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表面处理效果对比

仪器信息网表面处理效果对比专题为您整合表面处理效果对比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表面处理效果对比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表面处理效果对比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表面处理效果对比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表面处理效果对比话题讨论。

表面处理效果对比相关的论坛

  • 【资料 】钛的表面处理技术工艺

    钛在高温下易于与空气中的O、H、N等元素及包埋料中的Si、Al、Mg等元素发生反应,在铸件表面形成表面污染层,使其优良的理化性能变差,硬度增加、塑性、弹性降低,脆性增加。 钛的密度小,故钛液流动时惯性小,熔钛流动性差致使铸流率低。铸造温度与铸型温差(300℃)较大,冷却快,铸造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钛铸件表面和内部难免有气孔等缺陷出现,对铸件的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钛铸件的表面处理与其它牙用合金相比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钛的独特的理化性能,如导热系数小、表面硬度、及弹性模量低,粘性大,电导率低、易氧化等,这对钛的表面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采用常规的表面处理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和操作手段。 铸件的后期表面处理不仅是为了得到平滑光亮的表面,减少食物及菌斑等的积聚和粘附,维持患者的正常的口腔微生态的平衡,同时也增加了义齿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表面处理和改性过程,改善铸件的表面性状和适合性,提高义齿的耐磨、耐蚀和抗应力疲劳等理化特性。 一、 表面反应层的去除 表面反应层是影响钛铸件理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在钛铸件研磨抛光前,必须达到完全去除表面污染层,才能达到满意的抛光效果。通过喷砂后酸洗的方法可完全去除钛的表面反应层。 1. 喷砂: 钛铸件的喷砂处理一般选用白刚玉粗喷较好,喷砂的压力要比非贵金属者较小,一般控制在0.45Mpa以下。因为,喷射压力过大时,砂粒冲击钛表面产生激烈火花,温度升高可与钛表面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影响表面质量。时间为15~30秒,仅去除铸件表面的粘砂、表面烧结层和部分和氧化层即可。其余的表面反应层结构宜采用化学酸洗的方法快速去除。 2. 酸洗: 酸洗能够快速完全去除表面反应层,而表面不会产生其他元素的污染。HF—HCl系和HF—HNO3系酸洗液都可用于钛的酸洗,但HF—HCl系酸洗液吸氢量较大,而HF—HNO3系酸洗液吸氢量小,可控制HNO3的浓度减少吸氢,并可对表面进行光亮处理,一般HF的浓度在3%~5%左右,HNO3的浓度在15%~30%左右为宜。 二、铸造缺陷的处理 内部气孔和缩孔内部缺陷:可等热静压技术(hot isostatic pressing)去除, 但对义齿的精度会产生影响,最好用X线探伤后,表面磨除暴露气孔,用激光补焊。表面气孔缺陷可直接用激光局部焊接修补。 三、研磨与抛光 1. 机械研磨: 钛的化学反应性高,导热系数低,粘性大,机械研磨研削比低,且易于磨料磨具发生反应,普通磨料不宜用于钛的研磨与抛光,最好采用导热性好的超硬磨料,如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抛光线速度一般为900~1800m/min.为宜,否则,钛表面易发生研削烧伤和微裂纹。 2. 超声波研磨: 通过超声振动作用,使磨头和被研磨面间的磨粒与被研磨面产生相对运动而达到研磨、抛光的目的。其优点在于常规旋转工具研磨不到的沟、窝和狭窄部位变得容易了,但较大的铸件研磨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 3. 电解机械复合研磨: 采用导电磨具,在磨具与研磨面之间施加电解液和电压,通过机械和电化学抛光的共同作用下,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光泽度。电解液为0.9NaCl,电压为5v,转速为3000rpm/min.,此方法只能研磨平面,对复杂的义齿支架的研磨还处于研究阶段。 4. 桶研磨: 利用研磨桶的公转与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桶内的义齿与磨料相对摩擦运动而起到降低表面粗糙度的研磨目的。研磨自动化、效率高,但只能降低表面粗糙度而不能提高表面光泽度,研磨的精度较差,可用与义齿精抛光前的去毛刺和粗研磨。 5. 化学抛光: 化学抛光是通过金属在化学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达到整平抛光的目的。其优点是化学抛光与金属的硬度、抛光面积与结构形状无关,凡与抛光液接触的部位均被抛光,不须特殊复杂设备,操作简便,较适合于复杂结构钛义齿支架的抛光。但化学抛光的工艺参数较难控制,要求在不影响义齿精度的情况下能够对义齿有良好的抛光效果。较好的钛化学抛光液是HF和HNO3 按一定比例配制,HF是还原剂,能溶解钛金属,起到整平作用,浓度10%, HNO3起氧化作用,防止钛的溶解过度和吸氢,同时可产生光亮作用。钛抛光液要求浓度高,温度低,抛光时间短(1~2min.)。 6. 电解抛光: 又称为电化学抛光或者阳极溶解抛光,由于钛的电导率较低,氧化性能极强,采用有水酸性电解液如HF—H3PO4、HF—H2SO系电解液对钛几乎不能抛光,施加外电压后,钛阳极立刻发生氧化,而使阳极溶解不能进行。但采用无水氯化物电解液在低电压下,对钛有良好的抛光效果,小型试件可得到镜面抛光,但对于复杂修复体仍不能达到完全抛光的目的,也许采用改变阴极形状和附加阴极的方法能解决这一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钛的表面改性 1. 氮化: 采用等离子体渗氮、多弧离子镀、离子注入和激光氮化的等化学热处理技术, 在钛义齿表面形成金黄色TiN渗镀层,从而提高钛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疲劳性。但技术复杂,设备昂贵,用于钛义齿的表面改性很难达到临床实用化。 2. 阳极氧化: 钛的阳极氧化技术较为容易,在一些氧化性介质中,外加电压的作用下,钛阳极可形成较厚的氧化膜,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和耐候性。阳极氧化的电解液一般采用H2SO4、H3PO4和有机酸水溶液。 3. 大气氧化: 钛在高温大气中可形成较厚坚固的无水氧化膜,对钛的全面腐蚀、间隙腐蚀都有效,方法比较简便。 五、 着色 为了增加钛义齿的美感、防止钛义齿在自然条件下的继续氧化的变色,可采用表面氮化处理、大气氧化和阳极氧化法表面着色处理,使表面形成淡黄色或金黄色,提高钛义齿的美感。 阳极氧化法利用钛的氧化膜对光的干涉作用,自然发色,可通过改变槽电压在钛表面形成多彩的颜色。 六、 其他表面处理 1: 表面粗化: 为了提高钛与饰面树脂的粘结性能,必须对钛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提高其粘结面积。临床上常采用喷砂粗化处理,但喷砂会造成钛表面的氧化铝的污染,我们采用草酸刻蚀的方法,得到良好的粗化效果,刻蚀1h表面粗糙度(Ra)可达到1.50±0.30μm,刻蚀2h Ra为2.99±0.57μm,比单独喷砂的Ra(1.42±0.14μm)提高一倍多,其粘结强度提高了30%。 2: 抗高温氧化的表面处理: 为了防止钛在高温下的急剧氧化,在钛表面形成钛硅化合物及钛铝化合物,可防止钛在700℃以上温度下的氧化。这种表面处理对钛的高温氧化非常有效,也许钛表面涂覆这类化合物,对钛瓷结合有利,仍须进一步研究。

  • 【转帖】最新表面处理技术!!!

