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代谢过程

仪器信息网代谢过程专题为您整合代谢过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代谢过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代谢过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代谢过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代谢过程话题讨论。

代谢过程相关的论坛

  • 【我们不一YOUNG】+有机磷农药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 ?OPs通过消化道、皮肤及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内后,可迅速分布于全身脏器并在肝内代谢,代谢方式主要为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大多OPs结构相似,进入体内后通常被代谢为6种二烷基磷酸盐(DAPs)中的一种或几种,包括磷酸二甲酯(DMP)、磷酸二乙酯(DEP)、二甲基硫代磷酸酯(DMTP)、二乙基硫代磷酸酯(DETP)、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DMDTP)和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DEDTP),并在暴露后的6~24h内通过尿液排出。除上述DAPs外,OPs还会产生特殊代谢产物,特殊代谢产物通常对应一种或少数几种OPs,具有特异性。如马拉硫磷二羟基酸是马拉硫磷的特殊代谢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3,5,6-TCP)是毒死蜱、甲基毒死蜱的特殊代谢产物等。

  • Science:活细胞代谢成像新方法

    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203/2012030911450761.jpg细胞S-腺苷甲硫氨酸成像图,随着每个时间点蛋氨酸(右下)的增加,荧光强度也增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得细胞表达一种经修饰(改造)过的RNA,又称Spinach,研究人员能对活细胞中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成像,并观察它们随时间变化是如何改变的。每个细胞新陈代谢都会产生代谢产物。假如能得知产物生成效率的话,就能辨识如癌症状态下细胞代谢的异常或确定药物能否将细胞的代谢状况恢复到正常状态。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说发表在3月9日的《科学》杂志上的相关论文详细描述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方法,这一技术将有可能彻底颠覆以往对代谢组学的认识,提供数千种细胞内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的化学指纹图谱。威尔康乃尔医学院药理学副教授Samie R. Jaffrey博士说:“动态观察到代谢产物的变化将为我们提供新的和强大的武器,方便我们了解代谢在疾病状态下是如何改变的,并帮助我们找到可以将它们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方法”。Jaffrey博士领导威尔康乃尔的其他三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他说:“细胞的代谢水平调控着细胞诸多功能,也正因为如此,代谢水平的变化可以是细胞内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什么变化的写照”。例如生物学家都知道,肿瘤细胞存在代谢异常,这些细胞对葡萄糖能源的利用存在异常并产生独特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从而有不一样的新陈代谢过程。Jaffrey博士说:“能够看到这些代谢异常的话,就可以了解癌症的发生发展。但是到现在为止,测量活细胞中代谢产物一直非常困难。Jaffrey博士和他的团队展开的科学研究表明:可以用特定的RNA序列来检测细胞中代谢产物的水平。这些RNAs是基于能在细胞发出绿色光的Spinach RNA设计的。Jaffrey博士研究小组修改Spinach的RNAs,使得它们一旦遇到它们专属绑定的代谢物时就关闭,造成Spinach荧光开启。他们设计出了RNA序列以追踪细胞中五个不同代谢产物包括二磷酸腺苷、细胞能量分子ATP和参与调节基因活性的甲基化过程的SAM(S-腺苷蛋氨酸)水平的变化。他说:“在此之前,一直没有人能够实时观察到细胞中代谢产物水平是如何变化的”。Jaffrey博士说:“在活细胞中运用RNA传感器,研究人员能够测量单个细胞中的目标代谢产物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你可以看到这些代谢物如何响应信号刺激或遗传变化进而发生动态变化的。你可以筛选出能使得这些基因异常发生正常化的药物,我们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确定药物是否能使细胞的新陈代谢正常化。新技术克服了现行的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活细胞以充当传感器的缺点。如果将绿色荧光蛋白和其他发光蛋白质融合到能结合某种代谢物产物的自然存在的蛋白质中的话,绿色荧光蛋白和其他发光蛋白质就可以用来充当代谢感应器。但在某些情况下,代谢产物与自然存在的蛋白质结合方式会扭转蛋白质结构,进而影响已经融入到这些蛋白质中的荧光蛋白。另外,对于大多数的代谢产物,并没有可用来融合绿色荧光蛋白以制造传感器的蛋白质。通过使用RNA作为代谢物传感器,这个问题引刃而解了。Jaffrey博士说:“关于RNA令人惊奇的是,你可以得到基本上你想要结合任何一种小分子代谢物的RNA序列。他们可以在几个星期就能生产出来”。然后,这些人造序列融合到Spinach中,并在细胞中以单链RNA的形式表达。Jaffrey博士说:“这种做法能让你得到任何你想研究的小分子代谢物,以及这些小分子代谢物在细胞内的情况”,他和他的同事们将这一技术的运用范围扩大到能检测活细胞内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他补充说道:该技术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研究中。Jaffrey博士说:“我们非常有兴趣研究导致发育障碍如自闭症的大脑神经细胞内的代谢如何是变化的,有很多的机会能让这一新的工具发挥用处”。这篇研究论文的合著者包括威尔康乃尔医学院药理系Jeremy S. Paige博士、Thinh Nguyen Duc博士、Wenjiao Song博士。这项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研究所以及McKnight基金会资助。康奈尔科技企业和商业中心(CCTEC)已经代表康奈尔大学提出了这项技术的专利保护申请。Samie Jaffrey博士是Lucerna技术的创始人和科学顾问,并持有该公司股权。此外,Lucerna技术拥有上述描述技术的相关许可证。

  • 【分享】一种全新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代谢指纹法

    历史上对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鉴定,主要是根据其形态、染色和生化特征,进行手工分类鉴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生物学和光电、色谱等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逐步成为现实。目前常见的微生物鉴定原理有以下几种:  1. 酸碱反应: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一般产生酸性物质;分解蛋白质或氨基酸,则产生碱性物质,根据不同细菌的理化性质不同,测定细菌的分解底物导致PH值变化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菌种。  2. 酶谱分析:根据细菌生长产生酶的特性,在测定底物中加入基质。使其与细菌生长过程中的酶结合成荧光物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判定菌种。  3.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气相色谱检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挥发和非挥发脂肪酸),结果与数据库数据比较后,得出鉴定结果。  4.代谢指纹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BIOLOG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代谢指纹法,并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的自动化检测。其原理是根据细菌对碳源(或氮源)利用的差异来区别和鉴定细菌,不同的细菌会利用不同碳源(或氮源)进入新陈代谢过程(称为呼吸),而对其他一些碳源(或氮源)则无法利用,将每种细菌能利用和不能利用的一系列碳源(或氮源)进行排列组合,就构成了该种细菌特定的代谢指纹,由于细菌在利用碳源进行呼吸时,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TTC(四唑紫,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在呼收电子后,会由无色的氧化型转变为紫色的还原型,通过肉眼观察或计算机控制的读数仪,将反应结果同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比对,从而得到细菌的鉴定结果。  BIOLOG公司的基于代谢指纹法原理的细菌鉴定系统,在全球拥有二十多项专利,该系统在在96孔板条上实现95个反应,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率,代谢指纹技术的运用,使该系统与传统的酸碱或细菌的生长反应相比。细菌鉴定的范围更为广泛。目前,BIOLOG的微生物鉴定系统不仅能够鉴定常见的肠杆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嗜血杆菌、厌氧菌、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等近2000种微生物,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的人体、动植物微生物和大部分环境微生物。  现在,美国半数以上的州立实验室和国家疾控中心(CDC)都在使用BIOLOG公司的产品,十几年来,BIOLOG公司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销售了1700多套微生物鉴定系统********************************************************************(该段有广告内容)。

