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蛋白颗粒

仪器信息网蛋白颗粒专题为您整合蛋白颗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蛋白颗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蛋白颗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蛋白颗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蛋白颗粒话题讨论。

蛋白颗粒相关的资讯

  • 岛津推出LC/MS/MS 颗粒蛋白前体和颗粒体蛋白肽方法包
    岛津从即日起推出《LC/MS/MS 颗粒蛋白前体和颗粒体蛋白肽方法包(英文)》。该方法包(仅适用于LCMS-8080)是通过用老鼠生物样品或肽的胰蛋白酶消化物中所提取出的蛋白质来对颗粒蛋白前体和颗粒体蛋白肽进行分别定量的MRM 分析,方法包提供了包括分析条件及化合物信息的方法文件。 这一方法包包含了血清(例子)的样品前处理方案,所以即使对有过LC/MS/MS分析经验但不熟悉蛋白质分析的研究人员来说,仍可轻松地使用这一方法包和疾病模型或转基因动物模型的血液样本来对血液中的颗粒体蛋白肽和颗粒蛋白前体进行定量。此外,因为样品前处理方案也可以用于除血清外的生物样品,本产品有助于从事于老鼠细胞和组织分析的人员。本产品不仅适用于正在研究诸如肥胖和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的研究人员,也适于首次安装LC/MS/MS 的蛋白质研究人员。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 客户通过仪器信息网成功订购上海远慕人α 颗粒膜蛋白(GMP-140)ELISA试剂盒
    上海远慕生物科技公司是国内elisa试剂盒优质供应商,代理销售不同elisa试剂盒品牌的进口/国产elisa试剂盒,专业供应科研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抗体,动物血清血浆,标准品对照品,化学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白介素试剂盒,金标检测试剂盒,微生物,蛋白质,ELISA种属涵盖广,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完善的售后服务,高质量的产品。欢迎来电咨询。 客户通过仪器信息网成功订购上海远慕人α颗粒膜蛋白(GMP-140)ELISA试剂盒,下面是跟客户的聊天记录: 远慕生物,专业供应科研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抗体,动物血清血浆,标准品对照品,化学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白介素试剂盒,金标检测试剂盒,微生物,蛋白质,ELISA种属涵盖广,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完善的售后服务,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一致好评,欢迎来电咨询与订购!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防止细胞内错误的蛋白降解新技术
    细胞中的蛋白酶体通过识别泛素标签来降解丧失功能的蛋白,以维持细胞稳态。错误的泛素标记会导致功能完整的蛋白被降解,从而诱发相关疾病,例如部分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归咎于这种原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出清除蛋白错误泛素化标记的新技术,相关成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论文的标题为:Deubiquitinase-targeting chimeras for targeted protein stabilization。   研究团队将这种新方法命名为去泛素化酶靶向嵌合体(Deubiquitinase-targeting chimeras,DUBTACs)技术,该嵌合体由靶标蛋白配体和去泛素化酶组成,其中靶标蛋白配体可以与被错误标记的蛋白结合,去泛素化酶能够清除标记在蛋白上的泛素标签。研究人员在因为氯离子通道蛋白被错误地泛素标记和降解而发生囊性纤维化的上皮细胞中,验证了DUBTACs技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囊性纤维化细胞接受DUBTACs的处理后,表面的氯离子通道基本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   该研究不仅开发出预防细胞内蛋白被错误清除的新技术,也为相关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启示。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9-022-00971-2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正式亮相,贝克曼助力蛋白科学研究!
    中国,上海——2014 年5月29日——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将于2014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该系统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的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组成,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个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由贝克曼库尔特科学事业部提供的系统核心-Biomek系列自动化工作站,分别在高通量克隆构建,高通量原核细胞、昆虫细胞以及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及蛋白表达,高通量蛋白质纯化等研究领域,为该中心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强有力平台和技术支持。观看央视专题视频采访,敬请点击:http://news.cntv.cn/2014/05/25/VIDE1400996168085191.shtml 关于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一直致力于改善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为广大科研、商业实验室的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们提供先进的仪器系统、试剂和世界级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不断促进生物学科研的新技术发展。作为离心机和流式细胞仪的行业领导者,贝克曼库尔特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毛细管电泳、颗粒表征和实验室自动化的创新者,其产品主要用于最前沿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贝克曼库尔特全球网站www.BeckmanCoulter.com和中文官方网站www.beckmancoulter.com.cn。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Tel: 021 3865 1000 / 010 6521 3000Fax: 021 5830 6850 / 010 6515 6025www.beckmancoulter.com.cn
  • 美国PSS发布生物蛋白不溶性微粒检测仪新品
    AccuSizer 780 A2000 SIS 蛋白质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测仪 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测方案全覆盖提升注射剂用药安全遵循法规规范基本信息仪器型号:AccuSizer 780 A2000 SIS工作原理:光阻法[Light Obscuration(LO), Light Extinction(LE),Light block(LB)]检测范围: 0.5 μm – 400 μm AccuSizer 780 A2000 SIS 蛋白质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测仪集自动进样、自动检测、数据处理以及自动清洗等全自动检测功能于一身,为注射剂检测提供安全、快捷、高效、可靠的不溶性微粒分析解决方案。其搭载的系列传感器采用先进的半导体用光阻法单颗粒光学传感技术(SPOS),更额外加载了光散传感器,除覆盖传统的光阻法检测范围1.5 μm – 400 μm外,更可下探到0.5μm的极限值。 AccuSizer 780 A2000 SIS 蛋白质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测仪内置各国药典的检测标准,更可通过自定义检测标准符合多种应用场景,也可以避免后续药典标准升级之虞。 AccuSizer 780 A2000 SIS蛋白质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测仪搭载的AccuSizer软件完全符合US 21CFR Part11要求,具有数据自动备份,审计追踪,权限分级,电子签名,以及可连接Lims系统等多项功能,再原有的经典型号780 A2000 SIS基础上增配了具有50uL的微量进样能力模块,是检测大小注射液、蛋白注射液、混悬液、口服液、滴眼液等液体制剂及无菌粉末和无菌原料药的不二选择。技术优势1、检测范围广0.5μm-400μm;2、高分辨率,高灵敏性,统计精度高;3、粒子灵敏度 ≤10PPT4、粒径准确度 ≥98%5、粒子计数准确度 ≥90%6、符合21CFR法规软件——符合cGMP要求;7、现场校准,无需返厂;8、模块化设计,便于升级及维护;9、512通道,不放过任何细微颗粒;10、符合美国药典USP787、788、789、1788、中国药典CP、欧洲药典EP、日本药典JP等要求,且可自定义报告和标准;11、集自动取样(选配)、自动检测、数据处理以及自动清洗等自动化功能与一身;512数据通道 对于颗粒计数器来说,通道数越多,意味着其在特定测量量程内划分的区域越多。AccuSizer 780 颗粒计数器系列的仪器对于0.5μm - 400.0μm的测量范围按照指数等级划分有512个通道,意味着其在粒径越小处划分的范围越细,例:1.586μm-1.675μm。这样做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仪器实现了计数的准确性,将测量的结果作最细致的分析,而不是将结果作大致的分类。另一方面,对于测量复杂体系和多组分的样品,数据能很好的体现在结果图谱及数据中。图1多通道的优势 如上四张图是同样一个样本在使用不同通道的时候的表现,明显可以看出,使用8、16、32个通道的时候,仅仅能判断颗粒度在一个范围内,不能明确到底多大。而换用512高通道后,粒径大小的辨析度明显增加,对于峰值的判断更加清晰明了。高分辨率 高通道的优势换来的是高分辨率的优势。所谓分辨率,在这里指的是分辨同一体系内不同粒径大小的能力。得益于超前的设计理念和软硬件组合,AccuSizer 780系列仪器除了能够呈现完全不同于经典光散射的颗粒计数分布外,相对于经典的电阻法和光阻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它不会错过任何“尾部” 大颗粒,而这些“尾部”大颗粒往往是决定产品好坏的标准。图2 AccuSizer 780 高分辨率展示 如图2所示,同一个样本中混合0.7μm,0.8μm,1.3μm,2μm,5μm,10μm,15μm,20μm,50μm,100μm,200μm 11种标准PSL粒子,AccuSizer 780可以很容易将每种不同大小的标粒区分清楚。图3 SPOS VS Laser diffraction 图3展示了同一个样本在SPOS技术和激光衍射法(Laser diffraction,LD)粒度仪中测得的结果。样本使用的是过400目筛(37μm)的样本。SPOS技术(绿色线)显示在35μm以上是没有粒子的,这和实际情况相符。但是使用LD检测得到的仅仅是“相似”的分布,但是在100μm本来没有颗粒的情况下却给出了还有大量大颗粒的假性结果。US 21CFR Part 11法规软件——符合cGMP要求 AccuSizer 780 A7000 APS不溶性微粒检测仪全系配备了符合美国联邦法规21章第11款(21 CFR PART11)要求的软件。具有数据自动备份,审计追踪,权限分级,电子签名,可连接Lims系统等多项功能。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有政策趋势将对医药研发企业实施规范的GLP 管理。使用符合21 CFR PART 11法规的软件更能符合现在GLP/GMP的要求。产品优势 模块化设计将主机(数据处理中心),进样器,传感器分模组进行设计,既利于维护,也有助于后续的升级。主机:512通道计算实现仪器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进样器:使用洁净度、耐受度超高的PFA管路,测样过程安全、简单、快捷,配备不同型号的注射器,拆卸方便;传感器独立安装,方便拆卸,既有利于维护维修,也便于更换其他型号传感器。CETAC自动进样器微量进样器微量进样 随着诸如蛋白质注射液等新型注射剂的研发和上市,对于金贵样品的“痕量”检测提出了要求。PSS使用先进的微控技术,可以实现最小容量到50μl的检测量,大大减少样品浪费,降低检测成本。 而新版药典如对于体积精度更是提出了苛刻的要求。AccuSizer 780 A2000 SIS不溶性微粒检测通过了严格测试,可以保证进样量的准确性。表1 微量进样器的精确度确认 表中可以看出,在50微升的重复性,AccuSizer 780 A2000 SIS表现优异,重复三次的RSD值为2.4%。CETAC自动进样 在传统的粒度仪使用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时刻在现场操作。因为粒度仪的测试结果都是累计结果,也就是说,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累积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样品要取得比较好的数据重现性和准确性,需要3-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现代实验室如果有大量的样品进行检测,会花费很多时间。PSS粒度仪可全系搭配CETAC自动进样系统,一次性可以检测24-96个样品,这会大大节省操作时间。创新点: 最新版蛋白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标准大大提高了对仪器的检测灵敏性和微量进样的重要性。 本最新型号根据蛋白注射液的最新药典要求,增配了小容量注射进样系统,可以最少到150微升。虽然大大减少了进样量,却仍然满足体积精确度5%的标准。 生物蛋白不溶性微粒检测仪
  • 丹东百特研发总监范继来获“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颗粒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上,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研发中心主任范继来获得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是本届获奖者中唯一的企业界人士。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是郭慕孙院士用所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全部奖金和个人部分积蓄设立“青年颗粒学基金”。中国颗粒学会利用此基金于1997年设立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旨在鼓励颗粒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经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是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范继来从事颗粒测试技术研究16年,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以特有的执着和科学的方法,在激光粒度测试理论、反演计算、光学系统、颗粒折射率测量、图像颗粒分析技术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取得11项专利,其中激光粒度测试双镜头光学系统、正反傅里叶结合光学系统、颗粒折射率测量技术为世界首创技术,填补国内外颗粒测试技术空白,使中国颗粒测试技术拥有了系统性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国颗粒测试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以范继来为首的研发团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推出了激光/图像二合一粒度粒形分析系统、智能化粒度测试系统、纳米粒度测试技术、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以及光通量补偿技术等几十项技术,使百特颗粒分析仪器的技术性能始终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同时结束了中国高端颗粒测试仪器只能依靠进口的历史。2006年,百特总经理董青云曾获得当年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十二年后百特研发总监范继来又获得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这不仅是对获奖者个人取得成绩的肯定,更是颗粒测试界对百特长期以来致力于颗粒测试技术研发并取得突出成绩的肯定。丹东百特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继续致力于颗粒测试技术研究,致力于高水平颗粒测试仪器制造,为百特实现国际知名粒度仪器品牌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 默克MILLIPLEX® 多重蛋白检测技术安全可靠
    默克MILLIPLEX® 多重蛋白检测技术默克MILLIPLEX® 多重蛋白检测技术,是经过长期验证的稳定的多因子检测技术平台,仅需25μl样本即可实现百种蛋白的同步检测!!! 经过更新升级,MILLIPLEX® 试剂盒现已覆盖人、大鼠、小鼠、非人灵长类等11大物种,有效应用于疾病机理探索、药理药效及安全性评价实验中。除此之外,默克还提供灵活的试剂盒定制服务,满足更多因子组合的研究应用需求。 第二期MILLIPLEX® 小全书继续聚焦多重蛋白检测技术在多个研究领域的有效使用:✔ 重点分析《新英格兰医学》等知名期刊的相关论文。✔ 重点关注实验动物福利,解析狗、猴、马等试剂盒使用案例。 接下来,让我带领大家一睹本期MILLIPLEX® 小全书的重点吧! 1疫苗研究:针对最新SARS-CoV-2病毒的mRNA疫苗有效性研究(第6页)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的一篇mRNA疫苗研究发现,相比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有新冠既往感染史的人群,在接种BNT162b2疫苗后可诱发出更强烈的免疫应答。研究中使用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RBD中和抗体水平。 2药物递送:mRNA药物递送研究(第7页)发表于《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的一项研究表明,脂肪族酚类前体药物能够降低脂类纳米颗粒在递送mRNA药物时产生的局部水肿和炎症,并且延长蛋白表达时间。相应效果由脂肪族酚类前体药物烷基链的长度来决定。研究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含量变化。 3肿瘤学:胰腺导管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第9页)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一项研究表明,胰腺导管腺癌的早期诊断能够显著提高胰腺导管腺癌的五年生存期,联合肿瘤标志物甲基化DNA与糖类抗原CA 19-9对胰腺导管腺癌的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一种指标的特异性。文章中使用MILLIPLEX® 测定了血浆中糖类抗原CA 19-9的含量。 4再生医学:创伤修复骨再生研究(第11页)发表于PNAS的一项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和骨创伤恢复再生之间存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MDSCs和IL-10的水平与功能性骨再生呈明显的负相关,这表明血液中MDSCs和IL-10的含量水平可以预示和评判局部骨损伤后再生的效果,也为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潜在靶点。研究中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 5神经科学:阿尔兹海默症研究(第13页)发表于《Neuron》的一项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病理加速tau积累和其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Trem2可在具有淀粉样蛋白和tau病理的小鼠中产生显著的小胶质细胞反应,仅当存在β-淀粉样蛋白时,敲除Trem2会增强tau病理和脑萎缩,Trem2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的所有阶段都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研究中利用MILLIPLEX® 技术、单细胞RNA测序等检测Trem2敲除后的小鼠表达的tau蛋白。 6神经科学:脑部炎症研究(第15页)发表于《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一项研究发现,妊娠早期母亲过敏性哮喘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影响男性后代行为并影响性别特异性发育。妊娠晚期母体免疫和应激反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早期胎儿的发育。研究中使用Milliplex25因子试剂盒对小鼠后代的脑炎症因子进行评估。 7动物疫苗:牛结核病研究(第19页)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项研究表明,IL-1RA可以作为组织液中结核菌素阳性皮肤反应的潜在可溶性生物标志物,并证实IFN-γ和IP-10在bTB血液检测中的实用性。研究中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 8兽医学:胎盘感染导致的马流产研究(第21页)发表于《Journal of Equine Veterinary Science》的一项关于马流产的研究,证明某些细胞因子可以用于胎盘感染的预测。该研究通过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了马匹分娩前的血清中6个因子的表达变化,第一次阐述了细胞因子在焦粘液状胎盘炎中的增加。 9兽医学:马哮喘综合征(第23页)发表于《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马哮喘综合征(mEAS)患畜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类型,并且通过细胞因子图谱进行了IPA通路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mEAS所具备的病理通路,为mEAS后续研究提出新的参考和思路。在研究中,MILLIPLEX® 试剂盒用于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的检测。 优秀论文如此多,总有你所关注的方向。想进一步了解MILLIPLEX® 试剂盒的更多用途,快快扫码下载完整版PDF,查看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手段。 MILLIPLEX® 多因子检测试剂盒实现百种蛋白因子的同步检测,尽可能地为客户节约时间、节约经费、节约样本,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时间和更低的样本需求量,发表高质量论文。
  • 2023年科学突破奖公布,奖励蛋白结构预测、睡眠机制以及量子信息领域
    “今天获奖的获奖者体现了基础科学的非凡力量,”尤里米尔纳说,“既揭示了宇宙的深刻真理,又改善了人类生活”。米尔纳是俄罗斯富商,是科学突破奖的创建者之一。“2023年科学突破奖”,主要奖励在蛋白结构预测、细胞组织机制以及量子信息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者,他们将分享共计1575万美元的奖金。生命科学领域的三个突破性奖项被授予:克利福德布朗温(Clifford P. Brangwynne)和安东尼海曼(Anthony A. Hyma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组织的新机制;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乔普(John Jumper)开发AlphaFold,准确预测蛋白质的结构;以及伊曼纽尔米格诺特(Emmanuel Mignot)和柳泽正史(Masashi Yanagisawa )发现嗜睡症的原因。数学突破奖授予丹尼尔斯皮尔曼(Daniel A. Spielman),以表彰他在理论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方面的多项发现。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由查尔斯贝内特(Charles H. Bennett),吉尔布拉萨德(Gilles Brassard),大卫多伊奇(David Deutsch)和彼得肖尔(Peter Shor),以表彰他们在量子信息方面的基础工作。早期职业科学家的重要贡献也得到了认可,6个物理和数学新视野奖,以及3个Maryam Mirzakhani新前沿奖,它发给了刚完成博士学位的女性数学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突破、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解决蛋白质结构等等......”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表示,“这些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值得庆祝”。“祝贺所有突破奖获得者,他们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将为科学发现铺平道路并刺激创新,”CZI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Priscilla Chan和Mark Zuckerberg表示,“这些获奖者和早期职业科学家正在推动研究和科学的极限,我们很高兴能够表彰他们的成就”。如下分别介绍今年的诺奖者及获奖理由:2023年生命科学突破奖普林斯顿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克利福德布兰格温以及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的安东尼海曼获奖理由:发现了由蛋白质和RNA相分离成无膜液滴介导的细胞组织基本机制。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乔普(John Jumper)获奖理由: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从其氨基酸序列中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伊曼纽尔米格诺特(Emmanuel Mignot)和柳泽正史(Masashi Yanagisawa )获奖理由:发现了嗜睡症是由一小群脑细胞的缺失引起的,这些脑细胞会释放促进觉醒物质,这为开发新的睡眠障碍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022023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2023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奖人为:IBM 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查尔斯贝内特、蒙特利尔大学吉尔布拉萨德、牛津大学大卫多伊奇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彼得肖尔。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在量子信息方面的基础工作。032023年数学突破奖2023年数学突破奖获奖人为:耶鲁大学丹尼尔斯皮尔曼获奖理由:对理论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突破性贡献,包括对光谱图论、Kadison-Singer问题,数值线性代数的优化和编码理论。04科学突破奖简介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创立于2012年,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夫妇、谷歌(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夫妇、阿里巴巴集团创建人马云和张瑛夫妇、脸书(Facebook)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夫妇、以及苹果公司董事长亚瑟莱文森等知名实业家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生命科学、数学和基础物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该奖项于2013年2月启动,下设“生命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和“数学突破奖”,并且面向年轻科学家设立“物理学新视野奖”、“数学新视野奖”和“青年挑战突破奖”,此外,2019年起开始设立“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新新前沿奖”(Maryam Mirzakhani New Frontiers Prize),颁发给在过去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并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女数学家。科学突破奖的奖金十分丰厚,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并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其中,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和数学突破奖三大奖项的获奖者,每人可获得300万美元奖金;新视野奖奖金为10万美元;“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新新前沿奖”的获奖者,可获得5万美元奖金。现在,科学突破奖由谢尔盖布林、马克扎克伯格夫妇、尤里米尔纳夫妇、基因技术公司23andMe联合创始人安妮沃西基、以及腾讯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化腾赞助。科学突破奖近5年获奖情况2017年获奖情况: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沙克生物学研究所、哈佛休夫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乔安妮乔瑞(Joanne Chory);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科研人员唐克利夫兰(Don W. Cleveland);日本京都大学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学教授森和俊(Kazutoshi Mori);牛津大学科研人员金内史密斯(Kim Nasmyth);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彼得沃特(Peter Walter)。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由27名成员组成的WMAP实验团队,其中 5位获奖团队领导分别为:查尔斯贝内特(Charles L. Bennett),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天文学系教授;美国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加里欣肖(Gary F. Hinshaw),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诺曼雅罗西克(Norman C. Jarosik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詹姆斯麦克唐纳物理学杰出大学教授莱曼佩吉(Lyman Alexander Page, Jr);美国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戴维斯佩格尔(David Nathaniel Spergel)。数学突破奖获得者:克里斯朵夫哈克(Christopher Hacon ),来自犹他大学;詹姆斯迈克凯南(James McKernan),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018年获奖情况: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哈佛大学科学家弗兰克本内特(Frank Bennett);美国科学家艾德里安科内纳尔(Adrian Krainer);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安吉里卡阿蒙(Angelika Amon);哈佛大学华裔科学家庄小威(Xiaowei Zhuang);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查尔斯凯恩(Charles Kane);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尤金迈乐(Eugene Mele)。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英国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Jocelyn Bell Burnell )。数学突破奖获得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格勒诺布尔大学傅立叶研究所科学家文森特拉福格(Vincent Lafforgue)。 2019年获奖情况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实验室、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教授杰弗里M弗里德曼(Jeffrey M. Friedman);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F乌尔里希哈特尔(F. Ulrich Hartl);耶鲁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科学家亚瑟L霍里奇(Arthur L. Horwich);加州旧金山大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教授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弗吉尼娅曼仪李(Virginia Man-Yee Lee)。数学突破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亚历克斯埃斯金(Alex Eskin)。 2020年获奖情况: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华盛顿大学蛋白设计研究所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科研人员戴维贝克(David Baker);哈佛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凯瑟琳杜拉克(Catherine Dulac);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Dennis Lo);美国国家卫生院理查德J尤尔(Richard J. Youle)。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华盛顿大学科研人员埃里克阿德尔贝格尔(Eric Adelberger)、詹斯冈拉克(Jens H.Gundlach)和布莱尼赫克尔(Blayne Heckel)。数学突破奖获得者:帝国理工学院科研人员马丁海尔(Martin Hairer)。 2021年获奖情况: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学家杰弗里W凯利(Jeffery W. Kelly);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卡塔林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剑桥大学科学家尚卡尔巴拉苏布拉尼亚安(Shankar Balasubramanian)、戴维克勒纳曼(David Klenerman);生物技术公司AlphanososCEO帕斯卡尔迈耶(Pascal Mayer)。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香取秀俊(Hidetoshi Katori);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军(RIKEN Jun Ye)。数学突破奖获得者:日本京都大学数学家望月拓郎(Takuro Mochizuki)。华裔科学家获奖情况自科学突破奖2013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获得过“生命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和“数学突破奖”三大奖项的华裔科学家共有8位,分别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2015年数学突破奖获得者,表彰其对调和分析、组合数学、偏微分方程和解析数论做出的诸多贡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陈志坚,2019年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表彰其发现负责感应胞质溶胶内DNA的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了解DNA在细胞中如何激发先天免疫系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陈志坚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庄小威,2019年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表彰其发明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法(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或STORM),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之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庄小威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大学教授陆锦标及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表彰他们发现和探究中微子振荡,揭开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新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大学教授陆锦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李文渝,2020年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表彰其发现TDP43积聚会引致额颞叶痴呆症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以及α-突触核蛋白在不同细胞中拥有不同形态,且会导致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系统萎缩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李文渝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叶军,2022年基础物理学奖获得者,表彰其发明超精密的原子钟光晶格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叶军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卢煜明,2021年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致力于研究人体内血浆的DNA和R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卢煜明参考资料1.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2.Breakthrough Prize: About3.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News4. 刚刚!2022科学突破奖公布,两位mRNA技术先驱与其他23名学者分享1575万美元奖金.深究科学
