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初粘性能

仪器信息网初粘性能专题为您整合初粘性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初粘性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初粘性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初粘性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初粘性能话题讨论。

初粘性能相关的资讯

  • 湿巾不干胶标签应测试初粘力、持粘性、剥离强度以提高反复使用性能一致
    湿巾不干胶标签的粘接性能是影响湿巾使用体验和包装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湿巾在反复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一致性,对不干胶标签的初粘力、持粘性和剥离强度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对这些测试的详细介绍:1. 初粘力测试初粘力是指不干胶标签在初期接触时的粘接能力,它反映了标签与湿巾包装或其他表面接触时的即时粘附性。这项测试对于确保标签能够在第一次使用时迅速粘附,并在后续使用中保持其粘性至关重要。2. 持粘性测试持粘性测试用于评估不干胶标签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分离的能力。这项测试模拟了湿巾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条件,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以确保标签在这些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粘接性能。3. 剥离强度测试剥离强度测试测量的是不干胶标签从湿巾包装或其他表面分离时所需的力。高剥离强度意味着标签更难被意外剥离,这对于保证湿巾包装的完整性和防止内容物泄漏非常重要。测试的必要性:提高用户体验:通过确保标签的粘接性能,可以提高用户在反复使用湿巾时的便利性和满意度。增强包装完整性:良好的粘接性能有助于保持湿巾包装的密封性,防止湿巾干燥和污染。质量控制:定期进行粘接性能测试可以监控和保证不干胶标签的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符合标准:满足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如ISO、ASTM等,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测试方法:初粘力测试:通常使用初粘力测试仪,通过一定重量的钢球在一定高度自由落体,落在不干胶表面,评估标签的初粘性能。持粘性测试:持粘性测试仪将标签粘贴在测试板上,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评估标签的粘附持久性。剥离强度测试:使用剥离强度测试仪,将标签粘贴在标准的测试材料上,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剥离,测量所需的力。结论对湿巾不干胶标签进行初粘力、持粘性和剥离强度的测试,对于提高湿巾产品的整体性能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测试,制造商可以优化不干胶标签的设计和材料选择,确保湿巾包装在各种使用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粘接性能,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和环形初粘力测试仪检测的是同一种性能吗
    在探讨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与环形初粘力测试仪是否检测同一种性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这两种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各自所侧重测量的物理属性。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一、测试原理与机制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工作原理: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顾名思义,是通过观察特定重量的钢球在倾斜的试样表面滚落的最远距离,来评估材料的初粘性。测试时,将试样水平固定在测试台上,上方放置一定质量的钢球,并逐渐调整测试台的倾斜角度,直至钢球开始滚动并记录下滚动的最远距离。这个距离反映了材料表面对钢球的初始粘附能力,即初粘性。机制解析:此方法的核心在于模拟了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与轻小物体接触时产生的瞬间粘附效果。它侧重于测量材料表面的动态粘附特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材料表面能够短暂保持接触物体不立即脱落的能力。环形初粘力测试仪工作原理:环形初粘力测试仪则采用了不同的测试原理。它利用一个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环形压头,以恒定的速度或压力压在试样上,随后将环形压头与试样分离,通过测量分离过程中所需的最大力或能量,来量化材料的初粘力。这个过程模拟了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分离所需的力学性能。机制解析:环形初粘力测试仪更多地关注于材料表面在静态或准静态条件下的粘附强度,即材料表面与另一物体接触并尝试分离时,所展现出的抵抗分离的能力。这种测试方法对于评估材料的密封性、粘接强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二、检测性能的差异动态与静态的区分从上述原理可以看出,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侧重于测量材料表面的动态粘附特性,即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如倾斜角度变化导致的重力作用)时,表面能够短暂保持接触物体不脱落的能力。而环形初粘力测试仪则更侧重于评估材料在静态或准静态条件下的粘附强度,即抵抗分离所需的最大力或能量。应用场景的不同这两种测试方法的应用场景也因此而有所差异。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因其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胶带、不干胶、保护膜等材料的初粘性评估。它能够有效反映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粘附表现,为产品质量的控制提供重要依据。而环形初粘力测试仪则更适用于需要精确测量材料粘附强度的场合,如密封材料、粘合剂等领域的研发与质量控制。三、综合分析与结论综上所述,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与环形初粘力测试仪虽然都涉及对材料初粘性能的测试,但它们所检测的具体性能并不完全相同。滚球法侧重于材料表面的动态粘附特性,而环形初粘力测试仪则更关注于静态或准静态条件下的粘附强度。因此,在选择测试方法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测试需求来确定使用哪种仪器,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测试技术的发展,新的测试方法和仪器不断涌现。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多种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粘附性能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以更好地满足产品研发、质量控制以及市场应用的需求。总之,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与环形初粘力测试仪各有其独特的测试原理和应用场景,它们共同构成了材料粘附性能测试领域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材料的粘附性能,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 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和环形初粘性测试仪在测试双面胶初粘性时有什么区别
    在双面胶的初粘性测试中,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和环形初粘性测试仪是两种常用的测试工具。尽管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评估双面胶的初粘性,但在测试原理、方法以及结果解读上却存在显著的区别。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测试原理:滚球法初粘性测试仪通过在一定角度的斜面上滚动标准尺寸的钢球,以测量钢球在胶粘剂表面滚动时的粘附能力。测试时,钢球从斜面顶部释放,滚过涂有胶粘剂的测试表面,根据钢球滚动的距离来评估初粘性。特点: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测试结果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影响较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胶粘剂,包括双面胶。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快速评估初粘性的生产环境。适用于胶粘剂的初步筛选和质量控制。环形初粘性测试仪测试原理:环形初粘性测试仪通过将一定直径的环形试样放置在胶粘剂表面,然后以一定速度提起试样,测量胶粘剂粘附环形试样所需的力。测试时,环形试样与胶粘剂接触,然后以恒定速度提起,直至环形试样脱离胶粘剂表面。特点:测试结果更精确,可以量化粘附力。适用于测量特定类型的胶粘剂,尤其是双面胶。测试过程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精确测量粘附力的实验室环境。适用于双面胶的详细性能评估和研究。区别总结测试原理:滚球法侧重于通过钢球滚动的距离来评估初粘性,而环形法则通过测量提起环形试样所需的力来评估。操作复杂度:滚球法操作简单,环形法则可能需要更精确的操作和设备设置。测试速度:滚球法测试速度快,环形法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准备和执行测试。环境影响:滚球法结果受环境影响较小,环形法则可能更敏感于温度和湿度变化。结果精确度:环形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粘附力数值,而滚球法则提供相对的粘附性评估。适用性:滚球法适用于快速筛选和质量控制,环形法则适用于详细的性能评估和研究。测试成本:滚球法设备通常成本较低,环形法则可能需要更高级的设备。在选择测试双面胶初粘性的设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需求、预算和测试环境来决定使用哪种测试仪。每种测试仪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的测试方法。
  • 《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查
    5月10日,《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国家标准正式通过专家审查,向全面实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热塑性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封面,在热封刚结束尚未冷却时的热粘力(即热粘强度)的测试方法,填补了国内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空白。审查会中,来自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国家检验、学术机构的专家对标准文本、试验验证报告等文件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认定该标准草案已具有与国际标准等同的技术水平。   热粘力,是材料热封部分在热封后未冷却测得的剥离力。在实际生产中,包装材料的热粘力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灌装效率和破袋率。目前,国际上已经拥有了成熟的热粘性能检测的测试标准—ASTM F1921,但国内标准仍处于空白,标准需求极为迫切。   ——由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小组,经过大量的行业调研和国外标准研读,同时辅以兰光热粘拉力机的试验验证,历时3年最终形成了本版标准草案。接下来,本草案将会进一步完善,正式实施后必将对包装材料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强有力的量化支持。附:设备介绍HTT-L1热粘拉力试验仪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等包装材料的热粘、热封性能的测试。同时也适用于胶粘剂、胶粘带、不干胶、胶黏复合品、复合膜、塑料薄膜、纸张等软质材料进行剥离、拉断等项目的试验。
  • Labthink起草的GB/T 34445-2017《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正式颁布
    2017年9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颁布GB/T 34445-2017《 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实施日期为2018年4月1日。  这是软塑材料行业首个热粘性能相关测试方法国家标准,规定了热塑性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封面在热封刚结束,尚未冷却时的热粘力的测试方法。包材热粘性测试,不但能很好地解决生产线灌装破袋的问题,同时也会为包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二批国家标准计划,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厦门金德威包装有限公司、广东德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  起草小组对行业情况和国际标准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利用Labthink热粘性能测试仪器进行的相关试验验证基础上,历时三年完成了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和审查等各阶段工作,按规定程序上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做最终审核。  Labthink兰光,致力于通过包装检测技术提升和尖端检测仪器研发帮助客户应对包装难题,助力包装相关产业的品质安全。
  • 50um的胶带可以使用泉科瑞达初粘性测试仪测试吗?测试要求有什么变化?