  • 【极限体验】Ultimate C18柱分析黄酮代谢产物在大鼠尿液中的降解(6月份)

    【极限体验】Ultimate C18柱分析黄酮代谢产物在大鼠尿液中的降解(6月份)

    前言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即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也是药物研发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贯穿药物研究过程的始终。本实验涉及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的研究,大鼠灌胃给予药物,累积24h尿液,尿液经处理,运用各种色谱手段,分离得到目标代谢产物。在此过程中有一关键的因素时刻威胁着我们,即代谢产物的降解,因此要设法保证代谢产物的稳定,如低温保存样品,调节尿液的酸碱性,等等。 本实验利用Ultimate XB-C18对两个重要的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稳定性进行简单的考察。1.Chemical and reagents 甲醇(色谱纯,天津大茂),水(哇哈哈纯净水,杭州),三氟乙酸(TFA, Dikma, USA),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2.animals Wista大鼠(220-250g,SPF级,由本校动物实验中心提供)3.HPLC analysis of two important metabolites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Waters Model 600 controller液相色谱,Millennium 32 工作站,Model Delta 600 泵,以及Waters 996 DAD检测器组成。 色谱柱:Ultimate XB-C18柱(5μm, 4.6x250mm) 流动相:A通道:甲醇,B通道:水(0.05%TFA)=(20:80, v/v) 流 速:1mL/min 柱 温:35℃ 检测波长:190-400nm扫描 进样量:20μL3.Sample preparation 代谢产物M1和M2之前已制备分离得到,各取1mg,混合溶于2mL水中(M1和M2水溶性很强,也可溶于甲醇),取20μL进样分析;剩余部分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鲜收集的大鼠尿液10mL,室温放置24h,之后该混合溶液,过ODS亲水柱,先用水洗脱,弃去,再用甲醇洗脱,收集甲醇洗脱溶液,45℃浓缩并定容至2mL。取20μL进样分析。4.Results and discussion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7/201107010000_302457_2160661_3.jpg图1. M1与M2纯品混合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302310_302433_2160661_3.jpg图2. M1与M2纯品混合色谱图(局部放大图10-20min)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302310_302434_2160661_3.jpg图3. M1与M2在尿液中放置24h后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302310_302435_2160661_3.jpg图4. M1与M2在尿液中放置24h后色谱图(局部放大图20-30min)5.conclusion 1. M1与M2在尿液中放置24h后发生了降解,在保留时间为25分钟左右,出现2个降解产物,其紫外吸收与M1和M2分别对应相似,M1紫外吸收(~271nm, ~310nm), M2紫外吸收(~273nm, ~343nm)。 2. 降解产物可能为M1与M2水解产物,因为M1与M2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推测可能为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产物,其降解过程可能为水解脱掉葡萄糖醛酸基或硫酸基。 3. 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在研究黄酮类成分的代谢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在收集到尿液后要快速处理,或者在收集的过程中就进行预防,所采用的方法文献报道有加入乙醇或加酸调pH至5左右,可以防止该类代谢产物的降解。Acknowledgement感谢月旭公司提供Ultimate XB-C18柱。

  • GC-MS做植物的代谢组, 样品怎么分析?

    GC-MS做植物的代谢组, 样品怎么分析?

    GC-MS做植物的代谢组,BSTFA衍生化 ,遇到几个问题:1.全是未知物,衍生化之后的数据怎么分析,具体哪个集团被取代人,如右图这种,该怎么分析,file:///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51194106\QQ\WinTemp\RichOle\6W51]D1J64Z~5{1RRDE_V2L.png[/img]file:///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51194106\QQ\WinTemp\RichOle\6W51]D1J64Z~5{1RRDE_V2L.png[/img][img=,185,12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161109_609973_1856986_3.png[/img]2.有没有自动的方法,代谢组,样品量大,全手动,耗时会很久请求大神们发表看法和提供建议,在此先谢过

  • 代谢组请教

    [em04] 有时知道代谢组学的具体操作过程?尽量详细,先多谢了!

  • 药物代谢概念

    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经代谢后可能增强或者减弱药理作用,增加或减弱毒副作用,药物代谢对与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代谢越来越受到医药界的重视,下面介绍一些药物代谢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

  • [推荐]:核磁共振技术与新药安全性评价(药物代谢组学与代谢物组学)

    1.前言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药研发的速度正在日益加快,使得新药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因为安全性问题而被淘汰的候选药物占相当大的比例。一旦潜在的药物分子通过了初步的生物学筛选过程,就应该尽量减少这些候选药物分子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流失,以免造成巨大的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因此,人们努力寻找新的分析方法,以便从功效和安全性两方面使得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更有效,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浪费。目前的生物分析手段主要利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方法,分别从基因水平和细胞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测量生物体系对药物的反应。这两种方法都较昂贵,且劳动强度较大,然而却可能是研究在不同水平上对生物异源物质的生物应答的有力工具。但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都不能提供可以了解生物体中整体细胞功能的信息,因为两者都忽略了整体器官中动态的代谢状态。因此,Nicholson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新方法,叫做metabonomics,我们暂且称之为代谢组学,以便与由代谢物组(metabolome)衍生而来的metabolomics相区别。Metabolomics研究的是一个细胞或细胞类型中所有的小分子成分,而metabonomics则是通过分析生物体液和组织来对完整的生物体(而不是单个细胞)中随时间改变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确定、定量和分类;然后将这些***代谢轨迹与病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事件关联起。从药物研究和毒理学评价的角度来看,基因组学方法是观察给药后基因表达的改变,主要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然而,基因调节/表达与系统的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在目前还很不清楚,主要是因为决大部分DNA是非编码的,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需要与其邻近的基因和非编码DNA一起才能发挥其功能。正式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发展了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以对由给药或其它病生理过程引起的细胞蛋白质组成变化进行半定量的测量。蛋白质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与基因组方法相比,蛋白质组方法较慢,且劳动强度较大。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毒理学机理,并且给出与疾病相关的新的生物标记物,却很难将这些发现与经典的毒理学指标相关联。原因很简单,因为目前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对给药后反应的整个进程进行测量,也不能对生物整体的应答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来实时给出多器官生物整体的在体信息。基于NMR的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方法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2.Metabonomics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目的是要扩展和补充由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得到的对生物异源物质应答的信息。其任务是定量测量生物体对病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的动态多参数代谢反应,是研究药物毒性和基因功能的技术平台。这个概念是根据Nicholson小组近二十年来利用1H NMR技术研究生物体液、细胞和组织中多组分代谢组成的工作而提出的。在这些研究中,还利用了模式识别,专家系统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在许多情况下,药物通过与遗传物质直接作用而产生毒性,或通过诱导系统合成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酶,从而产生有毒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方法来评价毒性是有用的。然而,在生物异源物质有可能只在药理学水平上产生作用,因而可能不会影响基因的调节和表达。再者,显著的毒理学效应可能与基因的改变和蛋白质的合成完全不相关。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角度考虑到的反应可能不能预测药物毒性。但是,所有的由药物引起的病生理紊乱都会由于直接的化学反应,或通过与控制代谢的酶或核酸相结合而引起内源生化物质在比例、浓度、代谢通量等方面的失调。如果这种变化足够大的话,就会影响整个生物体的功能。生物体液中的代谢物是与细胞和组织中的代谢物处于动态平衡,因此,生物体中由于中毒或代谢损害而引起的细胞功能异常一定会反映在生物体液成分的变化中。要检测血浆、尿液、胆汁等生物基质中的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微量物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致关重要。高分辨1H NMR波谱就非常适合用来检测生物体液中的成分异常,因为该方法可以同时对所有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而且不需要样品前期准备,对任何成分一样灵敏。虽然也可以采用如质谱等其它方法,但对不同成分离子化程度的差别会影响定量和检测的可靠性。NMR方法还可以有效地用来从组织萃取物或细胞悬液中找出异常的代谢物。还可以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HR-MAS)探头来检测完整组织中的代谢物组成。由1H NMR谱检测到的生物体液中的内源性代谢物模式完全依赖于动物体内的毒素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毒物都会在生物体液中产生特征的内源代谢物浓度和模式变化,这种特征给我们提供了毒性作用的机理和毒性位置的信息。右图所示为一系列尿样的1H NMR谱图,是大鼠经不同的毒物处理后得到的。每一张谱图只需几分钟的时间,是非常有效的。可以看出,不同毒素引起的代谢物变化是有特征性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代谢物都有其特征的NMR谱,因而可以作为毒物引起的代谢变化的指纹图谱。利用NMR方法,人们已经成功地发现了许多新的器官特异相关毒性的代谢标记物。作为分析生物化学技术,NMR正是在这种探索性的工作上具有优势。

