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不稳定性

仪器信息网不稳定性专题为您整合不稳定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不稳定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不稳定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不稳定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不稳定性话题讨论。

不稳定性相关的资讯

  • 基于屈曲不稳定性编码的非均质磁化实现软材料结构动态形貌的调控
    拥有主动变形能力的三维可变形结构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有效提高生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受这一特性启发,研究人员已开发了多种基于水凝胶、液晶高分子、硅胶弹性体等的软材料体系,在外界不同条件的刺激下(如化学溶剂、温度、酸碱度、光等),实现了各式三维结构的可控形貌变换(Nature 2021, 592, 386;Nature 2019, 573, 205;Nature 2017 , 546, 632)。 但是,目前已有的方案主要基于软材料形貌的准静态调制,如何实现多种尺度下多模态各向异性形貌与结构的动态调控,非常具有挑战性。近期,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金东东副教授,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张甲晨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柳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软材料结构动态形貌调控方法。该团队结合硬磁性颗粒与弹性体制备得到磁性弹性体,并使其在一端受限的条件下溶胀产生可控的屈曲结构,接着加以磁化形成各向异性的三维磁畴分布。得到的磁性弹性体在外界可编程磁场的驱动下,能够实现多模态三维形貌的动态可控变换,在微流体操纵、软体机器人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 “Dynamic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soft architected materials via buckling instability encoded heterogeneous magnetization”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 1. 条带形与晶格状磁性弹性体的动态形貌调控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研究首先将未充磁的钕铁硼微颗粒掺入硅胶弹性体前驱体中,在亲水修饰的玻璃基底上固化形成一端固定的条形或晶格结构。接着将其置于与硅胶极性相似的有机溶剂中(如甲苯、正己烷等),由于溶剂分子被弹性体吸收并扩散至高分子网络中,引发磁性弹性体的溶胀行为。但是,由于一端受到基板约束,磁性弹性体溶胀形成的轴向压缩力只能使其非均质变形,最终产生屈曲结构。屈曲结构的具体三维形貌可通过弹性体的三维尺寸、人造缺陷乃至晶格连接方式进行精准调控。此后,将屈曲变形的磁性弹性体置于强脉冲磁场下(约2.5T)磁化,再浸泡于不相溶的溶剂中(如乙醇)收缩至原始的条形或晶格结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记忆”屈曲变形形貌的三维磁畴分布。此时,施加不同强度、方向或梯度的外加驱动磁场,磁性弹性体基于内部磁畴与外加磁场的磁偶极相互作用,便可产生如波浪、褶皱等的多模态动态三维变形。这种基于不稳定性屈曲变形设计并排布软材料内部磁畴取向(即“磁编程”)的方法,无需额外的模板设计与辅助,便可快速实现各向异性的非均匀磁化分布的。结合外加可调制磁场的精准驱动,能够产生自由度远超准静态形貌调制的多模态动态形貌变换。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阐明磁性弹性体的调控机制,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分析模型与有限元计算方法,在条形和晶格结构屈曲变形、充磁乃至磁控变形的过程中,可有效反映并预测各参数对动态形貌的影响行为,可为今后磁性软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图 2. 屈曲变形编码的磁性弹性体的理论分析模型。(a-b)条带形与晶格状磁性弹性体的屈曲变形模型。(c-d)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屈曲变形行为。(e)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磁化与磁驱动变形模型。(f-g)条带形磁性弹性体在不同几何尺寸与连接条件下的理论与实际屈曲变形行为。(h-i)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磁畴取向分布。(j)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磁驱动变形行为。最后,通过利用各式屈曲变形产生的不同微流体行为(如定向流体、混合流体、涡流),该研究结合高精度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制备的微型模板、微流控芯片和尺寸定制的微颗粒,成功将磁性弹性体用于液滴的可控融合与精准操控(图3),颗粒的尺寸筛选,微液滴的富集检测,微流控的混合增强,以及软体机器人的可控驱动(图4)。总之,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金东东副教授提出了一种利用屈曲不稳定现象编码的新型磁编程方式,用以实现软材料结构形貌的动态调控,为今后磁性软材料跨尺度的多模态变形行为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有助于今后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复杂形貌变换的潜在机制,拓展可变形结构在格式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 图 3. 屈曲变形编码的条形磁性弹性体在外加驱动磁场下的动态行为。a-c. 不同磁场参数下产生的不同微流体分布。d-e. 在液滴融合与可控运输中的应用。 图 4. 屈曲变形编码的磁性弹性体在微颗粒尺寸筛选(a),微液滴富集检测(b),微流控辅助混合(c),软体机器人运动控制(d)中的应用示例。
  • 【最新进展】清华大学王哲课题组:理解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不稳定性的来源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清华大学王哲教授团队最近在Frontiers of Physics发表的一篇论文[1]揭示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中信号不确定性产生的物理机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font-size: 18px " Vincenzo Palleschi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Applied and Laser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Research Area of CNR, Via G. Moruzzi, 1–56124 Pisa, Italy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E-mail: vincenzo.palleschi@cnr.it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整整20年前,我在意大利比萨(Pisa, Italy)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会议,这一活动首次将LIBS研究同仁聚集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极大地推动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领域的研究[2],以及该技术在工业诊断[3]、环境检测[4]、生物医学[5]、文化遗产[6]等领域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事实上,LIBS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包括设备简单可靠、无需对样品进行任何处理即可检测等优点,这使其成为快速原位分析应用的极佳选择[7];另一方面,LIBS的实验室分析应用并没有与实验室外应用以相同的速度增长,LIBS等离子体远未达到光谱分析测量的理想状态,它们在其存在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都是非稳定、不均匀和非热平衡的[8]。自吸收[9]和基体效应使得光谱发射强度与分析物浓度之间的关联变得困难,而使用激光来烧蚀和激发样品极大地限制了分别优化这两个过程的可能性。测量过程中极小的烧蚀质量导致了强烈的信号波动,同时对于大多数感兴趣的应用中,分析元素的检出限较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过去的20年里,一些重要的研究表明,为了提高LIBS技术在实验室中的性能,需要更好地理解激光-样品和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机理。1998年,加拿大的Sabsabi教授团队提出了在LIBS分析中使用脉冲序列[10]来提高信背比的想法;1999年,我们在比萨提出了一种新的免标准样品LIBS分析方法,称为免定标LIBS(CF-LIBS)[11-13],以克服基体效应和自吸收效应;2013年,意大利的De Giacomo教授团队提出了使用金属纳米粒子[14,15]来增强LIBS信号并改善其分析性能的想法。这三项提高实验室LIBS分析能力的关键改进方法是在北美和欧洲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直到21世纪的头十年,LIBS研究主要由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国家主导。然而,情况在2014年开始发生变化,当时LIBS国际会议首次走出美国和欧洲-地中海地区,抵达中国北京。LIBS-2014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证明了亚洲地区在LIBS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王哲教授所在的团队在Frontiers of Physics上发表的论文[1]是其多年来辛勤工作的成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清华大学LIBS实验室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LIBS研究团体之一。王哲教授建立了一个LIBS历史上最为先进和昂贵的实验室,可能仅次于LIBS在火星空间应用实验室[16]。他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了三个增强型CMOS相机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进行成像,另外一个相机连接到阶梯型光谱仪上进行时间分辨光谱采集,这使得他们能够以更清晰的方式研究等离子体演化及其对LIBS信号的影响规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证明了在激光脉冲激发样品产生等离子体后约140~170 ns的关键时间处,等离子体中开始出现不稳定性[1]。作者指出这种不稳定性是LIBS分析应用中信号波动和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他们还解释了这种不稳定性的产生机制,即等离子体受激波反作用力的影响,在向内反弹的过程中,放大了早期阶段的微小形态变化,并导致不可避免的LIBS信号不稳定性(图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be0d4361-80d9-4e27-abd9-2b0161a328a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7170840.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71708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图1& nbsp 早期等离子体演化示意图及图像相关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References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 Y. T. Fu, W. L. Gu, Z. Y. Hou, S. A. Muhammed, T. Q. Li, Y. Wang, and Z. Wang, Mechanism of signal uncertainty generation for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ront. Phys. 16(2), 22502 (2021)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2. S. M. Aberkane, A. Safi, A. Botto, B. Campanella, S. Legnaioli, F. Poggialini, S. Raneri, F. Rezaei, and V. Palleschi,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determination of spectral fundamental parameters, Appl. Sci. 10(14), 4973 (2020)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3. S. Legnaioli, B. Campanella, F. Poggialini, S. Pagnotta, M. A. Harith, Z. A. Abdel-Salam, and V. Palleschi,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 review, Anal. Methods. 12(8), 1014 (2020)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4. G. A. Lithgow, A. L. Robinson, and S. G. Buckley, Ambient measurements of metal-containing PM2.5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tmos. Environ. 38(20), 3319 (2004)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5. R. Gaudiuso, N. Melikechi, Z. A. Abdel-Salam, M. A. Harith, V. Palleschi, V. Motto-Ros, and B. Busser,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A review,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152, 123 (2019)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6. A. Botto, B. Campanella, S. Legnaioli, M. Lezzerini, G. Lorenzetti, S. Pagnotta, F. Poggialini, and V. Palleschi, Application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n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chaeology: A critical review, J. Anal. At. Spectrom. 34(1), 81 (2019)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7. A. W. Miziolek, V. Palleschi, and I. Schechter,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8. G. Cristoforetti, A. De Giacomo, M. Dell’Aglio, S. Legnaioli, E. Tognoni, V. Palleschi, and N. Omenetto, 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i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Beyond the McWhirter criterion,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65(1), 86 (2010)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9. F. Rezaei, G. Cristoforetti, E. Tognoni, S. Legnaioli, V. Palleschi, and A. Safi,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analytical approaches for evaluating, compensating and exploiting self-absorption in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105878 (2020)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0. L. St-Onge, M. Sabsabi, and P. Cielo, Analysis of solids using laser-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 in double-pulse mode,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53(3), 407 (1998)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1. A. Ciucci, M. Corsi, V. Palleschi, S. Rastelli, A. Salvetti, and E. Tognoni, New procedure for quantitative elemental analysis by laser-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 Appl. Spectrosc. 