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病害早期

仪器信息网病害早期专题为您整合病害早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病害早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病害早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病害早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病害早期话题讨论。

病害早期相关的资讯

  • PCR在动植物病害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iCPCR2023在线开讲
    PCR在动植物疫病应用广泛5月2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网站刊登了“在猪中检测到高致死性基因型I和II重组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研究称,哈兽研研究团队在江苏、河南和内蒙采集的猪样本中分离出3株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和基因II型的重组体,结果表明,重组病毒JS/LG/21在猪中是高度致死和可传播的。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危及公共卫生安全。非洲猪瘟从2018年延绵到现在,一直被生猪养殖界称为世界性难题。值得关注的是,荧光PCR检测方法是非洲猪瘟确诊的重要标准,世界粮农组织及中国农村农业局均推荐优先采用荧光PCR检测方法进行核酸检测诊断非洲猪瘟。而植物病害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不仅危害农作物产量的减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国际贸易。应用PCR扩增技术可将很少的病原微生物核酸扩增放大,可以用于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病害的防治通常是预防大于治疗,浓度偏低的病毒病标样的准确诊断和检测对病害的有效控制非常重要。目前,PCR技术在我国植物病害检测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覆盖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的检测研究。聚焦动植物疫病,iCPCR2023全阵容嘉宾开讲PCR和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能将病害快速、准确的鉴定出来,在动植物病害检测和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23年6月28-30日,由仪器信息网举办的第七届PCR技术网络会议(iCPCR 2023)将在线开播,众位PCR技术和仪器研发专家,PCR技术应用专家,前沿科学研究PI等嘉宾将在3i讲堂分享精彩报告。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了【动植物疫病应用】分会场,特邀多位嘉宾分享PCR在动植物疫病检查中的应用与经验。立即报名》》》精彩报告提前揭晓:原霖 实验室技术总监 北京中科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PCR在污水等复杂基质中的动物病原检测》(6月30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 )原霖 博士 高级兽医师,北京中科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验室技术总监,“原博士带你做检测”公众号创始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全国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动物防疫标准样品专业工作组(SAC/TC118/WG15)组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87)成员。目前主要从事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已经研制了ASFV和PRRSV等10余项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PRRSV核酸标准物质为我国兽医领域第一个核酸定量有证标准物质。建立了非洲猪瘟、禽流感和蓝耳病等数十个数字PCR方法。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参与起草《医学实验室 核酸检测质量和安全指南》(CNAS-TRL-018)等标准10项,参编书籍6本;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王少林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高通量扩增子检测技术在动物病原与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6月30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 )王少林,教授,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003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奥本大学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药理基因组, 毒理基因组,微生物基因组、宏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在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论文引用5000次以上,参与出版英文著作4个章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细菌耐药性监测项目等10项。史喜菊 博士/研究员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多重荧光PCR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6月30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 )史喜菊博士,研究员,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境外动物疫病风险评估、进出境动物疫病分子诊断技术研究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主持人,先后主持/负责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2项,科研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海关总署科技成果评定三等奖1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9项,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参编、参译著作7部;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50多篇,其中SCI文章6篇,主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5项。夏应菊 高级兽医师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猪瘟和非洲猪瘟假病毒的研制与应用》(6月30日下午开讲 点击报名 )夏应菊博士,高级兽医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WOH猪瘟参考实验室骨干。从事猪瘟、非洲猪瘟等重大猪病诊断方法、疫苗评价及免疫机制等研究工作。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青年学者专业组委员。主持和参加 “十四五”、“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3部,获专利3项。邓丛良 研究员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数字荧光PCR技术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6月30日下午开讲 点击报名 )邓丛良,博士,研究员,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现在中国海关技术研究中心动物研究所从事物种查验工作。在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分获省部级1等奖,2等奖和3等奖计5项。冯小宇 正高级兽医师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疫病检测用标准物质的研究与应用》(6月30日下午开讲 点击报名)冯小宇,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高级兽医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奶牛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从事动物疫病监测诊断、防控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15 项;获省部级奖励 6 项、国家标准物质 2 项、新兽药证书 1 项、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发表论文30 余篇。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北京市动植物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北京市郊区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蒲静 研究员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PCR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鉴定中的应用》(6月30日下午开讲 点击报名 )蒲静,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动物检疫研究所,同时担任进出境濒危物种鉴定实验室联盟技术专家。主要从事进出境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的检验检疫、濒危物种鉴定及动物源性成分鉴定等国门生物安全动物领域相关工作,在精准分子检测及鉴定技术方面开展科研创新,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濒危动物及其制品鉴定技术体系”、“主要动物疫病快检技术平台”等。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关总署科研项目等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主持发布国家标准3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30余篇。 参会指南 快速报名入口: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pcr2023/一、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二、会议时间2023年6月28日-30日三、会议日程第七届PCR前沿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iCPCR 2023)时间专场主题6月28日 上午新产品与新技术6月28日 下午分子诊断应用6月29日 上午药品/生物制品应用6月29日 下午农林育种应用6月30日 上午动植物疫病应用(上)6月30日 下午动植物疫病应用(下)扫码直达报名页面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四、会议联系会议内容及报告赞助仪器信息网 刘编辑:13683372576,liuld@instrument.com.cn
  • 肉类病害检测仪芯片光源一样吗
    肉类病害检测仪芯片光源一样吗,肉类病害检测仪的芯片和光源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它们都是检测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自的功能和特性有所不同。芯片是检测仪的核心部分,决定了仪器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在肉类病害检测仪中,芯片的作用主要是处理和分析检测数据,以快速、准确地判断肉类是否存在病害。而光源则是检测仪用于照射样品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稳定、均匀的光线,以便于观察和分析样品的特征。在肉类病害检测仪中,光源通常采用冷光源设计,以保证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光源无温漂现象,同时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此外,不同的肉类病害检测仪可能采用不同型号和规格的芯片和光源,以适应不同的检测需求和应用场景。因此,在选择肉类病害检测仪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 Resonon+LR1601 | 利用光谱特征时间序列进行松材线虫病早期监测
    松材线虫病(PWD),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具有毁灭性的国际森林病害之一,可以在几个月内对松林造成快速、大面积的危害,已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因此,及时的监测措施非常必要。高光谱遥感可以获取数百个波段和连续波长的数据来捕获受危害树木的生理变化,有助于检测早期病虫害。而基于无人机的高光谱成像仪可以准确观测树木冠层的变化,成为评估森林健康情况的有效工具。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使用单日的无人机高光谱数据,难以监测病害发生的时间变化并确定最佳的监测时期。基于此,在本研究中,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21年5-10月使用多时态的数据在中国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124°12′36′′ -124°13′48′′ E,41°56′53′′ -41°57′46′′)进行了研究。在PWD爆发期间,作者于2021年5月9日、6月9日、7月11日、8月11日、9月13日和10月21日对红松林进行了地面调查(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59棵树携带松材线虫,另外选择59棵未被感染的树木作为对照)。于2021年5月11日、6月10日、7月12日、8月18日、9月15日和10月23日晴朗无云的天气条件下利用DJI Matrice 600 Pro无人机搭载Resonon Pika L高光谱相机以及LR1601-IRIS雷达系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依锐思)获取高光谱数据和雷达数据。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获取UAV RGB图像。作者分析了每个树冠的光谱特征,如光谱反射率、一阶和二阶光谱导数以及植被指数(VIs),以筛选最适用于早期监测PWD的敏感特征。使用随机森林(RF)分类算法来评估两组树木(对照和受危害树木)之间的可分离性。数据获取和处理流程图。无人机高光谱和雷达系统(A)以及研究区位置和10月23日获取的高光谱图像(B)。地面、UAV RGB和高光谱图像的变色过程示例(C)以及不同日期采样树木的高光谱曲线示例(D)。【结果】5月(A),6月(B),7月(C),8月(D),9月(E)和10月(F)受危害树木和对照树木的平均光谱。利用不同类型特征识别受危害和对照树木的分类精度。树冠变化和人类观测范围有限示意图。【结论】本研究中,基于无人机的遥感数据可以成功检测感染PWD树木的光谱变化。(1)7月和8月,可以从RGB数据和野外调查中发现树木发生明显的症状,而在6月,树冠光谱特征对PWD危害的响应已经被监测到,说明6月可能是PWD最佳监测时期;(2)光谱导数是对感病松树最具识别能力的参数,其次是光谱反射率和VIs;(3)基于7-10月高光谱数据,利用RF分类器可以将两组树成功分离,整体分类精度为0.75~0.95。
  • 美谷物病害实验室:野生燕麦被用于抗冠锈病研究
    目前野生燕麦已经成为冠锈病抗击研究的有效资源。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谷物病害实验室研究负责人Martlin L. Carson说,冠锈病由Puccinia coronata真菌引起,它对燕麦产量的影响高达40%。这种真菌能在5年左右对一系列的抗性基因产生抗性。   燕麦在密苏里州被列入有害杂草名单,它入侵加利福尼亚州、南亚、欧洲大部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该研究团队发现野生燕麦对一系列的冠锈病菌株具有抗性。初步育种实验表明栽培燕麦Avena sativa幼苗对冠绣病具有抗性。这一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开发一些高产、抗锈病、耐旱的稳健品系。
  • 马铃薯病害检测知多少?-LUMEX实时荧光PCR为您揭秘
    【导读】马铃薯作为主食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马铃薯病毒和土传病毒是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也因为种薯病毒的后期感染受到严重影响。及时监测和鉴别马铃薯病菌和病原体对于有效控制感染从而减少损失至关重要。针对马铃薯育种种植和贮存等全过程病害监测需求和质控需求,LUMEX专家团队开发了马铃薯病害微芯片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和配套的专用方法试剂包,可实现准确检测多种病原体和潜伏期病菌。 马铃薯在我国广泛种植,已成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然而在当前的马铃薯生产中,病毒病发生普遍而严重,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于马铃薯产业的参与者而言,细菌、真菌及病毒的检测和识别十分重要。本文从病毒种类及相应检测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马铃薯主要病毒种类及致病症状2 马铃薯病毒主要检测方法2.1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是把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与酶的催化反应相互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该技术是在不影响酶活性和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反应条件下, 使酶分子和免疫球蛋白分子共价结合成酶标记抗体。酶标记抗体可直接或通过免疫桥与包袱在固相支持物上待测定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病毒的存在。ELISA具有特异强 、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易于观察等优点, 非常适合于大规模检测, 适于脱毒苗的检测。方法经济简便,快速直观,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1)抗体的制备所需时间长,费时费力;(2)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病毒,检测多种病毒时灵敏度降低;(3)对于蚜虫传播的病;有一些在植物上第一年不表现症状,病毒繁殖量少,无法用 ELISA方法检测;(4)检测病毒时还经常存在假阳性反应,给脱毒种薯 (苗 )的检测带来困难。2.2 PCR检测法 近来,由于PCR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被广泛运用于许多细菌、真菌、病毒和类病毒的检测。但是,运用普通的PCR分析仪检测多种病原菌时,不仅十分耗时,而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严格且需要很长的反应设置时间,易造成人为误差。PCR试剂的运输和贮存对温度要求严格,需要低温环境或干冰包装,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反应的结果。LUMEX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实时微芯片PCR及冻干微芯片,完美克服了普通PCR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特点:(1)可同时检测8-10种马铃薯病毒;(2)实时定性定量分析:先进实时荧光微芯片PCR技术可实现快速定量定性分析检测;(3)专利微芯片技术:样品载体以芯片代替传统离心管,试剂耗量小,上样量仅1-2μl;(4)加热/冷却速度快:最大升温速度12℃/秒;最大降温速度10℃/秒;提高反应特性(5)分析快速时间短,DNA样本分析30min,RNA样本分析50min完成检测;(6)开放和冻干体系:可选配专用检测方法试剂包和相应冻干微芯片;(7)运输储存成本低:固定有PCR试剂的芯片,可以在室温下贮存和运输,用户使用更便利 目前LUMEX有三种商品化冻干微芯片已运用于马铃薯产业中:主要用于植物病原菌RNA、植物病原菌DNA、土壤中线虫的DNA的检测。目前已在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外市场普遍应用。具体操作步骤2.3 其他方法 寄主生物学检测法,抗血清检测法及电镜检测法等检测方法。3 小结 高效可靠的病毒检测手段是确保马铃薯脱毒种薯(苗)无毒的前提和基础,LUMEX实时微芯片PCR及马铃薯冻干微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必是最经济有效的不二选择。4 参考文献[1] 李入贤,张文龙,施文娟. 马铃薯脱毒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种子,2009,28(4):60-62.[2] 罗燕娜,刘江娜,王航. 马铃薯病毒种类及主要病毒检测方法[J].实验技术,2015,(3):65-67.
