宣传语以及系列普惠场景”;开展深圳首笔“国际自愿减排量跨境交易”和首批“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签约,在国际碳定价机制形成过程中发出“深圳声音”,实现碳普惠与碳市场双联通设想,以市场化手段探索碳中和“深圳模式”。谷更军表示,龙岗正着力探索工业大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全区城区建设、产业发展、生活休闲等各个方面,使龙岗环境更美、生态更优。目前已完成会展中心软、硬件设施的智慧化升级,完善各类配套服务;开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至国际低碳城公交线路,在场馆周边设置4个停车场,确保论坛期间的交通顺畅。此外,还将举办“践行绿色发展 龙岗智造启航”的龙岗主题活动,邀请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共话低碳绿色发展。
  • 相约2013 BCEIA,畅享迪马20年丰硕成果展
    2013年10月23-26日,第十五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将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 2013年恰逢迪马科技成立20周年,届时将为您展现迪马20年发展丰硕成果、丰富的GC、HPLC、SPE样品前处理、Chemical化学品四大系列色谱消耗品产品和当前最热门的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医药分析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敬请莅临迪马科技展台,畅享迪马20年丰硕成果展! 展位号:12号馆No. 12077、12078、12093、12094 精彩预告一:行业热点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多种基质中苯并芘的检测解决方案 多种食品基质中罗丹明B的检测解决方案 多种食品基质中塑化剂的检测解决方案 多种食品基质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解决方案 &hellip &hellip 医药分析解决方案 氨基酸检测解决方案 辛伐他汀(有关物质)(2010药典) B族维生素的测定(USP35) 三七(2010药典) &hellip &hellip 环境检测解决方案 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水中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水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测定 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检测 &hellip &hellip 精彩预告二:BCEIA学术报告 基质中的痕量残留和污染物的测定,往往需要在仪器分析前进行大量的样品提取和准备工作。由于基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种样品制备方法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所以有更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被提出以满足所有的分析要求。本报告将讨论几种新型固相萃取模式和固相萃取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免疫亲和固相萃取(IASPE)、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等,同时也将讨论这一领域的自动化发展及未来趋势。 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具,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会议日程安排如下: 报告名称 时间 主讲人 会议地址 固相萃取技术最新发展趋势2013年10月25日17:00-17:15 李广庆博士 新世纪日航饭店 (色谱分会场) 主讲人简介: 李广庆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化学系,现担任迪马科技副总裁,全球研发总监。曾在美国Varian,Sigma-Aldrich、Voltaix公司等担任首席科学家、全球研发总监等要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多项美国专利。 精彩预告三:迪马科技产品发表文献集 迪马科技精心整理了近4000篇国内外客户使用迪马科技产品发表的应用文献,涵盖食品、医药、环境等各行各业,希望与大家分享并给广大色谱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 精彩预告四:妙趣横生互动游戏 投篮大比拼,参与就有奖! 游戏规则: 1.一次限一人投篮,每人每天限一次机会; 2.投篮时需站在规定的起始点后; 3.投篮时需用规定的小球,以免损坏现场物品; 4.10球3进制,10球中投进3球便算胜利,可现场得小礼品一份! 迪马科技展位示意图 迪马科技展台效果图
  • 为破环境“毒铬”,台式XAFS/XES谱仪“乘风破浪”而来
    “铬”污染对环境的危害铬是一种地球上含量十分丰富的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铬铁矿的形式存在。常见化合价有+2、+3、+6三种,其中,三价铬和六价铬对人体健康有害,六砎铬的毒性比三价铬约高100倍,是强致突变物质,可诱发肺癌和鼻咽癌,三价铬有致畸作用。近年来,生产金属铬和铬盐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铬渣,以及由于风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铬,容易氧化成可溶性的复合阴离子,经过淋洗转移到地面水或地下水中,已成为铬污染的重要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测试表征方法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可方便人们了解铬在环境和产品中的形态。许多国际组织制定了针对Cr(VI)表征的标准方案,以满足RoHS(《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对诸多消费品材料中Cr(VI)含量的限制 (RoHS规定大铬(VI)的质量分数为0.1%)。目前可用于准确表征固体样品中Cr(VI)含量的分析手段屈指可数,且存在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缺陷。传统的比色分析法,在使用湿法化学提取方法(如液相萃取方法EPA 3060a)对塑料、矿石和尾矿以及油漆污泥进行处理时,Cr(VI) 往往会出现价态转变和萃取不完全的问题,大大低估了样品中Cr(VI)的质量分数。因此发展合适的测试方法来分析环境和制成品中Cr的形态和含量显得至关重要。“乘风破浪”的台式XAFS/XES谱仪现今常用的X射线光谱技术,例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仅能对样品表面进行分析,无法获得体相结构信息,且需要超高真空度,通常无法对塑料,环氧树脂和树脂进行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XRF)可用作元素分析技术,但其能量分辨率较低,无法实现对Cr元素不同化合物的甄别(图1)。近年来,基于同步加速器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和X射线发射光谱(XES)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其优点是样品需求量非常小,可以研究自然界不同样品中目标元素的电子结构,被广泛用于玻璃,土壤,塑料,煤,铬鞣革和超镁铁矿岩石中的Cr元素的价态和含量的分析。但XAFS和XES技术受限于同步辐射加速器光源,导致该技术无法在环境和工业应用领域进行有毒元素的合规性验证。图1. 传统XRF技术因其能量分辨率较低,导致无法对不同化合物Cr元素进行甄别 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Gerald Seidler教授等人成功设计并完成实验室台式XAFS/XES谱仪easyXAFS的开发工作(图2a),其以罗兰环为基本几何构型,使用球形弯曲晶体分析仪(SBCA),实现了大的计数率/光通量和宽的布拉格角范围的技术提升,使XAFS (图2b)和XES分析(图2c)次在实验室内成为了可能,是分析环境和制成品中Cr形态和含量的。图2. (a) easyXAFS公司台式XAFS谱仪及创始人Devon Mortensen (b)XAFS工作原理示意图;(c)XES工作原理示意图 “铬”个击破:XAFS/XES在环境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图3显示了XAFS光谱Cr近边区结果(XANES)。研究人员利用台式XAFS技术轻松对铬元素进行分析检测,不仅完成了标准品化合物K2CrO4的测试及拟合分析,同时也实现了对实际生产样品的表征。图3. XAFS近边区光谱(a)六价参考化合物,铬酸钾;(b)CRM 8113a是基于RoHS描述的用于重金属分析的认证参考材料 台式XAFS谱仪也同时配置了XES模组,通过激发特定元素内层电子后使外层电子产生弛豫并发射X射线荧光,对其能量和强度进行分析可以的给出目标元素的氧化态、自旋态、共价、质子化状态、配体环境等信息。由于不依赖于同步辐射,且得益于特有的单色器设计,可以在实验室内实现高分辨宽角高通量的XES元素分析(包括P, S, V,Zn, Cr, Ni, As, U, etc.)。在图4中,在未知Cr含量的塑料样品中,当拟合Cr 元素XES Kα光谱时,可以充分观察到Cr的各种氧化态之间的精细光谱变化,且测试结果与同步辐射XAFS一致。对比Cr(VI)和Cr(III),可以在高于20 meV的能量分辨率下轻松辨别光谱特征的差异。Cr(III)在价态上具有更高电子密度,其光谱将会向更高的能量方向移动,且相对于Cr(VI)峰变宽,可以明显区分出Cr(VI)和Cr(III)。图4. 背景扣除和积分归一化后的Cr(VI)和Cr(III)铬化合物的Cr Kα XES 光谱 此外,从标准塑料样品中收集的XES光谱(图5),利用线性superposition analysis技术,经拟合与参考化合物光谱的线性叠加,推断出的Cr(III)/Cr(VI)比例再结合传统的XRF技术,就可以实现Cr(VI) ppm别的定量分析。图5. 不同样品中Cr Kα XES光谱的垂直偏移(所有光谱均经过背景校正和归一化) 未来展望XAFS/XES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多种聚合物样品中Cr元素的测定,同时也可应用于P、S、V、Zn、Cr、Fe、Co、Ni、Au、As、U等元素分析。此方法是无损测试,只需少量的样品,就可由实验室测试仪easyXAFS完成。基于实验室XAFS/XES的Cr测量可能成为未来环境领域及工业届的标准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1] Analytical Chem. 90, 6587 (2018)[2] J. Phys. Chem. A 122 5153 (2018)[3] Rev. Sci. Instrum. 88 073904 (2017)
  • 工业化应用,让低场核磁技术未来可期——访华东师范大学姚叶锋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华东师范大学校园里,有一间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它由我国波谱学事业创始人之一、前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学文先生创建。从这里走出了国内核磁共振研究领域无数人才,也诞生了国产低场核磁第一品牌“纽迈分析”的前身,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7年8月,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携手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华师大-纽迈核磁共振技术联合实验室”,延续此前产学研合作的基因,共同推进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姚叶锋教授,请他就高校的产学研转化、低场核磁技术前景等内容展开介绍。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e3bbda4-e1d2-41b9-be44-1a4bd7aaa666.jpg" title=" 姚叶锋教授照片_副本.jpg" alt=" 姚叶锋教授照片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华东师范大学姚叶锋教授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 10px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低场核磁: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的一张名片 /strong /span /p p   姚叶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由知名固体核磁专家陈群教授“领进门”,毕业后赴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固体核磁专家H. W. Spiess教授,继续从事固体核磁和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研究。2008年学成归国,正式进入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p p   回国后,姚叶锋教授一直从事核磁技术的开放和应用研究,核磁方法的应用体系包括: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固态电解质与全固态电池、钙钛矿结构材料与性能。在核磁设备研发方面,姚叶锋教授开发了一套基于仲氢的超极化设备,并研发出一系列用于仲氢超极化信号寿命增长的长寿命自旋单态制备技术。2013年迄今共发表SCI文章49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的文章26篇。由于在高性能聚乙烯材料方面的特色研究工作,曾被荷兰Teijin Aramid公司聘为技术顾问指导超高强度聚乙烯纤维研发。因在固体核磁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特色工作,获得国内波谱学最高奖-王天眷波谱学奖。 /p p   回国十年,姚叶锋教授说起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实验室成立于1952年,当时的名称叫‘华师大波谱教研室’。创始人邬学文先生在核磁共振领域有很深造诣,早在1958年就利用自己搭建的仪器在国内首次观测到核磁共振现象,上世纪80年代更凭借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荣获上海市科技奖项。秉承创始人在仪器研发和工程化方面打下的基础,实验室形成了磁共振医学成像和低场核磁仪器系统开发两大特色,先后孵化了从事医学和成像核磁研发的上海卡勒幅磁共振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主打低场核磁仪器研发的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为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p p   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Siemens 3T磁共振成像仪、500MHz液体/600MHz固体宽腔/700MHz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以及来自纽迈分析的VTMR核磁共振变温分析仪等核磁共振仪器。姚叶锋教授表示:“看到低场核磁今后在工业和科研领域的巨大前景,我们和纽迈合作共建了磁共振技术联合实验室,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以低场核磁研发与应用为导向的实验室。”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让“科研语言”和“企业语言”实现互通 /span /strong /span /p p   共建实验室落成后,华东师范大学与纽迈分析开展了多种尝试,希望把企业需求和高校的技术实力有机结合,集成到低场磁共振系统技术的深入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姚叶锋教授介绍了几个成功案例,包括双量子(DQ)法测定交联密度方法开发和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高通量智能化品质分析系统的研制。 /p p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橡胶、胶水、果冻、洗涤剂、化妆品等一类“软物质”。这是一种处于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的软凝聚态物质,一般由大分子或基团组成,由于具备对外界微小作用敏感、非线性响应、自组织行为、性能与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等特性,使得常规的分析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观测,基于固体核磁的双量子研究方法成了研究“软物质”的最佳策略。双量子研究方法过去是由国外厂商独有,经过实验室与纽迈的联合攻关,目前已在纽迈生产的变温核磁共振设备(0.5特斯拉)上初步实现双量子法的序列、测试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应用到天然橡胶交联密度的测量表征中,且“性能和指标已经接近进口仪器。” /p p   第二个案例是食用油品质的真伪鉴别。市面上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通常会把低价油掺到高价油中进行出售,以达到迷惑消费者的目的。类似的掺油情况很难通过常规手段进行检测,实验室利用建立数据处理算法模型,在纽迈提供的低场核磁共振设备上开发了适用于测试食用油的磁共振指纹谱序列,实现市面上各类油品的真伪鉴别。在上海市科委仪器专项的支持下,纽迈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高通量智能化品质分析系统已研制成功,下一步有望实现车载乃至便携式,为工商、质检机构的执法人员提供现场快速检测依据。 /p p   与纽迈合作多年,让姚叶锋教授印象最深刻的是纽迈整个公司对于技术的执着追求。他举了个例子:“我们曾采购过纽迈一台用于弛豫测量的低场核磁设备,弛豫测量本身对仪器的要求并不高,但纽迈为了让仪器能有更好的应用,对它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技术升级,并将我们的使用反馈进一步整合到仪器的改进优化中,整个过程体现出纽迈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 /p p   每到周末,纽迈的技术人员还会到华东师范大学聆听核磁共振相关的课程,姚叶锋教授说这是双方在合作中慢慢摸索出的经验。“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语言和高校语言有时并不互通,虽然我们都处在核磁这个小众的领域里,但并不能说对方的意思你就能马上听懂。要想使沟通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就必须要学校的老师走出去,让企业的技术人员走进来,这也是我们举办技术交流会,以及纽迈工程师到学校上课的原因。” /p p   要想让高校和企业的语言实现互通,其中还涉及到许多产学研转化的问题,姚叶锋教授对此深有感触。“通过这么多年跟不同企业的交流,我们总结出来,第一,企业和科研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科研着眼于研究,企业做好市场开发和技术推广,二者的角色不能混淆,搅合到一起对双方都是灾难。第二,要加强沟通,所有不成功的案例归结起来都是沟通不良造成的,这也是我们和纽迈建立长期交流机制的原因。第三是互惠互利,要营造双方能够获利的空间,这并不仅仅指金钱方面,企业给科研人员一定的回馈,科研人员也愿意把技术奉献给企业,形成双方共赢的态势。”姚叶锋教授补充说:“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就有前景了。”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低场核磁最好的应用在于工业化 /strong /span /p p   2018年末北大售后维权事件爆发,引发行业对核磁共振仪器的高度关注。国产核磁共振仪器该如何发展,怎样追赶进口设备,姚叶锋教授认为关键在于评价体系和工匠精神。姚叶锋教授指出:“核磁从连续波向傅里叶变换发展的时候,正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阶段,国内原有技术积累缺失,国产核磁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在追赶的过程中,原有科研评价体系过于重视SCI文章,导致科研体系内的工程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再加上整个行业缺乏工匠精神的培养,国内的核磁共振仪器制造水平远不敌国外。” /p p   不过上述现象也在逐渐扭转。仪器的研发和工程化本身是一项枯燥且周期长的工作,姚叶锋教授希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制定工程技术人才的考核体系时,能根据工程研制自身的发展规律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在评价和激励上给予仪器研发人员一定支持。未来如果高温超导、超极化等颠覆性技术能成熟地应用于核磁共振设备上,国内核磁共振仪器,尤其国产高场核磁将有望实现对进口品牌的“弯道超车”。 /p p   当然,比起主攻科研市场、曲高和寡的高场核磁共振设备,姚叶锋教授更看好低场核磁技术的发展前景。“高场核磁仪器太娇嫩,并且受到很多空间和成本的限制,你无法想象将它应用于某些工业化的场景。而低场核磁技术最好的应用就在于工业化。” /p p   “举个例子,基于低场核磁技术开发的食用油真伪鉴别方法经改进之后,同样可以应用到酸奶、坚果、粮食、玉米、大豆等行业。”此外,低场核磁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单倍体与多倍体在含油量上的差异,实现玉米种子的有效筛选 可以开发适合于岩心分析的脉冲序列和多弛豫反演技术,实现孔隙度、渗透率等岩石参数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升油气资源勘探的效率。姚叶锋教授表示:“目前开发的低场核磁共振的应用还只是冰山一角,有更多的应用领域有待于发掘,可以说低场核磁共振无论是在以纤维、食品、材料、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还是在以纳米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因医学为代表的新型行业,都大有可为。” /p p   下一步,实验室将与纽迈继续就双量子(DQ)法测定交联密度方法进行开发,提供给纽迈一套完整的天然橡胶交联密度DQ法分析测试、解释方法、流程等相关文档。同时,将对低场核磁指纹谱序列进行开发,推进低场核磁技术在食品领域相关标准的建立,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p p   姚叶锋教授表示:“当前,国产核磁共振发展基础薄弱、企业小、散和低水平竞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加速提高磁共振仪器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核磁仪器研发的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每一位核磁人的当务之急。” /p p   向工业市场迈进的同时,姚叶锋教授也看到低场核磁与其他技术联用的可能,在课题组的光催化研究中已开展尝试。据介绍,这也是实验室下一步有望和纽迈或其他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向,为国产核磁共振仪器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 /p
  • 三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该方案提出六大重点任务: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转型。两个重大行动: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文如下: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相关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点行业达峰为突破,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二)工作原则。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优先,源头把控。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间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坚持双轮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二、重点任务(四)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1. 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贯彻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科学确定东中西部产业定位,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引导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有序转移。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原生与再生、冶炼与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严格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要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要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强重点行业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以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强化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造纸等行业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循环链接,实施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加强产业链跨地区协同布局,减少中间产品物流量。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建设一批“产业协同”、“以化固碳”示范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把节能提效作为满足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优先来源,大幅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重点产品能效水平,推进用能低碳化、智慧化、系统化。1. 调整优化用能结构。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有序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在铸造、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重点对工业生产过程1000℃以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示范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产品,提升消纳绿色电力比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主要产品工艺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能效水平。在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实施变压器、电机等能效提升计划,推动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风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升级。