53(8), 960 (1999)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2. D. Bulajic, M. Corsi, G. Cristoforetti, S. Legnaioli, V. Palleschi, A. Salvetti, et al., A procedure for correcting self-absorption in calibration free-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57(2), 339 (2002)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3. G. H. Cavalcanti, D. V. Teixeira, S. Legnaioli, G. Lorenzetti, L. Pardini, and V. Palleschi, One-point calibration for calibration-fre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quantitative analysis,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87, 51 (2013)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4. A. De Giacomo, R. Gaudiuso, C. Koral, M. Dell’Aglio, and O. De Pascale, Nanoparticle-enhanc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of metallic samples, Anal. Chem. 85(21), 10180 (2013)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5. A. De Giacomo, Z. Salajkova, and M. Dell’Aglio, A quantum chemistry approach based on the analogy with π-system in polymers for a rapid estimation of the resonance wavelength of nanoparticle systems, Nanomaterials 9(7), 1 (2019)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16. S. Maurice, S. M. Clegg, R. C. Wiens, O. Gasnault, W. Rapin, et al., ChemCam activities and discoveries during the nominal missionof the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in Gale crater, Mars, J. Anal. At. Spectrom. 31(4), 863 (2016) /span /p
  • 稳定性线下课程-如何使用Turbiscan分析配方的不稳定机理,如何以数据微基础有效的改善配方,制定质控标准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重磅发布稳定性分析线下系列讲座,课程议题是如何使用Turbiscan分析配方的不稳定机理,如何以数据微基础有效的改善配方,制定质控标准。线下课程更加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培训,让用户可以体验高效、精确的稳定性测试技术。欢迎大家参加!课程详情主讲专家介绍何羽薇何羽薇老师有30年分析仪器使用经验,重点关注材料化学、表面化学和流变学相关仪器的应用开发。何羽薇老师的应用经验涵盖食品、化妆品、陶瓷、涂料、墨水、石油化工等领域,擅长仪器图谱分析并熟练将仪器得到的数据应用到产品开发。研究方向重点在使用多重光散射仪,粒度仪、流变仪,表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并结合稳定性基础DLVO理论,从表面化学、颗粒间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样品稳定性机理,为新产品的研发,问题样品的解决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培训适合对象◆ 生产企业负责食品研发、质量控制相关负责人◆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人员、应用工程师◆ 高等食品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食品行业的科研人培训内容简介天1、 稳定性基础理论DLVO理论2、 体相中乳化剂的存在方式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3、 各种类型乳化吸附特性比较及乳化剂的界面竞争吸附4、 最新的picking乳液和Junus乳液的特点及应用5、 推荐乳化剂预测方法综述及乳状液稳定性预测实验设计6、 实操第二天1、 流变学基础知识2、 各种类型稳定剂的基本流变学分类3、 不同的流变仪的不同的作用4、乳状液体系稳定剂与乳化液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5、推荐稳定剂流变学特性测量实验设计,从流变学参数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6、实操第三天1、工艺过程中,乳化罐叶片位置角度对混合均匀度的而影响,需要关注的流体动力学影响2、热处理对稳定性的影响3、均质与杀菌工艺参数影响稳定性的基本原理4、推荐评价稳定剂流变学特性测量实验设计,从流变学参数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5、如何解读稳定性分析仪报告,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稳定性实验数据处理 GB/T 384316、疑难解答互动交流线下实操课程连续举办4期,每期3天:上海,10月14-16日收费标准本次线下课程为收费培训,市场价格3500元/人。开课前10天报名享优惠价格,2800元/人。本次课程开班人数最低为15人,报名满15人开班,不满暂不开班,请感兴趣的朋友踊跃预报名。报名方式:联系人:李文艳 电话:13811359706/4008210778邮箱:swallow.li@dksh.com或者识别以下二维码报名~
  • 稳定性分析系列讲座-产品稳定性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如何使用仪器快速预判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重磅发布稳定性分析系列讲座,包括线上和线下课程两类,本系列课主要介绍了多重光散射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并阐述了不同的配方、工艺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效果。同时,线下课程更加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培训,让用户可以体验高效、精确的稳定性测试技术。欢迎大家参加!线上课程:讲师介绍何羽薇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技术专员何羽薇老师有30年分析仪器使用经验,重点关注材料化学、表面化学和流变学相关仪器的应用开发。课程详情主讲专家介绍——何羽薇何羽薇老师的应用经验涵盖食品、化妆品、陶瓷、涂料、墨水、石油化工等领域,擅长仪器图谱分析并熟练将仪器得到的数据应用到产品开发。研究方向重点在使用多重光散射仪,粒度仪、流变仪,表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并结合稳定性基础DLVO理论,从表面化学、颗粒间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样品稳定性机理,为新产品的研发,问题样品的解决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培训适合对象◆ 生产企业负责食品研发、质量控制相关负责人◆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人员、应用工程师◆ 高等食品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食品行业的科研人培训内容简介从7月13日起,课程将首先从食品行业的稳定性问题开始分享。每周一、周四上午 10:30-11:30 精彩内容源源不断7月13日 讲,综述(1h)◆ 关于稳定性,讲讲那些你没有关注但是很重要的东西◆ 从原料、配方到工艺,在开发产品的时候需要关注的那些关键点,如何检测,如何预判,如何解决7月16日 第二讲,乳品及含乳饮品稳定性的特点,添加不同成分的乳品不稳定性的原因如何预判及解决方案(1h)◆ 纯牛奶稳定性◆ 高钙奶、高蛋白奶◆ 风味奶(红枣奶、香蕉奶)◆ 咖啡奶(中性乳饮料)◆ 发酵乳及酸饮:褐色乳饮料、酸性奶饮料、搅拌型酸奶◆ 凝固型酸奶、鲜奶酪、再制奶酪等7月20日 第三讲、乳化类型产品的特点,不稳定的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点(1h)◆ 稀奶油、发泡奶油◆ 核桃奶、杏仁露、椰奶、豆奶7月23日 第四讲,果汁饮料的稳定性特点,不稳定的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点(1h)◆ 透明果汁饮料◆ 不透明脱脂饮料◆ 多肽类蛋白饮料7月27日 第五讲,粉体类原料的润湿性对产品稳定性的重要性,如何评价(1h)◆ 奶粉◆ 植脂末◆ 茶粉7月30日 第六讲,如何获得口感极佳的肉类制品,如何控制肉汤的口感和稳定性(1h)◆ 肉的乳化性、凝胶性,分别有哪些影响因素需要控制◆ 制备良好口感制品,需要的稳定性控制因素◆ 肉汤的物理稳定性,决定了肉汤的口感8月3日 第七讲,调味料稳定性(1h)◆ 耗油的稳定性研究◆ 果酱、番茄酱、芝麻酱、花生酱的稳定性研究◆ 色拉酱的稳定性研究8月6日 第八讲,其他(1h)◆ 啤酒的澄清度控制因素,啤酒泡沫稳定性评价◆ 打蛋液泡沫的稳定性决定了烘焙产品的口感 识别二维码报名“稳定性分析系列讲座”同时,我们推出了精彩的线下实操课程:有关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及分散体系中各组分的潜在不稳定风险及其原理分析天1、 稳定性基础理论DLVO理论2、 体相中乳化剂的存在方式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3、 各种类型乳化吸附特性比较及乳化剂的界面竞争吸附4、 最新的picking乳液和Junus乳液的特点及应用5、 推荐乳化剂预测方法综述及乳状液稳定性预测实验设计6、 实操第二天1、 流变学基础知识2、 各种类型稳定剂的基本流变学分类3、 不同的流变仪的不同的作用4、乳状液体系稳定剂与乳化液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5、推荐稳定剂流变学特性测量实验设计,从流变学参数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6、实操第三天1、工艺过程中,乳化罐叶片位置角度对混合均匀度的而影响,需要关注的流体动力学影响2、热处理对稳定性的影响3、均质与杀菌工艺参数影响稳定性的基本原理4、推荐评价稳定剂流变学特性测量实验设计,从流变学参数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5、如何解读稳定性分析仪报告,从中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稳定性实验数据处理 GB/T 384316、疑难解答互动交流线下实操课程时间,连续4个月,每月1期,每期3天:线下培训为收费培训,具体价格请电话/邮箱咨询。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踊跃报名!
  • 稳定性分析系列讲座-产品稳定性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如何使用仪器快速预判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重磅发布稳定性分析系列讲座,包括线上和线下课程两类,本系列课主要介绍了多重光散射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并阐述了不同的配方、工艺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效果。同时,线下课程更加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培训,让用户可以体验高效、精确的稳定性测试技术。欢迎大家参加!线上课程:讲师介绍何羽薇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技术专员何羽薇老师有30年分析仪器使用经验,重点关注材料化学、表面化学和流变学相关仪器的应用开发。课程详情主讲专家介绍——何羽薇何羽薇老师的应用经验涵盖食品、化妆品、陶瓷、涂料、墨水、石油化工等领域,擅长仪器图谱分析并熟练将仪器得到的数据应用到产品开发。研究方向重点在使用多重光散射仪,粒度仪、流变仪,表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并结合稳定性基础DLVO理论,从表面化学、颗粒间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样品稳定性机理,为新产品的研发,问题样品的解决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培训适合对象◆ 生产企业负责食品研发、质量控制相关负责人◆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人员、应用工程师◆ 高等食品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食品行业的科研人培训内容简介从7月13日起,课程将首先从食品行业的稳定性问题开始分享。每周二上午 10:30-11:30 精彩内容源源不断7月13日 讲,综述(1h)◆ 关于稳定性,讲讲那些你没有关注但是很重要的东西◆ 从原料、配方到工艺,在开发产品的时候需要关注的那些关键点,如何检测,如何预判,如何解决7月16日 第二讲,乳品及含乳饮品稳定性的特点,添加不同成分的乳品不稳定性的原因如何预判及解决方案(1h)◆ 纯牛奶稳定性◆ 高钙奶、高蛋白奶◆ 风味奶(红枣奶、香蕉奶)◆ 咖啡奶(中性乳饮料)◆ 发酵乳及酸饮:褐色乳饮料、酸性奶饮料、搅拌型酸奶◆ 凝固型酸奶、鲜奶酪、再制奶酪等7月21日 第三讲、乳化类型产品的特点,不稳定的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点(1h)◆ 稀奶油、发泡奶油◆ 核桃奶、杏仁露、椰奶、豆奶7月28日 第四讲,果汁饮料的稳定性特点,不稳定的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点(1h)◆ 透明果汁饮料◆ 不透明脱脂饮料◆ 多肽类蛋白饮料8月4日 第五讲,粉体类原料的润湿性对产品稳定性的重要性,如何评价(1h)◆ 奶粉◆ 植脂末◆ 茶粉8月11日 第六讲,如何获得口感极佳的肉类制品,如何控制肉汤的口感和稳定性(1h)◆ 肉的乳化性、凝胶性,分别有哪些影响因素需要控制◆ 制备良好口感制品,需要的稳定性控制因素◆ 肉汤的物理稳定性,决定了肉汤的口感8月18日 第七讲,调味料稳定性(1h)◆ 耗油的稳定性研究◆ 果酱、番茄酱、芝麻酱、花生酱的稳定性研究◆ 色拉酱的稳定性研究8月25日 第八讲,其他(1h)◆ 啤酒的澄清度控制因素,啤酒泡沫稳定性评价◆ 打蛋液泡沫的稳定性决定了烘焙产品的口感 识别二维码报名“稳定性分析系列讲座”同时,我们推出了精彩的线下实操课程:有关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及分散体系中各组分的潜在不稳定风险及其原理分析天1、 稳定性基础理论DLVO理论2、 体相中乳化剂的存在方式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3、 各种类型乳化吸附特性比较及乳化剂的界面竞争吸附4、 最新的picking乳液和Junus乳液的特点及应用5、 推荐乳化剂预测方法综述及乳状液稳定性预测实验设计6、 实操第二天1、 流变学基础知识2、 各种类型稳定剂的基本流变学分类3、 不同的流变仪的不同的作用4、乳状液体系稳定剂与乳化液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5、推荐稳定剂流变学特性测量实验设计,从流变学参数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6、实操第三天1、工艺过程中,乳化罐叶片位置角度对混合均匀度的而影响,需要关注的流体动力学影响2、热处理对稳定性的影响3、均质与杀菌工艺参数影响稳定性的基本原理4、推荐评价稳定剂流变学特性测量实验设计,从流变学参数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5、如何解读稳定性分析仪报告,从中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稳定性实验数据处理 GB/T 384316、疑难解答互动交流线下实操课程时间,连续4个月,每月1期,每期3天:线下培训为收费培训,具体价格请电话/邮箱咨询。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踊跃报名!