    泉科瑞达初粘性测试仪是专门设计用于测量压敏胶带、不干胶标签、保护膜等相关产品的初粘性测试。这种测试仪通常采用国家标准如GB 4852(压敏胶胶带初粘性测试方法——斜面滚球法)等,通过斜面滚球法的原理来测试胶带的初粘性能。对于50um(微米)厚度的胶带,理论上可以使用泉科瑞达初粘性测试仪进行测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测试要求和可能的变化:测试要求胶带宽度:确保50um厚的胶带宽度符合测试仪的最小和最大宽度要求。大多数初粘性测试仪对胶带宽度有一定的限制,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测试标准:遵循适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测试,例如GB/T 4852-2002《压敏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这些标准规定了测试的具体步骤和条件。环境条件:测试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温度、湿度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操作规程:按照测试仪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确保测试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测试变化胶带厚度:虽然50um的胶带可以使用初粘性测试仪进行测试,但胶带的厚度可能会影响其粘附性能。因此,对于不同厚度的胶带,可能需要调整测试参数或条件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测试速度:胶带的厚度可能会影响测试速度的选择。较厚的胶带可能需要调整测试速度以更好地模拟实际应用中的粘附情况。测试角度:对于不同厚度的胶带,测试角度(即斜面滚球法中的倾斜角度)可能需要调整,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重复性:由于胶带厚度的不同,可能需要增加测试次数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样品准备:对于50um厚的胶带,可能需要特别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避免厚度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总之,50um厚的胶带可以使用泉科瑞达初粘性测试仪进行测试,但需要注意上述测试要求和可能的变化。通过精确的测试和合理的参数调整,可以确保获得胶带初粘性的准确测量结果。
  • 电子剥离试验机在高粘性材料测试中的特殊配置与操作要求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粘性材料的性能测试一直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胶粘剂、胶带、不干胶等产品的开发中,剥离强度作为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受到了广泛关注。电子剥离试验机作为这一领域的关键测试设备,针对高粘性材料的测试,不仅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还需一系列特殊配置和严格的操作要求。本文将从设备配置、操作流程、安全保护及数据分析等方面,深入探讨电子剥离试验机在高粘性材料测试中的特殊性与要求。一、电子剥离试验机特殊配置1.1 精密夹持系统高粘性材料在剥离过程中易发生滑移或断裂,因此电子剥离试验机需配备高精度的夹持系统。该系统通常采用特殊设计的夹具,能够牢固夹持试样,确保剥离过程中试样与夹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准确测量剥离力。此外,夹具表面还需进行特殊处理,如增加防滑纹理或采用高摩擦材料,以提高夹持力,减少试样滑移现象的发生。1.2 高精度传感器为了准确测量高粘性材料在剥离过程中的微小力值变化,电子剥离试验机需配备高精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应具备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能够实时采集剥离过程中的力值和位移数据,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传感器还需经过严格校准,以消除系统误差,提高测试精度。1.3 多样化试验模式针对高粘性材料的不同测试需求,电子剥离试验机应提供多样化的试验模式。例如,支持180°剥离、T剥离等多种剥离角度的测试模式,以及不同剥离速率的设置,以满足不同标准和应用场景的要求。此外,试验机还应具备自动清零、过载保护等功能,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二、电子剥离试验机操作流程规范2.1 样品准备在进行高粘性材料的剥离测试前,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准备试样。试样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状态均需符合测试要求。对于高粘性材料,还需特别注意试样的粘贴方式和粘贴强度,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需对试样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去除表面污垢或杂质,以减少对测试结果的影响。2.2 仪器校准与设置在启动测试前,必须确保电子剥离试验机已经过全面校准,特别是传感器和测量系统的准确性验证。操作员需根据测试标准,设置合适的剥离角度、剥离速率及数据采样频率等参数。此外,还需检查夹具的紧固状态,确保试样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脱落或滑移。2.3 测试执行测试开始时,操作员需平稳启动试验机,避免产生突然的冲击力影响测试结果。在剥离过程中,应密切监控试验机的运行状态和剥离力值的变化,确保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若发现异常现象,如试样断裂位置不符合预期或力值波动异常,应及时停止测试并检查原因。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需剔除异常值或无效数据,确保数据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后,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剥离力-位移曲线进行分析,提取关键参数如最大剥离力、剥离能等,并与标准值或预期值进行比较,评估高粘性材料的性能。三、电子剥离试验机安全保护与维护3.1 安全防护电子剥离试验机在工作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罩、设置紧急停止按钮等,以防止操作员受伤或设备损坏。此外,操作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和手套。3.2 定期维护为确保电子剥离试验机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测试精度,需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和夹具、检查传感器和传动部件的磨损情况、更换老化的部件等。同时,还需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电子剥离试验机在高粘性材料测试中的应用,不仅需要精密的设备配置和严格的操作流程,还需注重安全保护和维护保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 中科院力学所苏业旺团队提出提高可拉伸电子器件弹性延展性的新策略—过加载
    可拉伸电子器件在过去十多年中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康复医疗、智能工业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无机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创新在于通过力学结构设计实现弹性拉伸性,对任意复杂曲面实现共形贴附/包裹,并且能维持稳定的电学性能。例如,“岛-桥”结构是可拉伸电子器件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其中,功能性元器件置于不可变形的“岛”上,互联导线形成“桥”并提供整体结构的弹性延展性。实现可拉伸电子器件弹性延展性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并引起了大量的关注。 尽管先前有很多研究集中在可拉伸结构的设计上,但目前主要只有两种策略被用于实现或提高结构的弹性延展性(如图1所示):(1)预应变策略。波浪形条带是一种典型的例子,平面的条带被转印/粘接在预拉伸的弹性基底上,释放预应变后,由于压应力的存在使得条带产生面外屈曲变形,形成具有拉伸性的波浪形结构。此外,更加复杂的三维可拉伸微结构也可以通过二维平面前驱体粘接在预应变的基底上制备而成。(2)几何结构设计策略。各种具有弹性可拉伸的几何互联被设计出来,如:“之”字型、马蹄型、蛇型、分型、非屈曲蛇型、螺旋型以及剪纸结构等,这些几何结构在弹性延展性和各种应用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时这两种类型的策略也可以相互结合以增强结构的弹性延展性,如:预应变基底显著增加了蛇形互联结构的弹性延展性。 图1. 可拉伸结构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苏业旺团队创新性地提出第三种提高可拉伸电子器件弹性延展性的新策略——过加载策略(如图2)。互联结构转印、粘接在弹性聚合物基底上后,对整体结构进行过弹性极限拉伸,释放拉伸应变后,互联结构的弹性延展性可以提高到原来的两倍,这对可拉伸电子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理论、有限元及实验结果均证明过加载策略对不同几何构型、不同厚度的互联结构是有效的(如图3、4、5)。其基本机理在于:过加载过程中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演变使得互联结构关键部位的弹性范围扩大一倍。过加载策略易于操作,并可与其他两种策略相结合以提高结构弹性延展性。这对无机可拉伸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及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2. 过加载策略的操作过程以及各过程中蛇形互联结构的应变分布图3. 基于独立金属厚蛇形互联(MTSI)的过拉策略力学分析。(a)MTSI的本构关系:理想弹塑性;(b)MTSI的力学模型;(c)过加载操作过程示意图以及各过程中蛇形互联圆弧顶截面处应力分布。(d)MTSI的增强弹性延展性随第一次施加应变/过加载应变的变化,包括理论、有限元和实验结果图4. 基于独立MTSI的过加载策略的实验验证。(a)独立MTSI初始状态的图像以及拉伸150%时的正面和侧面视图;(b)狗骨头形铜片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c-k)在第一次施加拉伸、卸载和第二次施加拉伸过程中,力与施加应变的关系曲线,第一次施加应变分别为:30%、50%、60%、75%、90%、110%、120%、130%、150%图5. MTSI粘结在软基底上的力学分析。(a-c)粘接在软基底上的厚马蹄形、之字形、分形互联的增强弹性延展性与第一次施加应变/过加载应变的关系;(d)粘接在软基底上蛇形互联结构的弹性延展性随其厚的变化关系;(e-g)三种不同厚度蛇形互连增强弹性延展性与第一次施加应变/过加载应变关系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该研究成果以“An Overstretch Strategy to Double the Designed Elastic Stretchability of Stretchable Electronics”为题发表于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2300340)。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博士生李居曜,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苏业旺研究员,参加该工作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武晓雷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从0到1原始创新计划、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创新团队和国家WR计划青年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An Overstretch Strategy to Double the Designed Elastic Stretchability of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wiley.com)