重点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三角形立体卷铁芯结构变压器、可控热管式节能热处理炉、变频无极变速风机、磁悬浮离心风机等新型节能设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 强化节能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制定节能监察工作计划,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能行为,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开展跨区域交叉执法、跨级联动执法。全面实施节能诊断和能源审计,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改造。发挥重点领域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带头开展节能自愿承诺。(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供应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1. 建设绿色低碳工厂。培育绿色工厂,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实施绿色工厂动态化管理,强化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完善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年度发展报告。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汽车、机械、电子、纺织、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一链一策”制定低碳发展方案,发布核心供应商碳减排成效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加快铁路专用线和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化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和厂内物流运输结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通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构建园区内绿色低碳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内企业采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实施园区“绿电倍增”工程。到2025年,通过已创建的绿色工业园区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中小企业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探索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碳减排能力。实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低碳服务模式,面向中小企业打造普惠集成的低碳环保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增强绿色制造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作为差异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挥节约资源和降碳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1. 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引导水泥企业通过磷石膏、钛石膏、氟石膏、矿渣、电石渣、钢渣、镁渣、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制水泥。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可燃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优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支持发展生物质化工,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鼓励依法依规进口再生原料。(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钢铁、铜、铝、铅、锌、镍、钴、锂、钨等高效再生循环利用。研究退役光伏组件、废弃风电叶片等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围绕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围绕航空发动机、盾构机、工业机器人、服务器等高值关键件再制造,打造再制造创新载体。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等关键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面向交通、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机电设备维护升级需要,培育50家再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实施智能升级改造。加强再制造产品认定,建立自愿认证和自我声明结合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利用评价。支持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加快全固废胶凝材料、全固废绿色混凝土等技术研发推广。深入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探索形成基于区域产业特色和固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路径。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62%。(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工业减碳去碳。1.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部署工业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实施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程,研究实施氢冶金行动计划。布局“减碳去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颠覆性技术研究,突破推广一批高效储能、能源电子、氢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发布工业重大低碳技术目录,组织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促进先进适用的工业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以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鼓励各地区、各行业探索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示范工程。鼓励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上的投资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经验和行业方案。以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为依托,聚焦绿色低碳编制升级改造导向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1.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开展绿色用能监测评价,持续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力度。在汽车、机械、电子、船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打造数字化协同的绿色供应链。在家电、纺织、食品等行业发挥信息技术在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产品溯源等方面优势,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软件化封装。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部署。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形成感知、监测、预警、应急等能力,提升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促进企业构建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分析体系。打造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加强对重点产品产能产量监测预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鼓励电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强合作,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统筹共享低碳信息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提供数据支撑。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助力行业和区域绿色化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重大行动(十)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分业施策、持续推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1. 钢铁。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切实控制钢铁产能。强化产业协同,构建清洁能源与钢铁产业共同体。鼓励适度稳步提高钢铁先进电炉短流程发展。推进低碳炼铁技术示范推广。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强高韧、耐蚀耐候、节材节能等低碳产品应用比例。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建材。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降碳装备。到2025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低碳技术,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石化化工。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低碳原料比重。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推广应用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技术装备。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取高值化学品技术。到2025年,“减油增化”取得积极进展,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到2030年,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有色金属。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研究差异化电解铝减量置换政策,防范铜、铅、锌、氧化铝等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新建及改扩建冶炼项目须符合行业规范条件,且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实施铝用高质量阳极示范、铜锍连续吹炼、大直径竖罐双蓄热底出渣炼镁等技改工程。突破冶炼余热回收、氨法炼锌、海绵钛颠覆性制备等技术。依法依规管理电解铝出口,鼓励增加高品质再生金属原料进口。到2025年,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再生铜、再生铝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到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消费品。造纸行业建立农林生物质剩余物回收储运体系,研发利用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技术,推广低能耗蒸煮、氧脱木素、宽压区压榨、污泥余热干燥等低碳技术装备。到2025年,产业集中度前30位企业达75%,采用热电联产占比达85%;到2030年,热电联产占比达90%以上。纺织行业发展化学纤维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推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染色、针织物连续印染等先进工艺。加快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到2025年,差别化高品质绿色纤维产量和比重大幅提升,低温、短流程印染低能耗技术应用比例达50%,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占比达70%。到2030年,印染低能耗技术占比达6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 装备制造。