  • 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p   作者:黄岚青,刘海广(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复杂系统研究部)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1 引言 /strong /span /p p   在低温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显微技术,就叫做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简称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冷冻电镜是重要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它与另外两种技术:X射线晶体学(X-ray crystallography)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一起构成了高分辨率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在获得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并揭示其功能方面极为重要。 /p p   电子显微三维重构技术起源于1968 年,D.J. De Rosier 和Aaron Klug 在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利用电子显微镜照片重构T4 噬菌体尾部三维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并建立了电子显微三维重构的一般概念和方法。Aaron Klug 本人也因为这个开创性的工作获得了1982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p p   为了降低高能电子对分子结构的损伤,Kenneth A. Taylor 和Robert M. Glaeser 于1974 年提出了冷冻电镜技术,并且用于实验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冷冻电镜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强有力手段。冷冻电镜本质上是电子散射机制,基本原理就是把样品冻起来然后保持低温放进显微镜里面,利用相干的电子作为光源对分子样品进行测量,透过样品和附近的冰层,透镜系统把散射信号转换为放大的图像在探测器上记录下来,最后进行信号处理,得到样品的三维结构。 /p p   在超低温的条件下,电子带来的辐射损伤被有效控制。即便如此,分子样品所能承受的辐射剂量也是非常低的,导致信噪比非常低。另外,随着观测的进行,额外的电子会累积而造成分子的移动,导致获得的图像变得模糊。这就好比用一个简单的傻瓜相机拍摄在雨中飞驰的子弹,得到的影像必然是模糊的并且充满噪音。因此,冷冻电镜的方法技术在很长时间内只能确定个头比较大的样品的结构,比如病毒颗粒的结构,而且通常分辨率都不高。然而随着工程技术和算法的不断发展,能够确定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图1(a)),2016 年发布的谷氨酸脱氢酶结构的分辨率甚至已经达到了1.8 Å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通过冷冻电镜技术得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图1(b)),冷冻电镜正备受科学界的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5b2ef847-cad0-4d88-b1ad-ebf14bd21e9c.jpg" title=" 1.jpg" / /p p   图1 冷冻电镜技术和单颗粒重构技术越来越备受关注(统计数据来源于EMDataBank )(a)不同年份中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技术能够达到的最高分辨率 (b)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进行的研究成果在不同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 /p p   在最近几年,冷冻电镜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突破。首先是样品制备,通过利用薄膜碳层甚至石墨烯可以用更薄的冰层包裹分子样品来提高信噪比。第二个突破是电子的探测技术,也就是电子探测器的发明。在300 keV 电子的轰击下,传统的器件都会被高能量打坏,因此在电子探测器出现之前,冷冻电镜中使用的CCD相机需要将电子打在探测器上变成光信号,再通过CCD 把光信号转成电信号后得到图像,“电光—光电”转换的过程降低了信噪比。而现在电子探测器能够直接探测电子数量,同时,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光元件的应用使得探测器支持电影模式(movie mode),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获得几十张投影图片。通过后期对样品进行漂移修正,再把这几十张图片叠加起来,从而大幅提高成像的信噪比。模糊的子弹一下子变得清晰,冷冻电镜的分辨率不断上升。第三个突破是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软件算法的进步。冷冻电镜的模型重构通常需要对几万甚至几十万张投影图片进行分析、组装和优化。这需要先进的计算资源配合有效的算法才能实现。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模型重构框架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中详细介绍。综上所述,冷冻电镜技术不仅提高了空间分辨率,而且可以应用于很多以前不能解决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 /p p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2013 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程亦凡和David Julius 的研究组首次得到膜蛋白TRPV1 的3.4 Å 近原子级别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结果发表在Nature 上。我国在冷冻电镜的应用领域也有很大突破,代表性工作包括清华大学的施一公研究组和剑桥大学MRC 实验室Sjors H.W. Scheres 研究组合作在2015 年获得的γ 分泌酶复合物结构( 图2(c)), 以及2015 年清华大学高宁研究组和香港科技大学戴碧瓘研究组合作得到的3.8 Å 的真核生物MCM2-7 复合物结构 2015 年北京大学毛有东研究组、欧阳颀研究组与哈佛医学院吴皓研究组合作得到炎症复合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图2(a)) 2014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得到的30 nm 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图2(b))以及2016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李梅、章新政三个研究组合作得到3.2 Å 的捕光复合物II 型膜蛋白超级复合体结构。这些成果在结构生物领域得到巨大的反响,这也使得冷冻电镜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获得空前的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4d05be3-281b-4507-b0fc-9d200025422f.jpg" title=" 2.jpg" / /p p   图2 我国在冷冻电镜领域中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a)近原子分辨率的炎症复合体结构(图中NBD为核酸结合结构域,HD1 为螺旋结构域-1,WHD为翼螺旋结构域,HD2 为螺旋结构域-2,LRR为亮氨酸重复序列) (b)30 nm 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 (c)3.4 Å 的人源γ 分泌酶复合物结构(图中NCT是一种I 型单次跨膜糖蛋白,APH-1 为前咽缺陷蛋白-1,PS1为早老素-1,PEN-2 为早老素增强子-2) /p p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2 图像处理技术 /span /strong /p p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冷冻电镜的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含了以下的流程(图3): /p p   (1) 衬度传递函数的修正(CTF correction) /p p   (2) 样品分子投影数据的筛选(particle selection) /p p   (3) 二维投影数据的分类和降噪(2D analysis) /p p   (4) 三维模型的重构和优化(3D reconstruction and refinement) /p p   (5) 多重构象的结构分析(heterogeneity analysis) /p p   (6) 对重建结构分辨率的分析(structure resolution assessment) /p p   (7) 结合生物化学原理和实验数据对三维结构的解读(mode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f81cf1e-580c-4eda-9e77-e2edc542f953.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 冷冻电镜数据分析处理流程 /p p   图像处理软件的发展对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技术极其重要,当前广泛使用的电镜分析软件系统主要包括SPIDER,EMAN2, FREALIGN,SPARX,RELION等。对于刚刚接触单颗粒重构技术的人来说,更偏好集成的软件套装来完成整个分析流程。我们在表1 中列出了大部分主流的综合冷冻电镜图像处理软件,以供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4fafde5-da41-422a-acc4-bcd118be0c8e.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1 冷冻电镜中流行的图像处理软件 /p p    strong 2.1 衬度传递函数估计与修正 /strong /p p   衬度传递函数(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CTF)是在数学上描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样品图像上的像差变化。准确地判断衬度传递函数对于确认显微图像的质量以及后续的三维结构重建极为重要。常用的估算衬度传递函数的参数软件是CTFFIND4。确定了CTF 的参数以后,就可以对采集到的冷冻电镜图像进行修正。这个修正过程其实就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复原技术。 /p p    strong 2.2 颗粒挑选 /strong /p p   接下来需要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颗粒投影,也被称为“颗粒挑选”,颗粒挑选的好坏也将影响所有后续的分析和处理过程,是一个重要并且繁琐的步骤。颗粒挑选方式可以分为手动挑选、半自动挑选和完全自动挑选这几种。 /p p   在早期的分析中,对于结构的了解还非常少,优先考虑的都是人工挑选。但是自动的颗粒图像获取方法的出现使得在很短时间内可以收集数十万张颗粒图像,人工挑选大量的颗粒图像不太现实,并且人工的挑选通常会过于集中于某一类颗粒图像,导致遗漏和偏差。 /p p    strong 半自动和全自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strong /p p   (1)通过例如降噪、反衬增强、边缘算子等图像形态学方法搜索区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学的原理,将颗粒图像与背景分离开来。 /p p   (2)基于模板的方法,通过扫描数据图像和已知的模板比较来挑选出潜在的颗粒图像,模板的来源通常为手动选出的数据图像中较为清晰的颗粒图像,或者是已知结构的投影。 /p p   (3)结合无模板和有模板的方法,通过一些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颗粒挑选。 /p p   随着图像识别领域中深度学习方法的流行,各类基于深度学习的颗粒识别框架也被引入到颗粒挑选的过程中。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相信如何把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到单颗粒冷冻电镜图像分析领域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 /p p    strong 2.3 二维图像分析——颗粒图像的匹配与分类 /strong /p p   二维颗粒图像的分类是获取三维结构过程的第一步。对二维图像的分析包括两部分:颗粒图像的匹配和颗粒图像的分类。 /p p   匹配的过程通常会对颗粒图像应用一些变换操作,通过关联函数去判断不同颗粒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图像匹配的算法主要分为两种,即不依赖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取决于是否存在利用样本先验信息得到的模板。 /p p   随着图像匹配的完成,颗粒图像需要进行分类。主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等算法,其他流行的二维颗粒分类技术还有神经网络分类,将图像在二维空间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sing mapping,SOM)再进行分类和排序。 /p p   二维图像分析的目的是,首先通过图像匹配消除旋转和平移的误差,利用类内紧致、类间离散的原则进行图像分类,最终可以对类内颗粒图像进行平均,提高信噪比,从而实现对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构建。 /p p    strong 2.4 模型重构和优化 /strong /p p   模型三维重构的基础是中心截面定理,重构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每个颗粒图像的空间角(orientation determination)。大多数模型重构和优化算法都是基于投影匹配(projection matching)的迭代方法。简单说就是,先利用粗糙的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投影得到参考的图像,和实验颗粒图像进行比对,根据结果来更新空间方位参数,继而构造新的三维结构,对实验图像的空间方位修正,形成迭代的过程,直至收敛就获得了最终的三维模型。 /p p    strong 2.5 分辨率的确定及二级结构的确定 /strong /p p   在模型优化的过程中,通常有很多指标给出结构的分辨率信息。目前一个较为广泛使用的分辨率信息参数是被称为傅里叶壳层关联函数(Fourier shell correlation,FSC)曲线,并通过在曲线上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来判定分辨率。 /p p   在模型优化中经常伴随着过拟合的问题。过拟合的出现通常由于在优化过程时无法分辨“噪声”与“信号”。为了避免过拟合对分辨率的误判,最近一种被称为“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的优化过程开始被广泛使用。 /p p   根据不同的分辨率,可以从结构中得到不同的信息量。按照分辨率数值大致分为三个范围: /p p   (1)结构分辨率大于10 Å 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被视为低分辨率的结构,在低分辨率的结构范围内只观察得到一个大致的整体形状,以及有可能分辨出主要成分的相互位置关系。 /p p   (2)一个中等分辨率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精度大约在4—10 Å 之间,在这个分辨率范围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已经可以得到一些二级结构的信息和分辨出大部分组成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子结构之间如果存在构象变化也可以分辨出来。 /p p   (3)高精度甚至是近原子级别的分子结构分辨率可以达到4 Å 以下。在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中,可以准确地看见如α肽链等的二级蛋白质结构以及部分单独的残基,多肽链的结构变得清晰起来。同时高分辨率的分子结构可以描述精确的构象变化。 /p p   总之,FSC 曲线等标准提供的分辨率是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数字,不可作为绝对参考来评价所获得的模型质量,需要批判地对待,尤其是要与生物分子系统的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 /p p    strong 2.6 三维结构的多构象性和动态分析 /strong /p p   生物大分子通常具有内禀的柔性,所以生物分子的动态结构变化以及结构的不均一性一直是结构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晶体状态下,生物分子的结构变化被晶格约束,一般只提供一个静态的结构和有限的动力学参数。冷冻电镜相比晶体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捕捉生物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并记录下不同构象下的投影。因此针对冷冻电镜的数据可以进行多构象的重构,现有的一些算法是通过聚类分析、最大似然法分析等对多构象进行分析,得到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形态和构象差异还需要结合分子功能来检验分子结构的合理性。 /p p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3 最新进展和突破 /span /strong /p p    strong 3.1 最大似然估计理论 /strong /p p   近年来在单颗粒分析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应当是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理论。最大似然估计的理论可以贯彻整个单颗粒技术图像分析的过程,在图像匹配,2D、3D分类 和模型优化上均可以应用,是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工具。最大似然估计的算法已经在RELION、FREALIGN 等软件中实现,方便普通用户使用,这对于推动冷冻电镜成像技术的应用有重大意义,近三四年来有许多突破性的近原子级别分辨率的分子结构大多是由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理论的分析软件得到。 /p p   3.1.1 减少计算需求 /p p   最大似然估计算法的计算量很大,如何降低计算量是一个重要问题。过多的计算资源消耗曾经阻碍这个方法在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中的广泛应用。在减少最大似然算法在冷冻电镜应用中的计算需求方面,有两个重要的贡献是空间降维(domain reduction)算法和网格插值(grid interpolation)算法。 /p p   我们最近在研究一个新的方法来对旋转参数进行分步处理,初步的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把计算复杂度降低一个维度,这个方法可很好地应用于高信噪比的数据处理,但对于低信噪比的数据分析还需要对该方法进行改进。 /p p   3.1.2 对最大似然方法的未来展望 /p p   在未来的研究中,关注点是减少计算的耗时和增加准确度。通用图形处理器(GPU)的应用和CUDA 编程框架已经显示出了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威力,研究表明GPU 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计算时间,而RELION 也将发布支持GPU 计算的2.0 版本。 /p p   在加快计算速度的同时,提高模型的重构的准确性则更为重要。如何提高颗粒图像的准确性以及最大似然方法在这些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深入探索。总而言之,最大似然方法独特的、可扩展的统计理论框架可以适用在冷冻电镜的各种问题上,如多构象、低噪声、信息缺失中均有很好的应用。 /p p    strong 3.2 流形嵌入方法(Manifold Embedding) /strong /p p   自然界的分子过程通常是连续的,比如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等分子结构的状态变化通常都是连续的。现有的方法只能得到有限的、若干个离散的构象变化,限制了我们对于分子结构的进一步观察。而流形嵌入法则是通过将颗粒图像映射到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参数空间(manifold space),可以分辨出更为细致的动力学变化,进而实现对生物分子连续的结构变化过程的研究。Ali Dashti 等人已经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刻画出核糖体的结构变化路径。 /p p    strong 3.3 揭开表面看实质 /strong /p p   冷冻电镜对更为复杂的结构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在一些分子量比较大,包含多层的病毒结构研究中,一直没有高分辨率的三维模型,这也是由于病毒普遍具有对称失配的特性,基因结构被壳体完全覆盖,无法通过二维图形处理的方式对内部结构直接进行重构。刘红荣教授通过改进衬度分离方法展示出了解决该类问题的途径,其发展的新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在一个多面体衣壳NCPV的病毒颗粒(图4)上,通过该重构方法,使得外部的衣壳结构(图4(a))和内部的基因组结构(图4(b))分离,成功得到包含在内部的dsRNA 近原子级高分辨率结构和分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ab0c5f3-c403-4231-924f-9900a3758eb7.jpg" title=" 5.jpg" / /p p   图4 利用衬度分离方法得到对称失配情形下的病毒颗粒结构(a)外部的衣壳结构 (b)内部的基因组结构 /p p    strong 3.4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Building Protein in One Day) /strong /p p   最近的研究成果显示,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三维重构,多伦多大学的Marcus A. Brubaker 教授针对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提出了优化,有效地缩短了三维重构所需的时间。对传统迭代算法极度依赖于初始模型结构的缺点进行改进,同时通过采样优化的方式降低了计算量,减少计算时间,据称这些优化可以达到100000倍的加速,利用一台计算机工作站在一天内就能完成模型重构。 /p p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4 展望与总结 /span /strong /p p   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方法,应用于各种复杂的生物分子体系的高分辨结构研究。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解决生物分子结构组(structural proteome)的问题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了。在解决单一静态结构的基础上,冷冻电镜也展示了其研究多构象体系的潜力。下面对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做一些大胆的展望,希望能抛砖引玉。 /p p    strong 4.1 解决膜蛋白的结构 /strong /p p   由于膜蛋白是镶嵌在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内,目前在冷冻电镜领域的样品制备还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因此还很少见到对膜蛋白的结构解析。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试剂分子或者纳米尺度的容器可以用来制备单一性很高的稳定的细胞膜以及镶嵌在内的膜蛋白。这样就可以利用冷冻电镜的方法对膜蛋白进行结构研究。目前在纳米盘(nanodiscs)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 /p p   冷冻电镜解析高精度的膜蛋白结构,我们拭目以待。 /p p   strong  4.2 细胞内分子结构测定:从溶液内(in vitro)到细胞内(in situ) /strong /p p   当前的高分辨分子结构基本都是在溶液中提纯出来的分子样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in vitro 实验。现在可以利用快速冷冻的方法把细胞固定,再用高能粒子枪对细胞进行高精度切片。在细胞的某些部位,常常有大量同类分子聚集,比如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部分有很多核糖体,在细胞骨架上会有大量的肌动蛋白(actin)分子。对这些切片进行成像研究可以获取这些分子在细胞环境的结构信息。 /p p   strong  4.3 细胞结构和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从部分到整体 /strong /p p   电镜可以用来做断层成像(cryogenic computed tomography,cryo-CT),应用于亚细胞层面的研究,比如细胞器的结构,蛋白质分子的分布,以及一些细胞骨架的构成。与超低温样品操作结合,cryo-CT 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信息,衔接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知识,对于了解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在电镜成像研究领域,这将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课题。 /p p   strong  4.4 多构象的识别和自由能景观确定 /strong /p p   人们开始不满足于近原子级别分辨率能够提供的信息,想要进一步刻画分子结构连续变化的状态。得益于冷冻电镜的成像特性,相对其他技术而言,冷冻电镜技术在时间尺度的系综上具有优势。在冷冻电镜下分子结构的动力学研究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分别是能够获取分子结构“ 慢” 反应过程(10—1000 ms) 时间分辨(time-resolved)的冷冻电镜技术,以及能够分析出连续构象变化的分类算法。获取短期反应过程(10—1000 ms)分子结构的基础是在准备样本过程中分子反应的速度慢于冷冻样本的时间,目前混合喷雾(mixing-spraying)等快速冷冻技术的实现使得一些较慢的反应过程可以看到动力学变化。而流形嵌入算法在分类过程中取得突破,在更好地利用冷冻电镜观察分子的平衡态结构动力学变化和展现自由能景观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p p   strong  4.5 从静态结构到动态分子电影 /strong /p p   生物分子在室温下是活跃的,而且大多数的分子功能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基于X射线, 尤其是最近发展的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的结构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实现时间分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time-resolve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到目前为止,基于X 射线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主要还是局限在对晶体的衍射方面,比如对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研究和光敏黄蛋白的光吸收过程的研究。三维冷冻电镜的单颗粒成像技术最有希望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对时间分辨的结构变化研究,同时,这对于样品制备和实验操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p p   strong  5 结束语 /strong /p p   冷冻电镜的技术突破及其在生物分子结构领域的应用把我们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开始探索未知的区域。立足于解决单一构象的基础,对多构象以及动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的研究也需要展开,这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提升并与其他方法进行结合,计算建模和模拟的方法也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生物分子系统的集成研究。 /p p   致谢 感谢北京大学欧阳颀教授对文章写作提出的宝贵意见。 /p
  • 大会报告:糖蛋白的最新分析技术与研究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2010年5月15日,蛋白质组数据处理暨全国生物质谱学术交流会”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会议为期两天,主要讨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应用、数据挖掘和生物质谱等方面的现状及其进展。在所有的大会报告中,除一些关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外,第一天的专家报告集中讨论了糖蛋白组的最新分析技术与研究进展,第二天的报告集中讨论了蛋白质数据处理技术,包括蛋白质组生物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的构建、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等方面。   作为会议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糖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多重要功能,关于其的最新研究进展已受到国内外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在本次大会上,南京大学的梁亮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岩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张延研究员等多位专家学者作了关于糖蛋白最新研究进展的报告,本文对关于糖蛋白研究的部分报告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报道:   报告题目:应用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的方法筛选癌症分子标记物   报告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岩博士 李岩博士   李岩博士在报告中表示,目前分子标记物研究主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样品的复杂性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应对其建立高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通读、高重复性的分析检测方法。糖蛋白在分子标志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分泌蛋白、跨膜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是糖基化蛋白,他们涉及大量的生物学功能,并且,美国FDA已批准的生物标记物几乎全是糖蛋白。   在其报告中,分别通过糖蛋白质组学糖组学的方法对分子标记物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   在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其分别采用多维色谱-质谱法(MALDI-TOF/TOF)和SRM-MS对糖蛋白进行了定量检测 在糖组学研究中,其表示,现有的糖组学方法不能用于临床样本检测,而新方法有待确立,李岩博士通过凝集素-抗体反应方法检测了糖的motif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对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方法的分析比较,其建立了适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对于在前列腺中发现可能的分子标志物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报告题目:用于糖蛋白富集的团队硼亲和方法研究   报告人:南京大学梁亮博士 梁亮博士   梁亮博士在报告中首先提到,糖蛋白(包括糖肽)的富集是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目前用于糖蛋白富集的主要方法有凝集素亲和法、肼化学法、亲水作用色谱法和硼亲和色谱法等。和其他些方法比较,硼亲和方法虽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也有两个明显的缺点:(1)在中性pH下的亲和能力极弱,必须在碱性pH下才能与顺式二羟基化合物结合,这造成了操作上的不便,增加了样品变性的危险 (2)在碱性pH时取代硼酸带负电,与样品及样品基体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因而导致专一性的下降。   为了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其科研团队提出了“团队硼亲和”的原理以及相应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分子团队成员在分子的另一端带上氨基,通过与环氧开环形成多孔整体材料,分子团队固定到整体材料的表面。该方法只需要一步反应即可制备得到所需的整体柱,操作十分简单,对操作者和环境友好。制备得到的整体柱可以直接应用于生理样品中的核苷等生物分子的专一性富集。最近,其科研团队提出了构建团队硼亲和的另一个绿色化学路线:分子自组装法。分子团队成员在分子的另一端带为噻吩或巯基,利用在金表面的分子自组装,一步反应即可得到团队硼亲和材料。利用该方法,制备了团队硼亲和磁性纳米颗粒和团队硼亲和MALDI靶板,其优异的亲和力和专一性得到验证,成功实现了在中性pH条件下对糖蛋白的专一性富集和纯化。利用团队硼亲和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微萃取探针,通过MALDI-TOF MS检测,在生理pH条件下,存在于浓度高100倍的非糖蛋白基体中的糖蛋白能被专一性地萃取。   报告题目:蛋白质的O-糖基化修饰研究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延研究员 张延研究员   糖链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细胞内50%以上的蛋白质都有糖链修饰。糖链参与了细胞识别、细胞分化、发育、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等各种重要生命活动。按糖链与氨基酸的糖苷键结合方式的不同,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糖基化可分为N-糖基化修饰和O-糖基化修饰,蛋白质的O-糖基化修饰中最主要的O-GalNAc修饰。   张延研究员通过对O-GalNAc糖基转移酶的糖基化修饰特性进行研究,利用UDP-GalNAc衍生物糖探针的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质谱及多肽蛋白质芯片技术,建立了一种高通量发现蛋白质O-糖基化的新策略。