  • 兼顾超强韧性和延展性 首款3D打印纳米结构高熵合金问世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在线版发表论文称,他们采用3D打印方法,制作出一种双相纳米结构高熵合金(HEA),其强度和延展性优于现有其他先进的3D打印材料,有望催生可用于航空航天、医学、能源和运输等领域的高性能部件。通过先进3D打印制造的高熵合金在多个尺度上具有层次结构,表现出更高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图片来源:佐治亚理工学院官网过去15年,HEA越来越受欢迎。HEA是由5种或5种以上等量或大约等量的金属制成的合金,具有许多理想的性质,因此在材料科学及工程领域备受重视。3D打印技术目前已用于材料开发领域,基于激光的3D打印可以产生大的温度梯度和高冷却速率,而传统方法很难做到这一点。此次,研究人员将HEA与先进的3D打印技术——激光粉末床熔融结合,开发出具有前所未有性能的新材料。由于该工艺使材料熔化和凝固速度非常快,所得到材料的微观结构与传统方法制造出的材料大相径庭。新材料的微观结构看起来像一种网状结构,由名为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的纳米层状结构交替组成,这些层被嵌入微尺度共晶团中,分级纳米结构HEA使两相能够协同变形。研究人员表示,这种不寻常微观结构的原子重排使其拥有超高强度和更高的延展性,与传统金属铸件相比,新材料的强度提升了3倍,延展性不减反增。使HEA拥有更强韧性和更好延展性有助于研制出机械效率高且节能的轻质结构。研究团队还开发出了双相晶体塑性计算模型,以了解FCC和BCC纳米片层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结果显示,BCC纳米片层具有极坚固的特性,这对于实现合金卓越的强度—延展性协同作用至关重要。未来,科学家们有望利用3D打印技术和HEA研制出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性能部件。
  • 虹科方案 | 助力高性能视频存储解决方案
    虹科方案Hongke-优秀案例分享助力高性能视频存储解决方案-1 “存储背后的力量!”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ATTO技术公司在中国的官方合作伙伴。依附于我们十多年的客户积累和方案提供经验,虹科与 ATTO共同致力于为数据密集型计算环境提供网络和存储连接以及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无论您的工作流程面临何种挑战,都可以信赖HK-ATTO系列产品、驱动程序和软件以提供最高的性能和可靠性。我们的slogan是:“存储背后的力量”!用最优秀的网络和存储连接产品为您的网络和存储业务保驾护航。今天我们来分享虹科产品的一则优秀案例。1Avid NEXIS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Avid NEXIS。Avid NEXIS 是全球首个基于软件的存储 , 借助软件定义的存储平台, 专为实时媒体制作打造的智能型存储。您在存储系统上的投资,除了要考虑当前业务所需,还要考虑其技术架构是否能适应未来业务的扩展。Avid NEXIS 是世界上第一款专为媒体行业设计的软件定义的虚拟化存储平台,能够适用于任何媒体创作软件。这一强大的系统提供无与伦比的媒体性能、可扩展性及可靠性,为要求最严苛的广电、视频后期制作、音频制作、教育及企业用户简化工作流程。该平台允许将不同型号的存储引擎进行混合,形成虚拟化的存储资源池,从而加速工作流程。 这可能是唯一能够伴您的业务一同成长的存储解决方案。2虹科解决方案Avid的NEXIS系列共享存储系统为创意团队提供了实时编辑协作,其性能可加快媒体工作流程。先进的Avid文件管理系统使编辑能够使用Avid、Adobe、Apple® 、Autodesk、Filmlight、Blackmagic和Grass Valley的一系列工具,从而增强协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我们的虹科高性能专用网络和存储连接产品将增强包括Avid NEXIS在内的任何Avid内容创建解决方案。虹科&ATTO和Avid共同创建协作解决方案。Avid NEXIS共享存储通过HK-ThunderLink适配器和HK-FastFrame 25Gb 智能以太网卡(SmartNIC)连接到客户端,允许用户以高分辨率工作并编辑更多的SD、HD和4K视频流,确保高带宽应用的最佳行业数据传输。 我们的解决方案将为您带来:◾ 经过Avid认证的唯一专门构建的Thunderbolt连接产品,可与Avid NEXIS共享存储系统无缝集成。◾ 该解决方案由可靠的以太网堆栈、数据流专业技能和macOS环境中的丰富经验提供支持。◾ 虹科&ATTO和Avid的协作让用户能够完成手头最苛刻的业务流工作,并达到当今所需的最高性能水平。3为您提供的产品 A. HK-FastFrame 智能以太网卡 ◾ FastFrame&trade 3 N322 - Dual-port Integrated SFP28 10/25GbE Smart Ethernet NIC◾ FastFrame&trade NS12 - Dual-port 10GbE LC SFP+ SR Optical Interface NIC (Two 10Gb SFP+included)HK-FastFrame&trade 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综合以太网产品组合,旨在提供高性能以太网,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源和 CPU 周期的使用。我们使用最新的技术来加速数据I/O,提供行业领先的性能。HK-FastFrame内置硬件卸载引擎,包括CPU传输层卸载和NVMe over Fabric目标卸载,以加速数据传输并降低服务器消耗;内置端到端服务质量算法,网络拥塞大大降低。FastFrame网卡支持高达100GbE的线路速度和低至1µ s的延迟。 B.ThunderLink适配器 ◾ ThunderLink® N3 3102 - Dual 40Gb Thunderbolt to Dual 10GbE Adapter (SFP+s included)HK-ThunderLink® 适配器是希望将支持 Thunderbolt 3 和 2 的台式机或移动工作站连接到各种存储协议(包括光纤通道、SAS/SATA 和以太网)的理想解决方案。 产品经过 Intel Thunderbolt&trade 认证,包括任何所需的 SFP、QSFP 和 SFP28。虹科雷电适配器为设计、工程和技术从业者提供高性能、低延迟的Thunderbolt&trade 连接解决方案,适用于性能和吞吐量要求高的应用。它们小巧便携,易于堆叠,也可以使用HK-ThunderRack安装在机架上,不会妨碍用户使用随附的锁定电源。“虹科在工业、制造业、汽车、电子测试、通信领域深耕了长达20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迎接机遇和挑战,我们与全球领先的企业网络和存储供应商展开合作,提供一系列创新型安全灵活且性能优越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IT需求。虹科网络基础团队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接受专家培训,积累实践经验,致力于为数据密集型计算环境提供高性能以太网、高度可靠的统一存储以及高速数据流的连接方案,并运用灵活的边缘计算系统实现经济高效且易于管理的大规模IT服务基础设施。
  • Granutools发布粉体剪切性能分析仪 Granudrum新品
    说明GranuDrum是一种基于转鼓原理的粉体流动性自动测量方法。实验时,粉体样品将带有透明侧壁的水平圆筒的一半填满。圆筒绕轴旋转的角速度从每分钟2转到每分钟60转。运动到每一个角速度时,CCD相机都会拍很多快照。然后,对于每个转速,从平均界面位置计算出流动角度(一些文献中也称为“静止的动态角度”),从界面波动量计算出动态内聚指数。流动角值越低,则流动性越好。原理流动角度受一系列参数的影响:颗粒间的摩擦、颗粒的形状、颗粒间的内聚力(范德瓦尔斯力、静电力和毛细管力)。动态粘聚指数只与颗粒间的粘聚力有关。粘性粉体趋向于间歇流动,而非粘性粉体则为规则流动。因此,接近于零的动态粘性指数对应于非粘性粉体。当粉体的粘结性增大时,粘结指数也随之增大。因此,粘结指数也可以量化粉体的展布性。优势测量简单、快速、直观、易于解释。圆筒的填充和清洗简单快捷。在安全转移到仪器之前,圆筒可以放在手套箱、防尘罩或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通过软件的直观性,平均和方差结果都很容易获得,并允许结果的比较。自动收集和存储所有的图片和数据,以便后期处理。数据传输和自动生成报告也非常方便。标准操作程序是可记录,增加了测量的重复性。圆筒具有化学涂层,可以处理各种规格的粉粉体。独特性测量范围广:低速和高速(1至70转/分,即4至290毫米/秒)下的动态静止角。简单明了的数据解释和物理原理。使用波动量来量化粉体的粘结力。在实验过程中,粉体的粘结力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被称为“粉体触变性”的特性可以通过GranuDrum来表达。高测量重复性(例如不锈钢等高密度材料= 1.8%,或其他低密度材料= 4.2%)。理想的设计保证了稳定性和长使用寿命。圆筒可以通过手套箱在特定的环境(惰性气体、湿度和温度)下调节。应用在具有广泛的应用,需要对粉体流动性进行分析。适用于高剪切、低压力的工况下,如增材制造、铺展性、制药行业涉及的气力输送等。在增材制造的铺粉过程中,可用于量化粉体铺展能力和优化铺粉速度 (由于其原有的粘性指数分析)。气力输送过程中粉体流动特性的预测。可选附件额外的测量圆筒,满足小样品量测量 (10、20、30和40ml),特别适用于制药和贵金属。适用于高温工况的测量圆筒,可使用高达200℃校准套件。离线分析软件授权许可:一台计算机运行测量,同时可使用另一台计算机分析数据,从而提高实验和数据分析效率。GRANUDRUM 参数图 1: 增材制造中的粉体铺展性研究图 2: 气动传输工艺优化创新点:1.测量范围广:低速和高速(1至70转/分,即4至290毫米/秒)下的动态静止角。 2.简单明了的数据解释和物理原理。 3.使用波动量来量化粉体的粘结力。 4.在实验过程中,粉体的粘结力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被称为“粉体触变性”的特性可以通过GranuDrum来表达。 5.高测量重复性(例如不锈钢等高密度材料= 1.8%,或其他低密度材料= 4.2%)。 6.理想的设计保证了稳定性和长使用寿命。 7.圆筒可以通过手套箱在特定的环境(惰性气体、湿度和温度)下调节。 粉体剪切性能分析仪 Granudrum
  • 西南大学唐超课题组MME:硅烷偶联剂接枝hBN对绝缘纸纤维素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提升
    摘要: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唐超课题组通过使用不同硅烷偶联剂接枝纳米氮化硼掺杂绝缘纸纤维素,发现KH550接枝氮化硼能显著提升绝缘纸纤维素的散热性、热稳定性和材料的力学特性(热导率提升了114%,延展性和抗形变能力提升了50%以上),为提升变压器内部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抗热老化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关键词:硅烷偶联剂,氮化硼,变压器绝缘纸纤维素,热力学性能图1 KH550接枝hBN原理图。图2 不同改性的纤维素模型,(a)纯纤维素,(b)hBN/纤维素,(c)KH550 hBN/纤维,(d)KH560-hBN/纤维素和(e)KH570-hBN/纤维素。电力设备运行寿命的提升,与其内部绝缘材料性能的提升有着重要关联。以变压器为例,利用新兴的纳米技术来修饰纤维素绝缘纸能较为高效、显著地提升材料的性能。然而,现有的纤维素绝缘纸的纳米改性研究,往往局限在纤维素力学性能的分析上,较少关注其热性能的改进。因此,利用一种新型的纳米颗粒对纯纤维素进行改性,以同时提高纤维素绝缘纸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唐超教授课题组采用了分子模拟的方法,将三种不同硅烷偶联剂接枝到氮化硼表面,并与纤维素混合,得到了具有相对较高热稳定性和力学特性的改性绝缘纸纤维素(KH550 hBN/纤维),相关结果发表在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上。氮化硼具有较高的固有导热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是一种常用的导热填料。由于其结构与石墨烯相似,氮化硼也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润滑性,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然而,氮化硼在纤维素内部容易发生团聚,这使得它无法直接用于改善聚合物的性能。因此,本研究将硅烷偶联剂与氮化硼接枝,对传统绝缘纸纤维素进行改性。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硅烷偶联剂氮化硼对纤维素的改性使得纤维素链间的空隙得到填充,纤维素与硅烷偶联剂间形成了更多的氢键,连接更为紧密,从而在聚合物内部形成了导热网络,改性纤维素的导热性能显著提高,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同时,硅烷偶联剂的增加使得纤维素材料的韧性、抗形变能力、延展性增加,便于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图3 (a)CED、(b)力学性能、(c)热导率图4 均方位移图5 玻璃转变温度论文信息:Enhancement o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sulating paper cellulose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grafted hBNXiao Peng, Jinshan Qin, Dong huang, Zhenglin Zeng, Chao Tang*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DOI: 10.1002/mame.202200424
  • 锂电池浆料与性能之间的桥梁——流变仪
