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苯胺添加剂

仪器信息网苯胺添加剂专题为您整合苯胺添加剂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苯胺添加剂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苯胺添加剂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苯胺添加剂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苯胺添加剂话题讨论。

苯胺添加剂相关的论坛

  • 中红外分析N-甲基苯胺,甲缩醛

    中红外分析N-甲基苯胺,甲缩醛

    单位是做汽油检测的,最近要上新项目做汽油中N-甲基苯胺,甲缩醛2种添加剂,用的是中红外,初步查到的信息是N-甲基苯胺,的定性是在红外谱图中有检出甲基胺的吸收峰,则判断N-甲基苯胺检出。没接触过红外,不知道怎么看红外谱图中甲基胺的特征吸收峰。附上一张N-甲基苯胺的红外图。希望有懂的 给点建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3/201203221523_356642_2052186_3.jpg

  • 食品中色素添加剂

    【关键词】 色素添加剂 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检测标准物质 苋菜红 柠檬黄 靛蓝标准品 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目前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在1850年英国人发明第一种合成食用色素苯胺紫之前,人们都是用天然色素来着色。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虫红,用于食品着色。 我国自古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 合成食用色素(合成色素)由于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对光、热、氧气和pH稳定,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1982年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只能使用5种合成色素,并定出了最大使用量,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99%,1公斤合成色素中砷的含量应在1毫克以下,铅在10毫克以下,铜在20毫克以下,每100克色素中,苯酚不应超过5毫克,苯胺不应超过4毫克,各种氯化物不应超过0.5%等,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害。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 这些合成色素的确把食品表面装扮的格外惹人喜爱,但是,它们禁止用于下列食品:肉类及其加工品(包括内脏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包括果汁、果脯、果酱、果子冻和酿造果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饼干等大幅度下降。在国际上,自美国1976年禁止使用合成色素苋菜红之后,就逐步重视对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 天然食用色素大部分取自于植物,部分取自动物和矿物。在〃绿色运动〃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并且世界各国相继制定法规,淘汰大部分有毒的化学合成色素。目前,“天然、营养、多功能”已成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方向。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但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最大使用量,以策安全。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素、红花黄色素、辣椒红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其中酱色(也称糖色)的使用要引起注意。酱色是将蔗糖酱和麦芽糖酱在160~180℃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再加碱中和而成。焦糖本身没有毒,但如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铵盐,使焦糖中有含氮的杂环化合物4—甲基味唑,这种物质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过大,对人体有害。因此我国规定只允许使用不加铵盐制作的酱色。天然色素能用于上述合成色素可使用的所有食品种类。 因此认为,为了给食品添加色素,最好选用天然色素,即使成本提高,消费者还是乐意接受的。在天然色素中,有两种与日常饮食关系较密切。一是β—胡萝卜素,它是人类食品的正常成份之一,又是一种必需营养素,用作食品添加剂,不仅无害,反有益处。家庭自制奶油蛋糕时,以它着色,两全其美。二是红曲米,它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红腐乳和红香肠。由于它对蛋白质着色好,耐热性也好,一般家庭可用它制作熟肉制品。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趋向充分利用天然色素,凡是对热、光、氧化作用稳定,又不容易受金属离子或其他化合物质影响的天然色素,只要对人体确无危害,应当设法提取,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弥补天然色素颜色不够鲜艳和色素浓度较低的不足。食用色素是用于食品着色的一类添加剂,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总数逾60种。

  • 添加剂会影响润滑脂的性能吗?