  • 金霉素发酵过程DO自控节能报告

    核心提示:华中正大 关锋义一、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进行控制的意义  在反应器中氧参与菌体的生长、产物的形成和维持细胞的代谢。氧是难溶华中正大 关锋义一、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进行控制的意义·  在反应器中氧参与菌体的生长、产物的形成和维持细胞的代谢。氧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室温及常压条件下,纯氧的溶解度仅为36mg/L,空气中氧的溶解度仅为8mg/L。当水中溶有糖或其它盐类时,氧的溶解度则更低。·   以谷氨酸发酵一、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进行控制的意义为例,同化100g葡萄糖需耗氧41.4g,而培养基中溶解氧只够菌体生长14s的消耗。因此足够的通风供氧对好氧氨基酸发酵非常关键。·   在工业发酵中产率是否受氧的限制,单凭通气量的大小是难以确定的。因溶解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供氧、通气搅拌等,还取决于需氧状况。故了解溶解氧是否够的最简便又有效的办法是就地监测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从溶解氧变化的情况可以了解氧的供需规律及其对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   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低于某一临界值,就会影响菌体的生长与产物的合成,但并不是维持溶解氧越高越好。即使是专性好气菌,过高的溶解氧对生长可能不利,而且有可能改变其代谢途径,不利于目的产物的合成。·  了解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和其他参数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观察发酵溶解氧的异常变化,及时发现生产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某些操作故障或事故、中间补料是否得当、污染杂菌等,以便尽早采取措施补救。·   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溶解氧的控制,可以“按需供风”,调节不同发酵罐批不同发酵时段间的供氧水平,以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之目的。二、在金霉素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金霉素生长、代谢过程可从培养液中溶氧浓度的变化反映出菌体的生长生理状况。·   在金霉素发酵过程的不同阶段,随着发酵培养体积的不断增加和菌体的生长代谢的不断变化,发酵罐内溶氧值不同,按一定规律变化。一般情况下,发酵接种后1-5小时为适应期,溶氧值最高;5-15小时,经过适应期后,需氧量上升,溶氧值较高;15-40小时,随着菌体的生长代谢旺盛,需氧量大增,溶氧值最低;40-80小时,需氧量中等,溶氧值回升;80-124小时,需氧量较少,溶氧值较高。 三、金霉素发酵罐DO控制系统·  1. 空气流量检测与控制系统·  1.1 空气流量检测系统使用由重庆耐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涡街流量计,型号为YYW-A-125-DIII R/DBLU-20125A2B1PAT1P1/S/YYW-A1-200-DXQIIIR-B ,量程为0-2218.2m3/0-4800m3·  1.2 空气流量控制系统使用ZJHP-16B-125/ZJHP-16B-200气动单座调节阀,适用温度-17℃-220℃、流量特性为线性。·  2. 溶解氧检测系统使用由Mettler生产的InPro6800/120溶氧电极,可适应发酵高温消毒条件;DO变送器4100e ,具有自动手动自检、编程、校准等功能。·  3. 溶解氧控制系统采用美国Honeywell公司S9000控制系统/北京康拓生化公司的KT3000控制系统的2个PID回路组成1个串级PID调节单元。达到可分时段改变设定值,各时段空气流量在不低于设定值前提下溶氧值按设定值调节的控制目标。均由北京康拓生化公司集成、指导安装与调试运行。·  发酵罐DO未控制罐批曲线·  发酵罐DO控制罐批曲线·  溶氧控制发酵中的一些现象·  溶氧控制发酵前期和后期因空气流量较小,罐压较低有时出现泡沫大的现象,可关小排气阀门进行改善。·  溶氧控制改善了发酵10-30h的过速生长现象。·  发酵前期偏低的通气量会使生长迟滞,偏高的通气量会使生长过速,失去控制溶氧的意义,前期通气量需控制在合适的水平。·  发酵过程DO自控实施效果·  金霉素发酵DO自控试验总结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结论为:对发酵过程进行DO自控,与发酵最为紧密的发酵指标:发酵周期、发酵效价、补糖量、通氨量、提炼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产品质量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三个发酵车间对照组与试验组数据对比,发现试验组通氨量会有所降低(2-7%),TC会有所升高(2-3%)。·   三个发酵车间同时实施DO自控,总节气率为26.9%,每年可节电1200万KW·h。