    等离子原理概述:等离子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通常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以第四中状态存在,如地球大气中电离层中的物质。这类物质所处的状态称为等离子体状态,又称为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中存在下列物质: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电子;处于激活状态的中性原子、分子、原子团(自由基);离子化的原子、分子;分子解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紫外线;未反应的分子、原子等,但物质在总体上仍保持电中性状态。 等离子清洗/刻蚀技术是等离子体特殊性质的具体应用。等离子清洗/刻蚀机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是在密封容器中设置两个电极形成电场,用真空泵实现一定的真空度,随着气体愈来愈稀薄,分子间距及分子或离子的自由运动距离也愈来愈长,受电场作用,它们发生碰撞而形成等离子体,这些离子的活性很高,其能量足以破坏几乎所有的化学键,在任何暴露的表面引起化学反应。等离子清洗技术在金属行业中的应用:金属表面常常会有油脂、油污等有机物及氧化层,在进行溅射、油漆、粘合、健合、焊接、铜焊和PVD、CVD涂覆前,需要用等离子处理来得到完全洁净和无氧化层的表面。等离子清洗技术在电子电路及半导体领域的应用:等离子表面处理这门工艺现在正应用于LCD、LED、 IC,PCB,SMT、BGA、引线框架、平板显示器的清洗和蚀刻等领域。等离子清洗过的IC可显著提高焊线邦定强度,减少电路故障的可能性;溢出的树脂、残余的感光阻剂、溶液残渣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暴露于等离子体区域中,短时间内就能清除。PCB制造商用等离子处理来去除污物和带走钻孔中的绝缘物。对许多产品,不论它们是应用于工业还是电子、航空、健康等行业,其可靠性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于两个表面之间的粘合强度。不管表面是金属、陶瓷、聚合物、塑料或是其中的复合物,经过等离子处理以后都能有效地提高粘合力,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等离子处理在提高任何材料表面活性的过程中是安全的、环保的、经济的。等离子清洗技术在塑料及橡胶(陶瓷、玻璃)行业中的应用:聚丙烯、PTFE等橡胶塑料材料是没有极性的,这些材料在未经过表面处理的状态下进行的印刷、粘合、涂覆等效果非常差,甚至无法进行。利用等离子技术对这些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在高速高能量的等离子体的轰击下,这些材料结构表面得以最大化,同时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活性层,这样橡胶、塑料就能够进行印刷、粘合、涂覆等操作。 等离子清洗/刻蚀机处理材料表面时,处理时的工艺气体、气体流量、功率和处理时间直接影响材料表面处理质量,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将有效提高处理的效果。同时处理时的温度、气体分配、真空度、电极设置、静电保护等因素也影响处理质量。因此,对不同的材料要制定选用不同的工艺参数。等离子表面清洗:金属 陶瓷 塑料 橡胶 玻璃等表面常常会有油脂油污等有机物及氧化层,在进行粘接 绑定 油漆 键合 焊接 铜焊和PVD、CVD涂覆前,需用等离子处理来得到完全洁净和无氧化层的表面。等离子清洗技术在半导体行业、航空航天技术、精密机械、医疗、塑料、考古、印刷、纳米技术、科研开发、液晶显示屏、电子电路、手机零部件等广泛的行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 版权所有:谷永明

  • 【转帖】铝型材表面处理办法

    技术:铝型材表面处理办法 -------------------------------------------------------------------------------- 发布时间: 2007-12-7 11:42:18 浏览次数: 14 磨砂面料型材:磨砂面铝型材避免了光亮的铝合金型材在建筑装饰中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光的干扰的缺点,它的表面如锦缎一样细腻柔和,很受市场的青睐,但现有的磨砂材必须克服表面砂粒不均匀,并能看到模纹的不足。   多色调表面处理铝型材:目前单调的银白色和茶色已不能满足建筑师们与外墙装饰面砖、外墙乳胶的很好配合,新型的不锈钢色、香槟色、金黄色、钛金色、红色系列(酒红色、枣红色、黑色、紫色)等加上彩色玻璃能使装饰效果锦上添花。这些型材都必须经化学或机械抛光之后再氧化,效果才佳。  电泳涂漆铝型材:电泳涂漆型材表面光泽柔和,能抵抗水泥、砂浆酸雨的侵独,日本90%的铝型材都经过电泳涂漆。  粉末静电喷涂铝型材:粉末静电喷涂型材的特点是抗腐蚀性能优良,耐酸碱盐雾大大优于氧化着色型材。  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表面陶瓷化铝型材:该类型材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处理技术技术。此型材产品质量优良,但成本较高。它具有20多种色调,其最大特点是可根据需要象印花布一样套色,型材表面色彩缤纷,装饰效果极佳。 资讯来源: 技术:铝型材表面处理办法 发布人: 全球电镀网

  • 在测试比表面积之前,为什么需要脱气处理

    一、比表面积测试为什么要对样品脱气预处理?目的是除去样品表面吸附的杂质,如水、油等,一般是将样品在真空下加热处理。由于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的测定与颗粒的外表面密切相关,且气体吸附法测定的关键是吸附质气体分子“有效地”吸附在被测颗粒的表面或填充在孔隙中,因此样品颗粒表面的是否“洁净”至关重要。样品处理的目的主要是让被非吸附质分子占据的表面尽可能地被释放出来,以便测试过程中有利于吸附质分子的表面吸附,一般的样品测定前都需进行预处理,处理的方法依测定的样品特性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样品需要去除的是其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因此高于100℃(一般取105℃-120℃)常压下的烘干即可达到此目的,这样有利于简化操作流程。对于含微孔类的或吸附特性很强的样品,常温常压下就很容易吸附杂质分子,或是在制造过程中导致其表面吸附很多其它分子,通常情况下有必要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脱气处理,有时还必须在预处理过程中通入惰性保护气体,以利于样品表面杂质的脱附。总之,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表面变得洁净,以确保比表面积及孔径(孔隙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有效。二、如何选择样品的脱气温度?系统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运动越快,因此脱气效果越好。通常仪器配备的脱气站加热温度可达400℃,但是选择脱气温度的首要原则是不破坏样品结构。一般来说,氧化铝、二氧化硅这一类氧化物的安全脱气温度可达350 ℃;大部分碳材料和碳酸钙的安全脱气温度在300℃左右;而水合物则需要低得多的脱气温度。对于有机化合物,也可以通过脱气站进行预处理,但是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的软化温度和玻璃化温度较低,因此必须提前加以确认。例如在医药领域常用的硬脂酸镁,美国药典(USP)规定的脱气温度为40℃。如果脱气温度设置过高,会导致样品结构的不可逆变化,例如烧结会降低样品的比表面积,分解会提高样品的比表面积。但是如果为了保险,脱气温度设置过低,就可能使样品表面处理不完全,导致分析结果偏小。因此在不确定脱气温度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化学手册,如the Handbook ofChemistry andPhysics(CRC,BocaRaton,Florida),以及各标准组织发布的标准方法,如ASTM,作为相关参考。脱气温度的选择不能高于固体的熔点或玻璃的相变点,建议不要超过熔点温度的一半。当然,如果条件许可,使用热分析仪能够最精确地得到适合的脱气温度。一般而言,脱气温度应当是热重曲线上平台段的温度。三、如何确定样品的脱气时间?与脱气温度对应的是脱气时间。脱气时间越长,样品预处理效果越好。脱气时间的选择与样品孔道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孔道越复杂,微孔含量越高,脱气时间越长;选择的脱气温度越低,样品所需要的脱气时间也就越长。可以通过在相同脱气温度下,分析样品的BET 结果变化来确定脱气时间。如果在不同的脱气时间(2小时,4小时和6小时)得到的BET 结果相同,肯定选择脱气时间最短的;如果变化不大,则需要选择折衷的方案;如果BET 结果随脱气时间延长不断变大,说明孔道复杂,深层次有因氢键结合的吸附水分子,暴露了被堵塞的孔道及面积。对于一般样品,IUPAC 推荐脱气时间不少于6小时,而那些需要低温脱气的样品则需要长得多的脱气时间。对一些微孔样品,脱气时间甚至需要在12小时以上。但是作为特例,美国药典(USP)规定硬脂酸镁的脱气时间就仅为2小时。由于脱气温度、脱气时间以及脱气真空度都与比表面积值有关,所以BET 结果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测样时需要固定样品处理条件进行相对比较。与文献值比较时,也要注意文献上的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条件。样品脱气时,应该选择真空脱气还是流动脱气?两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流动脱气一般是用于比表面快速分析的,它对于除去表面大量弱结合的吸附水非常好,但对在孔道中吸附的水,只有经长时间吹扫使之扩散至表面,才能被带出。真空脱气对于除去表面大量弱结合的吸附水是不好的, 因为水会在泵中扩散,导致泵的抽力下降。 但对孔中吸附的水,不需要经很长时间就能扩散至表面,继而被带出。所以,对于含水量较高的样品,应先在烘箱中烘烤过夜,再上真空脱气站,以保护真空泵。对于真空脱气来说,其对样品清洁能力明显优于流动脱气,但同时需要考虑的是真空度不同,脱气效率是明显不同的。对于含有超微孔样品,深层次的吸附水分子因氢键结合可以堵塞孔道,它们必须经过分子泵脱气才能清除,即脱气站真空度必须达到与分析站同样的真空度。