  • 低温电镜解析蛋白结构十大进展
    结构生物学领域有一条不成文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学家们才能了解这个蛋白的功能。几十年来,分析蛋白结构有一个无冕之王——X射线晶体衍射。在X射线晶体衍射中,科学家们让蛋白结晶,然后利用X射线照射,随后根据X射线的衍射来重建蛋白的结构。在蛋白质数据银行(Protein Data Bank)的100000多条蛋白词目里,超过90%的蛋白结构是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解析得到的。  尽管X射线晶体衍射一直是结构生物学家的最佳工具,但是它存在较大的限制。科学家们将蛋白进行大块结晶通常需要多年的时间。而很多基础蛋白分子,例如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或是形成复合体的蛋白却无法被结晶。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将成为历史,低温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 也称作electron cryomicroscopy, cryo-EM)引发结构生物学变革。  低温电子显微镜适用于研究大的、稳定的分子,这些分子能够承受电子的轰击,而不发生变形——由多个蛋白组成的分子机器是最好的样本。因此由RNA紧紧围绕的核糖体是最佳的样本。三位化学家用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核糖体溶液的工作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这些工作花了几十年。近几年,低温电镜研究者们也陷入了“核糖体热”。多个团队研究了多种生物的核糖体,包括人类核糖体的首个高清模型。X射线晶体衍射的研究成果远远落后于LMB的Venki Ramakrishnan实验室,Venki获得了2009年的诺奖。Venki表示,对于大分子来说,低温电子显微镜远比X射线晶体衍射要实用。  这几年,低温电子显微镜的相关文章有很多:2015年一年,这个技术就用于100多个分子的结构研究。X-射线晶体衍射只能对单个、静态的蛋白晶体成像,但低温电子显微镜能够对蛋白的多种构象进行成像,帮助科学家们推断蛋白的功能。  现在低温电镜迅猛发展,专家们正在寻找更大的挑战作为下一个解析目标。对很多人来说,最想解析的是夹在细胞膜内的蛋白。这些蛋白是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也是比较热门的药物靶标。这些蛋白很难结晶,而低温电子显微镜不大可能对单个蛋白进行成像,这是因为很难从背景噪音中提取这些信号。  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挡加利福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生物物理学家程亦凡。他计划解析一种细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检测辣椒中引起灼烧感的物质的受体,并与其它痛感蛋白紧密相关。加利福利亚大学病理学家David Julius等人之前尝试结晶TRPV1,结果失败。用低温电子显微镜解析TRPV1项目,一开始进展缓慢。但2013年底,技术进步使得这一项目有了重大突破,他们获得了分辨率为0.34纳米的TRPV1蛋白的结构。该成果的发表对于领域来说,无异于惊雷。因为这证实了低温电子显微镜能够解析小的、重要的分子。  尽管低温电子显微镜发展迅速,很多研究者认为,它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他们希望能制造出更灵敏的电子探测器,以及更好地制备蛋白样本的方法。这样的话,就能够对更小的、更动态的分子进行成像,并且分辨率更高。5月,有研究者发表了一篇细菌蛋白的结构,分辨率达到了0.22纳米。这也显示了低温显微镜的潜力。  1997年时,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结构生物学家Richard Henderson非常坚定地宣称,低温电镜会成为解析蛋白结构的主流工具。在将近20年后的今天,他的预测比当年有了更多底气。Henderson表示,如果低温电镜保持这样的势头继续发展,技术问题也得以解决,那么低温电镜不仅会成为解析蛋白结构的第一选择,而是主流选择。这个目标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1. 施一公小组在《Science》发两篇论文报道剪接体三维结构    U4/U6.U5 tri-snRNP电镜密度及三维结构示意图。  2015年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第一篇文章报道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第二篇文章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万蕊雪为两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这一研究成果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RNA剪接的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步履维艰地探索其中的分子奥秘,期待早日揭示这个复杂过程的分子机理。施一公院士研究组对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不仅初步解答了这一基础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又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详细新闻报道参见: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表论文报道剪接体组装过程重要复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维结构。(Science, 20 Aug 2015, doi: 10.1126/science.aac7629 doi: 10.1126/science.aac8159)  2. Science:HIV重大突破!史上最详细HIV包膜三维结构出炉!    这项研究首次解析出HIV Env三聚体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图,其中HIV利用Env三聚体侵入宿主细胞。图片来自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TSRI的研究人员解析出负责识别和感染宿主细胞的HIV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图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4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a native, fully glycosylated, cleaved HIV-1 envelope trimer”。  这项研究是首次解析出这种被称作包膜糖蛋白三聚体(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以下称Env三聚体)的HIV蛋白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结构图。这些也包括详细地绘制这种蛋白底部的脆弱位点图,以及能够中和HIV的抗体结合位点图。(Science, 04 Mar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d2450)  3. Nature:史上最详细转录因子TFIID三维结构出炉,力助揭示人类基因表达秘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罗卡索拉诺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理解我们体内被称作转录起始前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的分子机构(molecular machinery)如何发现合适的DNA片段进行转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史无前例地详细呈现一种被称作TFIID的转录因子所发挥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3月2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of promoter-bound TFIID and model of human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论文通信作者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物物理学家Eva Nogales,论文第一作者是Nogales实验室生物物理学研究生Robert Louder。其他作者是Yuan He、José Ramón López-Blanco、Jie Fang和Pablo Chacón。  这一发现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它为科学家们理解和治疗一系列恶性肿瘤铺平道路。Eva Nogales说,“理解细胞中的这种调节过程是操纵它或当它变坏时修复它的唯一方式。基因表达是包括从胚胎发育到癌症在内的很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关键。一旦我们能够操纵这些基本机制,那么我们就能够要么校正应当或不应当存在的基因表达,要么阻止这种过程[即基因表达]失去控制时的恶性状态。”(Nature, 31 March 2016, doi:10.1038/nature17394)  4. Science:科学家成功解析人类剪接体关键结构   在最近发表的一篇Science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在分子级分辨率水平上重现了人类剪接体中一个关键复合体——U4/U6.U5 tri-snRNP的结构。剪接体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用于切掉mRNA前体中内含子的分子机器。该研究解析的U4/U6.U5 tri-snRNP是构成剪接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获得了人类U4/U6.U5 tri-snRNP的三维结构,该复合体分子量达到180万道尔顿,解析分辨率达到7埃。该研究模型揭示了Brr2 RNA解螺旋酶如何在分离的人类tri-snRNP中通过空间结构阻止未成熟的U4/U6 RNA发生解链,还展现了泛素C端水解酶样蛋白Sad1如何将Brr2固定在预激活位置。  研究人员将他们获得的结构模型与酿酒酵母tri-snRNP以及裂殖酵母剪接体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rr2在剪接体激活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构象变化,支架蛋白Prp8也发生了结构变化以容纳剪接体的催化RNA网络。(Science, 25 Mar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d2085)  5.北京大学毛有东、欧阳颀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在Science发表炎症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毛有东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院士与哈佛医学院吴皓教授合作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炎症复合体的三维结构,首次阐释了其复合物在免疫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单向多聚活化的分子结构机理。该研究工作以“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NAIP2/NLRC4 Inflammasome Reveals Nucleated Polymerization”为题于2015年10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先天免疫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复合体在触发先天免疫响应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信号转导的效应器作用,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炎症复合体是胞浆内一组复杂的多蛋白复合体,是胱天蛋白酶活化所必需的反应平台,其复合物单体由多个结构域构成,并在上游蛋白的激活下诱导组装形成环状复合物。炎症复合体的结构对于认识先天免疫的信号转导过程、免疫调控和病原诱导活化等免疫响应机理具有关键的核心价值,因而成为国内外一流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室追捧的研究对象。(Science, 23 Oct 2015, 10.1126/science.aac5789)  6. Nature:施一公团队揭示γ -分泌酶原子分辨率结构    人体γ -分泌酶3.4埃三维结构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团队与国外学者合作,构建了分辨率高达3.4埃的人体γ -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且基于结构分析了γ -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 -分泌酶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成果8月18日在《自然》发表。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为严峻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理尚待揭示。目前研究已知β -淀粉样沉淀是该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而β -淀粉样沉淀的产生是APP蛋白经过一系列蛋白酶切割产生的短肽聚集而来。在此切割过程中,最关键的蛋白酶是γ -分泌酶。γ -分泌酶由四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其中,编码Presenilin(PS1)蛋白的基因中有200多个突变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人相关。γ -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大量的计算并升级分类方法,计算构建出3.4埃原子分辨率γ -分泌酶的三维结构,可以观察到绝大部分氨基酸的侧链以及胞外区部分糖基化修饰和结合的脂类分子。在高分辨结构的基础上,施一公研究组对PS1上的致病性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两个较为集中的区域内。他们对于其中一些突变体进行了生化性质的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会影响γ -分泌酶对于底物APP的酶切活性,然而对切割活性的影响却有所不同。(Nature, 10 September 2015, doi:10.1038/nature14892)  7. Nature:人类核糖体结构终于被解析!    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翻译的机器,能够催化蛋白质合成。目前,许多研究已经对多种生物的核糖体结构进行了原子水平的结构解析,但获得人核糖体结构一直存在很大挑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人类疾病的深入了解以及治疗手段和策略的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法国科学家关于人类核糖体结构解析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单颗粒低温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模型构建的方法获得了人类核糖体接近原子水平的结构。该核糖体结构的平均分辨率为3.6A,接近最稳定区域的2.9A分辨率水平。这一研究成果对人类核糖体RNA,氨基酸侧链的实体结构,特别是转运RNA结合位点以及tRNA脱离位点处的特定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深入见解,揭示了核糖体大小亚基接触面的原子细节,发现在核糖体大小亚基的旋转运动过程中,其接触面发生了强烈的重构过程。(Nature, 30 April 2015, doi:10.1038/nature14427)  8. Nature:日本科学家成功解析代谢关键因子受体结构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结构生物学方法对脂联素(adiponectin)受体,AdipoR1和AdipoR2,进行了结构解析,发现脂联素受体具有与G蛋白偶联受体不同的七次跨膜螺旋,对于靶向脂联素受体的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治疗方法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人类AdipoR1和AdipoR2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分辨率分别达到2.9 ?和2.4 ?,他们通过解析发现脂联素受体是具有不同结构的一类新受体。脂联素受体的这种七次跨膜螺旋在构象上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七次跨膜螺旋不同,在这种新的 七次跨膜螺旋中,由三个保守组氨酸残基协同一个锌离子形成了一个大的腔体。这种锌结合结构可能在adiponectin刺激的AMPK磷酸化和UCP2表达上调方面具有一定作用。(Nature, 16 April 2015, doi:10.1038/nature14301 )  9. Molecular Cell:中国科学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三维冷冻电镜结构  2015年1月22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迎芳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王宏伟研究组在著名期刊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目为 “Cryo-EM Structure of Influenza Virus RNA Polymerase Complex at 4.3 ? Resolution”的论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物理所刘迎芳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组等中外多方参与的实验室通过使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单颗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分辨率的四聚体电镜结构。该复合体涵盖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区域。从三维重构密度图中可以清晰识别出该空腔内PB1上的催化结构域以及结合的RNA复制起始链,据此,研究人员推测这是进行RNA合成反应的区域。这一活性中心结构与正链RNA聚合酶具有相似性,研究人员也因此提出了流感病毒合成新生RNA链的机制。(Molecular Cell, 5 March 2015, doi:10.1016/j.molcel.2014.12.031)  10. Cell:科学家获得首个中介体复合物精确结构图    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 Complex)是细胞中最大也最为复杂的分子机器之一。现在,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在《细胞》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利用用电镜获得了首个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的精确结构图。  Mediator是所有动植物细胞中的关键分子机器,对于绝大多数基因的转录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Mediator拥有二十多个蛋白亚基,解析它的结构是基础细胞生物学的一大进步。这一成果能够为许多疾病提供宝贵的线索(从癌症到遗传性的发育疾病)。论文资深作者,TSRI副教授Francisco Asturias表示:"明确这些大分子机器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关键的细胞过程。"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高纯度的酵母Mediator,并通过电镜成像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Mediator3D模型,分辨率达到约18埃。随后他们又进行了多种生化分析,例如在逐个去除蛋白亚基的同时观察电镜图像发生的改变。他们由此确定了酵母Mediator25个蛋白亚基的精确定位。  项新研究获得的结构图谱,全面修正了之前的Mediator' 粗略模型。论文第一作者Kuang-LeiTsai表示:"定位了所有的蛋白亚基之后,我们发现头部模块应该位于Mediator的顶部而不是底部。"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人类Mediator进行了深入研究。Tsai说:"大体上看,人类和酵母的Mediator总体结构颇为类似。"最后研究人员在结构数据的基础上,为人们展示了Mediator调控转录时的构象变化。(Cell, 29 May 2014, doi: 10.1016/j.cell.2014.05.015)
  • UC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证明将 RiPP 生物合成酶重定向到蛋白质和骨架修饰的底物
    大家好,本周分享一篇发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的文章,题目是Redirecting RiPP Biosynthetic Enzymes to Proteins and Backbone-Modified Substrates,通讯作者是来自UC伯克利分校的Matthew B. Francis教授和Alanna Schepartz教授。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多肽 (RiPP,Ribosomally synthesized and post-translationally modified peptides) 是肽衍生的天然产物,具有强效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癌特性。RIPP 生物合成始于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其 N 端先导序列 (~20–110 aa) 会招募一种或多种能够对相邻 C 端底物序列进行多种翻译后修饰 (PTM) 的内源酶。环化脱水酶和脱氢酶是其中研究得非常充分的 RiPP 酶。这些酶共同催化分子内环化和随后的芳构化反应,在多肽链中安装恶唑啉/恶唑和噻唑啉/噻唑杂环。Naismith 及其同事设计了一个环化脱水酶家族,先导肽与脱水酶催化剂的 N 端而不是与底物多肽的N端相融合。这些酶,尤其是LynD Fusion (LynD-F)和 MicD Fusion (MicD-F),以不依赖先导肽的方式发挥作用,以促进含有 C 末端上Ala-Tyr-Asp (AYD) 识别序列的多肽环化脱水。此外, Schmidt 和同事证明了两种脱氢酶 ArtGox 和 ThcOx 也接受无先导肽底物。总而言之,与基于嵌合先导肽或先导肽交换的方法不同,这些酶代表了一种完全无先导的途径得到安装噻唑和恶唑键的多肽。在本文中,作者报告了使用 MicD-F和 ArtGox共同作用来处理含有多种翻译相容的氨基苯甲酸衍生物和 β-氨基酸的多肽底物,得到含恶唑啉/恶唑和噻唑啉/噻唑杂环的骨架。作者在测试中发现,MicD-F 和 ArtGox 在 +1 位点(环化反应位点前一个残基)和-1位点(环化反应位点后一个残基)均接受具有不同结构的底物,且-1 位点对非α-氨基酸单体的耐受性低于 +1 位点。作者进一步实验证明,RiPP 生物合成酶可以重定向到完整的折叠蛋白。他们发现MicD-F 和 ArtGox 可以在蛋白质loop和linker安装杂环骨架,而不会破坏天然的三级折叠。即使插入的 CAYD 序列在mCherry(一种大的 β-桶蛋白)的C 末端,或是嵌入在二聚体 α-螺旋束蛋白 Rop中的loop区,仍然可以得到折叠完好的球蛋白产物,其中含有构象受限的、完全非天然的杂环骨架。作者认为他们的研究代表了第一个在环化位点旁边含有多种非α-氨基酸单体的多肽中进行无前导azol(in)e生物合成的例子,以及第一个含有翻译后安装的杂环的折叠蛋白。作者还通过计算揭示了这些杂环限制构象空间的程度;它们还在合成中消除了肽键——这两种特征都可以提高稳定性或增加接头序列的功能,这在新兴的生物治疗药物中很常见。作者认为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扩展蛋白质组的化学多样性的一般策略。本文作者:Cyao责任编辑:LDY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centsci.1c01577文章引用:DOI:10.1021/acscentsci.1c01577
  • 丹东百特赞助并参加中国颗粒30年年会
    2016年8月13-14日,“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600余位来自颗粒学及粉体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作为会议的赞助商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显微图像粒度粒形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的报告”。在本次大会上,丹东百特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研制的“基准法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获中国颗粒学会新设立的“科技进步”奖。 在本次年会上,丹东百特还展出了最新产品Bettersize3000plus、BT-1700扫描图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统、BT-9300ST智能激光粒度仪以及具有专利技术的多滤膜pm2.5采样器等。这些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仪器,受到了与会颗粒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 科学家发现端粒酶新蛋白成分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功能极似端粒酶的蛋白质,它能四处运送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块来修复在正常复制中被丢失的染色体末端。如果没有这样的日常维护,干细胞将很快停止分裂,胚胎也将无法发育。   这是10年来首次发现端粒酶的新蛋白组分,这也许将成为抗癌疗法的一个有价值靶标。该项研究成果刊登在1月3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端粒酶可在成体干细胞、免疫细胞和正在发育的胚胎细胞中正常表达。在这些细胞中,端粒酶附着在新复制的染色体末端,从而使细胞的分裂不受约束。如果没有端粒酶,细胞将停止分裂,或在有限数目的分裂后死亡。不幸的是,这种酶在许多癌细胞中也很活跃。研究人员发现,阻止这种称为TCAB1蛋白的不恰当表达,也许能限制端粒酶到达其DNA靶标(端粒),并限制细胞的寿命。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端粒酶抑制剂。多年来,端粒酶一直是研究热点,但科学家们困扰于其大尺寸和极其少量。成人体内的少数细胞可制作出这种巨型蛋白复合物,但制作量非常之少,因此只有端粒酶的部分成分已被确定。研究人员称,要找出端粒酶的所有蛋白成分是一项难以置信的巨大挑战,端粒酶中的未知成分甚至被称为“暗物质”。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高灵敏的蛋白鉴别技术(质谱),找到了端粒酶中TCAB1的存在。去年年初,研究人员曾利用相同的技术首次确定了另两种蛋白pontin和reptin,这两种蛋白对端粒酶这种巨型复合物的形成非常重要。此次,研究人员则确定了TCAB1蛋白具有以前未知的功能。   与pontin和reptin不同的是,TCAB1是端粒酶的一个真正组成部分。但它对酶的活性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它只是给称为卡哈尔体(Cajalbodies)的细胞核中的处理和保持区域补充端粒酶复合物。卡哈尔体将对各种使用RNA小分子来引领其活性的蛋白进行修饰,譬如,端粒酶使用RNA分子作为嵌在染色体末端的DNA链的模板。在适当的时候,TCAB1将端粒酶复合物运送到新复制染色体的等待端。   研究人员表示,TCAB1对端粒酶完成从卡哈尔体到端粒的跳跃是绝对必需的。一旦抑制其在人类癌细胞中的活性,端粒就会变短,这也意味着癌细胞会更快地死亡。研究人员认为,TCAB1蛋白可能是一种负责将各种分子运往其目的地的普通生物运输器。下一步,研究人员将继续对TCAB1进行研究,并寻找端粒酶的其他组成部分。
  • 前沿合作∣岛津助力陈春英团队在PNAS上发表揭示细胞内纳米蛋白冠干扰蛋白稳态重塑细胞代谢
    2022年6月2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2, 119(23), e2200363119)在线发表了题为"Dynamic intracellular exchange of nanomaterials’ protein corona perturbs proteostasis and remodels cell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图1),通过创新应用多维度多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分子间互作以及原位质谱成像等分析技术,首次揭示了“纳米蛋白冠”的蛋白组成在细胞转运过程中的动态演化模式,并发现该过程扰动细胞蛋白质稳态、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过程。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岛津中国创新中心(Shimadzu China Innovation Center)的技术支持。 图1 论文首页标题 背景介绍当纳米材料进入生命体系时,生物流体的生物分子迅速与纳米材料表面结合,形成生物分子冠,其中纳米-血液蛋白分子互作形成的“纳米蛋白冠”,自2006年始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前期工作发现纳米蛋白冠的形成决定纳米材料在多层级细胞和组织中的识别、转运、分布、功能和生物效应,是纳米材料生物应用的“黑匣子”问题,不仅决定纳米药物载体的递送效率,还会制约纳米药物的递送效率,并严重影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是“纳米蛋白冠”的复杂性,该复杂性受不同组织器官中生物分子的多样性以及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蛋白冠的蛋白组成和结构特性如何随纳米颗粒所处的生物微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存在认知不明、机理不清的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以纳米金颗粒为模式纳米颗粒,研究了蛋白冠从血液系统到细胞内的动态演化过程(血液-溶酶体-细胞质)(图2),当纳米颗粒由血液环境经过细胞内吞进入溶酶体,再从溶酶体逃逸进入细胞质后,其表面的蛋白组成会发生巨大变化,被细胞内蛋白质分子(PKM2、HSPs、GAPDH、ASSY等)所替代,只保留部分血液环境中形成的蛋白冠成分(FIBs、APOs、HBs、C3、S100s等)(图2)。 图2. 纳米蛋白冠组成在细胞转运过程中的演化过程 随后发现,纳米蛋白冠的胞内演化扰乱细胞内的蛋白稳态(proteostasis),引发伴侣蛋白(HSC70, HSP90等)和丙酮酸激酶M2(PKM2)在胞内纳米蛋白冠表面的富集,并利用微量热泳动技术(MST)验证了PKM2、HSC70与从溶酶体逃逸出来之后的纳米蛋白冠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这一吸附规律激发了伴侣蛋白介导的自噬反应(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 CMA),即“纳米蛋白冠引发的CMA”(Protein corona induced CMA)(图3)。图3. 纳米蛋白冠的组分与胞内蛋白(伴侣蛋白、代谢激酶)的交换引发伴侣蛋白介导的自噬(CMA)活性的升高 进一步,研究人员采用代谢组学发现“纳米蛋白冠诱导的CMA”影响细胞糖酵解,引发细胞外酸化率(ECAR)显著增加。结合脂质组学发现的特定脂质,利用iMScope TRIO(Shimadzu Corporation)进行鉴定和可视化分布分析显示在动物组织水平纳米蛋白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动肿瘤组织中的脂质种类和分布(图4),扰动的脂质主要富集在胆碱代谢、甘油磷脂和鞘脂代谢途径。 图4. 纳米蛋白冠引发的CMA重塑细胞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 结论综上所述,此项工作首次阐明了纳米颗粒从血液到亚细胞微环境转运过程中的演化模式,发现了“纳米蛋白冠”的胞内微环境特异性,进而重塑细胞代谢,为深入理解纳米-生物界面调控纳米材料复杂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新认识和理论支撑。同时借助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可在肿瘤组织内部原位清晰展现出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 (PE)、磷脂酰肌醇(PI)类脂质等多种成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空间可视化成像技术,不仅可实现在分子水平上对纯纳米粒子和纳米蛋白冠的生物毒理学效应进行有效研究,同时也为未来对更多种类的纳米搭载生物诊疗试剂和材料的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更为直观有力的研究手段。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0363119 参考文献:[1] Cao M. et al. Molybdenum Derived from Nanomaterials Incorporates into Molybdenum Enzymes and Affects Their Activitiesin vivo.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1, 16: 708-716.