  • 工业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研究进展

    传统的酿造工业和近代发酵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程度较低。近些年来随着连续发酵技术、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快速发展.基因工程生物新产品不断出现,加快了发酵工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进程。而影响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技术,特别是发酵过程连续在线监测控制技术。发酵过程是一个非性线、多变量和随机性的动态过程,发酵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被控对象。温度、溶氧、pH、培养基成分、细胞形态、细胞浓度、产物组成及含量等均是发酵过程的重要控制参数。以往测定这些参数采用离线分析,不能及时反映发酵过程的状态,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连续跟踪。因此,工业发酵过程中最优化控制技术主要是在线测控系统。在线测控系统可连续、迅速、准确实现取样、检测、信号处理、反馈控制等过程,实现工业发酵过程最优化的自动控制。随着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完善,发酵过程控制系统愈来愈多,应用范围亦越来越广。但是,工业上实现发酵过程最优化自动控制的实例却不多,仍以人工控制和半自动控制为主。1 工业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的现状与难点总的来看,目前发酵工厂发酵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和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落后于其他领域。现代化的发酵工厂已初步实现对部分因素如温度、溶氧、pH、搅拌转速、流速等的在线检测,也可对其变化进行单因素控制,但仍与发酵最优化的自动控制目标相去甚远,即难以成功建立对培养系统进行系统的反馈性控制。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如下:1.1 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特殊性 这是由于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属性,使得其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系统,其特殊性表现在:1)微生物细胞的生长繁殖、产物的代谢既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亦随遗传基因的变异而变化;2)微生物细胞是有生命的,必然要经历幼龄、壮龄、衰老和死亡等过程,发酵过程微生物之间是不同步的,微生物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3)相当一部分发酵过程的生物化学反应途径尚不清楚,难以对反应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因此,目前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多为经验或半经验模型,或为简化的模型;4)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程度很低,即使对最简单的生物一微生物的认知程度也不充分,对发酵机理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许多发酵产物形成的代谢调控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难以确立最佳的控制条件和手段;5)细胞的生长和目的代谢产物的形成最优控制条件往往是不一致的。1.2 发酵生产过程控制的复杂性 影响发酵生产过程的因素较多,远比一般化工生产过程复杂,对生产过程控制的难度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酵过程是生化反应与化学物质跨膜(细胞膜)传输过程的叠加,属于气、液、固三相反应系统;2)由于菌体(尤其是菌丝体)的数量变化和各种代谢产物的不断积累,发酵过程发酵液粘度变化复杂,多呈非牛顿型流体性质,给传质、传热的控制带来困难;3)影响生化反应的因素除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外,还有生物因素,如细胞之间的影响、杂菌的干扰等;且这些因素又互相关联,给反应过程控制带来困难。无菌操作对生产设备和工艺都有特殊的要求;4)发酵原料多属生物材料,一般使用天然或半天然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复杂。因此,实际生产中只能对主要成分进行检控;5)生物反应器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器,要人工提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最佳物理、化学和生态的环境。要在生物反应器内保持菌种的最佳状态,减少各种营养物、代谢物对细胞生长和代谢的阻遏效应等均较困难;6)供在线检测用的传感器的种类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发酵最优化控制的要求。2 工业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对策目前的最优化控制条件大多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要取得发酵过程最优控制的突破,首先需要具体发酵产品的微生物生长代谢,发酵调控原理认识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发酵过程数学模型,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条件。其次,建立和完善硬件技术,即发酵过程各种参数在线检测控制的设备技术。2.1 发展完善发酵过程在线测控技术 发酵过程在线测控装置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分析检测装置(传感器)、将检测装置与发酵介质相结合的取样过滤装置、实现控制理论的反馈和控制装置,即信号传输装置和计算机。目前正在应用和研究的在线测控装置有以下几种。2.1.1传感器系统 一种直插式传感器,为直接安装在反应器内实现在线监控的传感器。已用于发酵生产中的主要是罐内物化参数的测定,如温度、溶氧、pH、转速、罐压、粘度、浊度及流量等。此类传感器的性能较稳定,应用也较为普遍,在氨基酸发酵、啤酒发酵等生产中均有应用,实现了部分参数的在线监控。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环境,常用的有热电偶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玻璃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及溶氧传感器等。另外,微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发酵工业中的原材料(如糖蜜、乙酸等)和代谢产物(如谷氨酸、乳酸等)测量装置基本上都是由适合的微生物电极与氧电极组成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耗氧通过测量氧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来测量氧气的减少量从而达到测量底物浓度的目的。在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时,在阳极Pt表面上菌体可以直接被氧化并产生电流,这种电化学系统可以应用于细胞数目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常规的细胞计数法测定的数值相近,利用这种电化学微生物细胞数传感器可以实现菌体浓度连续、在线测定。2.1.2 流动注射检测系统(FIA) 有些传感器不能承受高温高压环境或不适合微生物发酵环境,因此不能作为直插式传感器直接在发酵罐内使用,如生物传感器。流动注射检测系统(FIA)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FIA 系统由取样装置、样品预处理装置、泵、注射选择阀、传感器、信号转移和数据处理计算机等组成。生物传感器安装于反应器外,样品被处理后送至反应器外与生物传感器接触反应产生信号,实现发酵过程的在线测控。常用于FIA系统的生物传感器有电流式电极、pH 电极、Bio—FEF电极、光学生物传感器、光纤生物传感器以及化学发光传感器等。2.1.3 映象在线控制系统 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将光学显微镜安装在反应器内,在线监测发酵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状态,并可以对细胞数量、大小、种类进行计算统计,荧光显微镜还可以监测细胞代谢过程。将映象在线控制系统与流动注射检测系统结合,可成为更有效的监测系统。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于在线监测细胞培养状态的FI—FCM系统。该系统样品首先从生物反应器传人多位置的真空管并同时排空,数十种不同的样品和反应剂被筛选,通过连接着十条真空管的精密注射泵导人系统,连接着双向真空管的微室用于稀释样品或将样品与不同的反应剂混合。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通过自由脉冲方式注人流动细胞测定仪,流动细胞测定仪可测定培养过程中细胞大小和数量、通过观察荧光变化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形成的动力学过程等,流动细胞测定仪的数据处理由主机完成,连接有系统控制板和数据控制板的计算机对系统进行控制。

  • LTQ ORBITRAP 液质联用仪定量分析氨基酸代谢物线性差

    我实验室质谱是LTQ orbitrap, 主要用来做蛋白组学,最近有客户要做氨基酸代谢物定量分析,我建立分析方法,采用一级MS全扫,提取离子定量,做标准曲线(不含基质)发现6个物质只有一个线性在99%以上,其余在96-99之间,标曲6个点最高2ug/ml,最低2ng/ml, 在高浓度区域的点(2ug,1ug)总是在线性下面,响应偏差,形成往上抛物线状,高中低浓度的精密度均很好。是不是浓度过高造成离子抑制,做了些改进,在样品和流动相中均提高甲酸浓度,并在离子源部分提高气流,电压等,线性并未改善。我的样品采用5%DMSO溶解(含甲酸, 不好溶解,所以用DMSO), 流动相采取乙腈-水(含甲酸)。我看到很多文章在用此方法标曲线性均在99以上,可是我总是达不到。是不是离子阱不适合分析这类样品,或者确实是非线性,要用加权最小二乘进行处理。各位有什么建议,做哪些改进能提高线性呢?先行谢过。

  • 代谢工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962 - 2010年

    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一个新的分支。代谢工程把量化代谢流及其控制的工程分析方法和用以精确制订遗传修饰方案并付之实施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技术结合起来,以上述“分析——综合”反复交替操作、螺旋式逼近目标的方式,在较广范围内改善细胞性能,以满足人类对生物的特定需求的生物工程。  与所有传统的工程领域一样,代谢工程也包含“分析” 和“综合”两个基本步骤。因为代谢工程借助于DNA重组技术作为一种启用技术而出现,所以一开始人们的注意力仅仅放在这个领域的综合方面,譬如:新的基因在不同寄主中的表达,内酶的扩增,基因的删除,酶活力修饰,转录的解调或酶的解调等。这样前面定义的代谢工程,在相当程度上似乎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表现形式,几乎没有工程的内容,因此从生物过程的角度来衡量,并不是够格的代谢工程。而更加重要的工程内容存在于代谢工程的分析方面。譬如,怎样确定定义生理状态的参数?怎样用这信息解释代谢网络控制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达到某个目标的合乎道理的修饰位点?怎样进一步评估这些遗传修饰和酶的修饰的真实的生化效果,以便进行下一轮的途径修饰,直到达到目的?能不能提出一个可用来确定代谢修饰的最有希望的靶位的合理的步骤?在综合方面,代谢工程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方面是它关注的是代谢途径集成的整体,而不是单个反应。这样,代谢工程研究的是整个生化反应网络,涉及到其自身的途径合成和热动力学可行性,还有途径流量及其控制。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正在经历从单个酶反应向相互影响的生化反应体系转变。因此,通过对整个反应体系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反应的考察就有可能获得关于代谢和细胞功能的更全面的认识,在这个的意义上“代谢网络”的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代谢工程让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整个体系而不是其组成部分。因此,代谢工程使用来自还原论者的大量的研究的技术和信息来设法进行综合和设计;而关于整个体系的运转状态的观察,对于进一步的合理的分解和分析其自身来说,又是最好的指导。

  • 【讨论】【求助】近红外能直接预测代谢能吗?