    [color=#666666]添加剂是为改善润滑脂某些方面的使用性能而少量添加的一些物质。主要是改善其防锈性、抗氧性、极压性及抗磨性等。添加剂的加入,直接影响脂的应用质量及实用价值[/color][color=#666666],[/color][color=#666666]也不可忽视。[/color][color=#666666]添加剂主要有那些类型。[/color][color=#666666]①[/color][color=#666666]抗氧剂胺类、酚类、硫氮类。[/color][color=#666666]胺类主要有N[/color][color=#666666][/color][color=#666666]苯基[/color][color=#666666]α[/color][color=#666666]萘胺、烷基苯胺等,此系一类高温抗氧剂,适用温度可达150[/color][color=#666666]℃[/color][color=#666666]以上。[/color][color=#666666]酚类化合物主要是高分子量酚和烷基苯酚类化合物,在低温下最有效。但前者比单酚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好。[/color][color=#666666]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是吩噻嗪类化合物。上述抗氧剂有时也复合使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color][color=#666666]②[/color][color=#666666]防锈添加剂磺酸盐、羧酸及羧酸盐、含氮及杂环化合物等。[/color][color=#666666]磺酸盐分为石油磺酸盐和合成油磺酸盐:如磺酸钡、磺酸钠、中性及碱性二壬基萘磺酸钡等。[/color][color=#666666]羧酸及羧酸盐有苯氧基乙酸、环烷酸锌、羧酸钠盐等。[/color][color=#666666]含氮及杂环化合物有咪唑啉衍生物、苯三唑等。防锈剂有时也复合使用。此外,为提高润滑脂的极压性能加入的极压添加剂,可能会导致金属材料的腐蚀,此时也需加入防锈剂。[/color][color=#666666]③[/color][color=#666666]极压抗磨添加剂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硼酸盐等。[/color][color=#666666]含硫化合物特别是硫化异丁烯的硫含量很高,可达40%~48%,多为硫硫键结合,极压性能特别好。不少含磷化合物同时含硫、磷元素,极压性、抗磨性能良好。硫磷型极压抗磨使用温度界限为130[/color][color=#666666]℃[/color][color=#666666]。[/color][color=#666666]有机金属化合物主要是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MDTC)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MDDP)。这类化合物具有抗氧、抗磨和抗腐蚀性能,是一种多功能添加剂。[/color][color=#666666]硼酸盐是性能优异的极压抗磨剂,有极高的油膜强度,热稳定性也非常好。即便使用温度超过150[/color][color=#666666]℃[/color][color=#666666]也能使用。硼酸盐对铜不腐蚀,无毒、无味,对橡胶密封件适应性好。其缺点是不适用于接触大量水且有定期排水要求的设备。因其微用于水。[/color][color=#666666]④[/color][color=#666666]金属减活剂金属减活剂的作用是降低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它能在金属表面生成化学膜,阻止金属变成离子进入油中,减弱金属离子对油品的催化氧化作用。它还能与金属离子结合,使之成为非催化活性物质。它与金属表面生成的化学膜还能防止活性硫、有机酸对铜表面的腐蚀,起到保护金属表面的作用。因此金属减活剂既是有效的抗氧剂,也是很好的铜腐蚀抑制剂、抗磨剂、防锈剂。[/color]

  • 【求助】二乙胺作为流动相添加剂的问题

    我们做手性色谱分析时经常会用到一些色谱添加剂,例如三乙胺,二乙胺之类的,最近听说了折椅说法,说是添加二乙胺时会与色谱柱进行不可逆的反应,从而导致色谱柱柱效下降,但是一些化合物二乙胺的效果确实比三乙胺佳。请问各位大侠有没有这一说法~有何高见~~ 谢谢啦

  • 【求购】关于 二乙胺作为色谱添加剂的问题

    我们做手性色谱分析时经常会用到一些色谱添加剂,例如三乙胺,二乙胺之类的,最近听说了折椅说法,说是添加二乙胺时会与色谱柱进行不可逆的反应,从而导致色谱柱柱效下降,但是一些化合物二乙胺的效果确实比三乙胺佳。请问各位大侠有没有这一说法~有何高见~~ 谢谢啦

  • 赛百味面包中的“偶氮甲酰胺”属安全添加剂

    赛百味突然之间成了新闻焦点,说是他们出售的食物中含有偶氮甲酰胺。这种物质也被用于生产瑜伽垫和鞋底原料,在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被禁止用于食品。新闻又称该物质可能导致呼吸、过敏与哮喘等方面的问题。在新闻媒体中,"赛百味承认食物中有鞋底成分"为导语,毫不奇怪会引起巨大关注。 然而这实在是一个没事找事的新闻。偶氮甲酰胺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面粉的漂白和氧化。如果说漂白还不是那么重要的话,氧化对于改善面粉的性能至关重要。面粉形成面团,需要其中的面筋蛋白互相交联,充分形成网络结构。对面粉进行氧化处理,可以大大促进这种交联的发生,从而改善面包的口感。之前食品工业中大量采用溴酸钾,后来发现其安全风险较高,而偶氮甲酰胺的效果更好,而且没有发现安全风险。也就是说,偶氮甲酰胺是以"长江后浪"的姿态取代了前辈而进入食品中的。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评估过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结论是添加量在每公斤不超过45毫克的范围内,带来的安全风险可以忽略。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国采用了这一结论。所以,美国的赛百味中含有这种物质,完全合法。而且,除了赛百味,其他公司的面包产品中也会有它的存在。这种物质对消费者没有什么危害,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工人出现呼吸、过敏与哮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则没有采用JECFA的结论,而是禁止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跟大多数的食品添加剂一样,偶氮甲酰胺也广泛用于生产工业产品。使用了偶氮甲酰胺的塑料可以用来生产鞋底,就被媒体阐释为"面包中含有鞋底原料",实在是缺乏基本逻辑。遵循同样的逻辑,任何一种食品都可以被阐释为含有工业产品原料甚至垃圾废料成分。比如淀粉可以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可以宣称"面包中含有塑料饭盒成分";许多食品乳化剂也用于油墨生产,可以宣称"冰激凌中含有油墨成分". 公众更关心为什么有的国家禁用,有的国家却又允许使用。这在食品行业中很平常。对于一种物质的安全评估,实验证据是全世界通用的,但对一种物质带来的好处和风险的权衡,则取决于主观的判断。比如JECFA认为实验证据已经足够充分说明限量范围内的偶氮甲酰胺很安全,而美国认为它带来的好处又很重要,所以就采用JECFA的结论。而欧盟并没有否认JECFA采用的数据和评估结果,但他们不认为这种添加剂带来的好处有多重要,而生产过程中导致工人出现症状的事情也值得关注,所以禁用也完全可以理解。许多别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同是面粉改良剂的过氧化苯甲酰,还有食用色素等,也是同样的情况。 新闻报道称赛百味自己也承诺将从自己的食品中移除这种添加剂,有许多人认为这说明赛百味承认了它有害。实际上,企业主动选择停用一种原料,跟是否自认为它有害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是否有害,该由监管部门来判断。但企业的经营核心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至于消费者的需求是否科学和理性,并不在考虑范围之中。 禁用偶氮甲酰胺当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我们需要知道,面包行业总是需要面粉改良剂的。停用了它,自然得有其他的替代品上位,就像它的上位是溴酸钾等前辈退出的结果一样。