围绕电力装备、石化通用装备、重型机械、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绿色低碳需求,聚焦重点工序,加强先进铸造、锻压、焊接与热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广抗疲劳制造、轻量化制造等节能节材工艺。研究制定电力装备及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到2025年,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到2030年,创新研发一批先进绿色制造技术,大幅降低生产能耗。(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7. 电子。强化行业集聚和低碳发展,进一步降低非电能源的应用比例。以电子材料、元器件、典型电子整机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单晶硅、电极箔、磁性材料、锂电材料、电子陶瓷、电子玻璃、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等生产工艺的改进。加快推广多晶硅闭环制造工艺、先进拉晶技术、节能光纤预制及拉丝技术、印制电路板清洁生产技术等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连续拉晶技术应用范围95%以上,锂电材料、光纤行业非电能源占比分别在7%、2%以下。到2030年,电子材料、电子整机产品制造能耗显著下降。(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完善设计开发推广机制,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装备,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助力全社会达峰。1. 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聚焦消费者关注度高的工业产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鼓励企业采用自我声明或自愿性认证方式,发布绿色低碳产品名单。推行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到2025年,创建一批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制修订300项左右绿色低碳产品评价相关标准,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低碳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强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推动光伏、新型储能、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协同创新。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设备升级。推进先进太阳能电池及部件智能制造,提高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优化实施光伏、锂电等行业规范条件、综合标准体系。持续推动陆上风电机组稳步发展,加快大功率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和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开展高空风电机组预研。重点攻克变流器、主轴承、联轴器、电控系统及核心元器件,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加快充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对标国际领先标准,制修订汽车节能减排标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加强船用混合动力、LNG动力、电池动力、氨燃料、氢燃料等低碳清洁能源装备研发,推动内河、沿海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推动下一代国产民机绿色化发展,积极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邮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开展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创建和绿色建材下乡行动,推广节能玻璃、高性能门窗、新型保温材料、建筑用热轧型钢和耐候钢、新型墙体材料,推动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产品,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推广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器具、电梯等用能设备,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分布式光伏、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建筑领域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政策保障(十二)健全法律法规。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统筹推动制修订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工业节能监察管理办法、机电产品再制造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完善工业领域碳达峰相关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构建标准计量体系。加快制修订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效能耗要求,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工业领域碳达峰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基础通用、碳排放核算、低碳工艺技术等领域标准。强化标准实施,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制定更严格地方标准。积极培育先进团体标准,完善标准采信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企业、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开展工业领域关键计量测试和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完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落实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统筹发挥现有资金渠道促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材料应用。优化关税结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套制度,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统筹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研究重点行业排放基准,科学制定工业企业碳排放配额。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市场价格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打通绿电认购、交易、使用绿色通道。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强化绿色低碳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发展绿色金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建立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绿色信贷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船舶、电子等行业支持一批低碳技改项目。审慎稳妥推动在绿色工业园区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引导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加强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金融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开展国际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度参与全球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化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贸易等方面交流合作。落实《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完善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支持政策,务实推进绿色低碳项目合作。利用现有双多边机制,加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交流,聚焦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开展多层面对接,充分挖掘新合作契合点。鼓励绿色低碳相关企业服务和产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组织实施(十八)加强统筹协调。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碳达峰相关工作的整体部署,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金融、能源等部门间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对地方指导,及时调度各地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进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区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结合本地区工业发展实际,按照本方案编制本地区相关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达峰路径,加大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力度,切实做好本地区工业碳达峰工作,有关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方案,落实任务举措,开展重大技术示范,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要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碳减排信息公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各地区相关部门、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深化宣传交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标准化组织、各类媒体、产业联盟等机构的作用,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低碳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组织碳减排相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引导建立绿色生产消费模式,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 |先河环保推出低碳云-环境综合解决方案