    最近看了些关于近红外预测能量的文章,有些迷惑,向大家请教些问题:用近红外建立的代谢能预测模型,大部分国外的研究成果,(英语水平有限,看不太懂),是直接用代谢能和近红外模型挂钩;还是用近红外先预测出化学成分再预测代谢能?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是不是这种间接的过程是在计算机内部处理我们看不出来,从而体现出来的只是用近红外预测的代谢能的模型?(看了一些资料,说的有些模糊!)近红外是通过一些C-H键来反映一些成分,而代谢能是经过了机体内一些理化反映,用近红外能直接预测出代谢能吗? 期待解答!

  • 【求助】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测

    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做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测时,四种物质只有AMOZ的线性可以,回收也可以,其他的三个线性不好,回收也不好。但是仪器上质谱图出的都挺好的,都找到相应物质的峰了,而且峰型挺不错的。请问大家在硝基呋喃的前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 【讨论】三聚氰胺是怎么在动物体内进行代谢的?

    如果经过消化之类的代谢的话应该会分解转化成其它物质吧...如果不用经过什么代谢作用而只是单纯的传输过程的话那是什么样一个机理啊...岂不是可能全身都有...三聚制表胺累积到肾脏里面倒好理解,但是比如鸡蛋里面,鸡肉里面是怎么进去的...

  • “按需设计”化学品 代谢工程要抢有机合成饭碗

    “按需设计”化学品 代谢工程要抢有机合成饭碗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日前报道,人工生物学研究的先驱、代谢工程专家杰伊·科斯林大胆预测:未来我们能够使用随手可得的、便宜的淀粉、蔗糖等设计和制造出一些可用来制备特殊化学产品的分子、细胞和微生物;代谢工程也将后来居上,超过并取代现在科学家用来制造药品、塑料等的有机合成化学,成为化学工业的支柱。  代谢工程:改造细胞的代谢途径  代谢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造细胞的代谢途径,以改善产物的形成和细胞的性能。基因工程通常只涉及少量基因的改造,比如将编码某种蛋白药物的单一基因转入酵母,然后用该酵母发酵生产该药物。但是,代谢工程会涉及大幅度的基因改变,比如,要在大肠杆菌中生产某种代谢产物如紫杉醇(尚在研究阶段),就必须把一系列相关途径的酶的基因全部导入大肠杆菌,并且敲除不必要和有害的大肠杆菌中原本就有的代谢通路,以构建出一整套大肠杆菌中原本没有的紫杉醇的代谢途径,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紫杉醇。  科斯林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美国能源部资助的三个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推进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研发工作)的首席执行官;他也负责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生物科学研究项目;另外,他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科斯林表示,科学家可以通过将酶或不同宿主产生的代谢路径结合进单个微生物中,同时通过对酶进行基因修改让其具有新的功能来制造非天然的特殊化学物质、散装化学物质和燃料。代谢工程未来的目标包括设计出能够专门用于制造某些化学品和生产过程的分子和细胞。  代谢工程产生青蒿酸  在一篇发表于去年12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科斯林认为,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代谢工程在使用微生物生产化学物质方面大有潜力,目前,这些化学物质主要由不可再生的能源或有限的自然资源来生产。  2006年,科斯林在《自然》杂志撰文指出,他和同事成功地使用代谢工程,用转基因酵母合成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新突破有望大幅增加青蒿素的产量,降低治疗疟疾的费用。此前,该小组曾将青蒿的一个基因植入大肠杆菌,利用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获得了一些中间物质,但这些物质还需要几步反应才能生成青蒿酸。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青蒿里发现了一种与青蒿酸合成有关的新酶,将制造这种酶的基因植入酿酒酵母后,酵母制造出了青蒿酸。  在研究过程中,科斯林教授领导的小组还对有关代谢途径作了重新设计,解决了天然或非天然代谢物大量积累对寄主的毒性问题,并对改造后的微生物用变异进化法进行优化筛选,最终将青蒿素合成的成本降低了10倍。  此外,2008年,美国莱斯大学科学家报告称,他们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甘油。以前的研究一直认为,在代谢途径中可以产生1,3-丙二醇的细菌就可以发酵甘油,然而无论是大肠杆菌还是酵母菌都不能产生1,3-丙二醇。新研究揭示了以前未知的一条甘油发酵代谢途径,利用与1,3-丙二醇类似的1,2-丙二醇来发酵甘油,而1,2-丙二醇可由大肠杆菌发酵产生。  借助代谢工程,用清洁环保、可再生生物燃料取代汽油和其他交通燃料也大有可能。目前,他和其在JBEI的研究团队正在将代谢工程和有机合成化学方法结合起来,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人工合成液态交通燃料。  制备散装化学材料  科斯林表示:“未来,代谢工程学将让有机合成化学相形见绌。”  他以制备药物成分为例,在该领域,代谢工程的优势明显胜过有机合成化学。其中包括三类特定的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生物碱、由不同细菌和真菌制造的聚酮化合物以及一般也由细菌制造的非核糖体多肽。  科斯林认为,或许,未来代谢工程学最好的机会将是用于制造以石油为原料的散装化学物质,包括汽油和其他燃料、聚合物以及溶剂等。因为这样的产品能够通过对石油进行催化而得到,所以,到现在为止,一直很少有人使用微生物来制备这些产品。但随着油价飙升,以及考虑到资源紧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表示,现在,借助代谢工程,人们可以使用成本低廉的淀粉、蔗糖或使用微生物作催化剂的纤维素生物质等原材料来制造这些化学物质。关键是,在代谢机制被修改过的细胞内制造出的这些化学物质,是目前产品所需要的准确分子,而不是一些“相同但更环保”、在使用之前还需经过广泛测试的产品。  面临的障碍  在其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科斯林也提到了未来用新陈代谢工程学定制生产出微生物和分子所面临的强大障碍,其中包括需要“调试程序”——发现和修复经过新陈代谢工程处理后的细胞中出现的错误。  然而,他确信,这些障碍能够也必将被克服。“我们能够预见,在未来的某一天,不同的公司都能够参与到细胞的制造过程中,每一家公司只专注于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有的公司构建染色体;有的公司组建细胞膜和细胞壁;有的公司则用激活细胞所需要的基本分子来填充细胞壁。”

  • 【求助】用1H NMR做植物代谢组学,样品制备过程中溶解性问题

    我按照大多数文献上说的,用96%乙醇提取沙棘代谢产物,冻干后,样品溶于pH7.4磷酸盐缓冲溶液,可是发现,根本不能全部溶解哦而后,我又做了两组实验,一组样品先加96%乙醇,再加缓冲液,提取1h,离心取上清,上清液颜色极浅,估计仅提出极性物质 一组样品先加96%乙醇,提取1h,离心取上清,再加缓冲液,几分后,发现有颗粒状物质析出,是不是非极性物质析出了?我考虑过用DMSO做溶剂,做1H NMR,DMSO应该能全部溶解96%乙醇提取出的代谢产物吧,可是,老师说由于DMSO的存在,代谢产物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求助各位高人,我该怎么办啊?相当多的文献都是最后用重水溶的代谢物,拿去做核磁共振的,那是不是都是只分析了极性的部分哦?那非极性的部分怎么办啊?如果我想分析,可不可以把极性和非极性代谢物分开来提,极性用文献上的方法,先用缓冲液,再用重水 非极性部分我可不可以测的时候用氘代氯仿做溶剂困惑中……希望得到高人指点

  • 【应用数据库有奖问答12.28(已完结)】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标准品配制过程是?

    【应用数据库有奖问答12.28(已完结)】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标准品配制过程是?

