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

仪器信息网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专题为您整合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话题讨论。

表征玻纤增强类样品相关的论坛

  • 合成了拉曼表面增强剂,有想试用的吗?

    本人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偶然看到纳米银都拉曼散射有增强的作用,于是合成了纳米银增强剂,经过形貌表征,和文献上的一致。目前,单位没有拉曼光谱仪,无法评价拉曼增强效果,有想试用的站短联系,仅限北京。可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 商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面世

    2012年11月22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何屹 本报讯 据每日科学网日前报道,新加坡研究人员利用黄金纳米阵列开发出适于商业应用的高性能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是在印度科学家拉曼1928年发现拉曼散射现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鉴定物质成分,现已成为探测界面特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表面分子吸附行为和分子结构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和食品检测等领域。不过,由于很多分子直接通过拉曼光谱无法检测出信号,需要通过拉曼增强技术,将这些分子吸附在纳米金属表面,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检测出待检物质。 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材料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一种非常密集且有规律的黄金纳米阵列,在自组装和传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此外,他们还成功将该纳米阵列置于光纤端头涂层中,使得该技术有望在遥感监测危险废弃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在涂有自聚物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纳米阵列的自组装,较小的黄金纳米粒子会自发附着。仅仅依靠涂层和吸附这些简单的过程,就可稳定高产地形成小于10纳米的纳米簇。通过调整聚合物的规模和密度等特征,研究人员可以调节纳米簇的大小和密度,使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达到最大化。该技术的效率非常高:涂满100毫米直径的晶片,或200光纤端头,仅需要不超过10毫克的聚合物和100毫克的黄金纳米粒子,而聚合物和纳米粒子均可低成本大量生产。 由于纳米阵列的形成过程完全是自组装过程,因此该技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或特定的无尘室,非常适合低成本商业化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新加坡、美国和中国申请了专利。(何屹)

  • 玻纤增强的聚丙烯按177.1520是否合适

    玻纤增强的聚丙烯 如果按177.1520要求测密度,很有可能不合格。FDA中是否有针对玻纤增强聚丙烯的标准呢。目前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我知道有个177.2355 矿物增强尼龙

  • 共焦拉曼能做表面增强拉曼吗?

    大家好,我最近在做拉曼这一块。我们学校有台共焦显微拉曼,激光有:533、633、785.我现在想用拉曼做普通食品方面的检测。我的样品是粉末的,样品制备应该如何?是吧样品均匀放到载玻片上,然后在上方再盖个载玻片吗?还有我应该选用那个激光?文献上说应该选用在可见光之外的。那我只能选785的。但是我还是怕可能扯不到信号。所以我想做表面增强拉曼。请问在共焦显微拉曼上能做表面增强拉曼吗?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做怎样的溶胶,金、银还是铜呢?希望大家帮帮忙,谢谢了。最后祝大伙国庆快乐!

  • 【资料】相关拉曼光谱技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size=5]相关拉曼光谱技术  [b]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b] [/size][size=5]  自1974年Fleischmann等人发现吸附在粗糙化的Ag电极表现的吡啶分子具有巨大的拉曼散射现象,加之活性载体表面选择吸附分子对荧光发射的抑制,使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的信噪比大大提高,这种表面增强效应被称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SERS技术是一种新的表面测试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材料分子的结构信息。 [/size]