    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 |先河环保推出低碳云-环境综合解决方案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重回正轨的关键之年,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 “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关键词,更是占据了能源领域热议话题的“C位”。自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就已经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除此之外,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还明确要求各行各业制订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先河环保将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为帮助地方政府掌握本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先河环保提出以“支撑各地政府碳达峰和碳中和”为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方案整体思路 一、摸清家底通过在线监测与核算法、排放清单等数据的结合,掌握区域整体及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量,结合环境碳监测数据反演区域的源汇分布情况。二、达峰规划依据区域的排放底数及产业、能源结构等,利用数据模型模拟不同的规划路线,选定最适合本区域的碳达峰和碳减排路径。三、减排规划结合不同排放单位的不同排放工艺和排放过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减排、监测和核查措施。四、低碳技术服务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碳达峰和碳减排相关的咨询服务,协助用户完成碳达峰、碳减排的目标。 摸清家底-碳排放在线监测与数据应用 建立包括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厂区/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区域和大区域背景监测等的“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做到碳监测的 “三覆盖”空间全覆盖、重点排放源全覆盖和监测因子全覆盖。建立基于监测数据的温室气体源汇反演系统,运用在线监测与核算法、排放清单等数据的结合,掌握区域整体及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量,结合环境碳监测数据,反演区域的源汇分布情况。 达峰规划 碳达峰预测及路径分析结果展示界面 通过对城市的经济、能耗、碳排放现状分析,构建模型,预测城市在不同减排情景下未来5-7年的能源减排及碳排放趋势,依据区域的排放底数及区域的产业、能源结构,利用数据模型模拟不同的规划路线,选定最适合本区域的碳达峰和碳减排路径。 减排规划 立足城市碳排放现状,结合不同排放单位的不同排放工艺和排放过程及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围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发展主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排、监测和核查措施,确保减排过程的科学、高效。 碳减排工作支撑平台可协助地方管理部门实时掌握碳排放和碳汇变化情况、清洁能源的低碳情况、碳排放预测情况等结果,为全省(市)生态减碳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碳减排工作支撑平台 低碳技术服务 先河环保可以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碳达峰和碳减排相关的咨询服务,帮助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了解清楚碳排放状况,制定减排策略,最终完成碳达峰、碳减排的目标。可开展业务1、温室气体清单编制。2、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3、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4、企业配额清缴与碳资产管理(碳价值分析、碳交易)。5、CCER项目开发咨询服务(森林碳汇、风能、太阳能等)。6、温室气体控排政策培训等。 应用成果展示 1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温室气体监测先河环保积极参与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的建设,在武夷山站、南岭站及西沙站等站点建设中提供了CO2监测仪、甲烷分析仪等环境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器,为国家空气质量背景值监测提供了支持。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显示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背景站武夷山站 2河北省发电行业碳排放在线监测与核算研究项目先河环保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了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电行业碳排放在线监测与核算研究项目。本项目中,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以石家庄诚峰热电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开展项目研究,先河环保在项目中提供并安装了固定污染源排口二氧化碳监测仪、厂界二氧化碳监测仪等设备及碳排放在线监测与管理平台,平台可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微尺度空气质量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基于监测数据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提升碳排放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先河环保作为生态环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将持续顺应国家创新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加速创新技术研发,积极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为我国加快能源变革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大推广绿色低碳技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15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强调,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一论述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在我国未来40年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1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发展思路认为,碳减排是增加成本、阻碍发展的。但目前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各大经济体都将二氧化碳减排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抢占国际发展新秩序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推动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为全球低碳绿色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迅速,覆盖多个行业领域  “各地方各行业都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点,转变发展观念,抛弃依赖投资高碳项目刺激经济的模式,将投资转向支持低碳、绿色、有更大发展空间的项目,尽早在国际低碳技术的大潮中抢占身位、赢得先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王金南强调。  目前,我国已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膜法碳捕集技术和等离激元人工光合技术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显著进展。比如微藻利用技术已投入商业生产。从200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6个部门先后参与制定并发布20多项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为CCUS技术的研发、示范、应用指明了方向。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报告(2019)》,我国CCUS技术种类齐全,发展迅速,囊括了深部咸水层封存、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二氧化碳驱替煤层气等,为我国乃至全球CCUS发展、推广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数据。  据统计,我国CCUS示范项目类型多样,共有9个纯捕集示范项目、12个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其中包括10个全流程示范项目。2019年,所捕集项目二氧化碳捕集量约达170万吨。  膜法碳捕集技术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具有占地面积少、环境友好、耗能低等优势。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支持下,国内首套膜法烟道气碳捕集中试装置已稳定运行超过一年,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率可达70%以上,膜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志说,燃煤电厂烟道气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膜法烟气碳捕集等技术,可实现高效碳捕集与减排,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膜法碳捕集装置。图片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能源需求总量和碳排放,在未来一段时期将继续保持增长。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这些二氧化碳需要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和替代、节能增效、增加碳汇、CCUS技术和负排放技术来中和。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技术要发挥核心支撑作用。”王金南说,技术进步应支撑、推动重点行业与领域的低碳化发展。在钢铁、建材、有色、炼油石化、煤化工等行业及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相对成熟的技术应在“十四五”期间就开始进行推广应用,包括关键工艺流程的低碳化改造、企业和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系统节能改造、低碳和零碳建筑、新能源车等。  “还需加快研发和储备重大战略技术,比如部分行业的零碳排放生产技术、储能技术、氢能等替代能源技术等。”王金南认为,这些技术虽然不一定马上就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但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赛多利斯斯泰迪为无锡药明康德公司设计的生产设施荣获“2014年度ISPE设施大奖荣誉奖”
    2014年10月20日讯,哥廷根:赛多利斯斯泰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SB)作为制药与生物技术设备的国际领先供应商,因其为无锡药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设计的大批量细胞培养生长设施 ,而荣获2014年度设施大奖荣誉奖。相关奖项由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在上周位于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年度会议上隆重颁发。 无锡药 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面临的问题是设计并建造一个高度灵活、经济节约、多产品的生物制品生产设施,而且要在短时间内达到美国、欧盟以及中国的cGMP标 准。公司早在规划阶段便已纳入SSB公司的生物工艺设计顾问团队。SSB团队对项目进行了风险评估,分别评估了使用传统技术与一次性使用技术的不同影响。 SSB评估后得出,药明康德若全线采用一次性使用工艺链,则可以显著缩减时间成本,并且能够使工艺设计脱离设施建造,两者各自独立进行。团队通过建造工艺 模型来评估设备的尺寸,并确认是否可以合理缩小设备尺寸,以及如何采用一次性使用技术来满足更高的洁净室要求等等。 得益于 SSB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一次性技术工艺链的全面实施,无锡药明康德才能够在短短18个月之内便完成从概念设计到委任团队直至项目启动, 最终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个同时符合美国、欧盟和中国cGMP标准的生物技术生产设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赛多利斯斯泰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能力表现远超我 们的预期,”药明康德的总裁及CEO 李革博士表示,“我们对SSB公司的项目管理效率和一次性使用工艺的工程专业性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我们拥有了具备高度灵活性的设施,采用的是可以从 50L放大到2000L的一次性使用设备,这些设备的设计均可满足客户们的快速变更需求。能够成为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一个中国产生物制品的制造商,我 们感到非常骄傲自豪。” 赛多利斯斯泰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最广泛的,从实验室到生产规模的可全线放大的系列产品,并由全方位的生物工艺设计咨询服务所支持。SSB公司的技术和服务涵盖范围之广,可使生物制造企业从药物开发直至商业化生产都能够采用快速、安全并且经济有效的生物工艺。 赛多利斯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提供生物工艺过程、实验室产品与服务、工业称重产品。赛多利斯集团成立于1870年,总部位于德国哥廷根,在全球已拥有6,000多名员工。其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涵盖过滤、液体处理、发酵、细胞培养和纯化,并致力于生物制药行业过程控制。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主要生产实验室仪器及耗材。工业称重专注于对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称重、监控和控制。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 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 传真:021.68782332 邮箱:info.cn@sartorius.com 官网:www.sartorius.com.cn
  • 南开大学张新星质谱团队成果:揭示大气水中低价过渡金属高丰度的隐藏原因