  • 【分享】目前对比表面积测试方法分类的2种说法

    比表面测试方法简介与分类[color=#00008B][size=4][font=楷体_GB2312]比表面测试方法简介与分类1[/font][/size][/color] 比表面测试方法根据测试思路不同分为吸附法、透气法和其它方法,透气法是将待测粉体填装在透气管内震实到一定堆积密度,根据透气速率不同来确定粉体比表面积大小,比表面测试范围和精度都很有限;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粒度估算法、 显微镜观测估算法,已很少使用;其中吸附法比较常用且精度相对其它方法较高; 吸附法的思路就是让一种吸附质分子吸附在待测粉末样品(吸附剂)表面,根据吸附量的多少来评价待测粉末样品的比表面大小。根据吸附质的不同,吸附法分为低温氮吸附法、吸碘法、吸汞法和吸附其它分子方法;较早使用的是后面吸碘法、吸汞法等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在不同行业内被使用了较长时间;但由于吸碘法中使用的碘分子直径很大,不能进入许多小孔,测得的比表面积不完全,另外碘分子活性较高,对不少粉体不能适用,局限较大;吸汞法又叫压汞法,使用的吸附质--汞有毒,很少使用了,在此不详述了。吸附其它气体分子的方法使用也极少。使用最广的为以氮分子作为吸附质的氮吸附法;氮吸附法由于需要在液氮温度下进行吸附,又叫低温氮吸附法,这种方法中使用的吸附质--氮分子性质稳定、分子直径小、安全无毒、来源广泛,是理想的且是目前主要的吸附法比表面测试吸附质。 氮吸附法根据吸附过程和吸附质确定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动态色谱法和静态法。 动态色谱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U型的样品管内,使含有一定比例吸附质的混合气体流过样品,根据吸附前后气体浓度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量; 静态法根据确定吸附吸附量方法的不同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重量法是根据吸附前后样品重量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量,由于分辨率低、准确度差、对设备要求很高等缺陷已很少使用;容量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一定体积的一段封闭的试管状样品管内,向样品管内注入一定压力的吸附质气体,根据吸附前后的压力或重量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量; 动态色谱法和静态法的目的都是确定吸附质气体的吸附量。吸附质气体的吸附量确定后,就可以由该吸附质分子的吸附量来计算待测粉体的比表面了。 由吸附量来计算比表面的理论很多,如朗格缪尔吸附理论、BET吸附理论、统计吸附层厚度法吸附理论等。其中BET理论在比表面计算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被比较广泛的应用于比表面测试,通过BET理论计算得到的比表面又叫 BET比表面。统计吸附层厚度法主要用于计算外比表面; 动态色谱法仪器中有种常用的比表面测试方法,叫固体标样参比法或叫直接对比法,国外此种方法的仪器叫做直读比表面仪。该方法测试的原理是用已知比表面的标准样品作为参照,来确定未知待测样品相对标准样品的吸附量,从而通过比例运算求得待测样品比表面积。以使用氮吸附BET比表面标准样品为例,该方法的依据是有2个:一、BET理论的假设之一在吸附一层之后的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相当于吸附质分子液化热,也就是和粉体本身无关;二、在相同氮气分压(5%-30%)、相同液氮温度条件下,吸附层厚度一致;这就是以此种简单的方法所得出的比表面值与BET多点法得到的值一致性较好的原因; 动态色谱法和静态容量法是目前常用的主要的比表面测试方法。两种方法比较而言动态色谱法比较适合测试比表面积,静态容量法比较适合孔径测试。虽然静态法具有比表面测试和孔径测试的功能,但静态法由于样品真空处理耗时较长,吸附平衡过程较慢、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使得测试效率相对动态色谱法低,测试结果稳定性也较动态色谱低,所以在比表面测试的效率、分辨率、稳定性方面,相对动态色谱没有优势;但静态法相对于动态色谱法由于氮气分压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到1,所以比较适合做孔径分析。而动态色谱法由于是通过浓度变化来测试吸附量,当浓度为1时的情况下吸附前后将没有浓度变化,使得孔径测试受限。

  • 【资料】活氧对室内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试验观察

    在室内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82/100的条件下,打开多功能活氧机2h ,空气自然消亡率为 96. 77 /100 ,对滤纸与物体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99. 97/100。据估算,室内活氧浓度达2. 54mg/m3 。 对含有活氧发生器、复合过滤装置的多功能活 氧机(活氧俗称臭氧,化学名称O3 ,具强氧化性,该 产品由厦门莱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 消毒室内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现报告结果如 下。 1  方  法 1. 1  空气消毒效果检测 在一间约34. 78m3 的实验室内,人员撤出,开 活氧机消毒。在室内四角与中央距地面1m 高处设 5 个采样点,于消毒前、后分别对空气自然菌用直径 7cm 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沉降15min 采样。于 37 ℃培养48h 后计数菌落数,计算消亡率[1 ] 。评价 标准,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 ]即环境空气中细 菌数≤200cfu/ m3 为合格。 1. 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 试验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别取 其普通肉汤37 ℃6~8h 培养液,调节含菌量至4 × 107cfu/ ml ,浸染于3. 0cm ×l. 2cm 无菌滤纸片上,制 成菌片,或喷染于物体表面。试验时,将菌片悬挂于 室内距地面1. 5m 高处,开活氧机作用至预定时间。 将消毒后菌片与未经消毒的对照组菌片分别置5ml 肉汤营养液中。对物体表面用棉拭子涂抹5. 0cm × 5. 0cm 采样,将棉拭头置5ml 肉汤营养液中。振荡 试管80 次以洗下纸片或棉拭上菌,作活菌计数,计 算杀灭率[3 ] 。 2  结  果 2. 1  空气消毒效果 在室温为25 ℃,相对湿度为82/100的条件下,打 开多功能活氧机2h ,可将空气平均细菌总数由消毒 前1610cfu/ m3 减至52cfu/ m3 , 平均消亡率为 96. 77/100。 2. 2  物体表面消毒 经检测,开活氧机作用2h ,对滤纸片上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99. 97/100(表一) ,对物 体表面试验菌的杀灭率≥99. 98/100(表二) 。 细菌 对照组菌数 (cfu/ m3) 消毒组菌数 (cfu/ m3) 杀灭率(100) 大肠杆菌 38900 120 99. 97 金黄色葡萄球菌 39000 30 99. 99  注:试验温度为25 ℃,相对湿度82/100。开机2h 活氧浓度达2. 54mg/ m3 ,结果为3 次试验平均值。 表2  活氧对物体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 细菌 对照组菌数 (cfu/ 片) 消毒组菌数 (cfu/ 片) 杀灭率(100) 大肠杆菌 27900 1 99. 99 金黄色葡萄球菌 28100 4 99. 99  注:试验温度为25 ℃,相对湿度82/100。开机2h 活氧浓度达2. 54mg/ m3 ,结果为3 次试验平均值。 3  讨  论 多功能活氧机每分钟产活氧量为1. 77mg ,由此 可推算2h 可产活氧量为212. 40mg ,在试验条件下 活氧在大气中的半衰期约40min ,故空气中存留量 应为88. 50mg ,在34. 78m3 的实验室内可达2. 54 mg/ m3 ,空气细菌消灭率为96. 77/100 ,对滤纸片与物 体表面细菌的杀灭率≥99. 97/100。因此,活氧作为消 毒剂,具有杀菌能力强,使用浓度低,能自行分解无残余污染等优点,可以在水处理、化学氧化、食品加 工及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