  • 126万!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海鲈苗种检疫与病害监测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ZCCG-G22-0438HG项目名称: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海鲈苗种检疫与病害监测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266,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海鲈苗种检疫与病害监测项目仪器设备):合同包预算金额:1,266,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专用仪器仪表水浴锅2(台)详见采购文件1,400.00-1-2其他专用仪器仪表涡旋混匀仪2(台)详见采购文件1,800.00-1-3其他专用仪器仪表电热鼓风干燥箱1(台)详见采购文件3,200.00-1-4其他专用仪器仪表高压灭菌器2(台)详见采购文件32,000.00-1-5其他专用仪器仪表掌上离心机3(台)详见采购文件3,000.00-1-6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单道移液器12(支)详见采购文件3,900.00-1-7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单道移液器23(支)详见采购文件5,850.00-1-8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单道移液器32(支)详见采购文件3,900.00-1-9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单道移液器42(支)详见采购文件3,900.00-1-10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单道移液器53(支)详见采购文件5,850.00-1-11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多样品组织研磨仪2(台)详见采购文件60,000.00-1-12其他专用仪器仪表高速冷冻离心机2(台)详见采购文件120,000.00-1-13其他专用仪器仪表高速离心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32,000.00-1-14其他专用仪器仪表生物安全柜1(台)详见采购文件39,300.00-1-15其他专用仪器仪表超净工作台2(台)详见采购文件26,000.00-1-16其他专用仪器仪表荧光定量PCR仪12(台)详见采购文件613,100.00-1-17其他专用仪器仪表荧光定量PCR仪22(台)详见采购文件165,600.00-1-18其他专用仪器仪表荧光定量PCR仪31(台)详见采购文件70,000.00-1-19其他专用仪器仪表生化培养箱1(台)详见采购文件9,500.00-1-20其他专用仪器仪表显微镜1(台)详见采购文件7,500.00-1-21其他专用仪器仪表立式冷冻柜4(台)详见采购文件14,000.00-1-22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冰箱2(台)详见采购文件3,200.00-1-23其他专用仪器仪表低温保存箱1(台)详见采购文件26,000.00-1-24其他专用仪器仪表纯水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12,000.00-1-25其他专用仪器仪表电子天平1(台)详见采购文件3,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生效后60日内交货并通过验收
  • SPECIM IQ | 开创性小型手持智能型高光谱相机如何精准进行植物表型鉴定和病害检测?
    导读 高光谱成像传感器是近几年研究用于监测不同环境中农作物和植被的有效工具。植物的生理学,形态学或生物化学信息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以及不同尺度下评估。例如,利用高光谱传感器用于植物表型分析或农业中的生理胁迫研究。截至目前,市面上有各种非成像和成像高光谱传感器可供选择,这些仪器进行测量的过程相当复杂。因此,现代化检测及研究中对易于用户操作的高光谱传感器的需求日益增加。芬兰新发布的一款新型小型手持式智能型高光谱相机——SPECIM IQ,就是基于用户的现代化便携操作而设计的。SPECIM IQ的机身小巧轻便,只有1.3kg,实现轻松手持操作;同时在相机中直接集成了操作控制系统,通过相机自带的触摸屏就可实时实现基本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如预处理和分类例程),实现智能化操作。便携手持、现场实时快速检测、全自动智能分析、高质量数据,相信 SPECIM IQ 如此多的现代化特征会让您的高光谱研究更加得心应手!以下我们将SPECIM IQ采集的高光谱数据与已经十分成熟高光谱成像仪技术SPECIM V10E 进行定性对比,发现SPECIM IQ便携手持的设计并未影响到相机的数据准确性,一致地获得了高质量高光谱数据。同时,手持智能型SPECIM IQ还可以实现对植物表型的鉴定以及病害研究检测等,在植物科学研究及其他领域具有无限可能。1、手持智能型高光谱相机SPECIM IQ与SPECIM V10E的定性对比 通过与性能的SPECIM V10E相机对比,我们评估了新型SPECIM IQ的成像质量。SPECIM V10E在推扫式高光谱相机领域是一款具有代表性且广受好评的产品,与SPECIM IQ具有相同的光谱范围(400-1000nm)。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采用4倍的光谱合并,达到与SPECIM IQ相似的光谱采集,共有211个波段,每行数据具有1600个像素。研究人员利用两款设备分别在室内(卤素灯光源)和室外(自然光光源)对具有不同颜色的样本:纸片和聚乙烯胶片,进行了高光谱数据采集和对比。 图1 智能型高光谱相机SPECIM IQ(207mm*91mm*74mm) 经过对比,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对相同样本,两款设备采集的光谱形状高度重合:实验室的平均值是0.009,室外平均值为0.043。SPECIM IQ和SPECIM V10E的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室内(0.017和0.021)和室外相同(0.029和0.029),但SPECIM IQ更为均,SPECIM V10E在光谱边界处具有更高的噪声水平(400 -450nm和400-450nm)900-1000nm,见图2)。研究表明,除了925-970nm范围内的大气水汽吸收带之外,周围光谱的原始信号较弱,导致反射信号的快速增加。 图2 平均光谱包含绿色纸片(A)和紫色聚乙烯片(B)的标准差,C表示室内测试的不同颜色的样本 图3 室外数据的光谱对比(A-D):绿色纸片、暗黄色纸片、紫色聚乙烯胶片以及蓝色聚乙烯胶片 2、手持智能型高光谱相机SPECIM IQ对拟南芥的生理胁迫研究 通过植被指数可评估不同状态下植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性,包括生物量、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植物冠层的光利用效率等。研究人员利用SPECIM IQ对拟南芥的两个变种在胁迫状态下的生理状态分别进行了研究。由于缺乏PsbS蛋白质和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拟南芥的变种样本对光能量利用能力减弱(非光化学淬灭),但在室温条件下可正常发育,在高光照条件下,突变体可能受光损伤,这些都是肉眼无法察觉的。利用SPECIM IQ对18个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植被指数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转化的敏感程度进行了评估(图4)。 图4 在非胁迫适应(NSA)和胁迫适应(SA)拟南芥野生型(Col-0)和PQ缺陷突变体(npq1和npq4)之间观察到的差异。 左侧面板显示选定感兴趣区域的假彩色图像(A) NDVI(C) REIP(E) 和由SPECIM IQ采集数据计算的PRI(G)。 右侧面板显示计算出的平均值和标准差(B) NDVI(D) REIP(F) 和PRI(H)从三个单的植物随机分布在成像框架,不同的字母表示基于LSD的显着差异(a = 0.05)。 研究表明,SPECIM IQ可用于拟南芥中叶绿素(NDVI)和叶黄素(PRI)的含量的检测,并能评估植株样本的状态。通过验证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指数,可为其它植被指数的评估计算提供样例,并为在植被研究领域获得更多生理信息奠定了基础。 3、手持智能型高光谱相机SPECIM IQ对大麦白粉病的研究 高光谱成像作为非接触式的测量传感器,在植物疾病严重程度与宿主植物对特定植物病原体的易感性的评估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本研究利用SPECIM IQ评估了不同大麦品种在冠层尺度上的白粉病严重程度,并对品种Milford和Tocada进行了4个和7个不同的白粉病易感性等的比较。研究准确地检测了两个品种的白粉病症状,并通过高光谱成像结合数据分析方法评估品种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研究人员利用SPECIM IQ对在温室中培养的360个大麦植物样本(稳定的漫射光条件下培养)进行检测,并使用的白色参考板(见图5)和SPECIM IQ的内置功能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归一化。研究人员利用SPECIM IQ Studio的光谱角匹配方法(SAM)进行感染检测并与支持向量机分类(SVM)方法进行对比,检测到上部叶中具有类似病状的区域。 图5 使用光谱角匹配(SAM)和支持向量机(SVM)对白粉病进行分类,图像左侧包含白色参考面板研究表明,大麦白粉病的样本检测到的疾病症状分别为所有植物像素的25.8%和4.4%,而健康部分只有2.0%和2.2%。现有的错误分类主要是白色参考边界处(看起来像叶面上的白色菌丝体)混合像素的影响。为了消除这种系统偏差,通过减去错误分类像素量来确定疾病严重程度,预测分析的品种的2.2%至23.7%的强烈差异。因此,SPECIM IQ可用来测量评估复杂冠层的疾病严重性,控制光源照明条件保证高信号质量,此项研究也证明SPECIM IQ空间分辨率足以确定大麦叶片上的单一症状。4、总结 手持智能型SPECIM IQ相机在植物生理和病害检测中具有巨大潜力。通过SPECIM IQ与SPECIM V10E室内和室外环境中对不同材质色卡辐射测量评估,得到两者的光谱特性高度一致性。根据植被指数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手持智能型SPECIM IQ在植物研究和表型分型策略的背景下的应用潜力:对于白粉病的评估,表明SPECIM IQ具有足够的测量能力,并且与SVM相结合,在量化中对视觉评估的高度一致性。作为新智能型的高光谱相机设备,手持式SPECIM IQ除具有高精度的数据质量外,其设备本身具有高紧凑性、可移动性强和快速集成处理能力,为科技新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手持智能型SPECIM IQ的发布让高光谱传感器技术以实验室设备的质量水平传输到温室和现场,而无需任何载体平台或控制和存储设备,因此,该款设备的诞生无疑可以支持各个场景下的不同应用,并推动现代高光谱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发展和影响。 相关产品及其链接1、手持智能型高光谱相机SPECIM IQ: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282348.htm 2、芬兰SPECIM高光谱航空遥感成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60539.htm 3、芬兰SPECIM 工业高光谱相机FX系列: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265811.htm
  •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 林木病害》等4441项国家标准复审结论进行公示
    各有关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10号)要求,标准委已完成相关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现将《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 林木病害》等4441项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的项目进行公示。如对复审结论有不同意见,请于2023年4月9日前,登录征求意见公示网页 https://std.samr.gov.cn/gb/withdrawnReview,通过意见反馈功能,将意见反馈至标准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03-10部分相关标准如下: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归口单位复审结论1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 林木病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2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 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3GB/T 17661-1999锯材干燥设备性能检测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4GB/T 18001-2015湿地松松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5GB/T 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6GB/T 18247.7-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7部分:草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7GB/T 19368-2003草坪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8GB/T 19369-2003草皮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9GB/T 19535.1-2004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第1部分:城市绿地草坪建植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0GB/T 19535.2-2004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第2部分:城市绿地草坪管理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1GB/T 20381-2006材种出材率表编制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2GB/T 21141-2007防沙治沙技术规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3GB/T 32771-2016白桦造林苗木质量分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4GB/T 32772-2016红松人工林松梢象甲防治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5GB/T 33025-2016松脂掺杂评估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6GB/T 33027-2016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7GB/T 33028-2016松脂中工业盐掺杂物鉴别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8GB/T 33030-2016松脂中淀粉类掺杂物鉴别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19GB/T 33776.4-2017林业物联网 第4部分:手持式智能终端通用规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20GB/T 33776.603-2017林业物联网 第603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设备通用规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继续有效21GB/T 12729.10-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 醇溶抽提物的测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2GB/T 12729.11-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 冷水可溶性抽提物的测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3GB/T 12729.12-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 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的测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4GB/T 12729.13-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 污物的测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5GB/T 13607-1992苹果、柑桔包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6GB/T 17479-1998杏冷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7GB/T 18932.1-2002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8GB/T 18932.15-2003蜂蜜电导率测定方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29GB/T 18932.16-2003蜂蜜中淀粉酶值的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0GB/T 18932.6-2002蜂蜜中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1GB/T 19509-2004锯齿衣分试轧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2GB/T 21265-2007辣椒辣度的感官评价方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3GB/T 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4GB/T 21306-2007锯齿剥绒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5GB/T 