    高中化学常识告诉我们,在水溶液中,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铜离子是稳定的,而二价铁离子和一价铜离子或由于快速氧化,或由于歧化,在水溶液中无法稳定存在。然而,与这个常识截然相反的观察是,在大气水(云水、雾水、雨水)中,低价的铁离子和铜离子通常以较大的丰度存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高达90%以上。现阶段科学家们认为大气水中的配体螯合以及多种光化学过程使得低价过渡金属可以稳定大量存在。  近日,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团队利用微液滴化学的独特还原性质,在大气中或氛围精确控制的手套箱中(图1a)将三价铁和二价铜以及四种配体(图1b)的水溶液喷出,发现高价过渡金属离子可以自发还原成低价。由于云雾皆为微液滴,这一研究揭示了新的大气水中低价过渡金属高丰度的隐藏成因。该工作发表在近期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杂志上。  图1. 三价铁离子被微液滴自发还原的质谱学研究  近年来,微液滴化学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现有大量的实验和理论报道为微液滴气液界面存在的极高电场(~109 V/m)提供了证据,该电场可以撕裂氢氧根,生成羟基自由基和自由电子,该电子使微液滴中的物质发生自发的还原反应。以三价铁和草酸根配体为例,喷出微液滴后,质谱发现了大量的二价铁产物(图1c)。该团队共在六个体系中发现了过渡金属从高价自发还原到低价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气中和在氮气保护的手套箱中的同一实验,在手套箱中展现了五倍丰度的还原产物(图1c),这意味着大气中必然有很多杂质在和过渡金属离子竞争微液滴中的电子。为了回答“微液滴中的电子到底去哪儿了”这一困扰该领域多年的科学问题,该团队通过精确控制手套箱中的气体成分(有无O2、有无CO2、有无NO2),发现空气中的O2、CO2和NO2都在争夺微液滴中的自发电子,分别生成了O2-、HCO2-以及NO2-(图2),有力地证明了:(1)微液滴中确有电子存在 (2)空气中的很多物种均可被该电子还原。  图2. 空气中微液滴内电子的去向研究  南开大学研究生苑旭、张冬梅为本文第一、第二作者,南开大学本科生梁驰予为本文第三作者。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Spontaneous Reduc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by One Electron in Water Microdroplets and the Atmospheric ImplicationsXu Yuan, Dongmei Zhang, Chiyu Liang, and Xinxing Zhang*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0037
  •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在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验收
    2017 年 8 月 30 日,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的飞纳台式电镜标准版 Phenom Pure,顺利通过验收。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特种纸综合性企业之一,主营的产品有:卷烟纸、描图纸、电容器纸、仿瓷贴花原纸、纸粕辊等高技术含量产品。飞纳台式电镜可以帮助客户观察各种类型纸张表面涂层形貌、涂层均匀度以及原材料形貌等微观结构,帮助客户技术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和新产品改进。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制样简单,无需对不导电的纸张进行喷金处理,客户可以直接使用降低荷电效应样品杯观测。简单制样、快速观察,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给客户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帮助客户节省了大量时间。飞纳台式电镜成为了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新的科研利器! 客户认真学习飞纳台式扫描电镜 顺利通过考核
  • 江苏大丰51名儿童血铅中毒 污染源确定
    村民张福书哭了     满桌子给孩子吃的药品     村民向记者展示化验单   被称为“麋鹿之乡”的盐城大丰市爆出“血铅事件”。2010年1月3日,该市政府对外宣布,大丰经济开发区河口村接受检查的110多名儿童中,已有51名儿童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   被政府确认为污染源头的电池企业已被勒令停产,当地政府已着手组织河口村全部儿童进行体检,并启动责任追究程序,调查处理责任人。   51名儿童被查出血铅超标   2009年8月,大丰市经济开发区河口村村民张福书的10个月大外孙开始出现厌食、呕吐、哭闹无常等症状,在当地治疗不见好转,11月转至上海儿童医院医治。检查显示,该儿童血铅含量高达每升313微克,已经属于中度铅中毒,和本村其他3个血铅超标的孩子一样,不得不住院治疗,至今尚未康复。   张福书所在的河口村是当地的富裕村,然而村民们却纷纷反映,在2007年,大丰市文化局引进这家名叫盛翔电源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村庄小河对岸建成后,村庄环境急剧恶化,空气中时常飘着难闻的怪味。更可怕的是,很多儿童先后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   卜军扣老人告诉快报记者,他的1个孙子和2个孙女都是受害者。卜军扣介绍,他的孙子出生有10个月,去年10月份左右,孩子突然出现咳嗽,呕吐,拉肚子,吵闹的症状。刚开始家里人没有在意,但是,随后没多久,家人得知,村里还有其他的孩子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有此前到大医院检查过的孩子家长确认,孩子血铅严重超标。去年11月,卜军扣老人说,他的孙子和出现同样症状的2个孙女被送到了上海新华医院接受检查。但这次检查的结果还是让老人大吃一惊。   “孙子血铅含量高达每升300微克,2个孙女血铅含量分别为每升100微克左右”,治疗费用都是自己出的。卜军扣说,像自己家一样的生病儿童在村里还有很多。   据村民们介绍,有46户村民曾在去年11月份自行带着他们的小孩包车到上海儿童医院检测,结果发现血铅超过每升60微克的孩子有37人,其中超过每升100微克的二级、三级铅负荷状态的有22人,不同程度铅中毒的占送检儿童的47.8%。   大丰经济开发区司法所所长朱继宁表示,河口村16岁以下的常住儿童为132名,另有10多名外来儿童,目前接受检查的110多名儿童当中,查出血铅含量超标的有51名。   蓄电池企业被定为“祸首”   大丰市盛翔电源有限公司,距河口村不足百米。这家公司一直被村民指认为系罪魁祸首。据了解,该企业以生产铅酸蓄电池为主,所用原料多是铅锭。   “气味实在太难闻了,平时都不敢开门”,卜军扣老人表示,这家企业彻底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最近两年来,河口村村民不断投诉到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然而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快报记者从大丰市环保局了解到,大丰市盛翔电源有限公司是2006年9月经有关部门备案、审批同意建设,2007年3月建成投入试生产后,还通过了环保“三同时”验收。但在2009年11月20日,环保部门监测到该公司排放的铅尘当中部分指标超标一到两倍,随即要求其停产整顿。   2009年11月22日,愤怒的村民们用拖拉机和泥沙堵住盛翔电源有限公司大门,阻止货物运出,要求企业对儿童血铅超标一事负责。据村民们介绍,这次冲突是比较大的一次。事实上,从10月27日开始,村民们用这种极端的措施,希望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9年11月24日晚,大丰有关方面对盛翔电源有限公司实施供电限制,强令其停产。   据介绍,“血铅事件”发生后,大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应急处理方案,形成处理意见,并迅速成立河口村儿童血铅超标问题调查组。很快聘请南京、盐城等地三位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   调研论证后认为:河口村部分儿童血铅浓度超标尤其是超标严重者,与盛翔电源有限公司含铅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和职工铅防意识不到位有着密切关系。   企业被关停,问责程序启动   今年1月3日,大丰市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政府对血铅超标儿童的应对措施:积极开展血铅超标治疗,确保所有患儿得到有效治疗。一是组织对全部疑似血铅超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二是组织中度中毒儿童到上海新华医院住院治疗,三是对其他血铅超标儿童实行卫生指导和营养干预。   据新闻发布会称,大丰市盛翔电源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治,有关部门已经依法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还责令其限期搬迁,彻底清除企业污染源。   据大丰市政府有关人士称,对确诊为血铅超标的患儿,目前已责令企业承担体检、治疗、营养补助以及补偿等相关费用。同时,大丰市还启动了责任追究程序,正由该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展开相关调查,实行责任追究,调查处理责任人,相关结果将尽快公布。   在大丰采访期间,河口村的村民们还表示,目前检查的都是儿童,村民们的居住地离“肇事”企业这么近,成年人情况到底怎么样,政府部门也应该负起责任。应该对盛翔电源有限公司的员工和附近居住的村民们全部进行一个体检。   企业喊冤:我们也是受害者   昨天20:30,快报记者联系到了大丰市盛翔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承其华。“现在企业停产,马上要破产了!”自称在上海散心的承其华在电话里说,他是无锡江阴人,2006 年下半年,经大丰市文化局招商引资,自己投资2000余万元的盛翔电源有限公司落户大丰经济开发区。第一年效益一般,去年1-10月份,产值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工厂员工也达到了100余人。其间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管理较为规范。同时,公司还专门购置了先进的污染处理设施,严格按照要求处理废水、废渣和废气,从未有过违规排污的行为,并通过了环保“三同时”验收。   据了解,去年11月26日,大丰市环保局委托专家完成的一份《关于河口村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初步调查意见》。意见称,人体血铅超标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汽车尾气污染等,河口村儿童血铅超标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见》指出,河口村位于大丰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早在江苏省环保厅对该开发区环评报告的批复当中就已经提出搬迁建议。因此,鉴于含铅企业特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以及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考虑,建议企业或居民区搬迁。   承其华说,这份意见当时并没有确定自己的企业就是“肇事者”。然而在元旦前后,企业突然被告知,经专家认定,自己的企业和此次河口村儿童大范围出现血铅超标有直接关系。所谓直接关系,承其华解释称,我的理解是,应该是他们认定我的企业应该对这个事件负主要责任”,承其华颇为感伤地说,现在可以说是全部身家性命都搭里面了。   据了解,此前盛翔电源一名管理人员曾表示,当初公司决定到大丰投资时就提醒过大丰方面的招商官员,盛翔电源厂房应该距离居民区1500—2000米,如果太靠近居民区可能会发生意外。不过招商官员称,“这不关你的事,我们会处理好。”对于这个说法,承其华说,自己不是环保官员,现在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相关手续都是完备的”。
  • 莫帝斯NBS烟密度测试箱远销台湾永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永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自公元1998年开始计划设厂,至2000年正式生产营运,总公司设于台湾省云林县斗六市斗六工业区,并同时于台湾北部地区设立营业据点。永宽化学凭藉着强大的研发能力,在人力、资金有限的草创时期,便持续地成长茁壮,主要的产品以环氧树脂(Epoxy)、光硬化树脂(UV Curing)、矽利光树脂(Silicon)等三大系统,作为主要的营业项目。作为台湾地区黏着剂生产的领导者之一,永宽走出有别于其他树脂厂的市场区隔,我们能针对使用者个别的需求,快速地反应,调配出适合客户的胶材。也因此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研发部门的编制人员将近全公司的一半,这也是永宽的技术层级能够保持在同业水准之前的重要因素。 此次永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莅临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大量的试样测试,经过双方的技术沟通及交流,认为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的烟密度测试箱,完全可满足ASTM E662 以及 ISO 5659-2 测试标准要求,检测数据具有良好重现性,并和国外检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9月份初期,台湾永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订购了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的NBS 烟密度测试箱,本月货物将抵达台湾,并可开始进行测试,该设备对永宽化学经后的产品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莫帝斯燃烧技术,经过多年的研发,吸收了英国FTT、美国GOVMARK以及韩国FESTEC 的产品经验,融合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于2013年终于推出全新的NBS 烟密度测试箱,并深受客户好评。 该烟密度测试箱,具有极高的透过率检测精度,数值可达0.00001%,并具有良好的数据重复性。 www.motis-tech.com