  •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剂,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剂,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是谁在误读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此物非彼物,两者不可混淆。历数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滥用食品添加剂(既食品非法添加剂)惹的祸,如毒奶粉事件之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之盐酸克伦特罗,毒血旺事件之甲醛,毒花椒事件之罗丹明B,水产品事件之孔雀石绿等等。而这些冠之以食品添加剂之名的违禁之物并不是食品添加剂,二是非法添加剂,食品加工生产中是绝对禁止添加的.

  • 【讨论】误区:“食品添加剂”还是“非法添加物”!!

    最近铺天盖地的食品添加剂检测已经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但是不是专家的我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食品添加剂???难道我们没有被媒体误导么????会上网的人都能在百度上搜索到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注意重点词汇:“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增加食品营养成分”。那么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邻苯二甲酸酯”等等算不算食品添加剂呢???好像不是吧。所以说,以三聚氰胺为首的一系列物质不过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的范畴,我们的大多数人被严重误导了!!!某个专家在一堂食品添加剂的讲座上说过,食品添加剂在限量添加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可食用的,其中包括面粉的增白剂、鸡精等等,还有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瘦肉精,在中国虽然是不准使用的,但是在美国却是可以使用的。(原因是,美国农场饲养,给猪喂的瘦肉精也是有一定量的,而中国基本上都是个人喂养,瘦肉精喂多少量全凭老农一把抓,没有量的控制)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物口感上确实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单纯用牛奶鸡蛋为原料做的冰欺凌和市面上卖的口感上有什么不同,全在食品添加剂上。如今,“非法添加物” 被冠以“食品添加剂”的名头,让大家误会颇深,而每一次炒作之后让大家谈“添”色变,而中国很多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民族企业也被迫被外国收购(太太乐鸡精和家乐鸡精就是例子),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外企一旦要涨价就完全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当有一天,中国大部分的民族企业都被外企收购后,那么价格就只能听人家的,中国的百姓只得陷于被动。不是专家,只是说点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讨论!

  • 【转帖】中国食品添加剂用量比国外低

    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食品添加剂用量比国外低2008年12月17日08:12 来源:《华西都市报》中国疾控中心昨天表示,中国的添加剂使用标准很保守,而且通常使用的量都比国外的要低。针对近年来备受争议的食品添加剂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卫生部昨日邀请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回答记者提问。  王竹天指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与国外无异,但使用标准保守,通常用量都比国外要低;必须要纠正的是,苏丹红、三聚氰胺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由于中国人与欧美人膳食结构不同,以食用植物性食品为主,因此,中国的食品添加使用标准与国外也不一样。王竹天称,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用量上,中国是60个单位,加拿大是150,美国是不限量。中国遵循的原则是,添加剂虽然说是安全的,但它只是满足对食物需求的一种选择。同时,中国还规定,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添加剂。  王竹天还强调,目前出现问题的苏丹红、三聚氰胺是明确禁止用于食品的,并非食品添加剂。食品一出事,就说是添加剂的事,添加剂一直在“背黑锅”。食品添加剂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王竹天说,如果把防腐剂取消,就没有多少食品能够保存,“没有添加剂,货架上的饼干、方便面肯定没有了;如果不允许添加色素,那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是暗淡的,糖果肯定也不是现在的颜色。”

  • 水相中添加剂的作用

    我知道水相里面会添加三氟乙酸 三乙胺等添加剂 不过不知道加这类添加剂的目的 比如说添加了三氟乙酸 目的是调节酸性和极性嘛?