  • 表面增强拉曼四十年

    2014年10月31日-11月3日,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本次会议中,拉曼,特别是拉曼增强的研究依然是大家看好的领域。在大会报告中就有很多专家及老师介绍了拉曼光谱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技术以及应用进展。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411610520.jpg田中群院士 厦门大学 表面增强拉曼四十年:从基础到应用  其中田中群院士作了以《表面增强拉曼四十年:从基础到应用》为题的报告。在报告中,田中群介绍到,由于对复杂体系痕量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多,科学研究亟待发展基于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科学仪器,这也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拉曼光谱具有高识别性,特别是拉曼增强效应能够使拉曼光谱的灵敏度提高百万倍甚至更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从1974年,有关拉曼增强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到现在整整40年,在这40年中,前半段时间发展的相对缓慢,后半段比较迅速,原因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发展是基于纳米科技的发展才得以快速的发展,而我国的纳米科技是在1990年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由于有了纳米技术的发展,我们才可以看到并调控纳米粒子,进而达到拉曼增强的效果。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就是一种基于纳米结构而发展起来的技术。所以,要发展拉曼技术,就要抓住关键点,研究怎样的纳米结构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拉曼光谱的信号。  田中群介绍到,目前拉曼增强方面的研究有两个“短板”:一个是可以达到增强效果的材料比较少;二是表面形貌,目前只能在纳米结构或者粗糙的表面上来得到增强的效果。  “纳米科学的发展使得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能力可以设计和制造各种纳米结构。”田中群说,“不要再用一些简单的纳米粒子来做研究,这已经用了几十年了,老一辈用是合理的,年轻人应该更大胆的去创新,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纳米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灵敏度。”

  • 关于表面拉曼增强

    楼主是菜鸟,才接触,想问下:我们想测鸡蛋清的拉曼增强光谱,具体是把鸡蛋清晾干做成薄膜,在上面抹上拉曼增强剂(金),可是实验上并没有发现光谱增强,相反测骨髓时效果很明显,各位大神能告诉是什么原因吗?帮忙分析下,跟溶解有关吗?

  • 表面增强拉曼概念问题

    看文献过程中有提到等离子体振子增强拉曼(plasmon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还有无等离子体振子增强拉曼(free-plasmon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那么哪一类材料是等离子体哪一类不是呢?谢谢大家

  • 【原创】表面拉曼增强

    小弟刚刚接触表面增强拉曼,想问下在用硝酸银与硼氢化钠配制黄色银溶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地方?还有在用银溶胶测吡啶的表面增强拉曼时应该如何取样?

  • 【分享】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提高表面拉曼光谱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两个方面的发展叙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的原理、方法、特点以及最新进展。对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研究金属表面上分子吸附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他们的应用前景做了预测。

  • 表面增强的硬件要求?

    如题。现在有很多做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厂家,分辨率通常比较低,比如8-10个波数的,这样的分辨率,能识别出增强的拉曼信号吗?是不是增强之后,就跟测纯净的化学物质一样,可以得到足够的信号强度?

  • 【原创大赛】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的增加与表征

    【原创大赛】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的增加与表征

    石墨烯本身由于性质结构非常稳定,所以很难直接参与反应,因此,制备石墨烯系列复合材料,须先对石墨烯进行改性。目前,实验室流行的石墨烯相关的实验都是先增大石墨层间距,弱化石墨层间作用力,使其反应活性增加。通常是强氧化后再通过还原的方法,除去含氧官能团,制备石墨烯系列产物。以下仅验证强酸扩大石墨层间距的方法进行论证。实验原料:浓硫酸、浓磷酸、鳞片石墨、高锰酸钾、浓盐酸、过氧化氢、乙醇实验步骤:通过强酸对石墨进行氧化,再通过超声、离心等方式对其进行剥离,进而制备氧化石墨烯。具体步骤如下:1、取3g鳞片石墨、360ml浓硫酸、40ml浓磷酸于1L三口烧瓶中,常温下搅拌10h。2、在冰浴条件下,分批加入18g高锰酸钾,并持续搅拌4h。3、水浴升温至50℃,持续搅拌12h。4、将反应物倒入盛有500ml冰块的1L烧杯中,搅拌下加入10ml、浓度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至反应液体变为亮黄色。5、通过离心机高速离心,弃去上层清液,配置1L质量分数5%的盐酸溶液,持续离心洗涤。6、再通过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分层絮状物出现,烘干,得氧化石墨烯。表征与讨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21609_567141_3028526_3.jpg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代表鳞片石墨的XRD曲线,石墨的特征衍射峰在26°;b曲线代表氧化石墨烯的XRD曲线,11°左右的强峰是氧化石墨烯的XRD特征衍射峰,而26°附近的石墨XRD峰没有出现,说明石墨结构已经被破坏。结论:通过强酸氧化的方法,成功扩大了石墨的层间距。PS:本结论仅针对石墨层间距进行验证,具体还可以通过红外、高倍透射电镜等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分析。