  • 热管理相变浆料PCM的稳定性表征
    PCM 浆料由于其高效的传热和热能存储特性,是高效热能管理的替代解决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关注。PCM 浆料有多种类型,例如冰浆、笼状物浆料和盐水合物 PCM 浆料 (SHPCMS)、微胶囊化 PCM 浆料 (MPCMS)、形状稳定 PCM 浆料 (SSPCMS) 和相变乳液 (PCE)。PCE 中的 PCM 液滴/颗粒可以在表面活性剂的帮助下分布到不混溶的载体流体中,这简化了材料的制备,使其成为一种有前途的 PCM 浆料。由于晶体生长的固有特性和与温度相关的固体分数,原始盐水合物 PCM 浆料无法呈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特征,有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的共同作用可以抑制晶体颗粒的生长,从而有助于浆体稳定性。本文基于为最佳开发盐水合物 PCM 浆料而提出的一种方法,介绍了 CaCl2&sdot 6H2O 浆料的制备、特性和性能改进。通过重力和离心稳定性测试研究了浆料的稳定性,以验证稳定剂的有效性。材料: 六水氯化钙 (CaCl2&sdot 6H2O)——基料;六水氯化锶 (SrCl2&sdot 6H2O) ——成核剂;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C16H33N+(CH3)2CH2COO-)——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 PVA——稳定剂;水杨酸钠——添加剂。浆料稳定性表征进行两组稳定性试验,其中设置了冷水浴系统以方便进行重力稳定性试验。在重力稳定性试验中,将装在单独试管中的不同CaCl2&sdot 6H2O浆料样品浸入浴中,观察颗粒沉降过程。晶体颗粒的沉降导致相分离界面,其变化由数码相机记录。本研究进行了大约一周的重力稳定性试验。另一项稳定性测试是在基于LUMiFuge的加速力场下进行的。它被用来深入了解不同添加剂对稳定性增强的影响。与重力稳定性试验相比,它依靠透射率百分比对时间的积分来分析浆料样品的“不稳定指数”,避免了在没有明显相分离的情况下引入的不确定性,并允许加速沉降过程。在本研究中,使用 LUMiFuge进行稳定性测试的转速在 30 分钟的测试期内设定为 1000 r/min。图1 重力稳定性试验中晶体颗粒的沉降过程(浆体样品从左到右分别为:原始CaCl2&sdot 6H2O浆体;添加成核剂;添加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添加成核剂、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a) 刚生成时;b) 5分钟后;c) 15分钟后;d) 1小时后;e) 18小时后;f) 2天后;g) 4天后;h) 7天后。 图 2. 加速稳定性试验中不同 CaCl2&sdot 6H2O 浆料样品的不稳定性。 图1比较了不同浆料样品的重力稳定性,图2进一步展示了部分浆料样品在离心场下的稳定性测试,以深入了解不同添加剂提高稳定性的机理。稳定性测试在 15℃的水浴或环境空气中进行(分别用于重力和离心稳定性测试),浆料的质量固体分数约为 17w.t.%。从图1 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料 CaCl2&sdot 6H2O 浆料迅速分层,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沉积层高度最低和上方清澈透明溶液。原料 CaCl2&sdot 6H2O 浆料的相对较大的粒径是阻碍布朗运动的关键因素,导致沉降过程更快。重力稳定性试验中,添加成核剂和同时添加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样品的沉降层高度在前18小时内相似(见图1)。有趣的是,沉降高度出现了交叉,添加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样品在第一个小时内呈现出较快的分离过程,而之后速度减慢。这种交叉现象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如图2所示。在重力稳定性试验中,添加成核剂的样品的沉降高度在18小时后继续略有降低,而同时添加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浆料样品没有明显变化(见图1)。一开始的相似是因为晶体颗粒经历了一个长大过程,布朗运动对这些尺寸较小的颗粒影响较大。交叉现象可能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晶粒表面积累起缓冲作用,阻碍了晶粒与溶液中分子的碰撞,从而抵消了部分布朗运动的影响。 但随着晶体的生长,由于仅含成核剂的 CaCl2&sdot 6H2O 浆料的粒径较大,布朗运动的相对影响减弱(图3b和c)。此外,在含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浆料中,针状晶粒的尺寸相对较小,长宽比较大,在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电位引入的排斥力的帮助下,可以形成更高的沉积层。图2证实了在加速稳定性测试中,含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浆料样品的不稳定性低于仅含成核剂的浆料样品。相比之下,在重力和离心稳定性试验中,含有所有添加剂的浆料样品仅观察到轻微的分层。除了小粒径的影响外,PVA 在水杨酸钠的帮助下引入的综合效应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水杨酸钠作为支撑基质来容纳和隔离晶体颗粒。为了区分水杨酸钠的影响,在离心稳定性试验中测试了含有成核剂、表面活性剂和水杨酸钠的额外浆料样品。如图2所示,额外浆料样品的分层似乎经历了较慢的沉降过程,但最终的不稳定性与同时含有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浆料样品相同。这是由于水杨酸钠的存在通过重构胶束增加了粘度,但粘度的增加与PVA和水杨酸钠共同的基质支持作用不同。图3. 不同浆料样品的晶体颗粒形态特征:a) 原始 CaCl2&sdot 6H2O 浆料;b) 添加成核剂;c) 添加成核剂和表面活性剂;d) 添加成核剂、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
  • 超级电容又添新材料,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p   多年来,能装在芯片上的微小超级电容一直广受科学家追捧,决定电容器性能的关键是其电极材料,有潜力的“选手”包括石墨烯、碳化钛和多孔碳等。据德国《光谱》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研究团队最近把目光转向了一种“不可能”的弱电材料——多孔硅,为了把它变成强大的电容器,团队创新性地在其表面涂了一层几纳米厚的氮化钛涂层,使其性质得以改变。 /p p   该团队负责人麦卡· 普伦尼拉解释说,因化学反应导致的不稳定性和高电阻导致的低功率,不带涂层的多孔硅本是一种极差的电容器电极材料。涂上氮化钛的能提供化学惰性和高导电性,带来了高度稳定性和高功率,且多孔硅有很大的表面积矩阵。 /p p   根据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纳米能源》杂志在线发表的论文,新电极装置经13000次充放电循环而没有明显的电容减弱。普伦尼拉说,报告数据受检测时间的限制,而并非电极真实性能。他们继续对其进行充放电循环,至今已达到5万次,甚至在循环中让电极干燥,也没有出现物理损坏或电学性能衰减问题。“超级电容要求稳定地达到10万次循环。目前用多孔硅—氮化钛(Si-TiN)做电极的电容装置能完全稳定地通过5万次测试。” /p p   在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方面,新电极装置比得上目前最先进的超级电容器。目前由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制造的芯片微电容器功率密度为200瓦/立方厘米,能量密度为2毫瓦时/立方厘米,而新电极装置功率密度达到214瓦/立方厘米,能量密度为1.3毫瓦时/立方厘米。普伦尼拉说,这些数字标志着硅基材料首次达到了碳基和石墨烯基电极方案的标准。 /p p   从电子产品的功率稳定器到局部能量采集存储器,芯片超级电容器有着广泛的应用。普伦尼拉说,他们在整体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难题,每单位面积电容仍需提高,要达到技术许可的最高水平,他们还需进一步研究。 /p p   总编辑圈点 /p p   日本厨师发现将牛油果加上芥末竟然有了三文鱼的味道。如今,芬兰科学家也玩起了这样混搭的“戏法”——他们给多孔硅穿上一层氮化钛的外衣,尽管这层薄薄的外衣只有几纳米那么厚,却足以改变多孔硅电极的性能。这样的想象力让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又多了一位优质成员,且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也许远比一道日本料理大得多!随着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希望科学家尽快解决多孔硅电极材料在超小型超级电容器上的设计问题,让这样巧思的发明早日造福人类。 /p p br/ /p
  • 科学岛团队在含能材料常压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在含能材料的常压表面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高能密度材料立方聚合氮( cg-N)的低指数表面在不同表面饱和状态和不同压力及温度下的稳定性,发现了 cg-N低压下的失稳机制,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其在常压下稳定的方法。 相关结果以 Express Letter 的形式发表在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上。   具有氮氮单键或氮氮双键的聚合氮和含氮化合物作为高能密度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高压合成是获得该类材料的有效方法。理论预测的多种可以在常压下稳定的纯氮聚合氮,部分已被成功地在高压下合成。cg-N是纯氮聚合氮中最典型的一种,具有最小的合成压力,且0 GPa下的声子谱中没有虚率。然而,高压下合成的cg-N会随着压力的降低逐渐分解,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其它纯氮聚合氮材料中。目前高压下合成的纯氮聚合材料均不能被截获至常压环境,这阻碍了它们作为高能密度材料的应用。因此,研究低压下cg-N的分解机理并寻找其常压环境下稳定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研究人员首先探究了cg-N失稳的原因,发现常压下cg-N低指数表面在300 K温度时发生了结构坍塌,说明表面失稳将导致其在低压下分解。进一步研究表明,常压下氢吸附能够将cg-N的表面稳定到750 K以上(图1),但羟基吸附不能增加表面的稳定性。这是由于氢不但饱和了悬挂键,而且向氮表面转移了电子,但羟基却从氮表面获得电子(图2)。该工作为截获高压合成的聚合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表明酸性环境和电负性弱的材料有利于提高cg-N和其它含氮聚合物的稳定性,对推动聚合氮的常压合成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截获其它功能材料的高压相提供了有效指导。   固体所博士生陈果和牛草萍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贤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合肥物质院院长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图1. (a) 氢饱和表面在结构坍塌前(蓝线)后(红线)温度下的分子动力学均方位移;(b) 纯净表面和氢饱和表面在结构弛豫和有限温度下(最高达1000 K)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稳定性,雷达图不同的环表示不同的不稳定性,更外侧的环是更稳定的,r-(110c) 表示具有表面重构的110c表面。图 2.(a) 和 (b) 分别展示了氢吸附的 111a 表面和羟基吸附的 111a 表面的电荷密度差。图中的曲线沿晶体结构(如插图所示)的 z 方向绘制,红线所示的局部积分曲线表示获得(正值)和失去(负值)电子,蓝线所示的积分曲线是红线的积分。
  • 快来看看吧,峰值保留时间不稳定要这么做
    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保留时间不稳定的问题,我们也总接触到相关问题的技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深知大家的痛点,特根据大家的反馈,梳理了一个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后再遇到保留时间不稳定的问题,就可以轻松搞定啦。 保留时间不稳定,会是什么问题?首先要找出变化的模式,这个会帮助我们找到很多潜在的原因。 #1 保留时间在同一天变化大,同一瓶流动相,同一根色谱柱,同一台仪器 1)首先检查泵和混合器。使用秒表和量筒来检测流速(设置仪器流速1ml/min,用10ml量筒收集流出液10分钟,应该得到液体约10ml±0.5ml,量筒有误差,使用的试剂与仪器厂家标定泵流速时试剂不一样,最终体积也有些差异,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再分开通道检测,以找到流速不正确的原因,并排除); 2)检查流动相组成是否变化,可以在流动相中加入跟踪剂来观察基线的变化,例如:反相条件,UV检测器,在有机相中加入0.1%丙酮,监测254nm下的基线变化,还有一种方法人工配制流动相,然后通过混合器,这时候保留时间稳定了,不再波动,那就是混合器工作不正常,或者混合不均匀,进行排除。 #2 保留时间一天之内正常,不同天数之间变化 1)仪器本身不太可能有问题,可能是流动相的组成变化引起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因子k和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的体积含量成指数关系,根据经验,如果有机溶剂含量误差在1%,那保留时间的变化在5%-15%之间,大部分变化在10%左右,意味着用称量有机溶剂的方式配置流动相能得到更稳定的保留时间; 2)流动相的脱气方式也可能导致,最好的脱气方式是使用真空超声脱气大约1分钟左右,非真空条件下超声脱气5分钟,这样会Z大程度的减少溶剂的挥发,还有一种方法是流动相中通过氦气,流动相被氦气平衡后,氦气流立刻关闭,避免氦气带走溶剂蒸汽,而导致溶剂组成改变; 3)流动相的抽滤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使用有机溶剂和水相混合流动相时,会先将流动相配置混匀好后,再进行抽滤,这样的好处是流动相混合更均匀,但是对于流动相中沸点较低的部分,在抽滤过程中会损失更大,导致流动相溶剂组成改变,建议有机相和水相分开抽滤,再进行混合,超声脱气; 4)检测目标物是离子状态或者离子化的,那么控制流动相的pH就非常重要,就算是0.1单位pH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保留时间漂移10%左右,所以准确称量pH值并保证pH仪被很好的校正了,在反相色谱柱中,随着pH值的升高,酸的保留会减少,碱的保留会增加。 反相色谱中,分离离子或离子化的样品,保留时间会受到正确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的影响,但影响会很小,可以不计,典型状况是缓冲盐的摩尔数改变20%,保留时间的变化是1%,缓冲盐的组成通常是称量的,那么大的误差是不会发生的。 #3 保留时间漂移 还有影响保留时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保留时间漂移(一直延长或一直缩短)。 1)大部分工作者认为漂移是平衡的问题,如果使用的是未修饰硅胶柱做正相色谱,这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使用半饱和流动相改善。反相色谱中,平衡通常会很快,5-10个柱体积的流动相通常就足够平衡了,但不全是如此,典型的就是离子对色谱中,使用离子对试剂平衡色谱柱,由于离子对试剂的浓度在2-5mmol/L甚至更低的浓度,它们要吸附在反相色谱柱填料表面,表面浓度在0.5-2μmol/m2,1根4.6*250mm的色谱柱大约有3g填料,需要2mmol的离子对试剂进行完全的柱平衡,流动相浓度为2mmol时,那需要1L流动相进行平衡,这个虽然是J端条件,但是用几百毫升的流动相去平衡色谱柱也是正常的,因此离子对色谱中,使用了有机溶剂清除了离子对试剂,这样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平衡色谱柱。这两个现象都是流动相中有低浓度的强吸附试剂导致的,这是保留时间漂移最常见的原因,也还有别的原因。2)样品中含有强吸附剂,在重复进样中会慢慢累积,从而改变色谱柱的化学性质,如:药品的赋形剂。可以通过观察保留时间变化的速率来得知杂质是从流动相中引入还是样品中引入。实验如下:● 进样几次,如:进样四次,共使用了1个小时;● 走相同量的流动相,不进样;● 重复第一步;● 做一个关系图;保留时间:▲ 对时间的关系 ▲ 对进样次数的关系如果第一个图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那么流动相是引入杂质的原因,如果第二个图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那么杂质的来源是样品。3)键合相水解,色谱柱制造商会制定一个pH范围,超出范围可能导致键合相不稳定,然而,很多情况下使用者不得不在接近这个pH极限,但是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因为水解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温度,有机溶剂,缓冲盐的浓度和种类,样品的化学性质等,因此这个水解也可能发生在这个pH范围内。要保存固定相的水解稳定性,最好是在中性pH值(3-5左右)和低温下。等度条件稳定性优于梯度条件,在等度条件下发生水解的过程中,键合相通常会发生自我吸附,并达成一种区域平衡,在使用高浓度的有机溶剂时,在梯度时或者冲洗色谱柱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键合相被冲出色谱柱。4)温度的变化,如果样品是自动分析过夜或者过了周末,那保留时间的漂移可能和实验室的温度变化有关,在很多地方,室温的设置在晚上或者周末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1℃的变化导致保留时间的漂移大约在1%到2%。这个可以联系最后一个导致保留时间漂移的原因--柱压的增加,柱压的异常升高,表明色谱柱被污染,仅仅是筛板被堵塞就可能导致保留时间漂移,这是因为,为了使流动相通过筛板,需要额外的压力来促使流动相通过筛板,这会使流动相在摩擦的过程中受热,从而导致保留时间的漂移。5)反相色谱键合相发生了“相塌陷”,由于流动相中有机溶剂比例太少,高键合覆盖率、“完全封端”的C18没有很好的被流动相浸润,这会使得流动相和固定相没有很好的接触,造成键合相卷曲,固定相之间相互吸附,从而导致固定相可以和样品相互作用的表面积减少,使得保留时间逐渐变短。这时候立即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建议40%乙腈水)冲洗色谱柱可以使键合相恢复,这种现象在短链烷烃结合,未封尾的反相键合相上则很少发生,或者是不发生。