  • 【原创】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应用

    1、前言 不锈钢表面精饰处理技术分为亚光处理技术、镜面光亮处理技术、表面彩色处理技术。目前这些工艺技术应用于不同产品和不同领域都得到极好效果。2、不锈钢亚光处理技术应用 不锈钢亚光处理技术是指加工成型的产品达到均匀的银白色,与不锈钢本身色泽一致,并具有金属光泽。这一般指制作大型不锈钢产品而言,因为大型不锈钢件经过卷板、冲压、折边和焊接加工过程,加工成型的工件表面有焊缝及油污、铁锈、黄斑等,既不美观,又易锈蚀,降低了其不锈钢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要使不锈钢产品出厂达到美观,受到客户的欢迎,就必须对不锈钢产品进行表面精饰处理加工。 对于大型不锈钢件产品一般采用成型后进行亚光处理,不过在处理前也可先作部件预处理,复合后再作最后处理。经过这个处理既能达到外表美观,又能提高其防腐性和防变色性能。也可先作喷砂处理然后再进行酸洗钝化处理来达到亚光目的。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不锈钢产品的防腐性可提高2~3倍。因为不锈钢之所以不会生锈主要由于有铬、镍成分存在,再经过亚光处理,不但能消除不锈钢基体夹杂的杂质和表面富铁层,而且能使铬、镍富集在表面,形成完整纯化膜,起到较好的防腐作用。3、不锈钢镜面光亮处理技术应用 根据不锈钢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用户要求情况不同,可分别采用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等方法来达到镜面光泽。 下面重点介绍镜面光亮的电化学抛光工艺特性。不锈钢借助直流电流通过特定电解质、传递到对极的导体,从而使阳极上的不锈钢件表面去除一层金属,使凹凸不平表面达到整平,光亮的表面,称为不锈钢电化处理技术——电化学抛光。 不锈钢电化光亮的处理过程是金属阳极溶解,阳极形成氧化膜及阳极释放出氧的三个过程在同时进行。所以说电化光亮处理对不锈钢产品及各种金属构件无氢脆性。 经过电化光亮处理的不锈钢产品,可保持原来产品的几何形状,产品的光亮度及清洁度可保持2年以上不走样,同时还能除去产品上的细毛刺,特别适用于易损零件及难以达到区域的去毛件,如精密车床零件、光学、电机、电子零件和家用电器等。 电化光亮处理技术在去毛刺同时,也能去除零件表面上微裂纹及嵌入的外来杂质,它没有能量输入零件表面,即对拉、压应力的表面可变成无应力表面,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疲劳抗力。不锈钢产品经电化光亮处理后可使其耐腐蚀性能提高2—3倍。因为不锈钢经电化处理后铬镍氧化物组成强化的钝化膜,解决了其表面贫铬贫镍层,形成富集的铬、镍钝化层。 不锈钢产品经电化光亮处理后,产品的清洁度得到提高。因为电化处理后工件表面光亮、平滑,污垢物不易粘在其表面。如热水器中电加热管长期在水中,水中的钙、镁杂质易结在管子上侵蚀管子引起穿孔。但经过电化光亮处理后,水垢物不易结牢,大大地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又如制药设备,所有药剂相接触表面都要有较高的清洗性和清洁度及耐腐蚀等要求。电化光亮处理技术能满足这个要求,它是制药设备必须使用的工艺技术之一

  • 【转帖】化学试剂预处理玻璃表面 防尘保洁实验

    [size=4]化学试剂预处理玻璃表面 防尘保洁实验 李 明 吴 超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 要:应用玻璃清洗剂和TiO2试剂对载玻片表面进行预处理,将其按照不同角度(与水平面 夹角)放置一定时间进行采样,研究不同时间载玻片表面沉积、粘附粉尘微颗粒的规律和清洗 的难易程度,以便分析不同试剂预处理玻璃表面的防尘效果和清洗粘附粉尘的功效及其影响因 素。研究发现: 1)在相同条件下,经过试剂预处理的载玻片表面粘附的粉尘比较容易清洗干 净,玻璃表面经预处理后具有一定防尘保洁功能。2)载玻片粘附粉尘的时间越长,越难清除。 3)夹角为0°、45°时,清洗前后载玻片的粉尘微颗粒总数变化与采样时间成正比关系,夹角为 90°时则不明显,说明后者主要以物理化学粘附为主,比前者重力自然沉降粘附作用力大,不易 清除。4)微颗粒平均粒径与采样时间、放置夹角和试剂类型没有明显关系,粒径主要集中在12 ~22μm,遮光比的变化与载玻片粘附的微颗粒总数变化类似。关键词:玻璃表面 清洗剂 预处理 粉尘微颗粒 粒径 粘附 TiO2空气中存在的大量的微颗粒物常常会自然沉 降、粘附于各种物体表面,如微颗粒会给航空航天、 食品制药、精密加工、集成电路等生产工作造成严重 危害,又如微颗粒粘附到玻璃表面,通过一系列物 理、化学变化,使得玻璃失去已有功能与特性,给人 们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因此开展表面防尘自洁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研究了亲水性TiO2处理不锈钢表 面[1]、玻璃表面[2-3],添加Fe离子的塑料表面[4],复 合Al2O3-TiO2[5],TiO2/SiO2[6]处理的玻璃表面,疏 水材料处理的表面[7],疏水表面上TiO2薄膜的自洁 效果[8],国内学者研究了TiO2光催化反应的吸附机 制[9]及光催化性能[10],TiO2涂层自洁净玻璃制备特 性[11],自清洁玻璃制备工艺[12],减少涂层表面粘附 粉尘[13-14],结合课题组已有研究[15-16],开展了在不 同状态,经不同试剂处理的玻璃表面防尘自洁的比 较研究。[/size]

  • 请教一下各位老师,经表面处理的碳酸钙或者二氧化硅怎么分散??

    请教一下各位老师,经表面处理的碳酸钙或者二氧化硅怎么分散??我想用水做分散介质,但是现有粉料都是经过表面处理的,都是疏水性的,乙醇可以做分散介质。现在我想加热去除粉料的表面活性剂,但是实践过程发现400多度处理效果也不明显,再升高温度caco3会分解,而且经高温处理后的表面活性剂会分解成C,对结果也会有影响。不知各位老师是怎么做的?

  • 白炭黑制备工艺对比表面积和吸油值的影响!