    [b]Q:[b]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的测定[/b],[b]标准品配制过程是[/b]?A:单标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各标准品,用水配制成1000 ug/mL的单标标准储备液。混标标准中间液:分别吸取各单标标准储备液,用水配制成1.0 ug/mL、10 ug/mL和50 ug/mL的混标标准中间液。===============================================================【活动内容】1、每个工作日上午10:00左右发布一个关于应用数据库的应用问答题,版友根据题目给出自己理解的答案。2、每个工作日下午15:10公布参考答案。【活动奖励】幸运奖:抽奖软件,当天随机抽取3个或5个回答正确的版友ID号(最后一个ID号,截止至下午15:00),每人奖励[color=#ff0000]2钻石币[/color](抽奖人数≤10,抽取3个版友;抽奖人数>10,抽取5个版友);中奖名单:PAEs(注册ID:v2911392)牛一牛(注册ID:v2700892)mengzhaocheng(注册ID:mengzhaocheng)dadgoh(注册ID:dadgoh)活到九十 学到一百(注册ID:wangboxzzjs)[img=,690,3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281539519042_4958_1610895_3.png!w690x387.jpg[/img][img=,690,3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281539542761_1425_1610895_3.png!w690x387.jpg[/img]积分奖励:所有回答正确的版友奖励[color=#ff0000]10个积分[/color](幸运奖获得者除外)。【注意事项】同样的答案,每人只能发一次[/b][align=left][color=#ff0000][b]PS:该贴浏览权限为“回贴仅作者和自己可见”,回复的版友仅能看到版主的题目及自己的回答内容,无法看到其他版友的回复内容。[/b][/color][/align][align=left][color=#ff0000][b] 下午3点之后解除,即可看到正确答案、获奖情况及所有版友的回复内容。[/b][/color][/align][align=center]=======================================================================[/align]方法:SPE-HPLC法基质:茶叶应用编号:102444化合物:草甘膦及其代谢物色谱柱:[url=http://www.dikma.com.cn/product/details-5503.html]Dikma Polyamino HILIC 150 x 2.0 mm, 5 μm[/url]样品前处理:[b]1、标准品配制[/b]单标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各标准品,用水配制成1000 ug/mL的单标标准储备液。混标标准中间液:分别吸取各单标标准储备液,用水配制成1.0 ug/mL、10 ug/mL和50 ug/mL的混标标准中间液。[b]2、提取[/b]取1 g茶叶于50 mL离心管中,准确加入10 mL水、10 mL二氯甲烷,振荡10 min,超声10 min,8000 rpm离心5 min,取5 mL上清液,待净化。[b]3、净化[/b]ProElut GLY 6mL [b](Cat#:65938)[/b][table=722][tr][td](1)活 化:[/td][td]依次加入5 mL甲醇、5 mL水,弃去流出液;[/td][/tr][tr][td](2)上 样:[/td][td]将待净化液加入柱中,弃去前3 mL流出液,收集后2 mL流出液,混匀,滤液过0.22 um尼龙滤膜,上机分析。[/td][/tr][/table]注:同方法制备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色谱条件:[b]1 UPLC 条件:[/b]色谱柱:Polyamino HILIC,150×2.0 mm,5 μm (Cat#:99302)流 速:0.2 mL/min 进样量:10 μL 柱 温:35 ℃流动相: A:乙腈 B:5 mM乙酸铵溶液,氨水调节至pH=11梯度设置:[table][tr][td][align=center]Time(min)[/align][/td][td][align=center]0[/align][/td][td][align=center]2[/align][/td][td][align=center]2.1[/align][/td][td][align=center]8[/align][/td][td][align=center]8.1[/align][/td][td][align=center]15[/align][/td][/tr][tr][td][align=center]A(%)[/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d][align=center]20[/align][/td][td][align=center]20[/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align][/td][td][align=center]20[/align][/td][td][align=center]20[/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d][align=center]20[/align][/td][td][align=center]20[/align][/td][/tr][/table]2.[b]质谱条件:[/b]电离模式:ESI 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 电喷雾电压:-4500 V雾化气压力:60 psi 辅助气压力:60 psi气帘气压力:35 psi 离子源温度:550 ℃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对、碰撞气能量及去簇电压见下表[table][tr][td][align=center]目标化合物[/align][/td][td][align=center]定性离子对[/align][align=center](m/z)[/align][align=center](母离子/子离子)[/align][/td][td][align=center]定量离子对[/align][align=center](m/z)[/align][align=center](母离子/子离子)[/align][/td][td][align=center]碰撞气能量/eV[/align][/td][td][align=center]去簇电压/V[/align][/td][/tr][tr][td=1,2][align=center]氨甲基膦酸[/align][/td][td][align=center]109.9/62.8[/align][/td][td=1,2][align=center]109.9/62.8[/align][/td][td][align=center]-23[/align][/td][td][align=center]-53[/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09.9/78.9[/align][/td][td][align=center]-35[/align][/td][td][align=center]-51[/align][/td][/tr][tr][td=1,2][align=center]草甘膦[/align][/td][td][align=center]167.8/62.8[/align][/td][td=1,2][align=center]167.8/62.8[/align][/td][td][align=center]-30[/align][/td][td][align=center]-50[/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67.8/81.0[/align][/td][td][align=center]-21[/align][/td][td][align=center]-31[/align][/td][/tr][/table]文章出处:天津应用实验室关键字:茶叶、草甘膦、 SPE-UP[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法、ProElut GLY、Polyamino HILIC摘要:草甘膦(Glyphosate,Gly)是广泛使用的一类广谱非选择性除草剂,以其高效、廉价等特性被运用于全球各个农业和非农业领域。其在环境和生物体中富集并通过食品进入人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随着其在茶叶上的广泛使用,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残留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离子交换净化、七氟丁醇(HFB)和三氟乙酸酐(TFAA)衍生后GC-MS检测,或9-芴基甲基三氯甲烷衍生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检测,这些方法通常存在操作时间长、需要衍生等问题,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迪马科技在参考各种标准及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SPE-UP[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法测定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检测方法,采用水提取, ProElut GLY固相萃取专用柱净化样品,收集流出液,Polyamino HILIC色谱柱分离检测。方法定量限0.1mg/kg。该方法特点:1)前处理步骤少,提取液直接通过净化柱接收流出液即可;2)有机溶剂消耗量小,前处理过程中也无需使用酸碱试剂;3)仪器分析简单,样品无需衍生直接分析可提高结果稳定性及减少实验成本。本方法适用于绿茶、花茶、铁观音、红茶和普洱茶中氨甲基膦酸和草甘膦的检测。可供广大分析工作者参考。图谱:[color=#0000ff][b]添加回收结果[/b][/color]茶叶中氨甲基膦酸和草甘膦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检测添加回收结果:[table][tr][td=1,4][align=center][b]样品[/b][/align][align=center][b]基质[/b][/align][/td][td=6,1][align=center][b]回收率(%)[/b][/align][/td][/tr][tr][td=2,1][align=center][b]添加水平:0.1 mg/kg[/b][/align][/td][td=2,1][align=center][b]添加水平:1 mg/kg[/b][/align][/td][td=2,1][align=center][b]添加水平:5 mg/kg[/b][/align][/td][/tr][tr][td=2,1][align=center][b]加标量:1.0 μg/mL,加100 μL[/b][/align][/td][td=2,1][align=center][b]加标量:10 μg/mL,加100 μL[/b][/align][/td][td=2,1][align=center][b]加标量:50 μg/mL,加100 μL[/b][/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氨甲基膦酸[/b][/align][/td][td][align=center][b]草甘膦[/b][/align][/td][td][align=center][b]氨甲基膦酸[/b][/align][/td][td][align=center][b]草甘膦[/b][/align][/td][td][align=center][b]氨甲基膦酸[/b][/align][/td][td][align=center][b]草甘膦[/b][/align][/td][/tr][tr][td][align=center]绿茶[/align][/td][td][align=center]103[/align][/td][td][align=center]91[/align][/td][td][align=center]99[/align][/td][td][align=center]109[/align][/td][td][align=center]92[/align][/td][td][align=center]101[/align][/td][/tr][tr][td][align=center]花茶[/align][/td][td][align=center]95[/align][/td][td][align=center]105[/align][/td][td][align=center]109[/align][/td][td][align=center]85[/align][/td][td][align=center]93[/align][/td][td][align=center]99[/align][/td][/tr][tr][td][align=center]铁观音[/align][/td][td][align=center]84[/align][/td][td][align=center]81[/align][/td][td][align=center]83[/align][/td][td][align=center]94[/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d][align=center]100[/align][/td][/tr][tr][td][align=center]红茶[/align][/td][td][align=center]100[/align][/td][td][align=center]101[/align][/td][td][align=center]86[/align][/td][td][align=center]85[/align][/td][td][align=center]89[/align][/td][td][align=center]98[/align][/td][/tr][tr][td][align=center]普洱茶[/align][/td][td][align=center]80[/align][/td][td][align=center]95[/align][/td][td][align=center]89[/align][/td][td][align=center]95[/align][/td][td][align=center]88[/align][/td][td][align=center]102[/align][/td][/tr][/table][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11(7).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22(6).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44.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250(2).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500(2).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e8%a1%a8%e5%8e%bb.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e8%8d%8910.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e8%8d%8950(2).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e8%8d%89100.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e8%8d%89250.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e8%8d%89500.jpg[/img][img]http://www.dikma.com.cn/UploadImage/edit/images/%e8%8d%89%e8%a1%a8%e5%8e%bb.jpg[/img]