  • 前沿合作∣岛津助力陈春英团队在PNAS上发表揭示细胞内纳米蛋白冠干扰蛋白稳态重塑细胞代谢
    2022年6月2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2, 119(23), e2200363119)在线发表了题为"Dynamic intracellular exchange of nanomaterials’ protein corona perturbs proteostasis and remodels cell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图1),通过创新应用多维度多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分子间互作以及原位质谱成像等分析技术,首次揭示了“纳米蛋白冠”的蛋白组成在细胞转运过程中的动态演化模式,并发现该过程扰动细胞蛋白质稳态、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过程。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岛津中国创新中心(Shimadzu China Innovation Center)的技术支持。图1 论文首页标题 背景介绍当纳米材料进入生命体系时,生物流体的生物分子迅速与纳米材料表面结合,形成生物分子冠,其中纳米-血液蛋白分子互作形成的“纳米蛋白冠”,自2006年始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前期工作发现纳米蛋白冠的形成决定纳米材料在多层级细胞和组织中的识别、转运、分布、功能和生物效应,是纳米材料生物应用的“黑匣子”问题,不仅决定纳米药物载体的递送效率,还会制约纳米药物的递送效率,并严重影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是“纳米蛋白冠”的复杂性,该复杂性受不同组织器官中生物分子的多样性以及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蛋白冠的蛋白组成和结构特性如何随纳米颗粒所处的生物微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存在认知不明、机理不清的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以纳米金颗粒为模式纳米颗粒,研究了蛋白冠从血液系统到细胞内的动态演化过程(血液-溶酶体-细胞质)(图2),当纳米颗粒由血液环境经过细胞内吞进入溶酶体,再从溶酶体逃逸进入细胞质后,其表面的蛋白组成会发生巨大变化,被细胞内蛋白质分子(PKM2、HSPs、GAPDH、ASSY等)所替代,只保留部分血液环境中形成的蛋白冠成分(FIBs、APOs、HBs、C3、S100s等)(图2)。 图2. 纳米蛋白冠组成在细胞转运过程中的演化过程 随后发现,纳米蛋白冠的胞内演化扰乱细胞内的蛋白稳态(proteostasis),引发伴侣蛋白(HSC70, HSP90等)和丙酮酸激酶M2(PKM2)在胞内纳米蛋白冠表面的富集,并利用微量热泳动技术(MST)验证了PKM2、HSC70与从溶酶体逃逸出来之后的纳米蛋白冠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这一吸附规律激发了伴侣蛋白介导的自噬反应(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 CMA),即“纳米蛋白冠引发的CMA”(Protein corona induced CMA)(图3)。 图3. 纳米蛋白冠的组分与胞内蛋白(伴侣蛋白、代谢激酶)的交换引发伴侣蛋白介导的自噬(CMA)活性的升高 进一步,研究人员采用代谢组学发现“纳米蛋白冠诱导的CMA”影响细胞糖酵解,引发细胞外酸化率(ECAR)显著增加。结合脂质组学发现的特定脂质,利用iMScope TRIO(Shimadzu Corporation)进行鉴定和可视化分布分析显示在动物组织水平纳米蛋白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动肿瘤组织中的脂质种类和分布(图4),扰动的脂质主要富集在胆碱代谢、甘油磷脂和鞘脂代谢途径。 图4. 纳米蛋白冠引发的CMA重塑细胞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 结论综上所述,此项工作首次阐明了纳米颗粒从血液到亚细胞微环境转运过程中的演化模式,发现了“纳米蛋白冠”的胞内微环境特异性,进而重塑细胞代谢,为深入理解纳米-生物界面调控纳米材料复杂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新认识和理论支撑。同时借助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可在肿瘤组织内部原位清晰展现出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 (PE)、磷脂酰肌醇(PI)类脂质等多种成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空间可视化成像技术,不仅可实现在分子水平上对纯纳米粒子和纳米蛋白冠的生物毒理学效应进行有效研究,同时也为未来对更多种类的纳米搭载生物诊疗试剂和材料的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更为直观有力的研究手段。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0363119参考文献:[1] Cao M. et al. Molybdenum Derived from Nanomaterials Incorporates into Molybdenum Enzymes and Affects Their Activities in vivo.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1, 16: 708-716.
  • “单颗粒冷冻电镜之父” Joachim Frank
    祝冷冻电镜之父Joachim Frank82岁生日快乐!约阿希姆弗兰克,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等。1975年到2008年间,弗兰克教授完善了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的单颗粒算法,发明了SPIDER软件,该软件至今为全世界上百家实验室广泛使用。弗兰克教授应用冷冻电镜和单颗粒技术,在解析原核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结构和功能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2017年10月,弗兰克教授与雅克杜波谢、理查德亨德森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冷冻电镜用于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解析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期水木视界对约阿希姆弗兰克教授的诺奖感言自传进行翻译,期望更多冷冻电镜领域的同僚们能够了解这位冷冻电镜之父的传奇过往。原文:"Joachim Frank Biographical"Copyright The Nobel Foundation 2017“Normally, my dog wakes me up in the morning. But today, it was the Nobel Prize!”—Joachim Frank以下内容为弗兰克教授诺奖感言:我于1940年9月12日出生在德国的魏德瑙镇。自1972年以来,魏德瑙镇一直是锡根市的一部分。锡根市拥有约10万左右的居民,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南端。它周围的山区被称为锡格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锡格兰的铁矿开采、加工和冶炼行业都欣欣向荣。作为传统技术,铁矿的开采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凯尔特人。不过,在采矿和加工业转移到发达的鲁尔区后,留给锡格兰的任务就只剩钢铁的冶炼了:锅炉、铁管、铁轨、铁桶和许多其他由铁和钢制成的部件。魏德瑙镇的地标是“富士山”,一个巨大的铁矿渣堆,与日本的名山形状一致。此外,锡根也是奥兰治拿骚家族的所在地,他们是荷兰皇室的血脉。作为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出生地,锡根市为此而自豪。然而,画家彼得在锡根出生的原因则是一场闹剧:他的父亲与有身孕的母亲从科隆出发,在乘坐马车途径锡根时被逮捕。三个城市,锡根、科隆和安特卫普都声称彼得是他们的儿子,城市之间的争执是锡根上城区喷泉的永恒主题:在雕塑上,三位母亲一同抱着婴儿彼得保罗,并为之争吵。彼得保罗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比利时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我的父亲威廉弗兰克是锡根法院的一名法官。他于1896年出生在魏德瑙。不过,他并没有完成全部的法律学业:他被征召并参加了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并由于受伤而失去了大半个左手。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出身于当地的一个富裕家族:施莱芬鲍姆家族,他们经营着繁荣的钢铁企业。我的爷爷是一名高中教师,来自锡根郊区的一个乡村家庭。我的母亲夏洛特来自杰出的曼斯科普夫家族,该家族在锡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在18世纪,曼斯科普夫家族的一个分支在法兰克福定居,并通过国际葡萄酒贸易获得了无尽的财富和声誉。而在19世纪初,他们则与歌德的家族关系密切。左侧:1940年,与我的母亲夏洛特、父亲威廉、他的妹妹伊丽莎白、我的祖母阿玛莉-施莱芬鲍姆、哥哥赫尔穆特和妹妹英格伯格在一起。我的妹妹雷娜特将在四年后出生。右侧:我父母在魏德瑙的家,恩格斯巴赫大街3号,1905年的建筑图纸显示了原来的两层楼的阳台。我的母亲毕业于Stift Keppel高中,这是一所创办于13世纪的女子高中。婚后,她留在家里照顾她的四个孩子:我、我四岁的妹妹雷娜特和两个哥哥姐姐,英格伯格和赫尔穆特。我们的家宅大而庄严,是我的祖父母在1905年用红色双层玻璃砖建造的,极为坚固。它坐落于一块大小适中的土地上,与街道接壤的地方有一道锻铁栅栏。家宅的一楼和二楼有阳台,可以俯瞰后院。外侧的步道上铺满了装饰性碎石,并种着几颗黄杨树。[战争年代]锡根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我出生于二战期间,而战争影响了我的整个童年。由于锡根市发达的钢铁制造业,它是盟军空袭的首要目标。在战争结束时,锡根市80%的建筑物都被夷为了平地。大约是我四岁的时候,一些邻居的房屋被陆续地炸毁了。在1944年2月的一次凌晨空袭中,我父母的房子也被炸毁。由于屋顶和上层被毁,其余的部分也因漏水而无法居住,我们不得不搬到北部20公里左右的希尔兴巴赫镇,在那里,我父亲的同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公寓。这套公寓位于威廉斯堡,它是一座18世纪依水而建的城堡,也是当时的法院大楼。在我的记忆中,我当时坐在城堡地下室的防空洞里,周围萦绕着婴儿的哭闹,飞机、空袭和无线电广播声,这些声音充斥着我青少年时期的噩梦。战争结束后的那段时间尤为艰难。母亲常常会乘坐去往乡下的火车,用我们家中剩余的铁制品换取黄油、火腿、面包、面粉和鸡蛋。“天然的黄油”来之不易,母亲会把它们搅拌进人造黄油中,但并不会稀释太多,这样我们就能尽可能长地记住黄油真正的味道。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种植了苹果树、梨树和樱桃树。有一段时间,我们为了制作糖浆而种植了一些甜菜,并种植了烟草来满足父亲的吸烟习惯。我们还会在后院养鸡,甚至一度在阳台下面养了一头小猪。这些花园中的时光,使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大自然。附近烧毁和倒塌的房屋瓦砾对我有一种错综复杂的吸引力,令我既恐惧又着迷。恐惧是对混乱和破坏的自然反应,特别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危险无处不在。着迷的部分源自和其他同龄男孩一起在荒凉的土地上玩耍的经历,到处都堆满了砖头、罐子、扭曲的电线和塑料碎片。我们经常能发现老鼠窝,里面有一些尚处目盲的粉红色鼠崽。[启蒙教育]锡根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我的小学就在家的街道对面,在那里我度过了四年的启蒙时光。八岁时,在还没有任何科学概念的时候,我在阳台下面的阴凉处开始了第一次实验,是天生的好奇心驱使我这样做的:我搭了一个架子,收集了一些利口酒的酒瓶,并用它们去装满我能得到的每一种液体:食用油、水、汽油,以及我长大一点之后得到的盐酸。凭着直觉,我把这些液体混合起来,把金属置入其中,并记录结果。我看着碳化钙在水中溶解,并着迷于激烈的反应和逸出气体的气味;我看着锌在盐酸中溶解并冒出气泡;我在一个与管子相连的金属容器中加热煤,因为我听说会有可燃的气体冒出来。迈耶百科词典,这是我在被毁的老房子里发现的一套20卷百科全书,每卷约1000页。这套百科全书登陆了海量的学术文章、技术图纸、彩色照片和世界各地的地图。在我识字之后,它们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把它们都读完了。这套出版于1905年的百科全书信心满满地宣称:人类已经把世上所有的东西都研究得不能再透彻,不过,1905年恰好也是爱因斯坦发表光电效应论文的一年,那篇论文证明了能量的量化,也就是量子力学的前身。对于那套百科全书来说,这还是挺讽刺的。如今,这套书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了,却对我来说有相当的纪念价值:它们被我视作纪念那套祖宅的传家宝。高中的科学课。在我身后右侧的两个身位处,他们是霍斯特施密特博金和乌尔里希梅博尔德。在未来,他们将成为物理学家。照片由@弗里德海姆施克提供。从五年级开始,我转学到了莫里茨文理中学,这是以奥兰治拿骚家族一位著名公爵命名的学校,而我是小学班20名学生中仅有的4名升学者之一(在德国的体系中,文理中学将初中和高中合并到一起)。在那里,我对科学课,特别是物理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同时,我扩大了实验范围,并在阁楼开辟了第二个试验场地。在那里我会尝试修补一些小玩意,例如用废弃或邮购的零件组装收音机:哥哥曾向我演示过如何组装一个水晶收音机,而我很快就痴迷于这些精巧的小物件,不可自拔。之后,我制作了几个花哨的微型收音机,并装在肥皂盒里。我的大部分零花钱都用在了阀门、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购买上,而阁楼上则充满了松香焊接时产生的"蒸汽"味。幸运的是,我在学校里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就住在街对面。这时我应该补充一下,我的三个兄弟姐妹都在同一所文理中学上学。在获得高中毕业证后,我的哥哥去攻读并完成了工程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职业安全领域的公务员。我的两个姐姐都在高中二年级时转去了职业学校,进行理疗师的就职培训。在结婚并将几个孩子拉扯大之后,长姐完成了她中断的高中学业,并进入大学,获得了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而二姐从理疗师转型成了一位艺术家,她制作了许多漂亮的被子,直至1998年她因癌症早逝。[进入大学]弗赖堡市,巴登符腾堡州,德国我始终觉得,在大学里我注定会选择物理专业。而我的父亲常常质疑这个选择,理由是这个专业并不能糊口。1960年,在完成高中学业后,我去了弗赖堡大学(University in Freiburg),并从省会城市搬到了僻静的小镇,镇上有一些大型哥特式教堂和许多迷人的中世纪建筑,这令我恍如隔世。我学习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并学会如何去撰写严格的数学证明。此外,我也学习了数学物理学科的特殊函数和统计力学的课程。我视在亚琛攻读工程博士的哥哥为榜样,加入了著名的弗莱堡大学Suevia兄弟会,结识了一些朋友。但后来,受60年代政治动荡的影响和启发,我逐渐意识到了那些扎根于德国学生组织中的民族主义和右翼思想,并退出了兄弟会。当时的弗莱堡大学校长,臭名昭著的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开地支持元首。我曾经看到年迈但瘦小的海德格尔在大学门口发表公开演讲,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来极为罕见。不过,他被一群学生簇拥着,我几乎看不到他。由于在学士毕业考试中表现突出,我得到了德国学术研究基金会的提名:这是一项特殊的奖学金,并在日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能了解其他学科和人文领域。通过组织科学前沿会议,基金会促进了跨学科的讨论。在1964年的一次会议上,我第一次了解到 "中央教条"原则和DNA结构。也是在这里,我和神经生理学家沃尔夫辛格(Wolf Singer)初识,并开启了直至如今的长远友谊。我和辛格,以及志同道合的学生们一起成立了讨论小组,专注于当时的热门话题—“控制论”。[硕士与博士]慕尼黑市,巴伐利亚州,德国为了得到硕士学位,我前去慕尼黑大学物理系做毕业论文相关的工作。论文项目与液态金上的电子后向散射有关,这个深奥的课题与当时新兴的高能电子束技术息息相关。我的导师恩斯特金德(Ernst Kinder)曾在早期使用电子显微镜做了一些工作:他发现蝴蝶翅膀的彩色图案源自于微小鳞片处于亚显微排列时产生的光干扰。现在,他的办公室里仍然保留着一台古老的电子显微镜。这段经历让我对涉及电子显微镜的项目颇有好感。最终,我选择了沃尔特霍普(Walter Hoppe)作为我的博士导师,他是马克思普朗克蛋白质皮革研究所的X射线晶体学家,后转为电子显微镜专家,该研究所后来迁至马丁斯里德(Martinsried),更名为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s)。霍普的研究内容是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生物分子进行三维成像的方法。我的论文则侧重于利用统计光学等领域的方法探索电子显微照片的特性。我在Optik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研究了样品漂移对显微照片的光学衍射图案产生的影响,并以傅里叶理论解释了观察到的条纹。当霍普承认这是一项完全独立的工作,拒绝在作者栏签署他的名字时,我无比自豪。我的首次计算机编程使用了ALGOL编程语言,每次编译和运行新写的程序之前,我都要花费20分钟左右步行到大学。后来我学会了用FORTRAN语言进行编程,所使用的设备是IBM1130,它建造于我们研究所的一个小地下室里,我有时会在那里工作到深夜。研究所的生活方式十分独特,具有明显的巴伐利亚色彩,只需要步行短短的几分钟,就能从研究所步行到举办啤酒节的大草坪。在蘑菇生长的季节,人们会在清晨组织采摘蘑菇的活动。三至四名学生会组成户外小组,与一位对蘑菇了如指掌的专家一同出发,带回许多真菌和鸡油菇。我们会用锥形瓶和烧瓶将它们煮熟,撒上盐,与巴伐利亚面包一同食用。我们也曾在图书馆中用一桶啤酒和大块的肉饼来庆祝论文的刊登。当时的慕尼黑和现在一样,是一个文化活动丰富的城市,到处都是娱乐场所:每天去听一场古典音乐会算得上是日常了。我的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朋友也从弗莱堡搬到了慕尼黑,并邀请我去看了许多出色的演出。耳濡目染下,只靠几个开场音符,我就能辨认出许多古典交响曲。此外,慕尼黑歌剧院的票价平易近人,却总能提供宏大的体验。在那段时间里,我主要有两批朋友,一批是扬格罗内博格等人,格罗内博格是一位具有乌托邦思想的大学辍学生,住在慕尼黑郊外的小屋里。另一批是沃尔夫辛格等人,我通过学术研究基金会认识了他们,靠着沃尔夫辛格的介绍,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任妻子凯茜恩格伯格。我们于1969年结婚,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10年。1968年,一次在希尔谢洛镇的会议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几个未来在这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这次研讨会是由瓦尔特霍普和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马克斯佩鲁茨(Max Perutz)共同组织的,佩鲁茨因在蛋白质X射线晶体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在那里,我遇见了哈罗德埃里克森、理查德亨德森、肯霍姆斯、休赫胥黎和奈杰尔昂温等人。在下午,与会者们可以自由地滑雪,而上午和晚上都保留给讲座和讨论,其形式类似于戈登会议。与我的论文相关的两篇德文论文后来发表在了会议记录中,载于Bunsengesellschaft für Physikalische Chemie特刊。[博士后阶段]加利福尼亚州,美国1970年初夏,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论文答辩结束后,我获得了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这使我可以前往美国两年,并自行决定进入哪些实验室。我选择了加州理工大学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唐纳(Donner)实验室、和康奈尔大学。来自欧洲的我,却搬去了帕萨迪纳这样好莱坞一样的地方,那里有繁华的高速公路、紧靠棕榈树的小房子以及穿着网球鞋的小老太太,这种文化冲击难以言喻。事后看来,这三个实验室都给了我未来方向的重要推动力。当时的JPL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图像处理设备,并开发了一个模块化的图像处理系统VICAR,我可以将自己的程序挂在上面。这个软件包后来成为我开发SPIDER系统的模型。在唐纳实验室,我和鲍勃格莱泽的小组在一起,他专注于用电磁波进行结构研究的两个典型问题:样品的辐射损伤和对水合环境的需求。他和他的学生肯泰勒(Ken Taylor)已经在试验冷冻水化样品的制备,但当时雅克杜博歇(Jacques Dubochet)决定性的玻璃态冷冻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在康奈尔大学的本杰明西格尔小组里,我认识了肯唐宁(Ken Downing)和威廉戈德法布(William Goldfarb)。后来我邀请威廉加入了我在奥尔巴尼的团队。这时我需要提一句,1972年我在康奈尔大学时,我的儿子霍西亚扬弗兰克(Hosea Jan Frank)出生了。从美国回来后,我在1972年的冬天短暂地回到了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研究电子显微镜的部分相干性理论。这项工作使我与世界级的电子光学专家彼得霍克斯(Peter Hawkes)有了接触。1973年,我加入了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的弗农埃利斯科斯莱特(Vernon Ellis Cosslett)小组,担任高级研究助理。与我往来的人中有欧文萨克斯顿(Owen Saxton)和彼得霍克斯(Peter Hawkes)。在卡文迪许的几年里,我进一步研究了部分相干理论,并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计算同一区间的两个连续图像的互相关性来获得电子显微照片的信噪比。这时,单颗粒平均和重建的设想在我的脑海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将电子剂量分散到网格上随机排列分子的多个"副本"中。1975年,我发表了一篇概念性的论文,提出了利用溶液中重复出现的分子来检索分子结构的想法。之后,我和欧文一起研究了生物分子的明场图像,并确定了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排列,从而使图像达到了一定的平均分辨率,这项研究的结果在1977年共同发表。自此我开始相信,单颗粒的方法即使在弱原生对比度的条件下(即蛋白质与水)也能发挥作用。[Wadsworth研究中心]奥尔巴尼市,纽约州,美国1975年,我收到了纽约州Wadsworth研究中心的唐帕森斯(Don Parsons)发来的工作邀请。在那里,我最初的任务是细胞切片的断层重建,但我继续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单颗粒方法的应用上。这两个领域的交叉使我意识到,我需要一个程序框架来确保后续程序设计的灵活性。因此,我开始对SPIDER进行开发,这是一个模块化的图像处理系统。随着单颗粒技术的发展,SPIDER成为向社会传播单颗粒技术的工具。它最初采取了买断制,只收取一次性费用,后来,它补充了创意共享许可,能够被免费地使用。之后,过了很多年的时间,单颗粒概念才得以被证明有效,我们收到了生物分子的实际图像: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卫艾森伯格(David Eisenberg)提供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戈廷根大学的彼得辛斯海姆(Peter Zingsheim)提供的乙酰胆碱受体,以及罗氏的米罗斯拉夫布布里克(Miloslav Boublik)提供的核糖体。我的朋友马丁凯塞尔也利用休假的时间帮助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每个案例中,二维平均数的可重复性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合理的。然而,电子显微镜业内仍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转折点出现1980年,我和荷兰学生马林范海尔(Marin van Heel)共同开发了一种解决异质性问题的方法。为了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合适分子来尝试这项技术,我开始与法国图尔的让拉米(Jean Lamy)以及他的学生尼古拉斯博伊赛(Nicolas Boisset)合作,对各种节肢动物的血蓝蛋白进行成像。多年来我一直与尼古拉斯保持联系,直到他于2008年不幸去世。他的记录方式一丝不苟,并为单颗粒重建的原理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奥尔巴尼镇是纽约州的首府,却淹没在了纽约市的光辉下。该镇被美丽的乡村所包围,仅靠步行便能进入阿迪朗达克山脉。搬到奥尔巴尼不仅让我得到了第一个独立职位,还释放了我在科学之外的领域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冲动。我加入了一个艺术家集体,名为WORKSPACE,由杰西加雷特(Jacy Garrett)创立。当时,行为艺术正在全美范围内被重新定义,艺术家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激浪派(FLUXUS)运动将大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些边缘的、偶然的东西。我并没有艺术相关的文凭,却凭借创造性的贡献成功地被WORKSPACE接纳了,这让我感觉不错。我参加了他们的邮件通信,并在几年内为一本名为PROP的小型文学杂志提供编辑工作。上方,从左到右:霍西阿(泽)和他的儿子约拿,汤姆墨菲(玛丽尔的丈夫),约阿希姆弗兰克下方,从左到右:泽的妻子乔迪布兰特和他们的女儿罗丝,玛丽尔,我的妻子卡罗尔萨吉诺。这时,我的孩子们都长大成年了,有着自己的生活。我的儿子泽弗兰克在布朗大学主修神经科学,并出于弹吉他的爱好成立了一个乐队。他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特殊才能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体现。后来他搬到了纽约,开始做网页设计。通过一个偶然的途径,他登上了TED演讲的舞台,随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个互联网人物。最近,他任职于Buzzfeed,职位是媒体总监。他现在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洛杉矶。我的女儿玛丽尔弗兰克在巴纳德学院主修语言学。她会说多种语言,在日本教过英语,还曾为一个拉丁裔非营利组织工作,现在是代码学院的程序员和课程开发人员。她已经结婚了,并定居在纽约布鲁克林。[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纽约市,美国
  • 布鲁克推出多重蛋白MALDI成像和空间蛋白组学新产品
    摘要* 布鲁克使用 AmberGen 的 HiPLEX-IHC 肽编码抗体探针,结合全覆盖脂质组学、糖组学和代谢组学成像技术,为 timsTOF fleX 推出新型 MALDI HiPLEX-IHC 组织成像解决方案。* 新的 Canopy CellScape™ 单细胞、高度定量的空间蛋白质组学 ChipCytometry™ 平台具有全自动迭代染色功能,使用开源抗体对 TME 和转移研究的整个组织切片进行几乎无限的免疫肿瘤标记分析。* 对于癌细胞系和生物活检样本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在 timsTOF 4D 平台上采用 dia-PASEF® 可以鉴定高达 13,000 种蛋白质(控制1% FDR);采用库检索方式,在 35 分钟内可鉴定和定量 8000 多种蛋白质;使用新的 TIMScore 算法磷酸化肽段鉴定增加了 25% 以上。* 新型 timsTOF SCP 平台支持无偏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是空间生物学癌症研究中 sc-RNA-seq 的重要补充。* 独特的高通量 timsTOF Pro 2 平台可以使液体活检生物标记物研究能够通过各种无偏的深层血浆蛋白质组学和 PTM 方法进行。2022年4月11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在2022年AACR年会上,布鲁克(纳斯达克股票代码:BRKR)推出并展示了针对空间多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以及细胞系、组织和血浆蛋白质组学癌症的独特而新颖的研究。继最近对AmberGen公司的战略投资之后,布鲁克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Ambergen Miralys™ 肽标签抗体试剂盒应用于布鲁克timsTOF fleX新型MALDI HiPLEX-IHC工作流程,用于组织中的靶向蛋白质表达谱分析。通过将用于蛋白质识别的系列肽标签报告特征抗体探针与布鲁克灵活的MALDI成像工作流程相结合,研究人员可以在标准载玻片的组织切片中生成靶蛋白的高度多重图像。布鲁克timsTOF fleX平台将MALDI HiPLEX-IHC蛋白质图像与来自同一组织切片的小分子全谱成像(脂质、聚糖、代谢物、外源性物质)相结合,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多组学分析能力,可用于新鲜冷冻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切片的癌细胞系、组织和肿瘤微环境(TME)成像研究。布鲁克生命科学质谱成像业务总监Michael L. Easterling博士评论说:“空间蛋白表达图谱可以阐明免疫肿瘤学以及TME和癌转移研究中的过程。基于AmberGen肽标签抗体组合的MALDI HiPLEX-IHC工作流程提供了靶向蛋白质定位,并增加了在同一组织切片上绘制重要脂质、聚糖和代谢物分子图像的能力。此外,布鲁克还展示了新的CellScape™ 高精度靶向空间蛋白质组学仪器,该仪器最近由Canopy生物科学部门推出。Canopy生物科学的CellScape是新一代的Chipcytometry™ 仪器,它能够以单细胞和亚细胞分辨率对多种样本类型中的蛋白质生物标记物进行高倍数空间成像和量化。CellScape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分辨率,提供高达 8 倍的通量和无人值守自动化。CellScape在定量生物学方面是独特的,它具有 8 个量级的极高动态范围(HDR)成像,可以定量同一样本中的低表达和高表达蛋白质,解决了高复合物成像固有的一个关键挑战。在癌症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丰富,包括肿瘤微环境(TME)中各种肿瘤和免疫细胞类型的空间表型。Canopy还推出了用于芯片细胞仪平台的空间免疫分析试剂盒。空间免疫谱 试剂盒是一种用于FFPE组织的定量、多重检测,旨在为芯片细胞研究人员(例如免疫肿瘤学)提供即用型预验证抗体试剂。这些试剂盒使研究人员能够跳过检测开发,直接进行转化和临床研究检测。