  • NMPA批准国内首个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
    1月29日,常州桐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桐树基因)自主研发生产的“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通过NMPA审核,获批用于检测人“2B3D”(BAT-25、BAT-26、D5S346、D2S123、D17S250)微卫星位点状态,并取得国内首张微卫星不稳定检测III类医疗器械证书(国械注准20213400070)。微卫星(Microsatellite)是遍布于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的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微卫星长度的改变,就叫做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大量研究表明,MSI是由错配修复(MMR)基因发生重复单位的插入,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已将MSI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并应用于协助Lynch综合征筛查。桐树生物本次获批的该试剂盒是中国首个基于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的检测试剂盒,此次获批历经大量临床样本的严谨验证,通过注册生产质量体系的审查考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经过严格审查终于颁出这意义深远的 “MSI第一张III类证”,也是国内肿瘤基因检测的一个“里程碑”。桐树基因创始人严令华表示,本次MSI试剂盒获批历时近5年,一路极其艰辛,感谢各级政府领导、行业专家、股东们的持续支持,最终获得了NMPA的批准。此次获批上市不仅填补了国内微卫星不稳定规范化检测的空白,结束了MSI检测的“无证”时代。更为关键的是,终于有一个有证产品,造福全年30多万例MSI-H的肿瘤患者。同时,随着该试剂盒的获批,MSI检测将正式进入具有资质和检测能力的医院及第三方临检机构,毋庸置疑,这对于规范肿瘤行业MSI检测,助力临床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惠及更多肿瘤患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于桐树基因常州桐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宝山科技创新园,已分别在常州和广州设立符合GMP标准的生产中心和国际标准的医学临检中心。桐树基因与世界顶尖的高通量测序生物公司——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强强联手。目前已形成基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分析的ctDNA精准检测体系,500多项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实现了对肿瘤无创、准确、动态的基因分析,为临床提供精准用药、疗效监测、术后复发监测、风险预测和早期检测等咨询服务。桐树基因的产品线全面满足临床及科研的不同需求,检测服务网络现已覆盖全国五大区域500多家核心医院。
  • 环保行业标准气体的稳定性研究
    标准气体的重要性环保一直是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国家也针对环境保护出台了诸多政策,例如HJ75-2017是关于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HJ-604是关于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监测方法,HJ759是关于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HJ1078则是关于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硫醇等8种有机硫的监测。任何一种监测方法,都需要用到标准气体。标准气体就是监测的一把“标尺”,用它来校准仪器,才能确保检测出的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数据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但是许多人并不太了解这把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标尺“,因此,液化空气从标准气体的参数、国家标准物质证书、标准气体稳定性研究这几个方面,在1688直播间与大家进行了标准气体的知识分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1混配精度、分析精度与不确定度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表明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混配精度(BT):配置混合物与要求值的误差范围。分析精度(AA):使用仪器分析给出的值与真实值见的误差范围。也就是说,如果需要配制一瓶10ppm二氧化硫标准气体,氮气作为平衡气,你可能会得到如下结果。若混配精度为5%,则该标准气体的配制值范围为9.5~10.5ppm;若分析精度为1%,标称值为9.8ppm,则该标准气体的真实值范围为9.702~9.898ppm;不确定度为1%2国家标准物质证书购买环保标准气体的客户经常会要求标准气体带有国家标准物质证书,该证书分为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一级证书一般由中国计量院出具,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标准,而二级证书则是具有一定生产、分析能力的企业向计量院提出申请,由中国计量院进行考核,测试后颁发给企业定级认可证书。针对不同组分、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计量院都会出具一个对应的GBW(E)证书编号。而且,如果只是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变化,也需要重新审核证书。目前,液空中国一共有113个标物证书,覆盖了汽车、环保、石化、食品、检测等各行各业会使用的标准品。液空工厂生产的标准气体都带有以下的标准物质证书,证书上会表明对应的二级标物证书编号,可在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平台中输入编号查询到相关的证书记录。3影响标准气体稳定性的因素FACTOR-1 原材料标准气体的平衡气主要为氮气、空气等,平衡气的水分、氧杂质含量越低,标准气体的组分浓度稳定性越好。FACTOR-2 管线材质主要指主要指瓶阀、减压阀、管路的材质。环保标准气体常含有强活性和强腐蚀性的组分,若使用铜阀、铜制减压阀,会对标气产生吸附和反应。因此,需要使用不锈钢的瓶阀和减压阀,保证浓度稳定。FACTOR-3 气瓶处理气瓶材质:标准气体气瓶常用铝合金制成,但铝合金有许多材质,合金含量不同,与瓶内物质的反应程度也不同。液空对多种铝合金进行了试验后,发现6061材质能够最有效地保证标准气体的稳定性,所以液空目前采用该种材质的气瓶充装标气。气瓶制造技术:液空采用的是拉拔瓶。该种气瓶是让金属在高温情况下,用模具一体成型,使得气瓶内壁的细纹相对较少。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呢?这是因为,如果气瓶内壁有细小的裂缝,在清洗气瓶时,气瓶内壁便会吸附水分。而标准气体的使用时间往往长达半年至一年,瓶内干燥的气体一定会与裂缝中的水分发生动态平衡,导致裂缝中的水分析出来后与气体发生反应。这也解释了有些标准气体在一开始使用时的浓度是准确的,但后来变得不准确的问题。钢瓶内壁清洁度:也许你听说过涂层瓶,这种气瓶可有效隔绝气体与瓶壁的接触,保证标准气体的稳定性。液空经过多种技术的试验,目前主要选择通过对气瓶内壁进行钝化来保证标气的稳定性。钝化是指用高浓度的标气充满气瓶,例如使用高浓度的SO2,随后静置,让瓶壁吸附饱和SO2,再将气瓶进行清洗、抽真空、烘干后,充装客户需求的浓度。此时,因为瓶壁已经达到了吸附饱和状态,就不会再与气体发生反应。FACTOR-4 标气状态气瓶内的余压对标气浓度稳定性也有影响。每瓶标准气体至少含有两个组分,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气瓶内不同组分承担的分压是不同的。在气体使用过程中,随着压力逐渐下降,不同组分的分压就会产生变化。而一些物质的反应是与压力相关的,当承担在各组分的压力不同时,便会发生化学平衡反应的移动,导致组分浓度变化。因此,建议每瓶标气留3-5bar余压。(关于液空标准气体稳定性研究的数据报告,可以联系客服4000529166)4疑问解答Q1 为什么很多标气的保质期能到一年,而有些只有半年或三个月呢?根据标气组分性质的不同,对于有活性或者腐蚀性的组分,其保质期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硫化氢、氯气等。Q2 为什么经常发过来的标气浓度和订气时所需求的不一致?因为标气是根据特定需求而特殊定制的产品,其生产方法是根据国际通用的重量法,一瓶一瓶地称出来的,然后再逐瓶通过相应的分析仪器得出数值,其分析报告上给的数值就是根据分析仪器上的读数而来的。由于人工控制和充装设备的不稳定性,一般很难刚好把读数落在需求的数值上,一般情况浓度越低,控制的难度就会越大。所以会产生本文中提到的混配精度、分析精度和不确定的概念。液空会利用先进的充装设备和技术,以及充装工的经验,将误差范围控制在我们提供的技术参数之内。如有特殊需求,液空可根据客户要求的误差范围进行配制。但在此情况下,液空可能需要配制多瓶标气,才能有一瓶的标气浓度落在要求的范围内,导致成本较高。Q3 NO2和NO可以互相转换,这个因素对NO2和NO标气有什么影响?根据反应方程2NO+O2=2NO2,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NO会反应成为NO2。因此,当配制NO标气时,要尽可能减少氧气,所以需要使用N2做平衡气。而且氮气的纯度越高,才可保证氧杂质的含量越少。当配制NO2标气,则需要大量氧气,所以建议用空气做平衡气。只有氧气充足时,NO2就不会向NO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反应方程为可逆反应,NO中必会存在NO2。但液空配制的标准气体,均使用99.9999%氮气作为平衡气,可保证NO2的含量控制在NO含量的5%以内。如果客户的应用要求更高,液空也可使用纯度更高的平衡气,使NO2的含量降到更低。Q4 对于Cl2和HCl标气,为什么当浓度在10ppm左右时经常测不出读数?因为这类物质易溶于水,比如HCL和水的溶解比例是1:700。当其浓度很低时,尽管气瓶已进行处理,但是减压阀、管路未经过吹扫、钝化,这类组分仍会被吸附。所以这类物质都需要用不锈钢材质的减压阀,并且要吹扫足够长的时间,用标气把管路保压钝化2-3个小时后再去使用和测定,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
  • MFI专注蛋白聚集分析,助力药物稳定性研究
    近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科学家,利用MFI,在权威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Release(IF:7.901)发表文章:Freezing-induced ProteinAggregation - Role of pH Shift and Potential Mitigation Strategies, J Control Release. 2020 Jul 10 323:591-599. --研究背景--在设计用于肠胃外给药的蛋白质药物产品中,聚集体的产生,除了在外观上引起不适之外,最重要的是它们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或是引起机体免疫原性应答。美国和欧洲药典对肠胃外药物产品中的不溶性聚集物有规定:对于小剂量的肠胃外药物,通过光阻法测量的小颗粒(≥10μm)和大颗粒(≥25μm)的推荐药典规范分别为≤6000/container和≤600/container。因此,预防和减轻蛋白质聚集对于维持蛋白质药物产品的安全性,功效和质量至关重要。药品加工步骤中,如纯化,搅动,冻融,填充,冻干,制剂成分,运输压力,都有可能将天然蛋白质转化为聚集体。而蛋白质溶液在配制为药物产品之前,通常以冷冻状态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因反复冻融而产生的蛋白聚集体更应引起关注。蛋白质制剂如缓冲液可确保制剂的pH值在整个保质期内都保持在所需范围内。但在低温过程中,某些缓冲区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当冷冻含有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二钠的水溶液(即磷酸钠缓冲液)时,磷酸氢二钠的选择性结晶导致冷冻浓缩液的pH降低,从而引起蛋白聚集体的产生。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在不同缓冲溶液的冻融循环过程中,两种模型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聚集体的产生,以及这两种蛋白对缓冲液pH值变化的影响。同时,评价了添加的非结晶溶质对pH值变化的影响,以及pH改变对蛋白质聚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使用MFI表征冷冻和解冻后蛋白颗粒的形成利用MFI检测发现,无论何种缓冲液,BSA(10mg/mL)在制备和立即分析时均显示出较低的颗粒数。当这些溶液经受五个冻融循环时,在许多系统中颗粒数量都有小幅增加。但冻融循环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计数增加显著。加入纤维二糖(纤维二糖(一种还原糖)被用作模型非结晶溶质,一种冷冻保护剂)后,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数有明显缓解。利用MFI检测发现,β-gal(10mg/mL)在水中冻融后的颗粒数(?100,000)急剧增加,表明该蛋白质对PH值的极端敏感性。同样,β-gal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计数增加显著。加入纤维二糖后,在磷酸钠缓冲液(100mM)中导致的颗粒数有明显缓解。低温pH测定将PBS和磷酸钠(100mM)冷却后,发现pH值变化幅度相似。当磷酸钠浓度为10mM时,冷却时的pH值变化不明显。而蛋白质的添加(10mg/mL)可以降低了PBS和磷酸钠(10mM)中pH值变化的幅度。当磷酸钠浓度很高(100mM)时,蛋白质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低蛋白浓度(10mg/mL)似乎不足以抑制缓冲盐的结晶和随之而来的pH偏移。低温XRD测定研究结果发现,当将磷酸钠缓冲溶液(10和100mM)冷却时,在-15°C时Na2HPO4• 12H2O结晶明显(分别参见图4B和4C)。而BSA的添加,可以使Na2HPO4• 12H2O的峰强度降低,特别是在较低的缓冲液浓度(10mM)下更为明显。这与观察到的BSA对缓冲溶液pH值变化幅度的影响密切相关。此外,纤维二糖的添加完全抑制了缓冲盐的结晶(图4D),以及冰峰的强度也受到了抑制。这些结果揭示了非结晶溶质在蛋白质制剂中的附加作用。通过抑制缓冲盐的结晶和随之而来的pH值变化,这些赋形剂可防止蛋白质不稳定性。热分析结果显示,当将BSA添加到PBS中时,在-54.4℃出现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后在-22.4和0.1℃出现两个吸热峰。玻璃化转变温度反映了冷冻浓缩物组成发生了改变。BSA仅对100mM缓冲液的热行为有明显影响,导致Tg’(-47°C)和结晶温度(-30°C)降低。同时,纤维二糖的添加有望改变冷冻浓缩物的成分,这在Tg’(-34°C)中有所体现。结论:磷酸盐缓冲液被广泛用于肠胃外蛋白质制剂中。但在冷冻过程中,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的选择性结晶会降低冷冻浓缩液的pH值,从而导致蛋白质聚集。可以通过降低缓冲液浓度来减小pH偏移。同时,BSA和β-gal可以通过对缓冲液结晶的抑制,减少pH的变化,但其作用程度要取决于缓冲液浓度。其它非结晶性赋形剂(纤维二糖)的添加,可通过抑制缓冲盐结晶,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