  • 【求助】食品中呋喃妥因代谢物检测。

    大家好: 我在做食品中呋喃妥因代谢物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所有的样品都检出,标准品也不成线性,回收率很高有时能达到好几百,请问呋喃妥因代谢物检测过程中有什么因素可以影响?谢谢指点。(我用的是Thermo的TSQ Quantum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

  • 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别需要什么内标和标准品?

    做非靶向代谢组学,没有想要检测的目标物,目的在于尽可能多的检测出样品中的代谢物,在前处理过程中加入内标物质,在数据分析时,根据内标校正数据。。那如果做靶向代谢组学就是需要购买想要分析的目标物的标准品来做标准品对照液,是不是就是外标法? 除了标准品以外还需要在前处理过程中加入内标吗?

  • 求助喹乙醇代谢物检测前处理方法

    最近准备开验肉类中喹乙醇代谢物的检测项目,前后做了快两个月了,回收率始终不好,最好的也就50-60%方法试过:GB/T 20746-2006 牛、猪的肝脏和肌肉中卡巴氧和喹乙醇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77号公告-5-2008 水产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一些文献方法。只有用乙腈提取的回收率有时可以,但是因为提取液含水浓缩过程很长,同时也影响最后的定量结果。现在头都大了,时间紧迫。各位大侠有没有靠谱的前处理方法啊,分享一下啊。先谢谢各位了!

  • 【转帖】整合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大肠杆菌合成紫杉醇重要前体

    众所周知,紫杉醇是重要的抗癌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紫杉醇对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最高销售额曾超过10亿美元。虽然随着专利的到期,其售价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其价格仍然相当昂贵,一个疗程的价格超过1万美元。 紫杉醇是植物来源的抗癌药物,最初治疗一个病人需要4-5棵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由于太平洋红豆杉数量非常有限,生长周期很长,并且剥去红豆杉树皮后回导致红豆杉的死亡,因此使用红豆杉树皮来提取紫杉醇治疗癌症病人面临很强的伦理困境。面对此两难境地,科学家发挥科学创新精神,开发出了红豆杉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紫杉醇,随着研究是深入,科学家发现可将使用decorative yew的树叶提取紫杉醇的前体,使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紫杉醇。由于decorative yew树叶来源很广,使用树叶也不会杀死树木本身,加之后续合成的高效性,这种提取加合成的方法称为紫杉醇的主要来源。化学全合成是获得化合物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学家经过努力也成功地合成了紫杉醇,由于紫杉醇结构复杂,化学合成需要35-50步,得率很低,因此紫杉醇的化学全合成科学意义很大,实际应用的价值不大。  微生物具有底物利用广泛,生长速度快,研究深入,大规模生产容易等优点,非常适合药物的生产,与紫杉醇同为萜类化合物的青蒿素已经通过精确的途径改造和优化,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表明通过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手段在微生物中合成宿主本身不产生的复杂小分子是可行的,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策略和经验。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Tufts大学科学家沿着这个思路,合成紫杉醇的前体taxadiene和 taxadiene-5-alpha-ol。虽然大肠杆菌并不能够产生这两种物质,但是合成他们的前体IPP是大肠杆菌生理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IPP能够通过两部的酶促反应合成taxadiene。催化后续两部反应的酶类已经从植物中克隆出来。  美国科学家首先优化了IPP的生物合成,以大量生成IPP为后续的酶促反应提供底物。 IPP的生物合成有8个步骤,研究发现其中的四个步骤是限速步骤,通过提高限速步骤的酶量,控制整个催化的效率,大量的合成了IPP。接着讲植物的催化酶引入到工程菌株中,优化催化酶的密码子和表达水平,产生了大量的taxadiene。与只加入催化酶没有进行相关优化相比,其产量提高了1500倍,也比已有的文献报道的产量提高了1000倍。接着科学家有加入能够催化taxadiene合成 taxadiene-5-alpha-ol的酶类,将合成紫杉醇的途径有往前迈了一步。  虽然离合成能够化学转化的前体浆果赤霉素(baccatin III)还有比较远的距离,但是本研究表明在弄清楚紫杉醇的合成途径后,使用大肠杆菌合成紫杉醇很有潜力。 本研究中使用的平台技术和手段对合成其他化合物具有通用性,因此使用代谢工程结合合成生物学手段将开启动植物来源的活性小分子微生物表达的大门。  Source: “Isoprenoid Pathway Optimization for Taxol Precursor Over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by Parayil Kumaran Ajikumar, Wen-Hai Xiao, Keith E. J. Tyo, Yong Wang, Fritz Simeon, Effendi Leonard, Oliver Mucha, Too Heng Phon, Blaine Pfeifer, Gregory Stephanopoulos. Science, 1 October, 2010. Funding: Singapore-MIT Allian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a Milheim Foundation Grant for Cancer Research

  • 【讨论】鸡蛋中为什么有三聚氰胺?

    鸡蛋中为什么有三聚氰胺?如果是添加又是如何加入到鸡蛋中的呢?如果在饲料中加三聚氰胺,会不会在代谢过程中被分解掉,又是如何跑到鸡蛋中去的?会不会是某些农药在鸡体内代谢后的产物是三聚氰胺?