21308-2007皮棉清理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6GB/T 21530-2008棉花打包用镀锌钢丝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7GB/T 21531-2008MFBD型钢丝打扣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8GB/T 21727-2008固态速溶茶 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39GB/T 21728-2008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40GB/T 33044-2016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规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41GB/T 33470-2016金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继续有效42GB/T 19618-2004甘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有效43GB/T 33755-2017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44GB/T 33756-2017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生产水泥熟料的原料替代项目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45GB/T 33760-2017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通用要求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46GB/T 20376-2006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 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全国食用淀粉及淀粉衍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47GB/T 1908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48GB/T 1977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昭通天麻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49GB/T 19959-2005地理标志产品 扬州漆器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50GB/T 20350-2006地理标志产品 怀地黄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51GB/T 20352-2006地理标志产品 怀牛膝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52GB/T 20358-2006地理标志产品 石柱黄连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53GB/T 21262-2007地理标志产品 永春篾香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54GB/T 21819-2008地理标志产品遂昌竹炭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55GB/T 21823-2008地理标志产品 都江堰川芎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56GB/T 20372-2006花椰菜 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中国商业联合会继续有效57GB/T 8854-1988蔬菜名称中国商业联合会继续有效58GB/T 393-1994日用安全火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继续有效59GB/T 4545-2007玻璃瓶罐内应力试验方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继续有效60GB/T 4547-2007玻璃容器 抗热震性和热震耐久性试验方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继续有效61GB/T 32980-2016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要求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2GB/T 33310-2016农业社会化服务 高等院校服务规范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3GB/T 33311-2016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评价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4GB/T 33407-2016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建设指南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5GB/T 33408-2016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要求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6GB/T 33747-2017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质量要求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7GB/T 33748-2017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供给规范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8GB/T 33208-2016无损检测 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叶片在线监测方法全国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69GB/T 33213-2016无损检测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应力监测方法全国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70GB/T 33218-2016无损检测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设备健康监测方法全国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标准化工作组继续有效71GB/T 15261-2008超声仿组织材料声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2GB/T 10149-1988医用X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3GB/T 17006.1-2000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1部分:总则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4GB/T 17006.10-2003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11部分:稳定性试验 普通直接摄影X射线设备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5GB/T 17006.2-2000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1部分:洗片机稳定性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6GB/T 17006.3-2000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2部分:X射线摄影暗匣和换片器 屏-片接触和屏-匣组件相对灵敏度稳定性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7GB/T 17006.4-2000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3部分:暗室安全照明状态稳定性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8GB/T 17006.5-2000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5部分:图像显示装置稳定性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79GB/T 17006.6-2003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4部分: 硬拷贝照相机稳定性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0GB/T 17006.7-2003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7部分: 稳定性试验 口内牙科X射线摄影设备不包括牙科全景设备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1GB/T 17006.8-2003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9部分: 稳定性试验 间接透视和间接摄影X射线设备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2GB/T 17006.9-2003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2-10部分:稳定性试验 乳腺X射线摄影设备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3GB/T 17856-1999放射治疗模拟机 性能和试验方法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4GB/T 17857-1999医用放射学术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辐射剂量学设备)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5GB/T 18987-2015放射治疗设备 坐标、运动与刻度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6GB/T 19042.1-2003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1部分:X射线摄影和透视系统用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7GB/T 19042.3-2005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3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8GB/T 19042.4-2005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4部分:牙科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89GB/T 20012-2005医用电气设备 剂量面积乘积仪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0GB/T 1845.1-2016塑料 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1GB/T 12005.9-1992聚丙烯酰胺命名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2GB/T 14234-1993塑料件表面粗糙度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3GB/T 16581-1996绝缘液体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氧指数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4GB/T 3399-1982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护热平板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5GB/T 3960-2016塑料 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6GB/T 22271.3-2016塑料 聚甲醛(POM)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3部分:通用产品要求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7GB/T 33094-2016塑料 抗冲击聚苯乙烯防静电材料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8GB/T 12007.6-1989环氧树脂软化点测定方法 环球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99GB/T 13455-1992氨基模塑料挥发物测定方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0GB/T 32364-2015塑料 酚醛树脂 pH值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1GB/T 32675-2016塑料 酚醛树脂 液体甲阶酚醛树脂在酸性条件下固化时假绝热温升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2GB/T 32681-2016塑料 酚醛树脂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法测定反应热和反应温度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3GB/T 32683.1-2016塑料 用落球黏度计测定黏度 第1部分:斜管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4GB/T 32688-2016塑料 酚醛树脂 在加热玻璃板上流动距离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5GB/T 32697-2016塑料 酚醛树脂 萃取液电导率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6GB/T 33315-2016塑料 酚醛树脂 凝胶时间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7GB/T 33316-2016塑料 酚醛树脂 在乙阶转变试板上反应活性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8GB/T 33323-2016塑料 液体酚醛树脂 水溶性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09GB/T 33388-2016塑料 酚醛树脂组分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0GB/T 5473-2016塑料 酚醛模塑制品 游离氨的测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1GB/T 5474-2016塑料 酚醛模塑制品 游离氨和铵化合物的测定 比色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2GB/T 7130-2016塑料 酚醛模塑制品 游离酚的测定 碘量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3GB/T 27550-2011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4GB/T 28051-2011焊接绝热气瓶充装规定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5GB/T 28052-2011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充装规定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6GB/T 15671-2009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7GB/T 17314-2011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8GB/T 17316-2011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19GB/T 17317-2011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0GB/T 17319-2011高粱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1GB/T 28658-2012暗紫贝母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2GB/T 28660-2012马铃薯种薯真实性和纯度鉴定 SSR分子标记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3GB/T 29371.1-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术语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4GB/T 29371.2-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不育系原种生产技术规范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5GB/T 29371.3-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第3部分:不育系大田用种繁殖技术规范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6GB/T 29371.4-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第4部分:杂交制种技术规范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7GB/T 29371.5-2012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第5部分:种子纯度鉴定和不育系育性监测技术规范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8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29GB/T 3543.2-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0GB/T 3543.