  •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俊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9) 摘 要:苯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其添加量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该文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薄层层析法等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及其近几年在苯甲酸检测技术方面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这些检测方法在苯甲酸检测方面发展前景。 关键词:苯甲酸;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10)12―0037―02 苯甲酸外观为白色结晶体,有安息香或苯甲气味,其蒸气具有很强刺激性,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具有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或杀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食品鲜度作用。但若过量添加,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过量食用可诱发癌症〔1〕,长期使用可诱发哮喘、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热点。苯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其使用限量应<0.1g/kg,故有关苯甲酸含量检测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就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我国开展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提供参考。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具有填料颗粒小、且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特点,该法是目前应用最多一种色谱分析方法。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其优点是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样品量少、易回收和色谱柱可重复使用等〔2〕。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局发布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规定奶制品中苯甲酸检测制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适于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测定。祝伟霞〔1〕、Pingqi〔3〕分别以醋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溶液作为沉淀剂,对奶粉、酸奶和其它发酵乳制品进行处理,然后采用反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苯甲酸含量。证明该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方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液相色谱法除可检测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还能测定其在其它食品中含量。Tfouni等〔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西食品中苯甲酸含量。分别将饮料、果汁、黄油及奶酪等食品进行粉碎处理,然后与蒸馏水混合,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为碱性,最后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进行反相色谱法测定,其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Liu等〔5〕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面粉和油炸食品中苯甲酸含量,样品经乙醇超声破碎后提取苯甲酸,然后用C18柱进行梯度洗脱。经实验测得苯甲酸线性检出范围为0.50~15.06mg/L,最低检出限为0.22 mg。 2·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简称CE),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6〕。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支流电场为驱动力,通常使用内径为25,000~100,000 nm弹性涂层熔融石英管。该毛细管特点是容积小、侧截比大,可用自由溶液或凝胶等为支持介质,在溶液介质下能产生平面状电流场〔7〕。该法具有高效、快速、样品量少、测定成本低等优点。 Han等〔8〕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毛细管电泳系统对食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检测,经实验证实,检出限范围为10~20 ng/mL。胡美珍等〔9〕对样品进行超声、除二氧化碳处理,然后用乙醚进行抽提、净化,再将提取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进行检测。通过对实验条件优化选择,最终测得苯甲酸在浓度5 mg/L~5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回收率95%以上:实验过程快速、回收率高,在食品分析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李利军等〔10〕采用ACS2000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对苯甲酸进行测定,通过对缓冲体系、检测波长、分离电压等条件优化,测得苯甲酸缓冲体系为含有1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积分数1%乙酸,检测波长285 nm,分离电压20 KV,线性范围为5~40μg/mL。该法具有良好重现性和准确度,可用于苯甲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检测。 3·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出现于1952年,已成为分离科学中较为成熟、使用最普遍、运行最容易一种分离分析方法〔11〕。该法以气体作为流动相,除应用于分析气体试样,还可分析易挥发或可转化为易挥发液体和固体;不仅可分析有机物,也可分析部分无机物。随着检测技术发展,还出现与气相色谱仪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 刘敏红等通过样品酸化,用乙醚提取苯甲酸,然后用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测定。通过对柱温箱、载气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精密度试验、准确度实验、灵敏度实验,最终证明该检测方法可行性,为苯甲酸检测研究提供另一种思路。Farahani等〔12〕运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饮料和生活用水中苯甲酸含量。首先将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采用GC/MS对样品进行分析,最终测得苯甲酸线性检出范围为0.5~500μg/mL,相关性≥0.99,重复性良好(RSID<10.3%,n=8),回收率为90%~113%,从而证明该法准确、有效。 4·紫外分光光度法 该法检测原理是苯甲酸为共轭型有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具有较强吸收〔13〕,经实测证实,苯甲酸在23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苯甲酸在10°时溶解度为0.21 g/100 mL水,20°时为0.28 g/100 mL水〔14〕。因此可将标样和样品用水溶解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含量检测。 曾启华〔15〕运用752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酸性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经试验证实,该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操作和结果准确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与气相色谱法比较,其结果极为接近,不会影响到对结果判断。杜向东〔16〕用751G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面粉中添加苯甲酸,其检测原理是将苯甲酸与乙醚混合后,在260~280 nm之间有典型吸光特性,最终测得苯甲酸最低检出量为1 mg/kg,回收范围84.4%~95.3%,从而证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稳定性、抗干扰性及准确性。 5·薄层层析法 该法原理是将试样酸化后,用乙醚提取苯甲酸,将试样提取液浓缩,点于聚酰胺薄层板上展开,显色后,根据薄层板上苯甲酸比移值与标准比较定性,并可进行概略定量,〔GB/T2009.29–2003〕。张秀尧〔17〕采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检测食品中苯甲酸,经实验测得苯甲酸检出下限为1μg。 6·展望 随着苯甲酸在食品中添加量检测方法相继建立,理想分析方法应是简单、快速、准确、有效、灵敏、专一、经济等特点。薄层层析法对样品前处理繁琐、复杂、耗时,易受时间、杂质等因素干扰,准确性相对较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发展起来检测方法,此类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稳定;但所需仪器设备投资大,对操作技术要求高,尚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而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适于批量检测。随着待测食品种类扩大和食品基质成分复杂化,来自食品中非测定成分干扰将日益增多。因此对检测样品纯化、检测手段要求将越来越高,发展廉价、灵敏、专一、快速净化手段和检测方法是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略

  • 卫生部拟取消38种食品添加剂,你怎么看?