  • 生物工程的一个新的分支:代谢工程

    张星元:生物工程的一个新的分支:代谢工程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一个新的分支。代谢工程把量化代谢流及其控制的工程分析方法和用以精确制订遗传修饰方案并付之实施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技术结合起来,以上述“分析——综合”反复交替操作、螺旋式逼近目标的方式,在较广范围内改善细胞性能,以满足人类对生物的特定需求的生物工程。为了满足人类对生物的特定需求而对微生物进行代谢途径操作,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在氨基酸、抗生素、溶剂和维生素的发酵法生产中,都可以找到一些典型实例。操作的主要方法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并用创造性的筛选技术来检出已获得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尽管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地接受并已取得好的效果,但对突变株的遗传和代谢性状的鉴定是很不够的,更何况诱变是随机的! DNA重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发把代谢操作引进了一个新的层面。遗传工程是我们有可能对代谢途径的指定酶反应进行精确的修饰,因此,有可能构建精心设计的遗传背景。DNA重组技术刚进入可行阶段不久,就出现了不少可用来说明这种技术在定向的途径修饰方面的潜在应用的术语。如分子育种(1981年),体外进化(1988年),微生物工程或代谢途径工程(1988~1991年),细胞工程(1991年)和代谢工程(1991年)。尽管不同的作者提出不完全相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均传达了与代谢工程的总目标和手段相似的含义。我们曾经把代谢工程定义为,代谢工程就是用DNA重组技术修饰特定的生化反应或引进新的生化反应,直接改善产物的形成和细胞的性能的学科。这样定义代谢工程强调了代谢工程工作目标的确切性。也就是说,先要找到要进行修饰或要引进的目标生化反应,一旦找准了目标,就用已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去扩增、去抑制或删除、去传递相应的基因或酶,或者解除对相应的基因或酶调节,而广义的DNA重组只是常规地应用于不同步骤中,以便于达到这些目标。尽管在所有的菌种改良方案中都有某种定向的含义,但与随机诱变育种相比较,在代谢工程中工作计划的定向性更加集中更加有针对性。这定向性在酶的目标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上起着支配的作用。不能把细胞改良中的所谓“定向” 解释为合理的途径设计和修饰,因为“定向选择”与随机诱变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地我们可借助于“逆行的代谢工程”(reverse metabolic engineering), 从随机诱变而获得的突变株及其性状的实验结果,来提取途径及其控制的判断信息(critical information)。与所有传统的工程领域一样,代谢工程也包含“分析” 和“综合”两个基本步骤。因为代谢工程借助于DNA重组技术作为一种启用技术而出现,所以一开始人们的注意力仅仅放在这个领域的综合方面,譬如:新的基因在不同寄主中的表达,内酶的扩增,基因的删除,酶活力修饰,转录的解调或酶的解调等。这样前面定义的代谢工程,在相当程度上似乎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表现形式,几乎没有工程的内容,因此从生物过程的角度来衡量,并不是够格的代谢工程。而更加重要的工程内容存在于代谢工程的分析方面。譬如,怎样确定定义生理状态的参数?怎样用这信息解释代谢网络控制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达到某个目标的合乎道理的修饰位点?怎样进一步评估这些遗传修饰和酶的修饰的真实的生化效果,以便进行下一轮的途径修饰,直到达到目的?能不能提出一个可用来确定代谢修饰的最有希望的靶位的合理的步骤?在综合方面,代谢工程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方面是它关注的是代谢途径集成的整体,而不是单个反应。这样,代谢工程研究的是整个生化反应网络,涉及到其自身的途径合成和热动力学可行性,还有途径流量及其控制。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正在经历从单个酶反应向相互影响的生化反应体系转变。因此,通过对整个反应体系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反应的考察就有可能获得关于代谢和细胞功能的更全面的认识,在这个的意义上“代谢网络”的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代谢工程让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整个体系而不是其组成部分。因此,代谢工程使用来自还原论者的大量的研究的技术和信息来设法进行综合和设计;而关于整个体系的运转状态的观察,对于进一步的合理的分解和分析其自身来说,又是最好的指导。尽管代谢和细胞生理学可以为某组反应途径的分析提供主要的背景知识,应该指出流量及其控制的测定结果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因而,代谢工程的概念除了可用来分析流经某组代谢途径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同样可以应用于在信号传感途径的信息流量的分析。对于信息流量尚未很好地定义,一旦信号途径的概念得到具体化,以上观念和方法将会在信号传感途径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胞外刺激控制基因表达的复杂机制的解释方面发挥作用。也许代谢工程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活体条件下代谢流及其控制的强调。代谢流的概念本身实际上并不是新的。代谢流及其控制引起生化研究人员中的少数先知的注意,已有大约30多年历史了。作为他们工作的结果,代谢控制的观念成熟了,并且被严格的定义了,尽管这些观念曾经没有得到传统的生物学家广泛地接受。代谢工程最初被设想为特定的途径操作,很快又变成工程师们的分析技能的预期的输出端。发酵工程师们建立了量化代谢流及其控制的工程分析方法,从而看到了利用代谢控制分析这个有效的平台向这个过程导入严密性的机会,以及生化工程与发酵工程在生物学领域的交叉和互补。

  • 关于咖啡那点事~咖啡因代谢物的测定

    关于咖啡那点事~咖啡因代谢物的测定

    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中一种叫做腺嘌呤核苷的化学物质,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 不过,咖啡对有些人是有好处的,但是对某些人却产生负面影响,这主要是与咖啡因的在不同人的代谢能力有关的。 咖啡因在肝脏中被分解产生三个初级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可可碱,茶碱。咖啡因在摄取后45分钟内被胃和小肠完全吸收。吸收后它会分布于身体的所有器官之中,转化过程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这些化合物进一步代谢,最终通过尿液排泄。 如果某些人的这个酶的代谢比较快,摄入的咖啡因很快就会被清除出体外,因此咖啡因起作用的效果就很有限,不能令人产生特别明显的兴奋感。而对于另一些人,他们这个酶代谢速度慢,咖啡因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很慢,起作用时间也就较长,这样的人往往一杯咖啡就会令他们夜不能寐,有的还会影响食欲,呕吐和痉挛,也可能出现胃炎或心脏病等不良反应。 所以这也解释了一般人普遍担心的咖啡会影响睡眠问题,其实和你对咖啡因的代谢力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每个人对咖啡因代谢的能力不同,平均来说,咖啡因在体内的运作,大约能维持3~4个小时,所以即使在晚餐后饮用,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困扰。但有些人的代谢力较差,可能会持续作用8~12个小时;或者体质对咖啡因比较敏感,就得特别注意喝咖啡的时间,避免影响作息,因为不论是多喝开水或是增加运动,都无法有效的促使咖啡因快速代谢。*********************************** 以上对咖啡因的代谢方面做了简单的科普,可如何对咖啡因代谢物进行检测呢?由于咖啡因代谢物从化学结构上来看,这一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母体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甲基的位置,属于位置异构体。(见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09_581149_2452211_3.png 对于分离这些代谢物来说,对色谱柱的分离能力要求比较高,下面我们看看使用迪马Spursil色谱柱分离9种咖啡因代谢物的分离效果情况色谱柱:Spursil C18规格:150 x 4.6 mm, 5 μm流动相:甲醇/ 水+1% 乙酸=10/90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器:UV 254 nm样品:1. 尿酸2. 黄嘌呤3. 7- 甲基黄嘌呤4. 1- 甲基尿酸5. 3- 甲基黄嘌呤6. 1,3- 二甲基尿酸7. 可可碱8. 1,7- 二甲基黄嘌呤9. 茶碱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10_581151_2452211_3.png总结:Spursil 色谱柱能够在13分钟之内将它们全部分开且达到基线分离~棒棒哒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5.gif

  • 介绍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长期饮酒? ? ? 喝进去的酒是靠肝来代谢的,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损伤肝细胞,长期饮酒,乙醛累积,容易造成酒精肝。刚开始会食欲不振、上腹胀痛,慢慢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甚至会患上肝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