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1GB/T 7414-1987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2GB/T 7415-2008农作物种子贮藏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3GB/T 33609-2017软质泡沫聚合材料 滞后损失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4GB/T 33622-2017软质泡沫聚合材料 低温柔性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5GB/T 33608-2017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材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6GB/T 10798-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7GB/T 10799-2008硬质泡沫塑料 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8GB/T 10807-2006软质泡沫聚合材料 硬度的测定(压陷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39GB/T 10808-2006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 撕裂强度的测定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0GB/T 12027-2004塑料 薄膜和薄片 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1GB/T 12812-2006硬质泡沫塑料 易碎性的测定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2GB/T 13526-2007硬聚氯乙烯(PVC-U) 管材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3GB/T 14152-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时针旋转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4GB/T 15048-1994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5GB/T 15560-1995流体输送用塑料管材液压瞬时爆破和耐压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6GB/T 15819-2006灌溉用聚乙烯(PE)管材由插入式管件引起环境应力开裂敏感性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7GB/T 15820-1995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8GB/T 18042-2000热塑性塑料管材蠕变比率的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49GB/T 18474-2001交联聚乙烯(PE-X)管材与管件 交联度的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0GB/T 18477.1-2007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1GB/T 18744-2002土工合成材料 塑料三维土工网垫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2GB/T 18991-2003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3GB/T 19279-2003聚乙烯管材 耐慢速裂纹增长 锥体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4GB/T 19280-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 耐快速裂纹扩展(RCP)的测定 小尺寸稳态试验(S4试验)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5GB/T 19470-2004土工合成材料 塑料土工网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6GB/T 19471.1-2004塑料管道系统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 偏角密封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7GB/T 19471.2-2004塑料管道系统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 负压密封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8GB/T 19712-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 聚乙烯(PE)鞍形旁通抗冲击试验方法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59GB/T 19806-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 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挤压剥离试验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60GB/T 19807-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 聚乙烯管材和电熔管件 组合试件的制备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61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 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62GB/T 19809-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 聚乙烯(PE)管材/管材或管材/管件热熔对接组件的制备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63GB/T 19810-2005聚乙烯(PE)管材和管件 热熔对接接头 拉伸强度和破坏形式的测定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继续有效164GB/T 20201-2006继续有效
  • 盘古速8——鱼虾疾病检测的利器
    导读近年来,水产养殖鱼类各种疾病的发生,给全国各地的养殖业者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每年水产病害导致我国水产养殖的损失接近200亿元。目前危害水产养殖生物的病害已达400~500种,其中养殖鱼类疾病达200余种,病害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水产养殖生物病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控制病害成为了当务之急!当养殖动物以高密度扩大时,任何动物(不仅是虾和鱼),都将非常容易感染病原体。PCR是一种有效的鱼虾病诊断技术。通过PCR技术检测病原体,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可以在早期检测出病原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识别病原体类型、进行疾病传播监测、优越的养殖选择和节约成本,因此,将PCR技术应用于对虾疾病的诊断,是有效控制和管理疾病的有效方法。早期准确的诊断以及有效的监测是减轻传染病的关键。▎鱼虾的许多疾病可通过PCR快速诊断:▶ 虾白斑病(WSSV)▶ 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EMS)▶ 肝孢子虫病 (EHP)▶ 桃拉综合征病毒 (TSV)▶ 虾黄头病 (YHV)▶ 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 (IHHNV)▶ 虾发光病(哈维弧菌)▶ 坏死性肝胰腺炎细菌 (NHPB)▶ 锦鲤病毒病:锦鲤疱疹病毒 (KHV)▶ 罗非鱼细菌性疾病:弗朗西斯氏菌(FLB)▎艾普拜水产病原体快检方案盘古 Super 8便携超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搭配荧光定量PCR酶预混液,20分钟得到结果,是用于即时检测的一款超快速、便携、免校准的分子诊断PCR仪器平台, 保障现场快速分子检测需求。在感染早期阶段,我们就可以带着盘古 Super 8来到养殖地旁边,现场采样,现场检测,第一时间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 ASD | ASD FieldSpec 4 Hi-Res光谱仪在小农户田块稻瘟病发生时空动态遥感监测
    水稻作为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地在南北方皆有分布。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减少病害,提高稻米产量。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而且有可能发病于水稻的各生育期,是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达数千万吨,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江苏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早在古代就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现如今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粳稻生产省份。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一组研究团队,在2018-2021年在江苏省对稻瘟病的检测展开了相关研究。稻瘟病(RB,由稻瘟病原菌引起)是全球水稻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疾病,其可造成重大产量损失,并日益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且这一问题在2公顷的亚洲小农系统中更加严重。据统计,稻瘟病侵染每年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能够养活全球6000万人。因此,用通用指标准确检测稻瘟病的发生对于早期病害预防和蔓延控制至关重要,但迄今尚未得到解决,且改善这种病害的早期预警在大多数亚洲小农户田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仍未得到充分实现。现有的检测RB发生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目视检查,这需要较高的时间和劳动成本。最近,已证明反射光谱在揭示多空间尺度上由病原体侵染引起的复杂生理和光谱变化方面,以及在早期阶段检测症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是否可以开发一种多空间尺度上RB检测的通用方法仍然知之甚少,利用卫星图像揭示小农户田块稻瘟病扩散潜在热点的研究报道有限。且现存的病害检测模型大多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在表征病原体侵染的时间动态方面缺少合理性。基于此,在本研究中,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一组研究团队在2018-2021年以中国东部的江苏省3个地点(以水稻和冬小麦轮作种植为特征的农业平原地区)为例,进行了7个实验,开展室内接种侵染试验、田间自然侵染试验、及实地调查测量,使用ASD FieldSpec 4 Hi-Res光谱仪测量感染及健康样品叶片和冠层的光谱反射率。基于实测的高光谱数据和哨兵-2图像数据,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简单线性回归及热点分析,确定两年(2018年和2019年)中单波段对健康和感染叶片的可分性、构建稻瘟病敏感植被指数(RIBI)、建立回归模型以评估RIBI在不同尺度对稻瘟病发生的识别精度和对病情指数(DI)的估算能力、及进行RB的时空动态监测。研究区和采样位置;彩色方块表示采样点的位置;彩色圆点表示现场采样点本研究方法流程图水稻叶片(A)和冠层(B)反射率对病原菌侵染的响应。(A)表示接种后不同天数收集的健康叶片和RB感染叶片的平均反射率(DAIs),(B)在400-2400nm范围内显示水稻近冠层反射率【结果】 在近地冠层尺度上RIBI(A:RIBInir,B:RIBIred)与DI之间的关系散点图 (A) 基于哨兵-2A数据的健康水稻和具有不同病害指数(DI)的感染植株的冠层光谱特征。(B)DI与RIBInir(来自哨兵-2A的664.6 nm、782.8 nm和1614 nm波段)的关系散点图。2020年不同天数(DOY)受侵染(橙色)和健康(绿色)水稻植株之间的RIBInir(a,c)和NDVI(b,d)的雨云图,位于两个地点(第一行:Tangcao,第二行:Taiping)。基于哨兵-2A卫星图像检测到的小农户田块潜在的RB扩散趋势的热点图【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两种RIBI,即RIBInir =(R753-R1102)/(R665+R1102)和RIBIred =(R753-R1102)/(R665+R1102),用于健康和受感染叶片的分类和疾病指数的冠层尺度量化。叶片尺度测量结果表明,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田间条件下,RIBInir和RIBIred在温室条件下对感染和健康样本分类的总体准确性较高(2018:RIBInir: 81.41% RIBIred:84.62%,2019:RIBInir:81.30% RIBIred:90.37%,2020:RIBInir:86.36% RIBIred:89.39%)。RIBIred对两年内RB发生和RB感染发作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在多尺度评估了DI-RIBInir关系。与传统的VIs(近地:R20.47,卫星:R20.54)相比,所提出的RIBInir与地面光谱(R2=0.73)和哨兵-2A图像(R2=0.78)的DI的相关性更显著,更强的DI-RIBInir关系归因于使用了两个近红外(NIR)波段,这有助于增强由病原体侵染诱导的NIR区域的独特光谱响应,与广泛研究的可见区域相反。多时间分析结果表明,卫星衍生的RIBInir(R2=0.78)与DI的相关性始终强于传统VIs(R20.54),并成功捕获RB侵染和恢复的时间动态。另外,RIBInir和热点分析的结合成功地捕捉到了小农户田块潜在的稻瘟病扩散的田内热点。总之,本研究扩展了叶片对RB的光谱响应,为星载探测RB的发生提供了有希望的结果。且这些结果支持使用RIBInir和公开可获得的卫星图像来跟踪区域病原体侵染情况,并促进亚洲小农农场关于病害控制和干预的决策,为量化野外病害发生和检测潜在热点提供新的机遇。
  • 石墨烯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重庆西南医院综合实验研究中心专家首次发现石墨烯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分析化学》,这对于各类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临床上,大部分肿瘤被发现时往往已至晚期。常规的肿瘤检测方法B超、X线、CT等灵敏度有限,且具有放射性,不适合作为普通人群早期筛查肿瘤的方法。体液肿瘤标志物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无创筛查方式,但相关体液肿瘤标志物,往往是在肿瘤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才会产生。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为破解肿瘤早期发现的难题,我们必须在机体发生异常的早期,从更早的分子层面,找到检测目标。”研究团队成员邱晓沛说,核酸分子生物标志物cmocroRNA在机体出现异常情况时,它的含量也会随之改变,经反复试验,其团队发现在血清、尿液以及唾液中存在cmocroRNA。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邱晓沛介绍,发现cmocroRNA的存在只是第一步,在肿瘤早期由机体主动释放至血液、尿液中的cmocroRNA极其微量,普通常规的核酸检测方法很难检测到。研究团队目光放在了DNAase上,这是一种特异性的核酸酶,它能通过“无限循环酶切”将检测信号放大,而实现信号放大的前提是有极大量的探针。为此,他们引入了吸附性强的石墨烯,其让捕获cmocroRNA探针数量提高10倍,使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最终实现对cmocroRNA的捕捉。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据介绍,通过对捕捉到的cmocroRNA进行综合性分析,即可得出机体是否出现癌变,以及是哪种癌症,对于各类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已经进入试剂盒研究阶段,有望在两三年内应用于临床。 /p
  • 【热门应用】使用激光衍射法支持早期产品开发