    白炭黑制备工艺对比表面积和吸油值的影响!

    为了检测出白炭黑制备工艺与吸油值的影响,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实验工程中心安排了此次《白炭黑制备工艺与白炭黑吸油值检测实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所检测数据和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确保该实验的完成度。在实验开始前,我么先探讨一下关于白炭黑结构重造等现象实验现象吧!利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 在超重力旋转床中, 采用硫酸沉淀法制备超细白炭黑, 研究实验制备工艺条件 pH、硅酸钠浓度、温度、电解质和旋转床转数以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白炭黑的 BET比表面积和 DBP吸油值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反应终止时 pH 对白炭黑的 BET比表面积影响最大, 其次是温度、电解质、硅酸钠的浓度和旋转床的转数。 干燥方式是影响 DBP吸油值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是温度、电解质、旋转床的转数、硅酸钠的浓度和反应终止时 pH。 制得产品的 BET比表面积 140 ~ 351 m2/g, DBP吸油值 1. 42 ~ 4. 41 mL /g[align=center][img=,419,2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031040512392_3675_3557318_3.png!w419x217.jpg[/img][/align]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起初的安排进行了准备工作,所准备的材料、实验器材、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实验现场等多种实验数据,确保整个实验正常进行![align=center][img=,690,3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031041146882_572_3557318_3.png!w690x315.jpg[/img][/align]依据正交实验表,硅酸钠溶液稀释到一定浓度,并加入一定量的 NaC l, 混合均匀后加入超重力旋转填充床(RPB)。量取一定量的浓 H2 SO4 , 加入加酸容器中 。开启水浴循环泵 , 加热料液至接近反应温度后, 开启物料循环泵 ,达到反应温度时, 开始以一定的速率滴加浓 H2 SO4 , 每隔 0. 5 m in记录一次反应体系的温度和 pH。反应过程中 pH 会发生突变(见图 2),当体系 pH变化不超过 0.04 /m in时 ,温度不变,可认为反应过程完成 。反应结束后从出料口放出料液至保温陈化容器中 , 调节 pH 至 4 ~ 5, 在70 ~ 80 ℃陈化 30 m in。然后将料液真空抽滤, 所得湿滤饼用水反复洗涤至检不出 C l为止。湿滤饼直接烘干 ,然后粉碎至粒径 ≤38 μm 得到产品 。由反应最优化条件制得的湿滤饼 ,同时再采用共沸蒸馏和醇洗置换方式对其进行干燥 ,以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比表面积和吸油值的影响 。DBP吸油值按照 GB10528— 1989测定 一次粒径为电镜放大照片中统计 100个左右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 。[align=center][img=,582,34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031041369102_8413_3557318_3.png!w582x346.jpg[/img][/align]对正交实验结果 作直观分析可知 ,各因素对产品比表面积影响的主次顺序为 :B D C A E 。各因素对产品 DBP吸油值影响的主次顺序为 :C E D A B 。正交实验中最大比表面积和最小比表面积的差值与平均比表面积(270. 7 m2/g)的比值为 0. 632, 最大和最小 DBP吸油值的差值与平均吸油值 (1. 705 mL /g)的比值为0. 394,说明各因素对比表面积的影响要大于对吸油值的影响。将不同水平下比表面积均值与各个因素分别做图, 得到各因素与平均 BET比表面积和 DBP吸油值的关系曲线 (见图 3),以获得最小比表面积作为评价指标的最优化条件为 :B1D2C2A4E 2 。即pH为 9, 温度为 80 ℃, 电解质加入量为 120 g, 液体硅酸钠的加入量 为 1. 5 L (硅酸钠质 量浓度为71. 0 g /L), 旋转床转速为 1 000 r /m in。考虑到电解质的加入量和温度都对 DBP吸油值和 BET比表面积有显著影响 ,因此在最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增加对比实验, 提高反应温度至 90 ℃, 电解质的用量为150 g,其余条件与最小比表面积最优化条件相同。最优化条件的实验结果见表 3。[align=center][img=,690,2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031042010232_9288_3557318_3.png!w690x270.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33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031042175742_4923_3557318_3.png!w690x338.jpg[/img][/align]在超重力旋转床中采用硫酸沉淀法制备白炭黑, 反应终止时 pH 对白炭黑的 BET比表面积影响最大 ,其次是温度、电解质加入量 、硅酸钠的浓度和旋转床的转速。干燥方式对白炭黑的 DBP 吸油值影响最大 ,超过制备工艺条件成为 DBP吸油值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可通过干燥方式的选择实现对 DBP吸油值的调节 ,制备工艺条件对 DBP吸油值的影响顺序是电解质加入量 、旋转床的转数、温度、液体硅酸钠的浓度和反应终止时pH。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炭黑吸油值的变化与实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平衡的实验环境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了解炭黑的特质,尤其是白炭黑在橡塑行业所具有的独特仪器环境中。

  • 【分享】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在各种热处理、机械加工、运输及保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氧化,产生一层厚薄不均的氧化层。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油类污染和吸附一些其他的杂质。   油污及某些吸附物,较薄的氧化层可先后用溶剂清洗、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或直接用化学处理。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氧化层较厚,就不能直接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而最好先进行机械处理。  通常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再度受到灰尘、湿气等的污染。为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尽可能快地进行胶接。   经不同处理后的金属保管期如下:   (1)湿法喷砂处理的铝合金,72h ;   (2)铬酸-硫酸处理的铝合金,6h ;   (3)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30天;   (4)硫酸处理的不锈钢,20天;   (5)喷砂处理的钢,4h ;   (6)湿法喷砂处理的黄铜,8h 。

  • 【讨论】吸附剂颗粒大小对比表面的影响

    我们知道,现在国内的动态比表面仪器,比表面值的计算完全是建立在理想表面上来的。所谓的理想表面是指像单晶那样,表面完整,结构有序,物理和化学性能均匀。实际固体表面具有各种不均匀性。晶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夹杂,产生个中晶格混乱,晶体表面有台阶或螺旋位错等各种缺陷,平坦表面、凹坑、棱、尖角处的原子所处的环境各不一样,表面吸附势也不一样。所以,吸附剂颗粒越小,或者吸附剂是微细粉末、胶体状态时,吸附性质更为显著,从这个方面来说,其比表面也就越大以江西理工的碳酸钙为列:我们检测了3个不同粒径的样品,分别为:80目的。160目的,200--240目的。都是同一批次出来的样品。得到的结果是:80--100目:0.35120-160目:0.52200-240目:0.73以上的结果是在没有处理的前提下做出来的,只是粗略得测试以下,数据上可能不是准确值,但是从这个趋势上可以看出,这个样品的比表面的确随着粒径的变小而增大。现在不知道其他的样品的情况是如何,是否也有此趋势。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 【资料】铝及铝合金表面化学转化膜处理技术进展