  • 「科技自立自强」西安交大方吉祥教授团队在限域增强拉曼光谱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font=helvetica][color=#555555]单分子及痕量分子水平检测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一贯追求。自从1974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以来,到1997年,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M-SERS)现象的发现,SM-SERS技术的检测能力达到了超灵敏的单分子水平,从而受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者的广泛青睐。然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面对目前商业化和实际应用需求,SM-SERS的超高灵敏度的优势尚未在多种分子和真实样品检测中得以充分发挥。[/color][/font][font=helvetica][color=#555555]从SERS到SM-SERS,电磁场增强机制及热点效应一直在其理论研究方面占据主流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光-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通过纳米技术创造了各种类型的SERS基底并实现了对热点的调控。然而,1997年所报道的SM-SERS呈现出一种典型的“on and off”时序波动现象,这种闪烁信号行为在SM-SERS的实际应用中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商业检测中更需要高度可重复、均匀、稳定的SERS及SM-SERS信号。[/color][/font][align=center][img=,500,22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56816964-4a9f-4bfa-b8ce-8e196e8a26a0.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size=14px][color=#555555]图1 (a) SERS的传统概念 (b) 1997年,SM-SERS中活性位点概念 (c) 本工作所提出的限域增强拉曼光谱概念[/color][/size][/font][/align][font=helvetica][color=#555555]针对以上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方吉祥教授团队基于对早期SERS和SM-SERS研究的深入理解,及分子-纳米结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ERS)新概念及避免SM-SERS闪烁信号的新机制,在SM-SERS信号稳定性、重现性及灵敏度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该方法是在SERS检测过程中,在银、金甚至其他等离激元纳米材料表面原位构建一个活性的封装壳层(图1)。这种活性封装壳层可以将待测分子限域并锚定在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表面,以避免待测分子的吸附-解吸附行为,从而避免SM-SERS光谱的闪烁信号。本工作首次在金胶体纳米粒子体系中实现对待测物的超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信号重复性的单分子/少分子水平的检测。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不同组分的封装壳层,使该策略广泛适用于包括生物医学诊断、催化反应机制研究等多种分子系统的SM-SERS检测。[/color][/font][font=helvetica][color=#555555]该研究成果以“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onfined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为题2023年12月1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本工作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及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龙亿涛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color][/font][font=helvetica][color=#555555]论文链接:[/color][/font][url]https://pubs.acs.org/doi/epdf/10.1021/acs.nanolett.3c03734[/url][font=helvetica][color=#555555]研究团队主页链接:[/color][/font][url]http://gr.xjtu.edu.cn/web/jxfang[/url][来源:交大新闻网][align=right][/align]

  • 锂电正极极片如何做表面增强拉曼?

    需要对循环后的正极片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分析,然而SiO2@Au颗粒如何负载于正极片表面呢?直接配置成溶液滴上去吗?还是有其他好办法,望各位老师指教

  • 拉曼表面增强SERS

    大家在平常工作中有没有碰到拉曼信号不强的情况?拉曼表面增强芯片能使拉曼信号提高100万倍,大家对这项技术有什么看法?