  • 干货满满!看 Panta 轻松预测 ADC 稳定性
    话题介绍如何预测稳定性实验?对于ADC研发人员来讲,通过进行一系列蛋白质评估将有助于降低早期开发过程中最终产物不稳定的风险,特别是在优化偶联过程中,这些评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期文章中,我们来重点讲讲如何进行预测稳定性实验。借助PR Panta蛋白稳定性分析仪来推断低浓度样本在提高剂量, 并在更高浓度下用于临床给药后的表现。因为,这对于降低筛选过程的风险和确保筛选过程中获得最稳定的候选分子至关重要。一起看看PR Panta提供的真实数据示例,它们比较了裸抗--Trastuzumab(或称Herceptin),与ADC药物分子Kadcyla,和另一种来源于同类裸抗的ADC药物分子 RC48之间的多个维度预测信息。实验热稳定性实验背景 首先,很重要的第一步,我们要先了解标准的热稳定性实验。在PR Panta上进行这些实验很简单,使用相同的样本收集信息,根据候选分子的热稳定性(如Tm和Ton)以及通过PDI、Tsize和Tagg 的胶体稳定性参数对其进行排名。简单地说,首先比较每种的热变性曲线。Herceptin,裸抗,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与ADC药物分子Kadcyla相比具有更高的Tm1和更清晰的变性展开转变Kadcyla和RC48都表现出Tm1的峰增宽,表明大多数药物与该展开转变相关的结构域缀合--这是个好现象,因为Tm1对应CH2结构域,而Tm2和Tm3分别是Fab结构域和CH3--尽管它们通常很接近,仅显示单个Tm2RC48是一种由另一个母版裸抗构建的ADC药物,与Kadcyla相比,Tm1略有进一步降低。此外,可以判断它是一种与Herceptin不同的裸抗,因为变性展开的曲线轮廓有很大的变化,包括分别展现出的Tm2和Tm3PR Panta高分辨率的热变性展开数据,对每个ADC或mAb的变性结构展开提供了高度精细的分辨率,使其能够在结构域水平上体现出低至0.2°C的差异。这三种药物都经过了优化,可用于临床,因此稳定性的变化是最佳的,不像在开发过程的早期,需要比较候选药物分子--比如,需要筛选不同的偶联策略。因此,这些数据是了解偶联过程如何影响ADC稳定性的好方法。实验预测数据:3个实验了解ADC当我们已经了解了热变性曲线的数据,接下来是时候看看PR Panta可以解锁的预测参数了。1自缔合自缔合参数kD和第二维里系数B22都是告知生物在高浓度下可能如何表现的参数。其中任何正值都表明药物分子不太可能自我缔合--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自缔合会导致聚集和高粘度,由于许多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是以高浓度给药,因此,最好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就了解ADC是否容易发生自缔合。 自缔合参数kD自缔合参数kD是利用PR Panta的DLS检测模块导出的关于扩散常数的信息,来评估分子与自身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正kD表示排斥力(这是好的);负kD是有吸引力的(要避免)。数据显示:裸抗(mAb)具有高度自排斥性,表现出具有强趋势线的正kD。这意味着它不太可能在高浓度下的发生自缔合。在PR Panta中表征的数据结果与其他已发表的数据结果一致Kadcyla也有正kD,尽管它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排斥。然而,它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好”的结果,kD为正RC48表现出自缔合的倾向,kD为负第二维里系数B22第二维里系数B22是利用PR Panta的SLS检测模块得出的,是着眼于整体情况下自身相互作用的强度。尽管B22和kD之间存在关系,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进行判断,因此并不总是完美地一致。SLS的散射数据在用于低浓度样本下更容易出错。然而,一些研究人员更喜欢B22而不是kD,因为B22的数据被认为是对样本内相互作用的更“全局”的测量。如下图所示, B22的趋势看起来与kD的趋势非常相似。PR Panta数据计算出的Herceptin自缔合数值较好地反映了文献值,所提供的自缔合数值为您的分子,在放大工艺生产之前,提供了更宝贵的预测信息。2动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实验,着眼于表征以不同的升温速率设置热变性展开实验时,候选分子的热稳定性行为。通过测量蛋白质随着热升温速率的变化而展开的速度,可以计算出展开的活化能。只需以不同的速率设置一系列热变性曲线,然后比较熔化展开温度如何随速率变化即可。之后,使用Arrhenius方程,将这些信息用于预测构建的分子在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半衰期。 这三位候选分子的比较情况:&bull 显示动力学稳定性Herceptin Kadcyla RC48,这与自缔合行为趋势相呼应&bull 与Herceptin相比,Kadcyla的半衰期显著缩短,但仍在两个月左右&bull RC48的半衰期非常低,表明偶联方法极不稳定362°C下的等温稳定性等温稳定性是进行加速稳定性研究的另一种方法。与动力学稳定性实验类似,可以使用高温下较短时间的稳定性来推断-20°C、4°C或RT(室温)下的长期稳定性。我们可以看到候选分子的变化趋势:&bull 根据累积半径(Cumulant radius,即纵坐标),可以明显检测到轻微的去折叠展开的变化&bull 在62°C下800分钟(13小时以上)后,Herceptin没有明显的大小变化&bull 两个ADC有着显著尺寸变化,RC48有着更明显的大小变化,再次表明它是所有候选分子中最不稳定的实验总结以上结果展示了除热变性试验参数外,PR Panta提供的其他多维度参数,对于预测长期稳定性是极有价值的。在早期开发和风险评估期间, PR Panta提供了关于如何选择的最佳候选药物的额外预测信息,可以用于进一步推进药物开发。并且与许多其他下游分析技术相比,PR Panta所需的样本更少,因此,从预测分析进而深入了解偶联过程对ADC的影响,PR Panta将会是研究者优先考量的选择。PR Panta蛋白稳定性分析仪(仪器价格咨询)欢迎联系我们,进一步了解PR Panta如何为您的ADC和其他生物制品提供高分辨率、高质量的数据。
  • 天平不稳定解决办法——梅特勒托利多FAQ
    天平不稳定解决办法——梅特勒-托利多FAQ天平称量不稳定排除方法出现称量无法 出现称量无法 稳定的情况 稳定的情况 ,先要检查是天平本身的问 ,先要检查是天平本身的问 ,先要检查是天平本身的问 ,先要检查是天平本身的问 ,先要检查是天平本身的问 题造成,还是由于天平使用方式及环境 题造成,还是由于天平使用方式及环境 题造成,还是由于天平使用方式及环境 题造成,还是由于天平使用方式及环境 题造成,还是由于天平使用方式及环境。 正确称量 使用实验室天平称量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操作之一。微量天平、半微量天平、分析天平与精密天平的称量技术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无需特殊设计的称量室即可进行称量操作。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简化了天平操作,显著地缩短了称量时间,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直接集成在生产过程中。
  • 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邀请函
    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邀请函2020 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将于2020 年 09 月 10 日-12 日,中国杭州上城区长生路 18 号梅地亚宾馆举行以重组蛋白、单抗药物、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是 当前世界医药研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但这些生物制药普遍面临不稳定的问题, 不仅影响药物的有效性,更会产生包括免疫原性在内的毒副作用。生物药物的稳 定性问题直接决定生物药能否成功应用于临床。生物药物稳定性问题的解决需要 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包括基础机理研究、工艺开发、制剂开发和质量分析。大昌华嘉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其中就包括与生物制药稳定性有关具备光阻法功能的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全自动旋光仪,纳米颗粒跟踪/NTA,稳定性分析仪。即将亮相本次展会的仪器具备光阻法功能的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全自动旋光仪,纳米颗粒跟踪/NTA,稳定性分析仪等会议内容:1、生物药降解机理研究2、生物 药稳定性表征方法的开发与应用3、新型生物药(如疫苗、细胞疗法等)制剂 开发策略4、生物药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展品介绍Fluid Imaging Technologies(FlowCam)公司成立于1999年美国缅因州斯卡伯勒市,其研发并生产的FlowCam系列仪器是将流式细胞法组合到数字成像显微镜中,基于图像分析法的流式动态成像颗粒分析仪,它使颗粒分析变得更快,更简单美国鲁道夫公司(Rudolph Research Analytical)是一家著名的旋光仪专业制造产家,早在1940年起就致力于旋光仪的研发和制造。多年来鲁道夫公司不断创新改进,相继推出了Autopol II、III、IV、V型自动旋光仪,在化工、制药、制糖及香精香料等行业拥有众多的用户,在中国已成功应用在国家药检所,上海药检所,浙江药检所等众多药检部门及各大制药厂,科研机构。德国Particle Metrix(简称PMX)是一家专业研发和制造表征胶体特征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公司。PMX公司拥有两条专业的产品线,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专业仪器。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PMX公司的ZetaView产品采用了激光光源照射纳米颗粒悬浮液,利用全黑背景可以观察到单个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能够实现单个纳米颗粒的跟踪,粒度测量,Zeta电位测量,浓度测量等。专为大批量研发部门和质检部门设计。TurbiScan Lab 与全自动机械手的完美结合。全自动机械手包括3个独立的恒温槽和一个样品输送的机械臂。每个恒温槽中有18个样品槽,一共可以存储54个样品依次测量。恒温槽温度控制从室温+5℃到60℃,样品输送的机械臂每小时运行60次,可连续7天不间断工作。展位图展位号:6号
  • 网络研讨会 | 固-液胶体分散系的稳定性及其光学分析
    引言由于构成胶体的单糖或者氨基酸种类、各单元之间的排列方式、胶体聚合度、单糖或氨基酸的取代基团等各不相同,且不同胶体的溶解性、黏度、各种理化条件下的耐热性、形成胶冻的能力、对不同物质的兼容性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深入研究胶体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种类丰富、味道香美的各色食品。本次网络研讨会将介绍Formulaction Turbiscan系列对于固-液胶体分散系的稳定性及其光学分析的应用案例,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在不同工艺和配方的条件下样品稳定及失稳机理。同时,也将为大家详细分享如何使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来提高在食品行业的研究,同时简化质量控制流程。讲座主题固-液胶体分散系的稳定性及其光学分析 胶体分散系的定义 固-液胶体分散系稳定及失稳机理 多重光散射的原理及应用案例主讲人王 鹏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成员,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食品分子组装及活性物质递送、食品物性形成与感知研究。在《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Langmuir》 等杂志发表SCI及EI文章65篇,授权专利12项,共同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食品胶体学》。近5年主持胶体与界面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十四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子课题1项。目前任中文核心期刊《肉类研究》编委,中国肉类协会禽(蛋)业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及科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委员、《Food Hydrocolloids》等10余本SCI期刊客座编辑或审稿人。扫码参加本次网络研讨会注:本次研讨会将通过腾讯课堂演讲,届时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移动/PC客户端在线观看。报名成功后请保存课堂链接,会议前10分钟可提前通过链接进入课堂!欢迎感兴趣的各位踊跃报名!联系热线:400-821-0778邮箱:ins.cn@dksh.comTURBISCAN系列稳定性分析仪(多重光散射仪)通过多重光散射的原理,具有同步双检测器,可以在无损的条件下快速分析样品的稳定性程度及其不稳定的机理。- 从工艺和配方角度分析样品的不稳定原因;- 辅助工艺确认以及配方的确定;- 分析运输环境以及存储条件对样品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一致性评价和过程控制分析。
  • 安捷伦提供解决方案 改善海水分析的长期稳定性
    ICP-MS 是目前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常用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海水基体复杂,氯化钠等盐分含量非常高,TDS 含量接近 3%。因此传统的 ICP-MS 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样锥积盐严重,内标回收率大幅下降,质谱干扰严重等问题。使得用户无法 ICP-MS 长期准确地进行测试。超稳健进样系统(Ultral Robust Kit URK)包括小内径蠕动泵管、Mira Mist 雾化器、UHMI 雾室及氩气加湿器,与镀镍采样锥一同使用可进一步提升 ICP-MS 耐高基质性能。该组件包可用于安捷伦 7850/7900/8900 系列 ICP-MS。等离子体是高基质样品于 ICP-MS 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载体,处于核心位置。传统 ICP-MS 直接分析样品中总溶解固体(TDS)含量最高可达 2000 ppm (0.2%)。若高于该限值,等离子体就无法完全分解基质,未解离的基质便会沉积在接口锥和离子透镜上。这些沉积物会导致信号漂移并使维护更加频繁。不完全的基质分解也会增加质谱干扰。众所周知,更高的射频功率、更长的采样深度和更少的样品引入量,是维系等离子体强健性的三个关键参数。样品引入量与 ICP-MS 进样部件密切相关,选择适合的雾化器类型、在线内标和气体稀释等手段应对高基质样品分析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超稳健进样系统轻松应对高盐样品分析在线内标稀释建议样品引入通道与内标引入通道使用相同尺寸内径蠕动泵管(ID 0.76mm),可实现在线1:1溶液稀释,直接降低高基质样品引入量。Mira Mist 雾化器雾化器作为 ICP-MS 最先接触样品的部件,其耐高基质的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后续样品长期稳定测试的可行性。TDS 含量较高的样品在载气流中高速运行的溶解态固体,在通过雾化器的喷嘴时可能会发生脱溶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类型的样品中的微粒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堆积,阻碍气体流动,导致雾化效率不稳定,并最终堵塞雾化器。为此 URK 专门选择了 Mira Mist 雾化器,其优势在于其采用独立双通道(样品和气体)设计,极大提升耐堵塞能力。UHMI 雾室氧化物产率是评价等离子体强健与否的关键指标。氧化物产率越低意味着等离子体温度越高,解离样品的能力越强。ICP-MS 的强健性由 CeO+/Ce+ 表征。这一比值显示了等离子体有效分解强结合 Ce-O 分子的能力。UHMI 通过添加精确控制与经过校准的氩气流对气溶胶流进行稀释。雾化气与稀释气的比例可自动调节,以确定气溶胶稀释的程度,对于超高基质可高达百倍稀释。该稀释气可有效降低气溶胶的密度并打碎液滴,从而获得更高的等离子体温度、更出色的基质分解、更低的氧化物和其他干扰,以及更低的维护频率。氩气加湿器氩气加湿器通过加湿雾化气以减少雾化器和喷嘴中的沉积物,进一步提高基质样品的信号稳定性。镀镍采样锥镀镍设计比传统的采样锥更好地耐受高盐基质,如高氯基体,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锥寿命,减少清洗频率,提高生产力。仪器参数和实验结果仪器参数:表 1. 优化后的仪器参数测试结果:在表 1. 的参数下,对实际海水样品连续测试 5.8h。以 Ge,Rh,In 为内标。从图 1 可以看到,在高灵敏度模式下等离子体成橘红色,即使只测试 1h 采样锥的锥孔积盐就非常严重了。而在表 1. 参数下,等离子体只有中心样品通道呈少许橘红色,连续测试 5.8h,采样锥锥孔积盐并不严重。表明表 1. 的参数能有效降低样品基体效应。从图 2. 可以看到,采用高盐进样系统分析 TDS3% 海水,5.8 小时后内标回收率仍旧在 80% 以上。图 1. 等离子体和锥孔积盐情况a. 高灵敏度模式下的等离子体 b. 高灵敏度模式下测试 1h 后的采样锥锥孔c. 表一参数下的等离子体,d. 表1 参数下,测试 5.8h 后的采样锥锥孔图 2. 海水 5.8 小时内标稳定性ICP-MS 超稳健进样系统产品信息