    卫生部拟取消38种食品添加剂的名单(38种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 2,4-二氯苯氧乙酸 2.食品添加剂 4-苯基苯酚3.食品添加剂 4-己基间苯二酚 4.食品添加剂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5.食品添加剂 刺梧桐胶 6.食品添加剂 甘草7. 食品添加剂 葫芦巴胶 8.食品添加剂 黄蜀葵胶9.食品添加剂 联苯醚(二苯醚) 10.食品添加剂 偏酒石酸11.食品添加剂 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 12.食品添加剂 薪草提取物13.食品添加剂 乙萘酚 14.食品添加剂 仲丁胺15.食品添加剂 2-苯基苯酚钠盐 16.食品添加剂 冰结构蛋白17.食品添加剂 茶黄色素 18.食品添加剂 茶绿色素19.食品添加剂 多穗柯棕 20.食品添加剂 柑桔黄21.食品添加剂 谷氨酰胺转氨酶(作为稳定剂和凝固剂的使用规定)[/fo

  • 食品添加剂剔除33种产品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从即日起,禁止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 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 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即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其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防腐剂、二氧化氯等食品用消毒剂。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今年12月20日前完成。 据了解,33种产品涉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盐、噻苯咪唑、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1-丙醇、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单乙醇胺、二氯异腈氰尿酸钠、凡士林、硅酸钙铝、琥珀酸酐、己二酸、己二酸酐、甲醛、焦磷酸四钾、尿素、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铁粉、五碳双缩醛、亚硫酸铵、氧化铁、银、油酸、脂肪醇酰胺、脂肪醚硫酸钠。 与此同时,所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上述33种产品,已生产的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销售。食品生产企业也一律不得使用。

  • 【分享】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

    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  卫生部近日重新汇总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同时公布相应检测方法。相当部分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或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暂缺。食品安全专家表示,检测方法还会继续完善,不过同时指出“过程管理”才是最关键。 卫生部公布的这份名单中,包含共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卫生部曾在今年3月1日明确,公布的47种非食用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卫生部指出:“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在名单中明确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与“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区分开来,比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这些曾经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其实是违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卫生部明确规定,腐竹、粉丝、面粉等食品中,如果违法添加吊白块,可以通过GB/T 21126-2007《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来检测,还可以用“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中的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而对于可能在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中违法添加的苏丹红,也有检测方法:GB/T 1968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食品添加剂无罪 非法添加才有错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食品添加剂”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其实有点冤枉。仔细盘点近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发现,罪魁祸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被误读的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食品添加剂?规范地说,为改善食品品质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就叫食品添加剂。中国允许的种类有2300多种,涵盖了23个功能类别。食品添加剂大部分中天然来源,有一小部分是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要求有工艺的必要性,这是食品安全法中特别强调的,就是说有添加工艺必要才能加,没有必要就不能加,哪怕是无毒无害的。仔细盘点下近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发现,罪魁祸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比如有些红心鸭蛋中使用了苏丹红,但苏丹红绝不是食品添加剂,却被人非法使用在食品中了,是一部分人为牟取暴利的犯罪行为。三聚氰胺,有人用它冒充蛋白质,这本身也是个犯罪行为;瘦肉精,压根儿就不是食品添加剂,也不是饲料添加剂,根据法规根本就不能加的。从台湾最近引发的塑化剂事件来看,工业级的塑化剂可以用在塑料中,但添加到食品肯定是非法的,所以塑化剂本身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一直以来食品添加剂都被公众误读了,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以至于消费者很恐慌。

  • 【原创】面粉中该加过氧化苯甲酰还是不该加??或者说食品中的添加剂。。

    我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检测技术》培训时,有个教授说到过氧化苯甲酰的问题:他说,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加工过程中不止起到增白的作用,还起到促熟的作用,比如面粉生产出来要有将近一周的熟化期,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面粉熟化一天就可以出售。这给生产者节约了很大的成本,本来要七个仓库存放的,现在一个仓库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国外的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限量要求也都高过我国。在GB2760-2007宣贯学习中,上海的一个博士也说过,食品添加剂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主要是量多则成害,适量的添加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我觉得他们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是否也该理性的认识食品添加剂呢??