  • 我国科学家发现宇宙中锂丰度最高恒星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8月7日,国际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我国天文学家的一项重大发现,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为首的团队依托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它的锂元素含量约是同类天体的3000倍,这是目前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的恒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锂元素是连接宇宙大爆炸、星际物质和恒星的关键元素,一直以来它在宇宙和恒星中的演化都是天文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当代天文学对锂元素的理解还具有很大局限性。富含锂元素的巨星十分稀有,但在揭示锂元素起源和演化上却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过去30余年天文学家只发现极少量此类天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随着LAMOST落成和巡天计划的开展,其海量恒星光谱观测能力在天文基础研究中逐渐发力,在此次科学发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颗新发现的富锂恒星来自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蛇夫座方向,位于银河系盘面以北,距离地球约4500光年。国家天文台博士闫宏亮、研究员赵刚、研究员施建荣等人在取得这一重要发现的同时,与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所高校的科学家合作,对这颗奇特恒星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这颗恒星的锂元素很可能来自恒星内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交换过程,并结合美国自动行星搜寻者望远镜(APF)的高分辨率光谱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最新的原子数据,通过模拟再现其内部经历的变化,从而对这颗恒星的锂元素丰度给出合理的解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对天体中锂元素的认知,将国际上锂含量观测极限提高了一倍。同时,这项研究在理论上对锂元素合成和现有恒星演化理论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新观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一成果是我国大型科学装置在前沿基础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又一实例,也是基础研究领域跨学科深入推进合作研究的一次成功尝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0fb28454-0dc0-4576-8c93-25c1029d103a.jpg" title=" W02018080733411786988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LAMOST发现富锂巨星示意图。图中巨大火球是新发现恒星的示意图,它从白色圆形区域的星场中被发现。左下角展示的是这颗恒星由LAMOST所拍摄的光谱。背景是这颗恒星附近区域的真实银河照片。(绘图:《中国国家天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4939446-b246-48b6-a9be-80e6b0f0942e.jpg" title=" W02018080733411799388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富锂巨星与太阳对比的想象图(图片来源: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p p br/ /p
  • 提升认可度?国产仪器恰逢良机
    仪器信息网讯 春未尽,夏初临。在春夏之交的浪漫五月,“百台国产好仪器(第四届)”即将重磅启动了!国产仪器腾飞之国产好仪器为了帮助国产科学仪器解决“推广难、信任难”的问题,我们于2013年推出“国产仪器腾飞行动”,并在2013-2018年间连续举办了三届国产好仪器,秉承“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的宗旨,调研5万多名用户,结合典型用户走访、生产企业全过程实地调研等方式,评选出近两百台用户认可的好仪器,极大推动了用户对国产仪器的信任。在评选的期间,为了真正帮助国产仪器厂商找到和解决问题,仪器信息网完成了100多台仪器的生产过程实地调研走访,并举办系列线下活动,如国产分析仪器可靠性研讨培训系列活动、 “国产科学仪器史料征集”工作、举办 “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征稿”等活动 同时,还组织发起了“科学仪器企业走进高校”、“国产科学仪器万里行”、“国产好仪器炼成记特别报道”、“国产仪器生产全过程调研考察”、“典型用户单位走访考察”等。国产仪器企业走进北京化工大学为了更好地推广的国产好仪器,我们出版发行《国产好仪器》手册,并组织优秀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国内用户推广以及海外市场拓展,吸引了30万以上用户关注;同时与政府采购单位以及高端实验室等多方合作,组织企业进行相关的资源对接服务工作,促进国产科学仪器与有关用户单位深入合作,向政府建言献策等,从而帮助国产厂商提升市场占有率。 百台国产好仪器再起航十年后的今天,国产仪器在发展路上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学仪器独立自主供应的重要性。十四五规划、主席令等多个国家重大文件都提及并给与了国产仪器利好政策。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采购新政,以支持国产替代,国产仪器真正迎来了发展风口。不过,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对国产仪器认知和认可度还不高,在采购国产仪器时面临着“选型难”等诸多问题。为了让更多用户看到国产仪器的优点和成就,更新用户对国产仪器的认知,今年我们再次启动“国产好仪器”。我们将针对当下热点的生命科学领域和国产仪器发展较好的分析仪器、物性测试仪器和实验室常用设备,结合仪器的应用领域,通过“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筛选近百台优秀的国产代表;此外,还将与企标“领跑者”联动,挖掘技术领跑者,丰富国产仪器企业整体品牌内涵。百台国产好仪器(第四届)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仪器验证评价与认证平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西安站)、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全国科研仪器服务联盟等多家联盟及用户单位支持,本次重装上阵,将再次为国产好仪器发声。在5月20日这个浪漫的日子,我们将隆重举办“百台国产好仪器(第四届)”线上启动仪式,届时,您将全面了解“百台国产好仪器”,洞悉参与秘籍。如果您是国产仪器生产企业如果您的产品质量过硬如果您对自家产品有足够的自信那么,就赶快来申报“百台国产好仪器”吧!通过参与评选,您的产品和企业将获得在百万用户前代言国产优秀科学仪器的机会!今年,“百台国产好仪器”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免费”、“自愿”的原则,热情拥抱有志推动国产科学仪器进步发展的生产企业和用户,携手共筑国产科学仪器进步的基石。  报名参加“百台国产好仪器(第四届)”启动会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inlifang20220520.html  申报“百台国产好仪器(第四届)” 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tivity/goodcn/gchyq2022
  • 北京丰台针对“漂白莲藕”开展专项检查
    近日,针对媒体报道的“漂白莲藕”事件,丰台区食药监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五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专项检查,杜绝“漂白莲藕”进入百姓餐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专项检查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摸清底数,做到情况明。我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莲藕经营户主要集中在新发地水批综合交易区藕区、特菜区和净菜区。日均交易量140吨,主要产地为江苏连云港和天津宝坻三岔口、北京通县等地,供货源基本不涉及新闻曝光产地。二是严格落实总局颁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莲藕经营者提供产地证明、进货票据和质量合格证明,未能提供者全部进入市场待检区,待市场自检室检测合格后方能入市销售。三是针对销售商户开展快速检测。检测包含二氧化硫、甲醛、双氧水等项目,截至目前共检测10批次样品,结果均为合格。  据悉,下一步,执法人员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力度,确保节日期间蔬菜水果市场的安全、有序,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已售出100台自研新品 市场反响强烈——视频采访杜伯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李新峰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上,仪器信息网来到杜伯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位,采访了该公司产品总监李新峰。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李新峰表示,历经三年辛苦研发,杜伯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上市多款新品。截止10月底,杜伯特已经售出100台仪器设备,销售额突破500万。在研发方面,杜伯特在洗瓶机取得发明专利6项,应用专利累计至24项。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李新峰重点介绍了洗瓶机、实验室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微生物检测设备、超纯水制备仪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以下是视频详情: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1C08BAA687DF6B46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产品一:2019年刚推出的杜伯特系列,增加可视窗,用户可以随时直观了解清洗流程和进展。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产品二:瓶托和清洗喷针、360° 旋转等细节的特殊设计,能更好的进行清洗。已经申请专利。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产品三:SMART系列。节省实验室空间,一次性清洗数量达400个。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产品四:实验室废水排放处理设备。日处理废水量为1m³ ,废水处理后的排放已经达到生活废水的标准。该设备今年上市后,在环保、食药检测行业销量高,且收获一致好评。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此外杜伯特还带来针对微生物检测的封口机、实验室超纯水制备仪等设备。该公司表示,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生产工艺,不断丰富实验室产品清洗、消毒、烘干整体解决方案,彻底解决实验室器皿清洗难题。 /p
  • 聚光科技投资建议:分析仪器龙头 逢低积极关注