  • 岛津应用:使用在线SFE-SFC分析不稳定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是粘度小、扩散系数高、溶解性强的流体,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性质和优点。因为二氧化碳的临界点低(31.1 ?C,7.38 MPa),操作条件温和,且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作为介质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在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和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中通常将其作为萃取剂。一直以来我们是在离线模式下进行SFE和SFC分析。并且SFE和SFC分别作为预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被归属于完全不同的工作流程。 而在岛津Nexera UC中,将SFE和SFC在线连接,对预处理到分析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整合。 图1为在线SFE-SFC分析的流路图。由图可知,该分析系统是对当超临界流体通过萃取容器进行萃取后,将得到的样品在线导入SFC 用分析柱中,然后直接进行分离并检测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萃取至分析的一系列操作中,均通过SFE单元内置阀进行流路切换。萃取处理有两种方式,即将超临界流体导入萃取容器后以静置状态进行萃取的静态萃取(Static extraction)和向萃取容器中注入流体后带出萃取物的动态萃取(Dynamic extraction)。对于在线SFE-SFC,将样品导入分析柱的操作属于动态萃取。因为在线SFE-SFC 分析无需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即可完成从萃取至分离检测的流程,并且实现了自动化,从而大幅度减少了操作步骤。另外,由于能够在避光、无氧、无水的环境下进行分析,所以对于易光解、易氧化以及易水解等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非常有效。如果使用离线SFE,无需使用溶液制备样品,因此目标成分不会发生稀释,从而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分析。 本文向您你介绍使用“Nexera UC”的在线SFE-SFC进行分析的示例。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使用在线SFE-SFC 分析不稳定化合物》。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岛津微信平台
  • 邀请函 | 2021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苏州)
    以重组蛋白、单抗药物、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是当前世界医药研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但这些生物制药普遍面临不稳定的问题,不仅影响药物的有效性,更会产生包括免疫原性在内的毒副作用。生物药物的稳定性问题直接决定生物药能否成功应用于临床。生物药物稳定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包括基础机理研究、工艺开发、制剂开发和质量分析。本次2021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苏州)将于5月13日-15日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企业界、高校、监管部门等生物制药稳定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有幸受邀共同探讨生物制药稳定性研究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热点,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的演讲和讨论嘉宾名单如下(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演讲嘉宾单位/职务方伟杰浙江大学药学院副研究员何峰上海诗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官,联合创始人黄懿臻格生物,分析科学及质量控制部总监刘骏齐鲁药业副总裁刘恒利凯信远达研发中心总监刘永李上海蓝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制剂总监沈斌彬浙江大学药学院硕士生史力怡道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吴昊沈阳药科大学副教授袁俊杰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结构表征负责人张志俊大昌洋行产品经理更多专家邀请确认中本次论坛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物药降解机理研究;2、生物药稳定性表征方法的开发与应用;3、新型生物药(如疫苗、细胞疗法等)制剂开发策略;4、生物药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会议时间&地点时间:2021年5月13日-15日地点:苏州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大昌华嘉在此诚邀您莅临大昌华嘉DKSH在此诚挚的邀请您莅临展位,与您共同探讨前沿技术,互惠共赢!DKSH展会号:1号展台会议报名&费用1.扫码报名2. 注册费用会议期间安排茶歇和晚宴。晚餐、交通和住宿需自理,酒店提供会议优惠住宿费。联系人:张老师 13866985569邮箱号:zhang_zhongwei@zju.edu.cn
  • 探究比表面积物理吸附仪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
    近些年随着国内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零配件全球化采购的发展,部分高端分析仪器陆续已经可以实现自主的生产、研发和制造,而在比表面积分析仪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直是衡量物理吸附仪品质的关键因素,这也决定了生产企业的品牌是否真的能够让市场和用户同时认可。国产的物理吸附仪经过二十余年的技术发展,相关技术应用已经逐渐追赶上了进口产品的水平,但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表现欠佳。在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过程中,分析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人士,并且在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国家规划中,这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国产高端比表面积物理吸附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客户认知。1、基础和核心技术上的研究工作不足,导致缺乏创新及颠覆性技术的缺失。2、对外部环境对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能造成的影响缺乏考虑,从而导致了在高端仪器的生产过程中可靠性和稳定性不够,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3、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对质量缺乏严格的要求,只以市场为导向,不以客户为中心,很少会对产品进行自主的研发和改进,而是只做技术的追随者。4、在核心传感器应用环节,关注方向过于片面,往往只考虑了仪器的灵敏度而忽略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解决高端比表面积物理吸附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1、改善仪器稳定性可靠性的根本在于对仪器的整体设计,也就是说在设计、材料选择、零部件加工、安装、性能调试、投入使用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准确无误的执行。2、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也是保证仪器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工作,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对仪器各个环节的生产制造进行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质量,从而实现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选用技术最为稳定的零配件,建立成熟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也是保证高端比表面积物理吸附仪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4、建立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研发团队,推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真正意义上摆脱技术追随者的影子。5、解决系统干扰对于分析测试的影响,其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电器、电磁和背景非测量组分干扰。这些干扰因素往往具备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特点。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iPore400型比表面积分析仪采用的最新的32位电路控制系统,将电气干扰最大程度的进行屏蔽。6、在比表面积分析仪的使用过程中,对其性能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系统气路和仪器内部由于系统的缺陷造成的污染问题,这种污染往往会造成仪器的分析误差,有效的设计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甚至杜绝气路污染的情况出现. iPore400型比表面积分析仪同时采用三套主动和被动式防污染技术,极好的保证了气路系统的清洁度,让具备EP级别的气路系统长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数据保证。7、在比表面积分析仪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仪器系统不稳定通常也会由于相关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引起,这种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对此理化联科建立了行业内极为专业的服务团队为每一台iPore400型比表面积分析仪提供最为切实有效的售后服务。理化联科坚信优质产品与贴心服务的有机结合是建立行业名品必然的践行之路。结语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在比表面积分析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不但可以满足中低端市场的应用需求,还可以在解决高端比表面积分析仪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更好的解决高端用户的使用需求。
  • 德国IKA/艾卡:产品故事之如何提高药用乳剂的分散均一和稳定性
    客户 某大学药学院乳剂是一种液体制剂,系指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乳剂由于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广泛应用在临床,可以口服、外用、肌肉、静脉注射。为此,不断开发新的乳剂类型和提高乳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挑战1. 乳剂分布均一,提高乳剂的稳定性;2. 实验室研发的乳剂扩大到工业生产。由于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经常会发生如下变化: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等。乳剂的颗粒大小分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乳剂的稳定性,而常用的批次式分散设备,粒径的分布区域过宽,不利于提高乳剂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如何将在实验室研发成功的乳剂顺利的扩大的工业生产,也是研发工作者不得面对的一个问题。解决方案Magic-Lab 实验型多功能乳化分散机根据上述实验需求,IKA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Magic-Lab配备三级分散DR模块。1)三级分散DR模块(2G/4M/6F),一次性加工就可达到狭窄的粒径分布;2)连续式分散设计,保证了物料与分散腔体的充分接触,解决了批次式分散机中物料不能充分处理而造成的粒径分布不均一;3)采用模块化设计,从研发到生产,无需改变方法,顺利过渡;4)专为实验级混合、分散、湿磨及粉液混合设计;5)各种模块下加热冷却方便,控制面板操作简便,可设置转速、定时等。客户受益1. 解决了研发中的粒径不均一的难题;2. 不必担忧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基于Magic-Lab自身的特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每次实验的重复性。“IKA的这款Magic-Lab非常实用,DR模块使用后,粒径更加均一化,同时也不必太过担心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放大”药学院魏老师如是说。 关于IKA? ( www.ika.cn ) 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 量热分析, 混合分散工业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磁力搅拌器, 顶置式搅拌器, 分散均质机, 混匀器, 恒温摇床, 研磨机, 旋转蒸发仪, 加热板, 恒温循环器,量热仪, 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实验室分析的产品线, 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 分散乳化设备, 捏合设备, 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 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 在美国,中国, 印度, 马来西亚, 日本, 韩国,巴西等国家都设有子公司. IKA成立于1910年,IKA集团现在可以自豪地回顾过去100年的历史。
  • 建议收藏!参考这些稳定性因素可大大降低ADCs开发过程的风险