    1 化学氧化法 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化学反应在铝零件表面生成一层薄的氧化膜,称为铝的化学氧化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通过电流,工艺上比电化学氧化法简单,成本低。所生成的氧化膜很薄,一般膜厚约0.5~4μm,膜层质软,耐磨性很低,故不能单独使用,膜层有较好物理吸附能力,是涂漆的良好底层,经化学氧化后再涂装所得的防护层,可大大提高零件的防护能力。 2 阳极氧化法 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是用铝或铝合金作阳极,用铅、碳或不锈钢作阴极,在草酸、硫酸、铬酸等的水溶液中电解。用电力进行阳极氧化可得到自然氧化法难以得到的成膜速度。在氧化成膜过程中,同时发生两个过程:一是在铝板表面生成Al2O3氧化膜的过程;二是在氧化膜生成的过程伴随着氧化膜溶解的过程。只有当氧化膜的生成速度超过其溶解速度,方可得到一定厚度的氧化膜,膜厚度一般在5~15μm。该膜是由致密的阻碍层和柱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的双层结构。阳极氧化膜可分为两大类:多孔质型——在硫酸、草酸等酸电解浴中生成并垂直于表面形成非常细微的孔的膜;壁垒型——是在硼酸铵等中性盐电解浴中生成的无孔的极薄的膜,通常被用于电解电容器等。 3 微弧氧化法 微弧氧化又称等离子氧化,是在阳极氧化基础上,在金属基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其基本性能和陶瓷(刚玉)类似,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耐高温性能,还具有很高的绝缘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能等。 4 稀土转化膜 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其中所开发的稀土钝化技术因具有无毒无污染,防蚀效果好的特点而倍受关注。目前,稀土转化膜工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①含强氧化剂等成膜促进剂的化学法;②化学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工艺;③稀土bohmite层工艺。加入强氧化剂如H2O2、KMnO4、(NH4)2S2O4等可大大减少处理时间,溶液处理温度也不高,含低温短时成膜的强氧化剂的化学法工艺是最有开发潜力的;而化学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步骤烦琐,并且溶液处理温度也在沸腾状态;稀土bohmite层工艺也存在处理温度较高的缺点。 5 有机硅烷化处理 硅烷化处理传统上采用浸涂工艺,把铝合金浸入在这种稀的硅烷化溶液中一定时间,随后在一定温度下固化,即可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几百纳米厚的涂层(要比传统转变涂层薄得多),该涂层能有效地防止铝合金发生各种形式的腐蚀。胡吉明等采用电化学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沉积制被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膜。反射吸收红外光谱表明,DTMS硅烷试剂与铝合金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生成-SiOAl键实现成膜、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与开路电位相比,采用阴极电位沉积方法得到硅烷膜的耐蚀性能有明显提高。 6 磷化底漆处理 磷化底漆的基料,组分一以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为主,加有铬酸盐等防锈颜料和助剂,组分二为磷酸,使用前将两组分按规定比例混合均匀,喷涂在铝板表面时一部分磷酸与金属铝结合,使金属表面和涂膜连成一体,涂膜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又能与涂层系统中的底漆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但是,磷化底漆对施工条件要求高,稍不小心,就会造成漆膜变脆,造成大规模掉漆的严重后果。

  • 【讨论】不锈钢表面处理

    请问,谁知道不锈钢表面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使其表面变光滑干净啊?有没有简单实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啊?谢谢。

  • 【原创】ZnO比表面动态仪器的测试标准

    氧化锌(Zine oxide;Zine white) ,又名锌白,锌氧粉,分子式ZnO,白色六角晶体或粉末,无气味。分子量81.37,熔点1975℃,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氢氧化钠水溶液、氯化铵,相对密度(水=1)5.606,化学性稳定,主要用途用作油漆的颜料和橡胶的填充料。医药上用于制软膏、锌糊、橡皮膏等。氧化锌的生产方法:间接法,直接法,氨化法ZnO的比表面在20--80M2/g之间(生产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比表面的大小)。国家标准是40M2/g。测试方法:第一种采用BET法测试,其预处理温度:200°C。处理时间和处理状态:在抽真空的前提下处理2小时。称样量,依照其比表面的大小,介于700--350mg之间(这里主要针对国内动态比表面仪器而言,以JW-004A系列为例)。此方法的优势在于测试数据比较精确,缺点在于测试时间比较长(一个样大概要45分钟),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对比法,预处理条件同上。找一个和样品比表面相近的标样来做对比试验。此方法优点是,测试时间快,缺点:数据不够准确,由于和标样的吸附特性(主要是吸附的层数不一样)不一致,导致其得到的比表面偏离,误差大约5%。

  • 【求助】炭黑的表面处理

    请问有那位大校做过炭黑改性等表面处理实验,我现在想让炭黑在液态硫化硅橡胶中均匀分散,不知有何妙招?谢谢。

  • 比表面积测试仪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哪些

    比表面积测试仪有许多的方式供我们选用,通常我们选用的就是动态法、直接对比法、  多点BET法、静态容量法等多种方式,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动态法的一些常见方式解决方案。  我们选用的动态法其实过程也不是那么复杂,只是需要我们更多的细心和解决方式。  比表面积测试仪首先就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U型的样品管内,使富含必定份额吸附质的混合气体流过样品,这样形成一种特地的测试效果,我们可以依据吸附前后气体浓度改变来断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的吸附量来达到我们所要测试的成果。  比表面积测试仪静态法主要依据断定吸附吸附量办法的不一样分为分量法和容量法; 分量法是依据吸附前后样品分量改变来断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的吸附量,来判断其测试的成分内容,更多的是因为分辨率低、准确度差、对设备需求很高级缺点已很少运用。所以很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解决其弊端,然后达到我们所要用的要求,才能达到我们比表面的测试效果。  比表面积测试仪容量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必定体积的一段关闭的试管状样品管内,然后通过向样品管内写入必定压力的吸附质气体,能给我们依据吸附前后的压力或分量改变来断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的吸附量来达到我们所要进行的有效措施。  介绍了这么多关于比表面积测试仪的一些常见测试方法,更多的是要我们有效的改善我们的测试方式,达到我们更加仔细的能力,还有就是方面我们正常的工作和测试内容。www.chinazhongqi.net/93.html

  • 【讨论】表面处理的溶液问题

    表面处理的专业词汇招聘1.pre finish 2.cleaning3.plating4.undercoating5.paint6.powder coat7.lens coat主要就是最后四个我不是很能区别出来,还请大虾们多多帮忙翻译一下,还有在表面处理时用到的化学溶液常用的有哪些? 谢了~~