  • 食品添加剂剔除33种产品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2011-11-14 9:12 北京日报网络版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从即日起,禁止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  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即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其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防腐剂、二氧化氯等食品用消毒剂。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今年12月20日前完成。  据了解,33种产品涉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盐、噻苯咪唑、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1-丙醇、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单乙醇胺、二氯异腈氰尿酸钠、凡士林、硅酸钙铝、琥珀酸酐、己二酸、己二酸酐、甲醛、焦磷酸四钾、尿素、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铁粉、五碳双缩醛、亚硫酸铵、氧化铁、银、油酸、脂肪醇酰胺、脂肪醚硫酸钠。  与此同时,所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上述33种产品,已生产的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销售。食品生产企业也一律不得使用。

  • 食品添加剂重点检测指标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的重点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甜味剂、防腐剂和食用色素:这些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以防止超量或过量使用,尤其是甜蜜素、糖精钠、乙酰磺胺酸等甜味剂,以及山梨酸、苯甲酸等防腐剂。同时,食用色素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等也需要进行检测。  铝含量:含铝食品添加剂(如明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必须在标准范围内使用,以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但过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检测。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广谱食品防腐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使用也需要严格控制,以防止超标。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过量使用添加剂,或者添加剂中使用的复合添加剂的添加剂含量高,或者在添加过程中可能没有测量或测量不准确。  纳他霉素:纳他霉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虽然基本无毒且难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但仍需进行检测以确保其使用量符合标准。  此外,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还涉及到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稳定性指标等。理化指标包括外观、pH值、水分、灰分、溶解性、折射率等 卫生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微生物指标等 毒理学指标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 稳定性指标则包括稳定性试验、抗氧化性试验等。  这些检测指标都是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符合国家标准,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151101201308_585_4214615_3.jpg!w690x690.jpg[/img]

  • 【讨论】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剂?

    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孔雀石绿……这些原本与食品并不相关的化学物质,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 为屡背黑锅的食品添加剂正名

    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不应该将食品添加剂简化为添加剂。之所以食品添加剂会屡屡背黑锅,就是因为在概念上我们太过简单粗暴地将它们混为一谈了。以三聚氰胺为例,它虽然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但三聚氰胺绝不是食品添加剂。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有许可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为食品添加剂,它们被用于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是违法犯罪行为。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有些人不喜欢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历史文明一样的悠久。比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已经为非法添加物背了太多的黑锅。我们需要科学认知、理性对待。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躲不开也无需躲开。