  • 139万!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平台蛋白纯化仪和蛋白质稳定分析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JSHC-2022121190C2项目名称: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平台蛋白纯化仪采购预算金额:96.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平台采购蛋白纯化仪一套,主要功能要求如下:可以进行生物大分子的范例纯化,已知和未知蛋白质的纯化,蛋白质的结构动力学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药物蛋白的分离,蛋白质工程药物的合成,蛋白质的定性,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蛋白纯化系统主机部分系统泵:精确的全自动微量柱塞泵,双泵四泵头,每个泵头都有独立除气阀。流速:0.001-25ml/min;装柱可以双泵模式运行,达到0.1–50ml/min。压力范围:0–20 MPa (200bar,2900 psi);梯度流速范围:0.5-25ml/min。具备恒压调速功能,自动根据压力调节流速输出,使压力保持稳定。项目编号:JSHC-2022121193C7项目名称: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平台蛋白质稳定分析仪采购预算金额:43.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平台采购蛋白质稳定分析仪一套,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适用范围:可分析任意类型的蛋白样品:病毒颗粒、膜蛋白、标签蛋白、酶、抗体、激酶、多聚复合物等。(2)样品数量:≥6 个(3)测量时间:≤3 分钟(4)样品消耗量:≤10 µL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文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程亦凡在Cell发文介绍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
    结构生物学的主要目标是,从机制上理解关键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这些过程中的大分子和复合体,确定它们的分子结构,可以得到最详细的基础信息。除此之外,获得药物靶标的分子结构也是药物开发的标准程序,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和优化治疗性的化合物。   不久以前,单颗粒冷冻电镜(cryo-EM)还不是大多数结构生物学家们的第一选择。2013年以前,蛋白数据库(PDB)中的绝大多数分子结构还是X射线晶体衍射获得的。而现在,单颗粒冷冻电镜已经成为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有力竞争者,不仅在分辨率上能够与之匹敌,还适用于难以结晶的大分子。   本期Cell杂志刊登了华人学者程亦凡(Yifan Cheng)博士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由浅入深的介绍了风头正劲的单颗粒冷冻电镜,为想要试水这一技术的新手们提供了入门指南,并且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近年来取得的重要突破。   程亦凡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副教授,他原本是物理学博士,后来改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生物问题。近来,程亦凡在冷冻电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单颗粒冷冻电镜入门   单颗粒冷冻电镜是用于单颗粒样本的冷冻电镜技术,不需要结晶就可以确定蛋白质和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这篇文章介绍了单颗粒冷冻电镜在结构分析时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判读和入门指引,为希望了解这一技术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原文:A Primer to Single-Particl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单颗粒冷冻电镜的技术突破   这篇综述探讨了为冷冻电镜带来变革的硬件和软件突破。这些技术突破让单颗粒冷冻电镜能够获得质量空前的图像,达到接近原子水平的分辨率。与X射线晶体衍射相比,单颗粒冷冻电镜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中。但X射线晶体衍射完全依赖于结晶质量,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瓶颈。而单颗粒冷冻电镜在这方面可能更有吸引力。(原文:Single-Particle Cryo-EM at Crystallographic Resolution)   相关新闻:程亦凡谈冷冻电镜技术发展&mdash &mdash 访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
  • MFI专注蛋白聚集分析,助力药物稳定性研究
    近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科学家,利用MFI,在权威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Release(IF:7.901)发表文章:Freezing-induced ProteinAggregation - Role of pH Shift and Potential Mitigation Strategies, J Control Release. 2020 Jul 10 323:591-599. --研究背景--在设计用于肠胃外给药的蛋白质药物产品中,聚集体的产生,除了在外观上引起不适之外,最重要的是它们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或是引起机体免疫原性应答。美国和欧洲药典对肠胃外药物产品中的不溶性聚集物有规定:对于小剂量的肠胃外药物,通过光阻法测量的小颗粒(≥10μm)和大颗粒(≥25μm)的推荐药典规范分别为≤6000/container和≤600/container。因此,预防和减轻蛋白质聚集对于维持蛋白质药物产品的安全性,功效和质量至关重要。药品加工步骤中,如纯化,搅动,冻融,填充,冻干,制剂成分,运输压力,都有可能将天然蛋白质转化为聚集体。而蛋白质溶液在配制为药物产品之前,通常以冷冻状态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因反复冻融而产生的蛋白聚集体更应引起关注。蛋白质制剂如缓冲液可确保制剂的pH值在整个保质期内都保持在所需范围内。但在低温过程中,某些缓冲区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当冷冻含有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二钠的水溶液(即磷酸钠缓冲液)时,磷酸氢二钠的选择性结晶导致冷冻浓缩液的pH降低,从而引起蛋白聚集体的产生。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在不同缓冲溶液的冻融循环过程中,两种模型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聚集体的产生,以及这两种蛋白对缓冲液pH值变化的影响。同时,评价了添加的非结晶溶质对pH值变化的影响,以及pH改变对蛋白质聚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使用MFI表征冷冻和解冻后蛋白颗粒的形成利用MFI检测发现,无论何种缓冲液,BSA(10mg/mL)在制备和立即分析时均显示出较低的颗粒数。当这些溶液经受五个冻融循环时,在许多系统中颗粒数量都有小幅增加。但冻融循环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计数增加显著。加入纤维二糖(纤维二糖(一种还原糖)被用作模型非结晶溶质,一种冷冻保护剂)后,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数有明显缓解。利用MFI检测发现,β-gal(10mg/mL)在水中冻融后的颗粒数(?100,000)急剧增加,表明该蛋白质对PH值的极端敏感性。同样,β-gal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计数增加显著。加入纤维二糖后,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数有明显缓解。低温pH测定将PBS和磷酸钠(100mM)冷却后,发现pH值变化幅度相似。当磷酸钠浓度为10mM时,冷却时的pH值变化不明显。而蛋白质的添加(10mg/mL)可以降低了PBS和磷酸钠(10mM)中pH值变化的幅度。当磷酸钠浓度很高(100mM)时,蛋白质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低蛋白浓度(10mg/mL)似乎不足以抑制缓冲盐的结晶和随之而来的pH偏移。低温XRD测定研究结果发现,当将磷酸钠缓冲溶液(10和100mM)冷却时,在-15°C时Na2HPO4• 12H2O结晶明显(分别参见图4B和4C)。而BSA的添加,可以使Na2HPO4• 12H2O的峰强度降低,特别是在较低的缓冲液浓度(10mM)下更为明显。这与观察到的BSA对缓冲溶液pH值变化幅度的影响密切相关。此外,纤维二糖的添加完全抑制了缓冲盐的结晶(图4D),以及冰峰的强度也受到了抑制。这些结果揭示了非结晶溶质在蛋白质制剂中的附加作用。通过抑制缓冲盐的结晶和随之而来的pH值变化,这些赋形剂可防止蛋白质不稳定性。热分析结果显示,当将BSA添加到PBS中时,在-54.4℃出现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后在-22.4和0.1℃出现两个吸热峰。玻璃化转变温度反映了冷冻浓缩物组成发生了改变。BSA仅对100mM缓冲液的热行为有明显影响,导致Tg’(-47°C)和结晶温度(-30°C)降低。同时,纤维二糖的添加有望改变冷冻浓缩物的成分,这在Tg’(-34°C)中有所体现。结论:磷酸盐缓冲液被广泛用于肠胃外蛋白质制剂中。但在冷冻过程中,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的选择性结晶会降低冷冻浓缩液的pH值,从而导致蛋白质聚集。可以通过降低缓冲液浓度来减小pH偏移。同时,BSA和β-gal可以通过对缓冲液结晶的抑制,减少pH的变化,但其作用程度要取决于缓冲液浓度。其它非结晶性赋形剂(纤维二糖)的添加,可通过抑制缓冲盐结晶,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
  • 生物颗粒专家莅临百特考察,聚焦制药颗粒测试技术提升
    8月13日,刚刚结束沈阳中国颗粒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生物颗粒专委会崔福德主任委员,孙永达、吕万良副主任委员等27位制药生物颗粒专家组成的颗粒测试考察团开启了丹东百特颗粒测试技术与仪器考察之旅。在沈阳中国颗粒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上,百特展出了新型激光粒度粒形分析系统、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纳米粒度分析系统等仪器,并在颗粒测试、颗粒制备和生物颗粒三个会场做了学术报告,引起了颗粒专家的广泛关注。二十多位全国知名的生物颗粒专家齐聚百特专题考察颗粒测试技术,在百特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公司总经理董青云、副总经理刘忠兰、销售总监丛丽华、技术总监李雪冰等早早就驻足公司大门口,热烈欢迎各位生物颗粒专家的到来。颗粒专家参观百特应用实验室时,详细了解百特各种粒度粒形分析仪器的性能与核心技术,观摩了粒度粒形分析的全过程。他们对百特仪器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一键操作等方面的优良性能给予很高评价,对Bettersize2600专门为制药领域研制的微量干法进样系统(最少样品量0.05克)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专家们也在软件界面、操作流程和样品制备方面提出来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百特展示厅,各位专家了解了百特历程、独特技术、企业文化和国内外市场等情况。他们看到百特取得48项专利技术和100多项专有技术;看到百特在国内外有9500多家用户、12000多台仪器在运行;看到百特“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和“百年特色”的企业文化,纷纷为百特点赞。在百特仪器制造车间,专家们详细考察了百特“静态流水线法”的仪器装配、检验、测试和老化过程,认为这是保证仪器可靠性、一致性的好方法,对百特脚踏实地通过精益质量管理来提升产品质量的措施给予称赞,同时也感受到国产仪器的提升步伐。 参观结束后,百特技术总监李雪冰博士以《百特粒度仪器的生物制药故事》为题向各位专家汇报了百特在仪器技术性能提升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就一些制药领域的特殊和前沿问题进行了咨询和交流。参观考察结束了,各位专家对百特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中国颗粒测试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信心。崔福德教授、孙永达教授等专家希望百特在制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为我国制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大咖分享】用外泌体投递CRISPR/Cas9核酸蛋白进行基因编辑
    课程主题:【大咖分享】用外泌体投递CRISPR/Cas9核酸蛋白进行基因编辑课程时间:2021/06/04 10:30课程简介:1) 介绍基因编辑以及报告人课题组开发的基于RNA适配子的类慢病毒颗粒基因编辑投递系统2) 综述目前基于外泌体的基因编辑投递方法3) 被告人课题组设计的基于外泌体的基因编辑投递方法卢柏松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1)目前从事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安全有效地投递基因编辑的功能组分2)设计了利用慢病毒颗粒来投递Cas9 mRNA以及核酸蛋白复合物的新方法,以实现Cas9蛋白的短暂表达和高效基因编辑3)设计了一种在外泌体中富集Cas9 核酸蛋白复合物的方法,为实现Cas9蛋白的短暂表达提供了一种可选途径
  • 高表达抗体蛋白下游工艺技术进展
    p   摘 要:随着抗体药物上游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的飞速发展,抗体蛋白的表达浓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下游纯化工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突破下游技术瓶颈,整个世界生物制药产业都加大了对下游技术的革新力度,近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就抗体药物的纯化策略、最新技术进展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做一个调研,以期能对本部门的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p p   关键词:抗体 下游工艺 纯化 技术进展 /p p   自1997年来,全球抗体药物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总销售额从1997年的3.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5%,而且增长势头还在持续 [1]。国际上通常把年销售额超过10 亿美元的品牌药称为“重磅炸弹”药物,很大一部分抗体药物都已迈入“重磅炸弹”行列。在2008年全球15大药品中,抗体药物占据了1/3,且排名仍在上升,这意味着几乎每种单抗药物的成功开发都代表着巨大的市场前景[2]。受益于此,全球主要的生物制药公司都获利颇丰,可见抗体药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p p   抗体药物生产技术门槛高,需要掌握抗体筛选、抗体重组、高表达细胞株构建和大规模悬浮培养等核心技术,其下游关键技术是长期以来的薄弱之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抗体等生物制品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为抗体药物的产业化提供可能。目前,国际上该项技术发展较快,已趋成熟,以默克公司为代表的流加培养生产规模达10000L以上,以贝尔公司为代表的灌流培养生产规模达2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1-10g/L。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近年来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流加培养规模达500L以上,灌流培养规模达1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0.2-2g/L[2]。 /p p   随着动物细胞表达抗体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游纯化工艺越来越成为抗体药物生产中主要的技术瓶颈[3]。因此,如何提高下游工艺的生产效率就成为了抗体药物研发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际上高表达抗体蛋白下游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一个调研,使本人及同事们能了解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能对本部门的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p p   1. 抗体药物纯化策略 /p p   每个单抗的等电点、电荷密度、疏水性、糖基化程度等生化性质各不相同。选择单抗的纯化方法,既要了解它们的共性,又要了解它们的个性,从而制定相应的纯化策略(表1)。 /p p   1.1 抗体药物下游工艺一般策略 /p p   CHO和NSO等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主要用来生产治疗性单抗,临床剂量大(数十至几百毫克/dose),批产量达公斤级,纯度要求极高。层析技术是抗体分离纯化的核心技术,一般采用经典的三步纯化策略:粗纯-中间纯化-精细纯化。粗纯的主要目的是捕获、浓缩和稳定样品,约80%的下游工艺用Protein A亲和层析进行快速捕获,一步即可达到95%以上的纯度。治疗用抗体一般使用动物细胞大规模高密度无血清悬浮培养进行生产,不仅对终产品的单体含量有严格的规定,还必须去除各种潜在的杂质以满足药品安全的要求,因此在粗纯之后还需要进行中间纯化和精细纯化,去除宿主细胞蛋白(HCP)、宿主DNA、抗体聚集体和变体等,常用的层析技术有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疏水层析等[4]。 /p p   2003 年初,中国SFDA下属的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NICPBP)公布了《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5]。生产者除须保证最终抗体产品纯度,还需要验证所用的纯化方法能有效对潜在的污染物,如HCP、免疫球蛋白、宿主DNA、用于生产腹水抗体的刺激物、内毒素、培养液成分、层析凝胶析出成分(脱落的Protein A配基)进行去除 并能有效的去除/灭活病毒。也就是说,在设计下游工艺时,需多角度综合考虑抗体本身的性质、抗体的来源、发酵培养技术、发酵液蛋白浓度、宿主杂质、抗体批间的差异、潜在污染及病毒灭活等问题。此外,治疗用抗体在生产和纯化过程中还会由于糖基化程度不同、蛋白酶作用、以及脱氨基和脱酰胺等反应而产生带电性质不同的多种抗体变体 另外,抗体氧化、聚集和片段化也是常见的降解途径[4]。针对这些变体,一方面,在表达和纯化过程中选择参数(如pH、盐浓度等)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抗体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应控制细胞培养的条件(DO、渗透压等),同时加快下游分离纯化的速度,最大程度上避免抗体在纯化过程中产生变体,从而保证终产品的均一性和高的比活,也有利于控制终产品的内毒素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表1 单抗特性及纯化策略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111.pn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2693d21-e711-4b42-bb9c-53b5b7848f8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222.pn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5035b8d3-81f1-4e6b-96d7-3e12b347a344.jpg" / /p p   1.2 新型的两步层析技术与纯化工艺整合 /p p   近年来,GE Healthcare公司开发出了新型的亲和捕获介质Mabselect SuRe和混合作用模式的强阴离子交换介质Capto adhere(这两种介质的主要特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凭借着MabSelect SuRe的卓越性能以及Capto adhere的复合多除杂功能,使得抗体纯化工艺由经典的三步层析转变为两步层析得以实现。这种新型的两步层析技术的工艺流程是:在细胞培养表达以后,采用0.2-0.45μm的中空纤维膜技术进行澄清,然后用MabSelect SuRe捕获,酸性条件洗脱后直接pH 4.0 病毒灭活,澄清过滤后穿透方式上Capto adhere,这一步离子交换之前或之后会有一步20nm纳滤去病毒,最后50K膜超滤浓缩和洗滤进行缓冲液置换。整个工艺如图1,这一工艺平台已经尝试过多个不同的抗体并取得成功(表2),同时很多实验表明这一工艺平台适合多数抗体的生产。有些抗体如果通过优化结果不甚满意, 通过增加一步Capto Q也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或是采用Capto S-Capto Q(这两种介质的主要特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的工艺步骤[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74"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35px height: 25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01b7d6a-ad5b-4c9a-9eee-2376ebef51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图1 抗体生产两步层析法主导的抗体纯化最新工艺[6] /span /p p   Mabselect SuRe可以达到99%以上的抗体纯度,亲和洗脱峰使用Capto adhere的流穿模式进行精纯:使抗体分子流穿而聚合体、HCP、脱落的Protein A配基等杂质结合在柱上加以去除。这样仅用两步层析就可以得到符合药用级质量要求的高纯度抗体产品,大大缩短了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9" height=" 164" title=" 2.jpg"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15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ce7191a4-3940-4315-8122-856bbbadbc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表2 两步法用于多种抗体的纯化结果(括号内数值为纯化前)[4] /span /p p   2. 抗体药物下游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p p   2.1 样品澄清 /p p   2.1.1 中空纤维膜过滤技术 /p p   中空纤维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切向流膜分离技术,与盒式膜包相比,中空纤维膜可以直接处理高固含量和高黏度的粗料液,具有容尘量高、速度快、剪切力小、成本低等优点。目前,中空纤维微滤膜已经广泛用于生物制药的各个领域[7]。 /p p   对于动物细胞培养液,可以将高密度的培养液直接用中空纤维微滤膜(0.22或0.45μm)进行澄清,而无需事先经过离心和预过滤,步骤少,速度快,收率高,成本低。和离心机比较,具有极高的澄清度,因此中空纤维澄清后的细胞培养液可直接Protein 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 /p p   中空纤维膜澄清细胞培养液的优势有:(1)步骤少,速度快,收率更高(通过有效的洗滤可使样品收率稳定而且高于离心机),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抗体降解而影响产品均一性。(2)成本低:不仅省去了连续流高速离心机昂贵的前期投资和运转的日常维护成本,还节省了离心后死端过滤的成本。中空纤维膜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通过清洗而反复使用,成本低廉。(3)有利于内毒素控制:中空纤维膜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耐受1M NaOH 40-50℃和氧化剂NaClO的清洗,从而有效去除内毒素 封闭的系统,也更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内毒素的控制。此外,大部分中空纤维滤柱还可以进行高压灭菌。(4)低剪切力:中空纤维采用低剪切力的开放式流道,不仅可以处理含有高固含量的料液,还避免了蛋白质活性分子在高剪切力下的聚集变性,有利于抗体的稳定。(5)工艺耐用性强:相比死端过滤,中空纤维澄清具有很好的操作灵活性和耐用性,可以通过调整操作参数(流速、TMP)处理不同性质的细胞培养液。(6)易于线性放大:通过维持切向流速、TMP 等参数恒定,方便地进行线性放大,生产规模的处理量可达几千升料液,目前国内销售最大的中空纤维膜过滤系统已达400m2且生产稳定[8]。 /p p   2.1.2 深层过滤介质 /p p   深层过滤采用两种机制去除颗粒。首先是拦截,颗粒由于自身的物理尺寸在过滤器内被截留。它们可能被困在过滤器表面,因此根本没有进入基质,或在通过深层过滤基质的曲径时被俘获(筛选)。颗粒拦截伴随过滤器压差增高,因为它的基质被不断累积的颗粒堵塞。第二种机制是吸附,比过滤器拦截精度更小的颗粒能够从流体中被吸附去除。这种机制是通过深层过滤基质上的净电荷实现的[26]。 /p p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双层膜深层过滤介质有Millipore公司的Millistak+HC、Sartorius公司的Sartobran-P、Pall公司的Supradisc HP等。Millistak+HC深层过滤介质由纤维素和无机助滤剂(聚丙稀粘合的硅藻土)组成,包裹在聚丙烯外壳内 它由两层全厚度深层滤板(上游一层粗过滤和下游一层精细过滤)组成,附带一层RW01纤维素膜终过滤。Sartobran-P深层过滤介质由醋酸纤维素滤膜、聚丙烯外壳和支撑层组成,加强型的滤膜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有利于在反复的过滤和灭菌过程中保持完好无损 采用了折叠膜,在体积小巧的同时还保证了超大的过滤面积。Supradisc HP深层过滤介质由纤维素、硅藻土、带正电荷树脂和聚丙烯组成 也由两层全厚度深层滤板(上游一层粗过滤和下游一层精细过滤)组成。 /p p   2.2最新抗体捕获技术 /p p   2.2.1 MabSelect介质 /p p   MabSelect是第一个使用高流速琼脂糖凝胶作为骨架的新型Protein A层析介质,专为大规模抗体纯化而设计,适合快速高效的进行抗体生产和放大,已经成为单抗纯化和放大的标准介质。 /p p   MabSelect的特点有:(1)更高的流速和动态载量:Protein A经基因工程改造,C端含一个半胱氨酸,形成一个定向的硫酯键,同时增加了对IgG的有效结合。Protein A和凝胶偶联时采用了全新的单点偶联工艺,降低了空间位阻,因此可以在使用更高流速的条件下增加动态载量:在线形流速为500cm/hr和柱床高度为20cm(停留时间2.4min)的条件下,每毫升MabSelect的动态载量可以达到& gt 30mg IgG。(2)更低的非特异性吸附,抗体纯度更高:Mabselect介质高度亲水性的琼脂糖骨架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非特异性吸附,使得洗脱峰中杂蛋白和DNA更少,有利于后期抗体的精细纯化。著名的抗体生产商IDEC公司以及R.Hahn的研究显示,Mabselect对CHO细胞HCP的吸附比其它Protein A介质低7倍[9-10]。R.L.Fahrner等的研究显示,Mabselect所得抗体的DNA残留量比其它Protein A介质低30%[11]。(3)更低的Protein A脱落:MabSelect由于通过新型环氧共价交联技术,Protein A的脱落比其它同类介质低,这不仅有利于抗体纯化,还延长了介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4)更易于工艺的线性放大:通过实验室条件的优化,MabSelect 可以在保持线性流速和上样比例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柱直径进行线性放大。(5)MabSelect 易于清洗与除菌,寿命更长、更经济:在长期连续的生产中,有效的在位清洗(CIP)有助于延长介质使用寿命,但一般的Protein A介质往往不能耐受NaOH,只能使用高浓度的尿素或盐酸胍进行清洗,效果远不如NaOH且成本非常高。而MabSelect的CIP和除菌程序简单,用很常规、经济的试剂如50mM NaOH+1M NaCl或50mM NaOH+0.5M Na2SO4就可以有效去除沉淀和变性物质 用非离子去污剂或酒精可以去除通过疏水作用结合的物质 用0.1M醋酸和20%酒精可以在位灭菌(SIP)。经测试,Mabselect配合CIP(50mMNaOH+1M NaCl)纯化三百次后,抗体产品纯度与收率不变[12]。 /p p   2.2.2 MabSelect Xtra介质 /p p   Mabselect Xtra介质是在Mabselect介质的基础上优化而来,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商品化Protein A介质中载量最高的亲和层析介质之一。它除了具有MabSelect介质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载量最高和非特异性吸附更低的特点。 /p p   Mabselect Xtra介质使用孔径更大的多孔高流速琼脂糖作为骨架,同时减小介质粒径。这样不仅增加了比表面积和配基密度,还降低了传质阻力,从而有效的增加了动态载量。