  • 【资料】镁合金锡酸盐化学转化表面处理工艺研究

    摘要:研究了AZ91D镁合金的锡酸盐化学转化表面处理工艺,利用中性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法测试了转化膜的耐蚀性,使用划格法测试了转化膜对有机涂层的附着力,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转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并讨论了成膜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的锡酸盐转化膜为致密的MgSnO33H2O晶粒所构成,盐雾腐蚀评级达到了8级,自腐蚀电位降低了40mV,对铁红漆的附着力达到了3B级。 关键词:镁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转化;锡酸盐 中图分类号:TG17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26051(2008)0820089204 镁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商用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良的减震降噪性能和易切削加工而倍受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关注[1],期望能利用镁合金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然而,镁合金的耐蚀性差成为阻碍其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2]。在众多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工艺方法[3]当中,化学转化表面处理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其中应用最为成熟的铬酸盐转化处理方法虽具有工艺稳定、转化膜防腐效果好的优点,但此工艺中所使用的六价铬离子毒性较强、污染环境,且废液的处理成本高,因此,化学转化处理必须向环境协调性好的无铬化工艺发展[4]。本文主要研究了镁合金锡酸盐化学转化膜的制备方法、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结构及其耐蚀性。 1试验条件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镁合金选择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AZ91D,线切割加工成尺寸为40mm×30mm×5mm的小试样。选用了HF、NaOH、Na2SnO33H2O、Na4P2O7、CH3COONa等分析纯化学试剂。 1.2试样前处理 采用了通用的镁合金前处理工艺[5],将试样表面打磨抛光→乙醇超声清洗→碱洗脱脂→水洗去除残留碱液→酸洗去除氧化物→表面调整活化。 1.3试样锡酸盐转化处理 将经过前处理的试样迅速放入转化液中进行转化处理。影响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因素[3]主要有:转化液的浓度、转化处理温度和转化处理时间。试验方案设计如下: (1)确定最佳转化液的配方本试验用转化液的组分为Na2SnO33H2O、NaOH、Na4P2O7和CH3COONa,其中主盐为Na2SnO33H2O,是影响成膜效果最为关键的组分,CH3COONa为转化液调节剂,浓度取为10g/L。依次固定各组分的浓度,遴选出最佳转化液的配方。 (2)确定最佳转化温度和转化时间以步骤(1)得出的最佳转化液配方,在40~80℃之间确定最佳转化温度,在10~50min之间确定最佳转化时间。 1.4转化膜形貌观察与性能检测 使用JSM26360LV型扫描电镜对转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使用EDSGENESIS2000XMS60型能谱仪对转化膜的元素组成进行微区分析;使用BRUKERD2Ad2vanced型X射线衍射仪对转化膜的晶体结构进行物相分析;参照国家标准GB/T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中的中性盐雾试验方法对转化膜试样进行耐盐雾试验,试验条件为5vol%Nacl溶液,试验箱内温度35℃,溶液pH值710,沉降量116mL/80cm2h,放置样品使其受试面与垂线呈25°[6]。连续喷雾12h,并参照GB/T6461-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对盐雾试验后试样的腐蚀情况进行评级;使用PS1682B型全电位测试仪对盐雾耐蚀性最好的同批转化膜试样进行极化曲线测定;参照美国ASTMD3359-1997《胶带试验测定粘合性的试验方法》标准对盐雾耐蚀性最好的同批转化膜试样和未进行化学转化处理的镁合金试样进行铁红漆漆膜附着力测试。 2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2.1耐盐雾试验 2.1.1转化液浓度对盐雾耐蚀性的影响 主盐Na2SnO33H2O浓度对转化膜盐雾耐蚀性的影响如图1a所示,转化膜的耐蚀性随着主盐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浓度为40g/L时生成的转化膜盐雾耐蚀性最好,此后随着主盐浓度的增大转化膜的耐蚀性开始平缓下降;NaOH浓度对转化膜盐雾耐蚀性的影响如图1b所示,最佳浓度为10g/L;Na4P2O7浓度对转化膜盐雾耐蚀性的影响如图1c所示,在浓度为40~70g/L之间转化膜的耐蚀性一直都较好,但当浓度增大到80g/L时转化膜的耐蚀性评级由8急剧下降到4,因而最佳浓度为30g/L。锡酸盐化学转化的反应机理为溶液中SnO32-离子与被溶解出基体的Mg2+离子反应,在基体表面生成难溶的MgSnO3晶核,晶核以近球形的形态长大成直径2~3μm的晶粒[7],无数这样的细小晶粒覆盖整个基体表面,即形成锡酸盐化学转化膜。图2为主盐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NaOH10g/L,Na4P2O730g/L,CH3COONa10g/L,转化温度70℃,转化时间30min)所制得的转化膜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图。由图2可以看出,当主盐浓度为30g/L时,所生成的膜中近球形晶粒对基体表面的覆盖还不完全,在盐雾腐蚀环境中,这种裸露的基体表面将被优先腐蚀,因而耐蚀性较差;而40g/L时近球形晶粒对基体表面的覆盖就比较均匀致密,相应地它的耐盐雾腐蚀能力就较强;当主盐浓度达到80g/L时,生成的转化膜中近球形晶粒虽较40g/L时的数量要多,但却出现明显的局部堆积现象,造成膜层表面形成较大的“凹坑”,这种凹坑在盐雾测试环境中将会起到积聚盐液的作用从而降低膜层的耐蚀性。 2.1.2转化温度对盐雾耐蚀性的影响 转化温度对转化膜盐雾耐蚀性的影响如图5所示,随着转化温度的升高,生成转化膜的耐蚀性先是缓慢下降,然后又转而增强,在7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佳转化温度为70℃。 2.1.3转化时间对盐雾耐蚀性的影响 转化时间对转化膜盐雾耐蚀性的影响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从10min到20min生成转化膜的耐蚀性没有变化,到30min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此后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但考虑到时间效率,取最佳转化时间为30min。 从前面一系列的试验结果可知,锡酸盐化学转化的成膜过程实际上就是MgSnO33H2O晶粒形核与长大的过程,达到一定的时间后,晶粒的增长效应将不再明显。 2.2 极化曲线测试 经过该锡酸盐化学转化工艺处理之后,镁合金试样的自腐蚀电位由-1670mV降为-1630mV,这也从电化学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该转化工艺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 2.3 附着力测试 对未经化学转化处理试样和经过表1所示最佳工艺转化处理试样的铁红漆附着力测试表明,未经化学转化处理的试样其脱落漆膜的小格百分数为50%左右,而经过该锡酸盐化学转化工艺处理的试样其脱落漆膜的小格百分数降到了10%左右,即该转化处理使镁合金对铁红漆的附着力由1B级提高到了3B级,这说明该锡酸盐化学转化工艺也可用作镁合金有机涂装工艺前的打底层处理。 3 结论 (1)本试验得到的最佳锡酸盐化学转化工艺为:Na2SnO33H2O40g/L,NaOH10g/L,Na4P2O730g/L,CH3COONa10g/L,转化温度70℃,转化时间30min。 (2)本次工艺试验中,镁合金锡酸盐化学转化的成膜过程就是MgSnO33H2O晶体形核与长大的过程,并最终形成覆盖镁合金基体的近球状MgSnO33H2O晶粒层。 (3)最佳工艺条件下生成的转化膜,降低了镁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增强了镁合金的耐腐蚀能力,并有效提高了镁合金对有机涂层的附着力。

  • PP阻燃效果差?表面有析出?问题可能出在这!

    [align=left][b][color=#3e3e3e]1[/color][color=#3e3e3e]、问:[/color][color=#3e3e3e]为什么不同的PP加入相同的份数阻燃剂,阻燃效率仍存在差异? [/color][/b][/align][b][color=#3E3E3E] 答:[/color][/b][color=#3e3e3e]由于PP基体的不同,如均聚PP和共聚PP,由于其内部烯烃含量的不同,这是因为共聚PP里面有PE侧链,PP中的H原子比PE中活性大;PP比PE燃烧热小,与阻燃剂一开始共同起作用,PE分解温度高,后面才起作用;PP基材分解温度在227-247度之间,而PE在335-450度之间,阻燃剂分解温度在260度,PP与阻燃剂匹配性更好。[/color][color=#3e3e3e] [/color][b][color=#3e3e3e]2[/color][color=#3e3e3e]、P-N系膨胀型无卤阻燃剂用于玻纤PP为什么效果会变差?[/color][color=#3E3E3E] 答:[/color][/b][color=#3e3e3e]一般来说随PP量的减少,阻燃剂量的增加,材料的阻燃效果会越来越好,为什么在玻纤里面PP相对减少(加入了玻纤),阻燃剂份数不变,而阻燃会变差了甚至不阻燃,这主要是由于玻纤的加入破坏了P-N膨胀体系的阻燃机制,玻纤分布于塑料的各个地方,对于炭层的闭合有大大的破坏作用,以至于不能隔绝氧气而达到不阻燃的效果。[/color][color=#3e3e3e] [/color][b][color=#3e3e3e]3[/color][color=#3e3e3e]、问:[/color][color=#3e3e3e]P-N[/color][color=#3e3e3e]系膨胀型无卤阻燃剂加入填料或其它物质后为什么会失去阻燃效果?[/color][color=#3E3E3E] 答:[/color][/b]不少人为了降低成本,在P-N系膨胀型无卤阻燃剂中加入一些填料,如碳酸钙、硫酸钡、滑石粉、氢氧化镁等,发现会失去阻燃效果,这是因为上述填料的加入,改变了酯化反应过程,酸源会部分的与上述填料反应,并且上述的填料在材料的表面破坏了碳层的形成,导致了机制的失效。[b][color=#3e3e3e]4[/color][color=#3e3e3e]、问:为什么一些用P-N系阻燃剂生产的PP放置一段时间后(几十天),表面有油状物或者粉状物析出?[/color][color=#3E3E3E] 答:[/color][/b][color=#3e3e3e]如同我们提到的阻燃剂组成由碳源、酸源和气源组成,造成有物质析出的肯定为上述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水溶性比较好,与塑料的相容性变差,在加工的时候,材料与上述粉体依靠螺杆机的强烈机械作用力分散开来,而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分子间不断运动,极性不同的物质慢慢就会分开,上述粉体慢慢的从材料的内部析出到表面。[/color][color=#3e3e3e][/color][list][*]声明:本文资料为“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辑,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我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list]