  • 【讨论】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吗?我们如何区别呢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三聚氰胺、甲醛、山梨酸钾、苏丹红,都是食品添加剂吗?很多像我一样的食品添加剂方面的门外汉,是不是对此都很困惑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yc1010.gif想问一问做食品添加剂的专业人士:(1)食品添加剂=非法食品添加物?用甲醛来发泡海产品、用苏丹红来给辣椒油染色,这样的都是食品添加剂吗?(2)经常看到有的包装上面写着:“本品不含防腐剂”,这个是真的吗?难道只是一种口号?有没有不加任何添加剂的加工食品?(3)如果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添加剂,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 食品添加剂在面制品中的应用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基料。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物质”。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则称之为营养强化剂。能使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或材料(不包含仪器和用具,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称之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都归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面粉作为小麦的主要加工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无论是口感、色泽还是加工中的不同需求都对面制品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学合理地加入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 感官改善类添加剂 面粉中的感官改善类添加剂主要指增白剂,即通过加入氧化剂,使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氧化,从而达到面粉色泽变白的目的。感观改善类添加剂的作用在于改进面粉或面制成品的外观色泽,使其色泽较为优异。对于该类别添加剂的成分及其使用量,国家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系属于强制控制的范畴。 我国允许在面粉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氯化钙、二氧化氯、氮的氧化物类等。企业中使用较多的是过氧化苯甲酰,其添加量为≤6g/100kg。它的增白机理是:在面粉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氧原子,通过氧化胡萝卜素等淡黄色素,使面粉增白。此外,过氧化苯甲酰的分解产物——苯甲酸,可以杀死面粉中的某些微生物,具有杀菌防虫的作用,有利于面粉的保存与储藏。 增白剂在面粉中的残留问题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增白剂的惰性载体是对人体无害的物质,通常人们对它并无疑虑,这是因为增白剂中的有效成分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会生成苯甲酸。在面粉中残留的苯甲酸随着制成的食品进入人体体内。大部分的苯甲酸会在9~15个小时之内后,大部分的苯甲酸会与甘氨酸化合生成马尿酸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剩余的部分则会与葡萄糖辛酸化合而解毒。据实验证明:苯甲酸不会在肌体内积蓄。但专家提醒大家注意:苯甲酸的上述两种解毒作用都是在肝脏内进行的,因此对肝功能衰弱的人来说,苯甲酸可能是不适宜的。 国外对于面粉增白剂的使用,并没有达成共识。美国的面粉增白剂主要也是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其正常使用剂量为50mg/kg。日本则几乎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增白剂,而是将加工出的面粉与洁净空气强制混匀,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类胡萝素,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而且在增白后的面粉还要贮存大约二周之后,待完成面粉熟化后,方可上市销售。而在欧洲国家,过氧化苯甲酰只在出口面粉中使用,且必须添加Vc以减轻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筋结构的不利影响,其添加量为50~100mg/kg。从黄豆或蚕豆中制得的含活性酶的豆粉被广泛地当作增白剂使用,但因其令人不快的气味,添加量被控制在2.0%左右。 品质改善类添加剂 品质改善类添加剂的作用是使面制品保持一种理想的制作状态,即利于其制取相应的成品,并使制成品在形态及货架期方面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市场上该部分面粉添加剂品牌较多而且质量不一,企业的质保体系和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国家标准中对其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属于多个单体添加剂的复配配方。因此,面粉企业在选用上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我国品质改善类添加剂主要成分为盐、碱、多糖类,这与中西方差异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它改善类添加剂虽有规定,但实际使用较少,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增筋、减筋以及发酵。 增筋剂 增筋剂实际上也是一种氧化剂,其种类繁多,目前最常用的有溴酸钾、抗坏血酸(Vc)、偶氮甲酰胺(ADA)、过氧化钙、硬脂酸钠(SSL)和硬脂酸钙(CSL)等,氧化剂对面粉强筋作用的机理是将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一S—H”基氧化成“一S—S一”基,(双硫基),可以使更多的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大分子海棉状网络结构骨架(面粉中的淀粉、脂肪、糖类等颗粒填在其中),从而增加了面粉团的弹性、韧性、持气性。在这些强筋剂中溴酸钾效果最好且已使用多年,但近年由于发现它有致癌毒性,所以已相继被一些国家和地区禁止使用;抗坏血酸(Vc)因其无毒,所以添加量并不受限制,但由于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只在少数食品中采用;偶氮甲酰胺(ADA)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目前都被认为是溴酸钾的最佳替代品;硬脂酸钠(SSL)和硬脂酸钙(CSL)是近几年才推出的一种乳化剂,它具有极性亲水基和非极性亲油基两个基团,其亲水基能与面粉中的麦胶蛋白结合,而亲油基则与面粉中的麦谷蛋白结合,通过这个两性基团形成一个大分子结构的面筋蛋白质网络骨架,从而提高了面团的筋力。现在,硬脂酸钠(SSL)和硬脂酸钙(CSL)已逐步在面条和面包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在美国,主要使用的氧化剂包括偶氮二酰胺、Vc和酶制剂。欧洲各国则普遍使用溴酸钾、偶氮二碳酰胺、胱氨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等氧化剂。其中溴酸钾只在出口面粉中使用,因其具有很长的持久力,且发酵能力强,对面团的膨发能力大,但鉴于健康的考虑,已逐渐被抗坏血酸取代。 减筋剂 减筋剂实质上是一种还原剂,它的作用机理与氧化剂相反,它将面粉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一S—S一”基还原成“一S—H—”基,使面筋蛋白质由大分子结构断裂成小分子结构,从而降低了面团的弹性、韧性,起到了减筋作用。 减筋剂常被用在生产饼干、蛋糕的软麦粉中,制成品口感松脆、柔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减筋剂有L一半光氨酸、木瓜蛋白酶、亚硫酸钠等。在日本,常用的还原剂则为半胱氨酸、焦亚硫酸钠、二氧化硫等。 发酵剂 发酵剂分为生物发酵剂和化学发酵剂两类。生物发酵剂即为酵母,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干燥后进入休眠状态,是面粉厂生产自发粉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在适宜的水分、温度等条件下,面粉中的酵母就会开始分裂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发酵膨胀;化学发酵剂多为碳酸盐一类的化合物,最常用的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以其无毒、松发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对食品风味影响小而被广泛使用。为了使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控制其外溢的速度,使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得以保持在面团中(持气性,一种用来衡量面团品质特性),面粉厂在使用碳酸氢钠的同时还添加一些发酵酸,诸如酒石酸钾、焦磷酸钠、葡萄糖酸内脂等。 另外,添加酶制剂也可以增强面粉的发酵能力。面粉厂通过添加大麦芽粉或淀粉酶以补充小麦自身的不足,添加量根据面团的特性及需要而定。其中,淀粉酶将淀粉分子的无支链部分分解成更小的单位,从而降低了面团的粘性,增大了面团体积,改善了加工特性和发酵能力,增加了特色风味,被人们广泛使用。目前,欧洲各国使用的酶制剂主要包括脂肪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等。日本主要使用真菌淀粉酶、淀粉葡萄糖甙酶和半纤维素酶。 营养改善类添加剂 通过长期的营养补充和改善,提高人体机能,达到人体营养均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食品改良,这是营养改善类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在美国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其它国家,强化面粉营养对提高全民健康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美国销售的面包中,至少有95%经过了营养的强化。美国明文规定,制造商必须对其产品做有益健康的标示声明。目前在国内,该类添加剂市场品牌也逐渐丰富起来。 营养改善类添加剂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三大类。目前面粉厂添加的营养强化剂主要有VB1、VB2、烟酸、叶酸、铁、钙、锌等。这些添加剂既保持了面粉加工的高精度,使人们对面制食品的色、香、味口感乐于接受,又使得加工过程中损失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得以恢复和补充。除此之外,乳化剂、增稠剂、色素等在面制品中均有使用,但几乎均为天然产物,如:果胶,栀子黄等,一般按生产需要量加入。 关于面粉的营养强化,早在二战期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以立法的形式,将其作为强制执行的国家法规。在美国,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主要有矿质元素Fe和四种B族维生素(VB1、VB2,尼克酸和叶酸);日本也极为重视对面粉的营养强化,主要使用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三类,并不分合成和天然,但要根据需要严格依照国家执行标准添加。在这方面,目前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已有一些公司在试产各类营养强化面粉。 面粉中的添加剂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而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面粉添加剂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产品单一老化、年加工量多在万吨以下,并且经营分散、效益低下等因素影响。这也间接地导致了面粉添加剂市场相对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这也是成为导致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面粉添加剂企业如果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走规模化经营的产业、集约化道路是面粉添加剂企业的必然选择。