其动态载量超过41mg/ml,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层析柱的体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R.Hahn的研究显示,Mabselect Xtra对CHO细胞HCP的吸附比其它Protein A介质更是低了近10倍[13]。 /p p   2.2.3 MabSelect SuRe介质 /p p   MabSelect SuRe介质也是在Mabselect介质的基础上优化而来,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耐强碱的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寿命最长,稳定性最好[10]。它除了具有MabSelect介质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耐受0.1-0.5M NaOH:MabSelectSuRe具有不同于其它Protein A介质的同型四聚体配基-SuRe配基,即使在强碱条件下也不易变性或脱落,可以用高达0.5M NaOH进行CIP和SIP,能有效去除沉淀和变性物质,大大降低了抗体产品被内毒素污染和批间交叉污染的风险,有利于延长介质使用寿命,同时还大大降低了CIP和SIP的成本。(2)更温和的洗脱,避免抗体聚集,提高收率:同型四聚体配基避免了不同配基与抗体Fc段亲和性的差异,也消除了某些域对Fab段的亲和作用,使得洗脱条件更加均一而温和。Mabselect SuRe介质可以用更高的pH进行洗脱,有效避免了抗体在低pH下的聚集,产品纯度和均一性更高,浊度也更低[14]。(3)不同抗体洗脱所需pH差异小:由于消除了对抗体Fab段的亲和作用,使得同一种属亚型的不同抗体分子洗脱所需的条件更接近,有利于平台技术的建立,进一步降低了不同的抗体分离纯化工艺的研发成本。(4)SuRe 配基稳定性更好:SuRe配基对碱和蛋白酶更稳定,纯化过程中脱落更少(& lt 10ppm),有利于后期脱落配基的进一步去除。 /p p   2.2.4 ProSep-vA Ultra介质 /p p   ProSep-vA Ultra介质是将自然界非动物性来源的Protein A交联于700Å 的多孔性玻璃珠骨架上,是刚性和不可压缩的介质。ProSep-vA Ultra介质具有如下特点:低反压性 不收缩、不溶胀 高动态载量 极低的Protein A脱落 高重复使用性,标准化的清洗和除菌操作[27]。 /p p   2.2.5 ProSep Ultra Plus介质 /p p   ProSep Ultra Plus介质是在ProSep-vA Ultra介质基础上优化而来,也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商品化Protein A介质中载量最高的亲和层析介质之一。它除了具有ProSep-vA Ultra介质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载量最高、纯化效率更高、工艺更易于放大、成本更低等特点[28]。 /p p   2.2.6 MEP Hypercel介质 /p p   MEP Hypercel复合作用模式介质是一种灵活的层析介质设计,也称之为疏水电荷诱导层析(HCIC),用于捕获和纯化从实验室到生产规模的抗体和各种重组蛋白。MEP Hypercel介质由一个独特的连接4-巯基乙基吡啶(4-MEP)的刚性纤维素骨架组成。纤维素骨架赋予高孔隙率、化学稳定性和低非特异性吸附。平均直径80-100μm,在低反压下有优良的流速特性。MEP Hypercel介质在大规模使用时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它的配基结构,可选择性地捕获免疫球蛋白。组合其它传统的方法如离子交换、疏水作用,甚至用在Protein A之后从不同的料液中直接捕获或中度纯化抗体,以增强对宿主DNA、HCP和聚合体的清除。MEP Hypercel介质有助于建立一个简化的工艺流程,节省操作步骤(例如洗滤、超滤等) 预计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为它可以耐受苛刻的CIP方法(0.5-1M NaOH,30-60分钟接触时间),而所有因素都有利于降低成本[29]。 /p p   2.3最新精细纯化技术 /p p   2.3.1 CaptoFamily系列介质 /p p   新型的Capto S,Q系列介质是以高流速琼脂糖为骨架,同时交联了非常“柔软”的葡聚糖链,这样不仅增加了比表面积,同时降低了传质阻力和空间位阻,使得介质在高流速下的动态载量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p p   Capto S,Q系列介质可以装填在直径60cm的工业层析柱中使用高达500cm/h 的流速进行纯化(柱高30cm)。这样不仅有利于工艺放大后大规模层析柱的填装,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每步层析更短的操作时间也有效避免了抗体分子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各种变体和聚合体,使得收率更好,终产品的活性更高、性质更均一。 /p p   2.3.2 Captoadhere介质 /p p   为了进一步减少抗体分离纯化步骤,提高特定杂质的去除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治疗用抗体的生产需要,2007 年初,GE Healthcare公司推出了新型复合作用模式的强阴离子交换介质:Capto adhere介质。Capto adher介质专为治疗用抗体的分离纯化而设计,其配基综合了阴离子交换、氢键和疏水等多种复杂的作用方式,因此对于抗体的聚合体具有非常独特而高效的去除能力。此外,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DoE),流穿模式的Capto adher介质还可以同时有效去除脱落的Protein A配基、HCP、宿主DNA、内毒素和潜在的病毒,并使得结合MabSelect SuRe的抗体两步层析纯化工艺成为现实(表3)。Capto adhere还具有很强的病毒去除能力,如MVM病毒的去除能力可达5.9个Log。目前,新型的两步法抗体层析纯化工艺已经被国内外诸多知名药企广泛用于多种抗体的分离纯化,各项指标均符合治疗用抗体的要求。Capto adher层析还可以和阴离子交换(Capto Q)和疏水层析等结合使用,以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1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aa1c980-c9be-44e9-82b5-899ba9f7eec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表3 两步层析纯化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15] /span /p p   2.3.3膜层析技术 /p p   PALL Life Science公司自10余年前颠覆性地开发出独一无二的层析产品-Mustang膜层析系列产品后,经过不断地技术改造,于近年推出全新Mustang Q XT家族,扩展了膜层析工艺放大产品线。膜层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柱层析,无需层析填料和层析柱等复杂构件,直接通过膜式过滤器,经过简单的过滤环节即可达到纯化目的。Mustang Q以16层超级打褶的聚醚砜过滤膜作为基架,上面偶联了季胺基等功能基团,可以使生物分子流经的时候与功能位点迅速结合,具有高流速和高动态载量等优点。 /p p   Sartorius Stedim公司也开发出了一整套膜层析技术,包括Sartobind S,Q,C和D离子交换、Sartobind IDA(亚氨基二乙酸)金属螯合、Sartobind醛、Sartobind环氧基和Sartobind Protein A(重组)等膜层析系列产品。Sartobind在很多蛋白和病毒纯化应用中可以取代传统耗时、繁琐的层析步骤。膜吸附器的快速纯化特点使蛋白分离可以在高流速下获得高收率,较传统柱层析流速最高能提高100倍,达到20-40 CV/min。传统颗粒胶95%以上的结合位点集中在颗粒胶内部。Sartobind膜层析的结合位点是均一地交联到交叉偶联的增强纤维素骨架内0.5-1μm厚的薄层上。大孔结构和快速吸附结合特性使膜吸附器可以忽略扩散时间因素。同时多微孔膜结构不存在传统颗粒胶的孔内扩散问题。在对流情况下,流动相的分子运动只由泵压力决定。因此,膜吸附器具有操作周期极短、流速和处理能力极高的特点[30]。 /p p   与离子交换柱层析相比,离子交换膜层析技术已经被证明利用高动态结合能力吸附大量的生物分子,如病毒、HCP和宿主DNA。最近,阴离子交换膜层析技术已经被作为柱层析技术的替代技术用于Protein A亲和捕获后的mAb中微量污染物的去除[16]。 /p p   2.4终产品的浓缩洗滤 /p p   多维纯化得到的洗脱峰可以用Kvick Lab/Process盒式膜包进行快速浓缩和缓冲液置换。Kvick盒式膜包的优点有:(1)无热原:很多时候,仅用0.5M NaOH 清洗难以彻底去除膜表面的热原。Kvick盒式膜包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以使用1M NaOH在40-50℃下进行彻底的SIP/CIP,避免最终超滤浓缩时引入热原而影响产品质量。(2)孔径均一、速度快:Kvick盒式膜包孔径更均一,甚至可以使用50-100K的膜包进行抗体浓缩而不漏过,速度更快,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3)易于线性放大:通过保持流速、TMP等参数恒定,可以直接线性放大到生产规模。 /p p   Amicon Ultra系列超滤离心管可以用来进行抗体的快速浓缩、脱盐及缓冲液置换。它具有如下特点:(1)效率高:一步法离心达到25到80倍浓缩。(2)节省时间:垂直结构的膜,避免堵膜,减少浓差极化,可以用超快离心速度极短时间完成 最少10分钟即可完成浓缩、脱盐或缓冲液置换。(3)收率高:独特的反转离心设计,有利于取得最大回收率且避免了人为移液误差 低吸附滤膜和聚丙烯内壳,使回收率高达90%以上。(4)不漏液、无损失:100%完整性测试确保不漏液 独特的死体积设计避免过度离心至干,没有样品损失。(5)广泛的化学相容性:与广泛的溶剂兼容,适用于pH1-pH9,热封膜杜绝了粘合剂和下游溶出物污染。 /p p   Vivaspin系列超滤离心管同样是进行蛋白质快速浓缩和缓冲液置换的常用产品。获得专利的垂直膜配合狭长的流道设计,有效地避免滤膜堵塞,提高浓缩速度 同时在浓缩管底部设计有死端结构,确保即使离心时间过长也不会发生样品被甩干的现象。Vivaspin可灵活选用三种不同材质的超滤膜:聚醚砜、三醋酸纤维和Hydrosart。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两种回收浓缩液的方法,既可以直接用移液器从浓缩管底部吸取,也可以将浓缩液反转离心到回收管内,加盖密封保存,这两种方法都保证了高回收率。Vivaspin经过一次离心,最高可以将蛋白溶液浓缩300倍。 /p p   2.5终产品的除菌除病毒过滤 /p p   浓缩后的样品,最终经过0.22μm无菌滤器进行除菌过滤。ULTA Pure SG,HC除菌滤器具有过滤速度快、化学稳定性好、载量高和溶出物少等优点,细菌挑战实验表明其除菌能力大于7log。除菌过滤过程的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操作过程中过膜压力的控制、过膜流速以及单位膜载量控制,这三个参数优化以后,可以在同种类型、材质的NFF膜上进行线性放大,否则很容易影响收率。 /p p   Durapore除菌级亲水性滤膜由亲水性PVDF材料制造,具有可靠的除菌保证以及低蛋白吸附量、低析出、无纤维脱落、广泛的化学兼容性等优点,是常用的除菌滤膜。Durapore 0.22μm亲水性滤膜用于液体除菌或去除微粒,0.1μm亲水性滤膜用于液体中去除微粒、微生物和支原体。装有Durapore亲水性滤膜的滤器有Millipak、Opticap XL、Opticap XLT、筒式滤器和Optiscale等。Millipak滤器独特的堆叠盘状设计使残留量最小并且无颗粒脱落,因此适合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终端过滤和灌装。Millipak和Opticap XL滤器都有O型圈垫片和软管倒钩连接的上游排气阀和排空阀设计,使操作简单易控。Opticap XL和XLT滤器的结构设计,特别耐高温、高压条件,在除菌过程中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更易清洗。Optiscale一次性滤器专为小规模工艺筛选和工艺放大所设计,是工艺评估的理想工具。 /p p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生物制品病毒去除的方法是纳米膜过滤。纳米膜过滤有如下优点:(1)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纳米膜过滤只与病毒和目的蛋白的大小有关,无论病毒是否有脂包膜外壳、是否耐热,纳米膜过滤都能将之去除。(2)毒性小,下游污染少:能有效去除杀灭病毒后可能留下的如抗原和核酸蛋白混合物等病毒标志物,有效降低下游污染,是纳米膜的另一特点。大多数病毒灭活处理都使用有毒或致突变的理化试剂,从而必须在使用后从蛋白质溶液中清除,而纳米膜过滤不存在毒性问题,只是在验证中要考虑到滤器浸出物的风险。(3)蛋白活性高,回收率高:纳米膜过滤是在正常条件下的pH、渗透压和温度下进行的温和的生产步骤,其蛋白回收率和活性都很高,通常在90%—95%。基于体外分析、实验研究和临床经验,纳米膜过滤试验都没有显示出蛋白质改变或是新抗原的产生。纳米膜过滤不改变制品特性,这一特点促进了监管机构认可和产品的注册。 /p p   日本Asahi Kasei公司于1989年推出了第一款专门为清除生物制药产品中病毒颗粒而设计的过滤器Planova,由亲水铜铵再生纤维素制成的中空纤维微孔膜,装入聚碳酸酯壳体中。Millipore公司的Viresolve NFP膜是一种复合PVDF膜,过滤盒被设计来从高纯蛋白溶液中移除小型病毒,如B19,蛋白质溶液中,B19的去除量通常& gt 4 log。PALL Life Science公司的Ultipor VF DV50和DV20膜式过滤器可以从生物流体中去除显著数量级的病毒,同时目标蛋白可以很好地通过。滤芯由三层独特的亲水、低蛋白吸附的PVDF滤膜经新月型打褶方式构成,过滤面积大,具有可靠、安全和高流量等特点。Sartorius Stedim生产的Virosart CPV为聚醚砜过滤器,能去除& gt 4 log的PPV和& gt 6 log的逆转录病毒。 /p p   2.5扩张柱床吸附层析技术 /p p   扩张柱床吸附层析技术(EBA)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下游生产,整合了发酵和下游纯化的技术。新一代STREAMLINE Direct扩张柱床设备及介质是EBA技术中最成熟的产品。通过条件优化,STREAMLINE能直接从浑浊的发酵液中捕获目标生物分子,细胞碎片及不吸附的杂质穿过扩张床内悬浮的介质被冲洗掉,将以往澄清、浓缩、捕获等步骤整合为一步,达到粗纯化的效果(图2)[17]。 /p p   STREAMLINE的操作过程如下[17-18]:(1)起始:将STREAMLINE介质倒入扩张柱中。(2)平衡:从下向上流的缓冲液,将STREAMLINE柱内的吸附介质悬浮起来,形成稳定的、充分平衡好的扩张床。(3)上样:发酵液带菌体从柱底进入,目标生物产品吸附在STREAMLINE介质上 不吸附的宿主杂质及菌体碎片随液流从柱顶排出。(4)淋洗/穿透:进一步用缓冲液将不吸附的杂质洗掉。(5)洗脱:洗脱液洗脱目标生物产品。(6)CIP/再生:用1M NaOH+1M NaCl进行CIP。整个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07a79270-4b7d-4fe5-bc9a-12583756229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图2 传统纯化工艺与STREAMLINE [17]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333de887-f92b-405d-9094-9ec89635f74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图3 STREAMLINE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18]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箭头示液体过柱时的流向) /span /p p   STREAMLINE介质是一系列包裹着石英芯,以琼脂糖为骨架的介质。特殊设计的STREAMLINE扩张柱床可以产生稳定的向上拔的扩张液流,每一颗不同比重的STREAMLINE介质,悬浮在自身重力和扩张升力平衡的位置原地扰动。STREAMLINE 技术是稳态扩张,样品流均匀分布整个床体,目标产物吸附均匀,穿透小,回收率高,类似于固定床吸附性层析[19]。 /p p   3. 抗体最新下游技术应用实例 /p p   Lonza Biologic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抗体合同生产商之一,为了开发一个稳定的20000L的抗体生产工艺,其纯化开发部门对多个不同的抗体亲和层析凝胶进行了有效的比较,他们发现Mabselect SuRe的动态载量高、使用寿命最长、Protein A脱落最低,实验数据明确支持放大到1.4m直径的柱子用于20000L培养规模的经济生产[4]。 /p p   德国的Roche公司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单抗已进入临床Ⅲ期。他们将目前几种Protein A介质进行充分的比较之后,选择了高载量、更易于装柱和寿命更长的Mabselect。目的抗体是通过无血清培养的转染的杂交B淋巴细胞表达的IgG1。将过滤后的无细胞上清上样到Mabselect填充的FineLINE柱,直径300cm,柱高20cm,上样的浓度是30mg/ml。洗脱后,洗脱液立即用磷酸钾中和pH值到6.8-7.0,再用凝胶过滤检测,结果表明比活超过90%,纯度在95%以上[20]。 /p p   Cytheris公司是法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目前正在研制一种用CHO细胞表达的免疫调节剂(临床Ⅱ期)。原先的工艺采用传统层析法,但不能稳定去除病毒。改进后,在工艺的第一步使用Mustang Q对污染物进行捕获,取得了25%去除率的良好结果 同时对MVM、MLV和Re03三种病毒也达到超过4个Log的滴度降效果,而整个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率普遍提高了7-11个Log。说明Mustang Q的使用对下游层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p p   在第五届生物制药工艺优化大会上,Crucell公司介绍了他们对腺病毒(AAV)纯化工艺的摸索。与传统的层析填料相比,Mustang Q膜层析的开放孔道的设计使对病毒的动态载量大大提高30倍左右,回收率在80%以上。用40L的膜层析柱相当于1000L的传统层析柱的效果,节省了验证工作,提高了工艺经济性,十分有利于放大生产。 /p p   德国的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生物制药部,用STREAMLINE技术代替传统工艺生产400L CHO细胞培养的Fc融合蛋白,结果样品回收率提高14%,缓冲液减少25%,时间缩短47%[17]。 /p p   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GlaxoSmithKline公司,使用特别设计的BioProcess全自动层析系统和STREAMLINE扩张柱生产药用脂蛋白疫苗,比原工艺产品体积缩小2倍,纯化系数1.5,内毒素减少100倍[17]。 /p p   日本YOSHITOMI公司正在使用多套STREAMLINE 1000系统生产人重组白蛋白,与原生产工艺产品纯度相同,产率提高30%,时间减少一半,年产量为12.5吨[17]。 /p p   AVECIA公司重新设计临床Ⅲ期药品生产工艺,选用STREAMLINE技术及SOURCE新型凝胶,生产效率提高12倍,回收率提高1倍[17]。 /p p   2001年,ILEX制药公司的CAMPATH获得FDA批准。该单克隆抗体使用Sartobind Q离子交换层析模块以流穿的方式进行精制,这是膜吸附器首次被批准应用于治疗性蛋白的生产,证明了膜层析技术通过了证实和测试[30]。 /p p   4. 展望 /p p   随着抗体产品上游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验室规模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水平可以达到25g/L,如果这一水平能够有效放大到生产,将对下游生产纯化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下游纯化工艺的技术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p p   以下一些发展方向可能成为下游工艺未来发展的重要关注点:(1)刚性更好、载量更高、耐碱性更好的完全亲水琼脂糖凝胶的开发[4]。(2)优化操作次序,降低缓冲液消耗的更大规模生产线的应用[21]。(3)通过单抗的氨基酸序列预测下游工艺关键参数:亲和层析洗脱pH条件、离子交换层析洗脱pH和盐浓度条件、病毒灭活pH等[22]。(4)下游工艺的成本消耗占全部成本的50-80%,亲和捕获是下游工艺的最关键步骤,通过改进亲和配体,提高捕获能力,节省成本[23]。(5)新型层析系统全程实时控制纯化过程,在线检测HCP、宿主DNA、Protein A等的含量[24]。(6)由于在去除杂质方面的优势,膜层析将会得到飞速的发展,未来工艺甚至可能完全基于膜层析而不是柱层析[25]。 /p p   参考文献 /p p   [1] 刘亚明,薛章.生物制药:迎接抗体药物的黄金时代.医药细分子行业研究报告,2009. /p p   [2] 陈志南.基于抗体药物的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发展前景.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08. /p p   [3]Gail Dutton.Trends in Monoclonal AntibodyProduction.Feature Articles,2010, 30(4). /p p   [4]孙文改,苗景赟.抗体生产纯化技术.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10):141-152. /p p   [5]《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NICPBP(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2003. /p p   [6]Capto adhere:用于生产单抗的两步纯化操作.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7]中空纤维滤柱分离纯化应用集锦.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8]中空纤维膜过滤技术在单抗生产中的应用.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9]Amersham Biosciences.Downstream Gab’02 Abstracts,Extended Reports from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ownstreamProcessing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Abtibodies and Related Molecules. PortoPortugal,2002,12-14. /p p   [10] R.Hahn,R.Schlegel,A.Jungbauer.Comparison of Protein A affinity sorbents.JChromatogr B,2003,790:35-51. /p p   [11] R.L.Fahrner,et al. Performancecomparison of Protein 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orbents for purifying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ies.BiotechnolAppl Biochem,1999,30:121-128. /p p   [12] K.Brorson,J.Brown,et al.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A media performanceattributes that can be monitored as surrogates for retrovirus clearance duringextended re-use.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A,2003,989:155-163. /p p   [13] R.Hahn,et al.Comparison of Protein A affinity sorbents Ⅲ,Life time study.J Chromatogr A,2006,1102:224-231. /p p   [14] S. Ghose,et al. Antibody Variable RegionInteractions with Protein A: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icPurification Processes. Biotechnol Bioeng,2005,92(6):665-673. /p p   [15]用复合配基阴离子交换柱去除单克隆抗体(Mab)的污染物.BioProcess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16]利用Mustang Q膜层析从Protein A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中去除污染. PALL LifeScience公司技术资料. /p p   [17]整合发酵和下游纯化的新技术:扩张柱床吸附技术.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18]余晓玲,米力,姚西英,陈志南.扩张柱床吸附层析与固定柱床层析纯化单克隆抗体的比较.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61-64. /p p   [19]High-throughput monoclonal antibody purification.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0]抗体纯化手册.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1]Purification Strategies to Process 5 g/L Titers ofMonoclonal Antibodies. BioPharm 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22] T.Ishihara,T.Kadoya.Accelerated purifica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of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shortening time to clinic:Designand case study of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J Chromatogr A,2007,1176(1-2):149-156. /p p   [23] A.Cecilia,A.Roque,et al.Antibodies and Genetically Engineered RelatedMolecules:Production and Purification.BiotechnolProg,2004,20:639-654. /p p   [24] S.Flatman,I.Alam,et al.Process analytics for purif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JChromatogr B,2007,848:79-87. /p p   [25]ProcessChromatography:Five Decades of Innovation.BioPharm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26]双层滤板膜堆在单抗工艺上的大规模澄清过滤应用评估.BioProcess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27]Affinity Chromatography Media.Millipo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8]ProSep Ultra Plus ChromatographyMedia.Millipo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9]MEP Hypercel混合模式层析填料. PALL LifeScience公司技术资料. /p p   [30]Sartobind膜层析技术高效的蛋白纯化工具. SartoriusStedim公司技术资料. /p p /p
  • 高表达抗体蛋白下游工艺技术进展