  • 【原创大赛】银饰品表面镀层分析

    【原创大赛】银饰品表面镀层分析

    [align=center][b]银饰品表面镀层分析[/b][/align][align=center]黄成(南京质检NQI)[/align] 银饰品由于其款式丰富,克服了其它贵重珠宝首饰高价格的缺点,价格适中,能够紧跟流行时尚,款式精美,精工细作,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银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贵金属,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色,因而越来越多的银饰品通过对其表面进行处理,来达到缓解其氧化变色的目的。 目前,为了使银饰品表面呈现的光泽比纯银饰品更光亮,拥有更好的反光效果,在佩戴过程中不易氧化,通常会采用电镀的方法在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镀层。本文主要通过化学分析,对表面含有镀层的银饰品进行破坏性检测,分析其镀层的主要成分。 在对样品进行破坏性检测之前,先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定性分析样品成分,如图一所示。从图一中可以看出,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该样品中含有锑(Sb)的荧光光谱,说明样品中含有锑,但X射线荧光光谱法并不能够明确表明锑是最后电镀在纯银的表面,还是存在于纯银中。通过查阅资料,在所有的银矿中,硫锑银矿又称“深红银矿”,常见于铅锌银热液矿床中,往往为热液过程最后形成的矿物,是炼银的[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F%BF%E7%89%A9%E5%8E%9F%E6%96%99][color=windowtext]矿物原料[/color][/url]之一。这说明,存在含锑的银矿,而在银料提纯过程中,是否会发生锑并没有完全被分离,仍有微量的锑存在?[img=,625,50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51453_01_3048281_3.png[/img] 在实验室中,通过对大量银饰品的分析过程中,经常能够发现银饰品中含有锑,为了进一步判断锑是电镀在纯银饰品的表面,起增加银饰品的光亮度,防止其氧化的作用,还是银料中本身就含有的。而在对其成品进行破坏性分析的过程中,并不能准确判断出锑的存在位置。本文通过同一类银饰品的成品和半成品的进行化学检测对比,简单说明了锑的存在位置。 按照GB/T 21198.5的标准流程,对改银饰品的成品和半成品进行处理,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进行分析,得到该银饰品的分析数据。图二和图三是该银饰品的成品与半成品的ICP-AES分析数据图。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在对成品样品进行ICP分析时,和空白试样进行对比,样品能够明显的检测出锑,存在很明显的峰强度。而再对半成品样品进行分析时,和空白试样进行对比,并没有峰强度。图二和图三的分析结果表明,锑(Sb)是在饰品加工完成后,再在表面电镀上的,其目的是增加其银饰品的表面光亮度、防止其氧化。[img=,690,30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51454_01_3048281_3.png[/img][img=,690,29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51455_01_3048281_3.png[/img] 最后,通过对该类银饰品的成品和半成品的进行分析,可以简单判断出锑(Sb)是在半成品的加工完成后,电镀在其表面上,增加银饰品的表面光亮度,防止其在佩戴过程中被氧化,大大提高了银饰品的美观程度和实用程度。

  • 【原创大赛】液相色谱柱表面碳含量和极性对分离的影响

    【原创大赛】液相色谱柱表面碳含量和极性对分离的影响

    色谱柱表面碳含量和极性对分离的影响一 背景 反相色谱柱如C18是色谱分析工作者在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但是不同种类的C18色谱柱往往表现不一样。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C18色谱柱的表面性质去揭示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主要考虑的表面性质有碳含量和表面极性(硅羟基数)。二 实验原理通过对阿巴斯甜标准品和酸奶样品中阿巴斯甜的测定,对比不同C18色谱柱的分离效果,结合各种色谱柱的表面性质,从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右图为阿斯巴甜的结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21113_400878_1871980_3.jpg三 实验部分3.1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酸奶5g左右,加入10mL1%三氯乙酸,1mL2%乙酸铅,颠倒数次,6000r/min 离心15min,取上清液于25mL容量瓶,5mLPH=4.3水洗涤沉淀, 6000r/min 离心10min,提取上清液,用PH=4.3水定容。将样品用0.45μm滤膜过滤,将样品进液相检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21114_400879_1871980_3.jpg3.2 液相条件 仪器:Agilent HPLC 1200 色谱柱见表1.流动相:甲醇:水=69:31流速:0.8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08nm柱类型长度/mm粒径/μm孔径/Å%C比表面㎡/g封尾封尾类型PHVenusil ASB C184.6*250515012%200否- 0.8-7.5

  • 【分享】中药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获得效果 优势独特

    [center]中药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获得效果 优势独特[/center]中医药在治疗乙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记者从正在深圳召开的中药• 乙肝战略发展研讨会上获悉,由于着眼于恢复人体免疫系统、阻断病毒持续复制,中药在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方面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会长李福山教授说,中医和西医治疗乙肝各有优势与不足。乙肝病毒感染是全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发生了问题。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在同一环境中,有的人感染乙肝病毒,有的人却安然无恙,有的人可能自身产生保护性抗体,这说明感染病毒后患病与否与个体差异有关。 李福山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之所以长期携带,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疲惫”状态,对乙肝病毒“置若罔闻”,病情相对稳定,抗体长期与病毒共存。这一状态,在传统医学看来,是正(肌体)邪(病毒)相持时期,如果正气强盛,乙肝病毒就可能被清除;假若乙肝病毒强盛,正气虚弱就可能导致肝炎,不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是地地道道的乙型病毒肝炎。此时是西医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配合具有疏肝健脾、滋养肾水的中药,则能全面提高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 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所长杨炯说,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乙肝灵胶囊上市两年来获得了较好效果。据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进行的临床跟踪观察结果显示,3156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服用一年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为605例,转阴率为19.2%。信息来源:中国医药123网

  • 为什么有的样品不处理的时候比表面很大,处理后反而变小?

    原因一:处理后比表面变小,可能是样品在处理过程中温度过高局部发生相变而损失了部分表面结构而造成;这点可能性最大,也最常见;原因二:有可能就是样品经过处理后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表面能降低,吸附能力减弱,也就是破坏了材料的化学性能;原因三:样品表面吸附杂质气体后相对不吸附时对氮气分子的吸附能力强,也就是杂质气体有助于吸附氮气分子;这点比较少见。

  • 为什么样品有的样品不处理的时候比表面很大,处理后反而变小?

    原因一:处理后比表面变小,可能是样品在处理过程中温度过高局部发生相变而损失了部分表面结构而造成;这点可能性最大,也最常见;原因二:有可能就是样品经过处理后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表面能降低,吸附能力减弱,也就是破坏了材料的化学性能;原因三:样品表面吸附杂质气体后相对不吸附时对氮气分子的吸附能力强,也就是杂质气体有助于吸附氮气分子;这点比较少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