    01 / 热点解析什么是ADCs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种GE MING性的治疗方法,在生物制剂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能力(对给定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小分子的药物性,这对癌症治疗可产生最大的影响。许多用于治疗癌症的小分子药物通过中止细胞转录或代谢的某些方面来发挥作用,从而杀死癌细胞。然而,细胞毒性小分子的作用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它们必须在杀死健康细胞之前杀死癌细胞,化疗的副作用通常是对健康细胞也有负面影响。然而,ADCs为高毒性化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仅靶向其预期抗原。由于许多癌症类型都表达癌细胞特有的受体,因此有可能将化疗小分子与癌症靶向抗体连接在一起,这种抗体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而且只作用于癌细胞,为下一代癌症治疗提供了真正惊人的潜力。与任何生物制剂一样,ADCs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毒性有许多考虑因素。接下来我们来了解ADCs是如何构建的,哪些因素对其研发至关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其稳定性特性。02 / 组成部分ADCs是高度复杂的治疗分子 ADCs由三个部分组成。当涉及到可开发性时,需要对三部分组成进行单独考虑分析:单克隆抗体: 可能是已经存在的抗体,其相互作用的抗原已知且特征明确。或者,您可能正在开发针对新靶标抗原的抗体,或者与原始抗体具有不同的特性的抗体。小分子药物: 与单抗一样,这种小分子药物可能已经被用作独立的治疗药物,或者可能是从合成药物库中提取出来的。它也可以从片段库构建。可能需要对药物进行额外的修饰,以防止与抗体的干扰,或为Linker提供空间。Linker: Linker必须将小分子连接到抗体上,使小分子的活性部分能够接触到目标蛋白质。在构建最终ADCs时,Linker的长度、与抗体的连接方法以及释放小分子的能力是关键考虑因素。03 / 开发方法ADCs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ADCs 开发的许多方面最终会影响其稳定性特性。可开发性分析包括评估许多关键质量属性(CQAs),以找到具有最优属性的候选药物。这次将讨论的重点是ADCs的可开发性特征,特别是构象和胶体稳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ADCs还有许多其他特征需要考虑。偶联过程有许多偶联的方法,这取决于linker连接的位置。偶联反应通常需要孵育30分钟到几个小时,偶联缓冲液可能对作为蛋白质的单抗来说是“苛刻”。但是,长时间的孵育会增加小分子的连接。药物引起的化学环境变化偶联程度的影响。这里有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让你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通过赖氨酸末端氨基连接的药物,偶联反应将发生在任何暴露在溶液中的赖氨酸和linker的活性端之间。单克隆抗体每个分子含有多达80个赖氨酸,其中许多是溶液暴露的。这意味着每个ADC分子可能是多个药物偶联一个抗体。存在药物与抗原结合区域的赖氨酸结合的风险,从而使抗体的靶向功能降低或丧失。小分子靠近抗体会改变其化学环境,从而影响其稳定性。如果小分子对抗体结构的影响太大,ADC就会展开或聚集。确保充分去除偶联后的游离药物分子。自由移动的小分子会影响ADC的构象稳定性。Linkers降低药物对抗体结构影响的一种方法是改变linker长度。Linker必须对单克隆抗体没有任何结构上的影响;此外,将其与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连接所需的化学物质不得破坏两者的结构或构象完整性。Linker有许多化学方面的考虑,包括确保它最终将药物释放到靶细胞中。制剂处方一旦确定了偶联方法、linker和与抗体偶联的药物,您还需要优化其缓冲制剂配方,能够稳定单克隆抗体的缓冲液用于ADC时,可能不会使单克隆抗体保持相同的稳定性。总的来说,ADCs的前景是使用两种已知的、众所周知的治疗方法——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更好的治疗方法。然而,这意味着在构建治疗方法和优化其稳定性特性时,会有更多的复杂性,以便最终制造出更好的治疗方法。04/ 总结构建ADCs时要考虑什么? 在开始构建ADCs时,请考虑:偶联方法:确定您将使用的偶联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并对替代方法进行实验单抗的稳定性:在与所需偶联反应兼容的缓冲液中配制或测试其稳定性,以确保其在偶联过程中保持活性单抗暴露于偶联条件下:如果无法优化偶联缓冲液,并且您知道缓冲液不稳定,则需要减少单抗暴露于偶联条件下Liner长度:测试linker长度 药物会改变单抗的化学环境,这将影响其稳定性05 / 相关推荐ADCs研究必备利器PR Panta蛋白稳定性分析仪(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准检测,数据质量非常高无标记检测检测浓度范围广低样品消耗量
  • 北京基因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饰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p   DNA总是受到内源或外源环境中多种损伤因子的攻击,例如DNA复制错误、细胞代谢产物、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和化疗试剂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DNA损伤的产生。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修复DNA损伤,将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而诱发多种人类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和出生缺陷。为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生物体进化出一套保护机制来监控DNA损伤并及时修复,这一机制即为DNA损伤应答。 /p p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郭彩霞研究组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唐铁山研究组合作,通过质谱技术发现跨损伤合成DNA聚合酶Polη第457位苏氨酸能发生一种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氧连糖基化修饰(O-GlcNAcylation)。已知在紫外线辐射或顺铂等化疗试剂暴露条件下,跨损伤合成DNA聚合酶Polη被招募到复制叉处替换高保真性DNA复制酶,在相应的损伤DNA模板对侧整合正确的核苷酸,从而促进复制叉的继续前行。但与高保真的DNA复制酶相比,Polη复制未损伤DNA模板的错误率显著升高(10 sup -2 /sup ~10 sup -3 /sup ),极易导致遗传信息不能够正确地从亲代细胞传递到子代细胞中,因此它到复制叉的招募和移除必须受到严格调控,然而关于Polη在TLS完成后如何从复制叉解离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干扰Polη的氧连糖基化修饰虽不影响其被招募到受阻复制叉处及其在损伤DNA模板对侧整合核苷酸的能力,但显著削弱Polη与CRL4 sup CDT2 /sup E3泛素连接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第462位赖氨酸的多泛素化修饰水平,进而抑制p97-UFD1-NPL4复合体所介导的Polη与复制叉分离的过程,导致细胞内突变率上升、细胞对紫外线和顺铂试剂敏感性增强、DNA复制叉移动速率变缓等。该项研究工作揭示了Polη 氧连糖基化修饰与泛素化修饰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DNA复制过程中多种DNA聚合酶转换的分子机制。Polη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与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密切相关,也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 /p p   该发现首次报道氧连糖基化修饰参与调控细胞跨损伤合成过程并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从DNA损伤应答角度揭示了对营养水平敏感的氧连糖基化修饰调控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为解决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有望改善部分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 /p p   研究工作以 em Polη O-GlcNAcylation governs genome integrity during 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 /em 为题,在线发表在 em Nature Communications /em 上。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21254529838149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uepic/afc0a60a-899a-40ca-87bc-2c12afb7ef13.jpg" uploadpic=" W02017121254529838149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O-GlcNAc糖基化修饰调控Polη与复制叉解离的分子机制示意图 /p
  • 线下培训 | 多重光散射仪(Turbiscan)化妆品稳定性测量SOP用户培训会轮通知
    首先感谢贵单位选择法国Formulaction Turbiscan系列多重光散射仪,并对您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 应广大用户的要求,大昌华嘉公司“多重光散射仪(Turbiscan)化妆品稳定性测量SOP用户培训”将于2021年7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举行,届时将由资深稳定性分析专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化妆品稳定性的标准测试程序以及仪器日常操作和数据分析等。 主讲专家介绍何羽薇老师有30年分析仪器使用经验,重点关注材料化学、表面化学和流变学相关仪器的应用开发。何羽薇老师的应用经验涵盖食品、化妆品、陶瓷、涂料、墨水、石油化工等领域,擅长仪器图谱分析并熟练将仪器得到的数据应用到产品开发。研究方向重点在使用多重光散射仪,粒度仪、流变仪,表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并结合稳定性基础DLVO理论,从表面化学、颗粒间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样品稳定性机理,为新产品的研发,问题样品的解决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会议日程Day1 - 7月28日培训事项09:00-09:10 | 大昌华嘉欢迎词09:10-10:00 | 分散体系的物理不稳定现象10:00-10:30 | Turbiscan系列多重光散射仪构造及原理介绍10:30-10:45 | 茶歇10:45-12:00 | 化妆品稳定性测量SOP介绍12:00-13:30 | 午餐13:30-15:10 | 化妆品稳定性测量SOP介绍15:10-15:30 | 茶歇15:30-17:00 | 化妆品稳定性测量SOP应用案例 Day2 - 7月29日培训事项09:00-10:10 | 数据分析方法及实际案例。10:10-10:30 | 茶歇10:30-12:00 | 用户上机操作测试 12:00-13:30 | 午餐14:00-15:10 | 用户上机操作测试15:10-15:30 | 茶歇15:30-17:00 | 客户交流及答疑 Day3 - 7月30日培训事项09:00-10:10 | 仪器的维护保养 10:10-10:30 | 茶歇10:30-12:00 | 用户测定数据的解读/答疑 12:00-13:30 | 午餐14:00-17:00 | 客户交流及答疑报名付费及联系方式用户须知:本次培训为期三天,培训费用2980元/人(含培训资料,午餐,7月10日前报名可以享受八折优惠)1)差旅和其他食宿需自理2)2021年7月28日 上午8:30-9:00 签到 以下酒店在公司附近1公里范围内,可步行到达,供参考:1.汉庭酒店(上海漕河泾虹梅店) 东兰路228号(近古美路、地铁12号线虹梅路站2号口)2.全季酒店(上海漕河泾古美路店) 古美路1388号3.上海漕河泾中环漕宝路和颐酒店 漕河泾开发区漕宝路1108号收款账号信息如下:公司名称:大昌洋行(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上海市外高桥巴圣路275号40楼层西部位税务登记号:9131000060734095X4开户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账号:3502283015行号:712290000012会议简介:培训内容主要囊括相关仪器设备在操作、维护、保养、校准方便的知识分享以及各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方法等。
  • 改写教科书:张新星团队在大气微液滴中制备极不稳定的吡啶负离子
    前言2021年12月8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玲玲打开质谱仪,开展日常的实验。当天的实验内容是在微液滴表面使用吡啶(Py)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而在开始收集数据的第一时间,赵玲玲就观测到了质量为79的吡啶负离子的质谱峰。她的导师张新星研究员指着电脑屏幕上最强的那个峰道:“吡啶负离子在大气里是不可能生成的,这瓶吡啶肯定是坏了。”… … 一些小分子的负离子极不稳定本科普通化学原理和物理化学教科书均指出,像苯、吡啶这样的稳定分子,所有的成键轨道均被电子占满。若要得到它们的负离子,电子必须要填入能量极高的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即π*反键轨道。然而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很大的能量,从而使得这些分子的电子亲和能(得到电子的能力)是很大的负值(如图1所示)。即使在极低温、高真空的环境中,科学家们此前也只通过电子照射吡啶蒸汽的方式观测到瞬态存在的吡啶负离子(Py-),并且估算了它的寿命和分子发生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数量级相仿,即瞬间的10飞秒(1秒的一百万亿分之一)。因此在大气或水中制备吡啶负离子,违反了此前教科书中的基本常识。图1:典型分子轨道能级图吡啶负离子在微液滴表面的生成使用十分简单的氮气喷雾和质谱检测的方法,南开大学张新星团队的硕士研究生赵玲玲在大气中生成了含有吡啶的微小水滴,并在质谱中观测到了极强的Py-信号(图2)。由于这个结果十分惊人,张新星起初并不相信这些信号是真实的。然而在赵玲玲上百次的尝试之后,信号仍然存在。因此,张新星致电了斯坦福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Richard Zare教授。Zare团队的博士后学者宋肖炜博士很快地就重复出了实验。宋博士说,在重复出实验的那一刻,“已经80多岁的Zare,开心地像个孩子”。 张新星指出,根据实验室质谱仪检测离子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Py-负离子的寿命至少高达50毫秒,比之前人们认为的10飞秒提高了一万亿倍。为了进一步证明Py-的存在,赵玲玲还使用二氧化碳捕捉到了Py-,并生成了产物(Py-CO2)-。为了避免是空气中的微量污染物促成了Py-负离子的生成,张新星课题组还搭建了一套进样口在手套箱中的质谱装置,仍然得到了极高的Py-负离子信号,证明了该反应是微液滴表面自发进行的过程。图2:A,简单的氮气喷雾产生微液滴的装置。B,吡啶负离子的质谱峰。C,吡啶负离子绝对信号强度随着浓度的变化。D,吡啶负离子生成效率随着浓度的变化。E,吡啶负离子的信号强度随着载气气压(液滴大小)的变化。F,吡啶负离子的信号强度随着温度的变化。神奇的微液滴化学近几年来,斯坦福大学的Richard Zare教授和普渡大学的Graham Cooks教授发现很多原本在水溶液中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通过气体喷雾或者超声雾化产生的微小水滴中(如图3中我们日常所用的加湿器产生的水雾)可以自发发生,甚至可以被加速到原本的一百万倍。而且水滴的尺寸越小,这些现象越明显。Zare认为,微液滴的表面自然带有高达109 V/m的电场。相比之下,在空气中生成闪电的击穿电压仅有106 V/m。微液滴表面的电场是如此庞大,甚至可以撕裂水中的氢氧根(OH-),生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羟基自由基(OH)。自由电子具有极高的还原性,而OH具有极高的氧化性,这看似完全矛盾的两个性质居然同时存在,使得微液滴成为了神奇的矛盾统一体(unity of opposite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eresa Head-Gordon教授在近期发表的论文中,也从理论上证实了微液滴表面极高电场的存在。张新星和Zare认为,该实验是微液滴表面自发生成的电子还原了吡啶生成了Py-。Zare同时也猜测,吡啶分子的振动激发态很有可能也帮助了其负离子的生成。此外,如果微液滴表面的OH-真的可以被撕裂生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羟基自由基,那么这个羟基自由基就可能进一步氧化吡啶。赵玲玲通过改变质谱极性,也确实观测到了这些氧化产物,为微液滴“神奇的矛盾统一体”提供了进一步坚实的证据。图3:家庭中常见的产生微液滴的加湿器深远影响在记者的采访中,张新星表示,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基于教科书常见的原理,很多时候化学家们在合成出某个物质之前,就可以根据现有的、被广泛接受的物理化学和量子力学原理,以及分析装置自身可以测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极限去预测这个化合物是否可以存在,可以存在多久,以及即使存在但能否可以被科学家们观测到。然而,这些预测真的靠谱吗?教科书写的金科玉律就一定正确吗?原本认为即使在真空绝对零度也只能短暂存在的吡啶负离子,被发现在大气中的水滴上就可以生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充分理解现存科学,但是又敢于质疑现存的科学,是推动科学认知边界的有力途径。Sprayed Water Microdroplets Containing Dissolved Pyridine Spontaneously Generate the Unstable Pyridyl Radical Anion 作者:赵玲玲, 宋肖炜, 宫矗, 张冬梅, 王瑞靖, Richard N. Zare, 张新星, PNAS, 2022, 119, e2200991119(点击了解论文)
  • WELCH实验室真空泵如何确保离子镀膜仪真空度的稳定性和工作效?