  • 美研制出增强薄膜太阳能电池吸光技术

    中国科技网讯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尽管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广泛,但其也有“先天不足”:薄膜越薄,制造成本越低,但当其变得更薄时,会失去捕光能力。美国科学家表示,当薄层厚度等于或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时,其捕光能力会变得很强。科学家们可据此研制出厚度仅为现在商用薄膜太阳能电池厚度的1%、但捕光能力却大有改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科学家们用射线—光极值这一理论最大捕光值来标识一种材料最多能捕获多少光线,但是,只有当材料具有一定的厚度时,才能达到这一峰值。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吸光层的厚度仅为0.1纳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但这样纤细的薄膜会漏掉很多光。 然而,现在,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和材料科学教授哈里·阿特沃特和同事在最新一期《纳米快报》杂志上指出,他们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使薄层能帮助太阳能电池超越射线—光极值。他们发现,当薄层的厚度小于可见光的波长(400到700纳米)时,薄层会同这些可见光的波特性相互作用而不是将可见光看成一条直直的射线。阿特沃特说:“当我们制造出的薄层厚度等于或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时,一切规则都改变了。”这样,一种材料的吸光能力不再取决于厚度,而取决于光线和吸收材料之间的波作用。 通过计算和计算机模拟,阿特沃特团队证明,让一种材料对光更有“胃口”的技巧在于,制造出更多“光态”让光来占领,这些“光态”就像狭缝一样,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一种材料的“光态”数量部分取决于该材料的折射率,折射率越高,其能支持的“光态”就越多。 其实,早在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范汕洄(音译)和同事就将“光态”数确定为一种材料能吸入多少光线的主要因素。他们用一种折射率较高的材料将一种折射率低的材料包围,结果发现,高折射率材料的出现能有效提高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增强其捕光能力。 阿特沃特团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延伸,最新研究表明,薄膜吸光器内挤满 “光态”会大大增强其捕光能力。而且,可通过几种方式(比如,用金属或晶体结构包住吸光层或将吸光器嵌入一个更复杂的三维阵列中)来提高吸收器的有效折射率。范汕洄表示:“最新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射线—光极值。” 美国托莱多大学的罗伯特·柯林斯表示,阿特沃特团队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但他也认为,这项技术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需要额外的工业过程来制造这些超薄的薄膜,这会导致成本增加。(刘霞)

  • 智能所在多功能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纳米材料和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刘锦淮研究员、杨良保副研究员等,在可循环多功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的制备和检测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是指当一些分子被吸附到某些粗糙的金属,如金、银或铜的表面时,它们的拉曼谱线强度会得到极大地增强,这种不寻常的拉曼散射增强现象被称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高灵敏分析技术,它可以探测和分析物质表层所吸附的各类分子,对于有些体系,它的灵敏度甚至达到检测单分子水平。但是,它的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仅有少数几种金属(金、银、铜)可产生如此强大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并且这些金属的基底必须是粗糙的或需要制备成纳米粒子。 传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材料,其发展限制已不能满足现今人们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性能日益增加的要求。另外,从应用的角度,需要制备稳定的可再生的SERS基底,并赋予其更多的功能。针对这些问题,智能所科研人员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多功能的循环SERS基底。这些基底能够满足高效快捷的实时检测,并且能够重复循环使用,如在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上修饰不同金纳米颗粒,在银纳米线阵列修饰氧化钛颗粒,从而实现既可采集拉曼增强信号,又可以适时进行光降解;在不同形貌的磁性纳米颗粒表面修饰金、银纳米颗粒,从而实现富集、检测与循环使用等多功能一体化。 相关研究结果已陆续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欧洲无机化学》(Eur. J. Inorg. Chem.)、《拉曼光谱》、《材料化学》等国际学术期刊上。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智能所正在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SHINERS技术探测毒品/爆炸物”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等项目的支持。http://www.cas.cn/ky/kyjz/201208/W020120827539396261949.jpg 多功能可循环使用SERS基底图示:(A)氧化钛/金阵列合成示意图;(B)银阵列/氧化钛颗粒合成示意图;(C)氧化铁/银复合材料富集、组装与检测示意图;(D)镍磁性纳米线的循环使用过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