  • 石油产品添加剂

    金属清净剂主要用于内燃机油及船用气缸油。其作用是抑制气缸活塞环槽积炭的形成,减少活塞裙部漆膜粘结以及中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包括润滑油本身的氧化产物)对金属部件的腐蚀与磨损。常用的是有机金属盐,如磺酸盐、烷基酚盐、烷基水杨酸盐、硫膦酸盐等。这些盐类分别制成低碱性、中碱性与高碱性,而以高碱性的居多。无灰分散剂是60年代以后发展快的一类润滑油添加剂。其突出的性能在于能抑制汽油机油在曲轴箱工作温度较低时产生油泥,从而避免汽油机内油路堵塞、机件腐蚀与磨损。代表性化合物是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与金属清净剂复合使用,再加入少量抗氧化抗腐蚀剂,可用以调配各种内燃机油。抗氧化剂根据油品使用条件的不同,抗氧化剂大体分为:①抗氧抗腐剂,主要用于内燃机油,除能抑制油品氧化外,还能防止曲轴箱轴瓦的腐蚀。应用较广的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盐,它也是一种有效的极压抗磨剂,多用于齿轮油与抗磨液压油等工业润滑油中。②抗氧添加剂,主要有屏蔽酚类(例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与芳香胺类。前者多用于汽轮机油、液压油等工业润滑油;后者在合成润滑油中应用较多。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延缓油品氧化,延长使用寿命。粘度指数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  也称增粘剂。用以提高油品的粘度,改善粘温特性,以适应宽温度范围对油品粘度的要求。主要用于调配多级内燃机油,也用于自动变速机油及低温液压油等。其主要品种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异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与双烯共聚物等。聚甲基丙烯酸酯改善油品低温性能的效果好,多用于汽油机油;乙烯丙烯共聚物剪切稳定性与热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增压柴油机油,也能用于汽油机油

  • 食品添加剂认知误区,您有吗?

    食品添加剂认知误区,您有吗?误区一: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危害?  真相:使用规范不会伤害健康  不含香精、不含任何防腐剂、不添加任何色素……自从怀孕后,市民周小姐就对食品安全尤为关注。她注意到,在超市或者便利店里,一些果汁、奶制品还有糕点上都可以看到类似宣传广告,尽管一旦打上这些噱头,有些商品就售价不低,但周小姐每次都会毫不犹豫购买。  “其实食品添加剂是现代加工食品的正常成分,只要规范使用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消费者对此也不必一味恐慌。”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秘书长吉鹤立告诉记者。  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剂或者天然物质,是现代食品工业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使加工食品色、香、味及组织结构俱佳,还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提高食品生产效率,便于改进食品加工工艺。  误区二:孔雀石绿、三聚氰胺是食品添加剂?  真相:“苏丹红们”是非法添加物  不少消费者“谈剂色变”,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近年来一些负面的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例如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鸡翅里添加苏丹红、多宝鱼中被抽检出孔雀石绿等,此外,硼砂、矿物油、五氯酚钠等各种化学物质,也是因为一些负面报道才进入公众视野。  吉鹤立解释,长期以来有市民以为这些化学物质都是食品添加剂,从而引起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它们本身就是不能食用的。如苏丹红是一种致癌的化学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据悉,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控远比国外严格。国家规定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大概2000多种,美国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超过4000种,全世界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种类则在1万种以上。

  • 主要食品添加剂简介

    [list][*]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护色剂—护色剂为可护色剂及肉类制品色泽的非色素物质,也叫发色剂,它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中国规定的发色剂有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4种。[*]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酶制剂——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地说较为安全 ,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增味剂——增味剂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氨基酸类型和核苷酸类型增味剂,有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辣椒油树脂等7种。[*]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三类。[*]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它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中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我国在2011年5月也禁止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抗结剂——添加于颗粒、粉末状食品中,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4种。[*]消泡剂——也称消沫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泡沫的食品添加剂。我国许可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等7种。[/list]

  • 正向如何用添加剂?

    我想请问下,做手性时,碱性添加剂用二乙胺,但是二乙胺毒性不小,我到现在都还没用过,不知道各位是怎么用的,要注意哪些,可不可以用其他的代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