    p   随着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数码电子产品等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大力发展和推广,锂离子电池市场迅猛发展,预计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00亿元。 /p p   相比于传统的镍氢电池,铅酸电池来说,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p p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材料有正负极、电池隔膜、电解液,这也是锂电池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对象。其中在电极的制备过程中,锂电池浆料的性质,尤其是浆料的流变特性对最终电池的储电性能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p p   锂离子电池浆料含有活性材料及多种非活性物质,通过将其涂覆于金属集流体上来制备锂离子电池的电极。 /p p   锂离子电池中需要添加各种导电剂和粘结剂以形成导电网络,颗粒聚集在浆料中产生不均匀性,会导致复合电极中出现裂纹和空隙,使电子通路出现中断,从而影响电池性能。因此,制作分散均匀的、稳定的浆料成为重中之重。 /p p   锂离子电池浆料多为黑色不透明粘性流体或胶体状态,肉眼无法直接观测到分散是否均匀,不同分散状态的浆料又有着不同的粘度趋势。因此,流变特性是分析锂离子电池浆料分散状态的重要手段。 /p p   流变仪可在接近真实加工条件下,对样品在力、热作用下的行为进行研究,如样品的流动特性、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降解及混合质量等性质。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流动特性与固含、搅拌工艺及加料顺序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浆料的粘度和沉降稳定性也会对后续的涂布过程产生影响。 /p p   多项研究表明,锂电池的性能与浆料的粘度、添料次序、浆料固含、混合工艺、粘结剂种类、导电剂种类、溶剂种类、添加剂种类有关,且它们均是通过影响锂电池浆料的流变特性而影响最终的重放电性能。在体系相同的情况下,浆料的表观粘度基本与浆料的分散情况相关,浆料的分散程度越好,浆料的表观粘度越低。 /p p   制作分散均匀而稳定的浆料已成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手段,流变仪则已成为锂电池开发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仪器。 /p
  • 上海棱光高性能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验收
    2012年10月25日下午,上海市科委验收组专家成员来到我公司进行高性能荧光分光光度计项目验收。会议期间,专家组成员对项目的整个研发内容做了评审,在仪器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充分肯定我们的研发工作。随后在对市场上同类型仪器对比时,专家组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最后,在通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之后,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至此,上海市科委高性能荧光分光光度计项目圆满完成。
  • 在用于制药和化妆品的表面活性剂凝胶中,不同的生产工艺会产生不同性能的凝胶
    化妆品,如护发素,必须符合许多的要求,来切合客户的需求。稳定性,香味和外观,奶油状的质地和改变头发表面亲水性的能力都是一些最重要的要求。在适当的处理条件下,少量的长链醇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膨胀的双分子层,从而锁住大量的水。这些凝胶网络主要由多层囊泡(MLVs)组成,囊泡壁是由六边形填充的酒精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组成的脂质双分子层。这种多层囊泡凝胶网络使得护发素呈现奶油质地。 尽管冷却速度在长链醇和表面活性剂凝胶的生成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造成这些差异的物理化学原因仍然难以捉摸。鲸蜡硬脂醇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是构成许多药品和化妆品配方的基础。在一项研究中,来自意大利巴里大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与欧莱雅和瑞典隆德大学合作,阐明了冷却过程和凝胶流变特性之间的联系。利用多种技术方法,他们发现使用不同的冷却速率会生成具有不同重复距离的多层囊泡。不同工艺形成的凝胶具有明显不同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 在加热至85℃的条件下,制备了含有5%的鲸蜡硬脂醇和6%的CTAC的凝胶样品。样品在冰水中淬火,或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淬火凝胶的弹性(G’)和粘性(G’’)模量是空气中的冷却凝胶的4倍,因此影响了凝胶的涂抹性能和手感。两种样品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结果证实了多层囊泡的存在。Kratky图分析显示,两种样品的层间长周期存在差异,淬火样品为31.4 nm,空气冷却样品为28.5 nm。通过对比Lβ相的理论值,发现淬火样品完全由膨胀的Lβ相组成,而空气冷却样品则是由Lβ相为主的多相凝胶网络组成。利用脂质双分子层形状因子,对散射密度进行拟合,得出两种样品相似的双分子层厚度为3.8 nm (δ)。结合两种样品的双层膜厚度和平均长周期,可以计算出淬火样品中鲸蜡硬脂醇和CTAC的体积分数为0.83,空气冷却样品为0.77。也就是说,在空气冷却的样品中,较大体积分数的鲸蜡硬脂醇和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脂质双分子层没有合并到囊泡中。这对平均弯曲刚度有影响,淬火样品的弯曲刚度更大。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尽管快速冷却和缓慢冷却都能导致多层囊泡的形成,但囊泡中所含物质的数量不同,层间的膨胀程度也不同。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弯曲刚度和不同的流变性能。了解这些参数有助于制备具有所需厚度、丰富质感和涂抹性能的复杂药物和化妆品配方。
  • 盈盛恒泰国产质构仪用于乳膏延展性测试
    软膏剂(Ointments)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具有一定粘稠度,而且可以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混合程度不同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软膏。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存在差异,溶液型软膏的药物颗粒非常小,可共熔或溶解于基质中;而混悬型的软膏,其药物颗粒大小高于溶液型,通常为细粉状,可以均匀分散混合在基质中。乳膏制剂就是将药物混合分散在乳状液型的基质中,最后形成了均匀混合而成的半固体制剂。乳膏剂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乳化剂的不同,分类为油包水型乳膏与水包油型乳膏两种。常用的油包水型乳膏有羊毛脂和脂肪醇,水包油型乳膏有钠皂和脂肪醇硫酸钠类等。这类药物的配方属于水油乳化、固液分散的多相体系,从药物配方来看,配方本身的稳定性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为数字化表征带来了挑战。从力的微观角度,表征药物制剂的原料质量、配方稳定性、制剂涂抹特性、延展性等以及质量的一致性评价,对药物制剂的设计,处方组成,制备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盈盛恒泰ENS系列国产质构仪可用于软膏乳膏等的延展性测试。盈盛恒泰ENS系列国产质构仪优势特点高精度:能够精确测量,提供准确的测试数据。自动化:采用软件自动化控制测试流程,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试效率。可靠性: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验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数据分析:能够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为质量控制和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 新材料情报,北京科技大学研发了高性能复杂浓缩合金(CCA)材料!
    【科学背景】轻量化和高强度材料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主要是由于对节能结构材料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然而,开发轻质且强度高的铝基合金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即其他轻元素在铝中的溶解度有限,这常常导致合金中出现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s),从而影响机械性能。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吕昭平教授、张晓宾副教授以及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主任曾桥石研究员等研究者合作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通过施加高温高压(HPHT)将脆性相转变为延展性固溶体,开发铝基复杂浓缩合金(CCA)。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具有单相面心立方(SP-FCC)结构的铝基CCA——Al55Mg35Li5Zn5,该合金在2.40 g/cm³ 的低密度下展现出了344×10³ Nm/kg的高比屈服强度(通常传统铝基合金约为200×10³ Nm/kg)。这一成果归因于高压下溶质元素与铝之间的原子尺寸和电负性差异的减小,以及高温和高压的协同高熵效应。该合金的强度提升主要来源于高固溶体含量和纳米尺度化学波动。这项研究不仅为开发轻量化单相CCA提供了新途径,也为在广泛的组成-温度-压力空间中探索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轻量化合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开发了高密度(2.40 g/cm³ )和高比屈服强度(344×10³ Nm/kg)的Al基单相面心立方(SP-FCC)复杂浓缩合金(CCA),即Al55Mg35Li5Zn5。此项研究成功将多个脆性相转变为具有延展性的固溶体。2. 实验通过应用高压和高温(HPHT)技术,实现了从金属间化合物(IMCs)到单相固溶体的转变。这一过程依赖于高压下溶质元素与铝之间的原子尺寸和电负性差异的减少,以及高温和高压带来的协同高熵效应。3. 研究结果表明,单相CCA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固溶体含量和纳米尺度的化学波动,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强度。传统铝基合金的比屈服强度通常约为200×10³ Nm/kg,而新开发的CCA则达到了344×10³ Nm/kg,显示了优异的机械性能。【科学图文】图1:原铸和高压高温(HPHT)合成的Al55Mg35Li5Zn5 样品的表征。图2:机械性能。图3:SP-FCC Al55Mg35Li5Zn5CCA 的变形行为。图4:高压下的相演变。图5:半径、局部原子应变(λ)、电负性和过量构型熵(SE)随施加压力的变化。【科学结论】本文通过应用高压和高温,我们成功将多个脆性相转变为铝基复杂浓缩合金(CCA)中的单相面心立方(FCC)结构,这一创新性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铝基合金中轻元素溶解度限制的问题。研究表明,高压下溶质元素与铝之间的原子尺寸和电负性差异减小,以及高温和高压引起的协同高熵效应,是形成单相CCA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不仅提高了合金的强度,还揭示了高固溶体含量和纳米尺度化学波动对材料性能的重大影响。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在广泛的组成-温度-压力空间中探索到了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轻量化单相合金。这一研究不仅为铝基合金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开发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原文详情:Han, M., Wu, Y., Zong, X. et al. Lightweight single-phase Al-based complex concentrated alloy with high specific strength. Nat Commun 15, 7102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1387-6
  • 双应变-温度传感器性能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研究员曾炜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下,在双应变-温度传感器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Composites Part A。张静斐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曾炜为通讯作者。   在目前的双应变-温度传感器研究中,一般是将应变/温度敏感的导电材料,如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引入弹性体或水凝胶来实现的。由于弹性体的伸展性差和导电材料的不透明性限制了其在大应变和可视化设备中的应用。而离子导电水凝胶具有透明度高、柔韧性好的优点,可以实现基于三维网络离子传输的同时,利用其电导率随应变和温度的变化而实现应变-温度双重传感,为传感器的多功能化提供了广阔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自由基聚合,在氯化锂和甘油的存在下,制备了具有良好应变和温度敏感性的可拉伸离子导电性水凝胶。氯化锂的强离子水化作用和水分子、甘油形成强氢键协同作用从而抑制了冰晶的生成,使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抗冻能力,能在-30 ℃~ 80 ℃的较宽温度范围内检测温度的变化。该水凝胶在36.5~40 ℃范围内的温度灵敏度为5.51 %/℃,检测限为0.2 ℃,并具有良好的升温-降温循环稳定性。   此外,水凝胶传感器在2000%的宽应变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可以达到17.3的高灵敏度,并具有低至1%的检测下限。利用该方法制备的应变-温度双重刺激响应水凝胶,在人体运动监测、发热检测等可穿戴设备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最新科研:DSC助力我国聚丙烯材料性能扩展