    WELCHLAB APPLICATION某客户致力于材料表面处理和真空薄膜仪器的研发,在竞争方面,直接对标国外知名产品。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国产厂家,该客户产品定位高端,在国内市场有较好的口碑,其对配套的旋片真空泵(油泵)要求,无论是在真空度、噪音、外观、售后服务等,还是在品牌知名度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保证离子镀膜仪真空度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已标配选用了某原装进口品牌的旋片泵,且销售了数年时间,但此品牌的旋片泵价格高昂,货期不稳定,售后服务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时,我们针对性的向该客户介绍了Welch品牌CRVpro2旋片真空泵。CRVpro2外观设计美观,真空度高,泵体小巧,运行非常安静,泵体内部做PTFE防腐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其使用寿命,完全适合配套客户的离子镀膜仪设备。且因CRVpro2旋片真空泵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完善,能瞬间提升客户产品的受关注度和整体竞争力。当然,对于临阵换将,任何人都会有所犹豫,为打消客户疑虑,我们及时提供了一台全新的 CRVpro2旋片真空泵,进行现场测试。CRVpro2的安装非常简单,加注真空油、安装转接头、连接不锈钢波纹管,一气呵成。开机运行!在寂静的实验室里,CRVpro2安静的运行着。时间一秒一秒得飞逝,镀膜仪操作面板上的真空度数值飞速变化,结果仅仅用了不到3分钟,就达到了镀膜仪恒定工作压力以下,即1-2Pa。同时,由于Welch研发工程师对CRVpro2的排气端进行了优化设计,其排气口几乎无油雾排出,非常有利于实验室环境,该公司的测试人员对此结果非常满意。随即,设备配套顺理成章,双方打开双赢的合作局面̷̷CRVpro实验室旋片真空泵的优点:  1、泵体运行温度低,能有效减低泵被化学腐蚀风险。  2、油箱和泵体都有抗化学腐蚀涂层,能够保护泵不被化学物质侵蚀。  3、油箱容量大,能够稀释吸入真空油里的化学物质,降低了化学腐蚀的风险和油被污染的程度。  4、低噪音:运行特别安静,不干扰工作。  5、自润滑功能:确保所有运动部件浸润在新鲜的油里,平衡温度,减少油染,延长机械寿命。  6、防倒吸阀:防止在停机时油被倒吸进真空容器  7、气压载阀:减少化学蒸汽被夹带进入泵油;保护泵不被可凝性流体如水,乙酰腈等的影响。  8、cUL和CE认证:具有各国的安全认证,满足官方的3安全标准。  9、满足各种应用的外形尺寸:现代和紧凑的外形设计,满足各种应用场合的要求。  10、双电压电机:IP44 电机,可在115V 和240V之间切换,并可配置各种相应的电源插头,使CRVpro可使用。CRVpro实验室旋片真空泵的应用: 1、双排管 2、冷冻干燥 3、真空浓缩 4、采暖通风、空调 5、真空干燥箱 6、手套箱 7、质谱仪 8、工业应用关于威伊(Welch)威伊真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WELCH是提供优质耐用真空泵产品的专家。我们的丰富产品线涵盖了实验室和工业用真空泵,包括真空活塞泵,真空隔膜泵,真空旋片泵,螺旋泵,涡轮分子泵,液体输送泵等,还有各种真空测量仪,真空控制器,真空蒸馏装置,真空浓缩设备,真空抽吸设备等。关于英格索兰英格索兰(纽交所代码:IR),以企业家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为动力,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我们通过旗下备受赞誉的40余个品牌,在工业、能源、医疗和特种多功能车领域提供关键和创新的产品与服务,涵盖空气压缩机、泵、鼓风机,以及流体管理、装载、动力工具和物料吊装系统以及知名的Club Car品牌多功能车。在极其复杂和严苛的工况下,亦能确保优越的性能。我们在世界各地的16,000多名员工将持之以恒地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专业知识,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并提升效率,与客户建立终身连接。
  • 新成果!新型磁力显微镜探针问世,侧向分辨率及力学稳定性再提升
    论文题目: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o3Fe Nano-Probes for 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发表期刊:Nanomaterials IF: 5.3DOI: https://doi.org/10.3390/nano13071217 【引言】 磁力显微镜(MFM)是一种先进的原子力显微方法,它可以对样品表面的局部磁场区域进行表征,通常被用于磁性薄膜材料、磁斯格明子、磁涡和其他纳米材料磁学特性的研究。MFM的测量非常依赖磁学AFM探针。传统情况下,MFM探针是通过在非磁性探针上沉积磁性材料而实现的。然而,这种方法所制备的MFM探针存在着侧向分辨率低和磁性材料涂层界面力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给MFM探针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成果简介】 近日,格拉茨技术大学相关团队通过聚焦电子束诱导沉积(FEBID)的方式制备了基于Co3Fe磁性材料,具有纳米级尖端尺寸的MFM探针。所制备MFM探针的化学和结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此外,课题组还利用FusionScope多功能显微镜研究了通过FEBID方法制备的MFM探针在测量中的耐磨性以及长期使用稳定性。通过在不同环境下的测试,课题组发现通过FEBID方法所制备的MFM磁性探针依然具有优异的表现。相关工作以《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o3Fe Nano-Probes for 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 》为题在SCI期刊《Nanomaterials 》上发表。 文中使用的FusionScope多功能显微镜采用AFM+SEM原位同步联用技术,可在同一用户界面、同一位置进行AFM和SEM的互补性综合测量。同时,AFM还可轻松实现高级工作模式如:力曲线、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和磁力显微镜(MFM)等,以满足不同测量需求。其原位进行0°-80°AFM与样品台同时旋转功能,可以无盲区实现复杂形貌样品的测量。 FusionScope多功能显微镜设备图 【图文导读】 图1. 通过FEBID方法制备基于Co3Fe磁性材料的MFM探针的示意图。(a)实验中所选用的无针尖压电探针。(b)5keV,5.2pA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结构。(c)Co3Fe磁性材料的空心微锥结构。(d)锥形结构的制备方法。(e)通过(d)中的策略所制备的针尖。(f)通过上述方法所制备的半径为10nm的针尖和(g)商业MFM探针针尖的对比图。 图2. 通过FusionScope测量的不同形貌的针尖对于MFM成像效果的影响。 图3. 所制备MFM探针在长时间使用下的稳定性。(a)为样品三维形貌图。(b)为样品的MFM表征结果。 图4. 所制备的MFM探针在环境中长时间保存后的测量性能对比。(a)刚完成制备时探针的MFM表征。(b)制备1年后的探针的表征结果。 【结论】 本文中,格拉茨技术大学相关团队通过聚焦电子束诱导沉积(FEBID)的方式制备了基于Co3Fe磁性材料,所制备MFM探针针尖仅有10 nm,与已有的商业MFM探针相比在微结构尺寸上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所制备MFM探针在各种磁学样品表面进行表征得知,该方法所制备的MFM探针具有分辨率高,耐磨且稳定的优点。该研究为相关微纳磁学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文中MFM的校正工作是在Quantum Design公司研发的FusionScope多功能显微镜上完成的。设备不仅提供了传统扫描电镜(SEM)的形貌表征,还对样品微区进行了三维形貌,磁学等性能的原位表征。不难看出,FusionScope多功能显微镜在微区原位立体表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昆明动物所多能干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p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萍课题组在多能干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em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have increased capacity for replication fork restart driven by the specific Filia-Floped protein complex /em 为题,在线发表在 em Cell Research /em 上。该工作首次揭示了多能干细胞以独特的机制高效处理DNA复制压力,从而在快速分裂中有效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 /p p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巨大,遗传物质稳定是其安全应用的前提。和分化细胞相比,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短,DNA复制频繁,且细胞周期中G1期十分短暂,并缺乏G1细胞周期检查点,这些特征使干细胞在DNA复制中面临巨大的复制压力。复制压力是内源性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的主要来源,有效处理复制压力是细胞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干细胞如何有效处理复制压力尚不清楚。 /p p   郑萍课题组研究了多能干细胞对DNA复制压力的处理能力及分子机制。通过系统比较小鼠胚胎干细胞和不同类型的快速分裂的分化细胞,发现多能干细胞具有高效的复制压力处理能力,能有效重启受阻复制叉,并找到了调控复制叉高效重启的干细胞特有的蛋白复合体Filia-Floped,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具体讲,Filia和Floped形成蛋白复合体,常态性结合在复制叉上。当复制叉受阻时,Filia-Floped蛋白复合物大量聚集到受阻复制叉上,并在蛋白激酶ATR(调控复制压力反应的核心激酶)的调控下,Filia的第151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使Filia-Floped复合体形成有功能的脚手架。该脚手架进而通过两条独立的途径高效调控复制叉重启。一方面,脚手架蛋白招募E3泛素化酶Trim25到受阻复制叉上,Trim25通过催化其底物Blm(促进复制叉重启的关键解旋酶)发生泛素化修饰,从而招募大量的Blm到受阻复制叉上调控复制叉重启;另一方面,脚手架蛋白能通过未知机制高效激活ATR激酶活性调控复制叉重启(如图)。因此,多能干细胞通过在复制叉上增添Filia-Floped脚手架,它以类似海绵的作用,迅速富集大量的复制叉维护和修复因子到受阻复制叉上,从而高效维持复制叉稳定和重启。 /p p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专项等的资助。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653464422937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415ca69e-f7b6-4363-a18c-181ae97c9aff.jpg" uploadpic=" W02017111653464422937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复制叉上Filia-Floped蛋白复合体的作用模式图 /p
  • 集赞有奖 | 稳定性分析第二期系列讲座 - 产品稳定性的特点分类及影响因素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重磅发布第二期稳定性分析系列讲座,本系列课程主要介绍了稳定性分析仪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并阐述了不同的类型及外界因素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效果。同时,DKSH线下课程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培训,让用户可以体验高效,精确的稳定性测试技术,欢迎大家报名参加!线上课程:讲师介绍主讲专家介绍——何老师何老师的应用经验涵盖食品、化妆品、陶瓷、涂料、墨水、石油化工等领域,擅长仪器图谱分析并熟练将仪器得到的数据应用到产品开发。研究方向重点在使用多重光散射仪,粒度仪、流变仪,表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并结合稳定性基础DLVO理论,从表面化学、颗粒间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样品稳定性机理,为新产品的研发,问题样品的解决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培训适合对象◆ 化妆品企业负责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相关负责人◆ 化妆品相关的研究人员、应用工程师识别二维码报名“稳定性分析第二期系列讲座”
  • 药品研发与生产的稳定之锚:稳定性实验箱的应用
    在现代医药领域,药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精密的过程,常常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挑战与考验。药品存放的时间长短、存放环境的空气质量、温度波动、湿度变化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都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使得药品中的有效成分逐渐降解,药品的疗效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深入研究药品的稳定性,全面了解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的稳定性研究,我们可以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保障。 为了全面而精准地评估药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科研人员常常借助稳定性试验箱这一关键设备来进行测试。这种试验箱具备模拟多种环境条件的强大功能,能够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重要参数,从而为试验药品提供一个稳定且标准化的测试环境。通过将测试样品置于试验箱中,并暴露于特定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可以评估样品是否发生变化,确认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表现。Aralab是欧洲标准环境控制设备、药物稳定测试设备和特殊测试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凭借逾30年的专业研发与生产经验,其各类箱体设备和步入式房间品质卓越,一直深受客户赞誉。「Aralab葡萄牙总部」Aralab FitoClima 600 & 1200系列箱体,为药品稳定性试验提供了卓越而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一系列箱体分为600L和1200L两种规格,内部配置灵活多变,可分别搭载4层和8层不锈钢搁板,更可按需升级至10层和20层。每层搁板均可轻松拆卸,清洗维护极为方便。为了满足科研人员在稳定性测试中的多样化需求,FitoClima 600&1200系列还提供了多种型号选择:&bull FitoClima 600/1200 P:专为精准温度控制而设计。&bull FitoClima 600/1200 PH:在温度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湿度控制功能,可模拟更加复杂的环境条件。&bull FitoClima 600 PLH:集温度、湿度、紫外线和可见光控制于一体,满足更加全面的需求。&bull FitoClima 600 PLH-R:在PLH的基础上,通过集成辐射计和光传感器,实现了辐照暴露程度的自动控制。&bull FitoClima 1200 PN/PNH:可控制零下温度(-20℃),湿度控制功能可选配。此外,箱体还配备了7英寸的彩色触摸屏,使得科研人员能够直观、便捷地设置所有环境变量。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光照,都能轻松调节,满足各种实验需求。利用这一系统,科研人员能够设计复杂而全面的环境模拟程序。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于疫苗、血清、抗体、细胞因子和酶等制品对温度变化异常敏感,冻融过程可能引发蛋白质变性、聚集或活性丧失等风险,因此冻融测试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助FitoClima 1200 PN/PNH试验箱,科研人员可通过程序预先设置好从-20℃至60℃的不同温度区间,分别模拟冷冻和融化阶段的环境条件,然后一键启动,即可直接进行冻融循环测试,无需频繁更换试验箱,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FitoClima 600&1200系列试验箱 技术参数&bull 温度范围:-5℃ 至 60℃1200 PN/PHN型号可以扩展至-20℃至60℃&bull 温度波动 (随时间变化):±0.1°C 至 ±0.2°C&bull 空间温度均匀性:± 0.15°C 至 ± 1.0°C&bull 湿度范围:20% 至 95% rH&bull 湿度波动 (随时间变化):± 1%rH&bull 空间湿度均匀性:± 2%rH作为Aralab的中国区授权经销商,上海昊扩提供Aralab旗下各类高精度的环境控制设备,包括: &bull 低温培养箱/恒温恒湿箱/光照培养箱 &bull 步入式恒温恒湿房间 &bull 环境试验箱 &bull 步入式环境测试室 &bull 高低温冲击箱 &bull 人工气候箱/室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产品信息,欢迎来电咨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