    本文摘要粒度和粒度分布通常是定义产品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记录了使用Mastersizer 3000不同分散装置应对颗粒粗细不同的样品的测量,证实其既能支持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也可以在规模化生产质量控制时取得优异可对比的测量结果。实验背景介绍粒度和粒度分布通常是定义产品性能的重要参数。粒度测量可以作为预测和控制产品稳定性、均匀性、流动性和外观等性能的工具,也可以帮助了解新材料的可加工性。因此,在开发的早期阶段测量颗粒大小对于需要设计特定产品属性的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在早期开发期间,进行粒径分布测量相关的挑战之一是可用的材料数量可能有限。因此,粒度仪测量小体积样品的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在后期开发和生产的阶段,考虑如何扩大所选测量方法以处理更大的样本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使得在早期阶段设置的任何规范都得以继续执行,并取得一致性的测量结果。本文记录了使用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作为颗粒表征工具,用于整个产品的开发生命周期的模拟实验。Mastersizer 3000的Hydro SV小体积分散单元旨在实现早期开发阶段的测量,而更大体积的Hydro MV, Hydro EV和Hydro LV分散单元旨在测量更大的样品,作为产品扩大和制造的一部分。我们考虑了两种不同的材料(粒度较粗的产品及粒度较细的产品)在采样和分散方面代表了不同的测量挑战。实验目的是证明Mastersizer3000基于Hydro SV测量开发的规程可以方便地转移到更大的体积分散单元,以实现产品量产时粒度质量的准确把控。案例1:粗颗粒的测量将粒径规格从小体积样品测量转移到大体积样品测量相关的挑战之一涉及用于选择样品进行分析的过程的控制。当测量含有大于70-100 μm颗粒的粗材料时,这通常是测量变异性的最大来源。一旦选择了采样程序,材料就必须以一种确保以具有代表性的方式测量整个尺寸分布的方式呈现给激光衍射测量系统。这要求在测量过程中控制样品的悬浮。图1显示了使用Hydro SV (6ml分散剂体积) 和Hydro MV (120ml分散剂体积) 获得的粗颗粒材料的粒径分布。这种材料的粒径分布很广 (粒径跨越10个数量级) ,它含有大颗粒,所以如果要在小体积和大体积下获得类似的结果,必须控制采样。图1: 使用Hydro SV小体积分散单元和Hydro MV大体积分散单元报告的粗样品平均粒径分布的叠加从图1中可以看出,使用每个进样器产生的结果是相似的,因此具有直接可比性。表1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显示了使用每个进样器报告的中位数粒径 (Dv50)、第90百分位数(Dv90)和分布宽度(Span)。这些参数显示出密切的一致性,使我们在小体积下获得的结果的准确性有信心。表1: 与图1所示粒径分布相关的Dv(50)、Dv(90)和Span值的比较这些数据表明,在该产品的早期研发阶段建立的规格可以有效地转移到后期的开发或生产中。这不仅将确保一致的产品质量,而且还有助于解决在扩大过程中可能需要的任何问题。案例2:细颗粒的测量与粒径测量相关的另一个挑战是分散性。当测量含有胶体颗粒 (粒径小于20 μm的颗粒) 的细材料时,这通常是测量变化的最大来源。对于Hydro SV,在将样品添加到进样器之前,必须控制样品的分散状态,因为该单元不包括超声探头。相比之下,Hydro MV提供了在自动化测量序列中对样品进行声波处理的能力,提供了更大程度的分散控制。因此,在扩大过程中,在各单元之间转移规格需要了解和控制分散过程。图2显示了使用Hydro SV和Hydro MV测量的典型微粉化材料的粒径分布。该样品的整体尺寸分布在20 μm以下,因此如果要获得等效的结果,需要控制分散性。在使用Hydro SV的情况下,在样品被添加到分散单元之前,使用外部超声浴来分散样品,而Hydro MV使用内部超声。图2: 使用Hydro SV小体积分三期和Hydro MV大体积分三期对细、微粉化样品报告的平均粒径分布叠加。如图2所示,使用两种进样器产生的结果是相似的。Dv50、Dv90和Span也具有可比性 (表2),这表明两组测量的分散过程都在控制之下。与第一个案例研究一样,这使得使用Hydro SV获得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并且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的任何规格都可以用作控制扩大过程的基础。表2: 与图2所示粒径分布相关的Dv(50)、Dv(90)和Span值的比较。结论Conclusion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通常是定义材料性能的关键参数。因此,在新产品开发的早期,测量这些指标是有利的。这里提供的数据证实了Mastersizer 3000使用Hydro SV和Hydro MV进样器对不同样本量样品检测产生可比结果的能力。能够一致地测量小体积和大体积样品的能力,使激光衍射法既能用于支持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亦可方便应用于产品规模化生产。
  • 院士共议: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8532626e-bdcd-43e9-a33b-0f60e44a849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5e211e0f-7f8c-4f70-895b-53ef887a41b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编者按: /span /strong /p p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p p   而国内外的经验早已经证明,采取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等防治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p p   10年前的3月5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这16个字被写进了时任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随后,“两癌筛查”(乳腺癌与宫颈癌)频繁出现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政府服务项目等。 /p p   其实,除了宫颈癌与乳腺癌,以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为代表的消化道肿瘤占所有肿瘤的40%以上,仅胃癌就造成每年50万人死亡。而目前,一些消化道肿瘤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也应尽早地纳入国家癌症防治行动计划中。 /p p   为此,《中国科学报》特别邀请医药领域的两院院士围绕“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这一主题,呼吁癌症防控早筛、早诊、早治刻不容缓,以期共同推动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的制定与执行。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算一笔恶性肿瘤防治的“经济账” /strong /p p   调查显示,我国全社会发生的恶性肿瘤防治费用,男性占比58%,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看,恶性肿瘤防治费用主要花在3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50岁以上迅速增长,在51~55岁组达到峰值。年龄在45~59岁的中年人占总人口不到20%,却消耗恶性肿瘤防治费用的47%,说明恶性肿瘤已对劳动力人群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肿瘤防治费用的功能分布来看,96%用于治疗性服务,其中40%用于门诊治疗服务,56%用于住院治疗服务,预防费用的构成极低。 /p p   恶性肿瘤诊疗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院因缺乏技术和合格的专业人员,很难及时诊断和发现早期患者 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治疗的患者多数处于中晚期 用于发现和治疗早期病人的资源很有限。 /p p   国内外医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预防是最根本的对策,是最需要优先考虑的工作重点和效益最高的措施。如果不深入研究和解决好肿瘤防控的资源分配问题,恶性肿瘤对我国居民的危害将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 /p p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结科学研究结果认为,全球40%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表明,中国的肿瘤60%是可以预防的。所以,我国恶性肿瘤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加防控投入,并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为减轻恶性肿瘤对国民健康与生命的影响作出努力。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消化道肿瘤早筛势在必行 /strong /p p   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累。目前,尽管我国有140余所肿瘤专科医院,相关卫生技术人员6.74万人,肿瘤科床位数约20.3万张,但还远远无法满足全国每年约380万新发肿瘤患者的需要,我国的肿瘤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p p   与此同时,美国的癌症总死亡率稳步下降,25年来下降了27%。这得益于其早期诊断、新药研发、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 全美的结直肠癌筛查的普及率达到62.4%。 /p p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例,死亡病例约100万例。事实证明,预防和筛查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预防能够控制发病率上升势头, 甚至可以降低一些癌症的远期发病率,如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适宜性筛查技术使得诊断普遍提前。鉴于此,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实现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减少国家医疗支出。 /p p   肿瘤早期会有一些肿瘤“出芽”,一般只有少数肿瘤细胞组成的“小巢”出现在肿瘤浸润的最深处的前端,它的判定对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易被忽视的诊断细节。规范化筛查能够诊断出早期肿瘤,及时制定治疗策略。 /p p   尽管不断涌现新的分子标记物,但几乎没有哪一种特异的分子标记物能识别所有种类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的研究仍是亟待突破的研究热点。 /p p   此外,对于个别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由于人们对胃肠镜检查的总体依从性不高,要做普遍性的胃肠镜检查难度大。所以建议可以先对一般人群做初步筛选,筛选出高危人群,让这部分人做胃肠镜。而针对于已经有比较成熟筛查技术的肿瘤,我们应当将先进、科学的筛查经验补充到国家规范筛查的标准中。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孙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癌症预防胜于治疗 /strong /p p   癌症是一类多病因、多阶段形成的慢性病。病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外因,也包括遗传、免疫缺损和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内因。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癌症定位为可控慢性疾病。 /p p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高发区的研究表明预防和筛查,早诊早治是关键,例如河南林州市、云南个旧市最常见的食管癌、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下降。林州市并被WHO誉为“在基层开展癌症防治的典范”。 /p p   我们提倡的防癌四条:(1)远离可能的病因,例如治理环境污染、严格控烟和酗酒、避免肥胖、不吃发霉和含有亚硝胺的食物、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性行为等;(2)每年定期有效筛查,例如适龄人群每年进行血癌指标检查、低剂量胸部CT、乳腺、甲状腺、腹部超声及必要的胃肠镜检查等。对于有家族史的人尤其不可忽视;(3)积极治疗癌前病变,特别是重度慢性食管上皮增生、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息肉、慢性肝炎、结肠多发性息肉、HPV和HIV感染等;(4)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适当锻炼,积极提高免疫功能等,已经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p p   为了让癌症发病率早日下降,希望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大家行动起来,为实现健康中国而不懈努力!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林东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肿瘤防治还需找准关键点 /strong /p p   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加强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迫在眉睫。 /p p   我们常说,控制恶性肿瘤、降低发病率的关键在于有效预防,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和个体化治疗,需要在宣传教育上深入人心。 /p p   医学界普遍认为,恶性肿瘤是个体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经过多阶段进程最终形成的一类极其复杂的疾病。环境因素只是肿瘤发生的诱因,个体的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研究者的工作都表明,个体之间遗传背景的差异是造成恶性肿瘤个体易患性不同的重要原因。 /p p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些罕见的家族性发生的肿瘤有特定基因的先天性突变,正是携带这种突变基因,最终导致一些人发生肿瘤,这种突变基因叫作肿瘤“易感基因”。然而,绝大多数常见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等并不存在这种先天性突变基因。 /p p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我们发现,决定细胞生命活动的基因存在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是许多常见的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的易患因素。携带某些遗传变异的个体,可能会对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格外敏感,在漫长的人生中经过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而易患肿瘤。 /p p   因此,探索肿瘤遗传易患因素,有助于鉴别高危险人群和个体,这对有效预防、控制恶性肿瘤具有战略性意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用好消化道癌症筛查的“金刚钻” /strong /p p   回首改革开放40年,中国消化疾病领域在诊断、治疗、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依旧处于全球前列。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癌症仍严重威胁着百姓健康。我国每年消耗治疗费用近千亿元,众多家庭“因癌致贫”甚至倾家荡产。 /p p   治疗癌症尚无特效药和医疗技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内镜是消化道癌症最得力的“神捕手”,为何我国迟迟未能全面开展?追根溯源,一是传统“插管”胃镜舒适度较差,大众对内镜的恐惧心态成为“拦路虎” 二是检查不方便,传统内镜只能在设有内镜科的医院进行 三是开展难度大,内镜操作复杂,必须由专业内镜技师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受限较多 四是老百姓缺乏早筛意识,很多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癌症,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p p   解决消化道癌症“早筛难”的问题,舒适化筛查势在必行。由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磁控胶囊胃镜不用插管,没有创痛也无需麻醉,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胃部精准全面的检查。该项检查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普及,解决了以往胃镜检查接受度差、检查区域受限、操作不便、内镜医师紧缺等弊端,已在全国30个省市投入临床应用,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舒适、方便地做筛查。如果此项舒适化筛查全面纳入医保,将有助于其广泛推广与落地见效,为中国胃癌早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p p   有了这样的“金刚钻”,要物尽其用。在进一步深化科普、推进百姓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科学模式的、有适宜技术支持的消化道疾病及健康管理工程 制定专门政策,完善筛查体系,从医院对百姓的定期提醒和健康管理工作做起,以点带面、逐渐铺开,敦促全民主动参与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各级医院要合力打造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提升诊疗能力,拓展筛查范围与深度,惠及更多基层百姓。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互联网医院工作的开展,以专项资金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购置设备,为实现基层消化道肿瘤筛查落地见效提供有力保障。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程书钧: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肿瘤防治应战略前移 /strong /p p   肿瘤是什么?它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人衰老过程中一种环境压力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生命过程中以免疫为主导的宿主因素从盛到衰的结果。 /p p   其实,自肿瘤进入人们视野的那一刻起,人类对肿瘤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国内外诸多研究已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存在密切联系,正是在基因突变学说的启发下,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获得了重大进展。 /p p   不过,目前,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其治疗肿瘤的“软肋”。究其原因,这除了与肿瘤细胞分子网络异常复杂、高度异质性有关外,与宿主因素异常也有密切关系。由此看来,用基因突变学说并不能完全回答肿瘤发生的全部问题。 /p p   其实,从正常细胞发展到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大多都会经历“癌前病变”阶段,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为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可逆性。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做文章,就可能有效地阻止侵袭性癌症的发生。应将防治消化道恶性肿瘤癌前病变——早期癌为核心的战略,列为我国恶性肿瘤防治近期及中期(5~15年)规划的重心,因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治技术已被科学证明行之有效,并可以在我国逐步推广实施,将有效降低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这也是逆转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趋势极为有效的战略措施。 /p p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看成是孤立、局部的肿瘤问题。未来肿瘤研究要高度重视肿瘤的宿主因素,诊疗思路要从单纯治疗病人的肿瘤,逐渐过渡到治疗带肿瘤的病人,加强宿主抑制肿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直接杀灭肿瘤的方法。 /p p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疾病防治策略的调整,许多肿瘤患者将与现在的“三高”患者一样,可以带病生存很长时间。彼时,我国的肿瘤防治也会迈上新的台阶。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癌症早期诊治得益于筛查 /strong /p p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了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因,其中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死因之首。 /p p   在过去的20年,美国患癌人群总死亡率已经下降25%,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未见拐点。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对肿瘤的早诊早治认知不足,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患者就诊时大多数为中晚期,导致我国肿瘤治疗效果远不如西方国家。 /p p   对此,我有以下的倡议:首先,加强肿瘤的立体防控。世界卫生组织(WHO)表明90%的癌症与环境有关,且有研究证明,PM2.5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致死风险因素,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防控离不开环境提升与改善。 /p p   其次,重心前移、精准筛查。提高癌症治疗疗效的关键是重心前移、早诊早治。早诊早治的优点一是疗效好,例如胃癌、宫颈癌、肺癌、乳腺癌的早期治愈率在90%以上,甚至达到100%;二是费用低,由于免除了后期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经济负担;三是损伤小,后期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损害也较大。 /p p   早期诊治得益于筛查,在美国和我们的邻国日本胃和肠镜筛查已经非常普及,这也使他们的胃肠肿瘤五年生存率远远高于我国。我国已经认识到了早诊早治的重要性,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山东省是最早加入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省份之一,先后承担了农村、淮河流域和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完成免费癌症临床筛查50万人次,检出阳性病例及癌症患者10000余例,其中早期患者5000余例。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投入和关注力度。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癌症早筛须全社会参与 /strong /p p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22%的新增癌症病例和27%的癌症死亡发生在中国。虽然我国的癌症发病率位居世界中位,但其癌症致死率却高居世界前列。以肝癌为例,全球每年约7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我国。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癌症研究和防控上增加了投入,但距离应对我国癌症严峻挑战的需求还相差甚远。 /p p   癌症的早期预防控制、早期筛查诊断和早期精准治疗是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重要手段。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仍是世界性难题,我国的肝癌绝大多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有关。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其中近3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这些患者都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加强对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和筛查,对于我国的肝癌防控至关重要。 /p p   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资助下,我们成功筛选和自主研发了新型肝癌诊断试剂,现已获国家药监局认证并在临床推广应用。但肝癌是种异质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单个分子标志物无法解决肝癌早诊难题。因此,我们在前期工作基础和企业支持下,在全国13个省份展开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该项目将全面筛查肝癌早期预警和诊断标志物,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研制试剂盒并在临床应用,以提升我国肝癌早期诊断水平,改善肝癌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p p   实现肿瘤精准诊疗的最后一公里在医院,但肿瘤预防和早筛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而新的诊断技术和抗癌新药的研发却需要产学研用完整链接,医工结合共同努力。 /p
  • Michelle Chang获安捷伦早期职业教授奖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日前宣布,第二届安捷伦早期职业教授奖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助理教授Michelle Chang博士,安捷伦将提供每年5万美元的无限制研究经费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支持张博士的研究工作,该研究经费将连续提供2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助理教授Michelle Chang博士   安捷伦早期职业教授奖是由安捷伦科技大学主办,每年颁发一次,以促进和鼓励在测量研究领域杰出的研究人员,该奖项旨在使得安捷伦研发人员与杰出教授在其职业早期阶段的就建立合作,并强调安捷伦作为大学研究的赞助者的作用。   今年的奖项聚焦于系统生物学领域,张博士从众多杰出的参选人中脱颖而,因其的研究在生物系统的不同观点间建立了相关性,并且有助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奖项评判标准中还考虑教授的重大原创性研究对于安捷伦科技和世界的贡献。   安捷伦科技大学院长表示,“我们很高兴张教授能够获得第二届安捷伦早期职业教授奖,张教授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们期待在未来她能做出伟大的研究。”(仪器信息网译)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 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7,000名员工在110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2009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45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 基因组测序推进了难测血癌的早期诊断
    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或能为罹患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患者的诊断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CTCL是一种很难检测的血癌,它常被误做湿疹或皮炎等良性的皮肤病。这种方法还就该病的生物学提供了新的见解,它能准确地诊断CTCL患者(包括疾病早期和复发者),并证明比目前标准临床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在 CTCL患者中,癌性T细胞在皮肤中累积,它不但引起皮肤肿瘤,也会引起皮疹,后者常被错误地看做是良性的皮肤炎性疾病,使其在临床上的诊断平均被延误6年。在皮肤病灶中的健康T细胞数量远远超过恶性T细胞的数量,使得用标准临床试验来检测CTCL颇具挑战性。在寻找新的诊断方法的过程中,Ilan Kirsch和同事用高通量测序(HTS)来分析46名CTCL患者的血液和皮肤组织样本中的T细胞受体基因,并将其与健康人和牛皮癣、湿疹及其它非癌性炎症性皮肤病的皮肤样本进行比较。通过识别及量化恶性T细胞,该技术在所有46名患者中准确地将CTCL与其它皮肤病区分开来。相反,聚合酶链反应(这是最常用的CTCL诊断测试方法)只能正确地诊断70%的癌性样本,且常常错失对早期癌症的诊断。研究人员在一个病人的亚组中用HTS来追踪恶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使其能检测到该病的早期复发并能对病人的治疗反应进行监控。T细胞受体测序还揭示了对CTCL细胞起源(一直仍未弄清)的新的了解。研究人员发现,该癌症源自成熟的T细胞而非不成熟的T细胞,这或能指导设计更有效的疗法。总之,这些发现提示,HTS为指导早期诊断及CTCL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工具。由 Jason Weed 和 Michael Girardi 撰写的相关《焦点》对将HTS推进成为一个临床诊断工具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讨论。 原文检索:TCR sequencing facilitates diagnosis and identifies mature T cells as the cell of origin in CTCL
  • 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获突破
    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获突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团队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家睿、曾嵘团队在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肉碱是转运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进行β氧化的重要载体,在线粒体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酰基肉碱作为肉碱代谢的中间产物,在动物研究中能反映早期的脂肪酸氧化失衡和线粒体应激状况。然而,酰基肉碱谱能否预测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仍不清楚。在“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前瞻性追踪队列样本库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该项目2103名志愿者的血浆酰基肉碱谱进行了检测,并发现34种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分析发现,血浆特定酰基肉碱,尤其是长链酰基肉碱能显着增加Ⅱ型糖尿病的6年发病风险,并且独立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多种已知的传统风险因素。此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若仅采用传统风险因素(如年龄、BMI、空腹血糖、HbA1c、糖尿病家族史等)建立的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UC)仅为0.74。而当模型中加入特定酰基肉碱后,AUC显着增加到0.89(AUC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因此,研究表明,酰基肉碱谱能显着增加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的效能。
  • 干细胞模型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
    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一个模型,可用来研究人类胚胎植入子宫的过程。人胚状体(blastoid)是模拟早期人类胚胎的结构,在研究中能准确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包括黏附在体外子宫细胞上。该模型或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人类发育早期阶段的认识,以及开发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或避孕药。  在受精后的一周内,人类胚胎会形成名为胚泡的细胞团,胚泡会植入子宫壁。准确模拟这一发育阶段的模型能支持对胚胎植入和早期发育的研究。利用干细胞构建胚泡的类似物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但此前的尝试遇到了瓶颈,比如会形成与胚泡不匹配的细胞。  此次,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尼古拉斯利弗隆及其同事,利用人多能干细胞构建了人胚泡样结构(胚状体)。研究团队鉴定出3个信号通路,抑制它们就能得到有效模拟正常胚泡发育(成功率70%)和能形成正确细胞(成功率97%)的胚状体。  研究报告称,这种人胚状体能在体外特异性地黏附受激素刺激的子宫内膜细胞,让团队能重现直到第13天的围植入期发育过程。  由于该模型效率高、可扩展潜力大。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能为人类胚胎植入和发育研究提供重要帮助。  干细胞可揭示器官的形成机理,但此前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难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发育胚胎。通常来说,科学家试图培养本身没有干细胞的类器官时,都会用到多能干细胞这种更基本的干细胞类型。科学家既可以从人体胚胎中获得多能干细胞,也可将皮肤细胞或血细胞进行重编程进而培养出干细胞,然后诱导它们模仿特定器官的形成。  不过,这些结构或者说微型器官,通常只复制了真实器官的某些结构和功能而非全部。
  • 早期筛查技术提升助力癌症防控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全球每年约880万人死于癌症,每年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随着发病率的上升,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专家表示,早期筛查技术的进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国际上以肿瘤为主要对象,覆盖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伴随诊断、精准治疗全流程的精准医疗产业在逐步形成。精准医疗也成为中国健康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表示,在世界范围内,每5个肿瘤病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癌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费用,是普通疾病5倍以上。专家指出,我国癌症死亡率高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癌症早期筛查不够,早癌发现率低,不能及早控制病情,癌症被发现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针对严峻的防控形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实施国家攻克癌症科技攻关计划,提升癌症防控水平和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攻克癌症。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当前,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查技术快速兴起,为提升我国早期筛查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有别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检查手段,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查通过抽血检测特定肿瘤的一些标志物,可以高效判断肿瘤的出现。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精准预防已经成为癌症预控的新趋势。专家表示,与传统活检相比,癌症血液检测具有一些优势。用于活检的组织是取自肿瘤的某个部位,能提供的基因信息量有限,相比之下血检结果可提供更全面的肿瘤DNA信息。通过抽血检测特定肿瘤的一些标志物,包括ctDNA(肿瘤细胞循环DNA)、miRNA(小分子RNA)等,可以高效、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出现。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肿瘤DNA的变化往往早于肿瘤组织的生长变化,因此血检有助医生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朱兴奋表示,液体活检特别是“基于血清的miRNA”检测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胃癌、肺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这表明,世界医学正在由传统医学方式向精准医学转变。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介绍,癌症血液检测概念的提出已有相当一段时间,又被称为“液体活检”。在一项迄今最大规模有关癌症的基因组分析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对1.5万名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提出这种技术成本低、易操作,并可避免传统侵入性组织活检所带来的痛苦。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促进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有质子、重离子等一些新技术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探索优化适合中国人群科学有效的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p p br/ /p