    在现代高分子材料学发展中,树脂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其中聚丙烯(PP)是热塑性树脂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其较高的性价比也使得它成为商家竞相追逐的焦点。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还可以赋予其更多的优异性能。譬如利用调控PP的晶型就是PP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最近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合成了具有&beta -定向结晶特性的PP树脂,其中&beta 晶含量占80%左右,且结构稳定。 该研究组利用DSC(示差扫描量热法)方法对&beta -定向结晶PP树脂的结晶动力学做了进一步探究,并与普通PP树脂的结晶行为进行了对比,得出其结晶速率的优越性。进而从结晶过程的微观角度对釜内聚合获得&beta -定向结晶PP树脂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beta 晶型PP不仅具有普通树脂材料的基本性能,还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以及加工延展性。基于这些优良特性,&beta 晶型PP作为抗冲工程塑料制品及抗高温热变形制品在建筑、包装、家电及高速交通等行业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华南理工研制新型有机半导体红外光电探测器,性能超越传统近红外探测器
    随着近红外(NIR)和短波红外(SWIR)光谱在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以及3D人脸识别)中的广泛应用,市场对高计数、低成本焦平面阵列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短波红外光电二极管主要基于InGaAs或锗(Ge)晶体,其制造工艺复杂、器件暗电流大。有机半导体是一种可行的替代品,其制造工艺更简单且光学特性可调谐。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制出基于有机半导体的新型红外光电探测器。这项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成像技术,该有机光电二极管在近紫外到短波红外的宽波段内均优于传统无机探测器。这项研究成果以“Infrared Photodetectors and Image Arrays Made with Organic Semiconductors”为题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期刊上。研究团队采用窄带隙聚合物半导体制造薄膜光电二极管,该器件探测范围涵盖红外波段。这种新技术的成本仅为传统无机光电探测器的一小部分,但其性能可与传统无机光电探测器(如InGaAs光电探测器)相媲美。研究人员将更大的杂原子、不规则的骨架与侧链上更长的分支位置结合起来,创造出光谱响应范围涵盖近紫外到短波红外波段的聚合物半导体(PPCPD),并制造出基于PPCPD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性能结果如图1所示。图1 基于PPCPD的光电探测器性能在特定探测率方面,该器件与基于InGaAs的探测器相比具有竞争力,在1.15 μm波长上的探测率可达5.55 × 10¹² Jones。该有机光电探测器的显著特征是,当其集成到高像素密度图像传感器阵列时,无需在传感层中进行像素级图案化。这种集成制造工艺显著简化了制备流程,大幅降低了成本。图2 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及成像示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飞教授表示:“我们开发的有机光电探测器标志着高性价比、高性能的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传统无机光电二极管相比,有机器件具有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其潜在应用范围还包括工业机器人和医疗诊断领域。”该新型有机光电探测器有望对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它们为监控和安全领域的成像系统提供了更为经济的选择。未来,基于有机技术的医疗成像设备有望更加普及,价格也会更加合理,从而在医疗环境中实现更全面的应用。该器件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还为尖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铺平道路。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U21A6002和51933003)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编号:2019B030302007)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118-023-2973-8
  •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高性能复合材料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性在材料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实现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大规模、绿色环保、可持续且高度可控的制备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然而,对微生物辅助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探索有望为该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应邀在国际综述期刊《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上,发表题为“Growing Bacterial Cellulose-Based Sustainable Functional Bulk Nanocomposites by Biosynthesis: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的评述论文,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管庆方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作者详细评述了一种被命名为“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的复合材料原位制备新策略,并从其普适性、可控性、三维可设计性、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全面论述了该复合材料制备策略的巨大潜力。该策略巧妙地将纳米材料气溶胶的沉积过程和微生物原位合成高强度细菌纤维素三维纳米网络的过程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各种纳米材料在三维纳米网络中均匀分散,并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兼具高强度和功能性的细菌纤维素基纳米复合材料。首先,作者回顾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进而从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的时空分布的角度分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首次提出了基于关键要素的时空匹配程度评价复合材料制备策略的观点,这一观点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而后,基于关键要素时空匹配的观点,作者分析了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策略具有诸多优势的内在原因,指出了该策略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细菌合成纳米三维网络和纳米材料沉积这两个关键过程的配合。具体来说,该策略是通过实现上述过程的关键要素(氧气、营养物质、细菌和纳米材料等)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匹配,成功制备了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功能性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可精确控制纳米材料气溶胶沉积过程为该策略带来了普适性、可控性和三维结构可设计性。同时,常温常压下的生物合成过程使得该策略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环保性以及可持续性。最后,作者展望了这类生物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有望基于该策略构建高效、安全、低能耗的“细菌工厂”用于生产各类细菌纤维素基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设想。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countsmr.2c00028
  • 新品推荐—信而泰DarYu系列高性能2~7层网络测试平台
    新品推荐—信而泰DarYu系列高性能2~7层网络测试平台◆新品仪器优势  ●DarYu-X系列高性能网络测试仪是信而泰推出的面向高端路由器、高端交换机、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及高性能应用层设备的测试产品,具有高性能、高密度、高速率等特点,支持单框运行、多框级联等模式。  ●它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机箱、板卡和软件三部分组成。其机箱可提供3个或12个插槽,测试接口覆盖以太网1G到400G范围内的所有速率,实现按需扩展,帮助企业用户轻松应对测试业务的快速增长和未来业务发展。  ●配合信而泰基于PCT架构的新一代测试软件RENIX和ALPS, 以及X系列测试模块,DarYu系列网络测试仪可实现针对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的Layer2-7 流量测试及协议仿真,在功能、性能及安全性方面提供全面测试解决方案,满足研发、实验和质量控制等过程中的测试需求。◆主要特点  ★整机最大支持12个测试卡槽位,最多支持48个400G端口  ★全面的端口类型,覆盖400G/100G/40G/25G/10G/5G/2.5G/GE端口  ★支持路由、组播、接入、MPLS、VXLAN以及分段路由(SR)等协议的极限性能测试  ★基于FPGA的线速流量发送、统计、捕获  ★单端口最多支持400万的离散路由插入表  ★单端口最多支持64K流量的独立发送统计、128K流量的独立接收统计◆产品组成  DarYu-X系列网络测试仪由机箱、X系列测试模块、测试软件三部分组成。  ■DarYu机箱  DarYu机箱为插卡式测试仪主机,需要配合测试模块使用,根据槽位数的不同,分为两个型号:DarYu3000(3槽位)与DarYu12000(12槽位)。  ■X系列测试模块  X系列测试模块为测试仪的业务模块,包含若干测试接口,通过与被测设备的业务端口连接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接口的速率标准,分为X2-100G 系列板卡、X2-10G 系列板卡(电口)、X2-10G 系列板卡(光口)  ■Renix测试软件  Renix 是信而泰推出的适用于研发测试场景的数通一体化测试软件,该软件配合适当的信而泰机箱和接口卡,可对 DUT(被测设备)执行流量测试、协议仿真和性能测试。适用于复杂网络设备在研发阶段的测试,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ALPS 测试软件  作为业内领先的L47层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信而泰推出了基于Web化的PCT架构的新一代L4-7测试软件平台ALPS,可以满足目前广大网络安全设备厂家(包括防火墙、IPS/IDS、WAF、SLB、DPI等)、电信运营商和各大科研院所的应用及安全测试场景需求。ALPS新平台在易用性、功能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ALPS可以仿真数据、语音和数据,可以精确仿真数百万的真实终端用户和网络行为,对单个应用层感知设备(如Firewall/IPS/IDS/WAF/DPI等)或整个系统进行压力和性能测试;可以仿真大量的真实攻击流量和恶意病毒流量(包括Fuzzing测试),验证和测试5G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的检测和防御攻击和病毒的能力,为5G安全测试提供全面的性能和效能评估。如您需要更多仪器详细资料或了解更多内容,欢迎通过仪器信息网和我们取得联系!