    p   随着抗体药物上游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的飞速发展,抗体蛋白的表达浓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下游纯化工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突破下游技术瓶颈,整个世界生物制药产业都加大了对下游技术的革新力度,近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就抗体药物的纯化策略、最新技术进展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做一个调研,以期能对本部门的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br/ /p p   自1997年来,全球抗体药物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总销售额从1997年的3.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5%,而且增长势头还在持续 [1]。国际上通常把年销售额超过10 亿美元的品牌药称为“重磅炸弹”药物,很大一部分抗体药物都已迈入“重磅炸弹”行列。在2008年全球15大药品中,抗体药物占据了1/3,且排名仍在上升,这意味着几乎每种单抗药物的成功开发都代表着巨大的市场前景[2]。受益于此,全球主要的生物制药公司都获利颇丰,可见抗体药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br/ /p p   抗体药物生产技术门槛高,需要掌握抗体筛选、抗体重组、高表达细胞株构建和大规模悬浮培养等核心技术,其下游关键技术是长期以来的薄弱之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抗体等生物制品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为抗体药物的产业化提供可能。目前,国际上该项技术发展较快,已趋成熟,以默克公司为代表的流加培养生产规模达10000L以上,以贝尔公司为代表的灌流培养生产规模达2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1-10g/L。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近年来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流加培养规模达500L以上,灌流培养规模达1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0.2-2g/L[2]。 /p p   随着动物细胞表达抗体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游纯化工艺越来越成为抗体药物生产中主要的技术瓶颈[3]。因此,如何提高下游工艺的生产效率就成为了抗体药物研发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际上高表达抗体蛋白下游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一个调研,使本人及同事们能了解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能对本部门的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p p   1. 抗体药物纯化策略 /p p   每个单抗的等电点、电荷密度、疏水性、糖基化程度等生化性质各不相同。选择单抗的纯化方法,既要了解它们的共性,又要了解它们的个性,从而制定相应的纯化策略(表1)。 /p p   1.1 抗体药物下游工艺一般策略 /p p   CHO和NSO等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主要用来生产治疗性单抗,临床剂量大(数十至几百毫克/dose),批产量达公斤级,纯度要求极高。层析技术是抗体分离纯化的核心技术,一般采用经典的三步纯化策略:粗纯-中间纯化-精细纯化。粗纯的主要目的是捕获、浓缩和稳定样品,约80%的下游工艺用Protein A亲和层析进行快速捕获,一步即可达到95%以上的纯度。治疗用抗体一般使用动物细胞大规模高密度无血清悬浮培养进行生产,不仅对终产品的单体含量有严格的规定,还必须去除各种潜在的杂质以满足药品安全的要求,因此在粗纯之后还需要进行中间纯化和精细纯化,去除宿主细胞蛋白(HCP)、宿主DNA、抗体聚集体和变体等,常用的层析技术有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疏水层析等[4]。 /p p   2003 年初,中国SFDA下属的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NICPBP)公布了《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5]。生产者除须保证最终抗体产品纯度,还需要验证所用的纯化方法能有效对潜在的污染物,如HCP、免疫球蛋白、宿主DNA、用于生产腹水抗体的刺激物、内毒素、培养液成分、层析凝胶析出成分(脱落的Protein A配基)进行去除 并能有效的去除/灭活病毒。也就是说,在设计下游工艺时,需多角度综合考虑抗体本身的性质、抗体的来源、发酵培养技术、发酵液蛋白浓度、宿主杂质、抗体批间的差异、潜在污染及病毒灭活等问题。此外,治疗用抗体在生产和纯化过程中还会由于糖基化程度不同、蛋白酶作用、以及脱氨基和脱酰胺等反应而产生带电性质不同的多种抗体变体 另外,抗体氧化、聚集和片段化也是常见的降解途径[4]。针对这些变体,一方面,在表达和纯化过程中选择参数(如pH、盐浓度等)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抗体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应控制细胞培养的条件(DO、渗透压等),同时加快下游分离纯化的速度,最大程度上避免抗体在纯化过程中产生变体,从而保证终产品的均一性和高的比活,也有利于控制终产品的内毒素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eb75a7d-0f0f-4f60-8224-a3984ccff0e3.jpg" title=" 表1.png" alt=" 表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8ff0f67-6f0b-4295-ab81-05543e5efbd8.jpg" title=" 表2.png" alt=" 表2.png" / br/ strong 表1 单抗特性及纯化策略 /strong /p p   1.2 新型的两步层析技术与纯化工艺整合 /p p   近年来,GE Healthcare公司开发出了新型的亲和捕获介质Mabselect SuRe和混合作用模式的强阴离子交换介质Capto adhere(这两种介质的主要特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凭借着MabSelect SuRe的卓越性能以及Capto adhere的复合多除杂功能,使得抗体纯化工艺由经典的三步层析转变为两步层析得以实现。这种新型的两步层析技术的工艺流程是:在细胞培养表达以后,采用0.2-0.45μm的中空纤维膜技术进行澄清,然后用MabSelect SuRe捕获,酸性条件洗脱后直接pH 4.0病毒灭活,澄清过滤后穿透方式上Capto adhere,这一步离子交换之前或之后会有一步20nm纳滤去病毒,最后50K膜超滤浓缩和洗滤进行缓冲液置换。整个工艺如图1,这一工艺平台已经尝试过多个不同的抗体并取得成功(表2),同时很多实验表明这一工艺平台适合多数抗体的生产。有些抗体如果通过优化结果不甚满意, 通过增加一步Capto Q也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或是采用Capto S-Capto Q(这两种介质的主要特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的工艺步骤[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804fe1c-9660-4ab2-8cc4-177870630ce5.jpg" title=" 图1.png" alt=" 图1.p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 抗体生产两步层析法主导的抗体纯化最新工艺[6] /strong /p p   Mabselect SuRe可以达到99%以上的抗体纯度,亲和洗脱峰使用Capto adhere的流穿模式进行精纯:使抗体分子流穿而聚合体、HCP、脱落的Protein A配基等杂质结合在柱上加以去除。这样仅用两步层析就可以得到符合药用级质量要求的高纯度抗体产品,大大缩短了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3ef7b3a2-9f79-4e74-8a71-6a6cbcbea5ec.jpg" title=" 图2.png" alt=" 图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2 两步法用于多种抗体的纯化结果(括号内数值为纯化前)[4] /strong /p p   2. 抗体药物下游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p p   2.1 样品澄清 /p p   2.1.1 中空纤维膜过滤技术 /p p   中空纤维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切向流膜分离技术,与盒式膜包相比,中空纤维膜可以直接处理高固含量和高黏度的粗料液,具有容尘量高、速度快、剪切力小、成本低等优点。目前,中空纤维微滤膜已经广泛用于生物制药的各个领域[7]。 /p p   对于动物细胞培养液,可以将高密度的培养液直接用中空纤维微滤膜(0.22或0.45μm)进行澄清,而无需事先经过离心和预过滤,步骤少,速度快,收率高,成本低。和离心机比较,具有极高的澄清度,因此中空纤维澄清后的细胞培养液可直接Protein 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 /p p   中空纤维膜澄清细胞培养液的优势有:(1)步骤少,速度快,收率更高(通过有效的洗滤可使样品收率稳定而且高于离心机),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抗体降解而影响产品均一性。(2)成本低:不仅省去了连续流高速离心机昂贵的前期投资和运转的日常维护成本,还节省了离心后死端过滤的成本。中空纤维膜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通过清洗而反复使用,成本低廉。(3)有利于内毒素控制:中空纤维膜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耐受1M NaOH 40-50℃和氧化剂NaClO的清洗,从而有效去除内毒素 封闭的系统,也更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内毒素的控制。此外,大部分中空纤维滤柱还可以进行高压灭菌。(4)低剪切力:中空纤维采用低剪切力的开放式流道,不仅可以处理含有高固含量的料液,还避免了蛋白质活性分子在高剪切力下的聚集变性,有利于抗体的稳定。(5)工艺耐用性强:相比死端过滤,中空纤维澄清具有很好的操作灵活性和耐用性,可以通过调整操作参数(流速、TMP)处理不同性质的细胞培养液。(6)易于线性放大:通过维持切向流速、TMP 等参数恒定,方便地进行线性放大,生产规模的处理量可达几千升料液,目前国内销售最大的中空纤维膜过滤系统已达400m2且生产稳定[8]。 /p p   2.1.2 深层过滤介质 /p p   深层过滤采用两种机制去除颗粒。首先是拦截,颗粒由于自身的物理尺寸在过滤器内被截留。它们可能被困在过滤器表面,因此根本没有进入基质,或在通过深层过滤基质的曲径时被俘获(筛选)。颗粒拦截伴随过滤器压差增高,因为它的基质被不断累积的颗粒堵塞。第二种机制是吸附,比过滤器拦截精度更小的颗粒能够从流体中被吸附去除。这种机制是通过深层过滤基质上的净电荷实现的[26]。 /p p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双层膜深层过滤介质有Millipore公司的Millistak+HC、Sartorius公司的Sartobran-P、Pall公司的Supradisc HP等。Millistak+HC深层过滤介质由纤维素和无机助滤剂(聚丙稀粘合的硅藻土)组成,包裹在聚丙烯外壳内 它由两层全厚度深层滤板(上游一层粗过滤和下游一层精细过滤)组成,附带一层RW01纤维素膜终过滤。Sartobran-P深层过滤介质由醋酸纤维素滤膜、聚丙烯外壳和支撑层组成,加强型的滤膜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有利于在反复的过滤和灭菌过程中保持完好无损 采用了折叠膜,在体积小巧的同时还保证了超大的过滤面积。Supradisc HP深层过滤介质由纤维素、硅藻土、带正电荷树脂和聚丙烯组成 也由两层全厚度深层滤板(上游一层粗过滤和下游一层精细过滤)组成。 /p p   2.2最新抗体捕获技术 /p p   2.2.1 MabSelect介质 /p p   MabSelect是第一个使用高流速琼脂糖凝胶作为骨架的新型Protein A层析介质,专为大规模抗体纯化而设计,适合快速高效的进行抗体生产和放大,已经成为单抗纯化和放大的标准介质。 /p p   MabSelect的特点有:(1)更高的流速和动态载量:Protein A经基因工程改造,C端含一个半胱氨酸,形成一个定向的硫酯键,同时增加了对IgG的有效结合。Protein A和凝胶偶联时采用了全新的单点偶联工艺,降低了空间位阻,因此可以在使用更高流速的条件下增加动态载量:在线形流速为500cm/hr和柱床高度为20cm(停留时间2.4min)的条件下,每毫升MabSelect的动态载量可以达到& gt 30mg IgG。(2)更低的非特异性吸附,抗体纯度更高:Mabselect介质高度亲水性的琼脂糖骨架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非特异性吸附,使得洗脱峰中杂蛋白和DNA更少,有利于后期抗体的精细纯化。著名的抗体生产商IDEC公司以及R.Hahn的研究显示,Mabselect对CHO细胞HCP的吸附比其它Protein A介质低7倍[9-10]。R.L.Fahrner等的研究显示,Mabselect所得抗体的DNA残留量比其它Protein A介质低30%[11]。(3)更低的Protein A脱落:MabSelect由于通过新型环氧共价交联技术,Protein A的脱落比其它同类介质低,这不仅有利于抗体纯化,还延长了介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4)更易于工艺的线性放大:通过实验室条件的优化,MabSelect 可以在保持线性流速和上样比例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柱直径进行线性放大。(5)MabSelect 易于清洗与除菌,寿命更长、更经济:在长期连续的生产中,有效的在位清洗(CIP)有助于延长介质使用寿命,但一般的Protein A介质往往不能耐受NaOH,只能使用高浓度的尿素或盐酸胍进行清洗,效果远不如NaOH且成本非常高。而MabSelect的CIP和除菌程序简单,用很常规、经济的试剂如50mM NaOH+1M NaCl或50mM NaOH+0.5M Na2SO4就可以有效去除沉淀和变性物质 用非离子去污剂或酒精可以去除通过疏水作用结合的物质 用0.1M醋酸和20%酒精可以在位灭菌(SIP)。经测试,Mabselect配合CIP(50mMNaOH+1M NaCl)纯化三百次后,抗体产品纯度与收率不变[12]。 /p p   2.2.2 MabSelect Xtra介质 /p p   Mabselect Xtra介质是在Mabselect介质的基础上优化而来,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商品化Protein A介质中载量最高的亲和层析介质之一。它除了具有MabSelect介质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载量最高和非特异性吸附更低的特点。 /p p   Mabselect Xtra介质使用孔径更大的多孔高流速琼脂糖作为骨架,同时减小介质粒径。这样不仅增加了比表面积和配基密度,还降低了传质阻力,从而有效的增加了动态载量。其动态载量超过41mg/ml,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层析柱的体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R.Hahn的研究显示,Mabselect Xtra对CHO细胞HCP的吸附比其它Protein A介质更是低了近10倍[13]。 /p p   2.2.3 MabSelect SuRe介质 /p p   MabSelect SuRe介质也是在Mabselect介质的基础上优化而来,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耐强碱的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寿命最长,稳定性最好[10]。它除了具有MabSelect介质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耐受0.1-0.5M NaOH:MabSelectSuRe具有不同于其它Protein A介质的同型四聚体配基-SuRe配基,即使在强碱条件下也不易变性或脱落,可以用高达0.5M NaOH进行CIP和SIP,能有效去除沉淀和变性物质,大大降低了抗体产品被内毒素污染和批间交叉污染的风险,有利于延长介质使用寿命,同时还大大降低了CIP和SIP的成本。(2)更温和的洗脱,避免抗体聚集,提高收率:同型四聚体配基避免了不同配基与抗体Fc段亲和性的差异,也消除了某些域对Fab段的亲和作用,使得洗脱条件更加均一而温和。Mabselect SuRe介质可以用更高的pH进行洗脱,有效避免了抗体在低pH下的聚集,产品纯度和均一性更高,浊度也更低[14]。(3)不同抗体洗脱所需pH差异小:由于消除了对抗体Fab段的亲和作用,使得同一种属亚型的不同抗体分子洗脱所需的条件更接近,有利于平台技术的建立,进一步降低了不同的抗体分离纯化工艺的研发成本。(4)SuRe 配基稳定性更好:SuRe配基对碱和蛋白酶更稳定,纯化过程中脱落更少(& lt 10ppm),有利于后期脱落配基的进一步去除。 /p p   2.2.4 ProSep-vA Ultra介质 /p p   ProSep-vA Ultra介质是将自然界非动物性来源的Protein A交联于700Å 的多孔性玻璃珠骨架上,是刚性和不可压缩的介质。ProSep-vA Ultra介质具有如下特点:低反压性 不收缩、不溶胀 高动态载量 极低的Protein A脱落 高重复使用性,标准化的清洗和除菌操作[27]。 /p p   2.2.5 ProSep Ultra Plus介质 /p p   ProSep Ultra Plus介质是在ProSep-vA Ultra介质基础上优化而来,也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商品化Protein A介质中载量最高的亲和层析介质之一。它除了具有ProSep-vA Ultra介质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载量最高、纯化效率更高、工艺更易于放大、成本更低等特点[28]。 /p p   2.2.6 MEP Hypercel介质 /p p   MEP Hypercel复合作用模式介质是一种灵活的层析介质设计,也称之为疏水电荷诱导层析(HCIC),用于捕获和纯化从实验室到生产规模的抗体和各种重组蛋白。MEP Hypercel介质由一个独特的连接4-巯基乙基吡啶(4-MEP)的刚性纤维素骨架组成。纤维素骨架赋予高孔隙率、化学稳定性和低非特异性吸附。平均直径80-100μm,在低反压下有优良的流速特性。MEP Hypercel介质在大规模使用时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它的配基结构,可选择性地捕获免疫球蛋白。组合其它传统的方法如离子交换、疏水作用,甚至用在Protein A之后从不同的料液中直接捕获或中度纯化抗体,以增强对宿主DNA、HCP和聚合体的清除。MEP Hypercel介质有助于建立一个简化的工艺流程,节省操作步骤(例如洗滤、超滤等) 预计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为它可以耐受苛刻的CIP方法(0.5-1M NaOH,30-60分钟接触时间),而所有因素都有利于降低成本[29]。 /p p   2.3最新精细纯化技术 /p p   2.3.1 CaptoFamily系列介质 /p p   新型的Capto S,Q系列介质是以高流速琼脂糖为骨架,同时交联了非常“柔软”的葡聚糖链,这样不仅增加了比表面积,同时降低了传质阻力和空间位阻,使得介质在高流速下的动态载量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p p   Capto S,Q系列介质可以装填在直径60cm的工业层析柱中使用高达500cm/h 的流速进行纯化(柱高30cm)。这样不仅有利于工艺放大后大规模层析柱的填装,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每步层析更短的操作时间也有效避免了抗体分子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各种变体和聚合体,使得收率更好,终产品的活性更高、性质更均一。 /p p   2.3.2 Captoadhere介质 /p p   为了进一步减少抗体分离纯化步骤,提高特定杂质的去除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治疗用抗体的生产需要,2007 年初,GE Healthcare公司推出了新型复合作用模式的强阴离子交换介质:Capto adhere介质。Capto adher介质专为治疗用抗体的分离纯化而设计,其配基综合了阴离子交换、氢键和疏水等多种复杂的作用方式,因此对于抗体的聚合体具有非常独特而高效的去除能力。此外,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DoE),流穿模式的Capto adher介质还可以同时有效去除脱落的Protein A配基、HCP、宿主DNA、内毒素和潜在的病毒,并使得结合MabSelect SuRe的抗体两步层析纯化工艺成为现实(表3)。Capto adhere还具有很强的病毒去除能力,如MVM病毒的去除能力可达5.9个Log。目前,新型的两步法抗体层析纯化工艺已经被国内外诸多知名药企广泛用于多种抗体的分离纯化,各项指标均符合治疗用抗体的要求。Capto adher层析还可以和阴离子交换(Capto Q)和疏水层析等结合使用,以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1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82961ea-e704-47d1-aabd-f044e108f59c.jpg" title=" 图3.png" alt=" 图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3 两步层析纯化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15] /strong /p p   2.3.3膜层析技术 /p p   PALL Life Science公司自10余年前颠覆性地开发出独一无二的层析产品-Mustang膜层析系列产品后,经过不断地技术改造,于近年推出全新Mustang Q XT家族,扩展了膜层析工艺放大产品线。膜层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柱层析,无需层析填料和层析柱等复杂构件,直接通过膜式过滤器,经过简单的过滤环节即可达到纯化目的。Mustang Q以16层超级打褶的聚醚砜过滤膜作为基架,上面偶联了季胺基等功能基团,可以使生物分子流经的时候与功能位点迅速结合,具有高流速和高动态载量等优点。 /p p   Sartorius Stedim公司也开发出了一整套膜层析技术,包括Sartobind S,Q,C和D离子交换、Sartobind IDA(亚氨基二乙酸)金属螯合、Sartobind醛、Sartobind环氧基和Sartobind Protein A(重组)等膜层析系列产品。Sartobind在很多蛋白和病毒纯化应用中可以取代传统耗时、繁琐的层析步骤。膜吸附器的快速纯化特点使蛋白分离可以在高流速下获得高收率,较传统柱层析流速最高能提高100倍,达到20-40 CV/min。传统颗粒胶95%以上的结合位点集中在颗粒胶内部。Sartobind膜层析的结合位点是均一地交联到交叉偶联的增强纤维素骨架内0.5-1μm厚的薄层上。大孔结构和快速吸附结合特性使膜吸附器可以忽略扩散时间因素。同时多微孔膜结构不存在传统颗粒胶的孔内扩散问题。在对流情况下,流动相的分子运动只由泵压力决定。因此,膜吸附器具有操作周期极短、流速和处理能力极高的特点[30]。 /p p   与离子交换柱层析相比,离子交换膜层析技术已经被证明利用高动态结合能力吸附大量的生物分子,如病毒、HCP和宿主DNA。最近,阴离子交换膜层析技术已经被作为柱层析技术的替代技术用于Protein A亲和捕获后的mAb中微量污染物的去除[16]。 /p p   2.4终产品的浓缩洗滤 /p p   多维纯化得到的洗脱峰可以用Kvick Lab/Process盒式膜包进行快速浓缩和缓冲液置换。Kvick盒式膜包的优点有:(1)无热原:很多时候,仅用0.5M NaOH 清洗难以彻底去除膜表面的热原。Kvick盒式膜包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以使用1M NaOH在40-50℃下进行彻底的SIP/CIP,避免最终超滤浓缩时引入热原而影响产品质量。(2)孔径均一、速度快:Kvick盒式膜包孔径更均一,甚至可以使用50-100K的膜包进行抗体浓缩而不漏过,速度更快,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3)易于线性放大:通过保持流速、TMP等参数恒定,可以直接线性放大到生产规模。 /p p   Amicon Ultra系列超滤离心管可以用来进行抗体的快速浓缩、脱盐及缓冲液置换。它具有如下特点:(1)效率高:一步法离心达到25到80倍浓缩。(2)节省时间:垂直结构的膜,避免堵膜,减少浓差极化,可以用超快离心速度极短时间完成 最少10分钟即可完成浓缩、脱盐或缓冲液置换。(3)收率高:独特的反转离心设计,有利于取得最大回收率且避免了人为移液误差 低吸附滤膜和聚丙烯内壳,使回收率高达90%以上。(4)不漏液、无损失:100%完整性测试确保不漏液 独特的死体积设计避免过度离心至干,没有样品损失。(5)广泛的化学相容性:与广泛的溶剂兼容,适用于pH1-pH9,热封膜杜绝了粘合剂和下游溶出物污染。 /p p   Vivaspin系列超滤离心管同样是进行蛋白质快速浓缩和缓冲液置换的常用产品。获得专利的垂直膜配合狭长的流道设计,有效地避免滤膜堵塞,提高浓缩速度 同时在浓缩管底部设计有死端结构,确保即使离心时间过长也不会发生样品被甩干的现象。Vivaspin可灵活选用三种不同材质的超滤膜:聚醚砜、三醋酸纤维和Hydrosart。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两种回收浓缩液的方法,既可以直接用移液器从浓缩管底部吸取,也可以将浓缩液反转离心到回收管内,加盖密封保存,这两种方法都保证了高回收率。Vivaspin经过一次离心,最高可以将蛋白溶液浓缩300倍。 /p p   2.5终产品的除菌除病毒过滤 /p p   浓缩后的样品,最终经过0.22μm无菌滤器进行除菌过滤。ULTA Pure SG,HC除菌滤器具有过滤速度快、化学稳定性好、载量高和溶出物少等优点,细菌挑战实验表明其除菌能力大于7log。除菌过滤过程的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操作过程中过膜压力的控制、过膜流速以及单位膜载量控制,这三个参数优化以后,可以在同种类型、材质的NFF膜上进行线性放大,否则很容易影响收率。 /p p   Durapore除菌级亲水性滤膜由亲水性PVDF材料制造,具有可靠的除菌保证以及低蛋白吸附量、低析出、无纤维脱落、广泛的化学兼容性等优点,是常用的除菌滤膜。Durapore 0.22μm亲水性滤膜用于液体除菌或去除微粒,0.1μm亲水性滤膜用于液体中去除微粒、微生物和支原体。装有Durapore亲水性滤膜的滤器有Millipak、Opticap XL、Opticap XLT、筒式滤器和Optiscale等。Millipak滤器独特的堆叠盘状设计使残留量最小并且无颗粒脱落,因此适合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终端过滤和灌装。Millipak和Opticap XL滤器都有O型圈垫片和软管倒钩连接的上游排气阀和排空阀设计,使操作简单易控。Opticap XL和XLT滤器的结构设计,特别耐高温、高压条件,在除菌过程中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更易清洗。Optiscale一次性滤器专为小规模工艺筛选和工艺放大所设计,是工艺评估的理想工具。 /p p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生物制品病毒去除的方法是纳米膜过滤。纳米膜过滤有如下优点:(1)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纳米膜过滤只与病毒和目的蛋白的大小有关,无论病毒是否有脂包膜外壳、是否耐热,纳米膜过滤都能将之去除。(2)毒性小,下游污染少:能有效去除杀灭病毒后可能留下的如抗原和核酸蛋白混合物等病毒标志物,有效降低下游污染,是纳米膜的另一特点。大多数病毒灭活处理都使用有毒或致突变的理化试剂,从而必须在使用后从蛋白质溶液中清除,而纳米膜过滤不存在毒性问题,只是在验证中要考虑到滤器浸出物的风险。(3)蛋白活性高,回收率高:纳米膜过滤是在正常条件下的pH、渗透压和温度下进行的温和的生产步骤,其蛋白回收率和活性都很高,通常在90%—95%。基于体外分析、实验研究和临床经验,纳米膜过滤试验都没有显示出蛋白质改变或是新抗原的产生。纳米膜过滤不改变制品特性,这一特点促进了监管机构认可和产品的注册。 /p p   日本Asahi Kasei公司于1989年推出了第一款专门为清除生物制药产品中病毒颗粒而设计的过滤器Planova,由亲水铜铵再生纤维素制成的中空纤维微孔膜,装入聚碳酸酯壳体中。Millipore公司的Viresolve NFP膜是一种复合PVDF膜,过滤盒被设计来从高纯蛋白溶液中移除小型病毒,如B19,蛋白质溶液中,B19的去除量通常& gt 4 log。PALL Life Science公司的Ultipor VF DV50和DV20膜式过滤器可以从生物流体中去除显著数量级的病毒,同时目标蛋白可以很好地通过。滤芯由三层独特的亲水、低蛋白吸附的PVDF滤膜经新月型打褶方式构成,过滤面积大,具有可靠、安全和高流量等特点。Sartorius Stedim生产的Virosart CPV为聚醚砜过滤器,能去除& gt 4 log的PPV和& gt 6 log的逆转录病毒。 /p p   2.5扩张柱床吸附层析技术 /p p   扩张柱床吸附层析技术(EBA)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下游生产,整合了发酵和下游纯化的技术。新一代STREAMLINE Direct扩张柱床设备及介质是EBA技术中最成熟的产品。通过条件优化,STREAMLINE能直接从浑浊的发酵液中捕获目标生物分子,细胞碎片及不吸附的杂质穿过扩张床内悬浮的介质被冲洗掉,将以往澄清、浓缩、捕获等步骤整合为一步,达到粗纯化的效果(图2)[17]。 /p p   STREAMLINE的操作过程如下[17-18]:(1)起始:将STREAMLINE介质倒入扩张柱中。(2)平衡:从下向上流的缓冲液,将STREAMLINE柱内的吸附介质悬浮起来,形成稳定的、充分平衡好的扩张床。(3)上样:发酵液带菌体从柱底进入,目标生物产品吸附在STREAMLINE介质上 不吸附的宿主杂质及菌体碎片随液流从柱顶排出。(4)淋洗/穿透:进一步用缓冲液将不吸附的杂质洗掉。(5)洗脱:洗脱液洗脱目标生物产品。(6)CIP/再生:用1M NaOH+1M NaCl进行CIP。整个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ba748ae-d64e-479c-8fb1-ea738ef437da.jpg" title=" 图4.jpg" alt=" 图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 传统纯化工艺与STREAMLINE [17]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f71d1a8-a218-43f5-8c1f-917bd4f432a5.jpg" title=" 图5.png" alt=" 图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 STREAMLINE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18](箭头示液体过柱时的流向) /strong /p p   STREAMLINE介质是一系列包裹着石英芯,以琼脂糖为骨架的介质。特殊设计的STREAMLINE扩张柱床可以产生稳定的向上拔的扩张液流,每一颗不同比重的STREAMLINE介质,悬浮在自身重力和扩张升力平衡的位置原地扰动。STREAMLINE技术是稳态扩张,样品流均匀分布整个床体,目标产物吸附均匀,穿透小,回收率高,类似于固定床吸附性层析[19]。 /p p   3. 抗体最新下游技术应用实例 /p p   Lonza Biologic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抗体合同生产商之一,为了开发一个稳定的20000L的抗体生产工艺,其纯化开发部门对多个不同的抗体亲和层析凝胶进行了有效的比较,他们发现Mabselect SuRe的动态载量高、使用寿命最长、Protein A脱落最低,实验数据明确支持放大到1.4m直径的柱子用于20000L培养规模的经济生产[4]。 /p p   德国的Roche公司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单抗已进入临床Ⅲ期。他们将目前几种Protein A介质进行充分的比较之后,选择了高载量、更易于装柱和寿命更长的Mabselect。目的抗体是通过无血清培养的转染的杂交B淋巴细胞表达的IgG1。将过滤后的无细胞上清上样到Mabselect填充的FineLINE柱,直径300cm,柱高20cm,上样的浓度是30mg/ml。洗脱后,洗脱液立即用磷酸钾中和pH值到6.8-7.0,再用凝胶过滤检测,结果表明比活超过90%,纯度在95%以上[20]。 /p p   Cytheris公司是法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目前正在研制一种用CHO细胞表达的免疫调节剂(临床Ⅱ期)。原先的工艺采用传统层析法,但不能稳定去除病毒。改进后,在工艺的第一步使用Mustang Q对污染物进行捕获,取得了25%去除率的良好结果 同时对MVM、MLV和Re03三种病毒也达到超过4个Log的滴度降效果,而整个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率普遍提高了7-11个Log。说明Mustang Q的使用对下游层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p p   在第五届生物制药工艺优化大会上,Crucell公司介绍了他们对腺病毒(AAV)纯化工艺的摸索。与传统的层析填料相比,Mustang Q膜层析的开放孔道的设计使对病毒的动态载量大大提高30倍左右,回收率在80%以上。用40L的膜层析柱相当于1000L的传统层析柱的效果,节省了验证工作,提高了工艺经济性,十分有利于放大生产。 /p p   德国的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生物制药部,用STREAMLINE技术代替传统工艺生产400L CHO细胞培养的Fc融合蛋白,结果样品回收率提高14%,缓冲液减少25%,时间缩短47%[17]。 /p p   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GlaxoSmithKline公司,使用特别设计的BioProcess全自动层析系统和STREAMLINE扩张柱生产药用脂蛋白疫苗,比原工艺产品体积缩小2倍,纯化系数1.5,内毒素减少100倍[17]。 /p p   日本YOSHITOMI公司正在使用多套STREAMLINE 1000系统生产人重组白蛋白,与原生产工艺产品纯度相同,产率提高30%,时间减少一半,年产量为12.5吨[17]。 /p p   AVECIA公司重新设计临床Ⅲ期药品生产工艺,选用STREAMLINE技术及SOURCE新型凝胶,生产效率提高12倍,回收率提高1倍[17]。 /p p   2001年,ILEX制药公司的CAMPATH获得FDA批准。该单克隆抗体使用Sartobind Q离子交换层析模块以流穿的方式进行精制,这是膜吸附器首次被批准应用于治疗性蛋白的生产,证明了膜层析技术通过了证实和测试[30]。 /p p   4. 展望 /p p   随着抗体产品上游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验室规模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水平可以达到25g/L,如果这一水平能够有效放大到生产,将对下游生产纯化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下游纯化工艺的技术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p p   以下一些发展方向可能成为下游工艺未来发展的重要关注点:(1)刚性更好、载量更高、耐碱性更好的完全亲水琼脂糖凝胶的开发[4]。(2)优化操作次序,降低缓冲液消耗的更大规模生产线的应用[21]。(3)通过单抗的氨基酸序列预测下游工艺关键参数:亲和层析洗脱pH条件、离子交换层析洗脱pH和盐浓度条件、病毒灭活pH等[22]。(4)下游工艺的成本消耗占全部成本的50-80%,亲和捕获是下游工艺的最关键步骤,通过改进亲和配体,提高捕获能力,节省成本[23]。(5)新型层析系统全程实时控制纯化过程,在线检测HCP、宿主DNA、Protein A等的含量[24]。(6)由于在去除杂质方面的优势,膜层析将会得到飞速的发展,未来工艺甚至可能完全基于膜层析而不是柱层析[25]。 /p p   参考文献 /p p   [1] 刘亚明,薛章.生物制药:迎接抗体药物的黄金时代.医药细分子行业研究报告,2009. /p p   [2] 陈志南.基于抗体药物的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发展前景.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08. /p p   [3]Gail Dutton.Trends in Monoclonal AntibodyProduction.Feature Articles,2010, 30(4). /p p   [4]孙文改,苗景赟.抗体生产纯化技术.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10):141-152. /p p   [5]《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NICPBP(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2003. /p p   [6]Capto adhere:用于生产单抗的两步纯化操作.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7]中空纤维滤柱分离纯化应用集锦.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8]中空纤维膜过滤技术在单抗生产中的应用.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9]Amersham Biosciences.Downstream Gab’02 Abstracts,Extended Reports from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ownstreamProcessing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Abtibodies and Related Molecules. PortoPortugal,2002,12-14. /p p   [10] R.Hahn,R.Schlegel,A.Jungbauer.Comparison of Protein A affinity sorbents.JChromatogr B,2003,790:35-51. /p p   [11] R.L.Fahrner,et al. Performancecomparison of Protein 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orbents for purifying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ies.BiotechnolAppl Biochem,1999,30:121-128. /p p   [12] K.Brorson,J.Brown,et al.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A media performanceattributes that can be monitored as surrogates for retrovirus clearance duringextended re-use.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A,2003,989:155-163. /p p   [13] R.Hahn,et al.Comparison of Protein A affinity sorbents Ⅲ,Life time study.J Chromatogr A,2006,1102:224-231. /p p   [14] S. Ghose,et al. Antibody Variable RegionInteractions with Protein A: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icPurification Processes. Biotechnol Bioeng,2005,92(6):665-673. /p p   [15]用复合配基阴离子交换柱去除单克隆抗体(Mab)的污染物.BioProcess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16]利用Mustang Q膜层析从Protein A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中去除污染. PALL LifeScience公司技术资料. /p p   [17]整合发酵和下游纯化的新技术:扩张柱床吸附技术.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18]余晓玲,米力,姚西英,陈志南.扩张柱床吸附层析与固定柱床层析纯化单克隆抗体的比较.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61-64. /p p   [19]High-throughput monoclonal antibody purification.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0]抗体纯化手册.GE Healthca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1]Purification Strategies to Process 5 g/L Titers ofMonoclonal Antibodies. BioPharm 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22] T.Ishihara,T.Kadoya.Accelerated purifica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of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shortening time to clinic:Designand case study of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J Chromatogr A,2007,1176(1-2):149-156. /p p   [23] A.Cecilia,A.Roque,et al.Antibodies and Genetically Engineered RelatedMolecules:Production and Purification.BiotechnolProg,2004,20:639-654. /p p   [24] S.Flatman,I.Alam,et al.Process analytics for purif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JChromatogr B,2007,848:79-87. /p p   [25]ProcessChromatography:Five Decades of Innovation.BioPharm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26]双层滤板膜堆在单抗工艺上的大规模澄清过滤应用评估.BioProcessInternational技术资料. /p p   [27]Affinity Chromatography Media.Millipo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8]ProSep Ultra Plus ChromatographyMedia.Millipore公司技术资料. /p p   [29]MEP Hypercel混合模式层析填料. PALL LifeScience公司技术资料. /p p   [30]Sartobind膜层析技术高效的蛋白纯化工具. SartoriusStedim公司技术资料. /p
  • 非变性质谱技术融合结构生物学和组成蛋白组学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的综述,Native Mass Spectrometry at the Convergence of Structural Biology and Compositional Proteomics [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的Neil L. Kelleher教授。生命活动由一系列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驱动,这些相互作用距今已进化了数十亿年。正如乙酰化和磷酸化等共价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一样,与金属、小分子和其他蛋白质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也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然而,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会分离非共价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变性,导致许多蛋白质水平的生物学信息尚未被发现或仅靠推断获取。就在过去的几年中,质谱(MS)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具备维持内源性蛋白复合物完整组成并表征其特征的能力。采用非变性质谱(Native Top-Down MS, nTDMS)激活蛋白复合体,可以释放部分或全部亚基,通过与中性气体或固体表面碰撞,在进一步表征之前分离。亚单位质量、母离子质量和活化亚单位的碎片离子可以拼凑出复合物的精确分子组成,包括蛋白质修饰在内的相互作用也能被阐明,并与人类疾病状态下的功能障碍联系起来。在本综述中,作者详述了nTDMS技术目前的发展和未来在表征更大的生物复合体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目前,nTDMS可以靶向内源性核小体复合物,而病毒颗粒、外泌体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表征或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深度解析。为充分解决这类大小为兆到千兆道尔顿级别的复合物的表征,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于非变性分离、单离子质谱(Single ion mass spectrometry)和新的数据类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Kelleher教授课题组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策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靶向非变性质谱表征整个核小体(图1);(2)非靶向蛋白质组学深度解析内源性蛋白质复合物;(3)单分子质谱(Single molecule MS)。其中提到,阻止对非变性蛋白质进行整体表征最大的障碍之一可能是分子量分布于100 kDa到1 MDa的复合物的分辨率较差。而电荷检测MS通过直接测量离子电荷提供大型复合物的分子分布。此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单分辨离子进行centroiding和rebinning,Orbitrap仪器的有效分辨率可以在电荷检测工作流程之上大大提高。在这种被称为“单离子质谱法(Individual Ion Mass Spectrometry, I2MS)”的技术中,可以同时检测数千个单离子,并允许在复杂混合物中分配约500种proteoforms的质量(前提是它们先前已被表征并且在数据库中可查找)。I2MS可用于分析病毒样颗粒和AAVs(图2)。图1. 核小体表征图2. 病毒颗粒检测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nTDMS都将扩展到研究极其稀缺和高度异质的生物复合物,了解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出错的(例如错误折叠,在功能失调的化学计量和组成中形成复合物)。这些将不仅为疾病治疗的发展提供信息,还将深化我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的理解。撰稿:张颖编辑:李惠琳原文:Native Mass Spectrometry at the Convergence of Structural Biology and Compositional Proteomics
  • 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助力我国学者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结构之谜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10b97d65-a440-46ce-8444-f08d5fcc0fd3.jpg" title=" QQ图片20160526093428.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章新政、李梅、柳振峰(由左至右)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实验室内合影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该项研究工作于5月18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为长篇主题论文(Article)在线发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40e208d7-2d2e-41ef-b61d-30c43ddd32e7.jpg" title=" QQ图片20160526093928.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章新政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实验室内展示冷冻电镜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体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于结构的光合作用机理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将为解决能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提供具有启示性的方案。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从光系统II开始的,光系统II是由25个以上蛋白质亚基以及众多色素和其它辅因子组成的超大膜蛋白-色素复合物。该复合物中包含了天线系统、反应中心系统以及一个能在常温常压下裂解水释放氧气的放氧中心。解析植物光系统II神秘而复杂的精细结构将有助于理解该超分子机器的工作原理,也是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热点和难点课题,并且是光合作用研究领域中众所期盼的一个超大膜蛋白-色素复合体三维结构。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对高等植物光系统II超大膜蛋白复合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和晶体学研究方法长期探索的基础上,该研究团队及时引进并应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通过联合三个课题组的优势科研力量并发挥各自的特长,团结奋战,协作攻关,以最高的效率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完成了该项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国际前沿研究课题。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此次所解析的菠菜PSII-LHCII超级复合物的总分子量约1.1兆道尔顿(megadalton)(1,100 kDa),形成了一个同质二聚体的超分子体系。每个单体中包含了25个蛋白亚基、105个叶绿素分子、28个类胡萝卜素分子和众多的其它辅因子。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这一高度复杂的超分子体系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各亚基的排布规律。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每个菠菜PSII核心复合物的外周,结合了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三聚体,以及分子量分别为29 kD和26 kD的次要捕光复合物CP29和CP26。该项工作首次解析了CP29的全长结构和CP26的结构,并发现了这三个不同外周捕光复合物与核心复合物之间相互装配和识别的机制和位点。在准确指认了外周捕光复合物与核心复合物界面上的三个小亚基的基础上,合理解释了它们在介导二者之间装配以及稳定超级复合物方面的作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外周捕光复合物为光系统II核心复合物提供激发能,而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途径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精确解析。在对菠菜PSII-LHCII超级复合物内部高度复杂的色素网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揭示了LHCII、CP29以及CP26向核心天线复合物CP43或CP47传递能量的途径。同时,还对在光保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潜在能量淬灭位点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理解PSII-LHCII超级复合物中的能量传递时间动力学和光保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该工作由生物物理所三个课题组共同完成,博士研究生魏雪鹏和助理研究员苏小东为该项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B类先导“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专项、科技部“973”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光合作用与‘人工叶片’ ”和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研究员柳振峰和章新政得到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资助和支持。该项工作得到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等有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f7e41d6a-ef3b-45c0-8e8a-a702c6a63549.jpg" title=" W020160523352780363591.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菠菜PSII-LHCII复合物整体结构(顶视图) /p p br/ /p
  • 聚光科技便携式蛋白仪刷新“中国制造”
    9月8日-9日,“第十三届中国秋季粮油市场分析暨贸易洽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友谊宫成功举办。2016年国内外大豆及油粕市场经历了熊牛行情的转换,在下一个年度牛市行情能否持续,已经成为大豆及油粕市场高度关注的热点。进口大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市场供需及经济环境,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大幅增加,市场行情及购销格局将产生新的变化。会议邀请了20位专家做大豆及粮油相关报告,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体企业代表参会,共同分析和判断黑龙江省、东北三省乃至全国范围在未来的几年内大豆、玉米市场的发展动态,并通过洽谈会来帮助参会的企业了解市场,更好地把握住市场带来的商机。“第十三届中国秋季粮油市场分析暨贸易洽谈会”现场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作为协作单位受邀参与了此次盛会,为了能够给东北的粮农及收购企业提供有力的分析依据,及时掌握大豆的真实质量数据,聚光科技携带最新推出的高科技便携式蛋白仪参与了此次会议,帮助大批的参会单位现场做质量判断,等级判别。快速而精准的现场数据输出,得到了众多参会企业的强烈好评。通过这台便携式蛋白仪检测的蛋白数据,会议现场就促成了5家大豆收购企业及供销企业的采购意向,作为仪器的生产商感到非常欣慰。让人更加振奋的是,聚光科技在参会当天就完成了20家客户的蛋白仪设备采购订单,这是所有近红外分析仪参会史上的第一次,说明该仪器着实满足了广大用户的迫切需求,预计不远的将来会出现爆发性的市场增长。聚光科技便携式蛋白仪展台前的火爆场面  同时由于参会期间便携式蛋白仪的优异表现,聚光科技在现场收到了大批客户的邀请,希望能够携带设备去客户工厂进行试用,并且与现有的三款主流进口设备进行比对测试,比对结果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设备的稳定性完全达到进口的水准,甚至超出了部分进口设备,再次证明了“中国制造”一样可以造出好产品。  此次聚光科技携带的便携式蛋白仪型号为EXPEC123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采用目前国内主流的全息数字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TEC制冷恒温)相结合的光学设计,波长范围1000-1800nm,可通过收集、电脑操作,实现固体颗粒、条状、粉末及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满足实验室精确测量及室外便携式应用的不同需求。
  • 沃特世推出适用于蛋白类生物治疗药物分析的体积排阻色谱(SEC)柱
    新型分析柱采用杂化颗粒技术,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可提供良好的批次间一致性和可重现的分析结果 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美国商业资讯)——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今日隆重推出了全新的体积排阻色谱(SEC)柱,可用于蛋白的分析表征。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可与Waters Alliance HPLC、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系统以及其它HPLC/UHPLC仪器联用,能够为按照尺寸大小进行的蛋白类生物治疗药物分离提供最大的样品通量和最高的分离度。沃特世全球各分公司现已开始供应此类色谱柱。 沃特世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适用于蛋白类治疗药物的色谱分析。(图片:美国商业资讯) 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采用3.5μm颗粒填充,提供有200或450 埃孔径可选,可用于分析分子量在10,000至1,500,000 Da范围内的蛋白质和其它生物分子。与传统硅胶基质SEC色谱柱相比,此类色谱柱的设计可承受更高的流速和压力条件。这些性能优势均可提高样品通量,或将多个色谱柱串联使用,实现更高的组分分离度。 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采用了沃特世的BEH(亚乙基桥杂化颗粒技术)二醇基键合颗粒,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同时,沃特世的专利生产工艺可确保其具有无可比拟的批次间和柱间一致性,从而提供可重现的分析结果。这些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沃特世ACQUITY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系列,现在,分析人员通过仅有粒径差异的色谱柱即可将分析方法从UPLC无缝转换至HPLC。每个批次的XBridge Protein BEH SEC 200 埃和450 埃,3.5μm填料都经过全面检测,从而确保了无可比拟的批次间一致性。每根色谱柱都随附有一瓶BEH200或BEH450 SEC蛋白质标准品混合物,可用于色谱柱和液相色谱系统的基准测试、方法开发或故障排除。这些标准品与XBridge Protein BEH SEC批次质量控制检测所使用的标准品相同,用户可在收到色谱柱后使用这些标准品验证色谱柱性能,以及监测色谱柱性能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更多信息: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产品信息:www.waters.com/hplcsec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3年沃特世拥有19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Waters、ACQUITY、ACQUITY UPLC、Alliance和XBridge是沃特世公司的商标。
  • 颗粒测试技术专家宁辉博士加入百特
    2020年7月,业内知名颗粒测试技术专家宁辉博士正式加入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并担任产品总监一职(CPO)。日前,丹东百特举行了隆重聘任仪式,欢迎宁博士加入百特。2020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也是百特成立25周年。宁博士的加入使百特在颗粒测试及应用技术,尤其是在纳米测试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增添了新动力。宁博士于2003年在南开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荷兰Twente大学获得胶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德国Jülich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此后在国际著i名粒度仪公司担任十一年的产品经理一职,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市场开发和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大量用户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提供了优质服务。他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用户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丹东百特是国内外著i名的颗粒测试仪器制造企业,199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颗粒测试技术的研发、颗粒测试仪器制造和推广应用工作。百特仪器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含港澳台),还出口到58个国家和地区,很多技术性能居国内首列梯队地位。宁博士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百特的技术实力,为实现百特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目标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百特作为一个民族品牌,在颗粒测试理论研究、技术研究、仪器制造和应用工作日益深入,也必将为宁博士科技报国的情怀提供坚实的施展舞台。与微米颗粒测试技术相比,我国的纳米颗粒测试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高浓度胶体纳米粒度测试技术、PALS相位分析法、纳米Zeta电位测试技术和绝i对分子量测试技术等,是国内纳米颗粒测试的空白技术。宁博士加入百特后,将使百特在上述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进一步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百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纳米颗粒测试技术、方法和产品,将为国内外纳米材料颗粒测试提供有竞争力的新选择。作为百特的产品总监和资i深应用研究专家,宁博士在开展产品和技术研究的同时,还将在市场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他扎实的理论和长期的应用研究经验,将为国内外广大用户提供专家级的指导和服务。祝宁辉博士工作顺利,祝丹东百特更上一层楼!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