  • 液质联用技术提高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效能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团队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家睿、曾嵘团队在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  肉碱是转运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进行β 氧化的重要载体,在线粒体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酰基肉碱作为肉碱代谢的中间产物,在动物研究中能反映早期的脂肪酸氧化失衡和线粒体应激状况。然而,酰基肉碱谱能否预测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仍不清楚。  在“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前瞻性追踪队列样本库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该项目2103名志愿者的血浆酰基肉碱谱进行了检测,并发现34种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分析发现,血浆特定酰基肉碱,尤其是长链酰基肉碱能显著增加Ⅱ型糖尿病的6年发病风险,并且独立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多种已知的传统风险因素。  此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若仅采用传统风险因素(如年龄、BMI、空腹血糖、HbA1c、糖尿病家族史等)建立的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UC)仅为0.74。而当模型中加入特定酰基肉碱后,AUC显著增加到0.89(AUC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因此,研究表明,酰基肉碱谱能显著增加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的效能。
  • 太赫兹技术助力胃癌早期诊断
    继在《Materials Horizons》发表封面论著之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杜晓辉教授团队又一研究成果“Calibration-Free, High-Precision, and Robust Terahertz Ultrafast Metasurfaces for Monitoring Gastric Cancers”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性科技期刊《PNAS》上。解放军总医院杜晓辉教授和军事科学院常超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空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娄菁、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焦亚楠、新加坡国立大学杨蕤生为共同第一作者。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和第三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胃癌的早期诊断是影响其治疗和预后的关键。从细胞层面快速、精准研究胃正常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差异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而太赫兹技术联合超表面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细胞等检测一直是太赫兹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生物样品中水分子对太赫兹波的干扰作为太赫兹生物传感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传感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基于此,杜晓辉教授团队在光调超快太赫兹超表面基础上首次提出自校准传感策略,在理论上证明该方法可以完全剔除水蒸气影响,并利用该方法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谐振频移、谐振幅移、传输相位三个维度准确识别不同种类胃细胞中细胞核、细胞质、核占比的相对变化,结果显示与生物染色结果高度一致,从而成功鉴别胃正常细胞到腺瘤细胞,再到癌细胞演变的差异化表达进程。这是杜晓辉教授团队应用太赫兹技术攻坚医学难题上的又一重大基础科研成果,为太赫兹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拓宽了道路,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快速、无创、高精准探索太赫兹技术在细胞层面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
  • 胰腺癌早期诊断|细胞外囊泡检测技术
    癌症的早期诊断是提升患者后期生存率的关键,但大部分癌症患者往往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极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治疗负担。如: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只有5%的胰脏癌能在早期被诊出,大多胰腺癌患者初诊时已为末期,无法手术切除,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也不佳,十年存活率约为1%,是预后最差的癌症之一。发展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是提高该类癌症早诊率的重要手段。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在《Communications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题为“Early-stage multi-cancer detection using anextracellular vesicle protein-based blood test”的文章,发现了通过检测血液中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的相关标志物,有望为胰腺癌早筛早诊提供新方法。前期研究表明,利用EVs作为诊断的靶标,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分析EVs中含有的肿瘤蛋白,可以推测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早期诊断癌症的潜力。该研究根据EVs蛋白谱开发了一种基于血液EVs的生物标志物分类器,用于检测早期胰腺癌和其他多种癌症。使用团队开发的分离系统从血浆中纯化EVs,相对于传统的离心方法,在保证分离得到的EVs纯度足够高的情况下,操作更简便。通过对I期和II期癌症患者及对照组的初步研究,分析血浆中EVs的13种相关蛋白标记物,诊断出95.7%的I期胰腺癌,特异性超过99%,证实了该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筛查技术对于早期癌症检测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为胰腺癌及其他癌症的早诊提供新的方法,推动癌症早筛发展,提升癌症患者的整体存活率。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856-022-00088-6
  • 癌症早期诊断五个新进展
    p   对大多数癌症来说,早期疾病的五年存活率远远高于晚期疾病,并且患者也有相对较多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所以早期诊断对于癌症治疗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和公司在癌症早期诊断方面有进展,本文将介绍一些近期的例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8" height=" 414" title=" 2018.7.25 1-1.jpg" style=" width: 515px height: 28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5c5b3ffe-2452-45e2-9c6c-8f549a0ca79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使用呼气测试检测胰腺癌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pan /strong /p p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London)的研究人员近日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呼吸分析测试的论文,该测试有潜力更早地发现胰腺癌。与大多数癌症一样,晚期胰腺癌的预后非常差。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患有局部和转移性胰腺癌的患者呼吸样本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与来自良性胰腺疾病患者和正常胰腺人群的样品相比。测试确定了12种有潜力指示胰腺癌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属于三个大类,即醛,烷烃和醇。最终,该呼吸测试在患者中的应用将会取决于大型、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显示的测试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在早期胰腺癌和高危人群中的表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早期检测黑色素瘤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br/ /span /strong /p p   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的博士候选人Pauline Zaenker开发出了使用血液检测来筛查早期黑色素瘤的技术。黑色素瘤如果较早检测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90%到99%之间,但如果没有及早发现癌症并在体内扩散,那么五年生存率会下降到不到50%。目前的检测手段是由医生对患者皮肤进行观察,对可疑的皮肤病变区域进行活组织检查并送至病理实验室进一步观测。但据统计,大约3/4的活检都是阴性结果。Zaenker和同事开发的血液检测技术是检测身体对黑色素瘤产生的抗体。一旦黑色素瘤生成,身体就开始产生这些抗体,所以通过血液检测有望能在早期阶段检测到癌症。该研究发表在《Oncotarget》上,正在计划进行临床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FDA批准23andMe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癌症测试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br/ /span /strong /p p   今年5月,美国FDA批准了首次针对特定癌症风险,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基因检测。它允许位于加州的23andMe公司向顾客出售基于DNA测序的癌症测试,以了解自己在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方面的相关风险。值得指出的是,这不是一个广泛的癌症筛查测试,无需医生处方。它只适用于检测在德系犹太人群(Ashkenazi Jewish)中最常见的三种BRCA1和BRCA2基因变异。在该人群中,有2.5%的人会拥有这三种基因变异其中一种。携带其中一种变异的女性在70岁时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为45%至85%。这项测试能为某些有较高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风险的人提供信息,在DTC基因检测的可用性方面向前迈出了一步,但要注意的是,只有一小部分美国人携带该测试能检测到的变异,而且还有许多与癌症相关的BRCA变异是该检测未覆盖的,所以这个测试尚不能取代由医生进行的癌症筛查和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78" title=" 2018.7.25 1-2.jpg" style=" width: 511px height: 25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6646eb0-c0d5-4759-bcc3-c7f729c2d77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Mammoth Biosciences致力于使用CRISPR诊断疾病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br/ /span /strong /p p   今年4月,位于美国加州的Mammoth Biosciences正式启动开发用于临床诊断的CRISPR技术。 CRISPR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快速且准确地编辑DNA。与常用的Cas9不同,Mammoth Biosciences很可能会使用Cas12a,以前称为Cpf1的蛋白质进行疾病诊断的应用。该公司在开发的这项技术会利用sgRNA、CRISPR和报告蛋白的系统,让CRISPR蛋白在搜索到目标后令报告分子发出颜色,产生肉眼可见的效果,这个诊断技术可以对任何DNA和RNA目标进行检测,包括癌症的生物标记物和导致传染病的病毒基因等等。公司的目标是将其开发成简单且无需专门设备的轻便测试,让用户能在家中自行检测疾病,并进入医疗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Illumina和Loxo Oncology团队开发泛癌伴侣诊断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br/ /span /strong /p p   今年4月,Illumina宣布与Loxo Oncology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多基因panel,用于广泛的肿瘤特征分析。此次合作计划将Illumina的TruSight Tumor 170作为Loxo抗癌新药larotrectinib和LOXO-292的伴随诊断(CDx),用于多种肿瘤类型。TruSight Tumor 170是一项全面而先进的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可以检测 170 个与常见实体瘤相关的基因中的点突变、融合、扩增和剪接变异。TruSight Tumor 170的CDx版本可以使当地的实验室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基因组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一版本的TruSight Tumor 170将在Illumina的NextSeq 550Dx平台上运行。Loxo 的larotrectinib是一种靶向 NTRK(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基因融合的药物,而 LOXO-292则靶向RET(转染重排)基因改变。两种药物在多种肿瘤类型中都有潜在的应用。Larotrectinib已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罕见儿科疾病认定和孤儿药资格。 2017年11月,Loxo和拜耳(Bayer)签署了独家全球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和商业化该药物以及下一代TRK抑制剂LOXO-195。LOXO-292目前正在1期临床试验中评估。 /p p & nbsp /p
  • 人类发育早期阶段可“透视”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胚胎学论文,英国科学家团队对一个处于原肠胚形成阶段的人类胚胎,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和分子研究。原肠胚形成是人类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阶段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但有时很难研究。研究结果带来了对此的独特认知。  原肠胚形成是人类发育早期阶段的一个决定性时刻。这个过程从受精后14天左右开始,持续约一周左右。人们目前对人类原肠胚形成的理解基本局限于实验模型,无法直接对其开展研究,因为这个阶段的人类胚胎很难获得,部分原因是国际指南之前将培养人类胚胎的时限控制在受精后的14天内。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山卡尔思林尼瓦斯及其同事,此次分析了一个在自愿终止妊娠后被捐赠用于研究的人类胚胎,该胚胎所处的阶段相当于受精后的第16至19天。作者对胚胎中的细胞类型和这些细胞表达的基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与实验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团队检测到原始生殖细胞(成为卵子或精子细胞的干细胞)和红细胞等等。他们还发现,神经系统的细胞特化在这个发育阶段尚未开始。  虽然此次只研究了一个胚胎,但研究结果为其他模型系统的实验解读提供了新的背景。研究人员总结指出,这些数据还为人类原肠胚形成这一此前未经探索的人类胚胎发育基本阶段提供了独特认知。
  • 金域检测解锁早期AD识别之谜,助力老年健康