    近期上证指数围绕3200点轴心,上下往复震荡。从上市公司盈利以及流动性宽松预期的情况看,市场已很难有较大空间的下行。但疫情的不断影响,也使得资金做多的动力不足,低位的筹码换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样的市况下,一是可以布局低估值、高股息品种,着眼于安全边际;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关注市场弱势而出现错杀的高成长性个股。聚光科技(300203)自2021年三季度开始出现巨幅上行,至2021年末上行结束。从2022年以来,该股调整幅度亦不小,但结合其广阔的市场空间、难以被替代的核心技术,后期仍将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可积极逢低关注。市场空间极大聚光科技是我国高端科学仪器龙头企业。2006年公司实验室研发团队组建,开始布局质谱、色谱、光谱等核心分析技术平台研发;2011年开始承接系列化国家任务,布局重大科学仪器研发;2015年成立谱育科技,加速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截至2020年,经过多年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聚光科技已积累了70余项技术平台。另外,它的三重四级杆、流式细胞仪等多个领域陆续填补了国内空白。作为国产科学仪器龙头,我们在投资聚光科技时可以重点把握长期增长的市场空间。首先,高端科学仪器市场空间大,国产化率低,国产替代空间大——2020年我国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市场规模约142、107、67亿元。2016-2019年发改委200万元以上科学仪器采购数据统计中,质谱类国产设备占比仅为1.19%、光谱-色谱占比仅为0.24%。国内亟待优秀的科学仪器企业崛起!科学仪器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础科学创新的基础,在制药与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半导体、石油化工等领域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达到66%。根据SDI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已经达513.67亿美元,中国占比10%,同期中国GDP全球占比15.4%。随着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科学仪器需求还将稳步提升。平台型科学仪器公司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理解聚光科技的业务构成?我们可以重点把握它作为“平台型科学仪器公司”这样一个特征,聚光科技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应急安全、食品药品、疾控卫生、先进工业、临床诊断和生命科学等领域。聚光持股75%子公司谱育科技已掌握了较完整的质谱、色谱、光谱、理化等分析检测技术及气体、液体、固体等进样前处理技术,研制了实验室分析、现场化分析(便携、在线、移动)、自动化分析等一系列技术领先的产品组合,三重四级杆等多项技术陆续填补国内空白。对于高端科学仪器领域而言,稳定性是客户的核心需求之一,是生产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表征,也是相应产品产业化和销售放量的必要条件。从这一点来看,2021年谱育科技实现销售合同13.4亿元,高端科学仪器产品快速放量,产品稳定性获得市场认可,已经成为最具产业化能力的质谱研发平台。高端领域具备核心优势未来的发展上,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公司核心产品应用领域不断向高端延伸。从发展历程来看,聚光科技从工业检测起家,在环境监测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矩阵的丰富和性能的提升,业务逐渐向医疗诊断、半导体、生命科学等高端领域拓展。近期,公司LCMS/MS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打破了国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厂商在该领域对国内医疗行业的长期垄断。具体来看:公司2020年布局生命科学领域,成立杭州谱聚医疗、杭州谱康医学;2021年成立杭州聚拓生物、杭州聚致生物,全面拓展生命科学与诊断新赛道。近期,公司微量元素分析仪PreMed7000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PreMed5200陆续取得浙江省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液质获批打破国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厂商对国内医疗行业的垄断。特别需要重视的是,聚光科技在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解决了核心科技问题——公司在晶圆杂质检测、湿电子化学品监测、洁净空间AMC微污染、便携/在线泄漏报警等领域进行了从核心仪器到专用系统的全面创新,2020年推出了国产首台EXPEC7350三重四极杆ICP-MS/MS,在线湿电子化学品监测与工厂自动化系统、洁净间在线阴阳离子/VOCs监测系统等产品,解决了半导体高纯分析检测领域核心仪器被国外企业独家垄断、卡脖子的问题!看好整体解决方案从下游需求的角度来看,聚光科技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在整体解决方案上,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与标准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具体可以看其子公司的业务模式:东深电子:一站式水利水务平台服务供应商。东深电子是水行业智能化检测、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应用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产品供应商。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智慧环境检测与治理,智慧工业过程分析与运维,智慧安全监测,智慧水利水务,智慧实验室仪器、耗材供应及服务,水生态综合治理,土壤修复,固废危废处理等。上海安谱:实验室消耗品一站式服务平台。上海安谱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处于中国实验室消耗品行业的前列,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实验室用品提供商之一。公司深耕制药、食品、环境、化工等行业,为政府、第三方检测、高校科研、各大生产企业等实验室,提供耗材产品等实验室耗材一站式服务。无锡中科光电:主要从事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集成应用,为环保、气象和科学研究部门提供相关资讯、产品和技术服务。比如大气污染监测服务,公司将物联网技术与立体监测技术结合,构建了基于激光雷达、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差分光谱为核心的多种技术平台,研发了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并提供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等多种解决方案。另外,聚光科技目前推出“全自动实验室4.0”,实现从制样、分样、称重、前处理、自动进样、分析、报表的全流程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分析。预计,“全自动实验室4.0”将在解决临床质谱易用性和减少半导体检测污染源上发挥重要作用。
  • 小MALDI大用处|“减肥明星药”司美格鲁肽的生产合成质控
    导读2021年6月,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商品名:Wegovy)作为减肥药治疗肥胖症在美国正式获批。由于其出色的减肥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1-2],司美格鲁肽很快风靡全球,成为2022年销售额最高的多肽药物。据悉,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3月到期,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竞相开始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的研发。在司美格鲁肽的合成过程中,合成前体、合成中间体、终产物的分子量、纯度以及杂质组成情况的确认是关键的质量控制环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因其分析速度快、结果简单直观、分析质量范围宽、操作简便等特点,非常适合多肽药物分子量及杂质分析。司美格鲁肽合成过程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又叫索马鲁肽)由31个氨基酸组成,通常按照半重组法进行合成,先经酿酒酵母重组表达获得GLP-1类似物前体分子,再对GLP-1骨架第26位的赖氨酸连进行修饰,然后将其与包含非蛋白氨基酸的N端氨基酸突出端进行偶联,获得最终产物。小MALDI大用处 MALDI-8030MALDI-8030是一款体积紧凑的台式双极性MALDI-TOF 质谱仪,在线性模式下与传统大型MALDI-TOF质谱仪具有同等性能。通过采用200 Hz固态激光器以及在保持检测部位真空度的情况下更换样品靶板(加载锁定室),可进行快速检测。除配备全自动离子源清洗装置外,还采用无油隔膜泵设计,维护少、简单易用,分子量检测范围宽,适合MALDI源下各类样品的分子量检测及杂质分析。台式MALDI-TOF质谱仪MALDI-8030MALDI-TOF MS分析多肽药物分子量及杂质的方案特点:&bull 软电离技术,质谱图中以单电荷峰为主,图谱简单,易于解析&bull 分析质量范围宽,从几十到几十万道尔顿均可分析&bull 分析速度快,5-10秒可分析一个样品,能够进行高通量检测&bull 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较少,样品量低至amol级&bull 前处理简单,无需液相分离。药物测试案例分享司美格鲁肽合成中间体及制剂分子量检测结果&bull GLP-1类似物前体分子由酵母重组表达的GLP-1类似物前体分子应用MALDI-8030检测到m/z 3176.23的离子峰,与[M+H]+理论值m/z 3176.52相符,图谱上未观测到明显杂质,样品纯度较好。酵母重组表达的GLP-1类似物前体分子的质谱图&bull 前体分子衍生物前体分子衍生物样品检测到前体分子(m/z 3176.28)、前体分子衍生物(m/z 3891.99)以及合成副产物(m/z 3275.49、m/z 3354.49等)的质谱峰,表明肽段修饰成功,但反应不完全。前体分子衍生物的质谱图&bull 偶联后终产物前体分子衍生物与N端氨基酸突出端偶联后的产物检测到m/z 3892.54与m/z 4114.66的离子峰,分别对应前体分子衍生物与偶联后司美格鲁肽目标产物,表明肽段偶联成功,但含较多副产物。偶联后终产物的质谱图&bull 司美格鲁肽制剂司美格鲁肽制剂应用MLADI-8030检测到m/z 4114.38、m/z 2057.88、m/z 8228.42的离子峰,分别对应化合物的[M+H]+、[M+2H]2+与[2M+H]+形式,药物纯度较好。市售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质谱图结语应用台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8030对司美格鲁肽在研合成中间体、制剂产品进行分子量及杂质检测,无需液相分离以及复杂的解卷积等数据分析操作,分析速度快,结果简单、直观,通过质谱图中信号离子的质荷比的大小与分布,可快速确认多肽的精确分子量、合成效果及杂质组成情况,为多肽药物合成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的优化与调整提供参考与依据。参考文献1、Mark M Smits, Danië l H Van Raalte. Safety of Semaglutide.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1 Jul 7:12:645563.2、John W, Rachel B, Salvatore C, et al.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1 Mar 18 384(11):989-1002.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MALDI质谱成像分析——杀虫剂到底对蜜蜂有何影响?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质谱成像(MSI)分析了工蜂大脑中蛋白质表达和分布的可能变化,该工蜂曾暴露于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LC50/100或1%的LC50)下。 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杀虫剂进行作物生产已经非常普遍,其中一个相当令人关注的问题是,这些杀虫剂不仅对害虫有害,对于在作物授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昆虫也是有害的。由于杀虫剂的使用,在蜜蜂中报告了许多亚致死效应,包括对发育、觅食方式、喂养行为、学习表现和神经生理学的影响。所以,评估农药对蜜蜂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的毒理学研究很重要,可以帮助制定保护和传粉媒介保持策略。 图片来源于Pixabay研究旨在评估暴露于亚致死浓度吡虫啉(LC50/100: 0.014651 ng 吡虫啉 μL?1 饮食)对蜜蜂的大脑中某些蛋白质分布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MALDI-MSI方法对这些蛋白质进行了鉴定。MALDI-MSI技术通过监测特定脑神经在特定时间发生的生物化学过程的时空动态来实现组织原位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此,研究人员将觅食蜜蜂暴露在含有亚致死浓度吡虫啉的饮食中8天,然后,在暴露的第8天搜集蜜蜂,并使用蛋白质密度图分析它们的大脑。 图:参与学习和记忆获取的酶的MALDI质谱成像结果。(a)蛋白激酶C;(b)14-3-3 Leonardo蛋白;(c)肌动蛋白-5C;和(d)转铁蛋白。 结果表明,吡虫啉的暴露导致了蜜蜂大脑的一系列生化变化,包括突触调节、凋亡调节和氧化应激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对这些蜂群的生理产生不利影响。 最早的质谱成像技术是MALDI质谱分子成像技术,是由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Richard Caprioli等在1997年提出的。如今,作为质谱最年轻的应用,质谱成像技术已经在医学研究(如癌症病理)、生物学研究(如上述研究所示)、药物研究(如药物代谢)等诸多领域显示了巨大的价值,并得到飞速发展,成为质谱研究的一大热点。基于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融智生物于2017年推出了QuanTOF质谱成像系统,该系统拥有强大的5,000Hz长寿命半导体激光器,以及自主开发的数据采集软件。2018年7月,融智生物宣布实现可达500像素/秒的成像速率,提升传统MALDI-TOF MS成像速率达10倍以上,普通样本成像只需几十分钟,使得质谱成像实现了“立等可取”。经过进一步的研发,目前QuanTOF质谱成像系统已经实现高达1000像素/秒的成像速率,在5-10微米的高空间分辨率下仍然保持极灵敏度。QuanTOF质谱成像系统使得质谱成像真正可用于临床病理分析、术中分析等领域,为广大人民造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