  • 一文了解|五大材料热性能分析方法
    | 热分析简介热分析的本质是温度分析。热分析技术是在程序温度(指等速升温、等速降温、恒温或步级升温等)控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用于研究物质在某一特定温度时所发生的热学、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物理参数的变化,即P = f(T)。按一定规律设计温度变化,即程序控制温度:T = (t),故其性质既是温度的函数也是时间的函数:P =f (T, t)。| 材料热分析意义在表征材料的热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常用热分析方法解读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的归纳和分类,目前的热分析方法共分为九类十七种,常用的热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法(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静态热机械分析法(TMA)、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动态介电分析(DETA)等,它们分别是测量物质重量、热量、尺寸、模量和柔量、介电常数等参数对温度的函数。(1)热重分析(TG)热重法(TG)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试样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应用范围:(1)主要研究材料在惰性气体中、空气中、氧气中的热稳定性、热分解作用和氧化降解等化学变化;(2)研究涉及质量变化的所有物理过程,如测定水分、挥发物和残渣、吸附、吸收和解吸、气化速度和气化热、升华速度和升华热、有填料的聚合物或共混物的组成等。原理详解:样品重量分数w对温度T或时间t作图得热重曲线(TG曲线):w = f (T or t),因多为线性升温,T与t只差一个常数。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dw/dT 或 dw/dt 称微分热重曲线(DTG曲线)。图2中,B点Ti处的累积重量变化达到热天平检测下限,称为反应起始温度;C点Tf处已检测不出重量的变化,称为反应终了温度;Ti或Tf亦可用外推法确定,分为G点H点;亦可取失重达到某一预定值(5%、10%等)时的温度作为Ti。Tp表示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对应DTG曲线的峰顶温度。峰的面积与试样的重量变化成正比。实战应用:热重法因其快速简便,已经成为研究聚合物热变化过程的重要手段。例如图3中聚四氟乙烯与缩醛共聚物的共混物的TG曲线可以被用来分析共混物的组分,从图1中可以发现:在N2中加热,300~350℃缩醛组分分解(约80%),聚四氟乙烯在550℃开始分解(约20%)。影响因素:(a)升温速度:升温速度越快,温度滞后越大,Ti及Tf越高,反应温度区间也越宽。建议高分子试样为10 K/min,无机、金属试样为10~20K/min;(b)样品的粒度和用量:样品的粒度不宜太大、装填的紧密程度适中为好。同批试验样品,每一样品的粒度和装填紧密程度要一致;(c)气氛:常见的气氛有空气、O2、N2、He、H2、CO2 、Cl2和水蒸气等。气氛不同反应机理的不同。气氛与样品发生反应,则TG曲线形状受到影响;(d)试样皿材质以及形状。(2) 静态热机械分析 (TMA)热机械分析,是指在程序温度下和非震动载荷作用下,测量物质的形变与温度时间等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主要测量物质的膨胀系数和相转变温度等参数。应用范围:静态热机械分析仪主要用于对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等)的热膨胀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软化点;负荷热变形温度;蠕变等进行测试。实战应用:(a)纤维、薄膜的研究:可测定其伸长、收缩性能和模量及相应的温度,应力-应变分析、冷冻和加热情况下应力的分析;(b)复合材料的表征,除纤维用TMA研究外,复合材料的增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凝胶时间和流动性、热膨胀系数等性质,还有多层复合材料尺寸的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都可以用TMA快速测定并研究;(c)涂料的研究:可了解涂料与基体是否匹配及匹配的温度范围等;(d)橡胶的研究:可了解橡胶在苛刻的使用环境中是否仍有弹性及尺寸是否稳定等。影响因素:(a)升温速率:升温速率过快样品温度分布不均匀(b)样品热历史(c)样品缺陷:气孔、填料分布不均、开裂等(d)探头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推荐0.001~0.1N(e)样品发生化学变化(f)外界振动(g)校准:探头、温度、压力、炉子常数等校准(h)气氛(i)样品形状,上下表面是否平行应用(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原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有补偿式和热流式两种。试样和参比物容器下装有两组补偿加热丝,当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效应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ΔT时,通过差热放大电路和差动热量补偿放大器,使流入补偿电热丝的电流发生变化,当试样吸热时,补偿放大器使试样一边的电流立即增大;反之,当试样放热时则使参比物一边的电流增大,直到两边热量平衡,温差ΔT消失为止。在差示扫描量热中,为使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差保持为零在单位时间所必需施加的热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为DSC曲线。曲线的纵轴为单位时间所加热量,横轴为温度或时间。曲线的面积正比于热焓的变化。图4中展示了典型的DSC曲线。应用范围:(1)材料的固化反应温度和热效应测定,如反应热,反应速率等;(2)物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如比热容,转变热等;(3)材料的结晶、熔融温度及其热效应测定;(4)样品的纯度等。影响因素:(a)升温速率,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太高会引起试样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炉体和试样也会产生热不平衡状态,所以升温速率的影响很复杂。(b)气氛:不同气体热导性不同,会影响炉壁和试样之间的热阻,而影响出峰的温度和热焓值。(c)试样用量:不可过多,以免使其内部传热慢、温度梯度大而使峰形扩大和分辨率下降。(d)试样粒度:粉末粒度不同时,由于传热和扩散的影响,会出现试验结果的差别。(4)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动态热机械分析测量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时间、温度或频率的关系。样品受周期性(正弦)变化的机械应力的作用和控制,发生形变。应用范围:动态热机械分析仪主要用于对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负荷热变形温度、蠕变、储能模量(刚性)、损耗模量(阻尼性能)、应力松弛等进行测试。DMA基本原理:DMA是通过分子运动的状态来表征材料的特性,分子运动和物理状态决定了动态模量(刚度)和阻尼(样品在振动中的损耗的能量),对样品施加一个可变振幅的正弦交变应力时,将产生一个预选振幅的正弦应变,对粘弹性样品的应变会相应滞后一定的相位角δ,如图5所示。DMA技术把材料粘弹性分为两个模量:一个储存模量E´,E´与试样在每周期中贮存的最大弹性成正比,反映材料粘弹性中的弹性成分,表征材料的刚度;而损耗模量E",E"与试样在每周期中以热的形式消耗的能量成正比,反映材料粘弹性中的粘性部分,表示材料的阻尼。材料的阻尼也成为内耗,用tanδ表示,材料在每周期中损耗的能量与最大弹性贮能之比,等于材料的损耗模量E"与贮能模量E´。DMA采用升温扫描,由辅助环境温度升温至熔融温度,tanδ展示出一系列的峰,每个峰都会对应一个特定的松弛过程。由DMA可测出相位角tanδ、损耗模量E"与贮能模量E´随温度、频率或时间变化的曲线,不仅给出宽广的温度、频率范围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检测材料的玻璃化转变、低温转变和次级松弛过程。例如损耗峰能够代表某种单元运动的转变,图6为聚苯乙烯tg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推断峰可能为苯基绕主链的运动;峰可能是存在头头结构所致;峰是苯环绕与主链连接键的运动。影响因素:升温速率、样品厚度、有无覆金属层,夹具类型等(5) 动态介电分析(DETA)动态介电分析是物质在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场下并受一定受控温度程序加热时,测试物质的介电性能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介电分析原理:具有偶极子的电介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将会随外电场定向排列。偶极子的极化和温度有关并伴随着能量的消耗。一般以介电常数(ε)表示电介质在外电场下的极化程度,而介电损耗(D)则表示在外电场作用下,因极化发热引起的能量损失。偶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排列也会随外电场的去除而恢复杂乱状态。偶极子由有规排列回复到无规排列所需的时间称“介电松弛时间T”,按德拜理论:(其中:η介质粘度,a分子半径,K玻尔兹曼常数,T温度K)。松弛时间和分子的大小、形状以及介质的粘度有关。而式中tgδ损耗角正切,ε0静电场下介电常数;ε∞光频率下的介电常数。由此见,ε、tgδ都是和松弛时间τ有关的物理量,因此也和分子的结构、大小、介质粘度有关,这就是利用介电性能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依据。由(a)(b)两式可以证明,当时,ε´有极大值,f0称“极化频率”。即当外电场频率为极化频率时,介电损耗极大。应用范围: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材料电介质的分子结构、聚合程度和聚合物机理等。从应用对象讲,有聚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乙烯、酚醛、环氧、聚蜡等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此外还有耐高温树脂中的聚苯枫、聚苯并咪唑,生物化合物中的蛋白质等。其具体应用也包括增强塑料、模压材料、涂料、粘合剂、橡胶甚至玻璃、陶瓷等金属氧化物。在实验室中,DETA可作为粘弹性研究的有力工具,如动态机械性能和热机械性能测试。在工业生产中,它可应用于树脂制造、质量控制、预固化和固化程度控制等。| 结语该文针对热分析技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从五个方面:热重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静态热机械法、动态热机械分析、动态介电分析,简要论述了材料测试中几种典型的热分析方法。热分析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分析技术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进步。
  • 厦大杨朝勇团队开发新技术 极大提高单细胞测序性能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WGS)对于表征DNA中动态细胞间变化至关重要。当前用于单细胞WGS的样品制备技术复杂,昂贵,并且存在高扩增偏差和误差。  2020年12月9日,厦门大学杨朝勇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题为“Digital-WGS: Automated, highly efficient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single cells by digital microfluid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述了Digital-WGS,这是一个样品前处理平台,可基于数字微流体的自动处理功能来简化高性能单细胞WGS。  数字微流控(DMF)是一种新兴的微流控自动化技术,可通过电介质上电润湿现象处理电极阵列上微升至纳升大小的液滴。该研究开发了Digital-WGS,这是一种基于DMF的单细胞样品制备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并行纳升体积多重置换扩增(MDA)的所有主要步骤,包括从单细胞分离到全基因组扩增(WGA)的自动处理。通过在DMF芯片上结合流体动力学和表面润湿性,无论细胞类型和输入如何,都可以通过液滴操作自动有效地(100%)分离单个细胞。Digital-WGS允许在所有步骤中对液滴进行可寻址的控制,以大大提高裂解效率和反应的均匀性。可寻址和非接触式工作流程减少了与污染物或内源性背景的竞争,从而提高了基因组模板的有效浓度。  该研究应用Digital-WGS进行了许多单细胞纳升体积的MDA反应,并使用低深度和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将性能与其他已报道的MDA方法进行了全面比较。该结果表明,Digital-WGS在多个方面都优于现有的MDA方法,从而大大降低了放大偏差和指数放大误差。使用该方法,该研究能够以最小的150 kb bin和等位基因剔除(ADO)率为5.2%的单核苷酸变体实现出色的检测。因此,Digital-WGS提供了解决WGA当前问题的独特途径,从而为执行单细胞测序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强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单细胞分析的任何化学方法都具有可扩展性和通用性,这对于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使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检测薄膜拉伸性能时如何避免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一、引言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薄膜材料的拉伸性能检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准确的拉伸性能测试,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强度、延展性等关键参数,为材料的开发、优化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电子拉力试验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力学测试设备,广泛应用于薄膜拉伸性能的测试。