    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公共卫生挑战。为了阻止老年痴呆的蔓延,促进老年人群的健康老龄化,金域检测多年来不懈努力,提供了完备的AD早期筛查服务。金域检测紧密把握市场动向,不断促进常规医检领域的收入增长。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稳健的业绩提升,这得益于其全国范围内多中心布局,包括了tNGS(靶向高通量基因测序)和质谱等前沿技术,并持续创新罕见病关键检测技术,同时将服务网络扩展至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为实现延缓老年痴呆发生贡献力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决定2023—2025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通知》明确了3大行动目标,其中就包括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转诊和干预服务。金域检测积极响应,提供了实用的早期AD筛查服务,为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减少或延缓老年痴呆发生贡献力量。早发现早干预有效减缓AD进程金域检测表示,AD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从认知正常到主观认知下降,再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最终演化为AD。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5~20年,AD已经在病理生理上有所表现,如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效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如药物治疗、有氧运动、头脑思维锻炼等,可以有效减缓疾病进程。然而,早期AD的准确识别依然是全球难题。在疾病早期,轻微的症状常被忽略,被认为是普通的“老年痴呆”,但当病情加重到认知障碍时,患者的脑结构已经受损,治疗时机已经丧失。早在2022年,金域检测率先推出了外周血p-Tau181检测项目,利用高度敏感的单分子免疫技术,仅需少量血浆样本,即可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减轻了老年人进行有创伤采样的负担,同时有效提高了筛查率,促进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金域检测还提供阿尔茨海默病全程检测服务,包括Aβ42、Aβ40、Aβ42/40比值、tau蛋白、神经丝轻链蛋白Nfl、APOE基因多态性等多个方面。这一全面检测方案协助临床医生全面管理AD的诊疗过程,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除了提供卓越的检测服务,金域检测还积极与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科普宣教、义诊和学术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在每年的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期间。通过多种渠道和多措并举,金域检测为提高整个社会对老年痴呆疾病防治的关注度付出巨大努力。
  • Resonon | 利用航空、地面遥感和机器学习进行西瓜霜霉病严重程度的识别和分类
    被晒化的大地,被烘懒的万物,被汗水侵蚀的燥热......在烈日高悬的夏日,谁不想听见一声冰镇西瓜裂开的清脆,让清凉香甜的瓜瓤锁住一整个夏天的炙热。作为夏日最解暑的水果,西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受到了霜霉病的青睐。霜霉病菌会在潮湿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尤其是在温暖的夏季。这种病害会对西瓜植株造成严重的危害,从而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口感。在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产量受到霜霉病的严重影响后,为了有效防治西瓜霜霉病,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航空、地面遥感和机器学习进行西瓜霜霉病严重程度的识别和分类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产量受到包括霜霉病(DM)在内的各种病害的不利影响。准确的病害识别对于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策略至关重要。遥感工具,例如无人机(UAV)和高光谱成像,已被用于作物病害检测。先前的研究已成功利用遥感和机器学习(ML)对鳄梨和番茄等其他作物进行了病害检测。但是,关于使用遥感检测西瓜病害的研究有限。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和光谱植被指数(VI)来检测和分类西瓜中霜霉病的不同严重程度。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Resonon Pika L室内平台系统(5个病害阶段:低、中(1和2水平)、高和非常高)及野外机载系统(2个阶段:低和高)分别测量了西瓜健康叶片和DM感染叶片的高光谱图像,选择感兴趣区域(ROI),将各种植被指数(VI)作为识别病害阶段的指标。利用多层感知器(MLP)和决策树(DT)两种分类模型来区分健康和DM感染植物。使用MLP来选择能够识别DM及其病害程度的最佳VI。(A)健康西瓜叶片和不同严重程度阶段的受DM感染的叶片(作为示例):(B)低(该图像包括感兴趣区域的示例);(C)中;(D)高。(E)Pika L高光谱相机在实验室中收集高光谱数据。田间DM严重程度阶段:(A)低;(B)高;(C)基于无人机的高光谱成像系统;(D)校准防水布。【结果】(A)5个病害严重程度(DS)阶段西瓜叶片的光谱反射特征(在实验室收集);(B)健康(H)和五个DS阶段西瓜叶片的相关系数。MLP和DT方法在实验室中区分健康(H)和西瓜DM几个DS阶段的分类结果。(A)田间收集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反射特征;(B)健康、低和高霜霉病严重程度阶段西瓜植株的相关系数。MLP和DT方法检测田间西瓜感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的分类结果。【结论】所选的最佳光谱VI对不同严重程度霜霉病的检测和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由于叶片组成的微小变化(与健康植物相比),低DS阶段获得了较低的分类结果。MLP方法在高和非常高DS阶段(87-90%)获得了最高的分类结果,而DT方法在所有DS阶段获得了较低的分类结果(与MLP相比)。一些VI可用于DS阶段病害检测和分类。利用高光谱成像识别最重要的VI来检测和识别多个DS阶段将进一步增强病害检测的理解和特异性。未来的工作包括开发一种简单且廉价的基于无人机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之前的研究和开发,仅测量窄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例如定制的多光谱相机),以特定波长为中心,用于田间DM早期检测。
  • SERS技术在肺癌疾病的早期检测
    近日,天津理工和中科院化学所王铁课题组以中空结构的MOF材料(ZIF-8)包裹在金超微粒上(GSPs@H-ZIF-8)作为基底,结合SERS技术实现了肺癌患者呼气中的醛类生物标志物的检测。GSPs@H-ZIF-8基底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分子,检测限比非中空结构(GSPs@ZIF-8)基底的检测限低5倍。此外,利用此基底制备了口罩型传感器,结合PC-LDA方法对获得的光谱进行建模,以确定实际人群中的患病概率。文章链接DOI:10.1002/adfm.202202805由于癌细胞和人体免疫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理过程不同,在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发展快速、准确、无创检测 VOCs 的方法有利于早期疾病的筛查。例如,呼气中的醛分子已被证明是肺癌细胞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呼气的成分复杂,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含量较低。为了获得稳定、准确的检测结果,检测方法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特异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 光谱具有指纹信息丰富、灵敏度高、适合实时、多通道分析等优点,在痕量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金属有机框架 (MOF) 材料的大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使其更容易在 SERS 热点区域富集气体分子。然而, MOF 吸附缺乏针对性,一些非标志物也容易被 MOF 吸附并固定在热点区域,这严重干扰了 SERS 信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图 1a) 。基于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可靠的SERS方法,利用中空结构的沸石咪唑骨架-8 (ZIF-8)包裹在金超微粒(GSPs@H-ZIF-8)上作为基底检测呼气中的醛类分子。当混合气体通过GSPs@H-ZIF-8时,它们的扩散速度变慢,并集中在空腔中。靶分子能够与GSPs上修饰的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并被捕获到GSPs表面,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拉曼信号。而干扰分子不能被捕获,故不会产生干扰信号(图1b)。因此,与非中空结构(GSPs@ZIF-8)相比,GSPs@H-ZIF-8具有更低的检出限,同时也减少了SERS光谱中非目标分子的拉曼信号干扰,使结果更加可靠。这为早期肺癌的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总结:天津理工和中科院化学所王铁团队提出了一种高灵敏SERS策略,通过GSPs@H-ZIF-8基底特异性地检测肺癌患者呼气中的醛类生物标志物。与GSPs@ZIF-8相比,具有中空结构的GSPs@H-ZIF-8基底不会将干扰气体分子限制在SERS热点内,避免了检出限的降低和干扰分子占据检测位置造成的信号干扰。并将GSPs@H-ZIF-8基底嵌入呼吸阀中,制成口罩型传感器。通过PC-LDA方法对结果进行分类和测定,准确率为60%。本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在肺癌疾病的早期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化学所博士李艾琳博士,合作者为乔学志博士(目前山东大学副教授)A.L. Li, X.Z. Qiao, K.Y. Liu, W.Q. Bai, T. Wang. Hollow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Improves the Sensitivity and Anti-Interference of the Detection of Exhal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dv. Funct. Mater.2022, 2202805.
  • 科研人员研发出4套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病原体核酸检测工具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鉴定了RfxCas13d靶向RNA引发“反式切割”活性的基本特征,研制出基于RfxCas13d、LwaCas13a、LbCas12a与AsCas12a的多套核酸检测工具,并研发出田间实时可视化灵敏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动植物病原体检测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开发途径,具有广阔的技术开发场景与应用价值。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上。 据谢传晓研究员介绍,植物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及病毒性病害严重危害作物生产与品质安全,如禾谷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是玉米穗粒腐、茎腐病、小麦赤霉病的罪魁祸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则通过灰飞虱在水稻、小麦和玉米宿主之间迁移传播,严重威胁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建立快速、准确、灵敏及便携的病原体诊断技术,可为病害的早期预警与绿色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以上植物病害病原体,团队成员研制了多套基于CRISPR-Cas12a和CRISPR-Cas13系统“反式切割”活性的病原体核酸诊断技术。通过优化样本处理方法,可实现田间实际样本粗提物稀释液的灵敏检测,且可利用小型手持式荧光仪或试纸条进行田间现场定性读取结果。此外,以禾谷镰孢与拟轮枝镰孢菌复合侵染为样本,建立了基于Cas12/Cas13联合应用的复合检测,实现了一个检测能诊断判读多种病原,进一步拓展了检测工具的应用场景与潜力。此外,该系列检测方法还可应用于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动植物检疫、转基因检测、动植物群体的基因分型与基因表达检测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 新型血液检测方法可查出早期8种癌症
    p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方法,能一次查出尚未扩散的8种常见癌症,朝着实现通用型早期癌症检测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br/ /p p   这种名为CancerSEEK的无创检测方法由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能通过检测血样中16种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及8种蛋白质,查出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与乳腺癌。 /p p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1005名癌症尚未转移的患者以及8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测试,发现该方法的特异性为99%,这意味着健康人被误诊的可能性不到1%。 /p p   总体而言,该检测的灵敏度或者说准确率中位数为70%,即能准确发现七成的癌症患者,其中卵巢癌检测灵敏度最高,达到98% 而乳腺癌检测灵敏度最低,只有33%。 /p p   该检测适用的8种癌症中,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目前尚无筛检方法,其检测灵敏度均在69%以上。 /p p   此外,该检测还能提供83%的患者的肿瘤位置的准确信息,在过去要做到这一点颇为困难。 /p p   研究人员估计,这种检测的成本可能低于500美元,与目前筛检单一类型癌症的检测费用相当或更低。 /p p   专家们说,该检测前景很好,但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此外,它对一些癌症的灵敏度还不够高,这意味着可能漏诊相当比例的早期癌症患者。 /p p br/ /p
  • AI辅助诊断早期卵巢癌准确率达93%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癌症综合研究中心(ICRC)科学家将机器学习与血液代谢物信息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方法,使卵巢癌样本检测准确率达93%。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妇科肿瘤学》杂志。  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这种疾病刚出现时通常没有症状,在癌症后期被发现时已经很难治疗。最新研究负责人、ICRC创始主任约翰麦克唐纳表示,虽然晚期卵巢癌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约为31%,但如果及早发现并治疗,平均5年生存率将超过90%。  尽管30多年前,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卵巢癌早期检测方法,但结果一直差强人意。麦克唐纳解释说,因为卵巢癌是从分子水平开始的,所以即使是同一种癌症,也有多种产生途径。目前他们还没有找到卵巢癌的单一通用诊断生物标志物。鉴于此,他们使用人工智能(AI)的分支机器学习,来开发新型早期诊断方法。  研究团队指出,代谢水平上的变化可反映多个分子水平上共同作用的潜在变化,所以他们选择患者个人的代谢图谱作为整个检测方法的基础。质谱法能通过检测代谢物的质量和电荷特征来识别血液中代谢物的存在,将其纳入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预测模型内,类似于使用单个面部特征构建面部模式识别算法。已知有数千种代谢产物在人体血液中循环,通过质谱分析和机器学习,可以很容易、很准确地检测它们。以此开展卵巢癌早期检测,准确率高达93%。  麦克唐纳表示,新方法使用患者个人的代谢图谱,在检测卵巢癌方面的准确性高于现有常规检测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方法代表了一个极富前景的卵巢癌早期检测方向,有望应用于其他癌症检测。
  • 激光纳米诊断方法可以检测癌症早期病状
    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分院热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找到了一种激光纳米诊断方法,可通过对尿液的检测发现癌症的早期病状。   据研究人员介绍,该方法最早源于通过间接测量相关蛋白质的流体力学尺寸,分析血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实验中。在此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借助于激光光谱仪测量蛋白质流体力学尺寸的方法,但不是用在对血浆的检测,而是用于尿液,因为纳米粒子能够适用于各种液体中。    通过采用激光光谱仪检测尿液中相关蛋白质流体力学尺寸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了何种尺寸属于正常范围,何种尺寸预示着癌症病症的规律。这种诊断方法通过医 院的临床测试,准确率超过了85%。目前,研究人员已致力于研制适于民用的小型检测仪,未来该检测仪有望进入普通人家庭,成为一种适于广泛推广的癌症早期 检测技术,届时,人们在家中即可完成早期癌症病状的检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