然而,在测试过程中,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这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失真。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使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检测薄膜拉伸性能时避免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二、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1. 夹具夹持力不均匀  在薄膜拉伸性能测试中,夹具的夹持力需要均匀分布,以确保薄膜在拉伸过程中受力均匀。然而,由于夹具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方面的原因,夹持力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均匀。这会导致薄膜在拉伸过程中受力不均,从而产生局部应力集中或拉伸变形,进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夹具材料的影响  夹具的材料也是影响测试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夹具材料与薄膜材料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系数或粘附力,那么在拉伸过程中,夹具可能会对薄膜产生额外的阻力或拉力,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夹具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物理性能也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3. 夹具形状和尺寸的影响  夹具的形状和尺寸也是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夹具的形状和尺寸与薄膜不匹配,那么在拉伸过程中,夹具可能会对薄膜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分布,导致测试结果的失真。此外,夹具的开口宽度、夹持长度等参数也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三、避免夹具对测试结果影响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夹具  在进行薄膜拉伸性能测试时,应根据薄膜的材料、厚度、宽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夹具。夹具的夹持力应均匀分布,且夹具材料应与薄膜材料相匹配,以减少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夹具的形状和尺寸也应与薄膜相匹配,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夹具的校准和调试  在使用电子拉力试验机进行薄膜拉伸性能测试前,应对夹具进行校准和调试。通过校准,可以确保夹具的夹持力、形状和尺寸等参数符合测试要求。通过调试,可以消除夹具与薄膜之间的摩擦力和粘附力等干扰因素,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优化测试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来减小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例如,可以采用多次测试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在夹具与薄膜之间加入润滑剂来减小摩擦力和粘附力 可以采用非接触式夹具来避免夹具对薄膜的直接接触等。  四、结论  在使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检测薄膜拉伸性能时,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避免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夹具、对夹具进行校准和调试、优化测试方法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薄膜材料的开发、优化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 博晖创新:血制品盈利有望提升 微流控质谱延展性强
    事件:公司收到药监局有关血浆组分的价拨批复,同意公司向绿十字和广东卫伦价拨生产凝血VIII因子和静丙。  点评:组分调拨获批,有望明显提高大安血浆利用率和盈利能力,为完成明年7415万元业绩承诺提供坚实基础。大安制药的静丙批件预计在2018年获批,在没有通过组分调拨的前提下,明年7415万元的净利润承诺很难实现,此次拿到批复后,公司的血浆利用率有望显著提升,生产转移给绿十字和卫伦后,大安的血制品生产成本有望显著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 鉴于组分调拨后,公司血制品利润水平与同类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预计明年大安的投浆量仍将按照业绩承诺的水平计算(200吨左右),并不影响此前我们对博晖业绩的预测。  “三阶段”看公司未来业绩成长性。我们一直强调,公司业绩成长性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2018年之前,微流控产品实现从0到1的快速放量 2、伴随2018年左右大安静丙等血液制品批文的获得,血制品盈利能力恢复驱动业绩进一步快速上升 3、微流控和质谱作为平台型企业,不断叠加新的检测项目,带领公司规模再上一个台阶。  长期来看,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医用质谱平台延展性强,技术壁垒高,有望奠定公司高端检测龙头地位 血制品业务具备“现金牛”特性,从资金层面有效协同检测业务项目拓展,未来实现双主业正向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6-18年公司收入3.81、5.75、7.32亿元,同比增长41.88%、50.76%、27.2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30、0.75、1.47亿元,同比增长150.68%、153.44%、94.84%,对应EPS为0.04、0.09、0.18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7年107倍PE,考虑到公司2015年处业绩低点,未来微流控、血制品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净利润增长率有望持续保持在100-150%,远超行业其他公司,有能力消化现有的高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120-125倍PE,公司的估值区间为10-11.5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微流控芯片市场推广不达预期风险,血浆组分调拨进度不达预期风险。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高性能多电子反应储锂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在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通过构建二维异质结构,克服了多电子反应存在的可逆性和动力学限制,实现了高倍率、高容量的赝电容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与每个氧化还原中心转移的电子数密切相关。多电子反应是指在电荷存储过程中,单个氧化还原中心经历一个以上的电子转移。多电子反应可以突破传统电池反应中单个或少于一个电子转移的瓶颈,大幅提升电极材料比容量,但多电子转移过程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复杂性也会大幅增加,使得多电子反应面临可逆性差和动力学缓慢的巨大挑战。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模板的二维异质结构策略。所制备的二维V2O5/石墨烯异质结构呈现超薄纳米片形貌(2.8 nm),具有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并且易于释放离子嵌入/脱出时的应力/应变,促进可逆的结构转变;此外,石墨烯的复合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而且产生了丰富的具有内建电场的异质界面,促进了电荷转移。得益于上述形貌和结构优势,二维V2O5/石墨烯异质结构克服了钒氧化物在多电子反应中的不可逆相变和动力学限制,实现了赝电容主导的可逆多电子转移储锂反应,表现出极高的比容量(361 mAh g-1 @ 1 C)和优异的倍率性能(175 mAh g-1 @ 100 C),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插层氧化物材料。该工作进一步通过解耦上述具有高容量和宽工作电压窗口的多电子反应,构建了以预锂化二维V2O5/石墨烯电极同时作为正负极的对称储能器件,具有优良的能量/功率性能和超长循环稳定性。该工作为开发高容量、高倍率的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提供了新策略,同时提供了一个基于多电子反应构建对称储能器件的范例。相关研究成果以Enabling rapid pseudocapacitive multi-electron reactions by heterostructure engineering of vanadium oxide for high-energy and high-power lithium storage为题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高性能多电子反应储锂材料
  • 光交换,千万里,我追寻着你——H+S Polatis公司大容量高性能576×576光开关旗舰产品
    全球光开关技术的领导者——H+S Polatis公司,推出了业界端口密度最高的全光开关,其中Polatis 7000系列光开关是一款完全无阻塞全光矩阵开关,最大可支持576x576光纤端口,基于通过嵌入的NETCONF/YANG接口的SDN支持,相比传统电交换平台的能效高100倍以上,比市场上任何其他类似方案的交换容量提升80%!Polatis 576软件定义的光交换机具有弹性、冗余和模块化的结构,支撑了交换机在网络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为进一步保护关键业务服务,Polatis还配备现场可寻址的备用端口,任何端口的中断都可以通过将光纤移到备用端口并在软件中重新分配端口而迅速绕过。H+S Polatis 576x576矩阵光开关集成软件控制Polatis 7000系列光开关在开关性能和矩阵端口数目方面成为业界标杆产品,其电信级嵌入式控制接口允许无缝的集成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这些特性使Polatis的客户能够实现光纤连接的虚拟化、允许远程可靠地对网络物理层进行自动化的光纤指配,以及更复杂的系统集成测试套件的部署。使得大规模,灵活,动态的光网络实现成为可能。576x576无阻塞光纤端口矩阵使运营商能够在网络安全和网络监控、测试实验室自动化和数据中心交叉连接等应用中以紧凑的外形将更多的光纤远程连接在一起。带有MPO连接器的Polatis 576变体仅占用8RU的宝贵机架空间。HUBER+SUHNER 通信公司技术副总裁Nick Parsons说:“Polatis光路开关可以直接在光纤层实现网络自动化,在创建新的用户连接、升级数据中心线路速率、监控网络服务或管理测试操作时,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和电力。我们在新的Polatis平台中重新架构了核心交换机引擎,以弹性、分布式控制和紧凑的集成设计为特色,同时提高了能源效率和端口密度。576x576是为批量制造而设计的,并考虑到了未来的可扩展性。”DirectLight光开关技术低损耗的Polatis 576光交换机采用了获得专利的DirectLightTM透明暗光纤交换平台,该平台已在最具挑战性的数据中心、电信、研发生产测试等各类应用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有着超过20年的卓越表现。通过嵌入式NETCONF和RESTCONF接口支持软件定义网络(SDN),Polatis光交换机能够以光速数据延迟直接在光纤层实现对实时流量的动态路由、监控、保护和测试。DirectLight是一种暗光纤/无光开关技术,允许控制平台和数据平面的完全分离,允许在网状网中对光路进行路径的预配置,而不需要任何的光业务来保持完全透明的连接。基于DirectLight的全光交换机可以轻松实现可靠的远程选择性路由、在线性能监控和自动保护等。主要应用场景凌云光大矩阵全光交换解决方案凌云光自2001年起即关注光交换技术、产品与应用的推广,2015年正式与全球光交换厂家H+S Polatis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创光交换应用的新时代。H+S Polatis 提供低损耗的全光交换解决方案,用于远程光纤层配置、保护、监控、重新配置和测试。H+S Polatis 6000/7000系列全光交换机性能卓越,支持完全无阻塞8×8~576×576矩阵规模,具有极佳的抗震性,支持宇航级应用。超低插回损,光学指标优异,支持单路双向传输和暗光纤交换,全光透明传输,与速率/协议无关,支持400G/800G及以上速率平滑升级,可选N×N对称以及任意端口配置结构(CC系列),满足SDN应用。可以广泛的应用在AI智算中心全光交换、卫星互联网、量子互联网和产线自动化测试等应用场景。
  • 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团队:制备用于提高射线成像性能的像素化双锥形光纤阵列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科技与产业革新的浪潮中,信息光电子、激光加工、激光全息、光电传感等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光电产业与能源、信息、医疗等领域的结合和渗透也在加速,推动着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全球光电产业的竞争格局经历重大重塑。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测,到2032年,光电市场的规模将从2024年的381.9亿美元增长至845亿美元。预计在2024至2032年期间,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44%,其中光电子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应用增加以及红外元件利用率的提高是促进市场增长的关键市场驱动力。随着光电子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社会生产对光电子相关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互联网与光电产业深度融合。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的光电元件,正快速朝着微型化、精密化、轻薄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其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其中,高能射线成像是一种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进行成像的技术,主要用于医学、工业检测、安全检查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但该技术受到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厚层闪烁体材料内部存在的自吸收和散射现象。近年来,钙钛矿纳米闪烁体已直接集成到电荷耦合器件中以实现X射线成像。然而,为了有效吸收高能射线,钙钛矿闪烁体层必须达到毫米至厘米的厚度。但由于横向光子散射和固有的自吸收,毫米厚度的钙钛矿闪烁体的光穿透和空间分辨率仍将受到限制。基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化学系的刘小钢教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用于提高射线成像性能的像素化双锥形光纤阵列。该阵列通过双锥面设计可以有效地吸收传递闪烁体层激发的光子,降低闪烁体材料内部的散射和自吸收,从而有效提高射线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性能。相关成果以“A double-tapered fibre array for pixel-dense gamma-ray imaging”为题,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上。光纤可以增强光耦合,执行光信号传输,并实现具有低损耗接口的光子集成电路。此外,理论研究表明,锥形或双锥形光纤可以通过促进倏逝波在锥形区域的基模上的传播来充当高功率放大器。在这里,研究人员扩展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使用柔性双锥形光纤阵列和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实现高灵敏度伽马射线成像的可能性。图1. 用于定向光收集的透明双锥形光纤阵列的结构特性研究人员对光收集特性进行了表征,并优化了锥形光纤的几何形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收集效率和传输效率。研究团队通过成型和层压聚氨酯和有机硅弹性体制造双锥形纤维阵列,首先采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技术制作出光纤阵列模具(nanoArch® S130,精度:2μm),并结合PDMS翻模技术得到双锥形纤维阵列。钙钛矿纳米晶充当闪烁体,通过测量其激发光谱对钙钛矿纳米晶进行表征,其表示作为波长的函数的相对发光强度。钙钛矿闪烁体表现出相对较小的斯托克斯位移和较高的量子产率,导致发射光子的大量重吸收。图2. 用于光子回收和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的双锥形光纤阵列的光学特性双锥形光纤阵列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适用于发光穿透深度不足的所有情况,例如,具有上转换材料的近红外探测器、具有钙钛矿闪烁体的X射线或伽马射线探测器以及电激发发光二极管。通过将光纤阵列和钙钛矿纳米晶相结合,在实验中实现了输出信号增加了三倍,并通过4 mm厚的闪烁体层实现了6 MeV和10 MeV的伽马射线成像。伽马射线成像对于测量放射治疗、医学诊断和工业三维伽马射线断层扫描期间的皮肤剂量非常重要,因为这需要深度穿透。鉴于双锥形光纤阵列与硅技术的兼容性以及材料的可延展性,有望被大规模生产用于制造超灵敏光子探测器和用于高能辐射的大面积柔性成像设备,在仿复眼学、光场成像、生物分子传感、光学放大器以及发光二极管等领域也有着潜在应用。
  • 如何测定冻干机的极限性能——可支持的*升华速率
    本文内容节选自Srinivasan, J.M., Sacha, G.A., Kshirsagar, V. et al. Equipment Capability Measurement of Laboratory Freeze-Dryers: a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AAPS PharmSciTech 22, 53 (2021). https://doi.org/10.1208/s12249-021-01921-2摘要TDLAS(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是近年来在冷冻干燥领域受到关注的新技术,它可以实时捕捉冻干设备样品仓和冷阱中间管道的水蒸气流量,以此提供冻干过程中关键的产品参数。本文介绍了使用该技术评价冻干设备极限性能的两种方法,相较于传统测试这两种方法可以高效直观地对设备进行评价,提升冻干工艺转移和放大时的安全性。01冻干的效率 vs 设备限制冷冻干燥是注射药物制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该过程效率往往非常低,很多情况下一个冻干循环耗时会超过数天。在冻干工艺的开发过程中使用反复试验方法通常会使该过程原本的低效率变得更糟,并且开发出的工艺条件可能远非*——*条件被定义为在保证药物性能和安全的同时最小化工艺需要的时间,并且保证该工艺在生产时也在设备的能力范围以内。近年来,开始通过应用初级干燥的图形设计空间理念,确定初级干燥的*条件。代表性的设计空间如图 1 所示,y 轴为升华速率,x 轴为冻干机腔体压力。▲ 图1:表示设备性能的曲线(蓝色轨迹)作为两个边界之一的代表性设计空间。 红虚线表示产品温度等温线。 红色实线表示临界产品温度等温线。 全黑轨迹表示搁板温度等温线设计空间是使用传热-传质的*原理以及小瓶传热系数 (Kv) 和干燥产品层在初级干燥过程中对水蒸气流动的阻力 (Rp) 的测量值构建的。这些等温线建立了直接控制的过程变量——搁板温度和腔室压力以及产品温度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不受直接控制的关键过程变量。图 1 中的设计空间有两个边界:一个与产品相关,另一个与设备相关。产品温度等温线之一(红色实线)代表初级干燥过程中允许的最高产品温度(通常为塌陷温度或玻璃转化温度)。另一个边界(蓝色轨迹)是设备性能曲线。该曲线表明,任何冻干机在其支持的*升华率方面都有限制。限制因素可能是制冷能力、冷凝器表面积或可达到的*搁板温度。然而,对于许多使用分离式冷阱设计的冻干机,设备能力受到连接样品仓腔体和冷阱的管道中音速的限制——音速是恒定截面管道可获得的*流速。随着水蒸气流速接近音速(在-25℃ 时约为 390 m/s),对于既定的上游(腔室)压力,通过管道的质量流量达到*值,并且与下游侧的压力大小无关,管道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等同于冷阱压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阻塞流。 阻塞流造成的设备限制是放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这对于在严苛的干燥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健的配方尤其重要,因为这种配方在初级干燥期间产品温度上限较高,或者干燥产品层对水蒸气流动的阻力较低,冻干过程中更容易接近设备的极限。从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是,开发冻干工艺时需要着眼于设备用于商业生产的能力。 而测试冻干机的极限能力并没有太多方法,通常使用纯水和压力计进行多次实验来作为检测手段。近年来,使用TDLAS(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图2)可提供水蒸汽浓度和气体流速的实时测量,可用于冻干机到达极限时的质量流量数据,为性能测试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由于该技术有延展性,因此可确保商业化生产时提供设备性能的可靠数据。▲ 图2:TDLAS装置的示意图和安装在冻干机中的照片02 使用TDLAS技术测试极限性能的两种方法最小可控压力法对于最小可控压力法,测试的冻干机腔体压力设定为低于可达到的*压力。初始搁板温度为-45°C。在达到稳态压力后,记录水蒸气的质量流量。然后将搁板温度提高 10°C,并针对多个搁板温度设定点重复该过程。虽然建立一条直线只需要两个点,但我们认为最好的做法是收集五个或六个压力的数据。使用最小可控压力方法可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阻塞流的出现时的质量流量。▲ 图3:干燥过程中的数据用于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和质量流量的关系图。腔室压力与冷凝器压力的比率范围从大约 8:1 到高达 20:1Searles et al报道了使用腔室压力与冷凝器压力的比率作为阻塞流的指标,其中三倍或更高的比率应被视为阻塞流的确认。 阻塞点法冷冻水盘后,将系统抽真空并使压力稳定,当在压力设定点建立稳定状态时,对搁板温度进行阶跃变化,直到观察到阻塞流。然后记录所得质量流量,然后建立新的压力设定点并重复该过程。▲ 图4:压力和质量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使用阻塞点方法和扩展图显示当流量在 120 mTorr 的压力设定点阻塞时冷凝器压力“触底反弹”参考上图4中的过程数据,有两种方法可以识别阻塞流。一种方法是观察腔室压力是否高于设定点压力。但有时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微变化。一个更能说明阻塞流的指标是冷阱压力,当控制系统试图维持腔室压力设定点时,有一段时间质量流量和冷凝器压力都在异相振荡。在此振荡期间,随着冷阱压力降低,质量流量增加,反之亦然。在腔室压力超过设定点时,可看到冷阱压力迅速下降,这是用于控制压力的氮气流切断的点,冷阱压力“触底”,表明阻塞流现象的出现。▲ 图5:最小可控压力与阻塞点方法的比较从结果来看,两种方式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也证明了TDLAS作为流量检测工具在不同方法下提供数据的稳定性。03TDLAS在冷冻干燥中的更多应用通过将 TDLAS 测量数据与描述冷冻干燥的完善的传热和传质模型相结合,用户可以获得有关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 (KPP) 的信息。-判断初级和次级干燥终点-连续测定小瓶传热系数Kv-在初级干燥过程中连续测定批次平均产品温度-连续测定产品干层厚度-连续测定产品阻力Rp-连续测定产品的残余水分▲ 基于 TDLAS 的批次平均产品温度测定SP Scientific专业冻干机生产商由SP Scientific公司提出的“Line of Sight”理念从中试冻干机开始,均可使用TDLAS技术目前TDLAS技术已率先由美国SP scientific公司应用到其冻干机产品中,在中试研发和生产型设备上同步使用这样的技术可以很好的提升工艺的稳定性和批次的安全性,是一个强大且可靠的过程分析技术。更多信息可前往www.spscientific.com了解。 关于德祥德祥科技是美国SP Scientific冻干机产品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全权负责SP Scientific产品的技术咨询,销售,安装和售后服务。自1992年创办以来,德祥就一直是科学仪器行业内颇受尊敬的*供应商。我们热忱地信仰,科学技术能为我们的客户带来高品质的生活,为我们的市场、社会以及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带来价值。Reference:[1] Nail SL, Searles JA. Elements of quality by design in development and scale-up of freeze-dried parenterals. BioPharm Int. 2008 21(1):44–52.[2] Mockus LN, Paul TW, Pease NA, Harper NJ, Basu PK, Oslos EA, et al. Quality by design in formulation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for a freeze-dried, small molecule parenteral product: a case study. Pharm Dev Technol. 2011 16(6):549–76.[3] Searles J. Observa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sonic water vapor flow during freeze-drying. Am Pharm Rev. 2004 7:58–69.[4] Gieseler H, Kessler WJ, Finson M, Davis SJ, Mulhall PA, Bons V, et al. Evaluation of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or in-process water vapor mass flux measurements during freeze drying. J Pharm Sci. 2007 96(7):1776–93.[5] Anderson Jr JD. 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Tata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0.[6] Kshirsagar V, Tchessalov S, Kanka F, Hiebert D, Alexeenko A. Determining maximum sublimation rate for a production lyophilizer: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comparison with ice slab tests. J Pharm Sci. 2019 108(1):382–90.[7] Patel SM, Chaudhuri S, Pikal MJ. Choked flow and importance of Mach I in freeze-drying process design. Chem Eng Sci. 2010 65(21):5716–27.[8] Gieseler, H., Kessler, W. J., Finson, M. F. et al., Evaluation of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or in-process water vapor mass flux measurements during freeze-drying,J. Pharm. Sci. 96(7):1776-93, 2007.[9] Pikal, M. J., “Use of laboraory data in freeze drying process desig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th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freeze drying,” J Parent Sci Technol 39:115-138, 1985.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